注册
环信即时通讯云

环信即时通讯云

单聊、群聊、聊天室...
环信开发文档

环信开发文档

Demo体验

Demo体验

场景Demo,开箱即用
RTE开发者社区

RTE开发者社区

汇聚音视频领域技术干货,分享行业资讯
技术讨论区

技术讨论区

技术交流、答疑
资源下载

资源下载

收集了海量宝藏开发资源
iOS Library

iOS Library

不需要辛辛苦苦的去找轮子, 这里都有
Android Library

Android Library

不需要辛辛苦苦的去找轮子, 这里都有

设计模式漫谈

开门见山一句话,我认为设计模式的核心就是“封装变化点”,用古早软件工程的话语体系说就是“低耦合,高内聚”,用糙一点的话说就是既不要重复代码,又要好扩展。比如:工厂模式的核心是解除了对象创建导致的具体依赖,因为在对象的传递过程中可以使用父类型,但是在对象创建时一...
继续阅读 »

开门见山一句话,我认为设计模式的核心就是“封装变化点”,用古早软件工程的话语体系说就是“低耦合,高内聚”,用糙一点的话说就是既不要重复代码,又要好扩展。

比如:

  • 工厂模式的核心是解除了对象创建导致的具体依赖,因为在对象的传递过程中可以使用父类型,但是在对象创建时一定是要依赖到特定类型的;
  • 桥接模式的核心是避免多维度造成的子类数量指数级的膨胀;
  • 单例模式就是避免创建重复对象并使其方便分享;
  • Builder模式的核心是避免初始化是构造函数参数过多;
  • 常说组合优于继承,其实是因为继承其实也是一种耦合,子类与父类的耦合。而组合可以解除这种耦合
  • ...

这些东西吧,就是理解的人不用多说,不理解的人多说也没用。我是一个极度不擅长记忆的人,尤其年龄大了,n 年前看过的设计模式,早忘的一干二净了。所以基本当别人扯到设计模式的时候,我一般都敬而远之,因为很多时候别人说一个设计模式的时候,我都不记得这个设计模式到底是干嘛用的了。这里还刚妄言设计模式,纯粹是想表述一下我对设计的理解与实践,话不多说,直接 show code。

举例

以 Android 中的列表举例,我们可以先把元素列出,看看哪些属于模版代码

  1. url
  2. 返回的数据结构
  3. 网络请求框架
  4. 列表展示的 UI
  5. 分页逻辑
  6. 下拉刷新
  7. 网络请求失败展示错误提示
  8. 列表条目点击事件处理

暂时只列这几个比较公共的逻辑,我们可以挨个分析一下这些元素哪些是“公共”的,哪些是独有的

url

以 restful api 为例,格式为 ${domain}/${version}/${targetObj}?offset=${offsetNum}&limit=${limitNum} 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其中的五个参数,只有 ${targetObj} 是与本次业务相关,其他都是公共代码

  • 推荐使用 restful api
  • 客户端与服务器端在定 api 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可以简单理解为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交互就是通过 api 的,api 设计的合理则前后端解藕。后续不论是前端重构还是后端重构就会互不影响。如果业务耦合,那前后端动代码都要互相同步,这样的后果不用多说,就是大家深陷泥潭,动身不得。

返回的数据结构

返回的数据如下:

{
"errorCode": "",
"errorMsg": "",
"results": [
{
"id": "xxxxxx1",
...
},
{
"id": "xxxxxx2",
...
}
]
}

其中 errorCode、errorMsg、results 也都是样式代码,都可以通过 json 解析一次性解决问题,只有 results 中的数据是不同的

在 kotlin 中基本都是一行代码解决问题:

data class DataAItem(val id: String, val others: String, ...)

网络请求框架

这个不多说,Android 端现在的最佳实践就是 retrofit + okhttp

列表展示的 UI

在 Android 中,可以简单理解为单条目的 UI 对应的其实就是 holder

class DataAItemHolder(context: Context, root: ViewGroup) : BaseViewHolder<DataAItem>(context, root, R.layout.layout_data_a_item) {

override fun bindData(item: DataItem) {
binding.idView.text = item.id
binding.othersView.setContent(item.others)

binding.idView.setOnClickListener {
context.startActivity(...)
}
}
}

为了篇幅,这里就不列 R.layout.layout_data_a_item 了,相信 Androider 都明白

分页逻辑、下拉刷新、网络请求失败展示错误提示

与 url 结合,只要当时约定的 api 是格式化的,那么这里的分页逻辑与下拉刷新其实也都是公共的,因为所有类似列表页面的形式都是相同的 至于错误展示,基本逻辑也都是公共的

不同点:

  • 部分页面不需要分页和下拉刷新
  • 下拉刷新根据内容不同动画效果不同
  • 网络请求失败根据内容不同展示提示不同

我们最后说这些问题的处理

列表条目点击事件处理

这个是根据内容不同事件是不同的,但是这部分的逻辑是可以些在 DataItemAHolder 中的,见上文中定义的 DataItemAHolder

理想完整形态

所以一个单独的列表页面理论上的所有代码便如下:

data class DataAItem(val id: String, val others: String, ...)

class DataAItemHolder(context: Context, root: ViewGroup) : BaseViewHolder<DataAItem>(context, root, R.layout.layout_data_a_item) { ... }

class DataAListFragment : BaseListFragment<CommonListBinding>() {

init {
setPageUrlTarget("${targetObj}");
registerHolder(DataAItemHolder::class.java)
}
}

// 如果用注解形式,则更简洁
@Endpoint("targetObj")
@Holder(DataAItemHolder::class.java)
class DataAListFragment : BaseListFragment<CommonListBinding>() {}

还有一个 layout_data_a_item.xml

所有变化点都在代码里了,以这种形式去实现一个列表,就只有 layout_data_a_item.xml 会稍微费点时间,总共加起来也不会超过 1 小时,而且逻辑清晰、代码简洁、便于维护。

不需要 adapter,不需要 LayoutManager,不需要 ItemDecoration,甚至,这个 DataAListFragment.kt 都是模版代码,既然是模版代码,那就可以动态生成。 哪怕上述代码只能够替代 50% 的真实列表需求,其实都是极大的劳动力的解放。

至于为什么是理想完整形态,是因为我也没有完全实现上述逻辑,主要是以往写 sdk 居多,少写 UI,以上逻辑都是在我大概五六年前写过的一个框架的基础上优化而来。

问题

上边看着舒服,但是其实问题还是很多的。如果所有逻辑都往 base 或者 common 中塞,不用我多说,大家也知道是垃圾设计
我们做到了不要重复代码,那好扩展怎么办呢?
像上边 分页逻辑、下拉刷新、网络请求失败展示错误提示 中所述的不同点,还有其他的:

  • 部分页面不需要分页和下拉刷新
  • 下拉刷新根据内容不同动画效果不同
  • 网络请求失败根据内容不同展示提示不同
  • 自定义 LayoutManager
  • 自定义 ItemDecoration
  • 自定义 adapter
  • DataAItemHolder 如何创建,即 registerHolder 到底如何实现(在一个模版代码中创建具体类)
  • 支持数据缓存
  • ...

我们拿其中的几个举例:

分页开关

在 BaseBindingFragment 中:

fun enablePaging(): Boolean {
return true
}

这就是简单的模版模式。如果 DataAListFragment 是动态生成的,那可以使用 Builder 模式。

Holder 如何创建

这里其实出现了反向依赖。正常来讲,如果要创建具体的 DataAItemHolder,那么模版代码一定要依赖 DataAItemHolder,不然没法调用构造函数。 这里解决方案是固定构造函数:

  class DataAItemHolder(context: Context, root: ViewGroup) : BaseViewHolder<DataAItem>(context, root, R.layout.layout_data_a_item) {}

即所有 holder 的构造函数都是固定的 context: Context, root: ViewGroup,那可以在 Adapter 中

override fun onCreateViewHolder(parent: ViewGroup, viewType: Int): CommonViewHolder<T> {
holderTypeMap[viewType]?.let {
val holder = it.getConstructor(Context::class.java, ViewGroup::class.java).newInstance(parent.context, parent)
holder.setOnClickListener(viewHolderClickListener)
return holder
}
thro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The type :$viewType create exception")
}

通过这种形式创建,这里的 holderTypeMap 可以理解成 DataAItem 的缓存,即去看一下是否已经注册过该 Holder 了,因为 DataAItem 与 DataAItemHolder 是 1v1 绑定的关系。

当然还有其他解决方案,不过我个人目前感觉这应该算是比较好的。

其他

其他问题怎么解决大家可以自己想办法,这里不做赘述。

大总结

以上使用了哪些设计模式?我也不知道。其实只要知道了 理想完整形态,那剩下的就是想办法去解决具体细节问题了,这些细节工作量占 80%,但是从设计角度讲大概只占 20%。不管怎么搞,只要能完成既不要重复代码,又要好扩展的目标,其实就不用管啥设计模式了。重意不重形。

番外篇

我这些年大多是做 sdk 开发,呆过的公司不少,亲眼见证了不少公司从 native -> h5 -> RN -> native -> flutter(or kmm) 的技术路线修改,五味杂陈。变得只是技术路线,写代码的依然还是3年+ 初级工程师
再一个例子,前公司为了增效专门聘请了一个敏捷教练,这其实与换技术路线如出一辙。这就像是拿着设计模式往里套,套不进去再换一个。

大部分人不是尽力去解决问题,而是把时光和精力花在绕过问题上。换技术路线并不能解决产品逻辑问题,也不能解决3年+ 初级工程师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才是核心。 产品逻辑问题由人去解决,3年+ 初级工程师的问题也是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要从解决,而不应该从外部下手。所谓的无非也是两个,一是能力,二是责任心

责任心问题

正常开发中,一定是前后端协同、rd pm 协同、产研与运营销售等部门协同,我一直认为好的业务(产品的理想完整形态)一定可以引导出代码上的合理架构。如果代码架构乱七八糟,原因无非两个,一是产品逻辑问题,二是程序员能力问题。这种通过代码设计过程中体现出的问题,绝大多数都可以追溯到产品逻辑上。这是产品优化的及其重要的一条渠道,但是遗憾的大多数时候,这条渠道名存实亡。原因无非也是两个,一是程序员的责任心问题、二是 pm 的责任心问题,大多数人本着能少一事就少一事的原则混饭吃,放任不合理的产品设计,自己也写不负责任的代码。当然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我是亲眼见过运维的同学在月度总结会上把影响公司营收10%以上的事故当成笑话讲,我也亲眼见过只做营销活动而一点不关心产品的事业部总监。其实我想说,程式化对应员工的公司,一定也会收获程式化应对的员工,这就是你糊弄我,我糊弄你,最终双输的局面,这其实是我离职这么多家公司的最核心原因。

能力问题

程序员更应该增加的对产品和业务的感知能力,产品、迭代流程、管理,其实都是可重构的,核心从来都不是设计模式,而是找到理想完整形态并落实。只有锻炼审美能力,才能知道代码的丑、产品的丑以及管理的丑。

关于二者的解决方案其实很简单,就是人为本。公司中其实是员工占主体,但管理层是大脑。管理层建立正向循环机制,逐步剔除混日子员工。你要是还问我怎么建立正向循环机制,那你是没理解人为本

闲庭随笔,大话漫谈,鄙俚浅陋,诸君勿怪。


作者:印第安疯马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57316809389310008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Java与Go到底差别在哪,谁要被时代抛弃?

在当今软件开发行业中,Java和Go是两个备受瞩目的编程语言。Java作为一门成熟的编程语言,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级应用开发、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等领域。而Go则是近年来崭露头角的新兴编程语言,以其高效、简洁的特性受到了越来越多开发者的青睐。那么,这两种编程语言...
继续阅读 »

在当今软件开发行业中,Java和Go是两个备受瞩目的编程语言。Java作为一门成熟的编程语言,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级应用开发、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等领域。而Go则是近年来崭露头角的新兴编程语言,以其高效、简洁的特性受到了越来越多开发者的青睐。那么,这两种编程语言到底有哪些不同之处呢?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又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它们被时代抛弃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Java和Go进行比较,为读者提供参考。


一、语法特性


Java是一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采用强类型、静态类型的语言特性。它的语法结构相对复杂,需要开发者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掌握。而Go则是一门以并发编程为主要特点的编程语言,采用强类型、静态类型的语言特性。相较于Java,Go的语法更加简洁明了,容易上手。


二、并发编程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应用程序的并发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Java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编程语言,在并发编程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技术栈。Java提供了多线程、线程池、锁等机制,可以很好地支持并发编程。而Go则是一门专门为并发编程而设计的编程语言,其内置了goroutine、channel等机制,可以轻松实现高效的并发编程。相比之下,Go在并发编程方面更加优秀。


三、性能表现


性能是衡量一门编程语言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Java作为一门成熟的编程语言,在性能方面表现出色。Java虚拟机(JVM)具有良好的优化机制,可以实现高效的垃圾回收和内存管理。而Go则是一门以高性能为目标而设计的编程语言,其在内存管理和垃圾回收方面也做出了很多优化。相比之下,Go在性能方面略胜一筹。


四、生态支持


生态支持是衡量一门编程语言是否成熟和受欢迎的重要指标之一。Java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编程语言,在生态支持方面非常强大。Java拥有丰富的类库和框架,可以轻松实现各种功能需求。而Go则是一门相对年轻的编程语言,在生态支持方面还不如Java成熟。但随着Go的不断发展和壮大,相信它的生态支持也会越来越强大。


五、社区活跃度


社区活跃度也是衡量一门编程语言是否具有前途和生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Java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编程语言,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庞大的开发者社区和广泛的应用场景。而Go则是一门新兴编程语言,在全球范围内的社区规模还不如Java成熟。但随着Go的不断壮大和应用场景的扩大,相信它的社区活跃度也会逐渐提升。


六、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发展趋势也是考虑一门编程语言是否具有前途和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Java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编程语言,在未来仍然会继续保持其广泛应用和强大生态支持的优势。而Go则是一门新兴编程语言,在未来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深入和技术创新的不断涌现,相信Go在未来会越来越受到开发者们的青睐。


综上所述,Java和Go都是优秀的编程语言,各自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劣势。在选择使用哪种编程语言时,需要根据具体需求和场景来进行权衡和选择。无论是Java还是Go,只要我们能够深入学习和掌握它们,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开发中,都能够取

作者:韩淼燃
来源:juejin.cn/post/7257410685118595128
得良好的效果和成果。

收起阅读 »

来字节的第一年,我都做了些啥?有后悔过吗?

选择字节是一股脑的冲动。 和大多数热血沸腾的应届生一样,在众多offer中被字节高薪资、大平台和各种优厚福利所吸引,加上迫切摆脱学校桎梏到社会闯一闯的豪迈心态作祟。吭哧吭哧就背着行李箱赴京开始漫长的北漂生活。 各种不舒适 初到字节举手投足都是仓皇无措的。 时...
继续阅读 »

选择字节是一股脑的冲动。


和大多数热血沸腾的应届生一样,在众多offer中被字节高薪资、大平台和各种优厚福利所吸引,加上迫切摆脱学校桎梏到社会闯一闯的豪迈心态作祟。吭哧吭哧就背着行李箱赴京开始漫长的北漂生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各种不舒适


初到字节举手投足都是仓皇无措的。


时不时的拉群沟通让社交恐惧的我几近崩溃,短短两周后的技术分享让零基础的我一脸懵逼。启程的第一步还没有迈出去,就被大公司高速运转的节奏吓得连连败退。


字节跳动带给我的第一感受就是:各种不舒适。但我也清楚,这些所谓的不舒适,也只是长期处于安逸学生期留下的诟病,与其选择每天上班如同上刑场般痛不欲生,不妨换个心态,


把工作作为最好的练习场所


边学边干,在工作中抓住一切可以练习的机会, 哪怕是只是会议上的每一次主动发言,所解决的每一个小bug,都去用心做好,并仔细复盘。


我开始在拉群沟通前把每一次讨论的context理清,并把自己的疑问与希望了解到的点一一列出,并拟写草稿,会议后会去听自己发言录像,听听看自己的表达是否足够清晰,并整理出精简的语言框架,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高效沟通方式;我开始在日常工作结束后熬到深夜阅读工程源码,整理学习脑图,沉淀技术文档,保持技术高强度输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左图是整理的学习笔记,右图是技术分享时写的文档,写了整整1w+字,比写论文还刻苦)


两周后,我圆满完成了组内技术分享,有条有理地回答了同事们提出的问题。当我走出会议室后,一股暖流充满了整个胸腔,眼眶也略带酸涩。


那一刻我是多么自豪。


开始去思考自己的角色…


经历初次考验,我开始被安排做组内一些项目。刚开始做的都是边边角角的事情,基本哪里有砖哪里搬。至于搬这块砖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我却从来没有想过。


“只见冰川一角,不见冰川全貌”成为我入职初期一段时间以来保持的状态。不过这种状态没有持续太久,我mentor就跟我说,


“要多去思考事情背后的本质是什么,并且要去主动成为一件事的Owner。”


Owner,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这个词,就像一个衡量的标尺,硬生生地扎在心底。于是,我开始思考,怎么样才算得上一个Owner?老实说,做一个默默搬砖的码农未尝不可,按部就班完成任务,亦步亦趋跟着团队节奏前进。然而比起这样的角色,我更倾向于去推动,甚至去发起一件事。多一份全身心的投入与责任感。


在做完事情的时候,再多想一些,做完就可以了吗?我还能做些什么来给团队带来一些帮助呢?


这些问题刚开始可能很难得出答案,但是我可以去模仿和请教,因为在字节最不缺的就是人才。这种思考事情的方式也给了我一些启发,当你不知道自己应该做到什么程度或者不知道自己还有哪些提升空间的时候,就去看那些比你更厉害的人,观察别人怎么做事,倾听别人的观点,多给自己一些外部视角的比较与启发,就能够弥补自己思维上的不足并慢慢拥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论。


成为一名Owner


重新定位自己角色后,我开始主动去留意团队内的声音。因为我所在的部门是视频通话业务,常常注意到研发同学在查bug时会去抱怨在一次通话结束后,通话过程中所有信息就丢失了,对于一些偶现的问题,很难去复现错误的现场。于是我开始思考,我是不是能够去开发一个小助手,能够做到将通话中产生的即时信息沉淀下来,就像打印出一张快照,使研发通过这张快照能够清晰还原现场所有数据和信息。


说干就干,结果真的捣鼓出了一个通话小助手,并主动组织了一个技术分享会介绍它的使用方式和技术方案。


分享会结束后,mentor对小助手的思想和前景颇为赞许,给我提了很多宝贵建议和持续迭代的方向;并且夸我这件事做的不错,鼓励我去cover更多的事情。


“你现在就是小助手的Owner啦” ,mentor笑着拍了拍我的肩膀。


相隔于第一次听说这个词,我现在已经慢慢理解了Owner这个词背后所包含的分量。我也开始知道,一件事情能做成什么样,并不是一个固定值,别人对你的预期也并不是一开始就设定好的,你的身份决定了预期的下限,但天花板是你自己去争取。因为工作/职场并不是做客观题,总会有标准答案,而更像是在去创作,可能性是由你去探索的,你愿意花更多的心思去雕刻去打磨,那你的作品会越来越出色;如果你甘愿写平淡乏味的文字,那这个作品也仅仅只能达到完成的程度而已。


最后回答一下,有后悔过这个决定吗?


没有。相反,来字节可能是我目前二十多年来做出过最正确的选择之一。


字节实在是一个可以快速成长的绝佳平台,扁平化管理和数不清的机会让作为实习生的我实现了“做一番大事”的梦想,身边无数优秀的同事让刚步入职场的我不断向前不断拔高。我发自内心热爱并全身心投入自己想要做的事,并在一件件事中塑造自己。


这篇文章,其实只是我入职一年来的思考和探索。我并不是什么职场达人,技术高管,能够给年少有为的大家指明正道之光;只能将刚刚步入职场从懵懂到适应到热爱的自己真实地展示给大家,文章里可能还有一些不成熟的观点,也请大家包涵与指正。


当然,如果这篇文章能够给刚入职或即将入职的你带来一些共鸣或帮助,那更是再好不过了。




最后,我想在文末和各位刚刚入职的小白们说一句,


可能初入社会会让你们感受到茫然与无助,因为小学到高校的教育是系统性地输入一些知识给我们,会有老师带着我们去吃透课本,吸收知识,即使你不想学习,也会有考试的压力倒逼你去学习。但离开校园这边土壤,并没有人规定了一个人的成长路径是如何,没有人给你方向,也没有人规定你成长的方向。读书、沟通、工作等等,都是你成长的机会;当然,你什么都不做也没关系。


因为成长并不是别人给予自己的任务,而是自发性的行为。


我们在每一天的得失中不断塑造自己,可能是最初理想中光鲜亮丽的自己,也可能是被现实打磨摧残不堪的自己。


时间和未来会告诉你,你现在的拼搏和努力值不值得。


感谢字节跳动,感谢在这里遇到的所有人,也感谢屏幕后的你认真看完这篇文章,希望我们能在下一个高处相遇。加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收起阅读 »

一个小公司的技术开发心酸事

背景 长话短说,就是在2022年6月的时候加入了一家很小创业公司。老板不太懂技术,也不太懂管理,靠着一腔热血加上对实体运输行业的了解,加上盲目的自信,贸然开始创业,后期经营困难,最终散伙。 自己当时也是不察,贸然加入,后边公司经营困难,连最后几个月的工资都没给...
继续阅读 »

背景


长话短说,就是在2022年6月的时候加入了一家很小创业公司。老板不太懂技术,也不太懂管理,靠着一腔热血加上对实体运输行业的了解,加上盲目的自信,贸然开始创业,后期经营困难,最终散伙。


自己当时也是不察,贸然加入,后边公司经营困难,连最后几个月的工资都没给发。


当时老板的要求就是尽力降低人力成本,尽快的开发出来App(Android+IOS),老板需要尽快的运营起来。


初期的技术选型


当时就自己加上一个刚毕业的纯前端开发以及一个前面招聘的ui,连个人事、测试都没有。


结合公司的需求与自己的技术经验(主要是前端和nodejs的经验),选择使用如下的方案:



  1. 使用uni-app进行App的开发,兼容多端,也可以为以后开发小程序什么的做方案预留,主要考虑到的点是比较快,先要解决有和无的问题;

  2. 使用egg.js + MySQL来开发后端,开发速度会快一点,行业比较小众,不太可能会遇到一些较大的性能问题,暂时看也是够用了的,后期过渡到midway.js也方便;

  3. 使用antd-vue开发运营后台,主要考虑到与uni-app技术栈的统一,节省转换成本;


也就是初期选择使用egg.js + MySQL + uni-app + antd-vue,来开发两个App和一个运营后台,快速解决0到1的问题。


关于App开发技术方案的选择


App的开发方案有很多,比如纯原生、flutter、uniapp、react-native/taro等,这里就当是的情况做一下选择。



  1. IOS与Android纯原生开发方案,需要新招人,两端同时开发,两端分别测试,这个资金及时间成本老板是不能接受的;

  2. flutter,这个要么自己从头开始学习,要么招人,相对于纯原生的方案好一点,但是也不是最好的选择;

  3. react-native/taro与uni-app是比较类似的选择,不过考虑到熟练程度、难易程度以及开发效率,最终还是选择了uni-app。


为什么选择egg.js做后端


很多时候方案的选择并不能只从技术方面考虑,当是只能选择成本最低的,当时的情况是egg.js完全能满足。



  1. 使用一些成熟的后端开发方案,如Java、、php、go之类的应该是比较好的技术方案,但对于老板来说不是好的经济方案;

  2. egg.js开发比较简单、快捷,个人也比较熟悉,对于新成员的学习成本也很低,对于JS有一定水平的也能很快掌握egg.js后端的开发


中间的各种折腾


前期开发还算顺利,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开发、测试、上线。但是,老板并没有如前面说的,很快运营,很快就盈利,运营的开展非常缓慢。中间还经历了各种折腾的事情。



  1. 老板运营遇到困难,就到处找一些专家(基本跟我们这事情没半毛钱关系的专家),不断的提一些业务和ui上的意见,不断的修改;

  2. 期间新来的产品还要全部推翻原有设计,重新开发;

  3. 还有个兼职的领导非要说要招聘原生开发和Java开发重新进行开发,问为什么,也说不出什么所以然,也是道听途说。


反正就是不断提出要修改产品、设计、和代码。中间经过不断的讨论,摆出自己的意见,好在最终技术方案没修改,前期的工作成果还在。后边加了一些新的需求:系统升级1.1、ui升级2.0、开发小程序版本、开发新的配套系统(小程序版本)以及开发相关的后台、添加即时通信服务、以及各种小的功能开发与升级;


中间老板要加快进度了就让招人,然后又无缘无故的要开人,就让人很无奈。最大的运营问题,始终没什么进展,明显的问题并不在产品这块,但是在这里不断的折腾这群开发,也真是难受。


明明你已经很努力的协调各种事情、站在公司的角度考虑、努力写代码,却仍然无济于事。


后期技术方案的调整



  1. 后期调整了App的打包方案;

  2. 在新的配套系统中,使用midway.js来开发新的业务,这都是基于前面的egg.js的团队掌握程度,为了后续的开发规范,做此升级;

  3. 内网管理公用npm包,开发业务组件库;

  4. 规范代码、规范开发流程;


人员招聘,团队的管理


人员招聘


如下是对于当时的人员招聘的一些感受:



  1. 小公司的人员招聘是相对比较难的,特别是还给不了多少钱的;

  2. 好在我们选择的技术方案,只要对于JS掌握的比较好就可以了,前后端都要开发一点,也方便人员工作调整,避免开发资源的浪费。


团队管理


对于小团队的管理的一些个人理解:



  1. 小公司刚起步,就应该实事求是,以业务为导向;

  2. 小公司最好采取全栈的开发方式,避免任务的不协调,造成开发资源的浪费;

  3. 设置推荐的代码规范,参照大家日常的代码习惯来制定,目标就是让大家的代码相对规范;

  4. 要求按照规范的流程设计与开发、避免一些流程的问题造成管理的混乱和公司的损失;

    1. 如按照常规的业务开发流程,产品评估 => 任务分配 => 技术评估 => 开发 => 测试 => cr => 上线 => 线上问题跟踪处理;



  5. 行之有效可量化的考核规范,如开发任务的截止日期完成、核心流程开发文档的书写、是否有线上bug、严谨手动修改数据库等;

  6. 鼓励分享,相互学习,一段工作经历总要有所提升,有所收获才是有意义的;

  7. 及时沟通反馈、团队成员的个人想法、掌握开发进度、工作难点等;


最后总结及选择创业公司避坑建议!important



  1. 选择创业公司,一定要确认老板是一个靠谱的人,别是一个总是画饼的油腻老司机,或者一个优柔寡断,没有主见的人,这样的情况下,大概率事情是干不成的;

    1. 老板靠谱,即使当前的项目搞不成,也可能未来在别的地方做出一番事情;



  2. 初了上边这个,最核心的就是,怎么样赚钱,现在这种融资环境,如果自己不能赚钱,大概率是活不下去的@自己;

  3. 抓住核心矛盾,解决主要问题,业务永远是最重要的。至于说选择的开发技术、代码规范等等这些都可以往后放;

  4. 对上要及时反馈自己的工作进度,保持好沟通,老板总是站在更高一层考虑问题,肯定会有一些不一样的想法,别总自以为什么什么的;

  5. 每段经历最好都能有所收获,人生的每一步都有意义。


以上只是个人见解,请指教

作者:qiuwww
来源:juejin.cn/post/7257085326471512119

收起阅读 »

在创业公司做前端一年,这些经验到底值不值?

之前公司调整洗牌,裁掉了一大波人,像我这样做了快一年的,也竟是研发老员工了...最近领导安排我开始面试,拿到第一份简历是一位10年经验的前端大佬,看完简历后突然蒙圈,我该问什么问题,用过什么框架? 项目遇到过什么问题?困难是怎么解决的?webpack做过哪些性...
继续阅读 »

之前公司调整洗牌,裁掉了一大波人,像我这样做了快一年的,也竟是研发老员工了...最近领导安排我开始面试,拿到第一份简历是一位10年经验的前端大佬,看完简历后突然蒙圈,我该问什么问题,用过什么框架? 项目遇到过什么问题?困难是怎么解决的?webpack做过哪些性能优化?



诶,想到这,突然觉得哪天我也去投递简历了,很有可能会同样被问到这些问题,看看自己在现在公司干了快一年了,似乎也没有做过太多总结,瞬间感觉不寒而栗。



既然这些都迟早是要总结的,今天那就来回顾一下, 创业公司工作一年, 到底收获了什么?同时也希望我的经历能给大家带来一丝启发。


后台管理web阶段


坐标一线城市北京,前面刚来两三个月一直在做公司后台系统,使用技术栈主要是vue2+elementUI,因为刚来,很多业务逻辑要熟悉,没有时间去做优化,而且入职第三天就开始写代码了。


Tailwind


为了提高写代码的效率,正好当时看到tailwind,觉得很新奇,就给引入到项目里来了。可以用类名来直接书写css样式:



tailwind可以节省很多编写类名的脑力, 同时开发的时候不再需要在style和template来回切换,直接在类名里写属性,用起来是真香!而且据官网介绍,全部使用tailwind编码之后,css的文件最后打包编译出来,基本都小于10KB?!因为引入了elementUI组件库,也没法验证,但节省心智是实实在在的。



Drone CI


CI工具,配置之后本地npm run build后会自动提交到drone,它会帮忙完成测试,代码缓存,cdn刷新等操作,并且可以设置在自动化部署完成后,出现飞书提醒,整体界面看上去也比较舒服



Sentry


线上日志监控,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了报错,sentry会实时发送提醒,咱们就可以通过日志回放可以分析出错原因,相当于飞机的黑盒子, 甚至可以回放用户的操作过程,挺强大的。


官网服务端渲染


第三个月的时候我们部门接下了公司官网的活,但开发周期只有半个月,而且当时都没经验,领导为了保险起见,就直接让把vue2的后台项目让我们拷了一份,所以官网做的没有什么新花样。其实现在想想,更好的办法应该是使用nuxt.js服务端渲染首屏加载快,还方便做SEO,奈何实在太菜~


开放图谱协议


开放图谱协议,全称叫Open Graph Protocol,可以让分享的链接在社交媒体上以图文的形式展示出来,比如没有填写就是下面这个样子:



填过之后就是这样子:



填写过开放图谱协议的话,将网站分享在社交媒体上,链接的内容更生动,算是一个小优化点。


Vue3


做完官网之后,公司又有一个后台系统,这次需要从0到1搭建,我果断申请了使用Vue3。只要效果能实现,老板不会在意用什么方法,那咱就去尝试尝试新东西,毕竟也是提升公司的技术储备~



这个项目说是从0到1,但实际开发为了追求效率,避免踩坑,还是让调研了市面上主流的前端集成框架,这次使用的是一个基于Vue3-element-admin的框架。


本来想使用ts进行开发,但考虑到我们团队成员ts都很弱,最后还是放弃了避免踩坑,主要技术栈是Vue3 + Vite2 + Vue Router + Pinia + Element Plus,还有Volar插件代替了原来Vue2的Vetur。


说下vue3的使用感受吧~



  1. vite启动速度极快,启动项目只需要3秒,vue2的项目怎么也得十几秒吧,热更新也极快,开发体验好

  2. 另外一个是vue3的setup语法糖,可以少写很多没有用的重复代码,比如让组件自动注册,属性及方法无需return等等,好用!节省心智!

  3. Volar插件配合vscode保存代码卡顿,不知道是配置问题还是做的优化不太好,没有之前vetur舒服,查阅资料发现很多人都有这问题,可能是保存代码时和eslint有冲突。


H5阶段


做完Vue3的项目后,也差不多小半年过年了,回来之后公司做了人员调整,我被调到公司自研App部门,开始做H5。相对来说我们公司H5的内容就很核心了,而且因为toC,产品对于细节的要求更高,甚至有一个排期就是专门给技术去做优化的。



webpack打包、热更新优化


刚接手H5的项目就遇到一个头疼的问题,项目文件很大,每次编写代码保存,热更新时间能有8、90秒,热更新之后如果在手机上运行,H5还需要进行打包发版,也就是将打包的文件更新至cdn,打包发版更夸张,打包有时候能花费十几分钟,再加上上传cdn,更新一段代码要等小20分钟!



毋庸置疑,接手第一件事就是一通抄作业...不,是做webpack的优化。



  1. cache-loader, 在rules中给加载速度久的文件,如js文件加上cache-loader之后,可以让打包速度有所提升,缩减到5分钟,但还是不够快,而且这个loader本身开启也需要花费时间。

  2. 持久化缓存,继续寻找 webpack打包缓存的问题,再一通抄作业后,发现加入持久化缓存的配置,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打包明显加快! 如果不更改webpack配置,第二次打包只有10秒, 是10min变从10秒,就是这么强大!而且热更新也会加快!配置贴出来,webpack中cache的type类型换成filesystem,并指定路径即可。



  3. 发版上传优化,也就是发布文件到cdn,这块做了两个优化,一是静态文件抽离,资源较大且更改频率低的文件,如assets下的图片,动画等,单纯拆出来写脚本上传,那么每次打包上传只需要更新变化较多的js和css文件,二是开发环境更换国内云服务器存储桶(这个因“司”而异,因为我们公司业务是海外),也可以加速上传。

  4. externals,将需要引用的比较大的第三方库抽离,不要直接打进包里,加快首屏加载速度,等到需要的时候再去请求。


算法状态机


这是使用动画时需要用到的一种解决方案,后端返回的动画数据,前端会用它处理成多个帧,每一帧包含了一段动画、语音和字幕,将这些帧按照顺序播放,就变成了一个动画。是从算法迁移过来的项目,逻辑会比较复杂,从名字也能看得出来。


Fetch流式输出


使用fetch请求返回二进制流的形式,通过TextDecoder解码,逐渐push到展示的数组中,实现逐步渲染文本内容,类似gpt实时渲染。


stripe第三方支付平台


stripe是方便海外用户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类似于国内的收钱吧这种?功能很强大,可以看看我的另一篇文章,使用Stripe做类似于gpt的支付跳转(checkout方式)。后面还会出一篇,自定义搭建stripe的完整流程(elements方式)。


微前端框架--qiankun


有一个需求是,公司里的项目框架各不相同,有的是vue2,vue3,react,还有jquery,如果要在一个项目里把这些项目的功能都实现,重写一遍代码显然效率太低,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解决方案,也就是微前端,能融合不同框架项目,通过路由的切换显示,这里我们采用了qiankun,并且恰好我负责qiankun的基座搭建。这是qiankun官网。我参阅了这两篇文章,qiankun搭建, qiankun保姆级攻略,以及一个很棒github的qiankun例子,github.com/fengxianqi/


总结


到这就是我这一年的工作中遇到所有技术经验啦!不知相比大厂的经历算是怎样,了解的小伙伴可以评论下,分享出来也是期望我的经历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同时能知道自己的局限,欢迎多多指导和交流~


后面会根据情况继续完善,逐渐更新技术帖,还会分享在工作中心态上的成长变化,毕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作者:大白萝卜
来源:juejin.cn/post/7257076605570646076
码字不易,望多点赞!

收起阅读 »

一个小公司的技术开发心酸事

背景长话短说,就是在2022年6月的时候加入了一家很小创业公司。老板不太懂技术,也不太懂管理,靠着一腔热血加上对实体运输行业的了解,加上盲目的自信,贸然开始创业,后期经营困难,最终散伙。自己当时也是不察,贸然加入,后边公司经营困难,连最后几个月的工资都没给发。...
继续阅读 »

背景

长话短说,就是在2022年6月的时候加入了一家很小创业公司。老板不太懂技术,也不太懂管理,靠着一腔热血加上对实体运输行业的了解,加上盲目的自信,贸然开始创业,后期经营困难,最终散伙。

自己当时也是不察,贸然加入,后边公司经营困难,连最后几个月的工资都没给发。

当时老板的要求就是尽力降低人力成本,尽快的开发出来App(Android+IOS),老板需要尽快的运营起来。

初期的技术选型

当时就自己加上一个刚毕业的纯前端开发以及一个前面招聘的ui,连个人事、测试都没有。

结合公司的需求与自己的技术经验(主要是前端和nodejs的经验),选择使用如下的方案:

  1. 使用uni-app进行App的开发,兼容多端,也可以为以后开发小程序什么的做方案预留,主要考虑到的点是比较快,先要解决有和无的问题;
  2. 使用egg.js + MySQL来开发后端,开发速度会快一点,行业比较小众,不太可能会遇到一些较大的性能问题,暂时看也是够用了的,后期过渡到midway.js也方便;
  3. 使用antd-vue开发运营后台,主要考虑到与uni-app技术栈的统一,节省转换成本;

也就是初期选择使用egg.js + MySQL + uni-app + antd-vue,来开发两个App和一个运营后台,快速解决0到1的问题。

关于App开发技术方案的选择

App的开发方案有很多,比如纯原生、flutter、uniapp、react-native/taro等,这里就当是的情况做一下选择。

  1. IOS与Android纯原生开发方案,需要新招人,两端同时开发,两端分别测试,这个资金及时间成本老板是不能接受的;
  2. flutter,这个要么自己从头开始学习,要么招人,相对于纯原生的方案好一点,但是也不是最好的选择;
  3. react-native/taro与uni-app是比较类似的选择,不过考虑到熟练程度、难易程度以及开发效率,最终还是选择了uni-app。

为什么选择egg.js做后端

很多时候方案的选择并不能只从技术方面考虑,当是只能选择成本最低的,当时的情况是egg.js完全能满足。

  1. 使用一些成熟的后端开发方案,如Java、、php、go之类的应该是比较好的技术方案,但对于老板来说不是好的经济方案;
  2. egg.js开发比较简单、快捷,个人也比较熟悉,对于新成员的学习成本也很低,对于JS有一定水平的也能很快掌握egg.js后端的开发

中间的各种折腾

前期开发还算顺利,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开发、测试、上线。但是,老板并没有如前面说的,很快运营,很快就盈利,运营的开展非常缓慢。中间还经历了各种折腾的事情。

  1. 老板运营遇到困难,就到处找一些专家(基本跟我们这事情没半毛钱关系的专家),不断的提一些业务和ui上的意见,不断的修改;
  2. 期间新来的产品还要全部推翻原有设计,重新开发;
  3. 还有个兼职的领导非要说要招聘原生开发和Java开发重新进行开发,问为什么,也说不出什么所以然,也是道听途说。

反正就是不断提出要修改产品、设计、和代码。中间经过不断的讨论,摆出自己的意见,好在最终技术方案没修改,前期的工作成果还在。后边加了一些新的需求:系统升级1.1、ui升级2.0、开发小程序版本、开发新的配套系统(小程序版本)以及开发相关的后台、添加即时通信服务、以及各种小的功能开发与升级;

中间老板要加快进度了就让招人,然后又无缘无故的要开人,就让人很无奈。最大的运营问题,始终没什么进展,明显的问题并不在产品这块,但是在这里不断的折腾这群开发,也真是难受。

明明你已经很努力的协调各种事情、站在公司的角度考虑、努力写代码,却仍然无济于事。

后期技术方案的调整

  1. 后期调整了App的打包方案;
  2. 在新的配套系统中,使用midway.js来开发新的业务,这都是基于前面的egg.js的团队掌握程度,为了后续的开发规范,做此升级;
  3. 内网管理公用npm包,开发业务组件库;
  4. 规范代码、规范开发流程;

人员招聘,团队的管理

人员招聘

如下是对于当时的人员招聘的一些感受:

  1. 小公司的人员招聘是相对比较难的,特别是还给不了多少钱的;
  2. 好在我们选择的技术方案,只要对于JS掌握的比较好就可以了,前后端都要开发一点,也方便人员工作调整,避免开发资源的浪费。

团队管理

对于小团队的管理的一些个人理解:

  1. 小公司刚起步,就应该实事求是,以业务为导向;
  2. 小公司最好采取全栈的开发方式,避免任务的不协调,造成开发资源的浪费;
  3. 设置推荐的代码规范,参照大家日常的代码习惯来制定,目标就是让大家的代码相对规范;
  4. 要求按照规范的流程设计与开发、避免一些流程的问题造成管理的混乱和公司的损失;
    1. 如按照常规的业务开发流程,产品评估 => 任务分配 => 技术评估 => 开发 => 测试 => cr => 上线 => 线上问题跟踪处理;
  5. 行之有效可量化的考核规范,如开发任务的截止日期完成、核心流程开发文档的书写、是否有线上bug、严谨手动修改数据库等;
  6. 鼓励分享,相互学习,一段工作经历总要有所提升,有所收获才是有意义的;
  7. 及时沟通反馈、团队成员的个人想法、掌握开发进度、工作难点等;

最后总结及选择创业公司避坑建议!important

  1. 选择创业公司,一定要确认老板是一个靠谱的人,别是一个总是画饼的油腻老司机,或者一个优柔寡断,没有主见的人,这样的情况下,大概率事情是干不成的;
    1. 老板靠谱,即使当前的项目搞不成,也可能未来在别的地方做出一番事情;
  2. 初了上边这个,最核心的就是,怎么样赚钱,现在这种融资环境,如果自己不能赚钱,大概率是活不下去的@自己;
  3. 抓住核心矛盾,解决主要问题,业务永远是最重要的。至于说选择的开发技术、代码规范等等这些都可以往后放;
  4. 对上要及时反馈自己的工作进度,保持好沟通,老板总是站在更高一层考虑问题,肯定会有一些不一样的想法,别总自以为什么什么的;
  5. 每段经历最好都能有所收获,人生的每一步都有意义。

作者:qiuwww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57085326471512119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最强实习生!什么?答辩刚结束,领导就通知她转正成功了?

写在前面 熟知我的人应该都知道我是实习转正上岸字节的。 那是一个平平淡淡的下午,leader突然神神秘秘凑到我身边:“一恩,快秋招了。我给你预留了一个HC,快准备准备转正答辩吧。” 于是乎,伴随着leader自以为充满关怀的安排下,我开始轰轰烈烈筹备起自己的转...
继续阅读 »

写在前面


熟知我的人应该都知道我是实习转正上岸字节的。


那是一个平平淡淡的下午,leader突然神神秘秘凑到我身边:“一恩,快秋招了。我给你预留了一个HC,快准备准备转正答辩吧。”

于是乎,伴随着leader自以为充满关怀的安排下,我开始轰轰烈烈筹备起自己的转正大业。


和很多小伙伴一样,我刚刚准备转正时非常茫然无措。因为转正并没有明确的大纲,且不同业务、不同部门考核的形式都是不确定的,在网上搜索经验资料也少得可怜。


别急,转正的内容和形式虽然具有不确定性,但其固有流程又决定了他存在着一定的“潜规则”。下面一恩姐姐就带你发出灵魂三问,深度剖析转正那些不得不说的套路。


灵魂三问


第一问,你了解转正流程吗?


转正流程对于各个公司大同小异。


以字节为例,需要当年毕业的同学,在出勤满40个工作日(技术和测试序列)且经过部门Leader和HR同意后,即有资格发起转正流程。此时HR会根据评估人和候选人的时间,约一个时间组织进行转正答辩。这个短短1个小时的转正答辩,决定了你的去留。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转正答辩上,一般包含你的HR,部门领导和跨部门的领导。除了跨部门的领导外,其他人都是你在实习过程中可能一起干过饭喝过酒,讨论过诗和远方的伙伴。只要在实习过程中没有发生过什么反目成仇的惨剧,他们都是偏向你的,甚至私下有过“兄弟情义”,“生死之交”还会去引导你去把控答辩的节奏。


比如我就听过自己的同事说过,当时他的导师还在答辩时争着抢着帮他解答领导的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所以你所需要的做的基本只有一件事:


就是保证转正答辩的过程是顺利的。


整个答辩过程基本分为三块,其中属于你的有效时间仅有两块。第一块为个人展示,你需要以PPT的形式去描述一下实习期间工作,这一块大约有40min;第二块为问答环节,评估人会去根据你的工作与业务询问一些项目及基础知识,这一块大约有20min;第三块为审判环节,评估人会根据转正答辩过程中对你的了解决定你最终的去留。


因此,只有利用好有效的两块时间,才能Hold住整个答辩过程,让评估人被你的魅力闪瞎双眼!


第二问,实习期间的我为团队做了什么?


日常有随时记录工作进度的好习惯,因此我非常迅速地将自己实习阶段的工作按照优先级总结总结写了一下答辩PPT。导师在看了我的草稿后,一个劲儿吐槽:“比起你在这里学的东西,老板们更关心的是你给团队和业务带来的产出,你跟别人做这件事的区别在哪里?你在团队的定位是什么?拿出让他们去选择你的理由吧!


这与我一开始想的完全不一样。我本以为答辩就是汇报自己学了什么,做了什么。但其实不是,公司看中的是你的个人想法和价值实现,以及你身上是否有可输出的内容。


你的一言一行都要表达出:你是完全能胜任这个职位的。


想明白这点,我重新组织了自己的PPT和答辩的内容:


首先,我用了一页画了一个时间轴,分别用关键词总结每一part工作主要内容,核心,和工作亮点项目。这一部分重在简洁清晰。目的是让评审人清晰的了解我的工作内容重点和核心。


接下来,我选择2~3个核心项目详细地介绍工作内容并量化自己的产出。如果大家不清楚如何介绍的话,可以参考金字塔原理中 先总后分的表达方式——先给你的听众一个核心结论,在后面逐层展开。



比如我去介绍自己做多人视频通话这个需求时,首先需求的背景是需要支持多个人一起视频通话,我的主要工作是技术方案的设计与开发,具体工作是通过获取多路视频流,并将视频流分给对应的成员,因此我需要去维护所有成员的视图窗口以及流的稳定性与正确性。为了实现这个功能,我去了解了视频流编码,推拉流的逻辑,并且与多媒体业务同学进行了沟通,保证整体形成一条稳定的通路。


(截图取自我的PPT答辩文档,针对强化通话感知的需求,我列出了需求的目标,以及技术方案,并采用流程图方便说明,以及最后写上了需求的收益)



第三部分我会去对自己的价值角色进行提炼,即向评估人去证明自己的独特价值以及在团队中的定位。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去证明,那就将这个问题回答好:凭什么别人要选择你而不选择别人?


最后一部分可以向评估人讲述一下自己的期望和未来的规划,我当时是舒情并茂地表达了自己对团队的热爱和对前景的向往,并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无限期盼。说的导师当场差点“热泪盈眶”。


以及提供给大家一个小妙招,作为一名研发,如果拥有产品思维,无疑是非常加分的。因此大家可以对自己所在的业务从产品本身进行思考,比如能做些什么才能让产品吸引更多用户,以及在产品上有什么意见和规划。


第三问,基础知识还记得吗?


在40分钟ShowTime之后,剩余20分钟评估人可能会针对你的某个具体项目询问一些实现上的细节,也有可能会询问一些技术方案设计上的问题。因此需要保证你所介绍的每一个项目都是你切身参与且明确其中实现的技术方案与细节,而且你应该提前去准备一些代码或技术上可扩展或优化的思考,来体现出你对项目的一种全局的视角。


同时评估人也会针对你目前所处团队的业务特性去询问一些基础问题,这一点和面试比较像,虽然难度比较于面试会简单很多。但也需要去多少刻意准备一些基础知识。比如我做视频通话业务,当时评估人就问我,你觉得通话传输的音视频流信息是通过udp还是tcp传输的,以及他们的区别。


这些问题是不是对于现在的你实在太简单了?


一个日常实习阶段小tip


不清楚大家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有没有对自己工作进行总结的习惯。如果没有,请从现在开始,立!刻!记!录!


“记录”这个行为听起来难度很高,其实真正实施起来你会发现它就像一种“陪伴”,非常潜移默化地融入你的生活中。


我会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我会将自己的每一份思考和产出都落地文档并定时整理与复盘,每周五下班前会抽出15分钟将本周的工作以及下周需要做的事情整理成一个TODO列表。且会以月为纬度进行一次工作量和心态的反思,并与导师进行一次整体沟通,这种定期的总结和复盘能够让我永远对自己保持清醒。


当我整理自己实习工作时,这些文字更是我的宝藏,我能很清楚地看到自己日积月累的自我升级,并非常轻松地以时间线的角度看出自己各个阶段的产出。


写在最后


希望大家在实习期间一直保持一个谦卑学习的态度,正式阶段繁重的工作压力会让你没有过多心思去进行一些软硬实力的提高。


因此实习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去适应、去成长,一定要耐心地倾听、观察,向身边优秀的同事学习。


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你一定也能如鱼得水,熠熠生辉。




FAQ时间


Q1:工作上犯了个常识性错误,感觉转正无望,该不该及时止损?

首先,要明白,作为实习生,犯错是一件正常的事。错误才能让你意识到不足,才能成长。转正评估的不是你的过去,而是你的价值和你可以塑造的可能性。如果你能对自己过去的工作上的错误进行复盘与总结,并且能够对未来进行合理的规划。相信你也能给出一份完美的转正答卷。


Q2:秋招无望走实习转正是否可行?

这个选择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实习不仅能够提高转正的几率,也是给你一定机会提前感受一下社会环境,在体验过真实互联网工作环境后,有些人会明白自己是否合适,才会有更精确的职业规划。


新增一个小栏目,收集着目前为止小伙伴们私信一恩的一些关于实习转正问题的答复。如果大家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在评论区回复,一恩会一一回答的~


作者:李一恩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57434794900832312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如何提升团队代码质量

目标提升代码质量统一编码规范和风格知识分享防止代码腐烂降低bug数量,提前检查出线上隐患一、接入SonarQube,SonarQube关于js部分的规则rules.sonarsource.com/javascript/sonar的主要作用CR大部分情况只会关注...
继续阅读 »

目标

  1. 提升代码质量
  2. 统一编码规范和风格
  3. 知识分享
  4. 防止代码腐烂
  5. 降低bug数量,提前检查出线上隐患

一、接入SonarQube,

  1. SonarQube关于js部分的规则
  2. sonar的主要作用
    • CR大部分情况只会关注提交部分代码,所以需要一个工具可以从全局检查潜在的代码缺陷,这其中SonarQube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sonar可以展示源码中重复严重的地方,人肉CR很难做到,除非对这个项目代码深入了解
    • sonar可以当做辅助CR工具,仅用于记录问题,不阻塞发布流程
    • 由于CR只针对于新增代码,所以不会照顾到老代码的质量。sonar可以辅助修复老项目代码的潜在缺陷,提高老项目的代码质量
  3. 如何使用
    • SonarQube看板
    • 定时记录sonar的问题统计信息

二、增加CR环节

CR 本身的收益

  1. 统一编码风格
  2. 增加代码规范的主动性(⼼理暗示别⼈会review,所以会注意规范)
  3. 代码复查,提升质量(尽早发现bug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4. 代码分享,知识共享(例如一些好用的库或者解决方案能通过CR在组内快速广播开)
  5. 新人培养(CR流程可以作为新人培训的一部分,让新人能够迅速接入项目)

CR 规范

  1. 所有需要发布⽣产的代码提交都要得到CR,至少需要指定一个人appove
  2. 所有的comment都需要解决之后才可以合并到master
  3. 应用可以设置 Review 建议需全部解决,对于非必需修改的建议可以进行打标或说明
  4. MR的备注信息要详细说明本次MR的功能点,让reviewer能容易理解作者意图
  5. reviewer不能指定自己
  6. 优先指定熟悉项目的相关人员

CR 过程

  1. 冒烟测试通过之后,提交MR到develop分支,并把MR链接发到群里并艾特reviewer,简要说明此次提交/修改的内容(也可通过机器人
  2. 鼓励大胆comment,有不理解的地方,或者觉得不合适的地方都直接表达出来
  3. 作者对每个comment也要做出反馈,无论是展开讨论还是简单的给个 OK 都是有效的反馈
  4. 复杂的、大量的代码提交可以采用线下开会集体cr以提高效率
  5. 作者处理完所有comment,代码也进行修改之后,要在群里艾特通知一下reviewer
  6. reviewer确认没问题,点approve, 然后由作者来点merge

CR Gitlab配置

  1. webhook配置
  2. approvals设置

CR 准则

  1. 如果变更达到可以提升系统整体代码质量的程度,就可以让它们通过,即使它们可能还不完美
  2. 没有完美的代码,只有更好的代码。不要求代码实现每个细节都完美,应该做好修改时间和重要性之间的权衡
  3. 遵循基础的代码规范指南,任何与规范不一致的地方都属于个人偏好,比如变量命名规范是驼峰,代码实现是下划线命名。但如果某项代码样式在指南中未提及,那就接受作者的样式

关于Comment

  1. 一般预期挑的越多越好,但代码是人写的,很多情况下会让作者感到不适,所以在comment的时候也尽量注意一下措辞,有一些在规范之外的偏个人主观的东西,一般以建议的方式给出
  2. 对于原则性的问题,还是要坚守质量标准的
  3. 发现了一些好的代码好的设计,也请给予对方以肯定和赞美,这样有助于Review有效的进行

reviewer需要注意的点

  1. 逻辑上

    • 代码设计
    • 功能实现
    • 边界条件
    • 性能隐患
  2. 代码质量

    • 编码规范
    • 可读性:逻辑清晰、易理解,避免使用奇淫巧技、过度拆分
    • 复杂度:是否有重复可简化的复杂逻辑,代码复杂度是否过高,功能实现尽量要简洁
  3. 参考 CR常见问题

  4. 准则:代码是写给人看的,除非这份代码仅使用一次,不再需要维护。基于此准则review,只要作者提交的代码让你感觉到接手后维护困难,那都应该comment提出自己的想法

CR 心态

  1. Author
    • 自己对代码的质量负责,因此应当怀着感恩的心去看待坚持认真帮你 Review 代码的同事,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时间和精力来帮着提高代码质量
    • 不要依赖于reviewer,不要说什么"review的时候你怎么没看出来"这种话,就好像出了线上bug不要怪测试没有测出来,reviewer只是提供了一些建议,不是做质量把关的
    • 对comment不要有抵触情绪,有自己觉得不合理的地方,可以恰当的回复拒绝,或者说明一下自己这么做的原因
    • 代码好坏这件事情上本身就带有很大的个人偏好色彩在里面,每个commont都看做是一次思想交流就好了
  2. Reviewer
    • 保持学习者的心态,review既是帮助他人提高代码质量的过程,也是学习他人,提高自己代码能力和沟通能力的过程,既要发现潜在质量问题,也要努力发现一些值得学习的亮点,这样对自己也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 代码review的时候不用有什么心里负担,有什么疑惑的、不清楚的地方或者有什么自己的想法,可以直接提出来。有不少人 在写Comment的时候会犹豫,担心自己提出的问题或建议比较“蠢”

CR 疑问

  1. 组员参与度和积极性不够高,无法有效对比小A和小B和小C在CR上的贡献
    • 激励措施,鼓励全员积极CR
    • 定期统计comment数量,挑选好的comment,和一些坏的代码展示并讨论
  2. 对于一些重要且复杂的功能代码是否需要定期开会宣讲,多人review
  3. 发布前发现问题多,改动太大,影响项目计划

三、CR常见问题(包含规范/风格指南)

  1. CR常见问题 文档
  2. CR常见问题仅供reviewer做参考, 分严重/中等/建议三个等级
    • 严重: 可能会造成bug
    • 中等: 造成后续维护困难
    • 建议: 代码有优化空间或者代码风格、格式问题,但是不影响使用和迭代
  3. 根据项目紧急程度和对质量的要求,不同等级的问题可酌情处理
  4. 规范要轻量,先抛出严重问题,不过分追求细枝末节,根据后续CR的情况持续增加

作者:今天的我吃饱了吗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56306281538699325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思维模型:打破996工作制下的僵局,让打工人更具竞争力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面对堆积如山的工作、随时弹出的任务,接二连三的群@也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回看自己,旧的任务还在做,新的任务已经从天而降,日程表上满是任务却无从下手……明明忙个不停却成果甚微,这怎么跟想象的不一样!说好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呢?说好的,世上无难...
继续阅读 »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面对堆积如山的工作、随时弹出的任务,接二连三的群@也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回看自己,旧的任务还在做,新的任务已经从天而降,日程表上满是任务却无从下手……

明明忙个不停却成果甚微,这怎么跟想象的不一样!

  • 说好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呢?
  • 说好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呢?
  • 说好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呢?

在一切讲究高效率的现代职场,职场人常常被要求高效率完成工作,但缺乏方法的大多数人选择了低效的加班加点。

《论语》中提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想要“逃离苦海”、提高效率的职场人来说,思维模型就是职场人最好的工具。掌握高效率的思维模型,不仅能快速看透工作的本质,不盲目地开展工作,还能让工作效率翻倍,逃离996、007的悲惨生活。

话说思维模型这么多,给点实际的行不行?要想成为精英打工人,我们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出发,提高效率、解决问题不是梦!

问题1:摆烂现场

职场生存法则第一招:战略规划

要想为自己制定清晰的发展方向,首先要做的就是“认清自我”。SWOT模型、PEST模型、商业模式画布等思维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客观、理性地认识自我或自己的产品。

以SWOT模型为例,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分析自身的优劣势以及外部的机会与威胁,还能通过几个象限的两两结合产生四个具有行为导向的问题:

  • SO:利用哪些优势,抓住外部机会;
  • ST:利用哪些优势,减少威胁;
  • OW:利用哪些机会,改善自身的哪些劣势;
  • WT:在哪些威胁中,需要改善自身的哪些劣势。

SWOT分析模型不会直接告诉你答案,但通过罗列分析后,答案早已浮出水面。同样,PEST、商业模式画布等模型都能够达到类似的效果。在了解了自己之后,我们就能依据这些因素,做出长远的个人规划。

问题2:混乱现场

职场生存法则第二招:目标管理

面对突如其来的各种需求,SMART原则、5W2H原则、MECE原则、黄金圈法则等目标管理模型,都可以实现任务、计划的稳步前进。再也不用担心面对目标无从下手了!

**如何正确制定目标?如何不让目标成为摆设?**用SMART原则举个例子:

SMART原则强调目标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可实现的、要与计划有相关性,还要有具体时限的。仅这些还不够,在设定目标时,还有需要注意的维度。

  • 如何能让目标具体:用具体语言清楚说明要达成的行为标准,不能模棱两可、不能笼统模糊;
  • 如何让目标可衡量:目标要数量化、行为化;
  • 目标怎么定才能实现: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目标,禁止目标过高、他人强加 ;
  • 目标如何相关:该目标与本职工作、其他目标是相关联的,不能漫无目的、胡乱跑题 ;
  • 目标如何定时限:目标要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不能毫无期限、不设约束。

但目标如何拆分?目标如何管理?还需要借助 MECE原则、 5W2H原则、OKR等模型管理。

问题3:社恐现场

职场生存法则第三招:行为管理

想做又不敢做?这时候,福格行为模型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突破自己,再也不用担心自己做不了了!

福格行为模型简单来说可以总结如下,人的行为有三个触发因素:动机、能力、提示。满足这三个因素,人们才会做出行动。

福格行为模型有一个经典公式:

  • M是动机,是想做某件事的欲望;
  • A是能力,也就是能完成某件事的能力;
  • P是触发条件,也就是提示你做某件事的信号。
  • B就是行为,当三个条件同时起到作用时,才能使行为发生,从而完成一件事。

再次回看阿道的社恐现场:

这件事情的M动机(Motivation)是阿道在讲完课后专业技能会得到了巩固,不仅会克服社恐,说不定还会得到其他女同事的青睐,A能力(Ability)是阿道有很好的专业能力,而P触发条件(Prompt)则是老板让阿道给大家讲课。

由此看来,当M动机、A能力、P触发条件同时发生作用时,阿道最终会突破自己,做成自己曾经不敢的事情。

所以,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想做一件事,为什么没做呢?无非就是想而不能、能而不想、又能又想但缺乏触发条件而已。当遇到这些情况时,我们可以提高动机、提高能力、设置触发条件。这样我们就能“动起来”了。

问题4:挨批现场

职场生存法则第四招:总结复盘

复盘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帮助我们摆脱“低水平的重复”,避免365天过成一天的情况,停下来去反思,到底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这样才能够真正高效地提升我们某方面的水平。 因此,复盘是一个打工精英不可忽视的一项思维能力。

复盘相关的思维模型也有很多:PDCA循环模型、5W2H模型、KISS模型等。比如PDCA循环,能让我们用同样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不断螺旋上升地循环起来。

以上这些场景是不是似曾相识?以前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好像一下子迎刃而解,就像点外卖时某团推来了大额优惠券、购物时打开了某宝。这些思维模型像存在于人们脑中的APP,遇到问题时能够帮助自己快速获取解决办法。

正如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所说:“思维模型会给你提供—种视角或思维框架,从而决定你观察事物和看待世界的视角。顶级的思维模型能提高你成功的可能性,并帮你避免失败。 ”

其实在能力上,人与人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真正的区别在于思维的不同。对大多数职场人来说,只要能掌握其中的一部分的思维模型就足以解决日常职场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作者:禅道程序猿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31821116909125688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2023年中总结,全栈工程师在深圳工作6年后的一些杂谈

今天是2023上半年的最后一天,刚好也是我在深圳一家公司的第6年,2017年6月我入职现在这家公司,到如今整好是6年。世事变迁,在这个6月回想6年前的6月,是怎样一番情愫呢。6年前不同如今,那是一个很好找工作的年份,没有什么L型增长的经济,大环境滋润着众多中小...
继续阅读 »

今天是2023上半年的最后一天,刚好也是我在深圳一家公司的第6年,2017年6月我入职现在这家公司,到如今整好是6年。世事变迁,在这个6月回想6年前的6月,是怎样一番情愫呢。

6年前不同如今,那是一个很好找工作的年份,没有什么L型增长的经济,大环境滋润着众多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头,行业内大多数人都充满希望。但我在那时候找起工作来依然是十分困苦,四处奔走,因为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小公司。不过我发现一个特别之处,我与医疗行业十分有缘分,2016年3月就在北京朝阳三间房乡入职的一家企业也为医疗单位服务,虽然是我不大感兴趣的医疗咨询,并非医疗系统,但也引发了我对从事医疗系统服务的向往,没想到一年多之后来到深圳,真的如愿以偿了,在如今这家公司做了整整6年的HIS。

当然了即便是6年前,我也不可能根据自己的偏好去寻找工作,能找一份工作就心满意足,能找到匹配自己喜爱的业务场景,实在是一种幸运。当时我想的是,无论是什么行业只要是做erp类型的软件,都适配于我当时所掌握的一些技能。简单描述就是这类系统注重模块之间复杂的关系,并不需要担心什么高并发场景,笼统的说这也就是b2b的特性(与这些年网络上流行的技术路线b2c截然相反),我一直认为这种方式才比较锻炼复杂而抽象、又要能够连续下去的思维能力,这符合我长期对复杂系统的想象。当然了,面对这些模块比较多也比较杂乱的系统,很难快速响应其中一点,有时候定位一个问题都比较困难,这需要消耗不停的消耗耐心。即便是很有耐心的人,心力也会逐渐被消磨掉,就如同深圳的夏天,即便绿化很好,路上常常有树荫,但真要走一走,仍然是热到冒汗。

对版本控制的一些简言

6年前刚进现在的公司,最让我惊讶的是完全没有版本控制?!只通过sshscp文件拷贝来合并,好在我进入公司之后不久,由于开发进度的深入,就开始使用gitgithub private了。但通过这一短暂的时光,我深刻的体会到版本控制的重要性,表面上看,版本控制只是解决团队协作文件合并的问题,在模块高度分离,负责明确的前期阶段,确实很难感受到版本控制的作用,只会感觉到多了一层麻烦。但他有很多的隐藏的好处,是很多人没有说明的,下面简单概括几点:

  • 标记与溯源,很多时候只要通过提交信息,就能知道一块老代码的前世今生,即便信息粗糙,只要有提交的时间,就能对应上很多其他的信息,例如项目管理面板的bug列表、任务列表,亦或是聊天记录、邮件、保存的图片,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应上,就能回答这样几个问题,何时新增的模块? 新增模块的初衷可能是什么? 修改的目的是什么?
  • 上下文,一个提交除了一个代码段,还可能包括其他的文件,以及他前后的一些提交内容,这些信息是很丰富的,它们可以回答这样的问题,这段代码修改的前后都在做什么? 这段修改是否可能是因为类似全局替换的批量处理,或是错误的格式化等意外导致的错误?
  • 还原,或许你经常能听到这种抱怨,这个功能花费了好大精力快做完了,用户却要把整个功能设计推倒重来,这无疑是需要撤回一整个提交的,但你可能会想在项目的早期阶段很难发生这种事情,所以拖一段时间再加入版本控制也无所谓。但可能还有一种情况,没有外界的任何干预,一个功能卡在了最终阶段,在这个功能尚未结束的情况下,项目其他很多地方都没办法运行,此时急需进行一个阶段性的演示,这时你就不得不看看这个功能到底牵扯了哪些部分,没有版本控制的帮助,很难快速的只通过代码本身的上下文找到这些需要中止的部分。

这些虽然都是不多见的场景,但我都曾遇到过,如果没有版本控制几乎无从下手解决这些事项,版本控制是需要长期的使用才能感受到它的好处,它甚至不一定需要在有团队合作的场景下使用,即便是你一个人做的玩具项目,或是独立开发的小插件,都能避免这样的问题。但它们不是一时能体验到的,千万不要因为一些小麻烦而错过这么多解决小问题的预防性措施,用git并不一定要提交到一个centre,即便是全程都在本地使用,都能感受到许多益处,所以一个项目应该尽快从速的加入版本控制,不要等到有合并的需求才加入。

版本控制就像道路,不要觉得他只是为拼合一个集体而生,只有人多了才需要修路,其实只要是需要车辆通过,哪怕是一天只会通过一辆车,有条道路也比没有强一些。

多解决棘手问题了解一些极为罕见的意外情况

曾经看过这样的科普,硬盘会被环境噪声影响,速度会降低,寿命会减少,我想如果我遇到这样的问题一定不会想到是噪声的问题,因为环境噪声能严重到干扰硬盘设备,可能像因为吃香蕉而辐射超标一样不现实,但我却真实的遇到了一次极为罕见的意外情况:

Chrome语法检查插件Grammarly曾备受推崇,我在油管见过好多次他的广告,但我并没有尝试,没想到它却依然走入了我的视野,众所周知面对单词或语法错误的输入框,他会显示出一个类似于tooltip的悬浮块来提醒用户,但它却很神奇的影响了kendo前端框架的富文本输入框,会导致其高度发生变化,甚至遮盖下方的元素,用户完全无法正常使用,我百思不得其解,最终通过用户的截图发现这个插件,自己安装了一试,发现了问题,原来Chrome插件是真的会影响页面功能的。

遇到这样的情况当然是运气不好,但不能不有一些大胆的假象,如果完全不敢设想极端情况,只去寻找自身的常规的问题,那是很难解决问题的。

也不要害怕棘手的问题,如果能解决,自然可以向所有人分享自己的经验获得分享的快乐。就算最终解决不了,也可以成为一桩值得回味的悬案,就像一个开放式结局的小故事值得他人解读。

持续跟进社群的走向

这一点是毋容置疑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技术路线的更新迭代,如果自己用于开发的语言、平台、框架本身已经没落,官方停止支持,那自然是要学习其他代替品的,但这个没落也分等级,像FlashVisual Basic&VBScriptWindows Phone.NET Framework&WinFormAngular.js 1.x、属于已经宣告死亡的产品,是绝对要抽身的。而像PHPCoffeeScriptDelphiMemcached,是很多年前就被替代品取代但仍然被一些坚持的人维护着,这还是有些区别的,前者就算真的很热爱也无力挽救了,后者还可以倔强下去。但无论是哪种,都要面对下面几个问题:

  • 即便是大多数人都不用了,也总会有维护性的需求在吧?
    • 并不可取,说不定某一天就要换新系统,维护性需求消失,不学点新的怎么能行呢,而且很多新技术变化并非翻天覆地,只要慢慢的接触,消除掉陌生感,就会自然的对新技术越来越感兴趣。
  • 所处的公司业务体系庞大,短时间内很难更新技术,即便是要更新,到时候再学就是了。
    • 任务到面前了才开始学,时间够吗,现在很多产品开发周期越来越快,仓促之间错误一定不会少,后面还能改善这些错误呢?会不会需要很大的代价,并且引出更多的错误?技术栈一定要提前布局
  • 新技术虽然用的人很多,但占用大、而且看上去只能做些简单的东西,恐怕做不了太复杂的需求,卡在替代过程中的某个位置就白费力气了。
    • 很多框架占用内存确实较大,但现在用户的设备越来越好,完全是有条件的,而且底层设计完善,占用的增加可能并非线性的,而是随着开发进度趋于平缓。如果认为做不了复杂需求,就应该看一下用例,甚至是我们所使用的工具,像掘金本身是VueElement-UI做的,如果你关注AI,你就会发现OpenAI官网也用了Vue,这就很给人信心。

即便许多年后也许离开了软件开发的行业,十余年后回顾这段历程,都找不到有人聊自己用过的技术,成为了一个完全的死话题,也无从向后来者介绍从前的开发经历与故事,是否会像一个孤寡老人一样无助呢,所以说为了自己的历程与故事,也要不断了解和学习新的技术,新技术的发展也并非需要天天了解,如今很多流行的技术其实也已经存在了七八年了,如果真的热爱,就值得持续的关注,并不占用多少时间,向后来者讲述技术演化的细节,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故事,这是其他媒体无法讲述的。

未完待续


作者:lyrieek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50404077712752677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工作 6 年,我不想再「键政」了

今天,刷推时看到一张图,感觉和我工作几年来的心路历程很像,特此分享下。 第一个人脚下空无一物,眼中均是美好。 第二个人读了一些书,看到美好背后的黑暗,开始陷入迷茫。 第三个人学识渊博,了解运行规律,明白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故此看到曙光。 而我呢,目前可能还处在...
继续阅读 »

今天,刷推时看到一张图,感觉和我工作几年来的心路历程很像,特此分享下。



第一个人脚下空无一物,眼中均是美好。


第二个人读了一些书,看到美好背后的黑暗,开始陷入迷茫。


第三个人学识渊博,了解运行规律,明白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故此看到曙光。


而我呢,目前可能还处在第二阶段,但也清楚应该继续向前,走向第三阶段。


第一阶段



无知小粉红心态



读书期间,小镇出身的我,比较追求应试教育和实用主义,所思所学全为了考高分、学技术,除此之外的素质教育全然不顾。


同样是去图书馆,我看的是「精通 Java」,而舍友看的是「毛选」、「中国近代史」这类的书籍。在那时,我是不屑一顾的,认为这就是 「浪费时间」,看这些又不能当饭吃。


毕业后,舍友进了体制内,而我去了一家小厂当码农。小厂也挺好,朝九晚六,不追求结婚买房,过得很快乐。


然而,我还是没有继续读书,技术之外脑袋空空,只会被动的接收主流媒体提供的资讯,从不思考内在逻辑。


有一次,社保税改(2018年)要求公司按员工真实收入去上报缴纳基数,也就是说社保缴纳金额变多、到手工资变少。看到群里都在吐槽,而那时的我却在群里发表了「高见」:



社保不也是自己的钱么,提高缴纳基数更赚么?gj 这是为我们个人谋福利!



结果招来一顿全嘲,说我「啥也不懂」。后面又工作了一段时间,我才彻底明白了他们的槽点。


第二阶段



生活压力,终使自己变成自己最讨厌的人



早期很喜欢逛知乎,也关注了一些前端大佬,希望学点技术。


但从某段时间开始(大概2020 左右),发现这些人很喜欢「键政」,大谈国事。


大多都是负面情绪,当时作为「小粉红」的我难以接受,于是拉黑了好几个人。


随着年龄上去,迫使自己需要关注技术之外的内容:房产、婚姻、生育、教育、理财、交际,往大点说,是政治、历史、和经济。


粗浅了解之后,我开始悲观:



  • 刑不上大夫

  • 十年寒窗凭什么拼得过人家三代人的努力

  • 历史就是圈,教员想改变的事情是无法改变的

  • zg人的劣根性

  • tz内的劣根性


于是,我也开始键政,变成了那个曾经最讨厌的人。


第三阶段



探索底层逻辑



工作压力加上生活压力,使我一度抑郁,甚至产生过极端想法。


好在,我有一个好伴侣,是她陪我度过了那段痛苦的岁月,鼓励我多看书、多思考。


现在,我也分享下我的一些想法,虽然还未正式踏入第三阶段,但也大概摆脱了第二阶段的影响。



  1. 接纳自己的平凡

  2. 最重要的能力,是获得能力的能力

  3. 遵从历史规律,做务实求进的人

  4. 思考底层逻辑,所有方法论都可以通过底层逻辑(相同之处)+ 环境变量 (不同之处) 来解释

  5. 提升思维认知,多学习技术之外的内容


最后


以上便是我工作六年的心路历程,从开始的无知,再到键政,最后开始寻求转变。


本文纯碎碎念

作者:francecil
来源:juejin.cn/post/7257022428194209849
,欢迎各位客官吐槽~

收起阅读 »

远程办公,重新定义新的生活方式

1、远程办公为什么出现? 别再把人生耗费在通勤路上 每天早上,我们定了无数个闹钟,就为赶上早班地铁和公交;没有时间吃早餐,路上随便买一份吃的急匆匆地往地铁站和公交站跑。好不容易挤上了车,车里拥挤的人们和混杂的气味,瞬间让我们头痛欲裂。 我们时不时就会思考这个问...
继续阅读 »

1、远程办公为什么出现?


别再把人生耗费在通勤路上


每天早上,我们定了无数个闹钟,就为赶上早班地铁和公交;没有时间吃早餐,路上随便买一份吃的急匆匆地往地铁站和公交站跑。好不容易挤上了车,车里拥挤的人们和混杂的气味,瞬间让我们头痛欲裂。


我们时不时就会思考这个问题:我一定要上班吗?


当然,为了生活,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工作,但是,为什么要选择通勤时间那么久的工作呢?让我们面对这个事实吧:没人喜欢通勤。


出门上班的日子里,闹钟响得更早,你到家也更晚。时间溜走了,耐心磨没了,没准你的食欲也没了,除了塑料盒子装的快餐之外什么都懒得吃。你可能会放弃健身活动,错过哄孩子入睡的机会,累到没力气跟你的另一半深入地谈谈心。工作日,跟高速公路较了半天劲之后, 你懒得去做家务,于是杂事全都积攒在一起,留到了周末。


假设你每天要在交通拥堵的时段开30分钟车去上班,再加上走到车边和走进办公室的15分钟,那么每天来回需要1.5小时,一周就是7.5小时,考虑到假日和休假,每年你花在路上的时间大约有300~400个小时。想象一下,如果每年多出400个小时,你能做到什么。通勤不仅会危害你的健康、人际关系和环境,它还会影响你的事业。


因此,我们需要工作,但工作不一定非得通勤不可。


微信图片_20230718143525_1.png


逃离996福报


 
马云说要珍惜我们的工作,996是证明你努力工作的象征。可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还必须坐在同一个房间里,用同一种方式工作吗?至少马云的公司绝不是这样。


科技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团队间的工作从“同步”协作变成了无须同步的协作。我们早已用不着都凑到同一个地点工作了,而且,连同时工作都用不着。一旦你调整了工作方法和期望,哪怕你的团队伙伴在国外,你也可以与他协调好时间,实行弹性工作制,来共同完成一个项目。


弹性工作制的魅力就在于它能满足每一个人的需求,无论是早起族、夜猫子,还是需要在白天接送孩子的顾家型员工,人人都很方便。逃离996福报把。想要掌握跟团队不同步工作的诀窍,或许需要一点时间和实践,但用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真正重要的是把工作做好,而不是死守着上下班时间。


微信图片_20230718143528_1.png


何必都挤在大城市


从前,那些掌握着资本主义引擎的人心想:“我们把一大群人凑到一个小区域里来吧,让他们一个挨一个地拥挤地住在一起,这样我们就可以找到充足又能干的人手了。”


所幸,令工厂得益的高密度人口对其他很多事情也有好处。我们有了图书馆、体育馆、剧院、餐馆,以及现代文明中的一切奇迹。可我们也有了狭小的格子间,丁点大的公寓住宅,挤得像沙丁鱼罐头一样的公车载着我们在各地穿梭。


为了换取便利和兴奋感,我们交出了自由、壮观的乡村美景和新鲜的空气。
 


但幸运的是,令远程工作成为可能的先进科技也让相应的文化和生活变得更有魅力。想想看,要是对一个20世纪60年代的城市人描述这幅情景:每一个人都能看到有史以来拍摄的每一部电影、每一本书、每一个相册,几乎每一场体育赛事都有现场直播(画质和色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晰、鲜明),此人绝对会大笑不止。


其实,就算你把这些讲给一个生活在80年代的人听,他也会笑出来。可我们现在就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然而,把这一切便利视作理所当然,与从中得出符合理性的结论,这两者是有区别的。


如果现在我们能够不受限制地接触这些文化和娱乐生活,一切都跟所在的地域无关,那么,我们为何还要困在原先的教条里?


微信图片_20230718143526.png


新时代的奢侈


 
在高楼大厦的顶层一角有间时髦的办公室,公司给你配备了豪华车子,身边还跟着秘书……这种老式的奢侈福利很容易遭人嘲笑。可当今富豪的特权也没多大区别:米其林餐厅,世界各地旅游,网红酒店打卡。而我们得到了什么呢?你被困在办公室里,远离了家人、朋友和业余爱好。


在漫长的岁月中,支持你熬过去的是一个希望:等你退休了就自由了。


可是,为什么要等?如果你真心热爱滑雪,为何要等到髋骨老化到经受不起摔跟头以后,才去滑?如果你喜欢冲浪,为何还要困在水泥丛林中,不搬到海边去?如果亲爱的家人都住在小镇上,你为何还要强留在大城市?


新时代的奢侈就是摆脱“日后再享受生活”的思维桎梏,现在就去做你热爱的事,跟工作并行。何必要把时间浪费在那种“等我退休了,生活该有多美好”的白日梦上?把工作跟退休之间划一道界限,这其实是相当武断的。你的人生无须再遵循这样的规则。你可以把这两样混合在一起,既有趣,又有钱——设计一种更好的、能把工作变得有趣的生活方式,因为工作不是这辈子唯一的事儿。


微信图片_20230718143527.png


2、远程工作和你想象的一样吗


不一定非得远在天边


远程工作的“远”,指的不一定非得是另一个城市、另一个省份或另一个国家。在街道的另一头工作也可以叫作远程。


远程工作的意思只是说你用不着朝九晚五, 全天都待在办公室里工作。随着网络的发达,各种通讯硬件和软件的逐渐完善,是科技推动了我们工作方式的转变,让我们可以不用坐在一起才能沟通,哪怕我们只是在同一层楼或者同一个小区,都可以实时互联,完成这项远程工作。远不是指的距离,而是我们可以通过更便捷的手段和方式来缩短距离,让我们的团队成员不再受距离的限制。
 
微信图片_20230718143528.png


工作成果才是最根本的衡量标准 


当老板没法整天盯着员工的时候,判断你是否努力工作的唯一标准就是工作成果。除此之外的一大堆琐碎标准全都不见了。
 


“她是9点钟到的吗?”或是,“她这一天里休息的次数是不是太多了?”再或者,“跟你说吧,我每次经过他的办公桌,都看见他在逛微博,刷淘宝!”


这种评价压根儿就无从说起。
 


剩下的判断标准只有一个,“他今天到底做了些什么?”而不是,“他们几点到办公室的?”或是,“他们几点下班的?”
 


而在远程工作中,你只需看工作成果就可以了。因此,你不必问远程工作的员工,“你今天都做了些什么?”而是说一句“把你今天的成果给我看看”就行。


身为管理者,你可以直接评估工作的质量(你是根据这个给他们发工资的),其他所有不重要的东西都可以忽略不计。这样做的好处是一切都清清楚楚。只看重工作成果的时候,公司里谁尽心尽力,谁没有,你一眼就能看出来。


它可以告诉你,谁是好员工


微信图片_20230718143529.png


采用远程工作之后,在工作成果上糊弄人变得更加困难。由于在办公室东拉西扯的机会减少了,对工作本身的关注度就提高了。此外,用于跟踪工作进度、汇报进展的网上展示平台会把你做的事都记录下来,留下确凿无疑的证据,把每个人的成果和用时都展示给大家看。


因此,安静但高产的员工有了优势,尽管在传统的办公室环境中,这种人常常会败下阵来。
 


远程工作把幕布揭开,让人们看到一个一直存在却并不是总被人承认或被人看到的事实:优秀的远程员工就是优秀的员工,就是这么简单。当工作成果被展示出来的时候,谁真正聪明就更容易看得出来(同样,谁“显 得”聪明也一目了然)。大家心里都有数,连说都不用说。


远程工作能够加快人才优胜劣汰的速度,更快地把不合适的人请下车,让合适的人留下来。


微信图片_20230718143529_1.png


3、结语


远程办公:只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其实,远程办公模式因企业而异,因企业工作性质导致整体效率不同;同时也因人而异,一些习惯性自律的人,远程办公的场景会让他更有效率,但是一些本身需要约束的人,一旦人员管理不到位,就会放任自我,导致约定的任务拖延,近而直接影响个人产出和公司效益。
 


相比于远程办公,传统的集中办公形式有其天然的优点:比如面对面沟通的工作效率、快速调动人手的协同能力、超强的团队凝聚力和积极的工作氛围。这些天然的优点也是其一直存在的原因和目的。那么发展远程办公绝不是为了完全取代线下集中办公的工作模式,而是为更自律、更高效的人们提供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让他们可以更加从容地享受工作,享受生活。*


相信未来技术的变革,将会使远程办公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设施搭建的趋于完美,逐渐弥补其与线下集中办公的差距,营造

作者:MasutaaDAO
来源:juejin.cn/post/7256990215746682936
更加真实的工作环境。

收起阅读 »

通勤两万公里,聊聊我在华米的这一年~

前言 去年的今天,我正式入职了华米。现在想想,在华米的这一年经历了迷茫,也获得了成长。 迷茫 老读者朋友们都知道,在入职华米之前我在LB担任研发副经理算得上是半个管理职位,入职华米之后担任高级Android开发工程师。角色的转变加上新环境的不适应,让我迷茫了...
继续阅读 »

前言


去年的今天,我正式入职了华米。现在想想,在华米的这一年经历了迷茫,也获得了成长。



迷茫


老读者朋友们都知道,在入职华米之前我在LB担任研发副经理算得上是半个管理职位,入职华米之后担任高级Android开发工程师。角色的转变加上新环境的不适应,让我迷茫了很久。


在LB: 之前的管理职位主要就是负责技术选型架构设计等方面,相当于是一个领头羊的作用。


在华米: 多数是负责特定的业务模块


角色的转变说到底,也真实一点说,无非就是没有人以你为中心了,心里的这种落差感是存在的,加上自身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差也不擅长与人交往。所以就每天处于郁闷之中,一直在思考自己是不是选择错了。毕竟在此之前也有人不理解我为什么从一个管理职位跳回了研发职位,认为这是在走回头路。而这一切我都在之后的时间中找到了答案。


寻找自己


我们部门主要负责两款APP:Mifit与Zepp,都是百万日活的APP,而我主要负责APP中的通知提醒模块,也欢迎大佬们下载使用给我提Bug。


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这个模块没有什么意思,因为可做的东西很少,涉及到系统兼容性的问题又太多。所以觉得自己处于一个边缘的角落。感觉做不出什么成绩,也有可能随时被T走,所以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后来在一次与TL的聊天中,TL告诉我技术、思维、专项... 此处省略100个字,因为我不太能记清原话什么了。总之,每个人的存在都是有价值的,不管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从那之后我慢慢开始接受,不断学习,也在自己的专项中做出了一些不足外人道的小成绩。


现在,我确定,我很热爱华米,很热爱现在的工作。


我眼中的华米


浓厚的技术氛围


在华米技术氛围真的是没得说,可以自由组织会议分享技术。从这里学习到了很多关于AI、性能优化、包体积优化等相关的知识。并且部门也持续探索并使用新技术不管是Flutter、还是原生Kotlin、Gradle版本的升级以及系统适配工作一直都是与时俱进的。这也是为什么近半年我在Kotlin跨平台中有所产出的原因。


来到这里之后我才发现,领导的公众号粉丝比我的多很多😂。


热爱运动


身边的许多大佬都非常热爱运动,公司也有很多运动社团,比如羽毛球、跑步、游泳、骑行等社团,每周都会组织活动,并且每个月第一周的周五下午是 FridayGO,全民运动。


体育废铁的我只是偶尔参与羽毛球活动,现在每天也在公司健身房跑步,希望自己也可以慢慢养成热爱运动的习惯。



友善


从入职到现在不管是身边同事还是TL或是其他领导,都非常的友善。关系也非常融洽,我本以为所有公司领导层都是那种高高在上的..., 感恩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


说到这里,你敢信吗,我离开LB后,听前同事说之前的领导一直吐槽甚至诋毁我,真的笑不活了。


总之,如果满分为10分的话,我愿意给公司打9分,丢的那一分,不是加班,我也从来没加过班。


通勤


缺失的那一分便是丢在了我这一年两万公里,住家地址离公司单向通勤35KM,每天来回70KM,所以这一年我一共通勤了2万多公里。



不得不说,通勤距离是让幸福感降低的最大杀手。很多朋友告诉我,换房子啊,在公司附近买啊。我想说,你人还怪好哩。



最后


最后希望我在华米,有更多的N年。也告诉自己,永远积极向上,永远热泪盈眶。不破不立,未来可期~


image.png

收起阅读 »

马斯克的Twitter迎来严重危机,我国的超级App模式是否能拯救?

Meta公司近期推出的Threads 被网友戏称为“Twitter杀手”,该应用上线仅一天,用户就突破了3000 万人。外界普遍认为,这是推特上线17年来遭遇的最严峻危机。面对扎克伯格来势汹汹的挑战马斯克会如何快速组织反击? 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马扎大战”...
继续阅读 »

Meta公司近期推出的Threads 被网友戏称为“Twitter杀手”,该应用上线仅一天,用户就突破了3000 万人。外界普遍认为,这是推特上线17年来遭遇的最严峻危机。面对扎克伯格来势汹汹的挑战马斯克会如何快速组织反击?


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马扎大战”再出新剧情,继“笼斗”约架被马斯克妈妈及时叫停之后,马斯克在7月9日再次向扎克伯克打起嘴炮,这次不仅怒骂小扎是混蛋,还要公开和他比大小?!!此番马斯克的疯狂言论,让网友直呼他不是疯了就是账号被盗了。



互联网各路“吃瓜群众”对于大佬们宛如儿戏般的掐架喜闻乐见,摇旗呐喊!以至于很多人忘了这场闹剧始于一场商战:“马扎大战”开始之初,年轻的扎克伯格先发制人,率先挥出一记左钩拳——Threads,打得老马措手不及。


Threads 被网友戏称“Twitter杀手”,该应用上线仅一天,用户就突破了3000 万人。其中,不乏从推特中逃离的各界名流。舆论普遍认为,这是Twitter上线17年来遭遇的最严峻危机。



紧接着马斯克还以一记右勾拳,一封律师函向小扎发难,称Meta公司“非法盗用推特的商业秘密和其他知识产权的行为”。虽然Meta公司迅速回应,否认其团队成员中有Twitter的前雇员。但这样的回应似乎没有什么力度,Threads在功能、UI设计上均与Twitter相似,并在相关宣传中表示,Threads“具有良好的运营”,并称其为当前“一片混乱中的”Twitter的绝佳替代品。


社交平台之战的第一个回合,小扎向老马发起了猛烈的攻势。吃了一记闷拳的马斯克除了打嘴炮之外,会如何快速组织有效的反击?


会不会是老马嘴里的“非秘密武器”App X —App of Everything?


超级App或成为Twitter反击重拳


时间回溯到去年,在收购Twitter之前,马斯克就放出豪言即将创建一款他称之为“App X”的功能包罗万有的超级应用软件(Super App), 在他的愿景中,超级 “App X”就如同多功能瑞士军刀(Swiss Army Knife)般,能够包办用户日常生活大小事,包括:社交、购物、打车、支付等等。他希望这款App可以成为美国首个集食、衣、住、行功能于一身的平台。收购Twitter,似乎给了他改造实现这个超级App的起步可能。


马斯克坦言这是从微信的经营模式中汲取的灵感。微信一直被视为“超级应用程序”的代表,作为一体化平台,满足了用户的各种需求,包括即时通讯、社交、支付等等。在去年6月的推特全体员工大会上,马斯克就表示“我们还没有一个像微信那样优秀的应用,所以我的想法是为何不借鉴微信”。马斯克还在推特上写到“购买推特是创建App X的加速器,这是一个超级App(Everything App)。”


从他接手Twitter的任期开始,马斯克便加快推动超级 “App X”的发展步伐。对标于微信,除了社交功能之外,还将推出支付与电子商务。而获得监管许可是实现支付服务的重要第一步,支付也成了推特转型超级 “App X”的第一步,除了商业的必要性外,此举多少还有点宿命感。要知道,马斯克是从支付行业起家的,1999 年他投资 1200 万美元与Intuit前首席执行官 Bill Harris 共同创立了 X.com,而这家公司就是PayPal的前身。


据英国《金融时报》 1月份报道,Twitter 已经开始申请联邦和州监管许可。同时Twitter内部正在开发电子支付功能,未来更会整合其他金融服务,以实现超级App的终极目标。


但是,在亚洲“超级应用”巨头之外,几乎没有消息应用实现支付服务的先例,Whats App和Telegram 都未推出类似服务。老马领导下的Twitter,能不能成功?


添加了支付能力,也只不过是迈向“超级”的第一小步。挑战在于怎么把“everything”卷进来:衣食住行的数字服务、各行各业的商业场景。在微信世界,everything = 小程序。老马是否也要开发一套Twitter版小程序技术、缔造一个“Twitter小程序”宇宙?



“超级App”技术已实现普世化


事实上,马斯克并非“Super App ”技术理念在欧美的唯一拥趸。超级App的雄心壮志多年来早已成为美国公司管理层炫酷PPT展示中的常客了,甚至连沃尔玛都曾考虑过超级App的计划。


全球权威咨询机构Gartner发布的企业机构在2023年需要探索的十大战略技术趋势中也提到了超级应用。并预测,到2027年,全球50%以上的人口将成为多个超级应用的日活跃用户。


国外互联网巨头们开始对超级App技术趋之若鹜,但超级App的技术,是不是只有巨头才能拥有呢?


答案是否定的。互联网技术往往领先于企业应用5~7年,现在这个技术正在进入企业软件世界,任何行业的任何企业都可以拥有。


一种被称为“小程序容器”的技术,是构建超级App的核心,目前已经完全实现普及商用。背后推手是 FinClip,它作为当前市场上唯一独立小程序容器技术产品,致力于把制造超级App的技术带进各行各业,充当下一代企业数字化软件的技术底座。


超级App的技术实现,原理上是围绕一种内容载体,由三项技术共同组成:内容载体通常是某种形态的“轻巧应用”——读者最容易理解的,当然就是小程序,万事万物的数字场景,以小程序形态出现。马斯克大概率在把Twitter改造成他所谓的App X的过程中,要发展出一种类似的东西。反正在国内这就叫小程序,在W3C正在制定的标准里,这叫做Mini-App。我们就姑且依照大家容易理解的习惯,把这种“轻巧应用”称之为小程序吧。


围绕小程序,一个超级App需要在设备端实现“安全沙箱”+ “运行时”,负责把小程序从网上下载、关在一个安全隔离环境中,然后解释运行小程序内容;小程序内容的“镜像”(也就是代码包),则是发布在云端的小程序应用商店里,供超级App的用户在使用到某个商业场景或服务的时候,动态下载到设备端按需运行 – 随需随用且可以用完即弃。小程序应用商店负责了小程序的云端镜像“四态合一“(开发、测试、灰度、投产)的发布管理。


不仅仅这样,超级App本质上是一个庞大的数字生态平台,里面的小程序内容,并不是超级App的开发团队开发的,而是由第三方“进驻”和“上架”,所以,超级App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云端运营中心,负责引进和管理小程序化的数字内容生态。


超级App之所以“超级”,是因为它的生命周期(开发、测试、发版、运营),和运行在它里面的那些内容(也就是小程序)的生命周期完全独立,两者解耦,从而可运行“全世界”为其提供的内容、服务,让“全世界”为它提供“插件”而无需担心超级App本身的安全。第三方的内容无论是恶意的、有安全漏洞的或者其他什么潜在风险,并不能影响平台自身的安全稳定、以及平台上由其他人提供的内容安全保密。在建立了这样的安全与隔离机制的基础上,超级App才能实现所谓的“Economy of Scale”(规模效应),可以大开门户,放心让互联网上千行百业的企业、个人“注入插件”,产生丰富的、包罗万有的内容。


对于企业来说,拥有一个自己的超级App意味着什么呢?是超级丰富的业务场景、超级多元的合作生态、超级数量的内容开发者、以及超级敏捷的运营能力。相比传统的、封闭的、烟囱式的App,超级App实际上是帮助企业突破传统边界、建立安全开放策略、与合作伙伴实现数字化资源交换的技术手段,真正让一家企业具备平台化商业模式,加速数字化转型、增强与世界的在线连接、形成自己的网络效应。


超级App不是一个App -- Be A“world” platform


超级App+小程序,这不是互联网大平台的专利。对于传统企业来说,考虑打造自己的超级App动因至少有三:


首先,天下苦应用商店久矣。明明是纯粹企业内部一个商业决策行为,要发布某个功能或服务到自己的App上从而触达自己的客服服务自己的市场,这个发版却不得不经过不相干的第三方(App store们)批准。想象一下,你是一家银行,现在你计划在你的“数字信用卡”App里更新上架某个信用卡服务功能,你的IT完成了开发、测试,你的信用卡业主部门作了验收,你的合规、风控、法务部门通过内部的OA系统环环相扣、层层审批,现在流程到了苹果、谷歌… 排队等候审核,最后流程回到IT,服务器端一顿操作配合,正式开闸上线。你的这个信用卡服务功能,跟苹果谷歌们有一毛钱关系?但对不起,他们在你的审批流程里拥有终极话语权。


企业如果能够控制业务内容的技术实现粒度,通过自己的“服务商店”、“业务内容商店”去控制发布,让“宿主”App保持稳定,则苹果谷歌们也不用去操这个心你的App会不会每次更新都带来安全漏洞或者其他风险行为。


第二,成为一个“world platform”,企业应该有这样的“胸襟”和策略。虽然你可能不是腾讯不是推特不拥有世界级流量,这不妨碍你成为自己所在细分市场细分领域的商业世界里的平台,这里背后的思路是开放——开放平台,让全“世界”的伙伴成为我的生态,哪怕那个“世界”只存在于一个垂直领域。而这,就是数字化转型。讲那么多“数字化转型”理念,不如先落地一个技术平台作为载体,talk is cheap,show me the code。当你拥有一个在自己那个商业世界里的超级App和数以百千计的小程序的时候,你的企业已经数字化转型了。


第三,采用超级App是最有效的云化策略,把你和你的合作伙伴的内容作为小程序,挪到云端去,设备端只是加载运行和安全控制这些小程序内容的入口。在一个小小的手机上弹丸之地,“尺寸”限制了企业IT的生产力 – 无法挤进太大的团队让太多工程师同时开发生产,把一切挪到云上,那里的空间无限大,企业不再受限于“尺寸”,在云上你可以无上限的扩展技术团队,并行开发,互不认识互不打扰,为你供应无限量的内容。互联网大平台上动辄几百万个小程序是怎么来的?并行开发、快速迭代、低成本试错、无限量内容场景供应,这样的技术架构,是不是很值得企业借鉴?


做自己所在细分市场、产业宇宙里的“World Platform”吧,技术的发展已经让这一切唾手可得,也许在马斯克还在打“App of Everything”嘴炮的时候,你的超级App已经瓜熟蒂落、呱呱坠地。


作者:Finbird
来源:juejin.cn/post/7256759718811418682
收起阅读 »

摸鱼时间打造一款产品

辞职 我辞职了 拿上水杯,挎起背包,工位被我丢在了身后,一阵清风过后,我便离开了这度过一年半载的地方 辞职的原因很简单,公司快没钱了,要么同公司共进退,要么离开,于是我选择了离开 公司的待遇不算好也不算差,工资不算满意,但至少双休不加班。平时开发阶段末尾还比较...
继续阅读 »

辞职


我辞职了


拿上水杯,挎起背包,工位被我丢在了身后,一阵清风过后,我便离开了这度过一年半载的地方


辞职的原因很简单,公司快没钱了,要么同公司共进退,要么离开,于是我选择了离开


公司的待遇不算好也不算差,工资不算满意,但至少双休不加班。平时开发阶段末尾还比较闲,大把摸鱼时间,逛逛各种论坛,掘金、知乎、github不亦乐乎,现在看来公司倒闭和我不无关系


久而久之,不免有些无聊。论坛里充斥着灌水文章,看多了属实是食之无味。于是为了打发时间,只能写一写自己的项目。一想到老板在为我打工,敲打键盘的双手便愈发轻盈了


未曾设想的道路


大半年前为了记录学习一项技能到底要花多少时间,我开了个新坑,做一款计时软件,记录某个时间段发生的事情


和以往一样,最初只是打算随便写写,写个基础功能完事。但在使用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需求在脑海中构建。编程最有趣的便是创造感,你能感受到自己在创建一个新的世界,在创造的过程中时间飞速流逝,一转眼便度过了无聊的一天


激情是短暂的,生活是漫长的。和往常一样,功能在逐步完成,但我的兴趣在逐渐减少。没有添加柴薪,火便只能渐渐势弱


此时两个选择摆在面前,一个便是不再更新下去,毕竟要做的已经完成了,再去寻找下一个打发时间的事情就好了。另一个则是保持兴趣继续做下去


兴趣?利益?


做一个开源软件,如果能收获社区的掌声想必是件自豪的事情。但如果只有掌声,久而久之开源作者可能会陷入自己到底为了什么才做这件事的思维泥潭。有的人失去了兴趣便离开了,有的人发出了声音希望得到一些回馈


兴趣可以支撑人前行,但又有多少人能不求回报去做一件事?不可否认,曾经幻想过做出爆红的软件,然后不用打工,财富自由这样的白日梦。虽然不能一步登天,但我想借助它向前一步


审视一下目前的状况,如果要供用户使用,一个简单的计时功能加上记录,未免太过单薄。这么简单的功能实在谈不上什么竞争力,实现成本过低,而且我相信人们更愿意使用移动app,而不是在pc上去使用这个功能。我需要一个特定于pc且有实在价值的功能,很快我便找到了,它既满足前面的要求,又契合软件的主题


广告恐怕是最理想的获利方式,不会影响用户使用,也不用去考虑升级版之类的的东西。虽然不知道具体能有多少收入,但希望起码能够抵消掉域名的费用


有了继续前进的目标,这艘小船便能扬帆远航


但眼下的问题很严重,我在技术选型上摔了个大跟头


重头再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没有人能预料到未来会发生什么


使用vue3为前端,我直接选择了webview方向的跨端框架


在以go为后端的wails和rust为后端tauri中,我选择了go。之前学习过一段时间的rust,深知学习的难度。而且在最初的预想中,我只是打算做个简单的计时软件,使用go也只是做一下数据库操作。不久后就完成了最初的一版,但在后续的尝试中,发现wails的生态还是太小了,很多基础的功能都需要自己实现。这时再看看tauri就显得很香了,各种插件和前端的绑定,再加上go并没有用得多么称手,于是只能长痛不如短痛了


ui框架的选择上我也犯了同样的问题。开始是偏向于material design这种风格,选择了vuetify,这个框架当时我看了很久,做的时候已经要到v3正式版本了。本来以为没问题,但后续使用时过于难受,此时文档基本没怎么更新,issue也被各种bug塞满了。只能快刀斩乱麻,换了习惯的ant-design-vue,风格区别很大,但改改样式也能用。quasar同样在我的考虑范围内,但更加小众,目前是不打算换了,在tauri v2移动端正式版后,再做尝试


为什么最开始没有选择做移动端?功能契合,使用起来也更方便。一方面是我的主要技能栈是js,另一方面重新学移动端过于不切实际,为一个八字没一撇的项目去学实在没有必要。flutter我之前也学过,试着写了一点,但还是不如js来得舒服


回过头来,发现走了很多弯路,但不去尝试只站在远处观望,永远也不会有结果。颠颠撞撞重头再来


编程之外


我一直把时间花在了代码之上,但想要做一款产品还远远不够,它迫使我不得不将视角转向那些我不曾关注的角落


UI可谓是产品的脸面,用户的第一印象便停留在了logo和界面上,虽然使用了风格统一的组件库,但将他们组合在一起的时候未必能将它们严丝合缝。目前只能说是勉强能看,日后再做修改


说明文档带领用户快速理解程序的运作,由于用户没有设计者的前提条件,很多理所当然也就需要一一记录


想要完善功能,bug和feature的反馈也要做指引,方便接收用户意见,确定前进路线


说明文档


参考vite的官网,使用vitepress,写markdown就可以了,还可以配上vue组件,还算方便


部署上选择了netlify,可以换自己的域名,还可以自动更新ssl证书


本来以为部署很麻烦的,结果一个小时左右就全部搞定,包括在namesilo上买域名,然后在netlify部署、配置


拥抱AI


在完成这些工作的过程中,有不少地方借助了AI,可以说很大程度加快了进程


编码上,由于我完全不懂windows编程和勉强会点rust语法,想要完成监听系统上的应用状态这项功能,根本就无从谈起。要花大量时间去学习的话,反而和我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编程相冲突了。况且在new bing的帮助下,我完成一个简单的函数就要花费数个小时的尝试。new bing根据我的需求返回了相关的api参考,但很多时候返回的代码并不能直接运行,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去修正。很难想象仅凭我一人去翻找资料何时才能完成这冰山一角


在这个过程中,new bing最大的帮助就是提供了关键词。很多时候,你知道一个事物,想用自己的语言需要一长串词语去描述,但过去的搜索引擎并不能理解这些,而且就算把描述输入进去,也会因为过多的关键字导致答案被淹没在茫茫的网页之中。这就造成了一个困境,我不知道它叫什么,所以我要去搜索,但搜索的时候要知道它叫什么


在netlify配置域名,我输入了如何去配置,new bing给出了关键的name servers,省去了花时间去到处去找教程


为应用绘制一个logo,很显然我并没有这个能力,使用Bing Image Creator,一段描述就能生成


这些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琐碎的事情,我只想获取结果,把精力留在我擅长的事情上。试想一下,我一个人去实现要花掉多少时间?最终能实现吗?部分功能交给其他人,又要用什么去换取?


计划


讲到这里如果有兴趣了解一下的话,可以移步仓库地址,但目前的功能我只能说很少,而且还可能出现问题,我提前声明一下。说明文档见此处,需要看清警告提示


为什么这个时候来写这篇文章来介绍呢,主要是辞职了也没事干,已经做了大半年就整理了一下。原本是半年后再辞职的,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只能提前放出来看看情况


还有一项没能赶上的便是广告,使用的是google adsense,但提交申请后便石沉大海。尽管提前做了申请,但已经过去了几个星期。可能是开始建站时随意申请被驳回的缘故,久久没有反应


最后


辞职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累了,光是待在公司什么都不干,也能感觉到劳累。工作小憩之余,在过道眺望远方时,我一直想问自己究竟在干些什么。我想做出改变,想去尝试新的东西,体验另外一种生活


想过很多次,以后也许不会从事编程的工作,但又有什么选择呢。我希望是创作,而不是枯燥的重复劳作,但我很清楚这不是换一个职业就能改变的问题,终究是实力的问题。编程很有趣,但在公司并不是如此


现在我已经度过了一周的悠闲时光了,白天在家看看书,傍晚下楼走走,看着面向我驶过的匆忙下班的人流,感叹这也是自己前不久的模样。我背朝着喧闹,走上凉爽的林荫道,晚风吹过,天

作者:hanaTsuk1
来源:juejin.cn/post/7256879435340890172
边挂着一轮淡淡的月牙

收起阅读 »

烟雨蒙蒙的三月

金三银四好像失效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互联网寒冬就总是萦绕在耳边。大量的公司倒闭、裁员。本以为等疫情过,等春天,等金三银四,一切又会变得好起来。但是站在这个本应该金光闪闪的时刻,却是无人问津。那个我们希望的春天似乎没有到来。你是否也会像我一样焦虑从业六年多,但是...
继续阅读 »
金三银四好像失效了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互联网寒冬就总是萦绕在耳边。大量的公司倒闭、裁员。本以为等疫情过,等春天,等金三银四,一切又会变得好起来。但是站在这个本应该金光闪闪的时刻,却是无人问津。那个我们希望的春天似乎没有到来。

你是否也会像我一样焦虑

从业六年多,但是最近将近两年都在中间件行业,技术、履历都算不上优秀。年纪每一年都在增长,而我有随着年纪一起快速增长吗?我想是没有的。年后公司部门会议说到部门发展,领导说我们的产品越发稳定,对于一个中间件来说,客户需要的就是稳定,太多功能对于他们来说是无用的。这就意味着我们的产品到头了。但是这个产品到头我们再做什么呢?没人给我们答案。

要跳出当前的圈子吗

如果在这里看不见曙光,那么在别的地方是不是能有希望呢?春天,万物复苏,楼下如枯骨林立的一排排树干纷纷长出绿芽,迸发生机。我是否可以像沉寂了一整个冬天的枯树一样迎来自己的春天呢?目前看来也是没有的。投了很多家的简历,犹如石沉大海了无音讯。不知道对于别人来说是怎样,但是对我而言,这个三月并不是春天。

会有春天吗

去年我第一次为开源社区贡献了自己的代码,我觉得我变得更好了。疫情也在年底宣布画上句号,春天似乎真的要来了。物理上的春天是到来了,可是那个我们期盼的春天它真的会到来吗?总是在期盼等一等一切就会好转,因为除了等,我们似乎也并没有太多的选择。时代的轮盘一直运转,无数人的命运随之沉浮。我们更多的只能逆来顺受,接受它的变化,并随之拥抱它。可是未知的未来总是让人充满惶恐,看看自己再过两年就三十了,未婚、未育。在本就三十五岁魔咒的行业,总是惴惴不安。我总是思考如果被这个行业抛弃,不做开发我又能做什么呢?如果是你,这个答案会是什么呢?

这个文章应该有个结尾

文章总是需要结尾的,生活不是。生活还需要继续,每个人的答案都需要自己去寻找。在茫然无措的时刻,只能自己去寻找一些解药,在心绪不宁的时候,学习什么也是学不进去的。最近在看《我的解放日记》,能够缓解一些我的焦虑情绪。如果你也需要一些治愈系的剧,也可以去看看它。时代的浪潮推着我们往前,我们惶恐不安,手足无措,这都不是我们的错,我们只能尽力做好能做的。但是那些决定命运的瞬间几乎都是我们不能选择的。能活着就已经很不错了。


作者:山城小辣椒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13557559731028024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熟读代码简洁之道,为什么我还是选择屎山

前言前几天我写了一篇Vue2屎山代码汇总,收到了很多人的关注;这说明代码简洁这仍然是一个程序员的基本素养,大家也都对屎山代码非常关注;但是关注归关注,执行起来却非常困难;我明明知道这段代码的最佳实践,但是我就是不那样写,因为我有很多难言之隐;没有严格的卡口没有...
继续阅读 »

前言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Vue2屎山代码汇总,收到了很多人的关注;这说明代码简洁这仍然是一个程序员的基本素养,大家也都对屎山代码非常关注;但是关注归关注,执行起来却非常困难;我明明知道这段代码的最佳实践,但是我就是不那样写,因为我有很多难言之隐;

没有严格的卡口

没有约束就没有行动,比方说eslint,eslint只能减少很少一部分屎山,而且如果不在打包机器上配置eslint的话那么eslint都可以被绕过;对我个人而言,实现一个需求,当然是写屎山代码要来的快一些,我写屎山代码能够6点准时下班,要是写最佳实践可能就要7点甚至8点下班了,没有人愿意为了代码整洁度而晚一点下班的。

没有CodeReview,CodeReview如果不通过会被打回重新修改,直到代码符合规范才能提交到git。CodeReview是一个很好地解决团队屎山代码的工具,只可惜它只是一个理想。因为实际情况是根本不可能有时间去做CodeReview,连基本需求都做不完,如果去跟老板申请一部分时间来做CodeReview,老板很有可能会对你进行灵魂三连问:你做为什么要做CodeReivew?CodeReview的价值是什么?有没有量化的指标?对于屎山代码的优化,对于开发体验、开发效率、维护成本方面,这些指标都非常难以衡量,它们对于业务没有直接的价值,只能间接地提高业务的开发效率,提高业务的稳定性,所以老板只注重结果,只需要你去实现这个需求,至于说代码怎么样他并不关心;

没有代码规约

大厂一般都有代码规约,比如:2021最新阿里代码规范(前端篇)百度代码规范

但是在小公司,一般都没有代码规范,也就是说代码都无章可循;这种环境助长了屎山代码的增加,到头来屎山堆得非常高了,之后再想去通过重构来优化这些屎山代码,这就非常费力了;所以要想优化屎山代码光靠个人自觉,光靠多读点书那是没有用的,也执行不下去,必须在团队内形成一个规范约定,制定规约宜早不宜迟

没有思考的时间

另外一个造成屎山代码的原因就是没时间;产品经理让我半天完成一个需求,老大说某个需求很紧急,要我两天内上线;在这种极限压缩时间的需求里面,确实没有时间去思考代码怎么写,能cv尽量cv;但是一旦养成习惯,即使后面有时间也不会去动脑思考了;我个人的建议是不要总是cv,还是要留一些时间去思考代码怎么写,至少在接到需求到写代码之前哪怕留个5分钟去思考,也胜过一看到需求差不多就直接cv;

框架约束太少

越是自由度高的框架越是容易写出屎山代码,因为很多东西不约束的话,代码就会不按照既定规则去写了;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stackblitz.com/edit/vue-4a…

这个例子中父组件调用子组件,子组件又调用父组件,完全畅通无阻,完全可以不遵守单向数据流,这样的话为了省掉一部分父子组件通信的逻辑,就直接调用父组件或者子组件,当时为了完成需求我这么做了,事后我就后悔了,极易引起bug,比如说下一次这个需求要改到这一部分逻辑,我忘记了当初这个方法还被父组件调用,直接修改了它,于是就引发线上事故;最后自己绩效不好看,但是全是因为自己当初将父子组件之间耦合太深了;

自己需要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框架自由度越高,越需要注意每个api调用的方式,不能随便滥用;框架自由不自由这个我无法改变,我只能改变自己的习惯,那就是用每一个api之前思考一下这会给未来的维护带来什么困难;

没有代码质量管理平台

没有代码质量管理平台,你说我写的屎山,我还不承认,你说我代码写的不好,逻辑不清晰,我反问你有没有数据支撑

但是当代码质量成为上线前的一个关键指标时,每个人都不敢懈怠;常见的代码质量管理平台有SonarQubeDeepScan,这些工具能够继承到CI中,成为部署的一个关键环节,为代码质量保驾护航;代码的质量成为了一个量化指标,这样的话每个人的代码质量都清晰可见

最后

其实看到屎山代码,每一个人都应该感到庆幸,这说明有很多事情要做了,有很多基建可以开展起来;推动团队制定代码规约、开发eslint插件检查代码、为框架提供API约束或者部署一个代码质量管理平台,这一顿操作起来绩效想差都差不了;


作者:蚂小蚁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55686239756533818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感觉要学的东西真的好多,时长迷茫、焦虑,你有这种感觉吗

我的感受我有过,就拿前端来说,这些年前端飞速发展,各种新知识层出不穷,能学的东西真的好多好多,时不时就会感慨:“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越学越累,没头。更累的是你费半天劲学完的东西不久就忘了,记了笔记也没用,总有种白学了的感觉。与同事对...
继续阅读 »

我的感受

我有过,就拿前端来说,这些年前端飞速发展,各种新知识层出不穷,能学的东西真的好多好多,时不时就会感慨:“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越学越累,没头。

更累的是你费半天劲学完的东西不久就忘了,记了笔记也没用,总有种白学了的感觉。

与同事对话

当我把这种感觉跟同事说的时候,他说:“我真的很佩服你的毅力,我做不到你那样,我只学用的到的东西,其余时间更喜欢玩玩游戏、陪陪家人。”

当我还在回味他说的这句话时,他又来了一句,狠狠地刺痛了我,他以开玩笑的语气说:“你学那么多,也没见你工资比我高哇,你。。。你好像比我低吧。。。”。我。。。好心痛。。。事实确实如此。

为何有学习焦虑

步入社会后我们的学习还是要更多的坚持学以致用,说白了,学就是为了用,而不是为了自我感动。

其实,很多人并不喜欢学习,他们之所以拼命学,是为了缓解焦虑,对抗危机,但如果你学的东西给你创造了不了任何价值,只能让你沉浸在不停地学学学,忘忘忘的痛苦中,这样只能白白蹉跎岁月。

怎么缓解

这个时候或许你可以停下来,仔细想想自己当前学的是不是能尽快用到实践中,给自己带来价值。

我感觉,你学习焦虑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你掌握的知识不够,而是你掌握的知识并没有给你带来任何价值,说白了就是它无法给你带来钱!

你焦虑的是你没钱,怎么有钱?给别人创造价值呀;怎么创造价值?给别人解决问题呀;怎么解决问题?把你学的东西赶紧用出来哇。用呀,赶紧用。用不了?用不了你学它干啥?赶紧去学能用的去呀!

可能有些人会认为这么说有点太功利了,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作者:程序员黑黑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55955134131765308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程序员更需要钝感力

程序员更需要钝感力,别让自己太疲惫程序员每个人都是聪明的,都是反应灵敏的。 一个同事说过这么一句话:"都当的了程序员,大家都是聪明人,不过有些事不好意思点破罢了,他要是真的太过分,就真的撕破脸!"。讲一个大多数同学都会遇到的事,之前在一家单位随着部门发展,空降...
继续阅读 »

程序员更需要钝感力,别让自己太疲惫

程序员每个人都是聪明的,都是反应灵敏的。 一个同事说过这么一句话:"都当的了程序员,大家都是聪明人,不过有些事不好意思点破罢了,他要是真的太过分,就真的撕破脸!"。

讲一个大多数同学都会遇到的事,之前在一家单位随着部门发展,空降了个老大哥(前端领导)。怎么说呢那个时候自己陷入了一个极其痛苦的时期,他呢每天都很闲不干活,活呢都交给我跟另外一个哥们干,而且功劳还是他的。我很不爽,当我跟我对象说这个事的时候,她说谁让人家是领导呢!!现在再总结的时候发现好像都释怀了,那个时候每天晚上失眠睡不着。

那个时候痛苦的点是:

  1. 身为领导不作为。
  2. 身为领导技术能力不行。
  3. 把我的产出都当作自己的汇报给领导。

其实那个时候或多或少会跟他对着干,我对象也跟我聊过这个事说不要跟领导对着干,人家是领导不干活就不干活了。好像确实没落到什么好处,最后还是人家啥活不干,痛苦的还是自己。还是要学会向上管理。 

都是打工的,工期是按照人日排的,就是换个领导,怎么着你都要干活的啊!谁让你不是领导呢。 

到现在听到有吐槽领导会不干活、技术能力不行、功劳是自己的,锅都是我的一些吐槽。我都会笑笑不说什么,其实反过来想领导的位置不允许犯错,一般当领导的年龄都很大了(可能不是那么容易找到那么符合预期的工作了),假如再犯一些低级的错误,会被领导的领导不信任等。你如果能跟领导相处很好,就是犯错了锅是你的,最后你得绩效还是好的。

领导积极管理组织分享、一块搞些新奇的东西也好,不作为也好,干好自己的工作积极响应,自己擅长的领域就好好发挥,管他结果是啥呢,大家都聪明人,都看得明白的。有时间了就学点新东西,都是打工的,没必要搞得都心里不舒服,凡事多多人情世故下 哈哈 真不爽了离开就是了。

钝感力这个词其实跟我们常说的看开点、别往心里去、别想太多、不要太敏感等等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都需要顿感力,凡事别较真,在《高敏感是种天赋》,作者伊尔斯·桑德把高敏感比作是种天赋,是种天生具有责任感的人(任何事情都是会提前规划,反复练习不允许自己失误,努力会把事情做好),容易产生共鸣的人(不至于在工作中需要浪费太多时间沟通事情怎么做,我稍微一说你就能get到)等。

顿感力

渡边淳一再顿感力书中把顿感力解释为“迟钝的力量”,既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作者认为钝感是一种才能,一种能让人们的才华开花结果、发扬广大的力量。迟钝虽然给人一种木讷的负面印象,但钝感力确实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作者从以下几点讲了顿感力的优势:

1、从蚊子叮皮肤 展示钝感力的皮肤优势。

2、从同事被领导严格批评到我们都心疼他 到他第二天没有一点事 “白担心了”。

3、从文艺写作沙龙“石之会”结识优秀青年作家在第一次给主编投稿受打击就一蹶不振 最后销声匿迹 。

4、从“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到“再接再厉”。

5、从视觉过好,导致眼睛过累。

6、从听觉过好产生幻听。

7、从嗅觉过好到食物的怪味。

8、从味觉的过好到吃不到常人认为很好吃的辣度咸度。

9、从触觉的灵敏到身体感受到剧烈的疼痛。

10、从身体的关节疼痛能预知天气状况。

11、从“善睡的能人”到获得美丽 健康长寿。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观点和感受, 也有一些书评如下:

读者一:

认为“钝感力”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中华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用汉语来形容就是,一曰大智若愚,二曰难得糊涂。

大智若愚者,拥有大智慧,看起来却很笨拙,表面上给人一种木纳、不善言辞、反应迟钝的感觉,似乎不够机灵,实则心中有数,把握有度,巧藏于拙,遇事不急不躁,内心清楚明白,甚至洞若观火。

难得糊涂者,不是自我欺骗,不是装腔作势,而是表面上嘻嘻哈哈,看似糊涂,实则看透世事,看透人生,落得个与世无争,悠闲自得。

读者二:
我觉得挺好的。有了钝感力,生活会幸福一些。但是我觉得真正的钝感力,来自于自信,而自信来自于认知能力。如果我们的认知达到一定高度,钝感力自然形成。

读者三:
人生遇到的烦事50%可用四个字解决:关我屁事!
那么剩下的50%,亦可以用四个字解决:关你屁事!

如何培养顿感力呢?

1、迅速忘却不快之事;
2、认定目标,即使失败仍要继续挑战;
3、坦然面对流言蜚语;
4、对嫉妒与嘲讽心怀感激之心;
5、面对表扬,甘之如饴,但不得寸进尺,不得意忘形

敏感度检测

都读到这里了,可以做个敏感度检测摘录至《高敏感是种天赋》,作者伊尔斯·桑德书中。

主要用于高度敏感群体。每个问题有五个选项,每个数字代表问题的描述与自己的符合情况,0-4分别是:

  • 0=完全不符合
  • 1=有一点儿符合
  • 2=基本符合
  • 3=较为符合
  • 4=非常符合
  1. 美妙的音乐会让我非常激动。()
  2. 我总是花比别人更多的精力去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充分的准备。()
  3. 我很擅长发现新的可能和选择。()
  4. 我很容易兴奋,总是有很多主意。()
  5. 我知道生活不止我们看见和听见的一切。
  6. 我的疼痛阈限很低。()
  7. 我常常觉得对别人来说很容易的事情,对我来说却太沉重。()
  8. 每天我需要一点时间独处。()
  9. 如果我跟别人连续相处两到三个小时,中间几乎没有休息,这会让我非常疲惫。()
  10. 预感到冲突即将出现,我会提前逃跑。()
  11. 面对愤怒,即使不是针对我,也会让我倍感压力。()
  12. 别人的痛苦会深深地影响到我。()
  13. 每件事我总是竭尽全力,以避免不愉快的事情或者失误的发生。()
  14. 我富有创造力。()
  15. 艺术性的工作有时会给我带来深深的快乐。()
  16. 面对多重任务,我的阈限比别人要低。比如,我很难做到一边上网,一边与人交谈。()
  17. 我不喜欢待在刺激过多的地方,比如游乐场、大型超市、运动会。
  18. 在电视上看到的暴力图片会影响我很久。□
  19. 我会花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来思考。□
  20. 我很擅长感知动物和植物的生长状态。□
  21. 身处美丽的自然环境中时,我整个身体里都洋溢着幸福。□
  22. 我触须灵敏,能轻易感知到他人的心理状态。□
  23. 我很容易感到愧疚。□
  24. 我工作的时候,如果有人看我,我会很有压力。□
  25. 我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能一眼看透别人的心理活动。□
  26. 我很容易受到惊吓。□
  27. 我能给别人提供倾情陪伴和有意义的友谊。□
  28. 那些似乎不会打扰别人的声音却给我带来很大的困扰。□
  29. 我非常直观。□
  30. 我很享受独自一人的感觉。□
  31. 多数时间我都是一个明智的决断者,但有时也会是冲动型,追求速度。□
  32. 喧闹的声音,刺激的味道和强烈的光线都会影响到我。□
  33. 我对在安静平和的环境中休息的需求比别人更大。□
  34. 我很难从饥饿和寒冷中转移注意力。□
  35. 我很容易哭泣。□
  • 1-35题总分合计()
  1. 我喜欢毫无准备地体验新事物。□
  2. 当我在某些方面比别人更聪明,我会感觉很棒。□
  3. 社交不会让我疲惫。如果气氛足够好,我可以一直在活动现场待下去,甚至不用独处休息。□
  4. 我喜欢野外生存一类的夏令营。□
  5. 我喜欢在压力下工作。□
  6. 如果别人不舒服,我倾向于认为这是他们自己的错。□
  7. 我总是充满能量,我的心情很少受到周围的事情的影响。□
  8. 我常常是最后一个离开派对的人。□
  9. 我习惯船到桥头自然直,很少担心。
  10. 我喜欢跟朋友一起在度假小屋度过周末,并不需要独自待着。□
  11. 朋友出其不意地拜访我,我会非常惊喜。□
  12. 我能应对睡眠很少的状况。□
  13. 我喜欢放鞭炮。□
  • 36-48题总分合计()

第一组题目包括1-35。将你的答案加起来求和,如果所有问题你都选1,那么合计应该是35。

第二组题目包括36-48。将你的答案加起来求和,如果所有问题你都选2,那么合计应该是26。

接着,用第一组的总分,减去第二组的总分,以上述例子为例,答案应该是9。

最后的分数则是你的敏感分数,应该是介于52-140之间的某个值。得分越高,敏感程度越高。如果你的分数超过了60,那么你可能就是一个高度敏感型的人。

对测试结果进行解释常常需要谨慎。当我们用该测试结果描述一个人时,它肯定不是非常全面的。还有许多方面未被纳入考虑。并且测试结果还会受到你测试当天的心情的影响。你可以将该测试视为一个大概的参考,而不必过分去强调它。

结语

高敏感、迟钝也罢,怎么都是自己,试着跟自己和解,适当时候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先暂时做好眼前事。 阅己、越己、悦己、乐己八个字送给各种程序员,工作只是生活一部分而已。尤其是在现在行情不好的时候,在工作的时候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失业的也不要想太多,就当给自己放了个假期,后面有你大展拳脚的时候。加油哦


作者:三原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53788247065788477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人走茶凉?勾心斗角?职场无友谊?

你和同事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要不要把工作关系维护成伙伴关系明枪暗箭防不胜防背后捅刀子往往最不设防大家是否在职场上交友是有也遇到过以上困扰呢?不要在职场上交“朋友”,而是要寻找“盟友”。这两者的区别在于应对策略:我们会愿意为“朋友”牺牲自己的利益,像是一张年卡。而结...
继续阅读 »

你和同事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要不要把工作关系维护成伙伴关系

明枪暗箭防不胜防

背后捅刀子往往最不设防

大家是否在职场上交友是有也遇到过以上困扰呢?

不要在职场上交“朋友”,而是要寻找“盟友”。

这两者的区别在于应对策略:

我们会愿意为“朋友”牺牲自己的利益,像是一张年卡。

而结交“盟友”就是为了一起争取更多利益,《孔乙己》说得好:“这次是现钱,酒要好。”

所以,在职场上的“受欢迎”和社交场、朋友圈上的“受欢迎”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你和你的同事未必真心喜欢彼此,但在日常相处当中能够客气、友善地交往。

大家需要寻找盟友时会第一个想到你,在争斗冲突时会尽量绕开你,这就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受欢迎”状态。 不要在职场上寻求友谊和爱,这件事是不对的。

在这里给大家列出一个在职场上受欢迎的清单。

1.实力在及格线以上

这是一切的前提。职场新人要“先活下来,再做兄弟”,稳住了工作能力这个基本面,才有资格和同事谈交情。

实力不够的人会拖累整个团队、增加所有人的工作量,大家恨都来不及,绝对不会和他称兄道弟。

实力强可以表现为实力本身,在初级职位上,也可以表现为潜力。

极少数特别强大的人可能从一开始就能很好地完成工作,但是大部分人在新加入一个团队时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在这个过程中有欠缺和不足都是正常的,你所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学习能力和进步的速度才是大家对你进行评价的关键。

刚入职的新人,对于要做的事情完全没有概念,但是为人极勤奋又上进,给他布置的任务会完成得特别扎实,每一天都在飞快地进步。这样的人在职场上永远都能收获一大把来自他人的橄榄枝。

2.比较高的自尊水平

高自尊的人对自己评价高,要求也高,又能够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人,他们不光是很好的父母、伴侣和朋友,同时也是职场上最好的结盟对象。

高自尊的人往往拥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同时他们也能够理解“大局”,和他们合作不用在鸡毛蒜皮的细节上纠缠推诿,可以把精力全部用来开疆拓土,极大地降低团队的内耗。

如果你是一个高自尊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了自律和很好的品行,就会收获高自尊同类的赞赏。有些低自尊的人可能会认为你的言行是在“装X”,别犹豫,把他们从你的结交名单当中划掉,高自尊会帮你筛掉一批最糟糕的潜在合作者。

如果你是一个部门的领导者,记得要维护高自尊的下属,他们都是潜在的优秀带队者,给他们一个位子就可以坐上来自己动,给他们一点精神鼓励和支持,他们就会变得无所不能。

即使高自尊的手下可能某些地方让你感到嫉妒或者冒犯(这是常见的,嫉妒是每个人都一定会有的情感),也绝对不要默许或者纵容低自尊的妄人跑去伤害他们,否则会伤了大家的心,事业就难以成功了。

“朕可以敲打丞相,但你算什么东西”就是对这种低自尊妄人最好的态度。

3.嘴严,可靠

在任何一个群体当中,多嘴多舌的人都不会受到尊重,而在职场上,嘴不严尤其危险。

如果你是一个爱说是非的人,围绕在你周围的只会是一帮同样没正事、低级趣味的家伙。你会被打上“不可靠”的标记,愿意和你交流的人越来越少,大家等着看你什么时候因为多嘴闯祸,而强者根本不会和你为伍。

有些同学曾经给我留言说,自己很内向,不知道如何跟同事拉近关系。内向的人最适合强调自己的“嘴严”和“可靠”,在职场上,这两项品质远比“能说会道”更让人喜欢。

4.随和,有分寸

体面的人不传闲话,也不会轻易对旁人发表议论。

“思想可以特立独行,生活方式最好随大流”,这是对自己的要求,而他人的生活方式是不是合理,不是我们能评价的。

哪怕是最亲近的人,都未必能知晓对方的全部经历和心里藏着的每一件小事。在职场上大家保持着客气有礼的距离,就更不可能了解每个人做事的出发点和逻辑,“看不懂”是正常的,但是完全没有必要“看不惯”。如果还要大发议论,把自己的“看不惯”到处传播,你的伙伴就只会越来越少。

有人说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人和人之间距离遥远,缺人情味,太冷漠。

这不是冷漠,而是对“和自己不一样”的宽容,这份宽容就是我们在向文明社会靠拢的标志。

5.懂得如何打扮

还记得斯大林的故事吗?在他离开校园之后,从头到脚都经过精心设计,不是为了精神好看,而是要让自己看起来就像一位投身革命事业的进步青年。

有句老话叫做“先敬罗衣后敬人”,本意是讽刺那些根据衣饰打扮来评价一个人的现象。我们自己在做判断的时候要尽量避免受到这类偏见的影响,但是对他人可能存在的偏见一定要心中有数。人是视觉动物,穿着打扮是“人设(人物设定)”的一部分,在我们开口说话之前,衣饰鞋袜就已经传达了无数信息。

想要成为职场当中受欢迎的人,穿着打扮的风格就要和公司的调性保持一致,最安全的做法是向你的同事靠拢。

在一个风格统一的群体当中,“与众不同”这件事自带攻击性。如果在事业单位之类的上年纪同事比较多的地方上班,马卡龙色的衣服和颜色夸张的口红,最好等到下班时间再上身。

这不是压抑天性,而是自我保护和职业精神。

6.和优秀的人站在一起

在职场上,优秀的人品质都是相似的:勤奋,自律,不断精进。如果发现了这样的同事,就要尽量和他们保持良好关系。

但是,单纯的日常沟通并不足以让你们成为盟友,正式结盟往往是通过利益交换和分享:当你遇到棘手的工作任务,就可以主动邀请对方共同跟进,同时将一部分利益让出去。愉快的合作是关系飞跃的最好契机。

优秀的人能认可的,通常也都是自己的同类。如果你能获得他们的称许和背书,在同事当中的地位自然会有所提升。

7.知道如何求助

前两天有一位关系户同学留言说,自己即将去实习,因为家人的关系可以得到一些行业资深专家的指点,问自己应该如何表现,是不是不懂就要问,像“好奇宝宝”一样,对方就会觉得自己好学上进。

我告诉她说,不要上去就问,有任何疑惑都先用搜索引擎找一下答案,如果找不出来,再带着你搜到的细节去询问那些资深前辈。

互联网时代有个很大的变化,就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成本大大降低。善用搜索引擎寻找答案,就能更快、更精准、更全面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种方式比跑到对方工位边用嘴问效率高得多。

凡事都问,只会让人觉得你的文字阅读能力有限,同时既不把自己的时间当回事,也不尊重别人的时间。尤其对方还是行业中的专家,他们的时间一定比实习生的宝贵多了。如果网上找不到答案,再带着细节去仔细咨询,这样的请教才是高效的,才能证明你是一个“好学上进”的人。

职场不是校园,不会再有一群老师专门负责手把手地教你,不轻易占用其他同事的时间会让你成为一个自立、有分寸、受尊重的人。毕业之后,你取得进步的速度、最终的上升空间,都和使用搜索引擎寻找答案的能力呈正相关。

8.技巧地送出小恩小惠

小恩小惠带两个“小”字,并不意味着这是一种微末小技。事实上,即使是最普通的零食,只要讲究得法,都可以送到人心里。

你的同事当中有没有因为宗教信仰而忌口的情况?

甲和乙爱吃辣,丙和丁爱吃甜,是不是两种口味都来上一点?

要留心同事的自我暴露,最好是用一个小本本记下来,关键时刻可能派上大用场。大家都是成年人,不会像孩子一样轻易被小恩小惠打动,打动我们的往往是“你把我放在心上”的温暖。

9.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很多时候这是个隐藏特征,但是自带“一票否决”属性:平时表现得沉着稳重,周围同事们不会有特别明显的感觉,然而歇斯底里和失控只要有一次,之前苦心经营的人设就会全面崩塌。情绪不稳定的人一般没人敢惹,但是也没人会在意了:你会被视为一个“病人”,很难再有大的发展。

已经发泄出去的情绪不能收回来,这个时候不要反复陷入纠结和悔恨,待在情绪里不出来,钱花出去了就不要去想,不要去比价。

如果情绪失控了,应该立刻做到的是原谅自己,然后考虑如何不再有下一次失控。要知道大多数人一辈子都至少会换三四次工作,了不起是换个地方,重新再来。

有的人特别幸运,天生长得好看,容易被人喜欢。

如果不是让人眼前一亮的高颜值人士,就不要太心急了。

成为一个自律、行为可以预期的人,也能慢慢地被别人喜欢。

人生很长,被人喜欢这件事,我们不用赶时间。


作者:程序员小高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55589558996992059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2023年年中总结-逃离大厂后的生活真的是我想要的吗?

最近看到某象笔记大裁员的新闻,害怕笔记都寄了,开始转移笔记,转移的过程中复盘了毕业以来近五年的工作记录,做个五年的复盘。如果说要给文章起个标题,那就起本来三年前想写的一篇找工作总结--95后程序员逃离大厂,但又过了三年,现在的标题可能要加上--逃离大厂后的生活...
继续阅读 »

image.png


最近看到某象笔记大裁员的新闻,害怕笔记都寄了,开始转移笔记,转移的过程中复盘了毕业以来近五年的工作记录,做个五年的复盘。如果说要给文章起个标题,那就起本来三年前想写的一篇找工作总结--95后程序员逃离大厂,但又过了三年,现在的标题可能要加上--逃离大厂后的生活真的是我想要的吗?


上午看到一个大佬的文章,上边有一个观点感觉很适合拖延症患者,大概意思就是不管做什么,先做五分钟,于是周一开始想写的文章,终于在周五有了开始。


大学还没毕业的时候,正值互联网发展巅峰的几年,当时感觉形势一片大好,大三的时候同学们都纷纷开始找大厂的工作,大四签了大厂之后,本以为可以在大厂退休,上班之前确实没有签几年合同的概念,直到签合同的那天才知道原来第一次合同是签三年。


入职大厂后的生活确实像个螺丝钉,周围大佬真的很多,每天听同事讲他们的朋友们财富自由,感觉每天的生活没有什么实感,每天早上起床,吃早饭,上班摸会🐟,,和同事吃午饭,遛弯,午休,然后下午开始和PM斗争,到了晚上开始coding。。。每天的工作都是重复的,生活也是,看着室友和对象一起在北京买了房落了户,每个月背上不少的房贷,我常常想这是不是以后的我的生活。


在每日每夜的重复之后,在刷到某脉上一片逃离大厂的帖子之后,我越来越焦虑,生怕失去这份工作,害怕被裁员,于是开始寻找下一个目标,进国企央企,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找工作的第一步果然还是刷题,背八股文,笔记准备了很多,在找工作的时候,投了很多公司,当时的想法是找一个二线城市的稳定工作,然后定居。当时投简历的策略是,先投一些小厂攒攒面经,记录下面试时面试官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基本每场面试我都会录音,结束后会复盘下自己的表现,然后下一次面试根据经验再做调整,因为当时更想找一份减少coding的工作,所以八股文准备的其实没有特别好。


后面也确实找到了一个看起来很稳定的二线某金融行业,生活也变的正常了起来。目前的生活就是平淡到我基本回忆不起来去年都做了什么,大厂的生活也确实离我越来越远,所以说人不能太闲,今年我又重新思考了起来,我究竟想要什么样的人生?


复盘笔记时,对过去五年的笔记做了一个简单的分析。在大厂的几年,有一些好的习惯,比如看到一些技术文档,会存下来放在笔记里,有空的时候会学习一下;刚毕业的几年每周都会对自己的工作做记录,复盘。在之前室友的带动下,还开始学习着记账,管理自己的支出和收入;年初会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到每个季度写OKR的时候会复盘一下。。。最近几年的笔记减少了技术学习,不过保留了工作总结复盘的习惯。从近几年的工作复盘中明显可见,技术基本没有成长,但是确实在工作中拓宽了一些眼界。


总结下近几年的生活,离开大厂后,确实发现,大厂是有“大厂光环”存在的,我们在工作中迅速取得的一些进步,可能只是因为我们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除去大厂的平台,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我们自身如何能在不同的平台迅速的成长。


平淡的上半年在总结中一笔带过了,希望下半年技术上能有所成长,能适当的输出一些技术文档,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向。最后,记录下最近最大的感悟,生活是座围城,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作者:除夕tete
来源:juejin.cn/post/7255475756321669177
收起阅读 »

如何做一份干净的Git提交记录

背景 毕业工作有一些年头了,之前在写工作代码或者给开源项目贡献的时候,提交代码都不是很规范,甚至可以说十分的随意,想到什么就提交什么,根本没有管理提交记录的概念或者想法(当你身边的人都不怎么在意的时候,你也很难在意的)。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对代码提交规范的要求...
继续阅读 »

背景


毕业工作有一些年头了,之前在写工作代码或者给开源项目贡献的时候,提交代码都不是很规范,甚至可以说十分的随意,想到什么就提交什么,根本没有管理提交记录的概念或者想法(当你身边的人都不怎么在意的时候,你也很难在意的)。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对代码提交规范的要求高了不少,因为我发现,当我把这件事情做好的时候,会让工作变得顺畅一些。有一天解决倒腾git解决了一些问题,就想到把这些东西沉淀下来,分享出去。所以写下了这篇文章。倒也不是多么高大上的代码技巧或者炫技,只是分享之前遇到的一些git commit问题,和分享一些见解。


cases and thoughts


1. 处理业务开发代码和测试联调代码


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场景:有一个需求开发完了,准备和其他同事联调这个需求。谨慎起见,联调期间希望可以观测到这个需求运行过程中的大部分细节。比如上下游的输入输出是什么样的,运行到某段代码他的表现应该是什么样的。如果没有测试到位,就上线了,一不小心造成了什么事故,问题可就大了。另外,如果在测试过程中遇到了肉眼看不出来的bug,这时候也需要打一些日志去分析。


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调试日志代码一般情况下是不能上线的,毕竟一个系统在关键的地方打上日志方便线上排查bug就好,到处打日志估计服务器也很难顶得住。这个时候怎么办呢?我会通过下面的例子来演示下面解决的方法。


首先我们假设有一个仓库。叫做git-experiment.并且当前有一个提交,是一个名为Feature-1的需求的相关开发改动。通过查看git提交日志我们可以看到:


image-20230623172359302


下面让我们看看具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1.1 直接在这个分支上写,merge进master之前去掉这些提交记录


第一个做法其实比较好理解,就直接在原来的分支上加嘛,测试完了把这些关于测试的提交记录去掉就好。下面这幅图模拟的情景是:



  1. 加上了打印log逻辑。

  2. 在测试中发现了问题,又添加了一个commit来修复这个bug。


image-20230623172557907


测试结束,这个时候我们看到上面这样一份提交记录,应该怎么办呢,用git revert?是不太行的喔,因为revert会生成一个新的提交记录。像下面这样子。


image-20230623175716868


这样子虽然代码没了,但是这份提交记录看起来就会很奇怪。很明显,在这个场景中,我们实际上只需要关于Feature-1代码改动和关于bug fix的代码改动。这个时候推荐用git rebase。比如在上面这个case中,可以运行:


git rebase -i HEAD~2

这时候我们将看到下面这个景象,这些你挑选好的commit会倒序排列在你面前让你操作。


image-20230623181437659


d代表要放弃这个commit,pick代表保留。确认好你的操作之后退出。可能会遇到代码冲突,解决冲突之后可以执行git rebase --continue。完事之后我们可以看到。


image-20230623181551019


Perfect,这就是我们想要的。但是,这个方法的缺点就是在原来的分支上引入了新的不确定性,并且在去除日志代码的时候,最好期待没有冲突出现,如果出现了冲突,一个不小心把业务需求的代码搞掉了,那就美滋滋了。这种做法相当于把所有的风险都集中在一个分支上面。


1.2 切换一个分支,在新分支上写测试相关的代码


这里介绍第二种方法。我们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切换出一个新的分支来,专门用来做测试相关的工作,原有的分支专注在业务开发和bug fix。


image-20230623184507882


然后给这个分支加上测试相关的日志打印代码。


image-20230623185128561


这时候可以看一下这个分支上面的提交日志。


image-20230623185158854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拿这个分支去部署,然后和别人联调测试了。如果在测试过程中发现了bug,需要修复怎么办?这个好办,在原来的分支上做bug fix,然后测试分支cherry-pick bug fix的commit就好了。让我们来看看。


image-20230623185610302


commit bug fix的代码后,切换到测试分支,cherry pick这个commit。


image-20230623190717668


有冲突解决冲突。弄完之后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分支的log。


image-20230623190652166


这样你就可以继续用这个分支做bug fix之后的测试啦。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你的开发分支始终是安全且干净的。冲突都在测试分支解决。


2. 让每一个commit都有意义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的一句话,"代码是写给人看的,其次它能在电脑上跑起来。"。无论是工作还是开源项目。如果你写的代码会给别人仔细的review,那么让别人知道你的代码代表什么,要做什么,就显得尤为关键。不要因为做这个需要时间就不去做,如果别人没看懂你的commit或者需要你修改一下commit信息,这些现在省下来的时间后面还是会还回去的。就比如上面这个例子的最终状态是这样的:


image-20230623181551019


实际上,我个人认为这两个commit应该合并成一个,其实看代码的人看到这个bug fix的commit还会好奇这个提交的上下文是什么,可能脑海里会涌现出这样一个问题:bug是什么?不要让别人想太多,如果他很困惑,他就会来问你。最好可以通过commit信息告诉他你做了什么。


说到这里你就会想了,我把所有代码都弄成一个commit,再给上比较好的commit信息是不是就好了。看情况吧,如果一个需求你写了好多代码,上千行这样子。这时候我认为应该拆分一下commit,比如这个时候你可以拆分成好几个小的commit,再分别给提供commit信息。看代码的人可以通过你的commit信息拆解你的需求,细分到每一个小需求去审视你的代码,这也节约了他人的时间。


总结


上面是在我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关于代码提交的问题和想法, 在这里分享给到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者:陪计算机走过漫长岁月
来源:juejin.cn/post/7255967761804951589
收起阅读 »

什么是护网行动?

一、什么是护网行动? 护网行动是以公安部牵头的,用以评估企事业单位的网络安全的活动。 具体实践中。公安部会组织攻防两方,进攻方会在一个月内对防守方发动网络攻击,检测出防守方(企事业单位)存在的安全漏洞。 通过与进攻方的对抗,企事业单位网络、系统以及设备等的安全...
继续阅读 »

一、什么是护网行动?


护网行动是以公安部牵头的,用以评估企事业单位的网络安全的活动。


具体实践中。公安部会组织攻防两方,进攻方会在一个月内对防守方发动网络攻击,检测出防守方(企事业单位)存在的安全漏洞。


通过与进攻方的对抗,企事业单位网络、系统以及设备等的安全能力会大大提高。


“护网行动”是国家应对网络安全问题所做的重要布局之一。“护网行动”从2016年开始,随着我国对网络安全的重视,涉及单位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单位都加入到护网行动中,网络安全对抗演练越来越贴近实际情况,各机构对待网络安全需求也从被动构建,升级为业务保障刚需。


二、护网分类


护网一般按照行政级别分为国家级护网、省级护网、市级护网;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行业对于网络安全的要求比较高,因此也会在行业内部展开护网行动,比如金融行业。


三、护网的时间


不同级别的护网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都不一样。以国家级护网为例,一般来说护网都是每年的7、8月左右开始,一般持续时间是2~3周。省级大概在2周左右,再低级的就是一周左右。2021年比较特殊,由于是建党100周年,所有的安全工作都要在7月之前完成,所有21年的护网在4月左右就完成了。


四、护网的影响


护网是政府组织的,会对所参与的单位进行排名,在护网中表现不佳的单位,未来评优评先等等工作都会受到影响。并且护网是和政治挂钩的,一旦参与护网的企业、单位的网络被攻击者打穿,领导都有可能被撤掉。比如去年的一个金融证券单位,网络被打穿了,该单位的二把手直接被撤职。整体付出的代价还是非常严重的。


五、护网的规则


**1、**红蓝对抗


护网一般分为红蓝两队,做红蓝对抗(网上关于红蓝攻防说法不一,这里以国内红攻蓝防为蓝本)。


红队为攻击队,红队的构成主要有“国家队”(国家的网安等专门从事网络安全的技术人员)、厂商的渗透技术人员。其中“国家队”的占比大概是60%左右,厂商的技术人员组成的攻击小队占比在40%左右。一般来说一个小队大概是3个人,分别负责信息收集、渗透、打扫战场的工作。


蓝队为防守队,一般是随机抽取一些单位参与。


2、蓝队分数


蓝队初始积分为10000分,一旦被攻击成功就会扣相应的分。每年对于蓝队的要求都更加严格。2020年以前蓝队只要能发现攻击就能加分,或者把扣掉的分补回来;但是到了2021年,蓝队必须满足及时发现、及时处置以及还原攻击链才能少扣一点分,不能再通过这个加分了。唯一的加分方式就是在护网期间发现真实的黑客攻击。


3、红队分数


每只攻击队会有一些分配好的固定的目标。除此之外,还会选取一些目标放在目标池中作为公共目标。一般来说红队都会优先攻击这些公共目标,一旦攻击成功,拿到证据后,就会在一个国家提供的平台上进行提交,认证成功即可得分。一般来说,提交平台的提交时间是9:00——21:00,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过了这段时间就没人攻击了。实际上红队依然会利用21:00——9:00这段时间进行攻击,然后将攻击成果放在白天提交。所以蓝队这边需要24小时进行监守防护。


六、什么是红队?


红队是一种全范围的多层攻击模拟,旨在衡量公司的人员和网络、应用程序和物理安全控制,用以抵御现实对手的攻击。


在红队交战期间,训练有素的安全顾问会制定攻击方案,以揭示潜在的物理、硬件、软件和人为漏洞。红队的参与也为坏的行为者和恶意内部人员提供了机会来破坏公司的系统和网络,或者损坏其数据。


6.1、红队测试的意义


1. 评估客户对威胁行为的反应能力。


2. 通过实现预演(访问CEO电子邮件、访问客户数据等)来评估客户网络的安全态势。


3. 演示攻击者访问客户端资产的潜在路径。


我们认为站在红队的角度来说,任何网络安全保障任务都会通过安全检测的技术手段从寻找问题的角度出发,发现系统安全漏洞,寻找系统、网络存在的短板缺陷。红队安全检测方会通过使用多种检测与扫描工具,对蓝方目标网络展开信息收集、漏洞测试、漏洞验证。尤其是在面向规模型企业时,更会通过大规模目标侦查

等快速手段发现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其主要流程如下:


1、大规模目标侦查


红方为了快速了解蓝方用户系统的类型、设备类型、版本、开放服务


类型、端口信息,确定系统和网络边界范围,将会通过Nmap、端口扫描与服务识别工具,甚至是使用ZMap、MASScan等大规模快速侦查工具了解用户网络规模、整体服务开放情况等基础信息,以便展开更有针对性的测试。


2、口令与常用漏洞测试


红方掌握蓝方用户网络规模、主机系统类型、服务开放情况后,将会使用Metasploit或手工等方式展开针对性的攻击与漏洞测试,其中包含:各种Web应用系统漏洞,中间件漏洞,系统、应用、组件远程代码执行漏等,同时也会使用Hydra等工具对各种服务、中间件、系统的口令进行常用弱口令测试,最终通过技术手段获得主机系统或组件权限。


3、权限获取与横向移动


红方通过系统漏洞或弱口令等方式获取到特定目标权限后,利用该主机系统权限、网络可达条件进行横向移动,扩大战果控制关键数据库、业务系统、网络设备,利用收集到的足够信息,最终控制核心系统、获取核心数据等,以证明目前系统安全保障的缺失。


红队充当真实且有动力的攻击者。大多数时候,红队攻击范围很大,整个环境都在范围内,他们的目标是渗透,维持持久性、中心性、可撤退性,以确认一个顽固的敌人能做什么。所有策略都可用,包括社会工程。最终红队会到达他们拥有整个网络的目的,否则他们的行动将被捕获,他们将被所攻击网络的安全管理员阻止,届时,他们将向管理层报告他们的调查结果,以协助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红队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即使他们进入组织内部也要保持隐身。渗透测试人员在网络上表现不好,并且可以很容易的被检测到,因为他们采用传统的方式进入组织,而红队队员是隐秘的、快速的,并且在技术上具备了规避AV、端点保护解决方案

、防火墙和组织已实施的其他安全措施的知识。


七、什么是蓝队


蓝队面临的更大挑战,是在不对用户造成太多限制的情况下,发现可被利用的漏洞,保护自己的领域。


1. 弄清控制措施


对蓝队而言最重要的,是了解自身环境中现有控制措施的能力,尤其是在网络钓鱼和电话钓鱼方面。有些公司还真就直到正式对抗了才开始找自家网络中的防护措施。


2. 确保能收集并分析数据


因为蓝队的功效基于收集和利用数据的能力,日志管理工具,比如Splunk,就特别重要了。另一块能力则是知道如何收集团队动作的所有数据,并高保真地记录下来,以便在复盘时确定哪些做对了,哪些做错了,以及如何改进。


3. 使用适合于环境的工具


蓝队所用工具取决于自身环境所需。他们得弄清“这个程序在干什么?为什么它会试图格式化硬盘?”,然后加上封锁非预期动作的技术。测试该技术是否成功的工具,则来自红队。


4. 挑有经验的人加入团队


除了工具,蓝队最有价值的东西,是队员的知识。随着经验的增长,你会开始想“我见过这个,那个也见过,他们做了这个,还做了那个,但我想知道这里是否有个漏洞。”如果你只针对已知的东西做准备,那你对未知就毫无准备。


5. 假定会有失败


提问,是通往探索未知的宝贵工具。别止步于为今天已存在的东西做准备,要假定自己的基础设施中将会有失败。


最好的思路,就是假设终将会有漏洞,没什么东

作者:网络安全在线
来源:juejin.cn/post/7255281894911606843
西是100%安全的。

收起阅读 »

培训班出来入职两个月感受分享

前言 大家好,好久不见,一晃距离上次发文章又快两个月过去了,不是我工作忙没时间写,确实是我太懒了不想写。上次发文章还是我刚入职发的心得,都是我自己真实的经历,我也偶尔来到这看看大家的评论,大家的每条评论我都看到了,因为太懒了没有一个个回复,不好意思。 关于评论...
继续阅读 »

前言


大家好,好久不见,一晃距离上次发文章又快两个月过去了,不是我工作忙没时间写,确实是我太懒了不想写。上次发文章还是我刚入职发的心得,都是我自己真实的经历,我也偶尔来到这看看大家的评论,大家的每条评论我都看到了,因为太懒了没有一个个回复,不好意思。


关于评论有很多对我上次发的文章说到的项目情况和数据库表感到怀疑,觉得我是在说谎,也有的说我就是培训机构故意瞎编文章骗人培训。针对这个我今天有空现在正好写篇文章说明下:


关于上篇文章提到的表数量真假


上篇文章是我刚入职写的,我说入职的公司数据库表将近有上千张。在这里我说声对不起,由于我那时刚入职确实不了解,老大给我在Navicat上连接了四个数据库连接,两个本地,两个线上,我当时就一个个打开大致的浏览了一下表,自己估算的这四个连接里表加起来是有将近上千张,我以为都是这个项目的表,就直接在文章里说了项目这么多表。


后来才知道本地和线上,这个项目分集团和工厂两套系统,功能大致一样也有很多不一样的,集团系统会下发指令到工厂系统,都是微服务结构,每个模块单独的服务,每个模块单独的数据库,集团和工厂数据库表加起来差不多四五百张表吧,我也不知道算不算多。下面放几张项目和数据库图片让你们看看,由于公司项目我就打码了


1689479021337.jpg


1689478827647.jpg


1689477878476.jpg


关于我入职后情况感受


在我入职这两个月时间里,我自己感觉确实有一些成长,从刚开始的恐惧,到现在的放松。刚开始给我安排的第一个业务任务就是,做一个上传Excel或PDF单子,存到minio中,然后读出单子上填写的工时和库存在页面显示出来,然后判断库存不够发邮件通知采购。我当时不知道怎么下手,领导说你这两年经验这对你来说应该不难吧?我只能自己慢慢摸索,我先chatGPT在哪搞半天怎么上传文件,领导后来看到骂了我一顿说这上传要你自己写吗?工具类都有封装的方法直接调用就存到minio了,让我想办法怎么读出单子上的数据,我百度了一天才读出单子上的数据,然后就是发邮件提醒采购,我又在那百度怎么发邮件,同事说都有的,让我看看他们代码怎么发的,我看了之后他们用kafka异步在那发邮件,我搞了好久才搞明白kafka怎么用的。总共搞了快一个星期才基本搞好,我本地用apiPost测了没问题,我就推到线上了,结果线上别人测了有问题页面数据没有显示我读出来的值,我读出来后修改了数据库值,页面刷新应该会读出来的啊,但是就是没出来,我本地测接口看数据库数据确实改了啊,为什么页面就是不变,搞了好久领导过来又骂我一顿说你看不懂代码吗?这读的缓存你看不到?让我更新数据库后清除Redis缓存,最后终于搞好了。


就这样我刚开始真的煎熬,好在领导和同事人都很好,对我帮助很大,我也慢慢的熟练写出功能了。


我现在的状况


我现在是独立负责一个模块,对这个模块也比较熟悉了,业务需求也能基本按规定时间完成了。我现在周末会在家继续学习新知识,昨天周六在家学了一天的工作流activiti7,在B站看的8个小时的视频教程搞了一天搞完了,今天准备做个小项目专门练习一下工作流。


image.png
嗯,就这样吧,我去吃饭了,吃完饭回来继续学习了。学

作者:学习编程的小江
来源:juejin.cn/post/7255968185681215525
无止境,大家一起加油

收起阅读 »

程序员提高效率的办法

最重要的-利用好工具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利用好的知识外脑来帮助自己,学会使用AI大模型 比如Chagpt等; http://www.dooocs.com/chatgpt/REA… 1. 早上不要开会 📅 每个人一天是 24 小时,时间是均等的,但是时间...
继续阅读 »

最重要的-利用好工具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利用好的知识外脑来帮助自己,学会使用AI大模型 比如Chagpt等;
http://www.dooocs.com/chatgpt/REA…


1. 早上不要开会 📅


每个人一天是 24 小时,时间是均等的,但是时间的价值却不是均等的,早上 1 小时的价值是晚上的 4 倍。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早晨是大脑的黄金时间,经过一晚上的睡眠,大脑经过整理、记录、休息,此时的状态是最饱满的,适合专注度高的工作,比如编程、学习外语等,如果把时间浪费在开会、刷手机等低专注度的事情上,那么就会白白浪费早上的价值。


2. 不要使用番茄钟 🍅


有时候在专心编程的时候,会产生“心流”,心流是一种高度专注的状态,当我们专注的状态被打破的时候,需要 15 分钟的时候才能重新进入状态。


有很多人推荐番茄钟工作法,设定 25 分钟倒计时,强制休息 5 分钟,之后再进入下一个番茄钟。本人在使用实际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刚刚进入“心流”的专注状态,但番茄钟却响了,打破了专注,再次进入这种专注状态需要花费 15 分钟的时间。


好的替换方法是使用秒表,它跟番茄钟一样,把时间可视化,但却是正向计时,不会打破我们的“心流”,当我们编程专注度下降的时候中去查看秒表,确定自己的休息时间。


3. 休息时间不要玩手机 📱


大脑处理视觉信息需要动用 90% 的机能,并且闪烁的屏幕也会让大脑兴奋,这就是为什么明明休息了,但是重新回到工作的时候却还是感觉很疲惫的原因。


那么对于休息时间内,我们应该阻断视觉信息的输入,推荐:



  • 闭目养神 😪

  • 听音乐 🎶

  • 在办公室走动走动 🏃‍♂️

  • 和同事聊会天 💑

  • 扭扭脖子活动活动 💁‍♂️

  • 冥想 or 正念 🧘


4. 不要在工位上吃午饭 🥣


大脑经过一早上的编程劳累运转之后,此时的专注度已经下降 40%~50%,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去重启我们的专注度,一个好的方法是外出就餐,外出就餐的好处有:




  • 促进血清素分泌:我们体内有一种叫做血清素的神经递质,它控制着我们的睡眠和清醒,外出就餐可以恢复我们的血清素,让我们整个人神经气爽:



    • 日光浴:外出的时候晒太阳可以促进血清素的分泌

    • 有节奏的运动:走路是一种有节奏的运动,同样可以促进血清素分泌




  • 激发场所神经元活性:场所神经元是掌控场所、空间的神经细胞,它存在于海马体中,外出就餐时场所的变化可以激发场所神经元的活性,进而促进海马体活跃,提高我们的记忆力




  • 激活乙酰胆碱:如果外出就餐去到新的餐馆、街道,尝试新的事物的话,可以激活我们体内的乙酰胆碱,它对于我们的“创作”和“灵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5. 睡午觉 😴


现在科学已经研究表现,睡午觉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它可以:



  • 恢复我们的身体状态:26 分钟的午睡,可以让下午的工作效率提升 34%,专注力提升 54%。

  • 延长寿命:中午不睡午觉的人比中午睡午觉的人更容易扑街

  • 预防疾病:降低老年痴呆、癌症、心血管疾病、肥胖症、糖尿病、抑郁症等


睡午觉好处多多,但也要适当,15 分钟到 30 分钟的睡眠最佳,超过的话反而有害。


6. 下午上班前运动一下 🚴


下午 2 点到 4 点是人清醒度最低的时候,10 分钟的运动可以让我们的身体重新清醒,提高专注度,程序员的工作岗位和场所如果有限,推荐:



  • 1️⃣ 深蹲

  • 2️⃣ 俯卧撑

  • 3️⃣ 胯下击掌

  • 4️⃣ 爬楼梯(不要下楼梯,下楼梯比较伤膝盖,可以向上爬到顶楼,再坐电梯下来)


7. 2 分钟解决和 30 秒决断 🖖


⚒️ 2 分钟解决是指遇到在 2 分钟内可以完成的事情,我们趁热打铁把它完成。这是一个解决拖延的小技巧,作为一个程序员,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问题,对于一些问题,我们没办法很好的决策要不要立即完成,2 分钟解决就是一个很好的辅助决策的办法。


💣 30 秒决断是指对于日常的事情,我们只需要用 30 秒去做决策就好了,这源于一个“快棋理论”,研究人员让一个著名棋手去观察一盘棋局,然后分别给他 30 秒和 1 小时去决定下一步,最后发现 30 秒和 1 小时做出的决定中,有 90% 都是一致的。


8. 不要加班,充足睡眠 💤


作为程序员,我们可能经常加班到 9 点,到了宿舍就 10 点半,洗漱上床就 12 点了,再玩会儿手机就可以到凌晨 2 、3 点。


压缩睡眠时间,大脑就得不到有效的休息,第二天的专注度就会降低,工作效率也会降低,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想想我们在白天工作的时候,其实有很多时间都是被无效浪费的,如果我们给自己强制设定下班时间,创新、改变工作方式,高效率、高质量、高密度的完成工作,那是否就可以减少加班,让我们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去学习新的知识技术,进而又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9. 睡前 2 小时 🛌




  1. 睡前两小时不能做的事情:



    • 🍲 吃东西:空腹的时候会促进生长激素,生长激素可以提高血糖,消除疲劳,但如果吃东西把血糖提高了,这时候生长激素就停止分泌了

    • 🥃 喝酒

    • ⛹️ 剧烈运动

    • 💦 洗澡水过高

    • 🎮 视觉娱乐(打游戏,看电影等)

    • 📺 闪亮的东西(看手机,看电脑,看电视)

    • 💡 在灯光过于明亮的地方




  2. 适合做的事情



    • 📖 读书

    • 🎶 听音乐

    • 🎨 非视觉娱乐

    • 🧘‍♂️ 使身体放松的轻微运动




10. 周末不用刻意补觉 🚫


很多人以周为单位进行休息,周一到周五压缩睡眠,周末再补觉,周六日一觉睡到下午 12 点,但这与工作日的睡眠节奏相冲突,造成的后果就是星期一的早上起床感的特别的厌倦、焦躁。


其实周末并不需要补觉,人体有一个以天为单位的生物钟,打破当前的生物钟周期,就会影响到下一个生物钟周期,要调节回来也需要花费一定时间。


我们应该要以天为单位进行休息,早睡早起,保持每天的专注度。


参考


以上大部分来源于书籍 《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

作者:dooocs
来源:juejin.cn/post/7255189463747543095
控》,作者桦泽紫苑;

收起阅读 »

一名4年前端打工仔的年中总结

2023年中总结 时光飞逝,感觉只是一转眼,2023年进度条已过半,相信各位掘友也会这样觉得吧。回顾过去的半年,我都做些什么事情呢?今天就给各位分享一下我的年中总结,分为两部分来总结(工作 和 个人)。 工作 2023年年初,各位应该大部分人都是新冠初愈吧,反...
继续阅读 »

2023年中总结


时光飞逝,感觉只是一转眼,2023年进度条已过半,相信各位掘友也会这样觉得吧。回顾过去的半年,我都做些什么事情呢?今天就给各位分享一下我的年中总结,分为两部分来总结(工作 和 个人)。


工作


2023年年初,各位应该大部分人都是新冠初愈吧,反正我是,也不再疫情管控了,本以为好日子来了。然而...

两极反转


网络上大厂裁员,裁线,减产...,各种消息铺天盖地,再加上AI遍地开花的冲击,有人为了博眼球,蹭热度直接搞出了什么前端已死,唯恐天下不乱的言论,本就内卷的互联网行业变得更加内卷。


个人建议有看这些混淆视听文章的时间,还不如想想怎么学点东西,想想怎么搞钱!


笔者上半年工作是这样的:



  1. 带不来成就感的项目

  2. 狭窄到看不到的上升空间

  3. 频繁的出差

  4. 1薪都没有的年终(22年还有2薪)

  5. 非常好的领导的离开

  6. 当然,没有出过意外的加薪也没有了

  7. 团队获奖——“王牌战队”


我为啥不换工作?哈哈,怪自己借口太多。


个人


在工作中,不难看出几乎不能带给我什么技术上或者其他方面能力的成长了,那只有通过自己去学习了。这半年我做了以下几件事情:


掘金专栏


✅ 完成了[我的专栏——前端需要掌握的设计模式]。(juejin.cn/column/7195…)
image.png


音乐小项目


✅ 为了熟悉Vue3 CompositionAPI以及小程序,我用业余时间完成了一个小的音乐项目,PC端


image.png


前端性能优化学习


✅ 还学习了前端性能优化,整理了一些笔记到个人的仓库
image.png
我的博客


Vue3源码学习


✅ 除了以上这些,我还在学习Vue3的源码,都在进阶Vue.js中,还在努力更新中。
image.png


参与金石计划分奖金


✅ 参与掘金的金石计划获得200+奖金,虽然不多,但是还是挺开心的。
image.png


最近参加的一次:
image.png


和对象打赌


✅ 除此之外还和对象打了一个赌,对象天天念叨减肥,我说如果在年底能够从120 -> 105斤,我就转10000🧧给她,否则明年就去领证😁,不知道会是怎么样,期待吧!反正都不亏。


总结


总的来说,2023上半年对我而言还算是充实的吧。在个人方面,我通过掘金文章专栏、个人音乐项目、前端性能优化学习以及Vue3源码学习,开拓了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养成持续学习的习惯很重要。在工作方面,虽然没有挑战、加薪。但是把出差当成公费旅游还行。


后续的规划:



  1. 对象工资已经比我高了,金9银10搏一搏,看能不能变🏍。

  2. 持续学习、多参与到开源
    作者:Lvzl
    来源:juejin.cn/post/7255189526775644215
    项目。

收起阅读 »

一场关于”职责边界不明确“引起的争论

起因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会有人情。程序员这个职业,虽然天天面对电脑需要足够理性,但是公司技术边界问题在IT行业经常是模糊和感性的。对于大公司而言,规范和制度可能定义得比较明确,这样的争论会相对较少;对于小公司而言,部门和团队的职责定义得没有这么...
继续阅读 »

起因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会有人情。

程序员这个职业,虽然天天面对电脑需要足够理性,但是公司技术边界问题在IT行业经常是模糊和感性的。对于大公司而言,规范和制度可能定义得比较明确,这样的争论会相对较少;对于小公司而言,部门和团队的职责定义得没有这么清晰,存在很多这种模糊的边界;人情不好,此时跨部门合作就会经常出现这种扯皮的事情。

实际案例如下:

产品提出了一个需求:网约车行业,乘客预约用车时,需要对接到预约订单的司机进行履约监控,在司机忘记履约或者履约不及时的时候,系统要能够识别,并通知司机。
团队划分:派单团队和司机团队。
派单团队:从领域划分的角度,派单侧负责给乘客找司机。找到司机后,这个司机能不能去服务这个乘客,应该属于司机团队来监控,而且这个属于对司机行为的履约监控,跟派单应该没有关系。
司机团队:从领域划分的角度,司机侧只负责司机维度的管理,不负责司机和乘客双边关系的监控,司机接到订单后,属于司机和订单双边履约关系的监控,应该还是派单团队负责。

争论

对于司机的履约监控,这本身是一个非常大的方向。由哪边的团队负责开发,也意味着后续相关的维护和开发都会有较大的工作量。

从目前领域划分的角度来看,这块其实属于模糊的边界。

  • 从司机的视角来看: 就是对司机的履约行为,进行监控。
  • 从派单的视角来看: 就是对派单后,司机和乘客的关系是否合理,进行监控。

那双方各执一词,谁也无法说服谁,最后衍生到组织结构的问题。

  • 司机侧:不能只从派单的视角来看,要从整体来看,但是这个整体是什么却是模糊的。又扯到这个需求对司机团队没有价值,对派单团队价值更大。。。
  • 派单侧:产品文档已经定义的很明确,这个属于司机侧的监控,而且这个完全属于派单后的司机行为,跟派单确实毫无关系。

当两边都争执不下时,就只能请架构部门的人来进行协调。其实架构部门的人,对两边的业务都不是熟悉,他的立场就代表那个所谓的“江湖”。

最后架构部门的人站在了司机侧的立场:

  • 派单侧要对派单结果负责,订单派完后司机能不能履约,属于派单后续的闭环行为。

这个结论最终也没有完全说服我,因为司机所有的后续结果都是派单这个底层能力支持的,这么说司机侧后续的所有监控都要派单来负责。

反思

关于边界模糊的问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思路?

  • 人情上解决,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从日常的工作中去努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给别人帮助。
  • 制度上解决,向上推动这种模糊边界的划分问题,帮助公司建立更规范的制度,这种方式其实体现了个人能力的不足。
  • 思想上解决,放大思考,模糊的边界后续对哪个团队有更大的收益;或者说后续是否可以进一步成为团队的核心能力。

总结

基于不确定性的问题,此次自己得到经验和教训。

  • 职场上永远要保持理性,争吵不会解决问题。
  • 模糊的问题,更需要你提前去思考,为自己的团队争取利益。
  • 职场上要多去思考,慎重表达,没有思考清楚,就不要表达。
  • 更多的去关注人,表达者最重要的是要关注对象的心理。

作者:刻意思考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20309530911244346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一位双非本科大二生的前端学习求职之路

心路历程在上大学之前,对自己的未来有各种展望,想着到底该选什么专业未来做什么好呢?然后抱着志愿书没日没夜的看,看别人的专业介绍视频。最后终于确定了——数字媒体技术但是双非本科,学校教的内容是真的稀碎,学习写代码,不如软工计科这些硬专业,学艺术,又不如美院专业的...
继续阅读 »

心路历程

在上大学之前,对自己的未来有各种展望,想着到底该选什么专业未来做什么好呢?然后抱着志愿书没日没夜的看,看别人的专业介绍视频。最后终于确定了——数字媒体技术

但是双非本科,学校教的内容是真的稀碎,学习写代码,不如软工计科这些硬专业,学艺术,又不如美院专业的人,对于三维来说,又没有这种设计和创新的思维。

最后加入了学校的一个信息工程学院的工作室,决定了以后当个前端码农。

学习过程

大一上学期

在刚开始便是从htmlcssJavaScript三大件开始,大概用了一个学期,起码对这三个有了稍微初步熟练的了解,在b站上看完了黑马前端的几个教程,也看了部分js高级、es6的内容。寒假开始学习Vue2,看的是codewhy在18年的视频,案例是移动端购物街的开发,当时codewhy的课程,也是非常的折磨,可能好几集里面,改bug了就占了其中一大部分。但是总归也是在大一下学期的期中左右看完了。

大一下学期

这时候学长他们有一个uniapp的外包项目,就直接拉着我开干,然后还好,uniapp和Vue2差别不是特别大,也是第一次做实战的项目,踩了很多坑,但是也算是做的差不多,但是很炸裂的是甲方跑路了,我们做了一半最后也不了了之。

大二上学期

主要是学习微信小程序开发,也做了一个课程项目,是一个购物商城。然后接了工作室两个外包项目,一个是钉钉宜搭应用开发,这部分主要是统筹其他两个同学在做,另一个是微信小程序,配合微信小程序云开发,因为要做这个,也顺带把云开发自学了,因为没什么时间学习,所以都是看着文档一点点摸索。不过最后也是独立完成了一个小应用交差了。但是甲方又拖欠,现在已经快一年了也没到账。

然后在21年十月左右,参加了阿里巴巴终端练习生计划,跟学长组了队,做的是一个清单项目,是一个跨web端、APP、小程序的一个清单类应用,完成度还蛮高的。然后我是负责用uniapp做移动端的主要功能开发,但是毕竟是清单,真正的技术再怎么难也难不到哪里去,主要是web端他们的代码比较优雅,而且技术比较新,然后被队友带着,只以几分之差,获得了第二名,还有个奖杯和证书。

1689142578324.jpg

1689142605063.jpg

寒假

一个17的学长刚好联系到我,准备做一个代码生成器,功能大概是选择字段和类型,可以自动生成假数据,也可以进行语言的转换,比如Typescript和java的。那时候想着用最新的技术来实现,突击学习了Vue3Typescript,看的是慕课网的知乎着也项目,但是内容大部分是讲的自定义组件的开发,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真的很难啃,更何况对Vue3也不熟悉。后面没看完便在寒假开始了这个项目的开发,因为没接触过真实的项目架构,然后代码也没有拆分,基本上是一页梭哈。所以单文件代码量来到了800+,那做起来更是很难受了。虽然代码很乱,但起码也算完成了。

做完这个项目后,刚好字节青训营也开始报名了。这次是自己单打独斗去参加,当的是队长,找了几个大三和已经实习的大四大佬们一起做,当时选的题目是使用SSR的仿掘金网站,当时在选题时,因为队友基本上是React技术栈,最后便确定用Next.js做,也恰好有大佬带着,把整个项目的结构给做好了,然后我当时主要是文章详情页的开发,还有用Strapi做一些接口数据。最后也算完整的完成了。虽然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也算是运气好,拿了四等奖,还有优秀营员。

大二下学期

在下学期重新的去系统学习Vue3,因为技术不太扎实,然后也顺带学习了Typescriptpinia等等最新的技术。直到大二下学期期中才学习完。然后同时也接了国企的一个钉钉宜搭的开发,也在低代码这里,花了不少的时间,在期末也算把这个做完了。

并且在老师和工作室同学的带领下,制作了云易学教学平台,技术栈也是用到了最新的vue3ts,最主要的功能是通过websock配合后端的接口实现了在网页通过ssh控制台的操控方式,创建docker实例,比如可以在web端真正的操作MySQL数据库,这次因为有了一次开发之后,这次就熟练多了。最后通过了省赛和国赛,省赛公费去了广外,拿了省一回来。然后国赛的答辩也在几天后。

求职之路

在大二下的期末,便想着找实习,然后开始看面经。但是因为是大二的,只能实习两个月,很多公司因为这个没给我机会,投了400份后找到了一家在北京的线上实习,主要是用uniappunicloud做全栈开发,然后便在开始恶补uniclod的内容,大概花了一星期,做完了他们的笔试便入职了。但是,里面的坑是真的非常多,一来就让我做上一个实习生遗留下来的项目,然后总共有两个实习生做过这个,最后听hr说,两个实习生都离职了。那个项目做的是真的一言难尽,很多变量用拼音命名,页面的组件也不拆分,然后unicloud明明已经可以用前端拉取所有数据了,他还是用云函数来拉取数据库的内容,然后还有各种eventbus瞎用,也有两个人做过的痕迹,因为有重复的逻辑代码,项目文件也是全是first、second、third这样的命名方式。然后很多页面类似的,也是直接复制,然后在复制后的修改,用不到的也没有删除,最后整个项目跑起来,一步一个报错。我花了整整两个星期,去试图理解这坨不可名状之物,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去改bug,最后也是凭借着我花足够多的时间去想办法重构,让部分bug缓解了。

不仅如此,这个公司也是让我很难评价,我遇到一个微信登录时好时坏的问题,跟我对接的技术跟我说,是很容易解决的,看文档就可以了,文档的内容就是很基础的修改一些配置,然而这些配置我早就试过了,但是我还是根据文档操作了之后,仍然会遇到时好时坏的问题。我认为这个时好时坏的问题多半是云空间或者是appid或者小程序密钥的问题,但是技术一直打太极,说文档就可以解决啦,本来是几分钟就可以解决的,都跑过好几遍啦。确实是几分钟问题,我在我这里用自己的小程序id和云空间,直接是几分钟就好了,但是遇到时好时坏的情况我真的没办法自己去解决了,更何况这个代码不是我从头开始做的,我不知道上一个人做了哪些操作,最后在这两个星期,被折磨的压力很大。而且这个项目做完之后,也只有400,期间不断的增加新需求,增加新的bug修改。让我狠狠的体会了一波社会的险恶,最后直接一分钱没拿离职了。

未来展望

现在已经是大二暑假了,之前阿里训练营的一个队友,也进入了字节实习,另一位跟我一样的大二女生,也找到了一家北京的实习,有时候真的会有很重的无力感和迷茫,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不知道如何下手。

在剩下来的一年好好沉淀吧,最近开始算法的学习,还有准备开始React的系统性学习,在接下来的时间也会在这里更新自己的算法学习,还有一些技术内容,虽然我的实力远不如掘金的大佬们,但是如果能帮助到一些同样迷茫的大学生,那我认为就有意义了吧。


作者:Kitori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54793334357868603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收起狭隘,换位思考,心胸放开!

当你越证明自己是对的时候,其实你已经错了一半,因为如果你真的是对的,不用你来证明,人只有经历越多,跳的坑越多,在做事时才会有更宽广的视角,在面对每一个问题时才会发现原因所在,一个人越自大,越觉得自己是对的,那么其实你就越肤浅,离正确就越来越远,做人最难的就是站...
继续阅读 »

当你越证明自己是对的时候,其实你已经错了一半,因为如果你真的是对的,不用你来证明,人只有经历越多,跳的坑越多,在做事时才会有更宽广的视角,在面对每一个问题时才会发现原因所在,一个人越自大,越觉得自己是对的,那么其实你就越肤浅,离正确就越来越远,做人最难的就是站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问题!

收起自己的狭隘

我时常在提醒自己,当你面对一件事的时候,如果你没有身入其中,那么你就不要用你有限的认知去评判,刚毕业实习的时候,公司用的后端语言是nodejs,前端用layui,虽然我自认为我JS写的还行,nodejs也不成问题,但是就是有一种抗拒,因为我主要还是写Java嘛,所以内心就有点看不上,那时候我觉得你用nodejs,他妈的连sql都要写在代码里,为啥不用Java,SpringBoot+Mybatis Plus一把梭,上去就是干,多么方便啊,还有你为啥不用Vue,Vue那么牛逼你不用你要用layui,你们都干了些什么啊!

先为自己的自以为是,自己的那狭隘而又自我感觉良好的思想说声抱歉,我们总是有一个通病,觉得要按照自己想的来才行,其实这恰恰显示出了自己的弱,自己的视野太狭隘,对于技术栈,公司有的产品和项目是和一些单位和公司有挂钩或者合作的,所以对于语言和开发框架也是有一定的讲究,还有像数据库字段,对于很多政府项目,字段命名使用拼音,有些朋友就嗷嗷直叫,就觉得这他妈什么设计啊,还不如我来干,我也曾说过,后来我学会了闭嘴。

如果你没能力制定规则,那么你就遵守规则,而不是自己只能扛100斤,非要说能媲美霸王举鼎!

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

在职场和生活中,很多人总是自已为是,总觉得自己来做这件事,一定比别人做得好,还有些人喜欢马后炮,别人没有很好的完成一件事,它总会说:“你看,当时我已经说是这样做,那样做,这个问题你早就应该考虑到”,这一系列话在职场和生活中,听到的太多太多了,我以前也是这样。

正式参加工作后,接手了一些代码,让人欲哭无泪,于是就和同事和朋友说:“这傻逼怎么写的代码啊,写成这个鸟样,我他妈也是服了,真sb”,后来,因为工期还有一些原因,自己也写了很多垃圾,翻出来看脸都是红的,那么,下一个人来接手的时候,自己也会被骂!

我们总是觉得自己能做得很好,作为上级,当手下工作完成得不好时,会觉得手下无能,其实何不反思一下自己,手下无能,那么证明自己的分配和对手下的一些交代一定存在很大的问题,那么作为手下,又会觉得领导不行,领导没能力,但是,何不反思一下自己做事是否认真思考过,反应过!

没有谁是正确的,也没谁是错误的,在任何事发生的时候,甩锅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问题严重,有一句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但是我也觉得一卒无能,拖垮三军,当然这个无能不单单指能力,还指人品,道德,担当等等,一个人是走不远的,一行人才能走得更远。

心胸宽广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心胸宽广是一个人的魅力,总想搞谁,让谁难看,给别人扣帽子,不行君子之举,这样的人可能在暂时获取到了利益恩惠,但是也会失去很多,有很多东西是靠你的人品,道德,态度等积累起来的,在生活和工作中,要有宽广的胸怀,这样不仅能减轻你80%的心理负担,还能在无形之中给你带来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作者:刘牌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24311569777770552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一个艰难就业的23年应届生的2022年

自我介绍我的家乡是浙江-宁波-余姚,是一名就读于一所位于宁波-慈溪(学校:笑死,这就我一所大学,你直接报我名字得了)的双非独立学院的软件工程专业的23年应届生,7到10月有在南京实习,现在是孤身一人在杭州实习的社恐前端实习生,前端练习时长一年半,擅长唱、跳、r...
继续阅读 »

自我介绍

我的家乡是浙江-宁波-余姚,是一名就读于一所位于宁波-慈溪(学校:笑死,这就我一所大学,你直接报我名字得了)的双非独立学院的软件工程专业的23年应届生,7到10月有在南京实习,现在是孤身一人在杭州实习的社恐前端实习生,前端练习时长一年半,擅长唱、跳、rap... 还只擅长Vue的渣渣前端程序猿,有兴趣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程序猿青空,23年开始我会时不时分享各种优秀文章、学习资源、学习课程,探索初期,还请多多关照。这篇文章会是我公众号的第一篇文章,主要对我这一年来的经历做一个简单的流水账总结,涉及到恋爱、租房、学习、工作等各方面内容,希望这份经验对你也能有所帮助。

学习

大二下半年的时候分流,自主报名到了我们学校的产业学院——企业和学校联合创办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院。我文科相当薄弱,埋头考研会相当痛苦,也很清楚自己做不来官僚主义那一套,公职也不是适合我的职业(没错我对公职有偏见),很坚定就业这条路。因为还没有毕业,我的身份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双非下流本科的一名大学生,为了避免自己毕业即失业,看当时产业学院的宣传也不错就去了。

事实上因为产业学院刚创办不久,而且并不是所有人来到这里都是为了就业的,也有可能是为了学分、助学金等其他方面的原因,课程设计、师资力量、同学质量等各方面都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每门课程的期末大作业基本都是一个小项目,大三一年里两个期末都有为了大作业通宵的几天,再加上1500💰凑活过的生活费,死贵的电费和食堂伙食费,在这里学习和生活有时候还蛮辛苦的。好在我很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天赋不够,努力来凑,本来起跑线就低,更应该比别人卷一点。当然我也不是那种能够没日没夜卷的人(👀),关注了鱼皮,加入了他的知识星球,在星球天天学习健身(没错我还健身💪)打卡的flag没两个礼拜就立不住了,知识付费的事咱也没少干,就是说能一直坚持下来的着实不多,咱也明白咱就是个普通人,逆袭这种事确实还是很难做到的,我这人还是比较佛系的。

大三这一年我用一年的时间从零学前端,自认为还算是没有辜负自己,这一年时间的学习也还算有成果,虽然没法和卷王们争第一,也能跟在他们后面做个万年老二(😭呜呜呜)。下半年开始实习后更别说了,新的技术栈的学习基本就停滞了。实习前我还天真的以为能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正相反,比在学校学的更少,因为下班到家七八点,生活琐事会比在学校里多得多,而且我下班后还要花一个多钟头健身,再加上忙碌一天后更无心学习,只想躺平。

下半年做过的最卷的事也就参与了字节青训营,课题选择了前端监控平台,可惜的就是没能在青训营期间完成(😭呜呜呜,队友都摆烂了),当然也就没有结营证书。但我也不甘心就这样算罢,这个项目我就自己拉出来,作为我的毕业设计去完成它。解决实习期间学习效率低的最好办法就是在公司学习一些对公司业务有关或者优化公司项目的知识,名正言顺地摸鱼。我是Vue入门的,这一年里也一直守着Vue,来年第一季度目标就是学习React和Nest,开发一个自己的数据聚合的网站,能变现就最好了(😎欸嘿)。

生活&实习

大三下,也就是今年上半年,为了冲刺暑期实习,也就没去做兼职了,感叹本就艰难的生活的同时,殊不知这是为数不多还能自己自由掌控的日子了(😥我哭死)。其实我开始准备实习还是挺晚了,再加上期末没有太多时间,准备并不是太充分,没有太多自信心,投了几家大厂,不是没回应,就是笔试挂,就有点望而却步。

在我一个大佬同学的介绍下,面试了一家南京的小厂,过程很顺利,实习薪资给的也很可观,当时就没考虑那么多,就选择接受offer了(后来在杭州实习认识了几个小伙伴,才学了没几个月,暑假就面试进了独角兽企业,我那个时候确实应该再多投一投的)。刚开始的想法是第一次出门实习,有份经验就可以,在什么城市没关系,然而事实是工作上确实没什么关系,生活上关系可大了。7月13日第一次一个人拎上行李,义无反顾地去了南京,以为自己终于能够大展拳脚,再不济也能够在公司有所贡献,然而现实总是没那么理想。

上路

因为一个人前往外地工作,第一件事情便是租房,为了省点钱就托南京实习公司的一个同事看房子,因为他的房租到期也要找房子就顺便可以租在一起,有个照应。然而实际上因为是第一次出远门工作和生活,一切和自己的理想差距显然大了许多:因为不是自己实地看的房,而且也是第一次租房,虽然房租只有850💰,但是也可能因为是夏季大家都开空调,差不多50多💰一个礼拜的电费和其他乱七八糟的费用,一个月光租房子就差不多得1200💰,并不算贵,但是性价比极低;我的房间没地方晒衣服,只能晒在那个同事的房间的阳台,作为一个社恐患者,每次去都要做很多心理斗争(他会不会睡了,他会不会在忙....🙃);桌上只能堪堪放下我的显示器和笔记本,鼠标活动范围极小;床应该是睡过好几个租客了,明显的不舒服;吃的方面因为有点水土不服不能随便乱吃,同时也是为了省钱所以选择自己做饭,因此还得购置很多厨具调味品等等,一次性的开销💰不小;回学校的频率比我想象的高,因此来回车费也成为一大负担;当时租房合同是同事代签的,他签了一年,我那时候也不懂也没问,再加上当时换工作离开的比较急,没时间找转租,违约金直接血亏1700💰。

日常挤地铁

生活的种种问题都还能接受或者解决,然而工作方面,因为进入公司的时间段比较特殊再加上疫情影响,在南京实习的三个月里,我始终没有能够在技术上得到足够的提升,再加上与公司和领导的气场不合,使得我在公司整天如坐针毡,甚至有点无所事事(总之就是过的很不开心),虽然有不低的实习薪资,但是我始终没法在那里躺平。因此在中秋决定参与秋招,开始寻找第二份实习工作。

然而今年找工作并不简单,因为频繁发作的疫情,再加上互联网行业这些年的发展,行业的形势非常的严峻,各大公司都削减了HC(head count,人头数,就是最终录用的人数,肯定有小伙伴不懂这个词,我一开始就不懂🤏),作为一个民本23年应届生,在今年的秋招着实很难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那段时间的想法就是尽快找到下一份工作(急急急急急急,我是急急国王),找到一份离家近、工资高、平台大至少满足两个的工作。从9月10日中秋就开始投出第一份简历,到10月19日确定来到杭州的一家四五百人的SaaS公司,这期间投出过几百份简历,得到的回应却寥寥无几,这是一段非常难忘的经历。

这一个月里每一天都在为找工作烦恼,一开始专注于线上面试,却始终的得不到理想工作的认可,持续的碰壁使得开始怀疑自己这些年的学习,自己的选择是不是错了,是不是自己能力确实没法满足他们的要求(被ktv了),后来也决定不放过线下面试的机会,顶着疫情在南京、杭州、家、学校几地频繁奔波,在杭州线下面试的那一天还是顶着自己身体上的各种不适(持续拉肚子,全身酸痛,萎靡不振),仍然要拿出饱满的精神去面对面试,好在当时就获得了面试官也是现在的leader的认可,简直就是久旱逢甘霖,虽然并不是直接发的offer,但是也是十分有信心。杭州比起南京的工作,实习薪资低了很多,但是因为线下面试,对于当时感受到的公司的氛围十分的心动,也就放弃了其他小公司更高薪资的offer,决定了自己的第二份实习工作。

又上路啦

换工作又是换城市,所以又需要租房搬家,购置各种必需品,又是一大笔开销,在还没进公司前始终在担忧自己先择了薪资更低的工作,到时候会不会付出了这么多,结果又远不如预期让自己更痛苦。不过在经过了一个月左右实习后,我在杭州的公司工作的感受让我相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10月23日我再一次拖着一大堆行李开始了迁徙,本来打算先简单看房子,先回家住几天再自驾,拖着行李回来看房子签合同,所以我把被子等一些大件的行李都寄回家了,但是这次进入杭州后就黄🐎了(之前几地来回跑黄都没黄一下),只能多看几套房子然后就签下来,好在当天就看到一个自己满意的,10几平,押一付一,一个月算上水电差不多也就1300💰,不至于睡大街,但是我没有被子,当时杭州刚开始降温,温度也就个位数,但是买被子太亏了,之后用不上,就买了床毛毯,多盖几件衣服,凑活过了两天(真的凑活,冷的雅痞)。

杭州租的房

11月1日正式入职,正式开启了在杭州的工作生活,有条不紊的入职手续,时长1周的实习生培训,认识了许多和我一起实习的小伙伴,刚进来还赶上公司的双十一活动,让我对未来的工作生活充满希望。

双十一零食自助

第一月开始接触了一些简单的业务,重新开始了健身,第二个月就参与开发了一个简单的项目,还封装了公共组件、开发了简单的提高开发效率的脚手架工具,我终于能够继续有条不紊运转了。

在南京实习的期间除了参加了字节青训营和准备面试而巩固基础外,专业上可以说是没有丝毫提升,不过生活经验确实收获满满,坚定了自己的目标,职业生涯规划更加清晰,为了达到目标去学会自律。这几个月的开销给自己和父母都增添了不小得负担,好在现在稳定下来勉强能够在杭州自给自足,生活重新步入正轨,比起在南京,杭州的生活更加得心应手。但是并不是说南京不好,南京是一个非常优雅的城市,这里有他躺在超市里超乖的猫猫,超治愈

超乖的猫猫

离开南京前我也花时间去好好游玩了两天(去了一些免费的博物馆,景点)。

忘记叫啥地了

比起杭州,我认为南京更适合生活,我只是去到了一个不适合我的公司和因为经验不足吃了不少亏才离开了这个城市。我很珍惜在杭州的这份工作,也非常享受现在忙碌充实的生活,我也希望自己的能力能够不断得到认可,继续探索自己的人生价值。

感情

呜呜呜,鼠鼠该死啊,鼠鼠长了个恋爱脑,但是好在现在穷的雅痞,我还社恐,可以心无旁骛地工作学习(搞💰)。出来实习没几个礼拜就跟在一起一年的女孩子分手了,其实在上半年因为我们对未来规划的分歧就吵过架,她想留在慈溪,而我更向往大城市(当然不止这一点原因啦),那个时候我就很清楚这段感情肯定没法坚持很久,下半年又异地,在各自的城市实习,天天吵架,自然而然就吵分了,累觉不爱。我深知自己不是啥好男人(男人没一个好东西),还没有资本,毕业前绝对要水泥封心(做杭州第一深情)。

其实我家离学校很近,但是从念大学开始还是很少回家了,在学校里没有什么感觉,直到独自出门在外工作才知道在家真好,爸爸妈妈真好(我是妈宝男,呜呜呜😭),看这篇文章的小伙伴不要再随便跟爸爸妈妈撒气了哦。家里的老人只剩下奶奶独自在乡下了,以后一定要多打电话。

展望

在未来的一年中,希望自己能够吸收已经犯过的错误的经验,保质保量地完成未来的各项工作,作为一名程序员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就是自我驱动,持续学习,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创造更多的价值,以下是我23年的一些计划

学习

  • 这个月先抓紧时间把自己的毕设解决,写复盘的分享博客,之后顺利毕业
  • 上半年学习React,Nest,开发一个数据聚合分享平台,同样做分享
  • 运营自己的博客和各平台账号,不说多少粉丝,能坚持不凉就行,争取每周一个博客
  • 每季至少阅读一本书,学习一个技术栈
  • 坚持自己的每日计划和每月复盘总结(包含年中和年终总结)

工作

  • 因为现在常态化了,不知道今年的就业形势会是什么样的,着实不想再像去年那样被支配了,所以还是希望得到自己满意的薪资的前提下在这里转正,但愿不要出什么幺蛾子吧
  • 继续卷进部门更深层业务,目标负责6个项目
  • 学习更多优化开发效率和质量的技术栈,明年就简单定个两个的目标吧,要求不高

生活

  • 我真的超级想买机车的,但是杭州主城区禁摩,所以先23年下半年花时间考个D照,看情况决定买个机车还是电驴
  • 3月份房租到期了,看房肯定又要放进日程了,看看到时候有没有合租的小伙伴吧,如果有人有兴趣到时候可以分享一下杭州租房经验
  • 健身肯定是要继续的,有一说一我肉体确实没啥天赋(也可能是吃得不够多),健身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吧
  • 我是一个很不喜欢打电话的人,尤其是和长辈,感觉没话聊,但是老人家接到自己孩子的电话,知道孩子过得不错,真的会很开心。明年定个小目标,一个月给奶奶打一通电话。

2022年好像所有人都过的很艰难,或许所有人都想离开浪浪山,但是也不要忘记看看浪浪山的风景,让我们一起加油吧。最后再打个广告,关注公众号程序猿青空,免费领取191本计算机领域黑皮书电子书,更有集赞活动免费挑选精品课程(各个领域的都有),不定期分享各种优秀文章、学习资源、学习课程,能在未来(因为现在还没啥东西)享受更多福利。


作者:CyanSky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189562801159929915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实习到毕业一年的回忆:工作旅程

前两天和实习那会的同事一起吃饭,聊到了他们那会刚毕业两三年的工作收入,问完我之后说,“你刚毕业一年的起点太高了,税后五位数,而且还是大专学历,这在外面根本找不到薪资那么多的工作”,“这一切还是得感谢你们几个人,如果不是前年你们收留了我,估计我都不干这行跑去流水...
继续阅读 »

前两天和实习那会的同事一起吃饭,聊到了他们那会刚毕业两三年的工作收入,问完我之后说,“你刚毕业一年的起点太高了,税后五位数,而且还是大专学历,这在外面根本找不到薪资那么多的工作”,“这一切还是得感谢你们几个人,如果不是前年你们收留了我,估计我都不干这行跑去流水线拧螺丝了”,我点头说道。

21年六月在学校投了上百份简历,面试收到了几个offer,但是实习工资给的太少,不是2.5k或者3k,这对于那时年少轻狂的我怎么可能接受呢,果断拒绝,快月底临近毕业找不到工作的我越来越慌了,后来约了一家线上面试并且通过了,实习工资150一天,正常每个月能拿3.3k,有节假日的情况下只能拿到不到2.8k的可怜工资。但命运真的很神奇,因为这家实习公司,结识了能够在职场上帮助到我的良师益友。

实习公司所在的写字楼

21年十月认识了一位朋友介绍的女生,可能是好久没和女生接触过,我变得不怎么会和女生聊天了,只记得我和她打了两个月的王者,基本上天天玩,还都是玩的人机,后来不知道啥原因就凉凉了,当然两个月也没见过面。当然因为这个事搞的我心烦意乱,工作没法工作,21年底,22年初,也就是元旦期间,我向公司提出离职,电话裸辞,直接就不去公司了,给老板整的一脸懵逼。22年一月中旬,公司聚餐邀请了已经离职的我,晚上酒喝起兴的我,在同事的劝说下,我向老板表明了我想回到公司的意向,后来如愿以偿的回到了公司,此时,我的工资不是150一天了,而且达到了惊人的4.5k每月。

上班路上的金鸡湖大道

22年六月临近毕业,在实习公司沉淀了一年,我觉得时机已经成熟是时候走了,鼓起勇气和老板说了离职,老板同意了。这个时候我还不知道未来的一年,我还会和他们经常聚餐,一起聊行业、工作、生活。甚至今天的这份工作也得益于他们。

离职后,准备去南京发展,当时在常州的同学那暂住了几天,闲的没事干就投了几份简历玩玩,面试了两家都收到了offer,一家给政府做erp系统的公司给了7.5k,另一家是上市公司的外包给了8k,随后我就不想去南京了,选择了那家外包公司,在那前几个月基本上天天没事,过的相当的安逸,每天晚上下班后,5:30准备到球场,后来我换了个组长,我开始做MES系统了,第一个系统我身份是打杂的,给另一个同事当助手,后来做的系统,我开始当主力开发。22年底,工作干的十分不顺心,萌生了离职的想法,向外包公司的部门经理提了涨薪,他只给涨500块钱,我觉得也没必要留下了,所性直接离职,此时我还没有转正,所以我直接在一周到走人。

再次离职后,我选择回到老家休息一段时间,思考一下第二年该去往何处。在家乡待了近四十天,基本上没有碰过电脑,我到处的玩,打球,打游戏,泡澡,感觉已经废了。

过年前几天,我开始慌了,于是我重新打开我的小米笔记本,打开了熟悉又陌生的IDEA,学习了几个开源框架,背了一些面试题,准备年后去外地找工作。

CIM开源框架

大年初三,我早早的买好火车票去往常州,准备在常州找一份工作,可惜我找了近一周,一份工作也没有找到,于是我将目光看向南京和老东家所在的苏州。我联系了实习公司一个同事现在所在的公司,于是他将我内推到了现在的这个公司,他向上面的人担保我肯定没有问题,所以我直接跳过了面试,也就是在这个公司,因为我代码写的好,所以我两次加薪达到了税后五位数。

23年五月二十号,公司安排我去西安出差两周,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出差,见到了网络上所谓的甲方,值得我纪念一下。

飞机上的云层 仓库

如今,那位内推我的同事,也就是我第一份实习公司的同事,他要走了,去了一家做大数据的公司,领导让我开始学习做管理,以后带新人做项目,我只能说尽力而为。

对于像我这样学历不高的人而言,个人觉得代码不是技术架构,而是人情世故,人脉是人生宝贵的一笔财富。

浪子花梦

上班摸鱼写于2023年7月12日11点。


作者:浪子花梦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54572372137410597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数仓开发沦为了取数工具人,该如何破局?

本文从成长的话题展开,主要聊了数据开发会遇到的瓶颈,以及该如何破局。其实,所谓的破局就是个人的成长,所以回归个人成长,本文也给出了一些浅薄的理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写在前面 假如你现在辞职,要加入一家新的公司,那么你最看中什么?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继续阅读 »

本文从成长的话题展开,主要聊了数据开发会遇到的瓶颈,以及该如何破局。其实,所谓的破局就是个人的成长,所以回归个人成长,本文也给出了一些浅薄的理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写在前面


假如你现在辞职,要加入一家新的公司,那么你最看中什么?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你可能会说,[钱多、事少、离家近],你也可能会说,[能让自己有所沉淀和成长,能够学到新的东西],你还有可能会说,[想打破舒适圈,做些有挑战的事情],或者你也可能会说,[做的业务有前景,工作内容是自己喜欢的]。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当然,我不认为有哪些理由是正确的亦或是错误的,因为每个人的认知、工作经历会有或多或少的差异。其实,你会发现,即便是大家的理由不尽相同,但都离不开两个重要的因素:钱和个人成长。前者是工作的本质,即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后者是实现前者最大化的条件,即个人的能力有多强。那么,如果抛开薪资报酬的因素,能让我们走得更长远的或许就是个人成长,即个人能力的增长。回头想想,当我们在学校的时候,会学习各种专业知识,来丰富自己的技能,当我们走到工作岗位时,同样也会有所积累和沉淀,可能有些东西不像在学校那样,可以用分数进行量化,但总归是有所进步,有所成长。所以本文就从个人成长的视角聊一聊作为一个数据开发,逐渐沦为了取数工具人,我们该如何进行破局。


从成长说起


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我们今天不去纠结该如何定义成长。我们先从一个大家应该能够遇到的一个场景说起——辞职面试。当我们参加一场面试的时候,面试官一般会问一个亘古不变的问题:[为什么辞职],相信大家会这样说:[上段工作技术太薄弱,自己成长的太慢了,想突破瓶颈]。现在的话,问题似乎变得有点具象了。那如果再问:[如何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在哪方面的技术上有所成长呢],似乎就很难给出答案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可以仔细复盘一下工作过程,是不是日复一日重复着,有做不完的需求,做不完的项目,长此以往就会变得焦虑了,开始怀疑做这些有什么价值,自己真正的成长了吗。其实,这种所谓的“成长”,并不是成长的全部,这种成长属于个人技能层面的,也就是说只要做到一定的时间,任何人都可以达到的水平,所以很快就会迎来上升的瓶颈。那该如何破局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成长不只是技术和技能层面的,这些只是我们胜任某项工作的必要条件。除此之外,成长还包括一些很难被看到并且量化的东西,姑且称之为软实力吧。这种软实力可能包括但不限于:



  • 沟通表达

  • 逻辑思维

  • 组织协调

  • 执行力

  • 思考力

  • 格局视野

  • ...


我列举的这些软技能,可能很多技术人都感到不屑,内心的潜台词就是:[只做好技术不行吗,为什么要关注这些东西]。其实不然,这些很难被量化的能力恰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能力是可复用的,同时也会促进个人技能的提升。


数据开发 VS 取数工具人


作为一名数据开发,你是否有如下困惑:



  • 天天写SQL取数做报表,感觉没什么技术含量

  • 需求做不完,不停地验证数据

  • 数据结论都是运营和产品向老板汇报,但是如果数据不准确,要自己背锅

  • 数据分析有数据分析师在做,数据团队只是取数

  • 对业务不了解,只是被动的接需求,不清楚需求的业务价值是什么

  • ...


以上的这种情况在多数的公司中应该都是会存在的,长此以往,会感觉工作失去了意义,开始焦虑自己不能够成长,在技术和业务的深度上积累不够,一旦失去平台的优势,似乎就成了平凡人一个。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上面的问题呢?下面是我的浅薄理解。


为什么会成为取数工具人


如果平台建设完备,一般进入一家公司是不需要什么都要做的,基本上是做数据产品和数据报表。首先来看一下一张报表是怎么产出的



  • 1、业务方提需求

  • 2、数据PD整理需求,并确认口径

  • 3、数据PD与数据研发评审数据需求

  • 4、数据研发开发需求

  • 5、需求交付验收

  • 6、业务方使用报表数据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问题,这种自上(业务方)而下(数据研发)的报表产出模式,对于一个数据研发的价值是什么,整个流程中数据研发的角色就是把数据取出来,仅此而已。这就是所谓的被动接需求,如果你的工作内容一直是这样的话,那么说明你正在沦为取数工具人。


该如何破局


还是针对上面的流程,你是否思考过一下问题:


业务层面



  • 业务方为什么会提这个需求,需求的价值是什么,背后的业务逻辑和背景是什么,不做不行吗

  • 如果业务方不提这个需求,自己是否能够洞察到业务的痛点,能否提前预判到业务想要什么

  • 数据能够给业务方带来哪些信息,是如何指导决策的

  • 能否从数据中洞察出业务问题

  • 能否沉淀出一套分析方法论,使得报表更加体系化,而不是孤零零的几个指标

  • 当前业务最关注什么,你如何提供支持

  • 业界竞对是怎么做的,有哪些可以参考

  • ...


技术层面



  • 该如何去建模,如果业务变更或者需求变更,迭代的成本有多大

  • 任务是否是优化的,是否浪费计算资源

  • 代码开发是否规范,如果交给其他人维护,能很快接手吗

  • 任务SLA如何保障,如果报错改如何监控报警

  • 使用什么样的技术方案,有哪些优缺点

  • ...


如果你认真思考了每个需求对应的上面的问题,你是否还觉得自己的定位只是取数而已。你可能又会说,需求一大堆做都做不完,哪有时间思考这些东西。是的需求是很多,但绝对不能成为不思考的理由,多去想一想需求背后的问题,你一定会有所成长的。换句话说,技术是为业务服务的,技术是成本中心,如果业务都没有了,那技术呢?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回归个人成长


我这里总结几个关键词供大家参考:



  • 视野:技术和业务

  • 体系化思考

  • 持续化输出与分享

  • 目标与规划

  • 空杯心态

  • 保持信心


总结一句话:多思考、多总结、多输出。凡事多问为什么,多思考问题背后的原理和本质。工作中多做总结,积极发现问题。另外就是多分享多输出,分享可以是多样的,比如写技术博客,比如团队内部分享等等。


最后,送给大家三句话,来结束本文的内容:


低级的欲望通过放纵就可获得;


高级的欲望通过自律方可获得;


顶级的欲望通过煎熬才可获得。


学习、思考、成长,每一件事都是反人类的,只要你坚持了,自然就会比别人有所收获,以上。


总结


本文从成长的话题展开,主要聊了数据开发会遇到的瓶颈,以及该如何破局。其实,所谓的破局就是个人的成长,所以回归个人成长,本文也给出了一些浅薄的理解

作者:飞行砖家
来源:juejin.cn/post/7254901391956508729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收起阅读 »

我的2023年上半年总结

🍉 写在前面 春节仿佛不在昨天,端午节还是上个月的事情,转眼间2023年已经过半。分享和总结一下自己过去的这7个月吧! 现在是2023年7月12号的早上八点半,做半年总结,说真的,感觉应该大概是有很多的话要说的,毕竟都过去半年了,但是真的写起来,才发现半点文思...
继续阅读 »

🍉 写在前面


春节仿佛不在昨天,端午节还是上个月的事情,转眼间2023年已经过半。分享和总结一下自己过去的这7个月吧!


现在是2023年7月12号的早上八点半,做半年总结,说真的,感觉应该大概是有很多的话要说的,毕竟都过去半年了,但是真的写起来,才发现半点文思泉涌没有,只剩才尽思竭,根本不知道从何说起了。还好有个模板,就按着这个自动生成模板简单总结一下吧。
纯粹是一篇个人总结,不带其它讯息🍅。


🍊 一、目标达成情况总结:




  1. 到了一个暖和的地方,找到了自己认为合适的工作
    今年年初的2月27日,自己离开了工作一年半的一家公司,离开了自己待了近两年的成都市,根据自己好兄弟的推荐来到了现在的所在地:佛山,在成都待了一年多的时候就想离开了,以前服役的时候就在佛山待过,所以对这边的气候也了解一些,之所以离开成都也是感觉冬天暖和的地方呆久了,就不怎么喜欢冬天的那股寒风了,最开始想去的是海南,因为好兄弟就是海南的,但是后面他说他以后去佛山,我也先提前到佛山发展了。
    来到这边首先肯定的是先找工作,还好,因为自己技术面比普通的前端工程师全面一点,所以,在很多人都说是“互联网寒冬的时候”,我用了不到两个周,找到了自己比较满意的一份工作,当时拿到了两个offer,可能也是大家比较诟病的职业位置,一个属于外包,一个是培训机构。后面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了现在的这家公司。公司属于中间商性质的,公司在广东,而上班的地点是在佛山,给某大厂的安全运营团队做开发,薪资上也涨幅了2k,更多的细节不方便透露,抱歉抱歉。
    以上就是自己认为完成的第一个目标

  2. 认识了更多的朋友
    来这边是好兄弟介绍过来的,因此这边也有对他很重要的人,过来后也认识了更多的朋友,感觉圈子不像以前在成都那么窄了,舒服了很多,周末也会出去跑跑步(说到这里提一句,佛山千灯湖跑步简直不要太舒服,一圈刚好十公里,是我比较喜欢的长度)另外自己偶尔也会去骑行一下,逛一下佛山,上个周骑行去了西樵山,来回70公里左右,天气太热,大热的天差点给自己送走了,太热了🥵

  3. 遇到了想守护一生的她
    这个要不后续再说吧,说起来可要说太久了。
    总的来说,来到佛山,完成了三个目标,有的还是意想不到的,属实三生有幸。



🍋 二、工作/学习成果总结:



工作以及学习成果的总结的话,从自己目前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吧:



  1. 学习了新的python Web框架(django)
    这个框架以前自己只是耳闻,根本不曾用过,用python做后端自己用的比较多的是flask,也用flask做过一些小系统(自己接的一些小外包)。django是现在这家公司开发的主要后端框架,可能很多人会说为什么不用Java,这个也不用惊讶了,别人领导说用什么就用什么,我们扩宽自己的技术面即可,不用去纠结那些。别人招人的时候也是找符合自己公司条件的人,用Java做系统开发确实是主流,但是也有人不愿意用不是。360的老大说的挺好的,来上班就是公司花钱给你学习。既然能用工作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何乐而不为呢,对吧

  2. 学习了Java的spring-boot框架
    以前自己也学过一些Java,但是因为用不上,所以也差不多忘完了,入职后有的时候没有事情,比较闲,就想着用Java也做一个后端demo吧,对自己的技术面也有提高。
    目前使用spring-boot写后端,使用MyBatis或者直接使用JdbcTemplate来操作数据库以及对文件上传下载方面都没什么大的问题了,因为相对来说这些都是比较基础简单的。

  3. 知道了怎么做微信小程序的消息推送
    可能有的行家看到这个就要笑了😀,以前自己用云开发了一个微信小程序,当时对小程序开发感觉基本没问题了,就没有再去学习小程序的其它功能了,在上个月的样子吧,偶然刷到一个用微信公众号去推送消息给自己女朋友的。感觉作为一个程序员来说挺有意思的,我就想着自己去弄一个,但是我没有去弄微信公众号,就换成了用小程序去推送,基本这个想法又去重新做了一个“恋爱日记”类的小程序,通过小程序发个早安晚安,记录一下认识的时间天数,双方的生日,下一个节假日有多久,感觉还是有一些意义的(相对于直男来讲是这样)。最后附上小程序的一个截图,希望对看到的人自己做设计小程序的时候有帮助。

  4. 学习了一下新的前端系统框架: vue-admin
    说真的,刚开始对公司必须要用这个框架感觉有点奇怪的,因为之前在成都的时候公司都是用的vue3,然后自己搭建前端系统框架的,感觉代码写起来很舒服,干净整洁。没有用过一些网上的成品的系统框架,来这边后这个vue-admin是自己接触的第一个系统框架,使用的是vue2,因为之前都是写vue3,现在写vue2感觉vue2写起来挺麻烦的,vue3的setup语法糖写前端简直不要太舒服。但是后面用了下,感觉不说真香吧,也还行,相比于自己手动搭建的框架,咱是不是又多学到了一个东西。对吧
    差不多就这些吧,记录一下就OK。



🍍 三、下半年规划总结:



感觉主要还是扩宽自己的技术面吧,目前想继续深入学习的是Java,毕竟Java目前还是主流的后端语言,虽然后起之秀golang已经在全力追赶Java和python了,但是真的要替代的话应该需要不少时间吧,各种语言有各种语言的优点,先从简单的学起来吧。最后记录一下之前在知乎上看到的一句话,感觉挺好
“生活要忙忙碌碌随大流,思想要偷偷摸摸求上进”
希望每一个眼里有光的人都有一个不错的未来,回首都是不负未来,抬眼都是蓝天白云(最近确实这样,太热了)。



🍓 四、最后


小程序截图,有的地方做了马赛克🤣,请不要见外,见谅见谅,个人隐私还是简单保护一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就到这里,提前祝所有人中秋节快乐,半年

作者:讷言丶
来源:juejin.cn/post/7254542743098835005
总结完毕。撒花结束🌻

收起阅读 »

工作三年后的胡思乱想

一眨眼工作已经三年了,前两年的总结 工作第一年、工作第二年 基本上把在公司做的事情都介绍了,今年站在「前端已死」、互联网大裁员的环境下,想想未来的路可能更为应景。 经常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互联网便是如此。通过互联网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链接都成为了可...
继续阅读 »

一眨眼工作已经三年了,前两年的总结 工作第一年工作第二年 基本上把在公司做的事情都介绍了,今年站在「前端已死」、互联网大裁员的环境下,想想未来的路可能更为应景。


经常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互联网便是如此。通过互联网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链接都成为了可能,在互联网诞生之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圈子,而现在本来这一辈子都不会在现实中产生交集的人在互联网却会相遇。


各种写书的大佬、开源的大佬,以往可能只是从文字、代码中了解他们,但现在通过社交媒体、微信竟然就产生了互动。当然不好一面就是也会遇到和自己不相投的人,也许会影响自己的心情。


通过互联网极大的扩宽了我们的视野,看到了别人在怎么生活,也放大了自己的焦虑和欲望。我们需要认清自己的边界,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能做什么,不需要对本来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而焦虑。


当迷茫焦虑时,看看宇宙的纪录片,从宇宙的视角去看自己,无论从空间大小还是时间维度,其实自己什么都不是,想那么多干啥。



再想想其他动物,吃饭睡觉喵喵叫,也挺好的。



前端已死


互联网已经结束了快速扩张的时期,这是个客观事实,因此招聘的人数相对于之前减少了很多,但远没到一个已死的状态,相对于其他行业,选择互联网依旧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前端会不会死不知道,互联网肯定会一直存在下去,现在整个社会都是基于互联网,已经变成了像电、水一样的基础设施,没有人可以离开它。因此互联网的相关的岗位一定会一直一直存在。


至于互联网中具体的职业划分,前端、后端、算法、数据库等,它们各自使用的语言、技术一定会发生变化的,当选择互联网技术行业的时候,就应该抱有持续学习的态度。


塞班操作系统被安卓、iOS 取代、.Net 岗位的减少、客户端大量岗位转前端,这些也就发生在近十几二十年。当某一个岗位减少的时候,一定又会出现新的岗位,保持开放的心态去学就可以,变化再多肯定也有不变的东西。当掌握一门技术再学习另一门技术的时候,肯定会比小白学习一门新技术快很多很多,很多经验也会迁移过去。


去年 12 月出来的 chatGPT 为代表的大模型,到现在也就半年多的时间,很多以前完全不敢想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可以预见的是一部分岗位数量肯定也会减少,目前影响最大的应该是 UI 岗,其次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程序员的开发以及学习效率,但还没有到取代的程度,但未来会再怎么发展就不得而知了。


相对于其他行业,虽然互联网相关技术迭代确实很快,但如果是因为热爱而选择这个行业,我觉得去做一辈子是没问题的。


技术


底层技术服务于上层技术,上层技术服务于应用,真正赚钱的是应用,它可能提升了用户的效率、也可能提升了用户的生活体验,这样用户才愿意付费。上层技术的人收到了钱,进一步也愿意为底层技术的人付费。


但对于一个应用,技术并不是最重要的,更多需要的是产品和运营,一个应用在 chatGPT 和各种框架、云服务的加持下做出来变得太简单了,更多的是我们需要思考如何设计产品和如何推广运营产品,和用户产生更亲密的连接,用户才愿意付费。


极端一点,即使现在所有的应用都停止更新了,其实也并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在公司中亦是如此,对于技术开发,没有谁是不可取代的,公司更期望的是那些可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定义问题的人,至于怎么解决,问题定义清楚以后,解决方案自然可以出来,谁去解决并不重要了。


但也不用太过悲观,虽然技术不是最重要的,但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会区分出能力强和能力差的:方案的设定、代码编写的好坏、线上的 bug 数、代码的扩展性等。


赚钱


赚钱很大程度又是需要运气的,比如同一个人十年前进入互联网和现在进入互联网差别就会很大,再比如开发一个应用突然爆火,例如「羊了个羊」,这些我们是很难控制的,我们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最近几年,除了在公司工作,对于有技术的同学赚钱有下边的方式:




  • 付费课程、出书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在极客时间、掘金小册写课程或者直接出书。


    对于写课的人赚到了钱,对于买课的人只要跟着看完了,多多少少都会有很多收获。付费课程会比较系统, 如果没有这些课程,去学东西肯定也是可以学的,但需要花很多时间去网上搜一些零碎的资料,由于没有经验甚至可能走很多弯路。




  • 付费社群


    市面上也会有一些付费训练的社群或者知识星球


    对于组织付费社群的人会花费很大的精力,需要持续运营并且照顾到每一个人,不然就等着挨骂吧。因此这类收益也会很高,一些人会辞去工作专职来搞。




  • 开源


    大部分开源基本上是用爱发电,更多是收获一些朋友、流量、提升技术。


    比如 core-js 作者的经历,一个 22.6k star 的项目,几乎各个网站都在用的一个项目,作者却因为钱的问题被很多人谩骂。因此如果是个人专职开源一个项目靠 GitHub Sponsor 会很难很难。


    当然,开源也是能赚到钱的,比如 Vue 开源就赚到了很多钱,但毕竟是很少很少数了。


    依赖纯开源项目赚到钱,还是需要背靠公司。比如阿里云谦的 Umi、通过开源加入 NuxtLab 的 Anthony Fu、在 AFFiNE 的雪碧等等。




  • 应用


    身为一个程序员,尤其是前端程序员,当然可以自己维护一个应用来赚钱。


    做得很成功的比如 Livid 的 V2ex 社区,Abner Lee 的 Typora(后来知道作者竟然是国内开发者)。


    也有一些没有那么出名的,比如大鹏的 mdnice,秋风的 木及简历


    当然如果要做一个很大的项目,背靠公司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比如之前阿里玉伯的语雀、之前极客邦池建强的极客时间。


    还有一些小的创业公司会做的,冯大辉的「抽奖助手」、吴鲁加的「知识星球」等。


    做出这些应用不需要很多时间,需要我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痛点以及强大的执行力,当然想成功的话需要再加一点运气,在成功前需要不断尝试不同的东西。




  • 流量变现


    有流量就会赚钱,不管是接广告、还是带货。互联网上也会有部分人专注于怎么搞流量,知乎怎么获得更多曝光、视频号怎么获得更多流量、怎么批量注册号,各个平台规则可能是什么,怎么对抗规则,这类有技术加持也会更加顺利,很多人也在专职做。




赚钱的方式有很多,对于我来说,我会尽量选择复利的事情,这样才能产生更大的价值。比如一对一咨询,一份时间换一份收入。但如果把东西写成课程,只需要花一份的时间就能获得 N 份的收入。


另外就是需要保持分享,分享除了能帮助其他人,对自己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写文章的过程中也会不断的有新的认知得到。虽然当下可能没有金钱方面的收入,但时间放宽到几十年,相信一定会有很大的回报。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也不能陷入赚钱的极端,目标应该是关注此刻,体验生活,享受生活,而不是不停的赚钱。之前听播客,有一个恰当的比喻,钱就好比汽油,不停的赚钱相当于不停的加油,但如果汽车停着一直不动,再多的汽油也是无意义的。


健康


最近几年总是爆出程序员突然离世的新闻,前段时间耗子叔突然离世的消息听到之后真的很震惊。twitter 经常刷到耗子叔的动态,然后突然一天竟然就戛然而止了,毫无征兆。


意外是无法避免的,只能尽可能的从饮食、作息、锻炼三方面降低生病的风险。


饮食


我是工作第一年体检的时候检查出了中度脂肪肝、尿酸高,当时因为是刚毕业,体重是我的巅峰,140 多斤,脂肪都堆在了肚子上。那段时间就开始跑步加吃沙拉,少吃米饭、面条。降的也快,几个月就回到了 130 斤以下,甚至到 120 多点。


第二年体检的时候,脂肪肝基本没有了,尿酸也降了许多。


image-20230702141922024


后来就保持少吃米饭,多吃蛋白质、蔬菜的饮食了。


作息


有一次得了带状疱疹,那种非常痛的类似于痘痘的东西,后来了解了一下是因为免疫力低导致病毒入侵的。猜测因为晚上坐在电脑前,气温降低了没注意,从而导致了生病。


病好之后就决心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之前作息基本上是 1 点到 2 点睡觉,9 点前后起床。现在基本上保持在 11 点前后睡觉,6 点到 7 点间起床了。


早起的好处就是早上会有大把的时间,而且这段时间是专属于自己的,并且因为大脑刚苏醒,效率也会很高。但如果是工作一天,晚上回家再做自己的事情,此时大脑已经很疲惫了,效率会比较低。


运动


最开始是跑步,但确实很难坚持下去,跑步需要换衣服、出门,还依赖于外边的天气,成本很高。后来陆续尝试过 keep、一些付费课程,都做了但没有完全养成习惯。


后来知道了 switch 的健身环大冒险,然后就一路坚持到了现在,前段时间已经通关了。


image-20230702143219493


目前也一直在坚持,基本上一周会运动三到四次,一次大概花费 50 分钟左右。


投资


大学的时候开始接触到理财,知道了基金的概念,看了银行螺丝钉的「指数基金定投指南」,也看了「穷爸爸富爸爸」、「小狗钱钱」这类理财入门的书。当时赚到的一些钱,就跟着银行螺丝钉投了,主要是一些宽基和中概、医疗。


image-20230702153842246


一直到工作的第一年,基金收入确实不错,甚至赚了百分之四五十。当时想着原来股市这么简单,这咋还能亏钱了。


接着疫情不断发展,还有外部经济的变化,中概、医疗都大跌,当时发了年终奖还不停的补仓中概,到现在亏损也有百分之三四十了。


但我心态是可以的,一切都是浮亏和浮盈,只要不卖一切都是浮云。


经历了大起大落后吸取了一些教训,那就是一定要严格执行计划,现金流多不一定要立刻全部投入,而是按计划定投,因为没人知道会跌多久,只有有充足的现金流,才能够把亏损逐步拉平。


现在国家规定互联网基金这些必须走「投顾」,也就是主理人帮我们买入、卖出,我们只需要交一定的投顾费即可。目前我都是在雪球上投,跟投的有孟岩的「长钱账户」、alex 的「全球精选」、螺丝钉的指数增强和主动优选。


能设置自动跟投的就自动跟投了,我相信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肯定是没问题的。


投资肯定是财富自由不了的,但一定比把钱放余额宝强一些,只要耐心持有,尤其是目前这样的熊市投入,相信到下一个牛市会有不错的回报。


(以上仅个人看法,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保险


如果开始接触理财,除了投资,一个绕不过去的点就是保险。


对于保险是什么的比喻,之前听薛兆丰的课时候印象深刻。



我现在还年轻力壮,将来年纪大了可能会生病,为了防止以后生病要花一大笔医药费,今天就开始存钱,每个月拿出 10% 的收入存起来,未雨绸缪。这是一种做法。


另外一种做法,是我每个月也拿出 10% 的收入去买保险。


这两种做法有什么区别呢?


区别在于,如果我是用储蓄来未雨绸缪,那么未来可能就会发生两种不同的情形。


如果我将来年纪大了也没生病,我存的钱就还是我的钱,我不需要花出去,这时候我还是很幸运的,能够保有我原来的收入,这份储蓄没有被花掉,我赚了。


但是如果我运气不好,生病了,这份储蓄就会被用掉,甚至需要借很多钱去治病,生活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所以通过储蓄来未雨绸缪,它的特点是未来的结局是可变的,是变动的、是带有风险的。要么高、要么低,要么能够保有原来的这份储蓄,要么这份储蓄就被用掉了甚至借更多的钱。


而对于保险来说,如果你没病,那你的生活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如果你病了,那会有保险公司给你支付一大笔钱,你也不用和别人借钱,病好后继续该干啥干啥。



因此存钱去防止生病就有赌的成分了,如果没病就白赚了很多钱,如果病了生活质量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而保险就可以降低风险,未来即使生病了,由于看病不需要花钱了,病好后生活质量也尽可能的维持在原来轨道 。


我期望未来肯定是尽量稳定的,所以在不影响当前生活质量的条件下我愿意拿出一部分钱来买保险。原计划我可能会 30 岁以后开始买重疾险,之前女朋友的朋友有推荐保险的,然后就跟女朋友一起配置了重疾险。


选保险一定要慎重,一些看起来很划算的保险, 到理赔的时候可能会推三阻四,甚至理赔前公司破产了,尽量要选择大公司。



当然生活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看到世界也都是不同的,我也一直在成长,一直在认识新的东西,上边的所想的也不能保证说未来不会再变。


未来能做的就是多看看书,不限制自己,看看经济学的、哲学的、心理学的、人文的,多出去走走看看,尽可能多的增加人生体验,去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爱自己所爱

作者:windliang
来源:juejin.cn/post/7250875810793881660
的人,走下去就好了。

收起阅读 »

程序员更需要钝感力

程序员更需要钝感力,别让自己太疲惫 程序员每个人都是聪明的,都是反应灵敏的。 一个同事说过这么一句话:"都当的了程序员,大家都是聪明人,不过有些事不好意思点破罢了,他要是真的太过分,就真的撕破脸!"。 讲一个大多数同学都会遇到的事,之前在一家单位随着部门发...
继续阅读 »

程序员更需要钝感力,别让自己太疲惫



程序员每个人都是聪明的,都是反应灵敏的。 一个同事说过这么一句话:"都当的了程序员,大家都是聪明人,不过有些事不好意思点破罢了,他要是真的太过分,就真的撕破脸!"。



讲一个大多数同学都会遇到的事,之前在一家单位随着部门发展,空降了个老大哥(前端领导)。怎么说呢那个时候自己陷入了一个极其痛苦的时期,他呢每天都很闲不干活,活呢都交给我跟另外一个哥们干,而且功劳还是他的。我很不爽,当我跟我对象说这个事的时候,她说谁让人家是领导呢!!现在再总结的时候发现好像都释怀了,那个时候每天晚上失眠睡不着。


那个时候痛苦的点是:



  1. 身为领导不作为。

  2. 身为领导技术能力不行。

  3. 把我的产出都当作自己的汇报给领导。


其实那个时候或多或少会跟他对着干,我对象也跟我聊过这个事说不要跟领导对着干,人家是领导不干活就不干活了。好像确实没落到什么好处,最后还是人家啥活不干,痛苦的还是自己。还是要学会向上管理


都是打工的,工期是按照人日排的,就是换个领导,怎么着你都要干活的啊!谁让你不是领导呢。


到现在听到有吐槽领导会不干活、技术能力不行、功劳是自己的,锅都是我的一些吐槽。我都会笑笑不说什么,其实反过来想领导的位置不允许犯错,一般当领导的年龄都很大了(可能不是那么容易找到那么符合预期的工作了),假如再犯一些低级的错误,会被领导的领导不信任等。你如果能跟领导相处很好,就是犯错了锅是你的,最后你得绩效还是好的。


领导积极管理组织分享、一块搞些新奇的东西也好,不作为也好,干好自己的工作积极响应,自己擅长的领域就好好发挥,管他结果是啥呢,大家都聪明人,都看得明白的。有时间了就学点新东西,都是打工的,没必要搞得都心里不舒服,凡事多多人情世故下 哈哈 真不爽了离开就是了。


钝感力这个词其实跟我们常说的看开点、别往心里去、别想太多、不要太敏感等等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都需要顿感力,凡事别较真,在《高敏感是种天赋》,作者伊尔斯·桑德把高敏感比作是种天赋,是种天生具有责任感的人(任何事情都是会提前规划,反复练习不允许自己失误,努力会把事情做好),容易产生共鸣的人(不至于在工作中需要浪费太多时间沟通事情怎么做,我稍微一说你就能get到)等。


顿感力



渡边淳一再顿感力书中把顿感力解释为“迟钝的力量”,既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作者认为钝感是一种才能,一种能让人们的才华开花结果、发扬广大的力量。迟钝虽然给人一种木讷的负面印象,但钝感力确实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作者从以下几点讲了顿感力的优势:


1、从蚊子叮皮肤 展示钝感力的皮肤优势。


2、从同事被领导严格批评到我们都心疼他 到他第二天没有一点事 “白担心了”。


3、从文艺写作沙龙“石之会”结识优秀青年作家在第一次给主编投稿受打击就一蹶不振 最后销声匿迹 。


4、从“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到“再接再厉”。


5、从视觉过好,导致眼睛过累。


6、从听觉过好产生幻听。


7、从嗅觉过好到食物的怪味。


8、从味觉的过好到吃不到常人认为很好吃的辣度咸度。


9、从触觉的灵敏到身体感受到剧烈的疼痛。


10、从身体的关节疼痛能预知天气状况。


11、从“善睡的能人”到获得美丽 健康长寿。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观点和感受, 也有一些书评如下:


读者一:


认为“钝感力”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中华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用汉语来形容就是,一曰大智若愚,二曰难得糊涂。


大智若愚者,拥有大智慧,看起来却很笨拙,表面上给人一种木纳、不善言辞、反应迟钝的感觉,似乎不够机灵,实则心中有数,把握有度,巧藏于拙,遇事不急不躁,内心清楚明白,甚至洞若观火。


难得糊涂者,不是自我欺骗,不是装腔作势,而是表面上嘻嘻哈哈,看似糊涂,实则看透世事,看透人生,落得个与世无争,悠闲自得。


读者二:

我觉得挺好的。有了钝感力,生活会幸福一些。但是我觉得真正的钝感力,来自于自信,而自信来自于认知能力。如果我们的认知达到一定高度,钝感力自然形成。


读者三:

人生遇到的烦事50%可用四个字解决:关我屁事!

那么剩下的50%,亦可以用四个字解决:关你屁事!


如何培养顿感力呢?


1、迅速忘却不快之事;

2、认定目标,即使失败仍要继续挑战;

3、坦然面对流言蜚语;

4、对嫉妒与嘲讽心怀感激之心;

5、面对表扬,甘之如饴,但不得寸进尺,不得意忘形


敏感度检测



都读到这里了,可以做个敏感度检测摘录至《高敏感是种天赋》,作者伊尔斯·桑德书中。



主要用于高度敏感群体。每个问题有五个选项,每个数字代表问题的描述与自己的符合情况,0-4分别是:



  • 0=完全不符合

  • 1=有一点儿符合

  • 2=基本符合

  • 3=较为符合

  • 4=非常符合



  1. 美妙的音乐会让我非常激动。()

  2. 我总是花比别人更多的精力去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充分的准备。()

  3. 我很擅长发现新的可能和选择。()

  4. 我很容易兴奋,总是有很多主意。()

  5. 我知道生活不止我们看见和听见的一切。

  6. 我的疼痛阈限很低。()

  7. 我常常觉得对别人来说很容易的事情,对我来说却太沉重。()

  8. 每天我需要一点时间独处。()

  9. 如果我跟别人连续相处两到三个小时,中间几乎没有休息,这会让我非常疲惫。()

  10. 预感到冲突即将出现,我会提前逃跑。()

  11. 面对愤怒,即使不是针对我,也会让我倍感压力。()

  12. 别人的痛苦会深深地影响到我。()

  13. 每件事我总是竭尽全力,以避免不愉快的事情或者失误的发生。()

  14. 我富有创造力。()

  15. 艺术性的工作有时会给我带来深深的快乐。()

  16. 面对多重任务,我的阈限比别人要低。比如,我很难做到一边上网,一边与人交谈。()

  17. 我不喜欢待在刺激过多的地方,比如游乐场、大型超市、运动会。

  18. 在电视上看到的暴力图片会影响我很久。□

  19. 我会花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来思考。□

  20. 我很擅长感知动物和植物的生长状态。□

  21. 身处美丽的自然环境中时,我整个身体里都洋溢着幸福。□

  22. 我触须灵敏,能轻易感知到他人的心理状态。□

  23. 我很容易感到愧疚。□

  24. 我工作的时候,如果有人看我,我会很有压力。□

  25. 我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能一眼看透别人的心理活动。□

  26. 我很容易受到惊吓。□

  27. 我能给别人提供倾情陪伴和有意义的友谊。□

  28. 那些似乎不会打扰别人的声音却给我带来很大的困扰。□

  29. 我非常直观。□

  30. 我很享受独自一人的感觉。□

  31. 多数时间我都是一个明智的决断者,但有时也会是冲动型,追求速度。□

  32. 喧闹的声音,刺激的味道和强烈的光线都会影响到我。□

  33. 我对在安静平和的环境中休息的需求比别人更大。□

  34. 我很难从饥饿和寒冷中转移注意力。□

  35. 我很容易哭泣。□



  • 1-35题总分合计()



  1. 我喜欢毫无准备地体验新事物。□

  2. 当我在某些方面比别人更聪明,我会感觉很棒。□

  3. 社交不会让我疲惫。如果气氛足够好,我可以一直在活动现场待下去,甚至不用独处休息。□

  4. 我喜欢野外生存一类的夏令营。□

  5. 我喜欢在压力下工作。□

  6. 如果别人不舒服,我倾向于认为这是他们自己的错。□

  7. 我总是充满能量,我的心情很少受到周围的事情的影响。□

  8. 我常常是最后一个离开派对的人。□

  9. 我习惯船到桥头自然直,很少担心。

  10. 我喜欢跟朋友一起在度假小屋度过周末,并不需要独自待着。□

  11. 朋友出其不意地拜访我,我会非常惊喜。□

  12. 我能应对睡眠很少的状况。□

  13. 我喜欢放鞭炮。□



  • 36-48题总分合计()


第一组题目包括1-35。将你的答案加起来求和,如果所有问题你都选1,那么合计应该是35。


第二组题目包括36-48。将你的答案加起来求和,如果所有问题你都选2,那么合计应该是26。


接着,用第一组的总分,减去第二组的总分,以上述例子为例,答案应该是9。


最后的分数则是你的敏感分数,应该是介于52-140之间的某个值。得分越高,敏感程度越高。如果你的分数超过了60,那么你可能就是一个高度敏感型的人。



对测试结果进行解释常常需要谨慎。当我们用该测试结果描述一个人时,它肯定不是非常全面的。还有许多方面未被纳入考虑。并且测试结果还会受到你测试当天的心情的影响。你可以将该测试视为一个大概的参考,而不必过分去强调它。



结语



高敏感、迟钝也罢,怎么都是自己,试着跟自己和解,适当时候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先暂时做好眼前事。 阅己、越己、悦己、乐己八个字送给各种程序员,工作只是生活一部分而已。尤其是在现在行情不好的时候,在工作的时候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失业的也不要想太多,就当给自己放了个假期,后面有你大展拳脚的时候。加油哦


作者:三原
来源:juejin.cn/post/7253788247065788477

收起阅读 »

看见的熄灭了,消失的忘记了

许多年前,也许是许多世纪前,我在陶盆里养了两条鱼。在此之前,陶盆里下着漫长的雨,一只蟾蜍在里面参禅,显得很寂寞。若干年后,雨下累了,月亮从桂枝上醒来,蟾蜍还困在禅意里。他俩都不知道对方是自己另外一个化身。 陶盆之外是原始的黑暗。烛龙蜷在黑暗之中想心事,有一天,...
继续阅读 »

许多年前,也许是许多世纪前,我在陶盆里养了两条鱼。在此之前,陶盆里下着漫长的雨,一只蟾蜍在里面参禅,显得很寂寞。若干年后,雨下累了,月亮从桂枝上醒来,蟾蜍还困在禅意里。他俩都不知道对方是自己另外一个化身。


陶盆之外是原始的黑暗。烛龙蜷在黑暗之中想心事,有一天,我打开他的心事,点亮烛火,开始寂静地书写。我写到一些年代和场景,陶盆哭了,而那时,我的字句里还没有它。写到后来,雨水也哭了,而那时,它正想去陶盆漫长地飘落。


那一年春天,池塘边生出青草。母亲说,鱼该上岸了,它原本就是鹿。我让自己躺在梨花和雨飘过的窗下,漫不经心地构思字句。我想到,在原始的黑暗中,陶盆是唯一的光亮。年代在陶盆里不断进化,最后演变成大大小小的裂纹。


这时,邻家的女孩汲水归来,唱起一支悠长而陈旧的民歌,悠长得不知所终,陈旧到诗经出现之前。我构思的景象开始土崩瓦解,最后只剩下两粒羞涩的字。雨水下累那天,我将它们埋进陶盆,如同把秘密埋进心里。我知道,从此那两粒字将被我反复书写和记忆。


后来桂花开了,秋香飘过窗前,母亲说鹿该下水了,它原本就是鱼。月光下,鹿还在岸边吃草,两粒羞涩的字已化作游鱼,首尾相依,你追我赶,将万物搅成巨大的漩涡。黑暗坍塌了,烛龙收起心事,将我关在年代和场景的中心。


一天午后女孩停在窗前告诉我,很久以前,烛龙来到梦里替她照亮,她看见我在烛龙紧闭的心房喂鱼,大大小小的裂纹蛛网似的从四周缓慢地向我爬来。她还说,陶盆哭的时候,她看见雨水哭了,雨水哭的时候,她醒了。


这是一个幸福而悲伤的午后。我对她说,你在我的梦里梦见我的时候,我正在构思和书写。烛龙,游鱼,裂纹,以及你和你的梦,仅是我漫长书写中的一些温暖字句。这些字句有的已经完成,有的尚未写到,最终都会与我精心构思的景象一样,除了在某些悲伤的时刻对我有所安慰外,将变得毫无意义。我还告诉她,其实陶盆并不存在,雨水也不存在,蟾蜍偶尔闪过的禅意,或者月亮久已遗忘的光线之中,包含了我所有的书写。


作者:Emanon
来源:juejin.cn/post/7254474251724947511
>2010-3-27

收起阅读 »

经济持续低迷环境下,女全栈程序员决定转行了

引言疫情这几年,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而在疫情放开之后,最头疼的就是民生就业问题,大厂裁员,小厂倒闭,每年大批量的应届毕业生也涌入就业市场。近几日,统计局也发布了就业相关数据,全国失业青年达600多万,面对此数据,我们能想到的是实际的失业人数肯定会比公布的数据要多...
继续阅读 »

引言

疫情这几年,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而在疫情放开之后,最头疼的就是民生就业问题,大厂裁员,小厂倒闭,每年大批量的应届毕业生也涌入就业市场。

近几日,统计局也发布了就业相关数据,全国失业青年达600多万,面对此数据,我们能想到的是实际的失业人数肯定会比公布的数据要多很多,尤其是表示 “一周工作一小时以上” 也纳入了就业范围。

image.png

而从我自己的判断来说,记得我自己在去年8月份被裁之后就在xhs发布了一篇关于个人如何交社保的教程,去年年底,观看浏览量不是特别多,而在今年(从年初至今)浏览量以及收藏量蹭蹭往上涨,几乎是每天都有人浏览和收藏我的帖子,抛去网上数据到底如何,光从我自己的感受来看,今年失业人数比去年更多!

image.png

个人只是随手发了一个帖子,将自己如何交社保的步骤记录下来,就有持续的搜索流量,这绝不是一件好事!说明了哀鸿遍野。

一面广大青少年正值青春鼎盛却面临着就业危机,另一方面还要忍受各种开支的骤增,比如深圳统租房的出现,大批人发声:微棠gun出深圳!

曾经破旧拥挤的城中村,为每一位打工人开启了大城市的入口,虽然这个入口短暂,且在关上门的时候,会毫不犹豫抹去你所有的痕迹。
而今这个入口,它不会再破旧拥挤,但会吸取你身上的最后一滴血。

个人经历

1.行政岗转前端

自己曾经拿着一个一本工科学历,因为厌倦行政岗位的勾心斗角,从而挑灯夜战每天在公司加班学习前端到11点,半路出家转行做了前端程序员。

2.刚转行遇吸血领导

而刚转行,又遇到了极其吸血的创业公司(大小周、从0到1项目,双周迭代迭代加班到2点)。

当时不敢辞职,不外乎有几个原因:

  • 刚转行,自己认为技术还比较菜,不敢辞职,被裁了之后才发现外面一大片天地
  • 真的很忙,根本没有时间提升自我与准备面试。因为呆了两年,我自己上了一次救护车,后来离职之后也发现自己因此得了疲劳综合症
  • 比较会吃苦,当时看来觉得可以忍一忍

关于这家公司呢,我想说,我这领导是真的狗,领导是我大一届的学长,曾经担任了大厂某知名项目的组长,号称协同领域的专家,关于此人是我生活中见过最资本的一个人:

  • 针对刚毕业的新人,不培养下属却对下属有着超乎大厂的要求(毫不夸张,你没经历过就不要觉得我是在夸张)
  • 技术部的同事都是很年轻的,做事都兢兢业业,不甩锅,不摸鱼,很多事都是自发的去解决,关于技术水平,我很客观的评价,不菜
  • 在裁我的时候,我呆的时间是13个月,也就是差一个月满2年,但他忽悠我说法律都规定只能给我1+1,我还不满2年,当时对方忽悠毫不脸红,又本着学长+平时看起来正人君子的偏见,在当时就签署了合同,失去的1个月补偿金还好,最伤人的是利用了你的信任,杀人诛心。

3.持续学习

从吸血公司出来之后,进入了相对比较wlb的公司,也清楚认识到自己在程序员领域,女性并不吃香,因此自己也是一直在学习前端技术。

  • 比如自己也曾在掘金发布了上百的技术文章
  • 买教学课程
  • 从零学算法,刷Leetcode
  • github持续输出代码
  • 建立自己的技术博客

image.png

image.png

4.努力不代表有收获

曾经相信自己勤能补拙,后来发现,比你拙的一大批还比你工资高;
曾经熟悉React技术栈,却在失业时找前端兼职时因不会vue而被刷;
曾经将网上的八股文背了再背,面试一二面对答如流,却倒在了三面面试官深问你项目经验; 曾经以为深耕项目经验,学性能优化、前端工程化、架构,却因为面试不会吹牛且遇上近几年经济低迷环境,工资还是那样。
曾经以为,自己努力点,自己性格好点,不断提升,会迎来比较好的人生。
曾经以为,男女平等,男生不应该一人承担经济压力,所以放弃了沉迷貌美如花,选择了与男生一样扛水桶,挑重活,但事实是,那些每天开开心心负责貌美如花的女生比我这种埋头搞钱的女生要幸福很多,对于像花一样的女生,谁不怜爱宽容呢,谁会去宽容一个扎在程序员堆里放弃自己容貌的黄脸婆呢。(看到这里,也许有人觉得我是因为自己长的太丑了,所以才选择搞钱,然而客观来分析,我自己并不丑,虽然说不是校花班花级别,但也可以在普通人群里说的是中上,颜控党眼里也能过得去,不是普信)

然后事实是,有些人,不用长得漂亮,不用能力强,不用对外提供情绪价值或其他价值,他站在那里,就有好的收获,就有人包容就有人爱。

在经历过上述的心理历程之后,明白了职场规则,以及社会运作规律,在大环境下,每个人都在尽自己的努力维持着公平,这个世界,因为有些人经历坎坷,未能坚守住自己底线,从而世界才会有坏人的存在。但大部分情况是,没有绝对的坏人,比如你觉得领导对自己很吸血,但可能领导背后的压力是整个公司的生存(虽然我的领导真的就是单纯的吸血),比如你觉得有些人对自己戾气重,可能当时人家真的内心极其痛苦,而你刚好撞到了枪口上,比如有些人因为诸多原因对你坏,但可能对别人好。

So,个人而言,还是做好自己,看淡所有的行为,同时能有自己的盾和矛。

决定转行

明白自己确实不适合长久做程序员,因此跟大家一样,网上搜了很多搞副业赚钱的路子,排除了偏门以及刑法上的路子,结合我自己的情况,目前已经开始正式着手Vlog自媒体之路了。

  • 买拍摄工具
  • 打造自己的IP
  • 整理自己的衣着、居住环境
  • 学习自媒体知识、拍摄技巧

总的而言,作为一个硬件工科出身的妹子,一直觉得自己更喜欢软件,比如硬件我要调试半天的电路我才能把一个灯泡💡点亮,而计算机,我写一行代码就可以得到反馈,即使是错误的,也能快速做出调整。

但也不可否认,女生在敲代码方面确实跟男生比没有那么大的天赋,就好比玩游戏,大部分女生会玩游戏,但是如果说要打的特别好,男生还是居多。

所以自己也很佩服那些在代码这条路上走的很坚定的女程序员。一起加油吧。

最后,我给各位女程序猿一个小建议,如果没有很高的学历背景或比较好的人脉资源运气,我觉得趁早搞一个副业,但是绝对不要裸辞去搞副业。程序员这个岗位虽然目前已经卷的不行,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比某些天坑行业还是好很多,我觉得我们还是很幸运的。

image.png


作者:傲娇的萌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46304095375097915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朝花夕拾 - 卷王的自白(光头祭天,法力无边)

一、震撼开场 做一个卷王 ta 有什么错,无非就是 —— 「秃」了那么一点点!!! 【震惊】更加震撼的削发视频 咳咳咳,一一回复: 自愿的 没有想不开 没有考到寺庙 心态正常 …… 如果非要给这次的行为贯穿一个理由,那就是「下周四就 28 岁了」「头...
继续阅读 »

一、震撼开场


做一个卷王 ta 有什么错,无非就是 ——


04-10-01.jpg


「秃」了那么一点点!!!



咳咳咳,一一回复:



  • 自愿的

  • 没有想不开

  • 没有考到寺庙

  • 心态正常

  • ……


如果非要给这次的行为贯穿一个理由,那就是「下周四就 28 岁了」「头发长长太快想凉快点」!


二、“正文”


Hello 小伙伴们早上、中午、下午、晚上和深夜好,这里是 jsliang~


鸽了近一个月,终于能恢复正常作息,和小伙伴们一起折腾、聊天吹水、学习啦!


04-10-02.png


当然,这次我想在 jsliang 的「朝花夕拾」频道,和小伙伴们聊的,不仅仅是鸽了的这个月的内容。


更多的,咱们要从年初,乃至年前聊起。


虽然可能会聊到很多内容,但是咱们尽可能长话短说!



  1. 这几个月怎么过来的?

  2. 你觉得有意思的事情是什么?

  3. 你觉得很失败/颓的事情是什么?

  4. 这几个月发生的事情有哪些让你关注的?

  5. 后面想做啥事情?


三、话痨小剧场


本篇图文尽可能不涉及技术等硬通货,纯粹想聊天吹水交朋友,感兴趣的小伙伴可 + VX: Liang123Gogo 或者关注公众号 「飘飞的心灵」


z-small-wechat.jpeg



朋友圈每天更新丰富内容哦~



3.1 这几个月怎么过来的?


从 2 月过完年回来后,996 甚至偶尔 997 呀,然后喜提「卷王」称号。


大概故事线就是:



  1. jsliang 想挑战下自己

  2. 然后转开发组,挑战新项目

  3. 不巧作为几年老开发,评估需求失败,3 周的需求,愣是做了 10 周

  4. 于是「自愿」加班,顶着压力 996 乃至 997


Q:你干嘛哎哟!这么一说这几个月可歌可泣的故事,你一点都没体现啊!


04-10-03.png


A:这你就不懂了吧,这里不说的简单点,小伙伴们怎么往下看~


3.2 你觉得有意思的事情是什么?


这几个月感觉蛮有意思的事情,大概有那么几个。


首先,能学到一些没玩过的技术啦!


对于一些「浅薄」的技术,我总是那么沉迷,比如这一次学习了:



  1. Formily。阿里面向中后台复杂场景的表单解决方案

  2. Slate / tinymce。这 2 款不同的富文本编辑器,一种是 React,一种是 Vue,在 2 个不同项目都接触了


04-10-04.png


然后,就是对旧知识的巩固啦!


没错,就是你 React Hook~


有一说一每次写 Hook 我都很沉迷


—— 为什么这个组件多次渲染,为什么这个组件又不渲染了!


回头写一篇小作文吧,在这里吐槽占篇幅太大了。


接着,就是对升华身心的一种挑战。


这几个月被大佬吐槽过能力不行、需求管理没做好;


这几个月碰到过技术问题,经常辗转反侧想不通;


这几个月熬夜有点多,脸色蜡黄黑眼圈……


04-10-05.png


不过还好,每天坚持跑步和跟小伙伴吐槽,让我挺过来了,很有意思,下次别喊我体验了,哈哈~


最后,就是通过直播、发视频、写文章认识了更多的小伙伴。


现在 VX 有 2000+ 好友,距离 30 岁的 5000 好友又近了一步!


不同小伙伴让我认识了世界不一样的精彩~


3.3 你觉得很失败/颓的事情是什么?


这个算糗事集合了吧哈哈~


Round 1


小丑鸭碰到白天鹅的尴尬~


04-10-06.png


Round 2


如 3.2 所说,因为瞎排期,明明做了 10 周的需求,被我在需求稿上写成了 3 周。


然后,我就被骂了哈哈哈,没人撑我,甚是失败。


当时有想过跑路……


Round 3


赚的钱还是那么卑微而少,但是肉眼可见爸妈年轻不再。


有时候会迷茫啥时候能回家买地皮自己起楼,2023 年的机遇我到底抓住了没有。


04-10-07.png


以上,简单说说 3 件印象比较深刻的,后面有更多失败和令人颓废的事咱们再唠嗑唠嗑~


3.4 这几个月发生的事情有哪些让你关注的?


有 2 个:



  • 人工智能

  • 前端已死


当时本来想蹭热度去写写,后面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按表不发,等后面逐个打通(如果有小伙伴感兴趣听我吐槽的话)


目前只能说保持对这 2 个话题的关注,提升自己对这 2 块相关技能的学习。


其他的,慢慢来啦,咱走个长期攻略。


3.5 后面想做啥事情?


先补全一些遗憾:



  • CSS 系列更新到第 8 篇(当前第 5 篇,尽量补充几个实用性的)

  • 出门旅游 1 次

  • 补充文章+视频:人工智能

  • 补充文章+视频:前端已死

  • 恢复每日晚上 9:00-11:00 的直播


长期上,可能会关注一下「自由职业」和「独立能力」,毕竟真不能想象自己还能在一线做开发多久~


那么,就酱啦!


周六下午要加班,晚上我会把剃光头的视频和本期内容整合成一个小视频,晚上回去直播,欢迎关注光头前端!


See you tonight~




不折腾的前端,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觉得文章不错的小伙伴欢迎点赞/点 Star。


如果小伙伴需要联系 jsliang



个人联系方式存放在 Github 首页,欢迎一起折腾~


争取打造自己成为一个充满探索欲,喜欢折腾,乐于扩展自己知识面的终身学习斜杠程序员。


作者:jsliang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23417872596697148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毕业两年,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去年从大学毕业的我大概没想到自己仅仅毕业两年,生活、心态会发生这么多变化吧。 我学会接受了自己的平凡 大概大家都做过这样的梦吧,毕业我要月入几万,我要做职场最靓的仔,我要去大城市闯荡出属于自己的天地。结果这几年经济状况不太好,很多企业都在裁员,校招名额明显减...
继续阅读 »

去年从大学毕业的我大概没想到自己仅仅毕业两年,生活、心态会发生这么多变化吧。


c129b212a0f596a998f904adaf8772c.jpg
我学会接受了自己的平凡


大概大家都做过这样的梦吧,毕业我要月入几万,我要做职场最靓的仔,我要去大城市闯荡出属于自己的天地。结果这几年经济状况不太好,很多企业都在裁员,校招名额明显减少,于是校招、找工作的时候就认清现实,好像是个offer就去。


毕业后,我从中选了最满意的一个offer,前往深圳。


在公司的一年,我浑浑噩噩,每天感觉时间像不够用似的。每天升级打怪,学到了很多,后面因为公司业务原因,跳槽了。但是很开心的是在这里认识到了很多小伙伴,大家现在也有联系,时不时出来喝个酒。也和公司技术很牛的大佬成了朋友。也学会接受了自己的平凡,原来真的有那种写代码很轻松,把写代码当游戏,把工作当乐趣的人呀,真的是降维打击我这个小菜鸡。


78840c794394308c40b286f3321073b.jpg


人生就是不断的坍塌,然后自我重建。


一年过去了,我好像没了刚出社会的冲劲,偶尔下班也会学习,但是没有像刚毕业一样有很多的学习热情,闲暇时间就会多刷技术贴,技术文章。


跳槽跑路了,结果我发现我从刀山跑到了火海。入职后我才知道我所在部门的前端再过几天就要跑路了,相当于就我一个啥也不熟悉的来接锅了。组长带人和我交接时用了两小时,然后留下一脸蒙蔽的我。总之,后面度过了艰难的两个月,好歹算是背着锅缓慢前行。后面公司又出了不少幺蛾子,挺了7个月,忍不了又跑路了。但是这几个月吃的苦也让我的工作能力上涨,技能增多,抗压能力增强。于是我发现“人生就是不断的坍塌,然后自我重建,最后堆成了现在的我”。


相亲也不是不行


话说我年纪也不大,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毕业两年,时间飞逝,居然就开始有点年龄焦虑。工作后也没什么渠道去认识女孩子。办公室一屋子男生,问他们对象哪儿来的,都说自己的对象是new来的。


也不是没被家里人拉去相亲过,第一年我觉得自己还小,也考虑到在家乡相亲的岂不是要异地啊,无比抗拒。第二年我成熟了,(不是,被毒打了)发现工作后是真难找对象啊。


转折点在某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大数据都知道我单身了。我刷脉脉看到了相亲贴,然后知道了大厂相亲角公众号这个平台,这个公众号标榜用户都是阿里、字节、百度、腾讯、华为等大厂的单身同学。因为注册需要企业认证,最开始不太信任平台,就没注册。先进了他们的单身群观望,后面群里面每天都发一些嘉宾推荐,然后想到这种有门槛的,用户都是经过审核的,岂不是更可靠。感觉确实还蛮靠谱的,于是就注册了。被拉到上墙群后发现上墙群里的群友们都好优秀,小厂的我夹缝求生。


我算是发现了,人的观念是会一直变的,想当初我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去相亲吧。


66b61a33c9903edc332893e26b27945.jpg


总结


毕业两年,我的生活好像变了很多,又好像没啥变化,曾经我不能接受的,现在又行了。曾经觉得自己可以了,现在也认清现实了。哈哈哈哈哈。


作者:苍苍尔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158708534471819278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从小到大为何一谈学习就愁眉苦脸

谈“学习”色变 从小到大,我们总有许多东西要学习:除了各个科目如数学、英语的学习,还有一些被爸妈安排学习的舞蹈、钢琴等等。 总之,我们必须持续不断地学习,如果不学习就会学习成绩落后,别无他法。 因此,谈到“学习”这个词,总会可能给人一些不舒服的感觉,不信你看看...
继续阅读 »

谈“学习”色变


从小到大,我们总有许多东西要学习:除了各个科目如数学、英语的学习,还有一些被爸妈安排学习的舞蹈、钢琴等等。


总之,我们必须持续不断地学习,如果不学习就会学习成绩落后,别无他法。


因此,谈到“学习”这个词,总会可能给人一些不舒服的感觉,不信你看看:


爷爷奶奶会说:“把电视关了,快去学习。”


老师会说:“你家孩子啥都好,就是不爱学习。”


每次我爸送我出门,也绝对不会忘记加一句“学习努力一点。”


工作了,老板会说:“一会开个会,组织学习。”公司安排各种培训,也是为了学习...


于是,“学习”这个词会带给我们一些不舒服的感觉,不是让我们想起年轻时埋头于做题参加各种考试的岁月,就是给人一种单调枯燥的“复读机”式的培训、会议之类的低质量教育活动。


其实以上种种都是被动学习,我们一开始就没体会到真正的学习。


羊浸式培训



羊浸(现实中)是指把毫无防备的羊浸到一个大水箱里面做清洗,去除它们身上的寄生虫。



羊排成一队,你抓起一只浸到水箱里,让它感受一次强烈的、陌生的、中毒性的清洗经历。但是,药性会逐渐失效,所以过段时间你不得不对它们再次做清洗。


这种模式,在公司可能会很流行,也称为羊浸式培训。比如召集一大堆不知情的员工,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通过密集的方式,花三到五天的时间培训他们,然后培训完颁发一个证书,宣布他们获得了什么优秀头衔。但培训的效果会逐渐减弱,于是第二年必需再来一次“进修”课程。


说一个自己的故事吧。


在我刚进大一那会,就有学校的师兄师姐向我们推销英语学习,到后面才知道是在培训机构支持下的俱乐部。还加入了 4 天 3 夜的训练营,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聚集到一起,其中感受到各种励志的故事,觉得很受用,也的确获得了优秀营员的证书,发誓今后一定要改头换面,学好英语。


但是,现在我还是没能学好口语。是的,"羊浸式"培训不起作用。


殊不知,我们容易把受教育的过程,当做学习者被动接受的过程。我们会被灌输各种知识,而不是自己主动进行学习。


再说一个身边的例子,在我们大三的时候,面临找工作或者考研的两难问题时,培训机构出现了。某 Java 培训机构告诉我们,学 Java 非常好找工作,毫无编程基础也可以快速入门。只要学好基础,会点数据库和SQL基础,学会网络编程,编写 JSP 页面,就可以找到一份 Java 编程的工作了;如果再下点功夫,学习 Structs、Hibernate、Spring 等流行框架,就可以找到好工作了,至少月薪 10K ...。


在我们那个时候,这样的条件和出路是多么诱人。本来是不确定与迷茫的大三时期,突然有这么好的机会摆在面前,不抓住怎么能行?于是,专业半数以上的同学都选择了这个培训班。于是,一个专业通过突击一下子拥有了大片的 Java 开发人员,或者说“快餐式”程序员。


但是,几年下来。当我再问曾经上过培训班的同学,迫于无奈,好几个已经退出 Java 开发人员的队列了。


脱离学校教育之后,我们再谈“学习”


为什么羊浸式方法没有用呢?



  • 学习不是强加于你的,而应该是你主动做的事情

  • 仅仅掌握知识,而不是实践,没有用。要学以致用

  • 随机的方法,没有目标和反馈,往往会导致随机的结果


单纯密集的课堂教育最多只能给你正确的方向,而且紧紧掌握知识的提纲,并不会提高专业水平。


于是,我们不仅该问,脱离学校教育之后,我们该如何学习?


1、 你需要持续的详细目标。



  1. 无论是在职业生涯,还是个人生活中。为了学习和成长,需要设定一些目标,比如我要学好 Python、我要减肥。

  2. 但是这些目标有点泛,我们需要详细一点:什么时候开始学 Python,学好 Python 用来爬虫;要减多少斤才算减肥,是通过控制食量还是增加运动?


2、 持续的反馈以了解你的进展


比如,这个月减了多少斤,这个月学了哪些章节 Python 知识点,只有确切的数字带给我们真实的反馈。



你不必看清你去往何处,不必看清你的目的地和沿途的一切。你只需看清面前的一两米即可。



3 更加主动全面的学习目标


除了个人的目标,还可以指定更大背景下的目标:比如事业、家庭、财务...


将学习变成一件我们必须掌握的事情,用科学的方式。更多关于目标的制定方法可以参考 SMART 模型。


总结


脱离学校后,为了满足我们的兴趣和需求,主动学习才是破解之道。


作者:宇宙之一粟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14427834994982971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一位普通前端程序媛转行创业阶段小结

背景介绍 大家好,我是 Gopal。在我自己的年中总结——「我在 Shopee 工作这两年」 中提到,假如赞破 200,就更新女朋友的年中总结。 一开始,感觉破 200 很难,没想到大家那么给力。 但是她最近比较忙(也可能是比较 lan),所以我们最后以采访的...
继续阅读 »

背景介绍


大家好,我是 Gopal。在我自己的年中总结——「我在 Shopee 工作这两年」 中提到,假如赞破 200,就更新女朋友的年中总结。


一开始,感觉破 200 很难,没想到大家那么给力。


但是她最近比较忙(也可能是比较 lan),所以我们最后以采访的方式,分享给大家。


上篇我们提到,我女朋友的身份从一个「前端开发」转变成「创业者」,所以本篇文章重点突出创业后她的一些思考。


采访者:Gopal。受访者:QPQ。


以下标题均为问题,内容均为回答。




采访开始分割线




创业方向


抖音电商(抖店)。


具体的工作就是:前期确定类目,选货,进货(商品+打包袋),做商品链接,上链接卖货,谈物流,打包发货,售后,客服,日常运营等。


创业跟「打工」最大的区别是?


最大的区别就是创业需要自己缴社保,打工公司给缴哈哈哈。


然后目前由于是一个人在创业,所以一切的事物都需要自己做包括选货,进货(商品+打包袋),做商品链接,上链接卖货,打包发货,售后,客服,日常运营等, 也就是自己是自己的老板也是自己的员工。


之前工作呢是前端开发,分工明确做前端开发就好。现在是整条链路都需要自己经手,也是一种不一样的体验。


不过这个得话看个人,我自己是乐在其中,虽然所有纷繁杂乱的事情都得自己做,但很有成就感。另外就是身份上的转变,从之前的技术开发关注功能与交互转变为了现在直接接触用户,跟用户产生利益关系的这么一个身份,一种不太一样的感觉。


创业后的生活节奏?


生活节奏呢有时候忙起来真的可以做到废寝忘食,自从做抖店以来直接从50多公斤降到最低时47,减肥很轻松哈哈哈哈。


不过充实的一天忙完之后是最开心轻松的时刻,一般这个时间段我会用来逛公园,吃自己喜欢的。


但是也时长有流量冷淡,生意冷淡的时候,会比较忧桑和焦虑,尤其是突然从很高的流量和单量降到很低的流量和单量的时候心情会很忧桑,也会很焦虑。


另外处理售后也是门考验人的技术活,有时候碰到一些难搞的售后,难受一整天都不在话下,此处心疼所有的客服小姐姐一秒钟。不过通过售后也能发现一些问题,从开店到现在通过不断调整优化目前已经减少了很大一部分售后问题可喜可贺。


创业有遇到什么困难么?


人货场是硬伤。



  1. 人手问题。有时候生意特别好但是人货场跟不上真的很可惜,浪费了流量。这个真是硬伤目前无法解决,只能后面如果越做越好了有能力雇个助理看看。

  2. 场地和囤货问题。



  • 第一是场地受限放货和找货都很艰难,这是硬伤,只能后面有能力了整个仓库试下。

  • 第二有时候有一些产品卖爆了会再搞一大批,回来后发现并没有那么畅销了,就会存在囤货压力。爆款补货真的不能搞多,饥饿营销也是不错的策略,多了就不香了。

  • 第三目前所在地区域距离货品工厂挺远的,拿货也是一个硬伤,相比在货品工厂附近的店家就很劣势。



  1. 经常性会遇到瓶颈期,如何破局有点难搞。目前也正在经历,也做了很多尝试但暂时所有的尝试都还没有突破瓶颈,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同行和不断的尝试不同的方式来处理这个问题。


未来计划


期望明年的这个时候能有仓库和员工哈哈哈哈,美丽的愿望。




采访结束分割线




最后,我自己总结一下。


首先,我们是深思熟虑之后才做出来的决定,并不是冲动。



  • 我女朋友一直有创业的想法。

  • 我们还年轻,现阶段负担还没那么大。设想,假如到 30+ 岁,那时候,做出一个选择,可能需要考虑的事情就更多了。也就是试错的代价可能没那么大。

  • 我们两个人,起码保证一人还是有稳定收入的前提下。

  • ...


另外,创业真的很艰难,作为一个「陪跑者」,还是有所体会。


最后一点,我觉得只要我们做的事情不违法,不违反道德,不对他人造成伤害,那你想做就去做吧


共勉!


作者:Gopal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123914177168703518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路才走了一半,为何停下?(2023 年中总结)

这篇文章姑且算的上是我 2023 年的年中总结。 我最近看到了这样一句话:“网站的流量是由于先前写的文章,你现在的成就是由于之前的努力或者有远见的选择。” 我现在的生活在我看来是舒适安逸的,有着不重的课业,单身,实习并拿着对学生来说不错的薪水,可预见的会到一个...
继续阅读 »

这篇文章姑且算的上是我 2023 年的年中总结。


我最近看到了这样一句话:“网站的流量是由于先前写的文章,你现在的成就是由于之前的努力或者有远见的选择。”


我现在的生活在我看来是舒适安逸的,有着不重的课业,单身,实习并拿着对学生来说不错的薪水,可预见的会到一个不错的公司,并且一直摆烂好像也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这份答卷是两年前的我,选定方向,然后持之以恒的努力所带来的。


然后呢,我现在的现状就是,得过且过,然后愉快的摆烂,长期躺尸带来的空虚感以及身体的虚弱感让我开始思考,如果我现在就丢下了笔,我半年后的答卷会在那里? 是依旧保持现状,被身后的小伙伴追上?还是在某一个瞬间醒悟,然后开始改变?


我认为我在前行路上丢掉了很多的东西,所以我想写篇文章来记录,来反思,这篇文章就是如此,所以这篇文章并不会有太多经历的回忆,当然,由于我这半年几乎一直在蔚来实习,其实生活也是相当的单调,接下来让我们进入正题吧。


image.png


Part One 人一旦停下了思考,未来的结果也就注定了。


看一下微信读书的记录吧:


一月份读了9h39min,二月份读了11小时21min,三月份只读了5h28min,四月份呢,也只有11h56min,五月份稍微好些,到了22h46min,六月份第一周,你只读了3min。


我知道你读了很多网络小说,比如《诡秘之主》这类小说,他确实有很多精妙的设计,你不需要动脑子,读起来当然舒适,我曾和一个朋友聊过纯粹的读书是什么,他说:“那本质上是一种玩物丧志。”我无意争论这些书是否会和我吃的饭一样融入血肉,只是对我个人而言,我希望他们留下些什么,每本书至少要让我学到一个道理,否则和沉迷某一件事物无法控制自己有什么区别?我不否认这很功利,但自我提升就是如此。


所以对前半年的第一个反思,就是真真正正的重启思考,为什么项目中的这个事情你没有考虑到,为什么你对边缘案例不够敏感?为什么一个月了这个事情你还没做完,尤其是当这个事情并不困难的情况下?哪些微小的习惯能使得你变得更坚韧?


我向来是一个行动者,但行动的往往太快了,太急于拿到这个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要学会思考,克服无脑的鲁莽。



要紧的是果敢的迈出第一步, 对与错先都不管,自古就没有把一切都设计好再开步的事。别想把一切都弄清楚,再去走路。鲁莽者要学会思考, 善思者要克服的是犹豫。 目的渴求完美,举步之际则无需周全。



共勉!


Part Two 像重病时一样珍重自己


在前两周我第一次阳了,高烧之下,身体极其难受,但反而想做些什么,打开莫言的《生死疲劳》,边读边想。


很奇怪,在这种难受的时刻,我把我的时间看的更加重要了,我不愿意去刷短视频,看没用的小说,我的清醒的时间并不多,在有限的时间中,我总先想把时间要用的更有价值。


有位朋友曾向我表明过他的一种人生态度:“我经常会想象,死亡过后是一种什么状态,虚无?黑暗?所以我每一天,都很感恩,我活着,所以我格外珍惜每一天,和我相处的每个人。”


当时生了病才明白,只有当我们意识到我们时间的珍贵,才会去珍惜当下的时间,以及相处的人。


那为什么不从现在开始,保持感恩,然后用好每天的时间呢?去见新的人也好,去学习也好,去锻炼也好,总之做我觉得有价值而非产生快感的事情。


image.png


Part Three 想想下一本读什么?


真正的阅读者每天给自己规定的读书时间是多少?3h?4h?8h?


是 1 min。


只有当开始不那么困难的时候,我们才会轻松的坚持下来,这个说的是开始。


而当我们开始阅读 1min,我们当然不会满足于此,我们还会继续去阅读。


读书是如此,背单词同样是如此,开启学习也是如此。


当我们读书/做事的时候,如果我们不想着下一件/下一本是什么,我们会做什么?


对于我个人来说,我会干完这个事情之后立刻觉得累了,躺在床上开始刷手机,一刷就是1h+,玩完了意识到自己的空虚,然后开始后悔,这就是我个人的惯性,或者说是习惯,怎么克服呢?


想想下一本读什么!


image.png


Part Four 几个道理,再开始吧


这里做了一个相当大的知识导图,我先放出来一部分截图吧~


总的来说就是觉得自己可以做的事情相当的多。


image.png


image.png


作者:阳树阳树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47776651688706103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github365天保持常绿的“旁门左道”

目录 前言 项目初始化 自动提交的原理 编写核心代码 仓库的设置 总结 一、前言 作为一名程序员,我们肯定有自己的github账号,在github个人主页会展示你最近十二个月的提交情况,用绿色的深浅表示你当日提交次数的多少。如果你将个人的github主页链...
继续阅读 »

github365天保持常绿的“旁门左道”.png


目录



  1. 前言

  2. 项目初始化

  3. 自动提交的原理

  4. 编写核心代码

  5. 仓库的设置

  6. 总结


一、前言


作为一名程序员,我们肯定有自己的github账号,在github个人主页会展示你最近十二个月的提交情况,用绿色的深浅表示你当日提交次数的多少。如果你将个人的github主页链接放在简历上,面试官在面试时便可能会点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提交次数展示区域。但学生党平时要忙于个人的学业、社畜党要忙于自己的工作,几乎没有多少时间来做自己的项目、建设自己的github仓库,这样则可能会导致这片区域是空白的,像下面一样:



如果这片区域是空白的或者近十二个月只有零零散散的提交记录,说明个人github的活跃度不够,进而说明对技术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够,这会给面试官留下不好的印象。


如果你在为你的github提交记录担忧,那么就可阅读本篇文章。本篇文章带大家借助GitHub Actions实现github每日自动提交,让你的github365天保持常绿,像下面这样:



当然这只是偷懒的做法,正如文章标题所说的“旁门左道”,可供娱乐和学习,但还是希望大家能有效的提交代码,这样才是真正巩固和学习技术的有效途径。


二、项目初始化


首先在自己的github上创建一个名为autocommit-robot的仓库,然后git clone 项目地址到本地打开即可,此处不赘述。



在项目根目录下执行npm init命令(根据自己实际需要进行配置,否则一直按回车键用默认配置即可)进行npm初始化。同时发现此时项目并没有.gitignore文件,可在项目根目录下新建一个.gitignore文件,配置按下面来即可:


.DS_Store
.vite-ssg-dist
.vite-ssg-temp
*.local
dist
dist-ssr
node_modules
.idea/
*.log

至此,项目的初始化工作便已完成,项目的目录如下所示:



三、自动提交的原理


本文章介绍的github自动提交功能是借助GitHub Actions实现的,Github Actions是最近几年新加进来的功能,可以用于给项目做CI/CD。原先你如果有这个需求,可能要借助Travis等三方网站。新建目录和配置文件 Github Actions使用yml格式做配置。首先要在你的项目中建立一下目录:.github/workflows/在workflows目录中新增yaml配置文件,文件名任意。通过目录名可以看出Github将此类任务称为“工作流”。其它关于Github Actions的基础使用,可看这篇文章:【白嫖Github Action做定时任务】。下面是我的.github\workflows\robot.yml内容:


name: autocommit-robot

on:
schedule:
- cron: "0 0 * * *"

jobs:
bots:
runs-on: ubuntu-latest
steps:
- name: "Checkout code"
uses: actions/checkout@v1

- name: "Set node"
uses: actions/setup-node@v1
with:
node-version: 16.x

- name: "Install"
run: npm install

- name: "Run bash"
run: node index.js

- name: "Commit"
uses: EndBug/add-and-commit@v4
with:
author_name: XC0703
author_email: example@qq.com
message: "feat: save robot"
add: "pictures/*"

env:
GITHUB_TOKEN: ${{ secrets.ACCESS_TOKEN }}

上面这段内容定义了一个名为autocommit-robot的github工作流,其作用是每天自动将一张图片添加到Git仓库中。具体来说,它包含以下步骤:



  1. 设置GitHub Actions的运行时间为每天0点0分

  2. 在Ubuntu操作系统上运行该脚本

  3. 使用Node.js安装所需的依赖项

  4. 运行index.js文件,该文件中定义了从外部API获取一张图片并将其保存到pictures文件夹中的逻辑

  5. 使用add-and-commit操作自动将新添加的图片提交到Git仓库,并指定提交信息为feat: save robot


总的来说,这个脚本是一段自动化流程,能够帮助我们实现每天自动将一张图片添加到Git仓库并提交的功能。


注意:GITHUB_TOKEN: ${{ secrets.ACCESS_TOKEN }}为仓库范围的访问令牌,按照上面链接文章中所讲的步骤去申请一个个人令牌,然后将个人令牌的值存储在GitHub Secrets中(下面会讲怎么设置这个令牌)。这里后面的那个ACCESS_TOKEN为笔者自己的token名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替换,不要照搬。


四、仓库的设置


4.1 配置 GitHub Secrets


GitHub Secrets是 GitHub 提供的一种功能,用于存储和管理敏感数据、密钥和凭据。它们可用于在 GitHub Actions 或其他 CI/CD(持续集成/持续部署)流程中安全地访问这些敏感信息。


GitHub Secrets 的主要作用如下:



  1. 存储敏感数据:可以使用 GitHub Secrets 存储敏感数据,例如 API 密钥、数据库凭据、访问令牌等,而不是将它们明文写入代码或配置文件中。

  2. 保护代码安全:通过将敏感数据存储在 Secrets 中,可以避免将其提交到代码库中,从而降低了泄露敏感信息的风险。

  3. 安全访问凭据:在 CI/CD 流程中,可以使用 Secrets 来访问所需的敏感数据。例如,在构建和部署过程中,可以在脚本中使用 Secrets 来进行身份验证,而无需明文写入凭据。

  4. 多环境支持:Secrets 可以在不同的分支或环境中设置不同的值,这样可以轻松管理不同环境所需的不同凭据。

  5. 灵活的权限控制:GitHub Secrets 具有灵活的权限控制机制,可以根据需要对不同角色或团队进行访问限制,以确保敏感数据的安全性。


通俗地讲就是执行工作流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敏感数据(如个人令牌、服务器账号密码等),不能直接写在文件中,通过key/value的形式配置在 GitHub 中,使用的时候只需要输入key就能找到对应的value,这样就避免了将敏感数据直接暴露在文件中。


配置过程如下:




4.2 开启工作流权限


如果没有开启,执行工作流会报错。


配置如下:




五、编写核心代码


在第三步中提到每日要自动运行index.js文件,这个文件中定义了从外部API获取一张图片并将其保存到pictures文件夹中的逻辑。实现这个逻辑要借助requestpathfs三个依赖包,三个包作用如下:



  • request 模块用于向指定 URL 发送 HTTP 请求,并获取响应结果。它提供了对常见的 HTTP 动词(如 GET、POST 等)以及请求头、响应头等信息的控制。在这里,request 模块用于从 Robohash API 获取一张随机图片,将其作为响应结果返回。

  • path 模块提供了用于处理文件路径的相关方法,例如path.resolve() 用于将多个路径拼接成一个绝对路径,path.dirname() 用于获取一个路径的目录名部分,path.extname() 用于获取文件扩展名等。在这里,path 模块path.resolve() 方法被用于生成绝对路径,path.join() 方法可以将多个参数拼接成一个路径字符串。

  • fs 模块则提供了文件系统相关的操作方法,例如读写文件、创建文件夹、删除文件等。在这里,fs 模块的 fs.createWriteStream() 方法被用于创建可写流,将获取到的图片流写入到本地文件中。


npm install request path fs

index.js文件如下:


const request = require("request");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const fs = require("fs");
const id = (~~(Math.random() * 100000)).toString(); // 获取小于10w的数字
const url = `https://robohash.org/${id}`;
const dirPath = path.resolve(__dirname, "pictures");
// 这一步的处理,因为github获取的时间时区是美国时区,所以获取到的时间格式是6/16/2023,我们可以先split后将年份放到数组第一位,这样就是需要的文件名格式了
const dateArr = new Date().toLocaleDateString().split("/"); // 本地调试时用.toLocaleDateString("en")
dateArr.unshift(dateArr.pop());
const date = dateArr.join("-");
request(url).pipe(fs.createWriteStream(`${dirPath}/${date}.png`));

这段代码主要实现了从Robohash API获取一张随机生成的图片,并将其保存到本地指定文件夹中。具体来说,它包含以下步骤:



  1. 引入必要的模块:requestpathfs

  2. 生成一个小于10万的随机数字 id

  3. 使用 robohash.org 的API,构造访问地址 url,id作为参数的一部分

  4. 使用 path.resolve() 方法创建 dirPath 文件夹路径,用于存储图片文件

  5. 获取当前日期,并按照年-月-日的格式拼接成字符串 date

  6. 使用 request(url) 发起GET请求,获取图片资源流。可以理解为通过这个 url 去获得一张随机图片。

  7. 将获取到的图片资源流通过 pipe() 方法管道流到 fs.createWriteStream() 中,将其写入到 ${dirPath}/${date}.png 文件中,这样就将获取到的图片保存到了指定的本地文件夹。


最后,每当这段代码执行一次,就会从 robohash.org 获取一张随机的图片,并将其保存到本地的 ${dirPath}/${date}.png 文件中。


此时,项目开发完成,将本地更新推送到远程github仓库即可。


六、总结


本篇文章带大家借助GitHub Actions实现github每日自动提交的功能,项目源码地址如下:


github.com/XC0703/auto…


若不想自己重新开发一份,也可以直接fork我的仓库,这样我每日的自动提交也会同步到你们的仓库中。


最后,感谢您的阅读,如对您有

作者:明远湖之鱼
来源:juejin.cn/post/7253673249159200825
帮助,欢迎点赞收藏。

收起阅读 »

前端行业:是否已走到了十字路口?

一、一些迹象 逛社区,偶然看到了这张图片: 嗯……我眉头一皱,久久不语,心想,有这么夸张吗,假的吧? 突然想到,最近我在社区发了个前端招聘的信息,结果简历漫天纷飞,塞爆邮箱。 莫非,前端这个岗位真的不再是供不应求了?🤔 二、原因分析 我细想下,也差不多到时候...
继续阅读 »

一、一些迹象


逛社区,偶然看到了这张图片:



嗯……我眉头一皱,久久不语,心想,有这么夸张吗,假的吧?


突然想到,最近我在社区发了个前端招聘的信息,结果简历漫天纷飞,塞爆邮箱。


莫非,前端这个岗位真的不再是供不应求了?🤔


二、原因分析


我细想下,也差不多到时候了。


从16年到现在,算算,7年的时间了。


前端大火就是从16年开始的,多种原因,包括: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大前端技术的普及等。


紧接着是Vue为代表的前端框架和工具的兴起,使得前端开发的门槛进一步降低,前端也成为进入互联网圈子的最快最容易的跳板,促使前端圈进一步繁荣。


然而,连王菲都知道,没有什么是长盛不衰的。



发展,稳定,衰落是亘古不变的事物发展规律。


各种迹象表明,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目前互联网的发展似乎进入了平稳期,这也意味着岗位的需求也开始变得平稳,而涌入这个行业的新人却没有停止,这就必然导致到了某个时间点,前端从业人员会达到饱和,于是那些没有竞争力的人就会遇到求职困境。


遇困的人多了,在社区的声音多了,自然也就会出现“前端已死”这样的言论。


三、破局之道


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只能是下面两种方法。


一是烧香拜佛,祈祷互联网大环境好转,最好再来一波生产力或生产环境的变革,让前端行业再赶上一波发展的春风,催生更大的岗位需求,何愁就业?


但显然,寄希望于大环境是不靠谱的,生产力虽然一定是往上走的,但说不定不是助力行业的发展,而是革了行业的命。


比方说现在很火的chatGPT,你说是会增加前端岗位呢,还是空窗加倍绝绝子?


所以,要想前端碗端得稳,前端饭吃得香,还是得靠下面这个方法,也就是想办法提高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提高核心竞争力


所谓核心竞争力,说白了,就是你能干别人干不了的活,能做别人做不了的事情。


更直白一点,就是你能给团队创造比别人更多的价值。


很普通的一句话,对不对?但是意识到和意识不到,那可是天差地别。


最近虽然收到了很多简历,但是看完之后都只能无奈摇头,不能说一模一样嘛,可以说极其雷同,缺少区分度。


专业技能均是全覆盖,工作描述均是自己用了什么前端框架,做了什么什么工作。


没有任何吸引人的信息,给人感觉,就是个普通的前端从业人员,领导安排个需求,然后接受,排期,完成开发,上线,这种。



这就……对吧,不是不给机会,实在是给不了。


一百份简历竞争一个招聘HC,肯定是把面试机会留给那些有突出亮点的人的。


拿工作描述举例,你一个一个罗列你做的项目,用了哪些技术有什么用?所有投简历的人都有做项目,都有使用前端技术,你的这些描述完全就是废话,简历扔垃圾箱的那种。


不需要扯那么多,你就说你比别人牛在什么地方!


注意,这个牛,不一定就是技术水平或者业务成果,任何亮点都可以,只要是能够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同时是对团队有帮助的,都可以。


举几个例子:


– 我参与了团队所有项目的开发,“所有”就是亮点,隐约让人觉得你是可信任的。


– 我是团队下班最晚的,工作最积极的。也是亮点,可以提,工时越长,通常产出越多,性价比就越高。


– 我在团队里做了很多看不见的工作。亮点,主动承担边缘工作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的。


– 我是团队内分享(面授或文章都可以)次数第一。亮点,加分,帮助团队成长也是一种价值产出。


– 我连续获得四星五星荣誉,或者优秀员工称号,加分,公司的认可比自己在简历上吹上天都有用。


甚至是工作以外的特长都可以,我是钓鱼大佬,我是跑步达人,我是综艺专家,我是健身狂人,都可以,因为一个人能坚持自己的爱好并做到出众,也是不简单的。



可偏偏问题就在于,能够获得面试机会的亮点如此简单,很多人却没有,一个也没有。


因为在日常工作中就没有这种意识,就是我要做得比别人更好、我要强化我的优势、我要想办法让团队变得更好的意识。


平时工作就是浑浑噩噩的状态,等需求,写代码,上线,拿钱,一切都是在被动进行,仅把前端当作职业而非事业,总是希望干活少,拿钱多。


所以做事难以精益求精,也不会为了更好的未来努力让当下的自己变得更好,也不会主动做那些工作以外的对团队有帮助的事情,典型的被网上的躺平言论给忽悠瘸了。


弄错了因果,即,我给老板加班,又不会给我涨薪,我为什么要加班?我学习更底层的技术,平时又用不到,我为什么要学?我平时工作那么忙,还要我去写文档做分享,我为什么要做?


所以,找不到工作就不要怨天尤人了,也别说什么“前端已死”,前端行业好着呢,优秀的前端不知道多缺,年薪不知道有多高!


框架的能力


很多人做开发非常熟练,各种得心应手,于是就会觉得自己是个挺有竞争力的前端开发人员。



高启强没有说话,只是呵呵一笑。


这是不小心把框架的能力当作自己的能力了。


大家不妨冷静想一想,借助一个成熟的框架,开发出一个合格的Web应用,他的难度有多高?


更具体点,我们经常使用的各种小程序和快应用,让一个培训班里培训了3个月的新人,以及充足的时间,他能不能捣鼓出来?


答案显而易见,肯定可以,至少绝大多数人都可以。


因为使用一个东西的难度要比创造一个东西的难度低多了。


也就是,基于Vue等前端框架的开发,它是需要技术的,但是,它并不需要的很高的技术。


这种状态最容易迷惑人,所谓满瓶不动半瓶摇。


如果不能跳出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更高的视角看待自己,非常容易对自己在行业所处的层次造成误判,譬如,我明明干活很利索,怎么没有面试机会,一定是我们这个行业出问题了。


这就是误判,有问题的不是行业,而是自己的竞争力不足。


我再说一遍,希望大家不要嫌啰嗦,使用工具的能力,并不能作为核心竞争力,因为现在学习资料很丰富,社区很活跃,什么问题都可以找到解决方案,你能做到的别人也能做到,没有任何优势,不属于竞争力。


反而是下面这些能力有足够的区分度。



  • 比他人涉猎更广,例如音视频处理、图形表现实现或者Node开发有较多经验;

  • JS、CSS等前端基本功扎实,积累深厚,各种API特性了然于心,最佳实践信手捏来;

  • 具有设计审美或者产品嗅觉灵敏,开发的产品体验非常好,干活很细。


拥有这些能力或特质,并在简历上表现出来,最好有材料佐证,那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是非常轻松的事情。


就怕一年经验十年用,从此外卖天天送。



当然,不可否认,虽说框架与工具让很多人陷入了温床,但对于国家整个数字化转型和互联网的发展是做出了重大贡献的。


在巨大需求出现的时候,有足够多的人力迅速投身这个行业,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只是,潮水终会退去,只有那些真正会游泳的才能继续在大海中徜徉。


四、未来如何


常常有人问我,旭哥,我应该学什么才有前途?


每当看到这样的问题,我都会眉头紧锁,过于功利的心态,在技术这条路上注定难有大成。


这就有点类似于养殖业,比如说前两年养鲈鱼很赚钱,结果很多养殖户改养鲈鱼,造成今年鲈鱼泛滥,市场存量是过去数倍,根本卖不出价格,最后赔得裤衩都不剩了。


技术其实也是类似,有人一看前端就业形势大好,都去搞前端,结果“前端已死”。


技术栈也是一样,妄图学完之后自己就成了香饽饽,可能吗?人是趋利性的动物,就算你眼光独到,命运垂怜,抢得先机,但数年之后呢?


所以,其实重要的不是学了什么,而是学得怎么样。


心无旁骛,专注自身,无论学什么,从事哪个职业,只要自己足够有竞争力,都有前途。


无论是历史悠久的后端开发,还是巅峰期早已过去的客户端开发,亦或者是开始进入稳定期的前端开发,均是如此。


前端的未来


随着消费和广告行业的慢慢复苏,前端的就业情况会有所好转。但是……


首先,这个好转不会很快,而是很缓慢那种,因为当一个事物陷入低谷再要起来,前期都是缓慢的,需要升到某一个临界点之后,才会明显加速。


其次,就算前端的就业情况有所恢复,也不可能恢复到疫情之前的那种火热,那个时候遍地都是前端培训班,非常夸张。


至于前端是否会死,这个完全不要担心。


只要互联网还在,前端这个职业就不会消失,因为无论设备介质如何变化,用户的交互行为都不会消失,而前端就是一个处理人机交互的职业。


而人工智能的兴起,确实会对前端这个职业产生影响,是危机但也是机遇,如果你安于现状,则是危机,如果你勤于学习,则人工智能是机遇,会让你的产出更加高效。


这么看来,最核心的竞争力应该是学习的能力!



原文地址:blog.csdn.net/m0_60961651…



作者:嚣张农民
来源:juejin.cn/post/7254097346762211385
收起阅读 »

鹅厂七年半,写在晋升失败的不眠之夜

夜半惊醒 看了下时间,凌晨4:37,辗转反侧。3.7号大领导告诉我这次10升11没通过,这是我知道晋级失败的第4个夜晚,从震惊到否认,到愤怒,到麻木,再到冷静。我的技术能力、思考深度、攻坚能力明明是小组里突出的一个,但在此次技术职级的晋升上,却名落孙山,落在同...
继续阅读 »

夜半惊醒


看了下时间,凌晨4:37,辗转反侧。3.7号大领导告诉我这次10升11没通过,这是我知道晋级失败的第4个夜晚,从震惊到否认,到愤怒,到麻木,再到冷静。我的技术能力、思考深度、攻坚能力明明是小组里突出的一个,但在此次技术职级的晋升上,却名落孙山,落在同组小伙伴之后。技术人员,终究困于技术的窠臼。


工作经历


浑浑噩噩的四年


我毕业就进入鹅厂工作,15年,正是鹅厂大杀四方的一年,至今犹记得当时拿到鹅厂 offer 时的兴奋和同学眼中的艳羡。来了公司后,跟着项目组开始创新项目,一眼望到头的挣不来钱,浑浑噩噩的干了3年,和一起进公司的小伙伴们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好在我的驱力不错,既然挣不到钱,那就好好积累技术能力,提升自己。那段时间,周围没有伙伴,没有对比,没有好的机会,只剩下我一个人慢慢悠悠的学习积累,我以为自己足够努力,没有荒废时间;后来才发现自己其实是井底之蛙,一起入职的小伙伴付出了百倍的努力和数不清的不眠之夜,1年多就已经能 cover 当时的业务了,没过2年就已经提干了。


2018年底,我满怀信心去答辩后台 3.1,没过。我当时还觉得评委装逼,挑刺,后来回头看写的都是s,一点含量都没有。


时来运转


2019年3月,答辩刚结束。部门业务调整,我们被整组划到了一个相对挣钱的业务上,leader 也调整成后台 leader。


新业务还是挣钱,凭着第一个项目积累的技术和项目经验,我得到了新领导的认可,第一年干的轻轻松松就挣到了远远超出之前的收入,和之前累死累活拿温饱线形成鲜明对比,可见大厂里跟对项目是多么的重要。


只是没想到第一年就是巅峰,后面随着贸易战、反垄断,鹅厂形势越来越差,我们业务收入也受到极大影响,人员也越来越冗余。挣的钱少了,分蛋糕的人还多了,可想而知,收入越来越差。


在这里,我成功从8级升到了10级工程师。说起来我们这一届实名惨,第一批毕业要等1年才能晋级,最后一批8升9需要公司范围内通道评审,第一批9升10走BG内评审,第一批10升11走部门内评审,全程试验品,一样没落下。


10升11


去年年底公司晋升改革,10升11评审下放部门,职级和待遇不再挂钩,不仅看重”武功“,还看中”战功“,同时传闻这次晋升名额极少。大领导找我谈话,要不就别去了?我想了想这两年的技术和项目积累,不甘心。


整个中心,就我和同组的小伙伴两个人一起去,我挑的是个一直在做的有技术挑战、持续优化的项目,小伙伴挑的是挣钱的项目。我准备了几个周末,小伙伴临时抱佛脚,结果小伙伴过了,我没过。评委说,我过度设计(优化过头)、没有实战演练容灾。


我和大领导说这个和我预期差太多了,我和小伙伴一起预答辩过,都知道讲的啥,咱是技术评审,我的项目技术含量、架构和挑战明明更好,为啥是我没过?大领导说你是认知偏差,人家讲的确实好。不忿,遂找评委 battle,咱要真按这个说法,能不能对参加评审的项目一致对待,不要双标?且不说我是不是过度设计,凭啥对我的项目就要求容灾演练,对别人的项目就视而不见?评委不语,你的项目对部门价值没产生什么收益和价值。


部门400+人,4个晋升11级名额,大概率是一个中心一个。一个技术评审,糅合了许多超过技术方面的考量,业务挣不挣钱和技术有啥关系?技术好的业务就能挣钱?业务挣钱多的是技术好的原因?


我以前也晋级失败过,但是我认输,因为相对而言,整个BG一起评审,你没过就是你技术差,其他因素影响没有这么大。这次明明是我更有技术深度、更投心思在优化上,却事与愿违。


反思与感悟


反思一下。千头万绪,毛主席说,那是没有抓住主要矛盾。


大的方面上讲:这两年大环境差,公司收入减少,需要降本增效。我要是管理层,也会对内部薪资成本、晋升等要求控制增速;政策制定上,也会将资源更倾斜于现金流业务,控制亏损业务的支出。在这个大的背景下,公司不愿意养“能力强,战功少”的技术骨干了;更愿意养“能力强,战功多”的人员。希望员工把精力都聚焦在业务挣钱上。


部门层面上讲:和公司政策一脉相承。晋升名额少,那紧着挣钱的中心、挣钱的小组、挣钱的个人给。这个意义上讲,职级体系已经不是衡量技术能力的标尺了。你技术能力强,没用。你得是核心,得是领导认可的人。


中心层面上讲:要争取名额,否则怎么团结手底下人干活。而且名额要给业务干活干的最出色的那个人,其他人就往后稍稍。我要是我领导,年前也会劝退我的。毕竟我技术能力虽然强,更多的是问题专家的角色,而不是业务核心。


且预测一下,中心之间肯定进行了各种资源置换。评审估计流于形式。慢说我被挑出来了问题,就是挑不出来问题也得给你薅下来。我就是和小伙伴互换项目去讲,估计还是小伙伴过,到时候评委就该说我“你做这东西有啥难度,我叫个毕业生都能来做”了。此处我想起了一副对联,不太合适,就是很搞笑。“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是“不服不行”。



从个人角度讲,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难受吗?那肯定的。但谁让方向一开始就错了呢?这世界不公平的事情多了,不差这一个。



重新出发


综上来说,短期内,不改变发力方向到业务上,后面可以说晋升无望。以前老是觉得自己技术能力强,心高气傲,心思没在业务上,勤于术而懒于道,实在是太过幼稚。做了几年都对很多东西不甚了了。


今后,需要趁着还能拼的时候拼一下,潜心业务。编码和开发只是很小一部分,更要从:



  1. 业务大局出发,实时数据驱动,监控、统计一定要完善,要有看板,否则无法衡量。

  2. 主动探索业务,给产品经理出主意,一起合力把产品做上去做大,提升对业务的贡献,探索推荐、探索推广渠道等等。产品做不上去,个人也没机会发展。

  3. 多做向上管理,和领导、大领导多沟通。做好安排的每一件小事,同时主动汇报,争取重获信任。

  4. 主动承担,做一个领导眼里靠谱放心的人。

  5. 多思考总结,多拔高提升,不要做表面的勤奋工作,看似没有浪费时间,实则每分每秒都在浪费时间。

  6. 多社交,多沟通,多交流,打破技术人员的牢笼。


凡事都有两面性,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多受挫折、早受挫折不是坏事。


2023,就立个 flag 在这里吧。


作者:醉梦星河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08907027840630840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从互联网到国企、从一线城市到三线省会

6月的北京格外的闷热,比起内蒙真的热了不少,整整四个月没来北京了,晚上出高铁来到清河站时还是那么的熟悉,挤上13号线路过五道口、知春路,去西直门换乘2号线,再换上5号线到了宋家庄,最后换上回村的亦庄线,从北京的最西北边走到最东南角。看着地铁上的疲惫的人们,这次...
继续阅读 »

6月的北京格外的闷热,比起内蒙真的热了不少,整整四个月没来北京了,晚上出高铁来到清河站时还是那么的熟悉,挤上13号线路过五道口、知春路,去西直门换乘2号线,再换上5号线到了宋家庄,最后换上回村的亦庄线,从北京的最西北边走到最东南角。看着地铁上的疲惫的人们,这次回来自己更像是一个游客的视角,观察着以前的“自己”。从3月初离职一直没有记录过这段经历,但这次去北京让我觉得有必要写一些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离职前的纠结


意外通过的面试


毕业四年一直从事Java开发,在京东两年左右,2月份很偶然的看到内蒙的一则国企招聘,本着今年大概率要回去工作的想法,顺便就报名了,又很顺利的通过了笔试和面试,面试时特意请假一天从北京跑回内蒙,下午等待面试的时候手机被收走四个小时,四个小时没处理工作消息差点爆炸,各种报警和需求沟通群里被@,面试完急匆匆的坐高铁回北京继续上班。本来只是想试下机会,莫名就通过了,这下轮到自己开始纠结了。


无时无刻的报警&下不了的班


在京东工作应该是我做开发这些年达到的事业最高峰,从之前写简单逻辑的小菜鸟一下子开阔了视野,见到从未了解的新领域,对流量并发有了新的认识。但这份工作确实很辛苦,我们几乎是7*24小时待命,每天都要保持手机开机,随时都会有接口报警,一定要第一时间响应处理,核心接口还要配置语音报警,即使晚上也会直接打电话进行通知,如果不接电话就会被系统记录,还有一些产品运营的问题也会随时发生,某些定位的门店或者商品不展示了,都要及时给人家反馈处理。这两年我们真的不管去哪里都要带着电脑,出去旅游或者逛街都是如此,脑子里的那根弦一直紧紧绷着,就像是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还有每天忙碌的工作,写不完的需求,开不完的会,解决不完的问题,下不了的班,从早上九点去了就开始忙碌,经常晚上十点多才可以下班,很多人可能会待到12点甚至更久,但我确实是卷不动了,身上压着的三座大山,需求排期、日常报警、绩效目标,每个月的发版上线是不可能变得,再多事情也得把需求开发完和前后端联调完,再让测试验证通过,而这期间有报警问题也要第一时间处理,不然会记录个人的问题处理能力,如果报警拖久了变成事故,那就是全部人背锅了。每个季度的绩效目标也要完成,否则到了季度末绩效考核验证时,即使需求都写完,报警都处理了,绩效目标没完成也是不合格。时间就是那么多,任何事情的优先级都很高,只能自己不断加班去做。京东工作这两年都没有写过自己的博客,因为确实是没有时间,这些以后想写一个京东工作系列再详细记录下来。


坚持还是放弃


即使吐槽了很多,但压力确实让人成长,这些年是对我职业生涯的重新铸造,就像炼铁般一锤一锤反复敲打,从思维逻辑到开发能力、沟通交流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自己逐渐成长为了部门最能背锅的,顶住了网关这个问题爆炸源。此时走难免不甘心,上个季度末刚拿到了A+的绩效,国企面试通过的同时也通过了京东内部晋升评审,正如自己一直喜欢开发这行,眼前也是事业逐渐越来越好,朝着预期的目标不断靠近,此时真的要激流勇退吗。


这个问题真的思考了很久很久,在北京很快乐也很痛苦,做着最喜欢的事情,但这么多年也只有自己,我慢慢认为生活不应该是这样的,生活不应该只有工作,工作是为了生活,但生活不是为了工作。回去之后的问题:


一是:工资大幅度缩水,降到生活快要不能自理,有种刚毕业的感觉。


二是:技术这方面基本就不会再有大的进步。第二点真的是让我最难以接受的,看着京东的神灯社区里面各种技术文章,职业生涯的巅峰就此打住真是非常不甘心。回去之后就有了更多的时间,不再全部投入到技术上,去找朋友,同学,家人,放下背负了太久太久的压力。


在北京感觉自己就是一节电池,现在的我有90%的电量,但如此大的压力不可能一直保持冲劲,等到了互联网人退休年龄,我还能有机会再体面的回去吗,对于北京,年轻人都是一茬一茬的韭菜,


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带着遗憾和不舍,带着对新生活的期待。


国企的压力


与之前每次在北京换工作的压力不同,国企的压力是找不到目标,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早上喝茶下午喝咖啡,看看文档看看资料,写一些工作总结,催一催开发进度,这些就是一天的工作内容,开始的一两个月真的有些迷失,这些就是我想要的吗,安逸圈也未免太安逸了,当你突然从强压状态下换到清闲的环境里,一时之间非常不适应,总感觉人生就要如此荒废过去,前一两个月我总想看别的工作机会,想让自己重新忙起来,以前在井底只能看到那片蓝天,现在好不容易出来拥有了大片蓝天,却又想赶紧再找到自己的井。


学习不止工作


四个月过去了,逐渐开始看清楚自己的目标,也有了一些简单的规划,现在的时间越来越多,其实完全可以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情,互联网的知识不再像以前那么集中,需要你有更大的耐心和毅力去坚持学习,可以学到的理论更多,但实践的机会比较少,以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用海量的数据和流量来验证,现在还在吃过去的老本,扩充了知识的广度,而深度还停滞在那里。


目前只是摆平了自己的心态,逐渐认清形势再改变还需要时间,时间会让一切都变得更好,只要你愿意的话。以前所有的生活都给了工作,现在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用生活之余学到的东西继续反哺工作,提高本就不多工作的效率,也顺便去学习业务,技术在三线城市不再是唯一,而究竟如何平衡二者的关系,让自己还能继续拥有竞争力,这是我目前还看不清的。


人际关系


没有绝对的公平,但在北京是有相对的公平,而回到三线城市的国企,公平变得妙不可言,人际关系成为了重中之重,小小的部门内部已然是派系林立,十几个人的关系层级更是深不可测,想起在jd,工位后面坐着小领导,对面最在平台部负责人,管理几百人的领导也是和我们一样坐在一起,同事们经常说:在互联网公司比你大好几级的领导,和你就是平级。而在国企所有的工作,事情都有条条框框去限制,你永远看不清里面的水有多深,同时生活也被同事关系所入侵,大家经常吃饭喝酒聊工作,即使在开怀畅饮的时候也要时刻谨慎提防,说错话和做错事要比想的更加严重。在互联网公司争吵是必不可少的,不吵就说不清楚需求,甩不了锅,而回到这里,所有人都客客气气的,所有人都慈眉善目和你微笑,只是面具背后的脸很难看到。


做技术的本身比较呆板,不会八面玲珑也不会左右逢源,我只想做好自己的事情,做一个不出声的小透明,不争不抢,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所见所想


记忆拉回现实,看着北京地铁上的众生相,感觉大家都很疲惫但眼里还有希望,曾经北漂的我现在只想逃离,虽然只回去四个月但依然接受不了快节奏的北京,紧绷了四年的弦已经彻底放松,去总部和过往的同事吃了个饭,大家坐着聊聊天,为他们还能坚持在北京奋斗而加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我的退缩也需要勇气,时至今日也乐得接受自己的选择的路。


如今互联网的大潮正在褪去,可能越来越多的人面临这样的选择,假如我们还有的选的话,其实生活中大部分事情我们是没得选的,生活一步一步推着你往前走。


如果问我,刚毕业选择来大城市后悔吗,我坚信自己不后悔,这里让我看到学到也付出了太多。


如果问我,现如今离开大城市后悔吗,我也坚信自己不后悔,这里没有家没有归宿,我终究要回去,只怕走的越远越迷茫。


作者:AlgoRain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53115535482437689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人需借以虚名而成事

前言 自从我看冯唐老师推荐的《资治通鉴》之后,对历史有那么一丢丢的兴趣,直到在短视频里面刷到《百家讲坛》里面几位老师的讲解片段,以及跟自己经历结合,瞬间满满的共鸣,是啊时代一直在变化,而里面的为人处事、社会规则凡此种种却从来没有太大变化,这就是我们需要去学习...
继续阅读 »

前言




自从我看冯唐老师推荐的《资治通鉴》之后,对历史有那么一丢丢的兴趣,直到在短视频里面刷到《百家讲坛》里面几位老师的讲解片段,以及跟自己经历结合,瞬间满满的共鸣,是啊时代一直在变化,而里面的为人处事、社会规则凡此种种却从来没有太大变化,这就是我们需要去学习历史的原因。


所以有了以下感慨。



<<百家讲坛>> 不愧是经典,整本历史歪歪斜斜写着两字:权谋,谋事、谋人,加上不确定因素,天时地利人和,最终变成命运。
人的一生就像书中一行字轻描淡写,绘成一笔~



人需借以虚名而成事




这里解释一下,人需要倚靠外部的这些名号、头衔从而能有比较大的作为。为什么这么讲呢,听我细细道来~


人生需要四行


这是王立群老师讲的,人生要想有点成就需要四行,首先你自己行,你自身本身够硬,能够做好事,其次是有人说你行,从古代的推荐机制,比如说优秀的人推荐其他优秀的人才对不对,李白的大名远扬,唐玄宗在公主引荐之下见了皇帝,第三个说你行的人要行,推荐你的那个人本身能力要强,不然没有说服力,第四是身体行,很多机会是熬出来的,比如司马懿伺候了3位君主,兢兢业业,最终才能完成自己的大业。


何为借以虚名?


1、刘备的例子,他在比较年长的时候还无法实现自己的基业,寄人篱下,他登场的时候是怎样的呢,名号叫刘皇叔,翻开长长的祖谱,八辈子打不到杆哈哈哈,不过因为当时被曹操挟持,所以需要有汉族帮忙自己,所以顺理成章的提拔上来。


2、项羽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父亲项梁是楚国将领,曾经在楚汉战争中和刘邦一起作战。而他的母亲也是楚国的贵族,是楚王的女儿。


相比之下,刘邦的出身则比较低微。他的祖父是一个农民,父亲是一个小县官。他自己也曾经当过一个普通的县尉,但因为功绩不够而被罢免。


尽管项羽出身高贵,但他的性格比较豁达,喜欢豪情壮志和享乐人生,行事大胆不拘小节。刘邦则更加谨慎稳重,注重政治规划和长远发展。


3、王立群老师讲述过他自身的故事,小学的时候成绩优秀得到保送,后面名额被学校给了别人,自己去了私立的学校,半工半读,到了大学还是遇到了同样的遭遇,后面就到比较好的大学教书,但是有一天校长跟他讲他的成绩还是出身问题需要去另一所低一点的学校教书,他当时就哭了,命运比较坎坷的。


4、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某位领导自我介绍某某大厂经历,还有某某大学毕业,还有当你投一些大厂的核心部门的时候,都会对你学历进行考核。


所以我们从上面3个例子来看,人生确实正如王立群老师讲的,需要四行,当你自己不行的时候,即使有机会也会最终流失掉;当没有推荐你的时候,也会埋没在茫茫人海中,并不是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现实是伯乐更加重要;当说你行的人没有能力的时候也不行,名牌大学、大厂经历也是这样,通过一个有名声的物体从而表示你也可以,也很厉害哈哈;最后身体是本钱,这个就不用过多的讲解了。


读历史的目的,从前人的故事、经历中,学习到点什么,化为自身的经验、阅历。


我发现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出去玩,说的开阔视野,扩展见识,在我看来读历史才是真正的拓宽自己的眼界,原来几百年前也有人跟我一样遇到同样的问题,也有那些胸怀大志的三国名将郁郁不得志。


历史是一本书籍,它可以很薄,几句话、几行字就概括了一个朝代,它也可以很厚,厚到整个朝代的背景,比如气候情况、经济情况、外交情况、内政情况,各个出名的人物事迹,那岂是几页纸能讲得完的,是多么的厚重。


如果人不能借以虚名怎么做事?


修炼两件事情




同样百家讲坛也给出了一个比较好的见解,一个人想要成事,需要两个明,一个是高明、一是精明。高明是你有足够的眼光去发现,发现机会也好,发现危机也好,往往人生的成就需要这种高瞻远瞩的;另一个精明,是指在做事上打磨,细心主动,王阳明讲的知行合一,里面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事上练,方法论在实战中去验证总结。


心态上练




李连杰在采访中说了这么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他发现不管是有钱的人还是没有钱的人都会生气,比如一些老板在为几百万损失破口大骂,也有人因为几万的丢失是否生气,也有人丢了几块钱很愤怒。他觉得人都会愤怒,只是那个导致他愤怒的级别不一样而已。


他早年给自己定目标,发现当达到目标之后,发现还是有人比自己厉害,所以即使达到目标也没有想象快乐;即使有钱人无法解决痛苦的问题,比如生老病死。


所以人生意义在哪里?


我认为如果你奔着成事的想法,多修炼上面两件事,如果没有发展机会,不如躺平,积累自己的能力,就像道德经里面的无为而为,而心态的修炼是人生终极修炼,因为生死才是人生最大的难关,人应该怎么脱离时间束缚,不受衰老影响。


恰恰历史给了我们启示,要有所作为,能够为人类历史上留下精神粮食,做出浓厚贡献,就像我们都没有见过孔子、老子吧,但是他们的精神至今都在影响着我们。


作者:大鸡腿同学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52251628090490917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央国企也开始欠薪停薪了

上海某院自6月29日起,全员停工三个月,理由是现阶段已经没有新的设计项目需要完成。去年该公司还对疫情后行业复苏充满期待,连续在两地新开了分公司。今年的市场让人猝不及防。近日,网上曝出“某建筑企业工资停了”,引发众人热议。有网友表示“半年没发工资了”“已经好几年...
继续阅读 »

上海某院自6月29日起,全员停工三个月,理由是现阶段已经没有新的设计项目需要完成。去年该公司还对疫情后行业复苏充满期待,连续在两地新开了分公司。今年的市场让人猝不及防。



近日,网上曝出“某建筑企业工资停了”,引发众人热议。有网友表示“半年没发工资了”“已经好几年只交保险不发工资了。”......



有人说某铁和某建都发不出工资了,震惊。


有人说上班以来就没有发过100%的工资,以后也不会补。


有的小朋友被吓到了,说考虑安稳才选的国有企业,已经开始担心这种情况了。

评论区的前辈也是毫不留情:“我本来也是求稳去了国企,现在也发不出来了”、“市属国企、半年没发工资了。”、“能拿一天是一天”



还有人预测国企也顶不住了,开始要裁员了。


由于行情不好,许多设计师都倾向于跳槽去国企,大家的心态都是:“虽然给的薪水不如民企,但是至少能旱涝保收。“然而,现在建筑行业的国企也被曝出停发工资,实在令人惊愕。

房企、建企欠薪被处罚

水泥内参了解到,近期多地公布建筑工程领域企业欠薪行为,至少有164家建企、房企被通报或处罚。

江苏省住建厅公布拖欠工资引发群体性事件被限制市场准入及通报批评企业和人员名单。对126家企业予以全省范围内限制建筑市场准入;对44家企业予以全省通报批评;对42名从业人员予以全省限制建筑市场准入;对86名从业人员予以全省通报批评。


上海市对2023年建筑工程领域发生的拖欠农民工工资事件中负有相应责任的企业和项目负责人进行通报前公示,17家建筑工程企业被通报

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关于公布涉访拖欠农民工工资项目专项检查情况的通知,9家房地产企业未按月足额拨付人工费,移送市城管局进行处罚


烟台市住建局对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消极对待清欠工作行为,并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32家开发施工企业,以及私自截留、挪用农民工工资的55名内部承包人,实施暂停网签备案、列入信用管理黑名单、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公示曝光等多重处罚。

义乌市通报近期因欠薪违法行为被市人社部门行政处罚的有关企业,11家建筑领域企业被列入信用惩戒名单。


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向社会公布了《2023年第二批重大劳动保障违法案件和2023年第一批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云南宝栋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拖欠192名劳动者劳动报酬8743759元;云南齐优建筑劳务有限公司拖欠88名劳动者劳动报酬3417179.00元;陕西凯得瑞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拖欠9名劳动者劳动报酬135050元;山东美达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因拖欠83名劳动者工资1499378.30元等4家企业被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

台州市通报建筑工程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责任履行不到位的10家典型建筑施工企业:广东禾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普川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江苏中南建筑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广优建设有限公司、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祥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杭州庆强建设有限公司、浙江海大建设有限公司、九华恒业建设有限公司。

马鞍山市通报全市工程建设领域工资支付诚信等级评定情况,对存在拖欠工资、违法发包(转包)等行为的28家企业评为B级,给予通报批评


合肥市通报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7家建筑公司及负责人被处罚

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2023年第二批拖欠劳动报酬典型案件,2家建筑相关企业被通报... ...


凉山州会理船城牌水泥厂欠薪1739.62万元

2月13日,凉山州会理船城牌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管理人发布职工债权公示称,截至2023年2月10日,船城水泥公司职工债权总额为人民币17,396,229.04元(包括欠付职工工资、补偿金、职工垫缴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伤残等。会理市人民法院于2022年4月21日作出裁定受理船城水泥公司的破产清算。

拉萨某水泥厂欠薪536万元

西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网站2023年1月18日消息,拉某某等人与拉萨市某水泥有限公司签订运输合同,并按合同约定拉某某等人承运该公司的运输项目。2021年6月起,该公司因资金周转问题,导致拉某某等225户878人运输款未得到支付,未支付运输款金额为536万元。达孜区人民检察院认为,水泥公司与878人存在合同关系,水泥公司应按照合同约定支付相关的款项。

此外,烟台磐龙水泥有限公司被曝光拖欠员工工资3年,约70-80人为此上访。目前,厂里的设备已经被老板卖掉。

武宣县桐岭镇人民政府消息,2022年7月至2023年4月期间,叶某等12人在桐岭镇华润水泥厂从事工程建设相关项目,完工后何老板仍拖欠其5万元多工资未支付,多次追讨无果。

崇左市某建材水泥厂被责令停产后,造成全体职工失业。水泥厂长期拖欠工资,让部分职工生活陷入困境。河市白塔镇显德汪创业水泥拖欠工资据悉,员工不干了,最后一个月工资不给,而且还是压一个工资的。

据悉,除了拖欠工资外,近几年由于企业效益不好,水泥厂裁员降薪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有业内人员表示,别说降薪了,现在能按时发工资就已经超越很多人了......

来源:http://www.163.com/dy/article/I8VT204K0552CAGB.html

收起阅读 »

老菜鸟为什么喜欢代码重构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诸位,如果再给你们一次机会还会选择做个码农吗?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诸位,对码农生涯还有多少期盼? “君看今日树头花,不是去年枝上朵”,诸位,可曾想过:如果在几年前便拥有现在的技术、薪资,面对生活、谈女朋友会不会是另...
继续阅读 »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诸位,如果再给你们一次机会还会选择做个码农吗?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诸位,对码农生涯还有多少期盼?


“君看今日树头花,不是去年枝上朵”,诸位,可曾想过:如果在几年前便拥有现在的技术、薪资,面对生活、谈女朋友会不会是另外一番滋味呢...


好了!扯多了,还是谈一谈正题:老菜鸟为什么喜欢代码重构!


屎山上挖呀挖


最近几个月流行的"花园种花"跟大家分享一下:


222213.jpg

小朋友们准备开始
在小小的花园里面 ~ 挖呀挖呀挖 ~ 种小小的种子 ~ 开小小的花
在大大的花园里面 ~ 挖呀挖呀挖 ~ 种大大的种子 ~ 开大大的花
在特别大的花园里面 ~ 挖呀挖呀挖 ~ 种特别大的种子 ~ 开特别大的花
在什么样的花园里面 ~ 挖呀挖呀挖 ~ 种什么样的种子 ~ 开什么样的花
在特别大的花园里面 ~ 挖呀挖呀挖 ~ 种特别大的种子 ~ 开特别大的花


每天对着自己项目中的代码,真的想改编一下:

在小小的屎山里面   ~ 挖呀挖呀挖 ~ 
在大大的屎山里面 ~ 挖呀挖呀挖 ~
在特别大的屎山里面 ~ 挖呀挖呀挖 ~
在特别大的屎山里面 ~ 挖呀挖呀挖 ~

没被铲走的屎山就是好屎山



诸位,想不想一睹屎山真容?----去你自己项目上找吧,哈哈; 重构并不一定是因为屎山,屎山可能不一定需要重构





  1. 于公司、项目而言,能正常运行、满足客户需要的代码就是OK的,甭管它屎山还是花园,能帮公司赚到钱的就是王道也!




  2. 为什么会有屎山的存在,源于项目早期的设计、架构不合理、中后期编码不规范、或者说压根就没有架构、没有规范;




  3. 很多大厂或一些比较讲究的公司,有自己的架构师、质量团队,那他们产出的项目质量就会非常高,就算是重构也可能是跨代、技术层面的升级,绝非屎山引起的重构!




  4. 爷爷都是从孙子过来的,谁还没个小菜成长记呢,谁小时候(初级阶段)还没(写过一些垃圾代码)在裤子上拉过屎呢;能接受别人的喷说明你心智成熟了,能发现项目中的糟糕代码说明你技术成长了;




  5. 最重要的一点,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以当下的技术、潮流去审视多年前的项目,还是要充满敬意,而不只是吐槽!




优化


你需要可能是优化


重构并不一定是因为屎山,可能是技术自身的转换升级; 屎山可能不一定要重构,或许只需要做代码的优化; 倘若项目的技术栈还比较年轻,那我们面对的可能是优化,而不是重构;



那糟糕的代码源自何处呢?


  • 曾经的你? 曾经梦想仗剑走天涯,如今大肚秃顶撸代码;

  • 已经离职的同事?人走茶凉,雁过拔毛;


话说谁还不是从小菜成长起来的呢,当你发现项目上诸多不合理时,说明你的技术已经成长、提高了不少;



  • 可能你接手了一个旧的项目,看到的代码是公司几年前的产品设计

  • 可能你自己今年前写的代码,因为项目赚钱了,又要升级

  • 可能你接手了(不太讲究的)同事的代码

  • 可能就是因为赶进度,只要功能实现


如果仅仅是代码不够友好,我们需要的或许只是长期优化了...


网友谈重构



当你看到眼前的屎山会作何感想? TMD,怎么会会会有如此的代码呢,某某某真**,ε=(´ο`*)))唉? 正常,如果你没有这样的感慨,下文就不用看了,直接吐槽就行了...



看看网友回复



  • 看心情




  • 别自己找trouble




  • 又不是不能用,你领导怕成本太高吧,新项目可以用新架构




  • 除非你自己愿意花时间去重构,不然哪个老板舍得花这个钱和时间




  • 应该选择成为领导,让底下人996用新技术重构
    .... 下面的更绝




  • 小伙子还年轻吧,动不动就重构




  • 代码和你 有一个能跑就行
    哈哈,太多了,诸位,你会怎么想,面对糟糕的代码你会重构吗?




cg3.jpg


问题



当你发现问题时说明你用心了;当你吐槽槽糕代码时,说明你技术提升了;当你想爆粗口时说明你对美好生活是充满向往的;



那么,你的项目上可能有哪些问题呢(以前端代码为例)?



  • 技术栈过于古老

  • 架构设计不合理

  • 技术选型、规范不合理

  • 不合理的三目运算符

  • 过多的if嵌套

  • 回调地狱

  • 冗余的方法、函数

  • 全局变量混乱

  • 项目结构混乱

  • 路由管理糟糕

  • 状态数据管理混乱

  • CSS样式样式混乱

  • .....
    .... 哪些该重构,哪些该优化?


sikao6.jpg


机会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问题的背后往往就是机会;



路人甲: 明明就是一座屎山,又何来机会一说?有扒拉屎山的功夫,搞点新技能,搞点原创不开心吗?答案是肯定的


路人乙: 解决屎 OR 新项目搭建,会选择哪个呢? 我想脑子正常点的人应该会选择重新搭建吧!


个人觉得对于经验比较丰富的开发当然选容易的,对于经验不丰富的开发而言当然也选容易的!对于有一定基础 && 想要快速提升综合能力者,解决屎山或许别有一番滋味,未尝不是一件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臭豆腐)幸事;



  • 理解老旧项目的初始架构、设计有助于了解、理解技术发展的脉络

  • 有很多老旧项目的设计、架构是非常优秀的,值得去深入学习背后的思想

  • 重构的整个过程也是不断审视自己不足的过程,查漏补缺,提升最短的那块板

  • 一切技术服务于业务,重构的过程也是深入理解业务的过程

  • 有机会重构是一种幸福,面对诸多压力本身就是是一种心智的磨练,不经历风云怎能见彩虹; 大成功者必是大磨难者!


挑战



问题的背后是机会, 机会的身边往往伴随着诸多挑战;面对重构不去争取,那老油条和小菜鸟有有什么区别(什么价值),不要等到退出行业了,再说: “曾经有一次重构的机会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了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老板可以再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的话,我会说:重构!重构! 重构!。如果一定要加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公司设定的时间之前!”



QQ截图20230628143530.jpg



  • 时间:领导、公司会不会给予足够的时间深入重构,万一没有如期完成呢?

  • 回报:重构是否能达到预期,是否能带来质变级的体验,万一重构后没成功呢?

  • 能力:自身能力是否能承担得起重构的重任,是否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

  • 博弈:重构也是一种资源的博弈,考虑如何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


重构




  • 重构的机会应该是去争取的,而不是被赋予的




  • 生活中处处有压力,又总是压得人喘不过气,如果连个代码重构都不敢想、不敢搞,那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又当如何?正如那句话:“做人如果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QQ截图20230628143731.jpg


收获


其实,个人感觉收获最大的还是心智的磨练; 其次是技术的提升;


结语


生活已经够累了,跟大家闲扯一下,放松!放松!放松! 最重要的天热了要多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适度的体育活动!欢迎大家说说自己的看法


作者:风雪中的兔子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49586143011291192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为了摸鱼,我开发了一个工具网站

       大家好,我是派大星,由于前段时间实习入职,所以把时间以及精力都放在熟悉公司业务以及从工作中提升自己的业务逻辑,空余时间也是放在了学习新技术上,到目前为止也是参与了公司3个项目的开发团队中,参与过程中犯过错,...
继续阅读 »

       大家好,我是派大星,由于前段时间实习入职,所以把时间以及精力都放在熟悉公司业务以及从工作中提升自己的业务逻辑,空余时间也是放在了学习新技术上,到目前为止也是参与了公司3个项目的开发团队中,参与过程中犯过错,暴露出了很多的不足,丧失过信心,学生时期所带的傲气也是被一点一点的慢慢的打磨掉,正是因为这些,带给我的成长是巨大的。好了,闲言少叙,下面让我们进入今天的主题。


创作背景


       因为”懒“得走路,所以发明了汽车飞机,因为”懒“得干苦力活,所以发明了机器帮助我们做,很早之前看到过这个梗,而我这次同样也是因为”懒“,所以才开发出了这个工具。这里先卖个关子,先不说这个工具的作用,容我向大家吐槽一下这一段苦逼的经历。在我实习刚入职不久,就迎来了自己第一个任务,由于自己对所参与的项目的业务并不太了解,所以只能先做一些类似测试的工作,比如就像这次,组长给了我一份Json 文件,当我打开文件后看到数据都是一些地区名称,但当我随手的将滚动条往下一拉,瞬间发现不对劲,因为这个小小的文件行数竟然达到了1w+❗❗❗❗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不禁让我脊背发凉,但是这时我的担心还没达到最坏的地步,毕竟我还对具体的任务不了解。但当组长介绍任务内容,主要是让我将这些数据添加到数据库对应的表中,由于没有sql脚本,只有这个json 文件,需要手动去操作,而且给我定的任务周期是两天。听到这个时间时内心的慌张瞬间消失了,因为在之前我就了解过Navicat支持Json格式的文件直接导入数据,一个这么简单的任务给我两天时间,这不是非要让我带薪学习。


猥琐流口水表情包_表情包大全_尼凸图片网_一个图片、头像、表情包分享的网站


当我接下任务自信打开Navicat的导入功能时发现了一个重要问题,虽然它支持字段映射,但是给的Json数据是省市区地址名称,里面包含着各种嵌套,说实话到想到这里我已经慌了,而且也测试了一下字段只能单个的批量导入,而且不支持嵌套的类型,突然就明白为什么 给我两天的时间。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这时候心里只能默默祈祷已经有大神开发出了能处理这种数据的工具网站,但是经过一个小时的艰苦奋斗,但最终依旧是没有结果,网上有很多JsonSQl的工具网站,但是很多都支持简单支持一下生成创建表结构的语句,当场心如死灰,跑路的心都有了。但最终还是咬着牙 手动初始化数据,其过程中的“趣味” 实属无法用语言表达……


        上述就是这个工具的开发背景,也是怕以后再给我分配这么“有趣” 的任务。那么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制的 Json转译SQL 工具,而且它也是一个完全免费的工具网站,同时这次也是将项目进行了 开源分享,大家也可以自己用现成的代码完成本地部署测试,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拉取代码!



开源地址:github.com/pdxjie/sql-…



项目简介


Sql-Translation (简称ST)是一个 Json转译SQL 工具,在同类工具的基础上增强了功能,为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而生。并且遵循 “轻页面、重逻辑” 的原则,由极简页面来处理复杂任务,且它不仅仅是一个项目,而是以“降低时间成本、提高效率”为目标的执行工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技术选型


前端:



  • Vue

  • AntDesignUI组件库

  • MonacoEditor 编辑器

  • sql-formatter SQL格式化


后端:



  • SpringBoot

  • FastJson


项目特点



  • 内置主键JSON块如果包含id字段,在选择建表操作模式时内部会自动为id设置primary key

  • 支持JSON数据生成建表语句:按照内置语法编写JSON,支持生成创建表的SQL语句

  • 支持JSON数据生成更新语句:按照内置语法编写JSON,支持生成创更新的SQL语句,可配置单条件、多条件更新操作

  • 支持JSON数据生成插入语句:按照内置语法编写JSON,支持生成创插入的SQL语句,如果JSON中包含 多层 (children)子嵌套,可按照相关语法指定作为父级id的字段

  • 内置操作语法:该工具在选取不同的操作模式时,内置特定的使用语法规范

  • 支持字段替换:需转译的JSON中字段与对应的SQL字段不一致时可以选择字段替换

  • 界面友好:支持在线编辑JSON代码,支持代码高亮、语法校验、代码格式化、查找和替换、代码块折叠等,体验良好


解决痛点


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Sql-Translation 可以解决哪些痛点问题:




  • 需要将大量JSON中的数据导入到数据库中,但是JSON中包含大量父子嵌套关系 ——> 可以使用本站




  • 在进行JSON数据导入数据库时,遇到JSON字段与数据库字段不一致需要替换字段时 ——> 可以使用本站




  • 根据Apifox工具来实现更新或新增接口(前提是对接口已经完成了设计工作),提供了Body体数据,而且不想手动编写SQL时 ——> 可以使用本站




对上述三点进行进行举例说明(按照顺序):


第一种情况:

{
"id": "320500000",
"text": "苏州工业园区",
"value": "320500000",
"children": [
{
"id": "320505006",
"text": "斜塘街道",
"value": "320505006",
"children": []
},
{
"id": "320505007",
"text": "娄葑街道",
"value": "320505007",
"children": []
},
....
]
}

第二种情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三种情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以上内容就是该工具的简单介绍,由于该工具内置了部分语法功能,想要了解本工具全部工具以及想要动手操作的的同学请点击前往操作文档 ,该操作文档中包含了具体的语法介绍以及每种转换的具体示例数据 提供测试使用。


地址传送门



作者:派同学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168285867160076295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