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环信即时通讯云

环信即时通讯云

单聊、群聊、聊天室...
环信开发文档

环信开发文档

环信FAQ

环信FAQ

集成常见问题及答案
RTE开发者社区

RTE开发者社区

汇聚音视频领域技术干货,分享行业资讯
技术讨论区

技术讨论区

技术交流、答疑
资源下载

资源下载

收集了海量宝藏开发资源
iOS Library

iOS Library

不需要辛辛苦苦的去找轮子, 这里都有
Android Library

Android Library

不需要辛辛苦苦的去找轮子, 这里都有

文件上传你会吧?那帮我做个文件下载功能

web
大家好,又是我,大聪明,立志做个早起吃草的马儿。话说上回解决完部署的问题(部署完了,样式不生效差点让我这个前端仔背锅),我又感觉回到了眼神清澈的大聪明状态,直到今天产品跟我说:“听说你是文件上传高手?做过大文件上传?切片?断点续传?”,听完我一脸戒备和紧张,“...
继续阅读 »

大家好,又是我,大聪明,立志做个早起吃草的马儿。话说上回解决完部署的问题(部署完了,样式不生效差点让我这个前端仔背锅),我又感觉回到了眼神清澈的大聪明状态,直到今天产品跟我说:“听说你是文件上传高手?做过大文件上传?切片?断点续传?”,听完我一脸戒备和紧张,“难道我面试吹的牛皮被他发现了,现在要捅破了?”我正在犹豫要不要跟他摊牌说,我面试掺了水的时候,他又来了一句,“那帮我做个 文件下载 的功能吧”,我突然放松下来了,原来是要加需求呀,害我白担心一场。作为CVT工程师,这点事根本难不倒我。
好了下面开始我的CV大法。



首先找到后端协调,他让我返回一个file_id,该file_id是我在文件上传到服务器存储的时候,后端返回给我的,通过此file_id,来找到对应的文件,很好很简单。


image.png


接着,看后端提供的文件下载接口,咱就是说,经历的少,不知道对不对,后端直接就是返回文件的字节流(bytes),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信息,没有文件名,没有文件类型,去问了一下说就是这样的,咱也不敢多问


image.png


天无绝人之路,还好我在前端获取文件的时候能找到总的文件列表,通过遍历出来也能拿到文件的信息


image.png


下面是判断文件类型方法


    getFileTypeMime (key) {
let mimeType = ''
switch (key) {
case 'png':
mimeType = 'image/png'
break
case 'jpeg':
mimeType = 'image/jpeg'
break
case 'pdf':
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break
case 'xlsx':
mimeType = 'application/vnd.openxmlformats-officedocument.spreadsheetml.sheet'
break
case 'docx':
mimeType = 'application/vnd.openxmlformats-officedocument.wordprocessingml.document'
break
default:
mimeType = 'text/plain'
break
}
return mimeType
},

下面是文件下载的方法 (错误的)


    downLoad (value, key) {
const type = key.split('.')[1] // 文件类型
const name = key.split('.')[0] // 文件名
axiosBase({
url: `/ass/download?alert_id=${this.alert_id}&file_id=${value}`,
method: 'get',
}).then(res => {
const blob = new Blob([res], { type: this.getFileTypeMime(type) }) // 文件类型
const link = document.createElement('a')
const href = window.URL.createObjectURL(blob) // 创建下载的链接
link.href = href
link.download = name // 下载后文件名
document.body.appendChild(link)
link.click() // 点击下载
document.body.removeChild(link) // 下载完成移除元素
window.URL.revokeObjectURL(href) // 释放掉blob对象
}).catch((err) => { console.log(err) })
}

为什么是错误的呢?点了效果也确实是实现了 文件的下载,但是打开,然后格式错误了??


image.png


又是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直接打开度娘,搜索又找到了这篇(神文)解决


    downLoad (value, key) {
const type = key.split('.')[1] // 文件类型
const name = key.split('.')[0] // 文件名
axiosBase({
url: `/download?alert_id=${this.alert_id}&file_id=${value}`,
method: 'get',
responseType: 'blob'
}).then(res => {
const blob = new Blob([res], { type: this.getFileTypeMime(type) }) // 文件类型
const link = document.createElement('a')
const href = window.URL.createObjectURL(blob) // 创建下载的链接
link.href = href
link.download = name // 下载后文件名
document.body.appendChild(link)
link.click() // 点击下载
document.body.removeChild(link) // 下载完成移除元素
window.URL.revokeObjectURL(href) // 释放掉blob对象
}).catch((err) => { console.log(err) })
}


又是有惊无险的一天



作者:世上只有一个唐广君
来源:juejin.cn/post/7389913027654434857
收起阅读 »

部署完了,样式不生效差点让我这个前端仔背锅

web
大家好,作为今年刚毕业的大聪明(小🐂🐎),知道今年不好就业,费心费力的面试终于进了个小公司,然后我的奇妙之旅开始了。 叮!闹钟响了!牙都不刷了,直接起床出门去上班,身为🐂🐎就要有早起吃草干活的觉悟,所以我是个很合格的食草动物。只不过,下面的信息,让我一天当动...
继续阅读 »

大家好,作为今年刚毕业的大聪明(小🐂🐎),知道今年不好就业,费心费力的面试终于进了个小公司,然后我的奇妙之旅开始了。



叮!闹钟响了!牙都不刷了,直接起床出门去上班,身为🐂🐎就要有早起吃草干活的觉悟,所以我是个很合格的食草动物。只不过,下面的信息,让我一天当动物的好心情都没了。


无标题.png


部署?因为该公司人数比较少,也没有自动化部署操作,只能让前端build一下dist包然后丢给后端,让后端部署,然后该项目也比较急,我刚来,也不好意思@后端,恰巧跟我对接的后端也是刚来不熟悉,所以我就跟负责人继续扯皮拖延时间了。(真是不好意思,假的)↓↓↓


无标题ED.png
终于经过不断努力(后端),部署好了,但是,我的样式乱了,为什么呢?看了一下网络和源代码,样式文件都请求到了,问了后端,一致说是我前端的问题,我懵了,然后快马加鞭查找问题


无标题.png


解决


ok,那我先看打包的dist文件有样式有问题吗,使用npm安装个 http-server 运行打包后的index.html,运行打开运行后的地址,欧克样式没乱,文件引用也没问题,那到底是什么鬼影响的呢?


在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我打开了神器--csdn,搜索打包dist部署后样式文件不生效,就遇到了这个神文t.csdnimg.cn/WbQyq
欧克,按照博主说的Nginx没有配置这两个东西而导致的,我有点不确定是不是,有点犹犹豫豫的找到后端说帮我在Nginx配置文件的http加下这两个配置,然后样式就好了,完美!后端由于疏忽,没加上就把问题推给我,结果被我扳回一城。


include   mime.types;
default_type application/octet-stream;


  1. include mime.types;



    • 这个指令告诉Nginx去包含一个文件,这个文件通常包含了定义了MIME类型(Multipurpose Internet Mail Extensions)的配置。MIME类型指定了文件的内容类型,例如文本文件、图像、视频等。通过包含 mime.types 文件,Nginx可以识别不同类型的文件并正确地处理它们。

    • 示例:假设 mime.types 文件中定义了 .html 文件为 text/html 类型,Nginx在处理请求时会根据这个定义设置正确的HTTP响应头。



  2. default_type application/octet-stream;



    • 这个指令设置了默认的MIME类型。如果Nginx无法根据文件扩展名或其他方式确定响应的MIME类型时,就会使用这个默认类型。

    • application/octet-stream 是一个通用的MIME类型,表示未知的二进制数据。当服务器无法识别文件类型时,会默认使用这个类型。例如,如果请求的文件没有合适的MIME类型或没有被 mime.types 文件中列出,Nginx就会返回 application/octet-stream 类型。

    • 这种设置对于确保未知文件类型的安全传输很有用,因为浏览器通常会下载这些文件而不是尝试在浏览器中打开它们。




总之,添加 include mime.types; 和 default_type application/octet-stream; 配置后,Nginx能够正确地识别和处理CSS文件的MIME类型,从而确保浏览器能够正确加载和应用CSS样式。


所以,前端仔不能只当前端仔,还是要好好学点服务端的知识,不然锅给你,你还认为这是你该背的锅。



以上是开玩笑的描述,只是为了吸引增加阅读量



作者:世上只有一个唐广君
来源:juejin.cn/post/7388696625689051170
收起阅读 »

前端更新部署后通知用户刷新

web
前言 周五晚上组里说前端有bug,正在吃宵夜的我眉头一紧,立即打开了钉钉(手贱...),看了一下这不是前几天刚解决的吗,果然,使用刷新大法就解决,原因不过是用户一直停留在页面上,新的版本发布后,没有刷新拿不到新的资源。 现在大部分的前端系统都是SPA,用户在使...
继续阅读 »

前言


周五晚上组里说前端有bug,正在吃宵夜的我眉头一紧,立即打开了钉钉(手贱...),看了一下这不是前几天刚解决的吗,果然,使用刷新大法就解决,原因不过是用户一直停留在页面上,新的版本发布后,没有刷新拿不到新的资源。


现在大部分的前端系统都是SPA,用户在使用中对系统更新无感知,切换菜单等并不能获取最新资源,如果前端是覆盖性部署,切换菜单请求旧资源,这个旧资源已经被覆盖(hash打包的文件),还会出现一直无响应的情况。


那么,当前端部署更新后,提示一直停留在系统中的用户刷新系统很有必要。


解决方案



  1. 在public文件夹下加入manifest.json文件,记录版本信息

  2. 前端打包的时候向manifest.json写入当前时间戳信息

  3. 在入口JS引入检查更新的逻辑,有更新则提示更新

    • 路由守卫router.beforeResolve(Vue-Router为例),检查更新,对比manifest.json文件的响应头Etag判断是否有更新

    • 通过Worker轮询,检查更新,对比manifest.json文件的响应头Etag判断是否有更新。当然你如果不在乎这点点开销,可不使用Worker另开一个线程




Public下的加入manifest.json文件


{
"timestamp":1706518420707,
"msg":"更新内容如下:\n--1.添加系统更新提示机制"
}

这里如果是不向用户提示更新内容,可不填,前段开发者也无需维护manifest.json的msg内容,这里主要考虑到如果用户在填长表单的时候,填了一大半,你这时候给用户弹个更新提示,用户无法判断是否影响当前表单填写提交,如果将更新信息展示出来,用户感知更新内容,可判断是否需要立即刷新,还是提交完表单再刷新。


webpack向manifest.json写入当前时间戳信息


	// 版本号文件
const filePath = path.resolve(`./public`, 'manifest.json')
// 读取文件内容
readFile(filePath, 'utf8', (err, data) => {
if (err) {
console.error('读取文件时出错:', err)
return
}
// 将文件内容转换JSON
const dataObj = JSON.parse(data)
dataObj.timestamp = new Date().getTime()
// 将修改后的内容写回文件
writeFile(filePath, JSON.stringify(dataObj), 'utf8', err => {
if (err) {
console.error('写入文件时出错:', err)
return
}
})
})

如果你无需维护更新内容的话,可直接写入timestamp


// 生成版本号文件
const filePath = path.resolve(`./public`, 'manifest.json')
writeFileSync(filePath, `${JSON.stringify({ timestamp: new Date().getTime() })}`)


检查更新的逻辑


入口文件main.js处引入


我这里检查更新的文件是放在utils/checkUpdate


// 检查版本更新
import '@/utils/checkUpdate'

checkUpdate文件内容如下


import router from '@/router'
import { Modal } from 'ant-design-vue'
if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let lastEtag = ''
let hasUpdate = false
let worker = null

async function checkUpdate() {
try {
// 检测前端资源是否有更新
let response = await fetch(`/manifest.json?v=${Date.now()}`, {
method: 'head'
})
// 获取最新的etag
let etag = response.headers.get('etag')
hasUpdate = lastEtag && etag !== lastEtag
lastEtag = etag
} catch (e) {
return Promise.reject(e)
}
}

async function confirmReload(msg = '', lastEtag) {
worker &&
worker.postMessage({
type: 'pause'
})
try {
Modal.confirm({
title: '温馨提示',
content: '系统后台有更新,请点击“立即刷新”刷新页面\n' + msg,
okText: '立即刷新',
cancelText: '5分钟后提示我',
onOk() {
worker.postMessage({
type: 'destroy'
})
location.reload()
},
onCancel() {
worker &&
worker.postMessage({
type: 'recheck',
lastEtag: lastEtag
})
}
})
} catch (e) {}
}

// 路由拦截
router.beforeEach(async (to, from, next) => {
next()
try {
await checkUpdate()
if (hasUpdate) {
worker.postMessage({
type: 'destroy'
})
location.reload()
}
} catch (e) {}
})

// 利用worker轮询
worker = new Worker(
/* webpackChunkName: "checkUpdate.worker" */ new URL('../worker/checkUpdate.worker.js', import.meta.url)
)

worker.postMessage({
type: 'check'
})
worker.onmessage = ({ data }) => {
if (data.type === 'hasUpdate') {
hasUpdate = true
confirmReload(data.msg, data.lastEtag)
}
}
}


这里因为缺换路由本来就要刷新页面,用户可无需感知系统更新信息,直接通过请求头的Etag即可,这里的Fetch方法就用head获取相应头就好了。


checkUpdate.worker.js文件如下


let lastEtag
let hasUpdate = false
let intervalId = ''
async function checkUpdate() {
try {
// 检测前端资源是否有更新
let response = await fetch(`/manifest.json?v=${Date.now()}`, {
method: 'get'
})
// 获取最新的etag和data
let etag = response.headers.get('etag')
let data = await response.json()
hasUpdate = lastEtag !== undefined && etag !== lastEtag
if (hasUpdate) {
postMessage({
type: 'hasUpdate',
msg: data.msg,
lastEtag: lastEtag,
etag: etag
})
}
lastEtag = etag
} catch (e) {
return Promise.reject(e)
}
}

// 监听主线程发送过来的数据
addEventListener('message', ({ data }) => {
if (data.type === 'check') {
// 每5分钟执行一次
// 立即执行一次,获取最新的etag,避免在setInterval等待中系统更新,第一次获取的etag是新的,但是lastEtag还是undefined,不满足条件,错失刷新时机
checkUpdate()
intervalId = setInterval(checkUpdate,5 * 60 * 1000)
}
if (data.type === 'recheck') {
// 每5分钟执行一次
hasUpdate = false
lastEtag = data.lastEtag
intervalId = setInterval(checkUpdate, 5 * 60 * 1000)
}
if (data.type === 'pause') {
clearInterval(intervalId)
}
if (data.type === 'destroy') {
clearInterval(intervalId)
close()
}
})


如果不使用worker直接讲轮询逻辑放在checkUpdate即可


Worker引入


从 webpack 5 开始,你可以使用 Web Workers 代替 worker-loader


new Worker(new URL('./worker.js', import.meta.url));

以下版本的就只能用worker-loader


也可以逻辑写成字符串,然后通过ToURL给new Worker,如下:


function createWorker(f) {
const blob = new Blob(['(' + f.toString() +')()'], {type: "application/javascript"});
const blobUrl = window.URL.createObjectURL(blob);
const worker = new Worker(blobUrl);
return worker;
}

createWorker(function () {
self.addEventListener('message', function (event) {
// 消费信息
self.postMessage('send message')
}, false);
})


worker数据通信



// 主线程
var uInt8Array = new Uint8Array(new ArrayBuffer(10));
for (var i = 0; i < uInt8Array.length; ++i) {
 uInt8Array[i] = i * 2; // [0, 2, 4, 6, 8,...]
}
worker.postMessage(uInt8Array);
// Worker 线程
self.onmessage = function (e) {
 var uInt8Array = e.data;
 postMessage('Inside worker.js: uInt8Array.toString() = ' + uInt8Array.toString());
 postMessage('Inside worker.js: uInt8Array.byteLength = ' + uInt8Array.byteLength);
};


但是,拷贝方式发送二进制数据,会造成性能问题。比如,主线程向 Worker 发送一个 500MB 文件,默认情况下浏览器会生成一个原文件的拷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JavaScript 允许主线程把二进制数据直接转移给子线程,但是一旦转移,主线程就无法再使用这些二进制数据了,这是为了防止出现多个线程同时修改数据的麻烦局面。这种转移数据的方法,叫做Transferable Objects。这使得主线程可以快速把数据交给 Worker,对于影像处理、声音处理、3D 运算等就非常方便了,不会产生性能负担。


如果要直接转移数据的控制权,就要使用下面的写法。


// Transferable Objects 格式
worker.postMessage(arrayBuffer, [arrayBuffer]);

// 例子
var ab = new ArrayBuffer(1);
worker.postMessage(ab, [ab]);

Web Worker 使用教程 -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ruanyifeng.com)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对象都可以被转移。只有那些被设计为可转移的对象(用[ Transferable ] IDL 扩展属性修饰),比如ArrayBuffer、MessagePort,ImageBitmap,OffscreenCanvas,才能通过这种方式来传递。转移操作是不可逆的,一旦对象被转移,原始上下文中的引用将不再有效。转移对象可以显著减少复制数据所需的时间和内存。


---------------------------------更新-------------------------------------


如果只考虑是否更新,无需告知内容,无需创建manifest.json,直接通过index.html的Etag判断即可,因为打包工具会自动在filename添加hash,如果有内容修改,入口文件的js引入资源文件hash会改变,通过Etag判断即可。


async function checkUpdate() {
try {
// 检测前端资源是否有更新
let response = await fetch(`/?v=${Date.now()}`, {
method: 'head',
cache: 'no-cache'
})
// 获取最新的etag
let etag = response.headers.get('etag')
hasUpdate = lastEtag && etag !== lastEtag
lastEtag = etag
} catch (e) {
return Promise.reject(e)
}
}

作者:Zayn
来源:juejin.cn/post/7329280514628534313
收起阅读 »

🎲选择困难症的福音-基于threejs+cannonjs的扔骰子小游戏

web
在一个美好的周末,闲来无事,约上朋友一起在家打麻将,奈何尘封已久的麻将包里翻来翻去也没找到骰子的踪影,于是想在网上找一个骰子模拟器来代替,找了半天都没有发现一款合适好用的软件,于是心血来潮,打算自己做一个🎲模拟器。 1.制定需求设计以及技术方案 1.骰子模型 ...
继续阅读 »

在一个美好的周末,闲来无事,约上朋友一起在家打麻将,奈何尘封已久的麻将包里翻来翻去也没找到骰子的踪影,于是想在网上找一个骰子模拟器来代替,找了半天都没有发现一款合适好用的软件,于是心血来潮,打算自己做一个🎲模拟器。


1.制定需求设计以及技术方案


1.骰子模型



  • 用户可以选择多种骰子模型,如六面 15面 20面等不同风格的供选择

  • 并且可以选择要投掷骰子的数量 暂定1-10


2.分数计算规则



  • 每次投掷完后会自动计算总点数并显示在屏幕上

  • 可以保存历史摇骰子记录 最多支持历史100条记录

  • 可以自定义用户参与摇骰子,投掷完成后会显示:luke摇出了xx点。。并且保存在历史记录中

  • 支持多人参与摇骰子比赛:比如先加入4名玩家,开始后会依次提示轮到哪位玩家来开始投掷,并且可以选择每局大家需要投掷的次数,最后会统计总点数以及排名。


3.动画特效



  • 每次投掷时对骰子随机一个角度以及投掷方向,如果同时投掷多个骰子则随机每一个骰子的角度,给骰子施加一个向赌盘中心的力,让骰子随机落在赌盘中部,在赌盘周围增加一道空气墙来阻止骰子移动到牌桌外。

  • 模拟不同骰子的落地音效


4.技术实现



  • 利用threejs来实现webgl相关渲染。如骰子模型、场景渲染、相机、棋盘等。

  • 利用cannosjs来模拟物理引擎。如骰子碰撞检测、抛出坠落动画、重力加速等物理效果。


2.效果展示


dae56ae9-b4ef-4028-b141-a4cc2616b9c0.gif


3.开始实现


准备3d骰子模型和棋盘素材

首先是找到合适的gltf模型,这里我们在sketchfab上找到了一款质感很真实的骰子模型。下载下来的模型可以通过gltf-viewer来查看模型效果。
棋盘的话其实是一张图片平铺起来的,这里我用了一张木地板图片。


引入资源以及初始化webgl场景

import * as CANNON from "cannon-es";
import * as THREE from 'three';
import { OrbitControls } from 'three/addons/controls/OrbitControls.js';
import { GLTFLoader } from 'three/addons/loaders/GLTFLoader.js';
import { GUI } from 'three/addons/libs/lil-gui.module.min.js';


const scene = new THREE.Scene();
const camera = new THREE.PerspectiveCamera(75, window.innerWidth / window.innerHeight, 0.1, 1000);
const renderer = new THREE.WebGLRenderer();
renderer.setSize(window.innerWidth, window.innerHeight);
document.body.appendChild(renderer.domElement);

//创建物理世界对象
const world = new CANNON.World();
// 设置物理世界重力加速度
world.gravity.set(0, -100, 0); //重力加速度: 单位:m/s²

创建物理模型、地面以及网格模型地面

这里简单叙述一下物理世界和webgl世界的联系以及如何在webgl场景里模拟出真实的物理效果。



  • 首先在three创建的webgl场景是无法直接创建并感知到物理世界的,threejs只负责实时渲染物理的状态并展示在画布上。而cannos恰好相反,它不负责渲染,只负责创建一个物理世界以及具备物理引擎的物体,并根据物体状态实时计算物体的位置、角度等。并把这些信息实时同步给webgl场景中的模型,把模型渲染到页面上实现物理世界的可视化。

  • 所以我们创建骰子、地面等模型都需要创建两份。一份在webgl中创建,一份在物理世界中创建,并且保持同样的尺寸。


      //创建骰子网格模型(gltf模型)
    const loader = new GLTFLoader();
    const gltf = await loader.loadAsync('./assets/model/dice_model.glb');

    const meshModel = gltf.scene;//获取箱子网格模型
    meshModel.position.set(50,30,50);
    meshModel.scale.set(5,5,5);
    scene.add(meshModel);

    //包围盒计算
    const box3 = new THREE.Box3();
    box3.expandByObject(meshModel);//计算模型包围盒
    const size = new THREE.Vector3();
    box3.getSize(size);//包围盒计算箱子的尺寸

    // 创建骰子物理模型
    const sphereMaterial = new CANNON.Material()//碰撞体材质
    // 物理正方体
    const bodyModel = new CANNON.Body({
    mass: 0.3, // 碰撞体质量0.3kg
    position: new CANNON.Vec3(50,30,50), // 位置
    shape: new CANNON.Box(new CANNON.Vec3(size.x/2, size.y/2, size.z/2)),
    material: sphereMaterial
    });


    // 物理地面
    const groundMaterial = new CANNON.Material()
    const groundBody = new CANNON.Body({
    mass: 0, // 质量为0,始终保持静止,不会受到力碰撞或加速度影响
    shape: new CANNON.Plane(),
    material: groundMaterial,
    });
    // 改变平面默认的方向,法线默认沿着z轴,旋转到平面向上朝着y方向
    groundBody.quaternion.setFromEuler(-Math.PI / 2, 0, 0);//旋转规律类似threejs 平面
    world.addBody(groundBody)

    //设置物理世界参数
    const contactMaterial = new CANNON.ContactMaterial(groundMaterial, sphereMaterial, {
    restitution: 0.5, //反弹恢复系数
    })
    // 把关联的材质添加到物理世界中
    world.addContactMaterial(contactMaterial)


    // 网格地面
    const planeGeometry = new THREE.PlaneGeometry(1000, 1000);
    const texture = new THREE.TextureLoader().load('./assets/textures/hardwood2_diffuse.jpg');
    texture.wrapS = THREE.RepeatWrapping;
    texture.wrapT = THREE.RepeatWrapping;
    texture.repeat.set(10, 10);
    const planeMaterial = new THREE.MeshLambertMaterial({
    // color:0x777777,
    map: texture,
    });
    const planeMesh = new THREE.Mesh(planeGeometry, planeMaterial);
    planeMesh.rotateX(-Math.PI / 2);
    scene.add(planeMesh);



创建好模型后,我们在创建光源,相机等,这里就不再赘述。接下来我们开始设计物理世界的骰子抛出后坠落效果,并将物理世界和webgl渲染同步。


    //点击屏幕后,设置物理骰子的角度和速度,物理会向上抛出并随着重力下落,触碰到地面后则会发生碰撞反弹
renderer.domElement.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event) {
start_throw = true;
clearPoints();
const randomEuler = Math.random()*3;
bodyModel.quaternion.setFromEuler(Math.PI / randomEuler, Math.PI / randomEuler, Math.PI / randomEuler);
bodyModel.position.set(0,50,0);//点击按钮,body回到下落的初始位置
// 为物体设置初始速度(用以产生抛物线效果)
bodyModel.velocity.set(option.x,option.y,option.z); // x, y, z 方向上的速度
// 选中模型的第一个模型,开始下落
world.addBody(bodyModel);
})

function render() {
world.step(1/60);//更新物理计算
meshModel.position.copy(bodyModel.position); //渲染循环中,同步物理球body与网格球mesh的位置
meshModel.quaternion.copy(bodyModel.quaternion); //同步姿态角度
locateView(); //相机跟随物体移动
requestAnimationFrame(render);
renderer.render(scene, camera);
if (isBodyStopped(bodyModel)&&start_throw) {
showPoints(); //停止运动后,显示点数
start_throw = false;
}
}
render();//根据帧数渲染


接下来,我们再添加骰子点数计算相关逻辑。


//获取朝上面的点数
function getUpperFace(mesh) {
// 定义每个面的局部法线向量(手动定义)
const localNormals = [
new THREE.Vector3(0, 1, 0), // 面1
new THREE.Vector3(0, 0, -1), // 面2
new THREE.Vector3(-1, 0, 0), // 面3
new THREE.Vector3(1, 0, 0), // 面4
new THREE.Vector3(0, 0, 1), // 面5
new THREE.Vector3(0, -1, 0), // 面6
];

let maxDot = -Infinity;
let faceValue = 0;
for (let i = 0; i < localNormals.length; i++) {
// 将局部法线向量转化为世界空间
const worldNormal = localNormals[i].clone().applyQuaternion(mesh.quaternion);

// 与全局上方向的点积
const dot = worldNormal.dot(new THREE.Vector3(0, 1, 0));

// 检查点积,找到最大值
if (dot > maxDot) {
maxDot = dot;
faceValue = i + 1; // 面的点数即为索引加1
}
}

return faceValue;
}
//判断物体是否停止运动
function isBodyStopped(body, linearVelocityThreshold = 0.1, angularVelocityThreshold = 0.1) {
// 获取物体的线性速度和角速度
const linearVelocityMagnitude = body.velocity.length();
const angularVelocityMagnitude = body.angularVelocity.length();

// 判断速度是否低于设定的阈值
return linearVelocityMagnitude < linearVelocityThreshold && angularVelocityMagnitude < angularVelocityThreshold;
}
//展示点数
function showPoints() {
let res = getUpperFace(meshModel);
let poin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points");
point.innerHTML = `点数:${res}`
}
//清空点数
function clearPoints() {
let poin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points");
point.innerHTML = ``
}

实现这些逻辑后,我们已经可以模拟出骰子抛出坠落并触碰地面后反弹,在停止运动后计算点数的效果。已经实现基础功能,但是我们发现如果随机速度过大的时候会移动很远才停下,于是我们增加一个空气墙来限制骰子在固定范围内。并且增加一个碰撞检测来触发撞地声音的效果。


//添加空气墙
const wallShape = new CANNON.Box(new CANNON.Vec3(100, 100, 0.1));

const wall1 = new CANNON.Body({ mass: 0 });
wall1.addShape(wallShape);
wall1.position.set(0, 100, -100); // Back wall
world.addBody(wall1);

const wall2 = new CANNON.Body({ mass: 0 });
wall2.addShape(wallShape);
wall2.position.set(0, 100, 100); // Front wall
world.addBody(wall2);

const wall3 = new CANNON.Body({ mass: 0 });
wall3.addShape(wallShape);
wall3.quaternion.setFromEuler(0, Math.PI / 2, 0); // Rotate for side walls
wall3.position.set(100, 100, 0); // Right wall
world.addBody(wall3);

const wall4 = new CANNON.Body({ mass: 0 });
wall4.addShape(wallShape);
wall4.quaternion.setFromEuler(0, Math.PI / 2, 0); // Rotate for side walls
wall4.position.set(-100, 100, 0); // Left wall
world.addBody(wall4);

//监听物体碰撞回调
const audio = new Audio('./assets/audio/peng.mp3');
bodyModel.addEventListener('collide', (event) => {
const contact = event.contact;
//获得沿法线的冲击速度
const ImpactV = contact.getImpactVelocityAlongNormal();
// 碰撞越狠,声音越大
if(ImpactV/35>1) {
audio.volume = 1;
} else {
audio.volume = ImpactV/35>0?ImpactV/35:0;
}
audio.currentTime = 0;
audio.play();
})

这样我们就初步完成了抛掷一个骰子并获取点数的功能,看似简单的一个场景实际上设计起来并不容易,要考虑很多因素。后续我会继续增加多个骰子同时抛掷的场景,以及比赛模式。源码也会贡献出来供大家一起学习参考,如果有更好的idea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私信,大家一起在webgl中感受物理世界的魅力!



附完整代码:


import * as CANNON from "cannon-es";
import * as THREE from 'three';
import { OrbitControls } from 'three/addons/controls/OrbitControls.js';
import { GLTFLoader } from 'three/addons/loaders/GLTFLoader.js';
import { GUI } from 'three/addons/libs/lil-gui.module.min.js';


const scene = new THREE.Scene();
const camera = new THREE.PerspectiveCamera(75, window.innerWidth / window.innerHeight, 0.1, 1000);
const renderer = new THREE.WebGLRenderer();
renderer.setSize(window.innerWidth, window.innerHeight);
document.body.appendChild(renderer.domElement);

// 实例化一个gui对象
// const gui = new GUI();
// //改变交互界面style属性
// gui.domElement.style.right = '0px';
// gui.domElement.style.width = '300px';

const option = {
z: -24,
x: -36,
y: -17,
z1: 1,
x1: 1,
y1: 1,
}
// //gui控制参数
// const folder_position = gui.addFolder('速度方向');
// folder_position.add(option, 'z', -100, 100);
// folder_position.add(option, 'x', -100, 100);
// folder_position.add(option, 'y', -100, 100);
// const folder_rotation = gui.addFolder('角度');
// folder_rotation.add(option, 'z1', -10, 10).step(0.1);
// folder_rotation.add(option, 'x1', -10, 10).step(0.1);
// folder_rotation.add(option, 'y1', -10, 10).step(0.1);

// CANNON.World创建物理世界对象
const world = new CANNON.World();
// 设置物理世界重力加速度
// world.gravity.set(0, -1000, 0); //重力加速度: 单位:m/s²
world.gravity.set(0, -100, 0);




//网格球体(gltf模型)
const loader = new GLTFLoader();
const gltf = await loader.loadAsync('./assets/model/dice_model.glb');

const meshModel = gltf.scene;//获取箱子网格模型
meshModel.position.set(50,30,50);
meshModel.scale.set(5,5,5);
scene.add(meshModel);

//包围盒计算
const box3 = new THREE.Box3();
box3.expandByObject(meshModel);//计算模型包围盒
const size = new THREE.Vector3();
box3.getSize(size);//包围盒计算箱子的尺寸

// 物理球体
const sphereMaterial = new CANNON.Material()//碰撞体材质
// 物理箱子
const bodyModel = new CANNON.Body({
mass: 0.3, // 碰撞体质量0.3kg
position: new CANNON.Vec3(50,30,50), // 位置
shape: new CANNON.Box(new CANNON.Vec3(size.x/2, size.y/2, size.z/2)),
material: sphereMaterial
});

// 骨骼辅助显示
const skeletonHelper = new THREE.SkeletonHelper(meshModel);
scene.add(skeletonHelper);

// world.addBody(bodyModel);

//添加空气墙
// Create air walls
const wallShape = new CANNON.Box(new CANNON.Vec3(100, 100, 0.1));

const wall1 = new CANNON.Body({ mass: 0 });
wall1.addShape(wallShape);
wall1.position.set(0, 100, -100); // Back wall
world.addBody(wall1);

const wall2 = new CANNON.Body({ mass: 0 });
wall2.addShape(wallShape);
wall2.position.set(0, 100, 100); // Front wall
world.addBody(wall2);

const wall3 = new CANNON.Body({ mass: 0 });
wall3.addShape(wallShape);
wall3.quaternion.setFromEuler(0, Math.PI / 2, 0); // Rotate for side walls
wall3.position.set(100, 100, 0); // Right wall
world.addBody(wall3);

const wall4 = new CANNON.Body({ mass: 0 });
wall4.addShape(wallShape);
wall4.quaternion.setFromEuler(0, Math.PI / 2, 0); // Rotate for side walls
wall4.position.set(-100, 100, 0); // Left wall
world.addBody(wall4);

camera.position.set(42,85,21)
camera.lookAt(0,10,0);

// 物理地面
const groundMaterial = new CANNON.Material()
const groundBody = new CANNON.Body({
mass: 0, // 质量为0,始终保持静止,不会受到力碰撞或加速度影响
shape: new CANNON.Plane(),
material: groundMaterial,
});
// 改变平面默认的方向,法线默认沿着z轴,旋转到平面向上朝着y方向
groundBody.quaternion.setFromEuler(-Math.PI / 2, 0, 0);//旋转规律类似threejs 平面
world.addBody(groundBody)

//设置物理世界参数
const contactMaterial = new CANNON.ContactMaterial(groundMaterial, sphereMaterial, {
restitution: 0.5, //反弹恢复系数
})
// 把关联的材质添加到物理世界中
world.addContactMaterial(contactMaterial)

//光源设置
const directionalLight = new THREE.DirectionalLight(0xffffff, 2);
directionalLight.position.set(20, 100, 10);
scene.add(directionalLight);


// 网格地面
const planeGeometry = new THREE.PlaneGeometry(1000, 1000);
const texture = new THREE.TextureLoader().load('./assets/textures/hardwood2_diffuse.jpg');
texture.wrapS = THREE.RepeatWrapping;
texture.wrapT = THREE.RepeatWrapping;
texture.repeat.set(10, 10);
const planeMaterial = new THREE.MeshLambertMaterial({
// color:0x777777,
map: texture,
});
const planeMesh = new THREE.Mesh(planeGeometry, planeMaterial);
planeMesh.rotateX(-Math.PI / 2);
scene.add(planeMesh);

// 添加一个辅助网格地面
// const gridHelper = new THREE.GridHelper(50, 50, 0x004444, 0x004444);
// scene.add(gridHelper);


var controls = new OrbitControls(camera, renderer.domElement);
controls.enableDamping = true; // 允许阻尼效果
controls.dampingFactor = 0.25; // 阻尼系数

let start_throw = false;
renderer.domElement.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event) {
start_throw = true;
clearPoints();
const randomEuler = Math.random()*3;
bodyModel.quaternion.setFromEuler(Math.PI / randomEuler, Math.PI / randomEuler, Math.PI / randomEuler);
bodyModel.position.set(0,50,0);//点击按钮,body回到下落的初始位置
// 为物体设置初始速度(用以产生抛物线效果)
bodyModel.velocity.set(option.x,option.y,option.z); // x, y, z 方向上的速度
// 选中模型的第一个模型,开始下落
world.addBody(bodyModel);
})
const audio = new Audio('./assets/audio/peng.mp3');
bodyModel.addEventListener('collide', (event) => {
const contact = event.contact;
//获得沿法线的冲击速度
const ImpactV = contact.getImpactVelocityAlongNormal();
// 碰撞越狠,声音越大
if(ImpactV/35>1) {
audio.volume = 1;
} else {
audio.volume = ImpactV/35>0?ImpactV/35:0;
}
audio.currentTime = 0;
audio.play();
})

//判断物体是否停止运动
function isBodyStopped(body, linearVelocityThreshold = 0.1, angularVelocityThreshold = 0.1) {
// 获取物体的线性速度和角速度
const linearVelocityMagnitude = body.velocity.length();
const angularVelocityMagnitude = body.angularVelocity.length();

// 判断速度是否低于设定的阈值
return linearVelocityMagnitude < linearVelocityThreshold && angularVelocityMagnitude < angularVelocityThreshold;
}

function showPoints() {
let res = getUpperFace(meshModel);
let poin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points");
point.innerHTML = `点数:${res}`
}

//相机跟随物体移动
function locateView() {
camera.position.x = meshModel.position.x;
camera.position.y = meshModel.position.y + 30;
camera.position.z = meshModel.position.z + 20;
camera.lookAt(meshModel.position)
}

function clearPoints() {
let poin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points");
point.innerHTML = ``
}
//获取朝上面的点数
function getUpperFace(mesh) {
// 定义每个面的局部法线向量(手动定义)
const localNormals = [
new THREE.Vector3(0, 1, 0), // 面1
new THREE.Vector3(0, 0, -1), // 面2
new THREE.Vector3(-1, 0, 0), // 面3
new THREE.Vector3(1, 0, 0), // 面4
new THREE.Vector3(0, 0, 1), // 面5
new THREE.Vector3(0, -1, 0), // 面6
];

let maxDot = -Infinity;
let faceValue = 0;
for (let i = 0; i < localNormals.length; i++) {
// 将局部法线向量转化为世界空间
const worldNormal = localNormals[i].clone().applyQuaternion(mesh.quaternion);

// 与全局上方向的点积
const dot = worldNormal.dot(new THREE.Vector3(0, 1, 0));

// 检查点积,找到最大值
if (dot > maxDot) {
maxDot = dot;
faceValue = i + 1; // 面的点数即为索引加1
}
}

return faceValue;
}
function render() {
world.step(1/60);//更新物理计算
meshModel.position.copy(bodyModel.position); //渲染循环中,同步物理球body与网格球mesh的位置
meshModel.quaternion.copy(bodyModel.quaternion); //同步姿态角度
locateView(); //相机跟随物体移动
requestAnimationFrame(render);
renderer.render(scene, camera);
if (isBodyStopped(bodyModel)&&start_throw) {
showPoints(); //停止运动后,显示点数
start_throw = false;
}
}
render();


作者:LukeSuperCoder
来源:juejin.cn/post/7394993393125064704
收起阅读 »

谈谈国内前端的三大怪啖

web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和一些外国前端开发有些交流。他们对于国内环境不了解,有时候会问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大概是这些问题的启发,让我反复在思考一些更为深入的问题。今天聊三个事情:小程序微前端模块加载小程序每个行业都有一把银座,当坐上那把银座时,做什么便都是对的。“我们...
继续阅读 »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和一些外国前端开发有些交流。他们对于国内环境不了解,有时候会问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大概是这些问题的启发,让我反复在思考一些更为深入的问题。

今天聊三个事情:

  • 小程序
  • 微前端
  • 模块加载

小程序

每个行业都有一把银座,当坐上那把银座时,做什么便都是对的。

“我们为什么需要小程序?”

第一次被问到这个问题,是因为一个法国的同事。他被派去做一个移动端业务,刚好那个业务是采用小程序在做。于是一个法国小哥就在被痛苦的中文文档和黑盒逻辑中来回折磨着 🤦。

于是,当我们在有一次交流中,他问出了我这个问题:我们为什么需要小程序?

说实话,我试图解释了 19 年国内的现状,以及微信小程序推出时候所带来的便利和体验等等。总之,在我看来并不够深刻的见解。

即便到现在为止,每次当我使用小程序的时候,依旧会复现这个问题。在 ChatGPT 11 月份出来的时候,我也问了它这个很有国内特色的问题:

看起来它回答的还算不错,至少我想如果它来糊弄那些老外,应该会比我做的更好些。

但如果扪心自问,单从技术上来讲。以上这些事情,一定是有其他方案能解决的。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更像是一场截胡的商业案例:

应用市场

全世界的互联网人都知道应用市场是非常有价值的事情,可以说操作系统最值钱的部分就在于他们构建了自己的应用市场。

只要应用在这里注册发行,雁过拔毛,这家公司就是互联网世界里的统治阶级,规则的制定者。

反之则需要受制于人,APP 做的再大,也只是应用市场里的一个应用,做的好与坏还得让应用商店的评判。

另外,不得不承认的是,一个庞大如苹果谷歌这样的公司,他们的应用商店对于普通国内开发者来说,确实是有门槛的。

在国内海量的 APP 需求来临之前,能否提供一个更低成本的解决方案,来消化这些公司的投资?

毕竟不是所有的小企业都需要 APP,其实他们大部分需求 Web 就可以解决,但是 Web 没牌面啊,做 Web 还得砸搜索的钱才有流量。(某度搜索又做成那样...)

那做操作系统?太不容易,那么多人都溺死在水里了,这水太深。

那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既能构建生态,又有 APP 的心智,还能给入驻企业提供流量?

于是,在 19 年夏天,滨海大厦下的软件展业基地里,每天都在轮番播放着,做 XX小程序,拥抱下一个风口...

全新体验心智

小程序用起来挺方便的。

你有没有想过,这些美妙感觉的具体都来自哪些?以及这些真的是 Web 技术本身无法提供的吗?

  1. 靠谱感,每个小程序都有约束和规范,于是你可以将他们整整齐齐的陈放在你的列表里,仿佛你已经拥有了这一个个精心雕琢的作品,相对于一条条记不住的网页地址和鱼龙混杂的网页内容来说,这让你觉得小程序更加的有分量和靠谱。
  2. 安全感,沉浸式的头部,没有一闪而过的加载条,这一切无打扰的设计,都让你觉得这是一个在你本地的 APP,而不是随时可能丢失网页。你不会因为网速白屏而感到焦虑,尽管网络差的时候,你的 KFC 依旧下不了单 😂
  3. 沉浸感,我不知道是否打开网页时顶部黑黑的状态栏是故意留下的,还是不小心的... 这些限制都让用户非常强烈的意识到这是一个网页而不是 APP,而小程序中虽然上面也存在一个空间的空白,但是却可以被更加沉浸的主题色和氛围图替代。网页这个需求做不了?我不信。
H5小程序
  1. 顺滑感,得益于 Native 的容器实现,小程序在所有的视图切换时,都可以表现出于原生应用一样的顺滑感。其实这个问题才是在很多 Hybrid 应用中,主要想借助客户端来处理和解决的问题。类似容器预开、容器切换等技术是可以解决相关问题的,只是还没有一个标准。

我这里没有提性能,说实话我不认为性能在小程序中是有优势的(Native 调用除外,如地图等,不是一个讨论范畴)。作为普通用户,我们感受到的只是离线加载下带来的顺滑而已。

而上述提到的许多优势,这对于一个高品质的 Web 应用来说是可以做得到的,但注意这里是高品质的 Web 应用。而这种“高品质”在小程序这里,只是入驻门槛而已。

心智,这个词,听起来很黑话,但却很恰当。当小程序通过长期这样的筛选,所沉淀出来一批这样品质的应用时。就会让每个用户即便在还没打开一个新的小程序之前,也有不错体验的心理预期。这就是心智,一种感觉跟 Web 不一样,跟 APP 有点像的心智。

打造心智,这件事情好像就是国内互联网企业最擅长做的事情,总是能从一些细微的差别中开辟一条独立的领域,然后不断强化灌输本来就不大的差异,等流量起来再去捞钱变现。


我总是感觉现在的互利网充斥着如何赚钱的想法,好像永远赚不够。“赚钱”这个事情,在这些公司眼里就是圈人圈地抢资源,看看谁先占得先机,别人有的我也得有,这好像是最重要的事情。

很少有企业在思考如何创造些没有的市场,创造些真正对技术发展有贡献,对社会发展有推动作用的事情。所以在国内互联网圈也充斥着一种奇怪的价值观,有技术的不一定比赚过钱的受待见。

管你是 PHP 还是 GO,管你是在做游戏还是直播带货,只要赚到钱就是高人。并且端的是理所应当、理直气壮,有些老板甚至把拍摄满屋子的程序员为自己打工作为一种乐趣。什么情怀、什么优雅、什么愿景,人生就俩字:搞钱。

不是故意高雅,赚钱这件事情本身不寒碜,只是在已经赚到盆满钵满、一家独大的时候还在只是想着赚更多的钱,好像赚钱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一样,这就有点不合适。企业到一定程度是要有社会责任的,龙头企业每一个决定和举措,都有会影响接下来的几年里这个行业的价值观走向。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好格局的企业,我非常珍惜每一个值得尊重的中国企业,来自一个蔚来车主。

小程序在商业上固然是成功的,但吃的红利可以说还是来自 网页 到 应用 的心智变革。将本来流向 APP 的红利,截在了小程序生态里。

但对于技术生态的发展却是带来了无数条新的岔路,小程序的玩法就决定了它必须生长在某个巨型应用里面,不论是用户数据获取、还是 API 的调用,其实都是取决于应用容器的标准规范。

不同公司和应用之间则必然会产生差异,并且这种差异是墒增式的差异,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变越大。如果每个企业都只关注到自己业务的增长,无外部约束的话,企业必然会根据自己的业务发展和政策需要,选择成本较低的调整 API,甚至会故意制造一些壁垒来增加这种差异。

小程序,应该是 浏览器 与 操作系统 的融合,这本应该是推动这两项技术操刀解决的事情。

微前端

qiankun、wujie、single-spa 是近两年火遍前端的技术方案,同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需要微前端?

我不确定是否每个在使用这项技术的前端都想清楚了这个问题,但至少在我面试过的候选人中,我很少遇到对自己项目中已经在使用的微前端,有很深的思考和理解的人。

先说下我的看法:

  1. 微前端,重在解决项目管理而不在用户体验。
  2. 微前端,解决不了该优化和需要规范的问题。
  3. 微前端,在挽救没想清楚 MPA 的 SPA 项目。

没有万能银弹

银色子弹(英文:Silver Bullet),或者称“银弹”“银质子弹”,指由纯银质或镀银的子弹。在欧洲民间传说及19世纪以来哥特小说风潮的影响下,银色子弹往往被描绘成具有驱魔功效的武器,是针对狼人、吸血鬼等超自然怪物的特效武器。后来也被比喻为具有极端有效性的解决方法,作为杀手锏、最强杀招、王牌等的代称。

所有技术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前一项技术的基础之上,但技术依赖的选择过程中一定需要保留第一性原理的意识。

当 React、Vue 兴起,当 打包技术(Webpack) 兴起,当 网页应用(SPA) 兴起,这些杰出的技术突破都在不同场景和领域中给行业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方案。

不知从何时开始,前端除了 div 竟说不出其他的标签(还有说 View 的),项目中再也不会考虑给一个通用的 class 解决通用样式问题。

不知从何时开始,有没有权限需要等到 API 请求过后才知道,没有权限的话再把页面跳转过去申请。

不知从何时开始,大家的页面都放在了一个项目里,两个这样的巨石应用融合竟然变成了一件困难的事。

上面这些不合理的现状,都是在不同的场景下,不思考适不适合,单一信奉 “一招吃遍天” 下演化出的问题。

B 端应用,是否应该使用 SPA? 这其实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微前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认准 SPA 了必须是互联网下一代应用标准的产物,好像有了 SPA 以后,MPA 就变得一文不值。甭管页面是移动端的还是PC的;甭管页面是面对 C 端的还是 B 端的;甭管一个系统是有 20 个页面还是 200 个页面,一律行这套逻辑。

SPA 不是万能银弹,React 不是万能银弹,Tailwind 不是万能银弹。在新技术出现的时候,保持热情也要保持克制。

ps. 我也十分痛恨 React 带来的这种垄断式的生态,一个 React 组件将 HTML 和 Style 都吃进去,让你即使在做一个移动端的纯展示页面时,也需要背上这些称重的负担。

质疑 “墨守成规”,打开视野,深度把玩,理性消费。

分而治之

分治法,一个很基本的工程思维。

在我看来在一个正常商业迭代项目中的主要维护者,最好不要超过 3 个人,注意是主要维护者(Maintainer) 。

你应该让每个项目都有清晰的责任人,而不是某行代码,某个模块。责任人的理解是有归属感,有边界感的那种,不是口头意义上的责任人。(一些公司喜欢搞这种虚头巴脑的事情,什么连坐…)

我想大部分想引入微前端的需求都是类似 如何更好的划分项目边界,同时保留更好的团队协同。

比如 导航菜单 应该是独立收口独立管理的,并且当其更新时,应该同时应用于所有页面中。类似的还有 环境变量、时区、主题、监控及埋点。微前端将这些归纳在主应用中。

而具体的页面内容,则由对应的业务进行开发子应用,最后想办法将路由关系注册进主应用即可。

当然这样纯前端的应用切换,还会出现不同应用之间的全局变量差异、样式污染等问题,需要提供完善的沙箱容器、隔离环境、应用之间通信等一系列问题,这里不展开。

当微前端做到这一部分的时候,我不禁在想,这好像是在用 JavaScript 实现一个浏览器的运行容器。这种本应该浏览器本身该做的事情,难道 JS 可以做的更好?

只是做到更好的项目拆分,组织协同的话,引入后端服务,由后端管控路由表和页面规则,将页面直接做成 MPA,这个方案或许并不比引入微前端成本高多少。

体验差异

从 SPA 再回 MPA,说了半天不又回去了么。

所以不防想想:在 B端 业务中使用 SPA 的优势在哪里?

流畅的用户体验:

这个话题其实涵盖范围很广,对于 SPA 能带来的 “流畅体验”,对于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导航菜单不变,内容变化 发生变化,页面切换中间不出现白屏

但要做到这个点,其实对于 MPA 其实并没有那么困难,你只需要保证你的 FCP 在 500ms 以内就行。

以上的页面切换全部都是 MPA 的多页面切换,我们只是简单做了导航菜单的 拆分 和 SWR,并没有什么特殊的 preload、prefetch 处理,就得到了这样的效果。

因为浏览器本身在页面切换时会在 unload 之前先 hold 当前页面的视图不变,发起一下一个 document 的请求,当页面的视图渲染做到足够快和界面结构稳定就可以得到这样的效果。

这项浏览器的优化手段我找了很久,想找一篇关于它的博文介绍,但确实没找到相关内容,所以 500ms 也是我的一个大致测算,如果你知道相关的内容,可以在评论区补充,不胜感激。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浏览器本身就在尽最大的努力做这些优化,并且他们的优化会更底层、更有效的。

离线访问 (PWA)

SPA 确实会有更好的 PWA 组织能力,一个完整的 SPA 应用甚至可以只针对编译层做改动就可以支持 PWA 能力。

但如果看微前端下的 SPA 应用,需要支持 PWA 那就同样需要分析各子应用之间的元数据,定制 Service Worker。这种组织关系和定制 SW,对于元数据对于数据是来自前端还是后端,并不在意。

也就是说微前端模式下的 PWA,同样的投入成本,把页面都管理在后端服务中的 MPA 应用也是可以做到相同效果的。

项目协同、代码复用

有人说 SPA 项目下,项目中的组件、代码片段是可以相互之间复用的,在 MPA 下就相对麻烦。

这其实涉及到项目划分的领域,还是要看具体的需求也业务复杂度来定。如果说整个系统就是二三十个页面,这做成 SPA 使用前端接管路由高效简单,无可厚非。

但如果你本身在面对的是一个服务于复杂业务的 B 端系统,比如类似 阿里云、教务系统、ERP 系统或者一些大型内部系统,这种往往需要多团队合作开发。这种时候就需要跟完善的项目划分、组织协同和系统整合的方案。

这个时候 SPA 所体现出的优势在这样的诉求下就会相对较弱,在同等投入的情况下 MPA 的方案反而会有更少的执行成本。

也不是所有项目一开始就会想的那么清楚,或许一开始的时候就是个简单的 SPA 项目,但是随着项目的不断迭代,才变成了一个个复杂的巨石应用,现在如果再拆出来也会有许多迁移成本。引入微前端,则可以...

这大概是许多微前端项目启动的背景介绍,我想说的是:对于屎山,我从来不信奉“四两拨千斤”

如果没有想好当下的核心问题,就引入新的“银弹”解决问题,只会是屎山雕花。

项目协同,抽象和复用这些本身不是微前端该解决的问题,这是综合因素影响下的历史背景问题。也是需要一个个资深工程师来把控和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需要面对不同的场景给出不同的治理方案。

这个道理跟防沙治沙一样,哪有那么多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好事。

模块加载

模块加载这件事情,从玉伯大佬的成名作 sea.js 开始就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当时 jQuery 的时代里,这是一个绝对超前的项目,我也在实际业务中体会过在无编译的环境下 sea.js 的便捷。

实际上,不论是微前端、低代码、会场搭建等热门话题离不开这项技术基础。

import * from * 我们每天都在用,但最终的产物往往是一个自运行的 JS Bundle,这来自于 Webpack、Vite 等编译技术的发展。让我们可以更好的组织项目结构,以构建更复杂的前端应用。

模块的概念用久了,就会自然而然的在遇到浏览器环境中,遇到动态模块加载的需求时,想到这种类似模块加载的能力。

比如在遇到会场千奇百怪的个性化营销需求时,能否将模块的 Props 开放出来,给到非技术人员,以更加灵活的方式让他们去做自由组合。

比如在低代码平台中,让开发者自定义扩展组件,动态的将开发好的组件注册进低代码平台中,以支持更加个性的需求。

在万物皆组件的思想影响下,把一整个完整页面都看做一个组件也不是不可以。于是在一些团队中,甚至提倡所有页面都可以搭建、搭建不了的就做一个大的页面组件。这样及可以减少维护运行时的成本,又可以统一管控和优化,岂不美哉。

当这样大一统的“天才方案”逐渐发展成为标准后,也一定会出现一些特殊场景无法使用,但没关系,这些天才设计者肯定会提供一种更加天才的扩展方案出来。比如插件,比如扩展,比如 IF ELSE。再后来,就会有性能优化了,而优化的 追赶对象 就是用原来那种简单直出的方案。

有没有发现,这好像是在轮回式的做着自己出的数学题,一道接一道,仿佛将 1 + 1的结论重新演化了一遍。

题外话,我曾经自己实现过一套通过 JSON Schema 描述 React 结构的 “库” ,用于一个低代码核心层的渲染。在我的实现过程中,我越发觉得我在做一件把 JSX 翻译成 JS 的事情,但 JSX 或者 HTML 本身不就是一种 DSL 么。为什么一定要把它翻译成 JSON 来传输呢?或者说这样的封装其本身有意义么?这不就是在做 PHP、.Net 直接返回带有数据的 HTML Ajax 一样的事情么。

传统的浏览器运行环境下要实现一个模块加载器,无非是在全局挂载一个注册器,通过 Script 插入一段新的 JS,该 JS 通过特殊的头尾协议,将运行时的代码声明成一个函数,注册进事先挂载好的注册器。

但实际的实现场景往往要比这复杂的多,也有一些问题是这种非原生方式无法攻克的问题。比如全局注册器的命名冲突;同模块不同版本的加载冲突;并发加载下的时序问题;多次模块加载的缓存问题 等等等等等...

到最后发现,这些事情好像又是在用 JS 做浏览器该做的事情。然而浏览器果然就做了,,Vite 就主要采用这种模式实现了它 1 年之内让各大知名项目切换到 Vite 的壮举。

“但我们用不了,有兼容性问题。”

哇哦,当我看着大家随意写出的 display: grid 样式定义,不禁再次感叹人们对未知的恐惧。

import.meta 的兼容性是另外一个版本,是需要 iOS12 以上,详情参考:caniuse.com/?search=imp…

试想一下,现在的低代码、会场搭建等等各类场景的模块加载部分,如果都直接采用 ESM 的形式处理,这对于整个前端生态和开发体验来说会有多么大的提升。

模块加载,时至今日,本来就已经不再需要 loader。 正如 seajs 中写的:前端模块化开发那点历史

历史不是过去,历史正在上演。随着 W3C 等规范、以及浏览器的飞速发展,前端的模块化开发会逐步成为基础设施。一切终究都会成为历史,未来会更好。

结语

文章的结尾,我想感叹另外一件事,国人为什么一定要有自己的操作系统?为什么一定需要参与到一些规范的制定中?

因为我们的智慧需要有开花的土壤,国内这千千万开发者的抱负需要有地方释放。

如果没有自己掌握核心技术,就是只能在问题出现的时候用另类的方式来解决。最后在一番折腾后,发现更底层的技术只要稍稍一改就可以实现的更好。这就像三体中提到的 “智子” 一样,不断在影响着我们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不论是小程序、微前端还是模块加载。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有自己的互联网底蕴,能决定或者影响操作系统和浏览器的底层能力。这些 “怪啖” 要么不会出现,要么就是人类的科技创新。

希望未来技术人不用再追逐 Write Once, Run Everywhere 的事情...


作者:YeeWang
来源:juejin.cn/post/7267091810366488632
收起阅读 »

为什么删除node_modules文件夹那么慢

web
Windows系统 为什么删除node_modules文件夹那么慢? 在Windows系统中删除node_modules文件夹可能会比较慢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文件数量过多:node_modules文件夹通常包含大量的文件和文件夹,如果其中文件数量过多,系统需...
继续阅读 »

动画.gif


Windows系统 为什么删除node_modules文件夹那么慢?


在Windows系统中删除node_modules文件夹可能会比较慢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文件数量过多node_modules文件夹通常包含大量的文件和文件夹,如果其中文件数量过多,系统需要逐一扫描并删除每个文件,这会导致删除过程变得缓慢。

  2. 文件路径过长:在Windows系统中,文件路径的长度有限制,如果node_modules文件夹中存在过长的文件路径,系统在删除这些文件时可能会变得缓慢。

  3. 文件占用node_modules文件夹中可能包含一些被其他程序占用的文件,这会导致系统无法立即删除这些文件,从而延长删除时间。

  4. 磁盘速度:如果node_modules文件夹位于机械硬盘上而非固态硬盘,机械硬盘的读写速度相对较慢,也会影响删除操作的速度。

  5. 杀软扫描:有些杀毒软件在删除文件时会对文件进行扫描,以确保文件不包含恶意代码。这个额外的扫描过程也会增加删除文件的时间。


为什么在苹果系统上删除node_modules文件夹就很快?



  1. 文件系统差异:Windows采用的是NTFS文件系统,而macOS使用的是APFS文件系统,APFS 在快速复制、文件元数据管理、空间分配等方面具有优势,支持快速文件复制、快速目录大小计算、快速空间释放等功能,而 NTFS 和 exFAT 在某些方面可能不如 APFS 那么快速和高效。

  2. 文件路径处理:Windows对文件路径长度有限制,而macOS对文件路径长度的限制相对较宽松。如果node_modules文件夹中存在过长的文件路径,Windows系统在处理这些文件时可能会变得缓慢。

  3. 文件锁定:Windows系统在处理被其他程序占用的文件时,可能会出现文件锁定的情况,导致删除操作变得缓慢。而macOS系统在这方面可能更加灵活。

  4. 文件系统碎片:Windows系统在长时间使用后可能会产生文件系统碎片,这会影响文件的读写和删除速度。而macOS对文件系统碎片的处理可能更加高效。


Windows中删除慢解决方案


为了加快在Windows系统中删除文件夹的速度,可以尝试使用命令行删除、关闭占用文件的程序、使用专门的删除工具等方法,以提高删除效率。



  • 在删除前关闭占用文件的程序:确保node_modules文件夹中的文件没有被其他程序占用,可以提前关闭相关程序再进行删除操作。

  • 使用固态硬盘:如果可能的话,将node_modules文件夹放在固态硬盘上,可以显著提高文件的读写速度。

  • 使用命令行删除:在命令行中使用rd /s /q node_modules命令可以快速删除node_modules文件夹,避免Windows资源管理器中的删除操作。

  • 使用专门的删除工具:例如 npm 全局安装 rimraf,以后直接使用删除命令即可。


npm install rimraf -g 
~
rimraf node_modules/

动画2.gif


作者:iwhao
来源:juejin.cn/post/7350107540325875721
收起阅读 »

什么是系统的鲁棒性?

嗨,你好啊,我是猿java 现实中,系统面临的异常情况和不确定性因素是不可避免的。例如,网络系统可能会遭受网络攻击、服务器宕机等问题;金融系统可能会受到市场波动、黑天鹅事件等因素的影响;自动驾驶系统可能会遇到天气恶劣、道路状况复杂等情况。 在这些情况下,系统的...
继续阅读 »

嗨,你好啊,我是猿java


现实中,系统面临的异常情况和不确定性因素是不可避免的。例如,网络系统可能会遭受网络攻击、服务器宕机等问题;金融系统可能会受到市场波动、黑天鹅事件等因素的影响;自动驾驶系统可能会遇到天气恶劣、道路状况复杂等情况。


在这些情况下,系统的鲁棒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够确保系统能够正确地处理各种异常情况,保持正常运行。因此,这篇文章我们将分析什么是系统的鲁棒性?如何保证系统的鲁棒性?


什么是系统的鲁棒性?


鲁棒性,英文为 Robustness,它是一个多学科的概念,涉及控制理论、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等领域。


在计算机领域,系统的鲁棒性是指系统在面对各种异常情况和不确定性因素时,仍能保持稳定运行和正常功能的能力。


鲁棒性是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指标,一个具有良好鲁棒性的系统能够在遇到各种异常情况时做出正确的响应,不会因为某些异常情况而导致系统崩溃或失效。


鲁棒性要求系统在在遇到各种异常情况都能正常工作,各种异常很难具像化,这看起来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情况,那么系统的鲁棒性该如何评估呢?


系统鲁棒性的评估


系统的鲁棒性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考虑和评估,这里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估:


首先,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应该考虑到各种可能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


例如,在网络系统中,可以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技术来保护系统免受网络攻击;在金融系统中,可以采用风险管理技术来降低市场波动对系统的影响;在自动驾驶系统中,可以采用传感器融合、路径规划等技术来应对复杂的道路状况。


其次,系统在面临异常情况时应该具有自我修复和自我调整的能力


例如,当网络系统遭受攻击时,系统应该能够及时发现并隔离攻击源,同时自动恢复受影响的服务;当金融系统受到市场波动影响时,系统应该能够自动调整投资组合,降低风险;当自动驾驶系统面临复杂道路状况时,系统应该能够根据实时的道路情况调整行驶策略。


此外,系统的鲁棒性还包括对数据异常和不确定性的处理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数据往往会存在各种异常情况,例如数据缺失、噪声数据等。系统应该能够对这些异常数据进行有效处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系统也应该能够对数据的不确定性进行有效处理,例如通过概率模型、蒙特卡洛方法等技术来处理数据不确定性,提高系统的鲁棒性。


鲁棒性的架构策略


对于系统的鲁棒性,有没有一些可以落地的策略?


如下图,展示了一些鲁棒性的常用策略,核心思想是:事前-事中-事后


image.png


预防故障(事前)


对于技术人员来说,要有防范未然的意识,因此,对于系统故障要有预防措施,主要的策略包括:



  • 代码质量:绝大部分软件系统是脱离不了代码,因此代码质量是预防故障很核心的一个前提。

  • 脱离服务:脱离服务(Removal from service)这种策略指的是将系统元素临时置于脱机状态,以减轻潜在的系统故障。

  • 替代:替代(Substitution)这种策略使用更安全的保护机制-通常是基于硬件的-用于被视为关键的软件设计特性。

  • 事务:事务(Transactions)针对高可用性服务的系统利用事务语义来确保分布式元素之间交换的异步消息是原子的、一致的、隔离的和持久的。这四个属性被称为“ACID属性”。

  • 预测模型:预测模型(Predictive model.)结合监控使用,用于监视系统进程的健康状态,以确保系统在其标称操作参数内运行,并在检测到预测未来故障的条件时采取纠正措施。

  • 异常预防:异常预防(Exception prevention)这种策略指的是用于防止系统异常发生的技术。

  • 中止:如果确定某个操作是不安全的,它将在造成损害之前被中止(Abort)。这种策略是确保系统安全失败的常见策略。

  • 屏蔽:系统可以通过比较几个冗余的上游组件的结果,并在这些上游组件输出的一个或多个值不同时采用投票程序,来屏蔽(Masking)故障。

  • 复盘:复盘是对事故的整体分析,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查缺补漏,找到完善的方案。


检测故障(事中)


当故障发生时,在采取任何关于故障的行动之前,必须检测或预测故障的存在,故障检测策略主要包括:



  • 监控:监控(Monitor)是用于监视系统的各个其他部分的健康状态的组件:处理器、进程、输入/输出、内存等等。

  • **Ping/echo:**Ping/echo是指在节点之间交换的异步请求/响应消息对,用于确定通过相关网络路径的可达性和往返延迟。

  • 心跳:心跳(Heartbeat)是一种故障检测机制,它在系统监视器和被监视进程之间进行周期性的消息交换。

  • 时间戳:时间戳(Timestamp)这种策略用于检测事件序列的不正确性,主要用于分布式消息传递系统。

  • 条件监测:条件检测(Condition monitoring.)这种策略涉及检查进程或设备中的条件或验证设计过程中所做的假设。

  • 合理性检查:合理性检查(Sanity checking)这种策略检查特定操作或计算结果的有效性或合理性。

  • 投票:投票(Voting)这种策略的最常见实现被称为三模块冗余(或TMR),它使用三个执行相同操作的组件,每个组件接收相同的输入并将其输出转发给投票逻辑,用于检测三个输出状态之间的任何不一致。

  • 异常检测:异常检测(Exception detection)这种策略用于检测改变执行正常流程的系统状态。

  • 自检测:自检测(Self-test)要求元素(通常是整个子系统)可以运行程序来测试自身的正确运行。自检测程序可以由元素自身启动,或者由系统监视器不时调用。


故障恢复(事后)


故障恢复是指系统出现故障之后如何恢复工作。这是对团队应急能力的一个极大考验,如何在系统故障之后,将故障时间缩小到最短,将事故损失缩减到最小?这往往决定了一个平台,一个公司的声誉,决定了很多技术人员的去留。故障恢复的策略主要包括:



  • 冗余备用:冗余备用(Redundant spare)有三种主要表现形式:主动冗余(热备用)、被动冗余(温备用)和备用(冷备用)。

  • 回滚:回滚(Rollback)允许系统在检测到故障时回到先前已知良好状态,称为“回滚线”——回滚时间。

  • 异常处理:异常处理(Exception handling)要求在检测到异常之后,系统必须以某种方式处理它。

  • 软件升级:软件升级(Software upgrade)的目标是在不影响服务的情况下实现可执行代码映像的在线升级。

  • 重试:重试(Retry)策略假定导致故障的故障是暂时的,重试操作可能会取得成功。

  • 忽略故障行为:当系统确定那些消息是虚假的时,忽略故障行为(Ignore faulty behavior)要求忽略来自特定来源的消息。

  • 优雅降级:优雅降级(Graceful degradation)这种策略在元素故障的情况下保持最关键的系统功能,放弃较不重要的功能。

  • 重新配置:使用重新配置(Reconfiguration),系统尝试通过将责任重新分配给仍在运行的资源来从系统元素的故障中恢复,同时尽可能保持关键功能。


上述这些策略看起来很高大上,好像离你很远,但是其实很多公司都有对应的措施,比如:系统监控,系统告警,数据备份,分布式,服务器集群,多活,降级策略,熔断机制,复盘等等,这些术语应该就和我们的日常开发息息相关了。


总结


系统的鲁棒性是指系统在面对各种异常情况和不确定性因素时,仍能保持稳定运行和正常功能的能力。系统鲁棒性看似一个理想的状态,却是业界一直追求的终极目标,比如,系统稳定性如何做到 5个9(99.999%),甚至是 6个9(99.9999%),这就要求技术人员时刻保持工匠精神、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多走一步,只有在各个相关岗位的共同协作下,才能确保系统的鲁棒性。


学习交流


如果你觉得文章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呗,关注公众号:猿java,持续输出硬核文章。


作者:猿java
来源:juejin.cn/post/7393312386571370536
收起阅读 »

uniapp适配android、ios的引导页、首页布局

uniapp适配Android、Ios的引导页和首页布局 真是很久没来掘金写文章了,最近一直在学习Nest和Next这些后端知识,忙只是一方面,更多的还是懒吧。其实今年来北京工作之后,完全独立挑大梁来写app收获还是蛮多的,但是我一般忙完就完事,着急学习自己...
继续阅读 »

uniapp适配Android、Ios的引导页和首页布局



真是很久没来掘金写文章了,最近一直在学习Nest和Next这些后端知识,忙只是一方面,更多的还是懒吧。其实今年来北京工作之后,完全独立挑大梁来写app收获还是蛮多的,但是我一般忙完就完事,着急学习自己的东西去,没有把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时总结。这点感觉很不好,以后尽量把工作中遇到的有价值的问题总结下来,也算是给自己这段时间工作的复习,也能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引导页


原型图和需求


微信截图_20240722143529.png



需求大致是这样:一共有三页,每页有2-3组图片,产品想要炫酷的视觉效果



我接收到需求后,首先想的是gif图,于是让UI帮我做了一张12帧的gif,大家来感受一下效果


01.gif



不知道大家感受怎么样,放到手机来模拟的时候有些模糊、有些卡顿,且占用空间很大,一张12帧的图片已经20M+,
整个应用不过才30M的情况下,绝对接受不了这种情况,于是我就放弃的gif,想要用代码来实现。



思路


留给我的开发时间并不多,只有半天,自己本身css能力一般,按照gif这样估计最多做出来一页,所以我和产品决定阉割掉一部分动效,做三页。



  • UI负责把每条图片列表切图给我

  • 引导页用swiper实现,这样页面切换动画可以省时间

  • 第一页水平做动画两两一组,交替实现动画

  • 第二页垂直做动画,交替实现

  • 第三页原图和AI图在一个父盒子下,原图动态改变宽度来实现交替播放

  • 每页文字和按钮通过position:fixed置底

  • 最后一页手动加上滑动事件,可以不点击按钮进入首页


代码实现



  • template布局


<view class="swiperLayout">
<swiper
:current="current"
class="swiper"
duration="350"
@change="change"
:indicator-active-color=" '#FFF272' "
:indicator-color="'#ccc'"
indicator-dots="true"
>

<swiper-item class="swiperItem">
<view class="itemLayout">
<image
class="img an1"
src="@/static/guide/guide1_1.png"
mode="scaleToFill"
/>

<image
class="img an2"
src="@/static/guide/guide1_2.png"
mode="scaleToFill"
/>

<image
class="img an1"
src="@/static/guide/guide1_3.png"
mode="scaleToFill"
/>

<image
class="img an2"
src="@/static/guide/guide1_4.png"
mode="scaleToFill"
/>

<view class="buttonBox">
<view class="title">海量模板</view>
<view class="button" @click="next(1)">下一步</view>
</view>
</view>
</swiper-item>
<swiper-item class="swiperItem">
<view class="itemLayout">
<view class="guide2Box">
<image
class="img2 an3"
src="@/static/guide/guide2_1.png"
mode="scaleToFill"
/>

<image
class="img2 an4"
src="@/static/guide/guide2_2.png"
mode="scaleToFill"
/>

<image
class="img2 an3"
src="@/static/guide/guide2_3.png"
mode="scaleToFill"
/>

</view>
<view class="buttonBox">
<view class="title">5000+云端照片存储</view>
<view class="button" @click="next(2)">下一步</view>
</view>
</view>
</swiper-item>
<swiper-item
class="swiperItem"
@touchstart="handlerStart($event)"
@touchmove="handerMove($event)"
>

<view class="itemLayout">
<view class="guide3">
<-- img3动态改变自己的宽度,来实现动画效果 -->
<image
class="img3 an5 z"
src="@/static/guide/guide3_1.png"
mode="aspectFill"
/>

<image
class="img4 "
src="@/static/guide/guide3_2.png"
mode="heightFix"
/>

</view>
<view class="buttonBox">
<view class="title">高清照片,无水印无广告</view>
<view class="button" @click="toIndex">继续</view>
</view>
</view>
</swiper-item>
</swiper>
</view>


  • css部分


.swiper {
width: 100vw;
height: 100vh;
background: #000;
.swiperItem {
.itemLayout {
display: flex;
flex-direction: column;
align-items: center;
padding-top: 60rpx;
.img {
width: 220vw;
height: 35vw;
margin: 20rpx 0 0rpx 0;
}
.img2 {
width: 30vw;
height: 256vw;
}
.title {
color: $themeColor;
margin-top: 40rpx;
text-align: center;
font-size: 36rpx;
font-weight: 600;
margin-bottom: 40rpx;
}
.button {
background: $themeColor;
color: #000;
height: 88rpx;
line-height: 88rpx;
width: 88%;
text-align: center;
border-radius: 48rpx;
font-size: 32rpx;
font-weight: 600;
}
}
.guide2Box{
display: flex;
justify-content: space-evenly;
width: 100%;
overflow: hidden;
height: 70vh;
}
}
}

// 动画1 执行三秒 匀速 无限次 镜像执行
.an1 {
animation: guide1 3s linear infinite alternate-reverse ;
}

// 水平X轴正向
@keyframes guide1 {
from {
transform: translateX(0);
}
50% {
transform: translateX(200rpx);
}
to {
transform: translateX(400rpx);
}
}

.an2 {
animation: guide2 3s linear infinite alternate-reverse ;
}
// 水平X轴负向
@keyframes guide2 {
from {
transform: translateX(0);
}
50% {
transform: translateX(-200rpx);
}
to {
transform: translateX(-400rpx);
}
}

.an3 {
animation: guide3 3s linear infinite alternate-reverse ;
}
// 水平正向 但是起始点要给负数 不然会有空缺的部分
@keyframes guide3 {
from {
transform: translateY(-500rpx);
}
50% {
transform: translateY(-250rpx);
}
to {
transform: translateY(0rpx);
}
}

.an4 {
animation: guide4 3s linear infinite alternate-reverse ;
}
// 水平负向
@keyframes guide4 {
from {
transform: translateY(0);
}
50% {
transform: translateY(-250rpx);
}
to {
transform: translateY(-500rpx);
}
}
.buttonBox{
position: fixed;
bottom: 120rpx;
width: 80vw;
display: flex;
flex-direction: column;
align-items: center;
z-index: 999;
}
// 最后一页动画 父盒子开启相对定位
.guide3{
position: relative;
width: 100%;
height: 100%;
// 两张图片都开始绝对定位 一左一右分布
.img3{
position: absolute;
top: 0;
left: 0;
height: 147vw;
border-right: 12rpx solid #fff;
}
.img4{
position: absolute;
top: 0;
right: 0;
height: 147vw;
}
}
// img3 缩小自己的宽度来实现动画
.an5 {
animation: changeImg 2s linear infinite alternate-reverse;
}
@keyframes changeImg {
from {
width: 0%;
}
to {
width: 100%;
}
}

.z{
z-index: 99;
}


  • js部分


data() {
return {
current: 0,
// 触摸事件用到的数据
touchInfo: {
touchX: "",
touchY: "",
},
};
},
methods: {
next(num) {
this.current = num;
},
change(e) {
this.current = e.detail.current;
},
toIndex() {
uni.switchTab({ url: "/pages/index/index" });
},
handlerStart(e) {
let { clientX, clientY } = e.changedTouches[0];
this.touchInfo.touchX = clientX;
this.touchInfo.touchY = clientY;
},
handerMove(e) {
let { clientX, clientY } = e.changedTouches[0];
let diffX = clientX - this.touchInfo.touchX,
diffY = clientY - this.touchInfo.touchY,
absDiffX = Math.abs(diffX),
absDiffY = Math.abs(diffY),
type = "";
if (absDiffX > 50 && absDiffX > absDiffY) {
type = diffX >= 0 ? "right" : "left";
}
if (absDiffY > 50 && absDiffX < absDiffY) {
type = diffY < 0 ? "up" : "down";
}
if(type === 'left'){
this.toIndex()
}
},
},

最终效果


动画2.gif


首页布局


原型图和需求



  • 画风


微信截图_20240722144340.png



  • 贴纸


微信截图_20240722143558.png



  • 换脸


微信截图_20240722144351.png



上面三图均为UI设计。首页的模板接口截止到目前(7.22)一共三种类型:styler(画风)、sticker(贴纸)、face_swap(换脸),本来按照UI的设计来看,每个分类的样式应该是固定写死的,我只需要v-for去不同的组件就可以,正当我写了一半时,很快老板的需求又下来:每个分类可能会杂糅在一起。说白了就是某个分类里可能既有画风、又有换脸、又有贴纸



思路



  • 分析需求



在一个父组件中渲染所有的数据,根据不同的type 进入不同的子组件,三个子组件分别对应画风、贴纸、换脸,其中贴纸数据中有一个mode字段,根据mode展示轮播、九宫格、一大八小的布局,这其中一大八小最不好实现。



一大八小的布局



  • 将数据中的九张模板图片进行分组(剔除第一张,因为第一张要做“一大”),分为两组布局是上下分布(display:flex)实现,同时将第一张和分组的view盒子的父元素也要开启display:flex

  • 编译到chrome调试 看html结构


Snipaste_2024-07-22_15-25-39.png



  • 代码


 <scroll-view class="scroll_view" scroll-x="true">
<image
class="img"
:src="sceneItem.json_content.cover_image_list[0].path"
mode="scaleToFill"
/>

<view>
<view
class="Item_2"
v-for="(Item, index) in columnData"
:key="index"
>

<view v-for="item in Item" :key="item.id">
<image
class="ss"
:src="item.path"
mode="scaleToFill"
/>

</view>
</view>
</view>

</scroll-view>
...
computed:{
columnData() {
if (this.sceneItem.json_content.display_mode === "2") {
const setData = this.sceneItem.json_content.cover_image_list.filter(
(item, index) => index > 0
);
const resultArray = setData.reduce(
(acc, cur, index) => {
const targetIndex = index % 2;
acc[targetIndex].push(cur);
return acc;
},
Array.from(Array(2), () => [])
);
return resultArray;
}
},
}
...
::v-deep .uni-scroll-view-content {
display: flex;
}
.scroll_view {
white-space: nowrap;
.img {
min-width: 324rpx;
height: 324rpx;
border-radius: 24rpx;
margin-right: 24rpx;
}
.Item {
display: inline-block;
.img {
width: 324rpx;
height: 324rpx;
border-radius: 24rpx;
margin-right: 24rpx;
}
}
.Item_2 {
display: flex;
.ss {
width: 158rpx;
height: 158rpx;
margin-right: 12rpx;
border-radius: 16rpx;
}
}
}

实现效果


动画3.gif


作者:你听得到11
来源:juejin.cn/post/7394005582774960182
收起阅读 »

身份认证的尽头竟然是无密码 ?

概述 几乎所有的系统都会面临安全认证相关的问题,但是安全相关的问题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因为它不产生直接的业务价值,而且处理起来复杂繁琐,所以很多时都容易被忽视。很多后期造成重大的安全隐患,往往都是前期的不重视造成的。但庆幸的是安全问题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大家面临...
继续阅读 »

概述


几乎所有的系统都会面临安全认证相关的问题,但是安全相关的问题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因为它不产生直接的业务价值,而且处理起来复杂繁琐,所以很多时都容易被忽视。很多后期造成重大的安全隐患,往往都是前期的不重视造成的。但庆幸的是安全问题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大家面临的问题几乎相同,所以可以制定行业标准来规范处理,甚至是可以抽出专门的基础设施(例如:AD、LDAP 等)来专门解决这类共性的问题。总之,关于安全问题非常复杂而且麻烦,对于大多数 99% 的系统来说,不要想着在安全问题领域上搞发明和创新,容易踩坑。而且行业的标准解决方案已经非常成熟了。经过长时间的检验。所以在安全领域,踏踏实实的遵循规范和标准就是最好的安全设计。


HTTP 认证


HTTP 认证协议的最初是在 HTTP/1.1标准中定义的,后续由 IETF 在 RFC 7235 中进行完善。HTTP 协议的主要涉及两种的认证机制。


HTTP 认证的对话框


基本认证


常见的叫法是 HTTP Basic,是一种对于安全性不高,以演示为目的的简单的认证机制(例如你家路由器的登录界面),客户端用户名和密码进行 Base64 编码(注意是编码,不是加密)后,放入 HTTP 请求的头中。服务器在接收到请求后,解码这个字段来验证用户的身份。示例:


GET /some-protected-resource HTTP/1.1
Host: example.com
Authorization: Basic dXNlcjpwYXNzd29yZA==

虽然这种方式简单,但并不安全,因为 base64 编码很容易被解码。建议仅在 HTTPS 协议下使用,以确保安全性。


摘要认证


主要是为了解决 HTTP Basic 的安全问题,但是相对也更复杂一些,摘要认证使用 MD5 哈希函数对用户的密码进行加密,并结合一些盐值(可选)生成一个摘要值,然后将这个值放入请求头中。即使在传输过程中被截获,攻击者也无法直接从摘要中还原出用户的密码。示例:


GET /dir/index.html HTTP/1.1
Host: example.com
Authorization: Digest username="user", realm="example.com", nonce="dcd98b7102dd2f0e8b11d0f600bfb0c093", uri="/dir/index.html", qop=auth, nc=00000001, cnonce="0a4f113b", response="6629fae49393a05397450978507c4ef1", opaque="5ccc069c403ebaf9f0171e9517f40e41"

**补充:**另在 RFC 7235 规范中还定义当用户没有认证访问服务资源时应返回 401 Unauthorized 状态码,示例:


HTTP/1.1 401 Unauthorized
WWW-Authenticate: Basic realm="Restricted Area"

这一规范目前应用在所有的身份认证流程中,并且沿用至今。


Web 认证


表单认证


虽然 HTTP 有标准的认证协议,但目前实际场景中大多应用都还是基于表单认证实现,具体步骤是:



  1. 前端通过表单收集用户的账号和密码

  2. 通过协商的方式发送服务端进行验证的方式。


常见的表单认证页面通常如下:


html>
<html>
<head>
    <title>Login Pagetitle>
head>
<body>
    <h2>Login Formh2>
    <form action="/perform_login" method="post">
        <div class="container">
            <label for="username"><b>Usernameb>label>
            <input type="text" placeholder="Enter Username" name="username" required>
            
            <label for="password"><b>Passwordb>label>
            <input type="password" placeholder="Enter Password" name="password" required>
            
            <button type="submit">Loginbutton>
        div>
    form>
body>
html>

为什么表单认证会成为主流 ?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 界面美化:开发者可以创建定制化的登录界面,可以与应用的整体设计风格保持一致。而 HTTP 认证通常会弹出一个很丑的模态对话框让用户输入凭证。

  • 灵活性:可以在表单里面自定义更多的逻辑和流程,比如多因素认证、密码重置、记住我功能等。这些功能对于提高应用的安全性和便利性非常重要。

  • 安全性:表单认证可以更容易地结合现代的安全实践,背后也有 OAuth 2 、Spring Security 等框架的主持。


表单认证传输内容和格式基本都是自定义本没啥规范可言。但是在 2019 年之后 web 认证开始发布标准的认证协议。


WebAuthn


WebAuthn 是一种彻底抛弃传统密码的认证,完全基于生物识别技术和实体密钥作为身份识别的凭证(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在 github 开启 Webauhtn 的 2FA 认证体验一下)。在 2019 年 3 月,W3C 正式发布了 WebAuthn 的第一版规范。


webauthn registration


相比于传统的密码,WebAuthn 具有以下优势:



  1. 减少密码泄露:传统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容易受到钓鱼攻击和数据泄露的影响。WebAuthn,不依赖于密码,不存在密码丢失风险。

  2. 提高用户体验:用户不需要记住复杂的密码,通过使用生物识别等方式可以更快捷、更方便地登录。

  3. 多因素认证:WebAuthn 可以作为多因素认证过程中的一部分,进一步增强安全性。使用生物识别加上硬件密钥的方式进行认证,比短信验证码更安全。


总的来说,WebAuthn 是未来的身份认证方式,通过提供一个更安全、更方便的认证方式,目的是替代传统的基于密码的登录方法,从而解决了网络安全中的一些长期问题。WebAuthn 目前已经得到流程的浏览器厂商(Chrome、Firefox、Edge、Safari)、操作系统(WIndows、macOS、Linux)的广泛支持。


实现效果


当你的应用接入 WebAuthn 后,用户便可以通过生物识别设备进行认证,效果如下:


WebAuthn login


实现原理


WebAuthn 实现较为复杂,这里不做详细描述,具体可参看权威的官方文档,大概交互过程可以参考以下时序图:


webauthn 交互时序图


登录流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步骤:



  1. 用户访问登录页面,填入用户名后即可点击登录按钮。

  2. 服务器返回随机字符串 Challenge、用户 UserID。

  3. 浏览器将 Challenge 和 UserID 转发给验证器。

  4. 验证器提示用户进行认证操作。

  5. 服务端接收到浏览器转发来的被私钥加密的 Challenge,以此前注册时存储的公钥进行解密,如果解密成功则宣告登录成功。


WebAuthn 采用非对称加密的公钥、私钥替代传统的密码,这是非常理想的认证方案,私钥是保密的,只有验证器需要知道它,连用户本人都不需要知道,也就没有人为泄漏的可能;



备注:你可以通过访问 webauthn.me 了解到更多消息的信息



文章不适合加入过多的演示代码,想要手上体验的可以参考 okta 官方给出基于 Java 17 和 Maven 构建的 webauthn 示例程序,如下:



作者:肖卫卫讲编程
来源:juejin.cn/post/7354632375446061083
收起阅读 »

如何优雅的给SpringBoot部署的jar包瘦身?

一、需求背景 我们知道Spring Boot项目,是可以通过java -jar 包名 启动的。 那为什么Spring Boot项目可以通过上述命令启动,而其它普通的项目却不可以呢? 原因在于我们在通过以下命令打包时 mvn clean package 一般的...
继续阅读 »

一、需求背景


我们知道Spring Boot项目,是可以通过java -jar 包名 启动的。


那为什么Spring Boot项目可以通过上述命令启动,而其它普通的项目却不可以呢?


原因在于我们在通过以下命令打包时


mvn clean package

一般的maven项目的打包命令,不会把依赖的jar包也打包进去的,所以这样打出的包一般都很小



但Spring Boot项目的pom.xml文件中一般都会带有spring-boot-maven-plugin插件。


该插件的作用就是会将依赖的jar包全部打包进去。该文件包含了所有的依赖和资源文件。


也就会导致打出来的包比较大。



打完包就可以通过java -jar 包名 启动,确实是方便了。


但当一个系统上线运行后,肯定会有需求迭代和Bug修复,那也就免不了进行重新打包部署。


我们可以想象一种场景,线上有一个紧急致命Bug,你也很快定位到了问题,就改一行代码的事情,当提交代码并完成构建打包并交付给运维。


因为打包的jar很大,一直处于上传中.......


如果你是老板肯定会发火,就改了一行代码却上传几百MB的文件,难道没有办法优化一下吗?


如今迭代发布是常有的事情,每次都上传一个如此庞大的文件,会浪费很多时间。


下面就以一个小项目为例,来演示如何瘦身。


二、瘦身原理


这里有一个最基础 SpringBoot 项目,整个项目代码就一个SpringBoot启动类,单是打包出来的jar就有20多M;


我们通过解压命令,看下jar的组成部分。


tar -zxvf spring-boot-maven-slim-1.0.0.jar


我们可以看出,解压出来的包有三个模块


分为 BOOT-INF,META-INF,org 三个部分


打开 BOOT-INF



classes: 当前项目编译好的代码是放在 classes 里面的,classes 部分是非常小的。


lib: 我们所依赖的 jar 包都是放在 lib 文件夹下,lib部分会很大。


看了这个结构我们该如何去瘦身呢?


项目虽然依赖会很多,但是当版本迭代稳定之后,依赖基本就不会再变动了。


如果可以把这些不变的依赖提前都放到服务器上,打包的时候忽略这些依赖,那么打出来的Jar包就会小很多,直接提升发版效率。


当然这样做你肯定有疑问?


既然打包的时候忽略这些依赖,那通过java -jar 包名 还可以启动吗?


这种方式打的包,在项目启动时,需要通过-Dloader.path指定lib的路径,就可以正常启动


java -Dloader.path=./lib -jar xxx.jar

三、瘦身实例演示


1、依赖拆分配置


只需要在项目pom.xml文件中添加下面的配置:


 <build>
<plugins>
<plugin>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maven-plugin</artifactId>
<configuration>
<executable>true</executable>
<layout>ZIP</layout>
<!--这里是填写需要包含进去的jar,
必须项目中的某些模块,会经常变动,那么就应该将其坐标写进来
如果没有则nothing ,表示不打包依赖 -->

<includes>
<include>
<groupId>nothing</groupId>
<artifactId>nothing</artifactId>
</include>
</includes>
</configuration>
</plugin>

<!--拷贝依赖到jar外面的lib目录-->
<plugin>
<groupId>org.apache.maven.plugins</groupId>
<artifactId>maven-dependency-plugin</artifactId>
<executions>
<execution>
<id>copy</id>
<phase>package</phase>
<goals>
<goal>copy-dependencies</goal>
</goals>
<configuration>
<!--指定的依赖路径-->
<outputDirectory>
${project.build.directory}/lib
</outputDirectory>
</configuration>
</execution>
</executions>
</plugin>
</plugins>
</build>

再次打包


mvn clean package


发现target目录中多了个lib文件夹,里面保存了所有的依赖jar。



自己业务相关的jar也只有小小的168kb,相比之前20.2M,足足小了100多倍;


这种方式打的包,在项目启动时,需要通过-Dloader.path指定lib的路径:


java -Dloader.path=./lib -jar spring-boot-maven-slim-1.0.0.jar


虽然这样打包,三方依赖的大小并没有任何的改变,但有个很大的不同就是我们自己的业务包和依赖包分开了;


在不改变依赖的情况下,也就只需要第一次上传lib目录到服务器,后续业务的调整、bug修复,在没调整依赖的情况下,就只需要上传更新小小的业务包即可;


2、自己其它项目的依赖如何处理?


我们在做项目开发时,除了会引用第三方依赖,也会依赖自己公司的其它模块。


比如



这种依赖自己其它项目的工程,也是会经常变动的,所以不宜打到外部的lib,不然就会需要经常上传更新。


那怎么做了?


其实也很简单 只需在上面的插件把你需要打进jar的填写进去就可以了


<plugin>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maven-plugin</artifactId>
<configuration>
<executable>true</executable>
<layout>ZIP</layout>
<!--这里是填写需要包含进去的jar,如果没有则nothing -->
<includes>
<include>
<groupId>com.jincou</groupId>
<artifactId>xiaoxiao-util</artifactId>
</include>
</includes>
</configuration>
</plugin>

这样只有include中所有添加依赖依然会打进当前业务包中。


四、总结


使用瘦身部署,你的业务包确实小了 方便每次的迭代更新,不用每次都上传一个很大的 jar 包,从而节省部署时间。


但这种方式也有一个弊端就是增加了Jar包的管理成本,多人协调开发,构建的时候,还需要专门去关注是否有人更新依赖。


作者:二进制狂人
来源:juejin.cn/post/7260772691501301817
收起阅读 »

UNIAPP开发电视app教程

目前开发安卓TV的方法相对开说是十分的少的,使用uniapp开发相对来说几乎是没有的,因此,写下这篇文章供大家参考。 开发难点 如何方便的开发调试 如何使需要被聚焦的元素获取聚焦状态 如何使被聚焦的元素滚动到视图中心位置 如何在切换路由时,缓存聚焦的状态 如...
继续阅读 »

目前开发安卓TV的方法相对开说是十分的少的,使用uniapp开发相对来说几乎是没有的,因此,写下这篇文章供大家参考。


开发难点



  1. 如何方便的开发调试

  2. 如何使需要被聚焦的元素获取聚焦状态

  3. 如何使被聚焦的元素滚动到视图中心位置

  4. 如何在切换路由时,缓存聚焦的状态

  5. 如何启用wgt和apk两种方式的升级


一、如何方便的开发调试


之前我在论坛看到人家说,没办法呀,电脑搬到电视,然后调试。


其实大可不必,安装android studio里边创建一个模拟器就可以了。


注意:最好安装和电视系统相同的版本号,我这里是长虹电视,安卓9所以使用安卓9的sdk


二、如何使需要被聚焦的元素获取聚焦状态


uniapp的本质上是webview, 因此我们可以在它的元素上添加tabIndex, 就可以获取焦点了。


  <view class="card" tabindex="0">
<image :src="`${VITE_URL}${props.image}`" fade-show lazy-load mode="aspectFill"></image>
<view class="bottom">
<text class="name">{{ props.name }}</text> <text class="remark">{{ props.remark }}</text>
<div class="footer">
<view class="tags">
<text class="tag" v-for="tag in tags" :key="tag">{{ tag }}</text>
</view>
<text class="price">&yen; {{ props.price }}</text>
</div>
</view>
</view>


.card {
border-radius: 1.25vw;
overflow: hidden;
}
.card:focus {
box-shadow: 0 0 0 0.3vw #fff, 0 0 1vw 0.3vw #333;
outline: none;
transform: scale(1.03);
transition: box-shadow 0.3s ease, transform 0.3s ease;
}


三、如何使被聚焦的元素滚动到视图中心位置


使用renderjs进行实现如下


<script  module="homePage" lang="renderjs">
export default {
mounted() {
let isScrolling = false; // 添加一个标志位,表示是否正在滚动
document.body.addEventListener('focusin', e => {
if (!isScrolling) {
// 检查是否正在滚动
isScrolling = true; // 设置滚动标志为true
requestAnimationFrame(() => {
// @ts-ignore
e.target.scrollIntoView({
behavior: 'smooth', // @ts-ignore
block: e.target.dataset.index ? 'end' : 'center'
});
isScrolling = false; // 在滚动完成后设置滚动标志为false
});
}
});
}
};
</script>

就可以使被聚焦元素滚动到视图中心,requestAnimationFrame的作用是缓存


四、如何在切换路由时,缓存聚焦的状态


通过设置tabindex属性为0和1,会有不同的效果:



  1. tabindex="0":将元素设为可聚焦,并按照其在文档中的位置来确定焦点顺序。当使用Tab键进行键盘导航时,tabindex="0"的元素会按照它们在源代码中的顺序获取焦点。这可以用于将某些非交互性元素(如
    等)设为可聚焦元素,使其能够被键盘导航。

  2. tabindex="1":将元素设为可聚焦,并将其置于默认的焦点顺序之前。当使用Tab键进行键盘导航时,tabindex="1"的元素会在默认的焦点顺序之前获取焦点。这通常用于重置焦点顺序,或者将某些特定的元素(如重要的输入字段或操作按钮)置于首位。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给多个元素都设置了tabindex属性,那么它们的焦点顺序将取决于它们的tabindex值,数值越小的元素将优先获取焦点。如果多个元素具有相同的tabindex值,则它们将按照它们在文档中的位置来确定焦点顺序。同时,负数的tabindex值也是有效的,它们将优先于零和正数值获取焦点。


我们要安装缓存插件,如pinia或vuex,需要缓存的页面单独配置


import { defineStore } from 'pinia';
export const useGlobalStore = defineStore('global', {
state: () => ({ home_active_tag: 'active0', hot_active_tag: 'hot0', dish_active_tag: 'dish0' })
});


更新一下业务代码


组件区域
<view class="card" :tabindex="home_active_tag === 'packagecard' + props.id ? 1 : 0">
<image :src="`${VITE_URL}${props.image}`" fade-show lazy-load mode="aspectFill"></image>
<view class="bottom">
<text class="name">{{ props.name }}</text> <text class="remark">{{ props.remark }}</text>
<div class="footer">
<view class="tags">
<text class="tag" v-for="tag in tags" :key="tag">{{ tag }}</text>
</view>
<text class="price">&yen; {{ props.price }}</text>
</div>
</view>

</view>

const { home_active_tag } = storeToRefs(useGlobalStore());

页面区域

<view class="content">
<FoodCard
v-for="_package in list.dishes"
@click="goShopByFood(_package)"
:id="_package.id"
:name="_package.name"
:image="_package.image"
:tags="_package.tags"
:price="_package.price"
:shop_name="_package.shop_name"
:shop_id="_package.shop_id"
:key="_package.id"
></FoodCard>
<image
class="card"
@click="goMore"
:tabindex="home_active_tag === 'more' ? 1 : 0"
style="width: 29.375vw; height: 25.9375vw"
src="/static/home/more.png"
mode="aspectFill"
/>
</view>

const goShopByFood = async (row: Record<string, any>) => {
useGlobalStore().home_active_tag = 'foodcard' + row.id;
uni.navigateTo({
url: `/pages/shop/index?shop_id=${row.shop_id}`,
animationDuration: 500,
animationType: 'zoom-fade-out'
});
};


如果,要设置启动默认焦点 id和index可默认设置,推荐启动第一个焦点组用index,它可以确定


  <view class="active">
<image
v-for="(active, i) in list.active"
:key="active.id"
@click="goActive(active, i)"
:tabindex="home_active_tag === 'active' + i ? 1 : 0"
:src="`${VITE_URL}${active.image}`"
data-index="0"
fade-show
lazy-load
mode="aspectFill"
class="card"
></image>
</view>

import { defineStore } from 'pinia';
export const useGlobalStore = defineStore('global', {
state: () => ({
home_active_tag: 'active0', //默认选择
hot_active_tag: 'hot0',
dish_active_tag: 'dish0'
})
});


对于多层级的,要注意销毁,在前往之前设置默认焦点


const goHot = (index: number) => {
useGlobalStore().home_active_tag = 'hotcard' + index;
useGlobalStore().hot_active_tag = 'hot0';
uni.navigateTo({ url: `/pages/hot/index?index=${index}`, animationDuration: 500, animationType: 'zoom-fade-out' });
};


五、如何启用wgt和apk两种方式的升级


pages.json


{
"path": "components/update/index",
"style": {
"disableScroll": true,
"backgroundColor": "#0068d0",
"app-plus": {
"backgroundColorTop": "transparent",
"background": "transparent",
"titleNView": false,
"scrollIndicator": false,
"popGesture": "none",
"animationType": "fade-in",
"animationDuration": 200
}
}
}


组件


<template>
<view class="update">
<view class="content">
<view class="content-top">
<text class="content-top-text">发现版本</text>
<image class="content-top" style="top: 0" width="100%" height="100%" src="@/static/bg_top.png"> </image>
</view>
<text class="message"> {{ message }} </text>
<view class="progress-box">
<progress
class="progress"
border-radius="35"
:percent="progress.progress"
activeColor="#3DA7FF"
show-info
stroke-width="10"
/>

<view class="progress-text">
<text>安装包正在下载,请稍后,系统会自动重启</text>
<text>{{ progress.totalBytesWritten }}MB/{{ progress.totalBytesExpectedToWrite }}MB</text>
</view>
</view>
</view>
</view>
</template>
<script setup lang="ts">
import { onLoad } from '@dcloudio/uni-app';
import { reactive, ref } from 'vue';
const message = ref('');
const progress = reactive({ progress: 0, totalBytesExpectedToWrite: '0', totalBytesWritten: '0' });
onLoad((query: any) => {
message.value = query.content;
const downloadTask = uni.downloadFile({
url: `${import.meta.env.VITE_URL}/${query.url}`,
success(downloadResult) {
plus.runtime.install(
downloadResult.tempFilePath,
{ force: false },
() => {
plus.runtime.restart();
},
e => {}
);
}
});
downloadTask.onProgressUpdate(res => {
progress.progress = res.progress;
progress.totalBytesExpectedToWrite = (res.totalBytesExpectedToWrite / Math.pow(1024, 2)).toFixed(2);
progress.totalBytesWritten = (res.totalBytesWritten / Math.pow(1024, 2)).toFixed(2);
});
});
</script>
<style lang="less">
page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update {
/* #ifndef APP-NVUE */
display: flex; /* #endif */
justify-content: center;
align-items: center;
position: fixed;
left: 0;
top: 0;
right: 0;
bottom: 0;
background-color: rgba(0, 0, 0, 0.65);
.content {
position: relative;
top: 0;
width: 50vw;
height: 50vh;
background-color: #fff;
box-sizing: border-box;
padding: 0 50rpx;
font-family: Source Han Sans CN;
border-radius: 2vw;
.content-top {
position: absolute;
top: -5vw;
left: 0;
image {
width: 50vw;
height: 30vh;
}
.content-top-text {
width: 50vw;
top: 6.6vw;
left: 3vw;
font-size: 3.8vw;
font-weight: bold;
color: #f8f8fa;
position: absolute;
z-index: 1;
}
}
}
.message {
position: absolute;
top: 15vw;
font-size: 2.5vw;
}
.progress-box {
position: absolute;
width: 45vw;
top: 20vw;
.progress {
width: 90%;
border-radius: 35px;
}
.progress-text {
margin-top: 1vw;
font-size: 1.5vw;
}
}
}
}
</style>


App.vue


import { onLaunch } from '@dcloudio/uni-app';
import { useRequest } from './hooks/useRequest';
import dayjs from 'dayjs'; onLaunch(() => {
// #ifdef APP-PLUS
plus.runtime.getProperty('', async app => { const res: any = await useRequest('GET', '/api/tv/app'); if (res.code === 2000 && res.row.version > (app.version as string)) { uni.navigateTo({ url: `/components/update/index?url=${res.row.url}&type=${res.row.type}&content=${res.row.content}`, fail: err => { console.error('更新弹框跳转失败', err); } }); } });
// #endif
});

如果要获取启动参数


plus.android.importClass('android.content.Intent');
const MainActivity = plus.android.runtimeMainActivity();
const Intent = MainActivity.getIntent();
const roomCode = Intent.getStringExtra('roomCode');
if (roomCode) {
uni.setStorageSync('roomCode', roomCode);
} else if (!uni.getStorageSync('roomCode') && !roomCode) {
uni.setStorageSync('roomCode', '8888');
}

作者:前端纸飞机官方
来源:juejin.cn/post/7272348543625445437
收起阅读 »

Fuse.js一个轻量高效的模糊搜索库

web
最近逛github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非常好用的轻量工具库,Fuse.js,支持模糊搜索。感觉还是非常好用的,所以有了此篇博客,这篇文章主要是介绍Fuse的使用,同样,我对这个开源项目的实现也非常感兴趣。后续会出一篇Fuse源码解析的文章来分析其实现原理。 Fus...
继续阅读 »

最近逛github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非常好用的轻量工具库,Fuse.js,支持模糊搜索。感觉还是非常好用的,所以有了此篇博客,这篇文章主要是介绍Fuse的使用,同样,我对这个开源项目的实现也非常感兴趣。后续会出一篇Fuse源码解析的文章来分析其实现原理。


Fuse.js是什么?


强大、轻量级的模糊搜索库,没有任何依赖关系。


什么是模糊搜索?


一般来说,模糊搜索(更正式的名称是近似字符串匹配)是查找与给定模式近似相等(而不是完全相等)的字符串的技术。


通常我们项目中的的模糊搜索大多数情况下有几种方案可用:



  • 前端工程通过正则表达式或者字符串匹配来实现

  • 调用后端接口去匹配搜索

  • 使用搜索引擎如:ElasticSearch或Algolia等


但是这些方案都有各自的缺陷,比如正则表达式和字符串匹配的效率较低,且无法处理复杂的搜索需求,而调用后端接口和搜索引擎虽然效率高,但是需要额外的服务器资源,且需要维护一套搜索引擎。


所以,Fuse.js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它是一个轻量级的模糊搜索库,没有依赖关系,支持复杂的搜索需求,且效率高,当然Fuse并不适用于所有场景。


Fuse.js的使用场景


它可能不适用于所有情况,但根据您的搜索要求,它可能是最理想的。例如:



  • 当您想要对小型到中等大型数据集进行客户端模糊搜索时

  • 当您无法证明设置专用后端只是为了处理搜索时

  • ElasticSearch 或 Algolia 虽然都是很棒的服务,但对于您的特定用例来说可能有些过度


Fuse.js的使用


安装


Fuse支持多种安装方式


NPM


npm install fuse.js

Yarn


yarn add fuse.js

CDN 引入


<script src="https://cdn.jsdelivr.net/npm/fuse.js@7.0.0">script>

引入


ES6 模块语法


import Fuse from 'fuse.js'

CommonJS 语法


const Fuse = require('fuse.js')


Tips: 使用npm或者yarn引入,支持两种模块语法引入,如果是使用cdn引入,那么Fuse将被注册为全局变量。直接使用即可



使用


以下是官网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只要简单的构造new Fuse对象,就能模糊搜索匹配到你想要的结果


// 1. List of items to search in
const books = [
{
title: "Old Man's War",
author: {
firstName: 'John',
lastName: 'Scalzi'
}
},
{
title: 'The Lock Artist',
author: {
firstName: 'Steve',
lastName: 'Hamilton'
}
}
]

// 2. Set up the Fuse instance
const fuse = new Fuse(books, {
keys: ['title', 'author.firstName']
})

// 3. Now search!
fuse.search('jon')

// Output:
// [
// {
// item: {
// title: "Old Man's War",
// author: {
// firstName: 'John',
// lastName: 'Scalzi'
// }
// },
// refIndex: 0
// }
// ]

从上述代码中可以看到我们要通过Fuse 对books的这个数组进行模糊搜索,构建的Fuse对象中,模糊搜索的key定义为['title', 'author.firstName'],支持对title及author.firstName这两个字段进行搜索。然后执行fuse的search API就能过滤出我们的期望结果。整体代码还是非常简单的。


高级配置


Demo示例只是提供了一个基础版本的模糊搜索。如果用户想获得更灵活的搜索能力,比如搜索结果排序、权重控制、搜索结果高亮等,那么就需要对Fuse进行一些高级配置。


Fuse的所有配置都是通过new Fuse时传入的参数来配置的,下面列举一些常用的配置项:


    const options = {
keys: ['title', 'author'], // 指定搜索key值,可多选
isCaseSensitive: false, //是否区分大小写 默认为false
includeScore: false, //结果集中是否展示匹配项的分数字段, 分数越大代表匹配程度越低,区间值为0-1,注意:当此项为true时,会返回完整的结果集,只不过每一项中携带了score分数字段
includeMatches: false, //匹配项是否应包含在结果中。当时true,结果的每条记录都包含匹配项的索引。这个通常我们用来对搜索内容做高亮处理
threshold: 0.6, // 阈值控制匹配的敏感度,默认值为0.6,如果要完全匹配这里要设置为0
shouldSort: true, // 是否对结果进行排序
location: 0, // 匹配的位置,0 表示开头匹配
distance: 100, // 搜索的最大距离
minMatchCharLength: 2, // 最小匹配字符长度
};

出了上述常用的一些配置项之外,Fuse还支持更高阶模糊搜索,如权重搜索,嵌套搜索,运算符拓展搜索,具体高阶用法可以参考官方文档。
Fuse的主要实现原理是通过改写Bitap 算法(近似字符串匹配)算法的内部实现来支撑其模糊搜索的算法依据,后续会出一篇文章看一下作者源码的算法实现。


总结


Fuse的文章到此就结束了,你没看错就这么一点介绍就基本能支撑我们在项目中的应用,谢谢阅读,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请评论博主,会及时进行改正。




作者:VapausQi
来源:juejin.cn/post/7393172686115569705
收起阅读 »

不使用代理,我是怎么访问Github的

背景 最近更换了 windows系统的电脑, git clone 项目的时候会连接超时的错误,不管我怎么把环境变量放到终端里尝试走代理都无果,于是开始了排查 以下命令是基于 git bash 终端使用的 检测问题 通过 ssh -T git@github....
继续阅读 »

背景


最近更换了 windows系统的电脑, git clone 项目的时候会连接超时的错误,不管我怎么把环境变量放到终端里尝试走代理都无果,于是开始了排查



以下命令是基于 git bash 终端使用的



检测问题


通过 ssh -T git@github.com 命令查看,会报如下错误:


ssh: connect to host github.com port 22: : Connection timed out


思索了一下,难道是端口的问题吗, 于是从 overflow 上找到回答:


修改 ~/.ssh/config 路径下的内容,增加如下


Host github.com
Hostname ssh.github.com
Port 443

这段配置实际上是让 github.com 走 443 端口去执行,评论上有些说 22端口被占用,某些路由器或者其他程序会占用它,想了一下有道理,于是使用 vim ~/.ssh/config 编辑加上,结果...


ssh: connect to host github.com port 443: : Connection timed out


正当我苦苦思索,为什么 ping github.com 超时的时候,脑子里突然回忆起那道久违的八股文面试题: “url输入网址到浏览器上会发生什么",突然顿悟:是不是DNS解析出了问题,找不到服务器地址?


网上学到一行命令,可以在终端里看DNS服务器的域名解析


nslookup baidu.com

先执行一下 baidu.com 的,得到如下:


Server:		119.6.6.6
Address: 119.6.6.6#53

Non-authoritative answer:
Name: baidu.com
Address: 110.242.68.66
Name: baidu.com
Address: 39.156.66.10

再执行一下 nslookup github.com ,果然发现不对劲了:


Name:	github.com
Address: 127.0.0.1

返回了 127.0.0.1,这不对啊,笔者可是读过书的,这是本地的 IP 地址啊,原来是这一步出了问题..


解决问题


大部分同学应该都改过本地的 DNS 域名映射文件,这也是上面那道八股文题中回答的知识点之一,我们打开资源管理器输入一下路径改一下:


C:\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hosts



MacOs的同学可以在终端使用 sudo vi /etc/hosts 命令修改



在下面加上下面这一行, 其中 140.82.113.4 是 github 的服务器地址,添加后就可以走本地的域名映射了


140.82.113.4 github.com

保存之后,就可以不使用代理,快乐访问 github.com 了,笔者顺利的完成了梦想第一步: git clone


结语


我是饮东,欢迎点赞关注,我们江湖再会


作者:饮东
来源:juejin.cn/post/7328112739335372810
收起阅读 »

简单聊聊使用lombok 的争议

大家好,我是G探险者。 项目里,因为我使用了Lombok插件,然后代码走查的时候被领导点名了。 我心想,这么好用的插件,为啥不推广呢,整天写那些烦人的setter,getter方法就不嫌烦么? 领导既然不让用,自然有他的道理。 于是我查了一番关于lomb...
继续阅读 »

大家好,我是G探险者。


项目里,因为我使用了Lombok插件,然后代码走查的时候被领导点名了。


image.png


我心想,这么好用的插件,为啥不推广呢,整天写那些烦人的setter,getter方法就不嫌烦么?


image.png


领导既然不让用,自然有他的道理。


image.png
于是我查了一番关于lombok的一些绯闻。就有了这篇文章。


首先呢,Lombok 是一个在 Java 项目中广泛使用的库,旨在通过注解自动生成代码,如 getter 和 setter 方法,以减少重复代码并提高开发效率。然而,Lombok 的使用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争议,特别是关于代码的可读性和与 Java Bean 规范的兼容性。


Lombok 基本使用


示例代码


不使用 Lombok:


public class User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 其他 getter 和 setter
}

使用 Lombok:


import lombok.Data;

@Data
public class User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 无需显式编写 getter 和 setter
}

Lombok 的争议



  1. 代码可读性和透明度:Lombok 自动生成的代码在源代码中不直接可见,可能对新开发者造成困扰。

  2. 工具和 IDE 支持:需要特定的插件或配置,可能引起兼容性问题。

  3. 与 Java Bean 规范的兼容性:Lombok 在处理属性命名时可能与 Java Bean 规范产生冲突,特别是在属性名以大写字母开头的情况。


下面我就列举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属性命名的例子


假设有这么一个属性,aName;


标准 Java Bean 规范下:



  • 属性 aName 的setter getter 方法应为 setaName() getaName()

  • 但是 Lombok 可能生成 getAName()


这是因为Lombok 在生成getter和setter方法时,将属性名的首字母也大写,即使它是小写的。所以对于aName属性,Lombok生成的方法可能是getAName()和setAName()。


在处理JSON到Java对象的映射时,JSON解析库(如Jackson或Gson)会尝试根据Java Bean规范匹配JSON键和Java对象的属性。它通常期望属性名的首字母在getter和setter方法中是小写的。因此,如果JSON键为"aName",解析库会寻找setaName()方法。


所以,当你使用Lombok的@Data注解,且Lombok生成的setter方法为setAName()时,JSON解析库可能找不到匹配的方法来设置aName属性,因为它寻找的是setaName()。


这种差异可能在 JSON 到 Java 对象的映射中引起问题。


Java Bean 命名规范


根据 Java Bean 规范,属性名应遵循驼峰式命名法:



  • 单个单词的属性名应全部小写。

  • 多个单词组成的属性名每个单词的首字母通常大写。


结论


Lombok 是一个有用的工具,可以提高编码效率并减少冗余代码。但是,在使用它时,团队需要考虑其对代码可读性、维护性和与 Java Bean 规范的兼容性。在决定是否使用 Lombok 时,项目的具体需求和团队的偏好应该是主要的考虑因素。


作者:G探险者
来源:juejin.cn/post/7310786611805863963
收起阅读 »

苦撑多年,老爷子70多!这个软件快要没人维护了

0x01、 在粒子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有这样一个计算软件,它一度被视为粒子物理学研究的基础工具之一。 它就是:FORM。 众所周知,高能物理学领域中涉及很多超长且复杂的方程和公式,这时候就需要有一个能满足特定需求的计算软件(或者程序)来完成对应的工作。 而F...
继续阅读 »


0x01、


在粒子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有这样一个计算软件,它一度被视为粒子物理学研究的基础工具之一。


它就是:FORM



众所周知,高能物理学领域中涉及很多超长且复杂的方程和公式,这时候就需要有一个能满足特定需求的计算软件(或者程序)来完成对应的工作。


而FORM则是一个可以进行大规模符号运算的计算程序,可以计算伽马矩阵、并行计算、包括模式匹配等。



多年来FORM一直扮演着粒子物理学领域关键工具的角色,并支撑着领域的研究和发展,行业内甚至有很多软件包都依赖于它。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领域必备的软件工具,其维护人现在都已经70多岁了,而如今却快要落得没人维护的田地了。。


0x02、


FORM自1984年就开始开发,距今已经有好几十年的历史了。


FORM的开发者是来自于荷兰的粒子物理学家乔斯·维马塞伦(Jos Vermaseren),也是现在该程序的维护者,现如今也已经70多岁高龄了。



而作为一个源自上世纪80年代的程序,彼时计算机方开始普及,软件工具也才逐渐开始兴起。


FORM的前身是由荷兰物理学家马蒂努斯·维尔特曼(Martinus Veltman)所创建的一个名为Schoonschip的程序,但是受限于当时的存储和外设条件等一系列原因,使用起来并不方便。


于是Jos Vermaseren开始着手研究该如何做出一个更易于获取和使用的工具程序。


起初Jos Vermaseren使用的是FORTRAN语言来写的这个程序,但是后来在FORM 1.0版本正式发布以前,Jos Vermaseren又重新使用C语言把该工具给重写了一遍。


就这样,从最早的Apollo工作站到后来的奔腾PC,这个程序慢慢开始被推广使用并流行起来。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FORM支持的版本如下:



  • FORM:顺序版,可以在单个处理器上运行;

  • ParFORM:多处理器版本,它可以使用集群和系统,处理器有自己的内存;

  • TFORM:支持处理器共享内存系统的多线程版本,主要用于处理器数量有限的系统。


0x03、


聊回到FORM项目70多岁的维护人Jos Vermaseren老爷子,说实话还是非常佩服的。


进入Jos Vermaseren的GitHub主页(github.com/vermaseren)…



并在同期创建了他个人的首个GitHub仓库,也就是form。



截止到目前,这也是Jos Vermaseren在GitHub上的唯一一个维护的项目仓库。



不过比较遗憾的是,这个开源项目不管是访问量还是star、fork数,都十分惨淡。


0x04、


既然这个软件如此重要且无法完全被替代,那为什么现如今想找一些后继的维护人都不那么容易呢?


关于这个问题,Jos Vermaseren本人也曾说过:


“这么多年我一直都有看到,在计算工具上花费大量时间的科学家却无法得到一个物理学领域的终身职位。”


Jos Vermaseren表示自己还算是幸运的,拥有一个在荷兰国家亚原子物理研究所的终身职位,并且还有一个欣赏这个项目的老板,然而很多相关的研究者却不一定都能这样了。


所以这么看来,这也算是被一些现实的问题,所困扰到了。


投入大量精力却得不到对应的回报,而且还要求维护人员有跨学科的知识技能,不少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也望而却步了。


而且在物理学术界,大家对于物理学本领域的成果产出和论文发表普遍比较看重,而程序开发的努力和关注度则往往被低估了。


可能这也某一程度上导致了像FORM这种软件工具想要找到持续的维护者都变得不那么容易了。


所以说到底,这也算是一个“坐冷板凳”的现实问题了。


文章的最后也附上和FORM相关的开源项目地址,分享给大家。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上去看一看,除此之外,大家有兴趣也可以研究一下对应的项目代码。



注:本文在GitHub开源仓库「编程之路」 github.com/rd2coding/R… 中已经收录,里面有我整理的6大编程方向(岗位)的自学路线+知识点大梳理、面试考点、我的简历、几本硬核pdf笔记,以及程序员生活和感悟,欢迎star。



作者:CodeSheep
来源:juejin.cn/post/7394788843207376947
收起阅读 »

2024年中总结-月亮你不懂六便士到底有多重

时光磨灭了许多东西,如今掘金也不再搞年中总结活动了。 别说年中活动了,整体互联网已经“毕业”了一大批员工,互联网缩水,程序员是最大的边际递减成本,但这里也不想再继续说关于焦虑的了。 自己还是照常写写总结吧。 24年已经过去了一半,不止,7.22是大暑,转眼下一...
继续阅读 »

时光磨灭了许多东西,如今掘金也不再搞年中总结活动了。


别说年中活动了,整体互联网已经“毕业”了一大批员工,互联网缩水,程序员是最大的边际递减成本,但这里也不想再继续说关于焦虑的了。


自己还是照常写写总结吧。


24年已经过去了一半,不止,7.22是大暑,转眼下一个节气就又得是【立秋】了。


想到哪就写到哪吧,有时候很痴迷于这种随机性。


因为随机性,上半年先是出版了训练时长2年半的书《程序员成长手记》,没别的,只是有人找写书,按照流程坚持完成下来了。


因为随机性,后来4月的时候,又出了一本小册《AI BOTS 通关指南》,没别的,产品需要运营,运营需要声音,但大家早就知道了,AI Agent、或者说智能体,都在谈应用、何谈应用?估摸 GPT5 出来之前,所谓的这些 AIGC 都只玩具,无法深度参与生产。赚钱的都是教人赚钱的。


因为随机性,断断续续的更文,一方面工作、草、卷起来了,一方面生活耗时占比提升,一方面自己也没动力、懈怠了。


其实,无所谓生活吧,即使每天下午6点离开工位下班,到家也约近于7点,说是早上8.30上班,7点就要开始起床、做准备,有时候还要回想、梳理、做思想建设等等。一天12个小时围绕工作这件事(摸鱼时间也减少)、8小时围绕睡觉这件事,何谈生活呢?


但是生活确实又在持续发生,比如:2024上半年最大的变化,自己身份再转变,马上要为人父了。。


初为人父、这是一个过程。


从备孕、到验孕、到验血、到查胎心胎芽、到B超-查到积液、到多轮产检、到NT、到无创、到二维等等等等,每一个点都会分散出许多新的点,需要不断打破、建设认识。


然后,似乎又回到感觉有些焦虑了?在《何以为父》这本书上看到、这种心态或许是正常的。好的吧,总之无法作甩手掌柜、也不能。


想想,上半年,还有什么?


项目的工作更加熟练了,对其本质(解决方案、商务、PPT等)似乎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期间也发生过一些插曲,也拿不准后面事态会去向何方,总之,好像也不是自己能定的,反复看《大明1566》桥段,“打工、晋升”是不是应该蛰伏?或者是不是自己这辈子连“田县丞”都见不到,那还想那么多干嘛?


还有什么?年初定的目标完成的并不好。


还有什么?离家多年、人在广东已经漂泊十年。理想=离乡?平民就必须拼命。


想起,最开始最开始写年中总结,引用《老人与海》,竟然现在更适用吧。


还有什么?


没有了,马上10.30了,洗洗睡了。


作者:掘金安东尼
来源:juejin.cn/post/7394279685969199139
收起阅读 »

token是用来鉴权的,session是用来干什么的?

使用JWT进行用户认证和授权,而Session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辅助作用。 让我们详细讨论JWT和Session在这种结合模式中的各自作用以及为什么需要Session。 JWT的作用 用户认证:JWT包含了用户的身份信息和权限信息,客户端每次请求时将JWT发...
继续阅读 »

使用JWT进行用户认证和授权,而Session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辅助作用。
让我们详细讨论JWT和Session在这种结合模式中的各自作用以及为什么需要Session。


JWT的作用



  1. 用户认证:JWT包含了用户的身份信息和权限信息,客户端每次请求时将JWT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通过验证JWT来确认用户身份。

  2. 无状态性:JWT不需要在服务器端存储用户会话信息,因此服务器可以是无状态的,便于扩展和负载均衡。


Session的作用



  1. 附加的安全层:即使JWT是无状态的,但在某些应用场景中,仅依赖JWT可能存在一些安全问题,例如Token的泄露或滥用。Session可以作为一个额外的安全层,确保Token即使有效,也必须在服务器的Session管理器中存在对应的会话。

  2. 管理Token的生命周期:通过Session,可以更方便地管理Token的生命周期,例如强制用户重新登录、手动注销Token等操作。

  3. 控制“记住我”功能:如果用户选择了“记住我”选项,Session可以记录这个状态,并在JWT过期后,通过Session来决定是否允许继续使用旧的Token。


为什么需要创建Session


尽管JWT可以在无状态环境中使用,但Session的引入带来了以下好处:



  1. 防止Token滥用:通过在服务器端验证Session,可以确保即使Token有效,也必须是经过服务器端认证的,从而防止Token被恶意使用。

  2. 支持用户主动注销:当用户选择注销时,可以直接删除服务器端的Session记录,确保Token即使没有过期,也无法再被使用。

  3. 提供更精细的控制:通过Session,可以实现更精细的权限控制和用户状态管理,例如强制下线、会话过期时间控制等。

  4. 状态追踪:在某些场景下,追踪用户状态是必要的,例如监控用户的活跃度、登录历史等,这些信息可以通过Session进行管理。


结合JWT和Session的优势


结合使用JWT和Session,可以同时利用两者的优点,实现安全性和扩展性的平衡:



  1. 无状态认证:JWT可以实现无状态认证,便于系统的水平扩展和负载均衡。

  2. 状态管理和安全性:Session可以提供额外的状态管理和安全性,确保Token的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代码示例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在用户登录时创建JWT和Session:


java
Copy code
public LoginResponse login(String username, String password) throws AuthException {
// 验证用户名和密码
User user = userService.authenticate(username, password);
if (user == null) {
throw new AuthException("Invalid username or password");
}

// 生成JWT Token
String token = createJwt(user.getId(), user.getRoles());

// 创建会话
sessionManagerApi.createSession(token, user);

// 返回Token
return new LoginResponse(token);
}

public void createSession(String token, User user) {
LoginUser loginUser = new LoginUser();
loginUser.setToken(token);
loginUser.setUserId(user.getId());
loginUser.setRoles(user.getRoles());

sessionManagerApi.saveSession(token, loginUser);
}

在请求验证时,首先验证JWT的有效性,然后检查Session中是否存在对应的会话:


java
Copy code
@Override
public DefaultJwtPayload validateToken(String token) throws AuthException {
try {
// 1. 先校验jwt token本身是否有问题
JwtContext.me().validateTokenWithException(token);

// 2. 获取jwt的payload
DefaultJwtPayload defaultPayload = JwtContext.me().getDefaultPayload(token);

// 3. 如果是7天免登陆,则不校验session过期
if (defaultPayload.getRememberMe()) {
return defaultPayload;
}

// 4. 判断session里是否有这个token
LoginUser session = sessionManagerApi.getSession(token);
if (session == null) {
throw new AuthException(AUTH_EXPIRED_ERROR);
}

return defaultPayload;
} catch (JwtException jwtException) {
if (JwtExceptionEnum.JWT_EXPIRED_ERROR.getErrorCode().equals(jwtException.getErrorCode())) {
throw new AuthException(AUTH_EXPIRED_ERROR);
} else {
throw new AuthException(TOKEN_PARSE_ERROR);
}
} catch (io.jsonwebtoken.JwtException jwtSelfException) {
throw new AuthException(TOKEN_PARSE_ERROR);
}
}

总结


在这个场景中,JWT用于无状态的用户认证,提供便捷和扩展性;Session作为辅助,提供额外的安全性和状态管理。通过这种结合,可以充分利用两者的优点,确保系统既具备高扩展性,又能提供细致的安全控制。


作者:云原生melo荣
来源:juejin.cn/post/7383017171180568630
收起阅读 »

微信小程序 折叠屏适配

web
最近维护了将近的一年的微信小程序(某知名企业),突然提出要兼容折叠屏,这款小程序主要功能一些图表汇总展示,也就是专门给一些领导用的,也不知道为啥领导们为啥突然喜欢用折叠屏手机了,一句话需求,苦的还是咱们程序员,但没办法,谁让甲方是爸爸呢,硬着头皮改吧,好在最后...
继续阅读 »

最近维护了将近的一年的微信小程序(某知名企业),突然提出要兼容折叠屏,这款小程序主要功能一些图表汇总展示,也就是专门给一些领导用的,也不知道为啥领导们为啥突然喜欢用折叠屏手机了,一句话需求,苦的还是咱们程序员,但没办法,谁让甲方是爸爸呢,硬着头皮改吧,好在最后解决了,因为是甲方内部使用的小程序,这里不便贴图,但有官方案例图片,以供参考


查看了微信官网
大屏适配
响应显示区域变化


启用大屏模式


从小程序基础库版本 2.21.3 开始,在 Windows、Mac、车机、安卓 WMPF 等大屏设备上运行的小程序可以支持大屏模式。可参考小程序大屏适配指南。方法是:在 app.json 中添加 "resizable": true


看到这里我心里窃喜,就加个配置完事了?这也太简单了,但后面证明我想简单了,
主要有两大问题:



  • 1 尺寸不同的情况下内容展示效果兼容问题

  • 2 预览版和体验版 大屏模式冷启动会生效,但热启动 和 菜单中点击重新进入小程、授权操作,会失效变成窄屏


解决尺寸问题


因为css的长度单位大部分用的 rpx,窄屏和宽屏展示差异出入较大,别说客户不认,自己这关就过不了,简直都不忍直视,整个乱成一片,尤其登录页,用了定位,更是乱上加乱。


随后参考了官方的文档 小程序大屏适配指南自适应布局,方案对于微信小程序原生开发是可行的,但这个项目用的 uni-app开发的,虽然uni-app 也有对应的响应式布局组件,再加上我是个比较爱偷懒的人(甲方给的工期事件也有限制),不可能花大量时间把所有也页面重新写一遍布局,这是不现实的。


于是又转战到uni-app官网寻找解决方案 uni-app宽屏适配指南


内容缩放拉伸的处理 这一段中提出了两个策略



  • 1.局部拉伸:页面内容划分为固定区域和长宽动态适配区域,固定区域使用固定的px单位约定宽高,长宽适配区域则使用flex自动适配。当屏幕大小变化时,固定区域不变,而长宽适配区域跟着变化

  • 2.等比缩放:根据页面屏幕宽度缩放。rpx其实属于这种类型。在宽屏上,rpx变大,窄屏上rpx变小。


随后看到这句话特别符合我的需求,哈哈 省事 省事 省事


策略2省事,设计师按750px屏宽出图,程序员直接按rpx写代码即可。但策略2的实际效果不如策略1好。程序员使用策略1,分析下界面,设定好局部拉伸区域,这样可以有更好的用户体验


具体实现


1.配置 pages.json 的 globeStyle


{
"globalStyle": {
"rpxCalcMaxDeviceWidth": 1200, // rpx 计算所支持的最大设备宽度,单位 px,默认值为 960
"rpxCalcBaseDeviceWidth": 375, // rpx 计算使用的基准设备宽度,设备实际宽度超出 rpx 计算所支持的最大设备宽度时将按基准宽度计算,单位 px,默认值为 375
"rpxCalcIncludeWidth": 750 // rpx 计算特殊处理的值,始终按实际的设备宽度计算,单位 rpx,默认值为 750
},
}

2.单位兼容


还有一点官方也提出来了很重要,那就很多时候 会把宽度750rpx 当成100% 使用,这在宽屏的设备上就会有问题, uniapp给了两种解决方案



  • 750rpx 改为100%

  • 另一种是配置rpxCalcIncludeWidth,设置某个特定数值不受rpxCalcMaxDeviceWidth约束


想要用局部拉伸:页面内容划分为固定区域和长宽动态适配区域”的策略,单位必须用px


添加脚本


项目根目录新增文件 postcss.config.js 内容如下。则在编译时,编译器会自动转换rpx单位为px。


// postcss.config.js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module.exports = {
parser: 'postcss-comment',
plugins: {
'postcss-import': {
resolve(id, basedir, importOptions) {
if (id.startsWith('~@/')) {
return path.resolve(process.env.UNI_INPUT_DIR, id.substr(3))
} else if (id.startsWith('@/')) {
return path.resolve(process.env.UNI_INPUT_DIR, id.substr(2))
} else if (id.startsWith('/') && !id.startsWith('//')) {
return path.resolve(process.env.UNI_INPUT_DIR, id.substr(1))
}
return id
}
},
'autoprefixer': {
overrideBrowserslist: ["Android >= 4", "ios >= 8"],
remove: process.env.UNI_PLATFORM !== 'h5'
},
// 借助postcss-px-to-viewport插件,实现rpx转px,文档:https://github.com/evrone/postcss-px-to-viewport/blob/master/README_CN.md
// 以下配置,可以将rpx转换为1/2的px,如20rpx=10px,如果要调整比例,可以调整 viewportWidth 来实现
'postcss-px-to-viewport': {
unitToConvert: 'rpx',
viewportWidth: 200,
unitPrecision: 5,
propList: ['*'],
viewportUnit: 'px',
fontViewportUnit: 'px',
selectorBlackList: [],
minPixelValue: 1,
mediaQuery: false,
replace: true,
exclude: undefined,
include: undefined,
landscape: false
},
'@dcloudio/vue-cli-plugin-uni/packages/postcss': {}
}
}


大屏模式失效问题


下面重头戏来了,这期间经历 蜿蜒曲折 ,到头来发现都是无用功,我自己都有被wx蠢到发笑,唉,


样式问题解决后 开始着重钻研 大屏失效的问题,但看了官方的多端适配示例demo,人家的就是好的,那就应该有解决办法,于是转战github地址 下项目,谁知这项目暗藏机关,各种报错,让你跑不起来。。。。,让我一度怀疑腾讯也这么拉跨


还好issues 区一位大神有解决办法 感兴趣的老铁可以去瞅瞅
image


1693664649860.jpg


另外 微信小程序开发工具需要取消这两项,最后当项目跑起来后我还挺开心,模拟器上没有问题,但用真机预览的时候我啥眼了,还是窄屏,偶尔可以大屏,后面发现 冷启动是大屏,热启动和点击右上角菜单中的重新进入小程序按钮都会自己变成窄屏幕


官方案例.gif批量更新.gif

这是官方的项目啊,为啥人家的可以,我本地跑起来却不可以,让我一度怀疑这里有内幕,经过几轮测试还是不行,于是乎,我开始了各种询问查资料,社区、私聊、评论、github issues,最后甚至 统计出来了 多端适配示例demo 开发者的邮箱 挨个发了邮件,但都结果无一例外,全部石沉大海


1693666642117.jpgwx-github-issues-110.jpg
私聊.jpg评论.jpg
wx-mini-dev.jpgimage.png

结果就是,没有办法了,想看看是不是只有预览和体验版有问题,后面发布到正式版后,再看居然没问题了,就是这么神奇,也是无语!!!! 原来做了这么多无用功。。。。


作者:iwhao
来源:juejin.cn/post/7273764921456492581
收起阅读 »

前端项目公共组件封装思想(Vue)

web
1. 通用组件(表单搜索+表格展示+分页器) 在项目当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页面:页面顶部是一个表单筛选项,下面是一个表格展示数据。表格下方是一个分页器,这样的页面在我们的后台管理系统中经常所遇到,有时候可能不止一个页面,好几个页面的结构都是这种。如图: 本人...
继续阅读 »

1. 通用组件(表单搜索+表格展示+分页器)


在项目当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页面:页面顶部是一个表单筛选项,下面是一个表格展示数据。表格下方是一个分页器,这样的页面在我们的后台管理系统中经常所遇到,有时候可能不止一个页面,好几个页面的结构都是这种。如图:


image.png


本人记得,在react中的高级组件库中有这么一个组件,就实现了这么一个效果。就拿这个页面来说我们实现一下组件封装的思想:1.首先把每个页面的公共部分抽出来,比如标题等,用props或者插槽的形式传入到组件中进行展示 2. 可以里面数据的双向绑定实现跟新的效果 3. 设置自定义函数传递给父组件要做上面事情


1.将公共的部分抽离出来


TableContainer组件
<template>
<div class="container">
<slot name="navbar"></slot>
<div class="box-detail">
<div class="detail-box">
<div class="box-left">
<div class="left-bottom">
<div class="title-bottom">{{ title }}</div>
<div class="note">
<div class="note-detail">
<slot name="table"></slot>
</div>
</div>
</div>
</div>
</div>
</div>
<el-backtop style="width: 3.75rem; height: 3.75rem" :bottom="10" :right="5">
<div
style="
{
width: 5.75rem;
flex-shrink: 0;
border-radius: 2.38rem;
background: #fff;
box-shadow: 0 0.19rem 1rem 0 #2b4aff14;
}
"

>

<i class="el-icon-arrow-up" style="color: #6e6f74"></i>
</div>
</el-backtop>
</div>

</template>

这里的话利用了具名插槽插入了navbar、table组件,title通过props的属性传入到子组件当中。进行展示,


父组件
<TableContainer title="资源审核">
<template v-slot:navbar>
<my-affix :offset="0">
<Navbar/>
</my-affix>
</template>

<template v-slot:table>
<SourceAuditTable/>
</template>

</TableContainer>

当然这是一个非常非常简单的组件封装案例


接下来我们看一个高级一点的组件封装


父组件


<template>
<div>
<hr>
<HelloWorld :page.sync="page" :limit.sync="limit" />
</div>
</template>


<script>
import HelloWorld from './components/HelloWorld.vue';
export default {
data() {
return {
page: 1,
limit: 5
}
},
components: {
HelloWorld
},


}
</script>




父组件传递给子组件各种必要的属性:total(总共多少条数据)、page(当前多少页)、limit(每页多少条数据)、pageSizes(选择每页大小数组)


子组件


<template>
<el-pagination :current-page.sync="currentPage" :page-size.sync="pageSize" :total="20" />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name: 'HelloWorld',

props: {
page: {
default: 1
},
limit: {
default: 5
},
},
computed: {
currentPage: {
get() {
return this.page
},
set(val) {
//currentPage 这里对currentPage做出来改变就会走这里
//这边更新数据走这里
console.log('currentPage', this.currentPage)
this.$emit('update:page', val)
}
},
pageSize: {
get() {
return this.limit
},
set(val) {
this.$emit('update:limit', val)
}
}
},
methods: {
}
}
</script>


<!-- Add "scoped" attribute to limit CSS to this component only -->



这里的page.sync、limit.sync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数据的双向绑定,computed中监听page和limit的变化,子组件接收的数据通过computed生成的currentPage通过sync绑定到了 el-pagination中, 点击分页器的时候会改变currentPage 此时会调用set函数设置新的值,通过代码 this.$emit(update:page,value) 更新父组件中的值,实现双向的数据绑定


本文是作者在闲暇的时间随便记录一下, 若有错误请指正,多多包涵。感谢支持!


作者:安静的搬砖人
来源:juejin.cn/post/7312353213347708940
收起阅读 »

这一年我优化了一个46万行的超级系统

背景我曾带领团队治理了一个超级工程,是我毕业以来治理的最庞大、最复杂的工程系统,涉及到开发的方方面面。下面我给大家列几个数字,大家感受一下:指标数据菜单数量250+代码行数46 万路由数量300+业务组件、util600+构建时间6min关联业务报表...
继续阅读 »

背景

我曾带领团队治理了一个超级工程,是我毕业以来治理的最庞大、最复杂的工程系统,涉及到开发的方方面面。下面我给大家列几个数字,大家感受一下:

指标数据
菜单数量250+
代码行数46 
路由数量300+
业务组件、util600+
构建时间6min
关联业务报表、CRM、订单、车辆、配置、财务...

image.png

这是上一任留给我的烫手山芋,而且从需求迭代频次来看,这个系统占据了这个业务部门50%的需求,也就是说,之前的伙计把几乎所有的业务功能都做进了一个系统中,像屎山一般堆积,构建一次的时间长达6-9min,作为一个合格的前端,简直怒火冲天。

问题

面对这样的超级应用,想要解决,必须先把问题整理出来,才好对症下药。

  • 构建时间过长,影响开发体验。
  • 系统单一,代码量庞大,未做拆分,对于后期维护难度很大,且存在增量上线风险(改一个字,也要整个系统打包上线)。
  • 代码业务组件太少,复用率低,需要整理业务代码,封装高效业务组件库。
  • 工具函数、请求Axios、目录规范、菜单权限、公共能力等未做统一封装和梳理。
  • 存在大量重复的代码、大量重复的组件(有很多都是拷贝了一份,改个名字)。
  • 页面加载极其缓慢,无论是首屏还是菜单加载,很明显存在严重的性能问题。
  • 工程中随意引入各种插件,比如:big.js、xlsx.js、echarts、velocity-animate、lodash、file-saver等。
  • 代码中存在很多mixin写法,导致调试难度很大。

以上是针对46万行的应用做出的问题分析报告,找出这些问题以后,我们就能开启优化之路。

目标

image.png

我觉得不管哪一行,进入这个社会最重要的能力是生存能力,面对生存最重要的技能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想要把问题解决好,就要有章法可循,比如:找到问题要害、制定目标、提供解决方案、复盘总结。

方案

  • 250+菜单归类整理、废弃菜单下线
  • 搭建业务组件库
  • 搭建工具函数库
  • 基础框架优化
  • 基于microApp做微服务拆分、引入webpack5的module-federation机制
  • 引入rocket-render插件,对局部页面、基础功能做重构,后续逐步替换。
  • 性能优化

菜单整理

300 多个菜单,业务和产研人员可能已经更换过好几次,通过跟产品的沟通,可以得知,受业务调整影响,很多功能已经废弃,系统未及时下线导致日积月累。然而由于对业务不熟,产研很难判断哪些菜单需要下线,我们也不能随意凭感觉下线某一个菜单或功能,必须采取谨慎的态度,有法可依,因此我们采用如下措施:

菜单汇总

产品牵头,汇总系统所有菜单,按环境进行逐个确认。前端会根据确认结果依次删除路由配置、菜单、关联组件、调用 API 等相关代码。

  1. 同业务方确认后,直接下线。
  2. 线上访问异常菜单,进行标注。
  3. 数据异常菜单,进行标注。
  4. 对于无法确认的,通过监控查看页面访问量,通过1-3个月的观察,最终决定是否下线。

通过1个月的菜单整理,下线了大概50+的菜单、删除了近100+页面,以及不计其数的业务组件代码,整体代码量减少近8万,同时,我们将250多个菜单进行归类,拆分了6个大类,供后续微服务做准备。

框架优化

一个稳定的系统,必然有一个稳定的框架做支撑。我们在梳理的过程中发现系统极其脆弱,无 ESLint 语法检查规范、没有 Prettier 格式化、Hard Code、随处可见的自定义组件、到处报错的控制台...

  • 引入 ESLint 做语法检查.
  • 引入 Pettier 做代码格式化。
  • 引入 Husky lint-staged 规范代码提交。
  • 对于硬编码部分跟产品沟通做成可视化配置或者json配置形式。
  • Axios的二次封装:常规请求、全局Loading、文件下载、登录失效拦截、报错拦截提示、状态码统一适配。
  • 插件删减:big.js 剔除改为手动计算、lodash 替换为 lodash-es、删除动画插件、文件导出统一由后端返回二进制,前端通过Axios封装下载函数进行文件下载等等。
  • 配置文件封装:多环境配置、常量定义。
  • 菜单权限封装。
  • 按钮权限指令封装:v-has="'create'"
  • router路由提取优化,针对路由守卫处理一些特殊跳转问题。
  • 接入前端监控平台,对于资源请求失败、接口请求超时、接口请求异常等做异常监控。
  1. 对于eslintprettier大家自行参考其他文章,此处不再赘述。
  2. 对于Axios二次封装,大家可能会比较奇怪,为什么要封装文件下载?因为文件导出本身也是一个请求,只是跟常规get/post有差异,所以我们为了方便调用,把它放在一个文件里面定义,比如:
export default {
get(url, params = {}, options = { showLoading: true, showError: true }) {
return instance.get(url, { params, ...options })
},
post(url, params = {}, options = { showLoading: true, showError: true }) {
return instance.post(url, params, options)
},
download(url, data, fileName = 'fileName.xlsx') {
instance({
url,
data,
method: 'post',
responseType: 'blob'
}).then(response => {
const blob = new Blob([response.data], {
type: response.data.type
})
const name = (response.headers['file-name'] as string) || fileName
const link = document.createElement('a')
link.download = decodeURIComponent(name)
link.href = URL.createObjectURL(blob)
document.body.append(link)
link.click()
document.body.removeChild(link)
window.URL.revokeObjectURL(link.href)
})
}
}

我们在api.js中调用的时候,就会变的很简单,如:api.get('/user/list')api.download('/export',{ id: 123 })。当然可能每个人有自己的开发习惯,这些都是我个人的经验,也不一定适合大家。对于上面的参数有一个options变量,用来做参数扩展的,比如展示loadingerror,为了做全局Loading和全局错误提示用的。

  1. 如果你担心页面并发请求,导致重复loading问题,可以通过计数的方式来控制,避免多次重复Loading
  2. 插件删除部分大家可能有争议,这个纯属于个人行为,因为我们不是金融行业,不需要高精度,如果出现计算我们直接四舍五入即可,而lodash-es主要为了做tree-shaking,还有很多插件根据自身情况考虑要不要引入。
  3. 指令封装,对于按钮权限非常管用,举个例子:

封装指令

import { getPageButtons } from '@hll/css-oms-utils'
// 权限指令
Vue.directive('has', {
inserted: (el, binding) => {
let pageButtons = getPageButtons().map;
if (!pageButtons[binding.value]) {
el.parentNode && el.parentNode.removeChild(el)
}
}
})

权限判断

// 1. 通过v-if判断
<el-button type="primary" v-if="pageButtons.create">创建el-button>

// 2. 通过v-has指令判断
<el-button type="primary" v-has="'create'">创建el-button>

getPageButtons 其实是为了兼容历史代码而封装的函数。

整个系统权限极其混乱,代码替换,耗时近 2 周,覆盖近 500 个文件才完成。

  1. 状态码适配

这个我觉得有必要提一下,我相信很多前端可能都遇到这个问题,一个系统对应n个后台服务,不同的后台服务有不同的格式,比如:A系统返回code=0,B系统返回result=0,C系统返回res=0,那前端就要做不同的适配,其实也有不同的方法可以做:

  • 让后端接入网关,统一在网关做适配。
  • 前端在拦截器中开发adapter函数,针对响应码做适配。
  • 针对分页、返回码、错误信息等都可以在适配函数里面做几种适配,或者提供单一函数在不同的页面单独调用,类似于requestto模块。

业务组件库建设

这一部分工作非常重要,不管你在哪个公司,做任何行业,我都建议封装业务组件库,当然封装有三种形式:

  1. 基于公司自建的npm平台开发业务组件库,通过npm方式引入。
  2. 对于小体量项目,直接把业务组件库放在components中进行维护,但是无法跨项目使用。
  3. 基于webpack5module federation能力开发公共组件,跨项目提供服务。

MF文档参考:http://www.webpackjs.com/concepts/mo… 我觉得在某些场景下,这个能力非常好用,它不需要像npm一样,发布以后还需要给项目做升级,只要你改了组件源码,发布以后,其他引用的项目就会立即生效。想要快速了解这个能力,我建议大家先看一下插件文档,然后了解两个概念exposesremotes,如果还是看不懂,就去找个掘进入门文章再结合本地实践一次基本就算入门了。

我是基于上面三种方式来搭建系统的业务组件库,对于通用部分全部提取封装,基于rollupvite搭建一套npm包,最终发布到公司私有npm平台。对于一些频繁改动,链路较长部分通过module federation进行封装和暴露。

梳理业务后,其实封装了很多业务组件,上面只是给大家提供了思路,没有一一列举具体组件,下面给大家简单列一个大纲图:

image.png

业务组件库建设对于这种大体量的超级系统收益非常大,而且是长期可持续的。

微服务搭建

前面第一部分梳理完菜单以后,其实已经将250+的菜单进行了归类,归类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服务拆分。拆分的好处非常明显:

  • 服务解耦,便于维护。
  • 局部需求可单独上线,不需要整包上传,减小线上风险。
  • 缩小每个服务模块的构建时间,提升开发体验。

本次基于pnpm + microApp + module federation来实现的微服务拆分,为什么?

  • 微服务拆分以后,创建了 7 个仓库,非常不利于代码维护。pnpm天然具备monorepo能力,可以把多个仓库合并为一个仓库,而且可以继续按7个项目的开发构建方式去工作。
  • 微服务使用的是京东的microApp框架,集成非常简单,上手成本很低,文档友好,我觉得比阿里的乾坤简单太多了(个人主观看法)。
  • 对于难于抽取的组件,直接通过module federation对外暴露组件服务。

上面在搭建业务组件库的时候,其实遇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有些组件跨了很多项目,链路很长,在抽取的过程中难度非常大,大家看一个图:

image.png

服务之间耦合太严重,从而导致组件抽取难度很大,那如何解决? 答案就是module federation,抽取不了,就不抽取了,直接通过exposes对外暴露组件服务,在其它子服务中调用即可。

下面给大家举一个接入microApp的例子:

基座服务(主应用)


import microApp from '@micro-zoe/micro-app';

microApp.start()

添加组件容器(主应用)

<template>
<micro-app name="vms" :url="url" baseroute="/" @datachange='handleDataChange'>micro-app>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name: 'ChildApp',
data() {
return {
activeMenu: '',
url: 'http://xxxx',
};
},
methods:{
handleDataChange({ detail: { data } }) {
// todo
},
}
};
script>

分配菜单(主应用)

{
path: '/child',
name: 'child',
component: () => import('./../layout/microLayout.vue'),
meta: {
appName: 'vms',
title: '子服务A'
}
}

就这样,一个主服务就搭建好了,等子服务上线以后,点击/child菜单,就能打开对应的子服务了。 当然因为我们是一个超级应用,所以我们在做的过程中其实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跨域问题、变量问题、包共享问题、本地开发调试问题、远程加载问题等等,不过大家可以参考官方文档,都是可以解决的。

Rocket-render接入

这是我个人开源的一套基于Vue2的渲染引擎,通过json定义就可以快速搭建各种简单或复杂的表单、表格场景,跟formly这一类非常相似。

给大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1. 安装插件
yarn add rocket-render -S
  1. 组件注册
// 导入包
import RocketRender from 'rocket-render';
// 导入样式
import 'rocket-render/lib/rocket-render.css';
// 默认安装
Vue.use(RocketRender);
// 或者使用自定义属性,以下的值都是系统默认值,如果你的业务不同,可以配置下面的全局变量进行修改。
Vue.use(RocketRender, {
size: 'small',
empty: '-',
inline: 'flex',
toolbar: true,
align: 'center',
stripe: true,
border: true,
pager: true,
pageSize: 20,
emptyText: '暂无数据',
});

插件支持自定义属性,建议默认即可,我们已经给大家调好,如果确实想改,就通过自定义属性的方式进行修改。

  1. 页面应用

search-form 自带背景色和内填充,如果你有特殊需要,可以添加 class 进行覆盖,另外建议给 model 添加 sync 修饰符。

<template>
<search-form
:json="form"
:model.sync="queryForm"
@handleQuery="getTableList"
/>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data() {
return {
queryForm: {},
form: [
{
type: 'text',
model: 'user_name',
label: '用户',
placeholder: '请输入用户名称',
},
],
};
},
};
script>

我们针对需要自定义部分提供了slot插槽,所以不用担心用了以后,对于复杂需求支持不了,导致返工的现象,完全不存在,除了json以外,我们还内置了非常多的开发技巧,保证你爱不释手,继续看几个例子:

  1. 日期范围组件,通过export直接暴露两个字段。
{
type: 'daterange',
model: 'login_time',
label: '日期范围',
// 对于日期范围控件来说,一般接口需要拆分为两个字段,通过export可以很方便的实现字段拆分
export: ['startTime', 'endTime'],
// 日期转换为时间戳单位
valueFormat: 'timestamp', // 支持:yyyy-MM-dd HH:mm:ss
defaultTime: ['00:00:00', '23:59:59'], //可以设置默认时间,有时候非常有用。后端查询的时候,必须从0点开始才能查到数据。
}

前端是一个组件对应一个字段,但是接口往往需要让你传开始和结束日期,通过export可以直接拆分,太好用了。

  1. 下拉组件支持一步请求
{
type: 'select',
model: 'userStatus',
label: '用户状态',
multiple: true, // 支持多选
filterable: true, //支持输入过滤
clearable: true,
// 如果下拉框的值是动态的,可以使用fetchOptions获取,必须返回promise
fetchOptions: async () => {
return [
{ name: '全部', id: 0 },
{ name: '已注销', id: 1 },
{ name: '老用户', id: 2 },
{ name: '新用户', id: 3 },
];
},
// 字段映射,用来处理接口返回字段,避免前端去循环处理一次。
field: {
label: 'name',
value: 'id',
},
options: [],
// 如果想要修改其它表单值,可以通过change事件来处理
change: this.getSelectList,
}

通过fetchOptions可以直接在里面调用接口来返回下拉的值。如果是静态的,直接定义options即可。 如果接口返回的类别字段不是label和value结构,可以通过field来做映射。我觉得用的太爽了。

还有很多,我就不举例子了,大家去看文档就好了,文档写的非常清楚。

性能优化

前面几部分做完以后,我们的代码总量基本已经降到了 30 万行左右了,而且整个构建时长从9min降到了 30s ,有了业务组件库的加持,简直不要太爽,不过你看到的这些,看起来容易,其实我们花费了近1年的时间才完成。 剩下就是提升系统性能了:

  1. 资源全部上cdn,不仅上cdn,还要再阿里云针对图片开启webp(需要做兼容处理),cdn记得添加Cache-Control缓存。
  2. 服务器全部支持gzip压缩。
  3. 添加external配置,我在npm开发了一个vite-plugin-external-new插件,可以帮你解决。
  • 这个大家一定要做,因为可以有效降低vender体积,你通过LightHouse做性能分析,就能知道原因,对于体积较大的js会给你提示的。
  • 通过external,我们可以直接让vuevue-routervuexelement-ui等等全部通过defer加载。
  1. 建议在根html
    中加一个Loading标签
<div id="app">
<div class="loading">加载中...div>
div>

这样做的好处是,如果vue.js还没有加载完成之前,可以让页面先loading,等new Vue({ el: '#app' })执行以后,才会覆盖#app里面的 内容,这样可以提升FCP指标。 5. 对于比较大的插件,建议按需

export const loadScript = (src: string) =>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const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type = 'text/javascript';
script.defer = true;
script.onload = resolve;
script.onerror = reject;
script.src = src;
document.head.append(script);
});
};

某一个页面如果使用较大的插件,比如:xlsx、html2Canvas等,可以单独在某一个页面内做按需加载。

  1. 有些页面也可以针对vue组件或者大图片做按需加载。
  2. 其它性能优化,我觉得可做可不做,针对LightHouse分析报告针对性下手即可,可能很多文章将性能优化会非常细致,比如chunk分包等等,我倒觉得不是很重要。 只要把上面的做完,理论上前端的性能已经会有巨大的提升了。

结果指标

指标优化前优化后
构建时长6-9min30-45s
代码行数46万30 万
服务1个7个
业务组件库乱七八糟基于rollup开发构建
基础框架乱七八糟高逼格
性能评分30分92分
团队成员9个4个

以上就是我面对一个 46 万行代码的超级系统,耗时大概一年的时间所做的一些成果,很多技术细节也只是泛泛而谈,但是我希望给大家提供的是工作方法、解决思路等偏软实力方面,技术功底和技术视野还是要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

这一年我过的很充实,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我心情很复杂,这一年,我感觉也老了很多。最后,感谢你耐心的倾听,我是河畔一角,一个普通的前端工程师。


作者:河畔一角
来源:juejin.cn/post/7394095950383710247

收起阅读 »

在自己没有价值前,就不要谈什么人情世故了!

Hello,大家好,我是 Sunday。 昨天有位同学跟我吐槽,大致的意思是:“感觉自己不会搞 人情世故,导致在职场中很吃亏。领导也不罩着自己!” 在我的印象中,好像很多程序员都是 “不懂人情世故的典型”,至少很多程序员都认为自己是 “不懂人情世故的”。 但是...
继续阅读 »

Hello,大家好,我是 Sunday。


昨天有位同学跟我吐槽,大致的意思是:“感觉自己不会搞 人情世故,导致在职场中很吃亏。领导也不罩着自己!”


在我的印象中,好像很多程序员都是 “不懂人情世故的典型”,至少很多程序员都认为自己是 “不懂人情世故的”。


但是,人情世故是什么?它真的有用吗?你跟领导关系好,他就会罩着你,帮你背锅吗?


恐怕是:想多了!!


一个真实的故事


给大家讲一个之前我经历过的真实故事,里面涉及到两个人物,我们用:领导员工A 代替。




员工A是一个很懂 “人情世故” 的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酒桌文化:不像我这种压根就不能喝酒的人。员工A的酒量很好,并且各种喝酒的说法了熟于心(可以把领导说的很舒服的那种)

  2. 开会文化:各种反应都在领导的 “兴奋点” 上。我不知道怎么进行形容,类似于罗老师的这张图片,大家自己体会



其他方面的事情(私下的吃饭、逢年过节送礼),这些我就不清楚了,所以这里就不乱说了。


在我的眼里看来,这应该就是 熟通人情世故 的了。不知道,大家认为是不是。


不过,结果呢?


当公司决定裁员时,员工A 是 最早一批 出现在裁员名单中的。


领导会帮他争取留下来的机会吗?并不会




当你只能为对方带来 “情绪价值” 时,对方并不会把你当成心腹,更多的只是类似“马屁精”的存在。而这样的情绪价值,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更不要指望 领导会为了你做一些影响他自己利益,或者为他自己带来风险的事情了。


在自己没有价值前,就不要谈什么人情世故了!


国人在很多时候都会探讨 “人情世故” 的重要性。因为我生在 山东,对此更是感触颇深。(山东是受 儒家思想 熏陶最为严重的地方)。甚至,在之前,我也一度认为 “人情世故” 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但是,当我工作之后进入企业以来。我越来越发现,在企业之中,所谓的 “人情世故” 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人都是非常现实的,别人对你的看法,完全取决于你能为对方带来什么价值。



而这个价值通常需要体现在 金钱上 或者 事业上



当你无法在这两个方面为对方提供价值时,那么你做的所谓的 “人情世故” 也会被对方认为是“马屁精”的嫌疑。


所以,与其把精力放到所谓的“人情世故”中,甚至为此而感到苦恼(就像开头所提到的同学一样),是 大可不必 的!


在你无法为对方带来价值之前,先努力提升自己的的能力,当你可以和对方处于一个平等的位置进行交流时,再去谈所谓的人情世故,也不迟!


作者:程序员Sunday
来源:juejin.cn/post/7393713240995676175
收起阅读 »

去寺庙做义工,有益身心健康

《乔布斯传》中写到:乔布斯把对事物专注的能力和对简洁的热爱归功于他的禅修。他说:“禅修磨炼了他对直觉的欣赏能力,教他如何过滤掉任何能分散时间和精力的其它不必要的事情,在他的身上培养出了专注基于至简主义的审美观。” 如何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浮躁社会里不沦陷其中?如何...
继续阅读 »

《乔布斯传》中写到:乔布斯把对事物专注的能力和对简洁的热爱归功于他的禅修。他说:“禅修磨炼了他对直觉的欣赏能力,教他如何过滤掉任何能分散时间和精力的其它不必要的事情,在他的身上培养出了专注基于至简主义的审美观。”


如何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浮躁社会里不沦陷其中?如何在每天奔波忙碌之后却不内心疲惫、焦虑?如何在巨大的工作与生活压力下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如何在经历感情、友情和亲情的起起落落后看破放下?如何改变透支健康和生命的人生模式?


程序员无疑是一个高压的职业,尤其是在头部公司工作的程序员们,工作压力更是大。并且在互联网行业,禅修并不是一件新鲜事。我们不一定要正儿八经地参加禅修活动,只是去寺庙走一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给寺庙干点活,对身心健康的帮助也会很大。


我与寺庙


我最早接触寺庙是在2011年上军校的时候,我的一个老师,作为大校,经常在课上分享他周末在南京附近寺庙的奇闻轶事,也会分享他自己的一些人生体验和感悟,勾起了我对寺庙生活的向往。


2013年,作为现役军人,我跑到了江西庐山的东林寺做了一个礼拜的义工,在那里,每天早上四点起床早上寺庙早课,负责三餐的行堂,也作为机动义工,干一些杂活,比如卸菜、组装床等,晚上有时也可以听寺庙的传统文化课。


2013年底,我申请退出现役,于是14年春就可以休假了,根据流程不定期去各部门办理手续即可,期间一个周末,我弟带我去凤凰岭玩,偶遇一个皈依法会,为了能看到传说中的北大数学天才,我填了一个义工表,参加了皈依仪式。


因为没有考虑政府安排的工作,所以打算考个研,期间不时会去凤凰岭的寺庙参加活动。考完研后,到18年春季,周末节假日,基本都会去这个寺庙做义工,累计得有200天以上。


期间,作为骨干义工,参与了该寺庙组织的第二至第四届的IT禅修营,负责行堂、住宿和辅导员等相关的工作。


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件往事:2010年,张小龙(微信之父)偶然入住一个寺院,当时正是微信研发的关键时刻,因为几个技术难题,张小龙连续几天彻夜难眠,终于一气之下把资料撕得粉碎。


没想到负责打扫卫生的僧人看到后,竟然帮他把资料重新粘贴了起来,还顺手写下了几条建议。张小龙非常惊讶,打听过后才知道这位扫地僧出家前曾混迹IT界,是个著名的极客。


经扫地僧点化,张小龙回到广州苦攻一年后,微信终于大成。这件事传的很广也很玄乎,可信度不会太高,不过故事中张小龙入住的寺院,就是我常去的寺庙。


至于在故事中懂得IT的扫地僧,在这里遇到其实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你还有可能遇到第47届国际数学奥赛金牌得主贤宇法师,他来自北大数学系;或者是禅兴法师,他是清华大学流体力学博士;又或者贤启法师,他是清华大学核能和热能物理博士。


“扫地只不过是我的表面工作,我真正的职业是一位研究僧。” 《少林足球》这句台词的背后,隐藏着关于这个寺庙“高知僧团”的一个段子。


因为各种不可描述的原因,18年9月之后,我就很少去这个寺庙了,但我知道我依然很向往寺庙的生活。于是22年春,我下定决心离开北京去深圳,其中就有考虑到深圳后,可以去弘法寺或弘源寺做义工。


去了一次弘法寺,感觉那边人太多,后面去了一次弘源寺后,感觉这里比较适合我,人少很安静,不堵车的话,开车只需20分钟到家。


目前,只要我有时间,我都会去弘源寺干一天临时义工,或者住上几天。


何为禅?


禅,是心智的高度成熟状态。直至印度词汇传入,汉语音译为“禅那”,后世简称为“禅”,汉译意思有“静虑”、“思维修”等。


禅修的方法就是禅法,禅法是心法,并不固着于某种具体形式,也不限于宗教派别。从泛义来说,任何一种方法,如果能够让你的心灵成熟,了解生命的本质,让心获得更高层次的证悟,并从而获得生命究竟意义的了悟。这样的方法就是禅修!


从狭义来说,在绵延传承数千年的漫长时空里,形成各种系统的修行方法,存在于各种教派中。现存主要有传承并盛行于南传佛教国家的原始佛教禅法与传承并盛行于中国汉传佛教的祖师禅。


如来禅是佛陀的原始教法,注重基础练习,强调修行止观。祖师禅是中国禅宗祖师的教法,强调悟性、觉性,推崇顿悟,以参话头为代表,以开悟、明心见性为目的。


我们普遍缺乏自我觉察,甚至误解了包括自由在内的生命状态真义。禅修中,会进入深刻自我觉察中,有机会与自己整合,从而开启真我。


近年来,禅修在西方非常流行,像美国的学校、医疗机构和高科技公司都广泛地在进行打坐、禅修。美国有些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实验对象是长期禅修的修行人。在实验室中,实验者一边用脑电波图测量脑波的变化,一边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测量脑部活动的位置。


最后得出结论:通过禅修,不但能够短期改变脑部的活动,而且非常有可能促成脑部永久的变化。这就是说:通过禅定,可以有效断除人的焦虑、哀伤等很多负面情绪,创造出心灵的幸福感,甚至可以重塑大脑结构。


禅修能够修复心智、疗愈抑郁、提升智慧,让我们重获身心的全面健康!禅修让人的内心变得安静。在禅修时,人能放松下来,专注于呼吸,使内心归于平静,身体和心灵才有了真正的对话与接触。


“禅修是未来科技世界中的生存必需品”时代杂志曾在封面报道中这样写道。在硅谷,禅修被认为是新的咖啡因,一种能释放能量与创造力的全新“燃料”。


禅修也帮助过谷歌、Facebook、Twitter高管们走出困惑,国内比较知名则有搜狐的张朝阳和阿里的马云,还有微信之父张小龙的传说。


对于他们来说,商海的起伏伴随着心海的沉浮,庞大的财富、名声与地位带来的更多的不是快乐,但是禅修,却在一定程度上给他们指点迷津,带领他们脱离现代社会的痛苦、让内心更加平静!


乔布斯的禅修故事


乔布斯和禅修,一直有着很深的渊源。乔布斯是当世最伟大的企业家之一,同时也是一名虔诚的禅宗教徒。他少有慧根,17岁那年,他远赴印度寻找圣人寻求精神启蒙,18岁那年,他开始追随日本禅师乙川弘文学习曹洞宗的禅法。


年轻的时候,乔布斯去印度,在印度体验,呆了七个月。乔布斯在印度干了些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据我推测,也就是四处逛一逛,看一看,可能会去一些寺庙,拜访一些僧人。


我从来不认为,他遇到了什么高人,或者在印度的小村庄一待,精神就受到了莫大的洗礼。变化永远都是从内在发生的,外在的不过是缘分,是过客,负责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或者提供一些必要的刺激。


但我们知道,从此以后,乔布斯的人生,就开始变得不一样了。乔布斯的人生追求是“改变世界”,当年他劝说百事可乐总裁,来担任苹果CEO的时候所说的话:“你是愿意一辈子卖糖水,还是跟我一起改变这个世界?”激励了无数心怀梦想的朋友。


早在1973年乔布斯已经对禅有较深的领悟了。他这样说:“我对那些超越物质的形而上的学说极感兴趣,也开始注意到比知觉及意识更高的层次——直觉和顿悟。”


他还说:“因为时间有限,不要带着面具为别人而活,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想法,最重要的是要勇敢地忠于自己内心的直觉。”


乔布斯说:“你不能预先把点点滴滴串在一起;唯有未来回顾时,你才会明白那些点点滴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所以你得相信,你现在所体会的东西,将来多少会连接在一块。你得信任某个东西,直觉也好,命运也好,生命也好,或者业力。这种作法从来没让我失望,也让我的人生整个不同起来。”


他大学时学的书法,被他用来设计能够印刷出漂亮字体的计算机,尽管他在大学选修书法课时,完全不知道学这玩意能有什么用。他被自己创立的苹果公司开除,于是转行去做动画,结果在做动画的时候,遇到了自己未来的妻子。


人呐实在不知道,自己可不可以预料。你说我一个被自己创立的公司开除的失业狗,怎么就在第二份工作里遇到了一生的挚爱呢?若干年后,他回顾起自己的人生,他把这些点点滴滴串了起来,他发现,他所经历过的每一件事,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所以,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我们都不必悲观绝望,因为在剧本结束之前,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现在面对的这件事,到底是坏事还是好事。


所谓创新就是无中生有,包括思想、产品、艺术等,重大的创新我们称为颠覆。通过那则著名的广告《think different》他告诉世人:“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地改变世界。”乔布斯确实改变了世界,而且不是一次,至少五次颠覆了这个世界:



  • 通过苹果电脑Apple-I,开启了个人电脑时代;

  • 通过皮克斯电脑动画公司,颠覆了整个动漫产业;

  • 通过iPod,颠覆了整个音乐产业;

  • 通过iPhone,颠覆了整个通讯产业;

  • 通过iPad,重新定义并颠覆了平板PC行业。


程序员与禅修


编程是一门需要高度专注和创造力的艺术,它要求程序员们在面对复杂问题和压力时,能够保持内心的安宁和平静。在这个快节奏、竞争激烈的行业中,如何修炼内心的禅意境界,成为程序员们更好地发挥潜力的关键。


在编程的世界里,专注是至关重要的品质。通过培养内在专注力,程序员能够集中精力去解决问题,避免被外界的干扰所困扰。以下是几种培养内在专注的方法:



  • 冥想和呼吸练习:  通过冥想和深呼吸来调整身心状态,让自己平静下来。坚持每天进行一段时间的冥想练习,可以提高专注力和注意力的稳定性。

  • 时间管理:  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将任务分解为小的可管理的部分,避免心理上的压力。通过专注于每个小任务,逐步完成整个项目。

  • 限制干扰:  将手机静音、关闭社交媒体和聊天工具等干扰源,创造一个安静的工作环境。使用专注工作法(如番茄钟),集中精力在一项任务上,直到完成。


编程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有时甚至会感到沮丧和失望。然而,保持平和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程序员更好地应对压力和困难。以下是一些培养平和心态的技巧:



  • 接受不完美性:  程序永远不会是完美的,因为它们总是在不断发展和改进中。接受这一事实,并学会从错误中汲取教训。不要过于苛求自己,给自己一些宽容和理解。

  • 积极思考:  关注积极的方面,让自己的思维更加积极向上。遇到问题时,寻找解决方案而非抱怨。积极的心态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

  • 放松和休息:  给自己合理的休息时间,让大脑得到充分的放松和恢复。休息和娱乐能够帮助你调整心态,保持平和的状态。


编程往往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对于一个程序员来说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建立团队合作意识和促进内心安宁的方法:



  • 沟通与分享:  与团队成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分享想法和问题。倾听他人的观点和建议,尊重不同的意见。积极参与和贡献团队,建立合作关系。

  • 友善和尊重:  培养友好、尊重和包容的态度。尊重他人的工作和努力,给予鼓励和支持。与团队成员建立良好的关系,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 共享成功:  当团队取得成功时,与他人一起分享喜悦和成就感。相信团队的力量,相信集体的智慧和努力。


修炼内心安宁需要时间和长期的自我管理。通过培养专注力、平和心态、创造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程序员们可以在面对复杂的编程任务和挑战时保持内心的安宁和平静。


禅修有许多不同的境界,其中最典型的可能包括:



  • 懵懂:刚开始禅修时,可能会觉得茫然和困惑,不知该如何开始。

  • 困扰:在进行深度内省和冥想时,可能会遇到很多烦恼和难题,需耐心思考和解决。

  • 安和: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开放自己的心灵,可能会进入一种更加平和和沉静的状态。

  • 祥和:当一些心理障碍得到解决,你会感受到一种更深层的平静和和谐。

  • 转化:通过不断的冥想与内省,你可以向内看到自己的内心,获得对自己和世界的新的认识和多样的观察角度。

  • 整体意识:通过冥想,您将能够超越个人的视野和言语本身,深入探究宇宙的内心,领悟更加深入和广泛的境界和意识。


程序员写代码的境界:



  • 懵懂:刚熟悉编程语言,不知做什么。

  • 困扰:可以实现需求,但仍然会被需求所困,需要耐心思考和解决。

  • 安和:通过不断练习已经可以轻易实现需求,更加平和沉静。

  • 祥和:全栈。

  • 转化:做自己的产品。

  • 整体意识:有自己的公司。


一个创业设想


打开小红书,与“疗愈”相关的笔记高达236万篇,禅修、瑜伽、颂钵等新兴疗愈方法层出不穷,无论是性价比还是高消费,总有一种疗愈方法适合你。


比起去网红景点打卡拍照卷构图卷妆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借助上香、拜神、颂钵、冥想等更为“佛系”的方式去追寻内心的宁静。放空大脑,呼吸之间天地的能量被尽数吸收体内,一切紧张、焦虑都被稀释,现实的残酷和精神的困顿,都在此间找到了出口。


在过去,简单的瑜伽和冥想就能达到这种目的,但伴随着疗愈文化的兴起与壮大,不断在传统方式之上叠加buff,才是新兴疗愈的终极奥义。


从目标人群来看,不同的禅修对应不同的人群。比如临平青龙寺即将在8月开启的禅修,就分为了企业禅修、教育禅修、功能禅修、共修禅、突破禅、网络共修等多种形式。但从禅修内容来看,各个寺庙的安排不尽相同,但基本上跳脱不出早晚功课、上殿过堂、出坡劳作、诵经礼忏、佛学讲座等环节。


艺术疗愈,是截然不同于起参禅悟道这种更亲近自然,还原本真的另一疗愈流派。具体可以细分为戏剧疗愈、绘画疗愈、音乐疗愈等多种形式。当理论逐渐趋向现代化,投入在此间的花费,也成正比增长。


绘画疗愈 ,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画幅的大小、用笔的轻重、空间的配置、色彩的使用,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创作者潜意识的情感与冲突。


在绘画过程中,绘画者也同样会获得纾解和满足。也有一些课程会在绘画创作之外,添加绘画作品鉴赏的内容,通过一幅画去窥视作者的内心,寻求心灵上的共鸣,也是舒缓压力的一种渠道。


疗愈市场之所以能够发展,还是因为有越来越多人的负面情绪需要治愈。不论是工作压力还是亲密关系所带来的情绪内耗,总要有一个释放的出口。


当前,我正在尝试依托自营绘馆老师提供优质课件,打造艺培课件分享的平台或社区,做平台前期研发投入比较大,当前融资也比较困难,同时自己也需要疗愈。


所以,最近也在调研市场,评估是否可以依托自营的门店,组织绘画手工+寺庙行禅+技术专题分享的IT艺术禅修营活动,两天含住宿1999元,包括半天寺庙义工体验、半天禅修、半天绘画手工课和半天的技术专题分享。


不知道,这样的活动,大家会考虑参加吗?


总结


出家人抛弃尘世各种欲望出家修行值得尊重,但却不是修行的唯一方法,佛经里著名的维摩洁居士就是在家修行,也取得了非凡成就,六祖惠能就非常鼓励大家在世间修行,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普通人的修行是在红尘欲望中的修行,和出家人截然不同,但无分高下,同样可以证悟,工作就是他们最好的修练道场。禅学的理论学习并不困难,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在日常实践中证悟。


简单可能比复杂更难做到:你必须努力理清思路,从而使其变得简单。但最终这是值得的,因为一旦你做到了,便可以创造奇迹。”乔布斯所说的这种专注和简单是直接相关的,如果太复杂,心即散乱,就很难保持专注,只有简单,才能做到专注,只有专注,才能极致。


作者:文艺码农天文
来源:juejin.cn/post/7292781589477687350
收起阅读 »

程序员的副业发展

前言 之前总有小伙伴问我,现在没有工作,或者想在空闲时间做一些程序员兼职,怎么做,做什么,能赚点外快 因为我之前发别的文章的时候有捎带着说过一嘴我做一些副业,这里就说一下我是怎么做的,都做了什么 希望能对你有些帮助~ 正文 学生单 学生单是我接过最多的,已经写...
继续阅读 »

前言


之前总有小伙伴问我,现在没有工作,或者想在空闲时间做一些程序员兼职,怎么做,做什么,能赚点外快


因为我之前发别的文章的时候有捎带着说过一嘴我做一些副业,这里就说一下我是怎么做的,都做了什么


希望能对你有些帮助~


正文


学生单


学生单是我接过最多的,已经写了100多份毕设,上百份大作业了,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


python这种的数据处理的大作业也很多,但是我个人不太会,所以没结过,我只说我做过的


我大致做过几种单子,最多的是学生的单子,分为大作业单子毕设单子


大作业单一般指一个小作业,比如:



  • 几个web界面(大多是html、css、js)

  • 一个全栈的小demo,大多是jsp+SSM或者vue+springboot,之所以不算是毕设是因为,页面的数目不多,数据库表少,而且后端也很简单


我不知道掘金这里能不能说价格,以防万一我就不说大致价格了,大家想参考价格可以去tb或者咸鱼之类的打听就行


然后最多的就是毕设单子,一般就是一个全栈的项目



  • 最多的是vue+springboot的项目,需求量特别大,这里说一下,之前基本都是vue2的项目,现在很多学校要求vue3了,但是大部分商家vue3的模板很少,所以tb上接vue3的项目要么少,要么很贵,所以我觉得能接vue3和springboot项目的可以打一定的价格战,vue2的市面上价格差不多,模板差不多,不好竞争的

  • 少数vue+node的全栈项目,一般是express或者koa,价格和springboot差不多,但是需求量特别少

  • uni+vue+springboot的项目,其实和vue+springboot项目差不多,因为单纯的vue+springboot项目太多了,所以现在很多人要求做个uni手机端,需求量适中

  • .net项目,信管专业的学生用.net的很多,需求量不少,有会的可以考虑一下


这是我接过的比较多的项目,数据库我没有单说,基本上都是MySQL,然后会要求几张表,以及主从表有几对,这就看客户具体要求了



需要注意的点:大部分你得给客户配环境,跑程序,还是就是毕设一般是要求论文的,有论文的会比单纯程序赚的多,但是一定要注意对方是否要求查重,如果要求查重,一般是不建议接的,一般都是要求维普和知网查重,会要了你的老命。还有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单子一般是需要答辩的,你可以选择是否包答辩,当然可以调整价格,但是你一旦包答辩,你的微信在答辩期间就不会停了。你永远不知道他们会有怎样的问题



商业单


商业单有大有小,小的跟毕设差不多,大的需要签合同


我接的单子大致就一种,小程序+后台管理+后端,也就是一个大型的全栈项目,要比学生单复杂,而且你还要打包、部署、上线,售后,有一个周期性,时间也比较长


72761aa2847097aa719f2c9728dc560.jpg


image.png


ff5d9aaae6207ab8cbbe847c73cbd36.jpg


9e157d5ddab294d3214fa1d8ece07dc.jpg


为了防止大家不信,稍微放几个聊天记录,是这两个月来找的,也没有给自己打广告,大家都是开发者,开发个小程序有什么打广告,可吹的(真的是被杠怕了)


技术栈有两种情况:自己定客户定


UI也有两种情况:有设计图的无设计图的(也就是自己设计)


基本上也就是两种客户:懂技术的客户,不懂技术的客户


指定技术栈的我就不说了,对于不指定技术栈的我大致分为两种



  • 小程序端:uni/小程序原生、后台:vue、后端:云开发

  • 小程序端:uni/小程序原生、后台:vue、后端:springboot


这取决于预算,预算高的就用springboot、预算不高的就云开发一把嗦,需要说的是并不是说云开发差,其实现在云开发已经满足绝大部分的需求,很完善了,而springboot则是应用广泛,客户后期找别人接手更方便


对于没有UI设计图的,我会选择去各种设计网站去找一些灵感


当项目达到一定金额,会签署合同,预付定金,这是对双方的一种保障


其实在整个项目中比较费劲的是沟通,不是单独说与客户的沟通,更多的是三方沟通,作为上线的程序,需要一些资料手续,这样就需要三方沟通,同时还有一定的周期,可能会被催


讲解单


当然,有的时候人家是有程序的,可能是别人代写的,可能是从开源扒下来的,这个时候客户有程序,但是看不懂,他们可能需要答辩,所以会花钱找人给他们梳理一下,讲一讲, 这种情况比较简单,因为不需要你去写代码,但是需要你能看懂别人的代码


这种情况不在少数,尤其是在小红书这种单子特别多,来钱快,我一般是按照小时收费


cb519bce3fedc451116b659f6cb7388.jpg


e4531c4d8d6527208a03e1dcc6ede32.jpg


aef2baeabe8859caac59fd7ae0b456c.jpg


知识付费这东西很有意思,有时候你回答别人的一些问题,对方也会象征性地给你个几十的红包


接单渠道


我觉得相对于什么单,大家更在意的是怎么接单,很多人都接不到单,这才是最难受的


其实对此我个人并没有太好的建议的方法,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你的交际能力,你在现实中不善于交际,网络上也不善于交际,那就很难了


因为我之前是在学校,在校期间干过一些兼职,所以认识的同学比较多,同时自身能力还可以,所以会有很多人来找,然后做完之后,熟人之间会慢慢介绍,人就越来越多,所以我不太担心能否接单这件事,反而是单太多,自己甚至成立一个小型工作室去接单


如果你是学生的话,一定要在学校积累客户,这样会越来越多,哪怕是现在我还看到学校的各种群天天有毕业很多年以及社会人士来打广告呢,你为什么就不可以呢


当然但是很多人现在已经不是学生了,也不知道怎么接触学生,那么我给大家推荐另外的道路



  • 闲鱼接单

  • 小红书接单


大部分学生找的写手都会比较贵,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都会选择去上面的两个平台去货比三家,那么你的机会就来了


有人说不行啊,这种平台发接单帖子就被删了,那么你就想,为什么那么多人没被删,我也没被删,为什么你被删除了


其次是我最不推荐的一种接单方式:tb写手


为什么不推荐呢,其实就是tb去接单,然后会在tb写手群外包给写手,也就是tb在赚你的差价


这种感觉很难受,而且赚的不多,但是如果你找不到别的渠道,也可以尝试一下


最后


我只是分享一下自己接单的方式,但是说实在的,接一个毕设单或者是商业单其实挺累的,不是说技术层面的,更多的是心累,大家自行体会吧,而且现在商场内卷严重,甚至有人200、300就一个小程序。。。


所以大家要想,走什么渠道,拿什么竞争


另外,像什么猪八戒这种的外包项目的网站,我只是见过,但是没实际用过,接过,所以不好评价


希望大家赚钱顺利,私单是一种赚钱的方式,但是是不稳定的,一定还是要以自己本身的工作为主,自行判断~


作者:Shaka
来源:juejin.cn/post/7297124052174848036
收起阅读 »

小程序和h5有什么差别

web
差别微信小程序和H5应用在实现原理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架构、渲染方式、数据通信、运行环境和API接口等方面。以下是详细的对比:1. 架构和运行环境微信小程序:架构:微信小程序主要分为逻辑层(JavaScript)和视图层(WXML、WXSS)。逻辑层运行在小程序...
继续阅读 »

差别

微信小程序和H5应用在实现原理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架构、渲染方式、数据通信、运行环境和API接口等方面。以下是详细的对比:

1. 架构和运行环境

  • 微信小程序

    • 架构:微信小程序主要分为逻辑层(JavaScript)和视图层(WXML、WXSS)。逻辑层运行在小程序的JSCore中,而视图层运行在WebView(它是基于浏览器内核重构的内置解析器,它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浏览器,官方文档中重点强调了脚本内无法使用浏览器中常用的 window 对象和 document 对象,就是没有 DOMBOM 的相关的 API,这一条就干掉了 JQ 和一些依赖于 BOMDOM 的NPM包)中,两者通过平台提供的桥接机制进行通信

    • 运行环境:逻辑层在微信提供的JS引擎中运行,视图层在微信内置的WebView中渲染。

  • H5 应用

    • 架构:H5应用是一个整体。HTML、CSS和JavaScript共同构成了一个Web页面。

    • 运行环境:H5应用在浏览器中运行,所有代码都在浏览器的环境中解析和执行。

2. 渲染方式

  • 微信小程序

    • 微信小程序采用双线程模型,将逻辑层和视图层分离,分别运行在不同的线程中(两者通过平台提供的桥接机制进行通信):

      • 逻辑层:运行在小程序的JSCore环境中,负责处理业务逻辑、数据计算和API调用

      • 视图层:运行在WebView中,负责渲染用户界面和处理用户交互。( 性能提升:由于小程序的渲染过程并不依赖于JS,因此即使JS线程发生阻塞,页面的渲染也不会受到影响。这种机制有利于提高渲染效率,减少卡顿,提升用户体验。)

    • 通信桥接机制

      • 逻辑层和视图层之间不能直接访问和操作对方的数据和界面,因此需要通过微信小程序框架提供的桥接机制来进行通信。这种通信机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 数据绑定和响应式更新(逻辑层--->视图层)

          逻辑层通过数据绑定的方式将数据传递给视图层,视图层根据数据变化自动更新界面。数据绑定的过程如下:

          • 设置数据:逻辑层通过PageComponent实例的setData方法,将数据传递给视图层。

          • 更新视图:视图层接收到数据变化的消息后,根据新的数据重新渲染界面。

          2. 事件处理(视图层--->逻辑层)

          视图层中的用户交互(如点击、输入等)会触发事件,这些事件通过桥接机制传递给逻辑层进行处理。事件处理的过程如下:

          • 事件绑定:在视图层(WXML)中定义事件处理函数。

          • 事件触发:用户在界面上进行交互时,触发相应的事件。

          • 事件传递:视图层将事件信息通过桥接机制传递给逻辑层。

          • 事件处理:逻辑层的事件处理函数接收到事件信息,执行相应的业务逻辑。

          3. 消息传递

          逻辑层和视图层之间的通信实际是通过消息传递的方式实现的。微信小程序框架负责在两个层之间传递消息,包括:

          • 逻辑层到视图层的消息:如数据更新、视图更新等。

          • 视图层到逻辑层的消息:如用户交互事件、视图状态变化等

      • 通信桥接机制具体实现

        • 依赖于微信小程序框架内部的设计和优化,开发者无需直接接触底层的通信细节。以下是桥接机制的一些关键点:

          • 消息队列:逻辑层和视图层之间维护一个消息队列,用于存储待传递的消息。

          • 消息格式:消息以JSON格式进行编码,包含消息类型、数据内容等信息。

          • 消息处理:逻辑层和视图层各自维护一个消息处理器,负责接收、解析和处理消息。

          • 异步通信:消息传递通常是异步进行的,以确保界面和逻辑的流畅性和响应性

  • H5 应用

    • H5应用的逻辑层和视图层通常是在同一线程(主线程)中运行,直接通过JavaScript代码操作DOM来更新界面。主要的通信方式包括:

      • 直接DOM操作:通过JavaScript直接操作DOM元素,更新界面。

      • 事件监听和处理:通过JavaScript监听DOM事件(如点击、输入等)并处理。

      • 数据绑定:使用现代前端框架(如Vue.js、React.js)的数据绑定和响应式机制,实现视图的自动更新。

3. 数据通信

  • 微信小程序

    • 通信机制:逻辑层和视图层之间的通信通过小程序框架提供的机制来实现,通常是通过事件和数据绑定。

    • 后台通信:可以通过小程序提供的API与服务器通信,例如wx.request等。

  • H5 应用

    • 通信机制:页面内的通信可以通过DOM事件、JavaScript函数调用等方式实现。

    • 后台通信:可以使用标准的AJAX请求、Fetch API、WebSocket等方式与服务器通信。

4. 运行机制

  • 微信小程序

    • 启动

      • 如果用户已经打开过某小程序,在一定时间内再次打开该小程序,此时无需重新启动,只需将后台态的小程序切换到前台,整个过程就是所谓的 热启动

      • 如果用户首次打开或小程序被微信主动销毁后再次打开的情况,此时小程序需要重新加载启动,就是 冷启动

    • 销毁

      • 当小程序进入后台一定时间,或系统资源占用过高,或者是你手动销毁,才算真正的销毁

  • h5:解析HTML CSS形成DOM树和CSSOM树,两者结合形成renderTree,js运行,当然中间存在一系列的阻塞问题,还有同源策略等等

5. 系统权限方面(特定功能)

微信小程序依托于微信平台,能够利用微信提供的特有功能和API,实现许多H5应用无法直接实现或不易实现的功能,如微信支付、微信登录、硬件接口(如摄像头、麦克风、蓝牙、NFC等)、微信特有功能等。

6.更新机制

  • h5更新后访问地址即可

  • 微信小程序需要审核

    • 开发者在发布新版本之后,无法立刻影响到所有现网用户,要在发布之后 24 小时之内才下发新版本信息到用户

    • 小程序每次 冷启动 时,都会检查有无更新版本,如果发现有新版本,会异步下载新版本代码包,并同时用客户端本地包进行启动,所以新版本的小程序需要等下一次 冷启动 才会应用上,当然微信也有 wx.getUpdateManager 可以做检查更新

7. 开发工具和调试

  • 微信小程序

    • 开发工具:微信提供了专门的开发者工具,集成了调试、预览、上传等功能,方便开发者进行开发和测试。

    • 调试:可以使用微信开发者工具进行实时调试,并提供丰富的日志和调试信息。

  • H5 应用

    • 开发工具:可以使用任何Web开发工具和IDE(如VS Code、WebStorm等),以及浏览器的开发者工具进行调试。

    • 调试:依赖浏览器的开发者工具(如Chrome DevTools),可以进行断点调试、查看网络请求、分析性能等。

总结来说,微信小程序和H5应用在实现原理上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它们的架构设计、运行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不同。小程序依托于微信平台,提供了许多平台专属的优化和功能,而H5应用则更加开放和灵活,依赖于浏览器的标准和特性。

小程序为什么使用双层架构

微信小程序采用双线程架构的原因主要是为了优化性能和用户体验。双线程架构将逻辑层和视图层分离,使得业务逻辑处理和视图渲染在不同的线程中进行,从而提高了小程序的运行效率和响应速度。以下是采用双线程架构的具体原因和优势:

  1. 提高性能

    1. 将逻辑处理和页面渲染分离到不同的线程中,可以避免互相干扰,提高整体性能。例如,在复杂的业务逻辑计算过程中,视图层仍然可以保持流畅的界面更新和响应。

    2. 逻辑层和视图层通过消息机制进行异步通信,可以避免阻塞和卡顿。这样即使逻辑层的操作较为耗时,也不会影响界面的即时响应。

  2. 安全性: 视图层无法直接操作逻辑层的数据和代码,这样可以避免一些潜在的安全风险和漏洞。

    1. XSS

      1. 由于逻辑层和视图层分离,视图层不能直接执行逻辑层的JavaScript代码。这种隔离使得即使视图层(WXML)中存在注入的恶意代码,也不能直接影响逻辑层的数据和操作。

      2. 逻辑层和视图层之间的通信通过统一的API进行,传递的数据会经过平台的安全检查和过滤,进一步减少了XSS攻击的风险。

    2. CSRF

      1. 小程序通过平台的统一API进行请求,这些请求包含了平台自动添加的安全令牌(如session_key等),确保请求的合法性。

      2. 由于逻辑层和视图层的分离,用户在视图层进行操作时,逻辑层的业务逻辑和数据处理经过平台的校验,减少了CSRF攻击的风险。

    3. DOM篡改:视图层的DOM结构由WXML和WXSS定义,不能直接通过逻辑层的JavaScript代码进行操作,这种隔离减少了DOM篡改的可能性。

    4. 安全权限管理:小程序的API权限由平台统一管理和控制,开发者需要申请和用户授权后才能使用特定的API。

  3. 用户体验: 微信小程序在启动时可以并行加载逻辑层和视图层资源,减少初始加载时间,提升启动速度。同时,微信平台会对小程序进行预加载和缓存优化,进一步提升加载性能。

rpx

微信的自适应单位,可以根据屏幕宽度进行自适应。

在微信小程序中,1 rpx 表示屏幕宽度的 1/750,因此 rpxpx 的换算关系是动态的,基于设备的实际屏幕宽度。

作者:let_code
来源:juejin.cn/post/7389168680747614245

收起阅读 »

展开收起的箭头动画应该怎么做?

web
背景 我们在日常开发中,一定经常遇到折叠面板的开发,为了美观,我们经常会添加展开收起按钮,并且带有箭头旋转动画。 比如下面的几种情况 文字点击变化,且有箭头旋转动画 只有箭头动画 这几种情况的核心其实就是:点击箭头开始旋转,再点击箭头恢复初始位置...
继续阅读 »

背景


我们在日常开发中,一定经常遇到折叠面板的开发,为了美观,我们经常会添加展开收起按钮,并且带有箭头旋转动画


比如下面的几种情况



  • 文字点击变化,且有箭头旋转动画




  • 只有箭头动画




这几种情况的核心其实就是:点击箭头开始旋转,再点击箭头恢复初始位置。


如何实现


思路分析


要实现展开和收起箭头的旋转动画,我们可以使用 CSS 和 JavaScript。我们在点击按钮时,通过添加和移除 CSS 类,实现箭头的旋转动画。并且添加transition属性实现过渡效果。


代码实现


我们以第一种动画效果为例,先写基础代码


<template>
<div @click="open = !open">
<span>{{ open ? '收起' : '展开' }}</span>
<span></span>
</div>

</template>

<script>
const open = ref(false)
</script>


现在我们点击按钮,只有文字会变化,箭头不会旋转



我们给按钮加一个动态类


<template>
<div @click="open = !open">
<span>{{ open ? '收起' : '展开' }}</span>
<span :class="{ rotate: open }"></span>
</div>

</template>

<script>
const open = ref(false)
</script>


<style scoped>
.rotate {
transform: rotate(180deg);
transition: transform 0.3s linear;
}
</style>


可以看到,展开的时候有动画,但是收起的时候是没有过渡效果的。



我们只需要加一个transition属性即可


<template>
<div @click="open = !open">
<span>{{ open ? '收起' : '展开' }}</span>
<span :class="{ rotate: open }" class="arrow"></span>
</div>

</template>

<script>
const open = ref(false)
</script>


<style scoped>
.arrow {
transition: transform 0.3s linear;
}
.rotate {
transform: rotate(180deg);
transition: transform 0.3s linear;
}
</style>


现在样式就ok了



html版本


html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title>Arrow Rotation</title>
<link rel="stylesheet" href="styles.css">
</head>
<body>
<div class="container">
<button id="toggleButton">
<span id="arrow" class="arrow"></span>
</button>
</div>

<script src="script.js"></script>
</body>
</html>

css


/* styles.css */
.container {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50px;
}

#toggleButton {
background: none;
border: none;
font-size: 24px;
cursor: pointer;
outline: none;
}

.arrow {
display: inline-block;
transition: transform 0.3s ease;
}

.arrow.rotate {
transform: rotate(180deg);
}

js


// script.js
document.getElementById('toggleButton').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
const arrow = document.getElementById('arrow');
arrow.classList.toggle('rotate');
});

这种方式可以实现箭头在点击时的旋转动画效果。在实际项目中使用,我们也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调整样式和逻辑。


作者:快乐就是哈哈哈
来源:juejin.cn/post/7385132403025149989
收起阅读 »

如果iconfont停止服务了,我们怎么办

web
前言个人一直都比较喜欢阿里大佬提供的一些组件服务什么的,这里就只说图标管理吧,最开始的时候我是使用的icomoon.io 后面发现http://www.iconfont.cn/ 在以前开发是时候我们为了图片的请求少点,提升网站的性能会把这些...
继续阅读 »

世界最大的无辐摩天轮.webp

前言

个人一直都比较喜欢阿里大佬提供的一些组件服务什么的,这里就只说图标管理吧,最开始的时候我是使用的icomoon.io 后面发现http://www.iconfont.cn/ 在以前开发是时候我们为了图片的请求少点,提升网站的性能会把这些小图标做到一张图上面专业叫法是雪碧图,后来随着前端发展有了字体图标,不啰嗦了吧,回到正题,由于上次icofont官网挂了之后,导致我的项目无法进行正常迭代,我就决定要自己弄个简单的图标管理。

需求

一般使用需要的是把设计做好的图标或者其他地方下载的svg图标上传到服务器然后可以查看,并且打包成一个js文件加载到项目中。

准备

都说天下文章一大抄,我也是去抄iconfont,我把iconfont的使用demo打开研究了一下。

image.png

image.png

我这里只说Symbol,通过分析看到就是我们需要在项目中引入./iconfont.js

image.png

iconfont把我们上传的图标进行了删减优化,最外层就一个svg标签里面使用了一个symbol标签来包裹之前的图标内容,每一个symbol的id都对应之前的svg图标名称。

iconfont也没有开源,具体怎么做的咱也不知道,只能知道目前这些信息了,然后就按照自己理解开始开发实现了

前端开发

通过上面我们可以知道,现在我们前端需要的是把设计稿的svg图变成symbol里面的内容,打开svg图 可以简单测试下,直接把内容复制然后粘贴带了iconfont.js中,然后运行demo图标正常显示就说明是ok的,不然就是这样做是不行的。 image.png

通过图片我们可以看到,现在需要的就是把svg里面的path改成用symblo来包裹,在开发中svg图我们是通过文档流上传上来的,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对文档流进行操作,先把文档流变成字符串,然后js操作字符串拼接达到目的。

  1. 使用到FileReader和readAsText获取到字符串
 const fileParse = (file) =>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 {
const fileReader = new FileReader();
fileReader.readAsText(file, "UTF-8");
fileReader.onload = (e) => {
resolve({ content: e.target?.result, name: file.name })
}
})
}
  1. 字符操作拼接我使用的是cheerio
  const handleUploadSvg = ($, result) => {
let index = result.indexOf(');
const str = result.slice(index);
const svgNode = $(str);

$('svg').attr('viewBox', svgNode.attr('viewBox'));
const findPath = svgNode.find('path');
if (!findPath.length) {
message.error('图标错误,不存在path')
return '';
};
findPath.each((i, el) => {
$(el).removeAttr('id');
});
const gDom = svgNode.find('g');

gDom.each((i, el) => {
const path = $(el).children('path');
const fill = $(el).attr('fill');
if (fill && fill !== 'none' && path.length && !$(path[0])?.attr?.('fill')) {
$(path[0])?.attr?.('fill', fill)
}
});
removeArrtId($, gDom);

if (gDom.length) {
$('svg').html(svgNode.html());
} else {
$('svg').html(svgNode.find('path'));
}

return $.html("svg")
}

通过上面的操作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新的svg源码,图标显示还是flow

image.png

然后我把这个字符串传送给后端就行了

后端开发

后端要做的就是把我上传上来的svg字符串拼接到一起,然后以iconfont.js一样通过一个get接口返回给我就可以了, 通过浏览器可以访问到就说明ok了

image.png

其他两种需要用到些第三方库当时也有顺便研究看到了,如果有需要我再写一篇。

文章中会有些不怎么清晰或者有问题的地方还望各位大佬见谅,刚刚开始决定写一些技术相关文章,还很生疏


作者:纯纯的羊
来源:juejin.cn/post/7340197367515578378
收起阅读 »

iOS 开发们,是时候干掉 Charles 了

iOS
这里每天分享一个 iOS 的新知识,快来关注我吧 前言 一说到 mac 上的抓包工具,大家自然而然的会想到 Charles,作为老牌抓包工具,它功能很全面,也很强大。但是随着系统的不断更新迭代,Charles 的一些缺点也慢慢表露出来,比如: 卡顿,特别在一...
继续阅读 »

这里每天分享一个 iOS 的新知识,快来关注我吧


前言


一说到 mac 上的抓包工具,大家自然而然的会想到 Charles,作为老牌抓包工具,它功能很全面,也很强大。但是随着系统的不断更新迭代,Charles 的一些缺点也慢慢表露出来,比如:



  1. 卡顿,特别在一些低端 Mac 机型上比较卡,体验就很差

  2. 吃内存,时间久了总是得重启一下,不然内存吃的太多

  3. 页面老旧,感觉像是旧时代的产品


今天来介绍一个我觉得比较好用的抓包工具,Proxyman


Proxyman 配置


安装就不说了,大家可以自行去官网下载安装。


Proxyman 提供了一个免费版本,其中包含所有基本功能,平时使用应该是够了,如果重度使用,也可以考虑购买高级版本。


这是他的主页面,看起来是不是挺干净的:



安装好了之后都需要配置代理和 https 证书,这点 Proxyman 做的非常好,首先点击顶部导航上的证书,可以看到所有安装证书的选项:



教程是全中文的,而且设置步骤非常详细,比如 iOS 设置指南:



Proxyman 针对 iOS 开发还提供了一种无配置的方案,可以直接通过 Pod 或者 SPM 添加 atlantis-proxyman框架,这样可以在不进行任何配置的情况下进行代理监听:



除了监控手机的流量,也可以很方便地添加 iOS 模拟器的监控,只需要选择顶部菜单 -> 证书 -> 在 iOS 上安装证书 -> 模拟器



按照以上步骤操作即可。


使用


配置完成之后就可以在 Proxyman 主页面上看到接口请求了,接下来介绍一些常用的功能。


本地 Mock 数据


本地 Mock 数据是很常见的需求,你只需要选中某个接口后,鼠标右键,选择工具 -> 本地映射



然后在弹出的新页面中编辑相应即可,非常方便:



断点


断点工具可以让我们动态编辑请求或响应的内容。


它本地映射在同一个菜单栏里,鼠标右键,选择工具 -> 断点,然后进行对应的设置即可。


创建断点后,Proxyman 将在收到我们想要拦截的请求或响应后立即打开一个新的编辑窗口。然后我们根据需要修改数据,最后再继续即可。


导出请求和响应数据


有时候我们需要把有问题的接口保存下载给其他服务端的同学查看。选中具体的请求,点击鼠标右键,选择导出,然后再选择你要导出的格式:



不过这里导出的 Proxyman 日志需要使用 Proxyman 才能打开,也就是说,需要想查看这条请求的人的电脑上也安装 Proxyman,如果他没有安装,也可以选择拷贝 cURL。


模拟弱网


好的产品一定能够在弱网下正常使用,所以弱网测试也成为了日常开发必要的步骤,点击顶部菜单栏,选择工具 -> 网络状况,可以打开一个新页面,然后点击左下角为一个新的域名添加网络状况,这里可以根据你的需求选择不同的网络状况:



总结


从流畅度、功能引导等方面,我感觉 Proxyman 是比 Charles 好用的,除了以上介绍到的功能,还有很多更强大更全面的功能。例如远程映射、保存会话、GraphQL 调试、黑名单白名单、Protobuf、自定义脚本等等,大家可以自己试试看。


这里每天分享一个 iOS 的新知识,快来关注我吧



本文同步自微信公众号 “iOS新知”,每天准时分享一个新知识,这里只是同步,想要及时学到就来关注我吧!



作者:iOS新知
来源:juejin.cn/post/7355845238906175551
收起阅读 »

Flutter 为什么没有一款好用的UI框架?

哈喽,我是老刘 前两天,系统给我推送了一个问题。 我理解提问者真正想问的是:有没有一个不用学习那么多UI组件和渲染知识,可以简单快速搭建UI的东西。 Flutter 包括原生开发,为什么需要考虑那么多细节,不能做的简单一些?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Flutter...
继续阅读 »

哈喽,我是老刘

前两天,系统给我推送了一个问题。


image.png


我理解提问者真正想问的是:有没有一个不用学习那么多UI组件和渲染知识,可以简单快速搭建UI的东西。


Flutter 包括原生开发,为什么需要考虑那么多细节,不能做的简单一些?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Flutter的定位。

Flutter不是一个简单的甜品,而是一个能支撑大型系统开发的工程级框架。

这种定位和原生框架的定位是相当的。

因此,它要求整个框架有足够的灵活性,能适用于尽可能多的场景。


image.png


那么,如何提供足够的灵活性呢?

答案是让整个框架尽可能多的细节是可控的。

这就需要把整个框架的功能拆分的更细,提供的配置项足够多。

然而,这样的缺点就是开发起来会比较麻烦,需要控制很多细节。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Flutter的组件拆分的很细,甚至有类似Padding这样专门负责缩进的组件,而且每个组件都有很多的配置参数。


Flutter配合Material组件库本身本就非常优秀的UI框架


虽然Flutter的灵活性带来了开发上的复杂性,但Flutter配合Material组件库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UI框架。


image.png


Material组件库提供了丰富的预设组件,这些组件遵循Material Design指南,可以帮助开发者快速搭建出既美观又符合设计规范的UI界面。

使用Material组件库,开发者可以不必从头开始设计每一个UI元素,而是可以直接使用现成的组件,如按钮、对话框、卡片等,这些组件都有良好的交互和动画效果。

此外,Material组件库还提供了主题支持,开发者可以通过简单的配置,快速应用统一的风格到整个应用中。

因此,虽然Flutter的灵活性可能让初学者感到有些复杂,但配合Material组件库,Flutter实际上提供了一个非常高效和优秀的UI开发体验。


大型项目的正确打开方式


即便是Material组件库,它的设计是需要考虑应对各种不同类型app开发的,但是针对一个具体的项目,我们大多数时候不需要这样高的灵活性。

所以,这种情况下直接用Flutter提供的组件效率会比较低。

解放方法就是针对特定的项目做组件封装。


以我目前维护的项目为例,我们项目中所有的对话框都是相同的偏绿色调,圆角半径20,按钮大小固定,标题、详情的字体、字号也固定。

简单来说,就是所有的UI细节都是固定的,只是不同的dialog需要填充的文字不同。


这时候,我们就会定义一个自己的Dialog组件,只需要使用者传入标题和内容,以及设置按钮的回调即可。

UI的其他地方也是如此,比如页面框架、在多个页面都能用到的用户卡片、商品卡片等等。


当你的整个App大部分都是基于这些自定义组件进行搭积木式的开发,那开发效率是不是比找一些通用的UI框架更高呢?


总结


总而言之,Flutter因为它的工程级框架定位需要提供高度的灵活性,而这往往会导致开发细节的复杂性。

但是,通过针对具体项目的组件封装,我们可以大大提高开发效率,同时保持UI的一致性和项目的特定需求。

所以,与其寻找一个通用的UI框架,不如根据项目的具体需求进行自定义组件的开发。


如果看到这里的同学有学习Flutter的兴趣,欢迎联系老刘,我们互相学习。

点击免费领老刘整理的《Flutter开发手册》,覆盖90%应用开发场景。

可以作为Flutter学习的知识地图。

覆盖90%开发场景的《Flutter开发手册》


作者:程序员老刘
来源:juejin.cn/post/7387001928209170447
收起阅读 »

劝互联网的牛马请善待自己

掘友们,大家好,我是一名95后全栈程序媛,一直以来在努力追求WLB,28岁前完成了畅游中国,既努力生活也认真工作。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WLB这个词,WLB就是work life balance,一开始我看到这个词都是从猎头那里传过来的,岗位招聘一般都是:xxx神...
继续阅读 »

掘友们,大家好,我是一名95后全栈程序媛,一直以来在努力追求WLB,28岁前完成了畅游中国,既努力生活也认真工作。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WLB这个词,WLB就是work life balance,一开始我看到这个词都是从猎头那里传过来的,岗位招聘一般都是:xxx神仙外企WLB,一周只上3天班,每周两天可以居家办公,每年年假几十天,要求英语口语流利,有x年工作经验,base范围在xx个w....


众所周知,外企的年包肯定不如那些一线爆肝厂,当然工作时间跟收入都是成正比的,965的外企跟11116的互联网的年包肯定是不一样的,付出的工作时间都不一样。假如拼夕夕给你年薪百万,神仙外企给你年薪50+w,你会怎么选?


最近出来几条消息刺痛了牛马的心情!这个世界变幻莫测~


四十多岁的程序员在公司工作11年被裁员


徐峥出新电影了《逆行人生》讲述的就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程序员被裁员后找不到工作只能去送外卖的心酸故事,当现实照进电影,卑微的打工人在时代的潮流下只是一个渺小颗粒的缩影。


Camera_XHS_17207690658921040g2sg3154s6l3ghc6g43ggnii4q1j3db8jeto.jpg
Camera_XHS_17207690682781040g2sg3154s6l3ghc6043ggnii4q1j3mbc8qoo.jpg

得物“35岁被暴力裁员”、“80余万元期权直接打水漂”。


一年前,面临裁员的得物员工徐凯多次与公司沟通取得期权再离职未果后,他到上海市仲裁委员会处申请恢复与得物的劳动关系,后被予以支持。7月,因不服上海市仲裁委员会裁定的结果,得物继续上诉,再度将前员工诉于法庭之上。


去哪儿宣布每周可居家办公两天


这则消息意味着互联网公司开启新的里程碑,向神仙外企的福利看齐了,对于老弱病残的打工人简直不要太友好了。


mmexport1720768757032.png

这种待遇,以前在互联网几乎不存在的。一周连休四天的日子,体验过就不再想去卷996的牛马岗了。


不管我们有多努力,我们都只是老板眼里赚钱的工具人


在互联网,35岁已经是一道坎,人在互联网漂,哪有不挨刀,不管有多努力,到了大龄的年纪,工资比年轻人高产出比年轻人低的时候,面临着公司随时都可能会说:分手吧,没有分手费,你自己知难而退吧,大家好聚好散!像极了一个渣男遇到了更年轻漂亮的白富美抛弃糟糠之妻,完了还pua你说都是你的错我才选择了别人。同样,公司会pua说,都是你的没能力,我才选择了别的员工,渣男有道德的谴责?公司有吗?公司跟你只有劳动关系,只要合法,随时跟你说你被毕业了,给个n+1的分手费都要被牛马说这渣渣企真良心!


对于老板来说,赚钱的时候大家都是兄弟,不赚钱了不认兄弟,说好聚好散!你把公司当家,公司把你当牛马。这点,我们真的要向00后学习,提前认清职场,打工就是为了赚钱,为了更好的生活,并不是为了努力加班毁了我们的生活,那我们辛辛苦苦打工有什么意义呢?


是否真的对自己的选择满意


截屏2024-07-12 15.57.29.png
知乎上有一个热度很高的话题:阿里p7和副处级哪个更厉害?
总说纷云,有人选择p7:


截屏2024-07-12 15.59.46.png

有人选择为人民服务;


截屏2024-07-12 16.03.49.png

也有人两者都想要:


截屏2024-07-12 16.00.06.png

在稳定和高薪面前,大家都想要稳定高薪的工作,最后变成稳定焦虑的牛马,这就好像围城,体制内的羡慕体制外的高薪,高薪的牛马羡慕体制内的稳定。即使义无反顾选择了卷互联网,几年挣够了人家一辈子的钱,但是买了二居想换三居,买了三居想换别墅,收入的增长带来消费的提升,物欲的无限放大,依然很多年入百万的人并不觉得真正的快乐而满足现状!即使选择了稳定的体制内,工作体面生活稳定,但是在权力面前,一直追名逐利,在很多诱惑下,最后的选择身不由己!


所以,欲望面前,你有好好认真的生活吗?认真对待自己的身体健康吗?是为了碎银几两熬夜加班把身体搞垮还是为了三餐有汤就行选择WLB呢?希望每一个焦虑的互联网牛马都好好善待自己,平衡好自己身体的健康和对金钱物欲的追逐。


我最羡慕内心富裕,内核稳定的人,这种人一般要比同龄人状态更年轻。不容易被外界所干扰,明确知道自己该要什么,不该要什么,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幸福满意度极高。


作者:为了WLB努力
来源:juejin.cn/post/7390457313163067431
收起阅读 »

买房后,害怕失业,更不敢裸辞,心情不好就提前还房贷,缓解焦虑

自从买房后,心态有很大变化。虽然住自己的房子,心情和体验都很好,但是一把掏空钱包,很焦虑。买房后现金流一直吃紧,再加上每年16万的房贷,我很焦虑会失业。之前我喜欢裸辞,现在不敢想裸辞这个话题。尤其是在行业下行期,找工作很艰难,背着房贷裸辞,简直是头孢就酒,嫌命...
继续阅读 »

自从买房后,心态有很大变化。虽然住自己的房子,心情和体验都很好,但是一把掏空钱包,很焦虑。买房后现金流一直吃紧,再加上每年16万的房贷,我很焦虑会失业。之前我喜欢裸辞,现在不敢想裸辞这个话题。尤其是在行业下行期,找工作很艰难,背着房贷裸辞,简直是头孢就酒,嫌命太久。


焦虑的根源是背负房贷,金额巨大,而且担心40岁以后失业,还不上房贷。


一次偶然的沟通


"你的带款利率调整了吗",同事问我。


同事比我早两年在北京买房,他在顺义买的,我在昌平买的,我俩一直有沟通房贷的问题。但我没听说利率有调整,银行好像也没通知我,于是我问道:”我不知道啊,你调整了?调到多少了?“。


”调的挺多的,已经降到了 4.3%“。同事兴高采烈的回复我。


”这么牛逼,之前我记得一直是4.85%,我去看看我的利率“,我听说房贷利率下降那么多,很是兴奋。


然而我的房贷利率没有调整,我尝试给银行打电话,沟通的过程很坎坷。工商银行客服说了很多,大概意思是:利率会自动调整,无需申请,但是要等到利率调整日才会调整”。我开始很不理解,很生气,利率都调整了,别人也都调整了,凭什么不给我调整呢?


我想到同事有尝试提前还贷,生气的时候,我就萌发了提前还贷的想法。


开始尝试提前还贷,真香


我在22年初带款买房,其中商业带款 174 万,带款25年,等额本息,每个月要还 1 万的房贷。公积金带款每个月大概需要还 2500。每个月一万二的房贷还是很有压力的,尤其是刚买房的这一两年,兜里比脸都干净,没存款,不敢失业,更不敢裸辞。


即便兜里存款不多,也要提前还贷,因为实在太香了。


我在工行App上,申请 提前还贷,选择缩短 18个月的房贷,只需要 6万2,而我每个月房贷才1万,相当于是用 6 万 顶 18 万的房贷。还有比这更划算的事情吗?


image.png
预约提前还款后,银行会安排一个时间,在这个时间前,把钱存进去。到时候银行就会扣除,如果扣除金额不足,那么提前还款计划则自动终止,需要重新预约!


工行的预约还款时间大概是1个月以后,我是10-15号申请提前还款,银行给的预约日期是 11-14号,大概是1个月。


提前还款,比理财强多了


这次还贷以后,我又申请了提前还款, 提前还 24 期,只需要 9 万,也就是 9 万顶 24 万;提前还 60 期,只需要 24 万,相当于 24 万顶 60 万。


image.png


image.png


还有比提前还贷收益更高,风险更低的理财方式吗?没有! 除了存款外,任何理财都是有风险的。债券和基金收益和风险挂钩,想找到收益5%的债券基金,要承担亏本风险。你惦记人家的利息,人家惦记你的本金!


股票的风险更不必说,我买白酒股票已经被套的死死,只能躺平装死。(劝大家不要入 A 股)


提前还贷划算吗?


我目前的带款利息是 4.85%,而存到银行的利息不会超过 3% ,很多货币基金只有 2%了。两者利息差高达 3%,肯定是提前还带款更加合适。


要明白,一年两年短期的利息差还好,但是房贷可是高达 25 年。25年 170 万带款 3% 的利息差,这个金额太大了。提前还了,省下来的钱还是很多的。例如刚才截图里展示的 提前还 24 万顶了 60 万的房贷。


网上很多砖家说,“要考虑通货膨胀因素,4.85% 的带款利率和实际通货膨胀比起来不高,提前还款不划算。”


砖家说话都是昧良心的。提前还带款是否划算,只需要和存款利率比就行了,不需要和通货膨胀比。因为把钱存在银行也会因为通货膨胀贬值。只有把钱 全都消费,全部花光才不会受通货膨胀的困扰,建议砖家,多消费,把家底败光,这样最划算!


砖家们一定是害怕太多人提前还贷,影响了银行的放贷生意。今年上半年,提前还贷已经成潮流,有些银行坐不住,甚至关闭了提前还贷的入口…… 所以要抓紧,没准哪天就提高了还贷门槛,或者直接禁止。


程序员群体收入高,手里闲钱多,可以考虑提前还带款,比存银行划算多了,别再给银行打工了!


作者:五阳
来源:juejin.cn/post/7301530293378727971
收起阅读 »

刚入职因为粗心大意,把事情办砸了,十分后悔

刚入职,就踩大坑,相信有很多朋友有我类似的经历。5年前,我入职一家在线教育公司,新的公司福利非常好,各种零食随便吃,据说还能正点下班,一切都超出我的期望,“可算让我找着神仙公司了”,我的心里一阵窃喜。在熟悉环境之后,我趁着上厕所的时候,顺便去旁边的零食摊挑了点...
继续阅读 »

刚入职,就踩大坑,相信有很多朋友有我类似的经历。

5年前,我入职一家在线教育公司,新的公司福利非常好,各种零食随便吃,据说还能正点下班,一切都超出我的期望,“可算让我找着神仙公司了”,我的心里一阵窃喜。

在熟悉环境之后,我趁着上厕所的时候,顺便去旁边的零食摊挑了点零食。接下来的一天里,我专注地配置开发环境、阅读新人文档,当然我也不忘兼顾手边的零食。

初出茅庐,功败垂成

"好景不长",第三天上午,刚到公司,屁股还没坐热。新组长立刻给我安排了任务。他决定让我将配置端的课程搜索,从使用现有的Lucene搜索切换到ElasticSearch搜索。这个任务并不算复杂,然而我却办砸了。

先说为什么不复杂?

  1. ElasticSearch的搜索功能 基于Lucene工具库实现的,两者在搜索请求构造方式上几乎一致,在客户端使用上差异很小。

image.png

  1. 切换方案无需顾虑太多稳定性问题。由于是配置端课程搜索,并非是用户端搜索,所以平稳切换的压力较小、性能压力也比较小。

总的来说,领导认为这个事情并不紧急,重要性也不算高,而且业务逻辑相对简单,难度能够把握,因此安排我去探索一下。可是,我却犯了两个错误,把入职的第一件事办砸了。现在回过头来看,十分遗憾!

image.png

难以解决的bug让我陷入困境

将搜索方式从Lucene切换为ElasticSearch后,如何评估切换后搜索结果的准确度呢?

除了通过不断地回归测试,还有一个更好的方案。

我的方案是,在调用搜索时同时并发调用Lucene搜索和ElasticSearch搜索。在汇总搜索结果时,比对两者的搜索结果是否完全一致。如果在切换搜索引擎的过程中,两个方案的搜索结果不一致,就打印异常搜索条件和搜索结果,并进行人工排查原因。

image.png

在实际切换过程中,我经常遇到搜索数据不一致的情况,这让我感到十分苦恼。我花了一周的时间编写代码,然后又用了两周多的时间来排查问题,这超出了预估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到非常焦虑和沮丧。作为一个新来的员工,我希望能够表现出色,给领导留下好印象。然而事与愿违,难以解决的bug让我陷入困境。

经过无数次的怀疑和尝试,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原来,我忘记了添加排序方式。

因为存在很多课程数据,所以配置端搜索需要分页搜索。在之前的Lucene搜索方式中,我们使用课程Id来进行排序。然而在切换到新的ElasticSearch方案中时,我忘记了添加排序方式。这个错误的后果是,虽然整体上结果是一致的,但由于新方案没有排序方式,每一页的搜索结果是随机的,无法预测,所以与原方案的结果不一致。

image.png 新方案加上课程Id排序方式以后,搜索结果和原方案一致。

为此,我总结了分页查询的设计要点!希望大家不要重复踩坑!# 四选一,如何选择适合你的分页方案?

千万不要粗心大意

实际上,在解决以上分页搜索没有添加排序方式的问题之后,还存在着许多小问题。而这些小问题都反映了我的另一个不足:粗心大意。

正是这些小问题,导致线上环境总会出现个别搜索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导致这项工作被拖延很久。

课程模型是在线教育公司非常核心的数据模型,业务逻辑非常复杂,当然字段也非常多。在我入职时,该模型已经有120 个字段,并且有近 50 个字段可以进行检索。

在切换搜索方式时,我需要重新定义各种DO、DTO、Request等类型,还需新增多个类,并重新定义这些字段。在这个过程中,我必须确保不遗漏任何字段,也不能多加字段。当字段数量在20个以内时,这项工作出错的可能性非常低。然而,班课模型却有多达120个字段,因此出错的风险极大。当时我需要大量搬运这些字段,然而我只把这项工作看作是枯燥乏味的任务,未能深刻意识到出错的可能性极大,所以工作起来散漫随意,没有特别仔细校验重构前后代码的准确性。

image.png 墨菲定律:一件事可能出错时就一定会出错

墨菲定律是一种普遍被接受的观念,指出如果某件事情可能出错,那么它将以最不利的方式出错。这个定律起源于美国航天局的项目工程师爱德华·墨菲,在1950年代发现了这一规律。

墨菲定律还强调了人类的倾向,即将事情弄糟或让事情朝着最坏的方向发展。它提醒人们在计划和决策时要考虑可能出错的因素,并准备应对不利的情况。

墨菲定律实在是太准了,当你感觉某个事情可能会出错的时候,那它真的就会出错。而且我犯错不止一次,因为有120个字段,很多字段的命名非常相似,最终我遗漏了2个字段,拼写错误了一个字段,总共有三个字段出了问题。

不巧的是,这三个字段也参与检索。当用户在课程搜索页面选择这三个字段来进行检索时,因为字段的拼写错误和遗漏,这三个字段没有被包含在检索条件中,导致搜索结果出错……

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字段数量太多,我的工作不够细致,做事粗心大意,而且没有进行充分的测试……

为什么没有测试

小公司的测试人员相对较少,尤其是在面对课程管理后台的技术重构需求时,更加无法获取所需的测试资源!

组长对我说:“ 要人没有,要测试更没有!”

image.png

事情办砸了,十分遗憾

首先,从各个方面来看,切换搜索引擎这件事的复杂度和难度是可控的,而且目标也非常明确。作为入职后第一项任务,我应该准确快速地完成它,以留下一个良好印象。当然,领导也期望我能够做到这一点,然而事实与期望相去甚远。

虽然在线上环境没有出现问题,但在上线后,问题排查的时间却远远超出了预期,让领导对结果不太满意。

总的来说,从这件事中,我获得的最重要教训就是:对于可能出错的事情,要保持警惕。时刻用墨菲定律提醒自己,要仔细关注那些可能发生小概率错误的细节问题。

对于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我们通常都非常重视,且在工作中也非常认真谨慎,往往不会出错。

然而,像大量搬运代码、搬运大量字段等这类乏味又枯燥的工作确实容易使人麻痹大意,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警惕。要么我们远离这些乏味的工作,要么就要认真仔细地对待它们。

否则,如果对这些乏味工作粗心大意,墨菲定律一定会找上你,让你在线上翻车!


作者:五阳
来源:juejin.cn/post/7295576148364787751
收起阅读 »

记一种不错的缓存设计思路

之前与同事讨论接口性能问题时听他介绍了一种缓存设计思路,觉得不错,做个记录供以后参考。 场景 假设有个以下格式的接口: GET /api?keys={key1,key2,key3,...}&types={1,2,3,...} 其中 keys 是业务...
继续阅读 »

之前与同事讨论接口性能问题时听他介绍了一种缓存设计思路,觉得不错,做个记录供以后参考。


场景


假设有个以下格式的接口:


GET /api?keys={key1,key2,key3,...}&types={1,2,3,...}


其中 keys 是业务主键列表,types 是想要取到的信息的类型。


请求该接口需要返回业务主键列表对应的业务对象列表,对象里需要包含指定类型的信息。


业务主键可能的取值较多,千万量级,type 取值范围为 1-10,可以任意组合,每种 type 对应到数据库是 1-N 张表,示意:


redis-cache-design.drawio.png


现在设想这个接口遇到了性能瓶颈,打算添加 Redis 缓存来改善响应速度,应该如何设计?


设计思路


方案一:


最简单粗暴的方法是直接使用请求的所有参数作为缓存 key,请求的返回内容为 value。


方案二:


如果稍做一下思考,可能就会想到文首我提到的觉得不错的思路了:



  1. 使用 业务主键:表名 作为缓存 key,表名里对应的该业务主键的记录作为 value;

  2. 查询时,先根据查询参数 keys,以及 types 对应的表,得到所有 key1:tb_1_1key1:tb_1_2 这样的组合,使用 Redis 的 mget 命令,批量取到所有缓存中存在的信息,剩下没有命中的,批量到数据库里查询到结果,并放入缓存;

  3. 在某个表的数据有更新时,只需刷新 涉及业务主键:该表名 的缓存,或令其失效即可。


小结


在以上两种方案之间做评估和选择,考虑几个方面:



  • 缓存命中率;

  • 缓存数量、占用空间大小;

  • 刷新缓存是否方便;


稍作思考和计算,就会发现此场景下方案二的优势。


另外,就是需要根据实际业务场景,如业务对象复杂度、读写次数比等,来评估合适的缓存数据的粒度和层次,是对应到某一级组合后的业务对象(缓存值对应存储 + 部分逻辑),还是最基本的数据库表/字段(存储的归存储,逻辑的归逻辑)。


作者:mzlogin
来源:juejin.cn/post/7271597656118394899
收起阅读 »

有哪些事情,是当了程序员之后才知道的?

1、平庸的程序员占比很大。 还没参加工作时,觉得程序员是个改变世界的高科技职业,后来才发现,其实这个群体里有很多CRUD Boy和SQL Boy,Ctrl C+Ctrl V是我们使用最多的电脑操作,没有之一。 而且,大多数同事上班摸鱼偷懒,遇到问题躲着走,下班...
继续阅读 »

1、平庸的程序员占比很大。 还没参加工作时,觉得程序员是个改变世界的高科技职业,后来才发现,其实这个群体里有很多CRUD Boy和SQL Boy,Ctrl C+Ctrl V是我们使用最多的电脑操作,没有之一。


而且,大多数同事上班摸鱼偷懒,遇到问题躲着走,下班也从来不主动学习充电。每当我问他们,他们都说这样混着也挺好,不想太累。


2、数量堆死质量。 如果你觉得没有写代码的天赋,那么请你先写10万行代码再说。


如果你在刷leetcode的时候非常痛苦,甚至有时候看答案都看不懂。那你就先把代码背下来,然后一遍一遍默写。每当你默写五遍以上,就开始慢慢理解了,刷十遍以上,再遇到类似的题,就有条件发射,能举一反三了。


这种方法运用到看底层源码,看一些晦涩难懂的技术类书籍上,也同样适用。


后来,我在网上看了硅谷王川的一段话:所有的我们以为的质量问题,大多本质是数量问题。数量是最重要的质量。


而欧成效则说得更加直接:数量堆死质量!


3、尽量选择研发出身的老板的公司。 他们会知道程序员不是故意写bug的,也没有任何系统能做到100%的可用性。


而销售出身的老板,却永远把自家公司的程序员看做产出并不令人满意的高成本项。而且还时不时地要求程序员跟销售一样喊几句令人其鸡皮疙瘩的鸡血口号。


4、大厂和小厂的程序员,技术上差距并不大。 他们的差距也许是在学历上,也许是在人脉上,也许是在沟通和向上管理上。


5、对测试同学客气一点, 他们是你写的代码的最后一道防线。再有就是,如果线上出了故障或者严重bug,很多产研以外的人都关注是哪个程序员造成了事故,而不是哪个测试同学没测出来。


6、产品经理是SB,甲方是SB的N次方。 最令人蛋疼的是,任何一家公司都是这样,所以你根本避无可避,只能长期共存。


7、程序员涨薪,最好的方式是跳槽, 而不是兢兢业业地加班工作。如果就靠公司每年涨的那些钱,估计得用7,8年才能实现薪资翻番。但如果靠跳槽,估计3年就能实现薪资翻番。


8、能不去外包公司就尽量不去,那种寄人篱下的无归属感才最让人心累。你会发现,公司的正式员工吃饭和娱乐都是不愿意带你玩儿的,平时跟你说话的表情也是鼻孔朝天。


9、面试造火箭,工作拧螺丝是正常的。 你要做的就是提升造火箭吹牛逼的能力,毕竟这才是你定级谈薪的资本。不要抱怨,要适应。


10、35岁的危机真的存在。 那些认为技术牛逼就可以平稳度过中年危机的人,很多都SB了。人老不以筋骨和技术为能,顺势而为,尽早找后路才是王道。


11、尽量去工程师占比超过30%的公司,因为它的期权可能在未来十年内变得很有价值。因为工程师占比越高,边际成本就越低。


12、离开公司这个平台,也许你什么都不是。  很多大厂的高P前辈,甚至是总监、 VP,也可能在某一个时间点,突然被淘汰!我身边就有一个BAT的总监,真的就突然被优化了,真的就找不到哪怕一半的薪资了。突然之间!


拔剑四顾心茫然.... 所以,永远要分清楚哪些是平台资源,哪些是你的能力。时刻对自身能力保持清醒且准确的认知,千万不要陷入盲目自负的境地。实在太过乐观的大厂朋友,可以周期性出来面试,哪怕不跳槽,认知自己的真实价值。


13、技术面试官问期望薪资,记得往低了说。 因为他们往往并不负责最终的定薪,但如果你的期望薪资高于他,会让他产生强烈的不平衡,从而把你Pass掉。


14、身体才是一切的本钱。 前些天左耳朵耗子前辈的忽然离世,再次验证了这一点,如果身体健康是0,那么其他的所有一切都是0。


15、脱发和格子衫的说法,并不普遍。 我认识的程序员里,80%是不穿格子衫的,而且35岁+的程序员,80%也是不脱发的。


但是有一种东西是很普遍的,那就是装着电脑的双肩包。


16、PPT架构师、周报合并师、无损复读师真的存在,而且越是在大厂,这种人就会越多。


PPT架构师在PPT中讲的架构各种高端大气上档次,其实就是大家很常用的部署流程;周报合并师每周的任务就是每周将团队中每个人的周报进行汇总,再报告给上级;无损复读师要求可能会高一些,对老板提出的问题或者质疑,要原原本本的向下传达给项目组对应的同学,不能有一丝偏差。


或许他们最开始不是这样的,但是慢慢地,他们活成了最舒服的,也是曾经最讨厌的样子。


17、大多数程序员是不会修电脑的。 很多行业以外的人,他们会觉得很多事情程序员都可以做,从盗QQ,Photoshop,硬盘文件恢复,到装系统,处理系统故障和软件问题,安装各种盗版软件,各种手机的越狱Root装盗版应用。


并且,另外这些事情往往不涉及实物,给人的感觉是只是在键盘上打打字,又不需要买新硬件之类的,所以往往会被认为是举手之劳,理应帮忙。


18、杀死程序员不用枪,改三次需求就可以了。 很多程序员并不反感别人说他无趣,也不反感别人说他们的穿着土鳖,也不反感别人说他们长相平庸。


也就是说,除了反复改需求,别的他们都能忍受。


先说这么多吧,总结得也算是比较全了,后续有新的,我再补充。


作者:托尼学长
来源:juejin.cn/post/7292960995437166601
收起阅读 »

uniapp下各端调用三方地图导航

技术栈开发框架: uniappvue 版本: 2.x需求使用uniapp在app端(Android,IOS)中显示宿主机已有的三方导航应用,由用户自主选择使用哪家地图软件进行导航,选择后,自动将目标地址设为终点在导航页面。 使用uniapp在微信小程序中调用微...
继续阅读 »

技术栈

  • 开发框架: uniapp
  • vue 版本: 2.x

需求

使用uniappapp端(Android,IOS)中显示宿主机已有的三方导航应用,由用户自主选择使用哪家地图软件进行导航,选择后,自动将目标地址设为终点在导航页面。 使用uniapp微信小程序中调用微信内置地图导航。

实现

微信小程序调用微信内置地图导航

使用uni.openLocation()方法可直接调用,微信比较简单

uni文档:uniapp.dcloud.net.cn/api/locatio…

传值字段

名称说明是否必传
latitude纬度,范围为-90~90,负数表示南纬,使用 gcj02 国测局坐标系
longitude经度,范围为-180~180,负数表示西经,使用 gcj02 国测局坐标系
name位置名称非必传,但不传不显示目标地址名称
address地址的详细说明非必传,但不传不显示目标地址名称详情

具体代码

经纬度需转为float数据类型

uni.openLocation({
latitude: parseFloat('地址纬度'),
longitude: parseFloat('地址经度'),
name: ‘地址名称,
address: '地址详情',
success: function (res) {
console.log('打开系统位置地图成功')
},
fail: function (error) {
console.log(error)
}
})


app端调用宿主机三方地图导航

步骤:

  1. 获取宿主机已安装的三方地图应用并显示,没有安装提示宿主机。
  2. 根据宿主机选择的三方地图,打开对应的三方地图进行导航。

使用plus调用原生API知识点:

  1. 获取宿主机系统环境

uniapp文档:uniapp.dcloud.net.cn/api/system/…

使用uniappuni.getSystemInfoSync().platform方法获取宿主机系统环境,结果为androidios

  1. 获取宿主机是否安装某个应用

H5产业联盟文档:http://www.html5plus.org/doc/zh_cn/r…

使用H5产业联盟中的 plus.runtime.isApplicationExist来判断宿主机是否安装指定应用,已安装返回True

Android平台需要通过设置appInf的pname属性(包名)进行查询。 iOS平台需要通过设置appInf的action属性(Scheme)进行查询,在iOS9以后需要添加白名单才可查询,在manifest.json文件plus->distribute->apple->urlschemewhitelist节点下添加(如urlschemewhitelist:["weixin"])。

调用示例

// Android
plus.runtime.isApplicationExist({pname: 'com.autonavi.minimap'})
// iOS
plus.runtime.isApplicationExist({action: 'iosamap://'})

  1. 调用系统级选择菜单显示已安装地图列表

H5产业联盟文档:http://www.html5plus.org/doc/zh_cn/n…

调用示例

plus.nativeUI.actionSheet({ //选择菜单
title: "选择地图应用",
cancel: "取消",
buttons: [
{title: '1'},
{title: '2'}
]
}, function (e) {
console.log("您点击的是第几个:"+e.index)
})

  1. 打开三方某个应用

H5产业联盟文档:http://www.html5plus.org/doc/zh_cn/r…

调用示例

// Android
plus.runtime.openURL('三方应用地址', function(res){
// todo...
}, 'com.xxx.xxxapp');

// ios
plus.runtime.openURL('三方应用地址', function(res){
// todo...
});

具体代码:

<template>
<view @click.stop="handleNavigation">导航view>
template>

<script>
...
data() {
return {
// 目标纬度
latitude: '',
// 目标经度
longitude: '',
// 目标地址名称
name: '',
// 目标地址详细信息
address: '',
// 我自己的位置经纬度(百度地图需要传入自己的经纬度进行导航)
selfLocation: {
latitude: '',
longitude: ''
}
}
},
methods: {
handleNavigation() {
const _this = this
if (!this.latitude || !this.longitude || !this.name) return
// 微信
// #ifdef MP-WEIXIN
let _obj = {
latitude: parseFloat(this.latitude),
longitude: parseFloat(this.longitude),
name: this.name,
}
if (this.address) {
_obj['address'] = this.address
}
uni.openLocation({
..._obj,
success: function (res) {
console.log('打开系统位置地图成功')
},
fail: function (error) {
console.log(error)
}
})
// #endif

// #ifdef APP-PLUS
// 判断系统安装的地图应用有哪些, 并生成菜单按钮
let _mapName = [
{title: '高德地图', name: 'amap', androidName: 'com.autonavi.minimap', iosName: 'iosamap://'},
{title: '百度地图', name: 'baidumap', androidName: 'com.baidu.BaiduMap', iosName: 'baidumap://'},
{title: '腾讯地图', name: 'qqmap', androidName: 'com.tencent.map', iosName: 'qqmap://'},
]
// 根据真机有的地图软件 生成的 操作菜单
let buttons = []
let platform = uni.getSystemInfoSync().platform
platform === 'android' && _mapName.forEach(item => {
if (plus.runtime.isApplicationExist({pname: item.androidName})) {
buttons.push(item)
}
})
platform === 'ios' && _mapName.forEach(item => {
console.log(item.iosName)
if (plus.runtime.isApplicationExist({action: item.iosName})) {
buttons.push(item)
}
})
if (buttons.length) {
plus.nativeUI.actionSheet({ //选择菜单
title: "选择地图应用",
cancel: "取消",
buttons: buttons
}, function (e) {
let _map = buttons[e.index - 1]
_this.openURL(_map, platform)
})
} else {
uni.showToast({
title: '请安装地图软件',
icon: 'none'
})
return
}
// #endif
},

// 打开第三方程序实际应用
openURL(map, platform) {
let _defaultUrl = {
android: {
"amap": `amapuri://route/plan/?sid=&did=&dlat=${this.latitude}&dlon=${this.longitude}&dname=${this.name}&dev=0&t=0`,
'qqmap': `qqmap://map/routeplan?type=drive&to=${this.name}&tocoord=${this.latitude},${this.longitude}&referer=fuxishan_uni_client`,
'baidumap': `baidumap://map/direction?origin=${this.selfLocation.latitude},${this.selfLocation.longitude}&destination=name:${this.name}|latlng:${this.latitude},${this.longitude}&coord_type=wgs84&mode=driving&src=andr.baidu.openAPIdemo"`
},
ios: {
"amap": `iosamap://path?sourceApplication=fuxishan_uni_client&dlat=${this.latitude}&dlon=${this.longitude}&dname=${this.name}&dev=0&t=0`,
'qqmap': `qqmap://map/routeplan?type=drive&to=${this.name}&tocoord=${this.latitude},${this.longitude}&referer=fuxishan_uni_client`,
'baidumap': `baidumap://map/direction?origin=${this.selfLocation.latitude},${this.selfLocation.longitude}&destination=name:${this.name}|latlng:${this.latitude},${this.longitude}&mode=driving&src=ios.baidu.openAPIdemo`
}
}
let newurl = encodeURI(_defaultUrl[platform][map.name]);
console.log(newurl)
plus.runtime.openURL( newurl, function(res){
console.log(res)
uni.showModal({
content: res.message
})
}, map.androidName ? map.androidName : '');
}

}
script>

最终效果图

  1. 微信

微信地图.jpg

  1. app端 https://blog.zhanghaoran.ren/image/1691035758346Screenshot_2023-08-03-12-08-23-298_com.zzrb.fuxishanapp.jpg

最后

参考链接: H5产业联盟:http://www.html5plus.org/doc/h5p.htm… uniapp: uniapp.dcloud.net.cn/api/ 百度、高德、腾讯地图,三方APP调用其的文档。

本文初发于:blog.zhanghaoran.ren/article/htm…


作者:ZhangHaoran
来源:juejin.cn/post/7262941534528700453

收起阅读 »

这可能是开源界最好用的行为验证码工具

💂 个人网站: IT知识小屋 🤟 版权: 本文由【IT学习日记】原创、需要转载请联系博主 💬 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欢迎关注、点赞、收藏(一键三连)和订阅专栏哦 写在前面 大家好,这里是IT学习日记。今日推荐项目:tianai-captcha行为验证码工具...
继续阅读 »




  • 💂 个人网站: IT知识小屋

  • 🤟 版权: 本文由【IT学习日记】原创、需要转载请联系博主

  • 💬 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欢迎关注、点赞、收藏(一键三连)和订阅专栏哦





写在前面


大家好,这里是IT学习日记。今日推荐项目:tianai-captcha行为验证码工具


1000+优质开源项目推荐进度:6/1000。如需更多类型优质项目推荐,请在文章后留言。


工具简介


tianai-captcha行为验证码工具:分为 Go 和 Java 两个版本。支持多种验证方式,包括随机验证、曲线匹配、滑块验证、增强版滑块验证、旋转验证、滑动还原、角度验证、刮刮乐、文字点选、图标点选及语序点选等。


行为验证码工具


该系统能够快速集成到个人项目或系统中,显著提高开发效率。


功能展示



  • 随机型验证码


随机型验证码



  • 曲线匹配验证码


曲线匹配验证码



  • 滑动验证增强版验证码


滑动验证增强版验证码



  • 滑块验证码


滑块验证码



  • 旋转验证码


image



  • 滑动还原验证码


滑动还原验证码



  • 角度验验证码


角度验验证码



  • 刮刮乐验验证码


刮刮乐验验证码



  • 文字点选验证码


文字点选验证码



  • 图标验证码


图标验证码


架构设计


tianai-captcha 验证码整体分为 生成器(ImageCaptchaGenerator)、校验器(ImageCaptchaValidator)、资源管理器(ImageCaptchaResourceManager) 其中生成器、校验器、资源管理器等都是基于接口模式实现可插拔的,可以替换为自定义实现,灵活度高



  • 生成器 (ImageCaptchaGenerator)

    主要负责生成行为验证码所需的图片。

  • 校验器 (ImageCaptchaValidator)

    主要负责校验用户滑动的行为轨迹是否合规。

  • 资源管理器 (ImageCaptchaResourceManager)

    主要负责读取验证码背景图片和模板图片等。



    • 资源存储 (ResourceStore)

      负责存储背景图和模板图。

    • 资源提供者 (ResourceProvider)

      负责将资源存储器中对应的资源转换为文件流。一般资源存储器中存储的是图片的 URL 地址或 ID,资源提供者则负责将 URL 或其他 ID 转换为真正的图片文件。



  • 图片转换器 (ImageTransform)

    主要负责将图片文件流转换成字符串类型,可以是 Base64 格式、URL 或其他加密格式,默认实现为 Base64 格式。


工具集成


引入依赖


<!-- maven 导入 -->
<dependency>
<groupId>cloud.tianai.captcha</groupId>
<artifactId>tianai-captcha</artifactId>
<version>1.4.1</version>
</dependency>



  • 使用 ImageCaptchaGenerator生成器生成验证码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ImageCaptchaResourceManager imageCaptchaResourceManager = new DefaultImageCaptchaResourceManager();
ImageTransform imageTransform = new Base64ImageTransform();
ImageCaptchaGenerator imageCaptchaGenerator = new MultiImageCaptchaGenerator(imageCaptchaResourceManager,imageTransform).init(true);
/*
生成滑块验证码图片, 可选项
SLIDER (滑块验证码)
ROTATE (旋转验证码)
CONCAT (滑动还原验证码)
WORD_IMAGE_CLICK (文字点选验证码)

更多验证码支持 详见 cloud.tianai.captcha.common.constant.CaptchaTypeConstant
*/
ImageCaptchaInfo imageCaptchaInfo = imageCaptchaGenerator.generateCaptchaImage(CaptchaTypeConstant.SLIDER);
System.out.println(imageCaptchaInfo);

// 负责计算一些数据存到缓存中,用于校验使用
// ImageCaptchaValidator负责校验用户滑动滑块是否正确和生成滑块的一些校验数据; 比如滑块到凹槽的百分比值
ImageCaptchaValidator imageCaptchaValidator = new BasicCaptchaTrackValidator();
// 这个map数据应该存到缓存中,校验的时候需要用到该数据
Map<String, Object> map = imageCaptchaValidator.generateImageCaptchaValidData(imageCaptchaInfo);
}
}



  • 使用ImageCaptchaValidator校验器 验证


public class Test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asicCaptchaTrackValidator sliderCaptchaValidator = new BasicCaptchaTrackValidator();

ImageCaptchaTrack imageCaptchaTrack = null;
Map<String, Object> map = null;
Float percentage = null;
// 用户传来的行为轨迹和进行校验
// - imageCaptchaTrack为前端传来的滑动轨迹数据
// - map 为生成验证码时缓存的map数据
boolean check = sliderCaptchaValidator.valid(imageCaptchaTrack, map).isSuccess();
// // 如果只想校验用户是否滑到指定凹槽即可,也可以使用
// // - 参数1 用户传来的百分比数据
// // - 参数2 生成滑块是真实的百分比数据
check = sliderCaptchaValidator.checkPercentage(0.2f, percentage);
}
}


工具获取


工具下载gitee.com/dromara/tia…


在线体验captcha.tianai.cloud/


如果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彦祖们”**一定帮我点个 “关注”“点赞”,这对我非常重要。我将会继续推荐更多优质项目和新闻。




作者:IT学习日记v
来源:juejin.cn/post/7391351326153965568
收起阅读 »

这样做产品,死是早晚的事!

昨天和在北京的朋友聊天,他了解到之前我做过餐饮的SAAS系统,于是问我这一块是否还能分到一杯羹! 说实话,我觉得没机会,特别是对于一家小公司来说,基本上没机会,甚至连入场券都拿不到! 这不禁让我想起几年前认识的一个小公司,给他们兼职开发的两款SAAS产品,一款...
继续阅读 »

image.png
昨天和在北京的朋友聊天,他了解到之前我做过餐饮的SAAS系统,于是问我这一块是否还能分到一杯羹!


说实话,我觉得没机会,特别是对于一家小公司来说,基本上没机会,甚至连入场券都拿不到!


这不禁让我想起几年前认识的一个小公司,给他们兼职开发的两款SAAS产品,一款是连锁酒店系统,一款则是餐饮系统。


他们的酒店系统,现在在我看来依然是很牛逼的,我也去看过一些市面上的解决方案,但是依然没有他们的牛逼。


不过残酷的是,最近半年来,他们好像一套也没有卖出去,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几年下来,他们应该没有卖出多少套。


其实几年前我和他们协同开发,听了他们的一些想法,我就预见他们很难打出去。


因为我发现他去做了一些看似很完美,但是不是必须的功能,而且还花了大量时间去做,当时我觉得这完全就是鸡肋,现在看来是鸡骨头。


说白了,就是定位不明确,想做一个大而全方案,但是这对于一个小公司初创团队来说,这是很致命的,特别是资金不充足的情况下去干这事!


下面从几个方面去看问题。


1.定位不明确


理想一定是会被现实啪啪打脸的,当想去做一个产品的时候,不要觉得自己做得很全很大就能赢得市场,这简直是痴人说梦。


特别是在行业竞争如此之大的情况下,大公司早都入局了,人家的解决方案比你强大,价格比你便宜,售后比你全,你拿什么去拼?


当时我问他,为啥要做餐饮解决方案,你觉得你从技术,价格,服务这些方面,你有哪里比得上客如云,微盟,美团这些巨头,他说别管那么多,东西做出来自然有办法!


现在里面过去了,基本上没有任何推进。


这肯定是定位出问题了啊,不要觉得你手上有产品就能赚钱,如果是这样,那还需要销售干嘛。


对于小公司来说,大家都是技术出身,没有营销经验,就算做出产品来,也只能摆着看,如果要请销售团队,公司又支撑不起,显然矛盾了!


所以就尽量别去做这类似的产品,应该去做一些能解决别人痛点的小而美的解决方案。


就像微信公众号刚兴起的那几年,因为公众号自带的编辑器很难用,有一个人就做了一个小编辑器出来,赚得盆满钵满。


看似冷门,但是垂直!


2.陷入大而全的误区


接着上面的说。


后面有人看到看到了这个红利,就进军去做,他们希望做出更强大,功能更全的编辑器,结果花了大量时间去做,最后产品出来了,但是市场已经被别人抢了先机,最终不得不死。


这就是迷恋大而全的后果!


其实开源就是一个很好避免大而全的方案。


在开源领域,先做出一个小而美的产品,把影响力传播开,然后根据用户的需求不断迭代,这时候不是人去驱动产品了,而是需求去驱动产品。


这样做出来的产品不仅能避免出现很多无用的功能,还能节约很多的成本!


一定要让用户的需求来驱动产品的发展,而不是靠自己的臆想去决定做什么产品!


老罗当年在做锤子科技的时候,我觉得他就陷入了想去做一个大而全的产品,还陷入自己以为的漩涡,所以耗费了很多资金去研发TNT,所以导致失败。


如果那时候致力于去做好坚果系列,那么结局可能大不一样!


3.没有尝到甜头,你怎敢去做!


在我们贵州本土,有一个技术大佬,他一开始做了一个门户系统的解决方案,后续就有人来找他,说要购买他的系统,他从里面尝到了甜头!


于是就在这个领域持续深耕,最终形成了一套强大的解决方案。现在他的解决方案已经遍布全国。


他们公司基本上就是靠门户系统的解决方案来维持的。


所以,做一个产品,只有自己尝到甜头了,再去深耕,形成一套解决方案,那么成功率就会变得越高。


特别对于小公司来说,这是很重要的!


4.总结


做产品一定要忌讳大而全,也不要陷入只要我做出来了,无论如何都能分一杯羹,这是不现实的。


市场上到处是饿狼潜伏,你不过是一只小羊羔,怎么生存?


用最少的成本开发出一个小而美的解决方案,然后拿出去碰一碰,闻到味道了,再不断进击,这样成功率就高一点,即使失败了代价也不高。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作者:苏格拉的底牌
来源:juejin.cn/post/7313887095415324672
收起阅读 »

小小扫码枪bug引发的思考

最近新公司发生了一件bug引发思考的事 产品需求 大致如上图,一个输入框,我们制作了自定义数字键盘,input框可以回显键盘的输入,并且,可以支持扫码枪输入回显 bug描述 在win 系统没有问题,但在安卓系统: 每次自定义键盘输入时,还会吊起系统软键盘,...
继续阅读 »

最近新公司发生了一件bug引发思考的事


产品需求


image.png


大致如上图,一个输入框,我们制作了自定义数字键盘,input框可以回显键盘的输入,并且,可以支持扫码枪输入回显


bug描述


在win 系统没有问题,但在安卓系统



  1. 每次自定义键盘输入时,还会吊起系统软键盘,且通过系统软键盘输入,input是无法回显的!键盘.jpg

  2. 不支持 扫码枪输入了


最讨厌研究 系统兼容性问题了,但问题出了,就得研究


我们先看一下,自定义数字键盘是怎么实现的?


在了解自定义键盘之前,我先问问大家,键盘输入会触发哪些事件?


对,就是这三个 keydown,keypress, keyup


如何控制Input框只回显数字呢?答案就是在keyDown事件里,通过捕获 event.key来获取用户按下的物理按键的值,非数字的值直接return就能做到了


那么言归正传,自定义键盘怎么实现呢?


其实到这边我们不难想到一个解决方案的思路就是,当按下自定义键盘时,我们模拟一个 keydown事件,并向获得焦点的input 派发这个keydown事件,那么就能模拟键盘输入了


上代码:


      const input = document.activeElement

      const event = document.createEvent('UIEvents')

      event.initUIEvent('keydown', true, true, window, 0)

      event.key = key

      event.keyCode = -1

      input.dispatchEvent(event)

扫码枪又是个啥?


就是这个东东:


image.png


去过超市的都看过吧


用扫码枪或者其他设备扫描图形码(条形码或其他码)后将其为文本输入,
input需要识别到扫码枪输入结束,并回显input区,


其实扫码枪输入和用户键盘输入一样都可以触发keydown事件,派发给聚焦的input


那么问题来了?


怎样识别 扫码枪输入结束呢?


答案是onEnter事件


我们再来看看 安卓端出现的bug


1,为啥每次我们在自定义键盘上输入,会同时弹出系统软键盘呢??


问了下安卓侧RD,原来只要input获得焦点,系统键盘就会弹出


但是不聚焦,自定义键盘/扫码枪也没办法回显了呀?


难道真的无解了吗?这时候第n个知识点来了!用readOnly!
readonly,对,就是它,


什么?readonly不是只读吗?有了它,相当于 用户无法输入,因此无法触发系统键盘,这个可以理解,但是,加上它之后,还有焦点吗?


这里有个问题要问大家,你知道readonly和disabled的区别吗?


答案就是在交互上,readonly 仍是可以聚焦的!disabled 就不能了


并且readOnly 是禁止用户输入,所以在允许聚焦的同时,又阻止了软键盘的弹出,这时我不禁感叹: 完美!


2,安卓为啥不支持扫码枪扫码了?


我们通过调试发现,在安卓上,keyDown事件 捕获到的event.key 是 Unidentified, 被我们判定为非数字,直接return了


那解法呢?我们神奇的发现,当我们解了bug1,加上readonly后,bug2也好了!


至于为啥它也好了,具体原因我还不清楚,以下是我的猜测:


前文我们提到,只要input聚焦,软键盘就会弹出,而扫码枪其实也可以看成一个特殊的键盘,可能两个键盘冲突导致 event.key 无法识别,加上readonly禁掉 软键盘后,冲突解除,自然event.key 也可以正常识别了


清楚原因的同学可以留言给我哈!我好想知道!!


反思来了


这件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只有一行代码,一个单词: readOnly


简单到令人发指,而且这个问题是一个刚来两天的新同学搞定的


我在想这一连串的故事,太神奇了


为啥这个困扰前辈同学包括我很久的问题,一个萌新一下子就解决了呢?虽然我也是萌新
image.png


readOnly可以 解决禁止软键盘弹出,网上的答案是有的,但是我pass了这��方案,


为什么呢?



  1. input相关基础差,我错误的认为readOnly是只读嘛,肯定会不带焦点啊,虽然禁用了软键盘,但是 扫码枪输入也不能回显了啊

  2. 当我看到 event.key 是 Unidentified 时,研究重点跑偏了

  3. 我觉得这可能某种程度上是一种 beginer’s luck, 因为当时新同学的任务是研究如何禁用软键盘,并没有提到其他扫码枪问题,可能这种心无旁骛反而成了事

  4. 工作中,尤其遇到一些诡异的兼容性问题,真的需要多尝试,不要被自己的想当然绑手绑脚

  5. 对于兼容性问题,因为要不断尝试,最好找到一种简单方便的调试方法,会大大加快调研进度


最后还是感谢一切的发生,收获了知识,也让我有冲动分享给大家我的一点小思考,感恩感恩!


作者:sophie旭
来源:juejin.cn/post/7388459061758017571
收起阅读 »

软件工程师,为什么不喜欢关电脑

💡 如果想阅读最新的文章,或者有技术问题需要交流和沟通,可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希望睿智”。 概述 你是否注意到,软件工程师们似乎从不关电脑,也不喜欢关电脑?别以为他们是电脑“上瘾”,或是沉迷于电脑,这一现象背后蕴含着多种实际原因。 1、代码保存与恢复。 ...
继续阅读 »

💡 如果想阅读最新的文章,或者有技术问题需要交流和沟通,可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希望睿智”。



概述


你是否注意到,软件工程师们似乎从不关电脑,也不喜欢关电脑?别以为他们是电脑“上瘾”,或是沉迷于电脑,这一现象背后蕴含着多种实际原因。



1、代码保存与恢复。


在编写代码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能会暂时离开去查阅资料或者休息,而不想打断当前的思路和工作进度。如果电脑不关机,他们可以迅速回到上次中断的地方,继续解决问题,避免了重新加载项目和找回思考线索的过程。


2、远程访问与协作。


很多软件工程师采用分布式团队协作模式,需要通过SSH等远程访问手段进行代码部署、调试或监控线上服务。下班后保持电脑开机,有利于他们在家或其他地点远程处理紧急任务。


3、持续集成/持续部署。


对于实施CI/CD流程的项目,电脑上的开发环境可能作为构建服务器的一部分,用于自动编译、测试和部署代码。在这种情况下,电脑全天候运行是必需的。


4、虚拟机与容器运行。


软件工程师使用的电脑上可能运行着虚拟机或容器,用于支持多套开发环境或者运行测试实例。这些虚拟资源,通常要求宿主机保持运行状态。


5、挂起与休眠模式。


虽然没有完全关机,但许多软件工程师会选择将电脑设置为休眠或挂起模式,这样既能节省能源,又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恢复到工作状态。


实际上,以上5点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保持一个持续开发环境。那么,何为持续开发环境?


持续开发环境


持续开发环境是指软件工程师为了进行软件开发而搭建的、包含所有必要工具和服务的一套完整生态系统。它涵盖了集成开发环境(IDE)、版本控制系统(比如:Git)、本地服务器、数据库服务、构建工具以及各种编程框架和库等元素。这个环境是软件工程师日常工作的核心载体,也是他们实现高效编程、调试和测试的基础。


首先,持续开发环境通过自动化流程,极大地减少了开发过程中的人工干预。每当软件工程师提交代码到版本控制系统时,持续开发环境会自动触发构建、测试和部署流程。这意味着:软件工程师无需手动编译代码、运行测试用例或手动部署应用程序。这些繁琐的任务由持续开发环境自动完成,从而释放了软件工程师的时间和精力,让他们更专注于编写高质量的代码。


其次,持续开发环境有助于及时发现和修复问题。在持续集成的过程中,每次代码提交都会触发一次完整的构建和测试流程。这意味着:任何潜在的错误或问题都会在早期阶段被及时发现。此外,持续开发环境通常与持续监控和警报系统相结合,当出现问题时,系统会立即向团队成员发送警报,从而确保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


此外,持续开发环境还促进了团队协作和沟通。通过版本控制系统和自动化测试工具,团队成员可以轻松地查看彼此的代码、理解彼此的工作进度,并在出现问题时及时沟通。这种透明的工作方式有助于建立信任、减少误解,从而提高团队的整体效能。


最后,持续开发环境为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快速迭代和不断试错的过程中,软件工程师可以迅速验证他们的想法和假设。如果某个功能或改进在实际应用中效果不佳,他们可以迅速调整方向,尝试新的方法。这种灵活性和敏捷性使得软件工程师能够不断尝试新的技术和方法,从而推动软件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在这个日益复杂和快速变化的数字世界中,持续开发环境已经成为软件工程师们不可或缺的利器。但持续开发环境的搭建和启动可能耗时较长,因此为了保持工作连续性,软件工程师往往倾向于让电脑保持开机状态,以便随时可以继续编程或调试。


案例一


假设小张是一位正在开发一款大型Web应用的后端软件工程师,他的工作台的配置如下。


操作系统:Windows 10。


集成开发环境:IntelliJ IDEA,用于编写Java代码。


版本控制系统:Git,用于代码版本管理及团队协作。


本地服务器:Apache Tomcat,用于运行和测试Java Web应用。


数据库服务:MySQL,存储应用程序的数据。


构建工具:Maven,负责项目的自动化构建与依赖管理。


虚拟机环境:Docker容器,模拟生产环境以进行更真实的测试。


在每天的工作中,小张需要不断地编译代码、调试程序、提交更新到Git仓库,并在本地Tomcat服务器上验证功能是否正常。同时,他还可能需要在Docker容器内模拟不同的操作系统环境,以对软件进行兼容性测试。


如果小张下班时关闭了电脑,第二天重新启动所有服务和工具将会耗费至少半小时以上的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他无法立即开始编程或解决问题,影响了工作效率。


此外,小张所在的团队采用了CI/CD流程,利用Jenkins等工具自动执行代码编译、单元测试以及部署至测试服务器的任务。这就要求他的电脑作为Jenkins客户端始终在线,以便触发并完成这些自动化任务。


因此,为了确保高效流畅的开发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境配置时间,及时响应线上问题以及支持远程协同,小张和其他许多软件工程师都会选择让自己的电脑始终保持开机状态,维持一个稳定的持续开发环境。


案例二


假设小李是一名全栈开发者,他正在参与一个大型的微服务项目,他的开发环境配置如下。


操作系统:Ubuntu 20.04 LTS。


集成开发环境:Visual Studio Code,用于编写前后端代码。


版本控制系统:Git,协同团队进行代码管理。


本地开发工具链:Node.js、NPM/Yarn用于前端开发,Python及pip用于后端开发,同时使用Kubernetes集群模拟生产环境部署。


数据库与缓存服务:MySQL作为主数据库,Redis作为缓存服务。


消息队列服务:RabbitMQ用于微服务间的异步通信。


CI/CD工具:GitHub Actions和Docker Compose结合,实现自动化构建、测试和部署。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小李需要频繁地编译、打包、运行并测试各个微服务。一旦他关闭电脑,第二天重新启动所有服务将耗费大量时间。比如:搭建完整的Kubernetes集群可能需要数分钟到数十分钟不等,而每次重启服务都可能导致微服务间的依赖关系错乱,影响开发进度。


此外,由于团队采用了敏捷开发模式,每天都有多次代码提交和合并。为了能及时响应代码变动,小李设置了自己的电脑作为GitHub Actions的一部分,当有新的Pull Request时,可以立即触发自动化构建和测试流程,确保新代码的质量。


更进一步,在下班后或周末期间,如果线上服务出现紧急问题,小李可以通过SSH远程登录自己始终保持在线的电脑,快速定位问题所在,并在本地环境中复现和修复,然后推送到测试或生产环境,大大提高了响应速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


综上所述,对于像小李这样的全栈开发者而言,维持一个持续稳定的开发环境是其高效工作的重要保障,也是应对复杂软件工程挑战的关键策略之一。


案例三


假设小王是一名独立游戏开发者,他正在使用Unity引擎制作一款3D角色扮演游戏,他的开发环境配置如下。


操作系统:macOS Big Sur。


集成开发环境:Unity Editor,集成了脚本编写、场景设计、动画编辑等多种功能。


版本控制系统:Perforce,用于大型项目文件的版本管理和团队协作。


资产构建工具:TexturePacker用于图片资源打包,FMOD Studio用于音频处理和混音。


本地测试环境:在电脑上运行Unity的内置播放器进行实时预览和调试。


云服务与部署平台:阿里云服务器作为远程测试和分发平台。


在游戏开发过程中,小王需要频繁地编辑代码、调整场景布局、优化美术资源并即时查看效果。由于Unity项目的加载和编译过程可能较长,尤其在处理大量纹理和模型时,如果每次关闭电脑后都要重新启动项目,无疑会大大降低工作效率。


此外,小王经常需要利用晚上或周末时间对游戏进行迭代更新,并将新版本上传到云端服务器进行远程测试。为了能在任何时刻快速响应工作需求,他的电脑始终保持开机状态,并且已连接至Perforce服务器,确保能及时获取最新的代码变更,同时也能立即上传自己的工作成果以供团队其他成员审阅和测试。


因此,对于小王这样的游戏开发者来说,保持持续开发环境不仅能有效提高日常工作效率,还能确保在非工作时段可以灵活应对突发任务,从而更好地满足项目进度要求。


总结


持续开发环境为程序员提供了一个高效、稳定且富有创新的工作环境。它通过自动化流程、及时发现问题、促进团队协作和支持创新,为软件开发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保持持续开发环境对于软件开发者而言至关重要,它能够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并确保项目开发的连贯性。通过维持开发环境始终在线,我们可以在任何时间方便地进行代码编辑、资源优化、实时预览和调试,并能灵活应对团队协作需求,实现快速迭代更新,从而满足项目进度要求。


作者:希望_睿智
来源:juejin.cn/post/7376837003520245772
收起阅读 »

种种迹象表明:前端岗位即将消失

最近,腾讯混元大模型的HR约我面试,为了确定是否真招人,我打开了腾讯内推的小程序,确实有这个岗位,但整个深圳也只有这一个。 于是,我突然意识到:在大模型时代,前端工程师这个岗位应该会是最先消失的岗位。 AI程序员的诞生 24年年初,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自己...
继续阅读 »

最近,腾讯混元大模型的HR约我面试,为了确定是否真招人,我打开了腾讯内推的小程序,确实有这个岗位,但整个深圳也只有这一个。


于是,我突然意识到:在大模型时代,前端工程师这个岗位应该会是最先消失的岗位。


AI程序员的诞生


24年年初,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自己相信就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再也不需要学习如何编码了,孩子们应该停止编程课。


然后24年3月,一家叫Cognition美国初创公司,发布了首个AI软件工程师Devin。它掌握全栈技能,云端部署、底层代码、改bug、训练和微调AI模型都不在话下。


只需一句指令,Devin就可端到端处理整个开发项目,这再度引发“码农是否将被淘汰”的大讨论。在SWE-bench上,它的表现远远超过Claude 2、Llama、GPT-4等选手,取得了13.86%的惊人成绩!


也就是说,它已经能通过AI公司的面试了。


接着4月,阿里发布消息称,其迎来了首位 AI 程序员——通义灵码。并在阿里云上海AI峰会上,阿里云宣布推出首个AI程序员,具备架构师、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等多种岗位的技能,能一站式自主完成任务分解、代码编写、测试、问题修复、代码提交整个过程,最快分钟级即可完成应用开发,大幅提升研发效率。


此次发布的AI程序员,是基于通义大模型构建的多智能体,每个智能体分别负责具体的软件开发任务并互相协作,可端到端实现一个产品功能的研发,这极大地简化了软件开发的流程。


由此带来的影响


一方面, AI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势必给程序员的工作带来冲击:传统的编码方式将显著改变,水平一般的程序员被取代的趋势或不可避免。


另一方面,尽管AI可以辅助程序员快速生成代码、提高开发效率,但并不能完全取代程序员的角色,尤其是技术理解深厚、能力强大的高水平程序员。


对于未来的程序员而言,掌握AI技术并应用于自己的工作流程中,与AI协同工作从而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编码质量,是与时俱进、适应市场的必然需求。


由此,未来一名好的程序员不应仅仅是一名技术人员,还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技能。他们是整个人、机、环境系统框架中的创造者,要持续创新、创造价值。


具体而言,为了编写高质量代码,他们可能要精通多种编程语言;为了能按需选用合适的技术方案,他们要能迅速适应新的技术和工具。


为了面对复杂问题时能抓住原因并及时分析解决,他们必须保持与团队及客户的高效沟通协作,并不断积累知识、经验,同步跟进行业技术前沿,针对具体问题设计出创新的解决方案,保障程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所以,去年我在 从美团的开发通道合并谈谈开发的职业规划 就提出:LLM在软件工程的采用,将在众多工程领域产生突破,甚至于颠覆,由此也敦促我们必须认真审视专业能力的变迁和专业角色的定义。


为何最先消失的是前端岗


在我去年写前端学哪些技能饭碗越铁收入还高时,我还没有前端岗位可能即将消失的观点,但过去半年和很多猎头聊了一下前端岗的机会,以及看了很多后端培训课程中都包含前端的知识技能。


再结合22年我在美团内部,给几百个后端同学培训如何快速上手前端开发,我觉得前端这个岗位很有可能以后在招聘中就看不到这一细分岗位了。


其实15年前,全球应该都没有前端工程师这个岗位,当时的多数前端工作都比较简单,一部分是后端自己做,一个部分则是设计出生的切图仔完成~


后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前端开发语言发布了全新的规范ES6,整个前端开发生态逐步繁荣了起来,因为发展很快,网页的多端兼容和多版本工作比较繁杂,所以前端工作才由一个全新的岗位为负责。


原本很多前端同学在整个系统开发中就处于辅助角色,经常是多个团队的后端争抢一个专业的前端工程师,但如今,随着前端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和完善和大模型技术的加持,后端完成前端工作越来越容易。


所以,各公司自然就会减少很多前端岗位的招聘,只有少量技术比较新或业务比较复杂的项目才需要少量专职的前端工程师。


从各公司合并开发通道来看,消失的不仅是前端,还有后端和系统开发,对外招聘岗位都是软件工程师,工作内容根据需要动态调整。


总结


知识本身并不是力量,能有效将知识应用于实践才是真正的力量。同样,大量的编程知识可能是有价值的,但若不会运用、不知变通,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它就很难产生任何实质性影响。


能够有效使用程序,意味着智能体正具备将知识与学习应用转化的能力。这就需要程序员具备一些编程规则之外的能力,如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程序员之所以能够不被取代,底气正在于其能将所学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并作出正确决策,而不是像AI程序员那样的编程工具,为了编程而编程。


未来,AI负责基础重复性劳动、人类程序员负责顶层设计的模式已经初露端倪,而认为人类程序员将被AI取代、沦为提要求的“边缘人”,为时尚早。




作者:文艺码农天文
来源:juejin.cn/post/7392852233999892495
收起阅读 »

谁说forEach不支持异步代码,只是你拿不到异步结果而已

web
在前面探讨 forEach 中异步请求后端接口时,很多人都知道 forEach 中 async/await 实际是无效的,很多文章也说:forEach 不支持异步,forEach 只能同步运行代码,forEach 会忽略 await 直接进行下一次循环... ...
继续阅读 »

在前面探讨 forEach 中异步请求后端接口时,很多人都知道 forEach 中 async/await 实际是无效的,很多文章也说:forEach 不支持异步,forEach 只能同步运行代码,forEach 会忽略 await 直接进行下一次循环...


当时我的理解也是这样的,后面一细想好像不对,直接上我前面一篇文章用到的示例代码:


async function getData() {
const list = await $getListData()

// 遍历请求
list.forEach(async (item) => {
const res = await $getExtraInfo({
id: item.id
})
item.extraInfo = res.extraInfo
})

// 打印下最终处理过的额外数据
console.log(list)
}

上面 $getListData、$getExtraInfo 都是 promise 异步方法,按照上面说的 forEach 会直接忽略掉 await,那么循环体内部拿到的 res 就应该是 undefined,后面的 res.extraInfo 应该报错才对,但是实际上代码并没有报错,说明 await 是有效的,内部的异步代码也是可以正常运行的,所以 forEach 肯定是支持异步代码的。


手写版 forEach


先从自己实现的简版 forEach 看起:


Array.prototype.customForEach = function (callback) {
for (let i = 0; i < this.length; i++) {
callback(this[i], i, this)
}
}

里面会为数组的每个元素执行一下回调函数,实际拿几组数组测试和正宗的 forEach 方法效果也一样。可能很多人还是会有疑问你自己实现这到底靠不靠谱,不瞒你说我也有这样的疑问。


MDN 上关于 forEach 的说明


先去 MDN 上搜一下 forEach,里面的大部分内容只是使用层面的文档,不过里面有提到:“forEach() 期望的是一个同步函数,它不会等待 Promise 兑现。在使用 Promise(或异步函数)作为 forEach 回调时,请确保你意识到这一点可能带来的影响”。


ECMAScript 中 forEach 规范


继续去往 javascript 底层探究,我们都知道执行 js 代码是需要依靠 js 引擎,去将我们写的代码解释翻译成计算机能理解的机器码才能执行的,所有 js 引擎都需要参照 ECMAScript 规范来具体实现,所以这里我们先去看下 ECMAScript 上关于 forEach 的标准规范: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谷歌 V8 的 forEach 实现


常见的 js 引擎有:谷歌的 V8、火狐 FireFox 的 SpiderMonkey、苹果 Safari 的 JavaScriptCore、微软 Edge 的 ChakraCore...后台都很硬,这里我们就选其中最厉害的谷歌浏览器和 nodejs 依赖的 V8 引擎,V8 中对于 forEach 实现的主要源码:


transitioning macro FastArrayForEach(implicit context: Context)(
o: JSReceiver, len: Number, callbackfn: Callable, thisArg: JSAny): JSAny
labels Bailout(Smi) {
let k: Smi = 0;
const smiLen = Cast<Smi>(len) otherwise goto Bailout(k);
const fastO = Cast<FastJSArray>(o) otherwise goto Bailout(k);
let fastOW = NewFastJSArrayWitness(fastO);
// Build a fast loop over the smi array.
for (; k < smiLen; k++) {
fastOW.Recheck() otherwise goto Bailout(k);
// Ensure that we haven't walked beyond a possibly updated length.
if (k >= fastOW.Get().length) goto Bailout(k);
const value: JSAny = fastOW.LoadElementNoHole(k)
otherwise continue;
Call(context, callbackfn, thisArg, value, k, fastOW.Get());
}
return Undefined;
}

源码是 .tq 文件,这是 V8 团队开发的一个叫 Torque 的语言,语法类似 TypeScript,所以对于前端程序员上面的代码大概也能看懂,想要了解详细的 Torque 语法,可以直接去 V8 的官网上查看。


从上面的源码可以看到 forEach 实际还是依赖的 for 循环,没有返回值所以最后 return 的一个 Undefined。看完源码是不是发现咱上面的手写版也大差不差,只不过 V8 里实现了更多细节的处理。


结论:forEach 支持异步代码


最后的结论就是:forEach 其实是支持异步的,循环时并不是会直接忽略掉 await,但是因为 forEach 没有返回值,所以我们在外部没有办法拿到每次回调执行过后的异步 promise,也就没有办法在后续的代码中去处理或者获取异步结果了,改造一下最初的示例代码:


async function getData() {
const list = await $getListData()

// 遍历请求
list.forEach(async (item) => {
const res = await $getExtraInfo({
id: item.id
})
item.extraInfo = res.extraInfo
})

// 打印下最终处理过的额外数据
console.log(list)
setTimeout(() => {
console.log(list)
}, 1000 * 10)
}

你会发现 10 秒后定时器中是可以按照预期打印出我们想要的结果的,所以异步代码是生效了的,只不过在同步代码中我们没有办法获取到循环体内部的异步状态。


如果还是不能理解,我们对比下 map 方法,map 和 forEach 很类似,但是 map 是有返回值的,每次遍历结束之后我们是可以直接 return 一个值,后续我们就可以接收到这个返回值。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文章中改写 forEach 异步操作时,使用 map 然后借助 Promise.all 来等待所有异步操作完成后,再进行下面的逻辑来实现同步的效果。


参考文档



作者:cafehaus
来源:juejin.cn/post/7389912354749087755
收起阅读 »

js如何实现当文本内容过长时,中间显示省略号...,两端正常展示

web
前一阵做需求时,有个小功能实现起来废了点脑细胞,觉得可以记录一下。 产品的具体诉求是:用户点击按钮进入详情页面,详情页内的卡片标题内容过长时,标题的前后两端正常展示,中间用省略号...表示,并且鼠标悬浮后,展示全部内容。 关于鼠标悬浮展示全部内容的代码就不放在...
继续阅读 »

前一阵做需求时,有个小功能实现起来废了点脑细胞,觉得可以记录一下。


产品的具体诉求是:用户点击按钮进入详情页面,详情页内的卡片标题内容过长时,标题的前后两端正常展示,中间用省略号...表示,并且鼠标悬浮后,展示全部内容。


关于鼠标悬浮展示全部内容的代码就不放在这里了,本文主要写关于实现中间省略号...的代码。


实现思路



  1. 获取标题盒子的真实宽度, 我这里用的是clientWidth;

  2. 获取文本内容所占的实际宽度;

  3. 根据文字的大小计算出每个文字所占的宽度;

  4. 判断文本内容的实际宽度是否超出了标题盒子的宽度;

  5. 通过文字所占的宽度累加之和与标题盒子的宽度做对比,计算出要截取位置的索引;

  6. 同理,文本尾部的内容需要翻转一下,然后计算索引,截取完之后再翻转回来;


代码


html代码


<div class="title" id="test">近日,银行纷纷下调大额存单利率,但银行定期存款仍被疯抢。银行理财经理表示:有意向购买定期存款要尽快,不确定利率是否会再降。</div>

css代码: 设置文本不换行,同时设置overflow:hidden让文本溢出盒子隐藏


.title {
width: 640px;
height: 40px;
line-height: 40px;
font-size: 14px;
color: #00b388;
border: 1px solid #ddd;
overflow: hidden;
/* text-overflow: ellipsis; */
white-space: nowrap;
/* box-sizing: border-box; */
padding: 0 10px;
}

javascript代码:


获取标题盒子的宽度时要注意,如果在css样式代码中设置了padding, 就需要获取标题盒子的左右padding值。 通过getComputedStyle属性获取到所有的css样式属性对应的值, 由于获取的padding值都是带具体像素单位的,比如: px,可以用parseInt特殊处理一下。


获取盒子的宽度的代码,我当时开发时是用canvas计算的,但计算的效果不太理想,后来逛社区,发现了嘉琪coder大佬分享的文章,我这里就直接把代码搬过来用吧, 想了解的掘友可以直接滑到文章末尾查看。


判断文本内容是否超出标题盒子


 // 标题盒子dom
const dom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

// 获取dom元素的padding值
function getPadding(el) {
const domCss = window.getComputedStyle(el, null);
const pl = Number.parseInt(domCss.paddingLeft, 10) || 0;
const pr = Number.parseInt(domCss.paddingRight, 10) || 0;
console.log('padding-left:', pl, 'padding-right:', pr);
return {
left: pl,
right: pr
}
}
// 检测dom元素的宽度,
function checkLength(dom) {
// 创建一个 Range 对象
const range = document.createRange();

// 设置选中文本的起始和结束位置
range.setStart(dom, 0),
range.setEnd(dom, dom.childNodes.length);

// 获取元素在文档中的位置和大小信息,这里直接获取的元素的宽度
let rangeWidth = range.getBoundingClientRect().width;

// 获取的宽度一般都会有多位小数点,判断如果小于0.001的就直接舍掉
const offsetWidth = rangeWidth - Math.floor(rangeWidth);
if (offsetWidth < 0.001) {
rangeWidth = Math.floor(rangeWidth);
}

// 获取元素padding值
const { left, right } = getPadding(dom);
const paddingWidth = left + right;

// status:文本内容是否超出标题盒子;
// width: 标题盒子真实能够容纳文本内容的宽度
return {
status: paddingWidth + rangeWidth > dom.clientWidth,
width: dom.clientWidth - paddingWidth
};
}

通过charCodeAt返回指定位置的字符的Unicode编码, 返回的值对应ASCII码表对应的值,0-127包含了常用的英文、数字、符号等,这些都是占一个字节长度的字符,而大于127的为占两个字节长度的字符。


截取和计算文本长度


// 计算文本长度,当长度之和大于等于dom元素的宽度后,返回当前文字所在的索引,截取时会用到。
function calcTextLength(text, width) {
let realLength = 0;
let index = 0;
for (let i = 0; i < text.length; i++) {
charCode = text.charCodeAt(i);
if (charCode >= 0 && charCode <= 128) {
realLength += 1;
} else {
realLength += 2 * 14; // 14是字体大小
}
// 判断长度,为true时终止循环,记录索引并返回
if (realLength >= width) {
index = i;
break;
}
}
return index;
}

// 设置文本内容
function setTextContent(text) {
const { status, width } = checkLength(dom);
let str = '';
if (status) {
// 翻转文本
let reverseStr = text.split('').reverse().join('');

// 计算左右两边文本要截取的字符索引
const leftTextIndex = calcTextLength(text, width);
const rightTextIndex = calcTextLength(reverseStr, width);

// 将右侧字符先截取,后翻转
reverseStr = reverseStr.substring(0, rightTextIndex);
reverseStr = reverseStr.split('').reverse().join('');

// 字符拼接
str = `${text.substring(0, leftTextIndex)}...${reverseStr}`;
} else {
str = text;
}
dom.innerHTML = str;
}

最终实现的效果如下:


image.png


上面就是此功能的所有代码了,如果想要在本地试验的话,可以在本地新建一个html文件,复制上面代码就可以了。


下面记录下从社区内学到的相关知识:



  1. js判断文字被溢出隐藏的几种方法;

  2. JS获取字符串长度的几种常用方法,汉字算两个字节;


1、 js判断文字被溢出隐藏的几种方法


1. Element-plus这个UI框架中的表格组件实现的方案。


通过document.createRangedocument.getBoundingClientRect()这两个方法实现的。也就是我上面代码中实现的checkLength方法。


2. 创建一个隐藏的div模拟实际宽度


通过创建一个不会在页面显示出来的dom元素,然后把文本内容设置进去,真实的文本长度与标题盒子比较宽度,判断是否被溢出隐藏了。


function getDomDivWidth(dom) {
const elementWidth = dom.clientWidth;
const tempElement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
const style = window.getComputedStyle(dom, null)
const { left, right } = getPadding(dom); // 这里我写的有点重复了,可以优化
tempElement.style.cssText = `
position: absolute;
top: -9999px;
left: -9999px;
white-space: nowrap;
padding-left:${style.paddingLeft};
padding-right:${style.paddingRight};
font-size: ${style.fontSize};
font-family: ${style.fontFamily};
font-weight: ${style.fontWeight};
letter-spacing: ${style.letterSpacing};
`
;
tempElement.textContent = dom.textContent;
document.body.appendChild(tempElement);
const obj = {
status: tempElement.clientWidth + right + left > elementWidth,
width: elementWidth - left - right
}
document.body.removeChild(tempElement);
return obj;
}

3. 创建一个block元素来包裹inline元素


这种方法是在UI框架acro design vue中实现的。外层套一个块级(block)元素,内部是一个行内(inline)元素。给外层元素设置溢出隐藏的样式属性,不对内层元素做处理,这样内层元素的宽度是不变的。因此,通过获取内层元素的宽度和外层元素的宽度作比较,就可以判断出文本是否被溢出隐藏了。


// html代码
<div class="title" id="test">
<span class="content">近日,银行纷纷下调大额存单利率,但银行定期存款仍被疯抢。银行理财经理表示:有意向购买定期存款要尽快,不确定利率是否会再降。</span>
</div>

// 创建一个block元素来包裹inline元素
const content = document.querySelector('.content');
function getBlockDomWidth(dom) {
const { left, right } = getPadding(dom);
console.log(dom.clientWidth, content.clientWidth)
const obj = {
status: dom.clientWidth < content.clientWidth + left + right,
width: dom.clientWidth - left - right
}
return obj;
}

4. 使用canvas中的measureText方法和TextMetrics对象来获取元素的宽度


通过Canvas 2D渲染上下文(context)可以调用measureText方法,此方法会返回TextMetrics对象,该对象的width属性值就是字符占据的宽度,由此也能获取到文本的真实宽度,此方法有弊端,比如说兼容性,精确度等等。


// 获取文本长度
function getTextWidth(text, font = 14) {
const canvas = document.createElement("canvas");
const context = canvas.getContext("2d")
context.font = font
const metrics = context.measureText(text);
return metrics.width
}

5. 使用css实现


这种方式来自评论区的掘友@S_mosar提供的思路。
先来看下效果:


2024-04-09 09.37.27.gif


代码如下:
css部分


.con {
font-size: 14px;
color: #666;
width: 600px;
margin: 50px auto;
border-radius: 8px;
padding: 15px;
overflow: hidden;
resize: horizontal;
box-shadow: 20px 20px 60px #bebebe, -20px -20px 60px #ffffff;
}

.wrap {
position: relative;
line-height: 2;
height: 2em;
padding: 0 10px;
overflow: hidden;
background: #fff;
margin: 5px 0;
}

.wrap:nth-child(odd) {
background: #f5f5f5;
}

.title {
display: block;
position: relative;
background: inherit;
text-align: justify;
height: 2em;
overflow: hidden;
top: -4em;
}

.txt {
display: block;
max-height: 4em;
}
.title::before{
content: attr(title);
width: 50%;
float: right;
white-space: nowrap;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direction: rtl;
}


html部分


<ul class="con">
<li class="wrap">
<span class="txt">CSS 实现优惠券的技巧 - 2021-03-26</span>
<span class="title" title="CSS 实现优惠券的技巧 - 2021-03-26">CSS 实现优惠券的技巧 - 2021-03-26</span>
</li>
<li class="wrap">
<span class="txt">CSS 测试标题,这是一个稍微有点长的标题,超出一行以后才会有title提示,标题是 实现优惠券的技巧 - 2021-03-26</span>
<span class="title" title="CSS 测试标题,这是一个稍微有点长的标题,超出一行以后才会有title提示,标题是 实现优惠券的技巧 - 2021-03-26">CSS
测试标题,这是一个稍微有点长的标题,超出一行以后才会有title提示,标题是 实现优惠券的技巧 - 2021-03-26</span>
</li>
<li class="wrap">
<span class="txt">CSS 拖拽?</span>
<span class="title" title="CSS 拖拽?">CSS 拖拽?</span>
</li>
<li class="wrap">
<span class="txt">CSS 文本超出自动显示title</span>
<span class="title" title="CSS 文本超出自动显示title">CSS 文本超出自动显示title</span>
</li>
</ul>

思路解析:



  1. 文字内容的父级标签li设置line-height: 2;overflow: hidden;height: 2em;,因此 li 标签的高度是当前元素字体大小的2倍,行高也是当前字体大小的2倍,同时内容若溢出则隐藏。

  2. li 标签内部有两个 span 标签,二者的作用分别是:类名为.txt的标签用来展示不需要省略号时的文本,类名为.title用来展示需要省略号时的文本,具体是如何实现的请看第五步。

  3. .title设置伪类before,将伪类宽度设置为50%,搭配浮动float: right;,使得伪类文本内容靠右,这样设置后,.title和伪类就会各占父级宽度的一半了。

  4. .title标签设置text-align: justify;,用来将文本内容和伪类的内容两端对齐。

  5. 给伪类before设置文字对齐方式direction: rtl;,将伪类内的文本从右向左流动,即right to left,再设置溢出省略的css样式就可以了。

  6. .title标签设置了top: -4em,.txt标签设置max-height: 4em;这样保证.title永远都在.txt上面,当内容足够长,.txt文本内容会换行,导致高度从默认2em变为4em,而.title位置是-4em,此时正好将.txt覆盖掉,此时显示的就是.title标签的内容了。


知识点:text-align: justify;



  • 文本的两端(左边和右边)都会与容器的边缘对齐。

  • 为了实现这种对齐,浏览器会在单词之间添加额外的空间。这通常意味着某些单词之间的间距会比其他单词之间的间距稍大一些。

  • 如果最后一行只有一个单词或少数几个单词,那么这些单词通常不会展开以填充整行,而是保持左对齐。



需要注意的是,text-align: justify; 主要用于多行文本。对于单行文本,这个值的效果与 text-align: left; 相同,因为单行文本无法两端对齐。



2、JS获取字符串长度的几种常用方法


1. 通过charCodeAt判断字符编码


通过charCodeAt获取指定位置字符的Unicode编码,返回的值对应ASCII码表对应的值,0-127包含了常用的英文、数字、符号等,这些都是占一个字节长度的字符,而大于127的为占两个字节长度的字符。


function calcTextLength(text) {
let realLength = 0;
for (let i = 0; i < text.length; i++) {
charCode = text.charCodeAt(i);
if (charCode >= 0 && charCode <= 128) {
realLength += 1;
} else {
realLength += 2;
}
}
return realLength;
}

2. 采取将双字节字符替换成"aa"的做法,取长度


function getTextWidth(text) {
return text.replace(/[^\x00-\xff]/g,"aa").length;
};

参考文章


1. JS如何判断文字被ellipsis了?


2. Canvas API 中文网


3. JS获取字符串长度的常用方法,汉字算两个字节


4. canvas绘制字体偏上不居中问题、文字垂直居中后偏上问题、measureText方法和TextMetrics对象


作者:娜个小部呀
来源:juejin.cn/post/7329967013923962895
收起阅读 »

一文让你彻底悟透柯里化

什么是柯里化? 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中,柯里化是一种将使用多个参数的一个函数转换成一系列使用一个参数的函数的技术 前端为什么需要使用柯里化? 前端使用柯里化的用途主要就是简化代码结构,提高系统的维护性,一个方法只有一个参数,强制了功能的单一性,很自然就能做...
继续阅读 »

什么是柯里化?



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中,柯里化是一种将使用多个参数的一个函数转换成一系列使用一个参数的函数的技术



前端为什么需要使用柯里化?



前端使用柯里化的用途主要就是简化代码结构,提高系统的维护性,一个方法只有一个参数,强制了功能的单一性,很自然就能做到功能内聚,降低耦合


一句话就是:降低代码重复率,提高代码适应性



普通函数



实现一个普通的累加函数,调用时需要传入三个参数,如果少 传则输出NaN,多传则后面的参数都无效



function add(a,b,c){
   return a + b + c
}
add(1,2,3) //6

普通柯里化函数



实现一个普通的柯里化函数(含有柯里化性质),通过调用传参的方式将函数传入,并传入参数进行运算,返回一个新的函数的参数进行累计(取决于传入函数时传入参数的个数以及执行函数的传入参数进行累计)



function add(a, b, c) {
 return a + b + c;
}

function fixedCurryAdd(fn) {
 const arg = [].slice.call(arguments, 1);
 return function () {
   const newArg = arg.concat([].slice.call(arguments, 0));
   return fn.apply(this, newArg);
};
}
const curryAdd = new fixedCurryAdd(add, 1);
console.log(curryAdd(2,11)); //14


柯里化函数



通过上面的含有柯里化性质的函数可以看出 ,要实现柯里化函数可以有多种传参方式,例如:


newAdd(1,2,3,4)
newAdd(1)(2,3,4)
newAdd(1)(2,3)(4)
newAdd(1)(2)(3)(4)

含有多种传参方式 ,无论哪种方式,最后都会把所需参数传入,但是柯里化函数只是期望你执行这次函数传入所需参数个数,并不强求你传入所需参数(4个,可传1个后续补上即可,最后一次凑齐4个即可)



function add(a, b, c) {
 return a + b + c;
}
function CurryAdd(fn){
   let arg = [].slice.call(arguments,1);
   return function(){
       let newArg = arg.concat([].slice.call(arguments,0));
       return fn.apply(this,newArg);
  }
}
function Curry(fn,length){
   let len = length|| fn.length; //获取传入函数所需参数的个数
   return function(){
       if(arguments.length <len){
           const callback = [fn].concat([].slice.call(arguments,0));
           return Curry(CurryAdd.apply(this,callback),len-arguments.length);
      }else{
           return fn.apply(this,arguments);
      }
  }
}
let adds=new Curry(add)
let a = adds(1)(2)
console.log(a(1)); //4


以上完善柯里化函数的整个书写。下面来捋一下这个书写过程的思路



  • 首先柯里化函数期待传入一个函数,并且返回一个函数(add)

  • 通过fn.length获取当前以传入的参数个数

  • 在返回函数中判断当前参数是否已传入完毕



    • 如果已传入fn.length个 则直接调用传入函数

    • 如果未传入fn.length个 则通过callback将fn放到第一位在进行合并arguments作为下一次进入此函数的参数,通过CurryAdd 函数对参数再进行一遍"过滤",通过递归调用自己来判断参数是否已经达到fn.length个从而实现柯里化





柯里化应用



说了这么多,那么柯里化到底能做哪些应用呢?




在前端页面中,向后端进行数据请求时,大部分都用到ajax进行请求


function ajax(method,url,data){
...ajax请求体(不作书写)    
}
ajax("post","/api/getNameList",params)
ajax("post","/api/getAgeList",params)
ajax("post","/api/getSexList",params)

如果有这么多请求且每次都需要写请求方式("post"),页面多了请求多了自然成为冗余代码,那么优化一下


const newAjax = Curry(ajax);
const postAjax = newAjax("post")
...

如果url还有类似的那么就可以重复以上的代码,这样能减少相同代码重复出现



作者:Govi
来源:juejin.cn/post/7389049604632166427
收起阅读 »

背调,程序员入职的紧箍咒

首先说下,目前,我的表哥自己开一家小的背调公司,所以我在跟他的平时交流中,了解到了背调这个行业的一些信息。 今天跟大家分享出来,给大家在求职路上避避坑。 上周的某天,以前的阿里同事小李跟我说,历经两个月的面试,终于拿到了开水团的offer。我心里由衷地替他高兴...
继续阅读 »

首先说下,目前,我的表哥自己开一家小的背调公司,所以我在跟他的平时交流中,了解到了背调这个行业的一些信息。


今天跟大家分享出来,给大家在求职路上避避坑。


上周的某天,以前的阿里同事小李跟我说,历经两个月的面试,终于拿到了开水团的offer。我心里由衷地替他高兴,赶紧恭喜了他,现在这年头,大厂的offer没这么好拿的。


又过了两周,小张沮丧地跟我说,这家公司是先发offer后背调,结果背调之后,offer GG了,公司HR没有告知他具体原因,只是委婉地说有缘自会再相见。(手动狗头)


我听了,惋惜之余有些惊讶,问了他具体情况。


原来,小李并没有在学历上作假,也没有做合并或隐藏工作经历的事。


他犯错的点是,由于在上家公司,他跟他老板的关系不好,所以他在背调让填写上级领导信息的时候,只写了上级领导的名字,电话留的是他一个同事的。


我听后惋惜地一拍脑门儿,说:“你这么做之前,怎么也不问我一下啊?第三方背调公司进行手机号和姓名核实,都是走系统的,秒出结果。而且,这种手机号的机主姓名造假,背调结果是亮红灯的,必挂。”


小李听后,也是悔得肠子都青了,没办法,只能重新来过了。


我以前招人的时候,遇到过一次这样的情况,当时有个候选人面试通过,发起背调流程。一周后,公司HR给了我一份该候选人背调结果的pdf,上面写着:


“候选人背调信息上提供,原公司上级为郭xx,但经查手机号主为王xx,且候选人原公司并无此人。”


背调结果,红灯,不通过。


基本面


学历信息肯定不能造假,这个大家应该都清楚,学信网不是吃素的,秒出结果。


最近两份工作的入离职时间不要出问题,这个但凡是第三方背调,近两份工作是必查项,而且无论是明察还是暗访,都会查得非常仔细,很难钻空子的。


再有就是刚才说的,手机号和人名要对上,而且这个人确实是在这家公司任职的。


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厂最好查,背调公司都有人才数据库的,而且圈子里的人也好找。再有就是,随便找个内部员工,大厂的组织结构在内部通讯软件里都能看到的。


小厂难度大一些,如果人才数据库没有的话,背调员会从网上找公司电话,然后打给前台,让前台帮忙找人。但有的前台听了会直接挂断电话。


薪资方面,不要瞒报,一般背调公司会让你打印最近半年或一年的流水,以及纳税信息。


直接上级


这应该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马云曾经说过:离职无非两种原因,钱没给够,心委屈了。而心委屈了,绝大多数都跟自己的直接上级有关。


如果在背调的时候,担心由于自己跟直接上级关系不好,从而导致背调结果不利的话,可以尝试以下三种方式。


第一,如果你在公司里历经了好几任领导的话,可以留关系最好的那任领导的联系方式,这个是在规则允许范围内的。


第二,如果你的直接上级只是一个小组长,而你跟大领导(类似于部门负责人)关系还可以的话,可以跟大领导沟通一下,然后背调留他的信息。像这个,一般背调公司不会深究的。


就像我的那个表哥,背调公司的老板所说的:“如果一个腾讯员工,马化腾都出来给他做背调了,那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第三,如果前两点走不通的话,还可以坦诚地跟HR沟通一次,说明跟上级之间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原因是什么什么。


比如:我朋友遇到了这种情况,公司由于经营不善而裁员,老板竟然无耻地威胁我朋友,如果要N+1赔偿的话,背调就不会配合。


如果你确实不是责任方的话,一般HR也能理解。毕竟都是打工人,何苦相互为难呢。


你还可以这么加上一句:“我之前工作过的公司,您背调哪家都可以,我的口碑都很好的,唯独这家有些问题。”


btw:还有一些朋友,背调的时候留平级同事的真实电话和姓名,用来冒充领导,这个是有风险的。但是遇到背调不仔细的公司,也能通过。通过概率的话,一半一半吧。


就像我那个朋友所说:“现在人力成本不便宜,如果公司想盈利的话,我的背调员一天得完成5个背调,平均不到两个小时一个。你总不能希望他们个个都是名侦探柯南吧。”


信用与诉讼


一般来讲,背调的标准套餐还包括如下内容:金融违规、商业利益冲突、个人信用风险和有限民事诉讼。其中后两个大家尽量规避。


个人信用风险包括:网贷/逾期风险、反欺诈名单和欠税报告。


网贷这块,当时我有一个同事,2021年的时候,拿了4个offer,结果不明不白地都挂在了背调上,弄得他很懵逼。


当他问这三家公司HR原因的时候,HR都告诉他不便透露。


最后,他动用身边人脉,才联系上一家公司的HR出来吃饭,HR跟他说:“以后网贷不要逾期,尤其是不同来源的网贷多次逾期。”


同事听了,这才恍然大悟。


欠税这个,就更别说了,呵呵,大家都懂,千万别心存侥幸。


再说说劳动仲裁和民事诉讼。


现在有些朋友确实法律意识比较强,受到不公正待遇了,第一想法就是“我要去仲裁”,仲裁不满意了,就去打官司。


首先我要说的是,劳动仲裁是查不到的,所以尽量在这一步谈拢解决。


但民事诉讼在网上都是公开的,而且第三方背调公司也是走系统的,一查一个准儿。如果非必要的话,尽量不要跟公司闹到这一步。


如果真遇到垃圾公司或公司里的垃圾人,第一个想法应该是远离,不要让他们往你身上倒垃圾。


尤其是你主动跟公司打官司这种,索要个加班费、年终奖什么的,难免会让新公司产生顾虑,会不会我offer的这名候选人,以后也会有对簿公堂的一天。


结语


现在这大市场行情,求职不易,遇到入职前背调更是如履薄冰,希望大家都能妥善处理好,一定要避免节外生枝的情况发生,不要在距离成功一米的距离倒下。


最后,祝大家工作顺利,纵情向前,人人都能拿到自己满意的offer,开开心心地入职。


作者:托尼学长
来源:juejin.cn/post/7295160228879204378
收起阅读 »

Python: 深入了解调试利器 Pdb

Python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编程语言,以其简洁和可读性著称。在开发和调试过程中,遇到错误和问题是不可避免的。Python为此提供了一个强大的调试工具——Pdb(Python Debugger)。Pdb是Python标准库中自带的调试器,可以帮助开发者跟踪代码执...
继续阅读 »

Python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编程语言,以其简洁和可读性著称。在开发和调试过程中,遇到错误和问题是不可避免的。Python为此提供了一个强大的调试工具——Pdb(Python Debugger)。Pdb是Python标准库中自带的调试器,可以帮助开发者跟踪代码执行、查看变量值、设置断点等功能。本文将详细介绍Pdb的使用方法,并结合实例展示其强大的调试能力。


Python-Debugging-With-Pdb_Watermarked.webp


1. Pdb简介


Pdb是Python内置的调试器,支持命令行操作,可以在Python解释器中直接调用。Pdb提供了一系列命令来控制程序的执行,查看和修改变量值,甚至可以在运行时修改代码逻辑。


2. 如何启动Pdb


在Python代码中启动Pdb有多种方式,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法:


2.1 在代码中插入断点

在代码中插入import pdb; pdb.set_trace()可以在运行到该行时启动Pdb:


def factorial(n):
if n == 0:
return 1
else:
return n * factorial(n-1)

import pdb; pdb.set_trace()
print(factorial(5))

2.2 通过命令行启动

可以通过命令行启动Python脚本,并在需要调试的地方使用pdb模块:


python -m pdb myscript.py

3. Pdb的基本命令


Pdb提供了许多命令来控制调试过程,以下是一些常用命令:



  • b (break): 设置断点

  • c (continue): 继续执行程序直到下一个断点

  • s (step): 进入函数内部逐行执行

  • n (next): 执行下一行,不进入函数内部

  • p (print): 打印变量的值

  • q (quit): 退出调试器


4. 实战示例


让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演示Pdb的使用。假设我们有一个简单的Python脚本,用于计算列表中元素的平均值:


def average(numbers):
total = sum(numbers)
count = len(numbers)
return total / count

numbers = [1, 2, 3, 4, 5]
print(average(numbers))

4.1 设置断点并启动调试

我们希望在计算平均值之前检查totalcount的值:


import pdb; pdb.set_trace()

def average(numbers):
total = sum(numbers)
count = len(numbers)
return total / count

numbers = [1, 2, 3, 4, 5]
print(average(numbers))

运行上述代码,当程序执行到pdb.set_trace()时,将进入调试模式:


PS C:\src\uml\2024\07> python -m pdb myscript.py
> c:\src\uml\2024\07\myscript.py(1)<module>()
-> import pdb; pdb.set_trace()
(Pdb) n
> c:\src\uml\2024\07\myscript.py(3)<module>()
-> def average(numbers):
(Pdb) m
*** NameError: name 'm' is not defined
(Pdb) n
> c:\src\uml\2024\07\myscript.py(8)<module>()
-> numbers = [1, 2, 3, 4, 5]
(Pdb) n
> c:\src\uml\2024\07\myscript.py(9)<module>()
-> print(average(numbers))
(Pdb) n
3.0
--Return--
> c:\src\uml\2024\07\myscript.py(9)<module>()->
-> print(average(numbers))

4.2 查看变量值

在调试模式下,可以使用p命令查看变量值:


(Pdb) p numbers
[1, 2, 3, 4, 5]
(Pdb)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一步步检查变量的值和程序的执行流程。


5. 高级功能


除了基本命令,Pdb还提供了许多高级功能,如条件断点、调用栈查看等。


5.1 查看调用栈

使用where命令可以查看当前的调用栈:


(Pdb) where
<frozen runpy>(198)_run_module_as_main()
<frozen runpy>(88)_run_code()
c:\users\heish\miniconda3\lib\pdb.py(1952)<module>()->
-> pdb.main()
c:\users\heish\miniconda3\lib\pdb.py(1925)main()
-> pdb._run(target)
c:\users\heish\miniconda3\lib\pdb.py(1719)_run()
-> self.run(target.code)
c:\users\heish\miniconda3\lib\bdb.py(600)run()
-> exec(cmd, globals, locals)
<string>(1)<module>()->
> c:\src\uml\2024\07\myscript.py(9)<module>()->
-> print(average(numbers))

6. 总结


Pdb是Python提供的一个功能强大的调试工具,掌握它可以大大提高代码调试的效率。在开发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不妨多利用Pdb进行调试,找出问题的根源。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Pdb,为Python编程之路增添一份助力。


作者:王义杰
来源:juejin.cn/post/7392439754678321192
收起阅读 »

安卓开发转鸿蒙开发到底有多简单?

前言 相信各位搞安卓的同学多多少少都了解过鸿蒙了,有些一知半解而有些已经开始学习起来。那这个鸿蒙到底好不好搞?要不要搞? 安卓反正目前工作感觉不好找,即便是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也难搞,人员挺饱和的。最近临近年关裁员的也很多。想想还是搞鸿蒙吧现在刚刚要起步说不定有机...
继续阅读 »

前言


相信各位搞安卓的同学多多少少都了解过鸿蒙了,有些一知半解而有些已经开始学习起来。那这个鸿蒙到底好不好搞?要不要搞?


安卓反正目前工作感觉不好找,即便是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也难搞,人员挺饱和的。最近临近年关裁员的也很多。想想还是搞鸿蒙吧现在刚刚要起步说不定有机会!


首先可以肯定的一点,对于做安卓的来说鸿蒙很好搞,究竟有多好搞我来给大家说说。最近开始学鸿蒙,对其开发过程有了一定了解。刚好可以进行一些对比。


好不好搞?


开发环境


要我说,好搞的很。首先开发环境一样,不是说长得像,而是就一模一样。


截屏2023-12-04 09.25.27 (2).png


你看这个DevEco-Studio和Android Studio什么关系,就是双胞胎。同样基于Intellj IDEA开发, 刚装上的时候我都惊呆了,熟悉的感觉油然而生。


再来仔细看看:



  • 项目文件管理栏,同样可以切换Project和Packages视图


截屏2023-12-04 09.29.40.png



  • 底部工具栏,文件管理,日志输出,终端,Profiler等


截屏2023-12-04 09.31.05.png



  • SDK Manager, 和安卓一样也内建了SDK管理器,可以下载管理不同版本的SDK


截屏2023-12-04 09.32.55.png



  • 模拟器管理器


截屏2023-12-04 09.35.07.png


可以看出鸿蒙开发的IDE是功能完备并且安卓开发人员可以无学习成本进行转换。


开发工具


安卓开发中需要安装Java语言支持,由于开发过程需要进行调试,adb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鸿蒙中,安装EcoDev-Studio后,可以在IDE中选择安装Node.js即可。由于鸿蒙开发使用的语言是基于TS改进增强而来,也就是熟悉JS语言就可以上手。而会JAVA的话很容易可以上手JS



  • 语言支持


截屏2023-12-04 09.44.25.png



  • 鸿蒙上的类似adb的工具名叫hdc



hdc(HarmonyOS Device Connector)是HarmonyOS为开发人员提供的用于调试的命令行工具,通过该工具可以在windows/linux/mac系统上与真实设备或者模拟器进行交互。




  1. hdc list targets

  2. hdc file send local remote

  3. hdc install package File


这里列举的几个命令是不是很熟悉?一看名字就知道和安卓中的adb是对应关系。不需要去记忆,在需要使用到的时候去官网查一下就行: hdc使用指导


配置文件


安卓中最主要的配置文件是AndroidManifest.xml。 其中定义了版本号,申明了页面路径,注册了广播和服务。并且申明了App使用的权限。


而鸿蒙中也对应有配置文件,但与安卓稍有不同的是鸿蒙分为多个文件。



  • build-profile.json5


Sdk Version配置在这里, 代码的模块区分也在这里


{
"app": {
"signingConfigs": [],
"compileSdkVersion": 9,
"compatibleSdkVersion": 9,
"products": [
{
"name": "default",
"signingConfig": "default",
}
],
"buildModeSet": [
{
"name": "debug",
},
{
"name": "release"
}
]
},
"modules": [
{
"name": "entry",
"srcPath": "./entry",
"targets": [
{
"name": "default",
"applyToProducts": [
"default"
]
}
]
}
]
}


  • app.json5


包名,VersionCode,VersionName等信息


{
"app": {
"bundleName": "com.example.firstDemo",
"vendor": "example",
"versionCode": 1000000,
"versionName": "1.0.0",
"icon": "$media:app_icon",
"label": "$string:app_name"
}
}


  • module.json5


模块的详细配置,页面名和模块使用到的权限在这里申明


{
"module": {
"name": "entry",
"type": "entry",
"description": "$string:module_desc",
"mainElement": "EntryAbility",
"deviceTypes": [
"phone",
"tablet"
],
"deliveryWithInstall": true,
"installationFree": false,
"pages": "$profile:main_pages",
"abilities": [
{
"name": "EntryAbility",
"srcEntry": "./ets/entryability/EntryAbility.ts",
"description": "$string:EntryAbility_desc",
"icon": "$media:icon",
"label": "$string:EntryAbility_label",
"startWindowIcon": "$media:startIcon",
"startWindowBackground": "$color:start_window_background",
"exported": true,
"skills": [
{
"entities": [
"entity.system.home"
],
"actions": [
"action.system.home"
]
}
]
}
],
"requestPermissions":[
{
"name" : "ohos.permission.APPROXIMATELY_LOCATION",
"reason": "$string:reason",
"usedScene": {
"abilities": [
"FormAbility"
],
"when":"inuse"
}
}
]
}
}

官方指导


安卓开发的各种技术文档在网上可以很方便的搜索到,各种demo也有基数庞大的安卓开发者在技术网站上分享。虽然鸿蒙目前处于刚起步的阶段,但是官方的技术文档目前也已经非常完善,并且可以感受到鸿蒙的官方维护团队肯定在高强度加班中,他们的文档更新的太快了。经常能看到文档的编辑日期在迅速迭代。


截屏2023-12-04 10.18.47.png


截屏2023-12-04 10.19.16.png


从日期可以看到非常新。而且文档都是中文的,学习和查找起来都特别方便。


并且不仅仅是api文档,鸿蒙官方还提供了各种用以学习的demo, 甚至还有官方的视频教程和开发论坛。


截屏2023-12-04 10.21.55.png


截屏2023-12-04 10.22.46.png


截屏2023-12-04 10.23.09.png


截屏2023-12-04 10.23.36.png


遇到问题有各种方法可以解决,查文档,看视频课程,抄官方demo, 论坛发帖提问,简直是保姆级的官方支持!


其他



  • 鸿蒙的UI开发模式是一种响应式开发,与安卓的compose UI很像。组件的名字可能不同,但是概念上是一致的,并且鸿蒙的原生组件种类丰富也比较全。熟悉以后使用起来很方便。


build() {
Column() {
Text(this.accessText)
.fontSize(20)
.fontWeight(FontWeight.Bold)

if (!this.hasAccess) {
Button('点击申请').margin({top: 12})
.onClick(() => {
this.reqPermissionsFromUser(this.permissions);
})
} else {
Text('设备模糊位置信息:' + '\n' + this.locationText)
.fontSize(20)
.margin({top: 12})
.width('100%')
}
}
.height('100%')
.width('100%')
.padding(12)
}


  • 对应安卓的权限管理


鸿蒙有ATM,ATM (AccessTokenManager) 是HarmonyOS上基于AccessToken构建的统一的应用权限管理能力。



  • 对应安卓的SharedPreferences能力,鸿蒙有首选项能力。


截屏2023-12-04 10.27.27.png


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们只需要知道在安卓上有的概念,就可以在鸿蒙官方文档中去找一下对应的文档。


原理都是相通的。所以有过安卓开发经验的同学相对于前端FE来说有对客户端开发理解的优势。


要不要搞?


先看看目前的情况, 各家大厂正在积极布局鸿蒙客户端开发。


截屏2023-12-04 10.35.36.png


截屏2023-12-04 10.36.15.png


截屏2023-12-04 10.37.25.png


虽说移动端操作系统领域对安卓和iOS进行挑战的先例也有且还没有成功的先例。但是当前从国内互联网厂商的支持态度,从国际形势的情况,从华为对鸿蒙生态的投入来看。 我觉得很有搞头!
明年鸿蒙即将剔除对安卓的支持,届时头部互联网公司的大流量App也将完成鸿蒙原生纯血版的开发。


更有消息称鸿蒙PC版本也在路上了,了解信创的朋友应该能感受到这将意味着国产移动端和PC端操作系统会占有更大比例的市场。不仅仅是企业的市场行为,也是国产操作系统快速提升市占率的大好时机。


话说回来,作为安卓开发者,学习鸿蒙的成本并不高!


而对我们来说这是个机遇,毕竟技多不压身,企业在选取人才的时候往往也会偏好掌握更多技术的候选人。


如果鸿蒙起飞,你要不要考虑乘上这股东风呢?


我是张保罗,一个老安卓。最近在学鸿蒙




作者:张保罗
来源:juejin.cn/post/7308001278420320275
收起阅读 »

只会Vue的我,一入职就让用React,用了这个工具库,我依然高效

web
由于公司最近项目周期紧张,还有一个项目因为人手不够排不开,时间非常紧张,所以决定招一个人来。这不,经过一段时间紧张的招聘,终于招到了一个前端妹子。妹子也坦白过,自己干了3年,都是使用的Vue开发,自己挺高效的。但如果入职想用React的话,会稍微费点劲儿。我说...
继续阅读 »

由于公司最近项目周期紧张,还有一个项目因为人手不够排不开,时间非常紧张,所以决定招一个人来。这不,经过一段时间紧张的招聘,终于招到了一个前端妹子。妹子也坦白过,自己干了3年,都是使用的Vue开发,自己挺高效的。但如果入职想用React的话,会稍微费点劲儿。我说,没事,来就是了,我们都可以教你的。


但入职后发现,这个妹子人家一点也不拖拉,干活很高效。单独分给她的项目,她比我们几个干的还快,每天下班准时就走了,任务按时完成。终于到了分享会了,组长让妹子准备准备,分享一下高效开发的秘诀。


1 初始化React项目


没想到妹子做事还挺认真,分享并没有准备个PPT什么的,而是直接拿着电脑,要给我们手动演示她的高效秘诀。而且是从初始化React项目开发的,这让我们很欣慰。


首先是初始化React项目的命令,这个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



第一步:启动终端


第二步:npm install -g create-react-app


第三步:create-react-app js-tool-big-box-website


注意:js-tool-big-box-website是我们要创建的那个项目名称)


第四步:cd js-tool-big-box-website


注意:将目录切换到js-tool-big-box-website项目下)


第五步:npm start



然后启动成功后,可以看到这样的界面:


image.png


2 开始分享秘诀


妹子说,自己不管使用Vue,还是React,高效开发的秘诀就是 js-tool-big-box 这个前端JS库



首先需要安装一下: npm install js-tool-big-box



2.1 注册 - 邮箱和手机号验证


注册的时候,需要验证邮箱或者手机号,妹子问我们,大家平时怎么验证?我们说:不是有公共的正则验证呢,就是验证一下手机号和邮箱的格式呗,你应该在utils里加了公共方法了吧?或者是加到了表单验证里?


妹子摇摇头,说,用了js-tool-big-box工具库后,会省事很多,可以这样:


import logo from './logo.svg';
import './App.css';
import { matchBox } from 'js-tool-big-box';

function App() {
const email1 = '232322@qq.com';
const email2 = '232322qq.ff';
const emailResult1 = matchBox.email(email1);
const emailResult2 = matchBox.email(email2);
console.log('emailResult1验证结果:', emailResult1); // true
console.log('emailResult2验证结果:', emailResult2); // false

return (
<div className="App">
<header className="App-header">
<img src={logo} className="App-logo" alt="logo" />
js-tool-big-box,使React开发更加高效
</header>
</div>

);
}

export default App;

2.2 验证密码强度值


验证密码强度值的时候呢,妹子问我们,大家平时怎么验证?我们说:不就是写个公共方法,判断必须大于几位,里面是否包含数字,字母,大写字母,特殊符号这样子吗?


妹子摇摇头,说,不是,我们可以这样来验证:


const pwd1 = '12345';
const pwd1Strength = matchBox.checkPasswordStrength(pwd1);
console.log('12345的密码强度值为:', pwd1Strength); // 0
const pwd2 = '123456';
const pwd2Strength = matchBox.checkPasswordStrength(pwd2);
console.log('123456的密码强度值为:', pwd2Strength); // 1
const pwd3 = '123456qwe';
const pwd3Strength = matchBox.checkPasswordStrength(pwd3);
console.log('123456qwe的密码强度值为:', pwd3Strength); // 2
const pwd4 = '123456qweABC';
const pwd4Strength = matchBox.checkPasswordStrength(pwd4);
console.log('123456qweABC的密码强度值为:', pwd4Strength); // 3
const pwd5 = '123@456qwe=ABC';
const pwd5Strength = matchBox.checkPasswordStrength(pwd5);
console.log('123@456qwe=ABC的密码强度值为:', pwd5Strength); // 4

2.3 登录后存localStorage


登录后,需要将一些用户名存到localStorage里,妹子问,我们平时怎么存?我们说:就是直接拿到服务端数据后,存呗。妹子问:你们加过期时间不?我们说:有时候需要加。写个公共方法,传入key值,传入value值,传个过期时间,大家不都是这样?


妹子摇摇头,说,不是,我们可以这样来存:


import { storeBox } from 'js-tool-big-box';

storeBox.setLocalstorage('today', '星期一', 1000*6);

2.4 需要判断是否手机端浏览器


我们市场需要判断浏览器是否是手机端H5浏览器的时候,大家都怎么做?我们说:就是用一些内核判断一下呗,写好方法,然后在展示之处判断一下,展示哪些组件?不是这样子吗?


妹子又问:我这个需求,老板比较重视微信内置的浏览器,这样大家写的方法是不是就比较多了?我们说,那再写方法,针对微信内置浏览器的内核做一下判断呗。


妹子摇摇头,说,那样得写多少方法啊,可以用这个方法,很全面的:


如果你单纯的只是想判断一下是否是手机端浏览器,可以这样


import { browserBox } from 'js-tool-big-box';

const checkBrowser = browserBox.isMobileBrowser();
console.log('当前是手机端浏览器吗?', checkBrowser);

如果你需要更详细的,根据内核做一些判断,可以这样


const info = browserBox.getBrowserInfo();
console.log('=-=-=', info);

这个getBrowserInfo方法,可以获取更详细的ua,浏览器名字,以及浏览器版本号


2.5 日期转换


妹子问,大家日常日期转换怎么做?如果服务端给的是一个时间戳的话?我们说:不就是引入一个js库,然后就开始使用呗?


妹子问:这次产品的要求是,年月日中间不是横岗,也不是冒号,竟然要求我显示这个符号 “~” ,也不是咋想的?然后我们问:你是不是获取了年月日,然后把年月日中间拼接上了这个符号呢?


妹子摇摇头,说,你可以这样:


import { timeBox } from 'js-tool-big-box';

const dateTime2 = timeBox.getFullDateTime(1719220131000, 'YYYY-MM-DD', '~');
console.log(dateTime2); // 2024~06~24

2.6 获取数据的详细类型


妹子问,大家日常获取数据的类型怎么获取?我们说,typeof呀,instanceof呀,或者是
Object.prototype.toString.call 一下呗,


妹子摇摇头,说,你可以这样:


import { dataBox } from 'js-tool-big-box';

const numValue = 42;
console.log('42的具体数据类型:', dataBox.getDataType(numValue)); // [object Number]
const strValue = 'hello';
console.log('hello的具体数据类型:', dataBox.getDataType(strValue)); // [object String]
const booleanValue = true;
console.log('true的具体数据类型:', dataBox.getDataType(booleanValue)); // [object Boolean]
const undefinedValue = undefined;
console.log('undefined的具体数据类型:', dataBox.getDataType(undefinedValue)); // [object Undefined]
const nullValue = null;
console.log('null的具体数据类型:', dataBox.getDataType(nullValue)); // [object Null]
const objValue = {};
console.log('{}的具体数据类型:', dataBox.getDataType(objValue)); // [object Object]
const arrayValue = [];
console.log('[]的具体数据类型:', dataBox.getDataType(arrayValue)); // [object Array]
const functionValue = function(){};
console.log('function的具体数据类型:', dataBox.getDataType(functionValue)); // [object Function]
const dateValue = new Date();
console.log('date的具体数据类型:', dataBox.getDataType(dateValue)); // [object Date]
const regExpValue = /regex/;
console.log('regex的具体数据类型:', dataBox.getDataType(regExpValue)); // [object RegExp]

2.8 更多


估计妹子也是摇头摇的有点累了,后来演示的就快起来了,我后来也没听得太仔细,大概有,



比如我们做懒加载的时候,判断某个元素是否在可视范围内;


比如判断浏览器向上滚动还是向下滚动,距离底部和顶部的距离;


比如某个页面,需要根据列表下载一个excel文件啦;


比如生成一个UUID啦;


比如后面还有将小写数字转为大写中文啦,等等等等



3 最后


分享完了第二天,妹子就没来,我们还准备请教她具体js-tool-big-box的使用心得呢。据说是第一天分享的时候,摇头摇得把脖子扭到了,希望妹子能早日康复,早点来上班。




最后告诉你个消息:
js-tool-big-box的npm地址是(js-tool-big-box 的npm地址)


js-tool-big-box的git仓库地址(js-tool-big-box的代码仓库地址)


作者:经海路大白狗
来源:juejin.cn/post/7383650248265465867
收起阅读 »

绑定大量的的v-model,导致页面卡顿的解决方案

web
绑定大量的的v-model,导致页面卡顿的解决方案 设计图如下: 页面布局看着很简单使用element组件,那就完蛋了,因为是大量的数据双向绑定,所以使用组件,延迟非常高,高到什么程度,请求100条数据到渲染到页面上,要10-12s,特别是下拉选择的时候,延...
继续阅读 »

绑定大量的的v-model,导致页面卡顿的解决方案


设计图如下:


image.png
页面布局看着很简单使用element组件,那就完蛋了,因为是大量的数据双向绑定,所以使用组件,延迟非常高,高到什么程度,请求100条数据到渲染到页面上,要10-12s,特别是下拉选择的时候,延迟都在2-3s,人麻了老铁!!!
20180825133312_Wy8Qc.jpeg
卡顿的原因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绑定v-model,为什么绑定v-model会很卡呢,请求到的每一条数据有14个数据需要绑定v-model,每次一请求就是100个打底,那就是1400个数据需要绑定v-model;而且组件本身也有延迟,所以这个方案不能采用,那怎么做呢?
我尝试采用原生去写,写着写着,哎解决了!!!惊呆了
20165257101366892.jpg
做完后100条数据页面渲染不超过2s,毕竟还是需要绑定v-model,能在2s内,我还是能接受的吧;选择和输入延迟基本没有
R-C.gif
下面就来展示一下我的代码,写的不好看着玩儿就好了:
8c9ddd7ac11871fe4dde268f99b430a6.gif
请求到的数据: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methods这两个事件做的什么事儿呢,就是手动将数据绑定到数据上去也就是row上如图:


image.png
当然还有很多解决方案


作者:无敌暴龙神
来源:juejin.cn/post/7392248233222881316
收起阅读 »

那些年,我在职场中做过的蠢事

大家好,我是程序员马晓博,目前从事前端行业已有5年有余,而近期由于被裁员有一段时间,也开始回顾自己的过往,发现自己以前在职场中,做过不少傻事,这里就写篇文章来记录下。曾经的犯傻已不可避免,索性公之于众,坦然面对。 ps: 像一直戴工牌,故意露个工牌带子在外面就...
继续阅读 »

大家好,我是程序员马晓博,目前从事前端行业已有5年有余,而近期由于被裁员有一段时间,也开始回顾自己的过往,发现自己以前在职场中,做过不少傻事,这里就写篇文章来记录下。曾经的犯傻已不可避免,索性公之于众,坦然面对。


ps: 像一直戴工牌,故意露个工牌带子在外面就不说了,谁还没年轻过呢?还真谁也别笑话谁哈哈。


自诩正义强出头


这是我在腾讯实习的时候遇到的,故事很简单,有个同事加了一个全局错误捕获的逻辑,导致原本有报错但是能够正常运行的程序,出现了线上 bug。


此时团队间要追究责任,认为是加了全局捕获错误的同事的责任。从现在的视角看,加了全局错误捕获同事自然是有问题的,但是当时的我,非常正义的认为,写 bug 的人才应该承担责任,而为了让代码更健壮写了全局错误捕获的同事是没有错的。


现在回想起当时自己义正严辞的发言,真是太年轻啦。


更何况这事我连当事人都算不上,只能安慰自己:谁还没年轻过呢?


平易近领导


这个事,也是发生在腾讯实习期间。


在来实习之前的我,深受互联网扁平化管理,工位不做区别,这些非常先进的思想影响,到了腾讯之后,听领导说,自己平时喜欢游泳,我一想我也喜欢啊,就直接跑领导工位上问,你平时在哪里游泳?


吓的我的直属上级,直接跑出来拉住我,我给你推荐,我带你游泳。


还有一次是,午休一起打王者荣耀,人多了把我空出来了,我就指导领导玩亚瑟,上来就说你这出装太肉了,没一点伤害,要怎么怎么玩。


我现在还能想起来他当时的眼神,你,是在教我做事?


对于领导,毫无距离感。这应该是很多年轻人都会有的心态,还会认为这就是年轻人的本色,是互联网的特色,而且会对奉承领导的人嗤之以鼻。


当然,互联网公司文化本身也都提倡这种,没有上下级,大家都能上。也就是倡导所谓扁平化管理,工位也是领导普通员工没区别。


曾经的我认为这一切都是问题不大的,就是扁平化,互联网就是不一样,但是透过一些其他行业的人,我虽不介意工位情况,但是难免对其底层所宣扬的扁平化产生一定的怀疑。


ps: 这里放一个其他行业的人的对互联网工位的一些看法,我妹妹(中国移动打过一段时间工)来参观了我的工位之后说了一句话:这是工位?牛马间吧这是,我不以为然。直到我看到了她的工位,差别还真不是一般的大,好歹有隔间。这里应该放一张图,但是我没有,大家自行脑补吧哈哈。


自诩性格真诚直率


可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吧,看到认为拉垮的代码,就会找同事当面聊,应该怎么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怎么写。


但是实际上,代码写成你认为的不合理的样子,往往是很多因素导致的,或工期,或对方当时也是初学者,或团队风格,或当时环境,或仅仅是对方对新方案的尝试。


上下文不了解,就开始吐槽。但是实际上人家的代码线上运行毕竟没有问题,没有故障的代码,本身就是一份合格的代码以及对方能力的认证。


而我的当面不友好交流,真是一点礼貌没有。还美名其曰,性格比较直率真诚。


好在当时的同事比较友好,并未计较,还在我后来选房子的时候还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可叹没有仔细聆听对方的教诲终究还是没有十全十美。


夜郎自大而不自知


这是在我工作两年左右时候产生的一种感觉,觉得自己完成业务没有任何压力,而且还承担了一些比较重要的工作,从而有一种觉得自己很行的错觉。


但是当时面试很快就泼了一盆冷水,一般来讲,这个阶段做业务的同学,应对业务开发其实基本都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国内对程序员的面试根本不限于业务,深挖一些知识点,理解其原理才是及格线。


而当时的我就是一直停留在使用阶段,用好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奈何不足以应对面试。


当然,心态还是最重要的。半瓶水晃荡而不自知才是最可怕的。


开弓来个回头箭


这个事,说实话有点羞于启齿。


是我工作大概第四个年头发生的,那时我在网易工作有一年多一些。


由于自己做了一个还算比较有技术难度的项目,想要寻求晋升,结果当时的晋升期答辩都结束了自己还不知晓。


心里有闷气,就开始面试找工作,也顺利拿到了几个涨幅非常不错的 offer。


开始跟上级提离职,哈哈,对方聊了下,也答应了。


结果我自己晚上就是睡不着,始终觉得自己这个时候走,是逃避,是逃兵。而且这个时候走,之前的积累就全部白费,新公司还得从零做起。


网上都说开弓没有回头箭。但是我就还是厚着脸皮来个回头箭。


不得不说,这个决定并不算蠢事,我在整件事里最蠢的是没有想好就和上级提了离职,虽然拿了 offer,但是没有想清楚就离职,是非常不成熟的表现。


好在我的上级,也主打一个真诚,也明确说明,想清楚了就行。


接下来一年的合作非常愉快,既有可视化埋点平台这样的业务技术都有挑战的项目,也有团队状态管理方案的产出,顺利在第二年迎来了自己的晋升。


这一次,愚蠢更多是在于自己没有想清楚就开弓,而真诚待人在我看来是双向必杀技,但真诚也为我后来吃亏埋下了种子。


整体而言,在网易的几年,领导,同事,大家都比较真诚,不屑于暗地里去做一些掉份的事情,也让我在职场上,形成了真诚而缺少防范的一个问题,这在我的下一步职业生涯中,给我带来了比较大的打击和跟头。


和同事交往讲真诚


这是我在离开网易后,选择的一家规模比较小的公司。


这时候,我工作已经整整 5年了,但是我过往的经历终究让我缺少了一些对同事的防范,大公司还好,大家相互之间,利益冲突不大,更多的是合作关系,同时由于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一点点的"骄傲",所以其实并没有遇到一些因为利益冲突而导致的暗箭。


而过往的经历也在告诉我,真诚,并不会带来什么问题。


真诚无错,但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到新公司之后,也到了该带人的职级,此时,我还是主打真诚,很快就和团队融为一片。


几个关系近的同事和下属,知道我家里买了几套房,知道我平时看的书,知道我平时都在干啥,知道我对生活和工作的态度,知道我在工作上的安排。


这些事情,平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当和有心的同事出现利益冲突的时候,这些事情就成为一把利剑,间接导致我失去了这份工作。


而这些利剑,是我亲手递给了对方。


对职场恶意的容忍


如果说真诚是给别人递了一把利剑,那么自己的容忍和锋芒的隐藏,是我自己收起了盾牌。


我在周围的同事身上,总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所以对于他们的恶意,往往有一定程度的容忍,我觉得,年轻人嘛,有点锋芒,很正常。


比如,当他们吹嘘自己写了一篇文章,获得了几个赞的时候,我往往是进行倾听并表示赞赏,虽然几个赞的文章其实真的很简单。又或者公开场合提出质疑,虽然我会讲道理,理可以辩明,但是对于这其中的恶意,我一般会选择包容。


但是就是这一步,自身锋芒的隐藏,在对方眼里却是得寸进尺的机会。


个人觉得,作为级别比对方高的,还是需要适时的漏出自身的锋芒,而不是仅仅倾听加赞赏,同时由于私下交往的密集,更导致对方的肆无忌惮。


从而亲手递给对方利剑,又自己收起盾牌。


只能说,在这条路上,我还是太稚嫩。


最后


以上,就是我个人认为在职场中,做过的一些蠢事。虽然已经工作了五年之久,但是这条路上,还是觉得太过稚嫩,谨以此文,纪念哪些蠢事!


ps: 不知道看完这篇的你,有没有回忆起一些类似的事情呢?欢迎交流哈。


// 还是那句话,都年轻过,谁也别笑话谁~


作者:程序员马晓博
来源:juejin.cn/post/7357994849386102836
收起阅读 »

从20k到50k再到2k,聊聊我在互联网干前端的这几年

大家好,我是程序员晓博,目前从事前端行业已经有将近 6年。这六年,从最初的互联网鼎盛时期,到今年是未来十年内最好的一年,再到疫情时期的回暖,再到如今年年都喊寒冬的寒冬。从最初的 20k,到最近的一份 50k 的工作,再到如今的 "政府补贴" 2k,可谓是感悟颇...
继续阅读 »

大家好,我是程序员晓博,目前从事前端行业已经有将近 6年。这六年,从最初的互联网鼎盛时期,到今年是未来十年内最好的一年,再到疫情时期的回暖,再到如今年年都喊寒冬的寒冬。从最初的 20k,到最近的一份 50k 的工作,再到如今的 "政府补贴" 2k,可谓是感悟颇多。


刚好最近 gap 一段时间,有所空闲,就整理下这几年的经历以及我所看到的行业的兴衰。


学生见闻


我是 2011 年读的大学,当时是电子科学与技术这个专业,并非计算机科班出身,更偏向于硬件编程,单片机,嵌入式,FPGA 这些会更多一些。


所以当时对于互联网行业的前端后端,并没有特别明确的概念,也对于 c++, java 这些语言的地位和适用性其实也没有明确的认知。


记得是 2012, 2013 年的时候,学校里经常有 java 培训班的宣传,说实话,那会还看不上 java,虽然自己也不会,但是学校里教的都是 c, c++, java 那会在我看来,更多的是一个 c++ 简化后的语言,所以对于我这个非科班的并没有提起兴趣。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可真是入行的好时期,当然也是风云变换的几年。那会学校流传着一个段子: 你只要会安装 eclipse,就能找到一份美团的工作。而之后的一年,你得开发过自己的 app,才能找到安卓开发工作。


不过当时更多的观念告诉我至少得读个研究生出来,所以我选择了读研而非直接工作。可以说是错过了互联网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直接毕业就来到了今年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


也就是在研究生阶段,我才慢慢了解到,外界的互联网大厂,其实已经分化出了移动端,前端,后端这样的岗位,当时的前端圈最为活跃,而移动端,后端,似乎都已经定型。而前端圈的新框架此起彼伏,从 react, vue, webpack,还有很多已经消失在历史中的框架。


在当时的就业情况下,前端的工资似乎是最高的,在加上当时的前端圈确实很活跃,而学习起来也比较简单。作为非科班的学生,自学前端上手最快,所以我选择了前端作为自己的就业方向。专业对口的硬件开发就不说了,工资实在是大相径庭。


但是话说回来,硬件开发如今的热门程度,并不亚于当时的软件开发。硬件开发培训,挑战 30w 年薪这样的培训班,在 2022 年左右也出现了,一如当时 2015 年左右 java 开发包就业那样的火热。


不过这个专业,其实还给我带来了一份现在看起来可以称为副业的东西:代写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因为是比互联网前后端更细分的赛道,所以竞争并不激烈,我还是接到了不少的单子,但是由于自己本身也是学生,所以定价很低,基本按照 100/h 的费用在收,也有做代码复用的整合,但是在硬件这一块,它的售后并不像软件这样,往往需要花费时间帮用户在板子上走通,这一部分是比较花费时间的。也在研究生阶段尝试过转项目的方式来获取收益,但是由于定价过低以及单子并不多的问题,而没有继续。不过如今想来,借助 chatgpt 等 AI 工具,定价确实还能更低(尤其是包含论文的单子)。


第一份实习


出于提升自身竞争力的考虑,我在研究生阶段就开始了边自学,边找实习。好在自学的时间比较早,准备的也比较充分,顺利拿到了腾讯等几家公司的实习。


当时虽说还处于互联网发展的时期,但是竞争其实就已经比较激烈了,没有实习进大厂基本就是 hard 模式,我也是面试了 n 家公司,才拿到的 offer。


不过腾讯这个部门虽然在面试的时候,会问一些比较现代技术的问题,但是实际进去后,是写的 php 和 jquery。我的收获其实并不多,但是简历上好看一点,后来也顺利拿到了转正的 offer。


当时给的薪资应该是 16k 左右,还会加上城市的补贴大概 2k。不过最终因为房价的原因,并没有考虑留在深圳。


ps:我在实习的时候专门考察了深圳腾讯总部附近的房价,好像是 6w,确认过眼神,是掏光 6 个钱包也买不起的房子。不过据说一度涨到了 10w,现在没有再关注了,可能有所下跌吧。


说起来当时还有一个事让我印象比较深刻,也因此对阿里有了一些抵触。就是 2017:众多应届生被阿里毁了 offer。而对于这种事情,阿里给的解释是:拥抱变化。


可能马爸爸从那时就嗅到了危机,但这却是我第一次听说毁应届生 offer,非常败好感。ps: 现在这种毁应届生 offer 的事是非常常见啦。


似乎那时警钟已经敲响,但是我并没有未雨绸缪。


第一份工作


我是 2018 年毕业的,那会北京,上海,都有落户的限制,甚至还有一些积分制等似乎不欢迎应届生去上班的感觉。


那会刚毕业,可谓是心比天高,落个户都这么麻烦,我还不想去呢!还不如人深圳的口号,来了就是深圳人。而当时阿里的总部,就在杭州,而且杭州只要是大学生,立马就能落户,立马能摇号买房。而当时房价也比较亲民 (确认过眼神,是掏光钱包可以买得起的价格)。


所以基本上只找杭州的工作。最终入职了当时比较热门的 p2p 领域的独角兽,51 信用卡。


当时的 51信用卡,可以说是 p2p 领域的一只牛逼独角兽,甚至这家公司的缩写就是 51NB。


不过以我当时的认知,入职 51信用卡,纯粹是因为 20k 的薪资,以及全额报销来回路费。要知道当时 BAT 虽然有报销,但是实际上都有各种限制和上限。


ps: 以我当时的认知,几乎没有任何犹豫,我就关闭了我的副业通道,因为我觉得,精进前端技术,带来的收益更大,毕竟一个月 20k 的收入,更别提还有 4个月加的年终收入了。而这份副业,一方面对主业没有提升,同时还要消耗比较大的精力(主要集中在给学生讲解代码以及售后上),收入也就几千块而且时间比较集中,很难兼顾。


现在回过头来看,真的是误打误撞赶上了 p2p 行业的末班车。起始薪资确实不错,但是很快就来到了国家严控 p2p 行业的开端。


最终,入职当年,就遇到了一波一波的裁员,从开始的 n + 3,到 n + 2 再到 n + 1,可谓是一波一波的裁员。也包括了应届生。一如现在,应届生也还是裁员重灾区。


也因为 51 当时是杭州互联网第一波开启的裁员,还裁了应届生。口碑急转直下,但是很快就迎来了反转,隔壁滴滴,微店等也迅速开启裁员模式,仅仅只有 n + 1。


ps: 在 51 的第一年,是有年会的。第二年,年会倒是有,但是主题就是一句话,今年将是接下来十年内,最好的一年。也是这一年 2019,p2p 彻底宣告结束,51 也出现了警车上门的事件。最终借贷业务转型为依赖于银行的借贷业务。也结束了接近 10% 的储蓄利率时代。


短暂的阿里之旅


2020 年年初,p2p 行业宣告结束叠加疫情之初,悲观情绪四处蔓延。我在 51 的旅程也渐渐走到了尾声。


当时面试了字节和阿里。彼时的字节跳动,在杭州名气和规模还没有如今这么大。权衡之下选择了名气更盛,当时口碑更好的阿里。但是我对于字节的判断,实在是偏差的离谱,看着如今蒸蒸日上的字节,真是后悔莫及。


但是进了阿里,说实话是真有些不适应。


一方面生活上,不提供纸巾,让我颇为诧异,而时不时的团队聚餐竟然是 AA 也让我非常不适应。


当然,对方看我也很奇怪,说了一句话,感觉你是外企来的 (ps: 如今的 51信用卡还是有点小而美的感觉,各项业务依托也还在继续,也有露营等新业务的开拓,老板自由后也还在继续折腾着)。


因为疫情的原因,我并没有经历百阿培训。但是有一本小册子,写着价值观。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此时此刻,非我莫属" 和 "不难,要你做什么"。


这两句话听起来都没有什么问题,鼓励人奋进并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以前的奋斗,伴随着可能的巨大的回报,而我当时的付出与回报,显然已经是大打折扣了。


那时还没有 pua 的说法,但是确实有一些话让我觉得不舒服,比如目标要跳起来才是 3.5,蹦起来才是 3.75,以及业务好和你一点关系都没有,你把业务做好了,也只能给你 3.25。必须得出一些技术项目,才能拿到好绩效。


而那种没有人会点明但是大家都在执行的道理:和我 kpi 有关的就是天,无关的就是已读不回,而已读不回,就是拒绝。更是让当时还非常稚嫩的我想要逃之夭夭。


这些也不能说错,但是这确实和我在 5信用卡当时围着业务转的风格大相径庭。


说回技术,阿里整个集团的基建可以说非常好,反而我所在的这个小前端团队的基建,赶不上 51前端团队的基建。


不论是脚手架,发布系统(比较让我震惊的是我当时团队的发布是自己丢文件到服务器上,测试正式环境的区分还是靠手动维护的一份文件),开发流程,完全赶不上 51当时的丝滑程度。


可以说是对压力的逃避,也可以说是对这种环境的不适应,也可以说是对涨幅的不满,我很快就开启了下一段旅程。


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离职,还是冲动占了大部分。一方面,随着后来业务接触的多了,能够理解当时那个小团队的基建差的原因:主要是业务形态,当时的小团队是 toB 的,要维护的仅仅是一个项目,自然在发布流程上的投入不会太多,而且收益也是远远不及 51 这种移动端几十上百个工程的发布工作来的实在。


而另一方面,所谓的深夜开会,不明说但是心里都清楚的加班氛围,以及唯 kpi 导向的风气,其实也不过是一种生存规则而已。强行说服自己接受也很容易。毕竟人生如戏,适应规则,利用规则,掌握规则,但凡能够想通这一点,当时坚持下来也非常容易。


长达三年的网易之旅


当处于阿里的水深火热之中时,一个在周末就完成了全部流程的网易团队,向我抛出了橄榄枝。


经过短暂的调整,我也就入职了这个团队,不曾想一待就是三年。此时的薪资来到了 30k 左右,但是由于当时这个团队独特的奖金制,月收入会比 base 高出不少。


团队的业务主要是直播,所以 toB 和 toC 的业务都有。基建上也比较完善,发布系统,组件库,脚手架,微前端,等等,相对更为繁荣。


这个团队并没有明确的技术项目的考核,还是以业务为主,大多数人,完成业务开发目标,就能够顺利拿到 3.5 的绩效,同时由于当时直播行业的繁荣,基本都会有一笔不菲的奖金。而技术项目属于锦上添花,确确实实能在最终的绩效上有所体现但是并不多。


但是恰恰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组内的同学在相对宽松的氛围下,更热衷于鼓捣技术项目,反而平时对技术的研究及讨论会更多一些。


这三年,也算是见证了业务的兴衰,从开始的营收暴涨开始出海,到最终营收暴跌收缩,到裁员。也不过短短三年。


现在回头来看,在这三年里,对于业务的了解更多的还是停留在表层,虽然当时觉得自己理解业务方的需求了,但是其实内部的很多玩法还是远非仅仅理解需求就能接触到的,什么大 R 运营,"军火商" 等等秀场直播的黑话,我是没有学到一点。


由于组内业务还算比较综合,c端页面的开发,b端后台都有所接触。同时业务之余还会有很多时间去做一些技术项目,比如我负责的 CloudIDE, WebIDE, 可视化埋点项目, 基于 zustand 的状态管理库, 均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整体来讲,这三年不论是工作节奏,还是技术产出,都还算可以。


但是如今回过头来看,似乎这三年,对外界的关注,基本上有了一定的钝感,不像之前,对互联网的各个信息都会去了解看一下。反而这几年,说内敛沉稳也好,说闭门造车也好,说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圈内也好,除了技术层面的精进,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都太过闭塞,仿佛只是重复一种舒适的生活过了三年:每天和老婆一起轮流开车上下班,顺便再健个身,住着自己的房子,还着公积金就能覆盖还有结余的带款。


如今回想起来,也正是这三年的经历,让我在技术上有所精进,但是对互联网行业的关注,反而有所下降。同时由于同事间的关系比较简单,也让我在人际交往上变得更加朴素真诚。


半年的小公司之旅


怎么说呢,好像人总是在不稳定的时候追求稳定,在稳定的时候追求不稳定。


所以在结束了网易的三年相对稳定的工作之后,我内心反而变得很躁动,想要去小公司,谋一番事业。


出来看机会之后,才发现外界的环境其实并没有平时了解的那么糟糕,确实不像之前机会那么多,但是确实也还有一些岗位。


在这之中,我选择了在发展业务第二曲线同时又有第一业务支持的说稳定又不稳定的公司 ---- 爱普拉维。


这家公司业务主要集中在海外,所以整体业务情况也还是非常客观。给出的薪资也比较客观,我的薪资也在这一时期,达到了 50k 左右。


不过入职之初,就经历了一些人事变动,如今想来,可以说是警醒,但是我应该是选择性的进行了忽视。心思沉浸在技术和一点点的管理上。


这个团队前端同学并不多,但是业务上除了常规的 h5 和少量的后台项目之外,还会存在一些 chrome 扩展逆向,爬虫项目的存在,而我被招进来的主要任务,也就是 chrome 扩展的逆向和爬虫项目。


在这一期间,我一度沉浸在了技术上的钻研中,从 webpack 的解码逆向,到 puppeteer 爬虫的实现,从 项目秒开的优化,到 svelte 的重构,都是对我之前技术经验的一个补充。也顺利在技术角度上在公司站稳了脚跟。度过了这个公司网上传言的不好过的试用期。


不过终归还是在人际交往上有所欠缺,叠加上公司的业务方向调整,导致了最终今年 1月份的离职。而这,也为我的职场画下了短暂的暂停键。


离职快小半年了


不知不觉离离职已经快小半年了,也顺利领到了失业金,也就是题目中提到的 2k。


这段时间从刚开始的玩乐,到中途的读书写文章,再到一些副业(对于无业人员来讲应该是主业)的探索。焦虑在所难免,未来也还比较迷茫,而其他主业的探索,说实话也没探索出来什么结果。


反倒是这段读书的时间给了我一些收获,一方面是 《穷爸爸富爸爸》中对于资产负债表的解释,我自己也做了一份,还参加了财富流沙盘游戏,对自己的财务状况有了更好的认知。另一方面便是 《认知觉醒》中关于焦虑的说法,一定程度上命中了当下的自己很多。


最后,就用《认知觉醒》中关于焦虑的根源来结束这篇文章吧: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自己的欲望大于能力,又极度缺乏耐心。人的天性就是避难驱易和急于求成。


ps: 避难驱易,这几个字实在太戳我了,也正是因为避难驱易,所以其实很多之前就想写的文章都拖拖拖,直到认识到是内心的避难驱易之后才开始控制自己开始输出,而也正是输出才让我注意到了自己之前没有注意到的点,才有了这篇文章以及 那些年,我在职场中做过的蠢事


最后的最后,愿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作者:程序员马晓博
来源:juejin.cn/post/7366567675315126281
收起阅读 »

uni-app 集成推送

研究了几天,终于是打通了uni-app的推送,本文主要针对的是App端的推送开发过程,分为在线推送和离线推送。我们使用uni-app官方推荐的uni-push2.0。官方文档准备工作:开通uni-push功能勾选uniPush2.0点击"配置"填写表单&nbs...
继续阅读 »

研究了几天,终于是打通了uni-app的推送,本文主要针对的是App端的推送开发过程,分为在线推送和离线推送。我们使用uni-app官方推荐的uni-push2.0。官方文档

准备工作:开通uni-push功能

image.png

  1. 勾选uniPush2.0
  2. 点击"配置"
  3. 填写表单

image.png 关联服务空间说明:

uni-push2.0需要开发者开通uniCloud。不管您的业务服务器是否使用uniCloud,但实现推送,就要使用uniCloud服务器。

  • 如果您的后台业务使用uniCloud开发,那理解比较简单。
  • 如果您的后台业务没有使用uniCloud,那么也需要在uni-app项目中创建uniCloud环境。在uniCloud中写推送逻辑,暴露一个接口,再由业务后端调用这个推送接口。

在线推送

以上操作配置好了以后,回到HBuilderX。

因为上面修改了manifest.json配置,一定要重新进行一次云打包(打自定义调试基座和打正式包都可以)后才会生效。

客户端代码

我这边后端使用的是传统服务器,未使用云开发。要实现推送,首先需要拿到一个客户端的唯一标识,使用uni.getPushClientId API链接地址

onLaunch() {
uni.getPushClientId({
success: (res) => {
let push_clientid = res.cid
console.log('客户端推送标识:', push_clientid)
// 保存在全局,可以在进入app登录账号后调用一次接口将设备id传给后端
this.$options.globalData.pushClientId = push_clientid
// 一进来就掉一次接口把push_clientid传给后端
this.$setPushClientId(push_clientid).then(res => {
console.log('[ set pushClientId res ] >', res)
})
},
fail(err) {
console.log(err)
}
})
}

客户端监听推送消息

监听推送消息的代码,需要在收到推送消息之前被执行。所以应当写在应用一启动就会触发的应用生命周期onLaunch中。

//文件路径:项目根目录/App.vue
export default {
onLaunch: function() {
console.log('App Launch')
uni.onPushMessage((res) => {
console.log("收到推送消息:",res) //监听推送消息
})
},
onShow: function() {
console.log('App Show')
},
onHide: function() {
console.log('App Hide')
}
}

服务端代码

  1. 鼠标右击项目根目录,依次执行

image.png

  1. 然后右击uniCloud目录,选择刚开始创建的云服务空间

image.png

  1. 在cloudfunctions目录右击,新建云函数/云对象,命名为uni-push,会创建一个uni-push目录

image.png

  1. 右击uni-push目录,点击 管理公共模块或扩展库依赖,选择uni-cloud-push

image.png

  1. 右击database目录,新建DB Schema,创建这三张表:opendb-tempdata,opendb-device,uni-id-device,也就是json文件,直接输入并选择相应的模板。
  • 修改index.js
'use strict';
const uniPush = uniCloud.getPushManager({appId:"__UNI__XXXX"}) //注意这里需要传入你的应用appId
exports.main = async (event, context) => {
console.log('event ===> ', event)
console.log('context ===> ', context)
// 所有要传的参数,都在业务服务器调用此接口时传入
const data = JSON.parse(event.body || '{}')
console.log('params ===> ', data)
return await uniPush.sendMessage(data)
};

  • package.json
{
"name": "uni-push",
"dependencies": {},
"main": "index.js",
"extensions": {
"uni-cloud-push": {}
}
}
  1. 右击uni-push目录,点击上传部署
  2. 云函数url化

    登录云函数控制台,进入云函数详情

image.png 8. postman测试一下接口

image.png

没问题的话,客户端将会打印“console.log("收到推送消息:", xxx)”,这一步最好是使用真机,运行到App基座,使用自定义调试基座运行,会在HBuilderX控制台打印。

离线推送

APP离线时,客户端收到通知会自动在通知栏创建消息,实现离线推送需要配置厂商参数。

苹果需要专用的推送证书,创建证书参考链接

image.png 安卓需要在各厂商开发者后台获取参数,参考链接

参数配置好了以后,再次在postman测试

注意 安卓需要退出app后,在任务管理器彻底清除进程,才会走离线推送

解决离线推送没有声音

这个是因为各安卓厂商为了避免开发者滥用推送进行的限制,因此需要设置离线推送渠道,查看文档

调接口时需要传一个channel参数

image.png

实现离线推送自定义铃声

这个功能只有华为和小米支持

也需要设置channel参数,并使用原生插件,插件地址

注意 使用了原生插件,一定要重新进行一次云打包

  • 华为,申请了自分类权益即可
  • 小米,在申请渠道时,选择系统铃声,url为android.resource://安卓包名/raw/铃声文件名(不要带后缀)


作者:xintianyou
来源:juejin.cn/post/7267417057451573304
收起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