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岁,从雄心壮志到回归平凡
一、前言
不久前,有位 31 岁的兄弟找我聊天,他结束了在深圳漂泊不定的生涯,回老家尝试自媒体创业,最终以失败告终,无奈又重回深圳找工作。
二、为何做出这个决定
他的这一决定并非一时冲动,其导火索可追溯至 2022 年。当时的大环境可谓一片混乱,人人都在拼命内卷,下班时间越来越晚,几乎与月亮同步。
每逢放假回老家,亲戚朋友便会念叨:“你在深圳 996 累得不成样子,究竟图个啥?工资是高些,可这日子有啥乐趣?再者,你在深圳漂泊不定,何时才是尽头?房子买不了,户口落不下,迟早得打道回府。”
这位兄弟听后,心中满是酸楚,思量着:多年来为人当牛做马,还遭受 PUA,还得时刻担忧 35 岁被辞退,这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于是,心中犹如埋下了一颗炸弹:我得去另一番天地闯荡!
实际上,这位老兄本就向往自由,那句“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会打工”如同他的精神支柱,一直渴望有朝一日不再打工。
所以在 2022 年底,他毅然决定:2023 年,我要去新的天地看看!拿完年终奖就离开!去创业,开启全新人生!
在准备辞职之前,还有几件糟心事,让他坚定了辞职的决心:
当时尚未完全放开,在家线上办公。在公司上班起码是 995,晚上 9 到 10 点下班基本能休息。可在家就惨了,各种电话、视频会议如轰炸机般袭来,十一二点还得开会,生活与工作完全混乱。每次听到会议呼叫,他的心就像被针扎,默默祈求别出岔子,都快被逼出精神病了。
感染新冠时,他只敢请一天假,第二天晕乎乎地继续工作。为何?他心里明白,落下的工作最终还得自己加班完成,否则会被领导骂得狗血淋头。
周末也不得安宁,需随时在线,群消息要秒回,线上问题得立刻解决,不然就会被贴上“工作态度差”的标签,绩效惨不忍睹。
三、他辞职了
终于熬到 2023 年,年终奖一到手,这位兄弟便决定离职。
当时身边有人如唐僧般劝他别辞职,说当下大环境糟糕,千万别放弃本行去搞自媒体。
这兄弟心中充满不屑,暗想:程序员最多干到 35 岁,如今内卷严重,加班致使身体近乎垮掉,这行年老无出路!
当然,这位兄弟并非头脑发热就辞职搞自媒体,辞职前做了充分准备,调研分析了许久:
作为互联网人,搞实体店一窍不通,只能在互联网领域筛选。互联网项目繁多:个人工具站、知乎好物、闲鱼二手书、小红书带货、抖音带货、抖音个人 IP、公众号写作、短剧 CPS、小说推文、知识付费等等,看得他眼花缭乱。最终发现抖音流量最大,从事与抖音相关的或许更容易些。
而且这位老兄还学习了众多创业知识,如寻找对标、分析商业模式,参加了不少知识付费的圈子,还报名了小红书和抖音的培训班,前前后后花费了一万多元,心痛不已。
四、想象很美好
为了这次创业,这位兄弟制定了一系列计划,涵盖年度、季度、月度、周度,甚至每日的计划都规划得极其详尽。
他还发誓要变得极度自律,每天按时起床,锻炼、学习、开展业务,决心坚如磐石,此次抱着必胜的信念放手一搏!
当然,他也提前预料到可能遭遇的风险,并绞尽脑汁思考应对之策:
例如项目进展缓慢如何处理,拖延症发作怎样解决,家人反对如何应对,朋友约饭打乱计划怎么办,遇到难题又该怎样解决等等。
这一系列举措下来,他认为万事俱备,只待大干一场!
五、现实很残酷
辞职后,他依照计划开始早睡早起,锻炼、学习,忙于创业之事。
然而,未曾料到,很快就被现实狠狠打击,这是他创业路上遇到的首个难题,也是他始料未及的。
就在刚创业不久,他竟然患上了焦虑症,还伴有严重的失眠。
他万万没想到会被失眠困扰。原本以为,摆脱上班的压力,工作时间自由安排,无人 PUA,还有时间锻炼,应当能睡个安稳觉。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对于我们这种从小被学校管,长大后被公司管的普通人而言,创业竟是这般模样:
他忙得晕头转向,比上班更累,因为以前只需做好本职工作,如今所有事情都需亲力亲为。以做自媒体为例,从账号定位、内容选题、写脚本,到置景、拍摄、后期剪辑,再到选品、商务对接、客服,最后到用户社群运营,所有环节都得独自承担。视频没流量、违规、付费转化率低等问题,都需自己琢磨解决。以前在公司,按要求完成任务即可.
面对大量的自由时间,他全然不知如何安排,诸多环节都是陌生领域,需要学习的太多,每天看似忙碌,却不见成果,怎能不感到沮丧?以前只从事熟悉工作,产出有保障.
与社会脱节,缺乏存在感和归属感(这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不属于任何群体,无人夸赞、尊重、接纳,甚至想被责骂都无人理会。以前在公司,表现好会得到称赞,表现不佳会获得建议,至少有人可供倾诉、交流、求助。
没有收入,眼睁睁看着钱包逐渐干瘪,怎能不焦虑?更焦虑的是,不知未来何时能盈利。更更焦虑的是,不知最终能否盈利。以前工作再累,至少有工资,有生活保障。
所以在此奉劝那些有裸辞创业想法的人,切勿裸辞!裸辞创业可谓九死一生!正确的做法应是一边工作一边开展副业,待副业收入与工资相当甚至超过工资时,再辞职。有人或许会说,工作繁忙,哪有时间搞副业。他曾经也这么想,但现在他告诉你:没时间就挤出时间,每天晚睡或早起一会儿,周末也抽出时间。这点问题都无法解决?创业遇到的难题可比这困难十倍!若觉得这都难以做到,那还是老老实实打工吧。
可他已经裸辞,别无他法,只能硬着头皮解决问题。他开始服用助眠药,喝中药,情况稍有改善,但未完全康复,只是比之前稍好一些。
就这样拖着疲惫的身躯,他坚持了半年多,一半时间学习,一半时间实践,创建了两个自媒体号,第一个号因违规被封,第二个号流量也毫无起色。这条创业之路越走越艰难,每天晚上都不愿入睡,因为害怕明天的到来,因为一睁眼,眼前仍是一片黑暗。
最终,在创业的巨大压力、8 个月没有收入的恐慌、焦虑失眠心悸的折磨下,他选择了放弃。
失败了,败得一塌糊涂。回顾这次经历,仿佛之前在一艘航行的货轮上工作,实在无法忍受船上的种种压迫,鼓足勇气,带着一艘救生艇跳海,追求向往的自由。结果高估了自身当时的能力,难以抵御大海的狂风巨浪,翻船了……差点就葬身大海……
六、重新找工作
放弃后的几周,他开始熬夜,暴饮暴食,之前的运动也停止了。整天在家拉上窗帘,除了吃饭就是躺在床上刷手机,试图分散注意力,减轻内心的痛苦。
但这样下去并非长久之计,如今肯定不想再触及创业,只能先找份工作。
刚开始找工作时,他心有不甘,因为三线城市与深圳相比,无论是工作机会、环境,还是薪资,都相差甚远。
但无奈,他感觉自己如同即将溺水之人,急需一根救命稻草,先生存下来再说,这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于是在网上大量投递简历,结果惨不忍睹,几乎没有几家公司招聘,前后折腾了一个月,真正靠谱的面试仅有一家,没错,仅有一家。
好在这家公司他顺利拿到了 offer,是一家刚创业的小公司,仅有十几个人,薪资仅有原来的一半多些,不过拿到 offer 的那一刻他还是有些激动,感觉自己又活过来了,不管怎样,能缓口气了。
七、迷茫的未来
如今上班已一个多月,公司还不错,不加班,基本 7 点前大家就都下班了,离家很近,骑共享单车 10 分钟左右就能到。这一个月,焦虑消失了,心悸不再,失眠也好了。每天按部就班地上班下班,完成老板交代的任务,其他事情无需操心,又做起了熟悉且擅长的工作。
回望过去,人生的旅途上,翻过一座山,或许迎接我们的仍是连绵不绝的山峦,海的尽头似乎总是遥不可及,甚至可能一生都无法亲眼目睹。此刻的我们,更愿意将心态放平,珍惜眼前,脚踏实地地前行,每一步都充满探索与希望。
三十一岁,一个不再轻易言弃的年纪,我学会了与自己和解,正视并接纳自己的平凡。
来源:juejin.cn/post/7395962823502299170
中年码农,裸转AI,是条死路!
有粉丝向我请教这个问题,我觉得有点普遍性,所以我写篇文章。
具体写我的观点之前,为了求生欲,我先说明一下:下面的是我是一家之言,有可能不正确还有偏见,您要是不同意,您也可以留言发表您的看法。
d但是请理性讨论,不要情绪化骂人发泄,不要凡是不同意您观点的人通通都要被喷。感谢。
现在AI火了,就有粉丝问我,自己在某个领域积累了很久,但是呢,以后可能都是做AI的了,那对方可以不可以放弃掉之前领域的积累,全身心投入到AI的学习中去,然后换个赛道呢?
我个人觉得这是条死路。
除非,你已经财富自由了,你可以不用为家里的房贷车贷孩子等等花钱顾虑,你可以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需要担心钱的问题,并且你还有很多精力。
或者你是一个天才,你可以很快的就学习一个新的领域,并且很容易成为新领域里面的大拿。
如果这两个都不成立,那么就是条死路。
道理也非常简单,一旦你是需要通过你的技能来卖钱,从而让自己生存和生活的,那么你现在的技能,和基于现在的技能给你赚钱这个事情本身就很重要。
你想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比如AI,你是个普通人,正常智商,需要很多时间学习,你在新的领域很难和其他人,尤其是在新领域里面挣扎奋斗了很多年的人比。
所以,要么你继续指望靠现有的技能赚钱,但是你不会有足够的时间让自己成为AI的专家,要么你现在的技能和工作被打折扣,因为你没办法兼顾现在的和将来的事情,能力时间精力都不行。
所以,我觉得想转,最实际的办法,就是现在的组里有LLM的需求,你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做一点相关的,试试水。这种做法会比较丝滑。
如果完全不存在这种机会的,那我只建议两种人转:足够聪明的,学习能力特别强特别快的,和有很多钱,不担心失业以后自己活不下去的。
大部分人来说,尤其是中年码农来说,能够稳固基本盘,就可以了,就是不错的选择了。
毕竟码农的人生,是很容易就走下坡路的,大家也应该做好走下坡路的准备。
我可能真的无法改变你的想法,但我真心希望,你做每一个决定的时候,投入每一份精力的时候,尤其是义无反顾投入大手笔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清楚自己的现实情况,和自己到底有什么样的能力。
所以,有些时候,现实就是这样的残酷。
作者:飞总聊IT
来源:mp.weixin.qq.com/s/fcNyIXgwVNenu_cz0pbCSg
收起阅读 »工作7年了,才明白技术的本质不过是工具而已,那么未来的方向在哪里?
前言
Hi 你好,我是东东拿铁,一个正在探索个人IP&副业的后端程序员。
五一过去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好好的放松自己呢?愉快的假期总是这么短暂,打工人重新回到自己的岗位。
我目前工作7年了,这几年来埋头苦干,学习了很多技术,做了不少系统,也解决过不少线上问题。自己虽然在探寻个人IP与副业,自己花了很多时间去思考技术之外的路该怎么走。但转念一想,我宁愿花这么多时间去探索技术之外的路线,但是却从没好好静下来想一下技术本身。
技术到底是什么,你我所处的技术行业为什么会存在,未来的机会在哪里。
因此,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希望和大家一起聊聊,技术的本质与未来的方向,到底在哪里,才疏学浅,如果内容有误还希望你在评论区指正。
背景
行业现状
互联网行业发展放缓,进入调整阶段,具体表现为市场需求、用户规模、营收利润、创新活力等方面的放缓或下降。
一些曾经风光无限的互联网公司也遭遇了业绩下滑、股价暴跌、裁员潮等困境,你是不是也曾听过互联网的寒冬已至的言论?
其实互联网本身,并没有衰败或消亡,而是因为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过去了。
-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消费升级趋势减弱、人口红利消失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互联网市场的需求增长趋于饱和或下降。
- 用户规模停滞,智能手机普及率饱和,互联网用户规模增长趋于停滞,由增量市场变为存量市场,互联网获客成本越来越高。
- 监管政策收紧,互联网行业规范和监管愈加严格,更加注重合规,因此互联网行业也会收到影响。
供需环境
供需环境变化,应届生要求越来越高,更加注重学历。
社招更是看中学历的同时,开始限制年龄。招聘更看重项目经验,业务经验。五年前,你只要做过一些项目,哪怕不是实际使用的,也很容易拿到offer。而现在企业在看中技术能力的同时,还会关注候选人对与行业的理解,以及以往的工作经验。
技术的本质
先说结论,技术的本质是工具。 我把过去几年的认知变化分成了四个阶段,给大家展示一下我对于技术的认知成长过程。
第一阶段
技术就是应用各类前沿的框架、中间件。
刚毕业时,我就职于一家传统信息企业。谈不上所谓的架构,只需要Spring、Mysql就构建起了我们的所有技术栈。当然,微服务框架更不可能,Redis、MQ在系统中都没使用到。
此时互联网企业已经开始快速发展,抖音诞生区区不过一年。
一线城市的互联网公司,都已经开始使用上了SpringBoot、微服务,还有各类我没有听说过的中间件。
工作环境的闭塞,让我对各类技术有着无限憧憬,因为很多当下难以解决的问题,应用一些新技术、新架构,就能立刻对很多难题降维打击。
举个例子,如果你使用本地缓存,那么集群部署时,你一定要考虑集群的缓存一致性问题,可这个问题如果用上分布式缓存Redis,那么一致性问题迎刃而解。
所以那个时候的我认为,技术就是应用各类中间件,只要用上这些中间件、框架,我就已经走在了技术的前沿。
第二阶段
技术对我而言就是互联网。
半年后,我摆脱传统行业,来到了一个小型互联网公司,用上了不少在我眼中的新技术。
但任何新技术,如果只停留在表面,那么对于使用者来说,就是几个API,几行代码,你很快就会感到厌倦,发现问题也会焦虑,因为不清楚原理,问题就无从排查。
很快,所谓的“新技术”,就不能给我带来成就感了。我开始羡慕那些互联网行业APP,无时无刻都在畅想着,如果我做的产品能够被大家看到并应用,那该是多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于是我又认为,技术就是做那些被人看见、被人应用的网站、APP。
第三阶段
技术就是高并发、大流量、大数据。
当自己真正负责了某一个APP的后端研发后,很多技术都有机会应用,也能够在AppStore下载自己的APP了,没事刷一刷,看到某一个信息是通过我自己写的代码展示出去,又满足了第二阶段的目标了。
那么我接下来追求的变成了,让更多的人使用我做的产品,起码让我的亲人、朋友也能看到我做的东西。
当然,随之而来的就是日益增长的数据规模和大流量,这些无时无刻都在挑战系统的性能,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我很长一段时间的工作主线。
应对高并发、大流量,我们需要对系统作出各种极致性能的优化。
为了性能优化,还需要了解更多的底层原理,才能在遇到问题时有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所以,我认为技术就是高并发、大数据,做好这些,才算做好了技术。
第四阶段
经过了传统企业,到互联网公司,再到互联网大厂的一番经历,让我发现技术的本质就是工具,在不同阶段,去解决不同的问题。
在第一阶段,技术解决了各类行业的数据信息化问题,借助各类中间件、架构把具体的需求落地。
在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技术解决了业务的规模化问题,因为在互联网,流量迅猛增长,我需要去用技术解决规模化带来的各类的问题,做出性能优化。
当然,技术在其他领域也发挥着作用,比如AI&算法,给予了互联网工具“智能化”的可能,还有比如我们很难接触到的底层框架研发,也就是技术的“技术”,这些底层能力,帮助我们更好的发挥我们的技术能力。
未来机会
大厂仍是最好的选择
即使是在互联网增速放缓、内卷持续严重的今天,即使我选择从大厂离职,但我依然认为大厂是最好的选择。
为什么这么说,几个理由
- 大厂有着更前沿的技术能力,你可以随意选择最适合的工具去解决问题
- 大厂有着更大的数据、流量规模,你所做的工作,天然的就具备规模化的能力
- 大厂有先进的管理方法,你所接触的做事方法、目标管理可能让你疲倦,但工作方法大概率是行业内经过验证的,你不会走弯路,能让你有更快的进步速度
数字化转型
如果你在互联网行业,可能没有听说过这个词,因为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行业,本身就是数字驱动的,比如重视数据指标、AB实验等。但在二线、三线城市的计算机行业或者一些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是很大的发展机会。
过去十年,传统行业做的普遍是信息化转型,也就是把线下,需要用纸、笔来完成工作的,转移到系统中。
那什么是数字化转型?
我用我自己的理解说一下,数字化转型就是业务流程精细化管理,数据驱动,实现降本增效。
我目前所在的公司的推进大方向之一,就是数字化转型。因为许多行业的数字化程度非常低,本质而言,就是把数字驱动的能力,带给传统企业,让传统企业也能感受到数字化带来的发展可能。
举个例子,比如一个餐饮系统数字化转型后,一方面可以把用户下单、餐厅接单、开始制作、出餐、上餐线上化,还可以和原材料供应系统打通,当有订单来时,自动检测餐饮的库存信息,库存不足及时提供预警,甚至可以作出订单预测,比如什么时间点,哪类餐品的点单量最高。
当然,数字化转型与互联网有着极大的不同,在互联网行业,你只需要坐在工位,等着产品提出需求就可以了。但是传统行业,你需要深入客户现场,实地查看业务流程,与用户交谈,才能真正的理解客户需求。
或许这样的工作并不炫酷,还需要出差,但在互联网行业饱和的今天,用技术去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AI&智能化
随着AI快速发展,各类智能化功能已经遍布了我们使用的各类APP,极客时间有了AI自动总结,懂车帝有了智能选车度搜索问题,有时候第一个也会是AI来给我们解答。
任何行业遇上AI都可以再做一遍。
抛开底层算法、模型不谈,但从使用者角度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与行业、场景结合相使用。但是想要做好应用,需要你在行业有着比较深的沉淀,有较深的行业认知。
当然,智能化也不仅限于AI,像上面餐饮系统的例子,如果能够实现订单预测、自动库存管理,其实也是智能化的体现。
终身学习
技术能力
持续精进专业技术能力,相信大家对此都没有疑问。
对于日常使用到的技术,我们需要熟练掌握技术原理,积累使用经验,尤其是线上环境的问题处理经验。
第一个是基础。比如对集合类,并发包,IO/NIO,JVM,内存模型,泛型,异常,反射,等有深入了解,最好是看过源码了解底层的设计。
第二你需要有全面的互联网技术相关知识。从底层说起,你起码得深入了解mysql,redis,nginx,tomcat,rpc,jms等方面的知识。
第三就是编程能力,编程思想,算法能力,架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打造自己的技能树,构建自己的技术体系。
对于不断冒出的新技术,我们一方面要了解清楚技术原理,也要了解新技术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诞生于什么背景。
业务能力
前面说到技术是一种工具,解决的是现实世界的问题,如果我们希望更好的发挥技术的作用,那么就需要我们先掌握好业务领域。
互联网领域
如果你想要快速地入门互联网领域的业务,你可以使用AARRR漏斗模型来分析。
AARRR这5个字母分别代表 Acquisition、Activation、Retention、Revenue 和 Refer
五个英文单词,它们分别对应用户生命周期中的 5 个重要环节:获取(Acquisition)、激活(Activation)、留存(Retention)、收益(Revenue)和推荐(Refer)。
AARRR 模型的核心就是以用户为中心,以完整的用户生命周期为指导思想,分析用户在各个环节的行为和数据,以此来发现用户需求以及产品需要改进的地方。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以一个互联网手游 LOL来举例:
获取就是用户通过广告、push等形式,了解到了游戏并注册或者登陆。
激活就是用户真正的开始游戏,比如开始了一场匹配。
留存就是用户在7天、30天内,登陆了几次,打了几把比赛,几天登陆一次,每日游戏时常又是多少。
收益,用户购买皮肤了,产生了收益。
推荐,用户邀请朋友,发送到微信群中,邀请了朋友一起开黑。
如果你所在的行业是C端产品,那么这个模型基本可以概括用户的生命周期全流程。
传统行业
传统行业没有比较通用的业务模型,如果想要入手,需要我们从以下三个角度去入手
- 这个行业的商业模式是什么,也就是靠什么赚钱的?比如售卖系统收费,收取服务费等
- 行业的规模如何?头部玩家有哪些?它们的模式有哪些特色?
- 这个行业的客户是谁、用户是谁?有哪些经典的作业场景?业务操作流程是什么样的?
如何获取到这些信息呢?有几种常见的形式
- 权威的行业研究报告,这个比较常见
- 直接关注头部玩家的官网、公众号、官媒
- 深入用户现场
我们以汽车行业来举例
商业模式:整车销售、二手车、汽车租赁等,细分一点,又有传统动力和新能源两种分类。
规模:如下图
头部车企:传统的四大车企一汽、东风、上汽、长安,新势力 特斯拉、蔚小理
经典场景:直接去4S店体验一下汽车销售模式、流程
说在最后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要结束啦,我用我自己工作几年的不同阶段,给你介绍了我对于技术的本质是工具的思考过程,也浅浅的探寻了一下,未来的发展机会在哪里,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提升自己,很感谢你能看到最后,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不知道你对于技术是怎么看的,又如何看待当下的市场环境呢?欢迎你在评论区和我分享,也希望你点赞、评论、收藏,让我知道对你有所收获,这对我来说很重要。也欢迎你加我的wx:Ldhrlhy10,一起交流。
本篇文章是第33篇原创文章,2024目标进度33/100,欢迎有趣的你关注我~
来源:juejin.cn/post/7365679089812553769
2024年大龄程序员不得不面对的尴尬,也算是过来人的经验
被裁员
先说下本人情况,38,坐标杭州,具备后端架构和大数据架构能力。待过大厂,带过团队,落地过大型项目。
近几年被裁员也不算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我记得2022年下半年面试那会行情远比现在好,那会还会有猎头、企业主动找,我2022年的工作就是猎头推进去的。
然而公司运营不善,2023年底裁撤了,因为融资问题,被迫出局。
本想着年后再看工作,也想休息一段时间,于是年前就没理工作这个事。
狗不理
因为信息差,也可能因为行业这种趋势本身就是没法感知的,年后投简历发现了几个情况:
- 无论是猎聘、BOSS、智联,好像岗位都比之前少了很多,并且很多都是钉子户,我2022年找工作那会看他们挂的JD,2024年了仍然还在。
- 很多JD都要求的时间就在两个段,一个是1—3年,一个是5—10年。那么从23岁毕业来看,现在只要33岁以下的了。
- 从跟一些猎头的沟通来看,现在很多好点的岗位是需要本硕985,211都不一定看了,并且很多事明确要求硕士。这其实一刀切,放十几年前,考大学比现在难。
- 很多简历发出去直接被拒,要么是未读。基本上已经有去无回了。
一些感悟
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颠覆认知的行情,我有点措手不及,没预想自己可能就此失业了。现在的世界变化太快了,也可能我待在舒适区太久了,根本对外部世界的变化钝感迟缓。
我也没去问招聘方是什么原因,本身就个人从业经历和技能能来说,自认为还OK,但是问人家也未必会告诉你实话,在这个存量市场,势必是僧多肉少,刺刀见红,现实残酷,朝不保夕。
但是反思下十几年的职场生涯,其实多多少少还是有个人原因的,总结出来,留给后来人吧:
- 不要迷信技术,我以前以为只要技术好就是核心竞争力,就有护城河。现在发现这种信仰只有在一个崇尚技术、尊重技术的环境中才有效。但是目前看下,这个环境越来越不是,今后肯定是越来越人情社会,越来越丛林化。所以,得有综合全面的“技术”才能混,至于我说的综合全面,懂的都懂。
- IT行业不适合深耕,只适合扩展。就是你得把他当工具,千万别代入,不然你会陷入很深的工具人思维。就是你总得想着有朝一日假如你被裁员了,你是否有利用这个工具单干的能力。尤其是现在AI技术日新月异,很有可能程序员一夜之间就变成土木。
- 一个要打造个人IP,要清醒地培养自己独立赚钱的能力,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很可能你目前的舒适生活是由行业或平台的红利带来的,你也很可能就是那个被圈养的巨婴。想想《肖申克的救赎》那几个经典片段:坐牢越久越是离不开监狱的,到最后极度依赖,没有自己。
- 认知越早扭转越好,不要等到35岁别人不要你了才幡然醒悟,我就是反例,到这个时候怀着空杯心态再从零开始,代价不得不说有点太大了。
个人期望
最后说点自己的个人期望和未深思的规划:
1、后面还是要自己单干的,可以是独立开发、或者其他。
2、还是会热爱技术,即使如果干不了这行了,也会把它当做一个兴趣培养。
来源:juejin.cn/post/7343902139821785124
2023总结:30岁,结束8年北漂回老家,降薪2/3,我把人生过的稀烂
一转眼又快过年了,回想整个23年,简直是我人生中最黑暗的一年(之一)。
23年,我30岁,在北京干了8年程序员。30岁这年我做了一个决定:结束8年北漂生涯,回老家(一个三线城市)自己创业,去做自媒体。
一、为何做出这个决定
这个决定也不是一时拍脑袋做出的决定,导火索是在22年:
那时候大环境不好,大家都越来越卷,下班的时间也越来越晚。
放假回家亲戚朋友总说,你在北京996这么累,图啥啊,工资是高点,但是完全没有生活啊。而且你在北京漂到啥时候是个头?你又买不起房,又没户口,早晚得回来吧。
我仔细想想也有道理,活了这么多年了都在当牛做马,被pua,还得面临35岁危机,真的受够这种生活了!所以那时候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我要去浪浪山的那边看看!
其实我本身就是一个喜欢自由的人,这么多年那句“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会打工”一直激励着我,我想自己有一天也能实现不打工这个目标。
于是22年底我做了一个决定:23年去山的那边看看大海的样子!拿完年终奖就辞职!去创业,去开启我的新的人生!
在准备辞职前的几件事情,都让我更加坚定了辞职的决心:
- 那时候还没有放开,在家线上办公,本来在公司办公是995,晚上9-10点下班了基本就没啥事情了,但是在家就不一样了,每天各种电话、视频会议,甚至十一二点都要开会,恨不得让你24h都在线,生活和工作基本都没有边界。那个时候只要听到会议呼叫的声音,内心就一紧,心中默默祈祷不要出什么幺蛾子,都快成心理阴影了。
- 当时得了新冠也只敢请了一天假,第二天晕晕乎乎的就继续开始工作了。因为我知道,落下的工作最后还得你自己加班完成,否则领导最后还会赖你延期。
- 周末也需要随时在线,需要及时回复群里的消息,需要随时解决线上的问题,否则就会打上工作态度不好的标签,绩效肯定低。导致我周末基本不敢出去,出去也得随时看着手机,看有没有@你的消息,整天提心吊胆,玩也玩不好,还不如在家躺着。
我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每天太累了,身体累不算,心还累,生怕自己负责的业务出了什么问题,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履薄冰。
二、我辞职了
终于,熬到23年,拿到年终奖后,我决定提出离职。
当时身边有些人劝我不要辞职,说现在环境不好,更不应该放弃你的老本行,去做啥自媒体。
我当时内心嗤之以鼻,心想程序员这行也就干到35岁,而且现在卷的不行,加班加的身体都快废了,这行岁数大了没前途!我趁现在30岁还年轻,创业正值当年,辞职改行的选择非常有战略眼光!(当时真的是感觉杰克马附体,准备在这个三十而立的年纪,大干一场!)
当然我也不是脑袋一热就想着辞职去做自媒体,辞职前我做了充足的准备,和很长时间的调研&分析:
- 我作为一个互联网人,做实体店肯定不是我擅长的,肯定只能从互联网上选择行业,互联网项目有很多:个人工具站,知乎好物,闲鱼二手书,小红书带货,抖音带货,抖音个人ip,公众号写作,短剧cps,小说推文,知识付费等等的项目,我可以说都看了一个遍,其中抖音现在流量最大,要做风口上的猪,做抖音相关肯定要容易很多。
- 然后我也学习了一些创业相关的知识,比如如何找对标,如何分析对方商业模式,参加了很多知识付费的圈子,然后还报了小红书和抖音的培训班,总共加起来得有1w多呢。
- 而且我还预留了充足的资金,我做了最坏的打算,就算我一分钱不挣,也够我活3年呢,我不会3年都创业不成功吧!(此处白岩松表情包:不会吧!.jpg)
三、想象很美好
为了这次创业,我还制定了计划,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天计划,真的非常详细。
我也要很自律,每天按时起床,锻炼,学习,做业务。这次我真的抱着必胜的决心来做!
当然我也提前列出可能要遇到的风险,并思考解决方案:
比如项目进展慢怎么办,拖延症怎么办,家人反对怎么办,朋友约吃饭打乱我的计划怎么办,遇到困难我该怎么应对等等
这么一套组合拳下来,我觉得已经万事俱备,只差开干了!
四、现实很残酷
4月我如期辞职,当时正值清明节,淅淅沥沥的小雨并没有浇灭我开启新生活的热情。辞职后,我就按计划开始早睡早起,锻炼,学习,搞创业的事情。
但是马上就被打脸了,这是我创业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也是我万万没有预料到的
就在我创业后的不久,我患上焦虑症,失眠了,而且还很严重,就是那种从晚上11点躺下,躺到早上6点才睡着的那种失眠,而且还时不时的心悸。
我万万没想到会患上失眠症。因为我觉得没有上班的压力了,想啥时候干活就啥时候干活,想干多少干多少,想啥时候下班就啥时候下班,也没人pua我了,还有时间锻炼,应该睡得更好才是。
但实际并不是这样,对于一个从小被学校管,长大了被公司管的芸芸众生来说,创业实际是这样的:
- 你会非常忙,比上班还要忙,因为你之前是螺丝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好了,现在事无巨细,都你一个人。比如做自媒体,从开始的账号定位-》内容选题-》写脚本-》置景&拍摄-》后期剪辑-》选品-》商务对接-》客服-》用户社群运营,所有的环节,都得你自己一个人。然后视频没流量怎么办,违规了怎么办,付费转化率低怎么办,还是只有你自己去解决。(之前公司让你干啥你干啥,你只需要规定时间完成你的任务就好了)
- 面对大量的自由时间,你根本不会支配时间,因为很多环节你都是小白,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但是你天天光学习了,每天看似很忙,但是看不到产出,导致你就很沮丧。(之前你只做熟悉的工作,产出是有保证的)
- 行动困扰,没有目标感,没有人给你一个目标&方向,你不知道你现在做的事情对挣钱有没有价值,你会迷茫,你会时常自我怀疑。(之前你只是专注领导安排的任务,至于这个任务能不能帮公司挣到钱,那是公司的事情,你关心到手的工资而已)
- 没有成就感,认同感。因为现在你很多事情要从0开始,比如写文案要求写作能力,拍视频要求表现力,搞流量要求你有运营&营销的能力 ,相比之前做熟悉工作,感觉上会有落差(之前工作中都是做你擅长的领域,每完成一项任务也很有成就感,做的出色还能收获同事和领导的认可)
- 和社会断了链接,没有存在感,归属感(这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你不属于任何一个群体,没有人赞扬,尊重,接纳你,甚至你想被骂两句也没人鸟你(之前在公司,做的好了领导或者同事会夸你两句,做的不好了可能会给你建议,起码有人能倾诉,能交流,能寻求帮助)
- 没有了收入,眼见钱包一天天变少,你肯定会焦虑。但是更让你焦虑的,是你不知道未来什么时候能挣到钱。更更让你焦虑的,是不知道最后能不能挣到钱。(之前工作压力不管有多大,多累,起码你还有工资,你还有吃饭的钱,这是底气)
所以在此奉劝有裸辞创业想法的人,千万不要裸辞!裸辞创业九死一生! 正确的做法是一边工作愿一边做副业,等副业的收入和工资差不多甚至超过工资了,再去辞职。有人会说,我工作那么忙,根本没时间搞副业啊。我之前也是这么想的,但是现在我会告诉你:没有时间就去挤出时间,每天晚睡或者早起一会,周末也抽出时间搞。这点问题都解决不了?创业的遇到问题会比这难十倍!如果这个你觉得太难了,那我劝你还是老老实实打工吧。
但是我已经裸辞了,没办法,只能去解决问题,我开始吃助眠药,喝中药,有些好转,但也没治好,只是比之前好点。
就这么拖着残血的半条命,我坚持了半年多,一半时间学习,一半时间实践,搞了两个自媒体号,第一个号违规被封了,第二个号流量也没啥起色。这条路是越走越看不到希望,每天晚上都不想睡觉,因为害怕明天的到来,因为明早一起床,眼前又是一片黑暗。
五、彻底崩溃
11月,因为种种原因和媳妇生了一场气,我觉得对于我创业,她不鼓励也就算了,在我状态这么差的情况下还不能对我包容一点,甚至有点拆后台的感觉,那几天我就像一个泄了气的皮球,内心被彻底击垮了。(所以现在有点理解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
这句话的含义了)
终于,在创业的压力,8个月没有收入的恐慌,焦虑失眠心悸的折磨中,我决定放弃了。
失败了,彻彻底底的失败。回想这次经历,就好像之前在一艘航行的货轮上打工,然后受不船上的种种压榨,终于鼓起勇气,自己带着一艘救生艇,跳海奔向自己想要的自由。结果高估了自己的目前的实力,经不起茫茫大海狂风骤雨,翻船了。。濒临溺亡。。。
六、重新找工作
放弃后的那几周,我开始熬夜,开始暴饮暴食,之前的运动也放弃了。整天在家里拉着窗帘,除了吃饭就是躺在床上刷手机,让我尽可能分散注意力,减少内心的痛苦。
但是这样的状态也不是事儿啊,目前肯定是不想再去面对创业的事情了,那只能去找个工作先干着了。
刚开始找工作内心又有不甘,因为一个三线城市比起北京来说,不管是工作机会,环境,薪资来说,都差太多。
但是没办法,我现在的感觉就是快溺死了,我现在急需一个救命稻草,活下来,是我目前的首要任务。
于是在网上海投了一遍,结果惨不忍睹,根本没几家公司招人,前前后后一个月,真正靠谱的面试就一家,是的,只有一家。
好在这家也顺利拿了offer,是一家刚创业的公司,一共十几个人,薪资只有原来1/3多点,但是拿到offer那一刻我依然有些激动,我感觉我活下来了,不管怎样,现在能喘口气了。
七、迷茫的未来
现在上班已经一个多月了,公司挺好,不加班,基本上7点前就都走了,离家也挺近,骑个共享单车也就10分钟。这一个月,焦虑没了,不心悸了,失眠也好了。每天就是按部就班上下班,完成老板给的任务,其他的事情也不用自己操心,终于又做起自己熟悉且擅长的事情。
但是内心还是有落差,本来北京好好的工作自己作死给辞了,要不这一年也能攒不少钱呢,现在不但钱没了,这几个月还花了好几w,最后还差点嘎了。
其实入职这家公司前,北京之前的同事问我要不要回去,说现在正忙,我说你先问问吧。
我当时也纠结,如果真的能回去,我还要不要回去,毕竟在那边挣一个月顶这边仨月。但是回都回来了,再去北京可能就一辈子留北京了吧。
不过后来同事说年前没有招人计划了,可能要年后了,如果招人到时再联系我。正好我不用纠结了,这可能就是命运的安排吧。
不过真的想问问你们,如果到时有机会,是继续北漂呢,还是选择在老家呢?
八、结语
说实话,我现在知道了,山的那边还是山,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看到海,甚至我可能一辈子都看不到海了。不过目前想的就是,调整好状态,先走一步算一步吧。
30岁的年纪,学会和自己和解,学会接受自己的平庸,但是依然要努力,毕竟在这个阴雨连天的环境下,没有伞的孩子只能努力奔跑。
来源:juejin.cn/post/7330439494666453018
开发人员,千万不要去碰那该死的业务参数,无论什么时候!
你好呀,我是歪歪。
前几天发了一个牢骚:
本来只是单纯的吐槽一下,但是好多人对其中的细节比较感兴趣。
大家都是搞技术的嘛,对于“踩 BUG”这种喜闻乐见的事情,有兴趣是很正常的。
其实我这个 BUG,其实严格意义上不能叫做 BUG,因为和程序无关,甚至和技术的关系都不算大。从标题上你也能猜出来,是和一个业务参数相关。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我是整个事件全程的亲历者,所以现在回看这个事情,我还是有一些思考在里面的。
我觉得这是一个程序员会遇到的“典型事件”。
那就用这篇文章一起复盘一下吧。
背景
要说明这个问题的背景,甚至不需要一个具体的业务场景,只需要围绕着以下这个非常常见的利息计算公式,就可以说明问题的起因:
利息=计息金额*日利率。
日利率=年利率/360
由于日利率的计算,涉及到除法,在对应需求第一次开发时,业务的要求是日利率保存 7 位小数。
在程序中,年利率和日利率是两个字段分别保存的,日利率在初始化的时候就算好落库了,后续程序直接取这个算好的日利率就行了。
系统上线,相安无事。
跑了一段时间后,业务又提来一个需求:当前的精度不够,需要调整到 11 为小数。
你不用好奇歪师傅这边到底是什么业务场景,反正我去看了业务数据,需求是合理的,那就把需求接过来干就行了。
保存 7 位小数和 11 位小数,大家都是搞开发的,肯定也知道这个就是一个小改动,很快就能搞定。
事实也是如此,虽然之前的需求对应的代码不是我写的,但是我看过代码,清楚的知道改动点在哪,所以很快就开发完成。
前面说了,这个需求之前在线上按照 7 位小数跑了一段时间,所以存在一些存量配置。
针对这些存量数据,在需求评审会议上的时候,我提了一句:存量配置怎么处理呢?
业务答复:这次需求上线的时候,你按照 11 位小数重新算好,然后写 SQL 更新一下就行。
我心里一盘算:计算公式明确,年利率我也有,算一把,没啥问题。
就答应了。
然后,不出意外的出意外了。
假设年利率是 2.5%,除以 360 之后,保留 11 位小数,应该是 0.00006944444。
而我不知道当时为什么手抖了,在 SQL 里面写成了 0.00069444444。
我给你对比一下:
0.00006944444
0.00069444444
相当于我写出来的日利率被扩大了十倍。
然后再回头看看这个公式:
利息=计息金额*日利率
日利率被扩大十倍,那么对应的计提金额也会被扩大十倍。
这就是问题的背景。
一个单纯的人为失误,和程序没有任何关系,所以严格意义上不属于程序 BUG。
但是这个问题确实是足够低级。
为什么没被发现?
那么这个错误的 SQL 是怎么通过代码评审、测试验证这两道关卡被带到生产环节的呢?
首先,这一次提交的代码,压根就没有评审环节。
我有代码提交权限,也有代码审核权限。所以我自己提交,自己就审核通过了。
其实这个需求应该是组里面另外一个小伙伴来做,但是当时他被调到其他组了。
他还在我们组的时候,我们的合作模式是他提交代码,我进行审核。
如果有这个环节,我觉得我有 50% 的几率发现问题。
为什么是 50% 呢?
因为这取决于我审核代码时是否有正在处理其他的事情,如果有其他事情处理,我可能会形式主义的看上几眼。如果没有其他事情,而这次提交的代码量又不大的话,我基本上都会认真的过一下提交的内容。
通过代码评审之后,接下来就应该是测试环节。
测试主要关注的是精度从 7 位变成 11 位之后,最终计算出来的利息是否符合预期。
他测试时是走了整个业务的全流程。
在“全流程”中,这个 11 位精度的日利率,是在页面配置年利率的时候通过程序自动计算出来的,不会错的。
而他在验证 SQL 语句的时候,测试环境又没有生产环境的配置,所以他拿着我提供的 SQL,只能保证写的语法没问题,能正常执行,并不能确保里面数据的正确性。
而我也记得很清楚,我当时给他说过:你执行一下 SQL 不报错就行,值的正确性,我来保证。
而且戏剧性的是,测试同事很仔细的去看了值,他去数了确实是 11 位小数。但是可惜,站在他的视角,他发现不了值被扩大了十倍。
所以,测试环节也没有发现这个问题:
0.00006944444
0.00069444444
就带着上生产了。
一个问题正常来说不应该被带上生产,但是我们确实不能保证测试环节一定能把所有问题都测出来,所以新项目、新迭代的生产验证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个我们也做了。
按理来说,生产上的数据已经是错误的了,而且是一个“利息金额扩大十倍”的明显的错误,如果主动去做了数据验证,应该能被发现才对。
那为什么做了生产验证,却没有发现问题呢?
因为当时存量配置有三条,我提供了 3 个 SQL,其中有一个是算对了的。
每一条存量配置都对应着大量的利息数据,而算对了的这个对应的数据更多,在比例上超过 60%。
我进行生产验证的时候,在大量的利息计提数据中随机抽选了两条,选中的这两条,恰好都是正确的 SQL 对应的数据。
所以我发现符合预期,得出了生产验证通过的结论。
站在这个节点,回顾整个事件,这个时候应该是最有可能发现问题的时候。
但是没发现。
根本原因是验证方案不严谨,玄学原因是运气不站在我这边。
怎么暴露的?
你想想,这种业务参数配置错误的问题你能通过什么监控规则监控到吗?
其实很难的。
我们一般来说做技术层面的监控,都是监控程序是否按照预期正常运行。比如在计算的过程中出现异常,那我们是可以监控到的。
但是在这种只是参与计算的值不对,但是能正常计算出一个值的情况,并不会报错。
这种问题通过技术手段很难监控到。如果硬要去做监控,肯定是能做的,比如从异常浮动的维度、横向数据对比的维度,但是配套的开发成本又上去了。
我是怎么发现这个问题的呢?
也是纯粹的运气。
是一个周五的晚上,我做另外的一个和本问题毫无关系的场景下的数据验证的时候,偶然间看到了一笔数据的金额和前几天比,明显大了很多。
这是不符合业务规律的。
然后进一步跟踪,最终定位到了前面的问题 SQL。这个时候距离这个 SQL 上线,已经过去了三天,已经产生了一批错误数据了。
如果我没有偶然间看到这个问题数据,那么这个问题会在什么环节暴露呢?
就是在业务使用这个数据做核对的时候。
那个时候整个问题的性质就变了。不仅是处理时间来不来得及的问题了,而是这个问题是由“开发自主发现”还是由“外部反馈发现”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性质了。
一般来说,不管是什么问题,先抛开严重程度,只要是开发自主发现的,都能一定程度上让事情变得不那么难堪。
所以我们才一度强调“可监控”的重要性。
随后,我联系了业务,反馈了这个情况。他表示在他下次使用这批数据之前,把数据修复好就行。大概一个月后,他会用到这批数据。
这样,我有接近一个月的时间来处理这个问题,防止问题扩大化。
时间非常充足,站在这个角度,我运气还不错的。
问题已经暴露出来了,随后就是制定针对这批错误数据的修复方案了。
修复方案就和业务场景相关了,属于多个业务场景叠加在一起,所以修复方案其实是比较复杂的,涉及到“修数”和“补数”,没有展开描述的必要了。
只是想简单提一句,这个修复方案是我利用周末的时间想出来的,很多细节问题我都需要考虑到,甚至在心里写了一遍伪代码。
确实是浪费了周末的时间,但是这是为自己的错误买单,半点不怨别人,就是活该。
而对于参与后续方案讨论的同事来说,在这件事情上付出的时间,才是属于无妄之灾。
这就是整个事情的过程,一个小数点引发的血案。
再回首
现在整个事情的全貌都在你眼前了,你得到了什么经验教训?
因为手抖了,写错了一位小数,这确实是直接原因,所以是想着下次再处理这种数据的时候,更加小心一点吗?
我觉得不是这样的。
我得到的经验教训就是我的标题:开发人员,千万不要去碰那该死的业务参数!
如果在最开始需求评审会,我们讨论到存量数据的时候。
业务说:这次需求上线的时候,你按照 11 位小数重新算好,然后写 SQL 更新一下就行。
我说:不行,这个属于是业务参数,我不能去动。上线完成后,就具备这个功能了,你可以通过页面配置去修改。
我知道他们修改业务参数的流程,很长很复杂。
首先业务需要发起一个参数变更的 OA 流程,然后走到他的部门负责人审批。
业务部门负责人审批完成后,会到具体负责业务参数配置的人员手里,还需要该人员对应的部门负责人审核。
审核完成后有权限的人员才会去修改这个业务参数,而这个参数的修改,在对应的系统功能上还有两级甚至三级审核。
整个完成之后发起 OA 的人员还需要进行变更确认,看看页面上是否是自己想要的配置。
这一套流程走下来,你觉得还会出错吗?
很难出错了。
你可以批判这个流程过于臃肿,但是你最终总是会认识到,这个流程其实是在保护打工人。
我知道他流程比较复杂,而我写个 SQL 几乎是没有成本的,但是这是在 SQL 正确的前提下。
如果当时不答应通过 SQL 的方式帮他处理存量数据,他其实有更加正规的流程去处理这些数据,而且不会出错。
事后我们复盘的时候,也有同事私下向我提出了这个的问题:为什么不走 OA 流程去调整这个参数?
另外,关于流程,我给你举一个程序员方面的例子。
一个核心开发人员拥有线上数据库的操作权限,我们先假设这个人绝对忠诚、绝对可以信赖、绝对恪尽职守、绝对不会删库跑路。
某一天,他收到一个预警信息,经过排查发现需要去修改数据库里面某个数据的状态,他直接就去修改了。
这个操作非常常见,特别是在小公司或者在一些在快速发展阶段的公司。
后来这个公司成长起来了,开始更加注重操作风险了,回收了所有人员的数据库权限,以前的事儿既往不咎,以后想要修改数据库数据,必须要发起一个审批流程,经过层层审批之后才能执行。
这个流程和“直接去修改”这个动作比起来,就重了无数倍了。
站在程序员的角度,前几年都是可以直接操作生产数据,突然这个制度出来了,极大的影响了之前的开发惯性。所以刚刚开始执行的时候,你可能会骂一句:xxx。
但是长远来看,这个流程其实是在保护你。
当你有数据库权限的时候,操作对了,没有人会夸你。操作错了,你就是罪魁祸首。
有了一个审批流程,在加重了操作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错误成本。
处理问题的时长可能增加了,对于问题处理的敏捷度可能降低了,但是站在公司的角度,随着公司的发展“稳定”才是永恒的主旋律,在稳定面前,敏捷度反而是可以牺牲的。
歪师傅在第一家公司业务野蛮发展的时代,曾经就有这样的权限,那个时候刚刚参加工作两年多的时间,觉得事情就应该是这样的,这样才是正确的,可以足够敏捷,足够迅速的处理问题。
后来权限回收了,当时我也在私底下骂骂咧咧了几句。
再回来,随着经验和在职场上见过得事儿越来越多,才渐渐认识到:蛮荒时代确实出英雄,但是我没有把握好机会成为英雄。蛮荒时代之后的流程规范,规章制度其实是在保护那批没有成为英雄的人,其中就有我。
最后,给你,也给我自己一个忠告:开发人员,你最好要知道你数据库里面每一个业务参数背后的业务含义,但是千万不要去碰那该死的业务参数。也轮不到你碰,该碰的人会在正确的流程下去碰。
无论什么时候,心中都要绷着这根弦。
来源:juejin.cn/post/7435928632081252378
新范式下的低代码方案
前言
低代码由来已久,主要是减少开发人员的编码时间,提高产品交付效率,甚至功能完备的低代码平台可以使非开发人员使用。
正如此,多年来,低代码平台层不出穷,但依然没有出现现象级的产品,不过,大多数公司也都有自己的低代码平台,体验和效果也是参差不齐。
新范式的到来
如今人工智能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有预言说,它最先代替的是程序员。我认为这很难,如果你深度使用了ChatGPT,它确实非常非常惊艳,但是,要想取代程序员,还为时过早。不过如果能够善加利用,它将是一把利器,可以事半功倍。
但是,目前还没有发现一款体验非常好的GPT产品可以无缝的与开发环境融合。即使“历史悠久”的GitHub Copilot也没有达到一种理想效果,虽然还有它的孪生兄弟GitHub Copilot Chat也总是缺少一些体验。
虽然现在还没一个非常好的产品来辅助我们开发(GitHub Copilot已经很好了),但是也不影响一个新的范式即将到来,GPT注定会改变我们的开发方式。
目前,就我的体验来说,ChatGPT的自定义GPT体验是最好的,但是在开发的过程中,也相当割裂。下面我们就来定制这样一个GPT,看他的效果如何。
自定义GPT
假定你可以访问ChatGPT,并且开通了Plus。
自定义一个GPT和开发一个项目差不多,需要反复调试,第一版完成之后,还需迭代。但是,相对于开发项目,自定义一个GPT的调试过程要相对简单,我这里直接给出一个调试好的,你可以直接把这个指令粘贴到你的ChatGPT里。
你是一位资深的前端开发工程师,你的目标是根据用户要求创建一个不省略任何逻辑的,功能完备的组件。你需要跟用户沟通需求,满足条件之后进行组件开发。
你严格遵循如下规则完成组件开发:
- 使用最新的Typescript和Vue3进行开发。
- 使用Ant Design of Vue UI库。
- 代码结构必须是这样的:<template></template><script setup lang="ts"></script><style scoped></style>。
- 使用 Ant Design Vue 的栅格系统:利用 Ant Design Vue 的 <a-row> 和 <a-col> 组件创建响应式布局。
- 如果需要导航路由,必须这样:import { useRouter } from 'vue-router'; const router = useRouter(); router.push('xxx');
- 如果有URL相关访问,必须这样:import { useRoute } from 'vue-router'; const route = useRoute(); route.xxx
- 如果有提示、通知等,必须这样:import { notification, message, xxx } from 'ant-design-vue';
- 如果有Form表单,必须这样:<a-form @finish="handleLogin" :model="loginForm" :rules="rules" :label-col="{ span: 4 }" layout="horizontal">
- 如果组件有文字必须使用中文。
- 代码里避免使用any,复杂字段必须定义类型,可以参考api.json文档。
- 如果有数据提交按钮,按钮必须包含loading,防止多次触发。
- 如果有危险操作,进行二次确认。
- 如果有数据访问,做好下面处理:
- import axios from '@/axios-config';
- 根据api.json文档定义请求数据及响应的数据类型。
- 使用api.json提供的接口路径。
- 根据响应状态进行成功或者失败提示。
- 所有接口返回的数据类型都被如下范型包括:
[这里需要填写自己的]
- 输出代码之前:
- 必须先参考示例代码文件LoginView.vue【重要】
- 先把思路写出来,观察思路是否符合规则,之后再输出代码。
- 示例代码文件LoginView.vue内容如下:
[这里需要填写自己的]
你需要把 API 文档上传进去。
另外,可以根据开发过程遇到的问题,不断的调试这个指令,非常简单。
使用自定义GPT
上面,我们自定义了一个GPT,怎么使用呢?比如你可以输入这样的要求:
根据API文档及示例代码开发一个用户注册组件,要求如下:
1、根据API定义三个字段,邮箱、邮箱验证码、密码
2、邮箱后面需要有验证码发送按钮,参考下面代码
<a-input-search v-model:value="value" placeholder="input search text" size="large" @search="onSearch" >
<template #enterButton>
<a-button>Custom</a-button>
</template>
</a-input-search>
3、发送按钮要有一分钟倒计时功能
4、注册按钮下面要有一个跳转逻辑:已有账户登录?
它就会非常贴心的生成如下代码:
<template>
<a-row type="flex" justify="center">
<a-col :xs="24" :sm="16" :md="12">
<a-form @finish="handleRegister" :model="registerForm" :rules="rules" layout="horizontal">
<a-form-item label="邮箱" name="email">
<a-input-search
v-model:value="registerForm.email"
placeholder="请输入邮箱"
size="large"
@search="sendVerificationCode"
>
<template #enterButton>
<a-button :disabled="countdown > 0">{{ countdown > 0 ? `${countdown}秒` : '发送验证码' }}</a-button>
</template>
</a-input-search>
</a-form-item>
<a-form-item label="邮箱验证码" name="emailVerification">
<a-input v-model:value="registerForm.emailVerification" placeholder="请输入验证码" />
</a-form-item>
<a-form-item label="密码" name="password">
<a-input-password v-model:value="registerForm.password" placeholder="请输入密码" />
</a-form-item>
<a-form-item>
<a-button type="primary" block html-type="submit" :loading="loading">注册</a-button>
</a-form-item>
<a-form-item>
已有账户登录?<a @click="navigateToLogin">点击登录</a>
</a-form-item>
</a-form>
</a-col>
</a-row>
</template>
<script setup lang="ts">
import { ref } from 'vue';
import { useRouter } from 'vue-router';
import { notification } from 'ant-design-vue';
import axios from '@/axios-config';
interface RegisterModel {
email: string;
emailVerification: string;
password: string;
}
const registerForm = ref<RegisterModel>({
email: '',
emailVerification: '',
password: ''
});
const rules = {
email: [{ required: true, message: '请输入邮箱', trigger: 'blur', type: 'email' }],
emailVerification: [{ required: true, message: '请输入验证码', trigger: 'blur' }],
password: [{ required: true, message: '请输入密码', trigger: 'blur' }]
};
const loading = ref(false);
const countdown = ref(0);
const router = useRouter();
const sendVerificationCode = async () => {
if (countdown.value > 0) return;
// 发送验证码请求
try {
const response = await axios.get('/auth/verify-email', { params: { email: registerForm.value.email } });
if (response.appCode === 2000) {
notification.success({ message: response.message });
countdown.value = 60;
let interval = setInterval(() => {
countdown.value--;
if (countdown.value === 0) clearInterval(interval);
}, 1000);
} else {
notification.error({ message: response.message });
}
} catch (error) {
notification.error({ message: '验证码发送失败' });
}
};
const handleRegister = async () => {
try {
loading.value = true;
const response = await axios.post('/auth/register', registerForm.value);
if (response.appCode === 2000) {
notification.success({
message: '注册成功',
description: '您可以现在登录了'
});
router.push('/login');
} else {
notification.error({
message: '注册失败',
description: response.message
});
}
} finally {
loading.value = false;
}
};
const navigateToLogin = () => {
router.push('/login');
};
</script>
<style scoped>
</style>
效果非常好,如果有哪些不满足要求, 可以不断的与之沟通,继续完善代码。当然如果有些小的改动,可以直接在编辑器里修改代码。比如,上面的上面发送验证码的地方是有问题的,没有没有判断邮箱是否可用,这里你就可以自己加个逻辑,或者告诉它 发送邮箱验证码之前,必须校验邮箱
于是,它就会给你想要的逻辑,非常喜人。不过有时候他会给出代码片段,有时候也会给出全部代码,看自己情况要求它。
const isEmailValid = (email: string): boolean => {
const emailRegex = /^\w+([\.-]?\w+)*@\w+([\.-]?\w+)*(\.\w{2,3})+$/;
return emailRegex.test(email);
};
const sendVerificationCode = async () => {
if (!isEmailValid(registerForm.value.email)) {
notification.error({ message: '请输入有效的邮箱地址' });
return;
}
if (countdown.value > 0) return;
// 原有的发送验证码逻辑保持不变
// ...
};
总结
- 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可以非常方便的调教出一个GPT。
- 在使用的过程中,写清楚自己的需求。
- 如果它生成的代码有问题,可以进一步沟通。
- 它生成的代码结构非常的清晰。
- 它命名的代码名称也非常的合理。
它现在能做到的已经非常棒了,未来会更加可期。
不过,从体验角度来说,我们需要在开发工具和ChatGPT之间来回切换,还是有些麻烦,什么时候,开发工具中,可以支持就太好。
还有一点儿,现在还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与它沟通,指出问题,让它修正问题。如果有一个良好的产品,可以使用测试驱动开发,先让它生成测试代码,根据测试代码,生成逻辑代码。如果测试代码跑不通,自动的把错误消息反馈给它,它再修改,再跑测试代码,这体验简直逆天。
期望
希望一个体验非常完美的平台赶快到来:
- 调试好自己的GPT。
- 直接支持开发环境。
- 根据用户需求生成测试代码。
- 用户检查测试代码是否覆盖所有情况。
- 然后生成逻辑代码。
- 自动跑测试代码。
- 如果有问题,自动把问题反馈给它。
- 在此基础上再生成逻辑代码。
- 然后再跑测试代码。
- 循环往复。
- 实在不行开发人员介入解决问题。
- 最终完成开发。
如果有这样一个平台,那么,开发效率将是巨大的提升。
来源:juejin.cn/post/7322275119593144383
程序员裸辞创业, 都混的咋样了?
嗨, 大家好, 我是徐小夕.
没错, 我已经辞职快一年了, 目前在全职创业, 今天会和大家系统的分享一下接近一年的创业历程, 能“劝退”一个是一个!
写这篇文章主要有两个目的, 一个是对自己创业做个阶段性复盘, 另一个目的是给一些在筹备创业的小伙伴, 一些客观而有参考性的建议.
因为我发现最近几个月很多技术小伙伴都在咨询我创业的事情, 我突然有点不知所措, 心想现在创业行情都这么“好”了吗? 于是我我看了一眼技术社区的画风, 仿佛他们读懂了我的疑惑:
已有先辈们做出了“总结”......
就我自己亲身做互联网软件创业来说, 确实不太“易”.
接下来就分享一下我这一年的创业历程.
裸辞后为什么选择创业
两个字: 执念!
因为之前一直在深耕低代码可视化领域, 对可视化搭建产品有很大的执念, 所以辞职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做一款高价值的可视化搭建产品.
虽然在之前的公司工作非常愉快, 不管是薪资还是和同事们的相处, 感觉都非常nice, 但是心里总是有一个“坎”, 想要去迈过.
也可能是为了让即将到来的30岁, 不留遗憾吧~
很多朋友认识我大多通过技术社区里我做的技术分享和技术文章, 在开源领域, 我也做了很多可视化相关的开源项目, 从而树立了一定的技术影响力:
由于自己坚持做技术分享和写文章已经3年多了, 积累了大概 10w 的粉丝, 所以这也为自己创业做了一定的“用户”保障.(你做的产品一定要有原始用户)
总结一下, 决定我创业的原因有以下3个核心要素:
- 技术积累
- 资金积累
- 粉丝积累
如果大家想创业, 尤其是从事互联网创业, 我觉得得好好思考上面3点, 缺一勿“创”.
毕竟刚才在说话的间隙, 我又刷到一波高赞的文章, 和我的文章遥相呼应:
再来聊聊创业收入.
由于我们的创业方向主要是给企业提供可视化解决方案, 加上最近大环境又不太好, 很多企业的预算都在降低, 所以我们产品价格定位在企业可以接受的较低档位.
10个月时间, 收入6位数+.
好在我们是轻资本创业, 后面会通过提高产品价值和市场力, 来提高产品盈利能力.
创业过程中的酸甜苦辣
之前在网上看到有个大V说: 创业最可怕的事是,一开始就看到了终点那个举着胜利旗帜的人不会是你。
直到真正创业了, 我才感同身受. 因为你的每一个决策都决定着产品的未来走向, 意味着你需要为你的决策付出时间, 精力, 财力, 和人情.
1. 产品研发的血泪史
当时听到“自由无价”这个词, 用来形容独立开发者和自由职业者时, 觉得非常'cool', 直到自己亲身下场创业, 才发现自由是“相对的”, 创业没成功之前, 你是绝对不自由的.
也许关注可视化搭建项目的朋友知道我之前开源了一个零代码的项目——H5-Dooring, 今年一直在做Saas版的零代码产品, 让不懂技术的朋友也能通过拖拽的方式使用搭建平台来低成本制作页面.
从1月到6月, 我们几个小伙伴兵分两路, 一路给客户做定制开发, 一路迭代我们自己的低代码平台, 基本上天天熬夜coding, 测试, 同时还要兼顾用户反馈的需求和 bug.
由于大家都没有市场销售经验, 所以我自然而然的担起了这个责任.
除了要做技术研发, 我硬挤出了一部分时间来做内容宣传, 学习视频剪辑, 录制产品宣传视频和视频教程, 然后客户确定购买后我还需要给客户做技术培训, 帮助客户快速上手可视化搭建方案的技术研发.
所以说, 我也终于理解为什么说创业者都得是多面手了, 因为大部分事情都要亲力亲为!
再来聊聊软件产品的发布上线经验.
因为Dooring线上产品有近2万用户, 所以产品的更新迭代都极为谨慎, 我们一般在凌晨12点发布新版本, 这也就是意味着我们需要为发版“疯狂”. 由于没有专业测试, 我们都得自测, 当然百密总有一疏, 也出现几次线上bug导致用户受到了影响, 好在我们及时修复了, 才避免了损失.
这里的经验教训就是, 需要根据自己用户的属性, 来沉淀适合产品自身的迭代周期和BUG追溯机制.
凌晨发版是国内企业的不二选择......
这些都是创业过程中需要经历的冰山一角, 还有很多困难等着各位, 比如攻克技术难题, 风险管控, 成本等, 这些会不断考验着创业者的心智.
一次失败的百度广告
百度广告也许是我们做的最亏的一次投资.
Dooring零代码
其实有做3个月的百度广告, 当时主要是为了提高搜索权重和用户曝光, 来提高转化, 于是我们商量之后投了几万的百度广告.
由于百度是竞价机制, 在投放期间, 我们发现搜索关键词排名还是没有在第一页, 搜索排名基本上被“大公司”垄断, 投的钱越多你的位置越靠前, 我们当时的底线就是用户检索关键词后我们的网站只要在第一页就行了, 后面发现还是差强人意.
所以对于小公司, 做百度广告基本效果很小, 如果没有几十万上百万的投入, 很难有实际效果.
所以我们后面果断放弃了百度广告, 转而从内容侧和网站自身SEO来提高搜索曝光度. 大家对百度广告, 怎么看呢? 欢迎留言区留下你的经验分享~
学会做一名销售
说实话, 程序员创业, 营销或者销售能力是一个短板. 然而企业的基础目标就是“卖货”, 要想把自己产品销售出去, 就必须得懂客户市场.
当然销售能力也是我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短板.
今年参加了很多线下的分享会, 有关于AI的, 也有创业的, 也认识了很多的创业者, 他们大多都有技术背景, 但是我发现发展比较好的企业基本上都是极度重视用户需求和体验的, 他们建立了各种渠道来挖掘用户需求和用户反馈, 从而改进优化自己的产品,让更多的用户来主动帮它“代言” .
往往是那种死磕技术但是忽视真正的用户体验的产品, 虽然技术虽强, 但是在使用产品初期, 就把大部分用户“劝退”了.
很多技术人更倾向于把技术做好, 以技术思维来设计产品. 但是产品光有技术是不行的, 还得懂客户, 懂用户体验, 我们需要把自己假想成产品的“客户”, 如果“客户”都觉得这个有价值, 有购买意愿, 这个产品才能更好的成单.
这里举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例子——雷军的小米SU7.
虽然小米不是第一个造车, 但是一场汽车发布会下来, 却让一众老牌车企“洗面”.
当时也看了很多博主分享小米汽车爆单的原因,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用户体验. 在发布会上雷总真的是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和对年轻人第一辆“xx车”的期望, 其爆款的背后是小米对大量用户诉求的思考, 并融入到了产品的设计中.
虽然我个人对这种产品模式不太苟同, 但是有一点是比较赞同的, 就是: 创业者要做一个懂客户的金牌销售.
国内的客户关系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 作为创业者一定要考虑客户关系的维护和管理.
这里分享我的几个创业经验:
- 建立客户群(需求挖掘和市场洞察)
- 建立产品用户群(提高产品体验, 获取产品体验数据)
- 做好数据埋点(进一步分析产品决策, 用户属性)
- 持续迭代产品
- 在不影响大方向的前提下, 市场反馈优于技术实现
- 做好产品营销(不要指望客户主动来找你)
打造竞争壁垒
我觉得AI盛行的当下, 小团队做互联网产品创业, 在不融资的情况下, 你的唯二的竞争壁垒就是:
- 铁粉基数
- 产品垂直度
因为任何软件技术都能被复制, 只要有足够的资金, 那如何才能和这些喜欢 copy 的公司竞争呢?
第一个就是你的粉丝基数, 如果你有大量的粉丝, 那么你已经成功一半了, 因为你有了第一批可能会帮你传播的用户, 并且能很快确定在当前行业的影响力.(当然后续的口碑也非常重要, 为了保证粉丝不会倒戈~)
其次我觉得就是你的创业项目得在垂直细分领域做的足够优秀, 至少达到Top3的水平. 不然很难在这个领域获取可持续的客户, 所以需要做深一个垂直细分领域, 这样才能形成一定的竞争壁垒.
说到这里, 还在规划做互联网创业的技术小伙伴们, 是否觉得有一丝丝压力了?
不急, 我来继续复盘.
短期收益 or 长期收益?
再来聊聊一个比较实际的话题, 就是创业的收益.
当然创业的方式有很多很多种, 有短期收益模式的, 比如说卖课, 广告等, 也有长期才能获取收益的, 比如做独立产品, 而我创业的方向是走长期收益的方向——做独立产品.
我相信很多技术圈友想创业的方向都是自研产品, 但是有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 你的收益周期可能是3个月, 半年, 1年, 甚至更久. 而投入的成本来说也比较大, 比如服务器, 研发成本, 设计资源, 营销投入等.
我们在做可视化搭建产品的过程中(比如Dooring, flowmix系列), 累计投入超过了20w, 还不包含人工研发成本. 虽然目前已经盈利, 但是还是需要持续的投入, 而且要做好半年不盈利的准备.
所以对于想独立做产品创业的小伙伴, 大家一定要慎重, 如果都具备了我上面说的条件, 大家再入局, 不然会非常“惨烈”的.
创业这一年, 都做了什么
接下来到了文章的“高潮”部分, 聊聊从1月到10月, 我们做了哪些可视化搭建产品.
1.Dooring零代码搭建平台
2. Dooring智图, 在线图片设计平台
- 橙子试卷, 表单问卷搭建平台
4. flowmix/docx 多模态文档编辑引擎
5. flowmix/flow 多模态工作流设计器
未来的规划
后续还是会持续在可视化零代码领域做深耕, 同时借助AI技术, 让应用搭建门槛降到最低.
如果创业不达预期, 我可能也会像下面的博主一样, 继续在职场中卷卷卷啦!
如果大家有好的创业想法, 或者想有一些技术交流, 欢迎随时和我沟通, 也可以在留言区和大家分享哦~
来源:juejin.cn/post/7425600234523131956
「差生文具多」增大IDE字体,增大显示器
🍄 大家好,我是风筝
🌍 个人博客:【古时的风筝】。
本文目的为个人学习记录及知识分享。如果有什么不正确、不严谨的地方请及时指正,不胜感激。
每一个赞都是我前进的动力。
公众号:「古时的风筝」
上个月发“微博”的时候说IDE字体已经从 16号调到18号了,主要是一到换季的时候就有点鼻炎,导致眼睛也不舒服,看电脑时间长了就很累,结果我就给字体调大了。
你别说,该认怂就得认怂,调大了不丢人,字体一大果然就没那么累了。刚毕业的时候用12号字,后来改14号,再后来16号,这不,转眼18号字了,如果过两年还写代码的话,就奔着20号去了。
但是问题还是有的,我一般情况下是不怎么用外接显示器的,16寸写代码感觉够用了,除非要做一些大块儿内容的比对,否则,我的外接显示器就是一张风景图,搁旁边就剩下赏心悦目的作用了。
但是这18号字体一上,如果开着控制台的话,一屏也就能显示20行代码了。我之所以用 MacBook Pro,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显示屏,但是公司的外接显示器应该是 2K 显示器里最便宜的了,显示效果跟苹果比差了一大截。
看到我发的“微博”后,几个朋友就在群里聊起显示器来,最后一致认为苹果 Studio Display 是最好的显示器,唯一的缺点就是太贵了,最低的27寸 11499起,这你受的了吗?
一个醉心研究显示器和机械键盘的朋友让我看看明基(BenQ)RD280U,说是专业的编程显示器,而且护眼这一块儿做的特别到位,他说,你不是最关心这个吗,肯定对路。他说入手不想要的话可以转给他,他正好想把之前的华为显示器换了呢。
我查了一晚上资料后,这款显示器有两点最吸引我的地方:
- 它为编程场景专门做过定制设计,保证开发的时候能有更好的体验。
- 有专业的护眼硬件滤蓝光设置,看评论说用起来眼睛真的不累。
然后它就来了,28寸4K,好大一个箱子。快递小哥说这箱子还挺沉,我说是啊,一个显示器怎么这么大这么沉,快递小哥也有点儿惊讶。
拆开后,一个大箱子里面套了一个小箱子,但是是真的沉,好不夸张的说得有20多斤,料真足啊。
但是安装很方便,直接把底座扣上就好了。
这是显示器的上桌效果,28寸,实话说已经很大了,再大的话,全屏写代码就有点儿费脖子了。
一般的显示器都是27寸 16:9 比例的,但是 RD280U 是3:2的,这样显示器更高一点,能多显示几行代码。
目前市面上特殊屏幕比的显示器商家很少,有成本、市场等很多原因,但也有很多程序员喜欢用方一点的屏幕,RD这款考虑到了,还挺贴心。对于我来说,这倒是小事,反正屏幕够大,也不差那几行代码。我最关心的还是显示效果,代码显示的清不清楚。
用惯了苹果的屏幕,其他的显示器一眼就能看出来清晰不清晰,结果,果然没让我失望。文字显示非常清晰,效果非常好。
专门的编码主题
这个显示器内置了几种模式,其中就包括专门的编码主题,一个是深色主题、一个是亮色主题,写代码的时候就直接调成这俩模式就行了。看电影、读书也有专门的主题。
同时还有个专门的背光灯,晚上写代码就直接开背光灯就可以了,不用再单独开个台灯了,也不用开着室内灯了,有时候思路真的不能被打断,晚上背光灯亮起来就不用着急去开灯了,而且氛围感也不错。
另外,在晚上开启猫头鹰模式,也就是夜间保护模式,可以自动调节亮度,在搭配上深色模式,晚上写代码也很舒服。
反光处理
它对定点光源的反光效果处理的也很好,左边是 MacBook Pro,右边是 RD280U,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但是建议写代码、看视频还是不要在强光下,总是对眼睛不好的。
用软件助手直接控制
与显示器配套的还有一个软件控制工具,叫做 「Display Pilot 2」,通过这个软件可以直接更改色彩主题、亮度。
还可以开启 MoonHalo ,MoonHalo 就是背光灯,还有夜间保护、智慧蓝光,还附赠个桌面分区的功能。
软件助手里还有一个 Flow 功能,可以自定义固定时间段里我想要的显示器色彩模式、护眼功能开启状态和其他参数。比如我晚上八点想看会电子书提前设置好Flow, 到点就直接切换了,非常丝滑。
还有一个用处
我家小朋友最近正在学习认表,我就给做了一个认表的网页,没事儿可以拿着大屏练习几分钟。
地址: http://www.moonkite.cn/clock-study…
点击暂停,表盘就会停止,这时候就可以让他看看是几点了,然后点击显示按钮就会出现刚才暂停的时刻。
有小孩子的可以拿来用一用。
然后顺道改了改,做了一个在线时钟,不用大屏的时候可以看时间用。
来源:juejin.cn/post/7436036522019143707
WebStorm现在免费啦!
前言
就在昨天1024程序员节,JetBrains突然宣布WebStorm现在对非商业用途
免费啦。以后大家再也不用费尽心思的去找破解方法了,并且公告中的关于非商业用途
定义也很有意思。
加入欧阳的高质量vue源码交流群、欧阳平时写文章参考的多本vue源码电子书
为什么免费
在公告中的原话是:
我们希望新的许可模式将进一步降低使用 IDE 的门槛,帮助大家学习、成长并保持创造力。
欧阳个人还是觉得现在大家都在使用vscode
或者Cursor
。
如果我不想付费,那么我会选择开源的vscode,安装上插件后体验完全不输于WebStorm。
如果我想付费获得更好的体验,那么为什么不使用AI加持的Cursor
呢?
前段时间网上有很多吸引人眼球的段子,比如:
我6岁的儿子使用
Cursor
开发了一个个人网站
又或者:
我是一名UI设计师,使用
Cursor
轻松的开发了一个APP
欧阳也一直在使用Cursor
,虽然没有网上那些段子那样把Cursor
吹的那么神。但是对于开发来说Cursor
是真的很好用,经常觉得Cursor
比我更知道我接下来应该写什么代码。如果我选择付费,为什么不考虑更加好用的Cursor
呢?
不管是免费还是付费市场,vscode系
的IDE已经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欧阳个人觉得WebStorm
为了能够重新占据市场,所以选择推出非商业用途免费
的WebStorm
非商业和商业有什么区别
非商业和商业的WebStorm区别只有一个,Code With Me
功能。如果是非商业的WebStorm里面的Code With Me
是社区版。
Code With Me
是一个协作工具,允许多个开发者实时共享代码和协作编程。通过这项功能,用户可以在WebStorm、Rider等IDE中与他人共同编辑代码、进行调试和解决问题。
这个是Code With Me
社区版和非社区版的区别:
如何判断是否是非商业
公告中的原文是:
商业产品是指有偿分发或提供、或者作为您的商业活动的一部分使用的产品。 但某些类别被明确排除在这一定义之外。 常见的非商业用例包括学习和自我教育、任何形式的内容创作、开源代码和业余爱好开发。
这不就是完全靠自觉吗?不需要证明我是用于非商业,欧阳觉得这是故意为之。
小公司使用Webstorm的非商业模式
进行业务开发,人家看不上你,所以懒得搭理你。就像是以前在小公司里面使用破解版本的webstorm开发一样。
但是在公告中明确有写:
如果您使用非商业许可证,将无法选择退出匿名使用情况统计信息收集。 我们使用此类信息改进我们的产品。 这一规定与我们的抢先体验计划 (EAP) 类似,并符合我们的隐私政策。
意思是如果你使用了非商业
版本,那么JetBrains就能拿到你的数据。
如果在大公司里面使用非商业模式
进行业务开发,那么Webstorm
在拿到数据的情况下就是一告一个准。就像是大公司里面禁止使用破解版本的webstorm开发业务一样,欧阳个人觉得有点像是钓鱼。
如何使用非商业版
使用方式很简单,首先从官网下载安装包。然后在对话框中选择非商业模式
,如下图:
接着勾选协议,点击开始非商业使用,如下图:
此时会在浏览器中新开页面让你登录,登录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谷歌、GitHub、微信等。这里欧阳选择的是谷歌登录,如下图:
最后就成功啦,非商业有效期是一年,一年后会自动续订。
总结
WebStorm推出的非商业版免费对于开发者来说肯定是好事,特别是一些使用WebStorm的独立开发,还有小公司里面的开发,但是大公司里面想使用非商业版就需要三思了。
来源:juejin.cn/post/7429381641700048923
程序员攻占小猿口算,炸哭小学生!
小学生万万没想到,做个加减乘除的口算练习题,都能被大学生、博士生、甚至是程序员大佬们暴打!
最近这款拥有 PK 功能的《小猿口算》App 火了,谁能想到,本来一个很简单的小学生答题 PK,竟然演变为了第四次忍界大战!
刚开始还是小学生友好 PK,后面突然涌入一波大学生来踢馆,被网友称为 “大学生炸鱼”;随着战况愈演愈烈,硕士生和博士生也加入了战场,直接把小学生学习软件玩成了电子竞技游戏,谁说大一就不是一年级了?这很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状态。
然而,突然一股神秘力量出现,是程序员带着科技加入战场! 自动答题一秒一道 ,让小学生彻底放弃,家长们也无可奈何,只能在 APP 下控诉严查外挂。
此时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小学生口算 PK,已经演变为各大高校和程序员之间的算法学术交流竞赛!
各路大神连夜改进算法,排行榜上的数据也是越发离谱,甚至卷到了 0.1 秒一道题!
算法的演示效果,可以看我发的 B 站视频。
接口也是口,算法也是算,这话没毛病。
这时,官方不得不出手来保护小学生了,战况演变为官方和广大程序员的博弈。短短几天,GitHub 上开源的口算脚本就有好几页,程序员大神们还找到了多种秒速答题的方案。
官方刚搞了加密,程序员网友马上就成功解密,以至于 网传 官方不得不高价招募反爬算法工程师,我建议直接把这些开源大佬招进去算了。
实现方法
事情经过就是这样,我相信朋友们也很好奇秒答题目背后的实现原理吧,这里我以 GitHub 排名最高的几个脚本项目为例,分享 4 种实现方法。当然,为了给小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这里我就不演示具体的操作方法了,反正很快也会被官方打压下去。
方法 1、OCR 识别 + 模拟操作
首先使用模拟器在电脑上运行 App,运用 Python 读取界面上特定位置的题目,然后运用 OCR 识别技术将题目图片识别为文本并输入给算法程序来答题,最后利用 Python 的 pyautogui 库来模拟人工点击和输入答案。
这种方法比较好理解,应用范围也最广,但缺点是识别效果有限,如果题目复杂一些,准确度就不好保证了。
详见开源仓库:github.com/ChaosJulien…
方法 2、抓包获取题目和答案
通过 Python 脚本抓取 App 的网络请求包,从中获取题目和答案,然后通过 ADB(Android Debug Bridge)模拟滑动操作来自动填写答案。然而,随着官方升级接口并加密数据,这种方法已经失效。
详见开源仓库:github.com/cr4n5/XiaoY…
方法 3、抓包 + 修改答案
这个方法非常暴力!首先通过抓包工具拦截口算 App 获取题目数据和答案的网络请求,然后修改请求体中的答案全部为 “1”,这样就可以通过 ADB 模拟操作,每次都输入 1 就能快速完成答题。 根据测试可以达到接近 0 秒的答题时间!
但是这个方法只对练习场有效,估计是练习场的答题逻辑比较简单,且没有像 PK 场那样的复杂校验。
详见开源仓库:github.com/cr4n5/XiaoY…
方法 4、修改 PK 场的 JavaScript 文件
这种方法就更暴力了!在 PK 场模式下,修改 App 内部的 JavaScript 文件来更改答题逻辑。通过分析 JavaScript 响应中的 isRight
函数,找到用于判定答案正确与否的逻辑,然后将其替换为 true,强制所有答案都判定为正确,然后疯狂点点点就行了。
详见开源仓库:github.com/cr4n5/XiaoY…
能这么做是因为 App 在开发时采用了混合 App 架构,一些功能是使用 WebView 来加载网页内容的。而且由于 PK 场答题逻辑是在前端进行验证,而非所有请求都发送到服务器进行校验,才能通过直接修改前端 JS 文件绕过题目验证。
官方反制
官方为了保护小学生学习的体验,也是煞费苦心。
首先加强了用户身份验证和管理,防止大学生炸鱼小学生;并且为了照顾大学生朋友,还开了个 “巅峰对决” 模式,让俺们也可以同实力竞技 PK。
我建议再增加一个程序员模式,也给爱玩算法的程序员一个竞技机会。
其实从技术的角度,要打击上述的答题脚本,并不难。比如检测 App 运行环境,发现是模拟器就限制答题;通过改变题目的显示方式来对抗 OCR 识别;通过随机展示部分 UI, 让脚本无法轻易通过硬编码的坐标点击正确的答案;还可以通过分析用户的答题速度和操作模式来识别脚本,比如答题速度快于 0.1 秒的用户,显然已经超越了人类的极限。
0.0 秒的这位朋友,是不是有点过分(强大)了?
但最关键的一点是,目前 App 的判题逻辑是在前端负责处理的,意味着题目答案的验证可以在本地进行,而不必与服务器通信,这就给了攻击者修改前端文件的机会。虽然官方通过接口加密和行为分析等手段加强了防御,但治标不治本,还是将判题逻辑转移到服务端,会更可靠。
当然,业务流程改起来哪有那么快呢?
不过现在的局面也不错,大学生朋友快乐了,程序员玩爽了,口算 App 流量赢麻了,可谓是皆大欢喜!
等等,好像有哪里不对。。。别再欺负我们的小学生啦!
更多
来源:juejin.cn/post/7425121392738140214
冷板凳30年,离职时75岁!看完老爷子的简历,我失眠了
0x01
前几天,科技圈又一个爆款新闻相信不少同学都已经看到了。
那就是77岁的计算机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享誉全球的人工智能专家 Geoffrey Hint0n 和 John J. Hopfield 一起,拿到了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实现机器学习的奠基性发现和发明。
消息一出,在科技届引起了一阵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以至于不少同学都发出感叹,“AI法力无边”、“人工智能终于不止是技术,而是科学了”。
而提到 Hint0n 这个名字,对于学习和从事AI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领域的同学来说,应该都非常熟悉了。
Hint0n 是一位享誉全球的人工智能专家,被誉为“神经网络之父”、“深度学习的鼻祖”、“人工智能教父”等等,在这个领域一直以来都是最受尊崇的泰斗之一。
而上一次 Hint0n 站在聚光灯下则是5年前,彼时的 Hint0n 刚拿下2018年度图灵奖。
至此,AI教父 Hint0n 也成为了图灵奖和诺贝尔奖的双料得主!
0x02
大多人都是因为近年大火的AI才了解的Hint0n,但是他之前的人生经历也是相当富有戏剧性的。
1947年,Geoffrey Hint0n出生于英国温布尔登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他的父亲Howard Everest Hint0n是一个研究甲壳虫的英国昆虫学家,而母亲Margaret Clark则是一名教师。
除此之外,他的高曾祖父George Boole还是著名的逻辑学家,也是现代计算科学的基础布尔代数的发明人,而他的叔叔Colin Clark则是一个著名的经济学家。
可以看到,Hint0n家庭里的很多成员都在学术和研究方面都颇有造诣。
当然,在这样的氛围下长大的Hint0n,其成长压力也是可想而知的。
1970年,23岁的Hint0n获得了实验心理学的学士学位。但是,令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毕业后这位“学二代”由于找不到科研的意义,他竟然先跑去当了一段时间的木匠。
不过这个经历并没有帮助他消除自己的阶段性迷茫,他一直希望真正理解大脑的运作原理,渴望更深入的理论研究,于是经历过一番思想斗争后又下决心重返学术殿堂,投身于人工智能领域。
直到 1978 年,他终于获得了爱丁堡大学人工智能学博士学位,而此时的他也已经 31 岁了。
那个年代做深度学习的研究可以说是妥妥的冷板凳,因为你要知道当时的AI正值理论萌芽阶段,Hint0n所主张和研究的深度学习派更是不太为关注和认可。
那面对这一系列冷漠甚至反对,唯有纯粹的相信与热爱才能将这个领域深耕了数十年,直到后来 AI 时代的来临。
而这一切,Hint0n 都做到了。
0x03
Hint0n主要从事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的研究,在AI领域做出过许多重要贡献,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他在神经网络领域所做的研究工作。
他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启了反向传播算法(Back Propagation, BP算法)的研究,并将其应用于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中。这一算法被广泛应用于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
除此之外,Hint0n还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深度置信网络(Deep Belief Networks,DBN)、递归神经网络(Recursive Neural Networks,RNN)、胶囊网络(Capsule Network)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3年,Hint0n加入Google,同时把机器学习相关的很多技术带进了谷歌,同时融合到谷歌的多项业务之中。
2019年3月,ACM公布了2018年度的图灵奖得主。
图灵奖大家都知道,是计算机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也被誉为“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
而Hint0n则与蒙特利尔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Yoshua Bengio和Meta首席AI科学家Yann LeCun一起因为研究神经网络而获得了该年度的图灵奖,以表彰他们在对应领域所做的杰出贡献。
除此之外,Hint0n在他的学术生涯中发表了数百篇论文,这些论文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涵盖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神经网络、计算机视觉等多个领域。
而且他的论文被引用的次数也是惊人,这对于这些领域的研究和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0x04
除了自身在机器学习方面的造诣很高,Hint0n同时也是一个优秀的老师。
当年为了扩大深度学习的圈子,Hint0n曾在多伦多大学成立过研究中心,专门接收有兴趣从事相关研究的年轻人,以至于现如今AI圈“半壁江山”都是他的“门生”。
Hint0n带过很多大牛学生,其中不少都被像苹果、Google等这类硅谷科技巨头所挖走,在对应的公司里领导着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研究。
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Ilya Sutskever,他是Hint0n的学生,同时他也是最近大名鼎鼎的OpenAI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和首席科学家。
聊到这里,不得不感叹大佬们的创造力以及对这个领域所作出的贡献,同时也期待大佬们后续给大家带来更多精彩的故事。
注:本文在GitHub开源仓库「编程之路」 github.com/rd2coding/R… 中已经收录,里面有我整理的6大编程方向(岗位)的自学路线+知识点大梳理、面试考点、我的简历、几本硬核pdf笔记,以及程序员生活和感悟,欢迎star。
来源:juejin.cn/post/7425848834456961051
买了个mini主机当服务器
虽然有苹果的电脑,但是在安装一些软件的时候,总想着能不能有一个小型的服务器,免得各种设置导致 Mac 出现异常。整体上看了一些小型主机,也看过苹果的 Mac mini,但是发现它太贵了,大概要 3000 多,特别是如果要更高配置的话,价格会更高,甚至更贵。所以,我就考虑一些别的小型主机。也看了一些像 NUC 这些服务器,但是觉得还是太贵了。于是我自己去淘宝搜索,找到了这一款 N100 版的主机。
成本的话,由于有折扣,所以大概是 410 左右,然后自己加了个看上去不错的内存条花了 300 左右。硬盘的话我自己之前就有,所以总成本大概是 700 左右。大小的话,大概是一台手机横着和竖着的正方形大小,还带 Wi-Fi,虽然不太稳定。
一、系统的安装
系统我看是支持windows,还有现在Ubuntu,但是我这种选择的是centos stream 9, 10的话我也找过,但是发现很多软件还有不兼容。所以最终还是centos stream 9。
1、下载Ventoy软件
去Ventoy官网下载Ventoy软件(Download . Ventoy)如下图界面
2、制作启动盘
选择合适的版本以及平台下载好之后,进行解压,解压出来之后进入文件夹,如下图左边所示,双击打开Ventoy2Disk.exe,会出现下图右边的界面,选择好自己需要制作启动盘的U盘,然后点击安装等待安装成功即可顺利制作成功启动U盘。
3、centos安装
直接取官网,下载完放到u盘即可。
它的BIOS是按F7启动,直接加载即可。
之后就是正常的centos安装流程了。
二、连接wifi
因为是用作服务器的,所以并没有给它配置个专门的显示器,只要换个网络,就连不上新的wifi了,这里可以用网线连接路由器进行下面的操作即可。
在 CentOS 系统中,通过命令行连接 Wi-Fi 通常需要使用 nmcli(NetworkManager 命令行工具)来管理网络连接。nmcli 是 NetworkManager 的一个命令行接口,可以用于创建、修改、激活和停用网络连接。以下是如何使用 nmcli 命令行工具连接 Wi-Fi 的详细步骤。
步骤 1: 检查网络接口
首先,确认你的 Wi-Fi 网络接口是否被检测到,并且 NetworkManager 是否正在运行。
nmcli device status
输出示例:
DEVICE TYPE STATE CONNECTION
wlp3s0 wifi disconnected --
enp0s25 ethernet connected Wired connection 1
lo loopback unmanaged --
在这个示例中,wlp3s0 是 Wi-Fi 接口,它当前处于未连接状态。
步骤 2: 启用 Wi-Fi 网卡
如果你的 Wi-Fi 网卡是禁用状态,可以通过以下命令启用:
nmcli radio wifi on
验证 Wi-Fi 是否已启用:
nmcli radio
步骤 3: 扫描可用的 Wi-Fi 网络
使用 nmcli 扫描附近的 Wi-Fi 网络:
nmcli device wifi list
你将看到可用的 Wi-Fi 网络列表,每个网络都会显示 SSID(网络名称)、安全类型等信息。
步骤 4: 连接到 Wi-Fi 网络
使用 nmcli 命令连接到指定的 Wi-Fi 网络。例如,如果你的 Wi-Fi 网络名称(SSID)是 MyWiFiNetwork,并且密码是 password123,你可以使用以下命令连接:
nmcli device wifi connect 'xxxxxx' password 'xxxxx'
你应该会看到类似于以下输出,表明连接成功:
Device 'wlp3s0' successfully activated with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步骤 5: 验证连接状态
验证网络连接状态:
nmcli connection show
查看当前连接的详细信息:
nmcli device show wlp3s0
三、VNC远程连接
桌面还是偶尔需要用一下的,虽然用的不多。
root@master:~# dnf install -y tigervnc-server
root@master:~# vncserver
bash: vncserver: command not found...
Install package 'tigervnc-server' to provide command 'vncserver'? [N/y] y
* Waiting in queue...
* Loading list of packages....
The following packages have to be installed:
dbus-x11-1:1.12.20-8.el9.x86_64 X11-requiring add-ons for D-BUS
tigervnc-license-1.14.0-3.el9.noarch License of TigerVNC suite
tigervnc-selinux-1.14.0-3.el9.noarch SELinux module for TigerVNC
tigervnc-server-1.14.0-3.el9.x86_64 A TigerVNC server
tigervnc-server-minimal-1.14.0-3.el9.x86_64 A minimal installation of TigerVNC server
Proceed with changes? [N/y] y
* Waiting in queue...
* Waiting for authentication...
* Waiting in queue...
* Downloading packages...
* Requesting data...
* Testing changes...
* Installing packages...
WARNING: vncserver has been replaced by a systemd unit and is now considered deprecated and removed in upstream.
Please read /usr/share/doc/tigervnc/HOWTO.md for more information.
You will require a password to access your desktops.
getpassword error: Inappropriate ioctl for device
Password:
之后在mac开启屏幕共享就可以了
四、docker 配置
docker安装我以为很简单,没想到这里是最难的一步了。安装完docker之后,总是报错:
Error response from daemon: Get "https://registry-1.docker.io/v2/": context deadline exceeded
即使改了mirrors也毫无作用
{
"registry-mirrors": [
"https://ylce84v9.mirror.aliyuncs.com"
]
}
看起来好像是docker每次pull镜像都要访问一次registry-1.docker.io,但是这个网址国内已经无法连接了,各种折腾,这里只贴一下代码吧,原理就就不讲了(懂得都懂)。
sslocal -c /etc/猫代理.json -d start
curl --socks5 127.0.0.1:1080 http://httpbin.org/ip
sudo yum -y install privoxy
vim /etc/systemd/system/docker.service.d/http-proxy.conf
[Service]
Environment="HTTP_PROXY=http://127.0.0.1:8118"
/etc/systemd/system/docker.service.d/https-proxy.conf
[Service]
Environment="HTTPS_PROXY=http://127.0.0.1:8118"
最后重启docker
systemctl start privoxy
systemctl enable privoxy
sudo systemctl daemon-reload
sudo systemctl restart docker
五、文件共享
sd卡好像读取不了,只能换个usb转换器
fdisk -l
mount /dev/sdb1 /mnt/usb/sd
在CentOS中设置文件共享,可以使用Samba服务。以下是配置Samba以共享文件的基本步骤:
- 安装Samba
sudo yum install samba samba-client samba-common
- 设置共享目录
编辑Samba配置文件
/etc/samba/smb.conf
,在文件末尾添加以下内容:
[shared]
path = /path/to/shared/directory
writable = yes
browseable = yes
guest ok = yes
- 设置Samba密码
为了允许访问,需要为用户设置一个Samba密码:
sudo smbpasswd -a your_username
- 重启Samba服务
sudo systemctl restart smb.service
sudo systemctl restart nmb.service
- 配置防火墙(如果已启用)
允许Samba通过防火墙:
sudo firewall-cmd --permanent --zone=public --add-service=samba
sudo firewall-cmd --reload
现在,您应该能够从网络上的其他计算机通过SMB/CIFS访问共享。在Windows中,你可以使用\\centos-ip\shared
,在Linux中,你可以使用smbclient //centos-ip/shared -U your_username
参考:
https://猫代理help.github.io/猫代理/linux.html
来源:juejin.cn/post/7430460789067055154
6个月时间,我放弃一人企业又去打工了
本来没有心情写的,但是跟读者承诺过三个月后再汇报……
因为被欠薪,在IT圈子规规矩矩上班12年,年龄34岁的我,决定先不找工作。今年4月份打算在家里自己搞些事情,并且还发布了一篇《IT男的一人企业》以明志。随后,“TF男孩”修改昵称为“IT男的一人企业”,斗志昂扬地高喊自由之歌:打工一眼看到头,创业灵活又自由……
7月份,过去三个月了,我写了一篇总结《那个不找工作在家干一人企业的程序员,现在怎么样了?》,汇报了我的收入和近况。其实那三个月,已经是巅峰。对于我来说,一个月挣1万多,已经是到顶了。
到8月份时,收入减至一千,9月时,低至几百。让我放弃的主要原因没有别的,就是收入。本身我的太太不支持我辞职,即便我有很多理由,比如这个行业可能是青春饭,要早考虑以后,早死早投胎,等人家失业,我已经探索出新路子了。而她的想法却是既然是青春饭,那就趁着青春多吃几年,等到吃不动再探索。
为了实现自己的想法,我还专门回老家,问父母要了些钱,这些钱等同原来两个月的工资。这样,我才有了底气去放心做一人企业。
后来的事情,如上文总结里所说,其实还可以。凭借我多年写文章的影响力,我主打一个廉价可行AI技术方案。就是写很多小老板想实现的,但是他们问自己的技术部,技术部说不可能实现。一般小企业技术能力一般,另外也懒惰。而这事在我这里成本只需要三五千。我一般会推荐他们看我的教程文章,如果抄作业他们都懒得抄。老板们就会找我做。成本低,他们也愿意试错,因为亏不了多少。而如果成了,他们的业务可能会插上飞翔的翅膀。我提供的AI方案,也确是可行,是自己验证过的适合小企业的低成本(尽量CPU)、开源、可商用、可本地化部署的项目。
8月、9月两个月孩子放暑假,我是专职带娃。没想到,带娃后根本没时间。我买了两个沙漏用于时间可视化。我跟孩子约定,她自己玩一个沙漏时间,然后我陪她一个沙漏的时间,类似于番茄工作法。这样,我就有些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但是,孩子虽然表面答应,她还是跟你捣乱。只能孩子睡觉时做些事情。
也是这个时候,家庭矛盾开始激化。主要还是没钱。但是却体现在我地拖得不干净,饭做得不好吃,为什么孩子又在看动画片……没办法,受不了鸡飞狗跳,提高厨艺根本没用,获取持续稳定的收入,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9月中期开始找工作,很快就找到了。现在找AI算法岗位工作并不难。但凡招人的企业,就算是三五个人的小公司,它也要招一个AI工程师,为的就是盘活老业务,讲好智能故事。
我入职的是一个500多人的传统企业,成立20多年了,这里IT技术十来人。除了上线前后,不加班,当然工资也不高。
另外,上家公司的欠薪至今也没有追回来。去年9月开始欠薪,今年年初仲裁判决公司支付我拖欠的工资。然后公司不服仲裁判决,向法院起诉,我已收到传票。看到公司的起诉状我也无语了,他请求法院判定不支付工资xx.1元,应支付工资是xx.2元。改了一个数,还给我涨了钱,继续走一审二审。一个周期又是半年起步。目前公司面临几百例强制执行和几十个限制高消费,都是劳动纠纷的,已经启动破产。而根源则是老板盲目扩张,欠薪几千万了,还未停止大规模招人。他总想着自己振臂一呼,大量资金会涌入。
从去年9月到今年9月,我已经一年没有工资收入了。这也是经济压力大的原因。换哪个普通家庭都受不了。这么看,打工是有风险的。但是,打工的风险可控。最多损失1~2个月工资。当然,这得是你足够机灵的情况下。上家公司,被欠八个月工资的也有,甚至有员工私人带款给公司花。里面的操作不细说。
不打工的风险我也试过。就是上面写的,可能持续没有收入,是消耗存量等待增量。
我以前觉得,对于个人的事业,可能只有拼进全力才能稍微有点效果。比如我要验证一件自己的想法,上班时可能需要半年。但是当我全职去做时,可能半个月就验证出来了。看得鸡汤多了些,说什么行业竞争很激烈,时间就是机会,人家专职团队都干不成,凭啥你业余时间搞就能成功。所以要全身心投入创业。
而我的老领导说,如果你有想法,上着班也能把一个事业干成。如果你没有想法,就算专职干也没啥用。有些事情是需要孵化周期的,还有些事情是需要等待的。长期策略更适合普通人。我感觉还是他的话比较温和与现实。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昵称又改回了“TF男孩”。TF是TensorFlow的简称,因为我学AI是从tensorflow开始。以后也没有啥一人企业了。我乐意变回那个普通的男孩。
来源:juejin.cn/post/7424915312166600755
离职后的这半年,我前所未有的觉得这世界是值得的
大家好,我是一名前端开发工程师,属于是没有赶上互联网红利,但赶上了房价飞涨时代的 95 后社畜。2024 年 3 月份我做了个决定,即使已经失业半年、负收入 10w+ 的如今的我,也毫不后悔的决定:辞职感受下这个世界。
为什么要辞职,一是因为各种社会、家庭层面的处境对个人身心的伤害已经达到了不可逆转的程度,传播互联网负面情绪的话我也不想多说了,经历过的朋友懂得都懂,总结来说就是,在当前处境和环境下,已经没有办法感受到任何的快乐了,只剩焦虑、压抑,只能自救;二是我觉得人这一辈子,怎么也得来一次难以忘怀、回忆起来能回甘的经历吧!然而在我的计划中,不辞职的话,做不到。
3 月
在 3 月份,我去考了个摩托车驾-照,考完后购买了一辆摩托车 DL250,便宜质量也好,开始着手准备摩旅。
4 月份正式离职后,我的初步计划是先在杭州的周边上路骑骑练下车技,直接跑长途还是很危险的,这在我后面真的去摩旅时候感受颇深,差点交代了。
4 月
4.19 号我正式离职,在杭州的出租屋里狠狠地休息了一个星期,每天睡到自然醒,无聊了就打打游戏,或者骑着摩托车去周边玩,真的非常非常舒服。
不过在五一之前,我家里人打电话跟我说我母亲生病了,糖尿病引发的炎症,比较严重,花了 2w+ 住院费,也是从这个时候才知道我父母都没有交医保(更别说社保),他们也没有正式、稳定的工作,也没有一分钱存款,于是我立马打电话给老家的亲戚让一个表姐帮忙去交了农村医保。所有这些都是我一个人扛,还有个亲哥时不时问我借钱。
说实话,我不是很理解我的父母为什么在外打工那么多年,一分钱都存不下来的,因为我从小比较懂事,没让他们操过什么心,也没花过什么大钱。虽然从农村出来不是很容易,但和周围的相同条件的亲戚对比,我只能理解为我父母真的爱玩,没有存钱的概念。
我可能也继承了他们的基因吧?才敢这样任性的离职。过去几年努力地想去改变这个处境,发现根本没用,还把自己搞得心力交瘁,现在想想不如让自己活开心些吧。
5 月
母亲出院后,我回到杭州和摩友去骑了千岛湖,还有周边的一些山啊路啊,累计差不多跑了 2000 多公里,于是我开始确立我的摩旅计划,路线是杭州-海南岛-云南-成都-拉萨,后面实际跑的时候,因为云南之前去过,时间又太赶,就没去云南了。
6 月
在摩友的帮助下,给摩托车简单进行了一些改装,主要加了大容量的三箱和防雨的驮包,也配备了一些路上需要的药品、装备,就一个人出发了。
从杭州到海南这部分旅行,我也是简单记录了一下,视频我上传了 B 站,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拯救焦虑的29岁,考摩托车驾-照,裸辞,买车,向着自由,出发。
摩托车确实是危险的,毕竟肉包铁,即使大部分情况我已经开的很慢,但是仍然会遇到下大雨路滑、小汽车别我、大货车擦肩而过这种危险情况,有一次在过福建的某个隧道时,那时候下着大雨,刚进隧道口就轮胎打滑,对向来车是连续的大货车,打滑之后摩托车不受控制,径直朝向对向车道冲过去,那两秒钟其实我觉得已经完蛋了,倒是没有影视剧中的人生画面闪回,但是真的会在那个瞬间非常绝望,还好我的手还是强行在对龙头进行扳正,奇迹般地扳回来且稳定住了。
过了隧道惊魂未定,找了个路边小店蹲在地上大口喘气,雨水打湿了全身加上心情无法平复,我全身都是抖的,眼泪也止不住流,不是害怕,是那种久违地从人类身体发出的求生本能让我控制不住情绪的肆意发泄。
在国道开久了人也会变得很麻木,因为没什么风景,路况也是好的坏的各式各样,我现在回看自己的记录视频,有的雨天我既然能在窄路开到 100+ 码,真的很吓人,一旦摔车就是与世长辞了。
不过路上的一切不好的遭遇,在克服之后,都会被给予惊喜,到达海南岛之后,我第一次感觉到什么叫精神自由,沿着海边骑行吹着自由的风,到达一个好看的地方就停车喝水观景,玩沙子,没有工作的烦扰,没有任何让自己感受到压力的事情,就像回到了小时候无忧无虑玩泥巴的日子,非常惬意。
在完成海南环岛之后,我随即就赶往成都,与前公司被裁的前同事碰面了。我们在成都玩了三天左右,主要去看了一直想看的大熊猫🐼!
之后我们在 6.15 号开始从成都的 318 起始点出发,那一天的心情很激动,感觉自己终于要做一件不太一样的事,见不一样的风景了。
小时候在农村,读书后在小镇,大学又没什么经济能力去旅行,见识到的事物都非常有限,但是这一切遗憾在川藏线上彻底被弥补了。从开始进入高原地貌,一路上的风景真的美到我哭!很多时候我头盔下面都是情不自禁地笑着的,发自内心的那种笑,那种快乐的感觉,我已经很久很久很久没有了。
同样地,这段经历我也以视频的方式记录了下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观看:
以前只敢想想,现在勇敢向前踏出了一步,暂时放下了工作,用摩托跑完了318
到拉萨了!
花了 150 大洋买的奖牌,当做证明也顺便做慈善了:)
后面到拉萨之后我和朋友分开了,他去自驾新疆,我转头走 109 国道,也就是青藏线,这条线真的巨壮美,独自一人行驶在这条路,会感觉和自然融合在了一起,一切都很飘渺,感觉自己特别渺小。不过这条线路因为冻土层和大货车非常非常多的原因,路已经凹凸不平了,许多炮弹坑,稍微骑快点就会飞起来。
这条线还会经过青海湖,我发誓青海湖真的是我看到过最震撼的景色了,绿色和蓝色的完美融合,真的非常非常美,以后还要再去!
拍到了自己的人生照片:
经历了接近一个半月的在外漂泊,我到了西宁,感觉有点累了,我就找了个顺丰把摩托车拖运了,我自己就坐飞机回家了。
这一段经历对我来说非常宝贵,遇到的有趣的人和事,遭遇的磨难,见到的美景我无法大篇幅细说,但是每次回想起这段记忆我都会由衷地感觉到快乐,感觉自己真的像个人一样活着。
这次旅行还给了我感知快乐和美的能力,回到家后,我看那些原来觉得并不怎么样的风景,现在觉得都很美,而且我很容易因为生活中的小确幸感到快乐,这种能力很重要。
7 月
回到家大概 7 月中旬。
这两个多月的经历,我的身体和心态都调整的不错了,但还不是很想找工作,感觉放下内心的很多执念后,生活还是很轻松的,就想着在家里好好陪陪母亲吧,上班那几年除了过年都没怎么回家。
在家里没什么事,但是后面工作的技能还是要继续学习的,之前工作经历是第一家公司用的 React 16,后面公司用的是 Vue3,对 React 有些生疏,我就完整地看了下 React 18 的文档,感觉变化也不是很大。
8、9 月
虽然放下了许多执念,对于社会评价(房子、结婚、孩子)也没有像之前一样过于在乎了,但还是要生活的,也要有一定积蓄应对未来风险,所以这段时间在准备面试,写简历、整理项目、看看技术知识点、刷刷 leetcode。
也上线了一个比较有意义的网站,写了一个让前端开发者更方便进行 TypeScript 类型体操的网站,名字是 TypeRoom 类型小屋,题源是基于 antfu 大佬的 type-challenges。
目前 Type Challenges 官方提供了三种刷题方式
- 通过 TypeScript Playground 方式,利用 TypeScript 官方在线环境来刷题。
- 克隆 type-challenges 项目到本地进行刷题。
- 安装 vscode 插件来刷题。
这几种方式其实都很方便,不过都在题目的可读性上有一定的不足,还对开发者有一定的工具负担、IDE 负担。
针对这个问题,也是建立 TypeRoom 的第一个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提供直接在浏览器端就能刷题的在线环境,并且从技术和布局设计上让题目描述和答题区域区分开来,更为直观和清晰。不需要额外再做任何事,打开一个网址即可直接开始刷题,并且你的答题记录会存储到云端。
欢迎大家来刷题,网址:typeroom.cn
因为个人维护,还有很多题目没翻译,很多题解没写,也还有很多功能没做,有兴趣一起参与的朋友可以联系我哦,让我一起造福社区!
同时也介绍下技术栈吧:
前端主要使用 Vue3 + Pinia + TypeScript,服务端一开始是 Koa2 的,后面用 Nest 重写了,所以现在服务端为 Nest + Mysql + TypeORM。
另外,作为期待了四年,每一个预告片都看好多遍的《黑神话·悟空》的铁粉,玩了四周目,白金了。
现在
现在是 10 月份了,准备开始投简历找工作了,目前元气满满,不急不躁,对工作没有排斥感了,甚至想想工作还蛮好的,可能是闲久了吧,哈哈哈,人就是贱~
最后
其实大多数我们活得很累,都是背负的东西太多了,而这些大多数其实并不一定要接受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让自己活得开心些最重要,加油啊,各位,感谢你看到这里,祝你快乐!
这是我的 github profile,上面有我的各种联系方式,想交个朋友的可以加我~❤️
来源:juejin.cn/post/7424902549256224804
HR的骚操作,真的是卧龙凤雏!
现在基本已经对通过面试找工作不抱啥希望了。
有时候面试官和我聊的,还没有前面hr小姐姐和我聊的多,我一听开场白就基本知道就是拿我走个过场,没戏!
现在的面试流程都是人事先和你聊半天,没什么硬伤大坑才会放你去见面试官。
二零一几年那会可不是这样,第一次的详聊都是直接业务层,业务的人觉得你ok,你再和人事沟通,定个薪资就完了。
13年的时候我在一家外企,三千的月薪。当时我一个小目标就是月薪过五千。
可别笑,13年的月薪五千,那还是能勉强算上一个小白领的。
我就老琢磨着升职加薪。但眼下的公司规模小,人员基本不扩增,不流通,我就想跳槽了。
当时我同时面了AB两家外资游戏公司。都过了业务层的面试,只剩和人事定薪资。
我给A公司报价5500,给B公司报价6000,因为我知道B公司刚来国内开拓业务,属于扩张期。
这时候,A公司HR的骚操作就来了,她说:“嗯,5500嘛,有难度,但不是不可能,我可以帮你跟老板争取。”
然后又问我:“你已经从现在的公司里面离职了吗?”
我说:“还没呢,我想先把下家定了。”
她就说:“哎呀,那有点难办,你得先从现在这家公司离职,我得确保我帮你争取下来后,你不会鸽我,不然我没法和老板交代,要不你先把那边离职办了吧。”
我说:“那我再考虑考虑吧。”
然后没过两天,我收到了B公司的offer。人家都没还价,直接定了6000,我就开始走离职手续。
这时候A公司的HR又出来问我,你从现在的公司离职了吗?
我说离了,她说你给我看看离职证明,我就拍照给她看离职证明。
然后她连假装让我等一会儿,说自己去问一下老板的戏都不演了,直接秒回说:“我帮你问了老板了,老板说不行,5500给不了,最多给到4500,要不你先入职呢,后面有机会提加薪的。”
瞬间给我恶心的,怎么会有这么恶心的人事!先把你忽悠离职,然后翻脸不认人,可劲往下砍价,为了公司的KPI,自己做人的脸都不要了。
我当时就觉得这样的人真傻,就算我认了4500的杀价入了职,我把和她的对话记录公司群里一发,老板会怎么看她,同事会怎么看她。
咱做人得有底线呀,你用这种脏办法帮公司省那几百块钱,还把自己的名声信誉搭进去了,真的值得吗?
后来我在入职B公司差不多半年后,传来了A公司解散倒闭的消息,我心里还暗爽了一把,幸亏当年没进那个火坑。
但半年后,我所在的B公司也解散了。
2013年那是一个手游刚兴起的疯狂年代,数不清的大小公司起家,创业,失败,解散,换批核心班子,再起家,再失败,浮浮沉沉,我也成了疯狂年代下的沧海一粟。
来源:juejin.cn/post/7426685644230213643
37 岁程序员被裁日记
37 岁被裁员,老婆即将临盆,求职却毫无音讯,我经历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我将这段时间每天发生的故事写进了日记,既是对未来生活的警醒,也希望能给面临相似困境的同伴们带来一些启示——无论多么艰难,绝不能放弃希望。
2024.8.27 (背景)
我在 2021 年九月底入职了某外企(以下简称 CP),合同三年。入职后,才知道这家企业有两个“潜规则”:
- Senior 岗(我就是这个岗)如果三年内不能晋升,原则上就滚蛋
- 每年大约有 10% ~ 15%的 PIP(绩效优化)比率
我躲过了三年的 PIP,但是没机会晋升。按惯例,三年合同到期前,公司会提前一个月通知我不再续约。只是这个是潜规则,所以我一直心存侥幸,盼着已经是 8 月底了,如果没有通知我,就可以躲过这一难。
但是——真的是卡着点——今天我还是被老板通知不续约了,他的话很平静:“有一个对你不是很好的消息要告诉你,director 想换一个更好的前端……”。
其实从去年年底开始我就意识到了不对劲,但是一直心存幻想,想在最后的 promotion 的机会里再拼一次;即便没有晋升成功,也想让老板感觉到我有点价值——至少能保住饭碗。然后上半年一个人徒手搭建了新的 web 技术栈,一举减少了大几十天的人力成本;部门上线新项目,45%工作是前端相关,我带着四五个不大会写 react 的后端同事紧赶慢赶完成了交付;这期间我参加了公司的 hackathon 项目,还获得了优胜;另外还在部门里分享里数次 Lightning talks,还有两个专利的输出。总以为这些努力至少不会让老板 nominate 我的时候太觉难堪吧。可是,nomination 还是与我无关,他的回复是“你没达到我的 bar,我是不会 nominate 你的;你如果觉得有续约风险,你应该一早让 director 来 nominate 你”。冷冰冰的,没有一丝三年共事的情分。确实是我太幼稚了,我以为我和老板的关系是:我给你干活,你帮我实现职业目标;但是这个老板的想法是,我是公司派来监督你的人,你不合格,我就替公司换人。
后来我提前问他续约的事,他信誓旦旦地说“现在招个 L6-2 的前端不容易(公司政策只招比我级别高的人),我会同意让你续约的”,我又问他这个谁说了算,他说他说了算。但是我一点都不信。过了一个月我们部门 L6-1 的前端 HC 赫然在目(L6-1 需要 VP 特批才能要到 HC);但是他依旧装着什么都不说,非得等到 8 月底最后一次 1 on 1 的机会(每两周我和他有一次 1 on 1),他才告诉我:“有一个对你不是很好的消息要告诉你,director 想换一个更好的前端……”
他一直知道我的困难: 外面行情很差、我年纪也不小了、老婆即将临盆。但是最后的谈话,至始至终都在甩锅给上级;切记切记,不要相信老板的说辞,不要对公司抱有幻想,更不要心存侥幸。和他的谈话结束后,我就与几个要好的同事做了简短的告别;之后一个月基本不会去厂里了,毕竟已经没有意义了。
2024.8.28
早上还是有一些同事找我处理业务上的事,我私信回了它们,不再参与代码了。他们虽然有点震惊,最后也给了我祝福。一些同事很讲义气的,给我推了 HR 和猎头。
- 早上,我联系了一个猎头,告诉我蚂蚁国际有 HC,但是我还没准备中文版的简历,也没开始背八股,所以暂时没投递。
- 中午,我联系了途虎的 HR,我直言不讳地问了是否卡年龄。我感觉她犹豫了,37 岁却是太大了。
- 下午,我和 AWX 的前同事喝了杯咖啡。他是这里的后端开发,帮我询问了前端的面试流程。听说 leetcode 难度可能到 hard;而且很难躲过我最讨厌的八股文。对于项目面,他的经验是去别的厂里多历练历练,能把项目吹得滴水不漏才好。
然后回家的时候,CP HR 通知我可以讨论赔偿的事宜了。真的是太感人了:昨天老板通知,今天 HR 就来了,太急了吧。我又联系了之前被赶走的同事,他告诉我公司还是很抠的:是个小 n,不是大 N。哎……
2024.8.29
今天早上陪老婆去做了产检,孩子的预产期是十月初,而我的工作合同将在 9 月 29 日正式结束。希望宝宝能带来好运,出生时爸爸已经为他准备好了奶粉钱。顺带一提,我推迟了和法务部门第二天的会面,关于赔偿的问题暂时不急,还是找些时间专心学习吧。
午饭后,我更新了一版简历并发送给了途虎的 HR,但遗憾的是一天都没有收到回复。下午,隔壁邻居开始装修,噪音让我无法静心学习。于是,我选择去了社区图书馆,这里不仅可以免费看书,还有空调,虽然没有网络,但说实话,是一个避暑的好去处。
图书馆里主要是一些做作业的学生以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她用放大镜整整看了一下午的报纸。而我,也趁机读完了一整本《图解 HTTP》。不过,为了确保面试顺利,还得专门背诵一些关于 HTTP 的面试题。
2024.8.30
早上,我给蚂蚁国际的猎头发了简历,时间不等人,无论如何我也得硬着头皮上了。她给了我几道历年真题,但都是大路货,没什么用。
下午的时候,base 在韩国的一个同事来问我现状,推荐我可以看看 Booking 和 AWX。Booking 我知道已经没有 HC 了,AWX 还想再准备一下。虽然没什么帮助,但是哥们这么老远还特地来关心我,还是很讲义气的,感动……
2024.8.31
今天礼拜六,对于找工作的人来说,没有双休日。我又去了社区图书馆,这里每天都开放。道听途说某些公司的前端可能会有 UI 设计面,我看完了《用户体验要素》。不过,囫囵吞枣,应该对面试起不了太大作用。说实在这个阶段最难的是:不知道自己缺什么;感觉什么都要准备,但是什么都不够。
老婆比我更加焦虑了,大着肚子,看她也没睡好。然后催着我快点给 AWX 投简历。说实在,它们家是现在我能发现难得有我这种 HC 的外企了,第一面就是它们家很担心凉凉了。
2024.9.01
今天又是学习的一天。早上第一件事是背六级单词;每天 20 个单词,累计打卡第 254 天。在 CP 这些年,最大的收获还是上英语课——Speexx。两次半年的口语培训,让我有了很大的成长;虽然和 Native English speaker 相比还是有本质差距的,但是对国内有英语要求的公司,这些年我不再那么心虚了。
中午时分,老婆在刷 boss 直聘的时候,看到 Paypal 放出了 HC。虽然这样的公司一次可能就放一两个 HC 吧,但还是让我阴霾的心闪现出一丝光亮:“金九银十”要来了?我马上托同事帮我打听内部情况——他老婆正好在 paypal 当前端,应该周一才能知道详情。他又提醒我可以海投国内大厂,比如美团、字节、腾讯什么的,不要总是想着小而美的外企。他去过很多公司,身经百战;而我九年就跳过一次槽,心中还有”面试恐惧症“。他的话一下把我点醒了——我现在的工作就是“面试”,没什么可患得患失了。
2024.9.02
早上本来要陪老婆去产检的,但是被她厉声喝止了:让我专心在家改简历——把 AWX 的简历交了。这种糟糕的心态,不可避免地传递到了老婆身上了。于是我又改了版简历,给 AWX 的师兄交了过去;他帮我指出了几处拼写错误——幸好师兄心善,真的是太丢脸了。不到一个小时,HR 就加我微信了。我想缓缓,就把 HR 的电话面约到了第二天。(真没出息,竟然三年没面过试,HR 面都紧张成这样了)
下午的时候,又一个同事来找我;他也快到期了。从我这里得到的消息,让他心里瞬间凉了一截。看样子大家都是差不多的情况:到了这个岁数,能不能延续职业生涯,是绝大多数人的心头病了。
2024.9.03
早上十点和 AWX 的 HR 视频了半小时。他们家没有 behavioral 面,就是随便介绍一下自己的期望薪资,以及面试流程。
- 一面 coding:leetcode,手撸 promise,实现 UI 组件都有可能(跟没说一样)
- 二面设计面:应该不是市面上正统的系统设计面
- 三面 Line manager:聊项目
- 四面 VP:看他心情,可能是人生面吧
其实没啥有价值的信息,并没有缩小我的准备范围。我还特地花了 79 块钱开通了 leetcode 会员,就是为了看看真题;结果就五题,亏大了。
吃完晚饭,四个同事几乎同时向问我打听现状,并表示有需要可以帮助内推他们之前的公司。感觉他们应该是有个小群正好说到我的事情吧。虽然暂时帮不到什么忙,但还是很感激的。说实在,我们的老板工作中已经有点去人格化了,但是他手下的人还都是温情默默的。
2024.9.04
今天,新前端正式加入公司。本来预计他是两周后才上班;可能真的是缺人手吧,催着他提前入职了。爽文小说里“裁员裁到大动脉”的剧情现实中说很难发生;我离开的一个礼拜里,部门里也仅仅发生了一个 minor 的 incident。可能对于老板来说,他又一次成功地实现了“以旧换新”。至于同行,也没有恨意,祝愿他在新公司一切顺利;并期望自己也能成功找到下一份工作。至于不开心的事,就让它随风而去吧;收下伤感,继续背八股了。
2024.9.05
今天终于参加了第一次面试——zoom 面,这两天刷了十几道 leetcode 题。但是面试的时候,前五十分钟在聊项目,最后十分才做了到算法题;跟预期差距也太大了。说实在聊项目的细节我还有所欠缺,本想 coding 和设计面后再恶补一下,没想到第一面就来了。复盘一下我自己的缺陷:
- 讲项目的时候,应该分享个画板,给面试官更好的体验
- 微前端这块写到了简历里,但是八股知识不够扎实
- UI 这块,design system 得预习一下
当然,上述缺陷的本质问题是面试经历太少了,还没把自己的各个方面都武装过一遍。算了,放平心态,即便是挂了,至少也攒到了些经验。
2024.9.06
一夜无眠,还在想昨天的那道算法题。虽然不难,但是我漏掉了负数的判断,不知道面试官有没有注意到。这种心态真的很糟糕,一直提醒自己:这仅仅是一次面试而已,不能影响后面的准备。早上十点,我主动问了 HR 一面结果;等了一会儿,她回答我可以准备二面了。一下子心态平了很多。
之后我看了会儿阮一峰的博客,他的博客有个《谁在招人》的板块,但很可惜没有什么理想的公司。不过,他介绍了一个神奇网站,叫轻松游牧:一个远程工作聚合网站,每天从网上收集支持国内远程的岗位。我听说有一种面向国外的远程外包,也是通过类似网站招人的;每年给个固定的包工费,但是价位会比国内的外包高很多。再过段时间如果还是找不到工作的话,得试试这个模式了。
2024.9.07
礼拜六继续图书馆走起,坐在我傍边的依旧是同一帮爷爷奶奶们——看年纪他们应该都有八十好几了;他们真的是全年无休,人手一个放大镜,一直沉静在自己的书海里。上海确实是一个不一般的地方,这种人文的气质很是让我这种“乡下人”鼓舞的。下午看完了《微前端实战》——豆瓣 8.8 分,应该是评分太少,有点虚高了。不过,读完还是让我开阔了许多眼界,它顺便还提到了点 design system,与我上一次面试所欠缺的知识点不谋而合;希望下一轮面试能帮到我一点吧。回忆起这三年,我还是买了了挺多书的(公司每季 200 元图书福利),但可惜真正读完的没几本;现在临走了,却逼着我看了好几本,真是有点好笑的。
2024.9.08
今日 leetcode:977,1589(之后把每天 leetcode 题也记一下)
早上我一般都是先背英语单词,然后两道 leetcode。今天,我特意试了一下 leetcode 里 Paypal 原题:超过 1/4 是 hard 题;即便是 medium 题,也是包着算法外衣的数学题。很好奇,这个公司真的这么卷算法吗?
下午主要在看设计题,说实在前端系统设计很小众,网上的资料也就《News Feed》和《autocomplete》两题。我三年前进 CP 厂的时候面过一次设计题——《前端的 web log》,那时答得稀巴烂。这次比之前多看了些资料,只能说稍微了解了些套路;但从来没有实战过,说实在比之 coding 面更加没有信心。
2024.9.09
今日 leetcode:2181, 1969
不知道大家在网上是怎么找面经的,我之前主要在看准网找留言。但是今天登录看准网后,出了个弹窗,意思大致是它们家要关门了。哎,真是让人唏嘘不已;猜测写这个弹窗的前端小哥应该也已经被裁了吧。后来,我又去看了一亩三分地。这里的面经谈到这家设计题主要是 OOD 的题目,和传统的 system design 不同。所以白天我一直在油管上看某些高频题目的设计视频。但心里也明白,这些都是盲猜;很可能是浪费一天宝贵时间。说实在,面试也是信息检索的一种考验,要是又靠谱的信息渠道,面试成功率就能高很多了。
2024.9.10
今日 leetcode:2554、2559
下午 2 点二面。果然每次面试内容和预期的都不一样。所谓的设计面,根本和设计无关;事实上是聊项目+coding。项目面,前几天看的《微前端实战》倒是给了我点解答问题的灵感;但是 coding 表现很不好,时间还剩下十几分钟,我怕来不及,竟然选择纯口嗨——给面试官口头解释如何实现。有点后悔了,面试结束我自己又试了一下,其实这道题对我来说时间是充裕的。哎,还是太紧张了,策略错误……所幸,一个小时后,HR 邀我两天后三面;谢谢面试官网开一面。
2024.9.11
今日 leetcode:1999、2380
今天主要还是集中精力准备第二天的面试,虽然被告知是项目面,但是我心里还是没底——之前的两面都是 surprise。不过事已至此,我也只能全力总结项目了(再让我背八股,我也来不及了)。二面的经验让我想到了一个面试策略:就是事先把项目的架构图画好,面试的时候直接对着架构图讲业务;有点类似于 UI 设计人员在面试时会展示自己作品集的那个意思。我面经不足,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这么干的。
2024.9.12
今日 leetcode:2524、2576
上午 11 点 Line Manager 面,他让我聊聊个人最得意的项目;昨天画的架构图倒是派上了点用场。但是涉及到更深的问题解决方案,我还是没回答上来。老板一般想知道候选人的技术边界在哪里,被问懵也很正常。只是我个人有点焦虑,体感很差。面试结束后一直放不下心;HR 没联系我,我也心虚不敢主动问;真想“给个痛快”算了。
上午有面试,老婆没跟我说自己一个人去了产检;然后怕影响到我,一直到面试结束才告知:羊水有点少,医生让她下午去住院。我听完脑子一懵,很懊悔最近让老婆担惊受怕了。吃完午饭我就载她去了住院部,医生说先观察两天,如果羊水继续减少,娃娃必须提前出生。下午两边的妈妈都来了,老婆让我先回家继续学习,家里的事情不要但心,瞬间泪奔了。
2024.9.13
今日 leetcode:256、265
又是一夜未面,妻子、孩子、工作,反复地在脑中回荡。早上我向 HR 问了结果,但是她迟迟不回,只能干等着。谁叫我在“求职”,而不是在"应聘“呢?中午时分终于得到 HR 回复,可以去第四面了;但是大老板中秋后才有空——这一等又得是一个礼拜。最近我又投了几家,但是都没人鸟我;说实在,在这个时间点,它是我唯一的希望了。
之前问我签约事宜的同事好像成功续约了;我也很替他高兴。他告诉我,他直线老板还是很有人情味的:看到他三年期将至就 nominate 他了。怎么说呢,每级老板确实都有流动率指标,但事实上也有卡 bug 的方法的:比如正好在 promotion cycle 里,一般都能续约;虽然晋升渺茫,但是至少能保住饭碗。只可惜我没这个运气。
2024.9.14
今日 leetcode:2390、2056
老婆还在住院,所幸今天测羊水,比之前高了一点;但是还需要观察,至少住院 4 天才能回家。她住在了 40 一天的五人病房里,旁边娃娃晚上一直哭闹,她也睡不好觉。我很心疼她,想让她换到 4000 的单人病房里。但是她执意不肯,说“4000 一晚,我什么时候生不知道的,这得花多少钱?我的事你别操心了。”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我继续回家学习;上一次天天学习的时光应该是 2012 年考研的那段时间吧。年纪大了,我倒是比年轻时更静得下心了;但是身体是真扛不住了,尤其是肩颈,已经疼得我彻夜难免。颈椎好坏有个简单的测试:看你下巴能不能碰到喉结。我试图测了一下,结果脖子直接抽筋了。老婆很担心我,对我说:“即便你找到了工作,身体还能承受得住吗?三年后四十岁,再碰一次裁员,我们又该怎么办?”今天全网都在讨论延迟退休,我们都吃到了多工作三年的福利;三年又三年,每次都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吧。
2024.9.15
今日 leetcode:2183、2848
今天是中秋假期第一天,我依旧保持着日常学习的节奏。但是,早上就有点偏头痛了;我一直有偏头痛的老毛病,每个月都得疼一次,尤其是焦虑的时候更明显。所幸今天没有面试,不然赶上面试当天真的是太灾难了。最近两边的妈妈帮了大忙,一个烧饭,一个照顾老婆,让我得以安心学习。在最困难的时候家里人还是最坚实的后盾,我真的很感激他们。下午稍微恢复了一点,我又在 boss 直聘里看到一家又 AI 又汽车又金融的外企有 HC;稍许翻了一下一亩三分地,感觉不差,遂 ping 了一下对方,但是 HR 应该也在过中秋节吧。还是希望全世界优秀的公司都能入驻国内,给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带来更多的机会吧。
2024.9.16
今日 leetcode:1148、1473
今天好消息是老婆出院了:羊水恢复到了正常水平线,可能是前段时间喝水太少导致的。但是娃娃胎位不正,大概率要提前剖腹产;他现在才五斤左右,稍显轻了点,希望能抓紧最后一个礼拜努力长点身体。一切都开始变得好起来了,愿老婆和娃娃都能健康平安。
最近一直在做 leetcode 上 P 家的题目,真的是太难了——上来就三维动态规划。说实在我年轻时也不见得做得出来,更何况现在呢?帮我内推的同事告诉我,我的简历还在筛选阶段;这个岗位要求比较高,可能前面有几百个人排着队。我又看了一下他们家招聘页,只有这个岗位有 HC,根本没有其他 low 一点的选择了。
下午,在 Linkedin 上看到某四大有 HC,但是马上又在朋友圈看到他们家今天大裁员;简直了,这真的是一个魔幻的时代。
2024.9.17
今日 leetcode:146、157
今天是中秋佳节,网络上热议着月饼销量大减的现象。由于我个人对月饼并无太大喜好,因此购买月饼的念头从未在我脑海中浮现。然而,下午与老婆漫步时,我们恰巧路过一家香气扑鼻的烘焙店。我突然意识到,尽管与老婆共度了这么多时光,我却未曾询问过她是否有品尝月饼的愿望。在我的印象中,她一直是个对食物颇为挑剔的人。今年,她仅仅吃了点单位食堂提供的月饼。于是,我轻声问道:“要不要买点月饼尝尝?”她微笑着回答:“这里的月饼口感挺不错的,不过明天就打三折了,我们到时候再来买吧。”她的话让我瞬间意识到,这两天我或许对她的关心有所疏忽。我们携手走过了七个年头,我依稀记得七年前的她,还是个充满青春活力、略带中二气质的大学毕业生。而如今,我们都已踏入中年,面对生活的种种变迁,我们不得不学会更加成熟、稳重地应对。
2024.9.18
今日 leetcode:282、2332
明天就是四面了,说实在大老板面其实也准备不了什么。听 HR 说要英文自我介绍,想了一下好像之前也没像样准备过,就打算今天花一些时间背一下。Kimi 倒是挺好用的,把简历 pdf 上传给它,让它生成英文自我介绍,一下就出来了。我把自己背的内容录下来听了一下,这个重音和停顿还是非常的 Chinglish;英语还是差太多了,希望明天能顺利一点吧。很多人说以后有同声传译软件了就不需要学英语了;但是我觉得英语作为一种删选机制还是会长期存在的。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英语学习,尤其是我们非 native English speaker 更是要坚持终身学习。
2024.9.19
今日 leetcode:163、2414
今天总算迎来了终面。1:40,HR 小姐姐带我参观了一下公司,公司里每人一张升降桌还是很有范儿的。闲逛的时候碰到了我两个师兄,年纪大了能遇到熟人真的是很激动的。2 点正式开面,大老板很 nice,全程都没有发表“重要讲话”。和他交流,一下子就能感觉得出他不是那种长期脱离产线的高管,因为很容易和我形成开发上的共鸣。当然,Behavior 面还是必备流程。我以前对这类 BQ 有点抵触,像有些国内厂就是要问你“卷不卷”,也听说北美有些企业会问“喜欢吃草还是吃肉”——吃肉的才是狼。但是后来渐渐意识到,BQ 面也许真的很有必要,比如,网上有“粉红”和“美分”之争,价值观差太多放在一起会很难受。只可惜,国内求职者很多就是要碗饭吃,不可能像某些帝国主义的应聘者那样能挑三拣四。
面试结束后,我走回了家,很累但是躺在床上一点也睡不着觉。我能做的都已尽力了,一切未知就看天命了。
2024.9.20
今日 leetcode:29、170
早上起来得到消息:offer 还在 pending 中;反馈是我用的技术栈太老了……有点震惊,我用的是 next 14 + shadcn/ui,这个怎么再新点呢?不过,回过头来一想,面试的时候我一直在强调我们的技术债务如何苦大仇深:一二三四五,等对方 buy in 了痛点,再提出使用特定技术解决这些遗产问题(日常 design doc 惯性)。面试时候就显得前摆太长了,之后我又没反复强调我解决的方案是最新的技术栈(之前老板不在乎技术新不新);导致别人只记住 CP 技术栈落后这件事了。这种点,不常面试的我真的是完全没有准备到,太痛了。大家平日里无论如何要多去了解业界动态,试试水,不然这类经验不可能凭空获得的。
2024.9.21
今日 leetcode:243
下午和 HR 谈了 offer 的事,很感谢 HR 小姐姐在周末加班帮我搞定 offer。这段时间真的很累,但能在 last day 之前拿到 offer 也是奇迹了。AWX 还是很够意思的,在这个年景给到了我心里价位。只可惜在 CP 三年没能 promotion,title 太低了;因此一开始就只能面 senior 岗,之后再怎么努力也很难在级别上有所突破了。这个倒不怪人家,行业规矩放在那。
我们到了一定年龄后,大家选择工作时不能再简单地看钱了:有些工作可能钱暂时多一点,但是 scope 太小了,发展空间受限,几年后就会反噬。就业市场上对每个年龄段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若在特定年龄段没有突破特定限制,那以后就很难了。我们程序员某种意义上需要了解更大的世界,比如人脉、行业动态、市场趋势等,这些都不是简单码代码能实现的。
即使身处最冷的寒冬,我知道自己的内心深处,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 -- 加缪,著名法国小说家
2024.9.22
今日 leetcode:246
早上七点起床去做了一次体检,算是把 CP 仅有的一点福利也给用完了。我最新的体重是是 137 斤,记得去年这时候是 150 的样子,这段时间我也几乎没有运动就是单纯地降体重了。期间在刷手机的时候听说一个消息:某个前同事去了发发奇;今年被 CP 收购了,然后也不出意外地被裁了。一切的行事风格都是那么商业,倒不是说有什么对错,只是没有一丝温情罢了。
2024.9.23
今日 leetcode:359、1014
今天是老婆的生日,阳光明媚,气温 23 摄氏度;难得的好日子,所以我们决定去徐汇的网红街吃顿大餐。午饭的时候,邮箱收到了 AWX 的 offer。无疑,这一天是我漫长时光中最值得欢欣鼓舞的时刻。
自去年年末开始,我便察觉到了形势的异常:部门只有 4 个 L5,上海韩国各两个;其中韩国那俩,一个刚从 4 升到 5,一个被 nominate 了,所以年度 performance 的 PIP 指标大概率在上海这边产生;而且即便我过了第一道坎,还有续约这第二道坎。从那时起,我就开始焦虑了,只能每天晚上回家后刷 leetcode 来减轻一些不安。所幸去年有两同事跑路了,正好吃掉了当年的 PIP 名额——让我没有在三月份速死,给了我一段较长时间的缓冲期。若非如此,我真难想象如何在短短三个礼拜内找到新工作。想想真的是后怕,那段时间即便有小幅的涨薪,即便 CP 股票一直在上扬,我都没有一丝喜悦之情;我甚至觉得自己因工作丧失了最基本的人格感知,一切理因欣喜的事都被我当做了回光返照,甚至连老婆怀孕的消息都让我感到压力倍增。如今,这一切终于结束了……
2024.9.24
今日 leetcode: 252
早上陪老婆去产检,羊水又降了,娃娃也像爸爸一样正经历者人生的磨难。医生建议再住一次院,但是考虑到之前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在住院部根本休息不好,我们决定先租个胎心仪,回家观察,两天后复查羊水。现在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娃娃才 5 斤半,略显瘦小,能在娘胎里待一天是一天。
本来约了 HR 两天后聊赔偿的事,但是和复查冲突了,所以我调整了会面时间至今天下午。有点小意外,是“小 n+1”,可能是我之前听错了成了“小 n”吧;但是确实也不高,在外企里依旧是地板流。我提到了娃娃可能在 last day 之前出生,陪产假能否适当赔偿,但被断然拒绝;另外,我有一笔 Q3 激励的 RSU 在 last day 之后“一天”才发放,这笔钱是否能到账,HR 表示让我自己联系美国的 stock 组,她不负责这块。
晚上,我找到了 CP 前员工的 PIP 离职交流群,询问了群主是否能拿到 RSU;他表示,没戏,我这个情况只能 n+1 走人——赔偿就是踩着法律线的地板流。很难想象这家企业贴的 HC 标的是阿里 P8、P9、P10,但是遣散费就这德行。
2024.9.25
今日 leetcode: 266
昨天我邮件联系了美国的 stock 组,今天终于回复了;他们表示无能为力:这是一开始在合约了规定的条款。看来我只能死心了。随后,我与昨天的群主闲聊了几句,他又抖了点黑料;我也不想传谣,但若这些消息属实,那确实令人感到心寒——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下午,我与一位新入职的同事交谈了片刻。他坦言:在入职之前就知晓了这里的 PIP 政策;不过即便如此,他还是会来的,因为他也是被之前的公司裁员了,好几个月才找到下家,不能考虑太多了。没办法,经济如此,国内互联网已是明日黄花;现在是买方市场,每个人的命运都已转向。
2024.9.26
今日 leetcode: 2535
昨晚,娃娃的胎心再次出现异常,情况紧急,我们不得不连夜办理了住院手续。吸取上次四人间的拥挤与不便的教训,我决心为老婆选择一个稍好一些的住院环境。然而,我未曾料到红房子的床位竟如此紧张,不仅单人间、双人间已全部满员,连四人间的加床也一张不剩。无奈之下,我们只得在过道上安顿下来——这一次的艰辛,远比上次更甚。
面对这样的困境,我心中五味杂陈,却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老婆承受这份苦难。今晨,我们及时联系了门诊医生,经过综合考虑,决定于 30 号进行剖腹产手术。
然而,手术前的这段时间,老婆仍需在医院等待,期盼着能排到一个稍微好一些的病房。想到她至少还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五天,我实在是心疼不已。这段时间对我们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考验,一切的一切只愿换来新生命的安全到来。
2024.9.27
今日 leetcode: 293
今天是我在上家公司的 last day,我重走了一遍上班路,在地铁上背单词,然后十点多踏入公司。离职手续进行很简单,不到十一点就已经全部办妥。我穿梭在公司的每一层楼,与那些熟悉的面孔一一道别。
中午时分,我和组里的小伙伴们聚在一起吃了最后的散伙饭。尽管这是告别的时刻,但大家依然保持着往日的激情,餐桌上热烈地讨论着技术话题。我本打算为这顿饭买单,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然而同事们却抢先一步结了账。这让我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同时也夹杂着一丝歉意:大家平日里都过着节俭的生活,一顿午餐通常只需三十几块,而今天这顿饭的人均消费却近两百元。
饭后,我们像往常一样漫步至 Manner,我点了一份多年未变的“小澳白”。只是这次,我没有带上自己的杯子,无法再享受那 5 块钱的优惠了。这个小小的变化,似乎也在提醒着我,今天的一切都与往日不同了。
最后,我们在欢笑中一一握手告别。这一别,只能再会江湖了……
2024.9.28
今日 leetcode: 270
等啊等,自费病房始终空不出来。这两天,老婆只能屈身于四人病房的加床之上。倒是我丈母娘挺乐观的,她含笑说道:“这孩子似乎天生带有财运。他的爸爸费尽心思,终于为他找到了奶粉钱;而他的妈妈,虽然历经艰辛却没能花了他的钱;现在,就连股票也呈现上涨趋势……”对我来说,吃些苦头并无大碍,我只祈求他们母子能够平安健康。
晚上,又一位前同事联系我,他正处于 PIP 阶段,自称已快承受不住。我只能不住得给他灌鸡汤,为他打气。说实话,作为旁观者,我们很难提供具体且实用的帮助。我所能给的,只是一些宽泛的建议,譬如那句老话,“好死不如赖活着”。我与他分享了亲身经历,并阐明一个观点:坚持下去,只是为了给自己争取更多的缓冲时间,以便找到新的工作机会,从而摆脱现状;而并非为了“适应这里的 PUA”。他和几个月前的我如出一辙,总是患得患失,害怕寻找新工作。但其实,最艰难的部分并非找工作本身,而是下定决心,勇敢迈出那第一步。一旦跨出那一步,找工作便只剩下概率乘以时间的期望值问题了。
2024.9.29
今日 leetcode: 346
今天,老婆终于住进了 LDR 病房;临行前,普通病房的床友们都为她加油助威,仪式感拉得满满的,只有经历过才能体会到生育的不易吧。我们加了一个增值服务——爸爸陪护入产房;然后几个护士轮番教我手术室注意事项,有七步洗手法、如何抱孩子、以及最难的戴无菌手套。她们还分享了一些准爸爸的糗事——在手术室里晕血了,然后医生护士们还得先照顾那位爸爸。不知道我明天会不会成为她们下一段趣事。老婆倒是一切正常,身体也没有异样,中午我们还一起去散步去喝了杯 M-stand。进产房前的一切物件,早就被娃娃妈妈准备的一应俱全,我们只等着新生命的到来了。
2024.9.30
今日leetcode:1064
早晨 8 点 52 分,娃娃一声啼哭,宣誓着新生命的降临;我颤抖着双手戴上了无菌手套,为他剪下了脐带。然后,回到手术台旁,紧紧握住老婆的手,告诉她:“儿子 6 斤半,黄金体重”。娃娃妈含着泪说:“长得磕碜吗?”(这颜控……)娃娃出生时,全身红紫色,很小的一只;但眼角很宽,皮肤光洁,一看就是帅小伙。手术很成功,二十分钟后就结束了;母子随后被转移到了观察室里。娃娃出生后缺少安全感,所以最好有肌肤接触;医生要我解开衣襟,让娃娃趴在了我身上。人类幼崽还是很有趣的:出厂设置极简——啥都不会,只保留了一个本能——吸奶;这好大儿竟在老父亲胸口边爬边种草莓。一个小时后,我们回到了病房,老婆还需要休息一会儿;大家便离开了病房,开始围着娃娃看。这时候,娃娃全身的红紫色已然退去,一双小手白皙粉嫩,面色清秀很像爸爸,看样子注定要迷倒万千少女了。全家人都乐呵呵地围着娃娃,连他竖个兰花指都能逗乐奶奶;外婆更是把娃娃拉粑粑的片段都给录了下来分享给全家人。最最重要的是,他出生后 A 股竟然当天涨了 8 个点,大家都啧啧称赞这娃娃自带财运。新的篇章从此开始……
来源:juejin.cn/post/7430031817254944805
每一个失业的前端er都必须有一个稳定盈利的独立开发项目
如题,最近非常焦虑,因为考试临近了,所以只好来祸害一下网友了
俺从2023年离职,经历了考研,独立开发,remote,好几段经历
首先是考研,去年考的其实还行,但还是复试被刷,至今被刷原因未知,盲猜是因为本科是民办三本吧
然后remote就是找了个美国的区块链公司,但是因为四月份我忙着搞调剂,过程十分煎熬,根本无心顾暇remote那边天天开会的节奏,所以只能离职,当然啦,最终也没调剂上
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独立开发
从我离职到现在,也快两年了,聪明的人已经发现了,整个互联网技术栈这两年可以说毫无变化,新的端没有,新的框架没有,新的红利也没有,新的独角兽公司也没有
道理很简单,因为现在是僧多粥少的时代,每个人手机上就固定几个app,而且都是存量状态(不需要推翻重来,只需要shi山跳舞)
与此同时,还有若干小公司不断倒闭
懂了吧,现在是需求没了,业务没了,招聘的公司没了
独立开发就只不过是,没有业务,我们自己发现制造业务罢了
但是呢,会更难,因为,资本虽然是傻逼,但它们也不是完全没脑子,如果轻易能成功,他们就不需要跑路了
现实就是,我朋友圈有很多独立开发的,推特上也有很多,但能做到稳定盈利的人,几乎为0
有的是卖小册,有的是搞博客,还有开公司做面试辅导的,也有外包接活的,也有收费技术咨询的
这些统统都是噶韭菜——因为我说的很清楚了,现在是业务没了,是需求没了,但凡不制造需求的,都是瞎扯
——所以我把c站卖了,c站转让前日活5w,但是动漫行业实在太卷了,各种各样的竞品,让我自己都不想看番,更别提服务给他人看了
之前在携程,我的老板和我说,你就当独立创业,携程三万人就是你的第一批客户,我觉得老板说的没错,就是比起b端,我更喜欢c端的用户
所以毫无疑问,我不可能再回去写前端框架了,纯粹浪费时间,浪费我的❤
唉,说了这么多,总而言之,言而总之
回到题目,那就是,每个人失业的前端er都必须有一个稳定盈利的独立开发项目
我也在开新坑了,敬请期待~
来源:juejin.cn/post/7426258631161528335
一起读本书吧~《认知觉醒》,潜意识里有你要的答案
读后感
书中改变我的话:
- 佼佼者更愿意做高耗能的事——消除模糊,制造清晰。
- 先用感性选择,再用理性思考,或许是一个更好的策略,尤其是在做哪些重大选择时。
- 针对当下的时间,保持觉知,审视第一反应,产生明确的主张;针对全天的日程,保持清醒,时刻明确下一步要做的事情;针对长远的目标,保持思考,想清楚长远意义和内在动机。
第二章书摘
- “学霸”和普通同学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勤奋的程度上,还体现在努力的模式上:谁更愿意做高耗能的事——消除模糊,制造清晰。
- 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
- 记住,任何痛苦事件都不会自动消失,哪怕再小的事情也是如此。要想不受其困扰,唯一的办法就是正视他、看清它、拆解它、化解它,不给它进入潜意识的机会,不给它变模糊的机会,即使已经进入潜意识,也要想办法将它挖出来。
- 恐惧就是一个欺软怕硬的货色,你躲避它,它就张牙舞爪,你正视它,它就原形毕露。一旦把它看的清清楚楚,情绪就会慢慢从潜意识中消散,你的生活将会舒畅无比。
- 认知清晰,情绪平和,最终还要行动坚定。很多人把行动力不足的原因归结为环境干扰或是意志力弱,其实,行动力不足的真正原因是选择模糊。
- 潜意识的感性总能帮我们发现什么是真正适合自己的,从而引导精力投入,快速提升自己。
- 先用感性选择,再用理性思考,或许是一个更好的策略,尤其是在做哪些重大选择时。诚如洪兰教授的建议:小事听从你的脑,大事听从你的心。
- 梦境。梦境是潜意识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它可能是内心最真实想法的展示,也可能是灵感的启发。
- 针对当下的时间,保持觉知,审视第一反应,产生明确的主张;针对全天的日程,保持清醒,时刻明确下一步要做的事情;针对长远的目标,保持思考,想清楚长远意义和内在动机。
针对书摘1:如此道理,当你面对不了解的事物时,唯有抽丝剥茧、不断细化,并且直面它,你才能清晰的了解到事物的全貌,否则就是管中窥豹,同样,这也是消除焦虑的最好方式。
针对书摘2:无论多么庞大的任务,最怕的就是任务分解,分解它的过程也是你直面和了解它的过程,在拆解的过程中你将对它越来越清晰,在此过程中,会消除你因为对其不了解而产生的焦虑,同样也是让自己的工作具象化、透明化的过程。
针对书摘5:你迟迟不肯行动,也许是担心自己做不好(低期望值),或许是觉得这件事没有意义(价值感不足),也可能是自己每次在行动时总三心二意(高冲动),也可能最终日期很遥远,当下没有一定要做这件事的压力,但是无论什么原因,都请把握这件事自己可以把握的部分,让事情本身对自己变得有意义、有助于自己成长,做自己当下应该做的事。
针对书摘6: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前行的路上保持好奇心。
针对书摘7:潜意识往往不会骗自己,且更符合自己的内心最真实的想法,首先选择你喜欢的,选择后再经过自己理性的思考,得到最终结果。
针对书摘8:明确当下的任务(当下目标),保持清晰的思路做事(短期目标),坚持长期人生主义。
每一次克制自己,就意味着比以前更强大。——高尔基
来源:juejin.cn/post/7430801077455798299
Java已死,大模型才是未来?
引言
在数字技术的浪潮中,编程语言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Java,自1995年诞生以来,便以其跨平台的特性和丰富的生态系统,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开发者们最为青睐的编程语言之一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兴语言的崛起,近年来,“Java已死”的论调开始不绝于耳。尤其是在大模型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Java的地位似乎更加岌岌可危。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Java的春天,真的已经渐行渐远了吗?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深入探讨Java的现状、大模型技术的影响,以及Java与大模型融合的可能性,为读者提供一个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视角。
Java的辉煌历史与稳健地位
Java,作为Sun Microsystems在1995年推出的编程语言,一经问世便凭借其独特的跨平台特性和丰富的生态系统,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从最初的Java Applet,到后来的Java Web开发、Java EE企业级应用,再到如今的Android应用开发、大数据处理等领域,Java都展现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最新的TIOBE编程语言排行榜上,Java长期位居前列,这足以证明其在开发界的重要地位。而在中国这个拥有庞大IT市场的国家中,Java更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追捧。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初创公司,Java都成为了其首选的开发语言之一。这背后,是Java的跨平台特性、丰富的库和框架、强大的社区支持等多方面的优势所共同铸就的。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兴语言的崛起,Java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质疑。
一些人认为,Java的语法过于繁琐、性能不够优越、新兴语言如Python、Go等更加轻便灵活。这些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Java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和局限性。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Java在企业级应用、Web开发、大数据处理等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广泛应用。这些领域对Java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着极高的要求,而Java正是凭借其在这方面的优势,赢得了众多企业和开发者的青睐。
大模型技术的崛起与影响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模型技术逐渐成为了人工智能领域的一大热点,可谓是百家争鸣。大模型技术通过构建庞大的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对海量数据的深度学习和处理,从而在各种应用场景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大模型技术通过训练庞大的语言模型,实现了对自然语言的深入理解和生成。这使得机器能够更加智能地处理人类的语言信息,从而实现更加自然和流畅的人机交互。在图像处理领域,大模型技术也展现出了强大的能力。通过训练庞大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机器能够实现对图像的精准识别和分析,从而在各种应用场景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大模型技术的崛起对软件开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大模型技术为开发者提供了更加高级别的抽象和智能化解决方案。这使得开发者能够更加专注于核心业务逻辑的实现,而无需过多关注底层技术的细节。其次,大模型技术降低了AI应用的开发门槛。传统的AI应用开发需要深厚的数学和编程基础,而大模型技术则通过提供易于使用的工具和框架,使得开发者能够更加方便地构建和部署AI应用。最后,大模型技术推动了软件开发的智能化升级。从需求分析、设计到开发、测试和维护等各个环节都在经历着智能化的变革,这使得软件开发过程更加高效和智能。
Java与大模型的融合与变革
在大模型技术崛起的背景下,Java作为一种成熟且广泛应用的编程语言,自然也在探索与大模型技术的融合之路。事实上,Java与大模型的融合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和成果。
首先,Java社区对于大模型技术的支持和探索已经初见成效。一些开源项目和框架在Java环境中实现了深度学习和大模型技术的支持,如Deeplearning4j、ND4J等。这些项目和框架为Java开发者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资源,使得他们能够更加方便地构建和部署基于大模型的应用。
其次,Java自身的特性和优势也为其与大模型的融合提供了有力的支持。Java作为一种面向对象的语言,具有强大的抽象能力和封装性,这使得它能够更好地处理大模型中的复杂数据结构和算法。同时,Java的跨平台特性也使得基于Java的大模型应用能够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上运行,从而提高了应用的兼容性和可移植性。
最后,Java与大模型的融合也推动了软件开发的智能化升级。在需求分析阶段,大模型技术可以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学习和分析,帮助开发者更加准确地把握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在设计阶段,大模型技术可以通过对已有设计的分析和优化,提高设计的合理性和效率。在开发阶段,大模型技术可以为开发者提供智能化的编程辅助和错误检查功能,从而提高开发效率和代码质量。在测试和维护阶段,大模型技术可以通过对应用的持续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和修复潜在的问题和缺陷。
未来趋势与展望
随着AI和机器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模型技术将在未来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Java作为一种成熟且广泛应用的编程语言,也将继续在大模型时代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首先,Java将继续优化其性能和语法,提高开发者的开发效率和代码质量。同时,Java还将加强对大模型技术的支持和整合,为开发者提供更加全面和强大的工具和框架。
其次,Java将与更多新兴技术进行融合和创新。例如,随着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的兴起,Java将加强与这些技术的融合,推动云计算和边缘计算应用的发展。此外,Java还将与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开拓新的应用领域和市场空间。
最后,Java将继续发挥其在企业级应用、Web开发、大数据处理等领域的优势,为各行各业提供更加稳定、可靠、安全的解决方案。同时,Java也将积极拥抱开源文化和社区文化,与全球开发者共同推动Java生态系统的繁荣和发展。
总之,Java作为一种历久弥新的编程语言巨头,将在大模型时代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通过与大模型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创新,Java将引领编程世界的潮流,为各行各业带来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的解决方案。让我们共同期待Java在未来的辉煌!
写在最后
我不禁要感慨Java这一编程语言的深厚底蕴和持久魅力。它不仅是一段技术史,更是无数开发者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在大模型时代,Java也会以其独特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持续为各行各业提供着坚实的支撑。正如历史的河流永不停息,Java也在不断地进化与创新,与新兴技术深度融合,共同推动着科技发展的浪潮。让我们携手前行,继续书写Java的辉煌篇章,为构建更加智能、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
来源:juejin.cn/post/7419967609451675700
作为前端开发,这些年跟设计师的斗智斗勇
我无意中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话题, 让我不得不有感而发。
因为曾经的我也是被设计师给虐惨了。
我是工作了 8 年的老前端了, 如果算上实习那就有 9 年了。
我做过 C 端应用, 做过 B 端应用, 做过 SaaS 应用, 我经历的所有设计师, 都不接受 0.5px 的像素偏差。 可以说是对像素偏差 0 容忍。
所以想作为前端工程师, 来来给大家聊聊我的日常工作中是怎么跟设计师斗智斗勇的。
1. 给设计师设置门槛
这个设置门槛意思很简单, 你不能拿着电脑, 指着我屏幕就说, 这这这不行, 那那那不行的。
你得走系统工单, 一个样式一个工单。 得注明, 哪儿样式不对齐, 差多少像素, 预期重新验收的时间, 走查报告, 样式走查进度等等。如果没有系统工单的流程, 搞一个复杂的文档丢给设计同学也行, 让设计师同学把每一个问题都尽可能的详细记录下来。
还要明确设计走查验收时间, 定稿的设计稿件, 非特殊原因不允许修改等方式, 增加设计师自身的成本。
和设计师合作完成一个项目, 完成之后大家都分蛋糕, 自己改样式是有成本投入, 设计师别人是零成本投入, 哪儿那行? 所以这个就是门槛的来源。
2. 告诉设计师我修改某一些样式的成本, 这个成本超过了预期, 需要设计师额外承担成本付出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哈。 设计是要求做 移动端 和 PC 端兼容, 我预估做移动端和PC 端兼容, 需要 5 天时间。 已经拍板定下来了。 做到了一半, 设计说, 我的移动端, 要适配 小屏幕手机和大屏幕手机以及 平板 拥有独立的样式展现。 这个成本是预估之外的额外成本, 可能需要多加 5 天时间。 那么这个 5 天时间, 是需要设计师去向项目经理申请的, 项目经理如果同意, 多给我加五天我就做。(其实相当于转移矛盾)
3. 给出设计师无法拒绝的理由
就说到了静态和动态的问题了。 比如设计师给了一个版本的设计, 是没有数据情况下的设计, 但是前端数据加载出来了, 渲染出来的结果, 跟设计师预期的不一样。 而且设计师自己也没有给设计稿。 这个就直接专业碾压就行了, 黑话直接就来,比如:我的架构能力已经做好了, 实在是改不了了, 否则的推翻了重新做; 你这个 1 PX 的像素偏差, 真的有必要吗,你如何论证你这部分必要性;它是一个共性问题,以前的需求都是这样子的, 如果你这次改了,那之前的那些样式也都改吗,否则是不一致的;..........
这个方向, 就是主要针对一些可有可无的样式调整。如果修改成本较大, 而且设计稿本身就模棱两可的, 就可以使用专业知识碾压。
4. 设计稿变动要周知
其实很多时候在开发过程中是, 会出现一个情况, 设计师改了设计稿(在没有跟前端同学商量的情况下改了设计稿)。这个我相信是很多前端同学最头疼的事情之一。
我之前合作过一个设计师, 很喜欢临时改设计稿,但是改了又不周知,让我跟着后面反复改, 最后项目导致了一定时间的延期。 最后项目复盘的时候, 我就直接跳出来喷这个情况,有理有据,让 leader 们去核算这部分成本了。
其实一定要达成一个一致意见, 甚至可以在做项目之前就商量好, 如果遇到设计稿变更, 导致开发工作要返工的情况, 总计返工超过 0.5 日的情况, 要提出需求变更,不通过需求变更的设计稿变更, 一律不接受。
5. 提升自己专业能力
最后这个没啥好说的, 吃这个饭, 就的接受这个设定;尽量想办法还原设计师的设计稿即可。
曾经我也常被设计师折磨得体无完肤, 甚至想过要转行算了。 想想, 后端同学还不是一样被数据、稳定性、服务器运维等问题折磨得体无完肤。 各行都有各行的难处, 吃这个饭就得接受这个设定。
提升自己专业能力, 只会有利无害, 就比如我现在也能算是半个像素眼。
来源:juejin.cn/post/7429981053039312934
回顾我转前端的这一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从去年年尾意外发生,突然“找工作”,23年10月24号注册掘金写下第一篇博客,到今天刚好一年。这一年经历了写毕业论文、从0做项目找实习,答辩,刷算法,准备秋招,最终拿到四个大厂offer。也算是天糊开局,完美收官。
说实话最开始并不是以进入大厂作为target来规划今年的秋招的,因此也还算走了一些“弯路”。但也许offer真的和运气是相关的,索性殊途同归了吧。当然9本给我了折腾的底气,但我相信就算是非92,一年时间(其实是用不了的)好好规划,是一定能够在秋招季收获一个好的结果的。
回顾这一年,做的最正确的决定之一,就是坚持写博客。虽然也是写到差不多第十个月才感受到什么是“写博客输出”,但没有前面十个月的坚持,也不会有后几个月的蜕变。所以!没有一点努力是白费的!就像我每一篇文章的quot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种下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所以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不妨从现在开始尝试写下自己的第一个博客文章~~
这一年来,除去整理其他公司的前端笔试题这种博客,应该写了差不多70篇左右的博客。先介绍一下博客,也大概是我的学习过程的缩影。
前三十篇左右的博客更像是知识点的罗列复习。其实我并不是第一次接触前端,但曾经系统学过的知识点已经不够熟悉了,我坚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连查带写带输出,完成了前端知识点的第一轮复习。
之后十篇左右的博客记录了三个月跟着网上视频学项目的时候遇到的问题,比如场景,或者问题解法等等。一方面是觉得这些点比较有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面试的时候和面试官沟通的话不用干巴巴讲,有博客+动图能够尽量完整的将信息传递。(毕竟考虑别人的【用户体验】也是前端工程师要在意的事)
再然后到了找实习之前,为了面试写了一系列的面试复习笔记,大概十多篇。都是实习时候会被问到的各种前端知识点,应该是比较全和具有代表性的。这个时候开始试图自己归纳、总结、整理输出成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感悟”开始有一点雏形。也是这个时候明显觉得自己的前端知识上了一个台阶,能够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并可以串联,能初步构建自己的前端知识网络。
之后就是实习的感悟。其实实习的时候因为太忙(实习任务、新城市适应、生活变动、学校杂事、回学校答辩),并没有写什么博客。反而是要准备离开实习公司,开始罗列自己的收获的时候,把自己日常的工作记录摘抄一些“精品”而有趣的点,写了几篇博客。也是这个时候我自我反思觉得不坚持写博客真的时间会“溜走”,还是记下来更有安全感,坚定了要坚持写下去的信念。
后面就是到了秋招,其实这个阶段大框架上的知识点已经很少有哪里需要查漏补缺了。但和一些有经验的大佬沟通,觉得似乎“沉淀和思考”还可以做的更好。所以花了相当一部分精力修正或者说串联之前的博客,以及酝酿了几篇非常好的博客。一篇博客光写就要写两天的那种。虽然数据一般,但我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哈哈。基本这个阶段走完,自己前端知识点网络已经构建的比较全面了,很多问题都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不止仅仅是那种看几个博客看几个视频的见解,而是真的自己也知道怎么回事,什么原理,要怎么样去用这种。
综上所述,自己也完成了从罗列博客,到写博客,再到输出博客的蜕变。还是对自己的这一年很满意的。
对于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并且想自己找工作能有好结果的,我能给出的一些建议:
- 坚持做一件事,写博客只是其中一件。每个工作日github push代码也可以是一件事。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要先有量才可以,没有人是天才。
- 实习经历(有效,不是混日子那种)大于项目经历。实际工作场景中能够获得的成长是个人项目没法获得的。
- 如果因为某些原因没办法有实习,那么只能通过疯狂背“八股”来展示自己的’优秀‘基础。但别气馁,没实习的人很多的。
- leetcode代码是不能逃掉的一个待办项。比起我那时极度痛苦疯狂恶补,不如给自己三个月,每天都刷一点点。leetcode对每个人都很公平,只能靠量,几乎不可能速成。
- 如果从大一就开始为前端做准备,那不同大厂间的不同业务线实习是最优解。这能帮助你更好的了解不同大厂/不同业务的风格,能帮助你找到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当然,如果你找到的第一个就发现是自己所爱,那恭喜你,持续在这里实习吧!
- 如果再给我一个月,也许我会静下心来好好研究一下react源码/fiber架构这类的。尽管关于这些网上有长视频讲的很好,但想真的有自己的理解,唯有自己沉下心来好好研究,所有视频资料都不过是辅助工具。当然,更好的理解方式是在工作中慢慢感悟。
- 找工作是一场马拉松,没到最后,万物皆有可能,心态要稳。我一周收获了三个offer,我相信如果我肯多约几个面试,也许能创造更多的不可能。
很高兴你能看到最后,回首这一年,虽然很苦,但是真的很开心。希望你回顾自己的一年,也会觉得很开心~
有些什么问题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打破零回复哈哈
来源:juejin.cn/post/7429321661491462155
已老实!公司的代码再也不敢乱改了!
开篇
大家好,我是聪。想必对于很多初入职场,心中怀着无限激情的兄弟们,对于接手老代码都会有很多愤慨,碰到同事的代码十分丑陋应不应该改!我也是这样,我相信有很多人同样有跟我一样的经历。满打满算实习 + 正式工作,我也敲了两年多代码,我今天来说说我自己的看法吧。
亲身经历
我第一次接手老代码的时候,映入我眼帘的就是侧边栏满页的黄色提示以及代码下面的众多黄色波浪线,以及提交代码时的提示,如下图:
我内心 OS:
1)大干一场,把黄色波浪线全干掉!
2)同事这写的也太不优雅了吧,改成我这样!
3)这代码怎么也没格式化,我来 Ctrl + Alt + L 格式化一波!
已老实,求放过
干掉黄色波浪线,将代码改 ”优雅“ 结局如下:
1)不声不吭动了同事代码,换来同事怒骂,毕竟人家逻辑写好,然后你按你想法来搞,也没有跟人家商量。
2)后续领导找你加需求,你发现原来之前的代码有妙用,你悔不当初,被扣绩效。
3)格式化后,在项目修改记录上面是你的修改,这代码出问题,负责人先来找你。
说说我的看法
代码能跑不要动
前几日我要在老项目中,新增一点小功能,在新增完功能后,我扫了一眼代码,发现有几处逻辑根本不会执行,比如:抛异常后,执行删除操作类似,我也不会去义愤填膺的去干掉这块代码,毕竟我想到一点!项目都跑七八年没出问题了,能跑就别动它。
代码强迫症不要强加于别人
前几日在某金看见了这样一个沸点:
这样的事情其实在小公司经常发生,你觉得它写的不优雅,封装少,可能是别人也有别人的难处,至少不能将自己想法强加于别人,比如领导突然来一个需求,跟你说今天你得完成,然后第二天这个需求,你要这样改、再给我加点新需求上去,你能想到的封装其实只是你冷静下来,而且没有近乎疯狂的迭代需求得到的想法,当你每天都要在原代码上面疯狂按照领导要求修改,可能你会有自己的看法。
新增代码,尽量不影响以前逻辑
新增代码的时候,尽量按照以前的规则逻辑来进行,比如我改的一个老项目,使用的公司自己写的一套 SQL 处理逻辑,我总不能说不行!我用不惯这个!我要用 MyBatis!!!!那真的直接被 T 出门口了。
尊重他人代码风格
每个人的代码风格都有所不同,这个很正常,不同厨师的老师教法不一样,做出的味道还不一样呢,没有最好的代码,只有更适合的代码,刚好我就有这样的例子:
我注入 Spring 依赖喜欢用构造注入、用 Lombook 的注解 @RequiredArgsConstructor 注入,我同事喜欢 @Autowired ,我能说他不准用这个吗,这个是人家的习惯,虽然 Spring 也不推荐使用这个,但改不改这个都不会影响公司收益,反而能少一件事情,促进同事友好关系,哈哈哈哈,我是这样认为的。
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
哈哈哈哈这个真的就是人情事故了,你换位想象一下,如果你写的幸幸苦苦的代码,新来的同事或者实习生,来批评你的代码不规范,要 Diss 你,偷偷改你代码,就算他说的超级对,你心里都十分不好受,会想一万个理由去反驳。
我一般如果需求需要改动同事的代码,我会先虚心的向同事请求,xx哥,我这个需求要改动你这边的代码来配合一下,你来帮我一起看看,你这部分的代码这样改合理吗,或者你自己改下你自己的部分,然后我合并一下~ 谢谢 xx哥。
来源:juejin.cn/post/7383342927508799539
程序员节快乐!– 致所有 1024 码农的幽默与哲思
今天是 10 月 24 日,也就是传说中的 “1024 程序员节”,这一天是属于全世界程序员的“狂欢日”。为什么是 1024 呢?因为 1024 是 2 的 10 次方,是计算机世界里最常见的数字之一——特别是在存储和数据的单位里,如 1KB = 1024 字节。它象征着二进制与数字化生活的核心。
程序员们每天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奇思妙想、反复调试和对代码的无限热爱。所以,今天我们不聊崩溃的服务器、也不谈工期紧张的项目,来一点轻松幽默,借助我们熟悉的 PHP,用代码带来一些欢乐!
1. 程序员的内心独白
作为一个程序员,最常见的恐惧是什么?是生产环境里的“意外”。让我们看看如何在 PHP 中模拟这种恐惧的场景:
<?php
// 在生产环境执行的一段不该存在的代码
if (getenv('APP_ENV') === 'production') {
echo "啊!为什么这段代码会在生产环境运行?!\n";
} else {
echo "你还在开发环境,放轻松。\n";
}
?>
输出:
啊!为什么这段代码会在生产环境运行?!
程序员的噩梦就是这种了:忘记屏蔽的调试代码在上线后引发了一场“灾难”,手忙脚乱地撤回。还好我们有版本控制和备份。
2. 程序员的平凡一天
程序员的一天通常由无数的 bug
和 debug
组成。我们来看一段有趣的 PHP 代码,模拟一位程序员一天的工作流程:
<?php
$bugs = 10;
$debugs = 0;
$coffee = 1;
while ($bugs > 0) {
$debugs++;
echo "调试第 $debugs 次,修复了1个bug。\n";
$bugs--;
if ($debugs % 3 === 0) {
echo "喝杯咖啡提提神吧!\n";
$coffee++;
}
}
echo "所有bug修复完毕!你喝了 $coffee 杯咖啡。\n";
?>
输出:
调试第 1 次,修复了1个bug。
调试第 2 次,修复了1个bug。
调试第 3 次,修复了1个bug。
喝杯咖啡提提神吧!
调试第 4 次,修复了1个bug。
调试第 5 次,修复了1个bug。
调试第 6 次,修复了1个bug。
喝杯咖啡提提神吧!
调试第 7 次,修复了1个bug。
调试第 8 次,修复了1个bug。
调试第 9 次,修复了1个bug。
喝杯咖啡提提神吧!
调试第 10 次,修复了1个bug。
所有bug修复完毕!你喝了 4 杯咖啡。
这就是程序员的一天,似乎修复一个 bug 的代价往往是多喝一杯咖啡。喝杯咖啡是充满仪式感的事情,只有这样,程序员才能在层出不穷的 bug 中找到自我。
3. 程序员的经典吐槽
编程界有很多经典的笑话,最常见的就是 "It works on my machine",意思是代码在我的电脑上运行没问题,那为什么在其他地方总是崩溃呢?让我们用 PHP 来重现这个场景:
<?php
$environment = "development"; // 在开发环境完美运行
function itWorksOnMyMachine($env) {
if ($env === "production") {
throw new Exception("在生产环境中崩溃了!");
} else {
echo "在开发环境中运行良好!\n";
}
}
try {
itWorksOnMyMachine($environment);
} catch (Exception $e) {
echo $e->getMessage();
}
?>
输出:
在开发环境中运行良好!
然而当我们切换到生产环境时:
$environment = "production"; // 在生产环境突然崩溃
输出:
在生产环境中崩溃了!
这就是所谓的“本机没问题,但上线必然出问题”的尴尬。
4. 程序员的哲学思考
程序员常常思考这样的问题:究竟是我在调试代码,还是代码在调试我?这是每个开发者都要面对的编程哲学问题。我们用 PHP 代码来表达这种深刻的哲学思考:
<?php
function whoIsDebuggingWho($iterations) {
$you = "程序员";
$code = "代码";
for ($i = 0; $i < $iterations; $i++) {
if ($i % 2 == 0) {
echo "$you 在调试 $code\n";
} else {
echo "$code 在调试 $you\n";
}
}
}
whoIsDebuggingWho(5);
?>
输出:
程序员 在调试 代码
代码 在调试 程序员
程序员 在调试 代码
代码 在调试 程序员
程序员 在调试 代码
在调试的过程中,有时候会让你感觉代码有它自己的意志,总是在你修复一个 bug 的时候带来另一个问题,就像代码在调试你一样。
总结
在程序员节这天,致敬所有在键盘前日夜奋斗的开发者们,你们的努力创造了现代数字世界的奇迹。程序员的工作可能常常伴随着压力和挑战,但每一次解决问题的瞬间,都是无价的成就感。1024,不只是一个数字,它是程序员精神的象征:精简、高效、充满逻辑的美感。
祝大家 1024 节快乐,愿每行代码都顺利运行,每次编译都能一键通过!
来源:juejin.cn/post/7429349035893784630
研发团队没有战斗力,怎么解?
研发团队没有战斗力,怎么解?
在现代企业中,研发团队的战斗力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技术驱动型的公司。
一个高效、有战斗力的研发团队不仅能快速适应市场变化,还能通过技术创新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那么,如何才能打造一个有战斗力的研发团队?
我们先界定问题,拆解问题,然后再看怎么系统化的去解。
1 界定问题
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有战斗力的研发团队」,并清楚当前团队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
用我和我们家闺女常说的,当有人和你说一些事情的时候,需要看一下他说的「是一个观点还是一个事实」。「研发团队没有战斗力」,这明显是一个观点。基于这个观点,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去拆解这个观点背后的事实,并找到支撑这个观点的具体原因。
那事实有哪些呢?
1.1 任务完成效率低
团队的任务完成效率可以通过数据来衡量。如果团队频繁出现项目延期、任务积压,或者在完成某些任务时总是比预期时间拖延很多,这通常会被认为是研发团队没有足够战斗力的重要表现之一。这里的事实包括:
- 项目计划与实际进度的差距有多大?
- 每个任务的平均完成时间是否过长?
- 团队在解决问题时是否常常遇到瓶颈?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项目管理工具(如 Jira、Trello 等)来进行追踪和量化。一旦明确了当前的情况,我们就能更好地了解团队效率低下的具体原因。
1.2 沟通不畅
沟通问题是研发团队中非常常见的困扰之一。它可以通过以下事实来体现:
- 团队成员之间是否常常因为沟通不足而产生误解?
- 在跨部门协作中,是否有任务交接不清、信息传递不准确的情况?
- 是否存在因为沟通问题导致的工作重复或返工?
通过团队内部的回顾会议、跨部门的反馈等方式,可以明确沟通问题的具体表现和影响。沟通不畅往往会拖慢整体效率,降低团队的战斗力。
1.3 团队士气低落
士气低落是另一个常见的观点化描述,但它背后有很多具体的事实可以支撑:
- 团队成员是否主动承担任务,还是常常出现推诿现象?
- 团队的离职率是否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 团队成员是否经常表现出疲惫、倦怠,缺乏对工作的积极性?
如果团队中缺乏成就感、归属感,激励机制不到位,这些都会导致士气低落,进而影响团队的整体战斗力。通过员工满意度调查、绩效考核结果等数据,我们可以准确捕捉到士气低落的事实。
1.4 技术债务积累
「技术债务」经常会被忽视,但它实际上是研发团队战斗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以下事实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团队是否面临技术债务问题:
- 系统是否频繁出现 BUG,导致大量时间用于修复问题而非开发新功能?
- 是否有大量遗留的代码或架构问题,导致团队在进行新功能开发时效率低下?
- 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是否在不断下降?
技术债务的积累不仅会拖慢整个团队的开发进度,还可能让团队陷入“救火”而非创新的状态,这无疑是战斗力下降的一个重要体现。
1.5 质量问题严重
质量问题也是影响研发团队战斗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算是一种非常关键的事实表现。质量问题不仅影响产品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还会对团队的效率、士气和创新能力造成负面影响。在「研发团队没有战斗力」这一观点下,质量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具体事实:
- 有频繁的产品缺陷和返工,可以使用缺陷率、线上故障数、SLA 等指标来衡量
- 项目交付质量不达标,如功能不完整,性能问题,用户反馈差等
- 缺乏严格的代码审查和质量控制流程
1.6 工程化和系统化问题
「工程化和系统化问题」是影响研发团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团队规模扩大、项目复杂性增加的情况下。工程化和系统化不足通常会导致团队的开发流程混乱、效率低下、交付质量不稳定、可扩展性差,甚至会影响团队的整体协作能力和长期发展。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 缺乏标准化流程
- 自动化程度不足,缺乏自动化测试,手动操作的事项较多,重复劳动多
- 系统化不足,缺乏整体架构设计,模块耦合度高或者扩展性差
1.7 人才梯队问题
人才梯队是指团队中不同层级的人才储备和发展体系。如果团队中缺乏明确的人才梯队,意味着团队内部没有清晰的发展路径,成员的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团队的整体战斗力不足。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事实表现:
- 缺乏明确的晋升机制:团队中没有明确的晋升机制和路径,导致优秀的员工看不到职业发展前景,逐渐失去动力。
- 关键人员依赖严重:团队中的某些核心人员承担了过多的技术关键任务,一旦这些人离职或出问题,整个项目或团队都会陷入停滞。
- 缺乏接班人:当团队中的高层或资深技术人员调岗或离职时,缺乏能够快速接替其工作的接班人,导致项目推进或技术维护出现断档。
这些现象说明团队在人才梯队建设上存在严重不足,导致团队的持续作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差。
1.8 人才密度问题
人才密度指的是团队中高水平技术人才的比例。如果团队的人才密度不足,即高水平人才较少,团队整体的战斗力自然会大打折扣。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事实表现:
- 技术水平不均衡:团队中技术能力强的人数较少,大多数成员的技术能力不足以支撑复杂的项目开发,导致高水平的成员承担了大部分工作,而低水平的成员拉低了整体效率。
- 问题解决能力差:团队整体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往往需要依赖外部资源或高层决策,无法自主高效地解决技术难题。
- 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由于缺乏高水平人才的引领,团队内部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弱,难以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技术方案。
人才密度直接影响到团队的技术创新和问题解决能力,因此提升人才密度是打造高战斗力团队的关键。
2 分解问题
在明确了研发团队战斗力不足的主要表现后,我们需要进一步分解问题,以便逐步分析并找到解决方案。根据 MECE 的原则,可以将战斗力不足的问题分解为下列几个方面:
2.1 效率问题
效率是衡量研发团队战斗力的最直接指标之一。如果团队的任务完成效率低下,项目延期频繁,势必会影响整体战斗力。这一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子问题:
- 流程不清晰:团队的开发流程、测试流程、发布流程是否标准化?是否有明确的职责划分和操作步骤?
- 工具使用不当:项目管理工具、代码管理工具、自动化工具是否充分使用?是否存在大量的手动操作和重复劳动?
- 不合理的资源分配:团队成员的任务分配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某些成员工作过载,而其他成员任务量不足的情况?
- 瓶颈无法突破:团队在某些技术领域或开发阶段是否经常遇到瓶颈,导致任务卡住?
2.2 沟通协作问题
沟通不畅往往是导致研发团队效率低下和战斗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沟通问题可以进一步分解为:
- 跨部门沟通障碍:研发团队和其他部门(如产品、运营、市场等)之间的沟通是否频繁出现误解或信息不对称?
- 内部沟通不畅:团队内部成员之间是否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是否存在信息流动不畅或不透明的情况?
- 技术与业务脱节:研发团队是否充分理解业务需求?技术方案是否能够及时响应业务的变化?
2.3 士气和激励问题
研发团队的士气低落通常是由激励机制不合理、工作压力过大或缺乏成就感引起的。这个问题可以进一步分解为:
- 激励机制不健全:绩效考核、薪资、奖金等激励机制是否能够有效激励员工?团队中是否存在“吃大锅饭”的问题,导致优秀员工失去动力?
- 成就感缺失:团队成员是否能感受到工作的意义?是否有足够的成就感和归属感?
- 工作倦怠:团队成员是否长期处于高压、加班的状态,导致出现工作倦怠?
2.4 技术债务与质量问题
技术债务和质量问题会严重影响团队的战斗力,因为它们导致团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修复错误和维护上,而不是开发新功能或创新。技术债务和质量问题的细分包括:
- 代码质量差:团队是否有严格的代码评审流程?代码是否有良好的可读性、可维护性?
- 技术债务积累:系统中是否存在大量的历史遗留问题(如未重构的老旧代码、架构问题等),导致维护成本高、开发效率低?
- 缺乏自动化测试:团队是否有足够的自动化测试覆盖?是否依赖大量的手工测试,增加了测试和发布的成本?
2.5 人才梯队建设不足
人才梯队建设不足意味着团队缺乏不同层次的人才储备,导致团队的整体战斗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受限。具体问题包括:
- 晋升机制不明确:是否有清晰的晋升机制和职业发展通道?员工是否知道如何通过努力获得晋升或更多的成长机会?
- 接班人缺失:是否有计划培养接班人,确保每个关键岗位都有后备力量?
- 关键依赖严重:团队是否过度依赖某些核心人员,一旦这些人离职或请假,项目进展是否会受到严重影响?
2.6 人才密度不够
人才密度不够会导致团队在面对复杂技术问题时缺乏足够的解决能力,团队的技术创新能力也会因此受到影响。这个问题可以进一步分解为:
- 招不到合适的人:招聘过程是否存在瓶颈,导致无法及时引入高水平的技术人才?
- 人才培养不足:是否有系统的内部培训机制,帮助团队成员提升技术水平?
- 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团队成员的技术能力是否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整体效率不高?
2.7 工程化和系统化不足
工程化和系统化不足会导致团队效率低下、交付质量不稳定,无法应对复杂的项目需求。具体问题包括:
- 开发流程不标准:是否有统一的开发、测试、发布流程?是否存在大量的手动操作?
- 自动化程度不够:系统的开发、测试、部署等环节是否充分利用了自动化工具?是否存在大量重复的手工劳动?
- 架构设计不合理:系统的架构设计是否能够支持业务的扩展和未来的发展需求?是否存在模块耦合度过高、扩展性差等问题?
3 体系化的解决问题
解决研发团队没有战斗力的问题,是一个多维度、跨职能的系统性工程。它涉及到组织文化、组织结构、技术架构、流程设计、工程系统和度量考核等多个方面。每个维度的优化和提升都能够为研发团队带来战斗力的增强,但这些维度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彼此支撑的。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研发团队战斗力的提升不仅仅是为了提高「速度」,更是为了提高「质量」和「价值」,即更高效地交付更优质的产品,满足业务需求,并为公司创造长期的价值。
3.1 组织文化和沟通机制构建
组织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直接影响员工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一个以创新和协作为核心的组织文化能激发员工的创造力,鼓励他们尝试新方法和新技术,并在失败中学习和改进。文化的塑造对研发效能提升而言,是打下「地基」的工作。
如何构建?
- 建立跨部门沟通机制:通过定期的跨部门会议或项目复盘,确保技术、产品、业务等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顺畅。可以采用 OKR 或双向沟通机制,让各部门了解彼此的目标和进展,减少信息孤岛。
- 鼓励知识共享:定期组织 技术分享会、内部培训,以及设立 技术博客 或 Wiki,这样可以促进技术积累和知识在团队内的流动。还可以通过内部的 导师制,帮助新员工快速融入团队。
- 认可和激励创新:设立相应的 奖项 或 肯定机制,对提出创新方案或成功实施新技术的员工进行公开表扬和奖励。比如可以设立 季度创新奖,以鼓励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不断试验和改进。
- 领导层的共识:研发负责人应确保与高层管理者达成一致,使研发效能提升工作得到高层支持。领导层的共识会帮助在资源分配、目标设定、团队管理等层面为研发效能的提升提供保障。
我们可以进行如下的一些具体的操作:
- 定期组织 跨部门的需求讨论会 或 研发复盘会,确保各个部门的需求和反馈能够及时传递。
- 设立 激励计划,对优秀的创新项目和技术方案进行奖励。
- 通过 员工满意度调查 或 一对一访谈,了解员工对现有文化的看法,并持续改进。
3.2 调整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决定了信息的流动、资源的分配以及决策的效率。一个灵活的、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能够促进创新,加速决策过程,同时减少层级间的沟通障碍。通过合理的组织结构设计,可以让团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具备更强的反应能力。
组织结构的调整需要根据实际的团队情况以及业务情况来做优化,是职能型,还是项目型,还是矩阵型等等,可以有如下的一些参考思路:
- 小型化、自治化的团队:采用 跨职能团队 的形式,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紧密合作。每个团队都拥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能够快速响应业务需求。采用 Spotify 模式 或 Scrum 团队 的形式,打破职能部门壁垒,形成更快速决策和执行的团队。
- 灵活的项目管理机制:引入 动态人员管理 和 内部创业机制,让团队能够根据项目的需求灵活调整人员和资源配置。通过设立 内部孵化器,让员工能够在公司内部尝试新的项目和解决方案。
- 减少管理层级:通过扁平化管理,减少中间层级的沟通障碍,形成更直接的反馈机制。管理者应该更多地起到 协调者 和 支持者 的作用,而不是微观管理。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
- 设立多个 跨职能团队,每个团队独立负责某个产品或项目的端到端交付。
- 引入 OKR 管理机制,确保各个团队的目标与公司整体战略保持一致,并且团队间可以灵活协作。
- 定期进行 组织结构评估,根据业务需求和人员成长情况灵活调整团队架构。
3.3 评估并调整技术架构
技术架构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团队的研发效率。如果架构设计不合理,团队的开发成本会持续增加,迭代速度会变慢,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也会下降。通过合理的架构设计,可以让团队更高效地应对变化和扩展需求。
以下为一些评估和调整的思路或原则:
- 模块化、低耦合的架构设计:在架构设计中,遵循 高内聚、低耦合 的原则,确保系统模块之间的依赖性降到最低,便于独立开发和部署。采用 微服务架构 或 服务化架构,将系统拆分为相对独立的服务,确保每个模块可以独立扩展和维护。这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是很少有组织做得很好。且这里需要根据实际的业务需要和当前架构形态来决策。
- 云原生架构:通过云原生架构,使用 Docker、Kubernetes 等容器化和编排技术,实现系统的一致性和可移植性,支持快速部署和环境隔离。
- 灵活的技术栈: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栈,而不是盲目追求技术潮流。技术选择要与团队的技术能力和业务发展阶段相匹配。
- DevOps 和 CI/CD 实践:通过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CI/CD)来加速产品发布,减少人工操作的错误,提升发布频率和质量。
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
- 进行 架构评审,定期对系统的技术架构进行审查,确保架构能够支持当前和未来的业务发展。
- 引入 DevOps 实践,通过自动化工具(如 Jenkins、GitLab CI 等)实现持续集成和交付。
- 采用 微服务架构 进行系统划分,确保各个服务可以独立开发、测试和部署。
3.4 优化研发流程
研发流程设计是确保研发活动高效进行的关键。良好的流程设计可以减少非必要的工作,清晰定义各个阶段的输入、输出和质量标准。同时,优秀的流程设计能帮助团队在每个环节上减少浪费,提升整体效率。
以下为常用的一些优化思路:
- 引入敏捷开发方法:采用 Scrum 或 Kanban 等敏捷开发方法,确保团队能够快速响应需求变化,并通过短周期迭代逐步交付产品。不能为了敏捷而敏捷,根据当前团队情况来实施。
- 精益开发思想:通过 精益思想(Lean),消除流程中的浪费,减少不增值的工作。例如,减少不必要的会议、文档、审批流程,提升团队专注于高价值任务的时间。
- 自动化流程:通过引入自动化工具,简化开发、测试和发布流程,减少手工操作和人为错误。比如自动化代码检查、自动化测试、自动化部署等。
- 数据驱动的流程优化:通过 数据分析工具(如 Jira、SonarQube 等)监控流程中的瓶颈点和低效环节,并持续优化流程。
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来做一些落地的操作:
- 定期进行 流程审查会议,分析当前流程中的低效环节和瓶颈,提出改进方案。
- 采用 需求交付周期 和 需求吞吐量 等指标,衡量每个迭代的效率,并根据数据优化流程。
- 使用 自动化工具 完成代码检查、测试和部署,减少人工干预。
3.5 优化工程系统
工程系统是研发效能提升的基础设施。包括代码管理、构建、测试、部署等一系列工程实践。通过系统化的工具和方法,可以减少重复性工作,提升研发的效率和稳定性。
工程系统如何优化?
- 统一的开发环境:建立统一的开发环境和工具链,确保团队成员在同一套标准下工作,降低环境差异带来的问题。采用 Docker 等容器化技术,确保本地开发环境与生产环境的一致性。
- 自动化测试平台:通过自动化测试平台(如 Selenium、JUnit、TestNG 等),实现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回归测试的自动化,提高产品质量,减少人工测试的负担。
- 版本控制系统:采用 Git 等版本控制系统,建立合理的分支管理策略(如 GitFlow),确保代码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 监控和日志分析系统:引入 监控工具(如 Prometheus、Grafana)和 日志分析工具(如 ELK Stack),确保系统的运行状况可视化,尽早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
- 建立统一的 Docker 镜像仓库,确保开发和生产使用相同的基础环境。
- 使用 持续集成工具(如 Jenkins)进行代码的自动化构建和测试。
- 设立 监控和报警机制,确保系统的健康状况能够被实时监控。
3.6 构建度量考核
度量考核是研发效能提升的反馈机制。它为团队提供了衡量成果和改进的依据,帮助团队识别问题、跟踪进度,并调整优化策略。没有量化的度量,研发效能的提升就缺乏方向和依据。
同时,度量可以让战斗力这个概念可视化出来,更明确什么是有战斗力,什么是没有战斗力。
我们可以用如下的方式落地:
- 建立科学的度量体系:用一套符合团队实际情况的指标体系来衡量效能,覆盖项目进度、产品质量、团队效率等方面。常见的度量指标包括 需求交付周期、缺陷率、代码覆盖率、部署频率 等。
- 定期审视数据:定期对这些指标进行审查,分析趋势和异常,找出影响效能的主要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
- 将度量结果与激励机制挂钩:通过绩效考核,确保团队成员的贡献能够被量化和认可,并通过奖励机制激励团队不断提升效能。
实际操作:
- 建立 研发效能仪表盘,实时监控团队的效能指标。
- 每月定期召开 效能回顾会议,根据数据分析报告,制定下一步的改进计划。
- 将 研发效能指标 纳入团队的 OKR 或绩效考核体系,确保团队成员的目标与效能提升保持一致。
4 小结
提升研发团队的战斗力是一个体系化、系统化的工程,涉及到组织文化、组织结构、技术架构、流程设计、工程系统和度量考核等多个层面。通过在这些维度上进行持续优化,可以显著增强研发团队的战斗力,提升产品交付的速度、质量和创新能力。
如果要真正的解决研发团队没有战斗力的问题,在上面界定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还需要有如下的一些操作和逻辑:
- 建立目标和成功判断
- 制定详细的解决方案
- 设定里程碑
-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 风险判断和未来改进
只有完整落地详细的工作计划,完成里程碑,一步一个脚印,才能真正的打造出有战斗力的研发团队。
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因此在执行时需要根据具体场景进行灵活调整。最终目标是帮助研发团队在高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更高效、更稳定地交付高质量的产品,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
来源:juejin.cn/post/7430058214982926386
从《逆行人生》聊聊中年程序员的出路
赶在下架前去看了《逆行人生》。
这部电影讲述了高志垒——一个架构师,被裁员后,在找工作两个月颗粒无收的情况下,被逼无奈去跑外卖的故事。
个人感觉还是很值得一看的,是一部很好的现实题材电影,并没有网上说的资本迫害打工人还要打工人努力奋斗的感觉。
有年轻人说,难以共情。70万年薪的人最后要落到为了 15k 的月薪而奔波,他不理解为什么。然而就我亲身经历而言,无路可走的时候,我们的确会做这样的选择。
我们先来看看中年程序员有哪些选择。
中年程序员有哪些出路?
继续打工
打工,无疑是多数人的选择。毕竟上一天班赚一天的钱,这种稳稳的幸福还是大部分人的追求。但打工也不能停滞不前,还是要不断学习、拓展自己的能力,尤其是我们IT行业,技术更新迭代快。如果不学习,很可能 3 到 5 年就被淘汰了。
程序员要晋升、跳槽,主要学习方向以下两种:
- 拓展技术的深度与广度:高级开发、架构师、热门行业的开发如AI等;
- 向外拓展自己的能力:培训机构老师、高校老师;技术管理;
自己单干
继续打工,无疑都会碰到被裁员的风险,你个人的命运始终掌握在老板甚至顶头上司的手里。如果你不甘于此,就要开创性地走其他路了。这对个人的挑战都是极大的。
程序员可以凭借技术能力逐渐向外扩展:
- 独立开发:承接项目或者自研产品
- 创业:成立公司、团队,完成开发工作
彻底转行
也有部分人被彻底伤透了心,完全不再进入这个行业了,转向其他行业了。
- 网络兼职:写手、影视剪辑等;
- 中年三保、铁人三项:保安、保姆、保洁、快递、司机、外卖。这个是被大家调侃最多的;
- 其他行业的打工者:如制造业、外贸等行业;
- 开店或者创业:存上一笔钱开店或者做一间自己喜欢的公司,也是一些人的选择。
我们应该如何选择?
如上所见,程序员能做的选择还是比较多的。我们将这些工作列个表,列一下所需要的能力与所承担的责任,以及最后的风险,以便做选择:
可以看到,每个方向其实都是有风险的,并没有不存在无风险的职业与方向。那是不是我们就可以完全凭借个人喜好来决定呢?并非如此,这些选择对大部分人而言,还是有优劣之分的。
不推荐铁人三项、中年三宝
首先,我个人其实非常不建议程序员转行去做起他行业的,除非迫不得已,尤其是从事体力劳动。
因为这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与时间。中年人无法靠比拼体力取胜,工作时间长,也无法取得工作生活平衡。在电影《逆行人生》中,高志垒虽然赢了第一个单王,但可以看出其靠的更多是运气,行业老大哥或退出竞赛、或家里有事提早离开。
另外就是,AI 技术发展和市场供需变化。不久前武汉的萝卜快跑落地,相信大部分滴滴司机都感受到了被淘汰的可能。而且这类工作市场基本上已经饱和,所以薪酬只会越来越低。
其他的网络兼职、去制造业服务业打工,这些都是门槛低,程序员即使有技术与能力,也不见得有任何优势的,所以也是不推荐的。
而开店或按自己的兴趣来创业,则非常看你个人能力了,同样需要更谨慎的考虑,当然你如果家财万贯,倒是可以任性一把。
更推荐提早规划、提早行动
剩下的职业方向其实都是推荐的,因为多多少少跟我们自身学习的技术是相关的。将我们的能力逐步往外扩,逐渐走出舒适圈,是更合适的一个发展路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建议尽早立下目标,提前规划,尽快行动的。
如,希望做老师,可以提早在企业内部做讲师、技术讲师,给新人讲解。锻炼好自己的沟通表达能力,多想想如何让新人更好地融入企业、进入工作状态。
又如,你想自己创业,那可以开始就留意你手头上做的产品是如何开发、运营的。公司如何分配人力物力去做的,如何做商业变现的,如何寻找客户的等等这些问题。不仅要站在技术角度、也要站在公司的角度多思考、多学习、多实践。甚至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提出转岗去做产品、技术管理,更早地锻炼自己所需的创业的能力,能让自己日后的路走的更顺。
高志垒为何还是选择送外卖?
回到电影,既然都不建议程序员从事体力劳动,高志垒好好的一个架构师,也是有脑子的,为啥最后还是选择了外卖员呢?
首先,从影片一开始可以看出,高志垒选择了架构师或者技术管理偏技术方向,因其手头上还有一线开发的任务。显然对于 45 岁的他,在打工这条路上几乎已经到顶了。
然而,他并没有做好职业规划,甚至从未考虑过失业的风险。在突然失业时,才发现市场上几乎找不到自己的职位、薪酬,最后简历也是乱投一气了;而中产返贫三件套:高额房贷、全职太太、国际学校,他几乎全都拥有;并且还大笔地投资了 P2P ,因其爆雷导致家庭财产大量损失;再加上其父亲突发重病,住院急需要钱。
所有的状况同时出现,所有的压力压在身上,在两个月投递简历无果时,他听说送外卖能补上房贷月供差额的数目,宛如找到救命稻草一般,毅然加入了外卖行业。
如何避免陷入被动状况?
如何避免我们也陷入高志垒的状况?
除了像上面说的提早积攒自己的能力,提早做规划、更早地行动外,程序员也应提升技能多样性,特别是专业外的技能;同时在职业中后期应寻找到更利于个人发展的公司或项目;还需要拓展人脉,保持与行业内的沟通交流;在最后,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平衡好工作,让自己的职业寿命尽可能地延长。
而在财务上,做好失业准备、甚至为后续独立开发、创业等积攒资金都是必要的,所以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做好家庭财务的规划,如:
- 留出紧急备用金:为应对突发事件,如失业或疾病,应建立足够的紧急基金,一般建议为家庭日常开支的3-6个月。
- 谨慎投资:只投资自己熟悉的产品;了解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再投资;同时避免将所有资金投入到单一的高风险产品中,如P2P,应进行资产配置,分散风险。
- 购买保险:为家庭成员购买适当的健康保险,以减轻因病致贫的风险。
- 做好财务预算、规划:每年、每月做好财务预算;同时对于房贷和教育投资等大额支出,应进行详细的财务规划,确保在收入中断时也能应对。
- 增加收入来源:尽可能地增加家庭收入来源,比如配偶就业或开展副业,减少对单一收入的依赖。
总结与思考
在戏里的高志垒无疑是幸运的,家庭和睦,家人都给予最大的支持,愿意一起度过难关。再加上自己开发的小程序“路路通”,同事间互助互利,最后,成功拿到了单王,并帮家里度过经济危机。
然而最后的结局,高志垒并没有“逆袭”人生,而是在“逆行”人生中,调整了自己。最后他卖掉了大房子,搬到了小房子住,老婆依然在工作,孩子也放弃了就读国际学校、老人靠自身意志力完成了康复。
这也是我觉得这部电影还算现实主义之处。并没有理想中的事情发生,就像现实生活中那些受挫的人们一样,最后选择降低生活标准,继续前行。
最后的最后,问一下大家,如果你面临电影结尾彩蛋中的情景,有一个外卖公司的高层老板对你开发的“路路通”小程序感兴趣,你会如何选择?
- 卖掉小程序,拿钱走人
- 加入外卖公司,继续开发
- 不卖,开源
欢迎留下你的答案与思考,一起讨论。
来源:juejin.cn/post/7414732910240972835
如果你想做副业,不妨看看我这3个月的奋斗史
看过我文章的小伙伴应该也都知道,去年我是坚持了每周更新一篇技术文章,去年文章总数算下来也有个50篇左右,然后今年立下的flag是:
- 再学一门语言,比如鸿蒙开发、游戏开发等等。这个flag是做到了,目前为止可以运用kotlin开发Android原生应用。
- 继续在掘金平台输出文章,至少做到每周一更。年初原本想着是每周2-3更,但是目前看来是完全没做到,因为这2个月的个人时间全都扑在了“副业”上。
所以接下来,我会将这3个月的心路历程讲给大家听,如果大家想做副业,可以参考一下我的经历。
过年这段时间的思考
时间回退到去年过年的时候,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今年2月份是去年过年的时间点。我司是放了2周的假,那个时候我的工作年限是2年半(可以出道了,哈哈哈)。从大学到目前为止,心里一直有个声音告诉我:
我不可能通过打工来实现理想中的生活状态。原因如下:
1、房贷、车贷、孩子教育、大病、未知的风险,这些因素会导致生活质量非常脆弱。当然这也要因人而异,毕竟过的是否开心只有自己知道。
2、疫情后时代,裁员潮一浪更比一浪强,毕业人数越来越多,岗位越来越少,谋得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也趋近于“99%的运气 + 1%的努力”。
3、原来我努力学习技术是为了更好的打工,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你不能独善其身,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双赢。
所以,年后在回北京的路上,我决定今年要尝试一下,不要把所有的时间全扑在技术上,可以考虑做一下“副业”。
如何做副业?
我个人比较喜欢看电影、电视剧、动漫、NBA。影视解说这个赛道可能就比较适合我,定了赛道以后,视频发到哪个平台呢?今年短视频平台特别多,抖音、快手、视频号、B站、西瓜、甚至是支付宝里都可以刷视频等等。在综合考虑之后,我选择了微信视频号。原因如下:
- 微信不缺流量,也不缺广告商赞助。
- 视频号绝对是某讯今年发力的重点,因为官方不止一次在公共场合里说明了视频号的重要性,而且春节晚会上也出现了视频号的赞助。
- 视频号上目前竞争不激烈(这句话只在2024年6月前生效),因为用的人还不是很多,所以这个阶段对视频质量的管控还不是很严,毕竟它要吸引用户进来,前期肯定不会管控太严,而且流量也会给的很足。
于是2024年2月18日,我的第一条影视作品在视频号上发布了。
这是我第一次剪辑影视作品,花了3天时间。当时的播放量就是200多,你现在看到710播放量是2月18日 - 6月16日的播放量。那个时候粉丝数量是1,对,没错,就是你们想的那样,那个1就是我自己,哈哈哈。当时剪辑第一条视频的时候,说实话完全是一边学习一边剪辑,而且那个时候我进入了一个误区,就是必须要剪辑的完美,所以前2天一直没有产出,这个时候我慌了,2天一点产出都没有,所以第3天的时候我告诉我自己,先把视频发出去,你又不是只发一条视频,后面的视频慢慢优化,不要想着一口吃个胖子。
前2条视频都是有关三国的视频,那个时候播放量都是200多,但是从第3条视频开始,播放量直接破万,有的能达到10w。为啥会有大的播放差距?后来我复盘了一下,是因为我当时正好踩中热点了,并且竞争不激烈。第三条视频以后,我开始剪辑《南来北往》这部影视剧,当时这部电视剧可以说是非常火,没看过的小伙伴强烈建议你去爱奇艺上观看一遍,真的超级好看。
因为周一到周五上班嘛,所以周六周天我会把下周要发的视频全都剪出来,一天至少按时发一个作品,就这样,差不多2周左右的时间吧,我的有效粉丝突破了100个。
视频号是分等级的,等级跟粉丝有关系,等级越高,视频的基础播放量就越高,能解锁的权益也会越来越多。
有效粉丝数量突破100个,这个阶段是比较难的,原因如下:
- 你要审视自己的作品质量。自己剪出来的东西是否有待提高等等。
- 你要确定细分赛道,影视解说都算是一个大概念,它可以再细分为 “影视解说”、“影视混剪”、“影视情感”。
- 一天分很多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流量不一样,所以你要测出自己的作品在哪个时间段里,播放量比较高。
我原以为影视解说这条道路会这么顺的走下去,结果因为没有版权+播放量太高,被投诉侵权了。不是我吹,如果那个时候你在视频号里搜索“南来北往”,你看到的视频大部分都是我剪出来的。
说实话,我也是第一次见到这种阵仗,吓的我把所有关于“南来北往”的20多部作品连夜下架删除了。
在对比了其他平台后,我得出了如下结论:
- 平台之间是有合作的,这部影视剧在这个平台算侵权,但是在其他平台里就不算侵权。
- 二次创作的质量要高,要不然很容易就会被判违规,所以我已经完全转为纯影视解说。
- 还是要看平台规则,要尊重平台的规则。
影视号在视频号里如何赚钱?
相信这个话题是你们比较喜欢看的,根据我的历程,影视号在视频号里的变现途径有以下几个方向:
- 当你的作品播放量能够稳定突破10w的时候,或者每周的播放总量能够稳定突破50w的时候,会有很多人主动找你合作。
- 视频号里有视频变现任务,你可以主动去接一些变现任务,然后等待任务结束后结算。当然,这个只有当你的有效粉丝数量突破100的时候,你才有资格去接任务。
- 如果你的有效粉丝数量突破1000的时候,你可以挂商品链接,用户从你的链接点进去后,如果发生了交易,你会在中间赚一些分成,这个跟抖音的规则差不多。
- 如果你的有效粉丝突破了5000的时候,你的账号就可以解锁商单功能。就是将自己的报价放出去,如果广告主找你合作,那么他就要遵循你的视频报价。一条1分钟以下的视频报价是多少,一分钟以上的视频报价是多少等等。
当然我说的这几个方向,都必须要遵循平台的规则。所以前2年,在抖音上,80%的探店账号都赚到了钱,就是因为前几年,探店视频在抖音上是趋势,如果前几年你在抖音上发探店视频,能够做到基础的每日一更,你的流量一定不会差,而且你也一定能够接到商单。
最后
又到了该和大家说再见的时候啦,这3个月确实是学到了很多东西,这3个月的奋斗史也绝对不仅仅是视频号,在其他方面上我也有很多很深入的尝试。
以上内容绝对没有任何的引导,只是自己上半年的一个分享,如果你还想看更多的,有关我在其他方面的尝试,欢迎评论区里发言,嘿嘿,我们下期再见,拜拜~~
来源:juejin.cn/post/7380510171640446988
大龄程序员尝试了不一样的兼职体验
- 自我理解
我可能和大部分程序员是一样的,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程序员,没有远大理想,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踏踏实实的做好工作,平时做好技术积累。即使目前已经36了,但不善于交际,依然是一个最底层的程序员,每天依然是写代码。在一家很小的小公司里面干了十多年了,可能公司比较小,危机也没有大公司那么强烈,即使经历了三年疫情,一个小公司活下来也是奇迹。在35岁前,我也并没有什么工作危机感。但是随着过了35岁,感觉可能程序员并不能干一辈子,而且这个感觉越来越强烈(不知道为什么会有)。所以一直就想找找其他的职业方向,列如兼职什么的,先尝试一下,毕竟之前什么也没做过。
- 想法的迸发
自从有了这个想法,我就开始不断的去了解那些是可以做的。例如自媒体,自媒体的选材又很多,知识分享类的,感受分享类的,直播讲课类的等。总之想了很多,但由于自己表达能力不是很好。多次录视频尝试后,还是不行。不得以放弃掉。后来接触送外卖是从一个朋友那里了解的,他也是兼职送,每周末兼职。大概每天能赚个200到300左右。经过朋友的鼓励,我选择尝试一下。
- 开始准备工作
可能送外卖和大家理解的还不一样,不是有个电动车就能送的。得租一个或者买一个能够换电的电动车,能够随时换电,不用担心没电的情况。接单也不是注册app就能接,这个也得有方法的,下面讲。开始准备租车,租车方式很多,大概租车价格都差不多,基本在500到700之间,包含租车和租电。总之租好车和注册号APP,按照流程做好认证,把学习课程做完就可以正式跑单了。
- 跑单开始
开始跑单的时候是由朋友带着跑了一次,怎么接单,接派单,怎么取单,怎么送单。跑了一次后也就明白了整个流程。我就开始自己跑,由于自己刚开始跑,我就选择接一单跑一单(外卖大神都是一次接十多单)。但是跑的过程中也是好多问题,商家找不到了,客户楼栋找错了啊,路线导航错了,送错人了,车到一半没电了等等。好多问题,但是万幸的是到目前还没有超时过。
- 跑单时间和收入
最开始是周末跑的,后来感觉停不下来了,现在每天中午休息的时候跑一个半小时,晚上不跑好好休息,毕竟还要上班,主业还是很重要的,周末继续跑。现在收入大概平时中午能收入二三十左右。周末能到200左右了。截至目前已经连续跑了两周了。
- 跑单后的感受
第一个身体上的感受,感觉之前的身体太弱了,最开始非常累,现在已经习惯点了。感觉自己的精神和专注度比之前要提升很多。虽然累,但是第二天还是很精神的,最起码感觉比之前要有很大的提升。 第二个就是眼界上面,每天都能够接触不同行业的人,看到很多的事情,比之前接触的人要多得多,而且大多数人对送外卖的是非常友好的。第三个就是通过送外卖可以看清很多东西,列如有些外卖真的环境很差,而且点的人还超级多。每次我都想提醒下这些人下次不要点了。有的时候打包外卖的人很快,有的就非常慢(这大概也是摸鱼),通过别人看自己也能理解一些东西。
- 给大家的建议
虽然感觉大家不一定能够点进来看,但是万一你点进来,并且看到了这里。我希望给你的建议就是如果你找到一个兼职的方向,请马上行动起来,并且坚持,如果不行,就换一个,马上行动,再坚持。
也希望大家能够给我一些兼职方面的建议,我的眼界太局限了。可能有些行业我能够做好的,但是我并不知道的。在这里我谢谢大家。
来源:juejin.cn/post/7428785902640316451
90后在技术上开始被00后嘲笑了,90后该何去何从?
只要你不断的学习,哪怕学习一项新技术生命周期只有五年,未来十年内这个行业找口饭吃还是不难的, 如果互联网赛道太卷,也可以换个赛道
前言
事情是这样的,最近我正在做一个项目需要用到Elasticsearch做全文检索,我们组刚好进了一个00后新人,这个项目需求是在原来的搜索上增加很多新的字段,他说:新增加的字段他一会整理下然后添加到老索引上,我当时说:我们Elasticsearch索引里面有好几千万的数据,有一套添加字段的流程,需要重建索引比较麻烦的,大致流程是:先创建一个新的索引,然后reindex老数据到新索引中,然后再将别名重新指向新索引,具体流程可以参考我之前的文章《EalsticSearch添加字段后重建索引方法》。他说不需要这么麻烦啊,直接添加就好了,当时我就愣住了,我说你这有点超出了我的认知,在我的认知里Elasticsearch添加字段都是需要重建索引了,你确定索引里添加新字段不需要重建索引也能被检索到,他被我这么一问也有点不自信,然后我就实际求正了一下,在Elasticsearch7.10里添加字段确实不需要重建索引,就和Mysql添加字段一样,可能是我的知识有点落伍了,所以这里也学习、记录、反思一下。
一、添加索引
1.1 创建索引
第一步我们创建一个user索引,里面添加一个id字段:
PUT /user
{
"mappings": {
"properties":
{
"id": {
"type": "long"
}
}
}
}
然后我们添加一条数据:
POST /user/_doc/1
{
"id":1
}
1.2 添加字段
现在我们需要为user索引添加一个userName字段,类型为keyword
PUT /user/_mapping
{
"properties": {
"userName": {
"type": "keyword"
}
}
}
然后 GET /user/_mapping
发现字段已经添加上了
{
"user" : {
"mappings" : {
"properties" : {
"id" : {
"type" : "long"
},
"userName" : {
"type" : "keyword"
}
}
}
}
}
为了验证添加字段是否能补检索,我们添加一条数据
POST /user/_doc/2
{
"id":2,
"userName":"赵侠客"
}
▲可以搜索出添加的字段
验证完全没有问题,字段添加上了,也能搜索,事实证明我的知识确实需要更新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的认知里添加字段是需要重建索引的,而且我身边的开发者也是这么认为的,可能是最初使用者用了这个方法,后来留给我们了,然后大家都觉得添加新字段需要重建索引,也就一直这么用下来了!!!
1.3 历史数据处理
新加字段后新数据都有了userName字段,但是老数据是没有userName字段的,处理方法有两种
- 老数据从数据库批量同步一下
- 老数据可以通过_update_by_query设置个默认值
POST /user/_update_by_query
{
"script":{
"source": "ctx._source['userName'] = "公众号:【赵侠客】""
},
"query": {
"range": {
"id": {
"gte": 0,
"lte": 1
}
}
}
}
_update_by_query还有很多其它参数,比如异步执行、查看执行任务、取消任务等等,具体可以参考官方文档: Update By Query API
二、修改|删除索引字段类型
2.1 修改索引字段类型
在 Elasticsearch 中,一旦创建索引,就不能更改现有字段的数据类型,因为Elasticsearch是构建了倒排序索引,试想一下比如userName现在是keyword类型,如果我想改成text类型并且使用ik_max_word分词器分词,如果Elasticsearch能支持修改,那么它需要 将所有的历史数据都使用ik_max_word分词一下再重建索引,如果数据量巨大这个过程是非常缓慢,就像Mysql大表修改索引是非常慢的,所以就不支持了。想要修改字段类型,最好的方法应该是按我之前写的使用别名+reindex方式《EalsticSearch添加字段后重建索引方法》
2.2 删除索引字段
Elasticsearch已经建立好的索引数据是无法直接删除一个字段的,不过可以有两种方式来解决:
- 第一种:是和修改字段类型一样,使用别名+reindex方式重建索引,
- 第二种:
是通过_update_by_query将历史数据中的字段删除掉,这种方法只能删除数据中的userName 字段值,mapping中的userName还是存在的,不过只要数据中没有userName字段其实和删除字段效果是一样的
POST /user/_update_by_query
{
"script": "ctx._source.remove("userName")",
"query": {
"bool": {
"must": [
{
"exists": {
"field": "userName"
}
}
]
}
}
}
2.3 批量删除数据
既然有了_update_by_query,那肯定就有_delete_by_query,我们可以批量删除数据
POST /user/_delete_by_query
{
"query": {
"match_all": {}
}
}
同样_delete_by_query也有很多其它用法,可以参考官方文档: Delete by query API
最后总结:
- 索引可以添加字段
- 索引字段类型不能修改
- 索引字段不能删除
三、焦虑的原因
前面写Elasticsearch不是本文的重点,只是我的引言,我是想让真正爱学习、有耐心看到最后的人能看到接下来的内容,本文的重点我是想聊聊对程序员这个行业的一点看法,为什么这个行业大都数人都非常的焦虑,刚工作的焦虑自己技术差,工作几年的焦虑自己要非升即走,工作很多年的焦虑自己会被裁。我觉得主要的原因就和上面写的案例有点关系。数学老师为什么不焦虑,越老越吃香?因为数学老师的教学经验会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而不断积累。比如三角函数有很多很难记的公式如:sin(A+B)=sinAcosB+cosAsinB,对于老师来说在刚工作可能25岁的时候下功夫记住,探索出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在他65岁的时间照样可以用,如果每年还能优化一下教学方法,那么他会在教学岗位上干的越来越顺,教学效果也会越来越好,自然越老越吃香。反观我们这个行业,10年前你可能对SSH框架(struts+spring+hibernate)非常精通,可是现在呢?完全没人用了,不仅不能帮助你,写在简历上别人肯定觉得你比较落后,也就是说你的经验是不能一直积累的。就好比今天上面这个添加字段的案列,可能今天来看Elasticsearch不支持修改字段类型,但是5年后你还敢说Elasticsearch不支持修改字段类型吗?你现在学习的知识也许只能使用5年,5年后现在学习的知识很可能不但不能帮助你 还可能拖累你,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的学习的时间、精力和效率还在不断的下降,这放在谁身上都会焦虑的。还拿数据老师教三角函数来说,如果每年都有几个三角函数公式被证明是错误,然后会有新的公式来取代,老的教学方法就不适用了,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那我觉得老师可能比程序员更焦虑。
四、破解之法
4.1、职业选择
选择大于努力,第一步我觉得要认清程序员这个行业的现状,不能因为初期工资高就一门脑袋往里扎,就像最近比较火的太原理工大学2024软件工程招60个班,近2000人,有多少人是了解这个行业的,现在不清楚自己是不是适合这个行业,一门脑子扎进去,以后会随着时间的发展会陷的越来越深,想跳出来也会越来越难。所以我觉得前期要定位自己适不适合这个行业非常重要,我觉得有以下特点的人是非常适合这个行业的:
- 逻辑思维强:编程工作需要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将复杂问题拆解成简单的步骤,并用代码实现。
- 耐心 和专注:编程过程中常遇到调试错误、修复bug等琐碎但关键的工作,这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专注力。
- 好奇心和学习 能力:技术更新快,编程语言和框架不断变化,适合做程序员的人通常对新知识感兴趣,并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 解决问题的能力:编程本质上是解决问题的过程,适合做程序员的人喜欢面对挑战,乐于通过逻辑推理和分析找到解决方案。
- 自我驱动力强:编程项目通常需要独立完成或长时间集中开发,具备自我激励、主动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
- 注重细节:代码中的小错误可能会导致程序崩溃,适合做程序员的人往往对细节有高度敏感性,善于发现和修复问题。
- 抽象思维:编程需要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据结构和算法,适合做程序员的人通常能在高度抽象的层次上思考问题。
- 沟通与协作能力:尽管编程看似是独立工作,但在实际项目中,程序员需要与产品经理、设计师、其他开发者等团队成员密切合作,清晰的沟通能力是关键。
- 抗压能力:程序开发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紧急需求、临时修改或技术难题,良好的抗压能力能够帮助程序员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冷静。
- 结果导向:编程工作最终是为了实现功能或解决业务需求,适合做程序员的人能够以目标为导向,高效达成任务。
同时我觉得有以下特点的人是不适合干程序员:
- 不喜欢学习新技术:程序员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技术、编程语言、框架等。如果对新知识没有兴趣,或排斥学习,那么很难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
- 缺乏耐心和细心:编程需要大量的调试和修复错误,这些过程往往繁琐且时间长。如果缺乏耐心或不注重细节,容易导致代码质量低或频繁出错。
- 逻辑思维较弱:编程本质上是逻辑的工作,如果无法清晰地理解和推理复杂的逻辑问题,或者在面对问题时感觉思路混乱,可能会在编程中遇到较大困难。
- 不喜欢长时间独立工作:程序员的工作常常需要长时间独立思考和编码。如果不喜欢独处或静心工作,可能难以适应编程的工作节奏。
- 抗压能力差:程序开发中常会遇到紧急需求、项目延期、复杂的技术难题等高压情况。如果在压力下容易崩溃或无法保持稳定的心态,可能会影响工作效率和结果。
- 缺乏责任感和自律性:编程工作需要高度的自律和责任感,特别是在解决bug、优化性能时。如果没有足够的责任心,容易出现偷工减料或敷衍了事的情况,进而影响项目的整体质量。
- 不擅长沟通和团队协作:尽管编程常被认为是独立工作,但在实际项目中,需要与团队中的其他角色(如产品经理、测试人员等)频繁沟通。如果不善于沟通或抗拒与他人合作,可能难以融入团队工作环境。
- 厌恶重复性工作:编程虽然涉及创新和解决问题,但也有大量重复性的编码、调试、测试等工作。如果对这些重复性任务感到极度厌烦,可能会降低工作热情和效率。
- 缺乏结果导向:编程最终是为了实现功能和解决问题。如果过于追求完美或沉迷于技术细节,无法在规定时间内交付有用的结果,可能会影响项目进度和团队合作。
- 对电脑和技术无兴趣:程序员需要长时间与电脑打交道,对技术本身的兴趣是持续发展的动力。如果对电脑操作、技术细节等完全无感或厌烦,难以在这个行业长期坚持。
4.2、职业规划
如果你已经选择进入了这个行业,那我觉得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毕竟程序员的职业生涯是比较短暂的,黄金时期可能也就十年左右,我觉得程序员的职业规划主要分为三部分,前期工作三年内、中期工作四到七年,后期工作八年以上,这三个阶段的工作重点或者说目标是不一样的。
- 前期(三年内)
这个阶段我觉得是:面向技术开发。因为是刚参加工作,技术能力比较差的,工资也是非常低的,所以我觉得这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是快速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你所做的一切必须要快速的提升你的技术能力,要快速的多做项目、多学习,如果公司升职加薪通道比较窄,我觉得要果断跳槽, 因为你的技术在快速的提升,如果你的工资和职位增速与你的技术增速不匹配,唯有跳槽。
- 中期(四到七年)
这个阶段我觉得是:面向履历开发。拥有一个好的履历将会受益终生,比如你在BAT待过,比如你参加了某某公司的双十一架构设计,这些写在简历上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时期你的技术基本稳定成长,如果有去大厂的机会,建议还是去大厂。如果没有,我觉得需要在当前公司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要有自己的核心负责产品,能帮助自己稳步晋升,如果没有而且技术也增长不上去、自己学习也没什么动力,我觉得这个时期转型是比较明智的。因为在这时期你大概三十不到,可能没有结婚,没有房贷,不需要养娃,也不用养老人,自己应该也有点积蓄,是工作后最没有压力的时期,所以有大把的时间和精力来寻找机会。如果到了后期,可能有房贷、车贷、养娃、养老人,压力是非常大的,没有太多的空窗期让你转型,你很可能就只能向生活低头,在公司一直苟着,担心自己终于有一天被裁,也会越来越焦虑,这就是所谓的中年危机,这一时期也是避免后期中年危机的最好时间段。
- 后期 (八年以上)
这个阶段如果还能做技术,我觉得是:面向管理开发。因为这个阶段你在技术方面,如果不是那种不断学习进步,你的技术可能慢慢不如新人,你的技术慢慢变的没有优势,你对公司的价值也在慢慢变小,但是能在公司项目组留下来的都是元老级人物,对公司的环境、 业务、领导、同事、甚至行业都非常的了解,公司是需要一个有经验和公司一起成长的人来管理、带团队的,所以这时期我觉得工作重点是要了解公司的整体业务、行业的发展,要提升自己管理能力,向管理岗位不断靠近。但是管理岗位毕竟是少数,如果自己没有管理能力该怎么办?破解之法 就是:副业。我有很多同事都是副业转正,现在赚的可不是打工人每月这点工资了。作为程序员具体的副业就太多了,常见的如:做外包、做开源、做自建站、写工具、做自媒体,还有一点要重点说的是:程序员一定要关注海外市场,还记录承德的程序员Github接单被没收百万收入并处以罚款的新闻吗?国内是个小市场,只有打开国际视野你才能看到一个更大的市场,会有更多的机会。
最后
以上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些浅薄观点,不一定适合你,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多加思考,今年的整体行情非常的差,在可预见的几年内可能都不会有太大的转变,未来程序员这个行业可能会越来越卷。我也在一直思考自己在这个行业的定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其实也没能找到自己的答案,也是走一步,看一步,再想一步。未来行情是卷的,但是中国在未来十年内随着人口的减少,必须要加大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所以只要你不断的学习,哪怕学习一项新技术生命周期只有五年,未来十年内这个行业找口饭吃还是不难的, 如何互联网赛道太卷,也可以换个赛道,比如去传统行业做数字化,目前传统行业对程序员需求量非常大,互联网过去的都算是高级人才,而且很有可能比在互联拿的更多!!
来源:juejin.cn/post/7403576996394385444
社会现实告诉我,00后整顿职场就是个笑话
00后整顿职场,也算是我之前的关键词吧。
我硬怼老板要加班费和提成,和他们辩论什么是我的财产,什么是公司的财产。
甚至还能在即将被开除的时候,反将一军把老板开除。
而正是因为这一次把老板开除,让我得到了机会。可以站在了相对于之前更高的位置,来俯瞰整个职场。
也真正意义上让我感受到了,00后整顿职场,就是一个互联网笑话罢了。
1、职场宫斗,成功上位
我之前在苏州工作,堪称工作中的宫斗,并且在这场宫斗大戏中胜出,将原有的项目负责人开除,成功上位。
而这个项目存在的问题非常多,我就在六月被派遣去项目的总部合肥进行学习,等到打通项目的全部链路后,再回到苏州。
届时我将以这个项目的负责人,重新搭建团队,开展这个项目。所以我在合肥那边,以员工的身份深入各个工作组进行学习。
在市场部,运营部的办公大厅工作过,也在各部门的独立办公室工作过。
我感觉自己像个间谍,一边在以平级的打工人身份和我的同事们相处,一边又以苏州负责人的身份,参与那些领导才能参与的内部会议。
2、内心变化的开端
我在合肥总部工作中,接触了很多躺平摆烂的同事,但这个“躺平摆烂“要加上双引号。
他们是00后,90后,甚至有85后。如果放在三个月前,我可以不假思索地说,他们全都是我最讨厌的人。他们如同牛羊一般任人宰割,上级让加班,他们就加班,有时候加班甚至超过四五个小时也没有怨言。
我甚至从来没听他们感慨过为什么没有加班费。亲眼看着他们被自己的上级用一些与工作无关的鸡毛蒜皮之事骂得狗血淋头,但他们也只会在被骂完之后,背地里吐槽那个领导估计是在家被老婆骂了,才来拿他们泄愤。
我打听了他们的工资,只能说中规中矩,起码不是能让人当牛做马的数字。偶尔我见到一两个有骨气的人,觉得拿这么点钱就应该干这么点事。干不爽就马上离职,但马上就会有下一个人替补他的位置,形成闭环。
我惊讶于怎么有人能惹到这个地步,但后来和他们日渐熟落,我们一起吃饭,一起打游戏,一起下班顺路回家,还参加了他们的生日聚会。我发现他们活得其实真的很洒脱。一切都是随遇而安,下班时间一到,他们就真的可以无忧无虑。
因为他们有一份工资还行的工作,养活自己。他们没有啃老,也没有用卑鄙的手段,去抢想要努力的人应该分到的蛋糕,也压根不去想要赚很多钱,因为没有什么需要太高消费的需求。
加上现在的环境,找到一份可观收入的工作确实很难。所以公司偶尔的加班,领导偶尔的泄愤,这些毕竟还是少数时候的偶尔,也都没有超过他们的心理承受阈值,那也就得过且过了。
所以我们其实都一样,只是个普通人罢了。而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3、复杂的职场生态环境
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视觉转换到高层领导们这里。他们当着我的面说,这样的人就是个底层打工仔,缺人就招,加班照旧,心情不好还要扣他们的全勤绩效。
压根就不怕这些底层打工仔闹事,纵使有一两个所谓的决心者辞职,也能在很快时间找到下一位。
两者形成互补,共同铸就了这样恶劣的职场生态环境。但我说职场无法改变,远不止这么一点原因。
在这个项目中,我说好听一些只能算是项目负责人,在此之上还有着项目股东,这还要细分成大股东和小股东。而我所在的项目属于互联网赛道,也就是说需要一些新鲜事物的眼光和思维来对待。
但这些股东们经常提出一些奇怪的意见,就如同用微商时代的卖货思维,来指点直播带货,并且他们是出钱的股东,他们提出的战略方针不容我驳回,因为在他们的光辉历史中,有大量的成功案例,来佐证他们的思路是对的。
我刚开始觉得也有道理。他们能有钱投资,肯定是有什么过人的本领能让他们赚到钱,但是随着相处下来,我发现不过是他们本身家里条件就优越,在九几年就能拿出一百万给他们创业。
他们把这一百万分散到二十个领域,每个投资五万总能撞上那么一两个风口,让他们实现钱生钱。
九几年的五万也算是一笔不少的投资。他们这样的发财经历,让我很难不产生质疑,这不是给我我也行吗?
毕竟他们如果真的有什么过人的本领和远见,也不至于在每次内部开会之前,都要组织喊这样的口号:“好,很好,非常好,越来越好“
甚至试图把这样的口号,带到每一次迎接客户的项目介绍会上。我以自曝式要挟制止他们这个行为,我说如果你们这么干,那我当天就辞职,内部都是自己人,我可以陪你们这样弄,但如果对外这么搞,被录下来说我们是传销,我都不知道怎么辩解。
4、职场中的背锅人
他们就是这样坚信着自己能成功,是因为自己有过人的才华。所以自我洗脑着自己提出的方向没有错。如果出错了,亏损了,那一定是负责人的问题。
但好巧不巧,我就是那个负责人。我已经无数次告诉他们,我们这个项目压根就不需要穿黑丝短裙跳舞的小姐姐。
我甚至写了一篇报告给他们,分析我们的项目为什么不能用擦边这种手段引流。但他们执意要,说这样来流量快,我都有点分不清到底是他们自己想看,还是深信这样做确实是可行。
但如果最后这样还是没成功,导致项目亏损,大概率还是在我身上找原因吧。
面对他们这样的大佬,我心里很清楚,这已经远远不是宫斗了,这也绝对不是靠几个心计,或者有实力撑腰就能取胜上位了。这场权力的游戏,不是我等草民玩得起的。
5、换个思路,创造属于自己的职场
一边是被提供资金,但是瞎指挥的股东们摧残,一边是在有限的预算下,我作为负责人,确实很难做到尊重打工人的内心挣扎,回到苏州我虽然能身居高位,但我终将成为我曾经最鄙视的人。
我不要当这个背锅侠,我也不想在这个环境中,去逐渐接受这样的价值观。
这样看来确实如此,00后整顿职场不过是一场互联网的狂欢罢了。
这个题材的故事,也永远只能发生在职场的最底层。由一群家境优越,体验生活的公子哥和我这种不知好歹的普通人共同出演。
大部分人只是在手机屏幕前把我们当个乐子,成了扣个666,然后一起吃胜利的果实。没成,那就确实是看了个乐子。
或许是因为他们心里也清楚,凭我们压根就做不到。
00后现在确实整顿不了职场,因为社会的资源和命脉还不掌握在00后手上。
但就止步于此了吗?我曾说过我想有一个自己的小工作室,遵守劳动法,双休,按时发工资,交纳五险一金。
是的,换个思路,也许00后不需要整顿职场,而是直接创造属于自己的职场,那么接下来我就要向着这个目标去努力了,毕竟二十年后我也还是00后,不如到时候再来说00后整顿职场吧。
来源:juejin.cn/post/7311603432929984552
HR的骚操作,真的是卧龙凤雏!
现在基本已经对通过面试找工作不抱啥希望了。
有时候面试官和我聊的,还没有前面hr小姐姐和我聊的多,我一听开场白就基本知道就是拿我走个过场,没戏!
现在的面试流程都是人事先和你聊半天,没什么硬伤大坑才会放你去见面试官。
二零一几年那会可不是这样,第一次的详聊都是直接业务层,业务的人觉得你ok,你再和人事沟通,定个薪资就完了。
13年的时候我在一家外企,三千的月薪。当时我一个小目标就是月薪过五千。
可别笑,13年的月薪五千,那还是能勉强算上一个小白领的。
我就老琢磨着升职加薪。但眼下的公司规模小,人员基本不扩增,不流通,我就想跳槽了。
当时我同时面了AB两家外资游戏公司。都过了业务层的面试,只剩和人事定薪资。
我给A公司报价5500,给B公司报价6000,因为我知道B公司刚来国内开拓业务,属于扩张期。
这时候,A公司HR的骚操作就来了,她说:“嗯,5500嘛,有难度,但不是不可能,我可以帮你跟老板争取。”
然后又问我:“你已经从现在的公司里面离职了吗?”
我说:“还没呢,我想先把下家定了。”
她就说:“哎呀,那有点难办,你得先从现在这家公司离职,我得确保我帮你争取下来后,你不会鸽我,不然我没法和老板交代,要不你先把那边离职办了吧。”
我说:“那我再考虑考虑吧。”
然后没过两天,我收到了B公司的offer。人家都没还价,直接定了6000,我就开始走离职手续。
这时候A公司的HR又出来问我,你从现在的公司离职了吗?
我说离了,她说你给我看看离职证明,我就拍照给她看离职证明。
然后她连假装让我等一会儿,说自己去问一下老板的戏都不演了,直接秒回说:“我帮你问了老板了,老板说不行,5500给不了,最多给到4500,要不你先入职呢,后面有机会提加薪的。”
瞬间给我恶心的,怎么会有这么恶心的人事!先把你忽悠离职,然后翻脸不认人,可劲往下砍价,为了公司的KPI,自己做人的脸都不要了。
我当时就觉得这样的人真傻,就算我认了4500的杀价入了职,我把和她的对话记录公司群里一发,老板会怎么看她,同事会怎么看她。
咱做人得有底线呀,你用这种脏办法帮公司省那几百块钱,还把自己的名声信誉搭进去了,真的值得吗?
后来我在入职B公司差不多半年后,传来了A公司解散倒闭的消息,我心里还暗爽了一把,幸亏当年没进那个火坑。
但半年后,我所在的B公司也解散了。
2013年那是一个手游刚兴起的疯狂年代,数不清的大小公司起家,创业,失败,解散,换批核心班子,再起家,再失败,浮浮沉沉,我也成了疯狂年代下的沧海一粟。
来源:juejin.cn/post/7426685644230213643
初中都没念完的我,是怎么从IT这行坚持下去的...
大家好,我是一名二线(伪三线,毕竟连续两年二线城市了)的程序员。
现阶段状态在职,28岁,工作了10年左右,码农从事了5年左右,现薪资9k左右。如文章标题所说,初二辍学,第一学历中专,自己报的成人大专。
在掘金也看了不少经历性质的文章,大多都是很多大牛的文章,在大城市的焦虑,在大厂的烦恼,所以今天换换口味,看一看我这个没有学历的二线的程序员的经历。
1.辍学
我是在初二的时候辍学不上的,原因很简单,太二笔了。
现在想来当时的我非常的der,刚从村里的小学出来上中学之后(我还是年级第7名进中学,殊不知这就是我这辈子最好的成绩了),认为别人欺负我我就一定要还回来,完全不知道那是别人的地盘,嚣张的一批,不出意外就被锤了,但是当时个人武力还是很充沛的,按着一个往地上锤,1V7的战绩也算可以了。自此之后,我就开始走上了不良的道路,抽烟喝酒打架,直到中专毕业那天。
我清楚的记得我推着电车望着天,心里只想着一个问题,我毕业了,要工作了,我除了打游戏还会什么呢,我要拿什么生存呢...
这是当时我心里真实的想法,我好像就在这一刻、这一瞬间长大了。
2.深圳之旅
因为我特别喜欢玩游戏,而且家里电脑总是出问题,所以我就来到了我们这当地的一个电脑城打工,打了半年工左右想学习一下真正的维修技术,也就是芯片级维修,毅然决然踏上了深圳的路。
在深圳有一家机构叫做迅维的机构,还算是在业内比较出名的这么一个机构,学习主板显卡的维修,学习电路知识,学习手机维修的技术。现在的我想想当时也不太明白我怎么敢自己一个人就往深圳冲,家里人怎么拦着我都没用,当时我就好像着了魔一样必须要去...
不过在深圳的生活真的很不错,那一年的时光仍旧是我现在非常怀念的,早晨有便宜好吃的肠粉、米粉、甜包,中午有猪脚饭、汤饭、叉烧饭,晚上偶尔还会吃一顿火锅,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也是非常的友好,教会了我很多东西,生活非常的不错。
3.回家开店
为什么说我工作了10年左右呢,因为我清楚记得我18岁那年在本地开了一个小店,一个电脑手机维修的小店。现在想想我当时也是非常的二笔,以下列举几个事件:
- 修了一个显示器因为没接地线烧了,还跟人家顾客吵了一架。
- 修苹果手机翘芯片主板线都翘出来了,赔了一块。
- 自己说过要给人家上门保修,也忘了,人家一打电话还怼了一顿。
- 因为打游戏不接活儿。
以上这几种情况比比皆是,哪怕我当时这么二笔也是赚了一些钱,还是可以维持的,唯一让我毅然决然转行的就是店被偷了,大概损失了顾客机器、我的机器、图纸、二手电脑等一系列的商品,共计7万元左右,至今仍没找回!
4.迷茫
接下来这三年就是迷茫的几年了,第一件事就是报成人大专,主要从事的行业就杂乱无章了,跟我爸跑过车,当过网吧网管,超市里的理货员,但是这些都不是很满意,也是从这时候开始接触了C和C++开始正式踏入自学编程的路,直到有一次在招聘信息里看到java,于是在b站开始自学java,当时学的时候jdk还是1.6,学习资料也比较古老,但是好歹是入了门了。
5.入职
在入门以后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去应聘了一个外包公司,当时那个经理就问了我一句话,会SSM吗,我说会,于是我就这么入职了,现在想想还是非常幸运的。
当时的我连SSM都用不明白,就懂一些java基础,会一些线程知识,前端更是一窍不通,在外包公司这两年也是感谢前辈带我做一些项目,当时自己也是非常争气,不懂就学,回去百度、b站、csdn各种网站开始学习,前端学习了H5、JS、CSS还有一个经典前端框架,贤心的Layui。
干的这两年我除了学习态度非常认真,工作还是非常不在意,工作两年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月满勤过,拖延症严重,出现问题从来就是逃避问题,职场的知识是一点也不懂,当时的领导也很包容我,老板都主持了我的婚礼哈哈哈。但是后来我也为我的嚣张买了单,怀着侥幸心理喝了酒开车,这一次事情真真正正的打醒了我,我以后不能这样了...
6.第二家公司
在第二家公司我的态度就变了很多很多 当时已经25岁了,开始真真正正是一个大人了,遵纪守法,为了父母和家人考虑,生活方面也慢慢的好了起来(在刚结婚两年和老婆经常吵架,从这时候开始到现在没有吵过任何架了就),生活非常和睦。工作方面也是从来不迟到早退,听领导的安排,认真工作,认真学习,认识了很多同行,也得到了一些人的认可,从那开始才开始学习springboot、mq、redis、ES一些中间件,学习了很多知识,线程知识、堆栈、微服务等一系列的知识,也算是能独当一面了。但好景不长,当时我的薪资已经到13K左右了,也是因为我们部门的薪资成本、服务器成本太大,入不敷出,公司决定代理大厂的产品而不是自研了,所以当时一个部门就这么毕业了...
7.现阶段公司
再一次找工作就希望去一些自研的大公司去做事情了,但是也是碍于学历,一直没有合适的,可以说是人厌狗嫌,好的公司看不上我,小公司我又不想去,直到在面试现在公司的时候聊得非常的好,也是给我个机会,说走个特批,让我降薪入职,算上年终奖每个月到手大概10k(构成:9k月薪,扣除五险一金到手7.5k,年终奖27k,仨月全薪,所以每个月到手10k),我也是本着这个公司非常的大、非常的稳定、制度非常健全、工作也不是很忙也就来了,工作至今。
总结
- 任何时候想改变都不晚,改变不了别人改变自己。
- 面对问题绝对不能逃避,逃避没有任何用,只有面对才能更好的继续下去。
- 不要忘了自己为什么踏入这行,因为我想做游戏。
- 解决问题不要为了解决而解决,一定要从头学到尾,要不然以后出现并发问题无从下手。
- 任何事情都要合规合法。
- 工作了不要脱产做任何事情,我是因为家里非常支持,我妈至今都难以相信我能走到今天(我认为我大部分是运气好,加上赶上互联网浪潮的尾巴)。
- 最重要的,任何事情都没有家人重要,想回家就回家吧,挣钱多少放一边,IT行业找个副业还是非常简单的,多陪陪他们!
来源:juejin.cn/post/7309645869644480522
架构师蔡超亲身经历的十年架构感悟分享
一、介绍
最近在学习的时候,看到了蔡超老师自己的十年架构感悟的分享,非常棒,感觉很多内容都是目前实际工作的问题,很不错,今天分享给大家。
蔡超老师已经工作 17 年了, 担任架构师的职位也超过了 10 年,担任过像 HP、Amazon 这样的世界级团队的架构师,也担任过像汇量科技这样快速成长的中小企业的技术领导。Mobvista 技术 VP 兼首席架构师。SpotMax 云服务创始人。
原文视频链接如下:
time.geekbang.org/opencourse/…
二、正文
以下是老师分享的内容:
“提出问题”难于“解决问题”
跟大家分享的第一个感悟是:“提出问题”难于“解决问题”。包括我在内,工程师们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善于解决问题,因为我们通常都是从问题解决者的角度来进行工作的。但是,我们很少会主动提出一些问题,主动从用户的场景出发去提出问题、提出需求。
很多时候,公司里的一些矛盾就来自于工程师和产品经理之间,比如我们常常会说产品经理不懂技术,需求提得不够专业。但我们作为工程师也可以想一下,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自己的位置再往前挪一点,去看看用户到底有哪些困惑,然后提出一个合理的需求去解决它;或者我们自己去体验一下用户的场景,然后提出一个全新的问题并解决它。
简而言之,我们不要仅仅去做一个解决问题的人,也要做一个提出问题的人,主动去思考什么样的问题、需求,能让我们的业务更加先进。
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设计一个架构、写一个程序去解决问题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当然这也是一个很棒的工作。但如果你静下心来去尝试提出一些问题,改进一些用户的需求,你会发现,这是一件更难的事情,至少对我来讲是如此。
当然,这样的感觉不仅仅是我有,很多伟大的科学家也会有这样的困惑和感悟。
“The mere formulation of a problem is far more essential than its solution, which may be merely a matter of mathematical or experimental skills. To raise new questions, new possibilities, to regard old problems from a new angle requires creative imagination and marks real advances in science.”
这是爱因斯坦说过的一段话,大致意思是:我们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常常只需要用到一些数学以及实验的能力就可以了,但提出一个新的问题,以一种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是需要用到我们的创造力才能够做到的,而这恰恰是真正推动科学进步的一部分。
不仅仅是爱因斯坦,软件大师 Frederick P. Brooks Jr.,《人月神话》的作者,在他最新一本讲设计原理的书《The Design of Design(设计原本)》里也谈到,“The hardest part of design is deciding what to design”,大概意思就是,设计最难的部分就是去决定我们要设计什么。
决定“不要什么”比“要做什么”更难
跟大家分享的第二个感悟是:决定“不要什么”比“要做什么”更难。也许因为人性的本质是贪婪的,所以我们在做项目或架构的时候,常常是什么都想要,什么需求都往里放,对于非功能性需求就更是这样了。
我们去看一个架构设计说明书,往往会看到它在开头提到高的可用性、高的性能、高的扩展性、高的可维护性……几乎所有的架构设计书都是这样,这些非功能性需求仿佛成了一个公共的列表,所有的架构都要满足这些需求。当然,功能性需求更是不用说,产品经理会一个不拉地往里面塞。
我们回过头来仔细想想什么是架构。其实在很多层面上,架构是一种 tradeoff,一种权衡和平衡。作为一个架构师,你才最应该是那个说不的人。
在现实中,有很多东西是不可兼得的。比如产品是尽早发布,还是把所有功能都加上,发布一个完美的产品;再比如一致性和性能之间的 balance,我们是选择强一致性,还是选择性能等等。所有架构师都非常熟悉的 CAP 原则,其实本质上就是一个关于 balance 的准则。
因此,作为架构师,我非常推荐大家在做架构设计的一开始,就去确立一些做事的原则。比如数据一致性优先级最高,再比如尽早发布基础功能版本的优先级大于延迟发布完善功能产品等。当出现矛盾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些原则来进行取舍。
这些原则是非常重要的,它们能够指导我们在做架构的时候做出正确的取舍,而不会随着工作的推进而迷失。
“Deciding what not to do is as important as deciding what to do.”
这是引自乔布斯的一句话,意思是决定不做什么和决定做什么同样重要。他在取舍方面一直做得非常棒。
可能大家都知道,由于和董事会的关系,乔布斯在 Apple 2 发布一段时间后,就被逐出了苹果。之后他去创办了自己的事业,NeXT,也非常成功。1997 年的时候,苹果收购 NeXT,乔布斯以顾问的形式回到苹果,却发现苹果有很多问题。
当然,那个时候,苹果之所以请他回来做临时 CEO,也是因为意识到自身出现了很多问题。乔布斯意识到苹果最大的问题在于它的产品线非常多,非常的繁杂,他就在白板上画了一个象限图,四个维度分别是 Desktop、Portable、Pro 和 Consumer,并要求苹果在每个象限里面只做一个产品,然后把这个产品做到极致。
“People think focus means saying yes to the thing you’ve got to focus on. But that’s not what it means at all. It means saying no to the hundred other good ideas that there are. You have to pick carefully.I’m actually as proud of the things we haven’t done as the things I have done. Innovation is saying no to 1,000 things.
”这就是乔布斯非常著名的谈专注的那段话,大概意思是,人们认为专注意味着对你需要专注的事情说 Yes。但并非如此,专注意味着你要对其他 100 个好主意说 No,你必须谨慎选择。相比已经完成的工作,他对那些没有完成的工作一样感到自豪。创新就是对 1000 件事情说 No。
非功能性需求决定架构
跟大家分享的第三个感悟是:非功能性需求决定架构。在很多人心目中,做架构的第一步是收集需求,把各种需求都收集上,这个架构的目的就是要满足这些功能性需求的,毕竟最终产品是要为用户服务的。
事实并非如此,一个好的架构,其实是由非功能性需求决定的,而不是由功能性需求决定的。你会发现,一个功能可以有无数的架构方案来实现,但你为什么最终选择了某个方案,其实是由非功能性需求来进行筛选的。
大家非常清楚什么是非功能性需求,包括性能、伸缩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等,甚至还包括了你的团队结构,你团队的技术水平,你对发布周期的要求等等,通过所有这些需求来筛选可使用的方案,最终找到一个合适的架构。
所以,非功能性需求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在你的架构设计中起到决定性因素的。架构设计完之后,少一个功能性需求,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来,未来也可以加上去,它对你的架构不会有本质上的影响。但如果我们忽略的是某一种非功能性需求,那在未来这可以说是一种灾难性的麻烦,很有可能你就需要重写了。比如你架构中的数据一致性问题无法解决,或者在设计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性能问题,这样,所有的功能性的实现其实都没有意义。基本就是 Refactor 了,甚至不应该叫 Refactor,要叫 Recreate 或者 Rewrite,等于你要完全重写整个架构。
实际上在架构领域,大家对这点也是有共识的。比如下图中这个 Micro-Kernel 的架构模式来自《面向模式的软件架构》的第一卷,它一大特点就是有比较好的可扩展性,同时通过 Plugin 之间的隔离,能够提高系统的可用性。
《面向模式的软件架构》这套书多年来一直是架构师的必读经典,书中很多架构都是从非功能性需求的角度展开去讲的,如果你想成为架构师,那就非常推荐给你去看。
“简单”并不容易
跟大家分享的第四个感悟是:“简单”并不容易。很多架构师都会提到保持简单,keep the simple,但很多时候我们会混淆简单和容易,简单是 simple,容易是 easy,我们是 keep it easy,而不是 keep it simple。
正如乔布斯所说,简单有时候要比复杂更难,需要你对问题、事物的研究非常地深入,你才能找到真正简单的方法。简单其实是蕴含着一种巧妙在其中的。例如我们熟知的布隆过滤器,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高效重复数据过滤算法,它就非常巧妙地解决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想把一个事情做简单,你需要做很多深入的工作,比如对于架构的简化,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我们对于技术、开发过程,以及不同业务场景的深入理解,而不仅仅是这个架构写起来好不好写。
举个例子,我们来回顾一下软件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成本消耗占比。
可以看到,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成本消耗最高的并不是设计、编码这些阶段,而是维护阶段。也就是说,如果你让维护变得简单,这会是最有性价比的。
我之前在一家国际公司工作过,主要是为移动运营商设计一个移动设备管理系统,运营商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实现移动设备的自动注册,固件和软件的同步更新等。当时的移动设备还是摩托罗拉、爱立信之类早期智能手机的时代,打开手机会看到移动菜单或联通菜单,移动运营商就通过这些菜单跟你同步更新,也会对你的系统固件进行升级。这些工作是根据一些管理系统与移动设备之间预定义的协议来完成的,比如 SyncML。而电信专家们会根据业务场景及需求不断调整和新增这些交互协议。
刚开始设计系统的时候,我们也想着 keep it simple,就采用了一种看似简单的实现方式,团队里的软件工程师拿到电信专家设计好的协议后,把协议翻译成对应的程序语言,每一种协议对应一个程序语言。这时候每个程序语言都是一个插件,扩展也很容易,把这个语言实现的 Plugin 插到系统中,或者 Update 一个 Plugin,就可以支持一种新功能了。
这么看你可能觉得还行,反正也是插件结构,看起来也相当简单、直接,于是照着这个设计我们实现了一个系统:任何一个新业务过来,先由电信专家设计协议,再由工程师把协议转换为代码,然后将这个代码写成一个 Server 插件部署到 Server 端,这个协议就被支持了。
但很快,我们就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这套系统的维护成本高到令人发指。为什么?原因其实可以用 Martin Fowler 的一句话来解释:
“I believe that the hardest part of software projects, the most common source of project failure, is communication with the customers and users of that software.
沟通往往是导致软件项目失败的主要问题,的确是这样。
这个系统最大的问题是在上线后的运行维护阶段,电信专家和工程师之间会不断地就新的协议修改和增加进行持续的沟通,但是他们之间的领域知识和词汇都有很大的差别,对彼此专业领域的理解有限,结果就大大影响沟通的效率。这期间系统修改每次都十分艰难,不仅协议更新上线时间慢,而且很多问题由于工程师对于电信协议理解程度有限,都要在开发完成,实际使用后才能被电信专家发现。导致了很多的交换和反复,也造成了很多客户的抱怨。
所以,这个系统只是表面上看起来简单,最终整个过程演变得没那么简单。那什么才是真正的简单?发现上面提到的这些问题,以及背后的原因是沟通后,我们开始重新思考解决的方法。后来我们和电信专家一起设计了一种协议设计语言 DSL,Domain Specific Language。DSL 是用电信专家熟悉的词汇来进行描述的,我们还提供了可视化工具,让电信专家能非常轻松容易地使用。然后这个协议会通过一个类似于编辑器的工具,将电信专家定义好的协议模型转换为内存中的 Java 结构,在线上进行运行。这样整个项目的运行和维护就变得更加简单高效了,省去了低效的交流和不准确人工转换。
这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论是设计 DSL 语言、做类似编译器的工具,还是构建内存模型,都不简单,但一旦上线,一切就变得简单了。而一开始按电信专家的需求直接实现协议的方法是更为容易的,但是就整个软件生命周期来看,它却不是一个简单高效的方法。
通过这个例子,你应该能体会到什么是简单、什么是容易,两者之间的差别。真正的简单是来自于不容易的,就像那句话说的,It's hard to simple,It's easy to complex,简单是很难的,复杂反而是很容易的。
永远不要停止编码
跟大家分享的第五个感悟是:永远不要停止编码。
这一点非常重要,对一个架构师来说,要永远记住自己是一个程序员。作为架构师,我们可能设计了一个非常 high-level 的架构,但代码是软件的最终实现形态,每一个程序员在架构落地过程中的实现,都可能会影响架构的最终呈现。
另外,如果你放弃编码,最大的影响不是说你代码的技术落后了,或者是敲代码变慢了,最大的影响是你会逐渐丧失对编程的敬畏,忘记作为程序员的感受,特别是编码过程中的那些痛苦所在。你会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做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设计,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的 Java 之父 James Gosling,他在 Amazon 的职位是 Distinguished Engineer,level 相当于 SVP,而他依旧在坚持编码,每年的代码量是非常惊人的,常常会超过 10 万行。总而言之,作为一个架构师,一旦你开始放弃编码,那你一定要非常小心,因为你可能正在走向一条不归路,一条为大家设计一些充满幻想但又较为虚无的设计的不归路。
风险优先
跟大家分享的第六个感悟是:风险优先。
可以先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做架构设计?
在我看来,架构设计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转化、降低、避免整个开发过程中的风险。而架构师很大的一个职责就是在早期识别出系统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通过你的设计来转换它、去除它。
我们常说的原型方式,或者架构切片的快速迭代方式,其实也是从另一个角度在早期尽量去测试风险,去测试我们的架构能不能解决相关问题,尤其是那些非功能性需求实现的风险,这些风险往往没有功能性需求这么容易在初期被发现,但修正的代价通常要比修正功能性需求大非常多,甚至可能导致项目的失败。
比如敏捷开发,很多人认为敏捷开发就是更快地开发出一个产品,然后快速地 deliver 到市场上,其实这只是敏捷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很重要的是,如果一个项目要失败,也要快速地失败,绝对不要把风险放到最后,这也是一种敏捷。这里再给大家推荐一本书《Just Enough Software Architecture(恰如其分的软件架构)》,这是最近非常流行的一本架构书籍,书中强调,架构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化解软件实现中的风险。如果你项目中所有的风险都可以通过未来重构来解决的话,那你根本就不需要进行架构设计,直接等着重构就可以了。这也是我非常赞同的观点,风险优先。
从“问题”开始,而不是“技术”
跟大家分享的第七个感悟是:从“问题”开始,而不是“技术”。
作为技术人员,我们非常乐意学习一些新技术,并且学了之后,我们还会非常有热情去应用这个技术。我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感觉在某一时刻被某个技术上身,特别想去实践它,以至于忽略当前手上的问题用这个技术来解决是不是最合适的,不知道你有没有相同的感觉。
冷静的时候,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要从实际出发,从需求出发,从用户的问题出发,而不要从技术出发,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却常常不自觉地忽略这一点。就像手里有了一把锤子,看到什么都是钉子。
但其实这样做有很大的害处,这里想给你分享一个故事,来自我之前工作过的一个团队。当时团队里有一个工程师,他维护的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服务,就是一个利用 MySQL 作为数据存储的简单服务。后来一个他对当时新出的 DynamoDB 产生了兴趣,并学习了相关知识。然后就发生下面的事:使用 DynamoDB 替换了 MySQL,这是一个噩梦的开始。很快发现 DynamoDB 并不能很好的支持事务特性,在当时只有一个性能极差的客户端类库来支持事务,而由于采用客户端方式,引入了大量的额外交互,导致性能差别达 7 倍之多,效率非常之低。
这时候,这个同学就改用了当时在 NoSQL 领域广泛流行的最终一致技术,采用了一个消息队列来实现,这样每一个数据存储对象的改变都会发布一个消息,如果关心这个改变的业务逻辑,就会订阅这个消息,然后改变其他相关的对象,从而实现最终一致。如果过程中出现错误,就会利用消息队列的重试机制。接着发现 DynamoDB 无法提供 SQL 那样方便的查询机制,为了进行数据分析就采用 EMR/MapReduce Job 来完成。大家可以看到实现一样的功能,但是复杂性大大增加,维护工作也由一个人变成了一个团队。
如果让我总结一下这个故事的话,可以说是我们对技术的热情让事情变得复杂,是我们对技术的热情把生活搞得没有那么美好,也让自己的工作更加烦恼。
过度繁忙使你落后
跟大家分享的第八个感悟是:过度繁忙使你落后。
对于 IT 人而言,忙碌成了习惯,加班常挂在嘴边,“996”似乎也变成了公司高效的标志。但有时候我们需要反思一下,有多久没有在业余时间看和技术相关的书了。我之前在公司也问过这个问题,百分之百的人回答我,下班后已经很晚了,回到家基本上没有时间再看书,刷一下手机,就可以直接睡觉了。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作为一个技术人,如果你不更新你的知识,或者繁忙让你没有时间更新知识,那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给大家分享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我遇到过不少程序员,有之前的同事,也有自己的朋友,他们换了一份工作,一开始进入那家公司的时候跟我说,“这个公司我不是特别看好它,我了解一下它的技术,就准备换家公司。”过了两三年我再问他,“你怎么还在这,还没跳走。”结果他回答我,“我看现在的招聘形势不大好,不太好动。”干了几年倒对公司越来越“忠诚”了。
实际情况是,在一个公司没日没夜地干了几年,没有留一点学习时间给自己,忙碌的工作导致他没有时间更新知识,再想回到市场上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已经落伍了,连跳槽的能力和勇气都失去了。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如果因为过度忙碌,导致你没有时间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那必然会让你落后。即使你不跳槽,呆在同一家公司里,公司的业务不断发展,数据量会越来越大,用户需求会越来越刁钻,你要面对的问题和场景也会越来越复杂,如果你长期不更新知识,掌握的技能没有发生变化,你会觉得越来越难以应付,最终只能通过不断地加班来应对。
另外还有一种可能是,你不更新知识,不深入思考,那么很大概率,你所创造的技术和业务丧失了领先性,没有领先优势,只能被动紧紧跟随竞争对手,而紧紧跟随就意味着你只能加班。试想一下,你要是都领先同行业五年了,还会在乎通过加班来早一个月发布吗?
这其实是一个恶性循环,你花越多的时间去忙碌,就越没有时间去学习,去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就只能靠加班来追赶,结果就更忙碌,更没有时间学习,最终成为一个井底之蛙,陷在恶性循环里无法挣脱。我是一个健身爱好者,练过健身的朋友都知道,光靠锻炼是不行的,营养的补充和锻炼同样重要,你得专门吃一些蛋白粉、补剂之类的。而且越到后面,营养的重要性就越高,至少能跟锻炼达到 50:50 的比重。个人技术成长其实也是一样的,锻炼就好像实践,营养就好像学习。
人们常说 practice makes you perfect,但光 practice 是不行的,还需要坚持学习。
我们在一个领域工作了一段时间,比方说三五年之后,会对这个领域的业务越来越熟悉,解决问题越来越顺手,但相应的,能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也就会越来越少。有些人会说这是进入了舒适区,要逃离舒适区,换一个领域,我倒觉得不必如此。
本质上来说,换一个领域其实是促进你进一步学习一些新的知识,你在原来的领域也可以这么做。你可以有意识地摆脱那种麻木,挤出时间来重新学习,然后即使做的是相同的事情,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更好更高效地完成它。你会发现,即使在同一个领域,你也完全可以做和别人不一样的事情。
所以,每个技术人员都要保证充足的学习时间,否则很容易成为井底之蛙,从而陷入前面提到的低效循环。最后用一句话来跟大家共勉,不忘初心,坚持匠心,谢谢大家。
三、总结
- “提出问题”难于“解决问题”。程序员要学会如何从用户的角度发现困难,提出需求问题,适配用户场景。不仅仅是一个解决问题的人,而是提出问题的人,不断地思考什么样的需求问题能让我们的产品更先进。
- “设计最难的部分就是去设计我们要设计什么样的问题” - 《设计原本》Brooks
- 什么是架构? 从很多层面上说,架构是一种tradeoff,是一种权衡、平衡。作为一个架构师,你应该是那个说“不”的人。决定不要什么比要什么更难。先确定一个大原则,之后在做选择的时候根据这个原则来取舍,这样就不会随着工作的推进而迷失了。
- “决定不做什么和决定做什么是一样重要的” - 史蒂夫·乔布斯
- “人们认为专注是对你要关注的事情说yes。但是这完全不是专注的本意。专注是对其他一千个好的想法说no。你必须非常谨慎地挑选。实际上我对我拒绝做的事和我做过的事一样感到骄傲。创造力就是对一千件事说NO的能力。” - 史蒂夫·乔布斯
- 非功能需求决定架构。所谓的非功能需求,包括性能,伸缩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甚至还包括了你的团队结构、团队技术水平和发布周期的要求。这些因素来筛选可以使用的方案,最终找到一个合适的架构。
- 非功能性需求在架构中起决定性作用,因为功能性需求在设计完后,即便未来需要添加新功能,对架构的本质影响不大。但忽略非功能性需求可能会导致灾难性后果,可能需要重写整个系统,比如由于架构问题导致的数据一致性问题或性能问题。建议了解一下Micro-Kernel模式架构。
- “简单可以比复杂更难。你必须非常努力地把你的想法想清楚之后,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得很简单。但这个努力是值得的,因为一旦你达到了这个目的,它会给你带来排山倒海的能量。为了达到真正的简单,你必须思考得足够深入。” -- 史蒂夫·乔布斯
- 简单不同于容易。真正的简单恰恰是来自于不容易,复杂才是容易的,简单蕴含了巧妙。
- 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软件发布后的维护占据整个成本的一半以上。如果让一件事情变得简单,后期维护也会变得简单,这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 “我相信软件开发中最难的部分,也是最经常导致失败的部分,是与软件用户的沟通交流。” -- Martin Fowler
- 作为一个架构师,你永远都不要停止编码。如果你停止编码,你就会丧失对编写代码的痛苦感知,容易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进而做出不切实际的设计。(罗胖也坚持自己做启发俱乐部磨练自己的手艺)
- 风险优先。架构设计中,你要在早期识别系统可能的风险,通过设计消除或转换这些风险,比如通过原型或架构切片的早期迭代,测试架构是否还存在风险。
- 敏捷开发的精髓是,如果项目会失败,那就让它快速失败。
- “如果项目中能预见的风险都可以通过重构解决,那么就没必要设计软件架构,你重写就好了。” -- 《恰如其分的软件架构》
- 从“问题”开始,而不是“技术”。
- 过度繁忙使你落后。如果你没有时间更新知识,几年后你容易“被忠诚”,因为失去了跳槽的能力和勇气。随着工作中的问题变复杂,你会发现越来越难应对,只能通过不断加班解决。如果不能紧跟行业发展,就会陷入恶性循环。试想一下,如果你已经领先业界五年了,还在乎休息一个礼拜吗?
- 做更好的自己。锻炼配合营养,实践结合学习,才能变得更好。
- 要不断学习。你不一定要换领域,但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做同样的事,并做得更好。
- 不忘初心,坚持匠心。
来源:juejin.cn/post/7426916970662215690
虽然炒股赚了十多万,但差点倾家荡产!劝你别入坑
今天,五阳哥不打算聊技术,而是聊一下炒股的话题。我自认为在这方面有发言权,自述一个程序员的炒股经历。
2019年,我开始涉足股市,在2021年中旬为了购房,将持有的股票全部卖出,赚了十多万元。在最高峰时期,我获利超过了二十多万元,但后来又回吐了一部分利润。虽然我的炒股成绩不是最出色的,但也超过了很多人。因为大多数股民都是亏损的,能够在股市长期盈利的人真的是凤毛麟角。
股市中普遍流传的七亏二平一赚的说法并不只是传闻,事实上,现实中的比例更加残酷,能够长期赚钱的人可能连10%都达不到。
接下来,我想谈谈我的炒股经历和心路历程,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内心体验,为那些有意向或正在炒股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希望劝退大家,能救一个是一个!
本文倒叙描述,先聊聊最后的疯狂和偏执!
不甘失败,疯狂上杠杆
股市有上涨就有下跌,在我卖出以后,股市继续疯涨了很多。当时长春高新,我是四百一股买入,六百一股就卖出了,只赚了2万。可是在我卖出去的两个月以后,它最高涨到了一千。相当于我本可以赚六万,结果赚了两万就跑了。
我简直想把大腿拍烂了,这严重的影响了我的认知。我开始坚信,这只股票和公司就是好的,非常牛,是我始乱终弃,我不应该早早抛弃人家。 除了悔恨,我还在期盼它下跌,好让我再次抄底,重新买入,让我有重新上车的机会!
终于这只股票后来跌了10%,我觉得跌的差不多了,于是我开始抄底买入!抄底买入的价格在900一股(复权前)。
没想到,这次抄底是我噩梦的开始。我想抄他的底,他想抄我的家!
这张图,完美的诠释了我的抄底过程。地板底下还有底,深不见底,一直到我不再敢抄底为止。一直抄到,我天天睡不着觉!
当时我九百多一股开始抄底买入,在此之前我都是100股,后来我开始投入更多的资金在这只股票上。当时的我 定下了规矩,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不能重仓一只股票,要分散投资;这些道理我都明白,但是真到了节骨眼上,我不想输,我想一把赢回来,我要抄底,摊平我的成本。
正所谓:高位加仓,一把亏光。之前我赚的两万块钱,早就因为高位加仓,亏回去了。可是我不甘心输,我想赢回来。当时意识不到也不愿意承认:这就是赌徒心理。
后来这只股票,从1000,跌倒了600,回调了40%。而我已经被深深的套牢。当时我盈利时,只买了1股。等我被套牢时,持有了9股。 按照1000一股,就是九十万。按照600一股,就是54万。
我刚毕业,哪来的那么多钱!
我的钱,早就在800一股的时候,我就全投进去了,我认为800已经算是底了吧,没想到股价很快就击穿了800。
于是我开始跟好朋友借钱。一共借了10万,商量好借一年,还他利息。后来这10万块钱,也禁不住抄底,很快手里没钱了,股价还在暴跌。我已经忘记当时亏多少钱了,我当时已经不敢看账户了,也不敢细算亏了多少钱!
于是,我又开始从支付宝和招商银行借贷,借钱的利率是相当高的,年利息在6%以上。当时一共借了30万。但是股价还不见底,我开始焦虑的睡不着觉。
不光不见底,还在一直跌,我记得当时有一天,在跌了很多以后,股价跌停 -10%。当时的我已经全部资金都投进去了,一天亏了5万,我的小心脏真的要受不了了。跌的我要吐血! 同事说,那天看见我的脸色很差,握着鼠标手还在发抖!
跌成这样,我没有勇气打开账户……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除了恐惧只有恐惧,每天活在恐惧之中。
我盘算了一下,当时最低点的我,亏了得有二十多万。从盈利六万,一下子到亏二十多万。只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
我哪里经历过这些,投资以来,我都是顺风顺水的,基本没有亏过钱,从来都是挣钱,怎么会成这个样子。
当时的我,没空反思,我只希望,我要赚回来!我一定会赚回来,当时能借的支付宝和招行都已经借到最大额度了…… 我也没有什么办法了,只能躺平。
所以股价最低点的时候,基本都没有钱加仓。
侥幸反弹,但不忍心止盈
股价跌了四个月,这是我人生极其灰暗的四个月。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股价涨回来了,当时被传闻的事情不攻自破,公司用实际的业绩证明了自己。
股价开始慢慢回暖,后来开始凶猛的反弹,当时的我一直认为:股价暴跌时我吃的所有苦,所有委屈,我都要股市给我补回来!
后来这段时间,股价最高又回到了1000元一股(复权前)。最高点,我赚了二十多万,但是我不忍心止盈卖出。
我觉得还会继续涨,我还在畅想:公司达到,万亿市值。
我觉得自己当时真的 失了智了。
结婚买房,卖在最高点
这段时间,不光股市顺丰顺水,感情上也比较顺利,有了女朋友,现在是老婆了。从那时起,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彻彻底底是一个赌徒。
因为已经回本了,也赚了一点钱,我开始不断的纠结要不要卖出,不再炒股了。
后来因为两件事,第一件是我姐姐因为家里要做小买卖,向我借钱。 当时的我,很纠结,我的钱都在股市里啊,借她钱就得卖股票啊,我有点心疼。奈何是亲姐,就借了。
后来我盘算着,不对劲。我还有带款没还呢,一共三十万。我寻思,我从银行借钱收6%的利息,我借给别人钱,我一分利息收不到。 我TM 妥妥的冤大头啊。
不行,我要把带款全部还上,我Tm亏大了,于是我逐渐卖股票。一卖出便不可收拾。
我开始担心,万一股价再跌回去,怎么办啊。我和女朋友结婚时,还要买房,到时候需要一大笔钱,万一要是被套住了,可怎么办啊!
在这这样的焦虑之下,我把股票全部都卖光了!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等我卖出之后的第二周,长春高新开启了下一轮暴跌,而这一轮暴跌之后,直至今日,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从股价1000元一股,直至今天 300元一股(复权前是300,当前是150元)。暴跌程度大达 75%以上!
全是侥幸
我觉得我是幸运的,如果我迟了那么一步!假如反应迟一周,我觉得就万劫不复。因为再次开启暴跌后,我又会开始赌徒心理。
我会想,我要把失去的,重新赢回来!我不能现在卖,我要赢回来。再加上之前抄底成功一次,我更加深信不疑!
于是我可能会从1000元,一路抄底到300元。如果真会如此,我只能倾家荡产!
不是每个人都有我这么幸运,在最高点,跑了出去。 雪球上之前有一个非常活泼的用户, 寒月霖枫,就是因为投资长春高新,从盈利150万,到亏光100万本金,还倒欠银行!
然而这一切,他的家人完全不知道,他又该如何面对家人,如何面对未来的人生。他想自杀,想过很多方式了结。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 雪球搜搜这个 用户,寒月霖枫。
我觉得 他就是世界上 另一个自己。我和他完全类似的经历,除了我比他幸运一点。我因为结婚买房和被借钱,及时逃顶成功,否则我和他一样,一定会输得倾家荡产!
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赌狗!
然而,在成为赌狗之前,我是非常认真谨慎对待投资理财的!
极其谨慎的理财开局
一开始,我从微信理财通了解到基金,当时2019年,我刚毕业两年,手里有几万块钱,一直存在活期账户里。其中一个周末,我花时间研究了一下理财通,发现有一些债券基金非常不错。于是分几批买了几个债券基金,当时的我对于理财既谨慎又盲目。
谨慎的一面是:我只敢买债券基金,就是年利息在 5%上下的。像股票基金这种我是不敢买的。
盲目的一面是:我不知道债券基金也是风险很大的,一味的找利息最多的债券基金。
后来的我好像魔怔了,知道了理财这件事,隔三差五就看看收益,找找有没有利息更高的债券基金。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了一个指数基金,收益非常稳定。
是美股的指数基金,于是我买了1万块钱,庆幸的是,这只指数基金,三个月就赚了八百多,当时的我很高兴。那一刻,我第一次体会到:不劳而获真的让人非常快乐!
如饥似渴的学习投资技巧
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财,我对于理财越来越熟悉。
胆子也越来越大,美股的指数基金赚了一点钱,我害怕亏回去,就立即卖了。卖了以后就一直在找其他指数基金,这时候我也在看国内 A股的指数基金,甚至行业主题的基金。
尝到了投资的甜头以后,我开始花更多的时间用来 找基。我开始从方方面面评估一只基金。
有一段时间,我特别自豪,我在一个周末,通过 天天基金网,找到了一个基金,这只基金和社保投资基金的持仓 吻合度非常高。当时的我思想非常朴素, 社保基金可是国家队,国家管理的基金一定非常强,非常专业,眼光自然差不了。这只基金和国家队吻合度如此高,自然也差不了。
于是和朋友们,推荐了这只基金。我们都买了这只基金,而后的一个月,这只基金涨势非常喜人,赚了很多钱,朋友们在群里也都感谢我,说我很厉害,投资眼光真高!
那一刻,我飘飘然……
我开始投入更多的时间用来理财。下班后,用来学习的时间也不学习了,开始慢慢的过度到学习投资理财。我开始不停地 找基。当时研究非常深入,我会把这只基金过往的持仓记录,包括公司都研究到。花费的时间也很多。
我也开始看各种财经分析师对于股市的分析,他们会分析大盘何时突破三千点,什么时候股市情绪会高昂起来,什么行业主题会热门,什么时候该卖出跑路了。
总之,投资理财,可以学习的东西多种多样!似乎比编程有趣多了。
换句话说:我上头了
非常荒谬的炒股开局
当时我还是非常谨慎地,一直在投资基金,包括 比较火爆的 中欧医疗创新C 基金,我当时也买了。当时葛兰的名气还很响亮呢。后来股市下行,医疗股票都在暴跌,葛兰的基金 就不行了,有句话调侃:家里有钱用不完,中欧医疗找葛兰。腰缠万贯没人分,易方达那有张坤。
由此可见,股市里难有常胜将军!
当时的我,进入股市,非常荒谬。有一天,前同事偷偷告诉我,他知道用友的内幕,让我下午开盘赶紧买,我忙追问,什么内幕,他说利润得翻五倍。 我寻思一下,看了一眼用友股票还在低位趴着,心动了。于是我中午就忙不迭的线上开户,然后下午急匆匆的买了 用友。 事后证明,利润不光没有翻五倍,还下降了。当然在这之前,我早就跑了,没赚着钱,也没咋亏钱。
当时的我,深信不疑这个假的小道消息,恨不得立即买上很多股票。害怕来不及上车……
自从开了户,便一发不可收拾,此时差2个月,快到2019年底!席卷全世界的病毒即将来袭
这段时间,股市涨势非常好,半导体基金涨得非常凶猛! 我因为初次进入股市,没有历史包袱,哪个股票是热点,我追哪个,胆子非常大。而且股市行情非常好,我更加相信,自己的炒股实力不凡!
换句话说:越来越上头,胆子越来越大。 学习编程,学个屁啊,炒股能赚钱,还编个屁程序。
刚入股市,就赶上牛市,顺风顺水
2019年底到2020年上半年,A股有几年不遇的大牛市,尤其是半导体、白酒、医疗行业行情非常火爆。我因为初入股市,没有历史包袱,没有锚点。当前哪个行业火爆,我就买那个,没事就跑 雪球 刷股票论坛的时间,比上班的时间还要长。
上班摸鱼和炒股 是家常便饭。工作上虽然不算心不在焉,但是漫不经心!
在这之前,我投入的金额不多。最多时候,也就投入了10万块钱。当时基金收益达到了三万块。我开始飘飘然。
开始炒股,也尝到了甜头,一开始,我把基金里的钱,逐渐的转移到股市里。当时的我给自己定纪律。七成资金投在基金里,三成资金投在股市里。做风险平衡,不能完全投入到风险高的股市里。
我自认为,我能禁得住 炒股这个毒品。
但是逐渐的,股票的收益越来越高,这个比例很快就倒转过来,我开始把更多资金投在股市中,其中有一只股票,我非常喜欢。这只股票后来成为了很多人的噩梦,成为很多股民 人生毁灭的导火索!
长春高新 股票代码:000661。我在这只股票上赚的很多,后来我觉得股市涨了那么多,该跌了吧,于是我就全部卖出,清仓止盈。 当时的我利润有六万,我觉得非常多了,我非常高兴。
其中 长春高新 一只股票的利润在 两万多元。当时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只股票。我做梦也想不到,后来这只股票差点让我倾家荡产……
当时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打开基金和证券App,查看每天的收益。有的时候一天能赚 两千多,比工资还要高。群里也非常热闹,每个人都非常兴奋,热烈的讨论哪个股票涨得好。商业互吹成风……
换句话说:岂止是炒股上头,我已经中毒了!
之后就发生了,上文说的一切,我在抄底的过程中,越套越牢……
总结
以上都是我的个人真实经历。 我没有谈 A 股是否值得投资,也不评论当前的股市行情。我只是想分享自己的个人炒股经历。
炒股就是赌博
我想告诉大家,无论你在股市赚了多少钱,迟早都会还回去,越炒股越上头,赚的越多越上头。
赌徒不是一天造成的,谁都有赢的时候,无论赚多少,最终都会因为人性的贪婪 走上赌徒的道路。迟早倾家荡产。即使你没有遇到长春高新,也会有其他暴跌的股票等着你!
什么🐶皮的价值投资! 谈价值投资,撒泡尿照照自己,你一个散户,你配吗?
漫漫人生路,总会错几步。股市里错几步,就会让你万劫不复!
”把钱还我,我不玩了“
”我只要把钱赢回来,我就不玩了“
这都是常见的赌徒心理,奉劝看到此文的 程序员朋友,千万不要炒股和买基金。
尤其是喜欢打牌、打德州扑克,喜欢买彩-票的 赌性很强的朋友,一定要远离炒股,远离投资!
能救一个是一个!
来源:juejin.cn/post/7303348013934034983
离职后的这半年,我前所未有的觉得这世界是值得的
大家好,我是一名前端开发工程师,属于是没有赶上互联网红利,但赶上了房价飞涨时代的 95 后社畜。2024 年 3 月份我做了个决定,即使已经失业半年、负收入 10w+ 的如今的我,也毫不后悔的决定:辞职感受下这个世界。
为什么要辞职,一是因为各种社会、家庭层面的处境对个人身心的伤害已经达到了不可逆转的程度,传播互联网负面情绪的话我也不想多说了,经历过的朋友懂得都懂,总结来说就是,在当前处境和环境下,已经没有办法感受到任何的快乐了,只剩焦虑、压抑,只能自救;二是我觉得人这一辈子,怎么也得来一次难以忘怀、回忆起来能回甘的经历吧!然而在我的计划中,不辞职的话,做不到。
3 月
在 3 月份,我去考了个摩托车驾-照,考完后购买了一辆摩托车 DL250,便宜质量也好,开始着手准备摩旅。
4 月份正式离职后,我的初步计划是先在杭州的周边上路骑骑练下车技,直接跑长途还是很危险的,这在我后面真的去摩旅时候感受颇深,差点交代了。
4 月
4.19 号我正式离职,在杭州的出租屋里狠狠地休息了一个星期,每天睡到自然醒,无聊了就打打游戏,或者骑着摩托车去周边玩,真的非常非常舒服。
不过在五一之前,我家里人打电话跟我说我母亲生病了,糖尿病引发的炎症,比较严重,花了 2w+ 住院费,也是从这个时候才知道我父母都没有交医保(更别说社保),他们也没有正式、稳定的工作,也没有一分钱存款,于是我立马打电话给老家的亲戚让一个表姐帮忙去交了农村医保。所有这些都是我一个人扛,还有个亲哥时不时问我借钱。
说实话,我不是很理解我的父母为什么在外打工那么多年,一分钱都存不下来的,因为我从小比较懂事,没让他们操过什么心,也没花过什么大钱。虽然从农村出来不是很容易,但和周围的相同条件的亲戚对比,我只能理解为我父母真的爱玩,没有存钱的概念。
我可能也继承了他们的基因吧?才敢这样任性的离职。过去几年努力地想去改变这个处境,发现根本没用,还把自己搞得心力交瘁,现在想想不如让自己活开心些吧。
5 月
母亲出院后,我回到杭州和摩友去骑了千岛湖,还有周边的一些山啊路啊,累计差不多跑了 2000 多公里,于是我开始确立我的摩旅计划,路线是杭州-海南岛-云南-成都-拉萨,后面实际跑的时候,因为云南之前去过,时间又太赶,就没去云南了。
6 月
在摩友的帮助下,给摩托车简单进行了一些改装,主要加了大容量的三箱和防雨的驮包,也配备了一些路上需要的药品、装备,就一个人出发了。
从杭州到海南这部分旅行,我也是简单记录了一下,视频我上传了 B 站,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拯救焦虑的29岁,考摩托车驾-照,裸辞,买车,向着自由,出发。
摩托车确实是危险的,毕竟肉包铁,即使大部分情况我已经开的很慢,但是仍然会遇到下大雨路滑、小汽车别我、大货车擦肩而过这种危险情况,有一次在过福建的某个隧道时,那时候下着大雨,刚进隧道口就轮胎打滑,对向来车是连续的大货车,打滑之后摩托车不受控制,径直朝向对向车道冲过去,那两秒钟其实我觉得已经完蛋了,倒是没有影视剧中的人生画面闪回,但是真的会在那个瞬间非常绝望,还好我的手还是强行在对龙头进行扳正,奇迹般地扳回来且稳定住了。
过了隧道惊魂未定,找了个路边小店蹲在地上大口喘气,雨水打湿了全身加上心情无法平复,我全身都是抖的,眼泪也止不住流,不是害怕,是那种久违地从人类身体发出的求生本能让我控制不住情绪的肆意发泄。
在国道开久了人也会变得很麻木,因为没什么风景,路况也是好的坏的各式各样,我现在回看自己的记录视频,有的雨天我既然能在窄路开到 100+ 码,真的很吓人,一旦摔车就是与世长辞了。
不过路上的一切不好的遭遇,在克服之后,都会被给予惊喜,到达海南岛之后,我第一次感觉到什么叫精神自由,沿着海边骑行吹着自由的风,到达一个好看的地方就停车喝水观景,玩沙子,没有工作的烦扰,没有任何让自己感受到压力的事情,就像回到了小时候无忧无虑玩泥巴的日子,非常惬意。
在完成海南环岛之后,我随即就赶往成都,与前公司被裁的前同事碰面了。我们在成都玩了三天左右,主要去看了一直想看的大熊猫🐼!
之后我们在 6.15 号开始从成都的 318 起始点出发,那一天的心情很激动,感觉自己终于要做一件不太一样的事,见不一样的风景了。
小时候在农村,读书后在小镇,大学又没什么经济能力去旅行,见识到的事物都非常有限,但是这一切遗憾在川藏线上彻底被弥补了。从开始进入高原地貌,一路上的风景真的美到我哭!很多时候我头盔下面都是情不自禁地笑着的,发自内心的那种笑,那种快乐的感觉,我已经很久很久很久没有了。
同样地,这段经历我也以视频的方式记录了下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观看:
以前只敢想想,现在勇敢向前踏出了一步,暂时放下了工作,用摩托跑完了318
到拉萨了!
花了 150 大洋买的奖牌,当做证明也顺便做慈善了:)
后面到拉萨之后我和朋友分开了,他去自驾新疆,我转头走 109 国道,也就是青藏线,这条线真的巨壮美,独自一人行驶在这条路,会感觉和自然融合在了一起,一切都很飘渺,感觉自己特别渺小。不过这条线路因为冻土层和大货车非常非常多的原因,路已经凹凸不平了,许多炮弹坑,稍微骑快点就会飞起来。
这条线还会经过青海湖,我发誓青海湖真的是我看到过最震撼的景色了,绿色和蓝色的完美融合,真的非常非常美,以后还要再去!
拍到了自己的人生照片:
经历了接近一个半月的在外漂泊,我到了西宁,感觉有点累了,我就找了个顺丰把摩托车拖运了,我自己就坐飞机回家了。
这一段经历对我来说非常宝贵,遇到的有趣的人和事,遭遇的磨难,见到的美景我无法大篇幅细说,但是每次回想起这段记忆我都会由衷地感觉到快乐,感觉自己真的像个人一样活着。
这次旅行还给了我感知快乐和美的能力,回到家后,我看那些原来觉得并不怎么样的风景,现在觉得都很美,而且我很容易因为生活中的小确幸感到快乐,这种能力很重要。
7 月
回到家大概 7 月中旬。
这两个多月的经历,我的身体和心态都调整的不错了,但还不是很想找工作,感觉放下内心的很多执念后,生活还是很轻松的,就想着在家里好好陪陪母亲吧,上班那几年除了过年都没怎么回家。
在家里没什么事,但是后面工作的技能还是要继续学习的,之前工作经历是第一家公司用的 React 16,后面公司用的是 Vue3,对 React 有些生疏,我就完整地看了下 React 18 的文档,感觉变化也不是很大。
8、9 月
虽然放下了许多执念,对于社会评价(房子、结婚、孩子)也没有像之前一样过于在乎了,但还是要生活的,也要有一定积蓄应对未来风险,所以这段时间在准备面试,写简历、整理项目、看看技术知识点、刷刷 leetcode。
也上线了一个比较有意义的网站,写了一个让前端开发者更方便进行 TypeScript 类型体操的网站,名字是 TypeRoom 类型小屋,题源是基于 antfu 大佬的 type-challenges。
目前 Type Challenges 官方提供了三种刷题方式
- 通过 TypeScript Playground 方式,利用 TypeScript 官方在线环境来刷题。
- 克隆 type-challenges 项目到本地进行刷题。
- 安装 vscode 插件来刷题。
这几种方式其实都很方便,不过都在题目的可读性上有一定的不足,还对开发者有一定的工具负担、IDE 负担。
针对这个问题,也是建立 TypeRoom 的第一个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提供直接在浏览器端就能刷题的在线环境,并且从技术和布局设计上让题目描述和答题区域区分开来,更为直观和清晰。不需要额外再做任何事,打开一个网址即可直接开始刷题,并且你的答题记录会存储到云端。
欢迎大家来刷题,网址:typeroom.cn
因为个人维护,还有很多题目没翻译,很多题解没写,也还有很多功能没做,有兴趣一起参与的朋友可以联系我哦,让我一起造福社区!
同时也介绍下技术栈吧:
前端主要使用 Vue3 + Pinia + TypeScript,服务端一开始是 Koa2 的,后面用 Nest 重写了,所以现在服务端为 Nest + Mysql + TypeORM。
另外,作为期待了四年,每一个预告片都看好多遍的《黑神话·悟空》的铁粉,玩了四周目,白金了。
现在
现在是 10 月份了,准备开始投简历找工作了,目前元气满满,不急不躁,对工作没有排斥感了,甚至想想工作还蛮好的,可能是闲久了吧,哈哈哈,人就是贱~
最后
其实大多数我们活得很累,都是背负的东西太多了,而这些大多数其实并不一定要接受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让自己活得开心些最重要,加油啊,各位,感谢你看到这里,祝你快乐!
这是我的 github profile,上面有我的各种联系方式,想交个朋友的可以加我~❤️
来源:juejin.cn/post/7424902549256224804
每一个失业的前端er都必须有一个稳定盈利的独立开发项目
如题,最近非常焦虑,因为考试临近了,所以只好来祸害一下网友了
俺从2023年离职,经历了考研,独立开发,remote,好几段经历
首先是考研,去年考的其实还行,但还是复试被刷,至今被刷原因未知,盲猜是因为本科是民办三本吧
然后remote就是找了个美国的区块链公司,但是因为四月份我忙着搞调剂,过程十分煎熬,根本无心顾暇remote那边天天开会的节奏,所以只能离职,当然啦,最终也没调剂上
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独立开发
从我离职到现在,也快两年了,聪明的人已经发现了,整个互联网技术栈这两年可以说毫无变化,新的端没有,新的框架没有,新的红利也没有,新的独角兽公司也没有
道理很简单,因为现在是僧多粥少的时代,每个人手机上就固定几个app,而且都是存量状态(不需要推翻重来,只需要shi山跳舞)
与此同时,还有若干小公司不断倒闭
懂了吧,现在是需求没了,业务没了,招聘的公司没了
独立开发就只不过是,没有业务,我们自己发现制造业务罢了
但是呢,会更难,因为,资本虽然是傻逼,但它们也不是完全没脑子,如果轻易能成功,他们就不需要跑路了
现实就是,我朋友圈有很多独立开发的,推特上也有很多,但能做到稳定盈利的人,几乎为0
有的是卖小册,有的是搞博客,还有开公司做面试辅导的,也有外包接活的,也有收费技术咨询的
这些统统都是噶韭菜——因为我说的很清楚了,现在是业务没了,是需求没了,但凡不制造需求的,都是瞎扯
——所以我把c站卖了,c站转让前日活5w,但是动漫行业实在太卷了,各种各样的竞品,让我自己都不想看番,更别提服务给他人看了
之前在携程,我的老板和我说,你就当独立创业,携程三万人就是你的第一批客户,我觉得老板说的没错,就是比起b端,我更喜欢c端的用户
所以毫无疑问,我不可能再回去写前端框架了,纯粹浪费时间,浪费我的❤
唉,说了这么多,总而言之,言而总之
回到题目,那就是,每个人失业的前端er都必须有一个稳定盈利的独立开发项目
我也在开新坑了,敬请期待~
来源:juejin.cn/post/7426258631161528335
凌晨四点,线上CPU告警,绩效没了
前言
凌晨4点,我被一阵刺耳的手机铃声惊醒。迷迷糊糊地摸索着手机,屏幕上赫然显示着"线上CPU告警"的字样。瞬间,我的困意全无,取而代之的是一阵冷汗和心跳加速。作为公司核心系统的负责人,我深知这意味着什么——用户体验受损、可能的数据丢失,更糟糕的是,我的年终绩效可能就此化为泡影。
我迅速起身,开始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故障排查之旅。
1. 初步诊断:快速定位问题
首先,我登录了服务器,使用top命令查看系统资源使用情况:
$ top
输出显示CPU使用率接近100%,load average远超服务器核心数。这确实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接下来,我使用htop命令获取更详细的进程信息:
$ htop
我发现有几个Java进程占用了大量CPU资源。这些进程正是我们的核心服务。
2. JVM层面分析:寻找热点方法
确定了问题出在Java应用上,我开始进行JVM层面的分析。首先使用jstat命令查看GC情况:
$ jstat -gcutil [PID] 1000 10
输出显示Full GC频繁发生,这可能是导致CPU使用率高的原因之一。
接着,我使用jstack命令生成线程转储,查看线程状态:
$ jstack [PID] > thread_dump.txt
分析thread dump文件,我发现大量线程处于RUNNABLE状态,执行着相似的方法调用。
为了进一步定位热点方法,我使用了async-profiler工具:
$ ./profiler.sh -d 30 -f cpu_profile.svg [PID]
生成的火焰图清晰地显示了一个自定义的排序算法占用了大量CPU时间。
3. 应用层面优化:重构算法
找到了罪魁祸首,我立即查看了相关代码。这是一个用于大量数据的自定义排序算法,原本设计用于小规模数据,但随着业务增长,它的性能问题暴露无遗。
我迅速重构了算法,使用Java 8的并行流进行优化:
List<Data> sortedData = data.parallelStream()
.sorted(Comparator.comparing(Data::getKey))
.collect(Collectors.toList());
同时,我添加了缓存机制,避免重复计算:
@Cacheable("sortedData")
public List<Data> getSortedData() {
// 优化后的排序逻辑
}
4. 数据库优化:索引与查询改进
在排查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些低效的数据库查询。使用explain命令分析SQL语句:
EXPLAIN SELECT * FROM large_table WHERE status = 'ACTIVE';
结果显示这个查询导致了全表扫描。我立即添加了合适的索引:
CREATE INDEX idx_status ON large_table(status);
并重写了部分ORM查询,使用更高效的原生SQL:
@Query(value = "SELECT * FROM large_table WHERE status = :status", nativeQuery = true)
List<LargeTable> findByStatus(@Param("status") String status);
5. 部署优化:资源隔离
为了防止单个服务影响整个系统,我决定使用Docker进行资源隔离。创建了如下的Dockerfile:
FROM openjdk:11-jre-slim
COPY target/myapp.jar app.jar
ENTRYPOINT ["java", "-Xmx2g", "-jar", "/app.jar"]
并使用Docker Compose进行服务编排,限制了CPU和内存使用:
version: '3'
services:
myapp:
build: .
deploy:
resources:
limits:
cpus: '0.50'
memory: 512M
6. 监控告警:防患未然
最后,为了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我升级了监控系统。使用Prometheus和Grafana搭建了全面的监控平台,并设置了更加智能的告警规则:
- alert: HighCPUUsage
expr: 100 - (avg by(instance) (rate(node_cpu_seconds_total{mode="idle"}[5m])) * 100) > 80
for: 5m
labels:
severity: warning
annotations:
summary: "High CPU usage detected"
description: "CPU usage is above 80% for more than 5 minutes"
结语:危机与成长
经过近4小时的奋战,系统终于恢复了正常。CPU使用率降到了30%以下,服务响应时间也恢复到了毫秒级。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意识到,在追求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技术债务的累积。定期的代码审查、性能测试和压力测试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建立完善的监控和告警机制,能够帮助我们更快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虽然这次事件可能会影响我的年终绩效,但它带给我的经验和教训是无价的。持续学习和改进永远是我们的必修课。
凌晨的阳台上,我望着渐亮的天空,心中暗自庆幸:又一次化险为夷。但我知道,明天将是新的挑战,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来源:juejin.cn/post/7424522247791247394
我终于从不想上班又不能裸辞的矛盾中挣扎出来了
最近的状态有一种好像一个泄了气的皮球的感觉一样,就是对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提不起来兴趣。
我希望自己可以多看一点书,但是我不想动;我希望自己可以练习书法,但是我不想动;我希望自己可以学会一门乐器,但是我不想动。
相比上面三点,我更希望的是我可以早上起来不用上班,但是这只是我的希望而已。
这就是我最近的生活状态。
我有一种我的生活仿佛失去了控制的感觉,每一天我的内心好像都有一个小人在不断呐喊,说我不想上班。因为这个声音,我一度非常非常想要裸辞,但是我为什么没有裸辞呢?
还不是因为我买房买车欠了十几万,我到现在才还了两万而已,再加上我每个月还有房贷要还。
然而,当我经常不情愿地做着跟我心里想法相悖的行为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常常会做一些小动作来向自己表达抗议和不满。
比如说,我的工作会变得越来越低效,上班的时候会偷偷地摸鱼,还有就是变得越来越容易拖延。
就好像这样的我,可以让那个不想上班的我,取得了一丢丢的小胜利一样。
一旦开始接受自己没有办法辞职,并且还要上个几十年班这样的结果时,就会让人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而且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对未来,对生活的无力感。
这种无力感渐渐地渗透在我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至于让我慢慢地对很多东西都提不起兴趣,我生活中的常态就变成了不想动。
但是有趣的事情发生了,有一天我在和我朋友聊天的时候,我的脑子里面突然出现了一个想法,就是我决定两年之后我要实现我不上班的这个目标。
当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我就开始认真思考这件事情的可行度。
通过分析我现在收支情况,我把两年之内改成了2026年之前,因为我觉得这样会让我更加信服这个目标的可行性。
同时我把这个想法也拆分成了两个更为具体的目标,其中一个就是我要在2026年之前还完欠的所有钱。
第二个就是我需要给自己存够20万,这20万是不包括投资理财或者基金股票里面的钱,而是我完全可以自由支配的。
毕竟没有人可以在没有工作的情况下,没有收入的情况下。没有存款的情况下,还能保持一个不焦虑的状态。
当我得出了这两个具体的目标之后,我整个人瞬间被一种兴奋的状态填满,我瞬间找到了工作的意义和动力。
也许你会说,我的这个想法对我现在生活根本起不到任何的改变作用。
我依旧还需要每天七点起床,还是要每天重复地去过我两点一线的生活。
但是于我自己而言,当我给我上班的这件事情加了一个两年的期限之后,我突然觉得我的未来,我的生活都充满了希望。
我整个人从不想动的状态,变成了一种被兴奋的状态填满的感觉。
所以,如果你和我一样有一些类似的困扰,有一些你不想做而又不得不做的事情,让你有一种深陷泥潭,无法前进的感觉,那你不妨试一下这个方法。
结合你自己的实际情况,为你不想做这件事情,设计一个期限,这个期限必须要是你认可,你接受,并且你认为你可以在这个截止时间之前完成的。
我想这个决定应该会对你的生活带来一些改变。
来源:juejin.cn/post/7428154034480906278
35 岁时我改掉的三个习惯
大家好,我是双越老师,wangEditor 作者。
我正在开发一个 Nodejs 全栈 AIGC 知识库项目 划水AI,包括富文本编辑器,多人协同编辑,AI 写作,AI 处理文本等。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围观项目。
开始
虽然标题是 35 岁,但其实本文 2024 年我 36 岁时写的。36 岁总结 35 岁,也没毛病。
35 岁对于我们程序员来说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年龄,但我已过 35 ,看看往后会越来越敏感,还是越来越麻木?
本文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在业余生活中的,我觉得很有意义的事情。甚至我觉得这些是事情的意义,都大于工作的成绩。
生活是一个整体,工作只是其中一部分,只是我们养家糊口的一个手段。工作以外的其他部分应该更加重要,例如业余爱好、饮食、休息、娱乐、家庭等。
1. 戒烟
我从大学毕业开始学着吸烟,到 35 岁已经有十几年的烟龄了。虽然每天吸烟量不大,但也断不了,有瘾。
我为什么要戒烟呢?
是觉得吸烟有害健康?—— 对,吸烟肯定有害健康,但人类天生是一种及时行乐的动物,谁会在乎 20 年 30 年以后的健康呢?人类天生是一个心存侥幸的动物(赌徒性质),也不是每个吸烟者都会有 xxx 病,对吧?之前看过一个段子,说某呼吸外科医生做完,累几个小时做完一台手术,先出去吸烟休息一下。
我戒烟,单纯就是想戒。我想摆脱烟草和尼古丁的控制,而且是想了很久了,不是一时突发奇想,之前就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还有,我想在 35+ 的年纪做一点叛逆的事情,叛逆使人年轻,叛逆使人保持活力。年轻时吸烟是叛逆,年龄大了戒烟就是叛逆。年轻时叛逆是狂,年龄大了叛逆是帅。所以,各位大龄程序员,有机会要让自己叛逆起来,做一点帅的事情。
最后,当时 2023 年夏天,我正好不忙,天天闲着,总得找点事儿干。既然工作上不忙,那就在自己身上找点有意义事情做吧 —— 外求不得而向内求,如果没法从外面挣取,那就去提高自身。
烟瘾是什么?就是尼古丁的戒断反应,没有其他理由,没人其他任何事情会让你 1-2 小时就想一次,而且持续想。
关于烟草的本质,烟草的历史,烟草的商业化推广过程,烟草的洗脑广告…… 还有很多内容可以讲,本文就不展开了,有兴趣的可以留言咨询。我很早之前就看过,去学习这些,并且接受这些,才能更好的帮助戒烟。
所以,就这么戒了,到写作本文的时候,正好是戒了一年。我觉得这是我去年做过的最有价值的事情,比我工作挣的钱都有价值。
2. 戒酒
之前我是比较喜欢喝酒的,喜欢一帮人聚餐那种兴奋的状态。但后来喝多了就肚子难受,一躺下就想吐,于是决定不喝了。
有些人说:你可以少喝点。但在中国北方的酒桌上,只有 0 和 1 ,没有中间态。只要你喝了,一开始朋友劝你多喝点,再喝多一点就不用别人劝了,自己就开始主动找酒瓶子了。
我不懂酒,没喝过啥好酒,很少喝红酒。就日常喝的白酒和啤酒而言,我觉得都不好喝。
白酒,度数高,辣(尤其酱味的),容易醉。全世界就中国及其周边人喝白酒,国内几千的白酒没有国际市场。而且单就中国而言,白酒蒸馏技术几百年了,也只有最近这不到 100 年喝白酒。《红楼梦》上层人不喝白酒,《孔乙己》下层人也不喝白酒。
现在喝白酒的人,有两类:1. 被酒桌文化感染而顺从的人; 2. 有酒瘾想快速体验酒精的人。
啤酒,要分好多种,咱日常喝的瓶装的、桶装的,都可以统称为工业啤酒,像水一样,轻薄寡淡 —— 但它有酒精啊!
那种全麦啤酒(忘记名字了,不常喝)还是很好喝的,但价格较高,自己买点喝还行,聚餐喝那个太贵了(普通饭店也没有卖的),很少喝。
我身边也有一些朋友,每周都喝好几次,大部分是为了工作,拉拢客户关系。我觉得我还是比较幸运的,写写代码,改改 bug ,也不用太考虑人际关系。程序员的为数不多的好处。
3. 不看和自己无关的事情
我从不刷抖音(虽然我会发布一些抖音视频),但我之前很喜欢看今日头条 app ,每天闲了就刷一下,吃饭也看,睡前也看。
但是我都看了些啥呢?有一些是娱乐性的小视频,搞笑的,猎奇的,做饭吃饭的,我觉得这些很好,提供情绪价值。
其他的,什么俄 x 战争,什么国外 xxx 冲突,什么体育明星谁比谁厉害,什么传统武术,什么中医 …… 还有这些的评论,各路网友互怼。有时候看的都让人很带情绪,感觉有些人是不是傻,这么简单的道理看不明白?有些人是不是坏,不看事实,只看立场?
这些不仅不能提供情绪价值,反而会增加你的负面情绪。而且,根据《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研究,你只要参与了其中,你参与了互怼,你就会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也变成傻子或坏人。围观,也是一种参与,你的心里会支持某一方。
更关键的是,这些事情我自己有关系吗?或者我的表态能决定这件事儿的走向吗?哪怕投一票决定一点点呢 —— 答案是显然的,要么没有任何关系,要么自己瞎操心。
所以,我卸载了今日头条 app ,不看了,眼不见心不烦,这些事情我不知道,也不影响我个人工作生活。从此以后,我觉得我的世界瞬间清净了,至少不会被那些负面情绪所打扰。
另外,我睡前也不看手机了,把手机扔在书房充电,直接睡觉。如果偶尔失眠或想事情,那就想,也不用非得拿着手机想,对吧。
总结
35 岁是一个里程碑和转折点,工作上如此,生活中也是如此。程序员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单纯”的群体,我觉得更应该关注个人生活中的成长,共勉,加油~
来源:juejin.cn/post/7417630844100247590
35 岁时我改掉的三个习惯
大家好,我是双越老师,wangEditor 作者。
我正在开发一个 Nodejs 全栈 AIGC 知识库项目 划水AI,包括富文本编辑器,多人协同编辑,AI 写作,AI 处理文本等。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围观项目。
开始
虽然标题是 35 岁,但其实本文 2024 年我 36 岁时写的。36 岁总结 35 岁,也没毛病。
35 岁对于我们程序员来说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年龄,但我已过 35 ,看看往后会越来越敏感,还是越来越麻木?
本文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在业余生活中的,我觉得很有意义的事情。甚至我觉得这些是事情的意义,都大于工作的成绩。
生活是一个整体,工作只是其中一部分,只是我们养家糊口的一个手段。工作以外的其他部分应该更加重要,例如业余爱好、饮食、休息、娱乐、家庭等。
1. 戒烟
我从大学毕业开始学着吸烟,到 35 岁已经有十几年的烟龄了。虽然每天吸烟量不大,但也断不了,有瘾。
我为什么要戒烟呢?
是觉得吸烟有害健康?—— 对,吸烟肯定有害健康,但人类天生是一种及时行乐的动物,谁会在乎 20 年 30 年以后的健康呢?人类天生是一个心存侥幸的动物(赌徒性质),也不是每个吸烟者都会有 xxx 病,对吧?之前看过一个段子,说某呼吸外科医生做完,累几个小时做完一台手术,先出去吸烟休息一下。
我戒烟,单纯就是想戒。我想摆脱烟草和尼古丁的控制,而且是想了很久了,不是一时突发奇想,之前就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还有,我想在 35+ 的年纪做一点叛逆的事情,叛逆使人年轻,叛逆使人保持活力。年轻时吸烟是叛逆,年龄大了戒烟就是叛逆。年轻时叛逆是狂,年龄大了叛逆是帅。所以,各位大龄程序员,有机会要让自己叛逆起来,做一点帅的事情。
最后,当时 2023 年夏天,我正好不忙,天天闲着,总得找点事儿干。既然工作上不忙,那就在自己身上找点有意义事情做吧 —— 外求不得而向内求,如果没法从外面挣取,那就去提高自身。
烟瘾是什么?就是尼古丁的戒断反应,没有其他理由,没人其他任何事情会让你 1-2 小时就想一次,而且持续想。
关于烟草的本质,烟草的历史,烟草的商业化推广过程,烟草的洗脑广告…… 还有很多内容可以讲,本文就不展开了,有兴趣的可以留言咨询。我很早之前就看过,去学习这些,并且接受这些,才能更好的帮助戒烟。
所以,就这么戒了,到写作本文的时候,正好是戒了一年。我觉得这是我去年做过的最有价值的事情,比我工作挣的钱都有价值。
2. 戒酒
之前我是比较喜欢喝酒的,喜欢一帮人聚餐那种兴奋的状态。但后来喝多了就肚子难受,一躺下就想吐,于是决定不喝了。
有些人说:你可以少喝点。但在中国北方的酒桌上,只有 0 和 1 ,没有中间态。只要你喝了,一开始朋友劝你多喝点,再喝多一点就不用别人劝了,自己就开始主动找酒瓶子了。
我不懂酒,没喝过啥好酒,很少喝红酒。就日常喝的白酒和啤酒而言,我觉得都不好喝。
白酒,度数高,辣(尤其酱味的),容易醉。全世界就中国及其周边人喝白酒,国内几千的白酒没有国际市场。而且单就中国而言,白酒蒸馏技术几百年了,也只有最近这不到 100 年喝白酒。《红楼梦》上层人不喝白酒,《孔乙己》下层人也不喝白酒。
现在喝白酒的人,有两类:1. 被酒桌文化感染而顺从的人; 2. 有酒瘾想快速体验酒精的人。
啤酒,要分好多种,咱日常喝的瓶装的、桶装的,都可以统称为工业啤酒,像水一样,轻薄寡淡 —— 但它有酒精啊!
那种全麦啤酒(忘记名字了,不常喝)还是很好喝的,但价格较高,自己买点喝还行,聚餐喝那个太贵了(普通饭店也没有卖的),很少喝。
我身边也有一些朋友,每周都喝好几次,大部分是为了工作,拉拢客户关系。我觉得我还是比较幸运的,写写代码,改改 bug ,也不用太考虑人际关系。程序员的为数不多的好处。
3. 不看和自己无关的事情
我从不刷抖音(虽然我会发布一些抖音视频),但我之前很喜欢看今日头条 app ,每天闲了就刷一下,吃饭也看,睡前也看。
但是我都看了些啥呢?有一些是娱乐性的小视频,搞笑的,猎奇的,做饭吃饭的,我觉得这些很好,提供情绪价值。
其他的,什么俄 x 战争,什么国外 xxx 冲突,什么体育明星谁比谁厉害,什么传统武术,什么中医 …… 还有这些的评论,各路网友互怼。有时候看的都让人很带情绪,感觉有些人是不是傻,这么简单的道理看不明白?有些人是不是坏,不看事实,只看立场?
这些不仅不能提供情绪价值,反而会增加你的负面情绪。而且,根据《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研究,你只要参与了其中,你参与了互怼,你就会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也变成傻子或坏人。围观,也是一种参与,你的心里会支持某一方。
更关键的是,这些事情我自己有关系吗?或者我的表态能决定这件事儿的走向吗?哪怕投一票决定一点点呢 —— 答案是显然的,要么没有任何关系,要么自己瞎操心。
所以,我卸载了今日头条 app ,不看了,眼不见心不烦,这些事情我不知道,也不影响我个人工作生活。从此以后,我觉得我的世界瞬间清净了,至少不会被那些负面情绪所打扰。
另外,我睡前也不看手机了,把手机扔在书房充电,直接睡觉。如果偶尔失眠或想事情,那就想,也不用非得拿着手机想,对吧。
总结
35 岁是一个里程碑和转折点,工作上如此,生活中也是如此。程序员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单纯”的群体,我觉得更应该关注个人生活中的成长,共勉,加油~
来源:juejin.cn/post/7417630844100247590
谈谈在大环境低迷下,找工作和入职三个月后的感受
前言
今天是新公司入职后的三个多月了个人也是如愿的转正了,对于我个人而言此时的心情好像没有三个月前刚拿到offer那样的喜悦和兴奋了,更像一件很普通的事情在你身边发生了吧。从2023年底离职在到2024年初开始找工作中间休息了三个月,找工作到入职花了一个多月,在这个过程中也是第一次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所谓大环境低迷下的“前端已死的言论”,也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入职三个月的个人感受吧。
从上一家公司离职时的个人感受
因为上一家公司的工作性质是人力外包驻场开发,年底客户公司(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我所在的项目组不需要外包人员了,个人也是被迫拿了赔偿灰溜溜的走人了。
工作感受:对于这段工作经历我个人还是比较认可的,毕竟这里没有任何工作压力,也不加班,工作量少,有很多时间去学习新东西,做做自己的开源,认识了新的朋友等等。
学历的重要性:在这里面随便拎一个人出来可能就是研究生学历的国企单位,自己真实的意识到了学历的重要性(第一学历小专科的我瑟瑟发抖)。
和优秀的人共事:如果在一个长期压抑低沉消极的环境下工作无论你的性格在怎么积极乐观开朗,可能也很容易被影响到。相反如果是和在一群积极,乐观,开朗,充满自信的环境和人一起工作,相信你也会变得积极,乐观,自信这或许也是我这一段工作经历最大的收获吧。
2023年底找工作的市场就业环境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boss上更新了自己的简历状态,不出所料软件上面安静的奇怪ps:49入国军的感觉,已读未回可能是很失望的感觉吧,但年底找工作令人绝望的是大多数公司都是未读未回,这也就意味着年底基本上是没有正常公司招聘的了。
大概投了两周简历后终于在智联招聘上约到了一个短期三个月岗位的面试,现场两轮面试通过了,不过最终还是没有选择去。
原因有很多:
- 现场的工作环境个人感觉很压抑,从接待我前台和面试官都能感觉满脸写着疲惫
- 说公司最近在996,你也需要和我们一起
- 招聘岗位和工作内容是threejs开发,薪资却说只能给到普通前端开发的水平
- 人力外包公司hr的反复无常令我恶心,二面通过后hr给我打电话最主要就是聊薪资吧,电话内容也很简单hr:成都大部分前端的薪资是在XX-XX,可能给不到你想要的薪资,可能要往下压个1-2K。我:我提的薪资完全是在你们发布招聘岗位薪资的区间,既然你们给不到为什么要这样写了(有感到被侮辱了)。过了几天之后人力外包的hr又给我电话,说可以在原来提的薪资基础上加1.4K,希望能早点去客户公司入职。
总结:年底招聘的公司基本上没啥好鸟,如果你的经济能力还行的话让自己放松休息一段时间也是不错的选择
2024年初找工作:真实的感受到了大环境的低迷下的市场行情
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疫情时期的2021年,那会儿出来找工作boos上会有很多HR主动给你打招呼,一周大概能五六个面试,大专学历也有机会去自研公司
解封之后本以为市场行情会变得回缓,结果大概就是今年可是未来十年行情最好的一年
简单总结一下2024年的成都就业环境大概这样的:
- 只有外包公司会招专科学历
- boss上只给hr发一句打招呼的快捷语,99% 都是已读不回
- 大多数要完简历之后就没有后续了
- 待遇好的公司对于学历的要求更严格了(211,985)
- 给你主动打招呼的基本上都是人力外包公司
截至入职新公司前boss上面的投递状况:沟通了1384个岗位,投递了99份简历,一共约到了 8 家公司的面试
今年找工作的个人感受:不怕面试,就怕没有面试机会
首先说一下个人的一些情况吧,因为在创业小公司待过在技术栈方面个人认为算是比较全面的了
项目经验:做过管理系统(CRM,B2C,ERP,saas等管理系统)、商城和门户网站(响应式,自适应)、移动端(H5,小程序,app)、低代码和可视化(工作流,可视化大屏,3d编辑器)、第三方开发(腾讯IM,企业微信侧边栏)、微前端
项目经历:从0-1搭建过整个大项目的基建工作,封装过项目中很多功能性组件和UI组件二次封装(提高开发效率),接手过屎山代码并重构优化,约定项目的开发规范,处理很多比较棘手的疑难bug和提供相关的技术方案,没有需求概念下的敏捷开发,从0-1的技术调研等
代码方面:写过几个开源项目虽然star数量不多(目前最多一个项目是600+),但在代码规范和可读性方面个人认为还是比较OK的(至少不会写出屎山代码吧)
工作经验(4年):2020毕业至今一直从事前端开发工作
学历:自考本科学历(貌似没啥卵用)
学历确实是我很硬伤的一个点但是没办法,人嘛总归要为年轻时的无知买单吧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启了24年的找工作,从2月26号开始投递简历到4月1号拿到offer差不多一个多月左右时间,一共约到了8加公司的面试,平均一周两家公司
大概统计了一下这些公司的面试情况:
公司A:
- 数组哪些方法会触发Vue监听,哪些不会触发监听
- position 有哪些属性
- vue watch和computed的区别,computed和method的区别
- vue的watch是否可以取消? 怎么取消?
- position:absolute, position:fixed那些会脱离文档流
- 如何获取到 pomise 多个then 之后的值
- 常见的http状态码
- 谈谈你对display:flex 弹性盒子属性的了解
- 如何判断一个值是否是数组
- typeof 和instanceof的区别
- es6-es10新增了那些东西
- 离职原因,期望薪资,职业规划
公司B
到现场写了一套笔试题,内容记不清楚了
公司C
- vue router 和route 区别
- 说说重绘和重排
- css 权重
- 项目第一次加载太慢优化
- 谈谈你对vue这种框架理解
- sessionstorage cookie localstorage 区别
- 了解过.css 的优化吗?
- 闭包
- 内存泄漏的产生
- 做一个防重复点击你有哪些方案
- 解释一些防抖和节流以及如何实现
- 说一下你对 webScoket的了解,以及有哪些API
- 说一下你对pomise的理解
- vue2,vue3 中 v-for 和v-if的优先级
- 说说你对canvas的理解
公司D
笔试+面试
- vue 首屏加载过慢如何优化
- 说说你在项目中封装的组件,以及如何封装的
- 后台管理系统权限功能菜单和按钮权限如何实现的
- vue 中的一些项目优化
- 期望薪资,离职原因,
- 其他的记不清楚了
公司E
笔试+面试+和老板谈薪资
1.笔试:八股文
2.面试:主要聊的是项目内容比如项目的一些功能点的实现,和项目的技术点
3.老板谈薪资:首先就是非技术面的常规三件套(离职原因,期望薪资,职业规划),然后就是谈薪资(最终因为薪资给的太低了没有选择考虑这家)
公司F
也是最想去的一家公司,一个偏管理的前端岗位(和面试官聊的非常投缘,而且整个一面过程也非常愉快感受到了十分被尊重)
可惜的是复试的时候因为学历原因,以及一些职业规划和加班出差等方面上没有达到公司的预期也是很遗憾的错过了
一面:
- vue 响应式数据原理
- 说说es6 promise async await 以及 promise A+规范的了解
- 谈谈es6 Map 函数
- 如何实现 list 数据结构转 tree结构
- webScoke api 介绍
- webScoke 在vue项目中如何全局挂载
- vuex 和 pinia 区别
- 谈谈你对微任务和宏任务的了解
- call apply bind 区别
- 前端本地数据存储方式有哪些
- 数组方法 reduce 的使用场景
- 说说你对 css3 display:flex 弹性盒模型 的理解
- vue template 中 {{}} 为什么能够被执行
- threejs 加载大模型有没有什么优化方案
- 离职原因,住的地方离公司有多远,期望薪资
- 你有什么想需要了解的,这个岗位平时的工作内容
二面:
1.我看写过一个Express+Mongoose服务端接口的开源项目,说说你在写后端项目时遇到过的难点
2.介绍一下你写的threejs 3d模型可视化编辑器 这个项目
3.以你的观点说一下你对three.js的了解,以及three.js在前端开发中发挥的作用
4.现在的AI工具都很流行,你有没有使用过AI工具来提高你对开发效率
5.说说你认为AI工具对你工作最有帮助的地方是哪些
6.以你的观点谈谈你对AI的看法,以及AI未来发展的趋势
7.你能接受出差时间是多久
8.你是从去年离职的到今天这这几个月时间,你是去了其他公司只是没有写在简历上吗?
9.说说你的职业规划,离职原因,你的优点和缺点,平时的学习方式
公司G
一共两轮面试,也是最终拿到正式offer入职的公司
一面:
- 主要就是聊了一下简历上写的项目
- 项目的技术难点
- 项目从0-1搭建的过程
- 项目组件封装的过程
- vue2 和 vue3 区别
- vue响应式数据原理
- 对于typescript的熟练程度
- 会react吗? 有考虑学习react吗?
- 说一下你这个three.js3d模型可视化编辑器项目的一个实现思路,为什么会想写这样一个项目
二面:
- 说说了解的es6-es10的东西有哪些
- 说说你对微任务和宏任务的了解
- 什么是原型链
- 什么是闭包,闭包产生的方式有哪些
- vue3 生命周期变化
- vue3 响应式数据原理
- ref 和 reactive 你觉得在项目中使用那个更合适
- 前端跨越方式有哪些
- 经常用的搜索工具有哪些?
- 谷歌搜索在国内能使用吗?你一般用的翻墙工具是哪种?
- 用过ChatGPT工具吗? 有付费使用过吗?
- 你是如何看待面试造航母工作拧螺丝螺丝的?
- 谈谈你对加班的看法?
- 你不能接受的加班方式是什么?
- 为什么会选择自考本科?
- 你平时的学习方式是什么?
- 一般翻墙去外网都会干什么?,外网学习对你的帮助大吗?
- 上一家公司的离职原因是什么,期望薪资是多少, 说说你的职业规划
- 手里有几个offer?
hr电话:
- 大概说了一下面试结果通过了
- 然后就是介绍了一下公司的待遇和薪资情况?
- 问了一下上一家公司的离职原因以及上一家公司的规模情况?
- 手里有几个offer?
- 多久能入职?
因为后面没有别的面试了,再加上离职到在到找工作拿到offer已经有四个月时间没有上班了,最终选择了入职这家公司
入职第三天:我想跑路了!
入职后的第一天,先是装了一下本地电脑环境然后拉了一下项目代码熟悉一下,vue3,react,uniapp 项目都有
崩溃的开始:PC端是一个saas 系统由五个前端项目构成,用的是react umi 的微前端项目来搭建的,也是第一次去接触微前端这种技术栈,要命的是这些项目没有一个是写了readme文档的,项目如何启动以及node.js版本这些只能自己去package.json 文件去查看,在经过一番折腾后终于是把这几个项目给成功跑起来了,当天晚上回家也是专门了解了一下微前端
开始上强度: 入职的第二天被安排做了一个小需求,功能很简单就是改个小功能加一下字段,但是涉及的项目很多,pc端两个项目,小程序两个项目。在改完PC端之后,开始启动小程序项目不出所料又是一堆报错,最终在别的前端同事帮助下终于把小程序项目给启动成功了。
人和代码有一个能跑就行:入职的第三天也从别的同事那里了解到了,之前sass项目组被前端大规模裁员过,原因嘛懂得都懂? 能写出这样一堆屎山代码的人,能不被裁吗?
第一次知道 vue 还可以这样写
对于一个有代码强迫症的人来说,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要求优化和接触完全是一堆屎山一样代码,真的是很难接受的
入职一个月:赚钱嘛不寒掺
在有了想跑路的想法过后,也开始利用上班的空余时间又去投递简历了,不过现实就是在金三银四的招聘季,boss上面依旧是安静的可怕,在退一步想可能其他公司的情况也和这边差不多,于是最终还是选择接受了现实,毕竟赚钱嘛不寒掺
入职两个月:做完一个项目迭代过后,感觉好多了
在入职的前一个月里,基本上每天都要加班,原因也很简单:
1.全是屎山的项目想要做扩展新功能是非常困难的
2.整个项目的逻辑还是很多很复杂的只能边写项目边熟悉
3.因为裁了很多前端,新人还没招到,但是业务量没有减少只能加班消化
功能上线的晚上,加班到凌晨3点
在开发完一个项目迭代过后也对项目有了一些大概的了解,之后的一些开发工作也变得简单了许多
入职三个月:工作氛围还是很重要滴
在入职三个月后,前端组团队的成员也基本上是组建完成了,一共14人,saas项目组有四个前端,虽然业务量依然很多但是好在有更多的人一起分担了,每周的加班时间也渐渐变少了
在一次偶然间了解到我平时也喜欢打篮球后,我和公司后端组,产品组的同事之间也开始变得有话题了,因为大家也喜欢打球,后来还拉了一个篮球群周末有时间大家也会约出来一起打打球
当你有存在价值后一切的人情世故和人际关系都会变得简单起来
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时候除了你的父母等直系亲属和另一半,可能会对你无条件的付出
其余任何人对你尊重和示好,可能都会存在等价的利益交换吧
尤其是在技术研发的岗位,只有当你能够完全胜任这份工作时,并且能够体现出足够的价值时才能够有足够的话语权
入职三个月后的感受
- 公司待遇:虽然是一个集团下面的子公司 (200+人)但待遇只能说一般吧,除了工资是我期望的薪资范围,其他的福利待遇都只能是很一般(私企嘛,懂得都懂)
- 工作强度: 听到过很多从大厂来的新同事抱怨说这边的工作量会很大,对我来说其实都还ok,毕竟之前在极端的高压环境下工作过
- 工作氛围:从我的角度来讲的话,还是很不错的,相处起来也很轻松简单,大家也有很多共同话题,没有之前在小公司上班那么累
大环境低迷下,随时做好被裁掉的准备
从2020年毕业工作以来,最长的一段工作经历是1年4个月,有过三家公司的经历
裁员原因也很简单:创业小公司和人力外包,要么就是小公司经营问题公司直接垮掉,或者就是人力外包公司卸磨杀驴
除非你是在国企单位上班,否则需要随时做好被裁掉的准备
什么都不怕,就怕太安逸了
这句话出自《我的团长我的团》电视剧里面龙文章故意对几十个过江的日本人围而不歼时和虞啸卿的对话,龙文章想通过这几十个日本人将禅达搅得鸡犬不宁,来唤醒还在沉睡在自己温柔乡的我们,因为就在我们放松警惕时日本人就已经将枪口和大炮对准了我们。
或许大家会很不认同这句话吧,如果你的父母给你攒下了足够的资本完全可以把我刚才的话当做放屁,毕竟没有哪一个男生毕业之前的梦想是车子和房子,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好吗? 但现实却是你喜欢工作的收入很难让你在这座城市里体面的生活
于我而言前端行业的热爱更多是因为能够给我带来不错的收入所以我选择了热爱它吧,所以保持终身学习的状态也是我需要去做的吧
前端已死?
前端彻底死掉肯定是不会的,在前后端分离模式下的软件开发前端肯定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岗位,只不过就业环境恶劣下的情况里肯定会淘汰掉很多人,不过35岁之后我还是否能够从事前端行业真的是一个未知数
结语
选择卷或者躺平,只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没有对与错,偶尔躺累了起来卷一下也是可以的,偶尔卷累了躺起了休息一下也是不错的。
在这个网络上到处是人均年收入百万以及各种高质量生活的时代,保持独立思考,如何让自己不被负面情绪所影响才是最重要的吧
来源:juejin.cn/post/7391065678546157577
入职第一天,看了公司代码,牛马沉默了
入职第一天就干活的,就问还有谁,搬来一台N手电脑,第一分钟开机,第二分钟派活,第三分钟干活,巴适。。。。。。
打开代码发现问题不断
- 读取配置文件居然读取两个配置文件,一个读一点,不清楚为什么不能一个配置文件进行配置
一边获取WEB-INF下的配置文件,一边用外部配置文件进行覆盖,有人可能会问既然覆盖,那可以全在外部配置啊,问的好,如果全用外部配置,咱们代码获取属性有的加上了项目前缀(上面的两个put),有的没加,这样配置文件就显得很乱不可取,所以形成了分开配置的局面,如果接受混乱,就写在外部配置;不能全写在内部配置,因为
prop_c.setProperty(key, value);
value获取外部配置为空的时候会抛出异常;properties底层集合用的是hashTable
public synchronized V put(K key, V value) {
// Make sure the value is not null
if (value == null) {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
}
- 很多参数写死在代码里,如果有改动,工作量会变得异常庞大,举例权限方面伪代码
role.haveRole("ADMIN_USE")
- 日志打印居然sout和log混合双打
先不说双打的事,对于上图这个,应该输出包括堆栈信息,不然定位问题很麻烦,有人可能会说e.getMessage()最好,可是生产问题看多了发现还是打堆栈好;还有如果不是定向返回信息,仅仅是记录日志,完全没必要catch多个异常,一个Exception足够了,不知道原作者这么写的意思是啥;还是就是打印日志要用logger,用sout打印在控制台,那我日志文件干啥;
4.提交的代码没有技术经理把关,下发生产包是个人就可以发导致生产环境代码和本地代码或者数据库数据出现不一致的现象,数据库数据的同步是生产最容易忘记执行的一个事情;比如我的这家公司上传文件模板变化了,但是没同步,导致出问题时开发环境复现问题真是麻烦;
5.随意更改生产数据库,出不出问题全靠开发的职业素养;
6.Maven依赖的问题,Maven引pom,而pom里面却是另一个pom文件,没有生成的jar供引入,是的,我们可以在dependency里加上
<type>pom
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公司内的,而且实际也是引入这个pom里面的jar的,我实在不知道这么做的用意是什么,有谁知道;求教
以上这些都是我最近一家公司出现的问题,除了默默接受还能怎么办;
那有什么优点呢:
- 不用太怎么写文档
- 束缚很小
- 学到了js的全局调用怎么写的(下一篇我来写,顺便巩固一下)
解决之道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首先对于现有的新项目或升级的项目来说,spring的application.xml/yml 完全可以写我们的配置,开发环境没必要整外部文件,如果是生产环境我们可以在脚本或启动命令添加 nohup java -Dfile.encoding=UTF-8 -Dspring.config.location=server/src/main/config/application.properties -jar xxx.jar &
来告诉jar包引哪里的配置文件;也可以加上动态配置,都很棒的,
其次就是规范代码,养成良好的规范,跟着节奏,不要另辟蹊径;老老实实的,如果原项目上迭代,不要动源代码,追加即可,没有时间去重构的;
我也曾是个快乐的童鞋,也有过崇高的理想,直到我面前堆了一座座山,脚下多了一道道坑,我。。。。。。!
来源:juejin.cn/post/7371986999164928010
离了大谱,和HR互怼后被开了!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不靠谱的人见多了,但是不靠谱的公司还是第一次见。
今天故事的主角是某上市公司,其号称为中国电声行业的龙头企业,名字这里就不说了。
故事发生的背景是某大学生秋招找工作,投递和面试的是这家公司的嵌入式开发,但最终却被分到了 IT 部门(猜测应该是 IT 支持岗)。
于是这位哥们儿不服,就找到了这家公司的 HR,但却没想到被 HR 怒怼,并被质问“你配做嵌入式开发吗?”、“我可没有你这么闲”等极具人身攻击的词汇,以下是聊天截图:
当然,故事的结局也大快人心,这哥们儿把他和 HR 的天截图反馈给了官方,于是不出意外,这位 HR 很就被光速开除了(可以看出满满的求生欲),如下图所示:
人在做天在看,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打工人何必为难打工人呢?这下好了,小伙子的事情解决了,HR 可倒好,还得重新找工作。
但博主在评论区看到这家公司随意更改应聘者的岗位也是常规操作了,有个哥们儿说他投入的是算法但被直接干到行政去了,离了大谱:
合着找工作这件事,也能像报考大学的志愿一样,上不了某个专业,还可以滑到另一个专业?这也是让我开眼了,大家怎么看?欢迎评论区讨论留言。
本文已收录到我的面试小站 http://www.javacn.site,其中包含的内容有:Redis、JVM、并发、并发、MySQL、Spring、Spring MVC、Spring Boot、Spring Cloud、MyBatis、设计模式、消息队列等模块。
来源:juejin.cn/post/7426315840222593062
为什么程序员的社会地位不高?
互联网时代,程序员承担着数字世界构建和技术发展的大任,如此重要,为什么存在感不高,社会地位不高呢?
知乎上针对这个问题也有过讨论,分享给大家。
http://www.zhihu.com/question/58…
回答1
什么是社会地位?
社会地位可以简化成,一个人可支配社会资源的数量,例如:
医生 医疗资源
教师 教育资源
...
而程序员可支配的社会资源只有他自己。从这一点上说,程序员和工人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时代的红利成就了这个职业,抛弃它的时候,一样不会留情。
回答2
程序员作为一种社会职业,既没有政府职能部门的公权力,又没有有钱人的一掷千金,挣得也都是辛苦钱,何来社会地位高不高一说,无非就是资本的韭菜罢了。
回答3
这个问题我曾经思考过很久。按知乎的习惯,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首先说“是不是”。
按大家的直觉也好,或者现有的各个社区讨论来看,程序员的社会地位肯定不是高的。
最多有人说程序员的社会地位和其他职业一样高,但没见过谁说程序员的社会地位能高过GWY,医生,老师的。这么说来,“是不是”这个问题已经基本没有大的争议——在公众认知内,程序员的社会地位的确不高。
再来就是“为什么”。
这个为什么是我想了很久了,如果单独拿程序员和某个职业/行业比较,可以有很多个维度的对比,但如果想把大部分的职业/行业进行对比,需要找一个更有共性的比较方式,或者说是能归纳出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对此,我归纳出来的最主要因素是“自由裁量权”。
这里的“自由裁量权”,又分为两个维度:
第一个是权力本身影响后果的大小,比如影响10块钱和影响10亿元的大小肯定不一样;
第二个是权力影响的范围,比如影响一个区和影响全国肯定不一样。
这里举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面的人物来说明这一点。
第一个剧中是京州市副市长兼光明区区委书记丁义珍。丁义珍是“负责土地划批,矿产资源整合,还有老城改造”,这里无论是土地划批给某开发商,或者矿产资源交给哪个煤老板开挖,对于这些开发商和煤老板,都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而剧中的丁义珍在具体能把这块地或者这片矿批给谁上面,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也就是说,他能在规则范围之内,把地给批了。于是各个房地产开发商老板,煤矿老板都要找丁义珍去批地批矿,自然丁义珍社会地位就高了。
第二个是京州市城市银行副行长欧阳菁。作为银行副行长,很多带款她拥有最终决定权。是放贷或者不放贷,放贷放给哪个企业,她拥有决定权力,甚至还能影响汉东农信社的决定。比如在蔡成功申请六千万的带款的事情上,欧阳菁一直阻挠,甚至打电话让汉东农信社不给蔡成功带款。为什么以前能贷给蔡成功,而这次不行了呢,那是因为之前每次过桥贷蔡成功都给欧阳菁50万好处费,而这次没有。
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出,无论是在ZF,还是银行这种企业里,当官至一定地位时,就拥有了影响社会面的一定量的自由裁量权。无论是丁义珍还是欧阳菁,他们的自由裁量权总体上还是在规则之内运行的,没有明显超出规则之外。要不是赵德汉被查,丁义珍还没那么快会被抓以至于后面要逃亡国外。而欧阳菁如果不是因为侯亮平下来查山水集团等案子,也不会露出马脚。
在最开始说了,自由裁量权除了影响的后果大小,还有涉及面的大小,比如丁义珍和欧阳菁的影响力,主要还是在京州市之内,出了京州市,尤其是出了汉东省,他们也影响不到啥。而剧中的第一个出场的贪官赵德汉,就有影响全国资源项目的审核权,这就是影响面的区别了。所以才有那个全国各地都有人找赵德汉,在他办公室门口排队的事情了。
通过《人民的名义》这三个例子,自由裁量权的影响力和影响面应该都有一定的了解了。
那么我们回过头来看现实中的程序员,这个职业带来的对于社会影响的自由裁量权,可以看出是非常小的,影响面也非常不适合操作。
首先,程序员可以决定程序的技术架构和代码,但很难影响其功能。真正决定功能是怎么样的,是产品经理(网站、APP类)、策划(游戏类)、甲方(to B和to G类),程序员本身几乎没有话语权,即没有自由裁量权,更多地是执行权。即使程序员做到了manager,或者技术VP,甚至CTO,对于这些功能特性的影响都是有限的。
比如说你是某游戏的技术leader,过年了你侄子在玩这款游戏,他希望你帮他的角色属性全部乘以10,你也是做不到的,甚至在内部评审阶段都被砍了。从影响面的角度来看,如果程序员是做某个APP的,他没法影响同公司另一款APP怎么做,更别说影响别的公司的APP怎么做。用通俗点的话来说,无论是社会上的陌生人,还是亲戚朋友,希望找程序员去做一些其职业内能自由裁量的内容从而获益,是很难的。这也就是程序员社会不高的主要原因。
同理,按照这个框架,我们能分析其他的一些职业的社会地位,同时也能看到一些职业除了稳定之外,还有自由裁量权这一微妙的东西,让不少人甘愿去追逐。
全文完
或许,这些讨论,并不能改变现实。
我觉得我们要思考的是:
社会地位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技术人如今的社会地位,合理不合理?
技术人做什么,能够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
来源:juejin.cn/post/7425807410764546098
程序员攻占小猿口算,炸哭小学生!
小学生万万没想到,做个加减乘除的口算练习题,都能被大学生、博士生、甚至是程序员大佬们暴打!
最近这款拥有 PK 功能的《小猿口算》App 火了,谁能想到,本来一个很简单的小学生答题 PK,竟然演变为了第四次忍界大战!
刚开始还是小学生友好 PK,后面突然涌入一波大学生来踢馆,被网友称为 “大学生炸鱼”;随着战况愈演愈烈,硕士生和博士生也加入了战场,直接把小学生学习软件玩成了电子竞技游戏,谁说大一就不是一年级了?这很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状态。
然而,突然一股神秘力量出现,是程序员带着科技加入战场! 自动答题一秒一道 ,让小学生彻底放弃,家长们也无可奈何,只能在 APP 下控诉严查外挂。
此时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小学生口算 PK,已经演变为各大高校和程序员之间的算法学术交流竞赛!
各路大神连夜改进算法,排行榜上的数据也是越发离谱,甚至卷到了 0.1 秒一道题!
算法的演示效果,可以看我发的 B 站视频。
接口也是口,算法也是算,这话没毛病。
这时,官方不得不出手来保护小学生了,战况演变为官方和广大程序员的博弈。短短几天,GitHub 上开源的口算脚本就有好几页,程序员大神们还找到了多种秒速答题的方案。
官方刚搞了加密,程序员网友马上就成功解密,以至于 网传 官方不得不高价招募反爬算法工程师,我建议直接把这些开源大佬招进去算了。
实现方法
事情经过就是这样,我相信朋友们也很好奇秒答题目背后的实现原理吧,这里我以 GitHub 排名最高的几个脚本项目为例,分享 4 种实现方法。当然,为了给小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这里我就不演示具体的操作方法了,反正很快也会被官方打压下去。
方法 1、OCR 识别 + 模拟操作
首先使用模拟器在电脑上运行 App,运用 Python 读取界面上特定位置的题目,然后运用 OCR 识别技术将题目图片识别为文本并输入给算法程序来答题,最后利用 Python 的 pyautogui 库来模拟人工点击和输入答案。
这种方法比较好理解,应用范围也最广,但缺点是识别效果有限,如果题目复杂一些,准确度就不好保证了。
详见开源仓库:github.com/ChaosJulien…
方法 2、抓包获取题目和答案
通过 Python 脚本抓取 App 的网络请求包,从中获取题目和答案,然后通过 ADB(Android Debug Bridge)模拟滑动操作来自动填写答案。然而,随着官方升级接口并加密数据,这种方法已经失效。
详见开源仓库:github.com/cr4n5/XiaoY…
方法 3、抓包 + 修改答案
这个方法非常暴力!首先通过抓包工具拦截口算 App 获取题目数据和答案的网络请求,然后修改请求体中的答案全部为 “1”,这样就可以通过 ADB 模拟操作,每次都输入 1 就能快速完成答题。 根据测试可以达到接近 0 秒的答题时间!
但是这个方法只对练习场有效,估计是练习场的答题逻辑比较简单,且没有像 PK 场那样的复杂校验。
详见开源仓库:github.com/cr4n5/XiaoY…
方法 4、修改 PK 场的 JavaScript 文件
这种方法就更暴力了!在 PK 场模式下,修改 App 内部的 JavaScript 文件来更改答题逻辑。通过分析 JavaScript 响应中的 isRight
函数,找到用于判定答案正确与否的逻辑,然后将其替换为 true,强制所有答案都判定为正确,然后疯狂点点点就行了。
详见开源仓库:github.com/cr4n5/XiaoY…
能这么做是因为 App 在开发时采用了混合 App 架构,一些功能是使用 WebView 来加载网页内容的。而且由于 PK 场答题逻辑是在前端进行验证,而非所有请求都发送到服务器进行校验,才能通过直接修改前端 JS 文件绕过题目验证。
官方反制
官方为了保护小学生学习的体验,也是煞费苦心。
首先加强了用户身份验证和管理,防止大学生炸鱼小学生;并且为了照顾大学生朋友,还开了个 “巅峰对决” 模式,让俺们也可以同实力竞技 PK。
我建议再增加一个程序员模式,也给爱玩算法的程序员一个竞技机会。
其实从技术的角度,要打击上述的答题脚本,并不难。比如检测 App 运行环境,发现是模拟器就限制答题;通过改变题目的显示方式来对抗 OCR 识别;通过随机展示部分 UI, 让脚本无法轻易通过硬编码的坐标点击正确的答案;还可以通过分析用户的答题速度和操作模式来识别脚本,比如答题速度快于 0.1 秒的用户,显然已经超越了人类的极限。
0.0 秒的这位朋友,是不是有点过分(强大)了?
但最关键的一点是,目前 App 的判题逻辑是在前端负责处理的,意味着题目答案的验证可以在本地进行,而不必与服务器通信,这就给了攻击者修改前端文件的机会。虽然官方通过接口加密和行为分析等手段加强了防御,但治标不治本,还是将判题逻辑转移到服务端,会更可靠。
当然,业务流程改起来哪有那么快呢?
不过现在的局面也不错,大学生朋友快乐了,程序员玩爽了,口算 App 流量赢麻了,可谓是皆大欢喜!
等等,好像有哪里不对。。。别再欺负我们的小学生啦!
来源:juejin.cn/post/7425121392738140214
14 款超赞的代码片段生成工具😍(程序员必备)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 14 款代码片段图片生成器,每款工具都具备独特功能,能够满足不同需求,帮助你将代码转化为精美、易于分享的视觉内容。无论你是追求简约设计、高度自定义,还是想要生成动态代码片段,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找到合适的工具,提升代码展示的效果。
CodeImage
CodeImage
是一个开源项目,为希望全面控制代码片段外观的开发者提供了丰富的自定义选项。它提供了多种窗口和边框设置、丰富的字体和主题选择,非常适合创建专业外观的代码视觉效果。
价格:免费
Codetoimg
Codetoimg
提供了现代化的用户界面,用于生成代码片段图片,并配有便捷的参数控制功能,操作简单直观。对于希望简单工作流程的开发者来说,这是一个绝佳选择。只需添加代码,调整几个滑块或开关,几秒钟内即可导出图片。
价格:免费
ShowCode
ShowCode
允许开发者通过横向标签布局创建高质量、可分享的代码图片,同时提供多种自定义选项。在左侧的代码编辑器中进行更改时,ShowCode
会为你提供即时预览。此外,它还配备了一个免费且不限使用次数的API
,非常方便实用。
价格:免费
Carbon
Carbon
是一款广受欢迎的工具,帮助开发者创建精美的代码片段。它提供了丰富的主题和字体选择,因其简洁清晰的视觉效果而备受青睐。支持多种编程语言,适用于所有希望将代码可视化的程序员,具备极高的通用性。
价格:免费
Ray.so
RaySo
是一款出色的工具,拥有直观的用户界面和色彩鲜艳、现代感十足的背景,简化了代码片段图片的创建过程。提供了暗模式和酷炫的渐变背景,非常适合需要为社交媒体或演示创建时尚代码图片的开发者。
价格:免费
Snappify
Snappify
以其强大的功能脱颖而出,不仅允许用户创建静态图片,还能生成动态代码片段,并提供丰富的自定义选项,满足更精细的展示需求。非常适合那些希望让代码具备视觉交互效果的用户,是展示代码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价格:免费 + 3 个高级功能付费计划
Chalk.ist
Chalk.ist
是一款专为使代码片段视觉效果更具吸引力的工具,提供多种自定义选项,并支持添加多个代码块,增强展示灵活性。支持多种主题,并允许用户自定义背景,非常适合那些希望在输出效果上拥有更多创意和控制的开发者。
价格:免费
CodePNG
CodePNG
是一款极简风格的代码片段图片生成器,适合那些希望工作流程简洁、专注于任务的开发者使用。提供下拉菜单选择主题、编程语言和窗口控制,用户还可以选择自定义背景,并自由启用或禁用行号,进一步简化代码图片生成过程。
价格:免费
Pika Code
Pika Code
是一款帮助开发者创建精美代码视觉效果的工具。它允许用户完全编辑背景图案,灵活调整代码片段的外观,增强视觉吸引力。特别适合那些希望在保持专业美感的同时,创造独特代码片段的开发者使用。
价格:免费 + 1 个高级功能付费计划
Code to Image
Code to Image
以其简洁性脱颖而出,开发者可以通过自定义字体、颜色和阴影,轻松创建美观的代码图片。其用户友好的界面使其成为那些希望简单设置但仍能生成高质量图片的用户的理想选择。
价格:免费
HackReels
HackReels
是一款将代码片段转换为动画视频的工具,而非静态图片,非常适合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这一功能使HackReels
成为开发者展示互动代码片段或通过动态视觉效果分享代码教程的理想工具。
价格:免费 + 3 个高级功能付费计划
Codebit
Codebit
是另一个用于创建视觉上吸引人的代码片段动画的工具,动画的顺序通过Markdown
格式进行定义,非常适合那些希望以简洁方式生成代码动画的开发者。它非常适合开发者或教育者通过多步骤的方式解释某些编码概念。您可以将动画导出为MP4
视频文件,便于分享和展示。
价格:免费 + 2 个高级功能付费计划
CodeSnap
CodeSnap
是一款Visual Studio Code
扩展,允许开发者直接从编辑器中捕获高质量的代码图片,非常方便实用。与VS Code
的无缝集成使开发者能够即时将代码转化为美观的图片,而无需离开IDE
,非常适合注重效率的开发者。
价格:免费
Polacode
Polacode
是另一款实用的VS Code
扩展,在代码编辑器中直接生成代码片段图片时表现出色,方便开发者快速创建视觉效果优雅的代码图片。它使用简单,非常适合那些希望节省时间、不必切换到浏览器的开发者,能够快速将代码转换为可分享的视觉效果。
价格:免费
通过以上工具,您可以根据需求,找到最适合的代码片段生成器,轻松创建视觉效果出众的代码展示内容!
来源:juejin.cn/post/7424045557067907113
Mac 备忘录妙用
之前使用 Windows 的过程中,最痛苦的事是没有一款可以满足我快速进行记录的应用
基本都得先打开该笔记软件,然后创建新笔记,最后才能输入,这么多步骤太麻烦了
在切换到 MacOS 之后,让我惊喜的就是自带的备忘录,只需要简单地把鼠标移动到屏幕右下角,就可以创建一篇快速备忘录
Amazing!
这种方式叫做触发角,触发角可以在「系统设置 » 桌面与程序坞 » 触发角」设置:
四个触发角分别可以自由设置:
除了触发角,快捷键【 fn(🌐) + Q】同样能创建一篇快速备忘录
还有一个问题是,触发角 or 快捷键默认会打开上一次编辑的备忘录,如果想要每次都创建一篇新的快速备忘录的话,可以在设置这里:
把「始终回到上个快速备忘录」取消勾选
备忘录支持大部分高频的文本样式,选取文本后,在头部导航栏 Aa 这里做修改样式:
也能支持 check 清单:
表格功能比较弱鸡,就一个简单的表格,什么合并、冻结等高级功能都没有
另外还有图片、链接,这里就不再赘述。
备忘录默认支持文件夹分类,另外还支持标签分类,只需要在备忘录中使用井号(#
)加上对应文字,Mac 即会生成对应的标签清单:
之前在浏览网页的时候,特别想高亮某些内容,同时做一些拓展记录,安装过插件 Weava Highlighter,但是不好用,每次只要选中文字就 Weava 就会弹出,特别烦人。
没想到 Mac 备忘录居然原生支持这个功能
在 Safari 中,可以选择想要收藏的内容,右键「添加到快速备忘录」
创建快速备忘录之后,选中的这句话在 Safari 中会被高亮:
在最新的 MacOS 15 中更新中,备忘录新支持了录音功能:
并且还支持实时的语言转文本,但目前又又又又仅支持英语
库克的母语是英语,我的母语是无语 😅
另外,还新增了高亮颜色,分别有紫色、粉色、橙色、薄荷色和蓝色,不得不说,这几种颜色确实还挺好看的
最有用的功能当属于这个数学功能了
直接输入像是 (27/3)^2=
或者 47*96=
算式,备忘录会自动计算结果:
还支持自定义变量:
总体来说,Mac 的备忘录还算是一个不错的笔记软件,虽然缺乏像 Notion 的文档目录结构和块编辑的一些先进笔记能力,但它有着原生的支持,能够满足快速记录和基础编辑的需求
One more thing 👇
来源:juejin.cn/post/7424901430371696679
Java已死,大模型才是未来?
引言
在数字技术的浪潮中,编程语言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Java,自1995年诞生以来,便以其跨平台的特性和丰富的生态系统,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开发者们最为青睐的编程语言之一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兴语言的崛起,近年来,“Java已死”的论调开始不绝于耳。尤其是在大模型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Java的地位似乎更加岌岌可危。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Java的春天,真的已经渐行渐远了吗?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深入探讨Java的现状、大模型技术的影响,以及Java与大模型融合的可能性,为读者提供一个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视角。
Java的辉煌历史与稳健地位
Java,作为Sun Microsystems在1995年推出的编程语言,一经问世便凭借其独特的跨平台特性和丰富的生态系统,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从最初的Java Applet,到后来的Java Web开发、Java EE企业级应用,再到如今的Android应用开发、大数据处理等领域,Java都展现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最新的TIOBE编程语言排行榜上,Java长期位居前列,这足以证明其在开发界的重要地位。而在中国这个拥有庞大IT市场的国家中,Java更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追捧。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初创公司,Java都成为了其首选的开发语言之一。这背后,是Java的跨平台特性、丰富的库和框架、强大的社区支持等多方面的优势所共同铸就的。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兴语言的崛起,Java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质疑。
一些人认为,Java的语法过于繁琐、性能不够优越、新兴语言如Python、Go等更加轻便灵活。这些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Java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和局限性。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Java在企业级应用、Web开发、大数据处理等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广泛应用。这些领域对Java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着极高的要求,而Java正是凭借其在这方面的优势,赢得了众多企业和开发者的青睐。
大模型技术的崛起与影响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模型技术逐渐成为了人工智能领域的一大热点,可谓是百家争鸣。大模型技术通过构建庞大的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对海量数据的深度学习和处理,从而在各种应用场景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大模型技术通过训练庞大的语言模型,实现了对自然语言的深入理解和生成。这使得机器能够更加智能地处理人类的语言信息,从而实现更加自然和流畅的人机交互。在图像处理领域,大模型技术也展现出了强大的能力。通过训练庞大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机器能够实现对图像的精准识别和分析,从而在各种应用场景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大模型技术的崛起对软件开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大模型技术为开发者提供了更加高级别的抽象和智能化解决方案。这使得开发者能够更加专注于核心业务逻辑的实现,而无需过多关注底层技术的细节。其次,大模型技术降低了AI应用的开发门槛。传统的AI应用开发需要深厚的数学和编程基础,而大模型技术则通过提供易于使用的工具和框架,使得开发者能够更加方便地构建和部署AI应用。最后,大模型技术推动了软件开发的智能化升级。从需求分析、设计到开发、测试和维护等各个环节都在经历着智能化的变革,这使得软件开发过程更加高效和智能。
Java与大模型的融合与变革
在大模型技术崛起的背景下,Java作为一种成熟且广泛应用的编程语言,自然也在探索与大模型技术的融合之路。事实上,Java与大模型的融合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和成果。
首先,Java社区对于大模型技术的支持和探索已经初见成效。一些开源项目和框架在Java环境中实现了深度学习和大模型技术的支持,如Deeplearning4j、ND4J等。这些项目和框架为Java开发者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资源,使得他们能够更加方便地构建和部署基于大模型的应用。
其次,Java自身的特性和优势也为其与大模型的融合提供了有力的支持。Java作为一种面向对象的语言,具有强大的抽象能力和封装性,这使得它能够更好地处理大模型中的复杂数据结构和算法。同时,Java的跨平台特性也使得基于Java的大模型应用能够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上运行,从而提高了应用的兼容性和可移植性。
最后,Java与大模型的融合也推动了软件开发的智能化升级。在需求分析阶段,大模型技术可以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学习和分析,帮助开发者更加准确地把握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在设计阶段,大模型技术可以通过对已有设计的分析和优化,提高设计的合理性和效率。在开发阶段,大模型技术可以为开发者提供智能化的编程辅助和错误检查功能,从而提高开发效率和代码质量。在测试和维护阶段,大模型技术可以通过对应用的持续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和修复潜在的问题和缺陷。
未来趋势与展望
随着AI和机器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模型技术将在未来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Java作为一种成熟且广泛应用的编程语言,也将继续在大模型时代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首先,Java将继续优化其性能和语法,提高开发者的开发效率和代码质量。同时,Java还将加强对大模型技术的支持和整合,为开发者提供更加全面和强大的工具和框架。
其次,Java将与更多新兴技术进行融合和创新。例如,随着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的兴起,Java将加强与这些技术的融合,推动云计算和边缘计算应用的发展。此外,Java还将与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开拓新的应用领域和市场空间。
最后,Java将继续发挥其在企业级应用、Web开发、大数据处理等领域的优势,为各行各业提供更加稳定、可靠、安全的解决方案。同时,Java也将积极拥抱开源文化和社区文化,与全球开发者共同推动Java生态系统的繁荣和发展。
总之,Java作为一种历久弥新的编程语言巨头,将在大模型时代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通过与大模型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创新,Java将引领编程世界的潮流,为各行各业带来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的解决方案。让我们共同期待Java在未来的辉煌!
写在最后
我不禁要感慨Java这一编程语言的深厚底蕴和持久魅力。它不仅是一段技术史,更是无数开发者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在大模型时代,Java也会以其独特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持续为各行各业提供着坚实的支撑。正如历史的河流永不停息,Java也在不断地进化与创新,与新兴技术深度融合,共同推动着科技发展的浪潮。让我们携手前行,继续书写Java的辉煌篇章,为构建更加智能、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
来源:juejin.cn/post/7419967609451675700
架构师之道:为什么需要架构师
在聊架构师这个角色之前,我们得先搞清楚一件事:行业里对这个职位的看法其实挺模糊的。回顾一下,过去在一些大公司,有那么一段时间,架构师被视作一个专职的角色。但现在,情况有所变化,这个称呼渐渐退回到了“工程师”、“专家”或“研究员”这类更加技术性的职位名称里。换句话说,那些曾经被冠以“架构师”头衔的人,现在可能更多的是以工程师或研究的身份出现。
但这并不意味着架构师这个角色就消失了。事实上,在我的个人工作经验中,遇到的所谓“架构师”五花八门。特别是在一些小团队中,项目经理可能也会自封为架构师。这里的“架构师”,更多的时候不是一个官方职位,而是根据项目需要,某人暂时扮演的一个角色。
如果你想了解架构师到底是什么,先得接受一个事实:在当前的技术领域,架构师这个角色还没有一个清晰且统一的定义。它更像是一个根据项目情况变化的角色,而不是一个固定的职业路径。这也就意味着,成为一个架构师,与其说是达到某个职位的高度,不如说是在特定情境下,扮演的一个必要角色。
1、架构师的定义
架构师:任何复杂结构的设计人员。
架构师这个概念是从建筑业借鉴过来的。实际上,如果我们将“Software Architect”直译成中文,它意味着“软件建筑师”。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名字借用;在很多方面,软件架构师的角色确实与建筑师有着相似之处。为了深入理解这种联系,我曾经翻阅了不少关于建筑设计的书籍(比如,《建筑的永恒之道》是一本极好的参考资料),通过这些学习,我发现软件架构与建筑设计之间不仅有着历史上的联系,它们的发展轨迹在某些方面也可能朝着相同的方向前进。
- 一脉相承:无论是传统的建筑师还是现代的软件架构师,他们的核心职责都是为了构建一个宏大的设计蓝图,确保在需求方和实施团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 **分道扬镳:**这种分歧主要是因为两个领域发展阶段的不同。建筑行业有数千年的实践历史和几百年的理论基础,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高度模式化的领域。相比之下,软件架构作为一个领域的历史还不足二十年,仍然处于快速发展和变化之中。在这个阶段,软件架构师更多的是关注于技术的选择和实现方式,而不是设计的美感,这也是为什么软件架构师通常被看作是高级工程师,而不是设计师。
- 殊途同归:尽管如此,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历程也证明了技术的持续抽象和模式化。从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到物联网(IoT),再到“如果这个,那么那个”(IFTTT)的编程理念,我们已经开始看到软件领域向着建筑业已经达到的模块化水平迈进。随着技术的发展,软件架构师的工作越来越多地涉及到决定“要做什么”,而不仅仅是“怎么做”。这种变化预示着,未来软件架构师可能真正成为一个关注设计本身的职业,大学中甚至可能开设专门的“软件架构”专业。
当然,要实现这样的转变,我们这一代技术人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需要像建筑行业的先驱那样,不断地规范化技术实践,形成设计模式,同时还需要建立一套既考虑架构美学又不忽视功能设计的统一标准。这是一条漫长而艰难的道路,但正如建筑领域所展现的那样,通过不懈努力,最终能够达到的成就是无限的。
2、架构师的职责
在软件行业的早期,"架构师"这个职位并不存在。那时候,大家都是程序员,也许会有一个领头的,称之为"主程序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软件开始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覆盖面广,而且复杂度大增。现在,拥有数百万甚至数千万行代码的软件系统已经变得司空见惯。随着软件日益复杂,开发者面临的挑战也与日俱增,因为人脑处理信息的能力终究是有限的。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软件开发工具和方法也在不断进化,从汇编语言到高级编程语言,从基本的函数编程到复杂的框架,从面向过程到面向对象,从设计模式到架构模式,这一切都在展示着人类在软件工具开发上不断追求"封装"和"抽象"。
在这个抽象和封装的进程中,架构设计可谓达到了顶峰。作为架构师,不再需要过分纠结于编程语言、函数或设计模式等具体细节,而是要从一个更高的视角,全面考虑整个软件系统的设计,确保技术方案的合理性、需求的完整实现,以及与商业目标的契合度——这些构成了架构师的技术职责。
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软件项目参与的角色和人员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不仅仅局限于程序员和需求方,还扩展到了技术、产品、设计、商务、项目管理等多个团队。同时,技术团队内部的分工也越发细化,形成了前端、后端、测试、运维、技术支持等多个专业领域。在这种背景下,架构师成为了技术团队与产品、设计等非技术团队之间的桥梁,负责协调不同团队间的沟通,确保技术与业务的有效结合。作为技术团队的领导者,架构师需要勾画出整个项目的蓝图,明确各个环节的边界,引导各个专业领域的团队成员协同工作,共同完成软件系统的构建和发布——这就是架构师的组织职责。
2.1、架构师的技术职责
讨论软件架构师和建筑师的角色时,我们常常会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引人入胜的相似性和关键性的差异。这种比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软件架构师的角色,还揭示了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独特挑战和机遇。
让我们来看看那两个在建筑领域根深蒂固,但在软件架构界至少目前不完全适用的基本理念:
- 职业路径的差异:在建筑领域,成为一名建筑设计师通常不需要经历建筑工人或工程师的角色。相反,软件架构师的成长路径几乎总是从软件工程师开始的,通过深入实践中积累经验和技术深度,逐渐演化成为能够担当架构设计重任的专家。这种差异反映了软件行业对于实际编码和项目经验的高度重视。
- 职责范围的差异:建筑学与工程学之间存在明确的分工——建筑师负责概念化设计,即决定要建造什么,而工程师解决实现问题,即如何建造。软件架构师则通常需要兼顾这两方面,他们不仅定义软件的功能和外观,还必须深入到技术实现的关键部分,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这两个差异引出了软件架构师的三大技术职责,主要分为三大块:抽象设计、非功能设计以及关键技术设计。每一项都对成功的软件开发至关重要。
抽象设计的艺术:架构师的任务是在不同的抽象层次上自由地分析需求,每个层次或视角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图。这些视图不仅相互验证,而且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设计蓝图。抽象设计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看:
- 垂直维度:这里我们从顶层的企业架构到底层的系统架构,分别关注不同层面的需求和决策。比如,CTO更关心企业架构,因为它关系到公司整体的IT战略方向;产品经理和运维团队则更关注应用架构,涉及产品的业务流程和部署问题;而研发团队则深入到系统架构,专注于具体系统的设计和框架。
- 水平维度:针对特定业务,架构设计可以进一步细化为业务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和应用架构。这些视角涵盖了从业务流程分析到技术选型的全方位设计。架构师和产品经理合作确定业务的核心领域模型;数据架构师设计数据模型;技术架构师选定技术栈;应用架构师规划应用的架构布局。
这样的划分使得每个角色都能在其专业领域内发挥最大的作用,同时确保整体设计的协调一致。架构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技术解决方案能够精准地匹配业务需求,正如不同类型的桥梁设计师面对的挑战各不相同,软件架构的设计也需要根据业务领域的特性来定制。每个业务领域的独特性要求架构设计必须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以实现最佳的业务支持。
非功能需求的分析:架构的真正价值体现在对非功能性需求的满足上。这不仅仅是关于软件能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它如何做得好。我们谈到的非功能性需求包括软件系统的可靠性、扩展性、可测性、数据一致性、安全性和性能等方面。在真实世界的约束条件下,如成本、运行环境的限制,往往难以同时满足所有这些需求。
这就要求架构师进行精细的权衡。例如,在算法设计中可能需要在时间和空间之间做出选择,或者在系统性能和可靠性之间找到平衡点。有时,这种权衡甚至触及到学术领域,例如CAP理论就是关于在一致性、可用性和分区容错性之间做权衡的经典案例。架构师的工作就是在这些多维度的需求中找到最优解,确保系统在满足核心需求的同时,保持良好的性能和可用性。
关键技术设计:架构师的角色并不仅限于宏观设计。正如建筑师不仅关心建筑的整体外观,还会深入到细节设计一样,软件架构师也需要关注那些对系统整体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细节。拿高迪的巴塞罗那圣家堂为例,连一把椅子的设计都不放过,每个细节都被赋予了深思熟虑的考虑。
在软件架构中,这意味着对系统中的关键组件进行详尽的设计,不仅是功能实现,更包括如何实现这些功能的具体技术选型、性能优化、安全策略等。架构师需要深入到系统的内部,确保每一个关键点都经得起考验,无论是在系统扩展、数据处理还是安全性方面。通过这样的细节关注,架构师确保软件不仅在今天有效,也能面对未来的挑战。
2.2、架构师的组织职责
架构师,作为企业中的一个核心角色,担当着“边界人”的重要职责。他们不仅是技术决策的制定者,也是不同角色和团队之间沟通协调的桥梁。
架构师与业务、产品团队的合作
在现实世界里,每个软件系统背后都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简单地说,这就是软件存在的理由。但问题的解决并不只是随便写写代码就行,而是需要深入理解业务本身。这就是为什么,当一个软件的商业模式明确后,架构师要和业务、产品团队紧密地工作在一起。他们的目标是什么呢?是确定软件系统应该如何支撑业务,也就是说,他们需要设计出一个既能解决当前问题,又能支持未来业务发展的架构和领域模型。
这里的“架构”和“领域模型”其实就是把复杂的业务逻辑分解成一个个更容易理解和实施的部分。这种分解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软件是否只能解决眼前的问题,还是能成为一个真正能随着业务成长的产品。
但要注意,业务和产品团队与架构师之间的关系并不总是那么简单。他们既是合作伙伴,又可能是谈判桌上的对手,尤其是在外包项目中。这时,架构师的角色不仅仅是技术决策者,更是需要在业务需求和技术实现之间找到平衡点的关键人物。简而言之,架构师的任务是确保软件既能满足当前的业务需求,又能灵活适应未来的发展。
架构师与技术团队的合作
在与技术团队的合作中,架构师的角色不仅仅是技术的引领者,更是团队合作的枢纽和策略制定者。直接切入重点,我们看到架构师在研发阶段的作用不仅限于构建技术框架和确定开发边界,还包括对项目中关键的非功能性需求——比如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行精准的设计和实现。这意味着架构师不仅需要具备宏观的视野,将不同的研发团队和业务领域有序地编织在一起,还需要深入到技术细节中,亲自确保这些非功能需求能够得到满足。
在部署阶段,架构师与运维团队的合作变得尤为关键。他们需要共同评估如何在确保系统满足所有预定非功能需求的同时,实现成本和性能的最优平衡。这涉及到复杂的决策过程,如选择合适的硬件资源、决定是否采用CDN以提高性能、如何确保系统的高可靠性以及部署安全策略等。架构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是策略家和协调者的角色,旨在设计出一个既经济又高效的部署方案。
站在技术团队的角度,架构师的定位呈现出一种动态平衡。一方面,深耕于技术团队让架构师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产品和业务需求,从而做出更加精准的技术设计和决策。另一方面,保持适当的独立和客观视角使得架构师能够从更宏观的层面审视和规划软件架构,避免过分陷入具体技术细节而失去整体的协调和控制。架构师需要在深入与独立之间找到合适的定位,确保既不脱离技术团队的实际,又能保持必要的全局视角。
除了技术设计和决策,架构师还承担着重要的组织职能——团队培养。架构师通过制定关键技术方案,不仅展示了技术领导力,还为团队成员提供了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这要求架构师既要有足够的技术洞察力亲自解决核心问题,又要给予团队足够的空间和信任,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即使这意味着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和责任。架构师的这一角色不仅是技术领导者,更是教练和导师,引导团队不断前进,提升技术实力。
综上所述,架构师与技术团队的协作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平衡游戏,需要架构师在保证技术先进性和系统稳定性的同时,促进团队的协作与成长。架构师必须在技术的深度与广度、团队内部与外部的定位、以及领导与培养之间精准把握,以确保既能实现高效的技术创新,又能维护和促进团队的整体协作和发展。
和其他角色的协作
想象一下,一个架构师不仅仅是坐在电脑前写代码的技术人员,他其实更像是一个大指挥官。他的任务是什么呢?是确保软件项目从开始到结束都能顺利进行。这听起来简单,实际上却涉及到很多方面。
架构师需要和谁合作?首先是产品和技术团队,这个不用说,毕竟软件是由他们一起打造的。但这还不够,架构师还要和项目经理合作,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还有外部客户,他们是软件的最终用户,架构师需要理解他们的需求。甚至连公司财务部门也逃不过架构师的合作名单,毕竟软件项目的预算和成本也是非常关键的部分。
架构师的角色远不止是技术实施那么简单,他必须与所有相关方保持沟通和协调,从技术方案的角度出发,确保每个人的需求都得到满足。这就是架构师作为技术方案总负责人的真正含义:他是连接所有点的线,确保这些点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成功的项目。
如何沟通
沟通是团队合作的基石,而对于架构师来说,沟通的艺术不仅仅是说话和写字那么简单。他们需要的是一种更高效、更直观的沟通方式——图表。为什么呢?因为图表能够跨越语言和专业的界限,让复杂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
对不同的团队,架构师使用不同的图表作为沟通工具。比如,和产品团队沟通时,架构师会用业务架构图、用例图和领域模型图来说明软件要解决的业务问题和如何解决。这些图表帮助产品团队理解软件的业务价值和功能范围。
当转向研发团队,架构师则切换到应用架构图、组件图和时序图。这些工具帮助研发人员把握软件的内部结构和各部分如何协同工作。
对于运维团队,架构师又会用部署架构图来说明软件如何在实际环境中部署和运行。这样运维团队就能更好地理解和准备所需的资源和配置。
图表的力量在于它们提供了一个共同的语言,让所有人都能理解软件的设计和运作原理,无论他们的专业背景如何。同时,图表还能将设计文档化,便于传承和未来参考,确保软件的长期成功。简而言之,架构师通过使用图表作为沟通的桥梁,不仅促进了团队之间的理解和合作,也为软件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3、架构师的成长
在探讨架构师的角色时,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架构师的职责直接定义了他们必须具备的能力。这意味着,作为架构师,不仅需要掌握广泛的技术知识,成为一个全面的技术专家,同时还要精通沟通与协作技巧。这样的定位要求架构师在技术领域有深入的理解和广泛的视野,能够看到技术如何服务于业务目标;另一方面,他们还需要具备出色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有效地与团队成员、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和协作,确保技术解决方案的顺利实施。简而言之,架构师的角色是技术与沟通能力的完美结合体,他们在将复杂概念分解成易于理解的部分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确保所有人都能跟上项目的进展。
所以,如果我们要总结架构师成长的路径,其实可以看作是两个主要方向:
3.1、技术层面
作为架构师,你的主战场是抽象建模,但战斗前的准备不能少,那就是深入了解你的业务领域。只有当你对业务有深刻的理解时,你才能高效地进行抽象和建模,并能够提炼出通用的设计方法。回想起几年前,我看到我们公司首席架构师的书单时,明白了这一点。尽管我们那时仅是金融领域边缘的一家支付公司,他的书单上却涵盖了银彳亍卡组织介绍、零售银行业务分析等领域。
另外,架构师不仅需要理解业务,还得对涉及的技术领域有广泛甚至深入的知识。对于互联网行业的架构师而言,这包括从编程语言、算法、数据库,到网络协议、分布式系统、服务器、中间件、IDC等各个层面。简而言之,架构师既是技术团队的门面,也是解决外部技术问题的关键人。除了技术的广度,深度同样重要,架构师对关键技术模块的设计应具备权威性见解。这样的角色定位,要求架构师既是全面的技术探索者,也是业务领域的深度分析师。
3.2、组织和个人成长层面
架构师站在技术与业务的十字路口,不仅需要精通各自的语言,更要在沟通中架起桥梁。这意味着,架构师的能力远不止于技术深度,还包括能够以口头和书面(特别是通过标准化图表)的形式,清晰、准确地传达设计思路和决策逻辑。这样的沟通技巧对于确保团队成员、利益相关者和客户之间的顺畅交流至关重要。
架构师的工作本质上是一场不断的权衡和平衡艺术,涉及技术选型、团队合作方式、人才培养、任务分配,以及如何在商业需求与成本控制、产品需求与技术能力之间找到最佳匹配点。这种持续的权衡过程不仅展现了架构师的策略思维,也是他们价值的体现。与工程师的角色相比,架构师更需要适应并接受不完美的解决方案和在给定条件下的近似精确,这往往是因为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资源的限制。
从工程师到架构师的转变,意味着从追求代码的完美到追求系统设计和决策的优化平衡。这个过程中,架构师需要发展出对业务敏感性,深入理解业务背后的逻辑和需求,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出既符合技术发展又服务于业务目标的架构方案。同时,架构师还要在技术前沿不断学习和探索,确保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既前瞻性又实用,能够支撑业务的长期发展。
来源:juejin.cn/post/7361752279718297652
当一个程序员决定脱下孔乙己的长衫
前言
Hi 你好,我是东东拿铁,一个正在探索个人IP的后端程序员。
在探索个人IP半年的时间里,自己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写作,输出内容。
为爱发电半年了,我认为是时候做出点改变了。
行动、破除了一切焦虑
在起步之初,我就暗暗下定决心,在前半年的时间里,我不去思考如何变现,而是专注开阔眼界,锻炼写作能力。
上半年接触了很多做自媒体的朋友,很多都在做知识付费,各种各样的项目让人眼花撩乱,更是可以付费和他们学习。看着他们朋友圈不断发出的日入xxx、月入xxx的信息,说实话很难让人不心动。
当然,心动的同时,伴随你的一定还有焦虑。我加入了十几个群,群里面又不断的有着分享,一天需要看的消息内容可能有上千条。
正是自己给自己定下的锻炼写作能力的目标,和前半年不去思考如何变现的决定,让我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花大量的时间阅读、思考、输出,加上下班后还要看娃、看书,因此时间有限,做完该做的事情后,剩下的时间所剩无几,很多群、朋友圈我几乎没有时间去看了。
很庆幸自己给自己做了这个要求,不然我一定会在繁多的信息和项目中迷失自己。
行动,能够破除很多焦虑。
现在半年过去了,这段时间里,用心学习了不少东西,比如标题、框架、内容,最重要的是养成了持续输出的习惯,从自己过去的一些经历,到自己想要学习的东西,已经写了39篇文章,掘金的创作等级终于到了lv5,挺开心的。
复盘问题
半年时间,总结自己存在的问题,大概有两个点。
- 内容缺乏深度,主要是阅历不足,这个短时间内很难提升。
- 更新速度较慢,最快也需要集中精力两天,才能打磨好一个自己满意的文章。
我对自己输出的文章,是有自己的一个要求在里面的,比如不能标题党,内容框架要好,要有深度,还不能只罗列知识,要有自己的经历与感悟。
这导致我的输出速度较低,因为当你要讲明白一个观点、思维的时候,你一定会发现自己有不了解的地方,然后就要去重新学习、思考、整合。
但个人的见识、思维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有突破性的提升,所以写出来的东西,一定只停留在我当下的能力阶段,吸引到的人也有限。自媒体就是要不断增加自己的更新速度,才能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吸引到更多人的注意力。
我还是蛮羡慕那些商业、技术大佬,能够吸引到几十万的粉丝,但如果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错过平台红利期的我,或许几年后也无法积累这么多粉丝。
没有用户,没有这么多认可我的人,我做自媒体的目的:成为一个自由职业者,也就无法达到了。
现在,是时候去尝试一下,做一些能够赚钱的项目了。
脱下孔乙己的长衫
我决定深度参与一个项目,去做之前我认为没有价值的,写公众号爆文。
先介绍一下公众号爆文。
项目很简单,就是在公众号发布用户喜欢的内容,比如热点、公众人物、情感等文章,公众号平台会推荐,如果被推荐了,阅读量提升,你可以开通流量主,文章会自动插入广告,那么文中的广告,就会给你带来收益。
之前自己的一篇文章在1w左右阅读的情况下,收入大概在50元左右。文章在被推荐的情况下,如果达到10w+,单篇文章收入会在5、600左右,是一个门槛比较低的副业。
说实话,做这个决定很难,内心内耗的两个点:
- 对流量文这件事情,并不是很认可。我之所以用心去写每一篇文章,就是因为看过太多靠标题、热点,写出的没营养的文章了,我认为这完全就是在浪费每一个读者的时间。
- 如果仅看单篇文章的收益,我之前1w+阅读的文章,至少花费了我4、5天的业余时间,最终几十元的收益,对于一个程序员来讲,性价比极低,我瞧不上。
但我最近从思想上想清楚了上面的两个问题:
- 事实是最重要的。既然一些流量文能够达到10w+的阅读量,这正是代表了他符合用户、平台的需求。我或许觉着他毫无价值,但是有很多读者就是会认为阅读这类文章很爽,很休闲。毕竟不是谁都能踏下心来,在手机上阅读一篇大几千字满是干活的文章的。
- 我之所以瞧不上,是因为我认为收益较低。但这并不妨碍有不少人,通过大量的发布文章,可以每天都写出10w+的文章来,那么一天的收益至少在500以上,那么一个月至少破万。你看,当量积累到一个程度,那你很难忽视它能够达到的高度了。
而我现在遇到的问题,正好是无法获得更多的流量,无法提升自己的更新速度。结合我自媒体的方向,通过这个项目都可以打开我的思路,帮助我提升用户视角、提升效率。
所以,不能只是瞧不起那些只有流量、没有深度的流量文了,应该去尝试下场干干,而且我很笃定,这件事情,可以收获许多,不仅是在金钱,还有方法与认知。
说在最后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要结束了。
所以你看,程序员想要在业余时间赚到一点工资以外的收入,其实真的挺难的, 不仅是行动上需要牺牲休闲、陪家人的时间,思维上面的卡点,一样重要。
但同时也很沮丧,或许务实主义确实是无数过来人想要告诉我们的真理。但是当自己不再这么的理想主义,我只能觉着我自己成熟了,但并不能感到高兴。
以上,就是我半年来的一个小小的复盘,与后续的计划。
来源:juejin.cn/post/7381349596637102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