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开源项目AList疑似被卖,玩家炸锅了!!
这是昨天发生在开源圈子里的一件事情,在不少开发者论坛和社区里也炸开了锅,相信不少同学也刷到了。
具体怎么回事呢?
原来是知名开源项目 Alist 被爆疑似悄悄出售,原开发者退出了项目。
注意,这里有一个词,是“悄悄”。
原来就在之前的某一天,有细心的网友突然发现,该项目的中文文档开始出现不寻常的修改,比如添加了商业化信息,新增了QQ群和VIP技术支持的内容。
再后来,有网友发现其项目官网域名完成了切换,并且这一变更也没有任何官方声明,从而引发了社区的警觉和质疑。
而事件再进一步升级的导火索则是有社区开发者在项目 PR 中发现了可疑的代码提交。
一位用户提交了包含用户数据收集功能的代码,该代码片段旨在收集用户操作系统信息并上报,尽管该 PR 最终被拒绝合入,但社区不少开发者担心这仅仅是冰山一角。
当社区质疑声浪日渐高涨,就在昨天,Alist 项目原开发者 Xhofe 在订阅频道发布公告,称:
“项目已交由公司运营,之后我会帮忙审查开源版本仓库的代码,以及确保 release 的分发由 ci 自动构建,main 分支已开启分支保护,后续所有的提交都会经过 pr 审核。”
至此,社区正式炸锅了...
众所周知,AList 是一个基于 Go 语言编写的开源文件列表与 WebDAV 程序,可能有不少同学都用过。
AList 提供了一个统一的云存储管理解决方案,支持多平台文件挂载、预览以及操作。
在此次风波爆发之前,AList 在开发者圈是不少同学的必备工具。
不仅如此,甚至还有不少相关的软件或服务是基于 AList 来做的。
这款开源项目支持几十款主流网盘的一站式管理,提供统一的网页界面,能实现跨平台文件管理、在线视频播放等功能。
从该项目的 GitHub 主页上也可以看到,目前 Alist 收获了近 50000 颗的 star 星标,这也足以说明了其在开发者圈子中的受欢迎程度。
按照作者的回应,既然 Alist 项目是被公司所接手了,那它的买家到底是哪家公司呢?
有细心的网友发现,从其官网的定价页面尝试联系下去发现,该公司正是贵州bg科技。
没错,这个公司正是之前收购 Java工具库 Hutool(A set of tools that keep Java sweet)的那个公司。
至于其在开发者圈子里的一些评论,这里就不作过多评述了。
目前,AList 项目的 Issues 区基本是沦陷了,不少开发者们都在这里输出了自己的意见与不满。
聊到开源项目被收购的事情,其实早就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正如网友们所讨论的,商业化其实无可厚非,开发者的心血也需要回报,不同的开源项目作者可以有不同的选择。
但是如果在开源的商业化过程中存在一些让用户不明就里的暗手操盘,那事情往往就会开始变得微妙起来,毕竟开源项目的背后就是广大的用户和社区,大家时刻都在注视和监督着。
文章的最后,这里还想再聊一聊有关开源作者的生存现状。
我不知道本文被收购项目 AList 的作者是不是在全职独立做开源项目,但是在我自己的圈子里,我私下就认识好几个独立维护开源项目的朋友。
有一说一,个人开源作者其实挺不容易的,像上面这样的开源项目被公司收购的毕竟是少数个例,其实好多个人的开源项目到后期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渐渐都停止更新和维护了。
大家都知道,伴随着这两年互联网行业的寒意,软件产业里的不少环节也受到了波动,行业不景气,连开源项目的主动维护也变得越来越少了。
毕竟连企业也要降本增效,而开源往往并不能带来快速直接的实际效益,付出了如果没有回报,便会很难坚持下去。
而如果从一名学习者的角度来看,参与开源项目的意义则是不言而喻的。
参与开源项目除了可以提升自身技术能力,收获项目开发经验之外,还可以让自己保持与开源社区其他优秀开发者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并建立自己的技术影响力,另外参与优秀开源项目的经历也会成为自己求职简历上的一大亮点。
所以如果精力允许,利用业余时间来参与一些开源项目,这对技术开发者来说,也未尝不是一段难得的经历。
来源:juejin.cn/post/7514528800731676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