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环信即时通讯云

环信即时通讯云

单聊、群聊、聊天室...
环信开发文档

环信开发文档

Demo体验

Demo体验

场景Demo,开箱即用
RTE开发者社区

RTE开发者社区

汇聚音视频领域技术干货,分享行业资讯
技术讨论区

技术讨论区

技术交流、答疑
资源下载

资源下载

收集了海量宝藏开发资源
iOS Library

iOS Library

不需要辛辛苦苦的去找轮子, 这里都有
Android Library

Android Library

不需要辛辛苦苦的去找轮子, 这里都有

2023和自己聊聊

自我质疑,他人质疑 前几天约了面试,被面试官问了一个问题,你做这么久的开发,有哪些技术沉淀呢,或者自己擅长哪些呢,我突然楞了一下,其实自己也想过这个问题,结论是啥也不是,很一般。给面试官说目前 vue 用的比较久,做过不少项目,对这个比较擅长一点吧,从开始做项...
继续阅读 »

自我质疑,他人质疑


前几天约了面试,被面试官问了一个问题,你做这么久的开发,有哪些技术沉淀呢,或者自己擅长哪些呢,我突然楞了一下,其实自己也想过这个问题,结论是啥也不是,很一般。给面试官说目前 vue 用的比较久,做过不少项目,对这个比较擅长一点吧,从开始做项目都是自己摸索,从最开始的 vue2 到现在的 vue3 和 react 项目技术框架是我负责主导的,然后也会帮组员处理一些问题之类的。但是我从你的面试结果来看,多数情况下是了解或者知道某个知识点的简单使用,但细节的问题就看你支支吾吾的,应该是理解不到位吧。有什么比较好的项目,或者攻克了哪些技术难点可以做下分享吗。我沉思了一下,好像觉得没什么值得去展示的,总觉得自己的项目很平常,就算是平常遇到一些问题,很快就能解决,不是自己厉害,而是实在是项目简单而已。那你为啥觉得你能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帮助其他组员成长呢,我陷入了无限的沉思...。


工作经历




  1. 第一家是一个外包公司,算是用了包装的简历蒙混进去的,结果是差一点给自己干离职,压力太大了,真的是s什么都不会,感觉实在是扛不下来了,于是在项目交付的前三天说自己家里有事,提了辞职。结果没辞成,老板说你忙完了再回来就行,你的工作我先让其他同事接替你。(当时也去了新的面试,但是结果可想而知)于是在请假这两周中迅速恶补,像是要奔赴战场,硬着头皮回去了,在那个接替我的同事的帮助下终于开心的(提心吊胆,每天想着二次辞职,又碍于没有脸面再提,咬咬牙终于坚持了下来,整理了八百字的小作文描述当时的过程,后来想想还是不写出来了吧)完成了第一个jsp版的项目。




  2. 后来公司接了一个新的项目,做一个后台管理系统,让我来做前端,说写好页面给到java那边,让他们来开发,还是用jsp那套。当时心想着是用 vue 脚手架搭建,来做前后端分离模式,但是我一点经验也没有,问了我那个同事,她也没这做过这种模式的,她坚持自己的意见是说用老一套,类似 jsp 那样。毕竟她比我有经验一些,那就听她的先做下试试,但心里还是想着用前后端分离来做,没人指导,只能自己去摸索,最后还是找我领导商量前后端分离模式开发。他之前做 java 的,对前端也不懂,问了我前后端分离的东西,我也是现学现卖,告诉他怎么好怎么好,但是我之前没用过,是有试错成本的,他问了我这些技术目前成熟吗,我说好多公司都开始用了,以后这个是主流。在我的忽悠下同意了这个方案。当然一切都没那么顺利,也是一步一个坑,一步步趟了过来。也感谢我这个领导,在五月份我准备辞职回去毕业答辩时帮我申请了两周的假,顺利毕业。在这个后台管理项目如期上线以后,我也终于松了一口气,没有辜负领导的信任。也感谢当时的自己坚持了自己的想法,虽然过程很难,但是也扛了下来。




  3. 慢慢的发现遇到了技术瓶颈,最开始的自己像一个海绵,进入公司后一直在吸水给自己充电,后来充电越来越慢,甚至出现了漏电的情况。于是准备跳槽,在这个外包公司离职后进入了外派的这家公司,等于从乙方进了甲方,等于好像并没有跳。日复一日的上班,加班,下班好像做了很多,但是又好像什么都没做,整天做一些表单,表格的增删改查,没什么长进,差不多一年。于是准备第二次跳槽。然后准备过完年开始第二次跳槽。就遇上了疫情,然后又呆了一段时间,准备再过了年跳槽,然后在已经开始谈 offer ,准备再多面几家时,上海又开始了疫情,直接封了三个月,那个 offer 也就不了了之了。去年年底约了些面试,都不太理想,多数都是外包,然后就到了现在。想想还是因为自己不够坚决吧。




精神内耗


一方面觉得自己不够优秀,想要去努力,另一个方面在学习时发现很多东西太难了,然后就放弃了。于是在一边想要躺平,一边想要好好学习的的状态下无限循环。然后开始了自我怀疑,自己适合做这方面的工作吗,自己做这方面有优势吗,自己有什么技术上的优点值得拿出来说说吗,好像都没有。一次次的面试,一次次的没了下文,然后都把原因归结于自己不够优秀。于是又进入了,那为啥不好好学,我试着去学了,但是学不进去,学不会的轮循怪圈。


反思与醒悟


2023年了,想着自己要去改变些什么,但是又不知如何去做,之前买了不少的书,但看的也就几本其他都在吃灰。看朋友圈有人在微信读书,于是也试着看一些书看解决一下心理浮躁的问题,不能这么浑浑噩噩下去,不然真就废了。工作,生活,情感压力感觉都快抑郁了。直到最近看了大佬分享的书,才开始有所醒悟,是自己太急于求成了。太想在刚投入一点精力就要看到成果了,平常是看了不少学习的资料,但也都是在自己舒适区内,一旦遇到难的就告诉自己肯定学不会,所以就放弃了,不会将难题碎片化,一次解决一个小问题,爬山也不都是一步一步走上去的嘛。学会去接受自己的平凡,但是不能以自己是个普通人为理由而不去努力。实践是验证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我们在学习时也更要去思考,去试着用自己的话看能不能书写出来,讲给别人听,看对方能听明白不。如果只是以为自己去学习了,就万事大吉了,但过段时间可能就会忘记了,这一点我最近特别有体会。就拿写的两篇 vue 的基础知识点来说,以为自己很容易就能写出来,但写的时候发现没那么容易的。有的地方可能还需要再查下资料才能搞明白,不过也加深了对这些东西的理解,如果在帮助自己的同时能帮助别人就更好了。


一起共勉


书上的几个观点觉得很有用,分享给大家,如果目前有小伙伴也有我上面的焦虑

1. 试着跟自己和解,停止精神内耗,接受自己的普通,但不能因此而止步不前,摆烂

2. 在自己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地方做拉伸,在舒适区和困难区要么无所事事,要么备受打击

3. 不要急于求成,罗马不是一天建成了,只管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努力,事实会告诉你答案

4. 输入的同时也要去输出,形成闭环,实践是验证真理的唯一标准,试着去做到知行合一


作者:南岸月明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07841934278344762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怎么知道我的能力处于什么水平?我该往哪里努力?

🎖️职业水平怎么样才算达到平均标准?我来告诉你 嗨,大家好!这里是道长王jj~ 🎩🧙‍♂️ 毕业后进入社会,我像大家一样感到恐惧和不安。在这个新的阶段,我们都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来从事各种社会劳动,同时也努力满足自己的经济需求。我们每个人在这个过程中都会去思考...
继续阅读 »

🎖️职业水平怎么样才算达到平均标准?我来告诉你


嗨,大家好!这里是道长王jj~ 🎩🧙‍♂️


毕业后进入社会,我像大家一样感到恐惧和不安。在这个新的阶段,我们都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来从事各种社会劳动,同时也努力满足自己的经济需求。我们每个人在这个过程中都会去思考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小时候美好的憧憬和期盼。💼


然而,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没有人能为我提供确切答案。离开了学校的庇护和老师的指导,我感到比学校学习时更加困惑。未来的方向不太清晰,这使我在面对职业选择、个人发展和人生道路时遇到了许多挑战和困惑。🤔


有没有想过你职业生涯的下一步应该是什么呢?🤔


你怎么知道接下来要学习什么工具、原则或编程语言呢?📚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超级简单的程序员分级定义思路,也许它可以帮助你这个处于职业生涯各个阶段的开发人员找到下一个目标并迈向更高的境界!✨


🚩声明:不一定正确,只是一组思路


以下的内容可能不一定正确,因为不同企业对员工能力的定义可能会有所不同。甚至每个人对这些级别的定义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然而,排除了内卷化的分级标准后,我接下来要介绍的每个阶段都代表了职业生涯中大多数人可能达到的“位置”。🎯


在每个等级之间,都存在一些过渡,可能需要在特定领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也可能需要提升社交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每个等级都是在上一个等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设立的,我对此有着自己的职场经验启发。💡


然而,请注意:我所说的这些并不一定与你目前所处的职位相对应。 🚫


在某些公司,拥有“高级开发工程师”职称的人,实际上在技能和专业知识能力方面可能只是初级开发工程师!👨‍💻🏢


在职场中,许多人之所以被晋升,仅仅是因为他们在该领域(无论是前端、后端还是运维)有几年的经验,并非因为他们具备胜任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同时,很多情况下,他们之所以成为公司中业务经验最丰富的“高级开发工程师”,仅仅是因为他们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了很长时间,从而“熬掉”了许多老员工。⏳


这个世界并不公平,我相信大多数人都已经看到并经历了这种情况。🌍


当然,我还想补充一点,我所描述的这些等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标准。在你所在的领域中,有些地方对这些要求可能并不那么严格,所以你不需要过于关注我所提到的要求。🤔


以下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管理和掌握你未来的职业规划。说到底这仅仅是一种思路,我不是行业领袖,它仅仅是一组思路。🔍


1️⃣编程爱好者



“我有点不知道该怎么给这个阶段的 coder 定个级,算了,咱们姑且称他们为"编程爱好者"吧,但其实我还是觉得这个说法不太准确。😕”



我这里所指的“编程爱好者”是指广义上的 coder ,也就是那些会写代码或者热衷于写代码的人。💻


这些人可能有以下特征:



  1. 他们并非以“编程”为主业,而只是因为兴趣或者作为该专业的学生而加入到我们这个圈子中。对于那些以编程为职业的开发人员来说,他们算是“业余”的。🔍

  2. 这些开发爱好者了解编程语言的语法,并且能够熟练运用他们擅长的编程语言,甚至有时候比一些专业开发人员表现得更出色!📚

  3. 他们有能力独立开发一些小型项目,例如脚本、网页、游戏或应用程序。🚀

  4. 他们擅长使用搜索引擎自发解决问题。🔎

  5. 然而,在这个阶段,他们的编程能力并不能直接转化为经济利益,也就是说他们并不能通过技能获得收入。🚫


2️⃣初级开发工程师


"初级开发工程师"代表着那些已经以专业人士的身份进入IT领域的人,他们需要与其他专业人士合作,一起完成工作任务。👩‍💻


他们可能有以下特征:



  1. 他们是以编程为主要职业的专业人士,企业需要支付报酬雇佣他们加入生产。💼

  2. "初级开发工程师"会被分配到一个或多个项目中工作,但他们可能无法完全理解整个项目的结构,因为对于他们来说,项目可能还是“太大”了。🔨 在这个阶段,他们更多地承担一些被拆分成小模块的任务,对于项目的整体认识,他们并不清晰。🔎

  3. 他们可能只对自己专业领域有了解,在工作中需要继续学习前后端通信和数据库连接等跨系统的知识。📚

  4. 他们需要在中级开发工程师或高级开发工程师的指导下完成工作。🤝



“这些特征是一般情况下的描述,具体的职位要求和工作内容可能因公司和行业而异。📋💼”



3️⃣中级开发工程师


到了"中级开发工程师"阶段,他们已经适应了业内的整体开发节奏,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开发团队成员和代码贡献者。🚀


在这个阶段,他们具备以下特征:



  1. 能够独立构建业务模块,并熟悉最佳实践。例如,在Web应用中开发单点登录模块。🏗️

  2. 开始了解项目的基本系统架构,对领域内的架构、性能和安全性有一定的了解。🏢

  3. 能够熟练使用专业工具来提高工作效率。🛠️

  4. 对设计模式和良好的编码习惯有基本的了解。🎨

  5. 能够在常规工作中独立操作,无需过多监督。💪

  6. 对于高级开发工程师来说,他们可能缺乏经验,需要经历几次完整的开发周期和遇到很多“坑”之后,才能学会如何在下次避免它们。🔍



“这个阶段的开发工程师最缺乏的就是项目实践经验。只要有不断地项目经历,通过实践和经验积累,他们就会不断成长。🌱”



4️⃣高级开发工程师


遗憾的是我们中大多数人在职业生涯中大部分时间都在面临从“中级开发工程师”到“高级开发工程师”的门槛。


有些“开发工程师”可能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一直停留在中级水平。


“高级开发工程师”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他们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这种洞察力是通过过去犯过的错误和经验教训获得的。


开发经验对于成为“高级开发工程师”至关重要。


根据我的理解,“高级开发工程师”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1. 精通团队所使用的核心技术,对其应用得非常熟练。💪

  2. 熟悉系统架构设计和设计模式,并能够在团队项目中应用这些概念,构建更复杂的系统。🏢

  3. 拥有构建“完整”解决方案的经验,能够考虑到项目的各个方面并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4. 在服务器部署和维护方面有一定的经验,了解负载平衡、连接池等跨领域知识。🖥️

  5. 作为团队的核心成员,能够担任导师的角色,积极指导中级和初级开发工程师。👥


其中最后一条是最最重要的。如果不能把你的经验、专业知识和知识传授给你的团队成员,我认为这就不是一个合格的“高级开发工程师”。


成为“高级开发工程师”的一个重要指标:一定是团队的其他成员经常向你寻求建议和帮助



“如果你还在沮丧为什么同事老是问我问题,也许现在可以改变一下想法了。💼


因为你是你们团队最重要的百科全书呢!也许现在是时候考虑向老板提出加薪的要求了呢?💰”



5️⃣开发领袖



这个阶段我也有点困惑,不知道要给他们这个等级取一个准确的称号。我想了两个名字:“高级架构师”和“团队领导者”,但是我又想,其实高级工程师也可以领导团队,也有架构能力啊。那就还是加“领袖”两个字,突出在技术领域的高级能力、团队领导能力和架构能力。这样看起来就更厉害了!👨‍💼



在这个阶段,程序员们已经不再仅仅为一个团队服务。他们可能同时为多个团队提供支持,并向下属团队提供更底层的指导,特别是在设计和早期产品开发阶段。💪


在国内,由于很难找到同时在业务领域和专业领域都深耕的人才,这类职位可能被企业分拆为不同的职能,更加注重管理能力而非专业能力。 🤔最终可能招聘了一个“高级监工”(毕竟,同时在业务领域和专业领域同时深耕的人真的少之又少,而且一般企业也不愿意花费与之对等的报酬)。


因此,大部分人可能会不同意我这个阶段的观点。 😕开发领袖的职能范围可能涵盖“敏捷教练(scrum master)”、“DevOps”、“项目经理(PM)”、“CTO”等管理职务。


因此,开发领袖最重要的特征是:



  1. 对业务领域有深刻的理解,能够消除开发团队与企业其他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障碍。🌐

  2. 发挥"PM"职能: 协助规划产品开发和时间表,向营销或销售团队提供反馈。📈

  3. 发挥"CTO"职能: 协助高层管理,实现企业愿景,领导开发团队实现企业的业务目标。📊


因此,开发领袖必须对所处的业务领域(如医疗、金融、人力资源等)的产品有深入的了解。🏥 基于这些了解,他们能够理解软件所解决的业务问题,并且必须了解其他学科,如管理、产品开发、营销等,以消除各部门合作之间的沟通障碍。


简而言之,高级开发工程师和开发领袖的区别在于:



  1. 高级开发工程师也担任团队领导的角色,但主要面向开发团队的“内部”。👥

  2. 开发领袖则超越团队内部管理,他们的管理职能是面向“外部”的,致力于消除开发团队与公司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障碍。🌍


因此,成为开发领袖需要具备高层领导的全局视野,并能够将业务术语和技术术语相互转化。🔑


如果你能够在公司内很好地与业务同事交流技术解决方案,并让其理解,那么你已经拥有了“开发领袖”其一的核心能力。💡


6️⃣领域专家


这个阶段的他们已经跳出了企业的限制,在一些特定领域也颇负盛名。他们的解决方案不再是只为一家企业服务,他们擅长的领域也不是一般的学科分类,而是一个非常有针对性地细分领域。🚀


可惜的是,一般的开发者们很难接触到这些领域,你想要了解他们的知识都不知道从哪儿下手,因为他们的知识分享大多是封闭的,只在内部共享,不对外传播。🔒



“可能你会觉得这与你对开源软件行业的理解不太一样,开源难道不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吗?是啊,我同意你的观点,但你不了解不代表它不存在。其实大部分的技术分享都是在内部进行的,许多讲座和峰会也只限邀请制🔐。”



他们可能是某种编程语言的奠基人,可能是Web安全领域的重要任务驱动者,也可能是教导其他前端开发者如何使用React的大师,甚至还有那些在特定行业中扮演技术导师角色的人!👨‍💻


他们还可能是某个社区的建设者,在互联网和社会上有一群人将他们视为直接或间接的导师。🏢


他们也可能是支持特定事业或理念,并为之做出显著贡献的思想领袖。💡


他们会公开地讨论自己的专业领域和他们所推崇的理念。🗣️



“如果你也有自己的小圈子。比如在掘金社区;比如在GITHUB,拥有自己的互联网开源项目,并且有一大群粉丝用户支持和拥护你的产品和理念。那你也可以算是某一细分领域的专家了。👥”



总而言之,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对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 你觉得怎么样?你认为自己处于哪个阶段?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或者想进一步讨论相关话题,请随时发表评论分享您的想法,让其他人从中受益。🚀✨


作者:道长王jj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40838046789353530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年轻人疯狂逃离的东方小巴黎|出路在哪里

不知不觉回到哈尔滨工作三年了,经历了两家公司,最近又燃起了换工作的心思。都说人挪活、树挪死,所以,我还想要活着,甚至获得更好一点,只能选择挪一挪,说句不好听的,这就有种矮子里拔大个的感觉。 概述 稍微熟悉哈尔滨的人都应该知道,哈尔滨是座没有互联网的城市。回...
继续阅读 »

不知不觉回到哈尔滨工作三年了,经历了两家公司,最近又燃起了换工作的心思。都说人挪活、树挪死,所以,我还想要活着,甚至获得更好一点,只能选择挪一挪,说句不好听的,这就有种矮子里拔大个的感觉。



概述


微信图片_20220607092204.jpg
稍微熟悉哈尔滨的人都应该知道,哈尔滨是座没有互联网的城市。回溯过去的十几甚至二十年,哈尔滨整体的软件行业基本处于停滞的状态。每年的各种互联网公司排行,独角兽公司排行甚至从没有出现过哈尔滨这三个字眼。被人们所熟知的BJTA等互联网巨头,他们甚至没有在哈尔滨这座城市扎根的丝毫想法。当然,我指的是研发团队,毕竟研发才是整个互联网公司的核心,他们支撑着公司各条业务线的运转。


你可能会说,没有大厂的城市多了去了。确实如此,但是哈尔滨作为最北方的省会城市,有着美丽的称号东方小巴黎,作为二线城市中排名靠前的城市,软件行业的发展确实是没有进步。最近几年,同为二线城市的成都武汉西安等城市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一跃成为新一线城市,工作机会与工资水平大大提升。然而作为共和国长子中的省会城市,却在原地踏步,夸张点说,甚至是在退步!


城市表现


微信图片_20220607093006.jpg


随着2022年全国城市商业魅力排名的发布,我们清晰的看到,全国共有4个一线城市,15个新一线城市,而哈尔滨不出意外的出现在二线城市当中,且排名二线城市的第9位。更夸张的是,东北竟然无一城市入选新一线,去年杀入榜单的沈阳今年也铩羽而归了。


2020年时,全国千万级人口城市有18个,其中就有哈尔滨,到了2021年,哈尔滨居然跌出了这份榜单,全是常驻人口为988.5万,且全是人口增长率为-2%。那么你不禁要问,人口去哪了?为何会越来越少?


我愿意用恶劣这两个字来形容如今哈尔滨年轻人的工作环境。2022年哈尔滨工资全国排名第38位7160元,乍一看,这个水平不低了,确实,但是你真正了解就会发现,工资区间在3k~5k的人大有人在,他们同样是大学毕业,活力满满的年轻人,但是却没有机会获得一份高薪水的工作,甚至五险一金都是奢望。高收入人群虽然是少数,但是他们的工资却达到普通人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你会说,低收入的人还是没有能力,然而真的如此吗?


对比其他新一线城市,哈尔滨还是差了太多,我指的工作的机会。人确实有优秀的人,也有相对差一些的人,但是他们的层次也不至于相差十几倍这么夸张。但是在哈尔滨恰恰就是这样一种体现,年轻人甚至没有机会去展示自己的能力。


绝大多数的企业,高层都是在公司深耕多年的老人,他们的存在注定年轻人没有取代他们的机会,这并不是一个完全靠能力就能上位的城市。公司内部没有明确的晋升机制,没有规范的涨薪条例,更没有给你预留以后的位置。


软件行业的工资水平,远远低于行业的平均值。3~5年的程序员工资水平大约在7k-9k,5-10年的大约水平在11-15k左右。这种水平在一线甚至其他新一线城市已经是低薪了。毫不夸张的说,这还是不错的那些程序员能够拿到的薪水。


技术水平


微信图片_20220607092151.jpg
既然咱们是程序员,那就来聊聊哈尔滨的程序员水平如何。


2019年我刚回到哈尔滨,面试过几家公司,对于技术层面的面试基本都是皮毛,仅限于是否使用过哪些工具?用过哪些方法?如何写一个sql?


是否觉得现在面试还有如此不卷的公司?有,而且在哈尔滨90%都是这样的。虽说整体面试难度看起来不大,也很好通过,但是你觉得仅凭如此,能获得不菲的薪水?当然,基于这种环境,你就不可能获得高薪水。因为你的面试官根本也不懂更深层面的内容。如果一个饱受面试摧残的程序员来到哈尔滨面试,我相信你会发现一个新大陆。当你面试入职后,你甚至会不屑于与他们讨论技术原理性问题,因为他们根本不懂。


我作为一个后端开发,竟然遇到这样一个面试题:会用div画三角形吗?你能相信这是一个哈工大博士生,且工作10余年的java程序员能问出来的问题?


在目前的微服务发展形势下,当然也有不少公司开始使用这些技术,然而他们不是基于业务去拆分,而是基于功能,你能想象到的是,原本没有多少功能的系统,生生拆出十几甚至二十个服务,上线后每天的用户量,用一个手指就可以数的过来。当然,有部分程序员还是有理智的,不会认同你们leader的这种恶劣行为,但是你的反对不会有效果。


有一句话,我听得时候很不屑,现在想想,这就是现实!你学这些干啥?学了你也用不上。确实,很多东西学了你也用不上。说个简单的方面,哈尔滨企业的容器化,或者云化的程度微乎其微。且大部分功能在领导看来能用就可以。


长期在哈尔滨的程序员,经过这种环境熏陶,相当于浪费生命,真的好比坐井观天,他们如果出去其他新一线城市,相信必然会感叹程序员居然是这样的


新的机遇


微信图片_20220607092208.jpg
那么,哈尔滨软件行业到底有没有新的机遇?前一段时间相信哈尔滨人都知道的一个新闻,六大巨头宣布与哈尔滨达成深度合作,其中包含华为,百度,京东,腾旭,中兴,中科。初一听,这好像确实是对哈尔滨的好消息,这几个公司基本都是行业的领头羊,如果他们到来必定能够带来不少的就业岗位,提升一定的经济增长。


但是细细观察你会发现,最高兴的人无异于房地产行业,似乎踩到他们的尾巴一般,各种营销号,短视频不断的四处宣扬。但也不得不说,疫情导致哈尔滨的商业难以开展,所有的行业都停滞了,他们也像找到了救命稻草。


但是我却并不很看好这次机会,从本质来说,这六个企业能来,还是黑龙江政府给到了足够的吸引力,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不然我不认为会有企业发善心一样的去带动你你们的经济发展。


另外,本次六个企业的到来,至少我不认为是软件从业人员的机遇,研发团队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相比于其他城市,哈尔滨还是有很大的不足的。即使有,我觉得也只是外包团队,而不会是核心研发团队。


在从目前公布的几个公司的业务方先来看:华为在算力中心、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百度在“一基地、三中心、七平台”,京东在“一店、一基地、一底座、一战略、三平台”,腾讯在数字转型、生物医药、创意设计,中兴在5G产业链,中科在咨询智库、数智制造业等方面提出落地诉求。在我看来特别像是老板在给我们画大饼。


如何找工作


微信图片_20220607093003.jpg
不管以后如何发展,现在还是要找一分稳定的工作。作为程序员,我还是总结一下几个重要的方面:


1、技术方面,即使处于哈尔滨这种躺平的环境,还是要不断的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同样重要,可以让你在工作当中得心应手,有更多的解决方案,也就意味着有更多被领导关注的机会。平时的沟通中,能更多的体现你的技术能力,将会使你在领导的印象里增加重量。同时在面试时,你技术能力的体现,还是有助于获得相对高一些的薪水。


2、工作环境。目前很多企业克扣员工较为严重,名义上双休,实际单休;加班、出差严重,且没有加班费,调休等机制;五险一金按照最低工资标准缴纳,设置有些工资没有一金;领导PUA严重,公司氛围沉闷,逢场作戏,拍领导马屁层出不穷。选择的时候慎重考虑。


3、工作距离。目前哈尔滨的地铁建设、覆盖程度不高,虽然公交线路较多,但是堵车较严重。大部分公司聚集在香坊开发区,松北等较远地带,没有地铁,但是部分公司带有通勤车,考虑目前的油价和你的薪水,建议慎重考虑出行方式。


4、薪水提升。在哈尔滨,想要薪水double,基本没有可能,涨个三五千就算不错的,如果有这种机会,且考虑我前面分析的三个方向,基本符合你的设想,别犹豫。虽然有可能是坑,但也是能拿到更多钱的坑。


总结


工作之余,闲聊而已。希望给在哈尔滨的同仁们,和即将回来的同仁们一点参考。虽然咱们哈尔滨环境不好,但是在吃这方面还是顶呱呱的。如果您有幸进入国企,或者拿到公务员的铁饭碗,作为养老城市还是不错的选择。也希望咱们哈尔滨能够越来越好吧,不要让年轻人无奈的离开。


微信图片_20220607092142.jpg

收起阅读 »

程序员增强自控力的方法

作为一名程序员,我们经常会面临工作压力和时间紧迫的情况,因此有一个好的自控力对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程序员增强自控力的方法: 1. 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时间和精力。我们可以使用日程表、任...
继续阅读 »

作为一名程序员,我们经常会面临工作压力和时间紧迫的情况,因此有一个好的自控力对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程序员增强自控力的方法:


1. 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时间和精力。我们可以使用日程表、任务清单、时间追踪工具等,来帮助我们控制时间并更有效地完成任务。


2. 掌控情绪


作为程序员,我们需要面对很多挑战和压力,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因此,掌握情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可以通过冥想、呼吸练习、运动等方法,来帮助我们保持冷静、积极和乐观的心态。


3. 管理焦虑和压力


焦虑和压力是我们常常遇到的问题之一,所以我们需要学会如何管理它们。我们可以使用放松技巧、适度锻炼、交流沟通等方法,来减轻我们的焦虑和压力。


4. 培养自律习惯


自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品质。我们可以通过设定目标、建立规律和强化自我控制等方式,来培养自律习惯。


5. 自我反思和反馈


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和反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和行为模式。我们可以使用反馈工具或与他人交流,来帮助我们成长和改进。


6. 持续学习和自我发展


程序员需要不断学习和自我发展,以保持竞争力和提升自己的技能。通过阅读书籍、参加培训、探究新技术等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持续成长,增强自我控制力。


结论


自控力是我们工作和生活中重要的的品质之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通过设定目标、掌控情绪、管理焦虑和压力、培养自律习惯、自我反思和反馈、持续学习和自我发展等方法,我们可以帮助自己增强自我控制

作者:郝学胜
来源:juejin.cn/post/7241015051661312061
能力并提高工作效率。

收起阅读 »

哎,今天在公司的最后一天了

“啊!” 我今天居然被通知裁员了!!! 虽然之前一直盛传我们这边要裁员,但是我想着,应该一时半会轮不到我这边,我感觉我们项目还是相对挣点钱的。但是呢,心里也是挺忐忑的。 今天,我正在那全心全意的敲代码,敲的正起劲呢。我突然看到我们项目经理被叫走了。啊?我一想啥...
继续阅读 »

“啊!” 我今天居然被通知裁员了!!!


虽然之前一直盛传我们这边要裁员,但是我想着,应该一时半会轮不到我这边,我感觉我们项目还是相对挣点钱的。但是呢,心里也是挺忐忑的。


今天,我正在那全心全意的敲代码,敲的正起劲呢。我突然看到我们项目经理被叫走了。啊?我一想啥情况?要开会的话怎么只叫我们项目经理,怎么不叫我呀。


难道是要裁员?!难道真的是要裁员?!然后我就看着我们项目经理和我们的上级领导他们一起坐在小屋里聊了半天,啊,我的小心脏呀,我心里就祈祷呀:“千万不要裁员啊!千万不要裁员呀!千万不要裁员呀!!!”


等我们项目经理出来之后,他走到了我这边,然后 “啪” 拍了一下我的肩膀,然后 “哎” 叹了口气。他说:“我们这个项目要被裁掉了。”


我说心里特别失落,但还故作镇定的说:“为啥?我们的项目不是还挣钱呢吗?”


项目经理说:“哎,挣钱也不行。我们现在不需要这么多人了。我们现在的项目,没有一个大的发展了啊!你先等一会吧,等一会他们还得找你谈。”。他走的时候,又拍了拍我肩膀。


哎,当时我就感觉我心里呀那种失落感呀,没法说的那种感觉。果然,没一会,我们经理就来了。他过来之后跟我说:“走,请你到小屋里喝点水。”


我苦笑着跟他说:“经理,我能不去吗?我现在不渴。”


然后我们经理说:“哎,不行呀,我都已经给你倒好了,走吧走吧,歇会去。”


然后我就默默的跟他去了。进去之后呢,我们俩都坐下了。经理跟我笑着说:“恭喜你呀,脱离苦海了。”


哎,我当时心情比较低落,我说:“是呀,脱离苦海了,但又上了刀山了呀。哈哈哈。。。”


然后他说:“哎,确实是,没办法,现在,哎,公司也不容易。现在有一些项目确实得收缩。”


我说:“哎,这也没啥,这都很正常。咱公司还算不错的,最起码还让过了个节。很多公司什么都不管,就这样让走了呀。哎!”


后面我们就谈了一些所谓的那种离职补偿啊,等等一些列的东西**。**


反正当时感觉着吧,就是,嗯,聊完之后呢就准备出去嘛。然后走路的时候呀,就感觉这个腿上啊就跟绑了铅块一样。


当时我感觉,哎,裁员这玩意怎么说呢,都没法回去和亲人说呀,弄的一下午这个心里慌慌的。怎么跟家人交代呢?人至中年居然混成这样,哎!!!


郑重声明,本文不是为了制造焦虑,发文的原因有两个:



  1. 我今年 33 了,一方面给大家展现下一个普通程序员 35 岁后能咋样?是送外卖还是跑滴滴?难道真的就找不到工作了吗?

  2. 感觉我并没有走好自己的人生路,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发到网上,让年轻人以我为鉴,能更好的走好自己的人
    作者:程序员黑黑
    来源:juejin.cn/post/7110887208953282590
    生路。

收起阅读 »

我的前端开发学习之路,从懵懂到自信

前端开发,刚开始学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个孩子,一脸懵懂。当时,我非常迷茫,不知道该从何开始学习。但是,我并没有放弃,因为我对前端开发充满了热情和兴趣。 刚开始学习时,我觉得 HTML、CSS 和 JavaScript 这些基础知识就已经够难了,但是当我开始接...
继续阅读 »

前端开发,刚开始学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个孩子,一脸懵懂。当时,我非常迷茫,不知道该从何开始学习。但是,我并没有放弃,因为我对前端开发充满了热情和兴趣。


刚开始学习时,我觉得 HTML、CSS 和 JavaScript 这些基础知识就已经够难了,但是当我开始接触一些流行的框架和库时,我才发现自己真正的水平有多菜。当时,我就像一只踩在滑板上的小猪,不断地摔倒,但是我并没有放弃,我一直在努力地学习和实践。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也有很多有趣的体验和经历。有一次,我在编写一个简单的网页时,花了一整天的时间,结果发现自己的代码有一个很小的错误,导致整个网页无法正常显示。当时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猴子在敲打键盘,非常无助和懊恼。但是,通过不断地调试和修改,我最终找到了错误,并且成功地将网页显示出来。当时,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只成功攀爬上树的小猴子,非常自豪和兴奋。


除了遇到困难和挑战,我在学习前端开发过程中也经历了许多有趣的体验。有一次,我在编写一个小型的应用程序时,发现我的代码出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小 bug。当用户在页面上进行操作时,页面上的一些元素会突然出现在屏幕的右侧,然后又突然消失不见。当时我还担心这个 bug 会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但是后来发现这个 bug 其实很有趣,而且还能给用户带来一些意外的乐趣。于是我就把这个 bug 留了下来,并且在用户操作时添加了一些特效,让这个小 bug 变成了一个有趣的亮点。


12.jpg
总结一波:
第一点,学习前端开发需要有耐心。前端开发不是一个短时间内可以学会的技能,它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在学习的早期,你可能会觉得有些技术和概念非常难以理解。但是,只要你有耐心,坚持不懈地学习,最终你一定会掌握这些技能。


第二点,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计划非常重要。前端开发有很多不同的技术和概念,你需要有一个清晰的学习计划来帮助你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首先,你需要了解 HTML、CSS 和 JavaScript 这三大基本技术。其次,你可以学习一些流行的框架和库,如 React、Vue、jQuery 等,这些技术可以帮助你更快捷地构建网站和应用程序。


第三点,实践是学习前端开发的关键。你可以通过练习编写代码来更好地理解前端开发的技术和概念。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可以尝试编写一些小项目,比如一个简单的网页或者一个小型的应用程序。通过实践,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前端开发的各个方面,并且提高你的编程技能。


第四点,不要害怕向他人寻求帮助。前端开发是一个非常开放和社交的领域,你可以通过参加社区活动、参与在线讨论、向他人寻求帮助等方式来更好地学习和成长。有时候,你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或者对某些概念不是很理解,这时候向他人寻求帮助是非常重要的。你可以参加一些线上或线下的前端开发社区,与其他开发者交流经验和技巧,也可以在 GitHub 等平台上查看其他人的代码,从中学习和借鉴。


第五点,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前端开发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领域,新技术和新概念层出不穷。因此,你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跟上前端开发的最新动态。你可以通过阅读博客、参加培训课程、观看技术视频等方式来学习新的技术和概念。


总之,学习前端开发需要有耐心、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计划、实践、寻求帮助和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在学习前端开发过程中得到的宝贵经验。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相信你我可以成为一名优

作者:梦想橡皮擦丶
来源:juejin.cn/post/7239363820875513916
秀的前端开发工程师。

收起阅读 »

那些拿20k💰的大佬在职场都是怎么沟通的❓

☀️ 前言 大家好我是小卢,职场沟通是每个职场人必备的技能,但是如何提高职场沟通能力却是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 下面就给大家带来四点方法能很大程度提升你在职场的沟通能力。 ⌨️ 了解每个人的沟通方式 每个人的个性、经验和教育背景都不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个...
继续阅读 »

☀️ 前言



  • 大家好我是小卢,职场沟通是每个职场人必备的技能,但是如何提高职场沟通能力却是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

  • 下面就给大家带来四点方法能很大程度提升你在职场的沟通能力。


⌨️ 了解每个人的沟通方式



  • 每个人的个性、经验和教育背景都不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个人的沟通方式。有些人可能会喜欢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而有些人可能更倾向于暗示询问

  • 在实际职场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了解自己的沟通方式,还需要了解对方的沟通方式。简单举个例子吧:

  • 假设你是一个刚入公司不久的产品经理,你每周或者每月都需要给上司做一个工作汇报。

    • 你知道你的上司更喜欢使用图表和数据进行沟通,你可以准备好相关的数据和图表,并在开会过程中使用它们。这可以帮助你的上司更好地理解你的意思,并更快地进入到讨论的核心问题。

    • 你知道你的上司比较喜欢使用直接表达的方式来沟通,在这种情况下,直接表达你的想法和意见可能更为有效。你可以以明确的方式表达你对项目的看法,并解释你的看法背后的原因。



  • 在与他人交流时,我们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态度和非语言信号,并根据对方的反应进行调整。这需要一定的敏感度和经验,但是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反思,我们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职场沟通能力,并取得更好的效果。


🤗 注意语速和语调



  • 职场沟通中,语速和语调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它们往往可以决定对方对你的印象和理解,如果你的语速太快或者语调不合适,很容易让对方感到困惑或者不舒服。

  • 除了注意自己的语速和语调,我们还需要注意对方的语速和语调。如果在某次交谈中你发现对方特别激动,说话特别快导致你不能全部理解,你可以说:“你说的内容非常重要,我来总结一下刚刚你分享的信息,看看是否符合预期,以便我能更好地理解你的意思?”

  • 这样的话语不仅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也能够尊重对方的沟通方式,让双方都能够更好地理解彼此。


👂 学会倾听



  • 职场沟通不仅仅是说话,更重要的是倾听。倾听意味着不仅是听别人说话,还包括尊重对方的意见和观点,关注对方的情感和态度,以及在适当的时候提出问题和反馈,以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

  • 要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我们需要全神贯注地聆听对方说话。这意味着不要分心,不要中途打断对方,而是要给对方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如果你有不同的看法或者意见,可以先把它们记在脑海里,等对方表达完后再进行回应。

  • 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对方的情绪和表情。通过观察对方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和情感状态,从而更好地回应和理解对方的想法和需求,建立更好的信任和合作关系。

  • 举个例子吧:假设你是一个团队的领导,正在讨论下一步的项目计划。你发现其中一个成员很少发表意见,似乎对讨论不太感兴趣。你可以采取主动倾听的方式,问他对当前的计划有何看法,或者给他更具体的问题,以激发他的参与度。这样可以让他感受到自己的意见被认真听取,也有助于整个团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 简明扼要



  • 简明扼要是职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点。当你需要向同事或客户提出需求时,最好提前思考好问题的前提条件、现状和问题的分支情况,一次性把问题说明白,尽量减少来回问答的次数,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大家的时间和精力。

  • 为了让自己的观点更清晰地传达给别人,你可以先说出结论和重点,然后再说明为什么这么认为,并提供相关的事实依据。在接受问题或错误的指责时,也应该直接说明问题并找到解决办法,而不是遮掩或解释,以保证工作的顺利完成。

  • 我有一个同事在公司寻求大佬帮助的时候把前置说了很久,导致一直进入不到重点,别人根本不知道你想表达什么,这不仅浪费了别人的时间,还会让人对你产生厌恶。

  • 你可以简单干脆一点:这个问题导致了 xxx,影响了 xxx 的用户,他的原因是 xxx,我的想法是 xxx ,所以想问一下有没有更好的方案?


wallhaven-8o6rmo.jpeg


👋 写在最后



  •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到您的的话不妨🍉🍉关注+点赞+收藏+评论+转发🍉🍉支持一下哟~~😛您的支持就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

  • 如果想跟我一起讨论和学习更多的前端知识可以加入我的前端交流学习群,大家一起畅谈天下~~~

作者:快跑啊小卢_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13744141737803832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怎么算是在工作中负责?

作为打工人,受人之禄,忠人之事。但就像呼兰说的,躺有躺的价格,卷有卷的价格。身为程序员,我们在平时工作中要做到怎样才能算是“负责”了呢? 我们可以把工作边界和范围分为三部分: 个人基本能力 工作内容 工作时间 对自己的基本能力负责 基本能力包括两部分:1)...
继续阅读 »

作为打工人,受人之禄,忠人之事。但就像呼兰说的,躺有躺的价格,卷有卷的价格。身为程序员,我们在平时工作中要做到怎样才能算是“负责”了呢?


我们可以把工作边界和范围分为三部分:



  • 个人基本能力

  • 工作内容

  • 工作时间


对自己的基本能力负责


基本能力包括两部分:1)技术能力,2)熟悉公司系统的能力。


程序员是一个非常需要持续学习的职业,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自己不会的问题在所难免,这时可以向别人请教,但是千万不要觉得请教完就没事儿了,我们需要思考复盘自己为什么不会,要想办法补齐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短板。


我们学的东西一定要在实际工作中使用,这样才能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验证自己的学习成果。当公司准备技术升级或者技术转型时,这也是我们为自己的技能升级的好机会。


很多公司都会有自己的内部系统,熟练掌握和使用这些系统,也是我们需要做到的,它的价值在于,内部系统一般都是和公司的整个监控系统集成好的,例如公司内部的SOA框架或者微服务框架,都是和公司内部的监控系统有集成的,即使这个框架再“不好”,公司内部的项目还是会使用,我们需要让自己站得高一些,去看待内部系统在整个公司级别的作用和地位,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技术能力。


对安排的工作负责


程序员职业的特殊性在于,工作本身的具体内容和难度,会随着被安排的工作内容的改变而改变。从对工作负责的角度来说,我们大部分人会付出比当初预想的更多的时间,才能让自己按时完成工作。


如果一件事情的复杂度远远超过之前的预估,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己确实无法完成,这时正确的态度不是硬着头皮上,而是将情况理清楚,早点找经理或者负责人,让他们知道事情的进度和之前没有预想到的难度,把事情重新安排一下。


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一件事情安排的不合理,就应该早发现,早计划,重新安排资源。


对工作时间负责


对工作时间负责,是说最好在“实际上班”时间之前到,避免有人找你却找不到的情况。


这不只是为了保证工作时间,而是想强调程序员的工作不止是写代码,还有很多沟通交流的事情,要保证基本的工作时间,才能更有效的和团队交流,确保我们的工作的价值。


对于项目和团队安排的各种会议,要准时参加,如果不能参加,需要提前告知经理或者会议组织者,避免浪费大家的事情。


总之,我们工作中的责任是一点点增加的,负责任的态度和习惯,也是从平时工作中一件件事情中养成的。形成这样的习惯,成为一个受人信任的人,是我们在职场中要培养的重要品质。



作者:技术修行者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14435063181623351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何不食肉糜?

21年的时候,微博上有过一番口诛笔伐,就是就是管清友建议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就近租房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上班的路上,要把时间利用起来投资自己,远比省下的房租划算。 视频见这里:http://www.bilibili.com/video/BV1Bb… 当时我印象非常...
继续阅读 »

21年的时候,微博上有过一番口诛笔伐,就是就是管清友建议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就近租房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上班的路上,要把时间利用起来投资自己,远比省下的房租划算。


视频见这里:http://www.bilibili.com/video/BV1Bb…



当时我印象非常深刻,微博评论是清一色的 “何不食肉糜”,或者说“房租你付?”


可能是因为这件事情的刺激,管清友后来才就有了“我特别知道年轻人建议专家不要建议”的言论。


对还是错?


在我看来,管清友的这个建议可以说是掏心掏肺,非常真诚,他在视频里也说了,他是基于很多实际案例才说的这些话,不是说教。


为什么我这么肯定呢?


很简单,我就是代表案例。


我第一家公司在浦东陆家嘴,四号线浦东大道地铁站旁边,我当时来上海的时候身无分文,借的家里的钱过来的,我是贫困家庭。


但,为了节约时间,我就在公司附近居住,步行五分钟,洗头洗澡都是中午回住的地方完成,晚上几乎都是11:00之后回去,倒头就睡,因为时间可以充分利用。


节约的时间,我就来研究前端技术,写代码,写文章,做项目,做业务,之前的小册(免费章节,可直接访问)我也提过,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现在回过头来看那段岁月,那是充满了感激和庆幸,自己绝对做了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让自己的职业发展后劲十足。


所以,当看到管清友建议就近租房的建议,我是非常有共鸣的,可惜世界是参差的,管清友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优秀的人毕竟是少数,知道如何主动投资自己的人也是凤毛麟角,他们根本就无法理解。


又或者,有些人知道应该要投资自己,但是就是做不到,毕竟辛苦劳累,何苦呢,做人,不就是应该开心快乐吗?


说句不好听的,有些人的时间注定就是不值钱的。


工作积极,时间长是种优势?


一周前,我写了篇文章,谈对“前端已死”的看法,其中提到了“团队下班最晚,工作最积极”可以作为亮点写在简历里。


结果有人笑出了声。



好巧的是,管清友的租房建议也有人笑了,出没出声并不知道。



也有人回复“何不食肉糜”。


这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我只是陈述一个简单的事实,却触动了很多人的敏感神经。


我突然意识到,有些人可能有一个巨大的认知误区,就是认为工作时长和工作效率是负相关的,也就是那些按时下班的是效率高,下班晚的反而是能力不足,因为代码不熟,bug太多。



雷军说你说的很有道理,我称为“劳模”是因为我工作能力不行。


你的leader也认为你说的对,之前就是因为我每天准时下班,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所以自己才晋升的。


另外一个认知误区在于,把事实陈述当作目标指引。


如果你工作积极,是那种为自己而工作的人,你就在简历中体现,多么正常的建议,就好比,如果你是北大毕业的,那你就在简历中体现,没任何问题吧。


我可没有说让你去拼工作时长,装作工作积极,就好比我没有让你考北大一样。


你就不是这种类型的人,对吧,你连感同身受都做不到,激动个什么呢,还一大波人跟着喊666。


当然,我也理解大家的情绪,我还没毕业的时候,也在黑心企业待过,钱少事多尽煞笔,区别在于,我相对自驱力和自学能力强一些,通过自己的努力跳出了这个循环。


但大多数人还是被工作和生活推着走,所以对加班和内卷深恶痛绝,让本就辛苦的人生愈发艰难,而这种加班和内卷并没有带来收入的提升。


那问题来了,有人通过努力奋斗蒸蒸日上,有人的辛苦努力原地踏步,同样的,有的人看到建议觉得非常有用,有的人看到建议觉得何不食肉糜,区别在哪里呢?


究竟是资本作恶呢?还是自己能力不足呢?


那还要建议吗?


管清友不再打算给年轻人建议了,我觉得没必要。


虽然,大多数时候,那些听得进去建议的人大多不需要建议,而真正需要建议的又听不进,但是,那么多年轻人,总有一部分潜力股,有一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他们可能因为环境等原因,有短暂的迷茫与不安,但是,来自前人发自真心的建议或许可以让他们坚定自己前进方向,从而走出不一样的人生。


就像当年我被乔布斯的那些话语激励过那般。


所以,嘲笑之人任其笑之,只要能帮助到部分人,那就有了价值。


因此,我不会停止给出那些我认为对于成长非常有帮助的建议。


(完)


作者:张鑫旭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21487809789182008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聊聊我在阿里第一年375&晋升的心得

前言 思来想去,觉得这个事情除了领导赏识大佬抬爱之外,还是挺不容易的,主观认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然后也是复盘一下,继续完善自己。 绩效 首先晋升的条件就是要有个好绩效,那么我们就先基于绩效这个维度简单聊一下。 很多同学都知道阿里的绩效是361制度,也就是30%...
继续阅读 »

前言


思来想去,觉得这个事情除了领导赏识大佬抬爱之外,还是挺不容易的,主观认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然后也是复盘一下,继续完善自己。


绩效


首先晋升的条件就是要有个好绩效,那么我们就先基于绩效这个维度简单聊一下。


很多同学都知道阿里的绩效是361制度,也就是30%的人拿A,60%的人拿B,10%的人拿C,不过在阿里,我们一般不用ABC来表示,除去价值观考核,我们常用的表达是3.75、3.5、3.25,初略的对应关系如下:

361通用阿里
30%A3.75
60%B3.5 ±
10%C3.25

那么,了解了阿里的绩效制度,再来看看绩效里面的门道。


首先,讲一个职场潜规则,「团队的新人是用来背绩效的」,也就是会把差绩效(325)指标分配给新人,因为如果把325给老人,容易产生团队不稳定的因素,而且不得不承认的是,少一个老人比少一个新人的成本更大,另一方面,你作为新人,业务不熟,根基不稳,也不见得能产出多大的价值,所以对于多数新人来说,也只能接受。据我所知,只有极少的公司里面会有「绩效保护」这种政策,而且一般还是针对的应届生,社招来说,还是要看能力的。


其次,基于潜规则,大部分新人都在为保住3.5做努力,只有少数优秀的人可以拿到更好的绩效。而新人拿375在阿里是很少的存在,即使是老人,拿375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何况是一个新人。


最后,就是晋升,晋升的前提条件就是满一年且是好绩效,加上现在降本增效的大环境,有的要求连续两年375才行,甚至都不一定有名额,当然,晋升也和团队绩效和级别有关系,但总之,男上加男,凤毛麟角。


个人背景


我是21年8月份入职阿里的,2022年是在阿里的第一个整财年。


之前一直是在小厂摸爬滚打,没有大厂经历,这对于我来说,是劣势,写代码不注重安全性防护,没有code review,没有ab test,没有自动化测试,没有文档沉淀,没有技术分享,纯纯小作坊。更重要的是,小厂和大厂的做事风格流程什么的,真的是千差万别,所以当时的landing对我来说,还是很难受的。但是,我有没有自带的优势呢,也有,写作能力,但是光有写作能力还是不够的,你没东西可写也不行啊。


其实试用期结束之后就差不多进入新的财年了,对于刚刚进入状态的我,也迎来了更大的挑战。过去的一整年有较多的精力都投入在研发效能和安全生产方面,这对于以前纯业务开发的我来说,完全是一个新的领域,好在不负重托,也略有成果。


其实回想过去一年的经历来看,今天的成绩是多维度的结合,比如硬实力和软实力、个人和团队、内部和外部等多个维度,下面将分别介绍一些我个人的心得经验,仅供参考。


沟通能力


这也用说?不就是说话吗,谁不会说?


我看过很多的简历,如果有「自我评价」,几乎都会提到「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可是沟通能力看起来真的有那么简单吗?我认为不是的,实际上我甚至认为它有点难。


在职场经常会有这些问题:



  1. 这个点我没太理解,你能在解释一下吗?

  2. 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不这么做?

  3. 现在有什么问题?

  4. 你的诉求是什么?

  5. 讲话的时候经常被打断等等...


这些问题你是不是被问到过,或者这么问别人呢。


而这些问题的背后,则反映了沟通的不完整和不够清晰。面对他人的挑战,或向跨部门的同学讲述目标价值时,会沟通的同学会显的游刃有余,而不会沟通的同学则显得捉襟见肘。


沟通方面,其实也包含很多场景。


首先是逻辑要清晰。


面对用户的一线同事,比如销售和客服,他们都是有话术的,话术就是沟通的技巧。


为什么脸皮薄/不懂拒绝的人容易被销售忽悠?


因为销售在跟客户沟通的时候,就是有一套完整的话术,他先讲一,看你反应再决定讲二还是三;当你拒绝了A方案,他还有B方案C方案。一套完整的话术逻辑把你都囊括在里面,最后只能跟着他的思维走,这就是话术的意义。


同样的,在职场,你跟人沟通的时候,不能直说怎么做,解决方案是什么,而背景和问题同样重要,同时讲述问题的时候要尽可能的拆解清楚,避免遗漏,这样不只是让别人更理解你的意思,其实有时候换个视角,解决方案可能有更优的。


逻辑清晰,方案完善,对方就会处于一个比较舒服的状态,有时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你可能会觉得有些麻烦,但如果因为没有表达清楚而导致最后的结果不符合预期,孰轻孰重,应该拎得清的吧?


其次是要分人。


我在之前的面经中提到,自我介绍要分人,技术面试官和HR的关注点一定是不一样的,面对这种不同的出发点,你讲的东西肯定不能是同一套,要有侧重点,你跟HR讲你用了什么牛逼的技术、原理是什么,那不是瞎扯嘛。


这个逻辑在职场也是一样的,你和同事讨论技术、向领导汇报、回答领导的领导问题、跟产品、运营、跨部门沟通,甚至出现故障的时候给客满提供的话术,面对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场合,表达出来的意思一定是要经过「翻译」的,多换位思考。


即要把自己的意思传达到,也要让对方get到,这才是有效沟通。


所谓沟通能力,不只是有表达,还要有倾听。


倾听方面,比如当别人给你讲一个事情的时候,你能不能快速理解,能不能get到对方的点,这也很重要。
快速且高效,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这里面会涉及到理解能力,而能理解的基础是基于现有的认知,也就是过往的工作经验、项目经历和知识面,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当然,也有可能是对方表达的不够清楚,这时候就要不耻下问,把事情搞清楚,搞不清楚就会有不确定性,就是有风险,如果最终的结果不符合预期,那么复盘的时候,委屈你一下,不过分吧😅。


最后是沟通媒介。


我们工作沟通的场景一般都是基于钉钉、微信、飞书之类的即时通讯办公平台,文字表达的好处是,它可以留档记录,方便后期翻阅查看,但是也一定程度在沟通表达的传递上,存在不高效的情况。


那这时候,语音、电话就上场了,如果你发现文字沟通比较费劲的时候,那一定不如直接讲来的更高效。


但是语音、电话就一定能聊的清楚吗,也不见得。


“聊不清楚就当面聊”,为什么当面聊就能比语音、电话聊的清楚?因为当面聊,不只是可以听到语气看到表情肢体动作,更重要的是当面聊的时候,双方一定是专注在这个事情上的,不像语音的时候还可以干其他的事,文字甚至会长时间已读不回,所以讲不清楚的时候,当面聊的效果是最好的。为了弥补留档的缺陷,完事再来个文字版的纪要同步出来,就ok了。


其他。


上面提到逻辑要清晰,要分人,还有倾听能力,和善用沟通媒介。


其实沟通里还包括反应能力,当你被突然问到一个问题的时候,能不能快速流畅的表达清楚,这个也很关键,如果你支支吾吾,反反复复的都没有说清楚,设想一下,其他人会怎么看你,“这人是不是不行啊?”,长此以往,这个信任度就会降低,而一旦打上标签,你就需要很多努力才能证明回来。


还包括争辩能力,比如在故障复盘的时候,能不能有效脱身不被拉下水,能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都是沟通的技巧,限于篇幅,不展开了。


学会复盘


复盘是什么?


复盘是棋类术语,指对局完毕后,复演该盘棋的记录,以检查对局中招法的优劣与得失关键。在工作中,复盘是通过外在的表象、客观的结果找出本质,形成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并应用到其他类似事件中,提升面向未来的能力。


所以,复盘不是流水账的记录经过和简单总结,也不是为了表彰罗列成绩,更不是为了甩锅而相互扯皮。找出本质的同时一定要有思考,这个思考可以体现在后续的一些执行事项和未来规划上,总之,就是要让「复盘」变的有意义。


什么是有意义的复盘?


就是你通过这次复盘,能知道哪些错误是不能再犯的,哪些正确的事是可以坚持去做的。会有一种「再来一次结果肯定不一样」的想法,通过有意义的复盘让「不完美」趋向「完美」。


我个人复盘的三个阶段:



  • 回顾:回顾目标、经过、结果的整个流程;

  • 分析:通过主观、客观的视角分析,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 转化:把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形成方法论,应用到类似事件中;


Owner意识


什么是owner意识?


简单讲就是主人翁精神。认真负责是工作的底线,积极主动是「owner意识」更高一级的要求。


如果你就是怀着只干活的心态,或者躺平的心态,换我是领导,也不认为你能把活做好。因为这种心态就是「做了就行,能用就行」,但有owner意识不一样,这种人做事的时候就会多思考一点、多做一点,这里面最主要的就是主动性,举个栗子,好比写代码,当你想让程序运行的更好的时候,你就会多关注代码编写的鲁棒性,而不是随便写写完成功能就行。


但人性自私,责任感也不是人人都有,更别提主动性了,所以这两种心态的人其实差别很大,有owner意识的人除了本职工作能做好之外,在涉及到跨团队的情况,也能主动打破边界去push,有责任心有担当,往往能受到团队内外的一致好评。


在其位谋其职,我其实并没有特意去固化自己的owner意识,就是怀着一个要把事情做好的心态,跟我个人性格也有关系,现在回想起来,不过是水到渠成而已。



卷不一定就有owner意识,不卷也不代表没有。



向上管理


这个其实我一开始做的并不好,甚至可以说是很差,小公司出身哪需要什么向上管理,活干好就行。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刚入职比较大的一个感受就是,我老板(领导)其实并不太过问我的工作内容,只是偶尔问一下进度。


然而这个「问」,其实也能反应出一些过往不太在意的问题:



  1. 没有及时汇报,等到老板来问的时候其实处于一个被动的局面了,虽然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可能多数人也都是这样,但是这不正说明我不够出众吗?

  2. 不确定性,什么进度?有没有遇到问题?这些都是不确定性,老板不喜欢“惊喜”,有困难要说,有风险要提前暴,该有结果的时候没有,老板也很被动,你会留下一个什么印象?


当然,向上管理也不只是向上汇报,也是一个体现个人能力和学习的渠道。不要只提问题找老板要解决方案,我会简述问题,评估影响面,还会给出解决方案的Plan A和Plan B,这样老板就是做选择题了,即使方案不够完美,老板指点一下不正是学习的好机会吗。


学会写TODO


为什么写todo?


写todo的习惯其实是在上家公司养成的,因为要写周报,如果不记录每天做了什么,写周报的时候就会时不时的出现遗漏的情况。除了记录当天所做的事情之外,我还列了第二天要做的事情。虽然一直有给自己定规划的习惯,但是颗粒度都没有这么细过。彼时的todo习惯,不仅知道当天做了什么,还规划了第二天做什么,时刻有目标,也不觉得迷茫。


进入阿里之后,虽然没有周报月报这种东西,但是这个习惯也一直保持着,在此之上,我还做了一些改良。



  1. 优先级,公司体量一旦大起来之后,业务线就很多,随之而来的事情就很多,我个人对处理工作是非常反感多线程并发的,特别是需要思考的工作,虽然能并行完成,但完成度不如专注在一件事情上的好,但是有些事情又确实得优先处理,所以就只能根据事情的紧急程度排一下优先级,基本很少有一件事需要从早到晚都投入在里面的,所以抽出身来就可以处理下一件事,所以也不会出现耽误其他事情的情况,当然线上故障除外。

  2. 消失的时间,因为真的是事情又多又杂,时常在下班的时候会有一种瞎忙的感觉,就是「忙了一天,好像什么都没干」,但又确实很忙很累,仿佛陷入一个怪圈。所以后来我就把颗粒度拆的更细,精确到小时,也不是几点钟该做什么,就是把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并备注一下投入的时间,比如上午排障答疑投入了两小时,这样到中午吃饭的时候也不至于上午就这样虚度了。让“消失的时间”有迹可循,治愈精神内耗。

  3. 归纳总结,我现在是在语雀以月度为单位记录每天的todo,这样就可以进行月度的总结和复盘,在半年度的OKR总结的时候,还有了归纳总结的来源,有经过、有结果、还有时间线,一目了然,再也不用为写总结发愁了。


总之,写todo的好处除了记录做了什么、要做什么,它还能辅助你把工作安排的更好。


有规划有目标,也不会陷入一个迷茫虚度的状态,属于一个成本非常低而收益却很高的好习惯,不止工作,学习也是如此,生活亦然。


其他方面


适应能力


于我个人来说,工作强度比以前要大很多,慢慢习惯了就行,在大厂里面阿里还不是最卷的,但钱也不是最多的;工作流程方面只是有些不清楚而已,并没有什么门槛,熟悉了就行;还有阿里味儿,确实要学很多新词儿、缩写、甚至潜台词,这没啥说的,还没见到有能独善其身的😅。


适应能力也不是随便说说,有太多的人入职新公司干的怀疑人生、浑身难受而跑路的,抛开公司的问题不说,难道就没有自己的问题吗?🐶


我把适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适应工作环境,熟悉公司、同事、产品、项目;第二个阶段就是适应之后,要想想如何迎接没有新手光环的挑战,如何去展示自己、提升自己等。


技术能力


夯实自己的技术能力尤为重要,毕竟是吃饭的家伙,是做事拿结果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在大家技术能力的基本面都不会太差的情况下,如何在技术上建立团队影响力,就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要找准自己在团队中的定位,并在这一领域深耕,做到一提这个技术就能想到你的效果,建立技术壁垒。


其实也不只是技术,要学会举一反三,找到自己在团队的差异性,虽然不可替代性在公司离了谁都可以转的说法下有些牵强,但是可以提高自己在团队的重要性和信任度。


信息渠道


要学会拓宽自己的信息渠道,有句话叫,掌握的信息越多,决策就越正确



  • 多看,看别人在做什么,输出什么,规划什么;

  • 多聊,找合作方,相同目标的同事,甚至其他公司的朋友,互通有无;


看完聊完要把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提炼出来哦。


影响力


内部的话,主要是建立同事间的信任,技术的占比相对要多一些;


外部的话,主要是在合作方那里建立一个靠谱的口碑,如果配合超预期那就更好了,我就是被几个大佬抬了一手,虽然不起决定性作用,但是也很重要。


摆脱固化


跳脱出程序员的固化思维


程序的世界非0即1,程序员的思维都是非常严谨的,这个严谨有时候可能会显得有些“死板”,在商业化的公司里面,很多事情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要不要的问题。而在这里面,技术大多数都不是第一要素,出发点得是业务视角、用户视角,很多技术难点、卡点,有时候甚至不用技术也能解决。


小结



  • 沟通能力:逻辑要清晰,对象要分人,还有倾听能力,和善用沟通媒介;

  • owner意识:认真负责是工作的底线,积极主动是「owner意识」更高一级的要求;

  • 向上管理:向上管理也不只是向上汇报,也是一个体现个人能力和学习的渠道;

  • 写TODO:辅助工作,治愈内耗,一个成本低而收益高的好习惯;

  • 其他方面:拓宽信息渠道,找到技术方向,简历内部外部的影响力等;



实际上不止这些,今天就到这吧。



最后


当下的市场环境无论是求职还是晋升,都挺难的,都在降本增效,寒气逼人,我能拿到晋升的门票,诚然是实力的体现,但也有运气的成分。没晋升也不一定是你的问题,放平心态,当下保住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哔哔了这么多,可能很多同学道理也都懂,估计就难在知行合一吧...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罗翔老师的经典名言:



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你知道什么是对的,但却永远做出错误的选择,知道和做到这个巨大的鸿沟,你永远无法跨越。


作者:yechaoa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30457573719392315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一个96年前端的2022年中总结 (落户,看房,还贷,被裁)

人到中年中年总是觉得很累,每天忙不完的事,操不完的心,曾今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似乎消失的无影无踪, 工作三年一点存款没有 落户 关于落户这个事, 就是一个很突然的想法,很突然, 得知天津有个"海河英才计划",只要是本科生, 就比较容易落户,所以就想着试一试, ...
继续阅读 »


人到中年中年总是觉得很累,每天忙不完的事,操不完的心,曾今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似乎消失的无影无踪, 工作三年一点存款没有



落户


关于落户这个事, 就是一个很突然的想法,很突然, 得知天津有个"海河英才计划",只要是本科生, 就比较容易落户,所以就想着试一试, 心想起码这个是一个阶级的跨越(农村-->城市), 然后就在网上各种搜索,问一些了解的朋友,看看怎么操作, 最后发现好多人说有北京社保,在天津落户会被查出来, 然后就被拉入黑名单了. 最后为了稳妥还是找了一个中介帮忙操作了一下,花了1w, 等我办完,不久就有我的朋友自己办的三无人员落户, 一分钱没花. 唉😌!!!!!


看房


一开始在安居客上看, 因为穷, 基本也没啥可选择性, 一筛选也就那么几个, 然后就联系了一个销售去看房, 不得不说这个销售真的可以, 不知道他们能赚多少钱哈, 但是服务是真的不错, 一到了高铁站他们就去接你,还请你吃饭, 带着你看,看完之后还把你送到高铁站. 想着一开始就看西青和北辰的,但是西青的都好贵, 北辰好像会好点, 然后就去北辰看, 销售说他觉得武清也不错, 就带着去武清也看了, 看完之后, 心里比较了一下, 感觉被武清的哪个样板间和户型深深吸引了,并且价格也比较合适些, 然后我回到北京一周左右吧, 就跟那个销售说,打算买武清哪个, 然后然后我父母给我拿了20w, 剩下的就是我自己的,还借了朋友一些, 首付了40多, 然后就打印征信, 一顿签字就买了. 感觉很随意, 感觉买房就跟买菜似的, 不过还是有一点区别的, 买菜之后不会让我身无分文, 买房会😭. 现在就是每个月5000多贷款"真爽".


image.png


学习



  1. 缺失了刚毕业那会的激情,刚毕业那会,每天下班还会去学习, 刷视频, 看文章, 现在下班回家已经不想再打开电脑了. 刷视频(此视频非彼视频)

  2. 今年也学习了一些新的东西摸鱼之间,刷了一些课程,<破解JavaScript高级玩法,成为精通JS的原生专家> <Vue3全家桶>

  3. React技术栈是我工作一直使用的,也会持续性的学习一些,每天刷刷Medium和掘金

  4. 深度学习Nginx,进行了一半了,以前对nginx只停留在使用的层面

  5. 上半年在公司分享了一下架手架的原理以及实践

  6. 英语的学习说实话真的有点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 好在现在有一半了


img_1.png


工作


21年年底, 老东家北京这边合作的项目,终止了,然后面临了裁员, 不过当初也确实有了想跳槽的想法了,本来想,等到年终奖发了,就提离职. 没想到提前到来了, 给了正常的赔偿(n+1) 拿了三个月的赔偿, 正好月底, 算上本月的薪资,还有一些调休啥的 加起来一共是4个月, 感觉还挺爽的, 因为大概还有个20天左右吧, 就快过年了, 然后在回家和找工作抉择了一下, 决定先找找工作,然后就开始学习在掘金上查看面经, 感觉都是各种源码, 给我搞的有点懵, 毕竟缺钱嘛. 先后面试了一些公司: 金山, 58, 携程, 欢聚, 等等; 说实话,这段时间招人的还挺多的. 所以我很快就入职了, hr问我年前能入职吗? 其实那段时间疫情严重了, 老家那边也不让北京的回去, 所以在过年的前一周我入职了, (没钱的人不配拥有假期😭) . 唉, 第一次自己在外地过年.


关于兼职:



  • 今年和朋友一块干了一个公司的官网,本来也没打算要钱的,最后老板一人给了一张京东e卡

  • 还干了一个审核ppt的工作,一个ppt给150,不用改, 就说哪里写的不合适, 不过这个活有点恶心, 每个人理解不一样, 每次我这边审核后, 拿去交付,还是很多问题


生活



  1. 上半年感觉一直有疫情断断续续,大家都比较封闭,也没出去玩过, 偶尔和朋友去爬个山. 5, 6月还居家办公了好久, 记不太清了,应该得有一个月

  2. 从去年十月一到现在一直没有回过家, 有些想回去看看, 但是最近每个周末都有事😞

  3. 和女朋友去看过两次脱口秀, 感觉现场的感觉还是很棒的, 比电视看好太多

  4. 因为对象住他们单位的宿舍, 所以我自己平常下班也懒得收拾屋子, 只有礼拜天,才会大扫除一下, 或者对象来的时候😁

  5. 前段时间迷上了王者,以前从来不怎么玩游戏的, 熬夜打游戏, 导致生活节奏有点乱, 每天的精神状态也不如以前,正在积极调整. 但是吧,我告诉你们我的云中君玩的贼6的 不服来战哦

  6. 养了一只鹦鹉, 刚来还不是很好看, 现在尾巴长长的了


image.png


下半年flag



  • 完成Nginx的深度学习

  • 希望能出去转一圈, 看看外面的世界

  • 继续背单词学习

  • 看看车车, 目前感觉Crv和宋大妈还不错

  • 能再进行一次有价值的分享


作者:nanfeiyan
来源:juejin.cn/post/7124511406099005471
收起阅读 »

关于晋升的一点思考

晋升是一个极好的自我review的机会,不,应该是最好,而且没有之一。 晋升是最好的自我review的一次机会,不管有没有晋升成功,只要参加了晋升,认真准备过PPT,就已经包赚不赔了。 总的来说,晋升的准备工作充分体现出了——功夫在平时。平时要是没有两把刷子,...
继续阅读 »

晋升是一个极好的自我review的机会,不,应该是最好,而且没有之一。

晋升是最好的自我review的一次机会,不管有没有晋升成功,只要参加了晋升,认真准备过PPT,就已经包赚不赔了。


总的来说,晋升的准备工作充分体现出了——功夫在平时。平时要是没有两把刷子,光靠答辩准备的一两个月,是绝无可能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合格的候选人的。

下面整体剖析一下自己在整个准备过程中的观察、思考、判断、以及做的事情和拿到的结果。


准备工作


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并不是动手写PPT,而是搜集信息,花了几天在家把网上能找到的所有关于晋升答辩的文章和资料全撸了一遍,做了梳理和总结。


明确了以下几点:



  • 晋升是在做什么

  • 评委在看什么

  • 候选人要准备什么

  • 评判的标准是什么

  • 常见的坑有哪些


首先要建立起来的,是自己对整个晋升的理解,形成自己的判断。后面才好开展正式的工作。



写PPT


然后开始进入漫长而又煎熬的PPT准备期,PPT的准备又分为四个子过程,并且会不断迭代进行。写成伪代码就是下面这个样子。


do {
确认思路框架;
填充内容细节;
模拟答辩;
获取意见并判断是否还需要修改;
} while(你觉得还没定稿);

我的PPT迭代了n版,来来回回折腾了很多次,思路骨架改了4次,其中后面三次均是在准备的后半段完成的,而最后一次结构大改是在最后一周完成的。这让我深深的觉得前面准备的1个月很多都是无用功。


迭代,迭代,还是迭代


在筹备的过程中,有一个理念是我坚持和期望达到的,这个原则就是OODA loop ( Boyd cycle)


OODA循环是美军在空战中发展出来的对敌理论,以美军空军上校 John Boyd 为首的飞行员在空战中驾驶速度慢火力差的F-86军刀,以1:10的击落比完胜性能火力俱佳的苏联米格-15。而Boyd上校总结的结论就是,不是要绝对速度快,而是要比对手更快的完成OODA循环


而所谓的OODA循环,就是指 observe(观察)–orient(定位)–decide(决策)–act(执行) 的循环,是不是很熟悉,这不就是互联网的快速迭代的思想雏形嘛。


相关阅读 what is OODA loop

wiki.mbalib.com/wiki/包以德循环 (from 智库百科)

en.wikipedia.org/wiki/OODA_l… (from Wikipedia)


看看下图,PPT应该像第二排那样迭代,先把框架确定下来,然后找老板或其他有经验的人对焦,框架确定了以后再填充细节。如果一开始填充细节(像第一排那样),那么很有可能越改越乱,最后一刻还在改PPT。


btw,这套理论对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大部分事情都适用。


一个信息论的最新研究成果


我发现,程序员(也有可能是大部分人)有一个倾向,就是show肌肉。明明很简单明了的事情,非要搞得搞深莫测,明明清晰简洁的架构,非要画成“豆腐宴”。


晋升述职核心就在做一件事,把我牛逼的经历告诉评委,并让他们相信我牛逼。


所以,我应该把各种牛逼的东西都堆到PPT里,甚至把那些其实一般的东西包装的很牛逼,没错吧?


错。


这里面起到关键作用的是 “让他们相信我牛逼” ,而不是“把我牛逼的故事告诉评委”。简单的增大的输出功率是不够的,我要确保评委能听进去并且听懂我说的东西,先保证听众能有效接收,再在此基础上,让听众听的爽。


How?


公式:喜欢 = 熟悉 + 意外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上面的公式说的就是旧信息和新信息之间要搭配起来。那么这个搭配的配比应该是多少呢?


这个配比是15.87% ——《科学美国人》


也就是说,你的内容要有85%是别人熟悉的,另外15%是能让别人意外的,这样就能达到最佳的学习/理解效果。这同样适用于心流、游戏设计、神经网络训练。所以,拿捏好这个度,别把你的PPT弄的太高端(不知所云),也别搞的太土味(不过尔尔)。


能够否定自己,是一种能力


我审视自己的时候发现,很多时候,我还保留一张PPT或是还持续的花心思做一件事情,仅仅是因为——舍不得。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的大脑很容易陷入“逻辑自洽”中,然后越想越对,越想越兴奋。


千万记得,沉没成本不是成本,经济学里成本的定义是放弃了的最大价值,它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概念,不面向过去。


能够否定和推翻自己,不留恋于过去的“成就” ,可以帮助你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我一开始对好几页PPT依依不舍,觉得自己做的特牛逼。但是后来,这些PPT全被我删了,因为它们只顾着自己牛逼,但是对整体的价值却不大,甚至拖沓。


Punchline


Punchline很重要,这点我觉得做的好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的做到了。想想,当你吧啦吧啦讲的时候,评委很容易掉线的,如果你没有一些点睛之笔来高亮你的成果和亮点的话,别人可能就糊里糊涂的听完了。然后呢,他只能通过不断的问问题来挖掘你的亮点了。


练习演讲


经过几番迭代以后,PPT可以基本定稿,这个时候就进入下一个步骤,试讲。


可以说,演讲几乎是所有一线程序员的短板,很多码农兄弟们陪电脑睡的多了,连“人话”有时候都讲不利索了。我想这都要怪Linus Torvalds的那句


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


我个人的经验看来,虽然成为演讲大师长路漫漫不可及,但初级的演讲技巧其实是一个可以快速习得的技能,找到几个关键点,花几天时间好好练几遍就可以了,演讲要注意的点主要就是三方面:



  • 形象(肢体语言、着装等)

  • 声音(语速、语调、音量等)

  • 文字(逻辑、关键点等)



演讲这块,我其实也不算擅长,我把仅有的库存拿出来分享。


牢记表达的初衷


我们演讲表达,本质上是一个一对多的通信过程,核心的目标是让评委或听众能尽可能多的接受到我们传达的信息


很多程序员同学不善于表达,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我们只管吧啦吧啦的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完,而完全不关心听众是否听进去了。


讲内容太多


述职汇报是一个提炼的过程,你可能做了很多事情,但是最终只会挑选一两件最有代表性的事情来展现你的能力。有些同学,生怕不能体现自己的又快又猛又持久,在PPT里塞了太多东西,然后又讲不完,所以只能提高语速,或者囫囵吞枣、草草了事。


如果能牢记表达的初衷,就不应该讲太多东西,因为听众接收信息的带宽是有限的,超出接收能力的部分,只会转化成噪声,反而为你的表达减分。


过度粉饰或浮夸


为了彰显自己的过人之处,有时候会自觉或不自觉的把不是你的工作也表达出来,并没有表明哪些是自己做的,哪些是别人做的。一旦被评委识破(他本身了解,或问问题给问出来了),那将会让你陈述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此外,也表达的时候也不要过分的浮夸或张扬,一定的抑扬顿挫是加分的,但过度浮夸会让人反感。


注意衔接


作为一个演讲者,演讲的逻辑一定要非常非常清晰,让别人能很清晰明了的get到你的核心思路。所以在演讲的时候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衔接,给听众建设心理预期:我大概会讲什么,围绕着什么展开,分为几个部分等等。为什么我要强调这个点呢,因为我们在演讲的时候,很容易忽略听众的感受,我自己心里有清楚的逻辑,但是表达的时候却很混乱,让人一脸懵逼。


热情


在讲述功能或亮点的时候,需要拿出自己的热情和兴奋,只有激动人心的演讲,才能抓住听众。还记得上面那个分布图吗?形象和声音的占比达到93%,也就是说,你自信满满、热情洋溢的说“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也能打动听众。


第一印象


这个大家都知道,就是人在最初形成的印象会对以后的评价产生影响 。

这是人脑在百万年进化后的机制,可以帮助大脑快速判断风险和节省能耗——《思考,快与慢》

评委会刻意避免,但是人是拗不过基因的,前五分钟至关重要,有经验的评委听5分钟就能判断候选人的水平,一定要想办法show出你的与众不同。可以靠你精心排版的PPT,也可以靠你清晰的演讲,甚至可以靠一些小 trick(切勿生搬硬套)。


准备问题


当PPT准备完,演讲也练好了以后,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没几天了。这个时候要进入最核心关键的环节,准备问题。


关于Q&A环节,我的判断是,PPT和演讲大家都会精心准备,发挥正常的话都不会太差。这就好像高考里的语文,拉不开差距,顶多也就十几分吧。而Q&A环节,则是理综,优秀的和糟糕的能拉开50分的差距,直接决定总分。千万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问题准备我包含了这几个模块:



  • 业务:业务方向,业务规划,核心业务的理解,你做的事情和业务的关系,B类C类的差异等

  • 技术:技术难点,技术亮点,技术选型,技术方案的细节,技术规划,代码等

  • 数据:核心的业务数据,核心的技术指标,数据反映了什么等等

  • 团队:项目管理经验,团队管理经验

  • 个人:个人特色,个人规划,自己的反思等等


其中业务、技术和数据这三块是最重要的,需要花80%的精力去准备。我问题准备大概花了3天时间,整体还是比较紧张的。准备问题的时候,明显的感觉到自己平时的知识储备还不太够,对大业务方向的思考还不透彻,对某些技术细节的把控也还不够到位。老话怎么说的来着,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准备问题需要全面,不能有系统性的遗漏。比如缺少了业务理解或竞品分析等。


在回答问题上,也有一些要点需要注意:


听清楚再回答


问题回答的环节,很多人会紧张,特别是一两道问题回答的不够好,或气氛比较尴尬的时候,容易大脑短路。这个时候,评委反复问你一个问题或不断追问,而自己却觉得“我说的很清楚了呀,他还没明白吗”。我见过或听说过很多这样的案例,所以这应该是时有发生的。


为了避免自己也踩坑,我给自己定下了要求,一定要听清楚问题,特别是问题背后的问题。如果觉得不清楚,就反问评委进行doubel check。并且在回答的过程中,要关注评委的反映,去确认自己是否答到点子上了。


问题背后的问题


评委的问题不是天马行空瞎问的,问题的背后是在考察候选人的某项素质,通过问题来验证或挖掘候选人的亮点。这些考察的点都是公开的,在Job Model上都有。


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候选人,应当能识别出评委想考察你的点。找到问题背后的问题,再展开回答,效果会比单纯的挤牙膏来的好。


逻辑自洽、简洁明了


一个好的回答应该是逻辑自洽的。这里我用逻辑自洽,其实想说的是你的答案不一定要完全“正确”(其实往往也没有标准答案),但是一定不能自相矛盾,不能有明显的逻辑漏洞。大部分时候,评委不是在追求正确答案,而是在考察你有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当然,这种思考和见解几乎都是靠平时积累出来的,很难临时抱佛脚。


此外,当你把逻辑捋顺了以后,简洁明了的讲出来就好了,我个人是非常喜欢能把复杂问题变简单的人的。一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核心在那里,关键的几点是什么,前置条件和依赖是什么,需要用什么手段和资源去解决。当你把这些东西条分缕析的讲明白以后,不用再多啰嗦一句,任何人都能看出你的牛逼了。


其他


心态调整


我的心态经历过过山车般的起伏,可以看到



在最痛苦最难受的时候,如果身边有个人能理解你陪伴你,即使他们帮不上什么忙,也是莫大的宽慰。如果没有这样的人,那只能学会自己拥抱自己,自己激励自己了。


所以,平时对自己的亲人好一点,对朋友们好一点,他们绝对是你人生里最大的财富。


关于评委


我从一开始就一直觉得评委是对手,是来挑战你的,对你的汇报进行证伪。我一直把晋升答辩当作一场battle来看待,直到进入考场的那一刻,我还在心理暗示,go and fight with ths giants。


但真实的经历以后,感觉评委更多的时候并不是站在你的对立面。评委试图通过面试找到你的一些闪光点,从而论证你有能力晋升到下一个level。从这个角度来讲,评委不但不是“敌人”,更像是友军一般,给你输送弹药(话题)。


一些教训




  • 一定要给自己设置deadline,并严格执行它。如果自我push的能力不强,就把你的deadline公开出来,让老板帮你监督。




  • 自己先有思考和判断,再广开言路,不要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 坚持OODA,前期千万不要扣细节。这个时候老板和同事是你的资源,尽管去打扰他们吧,后面也就是一两顿饭的事情。




附件


前期调研



参考文章


知乎


作者:酒红
来源:juejin.cn/post/7240805459288162360
收起阅读 »

程序员创业:从技术到商业的转变

作为一名程序员,我们通常会聚焦于编程技能和技术能力的提升,这也是我们日常工作的主要职责。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变化,仅仅依靠技术能力已经不足以支撑我们在职场上的发展和求职竞争力了。所以,作为一名有远大理想的程序员,我们应该考虑创业的可能性。 为什么程...
继续阅读 »

作为一名程序员,我们通常会聚焦于编程技能和技术能力的提升,这也是我们日常工作的主要职责。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变化,仅仅依靠技术能力已经不足以支撑我们在职场上的发展和求职竞争力了。所以,作为一名有远大理想的程序员,我们应该考虑创业的可能性。


为什么程序员要创业?


创业其实并非只适用于商学院的毕业生或者有创新理念的企业家。程序员在业内有着相当高的技术储备和市场先知,因此更容易从技术角度前瞻和切入新兴市场,更好地利用技术储备来实现创业梦想。


此外,创业可以释放我们的潜力,同时也可以让我们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在创业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但这些挑战也将锻炼我们的意志力和决策能力,让我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创业需要具备的技能


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创业需要具备更多的技能。首先是商业和运营的技能:包括市场分析、用户研究、产品策划、项目管理等。其次是团队管理和沟通能力,在创业的过程中,人才的招聘和管理是核心问题。


另外,还需要具备跨界合作的能力,通过开放性的合作与交流,借助不同团队的技术和资源,完成创业项目。所以我们应该将跨界合作看作是创业过程中的重要选择,选择和加强自己的跨界交流和合作能力,也能为我们的企业注入活力和创新精神。


如何创业?


从技术到商业的转变,从最初想法的诞生到成熟的企业的创立,都需要一个创业的路线图。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研究市场:了解市场趋势,分析需求,制定产品策略。可以去参加行业论坛,争取到专业意见和帮助。




  2. 制定商业计划:包括产品方案、市场营销、项目管理、团队建设等。制定一个系统的商业计划是投资者和团队成员对创业企业的认可。




  3. 招募团队:由于我们一般不是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团队的选择尤为重要。要找的不仅要是技能和经验匹配的团队,更要找能一起携手完成创业项目的合作者。




  4. 行动计划:从实现规划步入到实战行动是创业项目的关键。按部就班地完成阶段性任务,控制实施进度和途中变化,在完成一个阶段后可以重新评估计划。




  5. 完成任务并分析:最后,团队成员需要根据企业进展,完整阶段性的目标,做自己的工作。及时完成考核任务并一起分享数据分析、事件解决和项目总结等信息,为项目下一阶段做出准确预测。




结语


创业是一条充满挑战性和机遇的路线,也是在我们的技术和业务的进一步升级中一条非常良好的通道。越来越多的技术人员意识到了自己的潜力,开始考虑自己创业的可能性。只要学会逐步掌握创业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并制订出详细的创业路线图,大可放手去尝试,才能最终实现

作者:郝学胜
来源:juejin.cn/post/7240465997002047547
自己心中的创业梦想。

收起阅读 »

由阿里裁员引发的一些思考

前言 从阿里淘系离开差不多2年多了,最近阿里又来到风口浪尖上,也是打出一套眼花缭乱的组合拳, 先是马老板回国; 3.28日 阿里开启成立24年来最大组织架构变革,逍遥子张勇,宣布启动“1+6+N”组织变革,各个大业务线实行自负盈亏,有独立融资和上市的可能性;...
继续阅读 »


前言


从阿里淘系离开差不多2年多了,最近阿里又来到风口浪尖上,也是打出一套眼花缭乱的组合拳



  1. 先是马老板回国;

  2. 3.28日 阿里开启成立24年来最大组织架构变革,逍遥子张勇,宣布启动“1+6+N”组织变革,各个大业务线实行自负盈亏,有独立融资和上市的可能性;

  3. 最近又开始爆出阿里大裁员,各种小道消息什么 阿里云7%,天猫淘宝25%,然后阿里开始辟谣,且不论真假,一时间,给整个互联网圈传递一股寒气,今天就在茶话会上聊聊这个事情。


理性的看待阿里裁员


阿里裁员其实是有个心理预期的,个人觉得主要有以下原因吧



  1. 阿里 361制度末位淘汰10%,连续2年3.25就会被淘汰,每年本身就有一批人要淘汰

  2. 组织架构拆解需要自负盈亏,一些子业务之前可以吃大锅饭,现在分田到户了,就需要人员进行优化提高组织效率,达到降本增效

  3. 核心业务一直被蚕食,人才盘点降本增效,淘汰贵的产出一般的 换一拨 校招生既能补充新鲜血液又可以降低成本


目前在互联网下行这个大环境下,加之之前一直宣传的35岁危机更加放大了裁员带来的恐慌。互联网正在慢慢回归理性这是个不争的事实,甚至连老美的硅谷互联网大厂都裁了一波,看看马斯克接手推特后"大杀四方"的狠劲。


互联网的退潮期


大潮正在退去


行业也是要顺势而为,风口来了猪都上天,不过目前国内互联网已经过了之前的高速增长期,监管也在收紧,大家都在拼存量市场,都卷到到菜市场了(各种买菜 多多买菜、橙心优选等等)从蓝海杀到了红海,增长上不去了,要么开源,要么节流。开源的话寻找新赛道何其难,元宇宙的尸体还热乎着,前几年大家都选择出海,但是除了字节还算可以(也难),小米在印度被阿三罚了好几十亿,整体看来开源难度过大。 image.png 大厂纷纷启用了节流大招,字节去年就在喊去肥增瘦各个项目开始review roi要求打正,肯定打不正的有的就地正法了,教育部门、游戏部门都是重灾区; 腾讯去年也是整合内部资源,PCG(破产G)去年基本上干掉一半,其实阿里这一波跟去年腾讯一样半斤八两。 而且这几年互联网大厂之间好像有点默契,年终之后都在裁员,降低员工流动性,不仅对业务稳定带来好处也能减少薪资开支。不过跳槽涨薪确实香,之前基本2年一跳,早些时候行情好能double,最不济也有40%的涨幅,不过现在在字节已经2年多了,确实没有任何跳槽打算了


非理性招聘慢慢在回归理性


大厂员工的招聘本身就是非理性的,还记得前年微信出了一个爆炸的表情,当时看到一篇文章作者自嘲自己是清华毕业在微信研究"炸屎"表情。。。非理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的:



  1. 赛马机制导致团队重复


早期在业务遇到增长瓶颈和重大的课题时候,往往采用加人的方法,《人月神话》早就证伪了技术在这方面的不可靠,可能反而会让协作效率降低。这也间接导致了大厂的山头主义,由于领导需要使用团队规模来确立地位,毕竟更多的HC,就意味着揽到更多的事情,获得更高的地位。这在早期也是被更高层的领导所默许的,腾讯大名鼎鼎的赛马机制,就是使用多支团队来做同样的事情,微信当年就是这么诞生的,观察大部门的大厂对团队的分工有时候是可以模糊的,而且资源都还不错,如果一个团队不行,就让另一个上,这也不可避免的引起了内耗,这种机制效率上有有提升,但是代价是巨大资金开销,内部组织臃肿。



  1. 人才储备过盛


前些年,大厂业务增长太强劲了,各个赛道都要投入人力,人员分工更加细化,大厂的app可能一个按钮就是一个业务线,这也经常自嘲为拧螺丝的,因此招聘规模也是空前的,先招进来再内部淘汰,挑选了最优秀的,而且也是变相的打击竞争对手,不由得想起来了华为,华为之前财大气粗,连续狂招几年,直接把中兴干的人才断档。 在当前这个战略收缩的过冬阶段,这样的裁员可能还是结构性的、长期的,只要业务不行公司可能就及时止损了,带来的就是裁员,得有个清醒的认识。



  1. 大厂员工真的不便宜


互联网作为行业天花板,经历了资本的无序扩张,资金充备,花的都是投资人的钱,互相竞争着加价招人,大厂校招生的白菜价也是其他行业所无法企及的,几年下来每年的普调、跳槽的几轮加价,大家都来到了一个薪资高位。这些都是建立在你做的业务能给公司转来更多的钱,当增长停止时候,你还能给公司赚这么多吗?从经济学的供需关系来看很简单:公司年薪100w招你来,你真的能持续给公司多赚150w吗?业务增长时候,公司开掉你,人力成本节省了100w,公司的业务会降低100w吗?如果没有那裁掉的你是个理性的选择,因为你实在是太贵了。这些年大厂不光是干掉大头兵,甚至连一些高P开始受到波及了,因为他们更贵。所以薪资来到高位的找个好业务能苟着尽量苟着,风口没了,猪是飞不上天的。加上最近几年大学生找工作难,裁员换血一波,对公司也是极好的。 再看看老美那边,大厂基本也都是正式员工(贵)+外包(便宜),国内感觉也会慢慢往这个方向发展,看看国内华为这几年,外包招的飞起,之前在阿里 QA、前端、UI都是正式工+外包搭配。(除了移动端+服务端好像没见过)


大趋势下的互联网人该如何做


黄金时代一起不复返了,看清行业的大趋势,做好心理预期:



  1. 降低自己的经济杠杆,适当降低消费欲望,毕竟手里有粮心不慌。我就把房贷提前还了大头,留点尾巴抵抵税

  2. 尽量找个稳一点的业务线,延长职业生涯,认真做事,苟住就好,边缘业务可能隔三差五就要一波拥抱变化,我是活水到了字节一个比较赚钱的业务

  3. 有余力的可以探索一些副业,可以是老本行,或者家里人脉广的也可以涉足其他行业,比如水果店啥的,看自己人脉关系了,试试看副业能不能养起来。可以是一种商业模式,我看就有很多网红收割校招生搞星球,搞培训啥的忙的不亦乐乎;也可以是发现一个痛点,上次就听说 一个还没交付的楼盘一个业主在业主群搞了个公众号,直播楼盘进度,小的私域流量也是能赚点小钱的。培养一些产品思维,注意观察生活吧,不过副业确实比较难要有耐心,最近我就在googleplay上架一个游戏app,不过自然流量太低了,国内的话现在对个人开发者太不又好了,不仅应用商店很多都需要企业资质,穿山甲、优量汇这些广告平台也是需要企业资质,基本把个人开发者路封死了,注册个企业比较麻烦成本也高,这块有兴趣后面可以展开说说,还有灰黑产的话还是要慎重,来钱快可能进去也快

  4. 要是还想在业内混的话,专业能力还是不能丢,提高个人竞争力,保持技术关注度,加强 技术的深度以及广度,做一个T型人才,尽量成为一个全栈吧。其实现在服务端go的gin框架,java的spring学起来也很快,前端搞个小程序基本上就齐活了,不仅是个人竞争力,也是副业的基础;工作中也要注意提高自己的软实力,比如 稳定的情绪、有效的沟通、适当的向上管理,做一个大家都认可的靠谱的合作伙伴


最后尽人事 听天命吧,心态还是要稳住,积极乐观的工作和生活。好了,茶也喝完了,本期的茶话会就到这里吧,祝大家工作顺利,欢迎留言讨论


作者:Android茶话会
来源:juejin.cn/post/7237489935901032504
收起阅读 »

技术人创业是怎么被自己短板KO的

这几天搜索我的聊天记录,无意中看到了一个两年前的聊天消息。那是和我讨论出海业务的独立开发网友,后来又去创业的业界精英。顺手一搜,当初他在我的一个开发者群也是高度活跃的人群之一,还经常私下给我提建议,人能力很强,做出海矩阵方向的项目做的很拿手。但是在后来忽然就没...
继续阅读 »

这几天搜索我的聊天记录,无意中看到了一个两年前的聊天消息。那是和我讨论出海业务的独立开发网友,后来又去创业的业界精英。顺手一搜,当初他在我的一个开发者群也是高度活跃的人群之一,还经常私下给我提建议,人能力很强,做出海矩阵方向的项目做的很拿手。但是在后来忽然就没消息了,虽然人还留在群里。


我好奇点开了他的朋友圈,才知道他已经不做独立开发了,而且也(暂时)不在 IT 圈里玩了,去帮亲戚家的服装批发业务打打下手,说是下手,应该也是二当家级别了,钱不少,也相对安稳。朋友圈的画风以前是IT行业动态,出海资讯现在是销售文案和二维码。


和他私下聊了几句,他跟我说他现在过的也还好,人生路还长着呢,谈起了自己在现在这行做事情的经历,碎碎念说了不少有趣的事情,最后还和我感慨说:“转行后感觉脑子灵活了很多”,我说那你写程序的时候脑子不灵活吗,他发了个尴尬而不失礼貌的表情,“我以前技术搞多了,有时候死脑筋。”


这种话我没少听过,但是从一个认识(虽然是网友)而且大跨度转行的朋友这里说出来,就显得特别有说服力。尤其了解了他的经历后,想写篇文章唠叨下关于程序员短板的问题,还有这种短板不去补强,会怎么一步步让路越走越窄的。


现在离职(或者被离职)的程序员越来越多了,程序员群体,尤其是客户端程序员这个群体,只要能力过得去,都有全栈化和业务全面化的潜力。尤其是客户端程序员,就算是在公司上班时,业余时间写写个人项目,发到网上,每个月赚个四到五位数的副业收入也是可以的。


再加上在公司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窝囊事,受了无数次“煞笔领导”的窝囊气,这会让一些程序员产生一种想法,我要不是业余时间不够,不然全职做个项目不就起飞了?


知道缺陷在哪儿,才能扬长避短,所以我想复盘一下,程序员创业,在主观问题上存在哪些短板。(因为说的是总体情况,也请别对号入座)


第一,认死理。


和代码,协议,文档打交道多了,不管自己情愿不情愿,人多多少少就有很强的“契约概念”,代码的世界条理清晰,因果分明,1就是1,0就是0,在这样的世界里呆多了,你要说思维方式不被改变,那是不可能的 --- 而且总的来说,这种塑造其实是好事情。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家长想孩子从小学编程了。(当然了,家长只是想孩子学编程,不是做程序员。)


常年埋头程序的结果,很容易让技术人对于社会上很多问题的复杂性本质认识不到位,恐惧,轻视,或者视而不见,总之,喜欢用自己常年打磨的逻辑能力做一个推理,然后下一个简单的结论。用毛爷爷的话说,是犯了形而上的毛病。


例如,在处理iOS产品上架合规性一类问题时,这种毛病暴露的就特别明显。


比如说相信一个功能别的产品也是这么做的,也能通过审核,那自己照着做也能通过。但是他忽略了这种判断背后的条件是,你的账号和别的账号在苹果眼里分量也许不同的,而苹果是不会把这件事写在文档上的。


如果只是说一说不要紧,最怕的是“倔”,要不怎么说是“认死理”呢。


第二,喜欢拿技术套市场。


​这个怎么理解呢,就是有追求的技术人喜欢研究一些很强的技术,但是研究出来后怎么用,也就是落实到具体的应用场景,就很缺点想象力了。


举个身边有意思的例子,有个技术朋友花了三年时间业余时间断断续续的写,用 OpenGL 写了一套动画效果很棒的 UI 引擎,可以套一个 View 进去后定制各种酷炫的动画效果。做出来后也不知道用来干嘛好,后来认识了一个创业老板,老板一看你这个效果真不错啊,你这引擎多少钱我买了,朋友也没什么概念,说那要不五万卖你。老板直接钱就打过去了。后来老板拿给手下的程序员维护,用这套东西做了好几个“小而美”定位的效率工具,简单配置下就有酷炫的按钮动画效果,配合高级的视觉设计逼格拉满,收入怎么样我没问,但是苹果在好几个国家都上过推荐。


可能有人要说,那这个程序员哥哥没有UI帮忙啊,对,是这个理,但是最根本的问题是,做小而美工具这条路线,他想都没想到,连意识都意识不到的赚钱机会,怎么可能把握呢?有没有UI帮忙那是实现层的门槛而已。


第三,不擅长合作。


为什么很多创业赚到小钱(马化腾,李彦宏这些赚大钱就不说了,对我们大部分人没有参考价值)而且稳定活下来的都是跑商务,做营销出身的老板。


他们会搞钱。


他们会搞钱,是​因为他们会搞定人,投资人,合伙人,还有各种七七八八的资源渠道。


大部分人,在创业路上直接卡死在这条路线上了。


投资人需要跑,合作渠道需要拉,包括当地的税务减免优惠,创业公司激励奖金,都需要和各种人打交道才能拿下来。


那我出海总行了吧,出海就不用那么麻烦了吧。不好意思,出海的合作优势也是领先的,找海外的自媒体渠道合作,给产品提曝光。坚持给苹果写推荐信,让自家产品多上推荐。你要擅长做这些,就不说比同行强一大截,起码做出好产品后创业活下来的希望要高出不少,还有很多信息差方法论,需要进圈子才知道。



--- 


我说的这些,不是贬损也不是中伤,说白了,任何职业都有自己的短板,也就是我们说的职业病,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是我们在大公司拧螺丝的时候,被保护的太好了。


只是创业会让一个人的短处不断放大,那是因为你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了,没人帮你擦屁股了背锅了。所以短板才显得那么刺眼。


最后说一下,不是说有短板就会失败,谁没点短处呢。写出来只是让自己和朋友有更好的自我认知,明白自己的长处在哪,短处在哪。


最后补一个,左耳朵耗子的事情告诉我们,程序员真的要保养身子,拼到最后其实还是拼身

作者:风海铜锣
来源:juejin.cn/post/7238443713873199159
体,活下来才有输出。

收起阅读 »

五年后端外包仔的回顾

前言 背景:普通二本 专业:软件工程 第一次写文章,之前都是看别人写文章,觉得很厉害,自己也想尝试写写,以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抒发一下emo情绪,顺便做个总结。 转眼间已经工作了快五年,从一个一窍不通的小白变成略知一二的老白,看着隔壁面试一个实...
继续阅读 »

前言


背景:普通二本


专业:软件工程


第一次写文章,之前都是看别人写文章,觉得很厉害,自己也想尝试写写,以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抒发一下emo情绪,顺便做个总结。
转眼间已经工作了快五年,从一个一窍不通的小白变成略知一二的老白,看着隔壁面试一个实习生,又想起了以前。


实习


一开始我也没想到自己会进这个行业,本来是想选择数学专业,因为我对数学比较感兴趣,但是我妈觉得数学专业不太好找工作,而且那时候IT还是算比较火的行业,也感谢我妈当年选择了一条还可以的赛道= =


大四找实习的时候,遭到了面试官的毒打,我才发现自己这四年来只顾着打游戏了,问啥啥不会,才真正接触八股文。当年的八股文比现在还算简单不少,都是基础题。回想起来之前是真的有点离谱,学了ssm,背了背八股文就冲了,面试官还说我是不是经常打游戏...后面每天都投一堆简历,参加面试,最后入职了一家外包公司,开启了外包仔生活。


第一家公司算是帮助我入了这个行业吧。公司是上市公司,收了很多实习生,当时面试也没问什么,可能是把我们当做一张白纸。实习培训了公司的框架,后面转正了就开始投入项目。项目中用的是公司的框架,后端ssh,前端angularjs,做的是内部系统。化身CRUD工程师天天加班赶需求,做了两年多感觉没啥提升,除了业务基本没有成长,而且还要驻点出差。那时候驻点佛山,我坐顺风车去佛山的时候,司机问怎么从广州去到佛山工作,是不是工资很高?我:一言难尽...


跳槽


因为薪资和职业发展原因选择裸辞了,本来前公司的经理想着外包我回去一个项目工作,价格也谈好了,后面又没下文了。在这段空档期放纵了一会儿,去了旅游,吃了大餐,逛了公园。


鸣沙山.jpg
摩打.jpg
五羊.jpg

快乐了一段时间后,就跳槽到这家公司呆到了现在。这家公司其实还挺好的,走路上班而且不怎么加班,唯一的缺点就是薪资方面,总结就是钱少事少离家近。公司业务是做互联网电视的,在这里我也接触到很多以前公司没有的场景,比如高并发和大数据量的处理方案,感觉自己的CRUD能力变得成熟一点了。


精神内耗


在这个内卷、焦虑的时代中,有的人开开心心摸鱼躺平,有的人努力考公上岸,有的人努力学习保持进步,而我就是现实躺平,又想着自己要加油的状态。很喜欢黄执中的一句话

半吊子得不到幸福,你在此岸望彼岸,你两头不到岸

因为疫情原因去年年终奖没了,又想跳槽了,看了很多文章更焦虑了。老生常谈的35岁失业、大厂裁员、寒冬将至......躺平真的好快乐,打打游戏,摸摸鱼,刷刷抖音一天又过去了,大哥几年前送我的算法就只看了目录,感觉工作后静下心来看书挺难的。但是这样子温水煮青蛙感觉35岁就要去当保安了,所以还是加入内卷队伍吧。


我是一个极其懒惰的人,可能想着一出是一出,今天想看书,明天想写博客,但是只是停留在脑子里,没有付诸于行动。其实还是要动起手来,就好像我写这篇文章一样,写得不好也没啥关系,也是一种进步。所以说想到什么就做吧!


写在最后


定几个小目标吧:



  1. 每周花时间看看书

  2. 搭建一个自己的项目

  3. 抽空刷leetcode

  4. 找到一个更好的公司平台


摸鱼躺平也好,拼搏奋斗也罢,还是相信当下的决定是自己认为最好的选择,最后祝大家活成理想的样子。


作者:玛奇玛丶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05467823563931685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小米:阳了,被裁了

随着防疫政策的放开,小阳人越来越多了,身边很多小伙伴都在朋友圈晒自己阳了之后的各种状态,基本上都处于一边发烧,一边坚持工作的状态,症状严重的小伙伴忍着疼痛还要处理公司的任务,把自己奉献给公司,然后收到了却是公司无情的裁员的消息。 年末将至,知乎和小米也登上了热...
继续阅读 »

随着防疫政策的放开,小阳人越来越多了,身边很多小伙伴都在朋友圈晒自己阳了之后的各种状态,基本上都处于一边发烧,一边坚持工作的状态,症状严重的小伙伴忍着疼痛还要处理公司的任务,把自己奉献给公司,然后收到了却是公司无情的裁员的消息。


年末将至,知乎和小米也登上了热搜。


裁员


我之前在小米的同事陆陆续续收到了通知,阳着还在工作,然后收到了裁员的消息。国内公司裁员的吃相都不怎么好看,基本上在发年终奖前会进行大比例的裁员。


2021 年的时候小米有 32000 名员工,据传 2022 年底小米要裁 6000 名员工,裁员幅度接近 20%,无论消息是否真实,但是这次裁员规模影响范围应该不小。



小米为什么要裁员


小米连续 3 个季度开始下滑,前 3 个季度,每个季度利润 20 亿,相比于去年同期的 50 亿下跌了很多,那为什么利润下跌这么多呢,主要有以下原因:



  1. 公司不赚钱,意味着主营业务开始萎缩,小米的主营业务,手机前 3 个季度卖了 4020 万部,销售额大概 425 亿,平均每部手机 1000 元,原本指望华为被制裁之后,小米能拿下这部分用户,但是最后也放弃了,这部分用户基本上都归苹果了

  2. 据调查中国的手机市场已经处于饱和状态,每年换手机的发烧友越来越少了

  3. 小米赌上全部身价大踏步地进入汽车领域,汽车是个周期长、投资大的业务,没有上百个亿,基本上不可能会有结果的

  4. 小米的股价也跌了很多,投资人很失望,我也买了很多小米的股票,基本上都是血亏


所以不得不开始降本增效,在老板的眼里,业务上升期的时候,开始疯狂砸钱招人,到达了瓶颈,业务不再增长的时候,老板就会冷静下来盘算,到底需不需要这么多人,然后开始降本增效,而裁员就是最有效的控制成本的手段。


曾经有小伙伴问过,小米的年终奖能拿多少


我在这里也只是顺口一说,大家当做饭后余兴看看就好了,小米的年终奖是 2 个月,而个人绩效是跟部门和所在事业部挂钩的,如果部门的绩效好的话,大部分人都能拿满,但是如果部门绩效不好的话,只有少数人能拿满,平均下来一个部门能拿满 2 个月的人数非常少,如果你非常的优秀,拿 3~4 个月也是有的,但是这个比例极其少,如果你和领导关系好的话,那么就另当别论了。


小米这次裁员赔偿虽然给了 N+2,但是这次裁员的吃相也比较难看,引来了小米员工的吐槽。以下图片来自网络。





而每次裁员,应届生都是最惨的,在大裁员的环境下,能不能找到工作是最大的问题,应届生和有工作经验的社招生是不一样的,无论是赔偿还是找工作的机会,相比于应届生更愿意招社招生,当然特别优秀的除外。




我之前很多在小米的同事,赔偿都给了 N + 2,但是年底被裁员时间点非常的不好,短时间内,想找到工作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先不要着急,如果你的身体还没恢复,建议先等身体恢复,在恢复期间,整理一下你的工作项目,网上搜索一下面试题,整理和回顾这些面试题,记住一定要多花时间刷算法题。


等到年后找工作会容易些,面试的成功的率也会很高,你的溢价空间也会很大,在选择公司的时候,这个阶段还是以稳为主,避开那些风险高的公司和部门。


文章的最后


遍地小阳人的冬天比以往更冷,在公司非常艰难,业务不再增长的时候,都会断臂求生,我们都要去面对被裁的风险。


站在打工者的角度,当一个人在某个环境待久了,会被表象的舒适所蒙蔽,时间久了会变得很迷茫,所以我们要想办法跳出舒适圈,保持学习的热情。



作者:程序员DHL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184234182778814522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入坑两个月自研创业公司

一、拿offer 其实入职前,我就感觉到有点不对劲,居然要自带电脑。而且人事是周六打电话发的offer!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讲道理不应该入这种坑,还是因为手里没粮心中慌,工作时间长的社会人,还是不要脱产考研、考公,疫情期间更是如此,本来预定2月公务员面试,结果...
继续阅读 »

一、拿offer


其实入职前,我就感觉到有点不对劲,居然要自带电脑。而且人事是周六打电话发的offer!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讲道理不应该入这种坑,还是因为手里没粮心中慌,工作时间长的社会人,还是不要脱产考研、考公,疫情期间更是如此,本来预定2月公务员面试,结果一直拖到7月。


二、入职工作


刚入职工作时,一是有些抗拒,二呢是有些欣喜。抗拒是因为长时间呆家的惯性,以及人的惰性,我这只是呆家五个月,那些呆家一年两年的,再进入社会,真的很难,首先心理上他们就要克服自己的惰性和惯性,平时生活习惯也要发生改变


三、人言可畏


刚入职工作时,有工作几个月的老员工和我说,前公司的种种恶心人的操作,后面呢我也确实见识到了:无故扣绩效,让员工重新签署劳动协议,但是,也有很多不符实的,比如公司在搞幺蛾子的时候,居然传出来我被劝退了……


四、为什么离开


最主要的原因肯定还是因为发不出工资,打工是为了赚钱,你想白嫖我?现在公司规模也不算小了,想要缓过来,很难。即便缓过来,以后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了?公司之前也出现过类似的状况,挺过来的老员工们我也没看到有什么优待,所以这家公司不值得我去熬。技术方面我也基本掌握了微信和支付宝小程序开发,后面不过是需求迭代。个人成长方面,虽然我现在是前端部门经理,但前端组跑的最快,可以预料后面我将面临无人可用的局面,我离职的第二天,又一名前端离职了,约等于光杆司令,没意义。


五、收获


1.不要脱产,不要脱产
2.使用uniapp进行微信和支付宝小程序开发
3.工作离家近真的很爽
4.作为技术人员,只要你的上司技术还行,你的工期他是能正常估算,有什么难点说出来,只要不是借口,他也能理解,同时,是借口他也能一下识别出来,比如,一个前端和我说:“后端需求不停调整,所以没做好。”问他具体哪些调整要两个星期?他又说不出来。这个借口就不要用了,但是我也要走了,我也没必要去得罪他。
5.进公司前,搞清楚公司目前是盈利还是靠融资活,靠融资活的创业公司有风险…


六、未来规划


关于下一份工作:
南京真是外包之城,找了两周只有外包能满足我目前18k的薪资,还有一家还降价了500…
目前offer有
vivo外包,20k
美的外包,17.5k
自研中小企业,18.5k


虽然美的外包薪资最低,但我可能还是偏向于美的外包。原因有以下几点:
1.全球手机出货量下降,南京的华为外包被裁了不少,很难说以后vivo会不会也裁。
2.美的目前是中国家电行业的龙头老大,遥遥领先第二名,目前在大力发展b2c业务,我进去做的也是和商场相关。
3.美的的办公地点离我家更近些
4.自研中小企业有上网限制,有过类似经验的开发人,懂得都懂,很难受。


关于考公:
每年10月到12月准备下,能进就进,不能再在考公上花费太多时间了。


作者:哇哦谢谢你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160138475688165389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不想写代码的程序员可以尝试的几种职位

标题不够严谨,应该是不想写业务代码的程序员可以做什么。 这里主要覆盖大家可能平时没关注,或者是国内少见的工作;所以像 technical product manager, project manager 这种就不再赘述了。 这里也主要分享 IT 行业内的岗位,...
继续阅读 »

标题不够严谨,应该是不想写业务代码的程序员可以做什么。


这里主要覆盖大家可能平时没关注,或者是国内少见的工作;所以像 technical product manager, project manager 这种就不再赘述了。


这里也主要分享 IT 行业内的岗位,要是除开行业限制,范围就太大了。


Developer Relation/Advocate


国外有很多面向开发者的技术创新公司,比如 Vercel ,PlanetScale ,Prisma ,Algolia 等。


这类公司的用户就是开发者,所以他们的市场活动也都是围绕着开发者;他们需要让更多的开发者可以更容易地把他们的技术用到他们的技术栈里,所以就有了这种岗位。用中文来表达,可能有点类似是布道师的意思?


国内更多是将技术应用起来,而不是创造一些新的技术,所以这种岗位在国内就非常少见了。当然近几年也还是有一些技术驱动型公司的,像 PingCAP ,Agora 等。


希望国内有更多像这样的公司出来。


Technical Recruiter


这个工作从 title 上就大概知道是做什么的了。


这个岗位有深有浅,深的可能是比较完整的招聘职能,浅的可能就是 HR 部门里面试和筛选技术候选人的。


Technical Writer


这个听着像是产品经理的工作,确实会和产品的职责有小部分重叠。


这是个面向内部的岗位,不喜欢对外对用户 /客户的朋友会非常喜欢。通常是一些比较大型的企业要做软件迁移或者什么系统、流程升级之类的时候,因为会牵扯到非常多的 moving parts ,所以通常都需要一个独立岗位来负责 documentation 的工作。


工作内容包括采访以及记录各部门的现有流程和业务需求,然后是新流程 /系统 /软件的手册、图表等等。


这里的“technical”不是我们研发中的技术,更多是“业务”层面的意思。同样这个岗位对技术要求不高,但是有研发背景是非常加分的。


Technical Support


通常这个岗位归属客服部门,高于普通 customer service rep 。普通的 customer support 是客户遇到问题时的第一层支持 - 基本会讲话、了解产品就能干的工作;如果第一层解决不了客户的问题,就会升级到后面 technical support 了。


这个岗位范围会更广一点,几乎任何 IT 公司都会有这种支持岗;对技术要求根据不同公司而不同,比如 Vercel 对这个岗位的技术要求肯定比 HelpScout (一个客服软件)要高。


但整体来说都不如研发要求高,但对应的薪酬待遇也没有研发那么好。


结语


其实说了这么多总结下来就是国外技术生态、开源氛围好很多,并且对技术足够的重视,促使很多技术公司的出现,然后催生了这些工作。


如果觉得本帖有启发,欢迎留言支持鼓励后续的创作。


作者:强生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29223235680895031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一个28岁程序员入行自述和感受

我是一个容易焦虑的人,工作时候想着跳槽,辞职休息时候想着工作,休息久了又觉得自己每天在虚度光阴毫无意义,似乎陷入了一个自我怀疑自我焦虑的死循环了。我想我该做的点什么去跳出这个循环。。。 自我叙述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命不凡的梦,总觉得自己应该和别人不一样,...
继续阅读 »

我是一个容易焦虑的人,工作时候想着跳槽,辞职休息时候想着工作,休息久了又觉得自己每天在虚度光阴毫无意义,似乎陷入了一个自我怀疑自我焦虑的死循环了。我想我该做的点什么去跳出这个循环。。。


自我叙述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命不凡的梦,总觉得自己应该和别人不一样,我不可能如此普通,自己的一生不应该泯然众生,平凡平庸的度过。尤其是干我们it这一行业的,都有一个自己的程序员梦,梦想着,真的能够用 “代码改变世界”


入行回顾



你们还记得自己是什么时候,入行it行业的吗



我今年已经28岁了,想起来入行,还挺久远的,应该是2016入行的,我也算是半路出家的,中间有过武术梦 歌唱梦 但是电脑什么上学那会就喜欢玩,当然是指游戏,




武术梦




来讲讲我得第一个·梦,武术梦,可能是从小受到武打演员动作电视剧的影响,尤其那个时候,成龙大哥的电影,一直再放,我觉得学武术是很酷的一件事情,尤其那会上小学,还是初中我的体育还是非常好的,


然后我们家那个时候电视还是黑白的,电视机。哈哈哈😀电视台就那么几个,放来放去,有一个台一直重复放成龙电影,还有广告, 都是 学武术就到 xxxx学校, 我被洗脑了吧


于是真的让我爸,打电话质询了一下,可是好像他们这种武术学校都是托管式的,封闭式学习,听说很苦,,,,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每年学费非常的贵,en~,于是乎我的这个梦想终止了,。。




歌唱梦




为啥会有唱歌想法,你猜对了,是被那个时候的好声音给影响了,那个时候好声音是真的很火,看的时候我一度以为我也可以上好声音,去当歌手然后出道,当明星,什么的。


不过不经历打击,怎么会知道自己的下线在哪里呢


我小学换了两到三个学校,到初中,再到高中,你们还记得自己读高中那会吗,高中是有专业选择的,入学军训完以后。


我们代班主任,和我们说有三个专业方向可以选择,艺术类,分美术,和唱歌,然后是文化类,然后艺术类就业考大学分数会低很多,然后一系列原因,哈哈哈,我就选择了歌唱班。


我最好伙伴他选择了,美术类就是素描。这里我挺后悔没有选择 美术类。


到了歌唱班,第一课就是到专业课有钢琴的教室,老是要测试每个同学的,音色和音高,音域
然后各自上台表演自己的拿手的一首歌,。我当时测试时候就是跟着老师的弹的钢琴键瞎唱,


表演的歌曲是张雨生《大海》 也就唱了高潮那么几句。。 😀现在想起来还很羞耻,那是我第一次在那么多人面前唱歌,


后面开始上课老师说我当时分班时候音色什么还不错,但学到后面,我是音准不太行,我发现。再加上我自己的从小感觉好像有点自卑敏感人格,到现在把,我唱歌,就越来越差,


当然我们也有乐理。和钢琴课,我就想主助攻乐理和钢琴,


但是我很天真


乐理很难学习,都是文科知识需要背诵,但是他也要有视唱,也就是唱谱子,duo,re,mi,fa,suo,la,xi,duo。。等,我发现我也学不进去


后面我又开始去学钢琴,但是钢琴好像需要一定童子功,不然可能很难学出来,于是我每天早上6点钟起来,晚上吃完饭就去钢琴教师抢占位置, 还得把门堵着怕人笑话,打扰我,


结果你们也猜到了,音乐方面天赋很重要,然后就是性格上面表演上面,要放得开,可是我第一年勉强撑过去了,后面第二年,专业课越来越多了,我感觉我越来越自卑~,然后成绩就越来越差,老师也就没太重视,嗯~好不容撑到了第二年下半年,放暑假,


但是老师布置任务暑假要自己去外面练钢琴,来了之后要考试,我还花钱去外面上了声乐课钢琴课,哎,我感觉就是浪费钱,,,,,因为没什么效果,性格缺陷加上天赋不行,基本没效果,那段时间我也很痛苦的,因为越来越感觉根本容入不进去班级体,尤其是后面高二,了专业课很多大部分是前面老师带着发生开嗓,后面自由练习,我也不好意思,不想练习,所以
到后面,高二下学习我就转学了,,,,


当然我们班转学的,不止我一个,还有一个转学的 和我一个寝室的,他是因为音高上不去,转到了文科班, 还有一个是挺有天赋,我挺羡慕的,但是人家挺喜欢学习,不喜欢唱歌什么,就申请转到了,文科班。 不过她转到文科班,没多久也不太好,后面好像退学了,,我一直想打听他的消息,都在也没打听到了




玩电脑




我对电脑的组装非常感兴趣,喜欢研究电脑系统怎么装,笔记本拆装,台式机拆装,我会拿我自己的的笔记本来做实验,自己给自己配台式机,自己给自己笔记本增加配置,哈哈哈哈。对这些都爱不释手。



这还是我很早时候,自己一点一点比价,然后去那种太平洋电脑城,电脑一条街,那种地去找人配置的。想想那时候配置这个电脑还挺激动,这是人生的第一台自己全部从零开始组装配的电脑,


本来打算,后面去电脑城上班,开一个笔记本维修,电脑装配的门面的,(因为自己研究了很多笔记本系统,电脑组装),可是好像听电脑城的人说,电脑组装什么的已经不赚钱了,没什么价格利润,都是透明的而且更新迭代非常的快,电脑城这种店铺也越来越少了,都不干了,没有新人再去干这个了,于是乎我的第一份工作失业 半道崩殂了,哈哈哈哈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




学it




后面我又报名自学了,it编程,《xxx鸟》 但是学it我学起来,好像挺快的,挺有感觉的,入学前一个星期,要等班人数到齐才能开班,我们先来的就自己学习打字了,我每天都和寝室人,一起去打字,我感觉那段时间我过得挺开心和充实的,


后面我们觉得自带寝室不好,环境差,于是就几个人一起,搬出去住了,一起学习时候有一个年级26了,我和他关系还蛮好的,不过现在也没什么联系了,,,


学习时候,每次做项目时候我都是组长,那个时候原来是有成就感的,嗯,学习it好像改变了,我学唱歌那个时候,一些自卑性格,可能是遇到了一个好的老师吧


当然后面就顺利毕业,然后找到了工作了,,,


直到现在我还在it行业里


嗯~还想往下面写一点什么,,,下一篇分享一下我入门感受和经历吧


关注公众号,程序员三时 希望给你带来一点启发和帮助


作者:程序员三时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30351646798643255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我的30岁,难且正确的事情是什么?

3月意料之中的最后裁员到来了,在充分了解个人意愿后留下两个不想看新工作的小伙伴,IOS Android各一个。我把自己也写进了名单,跟其他能力相对强一点的一起出来了。回顾过去2年我们做的事情,我对大家还是蛮有信心的。同时基于对《钱》这本书的学习,我从前两年开始...
继续阅读 »

3月意料之中的最后裁员到来了,在充分了解个人意愿后留下两个不想看新工作的小伙伴,IOS Android各一个。我把自己也写进了名单,跟其他能力相对强一点的一起出来了。回顾过去2年我们做的事情,我对大家还是蛮有信心的。同时基于对《钱》这本书的学习,我从前两年开始就一直留有1年以上的备用金,所以暂时也没太大经济压力,不至于因为囊中羞涩着急找一份谋生的工作。


刚离开公司的前两周,先花了1000多找了两个职业咨询师,了解目前的招聘环境,招聘平台,招聘数据,以及针对性的帮助我修改简历。都准备好以后,开始选公司试投简历,认真看完大部分JD后大概清楚自己的能力所匹配的公司,薪资范围。机会确实不多,移动端管理岗位,架构岗位就更少,尤其是像我这样工作不到10年,架构跟管理经验都还未满5年的人,选择更是寥寥无几。


先后参加了两个2面试,一个是小团队的移动 TL,在了解后双边意向都不大。另一个是 Android 架构方向。虽然拿了offer,薪资包平移,但我最终没去。一是发生了一点小误会,发offer前电话没告诉我职级,我以为架构岗过了其实没有,差一点点到P7。回看面试记录,提升并不困难,有能力冲一冲的,这一次并不会影响我的信心。


另一个则是我真的冷静下来了,也就有了这篇文章。


在这两周里,陆续写了一些文章,做了一些开源项目。完全是出于助人为乐回馈社区,没想到也因此结识了几个做阅读业务的同学,纷纷向我抛来橄榄枝。其中包含一个已经在行业内做到Top3的产品。这让我有些受宠若惊,毕竟我觉得我给的技术方案并非有很大门槛,只是运气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想到了不同的方案而已。


正是这些非常正面的反馈,帮助我消化了很大一部分所谓的焦虑(难说我本身一点不受环境影响)。在Zhuang的帮助下,我大概做了两次自我梳理,最后在前几天我从地铁回家大概3km的步行中想明白了很多事情。


每次出去旅游时,比如我躺在草原上,看着日落,说实话我欣赏不了10分钟。因为我的思绪停不下来,我就会去想一些产品或者是管理方面的问题。我很爱工作,或者说喜欢工作时可以反复获取创造性的快乐,比如做出一个新的技术方案或者优化工作流程解决一个团队问题,都让人很兴奋。但现在,我想强迫自己来思考一些更长期的事情。


我的30岁,难而且正确的事情是什么?


是找一份工作吗?这显然不难,作为技术人,找一份薪资合理的工作不难,这恰恰是最容易的


是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吗?这有一点难,更多的是需要运气。职业生涯就十几年,有几次选择的机会呢?这更多的是在合理化自己对稳定性,舒适性的追求,掩盖自己对风险的逃避。


是找一个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以此谋生吗?这很难,比如先找到自己长期喜欢长期坚持投入的事情就很难,再以此谋生就需要更多的运气与常年积累去等待这个运气出现,比如一些up主。这可以是顺其自然的理想,但不适合作为目标。


上面似乎都是一个个的问题,或者说看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我就看到了自己的天花板了。因为我可以预见我在这些方向上的学习能力,积累速度,成长空间,资源储备。


这半年涌出了太多的新事物,像极了02年前后的互联网,14前后的移动互联网。我从去年12月5日开始使用GPT,帮助我提高工作,学习效率,帮助我做UI设计,帮助我改善代码,甚至帮助我学习开网店时做选品,做策略,可以说他已经完全融入我的工作学习了。


开发自己的GPT应用要仔细阅读OPEN AI 的API,我再次因为英语的理解速度过慢严重影响学习效率,即使是有众多实时翻译软件帮助下丝毫不会有所改善。


翻译必然会对原文做二次加工,翻译的质量也许很高,甚至超过原文,但这样意味着阅读者离原文越远。


比如我在Tandem上教老外“冰雪聪明”这个词的意思,我很难解释给她,更多的是告诉她这个词在什么场景用比较恰当,比“聪明”更高级。但是如果用翻译软件,这个词会变着花样被翻译成“很聪明”,美感全无。


在Tandem跟人瞎聊时以涉及复杂事件就词穷,直到认识了一个 西班牙的 PHD 与另一个 印尼的大学生,她们帮我找到了关键点,基础语法知识不扎实,英语的思维不足。有些时候他们会说我表达的很棒,口语也行,有些时候他们会说我瞎搞。其实很好理解,就像他们学中文一样,入门也不难,难的是随意调动有限的词汇自由组织句子进行表达,而不是脑子里先想一个母语再试着翻译成外语,难的是在陌生场景下做出正确的表达,能用已经学的知识学习新知识,也就是进入用英语学习英语的阶段。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做日常技术学习的时候,尤其是阅读源码的时候,往往是不翻译看懂一部分注释,翻译后看懂一部分,两个一结合就半懂不懂,基于这个半懂不懂的理解写大量测试去验证自己的理解,反推注释是否理解正确,这个过程非常慢,效率极低。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东西需要依赖大佬写个介绍文档,或是翻译+延伸解释之后才能高效率学习,为什么自己找不到深入学习的路径,总是觉得前方有些混沌。


记得在刚入行的前几年写过一篇学习笔记,把自定义view 在view层测量相关的代码中的注释,变量名称整个都翻译了,备注2进制标记位变化结果,再去理解逻辑就非常简单了。跟读小说没啥区别(读Java代码就像读小说,我一直这么觉得),很快就理解了。但这个过程要花太多时间了,多到比别人慢10倍不止。


所以这第一个难而正确的事情是学习英语


达到能顺畅阅读技术资料与代码的地步,才能提高我在学习效率上的天花板。


第二个是有关生活的事情,增加不同的收入手段,主业以外至少赚到1块钱


裁员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很脆弱,我的职业生涯很脆弱,我的生存能力很脆弱,不具备一点反脆弱性。如果没有工作我就没有任何收入,只要稍微发生一点意外,就会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对于我和家庭都会陷入严重的经济困难中。


市场寒冬与我有关但却不受我影响,我无法改变。同时平庸的职业经历在行业内的影响微乎其微,大佬们是不管寒风往哪吹的,他们只管找自己想做的方向,或者别人找到他们。


我就认识这样的大佬,去年让我去新公司负责组新团队,连续一两周持续对我进行电话轰炸,因为当时正负责的团队处于关键期,我有很深的“良知”情节,我婉拒了,这是优点也是缺点。


而我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让人觉得有价值才能持续在这个行业跟关系网里谋生。


但是我知道,大风之下我依然是树叶,我不是树枝,成为树枝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就像在公司背小锅的永远都是一线,因为如果是管理层背锅那公司就出了决策性的大问题了,对公司而言已然就是灾难。


这几周陆续跟很多人聊了各种事情,了解他们在做什么。有双双辞职1年多就在家做私活忙得不亦乐乎,有开网店有做跨境电商的,也了解了很多用Chat GPT,Midjourney 等AI工具做实物产品在网上卖的。包括去年了解的生财有术知识星球等等,真的花心思去了解,打开知识茧房确实了解到非常多不同的方向,有一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


自己做了一些实际尝试,跑了下基本流程,确实有一些门槛但各不相同。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又因为英语阅读效率低而受阻,文档我也是硬看,不懂的词翻译一下,理解不透再整句翻译,再倒回来看原文。


比如网上midjourney的教程一大把,其实大多数都不如看midjourney官方文档来的快,我从看到用到商品上架,不过几个小时,这中间还包括开通支付跟调整模型。


至于赚到1块钱,有多难呢,当我试了我才有所体会。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在10年前,其次是现在。


继续保持在社区的输出,保持技术学习。休假我都不会完全休息,Gap 中当然也不会。


后记


去年公司陆续开始裁撤业务线,有的部门直接清零,公司规模从几千人下降到千人以内不过是几个月的事情,有被裁的,也有为了降低自身风险而主动走裁员名单,这也是双赢的解决方案,公司能精简人员个人可以拿到赔偿。管理层的主要工作是尽力留下核心成员,温和的送走要离开的成员,最大程度降低团队的负面情绪,做人才盘点,申请HC做些人力补充,减少团队震动保障项目支撑。没错,一边裁员一边还会招人。


彼时我个人也才刚刚在管理岗上站稳脚跟不久,团队里没有人申请主动离职算是对我挺大一个宽慰。有的团队人员流失率接近70%,相比之下我压力小得多,但我依然要交出一个名字给到部门负责人。我当然很不舍同时也为他们担忧,过去一年多大家一起相互成长,很多人也才刚刚步入新职级。


我努力寻找第三选择,功夫不负有心人,之前做过的一个项目独立出去了,成立了独立的子公司运营,新团还没搭建完。当时跟那个项目团队的产品,后端负责人配合得相当不错,我便以个人的背书将一个曾重点负责过这个项目的成员推荐过去,加上直属上级的帮助,最终在所有HC都要HRD审批的环境下平滑的将裁员变成了团队调配。现在即使我离开了母公司,他们小团队依然还不错,没有受到后续裁员影响。这位小伙伴人特别实在,他是我见过执行里最强的人,他值得这样的好运气。


作为管理者,我有些单纯的善意,不满足于工作层面的帮助。因为我觉得个人能量实在是太小了,而未来无人知晓。


作为核心部门虽然裁员的影响波及较为滞后,但明显的感觉还是研发压力骤减,加上公司为了早点达到账面盈亏平衡,对部分薪资采取缓发,在这样的背景下整个部门的氛围变了,需求评审得过且过,项目质量得过且过,此类情况比比皆是,工作的宽容度也一再升高。


作为个人来讲这真是躺平型工作,工作任务骤减但薪资还照样发,绩效照发,每天到公司跟去上学一样。我心里就出现了一个声音「你喜欢在这里继续混吗?这里如此安逸」。


今年3月意料之中的新一轮裁员到来,我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复了部门负责人。团里谁想留下谁不想留我很清楚,过去我们一直也保持比较健康的氛围,始终鼓励能力强的人出去看看,也明确告知留下来与出去将面临的不同风险。大家都有心理准备,但大家都没有懈怠自己的学习,技术目标按部就班,丝毫没有陷入负面漩涡,偶尔还会因为讨论技术问题忘记下班时间。


这一次,我把自己放在了名单上,当然这并不突然。我与部门负责人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工作沟通频率,就向上管理这一点上,我自认做得非常不错。


离职后大家都积极找工作,我对他们非常有信心,抛开头部大厂,中厂依然是他们的主阵地,他们在各自专精的领域里技术都很扎实,尤其是去年大家一起补足了深层次的网络层知识。不出意料部分人都很快拿了offer,有的更是觉得不想面试了匆匆就入职了,这我就不行使自己好为人师的毛病了。


作者:橘子没了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24068169341763643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996已明确违法,从此拒绝精神内耗!

之前一个禅道用户说,他在国外工作时主动加过两次班,然而被上司慰问了。上司特别严肃地跟他说:“请你不要再加班了,这让我很困扰。我们不加班,而且我无法向我的上司解释你为什么要加班,工作做不完可以明天做,工作只是你一天的一部分,利用好这8小时就可以了。” 对内卷严重...
继续阅读 »

之前一个禅道用户说,他在国外工作时主动加过两次班,然而被上司慰问了。上司特别严肃地跟他说:“请你不要再加班了,这让我很困扰。我们不加班,而且我无法向我的上司解释你为什么要加班,工作做不完可以明天做,工作只是你一天的一部分,利用好这8小时就可以了。”


对内卷严重的公司来说:一天干8小时怎么够?全天all in的状态才是我想要的。于是996疯狂盛行。


冷知识:“996”已严重违反法律规定。


早在2021年8月,最高法、人社部就曾联合发布超时加班典型案例,明确“工作时间为早9时至晚9时,每周工作6天”的内容,严重违反法律关于延长工作时间上限的规定,应认定为无效。


最近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蒋胜男也在提案中表示,应加强劳动法对劳动者的休息权保护。


由此,新的一波讨论已然来袭。


一、“996”带来了什么?



产品没有核心价值,缺乏核心竞争力,害怕落后于竞争激烈的市场……越来越多的管理者选择用加班、拉长工作时间来弥补技术创新的匮乏。


这种高强度的996工作制,侵占了我们的“充电”时间,甚至让我们丧失对新事物的接收力和思考能力;高强度的工作压力+长期的加班、熬夜、不规律饮食,给身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在忙碌了一周之后,感受到的是前所未有的迷茫与疲倦,精神内耗愈发严重


而对于企业来说,当员工沦为“执行工具”,原本的创新型发展却变成闭门造车,所以只能不停地加班、拉长工作时间,以产出更多的成果。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在普遍“苦996久矣”的环境下,“8小时工作制”的推崇便显得尤为可贵。


二、“8小时工作制”从何而来?


8小时工作制,不应成为一个冷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


8小时工作制的提出,要感谢来自英国的Robert Owen。1817年,他提出了“8小时工作制”,也就是将一天分成3等分,8小时工作、8小时娱乐、8小时休息。在当时一周普遍工作时间超过80个小时的情况下,这种要求简直是天方夜谭。


而8小时工作制得到推行,应归功于福特汽车品牌的创始人亨利·福特。1914年1月,福特公司宣布将员工的最低薪资从每天的2.34美元涨到5美元,工作时间减少至每天8小时。这项计划将会使福特公司多支付1000万美元。



在增加了员工薪资后,最直观的是员工流动率的下降。员工的稳定以及对操作的愈发熟练,增加了生产效率,从而降低成本、提高产量。最后,福特公司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将利润增加了一倍。


1926年,福特公司又宣布将员工的工作时间改为每周5天、每天8小时。亨利·福特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增加工作收入、减少工作时间,对公司来说是可以实现正向创收的。


随后,8小时工作制才开始逐渐普及。随着Z时代的到来,更多新型职场状态也已经诞生。


液态职场早已到来,你准备好了吗?


三、液态职场是什么?



1)“3+2”混合办公模式


早在2022年,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提交了建议,呼吁可推广“3+2”混合办公模式,允许员工每周可选择1-2天在家远程办公。黄细花还表示,推广“3+2”混合办公制,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同时,减轻年轻群体的生活压力,减少城市通勤压力。对女性员工而言,弹性的办公时间能让她们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混合办公制对企业、员工和社会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于是,不少企业开始了行动。携程推出了“3+2”混合办公模式的新政策:从 2022年3月起,允许员工每周三、周五在家远程办公。


2)四天半工作制


乐视也紧随其后,推出“四天半工作制”,每周三弹性工作半天。


3)“上4休3”的工作制


微软日本公司,也早在2019年8月曾宣布,公司开始试运行每周“上4休3”的工作制度,即每周五、六、日休息3天,周五所有办公室全部关闭。


不管是8小时工作制还是上4休3”,其实本质上都一样:都是为了迎合当下的现状,打破固有传统的工作模式,寻找更加多元化的新型职场状态,让员工能够充分休息,提升效率和创造力,也能节省企业开支,最终双方获益。


这世界变化太快了,上一秒还在“996”中疯狂内卷,下一秒就已经有先行者去探索更适合的工作节奏。液态职场时代已经到来,你准备好了吗?


四、提高工作效率,大胆对996说不!


作为打工人,不管是996还是8小时工作制,虽然都不是我们能决定的,但我们可以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学会说“不”。利用好这8小时,发挥出自己的价值,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效率,是为了更有底气的说“不”!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与员工之间形成一个正向循环。如何利用好8小时?给大家分享几个提高工作效率的小技巧:




  1. 保持桌面整洁,减少其他事物对工作专注度的干扰;




  2. 巧用看板,可视化工作任务,便于进行任务管理;




  3. 排列优先级,按照任务的重要紧急程度,尽量避免并行多个任务;




  4. 随时记录工作中的创意和灵感




  5. 将重复、机械的工作自动化,解放双手;




  6. 定期复盘:不断改进与优化;




  7. 培养闭环思维: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工作本应是我们热爱的样子。当我们还沉浸在无休止的工作与忙碌中,被疲惫、彷徨等负面情绪包围,开始精神内耗时,是时候明确拒绝996了!


作者:禅道程序猿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17616698798096444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副业奇谈

楔子 在一家名为叹佬鸡煲餐馆的小桌子上,坐着我和他,榴莲鸡煲溢出的香味,让人垂涎欲滴,鸡肉和榴莲嫩滑的口感,仿佛让人重回到那个十七八岁的青春时光。他叫小润,高中时期经常带着我为非作歹,中午午休跑去打篮球,晚自习溜去操场趟草地上吹牛逼,最刻骨铭心的,还是晚自习偷...
继续阅读 »

楔子


在一家名为叹佬鸡煲餐馆的小桌子上,坐着我和他,榴莲鸡煲溢出的香味,让人垂涎欲滴,鸡肉和榴莲嫩滑的口感,仿佛让人重回到那个十七八岁的青春时光。他叫小润,高中时期经常带着我为非作歹,中午午休跑去打篮球,晚自习溜去操场趟草地上吹牛逼,最刻骨铭心的,还是晚自习偷偷溜去学校附近大厦最高层天台,再爬上去水塔仰望星空,俯视我们的高中,看着每个教室里面一个个奋发图强的同学,我丝毫没有半点做错事的羞愧,眼里只有天上的繁星,地下的灯光,还有旁边的那个他。


小聚


“小饿,我们95后的都已经老了,现在社会都是年轻人00后的天下,比学历能力,985、211一抓一大把,比耐力,我们身体大不如前,精力强壮的年轻人比比皆是...”


“难道你不行了?”


“你别打岔,你这一行不是也有一个35岁的梗吗,你这个前端开发岗位我了解过,是需要不断学习的,技术迭代如此之快,你跟的上吗?”


我默默的摇了摇头,诚然,我是跟不上的,vue2我都没学完vue3就已经出来了,不过我相信我还是极少数。因为我安于现状太久了,拿着不上不下的薪资,没有房贷车贷育儿的压力,不像以前住在城中村每天晚上睡觉听着管道排泄物的声音,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我就是这么一个充满惰性的人。


小润跟我是高中同学,那时我们的关系不错,但是毕业后各自去往自己的大学,有自己的生活,便没怎么联系了,这次出来也是近三年第一次小聚。他在一个比较老牌的做文具,做设备的大厂工作,主要内容是去一些大型物业竞标,为了竞争得到那个“标”,付出的也不少,陪酒送礼一样不落,但就算得到那个“标”,公司的绩效奖励分配制度却让小润很不满,所以他不禁感慨,“我们每个月累死累活得到的薪资,除去日常花销,本来就已经所剩不多,而且社会上还存在一种叫通货膨胀的东西,想想我们年龄越来越大,面临的职场危机,手上的筹码到底能不能支撑我们维持当前消费水平,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我听得津津有味,虽然心里认为他的说法有点过度焦虑,但有这么一个意识,总是好的,小润看到我向他投向肯定的目光,便继续说道,“这几年我都在看书,其中看到一个企业家有一句创业名言————空手套白狼”。


空手套白狼


小润看着我一脸的疑惑,嘴角微微一笑,一脸正经的告诉我,“空手套白狼虽然百度翻译是个贬义词,但是在创业翻译过来就是用最低的成本,创造最大的价值。我想要做一些0成本,价值高,只需要付出时间的生意”。


“那么请问哪里有那么大的馅饼?”据我所知,现在谈起普通人做副业,想要0成本,要不就是什么做信息差买卖,或者视频搬运,网上一搜一大把,现在根本不是能真正获利的渠道了。当然,也可能有很多人的确做着0成本生意,闷声发大财


微信图片_20230307134118.jpg


小润从煲里夹了一块榴莲肉,放入嘴中品尝了几番后吞入腹中,真诚的向我道来,“之前你有跟我聊过你做的副业,上面的功能我看了,感觉你比较厉害,对小程序开发这一块也是比较熟悉。你有没有看过小区的停车场,白天的时候很多车位都是空闲的,极大部分都是车主开车上班,那么车子不就空闲起来了?我们可以做一个平台,让车主在平台上面登记,只要车位空闲,可以告诉平台某一个时间段空闲,让平台的其他需要在附近停车的用户看到,用户微信支付停留相对应的时间,这样不仅解决了车位紧张的问题,车位车主也能利用闲置的车位赚到一笔钱,平台也能进行抽成。”


我一听,陷入了沉思,感觉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但又觉得哪里不对,“这种做法当然是不可能的,物业停车场大都是一个车牌对应一个停车位,不可能给别人钻这种空子。”


“那你说个der啊”


微信图片_20230307134254.jpg


“刚刚只是我在生活中发现的一些奇思妙想,就是利用闲置这个属性,接下来才是我要说的重点。你平时看街边上停着的电车多吗?”我点了点头,电车在广州这所大城市,那肯定是多的。突然,小润用筷子翻了翻鸡煲中的食物,一脸愤然的对着我说“我擦,那些肥牛都被你吃完了?”我又用筷子探寻了一下,的确,肥牛还真被我吃完了,软嫩的肥牛搭配着由榴莲和鸡煲化学反应产生的汤底,让我感觉到味蕾在跳动,入口即化,难以言喻,自然而然就多吃了几片,我尴尬又不失礼貌的问他,“要不多点一份?”


他笑了笑,摆了摆手,继续说道,“我的想法是将空闲的电车利用起来,做一个平台,平台的载体是小程序,像膜拜小程序一样,用户能找到附近的单车,而我们则是电车,但是我们不需要成本,因为在平台中,电车的信息是由车主自己主动上传上来的,所以就有两个群体,一个是车主,一个是需要用电车的用户。车主能在电车空闲的时间将电车上传到我们的平台,通过出租自己的电车进行赚钱,当出租的次数多了,不仅能回本,到时候或许还能赚点小钱。而普通用户想用电车的时候,根据小程序提供的定位,找到离他最近的那台电车,进行微信支付就能骑走,按照骑行时间进行收费,收费标准由电车车主自己提供。而我们平台的收入,则是对每笔订单进行抽成”。


我一听,又陷入了沉思,又感觉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但又觉得哪里不对,咦,我为什么要说又?


QA



用户场景有哪些,用户需求多吗?



多,平时使用电车都是上班族居多,那上班族使用完电车后电车就闲置了,可以进行出租赚点奶茶钱,何乐而不为?况且平时下班我想去别的地方玩一下,也可以租一台电车去逛一逛,就再也不需要每个人都要买一台电车了。确实,之前去湛江游玩,也有电车提供出租,骑着电车到处逛逛吃吃,真的十分快乐,不过电车是由公司统一提供。



普通用户怎么开启这些电车呢,电车五花八门,难道要让车主统一购买我们提供的电锁进行控制?



目标电车当前只试行小牛和九号电车,用户需要开启电车的时候,在小程序可以找到电车车主联系方式,通过电话联系让他用电车钥匙开启电车,同时在小程序按下开启按钮告诉平台和用户已经开启,开始计费。用户骑行完电车后,用户致电车主进行结算并关闭电车。



客户借车后,将车的某些零件换改,偷窃,损坏,如何处理?例如将电瓶车电池换成低端电池,也能用,,但车主不知道?



这的确是个问题,我也在思考是否有必要弄押金,但是电车的押金弄小了没啥用,弄大了也不合适,没人想进行支付,所以如何平衡这个问题,是我们这个项目后续所要思考的。



用户把电车开到离起始点十万八千里,这样车主怎么找回自己的电车?



好问题,我也有想过,车主在上传电车到平台的时候,可以设置自己的使用类型,可以规定使用用户骑行归还到原位置,也可以不规定,全由车主自由设定



听起来好像真的可以落地,但是用户附近可用的电车如果多起来,在地图上展示密密麻麻,这个需要点技术,我得研究研究



我们初期可能不需要那么复杂,只需要展示一个列表,可以让用户进行筛选,用户能看到每台电车的外观,点击电车详情,就能知道用户与电车的相对位置,不需要在同一个页面展示那么多的标记(如此甚好)

// 小程序在地图上显示用户与标记方法

// js
const markers = [
{
id: 1,
// 标记的大小
width: '40px',
height: '40px',
// 标记的经纬度
longitude,
latitude,
// 标记的icon图标
iconPath
}
]
this.setData({ markers })

// wxml
// center.longitude center.latitude 为中心经纬度
<map class='map' id='map' longitude='{{center.longitude}}' latitude='{{center.latitude}}' markers="{{markers}}" scale='16'></map>


政治问题...



******<-内容加密了


我们聊了很多细节,包括首页如何设计,一键控制电车上线下线,越聊越兴奋,感觉真的可以落地,说到尽情之处,还说日后被大厂收购,实现财富自由指日可待,因为我们都知道,一个产品成熟了,稍微露出苗头,就会被人借鉴。当天晚上我回到家,就把整个大纲梳理了出来,并发给小润看。


dianche.png


但同时我们也发现问题,如果用户在骑行的途中,被车主通过车钥匙远程停车会发生什么事情,之前我们一致认为电车平台会有相对应的API提供,不仅可以获取电车信息(车辆电池,型号,外观元素等),也能有启动车辆和关停车辆的接口,但浏览了两个电车平台的官网,发现平台并没有这种东西,我们的思路一下子遇到卡壳,而且押金问题也是一个重点,热情一下子就冷却了下来,这场看似热血沸腾的副业计划就此搁置了下来。


对于做副业,我个人是非常感兴趣的,低成本的副业能赚钱是根本条件,更主要能拓展人的视野,之前我第一个副业,进行的比较顺利,但前提是市场已经有先驱,可以有模板进行复刻,而这一次纯属天马行空,没有前车之鉴,需要考虑到很多细节,如果有一些致命因素导致项目行不通,那可能这个项目就真的凉了。其实也很合理,世界上人才千千万,一个脑暴出来能赚钱的项目,为什么市场没有落地,或许不是因为没有人能想出来,更大因素是有人想出来了,但是此路不通。


省流


不亏,那顿鸡煲很香,而且是小润掏的钱


作者:很饿的男朋友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07634883988635705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程序员的坏习惯

前言 每位开发人员在自己的职业生涯、学习经历中,都会出一些坏习惯,本文将列举开发人员常犯的坏习惯。希望大家能够意识和改变这些坏习惯。 不遵循项目规范 每个公司都会定义一套代码规范、代码格式规范、提交规范等,但是有些开发人员就是不遵循相关的 规范,命名不规范、...
继续阅读 »

前言


每位开发人员在自己的职业生涯、学习经历中,都会出一些坏习惯,本文将列举开发人员常犯的坏习惯。希望大家能够意识和改变这些坏习惯。


图片.png


不遵循项目规范


每个公司都会定义一套代码规范、代码格式规范、提交规范等,但是有些开发人员就是不遵循相关的 规范,命名不规范、魔鬼数字、提交代码覆盖他人代码等问题经常发生,如果大家能够遵循相关规范,这些问题都可以避免。


用复杂SQL语句来解决问题


程序员在开发功能时,总想着是否能用一条SQL语句来完成这个功能,于是实现的SQL语句写的非常复杂,包含各种子查询嵌套,函数转换等。这样的SQL语句一旦出现了性能问题,很难进行相关优化。


缺少全局把控思维,只关注某一块业务


新增新功能只关注某一小块业务,不考虑系统整体的扩展性,其他模块已经有相关的实现了,却又重复实现,导致重复代码严重。修改功能不考虑对其他模块的影响。


函数复杂冗长,逻辑混乱


一个函数几百行,复杂函数不做拆分,导致代码变得越来月臃肿,最后谁也不敢动。函数还是要遵循设计模式的单一职责,一个函数只做一件事情。如果函数逻辑确实复杂,需要进行拆分,保证逻辑清晰。


缺乏主动思考,拿来主义


实现相关功能,先网上百度一下,拷贝相关的代码,能够运行成功认为万事大吉。到了生产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因为网上的demo程序和实际项目的在场景使用上有区别,尤其是相关的参数配置,一定要弄清楚具体的含义,不同场景下,设置参数的值不同。


核心业务逻辑,缺少相关日志和注释


很多核心的业务逻辑实现,整个方法几乎没看到相关注释和日志打印,除了自己能看懂代码逻辑,其他人根本看不懂。一旦生产出了问题,找不到有效的日志输出,问题根本无法定位。


修改代码,缺少必要测试


很多人都会存在侥幸心里,认为只是改了一个变量或者只修改一行代码,不用自测了应该没有问题,殊不知就是因为改一行代码导致了严重的bug。所以修改代码一定要进行自测。


需求没理清,直接写代码


很多程序员在接到需求后,不怎么思考就开始写代码,写着写着发现自己的理解与实际的需求有偏差,造成无意义返工。所以需要多花些时间梳理需求,整理相关思路,能规避很多不合理的问题。


讨论问题,表达没有逻辑、没有重点


讨论问题不交代背景,上来就说自己的方案,别人听得云里雾里,让你从头描述你又讲不明。需要学会沟通和表达,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不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作为一位开发人员,你会犯很多错误,这不可避免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如果你总是犯同样的错误,不能从中吸取教训,那态度就出现问题了。


总结


关于这些坏习惯,你是否中招了,大家应该尽早规避这些坏习惯,成为一名优秀的程序员。


作者:剑圣无痕
来源:juejin.cn/post/7136455796979662862
收起阅读 »

移植五周年

这几天在医院对身体各方面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检查,结果比较令人满意。一转眼,接受肾移植已经 5 周年了,写一篇博文,对这些年的身体以及治疗情况进行了一个汇总。 发病 在 30 岁左右进行体检时,已经发现肾功能指标不太理想,因此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但随着时间的...
继续阅读 »

这几天在医院对身体各方面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检查,结果比较令人满意。一转眼,接受肾移植已经 5 周年了,写一篇博文,对这些年的身体以及治疗情况进行了一个汇总。


发病


在 30 岁左右进行体检时,已经发现肾功能指标不太理想,因此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工作的繁忙,逐渐也放松了对健康的重视。尽管发病前几个月进行体检时,各方面的指标也还说得过去。但病来如山倒,对于肾脏疾病来说,后期恶化的速度是十分迅猛的。


当时手里有几个项目正在进行,资金的压力也比较大。尽管身体已经发出了明显的信号,但总想着再坚持一下,即使家人一再催促,我也始终没有进行必要的检查。直到几乎完全无法进食(吃任何东西都马上会吐)才不得已去了医院,确诊十分迅速,因为已经没有了讨论的必要。此时,肌酐在 2100+,血红蛋白 46,按照医生的话来说,能活着走到医院已经属于大惊喜了。


由于贫血严重,输了几次血,但血红蛋白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善。为了尽快进行较彻底的透析,在与医生商量后,尽管血红蛋白不足 60,还是强行进行了植入透析管的手术,开启了我的透析生涯。


透析


透析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血液透析(大多数人知道的透析方式),另一种是腹膜透析。血液透析通常在指定的血液透析中心(或医院)进行,每周三次,每次四个小时。腹膜透析则可以在家中进行,每天透析次数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而有所变化,通常为 2 到 5 次,每次透析液置换时间约为 20 分钟。


我选择了腹膜透析。相较于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的场地和时间更自由。另外,腹膜透析通常对残肾功能保护比较好,有利于日后的移植。腹膜透析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手动,就是每天手工进行几次透析液的置换操作。另一种则是自动透析(APD),通常是每天临睡前将腹部的透析管连接到设备上。在患者睡眠的过程中,设备会进行多次的液体交换。早上醒来的时候便将腹透管与设备断开,白天与正常人一样可以自由行动。有这么多的优势,我自然会选择自动透析的方式。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透析后发现我的腹膜滲透能力不是太好。仅依赖夜间的透析机进行透析完全无法满足排出毒素和水分的需要。因此,在此基础上逐渐增加了白天的手动透析操作。到移植前,我白天需要进行 5 次手工操作,夜间进行 12 个小时的机器自动透析。已然创下了我所在地区的透析记录。


经过几个月的透析治疗,随着身体状况的逐步改善,家人便联系了移植医院,催促我进行移植手术。但是,处于某种考虑,当时我并没有太基于进行移植。在外人看来,透析是一种无趣、繁琐、束缚人的治疗方式,但对我来说,它是一种身心调理。在这几年的透析治疗中,我的心态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变得更加平和从容。此外,透析还让我的生活变得十分有规律,为我日后的健康生活打下了基础。


移植


最终,在进行了四年的透析后,我选择进行肾移植。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这次手术,我在准备移植前已经进行了一年有针对性的锻炼。再加上之前有意无意地“错过”了几次移植的机会,在接到医院的电话时,我十分平静。内心很笃定手术会成功。


不过事情似乎没有想的那么顺利。手术当天还是出现了不理想的状况,本来只需要 4 到 6 个小时的手术进行了接近 10 个小时。而且在手术后的第五天,从很多指标上看,手术似乎出现了明显失败的迹象。最重要的是,医生怀疑移植肾出现了破碎的可能,于是又进行了一次手术。在第二次手术前,尽管从各方面的指标上来看问题不小,但我个人感觉异常良好,因此我是抱着十分轻松的心态接受第二次手术。事后从妻子的口中得知,当时医生已经让家人做最坏打算了。第二次手术进行的时间不比第一次少,而且同第一次一样,出现了十分严重的术后反应。经过 ICU 的洗礼,人没有太大的事情。好消息是,第二次手术确认了第一次手术没有太大的问题,移植肾也无大碍。


在突破了该医院移植的最长住院记录后,经过 35 天,我终于回到了家,进入了术后康复阶段。


康复


回到家后马上遇到了几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第一个是体能太差。这是因为在进行第二次手术后,创口部分又出现了一次比较严重的出血情况。为了加快速度,两个医生在加护病房中对创口进行了紧急处置。经过这次治疗,我被要求只能用一个姿势躺着。经过了 20 多天的卧床,虽然伤口问题不大了,但下肺萎缩严重。刚回到家一个月里,即使在静息的状态下,心率也在 100 以上。为了改善体能,我从手术后 2 个月便开始恢复体能锻炼,并将这个习惯一直保持至今,现在每天也会进行一到两个小时的健身。


第二个症状是神经震颤,这是药物他克莫司所具备的副作用,强度因人而异,而我显然是反应比较大的那个。当时手已经很难拿住筷子了,情况与帕金森症很类似。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尝试每天写毛笔字,不是为了练字,主要是提高自己的控制力。随着药量的减少、身体对药物的逐步适应,在手术一年后,这个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目前除了做一些很精细的操作外,基本上看不出有什么异常。


第三点是脑子出现了问题。大量的麻醉以及短期内高剂量的激素治疗让我的思维出现了明显的窒塞。在手术后的三到四个月中,我几乎无法通过短信发出一段没有错误的文字,基本上是脑子知道想要什么,但表述总是有问题。好在自己对这种情况有清晰的认识,努力尝试通过阅读、思考、交流、学习来改善这种状况。学习 Swift、SwiftUI、Core Data 也是在这个背景下自己主动采用的一种治疗措施,想了解这段时间的情况,可以阅读 老人新兵 —— 一款 iOS APP 的开发手记一文。


应该说,几年的透析生活给了我相当大的帮助。在移植手术后的这几年,我保持了相当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乐观的心态。经过数年的调养,身体的指标也越来越好。


这是我每个月经常性检查的一些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可以看出,我的肾功指标在移植后逐年好转直至正常。大多数移植患者的指标在移植后很短的时间(几天到几周)都会恢复正常,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再出现问题。而我至少到目前来看,指标还处于上升通道中。希望能够继续保持下去。


image-20230530142243400



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能看出数据的价值。使用“健康笔记”App,我不仅对自己的身体指标有了清晰的认识,而且这些数据给我和医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指标,让我能有针对性地调整身体。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朋友需要长期跟踪健康数据,可以尝试使用该应用程序。请注意,该应用程序最初是为我自己编写的,对新手不够友好,但功能非常实用。



未来


尽管这些年,身体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不过我还是非常幸运的。遇到了善良的器官捐赠者,有最爱我的家人,总能转危为安的运气、一直碰到不错的医护,以及获得了很多朋友的支持。


明年我就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希望能以平和的心态继续积极、健康地生活下去,做一些自己想做并且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


祝大家身体健康。


作者:东坡肘子
来源:juejin.cn/post/7238999195825881144
收起阅读 »

不想写代码的程序员可以尝试的几种职位

标题不够严谨,应该是不想写业务代码的程序员可以做什么。 这里主要覆盖大家可能平时没关注,或者是国内少见的工作;所以像 technical product manager, project manager 这种就不再赘述了。 这里也主要分享 IT 行业内的岗位,...
继续阅读 »

标题不够严谨,应该是不想写业务代码的程序员可以做什么。


这里主要覆盖大家可能平时没关注,或者是国内少见的工作;所以像 technical product manager, project manager 这种就不再赘述了。


这里也主要分享 IT 行业内的岗位,要是除开行业限制,范围就太大了。


Developer Relation/Advocate


国外有很多面向开发者的技术创新公司,比如 Vercel ,PlanetScale ,Prisma ,Algolia 等。


这类公司的用户就是开发者,所以他们的市场活动也都是围绕着开发者;他们需要让更多的开发者可以更容易地把他们的技术用到他们的技术栈里,所以就有了这种岗位。用中文来表达,可能有点类似是布道师的意思?


国内更多是将技术应用起来,而不是创造一些新的技术,所以这种岗位在国内就非常少见了。当然近几年也还是有一些技术驱动型公司的,像 PingCAP ,Agora 等。


希望国内有更多像这样的公司出来。


Technical Recruiter


这个工作从 title 上就大概知道是做什么的了。


这个岗位有深有浅,深的可能是比较完整的招聘职能,浅的可能就是 HR 部门里面试和筛选技术候选人的。


Technical Writer


这个听着像是产品经理的工作,确实会和产品的职责有小部分重叠。


这是个面向内部的岗位,不喜欢对外对用户 /客户的朋友会非常喜欢。通常是一些比较大型的企业要做软件迁移或者什么系统、流程升级之类的时候,因为会牵扯到非常多的 moving parts ,所以通常都需要一个独立岗位来负责 documentation 的工作。


工作内容包括采访以及记录各部门的现有流程和业务需求,然后是新流程 /系统 /软件的手册、图表等等。


这里的“technical”不是我们研发中的技术,更多是“业务”层面的意思。同样这个岗位对技术要求不高,但是有研发背景是非常加分的。


Technical Support


通常这个岗位归属客服部门,高于普通 customer service rep 。普通的 customer support 是客户遇到问题时的第一层支持 - 基本会讲话、了解产品就能干的工作;如果第一层解决不了客户的问题,就会升级到后面 technical support 了。


这个岗位范围会更广一点,几乎任何 IT 公司都会有这种支持岗;对技术要求根据不同公司而不同,比如 Vercel 对这个岗位的技术要求肯定比 HelpScout (一个客服软件)要高。


但整体来说都不如研发要求高,但对应的薪酬待遇也没有研发那么好。


结语


其实说了这么多总结下来就是国外技术生态、开源氛围好很多,并且对技术足够的重视,促使很多技术公司的出现,然后催生了这些工作。


如果觉得本帖有启发,欢迎留言支持鼓励后续的创作。


其他相关文章


《找海外工作时可以做的一

些提前准备》

收起阅读 »

金三银四好像消失了,IT行业何时复苏!

疫情时候不敢离职,以为熬过来疫情了,行情会好一些,可是疫情结束了,反而行情更差了, 这是要哪样 我心中不由一万个 草泥🐴 路过 我心中不惊有了很多疑惑和感叹 接着上一篇 一个28岁程序员入行自述和感受 自我10连问 我的心情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互联网行业一片...
继续阅读 »

疫情时候不敢离职,以为熬过来疫情了,行情会好一些,可是疫情结束了,反而行情更差了,
这是要哪样 我心中不由一万个 草泥🐴 路过



我心中不惊有了很多疑惑和感叹 接着上一篇


一个28岁程序员入行自述和感受


自我10连问


我的心情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互联网行业一片寒冬传言,众多企业倒闭,裁员。本以为随着疫情、春季和金融楼市的回暖,一切都会变好。然而,站在这个应该是光明的时刻,举世瞩目的景象却显得毫无生气。令人失望的是,我们盼望已久的春天似乎仍未到来。


我的工作生涯


我已经从业近十年,然而最近两年一直在小公司中工作,



我的技术和经历并不出色。随着年龄的增长,是否我的技能也在快速提高呢?我们该如何前进呢 ,转产品,产品到达极限,转管理,可是不会人情事故,



我们该如何继续前进呢?目前还没有人给出答案。


第一家公司


我记得那是很早的时候了,那个时候简历投递出去,就马上会收到很多回复,不像现在 ,
失联招聘前程堪忧boss直坑


你辛苦的写完简历,满怀期待投递了各大招聘平台,可等来的 却是已读未回,等的心也凉透了。


好怀念之前的高光时刻 神仙打架日子


前面我面试 几乎一周都安排满了,都面试不过来,我记得那会最多时候一天可以跑三家面试哈哈哈,也是很拼命的,有面试机会谁不想多试试呢


我第一家进入的是一个外包公司,叫xxx东软集团, 那个时候也不不懂,什么是外包给公司,只看工资给的所有offer中最高的,然后就去了哈哈哈哈。


入职第一天,我背着我自己的电脑满怀着激动就去了,然后被眼前一幕吸引了,办公的人真多啊,办公室都是拿透明玻璃隔开那种,人挺多,我一想公司还挺大的,
随后我就被带到也是一个玻璃格子办公室,里面就三个人,加我一个4个。


我害怕极了,这个时候一个稍微有一些秃顶的 大叔过来了 哈哈哈(内心台词,早就知道这一行干就了,会秃头这不会就是下一个我把


他把我安排在了靠近玻璃门的也就是大门位置,这是知道我准备随时跑路节奏吗。然后就去忙他自己的了。整个上午我就像是一个被遗忘在角落里的人一样。根本没人管我,就这样第一天结束了,我尴尬了做了一整天。


这工作和我想象的有点不太一样啊!


后面第三天还是如此,办公室里依旧是那么几个人,直到第四天,大叔来了,问我直到多线程吗,让我用多线程写一个抽奖的活动项目。(内心我想终于有事情干了,可是也高兴不起来谁知道怎么写)


不过好在,他也没有说什么时候交,只是说写完了给他看一下,经过我几天的,复制粘贴工程师 一顿谷歌,百度,终于是勉强写出来了。。。。。


后面,就又陆陆续续来了几个小伙伴,才开始新项目和开会,第一份工作大致就是这样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怎么说呢和我想象的有所不一样,但又有一些失望。


后面干了1年多,我就离职了原因是太累了没时间休息,一个项目接着一个项目的


第二家公司


在离开第一家公司时候,我休息了好长一段时间,调整了我自己的状态


也了解了什么是外包公司,什么是工作外派,也是我这一次就在投递简历,和面试时候刻意去避免进那种外包,和外派公司。


面试什么也还算顺利,不到半个月就拿到了offer。 但是工资总体来说比上一家是要少一点,但是我也接受了,是一家做本地生鲜电商公司,,本来生活科技有公司, 我觉得公司氛围,和公司都挺不错的,就入职了。


入职了我们那个项目经理还算很热情的,让同事帮我开git账号,开了邮箱,我自己拉取了公司项目,然后同事帮我运行调试环境第一天,项目什么都跑了起来,


你知道的,每次去一家新公司,开始新项目难的是项目复杂配置文件,和各种mave包依赖,接口,环境冲突,所以跑起来项目自己一个人摸索还是需要一些时间的。


在这家公司前期也还不错,公司维护自己项目,工作时间也比较自由和灵活,


大体流程是,每次有新的pm时候 产品经理就会组织各个部门开会


h5端-移动端-接口端开会讨论需求细节和实现,如果有问题头就会pass掉


然后产品经理就会把需求指派到每一个头,头把需求指派给组员,然后组员按照
redmine 上截止时间开发需求,


开发过程中自己去找对应接口负责方,其他业务负责方 去对接数据,没有问题了就可以提交给指定测试组测试了。


然后测试组头会把,测试分配给他们组员,进行测试。


有问题了就会在指派回来给对应负责各个开发同学去解决bug,直到测试完成。测试会让你提交堡垒环境 然后等待通知发布上线,


我们一般是晚上8点时候发布,发布时候,一般开发人员都要留守,直到发布上线没有问题了,才可以回家。如果弄得很晚的话,第二天可以晚点上班。


这一点是我觉得比较好的地方,工作时间弹性比较自由。


记得有一次生产事故。


我影响很深刻,东西上线了,然后产品经理说这个和他设计的预期的不符合要求,需要重新写,那一晚我们整组弄得很晚,就是为了等我弄好去吃饭。


你知道人在心急如焚情况下,是写不好代码的最后还是同事帮我一起完成了产品经理变态需求修改。。。。。。(也就在那时候我才知道产品经理和开发为什么不和了


因为五行相克


因为经常这样发版,然后一起吃饭公司报销。我们组员和领导关系还算不错氛围还挺好。在这一家公司我待了挺久的。


离职原因
后期因为说公司项目战略升级。空降了一位携程cto,还带来了他的手下人,我们组头,职权被削弱了,我不在由原来头管理了。再加上后面一些其他原因。老同事一个一个走了。


最后这个组只剩下我,和一个进来不久新同事。 不久我也离职了。


第三家公司


这次离职后,我调整休息了差不多有一年,中间离开上海去了江苏,因为家里,女朋友等各种事情。后面我才又从新去了上海,开始找工作。


找工作期间投奔的同事,合同事住一起。


这次面试我明显感觉,有一些慌张了,可能是太久没上班原因,有一些底气不足。好在也是找到了工作虽然不太理想。


这个过程太曲折了,后面公司终究没有扛过疫情,可以说在疫情边缘倒闭了,钱赔偿也没拿到,。。。这里就不赘述了。


IT行业如何破局 大家有什么想法和故事吗。可以关注 程序员三时公众号 进行技术交流讨论


嗯~还想往下面写一点什么,,,下一篇分享一下我现在工作和未来思考


作者:程序员三时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31608749588693048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话说工作的“边界感”

一句话的合作例子 今天有一个业务的运营同学匆匆忙忙找到我,说要跟我这边有一个问题,业务要合作,然后已经提前和我老板打过招呼了。事情是这样的,我这边负责的是工作台门户,然后作为一个平台业务,有大量的客户需要找到对应的服务商来给自己定制门户。然后这位同学负责的是定...
继续阅读 »

一句话的合作例子


今天有一个业务的运营同学匆匆忙忙找到我,说要跟我这边有一个问题,业务要合作,然后已经提前和我老板打过招呼了。事情是这样的,我这边负责的是工作台门户,然后作为一个平台业务,有大量的客户需要找到对应的服务商来给自己定制门户。然后这位同学负责的是定制业务,所以要统一把所有的定制业务全部收口,但是这位定制同学的业务没有对应的技术研发同学,所以他就找到我的老板同步了这个情况。


分工协作的本质


其实问题的合作方式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当她跟我说最终客户定制界面也由我来开发的时候,比如定制的费用是多少、定制的时间要求等等,我就觉得问题有些奇怪了。因为按照常理来说,我负责的是工作台,但是由于有定制业务相关的逻辑,所以我要处理一定的业务逻辑,但是让我去承担这个定制页面的开发,我觉得是有问题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我现在是一个博物馆,原来用户是直接可以免费没有任何阻挡地进入博物馆的,但是突然有一天市政府说所有公共设施要收费了,那么对于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来说肯定是支持的,但是突然你又告诉我,我这个博物馆还要去维护全市统一的收费系统,这个就是不合理的。哪怕他找我的主管沟通结果也是一样,因为我和我的主管是属于博物馆体系的工作人员,他也没有义务和责任去维护整个所有的公共设施的收费系统。但是作为公共设施系统的一部分,如果有统一的收费规则,那么对于博物馆来说也是要遵守的。


所以这面就引出了我对于业务边界上面的一个思考。我经常看到同学给我转发一段话,说跟你老板打沟通了业务的合作情况,你的老板觉得非常不错,于是这位同学就匆匆忙忙的找到我来开始谈业务,谈实施细节并且需要我快速落地。而实际上这种所谓的业务协同的情况大部分也只会停留在沟通的层面,在最终落地的时候,往往和业务同学的预期不相符。在业务同学眼里看来,就是你们阴奉阳违,恨不得马上就开始投诉。


这里面非常核心的一个误区就是业务同学往往没有划清业务界限和系统界限的边界。对于业务同学来说,边界可能不会那么明显,但对于一个系统开发的同学来说,业务和边界是非常明显的,因为系统是物理存在的,有着天然的“隔离”。所以对于业务同学,如果想要顺畅的推动业务,必须要事先清晰的划分参与方的角色和业务边界,并且可以进一步了解到系统边界在哪里。


这个由谁来做就涉及到了一个很大权责问题。简单来说就是我做了有什么好处,换句话来说做这件事和我的职务目标有什么关系?如果没有关系,我为什么要做?就算同一个公司,也有很多需要完成的事,比如公司保洁不到位,我作为公司的员工,是否也立即从事保洁?


如果是我的职务目标,我的责任有多少?我承担了既定的责任,那我是否能够承担起对应的权利?在我上次借用的博物馆的例子可以看到,如果我承担了全市的公共系统的收费设施的维护,那么我的权利在哪里?如果我的权利只是在博物馆这一个地方的收费上面,那么这就变成了权责不对等。


但是如果我做成了全市公共收费系统,并且能掌管全市所有公共设施的收费业务,那么对于这个收费系统的开发权则是相等的,但是对于我本身职务的权责又是不等的,因为公司请我来管理博物馆的,而非管理整个全市的收费系统。


所以在思考业务推进的时候,首先就要思考系统的边界和权责对等关系,如果这一层面没有理清楚的话,合作大概率是不能完成的。而很多的业务同学就以“我和你老板谈好的东西,为什么你不去做”这么简单的方式来拷问协同关系,我觉得是非常的幼稚的。


所以我希望其实我们在去和别人沟通业务的时候,往往要带着权责,带着边界的思考,去和对方去讨论,去协商,去沟通。简单来说,我在跟你聊之前,我要知道你的系统,你的业务边界在哪里?我跟你聊的时候,我要清晰地告诉你,这个事情做了对你有什么好处,对我有什么好处,哪部分应该你做,哪部分应该我来做。只有在这样的一种沟通方式下面才是真正合理的,真正是可以落地的沟通和协作方式。


而在这些问题没有达成一致之前,由谁来做都没有定下来的时候,应该先去往上升,在顶层设计里面去规划去重新思考如何从组织设计的方式去让业务协作自然的发生。


总结


这里再总结一下,这里是一个小的心得。这个案例也告诉我们,我们去沟通协同的时候要有边界感,包括业务的边界和系统的边界。只有把边界理顺了,合作才有可能。

作者:ali老蒋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33808084085309477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代码中被植入了恶意删除操作,太狠了!

背景在交接的代码中做手脚进行删库等操作,之前只是网上听说的段子,没想到上周还真遇到了,并且亲自参与帮忙解决。事情是这样的,一老板接手了一套系统,可能因为双方在交接时出现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对方不提供源代码,只是把生产环境的服务器打了一个镜像给到对方。对方拿到镜...
继续阅读 »

背景

在交接的代码中做手脚进行删库等操作,之前只是网上听说的段子,没想到上周还真遇到了,并且亲自参与帮忙解决。

事情是这样的,一老板接手了一套系统,可能因为双方在交接时出现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对方不提供源代码,只是把生产环境的服务器打了一个镜像给到对方。

对方拿到镜像恢复之后,系统起来怎么也无法正常处理业务,于是就找到我帮忙看是什么原因。经过排查,原来交接的人在镜像中做了多处手脚,多处删除核心数据及jar包操作。下面来给大家细细分析排查过程。

排查过程

由于只提供了镜像文件,导致到底启动哪些服务都是问题。好在是Linux操作系统,镜像恢复之后,通过history命令可以查看曾经执行了哪些命令,能够找到都需要启动哪些服务。但服务启动之后,业务无法正常处理,很多业务都处于中间态。

原本系统是可以正常跑业务的,打个镜像之后再恢复就不可以了?这就奇怪了。于是对项目(jar包或war)文件进行排查,查看它们的修改时间。

在文件的修改时间上还真找到了一些问题,发现在打镜像的两个小时前,项目中一个多个项目底层依赖的jar包被修改过,另外还有两个class文件被修改过。

于是,就对它们进行了重点排查。首先反编译了那两个被修改过的class文件,在代码中找到了可疑的地方。

可疑代码

在两个被修改的类中都有上述代码。最开始没太留意这段代码,但直觉告诉我不太对,一个查询业务里面怎么可能出现删除操作呢?这太不符合常理了。

于是仔细阅读上述代码,发现上述红框中的代码无论何时执行最终的结果都是id=1。你是否看出来了?问题就出在三目表达式上,无论id是否为null,id被赋的值都是1。看到这里,也感慨对方是用心了。为了隐藏这个目的,前面写了那么多无用的代码。

但只有这个还不是什么问题,毕竟如果只是删除id为1的值,也只是删除了一条记录,影响范围应该有限。

紧接着反编译了被修改的jar包,依次去找上述删除方法的底层实现,看到如下代码:

删除操作

原来前面传递的id=1是为了配合where条件语句啊,当id=1被传递进来之后,就形成了where 1=1的条件语句。这个大家在mybatis中拼接多条件语句时经常用到。结果就是一旦执行了上述业务逻辑,就会触发删除T_QUART_DATA全表数据的操作。

T_QUART_DATA表中是用于存储触发定时任务的表达式,到这里也就明白了,为啥前面的业务跑不起来,全部是中间态了。因为一旦在业务逻辑中触发开关,把定时任务的cron表达式全部删除,十多个定时任务全部歇菜,业务也就跑步起来了。

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解决起来就不是啥事了,由于没有源代码,稍微费劲的是只能把原项目整个反编译出来,然后将改修改地方进行了修改。

又起波折

本以为到此问题已经解决完毕了,没想到第二天又出现问题了,项目又跑不起来了。经过多方排查和定位,感觉还有定时任务再进行暗箱操作。

于是通过Linux的crontab命令查看是否有定时任务在执行,执行crontab -ecrontab -l,还真看到有三个定时任务在执行。跟踪到定时任务执行的脚本中,而且明目张胆的起名deleteXXX:

删除脚本

而在具体的脚本中,有如下执行操作:

删除核心依赖包

这下找到为什么项目中第二天为啥跑不起来了,原来Linux的定时任务将核心依赖包删除了,并且还会去重启服务。

为了搞破坏,真是煞费苦心啊。还好的是这个jar包在前一天已经反编译出来了,也算有了备份。

小结

原本以为程序员在代码中进行删库操作或做一些其他小手脚只是网络上的段子,大多数人出于职业操守或个人品质是不会做的。没想到这还真遇到了,而且对方为了隐藏删除操作,还做了一些小伪装,真的是煞费苦心啊。如果有这样的能力和心思,用在写出更优秀的代码或系统上或许更好。

当然,不知道他们在交接的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竟然用这样的方式对待昔日合作的伙伴。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想让大家学习如何排查代码问题的过程,毕竟用到了不少知识点和技能,但这并不是教大家如何去做手脚。无论怎样,最起码的职业操守还是要有的,这点不接受反驳。


作者:程序新视界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140066341469290532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开发的功能不都是经过上线测试,为什么上线后还会那么多 Bug ?

你是否也经过这样的灵魂拷问:「开发的功能不都是经过上线测试的吗?为什么上线后还会那么多 Bug ?」。 大家明明都很努力,为什么「输出」的结果没有更进一步?今天我们就水一水这个「狗血」话题,究竟是谁个锅? 本篇只是毫无意义的「故事」,内容纯属「虚构」,如有...
继续阅读 »

你是否也经过这样的灵魂拷问:「开发的功能不都是经过上线测试的吗?为什么上线后还会那么多 Bug ?」。


大家明明都很努力,为什么「输出」的结果没有更进一步?今天我们就水一水这个「狗血」话题,究竟是谁个锅?




本篇只是毫无意义的「故事」,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自己「反思」。



对于这个话题,我想用一个「虚构」的故事来介绍下,这个故事里我有一个「朋友」,他在某电商项目组,当时恰逢经历了公司内部的「双十一需求立项」:


立项时


老板:“这次的需求很简单,主要就是参考去年 TB 的预热活动来走,核心就是提高客单量和活跃,具体细节你们和产品沟通就行”


产品:“TB 去年的活动预热大家应该都了解吧,我们这次主要就是复刻一个类似的活动,时间一个月,具体有***,总的来说,双十一活动一定要准时上线,这次运营那边投入很多经费,需求方面我会把控好,核心围绕老板的思路,细节大家可以看文档,基本就是这些内容,一个月应该够的,大家没问题吧?”


开发:“没问题,保证完成任务”


3 天后:


老板:“我刚看了 JD 好像推出了一个不错的小游戏,我觉得这个可以导入到这边活动里,这样可以提高用户的活跃,用户活跃了,消费自然就起来了”


开会


产品:“鉴于老板的意见,我觉得 JD 的这个游戏活动效果可以提升我们的复购,所以我计划在原本需求基础上增加一个支线活动。


产品:“大家不要紧张,支线会和当前主线同步开发,支线活动比较灵活,不对账号级别做限制,另外「设计」那边看下入口放哪里比较合适。”


开发:“上线时间还是没变吗?”


产品:“双十一日期会变吗?老板说了大家抓紧点,功能不多,时间还是够的”


10 天后:


老板:“我刚和x总沟通了下,他觉得我们的活动少了互动,不利于留存,你看下怎么处理”


开会


产品:“经过这几天和老板的探讨,我们发现这次活动少了一些互动性,必须增加一些交互游戏,这样才能提升日活和用户体验。


产品:“这样吧,这部分功能也是比较迫切,我知道任务比较重,但是为了这次能取到较好成果,大家加把劲,接下来周末幸苦下大家,先不休假,后面调休补回来,具体需求大家可以看文档,有一些调整,不多,时间还是够的”


开发:“。。。。”


14 天后:


老板:“我看大家工作的热情还是可以的,刚运营提了可以增加一些视频支持,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意见”


开会


产品:“目前看起来我们的开发进度还比较乐观,运营的同学说了他们录制了一些活动视频,我看了还不错,就在主会场增加一些视频播放的功能吧,细节你们直接和设计讨论下”


产品:“这个应该不难吧,把分享和下载加上,视频播放这么基础的东西,应该不耽误事,我看网上开源服务就挺多的。”


开发:“。。。。”


20 天后:


老板:“我刚去开发那里看了下效果,感觉分会场的效果挺好的,做支线太可惜了,给他加回主流程里”


开会


产品:“老板那边觉得分会场的效果更好,让我们把分会场的效果做到主会场里的核心交互里,分会场部分的逻辑就不要了,入口也取消。


产品:“大家不要激动,都是现成的东西,改一改很快的,不过项目进度目前看来确实起有点拉垮,接下来大家晚上多幸苦点,我们晚上11点后再下班,我申请给大家报销打车的费用”


开发:“。。。。”


23 天后:


老板:“整体效果我觉得可以,就是好像有一些糙,你们再过一过,另外大家开个会统一下目标,看看能不能有新的补充”


产品:“可以的,过去我们也一直在开会对齐,基本每两天都会对齐一次”


开会


产品:“我和设计对了下,发现有一些细节可以优化,比如一些模块的颜色可以细调一下,还有这些按键的动画效果也加上,我知道工期紧张,所以我从「隔壁」项目组借了几个开发资源,未来一周他们可以帮助大家缓解下压力”


开发:“。。。。”


28 天后:


开会


产品:“好了,项目可以提测了,相信之前测试也陆续介入跟进了需求,应该问题不大,目前看起来「燃尽图」还可以,测试完了尽快上线,老板那边也在催了”


测试:“不行啊,今天走了用例,一堆问题,而且提测版本怎么和用例还有需求文档不一致,这个提测的版本开发是不是自己没做过测试啊,一大堆问题,根本测不下去,这样我们很难做”


产品:“这个我来沟通,开发接下来这几天大家就不要回家了,马上活动上线,一起攻克难关”


产品:“我也理解大家很努力了,但是这次提测的质量确实不行,你们还是要自己多把把关,不能什么问题都等到 QA 阶段才暴露,这样不利于项目进度,需求一直都很明确,大家把 Bug 尽可能修一修,有什么问题我们及时沟通,尽快解决,敏捷开发”


开发:“。。。。”


上线前一天晚上 10 点:


开会


测试:“不行,还有 20 几个问题没有确认,这种情况我不能签字,上线了有问题谁负责。”


产品:“一些问题其实并不影响正常使用,目前主流程应该没问题,让开发把 P0 的两个问题修了之后先上线,剩下的在运营过程中逐步更新就好了,有问题让运营先收集和安抚”


开发:“上线了脏数据不好弄,会有一些账号同步的问题,而且用户等级可能还有坑”


产品:“没什么不好弄的,到时候有问题的用户让运营做个标志,接下来小步快跑修复就好了,时间不等人,明天就是上线时间, 活动上不去对老板和运营都没办法交代”


项目上线:


老板:“运营和我反馈了好多问题,你们版本上线是怎么测试的,要反思一下xxxx”


开会


产品:“我说过用户要集齐碎片和好友砍价之后才能给优惠券,等级不够的不让他们砍价成功,为什么只完成砍价的新人拿到大额优惠券?”


产品:“什么?因为账号数据绑定有 Bug ,不同渠道用户合并账号就可以满足?为什么会有这个 Bug ,测试那边没覆盖到吗?”


测试:“我不知道啊,需求文档没有说还能账号合并,而且这个功能之前没说过要限制用户等级吧?”


产品:“我出的需求肯定有,文档里肯定有,另外开发你既然知道问题,为什么不提前沟通,现在用户都消费了,这个事故你和测试 55 责,后面复盘的时候要避免这样的问题再次发生”


开发:“。。。。。”



最后


所以大家觉得是谁应该背锅?是开发的能力不够,还是测试用例的覆盖缺失?说起来,其实在此之前,我在掘金也遇到了一个 “Bug” ,比如:



文章 Markdown 里图片链接的 content-type 字段如果不符合 image/*** 规格,那么发布出来的时候链接就不会被掘金转码,所以不会有图片水印,同时直接指向了我自己的图床地址。



那么你觉得这个是 Bug 吗?明明是用户不遵循规范。但是这样不就留下漏洞了吗?



如果在文章审核通过之后,我修改图床上的图片内容,这样不就可以绕过审核在掘金展示一些「违规」内容了吗?



所以有时候一些功能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引发的问题却又很隐蔽,那么这能怪「测试用例覆盖不到位吗」?


那么,你觉得「经过测试,为什么上线后还会那么多 Bug 」更多可能是谁的问题?


作者:恋猫de小郭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07715311758393405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28岁小公司程序员,无车无房不敢结婚,要不要转行?

大家好,这里是程序员晚枫,又来分享程序员的职场故事了~ 今天分享的这位朋友叫小青,我认识他2年多了。以前从事的是土木行业,2年前找我咨询转行程序员的学习路线和职业规划后,通过自学加入了一家创业公司,成为了一名Java开发。 **最近他遇到了新的职业上的困惑,又...
继续阅读 »

大家好,这里是程序员晚枫,又来分享程序员的职场故事了~


今天分享的这位朋友叫小青,我认识他2年多了。以前从事的是土木行业,2年前找我咨询转行程序员的学习路线和职业规划后,通过自学加入了一家创业公司,成为了一名Java开发。


**最近他遇到了新的职业上的困惑,又找我聊了一下,我也没想到好的解决方法,**大家可以一起看一下~下面是沟通的核心内容。


1、他的问题


小青是中原省份省会城市的大专毕业,毕业季就去了帝都实习和工作。后来发现同学中有转行程序员的,薪资很诱惑,所以就找到我咨询如何学习和转行,现在一家帝都创业公司负责后端开发。工资1w出头。


今年已经28岁了,有一个女朋友,最近女方家里催他结婚,他自己也有结婚的意愿。但是考虑到自己人在大城市,无车无房,创业公司的工作也不稳定,以后吃住花销,结婚后养孩子的花销,再看看自己1w多的工资,女朋友做财务,一个月到手不到1w。


双方家里也都是普通家庭,给不了什么实质的资助,靠自己目前的收入根本不敢想象成家后压力有多大。


所以目前非常迷茫, 不知道自己在28岁这个年龄应该怎么办,应不应该成家?应该怎样提高收入?


虽然自己很喜欢程序员这份工作,但是感觉自己学历不好,天花板有限,程序员还能继续干下去吗?


2、几个建议


平时收到后台读者的技术问题或者转行的困惑,我都会尽力给一些详尽的回复。


但是这次听到小青的问题,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在28岁这种黄金年龄,想去大城市奋斗一番也是人之常情,但因为现实的生活压力,却不得不面临着选择离开大城市或者转行到自己不喜欢但是更务实的职业里去。


如果想继续留在帝都,我能想到的有以下几个办法:



  • 首先,如果想继续从事程序员工作,努力提高收入。最快的办法就是跳槽,已经工作2年多了,背一背八股文,总结一下项目经验,应该是可以跳槽到一家更好的公司了。

  • 其次,探索另一个副业收入,例如自媒体。因为我自己就是通过在各个平台开通了自媒体账号:程序员晚枫,分享自己的程序员学习经验获得粉丝,进而得到自媒体收入的。小青也可以实事求是的分享一下自己大专毕业从建筑工作转行到程序员的经验,应该也能帮助到别人。

  • 最后,努力提高学历,想继续在程序员这行卷出高收入,趁着年轻,获得一个本科或者本科以上的学历还是很有帮助的。


受限于自己的经验,我只能给出以上几个建议了。


大家还有什么更有效的建议,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3、写在最后


说句题外话,很多人都觉得程序员工资高想来转行,但其实程序员和其它行业一样,高收入的只是一小部分,而且那部分人既聪明又努力。


最重要的是,高收入的那部分人里,大部分都不是转行的,而是在一个专业深耕了多年,最终获得了应有的报酬。


无意冒犯,但听完小青的经历,我依然要给大专以下,想转行程序员拿高薪的朋友提个醒:如果不是十分热爱,请务必三思~


作者:程序员晚枫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09447968218841144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内向性格的开发同学,没有合适的工作方法是不行的

一、背景 做软件开发同学的从性格上来说有两类人:外向的、内向的。 外向的人在工作中擅长交流,内向的人在工作中善于总结,两种的人都是开发团队需要的。 外向的人在工作中善于活跃团队内的气氛,逐渐走向技术管理路线,带领团队走的更远,控制开发目标与路线;内向的人更擅长...
继续阅读 »

一、背景


做软件开发同学的从性格上来说有两类人:外向的、内向的。


外向的人在工作中擅长交流,内向的人在工作中善于总结,两种的人都是开发团队需要的。


外向的人在工作中善于活跃团队内的气氛,逐渐走向技术管理路线,带领团队走的更远,控制开发目标与路线;内向的人更擅长观察,容易成为团队的定心骨,逐渐走向技术专家路线,肯研究肯花时间提高自己。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内向人前期的成长尤为重要,合适的工作方法和习惯也会提高在团队中的地位,而不是单纯的低头干活,本文分享下自己的经验,不一定对希望对大家有参考。


不同的性格的人,具有不同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和生活习惯,对于软件开发这个职场环境来说,内向性格不是劣势,很多人外表看着外向,其实潜意识也有很多内向性格的特征。


内向也是人的宝贵的一面,有时也是能力优势的一部分(如善于深度思考等),如果让自己掌握外向同学的行动方式,逐渐的做出改变,会更好。



二、现状


 刚毕业不久进入到职场中工作的毕业生,如果性格是外向的,那么他其实问题并不大,很多的时候,可以快速调整自己,并被其他人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而内向性格的毕业生,如果在职场中没有主动去做某些工作和承担哪些职责,或对自己目前的工作状况没有及时调整和改变,就会造成成长缓慢,有的人会出现明明自己每天努力学习,却还是工作中那个让同时感觉能力最差的,导致经常没有分配到核心的开发工作,长此以往,消极的各种状态就出现了。


比如内向性格的毕业生在初入职场中经常会出现如下症状:


1、明知项目组的工作环境和方式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因素,自己不太愿意去参与或评论


2、对开发整体流程和环节不清楚,及需求的判断有问题,需求频繁改动,代码写了被删除,自己却不敢说,或说了一次被骂以后沉默了


3、项目组缺失技术经理等全流程人员,需求自己理解和功能设计,自己却没有及时吧自己的想法与他人沟通 ,外包团队更明显


4、身边缺乏可以聊天的mentor、同事,自己感觉开发能力无法提升,却一直憋在心里,产生怀疑


5、不知道工作中如何问同事问题,才愿意帮忙解答,持续很长时间未获得同事的信任


6、有时过于逞强,不想让别人觉得自己不行,不会拒绝,实际工作量与评估有差别,导致自己延误工期。



以上的这些问题,可能不止内向性格的人会有,很多外向的人可能也会有,只是在内向性格的人身上更明显而已,如果内向性格的毕业生,明知道自己有这种情况,却不思考解决办法和改变,长时间后自我开始产生怀疑。 职场中,沟通、反馈、改变是很重要的,但是沟通不一定就是说话,反馈不一定是面对面,而改变是一直要持续去做的。 


之前看过一点得到的沟通训练营的视频教程,感觉里面有些技巧是值得大家去学习的,不仅仅是开发类型的同学。


三、经验分享


 下面我分享下,我的一些经验,可能不太对,但是希望可以帮助到看到这篇文章,深有同感的你。 


问题1:内向性格的毕业生,说的话,或者请求别人的东西,别人听不懂怎么办?


 这里先记住一件事情,在职场中,开发者要学会给不懂技术的人员,讲明白事情,要逐渐学会用生活中的事情去类比。


这个真的很重要,当你给不懂技术人讲的多以后,很多人可能都会来请教你关于某件事的理解,这个通常我们和系统的售前、需求人员、产品人员用的比较多,得学会用生活中的例子或故事去告诉他,XX能做,XX不能做的原因是什么。要坚持去练习。 


 对于请教一些人技术问题时,不管是同事也好还是网友也好,要明确自己给他的这个消息,别人是否会听懂,马上给出解决办法,还是别人看到这个问题以后,还要和我交流1小时才能知道是啥意思,这个也是很多有经验的人,不愿因帮助低级程序员的原因,这里分享下请教问题的描述模板: 


我遇到了一个问题或场景:【问题描述】,我想要实现【X功能】,但是出现了【Y现象】,我经过以下尝试:【思路细节】,但是不能解决,报错如下:【报错信息或截图】,或者我使用【关键词】百度,但是找不到答案,请问我该怎么解决或分析。


 而很多时候有经验的人,也会发现你百度的搜索词不对,这个时候,他根据你的阐述可能会告诉你怎么输入比较靠谱的搜索词来解决办法。 


问题2:评估工作计划有时过于逞强,不想让别人觉得自己不行,不会拒绝


这个真的想说,工作前期真的别逞强,没做过就是没做过,不行就是不行,别找啥接口,但是别直接和负责人说这个东西我不会(这个是很不好的,不能说不会,这是明显不相干的意思),比较合适的说法是:这个东西或概念我暂时不太清楚,没接触过过,需要一会儿或下来后我需要去研究下,然后咱们在沟通或者确定一下。 


 而很多内向性格的毕业生,缺少了这种意识,同时安排某项工作任务时,缺少对任务的分解能力和排期能力和工作后排期后的To do List梳理能力,以至于自己5天完成的任务,口头说2天就搞定了。 


 其实这种,前期mentor该给你做个示范分解的操作,或者自己主动问下,如何分解项目的需求和任务。


 而真正开发的时候,每天可能都感觉这里需要加上XXX功能,那里需要加上YYY功能,但是不知道是否需要做,这里我的建议是,把他加入到自己To do List中,然后找个时间和同事去沟通下这个想法,长此以往,同事的心里,你就是一个有想法的人,虽然不善言辞。


 主要就是这里,我们要体现自己的一个工作的对待方式,而不是一直被动接受,不拒绝,不反馈。 


问题3:明显知道产品经理、项目经理等等人员对需求的认识不足,自己闷着不反馈和说话


 很多时候,任务的返工和需求的变更,有一部分是这个原因的,在经验尚少的情况下,自己未能说出自己对这个需求的认识和怀疑,就去搞了,最后大家都不是特别的好,尤其是在产品需求设计初期,包括需求提出者也是理解不够的,这里可能有很多内容其实是你可以提供的服务,也有一些是产品在犹豫使用哪种方式实现的功能,在与你讨论后,觉得你说的又道理,而决定复用你已经有的系统。 


 很多出入职场的同学,觉得没成长也有这方面的一点原因,自己开发的功能,缺少自己设计思想和认知的影子,如果能在当前系统中体现出了自己的想法,时间久了多少成就感会有点提升的。 


要学会做自己负责的模块/功能的主人,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主键养成主人翁的意识


问题4:项目组,当前啥都没有,文档、测试,自己也和别人一样不做改变


 这个也是目前很多公司的现状,但是不代表别人不干,你就不干,这个时候,谁主动,谁就能表现一把,同时,这也是被动让同事主动问你或咨询你的机会。


 比如没有协同的东西,那你能不能自己先装个Confluence Wiki或飞书云文档工具,自己先用起来,然后某个时机在同事眼前展示下,自己基于这个软件形成的技术思考、技术经验、技术记录等等等。


比如没有自动发布或代码质量的东西,那你能不能自己先搞个jenkins、sonarqube、checkstyle、findbug,让自己每次写完的代码,自己先搞下,然后某个时机告诉同事这个东西必须这么写怎怎么样。


 是不是有人又说了,工作没时间搞这些东西,你是不是又在扯皮呢,我只能说起码比你空闲时间自己偷偷学习公司短期内用不上的技术或长时间用不上的东西好吧,至少我能非常快速的获得1个同事的信任、2个同事的信任,从而获得团队的信任与核心工作的委派。


大部分人的想用的技术都是和公司的技术栈不搭边的,至少先把脚下的路走出来。


四、总结


 其实最近几年,发现好像很多人被卷字冲昏了头脑,每天都在想着高大尚的技术点和八股文,导致短期的这个工作没干好,还说没成长,以至于某些情况下还被认为是工作和团队中那个能力最差的,即使做了很多的努力。我想说的是,某段时间点或时期内,至少要把当前工作做好在谈论吧,这个在一些内向性格的人身上会表现的明显一些。


IT行业,很多优秀的人也是内向性格的,掌握了合适方法,会让他们成为内向性格顶端的那批优秀的人群。 


说道性格吧,即使是内向型的,可能针对十二星座还是衍生出不同的人生和结果,每个星座的也是有区别的。而在这里面最突出的我觉得是天蝎座的人群。


身为天蝎座的我,经常会想到那些和我一个星座的大佬们:


搜狐创始人张朝阳、腾讯创始人马化腾、百度创始人李彦宏、雅虎创始人杨致远、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联想集团CEO杨元庆、推特CEO杰克.多尔西、新浪董事长曹国伟。


他们的成长也一直在激励着我。


这些经验对正在阅读文章的你有用吗,欢迎一起交流,让我们一起交流您遇到的问题。 


这篇文章是去年写的,今天增加了点内容,掘金上同步更新了一下,希望可以被更多的人看到。


如果这篇文章说道你心里了,可以点赞、分享、评论、收藏、转发哦。


作者:爱海贼的无处不在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32625387296096312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从前端变化看终身就业

接触前端已10年有余,从菜鸟到现在的老鸟;肚皮围度增长了,发量却减少了;头开始往下低了,发际线却往上走了!感叹时光易逝之际,不免有些伤感;风云突变的年代,总是少不了焦虑和无奈; 而立之年开始背负了各种债务,操很多心,最担心的莫过于父母一年年老去,小孩成长路上各...
继续阅读 »

接触前端已10年有余,从菜鸟到现在的老鸟;肚皮围度增长了,发量却减少了;头开始往下低了,发际线却往上走了!感叹时光易逝之际,不免有些伤感;风云突变的年代,总是少不了焦虑和无奈; 而立之年开始背负了各种债务,操很多心,最担心的莫过于父母一年年老去,小孩成长路上各种担心、顾虑;当然还有工作,一份安稳的、相对不错的收入是一家人生活的保障,也让希望增加了不少,今天跟大家一起聊聊工作吧!



终身就业还是终身职业



作为社会人、搬砖人,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机会;也许是从来就不曾有过机会,已经失去了终生职业的可能(公务员、事业单位....);在国内很少有人能在一家企业供职到领社保,听说国外(比如德国、日本)有,我想说的是: 而今我们(在能力不是超强、又没有Backgroud的情况下)应该努力追求终生就业; 



企业自然想要你终生职业,但实际呢? 不管在任何一家单位,企业总是希望员工极度忠诚,可以胜任公司各种任务,把公司当自己家,有奉献精神;错吗? ---当然是对的; 如果我是老板我也会这么想;


很不幸,现实和理想总是惊为天人,面对糟糕的经济形式,活下去成为企业第一要务,而精简人员总是成为企业断臂求生的一种惯用方式,现实就是残酷如此;于个人而言,在不乐观的环境中能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有个可观的收入就显得极为重要,这就需要追求终生就业的能力(不论什么行业);


互联网的发展与前端



说说自己这10多年的心路历程,可能是反面教材,如果能为你带来一些参考或借鉴或一些帮助我是很高兴的;



进入编程世界,与PHP的初恋

进入编程世界,源于羡慕!(2010年)看到同学用HTML写了一个表单,当时觉得觉得很高级,很厉害; 当时他学的是PHP(号称最好的语言),所以也就不自然的被影响、认可了PHP;


转行

从高中到大学,想从事的一直是健身相关的行业和工作,但是真正接触了发现似乎跟自己设想的那么好;当然这不是真正导致转行的原因;真正原因是朋友找我(大学专业:软件工程,但是从来没有学过)做一个网站,我却屁都不会,跟亲戚、朋友说自己还是软件相关专业毕业的;所以,为了装X,也为了对得起软件工程专业那个本本(成人自考),放弃了自己研究多年的健身,毅然报了培训班学起了PHP; 诸位有没有跟我一样的呢?


痛苦的学习

大学几年浑浑噩噩的过了,去报PHP培训时候,老师说:“学过C很容易学的,PHP先从HTML开始,很容易上手的”;交钱的时候自以为学过(上课虽然在睡觉)也或多或少听了一些,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啊(实际上啥都不会),应该问题不大;想起同学说(10年刚毕业)在深圳(拿6-8K),就开始幻想上了;


最难的Table + CSS布局

学习PHP的路上,最让我难堪的竟然是HTML和CSS;保守起见,老师选择了(相比DIV + CSS)更为简单的Table(用Dreamweaver拖拽) + CSS;然而,半个月过去了,竟然连写个百度首页都写不出来;呜呼哀哉,布局难难于上青天!恰逢十一国庆节,老师留的任务就是写个百度首页,如果连百度首页都写不出来,那说明不适合走这一行;结果呢? 一周过后还是写不出来,唉,每天上课时候会想到一万个放弃,回家后每一分钟都会想到N多个放弃;后来想着,钱也交了,就多坚持一下吧,就稀里糊涂的把课程学完了(HTML CSS Javascript PHP)


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课程结束的时候,老师给个建议: PHP感觉有难度,就好好把div + css + jQuery学好,做前端、做前端、做前端!然而,入门的我还是选择了做PHP,一年多的时间学会了从切图、写页面、写PHP、写SQL语句、搭建服务器,天呐,完全飘了(实际上还是个小白),直到偶然机会(2013年)做了前端,突然找到了码页面的灵感,这种所见即所得的搬砖工作很有感觉,哈哈哈;


其实,这里想说的是:1是坚持;2是老师的层次比我高很多,他在很早就给我指明了道路,而执着于自己的愚见(当然也不全是错,也有收获),最后还是走上了老师指导的方向!


诸位,如果你们有个好的老师、高人指导,那是极为幸福的事情,一定要珍惜!


PS: (2011年)《编写高质量代码--web前端修炼之道》这本书对我前端方面的能力提升帮助非常大; 同时也感谢作者: 阿当,在我成长道路上的一些指导和帮助;


PS: 现在互联网平台很发达,在学习视频课程、阅读技术类书籍、技术资料的时候,建议可以尝试联系一下作者(或译者);很多技术大牛还是很乐意给一些建议和指导的<致敬>;


学会听取建议、做出自己的判断

3年后,厚着脸皮请教老师接下来该学点啥能让薪资再增长一些,对未来有帮助; 老师给了一个方向: “Web GIS”,这一次照做了,掌握了一些Gis相关的基础,了解了Arcgis for javascript的常用方法等,结合近期的招聘,我觉得这算是很好的扩展了自己的选择;


PS: 建议菜鸟多向行业内的大牛请教,向身边段位高的朋友、同事多请教;


拥抱变化



互联网变化之快,技术更新之快,已经让很多人发出"学不动"的呼喊,但是我想说的是,只要你还想吃这碗饭,学不动还是要学;



yu6.png


学习&&提升

记得入行时前端面试:

- 会不会处理IE6、IE8兼容,有没有写过hack

- DIV + CSS 怎么实现div的垂直居中和水平居中,有几种实现方式

- 块级标签和行内标签的区别

- jQuery的prop方法和attr方法的区别

- Ajax有没有用过

- 会不会PS切图?gif和png的区别

- 什么是闭包?举个栗子


再后来学习了: 


- Bootstrap (不用了)

- AngularJs \ BackboneJS (不用了)

- requireJs \ seajs (不用了)

- grunt \ gulp \ bower(不用了)

- 响应式布局 (几乎不用了)


现在用的Vue \ React 也写了有好多年了,我想很快也会被新的所替代吧;

18年花了接近一万大洋购买了珠峰架构的课程,系统的学习了几个月,算是第二次技术比较大的提升吧,当然收入也相应的提高了一些;


PS: 想分享的是,很多技能可能生命周期很短,但是,身处当下我们还是要去积极学习,哪怕后来不用了,但是里面的一些思想会给我们未来某个时候带来很多帮助(懂得Bootstrap的设计思想就容易理解less\sass的使用,看到ElementUI、AntD等就一看就懂);


PS: 决定工作岗位、薪资的技术只是一部分,切勿过于迷恋于某个技术,跟随时代、拥抱变化,市场才是决定二者的最重要的因素!


运动&&养生

说点轻松又严肃的,各位看官,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10年的老菜鸟目前除了颈椎不舒服(怪手机不怪写代码)外,其他的还好,论加班还能跟年轻人一战,哈哈哈! 这当然得益于过去多年的习惯:


- 经常跑步、爬山、健身;

- 很少胡吃海喝,水果吃的多,烧烤啤酒几乎不碰;

- 每天吃饭不吃饱,原则上是不饿就行;


PS: 建议大家适当的增加运动; 如果歇了很久,要启动你的小马达,要慢慢来,勿操之过急; 最重要的是坚持;


"舍"&&"得"


舍得之间品味人生,舍得之间自有方寸;然而,舍 && 得又何其的难;



- 菜鸟期间的我是舍不得花钱买课程学习的,心疼钱啊; 后来受朋友影响开始花钱去买课程,花钱找老师学习(有的技能人家凭什么告诉你呢?),发现自己的进步突然就快了很多、收获也很大(为什么工作后就不舍得花钱学习了?);


- 知识就是金钱,如今我们知道听歌、追剧都要买VIP,为什么找工作的时候不知道购买VIP呢(我好多朋友、同事上BOSS刷招聘说每天都是那几个,殊不知买了VIP后消息就多了很多,你都没购买服务,招聘APP凭什么给你最新的资讯呢?)


- 工作、学习之余一定要花点时间去陪陪家人、运动、多走一走(哪怕是带小孩玩、哪怕去公园晒晒太阳、去商场逛逛看看美女),工作、技术很重要,人生的全部还有很多;工作是个弹力球,掉下去还有机会弹起来,而身体、家庭是玻璃球,要是碎了那就。。。


踏平坎坷成大道,路就在脚下

- 说了那么多,此刻会想什么呢? 代码要一行一行的写,日子还得一天一天的过,我曾因为负债累累(每个月却只发一次工资)而着急,然急又能如何,倒不如平静以对,正如《论语》中有云: "吾尝终日不食 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 环境不友好,是不是就没有机会了? ----当然有机会,当然有路可走! 

- 路在哪? ---- 路在脚下


前端的路该怎么走


各位,我们看到招聘APP上前端岗的需求量比往年同期少很多,这个是事实;与此同时企业还是有各种各样的需求的; 2023年了,还是以过去的思维去看(劳资会Vue 、 React),无异于缘木求鱼,那一定会让你感动悲观;何不换个思路、换个角度呢?



- 大前端方向还有很大空间: Vue\React + Flutter(或类似) + 小程序,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 前端 + GIS(或3D),观察BOSS上关于Webgis的招聘就知道了,如果能先于大多数人掌握了GIS、3D方面的知识,那选择是不是广阔了很多,正所谓: "有心栽花花不开 无心插柳柳成荫",何必要拘泥于某一种形态呢


- 前端架构师也是一些技术深度追求者的方向


(个人在二线城市,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对Boss上岗位、薪资变化的观察,提出的拙见,欢迎批评、指导)


结语


- 强哥说了:“风浪越大鱼越贵”,挑战与机遇共存,我们应当在大变化的浪潮中调整自己的帆,拥抱惊涛骇浪和变化,磨砺出终身就业的能力!



  • 不要给自己贴标签(强哥:“我就是个卖鱼的”),现在的处境不代表未来没有机会、希望(到强盛集团);


- 编码之路上是: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 人生道路上需要另一种气度《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


作者:风雪中的兔子
来源:juejin.cn/post/7220800667589197885
收起阅读 »

时光里能否开出花

时光里能否开出花 昨天偶然翻出了一个老电影《何时是读书天》,有人会觉得压抑而难以理解,有人会关注里面的狗血情节。每个人的故事虽然都不同,但是归宿终究还是回到一条道上--如何让自己幸福。 似乎情感文章不应该发到技术圈,作为一名技术人,每天最多的事大概就是用充沛的...
继续阅读 »

时光里能否开出花


昨天偶然翻出了一个老电影《何时是读书天》,有人会觉得压抑而难以理解,有人会关注里面的狗血情节。每个人的故事虽然都不同,但是归宿终究还是回到一条道上--如何让自己幸福。


似乎情感文章不应该发到技术圈,作为一名技术人,每天最多的事大概就是用充沛的精力设计项目,规划项目,反思项目。但自然和世界不是人造事物,作为一个人,在生活和人生上始终要屈从于人类最原始的感情。


回顾


从毕业到现在,感觉就是一眨眼的事,但好像经历了很多。一开始每天想的是coding,怎么处理扩展性最好,一般在工作时间奴鲁推进,最喜欢下班在路上在思想中徘徊,这个节点和那个环节的对接。这样过了一段时间(说不好,感觉我的感受时间被冻结了),仿佛触碰到了瓶颈,感觉成了业务和上游数据生产者的工具,对于被拆解后的一个个任务也感觉到无趣。


还记得我在上学时,那时候会遇到各样的人,很容易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和同学探讨小说《时间移民》,他抛出问题‘如果你不断穿越,到未来500年,一万年,这时候人类实现了意识上传,可以完成任何幻想,你会怎么办。’只是幻想在思想命题‘上帝能否造出一块它举不起的石头’这样的寻找假设漏洞的简单辩论的我,只能空洞地制造一些空泛的回答。那时候我还不明白‘人生的定义’,‘幸福的定义’,好像历史,自然,那些在长河中熠熠生辉的事物,在我的脑中只是一个个概念的字符。


那时候只是简单翻看《乔布斯传》,就以为伟大的产品,创意这些就是一个个文字意思,现在想来,真是无知的幸福。这些堵上多少人的创意才可能推进历史,流传成故事,里面浓缩了怎样的心血、放弃、执着。埋头在选择题,问答题的我,思考意识不到,这样的故事就是你以后的主线,每一次抉择、痛苦和兴奋,甚至连变成故事藏于大山的资格都没有。


当我带着只是‘识别纸质文字大脑’的我,进入工作,人生变成了一副绘声绘色,崇山峻岭的彩色图,不断打破自信而又建立信心,越发感受到我应该认识到‘人生应该是个什么样’。


触碰电影的感受


这部电影故事线就不赘述了,主暗线都很明显。虽然电影名以读书为主旨,但电影里读书的情节只在几个片段,没有主人公一脸淡然地拿着书在晨光或者夕阳下沉思,结合上下文,能看到主角在一个孤独且消沉的环境中抑制着情感捧着书,真如‘一个瘦弱的身子里藏着一个深邃的灵魂’。电影里,送牛奶,收营员这些普通的元素,现在看来有些狗血的故事线,我仍然忍不住和主角共情。不断有人问主角‘你孤独吗’,质疑和打击一直追随主角,甚至结尾你以为获得了幸福,又一瞬间落入谷底。面对‘未来怎么过’的疑问,主人公还是说着‘继续读书’。我压抑着心中的冲动,仿佛感受不同时光相同归途的念头。


我觉得最温馨的就是主人公握着书入睡那一段,此刻‘我‘很平凡(只是一个收银员和一个兼职送牛奶),又不平凡(面对满屋的书,谁能否认我的灵魂?)


我认为最精彩的就是结尾幸福的坠落,有人觉得艺术应该是给以人希望满足,但圆满结局的艺术映照在现实总是个例。尽全力抓住也不到才是常态,怎么走下去?这就是真实的艺术给我这类历经了社会法则洗礼的人的共鸣。


前后又看了两遍,仍然感觉意犹未尽,沉溺在这个我赋予自己感受的梦呓中,始终无法回转。


结语


克制,传统,礼节,在这个文化内敛的国度上,组成了我‘做一个学生’的前半段旅程,接着坐在这个不断重组的人生列车上,经历起伏旋转,在书中我迸发了情绪。


面对纷至沓来地时代变幻,无论是框架迭代还是AI变革,努力是普通人的必需品。但另一方面,心中压抑着的情感,可能需要感受另一段情感发泄。


愿你我都能像电影里的主人公,坚韧的人生里开出一朵花。


小记



看起来普通的文字,可能很多人就像看一个故事。只有讲述者才晓得说出来有多么不易。因为信息的快速传播,人们失去了对文字的敬畏,以为那不过是一个个文字,正是这样才组成了鲜活的人生。想起欧阳修每读朋友的信,总要焚香净手。是时代塑造了人,还是人推进了时代?




在感觉无光的那一段旅程,我想拾起信心,但又重新被自己打破。我碰见了《被讨厌的勇气》,真的是欲罢不能。它并不能一瞬间改变人,在面对列车跌宕,仍然会俯下身去,但我认为我心中仍然如花。推荐时刻处于自我怀疑的人读一读。不能说技术人的圈子很小,但是一般的技术人执拗于自己的逻辑,期盼着向外界伸出触角,又因为担心被拒绝,最终被局限在自我的心灵空间里。建议这类处境的人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一下阿德勒心理学,我们不是负担着‘原罪’的人。


作者:用户6970670035699
来源:juejin.cn/post/7238443713873559607

收起阅读 »

如何应对核心员工提离职?

最近一年互联网行情不好,很多大厂都在裁员,但裁员并不是不要人做事了。原来你这个岗位10个人做,企业有钱赚养得起,现在企业不怎么赚钱了,只能养4个人了。那么会有六个被裁掉。这时候对企业价值最大的4个人会被留下。也许因为人更少了,反而工资还会有所提升。 越是大公司...
继续阅读 »

最近一年互联网行情不好,很多大厂都在裁员,但裁员并不是不要人做事了。原来你这个岗位10个人做,企业有钱赚养得起,现在企业不怎么赚钱了,只能养4个人了。那么会有六个被裁掉。这时候对企业价值最大的4个人会被留下。也许因为人更少了,反而工资还会有所提升。


越是大公司,人员越冗余。开掉一批人对项目进度影响其实不大。但如果掌握核心技术的员工离职,可能项目真的就黄了。


我朋友老张最近就跟我抱怨他公司技术能力最强的哥们要离职。根据他的描述,这离职的哥们属于1个打10个那种。公司里有些问题只有他能解决,公司一直想要培养个接班人,但大多数都只学到了点皮毛。现在就问我该怎么办?所以,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企业最怕的就是最优秀的那批员工离职。而且这部分人只要提了离职基本上就很难挽回了。


为什么会离职?


为什么环境这么差,还有人会主动离职?因为环境再差,总有一些企业还在招人,越是对能力要求高的岗位,越难招。所以,那些真正优秀的人才是不用担心工作问题的。


马云曾说员工提离职,就两个原因,钱给少了,或者心受委屈了。其实还有一类,是工作不能给自己带来成长了。 很多人对工作追求的是成长,是获得尊重、获得一些更高级的意义。你想要挽回对方,首先得弄清楚对方离职的原因。不过这种时候,大概率已经找我下家了。


PS:绝不建议大家裸辞,除非你是准备离职后休息两月。但就算要休息两月,也记得找人把社保交了,别断社保哈。


能不能留下来?


不管对方是否找好下家,作为公司管理者还是要去做努力争取对方留下,万一对方还没有跟下家确定好,只是有意向呢?所以在对方提出离职后,不要去做正式离职沟通。先找理由拒绝,然后约个时间私下里做一次沟通。可以找个地方,边吃饭边聊天。


在这个私下沟通的场景下要表示不希望对方离开,要是遇到了什么难处可以如实说。如果是薪资这块问题,差别太大你可能拿不定主意。但如果是因为什么工作太忙,家里事情很多这类问题。完全可以拍板让对方调整工作时间。


这里我讲一个案例,以前有个朋友跟我说,公司太卷了,最近感觉身体不行了。所以准备离职换个轻松点的工作环境?我说:“啥叫轻松点的工作环境”


他说:"每天能正常下班,不用经常加班熬夜。这样我就能有更多时间睡觉,还能抽出一部分时间出来健身啥的。"


我问:“那为什么不在现在公司里就调整下工作时间呢?”


他说:"公司这么忙,我要这么做,老板估计也会开了我的"。


我反问说:“你都要离职了,还怕他辞退啊”


就这样过了一年,对方也没离职,工作也没耽误。工作时间越长并不表示工作效率越高。我真的建议很忙的人能抽出一部分时间来冥想,每天10多分钟就行,让自己脑袋空一下。你会获得很多不一样的收获。


需要我做什么?


如果对方已经下定决定要走了,那么还可以问对方,现在自己能够做点什么。如果对方希望早点走完流程,那就帮忙让流程走快点。当然,流程走快了,后面接手人肯定会有问题还会请教你,这点可以直接说。


如果对方对未来也有迷茫,有犹豫。那么作为管理者,你肯定也有着丰富的见识,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话,帮助对方去分析利弊,提供建议参考。


员工离职,特别是核心员工离职,管理者可能会有点生气。毕竟会影响到自己的项目。但把格局放大,未来就没有再合作的机会?现在很少一个人会在公司呆一辈子。人来人走是平常。现在离开,未必不会再回来。虽然现在留不住人,但我可以留心。你以真诚待人,别人也会真诚待你。


我记得在《联盟》这本书里说过,很多大公司都有前员工联盟,公司里有专门人进行管理。好处很多。


首先前员工可以为企业带来声誉和良好的社会效应;


其次前员工可以给企业引进人才;


再次前员工还能给企业带来更多新的行业信息。


甚至公司一些新的产品都可以给到前员工试用,你找其他人还需要培训,前员工就不需要。


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我们是一起战斗过的战友。不管企业有没有正式组织,都应该常联系。


有什么办法能避免核心员工提离职?


1. 上工治未病,最好的方法就是不给对方提离职的机会。


离职过的人都知道,从想离职到提出离职,中间是有很长的时间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总会露出一些异常的行为。比如,开始抱怨公司的某件事情;在一些以前经常发表建议的场景下,变得不爱沟通,该怎样就怎样吧;工作没精神,不再主动推进某些工作等等。反正总会有点异常。作为管理者,如果你不能提前发生这些异常,那是失职了。你可以说自己很忙,但再怎么忙,都要抽出时间来关注这些核心员工。不仅仅是工作状态,还有家庭状态。你要是真关心员工,什么问题都好解决。


2. 把核心员工跟项目收益做强绑定,增加离职成本。


管理者不仅要会画饼,还要会分饼。如何分饼决定了饼的大小。既然都说对方是核心员工了,那么就应该让对方享受到同样的待遇。公司现在没这么多钱没关系,拿出部分期权、股权总可以吧。做成了,大家一起赚钱,失败了,是我们没做好,咱也认。


3. 核心员工要离职创业?行。我投资


核心员工如果愿意舍弃这么好的收益去创业,那么作为公司为什么就不能参与进去呢?既然挡不住,那我就不挡了。我大大方方的把投资方案公布出来。你想离职创业?可以,有好项目,我们公司愿意做你的天使投资人。如果项目真的好,那么公司赚了。如果项目不好,帮对方分析弊端,也许对方就

作者:石云升
来源:juejin.cn/post/7141021800624095246
不离职了。都是好事。

收起阅读 »

项目开发过程中,成员提离职,怎么办?

之前写过一篇《如何应对核心员工提离职》反响特别好,今天做个延展篇,在项目过程中,员工突然提离职,我们有什么办法让项目按时按质的上线。 项目做多了,总会碰到这种情况。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解决项目问题的分析方法:从问题本身、环境、问题的主体三个方面去思考解决方案。 ...
继续阅读 »

之前写过一篇《如何应对核心员工提离职》反响特别好,今天做个延展篇,在项目过程中,员工突然提离职,我们有什么办法让项目按时按质的上线。


项目做多了,总会碰到这种情况。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解决项目问题的分析方法:从问题本身、环境、问题的主体三个方面去思考解决方案。


通常情况下,一个员工向上级提出离职,那意味着他已经下决心走了,你留得住人,留不住心。而且这段时间,最好别派太多活,他只想早点交接完早点离开。


我们试着从环境、问题本身、问题主体三个方面来思考解决方案。


  • 环境从问题发生的环境看,如果我们有一个好的氛围,好的企业文化。员工会不会突然突出离职?或者哪怕提出离职,会不会给我们更多一点时间,在离职期间仍然把事情做好?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管理者可以尝试从问题发生的上游解决问题。
  • 提前安排更多的资源来做项目,预防资源不足的情况发生。比如整体预留了20%的开发时间做缓冲,或者整体安排的工作量比规划的多20%。

问题本身


从问题本身思考,员工离职导致的问题是资源不够用。

  • 新增资源,能不能快速找到替代离职员工的人?或者我们能不能使用外包方式完成需求?跟团队商量增加一些工作时间或提高工作效率?
  • 减少需求,少做一些不是很重要的需求,把离职员工的需求分给其他人。


这2个解决方案其实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离职人员的代码是遵循编码规范的,这样接手的人才看得懂。否则,需要增加的资源会比原来规划的多很多。这种问题不能靠员工自觉,而应该要有一套制度来规范编码。


问题的主体


我们不一定能解决问题,但可以解决让问题发生的人。这样问题就不存在了。比如,既然问题出现在张三面前,那就想办法搞定张三,让他愿意按计划把项目完成。如果公司里没人能搞定这个事,这里还有另一个思路,就是想想谁能解决这个问题,找那个能解决问题的人。


从环境、问题本身、问题的主体三个维度来分析,我们得到了好几个解决方案。我们接着分析哪种方案更靠谱。


解决方案分析


方案一,从环境角度分析,让问题不发生。这种成本是最小的。但如果问题已经发生,那这个方案就没用了。


方案二,在项目规划的时候,提前安排更多资源。这招好是好,但前提是你公司有那么多资源。大部分公司都是资源不足。


方案三,新增资源,这个招人不会那么快,就算招进来了,一时半会还发挥不出多大的价值。请外包的话,其实跟招人一样,一时半会还发挥不出多大的价值,成本还更高,也不适合。至于跟团队成员商量提高工作效率或者大家加个班赶上进度,这也是一个解决方案。不过前提是团队还有精力承担这些工作。


方案四,减少需求。这个成本最小,对大部分公司其实也适用。关键是需求管理要做好,对需求的优先级有共识。


方案五,解决让问题发生的人。这个如果不是有大的积怨,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案。对整个项目来说,成本也不会很大,项目时间和质量都有保证。


项目管理里有一个生命周期概念,越是在早期发生问题,成本越小。越到后期成本越大。所以,如果让我选,我会选择方案一。但如果已经发生,那只能在四和五里选一个。


实战经验


离职是一场危机管理


让问题不发生,那么解决之道就是不让员工离职。尤其是不让核心骨干员工提离职。离职就是一场危机管理。


这里的本质的是人才是资产,我们在市场上看到很多案例,很多企业的倒闭并不是因为经营问题,而是管理层的大批量流失,资本市场也不看好管理层流失的企业。了解这点,你就能理解为什么人才是资产了。所以对企业来说,核心员工离职不亚于一场危机。


下面分享一个危机管理矩阵,这样有助于我们对危机进行分类。


横轴是一件事情发生之后,危害性有多大,我们分为大、中、小。纵轴就是这件事发生的概率,也可以分为大、中、小。然后就形成了九种不同的类型。



我自己的理解是,有精力的话,上图红色区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如果精力有限,就关注最右边那三种离职后,危害性特别大的员工(不管概率发生的大小)。要知道给企业造成大影响的往往是那些发生概率小的,因为概率大的,你肯定有预防动作,而那些你认为不会离职的员工,突然一天找到你提离职,你连什么准备都没,这种伤害是最大的。


理论上所有岗位都应该准备好”接班人“计划,但实际上很多公司没办法做到。在一些小公司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这个岗位人员离职,还得现招。这不合理,但这就是现状。


公司如何管理危机?


好,回到公司身上,公司如何管理危机?


第一,稳住关键性员工,让员工利益和公司利益进行深入绑定。


那些创造利润最大的前10~20%的员工,就应该获得50%甚至更高的收益。当然除了金钱上的激励外,还要有精神上的激励,给他目标,让他有成就感等等。


第二,有意识地培养关键岗位的接班人或者助理。


比如通过激励鼓励他们带新人、轮岗等等


第三,人员的危机管理是动态变化的,要时不时地明确团队各成员的位置。


比如大公司每年都会做人才盘点。


第四,当危机真的出现后,要有应对方案。


也就是把危机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比如,项目管理中的planB方案,真遇到资源不够,时间不够的情况下,我们能不能放弃一些不重要的需求?亦或者能不能先用相对简单但可用的方案?


离职管理的核心是:降低离职发生的概率和降低离职造成危害的大小。


离职沟通


如果事情已经发生了,管理者应该先通过离职沟通,释放自己的善意。我会按照如下情况跟离职员工沟通


第一,先做离职沟通,了解对方为什么离职?还有没有留下来的可能,作为管理者有什么能帮他做的?


第二,确定走的话,确认下对方期望的离职时间,然后根据公司情况,协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离职时间点。不要因为没有交接人,就不给明确时间。


第三,征求对方意见,是否需要公布离职。然后一起商量这段时间的工作安排。比如,你会坦诚告知会减少工作量,但哪些工作是需要他继续支持的。希望他能一如既往地高效完成工作。


第四,如果还没有交接人到岗,最好在一周内安排人员到岗,可以考虑内部换岗,内招、猎聘等手段尽快让人员到岗。


第五,如果已经到离职时间,但还没有交接人,作为公司管理者,你就是最好的交接人。在正式交接工作之前,要理清楚需要哪些相关的资料,做好文档分类。如果实在对离职员工的工作不了解,可以让离职人员写一封日常工作的总结。


如果做完这些,离职员工还是消极怠工。作为管理者能做得就比较有限,可以尝试以下几个方法


1、再进行一次沟通。表明现在公司的情况,希望他给予支持。


2、看看自己能给予对方哪些帮助,先把这些落实好。比如写推荐信。另外有些公司入职的时候会做背景调查,这也是你能够帮助到他的。


3、如果你有权利,可以跟离职员工商量是否可以以兼职的方式来完成后续工作。这种方式对大家都好,他可以早点离职,你也不用担心因为时间仓促招错人。


如果做完以上这些还不行,那么就考虑减少一些需求,用更简单的方案先用着,后期做迭代。至于说让团队加班加点赶进度,这个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来定。


总结:今天给大家分享了一个简单分析问题的方法。然后重点聊了一下项目成员突然要离职,项目负责人有哪些应对方案。如果你看完有收获,欢迎留言讨论。


作者:石云升
来源:juejin.cn/post/7147319129542770702
收起阅读 »

我裸辞了

前言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已经23岁了。今年是我工作的第4年,入职现在的公司也2年了。完成了2年前定下的目标,成功弥补了自己项目上的短板以及技术深度的不足。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我决定裸辞,向下一个目标出发。 为什么离职 有位企业家曾说过,员工离职就两个原因...
继续阅读 »

前言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已经23岁了。今年是我工作的第4年,入职现在的公司也2年了。完成了2年前定下的目标,成功弥补了自己项目上的短板以及技术深度的不足。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我决定裸辞,向下一个目标出发。


为什么离职


有位企业家曾说过,员工离职就两个原因:



  • 工资没给够

  • 心受委屈了


其实,去年7月份的时候,我就萌生离职想法了,那个时候公司做了制度改革,将入职时谈的薪资进行了拆分,拆了20%出来做绩效。



  • 升职加薪按照每月的绩效考核,取出平均分,超过85分才有机会

  • 请假回来后,需要通过加班把你请假所耗费的工时补回来,否则扣绩效分

  • 上班忘记打卡直接扣全勤奖300块(全勤奖是算在入职时所谈的薪资里)

  • 下班忘记关显示器扣绩效分

  • 工位上吃东西扣绩效分


绩效制度推出后,一改再改,条件越来越苛刻。


想拿到B绩效你必须卷起来,超时超额完成任务(加班加点完成手头工作),请假(事假、病假)回来后,需要自己通过加班来把工时补回来。



制度刚推出来的时候,我就打开了boss直聘开始看机会,刷了2周,联系了很多家。最终就1家收了我简历,最后约了面试,其他的要么是送达,要么是已读未回。



到了面试当天,是前端主管面的我,问的更多的是项目相关的问题,问了一些js相关的问题以及基础的数据结构和算法,我都回答的不错。前前后后聊了1个多小时,面完后hr就过来跟我聊了下,他问了我三个问题:



  • 刚才的面试感觉怎么样?

  • 你觉得我们的产品怎么样?

  • 你还有什么想了解的吗?


这些问题回答后,他就说:那行,今天的面试就到这,后面合适的话微信通知你进行复试。他把我送出公司后,正好看到了那个面我的前端主管在等电梯,我跟他打了招呼,在电梯上简单聊了下,他问我现在还在不在职、现在的公司在哪里、住在哪里。电梯下到1楼后,他去买咖啡了,我跟他道了别。


回去后,过了两天也没有复试的消息,我就主动发微信问了hr,他给我的结果是:能力尚未达到高级🤡



还是怂了


那场面试得到结果后,我就在自己的群里跟群友聊了下这件事,他们说,这或许只是一个委婉拒绝你的理由,市场上人太多了,可能有人要价比你低。很多群友都说很难,互联网寒冬,他们也在boss直聘上联系了很多,也都是已读未回和送达,面试机会寥寥无几。


看到这么多群友说难,我心里也打起了退堂鼓,要不就再等等吧,我本本分分做事,做好自己的工作,只要能拿到自己正常的薪资就行,先不跳了,等市场好些了再跳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时间来到今年3月份,领导给我发放当月考核表的时候,本来能拿到B绩效(组里来了新人,是我在带,给我加了绩效分),但是,他又从其他地方扣掉了这些分。


这波操作触及到我的底线了,不能再忍让下去了。我还是走吧,想到公司制度规定了每年4月份会有一次薪资涨幅,如果我现在走的话,有点不划算,那就等5月15日拿到涨幅后的薪资再提离职吧。临走前把薪资base提升一点也挺好的。



很多群友也在劝我三思,今年的市场行情比去年还差,还是建议骑驴找马,找到了再辞职。




不过,我觉得行情差就差吧,我的条件本来就很差了(对我过往不了解的读者可以阅读我的另一篇文章:一枚19岁程序员的自学之路),再差又能差到哪里去呢,我始终坚信自己的努力总有一天会得到回报的,天无绝人之路。



提出离职


时间来到2023年5月15号,薪资没有得到增长。我的期望没有如期而至,不过无所谓了,裸辞吧。



跟领导在大会议室聊了5分钟左右吧,开场白说完后,他说:我猜到了,其实去年制度改革后,我就知道公司留不住你了。说说理由吧。


我:主要有两点吧,制度和薪资,绩效薪资这个制度本身没有问题,但是我觉得它应该是在我入职时所谈的薪资之外。


领导:行,了解了,你更希望薪资是固定的对吧。那你期望薪资能涨到多少?


我:说了我的期望


领导:我们公司的制度你也知道,薪资的涨幅很小的。那你打算什么时候走?


我:按照制度来吧,一个月后走。


领导:行,好聚好散嘛。


再然后就是说了一些我手头上还有哪些工作,虽然提了离职,但是工作上可不能懈怠摆烂之类的话,讲完后,就结束了这场谈话。


寻求内推


感谢各位读者阅读本文,如果你们公司有前端开发岗位在招聘的话,可以内推我下我🤗。


我的联系方式:



写在最后


至此,文章就分享完毕了。


我是神奇的程序员,一位前端开发工程师。


如果你对我感兴趣,请移步我的个人网站,进一步了解。



  • 文中如有错误,欢迎在评论区指正,如果这篇文章帮到了你,欢迎点赞和关注😊

  • 本文首发于神奇的程序员公众号,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作者:神奇的程序员
来源:juejin.cn/post/7233407035772616763
收起阅读 »

咱不吃亏,也不能过度自卫

这次我谈谈不吃亏的一种人,他们不吃亏近乎强硬。这类人一点亏都不吃,以至于过度自我保护。 我们公司人事小刘负责考勤统计。发完考勤表之后,有个员工找到他,说出勤少统计了一天。 小刘一听,感觉自己有被指控的风险。 他立刻严厉起来:“每天都来公司,不一定就算全勤。没打...
继续阅读 »

这次我谈谈不吃亏的一种人,他们不吃亏近乎强硬。这类人一点亏都不吃,以至于过度自我保护。


我们公司人事小刘负责考勤统计。发完考勤表之后,有个员工找到他,说出勤少统计了一天。


小刘一听,感觉自己有被指控的风险。


他立刻严厉起来:“每天都来公司,不一定就算全勤。没打卡我是不统计的”。


最后小刘一查,发现是自己统计错了。


小刘反而更加强势了:“这种事情,你应该早点跟我反馈,而且多催着我确认。你自己的事情都不上心,扣个钱啥的只能自己兜着”


这就是明显的不愿意吃亏,即使自己错了,也不愿意让自己置于弱势。


你的反应,决定别人怎么对你。这种连言语的亏都不吃的人,并不会让别人敬畏,反而会让人厌恶,进而影响沟通


我还有一个同事老王。他是一个职场老人,性格嘻嘻哈哈,业务能力也很强。


以前同事小赵和老王合作的时候,小赵宁愿经两层人传话给老王,也不愿意和他直接沟通。


我当时感觉小赵不善于沟通。


后来,当我和老王合作的时候,才体会到小赵的痛苦。


因为,老王是一个什么亏都不吃的人,谁来找他理论,他就怼谁。


你告诉他有疏漏,他会极力掩盖问题,并且怒怼你愚昧无知。


就算你告诉他,说他家着火了。他首先说没有。你一指那不是烧着的吗?他回复,你懂个屁,你知道我几套房吗?我说的是我另一个家没着火。


有不少人,从不吃亏,无论什么情况,都不会让自己处于弱势。


这类人喜欢大呼小叫,你不小心踩他脚了,他会大喊:践踏我的尊严,和你拼了!


心理学讲,愤怒源于恐惧,因为他想逃避当前不利的局面


人总会遇到各种不公的待遇,或误会,或委屈。


遇到争议时,最好需要确认一下,排除自己的问题。


如果自己没错,那么比较好的做法就是:“我认为你说得不合理,首先……其次……最后……”。


不盲目服软,也不得理不饶人,全程平心静气,有理有据。这种人绝对人格魅力爆棚,让人敬佩。


最后,有时候过度强硬也是一种策略,可以很好地过滤和震慑一些不重要的事物。


作者:TF男孩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196678344573173816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一位程序员,做了一个浏览器插件,赚了 4 万美元

序 今天分享的是一个能为开发者带来 4 万刀收入的浏览器插件 ReaderMode;这又是一篇旧文, 4 万刀已经是前年(2021 年)的事了。 这个插件花了 8 个月时间累计营收 1 万刀,但仅仅一年多后,累计收入就翻了 4 倍。听起来好像不太真实,但看完你...
继续阅读 »


今天分享的是一个能为开发者带来 4 万刀收入的浏览器插件 ReaderMode;这又是一篇旧文, 4 万刀已经是前年(2021 年)的事了。


这个插件花了 8 个月时间累计营收 1 万刀,但仅仅一年多后,累计收入就翻了 4 倍。听起来好像不太真实,但看完你可能会对浏览器插件市场有不一样的看法。


想法 → 第一版上线


最早,一位马来西亚的程序员 Ryzal 在筹划着做个小产品来赚点生活费;基于他日常的观察认为浏览器插件是一个可以比较低成本的快速验证想法的方式,所以就决定在插件领域下工夫;在看完一圈插件,然后结合自己平时浏览网页时对各种广告以及乱七八糟排版的不爽,于是就想一个可以让用户无干扰、沉浸式阅读文章的插件应该会很受欢迎。


本来就是想着可以快速验证想法,他马上就开始了;只花了一个周末,就出了 MVP 版 - 最小可行产品。


把 MVP 发给了几个朋友和群组里,打算着是收集一些用户的吐槽和建议。结果竟然有几个人直接付费购买了 pro 版。



浏览器插件也有人愿意付费?!



国内可能比较少见,但在国外需要付费使用的插件还是挺常见的。很大程度也是海外用户付费意愿比较强的缘故,更多的内容在上一篇《为什么开发者应该多关注海外市场》有展开详谈。


商业模式


ReaderMode 采用的商业模式是 freemium,大白话说就是基础功能免费使用,高级功能付费使用。Freemium 是国外 to C 的产品比较主流的商业模式了,比如 Notion, Slack, Dropbox 等。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用户没有心理门槛,有点好奇心的小伙伴都可能会试试(反正不花钱)。这样基础用户量就有了,但凡你的产品是有亮点的(即使是免费的功能),就会有一批忠实用户;这些忠实的用户会帮你转发,推荐给更多的用户,这就是口碑传播 word of mouth (WoM)。WoM 传播未必是最快的,但是一定是转化效率最高的传播之一。


用户基数大了,自然就会“漏斗”出付费用户了。


可以说 freemium 模式下的免费用户是营销推广的利器;其实从财务角度来看,你可以把免费版的投入(时间、精力、钱等)看作是市场推广费用。


从这个角度来思考免费档的功能以及其设计能创造出更高的 ROI。


Soft launch


回到时间线上,Ryzal 根据 beta 用户的反馈做了一些调整,花了一个月时间才把产品打磨到可以对外发布的程度。


在正式发布之前,他还做了一次叫 soft launch,就是在自己个人的渠道小范围地做一次宣发。这也是国外独立开发者比较常用的发布策略。其目的有多层:



  • 二次验证需求

  • 获得更多的关注者

  • 压力测试

  • “大家来找 bug“

  • 为正式发布暖场


这是 Ryzal 当时 soft launch 发的推;留意他还提供了个 8 折优惠码吸引早期试用用户。


image.png


这次 soft launch 算不错,给 ReaderMode 带了 100 多位用户。顺势他在这条推下面做了个小调研:


image.png


很明显这是为了在 ProductHunt 上面做正式发布做准备了;前面提到的为正式发布暖场的意图也在这里显现出来了。


为什么在 PH 的正式发布那么重要?还需要暖场?


ProductHunt launch


首先,PH 是什么?



PH 是一个新产品发现平台。提交新产品的方式可以是创造者自己提交,或者是用户自己发现了好用好玩的产品提交到平台。



由于平台每天都会收到的数十条新品提交,为了鼓励优质的产品,他有一个排名机制;这个排名的依据是当天新产品的 upvote(可以简单理解为点赞)数量。


PH 的流量非常大,如果能在当天的发布排名中占到前 5,带来的曝光是非常可观的;更不用说如果进入前 3,还会有专门的徽章。


image.png


之前分享的独立设计师独立开发者案例,都是在 PH 获取早期用户。对于初创产品,把发布节奏和细节把控好,产品冷启动的问题可能一下子就解决了,随之还带来一大拨免费 PR 流量。


其实,不仅是独立产品、创业公司,就连大公司也会把新产品提交到平台,可见 PH 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之大。


从 0 到 2000 美元


Ryzal 把发布的内容都准备好后,在 PH 上正式发布并顺利地拿下来了当天的最高赞。


image.png


ReaderMode 的 PH 链接


更加幸运的是,不仅 PH 的创始人 Ryan(推特大 V)为其推广,连 LifeHacker 这种大媒体都留意到了这个产品并对其作出了报导。


短短发布后的 24 小时内,这个产品就收了 2000 美元;而这离写下第一行代码应该只有不到 2 个月的时间。


再次证明了,产品力本身就是最好的营销技巧。


增长到 40,000 美元


整体下来从发布到 5000 用户,两周时间,没花一分钱。有了一个成功的 PH 发布,带来近 10 家媒体(可能实际更多)的曝光,这个产品已经有不少 credibility 了;3 个月后,1 万用户达成。


image.png


截止至 2021 年 5 月左右的收入,总计 4 万多刀,分两部分组成。



  1. 一部分产品的直接收入:


image.png



  1. 另一部分是通过一些 deal sites(比如 AppSumo)的收入:


image.png


接下来就躺赚了?


不存在的,这是许多开发者对做独立产品的一个误解。


事实上,Ryzal 在 PH 发布后的第二天就开始了新一轮的迭代。今天,ReaderMode 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插件了,而是一个



All-in-one reading, bookmarking, highlighting and research app.



所以,开发者们码起来、迭代起来!


作者:强生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29126088227962936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内向性格的开发同学,没有合适的工作方法是不行的

一、背景 做软件开发同学的从性格上来说有两类人:外向的、内向的。 外向的人在工作中擅长交流,内向的人在工作中善于总结,两种的人都是开发团队需要的。 外向的人在工作中善于活跃团队内的气氛,逐渐走向技术管理路线,带领团队走的更远,控制开发目标与路线;内向的人更擅长...
继续阅读 »

一、背景


做软件开发同学的从性格上来说有两类人:外向的、内向的。


外向的人在工作中擅长交流,内向的人在工作中善于总结,两种的人都是开发团队需要的。


外向的人在工作中善于活跃团队内的气氛,逐渐走向技术管理路线,带领团队走的更远,控制开发目标与路线;内向的人更擅长观察,容易成为团队的定心骨,逐渐走向技术专家路线,肯研究肯花时间提高自己。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内向人前期的成长尤为重要,合适的工作方法和习惯也会提高在团队中的地位,而不是单纯的低头干活,本文分享下自己的经验,不一定对希望对大家有参考。


不同的性格的人,具有不同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和生活习惯,对于软件开发这个职场环境来说,内向性格不是劣势,很多人外表看着外向,其实潜意识也有很多内向性格的特征。


内向也是人的宝贵的一面,有时也是能力优势的一部分(如善于深度思考等),如果让自己掌握外向同学的行动方式,逐渐的做出改变,会更好。



二、现状


 刚毕业不久进入到职场中工作的毕业生,如果性格是外向的,那么他其实问题并不大,很多的时候,可以快速调整自己,并被其他人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而内向性格的毕业生,如果在职场中没有主动去做某些工作和承担哪些职责,或对自己目前的工作状况没有及时调整和改变,就会造成成长缓慢,有的人会出现明明自己每天努力学习,却还是工作中那个让同时感觉能力最差的,导致经常没有分配到核心的开发工作,长此以往,消极的各种状态就出现了。


比如内向性格的毕业生在初入职场中经常会出现如下症状:


1、明知项目组的工作环境和方式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因素,自己不太愿意去参与或评论


2、对开发整体流程和环节不清楚,及需求的判断有问题,需求频繁改动,代码写了被删除,自己却不敢说,或说了一次被骂以后沉默了


3、项目组缺失技术经理等全流程人员,需求自己理解和功能设计,自己却没有及时吧自己的想法与他人沟通 ,外包团队更明显


4、身边缺乏可以聊天的mentor、同事,自己感觉开发能力无法提升,却一直憋在心里,产生怀疑


5、不知道工作中如何问同事问题,才愿意帮忙解答,持续很长时间未获得同事的信任


6、有时过于逞强,不想让别人觉得自己不行,不会拒绝,实际工作量与评估有差别,导致自己延误工期。



以上的这些问题,可能不止内向性格的人会有,很多外向的人可能也会有,只是在内向性格的人身上更明显而已,如果内向性格的毕业生,明知道自己有这种情况,却不思考解决办法和改变,长时间后自我开始产生怀疑。 职场中,沟通、反馈、改变是很重要的,但是沟通不一定就是说话,反馈不一定是面对面,而改变是一直要持续去做的。 


之前看过一点得到的沟通训练营的视频教程,感觉里面有些技巧是值得大家去学习的,不仅仅是开发类型的同学。


三、经验分享


 下面我分享下,我的一些经验,可能不太对,但是希望可以帮助到看到这篇文章,深有同感的你。 


问题1:内向性格的毕业生,说的话,或者请求别人的东西,别人听不懂怎么办?


 这里先记住一件事情,在职场中,开发者要学会给不懂技术的人员,讲明白事情,要逐渐学会用生活中的事情去类比。


这个真的很重要,当你给不懂技术人讲的多以后,很多人可能都会来请教你关于某件事的理解,这个通常我们和系统的售前、需求人员、产品人员用的比较多,得学会用生活中的例子或故事去告诉他,XX能做,XX不能做的原因是什么。要坚持去练习。 


 对于请教一些人技术问题时,不管是同事也好还是网友也好,要明确自己给他的这个消息,别人是否会听懂,马上给出解决办法,还是别人看到这个问题以后,还要和我交流1小时才能知道是啥意思,这个也是很多有经验的人,不愿因帮助低级程序员的原因,这里分享下请教问题的描述模板: 


我遇到了一个问题或场景:【问题描述】,我想要实现【X功能】,但是出现了【Y现象】,我经过以下尝试:【思路细节】,但是不能解决,报错如下:【报错信息或截图】,或者我使用【关键词】百度,但是找不到答案,请问我该怎么解决或分析。


 而很多时候有经验的人,也会发现你百度的搜索词不对,这个时候,他根据你的阐述可能会告诉你怎么输入比较靠谱的搜索词来解决办法。 


问题2:评估工作计划有时过于逞强,不想让别人觉得自己不行,不会拒绝


这个真的想说,工作前期真的别逞强,没做过就是没做过,不行就是不行,别找啥接口,但是别直接和负责人说这个东西我不会(这个是很不好的,不能说不会,这是明显不相干的意思),比较合适的说法是:这个东西或概念我暂时不太清楚,没接触过过,需要一会儿或下来后我需要去研究下,然后咱们在沟通或者确定一下。 


 而很多内向性格的毕业生,缺少了这种意识,同时安排某项工作任务时,缺少对任务的分解能力和排期能力和工作后排期后的To do List梳理能力,以至于自己5天完成的任务,口头说2天就搞定了。 


 其实这种,前期mentor该给你做个示范分解的操作,或者自己主动问下,如何分解项目的需求和任务。


 而真正开发的时候,每天可能都感觉这里需要加上XXX功能,那里需要加上YYY功能,但是不知道是否需要做,这里我的建议是,把他加入到自己To do List中,然后找个时间和同事去沟通下这个想法,长此以往,同事的心里,你就是一个有想法的人,虽然不善言辞。


 主要就是这里,我们要体现自己的一个工作的对待方式,而不是一直被动接受,不拒绝,不反馈。 


问题3:明显知道产品经理、项目经理等等人员对需求的认识不足,自己闷着不反馈和说话


 很多时候,任务的返工和需求的变更,有一部分是这个原因的,在经验尚少的情况下,自己未能说出自己对这个需求的认识和怀疑,就去搞了,最后大家都不是特别的好,尤其是在产品需求设计初期,包括需求提出者也是理解不够的,这里可能有很多内容其实是你可以提供的服务,也有一些是产品在犹豫使用哪种方式实现的功能,在与你讨论后,觉得你说的又道理,而决定复用你已经有的系统。 


 很多出入职场的同学,觉得没成长也有这方面的一点原因,自己开发的功能,缺少自己设计思想和认知的影子,如果能在当前系统中体现出了自己的想法,时间久了多少成就感会有点提升的。 


要学会做自己负责的模块/功能的主人,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主键养成主人翁的意识


问题4:项目组,当前啥都没有,文档、测试,自己也和别人一样不做改变


 这个也是目前很多公司的现状,但是不代表别人不干,你就不干,这个时候,谁主动,谁就能表现一把,同时,这也是被动让同事主动问你或咨询你的机会。


 比如没有协同的东西,那你能不能自己先装个Confluence Wiki或飞书云文档工具,自己先用起来,然后某个时机在同事眼前展示下,自己基于这个软件形成的技术思考、技术经验、技术记录等等等。


比如没有自动发布或代码质量的东西,那你能不能自己先搞个jenkins、sonarqube、checkstyle、findbug,让自己每次写完的代码,自己先搞下,然后某个时机告诉同事这个东西必须这么写怎怎么样。


 是不是有人又说了,工作没时间搞这些东西,你是不是又在扯皮呢,我只能说起码比你空闲时间自己偷偷学习公司短期内用不上的技术或长时间用不上的东西好吧,至少我能非常快速的获得1个同事的信任、2个同事的信任,从而获得团队的信任与核心工作的委派。


大部分人的想用的技术都是和公司的技术栈不搭边的,至少先把脚下的路走出来。


四、总结


 其实最近几年,发现好像很多人被卷字冲昏了头脑,每天都在想着高大尚的技术点和八股文,导致短期的这个工作没干好,还说没成长,以至于某些情况下还被认为是工作和团队中那个能力最差的,即使做了很多的努力。我想说的是,某段时间点或时期内,至少要把当前工作做好在谈论吧,这个在一些内向性格的人身上会表现的明显一些。


IT行业,很多优秀的人也是内向性格的,掌握了合适方法,会让他们成为内向性格顶端的那批优秀的人群。 


说道性格吧,即使是内向型的,可能针对十二星座还是衍生出不同的人生和结果,每个星座的也是有区别的。而在这里面最突出的我觉得是天蝎座的人群。


身为天蝎座的我,经常会想到那些和我一个星座的大佬们:


搜狐创始人张朝阳、腾讯创始人马化腾、百度创始人李彦宏、雅虎创始人杨致远、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联想集团CEO杨元庆、推特CEO杰克.多尔西、新浪董事长曹国伟。


他们的成长也一直在激励着我。


作者:爱海贼的无处不在
来源:juejin.cn/post/7232625387296096312
收起阅读 »

30 岁了!通过 AI 问答完成了这篇思考文章

大家好,我是 shixin。 岁数越大,越不愿承认自己的真实年龄。前段时间别人问我年纪的时候,我嘴硬的说“二十九周岁”,现在,就只能无奈的说“三十”了。 说来也奇怪,为什么会觉得无奈呢?我想,我是想保留「二十多岁」的青春朝气、心无旁骛,抗拒「三十多岁」的中年危...
继续阅读 »

大家好,我是 shixin。


岁数越大,越不愿承认自己的真实年龄。前段时间别人问我年纪的时候,我嘴硬的说“二十九周岁”,现在,就只能无奈的说“三十”了。


说来也奇怪,为什么会觉得无奈呢?我想,我是想保留「二十多岁」的青春朝气、心无旁骛,抗拒「三十多岁」的中年危机、生活压力。


无论怎样我终究还是和三十岁相遇了,既然逃不掉,那今天就和它聊一聊。


三十岁意味着什么


我拿着这个问题问了 ChatGPT,它根据我的上下文给的回答如下:




可以看到,它给的回答还是蛮好的,基本上道出了现在困扰我的一些点。


三十岁,工作和生活对我的要求更高了。


工作方面,现在需要考虑的比以前更多了一些。除了个人贡献还需要做团队贡献,为自己的小组和整个团队带来更大价值,把自己知道的技术和经验传播给更多小伙伴。


家庭方面,快到要小孩的时候了。理论上三十岁已经年纪不小应该响应国家号召,但无奈生娃养娃的成本太大,还得多奋斗几年才有底气。今年准备先把婚礼办了(疫情影响婚礼日期改了好几次,上帝保佑这次顺利),过两年再考虑要孩子吧。


至于工作生活的平衡,老实讲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资本,还得在工作上投入大部分时间。如何解决这种情况呢?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十岁前我的人生


三十岁前,我的人生里有很多意想不到


十岁的我,没有想到未来我会去包头,更没有想到会在高中遇到现在的老婆。那时的我在呼和浩特,有四五个很要好的朋友,搬家的时候心里有一万个不舍。


十五岁的我,没有想到我会去西安读书,学的是计算机。那时的我还在想方设法溜到网吧通宵打游戏。


二十岁的我,没有想到我会从事安卓开发,也没有想到会去上海工作。那时的我在盲目瞎学,手机上写 OJ,看小甲鱼和黑马程序员,图书馆借了几本很老的 MFC 和 HTML CSS 书,跟着例子敲出来一个 H5 打飞机游戏。


二十五岁的我,没有想到我会在上海定居。那时我想的是干几年去西安定居,在那里离老家近一点,买房压力也小一点。后来机缘巧合,在买房时和几个前辈朋友聊了聊,听了他们的劝导,改成在上海定居。




ChatGPT 的这段回答让我泪目。有时候打的字越多,越渴望得到认可的回复,这种感觉,它给到了。



三十岁的我,虽然没有 100% 达到五年前预想的目标,但好在完成了一些当时觉得很难的事,比如买房、写书、直播分享,这些事是我成长的见证,也让我沉淀下一些经验和教训。


希望自己可以继续保持的


我希望自己继续保持的第一个点:在损失可以接受的情况下,多尝试多探索。


之前打德扑的时候,我属于比较激进和浪的那种,这种性格的缺点是会浪费很多筹码,但优点是过程很有趣,也常常会博到一些额外的收益。


生活里也是类似,在大学做小生意的时候,我愿意多跑几家店看看有没有价格更合适的货,也愿意多推开一扇门去问一下是否有需求,虽然收到不少白眼、也没赚大钱,但这段经历让我意识到:反正被拒绝也没什么损失,多试一次就多一个机会。


第二个需要继续保持的点:多种善因。


过往人生的关键节点,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当下的果,往往来自过去不经意间种下的因。


就拿今年的几件事来说:



  1. 二月有机会在社区里做分享,缘自去年国庆主动报名 GDE 项目,虽然没通过筛选,但好在建立了联系,有这种机会时人家才会想到我



  1. 上周组里做的 ReactNative 技术培训,缘自字节时做的 Diggo 项目,在其中提升了前端开发技术,以至于后面做 RN 很顺畅,从而走在团队前头


今年很多事都是之前种下的善因结出的果实,除了满足,还需要多想想:



  1. 怎样为以后种下更多善因



  1. 现在要做的事,从长期来看,重复多次后的收益是怎样的



第三个需要继续保持的点:每日、每周、每年必做计划。


每日预则立,不立则废。我是一个善忘的人,如果哪天没有定好计划,基本上就稀里糊涂的过去了。首次发现这个问题,是我写2016 年度总结的时候,回顾发现好多细节都不记得了,有的月份里可能只记得一两件事,剩下的日子都进了黑洞无影无踪。


从那以后我就经常做记录、做计划,既然内存不够用,那就用磁盘缓存。做好每天的计划后,即使被突发事情分了心,我也可以及时调整状态回归高优。在日积月累下,才渐渐地完成了一件件看似很难的事,比如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一个高质量的开源库(github.com/shixinzhang…)。



希望自己可以避免的


除了需要继续保持的,我也有很多后悔的事,比如做错事、说错话、浪费时间。


总结原因后,大概有这几点需要避免:



  1. 避免思想上的懒惰,少说这样的话:没办法、算了、就这样吧;多说:我试试、或许这样做就可以



  1. 避免和他人比较,比别人优秀或者差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持续前进



  1. 避免没有进展的时候硬逼自己,多思考方向、方法是不是有问题



  1. 避免花钱的时候只看价钱,不对比购买后的体验和长期区别



  1. 避免做计划的时候过于悲观,目标定高点才可能做的更好



  1. 避免追求完美而不愿意开始,做完比做好优先级更高



  1. 避免在累的时候不休息,贪图享乐而继续浑浑噩噩




  1. 避免骄傲自满、自我膨胀,骄傲一来羞耻就来了




大胆想象一下,三十五岁的我


借用亚马逊的逆向工作法,先想象一下我 35 岁的情况:



  1. 第一种可能:独立开发了某个产品,为细分领域的人提供了独特的价值,从而获得不错的收益,业务比较忙的时候雇佣了几个助手



  1. 第二种可能:继续打工,但因为技术较好、沟通表达能力不错、有商业思维,担任某个业务的技术负责人



  1. 第三种可能:因为工作经验和年纪薪资不匹配被裁,投简历基本没有回复,最后忍痛降薪 50% 接了个 offer


要达到第一种情况,需要具备技术广度,可以独立完成产品的需求调研、设计、全栈开发和运营,更重要的是,尽早捕捉到信息,挖掘出其中的信息不平衡点或者需求点。这种情况对人的要求更高、风险也更高。


要达到第二种情况,需要付出的努力比上面略微少一点,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深度和广度、提升对公司业务和行业趋势的了解,主导完成一些有价值的事,同时在公司内部有一定的影响力。这种情况比第一种更稳一点。


要避免第三种情况,需要经常了解市场相关岗位的要求,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和业务价值以匹配要求,最好有代表性的作品和影响力。


总结


这篇文章是我三十岁当天开始动笔写的,因为种种原因拖到今天才完成,实在不应该(捂脸哭。


总是听人讲“三十而立”,为了看自己到底立没立,我看了好些名人的视频,想从中寻找答案。



到现在我悟了,所谓的“立“就是建立、确定、稳固。人活着最重要的就是吃饱和开心,三十岁,能够有一技之长和自我融洽的三观,就算是立住了吧!



作者:张拭心
来源:juejin.cn/post/7210386831451357221
收起阅读 »

工作三年后, 我作为Java后端开发的一些心得

一: 关于开发 我把关于编程的写在最前面, 我觉得对于开发人员来讲, 编程能力才是混饭的手艺, 它也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你的钱包和获得工作的筹码. 1. 敢于和善于使用package 对于Java后端开发来讲, 在长时间的web开发中. 大家已经熟悉了...
继续阅读 »

一: 关于开发


我把关于编程的写在最前面, 我觉得对于开发人员来讲, 编程能力才是混饭的手艺, 它也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你的钱包和获得工作的筹码.


1. 敢于和善于使用package


对于Java后端开发来讲, 在长时间的web开发中. 大家已经熟悉了MVC架构, 也被这套结构所束缚. 导致创建出来的包也一直都是controller, manager, service, dao. 也将各种各样的类文件都放入其中. 这并不是一种好的做法.


其实我们可以大胆的创建相关的package, 只要让结构更合理, 可读性更高.


比如可以把对接前端的类写到request, response包; 把一些处理器提取出来放到handler中, 把一些定时任务放到schedule包; 把参数构造相关的放到generator; 把校验相关的放到validator下等等. 


2. 合理的提取业务逻辑, 让方法只做和它相关的事情.


不知道大家是否看到过下面这种代码.  例如在一个单据的创建方法中, 做一系列的事情, 比如一坨校验参数逻辑, 一堆取价逻辑, 一堆扣减库存逻辑, 再加上创建单据本身的逻辑. 写下来一个方法上百行不止.

public class OrderManager {

@Autowired
private OrderService orderService;

public String createOrder(Request request){
// 1. 检查单据创建参数是否合法
if(Objects.isNull(request)) {
throw ....;
}
if(CollectionUtils.isEmpty(request.getGoodsList())){
throw ...;
}
...

// 获取商品的价格
List<Goods> goodsList = request.getGoods();
goodsList.forEach(goods -> {
// 查询商品价格

// 校验价格

// 对价格进行填充

});

// 构造单据逻辑

// 创建单据

return orderCode;
}
}

这个方法里做的事, 没有多余的事情, 但是没有合理的进行业务逻辑的提取. 导致代码看起来非常的杂乱.我们可以对一些业务逻辑做提取封装. 来的到更好的可读性和解耦.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 在复杂的业务逻辑里更需要合理提取, 否则屎山就出现了.

public class OrderManager {

@Autowired
private OrderService orderService;

@Autowired
private OrderValidator orderValidator;

@Autowired
private OrderGenerator orderGenerator;

@Autowired
private PriceService priceService;

@Autowired
private InventoryService inventoryService;

public String createOrder(Request request){
// 1. 检查单据创建参数是否合法
this.orderValidator(request);

// 获取商品的价格
this.priceService(request.getGoods());

// 构造单据逻辑
Order order = this.orderGenerator.generator(request);

// 创建单据
this.orderService.create(order);
return order.getOrderCode();
}
}

3. 合理的方法命名和方法定义


方法名的定义很令人苦恼, 常常思前想后想不到好名字. 我曾经因为方法命名不好, 被疯狂的comments


方法命名的好坏受个人主观影响, 所以只说几个共同点:



  1. 言简意赅 准确表达方法内容

  2. 方法名与方法内容匹配

  3. 尽量别生僻单词...


对于方法的参数, 参数过多的时候, 对方法进行拆解或者抽象出对象去传参:

// 错误的案例
public int setParam(int xxx, String xxx, String xxx, String xxx, String xxx, int xxx, String xxx, String xxx){
...
}

// 合理的写法
public int setParam(XxxRequest request) {

}

4. 控制方法的圈复杂度, 让代码更有层次感


我一直觉得, 好的代码读起来应该像故事一样, 有前因, 有后果, 中间娓娓道来.  简单举个例子, 我们可能会遇到在方法中去for循环处理数据的情况. 比如在一个方法中, 套了三层循环.

List<String> orderCodeList = request.getOrderCodes();

// 第一层循环
for(String orderCode : orderCodeList){

// 查询单号对应的单据明细
List<OrderItem> items = this.orderItemService.getByCode(orderCode);
// 第二层循环
for(OrderItem item : items) {
// 执行操作1
// 执行操作2
// 执行操作3

// 第三层循环
for()
}
}

可以把每一层for循环都提取出来, 成为单独的一个方法, 来降低圈复杂度, 提高可读性

List<String> orderCodeList = request.getOrderCodes();

// 第一层循环
for(String orderCode : orderCodeList){
this.processSingleOrder(orderCode);
}

public void processSingleOrder(String orderCode){
// 查询单号对应的单据明细
List<OrderItem> items = this.orderItemService.getByCode(orderCode);
this.processItemsData(items);
}

public void processItemsData(){
for(OrderItem item : items) {
// 执行操作1
// 执行操作2
// 执行操作3
}
}

5. 不知道的知识可以去问问Google, 不要自己编


不知道标题是否贴切, 但是大家看了例子就会明白我的意思.


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我认为 是对Obejct和集合的判空 和 创建集合

// 对于判断, 很多人喜欢这样写
if( list == null || list.size == 0)
或者
if(order == null)

// 对于创建集合, 去创建空集合, 再添加
List<String> list = new ArrList();
list.add("xxx");
list.add("bbb");

其实只要我们Google以下, Java下如何对集合判空, 就能看到apache.commons 或者google.common等很多类库已经包含这些内容, 并且实现的更严谨, 更优美. 要请善于使用搜索引擎去填补自己不了解的知识.

CollectionUtils.isEmpty(list);

List<String> list = Lists.newArrayList("xxx", "bbb");

6. 不要for循环请求数据库和外部系统接口


慢请求的分析, 可能不需要要先去看有没有复杂的关联查询, 或者是不是数据库查询有没有命中索引, 而是先去看是不是有大哥在for循环去请求数据库和dubbo接口. 循环了1w次. 我曾经遇到过多次请求超时都是因为有人在代码里for循环去select , update. 


对于这种问题的解决, 将循环调用改成单次的批量接口就可以解决问题. 对于mysql的化in操作就可以解决, 对于外部系统对接的, 双方提供批量接口就可以了.


7. 没有意义的注释不要写


我很反感在类上要先写上 @Author @Date @Description 一大串内容表明这是你的杰作, 这不是JDK 也不是什么开源项目!!! 除了你和你的同事没人去看.


再或者像下面这样在方法上直白翻译了一堆废话, 注释不是这么用的...

/**
* 查询用户名称
*
* @Param name:用户名
* @Return 用户
*/
public User getByName(String name);

8. 不要忽视UnitTest


写过单元测试的会发现, 编写完善的单元测试会占用大量的时间, 一般都会超过需求的开发时间, 但是我还是认为单元测试是必须且重要的. 因为作为研发人员, 才是最了解代码中哪里容易出问题的. 更容易写出发现问题的测试用例. 并且代码迭代或者修改后, 也能更快速的发现问题, 将问题停留在研发阶段去解决, 提高整体的进度.


9.善于使用AI编程工具


在我使用了Github copilot和ChatGPT半年后, 我发现我的摸鱼时间变多了... 因为AI编程工具帮我完成了一定量的工作. 例如最常用的代码补全, 代码自动生成, 自动生成单元测试等等


在当今, 熟练掌握AI编程工具, 是提高自己工作效率的极佳的方法. 在未来, AI也一定会代替掉一部分程序员的工作.
1b48670f07e84e188917094af9f05120~tplv-k3u1fbpfcp-watermark.png


10. 利用IDE的工具来完成代码和优化代码



  1. IDEA自带功能扫描代码无用引用, 重复代码等坏味道 : Code → Inspect Code

  2. SonarLint

  3. MyBatis Plus

  4. Lombok

  5. Alibaba Java Coding Guidelines

  6. CheckStyle-IDEA

  7. ...


11. 拥抱新技术


  可能随着工作的时间变长, 大家对新鲜技术的兴趣并不像之前感兴趣. 或者认为目前的技术足够, 远不会过时, 即使过时了, 也会有公司使用.


  技术是不断迭代更新的, 使用技术的人也要随之更新. 当大家都去开始了解和使用云服务, 容器化, 使用JDK 17的新特性, 开始用云原生框架去替换现有技术时, 咱总不能一直玩转jdk 1.8吧.


  了解一些新技术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 不知道也不一定影响你工作和赚钱, 但是当互联网红利已经逐渐褪去, 内卷在越来越重的今天, 机会也变得弥足珍贵. 更好的知识储备, 也能让你能获得下一份工作, 在人才市场获得更多青睐.


  我也一直认为, 开发对很多人来说不光是工作, 也有着一份热爱.


二. 关于处理工作和人际关系


1. 开发并不只是开发


  这个标题就是字面意思, 指的并不是光顾忌自己的开发任务. 同时也要关注公司的运营和公司业务或者说自己负责的项目的业务.


  我见过一些程序员只是单纯的根据产品的文档写需求, 你需求怎么写, 我功能就怎么写. 但是研发在看待需求时, 应该持有自己的见解, 观点和建议. 这也就是需求评审的目的.


  不要觉得需求是产品提的, 和研发没有任何关系. 但是你需要考虑到, 当需求存在问题,  后续的需求优化, bug修复, 甚至数据处理, 可都是要由研发来做的. 简单来说, 错在产品, 但引发问题由你处理.


  而公司的运营, 关系到了你在公司的生存和发展, 所以关注着公司的运营情况, 也大概你知道你明年的涨薪是否有希望, 年终奖是否能按时发放, 以及你是否应该考虑换一个公司去继续搬砖.


2. 合理的分配和安排自己的工作


  拿到需求不要急于开发, 不要急于开发, 不要急于开发.


  我见过一些开发, 在拿到需求后会马不停蹄的开始Coding,  然后就出现边写边改, 再写又发现哪里存在问题, 最后发现写不通,  推翻了之前的结构再写. 


  这个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 但是我认为在开始Coding之前, 是需要构思一下再着手的. 花一些时间分析一下这个需求, 考虑下设计到的各个部分, 构思下自己的开发思路, 设想下其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当思路清晰后, 再去着手开发, 这样会让你能够流畅的完成开发工作, 并且让你的代码质量更高.


3. 对自己的工作要有Owner意识, 答应的事情要尽力去做到


  什么是工作的Owner意识,  简单来说, 就是这个工作分配给你, 你就是第一负责人.


  对于分配到自己手里的工作, 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估. 可以简单的分为: 这个工作你能不能做, 能不能按时做完, 要怎么做, 最后能做到什么效果.    


  如果因为种种原因做不到, 需要提前预报风险, 不要等到最后一刻告诉大家, 你没做到. 任务分配给你, 是因为这是你的工作, 也有一部分信任在, 是相信你可以做好, 别去辜负别人的信任,  信任可能因为一件事就确立起来, 也可能因为一件事情就毁掉.


4. 我不管别人摸鱼, 但不要影响到我的工作


  工作难免偷懒, 大家都有想休息放松的时候. 我对这个事情的看法就是, 摸鱼可以, 但是不要影响别人的工作. 


  在整个项目或者需求的流程里, 产品, 后端开发, 前端开发, 测试人员都只是其中的一环. 对于各个环节的人员来说, 都是这样, 可以适当摸鱼, 但是不要压缩了别人安排好的时间.


5. 自己的问题勇于承认, 但不是我的锅我不背


  承认自己的问题并不是一个可耻的事情, 但是不承认被别人扒出来可是非常尴尬的. 


  如果你不能按时完成开发任务, 可以说明你的原因, 尽快的提出来, 别等到最后到了Deadline你说你做不完. 


  或者因为你的bug导致了线上事故, 也没必要遮遮掩掩. 快速的定位问题, 解决问题, 在会议上复盘问题, 最好下次发生同样的状况就好, 也没必要因此给自己很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 常在河边走, 哪有不湿鞋. 


但是, 对于甩锅这种问题, 没有人不反感. 我不去讨论什么叫甩锅, 我只去讨论怎么避免甩锅这种事情的发生. 




  • 在对于需求, 会议, 形成良好的书面文档, 各方进行确认




  • 有问题避免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有问题大家一起沟通, 沟通后形成相关的书面文档




  • 当出现这种问题的时候, 拿出自己的证据来证明自己, 不是老子的锅老子不背




6. 摆正自己和领导的位置


  对于领导, 你是他的下属, 不管你们是酒友还是烟友或者是pao友, 你对他最重要的是工作的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认真对待分配的任务, 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 让他看到你对他在工作上的价值, 才是建立你们工作关系的基础.


7. 合理的看待别人的反对和批评


  可能每一个参加工作的人都被批评过或者吐槽, 被领导也好, 被同事也好. 在面对批评时, 不要急于反驳. 大家作为成年人, 很少会有人毫无原因和根据的前提下去吐槽你的问题.     


  他提出的问题, 可能就是你切实存在的问题, 他不说, 下一个人也会说, 尽早了解自己的问题并及时改掉不是坏事. 不能不在意, 也不要太在意.


8. 如果你领导或者同事是sb


   能忍忍, 不能忍就滚. 你不能强迫别人走, 你忍不了, 你自己走.


三: 总结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经验和体会了, 工作三年相比很多大佬来比, 也只是个小毛孩. 但是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有问题也欢迎大家积极讨论.
  


作者:没有大学问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36694100216660027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何不食肉糜?

21年的时候,微博上有过一番口诛笔伐,就是就是管清友建议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就近租房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上班的路上,要把时间利用起来投资自己,远比省下的房租划算。 视频见这里:http://www.bilibili.com/video/BV1Bb… 当时我印象非常...
继续阅读 »

21年的时候,微博上有过一番口诛笔伐,就是就是管清友建议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就近租房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上班的路上,要把时间利用起来投资自己,远比省下的房租划算。


视频见这里:http://www.bilibili.com/video/BV1Bb…



当时我印象非常深刻,微博评论是清一色的 “何不食肉糜”,或者说“房租你付?”


可能是因为这件事情的刺激,管清友后来才就有了“我特别知道年轻人建议专家不要建议”的言论。


对还是错?


在我看来,管清友的这个建议可以说是掏心掏肺,非常真诚,他在视频里也说了,他是基于很多实际案例才说的这些话,不是说教。


为什么我这么肯定呢?


很简单,我就是代表案例。


我第一家公司在浦东陆家嘴,四号线浦东大道地铁站旁边,我当时来上海的时候身无分文,借的家里的钱过来的,我是贫困家庭。


但,为了节约时间,我就在公司附近居住,步行五分钟,洗头洗澡都是中午回住的地方完成,晚上几乎都是11:00之后回去,倒头就睡,因为时间可以充分利用。


节约的时间,我就来研究前端技术,写代码,写文章,做项目,做业务,之前的小册(免费章节,可直接访问)我也提过,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现在回过头来看那段岁月,那是充满了感激和庆幸,自己绝对做了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让自己的职业发展后劲十足。


所以,当看到管清友建议就近租房的建议,我是非常有共鸣的,可惜世界是参差的,管清友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优秀的人毕竟是少数,知道如何主动投资自己的人也是凤毛麟角,他们根本就无法理解。


又或者,有些人知道应该要投资自己,但是就是做不到,毕竟辛苦劳累,何苦呢,做人,不就是应该开心快乐吗?


说句不好听的,有些人的时间注定就是不值钱的。


工作积极,时间长是种优势?


一周前,我写了篇文章,谈对“前端已死”的看法,其中提到了“团队下班最晚,工作最积极”可以作为亮点写在简历里。


结果有人笑出了声。



好巧的是,管清友的租房建议也有人笑了,出没出声并不知道。



也有人回复“何不食肉糜”。


这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我只是陈述一个简单的事实,却触动了很多人的敏感神经。


我突然意识到,有些人可能有一个巨大的认知误区,就是认为工作时长和工作效率是负相关的,也就是那些按时下班的是效率高,下班晚的反而是能力不足,因为代码不熟,bug太多。



雷军说你说的很有道理,我称为“劳模”是因为我工作能力不行。


你的leader也认为你说的对,之前就是因为我每天准时下班,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所以自己才晋升的。


另外一个认知误区在于,把事实陈述当作目标指引。


如果你工作积极,是那种为自己而工作的人,你就在简历中体现,多么正常的建议,就好比,如果你是北大毕业的,那你就在简历中体现,没任何问题吧。


我可没有说让你去拼工作时长,装作工作积极,就好比我没有让你考北大一样。


你就不是这种类型的人,对吧,你连感同身受都做不到,激动个什么呢,还一大波人跟着喊666。


当然,我也理解大家的情绪,我还没毕业的时候,也在黑心企业待过,钱少事多尽煞笔,区别在于,我相对自驱力和自学能力强一些,通过自己的努力跳出了这个循环。


但大多数人还是被工作和生活推着走,所以对加班和内卷深恶痛绝,让本就辛苦的人生愈发艰难,而这种加班和内卷并没有带来收入的提升。


那问题来了,有人通过努力奋斗蒸蒸日上,有人的辛苦努力原地踏步,同样的,有的人看到建议觉得非常有用,有的人看到建议觉得何不食肉糜,区别在哪里呢?


究竟是资本作恶呢?还是自己能力不足呢?


那还要建议吗?


管清友不再打算给年轻人建议了,我觉得没必要。


虽然,大多数时候,那些听得进去建议的人大多不需要建议,而真正需要建议的又听不进,但是,那么多年轻人,总有一部分潜力股,有一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他们可能因为环境等原因,有短暂的迷茫与不安,但是,来自前人发自真心的建议或许可以让他们坚定自己前进方向,从而走出不一样的人生。


就像当年我被乔布斯的那些话语激励过那般。


所以,嘲笑之人任其笑之,只要能帮助到部分人,那就有了价值。


因此,我不会停止给出那些我认为对于成长非常有帮助的建议。


(完)


作者:张鑫旭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21487809789182008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谈公平:你十年寒窗,比人家三代家业?

有一个想法,憋了好久了,迟迟没敢说,怕三观正不正,被喷。 网上经常看到这样的一幕:一个老太太在路灯下啃着馒头卖菜,旁边广场上是穿着华丽跳舞的老太太。 网友说,这个世界太不公平了,都是同样的年龄,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取消那些跳舞老太太的退休金,让她们也去卖菜。 ...
继续阅读 »

有一个想法,憋了好久了,迟迟没敢说,怕三观正不正,被喷。


网上经常看到这样的一幕:一个老太太在路灯下啃着馒头卖菜,旁边广场上是穿着华丽跳舞的老太太。


WechatIMG5.jpeg


网友说,这个世界太不公平了,都是同样的年龄,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取消那些跳舞老太太的退休金,让她们也去卖菜。


我看完评论就在想:都去卖菜,就是公平吗?或者,都去跳广场舞才是公平?


到底什么是公平?


其实大众很难说清楚什么是公平,但是经常会提“这不公平!”。


一个出身贫困的农村孩子,经过千辛万苦,终于考上了大学。他毕业后,起早贪黑努力工作。终于,他在城里买下了两套房子,自住一套,出租一套。


看到上面的例子,大家都会说,哎呀,这叫天道酬勤!老天不会辜负努力的孩子。正是他通过自己十几年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绩。相比于他早就辍学的同村伙伴,相比于那些逃课打游戏的大学同学,这一切对于他来说,是公平的!


哎,再来一个例子。有一个富二代,他从小就逃课、打架,高考也没考好,花钱读了个海外大学,大学也没学啥,就学会了一周换一个女朋友。他刚毕业,他父亲就给他一栋大楼,让他练习如何赚钱。


这个例子,公平吗?


想好了再回答,考验感性和理性的时候到了。


不着急回答。对于上面的例子,我想把时间线再拉长一些。


这位富二代的爷爷,也是出身农村。他老人家从小就父母双亡。一开始他跟着伯父生活,但是伯母经常虐待他。因此,他离家出走,到城里乞讨。后来,他被好心的包子铺老板收留。他在包子铺打工,因为能吃苦,干活勤快,又懂得感恩,所以深受老板和顾客的喜爱。凭借着一膀子力气,他在城里做到了成家立业娶媳妇,后来还有了下一代。这下一代出生便在城里,教育条件也好,从小又跟着父母做生意,见得多,识得也广。后来,下一代凭借着父母积攒的老客户,在事业上越做越大,最终形成了自己的商业帝国。再后来,就有了上面的那个富二代。


大家说,将时间线拉长之后,这三代人也是一个“天道酬勤”的故事吧?开头富二代爷爷的经历,可以对标大学生的一生。


我发现人类的社会和动物的族群,有一个很明显的区别,那就是物质和精神的继承。


Snip20230517_1.png


在一个狮群里,狮王是靠本领拼出来的。下一任狮王,是不是由它的儿子当,能否继续拥有这一方领土和交配权,得看小狮子能不能打败其他狮子,成为最强者。不止是狮子,猴子也是一样。猴群里猴王是最强壮、最聪明的猴子。要是老猴王不行了,新猴王会通过战斗取代它。之所以需要最强的猴子当猴王,那是因为它能够保护整个猴群。虽然,这个猴王不是无所不能。但在这群猴子里面,找不出来比它更合适的了。


动物界的这些名利、地位、经验,是没法传给下一代的。它们的群落会不定期重新洗牌


但是我们人类社会却不一样。一个富豪,就算他儿子不聪明,甚至身体有残疾,一样有很多人像对待猴王一样仰视他,他一样能获得最优质的繁殖资源。


你说,人类的这种方式高级不高级。


从短期看,不高级。上面说的那种人,要是在动物界,早就被淘汰了。一头斑马,即便是脚部受了点伤,也基本就宣告死亡了。大自然就是要优胜劣汰。谁让这头斑马不注意,凭什么狮子单单就咬伤了你,而不是别人。就算运气不好,这也是一种劣势。动物界,就是以此来保证强大的遗传特征,流通在群体的基因库中。


但是从长期看,人类的这种方式却很高级。因为正是有了资源继承这种特权,才让人类一想到能为子孙后代留点东西、做点事情,就不怕苦不怕累,成为永动机。就算是这一代是个病秧子,没有关系,只要能挺过去,后面还有机会强盛起来。


我们人类为什么这么想?我们是韭菜成精了吗?


你可能不知道,你是被遗传基因控制的。


Snip20230517_2.png


你的身高、体重,哪里长手,哪里长耳朵,都是写在基因里的。你只是照着图纸在搭建而已。


你不要觉得你有自我。哥们,咱们不配!你知道吗?基因才有自我。


基因的想法不是让你活下去,而是让它自己活下去。而且,还要一代更比一代强。它活下去的方式,就是依靠你来进行繁殖和生育。你之所以怕死,其实是基因怕自己遗传不下去。有些动物,比如鲑鱼、蝴蝶等,它们繁殖完就死掉了。


人类的基因很高级,有了后代后不但不死,而且还让你把孩子养大,甚至还给孩子看孩子。幸好DNA里没法存货物,不然有人可能抱着金条出生。这不是因为有爱,这是因为基因的控制!


为什么动物就做不到这些?因为在自然界,资源是有限的,有时候自己和后代只能保留一个。基因选择了留它自己。


人类通过物质和财富的“遗传”,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你说,这种方式是不是非常高级。


也正是这种物质和精神可以继承,才让人类从动物界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地球的主人。


说这么多,还扯到了生物和伦理,好像有点跑题了。但这也从某一个方面佐证了一些道理。有些事,从局部来看很不公平。但是,当把时间线拉长再看,这又是合理的。


大自然怎么会过一天算一天呢?她是想永生的。


这时,当我们再面对一些局部不公平时,你不必太过于消沉。把时间拉长,你可以把自己作为一个起点。想想那些让你感到气愤的“持有特权者”,他们从几十年前,就已经开始像你现在一样努力了


难道你想要用你的几年奋斗,去超越人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沉淀吗?从长远来看,恐怕这也不公平吧?


WechatIMG4.jpeg


一个指导大家考研的老师,他说她女儿可以不用考研。短期看,这好像这是个笑话。但是,他说,考研是为了更好地谋生。她的女儿可以不用为生计发愁,把精力投入到她喜欢做的事情。


“人人平等”最早源于宗教。他们说,不管你如何威风,最后到上帝那里都一样。而法律上的平等,是为了避免社会失去秩序。


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因为单就“公平”这个词的定义,就很难说清楚。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


我是一个理工男,思考问题的方式可能有些偏激。文中提到了“奋斗”和“努力”(不知何时这两个词变味了),我不是想给大家灌鸡汤。理工科最讨厌鸡汤,一点逻辑都没有。我只是从理性的角度,给大家分享一种思路。


总之,到与不到的,还请大家多多包涵。


作者:TF男孩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34078632653013048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透过Redis看待我们是否应该继续使用c语言

杰克-逊の黑豹,恰饭了啦 []( ̄▽ ̄) keywords: Redis c cpp 厌弃c语言的现象 长久以来,程序员们对待c语言的态度非常矛盾,主要应该有这么几种: 喜爱、工作中使用c语言; 不反感、工作中使用c语言; 不反感、工作中不使用c语言; 反感...
继续阅读 »

杰克-逊の黑豹,恰饭了啦 []( ̄▽ ̄)


keywords: Redis c cpp


厌弃c语言的现象


长久以来,程序员们对待c语言的态度非常矛盾,主要应该有这么几种:



  • 喜爱、工作中使用c语言;

  • 不反感、工作中使用c语言;

  • 不反感、工作中不使用c语言;

  • 反感、工作中使用c语言;

  • 反感、碰都不碰c语言;


赞许c语言的程序员,可能会有这些观点:



  • 使用c语言的程序员是最nb的;

  • 真正的编程大佬都使用c语言;


讨厌c语言的程序员,大抵是因为这些:



  • 没有舒服的包管理机制;

  • 没有丰富的标准库;

  • 没有面向对象的语料支持;

  • 内存不够安全(内存泄漏、悬垂指针、非法指针、无效指针等等);

  • 编译器输出信息不够好;

  • 错误处理不够舒服;

  • 项目管理复杂;


再加上,像Rust/Go/Swift等这种现代编程语言的出现,更让很多程序员厌弃c语言。



现代编程语言和c语言比起来,有什么最大的特点?以我个人而言,最大的特点就是编程语言的表达能力
非常出色,不是C语言可以比拟的。表达能力更具体地讲就是更灵活、更模块化、更适合人阅读。



难道说c语言真的是魔鬼吗?


反驳者一定会举出嵌入式开发、操作系统开发、驱动开发领域的成功案例。


但我觉得,这样就又大又空洞了。


近日,我在看Redis1.3.6源码,觉得倒是个很好的例子说说这事儿,不过读者大可放心,本文不是xx源码阅读, xx源码细品的文章,更不是什么八股文,单纯作为一个例子,解释下c语言是不是魔鬼这回事儿。


先说下我个人的结论吧。


c语言是不是魔鬼,取决于你能hold住多少c语言代码量。hold住,c语言的缺点不是事儿;hold不住,c语言就会带来悲剧。一定程度上,这就像我们尝试三个小时保持精神高度集中一样,诚然你说自己的c语言功夫非常扎实,但是随着项目规模增大,我可不相信你照样可以注意到每个角落的c语言隐患。


如果你是95后,c语言不适合作为你的主力开发语言,但是你可以学习由c语言开发且非常稳定的项目,也可以基于c语言ABI将这些c语言项目植入到别的编程语言开发的项目中,比如Rust/Go/Javascript/Swift项目。


为什么选择Redis1.3.6


事物总是由简入繁,功能总是由少渐多,项目总是由骨到肉。


越早的版本,越容易看出作者的宏观思路。


越新的版本,越会充斥各种新功能、小功能,越发遮掩作者最初的构思。


我从github下载好Redis后,发现最早的一个版本号就是1.3.6, 所以就用这个做参考了。



实际上,我硬着头皮看了两天最新的版本,发现确实啃不动。



看看Redis怎么解决包管理问题的


在1.3.6版本中,redis没有依赖的包,但是在最新版本中,redis将这些依赖放置于deps文件夹下。这里边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就是将依赖的仓库源码放置在一个单独的文件夹下,定期去看看仓库源码有没有更新,如果更新的话,按需要将本地做更新,就和你的本地仓库、远程仓库一样。
截屏2023-05-23 23.29.23.png


同时,你也看到了,依赖并不多确实可以这样做,如果依赖多的话,这么搞就难搞了,就需要包管理程序(第三方的或者自己开发的)。不过嘛,一般用c语言开发的项目,都是追求极度性能,功能非常专一的项目,不会掺入太多的依赖。但是应用层项目就不同了,依赖贼多。


看看Redis怎么解决标准库不太丰富的


c语言开发时用到的API基本上是操作系统原生提供的API,这些API都分布在操作系统提供的固定的.h文件中,比如:



  • unistd.h

  • sys/sysctl.h

  • pthread.h

  • sys/stat.h

  • fcntl.h

  • execinfo.h

  • ucontext.h


当然也需要c语言提供的标准库.h文件,比如:



  • stdlib.h

  • stdio.h

  • stdarg.h

  • erron.h

  • ctype.h


例如redis.c文件中就用到了很多耳熟能详的.h文件:


截屏2023-05-24 00.19.15.png


两类之外的功能,要么从第三方拷贝,要么就要自己写。当然,在redis1.3.6中依赖并不多,只需要一些数据结构的实现,比如哈希表(hash table)、动态字符串(dynamic string)、双向链表(double linked list)、压缩型字符串映射表(zip map, 应该是redis作者独创的)。这些都是redis作者实现的。


可不要被实现吓坏了。


自己创造式地想到一个数据结构,然后用代码写出来,叫做实现;


自己参考数据结构书籍、论文中的理论,给出自己的实现,这也叫做实现。


都成年人了,要知道:考试不是只叫做闭卷考试


像pqsort(部分快速排序),redis作者就是参考NetBSD平台下的libc源码实现的,作者在代码注释中给出了声明:


截屏2023-05-24 00.16.58.png


你可能会问了,我实现的版本性能无法保证怎么办?redis作者其实也告诉我们答案了,那就是先搞出一版实现,至于性能优劣是另一个问题,可以先不用管它。于是,在ae.c的文件中,我们看到redis作者写到这样的注释:


截屏2023-05-24 00.24.19.png


c项目一般保持功能专一、性能卓越,常常要定制化一些数据结构的代码,所以即便标准库加入这些数据结构,也未必能满足c项目的需要,可能也派不上多大用场。


如此看来,c项目不太需要那种普适、统一的标准库,更需团队开发、企业开发、组织开发范围内的标准库。


但是对于技术经验尚浅(没查阅论文、手册、其余资料,独立实现一些功能库)的开发者来说,他们需要的是涵盖功能的标准库,而不是刚提到的那种高度定制化的标准库。


所以标准库不太丰富的这种问题,对于项目不大、开发者具备经验的情况而言,不成问题;对于经验不足的开发而言,是个头大的问题;对于项目贼大的情况而言,无论经验多少,都是头大的问题。


看看Redis是怎么解决面向对象编程的


面向对象编程,说的就是一种编程思想,但一部分开发者常常会被编程语言的形式所蒙蔽,认为编程语言给出了面向对象代码形式(提供class extends public等关键字),才算面向对象了,对于没有给出这种形式的编程语言,就无法面向对象编程。


看看Redis是怎么做的吧。


截屏2023-05-24 00.41.58.png


struct等效于classaeBeforeSleepProc就是类中定义的成员方法啊,其定义如下:


截屏2023-05-24 00.43.17.png


至于继承,可以使用组合的方式替代;


至于多态,可以继续使用函数指针或者改用函数映射表替代;


宽泛地讲,只要有了封装, 即便没有给出严格的继承多态, 也可以认为是面向对象。毕竟,面向对象是一种编程思想,不是僵死的格式。


不过呢,语言本身如果提供了面向对象概念的关键字,代码直接理解起来的难度就大大降低,加之有IDE功能的帮助,读代码更加顺畅,这是c代码所不及的。这也就是说,当项目的概念变得非常多,c代码即便可以面向对象编程,但也是个问题,会让读代码的人一通找啊找。


Redis怎么解决内存安全问题的


这个问题确实是要害,在这个版本中,redis并没有给出什么非常好的内存安全手段,有的话,也只是在定义数据结构的时候,给出该数据结构的内存释放方法:


截屏2023-05-24 00.54.20.png


和cpp的析构函数一个道理,只不过cpp是编译器插入内存释放代码,c语言是开发者手动加入。


在代码量hold的住的情况下,开发者确实有足够的精力和耐心确保内存问题,但是代码量一旦上涨,开发者恐怕就顾不过来了。你可以看到像linux这样大型的项目有不少issue,但你很少听说hello-world级别的c代码有什么issue。


所以,到底是人去处理内存问题还是编译器处理内存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在大量工作的条件下,你更相信人的表现还是机器的表现。相比之下,我觉得机器更靠谱一些。


c项目很复杂,无法阅读?


一般而言,在同样成熟的情况下,c项目的代码读起来会麻烦一些。但这是成熟之后,也就是在加入杂七杂八功能、BUG布丁等等之后的c项目。以Redis 1.3.6为例,其结构相当简洁:


截屏2023-05-24 01.02.53.png


主体框架就这么直白,后续版本的复杂化,都是功能扩展、结构调整,这条主线是不可能断掉的。所以,别把C项目想象的那么复杂,那么难。C项目的复杂还有一种可能是C语言表达能力导致的。因为C语言语法足够简洁,直接用的操作系统API,封装比较少,别的语言三言两语交代的事情,C语言可能要多说很多话才可以表述出来,但是编译到了二进制形式的产物,C语言就比别的语言“简洁”了。


后话


C语言并没有那么可怕,它不是开发者的定时炸弹,也不是开发者的无双宝剑。C语言到底怎么样,很大程度上要看代码量和开发者的承受能力。并不是说很多项目由C语言编写,就证明C语言是一门你可以信赖并使用的语言,很大程度上讲,很多项目用C语言开发是历史问题,在那个年代和阶段,编程语言的选择余地太少,哼不能从1980年等到2010年以后,再使用现代化编程语言编写代码吧?


从另一个角度上看,这个时代你完全可以不使用C语言,没必要跟着上古大佬的品味走。须知,工具是用来解放你的生产力的,不是给你的生产力添堵的。你用不用C语言,和你是不是一个合格的软件工程师,没什么必要的联系。


不过,不用归不用,学习还是要学习的,毕竟ABI层面还是以C语言为标准的,想理解函数调用、指令跳转等内容,C语言是避不开的。


对于要不要继续使用C语言,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


作者:杰克逊的黑豹
来源:juejin.cn/post/7236354905493176377
收起阅读 »

入坑两个月自研创业公司

一、拿offer 其实入职前,我就感觉到有点不对劲,居然要自带电脑。而且人事是周六打电话发的offer!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讲道理不应该入这种坑,还是因为手里没粮心中慌,工作时间长的社会人,还是不要脱产考研、考公,疫情期间更是如此,本来预定2月公务员面试,结果...
继续阅读 »

一、拿offer


其实入职前,我就感觉到有点不对劲,居然要自带电脑。而且人事是周六打电话发的offer!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讲道理不应该入这种坑,还是因为手里没粮心中慌,工作时间长的社会人,还是不要脱产考研、考公,疫情期间更是如此,本来预定2月公务员面试,结果一直拖到7月。


二、入职工作


刚入职工作时,一是有些抗拒,二呢是有些欣喜。抗拒是因为长时间呆家的惯性,以及人的惰性,我这只是呆家五个月,那些呆家一年两年的,再进入社会,真的很难,首先心理上他们就要克服自己的惰性和惯性,平时生活习惯也要发生改变


三、人言可畏


刚入职工作时,有工作几个月的老员工和我说,前公司的种种恶心人的操作,后面呢我也确实见识到了:无故扣绩效,让员工重新签署劳动协议,但是,也有很多不符实的,比如公司在搞幺蛾子的时候,居然传出来我被劝退了……


四、为什么离开


最主要的原因肯定还是因为发不出工资,打工是为了赚钱,你想白嫖我?现在公司规模也不算小了,想要缓过来,很难。即便缓过来,以后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了?公司之前也出现过类似的状况,挺过来的老员工们我也没看到有什么优待,所以这家公司不值得我去熬。技术方面我也基本掌握了微信和支付宝小程序开发,后面不过是需求迭代。个人成长方面,虽然我现在是前端部门经理,但前端组跑的最快,可以预料后面我将面临无人可用的局面,我离职的第二天,又一名前端离职了,约等于光杆司令,没意义。


五、收获


1.不要脱产,不要脱产
2.使用uniapp进行微信和支付宝小程序开发
3.工作离家近真的很爽
4.作为技术人员,只要你的上司技术还行,你的工期他是能正常估算,有什么难点说出来,只要不是借口,他也能理解,同时,是借口他也能一下识别出来,比如,一个前端和我说:“后端需求不停调整,所以没做好。”问他具体哪些调整要两个星期?他又说不出来。这个借口就不要用了,但是我也要走了,我也没必要去得罪他。
5.进公司前,搞清楚公司目前是盈利还是靠融资活,靠融资活的创业公司有风险…


六、未来规划


关于下一份工作:
南京真是外包之城,找了两周只有外包能满足我目前18k的薪资,还有一家还降价了500…
目前offer有
vivo外包,20k
美的外包,17.5k
自研中小企业,18.5k


虽然美的外包薪资最低,但我可能还是偏向于美的外包。原因有以下几点:
1.全球手机出货量下降,南京的华为外包被裁了不少,很难说以后vivo会不会也裁。
2.美的目前是中国家电行业的龙头老大,遥遥领先第二名,目前在大力发展b2c业务,我进去做的也是和商场相关。
3.美的的办公地点离我家更近些
4.自研中小企业有上网限制,有过类似经验的开发人,懂得都懂,很难受。


关于考公:
每年10月到12月准备下,能进就进,不能再在考

作者:哇哦谢谢你
来源:juejin.cn/post/7160138475688165389
公上花费太多时间了。

收起阅读 »

阅阿里大裁员消息有感

这几天网上流传阿里计划裁员 5000+人,也有说 2.5w 的,数量多少已经不重要了,只看到国内外各大公司纷纷裁员,明显已经跟前几年的风气大不相同,深感软件行业越发进入下行趋势。 这样大规模的“输送”人才,势必会在后期影响到行业里的每个人,至少有以下几个影响:...
继续阅读 »

这几天网上流传阿里计划裁员 5000+人,也有说 2.5w 的,数量多少已经不重要了,只看到国内外各大公司纷纷裁员,明显已经跟前几年的风气大不相同,深感软件行业越发进入下行趋势。


这样大规模的“输送”人才,势必会在后期影响到行业里的每个人,至少有以下几个影响:




  1. 长期在中小企业的打工人更难找到工作


    这点是显而易见的,也是最容易想到的点,相比大厂出身、学历光环的人,普通人在工作竞争中本就难以取得优势,以前还可以靠着业务快速扩张、人才缺口等因素,逆袭大厂或者找到高薪工作,这就是在高速增长中带来的红利。但在行业下行期,阶层固化将会更加严重,跨越阶层的行为会越来越难。这本质上和社会发展是一致的。


    进而可以推论,由于出身好的人更容易找到工作,他本身也更倾向于和自己类似的人,于是即使他在招聘时发现一个能力强的人,如果这个人正好出身平凡,他也更愿意去选择与他经历类似的人。这样的恶性循环会进一步的加剧找到工作的难度。


    而且在这个恶性循环中,能力已经不是主要因素了。能力确实重要,但是想像以前一样“不拘一格降人才”,可能就不太可能了。




  2. 圈子文化未来会在软件行业更加流行


    其实很多传统行业都是有进入壁垒的,你要是不认识其中的人,没有几个小圈子,根本混不下去。只有软件开发,或者说互联网行业,由于相较而言创建时间短,而且国外的风气也比较自由,影响之下我们总体还是比较崇尚单打独斗的,不太讲究向上管理、建立关系网那一套。


    但是现在,你说一个阿里员工找到了新工作,他能不推几个认识的同事?阿里高管跳了一个中小公司,他能不招几个原来的左膀右臂么?


    其实原先也一直有这种情况,但可能是小范围的。但随着大厂员工逐渐向中小企业流动,这种现象预计也会成为普遍现象。


    所以不要抱着我只要不跳槽苟着就影响不到我这种想法,山雨欲来风满楼,仔细观察下身边的现象,就能找到自己的判断。




  3. 不要再乐观的估计工资涨幅


    这个不用说了,已经有很多降薪入职中小公司的新闻了。




这里我看到还有一种观点,说裁员这事也是有好处的,可以让大厂员工带着他的能力和经验到广大中小公司,对整个行业是有提升作用的,长期看是利好。


这种观点比较容易唬人,乍一看逻辑没毛病,实际是放P


首先,软件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开源。这也是吸引很多人(包括我)的一点。你能力强不强只取决于你想不想学,不存在想学但是学不到的情况。


所以普通打工人与大厂员工的能力差距只取决于是否愿意勤快地学习,没有环境不同导致的差距。


再说经验,确实大厂在资源投入上更舍得花钱,让经验的积攒更快了。但本质上,大厂员工所谓带来的经验最多把他原来的那一套东西再开发一套。这里并没有什么创新,何来行业利好?


顶多是让老板们赚钱的速度加快了。更方便赚钱了,利好老板。


甚至可能老板觉得开发的真不错,不需要这么多人了,于是带动一批中小公司裁员潮。


在这个只有普通打工人受伤的世界里,我们要如何应对呢? 我也想了以下几点。



  1. 不要焦虑


最重要的还是放平心态,个人没法影响时代潮流,只能顺应时代潮流。


如果因为焦虑去报班了,那就正中了培训机构下怀,被噶了韭菜。


还是要学习,提高自己总是没错的,可以自己找资料,自己学习。



  1. 多关注生活技能


业余之外可以多关注别的技能,也许还能发现自己的新天赋呢?


比如学学厚黑学,心理学,以免在圈子斗争中被人拿捏。


学学炒股,但不要投太多钱; 学学做饭,至少让自己的胃得到满足。



  1. 尝试做一名独立开发者


其实各大厂裁员,业务收缩未必不是好事,只要我们能找准一些生活中的痛点,找到一些目标人群,做一些开发工作,也是一条好路子,搞得好,也许也能创业。


就这些么多吧,一些小想法,手机码字不易,见谅。


寒冬之下,如果有人愿意组织一些圈子,报团取

作者:FengY_HYY
来源:juejin.cn/post/7237037029569822779
暖,请别忘了拉上我。

收起阅读 »

为什么有些蛮厉害的人,后来都不咋样了

前言 写这篇文章目的是之前在一篇文章中谈到,我实习那会有个老哥很牛皮,业务能力嘎嘎厉害,但是后面发展一般般,这引起我的思考,最近有个同事发了篇腾讯pcg的同学关于review 相关的文章,里面也谈到架构师的层次,也再次引起我关于架构师的相关思考,接下来我们展...
继续阅读 »

前言




写这篇文章目的是之前在一篇文章中谈到,我实习那会有个老哥很牛皮,业务能力嘎嘎厉害,但是后面发展一般般,这引起我的思考,最近有个同事发了篇腾讯pcg的同学关于review 相关的文章,里面也谈到架构师的层次,也再次引起我关于架构师的相关思考,接下来我们展开聊聊吧~


摆正初心




我写这篇文章,初心是为了找到导致这样结果的原因,而不是站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对别人指手画脚,彰显自己多牛皮。(PS:我也鄙视通过打压别人来展示自己,你几斤几两,大家都是聪明人看得出来,如果你确实优秀,别人还打压,说明他急了,哈哈哈)


查理芒格说过一句话:如果我知道在哪里会踩坑,避开这些,我已经比很多人走得更远了。


思考结果




我觉得是没有一个层级的概念导致的,这个原因筛掉了大部分人,突破层级的难度筛掉了另外一批人,运气和机会又筛掉另一波人。


没有层级概念


为什么这么讲呢?


我们打游戏的时候,比如说王者,会有废铁、青铜、钻石、铂金、荣耀、荣耀王者,对吧。它的层级大家都清楚,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你会闷逼了,我当前处在那个阶段,上一层是什么水平,需要什么技能,什么样的要求。


其次也会对自己能力过高的评价,如果你一直在组里面,你可能一直是一把手,到了集团,可能变成10名内,到了公司排名,可能几百名后。我们需要站在一个更高、更全面的角度去了解自己的位置。


出现这种情况也很正常


举个栗子,以前我实习那会,有个老哥业务能力特别强,啥活都干得快,嘎嘎牛皮,这是个背景


如果团队里头你最厉害了,那你的突破点,你的成长点在哪里?


对吧,大家都比你菜了,自然你能从别人身上学习到的就少了,还有一种情况是你觉得你是最厉害的,这种想法也是最要命的,会让你踏步不前。这时的解法,我认为是自驱力,如果你学哲学,就知道向内求,自我检讨,自己迭代更新,别人就是你,你就是别人,别人只是一面镜子。


层级的概念


那时看到他搞业务特别厉害,但现在看是做需求厉害,但是缺乏深度。我对比以前的开发经历,跟现在在架构组的工作经历,感受很明显。一个是为了完成任务,一个需要深度,什么深度呢?这个埋下伏笔,为后面架构师层级再展开聊聊。


从初级到中级,到高级,再到主程、再到TL,技术经理,再到架构师,再到负责人。当完成任务的时候,是最基本的事情,深入的时候,从coding入手,在代码上有所追求,比如说可读性,用用设计模式,再深入想到代码可扩展性。。。



当你了解下一个层级的要求的时候,有了目标才能有效的突破它。



突破层级的难度


这是在上一个原因基础上一个加强版,你了解了各个层级的要求,但是突破这些要求,可能由于阅历,或者能力,或者天赋不足,导致突破困难。


image.png


这里我想聊聊架构师的思考,之前在转正答辩上,一个领导问我你怎么理解架构的,我当时没有概念,但是接触相关工作以及观看相关文章,有了更深理解。



这里讲的是coding部分,属于架构师负责的一部分,规范


我不禁想想平时什么工作内容涉及到这个?


比如说契约,规定了依赖jar版本;定义了协议,什么类型输出的格式,转换的类型;开发的规范,设计文档的样式;像文中review的过程,确实比较少,目的是为了减少代码的坏味道。就像文中讲到,如果你定义的一个规范,可以在300+人里面hold,让系统一直在正常迭代,那么算合格的架构师。


一次广义上review


我一般下班会遇到基础服务的小伙伴聊聊天,我说话很少,就喜欢听听别人聊点什么,他跟我聊了几天,我发现问题是现有商品代码已经不足以支持业务的快速迭代,因为冗余其他东西太多了。比如说一个毛胚商品,然后它也快速的加上其他属性,变成一个加工品。但是现在场景变成了它就是一个加工品,你想拆成其他加工品,很困难,就是字段冗余到商品表里头了。


这个时候到架构已经不适合业务快速迭代了,需要重构,大破大立,还需要大佬牵头。review狭义上是代码层发现问题,如果你从一线同学那里听到的东西,能发现问题,也是一种review。



架构师不止规范,需要深度



需要什么深度呢?


从一个做需求的点看,从需求理解,这个是业务深度,从设计文档上,严谨程度,扩展性、风险点、可行性,设计深度。从开发阶段,coding,技术规范,技术功底,这个是技术深度


跳出需求的点,从大的面来看,需求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不做行不行,业务价值在哪里?做了这一期还有后续吗,这是业务的前景。然后规划是怎样的,先从哪里入手,然后有木有计划去推进?这是思考的深度


抽象的能力



里面反复提到抽象的能力,比如说逻辑、物理架构图,这个有助于你理解整个系统的调用关系,形成闭环,可以从全局的角度去理解,我当前做的需求在什么位置,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再到通过问题看到本质,从技术方案看到实质。有一次一位同学跟我探讨DDD,跟我说防腐层不应该是这样写的,你只是用了策略模式去写,应该有个一个门面,然后后面是实现逻辑。我听到这里就明白他被绕进去了,DDD是一个思想,他幻化出来一些对应的框架,它的精髓是高内聚、低耦合。你说策略模式,能否将外部rpc调用分隔开呢?当然可以,它算不算防腐层呢?也算~


最近一次做代码优化的时候,我用了责任链的设计模式,将190行的代码,拆分成4个模块,每个类大概30行,当然190行包括换行。但是实际效果除了行数变少外,每个模块分工特别清晰,这个模块在处理特定的逻辑,当某部分有问题的时候,直接找到那个模块修改即可。(这就是高内聚的魅力)


抽象另一种体现:模块化


最近在牵头做账单,其实我也没做过,我就找了几篇大厂的文章看看,拿来吧你,哈哈


image.png


分为几个步骤,下载账单,解析账单,对账,差异处理(平账)。是不是瞬间有了几个模块,文件模块,包括上传、下载,解析文件对吧。然后是账单模块,可能会分成订单,还有一些退款的,然后是对账处理结果,属于对账模块,文件解析出来的东西跟账单对比,哪些是对的上的,哪些又是异常的,这个模块还有后续的处理结果,自动平账,或者人工处理。



模块化也是高内聚的体现,这就是DDD的思想,只不过人家现在有名头而已~



运气


这个就不展开了,有点玄学,也看投胎,也看老天赏不赏饭吃。我觉得嘛,不管有没有有运气,都要不卑不亢,努力提升自己,很多结果我们决定不了的,但是过程我们可以说了算,人生不也是这样嘛,那就好好享受过程吧~


image.png


最后




《矛盾论》,还是里面的观点,我们需要全面的认识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的优势,不断突破自我。有些厉害,只是暂时性的,而长远来看,只是冰山一角。


作者:大鸡腿同学
来源:juejin.cn/post/7133246541623459847
收起阅读 »

你在公司混的差,可能和组织架构有关!

如果你接触过公司的面试工作,一定见过很多来自大公司的渣渣。这些人的薪资和职位,比你高出很多,但能力却非常一般。 如果能力属实,我们大可直接把这些大公司的员工打包接收,也免了乱七八糟的面试工作。但可惜的是,水货的概率通常都比较大,新的公司也并不相信他们的能力。尤...
继续阅读 »

如果你接触过公司的面试工作,一定见过很多来自大公司的渣渣。这些人的薪资和职位,比你高出很多,但能力却非常一般。


如果能力属实,我们大可直接把这些大公司的员工打包接收,也免了乱七八糟的面试工作。但可惜的是,水货的概率通常都比较大,新的公司也并不相信他们的能力。尤其是这两年互联网炸了锅,猪飞的日子不再,这种情况就更加多了起来。


反过来说也一样成立,就像是xjjdog在青岛混了这么多年,一旦再杀回北上广,也一样是落的下乘的评价。


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你在上家公司混的差,还与你在组织架构中所处于的位置和组织架构本身有关。


一般公司会有两种组织架构方式:垂直化划分层级化划分


1. 垂直划分


垂直划分,多以业务线为模型进行划分。各条业务线共用公司行政资源,相互之间关联不大。


各业务线之间,内部拥有自治权。


image.png


如上图所示,公司共有四个业务线。




  • 业务线A,有前端和后端开发。因为成员能力比较强,所以没有测试运维等职位;




  • 业务线B倡导全栈技能,开发后台前端一体化;




  • 业务线C的管理能力比较强,仅靠少量自有研发,加上大量的外包,能够完成一次性工作。




  • 业务线D是传统的互联网方式,专人专岗,缺什么招什么,不提倡内部转岗




运行模式




  1. 业务线A缺人,缺项目,与业务线BCD无任何关系,不允许借调




  2. 业务线发展良好,会扩大规模;其他业务线同学想要加入需要经过复杂的流程,相当于重新找工作




  3. 业务线发展萎靡,会缩减人员,甚至会整体砍掉。优秀者会被打散吸收进其他业务线




好处




  1. 业务线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团队成员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危机意识




  2. 一条业务线管理和产品上的失败,不会影响公司整体运营




  3. 可以比较容易的形成单向汇报的结构,避免成本巨大且有偏差的多重管理




  4. 便于复制成功的业务线,或者找准公司的发展重点




坏处




  1. 对业务线主要分管领导的要求非常高




  2. 多项技术和产品重复建设,容易造成人员膨胀,成本浪费




  3. 部门之间隔阂加大,共建、合作困难,与产品化相逆




  4. 业务线容易过度自治,脱离掌控




  5. 太激进,大量过渡事宜需要处理




修订


为了解决上面存在的问题,通常会有一个协调和监管部门,每个业务线,还需要有响应的协调人进行对接。以以往的观察来看,效果并不会太好。因为这样的协调,多陷于人情沟通,不好设计流程规范约束这些参与人的行为。


image.png


在公司未摸清发展方向之前,并不推荐此方式的改革。它的本意是通过竞争增加部门的进取心,通过充分授权和自治发挥骨干领导者的作用。但在未有成功案例之前,它的结果变成了:寄希望于拆分成多个小业务线,来解决原大业务线存在的问题。所以依然是处于不太确定的尝试行为。


2. 水平划分


水平划分方式,适合公司有确定的产品,并能够形成持续迭代的团队。


它的主要思想,是要打破“不会做饭的项目经理不是好程序员”的思维,形成专人专业专岗的制度。


这种方式经历了非常多的互联网公司实践,可以说是最节约研发成本,能动性最高的组织方式。主要是因为:




  • 研发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可以避免任务切换、沟通成本,达到整体最优




  • 个人单向汇报,组织层级化,小组扁平化。“替领导负责,就是替公司负责”




  • 任何职位有明确的JD,可替换性高,包括小组领导




这种方式最大的问题就是,对团队成员的要求都很高。主动性与专业技能都有要求,需要经过严格的面试筛选。


坏处




  • 是否适合项目类公司,存疑




  • 存在较多技术保障部门,公共需求 下沉容易造成任务积压




  • 需要对其他部门进行整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分析


image.png


如上图,大体会分为三层。




  • 技术保障,保障公司的底层技术支撑,问题处理和疑难问题解决。小组多但人少,职责分明




  • 基础业务,公司的旗舰业务团队,需求变更小但任何改动都非常困难。团队人数适中




  • 项目演化,纯项目,可以是一锤子买卖,也可以是服务升级,属于朝令夕改类需求的聚居地。人数最多




可以看到项目演化层,多是脏活,有些甚至是尝试性的项目-----这是合理的。




  1. 技术保障和基础业务的技术能力要求高,业务稳定,适合长期在公司发展,发展属性偏技术的人群,流动性小,招聘困难




  2. 项目演化层,业务多变,项目奖金或者其他回报波动大,人员流动性高,招聘容易




成功的孵化项目,会蜕变成产品,或者基础业务,并入基础业务分组。


从这种划分可以看出,一个人在公司的命运和发展,在招聘入职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应聘人员可以根据公司的需求进行判断,提前预知自己的倾向。


互联网公司大多数将项目演化层的人员当作炮灰,因为他们招聘容易,团队组件迅速,但也有很多可能获得高额回报,这也是很多人看中的。


3.组合


组合一下垂直划分和层级划分,可以是下面这种效果。


image.png


采用层级+垂直方式进行架构。即:首选层级模式,然后在项目演化层采用垂直模式,也叫做业务线,拥有有限的自治权。


为每一个业务线配备一个与下层产品化或者技术保障对接的人员。


绩效方面,上层的需求为下层的实现打分。基础业务和技术保障,为绿色的协调人员打分。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


End


大公司出来的并不一定是精英,小公司出来的也并不一定是渣渣。这取决于他在公司的位置和所从事的内容。核心部门会得到更多的利益,而边缘的尝试性部门只能吃一些残羹剩饭。退去公司的光环,加上平庸的项目经历,竞争力自然就打上一个折扣。


以上,仅限IT行业哦。赵家人不在此列。


作者:小姐姐味道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03651773622452261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程序员能有什么好玩意?

业10年了,看看一枚老成员都有什么好玩意(有个人的、同事的、公司的……)。【多图预警!!!摸鱼预警!!!】 桌面预警 桌面上放了个二层小架子,之前还有个盆栽的,可惜死掉了,悼念&缅怀+1。 喷雾预警 好几年前的习惯,之前是理肤泉的喷雾。当年的我还是很...
继续阅读 »

业10年了,看看一枚老成员都有什么好玩意(有个人的、同事的、公司的……)。【多图预警!!!摸鱼预警!!!


桌面预警


桌面上放了个二层小架子,之前还有个盆栽的,可惜死掉了,悼念&缅怀+1。


image.png


喷雾预警


好几年前的习惯,之前是理肤泉的喷雾。当年的我还是很暴躁的,需要一点水分帮我降降温,不过,当编程没有啥思路的时候,喷一喷感觉还不错。


image.png


养生预警


西洋参


有个同事是吉林的,某一天送给我一个山货大礼包,其中就有这瓶西洋参参片。偶尔会取几片泡水,当然喝茶的时候更多一些。【咖啡基本是戒了】


image.png


手串


年前,我领导说想弄个串儿盘着,防止老年痴呆。


我就买了些散珠自己串了些串,团队内,每人分了一串儿。


自己也留了些手串,每天选一串佩戴,主要是绕指柔的玩法。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茶事


喝茶也又些年头了,喝过好喝的,也扔过不好喝的。最近主要喝云南大白,家里的夫人也比较喜欢,


香道


疫情的风刮过来,听说艾草的盘香可以消毒杀菌,就买了盘香,还有个小香炉。周末在家会点一点,其实没那么好闻,但是仪式感满满的。


手霜


大概是东北恶劣的天气原因,办公室的手霜还是不少的,擦一擦,编码也有了仪式感。


盆栽


公司之前定了好多盆栽,我也选了一盆(其实是产品同学的,我的那盆已经养死了)。


image.png


打印机


家里买了台打印机,主要是打印一些孩子的东西,比如涂鸦的模版、还有孩子的照片。


image.png


工作预警


笔记本


大多用的是Mac,大概也不会换回Windows了。


image.png


耳机


还是用的有线耳机,没赶上潮流。哈哈


image.png


键盘


依然没赶上机械键盘的潮流,用的妙控……


面对疾风吧!


之前客户送的,小摆件。


image.png


证书


证书不少,主要是毕业时候发的,哈哈哈。



  1. 前年,公司组织学习了PMP,完美拿到了毕业后的第一个证书。

  2. 公司组织的活动的证书OR奖杯(干瞪眼大赛、乒乓球大赛、羽毛球大赛等),最贵的奖品应该是之前IDEA PK大赛获得的iwatch。

  3. 年会时发的证书。作为优秀的摸鱼份子,每年收到的表彰并不少,大多是个人的表彰,还有就是团队的证书,当然我更关心证书下面的奖金。

  4. 社区的证书。大致是技术社区的证书,嗯嗯,掘金的就一个,某年的2月优秀创作者,应该是这个。


家里的办公桌


夫人是个文艺女青年,喜欢装点我们的家,家里的办公桌的氛围还是很OK的。当然工作之余,也喜欢和夫人喝点小酒,我喜欢冰白,同好可以探讨哈。


image.png


悲伤的事情


疫情


疫情对我们的生活影响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对我一个大龄程序员而言。


未来


今年打算给家庭计划一些副业,有余力的情况下,能够增加一些收入。人生已经过去了半数,感悟到生命的可贵,感情的来之不易,愿我们身边的人都越来越幸福。


作者:襄垣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195814363692089403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