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环信即时通讯云

环信即时通讯云

单聊、群聊、聊天室...
环信开发文档

环信开发文档

Demo体验

Demo体验

场景Demo,开箱即用
RTE开发者社区

RTE开发者社区

汇聚音视频领域技术干货,分享行业资讯
技术讨论区

技术讨论区

技术交流、答疑
资源下载

资源下载

收集了海量宝藏开发资源
iOS Library

iOS Library

不需要辛辛苦苦的去找轮子, 这里都有
Android Library

Android Library

不需要辛辛苦苦的去找轮子, 这里都有

2023—疫情、毕业、两次离职、失恋、遇到新的自己

就业之前 应该大三、大二或者大四的你都会有这么一个焦虑:该怎么去选择,考公务员、考研、还是就业? 我也曾经是这其中的一员,从大三上就开始陷入焦虑。 首先是排除了考公务员,因为家里的姐姐就是毕业2年仍然在考公,算是陷入其中,我自己也觉得应该不会好到哪...
继续阅读 »

就业之前


应该大三、大二或者大四的你都会有这么一个焦虑:该怎么去选择,考公务员、考研、还是就业?


我也曾经是这其中的一员,从大三上就开始陷入焦虑。


首先是排除了考公务员,因为家里的姐姐就是毕业2年仍然在考公,算是陷入其中,我自己也觉得应该不会好到哪儿去。


然后是考研,这是个纠结了很久的问题,甚至在2023年过年的时候,我仍然有想去考研的想法,但是多数是受到了旁边的人干扰。(当然能考到一个好的学校还是很好的),但是我自认是学渣,所以,最最多也就一个双非二本研究生,期间还得附上3-4年的时间,可能是读书太久了,所以最后选择了直接就业。


高考完选了大数据专业,当初选择大数据以为是新兴专业,而且在贵州,快毕业了才发现,所谓的大数据只有大公司才有,小公司基本就前端+后端这样的模式,甚至都是全干工程师。我是从2022年前开始学习的前端,6月暑假找的实习。其实我很佩服自己那半年的时间,从js到vue和小程序,期间在小破站上学习的视频还是蛮多的。


第一段实习 — 贵阳



早9晚5.30,双休,2.5k



2022年后,当时觉得自己身上有用不完的干劲,觉得毕业后非大厂莫属。当时学校一门课程就是做小程序+后台+后端,我和室友们做了一个关于项目管理的项目,期间也大概学会了git、接口对接、项目配合这些东西,后面项目也获得了学院的作品展示。现在看起来做的什么玩意儿啊,哈哈哈。在2月到4月那段时间就是学习+做项目,期间的收获很大。


到了五月开始投简历,也是我最焦虑的一段时间,因为带来的反差真的很大,背了很多八股文,信心满满的却得不到一点回复。有几次线上面试也都凉了,其中有一次鹅厂的实习,被按在地上摩擦。运气比较好的是得到了一家线下的面试(我和室友都进了),后面在20多个人中也是我俩拿下了前端实习的2个名额,2.5k。然后开始了合租之旅...


很清楚的记得租房的时候,被中介差点骗了300块,但是最后遇到一个很好的房东。去的第一天,根本睡不着,那个月也是疯狂爆痘。在公司的3个月其实学到了好些东西,因为之前没机会去接触这么大的项目,对于git和项目配合的理解更深了。而且在空余时间也有机会学习新的知识(ts、react等),合租的时候我的室友做饭我就洗碗(他做的饭真的好吃,就是口味重了点)就这样到10月,迎来了第一波疫情,很清楚的记得是在中秋节之前开始的,疫情的时候,每天想的是怎么买到菜,到快结束的时候,3个菜都是发的白萝卜,太残忍了。坚持到10月底疫情结束,由于疫情和公司接的政府的外包,贵阳的财政情况(懂的都懂,拖欠工资),所以我开始投简历,准备下一家,最后去了一家重庆的音乐公司(因为当时女朋友也是在重庆工作)。


第二段 — 重庆



995,3k



11月初,说走就走,当时前一天得到offer,后两天我就去了重庆,实习3.5k。刚到公司,就2个人!!一个淘宝运营,一个财务,还有一个老板和总监出差去了。如果不是用的vue3+ts,估计我当时就会走。就这样就开始做起了(还有一个实习的后端)。好处是有一个技术顾问,给了整体的框架技术的搭建建议。最后选择用vue3+ts+quasar搭建的后台管理系统。运气不好的是,又一波疫情来了,在家里居家办公了近1个月。那是最阴暗的一个月了,每天在房间里都是一个人,没有人可以说话,心情好的时候写一写代码,不好的就打游戏。当时一个人也想了很多,也有了想去考研的想法。所以在疫情结束的时候,1月初,离职了,准备回家过年。


现在 - 贵阳



6.5k+300补贴+住宿
大小周,早8.30晚5.30



在这2023年过年2个月的时间里,自己想通了很多,其实自己没有那么特别,就接受了自己的平凡,当时抱着试试的态度也投了一些沿海的城市。最后得到了贵阳目前这家公司的面试。很搞笑的记得当时顺道去重庆,拖着行李箱去面试的。最后得到offer:6.5k+300补贴+住宿。


面试的时候挺简单的,没什么太难的点。入职后做的原生小程序开发,业务倒是挺麻烦,对于组件的封装和代码规范是我目前觉得最值得学习的,对于原生好处就是,可以了解更多底层一点的东西,不用组件。坏处就是:开发速度会有所降低,样式也可能没有组件的好看。



感受:工作氛围挺好,非外包的项目,也挺清闲,大概有1/2 +的时间没事做,挺适合养老。
还有就是:遇到不会的别一个人死磕,多问问。




坏处:自控不好的话容易摆烂,周末空闲时间比较少



关于感情


我们是从高中一直到现在,因为异地+她忘不了从前喜欢的,在入职后几天,我提的分手。


说实话挺难受的,但是也没有必要在继续了。但是在这段情感中也学到了很多,成长了很多,懂得了自爱。


分手之后,感觉回归到了自由,也舍得给自己花钱了(从前我是很拮据的那种)。


3月,买了人生中第一台相机:尼康D750,后来也用它拍了很多照片。其实也可以用手机拍,但是觉得相机的意义就是可以多出去走走,还有女生好像对这个很感兴趣(哈哈哈),学会很加分。


5月,认识新的朋友,去了大理、丽江。虽然像是去踩坑的,但是,也学到了一点人像拍照的技巧。感谢同行小姐姐宽宏大量(我拍的贼丑)还鼓励我。



顺便给你们避避坑:


1.景区租服饰拍照的:其实不怎么专业,精修的图还没她们自己批的好看。


2.旅游之前做好攻略!!!(我就是当天决定当天走的)


3.丽江的 茶马古道 x ,日照金山√,玉龙雪山需要预约


4.大理的洱海√,基本上玩的都是环洱海



附上几组图片:


DSC_3061.JPG


DSC_3106.JPG


最后


马上毕业了,很庆幸自己能找到这份工作。随着工作的清闲,感觉自己变得闲鱼了,还是得支棱起来。
希望越来越好!


作者:ibeen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32175144219148349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实习半年碎碎念+已裸辞+求职中~

时隔再半年,再次翻开之前记录的,怎么说,有点傻又有点可爱。之前记录在语雀中,作为个人的日记进行记录,如今想要分享出来给某些人一点点帮助吧。那些可能正在遭遇跟我一样经历情况的人吧! 友情提示:别轻易裸辞!想好最坏的结果你是否可以接收,如接下来可能近半年都找不到工...
继续阅读 »

时隔再半年,再次翻开之前记录的,怎么说,有点傻又有点可爱。之前记录在语雀中,作为个人的日记进行记录,如今想要分享出来给某些人一点点帮助吧。那些可能正在遭遇跟我一样经历情况的人吧!


友情提示:别轻易裸辞!想好最坏的结果你是否可以接收,如接下来可能近半年都找不到工作!


但辞了也不要一直去懊悔什么,我们还年轻,可以跌倒很多次,但不要跌得没有意义!我的意思是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懊悔自己,质疑自己上,有点蠢说真的

来浩鲸:2022年7月4日 --> 2023年1月15日。  
来福州:2022年6月29日 --> 2023年1月15日。总历时:200天!

“官方文档是最好的学习资料,但最好的不一定适合自己”


我不知道刚入门的小白是否跟我一样,总感觉官方文档像老太婆裹脚——又长又臭。明明按照步骤来了却根本没有正确跳进下一步。然后放弃官方文档去找网上找相关资料,学习博客或B站视频什么的都比这个强。


但是官方文档确实是最权威最全最面向大众的学习资料,为什么看不下去呢?是因为看文字不喜欢吗?但是我们有时候更情愿去看他人总结的学习博客。所以可能不是这个原因。官方文档一般是由该技术的创造者或创造团队编写而成,在尽可能用简短的语言向读者表达出该技术的便捷性,适用性。在这简短的语言中往往会渗透着本人的设计思路思路与丰富的经验。所以我们有时候在看官方文档的时候觉得晦涩难懂很正常。首先不要觉得自己很菜,这么基础都看不懂。很正常的哇,前辈所想所写的我们一下子就get到,那就不应该叫做我们的前辈了。但这个并不是意味着我们放弃看官方文档,选择去看他人的总结,因为这样代表我们可能失去了一个与前辈思想碰撞,交谈沟通的机会了。


怎样理解跟前辈思想碰撞和交谈沟通呢?这就涉及到下一点了。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尽力去看懂官方文档,在你时间和精力都有限的情况下。如果给你学习该技术的时间不够,精力有限,又或者你就是看不懂,那就不必勉强自己,看不懂就看不懂,网上总有学习视频,知识博客可供我们学习。我们不一定要走那条最短最难走的路,换条长路平坦点也是可以到达我们想要的罗马圣地。


请记住,一定不要勉强自己去看那些晦涩难懂的文档,千万不要!!不要觉得自己多看几遍就看懂了,当你投入过长的时间成本后,你会下意识觉得自己其实看懂了,学会了。那怎么才算真正学懂了呢?“能够传道受业解惑也”即代表你是真正学懂了。所以学会及时止损,看不懂没有什么可丢脸的。官方文档是最好的学习材料,但可能不是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亲身感受】


“总结分享,贡献开源。最好的学习方式——费曼学习方式”


思想碰撞 :可以理解为我们去努力去get官方文档隐藏的前辈们的idea,如果get到了,那可以运用实践工作中,加工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前辈们历经多少项目积攒到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实现弯道大超越!


沟通交流 :可以理解为当我们遇到不理解的,或者有更独特的见解,可以在文档下方的开源社区中积极献言,一般都会得到前辈的回复,若是见解合理被采纳,你则是对开源社区有贡献的人,这样不仅在简历上是一个很大的加分项,甚至可以免费结交到一个超级牛逼的导师啦!


可能会有人认为:大佬写的怎么可能会有bug?还能跟大佬进行沟通交流?但其实不是这样的,大佬写的确实一般没有什么大bug,但是一个轻量便捷优秀的架构,肯定是基于众多基础的已知架构,谁能保证地基不会有更新迭代,楼宇会一直保持稳如泰山呢?架构不是设计完就稳定的不用去管了,它能够长期的发展其背后肯定需要大量的人力精力去维持。但人不可能24小时在线,任何一个程序都有潜在的bug漏洞。


你可能会觉得上述的思想碰撞与沟通交流实在是太过遥远,但不妨换个思路,作为读者的同时我们不能也当个作者呢?可是我们有这实力吗?有的,比如受众群体可以面向同样是刚步入职场的小白呀。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你能把知识体系系统完整的叙述出来,以老师讲课的方式向你读者介绍你的理解,这何尝不是复盘总结呢?且根据费曼学习来说,这种方法是最能检验你是否掌握了这门技术,且也是吸取知识最好的办法。正如古人所说:传道授业解惑也~


“实战”是最有效的捷径。


任何理论都要赋予给实践的。更何况是工科类的程序代码呢?尽管你做到上述的真正学懂了,但如你没有去实战演练,你还是不懂它实践的应用场景,且很多时候,你看几十遍都不如你去敲一遍来得印象深刻。甚至可能有些人做不到传道受业解惑也没事呀,只要知道什么时候用这个知识点且会用就好了哇。因此对比上述两点,第三点是更为最为重要的!!!一定一定要去实战!!刚入职的时候,有个为期两个月的实习配培训,因为要重新学一个框架,中间还涉及到其他语言技术,妄想通过看文档就能学完这个框架,然后后续看不下去就无意识地去边理解边敲。


要问最后有什么收获?我打字速度变快了,之前需要偶尔看键盘打字,现在完全不需要了。而所谓的知识入脑啊,都是左脑进右脑出了。后面在进行项目实战的时候,知识点完全忘光,基本从零开始,但发现边学边实践的效果比只看文档高效多了。虽然在开始磕磕绊绊又慢又痛苦,但却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有效的产出。


分享一种怪异学习方法 ——“向下学习”,其指的是打破常规思路,由易至难一步一步学习,而是在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后,再选中一种适宜的难度,开始由难至易学习。


“项目是螺旋式上升的,但对接是落地式交付”


在我见证我所参与的一个项目进行第n次需求改版封版后,我才发现一个大型企业项目并不是简单完成一次需求即可,其需要进行多版本的迭代更新,从收集市场需求,确定产品需求,设计产品架构,安排任务进度,设计产品图,后端搭建数据库,还原设计稿,核对测试,修复维护……整个过程都在进行螺旋式向上迭代。其中的每个人都在负责不同的模块,而模块间的耦合需要进行数次的对接。交付的闭合性,沟通的效率性,责任的明确性这些都在要求对接必须是是落地式直接对接!如何理解落地式呢?就是属于自己的职责不推脱,不属于自己的问题不背锅,事事有响必应,件件追踪落实。


“先设计构思再敲码,数据结构很重要”


在被独立扔到一个新的项目中独立开发模块的过程中,我深刻发觉理论永远要去联系实践,面对后端传来的众多接口参数中,如何高效地从数据库中检索出所需要的数据?又如何将已获取的数据进行不同页面的逻辑展示?数据处理是我最薄弱的一项。在刚刚开始面对海量数据时,只知道针对某模块的需求进行设计,并未考虑到其他页面中还有可能存在共用该接口的数据;只知道利用薄弱的已知数据处理方法对接口参数进行获取展示,并未考虑到如此设计会不会影响到产品的运转性能。一股脑投进去开始敲,并未在最初好好思考如此设计的意义在哪?还在大学学数据结构的朋友啊,一定一定要好好去学这门科目,他比高数离散啥的都要重要啊(因为它最难啊!!!)


“拒绝敏感,提高钝感力,“做”一个乐观向上的打工人”


在刚入职之前,其实很多哥哥姐姐就跟我说:要做一个乐观开朗的人,大家都喜欢这样的人。尽管你的性格可能不是这样的,但这是生存之道。实在做不到那么乐观开朗,那就做一个自信不卑不亢的人。


但可能是因为从小到大没有被骂过被批过,再加上这份实习是第一次步入社会,没有一点工作经验,基础也不够扎实,以至于在刚步入社会的两个月,我几乎每天都处于自我怀疑,精神内耗中。那时候家人朋友一直在开解,但他们越是开解自己越是想裸辞。我也知道在2022年,一个什么经验都不会的应届生,会在互联网这个行业中多难生存下来。但那时候总觉得还年轻,什么都没有的年纪就什么都输得起,然后找个借口请假两个星期跑到学校打算准备准备面经冲冲秋招,但因为人性的懒惰,又或者冠冕堂皇的说:两个星期准备秋招无疑说梦话,早点认清现实也不错?


不管你有什么理由,但在学校的两个星期,你确实毫无作为。后面你退缩了,最终还是老老实实回去上班。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离职?我也问过自己好多遍好多遍,我可以说出无数的理由去说服别人跟我占在同一条战线,却说不出一个理由去遮盖实则懦弱逃避的心。


“多读书多看报,文笔不能没有锋利,语言不能没有力量”


细数,我好想自从上大学到现在,都没有好好得读一次书,更多的可能是在看小说,然后还是那种无脑的小说…


2023年,我希望自己可以真正的去读会书,无关是否有实在意义,但请可以给你带来力量。


2022年有两次独自奔溃又自愈时刻,第一次是在准备面试的时候,发现自己真的好菜好垃圾,临时抱佛脚背面经真的很痛苦,那天校园广播响起五月天的倔强,携带黄昏的余晖,带来的不甘心勇气。第二次是想裸辞却没有勇气,深夜的被窝,海底时光机唱《我爱你我的生活》,还夹杂着断断续续的猫猫哭泣声。


结语


这篇好长好长的碎碎念,写了很久很久,中间有好多次想放弃,甚至写到现在,我都不知道我到底在写什么。反正应该没人看莫得事嘿嘿!但最后还是希望可以写下,希望在这半年实习中留点什么。
我希望,当我明年再去看这篇实习回望的时候,会觉得又幼稚好笑,但又那么可爱!


而且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就抱着很矛盾的心理:我在写什么?为什么会那么拖拉?不能精简一点吗?咋都在重复?真的像口水账哇?写那么多你有做到吗?会说不会做吗?道理谁不懂,但是实际马上去出发的还有谁?写这些有用吗?有这时间为什么不去背背面经去实战呢?大家想听你碎碎念吗?

但是最后想了想,还是记录下来吧。记录此时此刻的心情状态,记录这实习半年多的感想感悟。


若能得到您的共勉,真好!


作者:Kemix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37007450179534907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98年菜鸡的碎碎念

最近几天参加了B站某位up主的模拟面试,被打击了。有点不开心,写个文章输出一下自己的情绪。 如果总结自己学编程的过程中犯过最大的错误是什么,那么肯定是迷之自信了,总以为自己学的够多了。虽然 “学的越多,不会的越多” 这个道理我也懂,但是我的内心想法竟然是,大...
继续阅读 »

最近几天参加了B站某位up主的模拟面试,被打击了。有点不开心,写个文章输出一下自己的情绪。



如果总结自己学编程的过程中犯过最大的错误是什么,那么肯定是迷之自信了,总以为自己学的够多了。虽然 “学的越多,不会的越多” 这个道理我也懂,但是我的内心想法竟然是,大家都是这样的,我与大部分同龄人相比起来,已经算好了。但是实际上,自己啥也不是。



印象比较深的主要有两件事


第一件事,20年春天找实习的时候


我高中不努力,老是去网吧玩,和同学相处也不愉快,就没有那种讨论问题的氛围。我大学只上了三本,当时还傻傻的以为计算机不看学历,只看能力。也许当时我刚读大学的时候,找工作是不看学历的,但是今年大家也知道了,普通本科211硕,都有很大概率直接简历挂。每次听群里的同学吐槽校招太难了的时候,都在想他们有学历都这么难,干脆自己躺平算了,就算努力也进不去大厂了。


读大学的时候,同学都不咋学习,也许大部分同学毕业后都不想当程序员吧。相比来说,只要我稍微比同学多学一点,就已经能在班里排名中上了。这就导致我有点迷之自信吧,哈哈哈,以为自己学的东西足够先去小公司锻炼锻炼了,所以大三到大四上学期握在寝室里和同学打LOL,有时候真的是直接打一天,现在想想也挺神奇的,竟然都不会腻。



到了大四的寒假,在家学完了一个培训班的实战项目,就觉得自己挺行了,写好简历后就打算找实习了,但是没想到疫情来了,虽然我现在也不清楚当年因为疫情少招了多少实习生。当时找工作真的找的我emo了,首先简历就很少能过的,就算简历过了,约面试了,我大部分都答不出来,当时对mysql的了解只是会crud而已,面试官问我表锁和行锁,我完全答不出来。说出来不怕大家笑,当时被打击很多次以后,怕自己找不到工作,还不争气的哭了。当时有一家外包公司,说他们找实习生没什么要求的,但是我当时期望薪资是4k,他们只能给2k,我就拒绝了,我大学里经常说,端盘子都有3k,2k的工作我是死也不会去的。但是过了3 4天,还是没找到工作,觉得自己也找不到工作了,所以厚着脸皮去问那个外包公司还愿不愿意要我,他说可以,就这样,2020年春天,我找了份2k的工作,一个月22.5个工作日,我工资一天100都没有。



第二件事,就是文章开头提的这几天参加了B站某位up主的模拟面试,被打击了。


大学毕业后,从外包公司去了一家150人左右的公司,相比之前外包公司来说已经好很多了。这家公司一点都不卷,有好处和坏处,好处就是没什么压力,坏处也是没什么压力,没有学习的氛围。我大学学的比较少,所以在部门里我也是学习劲头比较足的,部门里也会组织技术分享,我也会积极参与的。但是可能我效率低,过了一段时间回顾之前学了什么,总感觉没学啥。不过在这家公司也两年了,懂的肯定是比之前多了。



前段时间那个up主说可以免费模拟面试的时候,我第一时间就报名了,也是想检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吧。不过我发给面试官的时候,他说,我的简历没啥好挖掘的的亮点,就问我一些通用的问题,虽然我也知道自己的简历很普通,但是直接被当面这样说,还是有点尴尬的。面试的过程中,因为我知道面试官会录屏发到b站,就有点紧张,很多都没答好。事后复盘了一下,我在想如果是我同事问我同样的问题,让我教他,那我肯定会回答的更好一些。反正面试的时候表现很差吧。。。其实一次面试失败没啥,可能是我太想表现的好了,表现不好了,就有点不好接受。甚至觉得自己是废物。当天面试完挺emo的,还好有女朋友陪我,这里也说明自己情绪管理是真的有点差的。这也是以后自己要成长的点。



说了这么多,还是要吸取教训,以后好好成长才行。





  1. 视野要宽阔一些,多和优秀程序员聊天,交流,发掘别人的优点找到自己的缺点




  2. 面试学习法:定时参加面试,通过面试发现自己的不足




  3. 以教代学:有机会的话多分享,还可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没有分享的机会就自己录音,然后自己听自己的录音,发现问题




  4. 参加开源or难度更高的项目,小公司里可能项目都比较简单,简历可能会对项目夸大一部分,但是这部分终究是假的,面试官很可能会发现。你想的一些技术难点,面试官会觉得你是背的八股文。




  5. 打算写一个系列的文章《假如面试官让你介绍一下XXX》系列,这次面试也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常见的面试题自己没有提前准备好答案,所以面试官问的时候,自己是从0开始组织语言,如果没讲好,面试官会觉得你没有逻辑。




最后,虽然我也在吐槽juejin的很多博客质量低,但是我自己也写了这种无聊的文章,emmmm,但是又想有个输出自己情绪的地方。我立正挨打。



作者:减肥多喝水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143472113779736584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路才走了一半,为何停下?(2023 年中总结)

楼主bg 211本,2023 的上半年一直在蔚来实习,在学校和公司两头跑,有些麻木,但也有些思考吧。 期间放一些在蔚来实习的图片吧~ 每次都是在考试周写这些东西(doge 这篇文章姑且算的上是我 2023 年的年中总结。 我最近看到了这样一句话:“网站的流...
继续阅读 »

楼主bg 211本,2023 的上半年一直在蔚来实习,在学校和公司两头跑,有些麻木,但也有些思考吧。


期间放一些在蔚来实习的图片吧~


每次都是在考试周写这些东西(doge



image.png


这篇文章姑且算的上是我 2023 年的年中总结。


我最近看到了这样一句话:“网站的流量是由于先前写的文章,你现在的成就是由于之前的努力或者有远见的选择。”


我现在的生活在我看来是舒适安逸的,有着不重的课业,单身,实习并拿着对学生来说不错的薪水,可预见的会到一个不错的公司,并且一直摆烂好像也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这份答卷是两年前的我,选定方向,然后持之以恒的努力所带来的。


然后呢,我现在的现状就是,得过且过,然后愉快的摆烂,长期躺尸带来的空虚感以及身体的虚弱感让我开始思考,如果我现在就丢下了笔,我半年后的答卷会在那里? 是依旧保持现状,被身后的小伙伴追上?还是在某一个瞬间醒悟,然后开始改变?


我认为我在前行路上丢掉了很多的东西,所以我想写篇文章来记录,来反思,这篇文章就是如此,所以这篇文章并不会有太多经历的回忆,当然,由于我这半年几乎一直在蔚来实习,其实生活也是相当的单调,接下来让我们进入正题吧。


image.png


Part One 人一旦停下了思考,未来的结果也就注定了。


看一下微信读书的记录吧:


一月份读了9h39min,二月份读了11小时21min,三月份只读了5h28min,四月份呢,也只有11h56min,五月份稍微好些,到了22h46min,六月份第一周,你只读了3min。


我知道你读了很多网络小说,比如《诡秘之主》这类小说,他确实有很多精妙的设计,你不需要动脑子,读起来当然舒适,我曾和一个朋友聊过纯粹的读书是什么,他说:“那本质上是一种玩物丧志。”我无意争论这些书是否会和我吃的饭一样融入血肉,只是对我个人而言,我希望他们留下些什么,每本书至少要让我学到一个道理,否则和沉迷某一件事物无法控制自己有什么区别?我不否认这很功利,但自我提升就是如此。


所以对前半年的第一个反思,就是真真正正的重启思考,为什么项目中的这个事情你没有考虑到,为什么你对边缘案例不够敏感?为什么一个月了这个事情你还没做完,尤其是当这个事情并不困难的情况下?哪些微小的习惯能使得你变得更坚韧?


我向来是一个行动者,但行动的往往太快了,太急于拿到这个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要学会思考,克服无脑的鲁莽。



要紧的是果敢的迈出第一步, 对与错先都不管,自古就没有把一切都设计好再开步的事。别想把一切都弄清楚,再去走路。鲁莽者要学会思考, 善思者要克服的是犹豫。 目的渴求完美,举步之际则无需周全。



共勉!


Part Two 像重病时一样珍重自己


在前两周我第一次阳了,高烧之下,身体极其难受,但反而想做些什么,打开莫言的《生死疲劳》,边读边想。


很奇怪,在这种难受的时刻,我把我的时间看的更加重要了,我不愿意去刷短视频,看没用的小说,我的清醒的时间并不多,在有限的时间中,我总先想把时间要用的更有价值。


有位朋友曾向我表明过他的一种人生态度:“我经常会想象,死亡过后是一种什么状态,虚无?黑暗?所以我每一天,都很感恩,我活着,所以我格外珍惜每一天,和我相处的每个人。”


当时生了病才明白,只有当我们意识到我们时间的珍贵,才会去珍惜当下的时间,以及相处的人。


那为什么不从现在开始,保持感恩,然后用好每天的时间呢?去见新的人也好,去学习也好,去锻炼也好,总之做我觉得有价值而非产生快感的事情。


image.png


Part Three 想想下一本读什么?


真正的阅读者每天给自己规定的读书时间是多少?3h?4h?8h?


是 1 min。


只有当开始不那么困难的时候,我们才会轻松的坚持下来,这个说的是开始。


而当我们开始阅读 1min,我们当然不会满足于此,我们还会继续去阅读。


读书是如此,背单词同样是如此,开启学习也是如此。


当我们读书/做事的时候,如果我们不想着下一件/下一本是什么,我们会做什么?


对于我个人来说,我会干完这个事情之后立刻觉得累了,躺在床上开始刷手机,一刷就是1h+,玩完了意识到自己的空虚,然后开始后悔,这就是我个人的惯性,或者说是习惯,怎么克服呢?


想想下一本读什么!


image.png


Part Four 几个道理,再开始吧


这里做了一个相当大的知识导图,我先放出来一部分截图吧~


总的来说就是觉得自己可以做的事情相当的多。


image.png


image.png


作者:阳树阳树
来源:juejin.cn/post/7247776651688706103
收起阅读 »

北京十年,来深圳了

离开北京是计划 2013年去的北京,至今整十年,来去匆匆。 几年前就计划好了,赶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离开北京,选一个城市定居。 给孩子一个稳定的环境,在这儿上学成长,建立稳定的、属于他自己的朋友圈。人一生中最珍贵的友谊都是在年少无知、天真烂漫的时候建立的。 我们...
继续阅读 »


离开北京是计划


2013年去的北京,至今整十年,来去匆匆。


几年前就计划好了,赶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离开北京,选一个城市定居。


给孩子一个稳定的环境,在这儿上学成长,建立稳定的、属于他自己的朋友圈。人一生中最珍贵的友谊都是在年少无知、天真烂漫的时候建立的。


我们希望孩子从他有正式的社交关系开始-幼儿园阶段,尽早适应一个省市的教育理念和节奏,不要等到中小学、甚至高中阶段突然的打断孩子的节奏,插班到一个陌生的班级。他同时要面临环境和学业的压力,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很快调整过来的。


我自己小学阶段换了好几次学校,成绩的波动很明显,不希望孩子再面临同样的风险。


另一方面,基于我们年龄的考虑,也要尽快离开,岁数太大了,换城市跳槽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岗位。


19年,基于对移动端市场的悲观,我开始考虑换一个技术方向。2020年公司内转岗,开始从事图形相关技术开发,计划2023年离开北京,是考虑要留给自己3年的时间从零开始积累一个领域的技术。


来深圳市是意外


这几年一直在关注其他城市的"落户政策"、"互联网市场"、"房价"、"政府公共服务"。有几个城市,按优先级:杭州、广州、武汉、深圳。这些都是容易落户的城市,我们想尽快解决户口的困扰。


看几组数据:




2023年5月份数据


可以看到,杭州的房价排在第6位,但是收入和工作机会排进前4,所以首选杭州,性价比之王。


广州的房价和工作收入都排第5,中策。


武汉的工作机会排进前10,但是房价在10名开外,而且老家在那边,占尽地利,下策。


深圳的房价高的吓人,和这个城市提供的医疗、教育太不匹配,下下策。


最后选择深圳是形势所逼,今年行情史上最差,外面的机会很少。我和老婆都有机会内部转岗到深圳,所以很快就决定了。


初识深圳


来之前做了基本的调研,深圳本科45岁以内 + 1个月社保可以落户。我公司在南山,老婆的在福田,落户只能先落到对应的区。


我提前来深圳,一个星期租好了房子,确定了幼儿园。


老婆步行15分钟到公司,孩子步行500米到幼儿园,我步行 + 地铁1小时到公司。


福田和南山的教育资源相对充足,有些中小学名校今年都招不满,租房也能上,比龙华、宝安、龙岗等区要好很多。


听朋友说,在龙华一个很差的公立小学1000个小孩报名,只有500个学位。


有不少房东愿意把学位给租户使用,办理起来也不麻烦,到社区录入租房信息即可。和北京一样,采取学区划分政策,按积分排名录取,非常好的学校也要摇号碰运气。


租房


中介小哥陪我看了三四天房子,把这一片小区都看了个遍。考虑近地铁、近幼儿园、有电梯、装修良好等因素。


我本来想砍200房租,中介说先砍400,不行再加。结果我说少400,房东直接说好。我原地愣住了,之前排练的戏份都用不上了,或许今年行情不好,租房市场也很冷淡吧。


小区后面是小山,比较安静。


小区附近-0


小区附近-1


小区附近-2


小区附近-3


外出溜达,路过一所小学


深圳的很多小区里都有泳池
小区-泳池


夜晚的深圳,高楼林立,给人一种压迫感,和天空格格不入。明亮的霓虹灯,和北京一样忙碌。


晚上8点的深圳


晚上10点的深圳


对教育的看法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阿德勒



身边的朋友,有不少对孩子上什么学校有点焦虑,因为教育和高考的压力,有好友极力劝阻我来深圳。我认为在能力的范围内尽力就好,坦然面对一切。


焦虑是对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情心存妄念。 如果一个人能坦然面对结果,重视当下,不虚度每一分每一秒,人生就不应该有遗憾。人生是来看风景的,结局都是一把灰,躺在盒子里,所以不要太纠结一定要结果怎么样。


学校是培养能力的地方,学历决定一个人的下限,性格和价值观决定上限,你终究成要为你想成为的人,不应该在自我介绍时除了学历能拿出手,一无是处。


不少人不能接受孩子比自己差。可是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能证明下一代的基因一定优于上一代吧,或许他们只是不能接受孩子比他们差,他们没有面子,老无所依。我天资一般,我也非常能接受孩子天资平庸,这是上天的旨意。


有些父母根本没有做好家庭教育,试图通过卷学校、一次性的努力把培养的责任寄托于学校。挣钱是成就自己,陪伴是成就孩子,成功的父母居中取舍。


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如果因为工作而疏忽了孩子,我认为这个家庭是失败的,失败的家庭教育会导致家庭后半生矛盾重重,断送了全家人的幸福。


一个人缺少父爱,就缺少勇敢和力量,缺少母爱就缺少细腻与温和,孩子的性格很容易不健全。除非他自己很有天赋,能自己走出童年的阴影。


因为他长大面对的社会关系是复杂的,他需要在性格层面能融入不同的群体。性格不健全的孩子更容易走向偏激、自私、虚伪、或者懦弱,很多心理学家都是自我治疗的过程中,成为心理学大师。


一个人的一生中,学历不好带来的困扰是非常局部的,但是性格带来的问题将困扰其一生,包括工作、交朋结友、娶妻生子,并且还会传染给下一代。


榜样是最好的教育方法,没有人会喜欢听别人讲大道理,言传不如身教。有些人自己过的很可怜,拼命去鸡娃,那不是培养孩子,那是转移压力,过度投资,有赌棍的嫌疑。你自己过的很苦逼,你如何能说服孩子人生的意义是幸福?鸡娃的尽头是下一代鸡娃。


你只有自己充满能量,积极面对人生,你的孩子才会乐观向上;你只有自己持续的阅读、成长,你的孩子才会心悦诚服的学习;你只有自己做到追求卓越,你的孩子才会把优秀当成习惯。


不要给孩子传递一种信号,人生是苦的,要示范幸福的能力,培养孩子积极地入世观。


作者:sumsmile
来源:juejin.cn/post/7248199693934985272
收起阅读 »

写给毕业季的学生们|我的五次 offer 选择经历

最近临近毕业季,群里有好多朋友在问面试和 offer 选择的问题,我分享下我过往的相关经历,希望能给各位朋友有所启发。 我是谁? 大家好,我是拭心,内蒙古人,16 年本科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后在创业公司、字节跳动和喜马拉雅工作,目前定居在上海。 &nbs...
继续阅读 »

最近临近毕业季,群里有好多朋友在问面试和 offer 选择的问题,我分享下我过往的相关经历,希望能给各位朋友有所启发。


我是谁?


大家好,我是拭心,内蒙古人,16 年本科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后在创业公司、字节跳动和喜马拉雅工作,目前定居在上海。


 
2014 年开始在 CSDN 上写作,到目前为止博客访问量约 390万:



shixin.blog.csdn.net/


先后在 GitChat 和极客时间出过小课:


image.png


常在社区做 Android 相关的技术分享,比如最近在 OPPO 做的技术交流:



 
以上是我的基本信息,介绍这些经历是为了让后面的分享更有说服力,接下来看看我过往的五次工作选择经历。
 


五次工作选择经历



我从 2015 年开始找实习,到现在经历过五次换工作,分别是实习、校招和三次社招。


2015 春季实习:屌丝开局



我从 2014 年暑假开始学习 Android 开发,当时成体系的课程不多,学习的材料主要是图书馆里很老的书和校内网的视频,当时贪玩游戏,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打 LOL,因此编程技术比较差。


2015 春看着舍友们开始找实习,我也投出了实习简历,结果很惨淡:网易阿里面试均失败,鼓起勇气去腾讯面试酒店做了次“霸面”,结果也不了了之没有下文。


好在后面通过了西安一家公司的面试,每天给 100 元工资,当时想着也没有更好的机会,就接了这个 offer。


现在来看,选择接受这个 offer 是个正确的选择,当时我的水平很菜,继续面试可能也没有更好的机会,反而耽误了大好的时间。与其临渊羡鱼,不如先拿到自己能拿到的,同时退而结网。


而做的不好的是,对校招面试重点不了解,没有重视基础。考试前刷了很多面试题,但没想到阿里腾讯压根没怎么问 Android 上层技术,反而问了很多 Java 基础和算法。


 
实习不像自己做玩具,真正的商业项目让我对用到的技术有了更多的了解,也认识到自己需要补充哪些知识点。


更重要的是,有了这个实习经验后,我在秋招时找工作容易了很多。


 


2015 秋季校招:拿下 offer 后犯了懒



秋招的时候,因为有实习的经验,同时我针对性的进行了查漏补缺,面试情况比春季好了很多,大概面了六七家公司,拿到了华为(base 西安)和两家创业公司的 offer(A base 北京,B base 上海)。


当时校招都是在线下进行,有的公司会来我们学校,还有些公司会在市里包下一个酒店进行校招(当时正值移动互联网的辉煌时期,校招很大阵仗),进行面试需要坐公交跑好几个地方,有点累人。
 


在拿到几个 offer 后,我心疼自己不愿意再辛苦,就再也没关注其他公司的招聘,而是去成都重庆九寨沟旅游、在宿舍里打游戏了。


当时选择公司 B 主要看中两个点:1. 工资还可以(三家最高) 2. 上海定居比北京容易,空气也好


实习结束后因为和同事相处的比较愉快,也没有再面试其他公司,就这样决定了自己的正式工作。


现在来看,当时选择上海是对的,因为北京拿户口真的太难了;做的不好的是,在拿到几个 offer 后就心满意足,没有再去面其他公司。


这其实不对,应该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机会。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同样适用于程序员,那些在一开始就在更好环境的程序员,往往成长的更快更好,因为他们每天接触的信息、处理的问题,都会更有价值。我暗自和校友对比过,当时去了大厂的校友,有好几个已经成长为部门/业务负责人,反观自己,在比较努力的情况下,才没有差的特别远。
 


很多人会花时间在学习编程 技术 上,但对「去哪里、和谁、做什么样的工作」却没有该有的重视。 对于应届生来说,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它很大程度决定了我们的起始速度,不要像我当时一样懒得去面凑合了事,请记住:强者愈强。


 


2017 第一次社招:被一份盒饭感动了



 


2017 年九月我从第一家公司离职,完成了毕业后第一次社招跳槽。
 


为什么要离职呢?主要是因为创业太难了,公司的盈利模式在反复调整后还是不及预期,在我离职前两三个月里基本没什么活干,大家都在默默等着领大礼包。
 


那段时间我面试了不少上海的互联网公司,比如流利说、银天下、饿了么、喜马拉雅、美团点评等等,基本都拿到了 offer 。


当时非常纠结的是饿了么和喜马拉雅选哪个,两个岗位都比较喜欢,面试官给的感觉也都不错。最后考虑再三选了喜马,让天平倾斜的是一份午饭。


在喜马面试的那天,从上午十点面试到了下午四点多,中午 12 点到 2 点休息。在我准备出去找点饭吃时,面试官亲切的给我拿来一份饭,这让我觉得非常温暖,一对比前一天去某公司面了几个小时连水都没得喝,差距太明显了。


现在来看,当时面试通过率比较高,主要是因为这三点:


1.简历很清晰,重点很突出:「用什么技术、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知识体系比较齐全,吸取春季实习的教训,从计算机基础、Java 集合/并发/虚拟机到 Android SDK/三方库都进行了系统的学习,面试的问题基本都能回答上


3.有博客展示自己,可以让面试官对我有更多的了解


 


当时做的不对的是这几点:


1.入职太快,上家周五离职,下家周一入职,没有多留点思考做规划


2.薪资没怎么涨,不会拿着 offer 要价


 
同时又一次犯了秋招的错误:入职一周后腾讯发来了二面邀请,当时因为不想再折腾,拒绝了后面的面试流程。


 


2020 第二次社招:伤了很多 HR 的心


 



 


2020 年六月我从第二家公司离职,完成了毕业后第二次社招跳槽。


 


为什么要离职呢?主要是因为在两年九个月的工作里,(当时自认为)项目用到的技术点基本都学差不多了。


 


这次面试了更多的公司,拿到了美团点评、阿里、B 圈、字节等公司 offer。


 


能够拿到这么多 offer 的原因:


1.2017 年换完工作后梳理了面试经验并出了个课程,算是有些方法;


2.CSDN 博客访问量增加较多,获得了“博客专家”认证,算是有了点背书;


3.学习的知识有体系,并且都写了文章,记忆很深,很多细节都回答上来了


 
在这些 offer 里,最早拿到的是点评的 offer,薪资不高不低,业务不太核心,先当备胎;后来拿到阿里的 offer,薪资不多,又要换城市,阿里梦敌不过现实,最终拒掉了;B 圈给的挺多,但担心被抓不敢去;最后选择了字节,因为做的是我喜欢的纯基础架构。


老实讲当时很想去阿里,但这个 offer 给的工资没涨多少。虽然部门 leader 和 HR 一个劲的说过去好好干会发股票,但思考再三,我还是决定先把目前该拿的拿到。
 


现在来看,当时做的对的点:


1.拿着 offer 和想去的公司谈价,证明自己的价值


2.没有吃饼,该有的和表现好才有的是两码事


3.选了基础架构,让我的技术有了很大的提升,对后面发展更好


 


 


2022 年第三次社招:华丽转身


 



 


2022 年中我从第三家公司离职,完成了毕业后第三次社招跳槽。


 


为什么要离职呢?主要是因为当时做的是纯架构,需要找到可优化点、进行优化并且推广到业务,在字节的“追求极致”文化下,很多事已经被别人做过了,如果有新的机会,会有大量的人瞬间涌入。经常出现做了好几个版本的实验,最后发现数据不符合预期,或者符合预期但是业务拒绝接入。这种状态久了,有些觉得累。


 


这次工作经历给我的感受是:完全脱离业务的架构,适合年轻人去提升技术,但想做出大成绩很难,需要放平心态(技术非常牛逼的大佬可以忽略这句话)。


 


这次换工作,没面太多公司,主要是因为心里已经有所属,回到熟悉的环境,做了更重要的事。


 


现在来看,能够回去并且担任更重要的责任,主要是因为之前在公司时秉承了“利他”精神,和同事领导们相处的比较融洽,同时自己的能力也被认可。互联网的圈子很小,之前的同事很有可能再续前缘,勿以善小而不为。


 


总结


 


好了,这就是我从实习到现在的五次工作选择经历,谢谢你的阅读。


 


总结下来主要有这些经验:


1.校招基础要扎实;社招要有亮点、有背书


2.选择城市很重要,一开始要去一线城市


3.开头很重要,不要懒得去面凑合了事,记住强者愈强


4.拿到 offer 不急着决定,拿着 offer argue


5.年轻选纯架构,年长选业务架构(有的选的话)


6.与人为善,圈子很小**


 


如果对你有什么启发,欢迎留言点赞,你的鼓励就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作者:张拭心
来源:juejin.cn/post/7247897453914816573

收起阅读 »

北漂五年,我回家了。后悔吗?

2017年毕业后,我来到了北京,成为了北漂一族。五年后,我决定回家了。也许是上下班一个多小时的通勤,拥挤的地铁压得我喘不过气;也许是北漂五年依然不能适应干燥得让人难受的气候。北京很大,大得和朋友机会要提前两个小时出门;北京很小,我每天的活动范围就只有公司、出租...
继续阅读 »

2017年毕业后,我来到了北京,成为了北漂一族。五年后,我决定回家了。也许是上下班一个多小时的通勤,拥挤的地铁压得我喘不过气;也许是北漂五年依然不能适应干燥得让人难受的气候。北京很大,大得和朋友机会要提前两个小时出门;北京很小,我每天的活动范围就只有公司、出租屋两点一线。今年我觉得是时候该回家乡了。


1280X1280 (1).JPEG


(在北京大兴机场,天微微亮)


有些工作你一面试就知道是坑


决定回家乡后,我开始更新自己的简历。我想过肯定会被降薪,但是没想到降薪幅度会这么大,成都前端岗位大多都是1w左右,想要双休那就更少了。最开始面试的一些岗位是单休或者大小周,后面考虑了一下最后都放弃了。那时候考虑得很简单,一是我没开始认真找工作,只是海投了几个公司,二是我觉得我找工作这儿时间还比较短,暂时找不到满意的很正常。


辞职后,我的工作还没有着落,于是决定先不找了,出去玩一个月再说。工作了这么久,休息一下不为过吧,于是在短暂休息了一个月后,我又开始认真找工作。


但是,但是没想到成都的就业环境还蛮差的,找工作的第二个月还是没有合适的,当时甚至有点怀疑人生了,难道我做的这个决定是错误的?记得我面试过一家公司,那家公司应该是刚刚成立的,boss上写的员工数是15个,当时我想着,刚成立的公司嘛,工资最开始低点也行,等公司后续发展起来了,升职加薪岂不美滋滋。


面试时,我等了老板快半小时,当时我对这家公司的观感就不太好了。但想着来都来了,总不能浪费走的这一趟。结果,在面试的时候老板开始疯狂diss我的技术不行,会的技能太少,企图用这种话来让我降薪。我是怎么知道他想通过这种方式让我降薪呢,因为最后那老板说“虽然你技术不行,但是我很看好你的学习能力,给你开xxx工资你愿意来吗?”


也是因为这次面试,我在招聘软件上看到那种小公司都不轻易去面试了,简直浪费我时间。


1280X1280.JPEG


(回家路上骑自行车等红绿灯,我的地铁卡被我甩出去了,好险,但是这张地铁卡最后还是掉了,还是在我刚充值完100后,微笑)


终于,找了大概3个月,终于找到一家还算不错的公司,在一家教育行业的公司做前端。双休,工资虽然有打折,但是在我能接受的范围内。


有些人你一见面就知道是正确的


其实我打算回家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通过大厂相亲角网恋了一个女孩子,她和我是一个家乡的。我们刚认识的时候几乎每天都在煲电话粥,基本上就是陪伴入眠,哈哈哈哈哈。语言的时候她还会唱歌给我听,偏爱、有可能的夜晚......都好好听,声音软绵绵的。认识一个月后,我们回了一趟成都和她面基。一路上很紧张,面基的时候也很害怕自己有哪里做得不好的地方,害怕给她留下不好的印象。我们面基之后一个月左右就在一起啦。有些人真的是你一见面就知道她是正确的那个人,一见面心里有一个声音告诉你“嗯,就是她了!”。万幸,我遇到了。


58895b3fc4db3554881bdbcaa35384f.jpg


1280X1280 (2).JPEG


说一些我们在一起后的甜蜜瞬间吧


打语言电话的时候,听着对方的呼吸声入睡;


走在路上的时候,我牵她的手,她会很顺其自然地与我十指相扣;


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她会把自己最好吃的一半分享给我;



总结


回到正题,北漂五年。我回家了,后悔吗?不后悔。离开北京快一年了,有时候还是会想念自己还呆在北京的不足10平米的小出租屋里的生活,又恍惚“噢,我已经回四川了啊”。北漂五年,我还是很感激那段时间,让刚毕业的我迅速成长成可以在工作上独当一面的合格的程序员,让我能有拿着不菲的收入,有一定的积蓄,有底气重新选择;感谢大厂相亲角,让我遇见我的女朋友,让我不再是单身狗。


作者:川柯南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152045204311113736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在国企做程序员怎么样?

有读者咨询我,在国企做开发怎么样? 当然是有利有弊,国企相对稳定,加班总体没有互联网多,不过相对而言,工资收入没有互联网高,而且国企追求稳定,往往技术栈比较保守,很难接触新的技术,导致技术水平进步缓慢。 下面分享一位国企程序员的经历,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参考价值。...
继续阅读 »

有读者咨询我,在国企做开发怎么样?


当然是有利有弊,国企相对稳定,加班总体没有互联网多,不过相对而言,工资收入没有互联网高,而且国企追求稳定,往往技术栈比较保守,很难接触新的技术,导致技术水平进步缓慢。


下面分享一位国企程序员的经历,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参考价值。



下文中的“我”代表故事主人公



我校招加入了某垄断央企,在里面从事研发工程师的工作。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入职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在国企中,开发是最底层最苦B的存在,在互联网可能程序员还能够和产品经理argue,但是在国企中,基本都是领导拍脑袋的决定,即便这个需求不合理,或者会造成很多问题等等,你所需要的就是去执行,然后完成领导的任务。下面我会分享一些国企开发日常。


1、大量内部项目


在入职前几个月,我们都要基于一种国产编辑器培训,说白了集团的领导看市场上有eclipse,idea这样编译器,然后就说咱们内部也要搞一个国产的编译器,所有的项目都要强制基于这样一个编译器。


在国企里搞开发,通常会在项目中塞入一大堆其他项目插件,本来一个可能基于eclipse轻松搞定的事情,在国企需要经过2、3个项目跳转。但国企的项目本来就是领导导向,只需给领导演示即可,并不具备实用性。所以在一个项目集成多个项目后,可以被称为X山。你集成的其他项目会突然出一些非常奇怪的错误,从而导致自己项目报错。但是这也没有办法,在国企中搞开发,有些项目或者插件是被要求必须使用的。


2、外包


说到开发,在国企必然是离不开外包的。在我这个公司,可以分为直聘+劳务派遣两种用工形式,劳务派遣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外包,直聘就是通过校招进来的校招生。


直聘的优势在于会有公司的统一编制,可以在系统内部调动。当然这个调动是只存在于规定中,99.9%的普通员工是不会调动。劳务派遣通常是社招进来的或者外包。在我们公司中,项目干活的主力都是外包。我可能因为自身本来就比较喜欢技术,并且觉得总要干几年技术才能对项目会有比较深入的理解,所以主动要求干活,也就是和外包一起干活。一开始我认为外包可能学历都比较低或者都不行,但是在实际干活中,某些外包的技术执行力是很强的,大多数项目的实际控制权在外包上,我们负责管理给钱,也许对项目的了解的深度和颗粒度上不如外包。


上次我空闲时间与一个快40岁的外包聊天,才发现他之前在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公司都有工作过,架构设计方面都特别有经验。然后我问他为什么离开互联网公司,他就说身体受不了。所以身体如果不是特别好的话,国企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技术栈


在日常开发中,国企的技术一般不会特别新。我目前接触的技术,前端是JSP,后端是Springboot那一套。开发的过程一般不会涉及到多线程,高并发等技术。基本上都是些表的设计和增删改查。如果个人对技术没啥追求,可能一天的活2,3小时就干完了。如果你对技术有追求,可以在剩余时间去折腾新技术,自由度比较高。


所以在国企,作为普通基层员工,一般会有许多属于自己的时间,你可以用这些时间去刷手机,当然也可以去用这些时间去复盘,去学习新技术。在社会中,总有一种声音说在国企呆久了就待废了,很多时候并不是在国企待废了,而是自己让自己待废了。


4、升职空间


每个研发类央企都有自己的职级序列,一般分为技术和管理两种序列。


首先,管理序列你就不用想了,那是留给有关系+有能力的人的。其实,个人觉得在国企有关系也是一种有能力的表现,你的关系能够给公司解决问题那也行。


其次,技术序列大多数情况也是根据你的工龄长短和PPT能力。毕竟,国企研发大多数干的活不是研发与这个系统的接口,就是给某个成熟互联网产品套个壳。技术深度基本上就是一个大专生去培训机构培训3个月的结果。你想要往上走,那就要学会去PPT,学会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学会如何讲到领导想听到的那个点。既然来了国企,就不要再想钻研技术了,除非你想跳槽互联网。


最后,在国企底层随着工龄增长工资增长(不当领导)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如果你想当领导,那还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5、钱


在前面说到,我们公司属于成本单位,到工资这一块就体现为钱是总部发的。工资构成分由工资+年终奖+福利组成。


1.工资构成中没有绩效,没有绩效,没有绩效,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工资是按照你的级别+职称来决定的,公司会有严格的等级晋升制度。但是基本可以概括为混年限。年限到了,你的级别就上去了,年限没到,你天天加班,与工资没有一毛钱关系。


2.年终奖,是总部给公司一个大的总包,然后大领导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部门分配,部门领导再根据每个人的工作情况将奖金分配到个人。所以,你干不干活,活干得好不好只和你的年终奖相关。据我了解一个部门内部员工的年终奖并不会相差太多。


3.最后就是福利了,以我们公司为例,大致可以分为通信补助+房补+饭补+一些七七八八的东西,大多数国企都是这样模式。


总结


1、老生常谈了。在国企,工资待遇可以保证你在一线城市吃吃喝喝和基本的生活需要没问题,当然房子是不用想的了。


2、国企搞开发,技术不会特别新,很多时候是项目管理的角色。工作内容基本体现为领导的决定。


3、国企研究技术没有意义,想当领导,就多学习做PPT和领导搞好关系。或者当一个平庸的人,混吃等死,把时间留给家人,也不乏是一种好选择。


作者:程序员大彬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182355327076007996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Android:自定义View实现签名带笔锋效果

自定义签名工具相信大家都轻车熟路,通过监听屏幕onTouchEvent事件,分别在按下(ACTION_DOWN)、抬起(ACTION_UP)、移动(ACTION_MOVE) 动作中处理触碰点的收集和绘制,很容易就达到了手签笔的效果。其中无非又涉及到线条的撤回、...
继续阅读 »

自定义签名工具相信大家都轻车熟路,通过监听屏幕onTouchEvent事件,分别在按下(ACTION_DOWN)抬起(ACTION_UP)移动(ACTION_MOVE) 动作中处理触碰点的收集和绘制,很容易就达到了手签笔的效果。其中无非又涉及到线条的撤回、取消、清除、画笔的粗细,也就是对收集的点集合和线集合的增删操作以及画笔颜色宽的的更改。这些功能都在 实现一个自定义有限制区域的图例(角度自识别)涂鸦工具类(上) 中介绍过。


但就在前不久遇到一个需求是要求手签笔能够和咱们使用钢笔签名类似的效果,当然这个功能目前是有一些公司有成熟的SDK的,但我们的需求是要不借助SDK,自己实现笔锋效果。那么,如何使画笔带笔锋呢?废话不多说,先上效果图:


image.png


要实现笔锋效果我们需要考虑几个因素:笔速笔宽按压力度(针对手写笔)。因为在onTouchEvent回调的次数是不变的,一旦笔速变快两点之间距离就被拉长。此时的笔宽不能保持在上一笔的宽度,需要我们通过计算插入新的点,同时计算出对应点的宽度。同理当我们笔速慢的时候,需要通过计算删除信息相近的点。要想笔锋自然,当然贝塞尔曲线是必不可少的。


这里我们暂时没有将笔的按压值作为笔宽的计算,仅仅通过笔速来计算笔宽。

/**
* 计算新的宽度信息
*/
public double calcNewWidth(double curVel, double lastVel,double factor) {
double calVel = curVel * 0.6 + lastVel * (1 - 0.6);
double vfac = Math.log(factor * 2.0f) * (-calVel);
double calWidth = mBaseWidth * Math.exp(vfac);
return calWidth;
}

/**
* 获取点信息
*/
public ControllerPoint getPoint(double t) {
float x = (float) getX(t);
float y = (float) getY(t);
float w = (float) getW(t);
ControllerPoint point = new ControllerPoint();
point.set(x, y, w);
return point;
}

/**
* 三阶曲线的控制点
*/
private double getValue(double p0, double p1, double p2, double t) {
double a = p2 - 2 * p1 + p0;
double b = 2 * (p1 - p0);
double c = p0;
return a * t * t + b * t + c;
}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地方,不再使用drawLine方式画线,而是通过drawOval方式画椭圆。通过前后两点计算出椭圆的四个点,通过笔宽计算出绘制椭圆的个数并加入椭圆集。最后在onDraw方法中绘制。

/**
* 两点之间将视图收集的点转为椭圆矩阵 实现笔锋效果
*/
public static ArrayList<SvgPointBean> twoPointsTransRectF(double x0, double y0, double w0, double x1, double y1, double w1, float paintWidth, int color) {

ArrayList<SvgPointBean> list = new ArrayList<>();
//求两个数字的平方根 x的平方+y的平方在开方记得X的平方+y的平方=1,这就是一个园
double curDis = Math.hypot(x0 - x1, y0 - y1);
int steps;
//绘制的笔的宽度是多少,绘制多少个椭圆
if (paintWidth < 6) {
steps = 1 + (int) (curDis / 2);
} else if (paintWidth > 60) {
steps = 1 + (int) (curDis / 4);
} else {
steps = 1 + (int) (curDis / 3);
}
double deltaX = (x1 - x0) / steps;
double deltaY = (y1 - y0) / steps;
double deltaW = (w1 - w0) / steps;
double x = x0;
double y = y0;
double w = w0;

for (int i = 0; i < steps; i++) {
RectF oval = new RectF();
float top = (float) (y - w / 2.0f);
float left = (float) (x - w / 4.0f);
float right = (float) (x + w / 4.0f);
float bottom = (float) (y + w / 2.0f);
oval.set(left, top, right, bottom);
//收集椭圆矩阵信息
list.add(new SvgPointBean(oval, color));
x += deltaX;
y += deltaY;
w += deltaW;
}

return list;
}

至此一个简单的带笔锋的手写签名就实现了。 最后附上参考链接Github.


我是一个喜爱Jay、Vae的安卓开发者,喜欢结交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欢迎大家到沸点来点歌!


作者:似曾相识2022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44192848063627325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有多少人忘记了gb2312

本文已参与「新人创作礼」活动, 一起开启掘金创作之路。 本想新周摸新鱼,却是早早入坑。看到群友千元求解一个叫当当网的索引瞬间来了兴趣 网站地址,大体一看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就是一个关键字编码问题,打眼一看url编码没跑直接拿去解码无果 -有点惊讶看似url...
继续阅读 »

本文已参与「新人创作礼」活动, 一起开启掘金创作之路。
本想新周摸新鱼,却是早早入坑。看到群友千元求解一个叫当当网的索引瞬间来了兴趣



  1. 网站地址,大体一看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就是一个关键字编码问题,打眼一看url编码没跑直接拿去解码无果


image.png


image.png
-有点惊讶看似url编码实则url编码只是这,滋滋滋...
VeryCapture_20230227174156.gif


有点东西,开始抓包,断点,追踪的逆向之路
VeryCapture_20230227170913.gif
2. 发现是ajax加载(不简单呀纯纯的吊胃口)先来一波关键字索引(keyword)等一系列基操轻而易举的找到了他
VeryCapture_20230227171325.gif


从此开始走向了一条不归路,经过一上午的时间啥也没追到,午休之后继续战斗,经过了一两个半小时+三支长白山牌香烟的努力终于


VeryCapture_20230227173627.gif
VeryCapture_20230227173457.gif


VeryCapture_20230227171715.gif

cihui = '哈哈哈'
js = open("./RSAAA.js", "r", encoding="gbk", errors='ignore')
line = js.readline()
htmlstr = ''
while line:
htmlstr = htmlstr + line
line = js.readline()
ctx = execjs.compile(htmlstr)
result = ctx.call('invokeServer', cihui)
print(result)
const jsdom = require("jsdom");
const {JSDOM} = jsdom;
const dom = new JSDOM('<head>\n' +
' <base href="//search.dangdang.com/Standard/Search/Extend/hosts/">\n' +
'<link rel="dns-prefetch" href="//search.dangdang.com">\n' +
'<link rel="dns-prefetch" href="//img4.ddimg.cn">\n' +
'<title>王子-当当网</title>\n' +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GB2312">\n' +
'<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当当网在线销售王子等商品,并为您购买王子等商品提供品牌、价格、图片、评论、促销等选购信息">\n' +
'<meta name="keywords" content="王子">\n' +
'<meta name="ddclick_ab" content="ver:429">\n' +
'<meta name="ddclick_search" content="key:王子|cat:|session_id:0b69f35cb6b9ca3e7dee9e1e9855ff7d|ab_ver:G|qinfo:119800_1_60|pinfo:_1_60">\n' +
'<link rel="canonical" href="//search.dangdang.com/?key=%CD%F5%D7%D3\&amp;act=input">\n' +
' <link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href="css/theme_1.css">\n' +
' <!--<link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href="css/model/home.css" />-->\n' +
' <link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href="css/model/search_pub.css?20211117"> \n' +
'<style>.shop_button {height: 0px;}.children_bg01 a {\n' +
'margin-left: 0px;\n' +
'padding-left: 304px;\n' +
'width: 630px;\n' +
'}\n' +
'.children_bg02 a {\n' +
'margin-left: 0px;\n' +
'padding-left: 304px;\n' +
'width: 660px;\n' +
'}\n' +
'.children_bg03 a {\n' +
'margin-left: 0px;\n' +
'padding-left: 304px;\n' +
'width: 660px;\n' +
'}\n' +
'.narrow_page .children_bg01 a{\n' +
'width: 450px;\n' +
'}\n' +
'.narrow_page .children_bg02 a{\n' +
'width: 450px;\n' +
'}\n' +
'.narrow_page .children_bg03 a{\n' +
'width: 450px;\n' +
'}.price .search_e_price span {font-size: 12px;font-family: 微软雅黑;display: inline-block;background-color: #739cde;color: white;padding: 2px 3px;line-height: 12px;border-radius: 2px;margin: 0 4px 0 5px;}\n' +
'.price .search_e_price:hover {text-decoration: none;}</style> <link rel="stylesheet" href="http://product.dangdang.com/js/lib/layer/3.0.3/skin/default/layer.css?v=3.0.3.3303" id="layuicss-skinlayercss"><script id="temp_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schprompt.dangdang.com/suggest_new.php?keyword=好好&amp;pid=20230227105316030114015279129895799&amp;hw=1&amp;hwps=12&amp;catalog=&amp;guanid=&amp;0.918631418357919"></script><script id="json_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static.dangdang.com/js/header2012/categorydata_new.js?20211105"></script></head>');

window = dom.window;
document = window.document;
function invokeServer(url) {

var scriptOld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mp_script');
if(scriptOld!=null && document.all)
{
scriptOld.src = url;
return script;
}
var head=document.documentElement.firstChild,script=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id='temp_script';
script.type = 'text/javascript';
script.src = url;
if(scriptOld!=null)
head.replaceChild(script,scriptOld);
else
head.appendChild(script);
return script
}



  1. 完事!当我以为都要结束了的时候恍惚直接看到了源码中的gb2312突然想起了之前做的一个萍乡房产网的网站有过类似经历赶快去尝试结果我**
    image.png
    image.png
    VeryCapture_20230227172815.gif




  2. 总结:提醒各位大佬在逆向之路中还是要先从基操开始,没必要一味的去搞攻克扒源码,当然还是要掌握相对全面的内容,其实除了个别大厂有些用些贵的东西据说某数5要20个W随着普遍某数不知道那些用了20w某数的大厂心里是什么感觉或许并不在乎这点零头哈哈毕竟是大厂,小网站的反扒手段并不是很难,俗话说条条大道通北京。


作者:大张张张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04752219916206140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我,不是实习生

啊,一想我读书十几年,现在终将要脱离学校奔赴社会了。依照我这能力,我这性子,学术型人才是走不动了。 我知道,不继续深造,就要去工作赚钱。 可我一晃这几年,感觉啥也没学着。圈养在学校,老师只负责教授我课本知识,定向培养我成为一名合格的打工人。 经历面试才知道,市...
继续阅读 »

啊,一想我读书十几年,现在终将要脱离学校奔赴社会了。依照我这能力,我这性子,学术型人才是走不动了。


我知道,不继续深造,就要去工作赚钱。


可我一晃这几年,感觉啥也没学着。圈养在学校,老师只负责教授我课本知识,定向培养我成为一名合格的打工人。


经历面试才知道,市场的速度是光速,学校里是声速。企业技术走得这么前沿,我学的东西讲出来都有些羞涩。


技术和知识面落后这么多,要这么短的时间紧跟市场速度,且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属实不容易。


没辙,遵循市场用人规则,我连夜整理面试知识和制作简历,并效仿当年八股文进士。


可一工作才发现,没完没了的工作,没完没了的 OKR,大家都没完没了,可是整体盈利又不怎么样。


作为一名实习生,实在是搞不通,谁顾着谁,谁又惧谁。我知道我会好好工作,内心还怀揣着抱负和理想,一心扑到工作上证明我自己。


电话里头我也是这么对父母说。


可是,几千块钱的薪资,我恍然不已,原来劳动用工成本可以这么低,我每天顾着怎么开销,怎么减少活动,怎么存钱,家里急用钱怎么办。


另一方面,我通过努力证明自己的实力,可以升职加薪,可是一冷静下来,怎么加班都能联想到旁边工作十几年经验老油条的现状。


联想周边企业刚加入的年轻生命,读了十几年书刚开始还没来得及做好准备,就结束在了加班不眠之夜里。


不禁在想,身边不乏努力的人,可越是努力劳动力越廉价,资源也就这么多。这些努力的成果到底在哪里,它会和我们的理想化文明向前推进挂钩吗,还是像小白鼠跑转轮一样。只要你在忙,在跑着就会有食物,仅此而已。


当我不断工作不断思考之后,我决定把一部分精力从工作拆分开来,用来做自己的事情并且赚钱的时候。


才发现,我已经离罗马中心十八里开外了。那些早就明白规则的人已经身价 A7+ 了。而我,还只是一个职场人,思想和个性逐渐被磨平的人。


好不容易开始有自主赚钱的觉悟,却又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眼见互联网的风吹草动,打算沾点风头做些衍生产品赚些小钱,可曾想相关情况一调查,各种衍生产品已经多如牛毛,自己的想法刚萌生就已经望尘莫及。


看来这个新时代,已经拼的主要不是个人努力,而是感知能力,谁的感知能力强,捕捉到风口和需求,谁就能够抢占先机,落后的残羹冷炙都吃不上。


回想起我同届的校友,几个校友的案例历历在目,他们在校的时候就喜欢自己捣鼓生意,周边能赚钱的项目都试了个遍,租摊做外卖、合租奶茶店、做中介介绍学生工、婚礼现场布置等等,这些都是他们课外喜欢动手做的事情,大二开始就已经有很强的人脉关系和团队,学长学姐老师都能够拉拢合作。


我曾好奇问过他,你为啥经常跑这跑那,经常上课缺席?


他告诉我,我不太喜欢课本上的东西,我喜欢捣鼓些小玩意,以后毕业自己能够做些小生意就够了。


当时我的角度跟他截然相反,上课认真听讲,班务事情积极做,国家和学校的奖学金我都拿了,但对于工作前景就是当一名程序员就行。


可以明说当时心态上有些看不起他们经常翘课,出去捣鼓小钱的行为。


事实上,是多么可笑的。确实是换了几家企业的程序员,每天殚精竭虑花在工作上,上面指哪我就打哪,固定薪资,每时每刻接收就业差,企业裁员情报,人人自危陷入焦虑和恐慌,学生时代的傲骨早就被企业文化磨平。


而那些从学生时代喜欢捣鼓生意,爱动手赚钱的人,就我所知道那些同届的校友。他们的店铺已经开连锁店了,做学生和年轻人的生意。有的已经赚国外的钱了。



▲图/ 学长已经开起了分店


这一类人,我身边认识和知道的没有一个过得不好的,他们善于利用信息和售卖信息。教你开店,拍视频的课程理论上都是售卖信息行为。


这一对比,仿佛他们才是懂社会规则的人,像是弯道超车般的越过了规则到了另外一层,他们的精力花在了资本运转身上,只要有人有需求就有机会。对于裁员、跳槽、就业,是打工人该担心的事情。


才明白,学校所教授的知识和培养的素质,大多都是培养我们成为一名工人具备的思维和能力,毕竟经济的推动和国家的发展,需要具备大量的工人。至于效果和进阶,那就让企业、社会来教你。


出来实习后,才知道自己有多么被动。跟不上社会的步伐,欠缺了多少实用的工具和能力。


被欺负了如何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找不到工作或失业如何自主赚钱;如何懂理财懂投资;脱离一定条件如何生存和陷入危险如何自救...


这些,长达十几年的学生时代里,没有专门的课程或者相关老师教授。


我所欠缺的这些知识,是屡次碰壁之后幡然醒悟,才有所接触这些内容,但此时已经千疮百孔,伤痕累累。与此同时,总能遇见大批初入社会的人依然走自己走过的路,叫,是叫不醒。在世界观和认知能力闭合之后,总是需要事教人的地步才能打开。因为,好言相劝已经不管用。



象牙塔里待了几年,一张白纸怎么渲染都好渲染,原本与人为善,感恩戴德,分清对与错,拥有理想与信念。


开始接轨社会之后,持着心善的态度连打数张好人牌,被坑蒙拐骗殆尽,才醒悟这些品质都是别人敛财的工具,得到教训之后还得分清谁值得给好人牌,谁永远坏人牌。


什么又是对与错,无人问津的人说什么话都只是一句话。反而屏幕出现权势,坐拥资源的人说的话有多不经推敲都觉得是对的,因为它是成功人士。


什么是理想,什么又是信念。去一趟公司吧,让你感受一番企业文化之后,再说你的理想是什么,有什么信念。


......


作为一名实习生,意味着即将进入社会,和不同人打交道了。或许你的内心秉持着工作的想法,又或许秉持着自己的热爱和目标。


工作从来也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至少最近的环境里是这样。


工作或许能够加速让你融入社会,但同时加速你的痛苦,因为这是一个“丛林世界”,你没对错可言,也没有更多选择,或许看似有选择其实也只是一个看起来更大稍微舒适点的“囚牢”。


并且,工作本身难找的不是工作,而是放缓不了自己的心态,一头扎进内心向往的“高薪”,“体面”,“舒适” 出不来。人人向往这片区域,也就只有这么点区域,总有人失落且焦虑。


然而,大多不被看好的行业或被嫌弃的工作,往往能够带来与之热门职业持平的回报。网络出现的“北大毕业卖猪肉”,“高材生当保姆”的等被大众关注的案例屡见不鲜,甚至嗤之以鼻予以嘲讽。


殊不知“笑贫不笑娼”的社会环境,他们才是能屈能伸的强者。这些人和我那些校友有着同样的能力。动手能力强,生存能力强,就算被限制条件,也能够屈伸过的好。


职业并无贵贱区分,能掌握活法才是本质。


作者:桑小榆呀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13575951114993725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10年技术进阶路,让我明白了这3件事

这篇也是我分享里为数不多 “进阶” 与 “成长经历” 的文章之一。被别人送到嘴边的食物永远是最香的,但是咱们还是得学会主动去"如何找吃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嘛,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给正在努力的你,迷茫的你,焦虑的你,带来或多或少的参考、建议或者指引。 十年...
继续阅读 »

这篇也是我分享里为数不多 “进阶”“成长经历” 的文章之一。被别人送到嘴边的食物永远是最香的,但是咱们还是得学会主动去"如何找吃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嘛,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给正在努力的你,迷茫的你,焦虑的你,带来或多或少的参考、建议或者指引。


十年,谁来成就你?


  离开校园,一晃已十年,时日深久,现在我已成为程序员老鸟了,从软件工程师到系统架构师,从被管理者到部门负责人,每一段经历的艰辛,如今回忆仍历历在目。各位同行你们可能正在经历的迷茫,焦虑与取舍,我也都曾经历过。


  今天我打算跟大家分享下我这些年的一个成长经历,以此篇文章为我十年的职业历程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这篇文章虽说不是什么“绝世武功”秘籍,更没法在短时间内把我十年的“功力”全部分享于你。篇幅受限,今天我会结合过往种种挑重点说一说,大家看的过程中,记住抓重点、捋框架思路就行了。希望在茫茫人海之中,能够给到正在努力的你或多或少的帮助,亦或启发与思考。


试问,你的核心竞争力在哪?


  你曾经是否怕被新人卷或者代替?如果怕、担忧、焦虑,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那是因为你的核心竞争力还不够!这话并不好听,但,确是实在话。认清现状,踏实走好当下就行,谁能一开始或者没破茧成蝶时就一下子有所成就。


  实质上,可以这么说,经验才是我们职场老鸟的优势。 但是,经验并不是把同一件事用同一种方式重复做多少年,而是把咱们过往那么多年头的实践经验,还有被验证的理论,梳理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建立一套自己的思维模式,从而提升咱们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我们因为积累所以专业,因为专业所以自信,因为自信所以才有底气。积累、专业、自信、底气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核心竞争力,祭出三板斧


  道理咱们都懂,能不能来点实在的?行!每当身边朋友或者后辈们,希望我给他们传授一些“功力”时,我都会给出这样的三个建议:



  1. 多面试,验本事。

  2. 写博客,而且要坚持写。

  3. 拥有自己的 Github 项目。 



  其中,博客内容和 Github 项目,将会成为咱们求职道路上的门面,这两者也是实实在在记录你曾经的输出,是非常有力有价值的证明。此外,面试官可以通过咱们的博客和 Github,在短时间内快速地了解你的能力水平等。或许你没有足够吸引、打动人的企业背景,也没有过硬的学历。但!必须有不逊于前两者的作品跟经历。


  再说说面试,我认为,它是我们接受市场与社会检验的一种有效方式。归根结底,咱们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日后在职业发展上走得越来越好。有朋友会说,面试官看这俩“门面”几率不大,没错,从我多年的求职经历来看,愿意看我作品的面试官也只占了 30%。


  但是,谁又能预判到会不会遇到个好机会呢?有准备,总比啥也没有强,千里马的亮点是留给赏识它的伯乐去发现的


PS:拥有自己 Github 项目与写博,都属于一种输出的方式,本文就以写博作为重点分享。写博与面试会在下文继续展开。


记忆与思考,经验与思维


  武器(三板斧)咱们已经有了,少了“内功心法”也不行。这里分享下我的一些观点,也便于大家后续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具体的实践中。




  • 记忆——记忆如同对象一样是具有生命周期,久了不用就会被回收(忘记)。




  • 思考——做任何事情就如同咱们写代码Function一样,得有输入同时也得有输出,输入与输出之间还得有执行。






  •  




  日常工作中,就拿架构设计当例子。作为架构师是需要针对现有的问题场景提出解决方案,作为架构师的思考输入是业务场景、团队成员、技术选型等,而它的输出就是基于前面的多种输入参数从而产出的短期或长期的解决方案,而且最终会以文档形式保存下来。


  保存下来的目的,是为方便我们日后检索、回忆、复用。因此,在业余学习中同理,给与我们的输入是书籍、网络的资料或同行的传递等,而作为输出则是咱们记录下来的笔记、博客甚至是 Github 的项目 Demo。



基于上述,我们需要深刻意识到心法三要素:



  1. 带着明确的输出目的,才会真正地促进自己的思考。蜻蜓点水、泛泛而谈,是无法让自己形成对事物的独特见解和具象化输出,长期如此,并无良益。

  2. 只有尽可能通过深度思考过后的产出,才能够形成属于自己真正的经验。

  3. 知识的点与点之间建立联系,构成明晰的知识体系,经验与经验则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思维模式。


多面试,验本事


  既然“武器”和“内功心法”咱们都有了,那么接下来得开始练“外功”了,而这一招叫"多面试,验本事"。


  我身边的同行与朋友,对我的面试行为感到奇怪:你每隔一段时间就去面试,有时拿到了 offer 还挺不错的,但是又没见想着跳槽,这是为何?


风平浪静,居安思危


  回应这个疑问之前,我想反问大家 4 个问题:



  1. 是否曾遇到过在一家公司呆了太久过于安逸,也阶段性想过离开,发现真要走可却没了跳槽的勇气?

  2. 再想一想,日子一久,你们是不是就不清楚行业与市场上,对人才能力的需求了?

  3. 是否有经历过公司意外裁员,你在找工作的时段里有没有强烈感受到那种焦虑、无助?

  4. 是否对来之不易的 offer,纠结不知道如何抉择,又或者,最终因为迫于各方面压力,勉为其难接受了不太中意的那个?



  刚提到的种种问题,那份焦虑、无助、纠结与妥协,我曾经在职场都经历过。我们想象一下,如果你现在随随便便出去面试五个公司能拿到三四个 offer,你还会有那失业的焦虑么?如果现在拿到的那几个 offer 正好都不喜欢,你全部放弃了,难道你会愁后续没有其他机会了么?显然不会!因为你有了更多底气和信心


  我再三思考,还是觉得有必要给大家分享一个我的真实经历。希望或多或少可以给你一点启发:


  2019 年,因为 A 公司业务原因,我离开了工作 3 年的安逸的环境,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我已经是模糊的了,当我真正面临时,我焦虑、我无助。幸好曾经跟我合作过的老领导注意到了这我这些年的成长,向我施予援手。入职 B 公司后,我重新审视自己,并给与自己定了个计划——每半年选一批公司面试。


一年以后,因为 B 公司因疫情原因,我再次离职。这次,我没有了焦虑,取而代之的是自信与底气,裸辞在家开始了我的休假计划。在整个休假期,我拒绝了两个满足我的高薪 offer,期间我接了个技术顾问的兼职,剩余时间把以前囤下来的书看了个遍,并实践了平常没触碰到的技术盲区。三个月后,我带着饱满的精神面貌再次"出山",入职了现在这家公司。


  有人会问:你现在还有没有坚持自己的面试计划?毫无避讳回答:有!仍然是半年一次。


乘风破浪,未雨绸缪


  就前面这些问题、情况,这里结合我自己多年来的一些经验,也希望给到大家一点破局建议:保持一定的面试频率,就如上文提到的“三板斧”,面试是接受市场与社会检验,非常直接、快速、有效的一种好方式。 当然,我可不是怂恿你频繁跳槽,没有多少公司能够欣然接受不稳定的员工,特别是岗位越做越高时。


  看到这里,有些伙伴可能会想,我现在稳稳当当的、好端端的,干嘛要去面试,何必折腾自己。假若你在体制内,我这点建议或许参考意义不大。抛开体制内的讨论,大家认为真的有所谓的“稳定”的工作吗?


  我认为所谓的“稳定”,都是只是暂时的,甚至虚幻的,没有任何的人、资本、企业能给你实打实的承诺,唯一能让你“稳定”持续发展下去的,只有你的能力与眼界、格局等。


  疫情也有几年了,相信大家也有了更多思考,工作上,副业上等等各方面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未雨绸缪,实属必要!



放平心态,查缺补漏


  面试是相对“主观的”,这是因为“人性”的存在,你可能会听过让人哭笑不得的拒绝你的理由:



  • 连这么基础的知识都回答不上,还想应聘这岗位

  • 你的性格并不适合当管理,过于主动对团队不好


  咱们先抛开这观点的对与错。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与缺点,甚至你的优点可能是你的缺点。职场长路漫漫,要是把每一次的面试都当成人生中胜负的较量,那咱们最后可能会输的体无完肤。咱们付出任何的努力,也只是单纯提高“成功率”而已。听我一句劝,放平心态,以沟通交流为主,查漏补缺为辅


  近几年我以面架构师和负责人的岗位为主,面试官大多数喜欢问思想和方法论这类的问题,他们拥有不同的细节的侧重点,因此我们以梳理这些“公共”的点出发,事后复盘自己回答的完整性与逻辑性,对于含糊不清的及时找资料补全清晰,尝试模拟当时回答的场景。每一段面试,如此反复。


  作为技术人我建议,除了会干,还得会说,我们不仅有硬实力,还得有软技能。


PS:篇幅有限,具体面试经历就不展开了,如果大家对具体的面试经历感兴趣,有机会我给大家来一篇多年的"面经"。


持续进步


编程语言本身在不断进步,对于菜鸟开发者来说,需要较高的学习成本。但低代码平台天然就具备全栈开发能力,低代码程序员天然就是全栈程序员。


这里非常推荐大家试试JNPF快速开发平台,依托的是低代码开发技术原理,因此区别于传统开发交付周期长、二次开发难、技术门槛高的痛点,在JNPF后台提供了丰富的解决方案和功能模块,大部分的应用搭建都是通过拖拽控件实现,简单易上手,在JNPF搭建使用OA系统,工作响应速度更快。可一站式搭建生产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进销存管理系统、OA办公系统、人事财务等等。


开源链接:http://www.yinmaisoft.com/?from=jueji…


狠下心来,坚持到底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


  要是把"多面试"比喻成以"攻"为主的招式,而"写博客"则是以"守"为主的绝招。


  回头看,今年,是我写博客的第八个年头了,虽说写博频率不高,但整体时间跨度还是挺大的。至今我还记得我写博客的初心,用博客记录我的学习笔记,同时抛砖引玉,跟同行来个思维上的碰撞。


  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我写博客的内容慢慢从学习笔记变成了实战记录,也越来越倾向于输出经验总结和实践心得。实质上,都是在传达我的观点与见解。


  而这,至关重要。反过来看,后面机会来了,平台联系人也可以借此快速评估、判断这人会不会讲、能不能讲,讲得怎么样,成的话,人家也就快速联系咱了。进一步讲,每一次,于个人而言,都是好机会。



写博第一步,从记笔记开始


  我相信不少的同行曾经面临这样的境况,都有产生过写博客的念头,有些始终没有迈出第一步,有些中途停了下来,这里可能有不少的原因:要么不知道写什么、要么觉得写了也没人看、还有一种是想写但是比较懒等等。


我觉得,一切的学习,前期都是从模仿开始的 学习笔记,它就是很好的便于着手的一种最佳方式。相信大家在学生年代或多或少都写过日记,就算是以流水账的方式输出,博客也可以作为非常好的开启平台。


  由于在写博客的时候,潜意识里会认为写出来的东西会给更多人看,因此自己写的内容在不明确的地方都会去找资料再三确认,这是很有效的一种督促方法。确认的过程中,也会找到许多相关的知识点,自然而然就会进一步补充、完善、丰富我们自己原有或现在的知识体系


幸运,需要自己争取


  在写博客的这段时间里,除了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之外,还能结交了一些拥有共同目标的同行,我想,这就是真正的志同道合吧。


  甚至在你的博客质量达到了一定程度——有深度与广度,会有一些意象不到的额外小收获。例如有一些兼职找到自己,各大社区平台会邀请自己合作,也会收到成就证明与礼物等等。



意外地成为了讲师


  到目前为止,正式作为讲师或者是技术顾问,以这样不同于往常的既有角色,我真切地经历了几次。虽次数不多,但每一次过后,即便时日深久,可现在回想起来,于我的成长而言,那都是一次又一次新的蜕变,真实而猛烈,且带给我一次次新生力量。


  话说回来,前面提到几次分享,有的伙伴可能会说了,这本来就性格好又爱分享的人,个例罢了,不一定适合大多数啊。说到这儿,我想,我有必要简短地跟你聊一下我自己。


跌跌撞撞,逆水行舟


  对于过往的自己,我的评价是从小就闷骚、内向的那种性格,只要在人多的时候发言就会慌会怂会紧张,自己越慌就越容易表达出错,如此恶性循环。随着我写博的篇幅越多,慢慢地我发现自己讲话时喜欢准备与思考,想好了再去表达,又慢慢地讲话就具有条理性与逻辑性了。


  当代著名哲学家陈嘉映先生,他曾在一本书里说过这样一句话,放到这里再合适不过了—— "成长无时无刻不是在克服某些与生俱来的感觉和欲望"


  回头看,一路走来,我从最初的摸索、探索、琢磨,到看到细微变化,到明显感知到更大层面的进步,再到后来的游刃有余,输出很有见地的思考,分享独到观点。


  我想,这背后,离不开一次次尝试,一次次给自己机会,一次次认真、负责地探索突破自己。其实,大多数人,还真是这么跌跌撞撞挺过来的。


伺机而动,用心准备


  2020 年,我第一次被某企业找到邀请我作为技术顾问是通过我的博客,这一次算是小试牛刀,主要以线上回答问题、交流为主。因为事先收集好了需要讨论的话题与问题,整个沟通持续了两个小时,最终也得到了对方老板的高度认可。


  此事过后,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虽然我口才并不突出,但是我基于过往积累的丰富经验与知识融合,并能够正确无误地传达输出给对方,我认为是合格的了。坦率来讲,从那之后我不再怀疑自己的表达能力。同时有另外一件事件更值得重视,基于让自己得到更多更广泛的一个关注,思前想后,概括来讲,我还是觉得落到这句话上更合适,就是:建立个人 IP


建立个人 IP


  那么,我希望打造个人 IP 的原因是什么呢?希望或多或少也可以给你提供一点可供借鉴、探讨的方向。


  我个人而言,侧重这样几个层面吧。



  1. 破局: 一个是我希望打破 35 岁魔咒,这本质上是想平稳快速度过职业发展瓶颈期;

  2. 觅友: 希望结识到拥有同样目标的同行,深度交流,构建技术圈人脉资源网;

  3. 动力 从中获取更多与工作不一样的成就感。有了强驱动力,也会使我在分享这条路上变得更坚定。


链接资源,提影响力


  在《人民的名义》里祁同伟说过一句话,咱们就是人情的社会。增加了人脉,就是增加自己的机会。当然前提是,咱们自己得需要有这个实力。


  建立个人 IP,最要提高知名度,而提知名度的主要方式是两种:写书、做讲师。后面我会展开讲,写书无疑是宣传自己的最好方式之一,但整个过程不容易,周期比较长。作为写书的简化版,我们写博客就是一种捷径了。


主动出击,勿失良机


  而作为讲师,线上线下各类形式参与各种社区峰会露脸,这也是一种方式。不过这种一般会设有门槛。


  这里不得不多提一句,就是建立 IP 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欲速则不达,任何时候咱们都得靠内容作品来说话, 当你输出的质量够了,自然而然社区人员、企业就会找到你,机会顺理成章来了。反过来讲,我们也得常盯着,或者说多留心关注业内各平台的内容风格,利用好业余零碎时间,好好梳理下某个感兴趣的内容平台,看看他们到底都倾向于打造什么样的东西。做到知己知彼,很重要。


  我认识的一个前辈,之前阿里的,他非常乐于在博客上分享自己的经验与见解,随着他分享的干货越多,博客影响力越大,某内容付费平台找到他合作出了个专栏,随着专栏的完结,他基于专栏内容又出了一本书,而现在的他已经离开了阿里,成为了自由职业者。


追求成就感,倒逼突破自我


  每一次写博客、做讲师,都能更大程度上填满我内心深处的空洞,或许是每一个支持我的留言与点赞,或许是每一节分享停顿间的掌声。如果我们抱着非常强的目的去做的时候,可能会事与愿违。就以我做讲师来说,因为我是一个新手,在前期资料准备所花费的精力与时间跟后续的课酬是不成正比的。


  作为动力源,当时我会把侧重点放到结交同行上,同时利用“费曼学习法”重新梳理知识,另外寻找机会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



  大家有没有想过,讲课最终受益者的是谁?有些朋友会回答“双方”。但是我很负责任地告诉你,作者、讲师自己才是最大的知识受益者。


  如前面所讲,写博客为了更好地分享出更具价值性的内容,为保证专业性,咱们得再三确认不明确的点,而讲课基于写博客的基础上,还得以听众的角度,去思考、衡量、迭代,看看怎么让人家更好地理解、吸收、用得上这些知识点,甚至讲师得需要提前模拟、预估可能会在课后被提的问题。


这里总结一下,写博客与讲课的方式完全不同,因为博客是以图、文、表的方式展现,读者看不明白可以回头去看,但是讲课则没有回头路,是一环套一环的,所以梳理知识线的连贯性要求更强


  我个人认为,日常工作大多数是重复的、枯燥的,或者说,任何兴趣成了职业,那将不再是兴趣,或许只有在业余的时候获取那些许的成就感,才会重新燃起自己的那一份初心 ——行之于途而应于心。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魏徵


  有些同行或许会问:”打铁还需自身硬“这道理咱们都懂,成长进阶都离不开学习,但这要是天天写 BUG 的哪来那么多时间学?究竟学习的方向该怎么走呢?在这里分享下我的实际做法,以及一些切身的个人体会,希望可以提供一点借鉴、参考。


零碎时间,稳中求进


  6 年前,我确定往系统架构师这个目标发展的时候,每天都会做这么两件事:碎片化时间学习,及时产出笔记。



  • 上班通勤与中午休息,我会充分利用这些碎片时间(各 30 分钟)尽可能地学习与吸收知识,每天坚持一小时的积累,积少成多,两年后你会发现,效果非常可观,这就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而且有神经科学相关表明,”间歇式模块化学习的效果最佳,通勤路上就是实践这种模式的理想世界。“大家也可以多试试看。当然,一开始你学习某个领域的知识,可能效率没那么高,我建议你可以反复地把某一节掰开了揉碎了看或者听,直到看明白听懂了为止,接着得怎么做?如我前面说,咱们得要有输出!


  看过这样一段话,”写和想是不同的,书写本身就是逻辑推演和信息梳理的过程。“而且,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力会在 17-24 岁达到高峰,25 岁之后会下降,理解力的发展曲线会延后 5 年,也就是说在 30 岁之后也会下降。“


  你看,这个也直接或者间接告诉我们,还是趁早多做记录、多学习。文字也好,视频也罢,到底啥形式不重要,适合自己能长久坚持的就行,我相信你一定能从中受益。毕竟,这些累积的,可都是你自己实实在在的经验和思考沉淀!


  话说回来,其实做笔记能花多长时间,就算在工作时间花半小时也有良效,而这时间并不会对自己的工作进度造成多么大的影响,但!一定时日深久,受益良多。


构建知识 体系 丰富 思维 模式


  由于我们日常需要快速解决技术难题,很多时候从外界吸收到的知识点相对来说很零散,而知识体系是由点、线、面、体四个维度构造而成的


  那怎么做能够快速把知识串联起来呢?这里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方便大家理解。


  以我们系统性能调优出发,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系统相关性能瓶颈的业务场景是什么?该功能是 I/O 密集型还是 CPU 密集型?如果是 I/O 密集型多数的性能瓶颈在数据库,这个时候我们就得了解数据库瓶颈的原因,究竟是数据量大还是压力大?如果是数据量大,基于现有的业务场景应该选择数据归档、临时表还是分库分表,这之间的方案优缺点有什么不同?适用场景怎么样?假如是数据压力大了,我们是否能用 Redis 做缓存抗压就行?


  再接着从 Redis 这个点继续思考,假如 Redis 内存满了会怎样?我们又了解到了 Redis 的内存淘汰策略,设置了 volatile-lru 策略,由于我们基本功扎实回忆起 LUR 算法是基于链表的数据结构,虽然链表的写的时间复杂度是 O(1),但是读是 O(n),不过我们得先读后写,所以为了高性能又选择 Hash 这种 O(1)的数据结构辅助读的处理。


  你看,我们是不是从问题出发到架构设计,再从数据库优化方案到 Redis 的使用,最后到数据结构,这一些系统的知识就串联起来了?


收起阅读 »

在这个大环境下我是如何找工作的

蛮久没更新了,本次我想聊聊找工作的事情,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从去年开始到现在市场是一天比一天差,特别是在我们互联网 IT 行业。 已经过了 18 年之前的高速发展的红利期,能做的互联网应用几乎已经被各大公司做了个遍,现在已经进入稳定的存量市场,所以在这样的大背景...
继续阅读 »

蛮久没更新了,本次我想聊聊找工作的事情,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从去年开始到现在市场是一天比一天差,特别是在我们互联网 IT 行业。
已经过了 18 年之前的高速发展的红利期,能做的互联网应用几乎已经被各大公司做了个遍,现在已经进入稳定的存量市场,所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再加上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不景气我想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寒意。


我还记得大约在 20 年的时候看到网上经常说的一句话:今年将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


由于当时我所在的公司业务发展还比较顺利,丝毫没有危机意识,对这种言论总是嗤之以鼻,直到去年国庆节附近。


虽然我们做的是海外业务,但是当时受到各方面的原因公司的业务也极速收缩(被收购,资本不看好),所以公司不得不进行裁员;
其实到我这里的时候前面已经大概有 2~3 波的优化,我们是最后一波,几乎等于是全军覆没,只留下少数的人维护现有系统。


这家公司也是我工作这么多年来少数能感受到人情味的公司,虽有不舍,但现实的残酷并不是由我们个人所决定的。


之后便开始漫长的找工作之旅,到现在也已经入职半年多了;最近看到身边朋友以及网上的一些信息,往往是坏消息多于好消息。


市场经历半年多的时间,裁员的公司反而增多,岗位也越来越少,所以到现在不管是在职还是离职的朋友或多或少都有所焦虑,我也觉得有必要分享一下我的经历。


我的预期目标


下面重点聊聊找工作的事情;其实刚开始得知要找工作的时候我并不是特别慌,因为当时手上有部分积蓄加上公司有 N+1 的赔偿,同时去年 10 月份的时候岗位相对于现在还是要多一些。


所以我当时的目标是花一个月的时间找一个我觉得靠谱的工作,至少能长期稳定的工作 3 年以上。


工作性质可以是纯研发或者是偏管理岗都可以,结合我个人的兴趣纯研发岗的话我希望是可以做纯技术性质的工作,相信大部分做业务研发的朋友都希望能做一些看似“高大上”的内容。
这一点我也不例外,所以中间件就和云相关的内容就是我的目标。


不过这点在重庆这个大洼地中很难找到对口工作,所以我的第二目标是技术 leader,或者说是核心主程之类的,毕竟考虑到 3 年后我也 30+ 了,如果能再积累几年的管理经验后续的路会更好走一些。


当然还有第三个选项就是远程,不过远程的岗位更少,大部分都是和 web3,区块链相关的工作;我对这块一直比较谨慎所以也没深入了解。


找工作流水账


因为我从入职这家公司到现在其实还没出来面试过,也不太知道市场行情,所以我的想法是先找几家自己不是非去不可的公司练练手。



有一个我个人的偏好忘记讲到,因为最近的一段时间写 Go 会多一些,所以我优先看的是 Go 相关的岗位。



第一家


首先第一家是一个 ToB 教育行业的公司,大概的背景是在重庆新成立的研发中心,技术栈也是 Go;


我现在还记得最后一轮我问研发负责人当初为啥选 Go,他的回答是:



Java 那种臃肿的语言我们首先就不考虑,PHP 也日落西山,未来一定会是 Go 的天下。



由于是新成立的团队,对方发现我之前有管理相关的经验,加上面试印象,所以是期望我过去能做重庆研发 Leader。


为此还特地帮我申请了薪资调整,因为我之前干过 ToB 业务,所以我大概清楚其中的流程,这种确实得领导特批,所以最后虽然没成但依然很感谢当时的 HR 帮我去沟通。


第二家


第二家主要是偏年轻人的 C 端产品,技术栈也是 Go;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去到公司怎么按电梯都不知道🤣



他们办公室在我们这里的 CBD,我长期在政府赞助的产业园里工作确实受到了小小的震撼,办公环境比较好。



当然面试过程给我留下的印象依然非常深刻,我现在依然记得我坐下后面试官也就是 CTO 给我说的第一句话:



我看过你的简历后就决定今天咱们不聊技术话题了,直接聊聊公司层面和业务上是否感兴趣,以及解答我的疑虑,因为我已经看过你写的很多博客和 GitHub,技术能力方面比较放心。



之后就是常规流程,聊聊公司情况个人意愿等。


最后我也问了为什么选 Go,这位 CTO 给我的回答和上一家差不多😂


虽然最终也没能去成,但也非常感谢这位 CTO,他是我碰到为数不多会在面试前认真看你的简历,博客和 GitHub 都会真的点进去仔细阅读👍🏼。



其实这两家我都没怎么讲技术细节,因为确实没怎么聊这部分内容;这时就突出维护自己的技术博客和 GitHub 的优势了,技术博客我从 16 年到现在写了大约 170 篇,GitHub 上开源过一些高 star 项目,也参与过一些开源项目,这些都是没有大厂经历的背书,对招聘者来说也是节约他的时间。





当然有好处自然也有“坏处”,这个后续会讲到。


第三家


第三家是找朋友推荐的,在业界算是知名的云原生服务提供商,主要做 ToB 业务;因为主要是围绕着 k8s 社区生态做研发,所以就是纯技术的工作,面试的时候也会问一些技术细节。



我还记得有一轮 leader 面,他说你入职后工作内容和之前完全不同,甚至数据库都不需要安装了。



整体大概 5、6 轮,后面两轮都是 BOSS 面,几乎没有问技术问题,主要是聊聊我的个人项目。


我大概记得一些技术问题:



  • k8s 相关的一些组件、Operator

  • Go 相关的放射、接口、如何动态修改类实现等等。

  • Java 相关就是一些常规的,主要是一些常用特性和 Go 做比较,看看对这两门语言的理解。


其实这家公司是比较吸引我的,几乎就是围绕着开源社区做研发,工作中大部分时间也是在做开源项目,所以可以说是把我之前的业余爱好和工作结合起来了。


在贡献开源社区的同时还能收到公司的现金奖励,不可谓是双赢。


对我不太友好的是工作地在成都,入职后得成渝两地跑;而且在最终发 offer 的前两小时,公司突然停止 HC 了,这点确实没想到,所以阴差阳错的我也没有去成。


第四家


第四家也就是我现在入职的公司,当时是我在招聘网站上看到的唯一一家做中间件的岗位,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就投了。
面试过程也比较顺利,一轮同事面,一轮 Leader 面。


技术上也没有聊太多,后来我自己猜测大概率也和我的博客和 Github 有关。




当然整个过程也有不太友好的经历,比如有一家成都的“知名”旅游公司;面试的时候那个面试官给我的感觉是压根没有看我的简历,所有的问题都是在读他的稿子,根本没有上下文联系。


还有一家更离谱,直接在招聘软件上发了一个加密相关的算法,让我解释下;因为当时我在外边逛街,所以没有注意到消息;后来加上微信后说我为什么没有回复,然后整个面试就在微信上打字进行。


其中问了一个很具体的问题,我记得好像是 MD5 的具体实现,说实话我不知道,从字里行间我感觉对方的态度并不友好,也就没有必要再聊下去;最后给我说之所以问这些,是因为看了我的博客后觉得我技术实力不错,所以对我期待较高;我只能是地铁老人看手机。


最终看来八股文确实是绕不开的,我也花了几天时间整理了 Java 和 Go 的相关资料;不过我觉得也有应对的方法。


首先得看你面试的岗位,如果是常见的业务研发,从招聘的 JD 描述其实是可以看出来的,比如有提到什么 Java 并发、锁、Spring等等,大概率是要问八股的;这个没办法,别人都在背你不背就落后一截了。


之后我建议自己平时在博客里多记录八股相关的内容,并且在简历上着重标明博客的地址,尽量让面试官先看到;这样先发制人,你想问的我已经总结好了😂。


但这个的前提是要自己长期记录,不能等到面试的时候才想起去更新,长期维护也能加深自己的印象,按照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进行复习。


选择



这是我当时记录的面试情况,最终根据喜好程度选择了现在这家公司。


不过也有一点我现在觉得但是考虑漏了,那就是行业前景。


现在的 C 端业务真的不好做,相对好做的是一些 B 端,回款周期长,同时不太吃现金流;这样的业务相对来说活的会久一些,我现在所在的公司就是纯做 C 端,在我看来也没有形成自己的护城河,只要有人愿意砸钱随时可以把你干下去。


加上现在的资本也不敢随意投钱,公司哪天不挣钱的话首先就是考虑缩减产研的成本,所以裁员指不定就会在哪一天到来。


现在庆幸的是入职现在这家公司也没有选错,至少短期内看来不会再裁员,同时我做的事情也是比较感兴趣的;和第三家有些许类似,只是做得是内部的基础架构,也需要经常和开源社区交流。


面对裁员能做的事情


说到裁员,这也是我第一次碰上,只能分享为数不多的经验。


避免裁员


当然第一条是尽量避免进入裁员名单,这个我最近在播客 作为曾经的老板,我们眼中的裁员和那些建议 讲到在当下的市场情况下哪些人更容易进入裁员名单:



  • 年纪大的,这类收入不低,同时收益也没年轻人高,确实更容易进入名单。

  • 未婚女性,这点确实有点政治不正确,但确实就是现在的事实,这个需要整个社会,政府来一起解决。

  • 做事本本分分,没有贡献也没出啥事故。

  • 边缘业务,也容易被优化缩减成本。


那如何避免裁员呢,当然首先尽量别和以上特征重合,一些客观情况避免不了,但我们可以在第三点上主动“卷”一下,当然这个的前提是你还想在这家公司干。


还有一个方法是提前向公司告知降薪,这点可能很多人不理解,因为我们大部分人的收入都是随着跳槽越来越高的;但这些好处是否是受到前些年互联网过于热门的影响呢?


当然个人待遇是由市场决定的,现在互联网不可否认的降温了,如果你觉得各方面呆在这家公司都比出去再找一个更好,那这也不失为一个方法;除非你有信心能找到一个更好的,那就另说了。


未来计划


我觉得只要一家公司只要有裁员的风声传出来后,即便是没被裁,你也会处于焦虑之中;要想避免这种焦虑确实也很简单,只要有稳定的被动收入那就无所谓了。


这个确实也是说起来轻松做起来难,我最近也一直在思考能不能在工作之余做一些小的 side project,这话题就大了,只是我觉得我们程序员先天就有自己做一个产品的机会和能力,与其把生杀大权给别人,不如握在自己手里。


当然这里得提醒下,在国内的企业,大部分老板都认为签了合同你的 24 小时都是他的,所以这些业务项目最好是保持低调,同时不能影响到本职工作。



欢迎关注作者公众号于我交流🤗。


作者:crossoverJie
来源:juejin.cn/post/7246570594991718455

收起阅读 »

经济持续低迷环境下,女全栈程序员决定转行了

引言 疫情这几年,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而在疫情放开之后,最头疼的就是民生就业问题,大厂裁员,小厂倒闭,每年大批量的应届毕业生也涌入就业市场。 近几日,统计局也发布了就业相关数据,全国失业青年达600多万,面对此数据,我们能想到的是实际的失业人数肯定会比公布的数据...
继续阅读 »

引言


疫情这几年,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而在疫情放开之后,最头疼的就是民生就业问题,大厂裁员,小厂倒闭,每年大批量的应届毕业生也涌入就业市场。


近几日,统计局也发布了就业相关数据,全国失业青年达600多万,面对此数据,我们能想到的是实际的失业人数肯定会比公布的数据要多很多,尤其是表示 “一周工作一小时以上” 也纳入了就业范围。


image.png


而从我自己的判断来说,记得我自己在去年8月份被裁之后就在xhs发布了一篇关于个人如何交社保的教程,去年年底,观看浏览量不是特别多,而在今年(从年初至今)浏览量以及收藏量蹭蹭往上涨,几乎是每天都有人浏览和收藏我的帖子,抛去网上数据到底如何,光从我自己的感受来看,今年失业人数比去年更多!


image.png


个人只是随手发了一个帖子,将自己如何交社保的步骤记录下来,就有持续的搜索流量,这绝不是一件好事!说明了哀鸿遍野。


一面广大青少年正值青春鼎盛却面临着就业危机,另一方面还要忍受各种开支的骤增,比如深圳统租房的出现,大批人发声:微棠gun出深圳!



曾经破旧拥挤的城中村,为每一位打工人开启了大城市的入口,虽然这个入口短暂,且在关上门的时候,会毫不犹豫抹去你所有的痕迹。

而今这个入口,它不会再破旧拥挤,但会吸取你身上的最后一滴血。



个人经历


1.行政岗转前端


自己曾经拿着一个一本工科学历,因为厌倦行政岗位的勾心斗角,从而挑灯夜战每天在公司加班学习前端到11点,半路出家转行做了前端程序员。


2.刚转行遇吸血领导


而刚转行,又遇到了极其吸血的创业公司(大小周、从0到1项目,双周迭代迭代加班到2点)。


当时不敢辞职,不外乎有几个原因:



  • 刚转行,自己认为技术还比较菜,不敢辞职,被裁了之后才发现外面一大片天地

  • 真的很忙,根本没有时间提升自我与准备面试。因为呆了两年,我自己上了一次救护车,后来离职之后也发现自己因此得了疲劳综合症

  • 比较会吃苦,当时看来觉得可以忍一忍


关于这家公司呢,我想说,我这领导是真的狗,领导是我大一届的学长,曾经担任了大厂某知名项目的组长,号称协同领域的专家,关于此人是我生活中见过最资本的一个人:



  • 针对刚毕业的新人,不培养下属却对下属有着超乎大厂的要求(毫不夸张,你没经历过就不要觉得我是在夸张)

  • 技术部的同事都是很年轻的,做事都兢兢业业,不甩锅,不摸鱼,很多事都是自发的去解决,关于技术水平,我很客观的评价,不菜

  • 在裁我的时候,我呆的时间是13个月,也就是差一个月满2年,但他忽悠我说法律都规定只能给我1+1,我还不满2年,当时对方忽悠毫不脸红,又本着学长+平时看起来正人君子的偏见,在当时就签署了合同,失去的1个月补偿金还好,最伤人的是利用了你的信任,杀人诛心。


3.持续学习


从吸血公司出来之后,进入了相对比较wlb的公司,也清楚认识到自己在程序员领域,女性并不吃香,因此自己也是一直在学习前端技术。



  • 比如自己也曾在掘金发布了上百的技术文章

  • 买教学课程

  • 从零学算法,刷Leetcode

  • github持续输出代码

  • 建立自己的技术博客


image.png


image.png


4.努力不代表有收获


曾经相信自己勤能补拙,后来发现,比你拙的一大批还比你工资高;

曾经熟悉React技术栈,却在失业时找前端兼职时因不会vue而被刷;

曾经将网上的八股文背了再背,面试一二面对答如流,却倒在了三面面试官深问你项目经验;
曾经以为深耕项目经验,学性能优化、前端工程化、架构,却因为面试不会吹牛且遇上近几年经济低迷环境,工资还是那样。

曾经以为,自己努力点,自己性格好点,不断提升,会迎来比较好的人生。

曾经以为,男女平等,男生不应该一人承担经济压力,所以放弃了沉迷貌美如花,选择了与男生一样扛水桶,挑重活,但事实是,那些每天开开心心负责貌美如花的女生比我这种埋头搞钱的女生要幸福很多,对于像花一样的女生,谁不怜爱宽容呢,谁会去宽容一个扎在程序员堆里放弃自己容貌的黄脸婆呢。(看到这里,也许有人觉得我是因为自己长的太丑了,所以才选择搞钱,然而客观来分析,我自己并不丑,虽然说不是校花班花级别,但也可以在普通人群里说的是中上,颜控党眼里也能过得去,不是普信)



然后事实是,有些人,不用长得漂亮,不用能力强,不用对外提供情绪价值或其他价值,他站在那里,就有好的收获,就有人包容就有人爱。



在经历过上述的心理历程之后,明白了职场规则,以及社会运作规律,在大环境下,每个人都在尽自己的努力维持着公平,这个世界,因为有些人经历坎坷,未能坚守住自己底线,从而世界才会有坏人的存在。但大部分情况是,没有绝对的坏人,比如你觉得领导对自己很吸血,但可能领导背后的压力是整个公司的生存(虽然我的领导真的就是单纯的吸血),比如你觉得有些人对自己戾气重,可能当时人家真的内心极其痛苦,而你刚好撞到了枪口上,比如有些人因为诸多原因对你坏,但可能对别人好。


So,个人而言,还是做好自己,看淡所有的行为,同时能有自己的盾和矛。


决定转行


明白自己确实不适合长久做程序员,因此跟大家一样,网上搜了很多搞副业赚钱的路子,排除了偏门以及刑法上的路子,结合我自己的情况,目前已经开始正式着手Vlog自媒体之路了。



  • 买拍摄工具

  • 打造自己的IP

  • 整理自己的衣着、居住环境

  • 学习自媒体知识、拍摄技巧


总的而言,作为一个硬件工科出身的妹子,一直觉得自己更喜欢软件,比如硬件我要调试半天的电路我才能把一个灯泡💡点亮,而计算机,我写一行代码就可以得到反馈,即使是错误的,也能快速做出调整。


但也不可否认,女生在敲代码方面确实跟男生比没有那么大的天赋,就好比玩游戏,大部分女生会玩游戏,但是如果说要打的特别好,男生还是居多。


所以自己也很佩服那些在代码这条路上走的很坚定的女程序员。一起加油吧。


最后,我给各位女程序猿一个小建议,如果没有很高的学历背景或比较好的人脉资源运气,我觉得趁早搞一个副业,但是绝对不要裸辞去搞副业。程序员这个岗位虽然目前已经卷的不行,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比某些天坑行业还是好很多,我觉得我们还是很幸运的。


image.png

收起阅读 »

程序媛员的博客之旅

写博客困境 自从成为了一名程序媛,就一直有很多前辈,苦口婆心的告诉我:一定要写博客,好处多多!而我,作为一枚勤奋好学(haochilanzuo)的程序媛,其实心里一直埋藏着一颗写博客的小小种子。 无奈的是,每次冲动的热情都只能持续到更新两三篇技术文章,然后就没...
继续阅读 »

写博客困境


自从成为了一名程序媛,就一直有很多前辈,苦口婆心的告诉我:一定要写博客,好处多多!而我,作为一枚勤奋好学(haochilanzuo)的程序媛,其实心里一直埋藏着一颗写博客的小小种子。


无奈的是,每次冲动的热情都只能持续到更新两三篇技术文章,然后就没办法继续更新下去了。所以工作了这么多年,自己都成为老学姐了,还是没有拿得出手的个人博客,实在是惭愧。


经过深刻的自我反省之后,我觉得阻碍我更新博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工作太忙。


大家都知道,相比其他工种,作为程序员的工作强度还是蛮大的。每天都有做不完的需求,开不完的会议。经常要到晚上快下班了才有时间写代码,于是加班就成了家常便饭。下了班回家也感觉很累,不想再打开电脑,只能刷刷手机、看看综艺,做一些不费脑子的娱乐活动。


2. 文字功底太差。


作为一名理科生,上学的时候语文成绩就很差,作文都靠模板以及背的素材拼凑起来。高中毕业之后,几乎没有完整写过什么。而写博客,需要高强度大量输出内容,还要有组织有架构,逻辑条理清晰,这个对我来说简直太难了。所以经常写两篇之后,发现自己写的东西惨不忍睹,于是就暂停了更新博客的计划。


3. 没什么内容可写。


虽然每天都在写代码,但是很多时候做的都是重复性工作,并没有太多有技术含量、技术深度的内容,可以支撑我写出高大上的博客。


我个人更新不下去博客的主要原因就是上面几点,相信有很多想要更新博客却坚持不下去的同学,也都有同样的感受。


如何突破困境


我想说一下,我为什么觉得自己这次能克服这几个问题,以及克服这几个问题的方法。如果大家也和我有类似的问题,可以往下读一读,看有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主要还是给我自己未来的日更之旅打打鸡血。



一、工作太忙,没时间。



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为什么有些人能做更多的事情,实现更高的成就呢?我觉得这和每个人的时间管理方式是息息相关的。掌握高效的时间管理策略,是每个高效能人士的必备技能。


我以前觉得是因为程序员的工作比其他行业更忙,所以没有时间。但是看周围,把博客或者副业运营很好的那群人,工作也不闲。所以说,这个理由只是一个对自己时间管理无能的借口而已。真正的强者,从来不会找没有时间的借口,而不去做一些尝试。


当下,为了能够实现工作、写作(其实是搞副业)和生活之间的平衡,我决定先从这几个角度来优化我的时间使用效率。


1. 为任务分配合理的优先级


事情是永远做不完的,如果想做的太多,那么时间永远都不够。我准备用重要紧急四象限法来管理任务。每拿到一个任务后,先决策这个任务是属于哪个象限的,然后再安排做的时间。
image.png


我们之所以感觉每天忙忙碌碌,却没有什么进步,主要是因为在“紧急-不重要”的事情上,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仔细想想,上班时间有多少是浪费在了,对未来成长没有任何意义的所谓“紧急”的事情上了。而真正“重要”的事情,却被我们以没有时间做,而一直推迟。


前段时间看到的一句话,对我触动很大:
Today you do things others don't do.
Tomorrow you do things others can't do.


做“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不会对你的人生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长期下去,效果一定是惊人的,而且能给你带去很多别人没有的机会。


“人们总是容易高估一天的影响,而低估长期的影响”。比如学英语、写作,可能努力了一个月都没有效果,很多人就开始放弃了,转而去寻找其他的方法。但有些人坚持了下来,于是这些人坚持了一年、两年甚至几年之后,最后到达了很高的高度,才发现原来每一天的坚持都没有浪费,最后都是有效果的。


2. 减少任务切换,提高做事情的效率


提高做事情的效率,最好的办法就是进入“心流”的状态。不管是写代码、写文字还是看书学习,在“心流”的状态下,效率比平时要提高好几倍。


“心流”的状态,就是一种忘我的境界,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周围所处的环境,甚至忘记了身体上的痛苦,专心沉浸在当下所做的事情上。我相信这种状态,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体会,比如在废寝忘食打游戏的时候。这种状态下,人所爆发出来的潜能是巨大的。


要达到“心流”的状态,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减少任务的切换。就像CPU线程切换,需要缓存上一个任务的执行状态,加载下一个任务的运行环境,效率很低。人脑也是,在上下文切换的时候,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而工作中,经常会被工作软件的消息提醒所打断,很难进入”心流“状态。比如,正在尝试解决一个疑难的问题,但是突然来了一条工作上的消息,于是不得不中断当前的工作,去看这个消息。等处理完消息后,在回到工作,可能已经忘记之前做到哪里了,又需要花时间才能重新进入状态。


可以尝试”番茄钟"的方法。在每个番茄钟开始的时候,屏蔽消息,集中精神工作25分钟,然后再花5分钟处理这25分钟到达的消息。处理完后,进入下一个番茄钟。


3. 不要给自己定太高的目标


之前我写博客,总是一篇文章写很长,想要在一篇文章中讲完和标题有关的所有知识点。但是这样会让自己很累,每次写一篇文章都要花很长的时间和精力,到后面甚至排斥写文章这件事情。


所以这次,我决定不给自己设太高的目标,每篇技术文章,争取讲完一个知识点就可以,如果内容特别多,可以采用连载的形式。最后可以新建一篇索引的文章,将各个连载的文章串起来。


PS:时间管理是一个复杂的事情,我之前也看过一些相关的书籍,后续我也想通过更系统的文章分享出来。先在这里挖个坑,如果想看就先关注我吧,后续我会慢慢把坑都填上。



二、文字功底太差



另一个困扰我的因素,就是自己的文字功底太差了。几乎没怎么写过文章的我,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有时候心里有很多想说的话,但是一写起来就读不通,没办法完整表达自己的意思。


为了能顺利完成日更的目标,我决定尝试下面的方法。


1. 先写起来,自然而然就会有进步


第一个就是不管怎么样,不管写得有多烂,先写起来,以量变来引起质变。我现在的写作量,可能连那些大V一个月的量都不到,凭什么觉得自己的水平就能和人家一样。如果每天输出500字,一年就是18.25万字。坚持写,我相信写一年之后,水平肯定会有进步。


没有什么是刻意练习不能达成的,如果有,那肯定是练习不够多。


2. 多看多模仿


写文章也是有方法可以借鉴的。去看好的文章是什么样的,向优秀的文章和作者学习。


比如,我之前看一个技术博主,会在每篇文章的开头放一个脑图,描述整片文章的整体架构,我觉得这个方法就很好。首先自己可以根据这篇脑图往里填充资料,速度更快也更清晰,同时,读者也可以在看文章之前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很快就能定位到自己需要的内容上。之后我的文章也可以借鉴这个方法。



三、没什么内容可写



关于没什么内容可写,以前做业务开发的时候,确实有这个问题,但是现在做系统开发了,几乎每天都在学习新的知识,所以完全不愁没有内容可写了。


如果有同学想开始写博客,但是又觉得没有内容可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1. 提前想一些topic,主动积累


在开始写博客之前,提前收集一些topic。我现在就有一个文档,专门用来放我想写的文章topic,现在这个文档里面已经有几十个可以写的topic了。


提前脑暴一些topic,或者列一个知识图谱,到时候如果发现没什么内容可写,直接去list里面找一个topic就好了。


2. 主动去学习一些新的东西


对于一些业务开发的同学,可以在开发之余,主动push自己去学一些新的技术。比如看一些技术书籍和博客。


博客内容


之后我的博客,主要会围绕下面这些方向:


Android性能优化


作为一名Android开发,更新的内容主要还是在Android相关的技术点上。由于我近期工作的重点主要在性能优化方面,所以前期的文章主要会更新性能优化相关的文章,包括启动时间、存储空间、稳定性、ANR等优化方案,以及一些相关的技术原理。


Android面试集锦


等把Android性能优化相关的内容写完,会再写一些面试相关的内容。作为一个拿过各大互联网offer、一毕业就当上面试官的学姐,在面试方面还是有不少经验的。


算法题解


算法题可能也会写一些,写一些我觉得好的题目的题解(主要是算法题比较好水文章,实在不行了就来篇题解)


读书笔记


我平常也会读一些技术之外的书籍,会写一些读书笔记,到时候会更新一些这方面的内容。


新的技术方向


除了Android开发以外,未来想学习一些新的技术方向,到时候也会更新到这个博客里,比如Web3相关的内容。


杂七杂八的思考


一些思考想法,对当下事件的看法,对未来的思考,个人成长、时间管理、投资理财等等相关内容,都会记录在博客里。


总结


说了这么多,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人看我写的文章,毕竟现在Android开发已经不流行了。而且ChatGPT兴起之后,普通的内容生产者,会受到非常大的冲击。可能以后查东西都不需要去搜博客文章了,直接问ChatGPT就好了。之后我的博客文章,说不定也会让ChatGPT帮我写一部分。


总之不管有没有人看,不管AI是否会把我的工作取代,我还是会把日更坚持下去。如果对我更新的内容感兴趣,欢迎点点关注呀~~


作者:尹学姐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03989487137980472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25岁学Java培训班学完后现状

前言 大家好,我是小江,好久不见。距离上一次发布文章已经过去三个月了,这段时间确实有点忙,都忘了稀土掘金这个平台了,最近想起来了,今晚来分享一下最近这段时间发生的事。先提前说一下,我已经在工作了。我将分别从培训班最后两个月,到找工作,最后入职来讲述我的经历。 ...
继续阅读 »

前言


大家好,我是小江,好久不见。距离上一次发布文章已经过去三个月了,这段时间确实有点忙,都忘了稀土掘金这个平台了,最近想起来了,今晚来分享一下最近这段时间发生的事。先提前说一下,我已经在工作了。我将分别从培训班最后两个月,到找工作,最后入职来讲述我的经历。


一、我在培训班最后两个月


还是老样子,我不会宣传是哪个培训班的。在培训班最后两个月,我学完了spring、springmvc、springboot、mybatisplus、Redis、springcloud、mq、es、springsecurity、Linux、Nginx、docker等技术,我个人springboot和Redis是重点,其他的看个人能力,没有实际项目积累光听是很难掌握的。


我自己的感觉就是确实进度很快,东西特别多,一两天学完一个组件,跟着老师听当时可以听懂,后面就忘了,只有个印象这个组件是干嘛的,我当时也很焦虑,进度这么快消化不了,而且了解到老师讲的也是简单的怎么用,往深的挖会有很多东西,我很害怕,最后一段时间又要开始背面试题了,感觉就是时间不够用。


最后两个月做了一个springboot项目和一个微服务项目,自己写的springboot项目的一个模块,功能也不难,就是练习使用框架开发,总共给了一个星期时间,我发现这次和前面项目嘎嘎闷头一直写不同了。首先是分析需求,设计数据库表,光这个我就花了两天时间把业务都梳理清楚,数据库也设计好了,才开始真正写代码,很多东西都封装好了,Java代码就没写多少,90%时间都花在写前端页面去了,前端确实不太熟,最后还是完美的写完了,看着项目启动页面展示的效果,我很高兴。给我的感觉就是代码量确实变少了,框架确实很方便。第二个微服务项目是我们看着老师写的,老师一边写一边讲,我都能听懂,也学到了很多。


二、学完找工作阶段


时间过得挺快的,学完走人那会我既兴奋,又恐惧,还有不舍。学完刚好四月底,我五一回老家了,在家写好了简历,背面试题,5.4号假期结束了,那天我上午9点准时Boss直聘上沟通,只投我意向的,在Boss直聘上沟通了五六十家,收到了三个面试邀请,我都安排在了5.6号面试。我第二天坐车离开家过去了,住的青年公寓。5.6号那天我早一个小时到了那公司,在楼下一直等到面试时间前10分钟上楼,我很紧张。


上去之后我说面试的,他们给了我一张纸先做题,四五个选择题我都会,填空题补充代码的我也会,后面就是两个写sql题,我不会了,我之前培训班项目用到的sql大都是增删改查,复杂点的就是多表联查。但这个题目是让我分组,子查询那些。我一时不会了,只知道思路,就只把思路写上去了。过了十分钟有人来了面试,问的都是比较基础的八股文,我都能答出个123来。下面是面试问的


Screenshot_2023-05-27-22-23-27-020_com.miui.notes.jpg
最后问我期望薪资,我是税后10k,他就让我回去等通知后面就没结果了。


后面面试我就不一一详解了,附点面试问的。


mmexport1685197778664.png


我就这样找了十几天,从刚开始的一天三面试觉得行情没那么烂,到后面一直没面试,海投了都已读不回,我心态也发生了变化,特别的焦虑。因为自己没也钱一直找家里要,一天没找到工作就一直消费下去。我感觉我自己八股文已经背的可以了,奈何后面面试都不问八股文了,直接怼着项目一直问场景,几下就看出我是包装的了。我后来想着要不要去一线城市去看看,觉得在这找不到了。都计划好了下个星期去上海杭州看看,结果周五有个面试,我去了也没抱太大希望,面试果然是问我项目场景,我没答好,然后问我springmvc源码等我都没答好,我想着没戏了也麻木了无所谓,最后他还是要了我。也很意外,进公司了解之后知道公司刚刚成立不久,正在招人,还要招几个。


入职后工作中的感受


我稀里糊涂的入职,第一天让我搞环境,我很多不会,同事都挺好帮我很多。后面直接给我任务让我开发了,给到任务后我感觉不会搞啊,业务太复杂了,微服务项目,模块太多了,十几个数据库,上千张表,我找字段都找好久,原本给我2天时间,我硬是搞了一个星期,不过领导蛮好的,虽然会说我几句,但都会一步步教我。


在这已经上班十几天了,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慢慢能上手完成任务了。


结束语


好了,到这就分享完了,我也准备睡觉了。我感觉自己也蛮幸运的,也感觉这行确实要一直保持学习状态,一直努力下去。最后祝大家都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作者:学习编程的小江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37781118862196793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成功上岸字节!分享一些 Idea!

1. 前言想来今天已经入职字节 1 个多个月啦,身边也有很多迷茫的同学,经常询问我如何复习八股、准备面试。今天这篇文章主要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提供一个我总结的面试公式,希望能提供一些新的维度供大家参考~大家好,我是ltyzzz。这可能是我第一次和大家做自我介绍...
继续阅读 »

1. 前言

想来今天已经入职字节 1 个多个月啦,身边也有很多迷茫的同学,经常询问我如何复习八股、准备面试。今天这篇文章主要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提供一个我总结的面试公式,希望能提供一些新的维度供大家参考~

大家好,我是ltyzzz。这可能是我第一次和大家做自我介绍~之前一直在忙着玩 GPT 项目。

我背景是NUS计算机硕士,武汉理工EE本科,春招收获腾讯、字节等后端实习Offer,目前仍在字节实习,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面试准备经验(接近5000字),我认为也同样适用于大家日常的学习。现在我实习刚满一个月,之后我会陆续给大家分享实习的工作经验~

在开始分享之前,我想给大家抛出一个我认为的技术面试公式,仅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面试 = 40% 八股 + 30% 算法题 + 20% 项目经验 + 10% Idea

在接下来的面试准备经验分享中,我会着重介绍项目经验与Idea。

2. 八股&算法题

八股和算法题我想市面上资料已经数不胜数了,这里我简略说一下。

如果大家已经对此部分准备足够充分或者已经有着自己的方法论或学习路线,可以直接快进到 项目经验 & Idea

2.1 八股准备

对于八股准备,我主要以 Java Guide 和 小林Coding 为主,书本(如Redis设计与实现、JVM圣经、Java并发编程的艺术、高性能MySQL)为辅。如果大家时间紧张,可以不看书。此外,我是面试驱动复习,八股文复习与面试相互交叉,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 第一轮复习我花费了大概1到2周的时间,粗糙浅显地过了一遍MySQL、Redis、JUC、JVM、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微服务等基础知识,大概是1~2天一个板块,能够简单的应付一下基础面试题,一轮复习完之后正好对应于字节跳动的一轮面试。
  • 第二轮复习我花费了大约20天的时间,着重深入地学习与复习之前各个板块的知识点,并搭配面经(百度或Google搜索:某某公司后端/前端面经),反复地查漏补缺,遇到陌生的题目或知识点,从书上或网上寻找答案,记录下来,便于之后复习。我大概看了不到50篇面经,梳理了接近150道不熟悉的面试题目,大家有需要的话,之后也可以在星球中分享给大家。第二轮复习与美团、字节、腾讯、阿里面试相互交叉。这段时间准备的很多八股面试题目,在面试中也有被问到。

大家可以参照我的复习路线与经验,以面试作为驱动力,高效地复习八股文。这一阶段不考验智商,只考验耐心、毅力。因为一轮复习的时候大家可能会很新鲜,接触或复习到很多有意思的知识点,感觉自己有很大的提升,这一阶段可能还比较有趣。但是在二轮复习尤其是穿插了面试之后,大家可能会遇到两个问题:一个是感觉到很慌,认为自己什么都不会,看一个面经慌一次;另一个是感觉到很枯燥但又不敢不看。不管是哪一个问题,都需要静下心来,戒骄戒躁,迅速调整心态,不要乱了阵脚。八股文这里我相信只要能花费20天~1个月的时间,每天拉满,一定能攻克。

2.2 算法题准备

对于算法题准备,没有任何捷径除非天赋加持,刷就完了。我当时候是LC刷了500多道题目,还有在其他平台也零散地做了一些题,总体刷了8个月。其实精刷200~300道题就足够用了。大家可以以Leetcode为主,着重做剑指Offer,最好做2~3遍。接下来我根据复习时间长短,提供两种策略。

  • 时间长且充裕:每天坚持刷LC每日一题,拓宽思路。抽出一定时间刷 LC HOT100 与 精选200 题单,也可以做一些知名的算法博主总结的题单(推荐宫水三叶姐的LC题单)。总之就是多刷多看,加上剑指Offer的题目,半年多时间可以刷够300多道题,足够应付一般算法题。
  • 时间短且紧:集中性地刷 剑指Offer,比如集中一周时间甚至更短。看题10分钟没思路的话就直接看题解,重复的刷题,反复不断地刻意训练,直到背过为止。若仍有余力,可以再抽空刷刷 LC HOT100 题单。即便时间如此之短,此时的刷题量也可达到100道题左右。

3. 项目经验

接下来,我将重点介绍 项目经验 与 "Idea"。

对于项目经验,我先为大家介绍项目,然后从项目准备中分享我的经验。

我准备了三个项目:智能停车场项目、仿B站项目、RPC项目。这些都是我自己日常学习的项目,不是实习项目。顺便说一下我在此之前只有一段很水的实习。

  • 智能停车场项目,简单总结就是一个增删改查项目,技术含量不是很高。前端通过小程序和后台管理系统展现。前端技术栈是Uniapp + Vue,后端技术栈是Springboot、SpringCloud、Mybatis等。只是用了一些简单的微服务技术(Feign、Gateway、Nacos),后台管理系统用了RBAC实现权限管理。但是在包装项目时,我添加了几个亮点:Redis数据缓存、分布式Session、分布式ID、分布式锁技术、与网络摄像头联调开启道闸。如果大家后续需要,我可以重构一遍项目后端,并开源出来,供大家学习(自认为小程序界面写的还算好看哈哈哈哈)。
  • 仿B站项目,这个项目含金量要高一些。它后端基本框架是我参考Ruoyi Cloud Plus实现的,脚手架自带了很多功能如数据脱敏、幂等、微服务限流、可观测监控、分布式Session单点登录、安全性措施等。光是脚手架自带的功能点就够在面试上聊很多。此外,该项目我着重于Redis相关的系统设计,如动态Feed流推拉、点赞评论相关的计数系统、数据缓存,运用了很多Redis的数据结构。此外,还设计了站内信、单聊群聊、视频弹幕等功能点。这个项目是我和朋友一起做的,还没有做完,所以暂时无法开源给大家。
  • RPC项目,这个项目是我参照掘金小册中的RPC做的。此类项目已经很多了,但是在面试过程中,还是会被经常问到这个项目是如何设计的。我一般会详细说出代理层、路由层、注册中心层、异步设计等的设计思路。有的面试官可能还会问压测相关的内容。如果说要将RPC项目写到简历中,一定要清楚核心功能的设计,并且反复地尝试自己练习表达几次。

现在,我来总结一下项目准备中需要注意的点:

  • 准备的项目一定要是自己非常熟悉的项目,起码写到简历当中的功能点能够经得起面试官的盘问。一般面试官也不会问的特别复杂,只要准备充分,都是可以回答上来的。不熟悉的功能点最好不要写,不打无准备之仗。
  • 准备的项目最好是两个以上,一个可以为Web前后端项目,另一个可以为框架开发、中间件开发。这样一方面可以体现你业务能力okay,熟悉常见的开发场景,当mentor或leader派活的时候,你知道如何下手去做,有自己的实现思路;另一方面可以体现你有一定的钻研自学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能够啃动硬骨头。
  • 此外,我认为大家可以从日常开发中发现需求,自己设计网站从实际出发,去解决痛点,这样的话在面试中更是加分项。因为实习或工作中,就是从实际需求出发,解决一个个业务场景。面试官会更加认可你的项目。这一点也与我之后要说的 "Idea" 有关。

4. “Idea”

对于 "Idea",我认为占比是最少的甚至可能面试官压根不会问你,但是我认为它对我而言是最有用的,实际上也指导了我整个面试过程甚至是学习编程的过程。我这里的 "Idea"是指 你想要什么 & 你的一些灵光乍现的想法

  • "Idea"第一层:我认为需要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学习编程、想要进大厂是为了什么,这一点实际上直接或间接地指引着我们的日常学习或工作。我可以先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实习之前的 "Idea"(实习后我又有了新的认知与变化,这部分大家有兴趣我之后再做详细的分享)。

    • 我学习编程的目的就是觉得有意思,做网站、开发小程序、学习前后端、部署服务器等都很有挑战性,做出以后也很有成就感,于是一发不可收拾。想要进大厂一方面是因为大厂给钱确实多,另一方面还是因为想要进公司学到一些真正企业落地的技术,并能够真正做出一些产品或项目,直接点说就是想要干点真东西出来。此外我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着较为清晰的规划,我想的是工作中以后端为主,深耕技术,向架构师的方向迈进;日常学习中提升自己的技术广度,以兴趣为导向,涉猎各个领域,尝试各种新东西。
    • 我上述所说的 "Idea",确实对我面试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当面试官和我聊起日常学习、职业规划时,我整个人的头脑是清晰的,我可以清晰地给他讲述我的想法。这一点可以给面试官留下很好的印象,毕竟程序员面试并不仅仅是技术的考察,而是综合评估。此外,我还可以给大家举出一个最近组内的case,我一个同事面试其他后端实习生,但是当问到那位同学有没有投其他岗位时,他犹豫不定。他说自己不确定,之后会尝试算法岗。面试官就认为这位同学没有很清晰的规划,即使招进来,他可能心思也不会完全地投入到后端工作中。(可能还有其他多方面因素导致面试挂掉)
  • "Idea"第二层:是否有一些奇思妙想、是否正在尝试做自己的开源项目。这一点我在腾讯面试的过程中深有体会,我先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段面试经历。

    • 三轮面试几乎没有问什么八股文,第三轮面试在拷打项目,另外两轮都是业务场景设计题以及聊日常学习、聊开源。尤其是第一轮面试给我的印象最深刻,面试官估计很多人都听说过,是一位PHP的开源大佬。面试中他一直在给我抛出与实际业务相贴近的场景设计题,开放题目,没有固定答案,我觉得是在考察我的思维广度和技术广度。这些问题我也都给出了自己的思考。此外,我们也聊到了开源项目,他向我分享了他做开源的初衷与过程。而我也一直想要去做自己的开源项目,我和他说了我的想法。这一场面试也让我学习到了很多在八股文中无法学习到的东西。第二轮面试中,面试官最后问了我最近在学习什么,我很自然地说了关于GPT的一些话题以及我想要做一个AIGC的简历项目。本来面试已经准备结束了,但是面试官可能对这个话题比较感兴趣,又和我聊了不到10分钟。
    • 从我这两场面试中,我感觉到有着自己的想法很重要,是否每天有在探索并思考一些新东西,并去实际地做出来一些有意思的项目或产品。这一点是我从学编程以来的兴趣所在,兴趣推动着我不断地去探索一些新东西,经常性地产出自己的"Idea"。尽管有一些似乎和后端关联性不大,但是它其实最终在一定程度上帮我拿到了Offer。而且"Idea"也可以促使自己即使在春招秋招结束后,还能够有自驱力并且快乐开心地去学习编程,这一点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

总结一下"Idea"就是:清晰认知自我,不断尝试探索。

5. 后记

以上这就是我的面试经验分享啦~

这也是我第一次在自己的博客对外分享我的面试经验,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此外,如果大家感兴趣,我可以之后分享一下我近期实习工作的经验思考,我相信一定能够给大家带来新的启发~

后续我会继续分享一些学习心得、技术干货和实战项目,帮助大家在 金九银十 斩获各路大厂 Offer!


作者:ltyzzz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44810003591725114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程序员有没有必要成为业务领域专家 ?

看到这个知乎问题时,我的思绪纷飞,往事一幕幕闪现在脑海里,等平静下来,内心变得很笃定。 于是,我做了如下的回答: 非常有必要。 1997年,乔布斯刚刚回归苹果不久,在开发者大会上,一名程序员当众质疑乔布斯不懂技术。 乔布斯,你是一个聪明又有影响力的人。但是很...
继续阅读 »


看到这个知乎问题时,我的思绪纷飞,往事一幕幕闪现在脑海里,等平静下来,内心变得很笃定。


于是,我做了如下的回答:


非常有必要


1997年,乔布斯刚刚回归苹果不久,在开发者大会上,一名程序员当众质疑乔布斯不懂技术。



乔布斯,你是一个聪明又有影响力的人。但是很遗憾也很明显,很多时候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希望你能用清楚的语言解释一下 Java 编程语言以及其变种是如何阐述 OpenDoc(开源技文档)内置的一些想法。等你说完以后,你能不能跟我们说一说你自己过去七年都干了些什么?



面对这样犀利的提问,乔布斯平静的喝了一口水,低头沉思了几秒,开口这样回答道:



有时候你能取悦一部分的人,但是当你想要作出改变的时候,最难的是某些事情别人做的是对的。我相信 OpenDoc 肯定有一些功能,没有任何其他东西能做到。我其实也不太懂,我相信你肯定能做一些样品出来,可能是一个小型的 app 来展示它的功能,最难的部分是如何将那些功能塞进更大的愿景里面,例如让你每年一个产品能够卖百八十亿美元。


我经常发现,你得从用户体验出发,倒推用什么技术,你不能从技术出发,然后去想如何才能卖出去。在座的没有人比我犯过更多这样的错误,我也搞到伤痕累累,我知道这就是原因,当我们尝试去为苹果思考战略和愿景,都是从能为用户带来什么巨大利益出发,我们可以给用户带来什么,而不是先找一群工程师,大家坐下来,看看我们有什么吊炸天的技术,然后怎么把它卖出去。



我非常认同乔布斯的话。


程序员有的时候沉迷在自己的世界里,执拗的以为“代码就是全部”


但现实并非如此,编码的目的是创造产品或者提供服务,从而在这个商业社会实现更大的价值


而程序员成长为业务领域专家,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公司的产品或者服务,从而更有优势为公司做出贡献。当个人的贡献上升时,公司的认同和利益也会随之而来。




这个回答一天内得到不少赞同,也是我意想不到的,因为我并不觉得我回答得好,看来很多同学都认可这个观点。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 ,我对技术非常有激情,曾经也认为技术意味着一切。


只是后来,工作中遇到越来越多的挫折,很多好朋友也友善的提醒我,不要太执着于技术,我也越来越认识到自己认知的局限性


我不断的去读书、听演讲、思考,依稀之间得到一个结论:"一个 IT 公司的成功 ,技术固然是重要的一环,而公司的产品、用户人群、经营模式是另一个我很少关注且非常重要的维度"。


偶然间我看了乔布斯的一个视频,视频的两句话让我醍醐灌顶。




  • 我相信你肯定能做一些样品出来,可能是一个小型的 app 来展示它的功能,最难的部分是如何将那些功能塞进更大的愿景里面




  • 你得从用户体验出发,倒推用什么技术,你不能从技术出发,然后去想如何才能卖出去




懂业务是一种认知模式,人的能力是多层次的,技术和懂业务并非互斥的关系。


亲爱的程序员朋友,技术是我们的立身之本,但是业务同样重要 , 真诚的希望你做一个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工程师。




如果我的文章对你有所帮助,还请帮忙点赞、在看、转发一下,你的支持会激励我输出更高质

作者:勇哥java实战分享
来源:juejin.cn/post/7246224746005954616
量的文章,非常感谢!

收起阅读 »

2023—疫情、毕业、两次离职、失恋、遇到新的自己

就业之前 ​ 应该大三、大二或者大四的你都会有这么一个焦虑:该怎么去选择,考公务员、考研、还是就业? ​ 我也曾经是这其中的一员,从大三上就开始陷入焦虑。 ​ 首先是排除了考公务员,因为家里的姐姐就是毕业2年仍然在考公,算是陷入其中,我自己也觉得应该不会...
继续阅读 »

就业之前


​ 应该大三、大二或者大四的你都会有这么一个焦虑:该怎么去选择,考公务员、考研、还是就业?


​ 我也曾经是这其中的一员,从大三上就开始陷入焦虑。


​ 首先是排除了考公务员,因为家里的姐姐就是毕业2年仍然在考公,算是陷入其中,我自己也觉得应该不会好到哪儿去。


​ 然后是考研,这是个纠结了很久的问题,甚至在2023年过年的时候,我仍然有想去考研的想法,但是多数是受到了旁边的人干扰。(当然能考到一个好的学校还是很好的),但是我自认是学渣,所以,最最多也就一个双非二本研究生,期间还得附上3-4年的时间,可能是读书太久了,所以最后选择了直接就业。


​ 高考完选了大数据专业,当初选择大数据以为是新兴专业,而且在贵州,快毕业了才发现,所谓的大数据只有大公司才有,小公司基本就前端+后端这样的模式,甚至都是全干工程师。我是从2022年前开始学习的前端,6月暑假找的实习。其实我很佩服自己那半年的时间,从js到vue和小程序,期间在小破站上学习的视频还是蛮多的。


第一段实习 — 贵阳



早9晚5.30,双休,2.5k



​ 2022年后,当时觉得自己身上有用不完的干劲,觉得毕业后非大厂莫属。当时学校一门课程就是做小程序+后台+后端,我和室友们做了一个关于项目管理的项目,期间也大概学会了git、接口对接、项目配合这些东西,后面项目也获得了学院的作品展示。现在看起来做的什么玩意儿啊,哈哈哈。在2月到4月那段时间就是学习+做项目,期间的收获很大。


​ 到了五月开始投简历,也是我最焦虑的一段时间,因为带来的反差真的很大,背了很多八股文,信心满满的却得不到一点回复。有几次线上面试也都凉了,其中有一次鹅厂的实习,被按在地上摩擦。运气比较好的是得到了一家线下的面试(我和室友都进了),后面在20多个人中也是我俩拿下了前端实习的2个名额,2.5k。然后开始了合租之旅...


​ 很清楚的记得租房的时候,被中介差点骗了300块,但是最后遇到一个很好的房东。去的第一天,根本睡不着,那个月也是疯狂爆痘。在公司的3个月其实学到了好些东西,因为之前没机会去接触这么大的项目,对于git和项目配合的理解更深了。而且在空余时间也有机会学习新的知识(ts、react等),合租的时候我的室友做饭我就洗碗(他做的饭真的好吃,就是口味重了点)就这样到10月,迎来了第一波疫情,很清楚的记得是在中秋节之前开始的,疫情的时候,每天想的是怎么买到菜,到快结束的时候,3个菜都是发的白萝卜,太残忍了。坚持到10月底疫情结束,由于疫情和公司接的政府的外包,贵阳的财政情况(懂的都懂,拖欠工资),所以我开始投简历,准备下一家,最后去了一家重庆的音乐公司(因为当时女朋友也是在重庆工作)。


第二段 — 重庆



995,3k



​ 11月初,说走就走,当时前一天得到offer,后两天我就去了重庆,实习3.5k。刚到公司,就2个人!!一个淘宝运营,一个财务,还有一个老板和总监出差去了。如果不是用的vue3+ts,估计我当时就会走。就这样就开始做起了(还有一个实习的后端)。好处是有一个技术顾问,给了整体的框架技术的搭建建议。最后选择用vue3+ts+quasar搭建的后台管理系统。运气不好的是,又一波疫情来了,在家里居家办公了近1个月。那是最阴暗的一个月了,每天在房间里都是一个人,没有人可以说话,心情好的时候写一写代码,不好的就打游戏。当时一个人也想了很多,也有了想去考研的想法。所以在疫情结束的时候,1月初,离职了,准备回家过年。


现在 - 贵阳



6.5k+300补贴+住宿
大小周,早8.30晚5.30



在这2023年过年2个月的时间里,自己想通了很多,其实自己没有那么特别,就接受了自己的平凡,当时抱着试试的态度也投了一些沿海的城市。最后得到了贵阳目前这家公司的面试。很搞笑的记得当时顺道去重庆,拖着行李箱去面试的。最后得到offer:6.5k+300补贴+住宿。


面试的时候挺简单的,没什么太难的点。入职后做的原生小程序开发,业务倒是挺麻烦,对于组件的封装和代码规范是我目前觉得最值得学习的,对于原生好处就是,可以了解更多底层一点的东西,不用组件。坏处就是:开发速度会有所降低,样式也可能没有组件的好看。



感受:工作氛围挺好,非外包的项目,也挺清闲,大概有1/2 +的时间没事做,挺适合养老。
还有就是:遇到不会的别一个人死磕,多问问。




坏处:自控不好的话容易摆烂,周末空闲时间比较少



关于感情


我们是从高中一直到现在,因为异地+她忘不了从前喜欢的,在入职后几天,我提的分手。


说实话挺难受的,但是也没有必要在继续了。但是在这段情感中也学到了很多,成长了很多,懂得了自爱。


分手之后,感觉回归到了自由,也舍得给自己花钱了(从前我是很拮据的那种)。


3月,买了人生中第一台相机:尼康D750,后来也用它拍了很多照片。其实也可以用手机拍,但是觉得相机的意义就是可以多出去走走,还有女生好像对这个很感兴趣(哈哈哈),学会很加分。


5月,认识新的朋友,去了大理、丽江。虽然像是去踩坑的,但是,也学到了一点人像拍照的技巧。感谢同行小姐姐宽宏大量(我拍的贼丑)还鼓励我。



顺便给你们避避坑:


1.景区租服饰拍照的:其实不怎么专业,精修的图还没她们自己批的好看。


2.旅游之前做好攻略!!!(我就是当天决定当天走的)


3.丽江的 茶马古道 x ,日照金山√,玉龙雪山需要预约


4.大理的洱海√,基本上玩的都是环洱海



附上几组图片:


DSC_3061.JPG


DSC_3106.JPG


最后


马上毕业了,很庆幸自己能找到这份工作。随着工作的清闲,感觉自己变得闲鱼了,还是得支棱起

作者:ibeen
来源:juejin.cn/post/7232175144219148349
来。
希望越来越好!

收起阅读 »

前端没了?也许是刚开始

前段时间社区上大肆讨论「前端已死」,各种唱衰前端的言论此起彼伏,真是闻者落泪,听者伤心。 最近又听说某大厂取消大前端部门,前端被拆分到各个业务组。很多前端高 P 或离职,或被裁,或转后端。 这是前端的落日? 今天就瞎聊聊,聊到哪算哪。 前端技术发展趋于稳定 过...
继续阅读 »

前段时间社区上大肆讨论「前端已死」,各种唱衰前端的言论此起彼伏,真是闻者落泪,听者伤心。


最近又听说某大厂取消大前端部门,前端被拆分到各个业务组。很多前端高 P 或离职,或被裁,或转后端。


这是前端的落日?


今天就瞎聊聊,聊到哪算哪。


前端技术发展趋于稳定


过去前端最被开发者诟病的是发展太快了,三天不学前端就跟不上了。


在我个人的前端经历中,技术栈从 Jquery 到 Angular,再到 React,前端技术快速切换,同时配套的前端研发体系也在不断推倒重建。


仅仅 React,从 V14 到 V15,再到 V16,一路快速迭代,每一个版本都有质的飞跃。尤其是 V16.8 hooks 出来之后,各种生态工具又得重建。


但最近几年,前端技术发展似乎慢了下来,React 16.8 版本还是 19 年发布的,距离现在已经四年多时间了,在这四年多时间内,React 虽然发布了 V17、V18,但并没有什么质的提升。对于我而言,只要能用 Hooks,16/17/18 哪个版本无所谓。


前端生态趋于稳定,是好事还是坏事?


我以前很羡慕 JAVA 开发同学,学习一套技术体系可以用到老。现在似乎前端也可以这样了,我认为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是前端成熟的标志。


只有前端技术体系不再发展,前端工程师才能 100% 精力投入在产品建设上。不用总是分精力去学习新技术,新轮子,最大程度复用过去的学习成果和基础设施。


比如现在有个需求是计算 43✖️5 的结果,我们会使用现有的方法,计算出结果,而不是要去思考有没有更好的计算方法。


image.png


本质上是我们的计算方法已经非常成熟稳定了,我们只要专注需求本身。前端什么时候稳定到这个程度,就皆大欢喜了。


公司中前端部门的发展


再聊聊一个公司中,前端团队定位的问题。



  1. 公司发展初期,产品建设高速期,前端的首要目标是建设产品,这时候前端通常在业务部门中,大家全力做产品。

  2. 随着公司发展,产品越来越多,各个业务部门的前端交流少,使用的技术五花八门,重复造轮子。这时候公司通常会搞一个大前端部门,使其研制出来一套在公司内成熟的前端解决方案,统一各种基建,提高人均效能。

  3. 当前端解决方案统一到一定程度之后,大前端部门的使命就结束了,这时候前端又会被拆分到业务部门中。


这里说说阿里大前端部门拆分,我认为原因有两个:



  1. 阿里前端基建相对已经成熟,拆分之后对前端研发效能影响不大。

  2. 公司不挣钱,不吃大锅饭了。以前是各个业务部门一起挣钱,一起养着大前端团队。现在公司不赚钱了,要改革,要求各个业务线自己挣钱自己花,所以前端开发也要回归到业务团队中。


最近并不只是「前端已死」了,我认为各个工种都在面临裁员潮,原罪是公司不赚钱了。在发展阶段啥问题都没有,一旦发展停滞,那什么都是问题,一个一个开刀。


对于个体来讲,如果想在这个公司发展,就要尽力帮助公司成长。另外就是居安思危,提升个人竞争力,只有跑的比别人快,才能在逆风中活下来,才能比别人更容易找到工作。


这里不得不吐槽下,很多人乐意躺平,你说要学习,要往前走一步,他会喷你卷,喷你带坏了风气,喷你是资本主义的走狗。大无语~


一个前端创业机会


之前在蚂蚁,前端基建非常完善,开发者真正的只用关心业务,不用去思考技术的东西。在公司内部基本上做到了只用关心 43✖️5 这个需求,不用考虑该用哪种计算方法。


从蚂蚁离开后,非常怀念蚂蚁的前端解决方案,但在社区上,并没有类似的收费或者免费方案。
据我所知,各个大公司,都会有自己的前端解决方案。但中小公司,基本上没有能力去自建一套类似解决方案。


阿里的后端解决方案,有商业化的产品「云效」。


蚂蚁的后端解决方案,有商业化的产品「SOFAStack」。


微软的后端解决方案,有商业化的产品「Azure DevOps」。


为什么后端有,前端没有呢?


我认为是后端技术栈稳定,基于这一套技术栈的生态也就稳定,发展多年下来势必会有成熟的解决方案。大公司产出商业化解决方案,给中小公司用。


前端技术栈过去发展快,生态不稳定,大公司内部的解决方案也是最近一两年才出来,所以前端目前还没有类似的解决方案。


所以我认为前端解决方案,是未来一个确定性的机会。


这个解决方案覆盖前端研发的整个生命流程,包括不限于:



  • 产品:埋点、数据分析等等

  • 开发:迭代协作、脚手架、组件库、逻辑库、联调、国际化、跨端等等

  • 上线:灰度、回滚、CDN、监控告警、性能、SEO、SSR、SSG、离线包、安全等等


希望未来前端解决方案,像乘法解决方案一样,能成为行业统一规范,让开发者真正的只用关心业务,不用关心技术。


前端的未来


说几点自己的思考:



  1. 前端技术趋于稳定,开始有商业化的前端解决方案出来。

  2. 前端不会消失,但门槛会进一步降低,低端前端饱和。

  3. 高级前端依旧紧缺,因为高级前端并不是只是看前端技能,而是综合考虑技术能力、业务能力、沟通能力、情商、职业素养、工作经验等等,这个过去现在未来都不会变。

  4. 前端工程师可能会变成用户体验工程师,后端考虑存储并发等,前端考虑用户体验,为整体用户体验负责。

  5. 前端会进一步蚕食桌面端开发、移动端开发的生存空间。

  6. AI 可能会改变前端研发模式。


总结


也许前端技术栈稳定之后,才是真正的开始。


文中所有观点未经论证,纯属 YY,欢迎理性讨论。

作者:前端技术砖家
来源:juejin.cn/post/7245874747390083109

收起阅读 »

996.ICU发起人勾结境外势力,被判颠覆国家政权罪刑拘!

996  ICU996.ICU指工作996、生病ICU,也就是工作从早上9点上班到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生病了就住进ICU。2019年3月27日,一个名为996ICU的项目在GitHub上传开。程序员们揭露“996ICU”互联网公司,...
继续阅读 »

996  

ICU


996.ICU指工作996、生病ICU,也就是工作从早上9点上班到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生病了就住进ICU。2019年3月27日,一个名为996ICU的项目在GitHub上传开。程序员们揭露“996ICU”互联网公司,抵制互联网公司的996工作制度。 [1-2]  

2019年4月8日,反996许可发布满一周,已有104个项目采用该许可。 [3] 

2019年4月11日,人民日报针对“996工作制”发表评论员文章《强制加班不应成为企业文化》 [4]  ;

马老师的"996是福报”更加让996广为社会传播和诟病

今天中国BAT这些公司能够996,我认为是我们这些人修来的福报。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成功,都希望美好生活,都希望被尊重,我请问大家,你不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和时间,你怎么能够实现你想要的成功?今天我们拥有这么多资源,我们带着巨大的使命,希望在未来能够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你不付出可以吗?不可以。 [5]  (马云评)

然后,ToB技术社区:qidao123.com臭名昭著的“996 ICU”谁曾料到这居然是有人和境外势力勾结导演传播的呢?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始作俑者最终等待啊他的是牢狱之灾!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YQLQPlyF_ljSrV0UPNgtTA

收起阅读 »

晋升涨薪?不,晋升要命!

最近有个朋友来问我晋升的事,其实他没什么产出,只不过因为做的那块业务还不错,赚了好几个小目标,然后顺理成章的被提名了。所以他慌的要死! 你猜他来问什么内容?他什么都想问,又什么都问不出来,因为我也没晋升过。不过这并不妨碍我写点什么,谁让我会编呢? 我要不要提...
继续阅读 »

最近有个朋友来问我晋升的事,其实他没什么产出,只不过因为做的那块业务还不错,赚了好几个小目标,然后顺理成章的被提名了。所以他慌的要死!


你猜他来问什么内容?他什么都想问,又什么都问不出来,因为我也没晋升过。不过这并不妨碍我写点什么,谁让我会编呢?



我要不要提名晋升


我要不要提名晋升?你要是能问出这问题,要不刚毕业,要不加班加迷糊了!


晋升意味着涨薪,涨薪意味着每个月能多吃几顿海底捞,多看几部电影,这世道和谁过不去都不能和钱过不去。


但晋升往往是领导说了才算,除非你是向园,还有个董事长爷爷。所以,怎么说服他就成了一道槛。


工作三要素:A-能力;B-岗位;C-环境(其他人和事),而晋升基本只和 AB 有关。 果你在自己岗位上,已经承担了下一级该承担的责任。然后能力又达到了下一级所要求的水平,再不提名晋升就没天理了


例如我是P6,但是我一直在做P7的事情,同时在抗P7的责任,并且表现不错。那么我对标P7不就是既定事实嘛,既然是事实谁又能阻止你提名?


另外还有 C,如果把晋升与环境挂钩,晋升的理由变成了诸如  “如果我在他的位置上,我能做得比他更好”、“为什么他是P9而我是P8”,以这些理由提名晋升,属实是自寻烦恼,说不定明年你就成为人才输送给社会了。


从这个角度上看,我那位朋友已经晋升失败了。不过你们也不要太关注这个,缘分这个东西不是说有就有。就像你能恰好看见我这篇帖子,然后顺手点赞、收藏、在看一样



提名之后,如何准备答辩


晋升靠的是硬实力,以及10%的运气。 你想去吹牛也不是不行,就怕到时候下不来台。仅仅是 P6 升 P7 的答辩,上面坐着的都是P9级别的大佬和砖家。


PPT 以真实、简朴为主,凡是在 PPT 上花费超过10小时的,我觉得都有耍流氓的嫌疑。这些内容应该是这段时间你所积累的工作成果。平时没事拿个小笔记记一下,关键时刻它能像宋江一样救你的命。【推荐你用语雀,真的很好用】


有了 PPT,你得去讲出来吧。讲话作为一门艺术,对于我们理工科的同学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建议你有空去参加下吐槽大会。没有条件?那就创造条件,公司里找几个段子手还不是轻而易举。相比之下,产品经理的优势比我们大多了。



如何把实力讲透?这里面是有一定技巧的,3分讲结果,7分讲过程。光讲结果不讲过程,30分钟的答辩,你5分钟就完成了,还是包含自我介绍的那种。


3分成效如何讲?——把我在当前岗位上,如何把手里的工作做上了一个新台阶 这种感觉讲出来,就是,因为你的努力而带来了什么改变?


7分过程如何讲?——把事情的复杂度、岗位的挑战、面临的困难讲清楚,把你做事的匠心讲清楚,你把你的做事的方法、思路讲清楚。说白了,就是“我解了一个挺难的题,我是这样那样解的”;


关于答辩与专家评委


评委扮演的角色很简单,评审的过程,就是评委向答辩人学习的过程。每个人都存在未涉及的领域,你看 ChatGPT 用了上亿的数据训练,花了几十亿美金,现在连小学数学题都解不出来


三个评委,花45分钟与答辩人进行深度交流,如果评委们都表示没有收获,学不到东西(无论是学到知识还是方法或者心态),那么答辩人晋升不通过,也不冤枉。


这个道理够简单吧,神雕侠侣里黄老邪为什么会和杨过拜把子,一方面是杨过的性格和黄老邪很像,另一方面是因为能从杨过那学到点东西。


回到现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直接的体会。如果有个大牛(至少他在当前的工作中是专业的)跟我们交流,我们一定有收获。如果对方十分平庸(或者在工作中能力一般),我们收获就比较少。


晋升通过,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加薪,年终奖多了点


意味着岗位(B)对你的能力(A)要求更大了一些


意味着你离 3.25 更近了一些,我知道的几个同事,每次晋升之后的第一个季度或半年度,都会拿一次3.25。


晋升不通过,意味着什么


恭喜你,终于松了口气!


结尾


如果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



我是车辙,掘金小册《SkyWalking》作者

作者:车辙cz
来源:juejin.cn/post/7244783947820449853
,一个神奇的程序员。

收起阅读 »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是如何在浮躁的时代让自己减少焦虑的

前言 来自一个普通人的思考和分享,由于水平有限,认知有限,活动受限,观点可能也有个人偏见,不喜勿喷哈 欢迎JYM一起交流探讨人生、生人、上天,入地、活着、归去、等所有 法律允许, 社区允许 的开放性话题 自我介绍 一个普通人,坐标帝都,小厂前端攻城狮,每...
继续阅读 »

前言



来自一个普通人的思考和分享,由于水平有限,认知有限,活动受限,观点可能也有个人偏见,不喜勿喷哈


欢迎JYM一起交流探讨人生、生人、上天,入地、活着、归去、等所有 法律允许社区允许 的开放性话题



自我介绍



一个普通人,坐标帝都,小厂前端攻城狮,每天奋斗在一线,时不时加班1-3个小时,工作地在西北 4 环,家住东 6 环,由于每天 10 环极限通勤, 下班到家就是一副有气无力的死狗样,妥妥的一个社畜。


第二天早上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精力充沛的出门去打拼,都是为了活着……



像牲口一样活下去.webp


基于周围的一些社会现状,分享一些自己的思考




  1. 追剧看视频的人,好多人使用的 1.25倍速,1.5倍速;漫无目的不停的刷着各种短视频,不停的快速的往下翻着;在手机上不停的翻看着微博,朋友圈,群记录等。



    仿佛什么都看了,又仿佛什么都没看 😟





  2. 经常手机上明明没有任何消息,总是打开翻两下,再息屏。



    似乎不想错过一些联系,又仿佛没有人联系。手机让我们通信更方便了,仿佛也让我们更孤独了 😕





  3. 多少人每天睡醒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从起床开始,看手机朋友圈,看热搜,看头条,看推送,看信息,看邮件,吃饭看手机,走路看手机,去上班路上看手机,站着看,躺着看,坐着看,拉便便也看。 最终得到了什么?得到了焦虑、暴躁、前倾的颈椎、渐厚的镜片,还有熬夜留下的黑眼圈......




  4. 我们常常抽时间刷微博、看热搜和刷短视频,但却难以每天保持锻炼身体、系统学习和读几页书,以及坚持做一些微小的事情去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



    智能手机的发展,让我们变的浮躁,静不下来,似乎也停不下来 🧐


    这是一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一个被算法支配的时代,一个缺少自我主动支配时间的时代,智能手机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方便了出行、支付、交流等等,在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我们也付出了代价,好多时候我感觉自己就是一副没有灵魂的躯壳。



    行尸走肉.png




  5. 有些社区文章和公众号文章的标题,短短几个字,让人莫名产生焦虑感。




    • 最新大厂热乎面经,已拿offer




    • 前某大厂某高级别大牛带你xxxx




    • 大厂是怎么xxx




    • 都202x年了,你还不会xxx





    曾几何时,看到这种标题,我抱着学习提升跟上时代的想法,点击进去,发现好多是广告,卖课的,要么就是一些同质化的内容,无语翻倍...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好多人靠贩卖焦虑就能赚大钱,新闻自媒体靠一个标题就能吸引流量


    不知道什么时候想通了,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工作只是我们活着的一种手段,每天过的开不开心,家庭幸不幸福和在哪上班收入多少有啥关系?


    该吃吃,该喝喝,有事儿别往心里搁,哟!今天天气真不错,开心 😁





  6. 在疫情时代,看着工作机会减少了,生意不好做了,时代在变化,疫情时代干掉了一些工作,但是疫情核酸检测员,核酸检查站多了,保安也多了,疫情相关产业链上的工作岗位增多了。




  7. ChatGPT、AIGC 爆火的这段时间,好多文章以及社区之类的,大家都在讨论 AI,这时候各种 AI 峰会,线下交流会哪哪都爆满,AI 相关的培训也热的不行,仿佛搭不上 AI 这趟车,我们就会被马上淘汰一样。



    任何一个时代的变革,淘汰一些工作的同时,催生了大量新的岗位,跟上时代,时刻 "刷新" 自己,我已经想好了,什么时候 AI 能完全替代我这个前端工程师了,那时候我也不敲代码了,解脱!


    AI 快来解放我吧 😜





总的来看,我的焦虑感是由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既然知道了焦虑感产生的原因,也就相对好解决了,毕竟只是尽量减少自己的焦虑感


我尝试做了这些有趣而正向的东西,发现效果还不错



  1. 例如有时会用碎片时间记个单词,dogsbody n.打工人;杂役 累的像狗,身体被掏空的就是打工人了, 是不是一下子就记住了呢?


截屏2023-06-15 13.44.32.png



  1. 每周抽时间运动,目前是每周末早上去跑步,一般5-8公里。偶尔也在公司的健身区举举铁。个人比较喜欢跑步,跑到一定公里数的时候,心脏加快跳动,血液流动更畅通,还有夏天室外奔跑汗流浃背的感觉。感觉整个人都更轻松了,心情也会变好。我愿意坚持运动,享受运动过程中的愉悦感和得到放松的身体。


来看看我今年的跑步数据:


2.png



  1. 无意间发现了一款乐器 -- 非洲手鼓,当时被这个手鼓颜值给吸引了,然后就果断入手一只。目前可以跟着《桥边姑娘》的节奏拍下来, 暖阳下 我迎芬芳 是谁家的姑娘,我走在了那座小桥上 你抚琴奏忧伤…… ,是不是有画面了,我跟着节奏去敲手鼓的时候,使我沉浸在这个音乐中,这首音乐有了参与感,对音乐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


feizhoushougu




  1. 在家的时候,如果没什么事情,我会把手机“藏”起来,让自己不那么容易看到手机,有空就看会书或者望着窗外发呆,刚看完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看书的过程会感到很平静




  2. 地铁路上由于通勤时间太久,有时候会闭目养神,尽量让自己少看手机,想一下今天有什么工作没完成,或者计划做点什么事情,让大脑活跃一下。我还把手机上总是发广告的那种公众号,总贩卖焦虑的那些自媒体取关了,不管他(她)是什么行业大佬,还是什么专业XXX,尝试远离他(她)们,发现世界慢慢变的更清净了





最最重要的——坚持,真正值得做的,绝对绝对不会轻而易举


最后,祝每位看官都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


作者:草帽lufei
来源:juejin.cn/post/7244748771061219385

收起阅读 »

你的优缺点怎么说?

前言 哈咯,大家好,我是沐华。关于优缺点,我想大家肯定有遇到过:在面试前填的表中有这个问题,或者面试过程中被问到这个问题,还有的人还会在自己的简历自评上写上自己的优点。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你是怎么写的呢? 我的优点是实战经验比较丰富,技术能力比较强,比如我一...
继续阅读 »

前言


哈咯,大家好,我是沐华。关于优缺点,我想大家肯定有遇到过:在面试前填的表中有这个问题,或者面试过程中被问到这个问题,还有的人还会在自己的简历自评上写上自己的优点。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你是怎么写的呢?


我的优点是实战经验比较丰富,技术能力比较强,比如我一个人能干三个人的活,而且只收两份钱


缺点是比较喜欢吹牛比,比如上一条,嘿嘿


这个问题重点无非就是想看你是否真诚自信、是否有一个清楚的自我认知、以及一些沟通表达能力


废话不说了,上答案


你觉得你的缺点/劣势是什么?


说缺点,有几个需要注意的点:不能是会伤害到公司或工作的缺点、不能和人家已经提出来的要求相悖,比如人家 jd 上说了要求能加班/抗压能力强,你说你缺点是不能加班/抗压能力不行,那就不行


小技巧是:说缺点的时候可以有些吞吞吐吐的,不会显得那么理直气壮 理所当然,最好加上应对办法或咱们已经采取的行动,比如:




  • 我缺点倒是有一堆,比如对项目全局把控能力不够啊,开始项目不大的时候很多地方自己能设想得到,到后面迭代越做越大的时候,才发现前面做的有些东西就不行了没考虑到,前段时间买了一些架构方面的课程,现在也是在学习中




  • 我会有些较真,有时候跟同事讨论问题,意见不一致时就总忍不住用自己的想法去说服别人,有时候就导致同事不太开心,毕竟一个在一起工作,友好合作才是最重要的,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摆正心态的,讨论问题应该是各抒已见,畅所欲言的嘛,好在自己意识到这个问题,现在也是在努力改正中




  • 我不太爱说话(上班社恐,下班社牛),表述能力不够吧,因为那些年一个人惯了,一个人吃一个人睡,一个人想念一个人醉,一个人苦一个人累,一个人悲欢一个人体会




  • 可能我不大会拒绝我同事的要求,就是在职场关系处理上,不太会拒绝同事的要求我觉得这个是一个缺点吧,有次就因为帮同事处理问题,结果自己负责的需求耽误了进度,结果被领导说,毕竟自己还有本职工作,还是应该要先做完自己手上的工作,再去帮别人的




  • 我比较容易焦虑,所以我会每件事情之前制定一个计划,规划好每一步,确保充分考虑和准备,尽量不去出现意外状况啥啥的




那我缺点说些和职场无关的行不行?


比如:我的缺点是做饭水平差一些,成品都是这样的,





平时倒还好,最得劲的是拿来招待客人的时候,那是把家里所有房间都改成卫生间都不够用啊,而且客人越多时上菜还越快,都不知道我是怎么做到的,你说难受不。而且除了做饭水平差点之外,我的缺点还有挑食、我胆子小、我怕黑、我恐高...啥啥的


这是不是不太合适?


你觉得你的优点/优势是什么?


优点嘛,或者问业余爱好,这不就是上才艺的时刻嘛,包括咱人生中的高光时刻都可以拿来说


小技巧是:最好是加一些事例哈,而且说的时候这个就不能吞吞吐吐的了,要自信点,最好是拿出装比时的那种气势,然后就像拿捏猫的后颈肉那样,拿捏住,别松了就行。比如:




  • 我学习能力强上手快、我执行力强,(事例:)比如上次领导说后面准备升级 Vue3,给我们两个月时间学习,结果我花了一个月不光学完了 Vue3,而且还自己用 Vue3 开发了一个新系统小项目,然后领导很高兴,还帮我申请了个 500 块钱奖励




  • 我喜欢钻研技术吧,可能还有点强迫症吧,(事例:)有时候遇到问题,就算半夜搞到很晚也要把问题解决掉,比如上次上周我遇到个带 plus 的问题,搞了个通宵愣是解决了,不然要是没解决都睡不着觉




  • 我很会做 PPT,(事例:)每次年中述职、年终述职的时候,同事们都是等我做完了,然后再拿我的去参考,或者让我帮忙看怎么修改。还有会议、有同事转正述职的时候之类的等等所有会用到 PPT 的时候我就成了香饽饽




  • 我喜欢做笔记记录、我善于总结、善于分享,(事例:)并且有在一些技术博客和公众号上发一些文章,其实很多都是自己平时学习中或工作中遇到的




  • 我移动端经验丰富、有全栈开发经验、有管理带人经验、有过超大型项目经验(大厂背景)、有各种证书、很会处理人际关系左右逢源,等等这些都可以




优点不比缺点,说一些与职场无关的,是完全可以的,比如:



  • 我很会做菜,不仅做菜速度快,而且摆盘还好看,(事例:)我家里面一直都是我做饭的,有时候做菜发个朋友圈,或者发个掘金,都有好多人点赞,比如正在看文章的你


最后


如果你还是有些懵懵懂懂的,再给你个小技巧,就是用反义词:



  • 把优点反过来说,就是缺点了

  • 把缺点反过来说,就是优点了


谢谢你宝贵的时间,如果本文对你有一点点帮助,点个赞支持一下吧,你的每一个【】都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_^


更多前端文章,或者加入前端交流群,欢迎关注公众号【沐华说技术】,大家一起共同交流和进步呀


往期精彩


【保姆级】Vue3 开发文档


【由浅到深】聊聊 Vue 和 React 的区别,看看你在哪个段位


TS 泛型进阶


深入浅出虚拟 DOM 和 Diff 算法源码,及 Vue2 与 Vue3 中的区别


上手 Vue 新的状态管理 Pinia,一篇文章就够了


作者:沐华
来源:juejin.cn/post/7244761504560595002
收起阅读 »

这份简历,大学生看了要落泪

本文首发自公粽hao「林行学长」,欢迎来撩,免费领取20个求职工具资源包。 了解校招、分享校招知识的学长来了! 今天学长被一份小学生简历震惊到了。 不仅仅是小学生已经开始涉猎简历这回事,更是小学生的简历内容震撼到我了。 就是感叹,现在卷到小学了吗! 当大学生...
继续阅读 »

本文首发自公粽hao「林行学长」,欢迎来撩,免费领取20个求职工具资源包。


了解校招、分享校招知识的学长来了!


今天学长被一份小学生简历震惊到了。


不仅仅是小学生已经开始涉猎简历这回事,更是小学生的简历内容震撼到我了。



就是感叹,现在卷到小学了吗!


当大学生还在为四六级烦恼,一些小学生已经开始接触托福雅思,这学习水平,简直就是“满级人类”啊!


当然,咱们普通人只能看看,有的内容也许咱们根本不用呢(酸言酸语)


不过,简历这回事,还得是大人们的专属烦恼。



毕竟,小学生又不用找工作……


看完了小学生的简历,咱们来说说怎么写才不会把自己的简历写成真·小学生简历。


01 能力跟后面的“举例”要匹配。


大家都很喜欢说“协作能力”,那么协作能力到底是什么呢?


协作能力是指个人或团队在共同完成某项任务时,能够有效地进行沟通、合作和协调的能力。


不要简单地把所有团队合作都当做是“协作能力”的体现。



如果后面体现的明明创意能力,那么跟前面的“协作能力”的表述不一致,就会显得不够专业。


有时候换一种表述方法,也能给自己更多的亮点和竞争力。


02 顺序很重要


不同的工作,有不同的核心。


例如,销售工作中应该用销售额说话,直接把销售成果放在第一条更加抢眼,也更能体现自己的能力。


顺序的排放除了要跟自己相应的工作相匹配之外,还应该跟自己想要申请的职位相匹配。



问问自己:我想申请的职位看重什么能力?需要什么能力?我有什么经历可以体现这样的能力?


然后把这样的能力突出给 HR 看,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03 词语选择要准确。


动词选择要有力,要实质性;形容词选择不要“感性”,要“理性”。


开头要用动词,动词要能体现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组织”就比“协助”好。


从形容词来看,感性的、判断性的词不要用,因为主观词语会让人觉得你不太专业。


你所能做的,是要用事实和数字来证明自己,自己的工作“有效”,然后让 HR 自己来判断。


04 拒绝抽象,拒绝小学生作文,用数字说话。


这是老生常谈了,不少同学简历语言一不留神就会不够职业化,显得非常像“小学生作文”。



简历上用数字说话,用结果说话,用事实说话。去证明,而不是去告诉。

作者:林行学长
来源:juejin.cn/post/7244099508212383805

收起阅读 »

AIGC明星独角兽爆雷!7亿融资烧大半,拖欠员工工资,创始人被扒得千疮百孔

Stable Diffusion背后团队创始人,被曝巨大丑闻! 这两天,福布斯发布的一则长新闻在网上病毒式传播: 30多位前员工+投资人现身说法,细数Stability AI老板Emad Mostaque(伊玛德·莫斯塔克)9大罪证—— 学历造假,根本没有取...
继续阅读 »

Stable Diffusion背后团队创始人,被曝巨大丑闻!


这两天,福布斯发布的一则长新闻在网上病毒式传播:


30多位前员工+投资人现身说法,细数Stability AI老板Emad Mostaque(伊玛德·莫斯塔克)9大罪证——



  • 学历造假,根本没有取得牛津大学硕士学位;

  • 把Stable Diffusion的10亿代码成果“据为己有”;

  • 拖欠大量员工工资,甚至不交工资税;

  • ……


据爆料,这家所谓刚融资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7亿)、估值10亿美元晋升独角兽的“明星公司”,其创始人不仅夸大了Stability AI公司的收入,其后续融资也不顺利,只是对外表示“成功”。


图片


在Stability AI工作过的前员工Eric Hallahan在推特阐述亲身经历:



和我的感受一样,伊玛德擅长把别人的作品写上自己的名字,或者做一些你无法确认是否属实的事情。



图片


甚至有网友看完后给出了有点耸人听闻的结论:



与Sam Bankman Fried(币圈诈骗被捕)、Bernie Madoff、Elizabeth Holmes(滴血验癌女王)等人类似,伊玛德·莫斯塔克也是这样的骗子。


显然,这标志着Stability AI的终结



图片

图片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Stability AI创始人原来是个大忽悠?


福布斯曝光的9大具体罪状,按照严重程度先后为:


01、窃取Stable Diffusion成果


这起纠纷还得追溯到去年10月。当时Stability AI刚刚拿到1.01亿美元,一举成为估值10亿独角兽。


前脚刚融资完,后脚一家叫做Runway的AI初创公司就突然“截胡”,发布了一个Stable Diffusion新版本,并表示自己才是Stable Diffusion的原作者。


图片


原来,让Stability AI声名鹊起的Stable Diffusion,核心代码是由慕尼黑大学、海德堡大学和Runway共同完成的,Stability AI只是作为“金主”,提供了计算资源。


但是Runway等作者认为,Stability AI直接将该成果据为己有,比如在Stable Diffusion去年8月正式发布之时,Stability AI的新闻稿直接将伊玛德写成“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开源软件”的首席布道者。


没过多久,Stability AI的筹款平台还直接称呼“Stability AI是Stable Diffusion背后的公司”、“它是我们的模型”,根本没有提到Runway等作者。


图片


来自慕尼黑大学、海德堡大学的教授其实也想宣传他们的贡献,奈何大学的新闻办公室当时正在休假。他表示,伊玛德在关键信息中误导了公众:



显然,如果你拥有一家自带庞大新闻部的公司,你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重塑历史。



此外,伊玛德在去年的投资者介绍中,还将Midjourney描述为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声称Stability AI“共同创造”了该产品并“组织”了其用户社区。


但Midjourney创始人告诉福布斯,伊玛德只是提供了“非常小”的一部分财务捐赠,除此之外与Midjourney没有任何关系。


图片


02、拖欠员工工资、不交税,明目张胆开上“夫妻店”


有多少人惊叹过Stability AI如此一个快速做大做强的公司,居然只有11个初始员工?


其实后来Stability AI快速扩张,员工数量达到了140名,其中不乏曾任英伟达董事的研发副总裁、来自谷歌大脑的负责人,以及Ommer实验室的3位博士生。


但伊玛德被曝对员工很“苛刻”。


有8名前雇员向福布斯称,公司内部一再拖延或未支付他们的工资超过一个月,以及该上交的工资税也没交,导致去年英国税务机构都威胁要没收公司资产了。


就在这期间,伊玛德的老婆作为公司的公关主管(后来成为董事会成员),竟然还从公司账户中挪走了数万英镑


图片


他们的理由是,我们夫妻俩最开始一直在通过贷款帮助Stability AI运营(现在该还了)。


Ps. “欠款”已在2022年底之前已经结清。


另外,伊玛德的老婆还被曝经常在办公室骂员工,甚至把他们骂哭


最骇人的还是今年1月她曾表示要辞去董事会的职位,回归家庭和个人事业。然而5月,在Stability AI的一份组织架构图中,她又被列为“基金会负责人”,处于公司最高层,与丈夫伊玛德相当。


03、学历造假


说回伊玛德,今年他40岁,是一位在英国长大的孟加拉人,2005年本科毕业于牛津大学数学和计算机专业。


然而他对外声称自己拥有牛津大学的硕士学历。


图片


04、工作经历造假


伊玛德毕业后进入金融行业,后加入对冲基金公司Capricorn。


他声称自己因为重新“盘活”这家一度陷入困境的公司而获得殊荣,然而Capricorn联创表示:



他确实是公司的联合首席投资官,然而由于业绩不佳,这只3.3亿美元的基金很快就结束了仅两年的运营。



当初引荐他进入Capricorn的大佬则表示:



伊玛德非常擅长编故事。



基金事业失败之后,伊玛德开启了创业,经历一系列失败点子之后,终于在2019年创立了Stability AI,不过当时这家公司是作为一个AI驱动的数据中心,来帮助全球机构做出有关新冠疫情方面的决策。


后来直到他注意到了Stable Diffusion团队。


05、夸大公司收入


伊玛德去年10月公开声称,Stability AI年收入已超过1000万美元,但知情人士表示,公司销售额没有改善。


06、融资困难,遭遇投资人怀疑


尽管Stability AI收入并不可观,伊玛德最初还是通过各种办法搞到了约1亿美元的融资。


但现在,他遭到了很多投资人的质疑。


许多投资人告诉福布斯,伊玛德后面一直在努力想要以大约40亿美元的估值再融资数亿美元,却在如今这个对初创AI公司相当利好的风口中一直都没有成功。


07、夸大与亚马逊的合作,拖欠数百万美元账单


伊玛德的夸大宣传还不止如此。


他告诉投资人Stability AI正在组装世界上最大的10台超算之一,然后亚马逊以80%的折扣卖给他计算资源服务,因为Stability AI“跟亚马逊具有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然而实际上,只要是任何跟亚马逊有长期租赁合作的客户都能享受这一标准折扣。


另外,据三名前Stability AI员工表示,公司还曾因为拖欠数月账单(高达数百万美元),导致亚马逊威胁说要撤销该公司对其部分GPU的访问权限。


08、和世卫组织等套近乎


伊玛德在几个筹款平台上都宣称经合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是Stability AI的合作伙伴,但三者全部予以否认。


09、还有版权官司在身


最后,伊玛德还被指控Stability AI违反版权法训练模型,遭到了盖蒂图片社和艺术家的集体诉讼。


消息一出,网友无不震惊又失望:原来当今最牛AIGC公司之一的创始人是如此阴暗之人。


图片


有人称,伊玛德为了能让自己成为亿万富翁不择手段。


图片


AI技术本身也躺枪:



果然和“它的主人”一样,取得的成果是从别人(人类艺术家)那里剽窃而来的。



图片


一时之间,舆论哗然。


事实究竟如何呢?


本人火速回应:大量不实指控


面对这一系列近乎“不留情面”的指控,伊玛德24小时内火速给出了回应。


在博客上,他po出了自己给Stability AI团队针对福布斯报道写的长信,算是给团队作出一个解释,同时也对外界的种种传言进行澄清。


1、学历造假


伊玛德在长信中确认了自己没有硕士学位的说法,甚至连学士学位也没有。不过他表示,这仅仅是因为他没有参加毕业典礼的缘故:



我已经支付了60英镑,并将在下个月通过邮寄方式收取学位证书。



2、关于剽窃Stable Diffusion成果


这份长信称,Stability AI已多次公开声明是Stable Diffusion第一个版本的合作者,其他合作者来自慕尼黑大学(LMU)和另一家AI创业公司Runway。


图片


伊玛德还表示,目前这篇论文中5位作者的3位,都在Stability AI工作,其中两位是共同第一作者:


图片


不过,这份声明中好像忽略了海德堡大学?原论文是这样的:


图片


3、关于拖欠员工工资


伊玛德承认之前存在延期发工资的情况,但后面都补上了,而且“向受影响的员工支付了额外的工资”。


同时自2021年底以来,在“正常运营中”没有任何工资支付问题。


4、与Midjourney的关系


伊玛德表示,Midjourney一直是Stability AI支持的一个“独立组织”,后者帮助它做了不少扩展,包括引入审美评分和偏好学习等,并为它提供战略和模式支持。


至于究竟捐了多少钱,伊玛德没有澄清也没有回应。


5、关于夸大亚马逊的战略合作


关于夸大亚马逊计算资源的合作,伊玛德没有提到价格,但表示AWS专门为Stability AI构建了一个罕见的专用计算集群,包含4000张A100,“独一无二”。


这里面一些支付上的问题(主要是付款时间问题),都已经在集群搭建好的当月(2022年8月)被解决。


除此之外,伊玛德还回应了自己和公司的一些信息。


关于他自己,他主要澄清了之前的工作。例如,他曾经在对冲基金工作,但后来这家基金倒闭了,原因并非在他。毕竟他就职期间,这家公司不仅拿到了奖项,还挽回了业绩;此外,他还与联合国有不少合作,并参与了自闭症相关研究等。


关于Stability AI,他则强调了目前“公司经营良好”,不仅努力加强和改进人力资源流程,而且2022年底前已结清和Zehra公司欠款。至于投资的情况,目前公司还没有向签署了MNDA的投资人开放Data Room(数据室)。


最后,伊玛德还刻意强调“公司所做的一切都会受到严格审查”:


图片


在发布这篇文章后,他接受了VentureBeat的采访,表示很难过:



我们的团队和福布斯澄清了一些事实,但他们显然选择忽视其中许多问题的真相。



对于这一回应,部分人并不买帐。因为关于文章中一些很关键的点,伊玛德并没有澄清:


图片


例如前员工Eric Hallahan就指出了其中一个模糊的地方:



正式员工工资可能是按时支付的,但这可不包括非正式员工和外包员工们的工资!



图片


但也有网友认为,这篇新闻报道充斥着恶意,伊玛德做过的好事不应该被忽略:


图片


不过在创始人被曝丑闻这一事件之外,Stability AI自身也面临严重问题——更早时候,它就被曝出疯狂烧钱、管理混乱等问题。


“尚未有明确盈利途径”


虽然去年10月拿到了1亿美元融资,不过Stability AI走得一直不算顺利。


前不久,记者Reed Albergotti就在Semafor上爆料了Stability AI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


一方面,Stability AI目前缺少像微软之于OpenAI这样“财力雄厚”的合作伙伴,其AI模型训练的昂贵成本究竟如何处理是一个未知数。


前段时间Stability AI宣称要推出开源类ChatGPT产品,然而推出后效果并不好。


另一方面,伊玛德设想的两种商业模式目前都不是很明确。


一种是搞咨询、提供AI工具的模式,另一种则是和相关基金合作的模式。


目前后一种模式已经被放弃,前一种模式的运转也并不顺利,因为员工分散在各地办公,而这实际上减缓了产品开发流程、增加了成本。据Semafor称,一些员工已经对于伊玛德的领导风格失去信心,认为管理非常混乱。


显然,Stability AI的商业模式仍旧不确定。


目前它需要向投资人证明两点,一点是它的技术足以开发顶尖AI模型;另一点则是它是否具有“赚钱”的能力——


Stability AI去年融到的1亿美元,如今已经烧掉了大部头。


而就在更早的时候,据《商业内幕》介绍,伊玛德还曾经警告Stability AI员工这一行业竞争的激烈性:



你们都会在2023年死去。



图片


但也不止是盈利问题,AI绘画的不确定性,让这个领域也面临版权等更长期的问题。


有网友表示,Stability AI之事只是导火索:


图片



现在看来,这家公司是起诉的最合适选项。


但Midjourney和DeviantArt最好也小心点,因为他们很可能就是下一个。



参考链接:

[1]http://www.forbes.com/sites/kenri…

[2]twitter.com/EMostaque/s…

[3]emad.posthaven.com/on-setting-…

[4]twitter.com/EricHallaha…

[5]venturebeat.com/ai/stabilit…

[6]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stability-a…


— 完<

作者:量子位
来源:juejin.cn/post/7244466524559376445
/strong> —

收起阅读 »

两年半的Android程序员の上半年总结

你好,你好们好~ 首先是感谢@张拭心,@林栩link以及各位大佬,jym的熏陶,我属实是21届,到目前为止也就两年半~ 技术上必然有待提高,但是文案书写上,是可以同步跟上的;这是我学到最核心的点;工作完成与否是义务责任,学会如何汇报是在强化自己的能力;所以我也...
继续阅读 »

你好,你好们好~
首先是感谢@张拭心,@林栩link以及各位大佬,jym的熏陶,我属实是21届,到目前为止也就两年半~


技术上必然有待提高,但是文案书写上,是可以同步跟上的;这是我学到最核心的点;工作完成与否是义务责任,学会如何汇报是在强化自己的能力;所以我也在想着自发性的去做总结;


一是觉得这样会有更好的健康的提升。


二是觉得:



人们无法预知片刻的价值,直到片刻永远变成了回忆



先从工作部分开始说吧


wallhaven-wyzxvr_1920x1080.png


工作

1、应用层进入Framework层



从年后开始,陆陆续续能在工作上接触到一些简单的系统层的业务,当然是简单的,比如View的焦点控制,网络SDK部分,系统截图适配等等;这其实算是一种能力被认可的预兆,可以被放到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业务去了,对于我来说,我是非常感兴趣的;这样我会更有动力去接触驱动层,适配芯片;当然岗位的大部分内容还是跟UI相关,处理用户交互逻辑,适配数据接口等等,完全进化应该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2、接触到底层消息框架


硬件公司核心都在底层,C & C++ 应该都是最核心的部分;领导决策开放新项目的所有部门的源码,任何更新都可以可以看到【当然权限是领导给的,本项目的同事】,这意味着我可以在任何时间节点上,调试所有新功能,对比前后差别,思考为何这么实现?换做是我能会怎么做?规避逻辑,扩展思路怎么加?这些我都可以自己想,自己完成;领导英明!


3、上海分公司转去苏州总部


申请去总部的原因实际上有很多,无非是想省下更多的钱,既为梦想也为生活,当然上海的时候也过得滋润,但不免会想到以后的事儿,虽然现在这个盼望破灭了,在我还没有写完这个文章时候【下面生活的部分会说到】,但对于工作的发展肯定是有利的;努力吧




工作部分总结,内容真的不多,新入社会各处都需要学习,各处都需要认真,切勿松懈;既为自己也为将来;正反馈永远都会在你做出选择那一刻就开始显现的,即使不明显;


d804058cd0e6b476d57f7eccda390d0.jpg


生活

1、和女友分手



在对双方家人完全公开学历职业,身体状况,家庭背景以后,女方家庭不太愿意许这份亲事,理由是不够般配;以很多承诺,房车礼金孩子都不是问题以后,依旧无动于衷;女友也被说服,压力太大,扛不住,最后选择分开;我知道我的原因我的态度肯定是占大部分的,没做好自己该做的情感支撑;只能说,害,遗憾终将困其一生;


47f54f952e5ab441533ff3d48d1cde2.png




点亮更多的城市


没有忘记自己一直以来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旅游;游山玩水,闲云野鹤;
上半年去了几个城市,太原,西安,长沙,苏州;最后还转去了苏州哈哈哈


0c8c589f228141599b450e900d91fb4.jpg


0da20b2d67eaa5d8a1b309517fd50b2.jpg


0e8e0836c99009e3433b0ff21f1a606.jpg


1efc74fa9d338f1084e8bcfe0fd14a9.jpg


2cf8c88ba518d13e75854fbf3bcaf40.jpg


18a079711d5a9fee5630234a6808a7f.jpg


72c721f34630897b022e3c64eea5a60.jpg


79a503a738f10d784bd7c07c22e037a.png


201f6cd0491dfa13b7baf215c0e023e.jpg


2820dc3c8eee657c6786c5401f4d5a0.jpg


28003994205371e78b317719cc8a203.jpg


ad129f5e32b2663f42ecbd699bc6382.jpg


b0b0b80c9cc29bb9addb31de096a2d7.jpg


d8af16d1467abd26102e93e7420dad7.jpg


dbe11b157d1a75c7830b68700298fbd.jpg


e6919033d19f70baa1097f81aab7945.jpg


ed7ffd420892a8946f704f6adcca9ef.jpg


f0f14a836a16abbac3c91ca3dda4315.jpg


fa69a14a886061e753aad7cebc4e8c3.jpg


fffb41b013f68a1f2e9bd3e85d5709d.jpg




坚持读实体书


总觉得电子书我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没有特别多的思考过程,反而拿到实体书的时候,我一看就是一下午,或者我会反复琢磨一小段他想要描述的故事;当然目前还只是停留在一些悬疑小说,休闲生活的书籍,名著,心理学等等经验的书籍我还是看得少。怎么说呢,我觉得应该是故事导出对生活的思考,千古无同局,有的都是处理问题的心态和思维;
又或者我也就只是拿它打发时间。


02fd964c67fb27fe801e187632fc0cb.jpg


41fe086f97e437b26050fc9ce8117b7.jpg


73ebab8ff382770c8e2556da83a1a3c.jpg


875807d2a0549b2ab110f75a2747fb1.jpg


a29d817254dde31d77e50d43dc71cc1.jpg


b46c9643e2fc6a341955d8a516971da.jpg




PC游戏


奥日依旧没有通关,它会是我很喜欢的画风,想要细细聘问;


饥荒也在玩,即使过了十年,存活的技巧我依然不会掌握,但是开心就开心在收集;


LOL偶尔会和三五好友一起打几把,大乱斗居多,下棋也会玩儿;


地平线是日常,排气声能让我很舒缓。





我属于一个重度的赛车迷,毕业两年多自己攒了钱就立马买了一辆二手马自达6,人生第一台车;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最近两年火起来的JDM风,激起我对跑山,跑环湖的兴趣,一个月都是去一到两次;现在好像马自达6也有点满足不了我了,也在计划换新的车计划,我现在属于那种拿买房的钱去买车来取悦自己的人,也许会不够成熟吧,又或许开心比什么都重要;


31ba1f26ae7210b98e3d6a8df3c55dd.jpg


a7c8663ad4c67b71d2ad84c6ec919cc.jpg


林拜先生说过:



人活着是一门艺术,


创造这门艺术需要你有高超的手艺,


人都有强项,都有短板,


成就成在扬长避短上。



是的,应该承认。


今天的晚霞很美,虽然它跟昨天、前天、明天相比没有什么不同,但依旧是未完待续...


744d2d66f21da7c78e035ef2719e60f.jpg


作者:Kuye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44007111423803450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何谓实事求是地工作?

提到实事求是,大家第一时间会想到什么?我想大部分是客观,事实,脚踏实地?这么一想,大家都会觉得,自己挺实事求是的呀,没毛病。但是,我会经常在工作中感受到不是那么实事求是的行为,比如张嘴就来,不带思考,做事全靠猜的行为,真太多了。 随着我这两年的学习和总结,我越...
继续阅读 »

提到实事求是,大家第一时间会想到什么?我想大部分是客观,事实,脚踏实地?这么一想,大家都会觉得,自己挺实事求是的呀,没毛病。但是,我会经常在工作中感受到不是那么实事求是的行为,比如张嘴就来,不带思考,做事全靠猜的行为,真太多了。


随着我这两年的学习和总结,我越发觉得实事求是非常重要,并把它视为我做事情和成长的基石。对于实事求是,我主要有以下 3 层理解。


首先,尊重客观事实,探寻真理。我们要承认事实,即使这个事实有多么的难以置信,但存在即是合理,我们首先要尊重它,承认它。然后我们还要积极主动地面对它,探寻事实背后的真理,获得真知,这样才能真正的成长,并有可能寻得机会。当某个事情的进展超出自己预期的时候,我们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而不是去想对错得失。


其次,数据说话,数据驱动。事实如何去量化?答案是数据。使用数据去表达事实,是我们程序员应该有的技能。工作的本质就是解决问题,之前的文章有讲解,问题就是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之间的差别,因此,我们在工作当中做的每一项决策的依据、制定的每一个目标,都应该用数据说话。我们应该使用数据表达现状,并使用数据衡量目标,驱动自己去工作。一些沟通的细节就能够体现出他是不是在实事求是地工作,比如“这个页面加载太慢了,需要优化”。那这个页面加载到底有多慢?业界标准或者竞品的加载耗时是多少?优化的目标值是多少?


最后,从客观事实中获取反馈,不断迭代。工作中想要获得成功和成长,最核心的一个环节是反馈。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点。更多的人没有意识到的是,获取反馈其实很简单,随处都是。敏捷开发、精益创业、增长黑客,这些理论的底层核心都是基于事实和数据的反馈,不断迭代改进自己的产品,从而获得成功。对于个人成长来说也是一样的,我们要从客观事实中获取反馈,思考总结,不断迭代自己的能力。


总结一下,实事求是地工作有 3 个层次,首先,要正视事实,并主动探究真理;然后我们慢慢地开始用数据驱动自己的工作;最后让数据驱动变成循环,不断迭代,并把这种循环融入到各个方面,包括工作和个人成长,让它成为自己下意识的动作。


我在努力学习和践行实事求是地工作,我也希望我的团队可以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工作,以此文共勉!


作者:潜龙在渊灬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41394138260160568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中级开发”

嗨,大家好!这里是道长王jj~ 🎩🧙‍♂️ 在这个系列里面的上一篇文章中,我跟大家分享了怎么做一个专业的开发者,还有工作中要注意什么事情。 这是我们人生很重要的一步,因为只有学会怎么开始,才能慢慢变优秀,才能一步步往上进步。 如果你是第一次看这个系列,我强烈建...
继续阅读 »

嗨,大家好!这里是道长王jj~ 🎩🧙‍♂️


在这个系列里面的上一篇文章中,我跟大家分享了怎么做一个专业的开发者,还有工作中要注意什么事情。


这是我们人生很重要的一步,因为只有学会怎么开始,才能慢慢变优秀,才能一步步往上进步。


如果你是第一次看这个系列,我强烈建议你回去看看我之前写的两篇文章,说不定能对你有帮助。




  1. 🎖️怎么知道我的能力处于什么水平?我该往哪里努力?

  2. 🚗我毕业/转行了,怎么适应我的第一份开发工作?



其实我想写这篇文章已经很久了,可是一直想不出来怎么写,找了很多资料也没用。


确实憋不出来,中间还水了一篇“JavaScript冷饭”文章。天可是天天炒冷饭不好吃啊,写那些水文总会心生愧疚,感觉对不起你们哈哈。


今天,我们继续聊一聊,当我们进入这个角色一两年后,该怎么摆脱“初级”头衔,迈入“中级”阶段呢?😎


🎖️ 中级开发的显著特点:“骄傲”



注意事项:


我接下来提及的内容可能很多大佬跟我的意见是不同的。


也有可能我的知识有限,我只涵盖了前端开发工程师的部分,对其他岗位的开发工程师不了解,可能我说的指标并不一定能和贵公司考核时所授予给的职称相对应。


我这里说的是衡量开发人员技能、知识和整体能力的一般指标


它会根据所在的领域而变化,比如前端、后端、数据等等都不太一样。


虽然具体的工具、技术甚至架构知识可能有所不同,但是我说的一般原则应该是可以广泛适用的。


如果觉得我说错了,请在评论区交流。😊



“骄傲”他拥有的知识


我这里要说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这个特点一定能够显著的提醒你,你肯定到了“中级”级别。


可能你觉得我要说的是开玩笑,但是我是认真的,我觉得大部分的“中级开发”都经历过这个事情。


如果你认真看过我的这篇文章,我希望你可以在评论区互动,在评论区跟大家说一声:你不是一个人😊


当你到了中级水平,你心里一定有一个想法。那就是:


我已经学会了我现在做的事情,以及要用的所有东西了!


再说得清楚一点就是:


“我已经完全会用JavaScript了,我对HTML很熟悉了,我对数据库没问题!”


“我已经完全会用Vue了,我也会用Angular开发”


这个时候的“中级开发”,觉得他已经有了这个领域需要的能力了。



当然啦,这不是一种傲慢,我想表达的“骄傲”不是贬义词。


这个阶段只是我们成长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



“骄傲”不是一件坏事


其实刚刚我也 tips 了一下,这个是我们一定会经历的阶段。


说明你真的要开始要进入“中级开发“这个角色了。


就像我们小时候我们都会觉得,爸爸妈妈什么都不知道,我们才更明白一样


当你拥有”骄傲“,你才开始真正走自己的路。这个时候你才真正开始独立思考。


这意味着你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知识和经验,可以继续精进设计模式、最佳实践等这些学科以拔高你的知识。


简单的东西已经不能吸引你了。


🚩 中级开发应该掌握什么?


现在你是中级开发了,你需要看看自己是不是能做到下面这些事情。


这些“新”的东西可以让中级开发更有经验,也更能帮助团队。


编程能力:



  1. 很清楚不同的系统(API、模块、包等)怎么互相连接

  2. 熟练使用编程工具(IDE、GIT等)

  3. 知道怎么实现一般的需求

  4. 遇到bug的时候,知道从哪里找原因和解决办法

  5. 知道怎么优化代码和重构代码

  6. 知道怎么提高性能

  7. 知道怎么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8. 知道常用的软件架构模式(MVC、MVVM、MVP、MVI等)

  9. 知道编程语言的一些特点(函数式编程)

  10. 知道怎么部署系统应用

  11. 知道怎么用数据库索引

  12. 知道怎么用数据库表迁移

  13. 知道怎么用数据库分片技术


社会能力:



  1. 可以偶尔跟产品经理(客户)沟通

  2. 是团队的主力


开始优雅:



  1. 代码模块开始按照设计模式来写

  2. 对烂代码有敏感度和重构能力


等等


📌 对中级开发的一些建议


也许现在在读文章的你已经是一位中级开发的存在了,我现在有一些建议想要分享给你!


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开发者社区加入


为什么我们常说“好的团队创造个人”呢


因为当你真的参与到了重要或高价值的项目时,你真的比一个人漫无目的地学习更快地获得经验。


而且当你真正在团队中贡献力量地时候,你地团队,你的组长,你的领导都会知道,把事情交给你,你就能把自己做好。


在这个过程中,你能积累经验并在你的团队中声名鹊起(这不是名气,而是知名度),那么当新的机会出现时,你就能很快地把握住。


跳出舒适区


跟我上一篇提到的给初级开发的建议类似,你一定要经常的跳出自己的舒适区,不然你不会有毅力坚持学习。


而且,特别是在互联网行业,学习能力是个硬性指标,如果无法坚持下去,很容易就会被淘汰。


这样做可以开阔你的眼界,让你的知识面更广。最终,你会逐渐掌握开发的技巧,面对这些全新的知识领域时,能更快、更准确地找到重点并掌握它们。


但是只要你坚持下去,未来的你一定会与其他人拉开差距。


找到你的导师


这一点在上一篇我也强调过了。你的开发生涯,不能只靠你自己摸索。


你需要有人给你提供想法并能够从中学习。特别是在“中级开发”阶段。


导师可以帮助你不会在某些技术问题或者人生问题上钻牛角尖,他可以拉你一把,避免你浪费很多时间。


这个人可以是你团队中的某个人。


也可以是网络上开发者社区中认识的某位博主。


找到你信任的人(或者更可能是一群人),你可以跟他们问问题和说想法!


找到可以指导你的导师,让你能够突破当前的认知。你的未来将逐步变得清晰起来。


持续学习


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在这内卷的社会中,如果没有润的资本和能力,不如在持续学习中等待破局的机会!




🎉 你觉得怎么样?这篇文章可以给你带来帮助吗?当你处于这个阶段时,你发现什么对你帮助最大?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或者想进一步讨论相关话题,请随时发表评论分享您的想法,让其他人从中受益。🚀✨


作者:道长王jj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43203041872412731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关于晋升的一点思考

晋升是一个极好的自我review的机会,不,应该是最好,而且没有之一。 晋升是最好的自我review的一次机会,不管有没有晋升成功,只要参加了晋升,认真准备过PPT,就已经包赚不赔了。 总的来说,晋升的准备工作充分体现出了——功夫在平时。平时要是没有两把刷子,...
继续阅读 »

晋升是一个极好的自我review的机会,不,应该是最好,而且没有之一。

晋升是最好的自我review的一次机会,不管有没有晋升成功,只要参加了晋升,认真准备过PPT,就已经包赚不赔了。


总的来说,晋升的准备工作充分体现出了——功夫在平时。平时要是没有两把刷子,光靠答辩准备的一两个月,是绝无可能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合格的候选人的。

下面整体剖析一下自己在整个准备过程中的观察、思考、判断、以及做的事情和拿到的结果。


准备工作


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并不是动手写PPT,而是搜集信息,花了几天在家把网上能找到的所有关于晋升答辩的文章和资料全撸了一遍,做了梳理和总结。


明确了以下几点:



  • 晋升是在做什么

  • 评委在看什么

  • 候选人要准备什么

  • 评判的标准是什么

  • 常见的坑有哪些


首先要建立起来的,是自己对整个晋升的理解,形成自己的判断。后面才好开展正式的工作。



写PPT


然后开始进入漫长而又煎熬的PPT准备期,PPT的准备又分为四个子过程,并且会不断迭代进行。写成伪代码就是下面这个样子。

do {
确认思路框架;
填充内容细节;
模拟答辩;
获取意见并判断是否还需要修改;
} while(你觉得还没定稿);

我的PPT迭代了n版,来来回回折腾了很多次,思路骨架改了4次,其中后面三次均是在准备的后半段完成的,而最后一次结构大改是在最后一周完成的。这让我深深的觉得前面准备的1个月很多都是无用功。


迭代,迭代,还是迭代


在筹备的过程中,有一个理念是我坚持和期望达到的,这个原则就是OODA loop ( Boyd cycle)


OODA循环是美军在空战中发展出来的对敌理论,以美军空军上校 John Boyd 为首的飞行员在空战中驾驶速度慢火力差的F-86军刀,以1:10的击落比完胜性能火力俱佳的苏联米格-15。而Boyd上校总结的结论就是,不是要绝对速度快,而是要比对手更快的完成OODA循环


而所谓的OODA循环,就是指 observe(观察)–orient(定位)–decide(决策)–act(执行) 的循环,是不是很熟悉,这不就是互联网的快速迭代的思想雏形嘛。


相关阅读 what is OODA loop

wiki.mbalib.com/wiki/包以德循环 (from 智库百科)

en.wikipedia.org/wiki/OODA_l… (from Wikipedia)


看看下图,PPT应该像第二排那样迭代,先把框架确定下来,然后找老板或其他有经验的人对焦,框架确定了以后再填充细节。如果一开始填充细节(像第一排那样),那么很有可能越改越乱,最后一刻还在改PPT。


btw,这套理论对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大部分事情都适用。


一个信息论的最新研究成果


我发现,程序员(也有可能是大部分人)有一个倾向,就是show肌肉。明明很简单明了的事情,非要搞得搞深莫测,明明清晰简洁的架构,非要画成“豆腐宴”。


晋升述职核心就在做一件事,把我牛逼的经历告诉评委,并让他们相信我牛逼。


所以,我应该把各种牛逼的东西都堆到PPT里,甚至把那些其实一般的东西包装的很牛逼,没错吧?


错。


这里面起到关键作用的是 “让他们相信我牛逼” ,而不是“把我牛逼的故事告诉评委”。简单的增大的输出功率是不够的,我要确保评委能听进去并且听懂我说的东西,先保证听众能有效接收,再在此基础上,让听众听的爽。


How?


公式:喜欢 = 熟悉 + 意外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上面的公式说的就是旧信息和新信息之间要搭配起来。那么这个搭配的配比应该是多少呢?


这个配比是15.87% ——《科学美国人》


也就是说,你的内容要有85%是别人熟悉的,另外15%是能让别人意外的,这样就能达到最佳的学习/理解效果。这同样适用于心流、游戏设计、神经网络训练。所以,拿捏好这个度,别把你的PPT弄的太高端(不知所云),也别搞的太土味(不过尔尔)。


能够否定自己,是一种能力


我审视自己的时候发现,很多时候,我还保留一张PPT或是还持续的花心思做一件事情,仅仅是因为——舍不得。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的大脑很容易陷入“逻辑自洽”中,然后越想越对,越想越兴奋。


千万记得,沉没成本不是成本,经济学里成本的定义是放弃了的最大价值,它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概念,不面向过去。


能够否定和推翻自己,不留恋于过去的“成就” ,可以帮助你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我一开始对好几页PPT依依不舍,觉得自己做的特牛逼。但是后来,这些PPT全被我删了,因为它们只顾着自己牛逼,但是对整体的价值却不大,甚至拖沓。


Punchline


Punchline很重要,这点我觉得做的好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的做到了。想想,当你吧啦吧啦讲的时候,评委很容易掉线的,如果你没有一些点睛之笔来高亮你的成果和亮点的话,别人可能就糊里糊涂的听完了。然后呢,他只能通过不断的问问题来挖掘你的亮点了。


练习演讲


经过几番迭代以后,PPT可以基本定稿,这个时候就进入下一个步骤,试讲。


可以说,演讲几乎是所有一线程序员的短板,很多码农兄弟们陪电脑睡的多了,连“人话”有时候都讲不利索了。我想这都要怪Linus Torvalds的那句


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


我个人的经验看来,虽然成为演讲大师长路漫漫不可及,但初级的演讲技巧其实是一个可以快速习得的技能,找到几个关键点,花几天时间好好练几遍就可以了,演讲要注意的点主要就是三方面:



  • 形象(肢体语言、着装等)

  • 声音(语速、语调、音量等)

  • 文字(逻辑、关键点等)



演讲这块,我其实也不算擅长,我把仅有的库存拿出来分享。


牢记表达的初衷


我们演讲表达,本质上是一个一对多的通信过程,核心的目标是让评委或听众能尽可能多的接受到我们传达的信息


很多程序员同学不善于表达,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我们只管吧啦吧啦的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完,而完全不关心听众是否听进去了。


讲内容太多


述职汇报是一个提炼的过程,你可能做了很多事情,但是最终只会挑选一两件最有代表性的事情来展现你的能力。有些同学,生怕不能体现自己的又快又猛又持久,在PPT里塞了太多东西,然后又讲不完,所以只能提高语速,或者囫囵吞枣、草草了事。


如果能牢记表达的初衷,就不应该讲太多东西,因为听众接收信息的带宽是有限的,超出接收能力的部分,只会转化成噪声,反而为你的表达减分。


过度粉饰或浮夸


为了彰显自己的过人之处,有时候会自觉或不自觉的把不是你的工作也表达出来,并没有表明哪些是自己做的,哪些是别人做的。一旦被评委识破(他本身了解,或问问题给问出来了),那将会让你陈述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此外,也表达的时候也不要过分的浮夸或张扬,一定的抑扬顿挫是加分的,但过度浮夸会让人反感。


注意衔接


作为一个演讲者,演讲的逻辑一定要非常非常清晰,让别人能很清晰明了的get到你的核心思路。所以在演讲的时候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衔接,给听众建设心理预期:我大概会讲什么,围绕着什么展开,分为几个部分等等。为什么我要强调这个点呢,因为我们在演讲的时候,很容易忽略听众的感受,我自己心里有清楚的逻辑,但是表达的时候却很混乱,让人一脸懵逼。


热情


在讲述功能或亮点的时候,需要拿出自己的热情和兴奋,只有激动人心的演讲,才能抓住听众。还记得上面那个分布图吗?形象和声音的占比达到93%,也就是说,你自信满满、热情洋溢的说“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也能打动听众。


第一印象


这个大家都知道,就是人在最初形成的印象会对以后的评价产生影响 。

这是人脑在百万年进化后的机制,可以帮助大脑快速判断风险和节省能耗——《思考,快与慢》

评委会刻意避免,但是人是拗不过基因的,前五分钟至关重要,有经验的评委听5分钟就能判断候选人的水平,一定要想办法show出你的与众不同。可以靠你精心排版的PPT,也可以靠你清晰的演讲,甚至可以靠一些小 trick(切勿生搬硬套)。


准备问题


当PPT准备完,演讲也练好了以后,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没几天了。这个时候要进入最核心关键的环节,准备问题。


关于Q&A环节,我的判断是,PPT和演讲大家都会精心准备,发挥正常的话都不会太差。这就好像高考里的语文,拉不开差距,顶多也就十几分吧。而Q&A环节,则是理综,优秀的和糟糕的能拉开50分的差距,直接决定总分。千万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问题准备我包含了这几个模块:



  • 业务:业务方向,业务规划,核心业务的理解,你做的事情和业务的关系,B类C类的差异等

  • 技术:技术难点,技术亮点,技术选型,技术方案的细节,技术规划,代码等

  • 数据:核心的业务数据,核心的技术指标,数据反映了什么等等

  • 团队:项目管理经验,团队管理经验

  • 个人:个人特色,个人规划,自己的反思等等


其中业务、技术和数据这三块是最重要的,需要花80%的精力去准备。我问题准备大概花了3天时间,整体还是比较紧张的。准备问题的时候,明显的感觉到自己平时的知识储备还不太够,对大业务方向的思考还不透彻,对某些技术细节的把控也还不够到位。老话怎么说的来着,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准备问题需要全面,不能有系统性的遗漏。比如缺少了业务理解或竞品分析等。


在回答问题上,也有一些要点需要注意:


听清楚再回答


问题回答的环节,很多人会紧张,特别是一两道问题回答的不够好,或气氛比较尴尬的时候,容易大脑短路。这个时候,评委反复问你一个问题或不断追问,而自己却觉得“我说的很清楚了呀,他还没明白吗”。我见过或听说过很多这样的案例,所以这应该是时有发生的。


为了避免自己也踩坑,我给自己定下了要求,一定要听清楚问题,特别是问题背后的问题。如果觉得不清楚,就反问评委进行doubel check。并且在回答的过程中,要关注评委的反映,去确认自己是否答到点子上了。


问题背后的问题


评委的问题不是天马行空瞎问的,问题的背后是在考察候选人的某项素质,通过问题来验证或挖掘候选人的亮点。这些考察的点都是公开的,在Job Model上都有。


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候选人,应当能识别出评委想考察你的点。找到问题背后的问题,再展开回答,效果会比单纯的挤牙膏来的好。


逻辑自洽、简洁明了


一个好的回答应该是逻辑自洽的。这里我用逻辑自洽,其实想说的是你的答案不一定要完全“正确”(其实往往也没有标准答案),但是一定不能自相矛盾,不能有明显的逻辑漏洞。大部分时候,评委不是在追求正确答案,而是在考察你有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当然,这种思考和见解几乎都是靠平时积累出来的,很难临时抱佛脚。


此外,当你把逻辑捋顺了以后,简洁明了的讲出来就好了,我个人是非常喜欢能把复杂问题变简单的人的。一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核心在那里,关键的几点是什么,前置条件和依赖是什么,需要用什么手段和资源去解决。当你把这些东西条分缕析的讲明白以后,不用再多啰嗦一句,任何人都能看出你的牛逼了。


其他


心态调整


我的心态经历过过山车般的起伏,可以看到



在最痛苦最难受的时候,如果身边有个人能理解你陪伴你,即使他们帮不上什么忙,也是莫大的宽慰。如果没有这样的人,那只能学会自己拥抱自己,自己激励自己了。


所以,平时对自己的亲人好一点,对朋友们好一点,他们绝对是你人生里最大的财富。


关于评委


我从一开始就一直觉得评委是对手,是来挑战你的,对你的汇报进行证伪。我一直把晋升答辩当作一场battle来看待,直到进入考场的那一刻,我还在心理暗示,go and fight with ths giants。


但真实的经历以后,感觉评委更多的时候并不是站在你的对立面。评委试图通过面试找到你的一些闪光点,从而论证你有能力晋升到下一个level。从这个角度来讲,评委不但不是“敌人”,更像是友军一般,给你输送弹药(话题)。


一些教训




  • 一定要给自己设置deadline,并严格执行它。如果自我push的能力不强,就把你的deadline公开出来,让老板帮你监督。




  • 自己先有思考和判断,再广开言路,不要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 坚持OODA,前期千万不要扣细节。这个时候老板和同事是你的资源,尽管去打扰他们吧,后面也就是一两顿饭的事情。




附件


前期调研



参考文章


知乎


作者:酒红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40805459288162360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从 数据工程 到 Prompt 工程

动动发财的小手,点个赞吧! 数据工程构成了数据科学过程的很大一部分。在 CRISP-DM 中,这个过程阶段称为“数据准备”。它包括数据摄取、数据转换和数据质量保证等任务。在本文章中,我们使用 ChatGPT 和 Python 解决了典型的数据工程任务。通过这...
继续阅读 »

动动发财的小手,点个赞吧!



数据工程构成了数据科学过程的很大一部分。在 CRISP-DM 中,这个过程阶段称为“数据准备”。它包括数据摄取、数据转换和数据质量保证等任务。在本文章中,我们使用 ChatGPT 和 Python 解决了典型的数据工程任务。通过这样做,我们探索了数据工程与提示工程新学科之间的联系。


简介


2022 年 5 月,斯蒂芬·沃尔夫勒姆 (Stephen Wolfram) 和莱克斯·弗里德曼 (Lex Fridman) 发表了题为“编程已死吗?”的深刻见解。他们讨论了未来开发者是否还会使用高级语言。根据 Wolfram 的说法,许多编程任务可以通过大型语言模型 (LLM) 实现自动化。在撰写本文时,此类模型最突出的例子是 ChatGPT。自 2022 年底推出以来,它产生了惊人的效果。指定要由 LLM 执行的操作称为“提示工程”。如果 Wolfram 是对的,至少软件开发的一部分将从编写代码转向编写提示。


在数据科学方面,数据准备可能是一项耗时且乏味的任务。那么,为什么不尝试使用 LLM 使其自动化呢?在以下部分中,我们将使用 ChatGPT 和 Python 解决不同的数据工程问题。我们没有自己编写 Python 代码,而是使用提示工程来生成它。我们的实验是在 2023 年 5 月 19 日基于当时最新的免费 ChatGPT 版本 (GPT-3.5) 进行的。


创建数据框


让我们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开始,并从样本数据集创建一个 Pandas 数据框。表 1 包含例如世界银行提供的国家指标。


image-20230524153840794


为了从上面的示例中创建数据框,我们开始了与 ChatGPT 的新对话并发布了以下提示:


Create a Pandas table with the following data:
Continent, Country, Year, Category, Variable, Value
Asia, China, 2022, Economy, GDP, 18.1
Asia, China, 2022, Demographics, Population, 1412
North America, USA, 2022, Economy, GDP, 25.5
North America, USA, 2022, Demographics, Population, 333
Europe, Germany, 2022, Economy, GDP, 3.9
Europe, Germany, 2022, Demographics, Population, 84

作为响应,该模型生成了以下 Python 代码:


import pandas as pd

data = {
'Continent': ['Asia', 'Asia', 'North America', 'North America', 'Europe', 'Europe'],
'Country': ['China', 'China', 'USA', 'USA', 'Germany', 'Germany'],
'Year': [2022, 2022, 2022, 2022, 2022, 2022],
'Category': ['Economy', 'Demographics', 'Economy', 'Demographics', 'Economy', 'Demographics'],
'Variable': ['GDP', 'Population', 'GDP', 'Population', 'GDP', 'Population'],
'Value': [18.1, 1412, 25.5, 333, 3.9, 84]
}

df = pd.DataFrame(data)
print(df)

运行脚本时,我们看到输出符合我们的规范:



尽管我们在实验中使用了示例,但下一节中生成的代码原则上也可以处理更大的数据集。


旋转数据框


对于数据科学,我们在第一个提示中创建的表结构并不是最优的。相反,所谓的“平板”会更方便。在表 1 中,指标“GDP”和“人口”分别用名为“Variable”和“Value”的两列表示。相比之下,平面表格将为每个指标包含单独的列,如表 2 所示。



将表 1 的格式转换为表 2 的格式称为“透视”。让我们尝试使用 ChatGPT 来解决这个任务。为此,我们在对话中发布了第二个提示:


Transform the table into the following format:
Continent, Country, Year, GDP, Population
Asia, China, 2022, 18.1, 1412
North America, USA, 2022, 25.5, 333
Europe, Germany, 2022, 3.9, 84

上述消息基于所需数据格式的示例。或者,我们也可以纯口头表达我们的要求。与经典编程一样,在提示工程中有实现目标的替代解决方案。在不久的将来,寻找最佳方式将是一项激动人心的任务。根据我们的提示,ChatGPT对Python代码进行了如下调整:


import pandas as pd

data = {
'Continent': ['Asia', 'Asia', 'North America', 'North America', 'Europe', 'Europe'],
'Country': ['China', 'China', 'USA', 'USA', 'Germany', 'Germany'],
'Year': [2022, 2022, 2022, 2022, 2022, 2022],
'Category': ['Economy', 'Demographics', 'Economy', 'Demographics', 'Economy', 'Demographics'],
'Variable': ['GDP', 'Population', 'GDP', 'Population', 'GDP', 'Population'],
'Value': [18.1, 1412, 25.5, 333, 3.9, 84]
}

df = pd.DataFrame(data)

# Pivot the table
pivot_df = df.pivot_table(index=['Continent', 'Country', 'Year'], columns='Category', values='Value').reset_index()

# Rename the columns
pivot_df.columns.name =
pivot_df.columns = [column if column != 'Variable' else for column in pivot_df.columns]

print(pivot_df)

然而,运行脚本的第二个版本显示输出不是我们所要求的:


该表包含名为“人口统计”和“经济”的两列,而不是预期的“GDP”和“人口”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发布了下一个提示:


The columns are not correct, you should have used 
the variables GDP and population

作为响应,模型纠正了错误并生成了另一个版本的 Python 代码:


import pandas as pd

data = {
'Continent': ['Asia', 'Asia', 'North America', 'North America', 'Europe', 'Europe'],
'Country': ['China', 'China', 'USA', 'USA', 'Germany', 'Germany'],
'Year': [2022, 2022, 2022, 2022, 2022, 2022],
'Category': ['Economy', 'Demographics', 'Economy', 'Demographics', 'Economy', 'Demographics'],
'Variable': ['GDP', 'Population', 'GDP', 'Population', 'GDP', 'Population'],
'Value': [18.1, 1412, 25.5, 333, 3.9, 84]
}

df = pd.DataFrame(data)

# Pivot the table
pivot_df = df.pivot_table(index=['Continent', 'Country', 'Year'], columns='Variable', values='Value').reset_index()

# Rename the columns
pivot_df.columns.name =
pivot_df.columns = ['Continent', 'Country', 'Year', 'GDP', 'Population']

print(pivot_df)

运行脚本表明这次旋转已正确实现:



富集数据框


另一个典型的数据工程任务是用附加信息丰富数据集。为此,我们要求 ChatGPT 通过发布以下提示将 ISO 国家代码添加到我们的数据中:


For each country, in the table above, add its ISO code

结果,模型调整了响应并返回了以下代码片段:


import pandas as pd

data = {
'Continent': ['Asia', 'Asia', 'North America', 'North America', 'Europe', 'Europe'],
'Country': ['China', 'China', 'USA', 'USA', 'Germany', 'Germany'],
'Year': [2022, 2022, 2022, 2022, 2022, 2022],
'Category': ['Economy', 'Demographics', 'Economy', 'Demographics', 'Economy', 'Demographics'],
'Variable': ['GDP', 'Population', 'GDP', 'Population', 'GDP', 'Population'],
'Value': [18.1, 1412, 25.5, 333, 3.9, 84]
}

iso_codes = {
'China': 'CN',
'USA': 'US',
'Germany': 'DE'
}

df = pd.DataFrame(data)

# Add ISO code column
df['ISO Code'] = df['Country'].map(iso_codes)

# Pivot the table
pivot_df = df.pivot_table(index=['Continent', 'Country', 'ISO Code', 'Year'], columns='Variable', values='Value').reset_index()

# Rename the columns
pivot_df.columns.name =
pivot_df.columns = ['Continent', 'Country', 'ISO Code', 'Year', 'GDP', 'Population']

print(pivot_df)

运行脚本显示一个带有 ISO 代码的新列已添加到数据框中。



派生列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将一个国家的 GDP 除以其人口规模来得出一个新的列“人均 GDP”。为此,我们发送了以下提示:


Derive a new column "GDP per capita" by dividing the GDP 
of a country by its population size

对此,模型修改了代码如下:


import pandas as pd

data = {
'Continent': ['Asia', 'Asia', 'North America', 'North America', 'Europe', 'Europe'],
'Country': ['China', 'China', 'USA', 'USA', 'Germany', 'Germany'],
'Year': [2022, 2022, 2022, 2022, 2022, 2022],
'Category': ['Economy', 'Demographics', 'Economy', 'Demographics', 'Economy', 'Demographics'],
'Variable': ['GDP', 'Population', 'GDP', 'Population', 'GDP', 'Population'],
'Value': [18.1, 1412, 25.5, 333, 3.9, 84]
}

iso_codes = {
'China': 'CN',
'USA': 'US',
'Germany': 'DE'
}

df = pd.DataFrame(data)

# Add ISO code column
df['ISO Code'] = df['Country'].map(iso_codes)

# Pivot the table
pivot_df = df.pivot_table(index=['Continent', 'Country', 'ISO Code', 'Year'], columns='Variable', values='Value').reset_index()

# Calculate GDP per capita
pivot_df['GDP per capita'] = pivot_df['GDP'] / pivot_df['Population']

# Rename the columns
pivot_df.columns.name =
pivot_df.columns = ['Continent', 'Country', 'ISO Code', 'Year', 'GDP', 'Population', 'GDP per capita']

print(pivot_df)

输出表明脚本产生了预期的结果:



分析数据


一旦数据转换完成,实际的分析就可以开始了。最后让我们计算一下各国GDP与人口的相关系数。为此,我们贴出最后一个提示:


Use the table above to calculate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GDP and the population of the countries

结果,模型返回了以下代码片段:


import pandas as pd

data = {
'Continent': ['Asia', 'Asia', 'North America', 'North America', 'Europe', 'Europe'],
'Country': ['China', 'China', 'USA', 'USA', 'Germany', 'Germany'],
'Year': [2022, 2022, 2022, 2022, 2022, 2022],
'Category': ['Economy', 'Demographics', 'Economy', 'Demographics', 'Economy', 'Demographics'],
'Variable': ['GDP', 'Population', 'GDP', 'Population', 'GDP', 'Population'],
'Value': [18.1, 1412, 25.5, 333, 3.9, 84]
}

df = pd.DataFrame(data)

# Pivot the table
pivot_df = df.pivot_table(index=['Continent', 'Country', 'Year'], columns='Variable', values='Value').reset_index()

# Calculat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correlation_coefficient = pivot_df['GDP'].corr(pivot_df['Population'])

print("Correlation Coefficient: {:.3f}".format(correlation_coefficient))

运行脚本时,我们发现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性,这并不奇怪:



总结


不可否认,我们的实验是基于一个简单的数据集。然而,结果是显著的。我们执行了几项数据工程任务,而没有编写一行代码。 ChatGPT 不仅能够在大多数情况下正确执行我们的提示。但即使模型犯了错误,它也能够反映和修复错误。与软件开发一样,生成的代码必须经过测试。此外,它可能需要重构和优化。在 AI 时代使用 pylint 仍然是一个好主意。然而,总而言之,我们必须同意 Wolfram 的观点:在未来,数据工程的重要部分将从编码转向提示工程。这种新方法不会取代数据工程师,但会提高他们的效率。


作者:冷冻工厂
来源:juejin.cn/post/7244174500773118009

收起阅读 »

技术人创业是怎么被自己短板KO的

这几天搜索我的聊天记录,无意中看到了一个两年前的聊天消息。那是和我讨论出海业务的独立开发网友,后来又去创业的业界精英。顺手一搜,当初他在我的一个开发者群也是高度活跃的人群之一,还经常私下给我提建议,人能力很强,做出海矩阵方向的项目做的很拿手。但是在后来忽然就没...
继续阅读 »

这几天搜索我的聊天记录,无意中看到了一个两年前的聊天消息。那是和我讨论出海业务的独立开发网友,后来又去创业的业界精英。顺手一搜,当初他在我的一个开发者群也是高度活跃的人群之一,还经常私下给我提建议,人能力很强,做出海矩阵方向的项目做的很拿手。但是在后来忽然就没消息了,虽然人还留在群里。


我好奇点开了他的朋友圈,才知道他已经不做独立开发了,而且也(暂时)不在 IT 圈里玩了,去帮亲戚家的服装批发业务打打下手,说是下手,应该也是二当家级别了,钱不少,也相对安稳。朋友圈的画风以前是IT行业动态,出海资讯现在是销售文案和二维码。


和他私下聊了几句,他跟我说他现在过的也还好,人生路还长着呢,谈起了自己在现在这行做事情的经历,碎碎念说了不少有趣的事情,最后还和我感慨说:“转行后感觉脑子灵活了很多”,我说那你写程序的时候脑子不灵活吗,他发了个尴尬而不失礼貌的表情,“我以前技术搞多了,有时候死脑筋。”


这种话我没少听过,但是从一个认识(虽然是网友)而且大跨度转行的朋友这里说出来,就显得特别有说服力。尤其了解了他的经历后,想写篇文章唠叨下关于程序员短板的问题,还有这种短板不去补强,会怎么一步步让路越走越窄的。


现在离职(或者被离职)的程序员越来越多了,程序员群体,尤其是客户端程序员这个群体,只要能力过得去,都有全栈化和业务全面化的潜力。尤其是客户端程序员,就算是在公司上班时,业余时间写写个人项目,发到网上,每个月赚个四到五位数的副业收入也是可以的。


再加上在公司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窝囊事,受了无数次“煞笔领导”的窝囊气,这会让一些程序员产生一种想法,我要不是业余时间不够,不然全职做个项目不就起飞了?


知道缺陷在哪儿,才能扬长避短,所以我想复盘一下,程序员创业,在主观问题上存在哪些短板。(因为说的是总体情况,也请别对号入座)


第一,认死理。


和代码,协议,文档打交道多了,不管自己情愿不情愿,人多多少少就有很强的“契约概念”,代码的世界条理清晰,因果分明,1就是1,0就是0,在这样的世界里呆多了,你要说思维方式不被改变,那是不可能的 --- 而且总的来说,这种塑造其实是好事情。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家长想孩子从小学编程了。(当然了,家长只是想孩子学编程,不是做程序员。)


常年埋头程序的结果,很容易让技术人对于社会上很多问题的复杂性本质认识不到位,恐惧,轻视,或者视而不见,总之,喜欢用自己常年打磨的逻辑能力做一个推理,然后下一个简单的结论。用毛爷爷的话说,是犯了形而上的毛病。


例如,在处理iOS产品上架合规性一类问题时,这种毛病暴露的就特别明显。


比如说相信一个功能别的产品也是这么做的,也能通过审核,那自己照着做也能通过。但是他忽略了这种判断背后的条件是,你的账号和别的账号在苹果眼里分量也许不同的,而苹果是不会把这件事写在文档上的。


如果只是说一说不要紧,最怕的是“倔”,要不怎么说是“认死理”呢。


第二,喜欢拿技术套市场。


​这个怎么理解呢,就是有追求的技术人喜欢研究一些很强的技术,但是研究出来后怎么用,也就是落实到具体的应用场景,就很缺点想象力了。


举个身边有意思的例子,有个技术朋友花了三年时间业余时间断断续续的写,用 OpenGL 写了一套动画效果很棒的 UI 引擎,可以套一个 View 进去后定制各种酷炫的动画效果。做出来后也不知道用来干嘛好,后来认识了一个创业老板,老板一看你这个效果真不错啊,你这引擎多少钱我买了,朋友也没什么概念,说那要不五万卖你。老板直接钱就打过去了。后来老板拿给手下的程序员维护,用这套东西做了好几个“小而美”定位的效率工具,简单配置下就有酷炫的按钮动画效果,配合高级的视觉设计逼格拉满,收入怎么样我没问,但是苹果在好几个国家都上过推荐。


可能有人要说,那这个程序员哥哥没有UI帮忙啊,对,是这个理,但是最根本的问题是,做小而美工具这条路线,他想都没想到,连意识都意识不到的赚钱机会,怎么可能把握呢?有没有UI帮忙那是实现层的门槛而已。


第三,不擅长合作。


为什么很多创业赚到小钱(马化腾,李彦宏这些赚大钱就不说了,对我们大部分人没有参考价值)而且稳定活下来的都是跑商务,做营销出身的老板。


他们会搞钱。


他们会搞钱,是​因为他们会搞定人,投资人,合伙人,还有各种七七八八的资源渠道。


大部分人,在创业路上直接卡死在这条路线上了。


投资人需要跑,合作渠道需要拉,包括当地的税务减免优惠,创业公司激励奖金,都需要和各种人打交道才能拿下来。


那我出海总行了吧,出海就不用那么麻烦了吧。不好意思,出海的合作优势也是领先的,找海外的自媒体渠道合作,给产品提曝光。坚持给苹果写推荐信,让自家产品多上推荐。你要擅长做这些,就不说比同行强一大截,起码做出好产品后创业活下来的希望要高出不少,还有很多信息差方法论,需要进圈子才知道。



--- 


我说的这些,不是贬损也不是中伤,说白了,任何职业都有自己的短板,也就是我们说的职业病,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是我们在大公司拧螺丝的时候,被保护的太好了。


只是创业会让一个人的短处不断放大,那是因为你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了,没人帮你擦屁股了背锅了。所以短板才显得那么刺眼。


最后说一下,不是说有短板就会失败,谁没点短处呢。写出来只是让自己和朋友有更好的自我认知,明白自己的长处在哪,短处在哪。


最后补一个,左耳朵耗子的事情告诉我们,程序员真的要保养身子,拼到最后其实还是拼身

作者:风海铜锣
来源:juejin.cn/post/7238443713873199159
体,活下来才有输出。

收起阅读 »

何谓实事求是地工作?

提到实事求是,大家第一时间会想到什么?我想大部分是客观,事实,脚踏实地?这么一想,大家都会觉得,自己挺实事求是的呀,没毛病。但是,我会经常在工作中感受到不是那么实事求是的行为,比如张嘴就来,不带思考,做事全靠猜的行为,真太多了。 随着我这两年的学习和总结,我越...
继续阅读 »

提到实事求是,大家第一时间会想到什么?我想大部分是客观,事实,脚踏实地?这么一想,大家都会觉得,自己挺实事求是的呀,没毛病。但是,我会经常在工作中感受到不是那么实事求是的行为,比如张嘴就来,不带思考,做事全靠猜的行为,真太多了。


随着我这两年的学习和总结,我越发觉得实事求是非常重要,并把它视为我做事情和成长的基石。对于实事求是,我主要有以下 3 层理解。


首先,尊重客观事实,探寻真理。我们要承认事实,即使这个事实有多么的难以置信,但存在即是合理,我们首先要尊重它,承认它。然后我们还要积极主动地面对它,探寻事实背后的真理,获得真知,这样才能真正的成长,并有可能寻得机会。当某个事情的进展超出自己预期的时候,我们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而不是去想对错得失。


其次,数据说话,数据驱动。事实如何去量化?答案是数据。使用数据去表达事实,是我们程序员应该有的技能。工作的本质就是解决问题,之前的文章有讲解,问题就是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之间的差别,因此,我们在工作当中做的每一项决策的依据、制定的每一个目标,都应该用数据说话。我们应该使用数据表达现状,并使用数据衡量目标,驱动自己去工作。一些沟通的细节就能够体现出他是不是在实事求是地工作,比如“这个页面加载太慢了,需要优化”。那这个页面加载到底有多慢?业界标准或者竞品的加载耗时是多少?优化的目标值是多少?


最后,从客观事实中获取反馈,不断迭代。工作中想要获得成功和成长,最核心的一个环节是反馈。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点。更多的人没有意识到的是,获取反馈其实很简单,随处都是。敏捷开发、精益创业、增长黑客,这些理论的底层核心都是基于事实和数据的反馈,不断迭代改进自己的产品,从而获得成功。对于个人成长来说也是一样的,我们要从客观事实中获取反馈,思考总结,不断迭代自己的能力。


总结一下,实事求是地工作有 3 个层次,首先,要正视事实,并主动探究真理;然后我们慢慢地开始用数据驱动自己的工作;最后让数据驱动变成循环,不断迭代,并把这种循环融入到各个方面,包括工作和个人成长,让它成为自己下意识的动作。


我在努力学习和践行实事求是地工作,我也希望我的团队可以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工作,以此文共勉!



作者:潜龙在渊灬
来源:juejin.cn/post/7241394138260160568

收起阅读 »

我裸辞了,但是没走成!

人在国企,身不由己!公司福利和薪资还可以,但有个难顶的组长就不可以,说走就走!如果把这个组长换了的话就另说了! 1.为什么突然想不干了? 1.奇葩的新组长 我的前组长辞职了,然后被安排到这个自研项目组,而这个新组长我之前得罪过,老天爷真爱开玩笑! 今年过年前,...
继续阅读 »

人在国企,身不由己!公司福利和薪资还可以,但有个难顶的组长就不可以,说走就走!如果把这个组长换了的话就另说了!


1.为什么突然想不干了?


1.奇葩的新组长


我的前组长辞职了,然后被安排到这个自研项目组,而这个新组长我之前得罪过,老天爷真爱开玩笑!


今年过年前,我主开发的平台要嵌入到他负责的项目里面,一切对接都很顺利,然而某天,有bug,我修复了,在群里面发消息让他合并分支更新一下。他可能没看到,然后我下班后一个小时半,我还在公司,在群里问有没有问题,没回应!


然后我就坐车回家,半路,产品经理组长、大组长和前组长一个个轮流call我,让我处理一下bug,我就很无语!然后我就荣获在家远程办公,发现根本没问题!然后发现是对方没更新的问题!后面我修复完直接私聊他merge分支更新,以免又这样大晚上烦人!
而类似的事情接连发生,第三次之后,我忍不住了,直接微信怼了他,他还委屈自己晚上辛苦加班,我就无语大晚有几个人用,晚上更新与第二天早上更新有什么区别?然后就这样彻底闹掰了!


我就觉得这人很奇葩,有什么问题不能直接跟我沟通,一定要找我的上级一个个间接联系我呢?而且,这更新流程就很有问题,我之前在别的组支援修bug,是大早上发布更新,一整天测试,保证不是晚上的时候出现要紧急处理的问题!


然后,我跟这人有矛盾后,我就没继续对接这个项目了,前组长安排了别人代替我!


结果兜兜转转,竟然调到他这里来!作孽啊!


2.项目组乱糟糟


新项目组可以看出新组长管理水平很糟糕!


新组长给自己的定位是什么都管!产品、前后端、测试、业务等,什么都往自己身上揽!他自己觉得很努力,但他不是那部分的专业人员,并不擅长,偏偏还没那个金刚钻揽一堆瓷器活!老爱提建议!


项目组就两个产品,其中一个是UI设计刚转,还没成长为专业的产品经理,而那个主要负责的产品经理根本忙不过来!


然后,他一个人搞不定,就开始了PUA大法,周会的时候就会说:“希望大家要把这个项目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奋斗,一起想,更好地做这个产品!”


“这个项目集成了那么多的模块功能,如果大家能够做好,对自己有很大的历练和成长!”


“我们项目是团队的重点项目,好多领导都看好,开发不要仅限于开发,要锻炼产品思维……”


……


简而言之就是,除了本职工作也要搞点产品的工作!


然后建模师开始写市场调研文档,前后端开发除了要敲代码,还得疯狂想新功能。


整个组开始陷入搞新东西的奇怪旋涡!


某次需求评审的时候,因为涉及到大量的文件存储,我提出建议,使用minio,fastdfs,这样就不用每次部署的时候,整体文件还要迁移,结果对方一口拒绝,坚决使用本地存储,说什么不要用XX平台的思想来污染他这个项目,他这个项目就要不需要任何中间件都能部署。


就很无语!那个部署包又大又冗余,微服务都不用,必须要整包部署整套系统,只想要某几个功能模块都不行,还坚持说这样可以快速整包部署比较好!


一直搞新功能的问题就是版本更新频繁!一堆新功能都没测清楚就发布,导致产品质量出现严重问题,用户体验极差!终于用户积攒怨气爆发了,在使用群里面@了我们领导,产品质量问题终于被彻底揭开了遮羞布!


领导开始重视这个产品质量的问题,要求立即整改!


然后这个新组长开始新一轮搞事!


“大家保证新功能进度的同时,顺便测试旧功能,尽量不要出bug!”


意思就是你开发进度也要赶,测试也要搞!


就不能来点人间发言吗?


3.工作压力剧增


前组长是前端的,他带我入门3D可视化的,相处还算融洽!然而他辞职了,去当自由职业者了!


新组长是后端的,后端组长问题就是习惯以后端思维评估前端工作,给任务时间很紧。时间紧就算了,还要求多!


因为我之前主开发的项目是可视化平台,对方不太懂,但不妨碍他喜欢异想天开,加个这个,加个那个,他说一句话,就让你自行想象,研究竞品和评估开发时间!没人没资源,空手套白狼,我当时就很想爆他脑袋了!


我花一个星期集成了可视化平台的SDK,连接入文档都写好了,然后他验收的时候提出一堆动态配置的要求,那么大的可视化平台,他根本没考虑项目功能模块关联性和同步异步操作的问题,他只会提出问题,让你想解决方案!


然后上个月让我弄个web版的Excel表格,我看了好多开源项目,也尝试二开,增加几个功能,但效率真的好低!于是我就决定自己开发一个!


我开发了两个星期,他就问我搞定没?我说基本功能可以,复杂功能还在做!


更搞笑的是,我都开发两个星期了,对方突然中午吃饭的时候微信我,怕进度赶不上,建议我还是用开源的进行二开,因为开源有别人帮忙一起搞。


我就很无语,人家搞的功能又不是一定符合你的需求,开源不等于别人给你干活,大家都是各干各的,自己还得花精力查看别人代码,等价于没事找事,给自己增加工作量!别人开发的有隐藏问题,出现bug排查也很难搞,而自己开发的,代码熟悉,即便有问题也能及时处理!


我就说他要是觉得进度赶不上就派个人来帮忙,结果他说要我写方案文档,得到领导许可才能给人。


又要开发赶进度,又要写文档,哪有那么多时间!最终结果就是没资源,没人手,进度依旧要赶!


因为我主开发的那个可视化平台在公司里有点小名气,好多平台想要嵌入,然后,有别的平台找到他要加上这个可视化平台,但问题是我很忙,又要维护又要开发,哪搞得了那么多?还说这个很赶!赶你个头!明知道时间没有,就别答应啊!工作排期啊!


新组长不帮组员解决问题,反而把问题抛给组员,压榨组员就很让人反感!


2.思考逃离


基于以上种种!我觉得这里不是一个长久之地,于是想要逃离这里!


我联系了认识的其他团队的人,别人表示只要领导愿意放人,他们愿意接收我,然后我去咨询一些转团队的流程,那些转团队成功的同事告诉我,转团队最难的是领导放人这关,而且因为今年公司限制招聘,人手短缺,之前有人提出申请,被拒绝了!并且转团队的交接的一两个月内难免要承受一些脸色!有点麻烦!


我思虑再三,我放弃了转团队这条路,因为前组长走了之后,整个团队只剩下我一个搞3D开发的,估计走不掉!


3.提出辞职


忍了两个月,还是没忍住,工作最重要的是开开心心!赚钱是一回事,要是憋出个心理疾病就是大事了!于是我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决定走人!拜拜了喂!老娘不奉陪了!


周一一大早,我就提交了辞职信,大组长表示很震惊,然后下午的时候,领导和大组长一起来跟我谈话,聊聊我为什么离职?问我有没有意愿当个组长之类的,我拒绝了,我只想好好搞技术!当然我不会那么笨去说别人的坏话得罪人!


我拿前组长当挡箭牌,说自己特别不习惯这个新组长的管理方式!前组长帮我扛着沟通之类的问题,我只要专心搞开发就好了!


最终,我意志坚定地挡住了领导和大组长的劝留谈话,并且开始刷面试题,投简历准备寻找新东家!


裸辞后真的很爽,很多同事得知消息都来关心我什么情况,我心里挺感动的!有人说我太冲动了,可以找好下家再走!但我其实想得很清楚,我没可能要求一个组长委屈自己来适应我,他有他的管理方式,我有我的骄傲!我不喜欢麻烦的事,更不喜欢委屈自己,一个月后走人是最快解决的方案!


4. 转机


其实我的离开带来了一点影响,然后加上新组长那个产品质量问题警醒了领导,然后新组长被调去负责别的项目了,换个人来负责现在的项目组,而这个人就是我之前支援过的项目组组长,挺熟悉的!


新新组长管理项目很有条理也很靠谱,之前支援的项目已经处于稳定运行的状态了,于是让他来接手这个项目!他特意找我谈话,劝我留下来,并且承诺以后我专心搞技术,他负责拖住领导催进度等问题!


我本来主要就是因为新组长的问题才走人的,现在换了个不错的组长!可以啊!还能苟苟!


5.反思



  1. 其实整件事情中,我也有错,因为跟对方闹掰了,就拒绝沟通,所以导致很多问题的发生,如果我主动沟通去说明开发难度的问题,并且争取时间,就不至于让自己处于一个精神内耗的不快乐状态。

  2. 发现问题后,我没有尝试去跟大组长反馈,让大组长去治治对方,或者让大组长帮忙处理这个矛盾,我真的太蠢了!

  3. 我性格其实挺暴躁的,看不顺眼就直接怼,讨厌的人就懒得搭理,这样的为人处世挺不讨喜的,得改改这坏
    作者:敲敲敲敲暴你脑袋
    来源:juejin.cn/post/7241884241616076858
    脾气!

收起阅读 »

我竟然突然焦虑,并且迷茫了

随想录】我尽然突然焦虑,并且迷茫了 「随想录」 这是师叔对自我现状的剖析和寻找了一些 “新的方向” “新的视角” 来重新审视自我的思想录,希望我的家银们在文章中得到思想启发或以我为鉴,不去做无谓思想内耗! 最近是怎么了 最近几个朋友,突然询问我,现在应该怎...
继续阅读 »

随想录】我尽然突然焦虑,并且迷茫了



「随想录」


这是师叔对自我现状的剖析和寻找了一些 “新的方向” “新的视角” 来重新审视自我的思想录,希望我的家银们在文章中得到思想启发以我为鉴,不去做无谓思想内耗



最近是怎么了


最近几个朋友,突然询问我,现在应该怎么学习,将来才会更好的找工作,怕毕业以后没有饭吃,我说我其实也不太清楚,我目前三段实习我都没有找到一份真正意义的好工作,就是那种我喜欢这门领域,并且喜欢公司的氛围,并且到老了还能保持竞争力(莫有35岁危机)。



所以说我真的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回复。但是我以为目前的眼光来看一份好工作必备的条件就是,我在这个领域学的越多,我的工资和个人发展瓶颈越高,这份工作是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并且回报和提高是肉眼可见的!



回忆那个时候


其实说实话,这个疑惑我上大一就开始有,但是那个时候是从高考的失落中寻找升学的路径,开始无脑的刷那种考研短视频



(看过可能都知道真的一下子励志的心就有了,但是回到现实生活中,看到身边人的状态~~~没错人就是一个从众的种群,你可能会问你会不会因为大一没有那么努力学习而后悔,但是其实我不会,因为那一年我的经历也是我最开心大学生活,虽然也干了很多被室友做成梗的糗事,但是想一想那不就是青春嘛,要是从小就会很有尺度的为人处世,想一想活着也很累嘛,害,浅浅致敬一下充满快乐和遗憾的青春呀!)


个人看法


哈哈,跑题了。给大家点力量把!前面满满的焦虑。其实我感觉我们都应该感谢我们来到计算机类的专业,从事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


因为计算机的扩展性,不得不说各行各业都开始越来越喜欢我们计算机毕业的大学生(就业方向更加广),我也因为自己会计算机,成功进入一个一本高校以上的教育类公司实习(同时也是这个时候知道了更多优秀学校的毕业年轻人,真正认识到学校的层次带给人的很多东西真正的有差距);



虽然我是二本的学生,但是在亲戚朋友眼里,虽然学校比不上他们的孩子,但是计算机专业也能获得浅浅的也是唯一一点可以骄傲的东西(活在别人嘴这种思考方式肯定不是对的,但是现实就是在父母那里,我们考上什么大学和进入了哪里工作真的是他们在外人的脸面,这种比较情况在大家族或者说农村尤为严重);



技术论打败学校论,计算机专业是在“广义”上为数不多能打破学校出身论的学科,在公司上只要你能干活,公司就愿意要你,这个时候肯定有人diss我,现在培训班出来的很多都找不到工作呀,我的回答只能是:的确,因为这个行业的红利期展示达到了瓶颈期,加上大环境的不理想,会受到一些影响,但是我还是相信会好的,一切都会好的。



做技术既然这样了


关于最近论坛上说“前段已死”“后端当牛做马”“公司磨刀霍霍向测试”......



这个东西怎么说,我想大部分人看到这个都会被这个方向劝退,我从两个角度分析一下,上面说了,真滴卷,简历真滴多,存在过饱和;第二点,希望这个领域新人就不要来了,就是直接劝退,被让人来卷,狭义上少卷一些......



现在就是导致我也不敢给朋友做建议了,因为当他看到这些的时候,和进入工作环境真的不好,我真的怕被喷死


包括现在我的实习,大家看我的朋友圈看出工作环境不错很好,但是和工作的另一面,是不能发的呀,有时候我都笑称自己是“产业工人”(这个词是一个朋友调侃我的)


不行了,在传播焦虑思想,我该被喷死了,现在我给建议都变得很含蓄,因为时代红利期真的看不透,我也不敢说能维持多少年,而且我工作也一般,我不敢耽误大家(哈哈哈,突然想起一句话,一生清贫怎敢入繁华,二袖清风怎敢误佳人,又是emo小文案,都给我开E)


个人总结


本文就是调侃一下现在的环境啊,下面才是重点,只有干活和真话放在后面(印证一个道理:看到最后的才是真朋友才敢给真建议,我也不怕被骂)



心态方面:我们这个年纪就是迷茫的年纪,迷茫是一种正常的状态,因为作为一名成年人你真正在思考你的个人发展的状态,所以请把心放大,放轻松,你迷茫了已经比身边的人强太多了,如果真正焦虑的不能去学习了,去找个朋友聊一聊,实在不行,drink个两三瓶,好好睡一觉,第二天继续干,这摸想,这些都算个啥,没事你还有我,实在不行微我聊一聊,我永远都在,我的朋友!



工作方面:俗话说:女怕入错行,男怕娶错人!(突然发现引用没什么用,哈哈)我们可以多去实践,没错就是去实习,比如你想做前端的工作,你就可以直接去所在的城市(推荐省会去找实习)但是朋友其实实习很难,作为过来人,我能理解你,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而且薪资很可怜,面对大城市的租房和吃饭有很多大坑,你要一一面对,但是在外面我们真要学会保护自己,而且实习生活中经济方面肯定要父母支持,所以一定要和父母好好沟通,其实你会发现我们越长大,和父母相处的时光越短。(我今年小年和十五都没在家过,害,那种心理苦的滋味很不好受)



升学方面:不是每一个都适合考研,不要盲从考研。但是这句话又是矛盾的,在我的实习生涯中,学历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的工作类型真的不同,还是那句话,学历只是一个门槛,只要你迈入以后看的是你的个人能力。说一句悄悄话,我每天工作,最想的事情就是上学,心想老子考上研,不在干这活了,比你们都强。所以你要想考研,请此刻拿出你的笔,在纸上写下你要考研主要三个理由,你会更好的认识自己,更好选择。



好吧,今天的随想录就这摸多,只是对最近看文章有了灵感写下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哦!


回答问题


回应个问题: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给这摸无私的建议,这是你经历了很多才得到的,要是分享出去,不是很亏?


(你要这摸问,的确你有卷到我的可能性,快给我爬。哈哈哈)可能是博客圈给的思想把,其实我说不上开源的思想,但是我遇到的人对我都是无私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自己走过的坑,就是你懂吗,他们对我帮助都很大,他们在我眼里就是伟大的人,所以我也想要跟随他们,做追光的人!(上价值了哦,哈哈)



写在最后


最后一句话,迷茫这个东西,走着走着就清晰了,迷茫的时候,搞一点学习总是没错的。


作者:武师叔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01752978259378232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中年程序员写给36岁的自己

笔者是一名程序员老司机,局限于笔者文笔一般,想到哪写到哪__胡乱写一通,篇幅较长 _,希望通过文章的方式简单的回顾过去、总结现在和展望未来,顺便记录一下,方便以后总结。_ 回顾  忙忙碌碌又一年,看着自己的发量在逐渐的减少,深感焦虑,今天终于有时间可...
继续阅读 »

笔者是一名程序员老司机,局限于笔者文笔一般,想到哪写到哪__胡乱写一通,篇幅较长


_,希望通过文章的方式简单的回顾过去、总结现在和展望未来,顺便记录一下,方便以后总结。_


回顾 


忙忙碌碌又一年,看着自己的发量在逐渐的减少,深感焦虑,今天终于有时间可以回顾自己过去一年的得与失,去年是写给35岁的自己,今年该+1了,还是随笔的方式,想到哪写到哪。


2022年1月30日的时候 ,给自己过去的工作做一次简单的总结,主要还是写给自己,就像现在的时候可以回过头去看,也收获了许多朋友的关注,回去看一年前写的文章,以及大家的留言反馈,深有感触。


回看去年的flag,首先需要检讨一下,基本上都没有完成,但是自己也朝着这个目标在做,收获也是有的:



读书


每个月一本书,一年完成至少10本书的学习计划,学以致用,而不是读完就忘。


写文章


一周完成一篇原创文章,不限类别


早睡早起


每天不晚于11:30休息



关于读书


上半年的时候,自己也是有点焦虑和迷茫,想成长想进步,所以焦虑心情自然就会出现,所以看了一些鸡汤书籍,什么《被讨厌的勇气》、《程序员的自我修养》、《情商》等等。实话说看完之后,确实能够缓解缓解内心的焦虑情绪,但是这些书籍能给到自己的,更多是一些方式和方法,对于内心的空洞和不充实带来的焦虑是没办法缓解的。


所以还需要对症下药,我自己所感受到的空洞和不充实,很多是来自自己对技术知识技能的缺乏和退步,说白了就是作为技术人,不能把技术给弄丢了 ,同样也想不断的跟上时代的步伐。


想要快速解决这种“焦虑”,我需要快速的制定一个短期、中期、长期的目标,围绕着目标去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这里所说的目标还是比较容易制定的,毕竟是关乎自己的成长,也就是自己接下来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知识体系能够让自己在当前以及未来几年的工作中都有帮助。从这个方面去想,首先未来还是想从事前端,所以我给自己制定的短期目标是算法成长 、中期目标是计算机图形学方面的知识掌握、长期目标是成为一名地图领域的技术专家(ps:说到这里先立个flag,我后面想写一个小册,专门关于地图领域相关的,我也是比较期待自己能写出来什么样的小册,不为别的,就是想把自己的知识沉淀下来)。


讲讲为什么要这么去规划目标,算法算是现在任何技术面试都会涉及的,但是我不是为了面试去看,而是为了提升自己在团队内部的技术影响力,《算法图解》这本书写的简单好理解,作者的思路非常清晰 ,看完之后给团队内部的同学分享,不仅能提升自己,还能带动团队一起学习,一举多得。计算机图形学知识是目前工作中会碰到的,比如渲染、大数据可视化、自动驾驶等等都会涉及,这一部分不建议大家先去看书,没有一本书能够说明白,推荐大家去搜《闫令琪》,非常厉害的大佬,上班路上每天花半个小时-1小时足够了,一个月基本上能够学完,之后再运用到工作中,融会贯通。


单独再讲讲长远目标,我之前并不是搞地图方向的,但是近期这份工作有机会接触到了这方面的工作,让我又重新燃起了工作中的那种欲望,很久没有工作中的那种成就感,这也许是10年前才会有的那种热情,所以我比较坚信未来几年自己希望能够深入投入这个方向,不一定是地图,但一定是和这个方向相关的领域,因为知识都是想通的。


关于写文章


写文章这件事情,我非常佩服一位前同事,也或许是因为我没有做到 ,但是别人坚持每天每日的在做 ,他连续两年每天都能产出一篇原创,关于各个方面的,这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今年争取突破自己。


关于早睡


头发卡卡掉,感觉都是因为没有按时睡觉引起的,还是在能有条件的时候,尽量早睡。


工作


今年的工作可以用“黑暗”、“光明”两个词来概括。


黑暗


2022年经历疫情最严重的一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居家办公状态,这也导致和同事们的交流变得很少,很多想要推进的工作变得没那么顺利,徒增了不少压力。


2022年也是“财源滚滚”的一年,看着同事一个个离开,也有不少同事询问工作机会,也确实给自己内心带来不小的冲击,同时危机感也很明显。


在一个地方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多少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技术上是最省心的问题,解决就好。有江湖的地方就会有各种复杂到不敢想的关系网,谁是谁的小弟,谁是谁的心腹、谁是大老板招来的等等,遇到这种问题我更多的是做好自己,但我更多还是更愿意沉浸在技术的知识中,享受解决问题带来的快感。面对频繁换老板,技术人的通病,不善于抱大腿,当然我也不想在这方便再去做过多改变或者违背内心去做一些事情,保持好内心的底线,不突破我的底线则相安无事。


光明


呵护好内心的明灯


今年工作最大的动力是来自于自身能力的成长,规划的短中长目标基本上都在按照正确的方向在行进,这也是在排除各种各样的干扰后带来的好的结果,也是抱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在努力,工作中最让人糟心的,无非就是背锅、背指标、裁员,最坏的情况也就这样了,守好内心的方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对了,自己左右不了的事情不去想太多,行业不景气的时候,我基本上是以这种心态在工作,人生并不是只有工作。


人情往来


工作中


今年在和外部部门的合作当中,收获了许多的认可,也建立了许多新的人脉关系,这也是人生中比较宝贵的资源。与合作方合作共赢一直都是我做事的指导方法 ,提前思考好双方的目标和边界,剩下的就是努力合作完成目标了。相信他人,他人也会给予你同样的信任。


生活中


生活中的关系会比工作中的关系更加的牢靠,当然工作中的关系发展的好的话,也可以沉淀到生活中,而不是换个工作全没了,今年工作中积累的关系,确实是可以有这方面的转换的,这也是一种收获。


技术成长


我一直都不太赞成技术人转纯管理这个方向,管好人其实可以很简单,丑话在前,用心对待,以诚相待,能做好这三点感觉都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技术丢了就很难再捡起来了,切记切记。


今年反尝试不直接带团队,更多的是以技术顾问、专家视角,甚至是一线coding的方式在工作,看似管人但又不管人,所以在技术上成长也是非常快的,少了很多其他的琐事,能够更加投入。


渲染


第一次接触这个词的时候是在2021年,公司专门配了一个渲染团队做这个事情,用前端白话讲,就是能把各种各样的图像画到canvas上,一个好的渲染引擎可以呈现任何想要呈现的物体。


为了学习渲染是做什么的,怎么做,当时把简单的数学知识重新学习了一下,看闫令琪大佬的课,看openGL、webGPU等等相关的知识,过程是比较辛苦的,但收获也是很多的。现在再看一些框架就能够理解为什么代码会这么写了,比如Threejs、deckgl等等,我们自己也用c++实现了一套底层的跨端渲染框架,虽然不全面,但内部够用同时也能提升自身技术水平。


架构


架构能力是随着工作中不断积累起来能力,当然这也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的打磨和锻炼,如果一直是以完成任务的心态在工作那是很难练出来的。我所推崇的架构能力是以解决业务问题为主,提升产研的效率为辅。所以在工作中不会刻意去做架构,而是围绕着如何解决问题去架构,如何才能控制好不至于过度设计。


举个简单例子,假如我们已经有各种完善的点餐业务,需要做一个邀请大家一起喝奶茶的这么一个功能,从业务上我们先考虑两个核心逻辑:

1、用户点餐之后回到邀请页面,点完的所以人实时能看到其他人下单状态
2、队长确认所有人点完之后,下单付款,所有人的页面切换到送餐状态

如果是快速实现这个功能的话,其实是比较简单的,起一个轮询任务实时问服务端要数据,拿到数据后,根据状态决定下一步显示什么状态的页面


但是随着业务发展,会加入很多奇怪的逻辑,比如要支持修改、删除、踢人等等,这就会导致这个页面逻辑及其的复杂起来,如果不去思考的话,很容易就写出一堆面条代码,最后自己都不愿意去改。


所以针对这个功能  ,我自己会抽象成几部分去思考:

1、store该如何拆解,拆成几个,每个store对应哪个组件
2、store该如何去更新
3、与服务端如何通信,websocket、轮询都可以,看当下实际情况,保证稳定性即可
4、可以写几个js类去做这个事情,每个类的职责是什么

我觉得思考完这几个问题 ,大家对于这个页面该怎么去写应该能有一个很清晰的架构图在脑海中了吧,这里我就不过多展开了 ,有兴趣的话私聊,核心是要说架构其实也可以很简单。


总结


今年就不立flag了,目标能把去年的flag实现好,2023年是疫情结束的一年 ,我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努力工作是一方面,享受生活我认为也同样重要,今年更需要做好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工作以外能有一些其他的成就。


写给36岁的自己,简单地回顾过去、总结现在、展望未来,希望当37岁的自己回过头来看的时候,能够鄙视现在的自己,写出更好的《写给37岁的自己》。


作者:冲_破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10233021964910653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程序员如何成长

做技术是打怪兽不是养宠物,为什么要打怪兽?因为难;为什么难很重要?因为难的事情才能带来成长;为什么要成长?承认吧,因为「如何成长」是当代人,包括你我他在内焦虑的源泉。 过去几个月内我在写一系列主题为「NodeJS实战」的文章,内容来源是过去两年独自开发和运维 ...
继续阅读 »

做技术是打怪兽不是养宠物,为什么要打怪兽?因为难;为什么难很重要?因为难的事情才能带来成长;为什么要成长?承认吧,因为「如何成长」是当代人,包括你我他在内焦虑的源泉。


过去几个月内我在写一系列主题为「NodeJS实战」的文章,内容来源是过去两年独自开发和运维 site2share 网站的经验,本篇文章是对这个系列的一个暂时收尾。


今天我不聊代码,聊些更重要的事情


养宠物


从两件事情开始说起


其一是在此之前,我直接或间接听到了一些来自早已离开项目同学的声音,陈旧的项目技术栈和代码是驱使他们离开的原因之一。


其二是在偶尔浏览掘金网站的内容过程中,有一类让我印象深刻的文章标题,大意诸如「教你用xx + xx + xx 打造一个开源系统」,因为我关注前端领域的关系,标题里的 xx 通常是围绕某个前端框架的时髦技术栈,从点赞和评论数来看它们颇受欢迎。


对于前者我当然理解:一方面脱离当下容易让自己丧失竞争力,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简历驱动型开发是所有程序员秘而不宣的默契;另一方面陈旧代码给开发工作带来的挫败感不言而喻,我相信每个程序员面对「屎山代码」都有宁愿把它重写也不愿意修改一行的冲动。第二件事的出现也就顺理成章了:我想毫无负担地学习新技术,还能抛开白天工作中的螺丝钉角色,体验一次愉快的项目实战经历。


我把从零开始做新项目比喻为「养宠物」,因为它能给你带来无与伦比的掌控感。假设一个代码库完全是由你一手搭建的话,那么关于它的一切,例如如何启动、如何部署、它适用于什么场景又无法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你都心中有数。如果你恰巧又在Thoughtworks 工作,那么Thoughtworks 工作体验更增强了这种掌控感的正当性:对于有坏味道的代码我们允许用工作时间进行重构,对于代码内不懂的知识点,只要提出问题就一定可以得到回答。


也许是我运气不够好,我的工作经验告诉我,「养宠物」般的工作机会是可遇而不可求,在大厂晋升靠造轮子而不是填坑是公理人尽皆知,但造轮子的机会屈指可数。维护遗留系统依然是我们大部分人的工作。这也就是我接下来想说的「打怪兽」,此时我们面对的系统哪怕只上线一年,源代码也可能是满目疮痍。


这里是对于下面不中听的一些话的免责声明,我不是在否定精通


React 没有价值,我也不认为简历驱动开发有什么错,只不过要小心它们让我们的眼界变得狭隘


打怪兽


真正的常态是我接下来想说的「打怪兽」。


之所以把它称为「打怪兽」,不仅仅因为你接触的代码会超出你的预期,你甚至想象不到你会遇到什么样(啼笑皆非亦或是让你无从下手)的困难:


- 这个一千行代码的文件应该从哪开始读起?
- 我如何才能让代码进入这个分支?
- 你发现项目用到的一个框架没有任何文档,在 github 上也找不到源码,原来是上一个离职的老大自己写的
- 项目的打包工具用的既不是webpack 也不是 grunt ,而是 shell 脚本
- 现在需要你优化一个超过包含上百个组件的 React 应用的性能


「怪兽」依然是一个友好的比喻,此时此刻你至少还能够把它具象化,将它和某些电影或者游戏里的角色联系在一起,这意味着它造成破坏的手段和范围是可以预知的。但工作中我们实际遇到的问题无法预测。


你一定想象不到在编写 site2share的过程中,困扰我最久的问题背后的罪魁祸首竟然是 ExpressJS 里的 trust proxy 参数,它导致 API 从来无法访问到部署在 Azure App Service 上的后端服务


为什么要打怪兽


实际的出发点正如上面所说,如果我们工作中绝大部分人、绝大部分时间面临的都是怪兽,那么逃避它就是自欺欺人。


说点不实际的,是因为打怪兽比养宠物更难——为什么「难」重要?因为难的事情才能带来成长。为什么要成长?承认吧,因为「如何成长」是当代人,包括你我他在内焦虑的源泉。


除此之外,我还想强调的是它在锻炼解决问题能力本身


随着工作的深入,越来越发现我的角色从「解决技术问题的人」变成「解决问题的人」:从 Javascript、SQL Server 到代码设计、代码规范,再到团队方向、团队培养。整个过程其实不允许你循序渐进地去适应,可能明天醒来新的问题就摆在你面前,你也永远也没有准备好的那一天。也许可以把团队管理当作一门新技术用学习编程语言的方式去学习,也许求助对的人是当务之急,也许有的问题压根可以不解决。但无论如何,思路不会有如神助般凭空出现在你脑海里,举一反三需要的是练习。问题的多样性在练习的过程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解决新问题会带给你明确的反馈:我的经验可以移植到这个领域,亦或者我的工作模式需要调整。


或者忘掉我上面的长篇大论,通俗点说,打完怪兽以后你就是见过「地狱」的人了,还怕什么。我想起来大二时候为了制作这款软件代码被推翻了无数次,从那之后就再也不怕重构了


app.png


另一方面,养宠物的风险在于,它让我们不自觉地陷入舒适区中。


我曾经有差不多有一年的时间可以自由选择技术栈来开发各式各样前端应用。最流行的框架和搭配起来最时髦的全家桶便成了我的不二之选。在热门冷门尝试了个遍之后最终我难免会对自己产生怀疑:**我似乎永远都在被输入,我永远都在给某个工具打工,如果今天哪个框架告诉我它是业内明日之星那我就要去学它,因为 fear of missing out 是每个技术人的通病。**我似乎能做的也只有如此了,但这就真的足够了吗?


工具正在变得自动化,并且「帮助」我们专注于业务开发这件事带有迷惑性。这里的陷阱在于他能替你做很多事,会让你以为你具备同样的能力的错觉。例如虽然 Parcel 可以无须任何一行配置就把脚本打包得漂漂亮亮的,但你可能对背后的缓存策略一无所知。当每个人都在简历上强调「精通 xx 框架」的今天,我们应该问自己除了框架我还有没有更有力的竞争力?


这类陷阱还有另一种变形是,在团队内你只做业务开发。身处大型开发组中会让你以为你有独立驾驭一个相同体量项目的能力,但实际遇到的问题会非常受限,因为功能性需求和底层设计已经交给你们团队的 Tech Lead 甚至是团队前成员去做了。(公允地说这不是完全负面,而是一件需要把握平衡的事情。虽然这会给团队成员的成长带来不利,但另一方面却可以让项目风险变得可控)


「打怪兽」也是在打破你的乌托邦


打怪兽的另一层含义是经历实战


「教你用 xx 打造 xx」这类系列教程的前置条件太美好了:你有无限的业余时间投入其中,你就是你自己的产品经理。但实际工作中我们永远是戴着镣铐跳舞。例如糟糕代码不一定是个人能力的结果,考虑到当时的交付压力,团队状态和历史包袱,换做你不一定能做得更好。所以大部分技术决策其实是在恶劣环境下做出的,然而如何学习在不同环境中作出恰当的反应,我不认为这是脱离实践可以达成的。


另一个问题是它缺少对方案的闭环验证:我不确定有多少此类项目投入到真实的商业运营中,如果没有,很遗憾它的代码就不一定是有效的。例如它设计有异常捕获功能,异常捕获的目的之一是帮助我们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排查问题,那当异常发生时它可以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帮助我们定位到错误代码?通常在捕获异常之后紧接着要把信息作为日志输出,有相当一部分公司其实购买的第三方日志系统,那集成难度如何?如果只有零星的用户上报了此类问题,我们可否在实际生产环境下,在每秒上千条日志增速的日志海洋里甄别到他们?


退一步说,即使方案完美无缺,我们还需要关注它的成本如何。再一次强调,实际工作中人力、时间都是有限的,假使我们能做到满分条件也不会允许。当你把方案拍到老板面前,但是他告诉你预算只有三成时,选择留下哪三分之一的功能,或者说如何用三成的预算做出来一个及格的功能比纯粹的编码更棘手。老板更多关心的是风险,说实话「时髦」技术表达的并不一定都是褒义,它意味着技术的关注度仍在持续提升中,意味着它还可能没有被大规模地应用,也意味着我们其实有更成熟的方案可供选择。决策者都厌恶风险,因此在推广新方案时风险可控也是因素之一。除此之外代码的学习曲线如何?代码库毕竟在依赖团队维护,你应当考虑到团队下限对于新技术的接受程度。



作者:李熠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41884241616732218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技术管理必备技能之管理好系统性风险

我们在平常工作中经常会听到有人说系统性风险,但系统性风险到底是个啥? 1 系统性风险是什么 1.1 定义 「系统性风险」是一个经济术语,主要指的是一种可能导致整个金融系统或市场瘫痪的风险或概率。它是从系统性风险的整体性出发,而不是单一机构或者单一行业的危机。这...
继续阅读 »

我们在平常工作中经常会听到有人说系统性风险,但系统性风险到底是个啥?


1 系统性风险是什么


1.1 定义


「系统性风险」是一个经济术语,主要指的是一种可能导致整个金融系统或市场瘫痪的风险或概率。它是从系统性风险的整体性出发,而不是单一机构或者单一行业的危机。这通常是由于金融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失败,例如一个大银行或一系列银行的破产,这可能引发一种连锁反应,影响整个系统。


当突发性事件导致金融机构或市场失灵时,资金无法在市场中有效输送和配置,从而引起整个市场的崩溃。系统性风险不仅仅是经济价值损失,还会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并导致大部分金融体系的信心丧失。


如 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在这个危机中,许多大型金融机构由于负债过重和资产质量下降而陷入困境,这引发了对全球金融系统稳定性的广泛担忧。


系统性风险是监管机构、政策制定者和经济学家关注的主要问题,因为如果这种风险实现,可能会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动荡。因此,他们会尝试制定和执行各种政策和法规,以减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


1.2 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的差别


系统性风险作为一种具有更大影响面的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


1. 影响范围:系统性风险具有广泛的影响范围,不仅仅局限于特定个体或组织,而是可能波及整个系统、市场或行业。非系统性风险则相对较局部化,通常只对特定个体、组织或项目产生影响。


2. 相互关联性:系统性风险与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相互关联,其中一个部分的风险可能会传播、扩大或影响其他部分。非系统性风险通常是单个因素或事件的结果,并不涉及系统的相互依赖关系。


3. 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系统性风险往往更加复杂和不确定,因为它们涉及到多个变量、因素和相互作用。非系统性风险可能更加可控和可预测,因为它们通常涉及特定事件或条件。


4. 长期影响:系统性风险可能具有长期影响,并可能导致持续的连锁反应和不良后果。非系统性风险通常具有较短期的影响,并且其影响通常更容易限定和控制。


5. 解决方法:由于系统性风险的复杂性和广泛影响,解决它们通常需要跨部门、跨组织或跨行业的合作和综合性措施。非系统性风险通常可以通过特定个体或组织的行动来解决。


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在影响范围、相互关联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长期影响以及解决方法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2 技术上的系统性风险


类比经济上的系统性风险,对于一家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来说,技术上的系统性风险也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点。


2.1 定义


在技术上,系统性风险指的是一个技术系统或者一个技术生态系统中,某个关键组件或者某些关键组件出现故障、漏洞、安全问题等,导致整个系统或者生态系统无法正常运行,进而引发连锁反应和影响。


例如,在云计算生态系统中,某个云服务提供商的故障可能会影响到众多企业和用户的业务运营;在物联网领域,某个智能设备的漏洞可能会导致整个物联网网络遭受攻击和瘫痪。因此,在技术领域中,识别和防范系统性风险也是非常重要的。


2.2 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的不同


和经济上的系统性风险一样,技术上的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也有 5 个不同点:


1. 影响范围和规模:系统性风险通常具有广泛的影响范围和规模,涉及整个技术系统或架构。它可能涉及多个组件、子系统或关键基础设施,甚至可能跨越多个应用程序或服务。非系统性风险更倾向于局部范围,通常仅影响特定的组件、功能或子系统。


2. 相互关联和依赖:系统性风险涉及到技术系统中各个组件和环节之间的相互关联和依赖关系。它们可能因为一个组件或环节的故障或问题而影响其他组件或环节的正常运行。非系统性风险更倾向于独立存在,其影响相对较为局限,不会对其他组件或环节造成波及效应。


3. 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系统性风险通常更加复杂和不确定,因为它们涉及到多个技术组件、系统交互、数据流和相关的外部因素。这使得系统性风险的评估、预测和解决变得更加困难。非系统性风险通常更容易辨识、评估和控制,因为其范围和影响相对较小。


4. 长期影响和连锁反应:系统性风险可能导致长期的影响和连锁反应,其中一个问题可能触发多个级联故障或影响多个关键业务流程。非系统性风险的影响通常更为短期和局限,不会引起大规模的系统级问题。


5. 解决方法和复杂度:由于系统性风险的复杂性和广泛影响,解决它们通常需要跨部门、跨团队的协作,涉及多个技术专长和领域的知识。这可能需要综合性的技术改进、架构调整或系统重构。非系统性风险通常可以通过单个组件或功能的修复或改进来解决,其处理相对较为简单和局部化。


3 系统性风险的传播


在技术系统中,系统性风险通过多种方式传播,包括以下几种:




  • 级联传播:级联传播是指一个组件的故障导致其他相关组件的故障,从而在整个系统中形成一种连锁反应。这种传播方式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影响业务的正常运行。例如,在一个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如果某个关键任务执行节点发生故障,可能导致其他依赖于该节点的任务无法正常执行,从而引发其他节点的过载或故障。这种风险传播会在整个分布式系统内形成级联效应,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瘫痪。




  • 传染传播:传染传播是指一个系统的风险通过某种途径传播给其他系统,从而导致多个系统受到相同类型风险的影响。例如,WannaCry 勒索病毒,它通过网络传播,利用 Windows 系统的一个漏洞进行攻击。当某个系统被感染后,病毒会自动搜索其他具有相同漏洞的系统,并尝试感染它们。这种风险传播方式导致了全球范围内大量系统受到勒索病毒的影响。




  • 共同暴露:共同暴露是指多个系统由于共享相同的风险因素,而同时受到该风险因素的影响。例如,多个在线服务都依赖于一个第三方身份验证服务。如果这个第三方身份验证服务出现故障或者安全漏洞,那么所有依赖它的在线服务都将面临安全风险或者无法正常运行,因为它们共同暴露在同一个风险因素下。




  • 放大效应:放大效应是指一个较小的初始风险经过多次传播和叠加,最终导致整个系统面临较大的风险。例如,在社交网络中,一个虚假信息可能经过多次转发和传播,形成恶性舆论,对整个社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在技术系统中,了解这些传播方式和机制对于有效管理技术风险至关重要。


4 系统性风险的来源


系统性风险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技术系统的复杂性和相互依赖性。当一个技术系统由多个组件、流程和环节组成时,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依赖性使得一个组件或环节的故障或问题可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和稳定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系统性风险的来源:




  • 复杂性和交互作用:技术系统的复杂性和各组件之间的交互作用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的出现。当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组件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增加,可能出现不可预见的问题和故障。例如,一个庞大的分布式系统可能由多个模块和子系统组成,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系统范围的故障,如性能下降或数据不一致。




  • 外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也是技术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来源。例如,技术系统可能受到恶劣天气、自然灾害(如山洪地震等导致光纤断了)、供应链中断或恶意攻击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系统中断、数据丢失、安全漏洞暴露等问题。例如,一家电子商务平台可能受到网络攻击,导致用户信息泄露或交易中断。




  • 人为错误和疏忽:技术系统性风险也可能源自人为错误和疏忽。人员的操作失误、编码错误、配置错误或安全意识薄弱等问题都可能导致系统故障或数据泄露。例如,一个开发人员可能在代码中引入漏洞,导致系统容易受到攻击。




  • 技术演进和更新:技术的演进和系统的更新也可能引入系统性风险。当引入新的技术、框架或库时,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或未知的缺陷。例如,将系统从一个版本升级到另一个版本时,可能出现功能不兼容、新增的安全漏洞或数据不一致的问题等。




  • 依赖供应商和第三方:技术系统通常会依赖外部供应商或第三方服务。这种依赖性可能带来风险。例如,如果一个关键供应商无法按时提供所需的硬件设备,可能导致项目延期或无法正常运作。另外,如果一个 CDN 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出现故障,可能会影响到技术系统的正常运行。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技术系统性风险的来源示例。在技术管理中,了解和识别这些来源是非常重要的,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和管理系统性风险的影响。


5 管理好系统性风险的意义


聊了这么多术语类的东西,看一下对于一个技术管理者来说,管理好系统性风险到底有什么用,有什么收益。这里我们从技术管理和技术团队,以及业务的角度来看。


5.1 技术管理上的意义


从技术管理和技术团队的角度来看,管理好技术上的系统性风险具有以下意义:


1. 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系统性风险管理可以帮助确保技术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系统故障和服务中断的可能性。这有助于降低业务中断的风险,提高技术系统的可用性和持续性,保障业务的正常运行。


2. 提高技术投资的回报率:有效管理系统性风险可以降低技术投资的风险并提高回报率。通过规避潜在的系统性风险,可以减少因系统故障或不稳定性而造成的额外成本和资源浪费,提高技术投资的效益和投资回报。


3. 增强技术管理者决策能力:系统性风险管理使技术管理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和评估技术系统的风险情况。这有助于他们做出明智的决策,选择合适的措施来降低风险,并确定优先级,以使资源和精力能够最大程度地应对最重要的风险。


4. 提高团队效率:通过管理系统性风险,技术管理者可以减少系统故障和问题的发生,从而减少紧急修复和事后处理的工作量。这使团队能够更加专注于战略性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5. 增加业务可信度:有效管理系统性风险可以提高技术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增加业务的可信度。这有助于提高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对技术部门的信任,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和协调,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成长奠定基础。


6. 促进技术创新和发展:管理好系统性风险有助于为技术管理者提供稳定的技术基础,支持技术创新和发展。他们可以更好地专注于推动新技术的应用、优化现有技术架构和流程,为业务增长提供技术支持和竞争优势。


5.2 业务价值上的意义


从业务价值的角度来看,管理好技术上的系统性风险具有以下意义:


1. 提高效率和生产力:通过管理系统性风险,技术系统可以更加稳定和可靠地运行,减少系统故障和问题的发生,从而减少因为系统问题导致的客诉、修复、沟通等成本。这有助于提高业务的效率和生产力,节省时间和资源,并降低运营成本。


2. 支持业务增长和扩展:有效的系统性风险管理可以为业务提供可靠的技术基础,支持业务的增长和扩展。通过降低系统故障和数据泄露的风险,技术管理者可以为业务提供稳定的平台,支持业务的创新、市场拓展和新产品的推出。


3. 支持业务创新和竞争优势:系统性风险管理为技术团队提供稳定的技术基础,支持业务的创新和发展。通过降低系统性风险,技术团队能够更好地专注于业务创新、新产品开发和市场敏捷性,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4. 提升用户体验和满意度:系统性风险管理有助于提供稳定、安全和高性能的技术系统,提升用户体验和满意度。用户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提供稳定服务、快速响应和数据安全的产品或服务,有效的系统性风险管理可以增强用户对技术产品或服务的信任和满意度。


5. 降低损失和风险:有效的系统性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业务面临的潜在损失和风险。通过识别和管理系统中的风险,可以减少数据泄露、安全漏洞和技术故障所带来的损失,并降低法律诉讼和声誉损害的风险。


6. 提升客户信任和忠诚度:通过管理系统性风险,技术管理者可以建立客户信任和忠诚度。稳定、安全和可靠的技术系统能够增强客户对企业的信心,提高客户满意度和保持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


可以看到如果能管理好系统性的风险,对于技术组织,对于技术管理者,对于业务和业务价值来说,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从生产效率的提升,到业务稳定性,到对成本的减少以及客户成功都是极好的。


那么如何管理系统性风险呢?


6 如何管理系统性风险


6.1 风险模型


风险模型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理解系统中已有的风险,识别、标记并对已知的风险排列优先级,最终形成一张包含了系统所有已知风险的当前状态的表格。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风险模型。


建立风险模型的过程是识别风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识别出系统中已有的风险,并对其进行分析,标记出优先级、梳理当前状态和历史情况。


风险模型构建过程中需要考虑模型的作用范围,是公司级的,团队级的,项目组的,还是服务级的。


对于一个小公司,可以是公司级的,对于大型一些的公司,可以考虑团队或项目级的。


风险模型至少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 严重性/可能性:高中低,先评估严重性,再评估可能性

  • 风险缓和计划:可以使用的或者正在使用的用来降低该风险严重性或者可能性的风险缓和措施。

  • 监控:对该风险的发生是否进行了监控,如果监控了说明监控的指标,如果没有监控,说明原因,以及达成监控目标的原因,最终所有的风险应该是要监控起来的。

  • 状态:活跃 / 已缓和 / 正在修复 / 已解决

  • 历史风险情况:该风险在历史上有没有发生过,什么时候,发生频率等

  • 风险缓和计划:当我们制定风险缓和计划的时候,需要从严重性最高的项开始,缓和风险不是为了消除,而是为了降低风险的严重性和可能性。并不是每一个风险都要制订风险缓和计划。

  • 风险预案:当风险发生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


除此之外,还包括一些常规的添加时间,ID,负责人之类的


6.2 识别和评估系统性风险


识别系统性风险是一个关键的步骤,它需要深入分析和理解组织或项目所面临的技术环境和相关因素。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技术上的系统性风险示例:




  • 依赖单点故障:系统中存在关键组件、设备或服务的单点故障,一旦出现故障,将导致整个系统或业务的中断。例如,网络设备的故障、云服务提供商的服务中断等。




  • 服务间的强弱依赖:如果系统中的服务之间存在强依赖关系,一旦其中一个服务发生故障或不可用,可能会导致整个系统的故障或性能下降。




  • 内部和外部/离线和在线业务的相互影响:系统中的离线和在线业务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关系,如果其中一个业务出现问题,可能会影响其他业务的正常运行。




  • 安全漏洞和数据泄露:系统存在安全漏洞或不当的安全措施,可能导致黑客攻击、数据泄露或信息安全问题。这可能对组织的声誉、客户信任和合规性产生严重影响。




  • 技术过时和不可维护:系统采用的技术或架构已过时,不再受支持或难以维护。这可能导致系统难以升级、演进和修复漏洞,增加系统故障和风险的概率。




  • 第三方供应商问题:系统依赖于第三方供应商提供的技术、服务或组件,但供应商出现问题,无法提供所需的支持、维护或升级。这可能导致系统中断、服务质量下降或业务受阻。




  • 文档或流程的问题,如没有文档,没有沉淀,只在某些人的脑袋里面:如果系统或流程存在缺乏文档、知识沉淀或依赖于个别人员的情况,可能会造成知识孤立和团队合作的问题,影响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 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问题:数据在系统内部或与其他系统之间的传输和处理过程中,可能遭受损坏、丢失或篡改,导致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问题。这可能对决策和业务流程产生负面影响。




  • 大规模系统故障:系统由多个组件、服务或子系统组成,如果其中一个组件出现故障,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大规模故障。例如,云服务提供商的故障、硬件故障等。




  • 法规和合规风险:系统必须符合特定的法规要求和合规标准,如果系统无法满足这些要求,将面临法律风险、罚款或业务停摆的风险。




  • 服务容量的不足:系统中的某些服务容量可能不足以应对高负载或峰值流量,这可能导致性能下降、响应时间延迟或系统崩溃。




  • 基建发布或扩容等发布操作会影响业务的情况:系统基础设施的发布操作,如服务器扩容、网络配置变更等,可能会对业务产生影响,例如服务中断或性能下降。




  • 线上配置/环境/网络等的变更:对线上系统的配置、环境或网络进行变更时,可能会引入风险,如配置错误、网络中断等,导致系统故障或不稳定。




  • 安全问题:系统面临的安全漏洞、攻击风险或数据泄露等问题可能对业务运行和用户数据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要识别系统性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 审查历史数据和经验教训,了解以前的系统故障和问题。

  • 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工作坊,与团队一起识别潜在的系统性风险。

  • 与各个部门和团队合作,收集反馈和洞察,了解系统的弱点和关键风险点。

  • 借鉴行业标准和最佳实践,了解常见的系统性风险和应对方法。

  • 定期进行系统评估和安全审查,以发现潜在的系统性风险。

  • 通过识别系统性风险,组织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降低风险,并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6.3 风险治理


风险治理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持续的来做,需要从组织,流程机制,系统工具和文化层面进行治理。



  • 组织层面:一个事情或方案想要比较好的落地,一定是有一个完整的组织来承接,至少需要有 PACE 的逻辑来支撑,明确分工。

  • 流程层面:流程层面至少要建立明确的沟通机制,如周报、例会等,同时还需要建议风险控制流程,明确制定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的标准流程,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 系统工具:理想中是希望有建立统一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用于收集、整理和分析风险相关信息。甚至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对潜在风险进行预测和预警,提高风险应对的时效性。简化版可以通过群、Jira 系统等项目管理工具来达到前期的系统工具落地的程度。

  • 文化层面:通过宣导、洞察、关注、固化、奖励等方式引导大家对于风险的关注,将风险意识融入日常工作中,提高大家对风险的认知,强化风险意识。


以上的组织、流程、系统工具和文化层面的治理都是为了更好的管理风险而存在。在这个过程中,风险模型是抓手,通过不停的识别风险,消除风险,缓和风险,不断提高系统变好的可能,以最终达到治理系统性风险的目标。


风险评估和应对规划是一个反复重复的过程,不停的迭代风险模型,识别出新的风险。


当风险模型构建完成后,我们需要定期逐个风险拉出来 review 一次,我们可以问我们自己如下的一些问题:



  • 与上次回顾相比,风险有更严重吗?可能性有更高吗?

  • 接下来会排专人来解决某些风险吗?是否应该安排?

  • 上次回顾安排的事项落实了,对应的风险情况如何,是否有更新到风险模型中?


问完问题,我们可能需要有一些实际的行动:



  • 评估是否有新的风险;

  • 删除旧的风险:如果风险已经解决了,可以归档;

  • 评估原有风险模型中的每一项风险,评估其严重性和可能性,如果有变动,对其进行更新;

  • 对于不同的优先级的风险区别对待。


以上的回顾操作我们在上面建设的某个管理系统来承载,并且这个管理系统是带有通知等功能,以更好的将风险相关的信息周知出去,如 Jira 系统。


7 小结


系统性风险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持续反复的监测和评估至关重要。定期审查系统的运行情况、漏洞和潜在风险,确保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作者:潘锦
来源:juejin.cn/post/7242720768885309495
,以减少系统性风险。

收起阅读 »

开发的功能不都是经过上线测试,为什么上线后还会那么多 Bug ?

你是否也经过这样的灵魂拷问:「开发的功能不都是经过上线测试的吗?为什么上线后还会那么多 Bug ?」。 大家明明都很努力,为什么「输出」的结果没有更进一步?今天我们就水一水这个「狗血」话题,究竟是谁个锅? 本篇只是毫无意义的「故事」,内容纯属「虚构」,如有...
继续阅读 »

你是否也经过这样的灵魂拷问:「开发的功能不都是经过上线测试的吗?为什么上线后还会那么多 Bug ?」。


大家明明都很努力,为什么「输出」的结果没有更进一步?今天我们就水一水这个「狗血」话题,究竟是谁个锅?




本篇只是毫无意义的「故事」,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自己「反思」。



对于这个话题,我想用一个「虚构」的故事来介绍下,这个故事里我有一个「朋友」,他在某电商项目组,当时恰逢经历了公司内部的「双十一需求立项」:


立项时


老板:“这次的需求很简单,主要就是参考去年 TB 的预热活动来走,核心就是提高客单量和活跃,具体细节你们和产品沟通就行”


产品:“TB 去年的活动预热大家应该都了解吧,我们这次主要就是复刻一个类似的活动,时间一个月,具体有***,总的来说,双十一活动一定要准时上线,这次运营那边投入很多经费,需求方面我会把控好,核心围绕老板的思路,细节大家可以看文档,基本就是这些内容,一个月应该够的,大家没问题吧?”


开发:“没问题,保证完成任务”


3 天后:


老板:“我刚看了 JD 好像推出了一个不错的小游戏,我觉得这个可以导入到这边活动里,这样可以提高用户的活跃,用户活跃了,消费自然就起来了”


开会


产品:“鉴于老板的意见,我觉得 JD 的这个游戏活动效果可以提升我们的复购,所以我计划在原本需求基础上增加一个支线活动。


产品:“大家不要紧张,支线会和当前主线同步开发,支线活动比较灵活,不对账号级别做限制,另外「设计」那边看下入口放哪里比较合适。”


开发:“上线时间还是没变吗?”


产品:“双十一日期会变吗?老板说了大家抓紧点,功能不多,时间还是够的”


10 天后:


老板:“我刚和x总沟通了下,他觉得我们的活动少了互动,不利于留存,你看下怎么处理”


开会


产品:“经过这几天和老板的探讨,我们发现这次活动少了一些互动性,必须增加一些交互游戏,这样才能提升日活和用户体验。


产品:“这样吧,这部分功能也是比较迫切,我知道任务比较重,但是为了这次能取到较好成果,大家加把劲,接下来周末幸苦下大家,先不休假,后面调休补回来,具体需求大家可以看文档,有一些调整,不多,时间还是够的”


开发:“。。。。”


14 天后:


老板:“我看大家工作的热情还是可以的,刚运营提了可以增加一些视频支持,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意见”


开会


产品:“目前看起来我们的开发进度还比较乐观,运营的同学说了他们录制了一些活动视频,我看了还不错,就在主会场增加一些视频播放的功能吧,细节你们直接和设计讨论下”


产品:“这个应该不难吧,把分享和下载加上,视频播放这么基础的东西,应该不耽误事,我看网上开源服务就挺多的。”


开发:“。。。。”


20 天后:


老板:“我刚去开发那里看了下效果,感觉分会场的效果挺好的,做支线太可惜了,给他加回主流程里”


开会


产品:“老板那边觉得分会场的效果更好,让我们把分会场的效果做到主会场里的核心交互里,分会场部分的逻辑就不要了,入口也取消。


产品:“大家不要激动,都是现成的东西,改一改很快的,不过项目进度目前看来确实起有点拉垮,接下来大家晚上多幸苦点,我们晚上11点后再下班,我申请给大家报销打车的费用”


开发:“。。。。”


23 天后:


老板:“整体效果我觉得可以,就是好像有一些糙,你们再过一过,另外大家开个会统一下目标,看看能不能有新的补充”


产品:“可以的,过去我们也一直在开会对齐,基本每两天都会对齐一次”


开会


产品:“我和设计对了下,发现有一些细节可以优化,比如一些模块的颜色可以细调一下,还有这些按键的动画效果也加上,我知道工期紧张,所以我从「隔壁」项目组借了几个开发资源,未来一周他们可以帮助大家缓解下压力”


开发:“。。。。”


28 天后:


开会


产品:“好了,项目可以提测了,相信之前测试也陆续介入跟进了需求,应该问题不大,目前看起来「燃尽图」还可以,测试完了尽快上线,老板那边也在催了”


测试:“不行啊,今天走了用例,一堆问题,而且提测版本怎么和用例还有需求文档不一致,这个提测的版本开发是不是自己没做过测试啊,一大堆问题,根本测不下去,这样我们很难做”


产品:“这个我来沟通,开发接下来这几天大家就不要回家了,马上活动上线,一起攻克难关”


产品:“我也理解大家很努力了,但是这次提测的质量确实不行,你们还是要自己多把把关,不能什么问题都等到 QA 阶段才暴露,这样不利于项目进度,需求一直都很明确,大家把 Bug 尽可能修一修,有什么问题我们及时沟通,尽快解决,敏捷开发”


开发:“。。。。”


上线前一天晚上 10 点:


开会


测试:“不行,还有 20 几个问题没有确认,这种情况我不能签字,上线了有问题谁负责。”


产品:“一些问题其实并不影响正常使用,目前主流程应该没问题,让开发把 P0 的两个问题修了之后先上线,剩下的在运营过程中逐步更新就好了,有问题让运营先收集和安抚”


开发:“上线了脏数据不好弄,会有一些账号同步的问题,而且用户等级可能还有坑”


产品:“没什么不好弄的,到时候有问题的用户让运营做个标志,接下来小步快跑修复就好了,时间不等人,明天就是上线时间, 活动上不去对老板和运营都没办法交代”


项目上线:


老板:“运营和我反馈了好多问题,你们版本上线是怎么测试的,要反思一下xxxx”


开会


产品:“我说过用户要集齐碎片和好友砍价之后才能给优惠券,等级不够的不让他们砍价成功,为什么只完成砍价的新人拿到大额优惠券?”


产品:“什么?因为账号数据绑定有 Bug ,不同渠道用户合并账号就可以满足?为什么会有这个 Bug ,测试那边没覆盖到吗?”


测试:“我不知道啊,需求文档没有说还能账号合并,而且这个功能之前没说过要限制用户等级吧?”


产品:“我出的需求肯定有,文档里肯定有,另外开发你既然知道问题,为什么不提前沟通,现在用户都消费了,这个事故你和测试 55 责,后面复盘的时候要避免这样的问题再次发生”


开发:“。。。。。”



最后


所以大家觉得是谁应该背锅?是开发的能力不够,还是测试用例的覆盖缺失?说起来,其实在此之前,我在掘金也遇到了一个 “Bug” ,比如:



文章 Markdown 里图片链接的 content-type 字段如果不符合 image/*** 规格,那么发布出来的时候链接就不会被掘金转码,所以不会有图片水印,同时直接指向了我自己的图床地址。



那么你觉得这个是 Bug 吗?明明是用户不遵循规范。但是这样不就留下漏洞了吗?



如果在文章审核通过之后,我修改图床上的图片内容,这样不就可以绕过审核在掘金展示一些「违规」内容了吗?



所以有时候一些功能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引发的问题却又很隐蔽,那么这能怪「测试用例覆盖不到位吗」?


那么,你觉得「经过测试,为什么上线后还会那么多 Bug 」

作者:恋猫de小郭
来源:juejin.cn/post/7207715311758393405
更多可能是谁的问题?

收起阅读 »

聊聊自己进入大厂前,创业公司的经历,我学到了什么?

前言 自从毕业开始工作之后,我坚持写了 2 年多的日记,基本节奏是每半年会写一篇,目的是为了记录自己成长的痕迹。 未来某个时间自己再回首的时候,能回味到此时此刻自己在做什么。当时的选择是否正确,是否在此时此刻,看到了未来发展的趋势,跟上了正确的车。 现在是 2...
继续阅读 »

前言


自从毕业开始工作之后,我坚持写了 2 年多的日记,基本节奏是每半年会写一篇,目的是为了记录自己成长的痕迹。


未来某个时间自己再回首的时候,能回味到此时此刻自己在做什么。当时的选择是否正确,是否在此时此刻,看到了未来发展的趋势,跟上了正确的车。


现在是 23 年 6 月,我第一次羊了,上一轮虽然逃过去了,但是这一次没能幸免,现在还在发着低烧。


距离上次写日记又过去了半年多,自己也步入 25 岁,这半年发生了很多事情,体会到时间变得更快了。


工作第一年:误打误撞加入创业公司



在来到字节之前,经历了校招被毁约,来到了创业公司,在创业公司工作了一年,作息是大小周,早 9 晚 9 ,对我来说这是一段比较记忆深刻的经历,教会了我很多互联网行业的东西。



校招被毁约


19 年的时候签约了一家金融公司,也是临近 20 年毕业前几十天,才被公司以疫情经济情况不好的理由,告知单方面毁约。


那个时候的我还是很害怕的,一点是临近毕业,大多校招已停止,第二点是自己有一段时间没有复习,很多知识已经遗忘。


一个朋友得知了我的情况,内推我到一家创业公司,也是内推第二天一大早就去公司面试,还好我还有一些基础在脑子里,现场面了两轮,当场就通过了,成为了前端的实习生一枚,公司也是答应毕业之后就转正。


面试通过之后,第二天就去公司上班了。第一天入职就拿到了 Macbook,也是第一次用 Mac 办公,想象那时的自己,就跟刚进城的人一样。


公司的结构


一个公司,总共就 50 来个人,做着 DAU 百万的产品。由于公司不大,所以做各种不同事情的人(销售、CEO、内容运营、新媒体运营、算法、产品),都坐在一起。敲代码的时候还能听到销售打电话的声音,因为是教育产品,所以销售的合作方大多是猿辅导、好未来、作业帮、学霸君等教育头部公司。


虽然公司小,但是产品各个环节非常全面:



  • ABTest

  • 算法

  • Hive


公司小的好处是,决策层级少,一个想法想要落地是很快的。在公司 1 年期间,快速上线了 3 款小程序,也快速从 0 到 1 上线了金融产品。PC、H5、小程序开发都有涉及。


整个团队的氛围是非常 Open 的,可以试验各种新技术,不像大厂内部会封装一些框架,有内部标准,不好去实践一些开源的框架。


与普通公司不同的地方


个人扮演的角色


我觉得最大不同的地方是角色,我是一名前端,但不仅扮演着前端的角色。要对产品体验负责,也要自己设计页面 UI。


公司没有测试,所以在日常开发中,每个研发和产品都是 QA,要对 C 端百万 DAU 产品对应的用户体验负责。


每个人都对需求负责,一个需求上线之后,可以自己写 SQL 去 Hive 里捞埋点数据,验证 AB 的可行性。


可以深入感受互联网不同角色发挥的作用


在创业公司,因为每周都有公司周会,大家会聚在一起聊每周各部门的进展,在会上,也可以全流程的了解到一个产品的完整生命周期。




  • 内容运营视角:



    • 做公众号,发文章,在存在粉丝基础的情况下,头版收入是很可观的,可以达到 6 位数+。




  • 产品运营视角:



    • 做竞品分析,看出对方哪方面做的好,我们要抄袭哪快的功能。

    • 做电话回访,了解用户的痛点,尤其针对停留时间较长的重度 C 端用户。




  • 销售视角:



    • 通过和大型教育机构合作,由于家长是很愿意为孩子进行教育付费的,所以通过弹窗收集信息配合电销,可以达到很可观的收入。




  • 算法视角:



    • 通过 AB 试验调整算法策略,可以优化广告收入,另外也可以提前计算预测插入广告可能带来的收益。

    • 调整算法策略,也可以优化用户停留时长,增强用户粘性。




  • 数据分析:



    • 通过 Hive 离线数据计算,可以生成一些报表数据,给提供用户信息聚合查看功能。




  • 产品视角:



    • 在产品基本功能打磨完毕后,要尽可能往付费方向引导。




  • 运维视角:



    • 将服务迁移到 K8S 集群,可以降低维护成本。




  • 后端视角:



    • 和算法、数分团队配合,另外还需要负责机器运维相关。




  • 老板视角:



    • 关注一些重要事项的进展,以及查看上线后的数据,是否符合产品预期。

    • 最终产品需要自负盈亏,功能不能一步设计到位,也需要把一些功能做成付费使用的。

    • 关注公司每个方向资金支出情况,控制公司收支,避免快速花光融资资金。保持自己的股份不被过度稀释。




我的直观感受是,自己虽然初入茅庐,但通过这一年的感知,深入理解了 C 端产品的全流程。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笔很大的财富。


营收方面


App 内广告占大头,开屏广告>插屏广告>贴片广告,其次公众号文章等也是赚钱的利器,销售带来的收益远不如以上两个。总共这些一个月7位数还是有的。实际上最大的开销除了人力成本,还是服务器的成本,这个成本逼近7位数。


创业公司的生命周期



  1. 公司在快速发展期,有很多功能需要开发,这时是需要人的时候,会无限招人。

  2. 在产品 2-3 年之后,如没有新的大方向,进入一段停滞期,指的是 DAU 的不增长或下降。

  3. 产品稳定期,不再需要人,核心骨干退出团队,HC 缩减,产品转向以盈利为目标。

  4. 自负盈亏,break even。不再为公司资金发愁,不再需要融资。

  5. 保持公司运作,通过手段维持 DAU 和用户付费意愿,通过一些预消费手段留住用户,扩大收益。


快速验证


快速验证是 CEO 经常提的一个点,不过在王兴和张一鸣成功的经验来看,这也是正确的。


快速验证是说快速从 0 到 1 上线一个产品,冷启动或硬广,在短期查看一个产品的数据,如果产品数据不够理想,便放弃产品。试验下一个风口上的题材。


像美团,或者字节现在也在使用这种策略,快速上线 App 并试错,留下那些抓住用户的产品。


公司的瓦解


一个产品的瓶颈


当一个产品被打磨到 3 年之后,一般来说主流程就比较完善了,换句话说是用户需要的功能,产品都有了。这个时候也就过了 PM 发力 RD 开发的时期,在这之后即便这个公司只有运营,也可以保持产品正常运行。


创业公司的问题


CEO 的话语权会很大


一个人带来的决策不一定合理,当产品的发展不再合理时。大家会出现不满情绪,久而久之大家也不再团结协作,在快速上线几个小程序无果之后,3 个月内 50% 的研发团队成员纷纷离职了,不过大伙也很厉害,离职之后大多都去了大厂。


转变方向为营收优先


通过缩减一系列支出,想方设法让公司达到赚钱的状态。


手段有:砍 HC,团建,下线产品不需要的费钱的功能。


另外我也是一步步看着,公司从半层多楼的工区面积,变成 5分之二,4分之一的大小,最后工区被卖掉,撤离北京。


我的离开


我的离开也是必然,在后期被拉到老板的新产品线帮忙做产品从 0 到 1 建设。对当时工作还不到 1 年的我来说,还是很有压力,独自 own 一个私人银行项目。


在长时间宣传下,仍是没有用户使用,我能明显的感受到,新产品前景是渺茫的,只是老板的一厢情愿。另外新产品线的研发非常少,只是一番的催活,其实过程也决定了结果,产品是做不成的。在这种情况下,我提出了离职。


不过我也很感谢这段经历,能让我对从 0 到 1 创业有新的理解,另外也锻炼了我的抗压能力,增强了技术积累。


最近的工作


工作上


工作上在建设插件市场,提供了一种能快速开发页面组件的方式,能直接嵌入组件到前端中,类似动态执行模块联邦注入的组件。是一块很有意思的功能,类似于 Chrome 应用商城,其实开发工具建设一直是我比较喜欢也擅长的方向,未来也会继续在这方面努力,学习其它语言,做更快更高效的工具,为开发提效。


详细可以看这篇我今年写的文章 带你从 0 到 1 实现前端「插件市场架构」


能力提升方面


编程技能


学习并实战了以下技能:



  • VSCode 插件开发


  • Rush.js

    • 大型项目构建管理。



  • Golang (MySQL / Redis / Kafka)

    • 主要还是 API 层面的熟悉,目的还是为了能用非 NodeJS 语言写一写后端,以及了解更多的后端知识。



  • Rust
    稍微了解了一下语法,之前也写了一篇文章:以 JS 的视角带你入门 Rust 语言,快速上手


开源库


轻量的模块联邦


非编程相关


最近这 2 年,锻炼了画图、写 PRD、拉通对齐的能力,大厂更加专精一个方面,这让我能静下心来,不再像创业公司一样,受老板的影响,不再做快速迭代的事情,而是把产品打磨好,更加以用户角度出发思考用户需要什么,补齐什么功能。


愿望


毕业之后,由于疫情一直都是在国内旅游。还没出过国,希望疫情后每年自己都能出去走走,行万里路。把最好的景色都记录下来,拓宽眼界,放松心情。我很喜欢大海,尤其是四环环海的小岛,看着大海能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接下来还有几个非常想去的地方、意大利、冰岛、新西兰、瑞士,夏威夷,希望能在 3

作者:EricLee
来源:juejin.cn/post/7243252896392314937
0 岁之前达成目标。

收起阅读 »

🚗我毕业/转行了,怎么适应我的第一份开发工作?

🚗我毕业/转行了,怎么适应我的第一份开发工作? 嗨,大家好!这里是道长王jj~ 🎩🧙‍♂️ 最近一直在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思考自己在这几年里做了什么、成为了什么,实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虽然一路上充满了挫折和困难,但我其实非常感恩最近几年自己的成长和突破。 在...
继续阅读 »

🚗我毕业/转行了,怎么适应我的第一份开发工作?


嗨,大家好!这里是道长王jj~ 🎩🧙‍♂️


最近一直在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思考自己在这几年里做了什么、成为了什么,实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虽然一路上充满了挫折和困难,但我其实非常感恩最近几年自己的成长和突破。


在这几天的对职业生涯的思考中,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和观点,才有了之前那篇《🎖️怎么知道我的能力处于什么水平?我该往哪里努力?》的文章。


在那篇文章中,我从整个职业生涯的角度定义了开发人员可能会经历的各个阶段。


今天,我们来好好聊一聊,当我们因为各种原因,成为一名新晋专业开发者时,如何尽快适应这种变化。


对于那些从学生身份转变为专业开发者,或者是面临职业转行的人来说,希望我的文章可以给你们提供帮助和一些建议。


此外,如果你个人在职业生涯中已经超越了这个阶段(我相信在掘金的大部分人都是大佬了),请不要嫌弃我这篇文章初级,希望回顾一下仍然可能对你有所帮助。


当然,如果我的文章可以对你或其他处于类似情况的开发人员提供指导和帮助,那我会因为能够帮助到你和你的团队更加喜出望外!😄🚀


🤔转型成“初级开发工程师”,会遇到什么挑战?



这些观点源于:《🎖️怎么知道我的能力处于什么水平?我该往哪里努力?》




  1. 以前大部分时间可能是一个人写demo学习,但是现在意味着你需要适应团队协作,和小伙伴们一起完成任务。💪

  2. 以前一个人就能负责完一个不大的项目建设,但是现在项目的体量已经变得超级庞大,一个人根本搞不定!😱

  3. 现在你要学会进行跨领域沟通,就像是翻越一座高山,不仅要搞清楚别人的问题,还要让别人明白你的问题!💡

  4. 怎么在职场中向更高一级进发?就像是玩游戏一样,如何不断升级自己的技能,向着更高的目标冲刺!🚀


基于这些问题,接下来我们将逐一回答它们。


🤔我如何适应可能让我不开心的团队工作呢?


没错!在团队里合作肯定会有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想想看,世界上可不可能每个人都喜欢你呢?哈哈,当然不可能啦!你也不可能喜欢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人。


所以,当你加入一个团队时,真的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以前,你只需要和自己相处融洽,做错了就怪自己,做不到也只能责怪自己。但是现在,你需要接受别人的不完美,甚至要接受你自己可能把整个团队搞砸的事实。相信我,这真的是一件让人感到尴尬的事情。


我想,面对这些问题,我会鼓励你有意识地培养下面这两个方面的能力:😉💪


1. 学会有效沟通


当你参加各种开发流程中的会议时,一定要意识到会议的重点是什么。要不然这些会议就成了浪费你宝贵时间的活动,还不如在会议期间多写几行代码,多看几篇文章来得实际。


举个例子,每日晨会是每个敏捷团队都有的例会。在这个时候,如果你需要告诉你的领导你今天在做什么,请千万不要深入研究你正在做的事情的细节。(比如,这个模块有个bug一直调不通,你试了很多种方法在会上详细说明)


相反地,因为每日站会的作用是团队之间了解进度和提出问题的会议,你只需要简单说明你在做什么任务,需要什么帮助即可:



“我要修复移动端APP水印失效的问题,但是这个功能我不是很懂,找不到关键代码段,需要有人能帮我梳理一下。”



我在晨会时真的遇到过很多开发人员控制不住自己的发散思维,会讲到他们正在开发的技术细节。如果没有一个有权威的人及时中止这些无意义的展开,真的会浪费大家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如果有可能的话,请花时间多了解对方的需求,让每次沟通都变得简单快速。这样做会让你看起来很干练且专业。😄👍


2. 克制情绪,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情商


我们都会有克制不住自己情绪的时候,特别是当生活不太顺心时,比如游戏五连败之后,第二天还要上班的情况下。


尤其是当你运气不好,恰好触碰到某人的敏感点,或者开个小小的玩笑,这就有可能无意中挑起双方的争端。


这时候,就是考验一个人情商的时候了。我建议你能尽力地鼓励你的同事,你的团队成员。当他们表现出不好的情绪时,有意识地用理解和支持的态度去面对。当你真的能做到这一点,你就为未来承担更大管理职责做好了最重要的情商储备。


如果你和你的同事确实遇到问题,请从问题本身开始分析,一个一个地解决事情而不是与人对立。要清楚你解决的是问题,而不是与你有冲突的那个人。



当然,如果你真的遇到了难以沟通的团队成员,请顺其自然,让时间或者等待Leader来解决这个问题。我并不倡导无休止的退让。



如果因为这些不可避免的摩擦影响了整个团队的氛围很长一段时间。你只能祈祷你的Leader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我怎么在一个我完全看不懂的项目中显得专业?


现在咱们聊聊专业领域的事情吧,我想也是你最关心的问题!


当你加入一个团队时,最大的挑战可能不是适应团队,而是面对一堆看不懂的代码!


刚开始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自己还行,毕竟学过编程语言,不太可能完全看不懂。


但很快你就会发现处理项目代码跟写小小的Demo程序很不一样!有时候逻辑跳转起来像个迷宫,过几年再回头看,还是一头雾水啊!😵


在团队里,你会面对一个庞大的代码库,可不是一两年就能完全掌握的。又能能用两年时间彻底精通你公司的项目吗?有这种人吗?🤔


所以,当你接到第一个任务,投入开发的时候,别担心,你不是一个人陷入迷茫,我也是一样的。我们都曾经历过那个阶段,只需要时间去适应,一定不要觉得自己不行!


如果你想问有什么可以实践的方法论,我想我能给你的建议是:在进行需求评审的时候,写下所有你可能不理解的内容!


比如:




  • 哪些数据库需要我特别关注?🔍

  • 我需要关注哪些代码文件啊?📂

  • 项目里有没有类似的代码实践可以帮我解决这个需求?🤔

  • 需求里有没有没有说清楚的问题或者一些不够明确的要求呢?🌪️



当你问这些问题的时候,你的小伙伴一定会对你刮目相看哦!相信我,这可是难得一见的专业和细心的表现。(可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这些你整理出来的内容,在你整个开发过程中会给你巨大的支持。当别人想不起来一年都做了些什么事情的时候,这些记录可以让你在年终总结的时候,脱颖而出,变成你宝贵的项目经验! 📚


💪写一份成就清单,为未来赋能


如果可以的话,我建议你保留一份完成的需求任务日记或电子表格。而且,一定一定要记录下你取得的每一个新成就!


把成长当成一个游戏的过程!看着经验值一点点涨上去,发现世界里的新奇事物。


当我这样做的时候,每次一个新成就,都会我的幸福感简直爆棚!我会迫不及待地想要完成下一个新成就。



  • “我设计和开发了一个超棒的用户成就组件库!它提供了一致的界面风格和交互效果,减少了80%的代码冗余!” 🎉

  • “我成功实现了功能X,移动端新用户流入增长了整整120%!” 📈

  • “我掌握了localStorage,并巧妙地用它给功能X实现了用户本地数据缓存!” 💾


有时候,在过程中你可能觉得自己有些傻,但是等有一天你想回顾过去的1年或3年经历,或者当你又被互联网世界”卷“到,对自己失望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那看似平凡无奇的职场生活中,你一直在默默成长。


当然,最重要的是,当你迎接人生中新的阶段,需要换工作或重新制作简历时,这些记录将带来巨大的帮助。你会惊讶地发现,你的项目经历比你想象的要丰富得多! 🌟📝


🥨学习如何提升自己的level



“Never Memorize Something That You Can Look Up” – Albert Einstein


”永远不要记住你可以查到的东西“ -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大部分的小伙伴们都很热衷于收藏那些像是"100个超牛JavaScript函数"或者"Vue3实用API大集合"这样的文章。


嗯,这真的很棒!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习惯。比起死记硬背那些八股文,这样做要强太多了。因为只要你在需要的时候能找到它们,那它们就是你的宝藏了。


我是绝对反对八股文的开发者,但有时候,面对大环境,我们可能不得不做些妥协。为了面试,我们得背诵各种JavaScript高级函数和Vue生命周期都有什么用。


不过,如果你有时间想要提升自己,有空闲去思考进步的话,我建议你加强阅读。很多很多的阅读!


试试去阅读一些超出你舒适区和当前理解范围的书籍和课程吧!比如计算机组成原理、设计模式,或者现在非常热门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书籍。


这样做可以拓宽你的思维,让你的知识领域更广阔。最终,你会逐渐掌握阅读的技巧,面对这些全新的知识领域时,能更快、更准确地找到重点并掌握它们。


这个过程会很痛苦,因为可能400个字的内容你都需要花一周的时间去消化。


但是只要你坚持下去,未来的你一定会与普通程序员拉开差距。


因为让你有价值的不是那些沉闷的八股文,而是你脑海中关于各个领域的认知和解决方案。


如果你能迅速解决别人不知道怎么办的问题,那你就是人群中那个最了不起的人,很多人会跟着指示做很多的需求,但是他们并不能形成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才是真正证明你实力的硬通货! 💪


🥩如果有机会,积极加入开发者社区


如果在我刚毕业的时候有人提醒我这个事情,我一定会非常感激他。


回顾我的职业生涯,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没有早点参与到开发者社区,无论是GitHub还是现在的掘金社区。


当你真正活跃在社区中,试图融入他们,你会结识新朋友,找到可以指导你的导师,让你能够突破当前的认知。你的未来将逐步变得清晰起来。


在你喜欢的领域中,找出谁适合成为你在特定领域发展的导师型开发者朋友。然后关注他们,开始阅读和评论他们的文章和作品,与他们展开讨论,加入他们目前的方向和事业!


最终,借助这个社区,你完全有可能进入职业生涯中一个全新的维度:




  • 你可以为一个开源项目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甚至是文档方面) 🚩

  • 与社区的开发者合作,发起一个全新的开源项目

  • 你将拥有自己高质量的小圈子💒



这样做会让你收获很多。你不仅能够积累宝贵的经验,还能与行业内优秀的开发者们互动,共同进步!🚀😄




🎉 你觉得怎么样?这篇文章可以给你带来帮助吗?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或者想进一步讨论相关话题,请随时发表评论分享您的想法,让其他人从中受益。🚀✨


作者:道长王jj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41818703456256057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谈知识付费与专家建议

我最近可能是病了,或者是心态出了问题。 我经常会听一些付费类的课程,也会在微信上阅读互联网大牛发表的文章。 以前听,还觉得挺有道理的。我甚至绘声绘色地转述给别人。可是后来,怎么听,怎么想怼他们。 可能是我的觉悟降低了,眼界不够。也可能是他们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
继续阅读 »

我最近可能是病了,或者是心态出了问题。


我经常会听一些付费类的课程,也会在微信上阅读互联网大牛发表的文章。


以前听,还觉得挺有道理的。我甚至绘声绘色地转述给别人。可是后来,怎么听,怎么想怼他们。


可能是我的觉悟降低了,眼界不够。也可能是他们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刻意扭曲一些东西


所以,我打算摆出来,也让读者们帮我分析一下。


首先是我在听罗胖的跨年演讲时,他讲述疫情让大家挣不到钱,他鼓励大家改行,并讲了很多改行成功的故事。


他说南京有一位胡先生,是天文学博士。原本在大学教书,后来他转行去干装修了。还是那种带着劳保手套,搬砖动瓦的那种装修工作。


罗胖说,有人会觉得他得从头开始学吧?实际上不会。


他14年的天文学积累,形成的方法论,可以转到装修上。甚至还可以吊打普通装修工人,这叫降维打击。


首先,他作为天文学家,具有还原宇宙的能力。那么,他可以还原毛坯房的效果图。


这时候,我还能听得进去,觉得有点道理。


随后他说,作为科学家,还具有研究能力。两种建筑材料能不能混合,普通的装修工人靠得是经验。但是科学家,可以分析成分,采用科技手段进行判断。


听到这里,我有点坐不住了。他不是个天文学家吗?怎么又成了材料学家了?两个学科之间没有壁垒吗?


另外,关于乳胶漆和腻子粉混合的后果,科学实验室的数据,同装修工人传下来的经验,效果到底有多大差别?成本又有多大差别?


接下来,罗胖说的,把我的这种情绪推上顶峰。


罗胖说,天文学家转行装修工人,还解决了装修行业的一个痛点。



传统的装修流程,设计、采购、施工是分开的,出了问题会相互扯皮。



但是,天文学家与普通人相比,具有高度的统筹全局的能力、高效的沟通能力,他能把这三个流程都打通,马上就出类拔萃了。反而干得更好。


因此,他给大家的启发是:重要的不是身份,而是内核


我没有干过装修,但我找人装修过我家房子。因此经验很浅。就我个人了解,装修的采购是讲渠道的。有些行业老手拿货很便宜,比我自己去买要便宜很多。因此才有各司其职的划分,不是打不通,而是各自更专业。


他说身份不重要,但是在我的生活中,我感觉身份还是很重要的。甚至自考本科和统招本科,区别都很大。可能还是我境界太低了。


我听完上面的故事,没有再继续往下听。


我感觉可能是自己出问题了。我是无名小卒。人家的课程可是千万用户呢?其中,还不乏好多商界大老板。老板肯定是比我聪明的。


今天,我又从微信公众号看到一篇文章。


写这篇文章的是IT行业的大佬。我不认识。但是他的简介很厉害:国内知名IT管理专家、某甲创始人、某乙创始人,畅销书《xx之道》作者,曾担任大厂的各种总、各种O。


他写的体裁是关于人工智能方面的,题目大意是ChatGPT骗了全世界、你们都被ChatGPT骗了。


因为我就写人工智能代码,也写过关于AIGC原理解析的文章


我就点进去看,一看我就想怼。


他列举了很多条关于人工智能的谎言,然后自己再说出了真相。他揭穿谎言,警醒世人。


他指出现在流传的一个谎言:人工智能会代替人类的工作


他给出的真相是:抢饭碗的永远不是AI,而是会用AI的人


他也讲了一个故事。



原来有很多电话客服人员,负责推销、查询等工作。但是,现在90%的这类工作,已经被AI机器给替代了。那你说原来的客服都失业了吗?没有!你们不知道的是,他们有的转行做了AI训练师。也就是教AI怎么打电话。


你看,客服掌握了AI,重新上岗了。


而你,不愿意学习AI,只能被淘汰。



我想,这不还是人类的工作被替代了吗?只是因为AI的出现,衍生了一些周边岗位。


原来停车场收钱抬杆的大爷,因为车牌识别外加移动支付,他们下岗了。高速口的收费员,因为ETC的出现,也下岗了。


这确实是科技代替了人工。没见哪个大爷跑去教AI如何抬杆儿,就算有,能用得了那么多大爷吗?


AI客服出现的目的,就是提高效率,节省成本。花钱搞了AI客服,那些人工客服还会保留吗?要留也只能留少数一部分人。而大多数人会因为AI的出现,不得不重新选择工作。人工智代替人类的一些工作,就是时代的发展。


这位大佬,最后总结:淘汰你的永远不是这个时代,是你自己。不管时代如何,你不努力,被淘汰很正常


我的思想又活跃了,很想怼。


我感觉,我们的生活深受时代的影响。就像是蚂蚁的生活,也会受大雨、野火、巨兽的踩踏影响一样。


蚂蚁努力积累食物,突然有一天,某个小孩朝着洞穴撒了一泡尿,或者扔了一个鞭炮,蚂蚁的努力就白费了。


这种破坏和是否努力是没有关系


我估计,专家也会怼我:



你早应该有预判,提早发现熊孩子的破坏行为。


从他今天在家多喝了水,还买了鞭炮开始,就该猜到他的这类行为。


这叫见微知著,未雨绸缪。其实,归根到底,还是你不够努力!



其实,他们说的对,没有错。错在哪里?难道不应该努力吗?但是这些话,对你用处不大。


我发现,引发我想怼欲望的事情。大多都是在宣传一件事,那就是人的力量是无限大的。


关系不重要,环境不重要,行业不重要,你的努力最重要!


早年听陈安之的成功学,他说成为马拉松冠军是世上最简单的事情。只需要一句口诀,那就是当你跑不动、心肺难以支撑的时候,大声喊出:我没有心脏,我没有心脏!


我当时想,没有心脏不就倒下了吗?


这是正能量。正能量永远没有错。


你想赚大钱,请了一个大师。


大师传授你三个独家秘诀:



第一,要有强烈赚钱欲望;


第二,要对赚钱抱有持之以恒的行动;


第三,赚到钱时一定不要骄傲,继续赚。



你感觉很有道理,但是收入依然没有什么改变。可能是因为你不够努力。


你想学舞蹈,找了一个大师,大师说,想成为舞蹈高手,首先要有强烈跳舞的欲望,第二要持之以恒的行动,第三要戒骄戒躁。


还是一样的话。


请问,他们错了吗?没错。你成功了吗?没有。


听过马三立的一个相声段子。



说有个穷人,穷的揭不锅了。实在没办法,就去摆摊。他摆了一个算命的摊子,也兼职修鞋。


来算命的人少,挣钱多。来修鞋的人多,挣钱少。两者互补。


有一个人来算命,想发财。这个算命的就指点他去东北,那里能发财。


然后,又跟他说,去东北得走不少路,加固下鞋子才能成功抵达。



我想,现在很多课程可能也是这样。


他们一方面宣传你的遭遇跟环境无关,另一方面强调是你不够努力,让你焦虑。同时,他还有课程,你买了课程就算是努力了


至于最后的结果,他们是不关心的。不成功,可能是你还不够努力。


你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去思考。每个人的境遇和你不一样。


那些行业大佬们,可能没有去小摊上吃过油条,也没有逛过装修市场去买瓷砖。甚至他们的父辈也没有过类似经历。他们更精于顶层建筑。但是有时候,他必须要写相关的文章。于是,他们举的例子,更多的是一种导向,是劝人向善。


而我们,也不要过于盲从他们的指导。他们的意见参考一下就好了。


作者:TF男孩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199459098056097851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程序员你为什么迷茫

今天在知乎收到一个问题:「程序员你为什么迷茫?」,看到这问题时突然间「福灵心至」想写点什么,大概是好久没写这种「焦虑文」,想想确实挺久没更新《程序员杂谈》 这个专栏了,那就写点「找骂」的东西吧。 其实也不算「贩卖焦虑」,主要是我一直不卖课也不做广告,就是纯...
继续阅读 »

今天在知乎收到一个问题:「程序员你为什么迷茫?」,看到这问题时突然间「福灵心至」想写点什么,大概是好久没写这种「焦虑文」,想想确实挺久没更新《程序员杂谈》 这个专栏了,那就写点「找骂」的东西吧。




其实也不算「贩卖焦虑」,主要是我一直不卖课也不做广告,就是纯粹想着写点东西,不过如果你看了之后觉得「焦虑」了,那也没有「售后服务」。



当我看到「程序员你为什么迷茫?」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第一想法居然是:大概是因为预期和结果不一致


现在想想确实好像是这样,在步入职场之前,你一直以为程序员是一个技术岗,是用一双手和一台电脑,就可以改变世界的科技岗位,是靠脑吃饭,至少在社会地位上应该是个白领。


但是入职后你又发现,明明是个技术岗位,干的却是体力活,别人在工地三班倒,而你是在电脑前 996,唯一庆幸的是你可以吹着空调,目前的收入还挺可观。



但是现在看来,程序员的职业生涯好像很短,农民工少说可以干到 40 多,为什么程序员 35 就需要毕业再就业?明明一心一意搬砖,说好奋斗改变人生,最后老板却说公司只养有价值的人,而有价值的人就是廉价而又精力充沛的年轻人


那时候你也开始明白,好像努力工作 ≠ 改变人生,因为你努力改变的是老板的人生,工作带来的自我提升是短暂的,就像工地搬砖,在你掌握搬砖技巧之后,剩下的都只是机械性的重复劳动,机械劳动的勤奋只会带来精神上的奋斗感,并不致富,而对比工地,通过电脑搬砖需要的起点更高,但是这个门槛随着技术成熟越来越低,因为搜索引擎上的资源越来越多,框架和社区越来约成熟,所以🧱越来越好拿,工价也就上不去了,甚至已经开始叫嚣用 AI 自动化来代替人工。



其实对于「老人」来说,这个行业一开始不是这样,刚入行的时候到处在抢人,他们说这是红利期,那时候简历一放出来隔天就可以上岗,那时候的老板每天都强调狼性,而狼需要服从头领,只有听话的狼才有肉吃,所以年轻时总是充满希望,期待未来可以成为头狼,也能吃上肉住炕头。


虽然期间你也和老板说过升职加薪,但是老板总是语重心长告诉大家:



年轻人不好太浮躁,你还需要沉淀,公司这是在培养你,所以你也要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才能所有成就,路要一步一走,饭要一步一吃,总会有的。



当然你可以看到了一些人吃到了肉,所以你也相信自己可以吃到肉,因为大家都是狼,而吃到肉的狼也在不停向你传递吃肉经验:



你只需要不停在电梯里做俯卧撑,就可以让电梯快一点到顶楼,从而占据更好的吃肉位置,现在电梯人太多了,你没空间做俯卧撑,那就多坐下蹲起立,这样也是一种努力。




直到有一天,公司和你突然和你说:



你已经跟不上公司的节奏了,一个月就请了三次病假,而且工作也经常出错,所以现在需要你签了这份自愿离职协议书,看在你这么多年的劳苦功高,公司就不对你做出开除证明,到时候给其他人也是说明你是有更好机会才离职的,这样也可以保全你的脸面。



而直到脱离狼群之后你才明白,原来沉淀出来的是杂质,最终是会被过滤掉,电梯空间就那么点,超重了就动不了,所以总有人需要下来


所以你回顾生涯产生了疑惑和迷茫:程序员不是技术岗位吗?作为技术开发不应该是越老越值钱吗?为什么经验在 3-5 年之后好像就开始可有可无,而 35 岁的你更是被称为依附在企业的蛀虫,需要给年轻人让路。


回想刚入行那会,你天天在想着学习技术,无时无刻都在想着如何精通和深入,你有着自己的骄傲,想着在自己的领域内不断探索,在一亩三分地里也算如鱼得水,但是如今好像深入了,为什么就开始不被需要了


回过头来,你发现以前深入研究的框架已经被替代,而当年一直让他不要朝三暮四嚼多不烂的前辈,在已经转岗到云深不知处,抱着一技之长总不致于饿死是你一直以来的想法,但是如今一技之长好像补不上年龄的短板。



如今你有了家庭,背负贷款,而立之年的时候,你原以为生涯还只是开始,没想到早已过了巅峰,曾经的你以为自己吃的技术饭,做的是脑力活,壮志踌躇对其他事务不屑一顾,回过头来,如今却是无从下手,除了在电脑对着你熟悉的代码,你还能做什么?放下曾经的骄傲,放下以往的收入去吃另一份体力活?



但是不做又能怎样?提前透支的未来时刻推着你在前行,哪怕前面是万丈深渊。



所以以前你认为技术很重要,做好技术就行了,但是现在看,也许「技术」也只是奇技淫巧之一,以前你觉得生育必须怀胎十月,但是现在互联网可以让十个孕妇怀胎一月就早产,这时候你才发现,你也没自己想象中的重要。


所以你为什么迷茫?因为到了年龄之后,好像做什么都是错的,你发现其实你并没有那么热爱你的职业,你只想养家糊口,而破局什么的早就无所谓了,只要还能挣扎就行。



所以我写这些有什么用?没什么用,只是有感而发,大部分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是一个技术人才,但是现在看来技术的门槛好像又不是那么的高,当技术的门槛没那么高之后,你我就不过是搬砖的人而已,既然是搬砖,那肯定是年轻的更有滋味


所以,也许,大概,是不是我们应该关心下技术之外的东西?是不是可以考虑不做程序员还能做什么?35 岁的人只会越来越多,而入行的年轻人也会越来越多,但是近两年互联网的发展方向看起来是在走「降本增效」,所以这时候你难道不该迷茫一下?


程序员是迷茫或者正是如此,我们都以为自己是技术人,吃的是脑力活,走的是人才路,但是经过努力才知道,也许你的技术,并没有那么技术。


作者:恋猫de小郭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36668944340779063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思考 | 闲话工作

工作五年有余,似有感悟,可是每每提笔时,脑袋又一片混沌。然而胸中总有些东西不吐不快,如鲠在喉,如芒在背。尤其去年年末和一位好友聊至深夜,席间的一番话令我思绪万千,怀念起曾经那个稚嫩青涩的我。 我想是时候该记录一些东西,哪怕这些东西是混乱的,潦草的。这些内容看似...
继续阅读 »

工作五年有余,似有感悟,可是每每提笔时,脑袋又一片混沌。然而胸中总有些东西不吐不快,如鲠在喉,如芒在背。尤其去年年末和一位好友聊至深夜,席间的一番话令我思绪万千,怀念起曾经那个稚嫩青涩的我。


我想是时候该记录一些东西,哪怕这些东西是混乱的,潦草的。这些内容看似和工作相关,实则背后都是人生的态度,价值的选择。它们写给路上的伙伴,更写给未来的自己。毕竟,在这慌乱走过的人生中,如果不留些印记,回头顾盼时将只剩茫然。


人生重要的是选择,还是努力?


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你如何理解人生。当下流行的回答是“选择”,而我的回答是“努力”。


我打小生活在小镇上,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小镇青年。条件谈不上优渥,但也算不上艰辛。或许得益于良好的家庭氛围,我的内心从未有过“短缺感”。所以那种“不上进”的小富即安的状态,在我看来颇为自足。穷人和富人都有烦恼,也都有欢乐。二者体验到的事物可能有差别,但通过事物体验到的快乐未必有差别。这就好比躺在豪车和草地上都不是快乐,但是躺下之后能够心无旁骛地哼着小曲,这是快乐的。


我选择“努力”,是因为我更欣赏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态度。这可能和我的父亲有关。他是一名柴油机修理工,从小教导我的就是“要么不做,要么做到极致”的人生态度。在他30多年的修理生涯里,一直引以为豪的就是自己的修理质量。别家修好的机器可以管一到两年,他修好的可以管三到五年。要说这其中有什么秘诀,说破天也只有“用心”二字。你说赛道的选择重要么?当然重要。但是各行各业都要有人做,“择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态度,才是更普适,更让每个人都心安的选择(我讨厌当下价值体系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它不普适,它只让少数人心安)。


我选择“努力”,也是希望做到尽量务实。因为看重选择,背后的心理通常是从众。什么是好选择?是媒体口中的?长辈口中的?还是内心深处的?社会风向变来变去,时间一久就容易浮躁。浮躁到后来只关注结果而忽略过程。不过事情的发展却很玄妙,你越是盯着某样东西,就越是得不到它。你紧盯着财富,往往也得不到财富。


我选择“努力”,还因为在我看来选择是自然发生的。太过刻意的选择,会有反向的作用。譬如,当一个人修行不足,内心不够坚定时,过高的荣誉和财富都会将他推向深渊。他会面临更多的诱惑,更多的苛责,处理不好便会失去原先宝贵的家庭和健康。因此,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接着谈谈工作中的一些感受。


我日常的工作是处理稳定性问题。当一个问题暴露出来后,多数人在流程中唯一的作用就是施压和传话,他们只关心问题有没有解决,何时解决。如果这个问题不再出现,那么围观的人群将立即散开。它仿佛一个从未被打开过的黑盒,被一群人用灼热的目光炙烤后,又无情地抛弃。从始至终,没有人关心过它的前世今生,它的前因后果。当我们碰到新问题时总希望能举一反三,然而举一反三的前提一定是充分理解这个“一”。否则所有的问题在我们脑中只是漂浮的孤岛。可是现实就是很多问题被我们当成了黑盒。或许是手头的任务太重,或许是兴趣寥寥,总之愿意追本溯源,探究举一反三中的“一”的人很少。


这个话题再延展一下,国内很多所谓的科技公司都偏好商业运营而轻技术。它们眼中的技术只是实现业务的手段,或许它们更应该叫做“消磨时间公司”、“线上百货公司”或者“跑腿服务公司”。我知道这话一说完,肯定有人要站起来说:好个不懂商业,不懂管理的小白!懂也好,不懂也罢。然而我知道一个浅显的道理:一个饭馆想要生意好,就应该把精力重点放在提升口味上,而不是放在店面装修和营销广告上。同理,国内的科技想要真有起色,就要把技术当成技术,而不是其他目的的附庸。也唯有把技术当成技术,我们才能尊重技术。同样位于东亚的日本人,或许正是因为身上有比我们更为专注的匠人精神,才能在高端科技占有一席之地。


此外还有一个工作责任心的问题。


最低一个等级的责任心是“太极推手”,遇到棘手任务时想的是如何脱责。他们工作的目标就是将棘手问题转移出去,只处理那些简单不费脑且容易产生汇报成绩的活。这种人每个公司都不少,君不见那些人一天邮件好多封,一看内容全空空。


稍微高一个等级的责任心是“听命行事”,老板让我干我就干,至于干的质量和结果如何,抱歉,不在本人考虑范围内。他们每天没有主见地做事,付出了时间,但未必付出努力。


再稍微高一点等级的责任心是“自扫门前雪”,他们对自己所负责的领域普遍有了主人翁意识,在意别人对自己领地的评价,因此比较尽心尽责。不过这份尽责也止于自己领地的边界,越线的部分他是压根不会伸手。


再往上一个等级的责任心是“舍我其谁”,那些无人负责却又对公司有利的事情谁来干?这帮人往往冲在前面。他们对边界以外且力所能及的事情愿意伸手,也更享受为公司带来利益后的价值认同。


最高一个等级的责任心是“社会主人”,如果说之前的责任心还仅仅局限在工作和利益的维度,那么这个等级将会扩大到社会责任。他会思考自己的工作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个人能力在其中起到的正面作用。


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责任心,通常是性格和价值观的产物。公司可以通过绩效这根大棒来影响员工的责任心,但从员工个人角度来看,它不会是决定性因素。


今日且谈到此,希望这篇文章也能开个先河,让自己在输出技术内容的同时多一些个人思考。当然,文中观点尚且稚嫩,还请各位看官不吝赐教。


作者:芦半山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03274235425898552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为什么需要拥有「不靠工作赚钱的技能」

为什么要不靠工作赚钱 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 前几天看到一个故事,有一个探险家路过一个村庄,发现村庄外竖立了很多墓碑,这些墓碑上记录了这些过世的人的生命时间。 探险家感到很好奇,因为这些人的生命时间都非常短,短的只有一两年,长的也只有不到十年。 探险家感到很悲伤,...
继续阅读 »

为什么要不靠工作赚钱


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


前几天看到一个故事,有一个探险家路过一个村庄,发现村庄外竖立了很多墓碑,这些墓碑上记录了这些过世的人的生命时间。


探险家感到很好奇,因为这些人的生命时间都非常短,短的只有一两年,长的也只有不到十年。


探险家感到很悲伤,以为这个村子里发生了什么意外,导致这么多小孩去世,于是他进入这个村庄,想要一探究竟。


他问村子里的人,这里曾经是否发生过灾难,村子里的人表示并没有啊,这里从来都是一个非常安静、祥和的村庄。


于是探险家把村口墓碑的事情告诉了村里人,问为什么死者都是可怜的孩子呢,村里人一听哈哈大笑起来。


原来,这个村子有一个习俗,每个人都会有一个记录时间的册子。当感到快乐的时候,就把这些时间记录在册子上。


等到这个人离世的时候,人们会打开他的本子,把这个人所有快乐的时间加在一起,刻在墓碑上,所以墓碑上的时间都特别短。


其实人生真正快乐的时间竟然如此短暂。


除去睡觉的时间、焦虑的时间、难过的时间、忙碌奔波的时间,真正留给自己享受生活的时间其实非常少。


工作大概率不能带来快乐


工作通常占了我们人生很大一部分的时间,而工作又大概率不能带来快乐。


如果能找到一份自己很喜欢热爱,并且能从中收获非常多成就感和快乐的工作,当然很好。但大部分人没有这样的幸运。


而且有的时候,明明很喜欢一件事情,但是把这件事情变成工作后,就会丧失之前的热情。


在成为程序员之前,我是非常喜欢写代码的,我觉得这件事情能带给我很大的成就感。其实就在工作的前几年,我也很享受写代码的感觉。


但是最近,却感觉越来越疲惫,工作中单纯的写代码的时间越来越少,更多的是与人沟通扯皮的过程。这样的工作内容,已经渐渐不再是我喜欢中的样子。


如果能不靠工作赚钱,会多出很多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快乐的事情。


工作无法带来安全感


公司的存在,就是为了让各个岗位标准化,大家都做很小的一部分螺丝钉的工作,这样公司离开了谁都能马上找到一个类似的螺丝钉替换上。


但对于个人来说,如果你只拥有螺丝钉的技能,离开了公司这个平台,可能会发现,你的技能一文不值。


35岁危机是很多程序员都在关注和担忧的问题。在互联网行业,永远都有比你年轻、你比便宜、比你能加班的人出现,那么你的优势在哪里。


国内的互联网其实不需要太多高深的技术,更多的是需要快速迭代、堆人力堆时间。


如果没有不可替代性(其实这在公司的发展中就是伪命题),等到中年家庭压力变大、工作时间变少、薪资还高,自然会被更便宜的人力所取代。


在现在行业整体下行的情况下,各个公司都在降本增效,更会追求人力的性价比。


不靠工作赚钱


靠工作赚钱,必须付出大量的时间成本,而人真正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金钱,而在于拥有多少有效时间。


金钱只是身外之物,时间才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用最宝贵的财富,去换取身外之物,是很不划算的事情。


生命只有一次,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情,真正把时间好好利用起来,去体验人生,才能不虚此行。


怎样才能不靠工作赚钱


凯文凯利曾经说过一个1000个铁杆粉丝的理论,意思是,如果你有1000个铁杆粉丝,就可以靠创作生存。


粉丝数量不需要太多,但是一定要对足够支持,愿意主动为你的创作付费。


发展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在一个细分领域上,做到领先水平,通过满足这个领域内的需求获取收入。


如果你能在某个垂直领域里,成为专家,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有固定的粉丝,那这些价值是无法被他人剥夺的。


在这个领域上的积累,也不是一两年就能完成的,可能需要5-10年的长期积累。


在积累的前期,可以先通过副业的形式,利用业余时间在职做。


等到副业的收入可以几乎与主业匹配时,就可以考虑放弃主业全职做副业了。


寻找好的副业方向


好的副业一定要能撬动更大的杠杆。


因为主业通常是没有什么杠杆的,很简单的用时间和劳动来换金钱的模式。


如果副业,还是选择同样的,用时间换金钱的套路,那收入也是固定的,没有太大的想象空间。


所以,我觉得好的副业,一定是能撬动更大收益的方式,一旦成功能带来大量的超额收益。


比如,接私活就不是一个好的副业,因为接私活的收益完全取决于你干了多少活,手停口停,无法带来被动收益。


程序员可以考虑的方向


1. 投资


身边炒股的程序员非常多,赚钱的也很多,程序员与一般的股市投资者相比,通常还是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是基础知识,在炒股之前,掌握多一些经济金融知识,学习基本面分析,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其次是数据分析能力,程序员可以借助自己在代码方面的优势,做一些数据分析的工作,帮助进行买卖决策。


2. 做在线课程


做在线课程,本质也是在做内容,必须要先有优质的内容,后面的运营和推广才有意义。


这个副业的好处是,只需要制作一次课程,就可以一直售卖,成本有限,而收益无限。


而且做在线课程,对本职工作通常也有帮助。


因为要做出某个方向上的好课程,需要对这个领域有深入的了解,如果和主业是相同的方向,对主业也会有积极的帮助。


3. 做自媒体


自媒体也是打造个人IP,个人影响力的重要渠道。需要花费不少的精力,持续输出优质内容。


和做在线课程一样,内容才是王道。很多人其实把自媒体和在线课程一起在做。


不需要等到比99%的人都厉害了才开始输出,如果目前的水平只要比70%的人强,那你输出的东西也可以帮助到70%的人。


所以不用等你完全准备好了才开始,先做起来,在做的过程中慢慢锻炼能力,也是可以的。


4. 运营自己的产品


身边有不少程序员同事,全职或兼职做自己的产品,前几年我也和同学合作开发过一些App产品。


我个人其实很喜欢开发一款产品的过程,那段时间我每天下班回到家后,就坐到书桌前敲代码,一直写到1点也不觉得累。看到每天都有人购买我们App的会员,就觉得非常开心。


对于喜欢做产品的同学,开发和运营自己的产品,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一旦项目稳定之后,收入也是很不错的。


更多副业方向


我上面介绍的几个副业方向仅仅只是冰山一角,而且这些也是被大家尝试最多的方向,可能也是最卷的方向。


我个人目前准备尝试3自媒体和4运营自己的产品。


做自媒体的原因,我前面的文章也有写到,更多的是想分享一些东西,以输出push输入,帮助自己整理出知识体系。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能帮助到有需要的小伙伴,我也会很开心。但这个过程中,我不强求一定要涨粉一定要赚钱。


尝试运营自己产品的原因,是因为我个人很喜欢做一款产品的感觉,这个会给我带来很大的成就感。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去发现一些小众的未被满足的需求,然后想办法去满足这些需求。可能这个才是不卷,又能获得不错收益的方式。


每个人的特长和喜欢的事情都不一样,想做的擅长的事情也都不一样,如果能找到你有而别人没有的技能,那就能走上不卷的道路。


读这篇文章的你,有没有什么你有别人没有的特长呢?如果实现了财务自由,最想去做什么呢?


欢迎大家评论区交流呀~


作者:尹学姐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12969447425228860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特斯拉靠谱不靠谱 ?

去年9月底提了特斯拉modelY丐版,大半年时间开了大概8000多公里,简单总结分享一下,以答一些朋友的疑问。 首先聊聊为什么选择modelY,主要还是 个人喜好 。 具体来说分价格、用车体验两个方面。订购之前大概了解沃尔沃v90cc,奥迪a6旅行版,理想,蔚...
继续阅读 »

去年9月底提了特斯拉modelY丐版,大半年时间开了大概8000多公里,简单总结分享一下,以答一些朋友的疑问。


首先聊聊为什么选择modelY,主要还是 个人喜好


具体来说分价格、用车体验两个方面。订购之前大概了解沃尔沃v90cc,奥迪a6旅行版,理想,蔚来,比亚迪,大众等,试驾过奔驰glc,沃尔沃xc60,极氪001。现在看起来看的功课好像做的很多,但是很多品牌都是走马观花;即使是试驾,里程较短,实际上了解比较有限。这导致了买完就降价的大亏损,被市场割韭菜了。


价格当初心理价位是30~35w左右,恰逢油价高峰,所以更倾向购买电动车,降低一下日常使用成本。其实更偏爱v90cc这种旅行版小众车,但是小众车保有量比较低,二手交易折价会较高,钱包有限,只好放弃。再加上新能源的税费优惠,北京市转换燃油牌照到新能源牌照还有额外补贴。还有比较看重的一点是,国内国外车价格的差异,相对来说特斯拉在国内比国外便宜,让人感觉比较赚。


用车体验主要是平常爱好出去露营,modelY的收纳空间不错,可以带较多的装备;自己又比较懒,特斯拉的极简(廉价)风,比较容易打理,吸尘器加抹布就搞定。智能化比较适中,传统车的车机感觉较浓的安卓风,不是特别流畅,大屏也有点强加块屏硬凑的感觉;新势力呢,则是有点太浮夸了,娱乐性太多,觉得钱都花到娱乐设施上了,车主要还是开的。品牌这块呢,特斯拉争议很大,不吹不黑,作为码农还是对科技 先行者 有一些好感。铁锂比三元锂更稳定,又没有飙车的需求,所以标准版就够用了。


这半年使用起来,整体感觉还是比较满意。


先谈谈几个缺点吧。 第一是特斯拉基本没有客户服务。买完后第一周就降价了,从销售到支持专员,没有任何解释和安慰,官方也没有任何说法,感受还是很糟糕的。买车不是买股票,提车也有专员催促的,多多少少造成提前提车的预期。只能够阿Q自己,自己是原装正版,别人是打折促销货了:) 。


第二是有一些功能很鸡肋,自动辅助FSD会免费试用三个月,但是刚提车完全不熟悉,不敢使用;自动泊车,好像也不行,尝试了一次,感觉都要撞柱子,放弃后再也没有使用;语音识别准确率较低,地图不怎么好用。


第三是OTC升级略频繁,让人有不稳定的感觉。


最后是冬天里程衰减较多,大概打了 六折 吧,这应该是所有纯电的通病。


满意的地方也有一些。第一是里程,买之前对满电可以跑多远没有太了解。官网都标的CLTC工况545公里,实际拿到车才知道可以跑435公里,少了100公里。这样上班每天单程20公里,一周充一次电没有什么压力。


第二是充电时间,同样开始也了解有限。现在国网的超充很方便,速度和特斯拉的超充差不多,相反特斯拉超充价格较贵,还收超时费,一般用的不多。大概情况是100A左右直流桩,可以 50分钟从30%充到90% 。充电时间是不等比的,需要特别介绍一下,初始的10%要预热电池,最后的10%可能要防止过热,都充的较慢。交流桩则充电很慢,5个小时多,一般是夜间休息使用。之前会每周白天跑步时候使用快充(直流)一次电,现在则是晚上使用慢充(交流)一次电,据说慢充对电池较好。


第三是使用体验很很傻瓜式,拿手机上车,给电就走,中途不用换挡,自动Hold;关门就走,不用拉手刹,熄火和锁车;远光近光自动切换,雨刷也可以自动,转向灯可以自动回收。


第四是辅助驾驶在高速上帮助比较大,春节期间驾车去湖北中部,全程来回3000公里,没有轮换驾驶员,中途使用车道保持放松,并没有特别累人的感觉。


以上都是个人感受向的内容,下面简单介绍几个重点问题。


刹车问题


首先来说,特斯拉是有刹车的。普通人会看到特斯拉单踏板模式的说法,进而产生特斯拉没有刹车的印象。这不是愚人节笑话,我有次洗车的时候,旁边大姐就是这样问我的:) 我打开车窗让她看了一下。


所谓单踏板模式,是指可以使用电车油门(其实应该叫电门吧,油门叫习惯了)进行加速和减速控制,和油车的油门加速和刹车减速的逻辑有较大差别。




  • 可以看到驾驶位右侧一样有大个的刹车踏板和小个的油门踏板

  • 特斯拉很简陋,所以需要自己假装一些配件,比如手机导航支架,很怪异


单踏板模式标准说法大概叫 保持 , 可以在刹车的时候利用惯性反转电机给电池充电,从而提高里程。



这样日常使用会有两个需要适应的地方。第一个是如果有 备刹 的习惯,则需要调整。备刹是指在过路口,需要将右脚放刹车上,防止突然来的行人电动车,可以快速刹车。但是单踏板模式下,不踩油门车不走,就没法备刹车。我的应对方式是,路口减速,多观察,同时养成车辆报警就移动脚踩刹车的习惯。


第二个是停车的时候,不给油不走,而且给油走的还挺快,需要注意。


总体来说,我个人觉得,单踏板是可以适应的,适应后用起来还是不错,但是尽量别油车和电车混着开。就像安卓和苹果混着用,有时候会迷茫一下下。


至于刹不住车的问题,不在讨论范围。开车都要谨慎驾驶,车撞了还好,人受伤可受不了,生命权至上。


长途问题


电动车能够不能够跑长途?我的答案是能够,但是不多。春节期间,单程1200公里的长途,出于安全,中途都住了一晚,如果是油车按说是不需要住宿的。



高德导航可以使用新能源模式,提醒那些服务区可以进行充电补能。上图显示需要进行三次充能,每次充能按一个小时算,看起来只会比油车慢3个小时。但是这些是理论值,实际上我是充了4次,因为叠合了冬天气温低。


除了电池电量对长途有影响,还有一个重要的点是电车的工作模式。电车是高速状况下能耗偏高,低速状况下能够较低,这和油车是相反的。一般推荐是时速110比较高效,所以高速上实际跑的比油车慢。


另外就是服务区的充电状况了,目前是服务区的桩少,车也不多,大多数情况下不用排队。实际上油车有时候加油也是要排长队的。需要提前做好规划,最好副驾协助进行充电规划。


如果再让我选择跑超过1000公里的长途,我大概不会选电车了:)


能耗问题


modelY标配是435公里,这是新车满电理论状况。实际上半年后,我这里显示是433,衰减了2公里。我猜测原因除了电池衰减,应该还有胎压的关系。刚提车胎压是3.1,现在都是2.8,摩擦力增大,所以持续里程也有减少。




  • 315+118=433


从上图可以看到最近的平均能耗要比总体能耗低不少,应该是天气和日常市区行车的原因。里程的计算也是根据驾驶习惯,实时动态计算的,比如下面的能耗曲线,预测里程是368,比表现高了53公里。




  • 368-315=53


成本问题


电车基本不用怎么维护,比如不用油车常见的半年/1万公里的保养。我的近期维护清单如下, 近期看就是1年换一下滤网:



上图可以看到制动液检测的进度条有bug,实际上车机是会有bug。有发生过一次高速上车机黑屏的问题,第一次碰到吓的够呛,所以一定要多了解这个大玩具。还有一次,从延庆回城,里程能耗特别低感觉计算也不太对。


最省钱的地方就是电费。我贴了一个直流和一个交流的订单如下:



简单的说,使用公用电桩一次充电大概60,一周一次,一个月大概260块钱,平均 = 260 / ( 40*22 )三毛钱一公里。 使用公用桩都会收取服务费,如果是私桩,这一部分可以免去,还可以大大降低,大概可以达到 一毛钱一公里 , 对比油车大概是 一块钱一公里,是真省。


好了,以上就是modelY的开箱报告了,希望对选车的朋友有所帮助。 当然,电车就是未来!


作者:游戏不存在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17054630294700069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程序员IT行业,外行眼里高收入人群,内行人里的卷王

程序员 一词,在我眼里其实是贬义词。因为我的其他不是这行的亲朋友好友,你和他们说,你是一名程序员· 他们 第一刻板影响就是,秃头,肥胖,宅男,油腻,不修边幅 反正给人一种不干净,不好形象,,,,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网络上也去渲染这些,把程序员和这些联想在一起了。...
继续阅读 »

程序员 一词,在我眼里其实是贬义词。因为我的其他不是这行的亲朋友好友,你和他们说,你是一名程序员·


他们 第一刻板影响就是,秃头,肥胖,宅男,油腻,不修边幅 反正给人一种不干净,不好形象,,,,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网络上也去渲染这些,把程序员和这些联想在一起了。


回到正题,我们来聊聊,我们光鲜靓丽背后高工资。


是的作为一名程序员,在许多人的眼中,IT行业收入可能相对较高。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在这个职业领域里,我们所面对的困难和挑战也是非常的多。


持续的学习能力



程序员需要持续地学习,不断地掌握新技能。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编程语言、开发框架、工具以及平台等等,这是非常耗费精力和时间的。每次技术更新都需要我们拿出宝贵的时间,去研究、学习和应用。


尤其在公司用项目中,用到新技术需要你在一定时间熟悉并使用时候,那个时候你自己只有硬着头皮,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如果你敢和老板说不会,那,,,我是没那个胆量


高强度抗压力



ICU,猝死,996说的就是我们



我们需要经常探索和应对极具挑战性的编程问题。解决一个困难的问题可能需要我们数小时,甚至数天的时间,这需要我们付出大量的勤奋和耐心。有时候,我们会出现程序崩溃或运行缓慢的情况,当然,这种情况下我们也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诊断和解决问题,


还要保持高效率工作,同时保证项目的质量。有时候,团队需要在紧张的时间内完成特别复杂的任务,这就需要我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工作。


枯燥乏味生活


由于高强度工作,和加班,我们的业余生活可能不够丰富,社交能力也会不足


高额经济支出


程序员IT软件行业,一般都是在一线城市工作,或者新一线,二线城市,所以面临的经济支持也会比较大,


最难的就是房租支持,生活开销。


一线城市工作,钱也只能在一线城市花,有时候也是真的存不了什么钱,明明自己什么也没有额外支持干些什么,可是每月剩下的存款也没有多少


短暂职业生涯


“背负黑匣子”:程序员的工作虽然看似高薪,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承担了处理复杂技术问题的重任。


“独自快乐?”:程序员在工作中经常需要在长时间内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缺乏团队合作可能会导致孤独和焦虑。


“冰山一角的技能”:程序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技能,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技术需求,这需要不断的自我修炼和付出时间。


“猝不及防的技术变革”:程序员在处理技术问题时需要时刻保持警惕,技术日新月异,无法预测的技术变革可能会对工作带来极大的压力。


“难以理解的需求”:客户和管理层的需求往往复杂而难以理解,程序员需要积极与他们沟通,但这也会给他们带来额外的挑战和压力。


“不请自来的漏洞”:安全漏洞是程序员必须不断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这种不确认的风险可能会让程序员时刻处于焦虑状态。


“高度聚焦的任务”:程序员在处理技术问题时需要集中精力和关注度,这通常需要长时间的高度聚焦,导致他们缺乏生活平衡。


“时刻警觉”:程序员在工作中必须时刻提醒自己,保持警觉和冷静,以便快速识别和解决问题。


“枯燥重复的任务”:与那些高度专业的技术任务相比,程序员还需要完成一些枯燥重复的工作,这让他们感到无聊和疲惫。


“被误解的天才”:程序员通常被视为是天才,但是他们经常被误解、被怀疑,这可能给他们的职业带来一定的负担。


程序员IT,也是吃年轻饭的,不是说你年龄越大,就代表你资历越深。 职业焦虑30岁年龄危机 越来越年轻化


要么转行,要么深造,

Yo,这是程序员的故事

高薪却伴随着堆积如山的代码

代码缺陷层出不穷,拯救业务成了千里马

深夜里加班的钟声不停响起

与bug展开了无尽的搏斗,时间与生命的角逐

接口返回的200,可前端却丝毫未见变化

HTTP媒体类型不支持,世界一团糟

Java Spring框架调试繁琐,无尽加班真让人绝望

可哪怕压力再大,我们还是核心开发者的倡导者

应用业务需要承载,才能取得胜利的喝彩

程序员的苦工是世界最稀缺的产业

我们不妥协,用技术创意为行业注入新生命

我们坚持高质量代码的规范

纵使压力山大,我们仍能跨过这些阻碍

这是程序员的故事。

大家有什么想法和故事吗,在工作中是否也遇到了和我一样的问题


可以关注 程序员三时公众号 进行技术交流讨论


作者:程序员三时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32120266805526584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程序员增强自控力的方法

作为一名程序员,我们经常会面临工作压力和时间紧迫的情况,因此有一个好的自控力对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程序员增强自控力的方法: 1. 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时间和精力。我们可以使用日程表、任...
继续阅读 »

作为一名程序员,我们经常会面临工作压力和时间紧迫的情况,因此有一个好的自控力对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程序员增强自控力的方法:


1. 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时间和精力。我们可以使用日程表、任务清单、时间追踪工具等,来帮助我们控制时间并更有效地完成任务。


2. 掌控情绪


作为程序员,我们需要面对很多挑战和压力,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因此,掌握情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可以通过冥想、呼吸练习、运动等方法,来帮助我们保持冷静、积极和乐观的心态。


3. 管理焦虑和压力


焦虑和压力是我们常常遇到的问题之一,所以我们需要学会如何管理它们。我们可以使用放松技巧、适度锻炼、交流沟通等方法,来减轻我们的焦虑和压力。


4. 培养自律习惯


自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品质。我们可以通过设定目标、建立规律和强化自我控制等方式,来培养自律习惯。


5. 自我反思和反馈


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和反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和行为模式。我们可以使用反馈工具或与他人交流,来帮助我们成长和改进。


6. 持续学习和自我发展


程序员需要不断学习和自我发展,以保持竞争力和提升自己的技能。通过阅读书籍、参加培训、探究新技术等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持续成长,增强自我控制力。


结论


自控力是我们工作和生活中重要的的品质之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通过设定目标、掌控情绪、管理焦虑和压力、培养自律习惯、自我反思和反馈、持续学习和自我发展等方法,我们可以帮助自己增强自我控制

作者:郝学胜
来源:juejin.cn/post/7241015051661312061
能力并提高工作效率。

收起阅读 »

一位25岁普通女程序员的年中总结

前言 距离上一次的年中总结已经过去了一年,来深圳的日子也即将一年过半,看了看去年的年终总结,基本上已经全部完成,除了依然没吃胖点,反而有了两三次低血糖之外(T_T)。 工作 去年2月26上完最后一天班晚上到的深圳,3月8号来现在的公司入职(印象比较深是因为入...
继续阅读 »

前言


距离上一次的年中总结已经过去了一年,来深圳的日子也即将一年过半,看了看去年的年终总结,基本上已经全部完成,除了依然没吃胖点,反而有了两三次低血糖之外(T_T)。


image.png


工作


去年2月26上完最后一天班晚上到的深圳,3月8号来现在的公司入职(印象比较深是因为入职当天有500的女神节红包,哈哈哈)。


今年年初的时候,公司换了办公地方,再也不用过地铁转公交的日子了(^▽^),现在可以从坪洲坐8站直接到深大,通勤时间少了一点;


年后陆陆续续做了三四个公司内部用的系统,用到了一个腾讯的UI框架,使用感还不错,顺便学习了TDesign 提供了一个脚手架 tdesign-starter-cli,通过它来初始化项目,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新手不会搭建脚手架的可以做个参考)。


image.png


image.png


上个月调薪(10%),虽然没有预期的涨薪幅度高,不过涨了总比不涨好(O(∩_∩)O哈哈哈~),经过一次涨薪,也明白了这个涨薪幅度跟什么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明年年初不跳槽的话,到年中的时候能涨个15%吧,虽然不多,但是福利好,工作不多,不加班,如果明年离职,掘友们有兴趣的话,可以来找我内推(^▽^)。


学习


今年在一边工作之余,也一直有在坚持学习,当然有时候还是会摸鱼偷懒(捂嘴笑(^▽^))。




  1. 收货



    • 输出30余篇文章(不过写的水平很一般,基本上都是记录自己的学习,没有给广大掘友带来什么收货)

    • 学习了vue3

    • 学习了react(不精通)

    • 学习了react native(为了接项目挣钱)

    • 接了个小程序的项目,顺道回顾了小程序的写法(长时间不写,真的会忘记)




  2. 不足



    • 学习的vue3一直拖延重构,没有实际用到项目中去

    • react前面学着,后面忘着(记性真的差)




生活


早上一口气写完了这半年的工作和学习,到了生活这里,好像卡壳了——




  1. 吐槽


    好像没什么说的,又好像想说的很多,今年这半年,是对这慢无休止的疫情最烦闷最讨厌的半年,马上快八月了,核酸做的已经变得麻木,想必辛苦做核酸的护士们也麻木了吧,这么热的天气做的一次比一次敏捷(敷衍),从年后回到深圳,基本上一天一做,最少的时候三天要做一次。


    后来上海疫情爆发,封城,看着曾经的朋友们封城后的生活,心情五味杂陈,难以言说(此处省略500字)。


    吐槽结束,把刚刚的收起来。




  2. 平淡


    其实除了疫情,无休止的核酸,就是工作,出租屋两点一线的平淡了;趁着清明,和朋友们一起自驾游了一次,我是纯游,因为有俩司机开车,哈哈哈哈。在五一也去了一直没去的珠海玩了一趟,虽然上了外伶仃岛,被困在岛上了,但在海边,心情真的有被治愈。


    图片放到文章最后啦!




总结


曾经看到的一句话:



生活可以忙忙碌碌随大流,思想必须偷偷摸摸求上进



其实以前挺不喜欢这种生活方式的,后来发现自己也是这样的活着,还是和去年文章中一句话说的那样: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选择,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也是选择,怎么选,都有理,怎么选,都对



因为我们都在为自己想要的生活,或努力或躺平着。


接下来,还是该工作工作,该学习学习,该玩玩,该吃吃,该喝喝。


晒图



  1. 清明——潮州-南澳岛
    dcee0296084f2dd6ad8489bd2ca416f.jpg


fa2b81d23593eb83b48f18246442024.jpg


0e22613cabf1391c8ee71653afb9c0b.jpg


7413ffa236e32ab90cffd36ed6d9fed.jpg


e77b1233aa72d335cfd5e236b03a5e5.jpg
304e9e51a55173f4ff234a8e27ae0eb.jpg



  1. 五一——珠海-外伶仃岛


b705e7f1638136458d54638e7891c06.jpg


54c1fb0813c4df0e117ab323769b663.jpg


e564f7e708f55b817e0e87fb7f44f17.jpg


0f3e70a4f93e0230def4773ac5489c3.jpg


a16ec85ebee0af6bba8460459863fcd.jpg


a088d73521a1bec7e750a786305ffb1.jpg
3. 吃吃喝喝


f9f79ad3138bf3d0054f2b9bbe4f933.jpg


bdf75dd09aea6c79bce24789a157727.jpg


8feeb742aac2475e6f55e05bcce63b0.jpg

收起阅读 »

高级程序员和新手小白程序员区别你是那个等级看解决bug速度

IT入门深似海 ,程序员行业,我觉得是最难做的。加不完的班,熬不完的夜。 和产品经理,扯不清,理还乱的宿命关系 一直都在 新需求-做项目-解决问题-解决bug-新需求 好像一直都是这么一个循环。(哈哈哈)我觉得一个好的程序员,判断根本取决于,遇到生产问题和...
继续阅读 »

IT入门深似海 ,程序员行业,我觉得是最难做的。加不完的班,熬不完的夜。



和产品经理,扯不清,理还乱的宿命关系



一直都在 新需求-做项目-解决问题-解决bug-新需求

好像一直都是这么一个循环。(哈哈哈)我觉得一个好的程序员,判断根本取决于,遇到生产问题和bug,解决的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时间效率


大家平时都是怎么解决bug和问题的。


入门程序员


遇到了问题如。服务器启动不了端口8080已经被占用。会第一时间去查找百度。
然后按照百度给的各种解决方案去实操。最终在一定时间内完美解决bug。


哈哈不过我不建议使用百度搜索了。广告太多,搜索出来内容质量太差了。有时候我想去搜索一下官网。搜索了结果筛选了几页,才筛选到官网。



懂得都懂不过多,解释


初级程序员


开始会间接使用 谷歌搜索必应搜索。 我觉得谷歌在搜索内容和质量,确实是吊打某度了。你给他垂直的内容。搜索出来的内容第一页首页首条,可能就是你要的官网。


或者说是你要的答案,而且广告内垃圾内容几乎很少看到。 搜索出来内容质量也挺高不一样。


这里访问谷歌需要一些技巧, 大家可以通过这个去访问。


点击进入


当然必应搜索。也可以用至少比某度很多。


中级程序员


使用更垂直IT社区内容,进行问题站内搜索。
比如 博客园,CSDN
掘金 等IT博客内容社区网站。


相信大家,在这个时候,自己也会写技术博客,或者记录文章吧,这些IT社区,是不错选择,可以看到很多大牛,或者好的技术文章。


我觉得写博客挺重要的,不管是自己想写,还是处于记录。养成写作是一个好习惯。



  1. 是写文章时候可以提升自己学习能力和写作能力

  2. 更是巩固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内容。

  3. 也是对自己学习的一个记录,后面遇到忘记了或者同样问题可以查看

  4. 也是对自己业余时间养成一个爱好。


高级程序员


开始接触开源社区,技术论坛等,通过GitHub
isssues 或者 stack overflow
进行问题解决,和提问。


这类效率往往是最快的,直达的,


软件开发工程师


间接开始阅读源码 遇到问题第一时间,去看程序报错我信息


通过断点和本地调试自己先尝试解决。可以通过直接阅读官方文档来解决问题。


当然上面所有解决问题的手段,只是你个人能力循序渐进过程。随着你入行年限,和工作年限,你会接触越多,遇到问题,也不会和开始一样慌张,毫无头绪。


解决问题时间效率,也越来越高,会开始注重代码质量,刻意与避免一些低级bug产生


对自己会有更高的要求。


我来讲讲我目前遇到问题的解决思路大概流程。




  1. 自行本地断点调试。查看具体错误信息代码分析具体业务逻辑问题场景。一般能解决70%问题




  2. 问AI智能ChatGPT ,然后通过谷歌搜索引擎,IT技术论坛 去查询类似问题。




  3. 通过官方文档,或者github等去解决,或者直接提isssues




这里我提到了ChatGPT 我觉得ChatGPT 至少目前能基本取代我用搜索引擎时间。 效率比搜索引擎要高很多。


如果不知道如何使用的,这里我提供了免费的在线使用


点击进入


作者:程序员三时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40248679516487739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