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环信即时通讯云

环信即时通讯云

单聊、群聊、聊天室...
环信开发文档

环信开发文档

Demo体验

Demo体验

场景Demo,开箱即用
RTE开发者社区

RTE开发者社区

汇聚音视频领域技术干货,分享行业资讯
技术讨论区

技术讨论区

技术交流、答疑
资源下载

资源下载

收集了海量宝藏开发资源
iOS Library

iOS Library

不需要辛辛苦苦的去找轮子, 这里都有
Android Library

Android Library

不需要辛辛苦苦的去找轮子, 这里都有

简历中不写年龄、毕业院校、预期薪资会怎样?

无意中看到一条视频,点赞、转发量都非常高,标题是“不管你有多自信,简历中的个人信息都不要这样写”。看完之后简直有些无语,不仅哗众取宠,甚至会误导很多人。 之所以想写这篇文章,主要是分享给大家一种思维方式:如果别人说的事实或观点,只有情绪、结论,没有事实依据和推...
继续阅读 »

无意中看到一条视频,点赞、转发量都非常高,标题是“不管你有多自信,简历中的个人信息都不要这样写”。看完之后简直有些无语,不仅哗众取宠,甚至会误导很多人。


之所以想写这篇文章,主要是分享给大家一种思维方式:如果别人说的事实或观点,只有情绪、结论,没有事实依据和推导,那么这些事实和观点是不足信的,需要慎重对待。


视频的内容是这样的:“不管你有多自信,简历中的个人信息都不要这样写。1、写了期望薪资,错!2、写了户籍地址,错!3、写了学历文凭,错!4、写了离职原因,错!5、写了生日年龄,错!6、写了自我评价,错!


正确写法,只需要写姓名和手机号、邮箱及求职意向即可,简历个人信息模块的作用是让HR顺利联系到你,所有任何其他内容都不要写在这里……”


针对这条视频的内容,有两个不同的表现:第一就是分享和点赞数量还可以,都破千了;第二就是评论区很多HR和求职着提出了反对意见。


第一类反对意见是:无论求职者或HR都认为这样的简历是不合格的,如果不提供这些信息,根本没有预约面试的机会,甚至国内的招聘平台的简历模板都无法通过。第二类,反对者认为,如果不写这些信息,特别是预期薪资,会导致浪费双方的时间。


针对上述质疑,作者的回复是:”看了大家的评论,我真的震惊,大家对简历的误解是如此至深……“


仔细看完视频和评论,在视频的博主和评论者之间产生了一个信息差。博主说的”个人信息“不要写,给人了极大的误导。是个人信息栏不要写,还是完全不写呢?看评论,大多数人都理解成了完全不写。博主没有说清楚是不写,还是写在别处,这肯定是作者的锅。


本人也筛选过近千份简历,下面分享一下对这则视频中提到的内容的看法:


第一,户籍、离职原因可以不写


视频中提到的第2项和第4项的确可以不写。


户籍这一项,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不写的,只用写求职城市即可,方便筛选和推送。比如,你想求职北京或上海的工作,这个是必须有的,而你的户籍一般工作没有强制要求。但也有例外,比如财务、出纳或其他特殊岗位,出于某些原因,某些公司会要求是本地的。写不写影响没那么大。


离职原因的确如他所说的,不建议写,是整个简历中都不建议写。这个问到了再说,或者填写登记表时都会提到,很重要,要心中有准备,但没必要提前体现。


第二,期望薪资最好写上


关于期望薪资这个有两种观点,有的说可以不写,有的说最好写上。其实都有道理,但就像评论中所说:如果不写,可能面试之后,薪资相差太多,导致浪费了双方的时间。


其实,如果可以,尽量将期望薪资写上,不仅节省时间,这里还稍微有一个心理锚定效应,可以把薪资写成范围,而范围的下限是你预期的理想工资。就像讨价还价时先要一个高价,在简历中进行这么一个薪资的锚定,有助于提高最终的薪资水平。


第三,学历文凭一定要写


简历中一定要写学历文凭,如果没有,基本上是会默认为没有学历文凭的,是不会拿到面试邀约的。仔细想了一下,那则视频的像传达的意思可能是不要将学历文凭写作个人信息栏,而是单独写在教育经历栏中。但视频中没有明说,会产生极大的误导。


即便是个人信息栏,如果你的学历非常漂亮,也一定要写到个人信息栏里面,最有价值,最吸引眼球的信息,一定要提前展现。而不是放在简历的最后。


第四,年龄要写


视频中提到了年龄,这个是招聘衡量面试的重要指标,能写尽量写上。筛选简历中有一项非常重要,就是年龄、工作经历和职位是否匹配。在供大于求的市场中,如果不写年龄,为了规避风险,用人方会直接放弃掉。


前两个月在面试中,也有遇到因为年龄在30+,而在简历中不写年龄的。作为面试官,感觉是非常不好的,即便不写,在面试中也需要问,最终也需要衡量年龄与能力是否匹配的问题。


很多情况下,不写年龄,要么认为简历是不合格的,拿不到面试机会,要么拿到了面试机会,但最终只是浪费了双方的时间。


第五,自我评价


这一项与文凭一样,作者可能传达的意思是不要写在个人信息栏中,但很容易让人误解为不要写。


这块真的需要看情况,如果你的自我评价非常好,那一定要提前曝光,展现。


比如我的自我评价中会写到”全网博客访问量过千万,CSDN排名前100,出版过《xxx》《xxx》书籍……“。而这些信息一定要提前让筛选简历的人感知到,而不是写在简历的最后。


当然,如果没有特别的自我评价,只是吃苦耐劳、抗压、积极自主学习等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此时可以考虑放在简历的后面板块中,而不是放在个人信息板块中。这些主观的信息,更多是一个自我声明和积极心态的表现。


最后的小结


经过上面的分析,你会看到,并不是所有的结论都有统一的标准的。甚至这篇文章的建议也只是一种经验的总结,一个看问题的视角而已,并不能涵盖和适用所有的场景。而像原始视频中那样,没有分析,没有推导,没有数据支撑,没有对照,只有干巴巴的结论,外加的煽动情绪的配音,就更需要慎重对待了。


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自己也在想一件事:任何一个结论,都需要在特定场景下才能生效,即便是牛顿的力学定律也是如此,这才是科学和理性的思维方式。如果没有特定场景,很多结

作者:程序新视界
来源:juejin.cn/post/7268593569782054967
论往往是不成立的,甚至是有害的。

收起阅读 »

良言难劝该死鬼,居然有人觉得独立开发做三件套是件好事

没想到某个大V居然写了一篇公众号文章回应独立开发者三件套。认为无脑做大路货也好! 我其实挺烦这种清新圣母派,就是无论你做什么,反正我都不拦着,我就鼓励你 follow your heart。人生没有白走的路。口头上一百个支持,谁都不得罪,等你真吃亏了这些人就不...
继续阅读 »

Pasted Graphic.png


没想到某个大V居然写了一篇公众号文章回应独立开发者三件套。认为无脑做大路货也好!


我其实挺烦这种清新圣母派,就是无论你做什么,反正我都不拦着,我就鼓励你 follow your heart。人生没有白走的路。口头上一百个支持,谁都不得罪,等你真吃亏了这些人就不知道哪去了。


我提两个点:首先这个作者就不是干独立开发的,你就听不会游泳的人跟你讲如何游泳这靠谱吗,IT王语嫣是吧。要是你真独立开发有成绩,你这么说我也觉得多少有点信用背书。现在说这话立场就跟某些博主推荐东西一样,你买我推荐,我买我不买。哪天他要是自己下场做笔记我也服。


其次他的观点就是反正做出来就是成功。你还好意思问别人怎么定义成功,你这成功定义的,既然我做什么都是成功,我为什么要做大路货,我做其他也算是成功。既然第一款做笔记失败概率大,不还是要面临到底我要做什么问题吗。既然都是做,为什么不做点有趣的东西



但是我要补充说明一个观点,独立开发起步雷区里是没有番茄钟的。番茄钟还是挺新手友好的。



这就是我讽刺做这些是独立开发死亡加速三件套的原因,因为独立开发的真正内核是独创性。独创性可以是不赚钱的,可以是小众的,可以是无用但有趣的,但是不应该是我脑子一热没想法我跟风做一个。既然要做独立开发,就不能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最关键的产品定位你跳过不考虑就是捡芝麻丢西瓜。问题的核心不是做不做三件套,是你有没有想好产品的差异化是什么,能不能通过差异化获得产品的定价权,而不是做另外一个xx。


良言难劝该死鬼,以上的言论是我糊涂了。我觉得做笔记、做记账光明是前途的,做出来就很厉害了。世界上虽然有很多记账了,但是说不定就缺你这个记账。做你想做的,just do it!


作者:独立开花卓富贵
来源:juejin.cn/post/7268896098827403301

收起阅读 »

一个上午,我明白了,为什么总说人挣不到认知以外的钱

你好,我是刘卡卡,94年的大厂奶爸程序员,探索副业中 01 接下来,以我昨天上午的一段经历,分析下为什么我挣不到认知以外的钱 在上班的路上,我在微信的订阅号推荐里面看到了这张图,当时我的想法是:这东西阅读量好高噢,不过养老金和目前的我没什么关系。于是,我就划过...
继续阅读 »

你好,我是刘卡卡,94年的大厂奶爸程序员,探索副业中


01


接下来,以我昨天上午的一段经历,分析下为什么我挣不到认知以外的钱


在上班的路上,我在微信的订阅号推荐里面看到了这张图,当时我的想法是:这东西阅读量好高噢,不过养老金和目前的我没什么关系。于是,我就划过去了。




(读者可以先停5s 思考下,假设是你看到这张图,会有什么想法)



02


当我坐上工位后,我看到我参加的社群里也有有发了上图,并附上了一段文字:


“养老金类型的公众号容易出爆文。


小白玩转职场这个号,篇篇10w+,而且这并不是一个做了很久的老号,而是今年5月才注册不久的号。 之前这个号刚做的时候是往职场方向发展,所以取名叫小白玩转职场,但是发了一阵后数据不是很好于是就换风格做了养老金的内容。


换到养老金赛道后就几乎篇篇10w+。 这些内容一般从官方网站找就好,选一些内容再加上自己想法稍微改下,或者直接通过Chatgpt辅助,写好标题就行”。


同时,文字下面有社群圈友留下评论说:“这是个好方向啊,虽然公众号文章已经同质化很严重了,但可以往视频号、带货等方向发展”。



读者可以先停5s 思考下,假设是你看到这段文字,会有什么想法。如果你不知道公众号赚钱的模式,那你大概率看不出这段话中的赚钱信息的



我想了想,对噢,确实可以挣到钱,于是将这则信息发到了程序员副业交流的微信群里。



然后,就有群友在交流:“他这是转载还是什么,不可能自己天天写吧”,“这种怎么冷启动呢,不会全靠搜索吧,“做他这种类型的公众号挺多吧,怎么做到每篇10w的”



有没有发现,这3个问题都是关注的怎么做的问题?怎么写的,怎么启动的,怎么每篇10w。


这就是我们大部分人的认知习惯,看到一个信息或别人赚钱的点子后,我们大部分人习惯去思考别人是如何做到的,是不是真的,自己可不可以做到。


可一般来说,我们当下的认知是有限的,大概率是想不出完整的答案的的,想不出来以后,然后就会觉得这个事情有点假,很难或者不适合。从而就错过这条信息了。



我当时觉得就觉得可能大部分群友会错过这则信息了,于是,在群里发了下面这段话


“分享一个点子后


首先去看下点子背后的商业变现机会,如带货/流量主/涨粉/等一系列


而后,才去考虑执行的问题,执行的话


1、首先肯定要对公众号流量主的项目流程进行熟悉


2、对标模仿,可以去把这个公众号的内容全看一看,看看别人为什么起号


3、做出差异化内容。”


发完后还有点小激动(嗯,我又秀了波自己的认知)。可到中午饭点,我发现我还是的认知太低了。


03


在中午吃饭时,我看到亦仁(生财有术的老大)发了这段内容



我被这段话震撼到了,我发现我现在的思考习惯,还是只停留在最表面的看山是山的地步。


我仅仅看到了这张图流量大,没有去思考它为什么这么大流量?



因为他通过精心制作的文章,为老年用户介绍了养老金的方方面面,所以,才会有流量


简单说,因为他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同样,我也没有思考还有没有其他产品可以满足用户的这个需求,我仅仅是停留在了视频号和公众号这两个产品砂锅。



只要满足用户需求,就不只有一个产品形态,对于养老金这个信息,我们可以做直播,做课程,做工具,做咨询,做1对1私聊的。这么看,就能有无数的可能



同时,我想到了要做差异化,但没有想到要通过关键字挖掘,去挖掘长尾词。



而亦仁,则直接就挖掘了百万关键字,并无偿分享了。



这才知道,什么叫做看山不是山了。


之前知道了要从“需求 流量 营销 变现”的角度去看待信息,也知道“需求为王”的概念。


可我看到这则信息时,还是没有考虑到需求这一层,更没有形成完整的闭环思路。


因此,以后要在看到这些信息时,去刻意练习“需求 流量 营销 变现”这个武器库,去关注他用什么产品,解决了用户什么需求,从哪里获取到的流量的,怎么做营销的,怎么做变现的。


04


于是,我就把这些思考过程也同样分享到了群里。


接着,下午我就看到有群友在自己的公众号发了篇和养老金相关的文章,虽然文章看上去很粗糙,但至少是起步了。


同时,我也建了个项目交流群,方便感兴趣的小伙伴交流进步(一群人走的更远)


不过我觉得在起步之前,也至少得花一两天时间去调研下,去评估这个需求有哪些地方自己可以切入进去,值不值得切入,能切入的话,怎么切入。


对了,可能你会关心我写了这么多,自己有没有做养老金相关的?


我暂时还没有,因为我目前关心的领域还在出海工具和个人IP上。

作者:刘卡卡
来源:juejin.cn/post/7268590610189418533

收起阅读 »

关于晋升的一点思考

晋升是一个极好的自我review的机会,不,应该是最好,而且没有之一。 晋升是最好的自我review的一次机会,不管有没有晋升成功,只要参加了晋升,认真准备过PPT,就已经包赚不赔了。 总的来说,晋升的准备工作充分体现出了——功夫在平时。平时要是没有两把刷子,...
继续阅读 »

晋升是一个极好的自我review的机会,不,应该是最好,而且没有之一。

晋升是最好的自我review的一次机会,不管有没有晋升成功,只要参加了晋升,认真准备过PPT,就已经包赚不赔了。


总的来说,晋升的准备工作充分体现出了——功夫在平时。平时要是没有两把刷子,光靠答辩准备的一两个月,是绝无可能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合格的候选人的。

下面整体剖析一下自己在整个准备过程中的观察、思考、判断、以及做的事情和拿到的结果。


准备工作


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并不是动手写PPT,而是搜集信息,花了几天在家把网上能找到的所有关于晋升答辩的文章和资料全撸了一遍,做了梳理和总结。


明确了以下几点:

  • 晋升是在做什么
  • 评委在看什么
  • 候选人要准备什么
  • 评判的标准是什么
  • 常见的坑有哪些

首先要建立起来的,是自己对整个晋升的理解,形成自己的判断。后面才好开展正式的工作。



写PPT


然后开始进入漫长而又煎熬的PPT准备期,PPT的准备又分为四个子过程,并且会不断迭代进行。写成伪代码就是下面这个样子。

do {
确认思路框架;
填充内容细节;
模拟答辩;
获取意见并判断是否还需要修改;
} while(你觉得还没定稿);

我的PPT迭代了n版,来来回回折腾了很多次,思路骨架改了4次,其中后面三次均是在准备的后半段完成的,而最后一次结构大改是在最后一周完成的。这让我深深的觉得前面准备的1个月很多都是无用功。


迭代,迭代,还是迭代


在筹备的过程中,有一个理念是我坚持和期望达到的,这个原则就是OODA loop ( Boyd cycle)


OODA循环是美军在空战中发展出来的对敌理论,以美军空军上校 John Boyd 为首的飞行员在空战中驾驶速度慢火力差的F-86军刀,以1:10的击落比完胜性能火力俱佳的苏联米格-15。而Boyd上校总结的结论就是,不是要绝对速度快,而是要比对手更快的完成OODA循环


而所谓的OODA循环,就是指 observe(观察)–orient(定位)–decide(决策)–act(执行) 的循环,是不是很熟悉,这不就是互联网的快速迭代的思想雏形嘛。


相关阅读 what is OODA loop

wiki.mbalib.com/wiki/包以德循环 (from 智库百科)

en.wikipedia.org/wiki/OODA_l… (from Wikipedia)


看看下图,PPT应该像第二排那样迭代,先把框架确定下来,然后找老板或其他有经验的人对焦,框架确定了以后再填充细节。如果一开始填充细节(像第一排那样),那么很有可能越改越乱,最后一刻还在改PPT。


btw,这套理论对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大部分事情都适用。


一个信息论的最新研究成果


我发现,程序员(也有可能是大部分人)有一个倾向,就是show肌肉。明明很简单明了的事情,非要搞得搞深莫测,明明清晰简洁的架构,非要画成“豆腐宴”。


晋升述职核心就在做一件事,把我牛逼的经历告诉评委,并让他们相信我牛逼。


所以,我应该把各种牛逼的东西都堆到PPT里,甚至把那些其实一般的东西包装的很牛逼,没错吧?


错。


这里面起到关键作用的是 “让他们相信我牛逼” ,而不是“把我牛逼的故事告诉评委”。简单的增大的输出功率是不够的,我要确保评委能听进去并且听懂我说的东西,先保证听众能有效接收,再在此基础上,让听众听的爽。


How?


公式:喜欢 = 熟悉 + 意外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上面的公式说的就是旧信息和新信息之间要搭配起来。那么这个搭配的配比应该是多少呢?


这个配比是15.87% ——《科学美国人》


也就是说,你的内容要有85%是别人熟悉的,另外15%是能让别人意外的,这样就能达到最佳的学习/理解效果。这同样适用于心流、游戏设计、神经网络训练。所以,拿捏好这个度,别把你的PPT弄的太高端(不知所云),也别搞的太土味(不过尔尔)。


能够否定自己,是一种能力


我审视自己的时候发现,很多时候,我还保留一张PPT或是还持续的花心思做一件事情,仅仅是因为——舍不得。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的大脑很容易陷入“逻辑自洽”中,然后越想越对,越想越兴奋。


千万记得,沉没成本不是成本,经济学里成本的定义是放弃了的最大价值,它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概念,不面向过去。


能够否定和推翻自己,不留恋于过去的“成就” ,可以帮助你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我一开始对好几页PPT依依不舍,觉得自己做的特牛逼。但是后来,这些PPT全被我删了,因为它们只顾着自己牛逼,但是对整体的价值却不大,甚至拖沓。


Punchline


Punchline很重要,这点我觉得做的好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的做到了。想想,当你吧啦吧啦讲的时候,评委很容易掉线的,如果你没有一些点睛之笔来高亮你的成果和亮点的话,别人可能就糊里糊涂的听完了。然后呢,他只能通过不断的问问题来挖掘你的亮点了。


练习演讲


经过几番迭代以后,PPT可以基本定稿,这个时候就进入下一个步骤,试讲。


可以说,演讲几乎是所有一线程序员的短板,很多码农兄弟们陪电脑睡的多了,连“人话”有时候都讲不利索了。我想这都要怪Linus Torvalds的那句


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


我个人的经验看来,虽然成为演讲大师长路漫漫不可及,但初级的演讲技巧其实是一个可以快速习得的技能,找到几个关键点,花几天时间好好练几遍就可以了,演讲要注意的点主要就是三方面:

  • 形象(肢体语言、着装等)
  • 声音(语速、语调、音量等)
  • 文字(逻辑、关键点等)


演讲这块,我其实也不算擅长,我把仅有的库存拿出来分享。


牢记表达的初衷


我们演讲表达,本质上是一个一对多的通信过程,核心的目标是让评委或听众能尽可能多的接受到我们传达的信息


很多程序员同学不善于表达,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我们只管吧啦吧啦的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完,而完全不关心听众是否听进去了。


讲内容太多


述职汇报是一个提炼的过程,你可能做了很多事情,但是最终只会挑选一两件最有代表性的事情来展现你的能力。有些同学,生怕不能体现自己的又快又猛又持久,在PPT里塞了太多东西,然后又讲不完,所以只能提高语速,或者囫囵吞枣、草草了事。


如果能牢记表达的初衷,就不应该讲太多东西,因为听众接收信息的带宽是有限的,超出接收能力的部分,只会转化成噪声,反而为你的表达减分。


过度粉饰或浮夸


为了彰显自己的过人之处,有时候会自觉或不自觉的把不是你的工作也表达出来,并没有表明哪些是自己做的,哪些是别人做的。一旦被评委识破(他本身了解,或问问题给问出来了),那将会让你陈述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此外,也表达的时候也不要过分的浮夸或张扬,一定的抑扬顿挫是加分的,但过度浮夸会让人反感。


注意衔接


作为一个演讲者,演讲的逻辑一定要非常非常清晰,让别人能很清晰明了的get到你的核心思路。所以在演讲的时候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衔接,给听众建设心理预期:我大概会讲什么,围绕着什么展开,分为几个部分等等。为什么我要强调这个点呢,因为我们在演讲的时候,很容易忽略听众的感受,我自己心里有清楚的逻辑,但是表达的时候却很混乱,让人一脸懵逼。


热情


在讲述功能或亮点的时候,需要拿出自己的热情和兴奋,只有激动人心的演讲,才能抓住听众。还记得上面那个分布图吗?形象和声音的占比达到93%,也就是说,你自信满满、热情洋溢的说“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也能打动听众。


第一印象


这个大家都知道,就是人在最初形成的印象会对以后的评价产生影响 。

这是人脑在百万年进化后的机制,可以帮助大脑快速判断风险和节省能耗——《思考,快与慢》

评委会刻意避免,但是人是拗不过基因的,前五分钟至关重要,有经验的评委听5分钟就能判断候选人的水平,一定要想办法show出你的与众不同。可以靠你精心排版的PPT,也可以靠你清晰的演讲,甚至可以靠一些小 trick(切勿生搬硬套)。


准备问题


当PPT准备完,演讲也练好了以后,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没几天了。这个时候要进入最核心关键的环节,准备问题。


关于Q&A环节,我的判断是,PPT和演讲大家都会精心准备,发挥正常的话都不会太差。这就好像高考里的语文,拉不开差距,顶多也就十几分吧。而Q&A环节,则是理综,优秀的和糟糕的能拉开50分的差距,直接决定总分。千万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问题准备我包含了这几个模块:

  • 业务:业务方向,业务规划,核心业务的理解,你做的事情和业务的关系,B类C类的差异等
  • 技术:技术难点,技术亮点,技术选型,技术方案的细节,技术规划,代码等
  • 数据:核心的业务数据,核心的技术指标,数据反映了什么等等
  • 团队:项目管理经验,团队管理经验
  • 个人:个人特色,个人规划,自己的反思等等

其中业务、技术和数据这三块是最重要的,需要花80%的精力去准备。我问题准备大概花了3天时间,整体还是比较紧张的。准备问题的时候,明显的感觉到自己平时的知识储备还不太够,对大业务方向的思考还不透彻,对某些技术细节的把控也还不够到位。老话怎么说的来着,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准备问题需要全面,不能有系统性的遗漏。比如缺少了业务理解或竞品分析等。


在回答问题上,也有一些要点需要注意:


听清楚再回答


问题回答的环节,很多人会紧张,特别是一两道问题回答的不够好,或气氛比较尴尬的时候,容易大脑短路。这个时候,评委反复问你一个问题或不断追问,而自己却觉得“我说的很清楚了呀,他还没明白吗”。我见过或听说过很多这样的案例,所以这应该是时有发生的。


为了避免自己也踩坑,我给自己定下了要求,一定要听清楚问题,特别是问题背后的问题。如果觉得不清楚,就反问评委进行doubel check。并且在回答的过程中,要关注评委的反映,去确认自己是否答到点子上了。


问题背后的问题


评委的问题不是天马行空瞎问的,问题的背后是在考察候选人的某项素质,通过问题来验证或挖掘候选人的亮点。这些考察的点都是公开的,在Job Model上都有。


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候选人,应当能识别出评委想考察你的点。找到问题背后的问题,再展开回答,效果会比单纯的挤牙膏来的好。


逻辑自洽、简洁明了


一个好的回答应该是逻辑自洽的。这里我用逻辑自洽,其实想说的是你的答案不一定要完全“正确”(其实往往也没有标准答案),但是一定不能自相矛盾,不能有明显的逻辑漏洞。大部分时候,评委不是在追求正确答案,而是在考察你有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当然,这种思考和见解几乎都是靠平时积累出来的,很难临时抱佛脚。


此外,当你把逻辑捋顺了以后,简洁明了的讲出来就好了,我个人是非常喜欢能把复杂问题变简单的人的。一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核心在那里,关键的几点是什么,前置条件和依赖是什么,需要用什么手段和资源去解决。当你把这些东西条分缕析的讲明白以后,不用再多啰嗦一句,任何人都能看出你的牛逼了。


其他


心态调整


我的心态经历过过山车般的起伏,可以看到



在最痛苦最难受的时候,如果身边有个人能理解你陪伴你,即使他们帮不上什么忙,也是莫大的宽慰。如果没有这样的人,那只能学会自己拥抱自己,自己激励自己了。


所以,平时对自己的亲人好一点,对朋友们好一点,他们绝对是你人生里最大的财富。


关于评委


我从一开始就一直觉得评委是对手,是来挑战你的,对你的汇报进行证伪。我一直把晋升答辩当作一场battle来看待,直到进入考场的那一刻,我还在心理暗示,go and fight with ths giants。


但真实的经历以后,感觉评委更多的时候并不是站在你的对立面。评委试图通过面试找到你的一些闪光点,从而论证你有能力晋升到下一个level。从这个角度来讲,评委不但不是“敌人”,更像是友军一般,给你输送弹药(话题)。


一些教训

  • 一定要给自己设置deadline,并严格执行它。如果自我push的能力不强,就把你的deadline公开出来,让老板帮你监督。

  • 自己先有思考和判断,再广开言路,不要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 坚持OODA,前期千万不要扣细节。这个时候老板和同事是你的资源,尽管去打扰他们吧,后面也就是一两顿饭的事情。


附件


前期调研



参考文章


知乎


作者:酒红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40805459288162360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公司没钱了,工资发不出来,作为员工怎么办?

公司没钱了,工资发不出来,作为员工怎么办? 现在大环境不好,很多公司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果公司真的有现金流还好,如果没有,还等着客户回款。那么就有点难办了。很多公司会采取延期发工资,先发80%、50%工资这样的操作。 员工遇到这种情况,无非以下几种选择。 认...
继续阅读 »

公司没钱了,工资发不出来,作为员工怎么办?


现在大环境不好,很多公司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果公司真的有现金流还好,如果没有,还等着客户回款。那么就有点难办了。很多公司会采取延期发工资,先发80%、50%工资这样的操作。


员工遇到这种情况,无非以下几种选择。



  1. 认同公司的决策,愿意跟公司共同进退。

  2. 不认同公司的决策,我要离职。

  3. 不认同公司的决策,但感觉自己反对也没用。所以嘴上先答应,事后会准备去找新的工作机会。

  4. 不认同公司的决策,我也不主动离职。准备跟公司battle,”你们这么做是不合法滴“


你可以代入这个场景看看自己是哪一类。首先由于每个人遇到的真实情况不一样,所以所有的选择只有适合自己的,并没有对错之分。


我自己的应对思路是,抛开存量,看增量。存量就是我在公司多少多少年了,公司开除我要给我N+1的补偿。公司之前对我特别特别好,老板对我有知遇之恩等等。你就当做自己已经不在公司了,现在公司给你发了offer,现在的你是否愿意接受公司开给你的条件?如果愿意,那么你可以选择方案一。如果不愿意,那么你就可以选择方案三。现在这环境,骑驴找马,否则离职后还要自己交社保。还不如先苟着。


为什么不选择方案四?因为不值得,如果公司属于违法操作,你先苟着,后面离职后还是可以找劳动局仲裁的。这样既不耽误你换工作,也不耽误你要赔偿。如果公司是正规操作,那么闹腾也没用,白浪费自己的时间。


离职赔偿还是比较清晰明确的,如果是散伙那可能会牵扯到更多利益。我自己的经验是,不能什么都想着要。当最优解挺难获得的时候,拿个次优解也可以。当然,不管你选择的哪个,我都有一个建议。那就是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在职期间,还是要把事情干好的,用心并不全是为了公司,更多是为了自己。人生最大的投资是投资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哪怕公司没有事情安排给你做,也要学会自己找事情做。


如果公司后面没钱了,欠的工资还拿得到吗?


我们作为员工是很难知道公司财务状况的,所以出了这样的事就直接去仲裁,最好是跟同事凑齐十个人去,据说会优先处理。公司如果还要做生意,一般会在仲裁前选择和解,大概是分几个月归还欠款。如果公司不管,那么仲裁后,会冻结公司公账。但有没有钱就看情况了。


如果公司账上没钱且股东已经实缴了股本金,那么公司是可以直接破产清算的。公司破产得话,基本上欠员工的钱就没有了。如果没有实缴,那么

作者:石云升
来源:juejin.cn/post/7156242740034928671
股东还需要按照股份比例偿还债务。

收起阅读 »

兄弟,不要试图在业务代码中炫技。

你好呀,我是歪歪。 最近项目迭代非常密集,导致组里面的同事都在同一个微服务里面进行不同需求的迭代开发。 由于我们的代码提交规则规定,提交代码必须有一个 review 环节,所以有时候我会去仔细看同事提交的代码,但是有一说一,绝大部分情况下我没有仔细的去看,只是...
继续阅读 »

你好呀,我是歪歪。


最近项目迭代非常密集,导致组里面的同事都在同一个微服务里面进行不同需求的迭代开发。


由于我们的代码提交规则规定,提交代码必须有一个 review 环节,所以有时候我会去仔细看同事提交的代码,但是有一说一,绝大部分情况下我没有仔细的去看,只是草草的瞟上几眼,就点击了通过。


其实我之前也会非常仔细的去看的,但是不得不说这个 review 的过程真的会占据比较多的时间,在需求不密集的时候做起来没有问题。


但是一旦任务在手上堆起来了,就很难去仔细 review 别人的代码了,分身乏术。


去年有一段时间就是忙的飞起,多线程并发需求迭代,别人提交代码之后,我就是无脑点通过。


我并没有核对最终落地的代码和我最初的设计方案是否匹配,而且由于代码不是我开发的,我甚至没有看过,等出了问题,排查问题的时候我再去找代码,就发现根本不知道写在哪里的。


方案设计和代码落地之间的断层,这样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我后期完全失去了对服务的掌握。


每天都担心,生怕出线上问题。但是每天也不知道哪个地方会出现问题,就很恼火。


对每一次我点进 review 通过的代码负责,这是我写进年度计划的一句话。


所以,今年为了避免这个现象的再次出现,在同事对一个完整的功能点提交之后,即使再忙,我自己会花时间仔细去 review 一次对应的代码,然后拿着我看完之后记录的问题再去找对应的同事给我答疑,确保我们至少在业务逻辑的理解上是一致的。


通过这个方式,我又重新掌握了主动权。


在这个过程中还暴露出一个问题,各个开发同事的编码风格各异,经常可以闻到一些代码的“坏味道”。


比如,我见过一个新增操作,所有的逻辑都在一个 controller 里面,没有所谓的 biz 层、service 层、dao 层,一把梭直接把 mapper 注入到了 controller 里面,在一个方法里面从数据校验到数据库交互全部包圆了。


功能能用吗?


能用。


但是我们常常提到的一个词是“技术含量”。


这样代码是有“技术含量”的代码吗?


我觉得可以说是毫无技术含量了,就是偷懒了,觉得怎么方便就怎么来了。


那如果我要基于对于这一段代码继续开发新功能,我能做什么呢?


我无能为力,原来的代码实在不想去动。


我只能保证在这堆“屎山”上,我新写出来的代码是干净的、清晰的,不继续往里面扔垃圾。


我读过一本书叫做《代码整洁之道》,里面有一个规则叫做“童子军军规”。


军规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让营地比你来时更干净。


类比到代码上其实就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比如只是改好一个变量名、拆分一个有点过长的函数、消除一点点重复代码,清理一个嵌套 if 语句...


这是让项目代码随着时间流逝而越变越好的最简单的做法,持续改进也是专业性的内在组成部分。


我觉得我对于这一点“规则”落实的还是挺好的,看到一些不是我写的,但是我觉得可以有更好的写法时,而且改动起来非常简单,不影响核心功能的时候,我会主动去改一下。


我能保证的是,这段代码在经过我之后,我没有让它更加混乱。


把一段混乱的代码,拆分的清晰起来,再后来的人愿意按照你的结构继续往下写,或者继续改进。


你说这是在写“有技术含量”的代码吗?


我觉得不是。


但是,我觉得这应该是在追求写“有技术含量”的代码之前,必须要具备的一个能力。而且是比写出“有技术含量”的代码更加重要的一个基础能力。


先不说代码优雅的事儿了,至少得让代码整体看起来不混乱。


一个人维护一个项目,想要把代码搞优雅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如果是好几个人一起维护就有点不好做了。


只有大家相互磨合,最后慢慢的形成好的、较为统一风格。


所以我最近也是持续在找一些关于代码风格、代码规范、代码重构这方面的好的资料在组分享,总是能慢慢有所改变的。


比如这周,我就找到了“京东云开发者”的一篇文章:



《让代码优雅起来:记一次代码微重构实践 | 京东云技术团队》

juejin.cn/post/725714…



在这篇文章里面,作者给到了一个完整的关于代码重构的示例。


把一个功能代码,从这样冗长臃肿的代码:



最终拆分为了三个类,每个类各司其职。


这个类只是负责组装对象:



金额计算拆分到了枚举类里面去:




这才是符合面向对象编程的思想。


这部分代码具体是干啥的,以及重构前后的代码是怎么样的,如果你感兴趣可以自己打开链接看一下。


我这边主要还是赞同作者的一个观点:不要觉得重构前的代码每次修改也就肉眼可见的几个地方,没必要在这上面花费时间。


其实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的,大家写代码的时候都想要追求技术含量,追求优雅性,这就是一个体现的地方,为什么不改呢?


但是我还得补充一句,结合个人截至目前有限的职业生涯和工作经验来说,我有一点小小的体会:



写业务代码,代码可读性的优先级甚至比代码写的优雅、写的有技术含量更高,且高的多。不要试图在业务代码中炫技。



我前面分享的“记一次代码微重构实践”文章的最后也列举了两个引用的地方,我也放在这里,共勉之。


软件工程中的“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指的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如果存在低质量的代码或设计,如果不及时修复,就会导致其他开发人员也采用同样的低质量方案。这会逐渐升级到更严重的问题,导致软件系统变得难以维护、扩展和改进。因此,在软件开发中,及时解决问题和保持代码质量非常重要,以避免破窗效应对于整个项目造成的负面影响。



同时看看 Martin Fowler 在《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一书中对重构的部分解释:



重构的每个步骤都很简单,甚至显得有些过于简单:你只需要把某个字段从一个类移到另一个类,把某些代码从一个函数拉出来构成另一个函数,或是在继承体系中把某些代码推上推下就行了。但是,聚沙成塔,这些小小的修改累积起来就可以根本改善设计质

作者:why技术
来源:juejin.cn/post/7268183236740317225
量。


收起阅读 »

前段时间面试了一些人,有这些槽点跟大家说说

大家好,我是拭心。 前段时间组里有岗位招人,花了些时间面试,趁着周末把过程中的感悟和槽点总结成文和大家讲讲。 简历书写和自我介绍 今年的竞争很激烈:找工作的人数量比去年多、平均质量比去年高。裸辞的慎重,要做好和好学校、有大厂经历人竞争的准备 去年工...
继续阅读 »

大家好,我是拭心。


前段时间组里有岗位招人,花了些时间面试,趁着周末把过程中的感悟和槽点总结成文和大家讲讲。


image.png


简历书写和自我介绍



  1. 今年的竞争很激烈:找工作的人数量比去年多、平均质量比去年高。裸辞的慎重,要做好和好学校、有大厂经历人竞争的准备


image.png




  1. 去年工作经历都是小公司的还有几个进了面试,今年基本没有,在 HR 第一关就被刷掉了




  2. 这种情况的,一定要走内推,让内推的人跟 HR 打个招呼:这人技术不错,让用人部门看看符不符合要求




  3. 用人部门筛简历也看学历经历,但更关注这几点:过去做了什么项目、项目经验和岗位对不对口、项目的复杂度怎么样、用到的技术栈如何、他在里面是什么角色




  4. 如果项目经历不太出彩,简历上可以补充些学习博客、GitHub,有这两点的简历我都会点开仔细查看,印象分会好很多




  5. 现在基本都视频面试,面试的时候一定要找个安静的环境、体态认真的回答。最好别用手机,否则会让人觉得不尊重!




  6. 我面过两个神人,一个在马路上边走边视频;另一个聊着聊着进了卫生间,坐在马桶上和我讲话(别问我怎么知道在卫生间的,他努力的声音太大了。。。)




  7. 自我介绍要自然一点,别像背课文一样好吗亲。面试官不是考你背诵,是想多了解你一点,就当普通聊天一样自然点




  8. 介绍的时候不要过于细节,讲重点、结果、数据,细节等问了再说




  9. 准备介绍语的时候问问自己,别人可以得到什么有用的信息、亮点能不能让对方快速 get 到




  10. 实在不知道怎么介绍,翻上去看第 4 点和第 5 点




  11. 出于各种原因,很多面试官在面试前没看过你的简历,在你做自我介绍时,他们也在一心二用 快速地浏览你的简历。所以你的自我介绍最好有吸引人的点,否则很容易被忽略




  12. 你可以这样审视自己的简历和自我介绍:


    a. 整体:是否能清晰的介绍你的学历、工作经历和技能擅长点


    b. 工作经历:是否有可以证明你有能力、有结果的案例,能否从中看出你的能力和思考


    c. 技能擅长点:是否有岗位需要的大部分技能,是否有匹配工作年限的复杂能力,是否有区别于其他人的突出点




面试问题


image.png




  1. 根据公司规模、岗位级别、面试轮数和面试官风格,面试的问题各有不同,我们可以把它们简单归类为:项目经历、技能知识点和软素质




  2. 一般公司至少有两轮技术面试 + HR 面试,第一轮面试官由比岗位略高一级的人担任,第二轮面试官由用人部门领导担任




  3. 不同轮数考察侧重点不同。第一轮面试主要确认简历真实性和基础技术能力,所以主要会围绕项目经历和技能知识点;第二轮面试则要确认这个人是否适合岗位、团队,所以更偏重过往经历和软素质




项目经历


项目经历就是我们过往做过的项目。


项目经历是最能体现一个程序员能力的部分,因此面试里大部分时间都在聊这个。


有朋友可能会说:胡说,为什么我的面试大部分时候都是八股文呢?


大部分都是八股文有两种可能:要么是初级岗位、要么是你的经历没什么好问的。哦还有第三种可能,面试官不知道问什么,从网上搜的题。


image.png


在项目经历上,面试者常见的问题有这些:



  1. 不重要的经历占比过多(比如刚毕业的时候做的简单项目花了半页纸)

  2. 经历普通,没有什么亮点(比如都是不知名项目,项目周期短、复杂度低)

  3. 都是同质化的经历,看不出有成长和沉淀(比如都是 CRUD、if visible else gone)


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我们没有从面试官的角度思考,不知道面试的时候对方都关注什么。


在看面试者的项目经历时,面试官主要关注这三点:


1. 之前做的项目有没有难度


2. 项目经验和当前岗位需要的是否匹配


3. 经过这些项目,这个人的能力有哪些成长


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和准备面试时,可以这样做:



  1. 工作时有意识地选择更有复杂度的,虽然可能花的时间更多,但对自己的简历和以后发展都有好处

  2. 主动去解决项目里的问题,解决问题是能力提升的快车道,解决的问题越多、能力会越强

  3. 解决典型的问题后,及时思考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如何解决同一类问题、沉淀为文章、记录到简历,这些都是你的亮点

  4. 经常复盘,除了公司要求的复盘,更要做自己的复盘,复盘这段时间里有没有成长

  5. 简历上,要凸显自己在项目面试的挑战、解决的问题,写出自己如何解决的、用到什么技术方案

  6. 投简历时,根据对方业务类型和岗位要求,适当的调整项目经历里的重点,突出匹配的部分

  7. 面试时,要强调自己在项目里的取得的成果、在其中的角色、得到什么可复制的经验


技能知识点


技能知识点就是我们掌握的编程语言、技术框架和工具。


相较于项目经历,技能知识点更关键,因为它决定了面试者是否能够胜任岗位。


image.png


在技能知识点方面,面试者常见的问题有这些:



  1. 不胜任岗位:基础不扎实,不熟悉常用库的原理

  2. 技术不对口:没有岗位需要的领域技术

  3. 技术过剩:能力远远超出岗位要求


第一种情况就是我们常说的“技术不行”。很多人仅仅在工作里遇到不会的才学习,工作多年也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面试的时候很容易被基础知识点问倒,还给自己找理由说“我是高级开发还问这么细节的,面试官只会八股文”。框架也是浅尝辄止,会用就不再深入学了,这在面试的时候也很容易被问住。


第二种情况,是岗位工作内容属于细分领域,但面试者不具备这方面的经验,比如音视频、跨端等。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需要打造自己的细分领域技能,最好有一个擅长的方向,越早越好。


第三种情况简单的来说就是“太贵了”。有时候一些资深点的开发面试被挂掉,并不是因为你的能力有问题,而是因为岗位的预算有限。大部分业务需求都是增删改查和界面展示,并不需要多复杂的经验。这种情况下,要么再去看看更高级的岗位,要么降低预期。


在我面试的人里,通过面试的都有这些特点:



  1. 技术扎实:不仅仅基础好,还有深度

  2. 解决过复杂的问题:项目经验里除了完成业务需求,也有做一些有挑战的事


有些人的简历上只写项目经历不写技能知识点,对此我是反对的,这样做增加了面试官了解你的成本。问项目经历的目的还是想确认你有什么能力,为什么不直接明了的写清楚呢?


软素质


这里的「软素质」指面试时考察的、技术以外的点。


程序员的日常工作里,除了写代码还需要做这些事:



  1. 理解业务的重点和不同需求的核心点,和其他同事协作完成

  2. 从技术角度,对需求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反馈给其他人

  3. 负责某个具体的业务/方向,成为这个方面所有问题的处理者


image.png


因此,面试官或者 HR 还会考察这些点,以确保面试者具备完成以上事情的能力:



  1. 理解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2. 业务能力

  3. 稳定性


第一点是指面试者理解问题和讲清楚答案的能力。遇到过一些面试者,面试的时候过于紧张,讲话都讲不清楚,这种就让人担心“会不会是个社恐”、“工作里该不会也这样说不清楚吧”;还有的人爱抢答,问题都没听明白就开始抢答,让人怀疑是不是性格太急躁太自大;还有的人过于能讲,但讲不到重点,东扯西扯,让人对他的经历和理解能力产生了怀疑。


第二点是指在实现业务目标的过程中可以提供的能力。 业务发展是需要团队共同努力的,但有的人从来没这么想过,觉得自己上班的任务就是写代码,来什么活干什么活,和外包一样。


业务发展中可能有各种问题。定方向的领导有时候会过于乐观、跨部门协作项目可能会迟迟推进不动、产品经理有时候也会脑子进水提无用需求、质量保障的测试同学可能会大意漏掉某个细节测试。这个时候,程序员是否能够主动站出来出把力,帮助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就很重要了。


遇到过一些面试者,在一家公司干了好几年,问起来业务发展情况语焉不详,让人感觉平时只知道写代码;还有的面试者,说起业务问题抱怨指责一大堆,“领导太傻逼”、“产品经理尽提蠢需求”,负能量满满😂。


第三点是指面试者能不能在一家公司长久干下去。 对于级别越高的人,这点要求就越高,因为他的离开对业务的发展会有直接影响。即使级别不高,频繁换工作也会让人对你有担心:会不会抗压能力很差、会不会一不涨工资就要跑路。一般来说,五年三跳就算是临界线,比这个频繁就算是真的“跳的有点多”。


针对以上这三点,我们可以这样做:



  1. 面试时调整心态,当作普通交流,就算不会也坦然说出,不必过于紧张

  2. 回答问题时有逻辑条理,可以采用类似总分总的策略

  3. 工作时多关注开发以外的事,多体验公司产品和竞品,在需求评审时不摸鱼、多听听为什么做、思考是否合理、提出自己的想法

  4. 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三年小进步、五年大进步),在每次换工作时都认真问问自己:下一份工作能否帮助自己达到目标


总结


好了,这就是我前段时间面试的感悟和吐槽。


总的来说,今年找工作的人不少,市面上的岗位没有往年那么多。如果你最近要换工作,最好做足准备。做好后面的规划再换、做好准备再投简历、经历整理清楚再面试。

作者:张拭心
来源:juejin.cn/post/7261604248319918136

收起阅读 »

毕业两年,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去年从大学毕业的我大概没想到自己仅仅毕业两年,生活、心态会发生这么多变化吧。 我学会接受了自己的平凡 大概大家都做过这样的梦吧,毕业我要月入几万,我要做职场最靓的仔,我要去大城市闯荡出属于自己的天地。结果这几年经济状况不太好,很多企业都在裁员,校招名额明显减...
继续阅读 »

去年从大学毕业的我大概没想到自己仅仅毕业两年,生活、心态会发生这么多变化吧。


c129b212a0f596a998f904adaf8772c.jpg
我学会接受了自己的平凡


大概大家都做过这样的梦吧,毕业我要月入几万,我要做职场最靓的仔,我要去大城市闯荡出属于自己的天地。结果这几年经济状况不太好,很多企业都在裁员,校招名额明显减少,于是校招、找工作的时候就认清现实,好像是个offer就去。


毕业后,我从中选了最满意的一个offer,前往深圳。


在公司的一年,我浑浑噩噩,每天感觉时间像不够用似的。每天升级打怪,学到了很多,后面因为公司业务原因,跳槽了。但是很开心的是在这里认识到了很多小伙伴,大家现在也有联系,时不时出来喝个酒。也和公司技术很牛的大佬成了朋友。也学会接受了自己的平凡,原来真的有那种写代码很轻松,把写代码当游戏,把工作当乐趣的人呀,真的是降维打击我这个小菜鸡。


78840c794394308c40b286f3321073b.jpg


人生就是不断的坍塌,然后自我重建。


一年过去了,我好像没了刚出社会的冲劲,偶尔下班也会学习,但是没有像刚毕业一样有很多的学习热情,闲暇时间就会多刷技术贴,技术文章。


跳槽跑路了,结果我发现我从刀山跑到了火海。入职后我才知道我所在部门的前端再过几天就要跑路了,相当于就我一个啥也不熟悉的来接锅了。组长带人和我交接时用了两小时,然后留下一脸蒙蔽的我。总之,后面度过了艰难的两个月,好歹算是背着锅缓慢前行。后面公司又出了不少幺蛾子,挺了7个月,忍不了又跑路了。但是这几个月吃的苦也让我的工作能力上涨,技能增多,抗压能力增强。于是我发现“人生就是不断的坍塌,然后自我重建,最后堆成了现在的我”。


相亲也不是不行


话说我年纪也不大,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毕业两年,时间飞逝,居然就开始有点年龄焦虑。工作后也没什么渠道去认识女孩子。办公室一屋子男生,问他们对象哪儿来的,都说自己的对象是new来的。


也不是没被家里人拉去相亲过,第一年我觉得自己还小,也考虑到在家乡相亲的岂不是要异地啊,无比抗拒。第二年我成熟了,(不是,被毒打了)发现工作后是真难找对象啊。


转折点在某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大数据都知道我单身了。我刷脉脉看到了相亲贴,然后知道了大厂相亲角公众号这个平台,这个公众号标榜用户都是阿里、字节、百度、腾讯、华为等大厂的单身同学。因为注册需要企业认证,最开始不太信任平台,就没注册。先进了他们的单身群观望,后面群里面每天都发一些嘉宾推荐,然后想到这种有门槛的,用户都是经过审核的,岂不是更可靠。感觉确实还蛮靠谱的,于是就注册了。被拉到上墙群后发现上墙群里的群友们都好优秀,小厂的我夹缝求生。


我算是发现了,人的观念是会一直变的,想当初我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去相亲吧。


66b61a33c9903edc332893e26b27945.jpg


总结


毕业两年,我的生活好像变了很多,又好像没啥变化,曾经我不能接受的,现在又行了。曾经觉得自己可以了,现在也认清

作者:苍苍尔
来源:juejin.cn/post/7158708534471819278
现实了。哈哈哈哈哈。

收起阅读 »

拿到优秀员工了

大家好呀,我是楼仔。 上周拿了个优秀员工,又收获了一枚证书,刚好抽屉里也塞了几个,发现装不下了,准备打包一并带回家。 收拾的时候,旁边的同事看到了,“楼哥,你咋这么多证书,是准备集齐后,召唤神龙么?” 尼玛,他这句话,差点让我笑出声。 后来发现,来小米已经 ...
继续阅读 »

大家好呀,我是楼仔。


上周拿了个优秀员工,又收获了一枚证书,刚好抽屉里也塞了几个,发现装不下了,准备打包一并带回家。


收拾的时候,旁边的同事看到了,“楼哥,你咋这么多证书,是准备集齐后,召唤神龙么?”


尼玛,他这句话,差点让我笑出声。



后来发现,来小米已经 4 年了,刚好一年一个,中间也换了几个部门,但是发现每个部门都能做得还不错,这个其实挺难的,下面就给大家简单分享一下个人经验。


可以再好一点


我们有个小群,除了我是菜鸡以外,其余基本都是大佬,有一次有个大佬在群里问 “大家觉得,在公司工作,什么是你觉得最重要的呢?”


有同学回答是技术,也有回答情绪管理,但是有一位同学的回答,让我印象深刻,就三个字“超预期”。


是的,很多同学都能把事情做到 70 分,甚至 80 分,但是如何才能做到让同事、老板对你印象深刻呢,答案就是超预期。


比如你是一个核心研发,写的代码质量高,甚至可以提前完成,完全不用老板操心,那么就能到 80 分,但是如果你还能带领大家一起把事情做好,慢慢成为项目的领头羊,那么这就是“超预期”。


当然,我们不可能所有事情都做到超预期,甚至我们也不知道有些事情是否能超预期,但是只要我们对自己高要求,反复琢磨,如何才能做得更好一点点,首先让自己满意,然后重要事情能超预期,就非常棒了。


打破边界,持续学习


偶尔让别人觉得你做得好,会比较容易,如果一直让别人觉得你做得好,就很难了。


我举个例子,比如今年你是核心研发,但是别人发现,你居然能把项目管理也做得很好,别人对你投来赞许的目光。


但是如果到了明年,你还是能把项目管理做得很好,可能也还好,但是如果过了 2-3 年呢,别人感觉你项目管理还不错,但是还会投来赞许的目光么?


这个就叫边际递减效应,就好比吃苹果,吃第一个苹果,感觉很好吃,但是当你一次性吃到第 6 个苹果时,你可能就觉得没那么好吃的。


所以工作也一样,你需要突破自己的边界,还是拿项目管理举例,比如我今年把项目管理做好,但是明年,我沉淀了一些项目管理的方法论,然后对部门进行培训,并指导他人如何进行项目管理,是不是又更进一步了?


那如何才能突破自己的边界呢?答案就是持续学习,不断突破自己。


当然,这个学习,肯定不是漫无目的地学习,你需要知道自己的短板,以及你岗位上限需要具备的技能,试探自己的边界,然后有针对地学习。


年龄焦虑


其实做计算机这一行,无论你是研发,还是产品、测试,很多同学都有年龄焦虑,这个很正常。


当你在公司,如果一直原地踏步,哪怕你现在表现得很好,但是当你年纪更大时,你具备的技能和你的年龄不匹配,当公司进行人员优化时,你可能就很危险了。


比如小王在公司里面,每天老老实实敲代码,兢兢业业,平时连假都不会请,这工作劲,是不是连他自己都感动?


当小王到了 40 岁,如果还是只会写代码,哪怕他代码水平一流,每天还是兢兢业业,公司如果要进行人员优化,你觉得他安全么?


所以当你的能力,能匹配上你的年龄,我想就不会那么焦虑了。


可能有同学会和我杠,那我到 40 多岁,然后被裁了呢?如果你到 40 多岁,都还没完成自己的财富积累,还没有提前准备好自己的退路,那真不能怪别人了。


........................................................


二哥上周六来武汉了,我和小灰给二哥接风,带着二哥的老婆和孩子,溜达了一整天。


小朋友没看过企鹅,就去了海洋世界,二哥不喜欢露脸,那就狗头伺候(二哥看到会不会打我),年龄虽然大了,但是精气神还是要有的。


大家猜猜,最右边的小伙伴是谁呢?


作者:楼仔
来源:juejin.cn/post/7266265543412793398

收起阅读 »

24岁 我裸辞啦😀

21年-22年间快速发展 23年-至今停滞不前 1.引言👺     交了辞呈估计有半个月了,自从我把钉钉状态改成last date 08-24之后清静了许多,现在坐在工位上突然回想起刚入职那会,罢了罢了,索性记录一下2年开发的心路历程,以纪念我咋从腼腆小白到相...
继续阅读 »

21年-22年间快速发展

23年-至今停滞不前


1.引言👺


    交了辞呈估计有半个月了,自从我把钉钉状态改成last date 08-24之后清静了许多,现在坐在工位上突然回想起刚入职那会,罢了罢了,索性记录一下2年开发的心路历程,以纪念我咋从腼腆小白相由薪生 怨气深重的打工🐶


image.png


2.工作背景💻︎


    事情还得从今年年初说起,那时候刚接手负责省厅的项目的研发,以前都是做自研或者市级的项目,作为一个小菜鸡内心还是有些(很大的)雀跃。参与需求调研=>了解用户以前的核心业务=>技术选型分析=>项目从零搭建到一期部署上线,都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成就感。

    成就感的buff加持坚持不了多久,日渐疲惫,😇加上一直带我的领导跳槽之后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由于需求改动很大且频繁,加上非gis专业,边自学边开发,从三月份开始了每日加班生活。

     简单来说就是:



  • 一个星期重做1-2版设计(没办法预测,省厅主任一句话不喜欢就得全部推翻)

  • 由于需要用到数广提供的平台部署生产环境(更新一次最少一个小时),实际开发时间为1-1.5天(包含推送、部署上线、测试)

  • 一周演示2次,通常是:演示(一天)=>修改/开发(1-2天)=>演示(1天)=>反复修改(1-2天)=>演示

  • 原型跟UI跟开发几乎是同步修改的

  • 开发替实施背锅


01b6054e850b3282dc1d12e3fea39f1.jpg


衍生出一系列问题可想而知,实施人员与产品没办法把握甲方要的效果,加上能拒绝不合理需求的领导走了,实施人员没有开发经验,实施运维的活推给我们开发做,我与她沟通也较为困难(当前业务如果这样做的话一定会被要求重做的、时间赶不及等等),我能做的只有反馈2个人给我这边一起开发,捋清楚需求、接口再分模块派任务等等。

    本来是我一个人骂骂咧咧😶‍,后来参与进来的全部人都在骂骂咧咧。。。

    第一次跟同事(实施项目经理)吵架:(因为她是女孩子,另一个经理让我们多理解包容一下。。。后面我实在忍不住了。。。🧐)


63641c20d9110e8b78474d6520a35c4.jpg


周五园区发通知说周六停电一天,我本以为可以好好休息,周末刷刷剧之类的,因为周四刚演示(前几天都加班到很晚)真的很累,下午的时候实施人员开完会说出新需求,周一前上线,领导就一句话让我们几个今晚扛电脑去另一个园区把项目赶出来(我们加班是没有加班费的,只有周末加班能调休,调休假期很难批)


昨天加班到一两点的同事们受不了了。。。开始抗议🤯


661f841e113699854488b618d8e8614.jpg

然后公司大领导出面开导我们了。。。


image.png

省流版:



  • 大家都在加班 研发突然不想加班 有点不负责任

  • 无加班费,无餐补无打车费,但是加班超过晚上八点半 早上可以晚半个钟打卡

  • 不涨工资,收益好的话(我们公司规模蛮大的,1000人+,绩效都是按项目统一定好的)绩效应该能多个几十块


3.摆脱内耗👋


看着领导发的话,有点内疚,我知道我能力不足,很多时候没能统筹好,理解业务起来也很慢,效率不高,还拉着同组同事一起加班,我下班回到家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发呆,房间到是很安静,脑子很吵


是不是我不够认真 想的不够周全


是不是我太矫情了 加点班就不舒服


是不是我太敏感了 被人说两句就不得劲


想了很多下次我要安排好时间,动态设计参数等等等


后来躲在被窝偷偷哭了很久 给我妈打电话 我妈说:人家多少工资 你多少工资啊一起担责


嗯???啊???对啊 。。。我突然脑子短路。。。害得我哭饿了吃了一份烤鸡 两个冰淇淋 一份红豆糖水才缓过来,啊。。。就这样结束了我的内耗


image.png


想通了,然后我就在公司里开启了“一分钱一分货”的上班原则


PS:我是来赚钱的,两年没涨薪了,我的能力值得最少工资有百分之20%的涨幅,加班有加班费也是合理的(这句话听起来怪怪的),加上gis行业就业面窄,好领导还走了,加上还要出差,那也是时候换个更好的平台了


总之很心累


至于我。。。那晚没有在群里说话,而是第二天直接交了辞呈,表示周六要去复诊,以后也不加班了

然后周一被各个领导约去谈谈心,以前部门的同事也问我是不是受啥委屈了


和领导谈的时候,他们都只是表示会争取涨薪跟绩效。我没有聊太多,提出需要涨基本工资而不是绩效后没有明确的答复,还是决定裸辞。
613827a4b1e752a43404146dd4c914c.jpg


4.初入职场回忆


     21年入职这里,对于刚毕业的想蹲在广州的小菜鸡来说还是一份很体面的工作,面试的时候有些题没答上来,面试官(也是一直带我的前辈/领导)鼓励我按照自己的思路解答(我觉得当时的回答不沾边),感觉这个领导温柔又靠谱就选择了这里。


     该说不说,新哥就像老父亲一样💙


30755cdfe988e8ec4a4506175fdc7e8.jpg


团队里的各位靓仔美女前辈一直以来也对我很包容


3bb53172ffb7eecca3022c9c8b7b3a9.png
2a19a340e763803ba1ca303d084ca37.png
76ddce2a0bfba9a92356979338cd35c.png


那时候我的猪猪好像跟我一样 也在闪闪发光


4a0b8489318c5021c6f7ef127d305a0.jpg


055b0561e9ccbb74b9130d7df66360c.jpg


5.入行契机


    大学念的软件工程专业,虽然读书的时候java学不会C#看不懂但还是莫名觉得会留在互联网行业,
写写代码或者做剪辑。

    由于我的人设是个社恐话痨,虽是个吹水佬但不想做售前或营销之类(每天需要接触很多客户的)岗位,加上做前端有种“QQ秀”的吸引力,OK~决定往前端发展。

    其实真正开始学习前端是从毕业前的六个月(培训班太贵了,就在B站自学,主要还是我这个人比较抠),一直到现在仍然觉得女生做技术也很酷,环境也相对包容,与同事间的病情交流也十分和睦,头发还十分茂盛😎。


687b65bbb8e136be27fc8cd82044220.jpg


6.最后(关于未来)


目前即将成为无业游民,有合适的岗位积极争取,也做好了几个月待业的准备,嘎嘎刷题不焦虑。




  • 先出去旅游散散心,或者逛逛广州的博物馆 尝尝美食,吃好喝好睡好 给自己充充电




  • 做更详细的职业规划:



    • 继续做前端

    • 转岗产品 or 数据分析岗

    • 前端=>逐渐转产品 / 管理岗




  • 坐标广州,或许各位大佬可以给我一点建议(听劝!!🤟)或者内推~感激不尽😁




  • 最后的最后,躺平计划尚未成功,还需继

    作者:慌张的葡萄
    来源:juejin.cn/post/7267496335845163068
    续努力~



收起阅读 »

🔥搞钱必看🔥 盘点那些靠谱的程序员副业,狠狠提升财富值💯

这是一个职业生涯三叶草模型,它分为兴趣、价值、能力三个维度,完美的主职业最好同时满足这三项。但事情往往未必那么如意,如果主职业没能同时满足,那么剩下的部分,完全可以用副业填充。 或者,通俗点说,做副业的第一目标一般是赚钱,想大幅度增加“价值”尤其是物质价值这个...
继续阅读 »


这是一个职业生涯三叶草模型,它分为兴趣、价值、能力三个维度,完美的主职业最好同时满足这三项。但事情往往未必那么如意,如果主职业没能同时满足,那么剩下的部分,完全可以用副业填充。


或者,通俗点说,做副业的第一目标一般是赚钱,想大幅度增加“价值”尤其是物质价值这个维度,那就让我们进入正题,看看程序员可以做的副业都有哪些。


内容变现


特点:高投入、门槛中等、长期主义


公众号


现在短视频更为吸引流量的时代,做公众号可能已经不是最优解,但做公众号的思路可以推广到一切内容副业上。认真写的内容也终将被看到,现在获取的粉丝反而更为核心、粘性更高。

公众号的赚钱途径主要有三个:流量主、接受打赏、接广告。

到达一定流量后,官方会邀请开通“流量主”功能,每篇推文末尾会有广告卡片,被点击即可获得收益。也就是说,开通该功能后,不需要做额外动作,发送推文就有收入。



第二种是接受打赏,是很直观的读者对作者的物质激励。不过引导比较少的情况下,很少有读者自行去做打赏这个动作的,这部分收入就当做运营公众号的额外小激励吧。



公众号积累粉丝,长期下来阅读量和粉丝比较好会有广告商找来做广告,俗称“恰饭”,这种收入相比前面两者来说就是“大单子”了,一单一般来说根据公众号质量和流量,会上百、上千、甚至上万、几十万不等。那这种收入就比较可观了,而且有广告主找到,也往往意味着,这个公众号质量还不错。


为什么说公众号的思路可以推广到一切内容副业呢?因为内容可复用,就可以搭建自己的技术博客网站、分发到其他技术社区,而获利思路也是一致的,无非是流量和知名度的获益。具体的平台运营方式可能不会完全相同,还需要自己提前学习,不断在使用中进行探索。


知识专栏


如果你的写作水平还可以,也有可以成体系、系统化的知识输出,那可以尝试整理一个系列课程,以付费知识专栏的形式推出。



极客时间、掘金小册、慕课网……非常多技术社区都推出了付费专栏,除了内容创作者自发上传的零散内容,一般也有这种成体系的、可以系统性掌握一部分技术的课程,大多数价格不高,一般在百元以内,正因为如此付费门槛也很低,用户乐意为此支付。这种付费专栏如果是线上分成形式,相当于是一个一劳永逸持续入账的项目。


视频博主


同样地,如果内容足够好的话,也可以考虑做视频博主,这分两个方向,个人博主和视频教程。不过相比于图文内容的专栏,视频的门槛会更高,对表达能力、授课能力、互动能力都有要求,还可能需要学习相应的录制、剪辑、运营知识。


做个人视频博主,有平台本身给到内容创作者的流量收益,也有接广告恰饭的收益,一个细水长流,一个来得快但未必持久。长期下来还是需要持续更新、长久维护,小流量不断的同时,打广告有规律。出视频教程,则是与对应平台签约,看自己的版权要求、价格要求、付费机制,自行选择即可。


技术变现


特点:技术门槛低、项目导向、投入一般


接外包


说起程序员赚外快、副业来,一般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接私活接外包,比如有很多外包服务平台如猪八戒、一品威客、解放号、码客帮、码市、程序员客栈等等,不过看起来价格并不很美好,大家可以自行筛选。比较靠谱的是熟人介绍,这样需求确认、尾款交付时都会比单纯陌生人更顺利。所以重要的还是积累技术、积累资源、积累人脉,逐渐打造自己的渠道和核心竞争力。


自主开发项目


如果技术水平不错,有想法有新意,但不想写文章、不愿录视频,依然只想跟代码打交道,那就可以自主开发项目来变现。根据自己的技术栈还有创意想法,可以是不同的产品,如桌面应用程序、手机APP、小程序、各种插件等。当然,产品要做到通过付费来盈利,门槛确实比较高了,而且除了技术,对运营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做得好的完全可以做独立开发者来养活自己。


比如这样在禅道插件市场上传插件的用户,已经获得了很高的持续性收益。


其他方向


特点:门槛高低不一、收入不一、形式灵活


 除了前面的内容导向和技术导向,其实还有很多跟技术、跟主业完全没有任何关系的方向。比如培训师,往往是按天收费,费用很高,不过当然也需要极高的知识壁垒;比如经常调侃的跑滴滴、送外卖,也能见证一些人生百态;比如有的人做手绘涂鸦、游戏陪玩这种兴趣驱动的副业,满足兴趣爱好的同时还能获得收入;比如很多脑力劳动者跑去做的轻体力活,如便利店收银、酒店前台、快餐店兼职,在机械操作的体力活中解放大脑。


总之一句话:副业形式千千万,还是得靠实力干。短期的在线刷单、杀猪盘投资等等都被翻来覆去地反诈骗讲烂了,但任何宣称短期的、高回报率,都可能是带着引号的“副业”,需要擦亮眼睛加以鉴别。



大多数副业还是有门槛的,需要投入精力和时间,找好方向,坚持长期主义,去做吧!


作者:禅道程序猿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25896523296718907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为什么开发者应该多关注海外市场

在上一篇《单枪匹马程序员,月营收从 0 到 1 万刀,近 90% 的毛利》里有掘友评论,这样的产品只有国外有,国内缺乏生态。 这篇文章主要是分享一下为什么我认为作为国内的开发者,应该多关注海外市场、做面向海外用户的产品。 早在 2000 年(点 com 泡沫...
继续阅读 »

在上一篇《单枪匹马程序员,月营收从 0 到 1 万刀,近 90% 的毛利》里有掘友评论,这样的产品只有国外有,国内缺乏生态。


这篇文章主要是分享一下为什么我认为作为国内的开发者,应该多关注海外市场、做面向海外用户的产品。




早在 2000 年(点 com 泡沫那阵),国外就有了 indie hacker / indie maker 这个名词来称呼做“独立”产品的人。这里的 indie 是 independent 的意思,意在独立(解脱)于各种束缚,比如: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固定的办公室、领导、或者是投资人。


而国内在最近几年也涌现了一拨独立开发者,多数以工程师为主,当然做的产品也是面向国内的市场。有做地不错的,像 Baye 的熊猫吃短信、vulgur 的极简时钟、Kenshin 的简阅等;但综合我这两年来对海外一些独立产品的研究,海外市场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当然凡是都有个前提,就是你没有一个豪华的创始团队或者是顶级投资人的背书,就是个人或者两三人的小团队。这个条件我觉得可以覆盖 90% 的中国的开发者;对于另外 10% 的拥有资源或者金主爸爸靠山的个人或者团队,不仅“可以”还“应该”去磕中国市场。但这不是今天要讨论的主题。


在 BAT TMD 等巨头和背靠资源的精英创业者们的夹缝里,我觉得只有做面向海外市场的小产品是更有胜率一点;做国内市场面临的四个问题:


第一、不存在足够的空间给个人/小团队做独立产品存活。


Slack 大家应该都知道,在美国已经上市了,市值 200 亿刀。Slack 一直是被 qiang 的,但是为什么国内没有出现 Slack 这样的产品作为一个信息中心来连接各个办公工具?


其实有,还不少,但都没活太久。一部分原因是腾讯阿里都非常重视这个“商业流量入口”,不想有可能被对方占有了。另外是国内互联网生态,从 BAT TMD 巨头到小软件公司,都太封闭;不仅不开放,还相互制约,都想把自己流量的守住,所以就同时出现了三个 Slack:

  • 微信出个企业微信(还封杀了 wetools)
  • 阿里出个钉钉
  • 字节出个飞书

在这种巨头虎视眈眈且相互对抗的格局里,作为三缺(缺钱、缺资源、缺核心门槛)的个人或者团队是无法存活的。或许在 2010 年至 2016 年间还有草根产品团队依靠“热钱”注入有爆发的可能性,时至今日,特别是这个蜜汁 2020 的局势,是不太可能的了。


即使,你找到了一个空白的利基市场(niche),你接下来面对三个问题:需求验证(试错)、推广、和商业化。


第二点、需求验证或者叫“试错”成本高。


由于国情不同,咱们需要经过一些不可避免的审核流程来保证互联网的干净。这个没话说,在哪做事就守哪的规矩。但这“需求验证”的门槛可就提高了不少。


比如要做个网站吧,备案最快也两周。做游戏?有没有版号?做 app ?有没有软著?小程序(从用户端来讲)是个不错的创新,但是你最烦看到的是不是“审核不通过,类目不符合”?稍微做点有用户互动的功能都需要公司主体。公司注册、银行开户、做帐、以及各种实名制等;这些虽然都不是不可达到的门槛,但是去完成这些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对于本身就单打独斗的开发者来说 - 太累了。


再看看海外,简直不要太爽。做 app 还是需要经过苹果和谷歌的审核,但几乎不会对程序本身以外的东西设置门槛。网站注册个域名,30 秒改个 DNS 指到你的 IP,Netlify 或 Vercel 代码一推,就自动构建、部署、上线了。哪怕你不会写代码或者会写代码但是想先验证一下需求,看看潜在用户的响应如何,国外有不少非常值得一样的 no code 或 low code 平台。这个以后可以单独写一篇。


OK,国内你也通过重重难关项目终于上线了,你面临剩下的两个问题:推广和商业化。


第三点、推广渠道少 && 门槛高。


海外市场的推广渠道更多元,比如 ProductHunt, IndieHackers, BetaList 等。这些平台不仅国内没有,我想表达的更重要一点是,这些平台用户都比较真诚和热心会实在地给你提建议,给你写反馈。国内也有几个论坛/平台,但是用户氛围和友好度就和上述几个没法比了。


在付费推广方面,国内门槛(资质、资金)都挺高,感觉只有大品牌才能投得起广告,这对于缺资金的团队来讲,又是闭门羹。而国外,facebook 和 google 拿个 50、100 刀去做个推广计划都没问题。


可以以非常低的成本来获取种子用户或者验证需求。


行吧,推广也做得不错,得到了批种子用户并且涨势还不错;就最后一步了,商业化。


第四点、商业化选择少。


说商业化选择少可能说过了。国内是由于巨头间的竞争太激烈,出现各种补贴手段,导致互联网用户习惯于免费的互联网产品,甚至觉得应该倒贴给他来使用;伸手党、白 piao 党挺多;付费以及版权意识都还有改善空间。


想想你都给哪些浏览器插件付费过?“插件还需要付钱?!”


而海外用户的付费意愿足够强烈,在以后的案例分享中就能体会到。一个小小的浏览器插件,做得精美,触碰到了用户的购买欲望,解决了他一个痛点,他就愿意购买。


下一篇就分享国外浏览器插件的产品案例。


顺便再说一个「免费 vs 付费」的问题,这个不针对哪个国家,全世界都一样。免费(不愿意付费)的用户是最难伺候的,因为他们不 value 你的产品,觉得免费的就是创造者轻易做出来的、廉价的。如果依着这部分不愿意付费的客户来做需求,产品只会越做越难盈利。




掘友们,下一篇文章见了


作者:强生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24400777216720952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我只是用了个“笨”方法,一个月后不再惧怕英文文档

在日常工作中,尤其是程序员时时刻刻都会与英文打交道,虽然我们尽可能的在互联网和中文书籍中寻找我们需要的信息,但是,有时候总是不尽人意。对待翻译过来的文档或者书本可能有些定义依然无法明确理解,回到它原有的场景中才能明白究竟是什么意思?阅读英文文档应该是我们的基本...
继续阅读 »

在日常工作中,尤其是程序员时时刻刻都会与英文打交道,虽然我们尽可能的在互联网和中文书籍中寻找我们需要的信息,但是,有时候总是不尽人意。对待翻译过来的文档或者书本可能有些定义依然无法明确理解,回到它原有的场景中才能明白究竟是什么意思?阅读英文文档应该是我们的基本技能。


本文笔者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享一个月的时间,笨方法跨越英文障碍的落地方法:



  • 遇到的 Bug 百度没有结果怎么办

  • 中文翻译文献模棱两可怎么办

  • 寻找外文文献的发现过程是什么样的

  • 如何解决英文文档中的复杂句子

  • 如何结合文档学习语法

  • 结合实例带你操作“笨”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在本文内,笔者想在这儿分享的一点工作体会。在标题中重点引号标注的一个字——“笨”。既然是“笨”方法,就说明我们都很容易理解,很容易上手,很容易操作,很容易见效。


之所以没有说,两天速成,七天见效,因为这些似乎是赤脚医生行走江湖的招数。工作或者学习,还是务实一点比较能走长远。


那么笔者的方法究竟“笨”在哪儿呢?展示几张图就很快明白了。



  1. 如果在出差的路上,或者咖啡馆,或者自习室,可以拿出英文资料,或者是需要查看的技术文档,或者需要学习的产品手册。将不能够准确理解的段落、句子、单词摘抄到随身携带的抄写本上,这样便于针对细节深入处理。


9b292760-6c15-11ea-a6ec-45ee4806df26.jpeg


(图片来自手机拍摄,不太美观)


上图是笔者曾经在了解 JWT 的涉及到的实现机制的过程中,对于 Auth0 提供的 JWT 指南的阅读过程中留下的笔记。


当再次看到笔记的时候对 JWT-handbook 第 16 页的部分内容就能够了然于心。


那么我们在来看它对应的原始的手册中的内容如下:


b0126510-6c15-11ea-848f-1ff50c7c2559.png


(图片来自:jwt-handbook)


通过这种方式,相信一定程度上就能感受到对于英文手册,技术指南的文档也能够看上一看,并获取到一些有意义的信息。



  1. 接着上面,如下的内容是笔者对于原文流程图下方的注解的学习过程。


c00f90a0-6c15-11ea-8b2e-a93d3912f08f.jpeg


通过剖析一张图和图对应的注解,就能够发现能够很轻松的干掉一篇 122 页技术手册中的其中一页,前前后后可能也不到几分钟的时间,如果基础比较好的情况下,也许几秒钟就解决了无法在各式各样的解读后的博客中看到的原始概念和流程。进而对关键的技术点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1. 如果在家的情况下,有时候会觉得使用电脑打字的速度要比用手抄本写笔记的速度要快,你就可以像下图这样,在电脑主屏幕上用文本编辑器来记下笔记,用扩展显示器显示 pdf,这样不用切来切去,影响阅读速度。


d5c4d0e0-6c15-11ea-98a4-2b16cffe68b2.jpeg



  1. 要说上面是笔者使用的“笨”方法, 那下面就可以说明,它“笨”的程度。笔者大概记下了这么多页的笔记,看完一遍 JWT handbookThe OAuth 2.0 Authorization Framework。这个过程大概花了一个月的空闲时间。所以如果你的英语基础更好的话,那就更不用担心了,连一个月的时间都用不了。


1ff4d200-6c16-11ea-937f-590540467001.jpeg


曾经多次看到全英文的技术指南,都只能看几句话就放弃,在阅读两篇英文技术文档之后,对于其他的文档来说,都会尝试拿来读一读,而且随着阅读量的增加速度和理解能力都会逐渐增强。


上面分享完了笔者曾经的经历,便能直观的认识到,对于技术人员或者产品经理,应对工作中的英语非要先背诵大量的词汇,并不像想象的那样:买两本厚厚的语法书,啃上半年一年才能够掌握它。


知识点来源于生活和工作,同样它又应用于生活和工作。就像我们的母语汉语一样,从咿呀学语到长篇大论,也并不是长篇大论之前一直在背诵汉字,学习句法。这需要一个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随着知识的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一定不耽误成长和认识新的事物。


所以,我们不必恐惧我们遇到的其他语种的文献,它像我们学习汉语一样,只是有一个过程。相对于曾经考试过程中遇到的令人头疼的“完形填空”,“阅读理解”这些,兴许比我们看到的技术文档要更难,因为技术文档对于技术人来说,它所涉及的内容与我们工作的范畴是高度结合的。


如果要学习 Spring Security,那么我们自然不会去看关于发表的“新冠肺炎”的最新文献。随着技术词汇的总结,我们便能够对于相关的技术文档更容易理解,更快速的阅读掌握。因为它首先在行业上就存在一定的专一性,这样就为我们学习圈定了范围。


接下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享。


遇到的 Bug 百度没有结果怎么办


我们在工作中如果遇到的问题,经常会去百度一些问题,尤其是具体的 IDE 中的一些异常。例如,在 Eclipse 中有如下的错误提示:


MongoDB shell version v3.4.5 connecting to: mongodb://127.0.0.1:27017 2020-0

如果第一次遇见这个问题,无从下手的时候,可能首先会去百度,查找结果,如下:


5dd80560-6c16-11ea-86a9-9df84f90745d.png


如果得到的答案,没有我想要的,或者是解决不了我的问题的情况下怎么办呢?


Google


74a76830-6c16-11ea-a6ec-45ee4806df26.png


不同的搜索引擎,由于它的搜索机制不一样,自然呈现给我们的检索结果就不一样,所以当无路可走的时候,常常会使用这几种方法综合起来,来搜寻符合需要的方案。


必应


有时候,我们无法访问谷歌的情况下,可以尝试使用必应的国际版。
8581d460-6c16-11ea-a8b7-1d883493075c.png
(图片来自:cn.bing.com


输入我们之前的问题,得到如下结果:


985662e0-6c16-11ea-8b2e-a93d3912f08f.png


上面几种检索结果的区别对于我们来说有时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它能够展现出更多的推荐方案供我们选择。


Stack Overflow


仔细的从谷歌和必应国际版的检索结果中会发现它得到的结果都有 Stack Overflow 提供的方案。那么 Stack Overflow 是何方神圣呢?可以把它看成是中国的 CSDN、博客园这一类的技术问答网站。


如果无法登陆 Google,而且不习惯于 biying 的搜索引擎的情况下,那么可以直接去 Stack Overflow 查找或者询问你自己的问题。


a8684ef0-6c16-11ea-98a4-2b16cffe68b2.png


(图片来自:stackoverflow.com/


MSDN


如果是微软技术栈的工程师或者是产品经理,可以考虑使用 MSDN。


bb1928d0-6c16-11ea-a3c8-9bd79d9bd149.png


(图片来自:docs.microsoft.com


cd755300-6c16-11ea-bd54-bd0372f44fbe.png


(图片来自:docs.microsoft.com


在使用 MSDN 的时候有一个优点,就是它支持中文,也支持英文。这样可能能够为我们阅读英文文档提供一个参照。如果英文的版本的确无法看下去的情况下,便可以参考中文的说明。


其他


当然不乏一些其他优秀的网站、论坛,比如日本的 Fresheye、俄罗斯的 Yandex、韩国的 NAVER,如下图:


dd0bcd80-6c16-11ea-a3c8-9bd79d9bd149.png


(图片来自:search.fresheye.com


edcb37a0-6c16-11ea-98a4-2b16cffe68b2.png
(图片来自:yandex.com


fe7a9c30-6c16-11ea-a3c8-9bd79d9bd149.png


(图片来自:search.naver.com/


从这也能看出来,尽管我们是学习技术的,或者是产品部门的一个产品专员,但我们一样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打开世界上每一扇我们感兴趣的大门。


接下来,说一说文章起始位置的第二个问题。


中文翻译文献模棱两可怎么办


对于这一点,我们引用 DAN OLSEN 的一本书的封面的内容来说明。如图:


0f2322f0-6c17-11ea-86a9-9df84f90745d.png


(图片来自:THE LEAN PRODUCT PLAYBOOK


封面上能够得到的信息是:



DAN OLSEN


THE LEAN PRODUCT PLAYBOOK


HOW TO INNOVATE WITH MINIMUM VIABLE PRODUCTS AND RAPID CUSTOMER FEEDBACK


WILEY



其中 DAN OLSEN 是作者、WILEY 是指这本书是由 WILEY 出版的。从领英上的介绍来看,这本书是 DAN OLSEN 是他很得意的一本畅销书。


25d69950-6c17-11ea-96fb-af457604317b.png


(图片来自:http://www.linkedin.com


这也是笔者接触到的第一本专业的关于产品的书。通过它来印证我们遇到模棱两可的解释的时候,该如何处理。



THE LEAN PRODUCT PLAYBOOK


HOW TO INNOVATE WITH MINIMUM VIABLE PRODUCTS AND RAPID CUSTOMER FEEDBACK


WILEY



假设你不知道它的意思的情况下,分别在 Google 翻译和百度翻译上翻译的结果如下:


3833fc00-6c17-11ea-98a4-2b16cffe68b2.png


(图片来自:translate.google.cn


465a6bc0-6c17-11ea-a8b7-1d883493075c.png


(图片来自:fanyi.baidu.com


通过对比就能够知道它的含义就是精益产品手册,对于 PLAYBOOK 的翻译结果稍有不同,如果深究的情况下, 我们可以去看一下 PLAYBOOK 的英文解释。


5818a840-6c17-11ea-86a9-9df84f90745d.png


(图片来自:dictionary.cambridge.org


68a9af60-6c17-11ea-9561-3fe89f4fa56e.png


(图片来自:http://www.merriam-webster.com


774d1750-6c17-11ea-a3c8-9bd79d9bd149.png


(图片来自:http://www.oxfordlearnersdictionaries.com


相信对于你的感到模糊的词汇或者句子,在谷歌、百度、韦氏、剑桥、牛津五家线上词典的围攻下将你的疑问降低到零。


这就是笔者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遇到的模棱两可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当时引起笔者注意的是如下这一段话:(引自:THE LEAN PRODUCT PLAYBOOK



The Lean Product Process will guide you through the critical thinking steps required to achieve product-market fit. In the next chapter, I begin describing the details of the process, but before I do, I want to share an important hight-level concept: seperating problem space from solution space. I have been discussing this concept in my talks for years and am glad to see those terms used more frequently these days.


Any product that you actually build exists in solution space,as do any product designs that you create-such as mockups,wireframes,or prototypes. Solution space includes any product or representation of a product that is used by or intended for use by a customer It is the opposite of a blank slate.When you build a product,you have chosen a specific implementation.Whether you've done so explicitly or not, you've determined how the product looks,what it does,and how it works.


In contrast,there is no product or design that exists in problem space. Instead, problem space is where all the customer needs that you'd like your product to deliver live. You shouldn't interpret the word "needs" too narrowly: Whether it's a customer pain point, a desire, a job to be done, or a user story, it lives in problem space.



如果我是一名产品经理或者产品专员,我想在这里我便应该仔细的去推敲 DAN OLSEN 说的这一句话中包含了些什么信息?


什么是 problem space,什么是 solution space,这两个概念是它的范畴中包含了哪些元素,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又是如何促进产品创新的。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去别的章节中去寻找答案。


另外,这里想要提醒的一点是,在国内我们是可以使用谷歌翻译的,它对应的域名是 translate.google.cn,而不是 translate.google.com,笔者曾经由于一直输入 .com 所以导致困惑了好多天。


寻找外文文献的发现过程是什么样的


白岩松老师在一个《对白》中曾经说过一句这样的话,笔者很赞同。“人找书是很难的,但是书找书是容易的,越读书,越知道该读什么书”。


在工作过程中,我们如果需要找到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可能需要在搜索过程中不断调整检索词,希望能够通过检索词来搜索出自己需要的有价值的内容。




  1. 在工作中,常常为了对项目结构有清晰的认知,需要我们能够画出“软件架构图” ,如果你搜索,“软件架构图”,检索后可以看到几乎第一屏展现出来的有一多半的都是实现软件架构的工具的广告。这往往是一件令人很头疼的事情。




  2. 调整检索词,改为“software architecture”,在百度中的结果会得到一些相对有用的信息。




8d276bc0-6c17-11ea-9561-3fe89f4fa56e.png


这时候标注出来的 PDF、读书、图文的字样便出现了。




  1. 再次细化检索词,使用“Software Architecture Patterns”。




  2. 通过查看能够进一步得到某一本书的信息:




9c5c8c60-6c17-11ea-a8b7-1d883493075c.png


(图片来自:http://www.oreilly.com/library


这种情况下,就能够对这本书中的部分内容,查看是否是存在自己想要调研的相关内容,而后便能进一步去学习。



  1. 如果你需要查看这本书,继续在搜索引擎中搜索,比如“software architecture patterns pdf”,能够看到很多好心人分享出来的书,这种方法往往都比较有效,只要耐心的搜索检索词。


aaf5e230-6c17-11ea-86a9-9df84f90745d.png



  1. 找到后打开对应的文件,浏览目录,这时候看到了它对架构师经常要打交道的”层图“的介绍,这就为我们平时的工作中的画图能够提供参考和建议。


bde328d0-6c17-11ea-937f-590540467001.png


(图片来自:Software Architecture Patterns


这一部分,基本就介绍了,在我们对于英文文献的寻找过程是怎样的,输入中文检索词,如果中文检索词无法满足要求情况下,可以考虑将中文检索词转换为英文检索词,用转换的英文检索词,一步步优化,结合不同搜索引擎的检索结果去找到符合自己目标的内容。


另外上面的例子中提到的 Software Architecture Patterns 篇幅比较小,也比较适合查看。同时架构图在软件设计过程中又比较重要,我们可以尝试通过这种方式的查找和学习、阅读,逐渐地对于架构图不会敬而远之,不会感觉遥不可及。


有些情况下在某些书中,会对于一些概念在脚注或者引用文献都会进行说明,这样便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对于相关的概念,去其他的书中寻找,这就形成了一个书找书的过程,它是实现起来还是比较便捷有价值的。但是在阅读过程中想要提醒的一点是,我们不要过度发散,导致忘记了最初需要解决的问题,导致花费大量的时间,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


如何解决英文文档中的复杂句子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发现长句理解起来相对麻烦一点,这里我们拿上文中提到的 Software Architecture Patterns 的一个段落来解剖:



Each layer in the architecture forms an abstraction around the work that needs to be done to satisfy a particular business request. For example, the presentation layer doesn’t need to know or worry about how to get customer data; it only needs to display that information on a screen in particular format. Similarly, the business layer doesn’t need to be concerned about how to format customer data for display on a screen or even where the customer data is coming from; it only needs to get the data from the persistence layer, perform business logic against the data (e.g., calculate values or aggregate data), and pass that information up to the presentation layer.



文章无非就是通过这种类似的长短句形成的段落堆砌出来的,所以解决了词,解决了句子,自然没什么可怕的。看到这种段落的时候,可以试试去拆分:


d0655190-6c17-11ea-8f43-edb1924172bb.png


将一个段落拆分,按照标点符号拆分成四个部分。再对每一个部分进行分解,再把其中一句单独分离出来。


比如第一句:


de4346a0-6c17-11ea-a8b7-1d883493075c.png


只要能够找到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基本上就能确定大概的意思。这类比于汉语中实际上,也比较容易理解,“谁”“干了”“什么”。其余的内容只是对这几个元素的修饰和补充说明。


架构中的每一层,形成一个围绕工作的抽象,什么工作?需要被实现用来满足业务需求的工作。


那么上一句就能够基本理解它的意思,架构中的每一层实际上是对于满足特定业务需要的抽象,再简化就是架构图中的层,是对于特定业务的抽象。


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便能够对第一句进一步理解。


而这时候,如果你不加分析,直接去 Google 翻译或者百度翻译上看它的翻译结果,可能会让你更加迷糊。


ec0faf80-6c17-11ea-937f-590540467001.png


f457bde0-6c17-11ea-a3c8-9bd79d9bd149.png


从这个结果来看,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所有的工具只能是参考,需要我们结合自己实际情况,不断补充,不断调查,不断积累和完善。


如何结合文档学习语法


从上文中的复杂句子的分解过程中,实际上就能看到语法的影子,如果只是在文档的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情况下,如果无法正确理解的时候,从词性、时态、句型、从句等方面去针对性的查找。这儿就不再深入扩展了。


可以查找关于高中、托福、雅思一类的专业英语语法书籍,比如在世界上颇有影响力的 Practical English Usage,它的中译本是《牛津英语用法指南》。


笔者从书中摘抄一段内容,兴许这一小段就会纠正原本的错误认识:



动词形式(”时态“)和时间


动词形式和时间没有直接关系。例如,像 went 这样的动词过去式不但可以表示过去的事情(如 We went to Morocco last January 我们去年 1 月份去了摩洛哥),而且可以表示发生在现在或将来的不真实的或不确定的事情(如 It would be better if we went home how 我们现在回家更好)。动词现在式可以表示将来(如 I'm seeing Peter tomorrow 我明天要见彼得)。另外,进行式和完成式不单单表示时间有关的概念,还可表示动作的持续、完成或目前的重要性。


(摘自:《牛津英语用法指南》)



这就熟悉又陌生的语法,可能从高中毕业后再也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过于英语语法的内容,但是没关系,只要用到就有机会学习。


结合实例带你操作“笨”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前面的内容,笔者分享了关于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查找、分解的方法。总的来说大概几个方面,包括了:



  • 搜索

  • 翻译

  • 找文献

  • 分解复杂句子

  • 查找语法知识


希望这些能够对你的工作中遇到的头疼的英语问题有所帮助。


下面推荐了相关的文档,你可以使用它,也可以按照前面介绍的方法结合自己遇到的实际问题去寻找对应的文献。


研发的同学可以尝试去读一下,Windows 上 ZIP 版本 Redis 的三个文档:


0407dae0-6c18-11ea-8b2e-a93d3912f08f.png


(图片来自:github.com/



  • Redis on Windows Release Notes

  • Redis on Windows

  • Windows Service Documentation


产品的同学,笔者目前只发现了上文提到的 DAN OLSEN 的 THE LEAN PRODUCT PLAYBOOK,有好资源的同学可以分享,共同学习。


另外,闲暇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浏览、了解日常的消息(国内可访问)



13ff6120-6c18-11ea-86a9-9df84f90745d.png


(图片来自:apnews.com/



242a5370-6c18-11ea-937f-590540467001.png


(图片来自: http://www.afp.com



3db41b50-6c18-11ea-9561-3fe89f4fa56e.png


(图片来自:globalnews.ca/


这次的分享到这儿基本结束了,希望你可以用更快的,更简单的方法,去克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欢迎共同学习,携手共进。


作者:问问计算机
来源:juejin.cn/post/7149197829477662728
收起阅读 »

怎么去选择一个公司?

一家公司的好坏,除去客观情况,更多是个人的主观感受,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别人口中的“好公司”,未必适合你。 那我们应该怎么挑选一个适合自己的公司呢?还是有一些可以考量的指标的。 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行业势头 工资待遇 公司规模 人才水平 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无...
继续阅读 »

一家公司的好坏,除去客观情况,更多是个人的主观感受,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别人口中的“好公司”,未必适合你。


那我们应该怎么挑选一个适合自己的公司呢?还是有一些可以考量的指标的。



  • 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 行业势头

  • 工资待遇

  • 公司规模

  • 人才水平


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无法适应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员工,注定会被边缘化,获取不到资源,直到被淘汰。而适应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员工,在公司做事情则更能够得心应手。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如果你打算在一个公司长期发展,可以试着找找里面的熟人,聊聊公司内部的做事风格,比如晋升、奖金、淘汰、组内合作、跨部门合作以及如何处理各种意外情况等,这样就能实际感受到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了,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标准,判断是否适合自己。


行业势头


行业一般会有风口期、黄金发展期和下降期三个阶段。



  • 处于下降趋势的行业要慎重考虑。

  • 处于风口期的行业发展趋势还不是很明显,如果你之前从事的行业和新的风口相关,那么不妨试试;如果你对这些风口背后的行业不是很熟悉,那不妨等风口的势头明朗了,再做打算。

  • 处于黄金发展期的行业发展已经稳定,有成熟的盈利模式,在这样的行业中积累经验,会在行业的发展上升期变得越来越值钱。如果你对这些行业感兴趣,不妨考虑相关的公司。


工资待遇


工资待遇不仅仅包括固定工资,还有一次性收入、奖金、股票以及各种福利等。


很多新入职的员工会有一些的奖金,例如签字费、安家费等,这些是一次性的,有时还会附加”规定时间内不能离职”等约束条件。这部分钱的性价比比较低,但一般金额还不错。


奖金主要看公司,操作空间很大,它和公司的经营状况关联紧密,谈Offer时约定的数额到后面不一定能够兑现,尤其是这两年整个互联网行业都不景气,很多公司的奖金都“打骨折”甚至直接取消了。


其他福利一般包括商业医疗保险、年假、体检、补贴等,它和公司所在行业有关联,具有公司特色。


股票也是待遇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很多公司在签Offer时会约定一定数量的股票,但是会分四年左右结清,这需要考虑你能坚持四年吗?四年之后没有股票要怎么办?


公司规模


如果待遇和岗位差不多,建议优先选择头部大公司,这样你可以学到更多的经验,接触更有挑战的业务场景,让自己成长的更快。


如果你看好一个行业,那么需要努力进入这个行业的头部公司。


人才水平


一个公司的人才水平,决定了公司对人才的态度和公司内部合作与管理的风格。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公司里程序员的水平都很一般,那么这个公司就更倾向于不相信员工的技术能力,并制定非常细致和严格的管理规范和流程,避免员工犯错。如果你的水平高,就会被各种管理规范和流程束缚住。同时,如果你发现与你合作的人的水平都很“感人”,你也需要调整自己的风格,让自己的工作成果能够适应公司普遍的水平。




此文章为极客时间3月份Day26学习笔记,内容来自《职场生存

手册》课程。

收起阅读 »

懂点心理学 - 踢猫效应

懂点心理学,生活工作两不误~ 什么是踢猫效应 某公司董事长为了重整公司事务,许诺自己将早到晚归。有一次,他在家看报太入迷以至于忘记了时间,为了不迟到,他在公路上超速驾驶,结果被警察开了罚单,最后还耽误了时间。这位老董愤怒之极,回到办公室,为了转移他人的注意,...
继续阅读 »

pexels-yana-kangal-17591717.jpg


懂点心理学,生活工作两不误~


什么是踢猫效应



某公司董事长为了重整公司事务,许诺自己将早到晚归。有一次,他在家看报太入迷以至于忘记了时间,为了不迟到,他在公路上超速驾驶,结果被警察开了罚单,最后还耽误了时间。这位老董愤怒之极,回到办公室,为了转移他人的注意,他将销售经理叫到办公室训斥了一顿。


销售经理挨训之后,气急败坏地走出办公室,将秘书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并对他挑剔一顿。


秘书无言无故被人挑剔,自然是一肚子气,故意找接线员的茬儿。


接线员无可奈何垂头丧气地回到家,对着自己的儿子大发雷霆。


儿子莫名其妙地被父亲痛斥之后,也很恼火,便将自己家里的猫狠狠地踢了一脚。



可怜的猫🥺。


提猫效应指的是坏情绪的传达,并且承受最多最痛的人,是弱小的群体。


其他案例


笔者在工作中也会遇到这样的人:



**主管,因为任务的延期完成或者任务出现问题,并没能完成上面的 OKR。受到经理的警告,然后 TA 会找茬自己手下的人,对其一顿 PUA。有时候,TA 还直接跟经理火拼,美其名曰为公司着想,吵着吵着就哭起来,然后任性连休几天假...



这是一种病态的社会表现。也是个人情绪无法抑制的无良的宣泄渠道。更是一种伤害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的一种行为。


当然,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种鲜活的案例,比如:


所谓的专家,建议老百姓城市买房去库存,买车带动经济,再开车回农村耕田。升斗小民们可真是惨啊~


如何应对



  1. 认清自己的角色:自己的角色是相对,有时候你是弱者,有时候你是施暴者。我们要正确认识到自己当前所处的角色,尊重善待无辜的人和动物。

  2. 情绪管理:人不是神,会有喜怒哀乐愁,适当给自己放松一下,拥抱下大自然,请别压抑情绪,更不能为了释放情绪而转嫁情绪给他人。「亲人最容易受伤」

  3. 规范和法律: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害,需要我们拿起法律的武器。比如,公司无缘无故裁了你,但是又没有给赔偿你,甚至在推荐信上恶意差评你。


参考


收起阅读 »

被一个问题卡了近两天,下班后我哭了。。。

写在前面 好像很久没有更文了,感觉有很多想写的,但却又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了。。。 近阶段,整个人的状态都好,本计划这月想给自己充电,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结果真的就是事与愿违吧。 好像每个人都一样,都是为了生活而疲于奔命,依然忙碌于各种事情之间。 整个过程 没经过...
继续阅读 »

写在前面


好像很久没有更文了,感觉有很多想写的,但却又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了。。。


近阶段,整个人的状态都好,本计划这月想给自己充电,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结果真的就是事与愿违吧。


好像每个人都一样,都是为了生活而疲于奔命,依然忙碌于各种事情之间。


整个过程


没经过深思熟虑的计划制定


两周前,组内同事想让我帮忙做冒烟测试脚本,原因是因为每次发版测试的时间耗时特别长,所以在结束批量测试工具的开发工作后,我便主动和领导请缨做冒烟测试脚本的开发工作。



和领导说,脚本开发需要5天,整个冒烟测试每次需要大约5分钟!



领导听完很吃惊,我自己说应该差不多吧。


迷之自信?


可能很多同学也会和我的领导一样吃惊,为什么?


系统发版后的回归测试,就测试场景和流程来看,工作量肯定不小,姑且不说技术问题,就业务流程的梳理就很费时间了。


而我却说整个过程只需要五天,可见我是多想证明自己了


其实不然,我自己还是有一些考量的,才说出五天,原因有两个:



  • 因为信任,所以备受期待,同事信任我,真的感觉自己被需要,并且想为团队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 因为之前做过测试环境的性能测试脚本,以为很多接口可以直接拿来就用(我天真了,因为改了不少,需要重做)。


理性永远在给感性收拾烂摊子


整个系统总共6个测试流程,也就是说我每天要完成1.2个流程的脚本开发。


我特别喜欢现在团队的氛围,第一天到下班点时,差一个模块就完成了一个流程。


所以在责任心的驱使下,心想加个班吧,今天能赶出来这个模块,明天其他的流程就能复用了。


一切看似很好,也正是这个模块把我彻底卡住了,我遇到了一个让我很抓狂的问题:



打个类比,比如发起申请接口,申请成功了,到领导审批,点击同意的时候报错,而发起申请这个接口却不报错,你在页面同样的操作,领导同意却是正常好用的。



被问题卡住,心态开始崩盘


这个问题,我反复查了近两天......


这期间我积极的找开发同事帮忙排查问题,并确认是否是我的入参不对导致节点数据不正确。


由于开发同事比较忙,能帮我排查问题的时间有限,所以只有在开发稍微有点时间,才能帮忙排查联调。


也正因为开发同事的尽心尽力帮忙,几次下来,让我感觉离问题根源好像又进了一步。


也知道为什么不能审批了,因为虽然请求成功了,但是没走业务逻辑,导致部分数据还是默认值,所以审批报错。


关于入参的排查,暂时告一段落了,因为数据状态不对,无法进行审批,意味着还是没有解决问题。


到这已经是第三天了,一个流程都没整完,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心态有点崩了......


于是向领导说明原因,领导了解后,并说先把耗时最长的做完,虽然没那么大压力,但是心里还是有些深深地自责。


我还是没忍住,终于哭了出来......


距离周五晚上发版测试还有两天,这个问题不解决,怎么也说不过去,心里一直憋着这个劲特别难受。


当时的想法,真的是谁能帮帮我,帮帮我行么?


但是我也不知道该找谁帮忙,谁又能帮助我?


为什么?说是业务问题吧?还不算?技术问题吧,入参还查不出来啥问题?真的就是进退两难!


因为开发太忙,实在没时间,暂时也没想到什么好的解决办法,我就先下班回了家。


把车停好后,习惯性地给女友打了电话,那天还是我的生日,再加上那阶段烦心事特别多,说着说着我哭了出来,突然感觉好无助而且很没用,最后彻底哭了出来,为什么就那么难?


我以为我很颓废,今天我才知道,原来我早废了。


因为烦心事特别多,导致整个人都不好了,哭出来后,感觉真的很舒服,而且整个人平和了许多。


没人能教你,只有自己能拯救自己


回到家后,搭建好环境,改用工具进行测试,使用jmeter+fiddler抓包开始,重新调接口来模拟测试,结果居然成功了,真的很意外,难道是我代码写的有问题?


第二天上班,我把自己代码接口调用及入参与昨天做好的jmeter脚本一一对照,发现入参一模一样,这让我产生了怀疑,是我封装的工具类有问题?


我代码走的HTTP协议,而jmeter脚本是HTTPS协议才成功的。


这让我想到,可能我的httpclient需要走HTTPS协议请求会让接口调用后,数据应该会正常显示吧。


有了思路,就开始找httpclient如何进行HTTPS请求的相关文章。


经过一番搜索,找到的重点都是围绕使用ssl和根证书的使用的代码片段,我又对httpclient底层封装进行改造,改造完再次使用封装工具类调用接口,结果还是数据状态不对,我真的彻底绝望了。


于是,我又去找到了强哥(我北京的同事),强哥说你干嘛自己封装,用hutool呀。


我照着强哥的思路,又去照着hutool中的工具类,开始写demo,逐一调用接口,结果竟然成功了,这让我欣喜若狂,真的好用。


于是,我对写好的demo,再次进行封装,也就是hutool中的工具类封装,封装好后,再次使用封装好的工具类调用,结果数据状态又不对了。


我真的服了,这是玩我吗?分开就好使,封装就不行。


有的同学说了,应该是你封装的有问题,那为什么其他模块都好用,就这个模块不行?


后来,我灵机一动,那就都对分开可用这部分代码进行简单封装,保证流程跑通就行,算是退而求其次的解决方法,虽然,它很low,但是能用。


也正因为这个临时解决方案,助力我在周五发版前成功的让同事用上了,一个流程的冒烟测试,跑完这一个流程仅需113秒,比手动回归快了近10倍的时间。


写在最后


整个过程让我记忆深刻,在此特别记录一下,真的是头一次被问题卡的这么难受,那种既生气,又干不掉难题的感觉,太难受了!


你有被难题阻塞,一直无法继续下去的情况吗?

作者:软件测试君
来源:juejin.cn/post/7135473631559811080
欢迎文末给我留言哦!

收起阅读 »

程序员崩溃的40个瞬间!!!太形象了,你遇到几个?

说到程序员,在外界眼里他们是掌控代码的大神他们是改变世界的王者其实程序员的工作不容易不信就来看看程序员崩溃的各种瞬间——1.公司实习生找bug2.在调试时,将断点设置在错误的位置3.当我有一个很棒的调试想法4.偶然间看到自己多年前写的代码5.当我第一次启动我的...
继续阅读 »

说到程序员,在外界眼里

他们是掌控代码的大神

他们是改变世界的王者

其实程序员的工作不容易

不信

就来看看程序员崩溃的各种瞬间——

1.公司实习生找bug


2.在调试时,将断点设置在错误的位置


3.当我有一个很棒的调试想法


4.偶然间看到自己多年前写的代码


5.当我第一次启动我的单元测试


6.数据库的delete语句忘了使用限定词where


7.明明是个小bug,但就是死活修不好


8.当我尝试调整生产数据库中的一些东西时

动图封面

9.好像真的没人发现我产品里的bug


10.下班前我还有一项任务没有完成


11.产品还没测试直接投入生产时


12.调试过多线程的都会懂


13.当我以为已捕获了所有可能的异常...的时候


14.当我试图清理几行所谓的旧代码


15.当有人让我帮他调试代码时


16.程序员第一次向老板演示项目


17.当你看到你几个月没碰过的代码


18.接到产品经理电话的我睡意全无


19.测试的时候一切ok,真正上线的时候……


20.作为一个程序员,拷问灵魂的时刻到了


21.当年学C语言的过程


22.当前端程序员想改后台代码时,后台程序员的样子


23.调试bug


24.正在调试,突然内存溢出了


25.需求文档又改了


26.苦逼的后端工程师


27.后端工程师做UI的活


28.在生产环境做hotfix


29.刚调稳定的系统,公司叕空降了一位架构师,又双叕要重构现有系统……


30.当程序员听客户说还在用IE时


31.功能先上了再说


32.新手程序员第一次做项目的过程


33.零错误零警告一次编译通过


34.春节前后上班写代码状态是这样的


35.被老板委派接手刚刚离职同事的项目...


36.准备下班的时候,测试又提bug过來了…


37.测试刚写完的代码


38.当我以为我修复了一个bug


39.程序员新手尝试新框架的时候


40.当我第一次测试我的代码时


41.我设计的接口和别人调用我的接口(好疼)


42.高级开发人员作为一个团队进行编程时


43.不小心碰到了遗留代码,真惨


本文转自知乎专栏 互联网视界https:/

收起阅读 »

如今的网络投票还有意义吗?完全就是比哪家预算高吧

最近老板的老婆在参加一项什么“指尖博物馆”的评选,因此老板每天在群里给我们发链接让我们投票。我们兢兢业业每天一投,甚至还相互提醒,完全把这个当成事业在努力。结果,对面直接不按常理出牌,一夜就刷了300票,我们一早来,发现这个数据,面面相觑:这绝对是刷票了吧! ...
继续阅读 »

最近老板的老婆在参加一项什么“指尖博物馆”的评选,因此老板每天在群里给我们发链接让我们投票。我们兢兢业业每天一投,甚至还相互提醒,完全把这个当成事业在努力。结果,对面直接不按常理出牌,一夜就刷了300票,我们一早来,发现这个数据,面面相觑:这绝对是刷票了吧!


这就是现在网络投票的现状,可能一开始开启网络刷票的人并没有想到会变成这样。本以为这将是民意的体现,具有公平、公正、透明的特质。而且它不需要场地、设备、人力,更不需要大量资金,极大地节省了人力成本。最重要的是,它能通过网络迅速传播活动信息、扩大影响规模,最后的数据一导出,妥妥一大亮点。


事与愿违,网络投票中的刷票行为,让这原本可以最大体现民意的设置,成了黑灰产牟利的“利器”。“某某评选开始啦,请动动你的手指为我们投上宝贵的一票”“本次评选活动对我们很重要,我们需要您的支持,鞠躬感谢”……每次朋友圈看到这样的话,我都心有戚戚:发了也没用呀,对面可能直接机器刷票了!


网络刷票的两种形式


网络刷票背后有一群分工明确的黑灰产业。所谓黑灰产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等手段,基于各类漏洞,通过恶意程序、木马病毒、网络、电信等形式,以非法盈利为目的规模化、组织化、分工明确的群体组织。
图片


网络刷票形式,主要有人工刷票与机器刷票两种。


人工刷票:就是一些空闲时间多的人士,以帮助参赛选手投票来获得“佣金”为主要工作。这些人多数为兼职投票手,外界称之为投票水军。


**技术刷票:**通过抓包工具分析提交投票时所产生的数据,然后使用脚本程序批量提交数据的刷票方式。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网络刷票黑灰产揽客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在网上搜索这类评选活动,通过冒充主办方或媒体等方式,拨打参选对象单位公开的办公电话,索要参选者私人联系方式。第二步,抛诱饵强卖。会以“专业低价、保证安全”、“先刷后付”等话术来诱骗参选人交钱刷票,不管参选人是否同意,团伙都会假意进行少量刷票,为下一步诈骗进行铺垫。第三步,威胁+诈骗。即便参选者交了一部分的预付金,诈骗团伙也不会再帮你刷票了。而是以此为要挟不断加价,等到活动快结束时,再以冲击排名为由诈骗一笔。


此外,为了吸引参与者自发的去拉票刷票,商家往往会将投票配合奖励去吸引投票用户。由此经引起“羊毛党”注意,出现组队集团化刷票薅礼品的现象。


如何防止网络刷票


毫无疑问,网络刷票对于发起者(商家)、参与者、投票用户这三方来说,都是会造成损失的。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防止黑灰产进行刷票。


比较简单的方式有以下集中:


1. 验证码: 在投票页面中加入验证码功能,通过输入验证码来确认投票者是真实的人类用户,而不是机器人或其他自动程序。这里可以使用顶象的免费验证码,因此就不展开叙述了。


2. IP地址限制: 通过限制相同IP地址的投票次数,可以防止同一IP地址的用户对同一选项进行多次投票。P地址限制可以通过服务器端脚本语言(如PHP、Python等)或者Web服务器(如Apache、Nginx等)来实现。


<?php
// 获取投票者的IP地址
$ip = $_SERVER['REMOTE_ADDR'];

// 设置IP地址的投票次数上限为10次
$vote_limit = 10;

// 判断IP地址的投票次数是否已经超过上限
if(get_votes_count($ip) >= $vote_limit){
// 如果超过了上限,提示投票失败
echo "投票失败,您已经超过投票次数限制!";
}else{
// 如果没有超过上限,进行投票操作
do_vote();
// 记录投票记录
record_vote($ip);
// 提示投票成功
echo "投票成功,谢谢您的支持!";
}

// 获取指定IP地址的投票次数
function get_votes_count($ip){
// 连接数据库
$conn = mysqli_connect('localhost', 'username', 'password', 'database');
// 查询指定IP地址的投票次数
$result = mysqli_query($conn, "SELECT COUNT(*) AS count FROM votes WHERE ip='$ip'");
// 获取投票次数
$row = mysqli_fetch_assoc($result);
$count = $row['count'];
// 关闭数据库连接
mysqli_close($conn);
return $count;
}

// 记录投票记录
function record_vote($ip){
// 连接数据库
$conn = mysqli_connect('localhost', 'username', 'password', 'database');
// 插入投票记录
mysqli_query($conn, "INSERT INTO votes (ip) VALUES ('$ip')");
// 关闭数据库连接
mysqli_close($conn);
}

// 进行投票操作
function do_vote(){
// TODO:进行投票操作
}
?>


3. Cookie限制: 通过在用户浏览器中设置Cookie,可以限制同一浏览器的用户对同一选项进行多次投票。


<?php
// 获取投票者的Cookie
$cookie_name = "voted";
$voted = isset($_COOKIE[$cookie_name]) ? $_COOKIE[$cookie_name] : 0;

// 设置Cookie的过期时间为1天
$expire_time = time() + 86400;

// 判断投票者是否已经投过票
if($voted){
// 如果已经投过票,提示投票失败
echo "投票失败,您已经投过票!";
}else{
// 如果还没有投票,进行投票操作
do_vote();
// 设置投票者的Cookie
setcookie($cookie_name, 1, $expire_time);
// 提示投票成功
echo "投票成功,谢谢您的支持!";
}

// 进行投票操作
function do_vote(){
// TODO:进行投票操作
}
?>


另外,在用户打开页面时,Cookie已经配置在用户浏览器中了,因为示例代码中的setcookie()函数会在服务器响应中设置Cookie并发送给客户端浏览器,当用户打开页面时,浏览器会检查本地是否存在该网站的Cookie,并将其附加在该请求中一同发送给服务器,以便服务器识别该用户的身份,或者保存一些用户相关的数据。因此,在示例代码中,当用户访问该网站时,Cookie已经生效并配置在用户浏览器中了。


4. 人工审核: 对投票结果进行人工审核,通过人工审核来确认投票者的身份和投票行为的真实性。但是,该方法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和时间成本,不适合大规模的投票活动。


结语


在2021年1月8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对互联网信息发布、保存及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等方面作出规定,并对日益泛滥的刷票、刷量、刷评论及制作虚假账号给出了处罚细则。其中特别第二十五条特提到,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或为获取其他非法利益,实施下列行为,扰乱网络秩序:
(一)明知是虚假信息而发布或者有偿提供信息发布服务的;
(二)为他人有偿提供删除、屏蔽、替换、下沉信息服务的;
(三)大量倒卖、注册并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账号,被用于违法犯罪的;
(四)从事虚假点击、投票、评价、交易等活动,破坏互联网诚信体系的。


希望在此基础上,网络刷票情况能够得到一定的缓解。<

作者:昀和
来源:juejin.cn/post/7225875600644735037
/p>

以上。

收起阅读 »

职场上有什么谎言?

努力干活就能赚多点钱 职场中最大的谎言可能是“工作越忙就能赚到更多的钱”。虽然在某些情况下这是真实的,但很多时候这只是一种误解。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可能会导致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影响到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此外,很多公司并不愿意在工作强度过高的员工身上支付额外的...
继续阅读 »

努力干活就能赚多点钱


职场中最大的谎言可能是“工作越忙就能赚到更多的钱”。虽然在某些情况下这是真实的,但很多时候这只是一种误解。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可能会导致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影响到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此外,很多公司并不愿意在工作强度过高的员工身上支付额外的报酬,而是更倾向于平衡员工的工作与生活,提高员工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因此,新进职场人士应该认识到,在职场中坚持适度的工作量、良好的工作习惯和优秀的职业素养才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我都是为你好


“我都是为你好”可能是一种常见的谎言,在不同情境下被使用。在某些情况下,这可能真诚地表达出对他人的关心和照顾,但在其他情况下,这也可能成为掩盖自己私人动机或者行为错误的借口。因此,在职场和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学会审视这句话所蕴含的背后意图,并判断其是否真实可信。同时,我们也应该秉持着开放、坦诚、尊重和理解的态度,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和相处,以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他做得比你好,向他好好学习


“他做得比你好,向他好好学习”是一句非常有益的建议,可以让人们从成功的经验中汲取营养,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在职场中,人们面对不同的工作任务和挑战,而且每个人的工作方式、思维模式和经验都不同,因此,我们应该善于借鉴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素养和技能。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要完全依赖和模仿别人,而是应该在合适的时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需要,加以改进和创新,开拓自己的专业视野和发展空间。


在职场中,有些人可能会通过拍马屁、拉关系等不正当手段来获取自己的利益或者提高自己的地位。然而,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负面后果和损失,例如破坏工作团队的合作氛围、损害自己的职业形象和信誉等。因此,我们应该始终保持清醒和冷静的头脑,不受拍马屁等诱惑,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和职责,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同时,我们也应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合理、公正、透明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成果,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并在适当的时刻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实现共同的目标。


公司不怎么赚钱,理解一下,行情好了加工资


如果公司在过去设定了一些目标和承诺,但无法兑现或者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那么这就是一种失信行为。画饼充当推销手段,可能会对员工、客户和利益相关方造成误导和不良影响,并破坏公司的商誉和形象。因此,公司应该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和自身能力水平,制定合理、可行的计划和策略,避免过于浮夸和虚幻的承诺,注重落实和执行,加强与员工、客户和社会各方的沟通和互动,建立坦诚、透明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念。同时,员工也应该保持客观、谨慎、理性的态度,不盲目追求高回报或者虚假宣传,始终以个人职业道德和职责为先,为公司和自

作者:象骑士
来源:juejin.cn/post/7213636024102469693
己的未来发展负责任。

收起阅读 »

你身边的那些'加班文化'

说起来加班,别管什么80后,90后,00后,内心肯定都是非常抵制的,朝九晚六,平衡工作生活,想必是大多数人的梦想。 为什么突然想写一篇这样的文章,这两天确实有几件事情触动了我。 1.同事猝死 曾任职的一家公司,一名同事于4月1日猝死。以前总是看网上那些猝死的案...
继续阅读 »

说起来加班,别管什么80后,90后,00后,内心肯定都是非常抵制的,朝九晚六,平衡工作生活,想必是大多数人的梦想。

为什么突然想写一篇这样的文章,这两天确实有几件事情触动了我。


1.同事猝死


曾任职的一家公司,一名同事于4月1日猝死。以前总是看网上那些猝死的案例,感慨加班猝死,不曾想这件事生生的发生在自己身边,这名同事是一名销售,具体猝死缘由(前)公司并没有多谈,但我想一定是和熬夜加班息息相关。


image.png


这家公司的加班文化,我深有体会,去年11月初,各个项目组长在工作群先后通知强制要求加班,并不给你机会以及理由请假,反正加班给出的理由就是冲刺冲刺。


1.png


当时有同事用dingding和其他同事讨论加班的各种不情愿,聊天记录居然被公司扒出来并认为其散播负面言论,邮件全体对其进行警告,我大为震惊,当然这名同事后来也进入了裁员名单。


4.png


警告信发出之后越来越多的同事周末有一天不能来公司办公,其实他们在家根本也没闲着,这时候大老板急了,又发了这样的一封邮件。


5.png


(我看到这封邮件的时候,心里的想法就是作为公司的领头人,这格局不是一般的小,仅代表个人意见)

显然这封邮件是给那些不坚持10 10 7的人看的,对于那些不加班的人等待着的自然是优化。就这样还是有些同事继续坚持着10 10 7,在元旦之前大家终于把所有项目全部成功交付,本以为等待着大家的是老板分享喜悦的成果,结果等来的却是3/2的裁员,后来大家想明白了,就是催促着大家感觉把项目做完,裁掉你们。其中有位同事,前一天通宵加完班,第二天就被裁了,那时候整个办公室一片哗然。


2.持续加班住进icu


image.png


image.png


朋友的同事,据说刚刚升为一名奶爸,每天十点前不曾下班,大家问他为何这么拼,给出的理由是我刚刚生了娃,买了房子,工作一点不敢懈怠,怕惹得领导不高兴随时让我滚蛋。

是啊,谁想加班,谁愿意加班天天守着个破电脑,可是生活让我们不得不加班,不得不向一些不合理的规定屈服。


3.中国电科龙哥


这两天龙哥火遍了各个社交网络,龙哥痛批强制加班员工事情为什么能火,为什么传播速度这么快,我猜测是龙哥一人之言说出了很多打工人的心声,引起网友一片共鸣。


不过央视网的这文字怕是惹得大家一顿p喽。


720635d7223ec0b82485f989ae38034.jpg


职场人偶尔加下班,没有任何问题,毕竟工作中肯定会遇到一些紧急事件需要及时处理,作为公司员工,加班赶下进度也是应该的,可是长期被自愿加班就不合时宜了,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旦因为长期加班,出现问题就得不偿失了,所以加班文化不可取,尤其是超

作者:zhouzhouya
来源:juejin.cn/post/7218735340043092028
长加班更不应该存在。

收起阅读 »

北美 2023 被裁员的感悟

不贩卖焦虑,就事论事,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很多人觉得在裁员之前是没有任何迹象的,其实真的不是这样。 公司在裁员的过程中有很多要裁员的迹象,我会在另外一篇文章中对我遇到的一些裁员信号设置一些雷区和警告,当你遇到上面的这些信号的时候,直觉告诉你需要马上考虑...
继续阅读 »

不贩卖焦虑,就事论事,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很多人觉得在裁员之前是没有任何迹象的,其实真的不是这样。


公司在裁员的过程中有很多要裁员的迹象,我会在另外一篇文章中对我遇到的一些裁员信号设置一些雷区和警告,当你遇到上面的这些信号的时候,直觉告诉你需要马上考虑寻找下一个替代方案了。


因为当这些信号的任何一个或者多个同时出现的时候就意味着裁员在进行中了,通常会在 3 到 6 个月左右发生。




在公司的职位


在被裁公司的职位是 Tech Lead。


虽然这个职位并不意味着你对其他同事而言能够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但是通常可能会让自己与上级有更好的沟通管道。


但是,非常不幸的是这家公司的沟通渠道非常有问题。


因为负责相关开发部分的副总是从 PHP 转 Java 的,对 Java 的很多情况都不非常明确,所以他非常依赖一个架构师。


但,公司大部分人都认为这个架构师的要求是错误的,并且是非常愚蠢的。


比如说要求代码必须要放在一行上面,导致代码上面有不少行甚至超过了 1000 个字符。


所有开发都对这个要求非常不理解,并且多次提出这种要求是无理并且愚蠢的,我们组是对这个要求反应最激烈,并且抵触最大的(也有可能是因为我的原因,我不希望在明显错误的地方让步;我可以让步,但是需要给一个能说服的理由)。


然而,这个所谓的架构师就利用 PR 合并的权力,不停的让我们的组员进行修改。


裁员之前


正是因为在公司的职位和上面说到的和架构师直接的冲突。


在 6 个月之前,我就已经和组里的同事说要准备进行下一步了,你们该面试的就面试了,不要拖延。


在这个中间过程中,我的领导还找我谈过一次。领导的意思就是他非常同意我们的有关代码 PR 的要求,也觉得这些要求都是狗屁。


但,负责开发的副总,认为我们组现在是所有组里面最差的。


可能当时没有认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我们组从所有组里面最好的,变成最差的只用了 2 周(一个 Sprint)的时间。


在这次谈话后,我更加坚信让我的组员找下一家的信息了,对他们中途要面试其他公司我都放开一面。


非常不幸的,我自己那该死的拖延症,我是把我自己的简历准备好了,但是还没有来得及投就等来了真正裁员的这一天。


深刻的教训和学到的经验:


如果公司的运营或者管理让感觉到不舒服,并且已经有开始寻找下家的想法的时候,一定要尽快准备,马上实施,不要拖延


这就是我在上面标黑马上的原因。


裁员过程


裁员过程非常简单和迅速,并且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


在周四的时候,公司的高层提示所有的会议今天全部取消,并且把应该 11 点开的全公司会议提前到了 9 点。


因为很多人都没有准备,所以很多人也没有参加。


后来才知道,9 点就是宣布裁员的开始,事后知道裁员比率为 40%。


然后就是各个部门找自己的被裁的员工开会,这个会议通常首先是一个 Zoom 的 Group 会议,说了一堆屁话,就是什么这是不得已的决定呀,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当然,在这个时候你还需要或者期待公司给你什么合理的理由呢?


然后就是 P&C 人员说话,基本上就是每个人 15 分钟的时间单独 Zoom。


这个 15 分钟,主要就是读下文件了,至于 2 个会议上是不是开摄像头,随意。


你愿意开也行,不愿意开也行,反正上面的所有人都心不在焉。我是懒得开,因为和你谈话的人,你都根本不认识。


第二个会议就是 P&C,这个会议主要就是和你说说被裁员后可以有的一些福利和什么的,对我个人来说我更关注的是补偿。


至于 401K 和里面的资金都是可以自行转的,也没啥需要他们说的,了解到补偿就是 6 周工资,不算多也凑合能接受。


负责裁员的人说,还有什么需要问的,我简单的回答了下 All Set 然后 have a nice day 就好了。毕竟他们只是具体做事的人,问他们也问不出个所以然,这有啥的。


裁员之后


裁员之后,感觉所有认识的被裁的同事都是懵的。


开完 15 分钟的 P&C 会议后,基本上电脑和邮箱马上就不能用了。公司貌似说电脑可以自己留着,但是上面的数据会被远程清理掉。


留在公司里面的东西会有人收拾后寄到家里。


我在公司里的办公桌就属于离职型办公桌,简单的来说,上面只有一台不属于我的显示器,另外就是从其他地方拿过来的一盒消毒湿巾,公司里面压根没有我需要的东西。


很多人认为公司禁用账户有点太不讲人情,其实从技术层面来说根本没有什么,因为所有的管理都是 LDAP,直接在 LDAP 上禁用你账户就好了,没啥稀奇的。


中午的时候,被裁的同事都互相留下了手机号码,感觉大家因为我在裁员列表里面感觉有点扯。另外更扯的同事在这个公司工作了 7 年了,也在列表里面(所有 PHP 的基础架构都是他写的和建立的)。


虽然最开始和这个同事有过一些摩擦,但是这个印度的同事真的挺好的,我们都觉得他挺不错,也愿意和他一起共事。


很多人,包括我。都对这个同事感觉不值,也觉得这很扯。


奈何公司的选择就是一些阿谀奉承,天天扯淡的人,比如说那个奇葩的架构师。


没多久,被裁的同事建了一个群,然后把我给拉进去了,主要还是我们组里面的同事,大家希望能够分享一些面试经验和机会,偶尔吐槽下。


在晚上的时候,突然收到另外一个同事的 LinkedIn 好友邀请,他不在这次裁员内。


但是他也被降职了,他本来是 Sr 开发人员和小组长,后来被提拔成架构师了,现在连小组长都不是了。


他和我说,如果需要帮助的话,他会尽量帮忙,并且还给他的一些曾经的招聘专员账号推送给了我。


我也非常感谢他们,虽然经历过,但是也收获了一些朋友,虽然说在美国职场比较难收获朋友,但是也并不是完全这样的。


没有了利益的纠葛,更容易说点实话。


http://www.ossez.com/t/topic/144…


作者:honeymoose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40052076624035901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何不食肉糜?

21年的时候,微博上有过一番口诛笔伐,就是就是管清友建议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就近租房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上班的路上,要把时间利用起来投资自己,远比省下的房租划算。 视频见这里:http://www.bilibili.com/video/BV1Bb… 当时我印象非常...
继续阅读 »

21年的时候,微博上有过一番口诛笔伐,就是就是管清友建议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就近租房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上班的路上,要把时间利用起来投资自己,远比省下的房租划算。


视频见这里:http://www.bilibili.com/video/BV1Bb…



当时我印象非常深刻,微博评论是清一色的 “何不食肉糜”,或者说“房租你付?”


可能是因为这件事情的刺激,管清友后来才就有了“我特别知道年轻人建议专家不要建议”的言论。


对还是错?


在我看来,管清友的这个建议可以说是掏心掏肺,非常真诚,他在视频里也说了,他是基于很多实际案例才说的这些话,不是说教。


为什么我这么肯定呢?


很简单,我就是代表案例。


我第一家公司在浦东陆家嘴,四号线浦东大道地铁站旁边,我当时来上海的时候身无分文,借的家里的钱过来的,我是贫困家庭。


但,为了节约时间,我就在公司附近居住,步行五分钟,洗头洗澡都是中午回住的地方完成,晚上几乎都是11:00之后回去,倒头就睡,因为时间可以充分利用。


节约的时间,我就来研究前端技术,写代码,写文章,做项目,做业务,之前的小册(免费章节,可直接访问)我也提过,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现在回过头来看那段岁月,那是充满了感激和庆幸,自己绝对做了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让自己的职业发展后劲十足。


所以,当看到管清友建议就近租房的建议,我是非常有共鸣的,可惜世界是参差的,管清友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优秀的人毕竟是少数,知道如何主动投资自己的人也是凤毛麟角,他们根本就无法理解。


又或者,有些人知道应该要投资自己,但是就是做不到,毕竟辛苦劳累,何苦呢,做人,不就是应该开心快乐吗?


说句不好听的,有些人的时间注定就是不值钱的。


工作积极,时间长是种优势?


一周前,我写了篇文章,谈对“前端已死”的看法,其中提到了“团队下班最晚,工作最积极”可以作为亮点写在简历里。


结果有人笑出了声。



好巧的是,管清友的租房建议也有人笑了,出没出声并不知道。



也有人回复“何不食肉糜”。


这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我只是陈述一个简单的事实,却触动了很多人的敏感神经。


我突然意识到,有些人可能有一个巨大的认知误区,就是认为工作时长和工作效率是负相关的,也就是那些按时下班的是效率高,下班晚的反而是能力不足,因为代码不熟,bug太多。



雷军说你说的很有道理,我称为“劳模”是因为我工作能力不行。


你的leader也认为你说的对,之前就是因为我每天准时下班,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所以自己才晋升的。


另外一个认知误区在于,把事实陈述当作目标指引。


如果你工作积极,是那种为自己而工作的人,你就在简历中体现,多么正常的建议,就好比,如果你是北大毕业的,那你就在简历中体现,没任何问题吧。


我可没有说让你去拼工作时长,装作工作积极,就好比我没有让你考北大一样。


你就不是这种类型的人,对吧,你连感同身受都做不到,激动个什么呢,还一大波人跟着喊666。


当然,我也理解大家的情绪,我还没毕业的时候,也在黑心企业待过,钱少事多尽煞笔,区别在于,我相对自驱力和自学能力强一些,通过自己的努力跳出了这个循环。


但大多数人还是被工作和生活推着走,所以对加班和内卷深恶痛绝,让本就辛苦的人生愈发艰难,而这种加班和内卷并没有带来收入的提升。


那问题来了,有人通过努力奋斗蒸蒸日上,有人的辛苦努力原地踏步,同样的,有的人看到建议觉得非常有用,有的人看到建议觉得何不食肉糜,区别在哪里呢?


究竟是资本作恶呢?还是自己能力不足呢?


那还要建议吗?


管清友不再打算给年轻人建议了,我觉得没必要。


虽然,大多数时候,那些听得进去建议的人大多不需要建议,而真正需要建议的又听不进,但是,那么多年轻人,总有一部分潜力股,有一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他们可能因为环境等原因,有短暂的迷茫与不安,但是,来自前人发自真心的建议或许可以让他们坚定自己前进方向,从而走出不一样的人生。


就像当年我被乔布斯的那些话语激励过那般。


所以,嘲笑之人任其笑之,只要能帮助到部分人,那就有了价值。


因此,我不会停止给出那些我认为对于成长非常有帮助的建议。


(完)


作者:张鑫旭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21487809789182008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放心,前端死不了

前言 今年春天莫名冒出一个“前端已死”的话题,搞得同行们人人自危。 这个话题和当下的环境是分不开的,如果环境很好,工作好找,那这个话题也就不攻自破了,不会流传开来。 网络上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在《乌合之众》书中找到答案。大众言论没有理性,全是极端,要么封神,要么踩...
继续阅读 »

前言


今年春天莫名冒出一个“前端已死”的话题,搞得同行们人人自危。


这个话题和当下的环境是分不开的,如果环境很好,工作好找,那这个话题也就不攻自破了,不会流传开来。


网络上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在《乌合之众》书中找到答案。大众言论没有理性,全是极端,要么封神,要么踩死。


今天能找到不错的工作,就感觉自己马上就要晋升 CEO 迎娶白富美了。但一旦明天情况不太好,就感觉自己马上要死了。


“前端已死”这个话题就属于后者。



原文地址 juejin.cn/post/722432… ,非作者允许不得转载



互联网行业会持续发展


前端技术是依托于互联网行业的,只要行业还在,它就会有用武之地,就会有价值。塞班已死,因为诺基亚不在了。


虽然现在电脑手机早已普及完成,增长率没那么大了,但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却不断更新升级。它已经嵌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了,就像水和电一样。


有互联网行业,就需要各种 toC 的页面、公众号、小程序,各种 toB 的管理系统和富客户端应用。就需要前端开发技术,需要前端人才。


你可能盲从“前端已死”,但你绝不会同意“互联网将死”,这就很矛盾 —— 当然我们生活、网络处处都矛盾。


递弱代偿的基本规律


递弱代偿,是我国哲学家王东岳提出的事物发展理论。对于这世界的任何事物,只要是发展,就一定会“递弱代偿”。


举个例子,低等的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即可完成吃喝拉撒各种功能。这就很像小创业公司,或者一个行业的发展初期,都是全能型人才,拿起键盘写代码,抄起拖把扫厕所。个体很厉害,但整体很低级。


再往下发展到多细胞生物,开始有了细胞功能的分化,有的专门呼吸、有的专门消化。这就像初具规模的小公司,行业开始有了发展和进化,人才开始分角色了。有的人专门写代码,有的人专门扫卫生


再慢慢发展 N 步,到了高级哺乳动物,体内细胞分为上百种,严格划分了各种职能,最终拼接为一个高级的整体。公司和行业也一样,当前互联网从业人员的角色有几十种,大家各司其职,才做成了几万人的大公司。


不光互联网行业,像其他常见的行业,工业、汽车、医疗,这些成熟的领域,哪些不是严格细分角色的?


就连现在的网络诈骗,也都是有规模、有组织、有上下线的。


所以,互联网行业要发展,就一定会遵循这个规律,继续细分角色,前端永远都是一个重要角色。


如果今年前端被全栈替代了,明年运维也被全栈替代了,后年产品也被全栈替代了 …… 那就违背这个哲学规律了,那就说明互联网会倒退 —— 这显然不对


PS:发展不一定是线性的,它可能是起伏的,有强增长期,一定就有缓和期 —— 但整体一定是继续增长的。


前端没有可替代技术


Android 和 IOS 被小程序替代了很多,但前端目前没有发现什么可替代技术,反而前端早已慢慢的占据其他技术领域,如客户端、服务端。


新的技术如 Flutter WebAssembly 都是对当下前端技术的补充,真实 TS 也不是为了替代 ES ,它也是一个补充和备选方案。


浏览器 + HTML CSS JS + HTTP ,目前没有任何技术可以替代它,反而它们正在加速进化和完善。Vue React 小程序,目前也已经牢牢占据了高地,前端技术的范式早已形成。


ChatGPT 代替不了程序员


无论网上怎么宣传,当下所有的民生领域的人工智能,包括智能驾驶,严格来说都是:人工智能辅助


辅助,就是为人服务的。为人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创造力服务,不是为机械重复的工作服务。


ChatGPT 本质上就是一个搜索引擎的二次封装,它更能理解你的输入意图,它更精确的帮你拼接返回结果。但它就是一个辅助工具,用好了可以帮你提升效率,但前提是得有人去用它。


你可以想一下日常的工作内容,开会,沟通,扯皮这些,AI 能参与进来吗?

它能理解你的业务需求吗?

它能帮你完成复杂模块的开发和联调吗?

它能帮你和其他同事沟通吗?


它能做的只是帮你写一部分固定的代码和文档,仅此而已。

现在有搜索引擎,我们说“面向 google 编程”,以后可能就变为“面向 ChatGPT 编程”,提升效率。


大环境总会有起伏,这是常态


大概从 15-16 年开始,当时随便培训一下,出来就一万多的工资(北京为例),直到前两年,行业的增长率特别快。这一代人也吃到了行业的红利,多少挣了点钱。


但无论哪个行业,都不能指望他一直这么增长,有增长就有缓和。再牛的人也不能影响到大环境,庄稼不收年年种,三穷三富活到老。


缓和期过去,还会迎来下一轮增长期。


总结

  • 互联网行业会持续发展

  • 发展就要递弱代偿,细分行业角色

  • 前端没有可替代的技术,是一个重要角色


所以,前端死不了,只是最近因环境原因暂时蛰伏,发展缓慢而已。


当下建议


有工作的就先稳住,千万别裸辞。哪怕工作不顺利,毕竟拿人钱受人管。


已经裸辞或者被毕业的,也不要过于焦虑,即便工作机会少这也不是你的问题,人斗不过大环境的。该学习就学习,该面试还是去面试,把自己该做的做了就是,其他的就别管了,淡定。


之前上班加班忙成狗,现在难得有时间,正好自由安排做一点自己之前想做的事。毕竟人生苦短,不是光为了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爱好。


也许过了这一阵,你再想这么自由就没机会了。有些事儿,现在不做,这辈子也许就不再有机会和动力了。


如果你想反驳我的观点


以你想的为准,你说的对。


作者:前端双越老师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24325360598302781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你在公司混的差,可能和组织架构有关!

如果你接触过公司的面试工作,一定见过很多来自大公司的渣渣。这些人的薪资和职位,比你高出很多,但能力却非常一般。 如果能力属实,我们大可直接把这些大公司的员工打包接收,也免了乱七八糟的面试工作。但可惜的是,水货的概率通常都比较大,新的公司也并不相信他们的能力。尤...
继续阅读 »

如果你接触过公司的面试工作,一定见过很多来自大公司的渣渣。这些人的薪资和职位,比你高出很多,但能力却非常一般。


如果能力属实,我们大可直接把这些大公司的员工打包接收,也免了乱七八糟的面试工作。但可惜的是,水货的概率通常都比较大,新的公司也并不相信他们的能力。尤其是这两年互联网炸了锅,猪飞的日子不再,这种情况就更加多了起来。


反过来说也一样成立,就像是xjjdog在青岛混了这么多年,一旦再杀回北上广,也一样是落的下乘的评价。


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你在上家公司混的差,还与你在组织架构中所处于的位置和组织架构本身有关。


一般公司会有两种组织架构方式:垂直化划分层级化划分


1. 垂直划分


垂直划分,多以业务线为模型进行划分。各条业务线共用公司行政资源,相互之间关联不大。


各业务线之间,内部拥有自治权。


image.png


如上图所示,公司共有四个业务线。




  • 业务线A,有前端和后端开发。因为成员能力比较强,所以没有测试运维等职位;




  • 业务线B倡导全栈技能,开发后台前端一体化;




  • 业务线C的管理能力比较强,仅靠少量自有研发,加上大量的外包,能够完成一次性工作。




  • 业务线D是传统的互联网方式,专人专岗,缺什么招什么,不提倡内部转岗




运行模式




  1. 业务线A缺人,缺项目,与业务线BCD无任何关系,不允许借调




  2. 业务线发展良好,会扩大规模;其他业务线同学想要加入需要经过复杂的流程,相当于重新找工作




  3. 业务线发展萎靡,会缩减人员,甚至会整体砍掉。优秀者会被打散吸收进其他业务线




好处




  1. 业务线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团队成员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危机意识




  2. 一条业务线管理和产品上的失败,不会影响公司整体运营




  3. 可以比较容易的形成单向汇报的结构,避免成本巨大且有偏差的多重管理




  4. 便于复制成功的业务线,或者找准公司的发展重点




坏处




  1. 对业务线主要分管领导的要求非常高




  2. 多项技术和产品重复建设,容易造成人员膨胀,成本浪费




  3. 部门之间隔阂加大,共建、合作困难,与产品化相逆




  4. 业务线容易过度自治,脱离掌控




  5. 太激进,大量过渡事宜需要处理




修订


为了解决上面存在的问题,通常会有一个协调和监管部门,每个业务线,还需要有响应的协调人进行对接。以以往的观察来看,效果并不会太好。因为这样的协调,多陷于人情沟通,不好设计流程规范约束这些参与人的行为。


image.png


在公司未摸清发展方向之前,并不推荐此方式的改革。它的本意是通过竞争增加部门的进取心,通过充分授权和自治发挥骨干领导者的作用。但在未有成功案例之前,它的结果变成了:寄希望于拆分成多个小业务线,来解决原大业务线存在的问题。所以依然是处于不太确定的尝试行为。


2. 水平划分


水平划分方式,适合公司有确定的产品,并能够形成持续迭代的团队。


它的主要思想,是要打破“不会做饭的项目经理不是好程序员”的思维,形成专人专业专岗的制度。


这种方式经历了非常多的互联网公司实践,可以说是最节约研发成本,能动性最高的组织方式。主要是因为:




  • 研发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可以避免任务切换、沟通成本,达到整体最优




  • 个人单向汇报,组织层级化,小组扁平化。“替领导负责,就是替公司负责”




  • 任何职位有明确的JD,可替换性高,包括小组领导




这种方式最大的问题就是,对团队成员的要求都很高。主动性与专业技能都有要求,需要经过严格的面试筛选。


坏处




  • 是否适合项目类公司,存疑




  • 存在较多技术保障部门,公共需求 下沉容易造成任务积压




  • 需要对其他部门进行整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分析


image.png


如上图,大体会分为三层。




  • 技术保障,保障公司的底层技术支撑,问题处理和疑难问题解决。小组多但人少,职责分明




  • 基础业务,公司的旗舰业务团队,需求变更小但任何改动都非常困难。团队人数适中




  • 项目演化,纯项目,可以是一锤子买卖,也可以是服务升级,属于朝令夕改类需求的聚居地。人数最多




可以看到项目演化层,多是脏活,有些甚至是尝试性的项目-----这是合理的。




  1. 技术保障和基础业务的技术能力要求高,业务稳定,适合长期在公司发展,发展属性偏技术的人群,流动性小,招聘困难




  2. 项目演化层,业务多变,项目奖金或者其他回报波动大,人员流动性高,招聘容易




成功的孵化项目,会蜕变成产品,或者基础业务,并入基础业务分组。


从这种划分可以看出,一个人在公司的命运和发展,在招聘入职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应聘人员可以根据公司的需求进行判断,提前预知自己的倾向。


互联网公司大多数将项目演化层的人员当作炮灰,因为他们招聘容易,团队组件迅速,但也有很多可能获得高额回报,这也是很多人看中的。


3.组合


组合一下垂直划分和层级划分,可以是下面这种效果。


image.png


采用层级+垂直方式进行架构。即:首选层级模式,然后在项目演化层采用垂直模式,也叫做业务线,拥有有限的自治权。


为每一个业务线配备一个与下层产品化或者技术保障对接的人员。


绩效方面,上层的需求为下层的实现打分。基础业务和技术保障,为绿色的协调人员打分。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


End


大公司出来的并不一定是精英,小公司出来的也并不一定是渣渣。这取决于他在公司的位置和所从事的内容。核心部门会得到更多的利益,而边缘的尝试性部门只能吃一些残羹剩饭。退去公司的光环,加上平庸的项目经历,竞争力自然就打上一个折扣。


以上,仅限IT行业哦。赵家人不在此列。


作者:小姐姐味道
来源:juejin.cn/post/7203651773622452261
收起阅读 »

电话背调,我给他打了8分

前段时间招聘的一位开发,待了两三周,拿到了京东的offer,离职了。在离职的后一天,接到了他新公司的背调电话,几乎每项都给他打了8分。这个分数打的有点虚,单纯只是为了不影响他下家的入职。 离职之前,收到他在飞书上查看电话号码的消息,大概也猜到是在填写背调人信息...
继续阅读 »

前段时间招聘的一位开发,待了两三周,拿到了京东的offer,离职了。在离职的后一天,接到了他新公司的背调电话,几乎每项都给他打了8分。这个分数打的有点虚,单纯只是为了不影响他下家的入职。


离职之前,收到他在飞书上查看电话号码的消息,大概也猜到是在填写背调人信息,但自始至终,他也没打一声招呼,让给个好评。


离职最后一天,办完手续,没跟任何人打一个招呼,不知什么时候就消失了。


当初他刚入职一周时,其实大家都已经看出他在沟通上有很大问题,还想着如何对他有针对性的安排工作和调整,发挥他的长处,避免他的短处。但没想到这么快就离职了。在他提离职时,虽没过多挽留,但给了一些过来人的建议,很明显也听不进去。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他的职业生涯或即将面临到的事几乎能看得清清楚楚,但他有自己的坚持,别人是没办法的。


就着这事,聊聊最近对职场上关于沟通的一些思考:


第一,忌固执己见


职场中最怕遇到的一种人就是固执己见的人。大多数聪明人,在遇到固执己见的人时,基本上都会在三言两语之后停止与其争辩。因为,人一旦在自己的思维层次形成思维闭环,是很难被说服的。


而对于固执己见的人,失去的是新的思维、新的思想、纠错学习的机会,甚至是贵人的相助。试想一下,本来别人好像给你提建议,指出一条更好的路,结果换来的是争辩,是抬杠,聪明人都会敬而远之,然后默默地在旁边看着你掉坑里。


真正牛的人,基本上都是兼听则明,在获得各类信息、建议之后,综合分析,为己所用。


第二,不必说服,尊重就好


站在另外一个方面,如果一件事与己无关,别人有不同的意见,或者这事本身就是别人负责,那么尊重就好,不必强行说服对方,不必表现自己。


曾看到两个都很有想法的人,为一件事争论好几天,谁也无法说服谁。一方想用权力压另一方,另一方也不care,把简单的事情激化,急赤白脸的。


其实争论的核心只是展现形式不同而已,最终只是在争情绪、争控制感、争存在感而已,大可不必。


对于成年人,想说服谁都非常难的。而工作中的事,本身就没有对错,只有优劣,大多数时候试一下就知道了。


有句话说的非常好,“成年人的世界只做筛选,不做教育”。如果说还能做点什么,那就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别人而已。


第三,不懂的领域多听少说


如果自己对一个领域不懂,最好少发表意见,多虚心学习、请教即可。任正非辞退写《万言书》的员工的底层逻辑就是这个,不懂,不了解情况,还草率提建议,只是哗众取宠、浪费别人时间。


如果你不懂一个领域,没有丰富的背景知识和基础理论支撑,在与别人沟通的过程中,强行提建议,不仅露怯,还会惹人烦。即便是懂,也需要先听听别人的看法和视角解读。


站在另一个角度,如果一个不懂的人来挑战你的权威,质疑你的决定,笑一笑就好,不必与其争辩。


郭德纲的一段相声说的好:如果你跟火箭专家说,发射火箭得先抱一捆柴,然后用打火机把柴点着,发射火箭。如果火箭专家看你一眼,就算他输。


第四,没事多夸夸别人


在新公司,学到的最牛的一招就是夸人。之前大略知道夸人的效果,但没有太多的去实践。而在新公司,团队中的几个大佬,身体力行的在夸人。


当你完成一件事时,夸“XXX,真牛逼!”,当你解决一个问题时,夸“还得是XXX,不亏是这块的专家”。总之,每当别人有好的表现时,总是伴随着夸赞和正面响应。于是整个团队的氛围就非常好。


这事本身也不需要花费什么成本,就是随口一句话的事,而效果却非常棒。与懂得“人捧人,互相成就彼此,和气生财”的人相处,是一种非常愉悦的体验。


前两天看到一条视频,一位六七岁的小姑娘指派正在玩游戏的父亲去做饭,父亲答应了。她妈妈问:你是怎么做到的?她说:夸他呀。


看看,这么小的小孩儿都深谙的人性,我们很多成人却不懂,或不愿。曾经以为开玩笑很好,现在发现“夸”才是利器,同时一定不要开贬低性的玩笑。


其实,职场中还有很多基本的沟通规则,比如:分清无效沟通并且及时终止谈话、适当示弱、认真倾听,积极反馈、少用反问等等。


当你留意和思考这些成型的规则时,你会发现它们都是基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外在呈现。

作者:程序新视界
来源:juejin.cn/post/7265978883123298363
很有意思,也很有用。

收起阅读 »

年中总结:浑浑噩噩

学业 今年好像一直在虚假地忙碌,都是忙给别人看到,自己的进度并没有多少。 会议论文还在审稿,能不能过还是两说,除此之外好像没什么学业进度了。 每当有人问我:忙什么呢? 我就理直气壮地说,“赶论文呢”。 说得多了,自己也就信了,一旦自己都信了,就开始行色匆匆,...
继续阅读 »

学业


今年好像一直在虚假地忙碌,都是忙给别人看到,自己的进度并没有多少。


会议论文还在审稿,能不能过还是两说,除此之外好像没什么学业进度了。



每当有人问我:忙什么呢?


我就理直气壮地说,“赶论文呢”。


说得多了,自己也就信了,一旦自己都信了,就开始行色匆匆,一副“谁也别理我,忙着呢”的架势。……就是靠着这点虚张声势的忙碌,我活的了一种滥竽充数的成人感。




稀里糊涂掉进学术圈子里,好像一个瘸子掉到了一个舞池子里,偏偏又是一个要强的个性,没有科研天分,还要打肿脸充胖子,硬着头皮在这个舞池子里一瘸一拐地跳下去。



感情


又是单身的一年,近乎偏执的纯爱党。身边朋友嘲笑“你想和人从朋友做起,慢慢了解了再在一起,这种现在哪有啊!你只能遇到渣男!!!”


遇到喜欢的男孩子,我去追了,但是我太主动了,人家不喜欢主动的女孩子,其实主要是不喜欢我。最后不了了之了。但我依旧认为,



“女生太主动了,是不是不太好?”


“没什么好不好的,爱情本来就没有什么公式。”



找过很多借口,帮助自己走出来。但是说来说去还是真心喜欢过才会找那么多的借口。



“你说会不会是这样,我其实也并不喜欢他,喜欢的不过是自己的面子?


“也许吧。”但这又说明什么?你可以说“我喜欢的不是他,而是自己的面子”,或者“我喜欢的不是他,我只是在逃避孤独”,或者,“我喜欢的不是真正的他,而是一个想象出来的他” “我喜欢的不是他,而是被人疼爱的那种感觉”·····这样的句子可以无限造下去,但结果殊途同归,就是你在乎。



生活


因为身体和学业问题,一度陷入焦虑。每天过的很差劲,不断内耗。


不想给朋友们倾诉,在他们眼里我永远都是那个元气少女。身边人都说“谁抑郁了,你都不可能抑郁。”


但是那段时间我真的是很难过很难过。我之前也是这样,但是把所有的负面情绪都给了我喜欢的男孩子。可能让人家觉得我就是鱼鱼女孩,其实我并不是。我觉得是我的错,我不该一直跟他倾诉我压力有多大。



传递悲伤这件事本身,就是一种暴力。悲伤不该特地说给别人听。



以至于后来,我真的很舍不得,但是我什么都不敢和他说。我怕这样的想念没有诚意,我怕他觉得我把他当作垃圾桶。所以只能自己解决。



人生若有知己相伴固然妙不可言,但那可遇而不可求,真的,也许既不可遇又不可求,可求的只有你自己,你要俯下身去,朝着幽暗深处的自己伸出手去。



读书


最近摆烂中,最近三个月只看了七本书。是时候放下手机重拾阅读兴趣了。


我是个特别喜欢看爱情小说的人,喜欢看别人的爱情观。但是今年上半年看的微乎其微,主要都是健康、社会、个人成长相关的内容。


比如《中国营养科学全书》,比如《孤独社会》等等。至于小说,国内的作家的只看了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我果然是不太喜欢国内的小说,太过沉重了。比如:



一开始觉得没有话说是两人不爱说话,后来发现不爱说话和没话说是两回事。不爱说话是心里还有话,没话说是干脆什么都没有了。




将心腹话说给朋友,没想到朋友一掰,这些自己说过的话,都成了刀子,反过头扎向自己。



推荐一本八嘎国的小说《星期一,喝抹茶》。没什么营养内容,就是适合消磨时间的那种小短文。每一个小故事的配角都会成为下一个小故事的主角,透露着生活中的小确幸。



“不用配合她呀”——我想起了富贵子刚才说的话。她确实没有配合我,她一直坚守着自己认准的道路,并且尊重了我的选择。



展望


生活都是你自己的,自己经历,自己成长,后果也要自己承担。不要再这么浑浑噩噩地过下去了。先做应该做的,

作者:Roche
来源:juejin.cn/post/7265210393046810664
再做喜欢做的事情吧。

收起阅读 »

被约谈,两天走人,一些思考

前言 个人身边发生的事,分享自己的一些思考,有不同意见是正常的,欢迎探讨交流 来龙去脉 上周坐我前面的前端开发工程师突然拿了张纸去找业务线领导签字了,领导坐我旁边,我看两人表情都认真严肃,一句话没说,那个前端同事签完字就坐自己工位上了,似乎有什么事发生 微信上...
继续阅读 »

前言


个人身边发生的事,分享自己的一些思考,有不同意见是正常的,欢迎探讨交流


来龙去脉


上周坐我前面的前端开发工程师突然拿了张纸去找业务线领导签字了,领导坐我旁边,我看两人表情都认真严肃,一句话没说,那个前端同事签完字就坐自己工位上了,似乎有什么事发生


微信上问了一句:什么情况?


前端同事:裁员,做好准备


公司现状


从我去年入职公司后,就在喊降本增效了,周一晨会时不时也会提一下降本增效,毕竟大环境不好,公司的业务这两年也受到不小的影响


今年好几个项目组人手不够,两三月前还在疯狂面试前后端测试产品,我们这边的业务线前端都面试都超过五十个人了,最后招了一个前端一个后端一个测试


想着这种情况,公司薪资给的也不高,新员工不大量招就算降本了吧,再优化优化各方面流程等提提效率,没想到降本的大刀直接落下来首先砍掉的是技术开发人员


裁员情况


公司北京总部这边,目前我们部门是裁了两个前端一个后端,其他部门也有有裁员,人数岗位就不清楚了


从被裁掉的同事那边了解到的消息,上周三下班后下午找他们谈的,周四交接,周五下班后就走了,按照法律规定赔偿


上周只是一个开始,应该是边裁边看,什么时候结束最终裁员比例目前还不清楚,由其他来源得到的消息来源说是这次裁员力度很大


现在如果不是核心项目员工,如果不是和领导关系比较好的员工,每个人头上都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个人思考


看待裁员


我认为首先是放平心态吧


国际经济形去全球化,贸易战,疫情,到现在的各种制裁,俄乌战争等,极端气候频发,真是多灾多难的年代


裁员这几年大家也见多了,该来的总会来


我认为裁员好说,正常赔偿就行,好聚好散,江湖再见


企业层面


裁员也是企业激发组织活力的一种方式,正常看待就行,关于企业组织活力介绍的,这里推荐一本前段时间刚读完的一本书 《熵减:华为活力之源》



熵是来源于物理科学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概念,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熵增定律。熵增表现为功能减弱直到逐渐丧失,而熵减表现为功能增强...



个人层面


1.如果公司正常走法律流程,拿赔偿走人,继续找工作,找工作的过程也能发现自己的不错,更加了解市场,甚至倒逼自己成长


2.如果公司只想着降低成本,不做人事,有那种玩下三滥手段的公司,一定要留好证据,拍照,录音,截图,保存到自己的手机或者云盘里,不想给赔偿或恶意玩弄手段的,果断仲裁,我们员工相对企业来讲是弱势群体,这时候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可能也是唯一的武器)



这年头行情不好,老板损失的可能只是近期收益,有的员工失去的可能是全家活下去的希望



日常准备


做好记录


日常自己工作上的重大成果,最好定期梳理一下,或者定期更新简历,也可以不更新简历,找地方记录下来,例如项目上的某个重大模块的开发升级,或者做的技术上的性能优化等,我是有写笔记博客的习惯,技术相关的有时间一般会写成文章发到社区里


保持学习


日常保持学习的基本状态,这个可能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个想法,但是能定期沉下心来去学习提升,系统地去提升自己的时候,很少能坚持下来,万事开头难,开头了以后剩下的是坚持,我自己也是,有些事情经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起加油


关注公司


如果公司有查考勤,或者重点强调考勤了,一般都是有动作了,我们公司这次就是,年中会后的第二周吧,大部门通报考勤情况,里面迟到的还有排名,没多久就裁员了


保护自己


有的公司可能流程操作不规范,也有的可能不想赔偿或者少赔偿,可能会在考勤上做文章,例如迟到啥的,如果公司有效益不好的苗头,一定要注意自己这方面的考勤,以及自己的绩效等,做好加班考勤截图,领导HR与自己的谈话做好录音,录屏等,后面可能用的上,也可能会让自己多一点点谈判筹码


经营关系


虽然裁员明面上都是根据工作表现来的,好多时候大家表现都差不多,这个时候就看人缘了,和领导关系好的,一般都不是优先裁员对象,和领导团队成员打成一片真的很重要



以前我还有过那种想法:


我一个做技术的,我认真做好我自己的工作不就行了?专心研究技术,经过多年的工作发现,很多时候真的不行,我们不是做的那种科研类的,只有自己能搞,国内的大部分软件开发岗可能都是用的开源的技术做业务相关的,这种没什么技术难度,技术上来看基本没有什么替代性的难度


可能可替代性比较难的就是某个技术人长期负责的某个大模块,然后写了一堆屎山吧,毕竟拉屎容易,吃屎难


越是优秀的代码,可读性越强,简洁优雅,像诗一样



关于简历


如果是刚毕业的,可能简历上还好,大部分都优化都是已经是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了,简历的更新就比较重要了,尤其工作了两三年了,如果简历看起来内容很少,不是那么丰富或者看起来很简陋,在简历筛选这一关会降低自己的面试几率,这时候一定要丰富一下,也有一些可能不知道自己简历是否丰富的,网上有那种简历模板可以搜搜看看,也可以找大佬帮忙看看,也有技术圈提供简历优化的有偿服务


再找工作


我个人的感觉是如果还是继续老本行继续打工,这年头行情不好,最好第一时间找工作,不能因为拿了赔偿就想着休一个月再说之类的,我周围有那种本来准备休半个月或一个月的,结果一下子休了一年以上的,我面试的时候如果遇到那种空窗期很长的,如果第一轮技术面能力都差不多的情况,到第二轮的领导面或者HR面,他们有优先考虑让空窗期短的人加入


关于空窗期


基本所有的公司都会关注离职空窗期,如果这个空窗期时间长了,那么求职的竞争力会越来越小,我在面试的时候我也会比较关注空窗期,因为我会有如下思考(举个例子,纯属乐子哈)


1.为什么这个人求职者三个月多了不找工作,家里有矿?家里有矿还上班,工作不会是找个地方打发时间的吧



我朋友的朋友就是这样,北京土著,家中独子,前几年拆迁了,家里好几套房,自己开俩车,人家上班就是找地方交个社保,顺便打发一下时间




2.能力不行吗?找工作这么久都没找到,是太菜了吗?还是太挑剔了?长时间不敲代码,手也生疏了,来我们团队行不行呀,我们这里赶项目压力这么大,招进来万一上手一段时间干不了怎么办,自己还被牵连了



几年前在某家公司做团队leader的时候,我们做的又是AI类项目,用的技术也比较前沿,当时AI的生态还不完善,国内做AI的大部分还处于摸索阶段,项目中用的相关技术栈也没个中文文档,由于公司创业公司,价格给的很低,高手招不进来,没办法只能画饼招综合感觉不错的那种,结果好几个人来了以后又是培训,又是有把手把手教的,结果干了没多久干不动走了,留下的烂摊子还得自己处理



关于社保


如果自己家里没矿,最好还是别让社保断了,拿北京举例,社保断了影响医疗报销,影响买车摇号等等


如果实在没找到工作,又马上要断缴社保了,可以找个第三方机构帮忙代缴,几千块钱,这时候的社保补缴相对来讲代价就比较高了



我遇到的情况是,社保断了一个月,后来找到工作了,第三方机构补缴都补不了,后来一通折腾总算弄补缴上了



关于入职


先拿offer,每一家公司的面试都认真对待,抱着一颗交流开放互相尊重的心


如果自己跳槽频繁,再找公司,可能需要考虑一下自己是否能够长待了,跳槽越频繁,后面找工作越困难,没有哪个公司希望招的人干一年就走了


所以面试结束后,最好根据需要面试情况,以及网上找到的资料,分析一下公司的业务模式了,分析这家公司的行业地位,加入的业务线或者部门是否赚钱,所在的团队在公司属于什么情况,分析团队是否是边缘部门,招聘的业务线是否核心业务线,如果不是核心业务线,可能过段时间效益不好还会被砍掉,有时候虽然看拿了对应的赔偿,但是再找工作,与其他同级选手对比的话,竞争力会越来越低


不论是技术面试官,还是负责面试的HR,大部分也都是公司的普通员工,他们可能不会为公司考虑,基本都会为自己考虑的,万一招了个瘟神到公司或者团队里,没多久自己团队也解散了怎么整



这里也许迷信了,基于我的一些经历来看有些人确实会有一些人是看风水,看人分析运势的


之前在创业公司的时候,有幸和一些投资人,上市公司的总裁,央企董事长等所谓的社会高层接触过,越是那些顶级圈里的人,有些人似乎很看中这个,他们有人研究周易,有人信仰佛教,有人招聘必须看人面相,有人师从南怀瑾等等



再次强调


每个人的经历,认知都是不一样的,同样的人不同角度下的世界也是不一样的,有不同意见是非常正常的,欢迎探讨交流不一样的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作者:草帽lufei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64236820725366840
来源:稀土掘金
收起阅读 »

《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阅读笔记

作者哈维·艾克,世界顶级商业教练。 作者从小家境窘困,十三岁就开始打工,曾经送报、卖冰淇淋、摆摊子卖货物,还到海滩上兜售防晒油。在约克大学读了一年之后,决定开始全心追求他致富的梦想。他辗转在美国西岸和东岸几个城市里做过许多工作,甚至自己当老板,创业十几次却都...
继续阅读 »

作者哈维·艾克,世界顶级商业教练。


作者从小家境窘困,十三岁就开始打工,曾经送报、卖冰淇淋、摆摊子卖货物,还到海滩上兜售防晒油。在约克大学读了一年之后,决定开始全心追求他致富的梦想。他辗转在美国西岸和东岸几个城市里做过许多工作,甚至自己当老板,创业十几次却都无法成功。


多年的挫败没有把他打垮。他又开了一家贩售体育用品的公司,在两年半里快速成长为连锁企业,开设了十家分店。然后,他把这项事业卖给一家名列《财星》五百大的企业。他赚了一笔大钱。可是,由于他的错误投资和大肆挥霍,不到两年就把钱莫名其妙用光了。他又回到了起点。


他痛定思痛,回顾自己的成长背景和金钱观,分析各种与致富有关的内在思惟,体会到许多与金钱、致富梦想和人生态度有关的道理。他发现,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张金钱蓝图,假如不修改这张蓝图,那么就算赚了大钱,这笔钱也不会留在身边太久。


带着这样的信念,他彻底修改了自己的金钱蓝图,最后成为了超级大富翁,并且越来越有钱。


成功之后,他致力于帮助更多人实现致富的梦想,超越现有生活,让人生变得不同。他的潜能开发公司红遍全美,以独特的平民气息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无数普罗大众,一堂课经常塞满了两千人。很多上过他课的人表示,这堂课大大改变了他们的人生,使他们开始累积财富,得到快乐与成功。


现实社会


大多数人的现状:





  • 对其财政状况担忧而夜不能寐,早上睁眼起来,就去上班



  • 怀抱希望,自己马上就能赚到可以付清账单的钱。而当他们收入提高时,开支又梦魇般地同步增多



  • 唯一解决方法就是努力工作。希望通过多赚钱,最终变得节俭。但是生活水平同收入平行增长。负债日益增加。


这部分人就必须越来越努力而长时间地工作才能保持生活水平,以偿还债务和账单。


像仓鼠的轮子:尽管他们尽全力,却没有进步。同理一些人不管多努力地工作,只要处于仓鼠的轮子中,他就是原地踏步,这种现象在《财务自由之路2》被称为仓鼠之轮。


财富档案


书里讲了17个有钱人的思维习惯,其实书里有钱人17个思维习惯和大多数成功人士书籍所讲大同小异。我摘录几种我认为重要的:





  1. 有钱人相信:"我创造我的人生"。穷人相信:"人生发生在我的身上"。必须相信,只有你能造成自己的成功,也只有你能造成你的平庸,只有你能造成自己为钱辛苦或是前途茫茫。不管出于自觉还是不自觉的原因,你的人生状态都是自己造成的。行动上远离负面能量的人,每天检视自己的行为



  2. 有钱人努力让自己有钱。穷人一直想着要变得有钱。如果你并没有达到你嘴巴上所说的很渴望达到的财富成就,很可能是1. 潜意识时并不真的想变得有钱;2. 并不想付出应有的代价去创造财富



  3. 有钱人专注于机会。穷人专注于障碍。有钱人冒的是经过计划的风险,他们会做研究,付出必要的努力,再根据具体的资讯和事实做出决定。穷人,他们期待失败。他们对于自己和自己的能力都没有信心。穷人相信,如果事情行不通,就像世界末日来临。而正因为他们总是看见阻碍,所以他们通常都不愿意冒险。



  4. 有钱人欣赏其他的有钱人和成功人士,穷人讨厌有钱人和成功人士。不论你现在什么状态,首先做到不讨厌其他人,积极从其他人身上学到优点或教训



  5. 有钱人乐意宣传自己和自己价值观,穷人把推销和宣传看成不好的事。敢于推销自己和自己的产品,学习推销能力,不会或不敢推销一定不会成功。



  6. 有钱人大于他们的问题,穷人小于他们的问题。遇到问题不要急于去抱怨和责怪,因为抱怨和责怪来自于恐惧,要明白如果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说明自己很小,要么列出多条解决方案去解决问题,要么行动起来去将自己变大。不要专注于问题,而专注于目标。



  7. 有钱人选择根据结果拿酬劳。穷人选择根据时间拿酬劳。稳定的薪酬会阻碍你挣更多的钱。要么选择可以以自己的成果或者公司的运营来领薪的工作,要么自己当老板,可以从兼职做起。



  8. 有钱人专注于自己的净值。穷人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收入。净值指你所拥有的所有东西,现金,不动产,股票等等可以转化成现金的东西。提高收入,不乱花钱增加存款,有了存款加强投资,简化不必要的花销。看理财类书籍



  9. 有钱人管理他们的钱,穷人很会搞丢他们的钱。不是等我拥有了很多钱后我再开始管理,而是我开始管理我的钱了以后,我才会拥有很多钱。所以会管理钱很重要,不要在乎他们的多少。



  10. 有钱人让钱帮他们工作。穷人幸苦工作挣钱。一开始你努力工作挣钱,之后就要让钱为你努力工作。被动收入很重要,一定要去培养和开发。被动收入大于你的支出时,你才算真正的财务自由



  11. 有钱人就算恐惧也会采取行动,穷人却会让恐惧阻止他们行动有些事一开始做起来是痛苦的,但是你坚持下去就可以穿过痛苦区到达舒适区,不断的扩大你的舒适区因为舒适区和财务区是成正比的,如果一直待在舒适区你是不会成长的



  12. 有钱人持续学习成长,穷人以为他们知道了一切。一件事只有你经历了才有资格说你知道,否则你只是听说过看到过或读到过。如果能学到一个知识或者有了一点进步就是值得的。


最后





  • 行动比不行动好,只会YY没卵用



  • 培养财商很重要,有点小钱绝对不是只有买!买!买!



  • 月光族没希望,劳碌命,学会储蓄,积累一笔初始资金



  • 巴菲特说的: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你自己


如果我的文章对你有帮助,您的👍就是对我的最大支持^_^。

作者:凌览
来源:mdnice.com/writing/d714945d3c0f4a29b02c5e4488341632
收起阅读 »

为什么要招聘有经验的人?

周末带娃出去玩,回来的时候路过一家新开的水果店买东西,因为是新店,所以店里在搞促销活动。进去后发现一个很糟糕的问题。店员对收银系统不熟悉,排队的人要好几分钟才能结算一个,很多人等着不耐烦就走了。现在客户买东西,在哪里买都是买,体验不好,留不住客户的。 这让我想...
继续阅读 »

周末带娃出去玩,回来的时候路过一家新开的水果店买东西,因为是新店,所以店里在搞促销活动。进去后发现一个很糟糕的问题。店员对收银系统不熟悉,排队的人要好几分钟才能结算一个,很多人等着不耐烦就走了。现在客户买东西,在哪里买都是买,体验不好,留不住客户的。


这让我想到前年六月份,公司开第一家实体店的时候,也出现过类似情况。当初做的是让客户通过小程序线下扫码购买,优惠设计得很复杂,服务员虽然做过培训,但很多细节不清楚。当客户支付出现异常情况时,又来回沟通处理。这就让用户很不耐烦。最后虽然看起来店里人多热闹,但实际营收并不高。


这并不是特例,有经验的老板,在正式开店前会有一段时间的试营业,非常低调地开门。等员工都熟悉工作了,才会正式开业。


我们都知道招聘的时候,企业更喜欢招聘有经验的人。为啥?因为经验指的是你不仅知道一个东西,还做到过。你能解决某个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经验。


如果你只是第一次做,就算培训过,那也不是经验,只能说你知道某件事。从知道到做到,中间还隔很远,越是复杂系统,越需要花更多时间在这个做到的过程上。就像我们做菜,你按照菜谱做,第一次也大概率做得也不会很好吃。


另外一个原因是,人往往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我们在评估一个项目工作量时就很容易犯这个错误,你要是没经验,很容易把一个复杂需求看得很简单。导致工作量评估不足,这也是导致项目延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之一。


说到这里,相信你也知道招聘的背后是找一个能解决他们现有问题的人,这个解决问题的经验才是他们需要的。那如果我们想换工作,我想你应该也知道招聘的关键是”经验“,跟岗位相关的经验都是加分项。在进一步思考,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把时间用哪里,把解决什么问题变成经验,这是我们可以思考的方向之一。比如,你想做一名项目经理。那项目管理经验就是你的加分项。十人的管理、百人的管理,管理的深度不一样,获得经验也是不一样的。


总结一下,今天主要想跟大家表达两个观点:


1、珍惜你的时间,用有限的时间去拥有更多跟工作相关的经验。


2、没有经验就不要太乐观地去做一件事情。反之,在做一件没有做过的事情前,应该找一个无利益关系且有经验的前辈咨询下。


推荐相关阅读: 初学者思维 - 找到解决

问题的新方法

收起阅读 »

鹅厂七年半,写在晋升失败的不眠之夜

夜半惊醒 看了下时间,凌晨4:37,辗转反侧。3.7号大领导告诉我这次10升11没通过,这是我知道晋级失败的第4个夜晚,从震惊到否认,到愤怒,到麻木,再到冷静。我的技术能力、思考深度、攻坚能力明明是小组里突出的一个,但在此次技术职级的晋升上,却名落孙山,落在同...
继续阅读 »

夜半惊醒


看了下时间,凌晨4:37,辗转反侧。3.7号大领导告诉我这次10升11没通过,这是我知道晋级失败的第4个夜晚,从震惊到否认,到愤怒,到麻木,再到冷静。我的技术能力、思考深度、攻坚能力明明是小组里突出的一个,但在此次技术职级的晋升上,却名落孙山,落在同组小伙伴之后。技术人员,终究困于技术的窠臼。


工作经历


浑浑噩噩的四年


我毕业就进入鹅厂工作,15年,正是鹅厂大杀四方的一年,至今犹记得当时拿到鹅厂 offer 时的兴奋和同学眼中的艳羡。来了公司后,跟着项目组开始创新项目,一眼望到头的挣不来钱,浑浑噩噩的干了3年,和一起进公司的小伙伴们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好在我的驱力不错,既然挣不到钱,那就好好积累技术能力,提升自己。那段时间,周围没有伙伴,没有对比,没有好的机会,只剩下我一个人慢慢悠悠的学习积累,我以为自己足够努力,没有荒废时间;后来才发现自己其实是井底之蛙,一起入职的小伙伴付出了百倍的努力和数不清的不眠之夜,1年多就已经能 cover 当时的业务了,没过2年就已经提干了。


2018年底,我满怀信心去答辩后台 3.1,没过。我当时还觉得评委装逼,挑刺,后来回头看写的都是s,一点含量都没有。


时来运转


2019年3月,答辩刚结束。部门业务调整,我们被整组划到了一个相对挣钱的业务上,leader 也调整成后台 leader。


新业务还是挣钱,凭着第一个项目积累的技术和项目经验,我得到了新领导的认可,第一年干的轻轻松松就挣到了远远超出之前的收入,和之前累死累活拿温饱线形成鲜明对比,可见大厂里跟对项目是多么的重要。


只是没想到第一年就是巅峰,后面随着贸易战、反垄断,鹅厂形势越来越差,我们业务收入也受到极大影响,人员也越来越冗余。挣的钱少了,分蛋糕的人还多了,可想而知,收入越来越差。


在这里,我成功从8级升到了10级工程师。说起来我们这一届实名惨,第一批毕业要等1年才能晋级,最后一批8升9需要公司范围内通道评审,第一批9升10走BG内评审,第一批10升11走部门内评审,全程试验品,一样没落下。


10升11


去年年底公司晋升改革,10升11评审下放部门,职级和待遇不再挂钩,不仅看重”武功“,还看中”战功“,同时传闻这次晋升名额极少。大领导找我谈话,要不就别去了?我想了想这两年的技术和项目积累,不甘心。


整个中心,就我和同组的小伙伴两个人一起去,我挑的是个一直在做的有技术挑战、持续优化的项目,小伙伴挑的是挣钱的项目。我准备了几个周末,小伙伴临时抱佛脚,结果小伙伴过了,我没过。评委说,我过度设计(优化过头)、没有实战演练容灾。


我和大领导说这个和我预期差太多了,我和小伙伴一起预答辩过,都知道讲的啥,咱是技术评审,我的项目技术含量、架构和挑战明明更好,为啥是我没过?大领导说你是认知偏差,人家讲的确实好。不忿,遂找评委 battle,咱要真按这个说法,能不能对参加评审的项目一致对待,不要双标?且不说我是不是过度设计,凭啥对我的项目就要求容灾演练,对别人的项目就视而不见?评委不语,你的项目对部门价值没产生什么收益和价值。


部门400+人,4个晋升11级名额,大概率是一个中心一个。一个技术评审,糅合了许多超过技术方面的考量,业务挣不挣钱和技术有啥关系?技术好的业务就能挣钱?业务挣钱多的是技术好的原因?


我以前也晋级失败过,但是我认输,因为相对而言,整个BG一起评审,你没过就是你技术差,其他因素影响没有这么大。这次明明是我更有技术深度、更投心思在优化上,却事与愿违。


反思与感悟


反思一下。千头万绪,毛主席说,那是没有抓住主要矛盾。


大的方面上讲:这两年大环境差,公司收入减少,需要降本增效。我要是管理层,也会对内部薪资成本、晋升等要求控制增速;政策制定上,也会将资源更倾斜于现金流业务,控制亏损业务的支出。在这个大的背景下,公司不愿意养“能力强,战功少”的技术骨干了;更愿意养“能力强,战功多”的人员。希望员工把精力都聚焦在业务挣钱上。


部门层面上讲:和公司政策一脉相承。晋升名额少,那紧着挣钱的中心、挣钱的小组、挣钱的个人给。这个意义上讲,职级体系已经不是衡量技术能力的标尺了。你技术能力强,没用。你得是核心,得是领导认可的人。


中心层面上讲:要争取名额,否则怎么团结手底下人干活。而且名额要给业务干活干的最出色的那个人,其他人就往后稍稍。我要是我领导,年前也会劝退我的。毕竟我技术能力虽然强,更多的是问题专家的角色,而不是业务核心。


且预测一下,中心之间肯定进行了各种资源置换。评审估计流于形式。慢说我被挑出来了问题,就是挑不出来问题也得给你薅下来。我就是和小伙伴互换项目去讲,估计还是小伙伴过,到时候评委就该说我“你做这东西有啥难度,我叫个毕业生都能来做”了。此处我想起了一副对联,不太合适,就是很搞笑。“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是“不服不行”。



从个人角度讲,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难受吗?那肯定的。但谁让方向一开始就错了呢?这世界不公平的事情多了,不差这一个。



重新出发


综上来说,短期内,不改变发力方向到业务上,后面可以说晋升无望。以前老是觉得自己技术能力强,心高气傲,心思没在业务上,勤于术而懒于道,实在是太过幼稚。做了几年都对很多东西不甚了了。


今后,需要趁着还能拼的时候拼一下,潜心业务。编码和开发只是很小一部分,更要从:



  1. 业务大局出发,实时数据驱动,监控、统计一定要完善,要有看板,否则无法衡量。

  2. 主动探索业务,给产品经理出主意,一起合力把产品做上去做大,提升对业务的贡献,探索推荐、探索推广渠道等等。产品做不上去,个人也没机会发展。

  3. 多做向上管理,和领导、大领导多沟通。做好安排的每一件小事,同时主动汇报,争取重获信任。

  4. 主动承担,做一个领导眼里靠谱放心的人。

  5. 多思考总结,多拔高提升,不要做表面的勤奋工作,看似没有浪费时间,实则每分每秒都在浪费时间。

  6. 多社交,多沟通,多交流,打破技术人员的牢笼。


凡事都有两面性,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多受挫折、早受挫折不是坏事。


2023,就立个

作者:醉梦星河
来源:juejin.cn/post/7208907027840630840
flag 在这里吧。

收起阅读 »

逆流而上、拒绝躺平

前言 这是一篇非技术的文章,有感于近期和团队小伙伴们的交流、以及观察到的最近这一两年来大家对生活和工作态度的明显变化,一直在思考如何在这种逆风的局面下让自己成为受益者、而不是单纯的悲观主义者。算是一篇心灵鸡汤吧,写给自己、写给自己团队小伙伴们、也写给所有的同行...
继续阅读 »

前言


这是一篇非技术的文章,有感于近期和团队小伙伴们的交流、以及观察到的最近这一两年来大家对生活和工作态度的明显变化,一直在思考如何在这种逆风的局面下让自己成为受益者、而不是单纯的悲观主义者。算是一篇心灵鸡汤吧,写给自己、写给自己团队小伙伴们、也写给所有的同行(特别是几年才入行、或者即将入行的)。


现实总是那么艰难


一种整体的社会现象


“躺平”是一种来自中国的社会现象,源于一些年轻人对当前社会竞争压力和生活压力的反思。这个词汇在近年来逐渐流行起来,它代表了一种消极的、放弃抵抗的生活态度。躺平者认为,面对高房价、高消费、高竞争压力等现实问题,他们选择不再过度努力,而是保持低消费、低欲望的生活方式,以求在现实压力下保持心理平衡。躺平主义者通常会减少工作时间,避免加班,降低生活消费水平,不再过分追求物质和金钱。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年轻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担忧。


一个无可逃避的经济周期


【经济不可能永远高速增长】


经过改革开放这40多年以来的高速发展,经济的绝对值已经很大,这注定了速度会越来越慢;而且经济是有周期,不可能一直线性增长。


经济发展就像人的一生一样,总是在不断的波折中向前发展,只是当前我们正好赶上了前进道路上的逆境。


【社会的长期稳定性和阶层之间的流动性成反比】


如果一个社会长期稳定,那么阶层固化就会越来越严重,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不是我们任何一个个体可以抗衡的。


一种心存美好但又无比失望的纠结心态


【心存美好是因为现实确实很美好】


能看到这篇文章的读者,一定是这个时代的受益者,我们一步一步见证了生活在不断地变好;尤其是我们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正享受着比大多数行业都要优厚的福利。


【失望是因为我们一直心存希望】


之所以现在大家感受到失望、甚至绝望,是因为还有希望,只是今非昔比,希望比较渺茫而已。


幸与不幸,完全来自于内心


面对当前的逆风局,无外乎以下几种选择:


1、消极应对:就地躺下,放弃抵抗,不做任何努力


能不干的就不干,降低欲望,放弃自我提升,放弃一切竞争


2、积极应对:保持拼搏和竞争意识,不放弃任何机会


保持顺风局一样的心态,不断学习进度、调整自我心态,努力拼搏,抓住任何能抓住的机会


更多的失望来源于应对方式和期待收获之间的错位


> 消极应对、降低甚至放弃期待
> 积极应对、保持或降低期待
> 消极应对、保持期待

从现实中的观察来看,第一类和第二类人所占的比例并不高,更多的是属于第三类,这类人一边吐槽和抱怨现实的不公、一边用实际行动来表明自己是在躺平,这两种行为螺旋交织在一起让这类人充满了负能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带来负向的反馈,结果就是内心的不平衡不断加剧,最终影响到生活以及身边亲近的人。


心态好,眼里才会有光


逆风局是弯道超车的机会


在当前逆风的情况下,大部分人都放弃了竞争和自我进步,这意味着相比之前我们可以用更少的投入,就能在竞争格局中保持一个相对有利的位置。


如果你能继续保持之前的投入的话,那么你将与其他竞争者拉开更大的差距。


现在是在为未来做投资


选择长期利益还是短期利益,这会决定你的心态和实际行动:


选择短期利益:这个更符合人性,因为让人会更加的舒适,顺应内心的想法,过好眼前的每一天


选择长期利益:就像投资一样,这是反人性的,毕竟短期看投入和收益是不成正比的;要想收获更多的长远利益,就得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不断对抗人性,这对大多人来说是非常痛苦的。


这两种选择都没有对错之分,只是一种生活态度罢了,只要你能接受因你的选择而带来的结果就行,不必刻意纠结


我的人生态度


用最悲观的眼光看待现实,用最积极的态度应对未来


现实不是我们任何一个个体能够干预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时刻保持一个好的心态,降低短期的收获期待,时刻保持竞争意识,这样才能在逆风局中用相对较小的代价超越更多的竞争者,让自己保持在一个相对有利的位置。


结束语


以上是我最近一年的一些感想以及对未来的应对

作者:先秦剑仙
来源:juejin.cn/post/7264921418810966031
态度,与君共勉!!!

收起阅读 »

又干倒一家公司,我悟了

目前这家公司由于是政府项目,好多项目周期过长,未能及时回款,导致资金链断裂,摇摇欲坠,开始裁员。虽然由于项目资源稀缺,需要我,不至于裁到我头上,但是生存压力迫使我看向了外边,很快决定了入职新公司,同事请领导们吃散伙饭,有被裁的大佬,有留下的,有主动辞职的,各自...
继续阅读 »

目前这家公司由于是政府项目,好多项目周期过长,未能及时回款,导致资金链断裂,摇摇欲坠,开始裁员。虽然由于项目资源稀缺,需要我,不至于裁到我头上,但是生存压力迫使我看向了外边,很快决定了入职新公司,同事请领导们吃散伙饭,有被裁的大佬,有留下的,有主动辞职的,各自怀着复杂的心情,聊了几个小时,现总结一下,作为教训:


1. 技术方面

  • 谨慎对待新技术,技术路线要有延续性,做大版本更新,而不是每个项目都尝试新的路线方案。
  • 小项目,以高复用和快速实现为首要目的,不频繁更换框架。


2. 需求方面

  • 以产品或项目的需求导向而不是以技术为纲。

  • 需求方也许不懂要什么,产品去引导,简单到复杂,别把自己带进技术化和复杂化的迷宫。

  • 有些急的项目前期可以快速简单实现,先验证,而不是等原型、设计,错失良机。


3. 人员方面

  • 主要技术领导别追求完美,要控主方向和整体,而不是较真细节。

  • 十个项目一个成,架构师们歇歇吧,杀鸡不兴用牛刀,尽可能简单实现,别整太复杂的框架和路线。

  • 团队内聚,可以将产品、测试长期配置到各开发团队,减少成本矛盾和沟通问题。

  • boss需要及时频繁的与主要领导沟通,定方向,放大权,用人不疑。


4. 企业管理方面

  • 切忌盲目自信,疯狂扩张团队,利润和成本须同步,不能因短期项目招兵买马。

  • 适时而果断拿起手术刀,坚决断臂求生,及时且合规地删减人员,要有人情但不能妇人之仁、拖泥带水,对个体和公司都好。

最后,警惕以上问题,期待自己尽快找到更明确的方向,去奋斗!


作者:Adam289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08534700223184951
来源:稀土掘金
收起阅读 »

历时一个月,终于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了

由于公司经营遇到了巨大问题,出现严重亏损。 不得不忍痛告诉全体员工团队解散一事 衷心感谢全体小伙伴们在公司付出努力与汗水 目前待定截止今日,后续事宜人事小姐姐会逐步跟进安排。 再次感谢各位伙伴们 希望大家都能有一个好的前程,在未来的时候一定要努力奋斗,前程似锦...
继续阅读 »

由于公司经营遇到了巨大问题,出现严重亏损。
不得不忍痛告诉全体员工团队解散一事
衷心感谢全体小伙伴们在公司付出努力与汗水
目前待定截止今日,后续事宜人事小姐姐会逐步跟进安排。
再次感谢各位伙伴们
希望大家都能有一个好的前程,在未来的时候一定要努力奋斗,前程似锦



2023年6月16日我正在开开心心的写着代码,突然来了这么一条消息;我直接原地呆住了,沉思良久我才发现办公室内寂静的可怕,没有了键盘的敲击声;有的只有同事们的呼吸声,大家都依靠在椅子上,像是在思考什么。很快大家也都接受了这个不愿看到的实事。过了一两天就在开始办理离职一类的事情了。


投递简历


在离职以后,我们同事之间约好一起打了2个小时的球,吃了一个饭;在我们经常唱歌的地方,唱了几个小时歌,我们玩的很开心、吃的很开心,就像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件事情一样。


在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开始修改简历投递简历了。沟通的第一天就给我狠狠的打了一次脸,我在沟通了20/30个公司的时候,恢复我消息的不足5个,已读的大约有一半左右;后面我就开始加大了沟通的力度;大约在沟通了140家以后,收到了第一个面试机会。


然后第二个面试机会是在人才市场去找的。
第三个面试机会是在沟通了60多家以后得到的机会也是我满意的一家。


第一家


该公司是一家外包公司在成都的分公司,我进去面试的时候没有笔试题,直接是主管来面试的,主要的问题还是围绕业务层面以及上家的一些工作经历,然后就是一些关于vue的一些原理以及简单的算法问题。当时在面试完以后我自己感觉很好;觉得肯定能面试上,结果真的面试上了;下午的时候这家公司就给我打电话了,给出的工资是11k;但是我觉得外包不是很喜欢,而且是单双休,后面就给拒绝了,没想到周一的时候人事又给我打电话了,说主管这边商量了以后决定给你涨一千;请问你愿意来吗?说实话,当时是真的心动了;我考虑了一天以后还是拒绝了,因为我实在是不喜欢外包。


第二家


该公司属于半外包性质的,经历了两面,第一面是技术面(超级简单),第二面是主管过来的(主管是后端)面试的,第二面主要就是业务方面的,当时说的是智慧数字一类的产品,我当时确实被该概念吸引了,后面再谈了以后,发现并没有给我offer,我就发了一个消息过去问,然后人事告诉我说是:工资要的太高了,公司给不了,然后我说可以调薪;在多次沟通后给到了9.5k;然后半年有一次涨薪的机会、年底双薪以及试用期交社保一类的。我进去待了几天发现他们并不是什么智慧数字,而且技术用的不是很好的,所以我就放弃了,我个人觉得对我的技术提升没有太多的帮助


第三家


该公司是一家完全自研的公司,并且产品已经上线,用户量达到了千万,日活也有10多20万的样子;让我觉得很不错,所以在知晓了之后就对自己说一定要好好面一定要进去,哈哈哈


在该公司经历了三次面试吧!


第一次是技术面,问的问题也是一些业务问题;然后会涉及到一些js的基础原理以及vue中的一些实现原理等等问题(主要是大部分都忘了,哈哈哈);


然后第二次就是人事小姐姐问了一些问题,问了问题以后,人事小姐姐叫来了一个领导然后跟我谈,主要谈的话就是一些收获啊、自豪感啊、研究等等问题。


在面试完以后都过去了4个小时了,又遇到了下大雨;我骑上我的小电驴穿梭在城市的街头,却充满了一点小小的期待。


过了几个小时以后,通知我说面试通过了,试用期也是有社保、有年终、也有涨薪制度等等


补充:在这家公司中可能工资不高,但是这家公司的技术能力比较强而且用的很多技术我都不会,并且我也很想去学习此类的技术,刚好有这个机会,所以我是很开心的。


总结


以上是我这段时间面试的一些经历;但是工作确实并不好找。


主要原因还是面试机会少,很多公司都要求本科以及本专业等等,其实面试的话都还好基本上跟原来差别不大,还有就是对刚出来的这些小伙伴可能不是很友好。所以希望大家如果有工作的话,就先好好上班吧!目前大环境都是这样的,加油哦!


作者:雾恋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63274550074769465
来源:稀土掘金
收起阅读 »

程序员必备摸鱼神器:Genact,让你的电脑看起来很忙

先看图,领导看到是不是觉得你正忙着编译软件,本想告诉你客户需求又有变,最后还是自己承担了所有。genact 是 Rust 编写的一个开源项目,可以随机生成无意义的活动,让你看起来正在忙着干活。支持 Windows、macOS、Linux,它会一直不停的模拟终端...
继续阅读 »

先看图,领导看到是不是觉得你正忙着编译软件,本想告诉你客户需求又有变,最后还是自己承担了所有。


genact 是 Rust 编写的一个开源项目,可以随机生成无意义的活动,让你看起来正在忙着干活。

支持 Windows、macOS、Linux,它会一直不停的模拟终端运行,显示很多内容,假装你的电脑很忙,让你摸鱼!用你疯狂的多任务处理能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只要打开几个 genact 实例就可以观看了。Genact 有多个场景,假装正在做一些令人兴奋或有用的事情,而实际上什么也没有发生。


摸鱼的最高境界,就是连我自己都信了!

天天水群,总不能让电脑闲着吧,快去试试:https://svenstaro.github.io/genact/

收起阅读 »

接受外包Offer前一定要清楚的4件事

Hello 我是光影少年。 最近有一些刚毕业的小朋友私信我,说工作贼难找,能不能先去一个软件外包公司先苟着,之后的事情等行情好些了再说。 去外包公司当然没什么不可以,成年人能基于实际做出判断和选择,并承受相应的结果就行。 只是我想补充一些细节,让可能有这个想法...
继续阅读 »

Hello 我是光影少年。


最近有一些刚毕业的小朋友私信我,说工作贼难找,能不能先去一个软件外包公司先苟着,之后的事情等行情好些了再说。


去外包公司当然没什么不可以,成年人能基于实际做出判断和选择,并承受相应的结果就行。


只是我想补充一些细节,让可能有这个想法的小朋友们对这种公司和岗位有一些大概的了解。


在这里先给部分不太清楚的观众扫个盲,软件开发行业有两种基本的用工方式:



  • 作为所服务公司的正式员工,和该公司主体签订劳动合同。

  • 作为所服务公司的劳务派遣员工,和所服务公司委托的第三方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简单来说,你和所服务的公司实际上没有什么关系,是那家签合同的第三方公司的员工,只是替这家公司干活而已。这也是俗称的「外包员工」或者「顾问」


劳务派遣这种用工方式已经广泛地存在于许多的行业。事实上,有些公司中,围绕着派遣员工和正式员工之间的差异,存在着一整套完整的「潜规则」。


围绕着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往往会衍生出的所谓「戴蓝色工牌」和「戴绿色工牌」的区别对待的概念。


「戴绿色工牌」的他们的工资通常较低,没有其他福利待遇,在某些公司甚至被告知他们不能使用专门的员工通道,也不能参与公司组织的一些诸如团建,抽奖等活动。


「戴蓝色工牌」的是正式员工,有权享受所有的福利待遇。同时要想戴上蓝色工牌是很困难的。


在劳务派遣公司招募「戴绿色工牌」的员工时,往往会拿「表现良好者可以戴上蓝色工牌」这种承诺来作为吸引人的筹码,但是绝少有人能够如愿以偿。


表面上看上去,似乎完全不用选,正式员工就是比派遣员工要好。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没错。不过我还是想介绍一下派遣员工的现状,和你在考虑是否接受这个岗位时可能会忽略的一些实际情况。


在这里,我只介绍狭义上「劳务派遣」所指的群体,


这种类型的岗位员工和一家代理机构(比如最常见的某软,某辉)签订劳动合同,然后这家机构会把他们派遣到客户公司的现场,和客户公司的雇员一起工作。


相对于客户公司,他们就是「劳务派遣」员工。代理机构会定期向客户收钱,然后从中抽成之后,再把「工资」发给员工。比如客户公司为一个岗位支付的成本是2w/月,很可能发到员工手里只有1w/月(随便举例,不代表实际情况)。


作为这种类型的员工,通常会要求定期填写一份工时记录表,来证明为客户工作的时间,然后根据这张表从所在的机构获得报酬。


代理机构的最根本的盈利模式就是赚差价,所以通常客户向机构支付的费用要比机构实际支付给员工的工资高出 50%~100%的情况也并不算少见。


可能有些小伙伴看到这里已经开始生气了。「存在即合理」,在国内,代理机构起码还得负责员工的五险一金等一些其他的基本保障。往往通过代理机构给大型客户工作,比直接去一家朝不保夕的初创公司还是稳定轻松许多,甚至收入也会高上不少——哪怕已经被拿走了一大部分。


当然,如果咱们已经选择接受一个派遣的岗位,你可以通过一些方式了解到客户给你付出的成本,之后不论是和机构谈判,还是更新对自己的定位都有好处。


同工不同酬


首先就要聊最重要的:

关于薪资。


在大多数情况下,在同等工作岗位上,作为一个派遣员工,只看固定薪资的话,单价是更高的。


在我之前的工作岗位上,我的固定时薪是比不上和我同样职级的顾问同学的。


但是,但是,通常能大量使用派遣员工的大型企业,他们的薪资构成不光是固定薪资。往往是:


薪资总包 = 薪资+绩效+其他(各种福利、股票期权等等)


派遣员工往往只有固定薪资,或者一些超时工作的加班补偿。


稳定性


为什么公司宁可支付更高的单价,也要大量使用派遣员工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控制固定成本支出


雇佣一个正式员工,除了薪资总包以外,还需要支付和固定工资匹配的五险一金,其他的各种福利,雇佣一个人付出的成本大概是纸面薪资的1.5倍甚至更高。而且如果公司遇到业务收缩,需要裁撤员工,正式员工也需要支付大量的赔偿金。


如果是派遣员工,那么大可以在项目建设期需要大量人力投入时短期购入大量的人手,在项目上线稳定进入维护期后终止合作,而遣散派遣员工所付出的成本低的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如果你对于频繁地更换工作场所有所抵触的话,派遣员工可能对你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尤其是在有些时段没有什么客户需要,很可能要在代理机构坐冷板凳,甚至被裁撤掉。


工作环境


就像本文开头提到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有些公司,派遣员工和正式员工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有些公司中又不是那么明显,但就像一道空气墙,不知道在什么时间就会拦住你的去路。


为了控制成本,在扩张员工规模时的大型企业是十分谨慎的,对待正式员工的招募流程会比派遣员工的进场流程严格的多。高标准,严要求下,如果正式员工的数量还比派遣员工的数量少,那么难免的一些「精英思维」就会开始弥漫。


这是难以避免的,这也是许多在派遣员工岗位的小伙伴反复和我提及的:


一定要端正心态。


在很多你不经意的时候,甚至会有「被抛弃」的感觉。并不是每个客户公司的氛围都那么让人舒服,但这就是正常的,不要太过于纠结这个。


而且派遣员工有一个小小的优势,正式员工通常会因为卷而主动加班,而这种加班在不少地方是无偿的,派遣员工由于是代理机构提供的劳动力,所以通常加班都是有补偿的——毕竟你们的工作就是机构的收益,机构也会争取他们的利益。


长期发展


作为派遣员工,短期收益甚至可以说还不错。进入大型公司的劳务派遣基本不会比去初创企业工作难多少。而且也没有传统大企业对于正式员工所提出的高要求,压死人的KPI之类的影响。


但如果你想从工作中获得的不仅仅只有报酬,更想有一些为日后的履历增光添彩的项目经历的话,派遣员工可能就不是很合适。通常情况下,客户公司总倾向于让派遣员工去做一些相对简单的外围部分工作,核心的部分很难接触到,这没得说。


除非你愿意非常频繁地跳槽来换工作,否则涨薪在派遣员工中也是很困难的,而作为规模公司的正式员工,往往有很成熟的薪资上升机制,也有晋升的机会。


而且业内有一些传言,把进代理机构的经历称之为「弄花简历」,这段经历有可能会对后期想要进入大厂时的筛选过程有一定的影响。


至于说HR招人时所提到的「有转为正式员工的机会」,就像真爱,听过的人多,见过的人少,

作者:幸福少年
来源:juejin.cn/post/7217360688264134713
我也不过多发表意见。

收起阅读 »

iPhone 14 被用户吐槽电池老化

国内要闻 香港高校陆续拥抱 ChatGPT,暑期忙于筹备新学期变革 香港众多高校拥抱了 OpenAI 的聊天机器人 ChatGPT。香港科技大学率先引入ChatGPT。6 月 1 日它正式为学生与教职人员提供港科大版 ChatGPT,是香港首所为学生与教职工提...
继续阅读 »

dm1.webp


国内要闻


香港高校陆续拥抱 ChatGPT,暑期忙于筹备新学期变革


香港众多高校拥抱了 OpenAI 的聊天机器人 ChatGPT。香港科技大学率先引入ChatGPT。6 月 1 日它正式为学生与教职人员提供港科大版 ChatGPT,是香港首所为学生与教职工提供 ChatGPT 的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高校也陆续推出使用 AI 工具的指引,共同希望师生批判性探索和谨慎使用 AI。除了在高等教育掀起热潮,AI 也将进入香港的初中课堂。香港教育局指出,ChatGPT 可以成为有价值的教育工具,但要留意抄袭的伦理问题,并期望所有公立中学尽快规划,于 2023/24 学年在“资讯和通讯科技课程”中安排 10 至 14 小时的 AI 课程教授。(奇客Solidot)


小鹏智驾灵魂人物吴新宙确认离职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发文称,因家庭和多方面的原因,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中心副总裁吴新宙在 2022 年下半年表示要回到美国。在此后 10 个月时间里,小鹏汽车确立全新的工作模式,并在架构和组织上进行了提前优化和迭代。负责 XNGP 项目的李力耘博士将接手自动驾驶团队。


据业内人士透露,吴新宙或将担任英伟达“全球副总裁”这一级别的职位,直接向黄仁勋汇报,“是黄仁勋本人亲自出马,将吴新宙招至麾下。”届时,吴新宙将成为全球知名公司的最高等级华人高管,并继续在芯片等多个方面和小鹏汽车深度合作。(雷锋网)


微信要做“小绿书”?知情人士:小范围内测,优化视频号图文发布及呈现


据网传消息,微信正在灰度测试“小绿书”。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这是一次非常小范围的内测,不是新功能,初衷就是为了更方便视频号创作者发布图文短内容,以及提高用户获得信息的效率。(36氪)


OPPO IoT 事业群负责人李开新离职,电视业务几近裁撤


OPPO IoT 事业群负责人李开新离职,可能导致其电视业务几近裁撤。OPPO IoT 部门最近两年变动不断,一直在探索新的产品线。虽然 OPPO 在 IoT 方面也尝试过其他小品类,但较为稳定的业务还是耳机和可穿戴设备。近期有报道称 OPPO 将裁撤电视业务,但 OPPO 方面表示电视业务目前运营正常。


百度千帆接入 LLaMA2 等 33 个大模型


8 月 2 日,百度智能云宣布千帆大模型平台完成新一轮升级,全面接入LLaMA2全系列、ChatGLM2、RWKV、MPT 等 33 个大模型,成为国内拥有大模型最多的平台,接入的模型经过千帆平台二次性能增强,模型推理成本可降低50%。同时,上线 103 个预置 Prompt 模板,覆盖对话、游戏、编程、写作十余个场景,并发布多款全新插件。


国际要闻


iPhone 14 被用户吐槽电池老化


据报道,不少 iPhone 14 系列机主在社交媒体吐槽,该系列出现了严重的电池老化问题。iPhone 14 系列于 2022 年 9 月上市发售,首批用户持有时间还不到一年。社交网站上不少用户留言反馈称手机电池健康已经低于 90%,最多的跌到 87%。苹果官方对“电池健康”的描述为:包含最大电池容量和峰值性能容量。一般在手机电池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完整充电次数达到 500 次,电池健康的最大容量低于 80% 则会影响手机峰值性能,保修期内的 iPhone 可以得到官方保修甚至更换。(IT之家)


消息称 OpenAI 正测试第三代图片生成模型


OpenAI 在去年 4 月推出了第二代 DALL-E“文生图”模型,该模型凭借过硬的实力吸引了业界广泛注意,据外媒表示,OpenAI 日前正在准备下一代 DALL-E AI 模型(DALL-E 3),目前该公司正在进行一系列 Alpha 测试,而部分用户已经提早接触到了该 AI 模型。(财联社)


韩国室温超导团队称论文存在缺陷


韩国一研究团队近日发布论文称实现了室温超导,在引起全球广泛关注的同时,也遭到了质疑。而该研究团队的成员表示,论文存在缺陷,系团队中的一名成员擅自发布,目前团队已要求下架论文。分析师郭明錤认为,常温常压超导体商业化的时程并没有任何能见度,但未来若能够顺利商业化,将对计算器与消费电子领域的产品设计有颠覆性的影响。即便是小如iPhone的行动装置,都能拥有与量子计算机匹敌的运算能力。(财联社)


消息称苹果 Vision Pro 开发者实验室冷清,开发者兴趣不大


苹果公司在 7 月份开始邀请开发者去 Vision Pro 的开发者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分布在库比蒂诺、伦敦、慕尼黑、上海、新加坡和东京等城市,但是目前看来,开发者对这些实验室并没有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据彭博社的 Mark Gurman 报道,这些开发者实验室“参与人数不多,只有少量的开发者”。


AI 打败 AI:谷歌研究团队利用 GPT-4 击败 AI-Guardian 审核系统


8 月 2 日消息,谷歌研究团队正在进行一项实验,他们使用 OpenAI 的 GPT-4 来攻破其他 AI 模型的安全防护措施,该团队目前已经攻破 AI-Guardian 审核系统,并分享了相关技术细节。谷歌 Deep Mind 的研究人员 Nicholas Carlini 在一篇题为“AI-Guardian 的 LLM 辅助开发”的论文中,探讨了使用 GPT-4“设计攻击方法、撰写攻击原理”的方案。据悉,GPT-4 会发出一系列错误的脚本和解释来欺骗 AI-Guardian ,论文中提到,GPT-4 可以让 AI-Guardian 认为“某人拿着枪的照片”是“某人拿着无害苹果的照片”,从而让 AI-Guardian 直接放行相关图片输入源。谷歌研究团队表示,通过 GPT-4 的帮助,他们成功地“破解”了 AI-Guardian 的防御,使该模型的精确值从 98% 的降低到仅 8%。(IT之家)


程序员专区


KubeSphere 3.4.0 发布


致力于打造以 Kubernetes 为内核的云原生分布式操作系统 KubeSphere 3.4.0 发布,该版本带来了值得大家关注的新功能以及增强:扩大对 Kubernetes 的支持范围,最新稳定性支持 1.26;重构告警策略架构,解耦为告警规则与规则组;提升集群别名展示权重,减少原集群名称不可修改导致的管理问题;升级 KubeEdge 组件到 v1.13 等。同时,还进行了多项修复、优化和增强,更进一步完善交互设计,并全面提升了用户体验。


Firefox 116 发布


浏览器 Firefox 116 正式发布,该版本新增加了编辑现有文本注释的可能性、用户可以从操作系统复制任何文件并将其粘贴到 Firefox 中,开发方面,Firefox 现在支持 CSP3 external hashes,添加了对 dirname 属性的支持。具体可查看发布说明:http://www.mozilla.org/en-US/

作者:小莫欢
来源:juejin.cn/post/7262900590936604730
firef…

收起阅读 »

北漂五年,我回家了。后悔吗?

2017年毕业后,我来到了北京,成为了北漂一族。五年后,我决定回家了。也许是上下班一个多小时的通勤,拥挤的地铁压得我喘不过气;也许是北漂五年依然不能适应干燥得让人难受的气候。北京很大,大得和朋友机会要提前两个小时出门;北京很小,我每天的活动范围就只有公司、出租...
继续阅读 »

2017年毕业后,我来到了北京,成为了北漂一族。五年后,我决定回家了。也许是上下班一个多小时的通勤,拥挤的地铁压得我喘不过气;也许是北漂五年依然不能适应干燥得让人难受的气候。北京很大,大得和朋友机会要提前两个小时出门;北京很小,我每天的活动范围就只有公司、出租屋两点一线。今年我觉得是时候该回家乡了。


1280X1280 (1).JPEG


(在北京大兴机场,天微微亮)


有些工作你一面试就知道是坑


决定回家乡后,我开始更新自己的简历。我想过肯定会被降薪,但是没想到降薪幅度会这么大,成都前端岗位大多都是1w左右,想要双休那就更少了。最开始面试的一些岗位是单休或者大小周,后面考虑了一下最后都放弃了。那时候考虑得很简单,一是我没开始认真找工作,只是海投了几个公司,二是我觉得我找工作这儿时间还比较短,暂时找不到满意的很正常。


辞职后,我的工作还没有着落,于是决定先不找了,出去玩一个月再说。工作了这么久,休息一下不为过吧,于是在短暂休息了一个月后,我又开始认真找工作。


但是,但是没想到成都的就业环境还蛮差的,找工作的第二个月还是没有合适的,当时甚至有点怀疑人生了,难道我做的这个决定是错误的?记得我面试过一家公司,那家公司应该是刚刚成立的,boss上写的员工数是15个,当时我想着,刚成立的公司嘛,工资最开始低点也行,等公司后续发展起来了,升职加薪岂不美滋滋。


面试时,我等了老板快半小时,当时我对这家公司的观感就不太好了。但想着来都来了,总不能浪费走的这一趟。结果,在面试的时候老板开始疯狂diss我的技术不行,会的技能太少,企图用这种话来让我降薪。我是怎么知道他想通过这种方式让我降薪呢,因为最后那老板说“虽然你技术不行,但是我很看好你的学习能力,给你开xxx工资你愿意来吗?”


也是因为这次面试,我在招聘软件上看到那种小公司都不轻易去面试了,简直浪费我时间。


1280X1280.JPEG


(回家路上骑自行车等红绿灯,我的地铁卡被我甩出去了,好险,但是这张地铁卡最后还是掉了,还是在我刚充值完100后,微笑)


终于,找了大概3个月,终于找到一家还算不错的公司,在一家教育行业的公司做前端。双休,工资虽然有打折,但是在我能接受的范围内。


有些人你一见面就知道是正确的


其实我打算回家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通过大厂相亲角网恋了一个女孩子,她和我是一个家乡的。我们刚认识的时候几乎每天都在煲电话粥,基本上就是陪伴入眠,哈哈哈哈哈。语言的时候她还会唱歌给我听,偏爱、有可能的夜晚......都好好听,声音软绵绵的。认识一个月后,我们回了一趟成都和她面基。一路上很紧张,面基的时候也很害怕自己有哪里做得不好的地方,害怕给她留下不好的印象。我们面基之后一个月左右就在一起啦。有些人真的是你一见面就知道她是正确的那个人,一见面心里有一个声音告诉你“嗯,就是她了!”。万幸,我遇到了。


58895b3fc4db3554881bdbcaa35384f.jpg


1280X1280 (2).JPEG


说一些我们在一起后的甜蜜瞬间吧


打语言电话的时候,听着对方的呼吸声入睡;


走在路上的时候,我牵她的手,她会很顺其自然地与我十指相扣;


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她会把自己最好吃的一半分享给我;



总结


回到正题,北漂五年。我回家了,后悔吗?不后悔。离开北京快一年了,有时候还是会想念自己还呆在北京的不足10平米的小出租屋里的生活,又恍惚“噢,我已经回四川了啊”。北漂五年,我还是很感激那段时间,让刚毕业的我迅速成长成可以在工作上独当一面的合格的程序员,让我能有拿着不菲的收入,有一定的积蓄,有底气重新选择;感谢大厂相亲角,让我遇见我的女朋友,让我不再是单身狗。

作者:川柯南
来源:juejin.cn/post/7152045204311113736

收起阅读 »

被约谈,两天走人,一些思考

五档尼卡引爆全场 前言 个人身边发生的事,分享自己的一些思考,有不同意见是正常的,欢迎探讨交流 来龙去脉 上周坐我前面的前端开发工程师突然拿了张纸去找业务线领导签字了,领导坐我旁边,我看两人表情都认真严肃,一句话没说,那个前端同事签完字就坐自己工位上了,似乎...
继续阅读 »

五档尼卡引爆全场



前言


个人身边发生的事,分享自己的一些思考,有不同意见是正常的,欢迎探讨交流


来龙去脉


上周坐我前面的前端开发工程师突然拿了张纸去找业务线领导签字了,领导坐我旁边,我看两人表情都认真严肃,一句话没说,那个前端同事签完字就坐自己工位上了,似乎有什么事发生


微信上问了一句:什么情况?


前端同事:裁员,最好准备



公司现状


从我去年入职公司后,就在喊降本增效了,周一晨会时不时也会提一下降本增效,毕竟大环境不好,公司的业务这两年也受到不小的影响


今年好几个项目组人手不够,两三月前还在疯狂面试前后端测试产品,我们这边的业务线前端都面试都超过五十个人了,最后招了一个前端一个后端一个测试


想着这种情况,公司薪资给的也不高,新员工不大量招就算降本了吧,再优化优化各方面流程等提提效率,没想到降本的大刀直接落下来首先砍掉的是技术开发人员


裁员情况


公司北京总部这边,目前我们部门是裁了两个前端一个后端,其他部门也有有裁员,人数岗位就不清楚了


从被裁掉的同事那边了解到的消息,上周三下班后下午找他们谈的,周四交接,周五下班后就走了,按照法律规定赔偿


上周只是一个开始,应该是边裁边看,什么时候结束最终裁员比例目前还不清楚,由其他来源得到的消息来源说是这次裁员力度很大


现在如果不是核心项目员工,如果不是和领导关系比较好的员工,每个人头上都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个人思考


看待裁员


我认为首先是放平心态吧


国际经济形去全球化,贸易战,疫情,到现在的各种制裁,俄乌战争等,极端气候频发,真是多灾多难的年代


裁员这几年大家也见多了,该来的总会来


我认为裁员好说,正常赔偿就行,好聚好散,江湖再见


企业层面


裁员也是企业激发组织活力的一种方式,正常看待就行,关于企业组织活力介绍的,这里推荐一本前段时间刚读完的一本书 《熵减:华为活力之源》



熵是来源于物理科学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概念,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熵增定律。熵增表现为功能减弱直到逐渐丧失,而熵减表现为功能增强...



个人层面


1.如果公司正常走法律流程,拿赔偿走人,继续找工作,找工作的过程也能发现自己的不错,更加了解市场,甚至倒逼自己成长


2.如果公司只想着降低成本,不做人事,有那种玩下三滥手段的公司,一定要留好证据,拍照,录音,截图,保存到自己的手机或者云盘里,不想给赔偿或恶意玩弄手段的,果断仲裁,我们员工相对企业来讲是弱势群体,这时候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可能也是唯一的武器)



这年头行情不好,老板损失的可能只是近期收益,有的员工失去的可能是全家活下去的希望



日常准备


做好记录


日常自己工作上的重大成果,最好定期梳理一下,或者定期更新简历,也可以不更新简历,找地方记录下来,例如项目上的某个重大模块的开发升级,或者做的技术上的性能优化等,我是有写笔记博客的习惯,技术相关的有时间一般会写成文章发到社区里


保持学习


日常保持学习的基本状态,这个可能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个想法,但是能定期沉下心来去学习提升,系统地去提升自己的时候,很少能坚持下来,万事开头难,开头了以后剩下的是坚持,我自己也是,有些事情经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起加油


关注公司


如果公司有查考勤,或者重点强调考勤了,一般都是有动作了,我们公司这次就是,年中会后的第二周吧,大部门通报考勤情况,里面迟到的还有排名,没多久就裁员了


保护自己


有的公司可能流程操作不规范,也有的可能不想赔偿或者少赔偿,可能会在考勤上做文章,例如迟到啥的,如果公司有效益不好的苗头,一定要注意自己这方面的考勤,以及自己的绩效等,做好加班考勤截图,领导HR与自己的谈话做好录音,录屏等,后面可能用的上,也可能会让自己多一点点谈判筹码


经营关系


虽然裁员明面上都是根据工作表现来的,好多时候大家表现都差不多,这个时候就看人缘了,和领导关系好的,一般都不是优先裁员对象,和领导团队成员打成一片真的很重要



以前我还有过那种想法:


我一个做技术的,我认真做好我自己的工作不就行了?专心研究技术,经过多年的工作发现,很多时候真的不行,我们不是做的那种科研类的,只有自己能搞,国内的大部分软件开发岗可能都是用的开源的技术做业务相关的,这种没什么技术难度,技术上来看基本没有什么替代性的难度


可能可替代性比较难的就是某个技术人长期负责的某个大模块,然后写了一堆屎山吧,毕竟拉屎容易,吃屎难


越是优秀的代码,可读性越强,简洁优雅,像诗一样



关于简历


如果是刚毕业的,可能简历上还好,大部分都优化都是已经是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了,简历的更新就比较重要了,尤其工作了两三年了,如果简历看起来内容很少,不是那么丰富或者看起来很简陋,在简历筛选这一关会降低自己的面试几率,这时候一定要丰富一下,也有一些可能不知道自己简历是否丰富的,网上有那种简历模板可以搜搜看看,也可以找大佬帮忙看看,也有技术圈提供简历优化的有偿服务


再找工作


我个人的感觉是如果还是继续老本行继续打工,这年头行情不好,最好第一时间找工作,不能因为拿了赔偿就想着休一个月再说之类的,我周围有那种本来准备休半个月或一个月的,结果一下子休了一年以上的,我面试的时候如果遇到那种空窗期很长的,如果第一轮技术面能力都差不多的情况,到第二轮的领导面或者HR面,他们有优先考虑让空窗期短的人加入


关于空窗期


基本所有的公司都会关注离职空窗期,如果这个空窗期时间长了,那么求职的竞争力会越来越小,我在面试的时候我也会比较关注空窗期,因为我会有如下思考(举个例子,纯属乐子哈)


1.为什么这个人求职者三个月多了不找工作,家里有矿?家里有矿还上班,工作不会是找个地方打发时间的吧



我朋友的朋友就是这样,北京土著,家中独子,前几年拆迁了,家里好几套房,自己开俩车,人家上班就是找地方交个社保,顺便打发一下时间




2.能力不行吗?找工作这么久都没找到,是太菜了吗?还是太挑剔了?长时间不敲代码,手也生疏了,来我们团队行不行呀,我们这里赶项目压力这么大,招进来万一上手一段时间干不了怎么办,自己还被牵连了



几年前在某家公司做团队leader的时候,我们做的又是AI类项目,用的技术也比较前沿,当时AI的生态还不完善,国内做AI的大部分还处于摸索阶段,项目中用的相关技术栈也没个中文文档,由于公司创业公司,价格给的很低,高手招不进来,没办法只能画饼招综合感觉不错的那种,结果好几个人来了以后又是培训,又是有把手把手教的,结果干了没多久干不动走了,留下的烂摊子还得自己处理



关于社保


如果自己家里没矿,最好还是别让社保断了,拿北京举例,社保断了影响医疗报销,影响买车摇号等等


如果实在没找到工作,又马上要断缴社保了,可以找个第三方机构帮忙代缴,几千块钱,这时候的社保补缴相对来讲代价就比较高了



我遇到的情况是,社保断了一个月,后来找到工作了,第三方机构补缴都补不了,后来一通折腾总算弄补缴上了



关于入职


先拿offer,每一家公司的面试都认真对待,抱着一颗交流开放互相尊重的心


如果自己跳槽频繁,再找公司,可能需要考虑一下自己是否能够长待了,跳槽越频繁,后面找工作越困难,没有哪个公司希望招的人干一年就走了


所以面试结束后,最好根据需要面试情况,以及网上找到的资料,分析一下公司的业务模式了,分析这家公司的行业地位,加入的业务线或者部门是否赚钱,所在的团队在公司属于什么情况,分析团队是否是边缘部门,招聘的业务线是否核心业务线,如果不是核心业务线,可能过段时间效益不好还会被砍掉,有时候虽然看拿了对应的赔偿,但是再找工作,与其他同级选手对比的话,竞争力会越来越低


不论是技术面试官,还是负责面试的HR,大部分也都是公司的普通员工,他们可能不会为公司考虑,基本都会为自己考虑的,万一招了个瘟神到公司或者团队里,没多久自己团队也解散了怎么整



这里也许迷信了,基于我的一些经历来看有些人确实会有一些人是看风水,看人分析运势的


之前在创业公司的时候,有幸和一些投资人,上市公司的总裁,央企董事长等所谓的社会高层接触过,越是那些顶级圈里的人,有些人似乎很看中这个,他们有人研究周易,有人信仰佛教,有人招聘必须看人面相,有人师从南怀瑾等等



再次强调


每个人的经历,认知都是不一样的,同样的人不同角度下的世界也是不一样的,有不同意见是非常正常的,欢迎探讨交流不一样的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作者:草帽lufei
来源:juejin.cn/post/7264236820725366840
收起阅读 »

内向的我,到底应该怎么和领导相处啊

务必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 千次万次,毫不犹豫地救自己于人间水火。 上一篇文章,我们谈到了双减是双减,你是你。 但凡有点野心的,都是既在卷自己,又在鸡孩子。 我们应该考虑的,不是要不要让孩子努力,而是怎样用正确的方法,让孩子快乐地学习。 文...
继续阅读 »

务必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
千次万次,毫不犹豫地救自己于人间水火。





上一篇文章,我们谈到了双减是双减,你是你。


但凡有点野心的,都是既在卷自己,又在鸡孩子。


我们应该考虑的,不是要不要让孩子努力,而是怎样用正确的方法,让孩子快乐地学习。


文章发出后,有位做金融的读者联系东哥咨询,家庭的问题怎么都好解决,职场上挑战更大,尤其自己性格内向。


金融问,东哥你说,内向的人应该怎么和领导相处?




这个问题,东哥很能感同身受。


我也性格内向,轻度社恐。所以年轻时在职场中,也一样困惑。


每一个问题背后,都是其底层价值观的影响。


你问内向的人如何和领导相处,这是表面问题,而且有技巧能借用。


比如我们之前谈到的要做好向上管理,要相信领导永远是正确的。


要去讲故事、去争资源,去打最硬的仗,去赢得尊重,去成为老板手中最锋利的刀。


这些技巧,并没有触及根本,一点不重要。


什么问题重要?


第一,你的关注点是自己性格内向,也就是说你不满意自己的性格。


这是表面问题。


你真正不满意的,其实是自己的财富状态,职业发展,幸福指数。


如果你已经身价千万,财务自由,还会为自己性格内、不知道应该怎么和领导相处向苦恼么?


所以你的关注点,应该在财富上,而不是性格上。




金融说,财富要,但外向的人也很让人羡慕,我能怎么改善下自己的性格呢?


我说,科学家多年以来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是,到底人的哪些特征是天生的,哪些特征是受后天教育和环境影响的?


通过对同卵双胞胎几十年的研究,最后的共识是,先天因素远远大于后天因素。


首先,任何一种能够测量的特征,包括智商、兴趣爱好、性格、体育、幽默感,甚至爱不爱打手机,所有这些东西都是天生的。


其次,后天环境对智力和性格的影响非常有限。先天因素是主要的,后天因素是次要的。


家庭环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一对同卵双胞胎小时候的行为,以至于他们可能会有不同的爱好和个性。


但等他们长大以后,他们的先天特征会越来越突出,他们会越来越像,他们在摆脱家庭对他们“真实的自我”的影响。


这并不是说家教完全没用。


家教可以左右基因表达,可以鼓励孩子发挥他天生的特长,也可以压制他天生的性格缺陷。


只不过这个作用是有限的。


既然后天作用有限,就不应该花太多心力在上面。


雷茵霍尔德·尼布尔在他著名的《宁静祷词》里说的话,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曾使无数人动容



愿上帝赐予我从容去接受我不能改变的,
赐予我勇气去改变我可以改变的,
并赐予我智慧去分辨这两者间的区别。



识别出来了性格不可变,这就是大智慧。


世人皆苦,性格外向的人也有他的苦恼,只是你不知道罢了。


比如你,智商在线,年轻时能耐得住寂寞寒窗苦读,现在名校毕业搞金融。


智商和勤奋,也都是天赋,没有这些特质的人,又去哪里说理?


内向而聪慧,外向却愚蠢,你选哪个?


你真正想要的,是在自己已有的好特质上,再加上更有利的特质,比如外向且聪慧。


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贪婪。




金融说,做自己是好,但这个内向的性格,会影响赚钱,影响积累财富。


如果我资产千万财务自由,就不用为性格苦恼,问题是我现在资产没有千万。


我说,谁告诉你性格内向影响赚钱?


现代社会需要互相协作,所以性格外向的确会有一些优势。


但同时现代世界的一个好处是,大家可以发挥各自强项分工合作,一起赚钱。


罗永浩在做英语培训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脾气不好,性格上的缺点在办公室里暴露得很多,很苦恼,还特意去问了冯唐。冯唐回答说



这个苦恼完全没有必要。
假如你需要做的事情一共有12件,那么你只要做好其中的六七件,就能成就这个企业在商业上的成功。
因此,你只要把自己擅长的那六七件事做好,其他的找人补就行了,千万不要想着把12件事全做好才能成就一个企业。



你去阿里和腾讯看看,那里面有很多人不爱跟人相处,但他们爱跟程序打交道,这就可以了。


像阿里和腾讯这种大企业,有非常多各种各样性格的人,但都没有影响他们取得成功。


所以真正影响赚钱的,是自己的强项。


不断加强自己的强项,做成 1 米宽 10000米深的优势,然后以自己为中心,寻找合作的人。


总想着改变自己,其实是因为自己的强项不够强,就像用提升弱项来弥补。


走偏了。




第二,你的关注点是和领导相处。


往更广了说,你关注的是与高能级者的相处之道。


和领导相处让你有压力,是因为他的能量密度比你高,你在仰视他。


仰视的结果,就是失去了平常心,动作变形。


几千年中央集权的结果,让整个国民对权力,有种天然的崇拜。


辫子不见了,无形的辫子还在,膝盖总是软的,总想找个皇上跪一下。


《遥远的救世主》是本奇书,里面丁元英和韩楚风喝酒的时候提到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皇恩浩大的文化,它的实用是以皇天在上为先决条件。
中国为什么穷?穷就穷在幼稚的思维,穷在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上。
这是一个渗透到民族骨子里的价值判断体系。



这种弱势文化,会让人丧失自己,也就无法得到对方平等的尊重。


要学会用平常心对待高能级的人。


平视他,平等的相处,平等的沟通,和他交换价值,互相利用。


金融问,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怎么能达到这个状态?


我说,仰望高能级者的时候,其实是你有所图。


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本不属于你的东西,所以就想着怎么去迎合和讨好。


也就是说



想得到的东西 = 尚有欠缺的能力 + 降低身价的讨好



这是贪婪。


要想得到你要的东西,最好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起那样东西。


强者身边,从来都不缺想讨好他的人。


真正的强者,需要的是能给他创造价值的人,有自己的强项,能弥补他欠缺的东西的人。


所以与其仰视讨好,不如平等合作。


这时候强者是你赚钱的工具,你则是他的合作者,是以谓之双赢。


成年人在一起,总要互相能有所收获,关系才能长久。


只有一方长期的、单方面的输出,终究不免渐行渐远。




所以





  • 当你以为自己在因为性格苦恼时,其实是在为财富苦恼;



  • 当你在为财富苦恼时,其实是在为能力苦恼;



  • 感受到了能力不足,就想通过情绪价值弥补;



  • 当你努力弥补弱项的时候,就走偏了。



  • 没有人会因为你弱项没那么弱与你合作,只会因为你的强项足够强而产生链接。


所以,接受自己的性格,然后强化自己的强项,这才是赚钱的正道。


务必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千次万次,毫不犹豫地救自己于人间水火。


好好爱自己。



作者:jetorz
来源:mdnice.com/writing/44e869ae99de41a3b393654c15ad3566
收起阅读 »

一位大厂程序员的随想:6年前刚读硕士,6年后将35岁危机

全文4300字,整体目录如下 作者简介:持续探索副业的大厂奶爸程序员 2020年,华科硕士毕业,非科班转行成程序员 2022年,进入某互联网大厂,打工搬砖 2023年,开始探索副业,目前主攻IP+工具开发 正文开始 一位朋友转载我的故事到公众号后,突然就...
继续阅读 »

全文4300字,整体目录如下




作者简介:持续探索副业的大厂奶爸程序员 2020年,华科硕士毕业,非科班转行成程序员 2022年,进入某互联网大厂,打工搬砖 2023年,开始探索副业,目前主攻IP+工具开发



正文开始


一位朋友转载我的故事到公众号后,突然就让意识到


现在29岁的我


往回看6年,我刚进入华科读硕士


往后看6年,我将面临网上所说的35岁中年危机


因此,借此机会,聊下我对未来的思考和回顾下简单过去的6年



未来6年-战略上乐观,战术上悲观


看待未来,我需要保持乐观,只有这样,才能不为未来的不确定而过分焦虑


还是学生时代的时候,因为对这程序员这行业不清楚,当时就很害怕网上常说的35岁的失业危机,为此还在网上查了各种各样的信息,整天忐忑不已。


可真正进入了这个行业以后,才发现危机远没有想象中的恐怖,原来,恐惧真的源于对未知的不确定。


身边也有好些35以上的朋友,他们有的还在程序员这行,有的已经转行了。虽然整体来看,薪酬水平或者薪酬增长速度不如之前,但远没有到达山穷水尽的地步。


即使是现在ai时代的到来,我依然相信,只要程序员去积极的拥抱ai,使用ai去做更多创造性的工作,也不会突然就失业。


但同时,如果35岁的我,还是会被失业危机所困的话,那么一定就是平常的日子太过懈怠,处于温水煮青蛙的状态。


22年刚入大厂的半年里,基本就处于这个状态,除了工作外,剩下的时间基本都用来娱乐了,成长很是有限。


因此,我需要在战术上保持悲观,要不断成长,要确保自己将主要精力放下以下三方面的事情


1、做好主业,保持市场竞争力,被裁/失业时,能快速找到工作


2、开展第二曲线,降低未来失业可能带来的现金流锻炼的风险


3、爱护好自己的身体,照顾好家人,帮助朋友。


先来聊下第二点和第三点吧,第一点在文末聊。


未来6年-做好第二曲线


为什么开展


2022年过年期间,开始意识到现在的看似高薪工作并不稳定,需要在工作外,建立第二曲线(也就是副业),降低未来的风险。


原因有二,内心的渴望+外在的环境


内在的渴望就是,其实自己一直是一个很爱好学习的人,也希望做出点成绩获得外界认可的人。


在3月之前,也一直在保持学习,科学习的那点热情基本全用在了阅读各种书籍以及得到上,看了几十本书,学了好几本课程,可是成长却极为有限。


幸而在3月的时候遇见了生财有术,看见了更多的可能性,也提升了很多认知,因而,内在的渴望进一步扩大。


外在的环境,一方面是工作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是身上责任的加重。


自动20年当程序员以来,身边的朋友一茬接一茬的换,有的突然就被迫失业了,有的就跳槽了,有些朋友,甚至都没来得及告别,就已经后会无期了。


再加上网上的铺天盖地的悲观主义和程序员危机。想开展副业,抵抗未来的不确定的决心越来越强。 目前还没房贷车贷,这里的加重倒不是说现金流上的压力加重


只是觉得,作为一个父亲,应该为孩子去铺一条更好的道路,不希望等到我孩子需要我支持帮助的时候,我却面临中年危机。


同时,我也希望孩子从我这里获得更多的认知和经验,而仅仅只继续专注于程序员的话,这个希望是有点难以实现的。(因为我个人觉得,程序员这行,距离真实的商业事件挺远的)


这几个月的效果


到目前为止,从2023年3月算起,差不多开展5个月了,在金钱上的收获很少,累计也没超过500吧。


先后做过


1、小程序(做了2款小程序,但都是学习阶段的程序,未盈利)


2、小红书无货源店铺(赚了200多吧,其实还是朋友的支持)


3、公众号流量主(赚了没超过50吧)


说下后2个没赚大钱的最大原因吧:我有个很大的毛病,就是爱学习,但不注重学习的结果,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碰到点问题就会泄气。


同时,过分在意做事的时间成本,导致执行力不够。(后2个项目,其实只要投入时间认真去做,都不只赚我这点钱。)


不过虽然金钱上的收获不多,在技能、认知和人脉上还是提升了很多


人脉上,认识了好些其他行业的朋友,各行各业的都有。 认知上,知道了要多输出表达、要有流量意识、要懂得链接他人 技能上,也是突破了后端能力,会了一点vue app,小程序搭建能力。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个过程极大的提高了我对未来的信心


因为我知道,只要认真专注的执行某一个赚钱的领域,我就能一定能赚到一点钱。


不再是之前那种担心如果失业了,就前途一片阴暗的感觉了。


对接下来的思考


接下来的6年,为了发展好第二曲线。我需要做以下的事情:


1、需要克服执行力差、技术傲慢、纸上谈兵等一系列的问题,去扎实的投入实战中。


2、在过程中,尽早找到适合自己的长期事业,并专注的投入(我希望在30岁以前能够找到。)


3、相信积累的力量,不断坚持。


6年以后的我,一定能够发展好自己的第二曲线。


未来6年-爱护自己,照顾家人,帮助朋友


从6年后的视角看,其实最重要的是这三件事,爱护好自己,照顾好家人,帮助好朋友


爱护自己


健康是一切的起点,没有健康的话,其他所有的都是白搭。


现在的身体状况应该是挺糟糕的,肥胖而且不运动,6年后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应该就是肥胖带来的问题了。


也因此


1、需要有意识的去控制自己的体重,定期体检,适当运动。


2、平常养好身体,工作上不要太用力,压力不要太大。


照顾家人


6年后,孩子就到了上小学的年纪了。父母也都65左右了,这么看的话,主要是父母的健康问题需要考虑。


也因此


1、已经给父母买了医疗险,但还没给岳父母买,需要2023年落实


2、每年带父母/岳父母 体检。


帮助朋友


志同道合的朋友,于我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也是能极大的提升幸福感的。


也因此


1、积极拓展志同道合的朋友


2、维护好现有的朋友,真诚利他。


(最近建了个程序员副业群,欢迎私聊加入)


好,接下里回顾下过去的6年


过去6年-转行当程序员


为什么转行


我来自湖南农村,家里挺穷,是那种穷到连上大学学费都要借的那种。


2012-2016年在华科读本科,在校就是天天混日子,大四想考华科电气没考上,毕业时连份工作都没有,于是决定二战考研。考完研后,在湖南省长沙市新东方做了八年的小学奥数老师,保底薪资5k,钱少事多的一份工作。


2017年秋,以笔试和面试都是专业第一的成绩,顺利成为一位硕士。


在2017年开始读硕士时,实验室的师兄就丢给我一本《21天精通Java》,说:“你先学习这个哈,后面做实验会用到”。也因此,开始接触Java。(事实,我到现在都没有精通Java )


2018年,实验室接了头部水电企业的一个项目,需要给他们做一个系统,我就参与进来了,然后,还去这个头部企业公司内部实习了半年。


在那里工作,我看到那些公司的员工有的40 50岁了,每天都是在办公室上来了又走,每天的工作都规律的不行,中午午休2个半小时,下午5点半准时下班。有事没事去打个乒乓球,跑个步什么的。


那时候还年轻啊,也没有足够的经验认知,就觉得,这样安逸的生活,一眼看到头的生活,完全不是我想要的。我还年轻,还有大好年华,我要去闯荡,去见识更多的可能性,去看更多的世界。(事实证明,随便在哪工作,你都可以去看大千事件)


于是,从2018年开始就开始坚定的要转行。


转行成功的因素


现在看,非科班转行成功主要有3个因素:


一是学历给了我很大的加成。我是985本硕,在2020年的就业市场上,还是有很大竞争优势的。


二是实验室恰好有一两个项目和IT搭边。现在好多转行的人,做的项目基本都是往上那种通用的项目,这种项目,要是深耕下去的话,确实也能收获很多。但一般转行的人,但研究的比较浅,也因此,在项目上没有多少竞争优势。


三是我自己也还算刻苦。记得当时,经常一两点在那看《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Java并发编程》等。花了3个月一页页的看完了《算法.第4版》。甚至还花了2个月恶补了计算机基础。同时,也在CSDN上输出自己的学习记录


最后,也是2020年的顺利的校招毕业,拿到当时挺高年薪的offer,进入了北京某头部地产当Java工程师


这是我当时的面试经历 app.yinxiang.com/fx/fc7e01fa…


过去6年- 跳槽到大厂的经历


想跳槽的原因


2020年7月进入公司,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很明显的感觉整个部门的业务动荡。


再加上身边的人一个个的被裁了,虽然说我是校招+管培生,裁员短期内不会落到我头上,但我知道,这一天迟早会到来。


(后来也表明,22年开始,公司开始裁我们这些校招生了。)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当初和夫人异地恋,我们相约在深圳见面。


关于我在这家公司的情况,请见这个链接:北京,再见。下一站,深圳


跳槽的过程


我这个人脑子比较笨,技术底子也差。但肯下苦功夫 。


从2022年9月开始,以极客时间为主要学习渠道,开始疯狂的学习。主要学习的就是和八股文相关的课程。(记得那时候,身边的朋友都说,你是真的能学的进去阿,也有好几个朋友,被我卷的也开始看书学习了)。


从2021年12月开始,知道要为2022年的3月的黄金跳槽期做准备了。于是给自己列了个学习计划,并差不多严格执行了。


从21年12月开始,知道要为22年的3月的黄金跳槽期做准备了。于是给自己列了个学习计划,并差不多严格执行了。


与此同时,我发现思维导图很适合做这种八股文的笔记和辅助记忆,于是就在ProcessOn上持续记录学习笔记。(后来还将笔记分享给你100+朋友)


刘卡卡 | ProcessOn


一个人学习的道路总是艰辛的,经常感觉坚持不下去,感觉很孤独,没人交流。幸好在1月进入了知识星球代码随想录,里面都是为了找到好工作而奋斗的人,大家一起交流探讨,互相打卡监督,整个人的学习劲头也开始上来了。


也是在2022年3月底,面了差不多10家公司后,如愿以偿的拿到了现在的深圳大厂的工作。


过去6年- 大厂一年多以来的感想


2022年4月,成功进入大厂 。


前面3-4个月的时候,真的很累,一来是不并不适应大厂的自己干自己活的氛围,二来也是技术上也还待欠缺,三是业务复杂度很高,四是每天要应对Oncall处理。


但干了半年左右后,也就开始适应了。(人果然是一种适应性的动物。)


现在的我,在大厂内,就是当一名勤勤恳恳的螺丝钉,


同时在心态上,也有了很大的转变。


1、接受自己不爱竞争的性格,只要自己心里不卷的话,其他人也就卷不到我。


2、将工作看的很清晰,工作就是为了挣钱,因此,如果工作上有什么不如意的地方,切莫影响到自己的生活,不值当。


当然,工作中也不能躺平,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去多做积累经验,沉淀知识,保持市场竞争力。


好了,洋洋洒洒写了4000多字了,就先到这吧,希望6年后的我,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能说一句:


你真的做到了,谢谢你这6年的努力


作者:刘卡卡
来源:juejin.cn/post/7263669060473520186
收起阅读 »

量子力学与哲学的交叉:现实性,自由意志和意识

亲爱的读者, 欢迎回到我们的量子力学系列文章。在前面的几篇文章中,我们已经深入探讨了量子力学的起源、基本概念、实验验证以及应用领域。今天,我们将探讨量子力学与哲学之间的交叉点,涉及现实性、自由意志和意识等哲学问题,并探讨它们与量子力学的关系。 1. 现实性...
继续阅读 »


亲爱的读者,


欢迎回到我们的量子力学系列文章。在前面的几篇文章中,我们已经深入探讨了量子力学的起源、基本概念、实验验证以及应用领域。今天,我们将探讨量子力学与哲学之间的交叉点,涉及现实性、自由意志和意识等哲学问题,并探讨它们与量子力学的关系。


1. 现实性与测量问题


量子力学中的现实性问题是哲学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与量子测量问题有密切关系。在经典物理学中,我们通常认为物体的性质是独立于我们的观测的,即物体具有客观的现实性。然而,在量子力学中,物体的性质通常被描述为概率性的叠加态,直到被观测或测量后才坍缩为确定的态。这种性质被称为“波函数坍缩”。


波函数坍缩: 当一个量子系统进行测量时,其波函数将坍缩为一个确定的态。例如,当我们测量一个电子的自旋时,它可能处于自旋向上或向下的态,但在测量前,它处于自旋向上和向下的叠加态。


这引发了现实性问题:在量子力学中,物体在测量前似乎没有确定的现实性,而只有在测量时才坍缩为确定的态。这种现象在双缝实验等实验中得到了证实,挑战了我们对现实性的直觉理解。


2. 自由意志与量子不确定性


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原理是另一个与哲学有关的问题。不确定性原理指出,在同一时间,我们无法准确地同时测量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这种不确定性表现为量子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波粒二象性: 在量子力学中,粒子既可以像波一样传播,又可以像粒子一样具有确定的位置和动量。这使得我们在同一时间无法同时准确测量它的位置和动量。


这种不确定性被一些学者用来探讨自由意志的问题。自由意志是指人类是否有能力自主做出决策和行动。量子不确定性被认为可能为人类的自由意志提供了一种解释。根据这个观点,由于量子粒子的行为是不确定的,人类的决策和行动也可能受到量子不确定性的影响,从而具有一定的自由意志。


3. 意识与观测问题


在量子力学中,观测和测量对量子系统的状态产生重要影响。然而,关于观测的本质和意识的作用在哲学上引发了一些争议。


观测问题: 在量子力学中,当我们观测一个量子系统时,其波函数将坍缩为一个确定的态。这意味着观测的过程似乎在量子系统的行为中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意识的作用: 一些学者提出,意识可能在观测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认为,观测的过程需要有意识的观察者,意识的存在才能导致波函数坍缩。然而,这个观点在学术界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因为它涉及到科学与哲学的交叉领域。


4. 实验与思想实验


为了探讨量子力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许多实验和思想实验被提出。其中最著名的实验之一是贝尔不等式实验,它用于检验量子力学中的非局部性和隐变量理论。贝尔不等式实验结果支持了量子力学的非局部性,即两个相互作用的粒子在某种程度上似乎可以瞬时相互影响,而不受它们之间的距离限制。


贝尔不等式实验: 贝尔不等式是由约翰·贝尔于1964年提出的,用于检验量子力学中的非局部性和隐变量理论。实验中,两个相互作用的粒子在不同的测量方向上进行测量,然后比较实验结果与贝尔不等式的预测。


薛定谔的猫思想实验: 薛定谔的猫是由著名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一只猫被放置在一个密封的箱子里,箱子里还有一瓶氰化物。根据量子力学的叠加原理,当箱子被密封后,猫既处于生存叠加态又处于死亡叠加态,直到箱子被打开并进行观测时,猫的状态才会坍缩为生或死。





5. 结论


量子力学与哲学的交叉点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领域。许多哲学问题在量子力学的探索中得到了新的视角和解释。现实性问题挑战着我们对物体性质的理解,自由意志问题引发了我们对决策和行动的思考,而意识问题则涉及我们对观测和存在的认识。


尽管目前还有许多未解决的问题,量子力学与哲学的交叉研究仍在持续发展中。未来的研究可能会为我们带来更深入的理解和新的洞察力,从而推动我们对宇宙和人类本质的认知。


参考文献:


Bohr, N. (1935). "Can Quantum-Mechanical Description of Physical Reality Be Considered Complete?". Physical Review, 48(8), 696-702.


Einstein, A., Podolsky, B., & Rosen, N. (1935). "Can Quantum-Mechanical Description of Physical Reality Be Considered Complete?". Physical Review, 47(10), 777-780.


Bell, J. S. (1964). "On the Einstein Podolsky Rosen Paradox". Physics Physique Физика, 1(3), 195-200.


Schrödinger, E. (1935). "Die gegenwärtige Situation in der Quantenmechanik". Naturwissenschaften, 23(49), 807-812.


Wigner, E. P. (1961). "Remarks on the mind-body question". In The Scientist Speculates, 284-302. London: Heinemann.


希望这篇文章满足了您对量子力学与哲学交叉的了解需求。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或需求,请随时告诉我。谢谢!


作者:depeng
来源:mdnice.com/writing/9c9c807a9cfa46cda6c15d7315d342c0
收起阅读 »

近年来项目研发之怪现状

简述 近年来,机缘巧合之下接触了不少toG类项目。项目上颇多事情,令人疑惑频频。然而屡次沟通,却都不了了之,长此以往,心力愈发交瘁,终究心灰意冷,再无劝谏之心。 令人困惑的项目经理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项目上遇到的很多事情,天时、地利终为...
继续阅读 »

简述



近年来,机缘巧合之下接触了不少toG类项目。项目上颇多事情,令人疑惑频频。然而屡次沟通,却都不了了之,长此以往,心力愈发交瘁,终究心灰意冷,再无劝谏之心。



令人困惑的项目经理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项目上遇到的很多事情,天时、地利终为少数,多数在人和。



立项开工,项目经理自然是项目上的第一把手。既为第一把手,自要有调兵遣将,排兵布阵的能耐。


当然用我们业内的话来说,可分为下面几类:


第一等的自然是懂业务又懂技术,这样的项目经理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当然这般的项目经理可遇而不可求。


这第二等的懂业务不懂技术,或者懂技术不懂业务,这样的项目经理,辅以数名参将,只要不瞎指挥,也可稳扎稳打,有功无过。


第三等的项目经理,业务与技术皆是不懂,如这般的项目经理,若尽职尽责,配先锋、军师、参将、辎重,最好再辅之以亲信,也可功成身退。若其是领导亲信,那更可说是有惊无险了。


而这第四等的,业务与技术不懂也就罢了,既无调兵遣将之才,又无同甘共苦之心,更是贻误战机,上下推诿。若其独断专横,那便是孔明在世也捧不起来。



有这般一个项目,公司未设需求经理,常以项目经理沟通需求。工期八月,立项后,多次催促,却不与甲方沟通,以至硬生生拖了两月之后才去。然而不通业务,不明技术。甲方被生耗两个月才沟通需求,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能顺利进行,以至于项目返工现象,比比皆是。多次提及需求管理,亦是左耳进右耳出。类类数落问题,甲方、研发、产品都有问题,独独他自身若皎皎之明月,灿灿之莲花。然而纵是项目成员承星履草,夜以继日,交付一版之后。举目皆是项目经理之间的恭维之词。



我有很多朋友是优秀的项目经理。言必行,行必果。沟通起来非常愉悦。偶尔遇到一个这样的人,确实让我大开眼界。


其实我也想过,这并非是项目经理职位的问题,实在是个别人自身的问题,这样的人,在任何岗位都是令人恼火的。


技术人员的无力感


我们互联网从业者经常听到一个词,技术债。技术债是令人难受的,尤其是在做项目的时候。做产品,我们可以制定完善的迭代周期,而项目,当需求都无法把控的时候,那么就意味着一切都是可变的。


糟糕的事情是,我遇到了这样的项目。前期无法明确的需求,项目期间,子虚乌有的需求管理,项目中不断的需求变更,deadline的不断临近,最终造就了代码的无法维护。


我从未想过,在同一个紧迫的时间阶段,让研发进行需求研发、bug修复、代码解耦,仿佛每一件事情都很重要。当然,我更建议提桶跑路,这样的项目管理,完全是忽视客观现实的主观意识。


前端规范难落地


公司是有前端规范的,然而前端规范的落地却很糟糕。如果使用TS,那么对于诸多时间紧,任务重,且只有一名前端开发人员的项目来说,显得太过冗余了。所以依旧使用js,那么代码中单个性化不会少见。使用esLint怎么样呢?这当然很棒,直到你发现大部分成员直接将esLint的检查注释了。或许还可以依靠团队内不断的宣讲与code Review,这是个好主意,然而你会发现,公司的code Review也是那么形式化的过程。


或许对一些企业来说,代码的规范性不重要,所谓的技术类的东西都显得没那么重要。只有政府将钱塞到它的口袋里这件事,很重要。


崩盘的时间管理


那么,因为各方面的原因,项目不可避免的走向了失控。时间管理的崩溃,项目自然开始了不断的延期。在私下里,一些擅长酒桌文化的甲方与项目经理,开始了酒桌上的攀谈,推杯换盏之间,开始了走形式的探讨。灯红酒绿之间,公司又开始了例行的恭维。


当然,我依旧无法理解,即使管理的如此糟糕,只要在酒桌上称兄道弟,那便什么问题都没有了?若是如此,项目经理面试的第一道题,一定是酒量如何了。

作者:卷不动咯
来源:juejin.cn/post/7263372536791433275

收起阅读 »

恋人没在身边?这些小动作出轨几率竟高达76%!

“前几天我突然注意到,我老公最近总是在深夜加班,有时候甚至一周加班3次以上,快12点才下班回家。你说,他是不是在外面有了新欢?”我的好闺蜜李芳跟我吐露,一脸失落。 常与异性同事出去应酬 “上周我老公又说要和一个新来的女同事叫林萍一起出去谈项目。我...
继续阅读 »

“前几天我突然注意到,我老公最近总是在深夜加班,有时候甚至一周加班3次以上,快12点才下班回家。你说,他是不是在外面有了新欢?”我的好闺蜜李芳跟我吐露,一脸失落。



常与异性同事出去应酬



“上周我老公又说要和一个新来的女同事叫林萍一起出去谈项目。我提出一起去,他还拒绝了。他们公司这些应酬我都不放心,谁知道喝多了会发生什么。”



李芳愤愤不平地说。


其实,我理解李芳的担心。经常与异性同事单独出去应酬,的确很容易引起歧义。但作为老公,他也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如果李芳表达疑虑后,老公还能体贴她的感受,不再频繁应酬就最好不过了。但如果老公不改,李芳也要学会给他合理的空间,不要过分限制,免得适得其反。


主动帮异性同事搬重物



“还有一次,他们单位搬家,我老公就主动帮那个女同事林萍一起搬箱子。也不知道他们在搬箱子的时候聊了些什么,搬完还笑得那么开心。”



说到这里,李芳红了眼眶,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帮忙搬东西本身无可厚非,但过分殷勤确实也容易引发类似误会。作为朋友,我建议李芳不要先入为主,与老公沟通后再下判断。如果仅是顺手帮同事的举动,也不必过分猜疑。


经常参加异性同事的生日party



“上个月那个女同事林萍生日,我老公还特意去参加了她的生日party,送了礼物。他居然都不跟我提前说一声,我要不是看到他朋友圈,都不知道这件事。”



李芳愤愤道。


参加同事生日party本是正常的社交活动,但老公不告知李芳确实有些过分。作为朋友,我劝李芳要学会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让老公理解你的想法,而不是一味地指责。相处之道需要双方不断磨合,这也需要时间。


过于关注异性同事的社交动态



“我还发现我老公最近老是看那个林萍的朋友圈,所有的照片都点赞。我跟他提这事,人家说只是礼貌性赞一下,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太不正常了!我都开始怀疑他俩之间有事了。”



说到这,李芳已经禁不住泪水盈眶。


关注同事动态固然正常,但过分频繁的点赞确实也容易引起误会。不过我认为李芳不应仅凭此就随意猜疑,更好的方法是与老公坦诚交流这个问题,给老公一个解释的机会,也让老公注意到李芳内心的不安,从而做出调整。


......


经过与李芳的交流,我理解她的疑虑和不安。但与其胡思乱想导致误会,不如与老公好好沟通,让他知道你的想法,给他一个解释的机会。只有双方互相理解信任,婚姻才能长久。相信李芳也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与老公建立平等和睦的关系。


作者:wuxuan0208
来源:mdnice.com/writing/93d11978e60f43f698ffe292bd2e6f61
收起阅读 »

成功人士早已悉知的20条道理

1.对抗内卷的最好方法是找到自己独特的生态位,也就是自己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 2.人对自己失去东西的恐惧远大于想要获得东西的欲望 3.我们喜欢那些认为我们是对的人和观点,我们讨厌那些认为我们是错的人和观点 4.能说会道不是一个好销售,投其所好才是 5....
继续阅读 »

1.对抗内卷的最好方法是找到自己独特的生态位,也就是自己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


2.人对自己失去东西的恐惧远大于想要获得东西的欲望


3.我们喜欢那些认为我们是对的人和观点,我们讨厌那些认为我们是错的人和观点


4.能说会道不是一个好销售,投其所好才是


5.同一层面的问题不可能在同一层面得到解决,只有在高于他的层面才能解决


6.能力驱动成功,但是当能力无法被衡量时社会网络驱动成功


7.任何一家公司,最重要的三个因素就是人,钱,事


8.人在财务状况越糟糕的时候,赌性也就越强,长此以往恶性循环


9.由于大多数人都是不自信的,仅仅表现得很自信就已经超越了大多数人


10.只要比普通人忍受更多痛苦,总有普通人得不到的机会向你打开


11.天下没有卑微的工作,赚钱机会就在泥里面去找


12.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弱势,信息差永远存在


13.这个世界永远有懒人,也就永远总有靠信息差赚钱


14.有街头智慧的人往往具有几个特质:察言观色,捕捉需求,极端务实,没有幻想,专注目标,忍受痛苦


15.任何的知识智慧和想法,如果没有变成结果,他都只是你的潜力,而不是你的实力


16.###### 任何事业干的出色的人,都会告诉你,脑力劳动最大的门槛其实就是 体力


17.那些最能把书本智慧和街头智慧结合起来的人,最后都具有极强的逆袭能力。


18.如何挖掘大城市的受益?建立更多链接,进入好公司,参加同行交流、建立跨行人脉


19.有三样东西可以让人的友情变得深厚,就是健康,财富,后代。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拉近人与人的关系


20.在三十岁之前,大多数人用钱来赚钱的能力,远不如自己通过劳动来赚钱


作者:美人薇格
来源:mdnice.com/writing/98d59933de5749baa9c66a23d1b3fdd1
收起阅读 »

如何找到方向感走出前端职业的迷茫区

引言 最近有几天没写技术文章了,因为最近我也遇到了前端职业的迷茫,于是我静下来,回想了下这几年来在工作上处理问题的方式,整理了下思路 ,写了这一片文章。 关于对前端职业的迷茫,如何摆脱或者说衰减,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得找到一个自己愿意持续学习、有领域知识积累的细...
继续阅读 »

引言


image.png
最近有几天没写技术文章了,因为最近我也遇到了前端职业的迷茫,于是我静下来,回想了下这几年来在工作上处理问题的方式,整理了下思路 ,写了这一片文章。


关于对前端职业的迷茫,如何摆脱或者说衰减,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得找到一个自己愿意持续学习、有领域知识积累的细分方向。工作了3-5年的同学应该需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自己的技术领域是什么?前端工程化、nodejs、数据可视化、互动、搭建、多媒体?如果确定了自己的技术领域,前端的迷茫感和方向感应该会衰弱很多。关于技术领域的学习可以参照 前端开发如何给自己定位?初级?中级?高级!这篇,来确定自己的技术领域。


前端职业是最容易接触到业务,对于业务的要求,都有很大的业务压力,但公司对我们的要求是除了业务还要体现技术价值,这就需要我们做事情之前有充分的思考。在评估一个项目的时候,要想清楚3个问题:业务的目标是什么、技术团队的策略是什么,我们作为前端在里面的价值是什么。如果3个问题都想明白了,前后的衔接也对了,这事情才靠谱。


我们将从业务目标、技术团队策略和前端在其中的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大家一起逐渐走出迷茫区。


业务目标


image.png
前端开发的最终目标是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并支持实现业务目标。然而,在不同的项目和公司中,业务目标可能存在差异。有些项目注重界面的美观和交互性,有些项目追求高性能和响应速度。因此,作为前端开发者,我们需要了解业务的具体需求,并确保我们的工作能够满足这些目标。


举例来说,假设我们正在开发一个电商网站,该网站的业务目标是提高用户购买商品的转化率。作为前端开发者,我们可以通过改善页面加载速度、优化用户界面和提高网站的易用性来实现这一目标。



  1. 改善页面加载速度: 使用懒加载(lazy loading)来延迟加载图片和其他页面元素,而不是一次性加载所有内容。


htmlCopy Code
<img src="placeholder.jpg" data-src="image.jpg" class="lazyload">

javascriptCopy Code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DOMContentLoaded", function() {
var lazyloadImages = document.querySelectorAll(".lazyload");

function lazyLoad() {
lazyloadImages.forEach(function(img) {
if (img.getBoundingClientRect().top <= window.innerHeight && img.getBoundingClientRect().bottom >= 0 && getComputedStyle(img).display !== "none") {
img.src = img.dataset.src;
img.classList.remove("lazyload");
}
});
}

lazyLoad();

window.addEventListener("scroll", lazyLoad);
window.addEventListener("resize", lazyLoad);
});


  1. 优化用户界面: 使用响应式设计确保网站在不同设备上都有良好的显示效果。


htmlCopy Code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cssCopy Code
@media (max-width: 768px) {
/* 适应小屏幕设备的样式 */
}

@media (min-width: 769px) and (max-width: 1200px) {
/* 适应中等屏幕设备的样式 */
}

@media (min-width: 1201px) {
/* 适应大屏幕设备的样式 */
}


  1. 提高网站易用性: 添加搜索功能和筛选功能,使用户能够快速找到他们想要购买的商品。


htmlCopy Code
<form>
<input type="text" name="search" placeholder="搜索商品">
<button type="submit">搜索</button>
</form>

<select name="filter">
<option value="">全部</option>
<option value="category1">分类1</option>
<option value="category2">分类2</option>
<option value="category3">分类3</option>
</select>

javascriptCopy Code
document.querySelector("form").addEventListener("submit", function(e) {
e.preventDefault();
var searchQuery = document.querySelector("input[name='search']").value;
// 处理搜索逻辑
});

document.querySelector("select[name='filter']").addEventListener("change", function() {
var filterValue = this.value;
// 根据筛选条件进行处理
});

协助技术团队制定策略


image.png
为了应对前端开发中的挑战,协助技术团队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这些策略可以包括技术选型、代码规范、测试流程等方面。通过制定清晰的策略,团队成员可以更好地协作,并在面对困难时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举例来说,我们的团队决定采用React作为主要的前端框架,因为它提供了组件化开发和虚拟DOM的优势,能够提高页面性能和开发效率。同时,我们制定了一套严格的代码规范,包括命名规范、文件组织方式等,以确保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1. 组件化开发: 创建可重用的组件来构建用户界面,使代码更模块化、可复用和易于维护。


jsxCopy Code
// ProductItem.js
import React from "react";

function ProductItem({ name, price, imageUrl }) {
return (
<div className="product-item">
<img src={imageUrl} alt={name} />
<div className="product-details">
<h3>{name}</h3>
<p>{price}</p>
</div>
</div>

);
}

export default ProductItem;


  1. 虚拟DOM优势: 通过使用React的虚拟DOM机制,只进行必要的DOM更新,提高页面性能。


jsxCopy Code
// ProductList.js
import React, { useState } from "react";
import ProductItem from "./ProductItem";

function ProductList({ products }) {
const [selectedProductId, setSelectedProductId] = useState(null);

function handleItemClick(productId) {
setSelectedProductId(productId);
}

return (
<div className="product-list">
{products.map((product) => (
<ProductItem
key={product.id}
name={product.name}
price={product.price}
imageUrl={product.imageUrl}
onClick={() =>
handleItemClick(product.id)}
isSelected={selectedProductId === product.id}
/>
))}
</div>

);
}

export default ProductList;


  1. 代码规范示例: 制定一套严格的代码规范,包括命名规范、文件组织方式等。


命名规范示例:



  • 使用驼峰式命名法:例如,productItem而不是product_item

  • 组件命名使用大写开头:例如,ProductList而不是productList

  • 常量全大写,使用下划线分隔单词:例如,API_URL


文件组织方式示例:


Copy Code
src/
components/
ProductList.js
ProductItem.js
utils/
api.js
styles/
product.css
App.js
index.js

前端的价值


image.png
作为前端开发者,在业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能为团队和产品创造价值。前端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用户体验


前端开发直接影响用户体验,良好的界面设计和交互能够提高用户满意度并增加用户的黏性。通过技术的提升,我们可以实现更流畅的页面过渡效果、更友好的交互反馈等,从而提高用户对产品的喜爱度。


例如,在电商网站的商品详情页面中,我们可以通过使用React和动画库来实现图片的缩放效果和购物车图标的动态变化,以吸引用户的注意并提升用户体验。


jsxCopy Code
import React from 'react';
import { Motion, spring } from 'react-motion';

class ProductDetail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constructor(props) {
super(props);
this.state = {
isImageZoomed: false,
isAddedToCart: false,
};
}

handleImageClick = () => {
this.setState({ isImageZoomed: !this.state.isImageZoomed });
};

handleAddToCart = () => {
this.setState({ isAddedToCart: true });
// 添加到购物车的逻辑
};

render() {
const { isImageZoomed, isAddedToCart } = this.state;

return (
<div>
<img
src={product.image}
alt={product.name}
onClick={this.handleImageClick}
style={{
transform: `scale(${isImageZoomed ? 2 : 1})`,
transition: 'transform 0.3s',
}}
/>

<button
onClick={this.handleAddToCart}
disabled={isAddedToCart}
className={isAddedToCart ? 'disabled' : ''}
>

{isAddedToCart ? '已添加到购物车' : '添加到购物车'}
</button>
</div>

);
}
}

export default ProductDetail;

2. 跨平台兼容性


在不同的浏览器和设备上,页面的呈现效果可能会有所差异。作为前端开发者,我们需要解决不同平台和浏览器的兼容性问题,确保页面在所有环境下都能正常运行。


通过了解各种前端技术和标准,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兼容性较好的解决方案,如使用flexbox布局代替传统的浮动布局,使用媒体查询来适配不同的屏幕尺寸等。



  1. 使用Flexbox布局代替传统的浮动布局: Flexbox是一种弹性布局模型,能够更轻松地实现自适应布局和等高列布局。


cssCopy Code
.container {
display: flex;
flex-direction: row;
justify-content: space-between;
}

.item {
flex: 1;
}


  1. 使用媒体查询适配不同的屏幕尺寸: 媒体查询允许根据不同的屏幕尺寸应用不同的CSS样式。


cssCopy Code
@media (max-width: 767px) {
/* 小屏幕设备 */
}

@media (min-width: 768px) and (max-width: 1023px) {
/* 中等屏幕设备 */
}

@media (min-width: 1024px) {
/* 大屏幕设备 */
}


  1. 使用Viewport单位设置响应式元素: Viewport单位允许根据设备的视口尺寸设置元素的宽度和高度。


cssCopy Code
.container {
width: 100vw; /* 100% 视口宽度 */
height: 100vh; /* 100% 视口高度 */
}

.element {
width: 50vw; /* 50% 视口宽度 */
}


  1. 使用Polyfill填补兼容性差异: 对于一些不兼容的浏览器,可以使用Polyfill来实现缺失的功能,以确保页面在各种环境下都能正常工作。


htmlCopy Code
<script src="polyfill.js"></script>

3. 性能优化


用户对网页加载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前端开发者需要关注页面性能并进行优化。这包括减少HTTP请求、压缩和合并资源、使用缓存机制等。


举例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使用Webpack等构建工具来将多个JavaScript文件打包成一个文件,并进行代码压缩,从而减少页面的加载时间。


结论


image.png
作为前端开发者,我们经常面临各种挑战,如业务目标的实现、技术团队策略的制定等。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我们可以解决前端开发中的各种困难,并为业务目标做出贡献。同时,我们的工作还能够直接影响用户体

作者:Jony_men
来源:juejin.cn/post/7262133010912100411
验,提高产品的竞争。

收起阅读 »

技术负责人如何应对工作中频频被打断

本文翻译自《Managing your interrupt rate as a tech lead》原文分为三篇,作者是 Nicholas C. Zakas,他也是《Professional JavaScript for Web Developers, 3rd...
继续阅读 »

本文翻译自《Managing your interrupt rate as a tech lead》原文分为三篇,作者是 Nicholas C. Zakas,他也是《Professional JavaScript for Web Developers, 3rd Edition》的作者。本文主要是在讲 tech lead 如何进行时间管理,写得特别好,建议仔细阅读一下。



我在 2008 年成为了技术负责人(tech lead),起初并不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在我的认知里,技术负责人和其他软件工程师没有太大区别,唯一的差别是技术负责人可以对技术决策做出最终决定。然而,我没想到的是,在那之后的日子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让我震惊的是,要越来越多的时间被花费到讨论上,而不是编码。


我的日程被会议填满了,在这些会议里与产品经理、项目经理和工程经理讨论项目。与此同时,其他工程师也经常打断我,向我问一些问题。不知不觉,我似乎没有完成太多工作。


对于新的技术负责人来说,这是一种常见的经历:你之前所掌握的时间管理技巧不再起作用。相反,你每天都会被频繁的打断,让你无法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且也没人来指导你如何去应对工作频频被打断这一问题。


1.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1.1 为什么技术负责人会遇到工作被打断问题


尽管技术负责人的角色在不同公司甚至不同项目中有所不同,但通常由两类任务组成:




  • 帮助他人 - 作为技术负责人,你会花费一部分时间帮助其他工程师完成他们的工作。这可能包括提供正式的代码或规范审查、指导、检查进展、回答问题,或其他各种事项,以帮助团队前进。




  • 自己的工作 - 你也需要有自己的产出。这可能是代码、技术规范、演示文稿、项目计划或其他你作为主要推动者的工作。




在与他人合作和独立开展工作之间来回切换,需要不同的时间管理技巧,这通常是技术负责人所面临的难题。他们觉得自己的工作是确保团队没有困扰,并让团队不断地前进。因此,一旦处于失联的状态,就会对工作效率产生负面影响。他们鼓励团队成员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打断他们寻求帮助,通常通过实时通信渠道,比如聊天或即时消息。他们认为这样做可以建立信任,同时确保团队成员不会因为等待回复而受阻。虽然这种方法背后的思路值得称赞,即希望为团队成员提供支持,但最终结果是一天的工作混乱不堪,很难或根本无法在个人的工作上取得进展。


由于每次被打断需要大约 15 分钟才能重新集中注意力,技术负责人在这种以打断为驱动的环境下很难完成任何事情。那么解决方案是什么呢?


1.2 你的团队实际上并不需要那么依赖于你


当我第一次成为技术负责人时,我们团队使用 Yahoo Messenger 进行沟通。(对于不了解的人来说,Yahoo Messenger 是 2000 年代流行的即时通讯程序。)作为一个分布在不同楼层、不同校区乃至不同国家的团队,能够快速找到有问题的人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作为技术负责人,我经常收到来自团队中 24 名前端工程师以及后端工程师、产品经理和工程经理的消息。


我的压力特别大,以至于我与我的主管开了一次会,探讨我是否适合这个职位。我向他描述了我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他非常冷静地给了我一些建议。



“起初,你很好地引导团队成员在需要帮助时来找你。现在,你需要引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并非每个问题都是 Nicholas (本文作者) 的问题。如果是只有你才能解决的问题,那就没问题,你可以去解决。但是如果是其他人可以解决的问题,就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吧。”



新上任的技术负责人通常会认为,只有他们尽可能多参与项目才能成功,起初我也是这样想的。事实上,你参与项目的部分越多,团队的功能性就越低,进展就越慢。你的团队成员(理论上)被雇佣是因为他们也是有能力的成年人,可以在你的帮助下或者没有你的情况下交付高质量的软件。有时候你会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但大多数时候他们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


这是否意味着人们在解决问题时不会像你帮助他们那样迅速?实际上,并非如此,而这两者也没什么关系。每个人在解决之前从未遇到过的问题时,都会比较慢。通过自己努力解决问题,比直接得到解决方案更有助于巩固学习。通过过早地介入并为他人解决问题,实际上会剥夺他们更具成效的学习体验。通过努力解决问题所学到的经验是成长的源泉。


1.3 你得到的打断是你奖励的结果


虽然一些打断是因为人们遇到困难,但很多打断并不是因为他们真的遇到麻烦,而是因为他们不想花时间自己解决问题。如果他们可以发信息给你,并在几分钟内得到回应,那么他们为什么要花 15 分钟自己解决问题呢?这太低效了!当他们得到他们寻求的答案时,你们都会获得多巴胺的刺激,你为帮助别人前进感到自豪。这是一个上瘾的行为,对你们两个人都没有好处。


在我在 Yahoo 工作时,我注意到一个令人沮丧的模式:人们给我发送只是写着“嗨”的消息。我会回复以了解他们想要什么,结果发现那只是一些他们本可以自己处理的普通问题。这个“嗨”是另一种即时满足的行为,这只是一次询问,以确定我是否有空,然后再决定是否打扰我告知他们想要什么。


经过几个星期的这种情况,我决定尝试一种不同的方法。当我收到一个只说“嗨”(或“你好”或类似的)的消息时,我不会立即回复。我会等待看看他们是否会跟进并解释他们需要什么,如果他们没有,那就结束了。而且大多数情况是他们并未跟进,这告诉我两件事:1)他们所需要的其实并不那么重要,2)他们找到了如何自己处理的方法。而且作为额外的收获,一旦我这样做了几个星期,“嗨”这样的消息几乎就消失了。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教训:你得到的打断是你奖励的结果。如果我继续迅速回复“嗨”的消息,我将继续收到它们。通过不立即回复,我给出了负面反馈,教导每个人不要打扰我。他们无法通过这种行为获得他们寻求的多巴胺刺激。另一方面,如果他们给我发具体的问题,我会立即回答。所以我在不想要的打断上提供了负面反馈,而在我想要的打断上提供了积极反馈。


要控制你不想要的打断,只需不立即回应。练习在收到不想要的打断后等待一个小时,逐渐教导人们不要期望即时满足感。(如果一个小时感觉太长,可以先等待 15 分钟再回应。设定一个计时器,直到它响起后再回应。你会习惯的。)


1.4 其他你可能在鼓励的打断方式


当然,“嗨”消息并不是你可能无意中鼓励的唯一交互方式。每当我听到有人抱怨与他人的互动时,我经常会想起首席执行官教练杰瑞·科隆纳问他的客户的这个问题:



“你如何能够串联一切来制造那些你说你不想要的条件?”



你遇到的许多打断都直接与你对待它们的方式有关。因此,每当你遇到一个不受欢迎且不重要的打断时,请问自己你做了什么来鼓励这种行为,以及你能够做些什么来阻止它。以下是一些人们常常困扰的其他常见打断情况:




  • 下班后的电子邮件 - 我曾经与很多人谈过,他们认为下班后的电子邮件是他们工作生活的正常组成部分。虽然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真的,但下班后的电子邮件几乎总是因为你回复了下班后的电子邮件而产生的。当人们知道你在下午 5 点后查看电子邮件时,他们就会在下午 5 点后发送电子邮件;当人们知道你在下午 5 点后不查看电子邮件时,你将在下午 5 点后几乎不会收到电子邮件(或者至少,你收到的电子邮件不需要立即回复)。




  • 阻塞时间内的会议 - 一些技术负责人学会在日程安排中为工作或个人任务设置阻塞时间,但当有人在这段时间安排了会议时,他们却接受了。猜猜发生了什么?一旦你这样做了,你就传达了这种打断是适当且可接受的信号,因此这种情况会更加频繁发生。当我通过拒绝会议邀请将我的阻塞时间视为神圣而保护起来时,我就不再收到那些会议请求了。




  • 专注时间的打断 - 如果你与团队在办公室共同工作,建议设置专注时间指示器,让人们知道你不希望被打断。常见的指示器包括戴着耳罩式耳机、小纸条上贴着绿色/红色标记以及方格间上方挂着红绿灯。当然,当你设定了专注时间指示器后,需要拒绝试图打断你的人。保护你的专注时间会逐渐教导人们等待。




当然,你肯定会遇到更多你鼓励但实际上想要避免的行为的情况。你能够避免所有打断吗?当然不能。有一些合理的打断,但这种情况比填满你整天并造成不必要压力的打断要少得多。


1.5 小结


技术负责人需要学会平衡自己的工作任务和帮助团队其他成员。这必然会产生一些摩擦,因为大多数技术负责人倾向于将团队的需求放在个人之上,所以他们会明确或含蓄地鼓励打断。虽然这可能对团队中的其他人有利,但这也意味着你没有时间完成自己的工作。


好消息是,你对于接受打断拥有 99% 的控制权。当现状不适合你时,你不必接受它。通过每一次互动,你都在训练你的同事什么样的打断是可接受的,如果你遭到了你不想要的打断,那么你可以通过消除积极反馈来改变这种情况。


你的团队成员是成年人,他们被聘请来做一项特定的工作,虽然通过不断打断你他们可能更高效,但他们也可以在不打断你的情况下正常工作。你可以鼓励他们尝试自己解决一些问题,如果真的遇到困难再向你寻求帮助,或者告诉他们你现在不方便但几个小时后会有时间,看看会发生什么。在第二部分中,我将讨论如何管理你的日程,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你工作的不必要的打断。


2. 主动出击,填充日程


如果你和大多数人一样,你的工作日程主要用于展示给他人你的空闲时间。当别人想和你交谈时,他们会在你的日程上的空白时间段安排会议。随着越来越多的会议被安排,空余时间变得更少,留给别人与你安排会议的选项也减少了。在成为技术负责人之前,你的会议数量仍然给你留下了很多编码的空闲时间。毕竟,你的主要工作仍然是产出代码,你的同事(希望如此)会尽量减少打断。但作为技术负责人,这些空闲时间段被占用得更快。你永远不知道会议请求何时会显示在你的日程上,这使得开始任何需要专注的任务变得困难。幸运的是,还有另一种方法。


2.1 倒置你的日程,使用时间块


另一种方法叫做时间块。与其让你的日程大部分为空白,让人们通过发送会议邀请来填满它,不如从给特定任务设置时间块开始。也许你需要编写或审核技术规范?在日程上为此安排一个小时的时间块。你需要编写一些代码吗?在日程上留出 90 分钟的时间块。你负责批准拉取请求吗?早上和晚上各留出 30 分钟的时间块来处理这些事务。如果你在想,“等一下。如果我用所有这些任务填满我的日程,看起来我比实际上要忙”,那么是时候换一种思路了。


无论你需要做什么,都需要时间,甚至包括人们认为是“免费”的事情,比如查看电子邮件或吃午饭。当这些任务不在你的日程上时,实际上会产生你有空闲时间的错觉。这些事情仍然需要完成。只不过看你的日程的同事不知道你何时会做这些事情。对他们来说,一个空闲时间段意味着你可以参加会议,即使你计划在周三下午处理那个迭代任务。


通过在日程上放置你需要完成的实际任务,你正在做两件事情:




  • 准确地规划你的日程安排,所以你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如果一个会议邀请在任务时间块期间到来,你清楚知道如果接受它,你将放弃什么。




  • 让同事们知道你真正有空参加会议的时间。当你的日程被任务填满,并留出一些空闲时间段时,人们通常会默认在这些时间段安排会议。这样,周三下午的迭代任务就不会被打断。




无论哪种情况,你都在为你的可用性和时间使用方式创建一个更准确的视图。


2.2 常见的需要放在日程上的任务


确定要放在日程上的任务比看起来更具挑战性。一些任务很容易界定,并可能存在于迭代计划中,但你每天还做些什么呢?以下是一个非详尽无遗的任务类型列表,可以放在你的日程上:




  • 异步沟通 - 你肯定需要时间检查公司使用的任何沟通系统,无论是电子邮件、Slack、Yammer 还是其他任何方式。你可能会在一天中的某个时候定期进行这样的检查,但更好的方法是在一天中安排时间进行检查。




  • 午餐/休息 - 每当你想自己花点时间时,把它放在你的日程上。全天都要定期休息和恢复精力,将这些放在日程上会提醒你去做。




  • 家庭事务处理 - 如果你有任何需要定期检查的个人问题,也要放在你的日程上。




  • 社交媒体检查 - 不管在工作中是否检查社交媒体是一个好主意,很多人都这样做。如果这是你的例行事项,应该放在你的日程上。(如果这是你的工作内容,那肯定应该放在你的日程上。)




  • 分配的任务 - 无论你使用的是迭代、看板还是其他形式的计划,你可能被分配了一些任务,有交付内容和截止日期。把它们放在你的日程上,并具体标注你将要完成的任务(而不是“编码时间”,你可能不知道自己打算做什么)。




  • 代码审查 - 作为技术负责人,审查同事的代码是一项常见任务。你可能希望每天安排时间进行审查,甚至一天进行几次,以确保人们不受阻碍。




  • 临时任务 - 你可能会有一些自己分派的任务,这些任务也应该放在你的日程上。再次提醒,务必标记出这个时间块,以便清楚知道你打算用那段时间做什么。例如,审查规范、审查简历、撰写博客文章、撰写文档和准备演示文稿等任务都是这样的例子,这些任务可能没有在你的工单系统中正式分配给你,但你仍然需要完成它们。




  • 日程计划 - 每周五,花 15 到 30 分钟的时间来设置下周的时间块。你应该对自己即将处理的任务有足够的了解,以便使自己能在周一上班时准确安排时间。




从这个列表中可以看出,你的日程不再只是用来安排会议。它可以用于任何需要消耗你时间的任务。会议将始终通过会议组织者找到你的日程,而这些任务只有在你有意添加它们时才会出现在日程上。


时间块的黄金法则是:如果做某事需要时间,那么它就会出现在你的日程上。


2.3 消除时间块中的干扰


也许时间块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在预定时间段内消除所有干扰。毕竟,如果你在检查规范的一个小时时间段内被电子邮件、Slack 或社交媒体打断,那么这个时间块有多有用呢?因此,消除干扰对于使时间块成功非常关键。


当你在进行任务块时,尽量消除所有干扰。以下是一些建议:




  • 关闭电子邮件、Slack 和社交媒体(不仅仅是最小化窗口,要关闭应用程序)。你应该在日程上安排了定期检查的时间。




  • 考虑将手机设置为“勿扰”模式,以消除应用程序的提示音和信息通知。




  • 关闭任何你没有在使用的应用程序(包括网页浏览器)。




  • 如果你正在使用网页浏览器,请关闭所有你没有在积极使用的标签。可以使用像 Momentum2 这样的扩展来帮助你在打开新标签时集中注意力。




如果你正在使用具有“专注模式”的应用程序,请将其打开。例如,Visual Studio Code 有一个名为“禅意模式”的功能,可以将屏幕上的其他内容屏蔽掉。


总体目标是,当你说你要在周一的 13 点到 14 点之间检查规范时,你实际上是在检查规范,而不会被其他事情分心。只专注于你在此期间分配给自己的任务,并一直工作直到完成或达到下一个合适停止点。


2.4 日程的前后变化


为了让你对时间块在实践中是什么样子有一个概念,看看在实施时间块之前和之后,你的日程可能会是什么样子是很有帮助的。如果你是一位技术负责人,尚未设置用于时间块的日程,你的日程可能如下所示:



之前的日程:每天早上 9:30-9:45 进行日常站立会议;周三中午吃团队午餐;一对一会议和其他会议零散地安排在整个星期中。


紫色的预约日程是由你的团队设定的,蓝色的预约日程是你与其他人实时互动的时间。当你看这个日程时,除了每天上午 9 点 30 分的日常站立会议和每周三下午 1 点的团队午餐外,日程上大部分都是空白。当然,它实际上并不是空的 - 你需要那段空闲的时间来完成被分配给你的所有工作,以及预期的但通常未计算在内的所有工作。无论何时有人想要与你安排事情,你日程上的任何空闲时间都可以使用,在这个日程上,有很多空闲时间。


一旦你过渡到时间块,你的日程会更像这样:



时间块日程:每天都有特定的任务在特定的时间安排,中间夹杂了其他会议


当你看到一个时间块日程时,很容易发现原始日程上的所有空白空间实际上并不是空闲的。那些日常站立会议、团队午餐以及第一个日程中的其他所有会议仍然存在,但现在你可以看到在这些会议之间你要完成什么任务。我用红色标记了涉及特定软件的任务,用黄色表示你独自完成的任务,用绿色表示休息时间。你的日程上仍然有空闲时间,但比之前少得多。


2.4 保护你的时间块


在为日程设置时间块并计划消除干扰之后,还有最后一步需要注意:保护你的时间块免受同事的干扰。根据你所在公司的日程文化,你的同事可能能够看到你在时间块上标记的内容,或者他们只会看到那段时间是“忙碌”的。在这两种情况下,你可能会在你的日程被阻塞的时间段收到会议请求。你如何应对这些请求将决定你的同事是否会尊重你的日程。


正如在第一部分中所讨论的,你会得到更多你所鼓励的打扰。如果你总是接受在时间块上的会议请求,那么你就传达了你的时间块并不重要,别人可以随时安排会议。另一方面,如果你总是拒绝在时间块上的会议请求,人们可能会感到沮丧,并抱怨你从来没有空闲。自然而然,正确的做法在于取中间道路。


假设人们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你的日程可用性,只偶尔会在时间块上发送会议请求,最简单的做法是询问这个请求的重要性。毫无疑问,在紧急情况下,你需要改变当天的计划并重新安排时间块,但这应该是例外而不是规则。规则是让人们找到你日程上的一个空闲时间段,并在那里请求会议。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无法找到合适的时段,那么你的责任就是确定会议请求的重要性,只接受最重要的邀请。如果副总裁想要召集一组 10 个人讨论新举措,那么你很可能需要调整你的日程安排;如果同事想请教你对他们撰写的内容的意见,那可以等待。


在处理这些请求时要根据情况行事,但始终以拒绝为默认,并提议一个你有空闲时间的新日期和时间。有时可能要等到下周才有空闲,对许多请求来说这是可以接受的。


2.5 小结


在成为技术负责人之前,你可能没有花太多时间管理自己的日程,所以你的日程很可能大部分都是空闲时间,偶尔会安排一些会议。剩下的时间都是属于你自己的,而且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完成任务。偶尔出现在你日程上的会议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你有很多空闲时间来履行其他的职责。


作为一名技术负责人,你需要平衡自己的任务和帮助他人的工作,如果允许他人通过会议请求来控制你的日程,那么你将经常被打断,计划好的事情也会受到干扰。解决方案是使用时间块,在你的日程上创建专门用于特定任务的时间块。这些任务包括查看电子邮件、代码审查和编写代码等。任何需要时间或专注力来完成的事情都应该成为你日程上的一个时间块,这样你和同事们都知道在这段时间里你是忙碌的。


仅仅表示在某个时间段你很忙是不够的。你需要通过关闭电子邮件、聊天和社交媒体来消除自己的干扰,以便能够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你可以安排一段时间来稍后查看这些。当你为某个特定任务安排了时间块时,只专注于这个任务,不要处理其他事情。


当你收到与你的时间块重叠的会议请求时,你还需要保护你被阻塞的时间。你如何应对这样的请求将决定其他人是否尊重你的日程。如果你总是在被阻塞的时间接受会议邀请,你就会继续收到这些请求。通过拒绝大部分请求并建议一个更合适的时间来保护你的日程。是的,会有紧急情况需要腾出时间,但那应该是例外而不是规则。


也许你会想,这听起来很好,但这是否意味着我整天都在忽视我的同事?我什么时候能和他们交流?答案是在办公时间内,这将在本系列的第三部分进行讨论。


3. 集中处理,提前预约


如果你按照之前两部分的建议去做,现在你可能已经让你的同事们不再随意打断你。你停止了奖励那些你不希望发生的打扰行为,所以这些情况变得越来越少。你已经在日程上划分出了专门用于任务的时间,并拒绝了在这些时间段发送的会议请求。你还选定了每天的特定时间来回复电子邮件和 Slack 消息。但是你感到不舒服。似乎你在忽视你的同事。你喜欢你新的高效水平,但不喜欢感觉自己让队友失望。这就是办公时间(Office hours)的用处所在。


3.1 将打断集中在办公时间中


大学和学院通常要求教授有办公时间,以便学生在课外获得额外的帮助或提问。教授每周发布他们在办公室的时间,学生知道他们可以随时过去(或在这个时间段内安排一个时间)寻求额外的帮助。这样教授就可以不需要处理来自所有学生的不断问题和打扰。作为技术负责人,你也可以采取同样的做法。


还记得系列文章第一部分提到的那些随机的“嘿”消息吗?你可能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人们只需要你几分钟的时间来回答问题。这是你作为技术负责人的工作的一部分,而且这种情况永远不会消失。相反,你可以将所有这些打扰集中到一周的几个特定时间段内。这样,你就不会整天接收到随机的请求,而是让队友们知道他们可以在办公时间内向你提问,并乐意回答他们的问题。


由于你已经在日程上划分时间块,你可以每周多次为办公时间添加时间块。根据你的打断频率,你可能想每天预留一个小时,或者在周一、周三和周五预留两个小时......确切的时间安排可以根据你的需求进行调整。最重要的是,这是一个专门用于集中处理打扰的时间块,而不是让它们在全天不定期发生。


如果你使用的是 Google Calendar,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个完美适用的功能,叫做预约日程(appointment schedules)。你可以创建一个预约日程,让人们在你的时间段内请求预约。当人们查看你的日程时,他们将看到你的预约日程,并可通过链接在该时间段内安排时间。如果你没有使用 Google Calendar,你可以在日程上创建一个标记为“办公时间”的时间块,并将其设置为“可用”而不是“忙碌”,以便让其他人轻松看到你什么时候有空。


起初,你可能会遇到一些抵触这种变化的反对声。人们会觉得如果不能立即联系到你,就无法发挥自己的最大效率。因此,我建议每天开始先安排一个办公时间,并等到你和团队都适应了之后再调整(在极端情况下,每天安排两个时间段可能会有用)。如果人们知道他们需要等待与你交谈的最长时间是 24 小时,那么他们就会感到更少的焦虑。后来,你可以调整时间安排以更好地满足团队的需求。


几周后,你可能会发现,与之前不经安排的打断相比,你收到的计划好的打断变少了。为什么呢?因为人们在等待与你见面的过程中解决了自己的问题。这是一件好事,因为团队正在学会更有韧性和独立解决问题,从而释放出你的时间,让你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任务。


此时,你可能正在思考,那对于其他的所有会议,我该怎么办呢?


3.2 为其他会议设置预约时间块


为办公时间预留时间块实际上只是在你的日程上设立特定类型的预约时间块,也就是说这些是用于可能与他人进行预约的定期时间段。技术负责人经常被拉入不同类型的会议中:与其他工程师的一对一会议、与经理的会议、产品或架构审查等。如果有你需要参加的定期会议,好消息是,这些已经在你的日程上有所体现,并且我鼓励你将其设置为重复会议,这样你就不必再去考虑它们了。对于其他类别的会议,人们请求你的时间,最好为这些目的设置预约时间块。


如何设置这些时间块完全取决于你。也许你想要为一对一会议单独设置专门的时间块,与其他类型的会议分开。也许只有一个大的“会议”时间块,可以安排任何类型的会议。你可以根据你经常参加的会议选择最合适的系统。而且请友善地对待你的同事:在早晨或深夜预留会议时间并不能解决问题。确保你的预约时间段是在人们最有可能请求的时间段内。


当然,有时候人们需要在你规定的预约时间之外安排会议,但希望他们提前联系你,告诉你原因。当然,你不能告诉工程副总裁说你不能参加临时会议。但是当你开始更好地管理你的日程时,你会发现某些会议会在特定的时间出现,然后你就可以相应地调整你的时间块。


3.3 日程的前后变化


之前,我向您展示了在使用时间块之前,您的日程可能会是什么样子:



之前的日程:每天早上 9:30 到 9:45 有团队站立会议;周三中午有团队午餐;一对一会议和其他会议零星分布在整个周内。


接下来,您学习了如何使用时间块将任务安排到日程中,并初步规划了您一周的安排。现在,当您添加预约时间块时,您将更清楚地知道特定类型的会议安排在何处:



时间块日程:每天都有特定时间分配给具体任务,办公时间和一对一会议也分别安排在本周的特定时间段内。


这是一个完全按时间块划分的日程,其中包括办公时间和一对一会议的预约时间块,这两种是技术负责人经常被要求参加的重复性会议。办公时间比较规律,通常是午饭后的 30 或 60 分钟;而一对一会议的时间段则根据可用性安排在周二至周四的不同时间。请记住,尽管这些时间已被预留,但您可能并没有在这些时间段内有任何预约。目标是将它们安排到您的日程中,以便在需要时您知道何时会发生。


请记住,您不需要将每一天的每个小时都预留出来。当您在周五进行每周日程规划时,您可能会发现您的任务和预约时间块并没有填满整个日程,这是可以接受的。只要为您知道需要做的所有事情预留了时间块,留下空闲时间段并不是错的。您甚至可能会发现到了周五,所有的空闲时间段都被填满了。


那么,如何过渡到这个新系统呢?


3.4 沟通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控制你的中断率,你必须明确告知什么样的打扰是可以接受的,以及何时可以打扰。突然改变你的行为会给团队带来不必要的干扰,也会让团队成员更难接受。你可以通过提前告知团队并对其反馈持开放态度来尽量减少这种干扰。一个好的方法是解释说你将尝试这个新流程六周,并根据之后的反馈进行调整。


以下是一封重设关于打扰期望的电子邮件示例:



大家好,


作为技术负责人,我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时间利用效率不够高,也无法达到我希望的效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从下周一开始做一些工作上的改变,并且想提前告诉大家以防有任何问题或顾虑。我将进行以下改变:


Slack:我将限制在 Slack 上花费的时间。我发现经常被通知打扰很难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务。我每天只会检查三次 Slack,并且只在那些时间段内回复消息。如果你需要得到简短的答复,Slack 是与我联系的最佳方式。


技术帮助:我每天下午 2 点到 3 点将作为我解答技术问题的办公时间。请在那段时间内安排一个 15 分钟的时间块,我很乐意直接与你沟通。这样,我就能在我知道自己可以集中注意力的时候全神贯注地帮助你。


一对一会议:如果你需要安排更长时间的讨论,请使用我日程上的一对一时间段。
其他会议:如果你需要安排其他类型的会议,请在我的日程中找到空闲时间段。如果你在你所需的时间范围内找不到合适的时间,请告诉我,我会调整我的日程安排。


紧急情况:如果有任何需要我立即处理的紧急情况,请打电话(而不是发短信)给我的手机。我关闭了短信通知,但电话总是会接通。


我计划尝试这个流程六周,看看效果如何,并且非常希望在过程中得到你们的反馈,以便我在有需要时进行调整。同时,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顾虑,请随时与我联系。



当你发送这样的电子邮件时,你很少会遇到对改变的阻力。明确要求反馈并允许人们提出问题可以降低问题发生的可能性。你也没有指责别人或告诉别人不要打扰你。相反,你重新界定了希望如何与你进行不同类型的讨论和如何安排时间。这种清晰度在某些情况下会使人们更有可能找你,因为他们不再担心在不合适的时候打扰你。


3.5 小结


技术负责人的角色充满挑战,通常情况下,你的经理可能并不是一个技术负责人,可能无法为你提供关于如何管理时间的最佳指导。在帮助他人和处理自己的工作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非常重要,而管理被打扰的频率是找到这种平衡的最佳方式之一。


管理打扰频率的一种方法是通过时间块划分来调整你的日程,确保每个你想要专注完成的任务都安排在特定的时间段。这样可以防止人们在这些时间安排会议。只要你专注于手头的任务,关闭其他应用程序并避免其他干扰,你会发现你能做更多的事情。为电子邮件和 Slack 设置时间块,确保你在一天中与团队成员保持正常的沟通。


为了弥补随机打扰的损失,安排定期的办公时间可以让团队成员知道什么时候可以与你联系。具体的办公时间安排取决于你和团队的决定,但应该每周进行几次。在找到最适合你的团队的办公时间安排之前,你可能需要经历几轮尝试。你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定期会议,如一对一会议或产品评审,设置类似的预约时间块。


作为技术负责人,很大程度上是关于有效分配时间来帮助团队实现目标。本文讨论的工具可以帮助你重新掌握自己的时间,并使你在交付结果方面更加高效,同时让团队能够在没有持续打扰

作者:KooFE
来源:juejin.cn/post/7263085999970861116
的情况下成长和学习。

收起阅读 »

2023年story的年中总结

故事之前一、关于过去今天是2023年5月28号,距离2022年总结已经过去了近半年了,我和我的小伙伴回到了去年同样的茶馆,品一杯和以往一样的茶,但讲述和以往不一样的故事。自从去年之后,我们定下了一个传统,每个半年只要我们还在杭州,我们就会聚到一起来一次总结,讲...
继续阅读 »

故事之前

一、关于过去

今天是2023年5月28号,距离2022年总结已经过去了近半年了,我和我的小伙伴回到了去年同样的茶馆,品一杯和以往一样的茶,但讲述和以往不一样的故事。

自从去年之后,我们定下了一个传统,每个半年只要我们还在杭州,我们就会聚到一起来一次总结,讲述我们每个人这个半年发生的故事。

2022年虽然过去了,但是对于我来说依然历历在目,我去年一年都很焦虑,也没有特别值得骄傲的事情,生活上更没有重要的突破比如:买房、买车、谈恋爱、创业、出国游等等。所以去年年末的时候我就痛定思痛2023年一定要做些什么,思前想后,我给2023的我定下了作品的主题,意思是2023年我可以没买车、没买房、没谈恋爱、即便看起来一事无成,但是我必须要留下一些作品,这个作品是我努力用心付出做出来的东西。只要完成了好的作品那么就没有人可以说我的2023是失败的,是虚度的。

当钢琴曲响起的时候,世界就会静下来,而我脑子里面就不自觉的慢慢回忆这个半年发生的事情,我很感谢你能够耐心观看这篇文章,接下来一起来看一看2023前半年关于我的故事!

故事之中

一、年度日历

一月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没有鞭炮声了,过年的快乐慢慢在变少,而烦恼却越来越多。因为我母亲生病的原因,在大年初四就需要去西安做放疗,为了方便更快的去西安,不耽误治疗,今年我和父母都在离西安更近的安康的亲戚家过年。很感谢小姨在过年期间都很照顾我们,对我妈妈可以说是无微不至,我再一次感受到对于父辈来说,他们的情感真的很深,虽然现在都说亲戚间关系变淡了,但是我相信我小姨和我妈妈就是最好的朋友和闺蜜,互相都有无话不谈的亲情和感情。

因为亲戚过生日的原因,我第一次带父母和我小姨一家去KTV唱歌,给他们庆生,在我记忆中这应该是第一次在父母面前唱歌,我小姨他们也很开心氛围很好。

我还第一次陪小七(我的亲外甥女)玩了很久,我给她买吃的,她想吃什么我就他她买什么,想玩什么游乐设施就带她去玩,在我这里主打的就是一个嚎无人性的宠爱,哈哈。

这个年过的很短,只有短短的不到5天时间就要去西安了,我意识到所有的奔波都是因为我没有在西安定下来,我需要加快在西安买房定居下来的速度了。

二月

不知用了多少的零碎时间,我用心准备的网站终于在我的努力下上线了,从买域名到开发到部署,我都自己感受了一遍,也踩了很多的坑,但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当我写了用零碎时间个人建站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居然在后来成为了一篇算是高赞的文章,我的第一个作品虽然不完美,但是也收到了很多掘有的鼓励,直到现在我每天都会点开我的自己的网站看一下,它也管理着我每一天的行为和一年的年度目标,我正在受益于这个网站带给我的好处。

我也在写系列的chrome插件的文章,收录在我的chorme插件专栏里面,我希望把这个chorme相关的知识做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产品,这也算我自己的年度作品呀!

二月的感受是充实的,并且在继续努力中。。。

三月

三月份有一本书很影响我,就是张鑫旭老师(旭哥)的《技术写作指南》。这本书让我坚定了要好好培养写作习惯的决心,我还特别写了一篇读后感,不仅如此,文章中特别提到了分享的力量,如果写了东西就可以勇敢分享出来,不要怕别人的恶评和瞧不起,要让自己的领导和同事看到,否则没有人会觉得你在努力,也更不会去关注你,如果都不关注你,怎么可能获得职场上的晋升。因此不要害怕展现自己,因此之后几乎大部分文章我都会在朋友圈分享出来,要利用一切方式提升自己的影响力,不要做无名小卒,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忽略。所以在这里我要感谢旭哥的书籍,你在无形中影响了很多很多人,并且是积极饿影响。

所以在那之后,我几乎每一本都会写读后感,无论是小说还是技术书籍,每个月也必产出两篇优质的技术文章,我给自己定了严酷的惩罚,因此我坚信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挡我完成博客读书写作的目标。

截屏2023-05-28 下午4.28.38.png

四月

四月份我依然注重自己的作品,所以我在思考自己要做一个开源的作品,最终这个东西出来了,它叫做story

截屏2023-05-28 下午4.33.21.png

这个是一个monorepo风格的工程化解决方案,算是自己工作以来的一个沉淀,它不是什么特别出色的作品,但我会用一年时间去用心打造,算是自己开源的一次尝试,就像现在我正在做一个web端截图的组件,很有意思,它会成为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前端工程化的方案。路过的程序员朋友也可以看一下哈,最新的代码分支是feat-tool。

五月

五月的核心是java学习,我现在已经确定了自己的发展方向了——web端产品,因为考虑到未来的城市选择和发展,可能这个方向更适合我,所以在未来我会专注于web端BS架构的技术,做web端产品体验的方向,因此前后端我都需要比较专业熟悉,一年之后我也会考虑专职做java开发,等到2年过后,前后端都掌握好之后更好的向上发展。

这个月我看了很多的java教程,算是在恶补java吧!

这个月我也经历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我朋友给我介绍了一个女生,我们认识了一下,我们微信聊的不错。我是一个只要想做就会去做的人,所以这个月我回了一趟西安去见她,但是见面之后发现和微信聊天还是很不一样的,没有太多共同话题,而且我也不知道聊些什么,所以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六月

六月份是上半年的最后一个月,我遇到了小R同学,她是一个特别细腻和用心的女生,我们一起做了很多事情,一起去看电影,去玩蹦床,去逛街,去弹吉他,谢谢她在我枯燥的日子里增添了许多美好的时刻。让我整个上半年能够一个很好的句号结束。

二、年度KPI

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我给自己设定了几个KPI,也就是这一年我需要完成的事情。

截屏2023-05-28 下午4.47.50.png

目标随时都可以新增,但是一定要保证过去的某些个目标已经大概率可以完成才可以。我的个人网站有一个类似大屏的页面可以看到目标完成情况,我真的享受这种目标被一点点推进的感觉。

分析

健身:目前健身计划有点不符合预期,已经5个月了,但是应该完成到41%左右的,但是之前因为五一放假的关系,耽搁了几天,不过后面跑勤一些应该问题也不大,可以完成。

博客,读书都是正常进行的,我发现只要对自己狠一些,其实定个死目标就一定可以完成,最重要我定的目标其实也不高,按照自己的赛道慢慢超越自己就好了。

英语还未开始,因为去年错过了考试,今年的考试应该在12月份左右,我需要最后几个月好好复习,通过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不然现在刷题到时候考就忘了。

java还挺有意思的,继续学习吧!但我需要稳一点,我有的时候在急功近利了,java这个东西应该不要求快,而是基础知识要打牢固才是真的学到了。

三、心动时刻

我很珍惜在我们的时间流逝的过程中那些个心动时刻,不要误会哈,除了看到美女有心动时刻以外。生活中还有其他的一些心动时刻更让人流连忘返。

影响力

5月份的某一刻,我正在刷掘金,我看到了这个内容

WechatIMG26.jpeg

这一刻我真的内心非常涌动,我曾经在我的文章中说过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当你得知你对别人施加了一定的积极的影响之后更感动了。我更加坚定了写作的意义,可能这种事情没有为我们带来一分钱的收获,甚至让我们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但是你真的会感到自己影响到了别人,生命的厚度也因此而增加,我可能明白了为什么神光大佬那么执着于技术写作了。

心流

5月份的某个周六,早上我买了一杯生椰拿铁,简单吃了一点东西。然后我开始写一篇文章,不知不觉一直写到了下午4点钟,写完之后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实。也就是那一刻我感到生命的厚度增加了。虽然这篇文章点赞很少,看的人也不多,但是我能够真切的感受到我居然也有“专注,认真”的这样一种品质。我由此感受到了个结论:自信从来不是靠别人夸奖而获得,而是自己真正的认可自己。

运动的执着

如果原生家庭没能让自己感到骄傲,那么我们的自信到底怎么建立呢!虽然可能是错的,但我仍然感觉大部分普通孩子其实是自卑的,没有优越的家庭环境,处在社会的最底层,别人看起来唾手可得的东西自己需要拼了老命才能获得,不仅如此,反而会因为自卑错过很多本该的到的机会,从而陷入更为窘迫的境地。这样更多如我一般的人要怎么才可能破局呢!答案只有一个,靠自己,靠自己的坚定和执着,靠自己从来不轻易违背自己的目标和承诺,靠自己小心翼翼的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和少的可怜的自信。

当我年初定下250天健身目标之后,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坚定的执行这个目标,不是喜欢跑步,而是为了捍卫目标。

故事之后

一、6个月

2023年还剩下6个月,这6个月任重而道远,我会继续推进目标栏上的目标,并且慢慢把英语放到中心上来,算法、react原理、vue原理都要抓起来了,老早学过,现在感觉都忘了好多了,以下是下半年的核心:

  1. 英语BEC考试
  2. chrome插件专栏
  3. story工程化方案

二、未来

我目前在现在的公司其实是很开心的,今年遇到了好几个很有意思的小伙伴,和去年完全不一样,去年还有些孤独,但今年来了几个新伙伴我们就是无话不谈的饭搭子,说说笑笑就是一天,而且今年工作起来更加的得心应手了,如果可以的话,我很希望在这里一直做下去,明年希望在薪资上有一个可观的涨幅,因为这个对我来说特别的重要。

二、感恩

最后我想以感恩来结束这篇文章的写作,我们生活在一个并不孤独的世界,有的人仅仅是出现在我们的生命中,就值得用心去感恩!

我很感恩小R同学,谢谢你出现在我的生命中,我真的很感谢你对我的生日那么的用心,给我写了每一岁的信,尤其是我出生那天的报纸让我非常惊讶,我可能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才能遇到这么一位在乎我和关心我的女朋友,希望我也能在你的生命中带给你更多真正优质的东西。

感谢幸福之家的天豪、涛涛、绍路你们的存在让我在杭州有了亲兄弟和家的感觉,尤其是有一天我很晚没回家,你们都给我打电话,还想着给我送伞,我那一刻甚至快流下了眼泪,我觉得原来被人在乎和关心真的很好。

感恩公司的旭哥、亮琦、振明、张写,今年有你们让我觉得原来工作中欢声笑语的感觉真的好温暖呀,这样的工作氛围真的很好,尤其是每次下班回去健身回家的时候,就像上学时一起奔跑的少年一样,很清爽,很舒服。

感恩凯凯同学,今年特别感谢你给我介绍女朋友,每次回西安第一个就希望去找你,特别希望以后在西安我们买房能买到一起!这样不就又能够一起玩了嘛哈哈!

感恩赵勇、陈欢、邓撼、旭东同学,你们都是杭州俱乐部的成员,我们每月的总结一定要一直坚持下去,正正是因为这里我才能够每一天都不懈怠自己,因为大家都真的很努力,这样的团队怎么能不让人热爱呢!

感恩jerry、Andy,今年你们两位大佬能够来找我,我很开心,以往真的很难想过居然有一天还能和你们做朋友,我也会慢慢让自己变得强大,变得和原来的你们一样优秀。

感恩我姐,我不在西安的时候,医院的事情都是你在操心,我没有办法时时刻刻关注到很多事情,但是你都是晚上上班,白天又可能去看望爸妈,这让我很惭愧,但是我知道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唯一能够做的就是不断的提升自己,不过我承诺这只是暂时的。


作者:Story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49288285809606693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三十岁前端的破冰尝试

本人简介JavaScrip码农,今年三十,宿主是非互联网类型的外企,提供的内存虽然不大,但也基本够存活。工作之余,我的主题就是咸鱼。但或许是我的咸度不够,最近开始腐烂了,尤其是夜深人静,主要的信息输入被关闭之后,我就感觉内在的信息流在脑海里乱窜,各种健康指数开...
继续阅读 »

本人简介

JavaScrip码农,今年三十,宿主是非互联网类型的外企,提供的内存虽然不大,但也基本够存活。

工作之余,我的主题就是咸鱼。但或许是我的咸度不够,最近开始腐烂了,尤其是夜深人静,主要的信息输入被关闭之后,我就感觉内在的信息流在脑海里乱窜,各种健康指数开始飙升。就像是一台老旧的电脑,非要带最新的显卡游戏,发出嘤嘤嘤的EMO声,最后在卡死在昏睡页面。

大多时候醒来会一切安好,像是被删去了前一晚的日志。但有时也会存有一些没删除干净的缓存,它们就像是病毒,随着第二天的重启复苏。我会感到无比的寒冷,冷到我哪怕是饥饿也不敢出门,只有戴上口罩会给我一丝丝的勇气。

这种寒冷会刺激着我无病呻吟,我会感到惊恐和害怕,害怕某天被宿主的回收机制发现这里的不正常,然后被文明的光辉抹除,就如新冠背后那鲜红的死亡人数一样。

或许是幼年求学寄人篱下时烙下的病根,但那时候心田干涸了还可以哭泣。如今呢,心田之上早已是白雪皑皑。

这些年也有人帮助过我,我也努力挣扎过,但大多时候毫无章法,不仅伤了别人的心,也盲目地消耗着心中的热血,愧疚与自责的泪水最终只是让冰层越积越深。

今天也不知哪根筋抽抽了,想着破冰。

嗯,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满脑子都是“破冰”二字……

破冰项目

发表这个稿子算是破冰的第一步~

项目的组织架构初步定为凌凌漆,敏捷周期为一周,其中周日进行复盘和制定新计划,其余作为执行日。由于项目长期且紧迫,年假就不予考虑了,病假可以另算,津贴方面目前只考虑早餐,其他看项目发展情况再做调整。

硬件层面

目前作息相当紊乱,供电稳定性差,从近几年的硬件体验报告可以看出,总体运行还算正常,但小毛病层出不穷,电压不稳是当前主要矛盾。OKR如下:

O:保持一个良好的作息
KR1: 保证每天八小时的睡眠。
KR2:保证每天凌晨前关灯睡下。
KR3:保证每天早上九点前起床。

软件层面

英语是硬伤,其次是底层算法需要重写,不然跑着跑着还是会宕机。

翻译是个不错的路子,但数据源是个头痛的问题……肯定得找和技术相关的东西来翻译,并且可以有反馈。嗯…… 想到可以找掘金里已经有的翻译文章,截取其中一小段来进行快速试错。

至于底层算法的问题,此前在leetcode练过一段时间,但仅停留在已知的变得熟练,未知的依旧不会。

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先梳理出关于算法的个人认知的知识体系……

总结下来下一阶段任务:

  1. 选择一篇翻译文章,找到其原文,选其中完整的一段进行翻译。
  2. 根据当前认知画个关于算法的思维导图。

下周日会出这周的运行报告以及新一期的计划表。

最后随想

若是觉得我这样的尝试也想试一试,欢迎在评论附上自己的链接,一起尝试,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作者:行僧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152143987225133086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看见的熄灭了,消失的忘记了

许多年前,也许是许多世纪前,我在陶盆里养了两条鱼。在此之前,陶盆里下着漫长的雨,一只蟾蜍在里面参禅,显得很寂寞。若干年后,雨下累了,月亮从桂枝上醒来,蟾蜍还困在禅意里。他俩都不知道对方是自己另外一个化身。陶盆之外是原始的黑暗。烛龙蜷在黑暗之中想心事,有一天,我...
继续阅读 »

许多年前,也许是许多世纪前,我在陶盆里养了两条鱼。在此之前,陶盆里下着漫长的雨,一只蟾蜍在里面参禅,显得很寂寞。若干年后,雨下累了,月亮从桂枝上醒来,蟾蜍还困在禅意里。他俩都不知道对方是自己另外一个化身。

陶盆之外是原始的黑暗。烛龙蜷在黑暗之中想心事,有一天,我打开他的心事,点亮烛火,开始寂静地书写。我写到一些年代和场景,陶盆哭了,而那时,我的字句里还没有它。写到后来,雨水也哭了,而那时,它正想去陶盆漫长地飘落。

那一年春天,池塘边生出青草。母亲说,鱼该上岸了,它原本就是鹿。我让自己躺在梨花和雨飘过的窗下,漫不经心地构思字句。我想到,在原始的黑暗中,陶盆是唯一的光亮。年代在陶盆里不断进化,最后演变成大大小小的裂纹。

这时,邻家的女孩汲水归来,唱起一支悠长而陈旧的民歌,悠长得不知所终,陈旧到诗经出现之前。我构思的景象开始土崩瓦解,最后只剩下两粒羞涩的字。雨水下累那天,我将它们埋进陶盆,如同把秘密埋进心里。我知道,从此那两粒字将被我反复书写和记忆。

后来桂花开了,秋香飘过窗前,母亲说鹿该下水了,它原本就是鱼。月光下,鹿还在岸边吃草,两粒羞涩的字已化作游鱼,首尾相依,你追我赶,将万物搅成巨大的漩涡。黑暗坍塌了,烛龙收起心事,将我关在年代和场景的中心。

一天午后女孩停在窗前告诉我,很久以前,烛龙来到梦里替她照亮,她看见我在烛龙紧闭的心房喂鱼,大大小小的裂纹蛛网似的从四周缓慢地向我爬来。她还说,陶盆哭的时候,她看见雨水哭了,雨水哭的时候,她醒了。

这是一个幸福而悲伤的午后。我对她说,你在我的梦里梦见我的时候,我正在构思和书写。烛龙,游鱼,裂纹,以及你和你的梦,仅是我漫长书写中的一些温暖字句。这些字句有的已经完成,有的尚未写到,最终都会与我精心构思的景象一样,除了在某些悲伤的时刻对我有所安慰外,将变得毫无意义。我还告诉她,其实陶盆并不存在,雨水也不存在,蟾蜍偶尔闪过的禅意,或者月亮久已遗忘的光线之中,包含了我所有的书写。

2010-3-27


作者:Emanon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54474251724947511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学习能力必然是职场的核心能力

最近新工作的编程语言换为了Golang,同时也在面试招聘相关岗位的人才。通过简历面试(别人的经历),以及自己的亲身学习经历,真切的感受到学习能力将是未来的一大竞争力。从面试方面来看,大多数人工作稳定之后便失去了学习能力,以为现在的工作可以长久的干下去。结果,互...
继续阅读 »

最近新工作的编程语言换为了Golang,同时也在面试招聘相关岗位的人才。通过简历面试(别人的经历),以及自己的亲身学习经历,真切的感受到学习能力将是未来的一大竞争力。

从面试方面来看,大多数人工作稳定之后便失去了学习能力,以为现在的工作可以长久的干下去。结果,互联网的风停下来之后,市场的需求变了,从单一的编程语言、单一业务的能力变成更加综合的能力,需要的人逐渐变为T型人才甚至π型人才。此时,学习能力就变得更加重要。否则,面临的只能是市场的淘汰。

下面分享一下自己最近三周学习Golang的一些经验和方法,大家可以拿来借鉴的其他学习方面上:

第一、实践。任何的学习都离不开实践。不能够运用到实践中的学习大概率是无效学习,而实践也是学习最有效的手段。在刚开学学习Golang时,找了一份基础语法的文档,花一两个小时看了一遍,知道常见的语法结构怎么用的,便开始搭建项目,写业务功能。其实这样的效果最快,以具体的功能实践来驱动学习,同时把对这方面的手感和思路锻炼出来。

第二、系统学习。单纯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会掺杂着业务逻辑的实现,学习效率和范围上会有一些局限,属于用到什么学什么,缺点是不够系统。这时还需要一两本书,通读全书,帮助系统的了解这门语言(或某个行业)是怎么运作的,整个生态是什么样的,底层逻辑是怎样的,以便查漏补缺。在系统学习这块,建议以书籍为主,书籍的优势就是方便、快捷、系统、准确。

第三、交流。之前找一个懂的大佬请教和交流不是那么容易。但随着AI的发展,交流形式不仅仅限于大佬了,也可以是GPT。GPT最强大的能力是无所不知,知无不言。当然,对于它提供的结果也需要辩证的去看,某些地方可能会有错误,但大方向基本上是没错的,再辅以佐证,基本上能够解决80%的问题。

如果有机会参与面试,无论是作为面试官或者被面试者,都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在相互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市场需要什么,市场流行什么。

最后,针对某些问题,还是得去跟大佬交流才行,交流的过程中会碰撞出很多火花来。比如,不断的迭代某个算法,学到更好的实现方式,了解到你不知道的知识点等。曾经,一个字符串截取的功能,与大佬交流了三次,升级了三版,也学到了不同的API的使用方法和特性。

第四,输出。检验是否学会的一个标准就是你能否清晰的给别人描述出来,让别人听得懂。这一条是否很耳熟?对,它就是费曼学法,世界公认的最快的学习法。如果没办法很好的表达,说明这块掌握的还不是很清楚。当然,这个过程中也属于交流,也会拿到别人的反馈,根据别人的反馈来认识到自己的掌握程度和薄弱点。

第五,利用别人的时间。个人的时间总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事情都自己做,也不可能都亲手验证。而作为管理者,最大的技能之一就是靠别人、靠团队来实现目标。那么,一个技术方案是否可行,是否有问题,也可以交给别人来调研、实践、验证。这样,可以让学习的效率并行起来。

另外,我们可能都听说过“一万小时定律”,这个概念是极具迷惑性的,会让你觉得学习任何东西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的。其实不然,一万小时定律指的是学习一个复杂的领域并且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而我们在生活和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不需要什么方面都成为专家,只需要知道、掌握或会用某一领域的知识即可。对于入门一个新领域,一般来说,可能只需要20小时、100小时不等,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对于一个懂编程语言的人来说,从零学习另外一门语言,一般也就一两周时间就可以上手了。因此,我们不要对此产生畏惧心理。

上面讲的是学习方法,但最根本的是学习的意愿。你是选择花一年时间学习一门技术,然后重复十年,还是愿意每年都不断的学习迭代自己?两者的结果差距超乎你的想象。


作者:程序新视界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57285697382449189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