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环信即时通讯云

环信即时通讯云

单聊、群聊、聊天室...
环信开发文档

环信开发文档

环信FAQ

环信FAQ

集成常见问题及答案
RTE开发者社区

RTE开发者社区

汇聚音视频领域技术干货,分享行业资讯
技术讨论区

技术讨论区

技术交流、答疑
资源下载

资源下载

收集了海量宝藏开发资源
iOS Library

iOS Library

不需要辛辛苦苦的去找轮子, 这里都有
Android Library

Android Library

不需要辛辛苦苦的去找轮子, 这里都有

内卷的天花板,新东方的直播间

现在的直播间充斥着大量低俗、搞笑、无脑的行为,而当一群训练有素的老师出现时,他们充分发挥了聊天扯淡的本事,扯哲学、扯到苏格拉底;聊理想,能聊到阿拉斯加鳕鱼。不一定非常深刻,但气氛一定要烘托到位,而这对其他主播简直是降维打击。01 直播间的一股清流人们印象中的直...
继续阅读 »


现在的直播间充斥着大量低俗、搞笑、无脑的行为,而当一群训练有素的老师出现时,他们充分发挥了聊天扯淡的本事,扯哲学、扯到苏格拉底;聊理想,能聊到阿拉斯加鳕鱼。不一定非常深刻,但气氛一定要烘托到位,而这对其他主播简直是降维打击。

01 直播间的一股清流

人们印象中的直播间卖货是怎样的?

“家人们,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今天最后一百单,全网最低价”。

“三二一,上链接”。

“OMG,买它买它”。

但在新东方的东方甄选直播间,看到的却是完全不一样的画风。

一位长相酷似陕西兵马俑的老师,苦口婆心地劝说直播间的网友:听了一早上了,买一单吧。答应我,不要空手走好吗?


结果,有网友说,不说英语不买。

于是,这位自称是中关村吴彦祖的兵马俑老师马上切换到了英语模式。

“I can speak English all the time.But please remember to buy something,OK?I am now introduce to this steak……”

接着,他拿起一块与他的脸一样大的牛排,开始用英语讲解,尽管评论区很多人未必听的懂,但看起来津津有味,估计平时上课也没有这么认真过。

一款冰冻的虾也被他讲出了高级感。“因为是急速冷冻,所以包裹着薄薄的冰衣,叫coated in thin ice。所以the taste、flavor and nutrition are well preserved。”

这个时候就开始讲解flavor与taste的不同,preserved与protected的不同。

“一时之间,我不知道该下单,还是该记笔记。”一位网友说。

别人的直播间都是“家人们,宝宝们”,这里都是ladies and gentlemen。


当你以为卖货直播间里只能学英语?

你会发现远远低估了这些转型老师的才能。他们开始讲起了一堆人生哲理。

“今天是6月10日,再过11天,太阳将会到达地球的最北端,那个时候整个北半球会享受最慷慨的阳光,普照的阳光就如爱一样慷慨与自由,让万物竞相自由生长。北极会达到极昼,太阳不会落下,正如你对你家人的爱,你对你朋友的爱,落落大方。右下角一号链接,晒透了阳光的水蜜桃,500单。”


光听前半段还以为在深情地诗歌朗诵,谁能想到带货主播都卷成这样了。

即便是公认很难在直播间销售的书籍,也被这帮老师吹得天花乱坠。当时卖一本7斤重的百科全书,售价一百多元。

主播讲到了巴塞罗那的圣家堂,讲到了高迪,讲到了高迪的名言“直线属于人类,曲线属于上帝”。然后告诉你,你的孩子需要这么一本重达7斤的百科全书,这是打开自然大门的钥匙。


“生命之美就在于理解和欣赏,不要把人类的狂妄定义为征服者,那些是愚蠢的,愚蠢的人终将付出代价。”

“人生很短暂,你花了太多时间回答不应该回答的问题,花了太多时间去关注不应该关注的情绪,花了太多时间去忧虑不应该忧虑的痛苦。但你却很少花一个下午,泡一杯柠檬红茶,翻一本书,看着石头、看着花草,讲述你小时候成长的故事。”

上来就是跨跨一顿高能输出,结果,话还没讲完,700本书已经卖空了。就是这么一本在其他直播间很难卖掉的百科全书,新东方累计卖了2.2万本。

除了卖货,也还能听到相声。

那位被网友亲切称呼为兵马俑老师说:“12 pieces of steak”

俞敏洪就在旁边抬杠:为什么牛排不能加“S”?

兵马俑老师又说:“24 bags of seasonings”

俞敏洪仿佛安装了ETC:为什么调料要加“S”?

早已经厌倦了大吼大叫卖货的网友,仿佛发现了一个宝藏,弹幕也变得异常活跃和欢乐。


“说英语,说英语,我是来学英语的。”

“直播都这么卷了吗,让其他主播怎么活。”

“新东方转型了,好像又没有完全转。”

“网购的尽头是学英语。”

“全网唯一一个中英文双语直播卖货的主播。”


在直播道路上摸索了半年后,新东方貌似找到了开启直播大门的钥匙。而这把钥匙好像一般人还学不来。

02 老师们的降维打击

现在的直播间充斥着大量低俗、搞笑、无脑的行为,而当这些训练有素的老师出现在直播间时,对其他人简直是降维打击。

他们在充分发挥聊天扯淡的本事,扯哲学、扯到苏格拉底、尼采,扯到柴可夫斯基,天南海北,不一定非常深刻,但气氛一定要烘托到位。

“当你背单词的时候,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当你算数学的时候,南太平洋的海鸥正掠过海岸;当你晚自习的时候,地球的极圈正五彩斑斓。但少年,梦要你亲自实现,世界你要亲自去看,未来可期,拼尽全力。当你为未来付出踏踏实实努力的时候,那些你觉得看不到的人和遇不到的风景,都终将在你的生命里出现。”


是不是很熟悉,好像在哪里听过。这些话其实是这些老师们平时演讲上课的一部分,只不过当他们出现在直播间卖货时,让人耳目一新。

而讲段子、说鸡汤是新东方老师的基本功。

上一位在抖音直播上大火的是罗永浩也曾经是新东方的老师。尽管老罗早已不在新东方,但他在新东方上课的语录流传至今。

“女生就这点不好,你吵不过可以打嘛,打不过可以不打嘛!干什么去打小报告呢?”

“我走来走去,为中国的命运苦苦思索。”

“不被嘲笑的梦想,是不值得去实现的。”

那个年代还没有短视频,但很多学生把声音录下来,到处传播。

很多人可能还看过罗永浩写给俞敏洪的万字求职信。老罗把自己的幽默和段子手的天赋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到新东方来应聘不是来做教师的,是来做优秀教师的,所以不适合以常理判断。”

而那位兵马俑老师本名叫董宇辉,据我们了解,大学没毕业就去了新东方,工作至今,教过的学生超过50万,浑身上下都散发着新东方的味道。

当这些风趣幽默、口才极佳的新东方老师被解放出来时,与直播卖货很好地结合到了一起,以上课的方式卖货,不拼低价,不用大喊大叫,对其他主播简直是一场降维打击。

老罗在直播间证明了自己,俞敏洪用一个更加差异化的方式也证明了自己。

03 俞敏洪最难的日子要过去了

半年前,俞老师刚开始转型直播带货时,其实一直不温不火。

当时新东方成立“东方甄选”农产品直播电商平台。俞敏洪也在抖音进行了首场农产品带货直播。

但除了首秀表现不错外,东方甄选每天的销售额确实少得可怜。数据显示,从2021年12月29日到2022年2月20日的29场直播中,俞敏洪和东方甄选的销售额,普遍停留在30万元以内。

东方甄选卖的东西并不便宜,选的都不是能走量的东西,包括南美大虾、阿根廷牛排、五常大米、进口橄榄油,与那些网红产品或者9.9元包邮的商品完全不是一个路数。

这也导致了直播间一开始并不热闹,热度维持在几百左右。货也卖得很少,新东方的财报披露,试水了两个月的直播新事业,只卖出450万元。当时还有网友建议说俞老师去上一下罗永浩的直播课。

新东方转型农产品直播卖货,是一个从开始就不被看好的事业。当时一家央媒还刊发了评论文章,指出客观条件决定了农货直播从市场到监管挑战极大,新东方要从校外培训跨界到直播电商并不轻松。

但里面有一句话争议很大,认为新东方是在“从一个挣快钱的行业跳到另一个挣快钱的行业”。俞敏洪虚心接受了批评,但专门针对这句话提出了不同意见。

“商业模式不存在快钱和不快钱,教育领域做起来也挺艰难的,很多教育公司原来都是赔钱的。直播也是不容易的。我知道大主播一直播就是十几个小时甚至20个小时,没日没夜地选品,没日没夜地努力,所以其实没有一项行业是好做的。”

那是新东方最艰难的时刻。2021年7月,教育“双减”政策落地,K9业务全军覆没。新东方从11万人减少到5万人,俞敏洪把新东方学校的7万多套新桌椅捐赠给了当地的农村学校。在退场时保留了难得的体面。

那些日子,俞敏洪和新东方的传闻很多。有人在微信群里造谣说新东方要去公海搞游轮游学,把新东方放在火上烤,急得俞敏洪赶紧出来辟谣。后来又传出俞老师在开会的时候哭了。

但从今年6月开始,东方甄选直播间的在线观看人数就过万了。那位有着70后长相、实际是90后的主播感慨:以前直播间也就几百人,一早上只能卖出去20单大米。但在6月10日,在线观看人数突破了十万人,还没开始介绍产品,直接就卖光了。


蝉妈妈数据也显示,东方甄选直播间近一个月销售额高达3084.8万元,其中仅6月10日的销售额就达735.6万元。

本周,俞敏洪又组建了“新东方直播间”队伍,销售的是新东方的教育产品,包括图书、学习硬件、课程等。

老罗在直播间完成了《真还传》,被无数人质疑的俞敏洪也终于在尝试半年后,直播事业步入正轨。接下来,就像刘耕宏带火了健身直播一样,新东方这种双语直播卖货方式,估计也会成为竞相模仿的对象。看来,主播们要抓紧时间学点英语了。

而截至6月10日收盘,新东方在线收盘价6.23港元,暴涨近40%,股价创了年内新高的同时,单日涨幅也居港股主板第一。


不过,现在说俞敏洪的直播事业成功了,或许为时尚早,但新东方老师的直播至少说明了一点:

这个世界,不仅属于好看的皮囊,有趣的灵魂永远都有市场。

来源:数智前线

收起阅读 »

第一批00后,遇到“史上最难就业季”

梦碎“实在对不起,我们部门没有HC(Headcount,坑位)了。”面对肖迪,某大厂运营部的主管露出抱歉的表情,“希望你可以继续努力,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HC还会给到你。”这顿午餐吃的是新疆炒米粉,又麻又辣,是主管请的,“像是一种补偿”,但肖迪觉得滋味全无。她...
继续阅读 »

外部世界称呼肖迪和她的同龄人为“千禧年出生的一代”。知乎上“回忆千禧年”的话题下,有人写下那一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县城广场上有人举着国旗庆祝。那一年也有亚洲杯,半决赛中国队碰上了当时最强的日本队,一度遥遥领先。更重要的是,前有腾讯、阿里巴巴、百度成立,后有搜狐、新浪、网易在美国上市,中国的互联网进入1.0时代,一切看起来欣欣向荣,充满希望。那为什么到了自己毕业这一年,会如此艰难?找工作的00后们都想知道答案。

梦碎

2022年夏天,00后们求职梦碎,只需要一句话。

“实在对不起,我们部门没有HC(Headcount,坑位)了。”面对肖迪,某大厂运营部的主管露出抱歉的表情,“希望你可以继续努力,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HC还会给到你。”

肖迪是00后,就读于西北某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去年12月份来到这家大厂实习。今年4月25日,午餐时间,她再次询问主管关于HC的消息,对方以最直接的方式浇灭了她的希望。

这顿午餐吃的是新疆炒米粉,又麻又辣,是主管请的,“像是一种补偿”,但肖迪觉得滋味全无。她浑浑噩噩回到工位,隔壁的员工们正在聊天,她无心参与——在平时,她一定是加入话题最积极的那个。她不断暗示自己,不要在办公室哭,不要被情绪绑架,要体面,“我也是有自尊的”。

因为手头上还有两三个项目,那天,肖迪还是加班到晚上11点,离开的时候,大厦顶端的logo十分耀眼,从前,她看到这个logo会不自觉地笑,但那一刻,她哭了。她想打电话给远在陕西的父母倾诉一场,可这个念头很快就打消了,“之前我对他们把话说得太满了,现在不想让他们担心”。

一个人从陕西来北京实习时,肖迪的父母就一直放心不下,觉得她单靠个人,无法在北京立足。但肖迪觉得,从公司接收到的一直是积极的信号。“今年部门有一个HC,很大几率就是你的。”来实习后,肖迪就多次从直属领导口中听到这样的话。4月初,她还拿着和直属领导的聊天截图给父母看:“你们看,没有意外,我是可以留下来的。”父母这才放下心来。但没想到,这份工作最后还是出了意外。

就业艰难,同为00后的程露对此并非毫无察觉。

交通是对疫情最为敏感的行业,2021年初,正在找实习岗位的程露发现,几乎所有的航空公司都停止了招聘。昆明航空一个只招10人的空乘岗,就有超过1500人来竞争。程露听朋友聊起那场面试,顺序全凭先来后到,早上八九点才开始面试,凌晨三四点就有应聘者在打地铺等候。

程露是听着飞机的轰鸣声长大的。2000年,她出生在昆明机场航站楼附近的一个村庄里,父母都在机场国内出发层做保洁员,大她十多岁的哥哥也在机场附近开出租车,整个家庭的生存都与机场联系紧密,在考虑未来出路时,程露的设想也是:找一份和航空有关的工作。


▲ 图 / 视觉中国

高中毕业后,程露进入昆明的一所大专,就读于服务专业。在这里,许多学生曾靠着分配,或是参与学校与机场的一些就业合作项目,留在航空公司,成为一名乘务员。今年也是程露的毕业年,若不出意外,她也会找一个在昆明机场的实习机会。

疫情让程露脱离了原定的轨迹。往年,她所在专业的三四十人,总有四五个能顺利进入航空公司,但行业萧条,去年6月,学校原定的机场实习转正项目取消了,程露没有料到,她和同学们被分配到了湖南的一个平板电脑制造厂里,干起了拧螺丝的活。发通知那天,学校领导劝她们:“现在能找份谋生的工作不错了,放低要求,沉住气。”

厂里又闷又热,防护服将程露浑身上下包得严严实实。早上9点到晚上10点,她站到几乎要晕厥。这样强度的工作,一个月的实习工资只有两千多元。十多个同学受不了这苦,第一天就整理好行李,偷偷逃走了。

程露原本想再熬一熬,再向学校老师打听进航空公司的门道,但那时,找中介成了唯一的通道。想进东航、南航这样的头部航空公司,少说得花上四五万的中介费。中介只是第一关,要想留在航空公司,还要交三个月的培训费,程露打听了一下,昆明航空的培训费要一两万元,就算中途淘汰也一概不退还。她不好再张口向父母要钱,彻底打消了留在航空公司的念头。

实习三天后,因为长期拿着钻头,程露的双手疼到无法握住筷子。她不想回家,老家的女性们大都在20岁左右相亲、结婚,“我不想这么早就嫁人”。那晚,程露用半个小时收拾好行李,再花了100元,买了一张前往深圳的最便宜的夜间车票,投奔朋友,“先去找份能干下去的工作”。

有多拼?

1076万,是今年教育部统计的毕业生人数,创下历史新高。去年,这个数字是909万。这1076万里,就包括肖迪和程露这样的本科应届生,她们恰好也是第一批“00后”。

00后们没有料到,踏入真实社会的第一年,会面临这么多的变故和打击:经济增长有压力,疫情在延续,竞争在增加,HC却在收紧,大家的起点似乎被拉平,无论是高职大专生,还是985的毕业生们,都要闯一闯“就业难”这一关。

HC什么时候开始收紧,谁也无法说出一个准确的时间点,但能被感知到的震荡,是从2021年底开始的,各家大厂们相继裁撤不少非营利性部门,先是“毕业式裁员”,再后来,“毁约校招生”的狼狈和不光彩也摆到了台面上。

尽管裁员风暴离自己这样近,但那时,在大厂实习的肖迪并不相信达摩克利斯剑会落到自己头上,她曾天真地想:“既然裁员,那大厂怎么还在招人呢?”

在大厂,肖迪主动揽下了许多用户运营实习本职外的活,写自媒体文案、跟进流程、做直播……原本晚上七八点的下班时间,一度延迟到午夜十二点。那几个月,她一度压力大到经期紊乱,但她觉得,只要能留下来,“累也很值”。

肖迪珍惜这次实习机会,因为在这之前,她经历过一次“得而复失”。

那是去年12月,肖迪给字节跳动和快手的新媒体运营岗投递了实习简历。不到一周,两家企业的HR都给了肯定的答复。“现在去实习,半年后可能转正。”字节的面试官曾和肖迪提过,留下来的机会很大。实习确定的那天,肖迪还特意去学校食堂的网红窗口排了40分钟的队,买了室友们想吃的菜一起庆祝。

但没想到,一场疫情在12月扼住了西安的咽喉。不到一个月,西安累计出现上千例感染者,为控制疫情进一步蔓延,12月23日起,西安实行全市封闭管理,封城也让肖迪的入职变得异常困难。出于保密的需求,字节规定,员工即便远程办公也需要使用公司的电脑,得知肖迪被困在西安,HR主动和她商量,将公司的电脑从北京快递过来。但此时,西安已掐断了物流,快递无法进城。

肖迪不甘心,问HR自己能否延迟入职。对方发了个无奈的哭脸:“不能再拖了,公司有规定。不然只能等下次的招聘了。”那晚,肖迪哭着放弃了字节的实习offer,“就感觉自己的精神垮了,曾经多么高兴,现在就有多么绝望”。到了2022年1月,收到另一家大厂的实习offer时,肖迪立刻订了去北京的机票,“不能再让意外把我困住”。


▲ 图 / 视觉中国

这样的状况下,这一届00后“卷”起来是不可避免的。上海一所985大学的夏悦,就敏锐感受到了今时不同往日。

夏悦的男朋友是上海人,一开始,她一心想留在上海。聚集着金融、快消、广告就业机会的上海,也是许多毕业生梦寐以求的城市。据上海市政府统计,2021年,上海新增就业岗位63.51万个,正规就业规模创历史新高,达1084.5万人。去年6月,58同城发布的《202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上海是2021届毕业生工作首选的城市,支持率达8.7%,高于同为一线城市的北京(5.4%)、深圳(7.9%)和广州(7.3%)。

但夏悦发现,今年,上海的岗位都在缩减。她向在腾讯上海公司工作的学姐打听岗位的情况,发现一些条线的HC缩了一半,商业分析岗也不例外。不少往年顺利进入头部互联网公司的学长、学姐们在校友群中透露一些风声:“今年的机会可能没有去年多,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连学校招聘经验分享会的主题也在透露一种讯息,去年还是“教你拿到某厂offer”,今年就变成了“教你offer大满贯”,这意味着,只拿到一家大厂的offer,也不意味着顺利“靠岸”。她还记得秋招一次线上宣讲会上,几名热心的直系前辈分享了自己的面试经验,会议结束后,他们的微信立刻出现了几十条好友申请,都是来要内推名额的。

无奈之下,除了腾讯,夏悦还瞄准了三四家上海公司,投简历和准备面试就填满了她封控在家的时间。即便无法准确得知互联网到底发生了什么,她还是早早给自己的求职顺位排了序:互联网商业分析岗、咨询业、快消,每个大类又细分到了具体的部门和岗位。根据每个岗位要求的不同,她把自己的简历改了侧重点各异的好几份,“要给自己留条后路”。

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夏悦只能把目光从上海投向别的城市。那段时间,所有陌生来电都让她紧张,“以往我是很少接陌生来电的”。她还把自己的邮件设置为有声提醒,生怕错过邮件。


▲ 图 / 视觉中国

她也为自己上海毕业生的身份感到担忧。上海被封控后,有企业甚至直接放弃了上海的求职者。一名互联网公司的HR告诉每日人物,当时公司要求给求职者发通知时,一定要询问所在地点,“一看你现在在上海,立马就pass了,毕竟也没办法立刻入职”。

4月28日18:00左右,一个显示“广东深圳”的来电让夏悦赶紧放下了手中的筷子。进行了约莫半个小时的面试后,她回到电脑前,不断刷新着招聘网站,“我有种预感,很快就会出结果”。没过多久,系统上申报流程的红点就从“HR面”跳到了“录用评估中”——“按往年的经验,这基本是有戏了。”

但6月1日这天,HR给夏悦来了电话:“不好意思,因为业务调整,我们无法给你offer了。”这一天是上海全面复工复产的日子,路上全是期待解封已久的行人,不少孩子拿着气球奔跑在路上,这天也是属于他们的节日。夏悦走在许久没有走过的熟悉街道上,只觉得“欢乐不是属于自己的”。

求职继续

肖迪曾被家人寄予厚望。她家在毗邻西安的一个小城市,去一线城市,或是至少留在省会工作,是父母对她的期待。她自己心气更高,社交平台常常给她推大厂的实习帖,对她来说,那是另一个世界:光鲜,有吸引力。她想留在北京,去探一探潮水的方向。

外部世界称呼肖迪和她的同龄人为“千禧年出生的一代”。知乎上“回忆千禧年”的话题下,有人写下那一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县城广场上有人举着国旗庆祝。那一年也有亚洲杯,半决赛中国队碰上了当时最强的日本队,一度遥遥领先。更重要的是,前有腾讯、阿里巴巴、百度成立,后有搜狐、新浪、网易在美国上市,中国的互联网进入1.0时代,一切看起来欣欣向荣,充满希望。

那为什么到了自己毕业这一年,会如此艰难?找工作的00后们都想知道答案。

肖迪本想归咎于疫情,但同样在西安的朋友拿到了美团的offer后,她感觉失去了借口,一度只能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我不该浪费秋招的时间去考研。”

她就读的西北某大学以地质学和自然科学见长,学汉语言文学的她,在同校学生的择业竞争里,并不具备优势,大三秋招期间,班上2/3的同学都在准备考研。她跟许多考研的同学聊过,大家的判断都是,以自己的学历和专业,是无法找到满意的工作的,既然就业严峻,不如再等一年。但一个意外是,今年“考研也特别卷”,400高分的落榜者比比皆是,考研失利那一刻,肖迪才意识到,“秋招失去的时间和机会是回不来了”。

可即便是拥有985的“原生学历”,夏悦也并不觉得轻松。她从大二就开始实习,密度高达每半年一次,一张A4纸已经放不下所有的经历。在985高校,“社会时钟”是自然被建立的,大家都遵循着“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的准则。大二那年,夏悦就记得许多学长、学姐开始在朋友圈发“人贩贴”——一些头部公司的实习生招聘。学院也将实习算进必修的学分,实习的公司越好越头部,拿最高档绩点的可能性就越大。

她周围,不管是毕业还是继续读研,几乎人人都在朝着top努力:打算出国的同学,大三就把英语成绩刷完了,proposal(注:陈述书)都请院里最好的教授修改了好几遍;如果是国内升学,那就要保研到更好的985;至于那些和她一样,计划本科毕业后就业的同学,在大三第一个学期就几乎修完了所有的学分,剩下的时间,都留给了实习和求职。她自己也是如此,做好了应对就业的万全准备,她想不通,怎么还是这么难。


▲ 图 / 视觉中国

至于程露,她的处境更艰难一些。某种意义上,在深圳,不缺赚钱的门道。914条公交线路和12条地铁线路连接着华为、腾讯、富士康等世界500强,还有222万家带着淘金梦的创业公司、服装厂、电子厂。但好机会对程露又是吝啬的,拿着专科的学历,她只接到过酒店前台和网站客服岗的面试机会。最后,不看学历、服务员月薪能到六七千的海底捞,成了她最好的去处。

她和朋友在靠近东莞的郊区租了个一室一厅,客厅还能勉强塞下一张床,平摊后,每人每个月只需要500元。只是,她怕家里人失望,还没有告诉他们自己已经逃离流水线的事实。

不论怎样,求职还得继续。

夏悦又投了两家快消公司,顺利进入了最后一面。不过,上一份offer的毁约依然让她心有余悸。6月3日,她花了800元的高价,找一个求职机构做了咨询。看了简历后,对方肯定了她的选择。夏悦放心了一些:“这种时候,我就需要一个人来鼓励自己。”

5月初,大厂备战“618”,用户运营部更忙了,肖迪也接了不少项目,但她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手头的工作,“我知道要好好交接,但是我失去了工作的动力”。5月末,她对主管领导提了离职,赶着春招的尾声,去参加了几场招聘。

留给应届生们找工作的时间不多了。5月5日,中国传媒大学学生工作部发了致用人单位的一封信,请求“通过线上方式,给学生们提供实习岗位或面试机会”;在教育部发了《关于高等学校做好2022年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后,复旦大学开始向毕业生开放校内派遣制岗位,针对“受疫情影响暂未落实去向的应届毕业生”。大学辅导员李嘉很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找到工作:“应届毕业生的身份还是很有分量的,于公于私都希望学生们抓住机会。”

2021年8月,程露从深圳的海底捞离了职。她觉得自己不能一直甘于同一个地方,浪费自己学到的专业技能。她先是进了一家苹果专卖店,干着月薪只有4000元的销售工作。两个月后,她又跳槽到了一家服装公司。年末是服装销售的旺季,她每天在店铺叫卖到12点,理货到凌晨2点,工资终于涨到了六七千。但2022年3月,疫情又来了,深圳的夜晚不再热闹,再怎么熬夜,程露也达不到一天卖出2000元的KPI。

她也听哥哥说起空姐近期的遭遇。空姐的薪酬,是在飞机离地那一刻才开始计算的。一个在疫情前常年飞行的空姐,每个月能拿到一万多。而现在,昆明机场只留下了自助检票通道,成都双流机场的安检口从30个变成了3个。哥哥告诉程露,一个待业家中的空姐,每个月只能拿到两三千的保底工资。

程露索性想开了,没有进入航空业,似乎也没有多可惜。她打算在深圳休息一段时间,逛一逛这座因为工作而无法好好看看的城市后,再去寻找新的机会。

(文中肖迪、程露、夏悦、李嘉均为化名;导语图来源:泱波(江苏分社)/中新社/视觉中国)

作者:周鑫雨

收起阅读 »

我在国外写代码,35岁焦虑消失了

随着中国互联网行业红利逐渐消逝,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互联网人把目光瞄向了国外。在技术前沿的美国硅谷,在消费互联网方兴未艾的东南亚,在平静安宁的北欧,都能见到中国互联网人的身影。他们有人为了平衡工作和生活,试图逃离内卷,来到国外后,危机感和焦虑感减轻了一些。还...
继续阅读 »

随着中国互联网行业红利逐渐消逝,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互联网人把目光瞄向了国外。在技术前沿的美国硅谷,在消费互联网方兴未艾的东南亚,在平静安宁的北欧,都能见到中国互联网人的身影。

他们有人为了平衡工作和生活,试图逃离内卷,来到国外后,危机感和焦虑感减轻了一些。还有一些错过国内互联网浪潮的人,试图在新的环境中寻找职业生涯的第二曲线。

这仿佛是一部互联网人的《出埃及记》。

挣脱魔咒

一年之内,李双悦连续遭遇了两次裁员。

第一次裁员的原因很简单,她已经34岁了,作为一名已婚未育的女性,拿着接近40万元的年薪,公司打算趁她还没怀孕,先一步把她裁掉,不然产假一休,活干不了,白白损失一笔巨大的开支。

李双悦的老东家是武汉的一家港企,她在那里做数据分析师,已经做到了经理级别。2021年春节刚过,一个和她关系很好的HR突然问她打算什么时候备孕、生孩子,她才意识到不对劲,原来公司的一份裁员名单上,已经有了她的名字。

在此之前,她本来已经打算转成程序员,去瑞典工作了,但裁员依然让她措手不及。“我老公知道我被裁员,安慰我可以安心在家做家庭主妇,照顾老人、带带孩子。”但她不甘心,认真读书、认真工作这么多年,自己才30多岁,在各方面能力更成熟,可以挑战更难工作的时候,却突然什么都没有了。

李双悦拒绝了丈夫的建议,开始从领英和一些瑞典公司的官网上找工作机会。也有一些猎头来找她,但都“把丑话说在了前面”——工资起码会腰斩,税前月薪1.5万都很困难,有1万就不错了。武汉虽然也有好的企业和好的职位,但这些职位要么是核心,要么工作强度很大。“不论哪一点都不会允许HR招聘一个34岁、已婚未育、可能马上准备生孩子的女性去做。这是机制矛盾,我没办法解决。”

在中国互联网行业,流传着35岁失业的魔咒,不少从业者都会陷入到年龄焦虑中。《2021年中国程序员薪资和生活现状调查报告》显示,互联网企业对程序员的需求正在减少,与2020年相比,刚刚就业的程序员数量显著减少,工作两年以上的程序员占比则从73%上升到88%。35岁及以上的程序员占比仅为9.4%,不足十分之一。

经历了二十年高速发展,中国互联网行业增速下滑,用人需求少了,自然更愿意用低成本的、有一定经验的年轻人替换掉那些高薪的老人。

李双悦还是寄希望于国外的公司,她一边查找职位信息,一边开始每天在B站上学习代码知识,有空的时候就在力扣(leetcode,IT技术职业化提升平台)上面做题。经过两个月的面试,今年3月份,她成功入职了瑞典一家处于Pre-IPO阶段的互联网金融公司。


▲ 李双悦在瑞典工作的公司。图 / 受访者提供

不幸的是,公司主营金融业务受到俄乌战争的影响,欧洲市场不断萎缩,公司上市在即,也需要压缩成本。5月份的时候,她发现自己又出现在700人的裁员名单中。

但这次她只慌了一个晚上。

被裁员后的4天内,李双悦连续收到超过240封面试邮件,还有很多猎头打来电话询问她的工作意愿。原来是公司成立了一个内部互助小组,把所有被裁员工的姓名、职位、联络方式等信息整理到公开文档,在领英上开放权限给所有猎头、各大公司的HR查看。一夜之间,几乎整个瑞典的互联网圈都知道她们公司要裁员。

在得知李双悦被裁员后,她的直属领导非常生气,立刻去跟COO沟通这件事情,还在公司大群里据理力争。“第一,他认为我在他团队里的位置很重要;第二,我刚来两个月,所有的行李都还卡在上海港口没有到瑞典,他认为公司就这样把新人裁掉很不人道。但最终,裁员的决策没有改变,他一怒之下交了辞呈。”

李双悦的同事们也都很好。当得知她被裁员但是行李还在路上时,有别的部门领导说自己夏天要出国度假2个月,房子可以免费给她住。还有女生打电话问她需不需要衣服,可以免费送给她穿。

在此之前,她从来没想过自己喜不喜欢这份工作、喜不喜欢瑞典,但经过这第二次裁员,她发现原来自己的上司也会为她鸣不平,会重视她未来的发展,尊重她的意愿,并为她提供一切尽可能的帮助。

现在,李双悦还在找工作,但她不急了。她觉得自己挣脱了35岁的魔咒,找到一个更好的工作,只是时间问题。


▲ 图 / 视觉中国

“亲密关系”

“你上个周末是怎么过的?”Grab新加坡总部的走廊上,迎面走来的男同事叫住了李米,她听到这句寒暄吓了一跳。此前她在国内一家大厂做了4年产品经理,从来没有同事关心过她的私生活,现在听到男同事这样问,她甚至有种“这个人是不是对我有意思,想要追我”的错觉。

在这家上市不久的出行公司里,李米感受到一种奇怪的氛围,上级最常问自己的问题不是日活、月活、产品进度,而是“你最近好吗?”“工作做得开心吗?”“组里现在做的事情还是太多,你认为有什么(功能)是不太重要可以先推掉的吗?”

在上一家公司,从毕业那会儿以校招生的身份进去直到离开,她都没有产生跟同事交朋友的念头,也很少跟同事聊工作之外的事情。

“361”(30%优秀,60%及格,10%淘汰)绩效强排制度是一个重要原因。“你和同事更多是竞争关系,不是合作。”有一次她和同事一起写晋升PPT,一部分产品功能明明是一起做的,但大家都默契地不问对方的准备进度,更不会给对方看自己的PPT,“生怕有什么亮点和成果被别人抄去”。

李米没在别的公司工作过,她天然认为同事是输入的条件句不同,就会执行不同程序的一群人——如果项目做出成绩,同事是和自己抢功的人;如果项目出了问题,同事就是把锅甩给自己的人。简而言之,是下班就想装作不认识的人。

在公司里,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在打造拼搏进取的人设。“今天好累,不想上班”这种牢骚话绝不能告诉任何同事,而且“本来也没有人在乎你是怎么想的”。

直到进入Grab,她突然面临另一种环境。在新加坡职场,好员工是美剧里那种成绩又好、又会打扮的社交女王,善于在一些工作之外的社交场合展现自己的谈吐。

李米一开始并不适应。她总是紧守边界,告诉同事自己不喝酒,但发现这个回答让所有人扫兴之后,李米决定退一步。“每次我就只喝一杯”,为获得集体的认同,她愿意妥协。

以前面对那种“你周末做了什么”的问题,李米会老老实实说在家待着,但后来发现这个答案太呆了,别人会认为她很无聊。“所以我宁可搬出上周末做的事情,也要给出一个有意思的回答。”

在国内,直属领导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她能不能晋升。但在新加坡,起码在Grab,直属领导对下属晋升没有一锤定音的话语权。除了需要直接领导的打分之外,还要请10个与自己工作关系密切的同事打分,相加之后得出总分。如果谁想升职,就得自己主动发邮件抄送大家、知会大家自己正在完成的工作,刷出存在感很重要。

进入到另一种价值体系里,过往的经验都失效了。

好的一点是,李米不再需要讨好领导,同事之间也多了一些信任。在之前的公司里,程序员不太信任产品经理,他们会觉得产品经理什么都不懂,总是问她“为什么要做这个功能?你之前也做过类似的,屁用都没有,这回你想清楚了吗?”“产品经理怎么能没想清楚就要求程序员写代码?”

来了Grab,李米发现程序员们都很相信她。“我说希望能上线某个功能,他们就会积极地反馈我什么时间可以开始做,有时候在系统里能看见他们真的是加班加点写代码。”

不好的地方在于,除了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得到所有人认可,工作效率也因为平等的氛围被拖累了,任何大大小小的决策,需要每一个同事一致同意,最起码也是原则上同意,谁都能找她开会,也不好拒绝,真正的工作只能见缝插针地推进。


▲ 图 / 电视剧《硅谷》剧照

逃离无效内卷

爱尔兰每天早上9点,雅虎数据科学家金蕴从床边走几步到办公桌前,就可以开始一天的工作。在这里,效率不是唯一的追求,秒回工作信息也不是铁律,直到10点,金蕴很多同事才会把系统状态调成在线,他在9点发给同事的消息,通常能在11点左右得到回复。

下午5点半前,他合上电脑,就再也不会收到任何工作消息。每天属于工作和自己的时间,被两个数字精准分割开。这是一种一视同仁的分寸感,即便在金蕴做实习生的时候,美国团队的代教员工都会算准时差,不占用他的休息时间。

按照金蕴自己制定的OKR,日常工作通常在每天下午2~3点完成,剩下的时间由自己支配。“闲得长草”之后,他甚至在爱尔兰国立梅努斯大学读起了兼职博士。

每周不足38个小时的工作时长还有可能继续降低,雅虎总部准备尝试在维持员工年薪不变的前提下逐步推行每周4天工作制。这一政策在2015年~2019年在冰岛率先实验,取得很好的成效。

同一时间的中国,996工作制在互联网行业逐步推行开来,大厂们喜欢“雇两个人,给三个人的钱,干四个人的活儿”,永远干不完的活儿,让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变得模糊。

李米的老东家打卡时间是每天10~19点,但她承认,绝大多数工作日“19点是走不了的”,“就算工作做完了也不行”。直系领导的作息时间成为了更可靠的参考系。

有一天晚上9点,直属领导拍下空空荡荡的工区,在工作大群里问所有人:“这才几点办公室就没人了,你们最近回家都这么早吗?”李米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关系。从此以后,临近下班,她会先确认一下领导的动态,熬到领导先走,她才敢和其他同事一同站起身离开办公室。

对在另一家大厂工作的程序员王滔来说,在裁员招聘并行成为部门常态之后,她无意间得知绩效考核要和个人加班时长挂钩,于是她的最新目标是成为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的人。

研发需求一个压着一个,为了拿出工作结果,每个产品经理都说自己“是新需求、优先级很高、尽量把功能都实现”,而她应急的方法只能是自己加班。除了王滔不善拒绝的性格,最重要的原因是,她需要用又快又准的代码证明自己符合组织对人才的要求。

“Talk is cheap,show me the code(废话少说,放码过来)。”王滔原本很喜欢Linux创始人的这句话,但现在如果有机会,她想问问这位52岁的前辈,写多少行代码才能避开裁员的漩涡?

李双悦也经历过这种荒谬。武汉疫情复工之后,整个行业就“卷”得很厉害,不仅是自己的同事,从供应商到整个行业上下游公司都在“卷”。那会儿夜里11:30下班是常态,同事们为了让老板看到自己的勤奋,下午去商场排奶茶2个小时,直到6点再缓缓打开电脑。

她不一样,总是尽量在工作时间内把所有事情高效做完,7点钟准时打卡回家。但这样的工作态度,公司并不接受。去年4月,另一个部门的领导把她拉到小屋里问:“作为一个经理级别的人,你为什么每天按时下班?”

她好言好语地解释:“我的KPI都已经完成了,而且我和老公需要自己开火做饭,不可能每天都11点回家。”他立刻反问:“那你们两家老人是都死掉了吗?”听到这句话,李双悦整个人处在惊吓的状态里,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 图 / 电视剧《我,到点下班》

但来到海外,她又显得太过勤奋。在瑞典,李双悦还维持着自己在国内工作的惯性——实时回复、事事同步。

哪怕她正在吃饭,只要听到办公软件的提示音就会扔下饭碗,立刻去回复工作信息。但显然,海外的同事都没有患上这种“强迫症”。“我发出的消息,隔两天才有人回复是常事。”她说,“每个人都会优先自己手头有时间表的工作,中途进来的需求就是得等。”直到大半个月之后,李双悦才习惯这种等待。

她的上司们也感受到这种勤奋所带来的压力。

李双悦每天早晨都会用Google Keep记下自己当天要完成的工作,在每一项任务后面打勾、同步给同事和上级是规定动作。来了瑞典,她依然如此。李双悦每完成一项工作,对方都会立刻收到更新推送。

没过多久,直属上级就不胜其扰地告诉她:“不要再把任务表单同步给我,否则打开手机尽是你的工作信息,我压力太大。”领导委婉地说,工作总结每周更新就可以,她又拿出自己在国内写周报的劲头发了个文件夹过去,对方只好直说:“不不不,我没有想看。”

超时工作更会被严肃劝告。为了树立优秀新人的形象,第一次独立交报表之前,李双悦连续加班了一个星期。直到周五,上司发现她竟然晚上10点还在工作,立刻严肃地给她发了消息:这个时间,你应该关掉电脑,和家人待在一起。她只能尴尬地回复:“我这就去”。这件“耸人听闻”的事甚至直接传到了老板那里,对方认真地告诉她:每周工作时长绝对不要超过45小时。

“他们都嫌弃我太卷了。”李双悦说。

而对张森来说,出国之后的工作强度反而更大了。他在半年前加入爱尔兰亚马逊云总部,负责IT支持业务,帮助大客户寻找服务器问题。

PIP制度(绩效改进计划)是每个亚马逊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作为新人,他一度在危险边缘徘徊。亚马逊云的考核标准只有两个维度——服务客户数量、客户满意度。这要求他必须又快又准地解决问题,每天6~8个小时的工作排得很满,“不可能像之前的工作还有摸鱼的时间”。

他从来没有想到,大学毕业14年之后,自己竟然回到了都柏林大学的图书馆自学长达900页的《ECS开发者手册》。“而这只是其中一个服务,亚马逊云可以提供超过200个服务,每个服务的文档几乎都是这么长。”

他的妻子夏晓似乎也感受到亚马逊云内部竞争的压力,“公司里(技术人员)都是高手,他也在追赶别人吧”。


▲ 图 / 视觉中国

更高的追求

最近李米、金蕴、徐坤总是遇到国内亲朋好友和陌生人的提问:“怎么才能拿到海外大厂的offer?”“有没有内推的可能?”还有一些人纯粹把他们当作许愿池,“希望我也能在新加坡找到工作”“学文科的也想留在爱尔兰”。

越来越多的中国互联网人选择出海,这股风潮从两三年前就开始了,除了技术更前沿的硅谷、高福利的北欧,东南亚是更多人的选择,语言相近,文化相通,市场广阔,到处都是机会,特别像十几年前的中国。

李米当时去新加坡,就是为了陪男朋友,当时他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创业,在新加坡更容易融资。现在她已经跟男朋友分手了,但不后悔来到新加坡。

成为下一个李彦宏的念头深深诱惑着徐坤。李彦宏从纽约州立大学硕士毕业之后进入硅谷infoseek公司工作。1999年,李彦宏带着彼时最先进的搜索引擎技术和120万美元融资回国,创立百度。至此,一个颇具统治力的互联网巨头拔地而起。

这是早被证明可复制的成功人生模板,但前提是学到一流的技术。为此,徐坤大学毕业就来到美国,先后转换几次赛道,最终选择在VR/AR领域研究三维模型重建方面的算法。今年3月,他在瑞士苏黎世参加了Google线上面试,但却失败了,接下来打算继续申请Magic Leap的职位。

徐坤很着急,想要快点找到最顶尖的技术人才合作,掌握最顶尖的技术,5年内回国创业。“2011年出国到现在,我错过了整个国内的移动互联网浪潮、房地产浪潮、创业浪潮,我肯定不甘心。但我觉得自己也没有完全准备好,不只是运气不够,而是我还没有掌握到超一流的技术,没办法形成壁垒,创立一家公司。”

更多人选择离开,只是因为不想当一颗螺丝钉,不想做一台全年无休写代码、做产品的机器。


▲ 图 / 电视剧《硅谷》剧照

在国内,没有刷过力扣(leetcode)200道题的算法工程师不足以面大厂。把整个程序一句一句写在白纸上被称为“手撕代码”。在金蕴眼里,“就是考察候选人的背诵能力”。但进入到实际工作中,往往并不需要解决那么复杂、高难度的问题,而是对已经构建好的代码大厦修修补补,这让很多程序员觉得没意思。

在雅虎、亚马逊云的面试里,刷题没有用。

雅虎的技术面试只给了3道题,金蕴除了第一题写完了程序,第二题和第三题都只写了代码逻辑。要做什么、得出什么结果、提升什么功能,“这要是在国内,我肯定过不了”。

有时候国外企业也会拿一些还在研究阶段的问题来考察候选人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考察背诵Leetcode题库的能力。加入雅虎后,金蕴每天有一半的时间用来开技术研讨会,真正写代码的时间很少,他还申请了兼职博士,雅虎也非常鼓励员工一边学习、一边研究。

国内企业的HR倾向于拿着题库问张森,“怎么在服务器调取某个文件,文件权限怎样显示”。但在亚马逊云6个小时的面试里,问题变成“谈谈你如何面对一些棘手客户?”

一个人过往的工作经验、思考问题的逻辑,甚至有无种族、年龄、性别歧视都变得格外重要。“这些企业不是想随便招一个人,而是想招到我这样的人。”张森确信。

但选择了诗和远方,就一定能躲得过生活的苟且吗?

来到爱尔兰都柏林,张森一家彻底变成月光族。妻子夏晓全职带孩子,张森的“收入一半交给政府、一半交给房东,剩下的钱只够一家人吃饭”。

按照张森的收入水平,每个月有接近40%的工资要交税,“税后的薪水应该不会比都柏林普通的蓝领高很多”。

《爱尔兰时报》去年调查显示,在全球首都城市的租房成本排名中,都柏林位列第六,租金平均每月1643欧,每月净工资为2960欧。张森居住的地段算是中产社区,不到80平米的房子每个月租金高达2350欧,并且按照合同约定,租金将以每年5%的比例递增。

“从前两个人工作还能攒钱,现在真的是一分钱都剩不下。”夏晓说。

父母虽然对李米出国工作的决定不置可否,但她知道,他们心里盼着自己唯一的女儿回国。

新加坡靠近赤道,全年潮湿多雨。在某一个雨天,他看到马来西亚华裔作家黄锦树的《雨》。身在异乡的她记下了这句:

“你还不懂得时间的微妙。它不是只会流逝,还会回卷,像涨潮时的浪。”


▲ 图 / 视觉中国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来源:mp.weixin.qq.com/s/DHzv6uoB6jHOZioNE0ln_w

收起阅读 »

真刑啊!蔚来员工用公司服务器挖矿,已供认不讳

蔚来员工,用公司服务器挖矿。就在刚刚,一位微博博主曝出了这么条消息。据称,涉事人张某是蔚来汽车员工,此前担任某集群服务器管理员。而他在在职期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用公司服务器挖虚拟货币。△图源:微博事件一出,立即登上了微博热搜:对此,不少网友纷纷发出感慨:可真...
继续阅读 »

蔚来员工,用公司服务器挖矿。


图片


就在刚刚,一位微博博主曝出了这么条消息。


据称,涉事人张某是蔚来汽车员工,此前担任某集群服务器管理员。


而他在在职期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用公司服务器挖虚拟货币。


图片

△图源:微博


事件一出,立即登上了微博热搜:


图片


对此,不少网友纷纷发出感慨:

可真刑啊,越来越有判头了呢。

图片


# 用公司服务器挖矿


虽然对于这件事情,蔚来汽车官方并没有出面做回应。


但是从流露出来的内部消息图片中,可以获取到些许事件详情。


事情还要追溯到2021年9月1日,蔚来汽车合规和风险管理部收到投诉称:

研发部门员工张某疑似利用其服务器管理的便利,不当利用公司服务器资源进行虚拟货币数字挖掘操作。


而后,蔚来内部经授权,对此事展开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张某从2021年2月开始,便开始了这样的违规操作。


其所挖的虚拟货币,从爆料中的图片中可以看到,是以太币。


图片


并且消息还称,张某在调查期间对于自己的违规行为供认不讳。


而张某的这一行为,触犯了我国刑法第285条第二款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据了解,犯此项罪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此前还有百度员工


蔚来员工的事情一经曝出,很多网友纷纷联想到了之前的那位百度工程师。


早在2020年,一位百度员工在短短7个月内便走完了从“挖矿”、“变现”到“被判3年”的三部曲。


其挖矿所用的,便是百度搜索服务器。


在判决书中,也对这位百度员工“薅羊毛”的细节做了公布:


从2018年1月底到5月底,安某薅了155台服务器的羊毛,用来挖比特币、门罗币,卖掉一部分之后获利10万元。


事发之后,不仅这笔钱被没收,还额外被罚了11000元,另外还有3年的有期徒刑。


图片


……


而从国内外来看,近年来公然用公司服务器挖矿的事件时有发生。


虽然截至发稿,蔚来汽车方面并未做出更详细的回应。


但还需从此事中了解一点:


道路千万条,守法第一条。


为了牟利而赌上未来和自由,不值得!

来源:公众号 QbitAI

收起阅读 »

程序员定级1-5:你是哪一级?

1、代码写得好,bug少,看起来像个闲人2、注释多,代码清晰,任何人接手都很方便,看起来谁都可以替代3、代码写的烂,每天风风火火写bug,解决各种线上重大问题,顺理成章成为公司亮眼人才4、代码乱的只有自己能看懂,公司不可替代人才5、多写bug,好的程序员带动两...
继续阅读 »

1、代码写得好,bug少,看起来像个闲人

2、注释多,代码清晰,任何人接手都很方便,看起来谁都可以替代

3、代码写的烂,每天风风火火写bug,解决各种线上重大问题,顺理成章成为公司亮眼人才

4、代码乱的只有自己能看懂,公司不可替代人才

5、多写bug,好的程序员带动两个以上的兄弟就业,整个代码行业就会繁荣发展

收起阅读 »

怎么才能不焦虑?

什么是焦虑?引用百度百科里的解释:焦虑是人对现实或未来事物的价值特性出现严重恶化趋势所产生的情感反映 。与之相反的情感形式是企盼,即企盼是人对现实或未来事物的价值特性出现明显利好趋势所产生的情感反映。焦虑是指个人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的危险或威胁所产生的紧张...
继续阅读 »

什么是焦虑?

引用百度百科里的解释:

焦虑是人对现实或未来事物的价值特性出现严重恶化趋势所产生的情感反映 。与之相反的情感形式是企盼,即企盼是人对现实或未来事物的价值特性出现明显利好趋势所产生的情感反映。

焦虑是指个人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的危险或威胁所产生的紧张、不安、忧虑、烦恼等不愉快的复杂情绪状态。

所以焦虑的客观目的是有益的,作用在于引导人迅速地采取各种措施,紧急调动各种价值资源,以有效地阻止现实或未来事物的价值特性出现严重恶化的这种趋势,使之朝着利好的方向发展。

试想在远古时期,正是因为人类在残酷的大自然环境下,对食物、居住、猛兽等东西的焦虑,才能让人类及时采取行动,保证人类延续下去。

所以焦虑是一种正常的人类反应,但如果你经常焦虑,很容易因为一些小事感到不安,并伴随着极度紧张、头痛、心悸、心悸、烦躁不安、胃部有坠胀感等症状,很有可能,你患了焦虑症,我更建议你去医院就医。

我在查阅资料的时候,看到很多人推荐这本《精神焦虑症的自救(病理分析卷)》,豆瓣评分 8.2,你也可以参考。

不过大部分人应该还没到这么严重,面对焦虑,我有以下几个建议:

  1. 接受,而非逃避或者抗争

面对焦虑,我们常有两种回应方式。

第一种是逃避,用所谓的“忙碌”来填补自己的内心,只不过不同的人选择“忙碌”的方式不一样。有的人用工作逃避,这种方式最大的好处在于“有理有据”,面对别人的劝说或指责,可以给自己找到看似合理的借口,比如“我这是在工作,在干重要的事情呢”,或者“工作那么忙,哪有时间”,其实内心深处比谁都知道,这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借口。跟工作相似的,还有阅读、家务等,这些都可以给自己找出合理且正向的借口。

有的人则是用奶头乐逃避,听音乐看动漫打游戏,看新闻刷抖音再刷朋友圈,各个软件都点开一遍去除小红点,明明没有动态还总觉得下次点开的时候会有消息,里面的内容自己也知道,但还是会再看一遍,实在没事干了,平时懒得干的事情也会捡起来,整理图片文件夹,换皮肤改字体,疯狂的寻找各种干起来不费力又有一点价值和快乐的事情。

但无论是哪种,一停下来,焦虑的情绪就会立刻涌现,让自己坐立不安,然后又继续逃避,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第二种方式是抗争,为了摆脱焦虑的情绪,于是反复思考这些想法和情绪,试图找到解决方案。但是当你焦虑的时候,你越思考,你越觉得这些其实不怎么靠谱的想法像是真的,最后反而让这些情绪和所谓更加牢固,又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难道我们就没有其他回应方式了吗?当然是有了,这就是很多书中提到的最核心的方法 —— 接受。然而怎样才算是接受呢?

我觉得这步最重要的就是放弃。放弃抗争,放弃试图控制控制恐惧的努力以及通过不断的自我分析“应该做什么”的想法。放弃逃避,允许意识中焦虑的存在,并愿意与它一起共存,毕竟它的存在客观目的还是帮助我们。

如果你只是有焦虑的情绪,那你可以告诉自己“这些情绪只是暂时的,很快就会消失,我允许它的存在,现在我可以尝试感受下这种情绪,因为很快它就会流走”。

而如果你还焦虑到胃痉挛,那你就做好准备,随便胃痉挛,然后干你要做的事情。

那你接受之后,胃痉挛就会立刻好吗?那当然不可能,通常你不做挣扎时候,情绪会慢慢的平静下来,症状也会慢慢的减弱,但你的身体已经习惯性的对这种焦虑做出了应激反应,消除这种应激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1. 多读书

如果你直接去百度搜索“焦虑如何治疗”,你会看到很多这样的论述,“我看了大量的书籍,尝试了无数的方法,都是治标不治本……”然而这种鬼话你可千万不要相信,就以为读书无用。

实际上,关于焦虑,人们早已做了多年研究和探索,不能说成熟,但至少也有比较有效的理论、方法和实践,多找些大家普遍推荐的、评分高评价好的书籍去看,尤其是那些关于焦虑原理的书籍,对焦虑有更加清晰的认知,会帮助你面对焦虑,毕竟“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对抗焦虑这种事情,最重要的是还是靠自己,佛不渡人人自渡,从书中探索方法,搞不好哪个方法就对你有效果。比如我就在书中看到这样一个方法,每次焦虑的时候,就把事情写下来:某年某月某日,我很焦虑,我焦虑的内容是什么,我担心的事情具体是什么,然后等事情过去了,再写上真实的结果。

这样的事情多记上几件,很快你就会发现,那些你担心的事情往往一件也没有发生。所以再当焦虑的事情发生时,我想起过往的那些焦虑经历,就觉得,害,这次又不过是个纸老虎而已。焦虑的情绪就化解了许多。

当然除了直接讲焦虑的书籍,我认为更应该看些其他书籍,比如人文社科,天文地理等,多思考宇宙、人生、国家、社会、自然这种宏大尺度的事物,不能说是对当下的苦难的降维打击,但在这些宏大事物的衬托下,生活中的那些看似紧急的事情也变得无所谓了一些,情绪自然就缓和了。

除了这种好处之外,长期以来的读书、思考和实践,会帮助你突破认知限制,在面对很多事情时,你可以站在更高的思维层面上,对事情的结果有清晰的认知,自然不会再对这些事情感到焦虑。

  1. 冥想

冥想之所以有用,在于其中的正念训练可以让我们不被想法和情绪劫持。冥想不是努力把阴云赶走,而是搬把椅子到花园里,坐看云卷云舒,面对脑海中的那些思绪,无论是否讨厌,无论是否喜欢,不强求、不抗拒、不挣扎,坦然的接受自己。

运用心理学中的术语就是“认知解离”,将自我从思维内容、记忆感觉、语言规则中分离,客观地注视思想活动如同观察外在事物,将想法看作是语言和文字本身,而不是它所代表的事物。

冥想就是最好的练习认知解离的方法。

然而面对脑海中的情绪,人们尝尝无法控制自己,很容易就深陷其中。所以冥想需要从日常就开始练习起来,如果只有当焦虑来袭的时候,你才想到要冥想,往往会因为自己水平不到家,反而被焦虑折磨,最后陷入逃避或者抗争的恶性循环之中。

  1. 行动

有一个人十分崇拜杨绛。高中快毕业的时候,他给杨绛写了一封长信,表达了自己对他的仰慕之情以及自己的一些人生困惑。

杨绛回信了,淡黄色的竖排红格信纸,毛笔字。除了寒暄和一些鼓励晚辈的句子外,杨绛的信里其实只写了一句话,诚恳而不客气:

“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这句话用来形容焦虑也不为过。焦虑本质上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情绪,行动之所以能让我们克服焦虑,是因为我们可以通过行动让我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有更加清楚的认知,甚至可以让我们扭转这种不确定性为确定性。

所以如果自己对未来的某件事情感到焦虑,那就开始准备,准备到自己满意为止,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能改变的事情,做到尽善尽美,虽然结构可能依然有不确定性,但万一实现了呢,就算没有实现,但你要相信,人生是一个很长的旅途,我们所做的这些事情,也许当下没有取得应有的结果,但很可能会在未来回馈到你。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与其焦虑,不如从日常练习冥想,多阅读好书开始做起,当面对焦虑的时候,不要逃避,不要抗争,尝试着去感受它,接受它,然后伴随着行动,逐渐的将焦虑化解。

来源:冴羽答读者问

收起阅读 »

大一女生废话编程爆火!懂不懂编程的看完都拴Q了

她的日更作业,竟让网友直呼: 中国计算机界的神!短短两个星期的时间里,这个女大学生实力吸引了40万+粉丝,超260万的点赞。而平日里底下的评论画风都是这样:这是量子计算机的计算演示吗,好强。顶级黑客诶,好厉害。……甚至还有网友改变了对计算机的认知:&...
继续阅读 »

她的日更作业,竟让网友直呼: 中国计算机界的神!

短短两个星期的时间里,这个女大学生实力吸引了40万+粉丝,超260万的点赞。

而平日里底下的评论画风都是这样:

这是量子计算机的计算演示吗,好强。

顶级黑客诶,好厉害。

……

甚至还有网友改变了对计算机的认知: 学计算机原来可以这么有趣 。

这 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到底是什么样的作业,能让网友赞叹至此?

她的代表作 《身高计算器》,被评价是“市面上最准的计算器”、“完全0误差”!

这究竟是如何做到?带着这样的好奇,我们研究了下。

软件还可以这么开发?只有你想不到

按照她本人的说法,因为学校老师的规定,需要每天发布一款“精心制作”的软件作业。

于是从上个月25开始,陈同学几乎就没怎么断更。

先来说说她的代表作《身高计算器》。

只需 输入身高就能立马测身高,计算过程都已经快到飞起,而且有在准的。

还有另一个被网友“捧上天”代表作:《分秒转换器》,还会出现2分钟= 1分20秒这类的大智若愚。

有网友表示:“说实话,看到这个结果的时候我犹豫了一下。”“黑客,这绝对是黑客!”

如果说,前面提到的这两大代表作,有些人可能还会觉得也不过如此。

那么,你就着实小看陈同学了。因为她会用实际行动告诉你:软件已经不再是软件,已经升级成高情商了属于是。

网友提到的这个软件叫做《体重计算器》,顾名思义跟前面两个类似,但不同的是,它多少带点人情世故。

比如,如果你输入90,它会告诉你只有80多斤;你输入199,它告诉你只有100多斤……

太会了有木有?哪个女朋友不会想拥有一个这么“准”的体重计算器!

还有当你在纠结买什么水果的时候,那么陈同学《水果选择器》也不能错过。

这个选择器不仅可以帮你确定买的水果,而且还考虑到 怕你再次选择,就直接关机

不得不说,很贴心了。

除开这些“高情商”的软件,还有能真正展现陈同学技术流的东西。

比如,调戏操作系统一下~

就像这个《猫猫回收站》。

只需轻轻一点,回收站就可以变成猫咪,日常可以投递文件来喂食。

底下网友还给出改进的建议,让垃圾移到猫猫身上时再让它张嘴,或者做成动图咀嚼一会,或许会更意思。

还有帮你系统优化的,你可以选择你的需求:清理垃圾、清理内存、系统修复、加速优化。

在经过一顿严密的计算分析之后,这个软件直接霸气给出解决方式——

帮你点开系统安装的360

这个操作可是再次把大家都给震住了:360都能命令,绝对是顶级黑客啊。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

NONONO,毕竟顶级黑客这个称呼可是靠眼见为实的!

来看这个 《123木头人》

表面上看,点任何按钮都会关机。但实际并没有那么简单。

它先是给你虚晃几枪,可就当你卸下心防,以为没啥事儿了的时候,电脑真的被点关机了!

对此,陈同学本人则轻描淡写地说一句,这是用来测试人的灵敏度和反应力的~

各位看官,是不是下巴都惊掉了?

值得一提的是,她还建了一个qq群,专门分享这些软件包供人下载玩耍,结果加群的人还真不少。

最新群已经是第6个了,然后不到几个小时的功夫,就又上千人了。

ps. 不过有一点蹊跷的是,她没有给源码,要想自己改程序玩一下,还得去找她 定制

另外也问了一些计算机的同学,陈同学这样一天一个软件的作业量,着实是有点大的。况且还是大一的学生。

当然要是都提交类似这样式儿的作业的话,其实也还行。

废话软件真的栓Q

而在抖音上出现的废话软件,还远不止陈依涵的日更。

在“计算机神”出现之后,“凡间”纷纷出现了效仿者,编程水平有过之而不及。

比如,这个神和形都相似的性格测试器,网友就直接叫陈依涵来pk。

甚至有人还帮着陈依涵同学专门做起了优化。嗯,跟他们此前日常画风截然不同。

随便点进去一看,真的会栓Q~

那么就以那个著名的(120秒=1分20秒)时分转换器为例,这位小哥贴心修复了bug,还增加了嘲讽buff。

数据小于120秒,你就会被计算机嘲讽: 太拉了,这么简单还需要算?

怎么样,是不是高级了不少。

同样高级不少的还有这个免费起名器,任意输入老公or老婆姓名,就可以跳出孩子姓名,还附赠了隔壁老王的惊喜。

除了优化党,还有智慧的网友开始举一反三,另辟蹊径。

有实用的测试工具,比如屏幕亮灭检测、联网检测、开机状态检测。

还做成手机APP了呢~

不得不说,这波技术水平直接拉升~

还有人做了个随机点名系统,然后成功吸引到了陈依涵的注意。

网友:为无聊的生活增添了无聊

对于这波废话软件在抖音上风行,不少网友真心表示: 为无聊的生活增添了无聊

虽然无聊,还是忍不住再看亿遍。于是不少网友开始各种玩梗。

失去体:“中国计算机界不能失去陈依涵,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开发届不能失去你,就像人不能失去阑尾”,“就像鱼不能没有自行车”

反对体:“当年你退出软件开发我是极力反对的。”

养成对比体:“今天又是一整个大进步”“比之前的身高计算器强多了”

夸夸体:“太神奇了吧,它是怎么知道的。”“天哪好准,可以帮我计算一下吗”“顶级黑客诶,好厉害”

除了增加一些“无聊”的乐趣外,也有不少网友表示,看了陈依涵的视频之后,学计算机竟然可以这么有趣。

好了,对于这波废话软件,你怎么看?

来源:量子位公众号

收起阅读 »

Github最炫酷编辑器Atom即将退休:挺了11年,终究败给VS Code

拥抱技术,将技术扩展到其他产品中,最后消灭技术。2022年12月15日,微软旗下的GitHub计划关停Atom,这款知名的开源文本编辑器启发并影响了众多广泛使用的商业应用软件,比如Microsoft Visual Studio Code、Slack和GitHu...
继续阅读 »

拥抱技术,将技术扩展到其他产品中,最后消灭技术。

2022年12月15日,微软旗下的GitHub计划关停Atom,这款知名的开源文本编辑器启发并影响了众多广泛使用的商业应用软件,比如Microsoft Visual Studio Code、Slack和GitHub Desktop。

这家社交代码公司表示,这么做是为了把精力集中到基于云的软件上。

GitHub近日解释道:“虽然发展壮大软件创建者社区的这个目标依然不变,但我们决定弃用Atom,以便进一步兑现我们的承诺,即通过Microsoft Visual Studio Code和GitHub Codespaces,将快速可靠的软件开发引入到云端。”

GitHub Codespaces是一种集成了Visual Studio Code的云托管开发环境。

2018年6月微软收购GitHub,时任首席执行官的Nat Friedman向GitHub社区保证,Atom还活着,并且很好。

Friedman在Reddit的“随便提问题”讨论中说道:“Atom是一款出色的编辑器,拥有健康的社区、狂热的粉丝、出众的设计,涉足实时协作且初见成效。在微软,我们平常已经在使用从Atom、VS Code、Sublime到Vim的各种编辑器,我们希望开发人员可以使用偏爱与GitHub结合使用的任何编辑器。”

“因此将来,我们将继续开发并支持Atom和VS Code。”

经过这四年的发展后,Atom却停滞不前。据GitHub声称,除了维护和安全更新外,该项目已好几年没有重大的功能开发。在此期间,社区参与度有所下降,本地安装的软件这块业务现在看起来不如基于云的应用软件那么诱人,后者带来了潜在的经常性收入、客户黏度和信息收集。

Atom可以追溯到2011年的GitHub;2015年,Atom shell(用于与Chromium、Node.js和原生API集成的单独组件)更名为Electron(一种基于Web技术的跨平台应用程序框架),此后微软开始致力于在Atom、Electron以及后来成为Visual Studio Code的技术上的GitHub。

这种关系现在遵循因微软而家喻户晓的模式:拥抱、扩展再熄灭(embrace, extend, extinguish),不过弃用Atom似乎更像是摆脱向云转型的包袱,而不是战略上有利的出击。

GitHub发言人在电子邮件中告诉IT外媒The Register:“我们想在未来几年致力于我们的核心项目,这意味着专注于增强云端开发者体验。还有许多功能强大的Atom替代工具可以满足各种需求,VS Code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市场份额,我们对这种变化感到很放心。”

“这对GitHub的开发者生态系统应该没有什么影响。GitHub的API将继续得到支持,使开发者能够面对成千上万的其他产品与GitHub进行集成。我们还维护自己的一套应用软件,包括GitHub Desktop、GitHub Mobile和GitHub CLI。”

Atom的影响力通过Electron框架应该可以继续感受得到。Electron.js仍然充当Discord、Skype、Slack、Trello和Visual Studio Code等其他应用软件的基础。但是技术在发生变化。微软此前曾表示,它打算远离Teams中的Electron。而其他跨平台框架可能受到追捧,比如Flutter、Tauri或微软最近宣布的.NET Multi-platform App UI(.NET MAUI)。

不过,Atom看起来在2022年12月15日关停之后继续存在。虽然GitHub有意将Atom存储库归档,但代码是开源的,任何想要支持该项目的人都可以使用。

来源:云头条

收起阅读 »

如果有机会,你会选择脱产学习深造吗?

因为有同学让我帮忙写封情书,所以我最近在看朱生豪写给他爱人宋清如的情书,其中有这样一句:要是有人问你,你愿意做快乐的猪呢,还是愿意做苦恼的哲学家?你就回答:我愿意做快乐的哲学家,这样可以显出你的聪明。还有一个提问,当你手上拿着一杯水,接下来你要做什么?答案很简...
继续阅读 »

因为有同学让我帮忙写封情书,所以我最近在看朱生豪写给他爱人宋清如的情书,其中有这样一句:

要是有人问你,你愿意做快乐的猪呢,还是愿意做苦恼的哲学家?你就回答:我愿意做快乐的哲学家,这样可以显出你的聪明。

还有一个提问,当你手上拿着一杯水,接下来你要做什么?

答案很简单,做你自己该做的事情,和水没关。

对于这个提问的回答,其实我也是一样的。“如果有机会,你会选择脱产学习吗?”,脱离现实的题目,也不用进入这个设定进行回答,反正也没有什么参考意义,这个机会真出现的时候,情况往往是复杂的,你之前想的再齐全,真到了选择的时候,你还是可能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最后喊上一句,真香。

在我看来,这个机会,就是我手里的这杯水,我如果不渴,为什么要喝水?该干什么你就干什么。

我相信很多同学面对这个问题,都会选择脱产学习。如果是一个穿越的故事背景,比如你回到了你大一刚入学的时候,说真的,都已经预知未来了,我还学习干什么,无限种可能,光是想想,都能写成万字爽文。如果是父母支持,读研深造的故事背景,那我不一定愿意,尽管大学生活让人向往,但我要考试呀,我还是要学习一堆我觉得可能没什么用的东西,然后准备考试,可能还要给导师打工,我不是很想做。我真正想做的是,自由的学习我想学习的内容,然后结束后,一鸣惊人,从此走上人生巅峰之类的。

你看,在脱产这个选择下,我想过的都是爽番的生活。

而站在不选择脱产的角度来看的话,多是出于现实的角度考虑。我也有些朋友天马行空说是要花钱考研,说真的,在互联网行业中,其实学历的影响并不大,从本科提到硕士,收益并不高,主要是图个自由散漫的生活状态、贪恋校园年轻帅气的师兄学长,本质上还是逃避心理。

真想对工作有用,就下班回到家里,充电学习工作上用到的技能,但很不巧,这些技能在大学往往并不教授,还是要靠自学。至于找对象,这个理由我觉得是成立的,你可以因此去脱产学习,我支持。

可是人生真的会有这样的机会,让你能够脱产学习吗?

大概率是不会主动出现的,但也许我们可以主动创造出来。如果成家了,抛家弃子,一心搞梦想,《月亮与六便士》的翻版。没成家的,工作攒几年积蓄,然后离职过个自由的生活。想学习?想学什么学什么,想运动,办了卡可以天天去。可是我们真的会这么自律吗?

其实想一想我们过往的寒暑假,有几次是真的好好学习度过的呢?那不就是我们自由生活的缩影吗?也许前几天还能自律,后几天就开始散漫,散漫久了,又开始想学习,就这样反复横跳,很可能也做不出什么。所以才感叹,有些人真的很厉害,为了梦想,拼尽全力。你以为你差的是一个梦想,但你的思想觉悟却可能已经差了一大截。

其实我们人生中还会遇到很多这种两难的选择,是考研还是工作?是学后端还是前端?是接受还是拒绝?是分手还是继续?等等

我认为两难选择中,真正难的并不是问题本身,而是有问题的这个人,当然很多时候,这个人就是我自己。人并不是一个绝对理性的生物,人是很容易被各种情绪压的不能动弹。我们很可能遇到过这种情况,当有好友向我们咨询问题的时候,你发现,不管你给他什么建议,他都能找到很好的理由来解释为什么这个方法不行。

有的时候我觉得这种人就是在作,左右都不行,然后还逼逼赖赖,就在这里不做决定,耽搁生命,让事情越来越糟糕。不过转念一想,我们很多时候不也是这样的吗?

真正让我们无法做出正确决定的是我们的恐惧。基本上所有的恐惧都是害怕会失去某些东西。

要突破这种左右为难的困境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遵循内心的声音,还有就是坦然接受两个选择的任何一个,或者两个都不选。这一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处在两难的境地中,你往往会相信你就只有两个选择,再没有第三条路可以选。什么样的选择是最好的,答案就在心中,可我们听不到,是因为恐惧、焦虑、压力等已经扰乱了我们的思想。如果我们愿意两个选择中选择一个,或都不选的话,我们就能得到平静、平息恐惧,并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两难的境地会让人既排斥现有的选择,同时又不肯放弃它们。这也就是让我们陷入困境的原因。

无论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有一件事是确定的,那就是跟随着自己的心去做的事,不管造成多大的骚动,都将会为每个人带来好的影响。所以每一次左右为难的处境,你都可以理解为考验你追寻自我的决心。

但还要记得一件事情,那就是:拖延做决定是最差的决定!

每个人都害怕受伤,为了避免让自己受伤,也为了避免让他人受伤(当然往往这是个借口),人总是拖到不得不做决定的时候才做决定,最后到了不得不决定的时候,于人于己都是更大的伤害,于是又懊恼过往的时光怎么不早早做出决定,但下次同样的问题出现时又是同样的行为模式,人总是这样不长教训,可笑而又无奈。

有的时候我们即便不断地听到那个内心的声音,我们还是会把它掩盖,用其他事物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我们还会寄希望于寻找所谓的真理,希望能够降维解决当下的难题,然后自己就会有做出决定的勇气,怀着这样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投入所谓的行动,虽然在其他方面真的有所长进,实际上也只是不断地缓解自己拖延决定的痛苦而已。

你说有什么解决方法吗?没有。你不张开嘴,说出那句话,你不做出那个小小的行动,一切都是于事无补,一切都不会有大的改变,一切的想法都只是镜花水月。

我们常说人生只有一次,我们常说开心快乐就好,我们希望这样的想法能给自己勇气,人们常以为勇气就是有了它你就不恐惧的东西,但勇气从来都不是无知者无畏,而是当你还未开始就已知道自己会输,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无论如何都要把它坚持到底。引用《存在的勇气》:

什么是勇气?概言之,就是不顾非存在的威胁而对存在进行自我肯定。

有了勇气问题就能解决吗?问题会尘埃落地,但不一定就能如我们期望那样解决,“你很少能赢,但有时也会”,而你所做的,不过是对无力的自己的一点抗争,我们能掌控的从来不是事情的结果,而是那个能够选择做出抗争的自己,听起来有些无奈,但仅是如此,我们也拥有了自由。

不为他人,不为自己,仅是为了与被推着自己往前走的命运抗争,仅为了证明你有掌控命运一角的可能,仅为了守住一份自由,你也值得向前迈出一步。

作者:冴羽

来源:juejin.cn/post/7103474675455361037

收起阅读 »

百度95后程序员删库跑路被判刑,原因竟是工作内容变动及对领导不满

删库一时爽,后果很严重!近日,记者自北京裁判文书网上获悉,百度某“95后”校招员工金某某在任职期间,私自建立隧道进入数据库“删表”。最终因犯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而究其动机,居然是出于对工作内容变动及领导的不满。为了显示自己在项目中的重要...
继续阅读 »
删库一时爽,后果很严重!

近日,记者自北京裁判文书网上获悉,百度某“95后”校招员工金某某在任职期间,私自建立隧道进入数据库“删表”。最终因犯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



而究其动机,居然是出于对工作内容变动及领导的不满。为了显示自己在项目中的重要性,遂对平台数据进行破坏。事后,百度职业道德建设部很快接到了内部安全部门的举报,开始进行数据恢复及调查。同月,民警在百度将该金某某抓获。

来看详情——

“95后”员工愤然删库

“删库跑路”往往只是程序员们之间排解压力的调侃之语,但当更注重实现自我价值的“Z世代”们走上工作岗位,一时头脑发热删库泄愤,最终导致严重后果。

据裁定书显示,金某某出生于1996年,大学文化,在“删库”被抓时还不满25岁。据金某某供述,他毕业后就在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工作,负责测试开发,工作内容是测试公司的平台与写程序。2020年8月,公司派其他员工来接手项目,金某某对该安排感到不满意。为了显示自己在这个项目里还有作用,就对平台的数据进行了破坏。

具体而言,金某某使用链接内网的工具,打通外部与公司服务器之间的链接,然后在家中使用手机登录隧道进入到公司内网服务器,用内网服务器做跳板去访问可视化项目服务器,分次将可视化项目程序数据库内的项目表进行了删除、锁定、修改。

每对数据库删除、锁定、修改一次,公司就需要修复一遍。在公司修好后,金某某再次进行删改。在多次“折腾”后,金某某主动申请更换部门,再未对数据库进行删改。

金某某的工作实际情况如何?对此,他同部门的同事赵某介绍,金某某通过校招入职百度,到公司后大部分时间在商业质量效能部部门工作,2020年10月23日被调到ACG部门。

商业质量效能部门自己开发了一套用于测试服务的系统,金某某当时参与了这套系统的开发,他将这套系统数据库的数据部分篡改、删除,导致系统的算法无法正常运行,得不到要的结论。赵某证实,金某某的行为在一段时间内影响了部门工作的正常开展。

删库造成严重后果

一时泄愤“删库”,还没等到“跑路”,金某某的行为就已被发现。

据安全工程师李某证实,2020年8月,百度商业质量效能部向其部门反馈ff.baidu-int.com平台数据库近期频繁被篡改,且数据库管理软件Adminer被不明人员连接,安全部门遂按照公司要求配合开展核查工作。经调查发现,事发时间段相关IP地址由金某某使用。

百度在线出具的数据库删除数据操作日志情况说明显示:结合业务反馈与安全排查共发现16次疑似恶意操作,其中10次操作关联到内部员工。

证人艾某则证实,2021年3月,其公司职业道德建设部接内部安全部门举报称,员工金某某在商业质量效能部任职期间,由于对部门领导不满,使用隧道违规从外网接入百度IDC并对商业质量效能部ff.baidu-int.com平台数据库内表进行清空、篡改、锁定,造成严重后果。

艾某介绍,金某某的行为一方面导致平台数据不一致或丢失,无法使用快捷操作功能,数据通过脚本回溯快速恢复,共计影响50个项目使用平台快捷操作能力;另一方面数据库的异常变化会带来用户对百度产品使用体验的误解,严重影响公司形象及经济效益。

“删库一时爽”,但恢复被删除数据则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经北京中海义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司法鉴定所鉴定,并对删除的表数据进行恢复,共计花费16300元。

2021年3月,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警务支援大队对涉案被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服务器日志信息等数据进行远程提取。同日,民警在百度公司将金某某抓获。

被判有期徒刑9个月

年轻人犯错,总是很容易被原谅。在家属的帮助下,金某某赔偿百度7万元并获得了谅解,但仍将面临法律的惩处。

一审海淀区法院认为,被告人金某某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的数据进行删除、修改操作,后果严重,其行为已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应予惩处。鉴于被告人金某某能够如实供述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并在家属的帮助下赔偿百度公司经济损失并获得谅解,依法对其从轻处罚并适用缓刑。

一审法院判决:金某某犯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缓刑一年。

对此,金某某提出上诉称,自己做的的确不对,但其行为没有造成这么大的损失,修复数据16300元不是必要费用,故不构成犯罪。

其辩护人亦要求改判金某某无罪或裁定发回重审,认为百度委托鉴定无必要,且并非由公安机关委托,费用不应被认定为经济损失。金某某具有自首情节,涉案行为情节轻微显著,且社会危害性不大。

对此,二审法院指出,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犯罪中“经济损失”的计算范围,具体包括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犯罪行为给用户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用户为恢复数据、功能而支出的必要费用。本案中,百度公司在其相关数据库被金某某破坏后,委托北京中海义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司法鉴定所进行恢复相关数据,并无不妥。

而对于金某某是否具有自首情节,法院指出,金某某系被公安民警在百度公司抓获到案,其行为不符合自首的法律规定。金某某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的数据进行删除、修改操作,后果严重,不属于情节显著轻微的情况。考虑到金某某如实供述并获得谅解,已对其从轻量刑。最终,二审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删库跑路”者屡现

“别惹程序员!”业内删库报复的案例不断增加。

最有名的案例,莫过于微盟集团程序员的“删库”。2020年2月,有商户发现微盟的SaaS业务服务突然宕机,微盟旗下300万商户的线上业务全部停止,商铺后台的所有数据被清零。此后,微盟集团发布公告解释这次事故,称数据库遭遇“人为破坏”。

据事后了解,该员工一直深陷网络贷,还曾有过轻生举动。最终,该员工被判有期徒刑6年,自称系因生活不如意、无力偿还网贷等个人原因导致作出“删库”行为。

据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案例,2018年6月,链家数据库管理员韩某利用其担任并掌握该公司财务系统“root”权限的便利,登录该公司财务系统,并将系统内的财务数据及相关应用程序删除,致使该公司财务系统彻底无法访问。

对于韩某的删库行为,同样是因积怨所致。韩冰于2018年2月开始在公司负责财务系统维护,但5月被调整至技术保障部,工作地点也产生变动。韩冰对组织调整有意见,觉得自己不受重视,这也是他后来删库的重要原因之一。最终,韩某被判有期徒刑七年。

另外,据上海市杨浦区法院近期披露的一则刑事判决书显示,92年出生的程序员录某负责京东到家平台的代码研发工作。在2021年6月离职后,录某未经许可用本人账户登录服务器的代码控制平台,将其在职期间所写京东到家平台优惠券、预算系统以及补贴规则等代码删除,导致原定按期上线项目延后。与金某某情况类似,录某在积极赔偿后取得了公司谅解,最终被判有期徒刑十个月。

除了知名大厂外,小公司程序员“删库泄愤”的情况发生更加频繁。例如,2021年10月公布的一份裁判文书显示,某集团邯郸客运总站售票系统计算机编程人员因薪酬等问题离职心生不满,遂利用自己的苹果笔记本电脑远程接入网上自助售票系统的接口地址,删除了售票员表、网络售票表、结算单表、售票数据表、手持机表等,造成该站当日约5小时所有售票渠道全部无法正常使用,当日部分售票数据丢失。

放眼海外,今年年初,知名开源库Faker.js和colors.js的作者MarakSquires主动恶意破坏了自己的项目,不仅“删库跑路”,还注入了导致程序死循环的恶意代码,影响甚众。

对于企业来说,程序员删库跑路带来的不止是经济上的损失,还有顾客信任度的丧失以及对企业形象的负面影响。因此,公司在平时就应完善相应的安全机制和管理制度,做好备份恢复和权限管理,防患于未然。而对于程序员来说,“删库一时爽”,但短暂的宣泄情绪后,将面临的是法律的惩处。

来源:中国基金报记者 颜颖

收起阅读 »

一句话总结工程师的辛酸

当产品出现问题时,锅已经甩到了工程师的头上,他们最喜欢说的一些话是: 1.明明在我的电脑上运行正常,为何就……2.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啊,绝对是玄学!3.快了,已经完成了90%~4.这个很简单的,我三天就能搞定~然而……5.昨天程序运行明明是正常的,但不知道为...
继续阅读 »

当产品出现问题时,锅已经甩到了工程师的头上,他们最喜欢说的一些话是:

1.明明在我的电脑上运行正常,为何就……

2.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啊,绝对是玄学!

3.快了,已经完成了90%~

4.这个很简单的,我三天就能搞定~然而……

5.昨天程序运行明明是正常的,但不知道为啥今天就不行了,奇了怪了~

6.只是改一行代码,不会对整个程序造成影响的,放心吧~

7.如果有问题,一定不会是我程序的原因,要不考虑一下硬件问题?

8.审查代码时:当时写这个程序的时候只有上帝和我知道我为啥这样写,现在只有上帝知道了。(我也不记得当时是什么原因了~~)

9.这个功能我会在下个版本修正……到下个版本的时候,再重复上面那句话。

10.已经做好了,但还有一些细节要调一下。

11.我会在代码更替的时候添加单元测试。

12.这只是暂时的解决方案,在正式版我会修改方案的,然后……

13.我觉得这文档写的很清楚啊,我就不明白为啥你说看不懂,这也太难了~

14.


15.


16.我正在调试这个bug,但程序是没问题的啊,是不是你硬件出错了?

17.这是字符编码的问题。

18.不用担心,这次肯定不会有问题了。上~~

19.这不可能,肯定是芯片坏了,或者是编译器出错了。

20.这个变量怎么可能被修改了,奇怪了~

21.我需要重构代码,因为上一个人写得太烂了。辣鸡代码~

22.我检查过一遍了,没问题的,版本可以发布上线了!

23.没办法,这是一个公认的bug,没有办法解决~

24.再给我两天,保证能做好。

25.之前一直都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啊~

26.我又不能测试所有的功能。

27.这不是bug,这肯定是配置问题,或者网络问题。

28.程序肯定是没问题了,你是不是改了什么,你重演一下我看看。

29.这些代码是上一个开发者写的,不是我写的。这锅我不背~

30.运行那么久,第一次出现这样的问题啊,我之前都没见过。还得瞧瞧~

看完是不是感觉自己躺着也中枪了?

声明:本文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删除。

收起阅读 »

用80%的工时拿100%的薪水,英国正式开启“四天工作制”试验!

据外媒报道,英国从6日开始一项一周工作四天的试验,有来自70家企业的3000多名员工参与其中。这是迄今为止全球类似试验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也再次引发各界对“做四休三”工作模式的热议。全球最大型试验据报道,参与这项试验的有来自70家英国企业的3300多名员工。试验...
继续阅读 »

据外媒报道,英国从6日开始一项一周工作四天的试验,有来自70家企业的3000多名员工参与其中。这是迄今为止全球类似试验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也再次引发各界对“做四休三”工作模式的热议。

全球最大型试验

据报道,参与这项试验的有来自70家英国企业的3300多名员工。试验从本周一开始,为期6个月。参与试验的员工每周将额外获得1天带薪休假的机会,而收入不会减少。

参与企业表示,新冠疫情推动了企业管理人员对工作方式进行反思,希望通过这项试验测试是否可以在不造成生产力损失的情况下缩短工时,同时提升员工的心理健康和福利。

英国慈善银行(Charity Bank)首席执行官埃德·西格尔(Ed Siegel)说:“20世纪的五天工作制概念不再是21世纪企业的最佳选择。我们坚信,在工资和福利不变的情况下,四天工作制将创造更快乐的员工团队,并将对企业的生产率、客户体验和我们的社会使命产生同样积极的影响。

据悉,此次试验是全球同类试验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涉及金融、酒店、护理、餐饮、动画制作等多个行业的约70家英国公司,并将由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波士顿学院的研究人员对试验结果进行监测。

研究人员将记录员工对多休息一天的反应,包括压力、工作和生活满意度、健康、睡眠、能源使用和旅行等因素。

试验结果将在2023年公布,而后将由研究机构向英国政府提交正式审议,以建立每周工作32小时的制度。

我们创建了一个高质量的技术交流群,与优秀的人在一起,自己也会优秀起来,赶紧点击加群,享受一起成长的快乐。

“100-80-100”模式

消息一出,迅速占据各大英媒头条。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标题十分吸引眼球:“员工们拿100%的薪水,工作时长只有80%”。

尽管上班时间减少了,但实际上,新模式鼓励的是企业更多关注工作效率,而不是工作时长。

据悉,这项试验的发起方是一家名为“4 Day Week Global”的非营利性组织。该组织自2021年开始倡议试行每周四天工作制,目前已在西班牙、爱尔兰、美国和英国的苏格兰地区进行试点。

该倡议采用的是“100-80-100”模式,即企业用100%的工资支付员工80%的工作时间,以换取100%的产出。具体操作上,不同公司可根据各自情况来决定哪一天休息,以及每周的工时。

“4 Day Week Global”首席执行官乔·奥康纳(Joe O’connor)表示,“越来越多的公司已经认识到,需要竞争的新领域是如何保证员工的生活质量,而缩短工时、聚焦产出将赋予它们竞争优势。”

该组织称,大量研究表明,每周四天工作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公司开支,提升员工幸福感。78%的员工表示,每周工作四天会感到更快乐,压力更小。63%的企业发现,每周工作四天更容易吸引和留住人才。

此外,缩短工时也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有数据显示,引入四天工作制将使英国商业街销售额增加约580亿英镑,这是因为每周三天的假期会让消费者多出20%的购物时间,在培养兴趣爱好、园艺等方面的支出也可能增加。

如果你最近想跳槽的话,年前我花了2周时间收集了一波大厂面经,节后准备跳槽的可以点击这里领取

一种新趋势?

英国的做法让不少网友表示羡慕,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实现工作生活相平衡。更多人关注,多国尝试的“做四休三”会不会成为未来一种新趋势。

事实上,全球范围内已有不少国家和企业对此进行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早在2015至2019年期间,冰岛就进行过一次缩短工时的试验,主要涉及幼儿园、医院等公共服务部门。当时,有2500名冰岛员工(相当于冰岛劳动力的1%)进行了每周工作四天的尝试。

试验结束后,参与者们普遍反映生活压力降低,幸福感提升,且工作效率也提高了25%-40%,员工士气亦有大幅提振。

如今,冰岛已有超过80%的员工每周工作35小时,并且正在酝酿迈向下一步——每周工作32小时。

而在加班文化盛行的日本,近年来也在探索这一新模式。2019年8月,微软日本办公室试行每周四天工作制且不减薪,约有2300名员工连续5个周五放假。

微软表示,新模式下生产率提高了40%,会议效率更高,员工也更快乐,还节省了用电量和用纸量。

尽管多数案例都获得成功,但缩短工时也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批评人士指出,四天工作制可能给一些员工带来更大压力,因为他们必须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此外,缩短工时在以客户为导向,或者7天24小时运营的紧急服务类工作中是不现实的。

还有人指出,虽然规定的工作时间减少了,但由于工作量不变,因此真正的工作时间并未改变,由此导致的加班工资还会给雇主带来额外成本。

例如,法国进行的一项类似试验发现,员工们依然需要五天时间完成既定任务,这也导致公司的劳务成本上升。

相关人士表示,尽管“四天工作制”是对传统工作模式的颠覆,但要推进到政府层面并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那么你觉得“四天工作制”怎么样呢?可能成为将来的主流吗?

来源:上观新闻

收起阅读 »

如何快速在团队内做一次技术分享?

前言相信很多小伙伴跟我一样,是一位奋斗在一线的业务开发,每天有做不完的任务,还有项目经理在你耳边催你,“这个功能今天能完成吗?”其实作为一名前端工程师,任务就是完成 Leader 的任务, 但公司实行 OKR 以来,你就不得不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加上几条,“提示...
继续阅读 »

前言

相信很多小伙伴跟我一样,是一位奋斗在一线的业务开发,每天有做不完的任务,还有项目经理在你耳边催你,“这个功能今天能完成吗?”其实作为一名前端工程师,任务就是完成 Leader 的任务, 但公司实行 OKR 以来,你就不得不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加上几条,“提示个人能力”是我任务之外一个长期目标。


为了能完成这个目标,团队内部分享就成了这个目标的关键结果,那么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这项任务呢?下面分享下我的技巧。

明确主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公司需要什么?我们不能随便搞一个知识点去分享,这样没有人愿意去听,比如公司接下来可能会上前端监控系统,那么我们可以在先做一个技术调研,出一个《前端监控体系搭建要点》,比如公司接下来需要做小程序,那么我们可以出一个《小程序跨端实现方案探索》等,如果没有什么新的功能要开发,那么我们也可以谈一谈《前端性能优化》、《Typescript 快速上手》,总之要明确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

巧用搜索引擎

确定好主题后,我们可以在技术社区搜索相关的技术文章,比如掘金、知乎、思否、微信公众号等, 比如直接在掘金搜索“性能优化” 然后按热度排序,就可以找到不错的文章。


接下来我们需要根据这些文章中的内容制作 PPT

使用 markdown 来制作 PPT

程序员做 PPT 可能会浪费不少时间,所以我选择是 markdown 来制作 PPT,这里我分享 2 个工具

Marp for VS Code vscode 插件

只用关注内容,简单分隔一下,就可以制作 PPT,看下 marp 官方文档可以很快学会用法,看看 jeremyxu 写的效果,项目地址:kubernetes 分享 PPT 源文件


二: Slidev 也可以让我们用 Markdown 写 PPT 的工具库

官网地址:sli.dev, 基于 Node.js、Vue.js 开发,而且它可以支持各种好看的主题、代码高亮、公式、流程图、自定义的网页交互组件,还可以方便地导出成 PDF 或者直接部署成一个网页使用。

  • 演讲者头像

当然还有很多酷炫的功能,比如说,我们在讲 PPT 的时候,可能想同时自己也出镜,Slidev 也可以支持。


  • 演讲录制

Slidev 还支持演讲录制功能,因为它背后集成了 WebRTC 和 RecordRTC 的 API,


文章转 markdown


这里推荐下我写的油猴扩展

  • 第一步: 安装 chrome 油猴扩展

  • 第二步: 安装文章拷贝助手

可以直接将文章转为 markdown 格式,目前已经支持掘金、知乎、思否、简书、微信公众号文章。

接下来就根据 H2 分页组织PPT内容即可。

---
layout: cover
---

# 第 1 页

This is the cover page.

<!-- 这是一条备注 -->

较长的内容可以将内容改为幻灯片编写备注。它们将展示在演讲者模式中,供你在演示时参考。

小结

本文讲述了我在准备团队内容分享的小技巧,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结合公司实际来做分享修改,无论主题也好文章内容也罢,虽然文章是别人写的,但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这样我们才可以快速成长!在此,祝各位小伙伴在能够获知识的同时得较高的 OKR 考核。

以上就是本文全部内容,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可以参考我往期的文章或者在评论区交流你的想法和心得,欢迎一起探索前端。

作者:狂奔滴小马
来源:juejin.cn/post/7106810693910790152

收起阅读 »

互联网公司端午礼盒大赏,谁家最诱人?

盼望着,盼望着,端午节就快到了。作为一个为数不多不用“调休”的节日,美美的吃上一个粽子就是对端午节最大的尊重。或许你还在考虑端午节是吃甜粽子还是咸粽子,但各大互联网公司却用实际行动告诉你,成年人不做选择题,我们都要!今天我们就来盘点看看,这些大厂们的端午礼盒都...
继续阅读 »

盼望着,盼望着,端午节就快到了。作为一个为数不多不用“调休”的节日,美美的吃上一个粽子就是对端午节最大的尊重。

或许你还在考虑端午节是吃甜粽子还是咸粽子,但各大互联网公司却用实际行动告诉你,成年人不做选择题,我们都要!今天我们就来盘点看看,这些大厂们的端午礼盒都如何虏获成年人的胃:

斗 鱼

今年端午节,斗鱼携手湖北省博物馆共同推出了名为“如此楚粽”的国潮风联名礼盒,这是斗鱼首次与湖北省博物馆进行合作。

礼盒的外观设计融入了“粽子”和“龙舟”两大端午代表性元素,深绿色的“外皮”与龙头炯炯有神的双目相映成谶,同时又不失几分次元萌,契合年轻国潮人的审美风格,封面是荆楚文化的代表藏品,气质拉满。礼盒内含三种不同口味的粽子、一盒绿豆糕、一颗传统工艺咸鸭蛋及一些小周边,品类丰富。

这好吃、好玩、又不失文化底蕴的礼盒,属实让人不得不爱~

快 手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今年快手的端午礼盒以“按时花开”为主题,旨在为鼓励更多人关注残疾人就业、创业而打造,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快手第一次由用户参与创作的礼盒。

礼盒中包含粽子、空调毯、果汁杯帆布袋、罐头种子和毛毡花摆件等多样内容。整体红绿配色鲜艳夺目,呼应「按时花开」的主题,蕴含着希望与未来可期,从视觉和礼盒内涵上都让人感觉眼前一亮。

此外,快手这款外包装的红绿撞色十分的吸引眼球,打开来后,里面的毛毡花可以拿出来摆饰。

携 程

与快手围绕春日展开的主题「按时花开」不同得是,携程集团围绕「不羁夏,端舞游」为主题展开礼盒设计,内包含骨瓷杯套装、百毒不侵锦囊、瑞鹤眼罩和三种口味粽子。民族舞会风情设计俏皮有趣,好看又实用。

据悉,礼盒以“舞会”为创作灵感,探索了高鲁山、狮子山、神仙坡、凤凰古城4个目的地和中华各民族的端午节日故事,并将不同民族的端午传统演绎为四场舞会。携程希望借此礼盒将各个文化中的吉祥元素和美好祝愿带给每一个人。

字节跳动

端午礼盒=种植礼包?

「吃粽子,播种子」这操作算是被字节跳动整明白了,今年端午字节跳动主打“绿色环保+创意涂鸦”,整体外包装是由环保材料甘蔗制成。

或许是受疫情启发,这次礼盒最大的亮点就是提供花盆、生菜、樱桃小萝卜等种子供大家种植,这波就算困在家里也不怕的操作属实是赢麻了。

知 乎

知乎的礼盒依旧围绕着“问题”和“知识”展开,主题叫「粽点知识」。

今年的端午礼盒不是常规的四四方方的纸质盒子,而是一个很实用的蓝色挎包,包里有一台筋膜枪、一些梅子红茶包和粽子。粽子配方用的是白砂糖不是代糖,应该不会像去年月饼那样成为喷射战士~

另外,包里的这件筋膜枪,个人感觉还是挺实用的,可以帮助用户锻炼健身,算是一个小小的惊喜。

顺 丰

顺丰礼盒「粽情丰驰」整体的造型还是很别致的,外包装是环保材料制成,拆开来有一辆顺丰无人车,顺丰无人车的盒子还能做抽纸盒,既体现顺丰速运环保的一环,也从侧面显现出顺丰的科技创新。

蔚来 NIO Life

蔚来今年端午礼盒的主题为“一篮出粽”,之所以叫这个名字许是因为这个礼盒篮是纯手工的编织的。据悉,这个篮子不用一滴胶水、不用化工染料,尽力做到环保与自然,这怎么看都觉得经费在燃烧啊!

礼盒中,咸粽选择用植物肉,植物肉粽相较于传统肉粽,植物肉粽脂肪、热量、胆固醇会更低,降低身体摄入负担,与现代人健康生活理念的追求相一致。

元气森林

元气森林的端午礼盒主题为「 逐光随影」,这看起来有点小清新的名字,却是以中国传统的“钟馗捉鬼”为设计元素,寓意平安吉祥。这种反差还是让人感觉颇为新颖的~

据悉,礼盒内含折纸香囊、御守平安符、走马灯、王星记扇子等具有中华传统习俗的内容物,特别是香囊的设计和寓意也十分有巧思,端午出行挂香囊,有愿所做皆所期,所求皆所愿,所行化坦途祈福平安,幸福相伴之意。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每一年的端午礼盒成为了各大企业的运营重点。看过了今年各品牌的礼盒设计之后,你们觉得谁家的最诱人呢端午?

来源:m.sohu.com/a/552980788_466940/

收起阅读 »

裁员新玩法,理想降薪表?最后哪个工资降得最多,就留下来哪个

近日,网上流传深圳某公司想给员工降薪,但不直接提出要求,而是让员工自己填写一份理想降薪表。公司也不说降薪数额、幅度、范围,员工根据自己的想法填写降薪幅度,让员工和员工之间竞标。最后,谁填写的工资降得最多,谁就留下。的确,今年以来,由于全球经济萎靡和疫情的持续影...
继续阅读 »

近日,网上流传深圳某公司想给员工降薪,但不直接提出要求,而是让员工自己填写一份理想降薪表。公司也不说降薪数额、幅度、范围,员工根据自己的想法填写降薪幅度,让员工和员工之间竞标。最后,谁填写的工资降得最多,谁就留下。


的确,今年以来,由于全球经济萎靡和疫情的持续影响,很多企业生产经营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同时今年又有超过一千万的大学毕业生进入社会,整个社会的就业环境确实很差,但是“竞标”降薪的这种搞法,无疑比直接裁员更让人觉得恶心。


按照正常逻辑,一般公司裁员,肯定是会优先裁掉能力较差的员工,最大限度的留住优质员工,而这种神操作带来的后果就是:劣币驱逐良币,能力差的员工自甘降薪的幅度肯定是大于能力强的员工,这无疑是要把优质员工直接送走。

运用这种变态方式裁员,只能说明在这家公司老板的心理,时常回荡着一句狠话:你们不干,有的是人干!而这也充分说明了这家公司毫无管理能力,基本上就是个小作坊模式,所谓的管理层,可能就老板一个光杆司令。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现在的企业都在秀下限,大公司把裁员说成是“毕业”“为社会输送人才”,中等公司把降薪说成是“奋斗者计划”,小作坊更有趣直接是“竞标”降薪,员工都是无产者,是被拿捏的对象,没有自主权。企业这林林总总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操作,不是让员工之间竞争,而是老板们之间在进行一场“裁员表演秀”,目的就是看谁更没有下限,看谁能给劳动仲裁员枯燥乏味的工作带来更多的惊喜。


今年以来发生在劳动市场的各种奇葩事件,可以说是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真实写照,上演着让人瞠目结舌的职场淘汰潜规则明规则和各种职场“自愿”。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每个人也都有活在世上最起码的尊严,如果企业确实经营出现困难,按照正常途径和相关规定,让员工体面的离开,何尝不是一种善良?而这种近乎侮辱的方式,只能让双方都不体面。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狂人日记》

来源:http://www.163.com/dy/article/H8PD5INS0552IALL.html

收起阅读 »

开源框架 Egg.js 文档未经授权被转载,原作者反成“恶人”在 v2ex 上被讨伐

5 月 26 日,Egg.js(阿里开源的企业级 Node.js 框架)核心开发者 @“天猪”在知乎发了一篇题为《关于我个人“恶意投诉”别人未授权转载事件的说明》的声明,对近期自己反成“恶人”在 v2ex 上被“讨伐”的事情表示困惑。开发者原文转载 MIT L...
继续阅读 »

5 月 26 日,Egg.js(阿里开源的企业级 Node.js 框架)核心开发者 @“天猪”在知乎发了一篇题为《关于我个人“恶意投诉”别人未授权转载事件的说明》的声明,对近期自己反成“恶人”在 v2ex 上被“讨伐”的事情表示困惑。


开发者原文转载 MIT License 协议文档

被知乎告侵权


原来在很多年前,@天猪 写了一篇关于 Egg.js 某个开源项目的某个特性的使用文档,并于 2018 年将该文档发布到了 2 个地方 —— Egg.js 知乎专栏(文档 A)和 Egg.js 的 GitHub repo 文档库(文档 B)。

其中,文档 A 的版权已授权给知乎,而发布在 GitHub 上的文档 B 则采用了 MIT License 协议。

文档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35334932

值得注意的是,发布到这两个地方的内容(文档 A 和文档 B )大部分是重合的。

2019 年,开发者 @an168bang521 在未告知原作者@“天猪”的前提下,从 GitHub 将 Egg.js(文档 B)原文转载到了其个人网站上。(现文章已删除)

地址:https://www.axihe.com/edu/egg/tutorials/typescript.html


但由于 Egg.js 文档(文档 B)使用的是 MIT License 协议,即“允许任何人在 MIT 协议下进行使用和操作”,因此开发者 @an168bang521 原封不动转载 该文档就引发了争议。

Eggjs 使用的 MIT LICENS 链接: https://github.com/eggjs/egg/blob/master/LICENSE

随后,开发者 @an168bang521 搬运自文档 B(采用了 MIT License)的个人网页收到来自知乎的 “侵权告知函” 。

因此,这位开发者 @an168bang521 才终于想起了 Egg.js 文档(文档 B)的原作者,并在知乎平台上发私信给@“天猪”。
 

未经授权被转载

Egg.js 文档原作者反成恶人

在 v2ex 上被“讨伐”


也就在发布这篇声明的前一天晚上,@“天猪” 刚刚收到了这位开发者 @an168bang521 的私信邮件。

在邮件中,该开发者称自己因在 2019 年摘抄了原作者 @“天猪” 的一篇“开源软件 Egg.js 在 GitHub 的技术文档”而被知乎告知侵权,且收到了知乎委托的公司发送的 “侵权告知函”。

开发者 @an168bang521 表示,因为文档 B 使用的是 MIT License 协议,因此自己“大段使用该仓库内的文档,是属于 MIT 里的使用、复制、修改、合并、发布、分发、再许可或出售”。

对此,Egg.js 核心维护者@“天猪”回应称,这因为他们在知乎的专栏(文档 A)已授权给平台的版权服务,(但由于文档 A 和 文档 B 的内容大部分重合)因此当知乎平台检测到对应的文章被未授权转载时,就会自动发送侵权通知。

让人意外的是,在收到该邮件的第二天,就在@“天猪”莫名其妙且感到困惑的时候,该开发者 @an168bang521 已经将该事件的帖子发布在了 v2ex 上,且遭到了来自评论区一堆回复者的“讨伐”。

事情发展到这里,作者@“天猪”才发现:自己的开源 Egg.js 技术文档未经授权被转载,现在自己反而被迫变成了“恶人和小丑”?

随后,@“天猪”开始重视该事件,且正式着手研究关于“基于MIT 协议的开源框架文档未授权被转载”的法律相关事宜。

目前,@“天猪”在该声明中已经附上了自己的“诉求”——“唯一的要求就是:事先跟我打招呼获取授权,注明原文出处,不要破坏文章结构以及加太多广告。”

@“天猪”表示,关于文档站的三方发布问题,自己的观点跟去年 Vue @尤雨溪的一样 —— 关于文档,协议和版权,主要期望的是:及时同步 + 注明非官方 + 出处 + 不要破坏文章结构以及加太多广告。

最后,@“天猪”也强调,正“因为我们都热爱开源,所以基本上都默认 MIT ,真的要用,我们也似乎没有太多的办法,如果三方有过度的行为,也只能倒逼我后续的开源项目都会重新考虑开源协议。”

关于该事件的后续发展,本站 Segmentfault 编辑部也将持续关注,如果您对该事件有相关看法,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

参考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520119900
收起阅读 »

台积电多人离职:老婆受不了

作为全球晶圆代工的一哥,台积电这几年成了香饽饽,营收及盈利也大涨,员工待遇也是业内最高的,今年4月份还要全员加薪8%,然而高薪诱惑下还有大量员工离职,有员工爆料称这样的工作方式已经影响家庭和谐。有网友在论坛上发帖请教台积电内部员工,称自己的同学之前离开了台积电...
继续阅读 »

作为全球晶圆代工的一哥,台积电这几年成了香饽饽,营收及盈利也大涨,员工待遇也是业内最高的,今年4月份还要全员加薪8%,然而高薪诱惑下还有大量员工离职,有员工爆料称这样的工作方式已经影响家庭和谐。

有网友在论坛上发帖请教台积电内部员工,称自己的同学之前离开了台积电,现在看到加薪8%之后又有些后悔,想知道大家为什么在台积电有这么丰厚的收入还要离职呢?


很快这个帖子就变成了吐槽大会,台积电内部员工抱怨起台积电的工作制度了,直言钱已经不重要了。

11、12点下班隔天6点跟国外开会,我朋友姐夫是这样,老婆受不了。

生活品质很差,不然为何老外做不起来?

有钱没生活,当过半导体制造厂工程师就懂

新同事硕士毕业去2年肝指数上升很多

完全无法理解只有工作跟睡觉的生活

用命换的你是能待多久

里面的想出来,外面的想进去,离职时到七厂人资办理,真的是要排队

要不要去台积电就是钱/生活的选择而已

因为台积电实际上跟外商比起来给的不算高薪又血汗。

3月初有报道称,今年预计招募超过8000名新员工,其中,硕士毕业工程师平均年薪上看200万新台币,约合人民币45万元。


今年2月份,台积电董事会批准了2021年薪酬奖励,去年员工业绩奖金与酬劳(分红)合计712亿290万元,其中员工业绩奖金约新台币356亿145万元已于每季季后发放,而酬劳(分红)约新台币356亿145万元将于今年七月发放。另外,搜索公众号Linux就该这样学后台回复“git书籍”,获取一份惊喜礼包。

台积电去年的总奖励相比2020年增长了2.4%,按照5.7万员工总数来看,人均奖励约为124万新台币,约合28.2万元人民币。

网友表示:“用钱换命,可以啊!多少人命在消耗,钱没进口袋。”

你还有什么想要补充的吗?

版权申明: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

收起阅读 »

恶意技术时代下的负责任技术

从数百万美元的勒索软件赔款,到数亿用户私人信息的数据泄露,围绕恶意技术的头条新闻一直很吸引眼球,但它们并不能说明全部问题。真实情况是,恶意技术远不止蓄意的、有针对性的破坏系统或窃取用户数据。尽管黑客攻击、勒索软件攻击、数据泄露和 DDoS 攻击在这类新闻叙述中...
继续阅读 »

从数百万美元的勒索软件赔款,到数亿用户私人信息的数据泄露,围绕恶意技术的头条新闻一直很吸引眼球,但它们并不能说明全部问题。

真实情况是,恶意技术远不止蓄意的、有针对性的破坏系统或窃取用户数据。尽管黑客攻击、勒索软件攻击、数据泄露和 DDoS 攻击在这类新闻叙述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也的确造成了严重损害,但实际上它们只是沧海一粟。

认识所有形式的恶意技术行为

首先要摆正心态,不要对 "恶意技术 "一词感到过于恐慌。这里谈论的不仅是技术攻击本身,我们需要更广泛地思考这一问题。

恶意技术并不单纯指非法行为,我们甚至不是在谈论那些必然是恶意的事情。例如,有些人完全乐于接受在线监控,因为这可以帮助他们获得更精准、更具个性化的推荐。与此同时也有另外一些人会不遗余力地躲避任何数字监控的追踪,因为这在他们看来是不道德的。

有些技术看似恶意,其出发点却并不如此。例如,图像识别软件的开发者不会刻意让软件在识别到黑人妇女面孔时提供不一致的结果,只是由于软件现阶段有一个糟糕的数据集,才会呈现出看似有偏见的结果,而这些并非开发者的本意。这些都不是恶意的项目,当然也不归属于恶意的品牌。在许多情况下,它们甚至不是设计或规划上的失败,而是团队没有充分考虑到一项技术决定会对所有潜在的利益相关者群体产生怎样不同的影响。

这是一个关键点。在设计之初,软件通常有一个特定的利益相关者群体,设计者试图直接服务或满足这一群体的需求,却常常忽视了该产品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比如训练一个自然语言处理模型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足迹,与纽约和北京之间往返125次航班相同——很少有人考虑到这种环境上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人忽视的公平、公正问题。例如,疫情期间很多教育转入线上,一些家庭没有良好的网络情况,根本无法同时支撑几个孩子共同参与线上课程,更不用说父母也要同时在家办公。许多人看到的是数字教育的精彩革命,但他们没有看到那些因数字不平等而被落下的人。

为什么现在是拥抱道德技术的正确时机?

疫情所暴露的数字不平等和正在发生的气候危机只是原因之二。现如今,技术几乎深深扎根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医疗决定、信贷决定、缓刑或判刑决定,所有这些对个人生活有巨大影响的事情,都受到技术选择的巨大影响。这其中的利害关系是非常真实的,而技术决策者在做这些决定时却很少做到全面考虑。这就是为什么对各种组织来说,树立负责任的技术思维是如此重要。

负责任技术的定义

负责任技术——有时也被称为道德技术或公平技术——是一个总括性的术语,包含了多种概念,总之就是用技术做正确的事情——这可能意味着任何事情,从采取措施使更容易获得一个应用程序,到实施政策以帮助持续提供公平的技术体验。

从字面上看,这是一个相对简单的概念,但仍然被误解所笼罩。我最近读到一些信息,说“责任”在土木工程等领域很容易定义,你的责任是确保建筑物稳定,不倒塌,不对相关居民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其隐藏的含义是,在软件或技术领域,这一点很难定义。

是的,我们并不像医疗行业那样受到任何形式的“希波克拉底誓言”的约束。但是,当涉及到用技术做出道德以及负责任的决定时,我们常常给自己留了过多的余地。

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变得更加负责?

为了减少技术所附带的无意伤害并做出负责任的决定,今天的企业需要着重关注的是,识别可能受到特定技术决定影响的潜在利益相关者。这意味着需要关注:

  • 受测群体——他们是否真正代表了预期中将使用该产品的终端用户群体?这个过程是否涵盖了所有利益相关群体,他们是否有发声渠道?

  • 服务所需数据集的质量和准确性——是否没有偏见,是否能够提供真实、全面的反馈和包容性体验?

  • 设计中是否考虑到了平等和易用性——以及复杂的特征或功能是否以整体可用性和可及性为代价?

  • 这一决策是否会对人类社会产生更广义的负面影响?例如,它是否与我们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一致,是否有可能破坏环境?

我希望鼓励组织做的另一件事是,明确声明组织关心什么,以及希望所采用的技术能帮助实现什么。正如《数学毁灭武器》的作者Cathy O'Neil所说,有些时候,你必须在公平和利润之间进行交易。

这取决于你想在这个光谱上处于什么位置,但重要的是要明确目标和意图。我曾与一个组织合作,该组织制定了一个框架,表达了他们在使用客户数据方面的价值观和原则,清楚地阐述了他们打算如何操作这些数据,以及为什么会做出这个决定。这花了几个月的时间,但这使他们的意图和道德立场十分清晰,并且容易保持一致。

减轻技术的无意识伤害

技术所产生的无意识伤害有多种形式,可能潜伏在任何技术决策中。作为技术管理者,我们有责任提出正确的问题,并考虑这些技术将如何被每个人使用,以及可能对使用者的生活和经历产生怎样的影响。

转向这种负责任的方法和心态在理论上相对简单,但在看到有意义的结果之前,整个行业的组织和专业人士需要作出真正的奉献。正如我们有责任保护客户数据免受恶意威胁一样,我们也有道德责任尽我们所能减少技术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并为所有人建立一个平等、可访问的数字世界。

来源: Thoughtworks洞见

收起阅读 »

IE浏览器6月退役 微软力推Edge:渲染时间减少85%、CPU内存占用大降

前不见微软宣布IE浏览器6月退役,这个始于Win95时代的浏览器在27年后还是要被放弃了,微软现在的重点放在了Edge浏览器上,不仅技术更新,而且性能更好,CPU及内存占用大幅下降。在日前的微软Build 2022大会上,微软介绍了Edge浏览器的进展,很快就...
继续阅读 »

前不见微软宣布IE浏览器6月退役,这个始于Win95时代的浏览器在27年后还是要被放弃了,微软现在的重点放在了Edge浏览器上,不仅技术更新,而且性能更好,CPU及内存占用大幅下降。

在日前的微软Build 2022大会上,微软介绍了Edge浏览器的进展,很快就会升级WebView2,届时Edge浏览器性能会得到更好的提升。

IE浏览器6月退役 微软力推Edge:渲染时间减少85%、CPU内存占用大降

微软也公布了对比结果,与使用Internet Explorer运行他们的解决方案相比,使用 Edge WebView2,可以将渲染时间减少了85%,CPU占用率降低33%,内存占用率也会降低32%,改善明显。

4月初,根据分析机构StatCounter的数据,Edge成功实现了对Safari的反超。

截止2022年3月,Edge获得了9.65%的市场份额,超过Safari的9.56%成功夺得第二名,但与Chrome堪称恐怖的67.29%相比,依旧存在明显的差距。

IE浏览器6月退役 微软力推Edge:渲染时间减少85%、CPU内存占用大降

来源:tech.ifeng.com/c/8GKXHf1ZEWO

收起阅读 »

西电女生毕设找代笔,事后玩起“仙人跳”被举报

这是一场无比荒谬的闹剧:5 月 22 日,一名网友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贴吧发文控诉,声称自己在为该校两名学生代写论文后,反遭对方利用平台漏洞,以投诉为名进行敲诈,自己忍无可忍将其曝光。这一带有 " 黑吃黑 " 元素的离奇事件,瞬间一石激起千层浪。次日,西安电子科...
继续阅读 »

这是一场无比荒谬的闹剧:5 月 22 日,一名网友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贴吧发文控诉,声称自己在为该校两名学生代写论文后,反遭对方利用平台漏洞,以投诉为名进行敲诈,自己忍无可忍将其曝光。

这一带有 " 黑吃黑 " 元素的离奇事件,瞬间一石激起千层浪。次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紧急发表声明,表示已开始调查学生雷某某、卢某某涉嫌找人有偿代做毕业设计的相关问题,并决定暂停了两人的毕业设计答辩工作。

当下正值毕业季,无数学生仍在忙于毕业论文(设计)的定稿和答辩。这一突如其来的学术丑闻,或许会使各大高校再度提高论文的审核标准,让毕业难上加难。因此不少人开玩笑称," 天临四年 " 还没结束,又迎来了 " 雷卢元年 "。

事实上,代写论文等学术不端行为,早已是老生常谈的问题。所以为什么这一事件曝光后,还会在全网引发轩然大波呢?

首先是动机问题。根据这位爆料的 " 枪手 " 所言,雷某某和卢某某两名学生先是通过闲鱼平台联系自己代做项目文件,而等到自己做完后,对方才说这是她们的毕业设计。

一般来说,普通项目文件(论文)的代写不违反法律关于著作权的规定,而毕业论文(设计)这类学位论文的代写,则毋庸置疑属于学术不端。

根据教育部 2013 年开始施行的《学位论文作假处理办法》,代写学位论文不仅会处理购买方,取消其学位申请资格,3 年内不得再次申请,甚至直接开除学籍;而且出售方也会被追究责任,属于在读学生的要开除学籍,属于教师或其他工作人员的要开除或解聘。

因此,这位 " 枪手 " 认为西电学生欺骗自己的行为是故意构陷,并且无端带来了极高的法律风险。

其次是行为问题。从曝光的聊天记录中可以看出,雷某某在早期沟通需求时,先是转发给了 " 枪手 " 几篇用以参考的论文,又要求增加在线学习的 Qlearning 算法。在 " 枪手 " 完成后,又要改回普通的 Qlearning,根据导师的要求增加新的内容,最后则又是要求通过 Dqn 算法实现。

经过了数次修改后," 枪手 " 认为多次修改需要加钱,而雷某某却认为 " 枪手 " 没能满足自己需求,要求退款。遭到拒绝后,甚至将 " 枪手 " 举报至平台客服,并且威胁他 "(客服)接了(投诉)要处理不能拖 "。

不仅如此,卢某某同 " 枪手 " 也经历了类似的交涉,最终双方没能达成交易。其中到底经历了什么,发帖爆料人并未详细多说。

根据爆料人描述,卢某某先是以修改项目骗他代写毕业设计,完了之后又以向闲鱼举报为由要求他退款。她因为 " 枪手 " 没能秒回自己信息而发火,直言 " 我不想举报你,你赶紧转账过来 "、" 我钱不要了,和你死磕到底 "、" 我要去举报正经维权 " 等,甚至用两分钟倒计时威胁,不转账就直接举报。

" 枪手 " 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贴吧发文控诉后不久,就有评论区的网友人肉出了雷某某和卢某某两人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专业、班级,并且向她们的指导老师发邮件举报其学术不端行为。然而卢某某似乎依然没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她多次联系 " 枪手 ",要求删帖减小影响。

当她意识到事态无法挽回之时,只是悻悻表示:" 对你来说是经济损失,可是对我们来说是真的没办法毕业的事情。" ——堪比琼瑶剧里那句 " 你失去的只是一条腿,她失去的可是爱情啊 ",都有着令人无比迷惑的逻辑和三观。

雷某某卢某某清楚自己找人代写论文的行为将会导致多么严重的后果吗?

根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生考试纪律与学术规范条例》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实施细则》的规定,一旦两人行为属实,至少需要延迟毕业 1 年,如若从严处理,还会被开除学籍,并取消学位申请资格。

像雷某某和卢某某这样找 " 枪手 " 代写论文的行为,在如今的大学生中并不少见。2018 年,微信公众号「大学声」联合全国学业发展联盟,进行了一次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情况调查发现,38.4% 的大学生听说过一两个同学找代写,33% 大学生身边有一些找代写的同学,仅 28.6% 大学生周围同学完全没有找代写的现象。

■ 图源公众号「大学声」

虽然学位论文的查重率要求越来越严格,代写论文却依然屡禁不止。不同于抄袭,随时会被数据库筛查出来,代写则完全属于一个 " 自己不说就没人知道 " 的灰色地带。

正规的学位论文从选题、开题、撰写乃至修改的过程中,学生都需要与指导老师有充分沟通,一篇论文往往是几个月时间长期打磨的结果。然而代写论文大多数是临时 " 抱佛脚 ",正如雷某某和卢某某这样,在答辩前一个月才找 " 枪手 " 匆忙代写。

这样质量低下的代写论文最终能够瞒天过海,除了学生失职,指导老师的工作也有疏忽。他们不仅没有给予学生相应的关注,也没能发现学生在撰写论文中的问题和猫腻。这样 " 重结果、轻过程 " 的评价机制,给了学生代写论文的机会和胆量。

需求催生了市场,校园厕所的小广告、网络群组,甚至闲鱼这类二手交易平台中隐藏着巨大的论文代写生意。即使部分网络平台屏蔽了 " 论文代写 " 这一关键词,转去搜索 " 文章指导 " 或 " 文章创作 " 等词条,仍然会出现大量的论文代写 " 枪手 "。

在论文代写这一 " 灰色产业 " 中,由于缺少监管,许多学生在购买了代写服务后还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根据《法治日报》调查发现,许多论文代写商家质量低下,内容大多为简单复制;坐地起价,修改或查看都需要额外支付费用;虚假包装,甚至将大一新生包装成名校硕士。

如果购买服务的学生不满意,去找客服申诉,得到的结果大多数是不欢而散,要么被对方拉黑,要么反被对方威胁要将文章上传至网络、告诉学校老师等。最后,找代写的学生往往选择暗自吃下闷亏。

这或许就是此次西电学生代写论文事件爆火的原因——从前都是 " 枪手 " 举报学生,如今是学生举报 " 枪手 " ——让灰色产业中的权力关系直接颠倒过来了,上演了一出意想不到的 " 黑吃黑 "。

" 枪手 " 将雷某某和卢某某两人曝光后,据称为了防止舆论升级,已经将帖子删除。诚然,我们无法用他的单方面信源去还原事件的全貌。但雷某某和卢某某二人代写论文、投诉敲诈,无论如何都是极为恶劣的行为,是自身诚信和德行的全方面破产。

寻求有偿代写损害了自己在学术上的诚信,这样唯结果论的价值取向更是令人忧心。《中国科学报》调查发现,涉事的两位学生中,卢某某疑似已于 2021 年 10 月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 2022 年推免生录取名额。

在学校的经验分享活动中,卢某某甚至作为先锋模范,建议同校的大二同学要从保研政策、综合素质能力加分和第二课堂学分认证方面全面成长。且不谈风波过后,她是否还有机会保研。人前一套背后一套的行径,使得她早已透支了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诚信。

在成立调查工作组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都需要尽快公布一份详尽的调查报告和处理方案。因为这不仅关乎她们个人的未来,更关乎整个教育系统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这枚学术不端的震撼弹带来了极高的网络声量,无论是在贴吧还是微博,各个社交平台以及媒体报道中都能看到相关讨论。可是许多评论也走向了难以预料的方向,许多人开始认为这两位学生是生活中做作的 " 小仙女 ",为她们如今面临失学的人生窘境而弹冠相庆。

更有甚者,通过人肉搜索等方式找到了这两名学生的照片,发出来让人打分评价她们的外貌。无端揣测她们因为受到网暴而假装自己得抑郁症(玉玉症),以换取保研机会。甚至将她们看作是平时对男性喊打喊杀的 " 极端女拳 ",认为对她们的举报是一场正义的性别战争。

在这样一种集体狂躁的情绪中,隐私权甚至道德准则都不再重要,暴力成了解决事情的唯一手段。

但暴力真的能解决学术不端的问题吗?很显然不能。

学术不端一直都是教育和管理中难以铲除的顽疾,有人认为应该加强论文评审和答辩,用 " 宽进严出 " 来治理乱象;也有人认为根本上是要加强学生的基础研究能力,放宽本科论文要求,甚至取消本科学位论文 ……

罗翔认为,论文抄袭问题实质上和我们应该以何种信念作为我们人生以及学术的动力相关,这是每一个以学术为志业的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高校毕业季当前,这两名西电学生的经历再次敲响了学术诚信的警钟。越来越多的学生需要意识到,自己在学位论文的独创性声明里签下的不只是自己的名字,还是迈向更广阔世界前的一份承诺。

而对学术不端事件处理得越公开、越清晰,人们去触犯这些道德标准的可能性就越小。除了松一阵紧一阵的学风建设,很显然,我们的大学还需要做得更多。

作者 | 佳星
收起阅读 »

搜狐全员收到“工资补助”诈骗邮件 大量员工余额被划走

据说,搜狐全体员工收到一封内部域名发来的诈骗邮件,说是工资补贴,基本上所有员工都点了,被骗人数和金额巨大……在上周,搜狐全体员工收到了一封来自“搜狐财务部”名为《5月份员工工资补助通知》的邮件,大量员工按照附件要求扫码,并填写了银行账号等信息,最终不但没有等到...
继续阅读 »

据说,搜狐全体员工收到一封内部域名发来的诈骗邮件,说是工资补贴,基本上所有员工都点了,被骗人数和金额巨大……


在上周,搜狐全体员工收到了一封来自“搜狐财务部”名为《5月份员工工资补助通知》的邮件,大量员工按照附件要求扫码,并填写了银行账号等信息,最终不但没有等到所谓的补助,工资卡内的余额也被划走。

图片中的聊天记录中有人表示,“点击后扫码,工资卡里的钱就被划光了”。


邮件发信地址为sohutv-legal@sohu-inc.com,确实为搜狐内部域名,能够通过内部邮箱发邮件,这样来看,要弄就是被黑了,要么就有“内鬼”。


这要是真的就很尴尬了,两种可能,要么是钓鱼拿到了内网邮箱,要么利用漏洞直接进入了邮件服务器,然后再全员批量发送邮件进行诱导盗刷。


有网友直呼:打工人真的好惨。也有网友表示不理解:不是每年都护网吗?一看就是平时没有做这方面的演练。还有网友表示同情:卡上的余额都没了,得有多绝望。

简而言之,搜狐公司员工遭遇了网络上最常见的诈骗方式。但因为邮件来源显示为搜狐公司内部域名,公司平时报销也存在需要员工银行账号的惯例,加上员工之间本身就有薪资保密的义务,搜狐几乎所有员工都没有对邮件内容产生怀疑,这才导致被骗人数和涉案金额巨大。


聊天记录显示,事后搜狐迅速采取了行动,包括立刻删除了相关邮件,并由ES部门出面汇总遭遇诈骗员工的信息到派出所报案。

事实上,类似的“工资补助”诈骗从去年开始就在全国发生过多起,搜狐新闻也进行过相关报道。

来源:mp.weixin.qq.com/s/AY1sisbn0MfO9NM1bhqpQQ

收起阅读 »

商业软件选型之困

以往,商业软件的选择是非常简单粗暴的。但是近些年,如果你为企业做过商业软件选型,那么就会明白,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在,为企业挑选商业软件是非常困难且繁琐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我们应当如何简化商业软件的挑选过程呢?PART 01 软件选择的复杂性不可否认,...
继续阅读 »

以往,商业软件的选择是非常简单粗暴的。但是近些年,如果你为企业做过商业软件选型,那么就会明白,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在,为企业挑选商业软件是非常困难且繁琐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我们应当如何简化商业软件的挑选过程呢?

PART 01 软件选择的复杂性

不可否认,为企业挑选商业软件是一个困难且耗时的过程。下面是当今社会出现这种变化的一些原因:

1、利基解决方案的出现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我们见证了不同种类利基软件的爆发式增长。无论企业的需求是什么,大概率都会存在为此需求专门设计和构建的解决方案。甚至有可能专门为此类特定需求的软件创造冗长的名称和缩写。

例如,你知道CMMS(Computer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ystem,计算机维护管理系统)和EAM(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企业资产管理系统)软件在资产管理领域的差异吗?在大多数情况下,这其实是好现象。无论你的业务需求是什么,都可能有现成的软件方案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更好的方面是,这些解决方案之间可能存在竞争,因此你可以不同的平台之间选择,因为此类平台都提供相似的功能。但是,这也为软件的选型决策带来困扰。

首先,你会为不同的业务需求选择不同的利基平台吗?你也可以选择能够提供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平台。其次,你真的需要软件平台来处理小问题吗?还是说这些问题可以自己搞定?

2、海量的选择

软件开发是个利润丰厚的领域。如果你创建的软件平台满足了目标群体的实际需求,就会在经济层面得到丰厚的回报。这吸引了数百万企业家和开发者进入这个商业领域。反过来,这又为其他企业家创造了海量的商业机会。

即使你在寻找特定类型的平台,在开始搜寻的时候也会发现有大量的同类产品可供挑选。尽管我们倾向于更多的选择余地是个好事情,但这最终会使我们的选择过程陷入困境,并使我们对最终决定并不十分满意。

3、苹果和橙子的比较

如果有两个平台以完全迥异的方式实现了相同的目标,我们将如何比较他们呢?如果两个平台在功能上一致,但是其中一个的售价低20%,那么从两者中选择价格优惠的平台,是显而易见的英明决策。然而,如果它们有完全不同的使用体验、功能和报价标准呢?就如同将苹果与橙子进行比较,我们无法确认哪个是更好的选择。

4、官僚机构和委员会的决定

由于根深蒂固的官僚主义会影响委员会做出的决定,因此企业有时会将自己陷入异常困难和煎熬的决策过程。从某种程度来看,这是可以理解的。

为大型企业购买软件是一个重要的决策过程,因此避免过多的人员参与是很有必要的。当然,这也是一个能够影响很多部门和人员的决定。因此,这个决定不应当由领导者独自决策。然而,没有十全十美的决定。大部分时候,集体决策会耗费更长的时间,且决策仍然会导致意料之外的结果,这是无法完全避免的。

5、安全性和潜在漏洞

企业需要评估引入新软件带来的安全风险和潜在漏洞,并制定应对措施。购买软件带来的这部分风险非常复杂,企业无法忽视它。许多企业现在都有专门的风险评估团队,他们的唯一工作就是评估与软件相关的潜在安全风险。

6、合约和法律问题

签订软件服务合同是让人非常伤脑筋的事情,尤其是当你将自己限定在一份为期三年的协议中时。尽管许多软件平台非常乐意用户选择订阅制协议,但是对于重要项目和特殊平台,制定严谨有效的合同仍然是非常必要的。进行合同审查,意味着项目流程需要消耗更多的时间。此外,合同的条款将会让你更加头疼。

7、未知因素:业务需求

或许你已经明确了未来几年内的业务需求。但是,从现在起的十年内,业务需求会发生哪些变化呢?你认为这个平台能够与你的业务同步成长吗?你能够预知自己的业务是否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最终不再需要该平台吗?

8、未知因素:软件开发

当今的软件产品不断更新迭代。软件开发人员根据需要添加和移除功能,并升级UI以改进用户体验。你能确定这个软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吗?当然不能,这根本是无法预知的。

PART 02 如何让软件选择变得简单呢?

如果你十分努力地为企业挑选软件,可以参考以下步骤来让这个过程变得轻松一些。

1、从需求评估开始

在为企业采购之前,先进行需求评估是最好的办法。有太多的企业家和采购人员在需求很模糊的时候就冒险进入市场。他们认为四处逛逛就可以解决问题、识别痛点和聚焦解决方案类型。

然而,这最终可能会使事情复杂化,造成误会并引入之前未曾考虑到的新需求,这些新需求很可能并非真实需求。相反,在团队的真实需求中投入精力,并记录需求,然后寻找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解决方案,才是最快速有效的办法。

2、缩小决策范围

尽可能缩小你的决策范围。如果你为一个没有约束条件的特殊需求选择软件平台,那么你将被各种可能性所淹没。相反,尝试立即消除一些选项;例如,为自己设定一个严格的预算,就可以排除超出预算价格的软件。你是否只考虑具备特定功能的软件平台?

3、优化灵活性和适应性

尽可能优化灵活性和适应性。如果你在仅剩的两个软件之间犹豫不决,就选择灵活性和适应性更强的那个。因为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所以良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最大程度地适应不确定性带来的变化。

4、尽可能在同类产品中进行挑选

基于区块链的平台并不完全一样,尽管它们是依托于相同类型的基础架构设计开发的。因此,不要假定所有给定的利基软件都拥有同等水平的性能表现,无论它们的页面和功能是什么样的。以公平和直观的方式对比不同的平台,这通常并不容易,也不太现实。我们需要做的是尽可能在同类产品之间进行比较和挑选。

5、寻找可信的开发者

与其只评估产品,不如评估开发团队及其产品理念。通常来说,为值得信赖和称职的开发人员投出一票,是非常明智的选择,软件平台的表现在此时反而是次要的。

观察项目的领导力以及团队成员的经验和技术水平。是否为产品做好了长远的规划?开发人员是否为自己的工作成果感到自豪?

为企业挑选软件很繁琐,但它不应该是流程上的噩梦。如果你运用这些策略并且愿意保持适应能力且持续学习软件领域的相关技能,你会得到更大的收获——对自己的选择自信起来。

翻译:仇凯

原文:https://readwrite.com/why-choosing-software-is-such-a-tough-decision-in-the-modern-era/

收起阅读 »

与10倍开发者共事两年:他永远是对的,而我倍受煎熬

与 10 倍开发者共事,足以改变自己的职业生涯。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不少关于 10 倍开发者的讨论。有些人想要成为这样的人,也有些人想远离这样的人。但在此之前,我们可能先要弄清楚这样一个问题:10 倍开发者真的存在、只是传说,或者仅仅是人们由于相对认知而感受...
继续阅读 »

与 10 倍开发者共事,足以改变自己的职业生涯。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不少关于 10 倍开发者的讨论。有些人想要成为这样的人,也有些人想远离这样的人。但在此之前,我们可能先要弄清楚这样一个问题:10 倍开发者真的存在、只是传说,或者仅仅是人们由于相对认知而感受到的概念?

  在得出结论之前,我想先给大家讲讲自己的经历。

与 10 倍开发者共事

  大约十年之前,公司的软件开发总监雇佣了一名三级软件工程师,我们都叫他 Gary。大概在同一时期,我们还雇用了一位名叫 Mitch 的二级软件工程师。最初几个月里,Gary 非常安静,总是一个人待着,努力解决一个个纯技术性的问题。当时我们的任务,是为实时 3D 机械训练软件制作空气等流体的流动动画。公司里的每个人都一直希望实现这个效果,但由于种种挑战,始终未能达成。而 Gary,成为帮助我们冲击难关的英雄。

  在他准备把功能提交给 QA 进行审查时,整个功能的观感至少比我想象中还要好,性能也超出预期,并拥有数千项单元测试断言作为支持。相比之下,我们的主体代码库根本就没经受过这么全面的测试。不用说了,各级管理人员都对这项睽违已久的功能感到非常满意。

我们的代码中有很多庞大,而且复杂得让人害怕的部分。

  不久之后,Gary 又组织了一次工程展示。展示内容主要集中在架构层面,即围绕对象生命周期、依赖倒置、ad-hoc 生命周期 / 明确限定范围的对象、某些分配反模式的危害、有碍单元测试覆盖的代码耦合,以及这些因素与很多内部工程问题之间的关联等等。这次展示让与会者们感到困惑,甚至感到颇为尴尬。毕竟这一切赤裸裸的批评,指向的正是那些最早加入公司、并一路构建起知识产权体系的老员工。

  我们的技术债务问题确实严重,但……也没有那么严重。虽然不会影响到生产力,但我们的代码中确实有很多庞大、而且复杂得让人害怕的部分。Gary 要做的正是揭露出这一切。但我们压力很大,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他提出的问题中的一部分。

他对现代软件设计的理解领先我们好几年。

  这个人的特点是,他永远是对的。不只是在争论当中,也包括在各种判断当中,他更像是个全知全能的神。虽然我一直以先弄清事实再发言的好习惯著称,但我也得承认,在整个共事期间我一共只揪出过他一到两次不太准确的表达。和这样的人共事压力很大,因为同事们总会发现一些自己本该了解、但却一无所知的重要知识。考虑到他们往往与 Gary 有着同样的职称和头衔,这就更让人感到无地自容。

  人性总有阴暗面,大家不喜欢那些特别聪明的人。特别是在对方提出的真知灼见既正确、又缺乏善意时,就更是让人不爽。所以同事们的普遍共识是,这家伙是个刻薄鬼。我个人并不觉得他是故意要让人难堪,但 Gary 在让人难堪这事上真的很有天赋。与此同时,他对现代软件设计的理解领先我们好几年,而这些心得还得在我们公司逐步实践,也许他觉得身边的同事真的让他很失望。

  公平地讲,我们沿用陈旧技术与方法是有原因的,而且也靠这些旧办法开发出了强大的产品。任何公司都可能存在类似的问题。

  Gary 强悍的技术实力加上对于敏捷流程的坚定拥护,最终挤走了雇用他的老领导,并由他自己上位。同事们震惊了一段时间,但很快就发现 Gary 主管带来了一系列令人兴奋的新变化。公司调整了自身产品各类,Mitch、我和另一位新任软件开发测试工程师(SDET)并纳入新团队中,尝试公司之前从未做过的工作。

  根据交流感受,Gary 一直以为我是二级软件工程师。但在发现我实际上只是一级时,他相当愤怒,并很快去找公司高层理论。几周之后,我就升职了。同样的,Mitch 虽然只是二级软件工程师,但他却拥有不逊于三级工程师的知识与技能。但没办法,他只能等……不知道在等什么,总之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得到与自己水平相符的职称。

  有时候,Mitch 与 Gary 形影不离。我记得我们曾经花无数个小时在办公室里对未来新产品的架构设计组织头脑风暴与思维实验。到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这两位的水平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有很长一段时间,他们两个人似乎开始用一种独特的语言交流。虽然他们之前从来没有协作过,但他们都认为公司内部缺少现代编程的基本概念。刚开始,人们不喜欢这两个人在那里说东说西;但事实证明,在他们碰头之后,两个人的编码效率确实高、质量也是真的稳定。

  我这个人比较擅长处理技术上的困难任务,Mitch 特别聪明,而 Gary 则拥有最强的编码质量。更让人稀奇的是,虽然 Gary 总是在全体大会和管理层会议中占用很长的时间,包括设计并记录新的标准流程、为各个开发者提供帮助与指导,但我到现在也不太确定他究竟是怎么在短时间内为公司带来这么显著的生产力提升的。总之在他的带领下,整个团队都不需要加班了,包括他自己。

让所有开发者拥有共同的价值观,是建立和谐团队与强大代码库的关键。

  尽管我已经有了几年的编程经验,但在 Gary 团队中度过的两年,绝对为我后续的高级开发者头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帮助我改掉了不少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就是那种特别普遍,但并没什么用处,有时候甚至令人讨厌的习惯。相反,我们开始建立起更有前瞻性的视角,并积极使用先进工具与更高效的解决办法。而我从他身上学到的最重要一点,在于让所有开发者拥有共同的价值观,是建立和谐团队与强大代码库的关键。

  我们开发出的应用程序几乎没有缺陷,性能非常好、易于扩展,而且能够在之后的项目中重复使用。从各个方面来看,这都是我在入职以来见证到的最令人振奋的技术成功。

如果这样的状况都不能给公司敲响警钟,那管理层就太失败了。

  如果各位读者朋友也是那种重视工作、热爱工作的人,应该也曾被企业内的政治问题折磨得发狂。我怀疑 Gary 也是因为这个才决定离职,因为当时他并没有跳槽的打算。Mitch 在之后不到一年也选择离开,同样没有什么跳槽计划。两位最具才华的员工选择裸辞,这绝对是个强烈的信号。如果这样的状况都不能给公司敲响警钟,那管理层就太失败了——或者说,他们已经陷入了更大的问题当中。

  Gary 给我的临别忠告是,“你需要多多表达自己。”回顾我们一起奋斗的那段时间,Gary 和 Mitch 都特别善于表达自己,他们有时候甚至不给我说话的余地。但只要把话筒交给我,我说出来的就一定会是有意义的东西。在他们的引导下,我意识到这确实非常重要。

  我必须快速成长,帮助填补他们离去后留下的空白。虽然我的工作绩效同样非常出色,但最终我也离开了这家公司。我在这里度过了一段黄金岁月,也感激这家公司帮助我开启了职业生涯。但离别终有时,大家没必要总是强绑在一起。

  几年之后,我仍然在把自己从 Gary 身上学到的价值观带到其他岗位上,也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善于表达的人。事实证明,这种价值观确实让我在其他公司里也获得了尊重与广阔的发展空间。

要点汇总

  不知道大家在这个故事里有什么心得,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切身感受……

我们很难量化什么才是真正的 10 倍程序员,但这个问题其实没那么重要

真正重要的,是帮助你身边的人获得提升。

  有些人可能会争论某个同事到底是不是真正的 10 倍程序员。这样的 10 倍到底是在跟谁比?10 倍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不少朋友都有过在一半的要求时间内完成了 4 倍工作量的经历,在项目中实现了更高的单元测试覆盖率以及更出色的代码质量,总体产出可以达到其他初级开发者的 10 倍以上等等。有时候,与具有一定经验的同行竞争时,您可能也凭借着更少的技术债务或者更强的特定领域专业知识达成了类似的优势。

  但这一切终究会被慢慢抹平,大家会凭借类似的从业经验、使用相同的工具、基于同一套代码库、以相同的理念 / 流程 / 设计模式处理同样的技术债务。在这样的前提下,开发者之间的效率仍有区别,但恐怕绝不可能有 10 倍那么夸张。

  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比其他人更强,而是帮助你身边的人获得提升。出色的开发者没有理由用自己的优势来打击其他同事,最重要的是为他人提供指导、发现阻碍生产力进步的因素、解决问题并防止其再次发生。这样,我们就能拥有一支真正有战斗力的队伍,而不只是围绕着一位开发明星原地打转。

成为专家,还是培养自己的专业性

自满实际是在沉默当中寻找安全感。

  我们不该因为某人出于长久以来的习惯、使用得到广泛证明的标准与既定技术,并由此以毫无追求的安全方法完成功能实现就对其横加指责。结合自己的经历,Gary 当初眼中的我们就像是这样一群业余爱好者。他不太注意自己的态度,只是他希望整个团队成长为软件开发专家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

  但请千万不要忘记,其他人也是人,人总是有着种种缺陷。Gary 也是这样,他在第 100 次看到同样的错误时肯定要发脾气;只是这样的错误对其他人来讲属于“正常现象”。失去耐心的同时,你也失去了对同事们应有的尊重,这本身就是对专业性的践踏。

  软件领域的专业性像是一条微妙的线,我们不能随时越界,但在看到需要纠正的系统性问题时也不应视而不见。在此期间,你可能会引发混乱、可能会树敌,甚至威胁到自己的这只饭碗……但自满实际上是在沉默中寻找安全感。

  如果希望改变,请在社交层面找到完美的平衡点。要用心挑选提出建议的契机,更要用心挑选提出建议时的用语。

重视实践、技术与理念

如果能够做到,这一切将改变你的职业生涯。

  • 这些东西并不能保证把工作效率提升 10 倍。但我可以保证,只要培养起这样的能力,您会对软件开发拥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 严格遵循 SOLID 设计原则

  • 使用 MVC 模式进一步分离关注点

  • 命令查询职责分离

  • 通过实时代码覆盖工具完成单元测试覆盖

  • 使用行为驱动型开发发现需求细节,同时实现 UI 测试自动化

  • 明确定义并强制实施“已确认的定义”

  • 代码质量与分支策略,借此保证源代码控制系统拥有良好的清洁度与性能

  • 拥抱敏捷理念,但不必被动接受 SCRUM 中强调的一切流程

  在职业生涯中亲身实践这些目标并不容易,毕竟每个人都已经在成长过程中积累起了自己的一套工作方式。但如果能够做到,这一切将改变你的职业生涯。

10 倍程序员的背后,可能代表着 10 倍错误

这类开发者的根本问题,在于他们的顶头上司。

  公司里还有一位与众不同的开发者,我们叫他 James。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在公司已经拥有相当丰富的资历,非常擅长处理一部分编程任务。但他不愿意为自己的错误负责,经理多次批评还是无济于事。

  最要命的是,其他人的大部分工作都处于 James 团队开发成果的下游。所以如果他弄错了,每个人都能感觉到;而如果别人弄错了,对他几乎没有影响。这就是上下游依赖关系的基本特征,要求上游一方必须拥有强大的责任心。

  那么,为什么会陷入这么糟糕的状况呢?因为这位牛仔不相信单元测试,觉得这纯粹是在“浪费时间”,但其他人需要为他的武断买单。此外,他会反复把有问题的代码(包括无法编译或者存在严重阻塞问题的代码)添加到其他人正在使用的分支中,搞得公司内部民怨沸腾。

  这类开发者的根本问题,在于他们的顶头上司。这帮管理者没有建立良好的实践,甚至把这种独行侠式的坏习惯视为理所当然。

写在最后

  我觉得这个世界上的 10 倍开发者也分好几种,有自私型的、有乐于助人型的、有平易近人型的,也有令人生畏型的。如果大家有天分能够加入 10 倍开发者阵营,希望各位能认真选择自己想成为哪一种类型。

来源:http://k.sina.com.cn/article_1746173800_68147f6802700xlnz.html

收起阅读 »

我是一位10倍速开发者,但却感到很孤独

近日,有位网友(@100011_100001,下称11)在HN上倾诉了自己的烦恼。据11的描述,他是一个相当优秀的开发者,但他感觉很孤独。以下是11的自述内容:我是一个10x developer(10倍效率的开发者,简称10倍速开发者),但我讨厌这种称呼。如今...
继续阅读 »

当一个人在从事的领域能力越出众、站得越高,那“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就会越强烈。就像搜狐创始人张朝阳在一次采访中说的:“我是真的什么都有,想有什么我都可以买,但是我居然这么痛苦。”

本以为商界大佬的这种苦恼无人能懂,但没想到在技术界,也有程序员在经历着能力出众带来的孤独感。

近日,有位网友(@100011_100001,下称11)在HN上倾诉了自己的烦恼。据11的描述,他是一个相当优秀的开发者,但他感觉很孤独。以下是11的自述内容:

1 “从事开发十年,我在团队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我是一个10x developer(10倍效率的开发者,简称10倍速开发者),但我讨厌这种称呼。

故事开始并不是这样的。我在33岁的时候成为一名小开发者,人们一直认为我比看起来更有经验。我不确定是我的生活经历还是对自我完善的不懈追求,我一直在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大约在我38岁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有了一定的能力。因为我的代码质量越来越高,只是速度相对会慢一点。这时,我受到了产品负责人的夸赞:“虽然你要多花些时间来完成任务,但我对你的完成质量完全放心。”

如今,我已经42岁了。现在我已能实现在代码只有极少Bug的情况下快速完成任务,而且工作时间也是标准的朝八晚五。当然,我现在参与了更多的会议、架构讨论、前沿的概念验证等等,但这并没有让我慢下来,反而使我的速度更快。

我从未打算成为一个超强的开发者,但在过去几年,我明显注意到了周围人对我的需求。比如,技术负责人邀请我参加会议,并让我发表看法;从未和我合作过的程序员也给我打电话,只因为“你可能知道答案”;我还被要求参与其他部门的代码审查。最近我在参加会议时发现,就连之前从未和我有过交流的人都知道我,甚至我的经理在介绍我时也只说 :“这是X,你可能听说过他。”

2 “10人团队,我一人完成71%的工作”

有人做了一个调查,看看我所在的应用程序组(大约350个开发者)按用户划分的git提交数量。结果发现,我写的一个执行各种自动化任务的脚本是第一名,我是第二名。这让我很吃惊,也让我无法压制住一些想法和感受,因此有了这篇长文。

虽然我经常提交、审查和合并代码,但我并不认为git提交的数量能证明什么。为了找到更具体的例子来证明我的“疏离感”,我查看了一下Jira故事和故事点。事实证明,在我的10人团队中(包括我自己),我在2022年完成了所有故事点的71%,其他9人负责另外29%,这与我的git提交数量相比也是一致的。

当然,我说这个话题的重点并不是为了吹牛(如果我有这种意思,我道歉)。我想表达的是,这种处境让我很孤独,很有压力。因为在这之前,我的一些决定还会受到质疑,这让我觉得很感激,因为质疑会让我创造出更好的解决方案。而现在,人们只是接受我说的任何东西,并认为我的方法是最好的。

在这种处境下,我感觉自己没有同伴,我只是在拖着我的整个团队和我周围的人一起走。这让我压力很大,感觉有些事情如果我不做,它就不会被完成,同时我也担心自己会因为受不到挑战而变得自满。


可怕的是,我发现自己有很大的控制权,因为团队负责的应用程序中,大约80%的代码库都是我编写的代码。我认为这明显不是一件好事,但他们好像一点也不以为意。最糟糕的是,我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挫败感,因为团队其他人的行动似乎都很缓慢。

总结一下,我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开发者,我喜欢写代码。然而我觉得自己很孤独,也害怕自己会对自身的能力而感到自负。我是唯一有这种感觉的人吗?我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变现状?

3 另寻出路还是帮助团队进步?

对于11的烦恼,网友@ctvo的分析获得了最多的点赞:“我认为你是一个高于平均水平的开发者,在一家低于平均水平的公司工作。这可能是你所有问题的根源。你明知道同事没有负重前行,但还是要和他们一起工作,这实在是让人很沮丧。无论如何,我认为你不适合你目前的公司及其文化。”

网友@elviejo称:“如果你是房间里最聪明的人,那么你就进错了房间。但说真的,如果你喜欢编码,那你或许应该换一家公司,寻找更难的挑战。”


还有网友认为,11已经在多年的编码工作上取得了太多的成就,听完他的自述,明显是到了需要过渡的地步。完全可以减少编码工作,开始更多的教学

网友@symby:“我不认为找一份新工作可以解决问题,我建议你不要再自己做那么多贡献,而是开始帮助别人让他们做出贡献。‘大树底下长不出大树’,或许正是你远超他人的能力投射成了阴影,使你的同事难以成长?10倍速开发者很了不起,但很难被复刻,最好是让自己同事的能力也变强,扩大团队的产出。”

最后,你有过因为能力太强导致自己在团队里被过分“依赖”的经历吗?对这种因为“过于优秀”而产生的孤独感,你又有什么好的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参考链接:

  • news.ycombinator.com/item?id=31438426

来源:mp.weixin.qq.com/s/vljoD9c6-m7Jx9toGI5wog

收起阅读 »

强制20天内开发APP后集体被裁,技术负责人怒用公司官微发文:祝“早日倒闭!”

身为一名程序员,你一定经历过为了准时上线项目而通宵敲代码,也一定经历过为了完善项目而连夜找BUG。需求、Deadline是代码之外,伴随程序员终身的两件大事。但当你因BUG被领导破口大骂、当你通宵达旦完成项目上线后却还被公司解雇,这时你会怎么做?近日,一家科技...
继续阅读 »

身为一名程序员,你一定经历过为了准时上线项目而通宵敲代码,也一定经历过为了完善项目而连夜找BUG。需求、Deadline是代码之外,伴随程序员终身的两件大事。

但当你因BUG被领导破口大骂、当你通宵达旦完成项目上线后却还被公司解雇,这时你会怎么做?

近日,一家科技公司的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祝公司“早日倒闭”的文章,疑似遭原技术团队的负责人盗号。以下为具体内容:

通宵加班,最终换来团队被集体解雇

文章中称,3月末,该团队被公司要求在20天内就开发出一款APP。但该负责人表示,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一款APP从设计到开发,最快也需要40天左右的时间。无奈之下,团队全员只能在居家办公、沟通不便的情况下天天通宵加班,最终在4月中旬开发出了新的APP。

在这么短时间内完成开发的产品,出现一部分BUG也是很正常的。“但是某李姓领导,在出现BUG后冲进我们的办公室,一通大骂,语言粗鄙不堪……”,“在修复BUG的过程中,李某不断施压,强制要求大家加班,有一次凌晨3点多给我打电话,一通指责……”

此外,该负责人还补充道,4月末,(李某)又要求增加一大堆狗屁不通的所谓新功能,比如im即时通讯功能要求在一周内完成。但负责人表示,这种自己开发的功能至少要两个月。

最后,团队负责人透露,他们努力了、付出了、熬夜了,最终换来的却是集体解雇


图源:微博

这篇文章发出后,经过不断地传播,阅读迅速达到了10万+。而后晚间,该文章才被删除。

公司回应:与事实严重不符,严重抹黑公司形象

舆论不断发酵,随后该公司连夜发布了回应声明:

  1. 该文章内容与事实严重不符,严重抹黑公司形象;

  2. 微信公众号文章发布后,已要求公司法务处理相关事宜,并与原技术取得沟通,现已妥善解决该问题;

  1. 因处理该问题需要时间,所以公众号文章未能及时删除,并非公司恶意炒作;

  1. 对各大平台及个人针对该文章进行断章取义的宣传,我公司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 我司对占用了大家的时间和公共资源表示歉意,请不要恶意转载。


图源:官方公众号

网友:“希望不要是什么营销手段”

目前,该公司回应“已妥善解决问题”,事实如何也无从得知。对此,网友表示:

  • “专业的事情一定要专业的人来做,如果让一个不懂行的人来弄,那肯定是乱套了。”

  • “记得我之前的领导经常这样说:‘不要告诉我过程,我要的是结果。’”

  • “人家辛辛苦苦研究出来了APP!然后遭到了解雇,有时候真的是不可想象。”

  • “如果是真的的话,公司也太卸磨杀驴了吧,打工人真的敢去吗?”

  • “如果真是被解雇了,是不是应该用法律武器来维护利益?”

最后,你对该事件有什么看法?

来源:程序人生(ID:coder_life)

收起阅读 »

雷军:我的程序人生路

如果程序人生的话,这条路太漫长我并非天生喜欢写程序,上高中时也没有想过程序员的生活。我学电脑非常偶然,小时好友上大学时选择了计算机系,为了和这个朋友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我也选择了计算机系,开始步入程序人生的道路。当我学会一些后,发现自己特别喜欢写程序。我是八七年...
继续阅读 »

如果程序人生的话,这条路太漫长

我并非天生喜欢写程序,上高中时也没有想过程序员的生活。

我学电脑非常偶然,小时好友上大学时选择了计算机系,为了和这个朋友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我也选择了计算机系,开始步入程序人生的道路。

当我学会一些后,发现自己特别喜欢写程序。我是八七年上的武汉大学计算机系,大一下学期才有专业课。当我有资格上机的时候,发现电脑世界太美妙,就一头扎进去。

当时用的是 Motorola 68000 (相当 于 Intel 8088), 540K 的内存,运行的 UNIX 操作系统,八个人一起用。

大二学PC,又过了一学期,开始出现在老师的实验室,帮忙干活,当时就写了现在很多人用的 RI (RAMinit, 清内存的小工具, 看来我还是最早一批写 Shareware 的人)。

又过了一个学期,开始和校外的公司接触。大二暑假,也就是1989年8月,和一个朋友组建了 Yellow Rose 软件小组,写了我第一个商品软件 BITLOK 0.99。后来自己创业办过公司,也写过一些其他的软件。

大学毕业后,分到研究所,不太适应那里的气氛,就在1992年初加入金山软件,开始了职业程序员的生涯。后来成了金山软件研发部门的主管,但我一直都是一线的程序员。

程序员活在自己想象的王国里

我刚接触电脑就发现电脑的妙处,电脑远没有人那么复杂。如果你的程序写得好,你就可以和电脑处好关系,就可以指挥电脑干你想干的事。

这个时候你是十足的主宰。每每你坐在电脑面前,你就是在你的王国里巡行,这样的日子简直就是天堂般的日子。

电脑里的世界很大,编程人是活在自己想象的王国里。你可以想象到电脑里细微到每一个字节、每一个比特的东西。

我爱编程这个工作,可以肯定我会干上一辈子

不少人认为程序员最多干到三十五岁就可以收山换环境了,脑子也差不多该歇歇了,体力也不支了。并认为写程序是年轻人的事情,到了一定岁数,估计没什么人再当程序员了。

当我刚有一点本事的时候,我也和大家一样觉得编程辛苦,也想三十岁后干别的。当我年长一点后就发现了自己的无知。

一个人大学毕业就二十一二岁,有点水平的时候可能二十五,接着就是过日子诸多事情。一切搞掂的时候,也许就是三十五岁。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就不用选择程序人生的道路。

电脑进入中国时间并不短,但真正大规模开始用,还是八五年 PC 开始的,因此国内真正写电脑程序的人最长也就写了十几年(不知道是否还有这样的人)。

由于电脑应用在国内时间比较短,国内开发的主力是三十五岁以下的年轻人为主。但这不表示程序员如同红粉佳人般的容易衰老。美国主力工程师以三十四十多岁的人为主。

开始的时候,我们觉得我们没有什么不能做的(现在还能听到这样的豪言壮语),而且更要命的是好象我们特别聪明,特别适合开发软件,比老外强得多。

当我们真正接触那些杰出的开发人员的时候,发现他们太厉害了,都有十多年的开发经验。虽然也有很多年轻人做了很多好东西,但决大多数的产品出自这些有丰富开发经验的程序员的手。

刚毕业的时候,编程不仅仅是爱好,而且也成了一辈子的工作。整天不知道写些什么东西,觉得特别没劲,找不到感觉,特别灰心。

后来,才明白,只有全身心地投入,程序才会有感觉。

写程序的活特别费脑子,也特别累,但我喜欢,可以肯定我会干上一辈子,虽然我没有打算一生只干这一件事。用一生来编程序是一件既容易又困难的事。

如果碌碌无为,为交差写点程序,这样的日子太好混了。但如果想全身心地写程序,写十年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现在我不少朋友都洗手了,有时我也想“用什么电脑呀,Windows 外的世界不是也很大吗?”。

面对电脑的时候,立刻顿悟:写程序还是自己最擅长的事,也是最喜欢的事。

高级程序员不是追求的目标

有的人学习编程技术,是把高级程序员做为追求的目标,甚至是终身的奋斗目标。后来参与了真正的商品化软件开发后,反而困惑了,茫然了。

一个人只要有韧性和灵性,有机会接触并学习电脑的编程技术,就会成为一个不错的程序员。刚开始写程序,这时候学得多的人写的好,到了后来,大家都上了一个层次,谁写的好只取决于这个人是否细心、有韧性、有灵性。掌握多一点或少一点,很快就能补上。

成为一个高级程序员并不是件困难的事。

当我上学的时候,高级程序员也曾是我的目标,我希望我的技术能得到别人的承认。后来发现无论多么高级的程序员都没用,关键是你是否能够出想法出产品,你的劳动是否能被社会承认,能为社会创造财富。成为高级程序员绝对不是追求的目标。

编程不仅仅是技术,还是艺术

有人认为编程是一种熟练工种,也有人把编程说成是艺术创作。这两种意见争论比较激烈。

我们换个工种来看,石匠应该是熟练工种,属于工人,更和艺术似乎沾不上边。但正是这些石匠,给我们留下多少文物古迹,如乐山大佛、莫高窟等等。应该说这些石匠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文化财产。

现代软件工业已具相当规模,很多软件的完成需要的是大兵团作战。一名普通程序员接受编写某一模块的任务后,往往只是写代码,发挥的余地很小。

在大项目中,很多程序员只能了解到和自己所编模块相关的很局部的细节,另外还受到开发环境的限制,真的很难体会到自己在从事”艺术”创造,更多的时候是感到自己在从事重体力劳动。

有的时候还担心自己苦苦参与的这个项目究竟有没有意义,是不是在同类产品中有竞争力,会不会开发出来以后就因为硬件的发展,操作系统的换代而过时……

我认为编程的工作和石匠比较相似,有技术活,更多的是体力活。不管怎么说,写出一个好软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两种想法都有片面性,编程应该说两种属性都有。编程不仅仅是技术,也还是艺术。编程是技术活,才有可能大规模进行,才会有软件工程和软件工厂。也正是编程是艺术,才会有如此多的好产品,让大家如痴如醉。

著名程序编程指北点评表示,雷总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程序员,极具极客精神。他把写程序当作一生的追求,完全没有去考虑程序员是吃青春饭的问题,全身心的投入到代码王国。

在他眼里编程不仅仅是谋生的一个技能,更是一种艺术。这也许就是极客程序员和普通程序员的区别吧。

希望诸君共勉,未来能在核心工业软件摆脱美国制裁上贡献属于自己的一行代码!

来源:雷军的博客 blog.sina.com.cn/leijun

收起阅读 »

gitee开源必须审核?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非必要不开源?

有网友表示很能理解,因为对开源不能一刀切,需要借鉴目前先进的管控经验。对代码库进行网格化管理,责任层层压实:未通过审核的代码显示为红码,通过的为绿码;存在红码的仓库被划为封控区,所有member和提交过pull request的作为密接要封控14天并对参与的其...
继续阅读 »



有网友表示很能理解,因为对开源不能一刀切,需要借鉴目前先进的管控经验。对代码库进行网格化管理,责任层层压实:

未通过审核的代码显示为红码,通过的为绿码;

存在红码的仓库被划为封控区,所有member和提交过pull request的作为密接要封控14天并对参与的其他代码库进行入库统一消杀;

所有star和issue作者都作为时空伴随者,随后7天内每次commit都要重新审核,一旦发现红码立即转运;

密接拥有的代码库中其他参与者作为次密接进行定期观察;

非必要不开源,非必要不编程;

尽快摸清底数,控制增量;发现一行代码,处理一行代码,争取早日做到开源面清零。

还有网友提出自主可控的问题,认为我们不需要西方世界的制裁,我们要学会自己掐自己脖子。

 

有网友表示,:

  • 开源不是可口可乐,全世界不能一个味。

  • 谨防恶意开源

  • 非必要不开源

  •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能用gitee,你就偷着乐吧

  • 推动中国开源建设

    以上观点来源:www.zhihu.com/question/533388365/answer/2492004178

    http://www.zhihu.com/question/533388365/answer/2491722941

    http://www.zhihu.com/question/533388365/answer/2491840969

    http://www.zhihu.com/question/533388365

收起阅读 »

居家办公5分钟抓拍一次人脸,不足89次算旷工,你服不服?

职场怪事儿天天有,最近感觉特别多。看到一个新闻,有个美股上市号称“成人教育第一股”的企业,要求朝阳全区的员工实行居家办公。这要求本来没什么毛病,相应号召嘛,但是美其名曰为了让员工在家努力搬砖,整了一个骚活,要求员工连夜安装电脑监控软件,必须每5分钟自动截屏抓拍...
继续阅读 »
1

职场怪事儿天天有,最近感觉特别多。

看到一个新闻,有个美股上市号称“成人教育第一股”的企业,要求朝阳全区的员工实行居家办公。

这要求本来没什么毛病,相应号召嘛,但是美其名曰为了让员工在家努力搬砖,整了一个骚活,要求员工连夜安装电脑监控软件,必须每5分钟自动截屏抓拍人脸,每天截屏不够89次的算旷工。


凭心而论,居家办公有没有摸鱼的情况?

那必然是有的。

别说居家办公了,让大家老老实实坐在办公室,只要心里有摸鱼大神坐镇,办法就总比困难多。

有机会摸鱼,没机会创造机会也要摸鱼。

当年牛老师为了摸鱼恨不得长2个屁股,这样可以双倍带薪拉屎,双倍的快乐。

但对于一家合格的企业而言,摸鱼其实不重要。

老板只要不是脑瘫,都知道员工摸鱼是拦不住的,一个人要是从根源上不想摸鱼只想工作,这种人反而才是有问题的。

一般来说不是竞争对手的间谍,不会这么敬业。

现代企业管理本来就更看重最终结果,随着分工细化和专业度加强,泰勒科学管理折腾流水线工人那套已经落伍了,员工到底是一边抠着脚一边写PPT的,还是妆容整齐西装笔挺的敲键盘的,都无所谓,只要按时按量的把事情做好就行。

KPI(或者OKR)+DDL,唯结果说话就好了。

重要的是结果,而不是优雅不优雅。

结果,这家成人教育企业偏要来个微观管理,5分钟人脸抓拍一下瞅你一眼,比在办公室厕所装计时器还要骚,勾起了中学班主任扒教室后门窗户所制造的恐怖支配回忆。

2

看到这里,你以为我要开骂了?

不,你思考一个问题。

能把公司做到上市,而且还是培训机构,人家老板傻吗?

人家见识过的世间冷暖人情世故会少吗?

他情商能低吗?

他真不行,早完球了。

他不知道这样对工作效率和工作结果并无卵用么,他不知道这样会激发员工反感起到反效果么?

当然是知道的。

我曾反复说过一个道理,公司老板可能是傻X,但一定不是傻瓜。

你要思考的不是他干了啥。

而是。

他为什么这么干。

这么干的目的是不是符合他的利益。

我一直不建议从智力角度去评估企业决策,不论当年他们是踩到风口了,还是大力出奇迹了,领导层都把企业做的很大,这样的领导不会智商下线的。

既然领导不傻,那为什么会有这种刷脸神仙操作呢?

很简单,降本增效。

你没看错。

看似傻X,但其实背后有理论支持。

只不过这个理论会让你很不舒服,建议提前做一下心理建设。

社会毒打要来了。

3

降本是这段时间企业的主流思潮,体现在员工成本方面,一方面是想方设法的把之前承诺的奖励、绩效、年终奖给扣下,就如同这家公司用高频刷脸的方式找借口把全部绩效给扣除。

另一方面,就是从员工数量上入手,砍掉没用的员工,有用的员工也顺手砍一刀,把成本拿捏的死死的。

间隔5分钟人脸抓拍,正常员工都受不了,上厕所都要考虑打个时间差,而且这明显的侵犯了员工居家办公的隐私,万一家里就有个喜欢光着屁股到处跑的牛老师呢。

于是,正常员工会觉得,周扒皮好歹每天也只装鸡叫折腾员工一次,你这是高强度极限施压的折腾堪称加特林型扒皮,走了算了。

主动离职,领导脸都要笑烂了。

我查了这家企业的财报,上市公司嘛,白纸黑字的都要写出来,2020财年亏4.31亿元,2021年净利润2.124亿元,实现了首次扭亏为盈。

那怎么迅速扭亏为盈的呢?

在收入方面,学生人数并没有太大增加,2021年新生招生人数为434228人,2020年是434240人,差距只有12个人,那就只有提高学费了嘛。

另一方面,就是使劲压成本,2021财年Q4的财报算是点透了,第四季度成本8940万元,同比下降8.6%,主要是“与成本相关的薪酬费用下降”。

看来今年是打算再创辉煌了,继续把薪酬费用给压下来,从变相扣钱和软性裁员开始。

这套路还有后手,如果觉得成本压缩还不够,就可以把打卡间隔继续降低,4分钟,3分钟,20秒……

大不了全员纸尿布嘛。

这都让我看到了美联储调息的影子,我愿称之为。

调整刷脸基准利率实现量化紧缩手段。

那降本增效里面的另外一个重要环节,增效,也能通过高频刷脸打卡一石二鸟的完成。

站在领导的角度,企业本来就不需要正常员工。

正常员工最大的缺点就是太正常了,没有007的觉悟,少了“以厂为家”的大无畏奉献精神,还总能一眼看穿我努力包装成激励计划的大饼。

企业想要留下的,是那种膀胱功能超群,一坐下来工作就老僧入定一般,并且底线画的非常低只要能拿到工资就行的员工。

这一波服从性测试,“硬”币驱除“软”币,能让团队精炼化、钢印化、农奴化。

在各种骚操作下还能留下来的员工,已经异化成莫得感情的工作机器了,这都不是狼性精神,而是钢铁哥斯拉的气魄,工作效率自然是杠杠的。

到时候让他们扛起离职员工的工作量,一个人做两份活,必然也是毫无怨言的,毕竟5分钟一次刷脸打卡他们都能忍,还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呢。

4

从降本增效的角度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这家成人教育第一股,在被爆出连夜安装电脑监控软件之后,非常淡定了。

记者去采访,对方工作人员说,公司内部正在沟通,沟通后再做回复。

这种拖延式回复就说明,企业根本没把这个当回事儿,遇到负面信息潜意识的否认和辟谣都懒得搞了,就这么做了,你能咬我。

大不了后面不咸不淡说几句道歉的场面话嘛。

本来就是故意恶心员工的手段,让雇员群体里的正常人赶快走,最好全都走,所以从企业的立场来说根本不怕挨骂,也不在乎员工怎么想,更别说社会舆论怎么看了。

甚至巴不得媒体多多报道,让他们尽快实现降本增效的最终效果。

虽然5分钟一次刷脸打卡是典型的过程管理,但是实际取得的成效是典型的结果导向,你说这样的领导,能用傻来形容么?只能说面厚心黑的坏而已。

可惜,在企业管理者的评价体系里面来说,坏,可不是个贬义词。

有时候坏人,反而更得利。

商业江湖,有时候就是这么魔幻。

作者zuo:半佛仙人
来源:36kr.com/p/dp1736519119879426

收起阅读 »

“鬼才”论文致谢刷屏!感谢我导“似导非导”的指导...

有人在论文最后写道:“感谢我导似导非导的指导”。网友表示:简直说出了我的心声,但我不敢这么写。图源:豆瓣从开题到送审,导师一次没看过回想当年研究生毕业前,小编最怕的就是导师和任何导师所在的群里发出的消息,因为一不小心就要迎来“论文大改”的噩耗。但不是所有人都这...
继续阅读 »

5ed9000ffb2415b2c60c35770788dfe5.png

有人在论文最后写道:“感谢我导似导非导的指导”。网友表示:简直说出了我的心声,但我不敢这么写。

22ca8060b294d6d998bf85b6e02723ed.png

图源:豆瓣

从开题到送审,导师一次没看过

回想当年研究生毕业前,小编最怕的就是导师和任何导师所在的群里发出的消息,因为一不小心就要迎来“论文大改”的噩耗。

但不是所有人都这般“幸运”!

我们前段时间发的文章《导师半夜给学生发信息:你睡了吗?我改你的论文气得睡不着》的评论区,很多准毕业研究生对于这种经历十分羡慕,有人表示,(硕士)从开题到送审,导师一次都没看过,只有干活才能想到我。

424df4ce2a8d6ac1f4f0601fb85185f5.png

还有网友表示,“从初稿到盲审,我发给导师的文件,导师都没打开过。”看来指导是不可能指导的,只能自己求神祈祷盲审通过……

还有同学表达相对含蓄:感谢我导在我读博期间对我的帮助,虽然不多。

还有同学感谢了自己的导师,但是导师表示:不需要感谢我,我也没做什么。。。

这里不排除导师是一个淡泊名利、不以物喜的存在,但也没准儿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在学生的毕业论文及日常指导中,导师确实没有出太多力ce2a555eafe4d01d5afc0c686cabd411.png

“鬼才”毕业致谢文案来了

你的致谢写完了吗?


现在的你,可能论文还没开始写,选题还在修修改改,但是致谢已经想好了。

给大家分享一些 “鬼才”毕业致谢文案,你的致谢,写完了吗?

01

谁也不感谢了

我最牛逼

37d07ce9581f92bafbf1576c7d14d993.png

02

读博占三年,疫情也三年

一博士在论文最后写道:人生有几年?读博占三年,疫情也三年。

不少研究生在疫情刚爆发时入学,如今都要毕业了,疫情还没结束。

4568cf661ac8751335dbea7e1154ff73.png

图源:豆瓣

03

感谢全国人民在抗击COVID-19中所作的贡献。

b98851f55483964f3fe9c886a3b888eb.png

图源:豆瓣

04

为国为民、清新脱俗

纵有千言万语,也只汇作一句:感谢国家。或许这就是格局吧!

e26d8e1c79f14a4f5d890b1b87384778.png

图源:豆瓣

05

《超大格局》

53f899df536894a541647355e16286aa.png

06

caae6b30183cb6122b2cd262f0589dae.png

这里也提醒你一下

马上要毕业咯

07

即使生产了科研垃圾 我也感谢我自己

b7f188bbe093c8ea1a5e151070932707.png

08

感谢东拉西扯的网友

667ce6dee84fbf024803ff2dcf93cfaa.png

09

感谢同学在英雄联盟里的蹩脚操作

让我无法沉迷游戏7004ae094f5e0868ae1a9b4f42229166.png

fba0c1217ad55f75205fd87170e0f301.png

10

感谢还没出现的女朋友

46fb0efa07ef912ee67d2fd5d965a445.png

11

感谢偷了我那台存有初稿文件

和所有论文资料的电脑小偷

是你让我明白人生的反复

是你让我懂得有时候我们认为的不可能

只是缺少重来一次的勇气

396e60af7125bf366f00b2f19bec4015.png

12

感谢可爱猫咪

从我的键盘上移开的屁股

7ecf8ef7efa39fb6434c2761a09c4fad.png

13

只愿你们来世不要做一只科研鼠

要做就要做一只野老鼠

在大千世界自由徜徉

24130a08d5aff8a295c7be01b2e73360.png

14

感谢我的指导老师

对我的毕业设计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如果不是他

这篇论文可能早就写完了49390cd3d9f93525fe31ed8a5b95d0f5.png

9780af69576cbe5a2131f35c4e7b7335.png

15

感谢我的师兄师姐们

0c868f484aac62a63c8a4414de2ccc7a.png

本科到博士,致谢风格大变

有不少同学写论文写到指导老师时,才发现,“我导的头衔居然变了。”

除了上述或幽默、或个性的同学,还是有很多同学,在毕业时,穷尽各种词汇,感谢自己的导师和同学。

有人总结道:

本科论文致谢,可以看到一个年轻的自己,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又是感谢学校、又是感谢老师、再者感谢父母,像是在发表诺奖感言;

硕士论文致谢,写下了一些平静的感悟,但还是在感谢导师和父母时用了感叹号;

博士论文致谢,全文没有一个感叹号。暮气沉沉,稳如老狗。波澜不惊地写下了自己的感谢,和将来想做的事。

山高水长,一段终章的结束,只是下一段旅程的开始。只有一个小建议,大家如能当上导师,千万别再“似导非导”了a38c3a6939a244f351226ef8affd2922.png~

来源丨青塔学术、4A广告圈(ID:newggm)

收起阅读 »

奇葩公司按代码行数算工资,员工一个月提成2.6万遭开除

之前,有这么一个帖子吸引了很多网友的注意,是什么呢?该网友表示自己以前碰到过一个按代码行数算工资的公司,还不同的代码有不同的换算系数,考核部门没日没夜的在那数代码,各种争吵,后来有个同事利用规则刷到一个月提成2.6万,然后领导找他商量让他能不能少报点,结果第二...
继续阅读 »

之前,有这么一个帖子吸引了很多网友的注意,是什么呢?

该网友表示自己以前碰到过一个按代码行数算工资的公司,还不同的代码有不同的换算系数,考核部门没日没夜的在那数代码,各种争吵,后来有个同事利用规则刷到一个月提成2.6万,然后领导找他商量让他能不能少报点,结果第二天就离职了。


对此,有网友表示:不是应该代码越少越好的吗?

作为程序员,大家应该都清楚,我们编程的时候最注重的就是代码的精简,力求少编码多思考,因为很多时候代码越多,问题越多。

而程序员们常常所说的高内聚,低耦合,也是力求代码简洁的一种方式,所以程序员都会被要求尽量简化代码。

估计程序员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当审查一个功能模块的代码时,如果代码很多很乱,第一印象肯定不好,相反,如果该模块代码简洁明了,你会非常愉悦。

更通俗点讲就是代码越多,管理起来也就越困难:搜索代码库的时间会变长、查看文件导航也需要较长的时间、跟踪执行也会变的困难等。


有的网友则表示:这样会让代码一团乱,不然就会像外包公司一样。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外包公司的代码,他们的代码基本都是复制粘贴,特别乱,所以,很多程序员只要看到外包公司的代码都会很崩溃。

首先是,他们只会考虑到如何去完成任务,而不会去考虑整个项目中会出现的外在问题,比如,占用资源,项目大小等。


还有的网友搞笑的表示:这样的方式,可以把公司刷破产,虽然夸张,但是也不夸张。

一个程序员如果去追求代码量,随随便便写个循环什么的,这都是很简单的事。

对于这样的公司可以说是很奇葩的了,其一:按代码行数来算工资,就是不合理,从中就可以知道,该公司肯定是一家小公司,做不大的。

其二:既然制定了游戏规则,却不能按照规则来执行,被员工逮到漏洞,最后不执行,也是很难看的。

虽然说每个公司的标准都不一样,但这样的方式,真的很不赞同的。

大家怎么看的呢?

来源:java那些事

收起阅读 »

穿越到2030年,我找到了窝边草华丽转身的方案

大家好我是外卖小哥,就在昨天晚上大家都在睡觉的时候,我一个人骑车我的小摩托驰骋在安静的夜色中,一不小心竟然穿越到了2030年。我很激动,感觉我的外卖生涯明天就要结束。首先想到的就是去看采飘号码,但是发现搜不到8年前的数据,我还要多送好多年外卖才能迎来命运的转折...
继续阅读 »

大家好我是外卖小哥,就在昨天晚上大家都在睡觉的时候,我一个人骑车我的小摩托驰骋在安静的夜色中,一不小心竟然穿越到了2030年。

我很激动,感觉我的外卖生涯明天就要结束。

首先想到的就是去看采飘号码,但是发现搜不到8年前的数据,我还要多送好多年外卖才能迎来命运的转折点,于是放弃了。

我很快冷静下来,我要以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方法把握这次通往财务自由的机会。

我想2030年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不就是FaceChat吗?而2022年FaceChat还没诞生,我要找到它的创始人,并加入他们。

查阅资料发现,FaceChat前身竟是窝边草,我怎么也想不通那么烂的软件怎么在短短几年崛起为IM霸主,继续查阅,我发现了这份方案(下文“我”是FaceChat副总裁):

2022年夏天,我以产品经理的身份发起一款对标窝边草2.0的APP开发工作,并取名FaceChat,采用主流技术现代化审美,预计周期一个月,并预留10天完善。

可是我没有钱也没有人怎么办?走球长时薪招一群摸鱼佬肯定不行。我要高薪聘请三名技术人员,并带他们一起致富。

于是我发出面向996的招聘信息,月薪3万、业绩7万,次月中旬发上月工资。三个全栈按模块分工均参与rn/uniapp/taro跨端开发与服务端开发,我负责产品设计、系统集成和运营,当然也参与开发。

一个月后FaceChat诞生,也急需30万给他们发工资,于是我找到球长,告诉他我有一个FaceChat是比窝边草好一百倍的APP,窝边草有的它都有,当然bugs除外。如果球长愿意收购我的产品和团队只需要300w即可。如果不收购的话窝边草的颜值加内伤是竞争不过FaceChat的。

一个月后,窝边草焕然一新,并以FaceChat的新名字面世。我和几位开发人员也顺利成为窝边草高管,从此,窝边草正式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从国内到国际,从23个用户到23亿用户不过短短3年时间,由于业务发展需要,这期间还收购了环信等一大批优秀企业。

好了各位,剧本都给你们找来了,都对号入座吧。产品经理是谁我就不透露了,三个开发你们可以积极去争取,还有通知下球长准备300w。

有人问我,HX被收购后,阿花呢?小爬呢?他们后来嫁给谁了?他们2030年分别是FaceChat亚太地区产品总监和市场总监,至于嫁给谁了等我送完外卖给你们讲下一个故事。

收起阅读 »

对话MySQL之父:中国程序员都想转型做管理,这是最大错误

MySQL之父:代码应该一次写成而不是后面再改在开源数据库领域中,Michael “Monty” Widenius(通常称为Monty)绝对是不得不提的代表人物。有着四十多年编程经验的Monty是MySQL和MariaDB的作者,也是开源软件运动的著名倡导者,...
继续阅读 »

编者按:MySQL之父Monty有着四十多年的编程经验,从儿时的兴趣到长大后的深耕,他在编程领域不断钻研,最终成为编程大师。《新程序员004》带你走进Monty的程序人生,谈谈他在编程方面的最新感悟以及对未来的预测。

MySQL之父:代码应该一次写成而不是后面再改

如今,我们正处于数据爆炸的时代,软件崛起的背后是数据的支持。而随着开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数据库选择创建开源社区,让更多开发者参与到数据库的建设中来。

在开源数据库领域中,Michael “Monty” Widenius(通常称为Monty)绝对是不得不提的代表人物。有着四十多年编程经验的Monty是MySQL和MariaDB的作者,也是开源软件运动的著名倡导者,即便是现在他也在坚持写代码。作为影响了几代技术人的数据库,MySQL所取得的成就无需多言。而最初作为MySQL分支立项的MariaDB也在迅速成长,同样在数据库中赢得了一席之地。

作为在技术界游历半生的资深“程序员”,Monty对编程的理解也有许多独到之处,他认为只有学习编程20年以上,才能像读懂音乐一样,看出编程之美。除此之外,他还表示:“写代码时要尽量将代码一次性写成,而不是写完后再没完没了的修改。”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称得上是一名优秀的程序员。而这也是他长久以来所遵循的“编程法则”。

近期,《新程序员》有机会邀请Monty分享他的程序人生,谈谈他对于技术的感悟,以及对于数据库发展的看法与心得。

“我在编程方面有一定的天赋”

1962年,Monty出生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小时候的他便对计算机有着浓厚的兴趣。1978年,年仅16岁的Monty用他一整个暑假打工攒的钱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台电脑,并且用BASIC语言写下了第一行代码REM,从此以后他便与编程结下了不解之缘。三年后,Monty被北欧著名高校赫尔辛基理工大学录取,但由于自己的学习理念与学校不同,他感到在学校学不到什么东西,因此没过多久就辍学了。1981年。离开了校园的Monty开始在荷兰的一家叫做Tapio Laakso Oy的公司当程序员。在近十年之后,34岁的Monty开发出了历史上最流行的开源数据库之一——MySQL。


Monty能开发出MySQL并非偶然,他在编程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根据早期的资料显示,就连别人去参加聚会时,他也在家里写代码。在他看来,好的代码不需要一次又一次地重写,而是在开始写之前,就抱有一次写成的心态。正因为如此,直到多年后的今天,Monty仍然直言“自己在编程方面具有一定的天赋。”

除了Monty,MySQL的诞生还离不开David Axmark和Allan Larsson。早在1980年,17岁的Monty打算将自己的计算机内存从8KB提高到16KB。机缘巧合之下,他去往瑞典Allan Larsson的电脑店寻求帮助,在那里认识了同样也是写代码的David Axmark,之后三人就成为了亲密的合作伙伴,经常一起写代码,解决编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995年,三人创立了MySQL AB,MySQL AB就是MySQL的雏形。这其中Monty负责了大部分的开发工作。最终,在1996年10月,MySQL首个版本发布,从此掀开了数据库历史的重要一章。

到了1999年,MySQL的迅速发展已经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 Oracle表示要以50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MySQL。然而Monty三人并不想止步于此,也不想失去对MySQL的控制,因此拒绝了这次收购。

随着时间的推移,MySQL迅速发展,但同时市场上也出现了包括PostgreSQL在内的竞争对手数据库。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MySQL开始接受融资,以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到了2003年,MySQL实现了高达400万的安装次数,较两年前翻了一番,成为了当时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开源数据库。

2008年1月16日,Sun Microsystems以高达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MySQL(然而次年Sun又被Oracle收购)。当时Monty担心MySQL可能会受到Oracle的控制而变得商业化,并且如果Oracle一家独大的话,可能会引发数据库领域的不良竞争。于是他发起了一场拯救MySQL的请愿活动,并在MySQL闭源前将其分化,以其小女儿Maria的名字命名创建了MariaDB。

MariaDB开源数据库可以看做是MySQL的一个分支,主要由开源社区维护,目的是要完全兼容MySQL,甚至包括API和命令行。MariDB推出后,不少MySQL的员工都转而投向MariaDB,甚至是原先使用MySQL的各大公司也将数据库迁移到MariaDB上,其中就包括谷歌和维基百科。Monty表示:“与MySQL相比,MariaDB更加成熟,拥有更大的研发优势,并且在安全性修复方面也更加出色。”直到现在,Monty依旧亲自参与MariaDB的开发维护,可以说他的工作重心都在MariaDB上。

MariaDB,坚持开源的背后

《新程序员》:你在创建MariaDB时,曾提到要把它打造成第二个MySQL,并且确保它是开源的。那么对于数据库而言,为什么开源这么重要呢?

Monty:对于任何大型项目来说,开源都是非常重要的。既然要和巨头竞争,你就要有和他们一样的工具。在我看来,开源很适合用于软件开发,尤其是当公司规模还不大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很难兼顾公司和用户的需求,因此需要听取别人的想法。而开源就意味着可以获得社区的帮助,能够了解其他人的观点。有了开源,你可以开发出更好的产品,同时产品也能够获得更大的影响力。

《新程序员》:不过开源的一大弊端就是声音太多,需求不一,这种情况下该如何保证数据库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呢?

Monty: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确保数据库足够灵活,这样才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在这一点上,MySQL和MariaDB的做法是建立各种性能不一的存储引擎,人们可以针对具体需求开发自己的存储引擎 。

事实上,对于那些有需求的人来说,MariaDB依旧是一个优秀的工具。而对于要求数据库体量较小且运行较快的人来说,MariaDB同样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开发MariaDB时,我们考虑到了各种可能性,使它能够保持良好的性能。

《新程序员》:AI技术的发展让人们对数据库的期待发生了转变,今天数据库是否能够与AI技术结合,从而拥有数据决策能力?

Monty:对于数据库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处理AI需要的不同结构。因此我们添加了对JSON的支持,用于在MariaDB中支持动态列。这样人们就可以储存并检索数据,同时保留自己想要的格式。通常AI并不是要创造内容,更多的是实现文件自动化,这就是我们对于MariaDB所抱的期望。因此这两者完全是不同的工具集。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其中每一个部分都是可替代的,要确保自己不被束缚。一旦有了束缚的存在,那么你的应用程序就需要与静态系统相结合,这会大大降低灵活性。我认为对于数据库来说,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确保数据库容易上手,而这恰恰意味着更多的AI技术能够整合到数据库中。

仍然每天坚持写代码

《新程序员》:在IT行业中,在中国有这样一种现象,认为程序员过了35岁就要转型,进入管理层或是其他领域。对此你怎么看?

Monty:这在很多地方都很常见。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程序员在管理岗位上的工资要比单纯做编程高。因为很少有公司会重视优秀的程序员,这就导致了收入的差异。我认为,如今程序员没有晋升的空间。与其让他们被迫转型,不如建立一个能提升他们收入的新环境。要想做到这一点,公司就得让他们承担更多的责任。要程序员担任管理岗位也行,但前提是仍然要保证他们每天写代码的时间。毕竟好的经理人到处都是,好的程序员却千里挑一。

《新程序员》:据我所知,你仍然每天在坚持写代码,但同时也要负责MariaDB的运营和管理。那么,你如何平衡这两个身份呢?

Monty:我认为在写代码这方面,我还是有一点天分的,所以我想坚持下去。我会雇用经理人为我工作,这样我就可以做我最擅长的事情。我会参与代码审查、社区运营以及MariaDB的相关决策。但同时我也会花很多时间维系客户,与不同国家的开发者交流,其中有许多中国的开发者。我认为,除了写代码之外,这是我做的最重要的事。总而言之,我会雇佣经理人来做一部分管理,让我有足够的时间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新程序员》:听闻你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在家办公,如今这一办公方式也开始流行起来,对于远程办公你有什么看法?

Monty:事实上我认为远程办公是非常灵活的工作方式,自1981年开始我就在家办公(MySQL和MariaDB团队都是在家办公)。我们招人之前可能从来没见过他们,甚至都不知道对面是个人还是团队。但是我们的效率一直都在线。能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要对跟自己联系密切的同事有足够的了解。至少熟悉他们的样貌。

我认为对于八成的开发者而言,在家办公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能有一小部分开发者,他们的工作负担比较重,在家提不起精神来。这就需要他们出去走走,见见朋友或是接触新事物。我刚开始在家办公的时候,也会担心这样是不是会被孤立。所以后来我会定期在家里举行派对,我也会亲自下厨。我们团队每年也会在一起待上一段时间。

一个好的程序员能抵五个一般的程序员

《新程序员》:对于你来说,在过去几年数据库领域发生了哪些大的变化?

Monty:在过去的五年或七年间,学习SQL(结构化查询语言)开始成为一种趋势。但是人们发现SQL过于复杂,因此还需要学习其他语言。于是许多公司开始创新,采用NoSQL(非关系型数据库) 进行开发。但在过去的几年里,人们逐渐意识到NoSQL并不是万金油。但选择关系型数据库是否能够涵盖NoSQL提供的功能?很明显,有的可以 ,有的不行。因此我认为,在当下的环境中,对于数据库的要求在于要保证云端以及本地部署。

我们不能被一个数据库束缚。云端提供的是灵活性,你能在数据库中运行软件,即使是有成百上千个软件,而且本地部署的价格更低,控制权限更高,这一点是云端无法提供的。但我依然认为云端有它的优势,我们要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

《新程序员》:30年前我从大学毕业时,人们提到数据库一般是指去银行办业务。现在看来,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我们能够借助数据库实现许多功能。但提到数据库开发时,人们往往指的是“后端”。那么,对于一个开发者或是毕业生想要进入数据库领域的人来说,你会给他们怎样的职业建议?

Monty:在我看来,从开源数据库开始入门更简单。现在开源数据库很多,如果你的确想成为专家级别的人,想要得到一份很好的工作,你可以找一个合适的数据库,并学习如何进行优化。但同时你也需要了解人们的需求,你可以和从事这一行的同学交流,并且学习解决数据库中的实际问题。

《新程序员》:除了多参与开源项目之外,对于中国开发者你还有哪些想说的?

Monty:我和来自中国的开发者有过非常多的互动,他们非常棒,在编程上表现得非常优秀。不过我在感到惊喜得同时,也感到非常惋惜,因为他们都想转型做管理。我认为这是最大的错误。他们需要让老板给自己派更多的任务,当然也可以做管理,但前提是能让自己写代码。还是那句话:找到一个好经理很容易,但找到一个好的程序员很难。一个非常出色的程序员可以抵五个一般的程序员,关键是你想当一个好的程序员还是一个平庸的经理。对于所有中国开发者,我只想说,请坚持你的工作,你已经做得非常好了,一定不要停止写代码。

【参考资料】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1%B3%E5%8D%A1%E5%9F%83%E7%88%BE%C2%B7%E7%B6%AD%E5%BE%B7%E7%B4%90%E6%96%AF
https://blog.openocean.vc/founder-stories-a-hackers-hacker-6d5054c90564
https://huskyintelligence.com/leverage-open-source-code/
http://monty-says.blogspot.com/2009/12/help-saving-mysql.html
https://www.geeksforgeeks.org/introduction-of-mariadb/
http://www.josetteorama.com/from-mysql-to-mariadb-michael-%e2%80%9cmonty%e2%80%9d-widenius-talks-about-databases-and-his-projects/
https://dri.es/the-history-of-mysql-ab
https://mariadb.org/wp-content/uploads/2019/11/MySQL-MariaDB-story.pdf

来源:blog.csdn.net/programmer_editor/article/details/124173842

收起阅读 »

十年积累,5.4 万 GitHub Star 一朝清零:开源史上最大意外损失

我们找 GitHub CEO 求助,但为时已晚。2022 年 2 月 15 日,GitHub 通过推特平台广播了一则消息:「我们的朋友 HTTPie 最近不小心将自己设为了私密,丢掉了所有的 Star。如果你仍然爱它,就给它一颗 Star 作为情人节礼物。」1...
继续阅读 »

我们找 GitHub CEO 求助,但为时已晚。


2022 年 2 月 15 日,GitHub 通过推特平台广播了一则消息:「我们的朋友 HTTPie 最近不小心将自己设为了私密,丢掉了所有的 Star。如果你仍然爱它,就给它一颗 Star 作为情人节礼物。」


10 年攒下的 Star 突然清零?这是怎么回事?

昨天,项目作者 Jakub Roztočil 在博客中正式回应了这一事件。

十年获得 5.4W Star 的开源项目

HTTPie 项目的第一次提交还是在十年之前。

可能一些人对这个项目不够熟悉,这是一个开源 CLI HTTP 客户端。团队从头开始构建了它,以使终端的 API 交互尽可能人性化。

HTTPie(发音为 aitch-tee-tee-pie)可用于测试、调试以及通常与 API 和 HTTP 服务器交互。http&https 命令允许创建和发送任意 HTTP 请求。它们使用简单自然的语法,并提供格式化和彩色输出。

从 2012 年 2 月 25 日在哥本哈根的第一次公开提交之后,项目作者 Jakub Roztočil 就一直在 GitHub 平台上托管该项目。他自己也是 GitHub 平台的忠实粉丝。

这些年来,HTTPie 逐渐成长为平台上最受欢迎的 API 工具,收获了 5.4W 个 Star 和 1k 的关注。

HTTPie 项目受益于 GitHub 的「social coding」功能,同时,GitHub 也受益于自身平台上托管的这个受欢迎的项目。在过去十年中,可能有数百万开发人员访问了 HTTPie 项目的 GitHub 页面。

但在几周前,HTTPie 项目积累的 5.4W Star 一夜清零。

在这篇博客中,项目作者 Jakub Roztočil 详细介绍了事情经过:

发生了什么?

我不小心将项目的 repo 设为了私有,GitHub 级联删除了我们花费 10 年时间建立的社区。

这意味着什么?

如果你是一位下游维护者,或者曾经关注过 HTTPie 以获取通知,你可能需要重新关注一下 repo。

Star 也是一样,如果过去十年里你曾为该项目加注 Star,那现在 HTTPie 应该已不再是你的 Star 项目列表中的一员。

为什么要将 repo 设为私有?

将 repo 设为私有会永久删除所有关注者和 Star,这是 GitHub 的一个特性。我知道这一点,而且我显然无意 httpie/httpie 隐藏。

最直接的原因是我认为我在另一个 repo 中——一个没有内容且 0 Star 的项目。我真正打算做的是隐藏 HTTPie 组织的配置文件 README,这是我在一周前创建但没有机会填充的。

让我走上错误道路的是一个完全不相关的操作:我刚刚在我的个人资料上做了同样的事情(即隐藏了一个空的 README),将其设为 jakubroztocil/jakubroztocil 私有。

在配置文件和存储库方面,GitHub 的概念模型会将用户和组织视为非常相似的实体。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我只是想在我们组织的个人资料上重复相同的操作,我的大脑切换到了「自动驾驶」模式。

目前我没有意识到这个包含配置文件 README 的特殊 repo 的命名存在不一致问题,并且它对于用户和组织有所不同:name/name 与 name/.github.

这就是为什么我一开始要隐藏 httpie/httpie,而不是 httpie/.github,并且没有意识到我的错误。

但是,还有一个确认流程?

确实有一个确认框,旨在阻止像我这样的情况下的用户做一些愚蠢的事情。它会告诉你「你将永远失去这个存储库的所有 Star 和关注者」。

问题在于,对于没有提交和任何 Star 的 repo ,它的提示框和具有 10 年历史及 55k Star 与关注者的 repo 是完全一样的。它说的是:「警告:这是一个潜在的破坏性行动。」

套用一句话:一个盒子告诉你「你要拆房子!如果里面有人,他们都会死。」但如果你混淆了地址并认为你正准备拆的是一个空房子,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实际上,此处的对话应该更加结合上下文,并且再次解释一下情况,比如说「你即将杀死 55000 人。」那肯定会让我停下来。

一番操作之后

当我回到组织页面时,你可以想象我的困惑,我不仅仍然可以看到空的 README,同时我们最受欢迎的 repo 找不到了。片刻之后,我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所以我回到 repo 的设置来翻转开关。但 GitHub 不允许我这样做——整整半个小时。

为什么这么久呢?因为这是 GitHub 级联删除我们 10 年来的 Star 和关注者所花费的时间。而且我没有办法阻止这个过程。我所能做的就是开始发消息给 GitHub 寻求支持,刷新页面并等待 Star 数量达到零,然后才能再次将其公开。

为什么 GitHub 不给我们恢复呢?

GitHub 显然有备份,并且有恢复 repo 的方法。GitHub 团队曾经自己不小心将 GitHub 桌面应用程序 repo 设为私有,然后他们在几个小时内就恢复了一切,当时前 GitHub CEO 给出的解释是:

然而,在我们的事件中,他们拒绝这样做,理由是操作具有不良影响,并且会消耗资源成本。我们甚至提出为所需的任何资源提供经济补偿,但遗憾的是,他们还是拒绝了。相对于在 GitHub 上恢复最受欢迎的社区项目之一以外,他们还有其他优先事项。

因此,GitHub 恢复存储库的前提是他们自己的项目,而不是社区项目。

经验教训

这次危机让我们得到了很多教训,这里主要分享 3 点:

教训 1:UI/UX 设计

弹出的对话框要清晰明了,减少抽象的文字说明。以一种不需要用户思索的方式设计确认对话框。当用户要删除或损坏某些文件时,不要用抽象的语言描述,以免让用户难以了解即将发生的状况,特别是会造成级联删除的行为。例如,以下是我们在 HTTPie for Desktop 中的处理方式:

对话框需要反映操作影响的严重性。当完全没有额外影响时,对话框应该尽量简单,否则会浪费用户有限的注意力,从而降低用户的敏感度:

教训 2:数据库设计

使用软删除(soft-delete)。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们在删除操作上可能会犯错误,因此应该尽可能使用软删除,延迟硬删除(hard-delete)操作。

教训 3:与 GitHub 的关系

这是我们的人为错误,GitHub 明确表示他们没有法律义务帮助我们。我们长达十年的互惠互利关系是根据 GitHub 的服务条款确定的,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毕竟,GitHub 有过有争议的行为,这些行为违背了开源社区的精神。微软(已收购 GitHub)尽管拥有一定的开源精神,但并不总是有很好的声誉。

我们希望 GitHub / 微软 有朝一日能够改变他们的态度,并恢复我们的项目社区,他们拥有实现这一点的所有数据和方法。我们也希望他们改进 UI 和数据库设计,以防止这种情况未来发生在其他团队身上。

最后,尽管我们的 GitHub star 量化为虚无,但 HTTPie 现在发展得非常好,从最初作为一个副项目到现在变成了一家公司,我们的团队正在将 HTTPie 发展成一个 API 开发平台。用于 Web 和桌面的 HTTPie 私有测试版收到了很好的反馈,我们迫不及待地想在接下来的几周内公开发布它。

参考链接:
https://httpie.io/blog/stardust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wbXgE9t0YSI2UKyj070V_g

收起阅读 »

华为员工利用公司系统 Bug 越权访问机密数据,引发网友热议

网友评论堪称“人间清醒”对此案件,不少网友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其中不乏科技大厂里设计技术层面的员工及程序员群体。我们看到有网友在热搜话题下方评论称:“感觉就是幸亏这个人收受的贿赂金额没有太过。如果收受的金额太大,估计华为也不会出具谅解书了,而且判刑也会更重。...
继续阅读 »

4 月 12 日,一条#华为员工越权访问机密文件被判刑#的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榜头条,由此引发了广大网友关于该事件的激烈讨论。





网友评论堪称“人间清醒”


对此案件,不少网友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其中不乏科技大厂里设计技术层面的员工及程序员群体。


我们看到有网友在热搜话题下方评论称:


“感觉就是幸亏这个人收受的贿赂金额没有太过。如果收受的金额太大,估计华为也不会出具谅解书了,而且判刑也会更重。


“不管是在哪个行业,建议各位多注意一下保密的问题,平常的一些小问题可能不会有人追究,但是像这种直接把公司的机密直接透露给供应商就有点太离谱了,最骚的是这人用的还是公司邮箱?”


“去窃取公司机密数据,还天真的认为公司不知道吗?实在是得不偿失!”


“虽然华为公司谅解了,但是触犯了刑法,还是会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审判。”


“既然已经调离岗位了,就直接离开就行...但这位员工则是未清理 ERP 登陆信息,然后利用bug 越权访问,并将华为多个供应商的信息发送给第三方,最后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先不说越权访问机密数据这件事,咱就是说就为了 1.6 万元,就把自己公司的信息出卖给别的公司,这也是违法的啊。”


“作为华为的员工,你说一年挣多少钱,你差这 1.6 万块钱吗?不理解。又不是几十万或者几百万,就获利 1.6 万元,真的是因小失大。”


“越权访问公司机密数据?如果只是单纯的越权访问公司数据,那也就是违反公司规定,顶多被辞退......关键是,你利用越权的数据进行违法交易,这就是不可容忍的了。”


......



案件回顾:非法牟利16437.6元,真“得不偿失”


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该“华为员工利用公司系统 Bug 越权访问机密数据”的案件显示:


2010 年 12 月,Yi(音)某从华为公司线缆物控部调任后,未按华为公司的要求将 ERP 账户线缆类编码物料价格的查询权限清理。直至 2017 年底,Yi 某违反规定多次通过越权查询、借用同事账号登录的方式在 ERP 系统内获取线缆物料的价格信息。


2016 年 12 月 27 日- 2018 年 2 月 28 日期间,Yi 某又多次通过公司邮箱将华为多个供应商共 1183 个(剔除重复部分共 918 个)线缆类编码物料的采购价格发送给金信诺公司。


在 2012 年- 2017 年 6 月 30 日期间,Yi 某收受金信诺公司购物卡共计 7000 元、篮球鞋 5 双(价值共计人民币 16437.6 元)。


在案发后,华为公司出具了谅解书,表示对Yi某侵害华为公司的行为予以谅解。


而作为被卷入其中的华为供应商、上市公司,金信诺证券部人士则透露称,早在 2018 年就已对内部涉事员工的违纪行为进行了处理,且“这仅是个人行为。”


对此案件,最终法院以“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将 Yi 某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2万元,同时依法追缴其违法所得 23437.6 元上缴国库。



华为:每年都要处理员工受贿问题


一直以来,企业员工受贿的现象一直备受关注,且屡禁不止。据了解,#华为员工越权访问机密文件被判刑#此次事件的情况貌似也并非个例。


据相关报道,华为每年都会处理许多类似“员工受贿”的情况。


早在 2021 年 5 月份的“华为2021中国生态大会”上,时任华为轮值董事长徐志军就曾谈到“华为每年都要处理很多员工受贿案件,有些人甚至会被判拘留或监禁”。而当这些员工的亲属向公司求饶并希望华为原谅他们时,作为东家华为也非常尴尬。


因此,华为在每次的公开场合都会向合作伙伴强调“华为应该与合作伙伴共同营造一个健康、诚信的合作环境。与此同时,华为也在加大内部监管的力度,改进工作流程和机制,尽可能减少此类事情的发生概率。


任正非曾表示,“华为维持生存的根本就是不能腐败。”不能让腐败阻碍公司的发展,更不因为发展而宽容腐败,这需要每个岗位每个人的监督。


据了解,就在去年那次大会举办之前,华为就已经通过了相关决议,严格要求华为所有员工,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和退休高级管理人员,不能利用现在和过去的职位之便,来帮助他们的亲友成为华为的合作伙伴、代理商或供应商。



专家建议:尽快建立严格监管制度


众所周知,世界从信息时代迈进智能时代的过程中,数据是开启新时代大门的关键“资产”。特别是对于华为这样在全球领域都极具影响力的科技企业来说,数据更是安全红线。




当然,此次案件的发生也暴露了一些问题,由于其中涉及到侵犯商业秘密罪,因此也引发了不少法律界专家学者的关注。有专家建议,需要尽快建立更严格的监管和安全制度,以杜绝此类问题再发生。


一直以来,华为都非常重视数据安全。对于任何一位合格的科技巨头的员工,都必然该知道什么内容可以访问,什么内容不能访问。否则,一旦越线,就会面临严重后果,甚至面临“牢狱之灾”。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M55FUYp6r7o65X_joYXvDQ

收起阅读 »

尴尬又暖心!学生知乎上提问导师人品如何,没想到导师亲自回答了...

在研究生阶段,学生选择导师一定是慎之又慎,除了学术造诣之外,导师的人品也非常重要。因此很多学生会在选择导师之前进行多方打听,以求对老师进行全面的了解,免得做出让自己后悔的决定。藏龙卧虎的知乎平台自然是很多学子的首选之地。就这两天,有学生在知乎上提问北航的程林老...
继续阅读 »

在研究生阶段,学生选择导师一定是慎之又慎,除了学术造诣之外,导师的人品也非常重要。因此很多学生会在选择导师之前进行多方打听,以求对老师进行全面的了解,免得做出让自己后悔的决定。

藏龙卧虎的知乎平台自然是很多学子的首选之地。就这两天,有学生在知乎上提问北航的程林老师的情况,想要向广大网友提问一下课题组的环境,以及导师的人品如何。

万万没想到,这一问结果引来了老师的亲自回答,这个互动真的太暖心了吧!

得到了老师的亲自回应后,提问者也表明了自己的身份,生怕别人以为是老师自问自答,故意宣传自己。

在评论区,我们可以看到的评论都是对程老师对褒奖:

在程林老师的个人主页上,包含关于招生和团队建设方面的内容,从中也可以看到他的独特。

基本原则:与学生交朋友、以学生成长为目的,打造积极努力、乐观融洽的学术型科研团队~

学生培养方面:与学生交朋友,保持沟通畅达;以学术方向发展为导向,与学生一道确立个人成长路线;积极辅助构建/完善知识体系、学术跟踪和解决能力、碎片化学习能力、任务管理能力,与学生一道成长~

程林教授主页:

关于push不push的问题,整体原则是:我尊重学生的选择。但私下来讲,我自己努力,当然也希望自己的学生们也能够努力,这对学生自己和课题组都有好处。具体科研和项目进展不顺利,我也会着急,甚至责怪两句,但是我都是尽可能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毕竟老师是弱势群体,我也没啥大棒子可以威胁。人品好不好,我也不知道,自认为性格开朗,朋友蛮多,家庭和美。

最后一点,能不能学到真本事,我就真的不能保证了,研究生区别于高中和本科,独立科研的比重特别大,导师更多的是一个旁观者和引路人,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我唯一可以承诺的就是,在关键的时候、在你需要的时候,我会拼尽全力的帮你。

最最后一点,我会强迫你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因为我觉得这是我能教你最重要的东西,希望未来的你能够理解。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知乎、谷粉学术等

收起阅读 »

从零到阿里的三年

一、背景三年的时间,可以做些什么呢?又或者说,可以做成什么呢?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机遇、背负、努力。所以这永远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有的只是每个人自己的答案。而我能做的,就说出自己的故事,给大家一份参考。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那就是极好的了。关键词:真实、履历、思考、效...
继续阅读 »

一、背景

三年的时间,可以做些什么呢?又或者说,可以做成什么呢?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机遇、背负、努力。所以这永远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有的只是每个人自己的答案。
而我能做的,就说出自己的故事,给大家一份参考。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那就是极好的了。

关键词:真实、履历、思考、效率、执行、不足

履历

先说一下履历吧。毕竟没有履历,可能被人认为是贩卖焦虑的软文。

  • 18.5~18.12:杭州某在线教育公司

    • 岗位:产品+项目+管理+前端+运营
    • 职责:属于啥都干,哪里需要,填哪里。技术方面只做过H5课件,未涉及后端。
    • 薪资:6k x 12
    • 成长:职场
    • 学习:书、证书考试驱动的学习(培训)、慕课网与网易云课堂的各小课程、各类技术白皮书&实时讯息(区块链项目需要)。
    • 证书: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即”软考“)-系统架构设计师(高级)
  • 19.2~19.12:杭州某物联网公司

    • 岗位:架构师&技术负责
    • 职责:带领团队,0-1搭建工业物联网。真正后端技术的起点。
    • 薪资:11k x 12
    • 成长:技术
    • 学习:书、证书考试驱动的学习(培训)、慕课网各小课、网易云课堂微专业大课_高级开发工程师
    • 证书: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即”软考“)-系统分析师(高级)
  • 19.12~20.3:某三方外包公司(参与阿里某核心中间件团队开发)

    • 岗位:高级开发工程师~技术专家(外包公司评级)
    • 职责:参与中间件平台非核心系统开发
    • 薪资:20k x 12
    • 成长:三个月试用期都没有,成长有限。
  • 20.3~21.10:某二方外包公司(参与阿里巴巴-盒马开发)

    • 岗位:高级开发工程师
    • 职责:主要负责盒马门店域数字化作业系统开发(主要是智能决策&终端作业)
    • 薪资:(25+2)k x (13 + 3)
    • 成长:业务、产研认识
    • 学习:书、证书考试驱动的学习(培训)、慕课网各小课、慕课网体系大课_Java架构师-十项全能、网易云课堂微专业大课_大数据工程师、九章算法大课_算法班&系统设计课
    • 证书:PMP
  • 21.12~现在:阿里巴巴集团

    • 岗位:保密
    • 职责:参与核心团队开发
    • 薪资:保密

PS: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我经历的所谓大小课、培训。

小结

就职业生涯而言,我的开局并不糟糕,起码也算是本科毕业了。这已经超过了不少人了。
但相对很多大佬而言,真的很一般的开局。既不是985、211,也不是研究生。相对团队里一个个清华研究生、东南大学研究生,那这学历属实有点寒碜了。
至于真材实料方面,大学平均成绩也很一般,偏科严重。
不过,大学生涯还是给我留了点东东的。一方面感兴趣的专业课真的学得好,学院前列。另一方面读的书挺多的,整个大学生涯借了图书馆几百本书吧。不敢说每本书都深入看过,但起码每本书都翻过,不少书还做过笔记啥的。

毕业季的时候,想去阿里(当时的杭州大学生都比较向往)。然而学校不怎么出名,阿里根本就没宣讲,当时迷迷糊糊就错过了。现在想来,当时就算有机会,就我那学历和成绩,也够呛。所以,没有赶上校招的快车道(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三年多时间(只算后端技术,还不到三年)的学习后,经过“超乎常人”的选拔(足足九轮面试,还不是因为自身原因加餐。。。放心,后面会有面经滴),加入到了阿里的核心部门。

总的来说,打分7/10吧。就结果而言,虽然略低于预期计划,但结果可以接受。就过程而言,由于缺乏经验&指导,以及自身由于各种原因,浪费了不少时间,导致整个过程的效率没有达到预期。这造成,我现在还得补前面三年欠的沉淀债务。

二、剖析

简单剖析一下这三年,离不开三个东西:驱动、思考、执行。
首先得有上层驱动力,才可以推动整个事物前进。其次,要把握好方向盘,确定正确方向。最后,将方向落地到执行层面
简单来说,念头->方向->执行

1.驱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也算是职场经验丰富了。毕业三年多,已经经历了五家公司(算上那个三个月不到的三方外包的话)。
从小公司,到大公司,接触了许多人。他们给我最大的印象区别,就是自我驱动力。这份自我驱动力,我有时称之为野心。自我驱动力不同的人,最终表现出来的差十分之大。
近些年比较火的舒适圈理论、还有公司画饼,其实都与自我驱动力相关。

这时候,我就要举例子了。我曾经有一位同事的技术态度就是:可以用(他)现有技术栈解决的,坚决不学新技术。不可以用现有技术栈解决的,就反馈这个问题无解。
另外,我刚进一家公司的时候,那位老板给我画了个饼:希望公司的小伙伴,以后都可以在杭州买房。。。只能说,真是“好大”一个饼。当时,我就泄了一半的气。

简单来说,做人要有梦想,万一真的实现了呢。
如果真的很佛系,可以去看一下励志演讲,喝喝鸡汤。如果嫌鸡汤不好喝,去B站看看美国那边千万刀的豪宅(国内的房子就算了,那鸡汤就不香了),欧洲那边的广袤牧场。
不要老想着鸡汤有毒。鸡汤有毒也许只是一个扭曲的骗局呢?只能说按照博弈的角度来说,创业有成者一定表示,创业者是困难无比,而且一分靠努力,九分靠天命。看懂,掌声。

有人说,当所有人忘记你,便是你的死亡。我和我朋友开玩笑说,当我彻底不蹦哒了,就是我的第一次死亡。

2.思考

思考的三大输出体现:

  • 对过去的总结(复盘等)。
  • 对现状的辨识(厘清组织结构、人际关系等)。
  • 对未来的规划(新年梦想、执行清单等)。

技术上有这么一个准则:
一个需求下来了,如果某人立马开写,要么他做过一样需求,要么他是个憨批。
无论需求多小、多简单,只要么做过,我们就需要进行分析,再进行设计,最后编码、测试、上线。
从架构来说,编码之前需要分析&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

**人生没有彩排,但可以提前规划。**每个人对自己的职业都应该有短期、中期、长期的规划。短期规划精准,满足Smart原则,中期规划富有弹性,可按照需要进行有效转变。长期规划,则必须follow自己的长期目标(目标质量很重要)。
短期目标,可以借助清单进行执行。中期目标可以和亲友进行探讨,多倾听不同意见(比如不同行业的)。长期目标,就得问自己了,自我价值实现在哪里。
很多人可能并没有自己为之奋斗终生的自我价值,甚至可以说大部分人进了棺材都没有。那可以选择和我一样,令自己拥有更多的选择权,直到找到自我价值的那天。

思考是一种习惯,当习惯了它,就经常会有文思泉涌的感觉。

3.执行

执行方面,我比较认同PDCA,但不需要过于形式化。对自己而言,更多是形成这样的处理模式。

a.计划

前面有提到,通过在脑海里的推演,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高效路线。
事前就多思考,执行就蒙头干。

b.执行

执行没啥说的。照做就多了。
中途坚持不下来了,就喝喝鸡汤,听听激昂的音乐(个人方法),就又有干劲了。
当然,如果真的感觉身体很累,那就去锻炼健身吧。我曾经有过半年多的专业健身,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如果真的有一件事无法执行,或者说需要调整计划,那就问问自己,究竟有没有偷懒的成分,如果没有,那就去改变计划吧。

c.复盘&调整

对完成的事情,进行复盘总结,找出优点与不足。
比如,我每年都会写年度总结。平日里,也经常在白板/平板上,对之前做的事情进行分析。
但不可否认,过去的三年里,相对于大量的输入,复盘还是不足。准确说,其实是知识的内化&沉淀不足。

4.小结

总结一下,就一句话。
驱动决定可能,思考决定上限,执行决定下限。

三、方法

前面提到的方向到执行,跨度过大。比如我想学技术、学XXX技术。具体怎么学呢?
所以,这就涉及到方案层面了,或者说流程方法层面了。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一位p8表示这个财年要做平台商业化,下面一群p6嗷嗷叫咋做。这就需要几位p7,配合p8拆分目标。最后几位p7有了交互逻辑解耦、领域模型抽象等工作,它们就可以将它们细化成具体系统,交给下面的p6。
(准确来说,中间都是在做拆解,并不是一定只有7才有方案/流程方法的考量,粒度不同而已)

俗语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

1.工具

这里的工具只针对狭义工具。更多是集中于软件。广义的工具,是包涵达成目标的多种手段。后面会有一片文章与之相关。

这个时代,不会还有死读书的吧。
合理利用工具,可以大幅提升学习、工作等效率。就像Mybatis取代JDBC、Spring取代EJB、SpringBoot取代Spring一般。

我这里简单提及一些我使用的工具。如果大家感兴趣,我后续会写一篇详细文档,进行阐述的。
Idea Ultimate、Sublime、MarginNote3、XMind、ProcessOn、GoodNotes5、Notability、印象笔记、印象笔记-剪切插件等app
设备方面,随着今年MacBook max的到手,苹果全家桶齐全了。

这里,我提一下我对工具花费的看法。我这边所有软件都是正版的,设备则是按需购买。这些加起来花费不少。但是效率的提升,真的完全赚回来了。

虽然我有marginNote3看pdf文档,但是很多时候还是喜欢看实体书,所以我买了很多实体书。后来甚至为了能够方便看实体ppt等,我直接买了个支持airprint的打印机。。。不过,确实方便了很多。

按照工具的必要程度、效率提升、价格,再根据腰包进行购买。但,你得先知道有这么个东东。囧

我认为,思考与工具(广义上的工具),就是最大的效率提升工具。后面,我会有一篇专门的文档进行这方面的阐述。毕竟也有多个小伙伴问到我效率方面的问题。诸如你这么多书,看得完嘛?你学那么多课,学得过来嘛?项目比较大时,你怎么同时进行项目管理、方案设计,以及核心开发。简而言之,如何实现有效提升效率。

PS:有关破解的问题,个人认为如果可以,还是付费支持一下的说。大家都经历过从破解到付费的时代。开发最常见的,就是jetbrains产品了。早两年,我也是破解,不过后面买得起了,就买了全家桶支持。

2.流程

如果只是单一的工具,那么整体效率终究有限。尤其单一工具带来的局限性,真的令强迫症发狂。
所以,你需要流程,甚至多个流程组成的生态(比如学习生态)。
就学习而言,我目前有两个纵向闭环流程。一个是依据marginNote3的阅读-学习-复习模式构建,这是marginNote官方流程,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另一个是基于印象笔记-剪切插件、印象笔记构建,但是复习效果还存在不足。

后续也有想过利用Notion建立流程,或者利用对开发很友好的语雀建立流程。具体整个流程体系,我还在优化迭代中,欢迎大家给出意见。

PS:其实,之前出于定制化的需求,我都想自己写一个知识库工具了。

3.内化

内化,就是把知识变成自己的。
知识看了、收藏了、下载了,都不一定属于你的。甚至做了笔记,这个知识可能还是不属于你的。所以,我们需要有意识地进行知识的内化。

内化的方式有很多。前面说的看、做笔记都是,只是效率低而已。更高一级,是去做实践。比如手写AQS,再比对比对源码,做做思考笔记,你就可以吊打大部分面试官(实测)。再高一级,就是去教别人。比如写博客、线上/线下教课等。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实测)。

我自己,就会做笔记(印象笔记),写博客(博客园、CSDN),技术分享(群组、团队、公司等)

5.小结

总结一句话,方案决定整体效率。
需要时常反思自己的流程&工具构建的方案效率,是否可以再提高。平时多留意一些效率方案的文章等。

四、警醒

1.不足之处

那么回首这三年多,是否有不足呢?那当然是肯定的。
自身的不足,体现在三个方面:收集有余,沉淀不足;时间浪费;缺乏锻炼,身体素质下降

a.收集有余,沉淀不足

最近三年虽说没有成为收集癖,大多数信息也是个人相关的。
但是从课程(大课五个、培训三个、小课几十),到文章、再到各类书籍,信息收集得太多了。好在大课整理进度85+%,部分小课被大课覆盖内容,就只是随便看看了。但是后续内化程度不足,水平也是参差不齐。
最近趁着有时间,推进了进度,后续还需要持续推进内化进度。

b.时间浪费

时常回去啥也不想做,就想发呆&看视频/直播,晃荡一两个小时,才回过神,开始做事情。个人觉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白天注意力比较集中,刚回来的时候心思比较活跃,所以注意力难以集中。再就是整体精力不足。

解决无非开源节流:

  • 开源:增强身体锻炼,提高个人精力上线。
  • 节流:需要合理安排时间&精力,提高时间“质量”(详见精英控系列,后续详述)。

PS:我属于白天一干活,就可以开心坐一天的那种,除非特殊情况,否则就真的感觉像心流那样度过一天。但晚上就真的不怎么想加班,尤其实际没啥事情。

c.健身时间变少导致身体素质下降

虽然整体来看,还不错。但是相较于大学时候的身体素质,那确实有所下降。后面需要安排上的说。

2.客观认识

过去三年多,有很多运气的成分,这不得不承认。
比如被第一家公司老板挖到,是因为我那段时间对区块链技术比较关注,被他发现了。。。
比如被第二家公司老板挖到,是因为我在第一家公司考虑软考-系统架构设计师,所以在我对后端技术只学习了一两个月的情况下,被挖过去当技术负责。。。
比如被第三家公司上司挖到,是因为我在第二家公司时,虽然通过了阿里一面,但被我拒绝了后续流程。然后,我的简历就一直在阿里人才库,并且评价还不错。。。
第四家公司原因同上。。。

再比如我遇到上司与同事,大多都挺不错的,简直是职场最大lucky。

如果刨除这些运气,今天的我又会是什么样呢?

五、总结

如果工作的信念只剩一个,我希望是自我驱动。
如果人生的核心只剩一个,我希望是思考。

至于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分享呢?大学的时候,我学到一句话,我很有感触。这个社会让你知道的,是它想让你知道的。
博弈使得每一位成功者成功后,都会选择包装自己,使得自己的成功更为顺理成章。而我能做的,只有从一开始就展示自己的一点一滴,没有包装的真实。那么如果最终我可以获得一些成就,说明我的道路是正确可行、可持续的。
过去中国几十年的阶级越迁已经越来越难见,那么我们看到的道路真的还是正确的吗?结果与过程真的相匹配嘛?这里无法如数学那样可以明确推理的答案,所以需要我们这些人去探寻。而我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经历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再将这份经历真实地展现出来,供大家参考

欢迎大家就文章中的一些问题,如职场生存、职业规划、效率提升、面试经验等,与我进行交流。

最后,愿与诸君共进步。

这次总结更像是对过去三年多的一种粗粒度总结。不过,后续会有面经、工具、工作经验等方面的详细文章。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cureking/article/details/122179291

收起阅读 »

请不要“妖魔化”外包岗位!——一文带你正确认识外包

一、背景一转眼,又到了金三银四的跳槽&求职季。在IT行业,跳槽就离不开一个词,那就是外包。可以说,每一位IT人都接触过外包,甚至参与其中。而多数IT职场萌新,都面临着大厂外包,还是小公司的绝望抉择。虽然很多人虽然抵制外包,但他们往往对外包只有比较直观、...
继续阅读 »

一、背景

一转眼,又到了金三银四的跳槽&求职季。
在IT行业,跳槽就离不开一个词,那就是外包。可以说,每一位IT人都接触过外包,甚至参与其中。而多数IT职场萌新,都面临着大厂外包,还是小公司的绝望抉择。虽然很多人虽然抵制外包,但他们往往对外包只有比较直观、碎片的认识。
网上针对IT外包的资料,很少很少,而且大多比较零碎。我恰巧对外包算比较有经验(经历详见我之前的 从零到阿里的三年)。
所以我想谈一谈外包。希望能给需要的小伙伴,一些参考与帮助。

二、分析

1.什么是外包

为了更好地分析,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外包。
外包是一种将目标,委托给其他组织的管理模型。
外包有很多种,如项目外包、产品外包、工程外包等等。而我们最为关心的,则是人力资源外包。
这样说比较抽象,我来举个例子。

  • 项目外包:为了完成某个项目,出于进度、成本,甚至是风险转移的考量,将项目拆分一部分(如非核心部分)交给其他个人/组织。比如猪八戒网上的一些项目,就是这样的项目。
  • 产品外包:多数出于成本考量,将部分产品外包给其他个人/组织。比如战神5将部分场景、人物模型外包给外部团队完成。
  • 工程外包:多数出于成本、风险、进度等考量,将工程交给其他组织。比如包工头承诺完成大楼的墙壁粉刷等。
  • 人力外包:多数出于成本(也有是对上层政策的对策)的考量,将员工合同签署到其他人力资源公司等。比如国内IT行业的中软国际,员工与中软国际签合同,但却在阿里、大搜车等公司驻场工作(也很多有与目标公司分开的情况)。

2.二方外包VS三方外包

我们有时候会听到招聘人员说自己是二方外包,或者直接说自己不是外包,只是合同签署公司有所差别,和正式员工没有什么区别。抛开那种没底线的欺骗行为,到底什么是二方外包呢?它与三方外包的差别是什么?

最直接的区别,三方外包的合同都是与独立的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签署,二方外包的合同是与目标公司的关联公司(多为控股子公司)签署。
这里直接举个例子吧。我是一个即将成为盒马外包的开发人员。

  • 三方外包:我和一家与盒马不入股的中软国际签署合同。
  • 二方外包:我和一家由盒马控股的上嘉签署合同。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两种合同的签署方式,直接决定了你和目标公司(如盒马)的关系。
盒马无法直接管理三方外包,甚至说两者解除合作关系后,你就无法在盒马工作了,所以盒马对三方外包员工的信任会比较低。体现到实际表现中,就是三方外包员工的权限总是很有限。另外,三方外包员工即使无法在盒马工作,也可以被三方外包公司派遣到支付宝等其他公司。所以,盒马与三方外包公司基本都是把三方外包员工视为商品,人力资源商品。
但是盒马有权管理二方外包,所以在工作上会更加信任二方外包员工。而且这个二方外包只会服务于盒马,所以在盒马会在一定程度上把二方外包员工当自己的正式员工看待。

搞清楚了外包员工与目标公司的关系(合同关系),自然就清楚了同样是外包,为什么二方比三方有着更好的待遇&机会。

3.外包的优点

虽然很多开发人员都抵制外包,但实际情况则是依旧有大量开发,选择加入到外包这个圈子。
这说明,外包一定是有好处的。所以,我简单归类了三点好处。

a.面试门槛

外包的面试门槛,相对大厂要低很多。尤其一些初级岗位,真的是有手就行。
原因很简单,有三点:

  • 对于三方外包公司而言,外包员工都是商品,商品越多,公司越赚钱。所以三方外包公司一定会极力帮助你通过面试,包括但不限于给面试资料、透露考题等。
  • 目标公司的面试官大多也不会太重视。而且面试内容,相较于正式员工,更多集中于实用技能,不会出于潜力考虑,询问诸如项目管理、业务思考深度等问题。
  • 即使一家公司翻车了,三方外包公司还会推荐别的公司。概率学上来说,总会通过的。囧

所以,在穷途末路时可以考虑先去外包混一混,别把自己饿死。

b.薪资水平

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目标公司给外包公司的合同价。一般来说,你和三方外包公司谈到的最高价,再提升30%~50%,便是目标公司给外包公司的合同价。之所以这么高,是因为正式员工的福利待遇比外包好太多了,比如十六薪、旅游、商业保险等。另外,目标公司政策上会卡住正式员工HC的。
三方外包员工的薪资上限是由级别确定的。而这个级别是面试过程中,目标公司面试官确定的。
你看懂了嘛?看出来什么了嘛?机智的小伙伴已经看到薪资大幅提升的方法了。
是的。只要你确定了你的级别,那么无论你之前薪资多低,你都可以和三方外包公司要这个级别的最高薪资。
因为对于三方外包公司而言,当你级别确定后,目标公司就会给出一个确定的合同价格,为你付钱给三方外包公司。所以,只要你的要价没超出三方外包公司对这个级别设定的薪资上限,他们就一定会和你签合同。毕竟多一个合同,就多赚一份钱。
而在正式员工中,多数情况下,HRG都会以应聘者上一份工作涨薪30%左右为上限。因为再高的价格就得走审批了,流程会比较麻烦。所以除非你非常优秀,否则薪资上限就在那里摆着。

这里说一下我当初的情况,我当初的薪资就是从11k x 12,直接跳到20k x 12。

其实从从零到阿里的三年 的相关经历就可以看出这三个月不到的三方外包经历,帮我实现了短短三个月从11k x 12,到20k x 12,再到24.5k x 16近三倍多工资的巨大跳跃。

当时入职时的级别是资深开发工程师。但是入职一个月后,又被调整为技术专家。所以,我也不确定20k x 12是针对资深开发工程师级别,还是技术专家级别。另外,外包公司的技术专家,大家看着开心就行了。

所以,外包是可以实现薪资的大幅提升的一种方式。

c.学习机会

很多人知道外包的种种不好,但还是选择去外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相信外包有接触大佬,接触复杂系统、接触大型项目的学习机会。
有一说一,外包虽然没有招聘人员提的那么好学习机会,但却是有一定的学习机会。你可以接触到大佬的代码、架构图,甚至负责项目。
不过,所谓的学习机会完全取决于目标团队。目标团队给你多少文档权限、给你多少代码权限,以及你与目标团队的协作方式,都极大影响了这个学习机会。不得不说,二方和三方的学习机会相差是非常大的。

说一下我在二方,也就是在盒马的情况。首先,我要感谢我所在的团队,尤其是我的一二级主管对我非常照顾,给了我很多机会。非常感谢。由于团队与二级主管(P8)的开明,作为二方的我几乎享有正式员工的所有权限。只要能开的权限,都对我放开审批通过权限。而由于一级主管(P7)的信任与支持,我甚至拥有超出一般员工的项目机会、业务沟通、管理提升。不过,随着二方员工的权限抵达边界、上升渠道卡死,以及最重要的一二级主管离去,我也在近两年的工作后后选择离开。

所以,外包是可以有学习机会的,但取决于所在的团队

4.外包的缺点

说完优点,接下来说说缺点。
虽然大部分人都抵制外包,但是很多人,尤其是萌新,并不清楚外包的主要缺点。
我这里简单归纳一下。

a.工作碎片化

外包的工作内容,大多十分碎片化,甚至是机械化。
因为如果这个工作内容真的很完整、成块儿,那正式工就做掉了。正式工做掉的理由有两个:

  • 完整工作内容有利于他,去构建业务认知。
  • 完整内容拆分出来外包,需要进行进行大量的沟通与团队协作,不利于整体效率。

那么有没有办法避免碎片化呢?答案是有的。一方面可以表现出自身能力,获取正式团队信任,从而获取更完整工作内容。另一方面,从碎片内容中找到联系,构建自身认知体系,从而让碎片化的内容,不再碎片。这个是职业通用技能,实操是有一定困难的,有机会可以聊聊。

工作内容的碎片化,就带来了两个最直观的后果:

  • 提升困难:工作内容的碎片化,导致自身在技术和业务上难以提升,进而影响晋升、转正等,乃至后续可能的面试。
  • 缺乏重量级面试项目:由于工作内容很零碎,面试时无法进行整合,从而获得一个较为完整&复杂的项目。进而导致无法在面试中很好地表现自身实力,影响后续面试结果。

b.缺乏上升通道

这里辟谣一波,许多外包都说有转正机会。实际情况是几乎等于零。 其中,三方外包更是可以直接和零划等号。
三方外包的转正,往往就是给个内推机会,然后和面试官会熟悉一些。然而这些都没什么价值。内推的机会,简直不要太好找的说。现在的大厂,大部分人才招聘,都是技术部员工直接内推的。至于面试官的熟悉,只能说大多数情况下那只会让你的面试更加困难。
至于二方外包的转正,大多也会对绩效、贡献等诸多方面有要求,还需要一二级主管进行推荐。另外,还需要经历审批,以及转正答辩。

靠谱的晋升通道,可能也只有外包公司自己的晋升通道了。具体,我也不太清楚。毕竟我在两家外包公司都是技术最高级了。不过,外包公司的外包员工技术级别,我见过最高的是技术专家,公司宣称对标阿里p6+。

那么到底有没有外包转正式?答案是有的。我见过盒马测试团队的二方外包晋升正式成功了。然而,人家根本没接受,直接跑到支付宝某部门了。

所以,现实是能从外包晋升正式员工的人,水平早超出那条线了,完全可以走正常社招流程。当时作为外包的我,当然也很关注这方面啦。我当时咨询了很多人,得出的结论是,同一个人,晋升的得到的薪资待遇,会比社招得到的待遇低很多。结论就是,能外包晋升正式工,也别走晋升途径,直接去走社招途径。 当然,如果和这个团队离不开什么,与团队有了较深的羁绊,那就没办法了。

所以,外包终究不是归宿晋升通道窄,且晋升性价比很低。

c.温水煮青蛙

很多人都知道外包工作不是最终归宿,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一条路走到黑,最后黯然离开?答案很简单,就是 温水煮青蛙 。
一方面,外包的工作往往两极分化,要么一堆碎片化事情,要么无所事事。这对于有一定能力的小伙伴,摸鱼不要太容易。外包的工作考核很是简单,尤其数量最多的三方外包。另一方面,外包的薪资还是说得过去的。属于那种虽然买房买车会有点吃力,但是日常生活还是可以过得比较潇洒的。总结一下,活少钱多压力小,就像温水一般,将外包员工们慢慢麻醉,最终死去等到公司抛弃了自己,才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市场竞争力了。

d.心理压力

多数外包,都会承受着低人一等的压力。
这个压力,往往不是来自周边的小伙伴,而是来自周边的环境,甚至是来自外包员工自己。

压力来源于:

  • 外部:
    • 狗牌:狗牌是心理压力的最大来源。阿里的狗牌是可以很容易区分正式员工和外包员工的,每次进门刷卡,就会感到压力,那种与众不同的压力。我就见过很多外包的朋友,从正式员工那里获得正式狗牌壳,替换自己的外包员工狗牌壳。说实话,我当时也感觉一些压力。但我一直都没有这样做,因为我坚信我并不比那些正式员工差,我只是欠缺一个自己给自己的机会。不过平时开会,我也只是把狗牌放兜里。囧
    • 福利待遇:大厂的福利待遇不错,但其中许多福利待遇是外包享受不到的。比如旅游,三方外包基本无法享受免费跟团旅游的。结果就是大家在谈论旅游,你只能默默敲电脑。还有文化衫,很多时候公司的文化衫,是不会算着外包的文化衫的。看着周边都穿上了统一样式的文化衫,只有你格格不入地穿着自己的衣服,心里压力陡增。
    • 权限:正式员工的权限与外包员工的权限存在很大差异。当主管在群里发了一篇内部技术论坛的帖子,表示需要大家观摩学习。结果你发现自己没有权限访问&申请,心态简直裂开。
  • 自我: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自我中心的倾向。比如有一天你平地摔了一跤,你周边的小伙伴一周不到就忘了。结果你为此纠结了好几个月,认为很是丢人。很多敏感的小伙伴,甚至会把一些正常的行为动作,解读出别的含义。比如主管看到你来了,切换了一下屏幕,你就认为主管在向你隐瞒什么。

这种心理压力,虽然有可能使当事人寻求突破。但更多人是被这种压力,压得喘不过来气。
一方面需要团队与主管的关心&照顾(这里再次感谢我的一二级主管),另一方面需要靠自我。靠自我,主要依据自己对现状的清醒认识(自己在外包的目的等,详见下),以及自己的职业规划(明确的职业规划,可以大幅减少自我焦虑)。

5.如何选择外包

虽然外包听着不好听,但是依然有大量的人进入外包,那么该如何选择外包岗位呢?
多数人选择外包,无非三类:

  • 作为临时的工作
  • 作为跳薪的踏板
  • 作为提升的一步

这里就这三类主要目的,谈一下该如何选择外包岗位。

a.临时工作

如果是临时工作,建议直接在三个月内离开
一方面脱离试用期,离开手续会很麻烦。更重要的是心理上也会有感情,存在“要不就这里”的心理。另一方面一旦超过三个月,在大厂背调环节,则会被列入考察。对公司&团队而言,早点离开,总比半年后离开,更容易接受(无论是培养、情感,抑或是损失)。
临时工作,那就选择试用期在三个月及以上。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考虑:

  • 试用期薪资高:不仅仅是工资,而且是试用期工资。因为一些外包offer,试用期薪资打八折,而有的外包offer则不然。
  • 试用期个人时间多:这点就比较油滑了。首先临时工作,意味着后面需要跳槽,那么自然需要不少时间去准备面试。其次,有的工作试用期工作量会比较少。最后,有的工作虽然工作量不少,但是缺乏对外包员工的管控,完全可以上班准备面试。囧

b.跳薪踏板

如果是跳薪踏板,建议早日落实,并且选择月薪高的。
绝大多数情况下,外包薪资涨薪高,仅适用于月薪25k以下。因为正常开发外包,是有月薪25k的一条线的。阿里这边几个BU的二方外包,封顶25k月薪,但一般可以13 + 3。所以,如果想拿外包做跳薪踏板,那就要趁早。
之所以选择月薪高的offer,是因为二方外包,以及大厂关注的是月薪,默认给16个月薪资。这时候,你的月薪很高,很容易就在第二次跳槽时直接月薪&年薪月份数双成长。操作得当,年薪可以快速上升数倍。不过薪资高,有时候也是一种负担,有机会会谈谈这个问题。话说后面,要不写一个用来快速涨薪的文章?囧
薪资的话题,比较敏感,我就先说这么多。剩下的,自行领悟哈。只能告诉你们,现在知道&执行这个操作的人,不多。/doge

c.自我提升

如果是自我提升,建议和正式员工在一起办公,并且积极主动
如果只是为了见识见识复杂系统,那完全可以考虑项目外包,不需要考虑人力资源外包。所以所谓的自我提升,更多是为了学习大佬们在面对复杂系统、技术难题、项目管理等问题时的处理手段、方法论、思想等。而当你的工作地点并没有和正式员工在一起,这一切都是泡影。也许可以摸鱼摸得很开心,但是对自我提升,毫无作用。

分开这种事儿并不是我们能决定的。那么有两种选择,一个是转换主次目的,随时准备跳槽。另一个是让主管想办法,把你捞过去。之前我们这边主管为了让同团队的三方外包可以和大团队一起工作,直接每周申请外部访客。最后是打了一个到P10的申请,将这位三方外包员工,留在了园区工作。

在一起工作,只是提供了学习&成长的可能,更多的是需要你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前面说过外包的温水煮青蛙,重要的一点是外包很容易摸鱼,表现出来的,就是不积极主动。很多人成为外包员工后,就想少做一些工作,感觉做多了就亏了。。。其实主动争取工作,一方面有机会获取到更多更有价值的工作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展现自身主观能动性,进而让主管给你更多机会。另外,面对外包员工,多数主管并不会太关心其成长。所以这就需要外包员工自己去努力获取更多资源、更多信息、更多成长。其实无论是否为外包员工,都需要积极主动,才可以获得更多成长。只是外包员工更需要这个,因为几乎没有人去推你
具体如何在工作中更好地成长,我后面会写一些相关的文章,就不在这里展开了。

三、总结

这篇文章,先介绍了外包的概念,包括二方外包与三方外包的区别。进而分析了外包工作的优缺点。最后进一步分析外包工作的选择,如何选择,如何面对等。
希望这一篇文章,能够帮助到那些接触到外包工作机会,甚至已经是外包员工的小伙伴。

来源:cnblogs.com/Tiancheng-Duan/p/16002433.html

收起阅读 »

2021年 IT 圈吃瓜指南

来源:InfoQ













来源:InfoQ

再谈如何写好技术文档

— 1 —搞清楚主谓宾— 2 —不滥用代词、过渡词和标点符号— 3 —多用强势动词,少用形容词和副词— 5 —正确使用段落— 6 —适当使用列表和表格—&nbs...
继续阅读 »

参加工作时间久一点的工程师应该有这样一个体会:自己平时代码写得再多再好,可一旦要用文档去描述或者表达某一个事情或者问题时,都感觉非常困难,无从下手,不知道自己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或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写出来的东西没法满足要求,需要再三去修改调整。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我归纳有两点:

  1. 思维方式固化。大部分人平时代码写得太多,文字类型的表述又写得太少。而代码和文字明显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在代码里陷得太深,不容易跳出来;

  2. 本身文字表达能力有限。这个跟写代码一样,有人代码质量高、bug少;有人水平低、bug自然就多。

以上两点其实都可以通过平时多练、多写、多梳理的方式去弥补,比如周期性的博客总结和记录。但是,如果你能刻意系统性地去补充一些关于“技术型写作”的理论知识,一定能够事半功倍。这就像我们刚学编程时,一顿学、一顿模仿,但是总感觉缺了点什么,自己再努力发现深度还是不够。

这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看一本高质量的经典书籍,书籍能帮我们梳理知识点、总结各种碰到过的问题,从理论上解答我们心中各种疑惑,将之前的野路子“正规化”。

下面我根据平时的一些积累,将技术型写作的理论知识归纳成10个要点。

  1. 搞清楚主谓宾

  2. 不滥用代词、过渡词和标点符号

  3. 多用强势动词,少用形容词和副词

  4. 正确使用术语

  5. 正确使用段落

  6. 适当使用列表和表格

  7. 一图胜千言

  8. 统一样式和风格

  9. 把握好整体文档结构

  10. 明确文档的目标群体


 
1 
搞清楚主谓宾


文档主要由段落组成,段落由句子组成,而大部分句子又由“主谓宾”组成(可能有些场合省略了,但是读者可以通过上下文轻松get到)。主谓宾是主干骨架,其他内容可以看作是句子的修饰,主干骨架是决定句子是否垮掉的主要原因。

现在很多人可能已经忘记了句子的基本构成,毕竟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大概率是不太会关心这些“细节”,就像说英语的国家可能不太关心am、is、are一样,你说哪个人家都理解。

但是,文档中的一句话读起来是否别扭,大多数时候是由句子构成决定的。在不考虑文档上下文的情况下,如果一个句子能包含正确的主语、谓语和宾语(可选),那么它读起来至少是很顺口的。下面举一个明显搞不清主谓宾的例子:

传统图像处理算法,通过计算烟火颜色特征,极易受烟火周围环境相近颜色干扰而造成误检。

尽管你能读懂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但是这句话读起来还是太别扭。“传统图像处理算法”应该算是主语,后面的“通过……”这句不完整,“极易受……干扰”这句还可以,“……造成误检”算是谓语宾语,但是这里用错了动词,为什么是“算法造成误检”,难道不是“周围环境相近颜色干扰造成误检”吗?

这句话的主干内容是:算法极易受……影响而……。正确的表述应该类似下面这样:

因为传统图像处理算法通过计算烟火颜色特征去识别烟火,所以它极易受烟火周围环境相近颜色干扰而出现误检。

我们用过渡词(因为……所以……)将原来的句子拆成了前后两个部分,前面部分的主语是“传统图像处理算法”,谓宾是“识别烟火”;后半部分的主语是“它”,谓宾是“出现误检”。经过调整后,前后两个部分的主语是同一个:传统图像处理算法。下面再直观看一下修改之后的句子主干骨架:

<因为><传统图像处理算法>通过计算烟火颜色特征去<识别烟火>, <所以><它>极易受烟火周围环境相近颜色干扰而<出现误检>。

如果你觉得用“因为……所以……”不太好,那么可以再换一种表述:

传统图像处理算法通过计算烟火颜色特征去识别烟火,烟火周围环境相近颜色的干扰极易造成误检。

第一句还是跟之前一样,主语是“传统图像处理算法”,第二句主语变成了“干扰”,谓宾是“造成误检”。下面我们直观地看一下修改之后的句子主干骨架:

<传统图像处理算法>通过计算烟火颜色特征去<识别烟火>, 烟火周围环境相近颜色的<干扰>极易<造成误检>。

最后再举一个错误的例子:

由于误报率与漏报率很高,因此不管是否有真实事件发生都会去留意,也会有规定的日程定点巡查视频任务。

上面这个句子的作者完全没搞懂谁是主语,谁是谓语。感兴趣的童鞋可以试着修改一下,改成你认为正确的表述。


 
2 
不滥用代词、过渡词和标点符号


不滥用代词和过渡词

中文文档中的代词主要有:你、我、他、她、它、其、前者、后者、这样、那样、如此等等,过渡词主要有:因为/所以、不但/而且、首先/然后等等。下面这张表格列举了一些常见的代词和过渡词及其常用场合:

序号
类型
名称
常用场合举例
1
代词

C语言中引入了“指针”的概念,作用是为了能够提升内存访问速度。
2代词
后者
C语言发明于1970年代,C++语言发明于1980年代,后者主要引入了面向对象思想。
3代词

指针能够提升程序访问内存的速度,但特点仍存在一些缺陷。
4代词

C语言的一大特性是指针,这就像C++语言和的面向对象思想一样。
5
过渡词
因为/所以
因为神经网络可以自动提取数据特征,所以基于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技术中不再有传统意义上的“特征工程”这一概念。
6
过渡词
首先/然后
首先我们要保证有足够多的训练数据,然后我们再选择一个适合该问题的神经网络模型。

表2-1 代词和过渡词举例

代词和过渡词就像标点符号一样,容易被滥用。代词滥用主要体现在作者在使用它们的时候并没有搞清楚它们代表的究竟是谁,是前一句的主语、还是前一句的宾语或者干脆是前一整句话?

过渡词滥用主要体现在作者在使用它们的时候并没有搞清楚前后两句话的逻辑关系,是递进还是转折或者是因果?(过渡词滥用频率要低很多,毕竟搞清楚前后句子逻辑的难度要小)接下来举几个滥用代词和过渡词的例子:

C++语言发明于1980年代,它支持“指针”和“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两个特性,其价值在计算机编程语言历史上数一数二。

上面这个句子中出现了两个代词“它”和“其”,抛开句子内容本身对错不论,第二个代词指向的对象其实并不明确,“其”指的是“指针”、“面向对象”还是“C++语言”?或者是指“C++语言同时支持……两个特性”这个陈述?像这种有歧义的场合,我们应该少用代词,尽量用具体的主语去代替:

C++语言发明于1980年代,它支持“指针”和“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两个特性,C++的价值在计算机编程语言历史上数一数二。

如果你一定要用代词,那么调整一下可能更好:

C++语言发明于1980年代,它同时支持“指针”和“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两个特性,这个价值在计算机编程语言历史上数一数二。

再读一读,你是不是没有感觉到歧义了?我们在“支持”前面增加了一个“同时”,然后将代词换成了“这个”,现在这个代词指的是“C++语言同时支持...两个特性”这个陈述,修改后整个句子的意思更明确。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滥用代词的例子:

该模块主要负责对视频进行解码,输出单张YUV格式的图片,并对输出的图片进行压缩和裁剪,前者基于Resize方法来完成,后者基于Crop()方法完成。

对于大部分人来讲,上面这段没什么问题。代词“前者”指的是压缩、“后者”指的是裁剪,原因很简单,因为单词Resize对应的是压缩、单词Crop对应的是裁剪。

但是这段话如果拿给没有任何知识背景的人去读(大概率可能是找不到这种人),恐怕会存在歧义,主要原因是代词前面提到了很多东西,“前者”和“后者”指向不明确,到底是指“解码”、“输出单张图片”还是后面的“压缩”和“裁剪”?下面这样调整后,整段话的意思更加明确:

该模块主要负责对视频进行解码,输出单张YUV格式的图片,并对输出的图片进行压缩和裁剪,压缩基于Resize方法来完成,裁剪基于Crop()方法完成。

我们去掉了代词,直接用具体的主语来代替,句子意思非常明确。如果你一定要使用代词,那么也可以这样调整:

该模块主要负责对视频进行解码,输出单张YUV格式的图片。同时,它还对输出的图片进行压缩和裁剪,前者基于Resize()方法完成,后者基于Crop()方法完成。

上面这段话还是使用了代词“前者”/“后者”,但是我们修改了标点符号,并且增加了一个过渡词“同时……”,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读者知道虽然整段话说的是同一个东西,但是前后的句子已经分开了,为我们后面使用代词做好准备。

好的,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在技术型文档编写过程中使用代词时的一些有价值经验:

  1. 代词可以指它前面出现过的名词、短语甚至整个句子,但是一定是前面出现过的;

  2. 代词的位置和它要指向的目标最好不要隔得太远,1~3句话之内,超过就不要用了;

  3. 代词的作用是减少小范围内某些词汇或句子重复出现的频率,要用到恰到好处;

  4. 代词前面出现的混淆目标如果太多,一定要重新调整句子,确保代词指向无歧义。

不滥用标点符号

接下来我们再看另一个,标点符号的滥用要普遍很多,其主要原因是:标点符号的使用并没有非常明确的对错之分。至少对大部分人而言,使用句号还是逗号其实并没有什么严格的评判标准,只要不出现“一逗到底”的极端情况,其余大概率都OK。下面这张表格是我根据以往经验,总结出来的应用于技术型写作时中文标点符号使用规则:

序号
符号
写法
使用场合
1逗号

前后两句话关联性比较大,阅读时停顿时间短。
2句号

前后两句话关联性比较小,阅读时停顿时间稍长。
3
分号

前后两句话地位相对平等,句子的内容和格式基本保持一致。比如列表中,如果每项是一个句子或者短语,那么第1至第N-1项结尾使用分号,第N项结尾使用句号。
4
冒号

技术型文档中,冒号一般用在需要引入重要内容的场合。比如当你需要插入一张表格或者一张图片时,需要提前做一个提醒(下表列举了常见的代词和过渡词:),提醒结束时补充一个冒号。
5
括号
()、【】
()一般用于解释性的场合,负责对名词或者句子的补充解释。【】用得比较少,我一般用于需要增加醒目标记的名词或短语中。
6
顿号

一般可以用在枚举名词或者短语的场合。
7
问号
不用多解释。
8
引号
“”、‘’
一般用于标记特殊名词、专用名词、短语,或需要重点突出的名词或短语。
9
分隔号
/
一般用于成对出现的名词(举例:因为/所以、首先/然后等等都是过渡词),或者根据文档上下文来判断地位差不多的相近词(举例:算法的好坏直接影响最终报表中误报/误报率那一栏)。
10
破折号
——
用得不多。
11
省略号
……
不用多解释。
12
感叹号

技术型文档不是写小说,用得不多。
13
书名号
《》、<>
不用多解释。

表2-2 常用标点符号

上面这张表格基本涵盖了常用的中文标点符号,其中有一小部分在技术型文档中不太常见,比如感叹号、破折号,这些符号多多少少带有某种感情色彩,不太适合用于技术型文档编写。前面已经简单概括了一下各个符号的使用场合,下面挑几个容易出错的再一一详细说明:

C++语言发明于1980年代,它衍生自C语言,主要引入了“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思想,面向对象思想强调对数据的封装和对功能的复用,此特性有利于开发者对代码的维护和扩展,目前,大部分计算机编程语言已经支持了面向对象特性。

上面这段话属于典型的“一逗到底”的例子。作者从C++语言说到了面向对象思想,最后总结大部分计算机编程语言都支持面向对象。我们如果将整段话拆开来看,其实它想表述的是3个内容,每个内容之间最好使用句号,停顿时间稍长一些。我们调整之后的效果是:

C++语言发明于1980年代,它衍生自C语言,主要引入了“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思想。面向对象思想强调对数据的封装和对功能的复用,此特性有利于开发者对代码的维护和扩展。目前,大部分计算机编程语言已经支持了面向对象特性。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分号的使用。根据我个人经验,分号常用在列表场合,下面举一个例子说明:

下面是“将大象装入冰箱”的具体步骤:

  1. 打开冰箱门;

  2. 将大象装进冰箱;

  3. 关上冰箱门。

上面是一个有序列表,列表中的各项内容是一个短语。当列表中各项内容是短语或者句子的时候,除最后一项之外其余项目结尾一般都使用分号(注意,同一个列表中各项的格式最好都保持一致,要么都是短语,要么都是单个的名词,这个后面专门讲列表的时候会提到)。如果列表中各项内容只是一个名词时,那么结尾就可以不用标点符号:

下面是“可以被装进冰箱”的动物:

  • 狗子

  • 大象

  • 猴子

  • 鹦鹉

上面是一个无序列表,列表中的各项内容是一个名词,这时候名词结尾处不需要添加任何标点符号。

我们最后再来看一下小括号的使用场合。在技术型文档中,小括号主要用于对前面的名词、短语或者句子进行补充说明,比如当文档中出现缩写词汇时,我们会在它的后面增加一个小括号,在括号里面注明该缩写词汇的全称。下面举一个使用小括号对缩写词汇解释说明的例子:

API(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是系统对外提供的访问接口,使用者可以按照API文档中的接口定义去访问系统中的数据,并与它做一些交互。

上面这段话主要讲API是什么、可以干什么。它是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三个单词的简称,为了让读者更清楚该术语的定义,作者可以选择在第一个“API”出现的位置增加一个小括号,并将术语全称补充进来,之后的整个文档无需再重复该操作(后面会单独提到术语全称和简称的运用规则)。

除了能对缩写词汇进行解释说明之外,小括号还可以用于对前面整个句子进行补充说明,再看下面这个例子:

它是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三个单词的简称,为了让读者更清楚该术语的定义,作者可以选择在第一个“API”出现的位置增加一个小括号,并将术语全称补充进来,之后的整个文档无需再重复该操作(后面会单独提到术语全称和简称的运用规则)。

上面这段话其实前面已经出现过,最后小括号里面的内容主要是为了对它前面一句话进行补充。如果补充性说明内容太长,比如要好几句话才能起到补充的作用,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不应该再使用小括号了,可以考虑调整句子结构,然后将补充性的内容当作段落主体的一部分。

关于代词、过渡词以及标点符号滥用的内容就讲到这里,其中有一些内容是我个人的写作喜好,其实并没有非常明确的对错之分,比如前面讲到列表中分号的使用,很多人这时候可能选择使用句号。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去处理这种模棱两可的场景,当然一些比较确定的规则,比如当列表项只有名词的时候,列表项结尾不要使用任何标点符号,这一点还是比较确定的。


 
3 
多用强势动词,少用形容词和副词


强势动词和主动语句

很多人可能第一次听到“强势动词”这个说法,陌生还难以理解。如果将它翻译成英文,对应的单词应该是“Strong Verbs”,意思是强有力的动词,你可以理解为:听起来动作幅度大、冲击力强的那一类动词。打个比方,假如“走”是弱势动词,那么“跳”就是强势动词;假如拿刀“切”是弱势动词,那么拿刀“砍”就是强势动词。下面这张表格列举了一些强势/弱势动词的例子:

序号
弱势动词
(可考虑)强势动词
1
走过去
跳过去
2
切肉
砍肉
3
出现异常
抛出异常
4
程序退出
程序崩溃
5内存增长
内存泄漏
6找不到日志文件
日志文件丢失
7客户提出质疑
客户投诉
8
任务未完成
任务延期
9角色权限是由管理员设置的
管理员控制角色权限
10
系统无法正常使用API返回的结果
系统无法正常解析API返回的结果

表3-1 强势/弱势动词对比

上面列出了10对强势/弱势动词,我们观察可以发现:弱势动词一般无法正确表达问题/事情的真实情况。在技术型文档编写过程中,虽然我们不能借助词汇使用、句子构成以及标点符号等手段去传递感情倾向,但是也不能掩盖真实准确的内容表达。

在提到强势动词时,我们还要注意“主动语句”和“被动语句”的区别。在技术型文档编写过程中,应该尽量少使用被动语句。下面这张表格列举了一些主动/被动语句的例子:

序号
被动语句
(可考虑)主动语句
1
角色权限是由管理员控制的
管理员控制角色权限
2
API结果无法被系统正常解析
系统无法正常解析API结果
3
图像特征是通过CNN逐步降维的方式提取的
CNN通过逐步降维的方式提取图像特征
4
这种检测效果无法被客户接受
客户无法接受这种检测效果
5
经过研发排查发现,这个现象是正常的(*)
经过研发排查发现,这个属于正常现象

表3-2 主动/被动语句对比

上面表中第5项(带*号)严格来讲不算被动语句,但是在技术型写作过程中,我们应该避免使用“……是……的。”这种句式,该句式太过口语化。尽量少用被动语句的原因有以下三个:

  1. 读起来麻烦。读者读到被动语句时,需要先在脑子里将其转换一下再去理解;

  2. 难以理解。读者有时候很难分清被动语句中的真实主语(甚至可能省略了主语);

  3. 字数多。被动语句一般更长、字数更多。

那么被动语句是不是完全不让用了呢?当然不是。仔细的读者可能已经观察到了前面在举例的时候我们有这样一段话:

C++语言<发明于>1980年代,它支持“指针”和“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两个特性,C++的价值在计算机编程语言历史上数一数二。

上面第一句中的“……于”其实就是被动语句,像“C++语言发明于……”、“该文档编辑于……”这些都算被动语句,由于宾语(这里是C++语言)更重要,所以默认省略了真实主语(某某发明C++语言,可是某某在这里不太重要)。这类句子结构有一个特点就是:宾语比真实主语重要,所以放到句子的开头位置。

少用形容词和副词

技术型文档讲究的是一个“准”字,它不像小说、散文之类的文学作品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也不同于网络博客可以掺杂一些非正式词汇,更不能跟Marketing Speech(营销话语)一样常常夸大其词。为了做好前面说的“准”,技术型文档应该尽量少用形容词和副词,因为这些词语大部分都属于“主观”表达。下面举几个使用形容词和副词的例子:

为了保证系统运行更高效,他们尝试尽可能压缩图片尺寸,事实证明这个尝试非常成功。这样的工作看似简单,却蕴含着高技术含量。

上面这段话使用了好几个副词和形容词,比如“尽可能”、“非常”、“高”。如果是技术型文档,这段话建议调整为:

为了提高系统运行效率,他们将图片尺寸压缩到原来的1/3,系统响应速度提升2倍。

我们用具体的数值替换了原来的形容词和副词,并且直接删掉了最后一句话,最后一句话在技术型文档中起不到任何作用。下面这张表格列举了部分形容词和副词使用不恰当的场合:

序号
形容词/副词
(可考虑)调整为
1
经过优化,接口响应速度提升明显
经过优化,接口响应速度提升2倍
2
很多人反应现场误报很多
数据统计发现,现场误报率为11%
3
大部分客户投诉说系统很不好用
最近一个月有超过50个客户投诉说系统不好用
4
升级依赖库后,该函数运行很快
将依赖库升级到2.3.1版本后,该函数执行时间缩短到100ms以内
5
研发同事很辛苦,每天加班很晚
研发同事很辛苦,每天23:00之后才下班

表3-3 形容词/副词使用不恰当举例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

  1. 优先使用方便读者阅读理解的动词和句式(强势动词和主动语句);

  2. 尽量少用形容词和副词,用具体数值代替、或者调整句子表述。


 
4 
正确使用术语


这里提到的术语分两种:一种是计算机领域通用的专业术语,像SDK、面向对象、TCP/IP、微服务等等这些名词,它们基本已经被大众接受和理解,我们在编写文档的时候不能随意再重新去命名、调整或者改变拼写(将“TCP/IP”写成“Tcp/ip”)。

另外一种是当前文档需要定义的术语,这种术语只有在当前文档上下文中才有效。我们在编写技术型文档时,通过自己的判断,如果认为文档读者缺乏对相关术语(不管是前面哪一种)的理解,我们都应该在文档靠前位置给出对术语的解释说明,也就是我们平时文档中常见的“名词解释”。

序号名词说明
1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软件开发包,开发者基于该工具包开发更丰富的高层应用。
2内存泄漏通过new/malloc等方法申请的内存在使用完后未被及时释放,程序运行内存占用越来越高。
3面向对象强调对数据和功能的封装,提升代码的可复用性、可扩展性以及灵活性。
4FVM(*)Front Video Manager,前端视频管理服务,负责视频接入、分发等业务。
5视频大数据标签服务(*)对视频进行结构化处理,生成结构化标签,并对外提供标签检索等功能。

表4-1 名词解释举例(*为自定义术语)

有些文档可能篇幅比较短,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需求设计类文档,比如对某个线上问题分析的结果汇报、对某个模型检测效果的验证报告、或者研发阶段性的工作总结。这些文档由于本身内容就不多,大部分可能直接进入主题,这时候如果还要在文档中专门增加一块名词解释的版块(并且总共也就一两个术语),就显得比较突兀。

另外一种对术语进行解释说明的方式是用我们前面提到的小括号,我们可以在术语后面增加一个小括号,然后在括号里添加补充说明。这种方式很便捷,但是只适合简单的场景,比如在小括号里面补充术语的全称或者简称,或者只做简单的解释说明。如果对一个术语的解释内容很长,就不太适合用这个方法,下面举一个错误的例子:

当视频离线时,FVM(Front Video Manager,前端视频管理服务,负责视频接入、分发等业务。)会产生一条告警记录,并存入节点数据库。

上面这个术语解释内容太长,不太适合使用小括号的方式,这种情况要么在文档正文中专门对FVM进行解释,要么在小括号中只给出FVM的英文全称即可:

当视频离线时,FVM(Front Video Manager)会产生一条告警记录,并存入节点数据库。

使用小括号去做术语解释还需要注意一点的是:只需要在术语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做一次解释即可,不需要重复多次。下面举一个重复的错误例子:

当视频离线时,FVM(Front Video Manager)会产生一条告警记录,并存入节点数据库。之后节点数据库会将该条告警记录同步到平台数据库,平台FVM(Front Video Manager)检测到有新的告警记录时,会通过消息中间件通知业务系统,业务系统随后将告警信息以短信(或钉钉)的方式通知到用户。

上面对术语FVM的解释重复了两次,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第二次我们可以直接去掉。

有些术语存在全称和简称,我们熟悉的SDK全称是“Software Development Kit”,但是现在基本没有人再去使用它的全称。像这种简称已经被大众熟知的术语,我们就不能再标新立异的去用它的全称。

另外一些在文档中自定义的术语,文档作者为了便于阅读可能也会提供一个简写的版本,在这种情况下,文档前后应该保持一致,即:要么整篇文档都用全称,要么都用简称,尽量做到一致。下面举一个全称简称使用不一致的例子:

IVA(Intelligent Video Analytics,智能视频分析)服务主要负责视频解码、模型推理、目标跟踪以及目标行为分析,该服务是整个系统中最复杂的一个模块。智能视频分析服务由张三团队开发完成,一共耗时6个月,人力成本开销120万。

上面这段话中,前半部分作者使用“IVA”简称(小括号中做了全称说明),但是在后面一句话中作者又使用了全称“智能视频分析”,这种做法没有遵循统一原则。不仅同一段落应该保持统一,整篇文档也应该做到统一,术语在文档中第一次出现时是简称,那么整篇文档都应该用简称,反之亦然。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在技术型文档中使用术语时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1. 文档读者不熟悉的术语(包括通用术语和文档自定义术语)都应该有解释说明;

  2. 小括号只适合简短的术语解释场合,括号里的内容不能太长(一两句短语之内);

  3. 任何方式的术语解释只需要有一次即可(术语第一次出现时),不要解释多次;

  4. 术语的全称和简称要保持使用一致,要么整篇文档都用全称、要么都用简称;

  5. 对于计算机领域的通用专业术语,需要沿用主流用法,不要随意再去调整。


 
5 
正确使用段落


单一职责

与面向对象编程中“类的单一职责原则”一样,文档中的句子(特指以句号结尾的一句话)、段落也应该遵循“单一职责原则”。前面讲标点符号的时候已经提到过,同一段话中前后关联性不大的两句话之间用句号,这样可以保证每句话想要表达的是相对独立的内容。

段落也一样,一个段落只陈述一个主题,可以保证段落的句子不会太多、内容不会太长,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下面举一个段落使用错误的例子:

Excel提供一个组织数据的高效方法。我们可以将Excel想象成一个有行和列的二维表格,每一行代表一个独立的实体,每一列代表该实体的不同属性。Excel还具备数学功能,比如计算平均值和方差等数学操作。如果你想使用Excel来记录图书信息,那么每一行代表不同的书本,每一列代表书本的属性,比如书的名称、价格以及出版社等等信息。

上面这段话的第一句已经明确了段落主题:Excel能高效地组织数据。可是,这段话中间却穿插了一个不相干的句子,说Excel具备数学功能,能够做一些数学操作,这句话显然跟本段主题不一致,我们需要将其去掉:

Excel提供一个组织数据的高效方法。我们可以将Excel想象成一个有行和列的二维表格,每一行代表一个独立的实体,每一列代表该实体的不同属性。如果你想使用Excel来记录图书信息,那么每一行代表不同的书本,每一列代表书本的属性,比如书的名称、价格以及出版社等等信息。

好的开头语

除了要保证段落的“单一职责”之外,我们还需要给每个段落一句“好的”开头语。那么什么是好的开头语呢?好的开头语要能让读者读完之后就能猜到文档作者在本段中想要陈述的主题,其实就是概括性的句子。

还是以上面那段话为例子,它的第一句话“Excel提供一个组织数据的高效方法”其实就是很好的开头语,它提示本段内容主要讲Excel如何高效地组织数据。如果我们将上面那段话的开头调整一下,那么效果明显就差了很多:

Excel由许许多多的单元格组成,每个单元格可以包含不同的内容。我们可以将Excel想象成一个有行和列的二维表格,每一行代表一个独立的实体,每一列代表该实体的不同属性。如果你想使用Excel来记录图书信息,那么每一行代表不同的书本,每一列代表书本的属性,比如书的名称、价格以及出版社等等信息。

读者读完上面第一句话后,可能还是很懵,需要读完整段话才能明白文档作者在本段中想要表达的意思。段落的开头语可以通过提炼段落内容得到,我们可以在段落写完之后回过头提炼一句话作为本段的开头语,下面这段话描述代码中循环语句的作用:

目前几乎所有的计算机编程语言都支持循环语句,例如,我们可以编写代码来判断一个用户命令行输入是否等于“quit”(退出命令),如果需要判断100万次,那就创建一个循环,让判断逻辑代码运行100万次。

上面的这段话本身没什么问题,主要介绍循环语句的功能和应用场合。但是如果我们提炼一下,在段落开头增加一个更好的开头语,效果可能会提升很多:

循环语句会多次运行同一个代码块,直到不再满足循环条件为止。目前几乎所有的计算机编程语言都支持循环语句,例如,我们可以编写代码来判断一个用户命令行输入是否等于“quit”(退出命令),如果需要判断100万次,那就创建一个循环,让判断逻辑代码运行100万次。

上面开头第一句话就说清楚了循环结构的特点,读者读完第一句话基本就知道整段内容要讲什么。一个好的开头语能够节省读者的时间,因为并不是每个读者都有兴趣去阅读整段的内容,开头语可以给读者“是否继续读下去”一个参考。

控制段落长度

控制段落长度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它只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说法。如果文档中某个段落内容太长(比如那种一段话就占半页Word),作者自己应该反复阅读几次再对段落做一些精简,这样既可以节省读者的时间,大概率也能提升意思表达的准确性。

同样,也不太建议文档频繁出现小段落,比如整段内容只有一两句话那种,这个时候可以考虑段落合并或者稍微扩充一下内容。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在技术型文档中如何正确使用段落:

  1. 一个段落只负责讲一个内容,两个不同的主题应该拆分成两个段落去陈述;

  2. 尽量为每个段落增加一个“好的”开头语,能够清晰表达(或暗示)本段的主题;

  3. 要控制好段落内容长短,“不长不短”根据自己经验(比如不超5~7个句子)。


 
6 
适当使用列表和表格


文字相对来讲其实是一种效率比较低的表达方式。如果你想让人快速地去理解你要表达的意思,图片应该是最好的一种方式,但是图片有一个缺点就是:有时候它只能从宏观上去表达,无法体现其中细节。

当我们想要尽可能直观地去陈述内容,又想尽可能多的包含细节时,我们可以考虑使用列表或者表格。有些读者非常抵触大段大段的文字(尤其在技术型文档中),一种改进方法是前面提到的“控制段落长度”,尽量让段落内容精简、单一;再一个就是看看段落内容是否能以列表或者表格的方式去呈现,这种方式可以给人“严谨、清晰”的感觉。

使用列表

列表简单来讲就是将你原来用段落方式呈现的内容改用项目(Item)的方式去呈现,一般它主要用于枚举、过程描述或者要点归纳等场合。列表中的各项可以是名词、短语,甚至是句子,各项目之间有严格顺序要求的列表叫“有序列表”,相反并没有严格顺序要求的列表叫“无序列表”。下面是以段落的方式陈述小张今天所做的事情:

白天在公司上班期间,小张一共修复了7个bug,做了3个代码合并(评审),并和项目经理讨论了前天提的新需求。晚上回到家后,小张先做饭,然后给儿子洗澡,23:30上床睡觉。

上面这段话本身没什么问题,用了合理的标点符号和过渡词,读起来清晰明了。但是,如果在技术型文档编写中,能将这段话改用列表的方式呈现,起到的效果会更好:

张白天在公司:

  • 修复了7个bug;

  • 做了3个代码合并(评审);

  • 和项目经理讨论前天提的新需求。

晚上回到家后:

  1. 做晚饭;

  2. 给儿子洗澡;

  3. 23:30上床睡觉。

我们将原来的一段话拆成了两个列表,并在每个列表前面做了一个“引入说明”(以冒号结束),介绍了接下来列表的背景上下文。第一个列表是无序列表,因为原文并没有突出强调小张白天在公司每项工作之间的前后关系(无顺序要求),只是一个归纳统计;第二个列表是一个有序列表,原文很明显强调了小张晚上回家之后做事的先后顺序(最后一项还给出了具体时间)。

在技术型文档中,合理地运用列表这种方式去呈现内容可以给人一种“逻辑严谨、思路清晰”的感觉,让读者更相信你讲的内容。

在使用列表时,我们应该确保列表中各项内容结构一致,即:要么都是名词,要么都是短语,要么都是句子。这个原则既能保证你使用列表的初衷(逻辑严谨、思路清晰),也能让读者读起来更舒服。下面是一个错误使用列表的示范:

影响系统检测准确性的因素有:

  • 模型;

  • 产品开通过程中,工程师对算法参数校准程度;

  • 应用现场是否有灯光照明。

上面列表一共包含3项,每项的内容结构各不相同,第一项是一个名词,第二项是一个句子,第三项是一个短语。我们将结构统一后,可以调整为下面这样:

影响系统检测准确性的因素有:

  • 模型的复杂性;

  • 部署时对算法参数校准的程度;

  • 应用现场是否有灯光照明。

上面是将列表中各项内容修改为短语,我们还可以换另外一种方式:

影响系统检测准确性的因素有:

  • 模型类型

  • 校准程度

  • 环境亮度

上面是将列表中各项内容修改为名词,由于是名词,每项结尾处不使用任何标点符号(参见前面专门讲标点符号的章节)。下面是对列表运用的总结:

  1. 列表一般用于枚举、过程描述、要点归纳等场合;

  2. 需要强调顺序的时候应该使用有序列表,其余视情况而定;

  3. 列表中各项内容结构应保持一致,都是名词、短语或者句子;

  4. 每个列表前面尽量添加一个明确的“引入说明”,以冒号结束。

使用表格

表格其实跟面向对象有一定联系,大部分时候表格中的一行相当于一个对象,表格中的列相当于对象的属性(字段),表格和面向对象组织数据的方式本质上是一致的。技术型文档中表格一般用来组织与数字有关的内容,当然也有例外,就像前面章节中用到的表格,纯粹是为了组织文本内容。

下面是在技术型文档中,使用表格时可以参考的一些经验:

  1. 组织数字相关内容时,一定要用表格(大部分人可能已经有这个意识);

  2. 组织结构化类型的文本内容时,尽量用表格;

  3. 每个表格都应该配一个表格标题,简要说明表格内容;

  4. 文档中的表格应具备一致的样式和风格,比如标题字体、背景填充等。

在技术型文档中使用表格组织文本内容时,需要控制每个单元格的文本长度。一般情况下建议单元格中只使用短语,如果必须要用段落,也应该控制段落中句子数量(一般建议不超过2~3句)。下面是错误使用表格来组织文本内容的示范:

序号
语言
介绍
1
C
C语言由贝尔实验室发明于1969至1973年,是一种编译型计算机编程语言。它运行速度快、效率高、使用灵活,常被用于计算机底层驱动以及各种语言编译器的开发。C语言是一种面向过程的编程语言,同时它的语法相对来讲较复杂,新人入门门槛比较高。
2
C++
C++语言发明于1979年,是一种编译型计算机编程语言。它衍生自C语言,继承了C语言的一些特性,比如使用指针直接访问内存,同时它也支持面向对象编程,提升了代码的可复用性、可扩展性以及灵活性。由于C++继承了C的大部分语法,再加上本身具备复杂的类型系统以及泛型编程等语言特性,新人入门门槛也比较高。
3
Python
Python语言发明于1991年,是一种解释型计算机编程语言,因此运行速度相对要慢。Python除了支持面向对象编程之外,还支持函数式编程,它语法简单,更贴近人类自然语言,新人入门门槛较低。Python是目前人工智能领域最热门的语言,对应的工具库非常丰富。

表6-1 三种编程语言介绍

上面是以表格的形式来介绍C、C++以及Python三种编程语言,但是在“介绍”那一列中的文本内容太长,我们可以换一种表达方式:

C
C++
Python
由AT&T 贝尔实验室发明于1969至1973年
由BJarne Struistrup发明于1979年
由Guido van Rossum发明于1991年
语法比较复杂,新人入门门槛高
语法比较复杂,新人入门门槛较高
语法简单,贴近人类自然语言,新人入门门槛低
编译型语言
编译型语言
解释型语言
支持面向过程编程
支持面向过程、面向对象编程
支持面向过程、面向对象、函数式编程
偏底层、运行速度快、使用灵活
继承了C语言的一些特性,在其基础之上还支持面向对象等特性
语法简单,学习难度低
一般用于驱动、编译器、嵌入式或者其他偏向硬件层面的开发
一般用于游戏前后端、PC客户端的开发
一般用于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相关开发

表6-2 C vs C++ vs Python

上面表格一共还是3列,但是现在每列代表一种编程语言,列中的每个单元格是对该语言的描述,描述内容都比较精简。如果你想继续补充内容,可以对应地增加行即可。

表格的组织方式有多种多样,行可以变成列、列可以变成行,并没有严格的限制。我们只需要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式,比如上面这种每列代表一种语言,是因为该场景需要介绍的编程语言只有三种,如果数量再多点(或者数量不确定,后期会继续增加),那么表格宽度就不太够、这种组织方式就不再合适。


 
7 
一图胜千言


人类在发明文字媒介之前,用的是图形符号。图像(或图形、图片)是所有内容表达方式中最直观的一种,同时也能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有人专门做过研究:在文档中增加图像能提升读者对文档的喜爱程度,不管这个图像跟文档内容本身是否有关系(https://reurl.cc/RjkrK6)。

也就是说,哪怕在文档中插入无关紧要的图像,读者也更愿意去尝试阅读文档中其他的内容。我们平时看别人演示PPT时,如果发现整页都是文字描述,大概率就不会有认真去听的欲望。下面是一段对双向链表的文字描述:

双向链表也叫双链表,是链表的一种。它的每个数据节点中都有两个指针,分别指向直接后继节点和直接前驱节点。所以,从双向链表中的任意一个节点开始,我们都可以很方便地访问它的前驱节点和后继节点。在应用双向链表时,我们一般构造双向循环链表,链表首尾相连。

上面这段描述双向链表的文字本身已经非常清晰,对数据结构有一定基础的人看完文字基本就能理解双向链表的结构和应用场合(基于它的特点)。但是,如果是一个零基础的小白来看这段话,可能效果就不会太好(尤其如果这段话是作为PPT中的内容,大概不会再有更多的内容补充)。如果我们在这段话后面增加一个插图,来直观告诉读者双向链表长什么样:

双向链表也叫双链表,是链表的一种。它的每个数据节点中都有两个指针,分别指向直接后继节点和直接前驱节点。所以,从双向链表中的任意一个节点开始,我们都可以很方便地访问它的前驱节点和后继节点。在应用双向链表时,我们一般构造双向循环链表,链表首尾相连。下图是双向链表结构示意图:


图1 双向链表结构

上面的文本配合图片,能让读者更加直观的理解双向链表的结构特点。当文档中的文本和图片同时出现时,读者大概率会先看图片,然后再结合文字去理解,加快文档阅读速度。

可抽象也可具体

技术型文档中的插图不一定都得是流程图、架构图、或者结构设计图这种非常具体的技术相关图片,还可以是抽象的、能形象表达文档主题的图片。下面是在技术型文档中使用卡通和漫画图片的示例:

示例1:

Gitlab中有Label和Tag两个概念。


为了便于区分,这里将Label翻译成“标签”,将Tag翻译成“标记”(在有些地方这两个单词翻译并没有严格的差异)。Gitlab中标签的作用是为了分类、快速地检索和过滤,用户能通过标签来直观的管理Issues,比如to-do、bug等等。

标记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归档,给Commit取一个形象的别名,后期快速定位和查找。GitLab中创建标记可以理解为“做记号”,建立索引。一般推荐为标记定义一个有意义的名称,比如以版本号为名,当我们要发布1.0版本,对应的标记名称可以是“v1.0”,如果我们要发布2.0预览版,那么对应的标记名称可以是“2.0-pre”。

示例2:

源码版本控制系统(Source Code Version Control System)主要负责对源代码版本进行管理,涉及到代码提交、撤销、比对、分支管理、代码合并等功能。源码管理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有效保证软件代码质量。


图1 团队协作

源码管理并不是软件开发周期的全部,整个软件开发周期涉及到多个流程、多个团队(多人)协作完成,包括立项/结项、进度/任务管理、需求/设计、bug管理、测试、集成上线等环节。

突出图中重点

当我们想为文档添加图片时,单张图片包含的内容不宜太过复杂,图片应该能准确地表达意思。如果一张图太过复杂、或者包含了一些可能引起歧义的部分,我们可以尝试以下两种改进方式:

  1. 将复杂的图拆开,一张图对应一个局部细节;

  2. 在图片中将重点区域标记出来,让读者可以一眼就发现重点。

在技术型文档中插入复杂的系统架构图很常见,这种时候建议遵循“先宏观,再具体”的原则,循序渐进。我们不要一上来就放一张大图,还想将所有的细节都包含进去,这种想法不太现实,这不仅对你画图的技能要求很高,读者看完也容易一脸懵。下面这张图太过复杂:

整个视频分析系统由3大服务组成,分别是Intelligent Video Analytics、Front Video Service以及Distribute Load Balance,这3大服务一共包含15个子模块。下面是视频分析系统结构:


图1 视频分析系统结构

上面这个例子中插入的这张图既想描述3大服务之间的交互关系、又想描述各个服务内部子模块之间的交互关系(上面只是示意图,实际情况可能比这个更复杂)。文档读者碰到这种情况可能会产生两个感觉:一是图太复杂了,很难看懂,有些地方迫于空间原因字号还小;二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点在哪里?如果遵循前面提到的“先宏观,再具体”的原则,上面这个例子可以调整为:

整个视频分析系统由3大服务组成,分别是Intelligent Video Analytics、Front Video Service以及Distribute Load Balance。下面是视频分析系统中各服务之间的关系:


图1 视频分析系统服务交互

其中,Intelligent Video Analytics服务主要负责对视频解码、推理以及行为分析等结构化操作。该服务内部一共包含9个子模块,模块之间的关系见下图:


图2 Intelligent Video Analytics服务子模块交互

Front Video Service服务主要负责视频接入、分发、配置管理等功能。该服务内部一共包含3个子模块……

另外一种情况,插入的图片中包含了不相干内容,文档作者又没有给出醒目的标记,读者看完不清楚关注重点在哪里。下面是错误的示例:

GitLab中的Release功能主要用来对仓库中的代码以及其他一些相关资料文件进行归档,通常用于版本发布。当有新版本发布时,用户可以基于对应的Commit创建一个Tag标记,给它一个合理的名字,比如“v1.0-pre”(代表发布1.0预览版),然后再基于该Tag发布版本。

后期,其他人可以通过Release菜单快速浏览、检索项目版本发布记录以及对应时间点的相关代码和资料。用户可以在GitLab主界面的左侧菜单中找到Release功能入口:


图1 Gitlab中Release菜单

上面图片在介绍Release功能时给出的图片中包含的菜单项太多,为了让读者更直观看懂图片关注点,可以将图片调整如下(左右两种都可以):

GitLab中的Release功能主要用来对仓库中的代码以及其他一些相关资料文件进行归档,通常用于版本发布。当有新版本发布时,用户可以基于对应的Commit创建一个Tag标记,给它一个合理的名字,比如“v1.0-pre”(代表发布1.0预览版),然后再基于该Tag发布版本。

后期,其他人可以通过Release菜单快速浏览、检索项目版本发布记录以及对应时间点的相关代码和资料。用户可以在Gitlab主界面的左侧菜单中找到Release功能入口:


图1 Gitlab中Release菜单

有准确的图标题

图片是为了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文档内容,但是图片毕竟不是文字,不同的人对同一张图片理解可能存在差异,尤其对于那种不包含任何文字的图片。因此,在文档中插入任何图片时,我们应该为它定义一个合适、贴切的标题。图标题一般是一个名词或者短语,作用跟前面讲到的表格标题一样,协助读者理解图片所要表达的含义。


 
8 
统一样式和风格


文档的样式和风格其实跟我们写代码一样,写代码要遵守统一的代码风格(变量命名、换行规则等等),写文档也应该遵守统一的文档风格。公司或者组织一般都有自己的文档风格规范,规范会定义好正文/标题字体字号、页眉页脚、页边距、行间距、段前段后间距等等,按照规范写出来的文档风格基本就能保持一致。

对于没有规范可用的场合,文档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执行即可,保证整篇文档的内容遵守相同的风格,比如文档开头和文档结尾的段落间距、列表样式、对齐方式都应该保持一致。本篇文档的主要规范定义如下:

  1. 页边距上下左右2cm;

  2. 标题18号华文仿宋,正文12号宋体,正文中表格/图标题12号华文仿宋;

  3. 段前/段后间距0.5,段落行间距1.5倍,段落首行对齐不空格;

  4. 表格、图片居中对齐,图标题在图片下方、表格标题在表格上方。

还有另外一些比较重要的样式定义,比如列表样式(本篇文档中每个列表外面套了一个表格,表格无左右边框),还比如本篇文档涉及到了很多举例和示范,所有的举例示范都在表格中,并且表格有自己的样式(字体字号、背景颜色等等)。


 
9 
把握好整体文档结构


把握好整体文档结构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个其实跟前面讲到的文档内容本身没什么关系。文档作者在动笔之前需要有一个宏观的构思,需要在脑子里先将文档大纲梳理一遍,一级标题可以是什么、二级标题又可以是什么,然后考虑将合适的内容放到对应的章节中去。

优秀的作者在正式动手之前,可能已经有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思考准备,尤其对于那种非常复杂的文档。但是这种方式对一些人来讲可能不太现实,难度太大。那么这时候就只能考虑另外一种方式,动手之前先在白纸上打草稿,列出来文档大纲,然后不断修改和调整,直到满意为止。

其实不管上面哪种方式,文档结构考验的是作者组织内容的思维能力。对于一些需求、设计类型的“主流”技术型文档,考验的是作者对软件需求、系统架构的理解深度,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写到什么程度,这些都需要作者考虑清楚,这类型的文档一般有标准的模板可以参考,大家平时写得/见得也比较多。

对于另外一些“非主流”类型的技术型文档,比如对某个线上问题的分析报告、技术/原型调研类文档,这些文档一般规模比较小、也没什么参考标准,全靠作者自己去组织。

下面就以“对某个用户需求做技术性反馈”为例,抛砖引玉,简单描述一下技术型文档结构应该如何去组织:

场景说明:

视频分析系统中,客户要求在事件录像文件中对涉事车辆目标(或区域)进行高亮标框显示,视频录像在播放时会有一个醒目的多边形提醒用户具体事件发生位置。客户懂一些技术相关知识,要求公司技术研发团队针对该需求给出合理的需求反馈,如果需求可实现,评估工作难度;如果需求不可实现,说明具体原因。

根据上面场景说明,该需求并非硬性要求。甲方提出了一个想法,并且非常贴心地考虑到了乙方是否具备条件实现,希望给出一个实质性的答复。公司技术团队在写反馈说明文档之前,应该考虑以下两个问题:

  1. 如果正常响应该需求,具体的方案是什么、难点/风险点各是什么;

  2. 如果不能正常响应该需求,具体原因是什么,是否有可替代方案、替代方案是什么。

也就是说,不管最终团队是否响应该需求,我们在文档中都要有非常实质性的内容,不应该是空话、套话。下面就以“不响应”为例,描述文档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序号
节标题名称
主要内容
1
背景说明
用自己的话将客户的需求完整描述一遍,不要有任何偏差,表明我方已认真理解过原始需求。
2
已有录像逻辑
详细描述系统中目前已有的事件录像逻辑。因为我们本次是不响应该需求,所以对后面不响应有利的内容一定要着重强调(要突出已有录像逻辑的优势)。
3
录像标框逻辑
详细描述在事件录像文件中对涉事目标(或区域)进行高亮标框的逻辑。注意这里按照理想逻辑去描述,不用考虑任何外在限制。
4
录像标框难点
结合第3点,重点归纳、整理出在录像文件中标框的难点,比如需要对每一路进行解码再去叠加图形、视频画面不能压缩否则影响分辨率等等,这些对设备性能要求非常高,会增加硬件成本。
5
解决方案一 (不计代价去响应)
按照理想逻辑去响应,但是要提出前提条件或者代价,比如单台设备分析路数降低到原来的一半,硬件成本是原来的2本。(其实就是要排除这个方案)
6
解决方案二 (可替代方案)
提出一种可替代的方案,可以满足客户最开始提出的“有醒目标记提醒用户”。比如当视频录像播放时,可以在播放器上面叠加一个高亮方框,能够大概标记涉事车辆目标(或区域)。同时,强调该方案的优势(比如工作周期短、对成本无影响)。
7
结论
其实根据前面的描述,只要认真读完文档的人基本都能知道结论是什么、应该选哪个方案。但是这里还是要书面写上,根据前面的描述,解决方案二有更大的优势,建议采用方案二。

需要注意的是,“响应”或者“不响应”的决定很多时候不在技术团队或者写这个文档的人手里。虽然文档中的内容应该为最终的结论服务,但是总体上不应该有偏差。


 
10 
明确文档的目标群体


文档的目标群体是谁?这个其实应该是写文档最开始就需要明确的东西,面对不同的群体,我们文档的内容、结构包括内容描述程度都会不同。尽早确定读者有助于在构思阶段就明确文档内容边界,哪些该写、哪些不该写,该写的又应该如何去写,这些都是编写文档的大方向。

作者:周智,前微软(中国)Windows工程院员工,目前从事于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相关工作,交通安防领域的视频目标检测、跟踪和行为分析。

收起阅读 »

飞机上一般是什么操作系统?安全不 ?

首先,请大家为“3·21”东航MU5735坠机事故,默哀1分钟,再接着看本文 !来正文 。。。科普文 !航空软件其实并不神秘,从计算机架构上来说,同普通的计算机系统并无太大区别,都是由处理器、总线、I/O设备、存储设备、网络设备、通讯设备、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所...
继续阅读 »

首先,请大家为“3·21”东航MU5735坠机事故,默哀1分钟,再接着看本文 !


来正文 。。。科普文 !

航空软件其实并不神秘,从计算机架构上来说,同普通的计算机系统并无太大区别,都是由处理器、总线、I/O设备、存储设备、网络设备、通讯设备、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所构成的。仅仅是为了满足很高指标的可靠性、健壮性和实时性,而采用了另一套东西而已。

1、波音-787、AH-64用的操作系统是VxWorks

VxWorks官网http://www.windriver.com/products/vxworks/

2、B-2、F-16、F-22、F-35、空客-380使用的操作系统均是Integrity-178B


Integrity-178B官网https://www.ghs.com/products/safety_critical/integrity-do-178b.html

类似波音-787、空客-380、空客-350内部设备之间是使用以太网的一种变体来互联的,叫AFDX,在应用软件这一层,同普通的以太网程序没有任何区别。扩展:10个关键词,了解MU5735搜寻最新进展

3、过去这些设备经常使用ADA语言来编写,现在为了降低成本,在F-35项目上已经改为使用C++了


F-35项目的C++编程规范http://www.stroustrup.com/JSF-AV-rules.pdf

F-35的微处理器是PowerPC指令集的,为了保证可靠性,采用的编译器也是同普通的编译器不太一样。编译器也是有可能出现bug的,为了保障源代码同编译出来的目标代码完全一致,避免编译器的bug造成问题,在JSF项目内部的软件开发中,经常使用CompCert编译器。这个编译器只能编译C99,但是可靠性极高。扩展:远程控制系统

要知道,近几年全球范围内飞机失事发生的次数不少。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全球大约有4000万次的飞机起落,而我国的飞机失事率一直处于非常低的水平。此前中国已经连续12年没有发生过重大民航事故了,而上一次坠机事故还是发生在2010年8月24日,河南航空的伊春空难,当时坠毁的机型为ERJ-190。另外,搜索公众号Java架构师技术后台回复“Spring”,获取一份惊喜礼包。

截至目前,东航坠机已经过去24小时了。总体来说,无论大家讨论什么因素导致的,都不具有肯定性的说法,包括为什么急速骤降,最后垂直坠落,飞机本身有没有问题,是不是操作系统出了故障,有没有遭遇极端天气影响等等,这一切都是属于未知数。

任何空难发生都是悲剧的,事故真实原因还需要等待官方调查结论、依靠黑匣子等来解开谜团。


参考来源:

1. VxWorks官方网站

http://www.windriver.com/products/vxworks/

2. Integrity-178B的官方网站

https://www.ghs.com/products/safety_critical/integrity-do-178b.html

3. 《F-35项目的C++编程规范》PDF

http://www.stroustrup.com/JSF-AV-rules.pdf

来源:科技曼

收起阅读 »

在外企工作真的爽吗?

从参加工作至今,我觉得,我做过最幸运的事情包括下面三个:在IT圈混的人都知道,做程序员,在一家公司能干够5年,绝对算的上老员工。如果还不跳槽,很多人会觉得你要么缺乏实力,要么没有奋斗精神。因此,在我加入外企的第5个年头,我也动了换工作的心思。而在这之后,照顾家...
继续阅读 »
最近互联网行业裁员的消息,把大家搞的忧心忡忡。对于在换工作或找工作的小伙伴,犹豫是否要到互联网公司了。剩下就是外企、国企和传统行业了,最近外企因为work life balance的口碑比较好,很多小伙伴都挺憧憬的,那么外企到底怎么样呢?下面给大家精选了一下网友在外企的体验文章,给大家了解一下过来人的体会。
我是一名程序员,从30岁加入外企,至今已经11年。
从参加工作至今,我觉得,我做过最幸运的事情包括下面三个:
  1. 娶了现在的老婆。
  2. 房价暴涨之前买了房。
  3. 30岁之后进入外企。
在IT圈混的人都知道,做程序员,在一家公司能干够5年,绝对算的上老员工。如果还不跳槽,很多人会觉得你要么缺乏实力,要么没有奋斗精神。因此,在我加入外企的第5个年头,我也动了换工作的心思。
面试一圈下来,也收到了几个不错的offer。于是也下定了离开的念头,连离职报告都写好了,就差推开领导的门递上去了。而这时,家里突然有人生病,需要我照顾,也打断了我换工作的计划。
而在这之后,照顾家人的这段时间。它彻底改变我对工作,对人生的看法。
因为家人生病的急,没有在第一时间来的及请假。事情处理后,才在短信里给领导请了假,但心里是忐忑的。因为,觉得领导可能会为难,毕竟公司也不是他家开的。但没想到他很快就回复了我:
“照顾好家人,工作的事你就不要担心了。另外,注意休息,保重身体!”
当时读了,我一个大男人,心里暖暖的,鼻子甚至有点酸楚。
通过这件事,使我真切的感受到这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公司。这种温情,在人生的特殊时刻,至关重要。
如果我在一家制度严苛,领导不近人情的公司。家人生病的这段时间,估计我很可能要被迫离职了。这样,在我人生最灰暗,经济压力最大的时间点上。我反而丢了工作,没了收入。也许,生活一下子就把我彻底击倒了。
而从那之后的5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身体的变化,我愈加的觉出,我当时没离开这家公司是多么正确的一个决定。
人生特别荒谬的一点是,当你30岁精力旺盛的时候。你既无法想象,也无法理解一个40岁油腻中年男,对家庭和健康的感受。于是,你一边鄙视着别人稳定的生活,一边高呼着奋斗的口号要去外边闯荡,去赢取别人眼中的财务自由。
但眨眼间,等你真到40岁,期待的财务自由并没有到来。但精力已大不如前,健康问题此起彼伏的时候,就会刻骨的体会到什么叫做人生的无力感。但是,你却已经没了退路。
人到40,当你再也加不动班,却也找不到一个温情公司收留的时候,你怎么办?这个时候,你终于认识到了公务员、国企、外企的好处,但你却没有了机会。
于是,在人生最艰难的节骨点,你被吊在了哪里,没有了出路。
但这能怪谁呢?人总不能在所有的时候,把所有的好处都占了吧,这并不公平!
今年我41岁,按部就班的在公司上班, 也常被人嘲笑没出息,缺乏“奋斗”的激情。但这世界上,是谁规定“奋斗”的人生就更高尚呢?
对我来说,理想生活就是现在这样:
  1. 没有996。
  2. 一年20天年假。
  3. 家庭和生活完美平衡。
  4. 工资虽然没那么高,但也够有尊严的生活。
  5. 同事之间和和气气,互相尊重。
  6. ...
至于好不好,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自会有不同的感受。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作者:铅刀一割、沈世钧
来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9766610
该死的知乎,不知道为啥非要给我推荐这个帖子“在外企工作爽吗?”,下面这个回答看起来更刺激。

爽。
上周刚刚从前东家离职。
离职原因不是我跳槽,而是集团我们的业务条线退出中国,被迫离职。
这是我进的第一家外企,也坚定了我之后(大概率)只在外企找活的信念。
首先上一个我的工作台位镇楼。
200多平的办公室,只有5个员工。

我司隶属一家欧洲集团,我所在的子公司从事非常小众的环境权益交易。
这在欧美已经是成熟产业,但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
加之持有这些资产的多为能源国企(涉及国有资产流失等口径问题),所以总部也是保持“试水”的态度设立了我司。
公司地处使馆区,与集团另外一个规模较大的兄弟公司在同一层。
楼下一众网红咖啡馆、餐厅,交通十分便利。
每天上下班不打卡,大家基本是10点左右陆续到,6点左右陆续走。
但你有事,三点走也没人管你。
进公司就是15天年假(社会工龄十年以上则是20天),每多呆一年,增加一天年假,封顶25天。
如果生病了,和老板说一下就好,所以我从来没有关心过自己有几天病假……
我有个同事妈妈得了癌症,有一阵子天天3点左右就走了,大家也都十分理解(当然他不久之后陪家里人出国治病了,也就直接离职了)。
另外一个同事自己生病,整整一年时间没有来上班(名义上是在家办公,其实她的活都是亚太同事分摊了),领着全额工资,住的单人病房也是公司的商业保险全包的。
薪水一般。
和我bat的同学比……人活着何必给自己找不痛快?
但站在性价比角度来看还行。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fAW1V9ZJNBHWX0M4vONC 4A
收起阅读 »

95年女程序员内心的感受

作为一个95年女程序员,2022也是我从事前端的第5个年头了,期间换过2个公司,想和大家分享下真实感受。坐标: 东北 故事开始 95年出生的女生,大专学历,大学专业为“电子商务”, 因为接触到网页设计与制作以及PS等课程,从而对通过代码写过网页产生了兴趣,东...
继续阅读 »

作为一个95年女程序员,2022也是我从事前端的第5个年头了,期间换过2个公司,想和大家分享下真实感受。坐标: 东北



故事开始


95年出生的女生,大专学历,大学专业为“电子商务”, 因为接触到网页设计与制作以及PS等课程,从而对通过代码写过网页产生了兴趣,东西做出来觉得很有成就感,于是实习期间抱着期待的心情投了很多关于网页设计和网页制作相关的工作,但是更多等来的是培训机构的电话,被告知不通过培训时找不到工作的,学习的东西太少不够用于工作,于是阴差阳错的去了培训机构学习了前端开发...


第一个公司


第一家公司是我2017年3月初入职的,是一个外包公司,由于是mini型公司,没有前端,所以是一个UI小姐姐面试的我,刚好我懂一点设计,聊的比较来,并没有问我太多技术问题就让我去上班了,就这样开启了我的第一份工作...


感受:公司很小,人员很nice,成长很快,初创型企业真的很锻炼人,当只有我一个前端面临问题时,真的很无助,但也因此锻炼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会就学,不懂就百度,慢慢的也开始能够独当一面,虽然经常加班,但是我很感谢这一份经历,虽然工资低也很累但是也收获了巨大成长


离职原因:后来公司被一个大公司收购成为了一个小部门,因为拖欠工资没办法维持现在的生活就离开了...


第二个公司


第二家公司是2018年入职,是一个自研产品的公司,研发人员上百个,当然前端人员自然也很多啦,想要重点说说感受


感受:公司很大,制度很多,流程相对规范,比如git提交的规范、自动构建、内部脚手架等,不过我发现明显的问题,就是分工不均匀,有的项目组天天加班,持续半年加班,但是有的项目组,每天除了摸鱼还是摸鱼,比如我们组,很多项目都流产了,就很多时候都没有事情,最多的就是逛逛B站,偶尔自学,看看新闻时事....


离职:目前尚未离职,在纠结中。


焦虑


在这个公司快4年了,技术一直停滞,生活的很安逸,但是有点温水煮青蛙的感觉,刚开始会自学,慢慢的也就不太想自学了,好像整个人都堕落了,没有刚开始工作的冲劲了... 算一算我也27岁了,虽说未来的事情说不准,但是确实30岁以后的的程序员确实找工作相对会难一点,尤其是女程序员会考虑到结婚生子的问题,年龄大了确实也会受限,所以现在在纠结到底从事什么工作,是转行还是重新努力学习前端知识,从事前端开发工作,会发现很迷茫,换行or继续前端....


很后悔浪费了这4年的光阴,希望后面的程序员弟弟妹妹要珍惜自己现在的时光,程序员本身就业时间就相对其他行业短暂一点,对于我们来说每一天都很重要,4年了足够我们做很多很多事情了,如果对开发不是很感兴趣也可以提前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规划职业


作者:M77星球
来源:https://juejin.cn/post/7076377003057741838
收起阅读 »

后端一次给你10万条数据,如何优雅展示,面试官到底考察我什么

背景面试题:后台传给前端十万条数据,你作为前端如何渲染到页面上?回答者A:我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这什么鬼需求。回答者B:滚,后端,我不要这样的数据,你就不能分页给我吗。回答C:10万条数据这怎么展示,展示了也看不完啊。分析:面试官既然能这么问,我们从技术的角...
继续阅读 »

背景

面试题:后台传给前端十万条数据,你作为前端如何渲染到页面上?

回答者A:我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这什么鬼需求。

回答者B:滚,后端,我不要这样的数据,你就不能分页给我吗。

回答C:10万条数据这怎么展示,展示了也看不完啊。

分析:

面试官既然能这么问,我们从技术的角度出发,探索一下这道题,上手操作了一下:

function loadAll(response) {
  var html = "";
  for (var i = 0; i < 100000; i++) {
      html += "<li>title:" + '我正在测试'+[i] + "</li>";
  }
          $("#content").html(html);
}

在chorme浏览器下面 非常卡顿,刷新页面数据非常卡顿,渲染页面大概花掉10秒左右的时间,卡顿非常明显,性能瓶颈是在将html字符串插入到文档中这个过程上, 也就是性能瓶颈是在将html字符串插入到文档中这个过程上,也就是$("#content").html(html); 这句代码的执行, 毕竟有10万个li元素要被挺入到文档里面, 页面渲染速度缓慢也在情理之中。

解决方案

既然一次渲染10万条数据会造成页面加载速度缓慢,那么我们可以不要一次性渲染这么多数据,而是分批次渲染, 比如一次10000条,分10次来完成, 这样或许会对页面的渲染速度有提升。 然而,如果这13次操作在同一个代码执行流程中运行,那似乎不但无法解决糟糕的页面卡顿问题,反而会将代码复杂化。 类似的问题在其它语言最佳的解决方案是使用多线程,JavaScript虽然没有多线程,但是setTimeout和setInterval两个函数却能起到和多线程差不多的效果。 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 其中的setTimeout便可以大显身手。 setTimeout函数的功能可以看作是在指定时间之后启动一个新的线程来完成任务。

ajax 请求。。。。

function loadAll(response) {
  //将10万条数据分组, 每组500条,一共200组
  var groups = group(response);
  for (var i = 0; i < groups.length; i++) {
      //闭包, 保持i值的正确性
      window.setTimeout(function () {
          var group = groups[i];
          var index = i + 1;
          return function () {
              //分批渲染
              loadPart( group, index );
          }
      }(), 1);
  }
}

//数据分组函数(每组500条)
function group(data) {
  var result = [];
  var groupItem;
  for (var i = 0; i < data.length; i++) {
      if (i % 500 == 0) {
          groupItem != null && result.push(groupItem);
          groupItem = [];
      }
      groupItem.push(data[i]);
  }
  result.push(groupItem);
  return result;
}
var currIndex = 0;
//加载某一批数据的函数
function loadPart( group, index ) {
  var html = "";
  for (var i = 0; i < group.length; i++) {
      var item = group[i];
      html += "<li>title:" + item.title + index + " content:" + item.content + index + "</li>";
  }
  //保证顺序不错乱
  while (index - currIndex == 1) {
      $("#content").append(html);
      currIndex = index;
  }
}

思考:

面试官为啥会问这样的问题呢?现实中会有这样的需求吗? 我们从技术的角度思考,其实就是考察setTimetout的知识点。面试官就是换汤不换药。当然,其实这道题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案,可以在评论区讨论学习。


作者:zz
来源:https://juejin.cn/post/6986237263164211207

收起阅读 »

平时的工作如何体现一个人的技术深度?

今天在公司内网看到一个讨论帖,原文如下:平时的工作如何体现一个人的技术深度?平时工作中很多时候需求细而碎的,如何在工作中积累技术深度?又如何体现一个人的技术深度? 思考:做需求与做需求的差异 再回答问题之前,我想先抛开「技术深度」这次词,讲讲做需求这件事,说说...
继续阅读 »

今天在公司内网看到一个讨论帖,原文如下:

平时的工作如何体现一个人的技术深度?

平时工作中很多时候需求细而碎的,如何在工作中积累技术深度?又如何体现一个人的技术深度?

思考:做需求与做需求的差异


再回答问题之前,我想先抛开「技术深度」这次词,讲讲做需求这件事,说说我对做需求的理解。每一个程序员都是从刚毕业做需求开始,为什么有的人逐渐成为大牛,主导大型技术项目或走向团队管理岗位,而有的人一直还在做需求。我觉得这里面的差异在于,每一个对做需求这件事的理解有所不同。


这里面的差异在于,你是抱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完成这个需求,是把这个需求做到极致,还是只是当做任务完成这个需求,达到产品想要的功能就行。这两个表面上看似差不多其实相差极大,差异在于,你有没有站在更高的角度,希望这件事做到完美。从需求角度有没有思考产品设计当中的缺陷,能不能反向为产品设计提供建议,从技术角度能不能做到高质量高兼容性无bug,以及下次再有类似的需求能不能快速高效率的迭代。


用一句话来描述就是,能不能跳出自己是一个程序员是一个被动执行人的角色,而是将自己当做产品当做技术负责人的心态去做这件事


业务需求该怎么做


知易行难,如果一开始做不到,那就先着眼小事,关注细节,从需求开始的需求评审,编写技术方案文档,设计文档,到开发的代码注释,结构设计,保证高质量,完善无漏洞的代码逻辑,再到异常埋点,指标监控,线上可用性运维等等,认真对待一个需求的每一个环节。


当你自认为已经做好整个流程的每一件小事之后,接下来可以 通过深入细节,思考整个流程是否存在问题。做需求过程中沟通协作的有没有问题,流程规范的有没有问题,机制环节哪方面问题,代码公共基础能力的是否有缺失,开发过程中你所遇到的问题是不是一个通用问题,能不能抽象出一个公共库解决大家的问题,能不能制定一个SOP的解决方案流程,亦或是提炼出一个最佳实践在组内外分享经验。


通过这些一件件小事来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更深层级的发现问题的能力。再通过不断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出现的原因,拿出解决方案,最终落地解决了自己或组内或协作方的问题,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逐步慢慢成长。


再说「技术深度」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会说,这跟我问的技术深度有什么关系?我想说:抛开业务需求谈技术深度都是耍流氓


举一个例子,数据可视化方面3D three.js,视频直播方面的编解码压缩,客户端安全方面的攻防渗透,每一个都是有技术深度的事情,但问题是即使你掌握了这些领域拥有了非常高的技术深度之后呢,不能应用于业务需求,不能解决产品急迫要解决的问题,不能完成你老板的OKR,达成部门的战略目标,还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一个可以用得上的团队,那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由于这些单点的有技术深度的事情,不能为你带来直观和显而易见的 「回报」(也就是颜如玉 黄金屋与金榜题名),也就间接的打击了积极性(当然自己对某门技术感兴趣而钻研的不再本次讨论之列)。所以提升自己的技术深度,最好的方式还是在公司业务中,发现有深度的事,然后去在攻克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技术深度,即跟随公司业务的发展的同时自身也获得了成长,你用技术能力为公司解决了业务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自然也就从公司获得了该有的回报。这是一个ROI投入产出比最高的获得技术深度的方式。


获取做有深度事情的授权


当想明白获取技术深度的路径之后,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如何让领导给你安排有技术深度的事情?


业务发展中有很多有技术深度有技术难度的事情,为什么领导要安排你来做这件事呢?你凭什么让领导觉得你 「有能力」「有意愿」 来完成这件事?能力与意愿是作为领导在分配工作当中的最重要的两个决策项(有机会的话我会再写一篇,从管理视角是如何做分工的)。既然你能提问如何积累技术深度,我相信你一定是有强烈意愿的,那么剩下的就是如何让领导认为你有完成这个有技术深度的事情的能力?关于这个问题,可以参考我之前写的一篇回答:如何管理leader对你的能力预期? 最简单来讲就是我在前面讲的,你能不能在开发需求中做到深度思考,追求极致,精益求精,有责任心,有主人翁意识与主R意识,在每件小事中能做到 「自闭环」,之后才会逐步让你承担更大范围更高挑战更大深度的事情,形成正向循环。


这也是我前面为什么要先重点强调做好每一件小事的重要性。


技术深度不是唯一标准


作为一个程序员,在职业生涯的初期,确实是以技术深度也就是技术能力作为最大的衡量标准。但随着职业生涯的发展,职级从L5到L8,站在从公司角度,对一个人的需求,也会从能完成一个业务需求,变成能带领一帮人完成一个更大的维度的需求,能不能为组织解决问题,为事业部达成战略目标,对人的要求的重心也会慢慢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以参考公司的职级能力模型体系的雷达图。


所以一味的追求积累技术深度就跑偏了,但不是说技术深度不重要,技术能力是作为程序员的安身立命之本,但是在积累技术深度的同时,也需要学习锻炼技术深度以外的能力。具体到底是什么其他能力,这就够再展开好几篇文章的篇幅了,今天在这就不细说了,有机会可以谈谈我对这方面的理解。


最后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先从做好每一件小事开始,把每个业务需求做到120分,深度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建立起靠谱有责任心技术牛的人设,逐步负责有技术难度的事情,跟随公司业务发展积累自己的业务领域经验与技术深度,从而获得双赢的回报。


这是我对如何积累技术深度这件事的理解,或许会有一些片面和偏激,毕竟不是谁都有一个能知人善任的好领导,不是谁都能遇到一个快速发展的业务,不是谁都能遇到有技术难度与技术挑战的场景,无论我怎么说,都会有幸存者偏差的存在。


努力与机遇并存,机遇可遇不可求,所以我们能做的事,就是学会正确做事的思路和方法,并为之坚持不懈的践行它。知易行难,学会方法容易,坚持践行难于上青天。自己该做的都做好了,机遇来了就可以抓住,即使抓不住,你也有了「选择的能力」,有了选择更好机遇更好公司的能力


以上均为个人主观且片面的看法,欢迎批评讨论~~。


作者:沧海月明FE
来源:https://juejin.cn/post/7073001183123603470 收起阅读 »

北京市人社局发文:集中排查整治超时加班

据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网站消息,北京市人社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工时和休息休假权益维护工作的通知》,在3月15日至5月15日期间,在全市组织开展工时和休息休假权益维护集中排查整治,聚焦重点行业企业,集中排查整治超时加班问题,依法保障职工工时和休息休假权益。本次...
继续阅读 »

据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网站消息,北京市人社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工时和休息休假权益维护工作的通知》,在3月15日至5月15日期间,在全市组织开展工时和休息休假权益维护集中排查整治,聚焦重点行业企业,集中排查整治超时加班问题,依法保障职工工时和休息休假权益。

本次集中排查整治的检查对象主要是超时加班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园区,重点突出互联网(平台)企业及关联企业、研发岗位占比较高的技术密集型企业、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


图片来源: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网站

北京市人社局指出,集中排查整治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包括用人单位制定工时、休息休假内部规章制度情况;用人单位实行特殊工时制度情况;用人单位安排加班情况以及依法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情况;用人单位落实职工休息休假制度情况;用人单位支付加班费、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情况等。

在排查整治行动中,还将通过新闻媒体、“北京人社”系列政务新媒体等平台发布工时和休息休假政策问答。全市各区还将结合实际,深入重点企业和工业(产业)园区,普及工时和休息休假法律规定,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解读,督促企业强化劳动法治观念,引导劳动者正确理解相关法律规定,形成和扩大社会共识。例如,在工时方面,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小时的工时制度;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如果存在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或者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这些情形,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相关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在休息休假方面,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工作的职工,只要连续工作1年以上就可以享受带薪年休假。根据累计工作年限,职工可享受不同天数的年休假,且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在本次集中排查中,如果发现用人单位有相关违法行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依法予以行政处理处罚并督促限期整改,严防类似问题发生。

此外,北京市还将持续深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窗口行风作风建设,畅通12333热线咨询电话、现场举报投诉窗口、邮件、网络等举报投诉渠道,对涉及超时加班问题第一时间受理处置,对经调查确属劳动争议的工时和休息休假问题,做好法规政策解释,引导职工通过劳动争议仲裁或司法渠道解决诉求。

来源:中新经纬APP

收起阅读 »

今年太难了,互联网公司又大批裁员

说实话,今年的开局,依然艰难啊。2022 年,考研分数线涨了很多。学生党不好过。近日,阿里、腾讯裁员集体冲上微博热搜,「阿里裁员」、「腾讯裁员」与「裁员」话题热度升至19万。打工人们也不好过。据内部员工猜测,最高裁员量达30%,多个业务线已初步敲定裁员名单。到...
继续阅读 »

说实话,今年的开局,依然艰难啊。

2022 年,考研分数线涨了很多。

学生党不好过。

近日,阿里、腾讯裁员集体冲上微博热搜,「阿里裁员」、「腾讯裁员」与「裁员」话题热度升至19万。

打工人们也不好过。

pic_f4d4087f.png

据内部员工猜测,最高裁员量达30%,多个业务线已初步敲定裁员名单。

到目前为止,官方并未对此事作出回应。

转自:新智元 | 时光

参考: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8032671

好一个「倒春寒」!

春天来了,但对于风云变幻的互联网大厂而言,却毫无「年年岁岁花相似」的相约浪漫。

这不,全国应届大学生期盼已久的一年一度春招旺季,今年大厂却遇「寒冬」,不仅难以获得心仪offer,在职员工还面临「大裁员」。

pic_5bb65022.png

据传,腾讯 PCG(平台和内容事业群)将裁员 4000 人,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将裁员 2000 人,仅这两个事业群的裁员,就已经达到腾讯总员工数量的 10% 左右。

pic_35948bfa.png

内部群聊截图在网上传出,消息显示,鹅厂这波裁员「零零碎碎我估计裁员10-15%左右」,「每个组抽人杀,或者整个组可能over」,「其实卷过这波又怎么样,我估计还有下一波」。

都说春天的气候如婴儿的脸,说变就变,而今春互联网大厂的春天,却难有「笑脸」,只有遭遇「倒春寒」的难堪。

据传,阿里旗下MMC事业部正计划裁员,多个业务线已经初步敲定裁员名单。

「阿里投资交流群」内部议论纷纷,「阿里裁员30%了」,「整个杭州扛不住」,「真正的断臂求生,看谁的现金熬得过今年」。

pic_544de02d.png

其实,阿里的这个MMC事业部才成立不满1年时间,2021年3月宣布成立,聚焦社区业务,整合了零售通和盒马集市。

在去年4月1日,阿里内网发布全员公开信《MMC,吹响集结号!》,将MMC定位为「服务每家店,只为每个家」。

公开信吹起战斗号角,「创造一个新的商业形态和生活方式是辛苦的,披星戴月将是日常,但青春滚烫,每个人不都在渴望能够全力以赴一次吗?」

pic_41039a30.png

文中提到「新的商业形态和生活方式」,正指向MMC的「近场电商」,MMC定位将已有的小商贩进行数字化改造,通过小店感知社区消费需求,再进行确定性的采购,将货物匹配到人。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下大决心实施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不仅通过招聘网罗人才,仅MMC事业部就发布了1500个岗位,还豪掷重金加码事业,仅2021年计划花200亿元打造社区团购。

相比于去年此时,不到1年时间,简直天壤之别,不禁慨然感叹「岁岁年年人不同」。

为什么裁员?

本来,互联网企业是「心有理想,春暖花开」,这些大厂赶上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大好时代,他们自身也成了引领发展的弄潮儿。

而今,面临发展困境,大厂纷纷裁员「减负」,尽管此举并不高明,但也迫不得已。

30年互联网发展浪潮,不仅开启了一代企业家的梦想,也造就了一批青年才俊的IT梦。

2022年《求是》发表习总书记文章《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文章指出,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我们一定要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那么,中国互联网企业为什么会步入裁员境地?

全球疫情蔓延加剧了各行业的困难,互联网也不例外。

经过30年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红利期难再超越。

阿里最新股票信息显示,即便是和去年10月并不算高的每股177美元相比,阿里的股票在不足半年时间就已经面临「拦腰斩」,只剩下不到87美元,足足打了个对折。

和将近246美元的高点相比,更是只有1/3多点。

pic_332bafac.png

而今日腾讯的股票价格不足45美元,且近期持续下降,其市值不足半月已跌破5000亿美元大关,只有4300亿美元。

pic_1309b01b.png

互联网行业整体竞争加剧,获取客户成本增加,核心收入开始下降,许多公司难以找到新的突破点,每次尝试的代价往往是裁员。

行业内卷加深,互联网竞争加剧

当越来越多的竞争者进入互联网赛道,互联网行业渗透率和普及率目前处于较高水平,出现僧多粥少,行业内卷加剧。

尤其是近些年传统行业利润率低,造成大量行业涌入互联网,其过度繁荣,也形成过度竞争。

网友怎么看

微博上的网友普遍认为认为,裁员是正常现象。

疫情时期,大厂的日子并不好过,大环境不景气,只能「舍小保大」。

@叶艾茂表示,前年扩张太快,去年开始收缩,互联网大厂陆续都在精简,这个是肉眼可见的。

pic_c96ceebd.png

@长安数码君表示,不光是腾讯和阿里,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影响,老板们都在感叹「生意不好做」。

pic_865f3fc1.png

@锅盖头司令表示了质疑,这么大规模的裁员不可置信。

pic_fba24c07.png

@李桂江表示,「2022年还是求稳吧,别乱投资、别瞎扩张,有班的就先把班上好,手中多攒点现金。」

pic_5a445bd3.png

另外,也有网友表示,只要是人才,就不怕找不到工作。

不过也不乏对当下大环境的担忧:这次终于轮到大厂了。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

絮叨

好多互联网公司的人,拿着的公司股票都大幅缩水。

今年互联网的校招 hc 也会减少不少,做好准备吧。

接下来,杠杆少加,保证个人手里的现金流,还是蛮重要的。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OFdHiNXs3iGSLeShnvDc6Q

收起阅读 »

如何从一名“普通码农”成长为技术Leader?

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据说大部分的技术管理者,在从程序员转为管理岗位的时候,都是在领导或公司的要求下,被动的推到管理岗位上的,并非是自己当初有强烈意愿、主动去选择管理岗。这种被动的比例还不低,竟然高达 80% 以上,这个现象从我自己身边的同事中也可以感受到。最...
继续阅读 »

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据说大部分的技术管理者,在从程序员转为管理岗位的时候,都是在领导或公司的要求下,被动的推到管理岗位上的,并非是自己当初有强烈意愿、主动去选择管理岗。

pic_529f8a5e.png

这种被动的比例还不低,竟然高达 80% 以上,这个现象从我自己身边的同事中也可以感受到。

最近两年我接触到的四五位新晋的技术管理者,全是因为技术/项目做得好,被上级提拔到管理岗,几乎没有人是因为具备了管理技能后主动去选择,其实包括曾经的我也是这样走过来的。

这里,我们不讨论这种普遍现象是否合理,我们先来看看这种晋升方式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既然有这么多人是「被动」的成为技术管理者的,那可以想象,在这些人刚步入管理岗位的时候,对管理知识的了解会是多么的薄弱,对即将要开展的管理工作会多么的心虚和纠结。

甚至有些人,因为刚开始进行管理工作的不顺利,导致对自己能力的质疑,对技术管理岗位的排斥。

所以这也说明了很多程序员刚晋升为管理后,内心其实是痛并快乐着的。针对这个现象,应该怎么办呢?

这里,我就以「过来人」的工作经验,结合近期读到的「刘建国老师」的一些管理理念,计划从一名新晋的技术管理者角度出发,来聊一聊我们应该怎么走好初入管理岗的这段路,希望能给管理新人们一些启发。

pic_b73afcad.png

我适不适合去做一名技术管理者呢?

很多初入管理岗的同学,可能会有这样一些内心的纠结:

  • 「我没有做过管理,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得好?有点胆怯」
  • 「是公司领导安排我做技术管理的,我也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更不知道对自己职业是好还是坏?有点焦虑」
  • 「晋升管理岗会给我带来工资福利和职位的提高,这是我很想要的。但我不知道管理这条路自己是否真的喜欢?有点迷茫」
  • ……

其实对于一名新晋管理者,或者想要步入管理岗的同学来说,有这些纠结和不安也是正常现象。

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你得问问自己的内心:你为什么要去做一名技术管理者,你对管理工作所需的 投入要求/意愿 以及 带来的回报 都清楚了吗?

对管理工作的投入要求/意愿

认可管理工作的价值

我们都知道,在日常的管理中会有很多的「繁琐的」、「协调性」、「打杂的」的工作需要做。

例如:协调资源、跟进项目、管理进度、员工面谈、绩效考评、开会沟通、邮件汇报、研发流程、关注项目和人员问题等等。

这些工作在有的人看来就是打杂,觉得很没有价值,没有写牛逼的代码来得高大上。

而在有的人眼中却非常认可这些工作,觉得能给自己带来多方位的素质提升。那么,在你眼中,你是怎么看待这些工作的呢?

对管理工作发自内心的兴趣

很多管理工作并非一定要你到达管理岗位后才能做的。在你还是一名普通程序员的时候,在你还是团队技术骨干的时候,如果你真的对技术管理有兴趣,那么这些「管理」工作已经在你的日常工作中无形的开始了。

例如:关注项目整体进度、了解项目目标、推进项目流程、关心身边的同事成长、优化研发与协作方式等等。

那么,你是否发自内心的对这些无形中的「管理」工作感兴趣呢?

愿意去提升管理能力

一旦从纯粹的技术岗转到管理岗,你可能需要面临很多管理技巧上的挑战,甚至还有很多在思维和认知上的颠覆。

例如:首先,管理工作已经不再像敲代码一样非 0 即 1 了,管理工作中有很多中间态,不确定的因素,这些往往是对程序员之前习惯性思维的一个很大的冲击。

其次,之前敲代码是与计算机打交道,转为管理之后,会花更多的时间与人打交道,与上司、与平级、与下属、与跨部门协作等等。

另外,管理者会承担更多更大的责任,需带领团队穿山越岭实现公司的最终目标,这些压力也是作为程序员时候所没有的。

你愿意为此方向重构自己,提升自己的管理思维和能力吗?你做好这个准备了吗?

管理工作带来的回报

你拥有了一个团队

步入管理岗之后,你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拥有了一个团队,基于团队,你可以做出更大的成就。

以前你的成绩可能就是技术做的好,代码写的好,而转入管理开始带团队之后,你可以和团队一起搞定更复杂的任务,做出更大的成绩。

能力、视野、影响力 都会得到显著提升

除了技术能力,你还获得了管理能力、领导力,你看待问题的视角不再是程序员思维了,会有更高的视野。由于团队间的协作,你还能获得更大的个人影响力。

物质的回报

这是非常现实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回报。

好了,上面已经将一名技术管理者所需的要求和回报都简单捋了捋。作为程序员的你,可以对照一下,然后问问内心的自己是否真的合适。

如果你觉得没有问题,那咱们就继续来看看,一般有那些机会可以帮助我们成长为技术管理者。

pic_c6816426.png

有哪些机会能使我成为一名技术管理者?

首先,「管理比技术更需要机会」,我们做程序员的,都非常勤奋,挑灯熬夜的干活学习都是平常事,而且技术这东西也确实很公平,你不断的努力去研究去学习,迟早会提高一个层次,无非是不同人不同时间的问题。

但是做管理呢,并不是这样。要想成为一名技术管理者,勤奋必不可少,然而其中的机会也很重要。

在职场上,经常有遇到这样的现象:

  • 「你的能力非常不错了,可是团队中没有管理的空缺了」
  • 「你是团队中技术最好的一个,可是管理岗却安排给了别人」
  • ……

可以发现,这里面除了你个人的条件以外,外部的「机会」因素相当重要。

想成为技术管理者,那我们应该抓住那些潜在的机会呢?

  • 快速发展的公司最有机会,这类公司经常会建立新的项目新的团队,需要很多技术管理者。
  • 耐心积攒能力,掌握核心技术的人会更有机会,厚积薄发的道理人人都懂。
  • 手上负责的项目属于基础性、全局性、跨部门协作工作多的业务相对来说机会会多一些。
  • 在平时的工作中,经常得到上级认可、甚至上级能支持你转管理,这类人等待的就是一个契机。
  • 身边有管理能力较好的导师朋友来解惑帮助的人也会更容易把握机会。

最后就是,当你还不是管理岗,但你却已经在团队中做着技术管理者应该做的事情的时候,你最有机会。

在互联网公司中,很多管理岗的晋升不是给予的,更多是对既定事实的追认。

pic_4534cf70.png

技术和管理应该怎么去平衡?

从一名程序员晋级为技术管理者之后,很多人的内心多多少少都存在这样一些顾虑:

  • 「每天管理的工作越来越多,留给自己研究技术的时间却越来越少,时间一长,我会不会慢慢脱离技术了」
  • 「写代码的时间变少了,对很多技术细节也没有以前敏感了,感觉自己离技术老本行越来越远,内心越来越发虚」
  • 「脱离了一线编码,心里空落落的,很担心自己的职业发展」
  • ……

其实有这些顾虑也无妨,这也是大多数新晋技术管理者都会遇到的问题。但是,我们来想想,为什么这些问题在新管理者面前这么普遍呢?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新晋的技术管理者大多都是程序员出身,一直以来都是靠一线的编码技术能力去打江山混名声的。

突然之间转为管理了,既担心把「技术」丢了没了退路,又对「管理」应该要做哪些事情、如何把「管理」做好,如何重新依靠「管理」这项能力去打江山混江湖还不熟练。

正处于青黄不接的时期,自然而然就会觉得焦虑不安了。那这些顾虑有解吗?有的。

要明白「放弃编码,不代表放弃技术」

转做技术管理之后,我们只是减少了编码的时间,并不是放弃了技术,事实上,作为一名技术人,我们永远永远也不能放弃技术。

但也千万不要把「编码能力」与「技术能力」之间划上等号。技术能力是可以更多的关注应用,但并不一定需要时时关注实现细节。

就像部队打仗一样,作战指挥官需要了解陆军、空军、海军等不同军种的优劣势,需要了解军舰、坦克、导弹等不同作战武器的最佳特性,才能部署出最佳的作战方针,统筹全局打胜仗。

但是他并不需要了解军舰具体怎么开、坦克具体怎么驾驶。另外,当你还是一名程序员的时候,编码可能就是你的全部实现。

而当你成为一名技术管理者的时候,技术就应该是你的工具,你应该站在更高的视野去看待技术的价值,技术是为最终的目标而服务。

要保持对技术的评估能力

上面提到了「技术能力」并不等于「编码能力」,抛开一些非核心能力的话,可以简单点理解为「技术能力」=「编码能力」+「技术评估能力」。

当我们还是程序员的时候编码能力是我们最为注重的,但当我们转技术管理之后,技术评估能力就应该成为我们的重点,编码能力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是可以放弃的。

技术评估能力主要是指我们通过自己的技术认知,去评估一个项目/开发任务要不要做、值不值得做、做到什么程度,技术方案边界在哪儿、技术选型用什么、可用性/拓展性方案是什么等等,甚至是对团队人员技术水平的边界评估。

pic_9fc1859e.png

怎样才能保持技术评估能力,以及怎样能不断增长自己的技术评估水平呢?作为技术管理者而言,很明显,已经不能通过大量编码的方式去提高技术能力了。

只能依赖于:自己以往技术经验的积累、团队的技术分享、技术调研、与同行专家交流、培训学习等方式。这些方式有的时候会比编码的方式更快更有效率。

技术管理是多样性的,你总会找到一条你自己的路

我们要明白,技术管理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有的技术老大做着做着就往商业方向靠了,比如雷军这类。

有的技术老大无论做到多高的级别,带几百上千人的团队,却依旧非常关注技术日常。每个人的技术管理风格不同,但最后都会找到一条自己风格的管理之路。

即使最后你发现自己不喜欢做管理了,想转回做技术架构师或创业,你通过管理获得的这些经验能力和视野,对你的其他道路依旧会有莫大的帮助。

技术管理能力是每一个程序员都需要的技能

技术管理是一项能力,并不是一个职业。它是每一个技术同学在成长过程中,都应该去学习和具备的能力。

无论你以后是走管理道路,还是做职业经理人、技术专家、架构师、创业,你都需要具备技术管理者应具备的团队管理能力、技术视野、技术规划能力、项目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

因此,你还需要有顾虑吗?反正无论如何你都得会一点嘛。

以上,就是对新晋的技术管理者如何解决初入管理岗时纠结心路的学习与分享,希望能给新步入管理岗的同学们一些启发。

来源:51CTO技术栈  https://mp.weixin.qq.com/s/PU18nj59xUPO-GySR3--MQ

收起阅读 »

互联网行业的常用黑话,你知道几条?

身为一名新时代的互联网工作人员,怎么能对这个行业的黑话一无所知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互联网行业的基本“黑话”,看看你知道几条。一、互联网人知名大厂别称1、熊厂、狼厂、蓝厂——百度。百度的Logo是一个蓝色的熊爪子,所以蓝厂和熊厂的名字是这样来的,但是相比来说,...
继续阅读 »

身为一名新时代的互联网工作人员,怎么能对这个行业的黑话一无所知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互联网行业的基本“黑话”,看看你知道几条。

一、互联网人知名大厂别称

1、熊厂、狼厂、蓝厂——百度。百度的Logo是一个蓝色的熊爪子,所以蓝厂和熊厂的名字是这样来的,但是相比来说,百度更多的时候被叫做狼厂,起源于百度CEO李彦宏给百度员工的一封公开信:《鼓励狼性淘汰小资》,引起广泛的讨论,之后百度有员工就开始称百度为「狼厂」。

2、猫厂、东厂、西厂——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是因为旗下天猫的Logo而演变来的,所以叫做猫厂。除此之外在浙江杭州有东西两处办公地点,被内部员工称为东厂和西厂。

3、鹅厂——腾讯。腾讯名字的原由就比较简单了,因为腾讯的Logo是一只企鹅,企鹅也是鹅。

4、渣浪——新浪。新浪人称渣浪人人都知道,当然这么渣的名字就不是自称得来的了,而是A站和B站网友对新浪视频的称号,起因是up主使用外链投稿曾多次被新浪审核但又无故删除,使得UP主们抓狂,从此就有了“战渣浪”的定义。

5、猪厂——网易。这个名字内部人基本不用,也是属于外面人叫得比较多一点,起源是网易CEO丁磊在之前养过一段时间的猪,所以就这样被传开了。

6、狐厂——搜狐搜狐的吉祥物是一只红色大尾巴的小狐狸,所以被叫做狐厂,不过对搜狐的人使用花名的时间并不多。

7、狗厂——京东。为了和天猫打一场硬架,2013年3月30日,京东高调地更换域名、logo及VI系统,随之,一只名为“Joy”的金属小狗也空降互联网,于是在电商领域,阿里巴巴和京东的交战也可以被称为“猫狗大战”。

8、绿厂、数字公司——奇虎360。由来:绿厂名字的带来是360的Logo颜色,不过OPPO也是绿色的Logo所以也被叫做绿厂,但是360更加出名的花名是数字公司,因为360嘛。

9、杂粮、粗粮、粮厂——小米。由来:杂粮名字的由来是360周鸿祎2012年和雷军在微博上打口水战而来,而后又被传播为粗粮和粮厂。

二、招聘黑话

1、能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加班

2、抗压能力强——加班+替别人扛雷

3、工作有激情——自觉加班还要特美

4、有强烈责任心——没做完不准走

5、弹性工作制——加班不给加班费

6、弹性工作制,但不保证准时下班——做完了才准走

7、包三餐——早晚都得加班

8、双休——工作日加班

9、薪资+社保+带薪休假+职位晋升——是个正经公司都有,没什么拿得出手的福利

10、适应较快的工作节奏——加班把三天的工作两天做完

11、公司提供水果——貌似也就这一个福利

12、有强烈的上进心——干完工作就加班去干其他工作

13、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加班、前人留的坑不少

14、不提倡加班——你懂的(该加还得加,加班是因为你工作效率低,不是安排工作多)

15、不强制加班——你懂的 (不做完额外安排的工作你走一个试试!)

16、上不封顶——下不保底

17、偶尔会忙——以后忙了你别抱怨,提醒过了

18、团队氛围很好——大家经常一起加班,一起吃加班餐,聊聊工作,多happy

19、上升空间大——工资低,3000元涨个50%不也就4500吗?

20、领导安排的其它任务——我叫你干啥你就得干啥

21、妹子多——这个屌丝虽然脑子不太好使但便宜,看看这个理由能不能骗一蛤

22、有期权——没多余的现金发工资给你

23、有股权——工资微妙地低于你应得的数,反正我不信你能干满拿走

24、年底双薪——13 薪

25、13 薪起——别想了,就是13 薪

26、年底有奖金——年薪大于 12 薪小于 13 薪

27、我们 6 点准时下班 -——入职才知道最严重的早晨 6 点下班,回家吃早饭睡觉。

28、扁平化管理 -——领导和你坐一屋,盯着你干活

29、核心团队来自 BAT ——嗯,你不是BAT的,所以你不是核心

30、"我把你的简历整理一下"——对方说这个的话基本可以判断他是卖人头外派的了,把你的简历给他的甲方。

31、弹性工作时间——只弹下班(下班时间不固定),不弹上班

32、能独立完成任务 ——前端后端或产品测试推广运营全都你一个人干

33、领导好——看你顺眼就好,不顺眼就 XX ;你有生之年不可能有晋升的空间

34、XXX 比钱重要——钱达不到你的要求

35、公司会给你培训,但是工作之后你要交培训费——麻痹就是培训班

36、BAT 薪资——略微高于本地市场价

37、帮员工避税——按最低工资给你交社保公积金(五险一金)

38、我们是创业公司——有不少坑要填,另请做好加班拼命的准备

39、老板 /负责人不在,稍后会联系你的——面试不合格,不要抱期望了

40、期权激励拿到手软——希望能弥补你看到基本工资后的脚软

41、专注移动互联网,拥有几亿活跃用户——就注册了个微信公众号

42、有活力的技术团队——团队平均工作经验<1年

43、创始团队全部来自BAT——在淘宝干过客服、自己玩过微信公众号、还在百度实过习

44、千亿市场的探索者——目前尚没看清具体市场在哪

45、扁平化管理,高度自由——全公司人数,一只手就数的过来。

46、典型欧美创业工作环境——办公室现处于毛坯房状态

47、新技术+新方向+新团队——嗯,目前这三样都没有

48、直进核心团队——公司尚未设置非核心团队岗

49、全方位成长机会——你有很大机会成为外卖超人

50、有机会晋升技术合伙人 ——现在就缺一个程序员来码代码了!

51、提供各种福利——每样细说咱就伤感情了

52、福利完善,待遇从优——严格按照法定节假日上班和……上班。

53、有完善的员工期权激励措施——所以对工资要求别太高。

54、提供住宿、班车及两餐——每周提供数小时时间与家人团聚

55、底薪+岗位绩效+职称奖+管理绩效+提成+五险 ——和在一块您看看够不56、够付这个月房租?

57、加入我们,给你足够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公司规模<10人

58、女性员工占一半以上——创业公司的员工性别结构为:男生、女汉子以及别人的女友。

59、深受资本追捧,行业方向被投资人看好——又有几个同行拿到融资了,而他们还在追着投资人跑

60、大牛云集——我司属牛的同事比较多

61、与互联网大咖面对面,有巨大成长空间——加了个混充有某某大佬的微信群,常年潜水从不说话,好友更不加。

62、公司计划短期内上市——您也知道计划一般赶不上变化

63、徘徊在牛A和牛C之间一群人!——永不止步,从来没在牛B上停驻过

三、 老板黑话

1、你来我办公室一下 = 老子又想到了绝妙的idea

2、得专注用户体验 = 界面画的好看点

3、产品气质不够年轻 = 饱和度通通调最高

4、产品气质不够成熟 = 界面通通做成黑的

5、产品不够大气 = 我也不知道哪不好反正就是不好

6、要精致的感觉 = 抄苹果

7、要利用用户的固有习惯 = 抄同行

8、要追求流行设计趋势 = 抄微信/淘宝/滴滴…

9、你说的这是另一个问题=我说的才是对的

10、你说的跟我是一个意思=我说的才是对的

11、我们讨论的是两件事情=我说的才是对的

12、我们是弹性工作制 = 加班不给钱

13、我们是扁平化管理 = 公司没几个人

14、我们会给你很多期权 = 不会给你很多工资

15、我们每天都有果盘! = 可能是公司唯一的福利了

16、当务之急是抢占市场 = 快狂发补贴

17、快速建立用户群体的壁垒 = 快拉他们进微信群

18、要让用户产生自发传播 = 快让他们转发朋友圈

19、为了健康发展我们要启动下轮融资 = 公司没钱了

20、我们辞退了一些跟不上公司发展的同事 = 公司没钱了

21、打补贴战其实不符合我们公司的理念 = 公司没钱了

四、 产品经理黑话

1、产品设计应该大道至简 = 复杂的我也不会

2、用户都应该用完即走 = 回不回来我不管

3、这是常规的典型的做法 = 我抄的微信/淘宝/滴滴…

4、需求要抓住人性 = 多放美女照片

5、得考虑用户的使用场景 = 加个夜间模式

6、商业模式要形成闭环 = 放东西线上卖

7、要搭建完善的用户运营体系 = 做个积分商城

8、要有社交元素促进活跃度 = 塞一个IM

9、没有用户是因为没有做好运营 = 不是我的锅

10、体验不好是因为技术实现问题 = 不是我的锅

11、界面难看是因为设计水平不行 = 反正都不是我的锅

12、这个我回去再确认一下 = 别说了,老子没想到

13、在吗?= 要改需求了

14、哥哥最近累吗要不要喝奶茶 = 要改需求了

15、那个…有句话…不知… = 要改需求了

16、下次肯定不改了 = 这次先改了再说

17、你的建议很好我们已经想到了 = 我擦说得真有道理赶紧提需求

18、你的建议我们会考虑的 = 这建议好像有点蠢

19、你的建议很有启发性 = 哈哈哈什么玩意儿

三、程序员的职场行话

1、那个bug没问题啊,你再试试——刚偷偷改完这个bug

2、下个版本再做吧——根本就不想做

3、正在改——忘了有这回事了

4、需求太不合理——这逻辑不好做

5、别人家的实现方式不一样——我不会做

6、产品逻辑不对——傻X,还不如我上

7、最近老加班——老板该加工资了

8、我回去评估一下技术难度——先拖两天

9、你这个需求不清晰——我不想做

10、你确定有这个需求吗?——做出来没人用老子跟你拼了

11、下次肯定不延期了——先应付了这次再说

12、你试过……——到底会不会用我的程序啊

13、我测试没问题啊!——到底会不会用我的程序啊

14、我的时间排满了——我不想做

15、我有优先级更高的任务——我不想做

16、我今晚有事——我今天不想加班

17、我在调试程序——我没时间理你

18、你怎么还在自学Python啊?——PHP才是最好的语言

19、你怎么还用 Word 啊?——Markdown 才是最好的写作工具

20、你怎么还在用 ThinkPad 啊?——Mac 才是最好的电脑

来源:https://zhuanlan.zhihu.com/p/70495913

收起阅读 »

GitHub 限制俄罗斯使用代码,「开源无国界」是伪命题吗?

东欧世界的战火终究还是烧到了开源世界。2022 年 3 月 2 日,Github 官方发文称,会遵守美国政府的相关规定,限制俄罗斯通过 Github 获得军事技术能力。除了 GitHub,更多的开源社区也加入了这场运动: Node.js 官网在其首页加入了声援...
继续阅读 »

东欧世界的战火终究还是烧到了开源世界。

2022 年 3 月 2 日,Github 官方发文称,会遵守美国政府的相关规定,限制俄罗斯通过 Github 获得军事技术能力。除了 GitHub,更多的开源社区也加入了这场运动: Node.js 官网在其首页加入了声援乌克兰的标语;知名前端框架 React 也在官网中加入了声援乌克兰的横幅;俄罗斯「国民操作系统」Sailfish OS 的制造商 Jolla 公司正试图切断与俄罗斯的联系…… 美国当地时间的昨天,React 在 Github 的代码仓库涌入了来自全世界的政见不合的开发者, 彼此通过提交 issue 的方式发表激烈意见,直到官方入场才得以平息。 在「科技无国界」、「艺术无国界」、「体育无国界」被大家认为不存在的今天,「开源无国界」也成为伪命题了吗?

pic_60edcf2e.png

1 开源软件开发者有国界

公元 1 世纪,哲学家普鲁塔克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忒修斯船上的木头被逐渐替换,直到所有的木头都不是原来的木头,那这艘船还是原来的那艘船吗? 今天的开源圈,类似的忒修斯悖论依然存在。 开源软件的代码量和复杂度上已远超当年,一个开源项目可能会使用或集成多种开源组件,同一个开源项目可能也会有成千上万的开发者参与进来,贡献他们的智慧。 当一个开源项目中的代码被逐渐替换,甚至所有的代码都不是原来的代码,那这个项目的所有者还是最初的作者吗? 就目前的共识来看,这个问题是肯定的。代码原作者对代码拥有所有权,可以自由决定谁可以使用自己的代码。这些天,就有开发者发表声明,禁止俄罗斯境内的程序员使用其开源的代码。 也就是说,假设今天有一个俄罗斯程序员,参与到了某个开源项目的建设中,甚至成为了其中的主要贡献者。但如果项目的原作者,认为项目被俄罗斯政府运用在了军事领域,决定禁止俄罗斯境内的个人或组织使用这些开源代码,这位程序员就只能看着自己的努力付之东流了。 所以,开源开发者是有国界的。

2 开源平台和社区有国界

除了开源作者拥有限制他人使用开源代码的权利,在开源托管平台眼中,开发者同样会因为其所处的国家而享有不同的待遇。 2019 年,全球最大开源代码托管平台 GitHub 出于美国贸易管制法律要求,对伊朗、克里米亚的开发者用户进行了限制,甚至是封禁账号。 还是在这一年,全球第二大开源代码托管平台 GitLab 宣布了一个「封锁令」,禁止给中国和俄罗斯公民提供 offer,不久后,GitLab 风险与全球合规总监对这种歧视性和报复性的行为不满而辞职。 开源代码可以在许可证的范围内自由传播,但保管开源代码的公司,却不得不以实体的方式,遵守所在地的法律法规。即便国家政策不以黑纸白字的方式严格约束,在政治正确、舆论环境等多方因素影响下,代码托管平台同样难以保持中立。 这次 GitHub 发布公告后,一种声音再次被提起,我们要建设一个属于国内开发者自己的代码托管平台,要摆脱对对国外开源社区的依赖。 所以,开源社区也是有国界的的。

3 开源有国界,开源精神无国界

当大家反驳各种「科学/艺术/体育无国界」时,说的最多的就是「科学家/艺术家/运动员有国界」。不可否认,程序员之间也同样有国界,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在 Github 的 React 代码仓库争论的原因。 当人们带着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看法,抱着想要说服对方的目的,怀着累积已久的情绪,来到同一个空间,结局必然是惨烈的。这些年国内外各大社交平台的分化,已经无数次证明了这一点。 但之所以开源社区能保持一份相对的平和与冷静,和大家来到这里的目的,以及交流的方式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的。 开源最初很简单,一个人创造了一个东西,拿出来分享给大家,大家通过自由使用这个东西,为世界创造价值的同时,收获快乐和回报。带着这个美好的初衷,开源走过了几十年岁月,发展成为数字世界的基石,并还在不断壮大中。 人性总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但在开源大家庭里,大家收获善意并用善意回报,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学会同理、尊重、分享等美好品质。哪怕彼此因为出身和经历不同,会有各种各样的摩擦,但最终能带着共同的愿景,放下偏见,互相成长。 也许你会因为同情支持某一方,也许他会出于同理而支持另一方,但究其本质,都是出于善。 科技有国界,开源也许也有国界。 如果真有什么东西是无国界的,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善意。

作者:李磊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Atc2lrpGddKmueymDJzuBA

收起阅读 »

不要把政治带进开源项目

今天是前端开源圈值得记住的一天,起因是前端占有率第一的框架React官网挂上了一个横幅,大概意思就是支持乌克兰,为乌克兰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把自己立于道德的制高点,不带脏字,外加阴阳怪气的输出全场,相比起来我们满屏的小可爱就显得段位low了一些 作为开发者,你...
继续阅读 »

今天是前端开源圈值得记住的一天,起因是前端占有率第一的框架React官网挂上了一个横幅,大概意思就是支持乌克兰,为乌克兰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把自己立于道德的制高点,不带脏字,外加阴阳怪气的输出全场,相比起来我们满屏的小可爱就显得段位low了一些

作为开发者,你个人在微博和twitter上支持俄罗斯还是支持乌克兰,都是个人看法,无可厚非,但是React团队直接把政治带进了开源项目,并且美国轰炸叙利亚等过的时候你保持沉默,如此双标的操作让众多中国开发者冲进react的issue,发表着各种愤怒的言论
github.com/facebook/re…


image.png


首先React这个操作让我也很不喜欢,这一点我很支持Vue作者的做法,在twitter上反对战争,但是拒绝Vue这个开源项目上带上政治色彩,比React团队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同时去React骂人的开发者我也感觉很low,骂人并不能解决问题


image.pngimage.png
image.png
相比于中国开发者满屏的小可爱,我们看下高手是怎么做的,在github的feedback下面使用种族主义的政治正确打脸提议封禁俄罗斯项目的人,大概意思就是
github.com/github/feed…
image.png


如果你真的认为因领导人的所作所为而惩罚全体人民会带来和平,那么我建议你尝试阅读一些历史:看看《凡尔赛条约》是多么成功。
如果你认为切断与一个国家所有人民的沟通会带来和平,并改善该国的政治,那么看看朝鲜,判断一下他们的孤立政策有多健康。
现在有战争,人们在受苦--请不要用这个作为你自己判断仇恨的借口。


如果GitHub应该做什么,那应该是通过向乌克兰人民表示支持--让任何访问GitHub的人看到这场战争有多糟糕。
而不是相反:将所有俄罗斯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意见隔离开来。
image.png


把自己立于道德的制高点,不带脏字,外加阴阳怪气的输出全场,相比起来我们满屏的小可爱就显得段位low了一些


但是现在github已经开始封禁这些评论的账号,也挺扯淡的
技术无国界都是扯淡,你TM有本事封禁俄罗斯发明的元素周期表,还有无线电啥的,我个人反对把整治带进开源项目,否则我只能表示 略略略
image.png





作者:花果山大圣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070896218078969870
收起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