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为何一谈学习就愁眉苦脸
谈“学习”色变
从小到大,我们总有许多东西要学习:除了各个科目如数学、英语的学习,还有一些被爸妈安排学习的舞蹈、钢琴等等。
总之,我们必须持续不断地学习,如果不学习就会学习成绩落后,别无他法。
因此,谈到“学习”这个词,总会可能给人一些不舒服的感觉,不信你看看:
爷爷奶奶会说:“把电视关了,快去学习。”
老师会说:“你家孩子啥都好,就是不爱学习。”
每次我爸送我出门,也绝对不会忘记加一句“学习努力一点。”
工作了,老板会说:“一会开个会,组织学习。”公司安排各种培训,也是为了学习...
于是,“学习”这个词会带给我们一些不舒服的感觉,不是让我们想起年轻时埋头于做题参加各种考试的岁月,就是给人一种单调枯燥的“复读机”式的培训、会议之类的低质量教育活动。
其实以上种种都是被动学习,我们一开始就没体会到真正的学习。
羊浸式培训
羊浸(现实中)是指把毫无防备的羊浸到一个大水箱里面做清洗,去除它们身上的寄生虫。
羊排成一队,你抓起一只浸到水箱里,让它感受一次强烈的、陌生的、中毒性的清洗经历。但是,药性会逐渐失效,所以过段时间你不得不对它们再次做清洗。
这种模式,在公司可能会很流行,也称为羊浸式培训。比如召集一大堆不知情的员工,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通过密集的方式,花三到五天的时间培训他们,然后培训完颁发一个证书,宣布他们获得了什么优秀头衔。但培训的效果会逐渐减弱,于是第二年必需再来一次“进修”课程。
说一个自己的故事吧。
在我刚进大一那会,就有学校的师兄师姐向我们推销英语学习,到后面才知道是在培训机构支持下的俱乐部。还加入了 4 天 3 夜的训练营,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聚集到一起,其中感受到各种励志的故事,觉得很受用,也的确获得了优秀营员的证书,发誓今后一定要改头换面,学好英语。
但是,现在我还是没能学好口语。是的,"羊浸式"培训不起作用。
殊不知,我们容易把受教育的过程,当做学习者被动接受的过程。我们会被灌输各种知识,而不是自己主动进行学习。
再说一个身边的例子,在我们大三的时候,面临找工作或者考研的两难问题时,培训机构出现了。某 Java 培训机构告诉我们,学 Java 非常好找工作,毫无编程基础也可以快速入门。只要学好基础,会点数据库和SQL基础,学会网络编程,编写 JSP 页面,就可以找到一份 Java 编程的工作了;如果再下点功夫,学习 Structs、Hibernate、Spring 等流行框架,就可以找到好工作了,至少月薪 10K ...。
在我们那个时候,这样的条件和出路是多么诱人。本来是不确定与迷茫的大三时期,突然有这么好的机会摆在面前,不抓住怎么能行?于是,专业半数以上的同学都选择了这个培训班。于是,一个专业通过突击一下子拥有了大片的 Java 开发人员,或者说“快餐式”程序员。
但是,几年下来。当我再问曾经上过培训班的同学,迫于无奈,好几个已经退出 Java 开发人员的队列了。
脱离学校教育之后,我们再谈“学习”
为什么羊浸式方法没有用呢?
- 学习不是强加于你的,而应该是你主动做的事情
- 仅仅掌握知识,而不是实践,没有用。要学以致用
- 随机的方法,没有目标和反馈,往往会导致随机的结果
单纯密集的课堂教育最多只能给你正确的方向,而且紧紧掌握知识的提纲,并不会提高专业水平。
于是,我们不仅该问,脱离学校教育之后,我们该如何学习?
1、 你需要持续的详细目标。
- 无论是在职业生涯,还是个人生活中。为了学习和成长,需要设定一些目标,比如我要学好 Python、我要减肥。
- 但是这些目标有点泛,我们需要详细一点:什么时候开始学 Python,学好 Python 用来爬虫;要减多少斤才算减肥,是通过控制食量还是增加运动?
2、 持续的反馈以了解你的进展
比如,这个月减了多少斤,这个月学了哪些章节 Python 知识点,只有确切的数字带给我们真实的反馈。
你不必看清你去往何处,不必看清你的目的地和沿途的一切。你只需看清面前的一两米即可。
3 更加主动全面的学习目标
除了个人的目标,还可以指定更大背景下的目标:比如事业、家庭、财务...
将学习变成一件我们必须掌握的事情,用科学的方式。更多关于目标的制定方法可以参考 SMART 模型。
总结
脱离学校后,为了满足我们的兴趣和需求,主
来源:juejin.cn/post/7214427834994982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