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环信即时通讯云

环信即时通讯云

单聊、群聊、聊天室...
环信开发文档

环信开发文档

Demo体验

Demo体验

场景Demo,开箱即用
RTE开发者社区

RTE开发者社区

汇聚音视频领域技术干货,分享行业资讯
技术讨论区

技术讨论区

技术交流、答疑
资源下载

资源下载

收集了海量宝藏开发资源
iOS Library

iOS Library

不需要辛辛苦苦的去找轮子, 这里都有
Android Library

Android Library

不需要辛辛苦苦的去找轮子, 这里都有

(转载)中国新观察|疯狂的元宇宙,暴富的新机会?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1月12日电(记者 李金磊)近期,元宇宙掀起疯狂热潮,众多中外科技公司竞相涌入,资本市场上的相关概念股暴涨,A股已有股票在20个交易日内涨幅翻倍。如此火爆的元宇宙,也勾起了民众的好奇心。元宇宙到底是什么?会颠覆未来的人类社会吗?又会催生哪些机...
继续阅读 »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1月12日电(记者 李金磊)近期,元宇宙掀起疯狂热潮,众多中外科技公司竞相涌入,资本市场上的相关概念股暴涨,A股已有股票在20个交易日内涨幅翻倍。

如此火爆的元宇宙,也勾起了民众的好奇心。元宇宙到底是什么?会颠覆未来的人类社会吗?又会催生哪些机遇?会否是下一个暴富机会?对于人类文明意味着什么?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信息化与网络经济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左鹏飞接受中新网“中国新观察”栏目专访进行了解读。

访谈实录摘编如下:

元宇宙基本场景的实现需10-20年时间

中新网:元宇宙大火,但是这个概念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比较陌生,很多人认为元宇宙就是游戏,能否通俗地解释一下到底什么是元宇宙?目前市场上对于元宇宙的认识存在哪些误区?

左鹏飞:当前,元宇宙、区块链等重要概念缺乏公认的定义,在前沿科技和产业领域是一种普遍现象。元宇宙,作为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新生事物,从技术、感知、经济、行业等不同视角去分析,就如同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一个多面体,必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例如,从技术视角看,元宇宙就是一个3D虚拟空间;从感知视角看,元宇宙是神经元感知的延伸和具化;从经济视角看,元宇宙是跨越实体和虚拟的新型数字经济形态;从认知视角看,元宇宙是一种机器视角对现实世界的认识,等等。其实,通俗来讲,元宇宙是一种可以大规模连接的虚拟现实应用场景。

除了认为元宇宙就是VR之外,目前对于元宇宙的认识误区,主要包括三类:

一是认为元宇宙是一个伪命题。在当前元宇宙热潮涌起的同时,也有不少人认为元宇宙只不过是一场新的割韭菜资本骗局,其实,在技术演进和人类需求的共同推动下,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元宇宙应用的成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二是认为元宇宙场景的实现将非常漫长。其实从目前的算力条件、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现状来看,元宇宙基本场景的实现大概只需要10-20年的时间。

三是认为元宇宙只是大企业的游戏。大企业在元宇宙竞争赛道上虽然存在一定优势,但是作为新生事物,中小企业在这个新领域同样具备“从0到1”的突破能力。同时,初创企业更容易在元宇宙发展过程中,做到快速适应和融入创新。

美国Facebook公司宣布更名为Meta。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庞大网民规模是中国在元宇宙赛道的最大优势

中新网:众多科技巨头纷纷布局元宇宙,脸书(Face book)甚至直接为元宇宙改名“Meta”,为什么元宇宙概念突然如此火爆?中国企业发展元宇宙有哪些优势?

左鹏飞:元宇宙概念在2021年突然爆发,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从规律和趋势来看,支持元宇宙场景落地的相关技术正在接近技术奇点,技术跃变效应正在形成;

第二,从互联网发展阶段来看,当前已经进入后互联网时代,传统网络红利已经到顶并开始消退,元宇宙作为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融合的载体,对企业来说,蕴含着巨大发展机遇;

第三,从市场先行者来看,罗布乐思(Roblox)作为元宇宙第一股,今年3月份上市以来,业绩远超预期,市场的正反馈效应明显。

中国企业发展元宇宙的优势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庞大的网民规模。当前,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超过10亿,庞大的人口基数是丰富和完善元宇宙应用场景的重要力量,这将是中国企业在元宇宙赛道上最大的优势。

第二,丰富的创新经验。近20年来,互联网行业是中国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企业之间竞争长期白热化,只有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乐于创新的企业才能生存下来。这些实战积累形成的创新经验也是中国企业优势之一。

第三,有力的政策支持。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来看,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积极支持企业在数字经济领域探索新技术、新业态,并通过具体政策进行支持。今年以来,已有多个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出台(支持)VR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抖音打造的虚拟博主柳夜熙爆红。

元宇宙将打破人们所习惯的现实世界物理规则

中新网:从电影《头号玩家》中打造的避世虚拟游戏世界绿洲,到今年上映的《失控玩家》里虚拟NPC(非玩家角色)的自我觉醒,再到抖音打造的虚拟博主柳夜熙爆红,您怎么看这种现象?元宇宙真的如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所言会颠覆未来的人类社会吗?

左鹏飞: 近几年,伴随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类平台和机构纷纷打造虚拟偶像。今年由于元宇宙的突然爆发,部分虚拟偶像顺势爆红,柳夜熙就是其中之一。

这一现象发生的背后,具有更深层涵义:一方面,从用户角度来说,高度拟人化、共情化的虚拟偶像,满足了用户的新鲜体验,增强了用户对于元宇宙场景的初步认知,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另一方面,从企业角度来说,虚拟偶像日益成为企业价值和理念的载体,未来有可能成为企业最显著的标志,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推出自己的虚拟偶像。

元宇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元宇宙的发展,会让更多的人沉浸在虚拟世界中。从上网时间来看,人类平均上网时间呈现逐年增长趋势,而且青少年一代表现更加明显,元宇宙带来全新的视觉冲击,肯定会进一步延长人类的“在网时间”。

另一方面,元宇宙的发展,将打破我们所习惯的现实世界物理规则,在虚拟空间,重新定义我们绝大部分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全新的生产方式和合作方式提高全社会生产效率。元宇宙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取决于人类本身。

因此,我们需要前瞻性研究元宇宙发展的原则规范、技术伦理等一系列内容,让元宇宙更好地服务人类,而不是成为时间黑洞,吞噬人类的未来。

资料图:游客体验VR技术 梁婷 摄

元宇宙产业崛起将带来新财富格局

中新网:普华永道预计元宇宙市场规模在2030年将达到1.5万亿美元。从现实看,元宇宙发展处于什么阶段?会催生哪些机遇?是否为下一个暴富机会?

左鹏飞:元宇宙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由企业创造一些简单的虚拟现实内容(提供)给用户,用户在虚拟现实场景下可以进行简单的人与人交互;成长阶段,用户在元宇宙场景下,可以进行复杂的人与人交互,以及简单的人机交互;成熟阶段,用户、机器在元宇宙场景下可以进行高度互动。

我们目前处于萌芽阶段,大概需要10-20年时间,才能进入成长阶段。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元宇宙发展将催生六个方面的机遇:

首先,影响元宇宙应用场景(实现)的直接相关技术产业,如XR、AI、空间映射、数字孪生等领域;其次,支撑元宇宙场景运行的底层技术产业,元宇宙需要实现大量底层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如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未来网络、半导体等领域;第三,虚拟与现实连接(技术)产业。即把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连接在一起的相关技术,如可穿戴设备、脑机接口、微传感器等领域;第四,元宇宙(应用)场景下的产业“元化”,如购物、娱乐、社交、学习、办公等领域;第五,视觉仿真下的创意产业,一种虚拟世界的新型创造的经济;第六,助力元宇宙系统健康有序运行的支付、安全等辅助产业。

数字化革命正在重塑传统产业格局,而新产业的崛起,往往会带来新的财富格局。目前,已有多个国际知名咨询机构,对元宇宙市场前景表示乐观。我们认为,各行各业,只要能与元宇宙的发展做到良好衔接,也就抓住了一次新的财富增长机遇。

谨防借元宇宙概念的名义催生科技泡沫

中新网:现在资本市场热炒元宇宙概念,相关股票暴涨。从当下看,元宇宙市场估值是否被高估了,已产生了泡沫?

左鹏飞:今年以来,全球主要投资机构纷纷投资元宇宙领域,推高了元宇宙的关注度和热度,带来了相关概念股的大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元宇宙泡沫。资本市场习惯热捧新概念,在此之前,也热炒过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概念,因此很多人担心元宇宙会成为一个新的泡沫。

与以往概念有所不同,元宇宙承载着真实世界的延伸与拓展,企业和用户对其场景实现有着较为明确的目标和预期,是由技术进步与人类需求共同推进的。正因如此,我们更应保持理性的行为认知和正确的市场导向,推动其产业逐步走向成熟,谨防借技术和概念的名义催生科技泡沫。

儿童戴着VR眼镜体验“太空飞行”。中新社记者 任东 摄

元宇宙发展对反垄断和隐私保护是个大挑战

中新网:我们距离真正的元宇宙世界还有多远,面临哪些挑战和难题?若真的实现,它将给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巨变?

左鹏飞:我们距离元宇宙基本场景的实现大概需要10-20年时间,除了技术瓶颈以外,我们主要面临四个方面的挑战:

第一,如何确立元宇宙运行的基本框架?元宇宙是现实经济社会的场景模拟,其中涉及到价值观念、制度设计和法律秩序等一系列基本框架选择问题。

第二,如何避免形成高度垄断?元宇宙场景的实现,需要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同时又要实现超大规模的连接,因此元宇宙具有一种内在垄断基因。我们需要避免元宇宙被少数力量所垄断。

第三,如何维系现实世界和元宇宙之间的正面互动关系?也就是用好元宇宙这把双刃剑,谨防人们沉浸在元宇宙场景中不能自拔,要发挥元宇宙的积极作用。

第四,如何保护隐私和数据安全?元宇宙的发展,需要搜集人们更多的个人信息,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将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元宇宙将给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五个方面的巨变:一是从技术创新和协作方式上,进一步提高社会生产效率;二是催生出一系列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传统产业变革;三是推动文创产业跨界衍生,极大刺激信息消费;四是重构工作生活方式,大量工作和生活将在虚拟世界发生;五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资料图:参观者体验高科技眼镜。 中新社记者 许少峰 摄

元宇宙或让人类衍生出“双世界”文明形态

中新网:有人认为,如果人类在走向太空文明之前就实现了元宇宙世界,这将是一场灾难。您是否认同这个观点?您如何看待元宇宙对人类文明走向的影响?

左鹏飞:技术的本质是实现与所处环境更好相融的一种手段。走向太空文明和进入元宇宙世界,分别反映了人类对外部世界探索和内心世界需求的两种不同技术追求。认为人类在走向太空文明之前实现元宇宙(世界)将是一场灾难,其根源是担心人类沉浸于虚拟世界不能自拔,失去了探索精神。这种担忧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用“灾难”来形容可能并不合适。

第一,这两种技术追求,本身并不是一种对立关系,而是可以并行的。最基本的考虑是,并非所有人都会喜欢虚拟世界,就如同并非所有人都喜欢游戏一样,所以不用担心所有人都会沉浸在虚拟世界;第二,我们发展元宇宙过程中,必然会注重形成一种现实世界和元宇宙之间的正面互动关系,对负向发展会进行必要纠正,如同现在的游戏防沉迷系统。第三,探索太空文明很重要,我们与地球和谐相处也很重要,元宇宙的发展会促进我们与地球环境更好相容。

元宇宙会引导人类积极探索内心世界,在虚拟世界创造理想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类现实社会活动。因此,伴随元宇宙发展,未来可能形成一种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高度互动,衍生出一种在观念、习惯、技术、思维等层面相互补和平衡的“双世界”文明形态。

受访嘉宾简介:

左鹏飞,博士、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信息化与网络经济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信息技术经济、互联网经济、信息化。


收起阅读 »

监管发关注函,媒体发文降温,元宇宙概念热度或将退去

元宇宙这一概念今年下半年迅速走红并且热度居高不下,中信证券称,元宇宙是未来20年的下一代互联网,是人类未来的数字化生存。终极元宇宙将包含互联网、物联网、AR/VR、3D图形渲染、AI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云计算等技术。11月10日晚,腾讯控股董事会主席马化腾表...
继续阅读 »

元宇宙这一概念今年下半年迅速走红并且热度居高不下,中信证券称,元宇宙是未来20年的下一代互联网,是人类未来的数字化生存。终极元宇宙将包含互联网、物联网、AR/VR、3D图形渲染、AI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云计算等技术。

11月10日晚,腾讯控股董事会主席马化腾表示,公司拥有大量探索和开发元宇宙的技术和能力。

A股多家上市公司蹭上这一概念股价表现火热,11月以来短短12天,就元宇宙业务进展,投资者在沪深交易所已经与上市公司互动逾2000次。以中青宝、佳创视讯为代表,两只个股价格在近10个工作日内涨幅接近100%。



元宇宙概念板块的火热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近几个交易日,已有佳创视讯、盛天网络、中青宝、昆仑万维等7家上市公司因业务涉元宇宙收到监管关注函。其中,上市公司是否存在主动迎合热点炒作股价成为关注重点,且上市公司公告、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以及相关公众号内容均纳 入了关注范围。

经济日报刊文称,个人投资者应对当前被热炒的“元宇宙”概念股保持清醒认识,切莫贸然为一个刚刚兴起且不成熟的概念买单。判断行业的成长性,首先要看应用终端是否普及,能否建立虚拟和现实的联系。其次要有真实的内容建设和落地场景。“元宇宙”应是一项长期投资建设的系统性工程,其基本面还有待时间验证,短期热炒不可取。

证券日报也发文为持续大火的元宇宙降温,部分上市公司的描述过于“虚拟”,并未在现实业绩中找到支撑。对于仍处于雏形探索阶段的新生事物,投资者在保持敏 锐的同时也需要保持理性。从部分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互动来看,有些公司属于“被元宇宙”——公司反复说,“我没有 ”,但投资者说,“不,你有!”科技的眼界和触角确实可以向未来无限延伸,但是信息披露并不能穿越时空。毕竟,仅仅依赖过于虚拟的描绘,上市公司很可能在经历爆炒后被市场抛弃。

百瑞赢证券咨询认为,元宇宙目前还处于技术发展的初期,行业发展尚未成熟,谁能成为真正的龙头尚未可知,市场上的资金跟风炒作居多,随着监管层发关注函,媒体发文,元宇宙热度或将退去,市场上的资金一哄而散,投资者盲目追随极有可能高位站岗。

原文链接:https://www.163.com/dy/article/GOK0ISRK0519K5IU.html


收起阅读 »

(转载)最近大火的元宇宙到底是什么?

准确地说,元宇宙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更像是一个经典概念的重生。1992年,美国著名科幻大师尼尔·斯蒂芬森在其小说《雪崩》中这样描述元宇宙:“戴上耳机和目镜,找到连接终端,就能够以虚拟分身的方式进入由计算机模拟、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今年3月,元宇宙概念第...
继续阅读 »

准确地说,元宇宙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更像是一个经典概念的重生。1992年,美国著名科幻大师尼尔·斯蒂芬森在其小说《雪崩》中这样描述元宇宙:“戴上耳机和目镜,找到连接终端,就能够以虚拟分身的方式进入由计算机模拟、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

今年3月,元宇宙概念第一股罗布乐思(Roblox)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5月,Facebook表示将在5年内转型成一家元宇宙公司;8月,字节跳动斥巨资收购VR创业公司Pico……今年,元宇宙无疑成为了科技领域最火爆的概念之一。

那么,元宇宙到底是什么?为何各大数字科技巨头纷纷入局元宇宙?我国元宇宙产业又该如何布局与发展?

元宇宙目前尚无公认定义

准确地说,元宇宙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更像是一个经典概念的重生,是在扩展现实(XR)、区块链、云计算、数字孪生等新技术下的概念具化。

1992年,美国著名科幻大师尼尔·斯蒂芬森在其小说《雪崩》中这样描述元宇宙:“戴上耳机和目镜,找到连接终端,就能够以虚拟分身的方式进入由计算机模拟、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

当然,核心概念缺乏公认的定义是前沿科技领域的一个普遍现象。元宇宙虽然备受各方关注和期待,但同样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回归概念本质,可以认为元宇宙是在传统网络空间基础上,伴随多种数字技术成熟度的提升,构建形成的既映射于、又独立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同时,元宇宙并非一个简单的虚拟空间,而是把网络、硬件终端和用户囊括进一个永续的、广覆盖的虚拟现实系统之中,系统中既有现实世界的数字化复制物,也有虚拟世界的创造物。

当前,关于元宇宙的一切都还在争论中,从不同视角去分析会得到差异性极大的结论,但元宇宙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则已得到业界的普遍认可。

其基本特征包括:沉浸式体验,低延迟和拟真感让用户具有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虚拟化分身,现实世界的用户将在数字世界中拥有一个或多个ID身份;开放式创造,用户通过终端进入数字世界,可利用海量资源展开创造活动;强社交属性,现实社交关系链将在数字世界发生转移和重组;稳定化系统,具有安全、稳定、有序的经济运行系统。

受到科技巨头、政府部门的青睐

8月以来,元宇宙概念更加炙手可热,日本社交巨头GREE宣布将开展元宇宙业务、英伟达发布会上出场了十几秒的“数字替身”、微软在Inspire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宣布了企业元宇宙解决方案……事实上,不仅是各大科技巨头在争相布局元宇宙赛道,一些国家的政府相关部门也积极参与其中。5月18日,韩国科学技术和信息通信部发起成立了“元宇宙联盟”,该联盟包括现代、SK集团、LG集团等200多家韩国本土企业和组织,其目标是打造国家级增强现实平台,并在未来向社会提供公共虚拟服务;7月13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了《关于虚拟空间行业未来可能性与课题的调查报告》,归纳总结了日本虚拟空间行业亟须解决的问题,以期能在全球虚拟空间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8月31日,韩国财政部发布2022年预算,计划斥资2000万美元用于元宇宙平台开发。

元宇宙为何能受到科技巨头、风险投资企业、初创企业,甚至政府部门的青睐?

从企业来看,目前元宇宙仍处于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无论是底层技术还是应用场景,与未来的成熟形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这也意味着

元宇宙相关产业可拓展的空间巨大。因此,拥有多重优势的数字科技巨头想要守住市场,数字科技领域初创企业要获得弯道超车的机会,就必须提前布局,甚至加码元宇宙赛道。

从政府来看,元宇宙不仅是重要的新兴产业,也是需要重视的社会治理领域。伴随着元宇宙产业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将是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元宇宙资深研究专家马修·鲍尔提出:“元宇宙是一个和移动互联网同等级别的概念。”以移动互联网去类比元宇宙,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政府部门对其关注的内在逻辑。政府希望通过参与元宇宙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便前瞻性考虑和解决其发展所带来的相关问题。

在技术、标准等方面做好前瞻性布局

元宇宙是一个极致开放、复杂、巨大的系统,它涵盖了整个网络空间以及众多硬件设备和现实条件,是由多类型建设者共同构建的超大型数字应用生态。为了加快推动元宇宙从概念走向现实,并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抢占先机,我国应在技术、标准、法律3个方面做好前瞻性布局。

从技术方面来看,技术局限性是元宇宙目前发展的最大瓶颈,XR、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相应底层技术距离元宇宙落地应用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元宇宙产业的成熟,需要大量的基础研究做支撑。对此,要谨防元宇宙成为一些企业的炒作噱头,应鼓励相关企业加强基础研究,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稳步提高相关产业技术的成熟度。

从行业标准方面来看,只有像互联网那样通过一系列标准和协议来定义元宇宙,才能实现元宇宙不同生态系统的大连接。对此,应加强元宇宙标准统筹规划,引导和鼓励科技巨头之间展开标准化合作,支持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硬件、软件、服务、内容等行业标准的研制工作,积极地参与制定元宇宙的全球性标准。

从法律方面来看,随着元宇宙的发展,以及逐步走向成熟,平台垄断、税收征管、监管审查、数据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也将随之产生,提前思考如何防止和解决元宇宙所产生的法律问题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对此,应加强数字科技领域立法工作,在数据、算法、交易等方面及时跟进,研究元宇宙相关法律制度。

可以肯定的是,在技术演进和人类需求的共同推动下,元宇宙场景的实现,元宇宙产业的成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作为真实世界的延伸与拓展,元宇宙所带来的巨大机遇和革命性作用是值得期待的,但正因如此,我们更需要理性看待当前的元宇宙热潮,推动元宇宙产业健康发展。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收起阅读 »

(转载)AR/VR中的元宇宙Metaverse以及趋势分析

最近【三次方】的知识社区有很多小伙伴讨论关于Metaverse元宇宙,这个精选几个观点为大家分享出来:谁将拥有元宇宙?腾讯的元宇宙生态图谱AR中的Metaverse元宇宙的9大趋势Roblox、Epic、Genies 和 Zepeto 使用术语 metaver...
继续阅读 »

最近【三次方】的知识社区有很多小伙伴讨论关于Metaverse元宇宙,这个精选几个观点为大家分享出来:

  • 谁将拥有元宇宙?
  • 腾讯的元宇宙生态图谱
  • AR中的Metaverse
  • 元宇宙的9大趋势

Roblox、Epic、Genies 和 Zepeto 使用术语 metaverse,而 Facebook 使用 Live Maps,而 Magic Leap 更喜欢 Magicverse。Kevin Kelley 在 Wired 中将其称为 Mirrorworld,而 Nvidia 使用术语 Omniverse。其他人更喜欢术语 AR 云、空间互联网或空间网络。

谁将拥有元宇宙?

Metaverse与其说是一个完整的现实,不如说是一个想法,它指的是我们共享的不断扩展的虚拟性。作为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类,我们在世界中的存在越来越多地被中介化;通过能够将几乎所有可以想象的人类活动记录和传输为数字化信息,我们在虚拟的抽象领域中工作。元宇宙是这种模式的最终实现;不一定通过计算机和智能手机,而是通过强大的沉浸式技术,如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当这些技术变得可访问时,这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早发生,这样一个 Metaverse 的价值将难以想象。

原因很简单:虚拟比现实更实惠、更灵活。例如,虚拟办公室和屏幕几乎不需要任何费用,因此不需要长时间通勤上班。然而,除了开放新的解决方案;Metaverse 的价值首先将与已经在虚拟环境中完成的一切相关联,例如社交媒体、银行、信息、游戏和娱乐。将这些任务综合、转化为我们包容的现实的能力完全改变了虚拟性的本质。我们在万维网上已经有效地做的一切,我们都可以在“现实的格式”中体验,而不是我们智能手机上的抽象符号。至少可以说,这具有巨大的商业潜力,因为我们人类将深入参与该技术;简而言之,元宇宙的潜力是巨大的,即使尚未实现,巨头们也在确保它会实现。

元宇宙之战已经开始,,我们可能会受到影响——无论是通过广告还是政治信念。赋予私营公司如此大的权力所面临的挑战是我们的利益与私营参与者的利益之间存在潜在差异。我们今天已经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了这一点,随着沉浸感和数据收集的增加,问题只会越来越多。

腾讯的元宇宙生态图谱

AR中的Metaverse

Metaverse出现在科幻小说家Neal Stephenson的作品“ Snow Crash”中。它指的是互联网上的虚拟世界。因此,它现在被用作“ Internet上的第二个现实世界”的通用术语,但是没有正确的定义。以下七个元素始终包含在metaverse元素中:

1.永无止境

2.始终保持同步

3.任何人都可以参与,不受限制地访问

4.拥有自己的经济系统

5.提供离线和在线,开放和封闭的体验

6.数据数字化资产内容的互操作性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等等

7.各种人创造的内容和经验

元宇宙的9大趋势

1.虚拟化的盛行

人们越来越认为虚拟世界和物理世界一样真实。

在物理世界中,信任是人际关系和机构的运作方式。它是企业在法律体系中蓬勃发展、货币市场持续运作的基础,也是一种衡量人与人之间连接的方式。信任使上述系统得以发展与延伸。

随着信任在“虚拟”领域中的增加,也即拥有在线朋友、虚拟物品、加密资产、智能合同和实时在线体验,元宇宙以及支撑它的行业领域的可延展性也随之增加。

但大势之下,总有逆流。人们对虚拟世界的重视同时也会让那些试图利用它的人蠢蠢欲动。

网络犯罪便是很多人都熟悉的一个例子,比如通过网络钓鱼来窃取你的账户信息、实施各种网络诈骗、利用勒索软件攻击和传播病毒软件等。

网络欺凌与虐待、游戏中的作弊行为和关系中的欺骗行为的危害性都将增加,因为人们相信虚拟关系和虚拟资产是真实的。随着其可能带来的价值的增加,上述行为将会变本加厉,而旨在打击犯罪和虐待的公司的成本则会变得更高。

单靠产品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教育、培训、虚拟素养、社区以及家长的支持。

2.低代码平台

低代码和零代码应用程序平台(LCAP)提供了更高级的程序工具(如可视化开发脚手架和拖拽工具),以取代流程、逻辑和应用程序的人工编码。

这一趋势最明显的好处在于非程序员得以做一些程序员以前做的工作。但是,低代码平台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公司采用这些平台也不仅仅只是出于上述考虑。

LCAP的神奇之处在于可视化层所发生的大量的自动化:工作流、部署、安全监测、扩展以及各种数据端点的集成。一般而言,达到这种复杂度和规模已经相当于完成了互联网应用程序很大一部分的开发工作。

这不仅改变了谁来做这份工作,同时也使得创建应用程序所需的工作量大量减少。

信息研究和分析公司Gartner预测,到2023年将会有超过50%的大型企业使用LCAP来运营至少部分的企业基础设施。

类似地,这些开发人员中有许多都在向无服务器体系结构(一个有点令人困惑的术语,因为通常是有服务器的,只是不需要自己部署、管理或编码)迈进。

在企业的另一端,人们拥有越来越多的创建工具,可以轻松创建元宇宙内容、编写复杂行为和参与商业活动。

人们总认为产品要么服务大企业,要么服务小企业,但事实并非如此。虽然服务于大企业的技术通常很难向下扩展到个人身上,但也有很多例子表明,个人能够把控得住,而这也成为了企业最简单的选择。上述这些可以说是囊括了Adobe公司做过的所有事情。最近,像Shopify这样的无代码/低代码平台已经能够支持从小型企业到一些世界上最大的品牌(如孩之宝、百威等)。

更广泛的创建者群体将构建越来越多的元宇宙,而这些元宇宙也将得到更深层次的插件应用程序以及逻辑目录的支持。

3.机器智能系统

机器正在做更多以前人类做的工作,包括有时被称为深度学习、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领域。

我们生活在一个广告信息、商品营销和在线约会均被学习算法调整过的世界里。但这种自然语言处理和图像识别尚且处于早期阶段。在物理世界中,自动驾驶等应用的实现指日可待。

在元宇宙中,机器智能与你在这看到的所有其他趋势一样。

它将影响创造力,因为计算机在创作过程中已成为合作者——不妨看看AI Dungeon如何生成故事,或者Promethean AI如何建立虚拟景观——想象一下未来十年它将走多远。

人工智能将被用于设计启动元宇宙的微芯片,并生成代码来辅助程序员。

机器将会翻译手势动作、预测我们的目光所在、识别情绪,甚至识别我们的神经冲动。

机器智能将内嵌到我们的无代码和低代码应用程序平台中,它们将作为服务架构以及设计顾问的一部分一起运行。

由我们的偏好和兴趣驱动的代理会在我们有需要时把我们想要的信息呈现出来。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虚拟元素将遍布我们所访问的世界。

4.控制论的兴起

控制论悄然而至,现在它的应用并未形成规模,也不够发达和惊人,但未来一定会。

控制论是指人类感觉系统、运动系统与计算机的结合。目前的用例是利用电子游戏的输入/输出设备、可穿戴设备、手机加速度传感器和VR头显设备等来实现的。

微型化和高速网络已经将固定工作站中的设备转变成我们口袋里的移动超级电脑。这些电脑已经越来越靠近我们的身体了。

我们正在由仅从外部角度看待计算机的现在走向一个我们将占据虚拟空间、生活在一个被计算机包围的未来。

“智能手机”已经感觉像是一个古老的术语,因为这些都不是手机——它们是高度便携的电脑,只不过恰好预先安装了手机app。我们已经可以通过诸如Oculus等品牌的VR头显来占据虚拟空间,这些VR设备还会对我们眼睛、头部的位置和手势有所响应。当这些变成智能眼镜时,我们就能够将这些体验带到周围更广阔的空间。在未来,我们甚至可能会有功能性智能隐形眼镜。

光场技术甚至可以让我们将光子以其相应的场深投射到视网膜上,让你的眼睛聚焦于虚拟场景的不同部分,从而获得真正的全息体验。

这些设备将越来越多地识别我们的语音指令、手势和生物特征信息。神经接口甚至可以让我们的设备理解我们的意图——甚至比我们自己知道的还要快。

那结果呢?元宇宙将不仅仅只是我们的一个去处,而且会成为我们的“无处不在”。

可穿戴技术和移动技术的融合不仅是一个技术变革,也是一种社会变革。它将改变我们的家庭、公共交通、社区和工作场所的组织结构。它将改变你与人见面、点餐、发现世界和合作项目的方式。

5.开放系统所面临的挑战

人们建立互联网的最初是想要一个高度分布式、去中心化、协同的计算机和应用程序网络。

而如今的互联网由几个非常大的平台充当看门人和收费站。

不过,技术和开放的标准正在形成,这可能会使元宇宙的未来更加民主化。

WebAssembly (Wasm)承诺为开放的网络提供快速、安全、沙盒的二进制应用程序。WebGL和WebXR将提供应用程序商店之外的计算机图形和沉浸式体验。像Unity数据导向型技术栈(Unity DOTS)这样的平台正在利用这些平台提供能达到元宇宙所要求水平的高效的二进制压缩文件(特别是Unity的Project Tiny)。

开放系统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因为它们允许软件工程项目之间的广泛协作。里德定律预测了Slack或WhatsApp等应用程序的指数价值,它也可以应用于开源运动——这本质上是一个软件开发人员无需许可的社交网络

像Wasm这样的开源和开放平台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潜在合作者的数量,创造出比所有需要许可的平台总和更多的价值。像Linux和PC这样无需许可的平台也应该在未来得到蓬勃发展。

同样地,人们也可以利用零知识证明和去中心化的数字身份系统等技术重新获得对自己数据的主权。这可能会鼓励消费者将更多的个人数据放心地提交到互联网应用程序中——仅仅因为他们不需要信任任何人。

如果我们可以开放应用程序和数据,就有可能实现网络效应的指数级增长。

6.区块链的采用

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可以对资产和数据起到开源和开放互联网对软件和应用程序所起到的作用。

区块链允许无信任的数据交换;去中心化的权威、历史和来源的记录,可证明的资产稀缺。当它们分散时,区块链支持无权限者参与,或通过分散的形式进行治理。

可编程性是区块链的一个关键特点。虽然并非所有的区块链都能编程,但它是以太坊和其他“智能合同”链的一个关键方面。

为什么这点这么重要?还是因为网络效应。能够参与网络的节点越多,网络的价值就越高,再者因为群体可以策划一些特定的活动(比如游戏、金融积木等),所以根据里德定律,网络的价值也会进一步增加。

这些价值贡献都是指数级别的。更多个人、更多应用程序和更多组件的集成,就意味着更智能的合同和更分散的应用程序。

区块链被认为是“无信任的”,因为你不需要信任任何一个权威机构;信任自存在于区块链之中。

所有这些无信任的应用程序、合同和组件的总体长尾分布赋予了区块链的社会可伸缩性。

网络效应已经为链上数据源(预言机)铺平了道路,其可充当智能合同的条件;而这又导致了去中心化的贷款、金融和资产交换。区块链计算的出现可能会取代云计算的某些方面;NFT(非同质化资产)的崛起可能成为新兴一代游戏中虚拟商品、皮肤定制和元宇宙体验的基础。

当你在开源的网络上开放资产、数据和可编程的合同时,无限的可能也由此书写。

7.围墙花园生态系统

围墙花园——我喜欢使用这个词,因为花园可以很美观,同时又井然有序——从所有其他影响元宇宙的大趋势中受益。

并不是每个应用程序或每个世界都会开放。有时,许可、集成、管理和控制是平台或应用程序的理想特性。如果没有这些特性的集成,Roblox就永远不会流行起来。

令人感到讽刺的是,围墙花园也受益于那些挑战它们的开放系统。他们使用了和其他人一样的开源和区块链,而且许多客户在其内部可能会感到更安全。

围墙花园本身并不成问题,围墙花园太少才是2021年生态系统的问题所在。你理应能轻松地创建自己的围墙花园,并邀请其他创建者根据你所定义的规则参与、添加、修改和互连。

随着围墙花园越来越多,问题也随之浮现,即如何让每个花园被发现。有些诸如Roblox(一个的“游戏版YouTube”)的分级探索系统,就是由搜索和人气带动起来的。而由于人们喜欢管理,开发人员热衷于链接更多的访客,上述这种情况还会继续下去。但是,便携的化身、便携的社交网络和互操作的方法已初见端倪——这可能会通过开放平台将各种围墙花园连接起来,同时引发探索发现和管理的新契机。

在未来,我们可能会有一个类似超媒体的结构,门户网站将不同的世界和不同的体验连接起来——就好比虚拟世界中的网页超链接,或者是元宇宙的超级门户网站。

8.分布式网络速度的加快

5G网络把移动网络的速度、并发连接数和延迟率提升与改善了好几个数量级。而5G也并非道路的尽头,因为6G将把这些指标再提高10-100倍。我们会在十年内看到10Gbps的网速与下降到1ms的延迟。

加快网速对于支持元宇宙是很必要的,但也的确是当网络中的所有参与者能够共享实时数据时所引发的网络效应为我们带来了一些最有趣的应用程序。

因为局域网络层已不再是瓶颈,所以重点将转向把更多的计算力直接移至网络的“远”端。有时是在当地的手机发射塔,有时可能就在你的家中,那里的信息将被预处理并出现到你的控制设备上。

许多驱动应用程序的AI将在边缘运行,因为要以远程/集中的方式处理所有信息还是太慢了。未来需要本地计算设备和数据源的快速互操作。这有时会意味着在边缘对元宇宙中的应用进行预测,因为元宇宙中对行为和物理的预测非常准确。

9.模拟现实情况

多年来,几乎每款具有3D图像的游戏都是通过一个叫shader编程的软件系统来生成实时图像的。光线追踪技术利用光学原理模拟光子在不同材料间反弹与穿梭从而形成图像的过程,可以创造出更美丽和真实的图像——这也是为什么它被用于电影等预渲染内容的原因——不过其对处理能力的要求也更苛刻。

但实时的光线追踪离我们并不遥远了。

这只是我们如何在机器内模拟现实的一个例子。比如NVIDIA Omniverse平台的用例之一就是模拟流体动力学:先想象一下它能准确地呈现河流的样貌,或者模拟暖通空调系统(可用于鉴定一栋建筑在呼吸道疾病大流行期间的适应能力)。然后想象一下所有这些模拟物和人工智能引擎都被嵌入到一个互操作的架构中,并且该框架允许逻辑和预测去模拟出一个拥有虚拟机、物品、环境和人的世界。

数据也将来自物理世界中呈指数级增长的数据。这包括地理空间数据和交通数据、用于报告属性的物理对象的数字孪生、向智能合同报告财务数据的预言机(oracles),以及关于人和运行过程的实时数据。

我们将拥有的不只是一个物联网——而会是一个“万物互联”的网络——与预测分析、人工智能和实时可视化相结合。

这些创新都将使元宇宙能够超越并预测现实世界,同时也为基于物理学的下一代游戏提供动力,让它们变得比迄今为止的任何游戏都更美丽、更沉浸。

收起阅读 »

(转载)从区块链到元宇宙 Metaverse

数字化的迅速发展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 包括人际交往、工作、购物和获得服务的方式,还影响着创造和交换价值的方式。随着 5G 技术的发展,加速了数字化的进程,国家也在大力支持并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区块链、VR、3D等技术也越来越成熟,数字进行的发展将在...
继续阅读 »

数字化的迅速发展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 包括人际交往、工作、购物和获得服务的方式,还影响着创造和交换价值的方式。随着 5G 技术的发展,加速了数字化的进程,国家也在大力支持并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区块链、VR、3D等技术也越来越成熟,数字进行的发展将在未来十年更加加速,在这样的背景下就出现了元宇宙(Metaverse)的概念。

在本文中,将介绍什么是元宇宙、它为何重要、当前的一些趋势以及元宇宙发展的预期。“元宇宙”意味着很多东西,但主要组成是无处不在的网络、加密货币和像比特币和以太坊这样的加密网络、包括 VR 和 AR 在内的扩展现实 (XR),以及不可替代的代币 (NFT)。

什么是元宇宙

简而言之,元宇宙就是数字世界,可以想象的任何事物都可以存在。最终,将一直连接到元宇宙,扩展视觉、听觉和触觉,将数字项目融入物理世界,或者随时进入完全身临其境的 3D 环境。这一系列技术统称为扩展现实 (XR)。

相信元宇宙有一天会成为一个巨大的经济体,可能会创造当前全球经济总价值的 10 倍。今天,看到了元宇宙可能很快会变成什么样的影子。要了解将是什么,首先应该看看它是从哪里来的。

1985 年,Richard Garriott 创造了“阿凡达”一词来描述电子游戏中玩家的角色。

“《Ultima IV》是我希望玩家对我所谓的‘道德困境和伦理挑战’做出反应的第一款游戏。在我研究美德和伦理时,为了寻找伦理寓言或道德哲学,我在很多印度文本中发现了“阿凡达”这个词的概念。在这种情况下,化身是神降临人间时的物理表现。太好了,因为我想在我虚构的世界里测试你的精神。——理查德·加略特

在 1992 年出版的《雪崩》一书中,尼尔·斯蒂芬森想象了一个类似互联网的虚拟现实世界,他称之为“元宇宙”,用户可以在其中与自己称为“化身”的数字形式进行交互。从《雪崩》开始,“阿凡达”这个词在流行的小说系列中传播开来,包括 Earnest Cline 的《头号玩家》,它被改编成了一部流行电影。

在《头号玩家》中,一个名为 “绿洲” 的中心化元宇宙托管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定制的化身。玩家可以购买物品和服装在游戏中使用。这些物品具有真正的价值,丢失它们是一件大事。

2018年,美国科幻冒险片《头号玩家》上映。

很多电子游戏玩家都有同感。我们努力获得这些游戏内部奖励,却发现这些道具随时可能被拿走,或者它们的价值可能被控制所有道具及其功能的集权力量所破坏。

在比特币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可行的加密货币之前的几年里,Vitalik Buterin 是一名狂热的魔兽世界玩家。

“暴雪从我心爱的术士的生命虹吸法术中移除了伤害成分。我哭着睡着了,那天我意识到中心化服务会带来什么恐怖。” ~ 维塔利克·布特林

这促使 Vitalik 提出了以太坊的想法——一个像支持比特币加密货币的去中心化加密网络,但一个可以执行任意、图灵完备程序的加密网络,称为智能合约。这些智能合约可以做很多事情。其中之一是代表一个独特的数字项目,称为不可替代令牌(NFT)。

为什么元宇宙需要加密货币、NFT 和开放标准

数字产品的市场已经超过 100 亿美元,仅 Fortnite 的销售额就超过 10 亿美元。但目前,Fortnite 的数字物品只能在 Fortnite 中使用,如果 Epic Games 决定关闭 Fortnite,这些物品将在一夜之间变得一文不值。一个数十亿美元的市场将消失在以太中。

8月13日,《堡垒之夜》的开发商 Epic Games 就游戏内置付费30%的问题起诉苹果公司。2020年12月,Facebook 宣布将在诉讼中支持 Epic Games,因为他们在试图在苹果应用商店发布带有应用内置付费功能的产品时也遇到了问题。

不可替代的代币 (NFT) 是一种数字项目,可以在公开市场上创建(铸造)、出售或购买,并由任何个人用户拥有和控制,无需任何中心化公司的许可或支持。

为了让数字产品具有真正的、持久的价值,它们必须独立于某个可能随时决定删除或禁用该产品的实体而存在。正是 NFTs 的这一属性使它们能够控制数十万美元。例如,特雷弗·琼斯和DC漫画艺术家José Delbo的合作作品在 2020 年 12 月 2 日 被出售,售价为 302.5 ETH,当时为 11万1千美元,按照现在 ETH 的价值来算相当于超过 120 万美元。

Fortnite 和 NFT 中的项目之间的区别很简单:真正的所有权。NFT 的购买者永远不必担心云中的某些公司会停止他们的服务或冻结他们的帐户。元宇宙必须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而不是由任何一家公司的奇思妙想主导的生态系统。

元宇宙由许多部分组成,但下面这些是最基本的基础:

  • 互联网:一种分散的计算机网络,不属于任何单一实体或政府所有,不需要任何此类实体的中央许可即可使用。

  • 媒体的开放标准: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3D 项目、3D 场景和几何、矢量、序列以及生成和组合任何这些内容的程序。皮克斯的USD和英伟达的MDL是3D应用互操作性的重要一步。

  • 开放编程语言标准,此类标准包括 HTML、JavaScript、WebAssembly、WebXR、WebGPU Shader Language、etc 等。

  • 扩展现实 (XR) 硬件,例如智能眼镜、触觉和全方位跑步机。

  • 去中心化账本和智能合约平台(例如区块链),用于透明、无需许可和抗审查的交易。包括比特币、以太坊、Flow 和 Theta、币安智能链 (BSC) 等。这些构成了所有权经济的重要基础,将支持元宇宙并使其成为可行的公共产品。

如果有一个控制资产、用户能力和银行账户的中央参与者,就不可能拥有真正开放的经济。只有开放、可互操作的规范和去中心化、无需许可、图灵完备的智能合约平台才能支持元宇宙蓬勃发展所需的所有权经济。

在 《头号玩家》中,一个名为 IOI 的邪恶公司试图解决寻宝问题以完全控制绿洲。IOI 的动机是不惜一切代价获取最大利润,包括合法监禁和奴役大片人类以偿还债务。

这有点极端,但如果任何一家公司对元宇宙拥有过多的控制,它们可能会决定效仿苹果,从元宇宙的所有交易中敲诈巨额利润,从而扼杀经济效率,扼杀创新和新的有益商业模式的发现。

去中心化的经济比将元宇宙的钥匙交给任何一家公司更公平、更高效、更长期可持续。在密码世界中,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王国的钥匙。

多元宇宙

目前,还没有一个能像《头号玩家》中的绿洲那样普遍互操作的元宇宙。相反,我们有许多不同的平台在争夺用户。第一款MMO和开放世界游戏,如《魔兽世界》和《第二人生》在2003-2004年左右开始奠定现代3D多元宇宙的基础,但正如 Vitalik 发现的那样,它们的经济100%依赖于单一的集权公司,你必须信任它,尊重用户的需求。你不能将道具和金钱从一个游戏世界带到另一个游戏世界。

Decentraland 是一个3D空间,在这里可以创建虚拟世界,玩游戏,探索充满非功能性艺术的博物馆,参加现场音乐会等。如果安装了 MetaMask 扩展,让你访问加密货币和非功能性功能,它可以在标准的 WEB 浏览器中工作。可以买卖财产,为艺术画廊创造和出售虚拟艺术,或者建造世界。几家公司已经在去中心区投资了土地,其中一些公司可能愿意付钱给技术熟练的建筑商来开发它。

Decentraland 甚至进入了展会空间,并证明有很多有趣的机会可以为供应商创造独特而富有创意的展位体验。

1.jpeg

3D 场景设计师可能有朝一日能够通过为元宇宙主持的展会设计供应商体验而谋生。

2.jpeg

Decentraland 中有各种可玩的迷你游戏,其中一些游戏会用 NFT 奖励你,可以在 OpenSea 上出售这些游戏。类似的平台,如 Somnium Space 和 The Sandbox 也出现了。

多元宇宙需要一个全宇宙

今天的互联网有点像这样,许多不同的应用程序和空间,它们之间共享的信息相对较少,但加密和去中心化计算开始打破其中的一些壁垒。

例如,你可以将自己拥有的东西从一个应用程序带到另一个应用程序。例如,你可以在 Uniswap 上进行加密货币交换,然后查看 Zerion 中反映的余额。同样,你可以在 OpenSea 上出售你的 Decentraland 可穿戴设备。

大多数 3D 世界资产或环境本身并非如此。例如,无法在 The Sandbox 中探索 Decentraland 世界,也无法使用 Unreal Engine 应用打开 Unity 制作的游戏。

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世界在不同平台、设备和引擎上真正开放和可探索,我们就需要数据开放和可访问,我们需要即时服务和数据订阅,以便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和地点交付资产。NVIDIA 的 Omniverse 将 Pixar 的通用场景描述等开放文件格式与网络服务相结合,您可以将这些服务与用于创建 VR 媒体的软件工具连接起来。

结果是世界创建者可以跨各种应用程序实时协作,所有编辑和查看相同的资产。这基本上就像在 3D 世界的 Google Docs 中进行协作。

Omniverse 使用 Pixar 的 USD 作为原生文件格式,但它更进了一步,将资产作为实时云服务提供,许多应用程序可以同时连接到这些服务。Pixar 的 USD 技术是开源的,这意味着任何开发人员都可以下载工具并采用这些技术并将它们集成到他们的应用程序和游戏中。

但数据共享并没有结束。元宇宙的基础是共享数据、共享计算和共享带宽,当它们聚集在一起时,它可以扩展我们作为一个物种可以共同完成的范围。

这就需要的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全宇宙,作为一种公共物品,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贡献、托管节点并在其上构建。

加密货币连接

像 Folding@Home 这样的分布式计算软件从 2000 年就已经存在。点对点文件共享从 1990 年代就已经存在。几十年前,本可以为文件共享和分散计算构建一个通用操作系统。但是缺少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如何奖励为公共服务做出贡献的用户?

许多人会贡献他们的 CPU 时间来帮助对抗癌症和 COVID-19,但 P2P 文件共享服务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免费加载。很多人会连接,使用共享资源,然后在他们做出足够的贡献来弥补他们拿走的资源的成本之前就断开了。

因此需要激励措施。加密货币是可编程的货币,有了它们,可以创建自给自足的协议:文件共享服务,人们可以通过分享空间和带宽获得报酬;计算共享服务,人们可以在不玩游戏时通过分享昂贵的游戏GPU获得报酬。类似地,可以将资金集中在一起,提供流动性,这样用户就可以有效地从一种数字货币转换到另一种数字货币。流动性提供者通过向市场增加流动性而获得报酬。

加密货币使我们能够团结在一个共享的元宇宙周围,并为支持它所需的服务付费,而无需一家公司拥有所有资源。无需每个人都支付 AWS,任何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家中运行服务节点,并收回与元宇宙交互所需的部分硬件成本。

人工智能和元宇宙

元宇宙最重要和最容易被忽视的方面之一将是人工智能,有很多用例。

这里有一些例子:

  • AI 可用于创建、审计和保护智能合约,使其更安全、更易于创建和使用。对此有迫切的需求,需要的技术已经存在。

  • 智能 AI 生物可以在元宇宙中漫游,与我们以及彼此互动。如今,人工智能可以生成逼真的图像和人脸的3D模型,生成用于对话的文本,将文本转换为人类发音的语言,并使3D角色看起来像是在说话

  • AI 可以帮助我们创造元宇宙资产、艺术品和内容。

  • AI 可以改进我们用来构建所有这些东西的软件和流程。再过几年,AI 将改进 AI ,导致智能和技术的大爆炸。

最终,人工智能可能能够在我们探索时实时生成完整的虚拟世界。图形渲染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之间的界限可能会继续模糊。有一天,人工智能可以接受一些输入,例如“郁郁葱葱的丛林环境,从瀑布中流出的溪流”,并将其转变为我们可以探索和互动的完全沉浸式 3D 环境。

今天,由于增强的创造力和语言技能,人工智能甚至可以生成描述。

硬件

XR 硬件的当前仍然是Microsoft Hololens 2。

收起阅读 »

元宇宙下的前端现状

资本热词:Metaverse7 月 28 日 扎克伯格表示,该公司正在组建一个产品团队,致力于元宇宙(Metaverse)的开发。“未来五年内,将 Facebook 从社交媒体网络转变为一个元宇宙公司。”英伟达通过一部纪录片自曝: “今年 4 月份那场发布会,...
继续阅读 »

资本热词:Metaverse

  • 7 月 28 日 扎克伯格表示,该公司正在组建一个产品团队,致力于元宇宙(Metaverse)的开发。“未来五年内,将 Facebook 从社交媒体网络转变为一个元宇宙公司。”
  • 英伟达通过一部纪录片自曝: “今年 4 月份那场发布会,全部是合成的”
  • 今年3月初,“元宇宙第一股” 的美国多人在线 3D 创意社区 Roblox(罗布乐思) 已在纽交所上市,而其当天股价暴涨 54.4%
    • 腾讯拿下了 Roblox 中国区代理
    • 2020 年 12 月,腾讯 CEO 马化腾表示,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过去,全真互联网时代才是未来。
  • 游戏公司 Epic Games 在 4 月获得 10 亿美元投资用来构建元宇宙
  • 国内方面号称要打造全年龄段元宇宙世界的 MeteApp 公司,在 Roblox 上市后拿到了 SIG 海纳亚洲资本领投的 1 亿美元 C 轮融资
  • 字节跳动于 4 月被曝光已投资 “中国版 Roblox ” 代码乾坤近亿元
  • 陌陌王力表示,未来随着虚拟现实的进一步发展,VR/AR 硬件的不断成熟向家用普及以及人机交互模式的变化,必然会出现新的机会,也就是一种直接将人背后的生活串联起来的方式。
  • 阿里前端委员会互动技术方向重点也是“虚拟角色”和“ AR/VR ”

可以看到:“交互娱乐类资本瞄准的互联网未来 - 元宇宙”

何为元宇宙

  • 首次出现:1992 年尼尔·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说《雪崩》当中,在这部小说中讲述了大量有关虚拟化身、赛博朋克等场景。

  • 维基百科:通过虚拟增强的物理现实,呈现收敛性和物理持久性特征,基于未来互联网,具有链接感知和共享特征的3D虚拟空间。

    • 简单点讲就是:我们在虚拟世界中与一个全新的身份一一对应,并且不会间断地“生活下去”
  • Roblox 提出一个真正的元宇宙产品应该具备八大要素,很容易就能让人联想到《头号玩家》这部电影:

    • 身份:拥有一个虚拟身份,无论与现实身份有没有相关性。

    • 朋友:在元宇宙当中拥有朋友,可以社交,无论在现实中是否认识。

    • 沉浸感:能够沉浸在元宇宙的体验当中,忽略其他的一切。

    • 低延迟:元宇宙中的一切都是同步发生的,没有异步性或延迟性。

    • 多元化:元宇宙提供多种丰富内容,包括玩法、道具、美术素材等。

    • 随地:可以使用任何设备登录元宇宙,随时随地沉浸其中。

    • 经济系统:与任何复杂的大型游戏一样,元宇宙应该有自己的经济系统。

    • 文明:元宇宙应该是一种虚拟的文明。

作为大家口中的“互联网的最终形态”,需要如今大热的包括 AR、VR、5G、云计算、区块链等软硬件技术的成熟。才能构建出一个去中心化的、不受单一控制的、永续的、不会终止的世界。

上面提到的各项技术,和目前前端关联比较大的,便是 AR、VR。

AR 现状

有种新瓶装旧酒的感觉,VR、AR 概念大火的时候还是 17、18 年。几年来,AR 被用来创建虚拟的地方游览、设计和协作 3D 模型、游戏、娱乐、购物、营销、学习、可视化等等。从可用到易用,再到体验的升级,这是用户体验 UX 上一轮的主要革新命题,新一轮的用户体验革命会聚焦在如何真正提供体验的价值。目前 AR 在生活中发挥的就是这样的作用。

案例:

  • AR + 旅游:导航、门店提示、广告、优惠活动提示等等
    • image.png
  • 购物:AR 试鞋、试衣、试妆
  • 游戏:

WebXR

WebXR 是标准也是概念,指的基于 Web 实现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能力。

其实就是在 Web 上开发 AR(Augmented Reality)和 VR(Virtual Reality)应用的 API, “X”代表沉浸式体验中的任何事物。

API

  • API 演进:主要是 google 在推进,从 2016 年开始提出的 WebVR 标准,到由于缺了增强现实这一块,2018 年改为 WebXR
    • 相关 API 示例:immersive-web.github.io/webxr-sampl…
    • 最新动态:2021 年 4月13日 Chrome 的 90 版本增加新 WebXR API:
      • WebXR Depth API:获取用户的设备与现实环境中物体的距离
      • WebXR AR Lighting Estimation:获取环境的光线情况
  • 示例代码:
async function activateXR() {
// 创建 WebGL 上下文
const canvas = document.createElement("canva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canvas);
const gl = canvas.getContext("webgl", { xrCompatible: true });

// 初始化three.js
const scene = new THREE.Scene();

// 创建一个有不同颜色面的立方体
const materials = [
new THREE.MeshBasicMaterial({ color: 0xff0000 }),
new THREE.MeshBasicMaterial({ color: 0x0000ff }),
new THREE.MeshBasicMaterial({ color: 0x00ff00 }),
new THREE.MeshBasicMaterial({ color: 0xff00ff }),
new THREE.MeshBasicMaterial({ color: 0x00ffff }),
new THREE.MeshBasicMaterial({ color: 0xffff00 })
];

// 将立方体添加到场景中
const cube = new THREE.Mesh(new THREE.BoxBufferGeometry(0.2, 0.2, 0.2), materials);
cube.position.set(1, 1, 1);
scene.add(cube);

// 使用three.js设置渲染:创建渲染器、挂载相机
const renderer = new THREE.WebGLRenderer({
alpha: true,
preserveDrawingBuffer: true,
canvas: canvas,
context: gl
});
renderer.autoClear = false;

// API 直接更新相机矩阵
// 禁用矩阵自动更新
const camera = new THREE.PerspectiveCamera();
camera.matrixAutoUpdate = false;


// 使用“immersive-ar”初始化 WebXR 会话
const session = await navigator.xr.requestSession("immersive-ar");
session.updateRenderState({
baseLayer: new XRWebGLLayer(session, gl)
});

const referenceSpace = await session.requestReferenceSpace('local');

// 创建一个渲染循环,允许我们在 AR 视图上绘图
const onXRFrame = (time, frame) => {
session.requestAnimationFrame(onXRFrame);

// 将图形帧缓冲区绑定到 baseLayer 的帧缓冲区
gl.bindFramebuffer(gl.FRAMEBUFFER, session.renderState.baseLayer.framebuffer)

// 检索设备的姿态
// XRFrame.getViewerPose 可以在会话尝试建立跟踪时返回 null
const pose = frame.getViewerPose(referenceSpace);
if (pose) {
// 在移动端 AR 中,只有一个视图
const view = pose.views[0];

const viewport = session.renderState.baseLayer.getViewport(view);
renderer.setSize(viewport.width, viewport.height)

// 使用视图的变换矩阵和投影矩阵来配置 THREE.camera
camera.matrix.fromArray(view.transform.matrix)
camera.projectionMatrix.fromArray(view.projectionMatrix);
camera.updateMatrixWorld(true);

// 使用 THREE.WebGLRenderer 渲染场景
renderer.render(scene, camera)
}
}
session.requestAnimationFrame(onXRFrame);
}


  • 兼容性:作为 W3C 的前沿标准,目前主要是 Chrome 在推进。市面上浏览器对 WebXR 的支持整体较弱,后面会介绍相关的兼容库和现成的解决方案。

模型观察者:model-viewer

  • 谷歌实现的一个 web component,可用于查看 Web 上的 3D 模型并与之交互



  • 实际效果:

Unity

作为知名的 3d 游戏引擎,也有相应的 WebWR 支持库

社区生态

  • XR Swim: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发布 WebXR 内容的统一平台,相当于网页端 AR/VR 应用领域的 Steam 平台。

挑战

  • 如何保持低延迟、高精度的场景,以及快速处理数据进行渲染和展示动画的能力。
  • 传统的通信方法速度不够快。查看场景产生的大量数据可能超出渲染限制。

WebAR

优缺点

和 WebXR 有相似的优缺点。

  • 优点:跨平台、传播方便( URL 的格式传播)
  • 缺点:
    • 各浏览器标准不统一
    • 3D 内容加载慢,无法实现复杂的内容
    • 渲染质量低
    • 无法实现复杂交互(受限于浏览器传统交互方式)

WebAr 框架及关键原理











  • 效果如下: codepen 地址识别图片地址

  • 还有一些独立功能的框架:

    • 识别与追踪:Tracking.js、JSFeat、ConvNetJS、deeplearn.js、keras.js 。获取到视频流之后的工作就是识别和追踪。不管是对于 native AR 还是 WebAR,目前的识别算法与框架已经非常成熟,难就难在识别之后如何跟踪,如何更好更稳定更高质量的跟踪。
      • 方式一:在前端直接处理视频流。在前端直接进行图像处理,可以用 Tracking.js 和 JSFeat。这两个库类似,都是在前端做计算机视觉的,包括提取特征点、人脸识别等。
      • 方式二:前端传输视频流给后端,后端处理完毕返回结果到前端,目前有一些云识别服务就是如此。
    • 渲染与交互A-Frame、Three.js、Babylon.js、Pixi.js、WebGL
      • A-Frame:基于 Three.js 的开源框架,可以在 HTML 中直接配置场景,适用于简单的 3D 场景搭建
  • 框架库实现原理:上面提到的 AR 框架实现原理大都如下图所示:

性能方案

  • 把纯计算的代码移到 WebGL 的 shader 或 Web Worker 里
    • WebGL 调用 GPU 加速
      • shader 可以用于加速只和渲染(重绘)有关的代码,无关渲染的代码放入 shader 中反而会造成重复计算
    • Web Worker
      • 适用于事先计算或实时性要求不高的代码,如布局算法
  • WebAssembly
  • gpu.js
    • 将简单的 JavaScript 函数转换为着色器语言并编译它们,以便它们在您的 GPU 上运行。如果 GPU 不可用,函数仍将在常规 JavaScript 中运行。
  • 用滤波算法(比如卡尔曼滤波)将卡顿降到更小,让用户从视觉感受上似乎更流畅

市场化解决方案

扩展

  • 企业 AR:2021 年的 7 个实际用例:arvrjourney.com/enterprise-…
    • 主流领域:远程协助、医疗诊断、销售、培训、物流、制造、原型设计

相关资料


作者:宫秋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001419484376350727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起阅读 »

(转载)元宇宙 Metaverse

元宇宙为什么会这么火?有人说它是未来的趋势,有人说它是资本家为了割韭菜炒作的概念。元宇宙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大量资本对它趋之若鹜?元宇宙是什么你还记得电影《头号玩家》里的“绿洲”么,那大概就是元宇宙的真实写照。2018年,美国科幻冒险片《头号玩家》上映,没有看...
继续阅读 »


元宇宙为什么会这么火?有人说它是未来的趋势,有人说它是资本家为了割韭菜炒作的概念。元宇宙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大量资本对它趋之若鹜?

元宇宙是什么

你还记得电影《头号玩家》里的“绿洲”么,那大概就是元宇宙的真实写照。

2018年,美国科幻冒险片《头号玩家》上映,没有看过的同学,强烈建议看一下。

当前概念的元宇宙代表了,「互联网」未来将要迭代发展出来的,一个可以「被感知」的、「持久存在」的、大家共享的、存在3D虚拟空间的「虚拟宇宙」

元宇宙一词是由Metaverse翻译而来。meta作为前缀通常表示“超出、超越的意思,翻译成中文可以是“超、元”。verse代表宇宙,是通过去除universe(宇宙)的前缀uni而来的。Metaverse翻译成中文就是超越现实宇宙的意思,可以翻译为元宇宙或者超宇宙,现在绝大多数人都叫元宇宙

Metaverse这个英文单词是由国外作家尼尔斯·史蒂芬森(Neal Stephenson)于1992年,在他的科幻小说《雪崩》(Snow Crash)中创造的。小说中,人类在一个虚拟的三维空间中,通过自己的化身互相交流。史蒂芬森在雪崩的后记写到,完成小说后,他还体验了一款类似于元宇宙的角色扮演网络游戏,Habitat。在更早的1982年就出现了网络空间(cyberspace)的概念,Metaverse可以看作是对这些概念的延伸和发展。

Metaverse不同于当前的大型多人在线游戏,相比当前主流的在线游戏,它持久存在,更加真实,与现实世界更加接近。

元宇宙的现状

2021年发生了很多和元宇宙相关的事:

沙盒游戏平台Roblox是第一个将“元宇宙”概念写进招股书的公司,该公司今年内成功股登陆纽交所上市,上市首日市值突破400亿美元。

腾讯和Roblox合作,代理游戏《罗布乐思》已在国内发型。

韩国宣布成立元宇宙联盟,励志打造全国统一的VR、AR平台。

Facebook宣布开发元宇宙,扎克伯格表示未来要把Facebook打造成一个元宇宙公司。

微软发布依托其智能眼镜-HoloLens2的虚拟软件Microsoft Mesh。

游戏公司Epic Games决定把Fortnite打造成一款元宇宙游戏。

小米正式发布了小米智能眼镜探索版。

字节投资的代码乾坤,也在今年正式上线了元宇宙游戏《重启世界》。

英伟达CEO黄仁勋宣布英伟达将布局元宇宙业务。
...

当前各大巨头都纷纷布局元宇宙,但是大家参与形式不尽相同。像微软、苹果、小米等推出智能穿戴设备,大家可以通过智能眼镜感受虚拟世界;一些游戏公司推出各种角色扮演类的游戏和游戏的穿戴设备,试图通过游戏打造一个虚拟世界;有的公司通过社交,创造更加真实、立体的聊天互动场景来入局元宇宙;有的公司推出虚拟工作空间,让大家在家里可以感受到和办公室一样的工作场景...

元宇宙需要的技术

元宇宙要成为现实离不开互联网硬件、软件、网络的发展。

元宇宙中接近真实场景的用户体验,需要更加丰富、智能的传感器,把人的感官和数字世界打通。比如戴上智能眼镜能让人看到虚拟世界;HaptX研发的反馈手套,可以制造出触摸感;在味觉和嗅觉方面的传感器技术发展还比较慢,距离模拟真实体验还需要有重大突破。真正的元宇宙还需要更多设备,触达人的更多感官,提供全方位的体验。

元宇宙需要VR、AR、MR等技术,去描述虚拟世界,让虚拟的3D世界更加真实生动。沉浸式的体验需要更加真实的环境,不仅仅是眼睛看到的场景要真实,还包括耳朵听到的,身体感受到的,全方位的3D立体效果才能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

元宇宙中虚拟经济如何调控。如何定义虚拟物品的价值,大家如何交易,虚拟世界的房价谁来调控,谁来管理虚拟世界的通货膨胀?区块链技术或许是很好的选择之一,但完全解决虚拟经济发展的所有问题还需要更多的规则和指导方法。

元宇宙的持久性需要超大规模数据的持久化存储,这对我们的实时读写技术,持久化技术,存储设备都是提出了新的要求。

网路方面,更加真实的虚拟场景、交互体验,势必会有更大规模数据的传输。5G何时全面普及,6G时代何时到来,Web3.0如何落地,都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总结

元宇宙的完整愿景还没有被完全定义,我们距离元宇宙还有多远,尚未可知,但是不管元宇宙一词是噱头还是理想,它背后代表的互联网技术肯定是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而新技术,往往都首先在最具商业价值的场景中落地。在个别场景落地并发展成熟之后,会不断延伸最终遍布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就像三次工业革命一样,新的技术必然要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未来可期。

当然,关心元宇宙的同时,我们也要立足当下,关心现实的宇宙。

原文链接:https://juejin.cn/post/7012091658049159181

收起阅读 »

(转载)腾讯、网易纷纷出手,火到出圈的元宇宙到底是个啥?

本文首发于:行者AI最近,一个叫“元宇宙”的概念火到出圈,腾讯、网易、字节跳动、Facebook等各路大佬纷纷入局,甚至连社交软件Soul也称自己是给Z世代提供以灵魂为链接的社交元宇宙。元宇宙到底是个啥?各路资本又为何如此疯狂?这还要从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说...
继续阅读 »

本文首发于:行者AI

最近,一个叫“元宇宙”的概念火到出圈,腾讯、网易、字节跳动、Facebook等各路大佬纷纷入局,甚至连社交软件Soul也称自己是给Z世代提供以灵魂为链接的社交元宇宙。

元宇宙到底是个啥?各路资本又为何如此疯狂?这还要从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说《雪崩》说起。

《雪崩》作者尼尔·斯蒂芬森构想了一个与社会紧密相连的三维数字空间。这个空间与现实世界平行,只要戴上耳机和目镜,找到一个终端,就可以通过连接进入一个由计算机模拟的三维现实。这里,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分身(avatar),你可以定义自己分身的形象,可以通过分身聊天、斗剑、交友,还可以随意支配自己的收入。

这个虚拟的三维现实就是元宇宙(Metaverse)的雏形。

2018年,电影《头号玩家》将元宇宙的概念搬上了大银幕。这次,元宇宙换了一个名字——绿洲。

This is the "oasis" world, where the only limit is your own imagination. 这里是“绿洲”世界,在这里唯一限制你的是你自己的想象力。

“绿洲”脱胎于现实世界,又独立于现实世界。它有自己的运行逻辑,现实中有的,绿洲有;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绿洲里却可能发生。只要你想,你可以化身高达、金刚、鬼娃恰奇,可以和小丑共舞,和春丽战斗,和蝙蝠侠一起勇登珠峰。就算现实生活中,你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在绿洲里,你也有机会成为鲜衣怒马的少年英雄,一日看尽长安繁华。

元宇宙给了玩家无限的可能,这或许就是元宇宙的魅力,也是元宇宙吸引无数资本圈的大佬入局的原因。正如Roblox CEO Dave Baszucki曾说过的那样:“Metaverse是科幻作家和未来主义者构想了超过30年的事情。而现在,随着拥有强大算力的设备的逐步普及,网络带宽的提升,实现Metaverse的时机已经趋于成熟”。

在Baszucki眼中,元宇宙是一个我们可以工作、玩耍、娱乐的线上空间。元宇宙具有8个关键的特征:Identity(身份)、Friends(朋友)、Immersiveness(沉浸感)、Low Friction(低延迟)、Variety(多样性)、Anywhere(随地)、Economy(经济)、Civility(文明)。

首先你需要一个虚拟的身份,你可以是摇滚明星也可以是时尚model,你可以在元宇宙中进行社交,不管是跟已有的朋友联系还是认识新的朋友。这必须是极具沉浸感的,甚至能让你忽略现实世界,元宇宙内的一切都是同步发生的,没有延迟性,丰富的差异化内容保证了这个虚拟世界的吸引力,你可以随时随地的进入这个世界,无论你在床上还是地铁里。此外,这个世界应该具有自己的一套经济系统以支撑它的独立运行,也必然拥有自己的文明体系促使它的不断发展。

尽管与《头号玩家》中的“绿洲”相比,Roblox的画面并没有真实世界那么逼真,一眼看上去,会觉得这不就是一个乐高沙盒游戏?但Roblox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自由创造的平台,玩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游戏人物形象,构建新的游戏模式,创造自己的世界或是加入别人的世界。

所有Roblox的用户都可以是这款游戏的开发者,这种用户创造游戏与社群形成强互动的运行模式保证了用户的稳定增长,也使得Roblox难以复制,这让资本圈的大佬看到了Roblox或者说元宇宙在游戏未来发展中的巨大价值。

2020年3月,沙盒游戏平台Roblox在美国纽交所上市。作为首个将“元宇宙”写入招股说明书的公司,Roblox上市首日开盘价45美元,当日涨幅54.4%,市值突破400亿美元。

无独有偶,2021年4月,《堡垒之夜》的开发商Epic Games宣布获得10亿美金的巨额融资,主要用于元宇宙的研发。

与创意游戏平台Roblox相同,《堡垒之夜》同样具备元宇宙的倾向,但是这款游戏的娱乐性更强。在《堡垒之夜》中,玩家具有极高的自由度,可以重新搭建游戏场景,可以化身漫威超级英雄守卫堡垒世界,还可以听Travis Scott的虚拟演唱会,看诺兰的《盗梦空间》……以Travis Scott的虚拟演唱会为例,这场大约10分钟的沉浸式线上演出,吸引了超过1200万名玩家的同时参与,场次横跨亚洲、欧洲、大洋洲、美国等各个地区。这次演唱会不断变换的演唱场地、炫酷的游戏特效、超千万的观众人数,都不是任何一场线下演唱会可以比拟的。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9年,腾讯就与Roblox达成战略合作,而在2020年2月Roblox获得的1.5亿美元G轮融资中也有腾讯参投,此外,腾讯还握有Epic Games 40%的股份,《艾兰岛》、《乐高无限》等沙盒游戏的背后也有腾讯的身影。由此可见,腾讯对于打赢这场元宇宙战役的决心。

除腾讯外,网易、莉莉丝、字节跳动等大厂也在加快元宇宙的布局。网易的河狸计划,莉莉丝的达芬奇 UGC 平台、字节跳动对于《重启世界》的投资……都显示出大厂对于元宇宙的重视。VR、AR、5G、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逐渐成熟使元宇宙这个疯狂的、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模糊概念有了实现的可能。

元宇宙确实会发生,但它还非常遥远,它很难被一家超级大公司独立搭建,而是需要更多的参与方与无数的内容创作者共同探索。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曾说过“但凡人能想象到的事物,必定有人能将它实现”,我们期待着元宇宙的出现。

原文链接:https://juejin.cn/post/6987312286666850317

收起阅读 »

元宇宙来了:虚拟办公场景最靠谱,Meta和微软争做“头号玩家”

我明明坐在家里办公,但开会的时候,为什么会有一个虚拟的老板坐在我旁边?这个听起来让人emo的场景,可能就是不少人好奇的“元宇宙”的一部分。10月28日,Facebook召开了一场有关“元宇宙”的Connect 2021大会。会上,马克·扎克伯格宣布Facebo...
继续阅读 »

我明明坐在家里办公,但开会的时候,为什么会有一个虚拟的老板坐在我旁边?这个听起来让人emo的场景,可能就是不少人好奇的“元宇宙”的一部分。

10月28日,Facebook召开了一场有关“元宇宙”的Connect 2021大会。会上,马克·扎克伯格宣布Facebook即日起改名为Meta,并宣告从“社交网站”向“元宇宙”业务进军。随即,“元宇宙”概念火爆网络。然而,到底什么是“元宇宙”呢?

“元宇宙离我们不远,我们从2017年就已经开始从事相关工作,行内很多公司也早已着手了。”上海境腾科技CTO(首席技术官)谢宾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他告诉记者,在文章开头描述的那个场景,目前是“元宇宙”世界里最靠谱、最接近成为现实的一个场景。

境腾科技由几名前微软中国员工联合创立,目前专注于用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技术开发虚拟办公软件、远程培训软件等工作。包括虚拟会议在内,一个巨大的“元宇宙”生态圈正在悄然生长。

“目前流行的头戴设备,比如头显、智能眼镜等,仍然在拼技术阶段,正一步步进化。我们尚未触碰、但也聚集了不少人才和资金的VR游戏、VR影视,是‘元宇宙’内容成长的必要组成部分。”谢宾称。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近期采访了多位开发虚拟会议、VR游戏和头戴设备生产的市场人士,向他们了解元宇宙的发展阶段。“扎克伯格说的元宇宙是一个拥有24小时生活的未来场景,离我们太远了,但我们今天聊到的这些是大家在不久的将来可以接触到的‘元宇宙’的一部分。”谢宾说。

“永久远程”时代来临

今年9月,谢宾参加了高通公司(Qualcomm)举办的XR生态合作伙伴大会。在一块电脑屏幕上,他身着一件绛红色的T-shirt,手指轻触身后的黑板,切换到一张PPT说道:“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我的化身,是我的一张照片,通过30秒的软件处理产生的。”

那一刻,现实中的谢宾站在屏幕前,他握了个拳,视频上的“化身”也握了个拳,他微笑,“化身”也随之微笑。而这远程也能够实现,如果谢宾坐在上海家中,他也可以远程“参加”这场实际发生在青岛的会议。

远程会议软件已非新事,上述软件在2018年4月就已经首次上线。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以来,原本聚集于办公室里的同事们纷纷开始在手机或电脑上参加“网上群聊”,更是令远程会议软件市场大爆发。例如在纳斯达克上市的Zoom,在截至2020年1月底前12个月收入为6.23亿美元,但在截至2021年1月底前的12个月,收入成倍增长,高达26.5亿美元。

然而,远程会议的效果与现场会议仍存在差距,临场感、沉浸感,甚至仪式感,在前者的体验中大量缺失。“目前的远程会议方式仍有很多问题,比如说,会大大降低创新性,因为头脑风暴要求人们聚集在一个空间里、精神高度集中地专注于手中共同的一件事情。”谢宾指出。然而,远程视频会议上,精神涣散、开小差、一心二用,可能是常态,在读文章的你有同感吗?

在此背景下,“虚拟现实”的需求应运而生,它更想要贴近“现实”。“比如使用一个化身在会议上发言,和对着手机讲话就是不一样的。”谢宾指出区别,“人在说话的时候,会有很多身体语言、微表情,这些都在传递信息。”

形势正在悄然变化,随着疫情下的“临时远程”拉长时间线,“永久远程”这个话题变得越来越热。低碳、安全、不限时间地点……远程的优点令人难以舍弃。

“随着居家办公变得不可避免,人们必须解决当下远程会议存在的问题。改善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这就是核心。”谢宾分析称。

让人起“鸡皮疙瘩”的真实感

一种更“科幻”的远程办公场景,出现在马克·扎克伯格10月28日的演讲中,这就是“全息虚拟会议”。戴上特制的眼镜,全息投影的会议室、产品模型、屏幕统统出现在你的眼前,参会的同伴也以三维形式出现在身边。

“当我第一次在全息虚拟会议里和别人握手时,我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谢宾形容自己参与这种虚拟会议时,感受到惊喜和一种真实感。

(图片为10月28日Meta举行Connect 2021大会时,扎克伯格线上演讲中展示的全息虚拟会议画面)

Facebook的研究中心在10月23日发布了一篇名为《视频会议及VR会议比较:沟通行为研究(Videoconference and Embodied VR: Communication Pattens Across Task and Medium)》的文章。这个大型的实验揭示了视频会议与自然交流之间的分野。例如,在视频会议上,人们倾向更少地打断对方,话题转换也更正式,注视对方眼睛的频率较现实交流更高,也更少借助手势来表达自己。与此同时,采用化身的虚拟会议,则更贴近自然情形下的人类交流。“人与人在物理意义上的面对面交流才是交流的最高形式,否则,为什么高级商务会谈、国家元首会谈都需要飞到现场面对面交流呢?”谢宾说。

上述扎克伯格推广的全息虚拟会议软件,于今年8月19日推出,称为“Horizon Workrooms(地平线工作室)”。使用者戴上Facebook旗下的头戴设备Oculus Quest 2,进入软件工作界面,首先为自己制作一款“化身(avatar)”,这种“化身”可以通过“捏脸”的方式做得和自己很像,但仍然以卡通人的三维形象出现在会议中。

当时,电视台主持人与扎克伯格进行了一场远程的、全息的虚拟采访,而两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手势、表情都很好地展现在会议的虚拟空间中,主持人举着话筒,而扎克伯格坐在桌前时不时伸手移动面前的键盘。

全息会议展现的另一大特色,是“空间感”。就像在一个现实的房间中,人们在虚拟的工作室里也可以从桌前站起来,走到黑板前面根据想法书写。这其中似乎还蕴含着一些其他的商业机会,10月28日,扎克伯格宣布在今年晚些时候,这种会议室将可以“定制化”,能让人们在虚拟会议里放上商标、海报等。

(图为今年8月19日Meta发布Horizon Workrooms时在视频中展示的模拟画面,视频左下角写着“部分图像为模拟,观看者或因视角所看到将有所不同。”)

谢宾表示,全息虚拟技术,不仅可以用在会议上,还可以用作“说明书”或者“远程流程指导”,也就是参照实物用3D投影做出一个digital twin(数字化的虚拟“孪生”形象)。例如,当开始操作复杂仪器时,工人如果戴上一台AR眼镜,就能根据“立体”的演示学习操作流程。“尤其在工厂、实验室、手术室环境中可以得到广泛推广。”谢宾说。

“目前,境腾科技开发的全息会议软件和全息远程指导软件,主要在开发to C(面向企业)的业务。”谢宾表示。在面向个人的业务方面,还因为成本较高而难以实现。

据悉,国内不少银行、券商已经在“试水”使用全息会议软件。这种新颖、具有一定便利性的沟通方式,被金融机构视为可提供给VIP客户的优越服务,可从北、上、广、深这样的超大城市进一步向其他城市里的高净值人群拓展。“想象一下在会议里有全息的K线图、资产负债图,这能给客户一种无缝连接现实的感觉。”谢宾介绍称。

会议软件竞争激烈

会议软件市场已经十分庞大,但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的技术引入,势必将这个市场推向更大的量级。有机会进入行业竞争的市场玩家,分布在会议方案(meeting solutions)、UCaaS(统一通信即服务)和CCaaS(呼叫中心即服务)中,云集了不少企业办公软件公司、通信公司、云服务公司。

广受关注的Zoom就是UCaaS领域一大典型,该公司目前已经能提供多人会议、举办大型会议、语音和信息等多种服务。从收入上来说,个人用户对盈利的贡献不足10%,绝大多数收入来自于企业级客户,截至今年7月底,该公司已有50.5万名企业级别客户。

Zoom在新冠疫情期间获得了全球瞩目的成长。2020年2月至今年1月底的12个月中,该公司收入按年增长326%至27亿美元,净利润从前一年的2200万美元暴增至6.72亿美元,而股价曾在9个月内上升接近700%。按照11月5日的收盘价,Zoom目前市值786.5亿美元,是全球市值领先的一家软件开发商。这个单一公司的经营,部分反映出会议软件市场的需求爆发。

进入2021年以来,市场一直担心随着全球新冠疫苗的普及,远程会议软件的使用量会减少。然而根据已发布的财报,今年2-4月、5-7月的两个季度里,Zoom的单季度收入分别达到9.6亿美元、10.21亿美元,按年增长率分别为191.4%、54%。

据此,市场保持了“押注”会议方案供应服务的热度。今年以来,Salesforce、Adobe、思科、微软股价分别上扬38%、32.5%、32%、52%,它们各自旗下的Slack、Adobe Connect、Webex、Teams软件均在远程会议软件市场上排名靠前。

“虚拟化”成会议软件尖峰技术

在“元宇宙”概念的激发下,保持软件“虚拟化”技术水平,将成为会议软件服务商的一大重要战略方向。目前全球市场上,有两大巨头正在深入参与、激烈交战,这就是微软和Meta。

Meta和微软,在硬件、软件两方面都展开了竞争。Meta开发头戴显示设备Oculus Quest 2,而微软推出智能眼镜HoloLens2,两者目前都是在全球科技爱好者中畅销的热门产品;Meta在今年8月推出Horizon Workrooms,而微软实际上已经在3月推出Mesh,两种产品不能说一模一样,但有可能朝非常相似的方向去发展。

在人们误以为是Meta开启元宇宙时,有不少行内人士都指出,微软的步伐并不晚于Meta。10月末,微软的股价一再攀升,市值超过2.5万亿美元,取代苹果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一家上市公司。

将VR或AR技术纳入会议软件,成为Meta和微软的“新战场”。11月3日,微软宣布,将在会议软件Teams中增加VR和AR功能,包括3D的“化身”功能,这令该公司的“元宇宙”企图更加清晰了。有市场调查显示,目前微软Teams是仅次于Zoom、全球市场份额第二大的会议软件。

而Meta除了推出Horizon Workrooms以外,也不忘将当前市场上排名第一的Zoom拉拢到自己的阵营内。

在9月13日,Zoom宣布将与Meta在Horizon Workrooms上合作。根据发布的演示视频,Zoom用户可以接入Horizon Workrooms的虚拟3D会议室,但不能像Horizon Workrooms用户一样以3D化身卡通形象现身,而是出现在悬浮的一块屏幕上。Zoom开发的演示桌面Whiteboard也可以接入会议,以方便参会者在屏幕上做文件演示。

原文链接: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964091296466564971%22%7D&n_type=-1&p_from=-1

收起阅读 »

从技术演化,看元宇宙未来

文丨陈根21世纪是一个技术井喷的的时代,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到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等,一系列的技术都随着其发展和成熟日渐融入人们所生活的社会,并共同雕刻着这个属于技术的时代。元宇宙就是这个时代里一系列创新技术集大成的重要标志之一。元宇宙构建了一个...
继续阅读 »

文丨陈根

21世纪是一个技术井喷的的时代,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到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等,一系列的技术都随着其发展和成熟日渐融入人们所生活的社会,并共同雕刻着这个属于技术的时代。元宇宙就是这个时代里一系列创新技术集大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元宇宙构建了一个脱胎于现实世界,又与现实世界平行、相互影响,并且始终在线的虚拟世界。在元宇宙理想形态背后,是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经济体系,并且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世界编辑。

技术的发展是元宇宙初现的前提,技术的集成则是元宇宙爆发的背景。尽管当前元宇宙已经吸引了足够多的市场注意力和资本的目光,但站在技术演化的角度,元宇宙又该如何顺应技术发展趋势?元宇宙的终点又是什么技术?

技术聚合,进发元宇宙

乔布斯曾提出一个著名的“项链”比喻,iPhone的出现,串联了多点触控屏、iOS、高像素摄像头、大容量电池等单点技术,重新定义了手机,开启了激荡十几年的移动互联网时代。

正如iPhone的出现一样,元宇宙是一系列连点成线技术创新的总和。元宇宙是算力持续提升、高速无线通信网络、云计算、区块链、虚拟引擎、VR/AR、数字孪生等技术创新逐渐聚合的结果,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

1969年,互联网诞生,元宇宙的实现有了全球化的软硬件基础。1989年,万维网标准开始制定,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90年到1998年,人类用户主要通过字符化的电子公告牌(BBS)进行信息交互。彼时,在数字空间中没有数字世界环境的构建,没有明确的个人角色,用户交互界面还以字符为主。

1998年到2003年,博客开始兴起,互联网进入2.0时代。数字空间出现了独立的“数字人”角色,主要表现形式为字符和图片构成博客个人空间的主体。自此,互联网用户有了个人身份和角色,并逐渐向一个完善的数字生态系统过渡。

以博客为例,在博客中发言和展示个人信息内容,是数字空间的微观层面;某一个个体的博客平台所吸纳的人群,是数字空间中观层面;整个博客世界则是其宏观层面。博客生态系统不是一个简单的“写”与“看”的供求关系,甚至也不是一种简单的“表演”与“观看”的关系,而是由人们在社会整体生态环境影响下形成的多重需求构成的生态关系

2004年,社交网络开始兴起,Facebook正式上线,QQ、Twitter、微博不断出现并高速发展。数字空间中,数字人(个人用户空间)与数字人可以进行信息交互,形成社交网络和社交关系。2009年,移动互联网进入3G时代,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数字空间伴随社交网络的应用范围扩大而进一步扩大大量的图片,声音元素丰富了虚拟数字空间的内容

2014年,以Facebook购买虚拟现实公司Oculus为标志,虚拟现实成为产业热点。但是由于当时的VR眼镜还不成熟,VR追求的是沉浸式和场景化体验,但由于用户的参与感太过薄弱,只充当观众的用户量级显然无法支撑VR的全民热情,再加上社交网络巨头和消费者对虚拟现实社交网络准备不足。几年后,虚拟现实热潮退去数字空间向维化阶段进化的第一次努力失败

同年,4G网络兴起,视频开始成为社交网络为基础的数字空间的重要内容形式。2018年,电子商务和知识付费、NFT、虚拟货币在社交网络为基础的数字空间中初步成熟并广泛应用。

2019年5G商用正式宣告了5G时代的来临。5G技术具有万物互联、高速度、泛在网、低时延、低功耗、重构安全等特点和优势。5G技术的发展使整个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产生深刻变革,5G构建起万物互联的核心基础能力,不仅带来了更快更好的网络通信,更肩负起赋能各行各业的历史使命。

2020年,以城市大脑、数字政府、组织化转型为主的产业化持续拓展社交网络和数字空间向万物互联、万物交互方向演进,但仍然处于萌芽状态。

在这样的背景下,囊括了上述技术、带着强烈科幻色彩的元宇宙随着开放式游戏创建平台Roblox上市成为了网络讨论的热点。在大厂布局、资本追捧下,现在,“元宇宙”概念已然成为市场最炙手可热的名词。

元宇宙,发展进行时

元宇宙的兴起是技术的聚合,从目前已经呈现的前端征兆和发展趋势看,在通信网络、云计算、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技术的支持下,元宇宙将生成一个与人类物理世界全方位连接起来的虚拟宇宙,人们得以感受到由此生成的超大尺度、无限扩张、层级丰富和谐运行的虚拟系统,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将是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融合的全新的文明景观

元宇宙连接虚拟和现实,丰富人的感知,提升体验,延展人的创造力和更多可能。虚拟世界从物理的世界的模拟、复刻,变成物理世界的延伸和拓展,进而反作用于物理世界,最终模糊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界限。从这一角度来说,元宇宙的兴起可以看做是数字空间向三维化阶段进化的第二次尝试

虽然当前人们还不能准确描绘出元宇宙的景观,但事实上,现在人们已经以不同的方式生活在元宇宙之中。人们正不断地构建着数字世界,数字化着自己以及物理世界,而元宇宙的变化过程也会从不同的现实变量出发,比如教育、就业、消费等影响着真实社会的生产和生活。

对于元宇宙来说,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成熟度如果说信息化和数字化,是元宇宙兴起的前提,那么数字孪生,就是元宇宙发展的初级阶段。2011年,迈克尔教授在《几乎完美:通过产品全声明周期管理驱动创新和精益产品》中引用了其合作者约翰·维克斯描述概念模型的名词“数字孪生”,并一直沿用至今。

正如我在《数字孪生》所说的“数字孪生就是在一个设备或系统‘物理实体’的基础上,创造一个数字版的‘虚拟模型’。这个‘虚拟模型’被创建在信息化平台上提供服务”。值得一提的是,与电脑的设计图纸又不同,相比于设计图纸,数字孪生体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是对实体对象的动态仿真

明眼望去,数字孪生是物理实体的“灵魂”。当前,数字孪生技术在经历了技术准备期、概念产生期和应用探索期后,正在进入大浪淘沙的领先应用期。随着图书馆、博物馆、各种景点孪生体数字孪生还在加速发展,而数字孪生发展的终极,就是走向元宇宙。

2021年初举行的计算机图形学顶级学术会议SIGGRAPH 2021上,英伟达就通过一部纪录片,自曝了2021年4月公司发布会中,英伟达CEO黄仁勋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制造了演讲中14秒片段的数字替身。尽管只有短暂的14秒,但黄仁勋标志性的皮衣,表情、动作、头发却足以乱真,几乎骗过了所有人。

未来,数字孪生技术将为元宇宙中的各种虚拟对象提供了丰富的数字孪生体模型,并通过从传感器和其他连接设备收集的实时数据与现实世界中的数字孪生化对象相关联,使得元宇宙环境中的虚拟对象能够镜像、分析和预测其数字孪生化对象的行为。可以说,作为对现实世界的动态模拟,“数字孪生是元宇宙从未来伸过来的一根触角

技术的进路,本质的到达

当然,虽然元宇宙在数字孪生中有所体现,但必然不止于数字孪生。Beamable公司创始人Jon Radoff提出了元宇宙的七层架构:基础设施、人机交互、去中心化、空间计算、创作者经济、发现和体验。

其中,基础设施包括支持元宇宙的设备、将它们连接到网络并提供内容的技术;人机交互则主要是智能可穿戴设备;去中心化是构建元宇宙人与人关系的重要转折,可以把元宇宙的所有资源更公平的分配;计算层将真实计算和虚拟计算进行混合,以消除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的障碍;创作者经济层包含创作者每天用来制作人们喜欢的体验的所有技术;发现层类似于互联网的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体验层则是用户直接面对的游戏、社交平台等。

从元宇宙的七层架构可以看出,元宇宙是个比数字孪生更庞大、更复杂的体系。如果数字孪生已经是个复杂技术体系的话,那么元宇宙就是个复杂的技术-社会体系。问题是,这个复杂的技术-社会体系就是人类技术发展的终点吗?元宇宙的尽头又在哪里

显然,元宇宙作为功能意义上的一种技术群存在,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高级阶段。从社会角度来看元宇宙的生成与发展依赖于现实世界,又反作用于现实世界的发展。

一方面,元宇宙不完全是一种人造的数字化空间或现实世界的数字化映像。元宇宙作为人类制造出来的一种现实性的非实在事物,其非实在性在于,元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它本身都是信息的集合而非物质的集合。另一方面,元宇宙也只能部分地、有条件地反映出人类思维空间中的事物。

这意味着,元宇宙是虚拟演化的最终形态,宇宙发展的根本,还是为了促进现实世界的发展。2019年出版的《崛起的超级智能》曾经绘制了一幅世界数字大脑的发育示意图,书中就预言了在混合智能和云反射弧之后,世界数字大脑的思维空间和梦境空间将成为新的热点,而它们与元宇宙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根据《崛起的超级智能》,社交网络对应了神经元网络;3G/4G/5G对应神经纤维;人工智能对应驱动世界数据大脑运转的基础和动力;城市大脑、工业大脑对应世界数字大脑的初步成型。作一个类脑复杂巨系统,世界数据大脑的思维空间和梦境空间将在大数据、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技术的推动下不断成熟。

从这一维度来说,元宇宙从本质上可以看作是思维空间和梦境空间的产业化名称。元宇宙是组成这个世界数字大脑的一部分,承担了它意识和梦境的构造,主要特征是大社交网络为核心的数字空间开始从二维向三维进化,能够将现实世界映射到数字空间,也可以将人类的幻想具象化,带给人类梦境般真实体验。

世界数字大脑的作用是提高人类社会的运行效率,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复杂问题,更好地为人类协同发展提供支撑。世界神经系统将为人类社会的协同发展,构建起全球统一的类脑智能支撑平台,实现对世界的认知、判断、决策、反馈和改造,共同应对来自自然的各种挑战和风险,满足人类社会的各种需求。

归根到底,从信息化到数字化,从数字化向数字孪生进化,再向元宇宙进发。技术的演化之路也是人类的进化之路,使得人类们对虚拟和现实、物理和数字有更本质的认识。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6003827693985340&wfr=spider&for=pc

收起阅读 »

最近大火的元宇宙到底是什么?

准确地说,元宇宙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更像是一个经典概念的重生。1992年,美国著名科幻大师尼尔·斯蒂芬森在其小说《雪崩》中这样描述元宇宙:“戴上耳机和目镜,找到连接终端,就能够以虚拟分身的方式进入由计算机模拟、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今年3月,元宇宙概念第...
继续阅读 »

准确地说,元宇宙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更像是一个经典概念的重生。1992年,美国著名科幻大师尼尔·斯蒂芬森在其小说《雪崩》中这样描述元宇宙:“戴上耳机和目镜,找到连接终端,就能够以虚拟分身的方式进入由计算机模拟、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

今年3月,元宇宙概念第一股罗布乐思(Roblox)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5月,Facebook表示将在5年内转型成一家元宇宙公司;8月,字节跳动斥巨资收购VR创业公司Pico……今年,元宇宙无疑成为了科技领域最火爆的概念之一。

那么,元宇宙到底是什么?为何各大数字科技巨头纷纷入局元宇宙?我国元宇宙产业又该如何布局与发展?

元宇宙目前尚无公认定义

准确地说,元宇宙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更像是一个经典概念的重生,是在扩展现实(XR)、区块链、云计算、数字孪生等新技术下的概念具化。

1992年,美国著名科幻大师尼尔·斯蒂芬森在其小说《雪崩》中这样描述元宇宙:“戴上耳机和目镜,找到连接终端,就能够以虚拟分身的方式进入由计算机模拟、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

当然,核心概念缺乏公认的定义是前沿科技领域的一个普遍现象。元宇宙虽然备受各方关注和期待,但同样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回归概念本质,可以认为元宇宙是在传统网络空间基础上,伴随多种数字技术成熟度的提升,构建形成的既映射于、又独立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同时,元宇宙并非一个简单的虚拟空间,而是把网络、硬件终端和用户囊括进一个永续的、广覆盖的虚拟现实系统之中,系统中既有现实世界的数字化复制物,也有虚拟世界的创造物。

当前,关于元宇宙的一切都还在争论中,从不同视角去分析会得到差异性极大的结论,但元宇宙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则已得到业界的普遍认可。

其基本特征包括:沉浸式体验,低延迟和拟真感让用户具有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虚拟化分身,现实世界的用户将在数字世界中拥有一个或多个ID身份;开放式创造,用户通过终端进入数字世界,可利用海量资源展开创造活动;强社交属性,现实社交关系链将在数字世界发生转移和重组;稳定化系统,具有安全、稳定、有序的经济运行系统。

受到科技巨头、政府部门的青睐

8月以来,元宇宙概念更加炙手可热,日本社交巨头GREE宣布将开展元宇宙业务、英伟达发布会上出场了十几秒的“数字替身”、微软在Inspire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宣布了企业元宇宙解决方案……事实上,不仅是各大科技巨头在争相布局元宇宙赛道,一些国家的政府相关部门也积极参与其中。5月18日,韩国科学技术和信息通信部发起成立了“元宇宙联盟”,该联盟包括现代、SK集团、LG集团等200多家韩国本土企业和组织,其目标是打造国家级增强现实平台,并在未来向社会提供公共虚拟服务;7月13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了《关于虚拟空间行业未来可能性与课题的调查报告》,归纳总结了日本虚拟空间行业亟须解决的问题,以期能在全球虚拟空间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8月31日,韩国财政部发布2022年预算,计划斥资2000万美元用于元宇宙平台开发。

元宇宙为何能受到科技巨头、风险投资企业、初创企业,甚至政府部门的青睐?

从企业来看,目前元宇宙仍处于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无论是底层技术还是应用场景,与未来的成熟形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这也意味着

元宇宙相关产业可拓展的空间巨大。因此,拥有多重优势的数字科技巨头想要守住市场,数字科技领域初创企业要获得弯道超车的机会,就必须提前布局,甚至加码元宇宙赛道。

从政府来看,元宇宙不仅是重要的新兴产业,也是需要重视的社会治理领域。伴随着元宇宙产业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将是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元宇宙资深研究专家马修·鲍尔提出:“元宇宙是一个和移动互联网同等级别的概念。”以移动互联网去类比元宇宙,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政府部门对其关注的内在逻辑。政府希望通过参与元宇宙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便前瞻性考虑和解决其发展所带来的相关问题。

在技术、标准等方面做好前瞻性布局

元宇宙是一个极致开放、复杂、巨大的系统,它涵盖了整个网络空间以及众多硬件设备和现实条件,是由多类型建设者共同构建的超大型数字应用生态。为了加快推动元宇宙从概念走向现实,并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抢占先机,我国应在技术、标准、法律3个方面做好前瞻性布局。

从技术方面来看,技术局限性是元宇宙目前发展的最大瓶颈,XR、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相应底层技术距离元宇宙落地应用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元宇宙产业的成熟,需要大量的基础研究做支撑。对此,要谨防元宇宙成为一些企业的炒作噱头,应鼓励相关企业加强基础研究,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稳步提高相关产业技术的成熟度。

从行业标准方面来看,只有像互联网那样通过一系列标准和协议来定义元宇宙,才能实现元宇宙不同生态系统的大连接。对此,应加强元宇宙标准统筹规划,引导和鼓励科技巨头之间展开标准化合作,支持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硬件、软件、服务、内容等行业标准的研制工作,积极地参与制定元宇宙的全球性标准。

从法律方面来看,随着元宇宙的发展,以及逐步走向成熟,平台垄断、税收征管、监管审查、数据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也将随之产生,提前思考如何防止和解决元宇宙所产生的法律问题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对此,应加强数字科技领域立法工作,在数据、算法、交易等方面及时跟进,研究元宇宙相关法律制度。

可以肯定的是,在技术演进和人类需求的共同推动下,元宇宙场景的实现,元宇宙产业的成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作为真实世界的延伸与拓展,元宇宙所带来的巨大机遇和革命性作用是值得期待的,但正因如此,我们更需要理性看待当前的元宇宙热潮,推动元宇宙产业健康发展。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收起阅读 »

(转载) 爆火的「元宇宙」概念究竟可以为企业带来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

“元宇宙”这个概念,最近在全球投资市场突然爆红,近期频繁上热搜的互联网巨头Facebook都改名为Meta(Meta为元宇宙“MetaVerse”的前缀)。承诺让用户在相互连接的虚拟世界中生活、工作和娱乐。那“元宇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投资市场对它的解释是“...
继续阅读 »


“元宇宙”这个概念,最近在全球投资市场突然爆红,近期频繁上热搜的互联网巨头Facebook都改名为Meta(Meta为元宇宙“MetaVerse”的前缀)。承诺让用户在相互连接的虚拟世界中生活、工作和娱乐。

那“元宇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投资市场对它的解释是“包涵万物,无所不联”、“所见非所见,所想即所得”,听着就很玄乎是吗?

其实可以把十年前火过的“虚拟增强现实技术”的超级强化版,戴VR眼镜玩游戏,看做是元宇宙的石器时代。

元宇宙(Metaverse)这个词,也不是投资市场凭空捏造的,它源于1992年的科幻小说《雪崩》。小说里有一个虚拟现实世界,人们在里面利用自己的数字化身社交、竞争。这一概念所对应的场景在电影作品中曾多次出现,比如《黑客帝国》《头号玩家》都曾描绘元宇宙场景:人可以在一个完全数字化的虚拟世界中以化身形式生活,获得超越现实的沉浸式体验。

另一个更直观的例子,就是2018年的科幻电影《头号玩家》,电影里的虚拟世界“绿洲”(Oasis)被认为是元宇宙的一个标准。

现在,许多科技公司宣称,当前的互联网已经走到了瓶颈,互联网的下一个阶段就是“元宇宙”,他们要把以前只存在于艺术作品中的“数字平行世界”,搬到现实中来。我们认为,在这样一个时代来临的时候应该准备好,让用户在元宇宙的空间下去实现真正的、超现实的社交体验。

在2021年10月24日程序员节上,蒲公英企服平台发布了Tracup企业元宇宙。这是源自于2016年发布的项目协同管理平台Tracup,通过项目管理协作、实时音视频互动和AR增强现实技术,对数字化企业和组织生产里进行了空间延伸。其核心使命是把传统的项目协同管理的效率大幅度的提升,面向开发者和数字化组织知识工作者的项目协同管理,链接任务、沟通、文件、代码、适配需求、任务、缺陷和迭代管理,针对人员、工作流和OKR进行评估管理,提供敏捷、瀑布、通用任务协同等多种项目模版,实时视频连线、元宇宙场景沉浸沟通,同时满足当下后疫情时代中的不确定,帮助DevOps开发者和知识工作者克服空间阻碍,在办公室、出差、隔离、甚至运动、出行时,可以更加高效地对项目进行管理,对任务进行追踪,同步工作进程、文件和代码,组织有效的会议,与团队、协作伙伴、供应链和客户随时沟通,并将会议和沟通结果同步到工作流当中,帮助企业实现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融为一体,在现实增强的企业元宇宙里永续工作、沟通与协作。

面对疫情带来的隔离、出行停滞、交通阻断,原有的企业和组织的工作环境、运行方式显得手足无措、难以从容应对,Tracup项目协同管理通讯平台和元宇宙沉浸场景的Tracup AR眼镜,将对后疫情时代的企业的工作形式和生产力提升带来巨大的影响。


原文链接:https://juejin.cn/post/7026240445692772389

收起阅读 »

(转载)元宇宙是什么,离企业应用还有多远?

Tracup使用空间智能与虚拟现实技术,将协同办公等场景构建在所有网络可以延伸到的区域之上。今年以来,元宇宙成为企业与消费者关心的热门话题。脸书、微软、腾讯、阿里、英伟达等互联网与硬件科技公司躬身入局。据虚拟现实研究领域专家介绍,元宇宙作为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交...
继续阅读 »

Tracup使用空间智能与虚拟现实技术,将协同办公等场景构建在所有网络可以延伸到的区域之上。

今年以来,元宇宙成为企业与消费者关心的热门话题。脸书、微软、腾讯、阿里、英伟达等互联网与硬件科技公司躬身入局。据虚拟现实研究领域专家介绍,元宇宙作为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交融的所在,蕴含着工作、社交、内容、游戏等场景革新的重大机遇。

1.png

国内头部厂商已率先完成元宇宙布局

早在2020年底,马化腾就在腾讯内部刊物发文表示“一个令人兴奋的机会正在到来,移动互联网十年发展,即将迎来下一波升级,我们称之为全真互联网。”随后,腾讯迅速出手布局元宇宙赛道,投资了如罗布乐思(Roblox)在内的多家元宇宙概念股。

同样在今年四月,内容平台巨头字节跳动也投资了元宇宙概念公司“代码乾坤”,八月又收购了虚拟现实硬件设备厂商Pico,近日又将西瓜、火山视频等产品并入抖音系,其元宇宙阵列初见端倪。

除此以外,网易、莉莉丝等以游戏制作出名的公司也纷纷进行了元宇宙相关的布局。

抢在C端之前,B端元宇宙已实现落地方案

作为深受研发与项目管理者喜爱的项目协同工具——Tracup,早在2019年就意识到一个革命性的科技窗口即将打开,开始调整产品结构并布局硬件设施,经过两年的努力,面向B端的企业元宇宙的“数字基石”已然打造完成,实现了将协同办公、远距离办公、全场景应用的工程级AR智能眼镜与办公场景的适配,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各类虚拟应用。

2.png

举个例子:当你出门在外游玩时,可以不再携带相机乃至手机拍照,工程级AR智能眼镜即可帮你实现高清摄像。面对紧急的工作需求,可以通过手势操作迅速处理,轻松实现发文件、语音、视频、手势输入等等操作。通过项目管理协作、实时音视频互动和AR增强现实技术,对数字化企业和组织生产力进行了空间延伸,帮助DevOps开发者和知识工作者克服空间阻碍,在办公室、出差、隔离、甚至运动、出行时,可以更加高效地对项目进行管理。

设计方面,Tracup企业元宇宙AR智能眼镜采用了工业合金架构设计,拥有68克超轻重量,可以折叠成普通眼镜放在口袋里。同时,采用折返式的光学方案,实现了143英寸等效1080P高清画质,拥有75hz的屏幕刷新率,支持2D/3D无缝切换,具备100000:1的屏幕对比度,即使在夜晚也感受不到 AR 内容的底光。此外实现了快速精准匹配近视用户人群的近视度数。

那么,到底什么是元宇宙?

元宇宙概念最早出现在1992年,美国作家尼尔在其科幻小说《雪崩》中描绘了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数字世界——“元界”,现实世界中的人在“元界”中都有一个虚拟分身,人们通过控制这个虚拟分身来相互竞争以提高地位。

事实上,当前科技界对元宇宙并无权威定义。

有学者认为,元宇宙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它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以及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通过区块链技术搭建经济体系,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编辑。

扎克伯格在解释公司为何改名时,用一段视频直观展示了元宇宙的未来:可以创造一个虚拟的“家”,邀请熟悉的人开展社交,戴上设备就可以进入一个虚拟的工作空间与同事一起工作,甚至可以创造一个虚拟世界……

3.png

不少国际知名咨询企业看好元宇宙的未来,如彭博行业研究报告预计元宇宙将在2024年达到8000亿美元市场规模,普华永道预计元宇宙市场规模在2030年将达到1.5万亿美元。

业内人士建议,在法律层面,总结提炼在网络平台发展过程中的治理经验,加强元宇宙前瞻性立法研究,关注监管审查、数据安全等问题。作为B端元宇宙的探索者和领导者,Tracup项目协同管理通讯平台和元宇宙沉浸场景的Tracup AR眼镜系列服务将确保依法合规,持续为后疫情时代的企业的工作形式和生产力带来新的提升与更为全面的解决方案。

原文链接: https://juejin.cn/post/7026273353962897445

收起阅读 »

(转载)最近大火的「元宇宙」究竟是什么

如果要问当下最火的概念是什么,那必然是【元宇宙】。元宇宙到底有多火,对互联网行业有多重要?从 Facebook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近日的一段采访中可窥知一二。在 The Verge 的专访里,这家世界最大的社交平台掌舵者表示:希望在未来用 5 年...
继续阅读 »

如果要问当下最火的概念是什么,那必然是【元宇宙】。

元宇宙到底有多火,对互联网行业有多重要?从 Facebook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近日的一段采访中可窥知一二。在 The Verge 的专访里,这家世界最大的社交平台掌舵者表示:希望在未来用 5 年左右的时间,将 Facebook 打造为一家元宇宙公司,并且,为了迎接元宇宙时代的到来,Facebook也在近日将公司的名字改为Meta。元宇宙概念的火爆还体现在,今年的 ChinaJoy 上有关元宇宙的发言屡见报端、连芯片巨头英伟达也忍不住“蹭热点”,等等。

那么问题来了,元宇宙到底是什么?它对我们现在的行业又会产生哪些影响?

一、什么是元宇宙

元宇宙的英语是 Metaverse,Meta 表示“超越”、“元”, verse 表示“宇宙 universe”。元宇宙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 1992 年尼尔·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说《雪崩》当中,小说描绘了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数字世界,在这个虚拟的数字世界,人们用数字化身来控制并相互竞争以提高自己的地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虽然大部分人看元宇宙的文章知道了出处,但是真正是看过原著的人,我估计应该没几个人,对于书中想表达的内涵估计也没几个懂。

相比书记的枯燥无味,2018 年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科幻电影《头号玩家》被认为是目前最符合《雪崩》中描述的“元宇宙”形态,在电影中,男主角带上 VR 头盔后,瞬间就能进入自己设计的另一个极其逼真的虚拟游戏世界——“绿洲”(Oasi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电影《头号玩家》的场景中,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切换身份,自由穿梭于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在虚拟空间和时间节点所构成的“元宇宙”中学习、工作、交友、购物、旅游等。元宇宙,这个建立在区块链之上的虚拟世界,去中心化平台让玩家享有所有权和自治权。

维基百科对元宇宙的描述是:通过虚拟增强的物理现实,呈现收敛性和物理持久性特征的,基于未来互联网,具有链接感知和共享特征的 3D 虚拟空间。

不过,相比维基百科的定义,我认为朱嘉明教授对元宇宙的描述则更加具体:【元宇宙】是吸纳了信息革命(5G/6G)、互联网革命(web3.0)、人工智能革命,以及 VR、AR、MR,特别是游戏引擎在内的虚拟现实技术革命的成果,向人类展现出构建与传统物理世界平行的全息数字世界的可能性;引发了信息科学、量子科学,数学和生命科学的互动,改变科学范式;推动了传统的哲学、社会学甚至人文科学体系的突破;囊括了所有的数字技术,包括区块链技术成就;丰富了数字经济转型模式,融合 DeFi、IPFS、NFT 等数字金融成果。

二、元宇宙的属性

如果说元宇宙目前还存在于小说和电影中,那么在今年 3 月被称作元宇宙第一股的 Roblox 成功在纽交所上市,则似乎意味着这个虚拟世界正在走向现实。正如大家理解的那样,元宇宙的根基就是建立在游戏这个体系上的,所以不出意外,元宇宙最先落地也是跟游戏相关。

既然元宇宙在游戏里有体现,不妨让我们看看在游戏中元宇宙的八个关键特征,即Identity (身份)、Friends(朋友)、Immersive(沉浸感)、Low Friction(低延迟)、Variety(多样性)、Anywhere(随地)、Economy(经济)、Civility(文明)。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属性解释如下:

  • 身份:拥有一个虚拟身份,无论与现实身份有没有相关性。
  • 朋友:在元宇宙当中拥有朋友,可以社交,无论在现实中是否认识。
  • 沉浸感:能够沉浸在元宇宙的体验当中,忽略其他的一切。
  • 低延迟:元宇宙中的一切都是同步发生的,没有异步性或延迟性。
  • 多元化:元宇宙提供多种丰富内容,包括玩法、道具、美术素材等。
  • 随地:可以使用任何设备登录元宇宙,随时随地沉浸其中。
  • 经济系统:与任何复杂的大型游戏一样,元宇宙应该有自己的经济系统。
  • 文明:元宇宙应该是一种虚拟的文明。

三、元宇宙的价值链

元宇宙概念为何能在今年爆发,除了资本的追逐外,还因为元宇宙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价值链,并吸引互联网公司们进入这个赛道,以自己的方式和理解去塑造、定义元宇宙。

虽然,对元宇宙概念目前还很模糊,但不妨碍元宇宙成为一个好的故事。Roblox3 月份上市后,其市值达到 400 亿美元,相比 1 年前 40 亿美元的估值暴涨了 10 倍。App Annie 发布的全球热门游戏收入排名显示,7 月 Roblox 继续蝉联冠军宝座。在国内,号称要打造全年龄段元宇宙世界的 MeteApp 公司,在 Roblox 上市后拿到了 SIG 海纳亚洲资本领投的 1 亿美元 C 轮融资。字节跳动对游戏引擎研发商、“中国版 Roblox”代码乾坤进行了近 1 亿人民币战略投资。

下面我们来看看元宇宙价值链,元宇宙的价值链主要是寻求能够实现的科技体验。因此,从这一价值链出发,元宇宙的价值链包括七个层面:体验(Experience);发现(Discovery);创作者经济(Creator economy);空间计算(Spatial Computing);去中心化(Decentralizition);人机交互(Human Interface);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内容和体验:在互联网中,数字化内容占据主要位置。在元宇宙中,数字化行为的比例会大幅度提高,从而使得用户可以尝试各种实时的体验。目前,这一层公司中的业务更多的停留在游戏层面,这是因为当前的硬件还处于比较早期阶段,如VR设备还并没有大规模普及。当硬件设备逐渐成熟和普及后,大量的公司会将现在的各种线下行为数字化,提供丰富的体验,这将包括但不局限于:旅游、教育、体育竞技、演唱会等等。
  • 发现与链接:在元宇宙中,内容和体验的数量是前所未有的,并且会以指数级的方式增长。这就意味着,对于每个人而言,都存在一个问题:如何发现那些有价值的,感兴趣的内容和体验。有能力去解决这个问题的公司,往往会成为内容和体验的包装/分发平台。
  • 硬件:相比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元宇宙很重要的一个特征是沉浸式体验,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新一代信息交互设备。而目前最能达到这一条件的设备就是AR/VR智能眼镜,以及后面的计算平台。值得一提的是Facebook旗下的Oculus Quest2,或许能够成为元宇宙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产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操作系统:除了AR/VR本身的硬件之外,依然需要一套完整的XR操作系统。目前,大部分VR硬件设备的系统是基于安卓系统,但这很可能并不是最终的答案。XR操作系统将会和手机操作系统有很大的区别,这将体现在交互方式、应用模式、内容分发、硬件形态和体验感等多个方面。
  • 基础设施:单一技术革命,并不能带来时代变革。同样,下一代互联网也需要充足的基础设施,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VR/AR、5G、AI 、去中心化等技术。

综上,元宇宙的核心价值在于,它将成为一个拥有极致沉浸体验、丰富内容生态、超时空的社交体系、虚实交互的经济系统,能映射现实人类社会文明的超大型数字社区。

四、元宇宙对行业的影响

从元宇宙的价值以及目前的技术情况来看,元宇宙对目前行业的影响体现在泛娱乐行业,特别是游戏行业有望成为元宇宙概念下最早落地的场景。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一系列基于游戏内核的沉浸式场景体验。比如,美国著名歌手 Travis Scott 在游戏《堡垒之夜》中举办虚拟演唱会,全球 1230 万游戏玩家成为虚拟演唱会观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Minecraft》重现校园,毕业生以虚拟形象线上场景参加毕业典礼;顶级 AI 学术会议 ACAI 在任天堂《动物森友会》上举行 20 年研讨会,演讲者在游戏中播放 PPT 发表讲话等都是落地的场景。

而在线游戏创作社区 Roblox 因为现象级的内容创作生态带来的游戏自由度和用户活跃度,成为现阶段公认的元宇宙雏形。随着市场对元宇宙认识的加深,游戏之于元宇宙更大的意义在于提供展现方式,是元宇宙搭建虚拟世界的底层逻辑。与此同时,元宇宙概念的火热也吸引了无数游戏厂商的入局。

而另一个容易落地的场景便是社交领域。Facebook(现已改为Meta) CEO 扎克伯格日前表示,Facebook 已经组建了专门研发元宇宙的团队,并表示未来五年要从社交公司变成元宇宙公司。事实上 ,虚拟社交也在改变人们的社交方式,成为未来社交发展的新方向。

而在消费领域,随着元宇宙的到来,用户的消费体验或将迎来新的一波交互体验的升级。目前,新氧已经实现为用户提供 AR 检测脸型的服务,通过手机扫描脸部推算出适合每位用户的妆容发型护肤品等。得物 App 的 AR 虚拟试鞋功能允许用户只需要挑选自己喜欢的鞋型和颜色并 AR 试穿,看到鞋子上脚的效果。在 AR、VR、可穿戴设备、触觉传感等技术的带动下,更加沉浸式的消费或将成为常态。它不局限于购买衣服、鞋子等基本消费,AR 房屋装修、远程看房、甚至模拟旅游景点都将成为可能。

可以看到,元宇宙离不开的便是 AR、VR可穿戴虚拟设备,关于 AR、VR可穿戴虚拟设备的现状,大家可以参考聊聊这个本不存在的 “元宇宙”




收起阅读 »

(转载)初探元宇宙—元宇宙的八大要素

初探元宇宙—元宇宙的八大要素元宇宙的出现也是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成熟、以后在元宇宙我们就能以虚拟身份交到 AI 的朋友。在我们开始聊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元宇宙中前,我们先了解了解什么是元宇宙。宇宙是我们未来生活的世界,什么是元宇宙。元宇宙是随着信息化的发展,...
继续阅读 »

初探元宇宙—元宇宙的八大要素

元宇宙的出现也是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成熟、以后在元宇宙我们就能以虚拟身份交到 AI 的朋友。在我们开始聊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元宇宙中前,我们先了解了解什么是元宇宙。

宇宙是我们未来生活的世界,什么是元宇宙。元宇宙是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形成一个虚拟世界,这里虚拟世界和我们通过游戏或者电影所了解到虚拟世界有所不同。因为这个虚拟世界内部也会进一步发展,从而反过来影响我们的世界,最终形成一个虚拟和现实交叉共生的新的世界的形态。听起来还是感觉像玩游戏。

roblox_003.jpeg

那么到底什么样虚拟世界可以称为元宇宙,在元宇宙探索的前辈 Roblox 公司给出关于元宇宙的定义。一个元宇宙产品应该具备 8 要素,分别是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时随地、经济系统和文明。

身份(identity)

虚拟世界中每一个人都拥有自己虚拟身份,与现实身份无关。

朋友(friends)

可以跨空间进行社交,朋友可以真人也可可能是 AI 朋友

沉浸感(immersiveness)

可以沉浸在元宇宙的体验当中,VR/AR 设备提供沉浸体验

低延迟(Low Friction)

元宇宙中的一切都是同步发生的,没有异步性或延迟性,体验完美。通过云平台降低各地服务器之间的延迟。

多元化(variety)

提供丰富、差异化的内容,虚拟世界提供超越现实世界的自由和多元化。

随时随地(anywhere)

随时随地可以登录元宇宙,不受时空的限制。

经济系统(economy)

与现实产业经济系统一样,元宇宙也有自己的经济系统。虽然现在游戏中经济体系过于简单,难于称之为经济系统,不过区块链技术为提供体系的基础。虚拟世界可以使用虚拟货币进行交易,虚拟货币也可以现实货币进行兑换。

文明(civility)

独特的虚拟文明,数字文明,在目前中游戏中还没有形成文明,最多也就是文化,虚拟世界会形成文明社会。

原文链接:https://juejin.cn/post/7025195991703765006

收起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