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环信即时通讯云

环信即时通讯云

单聊、群聊、聊天室...
环信开发文档

环信开发文档

Demo体验

Demo体验

场景Demo,开箱即用
RTE开发者社区

RTE开发者社区

汇聚音视频领域技术干货,分享行业资讯
技术讨论区

技术讨论区

技术交流、答疑
资源下载

资源下载

收集了海量宝藏开发资源
iOS Library

iOS Library

不需要辛辛苦苦的去找轮子, 这里都有
Android Library

Android Library

不需要辛辛苦苦的去找轮子, 这里都有

学TypeScript必然要了解declare

web
背景 declare关键字是为了服务TypeScript的。TypeScript是什么在这里就不多介绍了,但是我们要知道ts文件是需要TypeScript编译器转换为js文件才可以执行,并且在编译阶段就会进行类型检查。但是在TypeScript中并不支持js可...
继续阅读 »

背景


declare关键字是为了服务TypeScript的。TypeScript是什么在这里就不多介绍了,但是我们要知道ts文件是需要TypeScript编译器转换为js文件才可以执行,并且在编译阶段就会进行类型检查。但是在TypeScript中并不支持js可识别的所有类型,例如我们使用第三方库JQuery,我们通过一下方法获取一个id为‘foo’的标签元素。


$('#foo');
// or
jQuery('#foo');

然而在ts文件中,使用语法,语法,底下就会爆出一条红线提示到:Cannot find name '$'



因此,需要declare来声明,告诉TypeScript编译器该标识符已存在,通过编译时的检查并在开发时提供类型提示。


定义


在 TypeScript 中,declare关键字告诉编译器存在一个对象(并且可以在代码中引用)。它向 TypeScript 编译器声明该对象。简而言之,它允许开发人员使用在其他地方声明的对象。

注:编译器不会将declare语句编译为 JavaScript。对比下面两段代码:


// declare声明了一个名为 myGlobal 的全局变量,并指定其类型为 any。
// 该声明并不会生成真正的 JavaScript 代码,而只是告诉 TypeScript 编译器该变量存在。
declare var myGlobal: any;

// 给 myGlobal 赋值为 42。
myGlobal = 42;
console.log(myGlobal); // 42

// 直接声明了一个名为 myGlobal 的全局变量,并指定其类型为 any。这会生成真正的 JavaScript 代码。
var myGlobal: any;

// 给 myGlobal 赋值为 42。
myGlobal = 42;
console.log(myGlobal); // 42

使用



  • declare var 声明全局变量

  • declare function 声明全局方法

  • declare class 声明全局类

  • declare enum 声明全局枚举类型

  • declare namespace 声明(含有子属性的)全局对象

  • declare global 扩展全局变量

  • declare module 扩展模块


声明文件


通常,在使用第三方库或模块时,有两种方式引入声明文件:



  • 全局声明:如果第三方库或模块是全局可访问的,你可以在整个项目的任何地方直接使用它们,而无需显式导入。此时,你只需要确保在 TypeScript 项目中正确引入了相应的声明文件。一般情况下,TypeScript 会自动查找并加载全局声明文件。如果没有自动加载,你可以使用 /// 的方式在具体的源文件中将声明文件引入。

  • 模块导入:如果第三方库或模块是通过模块化方式提供的,你需要使用 import 语句将其导入到你的代码中,同时也需要确保相应的声明文件被正确引入。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使用 import 或 require 来引入库,并且不需要显式地引入声明文件,因为 TypeScript 编译器会根据模块的导入语句自动查找和加载相应的声明文件。


有很多第三方库提供了声明文件,可以在packages.json文件中查看。types表示类型声明文件是哪一个。


image.png


可以使用 @types 统一管理第三方库的声明文件。@types 的使用方式很简单,直接用 npm 安装对应的声明模块即可,以 jQuery 举例:


npm install @types/jquery --save-dev

作者:用户483146118862
来源:juejin.cn/post/7402811318816702515
收起阅读 »

还在用 来当作空格?别忽视他对样式的影响!

web
许久没有更新博客了,今天就抽空来分享下之前遇到个有意思的现象~ 奇怪的现象,被换行的单词 在一次新需求完工之后,进行国际化样式优化时,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使页面元素有word-wrap:break-word; 样式属性,单词也照样会被直接裁断换行。 这...
继续阅读 »

许久没有更新博客了,今天就抽空来分享下之前遇到个有意思的现象~


奇怪的现象,被换行的单词


在一次新需求完工之后,进行国际化样式优化时,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使页面元素有word-wrap:break-word; 样式属性,单词也照样会被直接裁断换行。


image.png


这又是为什么嘞?细细分析页面元素,突然发现或许这与之前的踩过的坑:特殊的不换行空格有关?!


来复现吧!


那我们马上就来试一试!


  <style>
.normal_style{
width:70px;
height:200px;
margin-right:150px;
border:1px solid red;
/* 👇表示 如果一个单词超出行长度,要截取换行,其他默认;👇 */
word-wrap:break-word;
}
</style>

<div style="display:flex;">
<div class='normal_style'>This is a long a long sentence</div>
<div class='normal_style'>This&nbsp;is&nbsp;a&nbsp;long&nbsp;a&nbsp;long&nbsp;sentence</div>
</div>

image.png


很明显,单词直接被强行换行拆分了!


那会不会是页面解析的时候,把 &nbsp; 连同其他单词一起,当作一长串单词来处理了,所以才不换行的嘞?


你知道空格转义符有几种写法吗?


那我们就再来试试!不使用 &nbsp; 转而使用其他空格转义符呢?


其实除了 &nbsp; ,还有其他很多种空格转义符。


1. 半角空格


&ensp;

它才是典型的“半角空格”,全称是En Space,en是字体排印学的计量单位,为em宽度的一半。根据定义,它等同于字体度的一半(如16px字体中就是8px)。名义上是小写字母n的宽度。此空格传承空格家族一贯的特性:透明的,此空格有个相当稳健的特性,就是其占据的宽度正好是1/2个中文宽度,而且基本上不受字体影响。


2. 全角空格


&emsp;

从这个符号到下面, 我们就很少见到了, 它叫“全角空格”,全称是Em Space,em是字体排印学的计量单位,相当于当前指定的点数。例如,1 em在16px的字体中就是16px。此空格也传承空格家族一贯的特性:透明的,此空格也有个相当稳健的特性,就是其占据的宽度正好是1个中文宽度,而且基本上不受字体影响。


3. 窄空格


&thinsp;

窄空格,全称是Thin Space。我们不妨称之为“瘦弱空格”,就是该空格长得比较瘦弱,身体单薄,占据的宽度比较小。它是em之六分之一宽。


4. 零宽不连字


&zwnj;

它叫零宽不连字,全称是Zero Width Non Joiner,简称“ZWNJ”,是一个不打印字符,放在电子文本的两个字符之间,抑制本来会发生的连字,而是以这两个字符原本的字形来绘制。Unicode中的零宽不连字字符映射为“”(zero width non-joiner,U+200C),HTML字符值引用为: ‌


5. 零宽连字


&zwj;

它叫零宽连字,全称是Zero Width Joiner,简称“ZWJ”,是一个不打印字符,放在某些需要复杂排版语言(如阿拉伯语、印地语)的两个字符之间,使得这两个本不会发生连字的字符产生了连字效果。零宽连字符的Unicode码位是U+200D (HTML: ‍ ‍)。


再次尝试复现-&thinsp;


  <style>
.normal_style{
width:70px;
height:200px;
margin-right:150px;
border:1px solid red;
/* 👇表示 如果一个单词超出行长度,要截取换行,其他默认;👇 */
word-wrap:break-word;
}
</style>

<div style="display:flex;">
<div class='normal_style'>This is a long a long sentence</div>
<div class='normal_style'>This&nbsp;is&nbsp;a&nbsp;long&nbsp;a&nbsp;long&nbsp;sentence</div>
<div class='normal_style'>This&thinsp;is&thinsp;a&thinsp;long&thinsp;a&thinsp;long&thinsp;sentence</div>
</div>

image.png


我们可以看到 &thinsp; 进行转义的话,单词截取换行是正常的!所以,真凶就是 &nbsp; 特殊的不换行空格!


如何修订?


因为这个提示框是使用公司自制的 UI 组件实现的,而之所以使用 &nbsp; 进行转义是为了修订XSS注入。(对,这个老东西现在没人维护,还是我去啃源码加上的,使用了公共的转义方法)。最后就简单去修改这个公共方法吧!使用了最贴近 &nbsp; 宽度的空格转义符:&thinsp;


作者:bachelor98
来源:juejin.cn/post/7403953367766859828
收起阅读 »

数据大屏的解决方案

web
1. 使用缩放比例适配各种设备(适用16*9比例的屏幕分辨率) 封装一个获取缩放比例的工具函数 /** * 大屏效果需要满足16:9的屏幕比例,才能达到完美的大屏适配效果 * 其他比例的大屏效果,不能铺满整个屏幕 * @param {*} w 设备宽度...
继续阅读 »

1. 使用缩放比例适配各种设备(适用16*9比例的屏幕分辨率)



  1. 封装一个获取缩放比例的工具函数


    /**
    * 大屏效果需要满足16:9的屏幕比例,才能达到完美的大屏适配效果
    * 其他比例的大屏效果,不能铺满整个屏幕
    * @param {*} w 设备宽度 默认 1920
    * @param {*} h 设备高度 默认 1080
    * @returns 返回值是缩放比例
    */

    export function getScale(w = 1920, h = 1080) {
    const ww = window.innerWidth / w
    const wh = window.innerHeight / h
    return ww < wh ? ww : wh
    }


  2. vue中使用方案如下


    <template>
    <div class="full-screen-container">
    <div id="screen">
    大屏展示的内容
    </div>
    </div>
    </template>
    <script>
    import { getScale } from "@/utils/tool";
    import screenfull from "screenfull";
    export default {
    name: "cockpit",
    mounted() {
    if (screenfull && screenfull.enabled && !screenfull.isFullscreen) {
    screenfull.request();
    }
    this.setFullScreen();
    },
    methods: {
    setFullScreen() {
    const screenNod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screen");
    // 非标准设备(笔记本小于1920,如:1366*768、mac 1432*896)
    if (window.innerWidth < 1920) {
    screenNode.style.left = "50%";
    screenNode.style.transform = `scale(${getScale()}) translate(-50%, 0)`;
    } else if (window.innerWidth === 1920) {
    // 标准设备 1920 * 1080
    screenNode.style.left = 0;
    screenNode.style.transform = `scale(1) translate(0, 0)`;
    } else {
    // 大屏设备(4K 2560*1600)
    screenNode.style.left = "50%";
    screenNode.style.transform = `scale(${getScale()}) translate(-50%, 0)`;
    }
    // 监听视口变化
    window.addEventListener("resize", () => {
    if (window.innerWidth === 1920) {
    screenNode.style.left = 0;
    screenNode.style.transform = `scale(1) translate(0, 0)`;
    } else {
    screenNode.style.left = "50%";
    screenNode.style.transform = `scale(${getScale()}) translate(-50%, 0)`;
    }
    });
    },
    },
    };
    </script>
    <style lang="scss">
    .full-screen-container {
    width: 100vw;
    height: 100vh;
    display: flex;
    flex-direction: column;
    background-color: #131a2b;
    #screen {
    position: fixed;
    width: 1920px;
    height: 1080px;
    top: 0;
    transform-origin: left top;
    color: #fff;
    }
    }
    </style>


  3. mac设备上的屏幕分辨率,在适配的时候,可能不是那么完美,以短边缩放为准,所以宽度到达百分之百后,高度不会铺满



    1. 1432*896 13寸mac本

    2. 2560*1600 4k屏幕




2. 使用第三方插件来实现数据大屏(mac设备会产生布局错落)



  1. 建议在全屏容器内使用百分比搭配flex进行布局,以便于在不同的分辨率下得到较为一致的展示效果。

  2. 使用前请注意将bodymargin设为0,否则会引起计算误差,全屏后不能完全充满屏幕。

  3. 使用方式


    1. npm install @jiaminghi/data-view
    2. yarn add @jiaminghi/data-view

    // 在vue项目中的main.js入口文件,将自动注册所有组件为全局组件
    import {fullScreenContainer} from '@jiaminghi/data-view'
    Vue.use(fullScreenContainer)

    <template>
    <dv-full-screen-container>
    要展示的数据大屏内容
    这里建议高度使用百分比来布局,而且要考虑mac设备适配问题,防止百分比发生布局错乱
    需要注意的点是,一个是宽度,一个是字体大小,不产生换行
    </dv-full-screen-container>
    </template>
    <script>
    import screenfull from "screenfull";
    export default {
    name: "cockpit",
    mounted() {
    if (screenfull && screenfull.enabled && !screenfull.isFullscreen) {
    screenfull.request();
    }
    }
    };
    </script>
    <style lang="scss">
    #dv-full-screen-container {
    width: 100vw;
    height: 100vh;
    display: flex;
    flex-direction: column;
    background-color: #131a2b;
    }
    </style>


  4. 插件地址


3. 效果图


image.png


作者:狗尾巴花的尖
来源:juejin.cn/post/7372105071573663763
收起阅读 »

从编程语言的角度,JS 是不是一坨翔?一个来自社区的暴力观点

web
给前端以福利,给编程以复利。大家好,我是大家的林语冰。 00. 写在前面 毋庸置疑,JS 的历史包袱确实罄竹难书。用朱熹的话说,天不生 ES6,JS 万古如长夜。 就技术细节而言,ES6 之前,JS 保留了若干臭名昭著的反人类设计,包括但不限于: typeo...
继续阅读 »

给前端以福利,给编程以复利。大家好,我是大家的林语冰。


00. 写在前面


毋庸置疑,JS 的历史包袱确实罄竹难书。用朱熹的话说,天不生 ES6,JS 万古如长夜。


就技术细节而言,ES6 之前,JS 保留了若干臭名昭著的反人类设计,包括但不限于:



  • typeof null 的抽象泄露

  • == 的无理要求

  • undefined 不是关键词

  • 其他雷区......


幸运的是,ES5 的“阉割模式”(strict mode)把一大坨 JS 的反人类设计都屏蔽了,后 ES6 时代的 JS 焕然一新。


所以,本期我们就从编程语言的宏观设计来思考,先不纠结 JS 极端情况的技术瑕疵,探讨一下 JS 作为地球上人气最高的编程语言,设计哲学上到底有何魅力?


00-js.png



免责声明:上述统计数据来源于 GitHub 社区,可能存在统计学偏差,仅供粉丝参考。



01. 标准化


编程语言人气排行榜屈居亚军的是 Python,那我们就用 JS 来打败 Python。


根据 MDN 电子书,JS 的核心语言是 ECMAScript,是一门由 ECMA TC39 委员会标准化的编程语言。并不是所有的编程语言都有标准化流程,JS 恰好是“天选之子”,后 ES6 的提案流程也相对稳定,虽然最近突然增加了 stage 2.7,但整体标准化无伤大雅。


值得一提的是,JS 的标准是向下兼容的,用户友好。JS 的大多数技术债务已经诉诸“阉割模式”禁用,而向下兼容则避免了近未来的 ESNext 出现主版本级别的破坏性更新。


举个栗子,ES2024 最新支持的数组分组提案,出于兼容性考虑,提案一度从 Array.prototype.group() 修改为 Object.groupBy()


02-group.png


可以看到,JS 的向下兼容设计正是为了防止和某些遗留代码库产生命名冲突,降低迁移成本。


换而言之,JS 不会像 Python 2 升级 Python 3 那样,让用户承担语言迭代伴生的兼容性税,学习成本和心智负担相对较小。


02. 动态类型


编程语言人气排行榜屈居季军的是 TS,那我们就用 JS 来打败 TS。


JS 和 TS 都是 ECMAScript 的超集,TS 则是 JS 的超集。简而言之,TS ≈ JS + 静态类型系统。


JS 和 TS 区别在于动态类型 vs 静态类型,不能说孰优孰劣,只能说各有千秋。我的个人心证是,静态类型对于工程化生态而言不可或缺,比如 IDE 或 Linting,但对于编程应用则不一定,因为没有静态类型,JS 也能开发 Web App。


03-ts.png


可以看到,因为 TS 是 JS 的超集,所以虽然没有显式的类型注解,上述代码也可作为 TS 代码,只不过 TS 和 JS 类型检查的粒度和时机并不一致。


一个争论点在于,静态类型的编译时检查有利于服务大型项目,但其实在大型项目中,一般会诉诸单元测试保障代码质量和回归测试。严格而言,静态类型之于大型项目的充要条件并不成立。


事实上,剥离静态类型注解的源码,恰恰体现了编程的本质和逻辑,这也是后来的静态类型语言偏爱半自动化的智能类型系统,因为有的类型注解可能是画蛇添足,而诉诸智能的类型推论可以解放程序猿的生产力。


03. 面向对象


编程语言人气排行榜第四名是 Java,那我们就用 JS 来打败 Java。


作为被误解最深的语言,前 ES6 的 JS 有一个普遍的误区:JS 不是面向对象语言,原因在于 ES5 没有 class。


这种“思想钢印”哪里不科学呢?不科学的地方在于,面向对象编程是面向对象,而不是 面向类。换而言之,类不是面向对象编程的充要条件


作为经典的面向对象语言,Java 不同于 C艹,不支持多继承。如果说多继承的 C艹 是“面向对象完备”的,那么能且仅能支持单继承的 Java,其面向对象也一定有不完备的地方,需要诉诸其他机制来弥补。


JS 的面向对象是不同于经典类式继承的原型机制,为什么无类、原型筑基的 JS 也能实现多继承的 C艹 的“面向对象完备”呢?搞懂这个问题,才能深入理解“对象”的本质。


04-oop.png


可以看到,JS 虽然没有类,但也通过神秘机制具备面向对象的三大特征。如果说 JS 不懂类,那么经典面向对象语言可能不懂面向对象编程,只懂“面向类编程”。


JS 虽然全称 JavaScript,但其实和 Java 一龙一猪,原型筑基的 JS 没有类也问题不大。某种意义上,类可以视为 JS 实现面向对象的语法糖。很多人知道封装、继承和多态的面向对象特性,但不知道面向对象的定义和思想,所以才会把类和“面向对象完备”等同起来,认为 JS 不是面向对象的语言。


04. 异步编程


编程语言人气排行榜第五名是 C#,那我们就用 JS 来打败 C#。


一般认为,JS 是一门单线程语言,有且仅有一个主线程。JS 有一个基于事件循环的并发模型,这个模型与 C# 语言等模型一龙一猪。


在 JS 中,当一个函数执行时,只有在它执行完毕后,JS 才会去执行任何其他的代码。换而言之,函数执行不会被抢占,而是“运行至完成”(除了 ES6 的生成器函数)。这与 C 语言不同,在 C 语言中,如果函数在线程中运行,它可能在任何位置被终止,然后在另一个线程中运行其他代码。


单线程的优势在于,大部分情况下,JS 不需要考虑多线程某些让人头大的复杂处理。因为我只会 JS,所以无法详细说明多线程的痛点,比如竞态、死锁、线程间通信(消息、信道、队列)、Actor 模型等。


但 JS 的单线程确实启发了其他支持多线程的语言,比如阮一峰大大的博客提到,Python 的 asyncio 模块只存在一个线程,跟 JS 一样。


05-async.jpg


在异步编程方面,JS 的并发模型其实算是奇葩,因为主流的编程语言都支持多线程模型,所以学习资料可以跨语言互相借鉴,C# 关于多线程的文档就有 10 页,而单线程的 JS 就像非主流的孤勇者,很多异步的理论都用不上,所以使用起来较为简单。


05. 高潮总结


JS 自诞生以来就是一种混合范式的“多面手语言”,这是 JS 二十年来依然元气满满的根本原因。


举个栗子,你可能已经见识过“三位一体”的神奇函数了:


06-fn.png


可以看到,在 ES6 之前,JS 中的函数其实身兼数职,正式由于 JS 是天生支持混合范式导致的。


前 JS 时代的先驱语言部分是单范式语言,比如纯粹的命令式过程语言 C 语言无法直接支持面向对象编程,而 C艹 11、Java 8 等经典面向对象语言则渐进支持函数式编程等。


后 JS 时代的现代编程语言大都直接拥抱混合范式设计,比如 TypeScript 和 Rust 等。作为混合范式语言,JS 是一种原型筑基、动态弱类型的脚本语言,同时支持面向对象编程、函数式编程、异步编程等编程范式或编程风格。


粉丝请注意,你可能偶尔会看到“JS 是一门解释型语言”的说法,其实后 ES6 时代的 JS 已经不再是纯粹的解释型语言了,也可能是 JIT(即时编译)语言,这取决于宿主环境中 JS 引擎或运行时的具体实现。


值得一提的是,混合范式语言的优势在于博采众家之长,有助于塑造攻城狮的开放式编程思维和心智模型;缺陷在于不同于单范式语言,混合范式语言可能支持了某种编程范式,但没有完全支持。(PS:编程范式完备性的判定边界是模糊的,所以偶尔也解读为风格或思维。)


因此,虽然 JS 不像 PHP 一样是地球上最好的语言,但 JS 作为地表人气最高的语言,背后是有深层原因的。


参考文献



作者:前端俱乐部
来源:juejin.cn/post/7392787221097545780
收起阅读 »

你真的了解圣杯和双飞翼布局吗?

web
前言 圣杯和双飞翼布局作为面试常考的题目之一,相信大家肯定都会有着自己的一套知识储备,但是,你真的了解这两种经典布局吗?本文将介绍这两种经典布局产生的来龙去脉,以及实现这两种布局的一些方式,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为什么需要圣杯和双飞翼布局 大家思考一个问题,这样...
继续阅读 »

前言


圣杯和双飞翼布局作为面试常考的题目之一,相信大家肯定都会有着自己的一套知识储备,但是,你真的了解这两种经典布局吗?本文将介绍这两种经典布局产生的来龙去脉,以及实现这两种布局的一些方式,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为什么需要圣杯和双飞翼布局


大家思考一个问题,这样一种布局,你该怎么处理呢?


image.png

常规情况下,我们的布局思路应该这样写,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div>header</div>
<div>
<div>left</div>
<div>main</div>
<div>right</div>
</div>
<div>footer</div>

这样的三栏布局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我们要知道一个网站的主要内容就是中间的部分,比如像掘金:


image.png

那么对于用户来说,他们当然是希望最中间的部分首先加载出来的,能看到最重要的内容,但是因为浏览器加载dom的机制是按顺序加载的,浏览器从HTML文档的开头开始,逐步解析并构建文档对象模型,所以,我们想让main首先加载出来的话,那就将它前置,然后通过一些CSS的样式,将其继续展示出上面的三栏布局的样式:


<div>header</div>
<div>
<div>main</div>
<div>left</div>
<div>right</div>
</div>
<div>footer</div>

这就是所谓的圣杯布局,最早是Matthew Levine 在2006年1月30日在In Search of the Holy Grail 这篇文章中提出来的;


那么完整效果、实现代码如下:


image.png


<style>
.header,
.footer {
width: 100%;
height: 200px;
background-color: pink;
}
.container {
padding: 0 100px 0 100px;
overflow: hidden;
}
.col {
position: relative;
float: left;
height: 400px;
}
.left {
background-color: green;
width: 100px;
margin-left: -100%;
left: -100px;
}
.main {
width: 100%;
background-color: blue;
}
.right {
width: 100px;
background-color: green;
margin-left: -100px;
right: -100px;
}
</style>

<div class="header">header</div>
<div class="container">
<div class="main col">main</div>
<div class="left col">left</div>
<div class="right col">right</div>
</div>
<div class="footer">footer</div>

如上述代码所示,,使用了相对定位浮动负值margin,将left和right装到main的两侧,所以顾名:圣杯


但是呢,圣杯是有问题的,在某些特殊的场景下,比如说,left和right盒子的宽度过宽的情况下,圣杯就碎掉了,比如将上述代码的left和right盒子的宽度改为以500px为基准:


<style>
.header,
.footer {
width: 100%;
height: 200px;
background-color: pink;
}
.container {
padding: 0 500px 0 500px;
overflow: hidden;
}
.col {
position: relative;
float: left;
height: 400px;
}
.left {
background-color: green;
width: 500px;
margin-left: -100%;
left: -500px;
}
.main {
width: 100%;
background-color: blue;
}
.right {
width: 500px;
background-color: green;
margin-left: -500px;
right: -500px;
}
</style>

<div class="header">header</div>
<div class="container">
<div class="main col">main</div>
<div class="left col">left</div>
<div class="right col">right</div>
</div>
<div class="footer">footer</div>

正常情况下,布局还是依然正常,只是两侧宽了而已:


image.png


但是我们将整个窗口缩小,圣杯就碎掉了:


image.png


原因是因为 padding: 0 500px 0 500px;,当整个窗口的最大宽度已经小于左右两边的padding共1000px,left和right就被挤下去了;


于是针对这种情况,淘宝UED的玉伯大大提出来了双飞翼布局,效果和圣杯布局一样,只是他将其比作一只鸟,左翅膀、中间、右翅膀;


相比于圣杯布局,双飞翼布局在原有的main盒子再加了一层div:


<div>header</div>
<div>
<div><div>main</div></div>
<div>left</div>
<div>right</div>
</div>
<div>footer</div>

实际的效果代码如下,哪怕再怎么缩,都不会被挤下去:


image.png


<style>
.header,
.footer {
width: 100%;
height: 200px;
background-color: pink;
}
.container {
padding: 0;
overflow: hidden;
}
.col {
float: left;
height: 400px;
}
.left {
background-color: green;
width: 500px;
margin-left: -100%;
}
.main {
width: 100%;
background-color: blue;
}
.main-in {
margin: 0 500px 0 500px;
}
.right {
width: 500px;
background-color: green;
margin-left: -500px;
}
</style>
<div class="header">header</div>
<div class="container">
<div class="main col">
<div class="main-in">main</div>
</div>
<div class="left col">left</div>
<div class="right col">right</div>
</div>
<div class="footer">footer</div>

圣杯布局实现方式补充


上面介绍了一种圣杯布局的实现方式,这里再介绍一种用绝对定位的,这种方法其实也能避免上述说的当左右两侧的盒子过于宽时,圣杯被挤破的情况:


<style>
.header,
.footer {
width: 100%;
height: 200px;
background-color: pink;
}
.container {
position: relative;
padding: 0 100px;
}
.col {
height: 400px;
}
.left {
background-color: green;
width: 100px;
position: absolute;
left: 0;
top: 0;
}
.main {
width: 100%;
background-color: blue;
}
.right {
width: 100px;
background-color: green;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0;
top: 0;
}
</style>

<div class="header">header</div>
<div class="container">
<div class="main col">main</div>
<div class="left col">left</div>
<div class="right col">right</div>
</div>
<div class="footer">footer</div>

双飞翼布局实现方式补充


也是使用绝对定位的:


<style>
.header,
.footer {
width: 100%;
height: 200px;
background-color: pink;
}
.container {
position: relative;
}
.col {
height: 400px;
}
.left {
background-color: green;
width: 500px;
position: absolute;
top: 0;
left: 0;
}
.main {
width: calc(100% - 1000px);
background-color: blue;
margin-left: 500px;
}
.main-in {
/* margin: 0 500px 0 500px; */
}
.right {
width: 500px;
background-color: green;
position: absolute;
top: 0;
right: 0;
}
</style>
<div class="header">header</div>
<div class="container">
<div class="main col">
<div class="main-in">main</div>
</div>
<div class="left col">left</div>
<div class="right col">right</div>
</div>
<div class="footer">footer</div>


其它普通的三列布局的实现


flex布局实现


<style>
* {
padding: 0;
margin: 0;
}
.header,
.footer {
width: 100%;
height: 200px;
background-color: blue;
}
.container {
display: flex;
}
.left {
width: 100px;
height: 300px;
background-color: pink;
}
.main {
flex: 1;
width: 100%;
height: 300px;
background-color: green;
}

.right {
width: 100px;
height: 300px;
background-color: pink;
}
</style>

<div class="header">header</div>
<div class="container">
<div class="left col">left</div>
<div class="main col">main</div>
<div class="right col">right</div>
</div>
<div class="footer">footer</div>

绝对定位实现


<style>
* {
padding: 0;
margin: 0;
}
.header,
.footer {
width: 100%;
height: 200px;
background-color: blue;
}
.container {
position: relative;
padding: 0 100px;
}
.left {
width: 100px;
height: 300px;
background-color: pink;
position: absolute;
top: 0;
left: 0;
}
.main {
width: 100%;
height: 300px;
background-color: green;
}

.right {
width: 100px;
height: 300px;
background-color: pink;
position: absolute;
top: 0;
right: 0;
}
</style>

<div class="header">header</div>
<div class="container">
<div class="left col">left</div>
<div class="main col">main</div>
<div class="right col">right</div>
</div>
<div class="footer">footer</div>


总结


现在真正了解到圣杯布局、双飞翼布局和普通三列布局的思想了吗?虽然它们三者最终的效果可能一样,但是实际的思路,优化也都不一样,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支持


作者:进阶的鱼
来源:juejin.cn/post/7405467437564428299
收起阅读 »

前端中的“+”连接符,居然有鲜为人知的强大功能!

web
故事背景:"0"和"1"布尔判断 这几天开发,遇到一个问题:根据后端返回的isCritical判断页面是否展示【关键标签】 很难受的是,后端的isCritical的枚举值是字符串 ”0“: 非关键 ”1“ :关键 这意味着前端得自己转换一下,于是我写出了这...
继续阅读 »

故事背景:"0"和"1"布尔判断


这几天开发,遇到一个问题:根据后端返回的isCritical判断页面是否展示【关键标签】



很难受的是,后端的isCritical的枚举值是字符串


0“: 非关键
1“ :关键

这意味着前端得自己转换一下,于是我写出了这样的代码


// html
<van-icon v-if="getCriticalStatus(it.isCritical)" color="#E68600"/>

// js
const getCriticalStatus = (critical: string) => {
if (critical.value === "1") return true;
return false;
}

我以为我这样写很简单了,没想到同事看到后,说我这样写麻烦了,于是给我改了一下代码


// html
<van-icon v-if="+it.isCritical" color="#E68600"/>

我大惊失色脱水缩合,这就行了?看来,我还是小看"+"运算符了!


"+"的常见使用场景


前端对"+"连字符一定不陌生,它的算术运算符功能和字符串连接功能,我们用脚趾头也能敲出来。


算术运算符


在 JavaScript 中,+ 是最常见的算术运算符之一,可以用来执行加法运算。


let a = 5;
let b = 10;
let sum = a + b;
// sum的值为15

字符串连接符


+ 还可以用来连接字符串。


let firstName = "石";
let lastName = "小石";
let fullName = firstName + " " + lastName; // fullName的值为"石小石"

如果是数字和字符连接,它会把数字转成字符


const a = 1
const b = "2"
const c = a + b; // c的值为字符串"12"

"+"的高级使用场景


除了上述的基本使用场景,其实它还有一些冷门但十分使用的高级使用场景。


URL编码中的空格


在 URL 编码中,+ 字符可以表示空格,尤其是在查询字符串中。


http://shixiaoshi.com/search?query=hello+world

上面的代码中,hello+world 表示查询 hello world,其中的 + 会被解码为一个空格。


但要注意的是,现代 URL 编码规范中推荐使用 %20 表示空格,而不是 +


一元正号运算符


+ 的高级用法,再下觉得最牛逼的地方就是可以作为一元运算符使用!


+ 作为一元运算符时,可以将一个值转换为数字(如果可能的话)。


let str = "123";
let num = +str;
// num的值为123,类型为number

这一用法在处理表单输入时特别有用,因为表单输入通常是字符串类型。


let inputValue = "42";
let numericValue = +inputValue; // 将字符串转换为数字42

那么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我们看看下面的代码为什么可以生效


// html
<van-icon v-if="getCriticalStatus(it.isCritical)" color="#E68600"/>

// js
const getCriticalStatus = (critical: string) => {
if (critical.value === "1") return true;
return false;
}

// html   优化后的代码
<van-icon v-if="+it.isCritical" color="#E68600"/>

由于it.isCritical的值是字符"0"或"1",通过"+it.isCritical"转换后,其值是数字0或1,而恰好0可以当false使用,1可以当true使用!因此,上述代码可以生效!



JavaScript 中的类型转换规则会将某些值隐式转换为布尔值:



  • 假值 :在转换为布尔值时被视为 false 的值,包括:false0 (数字零)、-0 (负零)、"" (空字符串)、nullundefinedNaN (非数字)

  • 真值 :除了上述假值外,所有其他值在转换为布尔值时都被视为 true



一元正号运算符的原理


通过上文,我们知道:当使用 + 操作符时,JavaScript 会尝试把目标值转换为数字,它遵循以下规则:。


转换规则


数字类型


如果操作数是数字类型,一元正号运算符不会改变其值。
例如:+5 还是 5


// 数字类型
console.log(+5); // 5(数字)

字符串类型


如果字符串能够被解析为有效的数字,则返回相应的数字。
如果字符串不能被解析为有效的数字(如含有非数字字符),则返回 NaN(Not-a-Number)。
例如:+"123" 返回 123+"abc" 返回 NaN


// 字符串类型
console.log(+"42"); // 42
console.log(+"42abc"); // NaN

布尔类型


true 会被转换为 1
false 会被转换为 0


// 布尔类型
console.log(+true); // 1
console.log(+false); // 0

null


null 会被转换为 0


// null 
console.log(+null); // 0

undefined


undefined 会被转换为 NaN


//  undefined
console.log(+undefined); // NaN

对象类型


对象首先会通过内部的 ToPrimitive 方法被转换为一个原始值,然后再进行数字转换。通常通过调用对象的 valueOftoString 方法来实现,优先调用 valueOf


// 对象类型
console.log(+{}); // NaN
console.log(+[]); // 0
console.log(+[10]); // 10
console.log(+["10", "20"]); // NaN

底层原理


不重要,简单说说:


在 JS引擎内部,执行一元正号运算符时,实际调用了 ToNumber 抽象操作,这个操作试图将任意类型的值转换为数字。ToNumber 操作依据 ECMAScript 规范中的规则,将不同类型的值转换为数字。


总结


一元正号运算符 + 是一个简便的方法,用于将非数字类型转换为数字。


如果你们后端返回字符串0和1,你需要转换成布尔值,使用"+"简直不要太爽


// isCritical 是字符串"0"或"1"
<van-icon v-if="+isCritical" color="#E68600"/>

或者处理表单输入时用


let inputValue = "42";
let value = +inputValue; // 将字符串转换为数字42

作者:石小石Orz
来源:juejin.cn/post/7402076531294863360
收起阅读 »

还在封装 xxxForm,xxxTable 残害你的同事?试试这个工具

web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 我理想中的低代码开发工具的形态,已经吐槽了各种封装 xxxForm,xxxTable 的行为,这里就不啰嗦了。今天再来看看我的工具达到了什么程度。 多图预警。。。 以管理后台一个列表页为例 选择对应的模板 截图查询区域,使用 OCR 初始...
继续阅读 »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 我理想中的低代码开发工具的形态,已经吐槽了各种封装 xxxForm,xxxTable 的行为,这里就不啰嗦了。今天再来看看我的工具达到了什么程度。


多图预警。。。


以管理后台一个列表页为例



选择对应的模板



截图查询区域,使用 OCR 初始化查询表单的配置



截图表头,使用 OCR 初始化 table 的配置



使用 ChatGPT 翻译中文字段



生成代码



效果


目前我们没有写一行代码,就已经达到了如下的效果



下面是一部分生成的代码


import { reactive, ref } from 'vue'

import { IFetchTableListResult } from './api'

interface ITableListItem {
/**
* 决算单状态
*/

settlementStatus: string
/**
* 主合同编号
*/

mainContractNumber: string
/**
* 客户名称
*/

customerName: string
/**
* 客户手机号
*/

customerPhone: string
/**
* 房屋地址
*/

houseAddress: string
/**
* 工程管理
*/

projectManagement: string
/**
* 接口返回的数据,新增字段不需要改 ITableListItem 直接从这里取
*/

apiResult: IFetchTableListResult['result']['records'][0]
}

interface IFormData {
/**
* 决算单状态
*/

settlementStatus?: string
/**
* 主合同编号
*/

mainContractNumber?: string
/**
* 客户名称
*/

customerName?: string
/**
* 客户手机号
*/

customerPhone?: string
/**
* 工程管理
*/

projectManagement?: string
}

interface IOptionItem {
label: string
value: string
}

interface IOptions {
settlementStatus: IOptionItem[]
}

const defaultOptions: IOptions = {
settlementStatus: [],
}

export const defaultFormData: IFormData = {
settlementStatus: undefined,
mainContractNumber: undefined,
customerName: undefined,
customerPhone: undefined,
projectManagement: undefined,
}

export const useModel = () => {
const filterForm = reactive<IFormData>({ ...defaultFormData })

const options = reactive<IOptions>({ ...defaultOptions })

const tableList = ref<(ITableListItem & { _?: unknown })[]>([])

const pagination = reactive<{
page: number
pageSize: number
total: number
}>({
page: 1,
pageSize: 10,
total: 0,
})

const loading = reactive<{ list: boolean }>({
list: false,
})

return {
filterForm,
options,
tableList,
pagination,
loading,
}
}

export type Model = ReturnType<typeof useModel>


这就是用模板生成的好处,有规范,随时可以改,而封装 xxxForm,xxxTable 就是一个黑盒。


原理


下面大致说一下原理



首先是写好一个个模版,vscode 插件读取指定目录下模版显示到界面上



每个模版下可能包含如下内容:



选择模版后,进入动态表单配置界面



动态表单是读取 config/schema.json 里的内容进行动态渲染的,目前支持 amis、form-render、formily



配置表单是为了生成 JSON 数据,然后根据 JSON 数据生成代码。所以最终还是无法避免的使用私有的 DSL ,但是生成后的代码是没有私有 DSL 的痕迹的。生成代码本质是 JSON + EJS 模版引擎编译 src 目录下的 ejs 文件。


为了加快表单的配置,可以自定义脚本进行操作



这部分内容是读取 config/preview.json 内容进行显示的



选择对应的脚本方法后,插件会动态加载 script/index.js 脚本,并执行里面对应的方法



以 initColumnsFromImage 方法为例,这个方法是读取剪贴板里的图片,然后使用百度 OCR 解析出文本,再使用文本初始化表单


initColumnsFromImage: async (lowcodeContext) => {
context.lowcodeContext = lowcodeContext;
const res = await main.handleInitColumnsFromImage();
return res;
},

export async function handleInitColumnsFromImage() {
const { lowcodeContext } = context;
if (!lowcodeContext?.clipboardImage) {
window.showInformationMessage('剪贴板里没有截图');
return lowcodeContext?.model;
}
const ocrRes = await generalBasic({ image: lowcodeContext!.clipboardImage! });
env.clipboard.writeText(ocrRes.words_result.map((s) => s.words).join('\r\n'));
window.showInformationMessage('内容已经复制到剪贴板');
const columns = ocrRes.words_result.map((s) => ({
slot: false,
title: s.words,
dataIndex: s.words,
key: s.words,
}));
return { ...lowcodeContext.model, columns };
}

反正就是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义各种各样的脚本。比如使用 ChatGPT 翻译 JSON 里的指定字段,可以看我的上一篇文章 TypeChat、JSONSchemaChat实战 - 让ChatGPT更听你的话


再比如要实现把中文翻译成英文,然后英文使用驼峰语法,这样就可以将中文转成英文代码变量,下面是实现的效果



选择对应的命令菜单后 vscode 插件会加载对应模版里的脚本,然后执行里面的 onSelect 方法。



main.ts 代码如下


import { env, window, Range } from 'vscode';
import { context } from './context';

export async function bootstrap() {
const clipboardText = await env.clipboard.readText();
const { selection, document } = window.activeTextEditor!;
const selectText = document.getText(selection).trim();
let content = await context.lowcodeContext!.createChatCompletion({
messages: [
{
role: 'system',
content: `你是一个翻译家,你的目标是把中文翻译成英文单词,请翻译时使用驼峰格式,小写字母开头,不要带翻译腔,而是要翻译得自然、流畅和地道,使用优美和高雅的表达方式。请翻译下面用户输入的内容`,
},
{
role: 'user',
content: selectText || clipboardText,
},
],
});
content = content.charAt(0).toLowerCase() + content.slice(1);
window.activeTextEditor?.edit((editBuilder) => {
if (window.activeTextEditor?.selection.isEmpty) {
editBuilder.insert(window.activeTextEditor.selection.start, content);
} else {
editBuilder.replace(
new Range(
window.activeTextEditor!.selection.start,
window.activeTextEditor!.selection.end,
),
content,
);
}
});
}


使用了 ChatGPT。


再来看看,之前生成管理后台 CURD 页面的时候,连 mock 也一起生成了,主要逻辑放在了 complete 方法里,这是插件的一个生命周期函数。



因为 mock 服务在另一个项目里,所以需要跨目录去生成代码,这里我在 mock 服务里加了个接口返回 mock 项目所在的目录


.get(`/mockProjectPath`, async (ctx, next) => {
ctx.body = {
status: 200,
msg: '',
result: __dirname,
};
})

生成代码的时候请求这个接口,就知道往哪个目录生成代码了


const mockProjectPathRes = await axios
.get('http://localhost:3001/mockProjectPath', { timeout: 1000 })
.catch(() => {
window.showInformationMessage(
'获取 mock 项目路径失败,跳过更新 mock 服务',
);
});
if (mockProjectPathRes?.data.result) {
const projectName = workspace.rootPath
?.replace(/\\/g, '/')
.split('/')
.pop();
const mockRouteFile = path.join(
mockProjectPathRes.data.result,
`${projectName}.js`,
);
let mockFileContent = `
import KoaRouter from 'koa-router';
import proxy from '../middleware/Proxy';
import { delay } from '../lib/util';

const Mock = require('mockjs');

const { Random } = Mock;

const router = new KoaRouter();
router{{mockScript}}
module.exports = router;
`
;

if (fs.existsSync(mockRouteFile)) {
mockFileContent = fs.readFileSync(mockRouteFile).toString().toString();
const index = mockFileContent.lastIndexOf(')') + 1;
mockFileContent = `${mockFileContent.substring(
0,
index,
)}
{{mockScript}}\n${mockFileContent.substring(index)}`
;
}
mockFileContent = mockFileContent.replace(/{{mockScript}}/g, mockScript);
fs.writeFileSync(mockRouteFile, mockFileContent);
try {
execa.sync('node', [
path.join(
mockProjectPathRes.data.result
.replace(/\\/g, '/')
.replace('/src/routes', ''),
'/node_modules/eslint/bin/eslint.js',
),
mockRouteFile,
'--resolve-plugins-relative-to',
mockProjectPathRes.data.result
.replace(/\\/g, '/')
.replace('/src/routes', ''),
'--fix',
]);
} catch (err) {
console.log(err);
}

mock 项目也可以通过 vscode 插件快速创建和使用



上面展示的模版都放在了 github.com/lowcode-sca… 仓库里,照着 README 步骤做就可以使用了。


作者:若邪
来源:juejin.cn/post/7315242945454735414
收起阅读 »

领导:你加的水印怎么还能被删掉的,扣工资!

web
故事是这样的 领导:小李,你加的水印怎么还能被删掉的?这可是关乎公司信息安全的大事!这种疏忽怎么能不扣工资呢? 小李:领导,请您听我解释一下!我确实按照常规的方法加了水印,可是…… 领导:(打断)但是什么?难道这就是你对公司资料的保护吗? 小李:我也不明白,...
继续阅读 »

故事是这样的



领导:小李,你加的水印怎么还能被删掉的?这可是关乎公司信息安全的大事!这种疏忽怎么能不扣工资呢?


小李:领导,请您听我解释一下!我确实按照常规的方法加了水印,可是……


领导:(打断)但是什么?难道这就是你对公司资料的保护吗?


小李:我也不明白,按理说水印是无法删除的,我会再仔细检查一下……


领导:我不能容忍这样的失误。这种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机密性。


小李焦虑地试图解释,但领导的目光如同刀剑一般锐利。他决定,这次一定要找到解决方法,否则,这将是一场职场危机……



2 (2).gif


水印组件



小李想到antd中有现成的水印组件,便去研究了一下。即使删掉了水印div,水印依然存在,因为瞬间又生成了一个相同的水印div。他一瞬间想到了解决方案,并开始了重构水印组件。



3.gif


原始代码


//app.vue
<template>
<div>
<Watermark text="前端百事通">
<div class="content"></div>
</Watermark>
</div>

</template>

<script setup>
import Watermark from './components/Watermark.vue';
</script>



<style scoped>
.content{
width: 400px;
height: 400px;
background-color: aquamarine;
}
</style>

//watermark.vue
<template>
<div ref="watermarkRef" class="watermark-container">
<slot>

</slot>
</div>

</template>


<script setup>
import { onMounted, ref } from 'vue';
const watermarkRef=ref(null)
const props = defineProps({
text: {
type: String,
default: '前端百事通'
},
fontSize: {
type: Number,
default: 14
},
gap: {
type: Number,
default: 50
},
rotate: {
type: Number,
default: 45
}
})
onMounted(() => {
addWatermark()
})
const addWatermark = () => {
const { rotate, gap, text, fontSize } = props
const color = 'rgba(0, 0, 0, 0.3)'; // 可以从props中传入
const watermarkContainer = watermarkRef.value;

const canvas = document.createElement('canvas');
const context = canvas.getContext('2d');
const font=fontSize+'px DejaVu Sans Mono'
// 设置水印文字的宽度和高度
const metrics = context.measureText(text);
const canvasWidth=metrics.width+gap
canvas.width=canvasWidth
canvas.height=canvasWidth
// 绘制水印文字
context.translate(canvas.width/2,canvas.height/2)
context.rotate((-1 * rotate * Math.PI / 180));
context.fillStyle = color;
context.font=font
context.textAlign='center'
context.textBaseline='middle'
context.fillText(text,0,0)
// 将canvas转为图片
const url = canvas.toDataURL('image/png');
// 创建水印元素并添加到容器中
const watermarkLayer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
watermarkLayer.style.position = 'absolute';
watermarkLayer.style.top = '0';
watermarkLayer.style.left = '0';
watermarkLayer.style.width = '100%';
watermarkLayer.style.height = '100%';
watermarkLayer.style.pointerEvents = 'none';
watermarkLayer.style.backgroundImage = `url(${url})`;
watermarkLayer.style.backgroundRepeat = 'repeat';
watermarkLayer.style.zIndex = '9999';
watermarkContainer.appendChild(watermarkLayer);
}
</script>


<style>
.watermark-container {
position: relative;
width: 100%;
height: 100%;
overflow: auto;
}
</style>



防篡改思路



  • 监听删除dom操作,在删除dom操作的瞬间重新生成一个相同的dom元素

  • 监听修改dom样式操作

  • 不能使用onMounted,改为watchEffect进行监听操作


使用MutationObserver监听整个区域


let ob
onMounted(() => {
ob=new MutationObserver((records)=>{
console.log(records)
})
ob.observe(watermarkRef.value,{
childList:true,
attributes:true,
subtree:true
})
})
onUnmounted(()=>{
ob.disconnect()
})

在删除水印div之后,打印一下看看records是什么。


image.png


在修改div样式之后,打印一下records


image.png


很明显,如果是删除,我们就关注removedNodes字段,如果是修改,我们就关注attributeName字段。


onMounted(() => {
ob=new MutationObserver((records)=>{
for(let item of records){
//监听删除
for(let ele of item.removedNodes){
if(ele===watermarkDiv){
generateFlag.value=!generateFlag.value
return
}
}
//监听修改
if(item.attributeName==='style'){
generateFlag.value=!generateFlag.value
return
}
}
})
ob.observe(watermarkRef.value,{
childList:true,
attributes:true,
subtree:true
})
})

watchEffect(() => {
//generateFlag的用处是让watchEffect收集这个依赖
//通过改变generateFlag的值来重新调用生成水印的函数
generateFlag.value
if(watermarkRef.value){
addWatermark()
}
})


4.gif



最终,小李向领导展示了新的水印组件,取得了领导的认可和赞许,保住了工资。


全剧终。
文章同步发表于前端百事通公众号,欢迎关注!



作者:LonelyCorner
来源:juejin.cn/post/7362309246556356647
收起阅读 »

终于搞懂类型声明文件.d.ts和declare了,原来用处如此大

web
项目中的.d.ts和declare 最近开发项目,发现公司代码里都有一些.d.ts后缀的文件 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declare代码 秉持着虚心学习的态度,我向同事请教了这些知识点,发现这些东西居然蛮重要的。于是,我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些知识简单总结一下。 ...
继续阅读 »



项目中的.d.ts和declare


最近开发项目,发现公司代码里都有一些.d.ts后缀的文件



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declare代码



秉持着虚心学习的态度,我向同事请教了这些知识点,发现这些东西居然蛮重要的。于是,我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些知识简单总结一下。


类型声明文件.d.ts


为什么需要 .d.ts 文件?


如果我们在ts项目中使用第三方库时,如果这个库内置类型声明文件.d.ts,我们在写代码时可以获得对应的代码补全、接口提示等功能。


比如,我们在index.ts中使用aixos时:



当我们引入axios时,ts会检索aixos的package.json文件,并通过其types属性查找类型声明文件,查找到index.d.ts这个文件后,就会根据其内部配置进行语法提示。



但是如果某个库没有内置类型声明文件时,我们使用这个库,不会获得Ts的语法提示,甚至会有类型报错警告



像这种没有内置类型声明文件的,我们就可以自己创建一个xx.d.ts的文件来自己声明,ts会自动读取到这个文件里面的内容的。比如,我们在index.ts中使用"vue-drag",会提示缺少声明文件。


由于这个库没有@types/xxxx声明包,因此,我们可以在项目内自定义一个vueDrag.d.ts声明文件。


// vueDrag.d.ts
declare module 'vue-drag'

这个时候,就不会报错了,没什么警告了。


第三方库的默认类型声明文件


当我们引入第三方库时,ts会自动检索aixos的package.json文件,并通过其types属性查找类型声明文件,查找到index.d.ts这个文件后,就会根据其内部配置进行语法提示。比如,我们刚才说的axios




  • "typings"与"types"具有相同的意义,也可以使用它。

  • 主声明文件名是index.d.ts并且位置在包的根目录里(与index.js并列),你就不需要使用"types"属性指定了。


第三方库的@types/xxxx类型声明文件


如express这类框架,它们的开发时Ts还没有流行,自然没有使用Ts进行开发,也自然不会有ts的类型声明文件。如果你想引入它们时也获得Ts的语法提示,就需要引入它们对应的声明文件npm包了。


使用声明文件包,不用重构原来的代码就可以在引入这些库时获得Ts的语法提示


比如,我们安装express对应的声明文件包后,就可以获得相应的语法提示了。


npm i --save-dev @types/express


@types/express包内的声明文件



.d.ts声明文件


通过上述的几个示例,我们可以知道.d.ts文件的作用和@types/xxxx包一致,@type/xxx需要下载使用,而.d.ts是我们自己创建在项目内的。


.d.ts文件除了可以声明模块,也可以用来声明变量。


例如,我们有一个简单的 JavaScript 函数,用于计算两个数字的总和:


// math.js
const sum = (a, b) => a + b
export { sum }

TypeScript 没有关于函数的任何信息,包括名称、参数类型。为了在 TypeScript 文件中使用该函数,我们在 d.ts 文件中提供其定义:


// math.d.ts
declare function sum(a: number, b: number): number

现在,我们可以在 TypeScript 中使用该函数,而不会出现任何编译错误。


.ts 是标准的 TypeScript 文件。其内容将被编译为 JavaScript。


*.d.ts 是允许在 TypeScript 中使用现有 JavaScript 代码的类型定义文件,其不会编译为 JavaScript。


shims-vue.d.ts


shims-vue.d.ts 文件的主要作用是声明 Vue 文件的模块类型,使得 TypeScript 能够正确地处理 .vue 文件,并且不再报错。通常这个文件会放在项目的根目录或 src 目录中。


shims-vue.d.ts 文件的内容一般长这样:


// shims-vue.d.ts

declare module '*.vue' {
import { DefineComponent } from 'vue';
const component: DefineComponent<{}, {}, any>;
export default component;
}


  • declare module '*.vue' : 这行代码声明了一个模块,匹配所有以 .vue 结尾的文件。* 是通配符,表示任意文件名。

  • import { DefineComponent } from 'vue'; : 引入 Vue 的 DefineComponent 类型。这是 Vue 3 中定义组件的类型,它具有良好的类型推断和检查功能。

  • const component: DefineComponent<{}, {}, any>; : 定义一个常量 component,它的类型是 DefineComponent,并且泛型参数设置为 {} 表示没有 props 和 methods 的基本 Vue 组件类型。any 用来宽泛地表示组件的任意状态。

  • export default component; : 将这个组件类型默认导出。这样,当你在 TypeScript 文件中导入 .vue 文件时,TypeScript 就知道导入的内容是一个 Vue 组件。


declare


.d.ts 文件中的顶级声明必须以 “declare” 或 “export” 修饰符开头。


通过declare声明的类型或者变量或者模块,在include包含的文件范围内,都可以直接引用而不用去import或者import type相应的变量或者类型。



  • declare声明一个类型


declare type Asd {
name: string;
}


  • declare声明一个模块


declare module '*.css';
declare module '*.less';
declare module '*.png';

.d.ts文件顶级声明declare最好不要跟export同级使用,不然在其他ts引用这个.d.ts的内容的时候,就需要手动import导入了


在.d.ts文件里如果顶级声明不用export的话,declare和直接写type、interface效果是一样的,在其他地方都可以直接引用


declare type Ass = {
a: string;
}
type Bss = {
b: string;
};

作者:快乐就是哈哈哈
来源:juejin.cn/post/7402891257196691468
收起阅读 »

前端:金额高精度处理

web
Decimal 是什么 想必大家在用js 处理 数字的 加减乘除的时候,或许都有遇到过 精度不够 的问题,还有那些经典的面试题 0.2+0.1 !== 0.3, 至于原因,那就是 js 计算底层用的是 IEEE 754 ,精度上有限制, 那么Decimal.j...
继续阅读 »

Decimal 是什么


想必大家在用js 处理 数字的 加减乘除的时候,或许都有遇到过 精度不够 的问题,还有那些经典的面试题 0.2+0.1 !== 0.3,
至于原因,那就是 js 计算底层用的是 IEEE 754 ,精度上有限制,
那么Decimal.js 就是帮助我们解决 js中的精度失准的问题。


原理



  • 它的原理就是将数字用字符串表示,字符串在计算机中可以说是无限的。

  • 并使用基于字符串的算术运算,以避免浮点数运算中的精度丢失。它使用了一种叫做十进制浮点数算术(Decimal Floating Point Arithmetic)的算法来进行精确计算。

  • 具体来说,decimal.js库将数字表示为一个字符串,其中包含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一些其他的元数据。它提供了一系列的方法和运算符,用于执行精确的加减乘除、取模、幂运算等操作。


精度丢失用例


const a = 31181.82
const b = 50090.91
console.log(a+b) //81272.73000000001

Decimal 的引入 与 加减乘除



  • 如何引入


npm install --save decimal.js  // 安装
import Decimal from "decimal.js" // 具体文件中引入




let a = 1
let b = 6
// a 与 b 可以是 任何类型,Decimal 内部会自己处理兼容
// 下面两种都可以 可以带 new 也不可以不带 new(推荐带new)
let res = new Decimal(a).add(new Decimal(b))
let res = Decimal(a).add(Decimal(b))




let a = "4"
let b = "8"
// a 与 b 可以是 任何类型,Decimal 内部会自己处理兼容
// 下面两种都可以 可以带 new 也不可以不带 new
let res = new Decimal(a).sub(new Decimal(b))
let res = Decimal(a).sub(Decimal(b))




let a = 1
let b = 6
// a 与 b 可以是 任何类型,Decimal 内部会自己处理兼容
// 下面两种都可以 可以带 new 也不可以不带 new
let res = new Decimal(a).mul(new Decimal(b))
let res = Decimal(a).mul(Decimal(b))




let a = 1
let b = 6
// a 与 b 可以是 任何类型,Decimal 内部会自己处理兼容
// 下面两种都可以 可以带 new 也不可以不带 new
let res = new Decimal(a).div(new Decimal(b))
let res = Decimal(a).div(Decimal(b))

注意


上面的结果是 一个 Decimal 对象,你可以转换成 Number 或则 String


let res = Decimal(a).div(Decimal(b)).toNumber()  // 结果转换成 Number
let res = Decimal(a).div(Decimal(b)).toString() // 结果转换成 String

关于保存几位小数相关


//查看有几位小数 (注意不计算 小数点 最后 末尾 的 0)
y = new Decimal(987000.000)
y.sd() // '3' 有效位数
y.sd(true) // '6' 总共位数

// 保留 多少个位数 (小数位 会补0)
x = 45.6
x.toPrecision(5) // '45.600'

// 保留 多少位有效位数(小数位 不会补0,是计算的有效位数)
x = new Decimal(9876.5)
x.toSignificantDigits(6) // '9876.5' 不会补0 只是针对有效位数

// 保留几位小数 , 跟 js 中的 number 一样
toFixed
x = 3.456
// 向下取整
x.toFixed(2, Decimal.ROUND_DOWN) // '3.45' (舍入模式 向上0 向下1 四舍五入 4,7)
// 向上取整
Decimal.ROUND_UP

//四舍五入
ROUND_HALF_UP //(主要)

// 使用例子
let num2 = 0.2
let num3 = 0.1
let res = new Decimal(num2).add(new Decimal(num3)).toFixed(2, Decimal.ROUND_HALF_UP)
console.log(res); //返回值是字符串类型

超过 javascript 允许的数字


如果使用超过 javascript 允许的数字的值,建议传递字符串而不是数字,以避免潜在的精度损失。


new Decimal(1.0000000000000001); // '1'
new Decimal(88259496234518.57); // '88259496234518.56'
new Decimal(99999999999999999999); // '100000000000000000000'

new Decimal(2e308); // 'Infinity'
new Decimal(1e-324); // '0'

new Decimal(0.7 + 0.1); // '0.7999999999999999'

可读性


与 JavaScript 数字一样,字符串可以包含下划线作为分隔符以提高可读性。


x = new Decimal("2_147_483_647");


其它进制的数字


如果包含适当的前缀,则也接受二进制、十六进制或八进制表示法的字符串值。


x = new Decimal("0xff.f"); // '255.9375'
y = new Decimal("0b10101100"); // '172'
z = x.plus(y); // '427.9375'

z.toBinary(); // '0b110101011.1111'
z.toBinary(13); // '0b1.101010111111p+8'

x = new Decimal(
"0b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p+1023"
);
// '1.7976931348623157081e+308'

最后:希望本篇文章能帮到您!


作者:分母等于零
来源:juejin.cn/post/7405153695507234867
收起阅读 »

视差滚动效果实现

web
视差滚动是一种在网页设计和视频游戏中常见的视觉效果技术,它通过在不同速度上移动页面或屏幕上的多层图像,创造出深度感和动感。 这种效果通过前景、中景和背景以不同的速度移动来实现,使得近处的对象看起来移动得更快,而远处的对象移动得较慢。 在官网中适当的使用视差...
继续阅读 »

视差滚动是一种在网页设计和视频游戏中常见的视觉效果技术,它通过在不同速度上移动页面或屏幕上的多层图像,创造出深度感和动感。
这种效果通过前景、中景和背景以不同的速度移动来实现,使得近处的对象看起来移动得更快,而远处的对象移动得较慢。



example.gif


在官网中适当的使用视差效果,可以增加视觉吸引力,提高用户的参与度,从而提升网站和品牌的形象。本文通过JavaScript、CSS多种方式并在React框架下进行了视差效果的实现,供你参考指正。


实现方式


1、background-attachment


通过配置该 CSS 属性值为fixed可以达到背景图像的位置相对于视口固定,其他元素正常滚动的效果。但该方法的视觉表现单一,没有纵深,缺少动感。


.parallax-box {
width: 100%;
height: 100vh;
background-image: url("https://picsum.photos/800");
background-size: cover;
background-attachment: fixed;

display: flex;
justify-content: center;
align-items: center;
}

iShot_2024-08-24_10.16.55.gif
点击访问完整在线代码


2、Transform 3D


在 CSS 中使用 3D 变换效果,通过将元素划分至不同的纵深层级,在滚动时相对视口不同距离的元素,滚动所产生的位移在视觉上就会呈现越近的元素滚动速度越快,相反越远的元素滚动速度就越慢。


为方便理解,你可以想象正开车行驶在公路上,汽车向前移动,你转头看向窗外,近处的树木一闪而过,远方的群山和风景慢慢的渐行渐远,逐渐的在视野中消失,而天边的太阳却只会在很长的一段距离细微的移动。


iShot_2024-08-24_10.20.17.gif
点击访问完整在线代码


.parallax {
perspective: 1px; /* 设置透视效果,为3D变换创造深度感 */
overflow-x: hidden;
overflow-y: auto;
height: 100vh;
}

.parallax__group {
transform-style: preserve-3d; /* 保留子元素3D变换效果 */
position: relative;
height: 100vh;
}

.parallax__layer {
position: absolute;
inset: 0;
display: flex;
justify-content: center;
align-items: center;
}

/* 背景层样式,设置为最远的层 */
.parallax__layer--back {
transform: translateZ(-2px) scale(3);
z-index: 1;
}

/* 中间层样式,设置为中等距离的层 */
.parallax__layer--base {
transform: translateZ(-1px) scale(2);
z-index: 2;
}

/* 前景层样式,设置为最近的层 */
.parallax__layer--front {
transform: translateZ(0px);
z-index: 3;
}

实现原理


principle.png


通过设置 perspective 属性,为整个容器创建一个 3D 空间。


使用 transform-style: preserve-3d 保持子元素的 3D 变换效果。


将内容分为多个层(背景、中间、前景),使用 translateZ() 将它们放置在 3D 空间的不同深度。


对于较远的层(如背景层),使用 scale() 进行放大,以补偿由于距离产生的视觉缩小效果。


当用户滚动页面时,由于各层位于不同的 Z 轴位置,它们会以不同的速度移动,从而产生视差效果。


3、ReactScrollParallax


想得到更炫酷的滚动视差效果,纯 CSS 的实现方式就会有些吃力。


如下是在 React 中实现示例,通过监听滚动事件,封装统一的视差组件,来达到多样的动画效果。


iShot_2024-08-24_10.26.20.gif
点击访问完整在线代码


const Parallax = ({ children, effects = [], speed = 1, style = {} }) => {
// 状态hooks:用于存储动画效果的当前值
const [transform, setTransform] = useState("");

useEffect(() => {
if (!Array.isArray(effects) || effects.length === 0) {
console.warn("ParallaxElement: effects should be a non-empty array");
return;
}

const handleScroll = () => {
// 计算滚动进度
const scrollProgress =
(window.scrollY /
(document.documentElement.scrollHeight - window.innerHeight)) *
speed;

let transformString = "";

// 处理每个效果
effects.forEach((effect) => {
const { property, startValue, endValue, unit = "" } = effect;
const value =
startValue +
(endValue - startValue) * Math.min(Math.max(scrollProgress, 0), 1);

switch (property) {
case "translateX":
case "translateY":
transformString += `${property}(${value}${unit}) `;
break;
case "scale":
transformString += `scale(${value}) `;
break;
case "rotate":
transformString += `rotate(${value}${unit}) `;
break;
// 更多的动画效果...
default:
console.warn(`Unsupported effect property: ${property}`);
}
});

// 更新状态
setTransform(transformString);
};

window.addEventListener("scroll", handleScroll);
// 初始化位置
handleScroll();

return () => {
window.removeEventListener("scroll", handleScroll);
};
}, [effects, speed]);

// 渲染带有计算样式的子元素
return <div style={{ ...style, transform }}>{children}</div>;
};

在此基础上你可以添加缓动函数使动画效果更加平滑;以及使用requestAnimationFrame获得更高的动画性能。


requestAnimationFrame 带来的性能提升



同步浏览器渲染周期:requestAnimationFrame 会在浏览器下一次重绘之前调用指定的回调函数。这确保了动画更新与浏览器的渲染周期同步,从而产生更流畑的动画效果。


提高性能:与使用 setInterval 或 setTimeout 相比,requestAnimationFrame 可以更高效地管理动画。它只在浏览器准备好进行下一次重绘时才会执行,避免了不必要的计算和重绘。


优化电池使用:在不可见的标签页或最小化的窗口中,requestAnimationFrame 会自动暂停,这可以节省 CPU 周期和电池寿命。


适应显示器刷新率:requestAnimationFrame 会自动适应显示器的刷新率。这意味着在 60Hz、120Hz 或其他刷新率的显示器上,动画都能保持流畑。


避免丢帧:由于与浏览器的渲染周期同步,使用 requestAnimationFrame 可以减少丢帧现象,特别是在高负荷情况下。


更精确的时间控制:requestAnimationFrame 提供了一个时间戳参数,允许更精确地控制动画的时间。



4、组件库方案


在当前成熟的前端生态中,想要获得精彩的视差动画效果,你可以通过现有的开源组件库来高效的完成开发。


以下是一些你可以尝试的主流组件库:



引用参考


MDN - background-attachment


MDN - transform-style


Pure CSS Parallax Websites


How to create parallax scrolling with CSS


视差滚动实践


原文地址


作者:小学后生
来源:juejin.cn/post/7406161967617163301
收起阅读 »

为什么vue:deep、/deep/、>>>样式能穿透到子组件

web
为什么vue:deep、/deep/、>>>样式能穿透到子组件 在scoped标记的style中,只要涉及三方组件,那deep符号会经常被使用,用来修改外部组件的样式。 小试牛刀 不使用deep 要想修改三方组件样式,只能添加到scoped之...
继续阅读 »

为什么vue:deep、/deep/、>>>样式能穿透到子组件


在scoped标记的style中,只要涉及三方组件,那deep符号会经常被使用,用来修改外部组件的样式。


小试牛刀


不使用deep


要想修改三方组件样式,只能添加到scoped之外,弊端是污染了全局样式,后续可能出现样式冲突。


<style lang="less">
.container {
.el-button {
background: #777;
}
}

使用 /deep/ deprecated


 .container1 {
/deep/ .el-button {
background: #000;
}
}

使用 >>> deprecated


.container2 >>> .el-button {
background: #222;
}

当在vue3使用/deep/或者>>>::v-deep,console面板会打印警告信息:


the >>> and /deep/ combinators have been deprecated. Use :deep() instead.

由于/deep/或者>>>在less或者scss中存在兼容问题,所以不推荐使用了。


使用:deep


.container3 {
:deep(.el-button) {
background: #444;
}
}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我按以下的方式嵌套deep,能生效吗?


.container4 {
:deep(.el-button) {
:deep(.el-icon) {
color: #f00;
}
}
}

源码解析


/deep/或>>>会被编译为什么


编译后的代码为:


.no-deep .container1[data-v-f5dea59b] .el-button { background: #000; } 

源代码片段:


if (
n.type === 'combinator' &&
(n.value === '>>>' || n.value === '/deep/')
) {
n.value = ' '
n.spaces.before = n.spaces.after = ''
warn(
`the >>> and /deep/ combinators have been deprecated. ` +
`Use :deep() instead.`,
)
return false
}

当vue编译样式时,先将样式解析为AST对象,例如deep/ .el-button会被解析为Selector对象,/deep/ .el-button解析后生成的Selector包含的字段:


{ type: 'combinator', value: '/deep/' } 

然后将n.value由/deep/替换为空 。所以转换出来的结果,.el-button直接变为.container下的子样式。


:deep会被编译为什么?


编译后的代码:


.no-deep .container3[data-v-f5dea59b] .el-button { background: #444; }

源代码片段:


// .foo :v-deep(.bar) -> .foo[xxxxxxx] .bar
let last: selectorParser.Selector['nodes'][0] = n
n.nodes[0].each(ss => {
selector.insertAfter(last, ss)
last = ss
})
// insert a space combinator before if it doesn't already have one
const prev = selector.at(selector.index(n) - 1)
if (!prev || !isSpaceCombinator(prev)) {
selector.insertAfter(
n,
selectorParser.combinator({
value: ' ',
}),
)
}
selector.removeChild(n)

还是以.container4 :deep(.el-button)为例,当解析到:deep符号式,selector快照为


image.png


parent为.container4 :deep(.el-button),当前selector的type正好为伪类标识pseudo,nodes节点包含一个.el-button


经过递归遍历,生成的selector结构为.container4 :deep(.el-button).el-button


最后一行代码selector.removeChild(n)会将:deep(.el-button)移出,所以输出的最终样式为.container4 .el-button


如果样式为:deep(.el-button) { :deep(.el-icon) { color: #f00 } },当遍历.el-icon时找不到ancestor,所以直接将:deep(.el-icon)作为其icon时找不到ancestor,其结果为:


.no-deep .container4[data-v-f5dea59b] .el-button :deep(.el-icon) { color: #f00; }

因此,deep是不支持嵌套的。


结尾



插个广告,麻烦各位大佬为小弟开源项目标个⭐️,点点关注:




  1. react-native-mapa, react native地图组件库

  2. mapboxgl-syncto-any,三维地图双屏联动


作者:前端下饭菜
来源:juejin.cn/post/7397285315822632997
收起阅读 »

8年前端总结和感想

web
8年前端总结和感想 本文是我前端工作 8 年的一些总结和感想 主要记录下个人点滴、前端知识点、场景应用、未来的憧憬以及个人规划,供自己以后查漏补缺,也欢迎同道朋友交流学习。 自我介绍 我是一名工作在非知名公司的 8 年前端,双非普通本科,自动化专业(非...
继续阅读 »

8年前端总结和感想



本文是我前端工作 8 年的一些总结和感想



主要记录下个人点滴、前端知识点、场景应用、未来的憧憬以及个人规划,供自己以后查漏补缺,也欢迎同道朋友交流学习。




自我介绍


我是一名工作在非知名公司的 8 年前端,双非普通本科,自动化专业(非计算机)。目前也在努力的提升自己,积极找工作状态。虽然工作已经 8 年了,但没待过超 10 人的前端团队,更没有开发过千万级、亿级流量的应用的经历,也是一种遗憾。


16 年才工作那会儿使用原生 JS 和 JQ 比较多,经常写 CSS 动画,主要做企业建站,自学了 PHPReactNative,还学过 krpano 的使用;17 年到 19 年,主要使用 reactReact Native做 H5 和 跨端开发,也维护过老 NG2.x 项目;19年到22年主要使用 vue、react 做hybrid APP及小程序,自学了electronnodeMongoDB;22 年至今主要从事 B 端的开发,C端也有部分,也主要是 reactvue 相关技术栈;


前端应用场景


前端是直面浏览器的,也可以说是直面用户的,我们的应用场景远广泛于后端,用到的 UI 组件库、插件、基础框架、基础语言也非常繁杂,所以在面试和自我学习提升的时候需要准备的东西非常多,有种学不动的感觉。


常见的应用场景就是 PC 浏览器,需要我们掌握一些兼容不同版本和不同浏览器的知识点,一般采取渐进增强或者优雅降级去处理;当然现在很多公司已经不做IE的兼容了,复杂度降低很多;同时大部分新项目都会使用 postcssautoprefixer,给 css 加兼容的前缀。其他的就是做后台的表单为主了,用的基本上都是 antd designelement ui。当然复杂点的要涉及到网页编辑器、Low Code、No Code等。


另一个主要场景就是手机浏览器APP 了,H5 WebAPP 会遇到 AndroidIOS的一些样式和行为需要兼容、列表和图片懒加载问题,还有调用原生的 SDK 进行地图、OCR、拍照、扫一扫等功能进行开发;为了更好的体验,还会选择 RN、flutter 进行跨端开发;复杂的处理场景一般涉及原生端,例如聊天室、直播等。


另一个场景就是小程序,其实还是写H5,主要是使用微信或者支付宝等相关 SDK 去实现,看官网就行了,文档也比较全。


还有一些是做 H5 小游戏,要求数学逻辑思维和算法更好点,初级一点的用 canvas+css3 去做,好一点的用游戏引擎去做,一般是 egretLayacreatejsthreejscocos


还有一些场景是做TV端的,有的是基于PC浏览器的,有些是套壳APP,一般使用 AntVecharts做图表数据展示,3D一般用 threejs去做。


还有一些做桌面应用的,一般来说桌面应用大多基于 C,但一些简单应用前端可以使用 electron 去进行桌面端开发,一般也用于大屏可视化,做数据展示的,当然我们熟悉的 vscode 也基于 electron 开发。


还有一些是做 ARVR3D全景图的,一般使用 WebGL3D引擎threejsbabylon.jsplaycanvas等,还可以用 css3d-enginekrpanopano2vr去做。


还有一些场景是做 web3DAPP(去中心化应用程序),大部分是做区块链和数字藏品的,推荐的技术是 Solidityweb3.jsEthers.js


前端网络


我们前端不管是开发 PC、 H5、小程序、 HyBrid App 还是其他应用,始终离不开是浏览器和 web-view,与浏览器交互就要了解基础的 HTTP、网络安全、 nginx方面的知识。


浏览器


浏览器的发展简史和市场份额竞争有空可以自行了解,首先我们要了解计算机架构:



  • 底层是机器硬件结构:简单的来说就是电脑主机+各种 IO 设备;复杂的来说有用于输入的鼠标键盘,用于输出的显示器、打印等设备,用于控制计算机的控制器和 CPU(核心大脑),用于存储的硬盘、内存,用于计算的CPU和GPU;

  • 中层是操作系统:常见的就是 WindowsMAC OSLinuxCentOS,手机就是安卓和 IOS(当然还有华为的鸿蒙);可以了解内存分配、进程和线程管理等方面知识。

  • 上层就是我们最熟悉的应用程序:有系统自带的核心应用程序、浏览器、各个公司和开发者开发的各种应用。


前端开发必要了解的就是chrome浏览器,可以说大部分开发基于此浏览器去做的。需要了解 进程和线程 概念、了解 chrome 多进程架构(浏览器主进程GPU进程网络进程渲染进程插件进程)。


其中最主要的是要了解主进程,包含多个线程:GUI渲染线程JS引擎线程(V8引擎)定时触发器线程事件线程异步HTTP请求线程。其中 V8 引擎又是核心,需要了解其现有架构:


V8引擎架构


了解 JS 编译成机器可以识别的机器码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把 JS 通过 Lexer 词法分析器分解成一系列词法 tokens,再通过 Parser 语法分析为语法树 AST,再通过 Bytecode Generator 把语法树转成二进制代码 Bytecode,二进制代码再通过实时编译 JST 编译成机器能识别的汇编代码 MachineCode 去执行。


JS编码过程


代码的执行必然会占用大量的内存,那如何自动的把不需要使用的变量回收就叫作 GC 垃圾回收,有空可以了解其算法和回收机制。


HTTP


对于Http,我们前端首先需要了解其网络协议分层: OSI七层协议TCP/IP四层协议五层协议,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应用层和传输层及网络层的工作流程;同时我们也要了解应用层的核心 http1.0http1.1http2.0https 的区别;还要了解传输层的 TCPUDPwebSocket



  • 在前后端交互方面必须了解 GETPOST 的请求方式,以及浏览器返回状态 2003xx4xx5xx的区别;还有前后端通信传输的 request header 头、响应报文体 response body,通信的 sessioncookie

  • 网络安全方面需要了解 https,了解非对称算法 rsa 和对称算法 des,登录认证的 JWT(JSON Web Token);同时也需要了解怎么防范 XSSCSRFSQL注入URL跳转漏洞点击劫持OS命令注入攻击


Nginx


我们的网页都是存储在 web 服务器上的,公司一般都会进行 nginx 的配置,可以对资源进行 gzip 压缩,redirect 重定向,解决 CROS 跨域问题,配置 history 路由拦截。技术方面,我们还要了解其安装、常用命令、反向代理、正向代理和负载均衡。


前端三剑客


前端简单的说就是在写 htmlcssjs 的,一般来说 js 我们会更多关注,其实 html 和 css 也大有用处。


HTML


html 的历史可以自行了解,我们需要更关注 文档声明、各种 标签元素块级元素及非块级元素语义化src与href的区别WebStorageHTML5的新特性。复杂的页面和功能会更依赖于我们的 canvas


css


css 方面主要了解布局相关 盒子模型position伪类和伪元素css选择器优先级、 各种 水平垂直居中方法、 清除浮动CSS3新特性CSS动画响应式布局相关的 remflex@media。当然也有部分公司非常重视用户的交互体验和 UI 效果,那会更依赖我们 CSS3 的使用。


JS


js 在现代开发过程中确实是最重要的,我们更关心其底层原理、使用的方法、异步的处理及 ES6 的使用。



  • 在底层方面我们需要了解其 作用域及作用域链闭包this绑定原型和原型链继承和类、属性描述符 defineProperty 和事件循环 Event Loop



    可以详看我写的javascript随笔




  • 在使用方面我们需要了解 值和类型 的判断、内置类型的 nullundefinedbooleannumberstringobjectsymbol,其中对象类型是个复杂类型,数组函数DateRegExp等都是一个对象;数组的各种 API 是我们开发中最常用的,了解 Dom操作 的API也是必要的。

  • ES6 方面要了解 let、const声明块作用域解构赋值箭头函数classpromiseasync awaitSetWeakSetMapWeakMapproxyReflect



    可以详看我写的(ES6+)随笔




  • TypeScript 在前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如果要搞 NodeJS 基本上是标配了,而且也是大厂的标配,还是有必要学习下的。要了解 TypeScript 的安装配置、基本语法、Type泛型<T>ClassInterfaceEnum命名空间模块



    可以详看我写的typescript随笔





前端框架


我们在开发过程中直接操作 dom 已经不多了,有的公司可能还要部分维护 JQ,但大多都在使用 ReactVueAngular这三个基础前端框架,很多其他跨平台框架及 UI 组件库都基于此,目前来说国内 React 和 Vue 是绝对的主流,我本人就更擅长React。



可以详看我写的react随笔vue随笔



React


开发 react,也就是在写 all in js,或者说是 JSX,那就必须了解其底层 JSX 是如何转化成虚拟节点 VDom 的。在转换 jsx 转换成 VDom,VDom在转换成真实 Dom,react 的底层做了很多优化,其中大家熟悉的就是 Fiberdiff生命周期 以及 事件绑定


那我们写 react 都是在写组件化的东西, 组件通信的各种方式也是需要了解的;还要了解 PureComponentmemoforwardRef等组件类的方法;了解 createElementcloneElementcreateContext等工具类的方法;了解 useStateuseEffectuseMemouseCallbackuseRef等hooks的使用;还有了解 高阶组件HOC 及自定义 hooks


了解 react16react17react18做了哪些优化。


Vue


vue 方面,我们需要了解 MVVM 原理、 template的解析、数据的 双向绑定、vue2 和 vue3 的响应式原理、其数据更新的 diff 算法;使用方面要了解其生命周期组件通信的各种方式和 vue3 的新特性。


前端工程化


上面写到了前端框架,在使用框架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必不可少的在整个开发过程向后端看齐,工程化的思想也深入前端。代码提交时可以使用git的钩子hooks进行流水线的自动化拉取,然后使用 webpackrollupgulp以及 vite 进行代码编译打包,最后使用 jenkinsAWS阿里云效等平台进行自动化部署,完成整个不同环境的打包部署流程。



可以详看我写的webpack随笔使用rollup搭建工具库并上传npm



webpack


在代码编译打包这块儿, webpack是最重要的,也是更复杂的,所以我们有必要多了解它。


在基础配置方面,我们要了解 modeentryoutputloaderplugin,其中 loader 和 plugin 是比较复杂的,webpack 默认只支持 js,那意味着要使用 es6 就要用 babel-loader,css 方面要配置 css-loaderstyle-loaderless-loadersass-loader等,图片文件等资源还要配置 file-loader


plugin 方面要配置 antd 的相关配置、清空打包目录的 clean-webpack-plugin、多线程打包的 HappyPack、分包的 splitChunks 等等配置。


在不同环境配置方面要基于 cross-env 配置 devServersourcemap


在构建优化方面要配置按需加载hashcachenoParsegzip压缩tree-shakingsplitChunks等。


幸运的是,现在很多脚手架都自动的帮你配置了很多,并且支持你选择什么模版去配置。


环境部署


环境部署方面,第一家公司我用的软件 FileZilla 进行手动上传 FTP 服务器,虽然也没出过啥错,但不智能,纯依靠人工,如果项目多,时间匆忙,很容易部署错环境,而且还要手动备份数据。后面学了点终端命令,使用 SSH 远程上传文件,其实还没有软件上传来的直接,也容易出错。后面换了公司,也用上了 CI/CD 持续集成,其本质就是平台帮你自动的执行配置好的命令,有 git 拉取代码的命令、npm run build的打包命令,最后 SSH 远程存到服务器的目录文件,并重启 nginx 的 web 服务器。


CI/CD 可让持续自动化和持续监控贯穿于应用的整个生命周期(从集成和测试阶段,到交付和部署)。


后端服务


为了更好的完成整个应用,了解后端技术也是必要的,我们可以从 nodejsMongoDBMySQL 等入手。如果有余力,了解 javac#c++ 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开发安卓和 IOS 应用。前后端都通了话,不管对于我们工作、面试、接活儿或者做独立开发者都是很必要的。


node


node 这方面,我们了解常用模块Event Loop 是必要的,框架可以选择 expresskoaegg,还有我最近刚学的NestJS也非常不错。


形而上学


了解完上面的文章,基本上你就了解了整个前端大体的开发流程、所需的知识点、环境的部署、线上网络安全。但如果需要进阶且不局限于前端和后端,我们需要了解数据结构设计模式算法英语


数据结构


常见的数据结构有8种: 数组队列链表散列表



可以详看我写的算法随笔-数据结构(栈)


可以详看我写的算法随笔-数据结构(队列)



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方面我们需要了解:



  • 六大原则: 单一职责原则开放封闭原则里氏替换原则依赖倒置原则接口隔离原则迪米特原则(最少知道原则)

  • 创建型设计模式: 单例模式原型模式工厂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建造者模式

  • 结构型设计模式: 适配器模式装饰器模式代理模式外观模式桥接模式组合模式享元模式

  • 行为型设计模式: 观察者模式迭代器模式策略模式模板方法模式职责链模式命令模式备忘录模式状态模式访问者模式中介者模式解释器模式


算法


算法方面我们需要了解:



  • 基础概念: 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

  • 排序方法:初级排序的 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冒泡排序,高级排序的 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堆排序

  • 搜索: 深度优先搜索广度优先搜索

  • 其他: 递归分治回溯动态规划贪心算法



可以详看我写的算法随笔-基础知识



英语


学生时代,觉得英语离我们挺远,进社会就用不到了。现在发现学好英语非常有用,我们可以入职福利待遇比较好的外企、可以更好的看懂文档、甚至起个文件名和变量名都好的多。最近我也在用多邻国学英语,目标是能进行简单的商务交流和国外旅游,还能在未来辅导下孩子英语作业。


前端未来


目前,初级前端确实饱和了,各个公司对前端已经不像我入职第一家公司那样简单就可以找到工作的了,尤其是在这个各种卷的环境里,我们不得不多学习更多前端方面的知识。对于初学者,我建议更多的了解计算机基础、js原理、框架的底层;对于已经工作一俩年想提升的,不妨多学点跨端、跨平台技术,还有后端的一些技术;对于工作多年想让未来路子更宽的,不得不内卷的学习更多的应用场景所需要的知识。


关于AI,我觉得并不是会代替我们的工具,反而缩小了我们和资深前端的距离。我们可以借助AI翻译国外的一些技术文档,学习更新的技术;可以帮我们进行代码纠错;还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复杂的算法和逻辑;善用 AI,让它成为我们的利器;


感想和个人规划


前端很复杂,并不是像很多后端所说的那么简单,处理的复杂度和应对多样的客户群都是比较大的挑战。资深的前端能很快的完成任务需求开发、并保证代码质量,并搭建更好的基础架构,但就业行情的不景气让我一度很迷茫,我们大龄程序员的出路在哪里,经验就不值钱了嘛?


对于未来,我会更多的学习英语、学习后端,向独立开发者转型。


谨以此文,献给未来的自己和同道中人!


作者:牛奶
来源:juejin.cn/post/7387420922809942035
收起阅读 »

同事一行代码,差点给我整破防了!

web
大家好,我是多喝热水。 最近开发公司项目的时候遇到一个哭笑不得的问题,知道真相的我差点破防! 还原现场 周一开周会的时候正常评审需求,在演示的过程中发生了一点小插曲,我们的聚合搜索功能它不能正常使用了,搜到的内容还是首次加载的数据,如下: 看到这种情况,我下...
继续阅读 »

大家好,我是多喝热水。


最近开发公司项目的时候遇到一个哭笑不得的问题,知道真相的我差点破防!


还原现场


周一开周会的时候正常评审需求,在演示的过程中发生了一点小插曲,我们的聚合搜索功能它不能正常使用了,搜到的内容还是首次加载的数据,如下:


Kapture 2024-07-15 at 18.50.39.gif


看到这种情况,我下意识的以为是后端返回的数据的问题,所以结束会议后我就着手排查了,如下:



结果发现后端的数据是没问题的,这我就很奇怪了,其他的 tab 都能正常展示数据,为什么就只有综合出现了问题?



开始排查


因为这个无限滚动组件是我封装的,所以我猜测会不会是这个组件出了什么问题?


但经过排查我发现,这个组件接收到的数据是没问题的。


那就很奇怪了,我传递的参数是正确的,后端返回的数据也是没问题的,凭什么你不能正常渲染?


直到我看到了这一行代码,我沉默了:



woc,你小子在代码里下毒!



看到这里我基本上可以确定就是这个 index 搞的鬼,在我尝试把它修改成 item.id 后,搜索功能就能正常使用了,如下:



问题复盘


为什么用 id 就正常了?


这里涉及到 React 底层 diff 算法的优化,有经验的小伙伴应该知道,React 源码中判断两个节点是否是同一个节点就是通过这个 key 属性来判断的,key 相同的话会直接复用旧的节点,如下: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切换 tab 后列表中始终都是旧数据,因为我们使用了 index 作为 key,而 index 它是会重复的,新 index 和旧 index 对比,两者相等,React 就直接复用了旧的节点!


但 id 就不一样了,id 我们可以确保它就是唯一的,不会发生重复!


哎,排查问题半小时,解决问题只花 3 秒钟,我 tm.....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一定不要在循环节点的时候使用 index 作为 key!


一定不要在循环节点的时候使用 index 作为 key!


一定不要在循环节点的时候使用 index 作为 key!


养成好习惯,特别是这种数据会动态变化的场景!!!


作者:上班多喝热水
来源:juejin.cn/post/7391744516111564852
收起阅读 »

fabric.js 实现服装/商品定制预览效果

web
大家好,我是秦少卫,vue-fabric-editor 开源图片编辑项目的作者,很多开发者有问过我如何使用 fabric.js 实现商品定制的预览效果,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实现思路。 预览图: 简单介绍大部分开发这类产品的开发者,都会提到一个关键词叫做 P...
继续阅读 »

大家好,我是秦少卫,vue-fabric-editor 开源图片编辑项目的作者,很多开发者有问过我如何使用 fabric.js 实现商品定制的预览效果,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实现思路。


预览图:


20240816-085407.gif


20240816-085504.gif


20240816-085334.gif


简单介绍大部分开发这类产品的开发者,都会提到一个关键词叫做 POD ,按需定制,会通过设计工具简单的对产品进行颜色、图片的修改后,直接下单,获得自己独一无二的商品。



POD是什么?


按需定制(Print On Demand,简称POD),是一种订单履约方式,卖家提前设计好商品模板上架到销售平台,出单后,同步订到给供应商进行生产发货。



使用 fabric.js 实现商品定制预览,有 4 种实现方式


方式一:镂空 PNG 素材


这种方式最简单方便,只需要准备镂空的png素材,将图层放置在顶部不可操作即可,定制的图案在图层底部,进行拖拽修改即可,优点是简单方便,缺点是只能针对一个部位操作


image.png


方式二:png阴影 + 色块 + 图案叠加


如果要进一步实现多个部位的定制设计,不同部位使用不同的定制图,第一种方案就无法满足了,那么可以采用透明阴影 + 色块叠加图案的方式来实现多个位置的定制。


例如这样的商品,上下需要 2 张不同的定制图案。


Foxmail20240816092343.png


我们需要准备透明的阴影素材在最上方,下方添加色块区域并叠加图案:


阴影层


上身色块


下身色块


最底部放上原始的图片即可。


Foxmail20240816091617.png


方式三:SVG + 图案/颜色填充


fabric.js 支持导入 svg图片,如果是SVG形式的设计文件,只需要导入到编辑器中,对不同区域修改颜色或者叠加图案就可以。


20240816-091831.gif


方式四:平面图 + 3D 贴图


最后一种是平面图设计后,将平面图贴图到 3D 模型,为了效果更逼真,需要增加光源、法线等贴图,从实现上并不会太复杂,只是运营成本比较高,每一个 SKU 都需要做一个 3D模型
20240816-092903.gif


参考 Demo:


20240816-093350.gif
codepen.io/ricardcreag…


结束


以上就是fabric.js 实现服装/商品定制预览效果的 4 种思路,如果你正在开发类似产品,也可以使用开源项目快速构建你的在线商品定制工具。



Foxmail20240816093646.png


作者:愚坤秦少卫
来源:juejin.cn/post/7403245452215386150
收起阅读 »

前端如何做截图?

web
一、 背景 页面截图功能在前端开发中,特别是营销场景相关的需求中, 是比较常见的。比如截屏分享,相对于普通的链接分享,截屏分享具有更丰富的展示、更多的信息承载等优势。最近在需求开发中遇到了相关的功能,所以调研了相关的实现和原理。 二、相关技术 前端要实现页面截...
继续阅读 »

一、 背景


页面截图功能在前端开发中,特别是营销场景相关的需求中, 是比较常见的。比如截屏分享,相对于普通的链接分享,截屏分享具有更丰富的展示、更多的信息承载等优势。最近在需求开发中遇到了相关的功能,所以调研了相关的实现和原理。


二、相关技术


前端要实现页面截图的功能,现在比较常见的方式是使用开源的截图npm库,一般使用比较多的npm库有以下两个:



以上两种常见的npm库,对应着两种常见的实现原理。实现前端截图,一般是使用图形API重新绘制页面生成图片,基本就是SVG(dom-to-image)和Canvas(html2canvas)两种实现方案,两种方案目标相同,即把DOM转为图片,下面我们来分别看看这两类方案。


三、 dom-to-image


dom-to-image库主要使用的是SVG实现方式,简单来说就是先把DOM转换为SVG然后再把SVG转换为图片。


(一)使用方式


首先,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dom-to-image提供的核心api,有如下一些方法:



  • toSvg (dom转svg)

  • toPng (dom转png)

  • toJpeg (dom转jpg)

  • toBlob (dom转二进制格式)

  • toPixelData (dom转原始像素值)


如需要生成一张png的页面截图,实现代码如下:


import domtoimage from "domtoimage"

const nod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node');
domtoimage.toPng(node,options).then((dataUrl) => {
const img = new Image();
img.src = dataUrl;
document.body.appendChild(img);
})

toPng方法可传入两个参数node和options。


node为要生成截图的dom节点;options为支持的属性配置,具体如下:filter,backgroundColor,width,height,style,quality,imagePlaceholder,cacheBust。


(二)原理分析


dom to image的源码代码不是很多,总共不到千行,下面就拿toPng方法做一下简单的源码解析,分析一下其实现原理,简单流程如下:


image.png


整体实现过程用到了几个函数:



  • toPng(调用draw,实现canvas=>png )

  • Draw(调用toSvg,实现dom=>canvas)

  • toSvg(调用cloneNode和makeSvgDataUri,实现dom=>svg)

  • cloneNode(克隆处理dom和css)

  • makeSvgDataUri(实现dom=>svg data:url)

  • toPng


toPng函数比较简单,通过调用draw方法获取转换后的canvas,利用toDataURL转化为图片并返回。


function toPng(node, options) {
return draw(node, options || {})
.then((canvas) => canvas.toDataURL());
}


  • draw


draw函数首先调用toSvg方法获得dom转化后的svg,然后将获取的url形式的svg处理成图片,并新建canvas节点,然后借助drawImage()方法将生成的图片放在canvas画布上。


function draw(domNode, options) {
return toSvg(domNode, options)
// 拿到的svg是image data URL, 进一步创建svg图片
.then(util.makeImage)
.then(util.delay(100))
.then((image) => {
// 创建canvas,在画布上绘制图像并返回
const canvas = newCanvas(domNode);
canvas.getContext("2d").drawImage(image, 0, 0);
return canvas;
});
// 新建canvas节点,设置一些样式的options参数
function newCanvas(domNode) {
const canvas = document.createElement("canvas");
canvas.width = options.width || util.width(domNode);
canvas.height = options.height || util.height(domNode);
if (options.bgcolor) {
const ctx = canvas.getContext("2d");
ctx.fillStyle = options.bgcolor;
ctx.fillRect(0, 0, canvas.width, canvas.height);
}
return canvas;
}
}


  • toSvg

  • toSvg函数实现从dom到svg的处理,大概步骤如下:

  • 递归去克隆dom节点(调用cloneNode函数)

  • 处理字体,获取所有样式,找到所有的@font-face和内联资源,解析并下载对应的资源,将资源转为dataUrl给src使用。把上面处理完的css rules放入中,并把标签加入到clone的节点中去。
  • 处理图片,将img标签的src的url和css中backbround中的url,转为dataUrl使用。

  • 获取dom节点转化的dataUrl数据(调用makeSvgDataUri函数)


function toSvg(node, options) {
options = options || {};
// 处理imagePlaceholder、cacheBust值
copyOptions(options);
return Promise.resolve(node)
.then((node) =>
// 递归克隆dom节点
cloneNode(node, options.filter, true))
// 把字体相关的csstext放入style
.then(embedFonts)
// clone处理图片,将图片链接转换为dataUrl
.then(inlineImages)
// 添加options里的style放入style
.then(applyOptions)
.then((clone) =>
// node节点转化成svg
makeSvgDataUri(clone,
options.width || util.width(node),
options.height || util.height(node)));
// 处理一些options的样式
function applyOptions(clone) {
...
return clone;
}
}


  • cloneNode


cloneNode函数主要处理dom节点,内容比较多,简单总结实现如下:



  • 递归clone原始的dom节点,其中, 其中如果有canvas将转为image对象。

  • 处理节点的样式,通过getComputedStyle方法获取节点元素的所有CSS属性的值,并将这些样式属性插入新建的style标签上面, 同时要处理“:before,:after”这些伪元素的样式, 最后处理输入内容和svg。


function cloneNode(node, filter, root) {
if (!root && filter && !filter(node)) return Promise.resolve();
return Promise.resolve(node)
.then(makeNodeCopy)
.then((clone) => cloneChildren(node, clone, filter))
.then((clone) => processClone(node, clone));
function makeNodeCopy(node) {
// 将canvas转为image对象
if (node instanceof HTMLCanvasElement) return util.makeImage(node.toDataURL());
return node.cloneNode(false);
}
// 递归clone子节点
function cloneChildren(original, clone, filter) {
const children = original.childNodes;
if (children.length === 0) return Promise.resolve(clone);
return cloneChildrenInOrder(clone, util.asArray(children), filter)
.then(() => clone);
function cloneChildrenInOrder(parent, children, filter) {
let done = Promise.resolve();
children.forEach((child) => {
done = done
.then(() => cloneNode(child, filter))
.then((childClone) => {
if (childClone) parent.appendChild(childClone);
});
});
return done;
}
}
function processClone(original, clone) {
if (!(clone instanceof Element)) return clone;
return Promise.resolve()
.then(cloneStyle)
.then(clonePseudoElements)
.then(copyUserInput)
.then(fixSvg)
.then(() => clone);
// 克隆节点上的样式。
function cloneStyle() {
...
}
// 提取伪类样式,放到css
function clonePseudoElements() {
...
}
// 处理Input、TextArea标签
function copyUserInput() {
...
}
// 处理svg
function fixSvg() {
...
}
}
}


  • makeSvgDataUri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两个特性:



  • SVG有一个元素,这个元素的作用是可以在其中使用具有其它XML命名空间的XML元素,换句话说借助标签,我们可以直接在SVG内部嵌入XHTML元素,举个例子:


<svg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foreignObject width="120" height="50">
<body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p>文字。</p>
</body>
</foreignObject>
</svg>

可以看到标签里面有一个设置了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标签,此时标签及其子标签都会按照XHTML标准渲染,实现了SVG和XHTML的混合使用。



  • XMLSerializer对象能够把一个XML文档或Node对象转化或“序列化”为未解析的XML标记的一个字符串。


基于以上特性,我们再来看一下makeSvgDataUri函数,该方法实现node节点转化为svg,就用到刚刚提到的两个重要特性。


首先将dom节点通过


XMLSerializer().serializeToString() 序列化为字符串,然后在


标签 中嵌入转换好的字符串,foreignObject 能够在 svg


内部嵌入XHTML,再将svg处理为dataUrl数据返回,具体实现如下:


function makeSvgDataUri(node, width, height) {
return Promise.resolve(node)
.then((node) => {
// 将dom转换为字符串
node.setAttribute("xmlns", "http://www.w3.org/1999/xhtml");
return new XMLSerializer().serializeToString(node);
})
.then(util.escapeXhtml)
.then((xhtml) => `<foreignObject x="0" y="0" width="100%" height="100%">${xhtml}</foreignObject>`)
// 转化为svg
.then((foreignObject) =>
// 不指定xmlns命名空间是不会渲染的
`<svg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width="${width}" height="${height}">${
foreignObject}
</svg>`
)
// 转化为data:url
.then((svg) => `data:image/svg+xml;charset=utf-8,${svg}`);
}

四、 html2canvas


html2canvas库主要使用的是Canvas实现方式,主要过程是手动将dom重新绘制成canvas,因此,它只能正确渲染可以理解的属性,有许多CSS属性无法正确渲染。


支持的CSS属性的完整列表:


html2canvas.hertzen.com/features/


浏览器兼容性:


Firefox 3.5+ Google Chrome Opera 12+ IE9+ Edge Safari 6+


官方文档地址:


html2canvas.hertzen.com/documentati…


(一)使用方式


// dom即是需要绘制的节点, option为一些可配置的选项
import html2canvas from 'html2canvas'
html2canvas(dom, option).then(canvas=>{
canvas.toDataURL()
})

常用的option配置:


image.png


全部配置文档:


html2canvas.hertzen.com/configurati…


(二)原理分析


html2canvas的内部实现相对dom-to-image来说要复杂一些, 基本原理是读取DOM元素的信息,基于这些信息去构建截图,并呈现在canvas画布中。


其中重点就在于将dom重新绘制成canvas的过程,该过程整体的思路是:遍历目标节点和目标节点的子节点,遍历过程中记录所有节点的结构、内容和样式,然后计算节点本身的层级关系,最后根据不同的优先级绘制到canvas画布中。


由于html2canvas的源码量比较大,可能无法像dom-to-image一样详细的分析,但还是可以大致了解一下整体的流程,首先可以看一下源码中src文件夹中的代码结构,如下图:


image.png


简单解析一下:



  • index:入口文件,将dom节点渲染到一个canvas中,并返回。

  • core:工具函数的封装,包括对缓存的处理函数、Context方法封装、日志模块等。

  • css:对节点样式的处理,解析各种css属性和特性,进行处理。

  • dom:遍历dom节点的方法,以及对各种类型dom的处理。

  • render:基于clone的节点生成canvas的处理方法。


基于以上这些核心文件,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html2canvas的解析过程, 大致的流程如下:


image.png



  • 构建配置项


在这一步会结合传入的options和一些defaultOptions,生成用于渲染的配置数据renderOptions。在过程中会对配置项进行分类,比如resourceOptions(资源跨域相关)、contextOptions(缓存、日志相关)、windowOptions(窗口宽高、滚动配置)、cloneOptions(对指定dom的配置)、renderOptions(render结果的相关配置,包括生成图片的各种属性)等,然后分别将各类配置项传到下接下来的步骤中。



  • clone目标节点并获取样式和内容


在这一步中,会将目标节点到指定的dom解析方法中,这个过程会clone目标节点和其子节点,获取到节点的内容信息和样式信息,其中clone dom的解析方法也是比较复杂的,这里不做详细展开。获取到目标节点后,需要把克隆出来的目标节点的dom装载到一个iframe里,进行一次渲染,然后就可以获取到经过浏览器视图真实呈现的节点样式。



  • 解析目标节点


目标节点的样式和内容都获取到了之后,就需要把它所承载的数据信息转化为Canvas可以使用的数据类型。在对目标节点的解析方法中,递归整个DOM树,并取得每一层节点的数据,对于每一个节点而言需要绘制的部分包括边框、背景、阴影、内容,而对于内容就包含图片、文字、视频等。在整个解析过程中,对目标节点的所有属性进行解析构造,转化成为指定的数据格式,基础数据格式可见以下代码:


class ElementContainer {
// 所有节点上的样式经过转换计算之后的信息
readonly styles: CSSParsedDeclaration;
// 节点的文本节点信息, 包括文本内容和其他属性
readonly textNodes: TextContainer[] = [];
// 当前节点的子节点
readonly elements: ElementContainer[] = [];
// 当前节点的位置信息(宽/高、横/纵坐标)
bounds: Bounds;
flags = 0;
...
}

具体到不同类型的元素如图片、IFrame、SVG、input等还会extends ElementContainer拥有自己的特定数据结构,在此不详细贴出。



  • 构建内部渲染器


把目标节点处理成特定的数据结构之后,就需要结合Canvas调用渲染方法了,Canvas绘图需要根据样式计算哪些元素应该绘制在上层,哪些在下层,那么这个规则是什么样的呢?这里就涉及到CSS布局相关的一些知识。


默认情况下,CSS是流式布局的,元素与元素之间不会重叠。不过有些情况下,这种流式布局会被打破,比如使用了浮动(float)和定位(position)。因此需要需要识别出哪些脱离了正常文档流的元素,并记住它们的层叠信息,以便正确地渲染它们。


那些脱离正常文档流的元素会形成一个层叠上下文。元素在浏览器中渲染时,根据W3C的标准,所有的节点层级布局,需要遵循层叠上下文和层叠顺序的规则,具体规则如下:


image.png


在了解了元素的渲染需要遵循这个标准后,Canvas绘制节点的时候,需要生成指定的层叠数据,就需要先计算出整个目标节点里子节点渲染时所展现的不同层级,构造出所有节点对应的层叠上下文在内部所表现出来的数据结构,具体数据结构如下:


// 当前元素
element: ElementPaint;
// z-index为负, 形成层叠上下文
negativeZIndex: StackingContext[];
// z-index为0、auto、transform或opacity, 形成层叠上下文
zeroOrAutoZIndexOrTransformedOrOpacity: StackingContext[];
// 定位和z-index形成的层叠上下文
positiveZIndex: StackingContext[];
// 没有定位和float形成的层叠上下文
nonPositionedFloats: StackingContext[];
// 没有定位和内联形成的层叠上下文
nonPositionedInlineLevel: StackingContext[];
// 内联节点
inlineLevel: ElementPaint[];
// 不是内联的节点
nonInlineLevel: ElementPaint[];

基于以上数据结构,将元素子节点分类,添加到指定的数组中,解析层叠信息的方式和解析节点信息的方式类似,都是递归整棵树,收集树的每一层的信息,形成一颗包含层叠信息的层叠树。



  • 绘制数据


基于上面两步构造出的数据,就可以开始调用内部的绘制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绘制了。使用节点的层叠数据,依据浏览器渲染层叠数据的规则,将DOM元素一层一层渲染到canvas中,其中核心具体源码如下:


async renderStackContent(stack: StackingContext): Promise<void> {
if (contains(stack.element.container.flags, FLAGS.DEBUG_RENDER)) {
debugger;
}
// 1. the background and borders of the element forming the stacking context.
await this.renderNodeBackgroundAndBorders(stack.element);
// 2. the child stacking contexts with negative stack levels (most negative first).
for (const child of stack.negativeZIndex) {
await this.renderStack(child);
}
// 3. For all its in-flow, non-positioned, block-level descendants in tree order:
await this.renderNodeContent(stack.element);
for (const child of stack.nonInlineLevel) {
await this.renderNode(child);
}
// 4. All non-positioned floating descendants, in tree order. For each one of these,
// treat the element as if it created a new stacking context, but any positioned descendants and descendants
// which actually create a new stacking context should be considered part of the parent stacking context,
// not this new one.
for (const child of stack.nonPositionedFloats) {
await this.renderStack(child);
}
// 5. the in-flow, inline-level, non-positioned descendants, including inline tables and inline blocks.
for (const child of stack.nonPositionedInlineLevel) {
await this.renderStack(child);
}
for (const child of stack.inlineLevel) {
await this.renderNode(child);
}
// 6. All positioned, opacity or transform descendants, in tree order that fall int0 the following categories:
// All positioned descendants with 'z-index: auto' or 'z-index: 0', in tree order.
// For those with 'z-index: auto', treat the element as if it created a new stacking context,
// but any positioned descendants and descendants which actually create a new stacking context should be
// considered part of the parent stacking context, not this new one. For those with 'z-index: 0',
// treat the stacking context generated atomically.
//
// All opacity descendants with opacity less than 1
//
// All transform descendants with transform other than none
for (const child of stack.zeroOrAutoZIndexOrTransformedOrOpacity) {
await this.renderStack(child);
}
// 7. Stacking contexts formed by positioned descendants with z-indice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1 in z-index
// order (smallest first) then tree order.
for (const child of stack.positiveZIndex) {
await this.renderStack(child);
}
}

在renderStackContent方法中,首先对元素本身调用renderNodeContent和renderNodeBackgroundAndBorders进行渲染处理。


然后处理各个分类的子元素,如果子元素形成了层叠上下文,就调用renderStack方法,这个方法内部继续调用了renderStackContent,这就形成了对于层叠上下文整个树的递归。


如果子元素是正常元素没有形成层叠上下文,就直接调用renderNode,renderNode包括两部分内容,渲染节点内容和渲染节点边框背景色。


async renderNode(paint: ElementPaint): Promise<void> {
if (paint.container.styles.isVisible()) {
// 渲染节点的边框和背景色
await this.renderNodeBackgroundAndBorders(paint);
// 渲染节点内容
await this.renderNodeContent(paint);
}
}

其中renderNodeContent方法是渲染一个元素节点里面的内容,其可能是正常元素、文字、图片、SVG、Canvas、input、iframe,对于不同的内容也会有不同的处理。


以上过程,就是html2canvas的整体内部流程,在了解了大致原理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个更为详细的源码流程图,对上述流程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


五、 常见问题总结


在使用html2canvas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常见的问题和坑,总结如下:


(一)截图不全


要解决这个问题,只需要在截图之前将页面滚动到顶部即可:


document.documentElement.scrollTop = 0;
document.body.scrollTop = 0;

(二)图片跨域


插件在请求图片的时候会有图片跨域的情况,这是因为,如果使用跨域的资源画到canvas中,并且资源没有使用CORS去请求,canvas会被认为是被污染了,canvas可以正常展示,但是没办法使用toDataURL()或者toBlob()导出数据,详情可参考:developer.mozilla.org/en-US/docs/…


解决方案:在img标签上设置crossorigin,属性值为anonymous,可以开启CROS请求。当然,这种方式的前提还是服务端的响应头Access-Control-Allow-Origin已经被设置过允许跨域。如果图片本身服务端不支持跨域,可以使用canvas统一转成base64格式,方法如下。


function getUrlBase64_pro( len,url ) {
//图片转成base64
var canvas = document.createElement("canvas"); //创建canvas DOM元素
var ctx = canvas.getContext("2d");
return new Promise((reslove, reject) => {
var img = new Image();
img.crossOrigin = "Anonymous";
img.onload = function() {
canvas.height = len;
canvas.width = len;
ctx.drawImage(img, 0, 0, len, len);
var dataURL = canvas.toDataURL("image/");
canvas = null;
reslove(dataURL);
};
img.onerror = function(err){
reject(err)
}
img.src = url;
});
}

(三)截图与当前页面有区别


方式一:如果要从渲染中排除某些elements,可以向这些元素添加data-html2canvas-ignore属性,html2cnavas会将它们从渲染中排除,例如,如果不想截图iframe的部分,可以如下:


html2canvas(ele,{
useCORS: true,
ignoreElements: (element: any) => {
if (element.tagName.toLowerCase() === 'iframe') {
return element;
}
return false;
},
})

方式二:可以将需要转化成图片的部分放在一个节点内,再把整个节点,透明度设置为0, 其他部分层级设置高一些,即可实现截图指定区域。


六、 小结


本文针对前端截图实现的方式,对两个开源库dom-to-image和html2canvas的使用和原理进行了简单的使用方式、实现原理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参考资料:


1.dom-to-image原理


2.html2image原理简述


3.浏览器端网页截图方案详解


4.html2canvas


5.html2canvas实现浏览器截图的原理(包含源码分析的通用方法)


作者:庚云
来源:juejin.cn/post/7400319811358818340
收起阅读 »

折腾我2周的分页打印和下载pdf

web
1.背景 一开始接到任务需要打印html,之前用到了vue-print-nb-jeecg来处理Vue2一个打印的问题,现在是遇到需求要在Vue3项目里面去打印十几页的打印和下载为pdf,难点和坑就在于我用的库vue3-print-nb来做分页打印预览,下载pd...
继续阅读 »

1722391577748.jpg


1.背景


一开始接到任务需要打印html,之前用到了vue-print-nb-jeecg来处理Vue2一个打印的问题,现在是遇到需求要在Vue3项目里面去打印十几页的打印和下载为pdf,难点和坑就在于我用的库vue3-print-nb来做分页打印预览,下载pdf后面介绍


2.预览打印实现


    <div id="printMe" style="background:red;">
<p>葫芦娃,葫芦娃</p>
<p>一根藤上七朵花 </p>
<p>小小树藤是我家 啦啦啦啦 </p>
<p>叮当当咚咚当当 浇不大</p>
<p> 叮当当咚咚当当 是我家</p>
<p> 啦啦啦啦</p>
<p>...</p>
</div>

<button v-print="'#printMe'">Print local range</button>

因为官方提供的方案都是DOM加载完成后然后直接打印,但是我的需求是需要点击打印的时候根据id渲染不同的组件然后渲染DOM,后面仔细看官方文档,有个beforeOpenCallback方法在打印预览之前有个钩子,但是这个钩子没办法确定我接口加载完毕,所以我的思路就是用户先点击我写的点击按钮事件,等异步渲染完毕之后,我再同步触发真正的打印预览按钮,这样就变相解决了我的需求。




  1. 没办法处理接口异步渲染数据展示DOM进行打印操作

  2. 在布局相对定位的时候在谷歌浏览器会发现有布局整体变小的问题(后续用zoom处理的)


3.掉头发之下载pdf


下载pdf这种需求才是我每次去理发店不敢让tony把我头发打薄的原因,我看了很多技术文章,结合个人业务情况,采取的方案是html2canvas把html转成canvas然后转成图片然后通过jsPDF截取图片分页最后下载到本地。本人秉承着不生产水,只做大自然的搬运工的匠人精神,迅速而又果断的从社区来到社区去,然后找到了适配当前业务的逻辑代码(实践出真知)。


import html2canvas from 'html2canvas'
import jsPDF, { RGBAData } from 'jspdf'

/** a4纸的尺寸[595.28,841.89], 单位毫米 */
const [PAGE_WIDTH, PAGE_HEIGHT] = [595.28, 841.89]

const PAPER_CONFIG = {
/** 竖向 */
portrait: {
height: PAGE_HEIGHT,
width: PAGE_WIDTH,
contentWidth: 560
},
/** 横向 */
landscape: {
height: PAGE_WIDTH,
width: PAGE_HEIGHT,
contentWidth: 800
}
}

// 将元素转化为canvas元素
// 通过 放大 提高清晰度
// width为内容宽度
async function toCanvas(element: HTMLElement, width: number) {
if (!element) return { width, height: 0 }

// canvas元素
const canvas = await html2canvas(element, {
// allowTaint: true, // 允许渲染跨域图片
scale: window.devicePixelRatio * 2, // 增加清晰度
useCORS: true // 允许跨域
})

// 获取canvas转化后的宽高
const { width: canvasWidth, height: canvasHeight } = canvas

// html页面生成的canvas在pdf中的高度
const height = (width / canvasWidth) * canvasHeight

// 转化成图片Data
const canvasData = canvas.toDataURL('image/jpeg', 1.0)

return { width, height, data: canvasData }
}

/**
* 生成pdf(A4多页pdf截断问题, 包括页眉、页脚 和 上下左右留空的护理)
* @param param0
* @returns
*/

export async function outputPDF({
/** pdf内容的dom元素 */
element,

/** 页脚dom元素 */
footer,

/** 页眉dom元素 */
header,

/** pdf文件名 */
filename,

/** a4值的方向: portrait or landscape */
orientation = 'portrait' as 'portrait' | 'landscape'
}
) {
if (!(element instanceof HTMLElement)) {
return
}

if (!['portrait', 'landscape'].includes(orientation)) {
return Promise.reject(
new Error(`Invalid Parameters: the parameter {orientation} is assigned wrong value, you can only assign it with {portrait} or {landscape}`)
)
}
const [A4_WIDTH, A4_HEIGHT] = [PAPER_CONFIG[orientation].width, PAPER_CONFIG[orientation].height]

/** 一页pdf的内容宽度, 左右预设留白 */
const { contentWidth } = PAPER_CONFIG[orientation]

// eslint-disable-next-line new-cap
const pdf = new jsPDF({
unit: 'pt',
format: 'a4',
orientation
})

// 一页的高度, 转换宽度为一页元素的宽度
const { width, height, data } = await toCanvas(element, contentWidth)

// 添加
function addImage(
_x: number,
_y: number,
pdfInstance: jsPDF,
base_data: string | HTMLImageElement | HTMLCanvasElement | Uint8Array | RGBAData,
_width: number,
_height: number
) {
pdfInstance.addImage(base_data, 'JPEG', _x, _y, _width, _height)
}

// 增加空白遮挡
function addBlank(x: number, y: number, _width: number, _height: number) {
pdf.setFillColor(255, 255, 255)
pdf.rect(x, y, Math.ceil(_width), Math.ceil(_height), 'F')
}

// 页脚元素 经过转换后在PDF页面的高度
const { height: tFooterHeight, data: headerData } = footer ? await toCanvas(footer, contentWidth) : { height: 0, data: undefined }

// 页眉元素 经过转换后在PDF的高度
const { height: tHeaderHeight, data: footerData } = header ? await toCanvas(header, contentWidth) : { height: 0, data: undefined }

// 添加页脚
async function addHeader(headerElement: HTMLElement) {
headerData && pdf.addImage(headerData, 'JPEG', 0, 0, contentWidth, tHeaderHeight)
}

// 添加页眉
async function addFooter(pageNum: number, now: number, footerElement: HTMLElement) {
if (footerData) {
pdf.addImage(footerData, 'JPEG', 0, A4_HEIGHT - tFooterHeight, contentWidth, tFooterHeight)
}
}

// 距离PDF左边的距离,/ 2 表示居中
const baseX = (A4_WIDTH - contentWidth) / 2 // 预留空间给左边
// 距离PDF 页眉和页脚的间距, 留白留空
const baseY = 15

// 除去页头、页眉、还有内容与两者之间的间距后 每页内容的实际高度
const originalPageHeight = A4_HEIGHT - tFooterHeight - tHeaderHeight - 2 * baseY

// 元素在网页页面的宽度
const elementWidth = element.offsetWidth

// PDF内容宽度 和 在HTML中宽度 的比, 用于将 元素在网页的高度 转化为 PDF内容内的高度, 将 元素距离网页顶部的高度 转化为 距离Canvas顶部的高度
const rate = contentWidth / elementWidth

// 每一页的分页坐标, PDF高度, 初始值为根元素距离顶部的距离
const pages = [rate * getElementTop(element)]

// 获取该元素到页面顶部的高度(注意滑动scroll会影响高度)
function getElementTop(contentElement) {
if (contentElement.getBoundingClientRect) {
const rect = contentElement.getBoundingClientRect() || {}
const topDistance = rect.top

return topDistance
}
}

// 遍历正常的元素节点
function traversingNodes(nodes) {
for (const element of nodes) {
const one = element

/** */
/** 注意: 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判断其他场景的分页,本代码只判断表格的分页场景 */
/** */

// table的每一行元素也是深度终点
const isTableRow = one.classList && one.classList.contains('ant4-table-row')

// 对需要处理分页的元素,计算是否跨界,若跨界,则直接将顶部位置作为分页位置,进行分页,且子元素不需要再进行判断
const { offsetHeight } = one
// 计算出最终高度
const offsetTop = getElementTop(one)

// dom转换后距离顶部的高度
// 转换成canvas高度
const top = rate * offsetTop
const rateOffsetHeight = rate * offsetHeight

// 对于深度终点元素进行处理
if (isTableRow) {
// dom高度转换成生成pdf的实际高度
// 代码不考虑dom定位、边距、边框等因素,需在dom里自行考虑,如将box-sizing设置为border-box
updateTablePos(rateOffsetHeight, top)
}
// 对于普通元素,则判断是否高度超过分页值,并且深入
else {
// 执行位置更新操作
updateNormalElPos(top)
// 遍历子节点
traversingNodes(one.childNodes)
}
updatePos()
}
}

// 普通元素更新位置的方法
// 普通元素只需要考虑到是否到达了分页点,即当前距离顶部高度 - 上一个分页点的高度 大于 正常一页的高度,则需要载入分页点
function updateNormalElPos(top) {
if (top - (pages.length > 0 ? pages[pages.length - 1] : 0) >= originalPageHeight) {
pages.push((pages.length > 0 ? pages[pages.length - 1] : 0) + originalPageHeight)
}
}

// 可能跨页元素位置更新的方法
// 需要考虑分页元素,则需要考虑两种情况
// 1. 普通达顶情况,如上
// 2. 当前距离顶部高度加上元素自身高度 大于 整页高度,则需要载入一个分页点
function updateTablePos(eHeight: number, top: number) {
// 如果高度已经超过当前页,则证明可以分页了
if (top - (pages.length > 0 ? pages[pages.length - 1] : 0) >= originalPageHeight) {
pages.push((pages.length > 0 ? pages[pages.length - 1] : 0) + originalPageHeight)
}
// 若 距离当前页顶部的高度 加上元素自身的高度 大于 一页内容的高度, 则证明元素跨页,将当前高度作为分页位置
else if (
top + eHeight - (pages.length > 0 ? pages[pages.length - 1] : 0) > originalPageHeight &&
top !== (pages.length > 0 ? pages[pages.length - 1] : 0)
) {
pages.push(top)
}
}

// 深度遍历节点的方法
traversingNodes(element.childNodes)

function updatePos() {
while (pages[pages.length - 1] + originalPageHeight < height) {
pages.push(pages[pages.length - 1] + originalPageHeight)
}
}

// 对pages进行一个值的修正,因为pages生成是根据根元素来的,根元素并不是我们实际要打印的元素,而是element,
// 所��要把它修正,让其值是以真实的打印元素顶部节点为准
const newPages = pages.map(item => item - pages[0])

// 根据分页位置 开始分页
for (let i = 0; i < newPages.length; ++i) {
// 根据分页位置新增图片
addImage(baseX, baseY + tHeaderHeight - newPages[i], pdf, data!, width, height)
// 将 内容 与 页眉之间留空留白的部分进行遮白处理
addBlank(0, tHeaderHeight, A4_WIDTH, baseY)
// 将 内容 与 页脚之间留空留白的部分进行遮白处理
addBlank(0, A4_HEIGHT - baseY - tFooterHeight, A4_WIDTH, baseY)
// 对于除最后一页外,对 内容 的多余部分进行遮白处理
if (i < newPages.length - 1) {
// 获取当前页面需要的内容部分高度
const imageHeight = newPages[i + 1] - newPages[i]
// 对多余的内容部分进行遮白
addBlank(0, baseY + imageHeight + tHeaderHeight, A4_WIDTH, A4_HEIGHT - imageHeight)
}

// 添加页眉
if (header) {
await addHeader(header)
}

// 添加页脚
if (footer) {
await addFooter(newPages.length, i + 1, footer)
}

// 若不是最后一页,则分页
if (i !== newPages.length - 1) {
// 增加分页
pdf.addPage()
}
}
return pdf.save(filename)
}


4.分页的小姿势


如果有需求把打印预览的时候的页眉页脚默认取消不展示,然后自定义页面的边距可以这么设置样式


@page {
size: auto A4 landscape;
margin: 3mm;
}

@media print {
body,
html {
height: initial;
padding: 0px;
margin: 0px;
}
}

5.关于页眉页脚


由于业务是属于比较自定义化的展示,所以我封装成组件,然后根据返回的数据进行渲染到每个界面,然后利用绝对定位放在相同的位置,最后一点小优化就是,公共化提取界面的样式,然后整合为pub.scss然后引入到界面里面,这样即使产品有一定的样式调整,我也可以在公共样式里面去配置和修改,大大的减少本人的工作量。在日常的开发中也是这样,不要去抱怨需求的变动频繁,而是力争在写组件的过程中考虑到组件的健壮性和灵活度,给自己的工作减负,到点下班。


参考文章


juejin.cn/post/732343…


作者:endlesskiller
来源:juejin.cn/post/7397319113796780042
收起阅读 »

借助 LocatorJS ,快速定位本地代码

web
引言 前端coder在刚接触一个新项目时是十分迷茫的,修改一个小 bug 可能要从路由结构入手逐级查找。 LocatorJS 提供了一种更便捷的方式,你只需要按住预设的快捷键选中元素点击,就可以快速打开本地编辑器中的代码,是不是非常神奇? 安装 访问 goo...
继续阅读 »

引言


前端coder在刚接触一个新项目时是十分迷茫的,修改一个小 bug 可能要从路由结构入手逐级查找。 LocatorJS 提供了一种更便捷的方式,你只需要按住预设的快捷键选中元素点击,就可以快速打开本地编辑器中的代码,是不是非常神奇?


安装


访问 google 商店进行插件安装 地址


用法


本文以 MacOS 系统为例, Win系统可以用 Control 键替代 options键使用


LocatorJS 是 Chrome 浏览器的一个扩展程序,使用很便捷,只需要进行下面的三个步骤:



  1. 运行一个本地项目(本文以 LocatorJS源码 的 React 项目为例)

  2. 打开项目访问本地链接(例如:http://localhost:3348 )

  3. 按住键盘的 option 键(win系统是 control)后选中某一个元素并点击


0.jpeg


这时候,就会跳出一个是否打开的提示,点击 “打开Visual Studio Code” 后 元素所在的本地代码就会通过你的 VsCode (或者其他编辑器) 打开。是不是很神奇,那么它是怎么实现的呢?


原理解读


解读 Chrome 扩展程序,我们先打开 apps/extension/src/pages 路径,可以看到如下几个文件夹:


1.png


● Background 是放置后台代码的文件夹,本插件不涉及


● ClientUI 这里只有一行,引入了 @locator/runtime(本插件的核心代码)


● Content 放着插件与浏览器内容页面的代码,与页面代码一起执行


● Popup 文件夹下是点击浏览器插件图标弹出层的代码


4.1 解读  Content/index.ts


  Content/index.ts 中最重要的代码是 injectScript 方法,主要做了两件事情,一个是创建了 Script 标签执行了 hook.bundle.js,另一个是将 client.bundle.js 赋值给了 document.documentElement.dataset.locatorClientUrl(通过 Dom 传值),其余代码是一些监听事件


function injectScript() {
const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 script.textContent = code.default;
script.src = browser.runtime.getURL('/hook.bundle.js');

document.documentElement.dataset.locatorClientUrl =
browser.runtime.getURL('/client.bundle.js');

// This script runs before the <head> element is created,
// so we add the script to <html> instead.
if (document.documentElement) {
document.documentElement.appendChild(script);
if (script.parentNode) {
script.parentNode.removeChild(script);
}
}
}

4.2 解读 hook.bundle.js


hook.bundle.js 是 hook 文件夹下的 index文件打包后的产物,因此我们去·看 apps/extension/src/pages/hook/index.ts 即可


import { installReactDevtoolsHook } from '@locator/react-devtools-hook';
import { insertRuntimeScript } from './insertRuntimeScript';

installReactDevtoolsHook();
insertRuntimeScript();

● installReactDevtoolsHook 会确保你的 react devtools扩展已安装 (没安装就install一个,猜测是仅涉及使用 API 的轻量版(笔者未深究))


● insertRuntimeScript 会对页面生命周期做一个监听,尝试加载 LocatorJS 的 runtime 组件, 在 insertRuntimeScript() 中,看到了这两行:


  const locatorClientUrl = document.documentElement.dataset.locatorClientUrl;
delete document.documentElement.dataset.locatorClientUrl;

这个 locatorClientUrl 就是之前在 Content/index.ts 里传值的那个 client.bundle.js,这里笔者简单说下,在尝试加载插件的方法 tryToInsertScript() 第一行判断如下:


   if (!locatorClientUrl) {
return 'Locator client url not found';
}

这行判断其实已经可以推测出 client.bundle.js 的重要性了,它加载失败,整个插件直接返回错误信息了。
回过头来看向 ClientUI 文件夹下的 index.tsx 文件:


import '@locator/runtime';

至此,我们已经完成了 locatorJs 的加载逻辑推导,下一步我们讲揭开“定位器”的神秘面纱...


4.3 解读核心代码 runtime 模块


打开 packages/runtime/src/index.ts 文件


3.png
在这里我们看到不论是本地加载 runtime,还是浏览器加载扩展的方式都会去执行 initRuntime


initRuntime.ts


packages/runtime/src/initRuntime.ts 的initRuntime 


4.png
这个文件中声明了一些全局样式,并用 shadow dom 的方式进行了全局的样式隔离,我们关注下底部的这几行代码即可:


  // This weird import is needed because:
// SSR React (Next.js) breaks when importing any SolidJS compiled file, so the import has to be conditional
// Browser Extension breaks when importing with "import()"
// Vite breaks when importing with "require()"
if (typeof require !== "undefined") {
// eslint-disable-next-line @typescript-eslint/no-var-requires
const { initRender } = require("./components/Runtime");
initRender(layer, adapter, targets || allTargets);
} else {
import("./components/Runtime").then(({ initRender }) => {
initRender(layer, adapter, targets || allTargets);
});
}

兼容了一下服务端渲染和 SolidJs 的引入方式,引入相对路径下的 ./components/Runtime


核心组件 Runtime.tsx


packages/runtime/src/components/Runtime.tsx
抽丝剥茧,我们终于找到了它的核心组件 Runtime,这是一个使用 SolidJs框架编写的组件,包含了我们选中元素时出现的红框样式,以及所有的事件:


5.png


我们重点关注点击事件 clickListener ,最后点击跳转的方法是 goToLinkProps


export function goToLinkProps(
linkProps: LinkProps,
targets: Targets,
options: OptionsStore
) {
const link = buildLink(linkProps, targets, options);
window.open(link, options.getOptions().hrefTarget || HREF_TARGET);
}

采用逆推的方式,看 clickListener 事件里的 LinkProps 是怎样生成的:


  function clickListener(e: MouseEvent) {
...
const elInfo = getElementInfo(target, props.adapterId);

if (elInfo) {
const linkProps = elInfo.thisElement.link;
...
}
...
}

同样的方式,我们去看看 getElementInfo 怎么返回的(过程略过),我们以 react 的实现为例,打开
packages/runtime/src/adapters/react/reactAdapter.ts, 查看 getElementInfo 方法


export function getElementInfo(found: HTMLElement): FullElementInfo | null {
const labels: LabelData[] = [];

const fiber = findFiberByHtmlElement(found, false);
if (fiber) {
...
const thisLabel = getFiberLabel(fiber, findDebugSource(fiber)?.source);
...
return {
thisElement: {
box: getFiberOwnBoundingBox(fiber) || found.getBoundingClientRect(),
...thisLabel,
},
...
};
}
return null;
}

前面 goToLinkProps 使用的是 thisElement.link 字段, thisLabel 又依赖于 fiber 字段,等等! 这不是我们 react 玩家的老朋友 fiber 吗,我们查看一下生成它的 findFiberByHtmlElement 方法


export function findFiberByHtmlElement(
target: HTMLElement,
shouldHaveDebugSource: boolean
): Fiber | null {
const renderers = window.__REACT_DEVTOOLS_GLOBAL_HOOK__?.renderers;
const renderersValues = renderers?.values();
if (renderersValues) {
for (const renderer of Array.from(renderersValues) as Renderer[]) {
if (renderer.findFiberByHostInstance) {
const found = renderer.findFiberByHostInstance(target as any);
console.log('found', found)
if (found) {
if (shouldHaveDebugSource) {
return findDebugSource(found)?.fiber || null;
} else {
return found;
}
}
}
}
}
return null;
}

可以看到,这里是直接使用的 window 对象下的 __REACT_DEVTOOLS_GLOBAL_HOOK__ 属性做的处理,我们先打印一下 fiber 查看下生成的结构


image.png


惊奇的发现 _debugSource 字段里竟然包含了点击元素所对应本地文件的路径


我们到 goToLinkProps 方法里打印一下跳转的路径发现果然一致,只是实际跳转的路径加上了 vscode:// 开头,进行了协议跳转。


真相解读,_debugOwner 是怎么来的


一路砍瓜切菜终于要接近真相了,回顾代码我们其实只需要搞懂 window.REACT_DEVTOOLS_GLOBAL_HOOK 是怎么来的以及它做了什么,就可以收工了。



  1. _debugOwner 怎么来的?


    _debugOwner 是通过 window.REACT_DEVTOOLS_GLOBAL_HOOK 根据 HtmlElement 生成的 fiber 得来的, 它是 React Devtools 插件的全局变量 HOOK,这就是为什么 hook.bundle.js 要确保安装了 React Devtools


  2. REACT_DEVTOOLS_GLOBAL_HOOK 做了什么


    它是通过 @babel/plugin-transform-react-jsx-source 实现的,这个 plugin 可以在创建 fiber 的时候,将元素本地代码的位置信息保存下来,以 _debugSource 字段进行抛出



总结


LocatorJs 的 React 方案使用 React Devtools 扩展的全局 Hook,由 @babel/plugin-transform-react-jsx-source plugin 将元素所在代码路径写入 fiber 对象当中,通过 HtmlElement 查找到相对应的 fiber,取得本地代码的路径,随即可实现定位代码并跳转的功能。


结语


本文粗略的讲解了 LocatorJs 在 React 框架的原理实现,算是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



篇幅原因,略过很多细节,感兴趣的朋友建议看看源码,结合调试学习



我是饮东,欢迎点赞关注,江湖再见


作者:饮东
来源:juejin.cn/post/7358274599883653120
收起阅读 »

这个字符串”2*(1+3-4)“的结果是多少

web
大家好,我是火焱。 前两天,在抖音上刷到一个计算器魔术,很有意思。 于是拿出手机尝试,发现不太对,为什么我的计算器直接把输入的内容都展示出来了?看评论区发现很多人都有类似的问题。 既然自带的计算器不好使,那就用小程序写一个。 产品描述 计算器的显示区只展示...
继续阅读 »

大家好,我是火焱


前两天,在抖音上刷到一个计算器魔术,很有意思。



于是拿出手机尝试,发现不太对,为什么我的计算器直接把输入的内容都展示出来了?看评论区发现很多人都有类似的问题。



既然自带的计算器不好使,那就用小程序写一个。


产品描述


计算器的显示区只展示当前的数字,如果按了运算符(+ - * /),再输入数字时,展示当前的新数字,不展示之前输入的内容,按等于(=)号后,展示计算结果。


从程序员视角看,按等于(=) 时,我们拿到的是四则运算的字符串,比如:"1 + 2 * 3 - 4",然后通过代码计算这个字符串的结果,那么如何计算呢?


初步尝试


对于 javascript,很容易想到通过 eval 或者 new Function 实现,可是小程序...


image.png


既然捷径走不通,那就用逆波兰表达式来解决,我们来看下表达式的三种表示方法。


三种表示


中缀表达式,就是我们常用的表示方式:1 + 2 * 3 - 4


前缀表达式,也叫波兰表达式,是把操作符放到操作数前边,表示成:- + 1 * 2 3 4,由于后缀表达式操作起来比较方便,我们重点看下后缀表达式;


后缀表达式,也叫逆波兰表达式,它是把操作符放到操作数后边,表示成:1 2 3 * + 4 -,有了后缀表达式,我们就可以很容易计算结果了,那如何将中缀表达式转化成后序表达式呢?语言表述比较乏力,直接看代码吧,逻辑比较清晰:


/** 中缀表达式 转 后缀表达式 */
function infixToPostfix(infixExpression) {
let output = [];
// 存放运算符
let stack = [];

for (let i = 0; i < infixExpression.length; i++) {
let char = infixExpression[i];

if (!isOperator(char)) { // char 是数字
output.push(char);
} else { // char 是运算符
while (
// 栈不为空
stack.length > 0 &&
// 栈顶操作符的优先级不小于 char 的优先级
getPrecedence(stack[stack.length - 1]) >= getPrecedence(char)
) {
output.push(stack.pop());
}
stack.push(char);
}
}

// 将剩余的运算符弹出并追加到 output 后边
while (stack.length > 0) {
output.push(stack.pop());
}

return output.join('');
}


结合下图理解一下:


表达式1 + 2 * 3 - 4


image.png


处理括号


带括号的表达式,处理逻辑和不带括号是一样的,只是多了对括号的处理。当遇到右括号时,需要把栈中左括号后面的所有运算符弹出,并追加到 output,举个例子:


计算:2 * ( 1 + 3 - 4)


image.png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后缀表示法居然不需要括号,更简洁。


好了,现在已经有了后序表达式,我们如何的到计算结果呢?


计算结果


计算这一步其实比较简单,直接上代码吧:


const operators = {
'+': function (a, b) { return a + b; },
'-': function (a, b) { return a - b; },
'*': function (a, b) { return a * b; },
'/': function (a, b) { return a / b; }
};

const stack = [];
postfixTokens.forEach(function (token) {
if (!isNaN(token)) {
stack.push(token);
} else if (isOperator(token)) {
var b = stack.pop();
var a = stack.pop();
stack.push(operators[token](a, b));
}
});

总结


中缀表达式对于人比较友好,而后缀表达式对计算机友好,通过对数字和运算符的编排即可实现带优先级的运算。如果本文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评论。


参考代码:github.com/laohuoyan/m…




作者:程序员火焱
来源:juejin.cn/post/7294441582983528484
收起阅读 »

关于我在uni-app中踩的坑

web
前言 这段时间刚入坑uni-app小程序,本人使用的编辑器是VScode(不是HbuliderX!!!),在此记录本人所踩的坑 关于官方模板 我采用的是官方提供的Vue3+Vite+ts模板,使用的包管理工具是pnpm。大家可以使用npx下载模板 $ npx ...
继续阅读 »

前言


这段时间刚入坑uni-app小程序,本人使用的编辑器是VScode(不是HbuliderX!!!),在此记录本人所踩的坑


关于官方模板


我采用的是官方提供的Vue3+Vite+ts模板,使用的包管理工具是pnpm。大家可以使用npx下载模板


$ npx degit dcloudio/uni-preset-vue#vite-ts my-vue3-project

当然不出意外,大家下载都是失败的
So这里附上官方gitee下载地址 点击前去下载

下载解压后运行pnpm i,如果有报错可以尝试切换node版本。


微信小程序开发


第一步注册账号 小程序 (qq.com),按官方所需填写即可。


第二步,登录你的小程序账号,在开发->开发管理->开发设置,获取你的AppID(小程序ID)


第三步,在你的项目工程文件里找到manifest.json中的小程序相关填写你上一步获取的AppID


 "mp-weixin": {
"appid": "替换你的小程序ID",
"setting": {
"urlCheck": false
},
"usingComponents": true
},

然后终端运行pnpm run dev:mp-weixin
然后会生成一个dist目录,这里存放的是编译成微信小程序的源码


第四步,下载安装微信小程序开发工具 微信开发者工具下载地址


第五步,打开并登录微信小程序开发工具,选择导入项目,选择刚刚生成的dist目录下的mp-weixin即可


image.png
成功界面如图
image.png


关于node版本


让我们来看看人家官方是怎么说的



注意



  • Vue3/Vite版要求 node 版本^14.18.0 || >=16.0.0

  • 如果使用 HBuilderX(3.6.7以下版本)运行 Vue3/Vite 创建的最新的 cli 工程,需要在 HBuilderX 运行配置最底部设置 node路径 为自己本机高版本 node 路径(注意需要重启 HBuilderX 才可以生效)



    • HBuilderX Mac 版本菜单栏左上角 HBuilderX->偏好设置->运行配置->node路径

    • HBuilderX Windows 版本菜单栏 工具->设置->运行配置->node路径





当然想要把这个官方模板跑起来还真是不容易(T-T),为什么这么说呢,本人使用node18居然跑不起来,按理说应该是可以的,but我最后选择将node版本降到node16,在前端中我们会经常切换node,小编在这里要强推nvm(一款node版本管理工具),本文不在这里着重介绍,贴心的小编已经为大家附上了nvm的下载地址 点击前去下载


关于easycome配置


对于熟悉前端的小伙伴来说,自定义组件是家常便饭啦,uniapp内置easycom,用于自动导入自己和第三方的组件
首先我们找到pages.json文件,输入(cv)以下代码


 "easycom": {
"autoscan": true,
"custom": {
// uni-ui 规则如下配置
"^uni-(.*)": "@dcloudio/uni-ui/lib/uni-$1/uni-$1.vue",
//自定义规则
"^Xtx(.*)":"@/components/Xtx$1.vue"
}
},

自动查找以uni、Xtx开头的Vue文件,一定要注意规则,否则可能导致导入失败,写完后可以在导入的组件中log一下,判断是否导入成功,配置easycom后无需手动导入组件


关于uni-helper插件


如果你想增加在uni-app中开发体验,你可以选择uni-helper插件,首先确保你在vscode中安装了Vue Language Features (Volar)以及TypeScript Vue Plugin (Volar)插件,这俩插件提供Vue高亮显示和ts语法支持。
安装vscode uni-helper相关插件


image.png


image.png
然后安装3个包


$ pnpm i -D @uni-helper/uni-app-types
$ pnpm i -D @uni-helper/uni-cloud-types
$ pnpm i -D @uni-helper/uni-ui-types

接着在tsconfig.json中将3种类型应用。在compilerOptions的types中添加。配置如下:


{
...
"compilerOptions": {
...
"types": [
"@dcloudio/types",
"@uni-helper/uni-app-types",
"@uni-helper/uni-ui-types",
...
],
}
}


诶,这怎么原生标签报错了呢?别急,出现这个错误是因为unihelp的类型与原生发生了冲突,我们只需要在compilerOptions同级增加以下代码即可解决此问题


{
...
"compilerOptions": {
...
"types": [
"@dcloudio/types",
"@uni-helper/uni-app-types",
"@uni-helper/uni-ui-types",
...
],
}
//增加vueCompilerOptions配置项
"vueCompilerOptions": {
"nativeTags": ["block", "component", "template", "slot"]
},
}


避坑热重载


经过小编的测试发现,把微信开发者工具的自动保存和热重载关闭后,居然可以自动同步代码,起因是一天小编正苦于添加了请求拦截器却无法响应,偶然重新编译后发现可以拦截,于是考虑是否代码没更新,一看源码,果然如此,这里不知道是工具的bug还是vscode编译的bug。有了解的小伙伴可以在评论区留一下言。总之就是踩了很多坑(QWQ)


作者:彼日花
来源:juejin.cn/post/7286762580876902441
收起阅读 »

微信小程序:轻松实现时间轴组件

web
效果图 引言 老板: “我们公司是做基金的,用户都在买买买,可他们的钱去了哪里?没有时间轴,用户会不会觉得自己的钱瞬移了?” 你: “哈哈,确实!时间轴就像用户的投资地图,不然他们可能觉得钱被外星人劫走了。” 老板: “没错!我们得在时间轴上标清‘资金到账...
继续阅读 »

效果图


企业微信截图_17230101989794-imageonline.co-merged.png


引言



老板: “我们公司是做基金的,用户都在买买买,可他们的钱去了哪里?没有时间轴,用户会不会觉得自己的钱瞬移了?”


你: “哈哈,确实!时间轴就像用户的投资地图,不然他们可能觉得钱被外星人劫走了。”


老板: “没错!我们得在时间轴上标清‘资金到账’、‘收益结算’这些节点,这样用户就不会担心他们的钱去买彩-票了。”


你: “放心吧,老板,我马上设计一个时间轴,让用户一看就明白他们的钱在干什么,还能时不时地笑一笑!”


老板: “好,赶紧行动,不然用户要开始给我们寄失踪报告了!”



废话不多说,我们直接开始吧!!!


组件定义


以下代码为时间轴组件的实现,详细注释在代码中。如果有任何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或者联系我获取完整案例。


组件的 .js 文件:


/*可视化地呈现时间流信息*/
Component({
 options: {
   multipleSlots: true // 在组件定义时的选项中启用多slot支持
},
 properties: {
   activities: { // 时间轴列表
     type: Array,
     value: []
  },
   shape: { // 时间轴形状
     type: String,
     value: 'circle' // circle | square
  },
   ordinal: { // 是否显示序号
     type: Boolean,
     value: true
  },
   reverse: { // 是否倒序排列
     type: Boolean,
     value: false
  }
},
 lifetimes: {
   attached() {
     // 是否倒序排列操作数据
     const {reverse, activities} = this.data
     if (!reverse) return
     this.setData({
       activities: activities.reverse()
    })
  }
}
})

组件的.wxml文件:


<view class="container">
 <view class="item" wx:for="{{activities}}" wx:key="item">
   <view class="item-tail"></view>
   <view class="item-node {{shape}} {{item.status}}">
     <block wx:if="{{ordinal}}">{{index + 1}}</block>
   </view>
   <view class="item-wrapper">
     <view class="item-news">
       <view class="item-timestamp">{{item.date}}</view>
       <view class="item-mark">收益结算</view>
     </view>
     <view class="item-content">
       <view>{{item.content}}</view>
       <!--动态slot的实现方式-->
       <slot name="operate{{index}}"></slot>
     </view>
   </view>
 </view>
</view>

组件使用


要使用该组件,首先需要在 app.jsonindex.json 中引用组件:


"usingComponents": {
"eod-timeline": "/components/Timeline/Timeline"
}

然后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基本使用:


<eod-timeline activities="{{dataList}}" ordinal="{{true}}"></eod-timeline>

如果需要结合插槽动态显示操作记录,可以这样实现:


<eod-timeline activities="{{dataList}}" ordinal="{{true}}">
   <!--动态slot的实现方式-->
   <view wx:for="{{dataList}}" wx:for-index="idx" wx:key="idx" slot="operate{{idx}}">
     <view class="row-operate">
       <view>操作记录</view>
       <view>收益记录</view>
       <view>动账记录</view>
     </view>
   </view>
</eod-timeline>

数据结构与属性说明


dataList 数据结构示例如下:


dataList:[
{date: '2023-05-26 12:04:14', status: 'info', content: '内容一'},
{date: '2023-05-25 12:04:14', status: 'success', content: '内容二'},
{date: '2023-05-24 12:04:14', status: 'success', content: '内容三'},
{date: '2023-05-23 12:04:14', status: 'error', content: '内容四'},
{date: '2023-05-22 12:04:14', status: 'warning', content: '内容五'}
]

组件的属性配置如下表所示:


参数说明可选值类型默认值
activities显示的数据array
shape时间轴点形状circle / squarestringcircle
ordinal是否显示序号booleantrue
reverse是否倒序排列booleanfalse

总结


这个时间轴组件提供了一个简单易用的方式来展示事件的时间顺序。组件支持定制形状、序号显示以及正序或倒序排列,同时允许通过插槽自定义内容,增强了组件的灵活性。代码中有详细注释,方便理解和修改。如果需要更详细的案例或有任何疑问,请在评论区留言。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


拓展阅读


关于动态 Slot 实现:


由于动态 slot 目前仅可用于 glass-easel 组件框架,而该框架仅可用于 Skyline 渲染引擎,因此这些特性也同样受此限制。如果需要在非 glass-easel 组件框架中实现动态 slot,请参考上文标记了 <!--动态slot的实现方式--> 的代码段。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 glass-easel 组件框架的信息,请参阅微信小程序官方开发指南


作者:一点一木
来源:juejin.cn/post/7399983901812604980
收起阅读 »

这些天,我们前端组一起处理的网站换肤功能

web
前言  大家好,我是沐浴在曙光下的贰货道士,好久不见,别来无恙!本文主要根据UI设计需求,讲述一套基于scss封装方法的网页响应式布局,以及不同于传统引入element UI主题配色文件的换肤思路。大家仔细看完文章,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倘若本文提供的响应式布局...
继续阅读 »

前言

  大家好,我是沐浴在曙光下的贰货道士,好久不见,别来无恙!本文主要根据UI设计需求,讲述一套基于scss封装方法的网页响应式布局,以及不同于传统引入element UI主题配色文件的换肤思路。大家仔细看完文章,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倘若本文提供的响应式布局思路对您有所帮助,烦请大家一键三连哦。同时如果您有其他响应式布局解决方案或网站换肤思路,欢迎您不吝赐教,在评论区留言分享。感谢大家!

需求分析

  • 早期我们前端项目组开发了一个国外业务网站。这周为了迎合其他国家的喜好,需要在国外业务项目的基础上,新建多个项目,对之前的主题配色和部分布局进行修改,并需要适配不同分辨率下的屏幕。UI提供了包括主题配色页面布局修改在内的一系列项目稿件,这些稿件基于1920px分辨率的屏幕进行处理。前端需要根据UI提供的主题色,修改项目中的颜色变量。接口暂时使用国外业务的那一套接口,后期需要对接这些项目的接口,而我们目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处理这些项目的静态页面改版。
  • 主题色修改:

    1. 首先,我们前端团队需要根据UI提供的主题色,更新项目中的颜色变量,确保页面上的所有元素都符合新的配色方案。
    2. 页面布局提供的修改稿件,如果有不在主题色内的颜色,需要和UI确认是否需要更换为其他颜色相近的主题配色或者双方都新增主题配色
    3. 检查项目中包括CSSHTML在内的所有带#颜色值的信息。与UI确认后,将其更换为其他颜色接近的主题配色,或者双方共同新增主题配色,以确保配色方案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 响应式布局:

    1. 前端需要根据UI提供的稿件和意见,适配项目在不同屏幕下的样式。对于页面上的不同元素,在小于等于1920px的屏幕上进行缩放时,需要保持横纵比,并根据页面大小进行等比例缩放,包括容器宽高、间距等在内的页面布局是否合适都需要与UI确认;在高于1920px屏幕的设备上,需要保持和1920px屏幕的布局风格,即元素的宽高不变。
    2. 然而,字体元素在页面缩放时,需要保持一定的风格。比如:16px的文字最小不能低于14px18px20px以及24px的文字最小不能低于16px32px的文字最小不能低于18px36px的文字最小不能低于20px44px的文字最小不能低于28px48px的文字最小不能低于32px
    3. 在移动设备上,需要保持和800px网页相同的布局。

项目现状

  • 主题色: 早期在与UI团队合作时,我们为国外业务系统确定了一套配色方案,并将其定义在项目的颜色变量中。然而,后续设计稿中出现了一些不在这套配色方案中的色值。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在开发时没有与UI确认这些颜色是否需要更换,也没有将新增的颜色定义到颜色变量中,而是直接在代码中使用了这些颜色值。这导致在此次换肤过程中,仅通过修改颜色变量无法实现统一换肤的效果。我们需要逐一检查代码中硬编码的颜色值,并将其替换为新的颜色变量,以确保换肤的统一性和一致性。
  • 布局: 以前我们使用flex、百分比、最小最大宽度/高度以及element UI的栅格布局做了一些简单的适配,但这些方法不够灵活。为了更好地适应不同分辨率的屏幕,我们需要采用更为灵活和动态的布局方案,以确保在各种设备上的显示效果都能达到预期。

思路分析

主题色

传统的解决方案

  1. 以前在官网上,我们可以直接编辑并修改一套主题色。点击下载后,会生成一个css文件。

    image.png
  2. 将下载后的css文件引入到我们项目中,可以看到编译后的css文件

    image.png
  3. 最后在项目中的入口文件,引入我们下载的css文件(这种方式会增加app.css的体积)。
`main.js`

import '@/styles/theme/index.css'
  1. 后续处理的优化
`将编译后的element样式,从main.js指向到index.html中,减小了main.css体积`
`main.js中的css文件,最终还是会link到index.html中。那为什么还要把它拆开呢?`
`这涉及到css的拆分:浏览器会并行请求加载多个css文件,比单独请求并加载一个css文件要快`
`这样处理的目的是:将main.js中的css文件,抽出一部分放到index.html中`

<link rel="stylesheet" href="<%= BASE_URL %>theme/index.css">
  1. webpack小知识:loader
  • webpack 只识别js文件:当遇到其他非js文件时,因为不识别js文件,所以需要使用loader插件(或引入第三方插件,或自己编写一个loader方法),将其他文件转换为webpack能够识别的js文件。
  • 因此,loader的作用相当于对传入的非js文件做处理,将它转换为 webpack 可识别的js字符串。
  1. 在字体商用不侵权的前提下,严格遵循设计稿的字体样式
`如果用户电脑不存在设计稿上提供的字体样式,则会展示用户电脑的默认字体样式。`
`为此,我们需要下载并引入字体,将字体集成到网站中,确保用户电脑呈现效果与我们开发一致`
`(1) 引入: 在public文件夹下新建fonts文件夹,在fonts文件夹下引入我们下载好的字体样式`
`(2) 在index.html中, 为document增加字体`
`(3) 引入并挂载字体后,我们就可以使用下载的字体了,也可以在body上全局挂载字体`

`类似element字体的引入和挂载`
`FontFace: https://developer.mozilla.org/zh-CN/docs/Web/API/CSS_Font_Loading_API`

const font1 = new FontFace(
'iconfont',
'url(/iconfont/iconfont.woff2?t=1688345853791),
url(/iconfont/iconfont.woff?t=1688345853791),
url(/iconfont/iconfont.ttf?t=1688345853791)'
)

const font2 = new FontFace(
'element-icons',
'url(/theme/fonts/element-icons.woff),
url(/theme/fonts/element-icons.ttf)'
)

font1.load().then(function() {
document.fonts.add(font1)
})

font2.load().then(function() {
document.fonts.add(font2)
})

现在的解决方案

  由于element UI官方已不再维护传统的主题配色下载,我们项目采取官方提供的第二种方式:

  1. 原理: 我们项目使用scss编写csselement UItheme-chalk又恰好使用scss进行编写。在官方定义的scss变量中,使用了!default语法,用于提供默认值。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不用考虑css的加载顺序,直接新建scss文件,覆盖定义在theme-chalk文件且在我们系统中常用的scss变量,达到在css编译阶段自定义主题scss变量的效果。
image.png
  1. 引入变量: 新建element-variable.scss文件,在这个文件中引入theme-chalk定义的主题scss变量,同时需要改变icon字体路径变量(使用传统方法不需要改变路径变量,是因为我们直接引入了编译后的css文件,里面已经帮我们做过处理了;而使用现在的解决方案,如果不改变字体路径变量,项目会提示找不到icon字体路径,所以这个配置必填)。此时,将这个文件引入到我们的入口文件,那么系统中已经存在theme-chalk定义好的scss变量了
d227267f21a77a05a67159b1d71ae43a.png
  1. 修改变量: 新建element.scss文件,在里面覆盖我们需要修改的主题变量,最后在vue.config.jssass配置下的additionalData里全局引入到项目中的每个vue文件中(因为是挂载到每个vue文件中,所以这个配置下的scss文件不宜过多),方便在vue文件中直接使用变量。
image.png image.png

优势

1. 定制化和灵活性

  • 更改主题色和变量: 轻松改变Element UI的主题色、字体、间距等变量,而无需过多地覆盖现有的element CSS样式。
  • 精细控制: 原先的配置方式只能配置主题色,无法控制更细粒度的配置,比如边框颜色之类。

2. 避免样式冲突

  • 避免样式覆盖的冲突: 通过直接修改SCSS变量来定制样式,可以避免在使用编译后的 CSS 文件时可能出现的样式覆盖冲突问题。这样可以保证样式的独立性和一致性。

3. 便于维护

  • 集中管理: 所有的样式修改都集中在一个地方(变量文件),这使得维护样式变得更加方便和清晰。只需要修改文件中定义的变量,就可以影响整个项目中的样式,无需逐一查找以及修改每个组件的样式。

缺陷

  • sass loaderadditionalData中配置了过多的全局css变量,添加到每个vue文件中
  • 相比之前的处理方式,在main.js中引入element自定义的主题scss变量,首页加载的css文件更多,

响应式布局

思路分析

  1. UI提供的稿件是1920px,前端需要对UI提供的稿件进行一比一还原;
  2. 网页在小屏缩放时,需要保持元素的横纵比。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百分比作为布局单位。 以设计稿宽度1920px为基准,建立pxvw之间的关系。如果把1920px视为100vw,那么1vw = 19.2px。 如果设计稿上某个元素的宽度为192px, 那么将它换算得到的结果将会是192px / 19.2px * 1vw = 10vw。因此我们在布局时,需要严格遵循UI提供的设计稿件,并借助下文封装的方法,将设计稿元素的像素作为第一个形参,传递到下文封装的方法中; 实现思路:为等比例缩放网页元素,先去掉传入的像素单位。最后使用前文提到的换算公式,不论宽高,都将其转换为vw单位,等比缩放
  3. 字体页面元素在放大时,需要限制字体元素展现的最大阈值。 那么我们封装的方法,第二个形参需要控制字体元素的最大阈值; 实现思路:借助scss中的max方法实现。
  4. 字体页面元素在缩小时,需要限制字体元素展现的最小阈值。 那么我们封装的方法,第三个形参需要控制字体元素的最小阈值; 实现思路:借助scss中的min方法实现。
  5. 在高于1920px屏幕的设备上,需要保持和1920px屏幕的布局风格,即元素的宽高不变。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只需要保证方法中的max形参和1920px下的像素值一致,即保证方法中的第一个形参和第二个形参相同。
  6. 在移动设备上,需要使用800px的网页布局。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使用meta标签进行适配:  
  7. 不同屏幕下的元素显示势必不会那么完美。我们可以通过媒体查询,在不同分辨率的屏幕下,按照UI给定的反馈意见,对网页进行适配,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是在项目中大量使用媒体查询语法,会导致整个项目看上去很乱。为此,我们可以基于scss语法,对媒体查询语法进行二次封装。
  8. 如何测试我们编写的scss代码? 移步sass在线调试
image.png

自适应scss方法封装

// 自定义scss函数, 作用是去掉传入变量的单位
// 之所以要去掉单位,是为了将传入的px转换为vw单位,自适应布局`

@function stripUnits($value) {

// 对带有单位的变量进行特殊处理,返回去掉单位后的结果`
// 对于scss来说, 90px和90都是number`
// 在scss中,unitless是一个术语,指的是没有单位的数值,not unitless就是变量带单位`

@if type-of($value) == 'number' and not unitless($value) {
// 90px / 1 得到的结果是90px, 90px / 1px得到的结果是90
// 这也是这里为什么要用($value * 0 + 1),而不是直接写1的原因`

@return $value / ($value * 0 + 1);
}
@return $value;
}

/*
自定义scss函数,提供三个参数:
第一个参数是设计稿提供的元素大小,传入会自动转换为vw单位,达到自适应的效果
第二个参数是用来约束这个元素的大小最大不能超过第一个参数和第二个参数的最大值, 必须带单位
第三个参数是用来约束这个元素的大小最小不能小于第一个参数和第三个参数的最小值,必须带单位
如果不传入第二个和第三个参数,则表示元素完全随屏幕响应式缩放

应用场景:
1. 1920px下标题的字体是48px,当屏幕分辨率为960px时,标题字号缩放为24px,起不到突出的作用。
于是我们可以给它设置一个最小阈值,比如最小不能小于32px;
2. 同理,当屏幕分辨率为3840px时,标题字号放大为96px,我们不希望字号这么大。
于是可以给它设置一个最大阈值,比如最大不能超过60px。
*/


@function auto($raw, $max:null, $min:null) {
$raw: stripUnits($raw);
$str: #{$raw / $proportion}vw;
@if $max {
$str: min(#{$str}, #{$max});
}
@if $min {
$str: max(#{$str}, #{$min});
}
@return $str;
}

/*
自定义scss函数,auto方法的二次封装, 提供两个参数
第一个参数用于设置1920px下的元素大小
第二个参数用于设置这个元素的最小值

应用场景:
1. 1920px下标题的字体是48px,当屏幕分辨率为3840px时,标题字号放大为96px,我们希望它保持48px大小,
于是我们可以给它设置一个最大阈值48px。同时,我们可以传入一个最小阈值,让它最小不能小于这个参数。
*/


@function autoMax($raw, $min:null) {
@return auto($raw, $raw, $min)
}

// 和上面相反

@function autoMin($raw, $max:null) {
@return auto($raw, $max, $raw)
}

//1vw = 1920 / 100 ;
$proportion: 19.2;

// 根据UI需求,对不同字体大小进行封装
$wb-font-size-mini: 16px; // $text-mini-1
$wb-font-size-extra-small: 18px; // $text-small-1
$wb-font-size-small: 20px; //$text-sm-md-1
$wb-font-size-base: 24px; //$text-medium-1
$wb-font-size-lesser-medium: 32px;
$wb-font-size-medium: 36px; //$text-large-1
$wb-font-size-extra-medium: 44px;
$wb-font-size-large: 48px; //$text-title-1

// 根据UI需求,在屏幕分辨率缩小时,字体响应式变化,并设定最小阈值
// 并在1920px以上的屏幕,保持和1920px一样的字体大小

$wb-auto-font-size-mini: autoMax($wb-font-size-mini, 14px);
$wb-auto-font-size-extra-small: autoMax($wb-font-size-extra-small, 16px);
$wb-auto-font-size-small: autoMax($wb-font-size-small, 16px);
$wb-auto-font-size-base: autoMax($wb-font-size-base, 16px);
$wb-auto-font-size-lesser-medium: autoMax($wb-font-size-lesser-medium, 18px);
$wb-auto-font-size-medium: autoMax($wb-font-size-medium, 20px);
$wb-auto-font-size-extra-medium: autoMax($wb-font-size-extra-medium, 28px);
$wb-auto-font-size-large: autoMax($wb-font-size-large, 32px);
// 严格按照UI稿件提供的元素大小、间距编写代码,以下是示例代码

.title {
padding: 0 autoMax(180px);
font-size: $wb-auto-font-size-large;
font-weight: 600;
text-align: center;
}
image.png

媒体查询语法封装及使用规范

// 导入scss的list和map模块,用于处理相关操作。

@use 'sass:list';
@use "sass:map";

/*
媒体查询映射表,定义各种设备类型的媒体查询范围
key为定义的媒体类型,value为对应的分辨率范围
*/


$media-list: (
mobile-begin: (0, null),
mobile: (0, 800),
mobile-end:(null, 800),
tablet-begin: (801, null),
tablet: (801, 1023),
tablet-end:(null, 1023),
mini-desktop-begin: (1024, null),
mini-desktop: (1024, 1279),
mini-desktop-end: (null, 1279),
small-desktop-begin: (1280, null),
small-desktop: (1280, 1439),
small-desktop-end: (null, 1439),
medium-desktop-begin: (1440, 1919),
medium-desktop: (1440, 1919),
medium-desktop-end: (null, 1919),

large-desktop-begin: (1920, null),
large-desktop: (1920, 2559),
large-desktop-end: (null, 2559),

super-desktop-begin: (2560, null),
super-desktop: (2560, null),
super-desktop-end: (2560, null)
);

/*
创建响应式媒体查询的函数,传参是媒体查询映射表中的媒体类型
从$media-list中获取对应的最小和最大宽度,并返回相应的媒体查询字符串。
*/


@function createResponsive($media) {
$size-list: map.get($media-list, $media);
$min-size: list.nth($size-list, 1);
$max-size: list.nth($size-list, 2);
@if ($min-size and $max-size) {
@return "screen and (min-width:#{$min-size}px) and (max-width: #{$max-size}px)";
} @else if ($max-size) {
@return "screen and (max-width: #{$max-size}px)";
} @else {
@return "screen and (min-width:#{$min-size}px)";
}
}

/*
这个混入接受一个或多个媒体类型参数,调用createResponsive函数生成媒体查询
@content是Scss中的一个占位符,用于在混入中定义块级内容。
它允许你在调用混入时,将实际的样式代码插入到混入定义的样式规则中。
*/


@mixin responsive-to($media...) {
@each $item in $media {
$media-content: createResponsive($item);
@media #{$media-content} {
@content;
}
}
}

// 以下是针对各种媒体类型定义的混入:

@mixin mobile() {
@include responsive-to(mobile) {
@content;
}
}

@mixin tablet() {
@include responsive-to(tablet) {
@content;
}
}

@mixin mini-desktop() {
@include responsive-to(mini-desktop) {
@content;
}
}

@mixin small-desktop() {
@include responsive-to(small-desktop) {
@content;
}
}

@mixin medium-desktop() {
@include responsive-to(medium-desktop) {
@content;
}
}

@mixin large-desktop() {
@include responsive-to(large-desktop) {
@content;
}
}

@mixin super-desktop() {
@include responsive-to(super-desktop) {
@content;
}
}

@mixin mobile-begin() {
@include responsive-to(mobile-begin) {
@content;
}
}

@mixin tablet-begin() {
@include responsive-to(tablet-begin) {
@content;
}
}

@mixin mini-desktop-begin() {
@include responsive-to(mini-desktop-begin) {
@content;
}
}

@mixin small-desktop-begin() {
@include responsive-to(small-desktop-begin) {
@content;
}
}

@mixin medium-desktop-begin() {
@include responsive-to(medium-desktop-begin) {
@content;
}
}

@mixin large-desktop-begin() {
@include responsive-to(large-desktop-begin) {
@content;
}
}

@mixin super-desktop-begin() {
@include responsive-to(super-desktop-begin) {
@content;
}
}


@mixin mobile-end() {
@include responsive-to(mobile-end) {
@content;
}
}

@mixin tablet-end() {
@include responsive-to(tablet-end) {
@content;
}
}

@mixin mini-desktop-end() {
@include responsive-to(mini-desktop-end) {
@content;
}
}

@mixin small-desktop-end() {
@include responsive-to(small-desktop-end) {
@content;
}
}

@mixin medium-desktop-end() {
@include responsive-to(medium-desktop-end) {
@content;
}
}

@mixin large-desktop-end() {
@include responsive-to(large-desktop-end) {
@content;
}
}

@mixin super-desktop-end() {
@include responsive-to(super-desktop-begin) {
@content;
}
}
image.png

需求解决思路:

  • 根据提供的设计稿,使用autoMax系列方法,对页面做初步的响应式布局适配
  • 针对不同屏幕下部分元素布局需要调整的问题,使用封装的媒体查询方法进行处理

书写规范:

  为避免项目中的scss文件过多,搞得整个项目看上去很臃肿,现提供一套书写规范:

  • 在每个路由下的主index.vue文件中,引入同级文件夹scss下的media.scss文件


// 小屏状态下,覆盖前面定义的css样式


  • media.css文件

  写法:以vue文件最外层的类进行包裹,使用deep穿透,以屏幕分辨率大小作为排序依据,从大到小书写媒体查询样式

.about-wrapper::v-deep {
@include small-desktop {
.a {
.b {

}
}
}

@include mini-desktop {
.a {
.b {

}
}
}

@include tablet-end {
.a {
.b {

}
}
}
}

结语

  感谢掘友们耐心看到文末,希望你们不是一路跳转至评论区,我们江湖再见!


作者:沐浴在曙光下的贰货道士
来源:juejin.cn/post/7388753413309775887

收起阅读 »

淘宝、京东复制好友链接弹出商品详情是如何实现的

web
前言: 最近接到了一个需求很有意思,类似于我们经常在逛购物平台中,选择一个物品分享给好友,然后好友复制这段文本打开相对应的平台以后,就可以弹出链接上的物品。实现过程也比较有意思,特来分享一下实现思路🎁。 一. 效果预览 当我在别的界面复制了内容以后,回到主应用...
继续阅读 »

前言: 最近接到了一个需求很有意思,类似于我们经常在逛购物平台中,选择一个物品分享给好友,然后好友复制这段文本打开相对应的平台以后,就可以弹出链接上的物品。实现过程也比较有意思,特来分享一下实现思路🎁。


一. 效果预览


当我在别的界面复制了内容以后,回到主应用,要求可以检测到当前剪切板是什么内容。

1.gif


二. 监听页面跳转动作



  1. 要完成这个需求,整体思路并不复杂。首先我们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检测到用户从别的应用切回到我们自己的应用。

  2. 这个听起来很复杂,但其实浏览器已经提供了相对应的 api 来帮我们检测用户这个操作----document.visibilitychange
    image.png

  3. 那么我们就可以写下如下代码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visibilitychange", () => {
    console.log("用户切换了");
    });

    相对应的效果如下图所示,你可能会好奇,我明明只切换了一次,但是为什么控制台却执行了两次打印?

    2.gif

    这也不难理解,首先你要理解这个 change 这个动作,你从 tab1 切换到 Tab2 的时候,触发了当前 Tab1可见 变为=> 不可见

    而当你从 tab2 切回 tab1 的时候,触发了当前 Tab1不可见变为了可见。完整动作引起了状态两次变化,所以才有了两次打印。


  4. 而我们的场景只是希望 app 从不可见转变为可见的时候才触发。那么我们就需要用到��外一个变量来配合使用-------document.visibilityState
    image.png
    这个值是一个 document 对象上的一个只读属性,它有三个 string 类型的值 visiblehiddenprerender 。从它的使用说明中不难看出,我们要使用的值是 visible



    tips:hidden 可以用来配合做一些流量控制优化,当用户切换网页到后台的时候,我们可以停止一些不必要的轮询任务,待用户切回后再开启。




  5. 那么我们现在的代码应该是这样的: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visibilitychange", () => {
    if (document.visibilityState === "visible") {
    console.log("页面变得可见了!");
    }
    });

    可以看到,现在控制台正确的只执行了一次。

    3.gif



三. 完成读取剪切板内容



  1. 要完成读取剪切板内容需要用到浏览器提供的另外一个 api-----navigator.clipboard。这里穿插一个英语记忆的小技巧,我们要把这个单词分成两部分记忆:clipboardclip 本身就有修剪的意思,board 常作为木板相近的含义和别的单词组合,如:黑板 blackboard棋盘 chessboard。所以这两个单词组合起来的含义就是剪切板。

    image.png

  2. 这里需要注意一句话,这个功能只能用在安全上下文中。这个概念很抽象,如果想深入了解的话,还需自行查阅资料。这里指简单说明这句话的限制:要想使用这个 api 你只能在 localhost、127.0.0.1 这样的本地回环地址或者使用 https 协议的网站中使用。

    image.png

  3. 要快速检测当前浏览器或者网站是否是安全上下文 ,可以使用 Window:isSecureContext 属性来判断。

  4. 你可以动手访问一个 http 的网站,然后在控制台打印一下该属性,你大概率会看到一个 false,则说明该环境不是一个安全上下文,所以 clipboard 在这个环境下大概率不会生效。因为本文章代码都为本地开发(localhost),所以自然为安全上下文
    image.png

  5. 经过上面的知识,那么我们就可以写出下面的兼容性代码。

    image.png

  6. 前置步骤都已经完成,接下来就是具体读取剪切板内容了。关于读取操作,clipboard 提供了两个 api-----readreadText。这里由于我们的需求很明确,我读取的链接本身就是一个字符串类型的数据,所以我们就直接选用 readText 方法即可。稍后在第四章节我会介绍 read 方法。

  7. clipboard 所有操作都是异步会返回一个 Promise 类型的数据的,所以这里我们的代码应该是这样的: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visibilitychange", () => {
    if (document.visibilityState === "visible") {
    if (window.isSecureContext && navigator.clipboard) {
    const clipboardAPI = navigator.clipboard; //获取 clipboard 对象
    setTimeout(() => {
    clipboardAPI.readText().then((text) => {
    console.log("text", text);
    });
    }, 1000);
    } else {
    console.log("不支持 clipboard");
    }
    }
    });



    注意⚠️:这里你会看到我使用了 setTimeout 来解决演示的问题,如果你正在跟着练习但是不明白原因,请查看下面链接:

    关于 DOM exception: document is not focused 请查阅stackoverflow 文档未聚焦的解决方案



    相应的效果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到我们已经可以正确读取刚刚剪切板的内容了。

    QQ20240629-144157.gif


  8. 此时,当拿到用户剪切板的内容以后,我们就可以根据某些特点来判断弹窗了。这里我随便使用了一个弹出组件来展示效果:

    1.gif

  9. 什么?到这里你还是没看懂和网购平台链接之间有什么关系?ok,让我们仔细看一下我分别从两家平台随手复制的两个链接,看出区别了吗?开头的字符串可以很明显看出是各家的名字。

    image.png

  10. 那么我只需判断用户剪切板上的字符串是否符合站内的某项规则不就行了吗?让我来举个更具体的栗子,下面链接是我掘金的个人首页,假如用户此时复制了这段文本,然后跳转回我们自己的应用后,刚刚的代码就可以加一个逻辑判断,检测用户剪切板上的链接是否是以 juejin.cn 开头的,如果则跳转首页;如果不是,那么什么事情也不做。

    image.png

    对应的代码如下:

    image.png

  11. 那么相对应的效果如下,这也就是为什么复制某宝的链接到某东后没任何反应的原因。某东并不是没读取,而是读取后发现不是自家的就不处理罢了。

    6.gif


四*. 思维拓展:粘贴图片自动转链接的实现



  1. 用过相关写作平台的小伙伴大概对在编辑器中直接接粘贴图片的功能不陌生。如掘金的编辑器,当我复制一个图片以后,直接在编辑器中粘贴即可。掘金会自动将图片转换为一个链接,这样会极大的提高创作者的写作体验。

    7.gif

  2. 那么现在让我们继续发散思维来思考这个需求如何实现,这里我们先随便创建一个富文本框。

    image.png

  3. 既然是粘贴图片,那么最起码我得知道用户什么时候进行粘贴操作吧?这还不简单,直接监听 paste 事件即可。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paste",()=>{
    console.log("用户粘贴了")
    })

    实现的效果如下:

    8.gif


  4. 把之前的 clipboard.readText 替换为 clipboard.read 以后你的代码应该是下面这样的: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paste", () => {
    if (window.isSecureContext && navigator.clipboard) {
    const clipboardAPI = navigator.clipboard; //获取 clipboard 对象
    setTimeout(() => {
    clipboardAPI.read().then((result) => {
    console.log("result", result);
    });
    }, 1000);
    } else {
    console.log("不支持 clipboard");
    }
    });

    让我们复制一张图片到富文本区域执行粘贴操作后,控制台会打印以下信息:

    image.png


  5. clipboardItem 是一个数组,里面有很多子 clipboardItem,是数组的原因是因为你可以一下子复制多张图片,不过在这里我们只考虑一张图片的场景。

  6. 这里我们取第一项,然后调用 clipboardItem.getType 方法,这个方法需要传递一个文件类型的参数,这里我们传入粘贴内容对应的类型即可,这里传入 image/png
    image.png
    在控制台这里可以看到一下输出,就表示我们已经正确拿到图片的 blob 的格式数据了。

    image.png

  7. 此时我们就只需要把相对应的图片数据传递给后端或者 CDN 服务器,让它们返回一个与之对应的链接即可。在掘金的编辑器中,对应的请求就是 get-image-url 这个请求。

    9.gif

  8. 然后调用 textarea.value + link 把链接补充到文章最后位置即可。


五. 源码


<script lang="ts" setup>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visibilitychange", () => {
if (document.visibilityState === "visible") {
if (window.isSecureContext && navigator.clipboard) {
const clipboardAPI = navigator.clipboard; //获取 clipboard 对象
setTimeout(() => {
clipboardAPI.read().then((result) => {});
}, 1000);
} else {
console.log("不支持 clipboard");
}
}
});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paste", () => {
if (window.isSecureContext && navigator.clipboard) {
const clipboardAPI = navigator.clipboard; //获取 clipboard 对象
setTimeout(() => {
clipboardAPI.read().then((result) => {
result[0].getType("image/png").then((blob) => {
console.log("blob", blob);
const reader = new FileReader();
reader.readAsDataURL(blob);
reader.onload = (e) => {
const img = document.createElement("img");
img.src = e.target?.result;
const wrapper = document.getElementById("han");
wrapper.appendChild(img);
};
});
});
}, 1000);
} else {
console.log("不支持 clipboard");
}
});
</script>
<template>
<div id="han" class="w-full h-full bg-blue">
<textarea class="w-300px h-300px"></textarea>
</div>
</template>

六. 思考 writeText 的用法


有了上面的经验,我相信你已经可以自己理解 clipboard 剩下的两个方法 writewriteText 了。你可以思考下面的问题:


为什么在掘金复制文章内容后,剪切板会自动加版权信息呢?

11.gif


如果你实现了,不妨在评论区写下你的思路~🌹


作者:韩振方
来源:juejin.cn/post/7385776238789181449
收起阅读 »

Dart中令人惊艳的8个用法(深入探索)

web
Dart是谷歌开发的现代化编程语言,凭借其简洁的语法和强大的功能,在开发者当中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尤其是在Flutter框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将介绍Dart中的8个令人惊艳的用法,这些用法不仅技术深度足够,充满启发性,而且能够让您的Dart编程效率飞速提升...
继续阅读 »

Dart是谷歌开发的现代化编程语言,凭借其简洁的语法和强大的功能,在开发者当中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尤其是在Flutter框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将介绍Dart中的8个令人惊艳的用法,这些用法不仅技术深度足够,充满启发性,而且能够让您的Dart编程效率飞速提升。


1. 泛型类型别名的高级应用


类型别名可以让你用简单的名称定义更复杂的类型,尤其是在处理大量嵌套的泛型时特别有用。


typedef ComplexList<T> = List<Map<T, T>>;

void main() {
// 适用于需要设置特定键值对类型的列表
ComplexList<String> complexList = [
{'key1': 'value1'},
{'key2': 'value2'},
];

// 复杂集合的操作
complexList.add({'key3': 'value3'});
print(complexList);
}

泛型类型别名可以更好地组织代码,增强代码的可读性。


2. Stream的高级处理技巧


利用Stream提供的各种操作符和转换器,能够更好地处理事件流和异步数据。


Stream<int> timedCounter(Duration interval, int maxCount) async* {
int count = 0;
while (count < maxCount) {
await Future.delayed(interval);
yield ++count;
}
}

void main() async {
// 监听Stream,执行特定逻辑
await for (final count in timedCounter(Duration(seconds: 1), 5)) {
print(count);
}
}

通过async*yield,你可以构建出能够发射数据序列的Stream,为异步编程提供强大支持。


3. Isolate的轻量级并行计算


Isolate可以在不同的执行线程中运是执行并发操作的强大工具。


import 'dart:isolate';

Future<void> computeOnIsolate() async {
final receivePort = ReceivePort();

Isolate.spawn(_heavyComputation, receivePort.sendPort);

final message = await receivePort.first as String;
print(message);
}

void _heavyComputation(SendPort sendPort) {
// 很重的计算
// 假设这是一个令CPU满负荷的操作
sendPort.send('计算完成');
}

void main() {
computeOnIsolate();
}

通过Isolate,你可以在Flutter应用中执行耗时操作而不影响应用的响应性。


4. 使用枚举的高级技巧


枚举类型不仅仅可以代表一组命名常量,通过扩展方法,可以大幅提升它们的功能。


enum ConnectionState {
none,
waiting,
active,
done,
}

extension ConnectionStateX on ConnectionState {
bool get isTerminal => this == ConnectionState.done;
}

void main() {
final state = ConnectionState.active;

print('Is the connection terminal? ${state.isTerminal}');
}

枚举类型的扩展性提供了类似面向对象的模式,从而可以在保证类型安全的前提下,增加额外的功能。


5. 使用高级const构造函数


const构造函数允许在编译时创建不可变实例,有利于性能优化。


class ImmutableWidget {
final int id;
final String name;

const ImmutableWidget({this.id, this.name});

@override
String toString() => 'ImmutableWidget(id: $id, name: $name)';
}

void main() {
const widget1 = ImmutableWidget(id: 1, name: 'Widget 1');
const widget2 = ImmutableWidget(id: 1, name: 'Widget 1');

// 标识符相同,它们是同一个实例
print(identical(widget1, widget2)); // 输出: true
}

使用const构造函数创建的实例,由于它们是不可变的,可以被Dart VM在多个地方重用。


6. 元数据注解与反射


虽然dart:mirrors库在Flutter中不可用,但理解元数据的使用可以为你提供设计灵感。


import 'dart:mirrors'; // 注意在非Web平台上不可用

class Route {
final String path;
const Route(this.path);
}

@Route('/login')
class LoginPage {}

void main() {
final mirror = reflectClass(LoginPage);
for (final instanceMirror in mirror.metadata) {
final annotation = instanceMirror.reflectee;
if (annotation is Route) {
print('LoginPage的路由是: ${annotation.path}');
}
}
}

通过注解,你可以给代码添加可读的元数据,并通过反射在运行时获取它们,为动态功能提供支持,虽然在Flutter中可能会借助其他方式如代码生成来实现。


7. 匿名mixin


创建匿名mixin能够在不暴露mixin到全局作用域的情况下复用代码。


class Bird {
void fly() {
print('飞翔');
}
}

class Swimmer {
void swim() {
print('游泳');
}
}

class Duck extends Bird with Swimmer {}

void main() {
final duck = Duck();
duck.fly();
duck.swim();
}

利用匿名mixin可以在不同的类中混入相同的功能而不需要创建明显的类层次结构,实现了代码的复用。


8. 高级异步编程技巧


在异步编程中,Dart提供了Future、Stream、async和await等强大的工具。


Future<String> fetchUserData() {
// 假设这是一个网络请求
return Future.delayed(Duration(seconds: 2), () => '用户数据');
}

Future<void> logInUser(String userId) async {
print('尝试登录用户...');
try {
final data = await fetchUserData();
print('登录成功: $data');
} catch (e) {
print('登录失败: $e');
}
}

void main() {
logInUser('123');
}

通过使用asyncawait,可以编写出看起来像同步代码的异步操作,使得异步代码更加简洁和易于理解。


作者:慕仲卿
来源:juejin.cn/post/7321526403434315811
收起阅读 »

用了这么多年的字体,你知道它是怎么解析的吗?

web
大家好呀。 因为之前有过字体解析的相关代码开发,一直想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总觉得这个并不是很难,自认为了解得不算全面,就一拖再拖了。今天仅做简单的抛砖引玉,通过本篇文章,可以知道Opentype.js是如何解析字体的。在遇到对应问题的时候,可以有其它的思路去解...
继续阅读 »

大家好呀。


因为之前有过字体解析的相关代码开发,一直想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总觉得这个并不是很难,自认为了解得不算全面,就一拖再拖了。今天仅做简单的抛砖引玉,通过本篇文章,可以知道Opentype.js是如何解析字体的。在遇到对应问题的时候,可以有其它的思路去解决。比如:.ttc的解析。又或者好奇我们开发软件过程中字体是如何解析的。


Opentype.js 使用


看官方readme也可以,这里直接将github代码下载,使用自动化测试目录里的字体文件。


需要注意的是load方法已经被废弃。


function load() {
console.error('DEPRECATED! migrate to: opentype.parse(buffer, opt) See: https://github.com/opentypejs/opentype.js/issues/675');
}

package.json设置为type: module,然后就可以直接使用import了。


import { parse } from './src/opentype.mjs';
import fs from 'fs';
// test/fonts/AbrilFatface-Regular.otf
const buffer = fs.promises.readFile('./test/fonts/AbrilFatface-Regular.otf');
// if not running in async context:
buffer.then(data => {
const font = parse(data);
console.log(font.tables);
})

这样就能得到解析的结果了。


Opentype源码阅读


parseBuffer:解析的入口


通过简单的调用入口,我们可以反查源码。传入文件的ArrayBuffer并返回Font结构的对象,在不清楚会有什么结构的时候,可以通过Font查看,当然了,直接console.log查看更方便。


// Public API ///////////////////////////////////////////////////////////

/**
* Parse the OpenType file data (as an ArrayBuffer) and return a Font object.
* Throws an error if the font could not be parsed.
* @param {ArrayBuffer}
* @param {Object} opt - options for parsing
* @return {opentype.Font}
*/

function parseBuffer(buffer, opt={}) {
// ...
// should be an empty font that we'll fill with our own data.
const font = new Font({empty: true});
}
export {
// ...
parseBuffer as parse,
// ...
};

字体类型判断


接着往下阅读。

根据signature的值,去确认字体类型。粗略看来,这里仅支持了TrueType(.ttf)、CFF(.otf)、WOFFWOFF2


    const signature = parse.getTag(data, 0);
if (signature === String.fromCharCode(0, 1, 0, 0) || signature === 'true' || signature === 'typ1') {
} else if (signature === 'OTTO') {
} else if (signature === 'wOFF') {
} else if (signature === 'wOF2') {
} else {
throw new Error('Unsupported OpenType signature ' + signature);
}

还需要注意的是,signature的值是的获取(后续基本都是这样婶儿获取的信息)。从指定偏移位置开始,读取4个字节的数据,并将每个字节转换为字符,最终返回一个4字符的字符串标签。


// Retrieve a 4-character tag from the DataView.
// Tags are used to identify tables.
function getTag(dataView, offset) {
let tag = '';
for (let i = offset; i < offset + 4; i += 1) {
tag += String.fromCharCode(dataView.getInt8(i));
}

return tag;
}

表入口信息获取


再看TrueTypeCFF字体的处理,除了对font.outlinesFormat属性的设置之外。剩余的处理方式都是:获取表的个数numTables,再获取表的入口偏移信息。


numTables = parse.getUShort(data, 4);
tableEntries = parseOpenTypeTableEntries(data, numTables);

// Table Directory Entries //////////////////////////////////////////////
/**
* Parses OpenType table entries.
* @param {DataView}
* @param {Number}
* @return {Object[]}
*/

function parseOpenTypeTableEntries(data, numTables) {
const tableEntries = [];
let p = 12;
for (let i = 0; i < numTables; i += 1) {
const tag = parse.getTag(data, p);
const checksum = parse.getULong(data, p + 4);
const offset = parse.getULong(data, p + 8);
const length = parse.getULong(data, p + 12);
tableEntries.push({tag: tag, checksum: checksum, offset: offset, length: length, compression: false});
p += 16;
}

return tableEntries;
}

function getUShort(dataView, offset) {
return dataView.getUint16(offset, false);
}
// Retrieve an unsigned 32-bit long from the DataView.
// The value is stored in big endian.
function getULong(dataView, offset) {
return dataView.getUint32(offset, false);
}

留意到tableEntries获取的offset是从12开始的,而获取numTables是从4开始的,也仅仅是getUnit16,也就是说4-12中间还会有别的信息。


表信息标准描述


这时候只能通过查看微软排版文档描述,Microsoft Typography documentation: Organization of an OpenType Font
Organization of an Opentype Font.png
按照8bit计算,这些信息之后,刚好是在12个字节开始。


后续的描述就是parseOpenTypeTableEntries的结构信息了。


表入口数据


以选择的AbrilFatface-Regular.otf 为例。我们可以打断点看看,这两步骤得到的结果,这里Opentype提供了网址,就直接在上面断点了。
parse opentype.png
这里有11个表,在入口分别有对应的名称、偏移量、长度、校验和。


表数据解析


有了表入口信息,就可以通过tableEntries获取表的数据了。接下来的代码就是通过对应的tag(name)去选择对应的解析方式。有些表的信息需要依赖于别的表,则先暂时存起来。比如: name表需要依赖language表。


    case 'ltag':
table = uncompressTable(data, tableEntry);
ltagTable = ltag.parse(table.data, table.offset);
break;
// ...
case 'name':
nameTableEntry = tableEntry;
break;
// ...
const nameTable = uncompressTable(data, nameTableEntry);
font.tables.name = _name.parse(nameTable.data, nameTable.offset, ltagTable);
font.names = font.tables.name;

这里就简单看下ltag表的解析,table = uncompressTable(data, tableEntry);判断是否有压缩,比如WOFF压缩字体,这里没有entry数据就还是原来的。


ltag表的解析


function parseLtagTable(data, start) {
const p = new parse.Parser(data, start);
const tableVersion = p.parseULong();
check.argument(tableVersion === 1, 'Unsupported ltag table version.');
// The 'ltag' specification does not define any flags; skip the field.
p.skip('uLong', 1);
const numTags = p.parseULong();

const tags = [];
for (let i = 0; i < numTags; i++) {
let tag = '';
const offset = start + p.parseUShort();
const length = p.parseUShort();
for (let j = offset; j < offset + length; ++j) {
tag += String.fromCharCode(data.getInt8(j));
}

tags.push(tag);
}

return tags;
}

创了p这个Parser实例,包含各种长度parseShortparseULong等。自动移动offset,避免每次手动传入位置。获取了table的version信息,而后就是循环的获取表内容了。找了好些个字体,都没有ltag表🤦🏻‍♀️


解析小结


这里我们可以初步的了解到整个字体的解析过程,就是按照约定的顺序,有个线头般一点儿一点儿的找到所需,只储存了数据。


如需获取最终字形信息,可能需要经过多个表联合查询,比如loca获取字形数据的偏移量,glyf获取字形数据,又或者camp获取字符代码对应的字形索引。


TTC字体集合的解析


回到前面提出的,ttc字体集合,应该怎么解析呢?参照文档对字体集合的处理 Font Collections,相信大家已经有办法解析了。
TTC header.png
注意:这里截图给出的是1.0的结构,更多的查看文档。


最后


这次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对一些有按需解析,自定义解析的场景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作者:斯文的烟鬼去shi吧
来源:juejin.cn/post/7400072326199640100
收起阅读 »

前端身份验证终极指南:Session、JWT、SSO 和 OAuth 2.0

web
Hello,大家好,我是 Sunday 在前端项目开发中,验证用户身份主要有 4 种方式:Session、JWT、SSO 和 OAuth 2.0。 那么这四种方式各有什么优缺点呢?今天,咱们就来对比下! 01:基于 Session 的经典身份验证方案 什么是基...
继续阅读 »

Hello,大家好,我是 Sunday


在前端项目开发中,验证用户身份主要有 4 种方式:Session、JWT、SSO 和 OAuth 2.0


那么这四种方式各有什么优缺点呢?今天,咱们就来对比下!


01:基于 Session 的经典身份验证方案


什么是基于Session的身份验证?


基于 Session 的身份验证是一种在前端和后端系统中常用的用户认证方法。


它主要依赖于服务器端创建和管理用户会话。


Session 运行的基本原理


Session 的运行流程分为 6 步:



  1. 用户登录:用户在登录页面输入凭据(如用户名和密码)。这些凭据通过前端发送到后端服务器进行验证。

  2. 创建会话:后端服务器验证凭据后,创建一个会话(session)。这个会话通常包括一个唯一的会话 ID,该 ID 被存储在服务器端的会话存储中。

  3. 返回会话 ID:服务器将会话 ID 返回给前端,通常是通过设置一个 cookie。这个 cookie 被发送到用户的浏览器,并在后续的请求中自动发送回服务器。

  4. 保存会话 ID:浏览器保存这个 cookie,并在用户每次向服务器发起请求时都会自动包含这个 cookie。这样,服务器就能识别出该用户的会话,从而实现身份验证。

  5. 会话验证:服务器根据会话 ID 查找和验证该用户的会话信息,并确定用户的身份。服务器可以使用会话信息来确定用户的权限和访问控制。

  6. 会话过期与管理:服务器可以设置会话过期时间,定期清除过期的会话。用户注销或会话超时后,服务器会删除或使会话失效。


通过以上流程,我们可以发现:基于 Session 的身份验证,前端是不需要主动参与的。核心是 浏览器 和 服务器 进行处理


优缺点


优点



  • 简单易用:对开发者而言,管理会话和验证用户身份相对简单。

  • 兼容性好:大多数浏览器支持 cookie,能够自动发送和接收 cookie。


缺点



  • 扩展性差:在分布式系统中,多个服务器可能需要共享会话存储,这可能会增加复杂性。

  • 必须配合 HTTPS:如果 cookie 被窃取,可能会导致会话劫持。因此需要使用 HTTPS 来保护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并实施其他安全措施(如设置 cookie 的 HttpOnlySecure 属性)。


示例代码


接下来,我们通过 Express 实现一个基本的 Session 验证示例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session = require('express-session');
const app = express();

// 配置和使用 express-session 中间件
app.use(session({
secret: 'your-secret-key', // 用于签名 Session ID cookie 的密钥,确保会话的安全
resave: false, // 是否每次请求都重新保存 Session,即使 Session 没有被修改
saveUninitialized: true, // 是否保存未初始化的 Session
cookie: {
secure: true, // 是否只通过 HTTPS 发送 cookie,设置为 true 需要 HTTPS 支持
maxAge: 24 * 60 * 60 * 1000 // 设置 cookie 的有效期,这里设置为 24 小时
}
}));

// 登录路由处理
app.post('/login', (req, res) => {
// 进行用户身份验证(这里假设用户已经通过验证)
// 用户 ID 应该从数据库或其他存储中获取
const user = { id: 123 }; // 示例用户 ID
req.session.userId = user.id; // 将用户 ID 存储到 Session 中
res.send('登录成功');
});


app.get('/dashboard', (req, res) => {
if (req.session.userId) {
// 如果 Session 中存在用户 ID,说明用户已登录
res.send('返回内容...');
} else {
// 如果 Session 中没有用户 ID,说明用户未登录
res.send('请登录...'); // 提示用户登录
}
});

app.listen(3000, () => {
console.log('服务器正在监听 3000 端口...');
});


02:基于 JWT(JSON Web Token) 的身份验证方案


什么是基于 JWT 的身份验证?


这应该是我们目前 最常用 的身份验证方式。


服务端返回 Token 表示用户身份令牌。在请求中,把 token 添加到请求头中,以验证用户信息。


因为 HTTP 请求本身是无状态的,所以这种方式也被成为是 无状态身份验证方案


JWT 运行的基本原理



  1. 用户登录:用户在登录页面输入凭据(如用户名和密码),这些凭据通过前端发送到后端服务器进行验证。

  2. 生成 JWT:后端服务器验证用户凭据后,生成一个 JWT。这个 JWT 通常包含用户的基本信息(如用户 ID)和一些元数据(如过期时间)。

  3. 返回 JWT:服务器将生成的 JWT 发送回前端,通常通过响应的 JSON 数据返回。

  4. 存储 JWT:前端将 JWT 存储在客户端(Token),通常是 localStorage 。极少数的情况下会保存在 cookie 中(但是需要注意安全风险,如:跨站脚本攻击(XSS)和跨站请求伪造(CSRF))

  5. 使用 JWT 进行请求:在用户进行 API 调用时,前端将 JWT(Token) 附加到请求的 Authorization 头部(格式为 Bearer )发送到服务器。

  6. 验证 JWT: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提取 JWT(Token) 并验证其有效性。验证过程包括检查签名、过期时间等。如果 JWT 合法,服务器会处理请求并返回相应的资源或数据。

  7. 响应请求:服务器处理请求并返回结果,前端根据需要展示或处理这些结果。


优缺点


优点



  • 无状态:JWT 是自包含的,不需要在服务器端存储会话信息,简化了扩展性和负载均衡。

  • 跨域支持:JWT 可以在跨域请求中使用(例如,API 与前端分离的场景)。


缺点



  • 安全性:JWT 的安全性取决于密钥的保护和有效期的管理。JWT 一旦被盗用,可能会带来安全风险。


示例代码


接下来,我们通过 Express 实现一个基本的 JWT 验证示例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jwt = require('jsonwebtoken');
const bodyParser = require('body-parser');
const app = express();

app.use(bodyParser.json());

const secretKey = 'your-secret-key'; // JWT 的密钥,用于签名和验证

// 登录路由,生成 JWT
app.post('/login', (req, res) => {
const { username, password } = req.body;
// 用户身份验证(假设验证通过)
const user = { id: 1, username: 'user' }; // 示例用户信息
const token = jwt.sign(user, secretKey, { expiresIn: '24h' }); // 生成 JWT
res.json({ token }); // 返回 JWT
});

// 受保护的路由
app.get('/dashboard', (req, res) => {
const token = req.headers['authorization']?.split(' ')[1];
if (!token) {
return res.status(401).send('没有提供令牌');
}
jwt.verify(token, secretKey, (err, decoded) => {
if (err) {
return res.status(401).send('无效的令牌');
}
res.send('返回仪表板内容');
});
});

app.listen(3000, () => {
console.log('服务器正在监听 3000 端口...');
});

03:基于 SSO 的身份验证方案


什么是基于 SSO(Single Sign-On,单点登录) 的身份验证?


SSO 身份验证多用在 “成套” 的应用程序中,通过 登录中心 的方式,可以实现 一次登录,在多个应用中均可以获取身份


SSO 运行的基本原理



  1. 用户访问应用:用户访问一个需要登录的应用(称为服务提供者或 SP)。

  2. 重定向到身份提供者:由于用户尚未登录,应用会将用户重定向到 SSO 身份提供者(Identity Provider,简称 IdP)(一般称为 登录中心)。登录中心 是负责处理用户登录和身份验证的系统。

  3. 用户登录:用户在 登录中心 输入凭据进行登录。如果用户已经在 IdP 处登录过(例如,已登录到公司内部的 SSO 系统),则可能直接跳过登录步骤。

  4. 生成 SSO 令牌:SSO 身份提供者验证用户身份后,生成一个 SSO 令牌(如 OAuth 令牌或 SAML 断言),并将用户重定向回原应用,同时附带令牌。

  5. 令牌验证:原应用(服务提供者)接收到令牌后,会将其发送到 SSO 身份提供者进行验证。SSO 身份提供者返回用户的身份信息。

  6. 用户访问应用:一旦身份验证成功,原应用会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提供访问权限。用户现在可以访问应用中的受保护资源,而无需再次登录。

  7. 访问其他应用:如果用户访问其他应用,这些应用会重定向用户到相同的 登录中心 进行身份验证。由于用户已经登录,登录中心 会自动验证并将用户重定向回目标应用,从而实现无缝登录。


优缺点


优点



  • 简化用户体验:用户只需登录一次,即可访问多个应用或系统,减少了重复登录的麻烦。

  • 集中管理:管理员可以集中管理用户的身份和访问权限,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安全性。

  • 提高安全性:减少了密码泄露的风险,因为用户只需记住一个密码,并且可以使用更强的认证机制(如多因素认证)。


缺点



  • 单点故障:如果 登录中心 出现问题,可能会影响所有依赖该 SSO 服务的应用。

  • 复杂性:SSO 解决方案的部署和维护可能较为复杂,需要确保安全配置和互操作性。


常见的 SSO 实现技术



  • SAML(Security Assertion Markup Language)



    • 一个 XML-based 标准,用于在身份提供者和服务提供者之间传递认证和授权数据。

    • 常用于企业环境中的 SSO 实现。



  • OAuth 2.0 和 OpenID Connect



    • OAuth 2.0 是一种授权框架,用于授权第三方访问用户资源。

    • OpenID Connect 是建立在 OAuth 2.0 之上的身份层,提供用户身份认证功能。

    • 常用于 Web 和移动应用中的 SSO 实现。



  • CAS(Central Authentication Service)



    • 一个用于 Web 应用的开源 SSO 解决方案,允许用户通过一次登录访问多个 Web 应用。




04:基于 OAuth 2.0 的身份验证方案


什么是基于 OAuth 2.0 的身份验证?


基于 OAuth 2.0 的身份验证是一种用于授权第三方应用访问用户资源的标准协议。常见的有:微信登录、QQ 登录、APP 扫码登录等


OAuth 2.0 主要用于授权,而不是身份验证,但通常与身份验证结合使用来实现用户登录功能。


OAuth 2.0 运行的基本原理


OAuth 2.0 比较复杂,在了解它的原理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一些基本概念。


OAuth 2.0 的基本概念



  1. 资源拥有者(Resource Owner):通常是用户,拥有需要保护的资源(如个人信息、文件等)。

  2. 资源服务器(Resource Server):提供资源的服务器,需要保护这些资源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

  3. 客户端(Client):需要访问资源的应用程序或服务。客户端需要获得资源拥有者的授权才能访问资源。

  4. 授权服务器(Authorization Server):责认证资源拥有者并授权客户端访问资源。它颁发访问令牌(Access Token)给客户端,允许客户端访问资源服务器上的受保护资源。


运行原理



  1. 用户授权:用户使用客户端应用进行操作时,客户端会请求授权访问用户的资源。用户会被重定向到授权服务器进行授权。

  2. 获取授权码(Authorization Code):如果用户同意授权,授权服务器会生成一个授权码,并将其发送回客户端(通过重定向 URL)。

  3. 获取访问令牌(Access Token):客户端使用授权码向授权服务器请求访问令牌。授权服务器验证授权码,并返回访问令牌。

  4. 访问资源:客户端使用访问令牌向资源服务器请求访问受保护的资源。资源服务器验证访问令牌,并返回请求的资源。


常见的授权流程



  1. 授权码流程(Authorization Code Flow):最常用的授权流程,适用于需要与用户交互的客户端(如 Web 应用)。用户在授权服务器上登录并授权,客户端获取授权码后再交换访问令牌。

  2. 隐式流程(Implicit Flow):适用于公共客户端(如单页应用)。用户直接获得访问令牌,适用于不需要安全存储的情况,但不推荐用于高度安全的应用。

  3. 资源所有者密码凭据流程(Resource Owner Password Credentials Flow):适用于信任客户端的情况。用户直接将用户名和密码提供给客户端,客户端直接获得访问令牌。这种流程不推荐用于公开的客户端。

  4. 客户端凭据流程(Client Credentials Flow):适用于机器对机器的情况。客户端直接向授权服务器请求访问令牌,用于访问与客户端本身相关的资源。


优缺点


优点



  • 灵活性:OAuth 2.0 支持多种授权流程,适应不同类型的客户端和应用场景。

  • 安全性:通过分离授权和认证,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使用令牌而不是用户名密码来访问资源。


缺点



  • 复杂性:OAuth 2.0 的实现和配置可能较复杂,需要正确管理访问令牌和刷新令牌。

  • 安全风险:如果令牌泄露,可能会导致安全风险。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如使用 HTTPS 和适当的令牌管理策略)。


示例代码


接下来,我们通过 Express 实现一个基本的 OAuth 2.0 验证示例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axios = require('axios');
const app = express();

// OAuth 2.0 配置
const clientId = 'your-client-id';
const clientSecret = 'your-client-secret';
const redirectUri = 'http://localhost:3000/callback';
const authorizationServerUrl = 'https://authorization-server.com';
const resourceServerUrl = 'https://resource-server.com';

// 登录路由,重定向到授权服务器
app.get('/login', (req, res) => {
const authUrl = `${authorizationServerUrl}/authorize?response_type=code&client_id=${clientId}&redirect_uri=${redirectUri}&scope=read`;
res.redirect(authUrl);
});

// 授权回调路由,处理授权码
app.get('/callback', async (req, res) => {
const { code } = req.query;
if (!code) {
return res.status(400).send('Authorization code is missing');
}

try {
// 请求访问令牌
const response = await axios.post(`${authorizationServerUrl}/token`, {
grant_type: 'authorization_code',
code,
redirect_uri: redirectUri,
client_id: clientId,
client_secret: clientSecret
});

const { access_token } = response.data;

// 使用访问令牌访问资源
const resourceResponse = await axios.get(`${resourceServerUrl}/user-info`, {
headers: { Authorization: `Bearer ${access_token}` }
});

res.json(resourceResponse.data);
} catch (error) {
res.status(500).send('Error during token exchange or resource access');
}
});

app.listen(3000, () => {
console.log('服务器正在监听 3000 端口...');
});

总结一下


目前这四种验证方案均有对应的 优缺点、应用场景:



  • Session:非常适合简单的服务器呈现的应用程序

  • JWT:适用于现代无状态架构和移动应用

  • SSO:非常适合具有多种相关服务的企业环境

  • OAuth 2.0:第三方集成和 API 访问的首选

作者:程序员Sunday
来源:juejin.cn/post/7399986979736322063
收起阅读 »

💥图片碎片化展示-Javascript

web
写在开头 哈喽吖!各位好!😁 今天刚好是周四呢,疯狂星期四快整起来。🍔🍟🍗 最近,小编从玩了两年多的游戏中退游了😔,本来以为会一直就这么玩下去,和队友们相处很融洽,收获了很多开心快乐的时光😭。可惜,游戏的一波更新......准备要开始收割韭菜了,只能无奈选择弃...
继续阅读 »

写在开头


哈喽吖!各位好!😁


今天刚好是周四呢,疯狂星期四快整起来。🍔🍟🍗


最近,小编从玩了两年多的游戏中退游了😔,本来以为会一直就这么玩下去,和队友们相处很融洽,收获了很多开心快乐的时光😭。可惜,游戏的一波更新......准备要开始收割韭菜了,只能无奈选择弃坑了。


02D754C7.jpg

小编属于贫民玩家,靠着硬肝与白嫖也将游戏号整得还不错,这两天把号给卖了💰。玩了两年多,竟然还能赚一点小钱,很开心😛。只是...多少有点舍不得的一起组队的队友们,唉。😔


记录一下,希望未来还有重逢一日吧,也希望各位一切安好!😆


好,回到正题,本文将分享一个图片碎片化展示的效果,具体效果如下,请诸君按需食用。


06132.gif

原理


这种特效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出现,属于老演员了😪,它最早是经常在轮播图(banner)上应用的,那会追求各种花里胡哨的特效,而现在感觉有点返璞归真了,简洁实用就行。


今天咱们来看看它的具体实现原理是如何的,且看图:


image.png

一图胜千言,不知道聪明的你是否看明白了?😉


大概原理是:通过容器/图片大小生成一定数量的小块,然后每个小块背景也使用相同图片,再使用 background-sizebackground-position 属性调整背景图片的大小与位置,使小块又合成一整张大图片,这操作和使用"精灵图"的操作是一样的,最后,我们再给每个小块增加动画效果,就大功告成。


简单朴实😁,你可以根据这个原理自个尝试一下,应该能整出来吧。👻


具体实现


布局与样式:


<!DOCTYPE html>
<html>
<head>
<style>
body{
width: 100%;
height: 100vh;
padding: 0;
margin: 0;
display: flex;
justify-content: center;
align-items: center;
}
.box {
width: var(--width);
height: var(--height);
display: flex;
/* 小块自动换行排列 */
flex-wrap: wrap;
justify-content: center;
}
.small-box {
background-image: url('https://p3-juejin.byteimg.com/tos-cn-i-k3u1fbpfcp/99b070fcb1de471d9af4f4d5d3f71909~tplv-k3u1fbpfcp-jj-mark:0:0:0:0:q75.image#?w=1120&h=1680&s=2088096&e=png&b=d098d0');
box-sizing: border-box;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
</style>
</head>
<body>
<div id="box" class="box"></div>
</body>
</html>

生成无数小块填充:


<script>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DOMContentLoaded', () => {
const box = document.getElementById('box');
const { width, height } = box.getBoundingClientRect();
// 定义多少个小块,由多少行和列决定
const row = 14;
const col = 10;
// 计算小块的宽高
const smallBoxWidth = width / col;
const smallBoxHeight = height / row;
/** @name 创建小块 **/
function createSmallBox() {
for (let i = 0; i < row; i++) {
for (let j = 0; j < col; j++) {
const smallBox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
smallBox.classList.add('small-box');
smallBox.style.width = smallBoxWidth + 'px';
smallBox.style.height = smallBoxHeight + 'px';
smallBox.style.border = '1px solid red';
// 插入小块
box.appendChild(smallBox);
}
}
}
createSmallBox();
});
</script>

上面,生成多少个小块是由人为规定行(row)与列(col)来决定。可能有的场景想用小块固定的宽高来决定个数,这也是可以的,只是需要注意处理一下"边界"的情况。😶


image.png

调整小块背景图片的大小与位置:


<script>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DOMContentLoaded', () => {
// ...
function createSmallBox() {
for (let i = 0; i < row; i++) {
for (let j = 0; j < col; j++) {
// ...
smallBox.style.border = '1px solid red';

// 设置背景偏移量,让小块的背景显示对应图片的位置,和以前那种精灵图一样
const offsetX = j * smallBoxWidth * -1;
const offsetY = i * smallBoxHeight * -1;
smallBox.style.backgroundPosition = `${offsetX}px ${offsetY}px`;
smallBox.style.backgroundSize = `${width}px ${height}px`;

box.appendChild(smallBox);
}
}
}
createSmallBox();
});
</script>

女神拼接成功,到这里就已经完成一大步了,是不是没什么难度!😋


image.png

小块样式整好后,接下来,我们需要来给小块增加动画,让它们动起来,并且是有规律的动起来。


先来整个简单的透明度动画,且看:


<!DOCTYPE html>
<html>
<head>
<style>
/* ... */
.small-box {
/* ... */
opacity: 0;
animation: smallBoxAnimate 2000ms linear forwards;
}
@keyframes smallBoxAnimate {
0% {
opacity: 0;
}
40% {
opacity: 0;
}
70% {
opacity: 1;
}
100% {
opacity: 1;
}
}
</style>
</head>
<body>
<script>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DOMContentLoaded', () => {
// ...
function createSmallBox() {
for (let i = 0; i < row; i++) {
for (let j = 0; j < col; j++) {
// ...
// smallBox.style.border = '1px solid red';

// 给每个小块增加不同的延时,让动画不同时间执行
const delay = i * 100; // 延迟时间为毫秒(ms),注意不要太小了
smallBox.style.animationDelay = `${delay}ms`;

box.appendChild(smallBox);
}
}
}
createSmallBox();
});
</script>
</body>
</html>

嘿嘿😃,稍微有点意思了吧?


06133.gif
image.png

Em...等等,你发现没有?怎么有一些小白条?这可不是小编添加的,小块的边框(border)已经是注释了的。😓


一开始小编以为是常见的"图片底部白边"问题,直接设置一下 display: block 或者 vertical-align : middle 就能解决,结果还不是,折腾了很久都没有搞掉这个小白条。😤


最后,竟然通过设置 will-change 属性能解决这个问题❗我所知道的 will-change 应该是应用在性能优化上,解决动画流畅度问题上的,想不到这里竟然也能用。



❗不对不对,当初以为是 will-change 能直接完美解决白边的问题,但是感觉还是不对,但又确实能解决。。。(部分电脑屏幕)


但其实,应该是 smallBoxWidthsmallBoxHeight 变量不是整数的问题,只要小块的宽度与高度保持一个整数,自然就没有这些白边了❗这是比较靠谱的事实,对于当前的高清屏幕来说。


但是,也是很奇怪,在小编另一台电脑(旧电脑)上即使是保持了整数,也会在横向存在一些小白边,太难受了。。。没办法彻底搞定这个问题。


猜测应该是和屏幕分辨率有关,毕竟那才是根源所在。


2024年07月01日



看来得去深度学习一下💪 will-change 属性的原理过程才行,这里也推荐倔友写得一篇文章:传送门


解决相邻背景图片白条/白边间隙问题:


<script>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DOMContentLoaded', () => {
// ...
function createSmallBox() {
for (let i = 0; i < row; i++) {
for (let j = 0; j < col; j++) {
// ...

smallBox.style.willChange = 'transform';
// 在动画执行后,需要重置will-change
const timer = setTimeout(() => {
smallBox.style.willChange = 'initial';
clearTimeout(timer);
}, 2000);

box.appendChild(smallBox);
}
}
}
createSmallBox();
});
</script>

一定要注意 will-change 不可能被滥用,注意重置回来❗


这下女神在动画执行后,也清晰可见了,这是全部小块拼接组成的图片。


06134.gif

在上述代码中,咱们看到,通过 animation-delay 去延迟动画的执行,就能制造一个从上到下的渐变效果。


那么,咱们再改改延迟时间,如:


// const delay = i * 100; 
// 改成 ⤵
const delay = j * 100;

效果:


06135.gif

这...好像有那么点意思吧。。。


0363D0F3.png

但是,这渐变...好像还达不到我们开头 gif 的碎片化效果吧?


那么,碎片化安排上:


.small-box {
/* ... */
--rotateX: rotateX(0);
--rotateY: rotateY(0);
transform: var(--rotateX) var(--rotateY) scale(0.8);
}
@keyframes smallBoxAnimate {
0% {
opacity: 0;
transform: var(--rotateX) var(--rotateY) scale(0.8);
}
40% {
opacity: 0;
transform: var(--rotateX) var(--rotateY) scale(0.8);
}
70% {
opacity: 1;
transform: rotateX(0) rotateY(0) scale(0.8);
}
100% {
opacity: 1;
transform: rotateX(0) rotateY(0) scale(1);
}
}

其实就是增加小块的样式动画而已,再加点旋转,再加点缩放,都整上,整上。😆


效果:


06136.gif

是不是稍微高级一点?有那味了?😁


看到上面旋转所用的"样式变量"没有?


--rotateX: rotateX(0);
--rotateY: rotateY(0);

不可能无缘无故突然使用,必然是有深意啦。😁


现在效果还不够炫,咱们将样式变量利用起来,让"相邻两个小块旋转相反":


<script>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DOMContentLoaded', () => {
// ...
function createSmallBox() {
for (let i = 0; i < row; i++) {
for (let j = 0; j < col; j++) {
// ...

// 相邻两个小块旋转相反
const contrary = (i + j) % 2 === 0;
smallBox.style.setProperty('--rotateX', `rotateX(${contrary ? -180 : 0}deg)`);
smallBox.style.setProperty('--rotateY', `rotateY(${contrary ? 0 : -180}deg)`);

box.appendChild(smallBox);
}
}
}
createSmallBox();
});
</script>

效果:


06137.gif

这下对味了。😃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延迟"执行动画与改变"旋转"行为,让小块们呈现不同的动画效果,或者你只要有足够多的设想,你可以给小块添加不同的动画效果,相信也能制造出不错的整体效果。


更多效果


下面列举一些通过"延迟"执行动画产生的效果,可以瞧瞧哈。


随机:


const getRandom = (min, max) => Math.floor(Math.random() * (max - min + 1) + min);
const delay = getRandom(0, col + row) * 100;

06139.gif

从左上角到右下角:


const delay = (i + j) * 100;

06140.gif

其他的从"右上角到左下角"或者"左下角到右上角"等等的,只要反向调整一下变量就行了,就靠你自己悟啦,Come On!👻


从中心向四周扩散:


const delay = ((Math.abs(col / 2 - j) + Math.abs(row / 2 - i))) * 100;

06141.gif

从四周向中心聚齐:


const delay = (col / 2 - Math.abs(col / 2 - j) + (col / 2 - Math.abs(row / 2 - i))) * 100;

06142.gif

那么,到这里就差不多了❗


但还有最后一个问题,那就是图片的大量使用与加载时长的情况可能会导致效果展示不佳,这里你最好进行一些防范措施,如:



  • 图片链接设置缓存,让浏览器缓存到内存或硬盘中。

  • 通过 JS 手动将图片缓存到内存,主要就是创建 Image 对象。

  • 将图片转成 base64 使用。

  • 直接将图片放到代码本地使用。

  • ...


以上等等吧,反正最好就是要等图片完整加载后再进行效果展示。









至此,本篇文章就写完啦,撒花撒花。


image.png


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如有任何疑问,期待你的留言哦。

老样子,点赞+评论=你会了,收藏=你精通了。


作者:橙某人
来源:juejin.cn/post/7379856289487831074
收起阅读 »

Canvas星空类特效

web
思路绘制单个星星在画布批量随机绘制星星添加星星移动动画页面resize处理Vanilla JavaScript实现初始化一个工程pnpm create vite@latest # 输入工程名后,类型选择Vanilla cd <工程目录> pnp...
继续阅读 »

star-sky.gif

思路

  1. 绘制单个星星
  2. 在画布批量随机绘制星星
  3. 添加星星移动动画
  4. 页面resize处理

Vanilla JavaScript实现

  1. 初始化一个工程
pnpm create vite@latest

# 输入工程名后,类型选择Vanilla

cd <工程目录> pnpm install pnpm dev # 运行本地服务
body {
background-color: black;
overflow: hidden;
}
"use strict";
import './style.css';

document.querySelector('#app').innerHTML = `

`
;
// 后续代码全部在main.js下添加即可
  1. 绘制单个星星

image.png

const hue = 220; // 颜色hue值可以根据自己喜好调整
// 离屏canvas不需要写入到静态html里,所以用createElement
const offscreenCanvas = document.createElement("canvas");
const offscreenCtx = offscreenCanvas.getContext("2d");
offscreenCanvas.width = 100;
offscreenCanvas.height = 100;
const half = offscreenCanvas.width / 2;
const middle = half;
// 设定径向渐变的范围,从画布中心到画布边缘
const gradient = offscreenCtx.createRadialGradient(
middle,
middle,
0,
middle,
middle,
half
);
// 添加多级颜色过渡,可以根据自己喜好调整
gradient.addColorStop(0.01, "#fff");
gradient.addColorStop(0.1, `hsl(${hue}, 61%, 33%)`);
gradient.addColorStop(0.5, `hsl(${hue}, 64%, 6%)`);
gradient.addColorStop(1, "transparent");

// 基于渐变填充色,在画布中心为原点绘制一个圆形
offscreenCtx.fillStyle = gradient;
offscreenCtx.beginPath();
offscreenCtx.arc(middle, middle, half, 0, Math.PI * 2);
offscreenCtx.fill();

参考链接:

hsl() - CSS:层叠样式表 | MDN

  1. 在画布批量绘制星星

其实要绘制星星,我们只需要在画布上基于离屏画布来在指定位置将离屏画布渲染成图片即可,但是批量绘制以及后续的动画需要我们能记录每颗星星的位置、状态和行驶轨迹,所以可以考虑创建一个星星的类。

// 声明存放星星数据的数组,以及最大星星数量
const stars = [];
const maxStars = 1000;

// 用于提供随机值,不用每次都Math.random()
const random = (min, max) => {
if (!max) {
max = min;
min = 0;
}
if (min > max) {
[min, max] = [max, min];
}
return Math.floor(Math.random() * (max - min + 1)) + min;
};
// 用于计算当前以画布为中心的环绕半径
const maxOrbit = (_w, _h) => {
const max = Math.max(_w, _h);
const diameter = Math.round(Math.sqrt(max * max + max * max));
return diameter / 2;
};

class Star {
constructor(_ctx, _w, _h) {
this.ctx = _ctx;
// 最大轨道半径
this.maxOrbitRadius = maxOrbit(_w, _h);
// 轨道半径
this.orbitRadius = random(this.maxOrbitRadius);
// 星星大小(半径)
this.radius = random(60, this.orbitRadius) / 12;
// 环绕轨道中心,即画布中心点
this.orbitX = _w / 2;
this.orbitY = _h / 2;
// 随机时间,用于动画
this.elapsedTime = random(0, maxStars);
// 移动速度
this.speed = random(this.orbitRadius) / 500000;
// 透明度
this.alpha = random(2, 10) / 10;
}
// 星星的绘制方法
draw() {
// 计算星星坐标[x, y],使用sin和cos函数使星星围绕轨道中心做圆周运动
const x = Math.sin(this.elapsedTime) * this.orbitRadius + this.orbitX;
const y = Math.cos(this.elapsedTime) * this.orbitRadius + this.orbitY;

// 基于随机数调整星星的透明度
const spark = Math.random();
if (spark < 0.5 && this.alpha > 0) {
this.alpha -= 0.05;
} else if (spark > 0.5 && this.alpha < 1) {
this.alpha += 0.05;
}

// 调整全局绘制透明度,使后续绘制都基于这个透明度绘制,也就是绘制当前星星
// 因为动画里会遍历每一个星星进行绘制,所以透明度会来回改变
this.ctx.globalAlpha = this.alpha;
// 在星星所在的位置基于离屏canvas绘制一张星星的图片
this.ctx.drawImage(offscreenCanvas, x - this.radius / 2, y - this.radius / 2, this.radius, this.radius);
// 时间基于星星的移动速度递增,为下一帧绘制做准备
this.elapsedTime += this.speed;
}
}

获取当前画布,批量添加星星

const canvas = document.getElementById('canvas');
const ctx = canvas.getContext('2d');
let w = canvas.width = window.innerWidth;
let h = canvas.height = window.innerHeight;

for (let i = 0; i < maxStars; i++) {
stars.push(new Star(ctx, w, h));
}
  1. 添加星星的移动动画
function animation() {
// 绘制一个矩形作为背景覆盖整个画布,'source-over'是用绘制的新图案覆盖原有图像
ctx.globalCompositeOperation = 'source-over';
ctx.globalAlpha = 0.8;
ctx.fillStyle = `hsla(${hue} , 64%, 6%, 1)`;
ctx.fillRect(0, 0, w, h);
// 绘制星星,'lighter'可以使动画过程中重叠的星星有叠加效果
ctx.globalCompositeOperation = 'lighter';
stars.forEach(star => {
star.draw();
});
window.requestAnimationFrame(animation);
}
// 调用动画
animation();

这样星星就动起来了。

  1. 页面resize处理

其实只需要在resize事件触发时重新设定画布的大小即可

window.addEventListener('resize', () => {
w = canvas.width = window.innerWidth;
h = canvas.height = window.innerHeight;
});

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星星的运行轨迹并没有按比例变化,所以需要添加两处变化

// 在Star类里添加一个update方法
class Star {
constructor(_ctx, _w, _h) {//...//}
//添加部分
update(_w, _h) {
// 计算当前的最大轨道半径和类之前保存的最大轨道半径的比例
const ratio = maxOrbit(_w, _h) / this.maxOrbitRadius;
// 因为每帧动画都会调用这个方法,但比例没变化时不需要按比例改变移动轨道,所以加个判断
if (ratio !== 1) {
// 重新计算最大轨道半径
this.maxOrbitRadius = maxOrbit(_w, _h);
// 按比例缩放轨道半径和星星的半径
this.orbitRadius = this.orbitRadius * ratio;
this.radius = this.radius * ratio;
// 重新设置轨道中心点
this.orbitX = _w / 2;
this.orbitY = _h / 2;
}
}

draw() {//...//}
}

// 在animation函数里调用update
function animation() {
// ...
stars.forEach(star => {
star.update(w, h);
star.draw();
});
// ...
}

React实现

react实现主要需要注意resize事件的处理,怎样避免重绘时对星星数据初始化,当前思路是使用多个useEffect

import React, { useEffect, useRef, useState } from 'react';

const HUE = 217;
const MAX_STARS = 1000;

const random = (min: number, max?: number) => {
if (!max) {
max = min;
min = 0;
}
if (min > max) {
[min, max] = [max, min];
}
return Math.floor(Math.random() * (max - min + 1)) + min;
};

const maxOrbit = (_w: number, _h: number) => {
const max = Math.max(_w, _h);
const diameter = Math.round(Math.sqrt(max * max + max * max));
return diameter / 2;
};

// 离屏canvas只需要执行一次,但是直接在函数外部使用document.createElement会出问题
const getOffscreenCanvas = () => {
const offscreenCanvas = document.createElement('canvas');
const offscreenCtx = offscreenCanvas.getContext('2d')!;
offscreenCanvas.width = 100;
offscreenCanvas.height = 100;
const half = offscreenCanvas.width / 2;
const middle = half;
const gradient = offscreenCtx.createRadialGradient(middle, middle, 0, middle, middle, half);
gradient.addColorStop(0.01, '#fff');
gradient.addColorStop(0.1, `hsl(${HUE}, 61%, 33%)`);
gradient.addColorStop(0.5, `hsl(${HUE}, 64%, 6%)`);
gradient.addColorStop(1, 'transparent');

offscreenCtx.fillStyle = gradient;
offscreenCtx.beginPath();
offscreenCtx.arc(middle, middle, half, 0, Math.PI * 2);
offscreenCtx.fill();
return offscreenCanvas;
};

class OffscreenCanvas {
static instance: HTMLCanvasElement = getOffscreenCanvas();
}

class Star {
orbitRadius!: number;
maxOrbitRadius!: number;
radius!: number;
orbitX!: number;
orbitY!: number;
elapsedTime!: number;
speed!: number;
alpha!: number;
ratio = 1;
offscreenCanvas = OffscreenCanvas.instance;
constructor(
private ctx: CanvasRenderingContext2D,
private canvasSize: { w: number, h: number; },
) {
this.maxOrbitRadius = maxOrbit(this.canvasSize.w, this.canvasSize.h);
this.orbitRadius = random(this.maxOrbitRadius);
this.radius = random(60, this.orbitRadius) / 12;
this.orbitX = this.canvasSize.w / 2;
this.orbitY = this.canvasSize.h / 2;
this.elapsedTime = random(0, MAX_STARS);
this.speed = random(this.orbitRadius) / 500000;
this.alpha = random(2, 10) / 10;
}

update(size: { w: number, h: number; }) {
this.canvasSize = size;
this.ratio = maxOrbit(this.canvasSize.w, this.canvasSize.h) / this.maxOrbitRadius;
if (this.ratio !== 1) {
this.maxOrbitRadius = maxOrbit(this.canvasSize.w, this.canvasSize.h);
this.orbitRadius = this.orbitRadius * this.ratio;
this.radius = this.radius * this.ratio;
this.orbitX = this.canvasSize.w / 2;
this.orbitY = this.canvasSize.h / 2;
}
}

draw() {
const x = (Math.sin(this.elapsedTime) * this.orbitRadius + this.orbitX);
const y = (Math.cos(this.elapsedTime) * this.orbitRadius + this.orbitY);
const spark = Math.random();

if (spark < 0.5 && this.alpha > 0) {
this.alpha -= 0.05;
} else if (spark > 0.5 && this.alpha < 1) {
this.alpha += 0.05;
}

this.ctx.globalAlpha = this.alpha;
this.ctx.drawImage(this.offscreenCanvas, x - this.radius / 2, y - this.radius / 2, this.radius, this.radius);
this.elapsedTime += this.speed;
}
}

const StarField = () => {
const canvasRef = useRef<HTMLCanvasElement | null>(null);
const animationRef = useRefnull>(null);
const [canvasSize, setCanvasSize] = useState({ w: 0, h: 0 });
const [initiated, setInitiated] = useState(false);
const [stars, setStars] = useState<Star[]>([]);

// 这里会在画布准备好之后初始化星星,理论上只会执行一次
useEffect(() => {
if (canvasRef.current && canvasSize.w !== 0 && canvasSize.h !== 0 && !initiated) {
const ctx = canvasRef.current!.getContext('2d')!;
const _stars = Array.from({ length: MAX_STARS }, () => new Star(ctx, canvasSize));
setStars(_stars);
setInitiated(true);
}
}, [canvasSize.w, canvasSize.h]);
// 这里用于处理resize事件,并重新设置画布的宽高
useEffect(() => {
if (canvasRef.current) {
const resizeHandler = () => {
const { clientWidth, clientHeight } = canvasRef.current!.parentElement!;
setCanvasSize({ w: clientWidth, h: clientHeight });
};
resizeHandler();
addEventListener('resize', resizeHandler);
return () => {
removeEventListener('resize', resizeHandler);
};
}
}, []);
// 这里用于渲染动画,每次画布有变化时都会触发,星星初始化完成时也会触发一次
useEffect(() => {
if (canvasRef.current) {
const ctx = canvasRef.current.getContext('2d')!;
canvasRef.current!.width = canvasSize.w;
canvasRef.current!.height = canvasSize.h;
const animation = () => {
ctx.globalCompositeOperation = 'source-over';
ctx.globalAlpha = 0.8;
ctx.fillStyle = `hsla(${HUE} , 64%, 6%, 1)`;
ctx.fillRect(0, 0, canvasSize.w, canvasSize.h);

ctx.globalCompositeOperation = 'lighter';
stars.forEach((star) => {
if (star) {
star.update(canvasSize);
star.draw();
}
});

animationRef.current = requestAnimationFrame(animation);
};

animation();
return () => {
cancelAnimationFrame(animationRef.current!);
};
}
}, [canvasSize.w, canvasSize.h, stars]);
return (
<canvas ref={canvasRef}>canvas>
);
};

export default StarField;


作者:oooooold2
来源:juejin.cn/post/7399983901811474484
收起阅读 »

1个demo带你入门canvas

web
canvas画布是前端一个比较重要的能力,在MDN上看到有关canvas的API时,是否会感到枯燥?今天老弟就给各位带来了1个还说得过去的demo,话不多说,咱们一起来尝尝咸淡。 一、小球跟随鼠标移动 先来欣赏一下这段视频: 从上图我们发现,小球跟着我们的鼠...
继续阅读 »

canvas画布是前端一个比较重要的能力,在MDN上看到有关canvas的API时,是否会感到枯燥?今天老弟就给各位带来了1个还说得过去的demo,话不多说,咱们一起来尝尝咸淡。


一、小球跟随鼠标移动


先来欣赏一下这段视频:



从上图我们发现,小球跟着我们的鼠标移动,并且鼠标点到的位置就是小球的中心点。想要实现这样的功能,我们可以将它抽象为下面图里的样子:


canvas2.png


是的,一个是画布(canvas)类,一个是小球(Ball)类。


canvas主要负责尺寸、执行绘画、事件监听。


Ball主要负责圆心坐标、半径、以及更新自己的位置。


接下来就是代码部分,我们先来完成canvas类的实现。


1.1、初始化canvas类属性


从上面的视频以及拆解的图里,我们会发现这个画布至少拥有以下几个属性:



  • width。画布的宽度

  • height。画布的高度

  • element。画布的标签元素

  • context。画布的渲染上下文

  • events。这个画布上的事件集合

  • setWidthAndHeight()。设置画布的大小

  • draw()。用于执行绘画的函数

  • addEventListener()。用于给canvas添加相应的监听函数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下面这段代码:


class Canvas {
constructor(props){
this.element = props.element;
this.canvasContext = props.element.getContext('2d');
this.events = [];
this.width = props.width;
this.height = props.height;
}
}

1.2、设置canvas的大小


class Canvas {
// 构造器
constructor(props){
this.element = props.element;
this.canvasContext = props.element.getContext('2d');
this.events = [];
this.width = props.width;
this.height = props.height;
this.setWidthAndHeight(props.width, props.height);
}
// 设置canvas的宽度与高度
setWidthAndHeight(width, height){
this.element.setAttribute('width', width);
this.element.setAttribute('height', height);
}
}

在上面的代码里,我们手动实现了一个setWidthAndHeight这样的函数,并且当执行new操作的时候,自动这个函数,从而达到设置几何元素大小的作用。


1.3、绘画小球


我们的这个绘画功能应该只负责绘画,也就是说这个小球的位置坐标等信息应该通过传参的形式传入到我们的draw函数里


class Canvas {
// 构造器
constructor(props){
this.element = props.element;
this.canvasContext = props.element.getContext('2d');
this.events = [];
this.width = props.width;
this.height = props.height;
this.setWidthAndHeight(props.width, props.height);
}
// 设置canvas的宽度与高度
setWidthAndHeight(width, height){
this.element.setAttribute('width', width);
this.element.setAttribute('height', height);
}
// 绘画小球
draw(ball){
this.canvasContext.beginPath();
this.canvasContext.arc(ball.centerX, ball.centerY, ball.radius, 0, 2 * Math.PI, true);
this.canvasContext.fillStyle = ball.background;
this.canvasContext.fill();
this.canvasContext.closePath();
}
}

1.4、给canvas添加事件监听


根据我们的需求,小球随着鼠标移动,说明我们应该是在canvas标签上监听mouseover事件。我们再来思考一下,其实这个事件监听函数也应该保持纯粹。纯粹的意思就是,你不要在这个方法里去写业务逻辑。这个函数只负责添加相应的事件监听。


接下来我们实现一下这个addEventListener函数。


class Canvas {
// 构造器
constructor(props){
this.element = props.element;
this.canvasContext = props.element.getContext('2d');
this.events = [];
this.width = props.width;
this.height = props.height;
this.setWidthAndHeight(props.width, props.height);
}
// 设置canvas的宽度与高度
setWidthAndHeight(width, height){
this.element.setAttribute('width', width);
this.element.setAttribute('height', height);
}
// 画物体
draw(ball){
this.canvasContext.beginPath();
this.canvasContext.arc(ball.centerX, ball.centerY, ball.radius, 0, 2 * Math.PI, true);
this.canvasContext.fillStyle = ball.background;
this.canvasContext.fill();
this.canvasContext.closePath();
}
// 添加监听器(eventName:要监听的事件,eventCallback:事件对应的处理函数)
addEventListener(eventName, eventCallback){
let finalEventName = eventName.toLocaleLowerCase();
if (!this.events.filter(item => item === finalEventName)?.length > 0){
this.events.push(finalEventName);
}
this.element['on' + finalEventName] = (target) => {
eventCallback && eventCallback(target);
}
}
}

好啦,Canvas类的实现到这里先告一段落,我们来看看小球(Ball)类的实现。


1.5、Ball类的初始化


Ball这个类比较简单,4个属性+一个方法。


属性分别是:



  • centerX。小球的圆心横坐标X

  • centerY。小球的圆心纵坐标Y

  • background。小球的背景色

  • radius。小球的半径


方法是updateLocation函数。这个函数同样也是一个纯函数,只负责更新圆心坐标,更新的值也是由参数传递。


class Ball {
constructor(props){
this.centerX = props.centerX;
this.centerY = props.centerY;
this.radius = props.radius;
this.background = props.background || 'orange';
}

// 更新小球的地理位置
updateLocation(x, y){
this.centerX = x;
this.centerY = y;
}
}

1.6、添加推动器


说的直白点,就是我们现在只有2个class类,但是无法实现想要的效果,现在来想想什么时机去触发draw方法。


根据上面的视频,我们知道需要在canvas标签上添加鼠标over事件,然后在over事件里来实时获取小球的位置信息,最后再触发draw方法。


当鼠标离开canvas画布后,需要将画布上的内容清除,不留痕迹。


这样一来,我们不仅要实现类似桥梁(bridge)的功能,还需要在canvas类上实现“画布清空”的功能。



class Canvas {
// ...其他代码不动

// 清空画布的功能
clearCanvas(){
this.canvasContext.clearRect(0, 0, this.width, this.height);
}
}

// 画布对象
let canvas = new Canvas({
element: document.querySelector('canvas'),
width: 300,
height: 300
});

// 小球对象
let ball = new Ball({
centerX: 0,
centerY: 0,
radius: 30,
background: 'orange'
});

// 给canvas标签添加mouseover事件监听
canvas.addEventListener(
'mousemove',
(target) => {
canvasMouseOverEvent(target, canvas.element, ball);
}
)

canvas.addEventListener(
'mouseleave',
(target) => {
canvasMouseLeave(target, canvas);
}
)

// 鼠标滑动事件
function canvasMouseOverEvent(target, canvasElement, ball){
let pointX = target.offsetX;
let pointY = target.offsetY;
ball.updateLocation(pointX, pointY);
canvas.draw(ball);
}

// 鼠标离开事件
function canvasMouseLeave(target, canvasInstance){
canvasInstance.clearCanvas();
}

这样一来,我们便实现了大致的效果,如下:



我们似乎实现了当初的需求,只是为啥目前的表现跟“刮刮乐”差不多?因为下一次绘画的时候,没有将上次的绘画清空,所以才导致了现在的这个样子。


想要解决这个bug,只需在canvas类的draw方法里,加个清空功能就可以了。


class Canvas {
// 画物体
draw(ball){
this.clearCanvas();
this.canvasContext.beginPath();
this.canvasContext.arc(ball.centerX, ball.centerY, ball.radius, 0, 2 * Math.PI, true);
this.canvasContext.fillStyle = ball.background;
this.canvasContext.fill();
this.canvasContext.closePath();
}
}

如此一来,这个bug就算解决了。


二、最后


好啦,本期内容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希望这个demo能够帮助你了解一下canvas的相关API,如果能够帮到你,属实荣幸,那么我们下期再见啦,拜拜~~


作者:小九九的爸爸
来源:juejin.cn/post/7388056383642206262
收起阅读 »

全面横评 6 大前端视频播放器 - Vue3 项目应该怎么选?

web
前言 最近,我在负责公司的音视频开发,使用的技术栈是 Vue3,技术方案采用的是基于第三方库二次封装播放器组件,来实现公司的业务定制需求。 市面上有很多第三方视频库,在最开始进行技术选型的时候,我也花了很多时间。 现在初步把我们公司的音视频组件开发完成了,我对...
继续阅读 »

前言


最近,我在负责公司的音视频开发,使用的技术栈是 Vue3,技术方案采用的是基于第三方库二次封装播放器组件,来实现公司的业务定制需求。


市面上有很多第三方视频库,在最开始进行技术选型的时候,我也花了很多时间。


现在初步把我们公司的音视频组件开发完成了,我对视频第三方库的技术选型进行一个总结分享,希望能帮助到正在进行音视频开发的你。


这次技术选型一共会对比 6 个第三方库:xgplayervideo.jsckplayer x3aliplayertcplayerflv.js


在对比每个第三库时,我都会给出文档地址、示例、Git 地址,便于大家自行对比。


我会给出收集到的每个第三方库的优缺点分析。对于部分重要的第三方库,将进行详细的优缺点分析;而对于涉及闭源等不可接受情况的库,优缺点分析将较为简略,不再深入对比。


因为我们技术团队的英文水平还达不到无障碍阅读英文文档的地步,所以第三库的文档是否支持中文,也是我们考虑的一个因素。


我们技术团队详细对比这些第三方库之后,最后选择的是 xgplayer


好了,接下来开始分析以上提到的 6 个音视频第三方库~


1. xgplayer(推荐)


这个库也是我们现在所采用的库,整体使用下来感觉很不错,文档很详细,支持自定义插件,社区活跃~

文档地址: h5player.bytedance.com/

示例地址: h5player.bytedance.com/examples/

Git 地址: github.com/bytedance/x…


优点



  1. 基本满足现有功能,自带截图 等功能

  2. 中文文档,有清晰详细的功能释义

  3. 可通过在线配置和生成对应功能代码参考,预览配置后的视频效果,开发体验好

  4. 项目积极维护

  5. 近期从 v2 版本升级到了 v3版本,优化了很多功能,开发体验更好

  6. 支持自定义插件,对开发业务定制需求很有用


缺点



  1. 直播需要浏览器支持Media Source Extensions

  2. PC Web端支持直接播放mp4视频,播放HLS、FLV、MPEG-DASH需要浏览器支持Media Source Extensions

  3. iOS Web端支持直接播放mp4和HLS,不支持播放FLV、MPEG-DASH(iOS webkitwebview 均不支持MediaSource,因此无法支持flv文件转封装播放)

  4. Android Web端支持直接播放mp4和HLS,播放FLV、MPEG-DASH需要浏览器支持Media Source Extensions

  5. 进度条拖动:拖动时,视频会一直播放当前拖动视频帧的声音,导致挺起来声音一卡一卡的,而且拖动一停止就立马开始播放视频

  6. 自动播放限制:对于大多数移动 webview 和浏览器,默认情况下会阻止有声自动播放。可以设置静音起播,达到自动播放的目的,不能保证一定能够自动播放,不同的app和浏览器配置不一样,表现不一样

  7. 打点功能没有提供图片的配置,可能需要二次开发或者用预览功能

  8. hls和flv不能同时添加,但是可以自己通过逻辑判断,去允许 hls 和 flv 同时播放

  9. Android 在网页端打开后截图很模糊


2. video.js(候选)


文档地址: videojs.com/

示例地址: videojs.com/advanced/?v…

Git 地址: github.com/videojs/vid…


优点



  1. 功能全面:提供暂停、播放等功能,基本满足项目所有功能需求

  2. 社区情况:社区活跃,项目持续维护

  3. 插件和主题丰富: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定制和扩展

  4. 跨平台和浏览器兼容性:支持跨平台播放,适用于各种设备和操作系统

  5. 进度条拖动时,视频暂停,且能预览当前拖动所处位置,在放开拖动时,才开始播放视频,体验比较好


缺点



  1. 英文文档:上手学习播放器难度大,且后期维护成本高(搭建 demo 时,发现英文文档对开发有影响)

  2. 学习曲线:提供广泛功能,可能需要一定时间来理解其概念、API 等

  3. 不支持 flv 格式,但是可以通过安装 videojs-flvjs-es6 插件,同时安装 flv.js 库,来提供 flv 格式支持(但是 videojs-flvjs-es6 库的 star 太少,可能会出现其他问题)

  4. 没有自带截图功能,需要自己开发


3. ckplayer x3(候选)


文档地址: http://www.ckplayer.com/

示例地址: http://www.ckplayer.com/demo.html

Git 地址: gitee.com/niandeng/ck…


优点



  1. 功能丰富,且提供良好的示例

  2. 中文文档,文档相对比较丰富和专业

  3. 格式支持度较高,通过插件还可以播放 ts、mpd 等视频


缺点



  1. 社区支持不够丰富,如果以后有扩展功能需求,不便开发

  2. git 仓库 issue 响应慢,后续出问题,可能不便解决

  3. 文档的左侧菜单的交互不太友好,功能模块分级不够清晰,导致查找 API 不方便

  4. 没有直接提供视频列表(通道切换)的功能或插件

  5. 进度条拖动:拖动时,视频一直在播放,且没有显示当前所处拖动位置的预览画面,用户不知道当前拖动所处的具体位置,体验不佳


4. aliplayer(候选)


文档地址: player.alicdn.com/aliplayer/i…

示例地址: player.alicdn.com/aliplayer/p…

Git 地址: github.com/aliyunvideo…


优点



  1. 基本满足现有功能需求,自带截图、视频列表等功能

  2. 提供部分功能演示和在线配置

  3. 中文文档

  4. 支持4K视频播放,并且具备高分辨率和高比特率视频的优化能力

  5. 刷新和切换页面的 loading 时间比 xgplayer 短

  6. 播放器内部集成 flv 和 hls 格式,可以直接播放


缺点



  1. Web播放器H5模式在移动端不支持播放FLV视频,但可播 HLS(m3u8)

  2. Web播放器提供的音量调节方法iOS系统和部分Android系统会失效

  3. 自动播放限制:由于浏览器自身的限制,在Web播放器SDK中无法通过设置autoplay属性或者调用play()方法实现自动播放。只有视频静音才可以实现自动播放或者通过用户行为手动触发播放

  4. 截图功能限制:fiv 视频在Safari浏览器下不支持截图功能。即使启用截图按钮也不会出现

  5. 回放时,必须点击播放按钮那个图标才能播放,体验不佳。且鼠标悬停时,会显示视频控制栏,但点击控制栏,视频无对应功能响应,体验不佳

  6. 回放播放效果不统一:同样的设置,刷新页面时视频不会自动播放,切换页面再回来,视频会自动播放

  7. 有些高级功能需要商业授权:Web播放器SDK从2.14.0版本开始支持播放H.265编码协议的视频流,如需使用此功能,您需要先填写表单申请License授权

  8. 文档:文档目录混乱且杂糅其他播放器不需要的文档

  9. 进度条拖动:拖动时,视频会一直播放当前拖动视频帧的声音,导致听起来声音一卡一卡的,而且拖动一停止就立马开始播放视频


5. tcplayer(不推荐)


文档地址: cloud.tencent.com/document/pr…

示例地址: tcplayer.vcube.tencent.com/

Git 地址: 闭源,无 git 仓库


优点



  1. 断点续播:播放失败时自动重试,支持直播的自动重连功能


缺点



  1. 文档不丰富,示例功能不多

  2. 闭源项目,出现问题不好解决

  3. 内置的功能和插件相对阿里云和 CK 较少

  4. web 端截图功能不支持


6. flv.js(不推荐)


文档地址: github.com/bilibili/fl…

示例地址: bilibili.github.io/flv.js/demo…

Git 地址: github.com/bilibili/fl…


优点



  1. 由于浏览器对原生Video标签采用了硬件加速,性能很好,支持高清


缺点



  1. 文档:缺乏详细功能说明文档,只有 md 英文文档,文档阅读不方便

  2. 项目很久未更新,原作已离开哔站,虽已开源,但后期应该不会有啥版本升级和优化

  3. 播放 flv 格式需要依赖 Media Source Extensions,但目前所有 iOS 和 Android4.4.4 以下的浏览器都不支持


结语


以上是我对音视频第三方库进行技术选型对比的一个总结。如果有更好的见解或者其他补充,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聊我进行沟通。


作者:爱听书的程序员阿超
来源:juejin.cn/post/7359083412386807818
收起阅读 »

受够了useState的逻辑分散?来,试试用reducer聚合逻辑

web
useState的缺点 经常写react 的同学都知道,useState 是 React 中的一个 Hook,可以在函数组件中管理组件的状态,并在状态更新时重新渲染组件。 这东西虽然简单好用,但有一个致命缺点:当组件有非常多的状态更新逻辑时,事件处理会非常分散...
继续阅读 »

useState的缺点


经常写react 的同学都知道,useState 是 React 中的一个 Hook,可以在函数组件中管理组件的状态,并在状态更新时重新渲染组件。


这东西虽然简单好用,但有一个致命缺点:当组件有非常多的状态更新逻辑时,事件处理会非常分散,维护起来很头疼!


比如,一个简单的记事本功能



我需要通过三个不同的事件处理程序来实现任务的添加、删除和修改:


const [tasks, setTasks] = useState([  
{ id: 1, title: '去贝加尔湖旅行', completed: false },
{ id: 2, title: '去烟台海边度假', completed: false },
{ id: 3, title: '再去一次厦门看海', completed: false },
]);

// 添加
const addTask = (taskTitle) => {
const newId = tasks.length + 1;
const newTask = { id: newId, title: taskTitle, completed: false };
setTasks([...tasks, newTask]);
};

// 删除
const deleteTask = (taskId) => {
setTasks(tasks.filter(task => task.id !== taskId));
};

// 编辑
const toggleTaskCompletion = (taskId) => {
setTasks(tasks.map(task =>
task.id === taskId ? { ...task, completed: !task.completed } : task
));
};

上面的代码中,每个事件处理程序都通过 setTasks 来更新状态。随着这个组件功能的,其状态逻辑也会越来越多。为了降低这种复杂度,并让所有逻辑都可以存放在一个易于理解的地方,我们可以将这些状态逻辑移到组件之外的一个称为 reducer 的函数中。


使用 reducer 整合状态逻辑


在学习reducer之前,我们先看看使用reducer整合后的代码


import React, { useReducer, useState } from 'react';

// 定义 reducer 函数
const taskReducer = (state, action) => {
switch (action.type) {
case 'ADD_TASK':
const newId = state.length + 1;
return [...state, { id: newId, title: action.payload, completed: false }];
case 'DELETE_TASK':
return state.filter(task => task.id !== action.payload);
case 'TOGGLE_TASK':
return state.map(task =>
task.id === action.payload ? { ...task, completed: !task.completed } : task
);
default:
return state;
}
};

function TaskList() {
const [tasks, dispatch] = useReducer(taskReducer, [
{ id: 1, title: '去贝加尔湖旅行', completed: false },
{ id: 2, title: '去烟台海边度假', completed: false },
{ id: 3, title: '再去一次厦门看海', completed: false },
]);

const [newTaskTitle, setNewTaskTitle] = useState('');

const handleAddTask = () => {
if (newTaskTitle.trim()) {
dispatch({ type: 'ADD_TASK', payload: newTaskTitle });
setNewTaskTitle('');
}
};

return (
<div>
<h2>快乐就是哈哈哈的记事本</h2>
<div>
<input
type="text"
placeholder="添加新任务"
value={newTaskTitle}
onChange={(e) =>
setNewTaskTitle(e.target.value)}
/>
<button onClick={handleAddTask} style={{ marginLeft: '10px' }}>添加</button>
</div>
<div>
{tasks.map(task => (
<div key={task.id} style={{ marginTop: '10px' }}>
<input
type="checkbox"
checked={task.completed}
onChange={() =>
dispatch({ type: 'TOGGLE_TASK', payload: task.id })}
/>
{task.title}
<button onClick={() => { /* Add edit functionality here */ }} style={{ marginLeft: '10px' }}>编辑</button>
<button onClick={() => dispatch({ type: 'DELETE_TASK', payload: task.id })} style={{ marginLeft: '10px' }}>删除</button>
</div>
))}
</div>
</div>

);
}

export default TaskList;

能够看出,所有的逻辑被整合到taskReducer这个函数中了,我们的逻辑聚合度很高,非常好维护!


useReducer的基本语法


const [state, dispatch] = useReducer(reducer, initialArg, init?)

在组件的顶层作用域调用 useReducer 以创建一个用于管理状态的 reducer。


import { useReducer } from 'react';

function reducer(state, action) {
// ...
}

function MyComponent() {
const [state, dispatch] = useReducer(reducer, { age: 42 });
// ...

参数



  • reducer:用于更新 state 的纯函数。参数为 state 和 action,返回值是更新后的 state。state 与 action 可以是任意合法值。

  • initialArg:用于初始化 state 的任意值。初始值的计算逻辑取决于接下来的 init 参数。

  • 可选参数 init:用于计算初始值的函数。如果存在,使用 init(initialArg) 的执行结果作为初始值,否则使用 initialArg


返回值


useReducer 返回一个由两个值组成的数组:



  1. 当前的 state。初次渲染时,它是 init(initialArg)initialArg (如果没有 init 函数)。

  2. dispatch函数。用于更新 state 并触发组件的重新渲染。


dispatch 函数


dispatch 函数可以用来更新 state的值 并触发组件的重新渲染,它的用法其实和vue的store,react的状态管理库非常相似!



dispacth可以有很多,通过dispacth可以发送数据给reducer函数,函数内部,我们通过action可以拿到所有dispatch发送的数据,然后进行逻辑判断,更改state的值。


通常来说 action 是一个对象,其中 type 属性标识类型,其它属性携带额外信息。


代码解读


熟悉了它的语法后,我们的整合逻辑就非常好理解了。我们简化下逻辑:


import React, { useReducer, useState } from 'react';

// 定义 reducer 函数
const taskReducer = (state, action) => {
switch (action.type) {
// 根据不同逻辑,返回一个新的state的值
default:
return state;
}
};

function TaskList() {
const [tasks, dispatch] = useReducer(taskReducer, [
{ id: 1, title: '去贝加尔湖旅行', completed: false },
{ id: 2, title: '去烟台海边度假', completed: false },
{ id: 3, title: '再去一次厦门看海', completed: false },
]);
// 通过dispatch发送数据给taskReducer
return (
<div>
<h2>快乐就是哈哈哈的记事本</h2>
<div key={task.id} style={{ marginTop: '10px' }}>
<input
type="checkbox"
checked={task.completed}
onChange={() =>
dispatch({ type: 'TOGGLE_TASK', payload: task.id })}
/>
<button onClick={() => dispatch({ type: 'DELETE_TASK', payload: task.id })} style={{ marginLeft: '10px' }}>删除</button>
</div>
</div>

);
}

export default TaskList;

useReducer的性能优化


我们先看看下面的代码


function createInitialState(username) {
// ...
// 生成初始值的一些逻辑
}

function TodoList({ username }) {
const [state, dispatch] = useReducer(reducer, createInitialState(username));
// ...

createInitialState方法用于生成初始值,但是在每一次渲染的时候都会被调用,如果创建了比较大的数组或计算是比较浪费性能的!


我们可以通过给 useReducer 的第三个参数传入 初始化函数 来解决这个问题:


function createInitialState(username) {
// ...
}

function TodoList({ username }) {
const [state, dispatch] = useReducer(reducer, username, createInitialState);
// ...

需要注意的是你传入的参数是 createInitialState 这个 函数自身,而不是执行 createInitialState() 后的返回值


如果createInitialState可以直接计算出初始值,不需要默认的username,上面的代码可以进一步优化


function createInitialState() {
// ...
}

function TodoList() {
const [state, dispatch] = useReducer(reducer, null, createInitialState);
// ...

作者:快乐就是哈哈哈
来源:juejin.cn/post/7399496845277151242
收起阅读 »

才4W条数据页面就崩溃了

web
写过地图需求的同学应该都遇到过地图加载大量点(4W多个点)导致页面十分卡顿的问题吧。 最近项目上线验收,现场直接卡崩溃了,其实在公司还好,因为公司的电脑配置还算可以,没有出现过崩溃的现象(但是也很卡,本来也想偷下懒)。崩溃了怎么办啊(我感觉我更崩溃呢,天天加班...
继续阅读 »

写过地图需求的同学应该都遇到过地图加载大量点(4W多个点)导致页面十分卡顿的问题吧。


最近项目上线验收,现场直接卡崩溃了,其实在公司还好,因为公司的电脑配置还算可以,没有出现过崩溃的现象(但是也很卡,本来也想偷下懒)。崩溃了怎么办啊(我感觉我更崩溃呢,天天加班赶需求哪有时间做优化的啊)。


4F4D1E5D.png


原因:用户想要加载所有的点还不做聚合,而且每个点都要做动态扩散效果,还要实时刷新地图数据。


哎,先说我的解决方案吧。



  1. 取消点的动态扩散效果

  2. 图层层级显示图标点才会更新

  3. 只显示可视范围内的点

  4. 用户操作过程中不更新图层


第一点,我必须拿着我的数据让产品经理去给客户说有动效内存占用在600M到1200M跳动,动效是1s一个循环。那么每次执行动效就会让内存飚到1200M,然后接下来浏览器会回收之前渲染的内存,内存又降至600M。我就说这个实在没法优化只能去掉(我没有试加载动态图片会不会好点,但想来也差不多)。


第二点,我先说明图层的加载方案,当图层层级小于14时就加载全部点否则加载聚合点(what fuck)。客户就是这么牛,一般不应该是反着来吗。。那必须滴,这么多点客户也看不出点的位置更新,看到了也不知道是那个更新了。所以,出于性能考虑给出的方案是:当图层层级小于14的时候就不更新点。那么多点一起更新


75c5e511cde86257cb8afdde8bfef95e_u=4144058492,2792071934&fm=253&fmt=auto&app=138&f=JPEG_w=440&h=390.webp


第三点,前端是首次加载的时候把所有的数据都缓存起来的,由服务端推送更新消息,前端收到消息就维护缓存的数据并做相应的更新逻辑(在线离线/GIS等),会维护一个更新队列,如果数据太大的时候就分次更新。好的,说了那么多废话是不是想水文啊


739fa618a8025ab12c7ead350271d4f0_u=3416052748,1393281168&fm=253&fmt=auto&app=138&f=JPEG_w=440&h=350.webp


首先,每次更新(用户缩放和拖拽地图与推送)之前需要先拿到当前地图的四个角经纬度,然后调用Turf.js库提供的# pointsWithinPolygon方法:


const searchWithin = Turf.multiPolygon([[东],[南],[西],[北]]);
const ptsWithin = Turf.pointsWithinPolygon(Turf.points([...points]), searchWithin);

拿到当前可视范围内的点,再将可视范围内的点渲染到地图上。


第四点,当我开开心心把代码提交上去后,过了一会,我的前端同事给我说感觉页面还是很卡啊(0.0)。我表示不信,然后实际操作了一下,虽然上面的减少点的操作和减少点的数量让浏览器内存占用降了下来页面也确实不卡了,但是当我去拖动地图的时候发现问题了,怎么感觉拖着拖着的地图有规律的卡。怎么回事呢,再梳理下我明白了,之前的地图刷新时间是10s由于客户觉得刷新太慢了,索性就改成了3s,这一改一个不吱声,3s那不是很大概率当用户正在操作地图的时候地图重新渲染了所以感觉卡。知道问题就好办,判断用户当前是否在操作地图,movestart事件时表示用户开始操作地图,moveend事件表示用户结束操作。那就等用户操作地图结束后再更新地图,上手感受了一下一点也不卡了,搞定。


创作不易求,如果你看到这里还请您点赞收藏


02db46e7aba740fde614ed12ca2d902d_u=4047343355,1704049767&fm=253&fmt=auto&app=138&f=JPEG_w=480&h=360.webp


作者:嗨皮儿
来源:juejin.cn/post/7361973121790656562
收起阅读 »

web3入门:编写第一个智能合约

web
1. 引言 Web3 是下一代互联网,它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去中心化。智能合约是 Web3 的核心组件之一,它们是部署在区块链上的自动化程序,可以执行预定义的操作。本学习笔记旨在介绍智能合约的基本概念、开发与部署步骤,并分享一些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2. 基...
继续阅读 »

1. 引言


Web3 是下一代互联网,它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去中心化。智能合约是 Web3 的核心组件之一,它们是部署在区块链上的自动化程序,可以执行预定义的操作。本学习笔记旨在介绍智能合约的基本概念、开发与部署步骤,并分享一些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2. 基础知识


什么是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是一种在区块链上自动执行的程序,具有以下特点:



  • 自动化执行:无需人工干预,合约条件一旦满足,程序自动执行。

  • 不可篡改:部署到区块链上的合约内容无法被篡改。

  • 透明性:所有交易和代码都是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查看。


关键工具



  • Solidity:用于编写智能合约的编程语言。

  • Remix IDE:在线智能合约开发环境。

  • MetaMask:浏览器插件,用于管理以太坊账户并与区块链交互。

  • Ganache:本地区块链模拟器,用于测试和开发。


3. 智能合约开发


编写第一个智能合约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 Solidity 智能合约例子:


// SPDX-License-Identifier: MIT
pragma solidity ^0.8.0;

contract HelloWorld {
string public greeting;

constructor() {
greeting = "Hello, World!";
}

function setGreeting(string memory _greeting) public {
greeting = _greeting;
}

function getGreeting() public view returns (string memory) {
return greeting;
}
}

编译合约


使用 Remix IDE 编写和编译上述合约:



  1. 打开 Remix IDE

  2. 新建文件并命名为 HelloWorld.sol

  3. 将上述代码粘贴到文件中。

  4. 选择适当的编译器版本(如 0.8.0),点击编译按钮。


4. 部署环境设置


安装 Node.js 和 npm


sudo apt update
sudo apt install nodejs npm

安装 Truffle 和 Ganache


npm install -g truffle
npm install -g ganache-cli

创建 Truffle 项目


mkdir MySmartContract
cd MySmartContract
truffle init

配置 Truffle


修改 truffle-config.js 文件以使用本地 Ganache 区块链:


module.exports = {
networks: {
development: {
host: "127.0.0.1",
port: 7545,
network_id: "*"
}
},
compilers: {
solc: {
version: "0.8.0"
}
}
};

复制智能合约 HelloWorld.sol


在项目contracts 文件夹中创建一个新的智能合约文件 HelloWorld.sol,将上面智能合约HelloWorld.sol内容复制过来


5. 部署智能合约


启动本地区块链Ganache


ganache-cli

image.png


image.png


编写迁移脚本


在项目migrations 文件夹中创建一个新的迁移脚本 2_deploy_contracts.js


const HelloWorld = artifacts.require("HelloWorld");

module.exports = function(deployer) {
deployer.deploy(HelloWorld);
};

部署合约


在项目根目录下运行以下命令:


truffle migrate

image.png


6. 互动和验证


连接到已部署的合约


使用 Truffle 控制台与合约互动:


truffle console

在控制台中执行以下命令:


const hello = await HelloWorld.deployed();
let greeting = await hello.getGreeting();
console.log(greeting); // 输出 "Hello, World!"
await hello.setGreeting("Hello, Blockchain!");
greeting = await hello.getGreeting();
console.log(greeting); // 输出 "Hello, Blockchain!"

image.png


7.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合约部署失败



  • 检查编译器版本:确保 Truffle 配置中的编译器版本与合约代码中使用的版本匹配。

  • 网络设置:确保 Ganache 正在运行且 Truffle 配置中的网络设置正确。


交易被拒绝



  • 账户余额不足:确保用于部署合约的账户有足够的以太币。

  • Gas 限制不足:增加 Gas 限制。


8. 总结


部署 Web3 智能合约需要掌握 Solidity 编程、开发环境设置以及与区块链的交互。通过本学习笔记,您可以了解从编写智能合约到在本地区块链上部署和测试的全过程。随着 Web3 技术的不断发展,掌握这些技能将对未来的区块链应用开发大有裨益。


项目链接地址:github.com/ctq123/web3…


作者:九幽归墟
来源:juejin.cn/post/7399569706183671842
收起阅读 »

前端 Element Plus 简单完美换肤方案

web
前言:本次新项目中,要求加一个换肤功能,要求可以换任何颜色。通过自己的摸索,总结出一套最合适且比较简单的换肤方案,我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如有更好的方案,大家可以在评论区交流一下。 先看效果: 直接上干货,不废话 原理就是修改主题变量,在根html标签上添加...
继续阅读 »

前言:本次新项目中,要求加一个换肤功能,要求可以换任何颜色。通过自己的摸索,总结出一套最合适且比较简单的换肤方案,我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如有更好的方案,大家可以在评论区交流一下。
先看效果:


image.png


image.png


直接上干货,不废话


原理就是修改主题变量,在根html标签上添加内联样式变量,如图


image.png


因为style权重高,会覆盖element plus的颜色变量,这时我们只要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替换就行。


image.png


我们开发时可以直接使用--el-color-primary颜色主题变量,更改主题的时候,自己的自定义组件也会随着更改,例如:


      li:hover {
border-color: var(--el-color-primary);
}

上代码


我去掉了无关代码,方便大家理解


<template>
<div>主题颜色</div>
<el-color-picker
v-model="color"
@change="colorChange"
:predefine="predefine"
/>

</template>

<script setup lang="ts">
import { ref } from "vue";
import colorTool from "@/utils/theme"; //引入方法
// 换肤主题
const color = ref<string>("#409eff");
const colorChange = (value: string) => {
if (value) {
color.value = value;
}
把颜色存到本地,持久化,解决刷新页面主题丢失问题
localStorage.setItem("COLOR", JSON.stringify(color.value));

设置html标签style样式变量
document.documentElement.style.setProperty("--el-color-primary", color.value);
for (let i = 1; i <= 9; i++) {
document.documentElement.style.setProperty(
`--el-color-primary-light-${i}`,
colorTool.lighten(color.value, i / 10)
);
}

//透明
document.documentElement.style.setProperty(
`--el-color-primary-light-10`,
color.value + 15
);

for (let i = 1; i <= 9; i++) {
document.documentElement.style.setProperty(
`--el-color-primary-dark-${i}`,
colorTool.darken(color.value, i / 10)
);
}
};

if (localStorage.getItem("COLOR")) {
colorChange(JSON.parse(localStorage.getItem("COLOR") as string));
}
默认颜色板
const predefine = ref<string[]>([
"#409eff",
"#009688",
"#536dfe",
"#ff5c93",
"#c62f2f",
"#fd726d",
]);
</script>

<style scoped lang="scss">
</style>


@/utils/theme文件代码


export default {
//hex颜色转rgb颜色
HexToRgb(str: string) {
str = str.replace("#", "");
var hxs: any= str.match(/../g);
for (var i = 0; i < 3; i++) {
hxs[i] = parseInt(hxs[i], 16)
}
return hxs;
},
//rgb颜色转hex颜色
RgbToHex(a:number, b:number, c:number) {
var hexs = [a.toString(16), b.toString(16), c.toString(16)];
for (var i = 0; i < 3; i++) {
if (hexs[i].length == 1) hexs[i] = "0" + hexs[i];
}
return "#" + hexs.join("");
},
//加深
darken(color: string, level: number) {
var rgbc = this.HexToRgb(color);
for (var i = 0; i < 3; i++) rgbc[i] = Math.floor(rgbc[i] * (1 - level));
return this.RgbToHex(rgbc[0], rgbc[1], rgbc[2]);
},
//变淡
lighten(color:string, level:number) {
var rgbc = this.HexToRgb(color);
for (var i = 0; i < 3; i++)
rgbc[i] = Math.floor((255 - rgbc[i]) * level + rgbc[i]);
return this.RgbToHex(rgbc[0], rgbc[1], rgbc[2]);
},
};


这是现成完整的代码,大家可以直接拿来用。


希望本篇文章能帮到你


作者:分母等于零
来源:juejin.cn/post/7399592120146313243
收起阅读 »

谷歌浏览器禁用第三方Cookie:独裁者的新工具?

web
2024年,Chrome将要正式禁用第三方Cookie了,这个变化对Web开发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将改变开发者如何设计网站以及如何搜集和使用用户数据。这是怎么一回事,到底有什么具体影响? 什么是Cookie?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数...
继续阅读 »

2024年,Chrome将要正式禁用第三方Cookie了,这个变化对Web开发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将改变开发者如何设计网站以及如何搜集和使用用户数据。这是怎么一回事,到底有什么具体影响?


什么是Cookie?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数字化,网上购物、社交、阅读新闻成为日常。而在这个数字化的世界中,Cookie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Cookie是一种由浏览器保存在用户电脑上的小块数据,用来帮助网站记住用户的信息和设置。网站可以在前端直接操作Cookie,也可以根据服务器返回的指令设置Cookie,当浏览器请求同一服务器时相应的Cookie会被回传。Cookie让网站能够记住用户的登录状态、购物车中的商品、以及个性化设置等,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



第三方Cookie是咋回事?


然而,Cookie并非只有一种。其中,第三方Cookie与网站直接设置的第一方Cookie不同,它们通常由第三方广告商或网站分析服务设置。网站一般通过在前端页面引入第三方的Javascript程序文件来实现这种能力。


用于网站分析时,Cookie可以收集和存储有关用户访问网站的数据,如用户的浏览历史、停留时间、点击行为等。这些数据对于网站运营者来说非常有价值,可以帮助他们了解用户的行为和兴趣,优化网站的设计和功能,提升用户的体验。


用于广告时,Cookie可以用来追踪用户在不同网站上的行为,以便提供个性化广告和内容。这种广泛的追踪能力让广告商能够了解用户的喜好和习惯,从而推送更加精准的广告。


为什么要禁用第三方Cookie?


但第三方Cookie也引发了隐私方面的担忧。许多用户和隐私倡导者认为,广告商利用Cookie追踪用户的行为侵犯了个人隐私。


很多同学应该有这样的体验:你在某个网站搜索了某个东西,然后访问其它网站或服务时,网页会向你展示之前搜索过的类似东西。基于某些原因,有时候我们并不想这样被跟踪。



这种担忧导致了对第三方Cookie的禁用呼声。同时隐私担忧不仅仅来自于用户和隐私倡导者,也来自于法规如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和加州消费者隐私法案(CCPA)这样的法律要求。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苹果公司在其Safari浏览器中率先禁用了第三方Cookie,微软和Mozilla也采取了类似措施。


谷歌的行动计划是什么样的?


但是,作为浏览器市场占有率第一的谷歌,却迟迟没有明显的动作,遭到了不少人的非议和批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谷歌提出了“隐私沙盒”(Privacy Sandbox)计划,旨在开发一系列新的技术,既能保护用户隐私,又能支持广告商进行有效的广告投放。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个中立的场所,既能让你安心地存放你的个人物品,又能让有需要的人在不侵犯你隐私的情况下了解你的需求,这就是隐私沙盒的理念。


例如,谷歌提出的FLoC(Federated Learning of Cohorts)技术,就是将用户分群,而非单独追踪个人行为,从而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同时提供群体级的广告定位。


作为市场份额最大的浏览器,谷歌计划在2024年1月开始逐步禁用第三方Cookie,在2024年第三季度完成第三方Cookie的全面禁用。


禁用导致的问题有哪些?



禁用第三方 Cookie 对网站主、广告商和用户都会产生一系列影响。针对不同群体的影响及解决方案如下:


网站主


第三方 Cookie 的禁用可能会让网站主失去对用户行为的深入分析能力,因为他们将不能再依靠第三方 Cookie 来追踪用户在多个网站上的活动。这可能会影响到网站的个性化服务和广告定位的准确性,进而影响网站收入。


解决方案:网站主可以更多地依赖第一方 Cookie,即直接由网站域设置和读取的 Cookie。这些 Cookie 可以帮助网站主跟踪用户在自己网站上的行为,而不越过隐私边界。此外,网站主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价值服务来鼓励用户主动分享信息。


对于拥有多个域名的网站主来说,可以使用同一个根域名来设置Cookie,这样在根域名下的所有子域名都可以访问这些Cookie,这种方法仍然在用户隐私保护的框架内。如果网站主拥有多个相关联的服务,可以实施更安全的单点登录解决方案,比如使用会话令牌和OAuth等协议。


广告商


广告商将难以像过去那样追踪用户在整个互联网的行为,从而无法进行精准的广告定向,这可能导致广告效果下降和收入减少。


解决方案:谷歌提出的隐私沙盒计划中,Event Conversion Measurement API 是一种技术解决方案,它允许广告商在不侵犯用户隐私的情况下测量广告转化率。此外,广告商还可以利用机器学习等技术,通过分析大量的匿名化和聚合数据来预测用户兴趣。不过广告商也有机会使用一些更隐蔽的技术追踪手段来保持原有的业务模式,具体一些技术下文会提到。


用户


用户的隐私得到更好的保护,但可能会失去一些基于个性化广告的便利性,例如推荐系统的准确性可能会下降。


解决方案:用户可以获得更多的隐私控制权,例如通过浏览器设置来决定哪些数据可以被网站使用。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用户可能会遇到更多基于隐私保护的个性化体验,例如使用本地算法来进行内容推荐,而不需要将个人数据传输到服务器。


谷歌真的做好了吗?


尽管谷歌提出了Privacy Sandbox这样的计划,希望在不依赖个人用户信息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支持广告生态系统,但实际上这个计划也遭到了一些批评。批评者认为,这些新提出的技术可能仍然允许用户被追踪,只不过追踪的方式更加隐蔽了。


例如,FLoC的提出本意是为了代替传统的个人定向广告,它通过对用户进行群组化来推送广告,这样不会直接暴露个人的行为数据。但问题在于,群组化的数据仍然可能被用来间接识别和追踪个人,特别是当某个群组里的用户数量不多时。这就导致了一种新形式的隐私问题,即“群组隐私”的泄露。


还有广告服务商仍可能通过一些技术手段突破隐私限制,比如通过网站转发、Canvas指纹技术、网络信标、用户代理字符串、本地存储和ETag跟踪等。


此外,一些隐私倡导者还担心,谷歌作为一个广告公司,其提出的隐私解决方案可能偏向于维护其在在线广告市场中的主导地位。他们认为,谷歌有动机设计一套系统,搜集用户在搜索、YouTube和其他谷歌服务上的行为数据,使得自家的广告网络相比其他竞争对手拥有优势。而这可能会影响到广告市场的公平竞争,甚至可能对开放网络生态系统构成威胁。




总的来说,谷歌在隐私问题上的努力是一个积极的开始,但隐私保护的路还很长。而对于技术人员而言,理解这些变化和挑战,以及如何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同时提供优质服务,将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注萤火架构,提升技术不迷路!


作者:萤火架构
来源:juejin.cn/post/7313414896783769609
收起阅读 »

关于菜狗做了一个chrome小插件

web
前言 很多时候,老是质疑反问自己,在空闲时间都在干嘛呢?是沉迷于看动漫、美女视频,打游戏?还是在追求更有意义的事呢?自我回答,没错我是属于前者了(dog),然后前后左右思考,还是决定找一些事做,不能一直这么荒废了,起码做一些是一些,积少成多!但是能做什么呢?这...
继续阅读 »

我爱上班
前言


很多时候,老是质疑反问自己,在空闲时间都在干嘛呢?是沉迷于看动漫、美女视频,打游戏?还是在追求更有意义的事呢?自我回答,没错我是属于前者了(dog),然后前后左右思考,还是决定找一些事做,不能一直这么荒废了,起码做一些是一些,积少成多!但是能做什么呢?这又引起我这不聪明的大脑深深的思考,是从自己从事的职位来,还是从自己的兴趣来呢?然后在这段迷茫的时间一直在寻找中,突然有一天看到别人的文章或视频感触深刻,最后还是敲定做项目!然后就着手开始准备做起来,就这么愉快决定行动起来了,奥利给!


于是利用上班摸鱼时间和下班空闲的时间开始行动起来~


起源


在空闲的摸鱼时间里,我经常喜欢看别人写的文章,读完一篇又一篇,大多数时候都会感叹并羡慕。然鹅,特别是对于某些事情,我会有特别深的感触。因为有时候的情绪只是在特定时刻被触发的,所以我想记录下当时的触发感受和情绪。然后我就去寻找相关的插件,结果找到了一个相当不错的插件。试用了一番后,发现效果还不错,于是我决定将关注点留在这里,尝试着制作这类插件,看看自己做的的效果如何。有时候我在想,为什么要费力自己创建一个插件呢?毕竟市面上已经有现成的插件了,为什么不用呢?然而,答案很明了:一是想要找点事情做,二是想要提升一下自己的技能水平。于是,这样的动力激励着我行动起来。


需求


产品需求其实很明确,因为从我的角度来看已经有现成的产品可供参考,然后只需根据个人需求进行定制。因此,产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我们的生活。


因此,一个产品的设计应当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以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这里着重考虑我自己个人使用,因为每个人的习惯和偏好都不尽相同。


收集的功能需求:



  • 对内容进行划线

  • 记录想法/感想

  • 统计列表数据

  • 预览原文(主要是针对文章)

  • 拷贝(划线、原文、Markdown)内容

  • 下载(划线TXT、原文TXT、原文Markdown)内容


目前第一版只涵盖了这些功能需求(感谢ChatGPT,它帮助解决了我作为菜狗的许多问题),后续将根据需要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下面是完成的功能截图:


项目截图


项目截图


突然发现我开发这个插件还有一个小用处哈哈哈,针对类似我这种不会写文章格式的小白来说,有时候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开始写。但有一个现成的文章作为参考,真是太棒了!它不仅能够给我提供灵感,还能够帮助我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风格,让我更加自信地面对写作挑战!


拷贝的文章markdown格式:


markdown格式参考图


最后打算发版到chrome,目前正在审核中~


three-point.PNG


总结


可能我是一个老老实实上班族的一个菜狗,但是勇于尝试也挺好的,毕竟在尝试中,我能够不断学习、成长,迎接新的挑战,拓展自己的能力和视野。


历经三个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第一版。其实本来应该在一个多月内完成的,但中途我可能有些懒惰哈哈。虽然我觉得自己做的东西还不尽如人意,但从某种角度来说,至少我迈出了那一步。哪怕是简单的东西,也是通过自己制造出来的,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成就感。而且,这个过程也丰富了我的技术栈。因此,我在开始思考如何完成一个要好的项目,是否可以继续打造一款完整的产品,让人们使用,如果有人使用我的产品,我也会感到非常满足!


最后思考


1、有时候,当你不知道该做什么时,一定不要让自己闲着。我深以为然,这句话给了我很大启发,我记得是在阅读一篇文章时被深深触动的。


2、有时候,想得再多也不如行动来得有效。即使方向错误,但这也是我从中获得的宝贵经验。总结经验才能不断进步。


3、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再忙再累也会有时间的。看个人是否愿意付诸行动,但也要适当放松,保持身心健康。


第一次写文章还是有点乱七八糟的,但这也是成长的一部分。还得继续努力,不断学习,能够更好地传达我的想法和观点!


作者:biboom
来源:juejin.cn/post/7341642966790144035
收起阅读 »

耗时两周,我终于自己搭了一个流媒体服务器

web
RTSP流媒体播放器 前言:因公司业务需求,研究了下在web端播放rtsp流视频的方案,过程很曲折,但也算是颇有收获。 播放要求 web网页播放或者手机小程序播放 延迟小于500ms 支持多路播放 免费 舍弃的方案 【hls】延时非常高,有时候能达到几十...
继续阅读 »

RTSP流媒体播放器


前言:因公司业务需求,研究了下在web端播放rtsp流视频的方案,过程很曲折,但也算是颇有收获。


播放要求



  • web网页播放或者手机小程序播放

  • 延迟小于500ms

  • 支持多路播放

  • 免费


舍弃的方案



  • 【hls】延时非常高,有时候能达到几十秒,实时性场景直接pass

  • 【转rtmp】需要借助flash插件

  • 【转图片帧】需要后端借助工具将rtsp视频流每一帧转成图片,再通过websocket协议实时传输到前端,前端用canvas绘制,这种方法对后端转流要求较高,每张图片如果太大会掉帧,延时也不稳定


思路尝试


1、 flvjs + ffmpeg + websocket + node



这套方案的核心为 BiLiBiLi 开源的 flvjs,原理是在后端利用 转流工具 FFmpegrtsp流 转成 flv流,然后通过 websocket 传输 flv流,在利用 flvjs 解析成可以在浏览器播放的视频。


flv不支持ios 请自行取舍



参考文章


2、WebRTC



Webrtc是前端的技术,后端使用有点困难,原理是将 rtsp流 转成 webrtc流,直接在video中播放(需要浏览器支持webrtc)



如何将rtsp转成webrtc 基于两个工具实现


参考链接1 :webrtcstreamer.js 前端实现


参考链接2 : mediamtx转流


3、jsmpeg.js + ffmpeg + websocket + node



这种方案是我测试过免费方案中效果最好的,原理是在后端利用 转流工具 FFmpeg 将 rtsp流 转成 图片流,然后通过 websocket 传输 图片,在利用 jsmpeg.js 绘制到canvas上显示




优点:



  • 可以通时兼容多路视频,且对浏览器内存占用不会太高

  • 延迟还可以 测试在300-1000ms左右


缺点:



  • 多路无法使用主码流 会把浏览器卡死

  • 清晰度不够,画面大概在720p左右



前后端代码放jsbin了 地址 :jsbin.com/hazacak/edi…


注意
使用时请下载ffmpeg 并把ffmpeg添加值环境变量


4 、终极方案:ZLMediaKit +h265webjs



该方案应该是此类问题的终极解决方案(个人认为,有好的方案请共享)


原理:


可以看到ZlMediaKit支持把各种流进行转换输出,我们可以使用输出的流进行播放


为了便捷 推荐你使用ZLM文档提供的Docker镜像,同时ZLM提供各种的restful AP供你使用,可以转流,推流等等,具体查看文档中的 restful API部分内容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 API中的secret 在镜像文件 /opt/mdeia/conf 文件夹下 请手动复制出来 每次构建镜像 改值会变化


另外 推荐一个ZLM 的管理界面 github.com/1002victor/…


只需要把代码全部复制到 www目录下即可放心食用



image.png
前端部分:



因为前端部分相关的视频库都存在部分协议不支持,没办法完全进行测试


故选择了ZLM官方推荐的 h265webjs这个播放库,经过测试,便捷容易,可安全食用
地址:




作者:xiaoxu_JJ
来源:juejin.cn/post/7399564369229496358
收起阅读 »

如何让 localStorage 存储变为响应式

web
背景 项目上有个更改时区的全局组件,同时还有一个可以更改时区的局部组件,想让更改时区的时候能联动起来,实时响应起来。 其实每次设置完时区的数据之后是存在了前端的 localStorage 里边,时间组件里边也是从 localStorage 拿去默认值来回显。...
继续阅读 »

背景


项目上有个更改时区的全局组件,同时还有一个可以更改时区的局部组件,想让更改时区的时候能联动起来,实时响应起来


image.png


其实每次设置完时区的数据之后是存在了前端的 localStorage 里边,时间组件里边也是从 localStorage 拿去默认值来回显。如果当前页面不刷新,那么时间组件就不能更新到最新的 localStorage 数据。


怎么才能让 localStorage 存储的数也变成响应式呢?


实现



  1. 应该写个公共的方法,不仅仅时区数据能用,万一后边其他数据也能用。

  2. 项目是 React 项目,那就写个 hook

  3. 怎么才能让 localStorage 数据变成响应式呢?监听?


失败的案例 1


首先想到的是按照下边这种方式做,


useEffect(()=>{ 
console.log(11111, localStorage.getItem('timezone'))
},[localStorage.getItem('timezone')])

得到的测试结果肯定是失败的,但是为啥失败?我们也应该知道一下。查了资料说,使用 localStorage.getItem('timezone') 作为依赖项会导致每次渲染都重新计算依赖项,这不是正确的做法。


具体看一下官方文档:useEffect(setup, dependencies?) 


在此说一下第二个参数 dependencies


可选 dependenciessetup 代码中引用的所有响应式值的列表。响应式值包括 props、state 以及所有直接在组件内部声明的变量和函数。如果你的代码检查工具 配置了 React,那么它将验证是否每个响应式值都被正确地指定为一个依赖项。依赖项列表的元素数量必须是固定的,并且必须像 [dep1, dep2, dep3] 这样内联编写。React 将使用 Object.is 来比较每个依赖项和它先前的值。如果省略此参数,则在每次重新渲染组件之后,将重新运行 Effect 函数。



  • 如果你的一些依赖项是组件内部定义的对象或函数,则存在这样的风险,即它们将 导致 Effect 过多地重新运行。要解决这个问题,请删除不必要的 对象函数 依赖项。你还可以 抽离状态更新非响应式的逻辑 到 Effect 之外。


如果你的 Effect 依赖于在渲染期间创建的对象或函数,则它可能会频繁运行。例如,此 Effect 在每次渲染后重新连接,因为 createOptions 函数 在每次渲染时都不同


function ChatRoom({ roomId }) {
const [message, setMessage] = useState('');

function createOptions() { // 🚩 此函数在每次重新渲染都从头开始创建
return {
serverUrl: serverUrl,
roomId: roomId
};
}

useEffect(() => {
const options = createOptions(); // 它在 Effect 中被使用
const connection = createConnection();
connection.connect();
return () => connection.disconnect();
}, [createOptions]); // 🚩 因此,此依赖项在每次重新渲染都是不同的
// ...
}

失败的案例 2


一开始能想到的是监听,那就用 window 上监听事件。


在 React 应用中监听 localStorage 的变化,可以使用 window 对象的 storage 事件。这个事件在同一域名的不同文档之间共享,当某个文档修改 localStorage 时,其他文档会收到通知。


写代码...


// useRefreshLocalStorage.js
import { useState, useEffect } from 'react';

const useRefreshLocalStorage = (key) => {
const [storageValue, setStorageValue] = useState(
localStorage.getItem(key)
);

useEffect(() => {
const handleStorageChange = (event) => {
if (event.key === key) {
setStorageValue(event.newValue)
}
};

window.addEventListener('storage', handleStorageChange);

return () => {
window.removeEventListener('storage', handleStorageChange);
};
}, [key]);

return [storageValue];
};

export default useRefreshLocalStorage;

使用方式:


// useTimezone.js
import { useState, useEffect } from "react";

import { getTimezone, timezoneKey } from "@/utils/utils";
import useRefreshLocalStorage from "./useRefreshLocalStorage";

function useTimezone() {
const [TimeZone, setTimeZone] = useState(() => getTimezone());
const [storageValue] = useRefreshLocalStorage(timezoneKey);

useEffect(() => {
setTimeZone(() => getTimezone());
}, [storageValue]);

return [TimeZone];
}

export default useTimezone;

经过测试,失败了,没有效果!!!那到底怎么回事呢?哪里出现问题了?查阅��料经过思考,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原因有:只能监听同源的两个页面之间的 storage 变更,没法监听同一个页面的变更。


成功的案例


import { useState, useEffect } from "react";

// 自定义 Hook,用于监听 localStorage 中指定键的变化
function useRefreshLocalStorage(localStorage_key) {
// 检查 localStorage_key 是否有效
if (!localStorage_key || typeof localStorage_key !== "string") {
return [null];
}

// 创建一个状态变量来保存 localStorage 中的值
const [storageValue, setStorageValue] = useState(
localStorage.getItem(localStorage_key)
);

useEffect(() => {
// 保存原始的 localStorage.setItem 方法
const originalSetItem = localStorage.setItem;
// 重写 localStorage.setItem 方法,添加事件触发逻辑
localStorage.setItem = function(key, newValue) {
// 创建一个自定义事件,用于通知 localStorage 的变化
const setItemEvent = new CustomEvent("setItemEvent", {
detail: { key, newValue },
});
// 触发自定义事件
window.dispatchEvent(setItemEvent);
// 调用原始的 localStorage.setItem 方法
originalSetItem.apply(this, [key, newValue]);
};

// 事件处理函数,用于处理自定义事件
const handleSetItemEvent = (event) => {
const customEvent = event;
// 检查事件的键是否是我们关心的 localStorage_key
if (event.detail.key === localStorage_key) {
// 更新状态变量 storageValue
const updatedValue = customEvent.detail.newValue;
setStorageValue(updatedValue);
}
};

// 添加自定义事件的监听器
window.addEventListener("setItemEvent", handleSetItemEvent);

// 清除事件监听器和还原原始方法
return () => {
// 移除自定义事件监听器
window.removeEventListener("setItemEvent", handleSetItemEvent);
// 还原原始的 localStorage.setItem 方法
localStorage.setItem = originalSetItem;
};
// 依赖数组,只在 localStorage_key 变化时重新运行 useEffect
}, [localStorage_key]);

// 返回当前的 storageValue
// 为啥没有返回 setStorageValue ?
// 因为想让用户直接操作自己真实的 “setValue” 方法,这里只做一个只读。
return [storageValue];
}

export default useRefreshLocalStorage;

具体的实现步骤如上,每一步也加上了注释。


接下来就是测试了,


useTimezone 针对 timezone 数据统一封装,


// useTimezone.js
import { useState, useEffect } from "react";

import { getTimezone, timezoneKey } from "@/utils/utils";
import useRefreshLocalStorage from "./useRefreshLocalStorage";

function useTimezone() {
const [TimeZone, setTimeZone] = useState(() => getTimezone());
const [storageValue] = useRefreshLocalStorage(timezoneKey);

useEffect(() => {
setTimeZone(() => getTimezone());
}, [storageValue]);

return [TimeZone];
}

export default useTimezone;

具体的业务页面组件中使用,


// 页面中
// ...
import useTimezone from "@/hooks/useTimezone";

export default (props) => {
// ...
const [TimeZone] = useTimezone();

useEffect(()=>{
console.log(11111, TimeZone)
},[TimeZone)
}

测试结果必须是成功的啊!!!


小结


其实想要做到该效果,用全局 store 状态管理也能做到,条条大路通罗马嘛!不过本次需求由于历史原因一直使用的是 localStorage ,索性就想着 如何让 localStorage 存储变为响应式 ?


不知道大家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作者:Bigger
来源:juejin.cn/post/7399461786348044325
收起阅读 »

接口一异常你的前端页面就直接崩溃了?

web
前言 在 JavaScript 开发中,细节处理不当往往会导致意想不到的运行时错误,甚至让应用崩溃。可能你昨天上完线还没问题,第二天突然一大堆人艾特你,你就说你慌不慌。 来吧,咱们来捋一下怎么做才能让你的代码更健壮,即使后端数据出问题了咱前端也能稳得一批。 解...
继续阅读 »

前言


在 JavaScript 开发中,细节处理不当往往会导致意想不到的运行时错误,甚至让应用崩溃。可能你昨天上完线还没问题,第二天突然一大堆人艾特你,你就说你慌不慌。


来吧,咱们来捋一下怎么做才能让你的代码更健壮,即使后端数据出问题了咱前端也能稳得一批。


解构失败报错


不做任何处理直接将后端接口数据进行解构


const handleData = (data)=> {
const { user } = data;
const { id, name } = user;
}
handleData({})

VM244:3 Uncaught TypeError: Cannot destructure property 'id' of 'user' as it is undefined.


解构赋值的规则是,只要等号右边的值不是对象或数组,就先将其转为对象(装箱)。由于 undefined 、null 无法转为对象,所以对它们进行解构赋值时就会报错。



所以当 data 为 undefined 、null 时候,上述代码就会报错。


第二种情况,虽然给了默认值,但是依然会报错


const handleData = (data)=> {
const { user = {} } = data;
const { id, name } = user;
}
handleData({user: null})


ES6 内部使用严格相等运算符(===)判断一个变量是否有值。所以,如果一个对象的属性值不严格等于 undefined ,默认值是不会生效的。



所以当 props.datanull,那么 const { name, age } = null 就会报错!


good:


const handleData = (data)=> {
const { user } = data;
const { id, name } = user || {};
}
handleData({user: null})

数组方法调用报错


从接口拿回来的数据直接用当成数组来用


const handleData = (data)=> {
const { userList } = data;
const newList = userList.map((item)=> item.name)
}
handleData({userList: null})
handleData({userList: 123})

VM394:3 Uncaught TypeError: userList.map is not a function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 userList 不符合预期,不是数组时必然就报错了,所以最好判断一下


good:


const handleData = (data)=> {
const { userList } = data;
if(Array.isArray(userList)){
const newList = userList.map((item)=> item.name)
}
}
handleData({userList: 123})

遍历对象数组报错


遍历对象数组时也要注意 nullundefined 的情况


const handleData = (data)=> {
const { userList } = data;
const newList = userList.map((item)=> item?.name)
}
handleData({userList: [ null, undefined ]})

VM547:3 Uncaught TypeError: Cannot read properties of null (reading 'name')

一旦数组中某项值是 undefined 或 null,那么 item.name 必定报错,可能又白屏了。


good:


const handleData = (data)=> {
const { userList } = data;
const newList = userList.map((item)=> item?.name)
}
handleData({userList: [null]})

但是如果是这种情况就不good了


const handleData = (data)=> {
const { userList } = data;
const newList = userList.map((item)=> `用户id是${item?.id},用户名字是${item?.name},用户年龄是${item?.age}岁了`);
}
handleData({userList: [null]})

? 可选链操作符,虽然好用,但也不能滥用。item?.name 会被编译成 item === null || item === void 0 ? void 0 : item.name,滥用会导致编译后的代码size增大。


good:


const handleData = (data)=> {
const { userList } = data;
const newList = userList.map((item)=> {
const { id, name, age } = item || {};
return `用户id是${id},用户名字是${name},用户年龄是${age}岁了`
});
}
handleData({userList: [null]})

当可选链操作符较多的情况时无论是性能还是可读性都明显上面这种方式更好。


复习一下装箱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以下代码会不会报错


const handleData = (data)=> {
const { userList } = data;
const newList = userList.map((item)=> item.name)
}
handleData({userList: ['', 123]})

是不会报错的,因为在 JavaScript 中,当你在一些基本类型上直接访问属性时这些类型会被自动临时转换成它们对应的对象类型。这种转换称为“装箱”(boxing)。例如:



  • ('').name


    空字符串被临时转换成一个字符串对象。由于没有名为 name 的属性,所以它返回 undefined,但不会报错。


    let str = "hello";
    console.log(str.length); // 5

    在这里,str.length 实际上是在字符串对象上调用的,而不是直接在基本类型字符串上。JavaScript 引擎在幕后将字符串 "hello" 装箱为 String 对象,因此可以访问 length 属性。


  • (123).name


    数字 123 被临时转换成一个数字对象。由于没有名为 name 的属性,所以它返回 undefined,但不会报错。


    let num = 123;
    console.log(num.toFixed(2)); // "123.00"

    num.toFixed(2) 调用了数字对象的 toFixed 方法。JavaScript 将数字 123 装箱为 Number 对象。


  • (null).name


    null 是一个特殊的基本类型,当尝试访问其属性时会报错,因为 null 不能被装箱为对象。


    try {
    const name = (null).name; // TypeError: Cannot read property 'name' of null
    } catch (error) {
    console.error(error);
    }


  • (undefined).name


    undefined 也不能被装箱为对象。


    try {
    const name = (undefined).name; // TypeError: Cannot read property 'name' of undefined
    } catch (error) {
    console.error(error);
    }



JavaScript 中的基本类型包括:


string
number
boolean
symbol
bigint
null
undefined

对应的对象类型是:


String
Number
Boolean
Symbol
BigInt

装箱的工作原理:



当你访问基本类型的属性或方法时,JavaScript 会自动将基本类型装箱为其对应的对象类型。这个临时的对象允许你访问属性和方法,但它是短暂的,一旦属性或方法访问完成,这个对象就会被销毁。



需要注意的是,null 和 undefined 没有对应的对象类型,不能被装箱。所以访问它们的属性或方法会直接报错!所以时刻警惕 nullundefined 这俩坑。


使用对象方法时报错


同理,只要变量能被转成对象,就可以使用对象的方法,但是 undefined 和 null 无法转换成对象。对其使用对象方法时就会报错。


const handleData = (data)=> {
const { user } = data;
const newList = Object.entries(user);
}
handleData({user: null});

VM601:3 Uncaught TypeError: Cannot convert undefined or null to object

下面这两种优化方式都可


good:


const handleData = (data)=> {
const { user } = data;
const newList = Object.entries(user || {})
}
handleData({user: null})

good:


/**
* 判断给定值的类型或获取给定值的类型名称。
*
* @param {*} val - 要判断类型的值。
* @param {string} [type] - 可选,指定的类型名称,用于检查 val 是否属于该类型。
* @returns {string|boolean} - 如果提供了 type 参数,返回一个布尔值表示 val 是* 否属于该类型;如果没有提供 type 参数,返回 val 的类型名称(小写)。
*
* @example
* // 获取类型名称
* console.log(judgeDataType(123)); // 输出 'number'
* console.log(judgeDataType([])); // 输出 'array'
*
* @example
* // 判断是否为指定类型
* console.log(judgeDataType(123, 'number')); // 输出 true
* console.log(judgeDataType([], 'array')); // 输出 true
*/

function judgeDataType(val, type) {
const dataType = Object.prototype.toString.call(val).slice(8, -1).toLowerCase();
return type ? dataType === type : dataType;
}

const handleData = (data)=> {
const { user } = data;
// 判断是否为对象
if(judgeDataType({}, "object")){
const newList = Object.entries(user || {})
}
}
handleData({user: null})


async/await 报错未捕获


这个也是比较容易犯且低级的错误


import React, { useState } from 'react';

const List = () => {
const [loading, setLoading] = useState(false);
const getData = async () => {
setLoading(true);
const res = await fetchListData();
setLoading(false);
}
}


如果 fetchListData() 执行报错,页面就会一直在加载中,所以一定要捕获一下。


good:


const List = () => {
const [loading, setLoading] = useState(false);
const getData = async () => {
setLoading(true);
try {
const res = await queryData();
setLoading(false);
} catch (error) {
setLoading(false);
}
}
}

当然如果觉得这种方式不优雅,用 await-to-js 库或者其他方式都可以,记得捕获就行。


JSON.parse报错


如果传入的不是一个有效的可被解析的 JSON 字符串就会报错啦。


const handleData = (data)=> {
const { userStr } = data;
const user = JSON.parse(userStr);
}
handleData({userStr: 'fdfsfsdd'})


16:06:57.521 VM857:1 Uncaught SyntaxError: Unexpected token 'd', "fdfsfsdd" is not valid JSON

这里没必要去判断一个字符串是否为有效的 JSON 字符串,只要利用 trycatch 来捕获错误即可。


good:


const handleData = (data)=> {
const { userStr } = data;
try {
const user = JSON.parse(userStr);
} catch (error) {
console.error('不是一个有效的JSON字符串')
}
}
handleData({userStr: 'fdfsfsdd'})


动态导入模块失败报错


动态导入某些模块时,也要注意可能会报错


const loadModule = async () => {
const module = await import('./dynamicModule.js');
module.doSomething();
}

如果导入的模块存在语法错误、网络或者跨域问题、文件不存在、循环依赖、甚至文件非常大导致内存不足、模块内的运行时错误等都有可能阻塞后续代码执行。


good:


const loadModule = async () => {
try {
const module = await import('./dynamicModule.js');
module.doSomething();
} catch (error) {
console.error('Failed to load module:', error);
}
}

API 兼容性问题报错


fetch('/api/data')
.then(response => response.json())
.then(data => console.log(data))
.catch(error => console.error('Error:', error));


低版本 Node 不支持 fetch,需要更高兼容性的场景使用 axios 等更好。


其他包括小程序开发,web开发等也同理,如果使用了某些不支持的 es 新特性或者较新版本的平台才支持的api也会导致直接报错,使用时做好判断或直接用兼容性更好的写法。



框架在编译时已经帮我们解决了大部分的兼容性问题,但是有些场景还需额外注意。



内存溢出崩溃


滥用内存缓存可能会导致内存溢出


const cache = {};

function addToCache(key, value) {
cache[key] = value;
// 没有清理机制,缓存会无限增长
}

避免闭包持有大对象的引用


function createClosure() {
const largeData = new Array(1000000).fill('x');

return function() {
console.log(largeData.length);
};
}

const closure = createClosure();
// largeData 现在被闭包引用会一直存活在内存中,即使不再直接使用

closure = null; // 手动解除引用

记得清除定时器和事件监听器


// React
useEffect(() => {
const timeoutId = setTimeout(() => {
// 一些操作
}, 1000);

return () => clearTimeout(timeoutId);
}, []);

function setupHandler() {
const largeData = new Array(1000000).fill('x');
const handler = function() {
console.log(largeData.length);
};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Button').addEventListener('click', handler);

return function cleanup() {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Button').removeEventListener('click', handler);
};
}

const cleanup = setupHandler();
// 在适当的时候调用
// cleanup();

还有深度递归,JSON.parse() 解析超大数据等都可能会对内存造成压力。


总结


以上列举了js在运行时可能会发生错误而导致的应用崩溃的一些边界情况,这些都是在开发时不那么容易察觉,eslint等静态检查工具也无能为力的场景,当然如果用typescript的话还是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大部分坑的,如果不用 ts 的话就不可避免的需要考虑这些情况才能写出健壮的代码。


边界场景的容错一定要做,原则上不信任任何外部输入数据的存在性和类型,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不做容错出错只是早晚的事。


帮别人review代码的时候也可以参考以上清单,如果大家还有补充欢迎讨论,最后祝各位大佬没有bug。


作者:CoderLiu
来源:juejin.cn/post/7388022210856222732
收起阅读 »

为了检测360浏览器,我可是煞费苦心……

web
众所周知,360浏览器一向是特立独行的存在,为了防止用户识别它,隐藏了自己的用户代理(User-Agent)。只有在自己域名下访问,用户代理(User-Agent)才暴露出自己的特征。显然,这样对于开发者想要识别它,造成了不少麻烦。 非360官方网站访问 3...
继续阅读 »

众所周知,360浏览器一向是特立独行的存在,为了防止用户识别它,隐藏了自己的用户代理(User-Agent)。只有在自己域名下访问,用户代理(User-Agent)才暴露出自己的特征。显然,这样对于开发者想要识别它,造成了不少麻烦。


非360官方网站访问


QQ截图20240712220611.png


360官方网站访问


4724d256-a733-40ba-80c6-589883816c95.png


为了识别出360,只能通过Javascript检测360的特殊属性,找和其他浏览器的区别。最常见的方式就是找navigator.mimeTypes或者navigator.plugins 有哪些不一样的值。为此,我在各个版本的360浏览器(360安全浏览器、360极速浏览器)也找到了各种可以利用的特征。


QQ截图20240712225525.png


比如,无论 360安全浏览器 还是 360极速浏览器 的navigator.mimeTypes都可能存在
application/360softmgrplugin , application/mozilla-npqihooquicklogin, application/npjlgplayer3-chrome-jlp,application/vnd.chromium.remoting-viewer这几种类型,我们可以通过判断这几个值是否存在识别 360浏览器。不仅如此,在早期的360浏览器中,明明是chrome内核,还保留着IE时代有了showModalDialog方法,这些都可以用来做识别的依据。


import getMime from '../method/getMime.js';
import _globalThis from '../runtime/globalThis.js';

export default {
name: '360',
match(ua) {
let isMatch = false;
if (_globalThis?.chrome) {
let chrome_version = ua.replace(/^.*Chrome\/([\d]+).*$/, '$1');
if (getMime("type", "application/360softmgrplugin") || getMime("type", "application/mozilla-npqihooquicklogin") || getMime("type", "application/npjlgplayer3-chrome-jlp")) {
isMatch = true;
} else if (chrome_version > 36 && _globalThis?.showModalDialog) {
isMatch = true;
} else if (chrome_version > 45) {
isMatch = getMime("type", "application/vnd.chromium.remoting-viewer");
if (!isMatch && chrome_version >= 69) {
isMatch = getMime("type", "application/asx");
}
}
}
return ua.includes('QihooBrowser')
||ua.includes('QHBrowser')
||ua.includes(' 360 ')
||isMatch;
},
version(ua) {
return ua.match(/QihooBrowser(HD)?\/([\d.]+)/)?.[1]
||ua.match(/Browser \(v([\d.]+)/)?.[1]
||'';
}
};

然而,360并不是只有1种浏览器,还包含了 360安全浏览器, 360极速浏览器,360 AI浏览器等。我们又怎么区分呢,这时候还要寻找它们之间的差别。360AI浏览器较为简单,用户代理(User-Agent)中直接暴露相关信息。


我发现有一个值是360安全浏览器独有的,那就是application/gameplugin,应该是浏览器内置的游戏插件。可是在后续的版本中也消失了,我又发现navigator.userAgentData.brands里的值也有细微区别。于是就可以如下处理:


import getMime from '../method/getMime.js';
import _Chrome from './Chrome.js';
import _360 from './360.js';
import _globalThis from '../runtime/globalThis.js';

export default {
name:'360SE',
match(ua,isAsync=false){
let isMatch = false;
if(_360.match(ua)){
if(getMime("type", "application/gameplugin")){
isMatch = true;
}else if(_globalThis?.navigator?.userAgentData?.brands.filter(item=>item.brand=='Not.A/Brand').length){
isMatch = true;
}
}
return ua.includes('360SE')||isMatch;
},
version(ua){
let hash = {
'122':'15.3',
'114':'15.0',
'108':'14.0',
'86':'13.0',
'78':'12.0',
'69':'11.0',
'63':'10.0',
'55':'9.1',
'45':'8.1',
'42':'8.0',
'31':'7.0',
'21':'6.3'
};
let chrome_version = parseInt(_Chrome.version(ua));
return hash[chrome_version]||'';
}
};

而 360极速浏览器的识别依据就相对较多了!各种身份验证的插件都能在里面找到。


import getMime from '../method/getMime.js';
import _Chrome from './Chrome.js';
import _360 from './360.js';
import _globalThis from '../runtime/globalThis.js';

export default {
name:'360EE',
match(ua){
let isMatch = false;
if(getMime('type','application/cenroll.cenroll.version.1')||getMime('type','application/hwepass2001.installepass2001')){
isMatch = true;
}else if(_360.match(ua)){
if(_globalThis?.navigator?.userAgentData?.brands.find(item=>item.brand=='Not A(Brand'||item.brand=='Not?A_Brand')){
isMatch = true;
}
}
return ua.includes('360EE')||isMatch;
},
version(ua){
let hash = {
'122':'22.3', // 360极速X
'119':'22.0', // 360极速X
'108':'14.0', // 360极速
'95':'21.0', // 360极速X
'86':'13.0',
'78':'12.0',
'69':'11.0',
'63':'9.5',
'55':'9.0',
'50':'8.7',
'30':'7.5'
};
let chrome_version = parseInt(_Chrome.version(ua));
return ua.match(/Browser \(v([\d.]+)/)?.[1]
||hash[chrome_version]
||'';
}
};

可惜的是在Mac系统中的情况复杂点,这些插件的方法都不存在,这下又失去了判断的依据了。还有,在一次无意打开网络连接一次的时候,发现了360浏览器在请求一个奇怪的地址,居然返回了浏览器版本信息。


  import _globalThis from '../runtime/globalThis.js';

const GetDeviceInfo = () =>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 {
const randomCv = `cv_${new Date().getTime() % 100000}${Math.floor(Math.random()) * 100}`
const params = { key: 'GetDeviceInfo', data: {}, callback: randomCv }
const Data = JSON.stringify(params)
if(_globalThis?.webkit?.messageHandlers){
_globalThis.webkit.messageHandlers['excuteCmd'].postMessage(Data)
_globalThis[randomCv] = function (response) {
delete _globalThis[randomCv];
resolve(JSON.parse(response||'{}'));
}
}else{
return resolve({});
}
})
};

export default {
name: '360EE',
match(ua) {
return GetDeviceInfo().then(function(response){
return response?.pid=='360csexm'||false;
});
},
version(ua) {
return GetDeviceInfo().then(function(response){
return response?.module_version||'';
});
}
};

原本觉得一切应该就这么顺利了,然后当我从Windows10迁移到windows11的时候,发现原来的浏览器中的插件特征识别已经失效了,我找不到360安全浏览器的识别特征。


QQ截图20240712225301.png


于是我疯了……我开始一个个属性对比差异,就是找不到有什么特征是可以区分开的。就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我无意间发现,我自己的网站在360安全浏览器中,莫默其妙多了一个奇怪的节点,看样子是一个AI组件。我敢确定,这个节点并不是我写的,于是我断言是360做了什么特殊处理。


f4268868-324f-4606-94fb-7de4e8b6a351.png


经过分析,我发现这是360安全浏览器内置的一个“扩展程序 - 360智脑” ,是默认安装的而且无法卸载。我脑子一下子亮起来了,心想着我可以根据这个节点判断啊,只要检测它是否加载就能判断出来。于是,我写了以下代码:


// 根据检测文档中是否被插入“360智脑”组件,判断是否为360安全浏览器
if(!document?.querySelector('#ai-assist-root')){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let hander = setTimeout(function(){
resolve(false);
},1500);
const observer = new MutationObserver(mutations => {
mutations.forEach(mutation => {
if (mutation.type === 'childList') {
mutation.addedNodes.forEach(function($item){
if($item.id=='ai-assist-root'){
hander&&clearTimeout(hander);
resolve(true);
}
});
}
});
});
observer.observe(document,{childList: true, subtree: true});
});
}

但确实也有不足之处,我只能判断出什么时候加载了节点,但是无法对非360浏览器不加载进行判断。只能通过定时器去做超时处理,这就意味着非360浏览器判断需要一定耗时,这样太不友好了。


就在这时候,我发现这个“扩展程序”是需要加载资源的,而这个资源在浏览器本地。也就意味着,我可以直接直接对资源进行判断,这样并不需要等插件加载超时判断,非360安全浏览器可以较快地判断出“非他”的条件。


// 根据判断扩展程序CSS是否加载成功判断是否为360安全浏览器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fetch('chrome-extension://fjbbmgamncjadhlpmffehlmmkdnkiadk/css/content.css').then(function(){
resolve(true);
}).catch(function(){
resolve(false);
});
});

于是我终于可以判断出这烦人的“小妖精”了!而这也是浏览器嗅探的其中一项工作,为此我还做了诸如:操作系统、屏幕、处理器架构、GPU、CPU、IP地址、时区、语言、网络等浏览器信息的判断和识别。


QQ截图20240712231256.png


浏览器在线检测: passer-by.com/browser/


开源项目仓库地址:github.com/mumuy/brows…


如果你对此感兴趣或者有什么内容要补充,欢迎关注此项目~


作者:passerby6061
来源:juejin.cn/post/7390588322768748580
收起阅读 »

因为不知道Object.keys,被嫌弃了

web
关联精彩文章:# 改进tabs组件切换效果,丝滑的动画获得一致好评~ 背景 今天,同事看到了我一段遍历读取对象key的代码后,居然嘲笑我技术菜(虽然我确实菜) const person = { name: '员工1', age: 30, profe...
继续阅读 »

关联精彩文章:# 改进tabs组件切换效果,丝滑的动画获得一致好评~


背景


今天,同事看到了我一段遍历读取对象key的代码后,居然嘲笑我技术菜(虽然我确实菜)


const person = {
name: '员工1',
age: 30,
profession: 'Engineer'
// ....
};

// 使用 for 循环读取对象的键
const keys = Object.keys(person);
for (let i = 0; i < keys.length; i++) {
const key = keys[i];
const value = person[key];
console.log(key + ': ' + value);
}

我说,用for循环读取对象的key不对吗,他二话不说直接给我改代码


const person = {
name: '员工1',
age: 30,
profession: 'Engineer'
};

Object.keys(person).forEach(key => {
console.log(key + ': ' + person[key]);
});

然后很装的走了......钢铁直男啊!我很生气,我这个人比较较劲,我一定要把Object.keys吃透!


Object.keys的基础用法


语法


Object.keys 是 JavaScript 中的一个方法,用于获取对象自身的可枚举属性名称,并以数组形式返回。


Object.keys(obj)


  • 参数:要返回其枚举自身属性的对象

  • 返回值:一个表示给定对象的所有可枚举属性的字符串数组




不同入参的返回值



  • 处理对象,返回可枚举的属性数组


let person = {name:"张三",age:25,address:"深圳",getName:function(){}}

Object.keys(person)

// ["name", "age", "address","getName"]



  • 处理数组,返回索引值数组


let arr = [1,2,3,4,5,6]
Object.keys(arr)
// ["0", "1", "2", "3", "4", "5"]



  • 处理字符串,返回索引值数组


let str = "saasd字符串"
Object.keys(str)
// ["0", "1", "2", "3", "4", "5", "6", "7"]


Object.keys的常用技巧


Object.keys在处理对象属性、遍历对象和动态生成内容时非常有用。


遍历对象属性


当你需要遍历一个对象的属性时,Object.keys 可以将对象的所有属性名以数组形式返回,然后你可以使用 forEachfor...of 来遍历这些属性名。


示例:


const person = {
name: '员工1',
age: 30,
profession: 'Engineer'
};

Object.keys(person).forEach(key => {
console.log(key + ': ' + person[key]);
});

输出:


name: 员工1
age: 30
profession: Engineer

获取对象属性的数量


可以使用 Object.keys 获取对象的属性名数组,然后通过数组的 length 属性来确定对象中属性的数量。


示例:


const person = {
name: '员工2',
age: 30,
profession: 'Engineer'
};

const numberOfProperties = Object.keys(person).length;
console.log(numberOfProperties); // 输出: 3

过滤对象属性


可以使用 Object.keys 来获取对象的属性名数组,然后使用数组的 filter 方法来筛选属性名,从而创建一个新的对象。


示例:


const person = {
name: '员工3',
age: 30,
profession: '钢铁直男'
};

const filteredKeys = Object.keys(person).filter(key => key !== 'age');
const filteredPerson = {};

filteredKeys.forEach(key => {
filteredPerson[key] = person[key];
});

console.log(filteredPerson); // 输出: { name: '员工3', profession: '钢铁直男' }

检查对象是否为空


可以通过检查 Object.keys 返回的数组长度来确定对象是否为空。


示例:


const emptyObject = {};
const nonEmptyObject = { name: '讨厌的人' };

function isEmpty(obj) {
return Object.keys(obj).length === 0;
}

console.log(isEmpty(emptyObject)); // 输出: true
console.log(isEmpty(nonEmptyObject)); // 输出: false

深拷贝对象


虽然 Object.keys 本身并不能进行深拷贝,但它可以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来创建对象的深拷贝,特别是当对象的属性是另一层对象时。


示例:


const person = {
name: '快乐就是哈哈哈',
age: 18,
profession: 'coder',
address: {
city: 'Wonderland',
postalCode: '12345'
}
};

function deepCopy(obj) {
const copy = {};
Object.keys(obj).forEach(key => {
if (typeof obj[key] === 'object' && obj[key] !== null) {
copy[key] = deepCopy(obj[key]);
} else {
copy[key] = obj[key];
}
});
return copy;
}

const copiedPerson = deepCopy(person);
console.log(copiedPerson);

是小姐姐,不是小哥哥~


作者:快乐就是哈哈哈
来源:juejin.cn/post/7392115478549069861
收起阅读 »

JavaScript实现访问本地文件夹

web
这个功能放在之前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考虑到用户的隐私,但是最近有一个新的api可以做到这一点。下面来进行一个简单的功能实现。 如何选择文件夹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
继续阅读 »

这个功能放在之前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考虑到用户的隐私,但是最近有一个新的api可以做到这一点。下面来进行一个简单的功能实现。


如何选择文件夹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Title</title>
</head>
<body>
<button>打开文件夹</button>
<script>
var btn = document.querySelector('button');
btn.onclick=function() {
showDirectoryPicker()
}
</script>
</body>

</html>

我们调用showDirectoryPicker这个函数就可以实现一个选择文件夹的功能。


showDirectoryPicker()



  • options 可选


    选项对象,包含以下属性:id通过指定 ID,浏览器能够记住不同 ID 所对应的目录。当使用相同的 ID 打开另一个目录选择器时,选择器会打开相同的目录。mode字符串,默认为 "read",可对目录进行只读访问。设为 "readwrite" 可对目录进行读写访问。startIn一个 FileSystemHandle 对象或者代表某个众所周知的目录的字符串(如:"desktop""documents""downloads""music""pictures""videos")。用于指定选择器的起始目录。



返回值


一个 Promise 对象,会兑现一个 FileSystemDirectoryHandle (en-US) 对象。


异常



  • AbortError


    当用户直接关闭了目录选择器或选择的目录是敏感目录时将会抛出 AbortError。



image-20230724140012092


如何得到文件夹中的文件/子文件夹


首先对于上面所写的东西,我们进行try catch的优化


try {
// 获得文件夹的句柄
const handle = await showDirectoryPicker();
}
catch {
//用户拒绝查看文件
alert('访问失败')
}

之后我们来看一下这个headler打印出来是什么


image-20230724140912077


句柄的简单解释


对于“句柄”,在下一直停留在一知半解的认识层面,近日在下学习Windows编程,决定趁此机会将句柄彻底搞清楚。查阅了一些网络上的资料,发现网络上的讲解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以比喻、类比的方式说明,这种方法虽然形象易懂,但并没有从原理上、本质上加以揭示,让人仍然想问“为什么?”、“怎么实现?”。另一种是给出源代码,无可厚非,这当然是最本质的说明了,但这样一来,又显得不够直观,初学者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鉴于此,在下尽微末之能,结合自己的愚见,在两者之间折中,用图解的方式来将原理呈现出来,做到一目了然。


这里需要说明:


1.这里将句柄所能标识的所有东西(如窗口、文件、画笔等)统称为“对象”。


2.图中一个小横框表示一定大小的内存区域,并不代表一个字节,如标有0X00000AC6的横框表示4个字节。


3.图解的目的是为了直观易懂,所以不一定与源码完全对应,会有一定的简化。


让我们先看图,再解释。


img


img


其中,图1是程序运行到某时刻时的内存快照,图2是程序往后运行到另一时刻时的内存快照。红色部分标出了两次的变化。


简单解释:


Windows是一个以虚拟内存为基础的操作系统,很多时候,进程的代码和数据并不全部装入内存,进程的某一段装入内存后,还可能被换出到外存,当再次需要时,再装入内存。两次装入的地址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同一对象在内存中的地址会变化。(对于虚拟内存不是很了解的读者,可以参考有关操作系统方面的书籍)那么,程序怎么才能准确地访问到对象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Windows引入了句柄。


系统为每个进程在内存中分配一定的区域,用来存放各个句柄,即一个个32位无符号整型值(32位操作系统中)。每个32位无符号整型值相当于一个指针,指向内存中的另一个区域(我们不妨称之为区域A)。而区域A中存放的正是对象在内存中的地址。当对象在内存中的位置发生变化时,区域A的值被更新,变为当前时刻对象在内存中的地址,而在这个过程中,区域A的位置以及对应句柄的值是不发生变化的。这种机制,用一种形象的说法可以表述为:有一个固定的地址(句柄),指向一个固定的位置(区域A),而区域A中的值可以动态地变化,它时刻记录着当前时刻对象在内存中的地址。这样,无论对象的位置在内存中如何变化,只要我们掌握了句柄的值,就可以找到区域A,进而找到该对象。而句柄的值在程序本次运行期间是绝对不变的,我们(即系统)当然可以掌握它。这就是以不变应万变,按图索骥,顺藤摸瓜。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Windows **句柄:


数值上,是一个32位无符号整型值(32位系统下);逻辑上,相当于指针的指针;形象理解上,是Windows中各个对象的一个唯一的、固定不变的ID;作用上,Windows使用句柄来标识诸如窗口、位图、画笔等对象,并通过句柄找到这些对象。


下面,关于句柄,再交代一些关键性细节:


1.所谓“唯一”、“不变”是指在程序的一次运行中。如果本次运行完,关闭程序,再次启动程序运行,那么这次运行中,同一对象的句柄的值和上次运行时比较,一般是不一样的。


其实这理解起来也很自然,所谓“一把归一把,这把是这把,那把是那把,两者不相干”(“把”是形象的说法,就像打牌一样,这里指程序的一次运行)。


2.句柄是对象生成时系统指定的,属性是只读的,程序员不能修改句柄。


3.不同的系统中,句柄的大小(字节数)是不同的,可以使用sizeof()来计算句柄的大小。


4.通过句柄,程序员只能调用系统提供的服务(即API调用),不能像使用指针那样,做其它的事。


再回归正题。


处理句柄函数


async function processHandler(handle) {
if (handle.kind==='file'){
return handle
}
handle.children=[]
const iter = await handle.entries();//获得文件夹中的所有内容
//iter:异步迭代器
for await (const info of iter){
var subHandle = await processHandler(info[1]);
handle.children.push(subHandle)
}
return handle
}

如何得到文件内容


const root = await processHandler(handle);
// 获得文件内容
const file = await root.children[1].getFile();
const reader = new FileReader();
reader.onload=e=>{
// 读取结果
console.log(e.target.result)
}
reader.readAsText(file,'utf-8')

这里用到的就是一个很简单的文件读了。


下面是完整的代码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Title</title>
</head>
<body>
<button>打开文件夹</button>
<script>
var btn = document.querySelector('button');
btn.onclick=async function() {

try {
// 获得文件夹的句柄
const handle = await showDirectoryPicker();
const root = await processHandler(handle);
// 获得文件内容
const file = await root.children[1].getFile();
const reader = new FileReader();
reader.onload=e=>{
// 读取结果
console.log(e.target.result)
}
reader.readAsText(file,'utf-8')
}
catch {
//用户拒绝查看文件
alert('访问失败')
}
}
async function processHandler(handle) {
if (handle.kind==='file'){
return handle
}
handle.children=[]
const iter = await handle.entries();//获得文件夹中的所有内容
//iter:异步迭代器
for await (const info of iter){
var subHandle = await processHandler(info[1]);
handle.children.push(subHandle)
}
return handle
}
</script>
</body>

</html>

作者:小u
来源:juejin.cn/post/7268011328940769315
收起阅读 »

三大微前端框架,谁是你的理想型?

web
1. 分享目标:2. 什么是微前端?故事开始于三年前…小明为公司重构了一版新的管理后台,采用了市面上最流行的SPA渲染模式,具体技术栈使用的是 react + react-router。项目第一版很快就顺利上线了,但在后续的迭代中,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产品经理...
继续阅读 »

1. 分享目标:

2. 什么是微前端?

故事开始于三年前…

小明为公司重构了一版新的管理后台,采用了市面上最流行的SPA渲染模式,具体技术栈使用的是 react + react-router。

项目第一版很快就顺利上线了,但在后续的迭代中,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产品经理希望快速复用之前项目的某些页面。这让小明犯了难,因为老项目是用“上古神器” jQuery 写的,完全重构成 react,成本非常高。这时后端老哥丢过来一句:“你们前端用 iframe 嵌进来就可以了吧? ” 小明心里很清楚 iframe 有许多小毛病,但在当时,也确实没有比它更好的选择了。

上线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产生了困惑:

  1. 为什么这个页面的弹框不居中了?
  2. 为什么这个页面的跳转记录无法保存? ...

小明心里其实非常清楚,这一切都是 iframe 带来的弊端

时间来到三年后的今天,小明听说微前端能够解决 iframe 的各种疑难杂症,于是展开了调研。

市面上对微前端的定义让人眼花缭乱,比如微前端是:

这里给出我对微前端最接地气的定义:

“类似于iframe的效果,但没有它带来的各种问题”——小明。

3. 主流技术方向分类

首先,“微前端”作为近几年国内前端界最火的技术之一,目前存在多个技术流派。我按照它们对 iframe 看法的不同,将主流微前端方案分为了三大派系:革新派、改良派、中间派

3.1. 革新派 qiankun

 qiankun 为主的革新派认为: iframe 问题很多,应避免使用它。 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前端技术自建一套应用隔离渲染方案。

3.1.1. 原理:

3.1.1.1. 基于 single-spa

将路由切换与子应用加载、卸载等生命周期结合起来是微前端的一项核心能力。这一步 qiankun 是基于 single-spa 实现的,不同的是它支持以 html 作为加载子应用的入口,不必像 single-spa 那样需要手动梳理资源链接,内部插件 import-html-entry 会自动分析 html 以获取 js 和 css。

3.1.1.2. 样式隔离

为了确保子应用之间样式互不影响,qiankun 内置了三种样式隔离模式:

  1. 默认模式。

原理是加载下一个子应用时,将上一个子应用的 等样式相关标签通通删除与替换,来实现样式隔离。缺点是仅支持单例模式(同一时间只能渲染单个子应用),且没法做到主子应用及多个子应用之间的样式隔离。

  1. 严格模式。

可通过 strictStyleIsolation:true 开启。原理是利用 webComponent 的 shadowDOM 实现。但它的问题在于隔离效果太好了,在目前的前端生态中有点水土不服,这里举两个例子。

  • 可能会影响 React 事件。比如这个issue 当 Shadow Dom 遇上 React 事件 ,大致原因是在 React 中事件是“合成事件”,在React 17 版本之前,所有用户事件都需要冒泡到 document 上,由 React 做统一分发与处理,如果冒泡的过程中碰到 shadowRoot 节点,就会将事件拦截在 shadowRoot 范围内,此时event.target 强制指向 shadowRoot,导致在 react 中事件无响应。React 17 之后事件监听位置由 document 改为了挂载 App 组件的 root 节点,就不存在此问题了。

  • 弹框样式丢失。 原因是主流UI框架比如 antd 为了避免上层元素的样式影响,通常会把弹框相关的 DOM 通过 document.body.appendChild插入到顶层 body 的下边。此时子应用中 antd 的样式规则,由于开启了 shadowDom ,只对其下层的元素产生影响,自然就对全局 body 下的弹框不起作用了,造成了样式丢失的问题。

解决方案:调整 antd 入参,让其在当前位置渲染。

  1. 实验模式。

可通过 experimentalStyleIsolation:true 开启。 原理类似于 vue 的 scope-css,给子应用的所有样式规则增加一个特殊的属性选择器,限定其影响范围,达到样式隔离的目的。但由于需要在运行时替换子应用中所有的样式规则,所以目前性能较差,处于实验阶段。

3.1.1.3. JS 沙箱

确保子应用之间的“全局变量”不会产生冲突。

  1. 快照沙箱( snapshotSandbox 

  • 激活子应用时,对着当前 window 对象照一张相(所有属性 copy 到一个新对象 windowSnapshot 中保存起来)。
  • 离开子应用时,再对着 window 照一张相,对比离开时的 window 与激活时的 window (也就是 windowSnapshot )之间的差异。
    • 记录变更。Diff 出在这期间更改了哪些属性,记录在 modifyPropsMap 对象中。
    • 恢复环境。依靠 windowSnapshot 恢复之前的 window 环境。
  • 下次激活子应用时,从 modifyPropsMap 对象中恢复上一次的变更。
  1. 单例的代理沙箱 ( LegacySanbox 

与快照沙箱思路很相似,但它不用通过 Diff 前后 window 的方式去记录变更,而是通过 ES6的 Proxy 代理 window 属性的 set 操作来记录变更。由于不用反复遍历 window,所以性能要比快照沙箱好。

  1. 支持多例的代理沙箱( ProxySandbox 

以上两种沙箱机制,都只支持单例模式(同一页面只支持渲染单个子应用)。

原因是:它们都直接操作的是全局唯一的 window。此时机智的你肯定想到了,假如为每个子应用都分配一个独立的“虚拟window”,当子应用操作 window 时,其实是在各自的“虚拟 window”上操作,不就可以实现多实例共存了?事实上,qiankun 确实也是这样做的。

既然是“代理”沙箱,那“代理”在这的作用是什么呢?

主要是为了实现对全局对象属性 get、set 的两级查找,优先使用fakeWindow,特殊情况(set命中白名单或者get到原生属性)才会改变全局真实window。

如此,qiankun 就对子应用中全局变量的 get 、 set 都实现了管控与隔离。

3.1.2. 优势:

3.1.2.1. 具有先发优势

2019年开源,是国内最早流行起来的微前端框架,在蚂蚁内外都有丰富的应用,后期维护性是可预测的。

3.1.2.2. 开箱即用

虽然是基于国外的 single-spa 二次封装,但提供了更加开箱即用的 API,比如支持直接以 HTML 地址作为加载子应用的入口。

3.1.2.3. 对 umi 用户更加友好

有现成的插件 @umijs/plugin-qiankun 帮助降低子应用接入成本。

3.1.3. 劣势:

3.1.3.1. vite 支持性差

由上可知,代理沙箱实现的关键是需要将子应用的 window “替换”为 fakeWindow,在这一步 qiankun 是通过函数 window 同名参数 + with 作用域绑定的方式,更改子应用 window 指向为 fakeWindow,最终使用 eval(...) 解析运行子应用的代码。

const jsCode = `
(function(window, self, globalThis){
with(this){
// your code
window.a = 1;
b = 2
...
}
}).bind(window.proxy)(window.proxy, window.proxy, window.proxy);
`
eval(jsCode)

问题就出在这个 eval 上, vite 的构建产物如果不做特殊降级,默认打包出的就是 ESModule 语法的代码,使用 eval 解析运行会报下图这个错误。

报错的大意是, import 语法的代码必须放在 中执行。

官方目前推荐的解决方法是关闭沙箱... 但其实还有另一种比较取巧的方案:vite 生态里有一款专门兼容此问题的vite-plugin-qiankun 插件,它的原理是: eval 虽然没办法执行静态 import 语法,但它可以执行动态 import(...) 语法。

所以这款插件的解决方案就是替换子应用代码中的静态 import 为动态 import(),以绕过上述限制。

3.1.3.2. 子应用接入成本较高,详细步骤参考子应用接入文档

umi 用户可忽略这点,尤其是 @umi/max 用户,相比 webpack 接入成本要低很多。

3.1.3.3. JS 沙箱存在性能问题,且并不完善。

大致原因是 with + proxy 带来的性能损耗,详见 JS沙箱的困境 。当然 qiankun 官方也在针对性的进行优化,进展在这篇《改了 3 个字符,10倍的沙箱性能提升?!!》文章中可见一斑 。

3.2. 改良派 wujie

3.2.1. 原理:

wujie 是腾讯出品的一款微前端框架。作为改良派的代表,它认为: iframe 虽然问题很多,但仅把它作为一个 js 沙箱去用,表现还是很稳定的,毕竟是浏览器原生实现的,比自己实现 js 沙箱靠谱多了。至于 iframe 的弊端,可以针对性的去优化:

  • DOM 渲染无法突破 iframe 边界?(弹框不居中问题)

那 DOM 就不放 iframe 里渲染了,而是单独提取到一个 webComponent 里渲染,顺便用 shadowDOM 解决样式隔离的问题。

简单说,无界的方案就是:JS 放 iframe 里运行,DOM 放 webComponent 渲染

那么问题来了: 用 JS 操作 DOM 时,两者如何联系起来呢?毕竟 JS 默认操作的总是全局的 DOM。无界在此处用了一种比较 hack 的方式:代理子应用中所有的 DOM 操作,比如将 document 下的 getElementById、querySelector、querySelectorAll、head、body 等查询类 api 全部代理到 webComponent

下图是子应用真实运行时的例子:

至于多实例模式,就更容易理解了。给每个子应用都分配一套 iframe + webComponent 的组合,就可以实现相互之间的隔离了!

  • 刷新页面会导致子应用路由状态丢失?

通过重写 iframe 实例的history.pushState 和 history.replaceState,将子应用的 path 记录到主应用地址栏的 query 参数上,当刷新浏览器初始化 iframe 时,从地址栏读到子应用的 path 并使用 iframe 的 history.replaceState 进行同步。

简单理解就是:将子应用路径记录在地址栏参数中。

3.2.2. 优势:

3.2.2.1. 相比 qiankun 接入成本更低。

  • 父应用:

    • 与 iframe 的接入方式很类似,只需引入一个 React 组件渲染子应用即可。

  • 子应用理论上不需要做任何改造

3.2.2.2. vite 兼容性好

直接将完整的 ESM 标签块  插入 iframe 中,避免了 qiankun 使用 eval 执行 ESM 代码导致的报错问题。

3.2.2.3. iframe 沙箱隔离性好

3.2.3. 劣势:

3.2.3.1. 坑比较多

  • 明坑: 用于 JS 沙箱的 iframe 的 src 必须指向一个同域地址导致的问题。

    具体问题描述见下图:

此 [issue]() 至今无法在框架层面得到解决,属于 iframe 的原生限制。

手动的解决方案:

  • 主应用提供一个路径比如说 https://host/empty ,这个路径不需要返回任何内容,子应用设置 attr 为 {src:'https://host/empty'},这样 iframe 的 src 就是 https://host/empty。
  • 在主应用 template 的 head 插入这样的代码可以避免主应用代码污染。
  • 暗坑: 复杂的 iframe 到 webComponent 的代理机制,导致市面上大部分富文本编辑器都无法在无界中完好运行。所以有富文本的项目,尽量别用无界,除非你对富文本库的源码了如指掌。issues 在这里。

3.2.3.2. 长期维护性一般。

3.2.3.3. 内存开销较大

用于 js 沙箱的 iframe 是隐藏在主应用的 body 下面的,相当于是常驻内存,这可能会带来额外的内存开销。

3.3. 中间派 micro-app

3.3.1. 原理:

京东的大前端团队出品。

样式隔离方案与 qiankun 的实验方案类似,也是在运行时给子应用中所有的样式规则增加一个特殊标识来限定 css 作用范围。

子应用路由同步方案与 wujie 类似,也是通过劫持路由跳转方法,同步记录到 url 的 query 中,刷新时读取并恢复。

组件化的使用方式与 wujie 方案类似,这也是 micro-app 主打的宣传点。

最有意思的是它的沙箱方案,居然内置了两种沙箱:

  1. 类 qiankun 的 with 代理沙箱,据说相比 qiankun 性能高点,但目前微前端框架界并没有一个权威的基准性能测试依据,所以并无有效依据支撑。
  2. 类 wujie 的 iframe 沙箱,用于兼容 vite 场景。

开发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

整体感觉 micro-app 是一种偏“现实主义”的框架,它的特点就是取各家所长,最终成为了功能最丰富的微前端框架。

3.3.2. 优势:

3.3.2.1. 支持的功能最丰富。
3.3.2.2. 接入成本低。

3.3.2.3. 文档完善。

micro-zoe.github.io/micro-app/d…

3.3.3. 劣势:

3.3.3.1. 功能丰富导致配置项与 api 太多。
3.3.3.2. 静态资源补全问题。

静态资源补全是基于父应用的,而非子应用这需要开发者自己手动解决。

4. 选型建议

统计时间2023.12.3npm周下载量star数issue数最近更新时间接入成本沙箱支持vite
qiankun22k15k362/155112天前
wujie1.3k3.4k280/27124天前
micro-app1.1k4.9k57/7481个月前
  1. 刚性建议。
  • vite 项目且对 js 沙箱有刚需,选 wujie 或者 micro-app。
  • 项目存在复杂的交互场景,比如有用到富文本编辑器库,选 wujie 前请做好充分的测试。
  • 如果你的团队对主、子应用的开发完全受控,即使有隔离性问题也可以通过治理来解决,那么可以试试更轻量的 single-SPA 方案。
  • 如果特别重视稳定性,那无疑是 iframe 最佳... 因为 iframe 存在的问题都是摆在明面的,市面上现有的微前端框架多多少少都有一些隐性问题。
  1. 综合推荐。

主要从接入成本、功能稳定性、长期维护性三方面来衡量:

image.png

  • 接入成本: wujie > microApp > qiankun (由低到高)
  • 功能稳定性:qiankun > microApp > wujie
  • 长期维护性:qiankun > microApp > wujie

看你的团队最看重哪一点,针对性去选择就好了,没有十全十美微前端框架,只有适合自己的。

最后

以上内容,确实会有我强烈的个人理解与观点,这也是我写文章一贯的风格。我并不喜欢那种客观且枯燥无味的文章,读完之后感觉像流水账,给不了读者任何的指导。我认为文章就是要有观点输出,技术文章也不例外,如果非常看重准确无误的表达,可以直接去看说明文档or源码,那应该是最权威的知识。如有错误或者误解,可以评论区或者私信指出,我积极改正。


作者:郑鱼咚
来源:juejin.cn/post/7309477710523269174

收起阅读 »

从组件库中学习颜色主题配置

web
前言 对于一般前端来说,在颜色选择配置上可能没有设计师那么专业,特别在某些项目中的一些场景颜色配置上可能都是用相近的颜色或者透明度来匹配,没有一个专门的颜色对比输出。 所以本文想给大家讲一下主题色的配置应用,其中antd组件库给我们提供了十二种自然主题色板,在...
继续阅读 »

前言


对于一般前端来说,在颜色选择配置上可能没有设计师那么专业,特别在某些项目中的一些场景颜色配置上可能都是用相近的颜色或者透明度来匹配,没有一个专门的颜色对比输出。


所以本文想给大家讲一下主题色的配置应用,其中antd组件库给我们提供了十二种自然主题色板,在美感和视觉上感觉非常的舒适自然,可以参考来使用。


我们以antd组件库的色彩体系中的火山主题为例来讲解下面的内容。(本文会涉及到 sass 的语法)


theme-color.png


其中提供的主题色每一种都有从浅至深有 10 个颜色,一般以第 6 种为主题的主色,其中的一些场景也给出了我们对应的颜色级别。


scence-color.png

以图为例,告诉我们常用的场景对应的颜色深浅级别



  • selected 选中:颜色值为 1

  • hover 悬浮:颜色值为 5

  • click 点击:颜色值为 7


主题色场景


以上述场景为例我们来实践一下,先列出10种颜色,然后写入在 css 变量中


$color-valcano: (
'valcano-1': #fff2e8,
'valcano-2': #ffd8bf,
'valcano-3': #ffbb96,
'valcano-4': #ff9c6e,
'valcano-5': #ff7a45,
'valcano-6': #fa541c,
'valcano-7': #d4380d,
'valcano-8': #ad2102,
'valcano-9': #871400,
'valcano-10': #610b00
);

:root{
@each $attribute, $value in $color-valcano {
#{'--color-#{$attribute}'}: $value
}
}

对于以上的场景,我们只需要应用对应的 css 变量即可


最终的变量如下


:root {
--color-valcano-1: #fff2e8;
--color-valcano-2: #ffd8bf;
--color-valcano-3: #ffbb96;
--color-valcano-4: #ff9c6e;
--color-valcano-5: #ff7a45;
--color-valcano-6: #fa541c;
--color-valcano-7: #d4380d;
--color-valcano-8: #ad2102;
--color-valcano-9: #871400;
--color-valcano-10: #610b00;
}

示例如下



通过变量后缀带数字这种非常难记住对应的场景值,不利于开发,我们可以再优化一下,把对应的场景细化出来,存储对应的颜色级别。


$scence-color-level: (
'primary': 6,
'selected': 1,
'hover': 5,
'border': 5,
'click': 7
);

:root{
@each $attribute, $value in $scence-color-level {
#{'--color-#{$attribute}'}: map-get($color-valcano, #{'valcano-#{$value}'})
}
}

我们来看看转换之后的变量


:root {
--color-primary: #fa541c;
--color-selected: #fff2e8;
--color-hover: #ff7a45;
--color-border: #ff7a45;
--color-click: #d4380d;
}

这样遇到对应的变量我们就可以不用关心颜色的深浅级别,只需要找对应场景,例如 selected 场景只需要使用变量 var(--color-selected) 就可以了。



当我们想切换其他主题的时候,难道要全部重写一遍,手动变更吗?


我们再来优化一下,将主题的变量变成动态的


$theme: 'valcano';

$theme-color: (
'valcano': $color-valcano,
'lime': $color-lime,
'cyan': $color-cyan,
'purple': $color-purple
);
:root{
@each $attribute, $value in $scence-color-level {
#{'--color-#{$attribute}'}: map-get(map-get($theme-color,$theme), #{'#{$theme}-#{$value}'})
}
}

以代码为例 引入了四种主题valcano lime cyan purple,若要切换主题,只需要更改变量$theme即可



可以在代码片段中的 style 中手动更改$theme变量值,然后运行查看效果


element组件库主题切换


了解完原理并实践之后,我们来看看 element组件库 的切换主题的原理是怎样的?


这是element的主题变量


$colors: () !default;
$colors: map.deep-merge(
(
'white': #ffffff,
'black': #000000,
'primary': (
'base': #409eff,
),
'success': (
'base': #67c23a,
),
'warning': (
'base': #e6a23c,
),
'danger': (
'base': #f56c6c,
),
'error': (
'base': #f56c6c,
),
'info': (
'base': #909399,
),
),
$colors
);

官网提供的覆盖方法


// styles/element/index.scss /* 只需要重写你需要的即可 */ 
@forward 'element-plus/theme-chalk/src/common/var.scss' with (
$colors: ( 'primary': ( 'base': green, ), ),
);
// 如果只是按需导入,则可以忽略以下内容。
// 如果你想导入所有样式:
// @use "element-plus/theme-chalk/src/index.scss" as *;

官网定义的主题变量是通过 map.deep-merge 来实现主题映射合并。


map.deep-merge的作用是:用于深度合并两个或多个映射(maps)。它可以在不丢失嵌套映射的情况下合并映射,这对于处理复杂的配置数据结构非常有用。


所以其实就是通过新的配置去合并覆盖它,有点类似 Object.assign() 这种变量对象覆盖的感觉。


其中element组件库也是通过sass函数自动生成需要用到的 css 变量来重构整一个样式系统。


为什么最后都转变成css变量?



  • 兼容性:因为CSS 变量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功能,几乎所有浏览器都支持。

  • 动态性:每个组件都是有对应的css变量,想要改变颜色,只需要动态地改变组件内的个别变量即可。

  • 多样性:也可以通过js来控制css变量


作者:前端笨鸟
来源:juejin.cn/post/7398340132161994793
收起阅读 »

内网开发提效指南

web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使用过内网开发的小伙伴都知道,CV大法在内网基本就废了,查资料也是非常的不便。对于一名程序员来说,如果把搜索引擎和CV键给他ban了,遇到问题后那基本是寸步难行。今天给大家介绍几种帮助内网开发提效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文...
继续阅读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使用过内网开发的小伙伴都知道,CV大法在内网基本就废了,查资料也是非常的不便。对于一名程序员来说,如果把搜索引擎和CV键给他ban了,遇到问题后那基本是寸步难行。今天给大家介绍几种帮助内网开发提效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文档站点内网部署


可以把项目中所用技术和框架的文档部署到公司内网中。


以elementPlus为例:

1、访问gh-pages分支https://github.com/element-plus/element-plus/tree/gh-pages,下载文档站源码。




2、将文档站部署到内网服务器(以nginx为例)。


    server {
        listen       9800;
        server_name  localhost;

        location / {
            root   html/element-plus-gh-pages;
            index  index.html index.htm;
            try_files $uri $uri/ /element-plus-gh-pages/index.html;
        }

        error_page   500 502 503 504  /50x.html;
        location = /50x.html {
            root   html;
        }
    }

部署后的访问速度也是非常快的



使用这种方式,随着部署的站点增多,后续框架、文档更新的时候,维护起来相对是比较麻烦的。且只能查看文档,遇到问题需要求助度娘还是不太方便。


下面介绍两种物理外挂,可以直接访问外网。


二、USB跨屏穿越器数据线


个人感觉此方案的体验是最好的,缺点是需要两台电脑,并且需要花钱买一根线,价格在80-200之间。


购买


某宝、某鱼都有销售,我是在某宝85块买的。



使用


连接两台电脑的USB端口即可,会自动安装驱动,那根线实际上就相当于是一个文件中转器,可以实现剪切板、文件的互传。使用体验就跟一台电脑连接了两台显示器一样。如下图所示:



三、手机投屏


本文重点介绍此方案,因为可以白嫖且不需要第二台电脑。一部安卓手机+数据线即可,缺点是文件传输不太方便。它就是一个开源投屏项目scrcpy。可以看到,此项目在github上拥有高达102k的star数量。



✨亮点



  • 亮度 (原生,仅显示设备屏幕)

  • 表演 (30~60fps)

  • 质量 (1920×1080或以上)

  • 低延迟 (70~100ms)

  • 启动时间短 (显示第一张图像约1秒)

  • 非侵入性 (设备上没有安装任何东西)

  • 不需要 ROOT

  • 有线无线都可连接

  • 可以随便调整界面和码率

  • 画面随意裁剪,自带录屏(手游直播利器)

  • 支持多设备同时投屏

  • 利用电脑的键盘和鼠标可以控制手机

  • 把 APK 文件拖拽到电脑窗口即可安装应用到手机,把普通文件拖拽到窗口即可复制到手机

  • 手机电脑共享剪贴板

  • 自动检测USB连接的设备

  • 可直接添加设备的局域网IP,达到无线控制的效果

  • 将自动保存连接过的IP地址,下次输入时,自动提醒

  • 支持设备别名

  • 支持中英两种语言

  • Tray menu

  • 等等等...


安装


根据不同系统直接去release页面下载对应版本即可:github.com/Genymobile/…



使用


下载解压完,进入软件目录,点击下图按钮打开命令行界面,输入启动命令即可。



命令行输入scrcpy,按回车, 猿神,起洞!



启动之后,即可使用鼠标操作手机,非常的丝滑


1、手机复制文本到电脑



2、电脑复制文本到手机



可以看到,使用投屏的方式,也可以实现CV大法。并且可以使用手机端的外网搜索资料、解决问题等。以下是该项目的快捷键,熟练使用,即可达到人机合一的地步。


快捷键


操作快捷键快捷键 (macOS)
切换全屏模式Ctrl+fCmd+f
将窗口调整为 1:1Ctrl+gCmd+g
调整窗口大小以删除黑色边框Ctrl+x双击黑色背景Cmd+x双击黑色背景
设备HOMECtrl+h鼠标中键Ctrl+h鼠标中键
设备BACKCtrl+b鼠标右键Cmd+b鼠标右键
设备任务管理Ctrl+sCmd+s
设备菜单Ctrl+mCtrl+m
设备音量+Ctrl+Cmd+
设备音量-Ctrl+Cmd+
设备电源Ctrl+pCmd+p
点亮手机屏幕鼠标右键鼠标右键
关闭设备屏幕(保持镜像)Ctrl+oCmd+o
展开通知面板Ctrl+nCmd+n
折叠通知面板Ctrl+Shift+nCmd+Shift+n
将设备剪贴板中的内容复制到计算机Ctrl+cCmd+c
将计算机剪贴板中的内容粘贴到设备Ctrl+vCmd+v
将计算机剪贴板中的内容复制到设备Ctrl+Shift+vCmd+Shift+v
安装APKAPK文件拖入投屏APK文件拖入投屏
传输文件到设备将文件拖入投屏将文件拖入投屏
启用/禁用FPS计数器(stdout)Ctrl+iCmd+i

使用小技巧


经过笔者几天的使用,总结出几个小技巧。


1、电脑键盘控制手机进行中文输入,必须使用正确的输入法组合。

手机端:讯飞输入法(搜狗输入法不支持)

电脑端:ENG(使用英文键盘)


2、手机熄屏状态下投屏。 在scrcpy命令后加上熄屏参数即可:scrcpy --turn-screen-off



这样就可以在手机熄屏的状态下,仍可以被电脑操作,达到节省电量和减轻发热的目的。


诸如此类的命令参数还有很多,执行scrcpy --help就可查看详细的帮助文档。



衍生项目


因为开源的特性,scrcpy也衍生了一些相关项目,列举其中一些:



  • QtScrcpy 使用qt重新实现的桌面端,并加强了对游戏的支持。

  • scrcpy-gui 为scrcpy的命令行提供了gui界面。

  • guiscrcpy 另一个scrcpy的gui界面。

  • scrcpy-docker docker版本的scrcpy。

  • scrcpy-go go语言版本的scrcpy,增强对游戏的支持。


总结


第二第三种方法虽然建立了内网开发电脑和外网设备的联系,但是是不会被公司的安全系统检测到一机双网的,因为其本质就类似于设计模式中的发布订阅模式,用数据线充当了中间人,两台设备之间方便传输数据了而已,不会涉及到联网。


内网开发的痛点,无非就是复制粘贴、文件传输不便,只要打通这个链路,就能解决此问题。以上三个方法,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都用到了,确实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如果你也在饱受内网开发的折磨,不妨试试这几个方法。


作者:coderzry
来源:juejin.cn/post/7362464700879716403
收起阅读 »

做了一个退休倒数小组件(免费)!

web
有朋友跟问我敢不敢做一个退休倒数小组件,我想牛马打工人可能看一看这个数字也挺有用,就肝了两周做出来上线了。感兴趣的欢迎去下载打工人小组件(目前只有 iOS )体验,没有广告所有小组件都可使用。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时间有点长,可是时间长有什么关系,很多人还等不到呢...
继续阅读 »

有朋友跟问我敢不敢做一个退休倒数小组件,我想牛马打工人可能看一看这个数字也挺有用,就肝了两周做出来上线了。感兴趣的欢迎去下载打工人小组件(目前只有 iOS )体验,没有广告所有小组件都可使用。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时间有点长,可是时间长有什么关系,很多人还等不到呢。友情提示:六十岁的时候可以免费坐公交车去上班了。






作者:独立开花卓富贵
来源:juejin.cn/post/7397668641645281334
收起阅读 »

UI: 为啥你这个页面边框1px看起来这么粗?

web
背景 最近在开发H5,ui稿给的border:1px solid,因为ui稿上的宽度是750px,我们运行的页面宽度是375px,所以我们需要把所以尺寸/2。所以我们可能会想写border:0.5px solid。但是实际上,我们看页面渲染,仍然是渲染1px...
继续阅读 »

背景


image.png


最近在开发H5,ui稿给的border:1px solid,因为ui稿上的宽度是750px,我们运行的页面宽度是375px,所以我们需要把所以尺寸/2。所以我们可能会想写border:0.5px solid。但是实际上,我们看页面渲染,仍然是渲染1px而不是0.5


示例代码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
<style>
* {
margin: 0;
padding: 0;
box-sizing: border-box;
}

body {
font-family: Arial, sans-serif;
}

.flex {
display: flex;
}
.item {
margin-right: 10px;
padding: 10px;
font-size: 13px;
line-height: 1;
background-color: rgba(242, 243, 245,1);
}
.active {
color: rgba(250, 100, 0, 1);
font-size: 14px;
border: 0.5px solid ;
}
</style>
</head>
<body>
<div class="flex">
<!-- <div class="item active">
active
</div> -->

<div class="item">
item1
</div>
<div class="item">
item2
</div>
<div class="item">
item3
</div>
</div>
</body>
</html>

在没active的情况下


image.png
他们的内容都是占13px


在有active的情况下
image.png
active占了14px这个是没问题的,因为它font-size是14px嘛,但是我们是设置了border的宽度是0.5px,但展现的却是1px。


再来看看item


image.png
它内容占了16px,它受到相邻元素影响是14px+2px的上下边框


为啥border是1px呢


在 CSS 中,边框可以设置为 0.5px,但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低分辨率的屏幕上,浏览器可能会将其渲染为 1px 或根本不显示。这是因为某些浏览器和显示设备不支持小于 1px 的边框宽度或不能准确渲染出这样的细小边框。


浏览器渲染机制



  • 不同浏览器对于小数像素的处理方式不同。一些浏览器可能会将 0.5px 边框四舍五入为 1px,以确保在所有设备上的一致性。


设备像素比



  • 在高 DPI(如 Retina 显示器)设备上,0.5px 边框可能看起来更清晰,因为这些设备可以渲染更细的边框。

  • 在低 DPI 设备上,0.5px 边框可能会被放大或者根本不会被显示。


解决办法


方法一:使用伪类和定位


.active {
color: rgba(250, 100, 0, 1);
font-size: 14px;
position: relative;
}
.active::after {
content: "";
pointer-events: none;
display: block;
position: absolute;
left: 0;
top: 0;
transform-origin: 0 0;
border: 1px #ff892e solid;
box-sizing: border-box;
width: 100%;
height: 100%;
}

image.png


另外的item的内容高度也是14px了符合要求


方法二:使用阴影,使用F12看的时候感觉还是有些问题



.active2 {
margin-left: 10px;
color: rgba(250, 100, 0, 1);
font-size: 14px;
position: relative;
box-shadow: 0 0 0 0.5px #ff892e;
}

image.png


方法三:使用svg,但这种自己设置了宽度。


<div class="active">
<svg width="100%" height="100%" viewBox="0 0 100 100" preserveAspectRatio="none">
<rect x="0" y="0" width="100" height="100" fill="none" stroke="#ff892e" stroke-width="0.5"></rect>
</svg>
active
</div>

方案四:使用svg加定位,也比较麻烦,而且有其他的问题


<div class="active">
<svg viewBox="0 0 100 100" preserveAspectRatio="none">
<rect x="0" y="0" width="100" height="100" fill="none" stroke="#ff892e" stroke-width="0.5"></rect>
</svg>
<div class="content">active</div>
</div>

.active {
color: rgba(250, 100, 0, 1);
font-size: 14px;
position: relative;
display: inline-block;
}
.active svg {
position: absolute;
top: 0;
left: 0;
width: 100%;
height: 100%;
pointer-events: none;
box-sizing: border-box;
}
.active .content {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1;
}

image.png


image.png


方法五:使用一个父元素 比较麻烦


<div class="border-container">
<div class="active">active</div>
</div>

.border-container {
display: inline-block;
padding: 0.5px;
background-color: #ff892e;
}

.active {
color: rgba(250, 100, 0, 1);
font-size: 14px;
background-color: white;
}

最后


在公司里,我们使用的都是方案一,这样active和item它们的内容高度都是14px了。然后我们再给他们的父盒子加上 align-items: center。这样active的高度是14px,其他都是13px了。但是active的高度会比其他item的盒子高1px,具体看个人需求是否添加吧。


作者:四十还是十四
来源:juejin.cn/post/7393656776539963407
收起阅读 »

基于英雄联盟人物的加载动画,奇怪的需求又增加了!

web
1、背景 前两天老板找到我说有一个需求,要求使用英雄联盟的人物动画制作一个加载中的组件,类似于下面这样: 我定眼一看:这个可以实现,但是需要UI妹子给切图。 老板:UI? 咱们啥时候招的UI ! 我:老板,那不中呀,不切图弄不成呀。 老板:下个月绩效给你A。...
继续阅读 »

1、背景


前两天老板找到我说有一个需求,要求使用英雄联盟的人物动画制作一个加载中的组件,类似于下面这样:


iShot_2024-06-06_18.09.55.gif


我定眼一看:这个可以实现,但是需要UI妹子给切图。


老板:UI? 咱们啥时候招的UI !


我:老板,那不中呀,不切图弄不成呀。


老板:下个月绩效给你A。


我:那中,管管管。


2、调研


发动我聪明的秃头,实现这个需求有以下几种方案:



  • 切动画帧,没有UI不中❎。

  • 去lol客户端看看能不能搞到什么美术素材,3D模型啥的,可能行❓

  • 问下 gpt4o,有没有哪个老表收集的有lol英雄的美术素材,如果有那就更得劲了✅。


经过我一番搜索,发现了这个网站:model-viewer,收集了很多英雄联盟的人物模型,模型里面还有各种动画,还给下载。老表,这个需求稳了50%了!


image-20240606182312802.png


接下来有几种选择:



  • 将模型动画转成动画帧,搞成雪碧图,较为麻烦,且动画不支持切换。

  • 直接加载模型,将模型放在进度条上,较为简单,支持切换不同动画,而且可以自由过渡。就是模型文件有点大,初始化加载可能耗时较长。但是后续缓存一下就好了。


聪明的我肯定先选第二个方案呀,你糊弄我啊,我糊弄你。


3、实现


web中加载模型可以使用谷歌基于threejs封装的 model-viewer, 使用现代的 web component 技术。简单易用。


先初始化一个vue工程


 npm create vue@latest

然后将里面的初始化的组件和app.vue里面的内容都删除。


安装model-viewer依赖:


npm i three // 前置依赖
npm i @google/model-viewer

修改vite.config.js,将model-viewer视为自定义元素,不进行编译


import { fileURLToPath, URL } from 'node:url'

import { defineConfig } from 'vite'
import vue from '@vitejs/plugin-vue'

// https://vitejs.dev/config/
export default defineConfig({
 plugins: [
   vue({
     template: {
       // 添加以下内容
       compilerOptions: {
         isCustomElement: (tag) => ['model-viewer'].includes(tag)
      }
    }
  })
],
 resolve: {
   alias: {
     '@': fileURLToPath(new URL('./src', import.meta.url))
  }
},
 assetsInclude: ['./src/assets/heros/*.glb']
})


新建 src/components/LolProgress.vue


<template>
 <div class="progress-container">
   <model-viewer
     :src="hero.src"
     disable-zoom
     shadow-intensity="1"
     :camera-orbit="hero.cameraOrbit"
     class="model-viewer"
     :style="heroPosition"
     :animation-name="animationName"
     :camera-target="hero.cameraTarget"
     autoplay
     ref="modelViewer"
   >
</model-viewer>
   <div
     class="progress-bar"
     :style="{ height: strokeWidth + 'px', borderRadius: strokeWidth / 2 + 'px' }"
   >

     <div class="progress-percent" :style="currentPercentStyle"></div>
   </div>
 </div>

</template>

<script setup lang="ts">
import { computed, onMounted, ref, watch, type PropType } from 'vue'
/** 类型 */
interface Hero {
 src: string
 cameraOrbit: string
 progressAnimation: string
 finishAnimation: string
 finishAnimationIn: string
 cameraTarget: string
 finishDelay: number
}
type HeroName = 'yasuo' | 'yi'

type Heros = {
[key in HeroName]: Hero
}
const props = defineProps({
 hero: {
   type: String as PropType<HeroName>,
   default: 'yasuo'
},
 percentage: {
   type: Number,
   default: 100
},
 strokeWidth: {
   type: Number,
   default: 10
},
 heroSize: {
   type: Number,
   default: 150
}
})

const modelViewer = ref(null)

const heros: Heros = {
 yasuo: {
   src: '/src/components/yasuo.glb',
   cameraOrbit: '-90deg 90deg',
   progressAnimation: 'Run2',
   finishAnimationIn: 'yasuo_skin02_dance_in',
   finishAnimation: 'yasuo_skin02_dance_loop',
   cameraTarget: 'auto auto 0m',
   finishDelay: 2000
},
 yi: {
   src: '/src/components/yi.glb',
   cameraOrbit: '-90deg 90deg',
   progressAnimation: 'Run',
   finishAnimationIn: 'Dance',
   finishAnimation: 'Dance',
   cameraTarget: 'auto auto 0m',
   finishDelay: 500
}
}

const heroPosition = computed(() => {
 const percentage = props.percentage > 100 ? 100 : props.percentage
 return {
   left: `calc(${percentage + '%'} - ${props.heroSize / 2}px)`,
   bottom: -props.heroSize / 10 + 'px',
   height: props.heroSize + 'px',
   width: props.heroSize + 'px'
}
})

const currentPercentStyle = computed(() => {
 const percentage = props.percentage > 100 ? 100 : props.percentage
 return { borderRadius: `calc(${props.strokeWidth / 2}px - 1px)`, width: percentage + '%' }
})

const hero = computed(() => {
 return heros[props.hero]
})

const animationName = ref('')

watch(
() => props.percentage,
(percentage) => {
   if (percentage < 100) {
     animationName.value = hero.value.progressAnimation
  } else if (percentage === 100) {
     animationName.value = hero.value.finishAnimationIn
     setTimeout(() => {
       animationName.value = hero.value.finishAnimation
    }, hero.value.finishDelay)
  }
}
)
onMounted(() =>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modelViewer.value.availableAnimations)
}, 2000)
})
</script>
<style scoped>
.progress-container {
 position: relative;
 width: 100%;
}
.model-viewer {
 position: relative;
 background: transparent;
}
.progress-bar {
 border: 1px solid #fff;
 background-color: #666;
 width: 100%;
}
.progress-percent {
 background-color: aqua;
 height: 100%;
 transition: width 100ms ease;
}
</style>


组件非常简单,核心逻辑如下:



  • 根据传入的英雄名称加载模型

  • 指定每个英雄的加载中的动画,

  • 加载100%,切换完成动作进入动画和完成动画即可。

  • 额外的细节处理。


    最后修改 app.vue:


    <script setup lang="ts">
    import { ref } from 'vue'
    import LolProgress from './components/LolProgress.vue'
    const percentage = ref(0)
    setInterval(() => {
     percentage.value = percentage.value + 1
    }, 100)
    </script>

    <template>
     <main>
       <LolProgress
         :style="{ width: '200px' }"
         :percentage="percentage"
         :heroSize="200"
         hero="yasuo"
       />

     </main>
    </template>

    <style scoped></style>




这不就完成了吗,先拿给老板看看。


老板:换个女枪的看看。


我:好嘞。


iShot_2024-06-06_19.08.49.gif


老板:弄类不赖啊小伙,换个俄洛伊的看看。


4、总结


通过本次需求,了解到了 model-viewer组件。


老板招个UI妹子吧。


在线体验:github-pages


作者:盖伦大王
来源:juejin.cn/post/7377217883305279526
收起阅读 »

做了这么久前端还不会手写瀑布流?(H5 & 小程序)

web
前言 做了7年前端我一直不知道瀑布流是什么(怪设计师不争气啊,哈哈哈),我一直以为就是个普通列表,几行css解决的那种。 当然瀑布流确实有css解决方案,但是这个方案对于分页列表来说完全不能用,第二页内容一出来位置都变了。 我看了一下掘金的一些文章,好长啊,觉...
继续阅读 »

前言


做了7年前端我一直不知道瀑布流是什么(怪设计师不争气啊,哈哈哈),我一直以为就是个普通列表,几行css解决的那种。


当然瀑布流确实有css解决方案,但是这个方案对于分页列表来说完全不能用,第二页内容一出来位置都变了。


我看了一下掘金的一些文章,好长啊,觉得还是自己想一下怎么写吧。就自己实现了一遍。希望思路给大家一点帮助。


分析瀑布流



以小红书的瀑布流为例,相同宽度不同高度的卡片堆叠在一起形成瀑布流。

这里有两个难点:



  • 卡片高度如何确定?

  • 堆叠布局如何实现?



卡片的高度 = padding + imageHeight + textHeight....



不固定的内容包括:图片高度、标题行数

也就是说当我们解决了图片和标题的高度问题,那么瀑布流的第一个问题就解决了。(感觉已经写好代码了一样)


堆叠问题——因为css没有这样的布局方式,所以肯定得用js实现。最简单的解决方案就是对每一个盒子进行绝对定位

这个问题就转换成计算现有盒子的定位问题。


从问题到代码


第一个问题——图片高度


无论是企业业务场景还是个人开发,通过后端返回图片的width、height都是合理且轻松的。


前端去获取图片信息,无疑让最重要的用户体验变得糟糕。前端获取图片信息并不困难,但是完全没有必要。


所以我直接考虑后端返回图片信息的情况。


const realImageHeight = imageWidth / imageHeight * cardContentWidth;  


图片高度轻松解决,无平台差异



第二个问题——文字高度


从小红书可以看出,标题有些两行有些一行,也有些三行。



如果你固定一行,这个问题完全可以跳过。




  • 方案一:我们可以用字数和宽度来计算可能得行数

    优势:速度快,多平台复用

    劣势:不准确(标题包括英文中文)

  • 方案二:我们可以先渲染出来再获取行数

    优势:准确

    劣势:相对而言慢,不同平台方法不同



准确是最重要的!选择方案二



其实方案二也有两种方案,一种是用canvas模拟,这样可以最大限度摆脱平台(h5、小程序)的限制,

然而我试验后,canvas还没找到准确的计算的方法(待后续更新)

第二种就是用div渲染一遍,获取行数或者高度。


创建一个带有指定样式的 div 元素


function createDiv(style: string): HTMLDivElement {  
const div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
div.style.cssText = style;
document.body.appendChild(div);
return div;
}

计算文本数组在指定字体大小和容器宽度下的行数


/**  
* 计算文本数组在指定字体大小和容器宽度下的行数
* @param texts - 要渲染的文本数组
* @param fontSize - 字体大小(以像素为单位)
* @param lineHeight - 字体高度(以像素为单位)
* @param containerWidth - 容器宽度(以像素为单位)
* @param maxLine - 最大行数(以像素为单位)
* @returns 每个文本实际渲染时的行数数组
*/

export function calculateTextLines(
texts: string[],
fontSize: number,
lineHeight: number,
containerWidth: number,
maxLine?: number
): number[] {
// 创建一个带有指定样式的 div 元素
const div = createDiv(`font-size: ${fontSize}px; line-height: ${lineHeight}px; width: ${containerWidth}px; white-space: pre-wrap;`);
const results: number[] = [];
texts.forEach((text) => {
div.textContent = text;
// 获取 div 的高度,并根据字体大小计算行数
const divHeight = div.offsetHeight;
const lines = Math.ceil(divHeight / lineHeight);
maxLine && lines > maxLine ? results.push(maxLine) : results.push(lines);
});

// 清理 div
removeElement(div);

return results;
}


这个问题小程序如何解决放在文末



第三个问题——每个卡片的定位问题


解决了上面的问题,就解决了盒子高度的问题,这个问题完全就是相同宽度不同高度盒子的堆放问题了


问题的完整描述是这样的:



写一个ts函数实现将一堆小盒子,按一定规则顺序推入大盒子里

函数输入:小盒子高度列表

小盒子:不同小盒子高度不一致,宽度为stackWidth,彼此间隔gap

大盒子:高度无限制,宽度为width

堆放规则:优先放置高度低的位置,高度相同时优先放在左侧

返回结果:不同盒子的高度和位置信息



如果你有了这么清晰的描述,接下去的工作你只需要交给gpt来写你的函数


// 返回的盒子信息  
export interface Box {
x: number;
y: number;
height: number;
}
// 盒子堆叠的方法类
export class BoxPacker {
// 返回的小盒子信息列表
private boxes: Box[] = [];
// 大盒子宽度
private width: number;
// 小盒子宽度
private stackWidth: number;
// 小盒子间隔
private gap: number;

constructor(width: number, stackWidth: number, gap: number) {
this.width = width;
this.stackWidth = stackWidth;
this.gap = gap;
this.boxes = [];
}
// 添加单个盒子
public addBox(height: number): Box[] {
return this.addBoxes([height]);
}
// 添加多个盒子(一般用这个方法)
public addBoxes(heights: number[], isReset?: boolean): Box[] {
isReset && (this.boxes = [])
console.log('this.boxes—————— ', JSON.stringify(this.boxes) )

for (const height of heights) {
const position = this.findBestPosition();
const newBox: Box = { x: position.x, y: position.y, height };
this.boxes.push(newBox);
}
return this.boxes;
}
// 查找定位函数
private findBestPosition(): { x: number; y: number } {
let bestX = 0;
let bestY = Number.MAX_VALUE;

for (let x = 0; x <= this.width - this.stackWidth; x += this.stackWidth + this.gap) {
const currentY = this.getMaxHeightInColumn(x, this.stackWidth);
if (currentY < bestY || (currentY === bestY && x < bestX)) {
bestX = x;
bestY = currentY;
}
}

return { x: bestX, y: bestY };
}

private getMaxHeightInColumn(startX: number, width: number): number {
return this.boxes
.filter(box => box.x >= startX && box.x < startX + width)
.reduce((maxHeight, box) => Math.max(maxHeight, box.y + box.height + this.gap), 0);
}
}



这样我们就实现了根据高度获取定位的功能了



来实现一波



核心的代码就是获取每个盒子的定位、宽高信息



// 实例  
const boxPacker = useMemo(() => {
return new BoxPacker(width, stackWidth, gap)
}, []);

const getCurrentPosition = (currentData: DataItem[], reset?: boolean) => {
// 获取标题文本行数列表
const textLines = calculateTextLines(currentData.map(item => item.title),card.fontSize,card.lineHeight, cardContentWidth)
// 获取图片高度列表
const imageHeight = currentData.map(item => (item.imageHeight / item.imageWidth * cardContentWidth))
// 获取小盒子高度列表
const cardHeights = imageHeight.map((h, index) => (
h + textLines[index] * card.lineHeight + card.padding * 2 + (card?.otherHeight || 0)
)
);
// 获取盒子定位信息
const boxes = boxPacker.addBoxes(
cardHeights,
reset
)
// 返回盒子列表信息
return boxes.map((box, index) => ({
...box,
title: currentData[index]?.title,
url: currentData[index]?.url,
imageHeight: imageHeight[index],
}))
}

set获取到的盒子信息


const [boxPositions, setBoxPositions] = useState<(Box & Pick<DataItem, 'url' | 'title' | 'imageHeight'>)[]>([]);  
useEffect(() => {
// 首次和刷新
if (page === 1) {
setBoxPositions(getCurrentPosition(data, true))
} else {
// 加载更多
setBoxPositions(getCurrentPosition(data.slice((page - 1) * pageSize, page * pageSize)))
}
}, [])


效果如下




小程序获取文本高度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来只有文本高度实现是不同的,如果canvas方案实验成功,说不定还能做到大一统。

目前没成功大家就先看看我的目前方案:先实际渲染文字然后读取信息,然后获取实际高度


import React, {useEffect, useMemo, useState} from 'react'  
import { View } from '@tarojs/components'
import Taro from "@tarojs/taro";
import './index.less'
import {BoxPacker} from "./flow";

const data = [
'vwyi这是一个标题,这是一个标题,这是一个标题,这是一个标题',
'这是一个标题',
'这是一个标题,这是一个标题,这是一个标题,这是一个标题',
'这是一个标题',
'这是一个标题,这是一个标题,这是一个标题,一个标题',
'这是一个标题,这是一个标题,这是一个标题,这题',
'这是一个标题,这是一个标题,这是一',
'这是一个标题,这是一个标题,这是一',
];

function Index() {
const boxPacker = useMemo(() => new BoxPacker(320, 100, 5), []);

const [boxPositions, setBoxPositions] = useState<any[]>([])
function getTextHeights()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Taro.createSelectorQuery()
.selectAll('#textContainer .text-item')
.boundingClientRect()
.exec(res => {
if (res && res[0]) {
const heights = res[0].map(item => item.height);
resolve(heights);
} else {
reject('No buttons found');
}
});
});
}
useEffect(() => {
getTextHeights().then(h => {
setBoxPositions(boxPacker.addBoxes(h))
})
}, [])
return (
<View className="flow-container">
<View id="textContainer">
{
data.map((item, index) => (<View key={index} className="text-item">{item}</View>))
}
</View>
<View className="text-box-container">
{boxPositions.map((position, index) => (
<View
key={index}
className="text-box"
style={{
left: `${position.x}px`,
top: `${position.y}px`,
height: `${position.height}px`,
width: '100px', // 假设盒子的宽度固定为100px
}}
>

{`${data[index]}`}
</View>
))}

</View>

</View>

)
}

export default Index


项目react源码地址


作者:可汗
来源:juejin.cn/post/7397278180644372521
收起阅读 »

面试官:假如有几十个请求,如何去控制并发?

web
面试官:看你简历上做过图片或文件批量下载,那么假如我一次性下载几十个,如何去控制并发请求的? 让我想想,额~, 选中ID,循环请求?,八嘎!肯定不是那么沙雕的做法,这样做服务器直接崩溃啦!突然灵光一现,请求池!!! 我:利用Promise模拟任务队列,从而实现...
继续阅读 »

面试官:看你简历上做过图片或文件批量下载,那么假如我一次性下载几十个,如何去控制并发请求的?

让我想想,额~, 选中ID,循环请求?,八嘎!肯定不是那么沙雕的做法,这样做服务器直接崩溃啦!突然灵光一现,请求池!!!

我:利用Promise模拟任务队列,从而实现请求池效果。

面试官:大佬!


废话不多说,正文开始:


众所周知,浏览器发起的请求最大并发数量一般都是6~8个,这是因为浏览器会限制同一域名下的并发请求数量,以避免对服务器造成过大的压力。


首先让我们来模拟大量请求的场景


const ids = new Array(100).fill('')

console.time()
for (let i = 0; i < ids.length; i++) {
console.log(i)
}
console.timeEnd()

image.png


一次性并发上百个请求,要是配置低一点,又或者带宽不够的服务器,直接宕机都有可能,所以我们前端这边是需要控制的并发数量去为服务器排忧解难。


什么是队列?


先进先出就是队列,push一个的同时就会有一个被shift。我们看下面的动图可能就会更加的理解:


e0a2696a2299a3692d030dc7b956089a.gif


我们接下来的操作就是要模拟上图的队列行为。


定义请求池主函数函数


export const handQueue = (  
reqs // 请求数量
) => {}

接受一个参数reqs,它是一个数组,包含需要发送的请求。函数的主要目的是对这些请求进行队列管理,确保并发请求的数量不会超过设定的上限。


定义dequeue函数


const dequeue = () => {  
while (current < concurrency && queue.length) {
current++;
const requestPromiseFactory = queue.shift() // 出列
requestPromiseFactory()
.then(() => { // 成功的请求逻辑
})
.catch(error => { // 失败
console.log(error)
})
.finally(() => {
current--
dequeue()
});
}
}

这个函数用于从请求池中取出请求并发送。它在一个循环中运行,直到当前并发请求数current达到最大并发数concurrency或请求池queue为空。对于每个出队的请求,它首先增加current的值,然后调用请求函数requestPromiseFactory来发送请求。当请求完成(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后,它会减少current的值并再次调用dequeue,以便处理下一个请求。


定义返回请求入队函数


return (requestPromiseFactory) => {  
queue.push(requestPromiseFactory) // 入队
dequeue()
}

函数返回一个函数,这个函数接受一个参数requestPromiseFactory,表示一个返回Promise的请求工厂函数。这个返回的函数将请求工厂函数加入请求池queue,并调用dequeue来尝试发送新的请求,当然也可以自定义axios,利用Promise.all统一处理返回后的结果。


实验


const enqueue = requestQueue(6) // 设置最大并发数
for (let i = 0; i < reqs.length; i++) { // 请求
enqueue(() => axios.get('/api/test' + i))
}

动画.gif


我们可以看到如上图所示,请求数确实被控制了,只有有请求响应成功的同时才会有新的请求进来,极大的降低里服务器的压力,后端的同学都只能喊6


整合代码


import axios from 'axios'

export const handQueue = (
reqs // 请求总数
) => {
reqs = reqs || []


const requestQueue = (concurrency) => {
concurrency = concurrency || 6 // 最大并发数
const queue = [] // 请求池
let current = 0

const dequeue = () => {
while (current < concurrency && queue.length) {
current++;
const requestPromiseFactory = queue.shift() // 出列
requestPromiseFactory()
.then(() => { // 成功的请求逻辑
})
.catch(error => { // 失败
console.log(error)
})
.finally(() => {
current--
dequeue()
});
}

}

return (requestPromiseFactory) => {
queue.push(requestPromiseFactory) // 入队
dequeue()
}

}

const enqueue = requestQueue(6)

for (let i = 0; i < reqs.length; i++) {

enqueue(() => axios.get('/api/test' + i))
}
}

实战文章


之前写过一篇关于web-worker大文件切片的案例文章,就是利用了此特性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web-worker的基本用法并进行大文件切片上传(附带简易node后端)


作者:大码猴
来源:juejin.cn/post/7356534347509645375
收起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