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环信即时通讯云

环信即时通讯云

单聊、群聊、聊天室...
环信开发文档

环信开发文档

Demo体验

Demo体验

场景Demo,开箱即用
RTE开发者社区

RTE开发者社区

汇聚音视频领域技术干货,分享行业资讯
技术讨论区

技术讨论区

技术交流、答疑
资源下载

资源下载

收集了海量宝藏开发资源
iOS Library

iOS Library

不需要辛辛苦苦的去找轮子, 这里都有
Android Library

Android Library

不需要辛辛苦苦的去找轮子, 这里都有

别傻啦!工作这件事就是你拿钱实现别人的梦想!

工作这件事,从根本上说,就是别人花钱请你实现 ta 的梦想。 既然是别人花钱实现 ta 的梦想,那你觉得是 ta 的意愿更重要一些还是你自己的意愿更重要一些(注意,这其实是一句反问句)? 你上班的路上去一个早餐摊买早餐,早餐摊既可以卖煎饼也可以卖鸡蛋灌饼。你给...
继续阅读 »

工作这件事,从根本上说,就是别人花钱请你实现 ta 的梦想。


既然是别人花钱实现 ta 的梦想,那你觉得是 ta 的意愿更重要一些还是你自己的意愿更重要一些(注意,这其实是一句反问句)?


你上班的路上去一个早餐摊买早餐,早餐摊既可以卖煎饼也可以卖鸡蛋灌饼。你给早餐摊老板十块钱说给我做个鸡蛋灌饼,他说对不起,我的梦想是成一个优秀的煎饼maker,所以我不能给你做鸡蛋灌饼,只能给你做煎饼。


你听了这句话肯定心里一万句草泥马崩腾而过:“你的梦想关我屁事啊!我就想吃鸡蛋灌饼!老子花了钱的!你想做煎饼maker你自己花钱去做啊,为啥花我的钱给你做煎饼!”


如果这个早餐摊老板说啥非要坚持只做煎饼不做鸡蛋灌饼会发生什么?你肯定会立刻离开他然后去别的地方买你想吃的东西。也就是说,交易会取消。


说回来,工作的本质就是别人花钱请你实现ta的梦想,所以ta扔给你的事情一定是围绕着ta的目标展开的,你对这些工作感受如何是次要的,毕竟人家花钱了。如果你觉得他扔给你的工作太多或者太憋屈,那就离开,交易取消。


当然大部分老板都不会彻底不顾及你的感受,因为要是彻底把你惹毛了,谁替他实现梦想呢?所以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顾虑你的感受,哪怕对 ta自己的目标有负面影响。比如老板希望你 7✖️24小时给公司工作,然而他也知道你这样工作三天就得累死,所以也会安排你休息。你们双方彼此互相退让,会达成最终的一致,然而这个“一致”的天平一定不是正好在你俩中间的,而是偏向你的老板的,因为人家花钱了。


再换句话说,只要你还拿着老板的钱,那你老板的目标就比你的目标更重要。


前几天有一个刚刚毕业的小朋友找我聊天,他去参与了一个销售岗位的面试,这家公司的HR问他为什么从上一家公司离职。他是这么跟HR说的:“我在上一家公司销售的产品是一个纪念币,纪念币印着阿根廷足球队,然而金币上印着两个星(代表阿根廷得过两次世界杯冠军)。然而我去推销这个金币的时候,阿根廷已经三星了,这种情况我怎么可能卖的出去?”然后他问我,他这么跟HR说,HR会怎么想。


我回答他说:“HR会想,他上一家公司的产品有缺点,所以他就完全卖不出去。我们家的产品也有很多缺点,所以这个人来了我们家肯定也卖不出去。这个候选人 fail。”


小朋友听了我的话,一瞬间蔫儿了。然后他想了想,问我如果是我会怎么说。


我跟他说,天底下一切商品都是有缺点的,连全世界最畅销的商品都不例外,即使天底下最成功的公司,走进公司内部看都是一地鸡毛的。产品有缺点就卖不出去,按照这个逻辑,那世界上就不该有销售这个岗位。


换一个角度去想,假设你是老板,你有一个完美无瑕的商品,谁见谁夸,所有人都抢着买,那我雇佣销售干什么?我买一堆自动售货机不就行了吗?因为我的产品不够完美,所以才需要销售人员推销,所以在老板的心里,销售人员需要解决我的产品“不完美”的问题。具体怎么解决,那是你的问题,而不是我的问题,我花钱雇佣你就是为了让你解决这个问题的。


然而在刚才那位小朋友的心里这个事情却是反过来的,老板应该把他的产品变“完美”,要不我卖的很辛苦。在他的逻辑里,老板仿佛应该为他”工作轻松“而服务。这就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本末倒置的心态,抱着这样的心态在职场混,就难免混的很惨了。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既然拿了工资,就应该优先考虑组织遇到的难题是什么,组织需要我解决的难题是什么。组织有了好结果,组织才会把好结果回馈给我,我自己才能好。这才是这个世界运转的基本逻辑。


在我看来,职场人里90%以上的抱怨,都是因为没有想清楚这个最基本的逻辑。


前两天有人在我的帖子下面大吐苦水,说现在的团队晋升都是优先“老人”,“新人”要等很久,所以这个情况对“新人”太不公平啦。言下之意就是公司应该改革晋升制度,让新人更容易晋升一些。


兄弟,老板当初创办了这家公司,就是为了赚钱的。所以老板一切行为的根本目的就是赚钱,设计“晋升”制度就为了更好的赚钱。赚钱是目的,“晋升制度”只是手段。公司的运营情况一旦发生了变化,公司需要调整制度,老板是该优先考虑赚钱的难易度,还是该优先考虑你的晋升难易度?


我相信有的人看到这里就会说我是“精神资本家”,明明也是给人打工的,咋了老胳膊肘往外拐给资本家说话。(loser的智力全点在编名词上了)


我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我明白一个很基本的道理:“这个世界不是围绕着我运转的。


在这个芸芸众生的苍茫世界中,我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尘芥。我每天从拥挤的13号线地铁上下来,几千人从我的身边匆忙走过,根本没有人会在乎我。北京城2300万常驻人口,全中国14亿人口,乃至全世界70亿人口,没有人亏欠我什么


我作为一个成年人,就应该自力更生养活自己。这几千万的陌生人里,有一个人跟我说一个月给我几万块钱,换我给他打工赚钱,在我点头答应的那一刻,这就是两个成年人之间平等的合约,他不欠我的,就像我也不欠他的一样


如果有一天我觉得他给我的钱太少,配不上我的劳动,我就大大方方的结束这场交易。


有一天他雇佣了一个比我年轻好多岁的人,付的工资比给我的还多。我听说了以后一定会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我也说不上什么。因为钱是人家的,人家爱给谁给谁,爱给多少给多少,这是人家的自由,人家不欠我的。


老板跟我谈好,如果我能给他赚更多钱,他就给我付更多的工资,这是一场公平的交易。我绝不会觉得我什么都不需要做,只是干等着,老板就欠我一个“晋升”。


别人都是自私自利的,我特别理解他们,原因很简单,我自己也是自私自利的。别人就是应该先为他们自己考虑,有空闲才会考虑一下我,因为遇到利益分配的时候,我也会优先考虑我自己。人类就是这种生物,你是人,你的老板也是人。我如果想要别人优先考虑一下我,我就必须让我找他心里变得重要。而想让我在别人心里变得重要,就得优先满足别人的利益。


那些觉得其他人应该优先考虑他的人,全是心智未成年的“巨婴”。



大家有兴趣可以阅读一下《我有一个好主意》的文章



作者:马可奥勒留
来源:juejin.cn/post/7290475242274603042
收起阅读 »

晋升成功了

大家好呀,我是楼仔。 上次给大家说的晋升,昨天结果出来了,成功晋升到 17 级,下面就给大家讲讲晋升的注意事项,以及一些思考,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启发。 先直接给出 4 点经验: 答辩材料,金字塔原理 + 突出重点; 提前反复卡表练习,重要场合需写逐字稿; 提前...
继续阅读 »

大家好呀,我是楼仔。


上次给大家说的晋升,昨天结果出来了,成功晋升到 17 级,下面就给大家讲讲晋升的注意事项,以及一些思考,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启发。


先直接给出 4 点经验:



  • 答辩材料,金字塔原理 + 突出重点

  • 提前反复卡表练习,重要场合需写逐字稿

  • 提前准备评委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策

  • 面对提问,沉重冷静,先思考,再回答


4 周多的准备


小米的晋升材料是 PPT,这里其实有个误区,很多同学都是把材料写完后,再找领导指导,如果你的材料问题很大,再去大量返工,时间肯定不够。


我先花 1 周把材料框架写完,PPT 里面的内容可以用文字简单代替,再找老板过了一遍,保证整体框架和思路没有问题。


提前写好材料框架,然后找领导指导,先保证内容不跑偏。


那材料如何写呢?可以借鉴金字塔原理


先用一页 PPT 写你所有的业绩产出,然后拆解到每个项目,最后用 STAR 原则去拆解每个项目。



当然,你也可以用结果导向,先写达成结果,再说明自己遇到的挑战,以及采取的行动:结果 -> 困难和挑战 -> 行动,也是非常好的陈述方式。


不同的方式,表达效果完全不一样,选择自己最适合的就行。


后来又花 2 周准备材料内容,再给老板 Check 一遍,调整优化后,基本能达到终版要求。


晋升材料讲解时长 15 分钟,为了表达流畅,且精准卡时,每一页 PPT 需要讲哪些重点,都会先写在逐字稿上,然后反复练习,做到不超时。


有同学习惯对着逐字稿念,这个一定需要完全脱稿。


我都忘记自己练习了多少遍,开车的时候反复听录音,有时第三人称视角会让你发现很多问题。


最后就是问题准备,因为最后还有 10 分钟的评委提问,这个最难,也最不好把控。


每一页 PPT,评委可能提哪些问题,涉及哪些细节,需要提前想清楚,最后一天要答辩时,我都一直准备这块内容。


前期的准备,可以给你临场发挥,提供很多素材。


25 分钟答辩


答辩当天,看到结束答辩的同学,有的满头大汗,有的被评委问的一脸懵逼。


隔壁同桌特搞笑:我本来不紧张的,站在门口等待时,听到里面评委提问,突然就紧张起来。



快到我的时候,我一直听歌,选了首赵英俊的《送你一朵小红花》,在门口等待时把音乐调大了一点,凑到耳边再自我沉浸一会。


等到我的时候,打开材料、投屏、计时、答辩,15 分钟,一切刚刚好。


最后是 10 分钟的评委提问环节,3 个问题,前面 2 个我准备过,问题不大,就是回答的层次不够清晰。


最后一个问题很开放,之前完全没有考虑过,不难,但很重要,答得比较糟糕,第二天被老板拉去复盘。


归零心态,下一站启航


对于晋升结果,我其实并没有那么看重,之前就和同事吃饭聊天:如果这次晋升没有成功,我也能坦然接受。


这个其实源于自己之前的一段经历。


之前在小米其它部门做得非常不错,因为业务调整,整个团队散了,当时有过离开小米的打算,后来兜兜转转来到现在的部门。


有点像坐过山车,先在山顶,突然降到谷底,然后又回到山顶,让我思考了很多。



成绩和荣誉都带不走,只有拥有的个人能力,才属于自己。


也许,只有自己经历过,才能体会深刻。


除此之外,我也学会了“归零”。


归零,意味着放下、打破、重构。


如果一个人沉迷于以往的光环、荣耀、地位、平台,那他就再也不会进步。


归零,也是一种空杯心态。


想象一个玻璃杯倒满了水,如果我们继续往里倒,水会溢出。



之前的成绩和荣誉,我会将其尘封,“清空”杯子里面的水,关注自己的短板和不足,不断提升。


这种心态已保持 2 年。


一切过往,皆是序章


新的职级,新的要求,再给自己一些时间,相信会有不一样的成长。


作者:楼仔
来源:juejin.cn/post/7290826271830327331
收起阅读 »

逃离国企,我好快乐!

一入国企深似海,捆绑越多,你走得越难,有的人甚至终身被困于此,任人搓揉捏扁。离职就要走得干脆点,不要回头,通常更烦的事情可能还在后头,早走早解脱! 1.国企怎样的? 有人说进国企,基本等于金饭碗 emm,这是个很大的误区,事业编考进去国企的领导才是,我们这些签...
继续阅读 »

一入国企深似海,捆绑越多,你走得越难,有的人甚至终身被困于此,任人搓揉捏扁。离职就要走得干脆点,不要回头,通常更烦的事情可能还在后头,早走早解脱!


1.国企怎样的?


有人说进国企,基本等于金饭碗


emm,这是个很大的误区,事业编考进去国企的领导才是,我们这些签劳动合同的打工人,跟别的企业打工人没区别!


只不过,国企特别注重社会影响,相对于其他企业很少会裁员而已,这不代表不裁员。之前公司架构调整时就直接砍了一个事业部的人,不过n+1给到位,人家整个部门还开开心心聚餐去 。羡慕嫉妒恨,怎么不把我裁了?我也想要n+1。


国企福利待遇很不错


的确,之前挺不错,包三餐和夜宵(好多家餐馆任选,饭堂有汤有水果有酸奶有糖水,一顿可以选六道菜,麦当劳吃到厌),每月一次下午茶和一袋果蔬,季度生日会各种水果点心等,说实话,这么多好吃的,好多人入职不久就日渐圆润,然后公司员工戏称这里是养猪场。


之前有各种补贴,过节有过节费和活动,我还曾盲盒抽中过个很不错的键盘!


节日礼包直接顺丰快递邮寄回家,有人才政策的公司帮你还分期的免费手机电脑,还有公租房、暑假儿童托管班、挂靠公司的学位、免费每月150G的号码套餐等,各方面想得很周到,囊括你生活的众多方面,让你与公司各种福利紧密结合,以至于你想走也要思虑再三。


2.在国企的日子,我都干了什么?


我所在的团队主要搞医疗相关业务的,趁着疫情的机遇,公司发展得特别顺,所以日子很滋润。


比如21年广州荔湾区疫情突发时,我们也加班加点搞了个流动人群分析和网格热力的可视化大屏,22年初西藏疫情时,公司除了组织员工捐赠防疫物资,还派人支援,给他们弄了个公卫事件平台,以及分析大屏和传播链图谱,22年尾疫情大爆发,一堆人进方舱医院,我们团队负责了37个方舱医院的大屏和公卫平台……


然而,疫情开放后,这些业务没有了,人手过剩又没钱,然后又是架构调整,又是下放地市,又是捣鼓出各种开源节流的方案,很快,一堆福利都削减没了,骚操作越来越多。


3.我的裸辞为后面埋坑了


之前我写了《我裸辞了,但是没走成!》,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而我没有回复任何一个人,因为我觉得当初写那篇文的自己就是个傻逼!


留下来的第一个月月底!公司直接开会宣布要砍工资,绩效只发70%,呵呵!这触及大家的根本利益,我们团队真的太过乖了,不情不愿也都签名了!别的团队都抗议,集体不签,然后他们被拉去谈话,最终还是签名了!


这只是个开始,然后裁了一波员,把一些外包员工给砍了,包括我旁边那位很厉害的建模师,但是就是不动我们这些自有员工。因为自有员工工资很便宜,没必要动。


我们工资全靠福利补贴和年终奖拉平互联网工资水平线。现在来看,这就是隐形炸弹,给了公司很大的操作空间。福利现在砍了好多,我们的收入直线下降,加上绩效也砍了一截,日子更难过了!


而今年没什么大项目和好的业务,注定今年年终奖凉凉,所以补贴多和大头年终奖不一定是好事,劳动合同上没有明文规定的收入都是大陷阱,一旦公司要动,你去走法律途径也没理!


然后9月底,趁着国庆假期前,公司没人性地再砍一波,绩效只发60%!这下彻底炸了,我们组好几个人愤慨组队发邮件反馈不同意!


听说别的部门直接闹罢工抗议了,这次大家不再默默忍受,充分表达了不满!


然后周一早上,领导轮流约谈每人,意思很明确,你不同意也得同意,公司只是通知你一声,不论你是否同意,都会执行的!


4.没有未来还苟个鬼!


很多人说别那么功利,要看长远,国企稳定,不怎么加班,压力相对少,已经很不错了!


有些人追求安稳,牺牲点钱还能接受。道理我懂,但现在不是牺牲一点钱,是牺牲很多钱!傻逼才会被当水鱼一样宰!


之前我提辞职已经在领导那里留下案底,不出所料的,我第二季度拿了个B,加上我不愿参加党员事务,只想好好搞技术,然后积分倒数,根据党员规则,倒数不能拿B+和A,意味着我第三季度只能是B。这样恶性循环,那么我永远不能升职加薪,这日子已经没有盼头了!


最近我主导一个BI项目的重构,原本只是梳理成新架构,将功能和界面优化,现在直接变成产品推倒从零开始。


最可怕的是,产品不懂技术,还对原BI平台功能一问三不知,她们只看界面样式,然后她们很喜欢照搬照抄大厂优秀的产品,很喜欢想一套是一套,宗旨就是往复杂的方向一去不复返,恨不得每个功能组件都定制化一个个手动开发,还特别喜欢那种一层嵌一层没完没了的鸡肋操作,不考虑复用性,不考虑我们这边开发的实际情况,也没有想过逻辑通不通的问题,如果要按着这样开发就要耗费大量时间!


然而,领导要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果,我作为主开发,要把控进度和规划任务,其他组员都比较佛系,然后我就成了那个去争取,去battle的出头鸟。


然后产品每次会说,这是基于用户角度设计的,XX大厂的产品就这么设计,为什么人家能这样搞,你搞不了?


呵呵!人家多少人,我们多少人,人家打磨这个产品多久,我们有多少时间?老想一口吃成个大胖子,就没点逼数吗?


最烦的是,每期评审都喜欢基于以前的功能修改新增,就不能一次性确认吗?导致好些原本写好的功能,还有可能要推翻重写!啊啊啊,想打人!


她们的不专业让我很烦躁,沟通也变得凶!然后我被批评注意点情绪管理,但我发现温和沟通也是没用的,因为人家根本不理。


1696341844174.png


下期个鬼!下期还不是我们来搞!


1696333287130.png


没想清楚就让你开搞,然后做完又不要,浪费大家时间!


我不否认我的工作方式也有问题,估计很多人都烦死我了!与其内耗自己不如一起内耗,相互伤害啊!


最近情绪很暴躁,加上我身体也发出了相应警告,严重爆痘,不停出红疹,每天都要吃抗过敏药压着,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三四个月,感觉这样下去我迟早会崩溃!


公司现在明摆着就是不愿给裁员赔偿,耗着你,逼你走!


钱少事多,今年白干了,我累了,也不想耗下去了,然后果断选择撤离,提了离职,这次走得很坚决。


重构也完成了,现在只是修复bug继续优化,也对得起新组长的挽留!


我的亲戚说,打份工而已,不要太认真!


b1441fb2ac39e52a039bffc18e2c8b6.jpg


不愧是职场老鸟,真知灼见啊!


5.职场生存指南


1. 不要局限于现在的技术,保持学习。


你参与的项目可能只用到一部分的技术,而市场上要求的技术面往往更多,长久以往,你会被限死在这片技术领域,逐渐被养废,导致自己失去市场竞争力。


2. 领导的话听听就算了,别当真!


上司很喜欢PUA现在外面的情况不好混,他都没去外面混过,怎么知道外面不好混?只不过是因为他自己走不了,所以得拉多几个人一起落水,这样他心里就平衡多了!


3. 福利可以有,但不能过分依赖!


过分依赖会让自己失去主动权!尽量减少自己与公司的捆绑,避免被公司拿捏,要为自己的未来预留后路,即便走也能无后顾之忧。


4. 面向领导的开发,技术能力不是升职加薪的重点,给领导创造价值才是!


比如领导在大领导面前展示你做的这个产品给公司赚了多少钱,得到了赞许,那么你可能就能得到好的绩效考核,如果你做的东西,没什么业务,一直内部团队应用,自己玩自己的,那么就是没产出,没价值,别想升职加薪了!


注意!!!给别的部门团队创造价值不属于给领导创造价值,反而可能会给领导添堵,因为人家领导成果多了,自家领导压力就大了!分清敌我关系!除非是合作项目,成果共享那种!


5. 尝试与别的部门团队的人认识,人脉等于机会!


我通过给公司软考群整理资料,认识了别的团队的人,也因此在之前考虑转部门团队的时候能找人打听情况。有时候不是这个公司不好,而是团队里某些人讨厌,当你想要逃离时,可以考虑转部门团队,如果你对他们有利用价值,他们将是你要用到的贵人!


让我狂笑一下,啊哈哈哈哈~


啦啦啦!我解脱啦!啦啦啦!我好快乐!


作者:敲敲敲敲暴你脑袋
来源:juejin.cn/post/7290758270577557539
收起阅读 »

136. 只出现一次的数字

题目 题解 考察的是位运算 —— 异或(^),相同为 0,不同为 1 1^0 = 1,1^1 = 0 则直接对数据所有元素执行 ^ 操作,最终的就是结果 class&nbs...
继续阅读 »

题目





题解





  • 考察的是位运算 —— 异或(^),相同为 0,不同为 1



  • 1^0 = 1,1^1 = 0



  • 则直接对数据所有元素执行 ^ 操作,最终的就是结果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singleNumber(int[] nums) {

        int res = 0;

        for (int num : nums) {
            res = res ^ num;
        }

        return res;
    }
}

作者:程序员小航
来源:mdnice.com/writing/7bb65e0150154b28b4777a1ea6e2784b
收起阅读 »

JavaScript 基础(一)

web
变量 变量概述 数据类型 运算符 算数运算符 递增递减运算符 比较运算符 逻辑运算符 赋值运算符 运算符优先级 选择结构 流程控制(顺序,分支,循环) 小结 数组 函数 函数基本概念 arguments 函数声明方式 Java...
继续阅读 »

变量


变量概述


image.png


数据类型


image.png
image.png


运算符


算数运算符


image.png


递增递减运算符


image.png


比较运算符


image.png


逻辑运算符


image.png


赋值运算符


image.png


运算符优先级


image.png


选择结构


流程控制(顺序,分支,循环)


image.png


小结


image.png


数组


image.png


函数


函数基本概念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arguments


image.png


函数声明方式


image.png


JavaScript作用域


image.png


预解析


image.png
image.png


sum(1)(2,3)(4,5,6) js的链式调用


function sum(){
let arr = Array.prototype.slice.call(arguments);
fn = function(){
let arr1 = Array.prototype.slice.call(arguements)
return sum.apply(null,arr.concat(arr1))
}
//`reduce()` 方法将数组缩减为单个值。
//`reduce()` 方法为数组的每个值(从左到右)执行提供的函数。
//函数的返回值存储在累加器中(结果/总计)。
//注释:对没有值的数组元素,不执行 `reduce()` 方法。
//注释:`reduce()` 方法不会改变原始数组。
fn.toString = function(){
return arr.reduce((value,n)=>{
return value+n
})
}
return fn
}

//柯里化的高级实现
function curry(func){
return curried(...args){
if(args.length >= func.length){
return func.apply(this,args);
}else{
return function(...args2){
return curried.apply(this,args.concat(args2))
}
}
}
}

面试点


image.png


sum(1)(2)(3)怎么实现


面试的时候,面试官让我讲一个这个怎么实现
当时想到的是嵌套闭包,调用返回值,进行累加


//这个是我在其他文章上看到的代码
function sum(a){
function add(b){
a =a+b
return add;
}
add.toString = function(){
return a;
}
return sum;


查询了一下,涉及到了一个知识点,函数柯里化


//正常的函数
function sum(a,b){
var sum = 0;
sum = a+ b;
console.log(sum);
}

//柯里化函数
function curry(a){
return function(b){
console.log(a+b)
}
}
const sum = curry(1);
// 这个过程分为三步
// step1:
// addCurry(1)
// 返回下面的函数
// ƒ (arg) {
// return judge(1, arg);
// }
// step2:
// addCurry(1)(2)
// 返回下面的函数
// ƒ (arg) {
// return judge(1,2, arg);
// }
// step3:
// addCurry(1)(2)(3)
// 返回并执行下面的函数
// return fn(1,2,3);
// 最终得到结果6

函数柯里化


把接收多个参数的函数变换成接受一个单一参数的函数,并且但会接收余下的采纳数并且返回结果的新函数的技术。eg:它是指将一个函数从可调用的 f(a, b, c) 转换为可调用的 f(a)(b)(c)


参数复用


用于正则表达式的检验


//记录思路
柯里化检验函数curry
const check = curry();
生成工具化函数,进行验证
const checkphone = check(/'正则表达式'/)
检验电话号码
checkphone('122333232');

延迟计算


返回的函数都不会立即执行,而是等待调用(开发者调用)

动态生成函数


比如说,在dom结点中每每绑定一次事件,都需要对环境进行判断,再去绑定这个事件;将这个过程进行柯里化,在使用前进行一次判断

const addEvent = (function() {
if (window.addEventListener) {
return function(ele) {
return function(type) {
return function(fn) {
return function(capture) {
ele.addEventListener(type, (e) => fn.call(ele, e), capture);
}
}
}
}
} else if (window.attachEvent) {
return function(ele) {
return function(type) {
return function(fn) {
return function(capture) {
ele.addEventListener(type, (e) => fn.call(ele, e), capture);
}
}
}
}
}
})();

// 调用
addEvent(document.getElementById('app'))('click')((e) => {console.log('click function has been call:', e);})(false);

// 分步骤调用会更加清晰
const el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app');
// get environment
const environment = addEvent(ele)
// bind event
environment('click')((e) => {console.log(e)})(false);
//来自于[一文搞懂Javascript中的函数柯里化(currying) - 知乎 (zhihu.com)](https://zhuanlan.zhihu.com/p/120735088)

柯里化函数后虽然代码比较冗长,但是它的适用性增加了

柯里化封装


eg : sum(1,2,3...)


    //函数柯里化封装(这个封装可以直接复制走使用)
function curry(fn, args) {
var length = fn.length;
var args = args || [];
return function () {
newArgs = args.concat(Array.prototype.slice.call(arguments));
if (newArgs.length < length) {
return curry.call(this, fn, newArgs);
} else {
return fn.apply(this, newArgs);
}
}
}

//需要被柯里化的函数
function multiFn(a, b, c) {
return a * b * c;
}

//multi是柯里化之后的函数
var multi = curry(multiFn);
console.log(multi(2)(3)(4));
console.log(multi(2, 3, 4));
console.log(multi(2)(3, 4));
console.log(multi(2, 3)(4));
//转载自[Javascript高级篇之函数柯里化 - 掘金 (juejin.cn)](https://juejin.cn/post/7111902909796712455)


Function.prototype


四个方法:apply,bind,call,toString


Function.prototype.bind()


定义


bind() 方法创建一个新的函数,在 bind() 被调用时,这个新函数的 this 被指定为 bind() 的第一个参数,而其余参数将作为新函数的参数,供调用时使用。(MDN)


const module = {
x: 42,
getX: function () {
return this.x;
},
};

const unboundGetX = module.getX;
console.log(unboundGetX()); // The function gets invoked at the global scope
// Expected output: undefined

const boundGetX = unboundGetX.bind(module);
console.log(boundGetX());
// Expected output: 42


Function.prototype.apply()


function 的实例的apply()方法会以给定的this值和作为数组(或类数组对象)提供arguments调用该函数


const numbers = [5, 6, 2, 3, 7];
const max = Math.max.apply(null, numbers);
console.log(max);
// Expected output: 7
const min = Math.min.apply(null, numbers);
console.log(min);
// Expected output: 2

语法


apply(thisArg) apply(thisArg, argsArray)


参数


//argsArray --- 用于指定调用func时的参数,或者如果不需要向函数提供参数,则为null或undefined

//thisArg --- 调用func 时提供的this值,如果函数不处于严格对象,则null 和undefined 会被替换成全局对象,原始值会被转换成对象

返回值


使用指定的this值和参数调用函数的结果


Function.prototype.call()


Function 实例的 call() 方法会以给定的 this 值和逐个提供的参数调用该函数


//示例
function Product(name, price) {
this.name = name;
this.price = price;
}

function Food(name, price) {
Product.call(this, name, price);
this.category = 'food';
}

console.log(new Food('cheese', 5).name);
// Expected output: "cheese"

//语法
call(thisArg)
call(thisArg, arg1)
call(thisArg, arg1, arg2)
call(thisArg, arg1, arg2, /* …, */ argN)


Function.prototype.toString()


Function 实例的 toString() 方法返回一个表示该函数源码的字符串。


function sum(a, b) {
return a + b;
}

console.log(sum.toString());
// Expected output: "function sum(a, b) {
// return a + b;
// }"

console.log(Math.abs.toString());
// Expected output: "function abs() { [native code] }"

放一个JavaScript的链接


转载自:http://www.cnblogs.com/wangdan0915…


作者:有玺鹤呖
来源:juejin.cn/post/7288962917399035956
收起阅读 »

秋招过半零Offer怎么办?

参加今年秋招的同学都知道,尤其是双非本科更是体验深刻。9 月份至今,面试寥寥无几、笔试也不是很多,大中小公司 Offer 没拿下一个。作为应届生的我们,该怎么办呢? 1.调整好心态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事:一种是你能掌控的,另一种是你不能掌控的。我们只能做好我...
继续阅读 »

参加今年秋招的同学都知道,尤其是双非本科更是体验深刻。9 月份至今,面试寥寥无几、笔试也不是很多,大中小公司 Offer 没拿下一个。作为应届生的我们,该怎么办呢?


1.调整好心态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事:一种是你能掌控的,另一种是你不能掌控的。我们只能做好我们能掌控的事,而对于我们掌控不了的事,不用太关注,也不用太在意。因为它本身已经超出了你的掌控范围了,你无论如何努力、你无论如何在乎,也改变不了任何结果,所以不必在它上面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没有任何回报,反而是自增烦恼。


而对于找工作也是一样,你积极去投简历、积极去面试、积极去复习、积极去笔试,这些都是你能掌控的事。而对于面试机会少、用人单位录取严苛这些事,已经超出了你的掌控范围,所以这些事不要太在意。


得之我幸,失败了就当积累经验了,之后再好好复习,再去尝试其他家公司就行,你要相信,该来的总会来的。


即使最坏的结果,也无非是秋招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那还有明年 3 月份的春招呢。


2.积极投递简历


积极简历也就是“海投简历”,它是拿到 Offer 最关键的步骤,没有之一。 如果你的面试机会少、如果你还没有一个保底 Offer,那么此时此刻,没有什么比【海投简历】更重要的事了。


2.1 什么是海投简历?


海投简历是指,你要把你能找到的、你能看到的所有和你岗位相关的职位都投递一遍(简历)。


举个例子,例如你在 Boss 上投递 Java 研发工程师的工作,那么就搜索“Java”,然后把你能找到的(看到的)所有公司,且没投递的公司(投递的公司用 Excel 记录下来),全部(打招呼)投递一遍简历。


注意:不用去看 HR 发布的职位要求,很多公司发布的职位要求是比较高的,但大部分情况下,她们都会减低标准,给更多应聘者笔试和面试的机会。所以说,不要看到很高的职位要求就退缩了,任何机会都不要放过,海投就是投递所有和你职位相关的所有公司,一家都不放过,因为他的失败影响不大,但万一成功了就有工作了。


2.2 海投简历什么时候结束?


答:海投简历通常是到 11 月中下旬,或拿到第一个保底 Offer 之后,才会逐渐停止,所以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没有任何事是一蹴而就的。


3.积极复习


在没有笔试和面试的时间里,除了每天海投简历之外,还要做好复习工作,因为只有做好它,才能保证一旦有面试机会,你才能把握住机会。


积极备战期间一定要把面试的理论知识、常见的面试题系统的过一遍。




PS:复习 Java 面试题可以去我的小破站:www.javacn.site



4.尝试投递更多岗位


投递更多岗位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出发:





  1. 投递测试开发工程师或测试工程师:学完 Java 知识之后,除了可以投递 Java 研发工程师之外,还可以投递测试开发工程师或测试工程师的岗位,因为他们笔试题和面试题大部分都是 Java 知识,所以可以投递更多相关技术岗的职位。



  2. 投递实习岗职位:如果实在没有正式岗的面试机会,也可以投递一下实习岗的职位。它的好处是,第一,增加面试经验;第二,先找一个实习,得到一个实习经历,下次春招就更容易拿到 Offer 了,而且实习也有可能直接转正,所以实习岗位也是需要投递的。不过要注意的是,拿到了实习岗的 Offer 之后,实习的时机要推迟到正式秋招之后,这样还有更多的时间,找其他更合适的工作。



  3. 不要挑城市:有些人投递简历的时候,只投自己的意向城市,而对于这两年的情况,我的建议是所有城市的合适岗位全投。万事开头难,三年以内的开发经验是最难找工作的,所以先保证能够入行是最重要的。并且拿到 Offer 了,如果实在不想去,那主动权还在你手里。所以不要挑城市,猛投就是了。


小结


今年这种情况,秋招过半,双非本科无实习经历,现在面试和笔试机会少是正常现象。但越是这种情况,越不能自乱阵脚,调整好心态、积极投递简历、积极复习、尝试投递更多岗位,即使秋招真的没有机会上岸,做好这几点来年还有春招呢。


不要慌、不要慌,太阳落了有月光。把握好自己能掌控的事情就已经胜利了,其他的事不归我管,那是老天爷的事。

作者:王磊
来源:mdnice.com/writing/65012ed330e24d3bb38eadab12778c18
收起阅读 »

总有一些人儿啊,你是打心眼里的喜欢哟

是确定性,是秩序,是安定的感觉。 上篇文章,我们聊了杭州亚运会那些松弛感满满的小姐姐们。 欣赏节目、体验愉悦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这些是表演效果,不是她们的日常工作状态。 万一误解,感觉为什么 只有我 守着安静的沙漠 等待着花开 只有我...
继续阅读 »

是确定性,是秩序,是安定的感觉。





上篇文章,我们聊了杭州亚运会那些松弛感满满的小姐姐们。


欣赏节目、体验愉悦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这些是表演效果,不是她们的日常工作状态。


万一误解,感觉为什么



只有我 守着安静的沙漠
等待着花开
只有我 看着别人的快乐
竟然会感慨



就走歪了。


任何工作,都会有挑战。


上点价值说的话,热力学第二定律提到,熵只会增加,只会越来越混乱,能量只能从高往低传。


工作,是一种创造秩序的、逆熵的现象,是对自然规律的反抗。


这也决定了我们必须付出努力,而且过程绝对不会轻松愉快。


但是也不用觉得灰心,因为生命本身,也是一个逆熵的过程。


没有挑战的生活,一片苍白。


东哥离开东北之前,是在设计院工作。


工作能力恰好在天花板之前,一切都轻车熟路。


但那样的工作状态,一天天的重复,也很无聊。


只有挑战和压力,才能把一个人的潜力,激发出来。


玩的更嗨更精彩。


今天在读书会,分享了一个概念,社交资产。


什么是社交资产?




社交资产可以从两个角度思考。


一个是主业之外,有一定难度、需要长期投入的爱好。


这种爱好,往往需要经年的磨砺,和长久投入巨大的能量。


同时在从事这种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到滚滚心流,进入到忘我的状态。


比如跑步。


东哥早先年就喜欢长跑。不论风吹雨打、骄阳霜雪。


东北的冬天,零下20多度,滴水成冰,也会专门开车去南湖公园跑步。


10公里下来,前胸后背的外衣,都结满了冰。


再比如现在的写作。


为了写好文章可谓殚精竭虑,常常是做梦都在琢磨。


好像有灵感了,一下子坐起来,却发现是黄粱一梦,刚才的东西早忘了个精光。


就记得是一个贼牛逼的灵感,哎~


这种爱好,具有社会性。


无论和谁聊起来,哪怕他对这件事情一无所知,也会不由得有点佩服。


就像刀总,更绝,喜欢马拉松。


我完全不能理解这个运动的意义和价值。


跑步应该是为了让自己更健康,而马拉松的起源,是跑死的雅典士兵。


说明这个运动,是要命的。咱玩点啥不好?


但每次聊起来,也是发自内心的佩服。


佩服的,是他的毅力吗?


不是。


是热爱,是生命力。


和他们在一起,你会感受到松弛、外放和自信。


是确定性,是秩序,是安定的感觉。


这份蓬勃发展生机勃勃的生命力,能打动几乎所有人。




资本的定义,是你消费后剩余的资源。


你用它进行投资,期待更好的回报。


从这个角度讲,社交资本就是我们互动过程中,不断利他,积累起来的人际关系资源。


积累的多了,就会有丰厚的回报。


就比如同样的一件事情,为什么有的人总是有人帮,有的人总是遭遇冷场?


就是因为这种大家愿意帮的人,平时积累了大量的社交资产。


他们不一定拥有太多金钱、权力,但大家会心甘情愿的,想帮他做一些事情。


怎么做到的?利他主义。


一个利他的人,即使在无利可图或不期待任何回报的情况下,也会关心和帮助别人。


对身边的人,不要吝啬你的善良。


在任何可以帮助到别人的地方,都可以力所能及的提供一些帮助。


大家都是聪明人,真正的善意不会被长期无视。


播下的种子,总有天开花结果。


网络上也好,现实中也罢,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积累自己的社交资产。


你帮助别人就是存款,你要求别人帮助就是取款。


如果平时没有存款,需要取款用的时候,就会遭遇尴尬。


这也是我们一直以来说的,心怀善意,不要刻意。


去释放善意,有成人之美,时时多想想,自己能给对方提供什么价值


东哥这一路走来,非常幸运,遇到了很多热心帮助的朋友。


比如一起飞群友马骏。


当年是他领路,让我进了接触到了经济学,了解了城市的演变,才有了后来离开东北、移居深圳的一系列故事。


也才有了现在的东哥在湾区这个号。


比如一起飞群友冯凡。


当年是在他的推荐下,加入了张是之老师的社群,能有机会跟着大佬们一起投资,收获有了丰厚的收益。


这些年敢东奔西走,去香港留学,换好几个城市,一部分底气就是有当年投资的收益托底。


虽然直到现在,都没能有机会和他在现实中见面,但时时想起,也是非常感激。


接收善意的同时,东哥也在努力向他们学习,释放善意,结交和成就身边的人。


最近好多文章,就是有朋友写发微信咨询。


三言两语又说不清楚,就干脆写篇文章详细解释下。


用自己的专长,帮别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用自己吃过的亏,让别人少走一些弯路。


如果你也有问题想咨询,欢迎微信上联系东哥。




今天我们聊了社交资产。


社交资产可以从两个角度解读。


一个角度是主业之外,一个长期的、持续的爱好。


人们会在这个爱好中,体验到蓬勃的生命力,体验到秩序。


另一个角度是善良,是利他思维。


没有谁的善良会被长久的无视,种下的种子,总会有开花的那天。


心怀善意,释放善意。


如果因为自己的存在,让身边的人变得更好更强,就等于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更好的微生态。


然后在这个更好的生态里,一起积累,慢慢变富。



作者:jetorz
来源:mdnice.com/writing/c0d7bd2bfd7649878cf011e57239be4b
收起阅读 »

为网站配置SSL

HTTPS (全称: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over SecureSocket Layer),是以安全为目标的 HTTP 通道,在HTTP的基础上通过传输加密和身份认证保证了传输过程的安全性。HTTPS 在HTTP 的基础下加...
继续阅读 »

HTTPS (全称: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over SecureSocket Layer),是以安全为目标的 HTTP 通道,在HTTP的基础上通过传输加密和身份认证保证了传输过程的安全性。HTTPS 在HTTP 的基础下加入SSL 层,HTTPS 的安全基础是 SSL,因此加密的详细内容就需要 SSL。 HTTPS 存在不同于 HTTP 的默认端口及一个加密/身份验证层(在 HTTP与 TCP 之间),这个系统提供了身份验证与加密通讯方法。



现状

















证书申请




除了向公有云申请证书, 也可使用 自签名openssl生成的证书,但方便起见还是使用云厂商提供的证书.








一般免费版,只有一年有效期.到期需要重新申请&更换














Nginx配置




将证书文件上传至/usr/local/openresty/nginx/conf/cert目录下.




博客项目当前的conf配置如下: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dashen.tech www.dashen.tech;
    access_log  /var/log/blog.access.log main;
    error_log  /var/log/blog.error.log;

  location / {
        root        /home/ubuntu/cuishuang.github.io;
        index       index.html;
        expires     1d;
        add_header  Cache-Control public;
        access_log  off;
    }
}


新增启用https的配置:
server {
      listen        443 ssl;                                                 
      server_name    dashen.tech www.dashen.tech;  #域名                         
      ssl_certificate      /usr/local/openresty/nginx/conf/cert/shuang_blog.pem;  #证书路径     
      ssl_certificate_key  /usr/local/openresty/nginx/conf/cert/shuang_blog.key;  #key路径             
      ssl_session_cache    shared:SSL:1m;   #s储存SSL会话的缓存类型和大小                       
      ssl_session_timeout  5m; #会话过期时间 

      access_log  /var/log/blog.access.log main;
      error_log  /var/log/blog.error.log;

location / {
        root        /home/ubuntu/cuishuang.github.io;
        index       index.html;
        expires     1d;
        add_header  Cache-Control public;
        access_log  off;
    }                                                     
  }



删掉之前的conf. 重启nginx,访问https://www.dashen.tech[1],已能正常访问.




再访问之前的网址https://dashen.tech[2],则







配置将http访问自动跳转到https




再增加一段配置: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dashen.tech www.dashen.tech;
    access_log  /var/log/blog.access.log main;
    error_log  /var/log/blog.error.log;

    return      301 https://$server_name$request_uri; #这是nginx最新支持的写法

  location / {
        root        /home/ubuntu/cuishuang.github.io;
        index       index.html;
        expires     1d;
        add_header  Cache-Control public;
        access_log  off;
    }
}

参考: Nginx强制跳转Https[3]


再次重启nginx,这时请求https://dashen.tech[4]就可以跳转到https://www.dashen.tech[5]




但因为网站下有部分资源使用了http,所以浏览器依然没有变为安全锁,


可参考Hexo启用https加密连接[6],


也可右键查看哪些请求使用了http,将其修改为https即可~





参考资料


[1]

https://www.dashen.tech: https://www.dashen.tech

[2]

https://dashen.tech: https://dashen.tech

[3]

Nginx强制跳转Https: https://www.jianshu.com/p/116fc2d08165

[4]

https://dashen.tech: https://dashen.tech

[5]

https://www.dashen.tech: https://www.dashen.tech

[6]

Hexo启用https加密连接: https://note.youdao.com/web/#/file/recent/note/WEBe69d252eb353dd5ee0210d053ec0cc3a/



作者:fliter
来源:mdnice.com/writing/3257fabc35eb44a7a9be93bd809ffeca
收起阅读 »

lstio在微服务框架中的使用

在云原生时代,微服务架构已经成为企业构建灵活、可扩展和高可用系统的首选方案。但是,微服务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包括服务发现、负载均衡、安全、监控等。Istio是一款开源的服务网格,它通过提供丰富的特性帮助开发者轻松应对这些挑战。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索Istio...
继续阅读 »

在云原生时代,微服务架构已经成为企业构建灵活、可扩展和高可用系统的首选方案。但是,微服务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包括服务发现、负载均衡、安全、监控等。Istio是一款开源的服务网格,它通过提供丰富的特性帮助开发者轻松应对这些挑战。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索Istio在微服务框架中的使用原理,并深入分析与Spring Cloud的集成案例。


Istio的使用原理


Istio通过将智能代理(Envoy)注入到每个微服务的Pod中,从而实现微服务之间的网络通信的拦截和管理。Envoy代理负责处理服务与服务之间的交互,这样就能在不修改微服务业务代码的情况下,实现流量管理、安全、监控等功能。


源码结构


Istio的源码由Go语言编写,主要包括以下组件:



  1. Envoy Proxy:由C++编写,负责流量的代理和管理。

  2. Pilot:提供服务发现和流量管理功能。

  3. Mixer:负责策略控制和遥测数据收集。

  4. Citadel:提供服务间通信的安全认证和授权功能。


实例:Istio与Spring Cloud集成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展示如何在Spring Cloud微服务中使用Istio。


在Istio和Spring Cloud的集成场景中,你需要在Kubernetes集群中部署Spring Cloud应用,并且确保Istio的Envoy代理被注入到应用的Pod中。以下是一个详细步骤和配置说明。


1. 安装Istio


首先确保你已经在Kubernetes集群中安装了Istio并启用了自动sidecar注入。如果还没有安装,可以按照Istio的官方文档进行安装和配置。


2. 准备Spring Cloud应用的Docker镜像


确保你的Spring Cloud应用已经被打包为Docker镜像,并推送到Docker镜像仓库中。例如:


docker build -t myrepo/springcloud-service:v1 .
docker push myrepo/springcloud-service:v1

3. 创建Kubernetes Deployment配置文件**


创建一个YAML配置文件,用于部署Spring Cloud应用。注意,我们在Pod的metadata.annotations中添加了sidecar.istio.io/inject: "true",用于启用Istio sidecar自动注入。


例如,创建一个名为springcloud-service-deployment.yaml的文件,内容如下:


apiVersion: apps/v1
kind: Deployment
metadata:
name: springcloud-service
spec:
replicas: 3
selector:
matchLabels:
app: springcloud-service
template:
metadata:
labels:
app: springcloud-service
annotations:
sidecar.istio.io/inject: "true" # 启用Istio sidecar自动注入
spec:
containers:
- name: springcloud-service
image: myrepo/springcloud-service:v1 # 使用你的Spring Cloud应用镜像
ports:
- containerPort: 8080 # 应用的端口号

4. 部署Spring Cloud应用到Kubernetes集群**


使用kubectl命令行工具部署应用:


kubectl apply -f springcloud-service-deployment.yaml

这会在Kubernetes集群中创建一个新的Deployment,运行你的Spring Cloud应用,并且每个Pod中都会注入Istio的Envoy代理。


5. 检查部署状态**


使用以下命令查看Pod的状态,确保所有Pod都已经正常运行,并且Istio的Envoy代理也被正确注入。


kubectl get pods

你应该能看到类似如下的输出,其中2/2表示每个Pod中有两个容器(你的应用和Istio Envoy代理)都已经正常运行。


NAME                                       READY   STATUS    RESTARTS   AGE
springcloud-service-5c79df6f59-9fclp 2/2 Running 0 5m
springcloud-service-5c79df6f59-g6qlc 2/2 Running 0 5m
springcloud-service-5c79df6f59-wvndz 2/2 Running 0 5m

至此,你的Spring Cloud应用已经被成功部署在Istio服务网格中,可以利用Istio提供的各种特性来管理和监控应用的运行。


配置Istio资源


当你的 Spring Cloud 应用已经成功部署在 Istio 服务网格中后,你需要配置 Istio 资源以管理服务间的流量、安全、策略和遥测等功能。以下我们将具体说明如何配置 Istio 资源,主要涉及 VirtualService 和 DestinationRule。


1. VirtualService**


VirtualService 定义了访问一个服务的路由规则。你可以控制根据不同的请求属性(例如 URL、请求头等)将流量路由到不同的服务或服务的不同版本。


创建 VirtualService 配置文件


以下是一个 virtual-service.yaml 的示例,该文件定义了一个简单的路由规则,将所有发送到 springcloud-service 服务的流量路由到标有 "v1" 标签的 Pod。


apiVersion: networking.istio.io/v1beta1
kind: VirtualService
metadata:
name: springcloud-service
spec:
hosts:
- springcloud-service
http:
- route:
- destination:
host: springcloud-service
subset: v1

这里 hosts 定义了这个 VirtualService 的作用域,即它将控制哪些服务的流量。http 定义了 HTTP 流量的路由规则,destination 定义了匹配的流量将被路由到哪里。


2. DestinationRule


DestinationRule 定义了 Pod 的子集和对这些子集的流量的策略。通常和 VirtualService 一起使用,用于细粒度控制流量。


创建 DestinationRule 配置文件


以下是一个 destination-rule.yaml 的示例,定义了 springcloud-service 服务的两个子集:v1 和 v2。


apiVersion: networking.istio.io/v1beta1
kind: DestinationRule
metadata:
name: springcloud-service
spec:
host: springcloud-service
subsets:
- name: v1
labels:
version: v1
- name: v2
labels:
version: v2

在这里,我们定义了两个子集 v1 和 v2,分别匹配标签为 version=v1version=v2 的 Pod。这样你就可以在 VirtualService 中使用这些子集来控制流量。


应用 Istio 配置


将 VirtualService 和 DestinationRule 的配置文件应用到 Kubernetes 集群中:


kubectl apply -f virtual-service.yaml
kubectl apply -f destination-rule.yaml

通过配置 Istio 的 VirtualService 和 DestinationRule,您可以轻松控制和管理在 Istio 服务网格中运行的 Spring Cloud 应用的流量。你可以实现各种高级的流量管理功能,如金丝雀发布、蓝绿部署、流量镜像、故障注入等,而无需更改应用的代码。


代码示例


下面是一个基于Spring Cloud的简单微服务应用代码示例。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HelloWorldController {

@RequestMapping("/hello")
public String hello() {
return "Hello, World!";
}

}

在Istio环境中,你不需要更改Spring Cloud应用的代码。Envoy代理会自动处理服务间的通信,你只需要使用Istio的配置文件定义流量路由规则、策略等。


总结


Istio与Spring Cloud的结合为开发者提供了一种强大的方式来部署、管理和扩展微服务应用。Istio的流量管理、安全认证和遥测数据收集功能使得开发者能够更加关注业务逻辑的开发,而不是底层的网络通信和安全问题。希望这个更详细的指南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Istio与Spring Cloud的集成。


作者:一只爱撸猫的程序猿
来源:juejin.cn/post/7290485584069001231
收起阅读 »

大专生自学前端求职历险记

关于我 由于高中的游手好闲、不学无术,没有考上大学。去了一所专科学校,本以为自己能够浪子回头,在学校好好学习。可惜的是,来到一个陌生又充满诱惑的城市后,迅速的迷失了自己,天天埋头打游戏,学习的事情早已抛之脑后。 一晃眼,到了2020年,疫情的接踵而至,让我这个...
继续阅读 »

关于我


由于高中的游手好闲、不学无术,没有考上大学。去了一所专科学校,本以为自己能够浪子回头,在学校好好学习。可惜的是,来到一个陌生又充满诱惑的城市后,迅速的迷失了自己,天天埋头打游戏,学习的事情早已抛之脑后。


一晃眼,到了2020年,疫情的接踵而至,让我这个本来没有任何技术、学历的“闲散人士”更加雪上加霜。豪不夸张的说,当时去实习,就差跪着求人家要我,说自己不要薪资。经历过一个月后,也就是2020年5月底,我找到了一份前端开发工作,从此开启了我的前端开发工作之旅。


在专科学校里的时间,我并没有意识到社会市场的残酷,甚至天真的认为自己还是能够辛苦点的找到一份工作。可是,现实给了我当头一棒,没有技术、没有学历、疫情打击。那一段时间应该是真的认知自己的时间,家里也没什么闲钱供我去培训班,我也不知道我出去能干嘛。去看了一圈市场,与跟同学的了解,了解到了前端开发工作,所以就一股脑扎进这个行业当中。


求职之旅


跟大多数人一样,并不知道应该从何处下手,当时在我的认知当中就知道一个 JQuery,所谓的 MVVM 框架简直是一无所知。点开小破站,找到点击率最高的视频,开始自学起来。


了解到一点框架的皮毛、然后死记硬背一点基础,统统写进简历当中。


所以我的学习曲线是如图下所示


graph TD
框架 --> 框架基础 --> JS,CSS,HTML

跟大多数人一样,我是直接通过框架起手学习的前端。导致了我对于问题的处理能力几乎为零,遇到问题直接就双手离开键盘。看不懂,是真的看不懂(如果有相同感受的可以在评论抠一个 1)。


对着视频学了十天左右,写了一个 demo,屁颠颠的去求职。结果也是可想而知,人家也不是傻子一眼识破。四处碰壁,简历丢出去,根本没人看。兜兜转转持续了一个月左右,终于有一家小公司愿意给一个面试机会,马不停蹄的出发去面试,坐了一个小时左右的地铁抵达一个破旧不堪的写字楼,当时要不是看到周围还有一个高校,我还以为我去了一个搞传销的地方。。。推开一个破旧的们,一个很小的房间,两个人坐在里面给我面试。我也很直白的说自己只会一点点皮毛,他们也很直白的告诉我:我们条件有限,相当于是各取所需。其实老实说,我挺感动的,没有给我画大饼,也很直白的说我图他们要我,他们图我不要啥钱。


最终,我也算是如愿找到了这份实习工作,一个月 2000。也算是不错的结果了。


实习项目开发


去到公司以后,也马不停蹄的开始了开发工作。首先就是让我从一个简单的后台管理系统开始入手。但是问题也来了,我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管理系统,连项目搭建我都不会,然后就是两眼一抹黑。不停的去百度,查看如何搭建一个后台管理系统。


老实说,我当时连路由是什么我都不清楚,更别说加一堆乱七八糟的功能在里面了。哪个过程可想而知,多么的折磨人。经历了半个月,模板被我折腾起来了一个简单的样子,对着人家的管理系统样子进行拙劣的模仿。但是 bug 满天飞也是避免不了的问题。并且没有丝毫的设计可言,纯纯的依托答辩。


最后的最后,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包括我自己),去网上扒了一个模板开始自己去折腾。为什么一开始不考虑使用模板呢?因为我看不懂代码,下不去手。


虽然最后跌跌撞撞的项目启动起来了,但是也算是我第一次项目开发的经历吧。后续持续的添加一些功能,改动一些简单的样式,还好老板也很佛系,没有为难我,基本上没有魔改模板。所以也算是顺利的完成了后台管理系统的开发任务。


小插曲


在实习工作的期间,在技术群中认识了一个很牛的大佬。经常我在群里问一些傻逼问题(因为自己基础太差了),但是他都会很耐心的给我讲解,甚至是下班后抽出时间给我远程讲课。也算是我的半个引路人吧,让我知道了如何去玩儿前端。在这里手动抠一个感谢🙏🙏🙏。


步入正轨


在经历过第一个项目开发后,也算是知道了框架应该如何去玩儿(也就是知道了框架的 api 如何去调用)。也知道了如何去学好前端,所以慢慢的回头去了解基前端的三大基础知识 js css html


其实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开始都是赶鸭子上架的形式去开发项目,遇到问题束手无策;遇到 bug 不知道如何去排查;遇到不知道如何去实现。。。最后我也总结出了问题所在,那就是基础的不扎实,学习顺序的问题,导致了这些问题。


啰嗦一句


哪怕是现在,我有时候跟网友聊天的时候也能听到一些让人不能理解的观点:前端那么简单有什么难度?前端不就是写写页面?前端。。。。


从我的观点出发而言,前端这个岗位确实是属于,宽进严出。想入行确实很容易,毕竟像我这样啥也不懂的,通过十来天的学习都能去做前端开发的事情。


但是,但是,但是,重要的话说三遍,前端的简单是因为它的入行门槛低。但是入门和会还是有本质的区别,绝大多数前端开发工作都是写 后台管理系统,这种开发,都是直接套用现成模板与组件就能够写。如果是定制化开发,脱离了后台管理系统的开发,那还是有手就行吗?


继续步入正轨


在工作的时间中,也认识了很多互联网大厂的大牛:滴滴、网易、腾讯等,经常厚着脸皮去请教他们。但是他们回应最多的是:多看基础,看书!


大佬们都这么说,那还等什么!直接开始行动。



  • 绿宝书:犀牛书

  • 红宝书:javascript高级程序设计

  • 黄宝书:你不知道的js


直接搞起来!虽然我很讨厌看书,但是看到自己实习的 2k 工资,我还不动起来,那可能真就废了。


所以每天下班后,回家翻开书籍,开始看。果不其然,一看就打瞌睡,生涩、枯燥的知识内容。没办法,继续去请教如何看书学习,得到的答案就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然后读书的时候,边看边写,跟做笔记一样。效果果然好多了,没那么容易打瞌睡。而且我也买了一些零食(口香糖、耐嚼的肉干之类的)边看边吃,让自己集中注意力。总之是为了能够学到真知识,想尽了各种办法。


半个月后,看了几章节基础,感觉确实潜移默化的改变了一些。写代码的时候不会那么的茫然;反复调试的次数少了一些;知道了更多好用的 api ,代码质量有一定的提高。


读书笔记分享


读书笔记


在这里分享一篇,自己从零开始写的一些笔记。不过自己已经停更很久了。


实习总结


经过两个月的实习后,时间也来到了 2020年7月,我毕业了。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我觉得,这样子的工作状态并不是我喜欢的。


回学校简单收拾了一下,也决定了辞职。去找一份更加有前途的工作,当然这里肯定有很多人疑惑:你凭什么啊?确实是如此,包括我的父母,也是很疑惑并且还质疑的问道:你上几个月班,忘了自己的实际情况了?


我也开始反思,自己真的就那么的蠢、那么的不堪吗?


果断辞职


经过我的深思熟虑后,还是在毕业后辞职了。在出租屋沉淀了一个月,这一个月基本上每天只睡了五六个小时,其余时间都花在了基础的夯实上面,狠狠的补充前端基础知识。每天醒来就是:看书、写 demo、请教大佬,每天如此,孜孜不倦。


一个月后,整理自己的简历,然后又开始了自己的求职之旅。


二次求职


求职之路,也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顺利。别人也没有因为我简历写的东西多了那么一点可怜的东西而青睐你。


我也在开始反思,自己的辞职是否正确。因为我的本质问题并没有解决:没有学历、没有经验。期间也在自我怀疑、自我安慰,也在凌晨的时候,抓耳挠腮,头发也在开始一大把一大把的掉。


就这样持续了一个月左右,我终于又收到了一份面试邀请。马不停蹄的前去面试,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并没有问我八股文,反而是对我所说的经历感兴趣。我也是添油加醋的说了一顿我的实习经历、辞职后的这一个月的学习经历。


最后的最后,他们通过了我的初试。给我说需要老大亲自面试,我开始很忐忑。但是见到老大后,他是一个很和蔼的老师,并没有刁难我,也没有问我刁钻问题,只是跟我谈了一下基本情况、了解了我的基本情况,就通过了我的二次面试。


二次求职之旅结果


我很幸运,因为,让我去打工的地方是一个资源丰富的高校。我的老大也是院长,初次面试的两位也是两位老师。我也如愿以偿的又有了一份新的工作,接触到了极其丰富的资源。


老师们也很愿意教授知识,让我的技术再次的突飞猛进。


开发项目:



  • 北京冬奥会水立方保电系统

  • 基于负荷聚合的园区能量态势感知与交易系统

  • 电压暂降仿真模拟系统


薪资变化


毕业后,我的薪资也算是以每年翻倍的涨幅进步。也算是我的学习换来的回报吧。还是挺不错的~


现在


截至目前,经过三年零两个月的工作时间,也算是勉强迈入了初级前端开发的门槛吧。不断的学习中,也在积极的参与开源的贡献。



这些都是本人参与开发、贡献的项目,有兴趣可以点开看看。如果觉得有用也可以点一个小星星🌟~~~


最后


学习确实是一个枯燥的过程,也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包括自己,如果不是那些大佬对我的帮助,我也不会那么快的进步。最后还是很衷心的感谢他们对我的帮助~


作者:Account_Ray
来源:juejin.cn/post/7282170455682908218
收起阅读 »

你写的 CSS 太过冗余,以至于我对它下手了!

web
:is() 你是否曾经写过下方这样冗余的CSS选择器: .active a, .active button, .active label { color: steelblue; } 其实上面这段代码可以这样写: .active :is(a, button...
继续阅读 »

:is()


你是否曾经写过下方这样冗余的CSS选择器:


.active a,
.active button,
.active label {
color: steelblue;
}

其实上面这段代码可以这样写:


.active :is(a, button, label) {
color: steelblue;
}

看~是不是简洁了很多!


是的,你可以使用 :is() 对选择器的任何部分进行分组,例如,你可以对如下代码:


.section h2,
.aside h2,
.nav h2 {
color: steelblue;
}

进行转换:


:is(.section, .aside, .nav) h2 {
color: steelblue;
}

但是 :is() 不仅对父选择器和子选择器有用,它也可以选择多个相邻的选择器,比如:


button:is(:focus, :hover, :active) {
color: steelblue;
}

button:is(.active, .pressed) {
color: lightsteelblue;
}

上述代码等价于:


button:focus, button:hover, button:active {
color: steelblue;
}

button.active, button.pressed {
color: lightsteelblue;
}

:where()


:where() 是一个与 :is() 非常相似的伪类,也值得注意。它们看起来非常相似:


:where(.section, .aside, .nav) h2 {
color: steelblue;
}

但区别在于 :where 的权重为 0,而:is() 总是会采用列表中最特高的选择器的权重。例如,你知道下面的 CSS 代码中的按钮是什么颜色吗?


:is(html) button {
color: red;
}

:where(html) button {
color: blue;
}

在上面的例子中,虽然以 :where() 开头的块在以 :is() 开头的块下面,但 :is() 块具有更高的权重


:has()


一个相关但非常不同的伪类是:has():has() 允许选择包含匹配选择器(或选择器集)的子元素的父元素


:has() 的一个示例是不显示下划线的情况下包含图像或视频的链接:


a {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 链接有下划线,除非它们包含图像或视频 */
a:has(img, video) {
text-decoration: none;
}

现在,如果默认情况下我们的 a 标记有下划线文本,但其中有图像或视频,则任何匹配的锚元素的下划线将被删除。


你也可以结合 :is() 使用:



:is(a, button):has(img, video) {
text-decoration: none;
}

我们还需要预处理器吗?


现在你可能会说“SCSS可以做到这一点!,你甚至可能更喜欢它的语法:


.active {
button, label, a {
color: steelblue;
}
}

说的没错,这很优雅。但是,CSS 似乎现在已经都能获取到我们曾经需要SCSS(或其他预处理器)才能获得的特性。


CSS 变量也是 CSS 本身的另一个不可思议的补充,它回避了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时候或者多久你真的需要预处理程序:


.active :is(a, button, label) {
--color: steelblue;
color: var(--steelblue);
}

这并不是说预处理器没有它们的用例和优点。


但我认为在某个时间点上,它们确实是处理任何重要CSS的强制要求,而现在情况不再如此了。


惊喜


我想说的是,CSS的未来仍然是光明的。CSS 工作组正积极致力于直接向CSS中添加嵌套选择器。他们正在积极地在3种可能的语法之间进行选择:


/* 1 */
article {
font-family: avenir;
& aside {
font-size: 1rem;
}
}

/* 2 */
article {
font-family: avenir;
} {
aside {
font-size: 1rem;
}
}

/* 3 */
@nest article {
& {
font-family: avenir;
}
aside {
font-size: 1rem;
}
}

你最喜欢哪一个?


庆幸的是,第 1 种已经被官方采纳!所以我们可能很快就会看到一个非常像 scss 的嵌套语法。


浏览器支持


目前所有主流浏览器都支持 :is():where() 伪类:


image.png
但是,需要注意,我们在这里提到的 :has() 伪类没有相同级别的支持,所以使用 :has() 时要小心:


image.png


作者:编程轨迹
来源:juejin.cn/post/7212079828480016442
收起阅读 »

神奇的点击事件

神奇的点击事件 你知道我们在 document 中,用鼠标点击一次页面会发生什么吗? 可能你会告诉我,会触发一个或多个的 click 事件监听器,然后运行这个监听器的回调函数。 但是,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些奇怪事情的一起出现了... 固定的事件触发顺序 在可注册的...
继续阅读 »

神奇的点击事件


你知道我们在 document 中,用鼠标点击一次页面会发生什么吗?


可能你会告诉我,会触发一个或多个的 click 事件监听器,然后运行这个监听器的回调函数。


但是,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些奇怪事情的一起出现了...


固定的事件触发顺序


在可注册的 Document Event 中,click 事件自然是最常见的事件。
不过点击一次页面并不是只会触发 click 事件,而是会触发许多个不同但又十分接近事件。
比如也算是老朋友的 mousedownmouseup 等等。


如果说我们在同一个元素上注册多个如: mousedownpointdown 等与点击相关的事件监听器,这时候它们会按照什么顺序触发呢?
触发的时候会是固定顺序的吗?


做一个小小的实验就可以知道,它们的触发顺序是固定的,且与注册顺序无关:



后续所有的 el 与 events 皆为此项不再赘述,
且在做出不同的测试时保证其节点不会存在上一个测试所遗留的事件监听器。(懒得写注销事件代码啦~)



const el = document.getElementById('app');
// 组合事件集合
const events: (keyof HTMLElementEventMap)[] = [
'click',
'mousedown',
'mouseup',
'pointerdown',
'pointerup',
'touchstart',
'touchend',
];
// 注册组合事件
for (const event of events) {
el.addEventListener(event, e => {
console.log('触发了 ->', event);
});
}

PC 端触发顺序为


pointerdown -> mousedown -> pointerup -> mouseup -> click


PC端触发顺序.gif


移动端触发顺序为


pointerdown -> touchstart -> pointerup -> touchend -> mousedown -> mouseup -> click


移动端触发顺序.gif


如上可知,pointerdown 始终是第一触发的事件(比 touchstart 还快)!而在移动端,mousedownmouseup 都是在 touchend 之后触发的。
也就是说,当我们在触摸的时候,mousedown 无法触发,而是在手指离开屏幕的时候才会被触发!


高贵的 click 事件


那如果在始终我们在第一个触发的 pointerdown 事件中阻止了事件的默认行为,会发生什么呢?


再来一次小实验看看:


for (const event of events) {
el.addEventListener(event, e => {
if (event === 'pointerdown') {
e.preventDefault();
}
console.log('触发了 ->', event);
});
}

click事件的差异.gif


这个时候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紧随其后的touchstartpointeruptouchend依旧触发了,
mousedownmouseup 事件被阻止了,
但是属于最后触发的 click 事件却依然成功的触发了!


这就是 click 的高贵血统吗?


阻塞与异步也无法阻止事件触发的固定顺序


我们知道,浏览器是单线程的,所以在执行一个任务的时候,其他任务都会被阻塞。


那我们触发一个调皮的事件的时候让线程阻塞了,后续事件的触发顺序发生变化吗?


for (const event of events) {
el.addEventListener(event, e => {
console.time(`执行事件 ${event} 1`);
let n = 0;
// 主线程阻塞130ms左右
for (let i = 0; i < 1000000; i++) {
// 浮点数运算
n += i ** ((Math.PI ** Math.PI) ** Math.PI);
}
console.timeEnd(`执行事件 ${event} 1`);
});
el.addEventListener(event, e => {
console.time(`执行事件 ${event} 2`);
let n = 0;
// 主线程阻塞130ms左右
for (let i = 0; i < 1000000; i++) {
// 浮点数运算
n += i ** ((Math.PI ** Math.PI) ** Math.PI);
}
console.timeEnd(`执行事件 ${event} 2`);
});
}

固定顺序.gif


可以看到,事件的触发顺序依旧是固定的,并不会因为事件的阻塞这种小事而产生动摇,
后续的事件需要等待前面的事件执行完毕之后才会被触发。


这看起来显而易见,因为事件的触发也属于主线程的任务,所以当主线程被阻塞的时候,事件的触发也会被阻塞。


那如果我们把事件的执行变成异步函数呢?还是会这么如我们所愿吗?


for (const event of events) {
el.addEventListener(event, async e => {
console.time(`执行事件 ${event}`);
let n = 0;
// 多了一个 0 所以是 1300ms~
for (let i = 0; i < 10000000; i++) {
n += i ** ((Math.PI ** Math.PI) ** Math.PI);
}
console.timeEnd(`执行事件 ${event}`);
console.log('触发了 ->', event);
await new Promise(resolve =>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Promise触发了 ->', event);
resolve(0);
}, 100);
});
});
}

异步事件与阻塞.gif


从 log 中可得出,
参与下一个主线程执行的 Promise 的 log 会在 click 事件之后触发直接一起触发
(也可中得出 setTimeout 的局限性),
但当前主线程应当触发的事件与其触发的顺序依旧无法被撼动。


事件执行与页面渲染不能不说的关系


我们知道,浏览器的渲染是由主线程来完成的,所以当主线程被阻塞的时候,页面的渲染也会被阻塞。
当在一条事件链中修改了多次的 DOM 时,有关页面实际的绘制也将会被推迟到最后一次修改之后。


// 加一个transition看看效果
el.style.transition = 'all 1s';
for (const event of events) {
el.addEventListener(event, e => {
console.time(`执行事件 ${event}`);
let n = 0;
// 少了一个 0 所以是 130ms 啦~
for (let i = 0; i < 1000000; i++) {
n += i ** ((Math.PI ** Math.PI) ** Math.PI);
}
const backgroundColor = el.style.backgroundColor;
// 简单的切换一下背景色
el.style.backgroundColor = backgroundColor === 'black' ? 'white' : 'black';
console.log('触发了 ->', event, el.style.backgroundColor);
console.timeEnd(`执行事件 ${event}`);
});
}

阻塞与绘制.gif


当事件触发完毕之前,el.style.backgroundColor 虽然被修改了,但页面的实际绘制被推迟,
只有其事件所有的执行结束之后,才姗姗来迟的展示出实际切换后的效果。


如果点的快就会导致各种鬼畜的现象:


闪烁的BackgroundColor.gif


渲染因为下一次事件的触发而导致被迫推迟,从而让页面看起像是闪烁了一下,
这样的用户体验是十分糟糕的。




如果说 backgroundColor 的修改只是一个属于**重绘(Repaint)小事的话,
那么如果我们在事件中修改了属于
回流(Reflow)**会咋样?


// 加一个transition看看效果
el.style.transition = 'all 1s';
// 加个bg
el.style.backgroundColor = '#eee';
for (const event of events) {
el.addEventListener(event, e => {
console.time(`执行事件 ${event}`);
let n = 0;
// 少了一个 0 所以是 130ms 啦~
for (let i = 0; i < 1000000; i++) {
n += i ** ((Math.PI ** Math.PI) ** Math.PI);
}
// 默认100vh
const height = el.style.height || el.getBoundingClientRect().height;
// 调整高度
el.style.height = parseInt(height.toString()) - 300 + 'px';
console.log('触发了 ->', event);
// style对象上的
console.log('style.height ->', el.style.height);
// 实际渲染的(DOMRect)
console.log('getBoundingClientRect().height ->', el.getBoundingClientRect().height);
console.timeEnd(`执行事件 ${event}`);
});
}

事件触发中的回流与重绘.gif


显然,当事件触发的时候,el.style.height 作为一个对象被修改了并且保存了下来,
但是 el.getBoundingClientRect().height 也就是实际渲染的结果其实并没有被修改。
所以虽然属于回流的绘制阶段,但页面同样也是需要等到事件执行完毕之后才会被重新渲染。


其中的与浏览器绘制相关的奥妙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浏览器的回流与重绘 (Reflow & Repaint)


总结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主要讲了一下浏览器的事件触发顺序,
以及主线程中事件触发的阻塞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异步事件并不能阻止用户重复的触发事件,
所以我们应当在发起请求的时候尽量限制用户的操作,避免重复的触发事件。


想要提高用户的体验,我们在事件触发的时候,应当尽量避免阻塞主线程,
并且减少注册相同类型的事件触发器,避免重复的触发事件导致占用过多的执行时间。


作者:AntPro
来源:juejin.cn/post/7170735590991167502
收起阅读 »

愿内卷早日结束!

上个周末幸得空闲时间和爱人去图书馆学习看书,整理了一下思绪,回忆了一下这两年自己的心态变化,成长经历,学习状态,时间管理等,于是乎我发现自己变懒了,趁着今天反思一下自己,也希望能给大家有一些警示所用吧。 状态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周遭事物的快速变化以及自己肩上的担...
继续阅读 »

上个周末幸得空闲时间和爱人去图书馆学习看书,整理了一下思绪,回忆了一下这两年自己的心态变化,成长经历,学习状态,时间管理等,于是乎我发现自己变懒了,趁着今天反思一下自己,也希望能给大家有一些警示所用吧。


状态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周遭事物的快速变化以及自己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我发现自己很难再进入长时间的学习状态。这种学习状态也是我们经常说的心流,即长时间心无旁骛的专心看书,没有频繁的 CPU 线程切换,也不用保存上一秒的内存状态。


由于年龄的不断增大,我发现自己的记忆和理解能力确实在衰退,这种衰退的现象可能起源于不经常用脑导致的脑细胞组织衰减所致,脑细胞衰减就导致思考能力变弱,思考能力变弱就会导致越来越不愿意动脑,这是一种负面循环,很可能会使老年痴呆提前到来。人最重要的是大脑,而我们对大脑的开发和利用却少的可怜。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历过这样一种情况,每天都很多人找你,你看似很匆忙,但是晚上回想一下自己一天的经过却发现做的事情大多数重复性且可替代性很强的工作,而当你一天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却没人打断你,你勤加动脑你会发现自己能解决很多难题,会有很多创造性的 idea 出现,会觉得自己非常有成就感,这就是一种心流状态。


上面是两种不同情况之间的差距,真实情况其实是第一种:每天有无数个毫无意义的会议和很多人来找你,你自己很难进入心流状态。每天担心自己的绩效在这个季度会不会垫底,会不会存在被优化的风险,导致自己一天天的忧心忡忡,拒绝思考,喜欢做简单且可替代性强的工作来争取绩效,从而产生工作中的内卷 ...... 陷入负面循环。


还有就是手机对我们的控制和吃瓜心态的优先级正在变的越来越高,不摸鱼也不会吃瓜,不吃瓜也不会摸鱼,这也是一种循环,你想摸鱼你才会吃瓜,你吃瓜的时候你肯定正在摸鱼,这就是一种热点效应,中国老百姓就是喜欢看热闹,无非就是形式变了,把现实中聚在一起看热闹搬到了网上变成大家围观吃瓜。所以为啥每次微博只要一崩肯定就是 xx 明星又出轨了这种生活作风性质的烂批事儿,你除了向他键盘伤害之外,还能跟广大的网友有啥关系?你爱看无非就是人性罢了,而进入心流状态是一种逆人性的事情,但很可怕的是这种逆人性的事情在变得越来越少。


编码是需要创造和思考的,而程序员的美好愿景不就是 debug the world 吗?我们不能陷入毫无意义只想划水吃瓜的猎奇怪圈中,我们需要及时跳出来,也许终究一生我们都只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普通人,但是我们写过的代码,带过的人,都会是这个行业中浓墨重彩的一比,就像 GitHub 尘封在北极中的代码是一样的。



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要让自己多多进入心流,减少外界事物对自己的干扰,进入心流状态,让自己静下心来,思考问题的深度就会加深,会让自己沉浸在一种状态下,一种持续精进的状态中。



怪圈


最近经常听到一些读者不经意间的讨论,cxuan 最近更文的频率慢了很多,我承认确实是这样的。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这些话我很早讲,但是奈何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所以趁着今天,我也想说明一下。


其实我陷入了一种怪圈,一种我想写出更优秀的作品,但是写出这种作品需要以大量的基础知识作为铺垫,所以我就想要吸收更多的知识,看更多的书,读更多的文章,汲取大量的营养,但是谁也没法保证在吸收这么多知识后就一定能写出优质的文章,有可能我写的越来越屎。但是有一点确定的是,在吸收大量知识的同时,我是无法持续更文的,但是不写文章就会变的焦虑,导致越来越没信心吸收更多的知识。最终导致文章也断更了,知识也没学到多少。


就比如我是 Java 程序员,也许我写关于 Java 类型的文章会好很多,但是我偏偏想要写操作系统、C/C++ 、计算机网络、汇编等方面的文章,这就需要吸收大量的只是并揉碎了给大家讲出来,不过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许单纯的写 Java 方向的文章会好很多,但是谁叫我愿意呢?理论上我必须承受这些知识带给我的压力,我必须要挤出来更多的时间来接纳,但是实际情况是我躺平了。


躺平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是我只接受一种:我变懒了。


我一直以为工作不忙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的事情,但实际情况是工作不忙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划水摸鱼,到点打卡下班。再加上结婚之后暂无要孩子的打算,于是自己心态变了。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屠龙少年,终成恶龙。


再加上我现在又有健身的兴趣,但是我为满足我的兴趣和工作以及学习的总时间并没有变多,所以我的兴趣就会挤占其他项目的时间,导致我最近的时间管理这块变得很糟糕。


希望我自己能及时调整心态,合理平衡兴趣、工作和学习的时间,慢慢找回之前的状态。人若无名便可专心练剑,时刻让自己保持一种空杯心态。


寒潮


今年对互联网行业最大的一个冲击就是裁员潮和 HC 的锁紧,随着互联网脚步放缓,很多毕业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很多培训班也爆雷。但是由于计算机这几年鼓吹的太狠,所以毕业季有很多毕业生同时抢一个 offer,因此越来越内卷,所以现在的互联网环境可以说是半死不活了。但是这种环境下,对真正优秀的毕业生来说还是影响不太大,还是有一些岗位在招人,不过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讲,能上岸就抓紧上岸,先活着再生活。考研的人数也是一年比一年多,现在大学生都不好意思跟人说自己是大学生了,因为遍地都是研究生,甚至博士都已经见怪不怪了。


就拿石家庄某个高效来说,二本学校招聘教师 120 个岗位无一例外全是博士学历起,令人卷到只想骂人。


我还依稀记得一年前互联网在高位的时候,应届毕业生年薪 package 50w 已经不算什么大新闻了,再看看与现在的对比,令人唏嘘,无非是在风口浪尖罢了,并不是真正的能力。


那么如何破局呢?其实谁都无法给出准确的答案,我们能做的只是丈量好脚下的步数,不过还是有一些建议可以采取的。


精进基础知识


再过多强调基础知识都不为过,但很多人依然认识不到其重要性,很多同学都以为开发就是会写代码就完事儿了,玩玩框架做做增删改查就是全部工作内容,只不过现实是不给你转身的机会的,你看看现在的就业环境是只会增删改查就能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吗?就拿面试来说,两年前面试还是卷一些框架用法、了解基本原理即可,再看看这两年面试直接卷深层次的内容和应用实现,底层原理等。


基础知识是一通百通的,比如你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层设计之后就知道网络协议的每一层打包的目的是什么,Socket 为什么是端口通信的大门?ping 的实现原理,为什么要发 ECHO_REQUEST 包?为什么有的电脑插入网线不用配置 IP 就能直接上网?点击 http://www.google.com 背后的实现过程是怎样的?操作系统为什么要分为三大抽象?


再好比你在搞并发编程,你就得知道为什么读写要遵循 MESI 协议?Java 实现的各种并发工具类其实都是操作系统读写的几种模型罢了,以及线程和进程的本质区别是啥,管程是啥?等等,要学的内容太多了。可以说这个行业你不得不随时都准备学习,可以说是把终身学习理念贯彻最彻底的行业。


掌握核心技术


今年很多大厂对内都进行了人员优化,比如前段时间虾皮裁员毁约闹的挺大的,只不过裁掉和优化的都是边缘部门和边缘开发同学,也就是不赚钱没有盈利前景的那些部门。核心岗位的核心开发还是公司的支柱,所以这里建议大家还是要向公司的核心业务、核心部门靠拢,这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全部核心。也就是说要让自己具有核心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也要有随时离开的本领。


一言以蔽之,多看书,多实践,向公司核心技术和核心业务靠拢,覆巢之下无完卵,大家加油。



作者:程序员cxuan
来源:juejin.cn/post/7161241480663662606
收起阅读 »

程序员增强自控力的方法

作为一名程序员,我们经常会面临工作压力和时间紧迫的情况,因此有一个好的自控力对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程序员增强自控力的方法: 1. 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时间和精力。我们可以使用日程表、任...
继续阅读 »

作为一名程序员,我们经常会面临工作压力和时间紧迫的情况,因此有一个好的自控力对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程序员增强自控力的方法:


1. 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时间和精力。我们可以使用日程表、任务清单、时间追踪工具等,来帮助我们控制时间并更有效地完成任务。


2. 掌控情绪


作为程序员,我们需要面对很多挑战和压力,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因此,掌握情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可以通过冥想、呼吸练习、运动等方法,来帮助我们保持冷静、积极和乐观的心态。


3. 管理焦虑和压力


焦虑和压力是我们常常遇到的问题之一,所以我们需要学会如何管理它们。我们可以使用放松技巧、适度锻炼、交流沟通等方法,来减轻我们的焦虑和压力。


4. 培养自律习惯


自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品质。我们可以通过设定目标、建立规律和强化自我控制等方式,来培养自律习惯。


5. 自我反思和反馈


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和反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和行为模式。我们可以使用反馈工具或与他人交流,来帮助我们成长和改进。


6. 持续学习和自我发展


程序员需要不断学习和自我发展,以保持竞争力和提升自己的技能。通过阅读书籍、参加培训、探究新技术等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持续成长,增强自我控制力。


结论


自控力是我们工作和生活中重要的的品质之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通过设定目标、掌控情绪、管理焦虑和压力、培养自律习惯、自我反思和反馈、持续学习和自我发展等方法,我们可以帮助自己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并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郝学胜
来源:juejin.cn/post/7241015051661312061
收起阅读 »

修电脑屏幕记

21年的时候媳妇买了台联想小新16Pro,最近发现屏幕闪,查了查售后政策,好在屏幕质保两年。 找维修点 从高德地图里搜联想售后很正常吧!看看图片带着Lenovo的图片,是不是感觉是官方售后?拨打电话打到的是总部,贴心的给你预约好到店时间,是不是感觉服务也是不错...
继续阅读 »

21年的时候媳妇买了台联想小新16Pro,最近发现屏幕闪,查了查售后政策,好在屏幕质保两年。


找维修点


从高德地图里搜联想售后很正常吧!看看图片带着Lenovo的图片,是不是感觉是官方售后?拨打电话打到的是总部,贴心的给你预约好到店时间,是不是感觉服务也是不错的?


image-20230607160956374.png


到店


这个店的位置很奇怪,感觉是在一个办公楼里,上电梯需要刷卡?当时就有点懵,不是开门做生意吗,为什么给客户增加成本。


好不容易到店,发现店里的样子和图片上完全不一样,最重要的是没有联想logo。而且我看到他们竟然还在修其它品牌的机器。其实心里已经有点怀疑他们是不是官方维修点了。


但是他们能查到这台电脑的相关信息,我想可能是合作方吧。抱着来都来了,能修就行的心理,让师傅检查机器。


检查


后续骚操作就来了:




  1. 沟通困难:问我们屏幕有问题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给解释有的时候花屏、有的时候闪屏。但师傅总是盯着当前的闪屏在说,完全不提花屏的事情。




  2. 售后政策不熟悉:上来就说屏幕没法售后,扯什么主板啊、整机啊、保一年啊什么的。跟他说了政策是保两年,然后才再次查了一下售后政策,发现真是两年。




  3. 闪屏原因:看了一眼屏幕,说还是不能走质保,因为屏幕损坏是我们挤压造成的,屏幕已经翘起来了。本来听他说挤压,我还在想我那傻媳妇是不是把电脑撞到了,但他说屏幕翘起来了,我好好看了一下,完全没有挤压和翘起痕迹,让他给指一下,也没指明白,就扯屏幕不会自己坏的,肯定是我们挤压的。




问不走质保,多少钱?答:一千多。


问多多少?答:1700


让给出个鉴定报告,人就不见了。


找官方售后


我觉得这家店有问题,找到联想官方售后电话,这家店根本没在他们系统里。


让我们去联想官方店铺。


到了联想官方店,人家检测之后,直接走质保就给免费换了。


思考


后面我想了一下




  1. 对于这种图片和实际情况不符的,直接远离。这种不符已经能说明很多事情了。无论对店铺还是对人!




  2. 我本来以为随着网络的发展,依靠信息差赚钱的情况很少了,结果自己差点着了道。






  • 人家利用大家对官方售后的不明确进行引流




  • 到店后利用大部分人对机器不了解,随意进行判断、维修




这个钱赚的挺昧良心的。对我们的父母辈而言,他们可能真的就听售后人员的安排了。



  1. 信任很重要




  • 信任真的值钱。每个人都想和值得信任的人做买卖。官方店就是靠谱!




  • 信任能提升效率:去官方对大部分小白而言,是效率极高的,不用做一堆防坑攻略





  1. 勇敢:如果大家觉得事情不对,就勇敢、理智的说,谎言是可以被戳破的


希望大家都能躲过这些坑!!!


作者:程序员麻辣烫
来源:juejin.cn/post/7241838768016490556
收起阅读 »

你没有必要完全辞去工作

我认为我们可以而且应该探索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我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展示成为一名创客和拥有一份全职工作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使得你可用的机会多样化,这可以让你更加敏锐,务实与坚定。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解决三个关键概念。 首先是针对那些认为自己时间不够的人,以及为什么我觉...
继续阅读 »

我认为我们可以而且应该探索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我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展示成为一名创客和拥有一份全职工作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使得你可用的机会多样化,这可以让你更加敏锐,务实与坚定。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解决三个关键概念。


首先是针对那些认为自己时间不够的人,以及为什么我觉得这种观念往往是错误的。


第二是强调坚持工作的好处,以及为什么成功人士最擅长的是降低风险,而不是最大化。


最后,第三部分将指出出一些我认为我们都可以在思维方式上做出的改进--超越单纯地创业和全职工作,这些概念希望能帮助你在一个更大的空间里进行优化,或者也许完全去除这个限制。


1.“我没有足够的时间”


美国人平均工作时长为 8.8 小时,这源于工业革命,并一直延续到 21 世纪,这处于一般的考量,而不是深思熟的考虑。罗伯特·欧文 (Robert Owen) 精心设计了“八小时劳动、八小时娱乐、八小时休息”的说法,努力让人们在合理的时间内工作,同时仍然能有效地运营工厂。


尽管世界和劳动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种“工作时间”和“我的时间”的概念至今仍然存在。我在这里不是要质疑 40 小时模型(已经有太多资源了 - 谁还没有听说过 4 小时工作周?),而是质疑对“我的时间”的看法。


对许多人来说,长时间的工作意味着他们有权享受这种 "我的时间",并将 "我的时间 "设计得与 "工作时间 "尽可能地不同。对许多人来说,它看起来很像这样。Netflix and chill


但是,如果我们不再将“我的时间”想象成放松时间,而是完全按照它的标题:是时候专注于自己并与您的目标保持一致,那会怎样呢?如果你需要休息,那就休息吧。但如果你的目标是有朝一日成为一名企业家,那么应该投入大量的“我的时间”来实现这一目标,因为它不会自行发生。 “我的时间”不应该只是不累人的活动,而是任何可以帮助个人达到他们希望进入的未来状态的活动。


每天大约有 16 个小时分配给工作和睡眠,每个人大约有 8 个小时可以分配给“我的时间”,如果使用得当,每年将近 3000 个小时可以取得很多成就。


Sleep, commute, work, repeat. 睡觉、通勤、工作,如此重复。


Sleep, commute, work, repeat. 睡觉、通勤、工作,如此重复。



“Most people overestimate what they can do in a day, but underestimate what they can do in a year.”

“大多数人高估了他们一天能做的事情,却低估了他们一年能做的事情。”



还有一种误解是,为了建立一个可持续的业务,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达到目的。虽然确实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但最重要的是长期持续的努力。大多数人低估了复利的这个概念。


compound-interest.jpg


The power of compound interest. 复利的力量。


看看下面的等式:



  • 1.01³⁶⁵ = 37.8

  • 1.10³⁰ = 17.5


在一年内每天坚持改善你的业务(或生活)1%,比一个月内每天改善 10% 的效果要好一倍。坚持不懈加上复利的力量是强大的。



“如果一切都是最重要的,那么就没有什么是重要的。”



我认为,大多数人在生活中要么没有清楚地确定优先事项,要么将所有事情都考虑在内。虽然我相信雄心壮志,但成功的一个关键步骤是确定核心的优先事项,并消除在此之外的噪音。


最主要的优先事项是动态的,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但我认为,在一个特定的时间,你真的不能有超过 3 个核心重点。


设定这些重点之后,就是要改变行为,按照这些重点生活。再次,如果大多数人要客观地反思他们是如何花费时间的,他们会得到这样的结果。


1_nALgHXJAKmPcyqO10XvvCw.jpg


典型的一天。


对我来说,这就是我的个人优先事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



  • 2017 年:工作、旅行、人际关系

  • 2018 年:工作、学习编码、构建副业

  • 2019 年:工作、扩展副业、分享想法(写作、演讲)


为了在创作项目的同时维持一份全职工作,我不得不排除干扰。例如,我不看电视。我不通勤。我目前没有恋爱。这些都是主动的选择。


当然,其中一些东西将是暂时的(例如:人际关系),但我也注意到我在生活中重新引入的东西,以及它是否会促进、带走,或成为我的北极星之一。


我认为这个概念也可以被认为是分层的时间投资。对于你所做的任何事情,如果它有助于你的北极星,就把它看作是一级投资。对于那些对你的成长完全没有贡献的事情,也许可以把它标记为第四级。这并不意味着你不能跨层花费时间,但你花在每个层级上的时间应该反映出你对它们的关心程度。


示例(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独立的练习):



2. 坚持工作的好处


希望上一节有助于说服你,你有足够的时间全职工作,同时创建副业,或者说,如果你调整你的价值观→优先事项→行为,就可以在你的生活中融入更多的东西。在这一节中,我希望能表达为什么保持全职工作可以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付费学习



“Some workplaces are definitely broken, but the entire workforce isn’t.”



我经常听到有人说 "我等不及要出去 "这样的话,指的是辞掉工作,最终自己当老板。在辞职之前,要考虑为什么要辞掉工作。通常情况下,这不是他们有全职工作的问题,而是他们所从事的特定工作,或许是他们所汇报的特定人员。


所有的人都应该努力找到一份能够赋予他们权力、激励他们并让他们在某些方面得到成长的工作。大公司实际上保证了这一点--你很少是公司里最聪明的人,你当然也不会是公司里每个方面都最有能力的人


在我的 "日常工作 "中,我可以不断向比我更聪明的人学习,并为此获得报酬。我还面临着我的副业项目根本不会遇到的挑战,我经常需要学习如何与他人一起解决这些挑战。我鼓励人们有意识地设计他们的职业道路,以掌握从硬到软的新技能。如果你最终决定在未来自立门户,那么这两者都会很重要。


随着劳动力变得更加活跃,在协同处理自己的项目的同时向他人学习的能力是许多人正在开发的。事实上,我在 Twitter 上对数百人进行了调查,发现相当多的人都在这样做。


保持新鲜的想法和清晰的头脑


在学习之外,保持一份 FT 工作还有其他实实在在的好处,可以帮助你建立一个更可持续的副业。


根据个人经验,我发现把我的工作和副业分开,使我仍能在两者中找到独立的乐趣。每当我从一个环境切换到另一个环境,特别是在创业方面,它仍然是 "有趣的"。


我认为这特别是因为在目前的状态下,创业不是我的生命线。我希望有一天它确实成为更有意义的东西,但就目前而言,我可以在不受立即赚钱需求影响的情况下就我的项目做出决定。


更重要的是,我可以专注于通过我真正关心的项目来表达自己,而不是专注于可能产生美元的东西,通过这个过程,我贴近我的价值观。换句话说,我可以专注于创造价值,而不是专门去获取价值,类似于 Gumroad 的创始人 Sahil Lavingia 如何转向做这件事,或者 Warby Parker 的创始人如何确保金钱不会战胜他们的价值观。



“开始之前我们是四个朋友,我们承诺公平对待彼此比成功更重要。” —— 亚当·格兰特



结合以上几点,当我意识到一个项目没有任何价值时,我可以放弃一个项目或理性思考,我也不需要拿 VC 的钱或倾向于我不相信的投资者。



“在一个领域拥有安全感让我们可以自由地在另一个领域独创。通过在财务上覆盖我们的基地,我们摆脱了出版半生不熟的书籍、出售劣质艺术品或开展未经考验的业务的压力。” —— 亚当·格兰特



最后,我可以在技能学习方面投入适当的时间。我把这比喻为这样一个概念:上市公司不太关注通过创新创造长期价值,而是关注下一个季度的收入数字。我是一只私人股票,可以专注于我自己和我的技能,目的是为了长期建设它们。


换句话说,我的表达和创意之间的明确区分与我的生命线分离,我认为这有助于做出更有效的决定。


进行大量试验,然后全力以赴



“企业家这个词,正如经济学家理查德·坎蒂隆创造的那样,字面意思是“风险承担者”。 —— 亚当·格兰特



有一个普遍的误解,认为企业家都是“冒险者”,你需要“全力以赴”才能成功。在亚当·格兰特的著作 Originals (中文名:《离经叛道: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如何改变世界》)中,这两者都被证明是错误的;企业家不一定是冒险者,而是更善于评估风险和对冲他们的赌注。



“当 Pierre Omidyar 创立 eBay 时,这只是一种爱好;在接下来的九个月里,他一直以程序员的身份工作,直到他的在线市场为他赚的钱比他的工作还多才离开。最好的企业家不是风险最大化者。 “他们在冒险中承担了风险。” —— 亚当·格兰特



Grant 还引用了 Joseph Raffiee 和 Jie Feng 的另一项研究,该研究从 1994 年到 2008 年对 5000 多名美国人提出了以下问题:“当人们开始创业时,他们最好是继续工作还是辞掉日常工作?”


结果呢?他们发现,那些离开工作岗位的人这样做不是出于经济需要,而是出于纯粹的自信。然而,那些更不确定的人比更喜欢冒险的人失败几率要低 33%。


另一项研究表明,那些在 Fast Company 最具创新力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企业家也倾向于坚持他们的日常工作,包括著名企业家 Phil Knight(耐克)、Steve Wozniak(苹果)以及谷歌创始人 Larry Page 和 Sergey Brin。


奈特当了 5 年的会计师,同时从他的后备箱里卖鞋,沃兹尼亚克继续在惠普工作,谷歌人继续在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这些只是书中的一些原作——Grant 还引用了类似的故事,包括 Brian May 在加入 Queen 之前研究天体物理学,John Legend 即使在发行他的第一张专辑后仍然担任管理顾问,Spanx 创始人 Sara Blakely 销售传真机,她的公司原型和规模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著名作家斯蒂芬金在他的第一个故事发表后担任了 7 年的看门人、教师和加油站服务员。


我们都有多种激情,我认为生活就是在有意义的时候进行战略转型。无需立即从一个场景切换到另一个场景。人们可能认为冒险者很酷,但在另一边取得成功更酷。


3. 重构你的思维方式


无论你是否选择全职工作,同时探索副业项目,我认为我们都可以更有效地打开我们的思想,接受不同的思维方式。本节将涉及一些我认为我们可以停止限制自己和他人的方式。


世间安得两全法


人们喜欢把东西装进盒子里。你会听到人们总是使用名词或形容词作为明确的标签:



  • 技术还是非技术

  • 快乐或悲伤

  • 职员或企业家


看到我要去哪里了吗?尽管有这些标签,但我相信几乎所有东西都可以用某种曲线表示;特别是在技能习得方面。例如,你什么时候真正“成为”程序员?


1_MEZ99GbXHnSq27aDQaBxcQ.jpeg


真正的创造性思维者不再用二元思维,而是能够将这些曲线的概念内化。他们把事情看成一个斜坡、楼梯或维恩图,而不是一系列的盒子。当你消除二元对立时,你就能更清楚地看到其他选择,比如慢慢增加你对副业的时间投入,而不是立即辞职。


合理规划您的生活


我认为,如果有人认为自己的工作效率已经达到全球最高水平,那是非常天真的。事实是,我们都有改进的余地,不仅是在更快/更干净方面,而且是在做出更好地决定,删除那些首先不应该出现在我们盘子里的工作。


如果您选择从事多项工作,请确保您对所有这些都有独立的 KPI。人们倾向于在企业中这样做,但这个概念在我们的个人生活中却很少见。你能量化过去一年你在自己身上投入了多少时间吗?大多数人做不到。


如果两者都没有 KPI,那么没有明确 KPI 的那个自然会被搁置一旁,或者得不到应有的关注。


我还认为理解“元工作”的概念很重要。我对元工作的定义如下:“如果你连续一年做那个活动,你的生活会有什么不同吗?”


让我详细说明。


如果明年我每天都回复电子邮件,我的生活会不会发生重大变化?换句话说,我会从 A 搬到 B 吗?答案是不。


洗衣服、买杂货或做指甲等事情也是如此。哦,是的,Netflix 也一样。


还有第二种类型的任务,我将其标记为绝对任务。如果始终如一地完成,您可能会看到您的技能或生活发生重大变化。例如:如果你每天阅读一年,你的知识储备、创造力和阅读速度都可能会提高。如果你每天锻炼,你的健康无疑会有所改善。同样,如果您每天花 1 小时学习编码,到年底您将拥有全新的技能组合。


虽然元任务在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但要确保你的生活目标不是元的,它们需要是绝对的。当你创建当天的待办事项清单时,确保至少有一件事是绝对的(记住:1.01³⁶⁵=37.8)。当然,当你可以时:尽可能多地将元任务自动化。元任务在很多方面都可以成为分心的代名词,除非它们给你的生活带来某种独立的快乐。


一夜成名的神话


最后,我想澄清最后一个误解:没有一夜成名这回事。这种误解源于媒体的运作方式。


TechCrunch 永远不会写 X 人如何用 Y 年时间引导一个可持续的非独角兽企业,遵守其价值观并尊重人们的隐私。离群索居者很耀眼,但他们仍然是离群索居者。


直到几年前,我才真正理解持续攀登的概念。我以为每一个成功的人都说要付出很多工作和努力,这只是在为他们的运气自我辩护。



"当我们惊叹于那些为创造力提供动力并推动世界变革的原创者时,我们往往会认为他们是由不同的布料剪成的。" -- 亚当-格兰特



现实情况是,构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需要时间。当然,全职工作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构建,但这没关系。


如果你目前有全职工作,不要把自己放在一个框框里,而是要开始为你觉得有趣的想法工作。完美的想法永远不会出现,,所以我鼓励每个人开始每周花 1 小时来研究他们认为有吸引力的想法,并逐渐增加,直到你处于一个可以让他们全职工作的地方。将你的生命线(你的工作)与你的项目分开,这种精神上的清醒可能是最健康和最周到的做法。


记住,你没有成为企业家的时刻,所以没有必要为了将自己定义为企业家而辞掉工作。



原文链接:You Don't Need to Quit Your Job to Make


作者:Steph | Smith 斯蒂芬 |史密斯



作者:宇宙之一粟
来源:juejin.cn/post/7208750099836289079
收起阅读 »

Token无感知刷新,说说我对解决方案的理解~

web
前言 大家好,我是林三心,用最通俗易懂的话讲最难的知识点是我的座右铭,基础是进阶的前提是我的初心。 大家设想一下,如果有一个超级大的表单页面,用户好不容易填完了,然后点击提交,这个时候请求接口居然返回401,然后跳转到登录页。。。那用户心里肯定是一万个草泥马...
继续阅读 »

前言


大家好,我是林三心,用最通俗易懂的话讲最难的知识点是我的座右铭,基础是进阶的前提是我的初心。



大家设想一下,如果有一个超级大的表单页面,用户好不容易填完了,然后点击提交,这个时候请求接口居然返回401,然后跳转到登录页。。。那用户心里肯定是一万个草泥马~~~


所以项目里实现token无感知刷新是很有必要的~



这几天在项目中实践了一套token无感知刷新的方案,其实也有看了一下网上那些解决方案,也知道这类的方案已经烂大街了,但是感觉不太符合我想要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逻辑都写拦截器里,耦合性高,不太好

  • 接口重试的机制做的不太好

  • 接口并发时的逻辑处理做的不太好


我为什么不想要让这套逻辑耦合在拦截器里呢?一方面是因为,我想要写一套代码,在很多的项目里面可以用,把代码侵入性降到最低


另一方面,因为我觉得token无感知刷新涉及到了接口重发,我理解是接口维度的,不应该把这套逻辑放在响应拦截器里去做。。我理解重发之后就是一个独立的新接口请求了,不想让两个独立的接口请求相互有交集~


所以我还是决定自己写一套方案,并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可以提提意见啥的,共同进步~



温馨提示:需要有一些Promise基础



思路


其实大体思路是一样的,只不过实现可能有差别~就是需要有两个 token



  • accessToken:普通 token,时效短

  • refreshToken:刷新 token,时效长


accessToken用来充当接口请求的令牌,当accessToken过期时效的时候,会使用refreshToken去请求后端,重新获取一个有效的accessToken,然后让接口重新发起请求,从而达到用户无感知 token 刷新的效果


具体分为几步:



  • 1、登录时,拿到accessTokenrefreshToken,并存起来

  • 2、请求接口时,带着accessToken去请求

  • 3、如果accessToken过期失效了,后端会返回401

  • 4、401时,前端会使用refreshToken去请求后端再给一个有效的accessToken

  • 5、重新拿到有效的accessToken后,将刚刚的请求重新发起

  • 6、重复1/2/3/4/5



有人会问:那如果refreshToken也过期了呢?


好问题,如果refreshToken也过期了,那就真的过期了,就只能乖乖跳转到登录页了~


Nodejs 模拟 token


为了方便给大家演示,我用 express 模拟了后端的 token 缓存与获取,代码如下图(文末有完整代码)由于这里只是演示作用,所以我设置了



  • accessToken:10秒失效

  • refreshToken:30秒失效



前端模拟请求


先创建一个constants.ts来储存一些常量(文末有完整源码)



接着我们需要对axios进行简单封装,并且模拟:



  • 模拟登录之后获取双 token 并存储

  • 模拟10s后accessToken失效了

  • 模拟30s后refreshToken失效了



理想状态下,用户无感知的话,那么控制台应该会打印


test-1
test-2
test-3
test-4

打印test-1、test-2比较好理解


打印test-3、test-4是因为虽然accessToken失效了,但我用refreshToken去重新获取有效的accessToken,然后重新发起3、4的请求,所以会照常打印test-3、test-4


不会打印test-5、test-6是因为此时refreshToken已经过期了,所以这个时候双token都过期了,任何请求都不会成功了~


但是我们看到现状是,只打印了test-1、test-2




不急,我们接下来就实现token无感知刷新这个功能~


实现


我的期望是封装一个class,这个类提供了以下几个功能:



  • 1、能带着refreshToken去获取新accessToken

  • 2、不跟axios拦截器耦合

  • 3、当获取到新accessToken时,可以重新发起刚刚失败了的请求,无缝衔接,达到无感知的效果

  • 4、当有多个请求并发时,要做好拦截,不要让多次去获取accessToken


针对这几点我做了以下这些事情:



  • 1、类提供一个方法,可以发起请求,带着refreshToken去获取新accessToken

  • 2、提供一个wrapper高阶函数,对每一个请求进行额外处理

  • 3/4、维护一个promise,这个promise只有在请求到新accessToken时才会fulfilled


并且这个类还需要支持配置化,能传入以下参数:



  • baseUrl:基础url

  • url:请求新accessToken的url

  • getRefreshToken:获取refreshToken的函数

  • unauthorizedCode:无权限的状态码,默认 401

  • onSuccess:获取新accessToken成功后的回调

  • onError:获取新accessToken失败后的回调


以下是代码(文末有完整源码)



使用示例如下



最后实现了最终效果,打印出了这四个文本




完整代码


constants.ts


// constants.ts

// localStorage 存储的 key
export const LOCAL_ACCESS_KEY = 'access_token';
export const LOCAL_REFRESH_KEY = 'refresh_token';

// 请求的baseUrl
export const BASE_URL = 'http://localhost:8888';
// 路径
export const LOGIN_URL = '/login';
export const TEST_URL = '/test';
export const FETCH_TOKEN_URL = '/token';


retry.ts


// retry.ts

import { Axios } from 'axios';

export class AxiosRetry {
// 维护一个promise
private fetchNewTokenPromise: Promise<any> | null = null;

// 一些必须的配置
private baseUrl: string;
private url: string;
private getRefreshToken: () => string | null;
private unauthorizedCode: string | number;
private onSuccess: (res: any) => any;
private onError: () => any;

constructor({
baseUrl,
url,
getRefreshToken,
unauthorizedCode = 401,
onSuccess,
onError,
}: {
baseUrl: string;
url: string;
getRefreshToken: () => string | null;
unauthorizedCode?: number | string;
onSuccess: (res: any) => any;
onError: () => any;
}
) {
this.baseUrl = baseUrl;
this.url = url;
this.getRefreshToken = getRefreshToken;
this.unauthorizedCode = unauthorizedCode;
this.onSuccess = onSuccess;
this.onError = onError;
}

requestWrapper<T>(request: () => Promise<T>): Promise<T>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 先把请求函数保存下来
const requestFn = request;
return request()
.then(resolve)
.catch(err => {
if (err?.status === this.unauthorizedCode && !(err?.config?.url === this.url)) {
if (!this.fetchNewTokenPromise) {
this.fetchNewTokenPromise = this.fetchNewToken();
}
this.fetchNewTokenPromise
.then(() => {
// 获取token成功后,重新执行请求
requestFn().then(resolve).catch(reject);
})
.finally(() => {
// 置空
this.fetchNewTokenPromise = null;
});
} else {
reject(err);
}
});
});
}

// 获取token的函数
fetchNewToken() {
return new Axios({
baseURL: this.baseUrl,
})
.get(this.url, {
headers: {
Authorization: this.getRefreshToken(),
},
})
.then(this.onSuccess)
.catch(() => {
this.onError();
return Promise.reject();
});
}
}


index.ts


import { Axios } from 'axios';
import {
LOCAL_ACCESS_KEY,
LOCAL_REFRESH_KEY,
BASE_URL,
LOGIN_URL,
TEST_URL,
FETCH_TOKEN_URL,
} from './constants';
import { AxiosRetry } from './retry';

const axios = new Axios({
baseURL: 'http://localhost:8888',
});

axios.interceptors.request.use(config => {
const url = config.url;
if (url !== 'login') {
config.headers.Authorization = localStorage.getItem(LOCAL_ACCESS_KEY);
}
return config;
});

axios.interceptors.response.use(res => {
if (res.status !== 200) {
return Promise.reject(res);
}
return JSON.parse(res.data);
});

const axiosRetry = new AxiosRetry({
baseUrl: BASE_URL,
url: FETCH_TOKEN_URL,
unauthorizedCode: 401,
getRefreshToken: () => localStorage.getItem(LOCAL_REFRESH_KEY),
onSuccess: res => {
const accessToken = JSON.parse(res.data).accessToken;
localStorage.setItem(LOCAL_ACCESS_KEY, accessToken);
},
onError: () => {
console.log('refreshToken 过期了,乖乖去登录页');
},
});

const get = (url, options?) => {
return axiosRetry.requestWrapper(() => axios.get(url, options));
};

const post = (url, options?) => {
return axiosRetry.requestWrapper(() => axios.post(url, options));
};

const login = (): any => {
return post(LOGIN_URL);
};
const test = (): any => {
return get(TEST_URL);
};

// 模拟页面函数
const doing = async () => {
// 模拟登录
const loginRes = await login();
localStorage.setItem(LOCAL_ACCESS_KEY, loginRes.accessToken);
localStorage.setItem(LOCAL_REFRESH_KEY, loginRes.refreshToken);

// 模拟10s内请求
test().then(res => console.log(`${res.name}-1`));
test().then(res => console.log(`${res.name}-2`));

// 模拟10s后请求,accessToken失效
setTimeout(() => {
test().then(res => console.log(`${res.name}-3`));
test().then(res => console.log(`${res.name}-4`));
}, 10000);

// 模拟30s后请求,refreshToken失效
setTimeout(() => {
test().then(res => console.log(`${res.name}-5`));
test().then(res => console.log(`${res.name}-6`));
}, 30000);
};

// 执行函数
doing();


结语 & 加学习群 & 摸鱼群


我是林三心



  • 一个待过小型toG型外包公司、大型外包公司、小公司、潜力型创业公司、大公司的作死型前端选手;

  • 一个偏前端的全干工程师;

  • 一个不正经的掘金作者;

  • 一个逗比的B站up主;

  • 一个不帅的小红书博主;

  • 一个喜欢打铁的篮球菜鸟;

  • 一个喜欢历史的乏味少年;

  • 一个喜欢rap的五音不全弱鸡


如果你想一起学习前端,一起摸鱼,一起研究简历优化,一起研究面试进步,一起交流历史音乐篮球rap,可以来俺的摸鱼学习群哈哈,点这个,有7000多名前端小伙伴在等着一起学习哦 --> 摸鱼沸点


image.png


作者:Sunshine_Lin

链接:juejin.cn/post/728169…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Sunshine_Lin
来源:juejin.cn/post/7289741611809587263
收起阅读 »

认识车载神器-Android Auto

什么是Android Auto 首先,Android Auto 不是 OS。它是集成在 Android OS 里的 feature。当通过 USB、Wi-Fi 将 Android Phone 连接到支持 Android Auto 的车机上后,Android O...
继续阅读 »

什么是Android Auto


首先,Android Auto 不是 OS。它是集成在 Android OS 里的 feature。当通过 USB、Wi-Fi 将 Android Phone 连接到支持 Android Auto 的车机上后,Android OS 将自动加载支持 Auto 模式下的 App 并将图像投屏到车机屏幕上。


Android-Auto示意图


跟苹果的 CarPlay、百度的 CarLife、小米的 CarWith 一样,其本质上是投屏。Phone 提供计算、渲染,车机只是 Display,Display 和按键回传 Input 的事件,Phone 处理好之后将新的帧数据回传进行 Display。


如何使用Android Auto


Google官网已经明确介绍了使用 Android Auto 的步骤




  1. 确保您的汽车或售后音响与 Android Auto 兼容;




  2. 手机上必须安装 Android Auto 应用,Android 10 以下的手机可以到 Google Play 下载安装,Android 10 及以上内置了 Android Auto;


    Auto设置界面.png




  3. 使用 USB 数据线将手机连接到汽车,然后在汽车显示屏上查看 Android Auto;


    Auto界面




虽然简单的三个步骤,但使用Android Auto有一个大前提:



  • 使用 Android Auto 的手机需要使用Google服务框架


因此需要通过GMS认证,国内汽车品牌基本不支持 Android Auto,一些沿用了国外车机系统的合资车型可能会支持 Android Auto。


关于 Android Auto 支持的汽车和音响品牌,可查阅官网资料,里面列举得很详细。


如何开发Android Auto支持的应用


Google Developer 官网已经将 Android for Cars 的开发流程和规范写得很详细了,这里就不再详细赘述了,把官方的内容简单归纳一下,并列出一些注意项:



  • 我们可以基于 Android Auto 开发媒体应用(音乐,视频)、即时通讯应用、地图导航应用、并且有相应的测试方案和分发方案;

  • Google针对 Android Auto 应用专门提供了SDK,即 Android for Cars App Library。为了兼容非 Car 的设备集成到了 AndroidX 中;

  • Android Auto 不支持自定义 UI,你的应用只负责与车载屏幕进行数据和事件交互,因此,所有的 Android Auto 应用都长得大同小异;

  • 开发的 Android Auto 应用必须经过 Google Play Store 分发,否则屏幕是不显示的,Google Play Store 有四个分发渠道:internal、closed testing、open testing、production,分别对应内部、内测、公测、产品,开发调试阶段用 internal 渠道即可;

  • 因为车载场景事关驾驶员生命安全,所以 Google 对 Android Auto 应用审核很严格。所有支持 Android Auto 的应用,必须满足质量规范才可能通过 Google Play Store 的审核;

  • 音乐app可参考官方开发的uamp,它是支持 Android Auto 的;

  • 国产手机基本都把 Android Auto 应用给删减掉了,所以都需要手动安装,但 Android Auto 启动时会安装谷歌服务框架,因此,第一次使用 Android Auto 需要科学上网。

  • 在使用国产手机调试 Android Auto 时,会出现车机屏幕黑屏的情况,原因可能是没有经过 Google Play Store 分发,也有可能是其他未知原因,因此,建议使用 pixel 手机进行开发调试;


Android Auto与Android Automotive的区别




  • Android Auto是 Android 的扩展功能,包含 Android Auto 应用、支持 Android Auto 的Apps,车机屏幕,缺一不可;




  • Android Automotive是基于 Android 定制的适用于车载的OS,简称 AAOS,归属于AOSP项目,编译的时候选择Automotive的target combo即可;


    automotive桌面




国内汽车厂商普遍使用的Android Automotive,主要原因有:



  • 可以不需要通过GMS认证;

  • 兼容 Android Phone 和 Android Auto 的应用;

  • 独立的系统,不需要手机投屏,开发App和扩展车载功能非常方便;


参考链接


Android for Cars 概览

Android Auto

androidx.​car.​app

Android 车机初体验:Auto,Automotive 傻傻分不清楚?

Android Auto 开发指北


作者:小迪vs同学
来源:juejin.cn/post/7290372531218628649
收起阅读 »

没大项目经验,哪里冒出来的项目亮点?

前言 全球行业那么多,每个都需要软件开发,每个都需要数字化转型,但是互联网这个场景说白了只是其中的一个分支而已,世界上没有那么多高大上、高并发的项目给你做。 项目亮点的背景意义 讲项目亮点其实是为了面试,面试要讲项目,怎么讲呢。讲项目其实就是讲故事。项目从哪来...
继续阅读 »

前言


全球行业那么多,每个都需要软件开发,每个都需要数字化转型,但是互联网这个场景说白了只是其中的一个分支而已,世界上没有那么多高大上、高并发的项目给你做。


项目亮点的背景意义


讲项目亮点其实是为了面试,面试要讲项目,怎么讲呢。讲项目其实就是讲故事。项目从哪来到哪去,做了哪些事情,其中你做了什么;能够清晰条理的讲出来,面试官就知道你这个是个什么业务场景,也知道你确确实实参与了这个项目。


这个亮点讲的是什么?大家都知道面试官会经常问:项目中你遇到过哪些困难,你是怎么去解决它的!这里其实是一个比较让人容易陷入误区的地方,就前面也说了,没有那么多高并发,没有那么多大项目给你做过,那怎么办呢?


先说一下我个人的了解,就目前外企和这个非互联网体系面试的时候,主要考察的是这个人能不能做事情,要通过面试来了解他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一定不是抛出一堆名词来。而是什么呢?“需求最初是什么样的,我们如何挖掘这个需求,我们挖掘后真实的需求是什么样的,我们做了怎么样的调查,我们给出了哪些方案,它们都有什么利弊,然后进行取舍,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和老板的期望,我们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我们最终给出了什么方案“。


如果你真正把一个项目搞透的话,前面的这个故事你是可以讲的很出彩,很完整的。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是可以充分证明:首先项目是实实在在你完整的参与下来的,参与度很高。然后你也能够识别到关键问题的所在,同时这也充分的展示了你这个思维的逻辑性,你是一个可以work的人。


其实不管有没有做过大项目,上面这些要求也是必须达到的,它能证明你是一个有逻辑,能够有条理处理问题的人。有大项目固然是好事,但是没有的话,把自己手头项目挖掘出来,这也比凭空捏出来的项目要实实在在很多,因为这个故事讲的6不6,它是能够体现出你的参与程度的。


如果是抄别人的,其实比较容易能听出来,但是抄别人的项目,作为一个提升自己技术的手段,我还是比较认同的。但如果拿去面试的话,一个是确实它可能会重复,另一个可能细节问题你就经不起提问了。


工程师含义


挺多朋友经常在抱怨,自己每天有做不完的CRUD(增删改查)。说到这,其实我自己以前就是个CRUD BOY。当时每天就是写业务,这几乎占据了我80%以上的时间,现在回顾起来,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值得反思的点,就是工程师这三个字代表的是什么含义。


年少无知的我以前不懂得它的含义,做了两个项目,就觉得自己不含糊了,十几万的项目是我一个实习生做的,凭什么我才拿2000块钱,那业务都是我写的,我感觉自己能单干,我能支楞起来。


后来真的有机会自己单干了,才明白当初为什么一个2000块钱的实习生,能撑起十几万的项目。原来那时候老板知道我菜,不相信我自己能搞定,他就把任务都拆解完了才给到我,前面的人已经把种种困难都克服完了,到我这儿就只剩执行了,就只剩CRUD了,所以我就成了CRUD BOY了,就是这么回事。如果你的工作,只是每天毫无挑战的一些重复工作,那么可能是前面有人在帮你顶着,那么你替前面的这个人分忧,就是成就自己亮点的最捷径的一种方式。


最后


我的感受就是做项目和做人是一样的,最重要的是把自己当成主角,真正用心的参与其中,平凡的生活其实到处也都是闪光点的,希望大家都能够找到好的工作。


作者:程序员Winn
来源:juejin.cn/post/7290021456879484991
收起阅读 »

类的布局——方法缓存hash表

回顾一下class的结构:struct objc_class : objc_object { // Class ISA; // 继承自 struct objc_object Class superclass; cache_t cache;...
继续阅读 »

回顾一下class的结构:struct objc_class : objc_object {

    // Class ISA;			// 继承自 struct objc_object
Class superclass;
cache_t cache; // formerly cache pointer and vtable
class_data_bits_t bits;
class_rw_t *data() const {
return bits.data();
}
};

不难发现,在objc_class结构中,有一个cache_t类型的成员变量cache

其结构如下:struct bucket_t {

private:
IMP _imp;
SEL _sel;
};
struct cache_t {
private:
uintptr_t _bucketsAndMaybeMask;
union {
struct {
uint32_t _unused;
uint16_t _occupied;
uint16_t _flags;
};
preopt_cache_t * _originalPreoptCache;
};
};
// objc-cache.m
static constexpr uintptr_t maskShift = 48;
// Additional bits after the mask which must be zero. msgSend
// takes advantage of these additional bits to construct the value
// `mask << 4` from `_maskAndBuckets` in a single instruction.
static constexpr uintptr_t maskZeroBits = 4;
// The largest mask value we can store.
static constexpr uintptr_t maxMask = ((uintptr_t)1 << (64 - maskShift)) - 1;
// The mask applied to `_maskAndBuckets` to retrieve the buckets pointer.
static constexpr uintptr_t bucketsMask = ((uintptr_t)1 << (maskShift - maskZeroBits)) - 1;

struct bucket_t *cache_t::buckets() const {
uintptr_t addr = _bucketsAndMaybeMask;
return (bucket_t *)(addr & bucketsMask);
}
// 哈希表已用
mask_t cache_t::occupied() const {
return _occupied;
}
// 哈希表容积
unsigned cache_t::capacity() const {
return mask() ? mask()+1 : 0;
}
mask_t cache_t::mask() const {
uintptr_t maskAndBuckets = _bucketsAndMaybeMask;
return maskAndBuckets >> maskShift;
}

通过查看cache_tbucket_t的结构以及其实现,可以很清晰的看到类的整个缓存表的内容。

接下来用lldb简单验证下:

//  CacheClass.h
@interface CacheClass : NSObject
- (void)cacheMethodA;
- (void)cacheMethodB:(NSString *)str;
- (void)cacheMethodC:(NSUInteger)integer andString:(NSString *)str;
@end

// CacheClass.m
#import "CacheClass.h"
@implementation CacheClass
- (void)cacheMethodA {
NSLog(@"%s", __func__);
}
- (void)cacheMethodB:(NSString *)str {
NSLog(@"%@===>%s", str, __func__);
}
- (void)cacheMethodC:(NSUInteger)integer andString:(NSString *)str {
NSLog(@"%lu====>%@===>%s", integer, str, __func__);
}
@end

// 调用
CacheClass *cacheObj = [[CacheClass alloc] init];
[cacheObj cacheMethodA];
NSLog(@"===================="); // 此行断点

  • 获取CacheObj的isa
(lldb) x/1gx cacheObj
0x281da0bc0: 0x0100000102c2d101
(lldb) p/x 0x0100000102c2d101 & 0x0000000ffffffff8ULL
(unsigned long long) $4 = 0x0000000102c2d100
  • 读取cache_t结构体:
(lldb) x/2gx 0x0000000102c2d100+0x10		// 此处+0x10是因为cache是在`objc_class`结构体的第16字节处开始。
0x102c2d110: 0x0001000281f850c0 0x8010000200000000 // 0x0001000281f850c0 为 _bucketsAndMaybeMask的值 0x8010000200000000 为 联合体的值
  • 获取bucket_t数组的首地址:
(lldb) p/x ((uintptr_t)1 << (48-4))-1		// 计算 bucketsMask 的值
(unsigned long) $4 = 0x00000fffffffffff
(lldb) p/x 0x0001000281f850c0 & 0x00000fffffffffff // _bucketsAndMaybeMask & bucketsMask
(long) $5 = 0x0000000281f850c0 // bucket_t数组的首地址
  • 获取bucket_t数组的count:
(lldb) p/x (0x0001000281f850c0 >> 48) + 1		// 相当于调用cache_t::capacity()函数
(long) $9 = 0x0000000000000002
  • 输出bucket_t数组的内容:
(lldb) x/4gx 0x0000000281f850c0
0x281f850c0: 0x58226481ad686ff0 0x00000001b0870410
0x281f850d0: 0x3c04798102c25d08 0x0000000102c26f97
  • 以{IMP,SEL}的结构验证:
(lldb) p (char *)0x00000001b0870410
(char *) $10 = 0x00000001b0870410 "init"
(lldb) dis -a 0x58226481ad686ff0
libobjc.A.dylib`-[NSObject init]:
0x1ad686ff0 <+0>: ret
0x1ad686ff4 <+4>: udf #0x0
0x1ad686ff8 <+8>: udf #0x0
(lldb) p (char *)0x0000000102c26f97
(char *) $11 = 0x0000000102c26f97 "cacheMethodA"
(lldb) dis -a 0x3c04798102c25d08
MethodCacheDemo`-[CacheClass cacheMethodA]:
0x102c25d08 <+0>: sub sp, sp, #0x30
0x102c25d0c <+4>: stp x29, x30, [sp, #0x20]
0x102c25d10 <+8>: add x29, sp, #0x20
0x102c25d14 <+12>: stur x0, [x29, #-0x8]
0x102c25d18 <+16>: str x1, [sp, #0x10]
0x102c25d1c <+20>: mov x9, sp
0x102c25d20 <+24>: adrp x8, 2
0x102c25d24 <+28>: add x8, x8, #0x363 ; "-[CacheClass cacheMethodA]"
0x102c25d28 <+32>: str x8, [x9]
0x102c25d2c <+36>: adrp x0, 3
0x102c25d30 <+40>: add x0, x0, #0x90 ; @"%s"
0x102c25d34 <+44>: bl 0x102c26344 ; symbol stub for: NSLog
0x102c25d38 <+48>: ldp x29, x30, [sp, #0x20]
0x102c25d3c <+52>: add sp, sp, #0x30
0x102c25d40 <+56>: ret

从输出结果可以看出,缓存数组位置是正确的,类CacheClass缓存了两个方法,分别为:-[NSObject init]-[CacheClass cacheMethodA]

用代码获取:

#if __arm64__
#if TARGET_OS_EXCLAVEKIT
#define ISA_MASK 0xfffffffffffffff8ULL
#elif __has_feature(ptrauth_calls) || TARGET_OS_SIMULATOR
#define ISA_MASK 0x007ffffffffffff8ULL
#else
#define ISA_MASK 0x0000000ffffffff8ULL
#endif
#endif

uintptr_t _isaForObject(NSObject *obj) {
if (obj == nil) return 0;
struct _object {
BytePtr isa;
};
struct _object *obj_ptr = (struct _object *)(__bridge void *)obj;
return (uintptr_t)((uintptr_t)obj_ptr->isa & ISA_MASK);
}

typedef uint32_t mask_t;
//cache_t源码模仿
const uintptr_t maskShift = 48;
const uintptr_t maskZeroBits = 4;
const uintptr_t maxMask = (((uintptr_t)1 << (64 - maskShift))-1);
const uintptr_t bucketsMask = ((uintptr_t)1 << (maskShift - maskZeroBits)) - 1; //0x100000000000-1 = 0xfffffffffff
struct bucket_t {
IMP _imp;
SEL _sel;
};
struct cache_t {
uintptr_t _bucketsAndMaybeMask; // 8
union {
struct {
uint32_t _unused;
uint16_t _occupied;
uint16_t _flags;
};
uintptr_t _originalPreoptCache; // 8
};
};
struct bucket_t *buckets(struct cache_t *cache) {
return (struct bucket_t *)(cache->_bucketsAndMaybeMask & bucketsMask);
}
uint32_t mask(struct cache_t *cache) {
return (uint32_t)(cache->_bucketsAndMaybeMask >> maskShift);
}
uint32_t capacity(struct cache_t *cache) {
return mask(cache) ? mask(cache)+1 : 0;
}
mask_t occupied(struct cache_t *cache) {
return cache->_occupied;
}

void _printMethodCaches(id obj) {
printf("============================\n");
uintptr_t isa = _isaForObject(obj);

// 读取cache结构体
struct cache_t *cache = (struct cache_t *)(isa + 0x10);

// 读取bucket_t
struct bucket_t *bucket_array = buckets(cache);

// 获取count
uint32_t count = capacity(cache);

// 获取已缓存数
uint32_t occupied_count = occupied(cache);

printf("哈希表容积:%u\t\t\t已缓存方法数:%u\n",count, occupied_count);

// 输出缓存内容
for (int c = 0; c < count; c++) {
struct bucket_t *bucket = (bucket_array + c);
printf("imp->sel:0x%lx->%s\n", (intptr_t)bucket->_imp, sel_getName(bucket->_sel));
}
printf("============================\n");
}

// 调用
CacheClass *cacheObj = [[CacheClass alloc] init];
[cacheObj cacheMethodA];
_printMethodCaches(cacheObj);

// 输出
============================
哈希表容积:2 已缓存方法数:2
imp->sel:0x4f5fd201ad686ff0->init
imp->sel:0xe9344e810494dc50->cacheMethodA
============================

需要注意的是,缓存哈希表有一个扩容的过程,当缓存方法超过了哈希表容积时,就会触发扩容,此时,之前的缓存并不会被复制到新的hash表中,而是重新还是缓存!

例如上面的调用修改为如下:

    CacheClass *cacheObj = [[CacheClass alloc] init];
[cacheObj cacheMethodA];
[cacheObj cacheMethodB:@"B"];

_printMethodCaches(cacheObj);

则输出为:

============================
哈希表容积:4 已缓存方法数:1
imp->sel:0x0-><null selector>
imp->sel:0x0-><null selector>
imp->sel:0xf85bf08100269c6c->cacheMethodB:
imp->sel:0x0-><null selector>
============================

从上面的输出可以看出,调用方法-[CacheClass cacheMethodB:]时,触发了缓存表扩容;扩容过程中,它舍弃了原缓存表中的方法,仅缓存了当前方法(-[CacheClass cacheMethodB:])。


收起阅读 »

一个前端实习生在美团的成长小结

一些前言 这是第二篇有关实习的小结,上一篇是在蔚来离职的时候写的。 也就是这一篇:一个前端实习生在蔚来的成长小结 离职的时候我在朋友圈是这样写的: Delay Version..... 半年的实习生活结束了 主题词可能是:“成长,反思,感恩” 这半年里有太多...
继续阅读 »

一些前言


这是第二篇有关实习的小结,上一篇是在蔚来离职的时候写的。


也就是这一篇:一个前端实习生在蔚来的成长小结


离职的时候我在朋友圈是这样写的:



Delay Version.....


半年的实习生活结束了


主题词可能是:“成长,反思,感恩”


这半年里有太多的第一次


第一次出省实习,第一次根据 prd 写代码,第一次上线,第一次领工资,第一次一个人在外生活那么长时间~


这半年里有太多的感动


感谢直线经理对我的照顾,从租房买药到个人成长,感谢组内同事耐心地解答我一个又一个愚蠢的问题(doge


这半年里有不少的思考


会感觉自己有些偏航,与自己所想的成长状态有些出入,许愿自己能在接下来的半年里探索出满意的生活状态。


以上,有缘再见啦~



我个人认为在 2023 的后半年里,我真的探索到了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通过亲人,朋友,过往的经历,所看的事物,慢慢构建起了自己的一套价值体系,能够圆融自洽,消化外界的冲击,同时还能通过和朋友定期的见面得到支持。


整理好自己之后,我们来聊聊在美团的故事。


蔚来与美团的区别


image.png


从蔚来来到美团之后,给我的感受就是:“这也太不一样了吧。”


考勤与强度


在蔚来那边,如果不是赶 C 端的业务的话,我平时走的都蛮早的,一般 10-6 这个时间段就 ok 了。在美团这边就是正常 10-8,因为要等到晚上八点钟拿餐补再下班(悲


基础建设


第二个特别明显的点就是美团的基础建设方面是真的做到了跨部门跨团队,很多东西可以直接复用,不需要重复造轮子,包括 CI/CD,组件库,还有一些基础的解决方案;


然后美团的文档真的超级超级多而全,我从这里面学到了不少东西。


第二段实习-美团基础研发平台~


9461697267534_.pic.jpg


接下来就来到了这篇文章的正题,聊聊在美团的一些收获与成长。


一些感谢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又遇到了一个很好的组,组里面的人完全不 push,而且会很耐心的和你去讲你并不熟悉的点,不会因为你不会就说你怎么怎么样。


感谢 mentor 和 leader,还有一起实习一起约饭的小伙伴们,这四个月过的真的很开心。


个人成长


技术方面



  1. 因为我进去的那个组已经存在了很久了,需求很多都是在慢慢推进,技术驱动可能更加明显,就有好多好多优化的场景,在理解业务的基础之上去做一些相关的优化。



我接触的主要有两种优化方式:



  • 第一种是直接更改技术的实现方案,通过比对几种实现的优劣,再结合业务场景进行选择。

  • 第二种则是在代码层面的优化,诸如 v-if/v-show 这种,如果做得好了,优化的效果其实是相当可观的。





  1. 除了技术本身,我可能对“数据”这种业务场景更加了解了,这些了解包括了对于一些业务术语的理解,还包括了对于 echarts以及虚拟列表这些常见工具与优化的使用。




  2. 当然啦,还成功的在组内进行了一次技术分享。主要是围绕着我们组内经常使用的“装饰器”,我的分享囊括了基础的用法,再到三种装饰器的原理,还有在VueReact这些框架中的应用。




软技能方面




  1. 来了美团之后养成了一个习惯,基本我每开一个需求,我就会开一个文档,记录排期、技术难点、开发过程中不知道的点。这种习惯让我在整个开发的过程中效率提升了好多,我可以随时去查阅自己已经做过的部分,了解当时的想法。




  2. 第二点呢可能是在写代码的管理方面,学了一些对于端口的判断(lsof -i 8080)之类的,除此之外还有



    • 写代码的时候,没写完的部分可以列一个 TODOcommit 之前检查一下。

    • yarn start:test 之类的环境配置




  3. 还组织了一次 60-70 人的大团建,虽然是帮着 leader 去直接和团建机构做的对接,但是这个过程中也感受到了乙方的耐心和卑微,还有“做生意就是很难”的无奈。




生活


虽然美团这边实习 💰 给的确实不多,但是中秋的月饼和实习生的活动我算是都赶上了,会觉得人文活动其实还是蛮丰富的。


又因为美团在杨浦这边,离五角场那边并不远,我就总是去五角场那边酒吧喝酒qwq


还有还有,美团这边有健身房,所以我会比较固定的一周去三次,基本就是跑步加上一些基本的拉伸(在努力成为优秀的sigma(笑


9401697267529_.pic.jpg


ENDING...


后面因为个人身体的原因,这段实习只持续了大概四个月的时间,和最开始约定的时间有些出入。仔细想想,说遗憾其实也没有那么多遗憾,人生就是这样来去匆匆,经历一场离别,然后搭上列车,赶往下一场离别。


有缘再见啦,美团~


image.png


作者:阳树阳树
来源:juejin.cn/post/7289666055829192719
收起阅读 »

一个前端实习生在蔚来的成长小结

此文章2332字,预计花费时间7-11分钟。 一、聊聊工作氛围 & 个人成长 1. 这是我的期许 “所谓前途,不过是以后生活的归途。” 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段技术实习,之前并不是一心做技术的,所以为了探索自己喜欢的事情在某小公司做过翻译实习,并且在交行...
继续阅读 »

此文章2332字,预计花费时间7-11分钟。


image.png


一、聊聊工作氛围 & 个人成长


1. 这是我的期许


“所谓前途,不过是以后生活的归途。”


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段技术实习,之前并不是一心做技术的,所以为了探索自己喜欢的事情在某小公司做过翻译实习,并且在交行做过金融实习(其实就是纯打杂)。


image.png


我很喜欢这样一段话: “我曾以为我的23岁会手提皮包西装革履,但我还是穿着休闲裤,带着十几岁的意气行事,幼稚又成熟;我曾以为我的23岁会性格外向,做事圆滑,但我连最简单的亲情都处理不好;我曾以为我的23岁会和喜欢的人看山河大海落日余晖,但没想道周围的人谈婚论嫁都近在眼前,我还在路上找自己。”


我一直在探索着自己的边界,在能闯能疯的年纪反复横跳,寻找着自己的热爱与期许。在真正从事这个行业之后,我发现了我对于这个岗位的喜爱,当你看着一个个实际的视图出现于自己的手中,你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成就感,这种感觉难以描述的程度就好像你要向一个完全不看vtuber的人描述你对嘉然的喜爱。


2. 工作氛围:这里是一个乌托邦(适合摸鱼学习的好地方!)


说实话,我最开始预期是每天九点来上班,九点下班的(因为看学长们实习都好辛苦的样子)。


来了之后发现完全不是,每天十点上班,六点下班(我当然是准点跑路)



实习两个月左右的时候接的一个需求,第一天是另一个前端实习生来搞,后来他要跑路,leader就把活给我了。


周四,后端六点把接口给另一个前端实习生。


另一个前端实习生:“明天再说”


周五我来接这个活,我边画页面边让他加字段。


然后提完了,六点他给我改好的接口,让我看看有没问题


我:“下周再说”。


后端:“前端是不是,都很快乐啊[流泪]”



image.png


最开始因为我对 react 不是特别熟悉,leader 让我看着组内文档学了半个月,才开始了第一个需求。


leader 没有给我指定 mentor,所以当我有问题的时候,我看组内谁没开会(或者有时间)就会去问,都能得到很耐心的解答,这点来说还是很有安全感的。


然后每天都会跟着老板和大老板一起去吃饭,有时听他们说说自己的事情,有时听听他们对某个语言的看法,也算有不少收获。


值得一提的是刚入职三天部门就开始团建了,从周五下午五点玩到了第二天凌晨两点,炫了一只烤全羊,然后就开始电玩篮球各种 happy,后面玩狼人杀我次次狼人,大老板也总觉得我是狼人,我次次和他对着刚(乐)



马上就要第二次团建了,可惜参加不了呜呜呜



在团建上 leader 说我是从五个面试感觉都 ok 的人里面选出来的(当时我超惊喜的)


还有几件有趣的事情值得一提



第一件事情是中午和 leader 散步,他说:“你干了两个月这里的情况也看到,很难接触到同龄的小姐姐的,找对象的优先级应该要提高了。”


我:“说的对说的对。”


当时我心里就暗暗想着,这是我不想找吗?这tm是我找不到啊(悲)


第二件事情是我有事开了自己的热点,热点的名字叫:“要失业了咋办呐。


被同事发到了前端大群里。


同事:“这是谁的啊?”


我:“是实习生的(悲)”



3. 个人成长:“不卑不亢,低调务实”


最开始入职当然会担心一些七的八的,诸如这样说会不会不太客气,这样搞会不会让老板不爽,后来和老板还有大老板一起吃饭之后发现他们人都挺随和的,没什么架子,他们更多的关心的是这件事情做的怎么样。


大老板曾经在周会上说:“这个事情可以做的慢一些,这是能力上的问题,这个可以商量,但是如果到了约定的日期没有交付,这就有问题了。 ”这个是说的务实。


然后就是为人处事方面了,自己有时候挺跳脱的,没有什么边界感,在实习和他们一起吃饭的时候我就回默默的听着,有些问题大家都不会问,算是看着看着就成长了。


回校远程的时候我写了这样一段话:



去打工吧,去打上海冬夜准时下班,踩雪走回家的工。


去打工吧,去打一边聊天一边发现,这个产品也是清华✌️的工。


去打工吧,去打测试前一天,人都走光了,mentor陪我赶工到半夜的工。


去打工吧,去打部门团建,大leader带我们玩狼人杀到凌晨两点,超级尽兴的工。


冴羽曾在一次读书会上分享:“开眼界就像开荤一样,只有见过了才会产生饥饿感。”


打工虽然让我变成了稍不注意就会摆烂的成年人,但大平台汇聚了很多丰富有趣的同事,让我看到了截然不同的经历与一波三折的人生。


不知道是不是部门的原因,我这边总是十六五准点上下班。


我现在依然处于打工真香的阶段,不用早起,不用日复一日的和同龄人卷同一件事,身边的人年岁不同,人生阶段也不相同,卷不到一起去。


我还在路上~



image.png


4. 代码方面 learning


说实话看到组内项目的时候体会到了不少的震撼,看着组内的项目之后真的就感觉自己写的东西和玩具一样,每次写完项目,都会兴冲冲的找组内的哥哥姐姐帮忙 CR,然后 CR 出一堆问题,自己在一个一个的修改,把这些规范点记周报上,总之就是学到了很多很多。


timeLine 大概是这样的



  • 前两周熟悉 react 写小 demo

  • 然后以两周一个需求的速度给咱活干~


记得第二次写完一个稍微有点复杂的需求,带着我做这个需求的 mentor 还夸了我一波(骄傲)


5. 对于技术和业务的想法


大leader组织组内 vau 对齐的时候我仔细的听了听,我们的很多东西都需要落地,相比来说技术只是一个实现的手段,并不是做这个的目的。


但怎么说呢,我个人还是对技术本身抱有很大的期许的,希望自己能够变得很厉害,参与到很多的开源项目中,我坚信代码可以改变世界。


二、展望未来



实习不去字节,就像读四大名著不看红楼梦,基督徒不看圣经,学相对论不知道爱因斯坦,看vtuber不看嘉然今天吃什么,这个人的素养与精神追求不足,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他的格局就卡在这里了,只能度过一个相对失败的人生!




  • 话是这么说啦,但最后还是没有成功去到字节,但是我是字节不折不扣的舔狗,后面再看吧。

  • 字节给我发面试一定是喜欢我(普信)


下面这段是之前写的



离开的契机也很简单,我在小红书实习的同学跑路了,然后要找继任,顺手把我的简历投过去了,然后我顺手面了一下小红书,小红书顺手给我发了个Offer(bushi,然后就去小红书了。



image.png


小红书确实Offer了,但是老板和我约谈了很久,我决定继续远程实习,在这篇文章发布的当天,我已经实习了 一百四十天,我相信,我的旅途还在继续。


image.png


三、写在最后


不知不觉就实习快半年了啊


我真的非常感谢遇到的leader和同事,感恩遇到的每一位愿意拉我一把的人。


在这段时间里学到了好多一个人学习学不到的东西啊。


那么这就是我在蔚来的实习小结啦!


感谢阅读~


作者:阳树阳树
来源:juejin.cn/post/7228245665334198333
收起阅读 »

在这个大环境下我是如何找工作的

蛮久没更新了,本次我想聊聊找工作的事情,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从去年开始到现在市场是一天比一天差,特别是在我们互联网 IT 行业。 已经过了 18 年之前的高速发展的红利期,能做的互联网应用几乎已经被各大公司做了个遍,现在已经进入稳定的存量市场,所以在这样的大背景...
继续阅读 »

蛮久没更新了,本次我想聊聊找工作的事情,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从去年开始到现在市场是一天比一天差,特别是在我们互联网 IT 行业。
已经过了 18 年之前的高速发展的红利期,能做的互联网应用几乎已经被各大公司做了个遍,现在已经进入稳定的存量市场,所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再加上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不景气我想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寒意。


我还记得大约在 20 年的时候看到网上经常说的一句话:今年将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


由于当时我所在的公司业务发展还比较顺利,丝毫没有危机意识,对这种言论总是嗤之以鼻,直到去年国庆节附近。


虽然我们做的是海外业务,但是当时受到各方面的原因公司的业务也极速收缩(被收购,资本不看好),所以公司不得不进行裁员;
其实到我这里的时候前面已经大概有 2~3 波的优化,我们是最后一波,几乎等于是全军覆没,只留下少数的人维护现有系统。


这家公司也是我工作这么多年来少数能感受到人情味的公司,虽有不舍,但现实的残酷并不是由我们个人所决定的。


之后便开始漫长的找工作之旅,到现在也已经入职半年多了;最近看到身边朋友以及网上的一些信息,往往是坏消息多于好消息。


市场经历半年多的时间,裁员的公司反而增多,岗位也越来越少,所以到现在不管是在职还是离职的朋友或多或少都有所焦虑,我也觉得有必要分享一下我的经历。


我的预期目标


下面重点聊聊找工作的事情;其实刚开始得知要找工作的时候我并不是特别慌,因为当时手上有部分积蓄加上公司有 N+1 的赔偿,同时去年 10 月份的时候岗位相对于现在还是要多一些。


所以我当时的目标是花一个月的时间找一个我觉得靠谱的工作,至少能长期稳定的工作 3 年以上。


工作性质可以是纯研发或者是偏管理岗都可以,结合我个人的兴趣纯研发岗的话我希望是可以做纯技术性质的工作,相信大部分做业务研发的朋友都希望能做一些看似“高大上”的内容。
这一点我也不例外,所以中间件就和云相关的内容就是我的目标。


不过这点在重庆这个大洼地中很难找到对口工作,所以我的第二目标是技术 leader,或者说是核心主程之类的,毕竟考虑到 3 年后我也 30+ 了,如果能再积累几年的管理经验后续的路会更好走一些。


当然还有第三个选项就是远程,不过远程的岗位更少,大部分都是和 web3,区块链相关的工作;我对这块一直比较谨慎所以也没深入了解。


找工作流水账


因为我从入职这家公司到现在其实还没出来面试过,也不太知道市场行情,所以我的想法是先找几家自己不是非去不可的公司练练手。



有一个我个人的偏好忘记讲到,因为最近的一段时间写 Go 会多一些,所以我优先看的是 Go 相关的岗位。



第一家


首先第一家是一个 ToB 教育行业的公司,大概的背景是在重庆新成立的研发中心,技术栈也是 Go;


我现在还记得最后一轮我问研发负责人当初为啥选 Go,他的回答是:



Java 那种臃肿的语言我们首先就不考虑,PHP 也日落西山,未来一定会是 Go 的天下。



由于是新成立的团队,对方发现我之前有管理相关的经验,加上面试印象,所以是期望我过去能做重庆研发 Leader。


为此还特地帮我申请了薪资调整,因为我之前干过 ToB 业务,所以我大概清楚其中的流程,这种确实得领导特批,所以最后虽然没成但依然很感谢当时的 HR 帮我去沟通。


第二家


第二家主要是偏年轻人的 C 端产品,技术栈也是 Go;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去到公司怎么按电梯都不知道🤣



他们办公室在我们这里的 CBD,我长期在政府赞助的产业园里工作确实受到了小小的震撼,办公环境比较好。



当然面试过程给我留下的印象依然非常深刻,我现在依然记得我坐下后面试官也就是 CTO 给我说的第一句话:



我看过你的简历后就决定今天咱们不聊技术话题了,直接聊聊公司层面和业务上是否感兴趣,以及解答我的疑虑,因为我已经看过你写的很多博客和 GitHub,技术能力方面比较放心。



之后就是常规流程,聊聊公司情况个人意愿等。


最后我也问了为什么选 Go,这位 CTO 给我的回答和上一家差不多😂


虽然最终也没能去成,但也非常感谢这位 CTO,他是我碰到为数不多会在面试前认真看你的简历,博客和 GitHub 都会真的点进去仔细阅读👍🏼。



其实这两家我都没怎么讲技术细节,因为确实没怎么聊这部分内容;这时就突出维护自己的技术博客和 GitHub 的优势了,技术博客我从 16 年到现在写了大约 170 篇,GitHub 上开源过一些高 star 项目,也参与过一些开源项目,这些都是没有大厂经历的背书,对招聘者来说也是节约他的时间。





当然有好处自然也有“坏处”,这个后续会讲到。


第三家


第三家是找朋友推荐的,在业界算是知名的云原生服务提供商,主要做 ToB 业务;因为主要是围绕着 k8s 社区生态做研发,所以就是纯技术的工作,面试的时候也会问一些技术细节。



我还记得有一轮 leader 面,他说你入职后工作内容和之前完全不同,甚至数据库都不需要安装了。



整体大概 5、6 轮,后面两轮都是 BOSS 面,几乎没有问技术问题,主要是聊聊我的个人项目。


我大概记得一些技术问题:



  • k8s 相关的一些组件、Operator

  • Go 相关的放射、接口、如何动态修改类实现等等。

  • Java 相关就是一些常规的,主要是一些常用特性和 Go 做比较,看看对这两门语言的理解。


其实这家公司是比较吸引我的,几乎就是围绕着开源社区做研发,工作中大部分时间也是在做开源项目,所以可以说是把我之前的业余爱好和工作结合起来了。


在贡献开源社区的同时还能收到公司的现金奖励,不可谓是双赢。


对我不太友好的是工作地在成都,入职后得成渝两地跑;而且在最终发 offer 的前两小时,公司突然停止 HC 了,这点确实没想到,所以阴差阳错的我也没有去成。


第四家


第四家也就是我现在入职的公司,当时是我在招聘网站上看到的唯一一家做中间件的岗位,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就投了。
面试过程也比较顺利,一轮同事面,一轮 Leader 面。


技术上也没有聊太多,后来我自己猜测大概率也和我的博客和 Github 有关。




当然整个过程也有不太友好的经历,比如有一家成都的“知名”旅游公司;面试的时候那个面试官给我的感觉是压根没有看我的简历,所有的问题都是在读他的稿子,根本没有上下文联系。


还有一家更离谱,直接在招聘软件上发了一个加密相关的算法,让我解释下;因为当时我在外边逛街,所以没有注意到消息;后来加上微信后说我为什么没有回复,然后整个面试就在微信上打字进行。


其中问了一个很具体的问题,我记得好像是 MD5 的具体实现,说实话我不知道,从字里行间我感觉对方的态度并不友好,也就没有必要再聊下去;最后给我说之所以问这些,是因为看了我的博客后觉得我技术实力不错,所以对我期待较高;我只能是地铁老人看手机。


最终看来八股文确实是绕不开的,我也花了几天时间整理了 Java 和 Go 的相关资料;不过我觉得也有应对的方法。


首先得看你面试的岗位,如果是常见的业务研发,从招聘的 JD 描述其实是可以看出来的,比如有提到什么 Java 并发、锁、Spring等等,大概率是要问八股的;这个没办法,别人都在背你不背就落后一截了。


之后我建议自己平时在博客里多记录八股相关的内容,并且在简历上着重标明博客的地址,尽量让面试官先看到;这样先发制人,你想问的我已经总结好了😂。


但这个的前提是要自己长期记录,不能等到面试的时候才想起去更新,长期维护也能加深自己的印象,按照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进行复习。


选择



这是我当时记录的面试情况,最终根据喜好程度选择了现在这家公司。


不过也有一点我现在觉得但是考虑漏了,那就是行业前景。


现在的 C 端业务真的不好做,相对好做的是一些 B 端,回款周期长,同时不太吃现金流;这样的业务相对来说活的会久一些,我现在所在的公司就是纯做 C 端,在我看来也没有形成自己的护城河,只要有人愿意砸钱随时可以把你干下去。


加上现在的资本也不敢随意投钱,公司哪天不挣钱的话首先就是考虑缩减产研的成本,所以裁员指不定就会在哪一天到来。


现在庆幸的是入职现在这家公司也没有选错,至少短期内看来不会再裁员,同时我做的事情也是比较感兴趣的;和第三家有些许类似,只是做得是内部的基础架构,也需要经常和开源社区交流。


面对裁员能做的事情


说到裁员,这也是我第一次碰上,只能分享为数不多的经验。


避免裁员


当然第一条是尽量避免进入裁员名单,这个我最近在播客 作为曾经的老板,我们眼中的裁员和那些建议 讲到在当下的市场情况下哪些人更容易进入裁员名单:



  • 年纪大的,这类收入不低,同时收益也没年轻人高,确实更容易进入名单。

  • 未婚女性,这点确实有点政治不正确,但确实就是现在的事实,这个需要整个社会,政府来一起解决。

  • 做事本本分分,没有贡献也没出啥事故。

  • 边缘业务,也容易被优化缩减成本。


那如何避免裁员呢,当然首先尽量别和以上特征重合,一些客观情况避免不了,但我们可以在第三点上主动“卷”一下,当然这个的前提是你还想在这家公司干。


还有一个方法是提前向公司告知降薪,这点可能很多人不理解,因为我们大部分人的收入都是随着跳槽越来越高的;但这些好处是否是受到前些年互联网过于热门的影响呢?


当然个人待遇是由市场决定的,现在互联网不可否认的降温了,如果你觉得各方面呆在这家公司都比出去再找一个更好,那这也不失为一个方法;除非你有信心能找到一个更好的,那就另说了。


未来计划


我觉得只要一家公司只要有裁员的风声传出来后,即便是没被裁,你也会处于焦虑之中;要想避免这种焦虑确实也很简单,只要有稳定的被动收入那就无所谓了。


这个确实也是说起来轻松做起来难,我最近也一直在思考能不能在工作之余做一些小的 side project,这话题就大了,只是我觉得我们程序员先天就有自己做一个产品的机会和能力,与其把生杀大权给别人,不如握在自己手里。


当然这里得提醒下,在国内的企业,大部分老板都认为签了合同你的 24 小时都是他的,所以这些业务项目最好是保持低调,同时不能影响到本职工作。



欢迎关注作者公众号于我交流🤗。



作者:crossoverJie
来源:juejin.cn/post/7246570594991718455
收起阅读 »

5分钟回顾webpack的前世今生

web
引言 模块化编程是软件设计的一个重要思想。在JavaScript中,处理模块一直是个问题,由于浏览器只能执行JavaScrip、CSS、HTML 代码,所以模块化的前端代码必须进行转换后才能运行。例如 CommonJS 或 AMD,甚至是ECMA 提出的 Ja...
继续阅读 »

引言


模块化编程是软件设计的一个重要思想。在JavaScript中,处理模块一直是个问题,由于浏览器只能执行JavaScrip、CSS、HTML 代码,所以模块化的前端代码必须进行转换后才能运行。例如 CommonJS 或 AMD,甚至是ECMA 提出的 JavaScript 模块化规范——ES6 模块,这些模块系统要么是在浏览器无法运行,要么是无法被浏览器识别和加载,所以针对不同的模块系统,就需要使用专门的工具将源代码转换成浏览器能执行的代码。


整个转化过程被称为构建,构建过程就是“模块捆绑器”或“模块加载器”发挥作用的地方。


Webpack是JavaScript模块捆绑器。在Webpack之前,已经有针对各类型的代码进行编译和构建的流程,例如使用Browserify对CommonJS模块进行编译和打包,然后将打包的资源通过HTML去加载;或者通过gulp进行任务组排来完成整个前端自动化构建。


但是这些方式的缺点是构建环节脱离,编译、打包以及各类资源的任务都分离开。


Webpack模块系统的出现,能将应用程序的所有资源(例如JavaScript、CSS、HTML、图像等)作为模块进行管理,并将它们打包成一个或多个文件并进行优化。Webpack的强大和灵活性使得其能够处理复杂的依赖关系和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了构建工具中的首选。


本文主要来扒一扒Webpack的发展进阶史,一起来看看Webpack是如何逐渐从一个简单的模块打包工具,发展成一个全面的前端构建工具和生态系统。


webpack发展历程


webpack从2012年9月发布第一个大版本至2020年10月一共诞生了5个大的版本,我们从下面一张图可以清晰具体地看到每一个版本的主要变化

Webpack发展史.png

Webpack 版本变化方向



  1. Webpack 1:在此之前多是用gulp对各个类型的编译任务进行编排,最后在Html文件中将各种资源引用进来,而Webpack的初始版本横空出世,凭借如下其功能、理念、内核等优点成为众多前端构建工具的最新选择。



  • 理念:一切皆资源,在代码中就能能对Html、Js、Css、图片、文本、JSON等各类资源进行模块化处理。

  • 内核:实现了独有的模块加载机制,引入了模块化打包和代码分割的概念。

  • 功能:集合了编译、打包、代码优化、性能改进等以前各类单一工具的功能,成为前端构建工具标准选择。

  • 特点:通过配置即可完成前端构建任务,同时支持开发者自定义LoaderPlugin对Webpack的生态进行更多的扩展。



  1. Webpack 2: Webpack 2的在第一个版本后足足过了4年,其重点在于满足更多的打包需求以及少量对打包产物的优化



  • 引入对ES6模块的本地支持。

  • 引入import语法,支持按需加载模块。

  • 支持Tree Shaking(无用代码消除)。



  1. Webpack 3:Webpack 3提供了一些优化打包速度的配置,同时对打包体积的优化再次精益求精



  • 引入Scope Hoisting(作用域提升),用于减小打包文件体积。

  • 引入module.noParse选项,用于跳过不需要解析的模块。



  1. Webpack 4:Webpack 4带来了显著的性能提升,同时侧重于用户体验,倡导开箱即用



  • 引入了mode选项,用于配置开发模式或生成模式,减少用户的配置成本,开箱即用

  • 内置Web Workers支持,以提高性能



  1. Webpack 5:Webpack 5继续在构建性能和构建输出上进行了改进,且带来跨应用运行时模块共享的方案



  • 支持WebAssembly模块,使前端能够更高效地执行计算密集型任务。

  • 引入了文件系统持久缓存,提高构建速度

  • 引入Module Federation(模块联邦),允许多个Webpack应用共享模块


webpack打包后的代码分析


为了更方便理解后续章节,我们先看一下Webpack打包后的代码长什么样(为了方便理解,这里以低版本Webpack为例,且不做过多描述)


jsx
复制代码
/******/ (function(modules) { // webpackBootstrap
/******/ // The module cache
/******/ var installedModules = {};

/******/ // The require function
/******/ function __webpack_require__(moduleId) {
/******/ /* 省略 */
/******/ }

/******/ // expose the modules object (__webpack_modules__)
/******/ __webpack_require__.m = modules;

/******/ // expose the module cache
/******/ __webpack_require__.c = installedModules;

/******/ // __webpack_public_path__
/******/ __webpack_require__.p = "";

/******/ // Load entry module and return exports
/******/ return __webpack_require__(0);
/******/ })
/************************************************************************/
/******/ ([
/* 0 */
/***/ (function(module, __webpack_exports__, __webpack_require__) {/*省略*/})
/* 1 */
/***/ (function(module, __webpack_exports__, __webpack_require__) {/*省略*/})
/* 2 */
/***/ (function(module, __webpack_exports__, __webpack_require__) {/*省略*/})
/******/ ]);

可以看到其实入口文件就是一个IIFE(立即执行函数),在这个IIFE里核心包括两块:



  1. 模块系统:Webpack 在IIFE里实现了模块系统所需要的Module、Require、export等方法组织代码。每个模块都被包装在一个函数内,这个函数形成了一个闭包,模块的作用域在这个闭包内。

  2. 模块闭包IIFE的入参即是Modules,它是一个数组,数组的每一项则是一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有自己的作用域。模块和模块之间通过Webpack的模块系统可以进行引用。


webpack的发展长河中,笑到最后和沦为历史

笑到最后:OccurrenceOrderPlugin



有趣的是该插件在Webpack 1叫做OccurenceOrderPluginWebpack 2才更名为OccurrenceOrderPluginWebpack 3则不需要手动配置该插件了。


插件作用:用于优化模块的顺序,以减小输出文件的体积。其原理基于模块的使用频率,将最常用的模块排在前面,以便更好地利用浏览器的缓存机制。


有了前面对于Webpack打包后的代码分析,OcurrenceOrderPlugin的优化效果也就很好理解了。它的原理主要基于两个概念:模块的使用频率模块的ID



  1. 模块的使用频率:OccurrenceOrderPlugin 插件会分析在编译过程中每个模块的出现次数。这个出现次数是指模块在其他模块中被引用的次数。插件会统计模块的出现次数,通常情况下,被引用次数更多的模块将被认为更重要,因此会更早地被加载和执行。

  2. 模块的 ID:Webpack 使用数字作为模块的 ID,OccurrenceOrderPlugin 插件会根据模块的出现次数,为每个模块分配一个优化的 ID。这些 ID 的分配是按照出现次数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的,以便出现次数较多的模块获得较短的 ID,这可以减小生成的 JavaScript 文件的大小。假设一共有100个模块,最高的频率为被引用100次,则减小文件体积200B。(确实好像作用很小,但是作为最贴近用户体验的前端er,不应该是追求精益求精嘛)


这个插件的主要目标是减小 JavaScript 文件的体积,并提高加载性能,因为浏览器通常更倾向于缓存较小的文件。通过将频繁使用的模块分配到较短的 ID,可以减小输出文件的体积,并提高缓存的效率。


笑到最后:Scope Hoisting


过去 Webpack 打包时的一个取舍是将 bundle 中各个模块单独打包成闭包。这些打包函数使你的 JavaScript 在浏览器中处理的更慢。相比之下,一些工具像 Closure Compiler 和 RollupJS 可以提升(hoist)或者预编译所有模块到一个闭包中,提升你的代码在浏览器中的执行速度。


而Scope Hoisting 就是实现以上的预编译功能,通过静态分析代码,确定哪些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然后将这些模块合并到一个函数作用域中。这样,多个模块之间的函数调用关系被转化为更紧凑的代码,减少了函数调用的开销。这样不仅减小了代码体积,同时也提升了运行时性能。


Scope Hoisting 的原理是在 Webpack 的编译过程中自动进行的,开发人员无需手动干预。要启用 Scope Hoisting,你可以使用 Webpack 4 版本中引入的 moduleConcatenation 插件。在 Webpack 5 及更高版本中,Scope Hoisting 是默认启用的,不需要额外的配置。


CommonsChunkPlugin的作用和不足,为何会被optimization.splitChunks所取代


CommonsChunkPlugin 插件,是一个可选的用于建立一个独立chunk的功能,这个文件包括多个入口 chunk 的公共模块。主要配置项包含


json
复制代码
{
name: string, // or
names: string[],
filename: string,
minChunks: number|Infinity|function(module, count) => boolean,
chunks: string[],
// 通过 chunk name 去选择 chunks 的来源。chunk 必须是 公共chunk 的子模块。
// 如果被忽略,所有的,所有的 入口chunk (entry chunk) 都会被选择。

children: boolean,
deepChildren: boolean,
}

通过上面的配置项可以看到虽然CommonsChunkPlugin将一些重复的模块传入到一个公共的chunk,以减少重复加载的情况,尤其是将第三方库提取到一个单独的文件中,但是其首要依赖是通过Entry Chunk进行的。在Webpack4以及更高的版本当中被optimization.splitChunks所替代,其提供了配置让webpack根据策略来自动进行拆分,被替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灵活度不足:在配置上相对固定,只能将指定 Entry Chunk的共享模块提取到一个单独的chunk中,可能无法满足复杂的代码拆分需求。

  2. 配置复杂:需要手动指定要提取的模块和插件的顺序,配置起来相对复杂,开发者需要约定好哪些chunk可以被传入,有较高的心智负担。而optimization.splitChunks只需要配置好策略就能够帮你自动拆分。


因此在Webpack 4这个配置和开箱即用的版本里,它自然也就“香消玉损”。只能遗憾地看到一句:


the CommonsChunkPlugin 已经从 Webpack v4 legato 中移除。想要了解在最新版本中如何处理 chunk,请查看 SplitChunksPlugin


被移除的DedupePlugin


这是 Webpack 1.x 版本中的插件,用于在打包过程中去除重复的模块(deduplication),其原理不知道是通过内容hash,还是依赖调用关系图。但是在Webpack 2中引入了Tree Shaking功能,则不再需要了。原因有以下几点:



  • Tree Shaking控制更精确:能通过静态分析来判断哪些代码是不需要的,实现了更细力度的优化。

  • Scope Hositing减少了重复模块:Webpack 3引入了Scope Hositing,将模块包裹在函数闭包中,进一步减少了重复模块的依赖


因此我们在Webpack的文档中看到:



DedupePlugin has been removed


不再需要 Webpack.optimize.DedupePlugin。请从配置中移除。



总结


或许有些插件你已经看不到它的身影,有些特性早已被webpack内置其中。webpack从第一个版本诞生后一直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提升:



  1. 性能优化:通过去除重复代码、作用域提升、压缩等方式减少代码体积和提高运行时性能。

  2. 构建提效:通过增量编译、缓存机制、并行处理等提升打包速度。

  3. 配置简化:通过内置必要的特性和插件以及简化配置提升易用性。


作者:古茗前端团队
来源:juejin.cn/post/7289718324858355769
收起阅读 »

”调试小技巧,让未来更美好“

web
① 自动打断点(抛异常时自动断点) 偶然一次可能不小心打开某个设置选项,可能设置了英文又不知道是打开了什么,只知道当每次打开F11打开控制台调试看数据的时候,就是不会自动停在某个位置,又不知道怎么停掉,怀疑会不会是安装了什么谷歌插件或者是油猴哪个脚本代码写错写...
继续阅读 »

自动打断点(抛异常时自动断点)


偶然一次可能不小心打开某个设置选项,可能设置了英文又不知道是打开了什么,只知道当每次打开F11打开控制台调试看数据的时候,就是不会自动停在某个位置,又不知道怎么停掉,怀疑会不会是安装了什么谷歌插件或者是油猴哪个脚本代码写错写了什么。


不小心打钩了断点调试的遇到未捕获的异常时暂停,或者在遇到异常时暂停这两个选项其中一个。就有可能导致了谷歌的调试器暂停,取决于这个网站有没有一些异常触发到这一点,勾选上每次异常浏览器会帮我们打断点。


image.png


所以解决办法就是把谷歌浏览器中的这两个勾去掉,如果不是你本意打开想要调试网站中一些异常的报错。


image.png


一键重发请求(不用每次重新请求就刷新页面)


排查接口的时候,需要重新请求该接口,不必要每次重新刷新页面去请求试接口里面传参对不对返回来的数据对不对。重发请求很简单,右击该接口重发xhr即可。


image.png


image.png


③ 断点调试+debugger+console+try...catch


(1) console.log


找bug解决bug是很重要滴。console.log-输出某个变量值是非常非常常用的,只要做码农一定得会各种语言的输出消息和变量的语句,方便我们查看和调试。


(2) debugger(不用每次都console)


在代码某个语句后面或者前面输debugger


在我入行到在学校生涯那段时间都不知道debugger;这玩意,有一次项目有一个比较棘手不知道怎么解决的问题,甲方公司项目负责人开会重点讲了那个问题,就见他这里输一下dubugger,那里输一个debugger,当时就觉得那玩意很神(反正意识上只要我们不懂的东西刚开始接触都是这样,这里神那里神的,接触久了就觉的也就那样不过如此,很平常),最后也没看出什么来。


debugger就是在某个状态下,用这个debugger;语句在那里断一下点,然后当下,上下文的状态和值都可以在查看,哪个分支导致变量状态错误。


使用debugger可以查看:



  • 作用域变量

  • 函数参数

  • 函数调用堆栈

  • 代码整个执行过程(从哪一句到哪一句的)

  • 如果是异步promise async...await 等这种的话就需要在then和catch里面debugger去调试


(3) try...catch 捕获异常


try {
// 可能会抛出异常的代码
} catch {
// 处理所有异常的代码
}

try...catch捕获异常,包括运行时错误和自定义以及语法错误。


try...catch中还可以在某些情况下用throw在代码中主动抛出异常。


try {
// 可能会抛出异常的代码

if (某某情况下) throw '某某错误提示信息'

} catch {
// 处理所有异常的代码
} finally {
// 结束处理用于清理操作
}

image.png


④ 联调查看接口数据


image.png


如上图这个接口,如果想要复制接口preview里面的数据,


除了去Responese里面去找我们需要的某个值去选择复制之外(这个有个缺点就是要找值不直观),还可以右击某个值,然后通过点击store object as global variable(存储为全局变量) 获取。


image.png


当我们点击了之后,控制台就会出现tempXX这个变量。


image.png


我们就只需要在控制台输入copy(temp3)copy(要复制的json名),在粘贴板上就有这个json数据了。



💡
全局方法copy()在console里copy任何你能拿到的数据资源。



image.png


⑤ 后端接口数据返回json


这个有时候有的同学有可能碰到类似这种的JSON数据{\"name\":\"John\",\"address\":\"123 Main St, City\"}


解决方法


直接打开控制台console,输入 JSON.parse("{"name":"John","address":"123 Main St, City"}"),这样


image.png


如果你想复制下来用,直接跟上面我们用copy这好碰上,赋值加上一个copy就可以了。


image.png


这样这个值就在粘贴板上了。


总结


报错和bug,多多少少会贯穿我们的职业生涯中,如何定位问题、解决问题,加以调试,是我们必须也是不能不必备的技能。


当你捕获bug的时候.gif



☎️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望不吝赐教,欢迎评论区留言互相学习。



作者:盏灯
来源:juejin.cn/post/7288963208396603450
收起阅读 »

我是如何走上程序员的道路的

封面图 学生时代的照片,想来已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 学生时代 从2009年9月开始读大学,当然也不是什么好大学,位于中原腹地的一所三流大学,所学专业是经济学中的《审计》。 上学的时候其实也不知道审计这个专业到底是做什么的,当时只是根据大学老师的讲述,大抵是可以...
继续阅读 »

封面图


image.png


学生时代的照片,想来已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


学生时代


从2009年9月开始读大学,当然也不是什么好大学,位于中原腹地的一所三流大学,所学专业是经济学中的《审计》。


上学的时候其实也不知道审计这个专业到底是做什么的,当时只是根据大学老师的讲述,大抵是可以到企业中做个会计师什么的,当然我们的专业课除了《审计》之外,《会计》《成本会计》《经济法》《税法》《财务管理》之类的都有。


学生时代对于我这种普通家庭的学生,大部分时候都是比较迷茫的,虽然每天都去上课,也很努力的去学习,识记老师讲课的内容,然后参加各种专业考试,会计证,助理会计师之类的考试,但是其实对于自己将来到底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将来做什么样的工作,过怎样的生活,都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只是随着日子一天一天的逝去,随波逐流而已,对于这种状态,我现在通常用一个词来概括:局限性


局限性我给它的定义是:在个人所处的时代,环境以及个人认知水平有限的情况下,个人所能做事情的极限。简而言之,就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命里注定的一个圈,超出了这个圈的范围,别的事情就做不了,这就是局限。


在这种局限下浑浑噩噩的度过了三年的时光,除了和班里同学一同度过这三年时光能够留下一些快乐的回忆之外。还有一件事情我觉得值得聊一下,就是我对英语比较感兴趣,这种兴趣表现在我喜欢在没课的时候去蹭英语系的外教课,喜欢听那个胖胖的外交讲课,有时候也到讲台上和他们一起做一些互动,讲一些英文,练习一下自己的口语。


等他们下课了,clay,那个外教的名字叫clay,是一个胖胖的60多岁的老头,我喜欢在他等班车的的时候跟他聊会儿天,内容我也记不得是什么了,大抵是些怎么学好英语之类的话,他也非常和蔼,只是说:dont warry,you need more pritice之类的,也有些是他在中国收养了很多孩子,住在大学路上什么的。


外语系的姑娘都很漂亮,当然,这可能也是我去蹭英语课的一个原因。


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的过去,上课,逃课,上课,逃课,逃课去蹭课。逃课出去玩,忽然有一天发现,自己马上就要毕业了,然后发现大家都开始准备找工作了,于是自己也开始准备简历,去人才市场,去各种招聘会~


那里能有什么好工作呢~


工作


好在是2012年的8月份吧,被一家单位录取了,名义上是做财务,其实是被派到外地做出纳去了,地址在东莞分理处。


彼时的想法是,好好工作两年,然后混个分理处的主管什么的,其实自己非常清楚自己本身也不适合做主管,好在分理处的同时都是年轻人,比较好相处。


于是在这里待了有一年多,分理处的其他人主要是做销售工作,基于工作性质的不稳定性,人员流失率很大,后来我就也离职了。


进京


从那里离职之后,去了四川的一家建筑单位,驻扎在项目部,职务是会计,主要工作内容是帮忙做些单位的内账,负责企业的报税及项目部的部分出纳工作。


彼时已经是2014年了,淘宝等线上购物平台已经非常流行了,听说当时的美工等工作也非常吃香,于是打算自学photoshop,将来转成美工,做些淘宝店铺的装修等工作。


可惜美工没有做成,恰逢建筑项目上需要进行融资,跟银行进行贷款,所以当时有一项工作是用photoshop伪造发票,将金额10万的发票,改成100万,甚至更大的金额。修改以后用打印机打印出来,公司用于向银行贷款等。


说是项目部,其实就是旁边就是工地,工地的生活非常艰苦,管理人员还好一些,一线工人每天干的都是体力活,确实挺辛苦的,于是到了2014年底,就提出了离职。


离职之后,辗转就到了北京。


到了北京之后,找了一个主要做供应链的单位,对接的是外企,职位名称忘了,主要负责回复一些英文文件,偶尔也需要通过电话和老外做些沟通,问他们要一些文件什么的。


幸运的是认识了一个做前端的同事。这时候是2015年,这个同事高中没毕业,做前端,薪资当时是12000,让我很是羡慕,有时候开玩笑跟我说你也转前端吧。


2015年,当时正是前端市场非常火的时候,移动互联网正在兴头上,于是下定决心开始学习前端,从最简单的html标签,css样式,Javascript开始,一点一点的去背,去学习相关的知识,也从简单的仿站开始练习,各种布局,样式属性之类的,写完了就拿给他看,虽然写的不怎么样~


就这么持续了大概有一年吧~


转前端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开始试着找一些前端相关的工作,最终还是找到了一份工作,那时候还没有现在的各种框架。


记得第一份前端工作的项目是一个javaweb的项目,然后还有一个用appcan做的混合开发的移动端项目。


就这样从看别人的代码,到自己写一些代码,从纯粹的前端三剑客html+css+js,慢慢的写到了前端三大框架vue+react+ng 。


转眼间从事前端工作也这么些年了,越写越觉得自己对前端的兴趣越浓,因为它有很多新的东西,虽然我不一定每个知识点都能弄的明白,但是当你思考时,那种沉浸其中的感觉是妙不可言的。


我也感谢这个行业,虽然它不能让我大富大贵,但是它起码做到了这些年让我衣食无忧。


最后


单纯的从技术方向出发,前端的方向很多,web,小程序,客户端,移动端,每个领域都有很多值得探索的东西。


虽然我不是科班出身,但是在这些年的学习和探索中,它教会了我很多东西。


最后更多的想说的可能只有两个字:感谢


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人;


感谢那些年遇到的苦难;


也感谢自己的坚持~


希望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中都能得偿所愿~


谢谢~


作者:前端那些年
来源:juejin.cn/post/7162205132292096037
收起阅读 »

谁还没个靠bug才能正常运行的程序😌

web
最近遇到一个问题,计算滚动距离,滚动比例达到某界定值时,显示mask,很常见吧^ _ ^ 这里讲的不是这个需求的实现,是其中遇到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bug,靠这个bug才达到了正确效果,以及这个bug是如何暴露的(很重要)。 下面是演示代码和动图 <!DO...
继续阅读 »

最近遇到一个问题,计算滚动距离,滚动比例达到某界定值时,显示mask,很常见吧^ _ ^


这里讲的不是这个需求的实现,是其中遇到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bug,靠这个bug才达到了正确效果,以及这个bug是如何暴露的(很重要)。


下面是演示代码和动图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title>Document</title>
<style>
.container {
width: 300px;
max-height: 300px;
background-color: black;
position: absolute;
top: 60px;
left: 50%;
transform: translateX(-50%);
overflow-y: auto;
}
.child {
width: 260px;
height: 600px;
margin: 0px 20px;
background-color: pink;
position: relative;
}
.flag {
position: absolute;
width: 100%;
height: 25px;
background-color: blueviolet;
color: aliceblu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25px;
font-size: 14px;
left: 0;
right: 0;
}
.top {
top: 0;
}
.bottom {
bottom: 0px;
}
</style>
</head>

<body>
<div class="container">
<div class="child">
<div class="flag top">top</div>
<div class="flag bottom">bottom</div>
</div>
</div>
</body>
</html>


20230927105849_rec_.gif




开始计算啦,公式:滚动比例 = 滚动距离 / 可滚动距离


滚动距离: $0.scrollTop


可滚动距离: $0.scrollHeight - $0.offsetHeight


即:scrollRatio = scrollTop / (scrollHeight - offsetHeight)


滚动到底部,计算结果是 300 / (600 - 300) = 1


image.png


我们需要拿scrollRatio某界定值(比如0.1)作大小的比较,计算是true还是false(用isShow = scrollRatio < 某界定值来保存)。


这里一切正常。




不正常的情况出现了


就是没有出现滚动条的情况,即.child的高度没有超过.container的高度时,把.child的高度设成.containermax-height,就没有滚动条了(下面讲的情景也都是没有滚动条的情况)。


image.png


这个时候再去计算,得到了NaN,以至于 NaN < 0.1 = false


image.png


因为isShow的预期就是false,所以一直都没有发现这个bug。




那么它是如何暴露的呢?


后来新的需求给.container加了border。演示一下加border,然后再去计算:


image.png


发现没,这时候$0.offsetHeight的高度把border的高度也算进去了,结果就成了true,这不是想要的结果 ❌。




然后就是一番查验


offsetHeight是一个元素的总高度,包括可见内容的高度、内边距(padding)、滚动条的高度(如果存在)以及边框(border)的高度。


而我们这里只需要可见的高度,就可以用到另一个属性了clientHeight


clientHeight是指元素的可见内容区域的高度,不包括滚动条的高度和边框的高度。它仅包括元素的内部空间,即内容加上内边距。


image.png


当然这也只是继续使除数为0,然后得到结果为NaN,不过bug已经暴露出来了,后面就是一些其他的优化啦~




总结 + 复习(盒模型 box-sizing)


发现没有,offsetHeightclientHeight的区别,就像盒模型中的标准盒模型怪异盒模型的区别:


box-sizing: content-box(默认,标准盒模型):宽度和高度的计算值都 不包含 内容的边框(border)和内边距(padding)。添加padding和border时, 使整个div的宽高变大。


box-sizing: border-box(怪异盒模型):宽度和高度的计算值都 包含 内容的边框(border)和内边距(padding)。添加padding和border时, 不会 使整个div的宽高变大。


这样讲是不是加深一下对这两种属性的印象


^ - ^


作者:aomyh
来源:juejin.cn/post/7283087306603823116
收起阅读 »

一年空窗期后我是如何准备面试的?

web
在此之前我是自由职业者,满打满算一年空窗期,在被动收入不稳定,心想还是需要一份收入来维持日常生活开销,再去考虑打造自己的额外收入。 前前后后从准备到上岸历时一个半月,今天从三个方面分享这个过程我做了什么? 心态 做事情之前,心态很重要,我遇事很少否定自己,在...
继续阅读 »

在此之前我是自由职业者,满打满算一年空窗期,在被动收入不稳定,心想还是需要一份收入来维持日常生活开销,再去考虑打造自己的额外收入。



前前后后从准备到上岸历时一个半月,今天从三个方面分享这个过程我做了什么?


心态


做事情之前,心态很重要,我遇事很少否定自己,在我看来,别人可以做到的,自己也可以,虽然一年空窗,基本上不接触技术,写代码量远不如以前,但又不是要上天或者造原子弹,取决于谁执行力强,谁付出的时间多,仅此而已。


换作以前,相信大部分的同学去找半个月都可以入职自己期望的岗位,看了一下网上的情绪,行情在这个环境下的确蛮消极的,很多人找了几个月都没有上岸的,当然我自己也有感受到,简历丢出去之后没有声音,并且在各大招聘网站上坑位也减少了,相比两三年前如日中天的行情,难免会有这类情绪。


但我没有那么焦虑,为什么呢?其一是我心态比较好,其二是跟我的定位有关。


定位


第一个是我要找的岗位定位为中高级开发,而这类人在市场上来看一直都是稀缺资源,其他行业也如此。


第二个是薪酬范围定位在20k-25k范围,给不到我会觉得工作没劲,累点没关系,主要还是相信自己可以胜任。


第三个是前期投几个低于期望值的试试水,了解一下目前行情顺便找找感觉。


所以,接下来我只需要把目标定位在寻找中高级开发岗位即可,完善自己达到这个能力要求,下面是行动计划,细看下来你会发现这又是个PDCA


计划


我把计划分为这几个模块:


1. 简历优化


我一开始是不会写简历的,因为中间没有跳过槽,也没定时更新,所以就随便拿了以前的模板改了改时间和项目就开始投了,简历回复少不说,即使有机会面试了也没有把简历提到的讲清楚,结果可想而知。


后面想想不行,虽然没写过,但是我会看简历啊,之前带团队有时候一天要看上百份简历,大概知道面试官青睐哪些人才,优化之后断断续续才有面试。


其次是我在面试过程结束时问面试官哪些地方还需要提升的,不少也会反馈简历问题,诸如:



  • 管理工作内容太笼统了,看不出具体做了什么

  • 没有说清楚空窗期做了什么

  • 没有体现出你在项目中做了什么

  • ......


知道自己问题之后,前后迭代了大概十几个版本,越到后面的质量越高,直至我入职之后,还有一个目标企业发来邀请。


2. 技能要求


前端领域涉及到这么多技能,需要有方向进行准备,分享一下我是如何分类:


基础:



  • 前端三大件:HTML、CSS、JS

  • 主流框架:Vue2/Vue3、React

  • 状态管理:Vuex、redux、mobox

  • 构建工具:webpack、Vue-cli、Vite、gulp

  • 前端安全:xss、csrf、cors 常见问题和防御措施


进阶:



  • JS运行机制、事件轮询机制、浏览器运行原理

  • 前端性能监控、前端异常监控如何做?

  • 前端工程化体系包含哪些

  • 前端性能优化手段:页面性能、构建性能、代码性能

  • Vue、React核心原理

  • 基础算法数据结构

  • Http协议


面对上面的技术基础类,主要是刷官方文档+常见面试题,这些更多是概念性的东西,在这里就不多说了,相信大家手上多少都有八股文资料,如果没有可以私信我。


而面对进阶类,首先总结自己项目中用到了哪些,吃透它。其次,面对不太熟悉的板块如HTTP网络,我会通过专栏学习或者一些讲得好的课程来弥补。


除了上面的方法,还有一种我常用的技巧来覆盖知识盲区,就是下面要说的模拟面试,几乎适用于任何技能面试。


3. 模拟面试


这里要说的模拟面试并不是找一些大佬一对一模拟训练,而是换位思考(当然能够模拟面试效果更好啦~)。


即把自己想象成面试官,在考察某一个知识点的时候,你会问自己什么问题呢?


举2个栗子🌰


对于用Vue的同学,我会问:



  • vue diffreact diff有什么区别?

  • 为什么v-for中建议带:key,有什么情况下是可以不带的?

  • 写过组件或者插件吗,有什么注意点?

  • vue-router原理是什么


结合一些热门的话题,我会问:



  • vue2vue3对比,你觉得主要区别是什么?

  • vue2vue3在性能优化做了什么?两者的构建产物有什么区别?

  • 如果你去学vue3,你会从哪里开始,怎么学?


除了以上我给自己虚构的问题之外,还有诸如vue生命周期啊、组件通信啊等等基础肯定是要会的,我会刷文档或虚构题目,这些比较简单,搞懂就行了。


对于设计模式,我也问了自己几个问题:



  • 你知道的设计模式有哪些,知道他们的应用场景吗(解决了什么问题)?

  • 在工作中用到的设计模式有哪些?说说它们的优劣势

  • Vue中用了哪些设计模式?

  • 观察者和发布订阅有什么不同?


基本上这个薪酬范围的设计模式,搞懂了以上问题大差不差。


再来说说这种方式有什么优势?


首先,问题是通过我们自身思考提出并主动寻求解决的,这本身已经存在闭环了,有利于我们理解一个知识点。其次,我们思考提出某个问题,意味着大脑🧠的神经元网络中有存在某些游离神经节点,它没有被连接到一起,随着提出并解决的问题越多,连接起来的网络就越大,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知识网络,相比没有目的刷题,它的持久性更强,更能抗遗忘。


总结


结束之前,再分享面试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当时面了一家小企业,终面的时候面试官问我期望薪酬,就报了18k,但是面试官说给不到,17k考不考虑?我当时没有回绝,就说回去考虑一下。


回去考虑一番之后,我根据当时岗位给到的薪资范围,加上当时家里事情比较多,想先稳定下来再考虑其他的,打算接了这个offer准备上班,突然闹了个乌龙,HR说老板那边重新定了价,只能给到16k,我说还能这么操作?这不明摆着欺负老实人嘛?


想了想如果接了这个offer,岂不是比之前离职时更低,更别说对比以前的同事了。心里忍不下这口气,以至于那两周,每天都撸到一点钟,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顺利上岸了!


分享几点个人觉得比较关键的:



  • 永远相信自己,心态很重要,不仅仅面试,它贯穿人的一生

  • 简历真实,不玩心思,例如空窗期这种,如实说明

  • 吃透简历内容,不留疑点

  • 面试过程中不着急回答问题,可以先澄清问题动机,不要为了回答而拼凑答案

  • 前面几次不通过没关系,但一次要比一次好


以至于如何备战高级开发,等我升级了再来分享~


最后,祝愿所有航海者都能够顺利靠岸!!!


注:由于最近比较多朋友私信我咨询简历优化建议或者八股文,可以加我的微信followJavaScript,丢简历过来即可,备注“掘金”。


作者:寻找奶酪的mouse
来源:juejin.cn/post/7285915718666944547
收起阅读 »

从钱塘江边到余杭塘河

把两个月前 钱江边的聚会小酌 成功移到余杭塘河。三巡五味后,一行三人在偌大的校园走着聊着。在滨江某知名支付公司的测试经理,感叹管理层间人浮于事站队排位;在阿里的前端程序员,困顿于今年未能升P竞争压力山大。而我,定位为服务端却在走全栈路线,也在纠结更换技术栈,看...
继续阅读 »

把两个月前 钱江边的聚会小酌 成功移到余杭塘河。三巡五味后,一行三人在偌大的校园走着聊着。在滨江某知名支付公司的测试经理,感叹管理层间人浮于事站队排位;在阿里的前端程序员,困顿于今年未能升P竞争压力山大。而我,定位为服务端却在走全栈路线,也在纠结更换技术栈,看不清寻不到一个更满意充满想象力的未来。


似乎吐槽和患得患失,多过幸福和豪气干云。而回想这一切刚开始时的忐忑不安踌躇满志,绝没想到,会在一个雨过方晴的深夜,有这样一番对话。


4年前的今天,我离开家乡,从济南坐上一节南下的橙皮车。当慢慢悠悠走过十余个小时,从微山湖夕阳落下到寒山寺晨钟响彻,我来到了曾一见倾心风云际会的魔都,一只怯怯什么也不会的菜鸟,正式开启了必将色彩斑斓的职业生涯。


此前几天,第一次用58找房,还不知有那么多套路。我发了100多条短信,大多如泥牛入海不见回声。偶有的几条,也是中介答复:“便宜的前几天租出去了,还有套价格贵一些的”。我终在豆瓣小组,在车来到济宁时收到了这条回复。满是欣喜打开,充满失望关闭。


此前几个月,我放弃割舍许多,不曾随我的相当多数同学,去那几家中字头央企,也不曾青眼相向,可以一辈子安稳无虞的公务员事业编,而选择了一家未曾听闻的“互联网”公司。我知道,当我听到这三个字,郁结于胸口怏怏不乐的大石顿被粉碎,我知道,我的第一家公司,不会再有其他。然而回宿舍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是查证这家公司是否为诈骗组织皮包公司。我也在暗暗忧心,空有一腔热爱,就真能做得好吗?兴趣真的可以打败科班无视专业?


我在仙霞路工程技术大学的国家级创业园,度过了终生难忘的两年,也完美回答了上面的疑惑。又在两年前魔都落户安家周折太巨,选择如候鸟,随潮离沪来杭。


四年里,我以平均一年一家的频率,换过四家公司,薪资较最初翻转500%。四年前,创新创业之风荡涤全国,o2o风云乍起,p2p方兴未艾。而今,内外部趋势交织,猪从风口跌落,独角沦为毒角。我也面临职业和薪资门卡:我是否还能心平静气在一家单位多呆几年,沉淀而不颓废?我如何还能保持在基数较大的情况下,使薪资以较高速率增长?我有哪些要学哪些要放,我要走哪条职业路线?…


实在有太多要学,我给自己的目标是:除去工作所用,还要试图从数学和物理角度,理解背后机理;要紧跟潮流,对新出现的技术和事物保有热切好奇;要外语足够优秀,能无障碍阅读英语文档。…


从没想过,有一天“学习”也会成为甜蜜负担。但我清楚,并不是所有的职业,所有的从业者,都有我们这样可以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如果愿意可以练就一身本事的机会。我会在无边学海中偶尔迷失,但却清楚,一样技能可以一陈不变从生到死,那会让我因无成就感和提高的满足而生不如死。


我的感触是,从毕业到30岁,真的太短太短了。只有夜以继日只有目不见睫。几年里,太多的熬夜让我皮肤不复当年紧致滑腻,太多的久坐让我发福增重,或许还有双眼疲劳颈椎酸痛。…我会注意保重,但当解决一个问题,当当搞懂一样东西,那种感觉,像一个木匠做出一件工艺品,抖落浑身木屑站起时的满足。所有的疲乏,所有的周折劳累,都将烟消云散。


回瞰这几年,我总会在他们看不见的地方,感谢B哥L哥H哥,但我还想感谢并告诫自己:我很勇敢,也因而幸运,在一个几百年不遇的信息时代,如果我还因循守旧患得患失,畏葸不前混吃等死,那既是对自己得辜负,也是对时代得辜负。


作者:fliter
来源:juejin.cn/post/7281651969247166527
收起阅读 »

一个艰难就业的23年应届生的2022年

自我介绍 我的家乡是浙江-宁波-余姚,是一名就读于一所位于宁波-慈溪(学校:笑死,这就我一所大学,你直接报我名字得了)的双非独立学院的软件工程专业的23年应届生,7到10月有在南京实习,现在是孤身一人在杭州实习的社恐前端实习生,前端练习时长一年半,擅长唱、跳、...
继续阅读 »

自我介绍


我的家乡是浙江-宁波-余姚,是一名就读于一所位于宁波-慈溪(学校:笑死,这就我一所大学,你直接报我名字得了)的双非独立学院的软件工程专业的23年应届生,7到10月有在南京实习,现在是孤身一人在杭州实习的社恐前端实习生,前端练习时长一年半,擅长唱、跳、rap... 还只擅长Vue的渣渣前端程序猿,有兴趣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程序猿青空,23年开始我会时不时分享各种优秀文章、学习资源、学习课程,探索初期,还请多多关照。这篇文章会是我公众号的第一篇文章,主要对我这一年来的经历做一个简单的流水账总结,涉及到恋爱、租房、学习、工作等各方面内容,希望这份经验对你也能有所帮助。


学习


大二下半年的时候分流,自主报名到了我们学校的产业学院——企业和学校联合创办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院。我文科相当薄弱,埋头考研会相当痛苦,也很清楚自己做不来官僚主义那一套,公职也不是适合我的职业(没错我对公职有偏见),很坚定就业这条路。因为还没有毕业,我的身份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双非下流本科的一名大学生,为了避免自己毕业即失业,看当时产业学院的宣传也不错就去了。


事实上因为产业学院刚创办不久,而且并不是所有人来到这里都是为了就业的,也有可能是为了学分、助学金等其他方面的原因,课程设计、师资力量、同学质量等各方面都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每门课程的期末大作业基本都是一个小项目,大三一年里两个期末都有为了大作业通宵的几天,再加上1500💰凑活过的生活费,死贵的电费和食堂伙食费,在这里学习和生活有时候还蛮辛苦的。好在我很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天赋不够,努力来凑,本来起跑线就低,更应该比别人卷一点。当然我也不是那种能够没日没夜卷的人(👀),关注了鱼皮,加入了他的知识星球,在星球天天学习健身(没错我还健身💪)打卡的flag没两个礼拜就立不住了,知识付费的事咱也没少干,就是说能一直坚持下来的着实不多,咱也明白咱就是个普通人,逆袭这种事确实还是很难做到的,我这人还是比较佛系的。


大三这一年我用一年的时间从零学前端,自认为还算是没有辜负自己,这一年时间的学习也还算有成果,虽然没法和卷王们争第一,也能跟在他们后面做个万年老二(😭呜呜呜)。下半年开始实习后更别说了,新的技术栈的学习基本就停滞了。实习前我还天真的以为能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正相反,比在学校学的更少,因为下班到家七八点,生活琐事会比在学校里多得多,而且我下班后还要花一个多钟头健身,再加上忙碌一天后更无心学习,只想躺平。


下半年做过的最卷的事也就参与了字节青训营,课题选择了前端监控平台,可惜的就是没能在青训营期间完成(😭呜呜呜,队友都摆烂了),当然也就没有结营证书。但我也不甘心就这样算罢,这个项目我就自己拉出来,作为我的毕业设计去完成它。解决实习期间学习效率低的最好办法就是在公司学习一些对公司业务有关或者优化公司项目的知识,名正言顺地摸鱼。我是Vue入门的,这一年里也一直守着Vue,来年第一季度目标就是学习React和Nest,开发一个自己的数据聚合的网站,能变现就最好了(😎欸嘿)。


生活&实习


大三下,也就是今年上半年,为了冲刺暑期实习,也就没去做兼职了,感叹本就艰难的生活的同时,殊不知这是为数不多还能自己自由掌控的日子了(😥我哭死)。其实我开始准备实习还是挺晚了,再加上期末没有太多时间,准备并不是太充分,没有太多自信心,投了几家大厂,不是没回应,就是笔试挂,就有点望而却步。


在我一个大佬同学的介绍下,面试了一家南京的小厂,过程很顺利,实习薪资给的也很可观,当时就没考虑那么多,就选择接受offer了(后来在杭州实习认识了几个小伙伴,才学了没几个月,暑假就面试进了独角兽企业,我那个时候确实应该再多投一投的)。刚开始的想法是第一次出门实习,有份经验就可以,在什么城市没关系,然而事实是工作上确实没什么关系,生活上关系可大了。7月13日第一次一个人拎上行李,义无反顾地去了南京,以为自己终于能够大展拳脚,再不济也能够在公司有所贡献,然而现实总是没那么理想。


上路


因为一个人前往外地工作,第一件事情便是租房,为了省点钱就托南京实习公司的一个同事看房子,因为他的房租到期也要找房子就顺便可以租在一起,有个照应。然而实际上因为是第一次出远门工作和生活,一切和自己的理想差距显然大了许多:因为不是自己实地看的房,而且也是第一次租房,虽然房租只有850💰,但是也可能因为是夏季大家都开空调,差不多50多💰一个礼拜的电费和其他乱七八糟的费用,一个月光租房子就差不多得1200💰,并不算贵,但是性价比极低;我的房间没地方晒衣服,只能晒在那个同事的房间的阳台,作为一个社恐患者,每次去都要做很多心理斗争(他会不会睡了,他会不会在忙....🙃);桌上只能堪堪放下我的显示器和笔记本,鼠标活动范围极小;床应该是睡过好几个租客了,明显的不舒服;吃的方面因为有点水土不服不能随便乱吃,同时也是为了省钱所以选择自己做饭,因此还得购置很多厨具调味品等等,一次性的开销💰不小;回学校的频率比我想象的高,因此来回车费也成为一大负担;当时租房合同是同事代签的,他签了一年,我那时候也不懂也没问,再加上当时换工作离开的比较急,没时间找转租,违约金直接血亏1700💰。


日常挤地铁


生活的种种问题都还能接受或者解决,然而工作方面,因为进入公司的时间段比较特殊再加上疫情影响,在南京实习的三个月里,我始终没有能够在技术上得到足够的提升,再加上与公司和领导的气场不合,使得我在公司整天如坐针毡,甚至有点无所事事(总之就是过的很不开心),虽然有不低的实习薪资,但是我始终没法在那里躺平。因此在中秋决定参与秋招,开始寻找第二份实习工作。


然而今年找工作并不简单,因为频繁发作的疫情,再加上互联网行业这些年的发展,行业的形势非常的严峻,各大公司都削减了HC(head count,人头数,就是最终录用的人数,肯定有小伙伴不懂这个词,我一开始就不懂🤏),作为一个民本23年应届生,在今年的秋招着实很难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那段时间的想法就是尽快找到下一份工作(急急急急急急,我是急急国王),找到一份离家近、工资高、平台大至少满足两个的工作。从9月10日中秋就开始投出第一份简历,到10月19日确定来到杭州的一家四五百人的SaaS公司,这期间投出过几百份简历,得到的回应却寥寥无几,这是一段非常难忘的经历。


这一个月里每一天都在为找工作烦恼,一开始专注于线上面试,却始终的得不到理想工作的认可,持续的碰壁使得开始怀疑自己这些年的学习,自己的选择是不是错了,是不是自己能力确实没法满足他们的要求(被ktv了),后来也决定不放过线下面试的机会,顶着疫情在南京、杭州、家、学校几地频繁奔波,在杭州线下面试的那一天还是顶着自己身体上的各种不适(持续拉肚子,全身酸痛,萎靡不振),仍然要拿出饱满的精神去面对面试,好在当时就获得了面试官也是现在的leader的认可,简直就是久旱逢甘霖,虽然并不是直接发的offer,但是也是十分有信心。杭州比起南京的工作,实习薪资低了很多,但是因为线下面试,对于当时感受到的公司的氛围十分的心动,也就放弃了其他小公司更高薪资的offer,决定了自己的第二份实习工作。


又上路啦


换工作又是换城市,所以又需要租房搬家,购置各种必需品,又是一大笔开销,在还没进公司前始终在担忧自己先择了薪资更低的工作,到时候会不会付出了这么多,结果又远不如预期让自己更痛苦。不过在经过了一个月左右实习后,我在杭州的公司工作的感受让我相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10月23日我再一次拖着一大堆行李开始了迁徙,本来打算先简单看房子,先回家住几天再自驾,拖着行李回来看房子签合同,所以我把被子等一些大件的行李都寄回家了,但是这次进入杭州后就黄🐎了(之前几地来回跑黄都没黄一下),只能多看几套房子然后就签下来,好在当天就看到一个自己满意的,10几平,押一付一,一个月算上水电差不多也就1300💰,不至于睡大街,但是我没有被子,当时杭州刚开始降温,温度也就个位数,但是买被子太亏了,之后用不上,就买了床毛毯,多盖几件衣服,凑活过了两天(真的凑活,冷的雅痞)。


杭州租的房


11月1日正式入职,正式开启了在杭州的工作生活,有条不紊的入职手续,时长1周的实习生培训,认识了许多和我一起实习的小伙伴,刚进来还赶上公司的双十一活动,让我对未来的工作生活充满希望。


双十一零食自助


第一月开始接触了一些简单的业务,重新开始了健身,第二个月就参与开发了一个简单的项目,还封装了公共组件、开发了简单的提高开发效率的脚手架工具,我终于能够继续有条不紊运转了。


在南京实习的期间除了参加了字节青训营和准备面试而巩固基础外,专业上可以说是没有丝毫提升,不过生活经验确实收获满满,坚定了自己的目标,职业生涯规划更加清晰,为了达到目标去学会自律。这几个月的开销给自己和父母都增添了不小得负担,好在现在稳定下来勉强能够在杭州自给自足,生活重新步入正轨,比起在南京,杭州的生活更加得心应手。但是并不是说南京不好,南京是一个非常优雅的城市,这里有他躺在超市里超乖的猫猫,超治愈


超乖的猫猫


离开南京前我也花时间去好好游玩了两天(去了一些免费的博物馆,景点)。


忘记叫啥地了


比起杭州,我认为南京更适合生活,我只是去到了一个不适合我的公司和因为经验不足吃了不少亏才离开了这个城市。我很珍惜在杭州的这份工作,也非常享受现在忙碌充实的生活,我也希望自己的能力能够不断得到认可,继续探索自己的人生价值。


感情


呜呜呜,鼠鼠该死啊,鼠鼠长了个恋爱脑,但是好在现在穷的雅痞,我还社恐,可以心无旁骛地工作学习(搞💰)。出来实习没几个礼拜就跟在一起一年的女孩子分手了,其实在上半年因为我们对未来规划的分歧就吵过架,她想留在慈溪,而我更向往大城市(当然不止这一点原因啦),那个时候我就很清楚这段感情肯定没法坚持很久,下半年又异地,在各自的城市实习,天天吵架,自然而然就吵分了,累觉不爱。我深知自己不是啥好男人(男人没一个好东西),还没有资本,毕业前绝对要水泥封心(做杭州第一深情)。


其实我家离学校很近,但是从念大学开始还是很少回家了,在学校里没有什么感觉,直到独自出门在外工作才知道在家真好,爸爸妈妈真好(我是妈宝男,呜呜呜😭),看这篇文章的小伙伴不要再随便跟爸爸妈妈撒气了哦。家里的老人只剩下奶奶独自在乡下了,以后一定要多打电话。


展望


在未来的一年中,希望自己能够吸收已经犯过的错误的经验,保质保量地完成未来的各项工作,作为一名程序员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就是自我驱动,持续学习,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创造更多的价值,以下是我23年的一些计划


学习



  • 这个月先抓紧时间把自己的毕设解决,写复盘的分享博客,之后顺利毕业

  • 上半年学习React,Nest,开发一个数据聚合分享平台,同样做分享

  • 运营自己的博客和各平台账号,不说多少粉丝,能坚持不凉就行,争取每周一个博客

  • 每季至少阅读一本书,学习一个技术栈

  • 坚持自己的每日计划和每月复盘总结(包含年中和年终总结)


工作



  • 因为现在常态化了,不知道今年的就业形势会是什么样的,着实不想再像去年那样被支配了,所以还是希望得到自己满意的薪资的前提下在这里转正,但愿不要出什么幺蛾子吧

  • 继续卷进部门更深层业务,目标负责6个项目

  • 学习更多优化开发效率和质量的技术栈,明年就简单定个两个的目标吧,要求不高


生活



  • 我真的超级想买机车的,但是杭州主城区禁摩,所以先23年下半年花时间考个D照,看情况决定买个机车还是电驴

  • 3月份房租到期了,看房肯定又要放进日程了,看看到时候有没有合租的小伙伴吧,如果有人有兴趣到时候可以分享一下杭州租房经验

  • 健身肯定是要继续的,有一说一我肉体确实没啥天赋(也可能是吃得不够多),健身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吧

  • 我是一个很不喜欢打电话的人,尤其是和长辈,感觉没话聊,但是老人家接到自己孩子的电话,知道孩子过得不错,真的会很开心。明年定个小目标,一个月给奶奶打一通电话。


2022年好像所有人都过的很艰难,或许所有人都想离开浪浪山,但是也不要忘记看看浪浪山的风景,让我们一起加油吧。最后再打个广告,关注公众号程序猿青空,免费领取191本计算机领域黑皮书电子书,更有集赞活动免费挑选精品课程(各个领域的都有),不定期分享各种优秀文章、学习资源、学习课程,能在未来(因为现在还没啥东西)享受更多福利。


作者:CyanSky
来源:juejin.cn/post/7189562801159929915
收起阅读 »

一个28岁程序员入行自述和感受

我是一个容易焦虑的人,工作时候想着跳槽,辞职休息时候想着工作,休息久了又觉得自己每天在虚度光阴毫无意义,似乎陷入了一个自我怀疑自我焦虑的死循环了。我想我该做的点什么去跳出这个循环。。。 自我叙述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命不凡的梦,总觉得自己应该和别人不一样,...
继续阅读 »

我是一个容易焦虑的人,工作时候想着跳槽,辞职休息时候想着工作,休息久了又觉得自己每天在虚度光阴毫无意义,似乎陷入了一个自我怀疑自我焦虑的死循环了。我想我该做的点什么去跳出这个循环。。。


自我叙述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命不凡的梦,总觉得自己应该和别人不一样,我不可能如此普通,自己的一生不应该泯然众生,平凡平庸的度过。尤其是干我们it这一行业的,都有一个自己的程序员梦,梦想着,真的能够用 “代码改变世界”


入行回顾



你们还记得自己是什么时候,入行it行业的吗



我今年已经28岁了,想起来入行,还挺久远的,应该是2016入行的,我也算是半路出家的,中间有过武术梦 歌唱梦 但是电脑什么上学那会就喜欢玩,当然是指游戏,




武术梦




来讲讲我得第一个·梦,武术梦,可能是从小受到武打演员动作电视剧的影响,尤其那个时候,成龙大哥的电影,一直再放,我觉得学武术是很酷的一件事情,尤其那会上小学,还是初中我的体育还是非常好的,


然后我们家那个时候电视还是黑白的,电视机。哈哈哈😀电视台就那么几个,放来放去,有一个台一直重复放成龙电影,还有广告, 都是 学武术就到 xxxx学校, 我被洗脑了吧


于是真的让我爸,打电话质询了一下,可是好像他们这种武术学校都是托管式的,封闭式学习,听说很苦,,,,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每年学费非常的贵,en~,于是乎我的这个梦想终止了,。。




歌唱梦




为啥会有唱歌想法,你猜对了,是被那个时候的好声音给影响了,那个时候好声音是真的很火,看的时候我一度以为我也可以上好声音,去当歌手然后出道,当明星,什么的。


不过不经历打击,怎么会知道自己的下线在哪里呢


我小学换了两到三个学校,到初中,再到高中,你们还记得自己读高中那会吗,高中是有专业选择的,入学军训完以后。


我们代班主任,和我们说有三个专业方向可以选择,艺术类,分美术,和唱歌,然后是文化类,然后艺术类就业考大学分数会低很多,然后一系列原因,哈哈哈,我就选择了歌唱班。


我最好伙伴他选择了,美术类就是素描。这里我挺后悔没有选择 美术类。


到了歌唱班,第一课就是到专业课有钢琴的教室,老是要测试每个同学的,音色和音高,音域
然后各自上台表演自己的拿手的一首歌,。我当时测试时候就是跟着老师的弹的钢琴键瞎唱,


表演的歌曲是张雨生《大海》 也就唱了高潮那么几句。。 😀现在想起来还很羞耻,那是我第一次在那么多人面前唱歌,


后面开始上课老师说我当时分班时候音色什么还不错,但学到后面,我是音准不太行,我发现。再加上我自己的从小感觉好像有点自卑敏感人格,到现在把,我唱歌,就越来越差,


当然我们也有乐理。和钢琴课,我就想主助攻乐理和钢琴,


但是我很天真


乐理很难学习,都是文科知识需要背诵,但是他也要有视唱,也就是唱谱子,duo,re,mi,fa,suo,la,xi,duo。。等,我发现我也学不进去


后面我又开始去学钢琴,但是钢琴好像需要一定童子功,不然可能很难学出来,于是我每天早上6点钟起来,晚上吃完饭就去钢琴教师抢占位置, 还得把门堵着怕人笑话,打扰我,


结果你们也猜到了,音乐方面天赋很重要,然后就是性格上面表演上面,要放得开,可是我第一年勉强撑过去了,后面第二年,专业课越来越多了,我感觉我越来越自卑~,然后成绩就越来越差,老师也就没太重视,嗯~好不容撑到了第二年下半年,放暑假,


但是老师布置任务暑假要自己去外面练钢琴,来了之后要考试,我还花钱去外面上了声乐课钢琴课,哎,我感觉就是浪费钱,,,,,因为没什么效果,性格缺陷加上天赋不行,基本没效果,那段时间我也很痛苦的,因为越来越感觉根本容入不进去班级体,尤其是后面高二,了专业课很多大部分是前面老师带着发生开嗓,后面自由练习,我也不好意思,不想练习,所以
到后面,高二下学习我就转学了,,,,


当然我们班转学的,不止我一个,还有一个转学的 和我一个寝室的,他是因为音高上不去,转到了文科班, 还有一个是挺有天赋,我挺羡慕的,但是人家挺喜欢学习,不喜欢唱歌什么,就申请转到了,文科班。 不过她转到文科班,没多久也不太好,后面好像退学了,,我一直想打听他的消息,都在也没打听到了




玩电脑




我对电脑的组装非常感兴趣,喜欢研究电脑系统怎么装,笔记本拆装,台式机拆装,我会拿我自己的的笔记本来做实验,自己给自己配台式机,自己给自己笔记本增加配置,哈哈哈哈。对这些都爱不释手。



这还是我很早时候,自己一点一点比价,然后去那种太平洋电脑城,电脑一条街,那种地去找人配置的。想想那时候配置这个电脑还挺激动,这是人生的第一台自己全部从零开始组装配的电脑,


本来打算,后面去电脑城上班,开一个笔记本维修,电脑装配的门面的,(因为自己研究了很多笔记本系统,电脑组装),可是好像听电脑城的人说,电脑组装什么的已经不赚钱了,没什么价格利润,都是透明的而且更新迭代非常的快,电脑城这种店铺也越来越少了,都不干了,没有新人再去干这个了,于是乎我的第一份工作失业 半道崩殂了,哈哈哈哈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




学it




后面我又报名自学了,it编程,《xxx鸟》 但是学it我学起来,好像挺快的,挺有感觉的,入学前一个星期,要等班人数到齐才能开班,我们先来的就自己学习打字了,我每天都和寝室人,一起去打字,我感觉那段时间我过得挺开心和充实的,


后面我们觉得自带寝室不好,环境差,于是就几个人一起,搬出去住了,一起学习时候有一个年级26了,我和他关系还蛮好的,不过现在也没什么联系了,,,


学习时候,每次做项目时候我都是组长,那个时候原来是有成就感的,嗯,学习it好像改变了,我学唱歌那个时候,一些自卑性格,可能是遇到了一个好的老师吧


当然后面就顺利毕业,然后找到了工作了,,,


直到现在我还在it行业里


嗯~还想往下面写一点什么,,,下一篇分享一下我入门感受和经历吧


作者:程序员三时
来源:juejin.cn/post/7230351646798643255
收起阅读 »

我竟然突然焦虑,并且迷茫了

【随想录】我尽然突然焦虑,并且迷茫了 「随想录」 这是师叔对自我现状的剖析和寻找了一些 “新的方向” “新的视角” 来重新审视自我的思想录,希望我的家银们在文章中得到思想启发或以我为鉴,不去做无谓思想内耗! 最近是怎么了 最近几个朋友,突然询问我,现在应该...
继续阅读 »

【随想录】我尽然突然焦虑,并且迷茫了



「随想录」


这是师叔对自我现状的剖析和寻找了一些 “新的方向” “新的视角” 来重新审视自我的思想录,希望我的家银们在文章中得到思想启发以我为鉴,不去做无谓思想内耗



最近是怎么了


最近几个朋友,突然询问我,现在应该怎么学习,将来才会更好的找工作,怕毕业以后没有饭吃,我说我其实也不太清楚,我目前三段实习我都没有找到一份真正意义的好工作,就是那种我喜欢这门领域,并且喜欢公司的氛围,并且到老了还能保持竞争力(莫有35岁危机)。



所以说我真的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回复。但是我以为目前的眼光来看一份好工作必备的条件就是,我在这个领域学的越多,我的工资和个人发展瓶颈越高,这份工作是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并且回报和提高是肉眼可见的!



回忆那个时候


其实说实话,这个疑惑我上大一就开始有,但是那个时候是从高考的失落中寻找升学的路径,开始无脑的刷那种考研短视频



(看过可能都知道真的一下子励志的心就有了,但是回到现实生活中,看到身边人的状态~~~没错人就是一个从众的种群,你可能会问你会不会因为大一没有那么努力学习而后悔,但是其实我不会,因为那一年我的经历也是我最开心大学生活,虽然也干了很多被室友做成梗的糗事,但是想一想那不就是青春嘛,要是从小就会很有尺度的为人处世,想一想活着也很累嘛,害,浅浅致敬一下充满快乐和遗憾的青春呀!)


个人看法


哈哈,跑题了。给大家点力量把!前面满满的焦虑。其实我感觉我们都应该感谢我们来到计算机类的专业,从事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


因为计算机的扩展性,不得不说各行各业都开始越来越喜欢我们计算机毕业的大学生(就业方向更加广),我也因为自己会计算机,成功进入一个一本高校以上的教育类公司实习(同时也是这个时候知道了更多优秀学校的毕业年轻人,真正认识到学校的层次带给人的很多东西真正的有差距);



虽然我是二本的学生,但是在亲戚朋友眼里,虽然学校比不上他们的孩子,但是计算机专业也能获得浅浅的也是唯一一点可以骄傲的东西(活在别人嘴这种思考方式肯定不是对的,但是现实就是在父母那里,我们考上什么大学和进入了哪里工作真的是他们在外人的脸面,这种比较情况在大家族或者说农村尤为严重);



技术论打败学校论,计算机专业是在“广义”上为数不多能打破学校出身论的学科,在公司上只要你能干活,公司就愿意要你,这个时候肯定有人diss我,现在培训班出来的很多都找不到工作呀,我的回答只能是:的确,因为这个行业的红利期展示达到了瓶颈期,加上大环境的不理想,会受到一些影响,但是我还是相信会好的,一切都会好的。



做技术既然这样了


关于最近论坛上说“前段已死”“后端当牛做马”“公司磨刀霍霍向测试”......



这个东西怎么说,我想大部分人看到这个都会被这个方向劝退,我从两个角度分析一下,上面说了,真滴卷,简历真滴多,存在过饱和;第二点,希望这个领域新人就不要来了,就是直接劝退,被让人来卷,狭义上少卷一些......



现在就是导致我也不敢给朋友做建议了,因为当他看到这些的时候,和进入工作环境真的不好,我真的怕被喷死


包括现在我的实习,大家看我的朋友圈看出工作环境不错很好,但是和工作的另一面,是不能发的呀,有时候我都笑称自己是“产业工人”(这个词是一个朋友调侃我的)


不行了,在传播焦虑思想,我该被喷死了,现在我给建议都变得很含蓄,因为时代红利期真的看不透,我也不敢说能维持多少年,而且我工作也一般,我不敢耽误大家(哈哈哈,突然想起一句话,一生清贫怎敢入繁华,二袖清风怎敢误佳人,又是emo小文案,都给我开E)


个人总结


本文就是调侃一下现在的环境啊,下面才是重点,只有干活和真话放在后面(印证一个道理:看到最后的才是真朋友才敢给真建议,我也不怕被骂)



心态方面:我们这个年纪就是迷茫的年纪,迷茫是一种正常的状态,因为作为一名成年人你真正在思考你的个人发展的状态,所以请把心放大,放轻松,你迷茫了已经比身边的人强太多了,如果真正焦虑的不能去学习了,去找个朋友聊一聊,实在不行,drink个两三瓶,好好睡一觉,第二天继续干,这摸想,这些都算个啥,没事你还有我,实在不行微我聊一聊,我永远都在,我的朋友!



工作方面:俗话说:女怕入错行,男怕娶错人!(突然发现引用没什么用,哈哈)我们可以多去实践,没错就是去实习,比如你想做前端的工作,你就可以直接去所在的城市(推荐省会去找实习)但是朋友其实实习很难,作为过来人,我能理解你,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而且薪资很可怜,面对大城市的租房和吃饭有很多大坑,你要一一面对,但是在外面我们真要学会保护自己,而且实习生活中经济方面肯定要父母支持,所以一定要和父母好好沟通,其实你会发现我们越长大,和父母相处的时光越短。(我今年小年和十五都没在家过,害,那种心理苦的滋味很不好受)



升学方面:不是每一个都适合考研,不要盲从考研。但是这句话又是矛盾的,在我的实习生涯中,学历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的工作类型真的不同,还是那句话,学历只是一个门槛,只要你迈入以后看的是你的个人能力。说一句悄悄话,我每天工作,最想的事情就是上学,心想老子考上研,不在干这活了,比你们都强。所以你要想考研,请此刻拿出你的笔,在纸上写下你要考研主要三个理由,你会更好的认识自己,更好选择。



好吧,今天的随想录就这摸多,只是对最近看文章有了灵感写下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哦!


回答问题


回应个问题: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给这摸无私的建议,这是你经历了很多才得到的,要是分享出去,不是很亏?


(你要这摸问,的确你有卷到我的可能性,快给我爬。哈哈哈)可能是博客圈给的思想把,其实我说不上开源的思想,但是我遇到的人对我都是无私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自己走过的坑,就是你懂吗,他们对我帮助都很大,他们在我眼里就是伟大的人,所以我也想要跟随他们,做追光的人!(上价值了哦,哈哈)



写在最后


最后一句话,迷茫这个东西,走着走着就清晰了,迷茫的时候,搞一点学习总是没错的。


作者:武师叔
来源:juejin.cn/post/7201752978259378232
收起阅读 »

一线城市or回老家

前言 哈喽~还在纠结是继续一线城市干着,还是回老家发展吗?先带大家回顾一下我工作的经历 19年还在大四的时候,我就去了上海,干起了前端,敲起了代码,刚开始干啥啥不行,整个流程一脸懵逼,过需求、开发、对接口、提测…… 过需求嘛,不就是听一听pm怎么讲; 开发嘛...
继续阅读 »

前言


哈喽~还在纠结是继续一线城市干着,还是回老家发展吗?先带大家回顾一下我工作的经历


19年还在大四的时候,我就去了上海,干起了前端,敲起了代码,刚开始干啥啥不行,整个流程一脸懵逼,过需求、开发、对接口、提测……



  • 过需求嘛,不就是听一听pm怎么讲;

  • 开发嘛,就自己慢慢开发;

  • 对接口嘛,等着后端给呗,慢慢对;

  • 过测试用例嘛,就听听测试怎么讲呗;

  • 提测嘛,主要测试干,有bug我改改呗~


no!现在回想起当时的这些心里所想,简直是大错特错啦!经历过很多事情后,我来给你们整理个干货:



  • 过需求,很重要,不只是听pm说,自己还要审视需求,从技术的角度,让技术实现起来简单,又能满足产品需求,否则最后坑的还是自己,吭哧吭哧的去实现pm提出来的奇奇怪怪的需求~

  • 开发,不单单要开发,还要提前预估好时间,安排好自己的计划,有什么问题,要 delay了,都要提前跟pm说,否则 最后难办的还是你自己,熬大夜的还是自己。。提前跟他们说,提前要时间,提前规划好,我就是不加班的那个崽!

  • 对接口,也不仅仅是对接口,要提前跟后端要接口文档,否则你都不会想到你的后端怎么能给你跟你开发差别这么大的数据格式,尤其是陌生的后端,别问我咋知道的,说多了都是泪o(╥﹏╥)o

  • 过测试用例也要给我好好听,谁知道测试那个货看完需求文档后,理解的跟你开发的有啥区别,没准完全不一样,这时候你要给予反驳,问pm到底是啥,否则你会收到很多奇奇怪怪,每个字都认识,但是结合起来无法理解的bug。。一样也别问我咋知道的0.0

  • 提测,一定一定要自测,确保主体流程通顺,否则被打下来的话,是piapia的被测试打脸


从摆烂到涨知识


经历过初期的摧残之后,我进入到了摆烂期,因为什么都熟悉了,给东西也能做出来了,就日常摆烂了,直到跳槽去了另一家比较新型的互联网公司,接触了好多之前没接触的,干一天学到的东西是上家公司干一年也可能学不到的。


之前每次发包,是自己吭哧吭哧远程服务器,贴个包,现在是Jenkins自动化部署,一点就好;


之前没开发过微信小程序、没用react写过项目,现在天天是uniapp开发的微小和react+hooks的后管……


总之,就感觉学了好多东西,每天都在学习。


2022 放飞


直到2022年三月,上海疫情的到来,开启了在家办公,身边同事也被辞了好多。


2022年6月复工,又开始了正常去公司上班,但是任务很少,几乎没再学到东西了,每天上班就是再跟同事扯皮子。


2022年9月我也被辞了,公司因自己发展原因,辞退了我,然后就计划回老家了,给外面也干了三年了,决定在走之前玩一把,就去了杭州、去了好多之前想去的的地方



回老家安安稳稳


因为自己还养了两只猫,我自己还晕车,总之就很艰难的在2022年九月中旬回了老家,又休息了半个多月,开始找工作,老家的工作真的很不好找,boss、智联都被翻烂了,全聊过了,而且薪资也很低,简直是比之前的一半都低,面试也根本不像一线城市一样那么难,好多还不是双休,就这样艰难的挑挑拣拣,在十月中旬,我入职了,过起了躺平的日子,从来不加班,九点到,六点跑,双休,技术上有很多之前没接触过的,但不怕,慢慢整呗,而且我身兼数职,虽然是前端,但可以帮忙做icon图标,还可以当当测试。


跟之前比,难免有技术上和管理规范上的落差感,但是回老家后的生活相当充实和真实,每天都能吃的爸爸妈妈做的饭,走从小走过的路,虽然钱不多,但是真的幸福感+真实感上升了好多。


2023年我就希望可以安安稳稳,平平安安过着简单的小日子,只要自己觉得快乐就好。


还在犹豫在一线城市打拼还是回老家的友友们,你们也可以看看我的经历,来判断哟,我个人觉得如果不打算在一线城市买房安家的,早点回老家挺好的,安安稳稳,愿大家也可以过自己觉得舒服的日子哟~


作者:wenLi
来源:juejin.cn/post/7187315339846713399
收起阅读 »

终究还是翻车了,人肉运维100 次后

翻车现场 5年前的一个晚上,我接到数据组同事的消息,要求将A用户的磁盘快照共享给B用户。我对这个线上运维工作早已轻车熟路,登录线上服务器仅用了2分钟就完成了。 我继续忙着其他事情,3分钟后,我正要打开新的控制台页面,猛然发现控制台上的“ public = tr...
继续阅读 »

翻车现场


5年前的一个晚上,我接到数据组同事的消息,要求将A用户的磁盘快照共享给B用户。我对这个线上运维工作早已轻车熟路,登录线上服务器仅用了2分钟就完成了。


我继续忙着其他事情,3分钟后,我正要打开新的控制台页面,猛然发现控制台上的“ public = true”。我惊慌地查看磁盘快照状态,发现磁盘快照已经共享给了所有用户。任何用户都可以在自己的快照列表中看到这个快照,并用快照创建新的磁盘,这意味着这些快照数据已经泄露了。这可是公司重要客户的磁盘数据啊!!!!


我心里明白,对于云计算行业,数据安全问题比线上bug还要严重!


我立刻就慌了,心脏砰砰的跳,手也开始颤抖。我心里很忐忑,一开始试图偷偷回滚,纠结之后,最终选择告诉了组长。


我倒吸一口气,一边进行回滚,一边试图平静的说,“我把刚才的快照共享给了所有租户”。瞬间,组长瞪大眼睛了看着我,“回滚了吗,赶紧回滚……”。 我颤抖地编辑SQL,手都麻木了,心脏还在怦怦跳个不停,开始担心这件事的后果。


领导边看我回滚,边小声对我说,“赶紧回滚,下次小心点”,看的出来,组长不想声张,他想先看看影响。


”嗯,好“,我努力嗯了一声,组长没大声骂我,我很感动。本以为回滚了,就没事了。



(后来这家小公司黄了,这是被我干黄的第二家公司,你们干黄了几家?)



然而,这远远没有结束。


原本宁静的办公室突然变得热闹起来,周围的同事们纷纷接到了报警通知。他们“兴高采烈”地讨论着报警的原因,我的注意力也被吸引了过去,听起来似乎与我有关,但我却没有心情去理会他们。


最终,快照被共享 5 分钟后,回滚完成,我长舒一口气,心想幸好我多看了一眼控制台,否则不知道被泄露多久。


与此同时,邻居组的成员钱哥找到了我,问道:“刚才快照计费数据暴涨了,你们这边有做过什么操作吗?”


随后,邻居组的组长王哥也过来了,询问情况如何。


我的组长苦笑着告诉他们:“刚才一个磁盘快照错误地被共享给了所有租户,不过现在已经回滚了。”


邻居组的王哥听后惊愕地说道:“卧槽,谁干的?”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似乎是看热闹的微笑。


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说了,苦着脸问他们:“计费数据能回滚吗?”


邻居组的王哥没有回答我的问题,看了我一眼,说:“我叫上老板,先找个会议室讨论一下吧。”


万幸的是这 5分钟里没有用户使用此快照创建磁盘,这意味快照数据没有发生实质性泄露。


至暗时刻


接下来的两天里,我只做了两件事,参加复盘会议和去会议室的路上。这两天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时刻,我尴尬得连脚丫子都能拧成麻花。


我真希望能立刻辞职离开这个地方。”别再鞭尸了,老子不干了,行不行。md,不就是共享个快照嘛!“ 我的心理状态从忐忑变得暴躁~



(每次造成线上故障,我都有类似的想法,我不想干了,不就是个bug吗,不干了,还不行吗?你们有类似想法吗?)



后来我开始后悔 ,为什么不早点下班,九点多还帮同事进行高危的线上操作,我图个啥


对,我图个啥。我脑子被驴踢了,才提出这个人肉运维方案,一周运维十几次,自己坑自己……


背景


2个月前,组长接到一个大客户需求,要求在两个租户之间共享云磁盘数据,当时提出很多个方案,其中包括分布式存储系统提供工具共享两个云磁盘数据等非常复杂的方案。 我当时听到这个需求,就立马想到, 我们的云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两个租户的资源共享啊,通过给云磁盘打快照、共享快照等,就实现两个云磁盘的数据共享。


当时我非常得意,虽然我对存储并不是很了解,但是我相信我的方案比存储团队的底层方案更加简单且可行性更高。经过与客户的沟通,确定了这个方案能够满足他们的诉求,于是我们定下了这个方案。


由于大客户要的比较急,我改了代码就急匆匆上线,这个需求甚至没有产品参与,当客户需要共享数据时,需要我构造请求参数,在线上服务器上命令行执行共享操作。第一版方案在线上验证非常顺利,客户对这样快速的交付速度非常满意


因为我们使用了开源的框架,资源共享能力是现成的,所以改动起来很快。只不过有一个核弹级feature,我忽略了它的风险。


public = true时,资源将共享给全部用户。“只要不设置这个参数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这是我的想法,我没有考虑误操作的可能,更没有想到自己会犯下这个错误。


本以为只是低频的一次性操作,没想到后来客户经常性使用。我不得不一次次在线上执行高危操作,刚开始我非常小心谨慎,仔细的检查每个参数,反复确认后才执行命令。


然而,后来我感到这个工作太过枯燥乏味,于是开始集中处理,一次性执行一批操作。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熟悉这件事。这种运维操作我两分钟就能完成……之所以这么快,是因为我不再仔细检查参数,只是机械地构造参数,随手执行。正是我松懈的态度导致闯下了大祸,在那个日常性加班的晚上。


后来我开始反思,从需求提出到故障发生前,我有哪些做的不对的地方。我认为有如下问题。




  1. 技术方案不能仅限于提供基本的资源共享能力,还要提供可视页面,提供产品化能力。




  2. 高危接口,一定要严格隔离成 单独的接口,不能和其他接口混合在一起,即使功能类似




  3. 线上重要操作要提供审核能力!或者有double check 的机制!




深刻的反思


任何工作都是有风险的,尤其是程序员无时无刻都在担心发生线上问题,如果不学会保护自己,那么多干一件事就多增加很多风险,增加背锅的风险。


拿我来说,本来这个需求不需要我参与,我提出了一个更简单的方案,高效的响应了大客户需求,是给自己长脸的事情。然而,我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之前所做的努力都付之一炬。大领导根本不知道我提出的方案更简洁高效,他只认为我办事不可靠。在复盘会议上,我给大领导留下了非常糟糕的印象。


话说回来,在这个事情上如何保护自己呢?




  1. 技术方案一定要避免人肉运维,对于高危运维操作要求产品提供可视化页面运维。一定要尽全力争取,虽然很多时候,因为排期不足,前端资源不足等原因无法做到。




  2. 如果没有运维页面,等基础能力上线后,继续寻求组长帮助,协调产品提供操作页面,避免一直依赖自己人肉运维去执行高危操作。




  3. 在还没有产品化之前,要求客户或上游同事将所有的需求整理到文档上,使用文档进行沟通交流,记录自己的工作量,留存一份自己的”苦劳“。




  4. 在低频操作,变为高频操作时,不应该压迫自己更加“高效运维”,而是将压力和风险再次传达给产品和组长,让他们意识到我的人肉运维存在极大危险,需要要尽快提供产品化能力。让他们明白:“如果不尽快排期,他们也会承担风险!”




  5. 任何时候,对于线上高危操作,一定要小心谨慎。万万不可麻痹大意!




总之,千万不要独自承担所有的压力和风险。在工作中,我们可以付出辛勤努力,承受一定的风险,但是必须得到相应的回报。



风浪越大,鱼越贵。但是如果大风大浪,鱼还是很便宜,就不要出海了!风险收益要对等



就这个事情来说,每天我都要执行高风险的运维操作,是一种辛苦而不太受重视的工作。尽管如此,我却必须承担着巨大的风险,并自愿地让自己不断追求更高效的人工运维方式。然而结果却让人啼笑皆非,我终究翻车了。实在是可笑。



挣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这是我的真实写照。



吾日三省吾身、这事能不能不干、这事能不能明天干、这事能不能推给别人干。


程序员不善于沟通,往往通过加班、忍一忍等方式默默地承担了很多苦活、脏活、累活。但是我们要明白,苦活可以,脏活等高风险的活 千万不要自己扛。


你干好十件事不一定传到大领导耳朵里,但是你出了一次线上大事故,他肯定第一时间知道。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我们一定要对 高危的人工运维,勇敢说不!


作者:他是程序员
来源:juejin.cn/post/7285673629526753316
收起阅读 »

希望你多出去看看,别活在短视频和文字里!

感谢你阅读本文! 这段时间在校友群里看到一些“混得比较好的”同学发言,类似于“5w的月薪很高吗?”,“我身边年薪六七十w的人不少”之类的话,加上偶尔看到一些“年薪百万很简单”的标题党文章或者视频,其实对于我来说,我根本懒得去考证这些是真是假! 但是我觉得有必要...
继续阅读 »

感谢你阅读本文!


这段时间在校友群里看到一些“混得比较好的”同学发言,类似于“5w的月薪很高吗?”,“我身边年薪六七十w的人不少”之类的话,加上偶尔看到一些“年薪百万很简单”的标题党文章或者视频,其实对于我来说,我根本懒得去考证这些是真是假!


但是我觉得有必要去聊一聊!


一、知识的贫乏


首先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引用罗翔老师的一句话。


一个知识越贫乏的人,就越有莫名的优越感!


一年多以前,我回老家,和以前的高中女同学出来聊天,彼此聊了聊自己现在的工作,然后他问我,“你现在一个月能赚三四万吧!”,我当时惊呆了,我回她:“瞧你说的,捡黄树叶也要赶上秋天呢”,我反问她你现在多少呢,她说两千八,我继续问,“你觉得工资多少才算高?”,她说最起码5万以上吧!我苦笑答:“我的妈呀,怎么都这么厉害呀!”。


事实是怎样的呢?


我们先不把事情说得太远,“脉脉上人均年薪百万”,“抖音上人手一台劳斯莱斯”这些不在叙述范围内,感情咱也不会那么不要脸去吹!


二、大众才是真相


像我们这种普通二本学校的学生现状应该最能接近真相了,往上不谈双一流,往下不谈专科,据我所知,我校2021毕业的学生,如果继续做软件工程的话,现在一个月能拿两万以上的人没几个,还得是一线城市,在一线城市的大多都是一万多,所以一万多就是一个中位数。


不过要注意,软件工程专业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人是很少的,就拿我们班来说,班上50人,但是从事软件的不超过20个,20个还是比较理想的。


那么就有一部分从事其它职业,一部分待业,一部分考公考编。


软件行业在整个市场来说工资高一点,就业相对来说简单一点,虽然近几年来行情越来越差,但是相比于其他行业来说,还是稍微好一点!


从事其他行业的人来说,如果家里有点关系的人,条件好一点的人,可能去到一个单位里面暂时上班,条件不好的,那就出来随便找一个班上,对于销售型的,在广州深圳,大多都是六七千,小城市的话,五千基本上已经很高了。对于待业的,那基本上没收入,考公考编的一般都回到了小县城,随便找个单位临时上班,一个月也就两千来块!


我们就不去分析双一流,专科,中职这些了,所以整体算下来,我们现在的年轻人的收入是很低的。


三、时代特征


努力在这个社会貌似已经不是一个正能量的词了,仿佛已经是一个调侃的词了,就像现在大多女孩子,他现在不会选择一个很努力的男孩子作为伴侣,因为努力后得到回报是一个概率事件,大多会选择有“存货”的人!当然,并不是人人都这样!


社会的发展就是这样,就像森林里面的狼越来越多,那么捕获到猎物的概率就越来越小,这和努力没多大的关系,这是时代特征!


八九十年代别说考上大学,考上中专谋个职位都不难,而现在一砖头下去都能打中几个研究生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了。


还有现在的经济形势如此严峻,企业和单位的寒冬一直在降临,无数的人蜂拥而至,导致形势更加紧张,本来在夹缝中已经难以生存了,现在变成了针眼!


所以前段时间网红带货主播李佳琦在网上说:“找找自己的原因,工资涨了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是因为的认知出现了谬误,所以才说出了这种言论,而他的成功完全靠努力吗?你怎么看!


四、这和你有鸡毛关系!


浮躁来自于你的认知水平,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不能分辨真假是非,那么就很容易陷入浮躁的状态!


网络上和现实中总是充斥着一股“赚钱很容易”的妖风,他们去编造一些故事,制造一些假象来迷惑人的双眼,如果你的甄别能力不够,那么你就会觉得为啥别人那么厉害,自己为啥混成这样,从而陷入浮躁和迷茫之中,当你进入这个状态后,等待你的要么是镰刀,要么是内耗!


做人过程中的一大蠢事就是自己啥也不是的时候,总是去炫耀自己拥有的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人脉和资源,被那些不知真假的事物去影响,去自我否定,当一个人不能独立去思考问题,不站在现实角度去看待问题的时候,那么是永远不可能获得成长的。


五、最后


现实中,很多人都是很窘迫的,赚到钱的人永远在少数,这是时代特征和个人运气所决定的,努力只占了很小一部分,所以别被互联网上的一些妖风所影响!


这个时代我们虽然能决定的东西很少,事物都充满不确定性,但是依然要如罗曼罗兰说的那样“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看清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生活”,正因为充满不确定性,所以才有“赌”的意义!


作者:刘牌
来源:juejin.cn/post/7289692200161329210
收起阅读 »

入职腾讯两周年的收获与感受

早晨收到了HR助手的提醒,今天是白牙入职腾讯的两周年,两年前选择offer的纠结与入职腾讯时的兴奋还历历在目北漂7年程序猿回看工作选择,但也许因为历经新冠的原因,这两年的时间黏稠而缓慢,仿佛流体,乏味得可怕 今天带小白牙去国际鲜花港玩了一天,小白牙很开心,收...
继续阅读 »

图片


早晨收到了HR助手的提醒,今天是白牙入职腾讯的两周年,两年前选择offer的纠结与入职腾讯时的兴奋还历历在目北漂7年程序猿回看工作选择,但也许因为历经新冠的原因,这两年的时间黏稠而缓慢,仿佛流体,乏味得可怕


图片


今天带小白牙去国际鲜花港玩了一天,小白牙很开心,收拾完,想记录些什么,给时间留下一点记忆,就写一些在腾讯两年收获与感受吧




  • 收获了自信,「出身不好」的白牙也能凭努力跻身头部大厂,原来自己并不是很差,但同样也很清醒,公司确实起了背书的作用,但不能错把平台的能力当自身的能力,时刻保持清醒




  • 经历了一个系统从0到1的建设,见证了系统的不断迭代,虽说是内部系统,但还是有一些用户量的。这种机会挺难得,很多时候都是在现有系统上做一些修修补补




  • 扩展了自己的见识,身边的同事背景都很优秀,我们组13人,2个清华的,2个北邮的,1个中科院的,1个是复旦还是浙大的记不清了,还有一个兰大,其他的没问,但应该都不错。平时工作交集中,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




  • 更加明白了「主动原则」的重要性,越主动的人收获越多,包括但不限于技术、业务理解、被认可以及自我认可等。以前比较被动,不太想主动去做一些边界模糊或没人要求但做了收益很大的事儿,但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所以在工作中主动找一些需求外的事做,比如一些提效的事情。在日常的繁忙工作中,我们需要偶尔抬头,想想哪些问题困扰着我们,也许这就是一个工具的出发点




  • 一次性晋升成功,赶上了公司晋升制度调整,由之前的一年两次到一年一次,且考核重点由之前的「武功」到现在的「战功」,也就是「提效创收」,是否解决了业务的痛点。这可能和大家理解的晋升有点不一样,晋升不应该看技术多牛逼吗?之前确实是这样,但当想不明白时,换个角度,站在老板的角度就懂了



    关于晋升,还是有一些感触的,后面再单独分享一下,关注白牙,后续更新不迷路





  • 在做业务开发外,接触了一些简单的大数据开发,比如用 Scala 写 SparkSql,扩展了技术边界




  • 及时找领导反馈与沟通,这算向上管理吧,让领导知道事情的进展以及是否有问题需要他帮忙,别一个憋着。如果和领导有误解或矛盾,一定要及时私下找他沟通,不要一个人"意淫"




  • 逐渐理解领导了,当他的言行或企微上的话让你产生不爽的情绪时,尝试站在他的角度想想,可能就理解了,领导压力很大的,压力都是一层一层往下传递的。比如领导突然把你拉到了一个群,艾特你跟进,别慌,可能他比你进群早不了几分钟,他也很懵。这个时候应该庆幸,领导还能想到你




  • 绩效是比较出来的,可能你也挺优秀的,但在团队不是最优秀的那个,所以5星不是你,也就没必要怀疑自己了




除了一些正面的,也有一些"负面"的



  • 大厂的基建不一定都好用,加入之前,白牙以为大厂的基建肯定很牛逼,用着非常丝滑,确实有这样的系统,但也有用着很烂的系统。整体好,不一定都好。谈恋爱一样适用

  • 部门壁垒很高,白牙所在大团队是腾讯广告,下面拆分很多部门、中心、组,很多事都需要部门合作,广告部门又分在深圳、北京、上海,即使在同一个城市,座位也是分散的,大家大多数的沟通都是线上,有时沟通推动一件事儿真的很难,已读不回、艾特不回,这些都是有的,但其他公司应该也有吧?!记住,已读不回,必有苦衷,如果真的是急事,打电话吧或者工位近直接当面聊吧(在我们这不太现实,不同城市的沟通太多了)


今天小白牙玩了一天,白天没睡觉,这不趁着小白牙睡觉的时间赶紧写的,比较仓促,也比较混乱,想起来就写啥了,如果白牙写的都忘记了也没啥,但白牙希望记住两个字「主动」越主动收获越多,明白这两个字并在工作中践行时,真的挺有魔力的,不信,你试试?


作者:每天晒白牙
来源:juejin.cn/post/7220797267715555383
收起阅读 »

类的布局——方法列表(1)

和成员变量的使用方式一样,都是先初始化对象,再使用。这就容易让人产生一个误区:实例方法和成员变量一样,每个对象独一份,在对象初始化时存储在堆区。类对象的定义:struct class_rw_ext_t { DECLARE_AUTHED_PTR_TEMPL...
继续阅读 »

对于OC的实例方法,用法是先实例化对象,再用实例对象调用方法:

// ObjectA.h
@interface ObjectA : NSObject
@property(nonatomic,assign,readonly)BOOL b;
- (void)funcA;
- (void)funcB:(NSString *)str;
@end

// ObjectA.m
#import "ObjectA.h"
@implementation ObjectA
- (void)funcA {
NSLog(@"方法A");
}
- (void)funcB:(NSString *)str {
NSLog(@"方法B:%@", str);
}
@end

// 调用实例方法
ObjectA *aObj = [[ObjectA alloc] init];
[aObj funcA];

和成员变量的使用方式一样,都是先初始化对象,再使用。这就容易让人产生一个误区:实例方法和成员变量一样,每个对象独一份,在对象初始化时存储在堆区。

事实上,实例方法和成员变量有着本质的区别,成员变量是在对象实例化之后,存储在内存的堆区(即对象所在的地址);而实例方法作为可执行部分,编译之后存储在代码段,实例方法的地址(IMP)、方法名等信息则被存储在类对象中。

类对象的定义:

struct class_rw_ext_t {
DECLARE_AUTHED_PTR_TEMPLATE(class_ro_t)
class_ro_t_authed_ptr ro;
method_array_t methods;
property_array_t properties;
protocol_array_t protocols;
const char *demangledName;
uint32_t version;
};

struct class_rw_t {
// Be warned that Symbolication knows the layout of this structure.
uint32_t flags;
uint16_t witness;
explicit_atomic ro_or_rw_ext;

private:
using ro_or_rw_ext_t = objc::PointerUnion;
};
struct class_data_bits_t {
// Values are the FAST_ flags above.
uintptr_t bits;
};

struct objc_class : objc_object {
// Class ISA; // 继承自 struct objc_object
Class superclass;
cache_t cache; // formerly cache pointer and vtable
class_data_bits_t bits;
class_rw_t *data() const {
return bits.data();
}
};

用一个图大概描述一下其内存布局:


用lldb大致验证一下:

  • 初始化对象:
  ObjectA *aObj = [[ObjectA alloc] init];
NSLog(@"=====分割线====="); // 此处下断点
  • 获取对象地址:
(lldb) po aObj
  • 获取isa指针:
(lldb) x/1gx 0x282dccdd0
0x282dccdd0: 0x01000001001f14a9 // 0x01000001001f14a9 为优化后的isa指针,要获取真实的isa指针,需进一步处理
(lldb) p/x 0x01000001001f14a9 & 0x0000000ffffffff8ULL
(unsigned long long) $1 = 0x00000001001f14a8 // 0x00000001001f14a8 为真实的isa指针
  • 获取bits:
(lldb) x/5gx 0x00000001001f14a8
0x1001f14a8: 0x00000001001f1480 0x000000020afa07d8
0x1001f14b8: 0x0003000283a88440 0x8018000100000000
0x1001f14c8: 0x8000000282fea4e4 // 0x8000000282fea4e4 即为bits的值
  • 从bits值中获取class_rw_t结构体:
(lldb) p/x 0x8000000282fea4e4 & 0x0f00007ffffffff8UL
(unsigned long) $2 = 0x0000000282fea4e0 // struct class_rw_t指针
  • 获取class_ro_t结构体:
(lldb) x/2gx 0x0000000282fea4e0
0x282fea4e0: 0x0000000080080006 0x00000001001f02c8 // 0x00000001001f02c8 为ro_or_rw_ext联合指针
(lldb) p/x 0x00000001001f02c8 & 0x1
(long) $3 = 0x0000000000000000 // ro_or_rw_ext & 0x1 == 0 ,则 ro_or_rw_ex 的值即为class_ro_t指针
  • 获取baseMethods
(lldb) x/5gx 0x00000001001f02c8
0x1001f02c8: 0x0000000800000080 0x0000000000000009
0x1001f02d8: 0x0000000000000000 0x00000001001ef3d3
0x1001f02e8: 0x00000001001f0238 // 该指针即为baseMethods
  • 查看baseMethods的内容:
// baseMethods为struct method_list_t指针。
// struct method_list_t 结构如下:

template
struct entsize_list_tt {
uint32_t entsizeAndFlags;
uint32_t count;
uint32_t entsize() const {
return entsizeAndFlags & ~FlagMask;
}
uint32_t flags() const {
return entsizeAndFlags & FlagMask;
}

ALWAYS_INLINE
Element& getOrEnd(uint32_t i) const {
ASSERT(i <= count);
uint32_t iBytes;
if (os_mul_overflow(i, entsize(), &iBytes))
_objc_fatal("entsize_list_tt overflow: index %" PRIu32 " in list %p with entsize %" PRIu32,
i, this, entsize());
return *PointerModifier::modify(*(List *)this, (Element *)((uint8_t *)this + sizeof(*this) + iBytes));
}

Element& get(uint32_t i) const {
ASSERT(i < count);
return getOrEnd(i);
}
...
};

struct method_list_t : entsize_list_tt {
...
};

乍一看,似乎这里并没有存储任何和方法列表相关的信息,但是细看结构体模版entsize_list_ttgetOrEnd实现就会发现,该模版在结构体内部维护了一个Element类型的数组,其实际结构可以理解为:

struct entsize_list_tt {
uint32_t entsizeAndFlags;
uint32_t count;
Element elements[0];
};

从上面可以看出,该模版作为method_list_t的实现,Element的类型为:method_t

struct method_t {
SEL name;
const char *types;
MethodListIMP imp;
};

到这里,baseMethods的内容便呼之欲出了:

(lldb) x/15gx 0x00000001001f0238			// 以指针的形式读取15条baseMethods的内容
0x1001f0238: 0x000000030000001b 0x00000001001ef035 //0x000000030000001b 为 entsizeAndFlags 和 count 的值
0x1001f0248: 0x00000001001ef444 0x00000001001edd24
0x1001f0258: 0x00000001001ef03b 0x00000001001ef44c
0x1001f0268: 0x00000001001edd50 0x00000001b04f22e9
0x1001f0278: 0x00000001001ef457 0x00000001001eddb4
0x1001f0288: 0x0000000100000020 0x00000001001f1420
0x1001f0298: 0x00000001001ee619 0x00000001001ef45f
0x1001f02a8: 0x0000000100000000
(lldb) p (SEL)0x00000001001ef035 // 读取第1个method_t的name
(SEL) $11 = "funcA"
(lldb) p (char *)0x00000001001ef444 // 读取第1个method_t的types
(char *) $12 = 0x00000001001ef444 "v16@0:8"
(lldb) dis -a 0x00000001001edd24 // 通过反编译指令验证第1个method_t的imp
ObjectDemo`-[ObjectA funcA]:
0x1001edd24 <+0>: sub sp, sp, #0x20
0x1001edd28 <+4>: stp x29, x30, [sp, #0x10]
0x1001edd2c <+8>: add x29, sp, #0x10
0x1001edd30 <+12>: str x0, [sp, #0x8]
0x1001edd34 <+16>: str x1, [sp]
0x1001edd38 <+20>: adrp x0, 3
0x1001edd3c <+24>: add x0, x0, #0x90 ; @
0x1001edd40 <+28>: bl 0x1001ee3a8 ; symbol stub for: NSLog
0x1001edd44 <+32>: ldp x29, x30, [sp, #0x10]
0x1001edd48 <+36>: add sp, sp, #0x20
0x1001edd4c <+40>: ret
(lldb) p (SEL)0x00000001001ef03b // 读取第2个method_t的name
(SEL) $13 = "funcB:"
(lldb) p (char *)0x00000001001ef44c // 读取第2个method_t的types
(char *) $14 = 0x00000001001ef44c "v24@0:8@16"
(lldb) dis -a 0x00000001001edd50 // 通过反编译指令验证第2个method_t的imp
ObjectDemo`-[ObjectA funcB:]:
0x1001edd50 <+0>: sub sp, sp, #0x40
0x1001edd54 <+4>: stp x29, x30, [sp, #0x30]
0x1001edd58 <+8>: add x29, sp, #0x30
0x1001edd5c <+12>: mov x8, x1
0x1001edd60 <+16>: mov x1, x2
0x1001edd64 <+20>: stur x0, [x29, #-0x8]
0x1001edd68 <+24>: stur x8, [x29, #-0x10]
0x1001edd6c <+28>: add x0, sp, #0x18
0x1001edd70 <+32>: str x0, [sp, #0x8]
0x1001edd74 <+36>: mov x8, #0x0
0x1001edd78 <+40>: str x8, [sp, #0x10]
0x1001edd7c <+44>: str xzr, [sp, #0x18]
0x1001edd80 <+48>: bl 0x1001ee42c ; symbol stub for: objc_storeStrong
0x1001edd84 <+52>: ldr x8, [sp, #0x18]
0x1001edd88 <+56>: mov x9, sp
0x1001edd8c <+60>: str x8, [x9]
0x1001edd90 <+64>: adrp x0, 3
0x1001edd94 <+68>: add x0, x0, #0xb0 ; @
0x1001edd98 <+72>: bl 0x1001ee3a8 ; symbol stub for: NSLog
0x1001edd9c <+76>: ldr x0, [sp, #0x8]
0x1001edda0 <+80>: ldr x1, [sp, #0x10]
0x1001edda4 <+84>: bl 0x1001ee42c ; symbol stub for: objc_storeStrong
0x1001edda8 <+88>: ldp x29, x30, [sp, #0x30]
0x1001eddac <+92>: add sp, sp, #0x40
0x1001eddb0 <+96>: ret

用lldb将方法列表的存储位置过一遍后,整个过程清晰了很多,接下来再用代码走一遍:

// 定义 ISA_MASK 用于获取isa指针
#if __arm64__
#if TARGET_OS_EXCLAVEKIT
#define ISA_MASK 0xfffffffffffffff8ULL
#elif __has_feature(ptrauth_calls) || TARGET_OS_SIMULATOR
#define ISA_MASK 0x007ffffffffffff8ULL
#else
#define ISA_MASK 0x0000000ffffffff8ULL
#endif
#endif

// 定义 FAST_DATA_MASK 用于获取class_rw_t
#if TARGET_OS_EXCLAVEKIT
#define FAST_DATA_MASK 0x0000001ffffffff8UL
#elif TARGET_OS_IPHONE && !TARGET_OS_SIMULATOR
#define FAST_DATA_MASK 0x0f00007ffffffff8UL
#else
#define FAST_DATA_MASK 0x0f007ffffffffff8UL
#endif

// 定义方法结构体
struct method_t {
SEL sel;
char *types;
IMP imp;
};

// 定义方法列表结构体
struct method_list_t {
uint32_t entsizeAndFlags;
uint32_t count;
struct method_t elements[0];
};

// 从实例对象中获取isa指针
BytePtr _isaForObject(NSObject *obj) {
if (obj == nil) return NULL;
struct _object {
BytePtr isa;
};
struct _object *obj_ptr = (struct _object *)(__bridge void *)obj;
return (BytePtr)((int64_t)obj_ptr->isa & ISA_MASK);
}

// 从isa指针中获取方法列表和方法数
void _methodsWithIsa(BytePtr isa, struct method_t **methods, uint32_t *count) {
// 获取isa中的bits
uintptr_t bits = *((uintptr_t *)(isa + 8/*isa*/ + 8/*superclass*/ + 16/*cache*/));

// 获取 class_rw_t
uintptr_t class_rw_t = bits & FAST_DATA_MASK;

// 获取 ro_or_rw_ext
uintptr_t ro_or_rw_ext = *((uintptr_t *)(class_rw_t + 0x8));

// 获取class_ro_t
// 判断是class_rw_ext_t 还是 class_ro_t
uintptr_t class_ro_t = ro_or_rw_ext;
if (ro_or_rw_ext & 0x1) {
// class_rw_ext_t
class_ro_t = *((uintptr_t *)ro_or_rw_ext);
}

// 获取class_ro_t 中的 baseMethods
uintptr_t baseMethods = *(uintptr_t *)(class_ro_t + 4/*flags*/ + 4/*instanceStart*/ + 4/*instanceSize*/ + 4/*reserved*/ + 8/*ivarLayout*/ + 8/*name*/);

struct method_list_t *_method_list_t = (struct method_list_t *)baseMethods;
*count = _method_list_t->count;
*methods = _method_list_t->elements;
};

// 输出方法信息
void _printMethods(struct method_t *methods, uint32_t count) {
struct method_t *node = methods;
for (int i=0; i printf("=============================\n");
printf("SEL:%s\n", sel_getName(node->sel));
printf("types:%s\n",node->types);
printf("imp:0x%lx\n",(uintptr_t)node->imp);
node++;
}
printf("=============================\n");
}

// 调用
ObjectA *aObj = [[ObjectA alloc] init];

BytePtr a_isa = _isaForObject(aObj);
struct method_t *method = NULL;
uint32_t count;
_methodsWithIsa(a_isa, &method, &count);
_printMethods(method, count);

// 输出如下:
=============================
SEL:funcA
types:v16@0:8
imp:0x1021ddce8
=============================
SEL:funcB:
types:v24@0:8@16
imp:0x1021ddd14
=============================
SEL:b
types:B16@0:8
imp:0x1021ddd78
=============================


收起阅读 »

新手工程师需要知道的 7 件事

今年已经是我从事软件开发行业的第七个年头,我觉得现在是一个好的时机向一些新入行的软件工程师分享一些我认为越早知道越好的知识。希望能对您有所启发。 1. 需求总是会变 也许您已经和团队成员评估了需求的合理性,并且达成了共识。您胸有成竹的认为产品需求不会再发生改变...
继续阅读 »

今年已经是我从事软件开发行业的第七个年头,我觉得现在是一个好的时机向一些新入行的软件工程师分享一些我认为越早知道越好的知识。希望能对您有所启发。


1. 需求总是会变


也许您已经和团队成员评估了需求的合理性,并且达成了共识。您胸有成竹的认为产品需求不会再发生改变。但真相是残酷的,需求总是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发生变化,例如:



  • 您或您的上司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 产品的目标群体发生了变化;

  • 攻克某项技术的成本超出了预期;


您需要意识到,正是因为这残酷的真相,我们才会有一个对于软件工程师重要的专业性评判标准:您是否能够编写有更好组织性的代码


这就引出了我们下一个主题。


2. 始终以编写更好组织性代码为目标


新手工程师有时候会执着于快速的实现功能,从而编写出「面条式」的代码,面条式代码是指代码一段段连接在一起,然后当代码规模到达一定程度后,会突然发现无法移动任何代码。任何对代码的改动,都将是一场噩梦。


因此新手工程师要比有经验的工程师更加厌恶需求变动,因为他们需要花更多时间理解和修改代码,有时甚至是需要重写整个模块。


所以,为了节省宝贵的时间,所有的工程师都应该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在编写代码前思考代码组织问题,我知道一些优秀的框架已经在语法层面上解决这个问题,但您应该在此基础上做的更好。


更好的代码组织意味着:



  • 更稳定的应用;

  • 更少的 Bug;

  • 更清晰的代码结构;

  • 代码能够更加灵活的变通与扩展;


您可以学习一些 MVC 思想,并将其应用在您的软件开发中。要知道「谋定而后动」在软件开发领域也是适用的。


3. 代码有保质期


相信我,您的代码总会过时,随着您技术水平的增长,功能的不断迭代,总有一天,您会发现有更好的方式可以组织您现有的代码。对于需要长期迭代的产品,放任代码过期,就是我们常说的「技术债务」。


优秀的工程师不会给未来的自己或接手的下一任工作者留下太多债务,这事关开发者的责任心和声誉,需要引起重视。


而且清除技术债务并非只是对产品有好处,在此过程中,您的技术水平也会不断提高。当您意识到代码临近过期,需要改动时,说明您的技术水平相较于以前已经大大提高了。


处理过期代码有两种方式:



  1. 重构:即保障功能接口输入/输出稳定,但内部结构优化的更加易读,易维护;

  2. 完全删了,重头写:您很少有机会这么做,不过当一段代码已经没有人能够理解,维护成本过于高昂时,这么做是必要的;


大多数工程师不重视代码重构工作,他们不了解或不愿意为代码添加单元测试并定期重构代码,这使得他们错失了宝贵的进步机会。作为新手工程师,您应该尽早意识到代码重构的重要性,并尽力劝说您的上级和合作伙伴,在开发计划中预留代码重构的时间。


4. 不要重复造轮子


新手工程师由于在工作初期认领不到有挑战性的工作,于是倾向于在实现功能模块时,即使有第三方库或框架可以使用,也会选择自己去实现。


这一行为的出发点值得肯定,作为工程师,我们都想证明自己的实力,但是优秀工程师的核心能力之一是在于充分调动现有的成熟资源。


很多时候,自己 DIY 的功能模块在健壮性和可靠性上都无法媲美社区成熟的功能模块,贸然使用自己 DIY 的功能模块会为产品添加风险,成熟的开发者应该极力避免。


我建议新手工程师不妨换一种思路,我们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的更远,与其在工作中花大把时间重复造轮子,不如利用业余时间研究成熟轮子的优势,并在工作中发现新的挑战。


5. 文档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含了两层意思:



  1. 查阅文档非常重要

  2. 撰写文档非常重要


新手工程师有时会出于种种原因不愿意查阅官方文档,但事实是,查阅官方文档是工程师经常要做的事情。优秀工程师的核心职责是构思如何组织代码实现目标功能,并将其付诸实践,而查阅文档的过程,使我们准确挑选合适「建材」的必备途径。通过经常查阅文档,某个 API 最终会成为您的长期记忆,您的工作效率也会大大提升。


与查阅文档同样重要的是撰写文档,很可惜大多数工程师要么是重视不足,要么是无法撰写易读的文档。而这两者对于一份好文档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文档的阅读者将会是所有对您当下工作感兴趣的人,包括未来的自己。对于一个没有文档或文档没有及时更新的大型项目而言,下场只有死亡。


请积极撰写产品或技术文档吧!


6. 如何面对陌生代码库


无论是刚入职一家公司,还是换了一个项目组,我们总是无法避免接手一个陌生的代码库,新手程序员往往在此时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开始。


对此我的建议是:



  1. 运行该应用,尝试修改一些代码,看看程序是如何运作的;

  2. 分析目录结构,理解代码的组织方式;

  3. 查看项目引入的第三方库,了解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4. 对于要修改的核心逻辑,试着画一个流程图,搞清楚整个程序的逻辑是什么;


请务必确保您已经基本掌握了代码逻辑,再着手进行改动,否则无疑将增加代码的坏味道,您很有可能会在将来某个意料之外的时刻不得不偿还债务。


当您打算进入一个代码库,着手添加代码时,请务必确保您与原代码库的编码风格保持一致,即使您认为您的代码风格更加合理和优雅。


这么做的好处在于:



  1. 您的代码风格可能并非是最佳的,您在未来可能会对代码风格有新的想法;

  2. 当每个项目的参与者都把自己个性化的代码风格带入代码中时,代码就会变得越发难以阅读,也容易让下一个接手的开发者感到迷惑;


具备一定规模的开发团队,都会考虑统一代码风格,请您务必确保与团队要求的代码风格保持一致。如果您的团队没有统一的代码风格,那么就由您来主导建设吧,这正是您表现的好机会!


除此之外,新手开发者应该坚定「我一定能做到」的信念,我可以坦率的告诉您,在 Web 开发世界里,没有什么神秘的魔法,所有的问题最终都可以被解决,无论是软件开发的新手还是老手,区别只在于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时间。


这正是软件开发行业的魅力所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一个棘手的问题,不仅会为所服务的企业解决问题,还能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让心灵得到满足。所以请享受您当下的工作,并勇于解决任何问题。


7. 始终学习,永不止步


软件开发行业的特点之一便是,您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在市场的竞争力,而编程世界也总是会有学不完的思想,技术和产品。


您需要清楚地认识到一个残酷的事实,在大多数工作环境中,您获得进步的动力只能来源于自己。很多团队都没有完善的培训机制,也不会为您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团队成员疲于奔命完成自己的业绩或是不感兴趣与您讨论前沿的技术话题,所以您更需要保持警惕,寻求不断进步。


请确保您的技术水平总是高于,至少是配的上您的工作年限。否则工作的时间越久,您的市场竞争力会越低。请勇敢的踏出当前的舒适圈。


8. 总结


在本篇文章中,我向您分享了我认为值得刚步入软件开发行业的新手们需要注意的 7 件事。这些事一些是我希望我在刚入行时有人告诉我的,一些是我从事本行业以来的一些经验之谈,感谢您的阅读,也期待您在评论区补充您的经验,让更多人受益。


作者:libinfs
来源:juejin.cn/post/7188488134923911229
收起阅读 »

高考这件“小事”

我是09年参加的安徽高考,14年光阴白驹过隙似在昨天,从安徽农村一路求学经历了多个城市,也有幸去国外见到了世界的繁华,最后定居杭州,总之是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最近恰好又是一年一度的高考,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高考又多了一些理解,遂行文以记之,希望也能给大家...
继续阅读 »

我是09年参加的安徽高考,14年光阴白驹过隙似在昨天,从安徽农村一路求学经历了多个城市,也有幸去国外见到了世界的繁华,最后定居杭州,总之是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最近恰好又是一年一度的高考,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高考又多了一些理解,遂行文以记之,希望也能给大家在读书方面带来一些启发


image.png


一次公平的机会



这里我们需要认清一个事实,世界本身就不是公平的,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有人就出生在罗马。也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客观的认清现实,努力就好。



高考也就2天,在人生长河里面真的是小事一桩,但是它的影响却又是那么的深远。


高考,搁在古代也叫科举,“学而优则仕”,其实本质上是上层人为设计出来的让基层通往中层的一种相对公平的通道。 上层的份额占比比较有限,中间隔着中层,上层对基层是比较友好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上层是知道基层的实际能量的可怕,因此上层需要给到基层切实能跃迁到中层的通道,并且每年切实有一定比例的基层能够跻身中层的行列;让基层感受到有个机会是公平的,是让人能够看到希望的,比如通过教育改变下一代的命运,将来去大城市做个白领;自己能过上电视里的幸福生活等。这种希望简而言之就是 让基层感受到“公平”,能够让所有人站在同一个起跑线,然后通过这个机会给到我们一个相对高一点的起点,然后去竞争下一个希望,这样整个社会才能减少戾气,保持和谐。 在改革开放的同时搭配了一个关键动作恢复高考。“自愿报考,严格考试,择优录取”让最广大的基层群众有机会流动起来,给了大众希望与公平以及机会,最早那批大学生在短时间内相当一部分一路冲到了上层,这属于时代的红利,后来又是教育和高考的内容逐渐规范化,国家开始打造出一个相对公平的学习考核体系。 国家要你学习那些知识是为什么呢?第一、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培养你独自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第二、筛选,把孩子们分层筛选出来。除了选拔人才,还能减少社会矛盾,比如孩子们走入社会后,会发现很多岗位明明是个人就能干,但凭什么你去干?人家是博士生,你是高中生,你有啥话可说的?这样最公平,社会矛盾更小。 对待高考,国家应试教育阶段最本质的核心是公平,在国家能够提供的有限高的教育资源下,通过分数,将369等所有家庭当中不差的孩子筛选出来,给予一个更高的平台。国家是需要给基层一个途径,能够最大程度上的接近中层门槛儿。如果说人生分十层,考上985、211,意味着从一层坐电梯到四层,考上普通的一本,意味着做到了三层,这是国家给予的。别的你啥都不用考虑,生而平等的一次努力得来的。总有鼓吹上学无用论的,看明白这层逻辑推导,就明白高考的红利有多大。一个孩子去985,哪怕玩了的四年,将来的朋友圈儿和这四年的见识,都不是一个特别在家自主创业的孩子能比的。总会有那些天赋异禀的孩子不上学也能冒出来,这在今天这个幸存者偏差越来越强烈的社交媒体时代,确实容易被炒作出来。但你知道而且这种人要是上了大学大概率会混的比现在更好。 image.png


有限博弈和无限博弈


在高考前的教育属于有限博弈,局限在国家设定好的一个公平的筛选机制里,本质上是为了维护社会的长久运转,防止社会固化分层,全都是拿分数说话,这套规则是专门儿设定出来的,给予基层一次机会,尽可能缩短进入中层的门槛儿。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考上大学的孩子或者孩子家长,如果你看到今天这个,我建议不要放弃,再辛苦一点,因为这种阶层跃迁的轻松机会未来不会再有了。但是当我们跨过高考这个门槛儿后,就要端正一个态度,所有的规则全变了,因为国家给你这个机会,是帮你达到门槛儿的,后面你要靠自己了。就像游戏一样,前面的大部分积分都被清零了,所有的孩子都需要端正好自己的态度去迎接后面的人生。 进入大学乃至工作之后,开始到了无限博弈阶段,这个阶段主要考察你的三种能力,不再是解题了



  1. 终身持续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没有一个牛人是不擅长学习的,没有一个牛人是停止终身学习的。大多数的失败和停滞不前,本质上都是放弃了终身学习和提高。很多草根出身,后面做成大事都是离不开这个阶段的持续学习。



  1. 妥善处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的能力


你将来会面对大量的竞争者、协作者、执法者、帮助者,需要慢慢整理明白他们的社会身份,然后妥善应对,从而趋利避害的让自己利益最大化,借助大家的力量合作共赢



  1. 能抗压,面对失败能勇敢站起来的能力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有八九,利用自身的努力,调集多方的资源去将这个成功的概率提高,然后尽人力,听天命。


比较麻烦的是有限博弈和无限博弈 这两个阶段在教育上其实是背到相驰的。这需要孩子们慢慢转变心态。高考因为有它的具体指正意义,这条赛道对设计的是有限博弈的算法,每道题都有解,有限博弈是在有限的赛道上给你考出无懈可击的分数,有限博弈会让你对每一次的得与失相当看重,对分数产生执念,一考定终身的可怕结果会让孩子们在年少时就会产生输不起的感觉。考不上就觉得人生完蛋了,其实还有下半场。然后在切换到无限博弈赛道里包括考上和考不上的,从此再没有规定的解题动作和规定答案了,这就会导致有很多在应试教育中如鱼得水的孩子不适应。不清楚社会运行的本质,其实把一个事业做成功的复杂度可比解题难度大多了,这玩意儿没有标准答案,没有指定路径,更可怕的是,除此之外,别人家家族可以拉伸手甚至火箭助推的,人家无论是工作支持还是小目标的支持,本质上都是可以祖孙三代齐上阵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这也没啥抱怨的,毕竟人家有着好几代人的积累,哪能被你这一代轻易超越,抱怨是最没用的,得努力改变现状,心态要稳住


image.png


考后人生


高考后的人生通常有两种模式



  1. 一种是跟着已经成熟的、规则明确的赛道往前走.


这个环节即便是同时起跑,那也开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孩子一年顶别人十年,有的孩子起点就是别人一辈子终点,这都很正常,因为赛道已经成熟了,规则已经定好了,在规定赛道上按部就班好好走,通常也会收获一个还算不错的人生。不过这种规则已经设定了相当明确的赛道更多是为优势者设定的,是为了秩序和稳定,越是这种赛道,越意味着稳定,越意味着没啥运气可言。更重要的是,这种规则和赛道明确的行业,通常不会对人造成太大的负担,更多的是把人变成平台或者组织的零件儿,时间越长,你越离不开他,到时候就会越被这个平台的控制。



  1. 另一种模式是在那些规则不成熟、不明确的赛道上切换.


只有规则和秩序还没有明确形成的时候,或者说机会还都没有被看懂的时候,布局还没形成的时候,才是后来者的机会所在。这条规则适用于创业等等大多领域。比如前十年的刚刚兴起的互联网领域,产生了大量高收入群体,本质上还是因为写代码这事儿,别的家族和既得利群体帮不上忙,所谓的人与人的距离迅速拉开,其实也就是因为变了赛道,要么他机缘巧合的得到了上层相助,跑到了上层赛道上,要么就是找到了时代的风口,提前搭了进去,然后成为了第一波儿吃肉的人,更多的都是能力、眼光、运气三位一体的时势造英雄。 这也是我们基层群众为什么要去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城市去呢?只有最大的城市,最多的人口,才会产生出最多的碰撞,从而创造出最多的不对等,然后才有一些新的规则不成熟、不明确的赛道出现。越是小的城镇,越是固化,越是熟人,里面全都是按部就班的人,你如果是个既得利益的群体还好,不是的话,那就真的一眼望到头了。越大的城市,就算他活的有千般辛苦,即便会变成干电池,但最起码不确定性和碰运气的成分更大,能给你提供最大的新赛道,可能见个世面也比小城镇要大的多。


image.png


写在最后


我们考虑正常教育和军备竞赛的最关键点就是两者如何达到平衡的同时,让孩子们赢在无限活力的起跑线上,这是最关键的。如果辅导班儿在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够帮助孩子们培养兴趣。还有个抗挫折的能力,增加社交密度,上那种辅导班是一个挺好的选择。如果孩子对于那些班有其他的抵触。或者家长让孩子上辅导班就是教育焦虑,害怕孩子掉队,就没有一丁点儿意义,更不要说如果那堆辅导班儿影响了家庭的生活质量,那就更是本末倒置。每周带孩子看整个电影,就在外面儿吃顿高质量的饭,在这个过程中呢,孩子感觉到你有多爱他,远远比让他上他不感兴趣的辅导班儿要重要的多。实际上,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应该是源源不断的,我们要把我们人生的理解和经验薪火相传,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你成功的榜样,你通过一辈子的言传身教,让他知道成功与幸福的意义。我们让孩子重新学习,我们让孩子对事物充满兴趣和探索。我们自己做的又怎么样呢?我们现在还对啥有兴趣?我们每年都在提高吗?我们希望孩子在人际关系上成为大家能受欢迎的人,但我们自己呢?是哪儿都喜欢我们呢?是不是每天看好多人都不顺眼呢?我们希望孩子不担心失败,勇敢面对挫折,我们自己做又怎么样呢?我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就那么一点儿不怂吗?当我们自己找到了生活的兴趣,我们的生活就会璀璨发光,孩子就会知道追逐兴趣终身学习有多么美好,你也能够指导孩子将来如何更好的保持兴趣终身学习,当我们有了温暖的气场和得体的谈吐,有了尊重他人的同理心,孩子自然而然就耳濡目染了。总之,道理都想明白后,人生就不会活的那么拧巴了。


作者:Android茶话会
来源:juejin.cn/post/7244709476518527013
收起阅读 »

前端马农:抢不到消费券,我还不会自己做一张吗

web
前言 最近,政府为了刺激消费,发放了大量的消费券,大家应该参与了抢券大军吧。但是如果你是一个前端程序员,你有没有想过,这个消费券样式我能实现吗?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常用的票券的样式实现。 抽象一下 对我们常用的票券进行抽象后,大概就是下面几种样式了,我们...
继续阅读 »

前言



最近,政府为了刺激消费,发放了大量的消费券,大家应该参与了抢券大军吧。但是如果你是一个前端程序员,你有没有想过,这个消费券样式我能实现吗?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常用的票券的样式实现。



image.png


抽象一下


对我们常用的票券进行抽象后,大概就是下面几种样式了,我们来看看怎么实现吧


image.png


实现方案



对于内凹圆角或者镂空的这类样式,我们一般实现方案是使用mask(遮罩);mask语法很简单,我们就当成background来用就好了,可以是PNG图片、SVG图片、也可以是渐变绘制的图片,同时也支持多图片叠加。然后我们了解一下他的遮罩原理:最终效果只显示不透明的部分,透明部分将不可见,半透明类推。



<1>实现一个内凹圆角


image.png


class="content">

.content {    
width: 300px;    
height: 150px;    
margin: auto;    
-webkit-mask: radial-gradient(circle at left center, transparent 20px, red 0);    
background: red; }
ellipse


当前(2016.10.19)mask 处于 候选标准阶段(CR),还不是正式标准(REC),webkit/blink 内核加前缀 -webkit- 可使用



<2>实现两个内凹圆角之遮罩合成


image.png



  .content{           


    width:300px;           


    height:150px;           


    background:red ;           


   -webkit-mask:radial-gradient(circle at left center,transparent 20px,red 20px)  ,     radial-gradient(circle at right center,transparent 20px,red 20px) ;           


    }


上面的写法是没有效果的,此时使用为两个重合后,整个区域都是不透明的,导致没有效果,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使用遮罩合成;我们通过ps了解一下遮罩合成




遮罩合成mask-composite


-webkit-mask-composite: destination-in; /只显示重合的地方/



image.png


<3>实现两个内凹圆角之平铺


image.png



 .content{           


         width:300px;           


         height:150px;           


         background:red ;           


          -webkit-mask:radial-gradient(circle at 20px center,transparent 20px,red 20px);           


         -webkit-mask-position: -20px;       


}



<4>实现四个内凹圆角


image.png



 .content{           


       width:300px;           


       height:150px;           


       background:red ;           


       -webkit-mask:radial-gradient(circle at 20px 20px,transparent 20px,red 20px);           


      -webkit-mask-position: -20px -20px;       


}



<5>实现六个内凹圆角


image.png



 .content{           


     width:300px;           


     height:150px;           


     background:red ;           


     -webkit-mask:radial-gradient(circle at 20px 20px,transparent 20px,red 20px);           


     -webkit-mask-position: -20px -20px;           


     -webkit-mask-size:50% 100%;       


}



<6>实现中间一排的镂空


image.png



.content{           


       width:300px;           


       height:150px;           


       background:red;           


        -webkit-mask:           


            radial-gradient(circle at 20px 20px,transparent 20px,red 20px) -20px -20px/50% 100% ,           


            radial-gradient(circle at center 5px,transparent 5px,red 5px) 0px -5px/100% 30px;           


      -webkit-mask-composite: destination-in;        }



<7>实现两边多个内凹圆角


image.png



其实很简单:只需把遮罩的高度,变小,让他们平铺就可以了




 .content{           


       width:300px;           


      height:150px;           


       background:red ;           


      -webkit-mask:radial-gradient(circle at 10px 10px,transparent 10px,red 10px);           


     -webkit-mask-position: -10px 5px;           


     -webkit-mask-size:100% 30px;       


}


作者:我们一起学前端
来源:juejin.cn/post/7155025450043965454
收起阅读 »

注意啦⚠️ 别让正则把你网站搞垮⚠️⚠️⚠️

web
引言 事情起源还得从一个需求讲起, 需求内容如下: 假设有串字符串如下: const str = `Pharmaceuticals progress events. JSON output: { "name": "moyuanjun", "a...
继续阅读 »

引言



事情起源还得从一个需求讲起, 需求内容如下:




  1. 假设有串字符串如下:


const str = `Pharmaceuticals progress events.

JSON output:
{
"name": "moyuanjun",
"age": 28
}`



  1. 现需要从字符串中, 提取到 JSON output: 后面的所有字符串, 后面还需要将其解析为对象(当然这不是本文的重点)



需求本身很简单, 实现起来也容易, 具体方案如下, 那么请问以下实现方法有啥问题呢?



const jsonStr = str.replace(/^(\s|\S|.)*?JSON output:/, '')


由于字符串是 gpt 返回的, 它是不可控的, 这里当字符串为 No, this text is not a transaction event. Therefore, the requested entities cannot be extracted. 时, 通过上文的正则进行匹配时就会导致页面卡住, 这里如果大家好奇的话, 可以尝试将下面代码复制到 浏览器控制台 并执行



'No, this text is not a transaction event. Therefore, the requested entities cannot be extracted.'.replace(/^(\s|\S|.)*?JSON output:/, '')

上面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正则上, 执行上面正则匹配, 会陷入 回溯 陷阱, 我们可以看下上面正则在 regex101 的测试结果, 从测试结果来看正则的匹配次数是有点夸张的


image.png


下面我们来针对 回溯 问题进行展开....


一、正则引擎


传统正则引擎分为 NFA (非确定性有限状态自动机) 和 DFA(确定性有限状态自动机), 那么, 什么是确定型、非确定型、有限状态以及自动机呢?


确定型与非确定型: 假设有一个字符串 abc 需要匹配, 在没有编写正则表达式的前提下, 就能够确定 字符匹配顺序 的就是确定型, 不能确定字符匹配顺序的则为非确定型


有限状态: 所谓有限, 指的是在有限次数内能够得到结果


自动机: 自动机即自动完成, 在我们设置好匹配规则后由引擎自动完成, 不需要人为干预即为自动


根据上面的解释我们可得知 NFA 引擎和 DFA 引擎的主要区别就在于: 在没有编写正则表达式的前提下, 是否能确定字符执行顺序;, 下面我们来简单介绍下这两种引擎:


1.1 NFA 引擎


NFA(Nondeterministic finite automaton)又名 非确定性有限状态自动机, 主要特点如下:




  1. 表达式驱动: 由要执行的正则表达式进行驱动的算法, 正则引擎从正则表达式起始位置开始, 尝试与文本进行匹配, 如果匹配成功, 都前进一步, 否则文本一直前进到下一个字符, 直到匹配成功




  2. 会记录位置: 当正则表达式需要进行选择时, 它会 选择 一个 路径 进行匹配, 同时会 记录 当前的 位置, 如果选择的路径匹配不成功则需要回退回去, 重新选择一个路径进行尝试, 直到匹配完成, 如果所有可能情况全部匹配不成功, 则本次匹配失败




  3. 单个字符可能会检查多次: 从👆🏻可以看出, 字符串中一个字符可能会被多次匹配到, 因为当一条正则路径不通时, 会进行回退




  4. 支持零宽断言: 因为具有回退功能, 所以可以很容易实现零宽、断言、捕获、反向引用等功能





最后借用 猪哥 制作的一个小动画, 方便大家理解:



klx.pro.dbca29a199c308c6b588170ec4b2b475.gif


1.2 DFA


DFA(Deterministic finite automaton) 又名 确定性有限自动机, 主要特点如下:




  1. 文本驱动: 由要搜索的文本驱动的算法, 文本中的每个字符 DFA 引擎只会查看一次, 简单理解就是对字符串进行一次循环, 每次循环都和正则进行一次匹配, 匹配成功字符串和正则指针都相应的向下移动




  2. DFA 引擎会记得所有的匹配可能, 并且每次匹配都会返回其中 最长的匹配, 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后面的匹配能够更加轻松, 正因为如此字符串 nfa not(nfa|nfa not) 中匹配结果为: nfa not




  3. 优点: 优点很明显, 由于只会会循环一直字符串、并且会提前记住所有可能情况, 所以相对来说匹配效率是很高的




  4. 缺点:





  • 它始终将返回最长匹配结果, 无法控制表达式来改变这个规则

  • 因为需要记住所以可能情况, 所以正则表达式预编译时间会更长, 占用更多内存

  • 没有回退, 所有重复的运算符 都是贪婪 的, 会尽可能匹配更多的内容

  • 因为不存在回退, 所以自然不支持零宽断言、捕获、反向引用等功能



最后借用 猪哥 制作的一个小动画, 方便大家理解:



klx.pro.e3c7e13fda2134e2024171f20eac6986.gif



补充说明: 上面只是对传统的两个正则引擎进行简单介绍, 在 JS 中正则引擎使用的则是 NFA 下面我们也只是对 JS 中的正则、以及 回溯 进行简单介绍, 同时在 regex101 中我们选用的语言则是 PHP, 主要是因为在 PHP 用的也是 NFA 引擎并且在 regex101 下会多一个 Regex Debugger 功能(不知道为什么 JS 没有 😭)



image.png


二、回溯


我们知道, NFA 引擎是用表达式去匹配文本, 而表达式又有若干 分支范围, 一个分支或者范围匹配失败并不意味着最终匹配失败, 正则引擎会进行回退去尝试 下一个 分支或者范围, 这种行为就被称之为 回溯


类比于迷宫, 想象一下, 面前有两条路, 我们选择了一条, 走到尽头发现是条死路, 只好原路返回尝试另一条路, 则这个原路返回的过程就被称之为 回溯, 它在正则中的含义是 吐出已经匹配过的文本, 同时 正则匹配位置也会进行回退


一般的, NFA,如果匹配失败, 会尝试进行 回溯, 因为它并不知道后面还有没有可能匹配成功, 他是蒙在鼓里的, 但是 DFA 从一开始就知道所有的可能匹配, 因为在预编译时就它就已经存储了所以可能情况, 所以正则编写的好坏对 NFA 来说是特别的重要的


引擎会真正按照正则表达式进行匹配, 让你选择达到完全匹配所需的每个步骤, 所以我们必须很谨慎地告诉它, 首先检查哪种选择才能达到您的期望, 你也有机会调整正则表达式, 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回溯并尽早进行匹配


三、量词


3.1 在 JS 中量词表示要匹配的字符或表达式的数量, 常见的量词有:


字符含义
{n}n 是一个正整数, 匹配了前面一个字符刚好出现了 n
{n,}n 是一个正整数, 匹配前一个字符至少出现了 n
{n,m}n 和 m 都是整数。匹配前面的字符至少 n 次,最多 m 次, 如果 n 或者 m 的值是 0, 这个值被忽略
*匹配前一个表达式 0 次或 多次, 等价于 {0,}
+匹配前面一个表达式 1 次或者 多次, 等价于 {1,}
?匹配前面一个表达式 0 次或者 1 次, 等价于 {0,1}

3.2 贪婪 与 非贪婪


模式描述匹配规则
贪婪模式默认使用量词时就是贪婪模式尽可能多 的匹配内容
非贪婪模式量词后加 ?, 如: *?+???{n,m}?尽可能少 的匹配内容

3.3 贪婪模式下的回溯


现在我们看一个简单例子, 有如下正则 .*c 以及待匹配字符串 bbbcaaaaaaaaa, 下面我们使用 regex101 来进行测试


image.png


这里选择 Debugger 查看整个正则匹配流程(重点看 回溯)


klx.pro.91252cceab2190079775942648d23fb9.gif


从图中可以看出, .* 会优先匹配到所有内容, 然后在匹配字符串 c 时, 只要匹配失败, 字符串匹配位置就会进行回退(吐出一个字符), 然后再次进行匹配, 如此反复直到匹配到字符串 c


3.4 解决办法


针对上文回溯问题, 下面我们来简单优化下正则, 来避免 回溯



  1. 使用非贪婪模式: .*?c


klx.pro.399af59bb48824b11a2c939322d56d9f.gif



  1. 使用反向字符集: [^c]*c


klx.pro.1a8e7451e98a3b007f14ab21c8f29b66.gif


3.5 绝对不用「量词嵌套」


特别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嵌套的量词 将会制造指数级的回溯, 下面我们就以 .*c 以及 (.+)*c 为例, 从 regex101 测试结果来看, 相同匹配字符串 .*c 需要 13 个步骤, (.+)*c 则直接飚到 61144 了, 但最终这两个表达式匹配到的结果却是一样的


image.png


image.png


四、多选分支


已知在 JS 中正则可使用 | 定义多个分支, 例如: x|y 可匹配 x 或者 y,


那么正则在匹配过程中如果遇到多选分支时, 引擎则会按照 从左到右 的顺序检查表达式中的多选分支, 如果某个分支匹配失败, 表达式和字符串都会进行回退(回溯), 然后选择另一个分支进行尝试... 这个过程会不断重复, 直到完成全局匹配,或所有的分支都尝试穷尽为止


4.1 回溯现象


假设有正则表达式 num(1234567890|1234567891) 待匹配字符串如下 num1234567891, 下面我们使用 regex101 来进行测试


image.png


这里选择 Debugger 查看整个正则匹配流程(重点看 回溯)


klx.pro.16e2d1cd7aa3d25ab46e801fb4713b05.gif


4.2 优化手段



  1. 提取多选分支中的必须元素: num123456789(0|1)


klx.pro.6ba0ee6c4bca48555392b6bbbfdf3f8e.gif



  1. 高优先级分支提前: num123456789(1|0)



由于正则引擎遇到分支是按照 从左到右 的顺序, 来选择分支进行匹配的,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分支的顺序来提高匹配效率



klx.pro.f6014ad5c88171023b1abe63284b4dbe.gif



  1. 使用字符组: num123456789[01]



这里我们还可以使用字符组 [], 和 | 不同的是它不存在分支选择问题, 本质上分支越多, 可能的回溯次数越多, 所以如果可以我们需要尽可能减少分支



klx.pro.825be0b2dc258ba51306126b7ec8df94.gif


五、其他正则优化手段



  • 使用非捕获型括号 (): 如果不需要引用括号内的文本, 请使用非捕获括号, 不但能节省捕获的时间, 而且会减少回溯使用的状态的数量, 从两方面提高速度

  • 不要滥用字符组 []: 不使用只包含一个字符的字符组, 需要付出处理字符组的代价

  • 分析待匹配字符串, 将最可能匹配的分支放在前面

  • 正则进行适当拆分: /最明确的规则/.test() && /更细的规则/.test(str)

  • 必要时可以考虑更换正则引擎, 比如使用 DFA

  • 使用检测工具进行测试, 比如: regex101

  • 使用有明显确定的特征的具体字符、字符组代替通配符, 说白了尽可能描述清楚你的正则


六、回到正文


回到我们最开始的那个正则, 可以优化如下


'No, this text is not a transaction event. Therefore, the requested entities cannot be extracted.'.replace(/^[\s\S]*?JSON output:/, '')

regex101 的测试结果如下, 从测试结果来看前后性能提升可不是一点两点


image.png


七、参考:



作者:墨渊君
来源:juejin.cn/post/7243413799347912760
收起阅读 »

一次移动端性能优化实践

web
背景 使用低代码接入了一个移动端老系统,新增页面(以及部分旧页面)使用低代码体系搭建。功能开发完成后才发现性能问题比较严重,所以进行了一次移动端的性能优化。本文就优化过程进行一个记录。 问题分析 为什么一接入低代码体系性能(主要是加载性能)就出现明显的下降,如...
继续阅读 »

背景


使用低代码接入了一个移动端老系统,新增页面(以及部分旧页面)使用低代码体系搭建。功能开发完成后才发现性能问题比较严重,所以进行了一次移动端的性能优化。本文就优化过程进行一个记录。


问题分析


为什么一接入低代码体系性能(主要是加载性能)就出现明显的下降,如果首屏访问的是低代码页面则更加明显



  • 最主要的原因是比之前额外加载了大量的 js 和 css,初步统计有 10 个 css 和 15 个 js

  • 老系统自身 js 资源过大,依赖包 vendor.js 有 8M 多

  • 低代码体系下,非静态资源的接口请求也成为影响页面渲染的因素。页面必须等待接口获取到 schema 后才由低代码渲染器进行渲染


低代码体系接入


有必要简单说明下低代码体系是如何接入的,这对后面的优化是有直接影响的



  • 低代码体系资源大概分为三方依赖、渲染引擎和组件库资源,都是独立的 npm 库,发布单独的 CDN

  • 三方依赖就是像 react、moment、lodash 等最基础的依赖资源

  • 渲染引擎要想渲染页面,又直接依赖于两个资源

    • 页面 schema:服务端接口返回,schema 本质上是一个 json,描述了一个组件树

    • 组件集合:由 CDN 引入的各个组件库集合,它需要先于页面 schema 加载




静态资源为何影响加载性能


静态资源加载如何影响性能,简单分析下,详细的原理可以参考 MDN



  • HTML 自上而下解析,遇到 script 标签(不带 defer 和 async 属性)就会暂停解析,等待 script 加载和执行完毕后才会继续

  • HTML 解析时如果遇到 css 资源,解析会继续进行。但是在 css 资源加载完成前,页面是不会渲染的,并且如果此时有 JavaScript 正在执行,也会被阻塞

  • 所以 js 或 css 体积越大,则在网络传输、下载、浏览器解析和执行上所花的时间就会相应的增加,而这些时间都是会阻塞页面渲染的

  • js 或者 css 的个数对于渲染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和浏览器是否支持 http2

    • 如果使用了 http2,则静态资源个数对于加载性能影响不大,除非多到几百个资源

    • 如果还是 http1.1,静态资源个数对于加载有明显影响,因为此时浏览器存在并发限制,大概在 4-6 个左右,即一批次只能发送几个请求,等到请求完成后,再发下一批,是个同步的过程

    • 本项目已经支持 http2,所以优化加载性能的重点还是在减小总的资源体积上




优化指标


用户对于页面性能的感受是主观的,而优化工作则需要客观的数据。
更重要的是,有些优化措施是否有效果,有多少效果是需要数据说明的。举例来说,去除冗余资源几乎是可以预见性能提升。但是做 CDN 合并在移动端能够有多少优化效果,事前其实并不清楚
这里采用 2 种方式作为优化指标



  • 旧版本 chrome(69)的 perfomance

    • 使用这个版本是因为后台数据显示该引擎访问量较多

    • chrome 的 performance 不仅能获取性能数据,也有助于我们分析,找出具体问题



  • 使用 web-vitals 库获得具体的性能数据,主要关注

    • FCP,白屏时间

    • LCP,页面可视区域渲染完成时间




现状


image.png



  • 点击 performance 的刷新按钮,就会自动进行一次页面的加载

    • 建议使用无痕模式,排除其他干扰

    • network 中勾选 Disable cache,虽然最终用户会用到缓存,但在优化非缓存项时,建议先禁用缓存,获取最真实的数据



  • 静态资源的加载大概花了 3.5s

  • 而后续静态资源的解析则一直持续到页面加载完成,大概在 9 秒多

  • 使用 web-vitals 测量的平均数据

    • FCP: 5.5s

    • LCP: 9s




目标



  • performance 页面渲染完成:4s 以内

  • web-vitals 平均数据

    • FCP:3s 以内

    • LCP:4s 以内




如果从绝对性能看,这个目标只能是个中下水平。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 策略上不会对原系统或者低代码体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动

  • 老系统大概就是这么个性能情况,维持这个水平起码不会降低用户体验。作为内部系统,对性能没有极致的要求

  • 考虑到时间成本,性能优化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而实际项目是有时间限制和上线压力的


优化措施


根据以上分析,最重要的就是要减小总的关键资源体积。
低代码体系所需要的直接资源都属于关键资源。因为用户是可能首次直接进入一个低代码页面的(也是本次主要的优化场景)


优化前包分析


CDN 三方库资源直接就能看出哪些是冗余的,或者是公共资源加载了多遍等问题,但是自己的仓库打包后就需要借助 webpack-bundle-analyzer 插件分析了
该项目中有多个 npm 仓库需要分析,这里就举老系统自己的例子,优化前的 bundle 分析图


image.png


三方依赖 vendor.min.js 8MB 左右,项目 JS 800 多 KB,下面分析下最严重的几点



  • 标 ① 部分, @ali_4ever 开头的是富文本依赖,有接近 2M 左右的大小,优化为懒加载

  • 标 ② 部分,echarts5 全量引入了,1M 左右大小,计划优化为按需加载

  • 标 ③ 部分,ali-oss,500 多 KB,ali-oss 不支持按需引入。这里因为多个低代码组件库中也用到了该依赖,所以计划提取为 CDN 作为公共依赖,但是大小还是 500 多 KB,只是去掉了重复加载部分

  • 标 ④ 部分,antd-mobile 加载了两个版本的全量仓库,按照官方推荐,考虑将 antd-mobile-v2 按需加载


一、移除冗余资源



  • 排查 CDN,是否引用了多余的 CDN,比如项目中移动端引用了 PC 端的组件库,引用了已经废弃(迁移)的工具库等等

  • 排查项目 bundle,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有冗余资源的,因为如果一点没用到这个库,webpack 也不会将其打包进去

    • 可能存在使用到了一小部分,却打包了整个库的情况,这个属于下一部分按需引入



  • 排查下线上 CDN 是否都使用生产版本或者压缩版本,这点事先没有想到,是在优化过程中意外发现存在非压缩版本


二、按需引入


按需引入即只引入三方库中项目用到的部分。现代的大部分三方库都已经支持 TreeShaking,正常打包即是按需引入。特殊情况在于 CDN、懒加载和一些老的库,这些刚好在项目中都有所实践


按需引入 和 CDN


项目中只用到了 ahooks 中的个别方法,却将整个包作为 CDN 引入,显然是不合理的



  • 需要按需引入的库,是不能使用 CDN 引入的,它们之间是互斥的

    • 因为 CDN 需要配置 external 才能在项目里使用,external 一般是将一个三方库作为整体配置的



  • CDN 自身作为一种优化手段,那是和将静态资源放置在业务服务器对比的。

    • 在该场景下,引入 ahooks CDN 导致 TreeShaking 失效,引入了全量包,同时增加了一次 http 请求,总的来看肯定是得不偿失的

    • 并且最终项目的 bundle 也会发布 CDN



  • 因此去掉了 ahooks 的 CDN,改为直接打进项目 bundle 就行了


按需引入 和 懒加载


在该项目中,echarts 也按需引入了,echarts 的按需引入总体效果就没有 ahooks 那么好了



  • echarts 无论绘制哪种类型图表,都需要引入核心库,就有 100 多 KB 的大小了

  • 所以 echarts 也可以选择懒加载,懒加载会让没有使用 echarts 的页面加载速度变快,但是最终浏览器解析的资源是全量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 懒加载 和 按需引入也无法并存。因为懒加载需要动态导入,动态导入 webpack 就没法做静态分析,这是 TreeShaking 的基础,所以就没法按需引入了


利用 babel-import-plugin


有一些老版本的库,可能还不支持按需引入,比方说 antd-mobile-v2,对于这种仓库,可以利用 babel-import-plugin 做按需引入
只需要做一下 babel 配置就行


{
"plugins": [
[
"import",
{
"libraryName": "antd-mobile-v2",
"style": "css"
},
"antd-mobile-v2"
]
]
}



  • 本项目最终没有那么做,因为体积几乎没有减小。对于一个完整的项目,需要使用到的组件是非常多的

  • 对于 antd-mobile 多个版本的问题,最终的优化方案还是合并为最新版,只是开发和测试的工作量大了点

  • 注意点:babel-import-plugin 插件并不能让所有仓库都支持按需。本质上还是三方库做了分包才行


三、懒加载


懒加载的资源不同,也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 三方库资源懒加载:比如之前说的,某个组件依赖于 echarts,那么就可以懒加载 echarts,只有页面中使用了该组件时才去请求和加载 echarts 依赖

  • 组件懒加载:将整个组件都懒加载,在本项目中没有做组件懒加载

    • 低代码体系下,组件本身不能懒加载,否则 schema 解析到这个组件时找不到会报错

    • 解决方案也可以给组件套一层,实际内容懒加载,导出的组件不懒加载

    • 更重要的原因是组件库本身不大,不是影响性能的关键因素

    • 另外低代码页面本身就是由各个组件拼凑而成,如果将组件都懒加载了,那么页面各个部分都会有 Loading 的中间态,效果不好把控



  • 路由懒加载:本质上它就是组件懒加载的一种,一个组件就是一个路由页面,项目中对于系统不太访问的页面做了路由懒加载


三方库资源懒加载


懒加载依赖也需要分析具体情况,比方说移动端使用了 antd-mobile 作为组件库,这个依赖就完全没必要等使用的时候再加载。因为几乎进入任意一个页面,都需要用到这个资源。什么情况下合适



  • 依赖资源比较大

  • 使用的频率较低,只在个别地方使用了


并且这个三方资源也是分两种情况引入,第一种是以 CDN 的形式外部引入,第二种是直接打包入库,这两种引入方式的懒加载处理是不同的,下面分别举例


CDN 引入的三方资源懒加载


比如低代码组件库中存在一个富文本组件,比较特殊,比较适合使用 CDN 的方式懒加载依赖资源



  • 富文本组件依赖于公司内部的一个富文本编辑器。鉴于富文本的复杂性,所以它的依赖很大,JS+css 将近有 3M 左右。

  • 但是其实只有极少的页面使用到了富文本,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是不需要这个富文本的


下面介绍下具体实现,利用 ahooks 的 useExternal,动态注入 js 或 css 资源(也可以原生实现),封装一个高阶组件,方便调用


type LoadStatus = 'loading' | 'ready' | 'error';
interface LoadOptions {
url: string;
libraryName: string;
cssUrl?: string;
LoadingRender?: () => React.ReactNode;
errorRender?: () => React.ReactNode;
}
export const LazyLoad = (Component, { url, libraryName, cssUrl, LoadingRender, errorRender }: LoadOptions) => {
const LazyCom = (props) => {
const initStatus = typeof window[libraryName] === 'undefined' ? 'loading' : 'ready';
const [loadStatus, setStatus] = useState<LoadStatus>(initStatus);
const jsStatus = useExternal(url, {
keepWhenUnused: true,
});
const cssStatus = useExternal(cssUrl, {
keepWhenUnused: true,
});

useEffect(() => {
if (loadStatus === 'ready' || loadStatus === 'error') {
return;
}
if (jsStatus === 'error' || cssStatus === 'error') {
setStatus('error');
}
if (jsStatus === 'ready' && (cssStatus === 'ready' || cssStatus === 'unset')) {
setStatus('ready');
}
}, [jsStatus, cssStatus, loadStatus]);

const content = useMemo(() => {
switch (loadStatus) {
case 'loading':
return typeof LoadingRender === 'function' ? LoadingRender() : <div>加载中...</div>;
case 'ready':
return <Component {...props} />;
case 'error':
return typeof errorRender === 'function' ? errorRender() : <div>加载失败</div>;
default:
return null;
}
}, [loadStatus]);

return content;
};
return LazyCom;
};

// 使用示例,BaseEditor即需要懒加载的原组件,BaseEditor组件内部直接通过window取相应依赖
export const FormEditor = LazyLoad(BaseEditor, {
url: 'xxxx',
cssUrl: 'xxxxx',
libraryName: 'xxxxxx',
});

打包入 bundle 依赖懒加载


总体思路是一样的,只是这类资源利用 webpack 的 import 动态导入能力,import 动态导入的资源打包时会单独分包,只在使用到时才会加载
具体实现:


export const InnerLazyLoad = (Component, loadResource, LoadingRender?) => {
const LazyCom = (props) => {
const [loaded, setLoaded] = useState(false);
const [LazyResource, setResource] = useState({});

useEffect(() => {
if (loaded) {
return;
}
loadResource().then((resource) => {
setResource(resource);
setLoaded(true);
});
}, [loaded]);
const LoadingNode = typeof LoadingRender === 'function' ? LoadingRender() : <div>...加载中</div>;
return loaded ? <Component {...props} LazyResource={LazyResource} /> : LoadingNode;
};
return LazyCom;
};

// 具体使用
const loadResource = async () => {
// 动态导入的资源会单独分包,在使用到时才会加载
const echarts = await import('echarts/core');
const { PieChart } = await import('echarts/charts');
const { TitleComponent } = await import('echarts/components');
const { CanvasRenderer } = await import('echarts/renderers');
return {
echarts,
PieChart,
TitleComponent,
CanvasRenderer,
};
};

const AgentWork = InnerLazyLoad(BaseAgentWork, loadResource);

路由懒加载


路由懒加载原理和内部资源懒加载类似,分包然后首次进入该页面时才请求页面资源
本项目没有把所有页面都懒加载



  • 页面懒加载后,进入页面前会有一个短暂的加载过程,需要评估影响

  • 还是和通用懒加载一样,使用频率较低、页面 js 又比较大的比较适合懒加载


比如在该项目中



  • 应用上存在部分页面是给第三方使用的,不能通过导航点击到达,直接分享地址给第三方

  • 这些页面使用频率低,而且基本不影响本应用,因为无法通过导航点击切换到达,是通过 url 的形式直接访问,所以加载中的中间态和页面加载一起


路由懒加载的实现,不同框架都有些差异。本项目中只需在路由配置中增加配置项即可开启,就不再阐述具体代码实现


四、合并公共资源


合并公共资源,即不要重复加载相同资源
一般来说打包工具都会做依赖分析,只会打包一份相同路径的引用依赖。但是如果相同依赖分散在多个仓库中就有可能出现重复资源了
比如该项目中,老系统自身和多个组件库都使用了 ali-oss 库实现上传功能,并且还有一些条件使得将其提取为公共 CDN 是利益最大化的



  • ali-oss 打包后 500 多 KB 的大小,已经算是一个不小的包了

  • ali-oss 不支持按需引入,所以引用到它的多个仓库,无论引用了什么功能,都将全量打包入 ali-oss

  • 如果 ali-oss 支持按需引入,就需要计算是提取为公共 CDN 划算,还是将其按需打入各个仓库中划算


实现步骤比较简单



  • 在引用 ali-oss 的仓库配置 external,使仓库本身打包时不打入 ali-oss 依赖

  • 在项目 HTML 中提前引入 ali-oss CDN


五、缓存


静态资源缓存



  • 该项目静态资源使用 CDN+版本号,本身已经支持了缓存。CDN 的缓存时间是通过 Cache-Control 的 s-maxage 字段控制,这是 CDN 特有的字段

  • 如果静态资源是放置在自己的服务器上,需要考虑 http 缓存和缓存更新的事项,这个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这里不再赘述


如果想要详细了解 http 缓存,推荐看下这篇文章


options 请求缓存


在实际优化过程中发现,该项目的大部分 ajax 请求,都是跨域请求,所以伴随着大量的 options 请求
推动服务端做了这些预检请求的缓存,其原理就是通过 access-control-max-age 响应头设置预检请求的缓存时间


Service Worker


Service Worker 是一项很强大的技术,它能够对网络请求进行缓存和处理,它的最大应用场景是在弱网甚至离线环境下
一旦使用了 Service Worker 技术,用户在首次安装完成后,后续的访问相当于直接在本地读取静态资源,访问速度自然能够得到提升
虽然能够提升使用体验,但是使用 Service Worker 是存在一定限制和风险的



  • 必须运行在 https 协议下,调试时允许在 localhost、127.0.0.1

  • Service Worker 自身不能跨越,即主线程上注册的 Service Worker 必须在当前域名下

  • 一旦被安装成功就永远存在,除非线程被程序主动解除

  • Service Worker 的更新是比较复杂的,如果对其了解不深,建议还是只将不常更新的资源使用 Service Worker 缓存,降低风险


项目中直接使用 workbox(对 Service Worker 做了封装,并提供一些插件),以下为示例代码


主线程上注册 Service Worker


if ('serviceWorker' in navigator) {
navigator.serviceWorker
.register('./sw.js')
.then((reg) => {
navigator.serviceWorker.addEventListener('message', (event) => {
// 处理Worker传递的消息逻辑
});
console.log('注册成功:', reg);
})
.catch((err) => {
console.log('注册成功:', err);
});
}

Service Worker 线程处理缓存逻辑


//首先是异常处理
self.addEventListener('error', function (e) {
self.clients.matchAll().then(function (clients) {
if (clients && clients.length) {
clients[0].postMessage({
type: 'ERROR',
msg: e.message || null,
stack: e.error ? e.error.stack : null,
});
}
});
});

self.addEventListener('unhandledrejection', function (e) {
self.clients.matchAll().then(function (clients) {
if (clients && clients.length) {
clients[0].postMessage({
type: 'REJECTION',
msg: e.reason ? e.reason.message : null,
stack: e.reason ? e.reason.stack : null,
});
}
});
});

//然后引入workbox
importScripts('https://g.alicdn.com/kg/workbox/3.3.0/workbox-sw.js');

// 预缓存资源示例,不更新的资源使用预缓存
const resources = ['https://g.alicdn.com/dingding/dingtalk-jsapi/2.10.3/dingtalk.open.js'];

// 预缓存功能
workbox.precaching.precacheAndRoute(resources);

// 图片缓存 使用CacheFirst策略
workbox.routing.registerRoute(
/\.(jpe?g|png)/,
new workbox.strategies.CacheFirst({
cacheName: 'image-runtime-cache',
plugins: [
new workbox.expiration.Plugin({
// 对图片资源缓存 1 天
maxAgeSeconds: 24 * 60 * 60,
// 匹配该策略的图片最多缓存 20 张
maxEntries: 20,
}),
],
})
);

// 需要更新的js和css资源使用staleWhileRevalidate策略
workbox.routing.registerRoute(
new RegExp('https://g.alicdn.com/'),
workbox.strategies.staleWhileRevalidate({
cacheName: 'static-runtime-cache',
plugins: [
new workbox.expiration.Plugin({
maxEntries: 20,
}),
],
})
);


  • 预缓存功能:

    • 正常情况下,Service Worker 是在主程序首次请求时将资源拦截,在之后的请求中根据缓存策略处理

    • 预缓存功能是在 Service Worker 在安装阶段主动发起资源请求,并将其缓存下来

    • 当页面真正发起预缓存当中的资源请求时,资源已经被缓存了,就可以直接使用了

    • 预缓存是使用 Cache Only 策略,即在预缓存主动发起请求并获取缓存后,就只会在缓存中读取资源,不在进行缓存更新,所以适合项目中不更新的静态资源



  • 图片缓存:

    • 图片一般情况下是不更新的,所以采用 Cache First 缓存优先策略

    • 当有缓存时会优先读取缓存,读取成功直接使用本地缓存,不再发起请求

    • 读取失败时再发起网络请求,并将结果更新到缓存中



  • 对于需要更新的 JS 和 CSS

    • 使用 Stale While Revalidate 策略

    • 跟 Cache First 策略比较类似,都是优先返回本地缓存的资源

    • 区别在于 Stale While Revalidate 策略无论在缓存读取是否成功的时候都会发送网络请求更新本地缓存

    • 这是兼顾页面加载速度和缓存更新的策略,相对安全一些




六、其他


以下措施不具备通用性,但是在项目中用到了还是记录下来,仅供参考



  • 页面 schema 接口优化:低代码体系存在页面嵌套,每个页面单独请求自己的 schema,所以在嵌套层级较多的情况下,是以同步解析的顺序请求接口,页面渲染速度较慢,优化为服务端拼装完毕后直接返回

  • 部分接口的请求合并

  • 去除运行时 babel,低代码设计器中存在手写的代码,这部分代码最初在运行时由 babel 转化为 ES5(设计问题),优化为保存时转换


七、项目已经存在的措施



  • 静态资源放在 CDN

  • 启用 http2,并且浏览器支持,这一步很重要,是否使用 http2 对优化措施有直接的影响

  • js 和 css 的代码压缩,并且开启 gzip 压缩

  • 使用字体图标 iconfont 代替图片图标

  • CDN 合并:利用 CDN 的 combo 技术将多个 CDN 合并成一个发送(在 http2 中无明显效果)


最终优化效果



  • performance 表现:页面渲染完成在 3 秒以内


image.png



  • web-vitals 平均数据

    • FCP:2100

    • LCP:2400




参考文章



作者:萌鱼
来源:juejin.cn/post/7288981520946364475
收起阅读 »

从拼夕夕砍一刀链接漫谈微信落地页防封

写在前面 最近v2ex上一个话题火了,大概内容是有一个 好奇 摸鱼的程序员,在分析了拼夕夕发出的砍一刀短链接后,惊呼不可能。 是什么让一个见多识广的程序员如此惊讶呢?问题就出在拼夕夕发出的短链接上,经过测试发现,在微信内打开的短链,会出现二维码的页面,而在p...
继续阅读 »

写在前面


最近v2ex上一个话题火了,大概内容是有一个 好奇 摸鱼的程序员,在分析了拼夕夕发出的砍一刀短链接后,惊呼不可能。


image.png
是什么让一个见多识广的程序员如此惊讶呢?问题就出在拼夕夕发出的短链接上,经过测试发现,在微信内打开的短链,会出现二维码的页面,而在pc端浏览器打开时,则出现的另外一套界面。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情况呢?

微信落地页防封


谈到拼多多的短链分享,就不得不提一个很关键的名词微信落地页防封 ,说到微信落地页防封,那就需要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会触发微信的域名拦截机制,一般来说,触发域名拦截有以下几个原因




  • 域名是新购入的老域名,在微信内之前有过违规记录,上过黑名单。




  • 网站流量太大,微信内同一域名被大量分享,比如分享赚类的平台某拼。




  • 诱导分享传播,即便是合法营销活动,也会触发拦截。




  • 网站内容违规,这个不必多说。




  • 被同行恶意举报。




为了让域名活的久一些,微信落地页防封这样的技术就应运而生,主要通过以下几点,来逃避微信的域名拦截机制



  • 大站域名【美团、京东...】

  • 不同主体各自备案域名【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内】

  • 多级跳转+前置防火墙【通过前置防火墙中转页识别是否是机器扫描】

  • 随机Ip【cdn分发】

  • 图床 + 短链

  • 短链 + 自定义跳转 【稍后详细分析一下这种方式】


拼夕夕的防封技术猜测


经过测试,拼夕夕的防封应该采用的是图床+短链+自定义跳转的方式,接下来就听我一一道来



  • 图床
    图床是oss对象存储的昵称,通常是用来存放图片的,如果是用在防封里,那他其实是将一个html页面上传进了图床内,至于是怎么上传进去的。很简单啊,你只需要有一个阿里云,京东云,腾讯云的账号,购买了oss对象存储服务,设置公共读私有写,就可以访问了,这些不重要,你只需要知道图床所存储的是html就可以了。


我通过chrome的控制台抓取了通过短链转换而来地址,然后抓到了如下请求



  • 短链重定向


image.png
注意看第一个请求,第一个请求就是短链的自定义跳转,短链自定义跳转我们下一节详细去说,通过301重定向,将我们重定向到了图床的地址



  • 图床ua、地域、等判断
    图床内的html包含了对ua、地域、设备类型等的判断,不同的环境所打开的内容是不同的,通过对环境的判断,展示不同的内容去屏蔽微信的扫描,拼夕夕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落地页防封的
    下面是我从落地页中拿到的一个函数,虽然我们很难完全还原这个函数,但是通过里面没被混淆的常量比如ke.HUAWEIke.OPPO等不难看出来,这是一个判断当前手机品牌的函数,针对不同的品牌下的浏览器,会做一些特殊的处理。


 const t = e(u().mark(function t (e) {
let r, n, o, i, c, s
return u().wrap(function (t) {
for (; ;) {
switch (t.prev = t.next) {
case 0:
if (r = e.brand,
n = e.payload,
o = a()(n, 'data', {}),
i = a()(n, 'isThirdBrowser'),
c = a()(n, 'data.fastAppDomains', ''),
s = Te(o),
Pe(o),
!i) {
t.next = 8
break
}
return t.abrupt('return')
case 8:
if (r !== ke.HUAWEI) {
t.next = 11
break
}
return t.next = 11,
R(c, {
cTime: s,
data: o
}).catch(fn)
case 11:
if (r !== ke.OPPO) {
t.next = 27
break
}
if (!j(A.OppoLeftScreen, o)) {
t.next = 17
break
}
return t.next = 15,
R(c, {
cTime: s,
data: o
}).catch(fn)
case 15:
case 20:
t.next = 27
break
case 17:
return t.prev = 17,
t.next = 20,
sn(c, {
cTime: s,
data: o
})
case 22:
if (t.prev = 22,
t.t0 = t.catch(17),
!j(A.banBrowserV2, o) && !j(A.oppoQAppPriority, o)) {
t.next = 27
break
}
return t.next = 27,
R(c, {
cTime: s,
data: o
}).catch(fn)
case 27:
if (r !== ke.VIVO) {
t.next = 30
break
}
return t.next = 30,
sn(c, {
cTime: s,
data: o
}).catch(fn)
case 30:
case 'end':
return t.stop()
}
}
}
, t, null, [[17, 22]])
}
))

再注意看接下来的一段代码片段,很明显针对上面获取到的手机品牌,会生成不同的图片,注意看下面混淆过的c函数,x.brandType, brand有品牌的意思,也就是上面函数获取到的手机品牌


o = new Promise((function(t) {
var r, o = document.createElement("img"), i = k(n), c = (f(r = {}, x.brandType, 1),
f(r, E.funcParams, i),
r), u = a()(e.split(","), "0");
o.onload = function(e) {
var r = a()(e, "path[0]") || a()(e, "target")
, n = gn(r);
t({
brand: n,
img: r
})
}
,
o.onerror = function() {
t({
brand: ke.OTHERS
})
}
;
var s = S(u).href;
o.src = m(c, s)
}
)),

得益于落地页开发者优秀的代码命名习惯,通过下面的片段,isWeChatPlatform,isIOSWeChatPlatform这两个字符串让我们知道落地页里面还有针对微信的一些判断,会判断是安卓还是ios微信


n = a()(r, "data", {}),
i = a()(r, "isWeChatPlatform"),
c = a()(r, "isIOSWeChatPlatform"),
f = a()(r, "data.mqCodeKey", ""),
l = a()(r, "data.websiteDomain", "").replace(/\/$/, ""),
p = a()(r, "data.fastAppDomains", ""),
d = v("image_url"),
h = v(f) || location.href,
!d) {
t.next = 15;
break
}

还有落地页内针对UA的判断的实现


((w = t.document),
(x = w ? w.title : ''),
(_ = navigator.userAgent.toLowerCase()),
(S = navigator.platform.toLowerCase()),
(O = !(!S.match('mac') && !S.match('win'))),
(A = _.indexOf('wxdebugger') != -1),
(E = _.indexOf('micromessenger') != -1),
(I = _.indexOf('android') != -1),
(T = _.indexOf('iphone') != -1 || _.indexOf('ipad') != -1),
(P = function () {
const t = _.match(/micromessenger\/(\d+\.\d+\.\d+)/) || _.match(/micromessenger\/(\d+\.\d+)/)
return t ? t[1] : ''

通过上面的代码片段,我们得以窥见拼夕夕落地页的逻辑设计,落地页内,至少实现了下面的能力



  • 针对手机品牌的处理

  • 针对安卓与ios系统的处理

  • 针对是否微信的处理


这些代码进一步的验证了我们的猜想,拼夕夕的确是通过oss内的html动态创建元素来规避微信拦截的!下面是短链智能跳转的一个例子,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短链推广的内在逻辑


短链与智能跳转


我们以某平台的功能为例,演示如何通过短链实现自定义的跳转



  • 创建短链接


image.png



  • 配置智能跳转


image.png



  • 智能跳转的规则


可以看到,本身规则就支持按平台,按访问环境,按地域去进行智能跳转了,这也是为什么谷歌会想要将UA的信息进行加密或减少所提供的的信息。


image.png



  • 按地域的实现
    服务器可以看到当前访问的ip,通过ip去反向推断地域

  • 操作系统、访问环境 是通过判断UA来实现


console.log(navigator.userAgent)
// ua内会包含设备的关键信息,如果是微信浏览器内打开的,会携带微信浏览器特有的ua信息
'Mozilla/5.0 (iPhone; CPU iPhone OS 13_2_3 like Mac OS X) AppleWebKit/605.1.15 (KHTML, like Gecko) Version/13.0.3 Mobile/15E148 Safari/604.1'

结语



技术本身都是为了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技术没有好坏黑白,但是作为一个技术人,我们能做的就是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要坚守心中的底线。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尽量少游走在黑白间的灰色地带。



作者:AprilKroc
来源:juejin.cn/post/7156548454502629384
收起阅读 »

四个有用的Android开发技巧,又来了

大家好,本篇文章会继续给大家分享一些Android常见的开发技巧,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 通过堆栈快速定位系统版本 这个地方主要分享大家两个个技巧,通过问题堆栈简快速定位当前系统版本: 1. 快速区分当前系统版本是Android10以下,还是Androi...
继续阅读 »

大家好,本篇文章会继续给大家分享一些Android常见的开发技巧,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 通过堆栈快速定位系统版本


这个地方主要分享大家两个个技巧,通过问题堆栈简快速定位当前系统版本:


1. 快速区分当前系统版本是Android10以下,还是Android10及以上;


首先Android10及以上引入了一个新的服务Service:ActivityTaskManagerService,将原本ActivityMangerService原本负责的一些职能拆分给了前者,所以当你的问题堆栈中出现了ActivityTaskManagerService相关的字眼,那肯定是Android10及以上了



大家在Android9及以下的源码中是找不到这个类的。


2. 快速区分当前系统版本是Android12以下,还是Android12及以上;


这个就得借助Looper了,给大家看下Android12上Looper的源码:



Looper分发消息的核心方法loop(),现在会转发给loopOnce()进行处理,这个可是Android12及以上特有的,而Looper又是Android处理消息必要的一环,是咱们问题堆栈的源头祖宗,类似于下面的:



所以这个技巧相信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当你从问题堆栈中一看有loopOnce() 这个方法,那必定是Android12无疑了。


二. 实现按钮间距的一种奇特方式


最近看了一个新的项目代码,发现该项目实现按钮之间、按钮与顶部底部之间间距实现了,用了一种我之前没了解过的方式,于是这里分享给大家瞧瞧。


这里就以TextView和屏幕顶部间设置间距为例,初始的效果如下:



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步步改造:


1. 首先TextView是有一个自定义的xml背景: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layer-list xmlns:android="http://schemas.android.com/apk/res/android">
<item
android:height="70dp"
android:gravity="center_vertical">

<shape>
<solid android:color="#ff0000" />
</shape>
</item>
</layer-list>

核心就是定义了android:heightandroid:gravity这两个属性,来确保我们自定义背景在组件中的高度及居中位置。


2. 其次将布局中TextView的属性调整下:




  1. 首先height属性一定要调整为wrap_content保证最后TextView按钮的高度的测量最终取minHeight设置的属性值和背景设置的高度这两者的最大值



  1. 其次还要设置minHeight最小高度属性,注意一定要比背景设置的高度值大,保证能和屏幕顶部产生边距效果;



  1. 最后要设置字体的位置为垂直居中,保证字体位置和背景不发生错位


经过上面处理,效果就出来了:



其实上下空白的部分都是属于TextView,设置点击事件也会被响应,这算是其中的缺点之一,当前也可能在业务场景中认为这是一种合理表现。


上面实现的逻辑和TextView的测量逻辑密不可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下这块代码,这里就不带大家进行一一分析了:




三. logcat快速查看当前跳转的Activity类信息


忘了是在哪里看到的了,只要日志过滤start u0,就可以看到每次跳转的Activity信息,非常的有帮助,既不需要改动业务层,也不需要麻烦的安装一些插件啥的。


使用时记得将logcat右边的过滤条件置为,否则你就只能在左边切换到系统进程去看了:


这里我们演示下效果:


1. 跳转到Google浏览器



logcat界面会输出:



会打印一些跳转到包名类名等相关信息。


2. 跳转到系统设置界面



logcat输出:



可以说start u0还是相当好用的。


四. 项目gradle配置最好指向同一本地路径


最近开发中经常存在需要一次性检索多个项目的场景,而这样项目的gradle版本都是相同的,没啥区别。但每打开一个项目就得重新走一遍gradle下载流程,下载速度又是蜗牛一样的慢。


所以强烈建议大家,本地提前准备好几个gradle版本,然后通过设置将项目的gradle指向本地已存在好的gradle:



这样项目第一次打开的速度将是非常快的,而且按道理来说相同gradle版本的项目指向同一本地路径,也可以实现缓存共享。猜的


如果项目好好的编译运行着,突然没网了,可能会提示一些找不到依赖库资源啥的,其实你本地都已经缓存好依赖库资源了,只需要设置下off-mode,不走网络直接通过本地资源编译运行即可



总结


本篇文章主要是介绍了Android开发一些技巧,感觉都是项目中挺常用到的,算是我最近一个月收获的吧,后续准备研究研究compose了,毕竟看到大家们都在搞这个,羡慕的口水都流了一地了哈哈。


历史文章


两个Kotlin优化小技巧,你绝对用的上


Kotlin1.9.0-Beta,它来了!!


Kotlin1.8新增特性,进来了解一下


聊聊Kotlin1.7.0版本提供的一些特性


聊聊kotlin1.5和1.6版本提供的一些新特性


优化@BuilderInference注解,Kotlin高版本下了这些“毒手”!


@JvmDefaultWithCompatibility优化小技巧,了解一下~


作者:长安皈故里
来源:juejin.cn/post/7250080519069007933
收起阅读 »

我做梦都想不到😵,我被if(x)摆了一道!

web
读本文,可以收获什么? 字数:2494 花费时间:5min if(x)中的x为各种类型的数据或者值的时候会发生什么?x为各种数据类型、表达式、特殊值、位运算、函数等值的时,这些在if语句都充当了什么,实现了什么? 总结== === ≠三种情况特殊值的比较,如...
继续阅读 »


读本文,可以收获什么?


字数:2494 花费时间:5min


if(x)中的x为各种类型的数据或者值的时候会发生什么?x为各种数据类型、表达式、特殊值、位运算、函数等值的时,这些在if语句都充当了什么,实现了什么?


总结== === ≠三种情况特殊值的比较,如下图所示:



image.png


作为一个程序员的我们,相信我们写代码用的最多逻辑应该就是if语句了吧,其实我们真的了解if(x)究竟发生了什么?其实很简单,我们可能都知道中文有这样一个模板:"如果是什么,就会做什么",也就是说符合条件的某件事,才会去做某件事。同样的道理if(x)的意思就是如果符合x条件,我们就可以执行if语句块的代码了。而我们JavaScript中的哪个数据类型是涉及是否意思的?当然是Boolean类型啦,其实if内的x非布尔值都会做一次Boolean类型的转换的


1 x为一个值时


1.1 x为字符串:


x为一个空字符串时,这是一个假值,if语句会转换为false。


if ("") {
console.log("Hello World!");
}
console.log(Boolean(""));// false

x为一个非空字符串是,这是一个真值。if语句会转换为true。


if (!"") {
console.log("Hello World!");// Hello World!
}
console.log(Boolean(!""));// true

x为一个空格字符串,这是一个真值。if语句会转换为true。否则会转换为false


if (" ") {
console.log("Hello World!");// Hello World!
}
console.log(Boolean(" "));// true
if (!" ") {
console.log("Hello World!");
}
console.log(Boolean(!" "));// false

x为一个字符串,这是一个真值。if语句会转换为true。否则会转换为false


if ("JavaScript") {
console.log("Hello World!");// Hello World!
}
console.log(Boolean("JavaScript"));// true

if (!"JavaScript") {
console.log("Hello World!");
}
console.log(Boolean(!"JavaScript"));// false

1.2 x为数字


x为一个数字0时,这是一个假值,if语句会转换为false。x为一个数字!0时,这是一个真值,if语句会转换为true。


if (0) {
console.log("Hello World")
}
console.log(Boolean(0));// fasle

if (!0) {
console.log("Hello World");// Hello World
}
console.log(Boolean(!0));// true

if (1) {
console.log("Hello World") // Hello World
}
console.log(Boolean(1));// true

if (!1) {
console.log("Hello World")
}
console.log(Boolean(!1));// false

if (-0) {
console.log("Hello World")
}
console.log(Boolean(-0));// fasle
if (!-0) {
console.log("Hello World");// Hello World
}
console.log(Boolean(!-0));// true

1.3 x为数组


x为一个空数组,这是一个真值,if语句会转换为true。


if ([]) {
console.log("Hello World");// Hello World
}
console.log(Boolean([]));// true
if (![]) {
console.log("Hello World");
}
console.log(Boolean(![]));// false

x为一个嵌套空数组时,这是一个真值,if语句会转换为true。否则是假值。if语句会转换为false


if ([[]]) {
console.log("Hello World");// Hello World
}
console.log(Boolean([[]]));// true
if (![[]]) {
console.log("Hello World");
}
console.log(Boolean(![[]]));// false

x为一个有空字符串的数组时,这是一个真值,if语句会转换为true。否则是假值。if语句会转换为false。


if ([""]) {
console.log("Hello World");// Hello World
}
console.log(Boolean([""]));// true
if (![""]) {
console.log("Hello World");
}
console.log(Boolean(![""]));// false

x为一个有数字0的数组时,这是一个真值,if语句会转换为true。否则是假值。if语句会转换为false。


if ([0]) {
console.log("Hello World");// Hello World
}
console.log(Boolean([0]));// true
if (![0]) {
console.log("Hello World");
}
console.log(Boolean(![0]));// false

1.4 x为对象:


if ({}) {
console.log("Hello World") // Hello World
}
console.log(Boolean({}));// true

2 x为特殊值时


if (null) {
console.log("Hello World");
}
console.log(Boolean(null));// false

if (undefined) {
console.log("Hello World");
}
console.log(Boolean(undefined));// false

if (NaN) {
console.log("Hello World");
}
console.log(Boolean(NaN));// false

3 x为位运算时


if (true | false) {
// 按位或,只要有一个成立就为true
console.log("Hello World");
}
console.log(Boolean(true | false));// true

4 x为表达式时


比较的相方首先调用ToPrimitive(内部函数,不能自行调用)转换为原始值,如果出现非字符串,就根据ToNumber规则将双方强制转换为数字来进行比较。


const a = [42];
const b = ["43"];
console.log(a < b);// true

5 x为等式时


5.1 一个等号(=)


=: 一个等号代表的是赋值,即使x的值为a=2,也就是说变量的声明操作放在if判断位置上了,其实它还是一个变量并不是一个操作。


let a;
if (a = 2) {
console.log("条件成立!");// 条件成立!
}
console.log(a);// 2

let a;
if (a = 2) {
console.log("条件成立!");// 条件成立!
}
console.log(typeof (a = 2));// number
console.log(Boolean(a = 2));// true

let a;
if (a = 2 && (a = 3)) {
console.log("条件成立!");// 条件成立!
}

console.log(typeof (a = 2 && (a = 3)));// number;

5.2 两个等号(==)


==:宽松相等,我们可能都会这样想,==检查值是否相等,听起来蛮有道理,但不准确,真正的含义是==允许相等比较重进行强制类型转换



对于==符号尽量遵守两个原则:


如果两边的值中有true或者false,千万不要使用==


如果两边的值中有[]、""、0,尽量不要使用==





  • 两个值类型相同,则执行严格相等变量。


    🍟 都是字符串类型:


    const a = "";
    const b = "12";
    console.log(a == b);// false

    🍟 都是NaN类型:全称为not a number,理解为不是一个数值。JavaScript的规定, NaN表示的是非数字, 那么这个非数字可以是不同的数字,因此 NaN 不等于 NaN。


    const a = NaN;
    const b = NaN;
    console.log(a == b);// false

    🍟 都是Symbol类型:Symbol命名的属性都是独 一无二的,可以唯一标识变量值,不受是否相同变量值。


    const a = Symbol("1");
    const b = Symbol("1");
    console.log(a == b);// false

    🍟 都是对象类型。对象的比较是内存地址,因为对象是存储在堆中,当堆中有对象时,它会相对应内存中有一个存储的地址,在栈中其存储了其在堆中数据的地址,当调用数据时,去堆中调取对应堆中的数据的地址获取出来。也就是相同对象比较的是内存地址,变量不一样存储位置不一样。


    const a = { a: 1 };
    const b = {};
    console.log(a == b);// false

    const a = {};
    const b = {};
    console.log(a == b);// false
    console.log(Boolean(a));// true



  • 两个值类型不相同。


    🍟 一个值是null,一个是undefind。


    const a = undefined;
    const b = null;
    console.log(a == b);// true

    🍟 一个值是数字,一个值是字符串。字符串强制转换为数字在比较。


    const a = 12;
    const b = "12";
    console.log(a == b);// true

    🍟 一个值是布尔值,一个是其他类型的值。这种做法是不安全,不建议去使用,在开发中尽量不要这样使用。


    console.log("0" == false);// true
    console.log("" == false);// true
    console.log(0 == false);// true
    console.log([] == false);// true

    🍟 一个值是对象,一个值是字符串或数字。对象与非对象的比较,对象会被强制转换原始值(通过内部函数 ToPrimitive自动执行,这个是内部函数不能直接调用)再比较。


    const a = {};
    const b = "";
    console.log(a == b);// false



5.3 三个等号(===)


===: 严格相等,我们可能都会这样想,===检查值和类型是否相等,听起来蛮有道理,但不准确,真正的含义是===不允许相等比较重进行强制类型转换,也就是不做任何处理变量是什么就是什么。


const a = 0;
const b = "0";
console.log(a === b);// false

6 x为&&、||操作时


||和&&首先会对第一个操作数(a和c)执行条件判断,如果其不是布尔值(如上例)就先进行ToBoolean强制类型转换,然后再执行条件判断。


🍟 对于||来说,如果条件判断结果为true就返回第一个操作数(a和c)的值,如果为false就返回第二个操作数(b)的值。


const a = 12;
const b = "abc";
const c = null;
if (a || b) {
console.log("a||b");// a||b
}
console.log(typeof (a || b));// number
console.log(Boolean(a || b));// true
console.log(a || b);// 12

const b = "abc";
const c = null;
if (c || b) {
console.log("c||b");// c||b
}
console.log(typeof (c || b));// string
console.log(Boolean(c || b));// true
console.log(c || b);// abc

🍟 &&则相反,如果条件判断结果为true就返回第二个操作数(b)的值如果为false就返回第一个操作数(a和c)的值。


const a = 12;
const b = "abc";
if (a && b) {
console.log("a&&b");// a&&b
}
console.log(typeof (a && b));// string
console.log(Boolean(a && b));// true
console.log(a && b);// abc

const b = "abc";
const c = null;
if (c && b) {
console.log("c&&b");
}
console.log(typeof (c && b));// object
console.log(Boolean(c && b));// false
console.log(c && b);// null

7 x为函数判断时




  • typeof与instanceof的区别


    🍟 typeof:返回值是一个字符串,用来说明变量的数据类型。一般只能返回如下几个结果:number、string、function、object、undefined,对于Array、Null等特殊对象typeof一律返回object,这正是typeof的局限性。


    console.log(typeof undefined == 'undefined');// true
    console.log(typeof null);// object

    🍟instanceof:返回值为布尔值,用来测试一个对象在其原型链中是否存在一个构造函数的prototype属性。用于判断一个变量是否某个对象的实例。,注意地,instanceof只能用来判断对象和函数,不能用来判断字符串和数字等


    const arr = new Array()
    if (arr instanceof Array) {
    console.log("arr instanceof Array");// arr instanceof Array
    }
    if (arr instanceof Object) {
    // 因为Array是Object的子类
    console.log("arr instanceof Object");// arr instanceof Array
    }
    console.log(typeof (arr instanceof Array));// boolean

    🍟 typeofinstanceof都有一定的弊端,并不能满足所有场景的需求。如果需要通用检测数据类型,可以使用Object.prototype.toString.call()方法:


    Object.prototype.toString.call({});// "[object Object]"
    Object.prototype.toString.call([]); // "[object Array]"
    Object.prototype.toString.call(666); // "[object Number]"
    Object.prototype.toString.call("xxx"); // "[object String]"



注意,该方法返回的是一个格式为"[object Object]"的字符串。




  • indexof与includes区别


    🍟 indexof:返回的是所含元素的下标,注意地,此函数是无法判断是否有NaN元素


    const str = "130212";
    if (str.indexOf("0")) {
    console.log("str中存在0!")
    }
    console.log(str.indexOf("0"));// 2

    🍟 includes:返回的是布尔值,代表是否存在此元素。


    const str = "130212";
    if (str.includes("0")) {
    console.log("str中存在0!")
    }
    console.log(str.includes("0"));// true



作者:路灯下的光
来源:juejin.cn/post/7154647954840616996
收起阅读 »

什么情况下Activity会被杀掉呢?

首先一个报错来作为开篇: Caused by androidx.fragment.app.Fragment$InstantiationException Unable to instantiate fragment xxx: could not find Fr...
继续阅读 »

首先一个报错来作为开篇:


Caused by androidx.fragment.app.Fragment$InstantiationException
Unable to instantiate fragment xxx: could not find Fragment constructor

这个报错原因就是Fragment如果重载了有参的构造方法,没有实现默认无参构造方法。Activity被回收又回来尝试重新恢复Fragment的时候报错的。


那如何模拟Activity被回收呢?

可能有人知道,一个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打开 开发者选项 - 不保留活动,这样每次Activity回到后台都会被回收,也就可以很方便的测试这种case。


但抛开这种方式我怎么来复现这种情况呢?

这里我提出一种方式:我是不是可以打开我的App,按Home回到后台,然后疯狂的打开手机里其他的大型应用或者游戏这类的能占用大量手机内存的App,等手机内存占用大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复现这种情况呢?


结论是不可以,不要混淆两个概念,系统内存不足App内存不足,两者能引起的后果也是不同的



  • 系统内存不足 -> 杀掉应用进程

  • App内存不足 -> 杀掉后台Activity


首先明确一点,Android框架对进程创建与管理进行了封装,对于APP开发者只需知道Android四大组件的使用。当Activity, Service, ContentProvider, BroadcastReceiver任一组件启动时,当其所承载的进程存在则直接使用,不存在则由框架代码自动调用startProcessLocked创建进程。所以说对APP来说进程几乎是透明的,但了解进程对于深刻理解Android系统是至关关键的。


1. 系统内存不够 -> 杀掉应用进程


1.1. LKM简介

Android底层还是基于Linux,在Linux中低内存是会有oom killer去杀掉一些进程去释放内存,而Android中的lowmemorykiller就是在此基础上做了一些调整来的。因为手机上的内存毕竟比较有限,而Android中APP在不使用之后并不是马上被杀掉,虽然上层ActivityManagerService中也有很多关于进程的调度以及杀进程的手段,但是毕竟还需要考虑手机剩余内存的实际情况,lowmemorykiller的作用就是当内存比较紧张的时候去及时杀掉一些ActivityManagerService还没来得及杀掉但是对用户来说不那么重要的进程,回收一些内存,保证手机的正常运行。


lowmemkiller中会涉及到几个重要的概念:

/sys/module/lowmemorykiller/parameters/minfree:里面是以”,”分割的一组数,每个数字代表一个内存级别

/sys/module/lowmemorykiller/parameters/adj: 对应上面的一组数,每个数组代表一个进程优先级级别


比如:

/sys/module/lowmemorykiller/parameters/minfree:18432, 23040, 27648, 32256, 55296, 80640

/sys/module/lowmemorykiller/parameters/adj: 0, 100, 200, 300, 900, 906


代表的意思是两组数一一对应:



  • 当手机内存低于80640时,就去杀掉优先级906以及以上级别的进程

  • 当内存低于55296时,就去杀掉优先级900以及以上的进程


可能每个手机的配置是不一样的,可以查看一下手头的手机,需要root。


1.2. 如何查看ADJ

如何查看进程的ADJ呢?比如我们想看QQ的adj


-> adb shell ps | grep "qq" 
UID PID PPID C STIME TTY TIME CMD
u0_a140 9456 959 2 10:03:07 ? 00:00:22 com.tencent.mobileqq
u0_a140 9987 959 1 10:03:13 ? 00:00:07 com.tencent.mobileqq:mini3
u0_a140 16347 959 0 01:32:48 ? 00:01:12 com.tencent.mobileqq:MSF
u0_a140 21475 959 0 19:47:33 ? 00:01:25 com.tencent.mobileqq:qzone

# 看到QQ的PID为 9456,这个时候打开QQ,让QQ来到前台
-> adb shell cat /proc/9456/oom_score_adj
0

# 随便打开一个其他的App
-> adb shell cat /proc/9456/oom_score_adj
700

# 再随便打开另外一个其他的App
-> adb shell cat /proc/9456/oom_score_adj
900

我们可以看到adj是在根据用户的行为不断变化的,前台的时候是0,到后台是700,回到后台后再打开其他App后是900

常见ADJ级别如下:


ADJ级别取值含义
NATIVE_ADJ-1000native进程
SYSTEM_ADJ-900仅指system_server进程
PERSISTENT_PROC_ADJ-800系统persistent进程
PERSISTENT_SERVICE_ADJ-700关联着系统或persistent进程
FOREGROUND_APP_ADJ0前台进程
VISIBLE_APP_ADJ100可见进程
PERCEPTIBLE_APP_ADJ200可感知进程,比如后台音乐播放
BACKUP_APP_ADJ300备份进程
HEAVY_WEIGHT_APP_ADJ400重量级进程
SERVICE_ADJ500服务进程
HOME_APP_ADJ600Home进程
PREVIOUS_APP_ADJ700上一个进程
SERVICE_B_ADJ800B List中的Service
CACHED_APP_MIN_ADJ900不可见进程的adj最小值
CACHED_APP_MAX_ADJ906不可见进程的adj最大值

So,当系统内存不足的时候会kill掉整个进程,皮之不存毛将焉附,Activity也就不在了,当然也不是开头说的那个case。


2. App内存不足 -> 杀掉后台Activity


上面分析了是直接kill掉进程的情况,一旦出现进程被kill掉,说明内存情况已经到了万劫不复的情况了,抛开内存泄漏的情况下,framework也需要一些策略来避免无内存可用的情况。下面我们来找一找fw里面回收Activity的逻辑(代码Base Android-30)。



Android Studio查看源码无法查看com.android.internal包名下的代码,双击Shift,勾选右上角Include non-prject Items.



入口定位到ActivityThreadattach方法,ActivityThread是App的入口程序,main方法中创建并调用atttach


// ActivityThread.java
private void attach(boolean system, long startSeq) {
...
// Watch for getting close to heap limit.
BinderInternal.addGcWatcher(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 mSomeActivitiesChanged在生命周期变化的时候会修改为true
if (!mSomeActivitiesChanged) {
return;
}
Runtime runtime = Runtime.getRuntime();
long dalvikMax = runtime.maxMemory();
long dalvikUsed = runtime.totalMemory() - runtime.freeMemory();
if (dalvikUsed > ((3*dalvikMax)/4)) {
mSomeActivitiesChanged = false;
try {
ActivityTaskManager.getService().releaseSomeActivities(mAppThread);
} catch (RemoteException e) {
throw e.rethrowFromSystemServer();
}
}
}
});
...
}

这里关注BinderInternal.addGcWatcher, 下面有几个点需要理清:



  1. addGcWatcher是干嘛的,这个Runnable什么时候会被执行。

  2. 这里的maxMemory() / totalMemory() / freeMemory()都怎么理解,值有什么意义

  3. releaseSomeActivities()做了什么事情,回收Activity的逻辑是什么。


还有一个小的点是这里还用了mSomeActivitiesChanged这个标记位来标记让检测工作不会过于频繁的执行,检测到需要releaseSomeActivities后会有一个mSomeActivitiesChanged = false;赋值。而所有的mSomeActivitiesChanged = true操作都在handleStartActivity/handleResumeActivity...等等这些操作Activity声明周期的地方。控制了只有Activity声明周期变化了之后才会继续去检测是否需要回收。


2.1. GcWatcher

BinderInternal.addGcWatcher是个静态方法,相关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BinderInternal {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TAG = "BinderInternal";
static WeakReference<GcWatcher> sGcWatcher = new WeakReference<GcWatcher>(new GcWatcher());
static ArrayList<Runnable> sGcWatchers = new ArrayList<>();
static Runnable[] sTmpWatchers = new Runnable[1];

static final class GcWatcher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finalize() throws Throwable {
handleGc();
sLastGcTime = SystemClock.uptimeMillis();
synchronized (sGcWatchers) {
sTmpWatchers = sGcWatchers.toArray(sTmpWatchers);
}
for (int i=0; i<sTmpWatchers.length; i++) {
if (sTmpWatchers[i] != null) {
sTmpWatchers[i].run();
}
}
sGcWatcher = new WeakReference<GcWatcher>(new GcWatcher());
}
}

public static void addGcWatcher(Runnable watcher) {
synchronized (sGcWatchers) {
sGcWatchers.add(watcher);
}
}
...
}

两个重要的角色:sGcWatcherssGcWatcher



  • sGcWatchers保存了调用BinderInternal.addGcWatcher后需要执行的Runnable(也就是检测是否需要kill Activity的Runnable)。

  • sGcWatcher是个装了new GcWatcher()的弱引用。


弱引用的规则是如果一个对象只有一个弱引用来引用它,那GC的时候就会回收这个对象。那很明显new出来的这个GcWatcher()只会有sGcWatcher这一个弱引用来引用它,所以每次GC都会回收这个GcWatcher对象,而回收的时候会调用这个对象的finalize()方法,finalize()方法中会将之前注册的Runnable来执行掉。
注意哈,这里并没有移除sGcWatcher中的Runnable,也就是一开始通过addGcWatcher(Runnable watcher)进来的runnable一直都在,不管执行多少次run的都是它。


为什么整个系统中addGcWatcher只有一个调用的地方,但是sGcWatchers确实一个List呢?我在自己写了这么一段代码并且想着怎么能反射搞到系统当前的BinderInternal一探究竟的时候明白了一点点,我觉着他们就是怕有人主动调用了addGcWatcher给弄了好多个GcWatcher导致系统的失效了才搞了个List吧。。


2.2. App可用的内存

上面的Runnable是如何检测当前的系统内存不足的呢?通过以下的代码


        Runtime runtime = Runtime.getRuntime();
long dalvikMax = runtime.maxMemory();
long dalvikUsed = runtime.totalMemory() - runtime.freeMemory();
if (dalvikUsed > ((3*dalvikMax)/4)) { ... }

看变量名字就知道,在使用的内存到达总内存的3/4的时候去做一些事情,这几个方法的注释如下:


    /**
* Returns the amount of free memory in the Java Virtual Machine.
* Calling the gc method may result in increasing the value returned by freeMemory.
* @return an approximation to the total amount of memory currently available for future allocated objects, measured in bytes.
*/

public native long freeMemory();

/**
* Returns the total amount of memory in the Java virtual machine.
* The value returned by this method may vary over time, depending on the host environment.
* @return the total amount of memory currently available for current and future objects, measured in bytes.
*/

public native long totalMemory();

/**
* Returns the maximum amount of memory that the Java virtual machine will attempt to use.
* If there is no inherent limit then the value java.lang.Long#MAX_VALUE will be returned.
* @return the maximum amount of memory that the virtual machine will attempt to use, measured in bytes
*/

public native long maxMemory();

首先确认每个App到底有多少内存可以用,这些Runtime的值都是谁来控制的呢?


可以使用adb shell getprop | grep "dalvik.vm.heap"命令来查看手机给每个虚拟机进程所分配的堆配置信息:


yocn@yocn ~ % adb shell getprop | grep "dalvik.vm.heap"
[dalvik.vm.heapgrowthlimit]: [256m]
[dalvik.vm.heapmaxfree]: [8m]
[dalvik.vm.heapminfree]: [512k]
[dalvik.vm.heapsize]: [512m]
[dalvik.vm.heapstartsize]: [8m]
[dalvik.vm.heaptargetutilization]: [0.75]

这些值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 [dalvik.vm.heapgrowthlimit]和[dalvik.vm.heapsize]都是当前应用进程可分配内存的最大限制,一般heapgrowthlimit < heapsize,如果在Manifest中的application标签中声明android:largeHeap=“true”,APP直到heapsize才OOM,否则达到heapgrowthlimit就OOM

  • [dalvik.vm.heapstartsize] Java堆的起始大小,指定了Davlik虚拟机在启动的时候向系统申请的物理内存的大小,后面再根据需要逐渐向系统申请更多的物理内存,直到达到MAX

  • [dalvik.vm.heapminfree] 堆最小空闲值,GC后

  • [dalvik.vm.heapmaxfree] 堆最大空闲值

  • [dalvik.vm.heaptargetutilization] 堆目标利用率


比较难理解的就是heapminfree、heapmaxfree和heaptargetutilization了,按照上面的方法来说:
在满足 heapminfree < freeMemory() < heapmaxfree的情况下使得(totalMemory() - freeMemory()) / totalMemory()接近heaptargetutilization


所以一开始的代码就是当前使用的内存到达分配的内存的3/4的时候会调用releaseSomeActivities去kill掉某些Activity.


2.3. releaseSomeActivities

releaseSomeActivities在API 29前后差别很大,我们来分别看一下。


2.3.1. 基于API 28的版本的releaseSomeActivities实现如下:

// step①:ActivityManagerService.java
@Override
public void releaseSomeActivities(IApplicationThread appInt) {
synchronized(this) {
final long origId = Binder.clearCallingIdentity();
try {
ProcessRecord app = getRecordForAppLocked(appInt);
mStackSupervisor.releaseSomeActivitiesLocked(app, "low-mem");
} finally {
Binder.restoreCallingIdentity(origId);
}
}
}

// step②:ActivityStackSupervisor.java
void releaseSomeActivitiesLocked(ProcessRecord app, String reason) {
TaskRecord firstTask = null;
ArraySet<TaskRecord> tasks = null;
for (int i = 0; i < app.activities.size(); i++) {
ActivityRecord r = app.activities.get(i);
// 如果当前有正在销毁状态的Activity,Do Nothing
if (r.finishing || r.state == DESTROYING || r.state == DESTROYED) {
return;
}
// 只有Activity在可以销毁状态的时候才继续往下走
if (r.visible || !r.stopped || !r.haveState || r.state == RESUMED || r.state == PAUSING
|| r.state == PAUSED || r.state == STOPPING) {
continue;
}
if (r.task != null) {
if (firstTask == null) {
firstTask = r.task;
} else if (firstTask != r.task) {
// 2.1 只有存在两个以上的Task的时候才会到这里
if (tasks == null) {
tasks = new ArraySet<>();
tasks.add(firstTask);
}
tasks.add(r.task);
}
}
}
// 2.2 只有存在两个以上的Task的时候才不为空
if (tasks == null) {
if (DEBUG_RELEASE) Slog.d(TAG_RELEASE, "Didn't find two or more tasks to release");
return;
}
// If we have activities in multiple tasks that are in a position to be destroyed,
// let's iterate through the tasks and release the oldest one.
// 2.3 遍历找到ActivityStack释放最旧的那个
final int numDisplays = mActivityDisplays.size();
for (int displayNdx = 0; displayNdx < numDisplays; ++displayNdx) {
final ArrayList<ActivityStack> stacks = mActivityDisplays.valueAt(displayNdx).mStacks;
// Step through all stacks starting from behind, to hit the oldest things first.
// 从后面开始遍历,从最旧的开始匹配
for (int stackNdx = 0; stackNdx < stacks.size(); stackNdx++) {
final ActivityStack stack = stacks.get(stackNdx);
// Try to release activities in this stack; if we manage to, we are done.
// 尝试在这个stack里面销毁这些Activities,如果成功就返回。
if (stack.releaseSomeActivitiesLocked(app, tasks, reason) > 0) {
return;
}
}
}
}

上面代码都加了注释,我们来理一理重点需要关注的点。整个流程可以观察tasks的走向



  • 2.1 & 2.2: 第一次循环会给firstTask赋值,当firstTask != r.task的时候才会给tasks赋值,后续会继续对tasks操作。所以单栈的应用不会回收,如果tasks为null,就直接return了,什么都不做

  • 2.3: 这一大段的双重for循环其实都没有第一步遍历出来的tasks参与,真正释放Activity的操作在ActivityStack中,所以尝试找到这些tasks对应的ActivityStack,让ActivityStack去销毁tasks,直到成功销毁。


继续查看releaseSomeActivitiesLocked:


// step③ ActivityStack.java
final int releaseSomeActivitiesLocked(ProcessRecord app, ArraySet<TaskRecord> tasks, String reason) {
// Iterate over tasks starting at the back (oldest) first.
int maxTasks = tasks.size() / 4;
if (maxTasks < 1) {
maxTasks = 1;
}
// 3.1 maxTasks至少为1,至少清理一个
int numReleased = 0;
for (int taskNdx = 0; taskNdx < mTaskHistory.size() && maxTasks > 0; taskNdx++) {
final TaskRecord task = mTaskHistory.get(taskNdx);
if (!tasks.contains(task)) {
continue;
}
int curNum = 0;
final ArrayList<ActivityRecord> activities = task.mActivities;
for (int actNdx = 0; actNdx < activities.size(); actNdx++) {
final ActivityRecord activity = activities.get(actNdx);
if (activity.app == app && activity.isDestroyable()) {
destroyActivityLocked(activity, true, reason);
if (activities.get(actNdx) != activity) {
// Was removed from list, back up so we don't miss the next one.
// 3.2 destroyActivityLocked后续会调用TaskRecord.removeActivity(),所以这里需要将index--
actNdx--;
}
curNum++;
}
}
if (curNum > 0) {
numReleased += curNum;
// 移除一个,继续循环需要判断 maxTasks > 0
maxTasks--;
if (mTaskHistory.get(taskNdx) != task) {
// The entire task got removed, back up so we don't miss the next one.
// 3.3 如果整个task都被移除了,这里同样需要将获取Task的index--。移除操作在上面3.1的destroyActivityLocked,移除Activity过程中,如果task为空了,会将task移除
taskNdx--;
}
}
}
return numReleased;
}



  • 3.1: ActivityStack利用maxTasks 保证,最多清理tasks.size() / 4,最少清理1个TaskRecord,同时,至少要保证保留一个前台可见TaskRecord,比如如果有两个TaskRecord,则清理先前的一个,保留前台显示的这个,如果三个,则还要看看最老的是否被有效清理,也就是是否有Activity被清理,如果有则只清理一个,保留两个,如果没有,则继续清理次老的,保留一个前台展示的,如果有四个,类似,如果有5个,则至少两个清理。一般APP中,很少有超过两个TaskRecord的。




  • 3.2: 这里清理的逻辑很清楚,for循环,如果定位到了期望的activity就清理掉,但这里这个actNdx--是为什么呢?注释说activity从list中移除了,为了能继续往下走,需要index--,但在这个方法中并没有将activity从lsit中移除的操作,那肯定是在destroyActivityLocked方法中。继续追进去可以一直追到TaskRecord.java#removeActivity(),从当前的TaskRecord的mActivities中移除了,所以需要index--。




  • 3.3: 我们弄懂了上面的actNdx--之后也就知道这里为什么要index--了,在ActivityStack.java#removeActivityFromHistoryLocked()中有




	if (lastActivity) {
removeTask(task, reason, REMOVE_TASK_MODE_DESTROYING);
}

如果task中没有activity了,需要将这个task移除掉。


以上就是基于API 28的releaseSomeActivities分析。


2.3.2. 基于29+的版本的releaseSomeActivities实现如下:

// ActivityTaskManagerService.java
@Override
public void releaseSomeActivities(IApplicationThread appInt) {
synchronized (mGlobalLock) {
final long origId = Binder.clearCallingIdentity();
try {
final WindowProcessController app = getProcessController(appInt);
app.releaseSomeActivities("low-mem");
} finally {
Binder.restoreCallingIdentity(origId);
}
}
}

// WindowProcessController.java
void releaseSomeActivities(String reason) {
// Examine all activities currently running in the process. Candidate activities that can be destroyed.
// 检查进程里所有的activity,看哪些可以被关掉
ArrayList<ActivityRecord> candidates = null;
if (DEBUG_RELEASE) Slog.d(TAG_RELEASE, "Trying to release some activities in " + this);
for (int i = 0; i < mActivities.size(); i++) {
final ActivityRecord r = mActivities.get(i);
// First, if we find an activity that is in the process of being destroyed,
// then we just aren't going to do anything for now; we want things to settle
// down before we try to prune more activities.
// 首先,如果我们发现一个activity正在执行关闭中,在关掉这个activity之前什么都不做
if (r.finishing || r.isState(DESTROYING, DESTROYED)) {
if (DEBUG_RELEASE) Slog.d(TAG_RELEASE, "Abort release; already destroying: " + r);
return;
}
// Don't consider any activities that are currently not in a state where they can be destroyed.
// 如果当前activity不在可关闭的state的时候,不做处理
if (r.mVisibleRequested || !r.stopped || !r.hasSavedState() || !r.isDestroyable()
|| r.isState(STARTED, RESUMED, PAUSING, PAUSED, STOPPING)) {
if (DEBUG_RELEASE) Slog.d(TAG_RELEASE, "Not releasing in-use activity: " + r);
continue;
}

if (r.getParent() != null) {
if (candidates == null) {
candidates = new ArrayList<>();
}
candidates.add(r);
}
}

if (candidates != null) {
// Sort based on z-order in hierarchy.
candidates.sort(WindowContainer::compareTo);
// Release some older activities
int maxRelease = Math.max(candidates.size(), 1);
do {
final ActivityRecord r = candidates.remove(0);
r.destroyImmediately(true /*removeFromApp*/, reason);
--maxRelease;
} while (maxRelease > 0);
}
}

新版本的releaseSomeActivities放到了ActivityTaskManagerService.java这个类中,这个类是API 29新添加的,承载部分AMS的工作。
相比API 28基于Task栈的回收Activity策略,新版本策略简单清晰, 也激进了很多。


遍历所有Activity,刨掉那些不在可销毁状态的Activity,按照Activity堆叠的顺序,也就是Z轴的顺序,从老到新销毁activity。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编写测试代码,分别在API 28和API 28+的手机上测试看一下回收策略是否跟上面分析的一致。

也可以参考我写的TestKillActivity,单栈和多栈的情况下在高于API 28和低于API 28的手机上的表现。


总结:



  1. 系统内存不足时LMK会根据内存配置项来kill掉进程释放内存

  2. kill时会按照进程的ADJ规则来kill

  3. App内存不足时由GcWatcher来决定回收Activity的时机

  4. 可以使用getprop命令来查看当前手机的JVM内存分配和OOM配置

  5. releaseSomeActivities在API 28和API 28+的差别很大,低版本会根据Task数量来决定清理哪个task的。高版本简单粗暴,遍历activity,按照z order排序,优先release掉更老的activity。


参考资料:
Android lowmemorykiller分析
解读Android进程优先级ADJ算法
http://www.jianshu.com/p/3233c33f6…
juejin.cn/post/706306…
Android可见APP的不可见任务栈(TaskRecord)销毁分析


作者:Yocn
来源:juejin.cn/post/7231742100844871736
收起阅读 »

当你按下方向键,电视是如何寻找下一个焦点的

我工作的第一家公司主要做的是一个在智能电视上面运行的APP,其实就是一个安卓APP,也是混合开发的应用,里面很多页面是H5开发的。 电视我们都知道,是通过遥控器来操作的,没有鼠标也不能触屏,所以“点击”的操作变成了按遥控器的“上下左右确定”键,那么必然需要一个...
继续阅读 »

我工作的第一家公司主要做的是一个在智能电视上面运行的APP,其实就是一个安卓APP,也是混合开发的应用,里面很多页面是H5开发的。


电视我们都知道,是通过遥控器来操作的,没有鼠标也不能触屏,所以“点击”的操作变成了按遥控器的“上下左右确定”键,那么必然需要一个“焦点”来告诉用户当前聚焦在哪里。


当时开发页面使用的是一个前人开发的焦点库,这个库会自己监听方向键并且自动计算下一个聚焦的元素。


为什么时隔多年会突然想起这个呢,其实是因为最近在给我开源的思维导图添加方向键导航的功能时,想到其实和电视聚焦功能很类似,都是按方向键,来计算并且自动聚焦到下一个元素或节点:



那么如何寻找下一个焦点呢,结合我当时用的焦点库的原理,接下来实现一下。


1.最简单的算法


第一种算法最简单,根据方向先找出当前节点该方向所有的其他节点,然后再找出直线距离最近的一个,比如当按下了左方向键,下面这些节点都是符合要求的节点:



从中选出最近的一个即为下一个聚焦节点。


节点的位置信息示意如下:



focus(dir) {
// 当前聚焦的节点
let currentActiveNode = this.mindMap.renderer.activeNodeList[0]
// 当前聚焦节点的位置信息
let currentActiveNodeRect = this.getNodeRect(currentActiveNode)
// 寻找的下一个聚焦节点
let targetNode = null
let targetDis = Infinity
// 保存并维护距离最近的节点
let checkNodeDis = (rect, node) => {
let dis = this.getDistance(currentActiveNodeRect, rect)
if (dis < targetDis) {
targetNode = node
targetDis = dis
}
}
// 1.最简单的算法
this.getFocusNodeBySimpleAlgorithm({
currentActiveNode,
currentActiveNodeRect,
dir,
checkNodeDis
})
// 找到了则让目标节点聚焦
if (targetNode) {
targetNode.active()
}
}

无论哪种算法,都是先找出所有符合要求的节点,然后再从中找出和当前聚焦节点距离最近的节点,所以维护最近距离节点的函数是可以复用的,通过参数的形式传给具体的计算函数。


// 1.最简单的算法
getFocusNodeBySimpleAlgorithm({
currentActiveNode,
currentActiveNodeRect,
dir,
checkNodeDis
}
) {
// 遍历思维导图节点树
bfsWalk(this.mindMap.renderer.root, node => {
// 跳过当前聚焦的节点
if (node === currentActiveNode) return
// 当前遍历到的节点的位置信息
let rect = this.getNodeRect(node)
let { left, top, right, bottom } = rect
let match = false
// 按下了左方向键
if (dir === 'Left') {
// 判断节点是否在当前节点的左侧
match = right <= currentActiveNodeRect.left
// 按下了右方向键
} else if (dir === 'Right') {
// 判断节点是否在当前节点的右侧
match = left >= currentActiveNodeRect.right
// 按下了上方向键
} else if (dir === 'Up') {
// 判断节点是否在当前节点的上面
match = bottom <= currentActiveNodeRect.top
// 按下了下方向键
} else if (dir === 'Down') {
// 判断节点是否在当前节点的下面
match = top >= currentActiveNodeRect.bottom
}
// 符合要求,判断是否是最近的节点
if (match) {
checkNodeDis(rect, node)
}
})
}

效果如下:


基本可以工作,但是可以看到有个很大的缺点,比如按上键,我们预期的应该是聚焦到上面的兄弟节点上,但是实际上聚焦到的是子节点:



因为这个子节点确实是在当前节点上面,且距离最近的,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接下来看看第二种算法。


2.阴影算法


该算法也是分别处理四个方向,但是和前面的第一种算法相比,额外要求节点在指定方向上的延伸需要存在交叉,延伸处可以想象成是节点的阴影,也就是名字的由来:



找出所有存在交叉的节点后也是从中找出距离最近的一个节点作为下一个聚焦节点,修改focus方法,改成使用阴影算法:


focus(dir) {
// 当前聚焦的节点
let currentActiveNode = this.mindMap.renderer.activeNodeList[0]
// 当前聚焦节点的位置信息
let currentActiveNodeRect = this.getNodeRect(currentActiveNode)
// 寻找的下一个聚焦节点
// ...
// 保存并维护距离最近的节点
// ...

// 2.阴影算法
this.getFocusNodeByShadowAlgorithm({
currentActiveNode,
currentActiveNodeRect,
dir,
checkNodeDis
})

// 找到了则让目标节点聚焦
if (targetNode) {
targetNode.active()
}
}

// 2.阴影算法
getFocusNodeByShadowAlgorithm({
currentActiveNode,
currentActiveNodeRect,
dir,
checkNodeDis
}
) {
bfsWalk(this.mindMap.renderer.root, node => {
if (node === currentActiveNode) return
let rect = this.getNodeRect(node)
let { left, top, right, bottom } = rect
let match = false
if (dir === 'Left') {
match =
left < currentActiveNodeRect.left &&
top < currentActiveNodeRect.bottom &&
bottom > currentActiveNodeRect.top
} else if (dir === 'Right') {
match =
right > currentActiveNodeRect.right &&
top < currentActiveNodeRect.bottom &&
bottom > currentActiveNodeRect.top
} else if (dir === 'Up') {
match =
top < currentActiveNodeRect.top &&
left < currentActiveNodeRect.right &&
right > currentActiveNodeRect.left
} else if (dir === 'Down') {
match =
bottom > currentActiveNodeRect.bottom &&
left < currentActiveNodeRect.right &&
right > currentActiveNodeRect.left
}
if (match) {
checkNodeDis(rect, node)
}
})
}

就是判断条件增加了是否交叉的比较,效果如下:


可以看到阴影算法成功解决了前面的跳转问题,但是它也并不完美,比如下面这种情况按左方向键找不到可聚焦节点了:



因为左侧没有存在交叉的节点,但是其实可以聚焦到父节点上,怎么办呢,我们先看一下下一种算法。


3.区域算法


所谓区域算法也很简单,把当前聚焦节点的四周平分成四个区域,对应四个方向,寻找哪个方向的下一个节点就先找出中心点在这个区域的所有节点,再从中选择距离最近的一个即可:



focus(dir) {
// 当前聚焦的节点
let currentActiveNode = this.mindMap.renderer.activeNodeList[0]
// 当前聚焦节点的位置信息
let currentActiveNodeRect = this.getNodeRect(currentActiveNode)
// 寻找的下一个聚焦节点
// ...
// 保存并维护距离最近的节点
// ...

// 3.区域算法
this.getFocusNodeByAreaAlgorithm({
currentActiveNode,
currentActiveNodeRect,
dir,
checkNodeDis
})

// 找到了则让目标节点聚焦
if (targetNode) {
targetNode.active()
}
}

// 3.区域算法
getFocusNodeByAreaAlgorithm({
currentActiveNode,
currentActiveNodeRect,
dir,
checkNodeDis
}
) {
// 当前聚焦节点的中心点
let cX = (currentActiveNodeRect.right + currentActiveNodeRect.left) / 2
let cY = (currentActiveNodeRect.bottom + currentActiveNodeRect.top) / 2
bfsWalk(this.mindMap.renderer.root, node => {
if (node === currentActiveNode) return
let rect = this.getNodeRect(node)
let { left, top, right, bottom } = rect
// 遍历到的节点的中心点
let ccX = (right + left) / 2
let ccY = (bottom + top) / 2
// 节点的中心点坐标和当前聚焦节点的中心点坐标的差值
let offsetX = ccX - cX
let offsetY = ccY - cY
if (offsetX === 0 && offsetY === 0) return
let match = false
if (dir === 'Left') {
match = offsetX <= 0 && offsetX <= offsetY && offsetX <= -offsetY
} else if (dir === 'Right') {
match = offsetX > 0 && offsetX >= -offsetY && offsetX >= offsetY
} else if (dir === 'Up') {
match = offsetY <= 0 && offsetY < offsetX && offsetY < -offsetX
} else if (dir === 'Down') {
match = offsetY > 0 && -offsetY < offsetX && offsetY > offsetX
}
if (match) {
checkNodeDis(rect, node)
}
})
}

比较的逻辑可以参考下图:



效果如下:


结合阴影算法和区域算法


前面介绍阴影算法时说了它有一定局限性,区域算法计算出的结果则可以对它进行补充,但是理想情况下阴影算法的结果是最符合我们的预期的,那么很简单,我们可以把它们两个结合起来,调整一下顺序,先使用阴影算法计算节点,如果阴影算法没找到,那么再使用区域算法寻找节点,简单算法也可以加在最后:


focus(dir) {
// 当前聚焦的节点
let currentActiveNode = this.mindMap.renderer.activeNodeList[0]
// 当前聚焦节点的位置信息
let currentActiveNodeRect = this.getNodeRect(currentActiveNode)
// 寻找的下一个聚焦节点
// ...
// 保存并维护距离最近的节点
// ...

// 第一优先级:阴影算法
this.getFocusNodeByShadowAlgorithm({
currentActiveNode,
currentActiveNodeRect,
dir,
checkNodeDis
})

// 第二优先级:区域算法
if (!targetNode) {
this.getFocusNodeByAreaAlgorithm({
currentActiveNode,
currentActiveNodeRect,
dir,
checkNodeDis
})
}

// 第三优先级:简单算法
if (!targetNode) {
this.getFocusNodeBySimpleAlgorithm({
currentActiveNode,
currentActiveNodeRect,
dir,
checkNodeDis
})
}

// 找到了则让目标节点聚焦
if (targetNode) {
targetNode.active()
}
}

效果如下:


1.gif


是不是很简单呢,详细体验可以点击思维导图


作者:街角小林
来源:juejin.cn/post/7199666255883927612
收起阅读 »

从拉马努金的传奇,看AI发展的必要

大家好啊,我是董董灿。 讲一个印度传奇数学家——拉马努金的故事。 如果有个人跑过来告诉你,所有的自然数之和等于一个负数。你会有什么反应? 我的第一反应是:Are you kidding me? 而数学家拉马努金说,是真的,我可以证明。 印度传奇数学家——拉...
继续阅读 »

大家好啊,我是董董灿。


讲一个印度传奇数学家——拉马努金的故事。


如果有个人跑过来告诉你,所有的自然数之和等于一个负数。你会有什么反应?


图片


我的第一反应是:Are you kidding me? 而数学家拉马努金说,是真的,我可以证明。


图片


印度传奇数学家——拉马努金在他的著作中给出了很多关于无穷级数的等式,其中就包括上面的自然数之和恒等式。


这个等式看似不合理,但已经被很多数学家证明,其中就包括欧拉、黎曼还有拉马努金。(证明过程大家可以搜索下,肯定能看懂)


数学天才


我一度认为,欧拉公式是世界上最美的公式,因为只有神才能将无理数、有理数、虚数单位、圆周率以及最简单的两个自然数0和1,用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加法公式来表示,而且是恒等式!


图片


公式中透露着一种无法言说的美感和沧桑感,像在预示着世界末日来临时,万生万物相互作用,终归会趋于虚无。


直到某一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印度传记片《知无涯者》,才知道,原来神不止有一个;原来,最美的公式,不止一个。


图片


自古天才出贫穷。


拉马努金也一样,出生在印度一个贫穷家庭。在去剑桥见到著名数学家哈代之前,拉马努金甚至都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数学,没错,是个野路子出身。


但是,这不妨碍他已经靠直觉发现了整整两本数学公式了,而且,与民科不同的是,他的公式,都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


只不过,他自己不会证明。


他只知道,这些公式是正确的。凭着直觉,想到一个公式,就写下来,整整记录了两本。


公式中有这样的


图片


有这样的


图片


还有这样的


图片


可以说,拉马努金将人类对于整数和无穷级数的直觉开发到了极致!


熟悉数学的人看到这些,估计和我刚看到的表情是一样的。就连当年哈代在剑桥第一次见到这些公式的时候,也怀疑这是个骗子。


图片


这些等式真的成立么?



“喂,最后一个,没错说的就是你,计算圆周率倒数的那个,你就用一堆加加乘乘的数,可以精确的表示一个圆周率么,那可是无限不循环的无理数啊!还有,你那分母上写着的 9801 的常数项是咋来的?靠直觉写的么?我用 9800 行不行?”



用9800还真不行!


对于第三个计算圆周率的公式,我们可以很轻松的验证其正确性。当我们取K为0时,计算出来的圆周率的值已经逼近了π=3.1415927,如果再让K =1, 那么精度直逼 π=3.14159265359。


你以为这就完了?


拉马努金总共写了14个计算圆周率的公式,个个令人匪夷所思。


图片


拉马努金的一生,一共发现了3000多个公式,以至于后世的很多科学家,靠证明拉马努金的公式,获得了很多数学大奖,包括数学界最有名的菲尔兹奖。


更可怕的是,在他去世的前一年,留下的一些公式,最近被证明其实与描述黑洞有关。


写到这里,我不由自主地膜拜起来——


如果不是神发现了他在泄漏宇宙秘密,会封了他的号,年仅30多岁就英年早逝么?


如果你也对他感兴趣了,可以Google一下,或者去b站观看他的纪录片。


为什么拉马努金的公式这么重要?


因为他的公式涉及到了大量的无穷级数和无理数的逼近等式,且逼近精度高的惊人,而且收敛速度很快。


由于目前的计算机架构都是冯诺依曼架构,任何的计算都需要取指、译码、读写内存、计算等步骤,如果计算所需要的中间数据过多,那么势必会拖慢计算机运行的效率。


图片


现代计算机体系里,对于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基本上只有加法器和乘法器来实现,其他的复杂运算,也是在加法和乘法的基础上,外加移位或者一些与或非的逻辑电路来组合实现的。


一个简单的除法,在计算机里,就可能会涉及到多条加法、与或非、移位的指令。更别提进行大量科学计算或者人工智能计算的运算量了。


大量的组合运算,会产生大量的中间数据。这些数据都是会访问内存,一旦有内存访问,就有延时开销。


一旦延时,计算就会被拖慢。


快速求平方根倒数


你可能听过一个著名的求快速平方根倒数算法的故事,计算下面的公式。


图片


在著名游戏《雷神之锤3》中,有一个程序员写出了令人费解的代码,来计算一个数的平方根倒数。


float Q_rsqrt(float number) {
long i;
float x2, y;
const float threehalfs = 1.5F;
x2 = number * 0.5F;
y = number;
i = *(long *) &y;
i = 0x5F3759DF - (i >> 1);
y = *(float *) &i;
y = y * (threehalfs - (x2 * y * y));
return y;
}

代码中有几处是常数,比如 0x5F3759DF,如果不深究计算机的内存分配以及浮点数的数据格式,我想,大部分人都是看不懂这个常数项的。


常数项的存在,在计算机的计算流中,仅仅有一步读内存操作,少了很多中间数据的计算。


这也是为什么,在现代高性能(HPC)计算场景下,人们大都倾向于把需要计算的数据先保存下来,随用随取,以提高计算性能。


空间换时间


拉马努金的公式,就有这样的作用。


而且,效果比要我们自己设计的空间换时间的方法好的多,因为这些公式,早已把需要参与计算的值都写在了公式里,而这些值,一般人是推不出来的。



"海洋学家要计算海啸模型,这需要非常复杂的数学计算,不用一些技巧是没法计算的。但只要用拉马努金提供的公式,海啸模型就能大大简化,把不能计算,变成可以计算。"



科学的进步,往往伴随着灵感的出现而有大跃进。就好像坐在苹果树下的牛顿一样,一个苹果,砸出了一个经典物理学。


图片


拉马努金就有这样的直觉和灵感。于是,Google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拉马努金机出现了。


拉马努金机


人会消亡,机器不会消亡。


拉马努金虽然英年早逝了,但他的思想要是能保存下来,人类一样会受益无穷。


图片


于是Google在2019年,立项成立了创建拉马努金机的项目。得益于近些年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拉马努金的项目运行的还算不错。


所谓拉马努金机,其实就是训练一个人工智能算法来模仿拉马努金的思考方式,然后生成一堆的数学公式,让人类科学家们去证明这些公式的正确性。


人类科学家给AI当助手,去证明AI靠直觉写出来的公式的正确性。


据说,这个项目已经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拉马努金机已经写出了很多公式,其中就包括高斯一生所发现的关于π的一些经验公式。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拉马努金机真的可以发现自然界中的秘密也未可知。


One More Thing


作为继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去世后,他的大脑被切分成240片,永久的保存下来供人研究。


如果当时有了更先进的AI技术,或许保存下来的不是爱因斯坦的大脑,而是他的思想。


本文作者原创,请勿随意转载,转载请联系作者哦,作者很好说话的


作者:董董灿是个攻城狮
来源:juejin.cn/post/7231553447940718651
收起阅读 »

蒙提霍尔问题

web
最近看韩国电视剧【D.P:逃兵追缉令】里面提到一个有趣的数学概率游戏 -> 蒙提霍尔问题 意思是:参赛者会看见三扇门,其中一扇门的里面有一辆汽车,选中里面是汽车的那扇门,就可以赢得该辆汽车,另外两扇门里面则都是一只山羊,让你任意选择其中一个,然后打开其余...
继续阅读 »

f1e232d158d085038667d793dad96dc5.jpeg


最近看韩国电视剧【D.P逃兵追缉令】里面提到一个有趣的数学概率游戏 -> 蒙提霍尔问题


意思是:参赛者会看见三扇门,其中一扇门的里面有一辆汽车,选中里面是汽车的那扇门,就可以赢得该辆汽车,另外两扇门里面则都是一只山羊,让你任意选择其中一个,然后打开其余两个门中的一个并且是山羊(去掉一个错误答案),这时,让你重新选择。那么你是会坚持原来的选择,还是换选另外一个未被打开过的门呢?


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是自己,我们是会换还是不会换?


好了,我当时看到后感觉很有意思,所以我简单写了一套代码,源码贴在下面,大家可以验证一下,先告诉大家,换赢得汽车的概率是2/3,不换赢得汽车的概率是1/3


<header>
<h1>请选择换不换?</h1><button class="refresh">刷新</button>
</header>
<section>
<div class="box">
<h2>1</h2>
<canvas width="300" height="100"></canvas>
<div class="prize">奖品</div>
</div>
<div class="box">
<h2>2</h2>
<canvas width="300" height="100"></canvas>
<div class="prize">奖品</div>
</div>
<div class="box">
<h2>3</h2>
<canvas width="300" height="100"></canvas>
<div class="prize">奖品</div>
</div>
</section>
<span>请选择号码牌</span>
<select name="" id="">
<option value="1">1</option>
<option value="2">2</option>
<option value="3">3</option>
</select>
<button class="confirm">确认</button>
<span class="confirm-text"></span>
<span class="opater">
<button class="change"></button>
<button class="no-change">不换</button>
</span>
<p>
<strong>游戏规则:</strong>
<span>
上面有三个号码牌,其中一个号码牌的里面有汽车,选中里面是汽车的号码牌,
你就可以赢得该辆汽车,另外两个号码牌里面则都是一只山羊,
你任意选择其中一个,然后打开其余两个号码牌中的一个并且是山羊(去掉一个错误答案),
这时,你有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你选择换还是不换?
</span>
</p>

.prize {
width: 3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color: pink;
font-size: 36px;
line-height: 100px;
text-align: center;
position: absolute;
}

canvas {
position: absolute;
z-index: 2;
}

section {
display: flex;
}

.box {
width: 300px;
height: 200px;
cursor: pointer;
}

.box+.box {
margin-left: 8px;
}

header {
display: flex;
align-items: center;
}

header button {
margin-left: 8px;
height: 24px;
}
p {
width: 400px;
background-color: pink;
}

function shuffleArray(array) {
for (let i = array.length - 1; i > 0; i--) {
const j = Math.floor(Math.random() * (i + 1));
[array[i], array[j]] = [array[j], array[i]];
}
return array;
}
function getRandomNumber() {
return Math.random() > 0.5 ? 1 : 2;
}
let a1 = [0, 1, 2]
let i1 = undefined
let i2 = undefined
let isChange = false
const opater = document.querySelector('.opater')
opater.style.display = 'none'
// 随机一个奖品
const prizes = document.querySelectorAll('.prize')
let a0 = [0, 1, 2]
a0 = shuffleArray(a0)
a0.forEach((v,i) => {
const innerText = !!v ? '山羊' : '汽车'
prizes[i].innerText = innerText
})

const canvas = document.querySelectorAll('canvas')
const confirmText = document.querySelector('.confirm-text')
canvas.forEach(c => {
// 使用canvas实现功能
// 1. 使用canvas绘制一个灰色的矩形
const ctx = c.getContext('2d')
ctx.fillStyle = '#ccc'
ctx.fillRect(0, 0, c.width, c.height)
// 2. 刮奖逻辑
// 鼠标按下且移动的时候,需要擦除canvas画布
let done = false
c.addEventListener('mousedown', function () {
if (i1 === undefined) return alert('请先选择号码牌,并确认!')
if (!isChange) return alert('请选择换不换!')
done = true
})
c.addEventListener('mousemove', function (e) {
if (done) {
// offsetX 和 offsetY 可以获取到鼠标在元素中的偏移位置
const x = e.offsetX - 5
const y = e.offsetY - 5
ctx.clearRect(x, y, 10, 10)
}
})
c.addEventListener('mouseup', function () {
done = false
})
})
const confirm = document.querySelector('.confirm')
const refresh = document.querySelector('.refresh')
confirm.onclick = function () {
let select = document.querySelector('select')
const options = Array.from(select.children)
confirmText.innerText = `您选择的号码牌是${select.value},请问现在换不换?`
// 选择后,去掉一个错误答案
// i1是下标
i1 = select.value - 1
// delValue是值
let delValue = undefined
// 通过下标找值
if (a0[i1] === 0) {
delValue = getRandomNumber()
} else {
delValue = a0[i1] === 1 ? 2 : 1
}
// 通过值找下标
i2 = a0.indexOf(delValue)
// 选择的是i1, 去掉的是
const ctx = canvas[i2].getContext('2d')
ctx.clearRect(0, 0, 300, 100)
options.map(v => v.disabled = true)
confirm.style.display = 'none'
opater.style.display = 'inline-block'
}
const change = document.querySelector('.change')
const noChange = document.querySelector('.no-change')
change.onclick = function () {
isChange = true
const x = a1.filter(v => v !== i1 && v !== i2)
confirmText.innerText = `您确认选择的号码牌是${x[0] + 1},请刮卡!`
opater.style.display = 'none'
}
noChange.onclick = function () {
isChange = true
confirmText.innerText = `您确认选择的号码牌是${i1 + 1},请刮卡!`
opater.style.display = 'none'
}
refresh.onclick = function () {
window.location.reload()
}

作者:JoyZ
来源:juejin.cn/post/7278684023757553727
收起阅读 »

js数组方法分类

web
js数组方法分类 0.前言 我们知道,js中数组方法非常多,MDN就列举了43个方法,就连常用方法都很多,比如forEach,filter,map,push等等等,可能我们见到方法认识这个方法,但要我们列举所知道的数组方法,我们可能会遗忘漏掉某些,为了帮助大家...
继续阅读 »

js数组方法分类


0.前言


我们知道,js中数组方法非常多,MDN就列举了43个方法,就连常用方法都很多,比如forEach,filter,map,push等等等,可能我们见到方法认识这个方法,但要我们列举所知道的数组方法,我们可能会遗忘漏掉某些,为了帮助大家更好更有规律地记住更多方法,在这里我特地将数组方法分俄为七大类,每一类都有其特定共同点和功能的标签,根据这些标签去记忆,相信大家读完可以感到醍醐灌顶的感觉。


一共2+4+9+7+6+3+2=33个,放心吧,足够啦!


1.创建数组方法



  • Array.from() :将可迭代对象或类数组对象转化为新的浅拷贝数组.

  • Array.of():将可变数量的参数转化为新的浅拷贝 数组.


//Array.from()
console.log(Array.from("foo")); // ['f', 'o', 'o']
function bar() {
 console.log(arguments); //Arguments(3) [1, 2, 3, callee: ƒ, Symbol(Symbol.iterator): ƒ] 类数组
 console.log(Array.from(arguments)); // [1, 2, 3]
}
bar(1, 2, 3);
const set = new Set(["foo", "bar", "baz", "foo"]);
console.log(Array.from(set)); //从Set构建数组['foo', 'bar', 'baz'],Map也可以

//Array.of()
console.log(Array.of()); //[] 创建空数组
console.log(Array.of(1, 2, 3, 4)); //[1, 2, 3, 4]
//浅拷贝
const obj1 = { age: 18 };
const arr1 = [666, 777];
const arr = Array.of(obj1, arr1);
arr[0].age = 19;
arr[1][0] = 999;
console.log(arr); //[{age:19},[999,777]]


2.数组首端或尾端添加删除方法



  • Array.prototype.push():将指定的元素添加到数组的末尾,并返回新的数组长度.

  • Array.prototype.pop():从数组中删除最后一个元素,并返回该元素的值。此方法会更改数组的长度.

  • Array.prototype.shift():从数组中删除第一个元素,并返回该元素的值。此方法更改数组的长度.

  • Array.prototype.unshift():将指定的元素添加到数组的开头,并返回新的数组长度.


//Array.prototype.push()
const arr = [1, 2];
console.log(arr.push(3, 4, 5)); //5
console.log(arr); //[ 1, 2, 3, 4, 5 ]
//Array.prototype.pop()
console.log(arr.pop()); //数组最后一个元素:5
console.log(arr); //[ 1, 2, 3, 4 ]
//Array.prototype.shift()
console.log(arr.shift()); //1
console.log(arr); //[ 2, 3, 4 ]
//Array.prototype.unshift()
console.log(arr.unshift(66, 77, 88)); //6
console.log(arr); //[ 66, 77, 88, 2, 3, 4 ]

3.操作数组方法



  1. Array.prototype.concat():用于合并两个或多个数组。此方法不会更改现有数组,而是返回一个新数组.

  2. Array.prototype.copyWithin():浅复制数组的一部分到同一数组中的另一个位置,并返回该数组,不会改变原数组的长度.

  3. Array.prototype.fill():用一个固定值填充一个数组中从起始索引(默认为 0)到终止索引(默认为 array.length)内的全部元素。它返回修改后的数组。会改变原始数组.


// Array.prototype.concat()
const arr1 = [1, 2, 3];
const arr2 = [4, 5, 6];
const arr3 = [7, 8, 9];
const arr4 = arr1.concat(arr2, arr3); //[1, 2, 3, 4, 5, 6, 7, 8, 9]
// Array.prototype.copyWithin()
const arr = [1, 2, 3, 4, 5, 6];
console.log(arr.copyWithin(2, 3, 5)); //[ 1, 2, 4, 5, 5, 6 ] 将 4,5替换到2索引位置
// Array.prototype.fill()
const array1 = [1, 2, 3, 4];
console.log(array1.fill(0, 2, 4)); //[ 1, 2, 0, 0 ]
console.log(array1.fill(5, 1)); //[ 1, 5, 5, 5 ]
console.log(array1.fill(6)); //[ 6, 6, 6, 6 ]
console.log(array1); //[ 6, 6, 6, 6 ]


  1. Array.prototype.flat():展开嵌套数组,默认嵌套深度为1,不改变原数组,返回新数组.

  2. Array.prototype.join():用逗号或指定分隔符将数组连接成字符串.

  3. Array.prototype.reverse():就地反转字符串,返回同一数组的引用,原数组改变.


// Array.prototype.flat()
const arr1 = [1, 2, [3, 4]];
console.log(arr1.flat()); //[ 1, 2, 3, 4 ]
console.log(arr1); // 不改变原数组 [ 1, 2, [ 3, 4 ] ]
const arr2 = [1, 2, [3, 4, [5, 6]]];
console.log(arr2.flat()); //默认展开嵌套一层数组[ 1, 2, 3, 4, [ 5, 6 ] ]
console.log(arr2.flat(2)); //展开嵌套二层数组 [ 1, 2, 3, 4, 5, 6 ]
// Array.prototype.join()
const elements = ["Fire", "Air", "Water"];
console.log(elements.join()); //"Fire,Air,Water"
console.log(elements.join("+++++")); //Fire+++++Air+++++Water
console.log(elements.join("-")); //Fire-Air-Water
// Array.prototype.reverse()
const arr = [1, 2, 3];
console.log(arr.reverse()); //[3,2,1]
console.log(arr); //[3,2,1]


  1. Array.prototype.slice():截取数组,返回一个新数组,不改变原数组.

  2. Array.prototype.sort():排序数组,改变原数组,默认排序规则是将数组每一项转化为字符串,根据utf-16码升值排序.

  3. Array.prototype.splice():对数组进行增加、删除、替换元素,改变原数组.


// Array.prototype.slice();
const animals = ["ant", "bison", "camel", "duck", "elephant"];
console.log(animals.slice(2)); //["camel", "duck", "elephant"]
console.log(animals.slice(2, 4)); //["camel", "duck"]
console.log(animals.slice(-2)); //["duck", "elephant"]
console.log(animals.slice(2, -1)); //["camel", "duck"]
console.log(animals.slice()); //浅复制数组 ["ant", "bison", "camel", "duck", "elephant"]
// Array.prototype.sort();
const months = ["March", "Jan", "Feb", "Dec"];
months.sort();
console.log(months); // ["Dec", "Feb", "Jan", "March"];
const array1 = [1, 30, 4, 21, 100000];
array1.sort();
console.log(array1); //[1, 100000, 21, 30, 4]
array1.sort((a, b) => a - b); //升序
console.log(array1);
//Array.prototype.splice();
const arr = [1, 2, 3, 4, 5];
arr.splice(2, 2); //从index为2的位置开始删除两个元素[1, 2, 5];
arr.splice(2, 0, 3, 4); //从index为2的位置增加34两个元素 [1,2,3,4,5]
arr.splice(2, 2, 7, 8); //删除index为2位置的两个元素,并添加89两个元素 [ 1, 2, 7, 8, 5 ]

4.查找元素或索引方法



  1. Array.prototype.at():返回索引位置对应的元素,负索引从数组最后一个元素倒数开始.

  2. Array.prototype.find():查找符合条件的第一个元素,未找到则返回undefined,回调函数返回值为真则符合条件.

  3. Array.prototype.findIndex():查找符合条件第一个元素的索引,未找到则返回**-1**,回调函数返回值为真则符合条件.

  4. Array.prototype.findLast():从后往前查找符合条件的第一个元素,其余同理Array.prototype.find().

  5. Array.prototype.findLastIndex():从后往前查找符合条件第一个元素的索引,其余同理Array.prototype.findIndex().


// Array.prototype.at()
const arr = [1, 2, 3, 4, 5];
console.log(arr.at(0)); //1
console.log(arr.at(-1)); //5
const array = [
{ name: "jack", age: 15 },
{ name: "tom", age: 29 },
{ name: "bob", age: 23 },
];
// Array.prototype.find()
const obj = array.find((item) => {
 if (item.age > 18) {
   return true;
} else {
   return false;
}
}); //{ name: 'tom', age: 29 }
//Array.prototype.findIndex()
const objIndex = array.findIndex((item) => {
 if (item.age > 18) {
   return true;
} else {
   return false;
}
}); //1
// Array.prototype.findLast()
const lastObj = array.findLast((item) => {
 if (item.age > 18) {
   return true;
} else {
   return false;
}
}); //{name: 'bob', age: 23}
// Array.prototype.findLast()
const lastIndex = array.findLastIndex((item) => {
 if (item.age > 18) {
   return true;
} else {
   return false;
}
}); //2


  1. Array.prototype.indexOf():返回数组中给定元素第一次出现的下标,如果不存在则返回-1.

  2. Array.prototype.includes():在数组中查找指定元素,如果找到则返回true,如果找不到则返回false.


//Array.prototype.indexOf()
const arr = [1, 2, 6, 8, 9];
console.log(arr.indexOf(6)); //2
console.log(arr.indexOf(10)); //-1
//Array.prototype.includes()
console.log(arr.includes(6)); //true
console.log(arr.includes(10)); //-false

5.迭代方法


迭代方法非常常用,这里就不列举例子了.



  1. Array.prototype.forEach():对数组每一项元素执行给定的函数,没有返回值.

  2. Array.prototype.filter():过滤数组,创建符合条件的浅拷贝数组.

  3. Array.prototype.map():对数组每个元素执行给定函数映射一个新值,返回新数组.

  4. Array.prototype.every():检查数组所有元素是否符合条件,如果符合返回true,不符合返回false;

  5. Array.prototype.some():检查数组中是否有元素符合条件,如果有则返回true,不符合返回false

  6. Array.prototype.reduce():用指定函数迭代数组每一项,上一次函数返回值作为下一次函数初始值,返回最后一次函数的最终返回值.


6. 迭代器方法


这里就不赘述迭代器对象了.



  1. Array.prototype.keys():返回数组索引迭代器对象.

  2. Array.prototype.values():返回数组元素的迭代器对象.

  3. Array.prototype.entries():返回数组索引和元素构成的迭代器对象.


7.额外重要方法



  1. Array.isArray():判断是否是数组.


//都返回true 都是数组
console.log(Array.isArray([]));
console.log(Array.isArray(new Array()));
console.log(Array.isArray(Array.of(1, 2, 3)));
// 也可以用instanceof:true
console.log([] instanceof Array);
console.log(new Array() instanceof Array);
console.log(Array.of(1, 2, 3) instanceof Array);
console.log([].toString());
//惊喜:最后还可以使用Object.prototype.toString()
console.log(Object.prototype.toString.call([])); //[object Array]


  1. Array.prototype.toString():将数组去掉左右括号转化为字符串.


const array1 = [1, 2, "a", "1a"];
console.log(array1.toString()); // "1,2,a,1a"

作者:樊阳子
来源:juejin.cn/post/7288234800563961917
收起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