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放弃出国读研回忆录
那件事回想起来依然内心波澜起伏,那是2017年的冬天,那天风很大,信息工程学院2017级研究生群突然发了一条公告,关于《瑞典林奈大学双学位硕士项目推荐的通知会》,辅导员说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参加一下宣讲会。看完消息后,我久久不能平复。感谢qq群一直保存着群文档,现在我还能找到它。
真要从头说起,那是从我17年的春天成功收到上海一所高校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开始的。外地朋友不太理解从河南考到上海有多难,谈高考只有河南人自己懂。家人朋友为我感到骄傲,说我前途无量,以后在上海混出人头地了,别忘记曾经的河南四线城市的这帮老朋友。那年我真的以为考上了一线城市的研究生了,我就真的前途似锦了。经历了没有任何想法无所事事的暑假后(总结起来就干了一件事-35天拿了驾-照),2017年9月10号正式开学,然后命运的齿轮随着我乘坐的从河南开往上海的那趟火车开始转动了。我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箱,随着校友的指引来到了研究生公寓,三人一间,有空调有独卫有阳台,比起我在河南的大学宿舍条件,档次直接提升了一个level,那会我别提有多新鲜了,新的面孔,新的环境,还是在一线魔都,这让我一个出身在河南落后小县城的普通家庭出身的女孩子对一切都感到新奇和欣喜。没有晚自习我就办了一张健身卡每天晚上去锻炼,周末没事就去市中心逛街,魔都的繁华,让我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就连偶尔去泡的学校图书馆都比本科学校的长的像马桶的图书馆看起来更气派,甚至还有自己的独立自习室,每天跟同门师兄弟几人有说有笑的共同学习,那段时光大概是我到上海以后最无忧无虑的日子了。
面对当时研究生群里发的出国留学项目,我激动又向往,开始认真了解了起来,首先,学校的位置在典瑞,学校qs排名百度上说一百多位,还算可以,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学费和生活费
(107000学年 + 40320 * 2学期 + 机票)* 2年 约等于 40w
给大家科普一下19年的40w+什么概念,那会所有城市房子价格疯涨,相当于二线城市一套房子首付,普通家庭的全部家底,一个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省吃俭用996加班至少2-3年攒下的全部积蓄。
看完学费后犹豫了,父亲在电话里说支持我,就算是砸锅卖铁也愿意。我知道父亲就算是找亲戚借钱也真的能做到。但是我考虑了很久,花光家里的钱出国读书后,我知道眼界+经历是非常珍贵的,但是代价要牺牲父母的所有积蓄,更何况我还不是独生女,家里还有一个同胞在读书,怎么办,怎么选择?我做不到那么果断和自私。
可是机会真的很难得,读了国内也保留学籍,回国可以拿国内国外双硕士学位,3年拿双硕士性价比非常高,过了这村就没了这店了,这让我一个出身在18线小县城的穷学生非常心动又纠结。努力改变,但是面对经济状况,望而却步。辗转反侧了几周后,最后我默默的选择了放弃。安慰自己说父母不容易,操劳了一辈子,不让家里人负担太重。别的同学留学,可能是家里伸伸手就能够的着,我留学,是父母削尖脑袋往上挤才能做得到。这就是差距,我的自尊心,敏感又脆弱,面对现实,卑微又无奈。
后来在魔都打拼了多年,买了房,买了车,定居。今天上班开车路过家附近一所国际学校时勾起了自己陈年往事,如今回想起来,依然双眼湿润,内心久久不能平复。依然不禁遐想,假如当初咬咬牙,选择出国读书了会怎么样?是不是工资比现在高?圈子和眼界比现在精彩,人生体验会不会更圆满,等等一切遗憾的疑问句.......
但过去了终究是过去了,现在看这区区40万,并不是大数字,但多对于当时一个穷学生来说,简直就是一块沉重的大石头压在父母的肩膀上,压弯了腰,压不断精神的脊柱但能压断身体的脊椎。至少现在家里的同胞也成功毕业结了婚,对于父母来说,没有任何负担了。如果回到过去,我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放弃出国读研。
我对自己暗暗发誓说:我一定不会让自己的孩子经历我曾经经历的这些,存够至少100-200万再生孩子,让下一代有做选择的资本,而不是被现实所禁锢住飞翔的翅膀。不让自己的出身局限了刻在骨子里的认知,至少不要像我这样自卑无助,能给下一代提供自由发挥的环境,引导式教育,希望孩子勇敢自信独立,大胆的体验人生。
我想每一位当父母的都想给自己的孩子最好的,都希望下一代更有出息。在育儿的这条路上理解父母,成为父母。
来源:juejin.cn/post/7382879981527400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