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IT外传:老郑和老钱


正式声明:以下内容完全为道听途说,肆意杜撰。请勿对号入座,自寻烦恼。



老郑出门去厕所,瞥了一眼旁边测试工程师的屏幕。


他还在整理Excel表格,里面是老郑参与的项目,上面列满了红红的风险点,像是堵车时的尾灯一般。


老郑刚做了一个智能识别的AI项目。这个项目快提交测试时,老郑还在别的项目组干活。这个智能识别干了没几周,又被调走干别的事情了。


即便如此,老郑开发的智能识别项目,在识别率和识别能力上,在整个业内也是领先。这得益于他长久以来的经验积累以及巧妙的算法设计。


但是,大家却不这么看。即便业内识别率只能到50%,老郑做出了85%,但是大家也会盯着那无法识别的15%。


刚刚测试工程师就在整理那15%,他们要把这15%里的100%全部汇报给领导:你看,这些一塌糊涂,这种情况能不能用?请领导定夺。


言外之意:上线后有问题跟我们无关,风险已经全部抛出来了。


其实……老郑也习惯了。


上次另一个识别项目,老郑把准确率从刚提交测试时的50%提高到97%。而测试工程师在给领导汇报时,开头说识别率很差,只有50%。领导很忙,听完这个结论就走了。剩下一些中层,又听了40分钟他是如何通过围追堵截的测试方法一步步将识别率提高的。


大家都没错,也都很辛苦,这些老郑并不关心。老郑的心情很差,因为有一个同事离职了。


老郑的这个同事,技术能力很强,强到一个人可以顶一个团队。


在体力劳动上,一个人顶一队人可能很难。比如普通的劳工一次扛3袋水泥,有个大力士可以一次扛30袋,而且速度还很快。这很罕见。


但是在科技或者软件行业,这种情况很普遍,但是很少有人被认可。


老郑的这个同事老钱,就是这样一个人。


老钱设计的代码,简洁纯净,他擅长使用中间件和编程语言的特性,代替大量的代码逻辑。其代码格式规范、文档注释清晰。也正是得益于简洁和巧妙,他的效率还很高。同样的功能,其他同事需要3个人写两周,老钱1个人一周就能搞定。


对于速度,这顶多算是多扛几袋水泥,在软件行业,这点贡献算不了什么巨大改善。


关键是老钱写的代码很少出问题。程序员写的代码出了问题(bug),会引发后续一堆人的投入。测试同事会测试,前后端要排查、修改,产品经理要做决策,市场要应对用户的投诉。这bug就像是喂鸽子时的粮食,往东边撒一把儿,一群鸽子蜂拥而至,往西边撒一把儿,西边又密密麻麻。


老钱设计的代码,很少有bug,这一点就避免了三四个部门、10多个人白忙活几周的情况。这个隐形成本的节省是巨大的。


除了代码的设计,老钱还有个优势,那就是有远见和守原则。


项目开发中,会面临很多的技术选型和方案选定。大到使用什么框架,小到一个参数选用何种数据类型。


很多的时候,在进行技术讨论时,老钱会对其他人的方案提出建议。比如一个参数不要传来传去,就要以一方为准,否则会出问题。


其他人一般会有自己的理由,比如,传来传去不用给数据库增加额外字段。但是,往往过不了多久,问题就出现了,传着传着就传乱了。于是大家又聚到一起调试:你传给我啥,我收到啥,又传给了他啥……在广场的空地撒了一把粮食,远处的鸽群放弃了旧粮,急忙朝这里飞奔而来。


老郑和老钱也合作过一个项目。老钱曾经建议老郑不要那么搞,否则会出问题。老郑没听,结果后面确实走不通了,最终老郑还是改了回去,那一个星期白干了。


然而,老钱却离职了。


他的离职半含被迫,半含自愿。首先,经济形势不好,导致公司出现了拖延工资的情况。


其次,在拖延工资的背景下,不同员工的发放情况参差不齐。有的人拖延5个月,有的人拖延3个月,有的人正常发放。而老钱的工资,拖得最久,向领导反馈也没有结果。


领导说,公司现在的回款出现延迟,前年该给的钱,去年才刚刚给。不过,每个月也都是有回款的。这点回款,首先要保证公司的日常运作,其次保证新员工,再次保证有贡献的员工。其他人,只能克服一下了。


好像意图比较明显。老钱也是个智商和情商都在线的人。


老钱提出了离职,领导立马批准,限两周内办好手续。老钱说,我原本打算能有1个月缓冲期的。


其实,老钱和老郑早就被投诉多次了。


甚至连人事都看不惯他们:凭什么这俩人工资比我们高,还不拼命加班?我不平衡……不是,他们没有大局意识!


而同为技术人员,兄弟部门的意见就更多了:再复制一份接口,随便改个字段都不配合!群里半夜@你的消息,为什么没有及时回复?我们换个对接人问你问题,你不培训他,让他看接口文档是什么意思!


老钱和老郑有个观念:用工作时间的高效率工作,换取下班后的安心休息。但是,似乎大家并不都想这样,往往是白天静悄悄,只要一下班,工作群里立刻变得活跃起来。


老郑和老钱有时候就讨论,你说领导是否知道一个员工的真实水平或者价值。


比如,A员工干的活能顶B、C、D,3个人。或者,他手下有个员工的水平在整个行业中处于上层还是下层。


“好像不知道!”


老钱说,交接工作期间,有个问题找来,领导还问他:你也参与这个项目了?


其实就上个月,老钱还在这个项目上干了半个月,日报、周报、早会、周会地定期汇报。显然领导没有关注过,因为没有发生过大的问题。一贯零失误的工作,让老钱变成了一个小透明,而且还是经常提意见的那种问题员工。


一线的员工常常辗转于项目代码之中。领导们则开会,看书,制定考核KPI指标。长期脱离一线阵地,会让领导从业务管理上浮到任务管理(从如何带领人解决问题,变成安排人去解决问题)。


软件其实是一门工程学,而非玄学。


软件工程的最佳的实践是多进行工程管理,而非思想管理。


现实很多情况都是反过来的,大家都很重视思想管理。


如果把完成一个软件项目比作攻下一座城池。那么,策略要比士气更重要。


讲策略的将军会规划好完整的攻城计划。首先,他会盘点自己有多少人员和器械,会分析对方城池有几个薄弱点。然后,部署几个分队:哪个队伍扛着云梯往城墙上驾,哪个队伍推着木车从东门撞击。其实,队伍主力要从北门水路强攻。等到把敌方守卫都引到东门时,以山坡黑烟为号,北门发起进攻。最终全面进攻,一举取得胜利。


类比到项目开发中,其实就是各个工种的配合,结构的定义和数据的流转。安排好整个项目每个端口,从上游拿到什么数据,做怎样的处理,然后给下游如何提供。最终,定好流程和时间节点,一气呵成。肯定没法想得完全周到,不过即便有问题,也都是局部问题,整体还是丝滑的。


4cb98f20-a6d4-4872-98a5-51113d85858a.jpeg


讲士气的将军则不然,他不考虑每个环节,或者技术更新太快,他已经不擅长每个环节了。他的主要精力是给士兵做思想工作。他告诫士兵们,我们又要攻打一座城池了,大家要有大局意识,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士兵就是要解决问题的,不是提出问题的。他不关注粮草,不关注器械,不关注目标城池的特征,主要强调大家一定要攻下城池,这是所有人的目标和责任。然后,一声令下,众士兵蜂拥上前,去哪儿的都有。


最后没有攻下城池。将军要求手下将领做复盘,开会讨论为什么没有成功。然后,再次鼓舞大家要有建功立业的雄心。而手下的将领回去也纷纷效仿,告诉士兵们,一定要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遇到问题要解决问题而非吐槽问题,人人都是主人翁,没有粮草你要想办法去搞些粮草。第二次,士兵们又向敌方发起总攻……


这不仅仅体现在软件行业,其他行业也一样,正如一些专家、教授频频发出雷人的言论。


在国内,大家都有上级崇拜。针对如上言论,一般会有人怼你:能当领导的人,必然有过人之处,否则为什么不是你当领导?


其实这句话也没错,还真不是一个把产品做得越好就能生存得越好的环境。


老郑不知道老钱以后会不会改变,正如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


老钱离职前,曾经问过老郑:老郑,你说那帮“埋头苦干”的年轻人,是以前的我们呢?还是我们的以后呢?


作者:TF男孩
来源:juejin.cn/post/7322356470253731859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