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手机厂商都纷纷入局自研操作系统?
时间线
2020 年 9 月 10 日,华为召开了开发者大会,正式推出了 HarmonyOS 2.0 系统,并宣布为开发者提供完整分布式设备与应用开发生态。
2023年10月17日,小米集团首席执行官雷军正式公布了这款操作系统,并称该系统将逐步接替之前小米开发的MIUI系统,成为小米智能硬件互联生态的统一计算平台。首款搭载HyperOS的智能手机为小米14系列手机。10月20日、23日,MIUI的微信、微博等公众平台账号陆续将MIUI改为其中文名“小米澎湃OS”。
2023年11月3日消息,在此前举行的 2023 vivo 开发者大会上,vivo 已经宣布首款搭载蓝河操作系统的设备将是 vivo WATCH 3 手表。vivo 副总裁周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vivo 自研蓝河操作系统不兼容安卓应用。
以上这几年国内著名手机厂商公布自研操作系统的时间线。笔者最近比较对国内操作系统的发展动向比较感兴趣,所以就开始了解收集这方面的信息,想通过这篇文章帮我看清操作系统发展脉络或者说补充一些相关认知盲区。
先用一张图厘清操作系统发展脉络
大家应该都知道华为、小米和Vivo分别是国内三个著名的Android手机厂商。国内移动互联网快速的发展,也是得益于Android的开放性,国内手机厂商基本都是基于ASOP(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魔改源码逐渐形成自己的定制操作系统,比如HarmonyOS、小米的MIUI和Vivo的OriginOS。如下图所示:
iOS 是由苹果开发的移动操作系统。苹果最早于2007年1月9日的Macworld大会上公布这个系统,最初是设计给iPhone使用的,后来陆续套用到iPod touch、iPad上。iOS与苹果的macOS操作系统一样,属于类Unix的商业操作系统。苹果凭借它极具竞争力的软硬件创新产品,妥妥是一方巨头,跟Android开放生态不一样,苹果的操作系统并不开源。
但从2023年国内手机厂商公布的操作系统来看,从曾经套壳Android逐渐演变成去安卓化趋势。那为啥会有这种趋势发生,或者说这真的是未来操作系统发展趋势吗,国内厂商可能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需要时间去验证,我们只能先做些畅想。
国内手机厂商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国内手机厂商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 初步阶段(2000-2003年):在这个阶段,国内手机市场刚刚起步,消费者对手机的需求逐渐增加。一些国内厂商开始生产手机,主要以低端和中端产品为主,如联想、TCL等。
- 品牌竞争阶段(2004-2006年):随着消费者对手机品牌的关注度增加,一些知名品牌开始崛起,如华为、中兴、酷派等。这些品牌通过自主研发、产品创新和技术积累,逐渐在中高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 智能手机时代(2007-2010年):智能手机的兴起,为国产手机厂商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在这个阶段,小米、OPPO、vivo等厂商迅速崛起,通过高性价比、良好的用户体验和市场营销策略,逐渐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 全球化竞争(2011年至今):随着国内手机市场的逐渐饱和,国产手机厂商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如印度、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此外,厂商也在积极布局5G、物联网等新兴领域,以寻求新的增长点。
Android系统最早于2008年9月23日正式发布。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则是在2009年左右,随着第一款搭载Android系统的手机HTC Dream(在中国市场称为G1)的上市,Android系统开始在中国市场逐渐普及。
华为、小米和vivo这些手机厂商开始使用Android系统的时间如下:
- 华为:华为早在2009年就推出了第一款搭载Android系统的智能手机——华为U8220。此后,华为逐步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手机厂商之一,并在Android系统上推出了自家的EMUI(Emotion UI)用户界面。
- 小米:小米成立于2010年4月,同年8月推出了基于Android系统的MIUI定制系统。2011年8月,小米发布了第一款搭载Android系统的手机——小米1。凭借高性价比和出色的用户体验,小米迅速崛起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手机品牌。
- vivo:vivo成立于2009年,2011年推出了第一款搭载Android系统的智能手机——vivo X1。随后,vivo在Android系统上推出了自家的Funtouch OS用户界面,并逐步发展成为市场份额较高的手机厂商之一。
从上面我们回顾了下国内手机厂商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没有Android系统进入国内市场,中国的智能手机时代历史进程就不可能这么快,国内手机厂商也正是抓住了这波机遇完成了国产化,并且发展至今。
更具象化分析智能手机厂商发展
从我个人的分析理解,国内手机厂商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第一阶段:本土化定制,实现自主可控
这个阶段国内手机厂商主要关注于对Android系统进行本土化定制,通过开发自家的用户界面(如华为的EMUI、小米的MIUI、vivo的Funtouch OS等),满足国内用户的需求和使用习惯。同时,厂商也开始关注硬件研发和生产,逐步减少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提高自主可控能力。 - 第二阶段:自家产品生态化拓展建设
在第二阶段,国内手机厂商开始关注产品生态的构建,将手机作为核心,围绕其开发各类智能硬件和应用服务,如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云服务等。这有助于提高用户粘性,形成闭环的生态系统,从而提升品牌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 第三阶段:公布自研操作系统,引入AI大模型完善产品体验
在第三阶段,国内手机厂商开始研发自家的操作系统,如华为的鸿蒙OS(HarmonyOS),以降低对Android系统的依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厂商也开始引入人工智能技术,通过AI大模型优化产品性能、提升用户体验,为未来5G、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做好准备。
目前手机厂商已经来到第三阶段,自华为公布鸿蒙系统之后,小米和Vivo也相继公布自家的自研操作系统,自主创新似乎是国内厂商不约而同的战略共识。
避免被“卡脖子”再发生
2019年5月15日,华为被美国正式制裁,截止目前,已经过去了4年。那么这些年华为到底被制裁了什么?
华为受到的制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美国实体清单:2019年5月,美国政府将华为及其关联公司列入实体清单,禁止美国企业与华为进行商业往来,除非获得特别许可。这意味着华为无法从美国供应商处购买关键零部件和技术,如芯片、软件等。
- 芯片供应限制:2020年5月,美国政府进一步收紧对华为的制裁,要求全球芯片制造商在向华为供应美国技术含量超过25%的产品时,必须获得美国政府的许可。这使得华为的芯片供应受到严重影响,尤其是高端芯片。
- 软件限制:华为受到制裁后,谷歌停止为华为新款手机提供GMS(谷歌移动服务),包括谷歌应用商店、Gmail、YouTube等关键应用。尽管华为推出了自家的HMS(华为移动服务)替代GMS,但在全球范围内,GMS仍然具有很高的市场需求和用户粘性。
- 网络设备限制:美国政府将华为视为国家安全威胁,禁止美国电信运营商使用联邦补贴购买华为的网络设备。此外,美国还在全球范围内施压,敦促其他国家在5G网络建设中排除华为。
- 金融制裁:美国政府还对华为进行金融制裁,限制华为及其关联公司在美国的金融交易,使其在全球范围内融资和开展业务受到限制。
这些制裁对华为的业务造成了很大影响,尤其是在芯片供应、软件服务和5G网络设备方面。然而,华为在此期间加大了自主研发投入,努力寻求突破和替代方案。
华为是如何应对技术封锁的?
- 推出麒麟9000S芯片突破5G芯片断供
今年爆火的Mate60系列手机搭载就是这款芯片,华为终于扬眉吐气了一番。
- 推出自研鸿蒙全场景分布式操作系统
- 推出HMS 替代 GMS
当然还有很多自主创新的突破,从这些战略手段来看,华为确实非常值得尊敬的企业,至少给国内众多科技企业打了个样。
从华为被制裁的案例来看,国内其他一众手机厂商谁都无法预测自己可能是下一个华为。那么实现自主可控就显得非常迫切了,除非国内一众厂商放弃海外市场这块蛋糕,但这看起来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万物互联生态蛋糕
我们知道不管是华为还是小米,它们的产品可不仅仅只是手机和PC,还有全场景的IoT智能硬件(包括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平板等等),未来还有智能驾驶汽车业务,比如现在小米正在如火如荼正在进行的造车运动。
小米IoT平台设备接入数据
小米IoT万物互联布局
小米智能汽车
面对如此庞大的设备和连接数,小米需要一套融合的系统框架统一支持全生态设备与应用,要成为未来百亿设备、百亿连接,万物互联的公有底座。这也能理解这为什么小米会推出澎湃OS来替代MIUI,未来构建万物互联的大格局所做出的战略性布局。
然而国内手机厂商的产品布局大致相同,属于强竞争关系,虽说鸿蒙系统较早就发布,但从商业竞争来看,这是另外一个层面的自主可控,让小米、Vivo这些厂商投入到鸿蒙怀抱目前来看是不太现实的,毕竟谁都不想当谁的小弟,或许形成操作系统联盟生态更合适。
写在最后
从最开始时间线开始我们了解到国产厂商纷纷入局自研操作系统,然后通过一张图理解了操作系统的发展脉络,再了解到国产手机厂商是如何发展起来的,Android的进入让国产手机进入智能化时代,我们再具象化理解目前如华为、小米和Vivo这些手机厂商发展的几个阶段。从华为被美国制裁,国内厂商引发的担忧和战略布局万物互联生态,最终为了能够实现自主可控,摆脱外部依赖的风险,纷纷入局自研操作系统。从各家厂商分别分布自己家的自研操作系统,说明这件事相比于自研芯片的难度要小很多。从操作系统发展脉络来看至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完全自主产权这样的说法听听就好。要撼动Android和iOS的地位,要看开发者买不买单,这么多年所沉淀下来的生态要是这么容易就能够替代,那么当年Windows Phone就不会落寞而去,相比于微软大家觉得我们的差距还有多大呢。
来源:juejin.cn/post/7303413519907586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