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软考高项的经历分享
1 缘自同事
22年1月,去同事家聚餐,第一次听他说起软考高项,并向我讲述了考过的种种好处,如:认定市级人才,申请租房补贴,获得高级职称等等。
热心的同事还分享了一个他报的网课,不到300块钱,同时鼓励我试试一定能考过,多注意练练字因为有一科考论文写作(通常工作以后,普遍使用电脑,书写会慢慢退化)
对软考高项一无所知的我,回去查了查:软考高项,全称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是由工信部和人社部组织的,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通过率大概在15%左右,一年考两次,一次考一天,一天考三科:综合知识、案例分析、论文。每一科满分75分,都超过45分才算合格,还是很有难度的。
2 第一次备考
网上查了很多资料,验证了同事所说,思索再三,终于下定决心,买了书报了课开始学习。万事开头难,1月和2月,忙着年底总结和放假过年,没时间看,直到3月初才算正式开始。
工作后,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并不多:早上(20分钟)、上下班路上(30+30分钟)、晚上(1.5小时),以及不加班的晚上和周末。这样算下来,平均每天可学习3个小时。早上背诵,上下班路上听课程音频,晚上仔细看视频课,记笔记做练习。
很快来到5月,越临近考试越焦虑,觉得很多知识点还没掌握,一点信心都没有。结果因为疫情,考试取消了,自己松了一大口气,不是自己不努力,天意如此。因为惯性,6月虽有放松,但还是坚持每天2小时的学习。7月,公寓搬进了一位同事,晚上不能像之前一样任性学习了。8月和9月,虽然没停止学习,实际却未进入专注的状态。十一之后,紧张了起来,认真学习了大半个月,开始有了点信心。11月5日考完,觉得综合知识能过,案例有风险,论文写了那么多,应该也没问题。12月查分,结果论文才30分,大跌眼镜。
查到分数的那一天,忽然感觉心累,付出了这么多时间,憧憬了这么久,这样的结果令人有些沮丧。
3 第二次备考
12月和1月,疫情肆虐。在阳和阳康之间,转眼到了2月,一直还没开始学。3月,听说要换教材,又慌了神,但视频课还是旧教材,尚未更新完。4月,重新看新教材的视频。5月,铆足了劲学习。5月27日,因为换新教材的事,觉得考不过也没事,享受过程,心态放开了,找考场时还随手拍了一张照。
这次考完,综合知识,尤其是前十几道题,是跟着感觉选的,基本都没复习到。案例题里的数据元,也是闻所未闻。论文,考之前在草纸上列了下结构,字写的比上次漂亮些,画了个表占了很多行,最后的字数反而多了。感觉三科都在边缘徘徊,后来老师讲了讲答案,对了对,感觉这次的关键还是在论文。
7月20日,成绩可以查了,在老四季里一遍又一遍的刷着网络,看着群里的消息,大部分都挂在论文,在20-30分之间,感觉自己这次也悬了,刷了很久终于刷出来了,论文46分,多一分过了,自己成了群里第一个过的。
这是查分时所在的老四季,一家新开的店,这两次软考,真的是跨了一年四季。
4 启示
启示1:去到新的城市,一定花时间了解政府的人才政策。除了埋头工作,有机会多和本地的同事交流,他们随口谈及的地方政策,也许会为自己打开一扇窗户。
启示2:目标确立后,无论路多么漫长,唯有坚持才是不懈的动力。原以为在工作之外,自己抽出时间学习,已经很不容易了,但看到几位群友的分享,感慨真是难外有难。
“第一次考试,挂在论文子题目甘特图上。这次二胎还在哺乳期,明显感觉脑子不够用,时间不够用,大宝需要妈妈,二宝也需要妈妈,鼓起很大勇气才决定二刷!每个起夜哺乳的夜晚都在听视频课,复习时间都是一点点挤出来的,中间有崩溃有大哭有想放弃的时刻,但还是坚持了4个多月…”
“扣除一次疫情不能考,考了7次,孩子没读初中,考到孩子初中毕业的时候终于过了!我抱着孩子哭的稀里哗啦,真的,我在想,如果还不过,我还有什么支撑下去的动力?老天看到了我的坚持,感谢”
“这是我考的第三次,52岁,退休前的任务终于完成”
启示3:以平常心看待运气。这次考试,很多群友的论文都在25-35分之间,群里统计的论文通过率低于18%。其实自己的论文准备的并不充分,感觉一些群友都比自己准备的好,尤其是前几次论文过了而这次没过的,也许这就是难以捉摸的运气吧。
5 后续
8月22日,电子证书可以下载了,真是七夕的好礼物。
在个税申报的app中,上传了证书,估计年末能退3600x20%或3600x25%,能把课程、书本和报名费赚回来。
在省级政府采购平台中,注册评审专家账号并上传了证书,提交后也审核通过了,等着体验一把政府采购项目的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