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从我那二百多人的技术群讲起
随着我不断输出原创作品,我的公众号粉丝数量也迎来了漂亮的增长曲线。
我4个月前创建的技术群,也很快的突破了微信“扫码入群”的人数上限(200人),来到了250+。
于是,事情便开始有意思了。
虽然我从建群之初就早早给群定了一个基调「学习交流群」,可是随着五湖四海的人涌入群之后,群里的聊天内容渐渐有了失控的迹象,毕竟人多嘴杂。
眼看着我辛辛苦苦拉起来的小群就快废了,于是我一次次站出来对全员喊话,控制局面,一次,两次,三次……无数次。
经常是,我好不容易把话题拉回正轨,没过多久就会有人带头水群,这可把我头疼坏了。
我每天下班路上就在想,要怎么把这二百多人构成的群体有序组织起来,不产生「坏味道」呢?于是我开始潜水到别人的粉丝群去观摩,结果非常令人失望。
几乎所有人数超过100的粉丝群,不管是金融领域,还是技术领域,都无一例外的出现了两个现象:
要么没人说话,集体沉默。要么全员飙车,集体水群。
前者全员沉默的群,群主多半是来「养鱼」的,他们长期玩消失,很少在群里说话,也自然不会组织大家进行一些探讨和交流。
后者全员飙车的群,群主也是玩消失的,但是群成员活跃,要么一起骂街骂社会骂公司,要么一起聊骚聊八卦,话题早就背离了入群的初衷。
其中有一个群,群主还算负责,但是没什么管理能力,群友天天刷屏,严重影响其它人的正常交流。于是群主不知从哪想了一个招:新建一个VIP群,这是个收费群,每个月收群员10块钱,其中受邀优质群员可以免收(我是其中之一)。
这个操作一出来,他的大群和公众号就炸锅了……一堆人骂他,什么难听的都有。
我把这一切默默的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每当我想要重新拉一个「核心技术交流群」的时候,我就摇摇头,不行,不能这么干,你这是在把所谓的「精英阶层」抽离出来区别对待,看似获得了一小群人的簇拥,但是你失去的是「普通的大多数」。
于是,我换了个思路:堵不如疏,我新建了一个「聊骚摸鱼群」,把群二维码直接丢大群里,来吧,兄弟姐妹们,要开车要八卦的,上车!
同时,所有人禁止在大群里聊骚摸鱼水群,忍不住的,到隔壁群去,主群只做技术交流。
这个操作一出,效果极好!
主群里每天稳定高频的交流着技术和职场信息。
而隔壁群里也默默的开着车。
各取所需,相得益彰!
一个两百多人的组织尚且如此,我们的社会何尝不是呢?
根据熵增定律,能量是不会凭空消失的,只会进行转移。
人的本性是动物性,而非人性。人的本能是欲望,而非克制。人天生就有物欲,喜欢吃喝,美色,钱财,权力……是因为人类群居生活中需要安全和稳定,所以产生了道德,法律,伦理等约束力,对人的动物性进行管控。
可是,一味的克制约束不发泄,人是会出事的!因为能量释放不出去是会原地「爆炸」的。
所以你以为所谓的「奶头乐」文化是怎么来的?
奶头乐理论:
由于生产力的不断上升,世界上的一大部分人口将不必也无法积极参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为了安慰这些“被遗弃”的人,避免阶级冲突,方法之一就是制造“奶头”、喂之以“奶头”——使令人陶醉的消遣娱乐和充满感官刺激的产品(比如网络、电视和游戏)填满人们的生活、转移其注意力和不满情绪,令其沉浸在“快乐”中不知不觉丧失思考能力、无心挑战现有的统治阶级。
如果不给人类群体一些「释放能量」的渠道和方式,那么这股巨大的能量迟早会产生毁灭性的打击,造成组织倾覆。
这便是堵不如疏!
不过很可惜,我们身边充斥着大量无能的管理者,对待团队只会一招:忍,狠,滚!
他们较少关注团队的情绪和诉求,自然也就无法获得团队成员的充分信任,毕竟这年头,人们逐渐意识到「情绪价值」对自己非常重要!
老话说得好:“吃得亏,吃不得气”,便是这个道理。
好啦,今天就闲聊到这里吧,本来我是准备再发一篇技术文的,但是下班路上突然想到这件事,越想越有意思,就分享出来给大家。
后面,我的「沐洒布吉岛」还会努力的维持着技术文化氛围,给众多支持我的粉丝一个交代。
而隔壁群嘛……
还是赶紧转让群主保命吧,哈哈哈哈。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42676843987419191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