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浅入深,详解 Lifecycle 生命周期组件的那些事
Hi , 你好 :)
引言
在2022的今天,AndroidX
普遍的情况下,JetPack Lifecycle 也早已经成为了开发中的基础设施,小到 View(扩展库)
,大到 Activity
,都隐藏着它的身影,而了解 Lifecycle
也正是理解 JetPack
组件系列库生命感知设计的基础。
本篇定位中级,将从背景到源码实现,从而理解其背后的设计思想。
导航
看完本篇,你将会搞清以下问题:
Lifecycle
的前世今生;Lifecycle
可以干什么;Lifecycle
源码解析;
背景
在开始前,我们先聊聊关于 Lifecycle
的前世今生,从而便于我们更好的理解 Lifecycle
存在的意义。
洪荒之时
在 Lifecycle
之前(不排除现在😂),如果我们要在某个生命周期去执行一些操作时,经常会在Act或者Fragment写很多模版代码,如下两个示例:
- 比如,有一个定时器,我们需要在
Activity
关闭时将其关闭,从而避免因此导致的内存问题,所以我们自然会在onDestory()
中去stop一下。这些事看起来似乎不麻烦,但如果是一个重复多处使用的代码,细心的开发者会将其单独抽离成为一个 case ,从而通过组合的方式降低我们主类中的逻辑,但不可避免我们依然还要存在好多模版代码,因为每次都需要onStop()
清理或者其他操作(除非写到base,但不可接受☹️)。
📌 如果能不需要开发者自己手动,该有多好?
- 在老版本的友盟中,我们经常甚至需要在基类的
Activity
中复写onResume()
、onPause()
等方法,这些事情说麻烦也不麻烦,但总是感觉很不舒服。不过,有经验的开发者肯定会想喷,为什么一个三方库,你就自己不会通过application.registerActivityLifecycleCallbacks
监听吗🤌🏼。
📌 注意,Application有监听全局Act生命周期的方法,Act也有这个方法。🤖
盘古开天
在 JetPack 之前,Android
一直秉承着传统的 MVC 架构,即 xml
作为 View, Activity
作为 Control ,Model
层由数据模型或者仓库而定。虽然说官方曾经有一个MVP的示例,但真正用的人并不多。再加上官方一直也没推荐过 Android
的架构指南,这就导致传统的Android开发方式和系统的碎片化一样☹️,五花八门。随着时间的推移,眼看前端的MVVM已愈加成熟,后有Flutter,再加上开发者的需求等背景下,Google于2017年发布了新的开发架构: AAC,全名 Architecture,并且伴随着一系列相关组件,从而帮助开发者提高开发体验,降低错误概率,减少模版代码。
而本篇的主题 Lifecycle
正是其中作为基础设施的存在,在 sdk26 之后,更是被写入了基础库中。
那Lifecycle到底是干什么的呢?
Lifecycle
做的事情很简单,其就是用于检测组件(Fragment
、Act
) 的生命周期,从而不必强依赖于Activity
与Fragment
,帮助开发者降低模版代码。
常见用法
在官网中,对于 Lifecycle
的生命周期感知的整个流程如下所示:
Api介绍
相关字段
Event
生命周期事件,对应具体的生命周期:
ON_CREATE
,ON_START
,ON_RESUME
,ON_PAUSE
,ON_STOP
,ON_DESTROY
,ON_ANY
State
生命周期状态节点,与 Event 紧密关联,Event 是这些结点的具体边界,换句话说,State 代表了这一时刻的具体状态,其相当于一个范围集,在这个范围里,都是这个状态。而Event代表这一状态集里面触发的具体事件是什么。
INITIALIZED
构造函数初始化时,且未收到 `onCreate()` 事件时的状态;
CREATED
在 `onCreate()` 调用之后,`onStop()` 调用之前的状态;
STARTED
在 `onStart()` 调用之后,`onPause()` 调用之前的状态;
RESUMED
在 `onResume()` 调用时的状态;
`DESTROYED`
`onDestory()` 调用时的状态;
相关接口
LifecycleObserver
基础
Lifecycler
实现接口,一般调用不到,可用于自定义的组件,从而避免在Act
或者Fragment
中的模版代码,例如ViewTreeLifecyleOwner
;LifecycleEventObserver
可以接受所有生命周期变化的接口;
FullLifecycleObserver
用于监听生命周期变化的接口,提供了
onCreate()
、onStart()
、onPause()
、onStop()
、onDestory()
、onAny()
;DefaultLifecycleObserver
FullLifecycleObserver
的默认实现版本,相比前者,增加了默认null
实现;
举个栗子
如下所示,通过实现 DefaultLifecycleObserver
接口,我们可以在中重写我们想要监听的生命周期方法,从而将业务代码从主类中拆离出来,且更便于复用。最后在相关类中直接使用 lifecycle.addObserver()
方法添加实例即可,这也是google推荐的用法。
上述示例中,我们使用了
viewLifecycle
,而不是lifecycle
,这里顺便提一下。见名之意,前者是视图(view)生命周期,后者则是非视图的生命周期,具体区别如下:
viewLifecycle
只会在 onCreateView-onDestroyView 之间有效。
lifecycle
则是代表 Fragment 的生命周期,在视图未创建时,onCreate()
,onDestory()
时也会被调用到。
或者你有某个自定义View,想感知Fragment或者Act的生命周期,从而做一些事情,比如Banner组件等,与上面示例类似: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依赖:androidx.lifecycle:lifecycle-runtime 扩展库。
从而使用
view.findViewTreeLifecycleOwner()
的扩展函数获得一个LifecycleOwner
,从而在View内部自行监听生命周期,免除在Activity手动添加观察者的模版代码。
lifecycle.addObserver(view)
源码解析
Lifecycle
在官方的解释里,Lifecycle 是一个类,用于存储有关组件(Act或Fragment)声明周期状态新的类,并允许其他对象观察此类。
直接去看 Lifecycle
的源码,其实现方式如下:
总体设计如上所示,比较简单,就是观察者模式的接口模版:
使用者实现
LifecycleObserver
接口(),然后调用 addObserver() 添加到观察者列表,取消观察者时调用 rmeoveObserver() 移除掉即可。在相应的生命周期变动时,遍历观察者列表,然后通知实现了LifecycleObserver
的实例,从而调用相应的方法。
因为其是一个抽象类,所以我们调用的一般都是它的具体实现类,也就是 LifecycleRegistry
,目前也是其的唯一实现类。
LifecycleRegistry
Lifecycle
的具体实现者,正如其名所示,主要用于管理当前订阅的 观察者对象 ,所以也承担了 Lifecycle
具体的实现逻辑。因为源码较长,所以我们做了一些删减,只需关注主流程即可,伪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LifecycleRegistry extends Lifecycle {
// 生命周期观察者map,LifecycleObserver是观察者接口,ObserverWithState具体的状态分发的包装类
private FastSafeIterableMap<LifecycleObserver, ObserverWithState> mObserverMap;
// 当前生命周期状态
private State mState = INITIALIZED;
// 持有生命周期的提供商,Activity或者Fragment的弱引用
private final WeakReference<LifecycleOwner> mLifecycleOwner;
// 当前正在添加的观察者数量,默认为0,超过0则认为多线程调用
private int mAddingObserverCounter = 0;
// 是否正在分发事件
private boolean mHandlingEvent = false;
// 是否有新的事件产生
private boolean mNewEventOccurred = false;
// 存储主类的事件state
private ArrayList<State> mParentStates = new ArrayList<>();
@Override
public void addObserver(@NonNull LifecycleObserver observer) {
// 初始化状态,destory or init
State initialState = mState == DESTROYED ? DESTROYED : INITIALIZED;
// 📌 初始化实际分发状态的包装类
ObserverWithState statefulObserver = new ObserverWithState(observer, initialState);
// 将观察者添加到具体的map中,如果已经存在了则返回之前的,否则创建新的添加到map中
ObserverWithState previous = mObserverMap.putIfAbsent(observer, statefulObserver);
// 如果上一步添加成功了,putIfAbsent会返回null
if (previous != null) {
return;
}
// 如果act或者ff被回收了,直接return
LifecycleOwner lifecycleOwner = mLifecycleOwner.get();
if (lifecycleOwner == null) {
return;
}
// 当前添加的观察者数量!=0||正在处理事件
boolean isReentrance = mAddingObserverCounter != 0 || mHandlingEvent;
// 📌 取得观察者当前的状态
State targetState = calculateTargetState(observer);
mAddingObserverCounter++;
// 📌 如果当前观察者状态小于当前生命周期所在状态&&这个观察者已经被存到了观察者列表中
while ((statefulObserver.mState.compareTo(targetState) < 0
&& mObserverMap.contains(observer))) {
// 保存当前的生命周期状态
pushParentState(statefulObserver.mState);
// 返回当前生命周期状态对应的接下来的事件序列
final Event event = Event.upFrom(statefulObserver.mState);
...
// 分发事件
statefulObserver.dispatchEvent(lifecycleOwner, event);
// 移除当前的生命周期状态
popParentState();
// 再次获得当前的状态,以便继续执行
targetState = calculateTargetState(observer);
}
// 处理一遍事件,保证事件同步
if (!isReentrance) {
sync();
}
// 回归默认值
mAddingObserverCounter--;
}
...
static class ObserverWithState {
State mState;
LifecycleEventObserver mLifecycleObserver;
ObserverWithState(LifecycleObserver observer, State initialState) {
// 初始化事件观察者
mLifecycleObserver = Lifecycling.lifecycleEventObserver(observer);
mState = initialState;
}
void dispatchEvent(LifecycleOwner owner, Event event) {
State newState = event.getTargetState();
mState = min(mState, newState);
mLifecycleObserver.onStateChanged(owner, event);
mState = newState;
}
}
...
}
我们重点关注的是 addObserver()
即订阅生命周期变更时的逻辑,具体如下:
- 先初始化当前观察者的状态,默认两种,即
DESTROYED
(销毁) 或者INITIALIZED
(无效),分别对应onDestory()
和onCreate()
之前; - 初始化 状态观察者(ObserverWithState) ,内部使用
Lifecycling.lifecycleEventObserver()
将我们传递进来的 生命周期观察者(LifecycleObser) 包装为一个 生命周期[事件]观察者LifecycleEventObserver,从而在状态变更时触发事件通知; - 将第二步生成的状态观察者添加到缓存map中,如果之前已经存在,则停止接下来的操作,否则继续初始化;
- 调用
calculateTargetState()
获得当前真正的状态。 - 开始事件轮训,如果 当前观察者的状态小于此时真正的状态 && 观察者已经被添加到了缓存列表 中,则获得当前观察者下一个状态,并触发相应的事件通知
dispatchEvent()
,然后继续轮训。直到不满足判断条件;
需要注意的是, 关于状态的判断,这里使用了compareTo() ,从而判断当前状态枚举是否小于指定状态。
Activity中的实现
Tips:
写过权限检测库的小伙伴,应该很熟悉,为了避免在 Activity
中手动实现 onActivityRequest()
,从而实现以回调的方式获得权限结果,我们往往会使用一个透明的 Fragment
,从而将模版方法拆离到单独类中,而这种实现方式正是组合的思想。
而 Lifecycle
在 Activity 中的实现正是上述的方式。
如下所示,当我们在 Activity
中调用 lifecycle
对象时,内部实际上是调用了 ComponentActivity.mLifecycleRegistry,具体逻辑如下:
不难发现,在我们的 Activity
初始化时,相应的 LifecycleRegistry
已经被初始化。
在上面我们说过,为了避免对基类的入侵,我们一般会用组合的方式,所以这里的 ReportFragment
正是 Lifecycle
在 Activity
中具体的逻辑承载方,具体逻辑如下:
ReportFragment.injectIfNeededIn
内部会对sdk进行判断,对应着两套流程,对于 sdk>=29 的,通过注册 Activity.registerActivityLifecycleCallbacks()
事件实现监听,对于 sdk<29 的,重写 Fragment
相应的生命周期方法完成。
ReportFragment 具体逻辑如下:
Fragment中的实现
直接去 Fragment.lifecycle
中看一下即可,伪代码如下:
总结如下:lifecycle
实例会在 Fragment 构造函数 中进行初始化,而 mViewLifecycleOwner
会在 performCreateView() 执行时初始化,然后在相应的 performXxx 生命周期执行时,调用相应的 lifecycle.handleLifecycleEvent()
从而完成事件的通知。
总结
Lifecycle
作为 JetPack
的基石,而理解其是我们贯穿相应生命周期的关键所在。
关于生命周期的通知,Lifecycle
并没有采用直接通知的方式,而是采用了 Event(事件) + State(状态) 的设计方式。
- 对于外部生命周期订阅者而言,只需要关注事件
Event
的调用;- 而对于
Lifecycle
而言,其内部只关注State
,并将生命周期划分为了多个阶段,每个状态又代表了一个事件集,从而对于外部调用者而言,无需拘泥于当前具体的状态是什么。
在具体的实现底层上面:
- 在
Activity
中,采用组合的方式而非继承,在 Activity.onCreate() 触发时,初始化了一个透明Fragment
,从而将逻辑存于其中。对于sdk>=29的版本,因为Activity
本身有监听生命周期的方法,从而直接注册监听器,并在相应的会调用触发生命周期事件更新;对于sdk<29的版本,因为需要兼容旧版本,所以重写了Fragment
相应的生命周期方法,从而实现手动触发更新我们的生命周期观察者。- 在
Fragment
中,会在Fragment
构造函数中初始化相应的Lifecycle
,并重写相应的生命周期方法,从而触发事件通知,实现生命周期观察者的更新。
每当我们调用 addObserver()
添加新的观察者时:
内部都会对我们的观察者进行包装,并将其包装为一个具体的事件观察者
LifecycleEventObserver
,以及生成当前的观察者对应的状态实例(内部持有LifecycleEventObserver
),并将其保存到 缓存map 中。接着会去对比当前的 观察者的状态 和 lifecycle此时实际状态 ,如果 当前观察者状态<lifecycle对应的状态 ,则触发相应Event
的通知,并 更新此观察者对应的状态 ,不断轮训,直到当前观察者状态 >=lifecycle
对应状态。
参阅
关于我
我是 Petterp ,一个 Android工程师 ,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欢迎点赞支持,你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最大鼓励!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168868230977552421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