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易洋千玺也考公,宇宙尽头是编制?

经常有读者问:做程序员太累要不要考个公务员或者找一份国企工作、刚毕业是选择考公还是去互联网公司?


这些问题不同人有不同的答案,很多时候没法回答,只好回一句:要不先考上公务员或者拿了国企Offer再做选择?


现在考公和进国企(有编制的那种)可真不简单,用难如登天夸张了点,但绝对要耗费很多努力和精力。


这不最近易洋千玺都进话剧院了,成了有编制的人。这个事一下就上热搜了,一堆人各种喷。


很多人质疑为啥没公开三次面试的情况、为啥能以应届生身份考上编制,以及易洋千玺在入选后注销公司是不是违规的问题。


大家质疑的原因也很简单:今年就业多困难啊,高校毕业生目前签约率不足30%,你这么一个大明显还要来跟大家抢饭碗,还抢的是普通人眼里的“金饭碗”。抢就算了,还不需要笔试直接面试就行了。


关于明星背后的故事洋哥不想多探讨,这篇重点想聊聊工作选择的问题。


很多行业都有类似“康波周期”的因素在驱动,今天你看着是“金饭碗”,明天搞不好就成了鸡肋。


我本科毕业是2006年,那个年代最好的工作选择是什么?是西门子、北电为代表的通讯外企。


依稀记得考完研究生后我参加过北电在武汉的招聘,地点是香格里拉大酒店,跟师兄们打探的薪资简直惊呆了我幼小的心灵,最后面试没过,只好乖乖读研去了。

两年后研究生毕业,最好的Offer又发生了一些变化。2008年,已经有各种传闻通讯行业不行了,北电可能都要倒闭了,这时期最受学子们欢迎的是软件外企,比如微软、IBM等。


考公和国企在那个年代只能排在外企屈居第二


毕业四年后,我担任360武汉校招的面试官,这次经历让我发现互联网企业已经成了最受学子们欢迎的选项。


前几年就更不用说了,大厂工牌都成了一个梗,尤其是某条工牌,仿佛拥有了它就拥有了全世界。


变化总是一刻不停的悄悄发生着,你看看,今天的外企是什么样子,你再看看这才两年时间大厂工牌马上就要成为过去时,现在大家开始说:宇宙的尽头是编制。


其实狗屁尽头啊,无非是最近两年经济不行了,大家开始求稳躺平而已。


问题是这种跟着潮流的选择真的能对吗?


拉长时间线来看,这种选择模式大概率不会对。你追求外企的高薪,却忽略了自己是个渴望主动权的人,不愿意做边角料的工作、你追求公务员的稳定,却没想到自己耐不住低工资,更抵挡不住老婆的嘀咕、你追求财务自由选择了互联网公司,却扛不住996的痛苦和摧残。


抛开爱好和心性做出来的从众选择,很难正确。这里拿我自己举个栗子吧:


旧文也说过我毕业的时候面临了好几个选择:外企(autodesk)、互联网民企(腾讯)、国企(国家开发银行)。


如果从众应该选择外企或者国企,但最后我选择的是腾讯。


原因很简单,我喜欢玩游戏,渴望去腾讯做出顶级的游戏。并且在研究生期间也学习了大量的游戏开发的知识。


因为这个选择,被父母唠叨了好多年,在他们看来只有公务员或国企才算正儿八经的工作。民企?那不是黑工厂吗?


但也是因为做了有目标的选择,所以才能扛下来在腾讯、在360的巨大压力。


当然我也是幸运的,因为自己的爱好,撞到了互联网的黄金10年,但即便没有吃到任何红利我也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


前段时间跟一个在国企的老同学约饭,他挺眉飞色舞的说:“幸好毕业选择了国企,虽然过去痛苦了好多年,但现在很多人失业,我就不用担心这种问题。”


这哥们曾经抱怨过无数次薪资低,甚至曾经咨询过我要跳出来应该做什么,彼时还帮他全面评估过,最终建议他继续呆着。


看着他这么开心的样子,我也为他开心,但又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最后才想明白:如果一个人的开心要建立在这种基础上,那过两年经济好了,市场上的薪资高了,财务自由的机会多了,他是不是又要痛苦了?


当然我并不是想说:大家不要考公、不要进国企。而是想说:工作的选择除了从众也要考虑自己的爱好和特性,尤其要用以终为始的目标思维去思考:想一想20年后的自己,是一种什么职场状态,这种状态能否让你满意。


我们还要明白几乎不存在完美的工作,大部分工作都有两面性,不光要想好的一面,更重要是坏的一面能否接受。


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多思考思考。

来源:findyi ,作者findyi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