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使用 Nginx 构建前端日志统计服务

背景

之前的几篇文章都是关于低代码平台的。

3027415033-423f222a54d5b623_fix732

这个大的项目以 low code 为核心,囊括了编辑器前端、编辑器后端、C 端 H5、组件库、组件平台、后台管理系统前端、后台管理系统后台、统计服务、自研 CLI 九大系统。

今天就来说一下其中的统计服务: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 H5 页面的分渠道统计(其实不仅仅是分渠道统计,核心是想做一个自定义事件统计服务,只是目前有分渠道统计的需求),查看每个渠道具体的 PV 情况。(具体会在 url 上面体现,会带上页面名称、id、渠道类型等)

先放一下整体流程图吧:

961399791-40c5b87e2301c891_fix732

日志收集

常见的日志收集方式有手动埋点和自动埋点,这里我们不关注于如何收集日志,而是如何将收集的日志的发送到服务器。

在常见的埋点方案中,通过图片来发送埋点请求是一种经常被采纳的,它有很多优势:

  • 没有跨域

  • 体积小

  • 能够完成整个 HTTP 请求+响应(尽管不需要响应内容)

  • 执行过程无阻塞

这里的方案就是在 nginx 上放一张 1px * 1px 的静态图片,然后通过访问该图片(http://xxxx.png?env=xx&event=xxx),并将埋点数据放在query参数上,以此将埋点数据落到nginx日志中。

iOS 上会限制 get 请求的 url 长度,但我们这里真实场景发送的数据不会太多,所以目前暂时采用这种方案

这里简单阐述一下为什么图片地址的query key 要这么设计,如果单纯是为了统计渠道和作品,很有可能会把key设计为channelworkId这种,但上面也说到了,我们是想做一个自定义事件统计服务,那么就要考虑字段的可扩展性,字段应更有通用语义。所以参考了很多统计服务的设计,这里采用的字段为:

  • env

  • event

  • key

  • value

之后每次访问页面,nginx就会自动记录日志到access_log中。

有了日志,下面我们来看下如何来对其进行拆分。

日志拆分

为何要拆分日志

access.log日志默认不会拆分,会越积累越多,系统磁盘的空间会被消耗得越来越多,将来可能面临着日志写入失败、服务异常的问题。

日志文件内容过多,对于后续的问题排查和分析也会变得很困难。

所以日志的拆分是有必要也是必须的。

如何拆分日志

我们这里拆分日志的核心思路是:将当前的access.log复制一份重命名为新的日志文件,之后清空老的日志文件。

视流量情况(流量越大日志文件积累的越快),按天、小时、分钟来拆分。可以把access.log按天拆分到某个文件夹中。

log_by_day/2021-12-19.log
log_by_day/2021-12-20.log
log_by_day/2021-12-21.log

但上面的复制 -> 清空操作肯定是要自动处理的,这里就需要启动定时任务,在每天固定的时间(我这里是在每天凌晨 00:00)来处理。

定时任务

其实定时任务不仅在日志拆分的时候会用到,在后面的日志分析和日志清除都会用到,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最终会整合拆分、分析和清除。

linux中内置的cron进程就是来处理定时任务的。在node中我们一般会用node-schedulecron来处理定时任务。

这里使用的是cron

/**
   cron 定时规则 https://www.npmjs.com/package/cron
   *    *    *    *    *    *
           
           
            day of week (0 - 6) (Sun-Sat)
          └───── month (1 - 12)
        └────────── day of month (1 - 31)
      └─────────────── hour (0 - 23)
    └──────────────────── minute (0 - 59)
  └───────────────────────── second (0 - 59)
*/

具体使用方式就不展开说明了。

编码

有了上面这些储备,下面我就来写一下这块代码,首先梳理下逻辑:

1️⃣ 读取源文件 access.log

2️⃣ 创建拆分后的文件夹(不存在时需自动创建)

3️⃣ 创建日志文件(天维度,不存在时需自动创建)

4️⃣ 拷贝源日志至新文件

5️⃣ 清空 access.log

/**
* 拆分日志文件
*
* @param {*} accessLogPath
*/
function splitLogFile(accessLogPath) {
 const accessLogFile = path.join(accessLogPath, "access.log");

 const distFolder = path.join(accessLogPath, DIST_FOLDER_NAME);
 fse.ensureDirSync(distFolder);

 const distFile = path.join(distFolder, genYesterdayLogFileName());
 fse.ensureFileSync(distFile);
 fse.outputFileSync(distFile, ""); // 防止重复,先清空

 fse.copySync(accessLogFile, distFile);

 fse.outputFileSync(accessLogFile, "");
}

日志分析

日志分析就是读取上一步拆分好的文件,然后按照一定规则去处理、落库。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点要提一下:node在处理大文件或者未知内存文件大小的时候千万不要使用readFile,会突破 V8 内存限制。正是考虑到这种情况,所以这里读取日志文件的方式应该是:createReadStream创建一个可读流交给 readline 逐行读取处理

readline

readline 模块提供了用于从可读流每次一行地读取数据的接口。 可以使用以下方式访问它:

const readline = require("readline");

readline 的使用也非常简单:创建一个接口实例,传入对应的参数:

const readStream = fs.createReadStream(logFile);
const rl = readline.createInterface({
 input: readStream,
});

然后监听对应事件即可:

rl.on("line", (line) => {
 if (!line) return;

 // 获取 url query
 const query = getQueryFromLogLine(line);
 if (_.isEmpty(query)) return;

 // 累加逻辑
 // ...
});
rl.on("close", () => {
 // 逐行读取结束,存入数据库
 const result = eventData.getResult();
 resolve(result);
});

这里用到了lineclose事件:

  • line事件:每当 input 流接收到行尾输入(\n、\r 或 \r\n)时,则会触发 'line' 事件

  • close事件:一般在传输结束时会触发该事件

逐行分析日志结果

了解了readline 的使用,下面让我们来逐行对日志结果进行分析吧。

首先来看下access.log中日志的格式:
14600000411844934065219985-b7efbb10de0b66b3_fix732

我们取其中一行来分析:

127.0.0.1 - - [19/Feb/2021:15:22:06 +0800] "GET /event.png?env=h5&event=pv&key=24&value=2 HTTP/1.1" 200 5233 "-" "Mozilla/5.0 (Macintosh; Intel Mac OS X 11_0_1)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88.0.4324.150 Safari/537.36" "-"

我们要拿到的就是urlquery部分,也就是我们在h5中自定义的数据。

通过正则匹配即可:

const reg = /GET\s\/event.png\?(.+?)\s/;
const matchResult = line.match(reg);
console.log("matchResult", matchResult);

const queryStr = matchResult[1];
console.log("queryStr", queryStr);

打印结果为:
14600000411844943782185383-b476ba8a649da91b_fix732

queryStr可通过node中的querystring.parse()来处理:

const query = querystring.parse(queryStr);

console.log('query', query)
{
env: 'h5',
event: 'pv',
key: '24',
value: '2'
}

剩下的就是对数据做累加处理了。

但如何去做累加,我们要想一下,最开始也说了是要去做分渠道统计,那么最终的结果应该可以清晰的看到两个数据:

  • 所有渠道的数据

  • 每个渠道单独的数据

只有这样的数据对于运营才是有价值的,数据的好坏也直接决定了后面在每个渠道投放的力度。

这里我参考了 Google Analytics中的多渠道漏斗的概念,由上到下分维度记录每个维度的数据,这样就可以清晰的知道每个渠道的情况了。

具体实现也不麻烦,我们先来看下刚刚从一条链接中得到的有用数据:

{
 env: 'h5',
 event: 'pv',
 key: '24',
 value: '2'
}

这里的env代表环境,这里统计的都是来源于h5页面,所以envh5,但是为了扩展,所以设置了这个字段。

event表示事件名称,这里主要是统计访问量,所以为pv

key是作品 id。

value是渠道 code,目前主要有:1-微信、2-小红书、3-抖音。

再来看下最终统计得到的结果吧:

{
 date: '2021-12-21',
 key: 'h5',
 value: { num: 1276}
}
{
 date: '2021-12-21',
 key: 'h5.pv',
 value: { num: 1000}
}
{
 date: '2021-12-21',
 key: 'h5.pv.12',
 value: { num: 200}
}
{
 date: '2021-12-21',
 key: 'h5.pv.12.1',
 value: { num: 56}
}
{
 date: '2021-12-21',
 key: 'h5.pv.12.2',
 value: { num: 84}
}
{
 date: '2021-12-21',
 key: 'h5.pv.12.3',
 value: { num: 60}
}

这是截取了2021-12-21当天的数据,我给大家分析一波:

1️⃣ h5:当天 h5 页面的自定义事件上报总数为 1276

2️⃣ h5.pv:其中 所有 pv(也就是 h5.pv)为 1000

3️⃣ h5.pv.12:作品 id 为 12 的 pv 一共有 200

4️⃣ h5.pv.12.1:作品 id 为 12 的在微信渠道的 pv 为 56

5️⃣ h5.pv.12.2:作品 id 为 12 的在小红书渠道的 pv 为 84

6️⃣ h5.pv.12.2:作品 id 为 12 的在抖音渠道的 pv 为 60

这样就能清楚的得到某一天某个作品在某条渠道的访问情况了,后续再以这些数据为支撑做成可视化报表,效果就一目了然了。

统计结果入库

目前这部分数据是放在了mongoDB中,关于node中使用mongoDB就不展开说了,不熟悉的可以参考我另外一篇文章Koa2+MongoDB+JWT 实战--Restful API 最佳实践

这里贴下model吧:

/**
* @description event 数据模型
*/
const mongoose = require("../db/mongoose");

const schema = mongoose.Schema(
{
   date: Date,
   key: String,
   value: {
     num: Number,
  },
},
{
   timestamps: true,
}
);

const EventModel = mongoose.model("event_analytics_data", schema);

module.exports = EventModel;

日志删除

随着页面的持续访问,日志文件会快速增加,超过一定时间的日志文件存在的价值也不是很大,所以我们要定期清除日志文件。

这个其实比较简单,遍历文件,因为文件名都是以日期命名的(格式:2021-12-14.log),所以只要判断时间间隔大于 90 天就删除日志文件。

贴一下核心实现:

// 读取日志文件
const fileNames = fse.readdirSync(distFolder);
fileNames.forEach((fileName) => {
 try {
   // fileName 格式 '2021-09-14.log'
   const dateStr = fileName.split(".")[0];
   const d = new Date(dateStr);
   const t = Date.now() - d.getTime();
   if (t / 1000 / 60 / 60 / 24 > 90) {
     // 时间间隔,大于 90 天,则删除日志文件
     const filePath = path.join(distFolder, fileName);
     fse.removeSync(filePath);
  }
} catch (error) {
   console.error(`日志文件格式错误 ${fileName}`, error);
}
});

定时任务整合

到这里,日志的拆分、分析和清除都说完了,现在要用cron来对他们做整合了。

首先来创建定时任务:

function schedule(cronTime, onTick) {
 if (!cronTime) return;
 if (typeof onTick !== "function") return;

 // 创建定时任务
 const c = new CronJob(
   cronTime,
   onTick,
   null, // onComplete 何时停止任务
   true, // 初始化之后立刻执行
   "Asia/Shanghai" // 时区
);

 // 进程结束时,停止定时任务
 process.on("exit", () => c.stop());
}

然后每一阶段都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去处理(定时拆分 -> 定时分析 -> 定时删除)

定时拆分

function splitLogFileTiming() {
 const cronTime = "0 0 0 * * *"; // 每天的 00:00:00
 schedule(cronTime, () => splitLogFile(accessLogPath));
 console.log("定时拆分日志文件", cronTime);
}

定时分析并入库

function analysisLogsTiming() {
 const cronTime = "0 0 3 * * *"; // 每天的 3:00:00 ,此时凌晨,访问量较少,服务器资源处于闲置状态
 schedule(cronTime, () => analysisLogsAndWriteDB(accessLogPath));
 console.log("定时分析日志并入库", cronTime);
}

定时删除

function rmLogsTiming() {
 const cronTime = "0 0 4 * * *"; // 每天的 4:00:00 ,此时凌晨,访问量较少,服务器资源处于闲置状态
 schedule(cronTime, () => rmLogs(accessLogPath));
 console.log("定时删除过期日志文件", cronTime);
}

然后在应用入口按序调用即可:

// 定时拆分日志文件
splitLogFileTiming();
// 定时分析日志并入库
analysisLogsTiming();
// 定时删除过期日志文件
rmLogsTiming();

总结

ok,到这里,一个简易的统计服务就完成了。

作者:前端森林
来源: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41184489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