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字节跳动开源AndroidPLThook方案bhook

字节 bhook 开源


github.com/bytedance/b…


字节的 Android PLT hook 方案 bhook 开源了。bhook 支持 Android 4.1 - 12 (API level 16 - 31),支持 armeabi-v7a, arm64-v8a, x86 和 x86_64,使用 MIT 许可证授权。


字节的大多数 Android app 都在线上使用了 bhook 作为 PLT hook 方案。字节内部有 20 多个不同技术纬度的 SDK 使用了 bhook。bhook 在线上稳定性,功能性,性能等多个方面都达到了预期。


Android native hook


随着 Android app 开发的技术栈不断向 native 层扩展,native hook 已经被用于越来越多的技术场景中。Android native hook 的实现方式有很多种,其中使用最广泛,并且通用性最强的是 inline hook 和 PLT hook。


inline hook 的功能无疑是最强大的,它受到的限制很少,几乎可以 hook 任何地方。inline hook 在线下场景中使用的比较多,业内现有的通用的 inline hook 开源方案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稳定性问题,而且基本都缺乏大规模的线上验证。


PLT hook 的优点是稳定性可控,可以真正的在线上全量使用。但 PLT hook 只能 hook 通过 PLT 表跳转的函数调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使用场景。


在真实的线上环境中,经常是 PLT hook 和 inline hook 并存的,这样它们可以各自扬长避短,在不同的场景中发挥作用。


ELF


要弄清 Android PLT hook 的原理,需要了解 ELF 文件格式,以及 linker(动态连接器)加载 ELF 文件的过程。


app_process 和 so 库(动态链接库)都是 ELF(Executable and Linkable Format)格式的文件。对于运行时 native hook 来说,我们主要关心最终的产物,即 ELF 文件。


ELF 文件的起始处,有一个固定格式的定长的文件头。ELF 文件头中包含了 SHT(section header table)和 PHT(program header table)在当前 ELF 文件中的起始位置和长度。SHT 和 PHT 分别描述了 ELF 的“连接视图”和“执行视图”的基本信息。



Execution View(执行视图)


ELF 分为连接视图(Linking View)和执行视图(Execution View)。



  • 连接视图:ELF 未被加载到内存执行前,以 section 为单位的数据组织形式。
  • 执行视图:ELF 被加载到内存后,以 segment 为单位的数据组织形式。

PLT hook 并不是修改磁盘上的 ELF 文件,而是在运行时修改内存中的数据,因此我们主要关心的是执行视图,即 ELF 被加载到内存后,ELF 中的数据是如何组织和存放的。


linker 依据 ELF 文件执行视图中的信息,用 mmap 将 ELF 加载到内存中,执行 relocation(重定位)把外部引用的绝对地址填入 GOT 表和 DATA 中,然后设置内存页的权限,最后调用 init_array 中的各个初始化函数。


PLT hook 执行的时机是在 linker 完全加载完 ELF 之后,我们需要解析内存中的 ELF 数据,然后修改 relocation 的结果。


ELF 中可以包含很多类型的 section(节),下面介绍一些比较重要的,以及和 PLT hook 相关的 section。


Dynamic section


.dynamic 是专门为 linker 设计的,其中包含了 linker 解析和加载 ELF 时会用到的各项数据的索引。linker 在解析完 ELF 头和执行视图的内容后,就会开始解析 .dynamic


Data(数据)



  • .bss:未初始化的数据。比如:没有赋初值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bss 不占用 ELF 文件体积)
  • .data:已初始化的非只读数据。比如:int g_value = 1;,或者 size_t (*strlen_ptr)(const char *) = strlen;(初始化过程需要 linker relocation 参与才能知道外部 strlen 函数的绝对地址)
  • .rodata:已初始化的只读数据,加载完成后所属内存页会被 linker 设置为只读。比如:const int g_value = 1;
  • .data.rel.ro:已初始化的只读数据,初始化过程需要 linker relocation 参与,加载完成后所属内存页会被 linker 设置为只读。比如:const size_t (*strlen)(const char *) = strlen;

Code(代码)



  • .text:大多数函数被编译成二进制机器指令后,会存放在这里。
  • .init_array:有时候我们需要在 ELF 被加载后立刻自动执行一些逻辑,比如定义一个全局的 C++ 类的实例,这时候就需要在 .init_array 中调用这个类的构造函数。另外,也可以用 __attribute__((constructor)) 定义单独的 init 函数。
  • .plt:对外部或内部的符号的调用跳板,.plt 会从 .got.data.data.rel.ro 中查询符号的绝对地址,然后执行跳转。

Symbol(符号)


符号可以分为两类:“动态链接符号”和“内部符号(调试符号)”,这两个符号集合并不存在严格的相互包含关系,调试器一般会同时加载这两种符号。linker 只关心动态链接符号,内部符号并不会被 linker 加载到内存中。执行 PLT hook 时也只关心动态链接符号。



  • .dynstr:动态链接符号的字符串池,保存了动态链接过程中用到的所有字符串信息,比如:函数名,全局变量名。
  • .dynsym:动态链接符号的索引信息表,起到“关联”和“描述”的作用。

动态链接符号分为“导入符号”和“导出符号”:



  • 导出符号:指当前 ELF 提供给外部使用的符号。比如:libc.so 中的 open 就是 libc.so 的导出符号。
  • 导入符号:指当前 ELF 需要使用的外部符号。比如:你自己的 libtest.so 如果用到了 open,那么 open 就会被定义为 libtest.so 的导入符号。

顺便提一下,内部符号的信息包含在 .symtab.strtab.gnu_debugdata 中。


hash table(哈希表)


为了加速“动态链接符号的字符串”的查找过程,ELF 中包含了这些字符串的哈希表,通过查哈希表,可以快速确认 ELF 中是否存在某个动态链接符号,以及这个符号对应的信息项在 .dynsym 中的偏移位置。


历史原因,Android ELF 中会存在两种格式的哈希表:



  • .hash:SYSV hash。其中包含了所有的动态链接符号。
  • .gnu.hash:GNU hash。只包含动态链接符号中的导出符号。

ELF 中可能同时包含 .hash.gnu.hash,也可能只包含其中一个。具体看 ELF 编译时的静态链接参数 -Wl,--hash-style,可以设置为 sysvgnuboth。从 Android 6.0 开始,linker 支持了 .gnu.hash 的解析。


linker(动态链接器)



linker 在加载 ELF 时的最主要工作是 relocation(重定位),这个过程的目的是为当前 ELF 的每个“导入符号”找到对应的外部符号(函数或数据)的绝对地址。最终,这些地址会被写入以下几个地方:



  • .got.plt:保存外部函数的绝对地址。这就是我们经常会听到的 “GOT 表”。
  • .data.data.rel.ro:保存外部数据(包括函数指针)的绝对地址。

要完成 relocation 过程,需要依赖于 ELF 中的以下信息:



  • .rel.plt.rela.plt:用于关联 .dynsym.got.plt。这就是我们经常会听到的 “PLT 表”。
  • .rel.dyn.rela.dyn.rel.dyn.aps2.rela.dyn.aps2:用于关联 .dynsym.data.data.rel.ro

Android 只在 64 位实现中使用 RELA 格式,它比 REL 格式多了附加的 r_addend 字段。另外,Android 从 6.0 开始支持 aps2 格式的 .rel.dyn.rela.dyn 数据,这是一种 sleb128 编码格式的数据,读取时需要特别的解码逻辑。


relocation 完成之后的函数调用关系如下:



relocation 完成之后的数据引用关系如下:



Android PLT hook


PLT hook 基本原理


了解了 ELF 格式和 linker 的 relocation 过程之后,PLT hook 的过程就不言自明了。它做了和 relocation 类似的事情。即:通过符号名,先在 hash table 中找到对应的符号信息(在 .dynsym 中),再找到对应的 PLT 信息(在 .rel.plt.rela.plt.rel.dyn.rela.dyn.rel.dyn.aps2.rela.dyn.aps2 中),最后找到绝对地址信息(在 .got.plt.data.data.rel.ro 中)。最后要做的就是修改这个绝对地址的值,改为我们需要的自己的“代理函数”的地址。


要注意的是,在修改这个绝对地址之前,需要先用 mprotect 设置当前地址位置所在内存页为“可写”的,因为 linker 在做完 relocation 后会把 .got.plt.data.rel.ro 设置为只读的。修改完之后,需要用 __builtin___clear_cache 来清除该内存位置的 CPU cache,以使修改能立刻生效。


xHook 的不足之处


xHook 是一个开源较早的 Android PLT hook 方案,受到了很多的关注。xHook 比较好的实现了 ELF 解析和绝对地址替换的工作。但是作为一个工程化的 PLT hook 方案,xHook 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有:



  • native 崩溃兜底机制有缺陷,导致线上崩溃无法完全避免。
  • 无法自动对新加载的 ELF 执行 hook。(需要外部反复调用 refresh 来“发现”新加载的 ELF。但是在什么时机调用 refresh 呢?频率太高会影响性能,频率太低会导致 hook 不及时)
  • 由于依赖于链式调用的机制。如果一个调用点被多次 hook,在对某个 proxy 函数执行 unhook 后,链中后续的 proxy 函数就会丢失。
  • 只使用了读 maps 的方式来遍历 ELF。在高版本 Android 系统和部分机型中兼容性不好,经常会发生 hook 不到的情况。
  • API 设计中使用了正则来指定 hook 哪些目标 ELF,运行效率不佳。
  • 需要在真正执行 hook 前,注册完所有的 hook 点,一旦开始执行 hook(调用 refresh 后),不能再添加 hook 点。这种设计是很不友好的。
  • 无法适配 Android 8.0 引入 Linker Namespace 机制(同一个函数符号,在进程中可能存在多个实现)。

由于存在上述这些稳定性、有效性、功能性上的问题,使 xHook 难以真正大规模的用于线上环境中。


更完善的 Android PLT hook 方案


我们迫切需要一个新的更完善的 Android PLT hook 方案,它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我认为它应该满足这些条件:



  • 要有一套真正可靠的 native 崩溃兜底机制,来避免可控范围内的 native 崩溃。
  • 可以随时 hook 和 unhook 单个、部分、全部的调用者 ELF。
  • 当新的 ELF 被加载到内存后,它应该自动的被执行所有预定的 hook 操作。
  • 多个使用方如果 hook 了同一个调用点,它们应该可以彼此独立的执行 unhook,相互不干扰。
  • 为了适配 Android linker namespace,应该可以指定 hook 函数的被调用者 ELF。
  • 能自动避免由于 hook 引起的意外的“递归调用”和“环形调用”。比如:open 的 proxy 函数中调用了 read,然后 read 的 proxy 函数中又调用了 open。如果这两个 proxy 存在于两个独立的 SDK 中,此时形成的环形调用将很难在 SDK 开发阶段被发现。如果在更多的 SDK 之间形成了一个更大的 proxy 函数调用环,情况将会失去控制。
  • proxy 函数中要能以正常的方式获取 backtrace(libunwind、libunwindstack、llvm libunwind、FP unwind 等)。有大量的业务场景是需要 hook 后在 proxy 函数中抓取和保存 backtrace,然后在特定的时机 dump 和聚合这些 backtrace,符号化后再将数据投递到服务端,从而监控和发现业务问题。
  • hook 管理机制本身带来的额外性能损耗要足够低。

我们带着上面的这些目标设计和开发了 bhook。


字节 bhook 介绍


ELF 和 linker 前面已经介绍过了,下面介绍 bhook 中另外几个关键模块。



DL monitor


在 Android 系统中,动态加载 so 库最终是通过 dlopenandroid_dlopen_ext 完成的,通过 dlclose 则可以卸载 so 库。


bhook 在内部 hook 了这三个函数调用。因此,当有新的 so 被加载到内存后,bhook 能立刻感知到,于是可以立刻对它执行预定的 hook 任务。当有 so 正在被卸载时,bhook 也能立刻感知到,并且会通过内部的读写锁机制与“ELF cache 和 hook 执行模块”同步,以此保证“正在被 hook 的 so 不会正在被卸载”。


Android 从 7.0 开始不再允许 app 中 dlopen 系统库;从 8.0 开始引入了 linker namespace 机制,并且 libdl.so 不再是 linker 的虚拟入口,而成为了一个真实的 so 文件。对于 linker 来说,Android 7.0 和 8.0 是两个重要的版本。


我们需要设法绕过系统对 app dlopen 系统库的限制,否则 hook dlopenandroid_dlopen_ext 之后,在代理函数中是无法直接调用原始的 dlopenandroid_dlopen_ext 函数的。


这里我们参考了 ByteDance Raphael(github.com/bytedance/m… Android 7.0 开始,hook dlopenandroid_dlopen_ext 后不再调用原函数,而是通过调用 linker 和 libdl.so 内部函数的方式绕过了限制。主要用到了以下几个符号对应的内部函数:


Android 7.x linker:


__dl__ZL10dlopen_extPKciPK17android_dlextinfoPv
__dl__Z9do_dlopenPKciPK17android_dlextinfoPv
__dl__Z23linker_get_error_bufferv
__dl__ZL23__bionic_format_dlerrorPKcS0_

Android 8.0+ libdl.so:


__loader_dlopen
__loader_android_dlopen_ext

trampoline


简单的 PLT hook 方案(比如 xHook)是不需要 trampoline 的,只需要替换 .got.plt(和 .data.data.rel.ro)中的绝对地址就可以了。但是这种方式会导致“同一个 hook 点的多个 proxy 函数形成链式调用”(类似于 Linux 通过 sigaction 注册的 signal handler),如果其中一个 proxy 被 unhook 了,那么“链” 中后续的 proxy 也会丢失。xHook 就存在这个问题:



当 proxy 1 被 unhook 后,proxy 2 也从调用链上消失了,因为 proxy 1 根本不知道 proxy 2 的存在,在 unhook proxy 1 时,会试图恢复最初的初始值,即 callee 的地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对于每个被 hook 的函数调用点,我们都需要一个对应的管理入口函数,我们改为在 GOT 表中写入这个管理入口函数的地址。同时,对于每个被 hook 的函数调用点,我们还需要维护一个 proxy 函数列表,在管理入口函数中,需要遍历和调用 proxy 函数列表中的每一个具体 proxy 函数。


为了在运行时达到指定跳转的效果,我们需要用 mmapmprotect 来创建 shellcode。按照术语惯例,我们把这里创建的跳转逻辑称为 trampoline(蹦床):



另外,为了检测和避免“环形调用”,每次 trampoline 开始执行时,都会开始记录 proxy 函数的执行栈,在 proxy 函数链中遍历执行时,会检测当前待执行的 proxy 函数是否已经在执行栈中出现过,如果出现过,就说明发生了“环形调用”,此时会忽略 proxy 函数链中后续所有的 proxy 函数,直接执行最后的“原函数”。


trampoline 实现的难点在于性能。trampoline 给执行流程注入了额外的逻辑,在多线程环境中,proxy 调用链会被高频的遍历,其中保存的 proxy 函数可能随时会增加和减少,我们还需要保存 proxy 函数的执行栈。所有这些逻辑都不能加锁,否则 hook 高频函数时,性能损耗会比较明显。


native 崩溃兜底


执行 hook 操作时,需要直接计算很多的内存绝对地址,然后对这些内存位置进行读写,但这样做并不总是安全的,我们可能会遇到这些情况:



  • 在 DL monitor 初始化的过程中,对 dlclose 的 hook 尚未完成时,此时 linker 执行了 dlclose,恰恰 dlclose 了我们正在执行 dlclose hook 操作的 ELF。
  • ELF 文件可能意外损坏,导致 linker 加载了格式不正确的 ELF。

这时候,对指定内存位置的读写可能会发生 sigsegv 或 sigbus,导致 native 崩溃。我们需要一种类似 Java / C++ try-catch 的机制来保护这种危险的操作,避免发生崩溃:


int *p = NULL;

TRY(SIGSEGV, SIGBUS) {
*p = 1;
} CATCH() {
LOG("There was a problem, but it's okay.");
} EXIT

当崩溃发生时,因为我们明白在保护的代码区间中只有“内存读”或“单个内存写”操作,因此忽略这种崩溃并不会带来任何副作用。在 Java 虚拟机中,也有类似的机制用于检测 native 崩溃,并且创建合适的 Java 异常。


bhook 通过注册 sigsegv 和 sigbus 信号处理函数来进行 native 崩溃兜底,在 try 块开头用 sigsetjmp 保存寄存器和 sigmask,当发生崩溃时,在信号处理函数中用 siglongjmp 跳转到 catch 块中并恢复 sigmask。


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 ART sigchain 代理了 sigactionsigprocmask 等函数,我们需要用 dlsym 在 libc.so 中找到原始的函数再调用它们。
  • bionic 和 ART sigchain 在某些 AOSP 版本上存在 bug,所以我们需要优先使用 sigaction64sigprocmask64,而不是 sigactionsigprocmask
  • 在正确的地方用正确的方式设置 sigmask 很重要。
  • 我们的 try-catch 机制运行于多线程环境中,所以需要以某种线程独立的方式来保存 sigjmp_buf
  • 考虑到性能和更多使用场景,整个机制需要无锁、无堆内存分配、无 TLS 操作、线程安全,异步信号安全。

bhook 的 native 崩溃兜底模块经过了比较严格的压力测试和线上测试,如果正确的使用,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如你在 bhook 的源码中所见,我们故意把这个模块设计成现在的样子(只有一个 .c 和 一个 .h 文件,并且没有任何外部依赖),这样做的好处是容易移植和复用。如果你想把这个模块用在自己的工程中,请注意以下几点:



  • native 崩溃兜底属于“高危”操作,可能引起不确定的难以排查的问题。所以能不用尽量不要用。
  • 纯业务类型的 native 库请不要使用 native 崩溃兜底。而是应该让崩溃暴露出来,然后修复问题。
  • try 块中的逻辑越少越好。比如兜底 sigsegv 和 sigbus 时,最好 try 块中只有一些内存地址的读操作和单个写操作,尽量不要调用外部函数(包括 mallocfreenewdelete 等)。
  • try 块中尽量不要使用 C++。某些 C++ 的语法封装,编译器会为它生成一些意外的逻辑(比如读写 C++ TLS 变量,编译器会生成 _emutls_get_address 调用,其中可能会调用 malloc)。
  • 在当前的设计中:try 块中请不要调用 return,否则会跳过 catch 或 exit 块中的回收逻辑,引起难以排查的问题。另外,在 try 块中不可以嵌套使用另一个“相同信号的 try”。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