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iOS之响应链和事件传递,编程中的六大设计原则

一、单一职责原则

简单的讲就是一个类只做一件事,例如:

  • CALayer:动画和视图的显示。

  • UIView:只负责事件传递、事件响应。

二、开闭原则

  • 对修改关闭,对扩展开放

  • 要考虑到后续的扩展性,而不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来回修改

三、接口隔离原则

使用多个专门的协议,而不是一个庞大臃肿的基础上来回修改,例如:

  • UITableviewDelegate : 主要提供一些可选的方法,用来控制tableView的选择、指定section的头和尾的显示以及协助完成cell的删除和排序等功能。

  • UITableViewDataSource : 主要为UITableView提供显示用的数据(UITableViewCell),指定UITableViewCell支持的编辑操作类型(insert,delete和 reordering),并根据用户的操作进行相应的数据更新操作

四、依赖倒置原则

  • 抽象不应该依赖于具体实现,具体实现可以依赖于抽象。
  • 调用接口感觉不到内部是如何操作的

五、里氏替换原则

父类可以被子类无缝替换,且原有的功能不受任何影响,例如:KVO
继承父类,也不想使用使用KVO监听对象的属性。

六、迪米特法则

一个对象应当对其他对象尽可能少的了解,实现高聚合、低耦合


前言

首先要先学习下响应者对象UIResponder,只有继承UIResponder的的类,才能处理事件。

@interface UIApplication : UIResponder

@interface UIView : UIResponder

@interface UIViewController : UIResponder

@interface UIWindow : UIView

@interface UIControl : UIView

@interface CALayer : NSObject <NSSecureCoding, CAMediaTiming>


我们可以看出UIApplication、UIView、UIWindow->UIView、UIViewController都是继承自UIResponder类,可以响应和处理事件。CALayer不是UIResponder的子类,无法处理事件。

UIControl是UIView的子类,当然也是UIResponder的子类。UIControl是诸如UIButton,UISwitch,UItextField等控件的父类,它本身包含了一些属性和方法,但是不能直接食用UIControl类,他只是定义了子类都需要使用的方法。

我们有时候可能通过UIReponsder的nextResponder来查找控件的父视图控件


// 通过遍历button上的响应链来查找cell
UIResponder *responder = button.nextResponder;
while (responder) {
if ([responder isKindOfClass:[SWSwimCircleItemTableViewCell class]]) {
SWSwimCircleItemTableViewCell *cell = (SWSwimCircleItemTableViewCell *)responder;
break;
}
responder = responder.nextResponder;
}
}

UIControl 与 UIView的关系和区别

  • UIControl继承与UIView,在UIView基础上侧重于事件交互,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addTaget:action:forcontrolEvents方法

  • UIVew侧重于页面布局,所以没有时间交互的方法,可以通过添加手势来实现

事件UIEvent

对于IOS设备用户来说,他们的事件类型分为三种:

  1. 触摸事件(Touch Event)

  2. 运动事件 (Motion Event)

  3. 远端控制事件 (Remote-Control Event)

今天以触屏事件(Touch Event)为例,来说明在Cocoa Touch框架中,事件的处理流程。

事件的传递和响应过程

  1. 点击屏幕后,经过系统的一系列处理,我们的应用接收到source0事件,并从事件队列中取出事件对象,开始寻找真正响应事件的视图。

  2. UIApplication将处于任务队列最前端的事件向下分发。即UIWindow。

  3. UIWindow将事件向下分发,即UIView。

  4. UIView首先看自己是否能处理事件,触摸点是否在自己身上。如果能,那么继续寻找子视图。

  5. 遍历子控件,重复3、4步骤

  6. 如果没有找到,那么自己就是事件处理者

  7. 如果自己不能处理,那么不做任何处理

其中 UIView不接受事件处理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三种:

  1. alpha <0.01

  2. userInteractionEnabled = NO

  3. hidden = YES.

从父控件到子控件寻找处理事件最合适view的过程。

如果父视图不接受事件处理(上面三种情况),则子视图也不能接收事件。

事件只要触摸了就会产生,关键在于是否有最合适的view来处理和接收事件,如果遍历到最后都没有最合适的view来接收事件,则该事件被废弃。

响应者寻找过程分析

寻找相应过程主要涉及到两个方法:

//判断点击的位置是不是在视图内
- (BOOL)pointInside:(CGPoint)point withEvent:(nullable UIEvent *)event;

//此方法返回的View是本次点击事件需要的最佳View(第一响应者)
- (nullable UIView *)hitTest:(CGPoint)point withEvent:(nullable UIEvent *)event;

因为所有的视图类都是继承UIView,在UIView(UIViewGeometry)类别里实现这个方法,代码大概的实现流程:

- (UIView *)hitTest:(CGPoint)point withEvent:(UIEvent *)event {
// 1.判断当前控件能否接收事件
if (self.userInteractionEnabled == NO || self.hidden == YES || self.alpha <= 0.01) return nil;
// 2. 判断点在不在当前控件
if ([self pointInside:point withEvent:event] == NO) return nil;
// 3.从后往前遍历自己的子控件
NSInteger count = self.subviews.count;
for (NSInteger i = count - 1; i >= 0; i--) {
UIView *childView = self.subviews[I];
// 把当前控件上的坐标系转换成子控件上的坐标系
CGPoint childP = [self convertPoint:point toView:childView];
UIView *fitView = [childView hitTest:childP withEvent:event];
if (fitView) { // 寻找到最合适的view
return fitView;
}
}
// 循环结束,表示没有比自己更合适的view
return self;

}

看着上面的代码:

  • 首先该view的hidden = YES、userInteractionEnabled=YES、alpha<0.01 三种情况成立一个就直接返回nil,代表视图无法继续寻找最合适的view

  • 其次判断触摸点在不在当前控件,不在也是返回nil

  • 最后倒序遍历子视图,把当前控件上的坐标系转成子控件上的坐标系,判断子视图能够响应,有的话说明在子视图寻找到最合适的view。

  • 如果都没有的话,循环结束,表示没有比自己更合适的view,返回自己的view

下面就通过一个例子来探寻整个寻找的过程

我们在ViewController构造一个简单的视图层级,BlueView、YellowView是两个根节点视图,RedView是他们的父视图。效果如下:


bd7b0a362b4f4d0003a72617f378a741.png02c1ff33df714a5a94df27885d28a340.png38fa98004f7612b36f53b683209b5da4.png


步骤1,2,3

结合上面两张图,介绍一下整个执行流程:

  1. 先从UIWindow视图开启,因此,对UIWindow对象进行hitTest: withEvent:在方法内使用pointInside:withEvent:方法判断用户点击的范围是在UIWindow的范围内,显然pointInside:withEvent:返回了YES,这时候继续检查子视图

  2. 第二步和第三步骤重复第一步的操作,pointInside:withEvent:返回的都是YES,下面对RedView里继续检查自视图是否响应该事件

  3. 遍历RedView子视图,如果先遍历的YellowView,对YellowView进行 hitTest: withEvent:里面做pointInside:withEvent判断,不在点击范围内返回NO,对应的hitTest:withEvent:返回nil;

  4. 继续遍历RedView子视图BlueView,对BlueView hitTest: withEvent:里面做pointInside:withEvent判断,发现在点击范围内返回YES.

  5. 由于BlueView没有子视图(也可以理解成对的BlueView子视图进行hitTest时返回了nil),因此,BlueView的hitTest:withEvent:会将BlueView返回,再往回回溯。

  6. ReadView的hitTest:withEvent返回的BlueView -> UIView的hitTest:withEvent返回的BlueView -> UIWindow的hitTest:withEvent返回的BlueView。

  7. UIWindow的nexResponder指向UIApplication最后指向AppDelegate。

至此,本次点击事件的第一响应者就通过响应者链的事件分发逻辑成功的找到了。

不难看出,这个处理流程有点类似二分搜索的思想,这样能以最快的速度,最精确地定位出能响应触摸事件的UIView。

进一步说明

  • 如果hitTest:withEvent没有找到第一响应者,或者第一响应者没有处理改事件,则该事件会沿着响应者链向上回溯,如果UIWindow实例和UIApplication实例都不能处理该事件,则该事件会被丢弃。

  • hitTest:withEvent方法将会忽略以下三种情况。

    • 该view的hidden = YES

    • 该view的userInteractionEnabled=YES

    • 该view的alpha<0.01

  • 如果一个子视图的区域超过父视图的bound区域(父视图的clipsToBounds 属性为NO,这样超过父视图bound区域的子视图内容也会显示),那么正常情况下对子视图在父视图之外区域的触摸操作不会被识别。因为父视图的pointInside:withEvent:方法会返回NO,这样就不会继续向下遍历子视图了。

当然,也可以重写pointInside:withEvent:方法来处理这种情况。

我们可以重写hitTest:withEvent:来拦截事件传递并处理事件来达到目的,实际应用中很少用到这些。



作者:枫叶无处漂泊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065e39cfce8b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